时间:2022-09-02 15:00:2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学生考试成绩分析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学生考试成绩,作为一项衡量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师授课效果的重要指标,在教学评价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学评价提出了更为客观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对学生学习成绩进行统计和评价的过程中必须借助于相关的统计学知识,从考试成绩中充分挖掘出有意义的教学资源,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文章以我校2010届高三理科两个班级学生省质检理综成绩为例,介绍如何应用SPSS统计软件对考试成绩进行分析和评价,以期为教学活动提供一定的帮助。
二、SPSS简介
SPSS(Statistical Package for Social Sciences)即社会科学统计程序,是一款享有“世界优秀统计工具”之美誉的专业统计软件,它和统计分析系统SAS(Statistical Analysis System)以及生物医学程序BMDP(Biomedical Programs)并称为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三大统计学软件。SPSS可以用对话框的形式实现各种管理和分析数据的功能,拥有数据管理、统计分析、图表分析和输出管理等功能,从而实现描述性统计分析、均值比较和相关分析等分析功能。它具有操作简便,统计分析方法全面,图形绘制快捷等优点,作为一种有效的统计工具,SPSS已经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心理学和医学等各个领域,近年来,SPSS在教育教学统计中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三、应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试卷分析
(一)数据收集和分析内容
1.调查对象
三明二中2010届高三(8)、(9)班学生省质检理综成绩。
2.成绩分析内容
(1)试卷成绩分析
主要包括,学生人数、参加考试人数、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及格率、标准差和成绩分布是否呈正态分布等。
(2)学生成绩分析
比较高三(8)和(9)班,两个不同班级的学生成绩是否有差异,以及两个班级男生和女生成绩是否有差异。
(二)应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试卷分析
首先可以将学生成绩输入Excel中,然后导入SPSS中,主要设置的变量包括编号、姓名、班级、性别、理综成绩等。数据处理操作步骤如下:
1.定义分数段
在成绩分析时,为了更直观地看出不同分数段学生人数及其所占比例,这里可以将分数转换成分数段,SPSS中具体操作如下:点击TransformRecode Into Different Variables(转换重新定义不同变量),弹出Recode Into Different Variables(重新定义不同变量)对话框,把“理综”成绩这个变量输入Output Variable(输出变量)对话框中,在Name(名字)栏目中输入“分数段”,单击Change(改变);然后单击Old and New value(旧的和新的值)按钮,选择Range(范围),在其下栏目中输入相对应的分数范围,由于理综总分为300分,180分代表及格,所以用0179.9,Value(值)中输入50用来代表不及格的分数,单击Add(添加);同理,我们可以定义60、70、80、90分段的分数段,如图1所示。
图1 定义分数段对话框示意图
2.成绩分析
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试卷分析,绘制成绩分布直方图和Q-Q概率图对本次理综考试情况进行正态分布分析,具体操作步骤如下:单击AnalyzeDescriptive StatisticsFrequencies(分析统计学描述频数分析),在弹出的Frequencies(频数分析)对话框中,把“理综”和“分数段”两个变量导入Variable(变量)中;点击Statistics(统计)按钮,在弹出的Frequencies:Statistics(频数分析:统计)对话框中,选中Mean(平均分)、Std deviation(标准偏差)、Minimum(最低分)、Maximum(最高分)和Range(范围)这五个常用指标,单击Continue(继续),返回主对话框,点击Charts(绘图)按钮,在弹出的Frequencies:Charts(频数分析:绘图)对话框中,选中Histograms(柱状图)和其下的With normal curve(正态分布曲线),再点击Continue(继续),返回主对话框,点击OK按钮,就可以获得学生总数、缺考人数、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优、良、中、差和不及格人数分布及其百分百直方图,统计结果如表1、表2和图2所示。
表1 学生理综成绩基本统计情况
表2 学生理综成绩分布情况
教育学与统计学理论认为,一次难度适中信度可靠的考试,其成绩分布应该接近正态分布(陈捷,2008),文章为了验证本次理综考试是否符合正态分布,采用Q-Q概率图对考试成绩进行正态分布分析,具体操作如下:执行Graphs(图表)Q-Q,打开“Q-Q Polts”( “Q-Q 图”)对话框,将“理综”作为变量输入Variabls(变量)中,其他采用系统默认选项,点击OK按钮,就可以得到学生理综成绩正态分布Q-Q概率图,如图3所示。
3、考试成绩差异性比较
(1)不同班级之间学生理综成绩比较
执行AnalyzeCompare MeansIndependent-Samples T Test(分析比较方法独立性T检验),在弹出的Independent-Samples T Test(独立性T检验)对话框中,把“理综”选入Test Variable(检验变量)对话框中,将“班级”选入Grouping Variable(分组变量)对话框中,单击“Difine Groups”(分组)按钮,在弹出的Difine Groups(分组)对话框中,在Groups1(第1组)中输入8班;在Groups2(第2组)中输入9班,点击Continues(继续)返回主对话框,单击OK,完成比较,统计结果如表3、表4所示。
表3 不同班级学生理综成绩情况表
表4 不同班级学生理综成绩独立样本T检验
表5 男女学生理综成绩情况
(2)男女学生理综成绩比较
操作步骤同(1),得到统计结果如表5和表6所示。
表6 男女学生理综成绩独立样本T检验
四、结果分析
1.从表1可以得到,参加理综考试的学生人数为107人,没有缺考学生,平均分为211.55分,标准差为41.63,最高分为273分,最低分为85分,全距为188分。说明本次考试整体难度较高;标准差为41.63,最高分与最低分的差距为188分,说明这两个班学生理综水平两极分化较大,这可能与学生对该学科的学习兴趣有关。
2.从表2和图2可知,大部分的学生集中在良、中和及格分数段,不及格的人数占到约20%,而优等分数段的学生仅有一人,主要是由于这两个班级都是平行班,尖子生较少;此外,本次理综考试的难度偏大导致及格率较低。而从图3学生成绩正态Q-Q概率图看,尽管有一定数量的学生成绩在趋势线附近有波段,但从总体来看,基本还是呈直线分布,因此,本次理综省质检考试成绩还是可以近似认为呈正态分布。
3.表3和表4显示,高三(8)班和(9)班两个班级学生理综成绩的平均分分别为213.91分和209.15分,虽然(8)班的平均分高于(9)班,但是两个班级学生的成绩没有显著差异(P=0.557>0.05);表5和表6结果显示,两个班级男女生的理综成绩平均值分别为211.36分和211.89分,男女生理综成绩没有显著差异(P=0.95>0.05)。
五、总结
关键词:VB;GUI;成绩;分析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32-7556-04
考试是衡量教学效果,进行教学研究,培养实用性人才的重要手段。对每个教师而言,学期末分析学生的试卷和成绩,是教学工作中必要的一个环节。对此,特设计了“《VB程序》课程成绩分析系统”方便广大教师对所带课程成绩的分析。只需导入自己课程的学号和成绩即可。根据对学生成绩分析的特点,并本着操作方便,界面清晰,对使用者计算机水平不做要求的目的,系统设计思想如下:
l)功能齐全,能满足教师对学生成绩分析的各项工作要求。
2)界面好,完全符合当前最流行的Windows界面。
3)有效地防止用户的误操作,选项(按钮和菜单项)均采用Windows的技术特性。
4)设计结构灵活,易于扩充与维护。
5)设计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能满足各门课程的成绩分析。
1 应用简介
本文利用matlab的GUI界面制作了一个成绩分析系统。主要分析表1中学生成绩的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标准差、排序、直方图等,利用GUI界面的菜单和命令按钮来实现界面,一些函数来编写M文件来实现这些功能。
2 工具箱选择及常用函数介绍
2.1 imfilter函数用法
5 结论
本文以咸阳职业技术学院高计1201班《VB程序设计》课程成绩为研究对象,用MATLAB中的GUI界面用户向导,对高计1201班《VB程序设计》课程成绩进行了成绩质量分析,为整体了解学生对该课程的掌握情况,我们以具体的数值计算结果,列出该课程的最低分、最高分及其相应学号,以及该课程的平均分和标准方差;并将该课程的成绩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同时显示相应学号;另外我们将全班的成绩作了统计分析,将其画成直方图,为任课教师前期教学工作鉴定和后期的教学调整提供了科学的数值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 张圣勤.MATLAB 7.0实用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2] 满晓宇,罗捷.战胜MATLAB[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关键词:系统工程;成绩分析评价系统;正态分布;难度;区分度
中图分类号:
F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3.0169.03
0引言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更偏重于学生技能的培养,考试形式也趋于多样化,除了传统的卷面考试外,有论文的形式,调查报告的形式,实际操作的形式等。但不管采用什么样的考试形式,考试依然是高职院校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每一门课程也都会产生一个考试成绩。考试成绩一方面是衡量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可以用来衡量教师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也是衡量学生学习状况的重要工具,是学生评优、评奖学金的主要依据。每到学期末,老师就要忙于对学生考试成绩进行分析评价,虽然我院有教务管理系统,但是该系统对成绩的分析是基于总评成绩,且没有对成绩的评价功能,教务部门则要求老师要对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进行分析评价。所以每学期末教师进行成绩分析的工作量很大,且进行评价时随意性较大,缺乏客观的标准。因此我萌生出研究一个方便实用的成绩分析评价系统的想法,以减轻教师分析成绩的工作量,降低教师评价成绩的随意性。
1相关概念研究
该系统分为成绩分析和成绩评价两个部分,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从正态分布状况、难度、区分度三个方面进行评价。下面分别阐述本系统涉及的一些重要概念。
1.1标准差
这是反映成绩差异情况的一个统计指标。
整个系统由三大模块组成:数据准备、成绩分析和成绩评价。
数据准备模块的功能是在Excel中准备好成绩的原始数据。成绩的分析评价是针对某一个班级的某一门课程进行,因此在数据准备模块设置了课程名称录入和班级名称录入功能,为后面分析评价成绩时选择课程和班级做准备。在该模块中,系统能根据用户输入的课程名称和班级名称,自动生成课程成绩表,让用户完善原始的成绩信息。
成绩分析模块主要实现根据用户选择的课程和班级,对相应的成绩进行分析,生成成绩分析表,自动计算得到各分析指标,给出按成绩排名的名次及生成相应的图表三大功能。
成绩评价模块主要实现根据用户选择的课程和班级进行正态分布、难度、区分度三个方面的评价。
2.4操作界面设计
各操作界面设计如下图所示。
3部分关键代码
3.1成绩分析
3.1.1生成成绩分析表关键代码
P = Application.WorksheetFunction.CountA(Range("C1:C200")) - 1
h = Application.Max([C2:C200])
l = Application.Min([C2:C200])
a = Application.Average([C2:C200])
a = Format(a, "0.00")
s = Application.StDevP([C2:C200])
s = Format(s, "0.00")
Range("H4:N4").Select
ActiveCell.FormulaR1C1 = "实考" & P & "人,最高" & h & "分,最低" & l & "分,平均" & a & "分,标准差" & s & "分"
这部分代码是通过设置变量,从而实现让系统根据选择的课程和班级给出相应的分析指标。
3.1.2生成图表的关键代码
Range("J8:J12").Select
n = Application.WorksheetFunction.CountA(Range("a1:a60000"))
Selection.FormulaArray = "=FREQUENCY(R[-6]C[-7]:R[200]C[-7],RC[-4]:R[3]C[-4])"
Range("J13").Select
ActiveCell.FormulaR1C1 = "=SUM(R[-5]C:R[-1]C)"
Range("K8").Select
ActiveCell.FormulaR1C1 = "=RC[-1]/R13C10"
Range("K8").Select
Selection.NumberFormatLocal = "0.00%"
Selection.AutoFill Destination:=Range("K8:K12"), Type:=xlFillDefault
Range("K8:K12").Select
Range("K13").Select
ActiveCell.FormulaR1C1 = "=SUM(R[-5]C:R[-1]C)"
这部分程序是用来实现计算成绩分布表中各分数段人数和比率的。
Range("J7:K12").Select
Charts.Add
ActiveChart.ApplyCustomType ChartType:=xlBuiltIn, TypeName:="两轴线-柱图"
ActiveChart.SetSourceData Source:=Sheets(ComboBox3.Text & ComboBox1.Text & "课程成绩分析表").Range("J7:K12") _
PlotBy:=xlColumns
ActiveChart.SeriesCollection(1).XValues = Array("60以下", "60-69", "70-79", "80-89", "90以上")
ActiveChart.Location Where:=xlLocationAsObject, Name:=ComboBox3.Text & ComboBox1.Text & "课程成绩分析表"
这部分程序是用来实现成绩分布图的自动生成的。成绩分布图的美化程序可以通过录制宏功能得到,由于这张工作表中只有这一张图,将通过录制宏功能得到的程序中的图的名称改为“1”就可以了。
3.2成绩评价
3.2.1正态分布评价的关键代码
Range("D6:F6").Select
Dim zRange As Range
Set zRange = Worksheets(ComboBox4.Text & ComboBox2.Text & "课程成绩评价表").Range("A2:A200")
ActiveCell.FormulaR1C1 = WorksheetFunction.Skew(zRange)
Range("H6:J6").Select
ActiveCell.FormulaR1C1 = WorksheetFunction.Kurt(zRange)
Range("D6:F6,H6:J6").Select
Selection.NumberFormatLocal = "0.00_ "
这部分程序用来实现自动计算出选定的课程成绩的偏度值和峰度值,并将这两个值填写到评价表的相应位置中。然后系统根据用户所选择的课程成绩的偏度值和峰度值,及合理的偏度值、峰度值范围,从分布偏度和峰度两个角度给出相应的正态分布评价。
3.2.2难度评价的关键代码
Range("D17").Select
Dim dRange As Range
Set dRange = Worksheets(ComboBox4.Text & ComboBox2.Text & "课程成绩评价表").Range("A2:A200")
d = 1 - WorksheetFunction.Average(dRange) / 100
ActiveCell.FormulaR1C1 = d
Range("D17").Select
Selection.NumberFormatLocal = "0.00_ "
上面这部分程序用来实现难度系数的计算,然后系统自动对比难度系数与难度系数临界值,实现难度的评价。
3.2.3区分度评价的关键代码
Worksheets(ComboBox4.Text & ComboBox2.Text & "课程成绩评价表").Activate
Columns("A:A").Select
Selection.Sort Key1:=Range("A2"), Order1:=xlDescending, Header:=xlGuess, _
OrderCustom:=1, MatchCase:=False, Orientation:=xlTopToBottom, _
SortMethod :=xlPinYin, DataOption1:=xlSortNormal
Range("D24").Select
n = Range("a65536").End(xlUp).Row
N1 = n - 1
Q = WorksheetFunction.RoundDown(N1 * 0.27, 0)
Q1 = Q + 1
Q2 = n - Q + 1
Dim fRange As Range
Set fRange = Worksheets(ComboBox4.Text & ComboBox2.Text & "课程成绩评价表").Range("A2:A" & Q1)
f = WorksheetFunction.Average(fRange)
Dim bRange As Range
Set bRange = Worksheets(ComboBox4.Text & ComboBox2.Text & "课程成绩评价表").Range("A" & Q2 & ":A" & n)
b = WorksheetFunction.Average(bRange)
c = f / 100 - b / 100
ActiveCell.FormulaR1C1 = c
Range("D24").Select
Selection.NumberFormatLocal = "0.00_ "
上面这部分程序用来实现区分度指数的计算,然后系统自动对比区分度指数临界值,实现区分度评价。
4应用和验证
以会计1003班统计学基础课程的成绩分析评价为例。首先打开学生成绩分析评价系统,进入首页界面。然后点击数据准备按钮,打开数据准备窗口。在输入课程名称的文本框内,输入“统计学基础”, 点击确定按钮。系统自动创建课程名称工作表,并将输入的课程名称保存在A1单元格。在输入班级名称的文本框内,输入“会计1003”, 点击确定按钮。系统自动创建班级名称工作表,并将输入的班级名称保存在A1单元格。点击创建课程成绩表按钮,系统自动创建会计1003统计学基础课程成绩表工作表,第一行已自动输入“学号”、“姓名”和“成绩”。光标自动定位于A2单元格。将该班该课程的相关信息完善后,打开成绩分析窗口,点击请选择课程后面的下拉小三角,选择“统计学基础”,点击请选择班级后面的下拉小三角,选择“会计1003”。点击生成绩分析表,系统自动生成会计1003统计学基础成绩分析表,并计算出相关分析指标。点击“按成绩排名” 按钮,系统在成绩分析工作表的D生成按成绩排名的名次。点击“生成图表”按钮,系统在成绩分析表中自动生成成绩分析情况表和成绩分析情况图。所有分析工作完成后,最终可以得到图9所示结果。
打开成绩评价窗口,点击请选择课程后面的下拉小三角,选择“统计学基础”,点击请选择班级后面的下拉小三角,选择“会计1003”。点击正态分布评价按钮,系统自动生成成绩评价工作表及成绩评价表,将相应课程成绩复制到A列,并给出正态分布评价的相关指标数值及评价结论。点击难度评价按钮,系统自动计算难度系数,并给出难度评价。点击区分度评价按钮,系统自动计算区分度指数,并给出区分度评价。所有评价工作完成后,最终可以得到图10所示结果。
5总结与展望
虽然目前很多学者对成绩分析系统进行了研究,但是涉及成绩评价环节的较少;符合高职院校成绩分析评价要求,能让高职院校的老师直接使用的就更少。就是高职院校本身的教务管理系统中的成绩管理子系统也不能完全满足老师分析评价成绩的实际需要。老师需要在系统中导出的成绩的基础上进行再次的处理,才能得到相关的分析指标。对于成绩评价,老师们基本上都是靠主观进行,缺乏科学合理的依据。经过测试,该系统可以顺利运行,可以自动生成实考人数、最低分、最高分、平均分、标准差等分析指标,生成成绩分布图表,并从正态分布、难度、区分度三个方面对成绩进行评价。但是,由于自己知识、资料、开发经验等限制,系统还不尽完善,仅能满足老师的基本需要,成绩评价部分只是对整份试卷的难度和区分度进行了评价,没有涉及到试题的评价,评价指标也较为简单。系统的许多功能还需要不断地完善和改进。下一步我将根据老师的使用情况,对系统加以改进,进一步与教务系统进行融合,使该系统真正成为老师得心应手的小工具。
参考文献
[1]盛骤.概率论与数理统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沈有乾.教育统计学[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
[3]郭熙汉,何穗,赵东方.教学评价与测量[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关键词:药物应用护理;试卷分析;试卷质量;教学思考药物应用
护理是在药理学基本理论指导下进行用药护理的综合性专业技能课,是护理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桥梁课程,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各类代表药物应用的基本知识、主要不良反应和用药注意事项,具备药物应用护理的基本技能[1-3]。考试能检查和评估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通过试卷分析能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4-5]。本文通过对重庆市某卫生学校2015级护理专业《药物应用护理》期末考试成绩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以评价试卷质量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为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作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重庆市某卫生学校2015级护理专业1班—4班《药物应用护理》期末考试试卷共239份,以姚宏主编的《药物应用护理》(第2版)为教材,共72学时。考试时间为2016年6月。
1.2命题与考试
授课教师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命题,共两套试卷,分别为A、B卷,考前由教务科随机抽取其中一套作为期末考试试卷,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90min,满分100分。考试题型分为主观题和客观题,共50题,具体题型数量及所占比例见表1.1.3方法试卷的评判依据考前制订的标准答案和评卷标准进行,由高年资授课教师以流水作业方式集体进行,阅卷后由专人复查、登分。阅卷完成后,用Excel2013和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统计分析,算出平均分、标准差、难度系数、区分度、信度等试卷质量指标。
2结果
2.1成绩分数分布
有效试卷共239份,最高分97.0分,最低分44.0分,全距53.0分,平均分71.1分,标准差12.46,成绩近似正态分布,各分数段频数分布见表2.
2.2试卷质量评价
本套试卷总难度系数为0.71,总区分度为0.30,信度为0.79,各项试卷质量指标评价结果见表3~表4。
2.3考生失分情况分析
试卷根据《药物应用护理》教学大纲进行命题,此次考试学生失分情况中主观题高于客观题,具体由高到低为:分析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填空题、单选题和判断题,见表5
3讨论
3.1题型分布及成绩分析
本套试卷客观题与主观题所占分值比例为7:3,题量比约为5.3:1。客观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的程度,主观题主要考查学生归纳总结、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药物应用护理基本知识和相关概念多,涉及面广,作为对学生课程结束总结性考试,因而客观题量稍高。成绩分析结果显示,分数主要集中在60.0~89.0,良好率24.27%,及格率83.68%,成绩近似正态分布,一方面有利于选拔优秀,甄别落后,另一方面也可借此激发学生积极性,提升其学习成就感。
3.2试卷质量分析
3.2.1难度难度分析通过难度系数(P)来评价,其由该题通过率来计算,P=X/W(X为该题的平均得分,W为该题的满分值),反映大部分学生对该考查知识点的掌握度。一般认为,P<0.6为难,0.6≤P<0.8为适中,P≥0.8为容易。平均难度是衡量试卷难度的重要指标,通常平均难度在0.7~0.8。良好试卷难度应合理分配,难、中、易的题目比2:6:2[6-8]。本试卷小题型中,难、适中、易小题各占12%、38%、50%,容易题过多,适中题偏少,特别是考查学生记忆为主、基础知识的单选、判断题容易题较多,一方面说明学生基本知识掌握较好,另一方面在今后的出题中应该适当增加试题难度;各大题型难度系数P介于0.6~0.8,全卷难度0.71,总体难度适中,基本达到了本次考核目的。3.2.2区分度区分度(D)是指试题对学生实际水平的鉴别能力,是作为评价试卷质指标,筛选试题的主要依据,它是依据高分组和低分组学生对某题的难度系数,通过区分度计算公式计算出来的;D值越大区分度越好,一般认为,D≥0.3,区分度很好;0.20≤D≤0.29,试题适中;D≤0.19,试题差[9-12]。本试卷的良好题为10道,适中题为13道,差题为27道,分别占总体的20%,26%,54%;各大题型中,主观题区分度优于客观题的,特别是名词解释和分析题较好,判断题和填空题较差。说明学生在最基本的知识方面都能较好掌握,当主观灵活应用方面,相差区别比较明显。结合难度分析,提示成绩较低的学生需要加强学习、增强综合能力应用,与难度分析基本保持一致性。试卷总体区分度为0.30,属于区分度较好的试卷,但选择题、填空题的区分度较差,判断题有待改进。3.2.3信度信度是反映测试内部题目得分一致性的量度,用克伦巴赫Alpha(Cronbach'sα)系数来表示信度系数,可以采用SPSS计算。试卷信度系数α涉及其本身可靠性和评分可靠性,通常应大于0.6。本次考试试卷考查面广、方式丰富,评分标准客观、准确,统一阅卷,专人复核和统分,总体信度系数α为0.79,说明试卷信度较高,较真实地反映了学生学习状况、实际水平。
3.3教学思考
关键词:高校;通识选修课;考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4)03-0007-02
通识教育课程是高校本科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值与意义在于为大学生提供广博的文理科课程,拓宽大学生的专业视野与兴趣,使大学生探索主修专业以外的其他领域,提升其非专业的、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与学习态度,使其能够以崭新的视角独立分析的能力批判重审问题,从而为大学生的就业做好多方面的准备。
一、高校通识选修课考试现状分析
考试制度是大学生有效开展课程学习的重要导向,也是保障与提升本科教学质量的重要瓶颈。然而,从当前高校通识选修课的考试形式来看,并未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未充分凸显出通识教育的价值,对高校通识选修课考试现状进行分析,有助于找出该类课程考试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予以改进。
(一)考试目的与功能异化
课程考试是检验教师教学效果与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手段,具有导向、反馈、评价与激励师生的发展。当前,高校课程考试所发挥的作用,更多地体现出的是评价功能与导向功能,其评价功能表现为教师能够获得学生学业结果与教学目标达成度的信息反馈,学生据此能够知晓自身的学习结果;而导向功能的发挥,则体现为学生依据课程考试方式与范围来确定学习内容,即考试考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功利性非常明显,例如,如果开课初始就告知学生,考试方式为论文考核,有些学生可能就会放弃此门课程的系统学习。另外,大多数高校都将学生各门课程考试成绩作为日后评优的重要依据,其直接结果就是遮蔽了考试所应发挥的促进教与学共同进步的功能与作用,导致学生寻求“分数至上”的课程学习结果,这就是考试功能的异化。
(二)考试方式较为单一
当前,高校通识选修课考试方式主要有两种类型:论文考核与开卷考试。多数通识选修课只选择其中一种方式作为课程的最终评价方式。其中,论文考核已成为高校通识选修课常见的考试方式之一,其目的在于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的基本原理知识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优势在于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与学习研究能力,使学生初步践行科学研究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与独特的批判分析能力,缺失在于易忽视对学生基本知识掌握情况的分析评判以及教师如何客观评价学生论文的撰写质量。而开卷考试的题型则多以分析论述题为主,重在考查学生对于所学内容掌握的深度与广度及是否能够辩证地分析看待问题的实质,一般以知识的理解与运用为考察的核心,其不足在于如何确定客观公正的评分标准,评分难度较大。可见,上述两种考试类型,在考查学生基本知识的掌握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各有利弊,只选择其中一种单一考试方式难以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结果与质量。
(三)考试机制僵化
一般而言,各所高校都有完备的课程考试机制与制度,对考试的类型、试卷题型、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所占比例、采分点的分值等做出详细的规定,便于对各类课程考试进行划一管理。相对而言,教师在考试设计中的自与决策权较小,只能在限定的考试制度框架下对所任教课程的考试方式等进行再设计,例如,在开卷考试中,若学生的观点独特创新且有利于学科的未来发展建设,超出了教师的预期考试结果与评分标准,而学校考试制度亦限定最高采分点的情况下,如何做到客观公正地给予评分,对此,若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就需要变革僵化的考试制度与机制,给予任课教师更大的考试决策权与评分权。
(四)考试结果反馈机制匮乏
当前,高校通识选修课考试结果分析一般包括考试命题与成绩分析、教学总结等,即在课程考试结束后,由任课教师根据考试结果分析考试命题是否符合教学大纲要求、考试成绩分布是否合理、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考试结果反映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存在哪些问题与薄弱环节,对今后的考核有何设想等,缺少教研室对课程考试结果的集体研讨与分析,忽视了教师与学生对于课程考试结果的信息反馈,通常表现为教师按照上述要求进行形式化的成绩分析,学生得到考试结果(分数)即止。
二、国外高校通识选修课考试方式透视
通过对上述当前高校通识选修课考试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出,要改变其不理想的考试状况,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与提升大学生的学习效果,必须对通识选修课的考试方式进行综合改革。在这里,可以尝试借鉴国外高校通识选修课的考试机制与做法。
(一)考试目的:促进学生学习
作为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的有效手段之一,国外高校大多将考试作为通识选修课学习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仅是获得该课程分数的手段,强调以促进学生的学习为主要目的,通常在课程考试结束后,要求教师及时向学生反馈考试结果,并指出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优势与不足,引导学生不断调整自身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取得更好的学习结果。
(二)考核方法多样
课程考试类型的选择,主要受考试目的、实用价值、学生的学习结果等因素影响。国外高校通识选修课考试方式也体现出多样化的特征,注重考查学生学习的真实水平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尤为强调学生的独特见解。其考试类型主要包括:1.撰写论文或研究方案: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与分析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针对社会现实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或独特见解。但学术抄袭难以判定与杜绝,评分较难;2.作业:包括个人作业与小组作业两种形式,表现为调查报告、书评等,但小组作业形式要注意公正地判定每个人的贡献;3.口试:短时间考查学生知识掌握与理解情况,但考核范围有限;4.笔试:包括开卷考试、闭卷考试与半开卷考试;其中,半开卷考试是指介于开卷与闭卷之间的一种考试方式,允许学生在考试时将课程内容抄到一页纸上带入考场,供考试时参考;5.学生自评或互评:学生依据评分标准来评价自身作业或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1]。6.小组考试或小组答辩:小组考试是指将班级分成三或五个小组,每个小组共同做一套题,先由每个成员独立做,组员为其评分,之后以小组为单位交一份统一的答卷,这份答卷的成绩与每个成员的平均分就是本次考试的成绩;小组答辩是指以小组共同完成某项课题、论文或研究报告为核心,通过答辩的方式向全班同学介绍,以小组答辩和任务完成的质量作为依据,评定每个人的成绩,由组外的同学和教师给出结果。7.学生出题考试:要求学生按照课程内容编制出一套综合试题,再由教师从中选择部分或一套试题作为期末考试试题[2]。
(三)平时成绩比重较大
国外高校通识选修课考试成绩的构成一般包括两部分: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相对而言,国外高校通识选修课平时成绩大多占50%―60%,期末考试成绩占40%―50%,可见,国外高校较为注重平时成绩的累积。而课程成绩的评定方式通常采取分次累积的方法,即由课堂表现、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几部分构成,按一定比例计算成绩或者通过数次考试来确定最终考试成绩,而学生的考勤情况并不计算在平时成绩中,且学生的到课率也不低。
(四)考试内容强调综合与实用
国外高校通识选修课考试内容的设计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实用性与综合性,很少考查学生死记硬背的内容,且不限于教科书,除了基本的原理性知识外,与现实相联系的实际问题也是考查的重要内容之一,通常是依据学生学习的兴趣与能力,指定论文题目或平时作业作为考试内容,注重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五)考试结果反馈及时
国外高校对于通识选修课考试结果的反馈都较为及时,通常在一周的时间内就反馈并公布考试结果与班级的平均分,并讨论考试内容与方法是否合理有效,指出学生在考试中表现优异的地方与存在的问题,就学生某方面学习的缺失给予个别辅导,这就有助于发挥考试的正面激励与导向功能。
三、完善高校通识选修课考试方式的策略
为进一步优化高校通识选修课考试方式,更好地培养创新性人才,笔者以“苏俄教育史”为例,在该门课程中渐近式变革考试方式,其具体思路如下。
(一)确立过程导向的考试观
要改变以往“唯分数之上”的功利考试观,明确以学习过程为核心的考试观, 将考试作为学习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对学生日常学习的引导与考察,淡化考试结果,充分发挥考试的诊断、导向、激励与反馈功能。
(二)注重多样化考试方式的运用
坚持多种考试方式的综合运用,尝试将半开卷、口试、小组答辩、小论文、学生出题考试等多种方式应用到“苏俄教育史”的考试中,注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力。
(三)加大平时成绩的比例
在“苏俄教育史”成绩的构成中要加大平时成绩的比例,由30%增至50%―60%,这将有助于激励学生更关注过程学习,尝试将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口试、读书笔记等都计算在平时成绩中,不再以单纯的“出勤”来迫使学生被动学习,而是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四)建立考试结果反馈机制
在每一轮课程考试结束后,笔者都从教的角度与学生的学习效果方面剖析考试结果,并及时将考试结果告知学生,分析学生在考试中的优异表现与不足,作为进一步改进教学的依据,并编制相应问卷,以问卷调查法了解学生对于课程建设与考试方法的合理化建议,作为优化该门课程发展的现实依据,更好地为学生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张幼斌.国外高等学校考试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
会科学版,2005,(6).
[2]吴绍春.再谈美国大学如何进行课程考试――方法的多
关键词:考试;数据库;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913 (2007) 24-0117-03
1引言
随着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考试考核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逐渐显现出来,在教育界引发了一场关于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以及素质教育要不要考试的讨论。但正如朱开轩同志所说:“素质教育不是不要考试,而是把考试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种手段,要改革和完善考试的内容和方法,改进和完善教育评价的制度。[1]”因此,改革和完善考试方法和考试内容是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
最近几年,高校广大教师对考试的改革进行了大量研究和实践探索。比如,高艳阳等在参考文献[2]中介绍了该校在考教分离、试题库建设等方面考试改革实践;孙宏健在参考文献[3]中提出高等学校公共基础和专业基础课程考试改革的原则。尚晓玲在参考文献[4]中基于学生创业教育理念,提出高校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的考试模式改革思路。显然,这些研究成果对高校课程考试改革都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和借鉴意义。但由于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人才培养层次、不同的专业又有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不同的课程也有不同的特点和要求,因此,各个学校在某个专业具体的课程考试中如何运用这些思想和原则,提出具体的、可操作性的考试改革方法,是一个值得进行深入实践和探索的问题,任传成等在参考文献[5]中就对“软件工程”课程的考试方法改革进行了专门的研究。
本文在分析我校“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考试存在的问题和弊端基础上,结合该课程特点和基本要求,总结介绍了我校近几年在该课程考试改革的实践经验,提出一种原理与应用兼顾、平时与期末结合、必答与选答组合的多样化、多层次考试模式。对高校同类课程的考试改革与创新有一定参考价值。
2改革的动因与原则
1) 改革的动因
“数据库原理及其应用”是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必修课程,由于该专业招生人数较多,每个年级都保持10个行政班左右,通常采用3~4个行政班级形成的大班授课方式,为了考试组织和阅卷方便,一直以来都采用传统的期末闭卷考试作为学生课程结业成绩的考核方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考试内容僵化
由于学生人数不断增多,教师在考虑出题、制定答案和阅卷方便等因素的基础上,设计试题的类型越来越简单僵化,考试类型中客观题的比例也越来越大,从而出现简述、理解和应用题型逐渐减少的现象。在这种考试类型变化的误导下,学生们学习积极性不强,学习方法呆板,考前习惯死记硬背,表现出的综合应用知识能力比较欠缺。
(2) 有原理无应用
“数据库原理及其应用”课程的特点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应用教学为辅。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掌握情况是合理可行的。但闭卷笔试的单一形式却无法满足考查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要求,特别不能实现对学生操作能力以及利用数据库原理知识进行独立思考、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开发能力等方面进行考核。
(3) 重结果轻过程
在传统的闭卷考试情况下,虽然通过期末成绩可以基本评价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但不能及时了解学生平时的学习效果并相应地调整授课方式。一次性期末考试,对于学生来说有失合理性、公平性和科学性。因为在一次性期末考试过程中,偶然性的因素和考试内容过于偏重书本知识使得这种方式不能充分反映出学生对该门课的掌握程度。
(4) 内容覆盖面窄
由于“数据库原理及其应用”涉及E-R模型、数据模型、关系代数、关系模式规范化理论、模式分解的无损连接性和保持函数依赖性等许多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加之传统闭卷考试的每个题目都是必答题和考试时间的限制,每份考试卷中的题目与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面相比,还是显得狭窄。
2) 改革的原则
正是基于传统考试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端,我们制定了“数据库原理及其应用”课程考改革的如下基本原则。
(1) 考试内容多样性原则,即考试除了通常的选择、填空、计算等客观试题以外,还要有判断、综合分析等客观试题。
(2) 原理与应用兼顾的原则,即考试成绩既要体现原理知识的考核,还要体现操作应用能力的考核。
(3) 平时与期末结合的原则,即考试成绩要反映出学生平时学习参与积极性和学习效果,不能以单一的期末考试成绩作为整个课程的学习结果。
(4) 必答题与选答题组合的原则,就是在考试卷中除了传统的必答试题以外,适当增加选择性考题,让学生在规定的范围内选择若干个题目进行回答,这不仅增加了考试的覆盖面,也增强学生对考试的适应性。
3考试改革的举措
根据传统考试存在的问题和考试改革的原则,我们结合“数据库原理及其应用”课程的特点,将考试的成绩分解为两个方面和三个层次,实现了原理与应用兼顾、平时与期末结合、必答与选答组合的多样化、多层次考试模式。
(1) 两个方面,就是将考试成绩分解为原理知识的考核成绩和操作应用能力的考核成绩。
为更好地体现课程的特点,我们提出兼顾原理考核成绩与应用考核成绩的考核方法,其中原理考核成绩占80%,操作应用能力的考核成绩占20%。在课程进度计划中,我们设计安排了9个SQL上机操作实验①,并要求学生提交实验报告,教师随机抽取3个实验报告作为成绩评定的依据(属于操作型开卷考核),促进学生注重平时自主学习和操作实践。
(2) 三个层次,就是将考试成绩分解成平时(35%)、半期考试(15%)和期末考试(50%)三个部分。
为了更好地体现考试成绩的合理性和科学性,防止学生考前出现“临时抱佛脚”的现象,及时了解学生平时掌握数据库原理及其应用知识的情况和任课教师的教学效果,我们修改了“数据库原理及其应用”课程考试的评分标准,将平时考核的比例增加到35%,其中平时SQL上机操作实验占20%(前面所述随机抽取的3个实验报告),平时课堂随机小测验15%。我们在每学期随机安排4、5次10~15分钟的课堂小测验(开卷),测验题目一般需要计算和推理才能得出答案。这种测验既有出勤抽查的功效,又可检验学生最近课堂学习的情况的效果,还可能及时发现教师授课过程中值得改进的地方。
在半期和期末考试试卷中,我们采取闭卷考试方式,主要考核学生对原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考试题型除了传统的单项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计算题以外,还增加了是非题和综合题,以考察学生对概念掌握的准确程度和综合应用能力。此外,我们在简答题、计算题和综合题中还增加了选答题,比如,在简答题部分,我们规定1~3题为每个学生的必答题,它们涉及数据库原理课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另外要求学生在4~7题中任意回答2个问题,这些题目是增加知识覆盖面的扩展性知识,既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扩展能力,有增加了考试的灵活性,避免学生因一个题目不能回答就被扣分的僵化考试模式。
4总 结
本文根据“数据库原理及其应用”课程特点和传统考试存在的问题,将闭卷考试、开卷考试、操作型考试以及课堂随机小测验有机结合,在最近几年课程考试改革和实践基础上,总结提出了一种原理与应用兼顾、平时与期末结合、必答与选答组合的多样化、多层次考试模式。实践表明,这种考核方法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从单一的记忆型、模仿型学习向思考型、创新型学习转变,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注:读者可以在:8181网站上下载实验要求和试题样卷。
参考文献
[1] 朱开轩. 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J]. 中国教育报,1997年7月.
[2] 高艳阳,栗秀萍. 改革考试方法,加强素质教育[J]. 华北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2,(增刊): 65-67.
[3] 孙宏健. 高等学校课程考试方法的改革与实践[J]. 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6,(6):25-27.
[4] 尚晓玲. 高校考试方法改革与创新研究[J]. 科技信息.
[5] 任传成,于瑞玲,唐忠莉. “软件工程”课程考试改革的探索和思考[J]. 计算机教育,2007,(1):20-22.
[6] 唐珉,李刚,宫京闽等. 创新考试方法,改革考试思路[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4,6(4):373-375.
[7] 刘颖. 改革考试方法,适应现代工程技术人才培养[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2):141-142.
作者简介
关键词:高校 美术专业 专业考试 考试制度 制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b)-0190-02
近年来,高校艺术专业学生越来越多,而我国教育体制一直以来实行的都是以地方招生情况为标准,而没有建立统一的招生考试指标,这就导致目前我国高等学校美术专业招生考试存在一定的难度。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高等院校美术专业学生招生考试是一项十分复杂且影响深远的变革,一套成功的变革方案不仅要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同时还要有一定的可行性。美术考试制度改变和创新要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既要注重学生考试成绩,同时还要结合学生平时表现和学力,全面帮助每一个具有艺术天分的学生健康成长。
1 目前高校美术专业课程考试模式分析
1.1 自主招生考试
艺术专业招生一直都是坚持各大高校自主招生的形式,高校依据教育部的相关规定,在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下,结合高校自身制定的招生政策,按照一定的招生计划进行择优选拔录取,接受社会监督的招生制度。这种招生制度具有一定的统一性,高校在学生高考前对考生进行自主选拔,每一位入选学生还要经过全国统一考试,成绩达到生源所在地与试点高校同批录取控制分数,才可能被高校录取。自主招生考试这种形式具有一定的优势,能让学生在系统的教学模式中学习知识,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系统和抽象性思维。但是这种招生模式有一个弊端就是注重学生高考成绩,而忽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与发挥,很多时候由于这种应试教育,导致艺术专业学生缺乏一种艺术的思维。所以,高校美术专业考试制度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能将传统的考试模式和现代化考试模式结合起来,全面考核每一个美术专业的学生,让学生能发挥自己的艺术天分,成为被高校培养的优秀人才。
1.2 高考分阶段考试
这种形式是指美术学习具有一定的阶段性,美术基本功的养成其主要在于每日不断的练习和培养,最终才能形成有能力艺术知识分子。美术专业考试制度改革实行自高一起分阶段考试的方式,高一主要是几个图形、高二就是石膏像与静物等,高三就是人头像和自由创作等方面。每一个阶段性的考试都不相同,而在高中阶段实行这种阶段式的考试,更加适合与录取少部分具有扎实功底的绘画天赋学生。目前高校美术专业招生中主要是根据社会需求,重点检查和评定学生的学业成绩,这是高校教学工作的重点组成部分,对教师及时掌握教学效果以及得失,提高教学质量都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学生要准确了解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并且能进一步明确努力评定,让家长能清楚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传统高效美术课堂主要是采用课堂教学,班级授课这种形式,但是,很对时候由于学生比较少,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激情比较低。我国美术专业考试制度经过多番改革和创新,已经在逐渐走向完善和健全的道路上,但是,针对目前考试制度中还是存在的一些不足,教研室与专业课程教师还要进一步研究分析,构建科学的考试体系。
2 新形势下高校美术专业考试制度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统一性
我国一直对于美术专业学生实行一种地方制的考试模式,从专业招生开始就体现这种差异性。在我国艺术专业考试中,不同民族学生会有不一样的考试要求,并且对不同民族的学生考核指标也不相同。尤其是对于少数民族的学生,我国政策都非常宽松,在招生过程中,少数民族的学生能享受一些优惠政策,少数民族学生在高考中可以享受加分的奖励。但是这种制度能保障一些学生的权益,但是,不具备统一性,也会影响考试的公平公正性,对于不能享受优惠政策的学生来讲,是一种不公平对待。这种考试制度存在的缺陷就是不具备一个统一性,导致我国高校美术专业考试存在一定的不平等性,尤其是在专业课程考试方面,对学生考试考核方面侧重点不同,很多学生的艺术天分没有被充分挖掘。
2.2 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
目前我国高校美术专业考试主要实行一种教考结合的模式,这种形式严重缺乏公平和公开性,教师既是教学主体,同时还是考试评价的主体,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很容易没学生的考试成绩所吸引,而忽视学生的日常表现,或者教师容易带有色的眼睛来看待每一个学生的考试成绩和考试试卷。导致教师最终评定的结果存在一定的误差和偏见,因此,目前实行的考试制度还不能体现美术专业考试的一种公平公正性,这个问题值得教育者们思考,同时教师也要积极主动思考这些问题,发现目前考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措施。
3 新形势下高校美术专业考试制度改革创新方向
3.1 常规考试与非常规考试相结合
美术专业学生从学习基础造型进入高校,必须要参加一次严格意义上的专业考试,即高考。高考虽然属于一种应试教育,对学生的考核注重最终成绩,这种考试形式存在一定弊端,使得艺术专业学生会缺乏一种艺术情感,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因此,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全面发展,美术专业考试要注重日常中的一些非常规性考试,教师要在常规考试期间添加一些飞常规考试,在专业当中增加一定量的短期考试题目,以这种模式督促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专业课的拓展学习,让学生能不断丰富专业知识,教师可以将学生非常规性的考试成绩记录到学生日常评价过程中,对学生绘制的优秀作品进行点评,给予学生奖励,增加学生创作的信心。但是,教师一定不能丢弃常规考试,一般常规考试模式能帮助学生有条理进行学习,传统考试模式能培养学生迅速造型、形象记忆等方面的能力,也有一定的好处。坚持常规考试与非常规考试相结合,这种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有利的考试模式,艺术专业学生不仅能系统进行学习,同时还能充分发展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全面发展。
3.2 实践课程管理考试模式创新
美术专业的实践课程是学生走出课堂,真正体验社会生活,从自己日常生活中获取丰富的绘画素材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教师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的最终目的。艺术专业学生更加注重实践能力的发展,教师要多给与学生实践的机会,让学生能拥有发现生活中美的眼睛和心灵。美术作品源自于生活,反映绘画者对自己所见所感,一件美好的事物在人们心中往往会留下不同的印象,学生只有走出课堂,回归到自然生活中,才能感受到自然界中的美好,为创作提供源源不断的素材。对于实践课成绩的考核,教师一定要公平公正,不能仅凭借自己的主观意识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并且教师要明确开展实践课的目的,很多时候教师将实践课简单的看成一种外出游玩,没有注重学生的创作过程,而是以学生安全为标准,将实践课程变相发展为一种猎奇式的旅游。因此,学校要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和考核指标,专业教师必须在实践课之前事先了解学生基本情况,从学生学习情况、身体状况以及家庭情况等方面进行了解,了解实践课目的地的基本情况,规定相应的各种实践目标,让学生在出发前能清楚知道本次实践课的目的,实践的成果以汇报展览和撰写实践报告的形式呈现,以教研室为单位对学生创作作品进行打分,对单元实践的成果进行总体评价。通过这种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能提高实践课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教师和学生也能充分实践课,促进师生关系发展,帮助学生掌握绘画技巧。
3.3 做好考试后总结和评估工作
考试总结是提高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和方式,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懂得利用总结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分析,不管是单元考试还是学期中或学期末考试,教师都需要进行总结。通过考试总结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让学生能不断进步,进而帮助学生取得更好的成绩,帮助学生能以非常优秀的成绩通过考试,让学生能真正认识到美术学习的重要性,能积极主动接受知识,锻炼自己的技能,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和问题,积极与教师和学生探讨,并且改进自己存在的不足之处。考试总结与分析,能不断总结经验,教师能提高自己教学能力和水平,准确掌握教材中的教学重点,及时调整教学方法,通过成绩分析来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并且能在以后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向前,尤其是要重视后进生的培养和鼓励,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全面发展。教师一定要注重表扬学生的个性,充分肯定学生的创作和学习精神,根据学生个性不同而因材施教,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充分发展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在每次单元考试之后,教师就要进行工作和考试总结,完成善后工作,这是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方法的重要途径和有效依据。
教师在进行考试后总结时,一定要考虑单元教学内容的完成情况,主要包括重点、难点以及进度风方面的重要考核,先看到比较理想的部分,对于考试成绩比较优异的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同时还要从优秀中找出学生之间的差异;其次,将参加考试的学生分的考试成绩分为不同等级,将学生不同考试成绩以列表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能直观的看自己成绩;最后,教师还要和学生一起总结,能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学生能接受自己的考试成绩,比较准确和全面的认识自己,并且教师要尽量多征求学生的意见,听取学生的心声,最终才能达到理想的总结效果,实现总结工作的实际价值。
3.4 实行美术学科“教考分离”的考试模式
传统是考试与评分都结合在一起,高校的教研室是高校美术教学以及管理的最基层单位,其职能是具体负责每门课程教学工作的组织实施、监督以及研究和总结等。因此,要全面完善考试制度,必须要充分发挥教研室工作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教研室要对教师进行监督,教师不能直接对学生进行评定,将学生定位,而是要通过考试检测学生每一学科的成绩,促进教师有效的开展教学实践活动。“教考分离”制度是美术专业考试制度创新和改革的最终结果,有助于实现规范化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美术专业课实性“教考分离”这种考试制度能有效避免任课教师一人评定,造成考试评估结果的不公平和公正的结果。教考分离是一种集中评分模式,由教研室工作人员与教师共同对学生的考试试卷进行评分,避免教师从主观臆断方式评定一个学生的成绩和表现。通过集中考核和评价能及时发现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能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从而能达到总结、协调以及改进等有效的教研目的。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最终希望能推进我国高校美术专业考试制度的不断创新,完善我国高校美术专业学生考核制度和评价体系,最终能规范教师的教学活动,并且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为社会培养全面型的艺术专业人才。
4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教育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艺术类招生考试制度也在不断变革和发展,我国针对目前招生现状,结合自身国情和地方特色,不断进行招生考试模式探究和创新,希望不断完善我国艺术类专业学生考试制度。目前,随着我国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高校美术专业考试制度已经取得一些成就,考试内容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是将考试结果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这种考试模式和考试指标的边和和调整,有利于更多具有天赋的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未来,我国高校美术专业学生考试制度改革还将不断深入,必定最终能将我国美术专业考试制度推广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
参考文献
[1] 陈凯.刍议高校美术专业毕业创作的指导[J].教育探究,2008(3):22-24.
[2] 阮毅.简谈色彩写生多元化教学[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148-151.
[3] 黄辉.简论高校美术专业学生作业的存处[J].职业教育研究,2008(6):128-129.
[4] 黄红屏.试论中职美术专业的艺术实践教学[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9(10):149-150.
[5] 杨晨光.高校美术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与教学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27):103-104.
[6] 常晓君.师范院校通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的合理设置与有效教学[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145-146.
[7] 邱凤香,张红红,杨家安.我国高校美术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对策探析[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3):17-18,30.
[8] 易鸽.高校美术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9(1):56-57.
关键词:Excel;VBA;成绩统计与分析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1)16-3863-03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College Score Statistics Analysis Template Based on Excel VBA
LIU Wen-li
(Software Engineering Institute,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Fuzhou 350002,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popularity of computers throughout the world, it become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way for people to tabulate statistics data with Excel, and tabulating statistics data with VBA will enable you to promote the data accuracy and your work efficiency, thus you may avoid duplication of efforts, reduce your workload and reach twice the result with half the effort. This article will illustrate the application of VBA in tabulating statistics data by designing a score statistics template.
Key words: Excel; VBA; score statistics and analysis
1 概述
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每学期末都要按照本校的管理要求和表格样式,进行考试成绩的录入、统计及分析,这是一项工作量大、步骤繁琐、而又容易出错的工作,许多教师不得不占用很多的时间来做此项工作。这里应用VBA(Visual Basic for Application)在Excel上进行开发,设计成绩统计与分析模板,并编写程序实现学生考试成绩的自动统计和填写、完成各分数段的人数统计等功能。
2 模板设计与实现
2.1 软件主要功能
1)参数设置功能,包括课程详细信息、成绩系数、成绩表格格式等。
2)录入学生的平时成绩以及期考成绩
3)根据各项成绩比例,求出学生的总评成绩。
4)统计各个班级实考人数、各分数段的学生数以及所占百分比。
5)将总评成绩不及格的学生标识出来。
6)求出卷面成绩以及总评成绩所有班级学生的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汇总成绩分布情况。
2.2 设计
在工作薄中需建立“参数设置”、“总评成绩分布汇总”、“卷面成绩分布汇总”、“成绩”4个工作表。
1)参数设置。
对相关的各项参数进行设置,课程名称、班级数、成绩系数等项。如,“平时”、“卷面”成绩系数分别填写0.4和0.6,则表示总成绩计算方法为:
总成绩=平时成绩×0.4 卷面成绩×0.6
参数设置好后,点击统分工具栏的“参数信息填充”按钮,则根据参数自动填写其余各个工作表的课程名称、考试时间等信息;
2)总评成绩计算。
该功能模块要求能够根据用户输入的平时、期考成绩比例,单击“统分工具栏”的“总评”按钮根据成绩系数参数自动填充公式,计算各位学生的总评成绩。当某个学生的平时或期考成绩更改时,能够自动更新该同学的总评成绩。
总评成绩计算的代码如下:
Sub generalComment()
Call initialize
Worksheets(4).Activate
Dim currentR As Integer 'currentR 记录遍历的当前行号
Dim Addr1 As String, Addr2 As String
For j = 0 To classNum - 1 '遍历各个班级
sR = startR + classSpace * j
endR1 = Cells(sR, 2).End(xlDown).Row
endR2 = Cells(sR, 9).End(xlDown).Row
'/***For Each遍历成绩单元格,设置填充公式***/
For Each c In Range("F" & sR & ":F" & endR1 & ",M" & sR & ":M" & endR2).Cells
If c.Offset(0, -1) "" And c.Offset(0, -2) "" And IsNumeric(c.Offset(0, -1)) And IsNumeric(c.Offset(0, -2)) Then
currentR = c.Row
Addr1 = Mid(c.Offset(0, -2).Address(), 2, 1) ' Address格式$A$1取出平时成绩列字母
Addr2 = Mid(c.Offset(0, -1).Address(), 2, 1) ' 取出期末成绩列字母
'给总评成绩填充公式
c.Formula = "=Round(" & Addr1 & currentR & " * (1 -" & examPercent & ") +" & Addr2 & currentR & " * " & examPercent & ", 0)"
score = c.Value '取出总评成绩
If c.Value < 60 Then
c.Font.ColorIndex = 3 '不及格分数红色背景颜色填充
c.Font.Bold = True '加粗
Else
c.Font.ColorIndex = 1
c.Font.Bold = False
End If
End If
Next'For Each
Next j
End Sub
3)各个班级成绩统计。
此模块用于统计每个班级各个分数段的学生人数,所占百分比,以及及格人数、及格率等信息,并填入相应单元格,如“图-2”所示。
4)卷面成绩汇总。
此模块用于卷面成绩统计,根据成绩表中学生的卷面成绩自动填写试卷分析表。成绩录入完毕只需点击“统分工具栏”的“卷面成绩汇总”按钮,即可自动填写所有成绩汇总情况,包括应考人数、实考人数、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各分数段人数以及所占百分比等信息。
Sub scoreStatistic ()
Call initialize
Worksheets(4).Activate
n = 0
n_total = 0
totalScore = 0 '总分 初始
Min = 100 '最低分 初始
Max = 0 '最高分 初始
Dim rs(10) As Integer '记录各个分数段人数
For j = 0 To classNum - 1
sR = startR + classSpace * j
endR1 = Cells(sR, 2).End(xlDown).Row
endR2 = Cells(sR, 9).End(xlDown).Row
For Each c In Range("E" & sR & ":E" & endR1 & ",L" & sR & ":L" & endR2).Cells
score = c.Value
n_total = n_total + 1
If score "" And IsNumeric(score) Then
totalScore = totalScore + score
If score > Max Then
Max = score
End If
If score < Min Then
Min = score
End If
n = n + 1
Select Case score
Case Is >= 90
rs(9) = rs(9) + 1
Case Is >= 80
rs(8) = rs(8) + 1
Case Is >= 70
rs(7) = rs(7) + 1
Case Is >= 60
rs(6) = rs(6) + 1
Case Is >= 45
rs(5) = rs(5) + 1
Case Else
rs(0) = rs(0) + 1
End Select
End If
Next'For Each
Next j
For i = 10 To 14'Step1
Worksheets(3).Cells(i, 5).Value = rs(19 - i)
Worksheets(3).Cells(i, 6).Value = Round((rs(19 - i) / n) * 100, 2) & "%"
Next i
Worksheets(3).Cells(15, 5).Value = n - rs(0)
Worksheets(3).Cells(15, 6).Value = Round(((n - rs(0)) / n) * 100, 2) & "%"
Worksheets(3).Cells(7, 6).Value = Round(totalScore / n, 2)
Worksheets(3).Cells(7, 2) = Max
Worksheets(3).Cells(7, 4) = Min
Worksheets(3).Cells(5, 3) = n_total
Worksheets(3).Cells(5, 7) = n
Worksheets(3).Activate
End Sub
5)总评成绩汇总。
此模块用于总评成绩统计,可以获取试卷分析表的各项数据。成绩录入完毕只需点击“统分工具栏”的“卷面成绩汇总”按钮,即可自动填写总评成绩汇总情况,如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各个分数段人数以及百分比,并列出出该科成绩年段前10名的学生的学号、姓名以及成绩。
6)统分工具栏。
图4 统分工具栏
本模块通过Workbook_Open事件创建统分工具栏。首先添加所需按钮,并将按钮点击事件关联到相应过程,实现打开工作表时自动生成“统分工具栏”。该工具栏将用户可能实时需要的一些操作通过按钮集合在一起,极大方便了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各项操作。
3 总结
该模板实现了高效的成绩统计分析,可以大大减轻教师进行学生考试成绩统计与分析工作带来的负担,对教学管理中的学生成绩统计与分析具有一定的推广使用价值,同时对在企业中利用Excel VBA快速开发一些小型的工具或者应用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系统还有可以扩展的地方。如,设置参数可以扩展成根据需要更多部分的成绩组成;自动生成学生成绩排名情况;自动筛选出所需的学生成绩信息;画出成绩分布曲线图等。
参考文献:
[1] 李政.VBA应用基础与实例教程[M].2版.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9.
[2] 张峋.Excel VBA入门与典型实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一、化学成绩分化形成的原因
在教学实践中,化学成绩分化的学生有几项智能存在显著差异:内省智能、语言智能和数学逻辑智能。内省智能弱势的学生会产生错误的认知,觉得自己的努力没有任何意义,从而衍生厌学情绪;语言智能弱势的学生无法在与老师、同学的交流中获得快乐,也不能有效获取题目中的重点信息,成绩自然高不了;数学逻辑智能弱势的学生在化学计算题得分方面会存在明显困难,基本的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的能力方面也偏弱。
二、化学成绩分化的解决策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将自身精力有效分配。营造高效课堂提高班级整体成绩,激励尖子生,关注和肯定学困生。在教育教学上采取相应的策略,引导学生建立积极的学习心态,促进学生强势智能的发展以带动弱势智能。
一是采用智能补偿策略。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可尝试根据智能理论因人施教。比如有的学生语言智能很突出,但是内省智能比较差。这样的学生往往课堂发言积极踊跃,会给教师一种学习效果较好的假象,但成绩总是不理想,这是因为其优势智能掩盖了弱势智能。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教师应有对症下药的教学观,应从根本上找出学生无法在考试中拿到分数的原因。基于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智能补偿,如在巩固练习阶段,让内省智能优势的学生帮助其他学生总结做题方法,这不仅提供了学生展示自己的平台,提高了学习热情,还能使学生的各项智能得到全面发展。
二是开展“化学N对N”活动。笔者在班里开展了“化学N对N”活动(以下简称“N对N”),将班里智能互补的学优生和学困生捆绑,让他们在学习中互帮互助。
首先,采用针对性较强的考核方式。为了保证“N对N”的效果,不同阶段的考核方式有不同侧重。上学期考核重点是保证每个学生基础过关,在保证学优生比例的基础上加强落实学困生的基础。下学期的考核重点是在保证班级整体复习质量的基础上,加大学优生的比例,加强对学困生的帮助。
其次,实行多元化的分组标准。内省智能弱势的学生具有“样样通、样样松”的特点,考前的查漏补缺工作收效不佳从而影响成绩,他们需要数学逻辑智能优势的配合,理性分析平时考试中暴露出的问题:语言智能弱势的学生具有不愿与同学交流的特点,他们需要人际智能和内省智能优势的配合;数学逻辑智能弱势的学生对实验题和计算题存在心理阴影,他们需要数学逻辑智能和人际智能优势的配合。
最后,教师对学生进行多元化的评价。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教师应具有积极乐观的学生观,每个学生都有值得肯定的地方,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评价方式应灵活多样。在“N对N”开展的过程中,为了使教师评价达到公平、公正的目的,笔者将学生平时考试成绩、默写成绩及加分情况进行公示,让学生可以看到自己的进步,激发学习热情。
依据多元智能理论解决化学成绩分化是化学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结合。在教学理论不断发展的今天,将多元智能理论运用于教学过程中,以形成更佳的化学教学策略是一个新趋势,有利于从根本上提高化学教学质量,解决化学成绩分化问题。
考试是检查学生学习成果和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是学生学习成绩的阶段性、总结性的检查与评定。考试的标准、方法、内容、手段等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学校的教育质量。
近几年随着学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生源素质有所下降。补考后四门以上不及格学生有多人。这种现象造成如下几种现象:学生对学习产生厌烦、抵触、畏难心理,甚至厌学,学习兴趣全面丧失,旷课、上网、谈恋爱等事情频频发生;课堂纪律松懈,教师授课难度大,课后管理日趋复杂。
2改革思路
如何改变现状?使学校《药理学》教育迅速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促进良好校风、学风建设,我们在学习、借鉴其他学校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校实际,提出以下六种改革思路。
2.1试行月考制《药理学》1个月进行一次水平测试,学什么就考什么,考过的不再作为下次考核的内容(即不重复考),最终的学期成绩中含有每月份加权平均。
2.2注重平时考核,成绩结构多样化平时考核在指导课和实践课上完成,任课教师通过提问、讨论、作业、测验等方式考查学生,避免“一考定成败”。其一般成绩构成是:平时分占20%,课堂考勤分占20%,期中测试分占20%,期末考试分占40%。
2.3加大专业课程实践考核分值(特点:操作性强)考试内容侧重于实践技能的考核,注重对有利于创造性工作的基本数据、基本操作方法、基本思路、基本技能的考核,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促使学生主动地、积极地发展。同时,实验考试也是成绩单列的一门课程,只有通过了实验考试,才能参加理论考试[1,2]。
3优化评分标准
考试制度改革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制定评分标准时务必注意这样几方面:学生掌握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学生掌握知识的巩固程度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学生在口头和书面问答中,实际操作中所犯错误的数量和性质;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评分时教师应该做到客观、公正,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教科书为依据,客观公正地评定学生的成绩[3]。在加强考试方法改革的同时,建立课程考试质量分析制度,对考试内容、命题及考试结果要进行认真分析,不断完善考试考核办法;建立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制度,并以一定的学分把学生综合素质测评要求固定到培养计划之中,成为全体学生必须达到的教学目标。
4学生考试命题、成绩统计与试卷分析质量控制
4.1学生考试命题必须首先从编制考试命题计划,保证试卷内容的有效性入手。必须要以由命题教师编制、以“考试命题计划细目表”作为编制试题的依据。“命题计划细目表”应该按照教学内容(章节或部分)纵向排列,并按各部分的教学时数和重要程度确定不同的权重;之后再按教学大纲要求、教育目标分类、试题类型和难度等几个方向进行分解,构成目表的“横向”。按照这样的细目表编制试题,是对保证考试质量的基本要求[3~4]。
4.2学生成绩统计学生考试成绩是科学地评价学生和教师的重要依据之一,是反馈教学、管理工作中有关信息的重要途径。每次考试之后按规定进行以下4项学生考试成绩的统计。
4.2.1学生成绩频数、频率分布表,分布曲线或直方图频数、频率分布表:将考试成绩换算为百分数,从0分~100分,以10分为组距,共分11个组段,填写各组段的频数和百分率;频数、频率分布的分布曲线或直方图:绘制上述频率或频数分布的曲线或直方图,以观察分布情况。
4.2.2学生成绩分布的正态性检验D检验法。方法参看人民卫生出版社,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供卫生专业用)《卫生统计学》,第1版、第2版。
4.2.3平均分(算术均数和中位数)和标准差方法参看人民卫生出版社,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供卫生专业用)《卫生统计学》,第1版、第2版、第3版、第4版。
4.2.4最高分、最低分和全距各类课程成绩考核平均分、标准差、全距正常值。
4.3考试效度、信度和试题质量分析要确定考试结果是否达到预定目标,是否正确,考试之后,要选择部分课程,特别是经成绩统计发现问题较大的试卷进行考试效度和信度的评价。为确定试题的质量,加强题库建设、完善试题的有关数据,获得改进教学和考试质量的更多信息,也要进行每道试题的实测难度和区分度的计算[5]。
4.3.1考试内容效度的估计考试之后,由教研室主任或聘请同行专家,根据试卷和考前由任课教师制定的“命题计划细目表”以及考试成绩统计结果和经过测算的试题质量,对本次考试的有效性再次进行检查,作出判断。
4.3.2考试信度的计算(分半信度)方法:将一次考试的题目分成等质的两半,计算相关系数[方法参看人民卫生出版社,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供卫生专业用)《卫生统计学》,第1版、第2版、第3版、第4版,直线相关],之后根据斯皮尔曼-布朗公式R=2r/(1+r)进行调整(R=整个考试信度,r=两部分之间的相关系数)。
4.3.3试题难度的计算
关键词:课程改革;阶段考试;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9-0158-02
考试一词对于学校、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再熟悉不过的了,可以说考试与学校、教学和学习是浑然一体很难区分的。因为只有通过考试才能检查教学效果,只有通过考试才能检验人才培养的质量,也只有通过考试才能更好的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领悟的程度。考试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更是检验人才培养效果的最有效途径。
作为高校教学中的考试,长期以来的考试制度和教学体制形成了很多不利于学习和知识掌握的弊端。为了适应食品科学专业以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目标的需要,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风学风建设,进一步探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途径,需要寻求与新的人才培养相切合的考试方式。因此本文提出通过改变考试的方式和思路进行教学改革实践,为新形势下的人才培养探索出考试促进教学的新途径。
一、考试方法改革是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考试作为教学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和环节,在高等学校的教育教学中同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长期以来的考试形式往往是为考试而考试,结果不可避免的形成学生只为分数、学分和获得毕业文凭而学习,成为单纯的考试机器。对学生而言,考试只是证明学习了某一门课程,得到了多少学分;对教师而言,考试只是教学中的一个环节,成为简单和重复的过程。传统的考试是以最后的结果和分数来检测课程学习的优良,只是以期末考试成绩来区分学生知识、技能的高低,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应有的对学习过程的考核与评价。在高等学校中也如此。考试基本以闭卷为主,考试形式单一;考试内容也是检查学生对概念、原则、理论的机械记忆占主导,缺乏对知识融会贯通的系统性考核;而考试时间又是集中在课程结束后的期末。这样的考试目的、方法和时间只能形成重结果轻过程的考试方式,让高校学生感受不到学习的紧张和压力,平日学习放松,多数学生只是在期末考试前突击复习,“临时抱佛脚”的去看书、背书,不求甚解成为必然。现行考试制度中存在的这些弊端,不仅使考试功能不能正常发挥,教育目标无法完全实现,更影响了高校的教学质量,阻碍了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因此为了扭转这种局面,就必须对考试模式、考试时间和内容进行改革,让考试成为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指挥棒,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加快教学改革的步伐,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阶段考试是复合型培养人才改革的目标
所谓阶段考试,就是根据课程的学习进度,将考试作为教和学的质量评价和信息反馈的手段,进而达到客观评价的目的。引入阶段考试,就是要以多样化考核与多次考核相结合为原则,通过采用阶段考试,打破传统的单次考试模式。科学的、分散的考试制度,改变了以往一张考卷定乾坤的做法,有助于减轻学生对考试的心理压力,端正学习态度,树立正确考试观,使学生将精力放在平时的学习中,而不是期末想尽办法应付考试,从某种程度讲也改善了考风和考纪。阶段考试既有利于对课程教学进行阶段效果的评价,更能动态追踪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对于教师可以随时调整讲课的难度、广度和讲授的方式;对于学生而言,所有的问题和内容都集中到期末统一解决是无法应对这种阶段考试的,对于各种类型的学生都不得不随着教学内容的进行,而随时随地的复习,真正做到课堂内容及时的消化和吸收,阶段考试的成绩更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警钟的作用,促进学风建设良性发展。由于阶段考试在高校课程考试中还是一个比较新的方式,结合笔者亲身的体会,提出了时间、内容、题型和成绩在阶段考试中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
三、阶段考试的时间确定
在以往的高校教学质量的考核中,往往是期末考试一张试卷定乾坤,平时成绩占有的比例很小,基本在20%以下。而且在期末上交成绩时,还要拿出成绩的依据,这就使得很多拿不出成绩依据的教师连这20%也节省了。在这样的形式下,多数学生平时不能认真听课,课后更不会用心复习,只要期末考试前集中精力的突击一段时间,最后同样可以拿到比较理想的成绩。这样的结果就是学得快,忘得也更快,不要说到用时,就是过了一个假期,下学期再用到相关内容时,都很难想起来。
针对这种现象,可以根据课程内容的侧重点安排考试的时间。多数的专业基础课都是前面讲该课程的基础理论,后部分是基础理论与专业相结合的内容,前面的内容比较单调、枯燥、难以掌握,但又直接影响了后部分内容的学习,因此在基础理论课学完的时候,可以适当的安排一次阶段考试,既督促了学生的复习,同时也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做铺垫。另外,如果学时数比较多,有足够的时间来进行阶段考试,也可以先归纳总结一下课程的重点内容,分成几个部分,每结束一部分就进行一次阶段考试,让学生能及时的消化吸收重点内容,也为上一阶段的学习做个总结。这学期我们专业共进行了两次阶段考试,尽管教师出题、批卷子很是忙碌,可从学生上课听课的情绪和状态来看,发现学生知道了上课听课的重要性,考前的临时突击不再适用了,关键的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扎实了。
四、阶段考试的内容选定
所谓考试就是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质量的检验和评价。阶段考试与以往的期末考试和期中考试不同的是没有强制的规定什么时候进行考试,考试的范围和内容更是没有严格的要求。因此,在阶段考试内容的选择上,一定要注意考试是在为“教”和“学”服务,是“教”和“学”的催化剂和剂。在内容的选择上要与课堂强调的内容保持一致,让学生领悟到上课听课和不听课是有区别的。考试的时候是学生注意力最集中的时候,阶段考试尽管有答不出来的内容,但由于课程没有彻底结束,在平时的看书、听课以及和教师的交流中,有很多机会再次学习这部分内容。此外,在平时的上课和交谈中,要经常强调阶段考试出现的内容不是下次考试或期末考试再不出现了,使得学生能不断重复记忆,真正彻底地掌握重点内容。
五、阶段考试的题型设定
由于阶段考试都是随着课程讲授过程进行的,多数时候是占用上课时间。我们都知道,高校每门课程的学时数都很紧张,再插入阶段考试占用了原本上课的学时,一定会打乱正常的教学安排。
因此,在考试题型的设定中,既要兼顾需要考核的内容,更要考虑到答题时间,尽量在1个学时的时间内答完试卷。同时,还要注意到,由于是阶段考试,很多内容尽管上课注意听讲了,也理解明白了,但要落实到卷面上也需要语言的整理和预先大块时间的背诵。对于这样的内容,就要避开大量的问答和论述题。论述题是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整理和输出,只有在对问题的彻底理解后,才能很好的作答。而一些判断改错、名词解释和填空等基础题型,正好符合对基础知识考核的要求,不仅考核知识点的掌握情况,重要的是这类题型在答卷的时候占用时间不长,对整体的教学计划不会有太大的影响。考试中的综合性题目则侧重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核,更有助于避免学生死读书、读死书,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开创性思维和实践能力。
六、阶段考试成绩分布的圈定
阶段考试的安排,主要目的是督促学生做到及时复习、消化课堂的内容,从主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同时也是弥补期末考试一张试卷决定整个学期成绩的缺陷。所以,阶段考试成绩对于学生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根据课程的学时数合理的安排阶段考试的次数、时间和在期末成绩中占有的比例。考试成绩一方面是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体现,同时恰当时间的考试更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剂,这也是阶段考试的另一个目的所在。因此,学生不同的阶段考试成绩也要给予正确的重视和处理。每学期的第一次阶段考试,学生有些不能掌握这门课程的学习要点,同时开始的课程有些单调枯燥,所以整体成绩一般都不理想,只有部分上课能够聚精会神跟着教师思路的学生才能取得较好的成绩。因此这个时候教师不仅要适当的放宽阅卷的标准,而且还要审时度势的调整成绩中所占的比例,同时要及时把成绩状况的信息反馈给学生,进一步增进学生的学习热情,由“要我学”为“我要学”,鼓励求异思维,提倡学生用独立的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去探索事物,强化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创新性。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发展以及开拓创新精神、团队合作精神等现代社会所需的优良素质。
考试是高校教师控制学生的指挥棒,尽管总是遭到各种抨击和批评。但是只要我们很好的控制、应用各类考试,相信“考试”这个从古至今一直流传的考核“教”与“学”的方法,一定会在教学中给予我们帮助和正面效应。
参考文献:
[1]钱厚斌.创新人才培养视界的高校课程考试改革[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9):145-147.
[2]金敏力,等.面向实践能力培养的考试改革[J].中国高校科技,2012,(2):70-71.
[3]魏春荣,张锦鹏.创新考试改革的一点探讨[J].高校教育研究,2009,(3):40-41.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儿科护理;创新应用
儿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是一门实践性和理论性很强的专业课。传统“填鸭式”教学偏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案例教学法能有效弥补这一弊端。笔者从2012年应用案例教学已有三年多,收到良好的效果。以2011级护理159班和160班为例,现回顾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以随机抽签的方式决定试验组和对照组,护理160班63人为试验组,采用案例教学法;护理159班68人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教学时间为2013年3月~2013年7月,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辅导是2014年3月底~2014年5月中旬。两个班的儿科护理学为同一授课老师,两个班学生均为女性,试验组年龄为(18.2±1.1)岁,对照组年龄为(18.3±1.0)岁,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教学方法
1.2.1.1对照组教学方法
采用传统教学法,教师授课,学生听课。
1.2.1.2试验组案例教学法的创新应用
(1)充分利用多媒体,调动学习兴趣:提前到甘肃省人民医院儿科收集好各个系统的真实病例,病例具有典型性、实用性。病例要经过加工处理成案例,难易度适中,与教学目标相吻合,与教学重点、难点相联系,但不失真。以案例导入新课,采用多媒体展示案例,结合典型图片、动画,表现更加直观、生动,请同学们集体朗读病例,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选择典型案例,贯穿一次授课内容始终:在一次授课中,用一个案例贯穿全部授课过程。运用一个案例说明不同的知识点,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1]。比如新生儿黄疸案例:患儿,女,3天,生后24小时出现黄疸,以“皮肤黄染3天”收治入院。全身皮肤严重黄染,巩膜发黄。今查血清总胆红素373umol/L,其母血型为O型,患儿血型为A型。在此案例中说明了两个知识点:一是该患儿是病理性黄疸,因为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学生一定要学会鉴别,因生理性黄疸无需处理,而病理性黄疸严重者会引起胆红素脑病,病死率高,存活者多留有后遗症;二是出现病理性黄疸的时间:生后24小时内;三是该患儿出现病理性黄疸的病因:新生儿溶血症。四是黄疸程度重:血清总胆红素373μmol/L,大于221μmol/L。(3)案例教学过程中糅合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试题: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是护理职业的准入门槛,授课中糅合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试题是学生的刚性需求。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均采用以选择题为主的客观型试题。有单句型最佳选择题、病历摘要型最佳选择题、病历组型最佳选择题、病历串型最佳选择题4种题型,单句型题在考试题中约占20%[2],而病历分析题约占80%。教师授课时以考题为例,便于学生掌握疑难知识点[3],有助于提高病例分析能力。比如上述新生儿黄疸案例,在讲解完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的特点后,教师提出问题:病例中的宝宝是生理性黄疸还是病理性黄疸?为什么?在讲解完病理性黄疸的常见病因后,提出问题:引起该患儿病理性黄疸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依据?这是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常考点。(4)分组讨论:讨论环节是对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的关键。教师讲授新课,在讲解完和每一个问题有关的知识点后,重新回到案例,明确讨论的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学习,每组6~8人,根据讨论结果由每组派代表回答问题,其他组员或教师补充。(5)归纳讲评案例:教师以案例为中心精讲点拨,对本章节重点内容和学生回答模糊的问题作出强调和总结,回答个别学生的提问。
1.2.2评价方法
1.2.2.1期末考试成绩评价
课程结束后,对两组学生进行统一期末考试,为100道选择题,题型紧扣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题型,有单句型最佳选择题、病历摘要型最佳选择题、病历组型最佳选择题、病历串型最佳选择题,难度低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难度,时间为80分钟,试卷由带课教师统一评阅。按照考试成绩分为三个等级,80~100分者为优良,60~79分者为合格,<60分者为差,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成绩。
1.2.2.2学生评价
采用自制问卷调查试验组学生对案例教学效果评价。调查问卷包括7个问题,力求从多方面了解学生对案例教学法的认可程度,统计对每项问题持肯定态度的人数及百分比,共发放调查问卷63份,回收63份,有效回收率100%。
1.2.2.3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评价
两组学生临床实习结束后均参加学校组织的2014年度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考前集中辅导,由原任带课老师担任辅导,辅导过程中两组学生均采用案例教学法。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分为2个等级,通过与未通过,比较两组学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
1.2.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学生期末考试成绩比较
两组学生期末考试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学生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
2.2试验组学生对案例教学效果评价
在收回的63份不记名调查问卷中,95.24%学生认为案例教学法能激发学习兴趣,87.30%学生认为案例教学法能促进主动学习,98.41%学生认为案例教学法能理论联系实践,92.06%学生认为案例教学法能增强临床应用,84.13%学生认为案例教学法能培养创新能力,93.65%学生认为案例教学法能培养沟通协作能力,96.83%学生认为案例教学法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3讨论
3.1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促进主动学习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参与性的学习活动。在教学活动中不断穿插案例及问题,学生处于不断的思考状态,学生不断发表自己的见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大限度利用了学生的时间和能力。充分发挥教学中教师主导地位、学生主体地位,深化了中职课堂教学互动环节,活跃了课堂气氛。
3.2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增强临床应用
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很少接触临床病例,更谈不上有临床经验了,对一些疾病的症状、体征也限于理论层面上的学习,印象不够深刻。案例教学法则让学生融入到整个案例中,增强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也得到有效锻炼,为以后的实习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3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沟通协作能力
案例教学法中案例所描述的是一个实际事件,案例讨论的结果也略有差异,目的在于使学生置身于“决策者”的角色中,根据材料所提供的情况作出自己的决定,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同时,锻炼了学生的沟通交流和团结协作能力,为她们今后的临床护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3.4提高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和教学质量
案例教学能有效提高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试验组学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明显高于于对照组。同时也高于2014年学院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平均通过率56.69%,高于2014年全国中职护理专业学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平均通过率50%。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法能提高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提高了教学质量。
作者:罗丽芳 卢玉彬 曾辉 单位:甘肃卫生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朱启莉,李敏.案例教学法在法学教学中的创新应用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2013,7: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