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24 13:35:3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揠苗助长教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弹性预设 激活动态生成 有效引领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语文课堂的“生成性”则是这门艺术的魅力所在。面对稍纵即逝的生成,我们如何把握,去追求课堂的精彩呢?
一、课前充分而又弹性的预设
新课程呼唤生成的课堂。生成,离不开预设;预设,是为了更好地生成。生成,是教学追求的一种境界;预设,是实现生成的必要途径。
1.教学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教师必须在课前对自己的教学任务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和安排。实实在在地钻研教材,吃透教材,精心设计教案。还应通过书籍或网络系统的了解与课文相关的知识,这些知识未必都要传授给学生,但教师必须了然于胸。只有进行了这种充分预设,当课堂出现“意外”时教师才能信手拈来,不至于乱了课堂阵脚。让预设既能萌发于课堂生成之前,又可游走于教学生成之时,以使学生生成时教师不至于错失教育良机。
2.拓宽师生学习空间,专“一”蓄“百”。“打铁先得自身硬”、“强将手下无弱兵”。一位教师要做到课堂悟懂学生的心理、带领学生探索,没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难!而在课堂上做到得心应手,旁征博引,左右逢源、游刃有余、收放自如,如果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开阔的信息视野,难上加难。教师应该是智者,教师应该博学,渊博的学识,是做一名好教师的有力保证。
3.构建动态生成的语文课堂,必须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个体差异。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从不同角度多作假设并做好相应的准备。
4.在教学中,预设是必要的,但同时这种预设是有弹性的、有留白的预设。教师在备课的过程时,要充分考虑到课堂上可能会出现的情况,给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出现留下足够的空间,并把这些动态生成的事件作为课堂进一步展开的契机,课堂常会因此而精彩。
预设是生成的基础,预设越充分,生成越精彩,高明的预设总是能在课堂中结合学生的表现,作灵活选择、弹性安排、动态修改。
二、创设平等对话的氛围,有效引领生成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曾说过:“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民主的师生关系、和谐的课堂气氛是有效生成的重要条件。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中进行。”我们的语文学习过程,是一个对文本不断探究和感悟的过程。只有当教师尊重学生,把学生当作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重视他们的存在,想他们所想,急他们所需,才能使学生对学习活动怀有浓厚的兴趣和饱满的热情,进而探究、感悟文本。尊重学生是动态资源生成的前提,是战胜语文学习困难的法宝。
三、激活、捕捉和运用课堂上动态生成的资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课堂的所有细节,而是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尽管预设是那么的“无微不至”,但是总有那么一些状况,是课前预设不到的。那么,在教学中,我们该如何应对呢?
1.质疑中生成,创造精彩。质疑既是学生主动求知、主动学习的生动体现,也是培养学生创新品质的重要途径。教师要鼓励学生超越课本、超越教师,标新立异甚至反常规地思考,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请看《揠苗助长》的教学片段:
师:小朋友,读了《揠苗助长》这则寓言,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生:老师,古时候真有这么傻的农夫吗?
师:你们认为呢?
生:我认为没有。
生:我认为是有的。因为以前农夫没有文化,不懂科学,他不知道禾苗拔起来后根受到了损伤就会死的。
……
师:小朋友都有各自的见解,而且有理有据,这很好。至于这则寓言,由于它是从古代流传下来的,我们很难印证它是真是假。但我们可以确定,作者之所以写这则寓言,就是想让我们懂得一个道理。故事中愚蠢的农夫就是不懂这个道理,做出了傻事。当他看到自己辛辛苦苦种的禾苗全死了,他是多么伤心啊。聪明的小朋友,你能告诉他禾苗枯死的原因吗?你能帮助他明白道理吗?
生:农夫啊农夫,禾苗是自己会长高的,你拔它反而伤了它的根,你以后千万别做这种傻事了。
生:农夫,你要记住,做任何事都不能违反自然规律,急于求成,否则将一事无成。
……
孩子们在课堂上提的问题常常是难以预料的,也是不可多得的课程资源。于是,我把教学过程切入到对寓言故事道理的领悟上,在学生提出的问题上进行拓展,由学生自己来讨论。他们独到的见解,是我课前没有想到的认知冲突生发的资源,使学生真正明白了《揠苗助长》这则寓言的道理。
2.“错误”催生教学的“美丽和收获”。语文教育专家、国家督学成尚荣先生说过:“教室,是出错的地方。”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学理想和教学实际之间的对话过程,不完美是很正常的事,即使在教学中出现了失误,那也是再平常不过了,有错的课堂教学是真实存在的。只要我们善待,提炼和激活,这种课堂上随处可见的错误是一种鲜活的课程资源。
我任教四年级上学期时,有一天上午第三节语文课上,同学们在静静地看课文思考课后问题,“轰隆隆”,巨大的雷声打破了这安静的氛围,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不由自主地把头朝向窗外,安静的课堂开始骚动起来:“你看,你看!树叶、操场上的尘土……”。我正想生气,突然乌云密布,天越来越暗。显然如果这时整顿纪律,效果肯定不佳,停下教学让学生做作业或读课文也不是好办法。于是我顺水推舟,停下课来,和学生一起冲出教室,欣赏起窗外的景色。天空一声霹雳,惊天动地,许多学生吓得叫起来。我让学生观察这些同学的神态、动作。一场暴雨哗哗地下,操场、树枝、远山、房屋等都成了观察的对象。暴雨过后,我请同学们来讲讲这场雨,学生反应热烈,争先恐后地要求发言。我再布置作业――写作文片段《雷雨》。第二天作文交上来了,效果出奇地好。“意外”或许打乱了教学的节奏,改变了教学的流程,但不曾预约的精彩却不期而至!
课堂是师生活动的重要场所,教师要树立动态生成的正确态度,把握有利时机,为学生课堂生成提供一定的空间,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的思维在生成的课堂中自由流淌,让语文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让语文课堂因动态生成而精彩。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2002.
[2]蒋莉莉.别让美丽的“错误”擦肩而过.教育在线论坛.
关键词:云空间;网络;人才培养
一、关于云空间
云空间的解释可能有多种。世界大学城云空间是一种建立在实名制基础之上以云计算技术构建的网络虚拟交流平台。在云空间兴起的今天,很多优质的教学资源已摆脱了繁琐、笨重、高成本、自我封闭与保守传统的弊端,让更多的受教育者方便快捷的获取越来越巨大越来越丰富的信息。这一切让我们感受到了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教学变革已经来临。这种变革不仅会成为新一次“工业革命”的开端,也必将成为未来教育教学变革的先锋。
二、高校师生学情分析
我国是一个高度重视教育的国家,在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盼下,社会攀比之风违背成长规律的揠苗助长之风不断滋生,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厌学情绪愈演愈烈,素质教育形同虚设,如何让学生快乐学习,全身心的健康成长,是多年来老师、家长以及社会的困惑。我国正步入老龄化社会,为了平衡发展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也有所改变,从小学到大学的各级各类学校中都或多或少存在着老师少学生多的现象,师生见面交流除了课堂四十五分钟之外,很难再有更多的时间交流互动,然而育人是一个言传身教的过程,但是现在的局面很难做到那样的效果。
三、云空间的影响
1.云空间对教师的影响
(1)云空间迫使教师扩大个人资料的储备。
云空间为每位教师提供的个人空间实质上是一个强大的、海量储存的信息储备库,为教师个人信息(资源)的储存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现实性和便捷性。没有资源、空空如也的空间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空间。不管站在那个角度,扩大教师个人资料储备的任务迫在眉睫。云空间里的资料储备可以有教师本人编写的教案、授课计划、课程大纲;设计制作的试题、作业、评语、PPT课件;发表的文章、博客、评论;第一手获取的照片、图片;制作的影像视频等在内的各类原创资源;还可以由教师通过下载或下载后按空间建设主题要求,通过集合、整合、编辑、重构、合成等途径,有目的、有计划的资源再创造与再组合的资料等等。教师应将云空间建设为随时随地、随用随取,安全、高效、方便的学习园地,把传统意义上的纸质资料库或是电脑硬盘变成了虚拟空间。可以说,这是一场教师资源(信息)储存方式的革命。
(2)云空间促进教师教学过程的改变。
教师空间的核心任务是教学。利用教师空间根据课程要求制定每堂课的电子表格化教案及资源配置方案,使之成为教学实施程序与操作方案。在教师实施空间教学过程中,借助于空间进行教学准备。以电子表格化教案或类似的上课实施细则为指南,对学生实施教学,完成每堂课教学任务。这种教学实施过程也使教学由传统的单一型、平面型教学变为复合型、立体型、多样型,在这种教学过程中,现实教学与虚拟教学、实景教学与名师讲课、图片文字与影像视频、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学校教师与现场专家等等可实现巧妙融合与对接,完全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时空观、师生观、教学互动观,可有效实现教学任务。教师课后可在空间布置作业、批改作业、点评作业、展示优秀作业、提供与反馈课程信息……,对学生进行分层辅导与帮助,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交流,还可引导学生进行课程拓展式学习。教师空间使得教师的课后辅导环节变得更为有效与快捷,并体现出多样化、全天候、泛在性的特征。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有互联网的地方,都可成为教师辅导学生学业、呵护学生成长的殿堂。
(3)云空间自觉成为师生互动的窗口。
教师空间首先是一个交流互动的窗口,这种交流互动既包括本校师生之间、教师之间、教师与领导之间的交流互动,又涉及超越时空,打破边界,发展到校校(际)之间的师生、师师互动交流。教师空间资源的丰富性和系统性决定了它首先是教师个人获取资源、吸取营养、组合重构、研究提高的学习与研究平台,在空间完成教师自身的学习与提升。同时,本校及大学城所有居民都可以从教师的个人空间获取所需的资源与理念,“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从中得到学习与提升。
2.云空间对学生的影响
(1)云空间成为学生自我展示的舞台。
学生空间实际上是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一个“秀空间”。在互动、共享、开放、透明、平等、自由同时又是实名制的空间里,每个学生的专业背景、课程学习资源、个人兴趣爱好、工作生活状态等都一览无余地展现在所有大学城居民面前。作为学生,都希望把自己最好、最精彩的一面展示给大家,而不是相反。这无形中又成为学生提升自我的一种内在驱力。
(2)云空间的学习无处不在。
云空间的引入打破了实体课堂与外界之间的壁垒,改了整个教育的过程。教师可以利用屏录技术及其他视频录制工具将课堂内容在个人空间里,利用表格、课堂讲义、PPT、表格化教案把课堂带人虚拟空间。学生只要在有网络的地方就可以选择任意想听的内容,重现想学习的内容,这样就实现了随时随地学习,乃至终身学习的目标。
(3)云空间的交流无极限。
云空间的运用突破了时空限制。在实体课堂之外,又营建了一个更大的虚拟课堂,教师通过群组、微博、留言、私信、评论等技术实现了对学生学习过程互动交流,作业完成情况的评价与记录。与之相类似学生也可以在自己的空间通过前面的技术实现与教师的交流。这种交流不仅可以发生在师生之间,也可以发生在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陌生人之间,老师与陌生人之间等等的沟通与交流。在云空间的交流是没有时间、地点、交流对象等条件限制的,是自由的可以无限延伸的。
3.云空间对家长的影响
计算机已经发展到网络信息的云计算时代,共建,交互分享已经成为这个时代最鲜明的特征,家长们也会不约而同地加入,他们也可以通过云空间与孩子交流,与老师交流,与孩子交朋友,了解孩子在校在家的动态,成为家长与孩子与老师沟通的纽带。
教育教学历史上的空间革命,改变的不仅仅是粉笔和黑板,而是过去那些陈旧的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可是要完全实现教育教学的信息化,现代化,系统化,只有一个云空间是远远不够的,它还需要更多的人升上云端去体会云空间给我们带来的教育教学方式的变革。“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无疑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方向,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相信会在不长的时间里变为当今社会的现实。
参考文献:
农村初级中学目前存在的主要难题是生源差。就笔者所在的学校来说本校小学入初中数在逐年递减,2009年秋收了8名成绩不佳的学生。这些学生底子薄,学习兴趣不高,对自己的要求不严,同时家长对他们的期望也不大,作为教师的我们如果按常规的教法对待他们只会起到揠苗助长的效果,但我们义不能放弃,经过几年的摸索我对这样的学生渐渐有了自己的认识和对策。
1.结合新课程标准,就初中数学教材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研究,要通过对教材完整的分析和研究,理清和把握教材的体系和脉络,统揽教材全局,高屋建瓴然后,建立各类概念、知识点或知识单元之间的界面关系,归纳和揭示其特殊性质和内在的一般规律。
2.以数学知识为载体,将数学思想方法有机地渗透人教学计划和教案内容之中,教学计划的制订应体现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综合考虑,要明确每一阶段的载体内容、教学目标、展开步骤、教学程序和操作要点。数学教案则要就每一节课的概念、命题、公式、法则以至单元结构等教学过程进行渗透思想方法的具体设计。要求通过目标设计、创设情境、程序演化、归纳总结等关键环节,在知识的发生和运用过程中贯彻数学思想方法,形成数学知识、方法和思想的一体化。
3.重视课堂教学实践,在知识的引进、消化和应用过程中促使学生领悟和提炼数学思想方法。数学知识发生的过程也是其思想方法产生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要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典型的以及正确的直观背景材料,创设使认知主体与客体之间激发作用的环境和条件,通过对知识发生过程的展示,使学生的思维和经验全部投入到接受问题、分析问题和感悟思想方法的挑战之中,从而主动构建科学的认知结构,将数学思想方法与数学知识融会成一体,最终形成独立探索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范例和解题教学,综合运用数学思想方法,一方面要通过解题和反思活动,从具体数学问题和范例中总结归纳解题方法。并提炼和抽象成数学思想:另一方面在解题过程中,克分发挥数学思想方法,发现解题途径的定向、联想和转化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以数学思想观点为指导,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新课程强调要让每一名学生都获得充分的发展,在这个以人为本的理念的引导下,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实行“低起点、多归纳、勤练习、快反馈”的课堂教学法。
1.低起点。由于学生基础差。因此教学的起点必须低。整体上以加强数的计算为起点,将教材原有的内容降低到学生的起点上,同时发挥数学学科的特点,充分利用知识的迁移,减缓坡度。首先,从学生已掌握所了解的开始。例如在教学“分式性质”时,我利用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总结分数的性质(引导学生复习巩固旧知)并展示在黑板上,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共同作用,然后过渡到分式中提出疑问“分数的这个性质在分式中是否也适应呢”引导学生假设探究。这样既帮助学生巩固旧知识又能促进学生对新知的掌握。其次。以教学内容中最基本最本质的东西作为教学的起点,如在“同类项”教学中,将原教材中同类项概念分成两个步骤进行教学:先讨论“所含的字母完全相同”,相同的字母指数相同。从而降低了起点。第三,以课本教材中较容易接受的知识引入为起点,如正数和负数、直角三角形、因式分解等内容按教材引入法为起点。
2.多归纳。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多归纳多总结,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条理性和规律性,数学是一门具有较强科学性、抽象性、严密性的学科,教学时教师一方面应加强直观性教学,同时应加强教学语言的应用。例如,在“三线八角”的教学中。由于图形比较复杂,学生不易找出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因此我便利用语言的艺术将存在的规律展现给学生,即同位角找“F”、内错角找“N”、同旁内角找“T”,这样不断地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既强化了学生的记忆,又提高了学生语言概述的能力。
3.勤练习。俗话说勤能补拙,虽然我们的学生基础比较差,但是只要我们不放弃,引导学生下工夫,就一定能获得发展。在教学中我将每节课分成若干阶段。每个阶段都安排一定量的题型训练,面批面改,立足于学生的基础,不急不躁,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会深入分析、找出症结。探求能激起千层浪的那一时。对于个别存在的问题,我会用题卡的优势进行指导,在这里我所要强调的是勤练绝不是加大学生的负担,要知道技能只有在强化训练之后才能形成。事实证明,课堂教学内容分解了,学生学习难度降低了,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也就提高了,这样思想开小差、做小动作、讲闲话的现象就大大减少了。
4.快反馈。一节课的效率有多高,多数取决于教师的灵活处理。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一节课下来教师也说不清楚学生究竟掌握到什么程度,这主要是因为教师没有及时收到学生反馈的信息,仍在继续自己预设的环节。所以在课堂组织上提倡分阶段进行。另外教师对于作业、练习、检测中的问题,应采取集中个别相结合。或将问题渗透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采用不同的手段矫正与强化,及时地反馈,灵活地处理就避免了课后大面积补课的现象。同时避免了学生的债务日积月累。
教与学的方式的改变,要求教师不断地形成新的基本技能,不再以知识形态来呈现,而是以行为的方式来呈现,不断地更新观念,不断探索,以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只要我们心中有学生,就一定会探索出一种满足教学需要且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改革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5-0097-01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我们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若采用素质教育的高效教学模式,定取得较好的成效。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这种模式教学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地加以改进和完善。
1.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在英语学习方面困难较大的学生,其主要困难是由兴趣、信心和策略等方面的问题造成。如果学生一开始没有足够的兴趣和信息,就不会有一个好的开端,以后的学习自然有困难。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发展的特点,认真研究教学方法。一节课的教案应该有基础内容、预备内容和扩展内容;有时间性和创造性地活动;还应该由个体活雍徒换セ疃。此外,听、说、读、写应该有主有次,互为支撑和发展。这样就使每个学生在下课的时候都能说:“上了今天的课,我觉得有很大的收获。”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耐心帮助,多用欣赏教学法,捕捉他们的闪光点,鼓励他们进步,使他们树立信心。在课下,老师也帮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让学生盲目学习,要让学生静下心来学习英语。要让他们明白英语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一步登天,作为教师的我们更不能揠苗助长。
2.教师提高综合素质,进行全英授课
由于新课程越来越走向综合化,培养学生较高的综合素质非常重要。目前教师基本上是分科培养出来的,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综合素质欠缺的老师就很难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因此新形势下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决不能停留在教书的框架里,要树立与人的观念,从思想素质和专业素质来提高自己。首先要有较高的人品修养,强烈的责任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为教育事业奉献的敬业精神。其次是专业素质。作为一名外语教师,除了对语音、词汇、语法有良好的掌握和具备精湛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外,还应掌握一些领域的知识。因为学生有“向师性”,他们常常把求职的欲望寄托在老师身上。当学生自己的独立见解与传统思想发生冲突,需要老师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引导他们去改变片面甚至错误的观念,试想没有共同语言和广博的知识是无法奏效的。
3.增加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内容,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在平时英语教学的各项活动中要以课程标准作为核心,以各章节教学设计作为依据,尽可能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知识,参加更多的实际训练,从而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英语能力的提高需要增加学生的训练量,让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巩固已学知识,并对已学的知识进行扩展衍生。特别是在一些重难点问题上,教师要让学生反复练习,掌握更多的英语固定句型,让其达到脱口而出的水平。此外,让学生多开口训练,大胆地开口说出来,不要怕说错。在学生进行口语训练的时候,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把握最佳的时机来教导学生,从而来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学习到一定的知识。比如在开展Free talk活动的时候,教师要给学生创造一个和谐、平等、愉快的活动氛围,从而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敏捷性。在这个活动中,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一些有关英国文化背景的知识,从而开阔学生的眼界,丰富他们的知识,让学生能够从多角度观察和评价世界,并正确地使用所学到的语言知识。比如一个很简单的的一句"That's all right."可以在几种环境下使用,表达的意思也有很大的不同。在别人向你致谢时可以说,在别人向你道歉的时候也可以说。让学生练习类似的简单对话,既能够培养他们正确使用语言的能力,又能够锻炼其交际能力,从而提高其综合运用语言能力。
4.精心设计作业,使作业布置合理化
《三字经》是宋朝王应麟(字伯厚)先生所作,共一千多字,其内容包括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其文章形式是每三字一句,四句一组,像一首诗一样,背诵起来,如唱儿歌,用来教育子女既是朗朗上口十分有趣,又能启迪心智,于是家家相传,最后是家喻户晓。脍炙人口,历久不衰。自南宋以来,《三字经》已有七百多年历史,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儿童启蒙读物。
原文呈现
宫商角 及徵羽 此五音 耳所取
匏土革 木石金 与丝竹 乃八音
日平上 日去入 此四声 宜调叶
九族者 序宗亲 高曾祖 父而身
身而子 子而孙 自子孙 至曾玄
五伦者 始夫妇 父子先 君臣后
父母教案3步走
第一步 大意解析
宫、商、角、徵、羽是古代乐器发出的五音,宫音最低,羽音最高。古代的乐器通常用八种材料制作而成,它们分别是:匏瓜、粘土、皮革、木头、玉石、金属、丝弦和竹器。匏做笙,土做埙,革做鼓,木做敌,石做罄,金做锣,丝做琴,竹做箫。至今,我们还在使用其中的一部分乐器。
古代人把字的发音分为平、上、去、入四声,我们现在也有四声,但和古代的四声不完全一样,叫法也不一样,我们现在就称之为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和第四声。四声运用一定要和谐,这样说出来的话才悦耳动听。
所谓九族,是指与自己同属一个祖宗的亲属,往上数四代,即高祖父、曾祖父、祖父、父亲;往下数四代,是儿子、孙子、曾孙和玄孙,再包括自己这一代,一共为九代。在很多古装历史剧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这样一个词:“株连九族”,这是古代很严酷的刑罚,意思是一个人如果犯了很重的罪,不但自己要受到惩罚,就连自己的“九族”也要连带着受罚。
夫妻之间有主内和主外之分,这是由古代男尊女卑的社会现状所决定的,如今这个状况已经有所改变,女子一样可以有自己的职业,有自己的社会地位。
第二步 说说道理
在中国,音乐有着很悠久的历史。早在远古时期,大约距今6700~7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可能已经开始制陶埙,制骨哨。古代的文献也有记载,先民们在劳动之余,载歌载舞。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它收有自西周初到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入乐诗歌共305篇。《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最精华的部分是“风”,它们是流传于民间的民歌;“雅”是由文人们创作的,分“大雅”和“小雅”,以及史诗性的祭祀歌曲“颂”。最后经春秋时孔子的删定,形成《诗经》。
第三步:讲讲故事
《知音》
古代有一个人名叫俞伯牙,他从小就酷爱音乐,并且在音乐上有很高的造诣。俞伯牙擅长弹琴,他的琴声优美动听,犹如高山流水一般。虽然有许多人赞美他的琴艺高超,但俞伯牙却认为自己并没有遇到真正的知音,一个能真正听懂他琴声的人!
有一年,俞伯牙奉命出使楚国。时值中秋,他乘船来到了汉阳江口。恰遇风浪,船泊在了一座小山下。晚上,风浪平息了,乌云散去了,一轮明月升起,景色如梦如幻。俞伯牙“琴兴大发”,拿出随身携带的琴,弹了一曲又一曲。忽然,他看到岸边有个人一动不动地站着,惊急中手下用力过猛,“啪”的一声,一根琴弦被拨断了。这时,岸边的那个人大声对他说:“先生,我是个打柴的,回家晚了。走到这里听到您在弹琴,觉得琴音绝妙,不自觉地站住了听起来。”
俞伯牙借着月光仔细一看,那个人一副樵夫打扮,身旁还放着一担干柴,心想:一个樵夫怎么会听懂我的琴呢?于是他就问:“那就请你说说看,我弹的是什么曲子?”打柴人笑着回答“先生,您刚才弹的是孔子赞叹弟子颜回的曲谱,可惜琴弦断了。”俞伯牙不禁大喜,因为樵夫说的正是他弹的曲子。俞伯牙赶忙邀请樵夫上船来。樵夫上船后看到俞伯牙的琴,便说:“这是瑶琴。相传是伏羲氏造的。”接着他又说了这把瑶琴的来历。听了樵夫的这番讲述,俞伯牙心中暗自佩服。
俞伯牙又为樵夫弹了几曲,请他赏析。樵夫娓娓道出他的感受,完全符合俞伯牙的心意。俞伯牙惊喜万分,自己用琴声表达的心意,过去没人能听得懂,而眼前的这个樵夫,竟然听得明明白白。没想到,在这异乡的野岭,竟然能遇到自己久久寻觅而不得的知音!
这个樵夫名叫钟子期,后来两人边喝酒边聊天,真是相见恨晚。于是,二人当下决定在这月圆之夜结拜为兄弟,并约定来年的中秋再到这里相会。然而第二年的中秋,当俞伯牙如约来到汉阳江口,却不见自己的知音来赴约。他等啊等,还弹起琴来召唤这位知音,可还是不见钟子期来。第二天,有一位老人告诉他,钟子期病逝了。临终前,他要家人把他的坟墓修在江边,到八月十五相会时。好听俞伯牙的琴声。
俞伯牙悲痛万分,来到钟子期的坟前,弹起了古曲《高山流水》。曲子里充满了哀怨和凄楚,一曲终了,俞伯牙长叹一声,挑断了琴弦,把心爱的瑶琴在青石上摔了个粉碎,他说“我唯一的知音已不在人世了,这琴还弹给谁听呢?”
这个故事感动了后人,人们在他们相遇的地方,筑起了一座古琴台。后来,人们就常用“知音”一词来形容人和人之间深厚的情谊。
郑老师提醒
音乐是艺术殿堂之瑰宝。如果孩子能多接触音乐,对成长无疑有极大的帮助。现在很多家长不惜花费大量的财力和精力,培养孩子音乐方面的素养。对一些热爱音乐或在音乐上有天分的孩子,应该认真培养,但切忌揠苗助长,如果引导不当,只会适得其反。
你知道宝宝每日的钙摄入量吗?
“补钙是常识,怎样补就是知识!”许多年轻妈妈对此类知识了解甚少,如宝宝一天究竟需要多少钙,如何补钙等等。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生活中很多宝宝天天补钙,但还是发生“缺钙”的现象了。那么宝宝每日的钙摄入量为多少呢?
宝宝每日钙摄入量
我国营养标准规定,1岁以内儿童每日钙的摄入量应为400―600毫克,1―12岁儿童为800毫克。由于我们的膳食结构及饮食习惯的原因,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很难完全从食物中获得,特别是钙的摄入量不足日常人体所需要的50%,因此,补钙显得异常重要。对正处在成长发育期的宝宝来说,更应及早补钙,防患于未然。
如何给宝宝补钙?
宝宝补钙,除了从牛奶,豆制品及海产品中多多获取膳食钙外,还需要选择合适的钙质品来补足身体对钙的需求。在为宝宝选择钙质品时,一定要科学,要根据宝宝的年龄,生理,缺钙症状,合理、有针对性地选择经过国家卫生部门安全认证的宝宝专用钙质品补钙。选择好的钙制剂必须认准“蓝帽子”,补钙产品有了“蓝帽子”,就表示此产品是被国家权威部门认可的具有补钙功能的保健食品,反之,则表示没有。所以消费者在选择钙质品时一定要看是否有此标志。
什么样的钙才适合宝宝?
市场上的钙质品名目繁多,“钙”念林立,究竟什么样的钙才适合宝宝呢?被年轻妈妈誉为“宝宝补钙专家”的金箍棒L-乳酸钙冲剂,是与上海儿科医院联合研制的,针对0~6岁宝宝幼嫩肠胃的生理特点的补钙质品。其选择荷兰进口的L-乳酸螯合钙源,具有易溶解,吸收好的特点,且其独特的左旋化合物结构令吸收更彻底。金箍棒L-乳酸钙采用特殊的螯合技术,以钙为必需的营养成分,将钙元素嵌合在螯合剂中间,使钙进入人体后不受胃肠酸碱干扰,直接通过小肠黏膜上皮细胞主动转运方式吸收,有效避免了钙离子在胃肠环境中因种种原因造成的不必要流失和浪费,所以金箍棒L-乳酸钙能使宝宝吸收的更加直接,迅速,完全,摄入足量的钙,让宝宝天天补钙不缺钙。
更多相关问题请咨询育儿热线:
800-820-5825 (固 电)
【关键词】生态化;语文教学;原则
一、自然原则
近代科技的发展,使人们彻底抛弃了早先对自然力量的盲目崇拜,转而对自然进行肆意征服、掠夺和利用,最终导致自然不负重荷,爆发了生态危机。而生态系学的崛起则使人们深刻认识到,人的主动性应以贯彻自然的约束性为先,以自然所能容纳的程度为限。人的主动性必须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的条件下实旌,这是生态化的基本要求。人亦是自然的产物,是自然生命过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一个更高层次上的自然的自组织系统。人类自身也存在着生态平衡的规律,而现代教育所导致的人类自身的片面发展正是对这一规律的悖逆和破坏。人的发展,也应是可持续、终身的发展,不仅符合社会性的发展,而且要符合自然性,符合人类自身的发展规律,这样才能找准自身生存发展的坐标。所谓自然原则,是指语文教学不能以外在的强制力量去约束学生,而应顺应人性的内在规定性,自身发展的潜在性和可能性,顺任学生自身的状况去自由发展。万物依自然本性而生长,教育要尊重人的习性,尊重人本身的结构和内在活动规律,遵循教育的生态规律,减少人为干扰,也就是不能违背人的自然本性。教育能否使人获得充分的、全面的发展,完全取决于教育者对人的自身自然的理解程度,否则,就会违反人的天性,戕害人的天性,就会把人的发展引入歧途。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有:
1.“顺木之天,以致其性”。万物的生长,包括人的成长,都是顺着客观存在的自然规律,各自顺应着自己的具体环境而生长的,根本就不可能有所谓的主持者加以安排。从培养能力来学生看,要想让学生健康成长,就得提高各发学生面的素质,就得培养各方面的健康品格,就的得培养的学生生存能力。而这些能力,只能从现实生活中来,学生生活越真实自然,就越能够达到成长的要求。相反,如果老师认为,创造了自以为优越的条件,实际上将其笼罩在统一指挥、严格看护之下,让其循规蹈矩,学生就会缺少一个可以自由成长的宽松环境,缺少一片适合培养其创新能力的沃土。所以,在一定情况下,顺应自然反倒是一种积极有效的做法。这种思想在柳宗元的《郭橐驼传》中得到了生动的说明。柳宗元通过郭橐驼的种树术说明了顺应自然的哲理。郭橐驼由于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所以种植的树都能生繁茂而早实。相反,如果像寓言‘揠苗助长’’中的农民一样,为了让禾茁快长,不辞劳苦地把它们一一拔高,这种表面上看是‘积极”的做法,却加速了禾苗的死亡。其原因正是这种“积极’没有顺应自然,因而最终就会变为消极。育人如植树,故“从养树得养人术’,在教学中,我们也要像种树一样,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如此才能取得好的效果。虽然人总是需要接受教育才能成其为人,但是,教育并不意味着一味地干涉。过多地介入反会让学生无所适从,过多的监督则会让学生心生反感。所以,有时候顺其自然反而会好得多。学生是学习和生活的真正主体,教师应留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让学生主动地学习、生活。教师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只是组织者和促进者。顺其自然就是相信学生有积极向上的愿望,放手让他们自己教育自己,自我设计,自我完善。这样一种信任和宽松的氛围,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发现自己的潜能,更自由地发展自己。总之,顺其自然不是放任自流,它是要求我遵循自然的规律去教学,在无形中发挥影响,用正确的价值体系去引导学生自然发展。
2.有所为有所不为。事物是时时处于发展变化之中的,所以我们不能按照一种固定的程式去进行语文教学,而是要做到细心观察,准确把脉,摸清事态的发展变化,有所为有所不为。为即要打破教师一手包办的习惯做法,放手让学生探讨,以求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善于动脑,大胆创新。例如,在学习《胡同文化》一课时,对作者在文中所流露出来的伤感情绪,很多同学不理解。有的认为保守的东西即将逝去,新时代即将来临,不应伤感而应欣喜;有的则认为,作者的伤感源于他对一种淳朴文化的留恋,众说纷纭。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可以采用不为,即保持中立的态度,不给学生通过揣摩教师的心理来评判同伴的回答是否正确,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良好个性品质的培养,不养成从众心理,不人云亦云。在学生争论过程中,教师不要急于表态,在教学中不作法官,不作裁判长,由学生评说,各抒己见,形成争论的局面,更有利于开启学生的智慧。经过这样长期的训练,学生不仅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而且敢于大胆质疑,陈述自己的观点,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热烈。‘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思维品质、创新能力也就在长期的“思”与“疑’的训练中得到了有效的培养。有所为是指教育者必须对自己的工作、对自己的学生怀着满腔的热情和积极的态度。应该时刻关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把帮助学生完善自己视为不可推卸的责任。当学生遇到难题、陷于困惑时,应该帮助他们分析问题、指点迷津,切不可敷衍了事。当然,有为与无为是不能绝对划清巽线的,如静观事态发展、静候时机出现时,教师虽未采取任何措施,但他却可能在细致地观察、深入地思考:同样,放手让学生做自己的事情时,教师也耍留心他们所做的是否会偏离目标。这都是无为中的有为,是无为在行,有为在心。而在实施某一项教学措施、采取某一行动时,教师也不能一切包办,而要让学生有反思和教育自己的主动权,这又是有为中的不为。
总之,该有为或不为必须视具体情况而定,一味地积极有为未必是好事,一味地消极无为也非秒策,“过于为则扰,不及为则佾’,教育者只有灵活应变,作到有无相生,才能达到这样一种最高的境界。
二、最优化原则
语文教学系统是一个由教师、学生、教材、环境等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要素构成的一定的组织形式,具有自身的内部结构形态与外部运动规律。语文教学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语文教学中的各因素的组合、配置和优化的过程。在语文教学中,任何因素单独发挥作用,都只能收到局部效果,而不能取得教育的整体效果。这就要求我们摒弃传统的“照本宣科”式教学,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把各种要素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合理的结构。使各要素的功能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并最大限度的挖掘其潜能,使其协调发展,实现系统功能的增值高效,使系统的整体联系在活动中达到最优化。怎样才能改变语文教学高消耗、低效能的现状,实现语文教学的最优化呢?在语文教学中,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有:
1.精心设计。语文教学最优效果的取得,应以教师对教学的精心设计为基础。教师只有对教案、教学内容等可控制的要素提前进行精心谋划,熟悉并掌握每一要素的优点与缺点,才能在教学中及时调控,扬其所长,避其所短:制订合理的计划,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组织形式等进行精心筛选,仔细分类,根据具体教学任务的要求、教学内容的性质、学生的发展水平、教师本身的素质状况等,尽可能地全面创造最优的教学条件。
2.合理配置。语文教学的优化要注意各要素的合理配置。只有各要素协调运作,相互支持,才能充分发挥歌要素自身的独特优势,并使其尽可能的有机结合,互补共效,从而实现语文教学经济高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各种因素所发挥的作用并不是同等重要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利用众多教学要素时,因地制宜,分清轻重缓急,作到先后有序。要科学合理地对待现有条件,针对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和学习需求、兴趣爱好进行有效的组合加工,要考虑所选用的教学因素是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语文能力和综合素质,要考虑与师生的现实水平相适应,要处理好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使其相辅相成,实现语文教学的平衡发展,实现语文教学功能的整合与提升。
参考文献:
1、钟启泉:《“整体教育”思潮的基本观点》,《全球教育展望》,2009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