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银行信贷主任工作总结

银行信贷主任工作总结

时间:2022-09-21 16:14:43

银行信贷主任工作总结

第1篇

1. 信用风险比较严重

虽然我国商业银行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对信用风险进行一定程度上的管理,但是由于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工具、管理技术等方面的落后,信用风险管理总体处于较低水平,商业银行对信用风险缺乏有效管理,在实际中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信用风险总体规模巨大

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主要体现在不良贷款当中,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货款一直是比较严重的。中国政府在1998年发行特别国债2700亿元,以补充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即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及中国建设银行)的资本金。1999年又成立信达等四家资产管理公司,从四家银行向资产管理公司剥离近1. 4万亿元的不良资产,减轻了银行的负担,从2000年起基本遏制了银行不良贷款率较快增长的势头,并从2001年开始出现不良贷款率与不良贷款余额双下降的局面,2003年12月,由汇金公司向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分别注资225亿美元和200亿美元,2005年4月向中国工商银行注资150亿美元。尽管如此,截至2007年底,全部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仍高达为6.7%,不良贷款额为12009.9亿元,其中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8.0%,总额为11149.5亿元;股份制商业银行情况好些,不良贷款总额为860.3亿元,比率为2.1%;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511.5亿元,不良贷款率3.0%;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30.6亿元,不良贷款率4.0%;外资银行不良贷款余额32.2亿元,不良贷款率0.5%。全部不良贷款中82.8%都是可疑和损失类贷款,按照五级分类标准这些贷款是必然要遭受损失的。

(2) 存款活期化、贷款长期化,银行存贷款期限错配差距加大

虽然存贷款期限主要属于银行流动性指标,但是由于中长期贷款具有更高的信用风险,商业银行的存贷款结构也能反映出信用风险的大小。商业银行经营的一个基本要求是要根据吸收存款的期限来合理配置自身贷款等资产的期限,从理想的状态来说,短期贷款/短期存款、中长期贷款/长期存款的比例应该大致与各项贷款/客户存款的比例相当,但从下表可以看出,2004年以来,银行存贷期限错配趋势明显,从风险角度来看,存款活期化趋势严重,银行资金来源变得越来越不稳定,而大量增加中长期贷款就会给银行运营带来潜在风险。

2007年我国全部金融机构各项贷款合计277,746.5亿元,其中短期贷款118,898.0亿元,比上年增长16.9%,中长期贷款额138,581.0亿元,比上年增长22.6%,中长期贷款在新增贷款中占比较高。全部贷款比上年增加39466.7亿元,其中25571.2亿元为中长期贷款,占全部新增比例64.8%。而2006年和2005年的新增贷款中,中长期贷款占比分别为63.8%和65.3%。贷款期限的延长,令奉行谨慎原则和一向以发放短期贷款为主的商业银行积累了大量潜在风险,因为中长期贷款比短期贷款具有更高的信用风险。

(3)信用风险比较集中

在信用风险的分布上,国有商业银行占据了绝大多数,2007年其不良贷款余额达到全部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的87.9%,经济体系中的信用风险大多集中到国有商业银行。此外贷款投向过于集中而且行业重叠,银行信贷在各个区域及各个行业分布呈现明显的不平衡现象。2007年末,商业银行贷款投向位居前5的几大行业(制造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房地产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批发和零售业)的贷款余额占贷款总额的比例接近58%。同时,商业银行的大部分贷款都投向了沿海经济较发达地区,有59%的贷款投向了广东、浙江、江苏、上海、北京、山东、福建地区。贷款集中度过高,一旦地区或行业出现周期性衰退将引发大量信用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

2. 新的信用风险不断产生

如果说巨额的不良贷款主要是历史形成的,不能说明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对信用风险缺乏有效控制,那么我国商业银行在经过多方面改革后的今天,尤其是工、中、建三大银行在股份制改革前经过财务重组,政策性剥离大量不良贷款之后,至少应该控制新的不良贷款产生的速度,然而实际情况并不乐观。据银监会统计,截止2008年三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12654.3亿元,比去年同期(12517.8亿元)新增136.5亿元,其中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1,173.8亿元,比年初增加24.3亿元,不良贷款率7.35%;股份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731.6亿元,不良贷款率1.59%;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500.8亿元,不良贷款率2.54%;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208.8亿元,比年初增加73.7亿元,不良贷款率4.44%。这说明即使经历了多方面的改革,我国商业银行总体上依然缺乏对信用风险的有效控制,新的信用风险在不断产生。

二、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中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 信用风险过程事前阶段的问题和原因

在信用风险过程的事前阶段,识别信用风险,防止引入高风险业务是信用风险管理的指导思想。信用风险的直接原因是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不确定性,获取翔实的信息是化解信息不对称的根本出路,是信用风险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然而一方面征信系统建设滞后,影响商业银行对信用风险的识别;另一方面有的信用风险并非信息不对称造成的,而是人为主观引入的,在贷款发放前,银行或者银行的具体工作人员就知道该业务具有较高信用风险是不该开展的,然而实际中却顺利地通过了各个环节,这种风险单单依靠健全征信系统是难以防范和化解的。实际中这种情况往往被认为是操作风险,但是最终发生资产损失是与信用风险相同的,所以人为主观因素也是引入信用风险的一个主要原因。商业银行工作人员在做出信贷决策时由于受到来自政府、股东、上级、自身利益等多方面的影响,明知信用风险很高却会批准该项信贷业务,只要这种情况引起足够的重视,这种信用风险是最能防范和化解的。

2. 信用风险过程事中阶段的问题及成因

(1)信用风险未实现动态评级

我国商业银行对信用风险评级以前实行的是贷款的四级分类方法,这是一种完全静态的方法。目前实行的五级分类方法,己经不单单以贷款逾期的天数划分某笔贷款的信用等级,但是对每一笔贷款的评级分类并非真正动态实时进行的,而是按期间(如会计报告期)分类的,依然属于静态方法,而且有可能出现借款人单笔贷款的信用风险不大,借款人所有贷款总的风险却很大;前一笔贷款风险不大,这一笔贷款风险很大;昨天风险不大,今天风险很大的现象。有的商业银行在贷款前对借款人采取综合信用评级统一授信,但贷款发放后借款人的信用状况的变化依然难以监测。不能准确掌握借款人信用状况的变化,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是极其危险的,因为借款人可能在下一个评级时间前已经破产。

(2)信贷资金使用缺乏监控

如果借款人对信贷资金的每笔使用都能被商业银行观察到,商业银行就有能力及早发现并纠正借款人的高风险投资行为,从而控制了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然而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缺乏对信贷资金使用规模、资金流向、使用效率的有效监控,借款人的高风险行为不能及时被银行观察到,等到银行获知信贷资金的使用风险过高时,往往风险损失已经发生。因此商业银行有必要采取相关技术对信贷资金的使用进行有效监控,在信用风险发生前将其及时遏制。

(3)缺乏必要的信用风险度量模型和有效的管理工具

目前,我国还没有商业银行真正建立自己的信用风险度量模型,信贷资产的信用风险评价基本是各家银行自己的主观判断,无法做出令外人认可的客观评价,因此信贷资产无法量化定价从而也难以进行交易,信用风险就不能在不同主体间进行转移,大量的信用风险只能由商业银行自己承担。此外缺乏信用风险度量模型使商业银行不能对信用风险规模进行精确度量,不利于控制风险操作的决策。并且缺乏信用风险度量模型使得商业银行无法用内部评级法计算监管所需资本金规模,无法享受内部评级法所带来的资本节约收益。

信用风险管理工具是商业银行具体管理信用风险的手段、途径、渠道和标的物,充足的信用风险管理工具能使商业银行方便地对信用风险进行控制、分散和转移,降低信用风险,加强资产安全,提高资产使用效率。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普遍缺乏足够的信用风险管理工具,制约了信用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我国商业银行在信用风险管理工具方面不仅几乎没有任何自主的创新,甚至发达国家己经在使用的信用风险管理工具在我国也没有出现。这种严重缺乏信用风险管理工具的情况对于商业银行完善信用风险管理无疑是巨大的制约因素,必须加以改变。

3.信用风险过程事后阶段的问题及原因

在信用风险过程的事后阶段,及时采取措施降低风险损失,同时总结经验避免生类似信用风险的重复发生是该阶段的工作重点。然而一方面大量不良贷款难以化解,另一方面,商业银行缺乏对信用风险的事后责任评价,不利于控制同类信用风险的重复发生。

(1)处置不良贷款手段单一,大量不良贷款难以化解

理论上一般有五条途径化解商业银行不良贷款:(a)从利润中提取坏账准备冲销;(b)注资;(c)资产负债表重组,如债转股;(d)外部解决,如卖给资产管理公司或其他金融机构;(e)司法诉讼。然而过低的利润率、复杂的重组程序、不健全的法制环境、不良贷款出售的非市场化等因素,使得我国商业银行几乎只依靠将不良贷款政策性地出售给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方式来处置不良贷款,无法满足降低信用风险的实际需求。具体而言,2007年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2684.2亿元,不良贷款率6.17%,其中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1149.5亿元,不良贷款率为8.05%,而资产利润率最高的商业银行不超过1. 4%,依靠利润冲销远远不能满足化解不良资产的需要。

政府的注资大大改善了商业银行的财务状况,提高了资本比率,但是注入的资金既不能全部用来冲销不良资产,又根本无法从数目上满足化解庞大不良资产的要求。更重要的是,作为自负盈亏的商业银行,长期无偿获得国家的财政注资显然是不现实的,也不符合市场机制。债务重组虽然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缓解或减少银行的损失,但是欠账不还的客户多半是出现了财务危机,复杂的重组过程和无法预见的后果都阻碍了商业银行对此种方式的选择。司法诉讼会耗费较长时间和精力,还要到其他各方面的

干扰,即使银行胜诉还有漫长的执行程序,这期间有众多未知因

素影响着最终的结果,也不是效率较高的途径。这四种方式在实

际中都很少使用,相对而言,把不良资产卖给资产管理公司是无疑是最直接和简便的处理方式,但非市场化的行为成本太高,银行要承担较大的损失,损失一般要超过本金的50%。并且如果商业银行就此养成了习惯,出现不良资产就不计成本地一卖了之,而不是从源头上控制不良贷款的产生,则违背了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初衷,新不良资产的产生会陷入无法遏制的恶性循环。其实降低不良资产、控制信用风险的关键是杜绝新的不良资产大量产生,而不是把重点放在历史不良资产的处置上。尽管如此,因为银监会对商业银行改革的具体要求中不良贷款率是一个核心指标,不良贷款的处置仍是商业银行的主要任务之一。

(2)信用风险缺乏事后责任评价

信用风险发生后,商业银行应该对事件责任进行客观评价,明确相关责任。对于工作人员的主观责任必须严格根据制度进行处理,对于信贷业务流程中出现的客观程序性责任,有必要调整相应流程,改进操作程序,避免类似事件重复发生。然而目前商业银行缺乏对信用风险事后责任的评价和认定,很能准确划分主观责任和客观责任,信贷业务流程不能及时得到更新和完善,相关责任人员不能受到应有的奖惩,不利于对信用风险有效管理。

三、结论和建议

综上所述,为了改善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现状,我们需完善如下工作:

1.学习发达国家先进的关于信用风险管理的理论知识,并结合实际,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商业银行风险度量和管理模型。西方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和研究机构开发了一系列的定性主导风险管理模型和定量主导风险管理模型,并在实践中得到了充分的检验和良好的效果。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起步较晚,同时即将面临国际商业银行的激烈竞争。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应该积极学习和引用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的关于信用风险管理的理论知识。

2.建立和完善信用评级制度,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提供客观公正的企业信用资料。

在信用风险管理的过程中,客观公正的企业信用评级数据是完成信用计量的关键。但我国各大评级机构目前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各银行的内部评级机构也无法实现信贷风险的事前控制。目前我国的资信评估业(包括银行内部信用评级)的现状是,实际运作不规范,银行与企业共谋现象严重,暗箱操作和寻租行为应运而生,不少银行款项的贷出与企业的信用评级脱节;资信评估机构各自为政,没有一套统一的评估原则,评定标准和数据指标的定量方法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评级结果相当混乱,资信评估机构依附于其他经济实体存在,在评估时常常牵涉许多行政因素,无法独立开展评估业务,造成信用信息失真。

3.重视信用文化建立和内部信用制度创新

从信用风险管理的方法来看,美国为首的西方商业银行首先重视的是内部信用制度创新,也特别重视信用文化的管理,模型只是西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工具之一。美国商业银行的内部信用制度创新为美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模型的产生创造了条件,这些创新包括以内部转移定价系统为中心的内部交易信用制度,以风险利润为中心的内部委托信用制度。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在积极引进西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模型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内部信用制度的创新,积极培养良好的内部信用文化,为信用风险模型的研究和发展创造条件。

第2篇

一、贷款趋同现象成为银行授信业务的一个显著特点

从内蒙古自治区的情况看,金融机构授信大客户主要集中在工、农、中、建4家国有商业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及交通银行。贷款趋同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大客户主要集中在4家国有商业银行。截至2004年9月末,上述6家银行授信大客户共有181户,评估授信额度1115.87亿元,实际贷款865.44亿元,占其各项贷款总额的52.47%,其中:4家国有商业银行支持的大客户166家,占大客户总数的91.71%;授信额度1109.27亿元,占大客户总授信额度的99.41%;贷款余额613.3亿元,占大客户贷款总余额的70.87%。二是贷款在客户、行业和地区间的集中度较高。9月末,6家行前10位客户贷款余额394.46亿元,占其各项贷款总余额的23.92%,占大客户贷款总余额的45.58%。国家开发银行大客户贷款占该行贷款余额之比达97.39%。从行业分布看,主要集中在电力、交通、煤炭、通讯等行业,9月末贷款余额为582.01亿元,占其各项贷款总余额的35.29%,占大客户总贷款余额的67.25%。从地区分布看,主要集中在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3个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9月末3个地区大客户贷款余额578.56亿元,占其各项贷款总余额的35.08%,占大客户总贷款余额的66.85%,其中:呼和浩特市的大客户最多,达40户,贷款余额370.46亿元,占大客户总贷款余额的42.81%。三是大客户多头授信现象较为普遍。在181家大客户中,有44户在2家以上银行有授信,有的甚至在5家银行有授信,多头授信的现象较为普遍。

二、解决银行贷款趋同问题的对策

(一)转变观念,改革经营方式,走差异化发展的路子。商业银行要适应改革和发展的要求,借鉴国际通行的规则和做法,把落实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与加强结构调整和提高业务创新能力结合起来,改变多年来重同质竞争、轻差异化发展的经营方式;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改进对客户的服务,推进银团贷款和俱乐部贷款,完善项目融资,学会风险定价;大力调整资产结构、产品结构、客户结构和收入结构,提高规避风险和培育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二)培育和扩大优良信贷载体,改进金融服务,促进银行信贷总量适度和结构平衡。商业银行要进一步加强信贷营销工作,深入调查研究,既要搞好对大客户的金融服务,更要重视对中小企业等弱质产业和县域经济的信贷支持;要加强同企业的沟通,遵循市场法则,根据客户的需求,研究开发量身定做的服务产品,培植和发展潜在客户市场,积极主动地为有市场、有效益、有利于增加就业的企业提供正常的信贷支持,提高金融服务经济、服务消费的水平和质量。

(三)建立科学的信贷奖惩制度,增强信贷人员营销贷款的积极性。商业银行要建立健全贷款风险约束机制与创造优质信贷资产激励机制相统一的信贷管理奖惩制度,既要严格追究使信贷资产形成风险和损失责任人员的责任,又要注意对信贷资金营运好的人员的合理奖励,最大限度调动和保护信贷人员营销贷款的积极性。对信贷人员责任的认定要科学合理,凡因不可预测的市场、政策变化及自然灾害等因素造成的不良贷款或资产风险,应减轻或免除信贷人员的责任。

(四)加快社会征信体系的建设,创建良好的信用环境。一要尽快建立政府、金融监管部门、工商、商业银行等部门的信息沟通机制,搭建联合打击逃废债行为的信息平台。二要依法严厉打击逃废银行债务的行为,最大限度保全银行债权,减少损失;对有不良记录的客户,金融机构要联合制裁,停止对其任何形式的授信;要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的监督作用,形成合力,造出声势,不断加大打击力度。三要加快征信立法建设,为创建好的信用环境提供法律保障。

摘要:贷款趋同,是指金融机构信贷营销策略及贷款投向呈现相同的发展趋势。目前,银行业金融机构在贷款营销中竞相投入国家产业政策扶持发展的行业,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以及股份制银行都在积极地跟进大客户,搞同质性竞争,没有实现差异化发展,银行贷款趋同现象较为突出,应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相应措施防范可能出现的风险。

关键词:存款保险;保险制度;银行授信业务

第3篇

一、中外银行信贷管理制度的主要差异

外资银行十分注重信贷风险的防范,在长期的商业化经营中,形成了一整套较为科学、规范的信贷管理体制和内部控制制度,对贷款原则、贷款程序、贷款审批、贷款风险分析,风险评定、风险控制体系等有规范而严格的要求,从而有效地控制了信贷风险。相比之下,国内银行的商业经营体制和信贷管理机制目前尚处在调整和逐步完善之中,诸多方面与外资银行有较大差异。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组织结构上的差异——外资银行重视水平制衡,国内银行重视垂直管理。

外资银行在信贷组织上通常采用条块结合的矩阵型结构管理体系,信贷业务的组织除了有纵向的总行一分行的专业线管理之外,十分强调横向的部门之间的分工与制约,较好地实现了风险控制与资源配置效率的较佳结合。外资银行通常会设置专业化程度较高的多个部门共同负责信贷业务的组织管理,如信贷政策制订部门、资产组合风险分析部门、业务管理部门、风险审查部门、不良贷款处理部门以及系统一体化管理部门等等。各部门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在业务上相互沟通、协作又相互监督。贷款审批是信贷风险的关键控制点,在这一环节,外资银行多采取由隶属于不同部门的授权人员共同审批的办法,三人或双人审批有效。如某外资银行广州分行,贷款审批由业务管理部门和风险管理部门共同负责,每一笔贷款的发放都必须由最少两名授权人员主管——独立思考后签字同意方为有效。分行长主要起协调管理作用,不直接参与贷款的审查与签批。审批流程呈横向运动特征。

国内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组织结构与专业银行时期相比,基本架构没有实质性的变动,仍是与行政体制高度耦合的“金字塔”型的垂直管理机构,表现为管理责任关系和信息的汇报渠道均为总行、一级分行、二级分行、支行、网点之间以及机构内部行长、科长、经办之间的分级管理。与外资银行比,纵向管理链条过长,而横向的分工与制衡关系强调得不够。近几年我国商业银行各级分行进行了内部结构调整,相继成立了资产保全部和风险审查部门负责处置不良贷款、评估贷款风险,改变了旧体制下信贷部“一统”信贷业务的局面,但信贷政策管理、信贷资产组合风险管理等职责仍然基本由审贷部门承担,部门的细分化程度不够。贷款审批实行逐级上报、层层审批制度,行长或主管信贷的副行长具有最终决策权。审批流程呈纵向运动特征。

(二)风险防范意识和控制手段上的差异——外资银行重视事前防范,国内银行重视事后化解。

外资银行十分注重信贷风险的早期防范,将防范风险作为整个信贷业务流程的核心,在各个业务环节采取了多种措施防范金融风险。主要有:1、通过确定目标市场、制定详细的风险资产接受标准来筛选客户。如某外资银行每年会根据信贷政策委员会确定的地区最高额度指标,确立市场目标及风险接受标准,只有符合目标市场条件的客户才能发放贷款。业务管理部门通过行业研究,列出可接纳客户的条件及细节,包括对公司规模、管理者经验、股东资本、杠杆比率等方面的指标限制,信贷人员以此为依据寻找符合条件的客户进入贷款程序。2、通过现代计量方法和借助各种专用软件对客户进行动态评估与分析,并将评级结果广泛运用于信贷管理的各环节。3、建立大客户专管制度。大客户的贷款由总部统一专管,总部每年对其总公司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给予一定的授信额度,分公司申请贷款时在总的授信额度内统筹考虑。4、通过动态评占资产组合,尽可能地选择多种彼此互不相关或者负相关的资产进行搭配,以便分散风险。5、通过不定期的风险测试,提前做好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在某外资银行,风险管理部门会定期对贷款组合进行风险测试,通过假设某些宏观(政治/经济)事件发生,测量信贷资产可能遭受的影响。根据测算结果,一些敏感性贷款在五级分类中将被归为“可疑”类,有关客户的信用等级也会相应下调。6、设立独立机构评估风险与绩效。如某外资银行,总部有独立的风险审核小组对各分行信贷组合和信贷管理程序进行一年一度或两年一度的审核。审核小组通过计算信贷组合的加权平均损失概率,确定信贷组合的风险级数,5级以上为合格。如果不合格,审核部门将及时给予改善建议,要求业务管理部门改进,并在6个月后复查,12—18个月后再次复查,直到确保风险隐患消除。

与外资银行相比,国内银行由于历史包袱较重,把工作重心放在了存量风险的化解上,风险的早期防范没有得到充分重视。我国商业银行基本上没有开展市场细分工作,大多都是在审查借款企业的合规性,包括企业执照的合法性、是否年审、对外投资比例、有无违法经营行为等之后,就与企业建立信贷关系,对行业和企业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和个案分析,对如何科学搭配、合理运用信贷资产,将资产风险降到最低缺乏全盘考虑。这造成了近几年商业银行无论国有民营、无论规模大小盲目“抢大户”的情况,新增贷款大量涌入交通、电信、电力等垄断行业和上市公司,集中于少数贷款大户。贷款投向的高度集中,短期看虽然能增加银行盈利,降低不良贷款,但从长远看,贷款大户的系统性、行业性、政策性风险大,一旦发生贷款损失,对放贷行甚至整个银行业都将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在风险控制的其他环节,国内银行虽然借鉴外资银行做法,建立了风险评级制度,但信用评级一般只能在新客户申请贷款时和每年年初进行,不能即时反映风险,评级系统的可操作性、指标体系的完整性和量化分析模型设置的科学性、全面性和代表性以及评级结果的普遍运用也与外资银行有一定差距。

(三)人员制约手段的差异——外资银行重视人员激励,国内银行重视人员控制。

外资银行强调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业务开展和管理中给予了信贷管理人员充分的自。信贷管理人员通常享有较强的独立性,从总行到分行自成一体,各级分支机构的信贷管理人员由上一级甚至上两级信贷主管直接任命或指派,并对上一级信贷主管负责。在某外资银行,总部每年会对信贷人员进行专门培训,逐步提高信贷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水平,并根据其工作经验和能力,将其分为若干等级,授予相应信贷审批权限。信贷管理人员的“超然”地位既保证了他们有足够的独立思考空间,有效地避免了贷款的审批与发放过多受到行政干预,又充分调动了信贷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在外资银行,道德风险的防范主要通过三个途径实现:一是实行科学评价,动态管理。如某外资银行,贷款审批权限实行一年一定,独立考核部门借助业绩评价系统对信贷管理人员的“表现”打分,上级信贷主管据此决定提高或降低该信贷管理人员的审批权限等级。审批权限的动态调整一方面给信贷管理人员造成了一定的压力,督促其自觉控制资产质量,另一方面便于管理层在短期内能够查明风险、采取对策。二是通过设计科学的激励机制,采用财务激励措施,如股票期权制度、内部持股制度,将股东价值最大化、信贷人员自身报酬最大化和人力资本增殖的目标有机结合起来,从源头上遏止信贷管理人员因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而偏离所有者目标的现象。三是通过设计相互制衡的组织体系,通过权力的分工和制衡实现人员间的时时制约和事先制约,有效制止内部人控制行为。

国内银行强调对员工加强控制。但国内银行内部制衡的组织体系尚未建立,各种财务激励措施尚未落实,贷款审批权也基本上是静态管理、多年难变,对人员的控制主要落实在贷款责任制上。各家银行建立了信贷资产质量第一责任人制度和不良贷款终身追缴制度,制定了详细的考核办法和严厉的处罚办法,期望在信息不对称、监督困难的情况下制约信贷人员的放贷行为,加大违规成本。一些要求和规定近乎苛刻,如一些银行规定新增贷款要实现“零不良”;一些银行规定如果确因员工的过错形成不良,则经办人员将立即被解除合同,有关负责人也要受到相应行政处分。但事实上,由于存在信息严重不对称和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的问题,再严格、细致的责任制度也无法防范道德风险,近年来信贷人员违规事件以及内外勾结诈骗银行资金案件仍然层出不穷便是明证。与不断加强的控制力度相对照,人员的激励机制没有建立起来。一方面,贷款审批权基本按行政职务层层下放,基层以及中层信贷管理人员自主决策的空间有限,积极性受到挫伤。另一方面,激励手段和措施仍然单调,基本还是传统计划体制下的老一套,主要的财务激励措施——按照绩效考核进行的奖励变成了固定奖金,实质上成为工资的一个组成部分,失去了应有的激励作用。

(四)财务管理制度上的差异——外资银行重视资产价值的真实性,国内银行缺乏提取准备的自主性。

对贷款的会计处理和计提呆帐准备金的实践是银行业管理和控制风险的基本要素。外资银行基于资产安全和经营稳健的考虑,十分注重按照审慎会计原则,在贷款的会计处理上充分估计可能发生的损失,真实反映贷款的实际价值。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在保持信贷资产账面数字不变时,在资产方设立对冲项目——呆账准备金用于备抵贷款资产项目的损失,使其按照实际价值得到反映,在负债方相应核减资本金。外资银行对呆账准备金什么时候提取、提取多少有充分的自,不受财务、税收部门限制,常常会在有计划地预提普通风险准备金的基础上,针对具体贷款风险提取专项呆账准备金,以便在实际风险损失发生时有能力自担风险。如某外资银行除计提1%一般准备外,贷款降为不良后,会根据贷款项目预期损失程度计提相应的专项坏账准备金。

国内银行对贷款的会计处理主要按照1993年财政部颁布的《金融保险企业财务制度》的有关规定执行,已设立了呆账准备金科目用于抵减资产价值。但呆账准备严格按照财政部确定的计提标准——年末贷款余额的1%提取,损失发生后由财政部门审批核销,存在呆账准备提取水平过低、提取方式单一、提取范围过窄和银行对准备金的提取和核销缺乏自主使用权的问题。与外资银行相比,我国的银行财务管理制度既不利于及时揭示银行贷款风险,也不利于促进管理人员自觉控制风险。首先,银行资产负债表某个时刻的资产存量,是按历史成本计算原则而制定的,不能及时根据贷款的实际形态作出调整,这就意味着银行资产没有按其实有价值进行核算和反映,存在相应数量的账面“虚拟资产”,贷款风险不能及时在财务报表中得到反映。其次,贷款损失与经营利润不挂钩。商业银行的贷款收益是按照权责发生制,在贷款发放时确认的,而贷款损失则要到损失实际发生后才予确认,甚至由于财政部门出于税收考虑,损失发生后仍不能或不予确认,其结果必然是高估利润,在客观上会造成基层经营单位的贷款扩张冲动和管理人员“重贷轻查”的倾向。最后,由于种种原因,贷款发生损失很难追究到个人责任,但湾收贷款时若熊收回贷款反而?艿玫浇崩庖苍谝欢ǔ潭壬献萑萘瞬涣即畹牟?/P>

(五)不良贷款处理策略上的差异——外资银行重视转化,国内银行重视清收。

外资银行在贷款发放后,客户经理会主动参与借款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帮助解决具体问题。贷款出现问题后,银行会成立专门小组,帮助借款企业渡过难关。如在某外资银行,贷款发放后,基于同客户建立长期信贷合作关系的理念,客户经理往往渗透到客户整个经营过程,利用银行网络优势,协助客户分析研究市场容量、市场份额、竞争对手等详细情况,并针对客户经营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详细的咨询指导意见。如果客户出现还款困难,也会尽量帮助其搞好经营,争取实现双赢目标。

国内银行普遍存在“重贷轻管”的问题,贷款发放后的后续管理没跟上,往往要等出现问题之后才被动研究对策。企业经营困难暴露后,往往急于抽出贷款,手段单一,主要靠处置抵押物或司法诉讼,容易雪上加霜,将企业置于死地。

二、外资银行信贷管理对我们的启示

综上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在信贷管理制度的科学性和成熟性上与外资银行有较大差距。这种差距直接导致了中外资银行在竞争能力、经营效率和风险控制水平上的距离。因此,借鉴国外银行先进做法,改革现有信贷管理制度势在必行。

(一)借鉴外资银行日趋成熟的信贷管理经验,按照权力制衡的基本原则,建立健全信贷组织管理体制。

遵循信贷组织机构设置的三大原则,在现有信贷制度的基础上强化信贷部门内部横向制约机制的作用。一是遵循相互牵制原则,即信贷组织各部门、各岗位、各权力之间形成一种约束制衡机制;二是遵循程序定位原则,各部门各岗位、各人员要有明确的分工和授权批准,相互之间必须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不能超越职权;三是遵循系统协调原则,各部门要围绕一个共同的目标动作,理顺关系、增强实力、杜绝内耗。即规模较大的分行可在现有审贷部门、风险审查部门和资产保全部门的基础上,加设信贷资产组合管理部门,专门负责对全行信贷资产组合、资产多元化、整体信贷资产回收特点进行分析,对全行潜在集中风险进行评估,并向银行董事会、高级管理层、银行监管机构、投资者提供报告,根据既定的整体资产优化策略对各业务部门、区域经营管理的信贷资产状况进行监察。还可设置信贷政策管理部门,专门负责制订地区性信贷政策、草拟信贷文件,与信贷监管机构进行沟通等。同时,应将风险审查部门与信贷业务部门在行政上的管理主线区别开来,以改变当前由于偏重业务扩张而忽视风险控制部门意见,导致风险审查部门事实上无法从组织上来制衡业务部门的弊端。

(二)树立以人为本、激励与约束并重的信贷经营管理思想,从人与制度上筑起防范信贷风险的双重闸门。

信贷管理的核心是对人的激励和控制,目前我国银行的信贷管理制度强调通过制度加强控制,对人的激励显得不足。过份以责任制来制约信贷管理人员,并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如责任人为了避免出现贷款损失从而避免处罚,往往对有问题贷款在到期前进行不应有的展期或给予新贷款以收回旧贷款的本息,反而隐藏了风险;为了将个人责任变为集体责任,往往将所有贷款,无论金额大小都推给审贷委员会研究决定,降低了工作效率。现时的问题应是强化激励机制,充分发挥信贷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陆。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第一,打破目前信贷审批权限按行政职务大小层层下放的旧框框,实行审批放贷和行政完全脱钩。可按实际能力和以往业绩给予信贷管理人员相应审批权限,并每年进行一次审定,视情况决定提升或降级,创造既有压力又有动力的工作环境。第二,把实际工作中过多的负激励转为正激励。加强正面引导和管理的同时,充分尊重和发挥员工的能动性,满足他们受到社会尊重的心理需要。第三,改革现行工资分配制度。坚持市场化的报酬原则,调大绩效工资比重,破除行政级别的工资制度,全面推行客户经理等级薪酬制度。

(三)客观评价银行信贷风险,改变信贷营销观念,正确处理好风险管理与提高效率的关系。

我国银行业在信贷管理中往往陷入两个极端:一是灵活性过强。对上市公司、垄断性企业等客户群体,在信贷管理中放松条件,不顾企业负债总规模和偿债能力,为企业多头开户、盲目授信,甚至于违反国家账户管理、现金管理等有关制度,依赖垒大户带来的短期效益。二是过于教条。在商业银行贷款企业结构中,中小企业仍然绝对主体,但在信贷管理中,过份强调形式上的风险防范,一味要求提供抵押担保手续,不能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提供个性化的金融服务品种,消极逃避承担适当信贷风险的责任。灵活性过强实际上是没有原则性,过于教条则制约正常发展。银行本质上就是经营风险的特殊企业,不可能消除信贷风险,只能通过制度的完善适度规避信贷风险,对风险的过度约束必然制约商业银行的正常发展。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应该在重新树立正确的信贷风险观念,在防范信贷风险的前提下,加大创新力度,提高经营效益水平。

第4篇

外资银行在长期的商业化经营中,已经形成了一整套较为科学、规范的信贷管理体制和内部控制制度,对贷款准入原则、贷款程序、贷款审批、贷款风险分析和计量、风险控制体系等有规范而严格的要求,从而有效地控制了信贷风险。相比之下,国内银行的信贷管理机制目前尚处在调整和逐步完善之中,诸多方面与外资银行有较大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组织结构上的差异——外资银行重视水平制衡,国内银行重视垂直管理

外资银行在信贷组织架构上通常采用条块结合的矩阵型管理体系。信贷业务的组织除了有纵向的总行一分行的专业线管理之外,十分强调横向的部门之间的分工与制约,较好地实现了风险控制与资源配置效率的结合。外资银行通常会设置专业化程度较高的多个部门共同负责信贷业务的组织管理,如信贷政策制订部门(市场营销部门或信贷政策委员会)、风险评估部门、风险审查和管理部门、不良贷款处理部门以及内部稽核部门等等。各部门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在业务上相互沟通、协作又相互监督。贷款审批是信贷风险的关键控制点,在这一环节,外资银行多采取由隶属于不同专业部门的授权人员共同审批的办法,即由若干(一般为3到5名)信贷审批官共同背对背独立审批,全票通过或者达到有效票数后贷款审批通过。而行长主要负责日常的行政管理工作,并不直接参与贷款的审查与签批。其审批流程强调独立、客观、公正。

国内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组织结构与专业银行时期相比,基本架构没有实质性的变动,仍是与行政体制高度耦合的“金字塔”型的垂直管理机构,表现为管理责任关系和信息的汇报渠道均为总行、一级分行、二级分行、支行、网点之间以及机构内部行长、科长、经办之间的垂直分级管理。与外资银行比,纵向管理链条过长,而横向的分工与制衡关系不够。近几年我国商业银行各级分行进行了内部结构调整,相继成立了资产保全部和风险审查部门负责处置不良贷款和评估贷款风险,旧体制下信贷部“包办”信贷业务流程的局面得到了一定的改变,但信贷政策管理、信贷资产组合风险管理等职责仍然基本由审贷部门承担,部门的分工合作和相互制约不充分。贷款审批实行逐级上报、层层审批制度,行长或主管信贷的副行长具有最终决策权。

(二)风险防范意识和控制手段上的差异——外资银行重视事前防范,国内银行重视事后化解

外资银行十分注重信贷风险的早期评估计量和防范,将管理风险作为整个信贷业务流程的核心,在各个业务环节采取了多种措施防范金融风险。主要有:1.通过确定目标市场、制定详细的风险资产准入标准来筛选客户。如每年会根据信贷政策委员会确定的地区最高额度指标,确立市场目标及风险接受标准,只有符合目标市场条件的客户才能发放贷款。风险管理部门通过行业研究,列出可接纳客户的条件及细节,包括对公司规模、管理者经验、股东资本、杠杆比率等方面的指标限制,信贷人员以此为依据寻找符合条件的客户进入贷款程序。2.通过现代计量方法和借助各种软件工具对客户进行动态评估与分析,对客户的第一性进行评级,并将评级结果广泛运用于信贷管理的各环节。3.建立大客户专管制度。大客户的贷款由总部统一专管,总部每年对其总公司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给予一定的授信额度,分公司申请贷款时在总的授信额度内统筹考虑,通过这种方式实现集团企业授信风险的集中控制。4.通过对信贷资产组合进行评估,尽可能地选择多种相关度较小或者负相关的资产进行搭配,以便分散风险。5.通过不定期的风险测试,提前做好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如风险管理部门会定期对贷款组合进行风险测试和敏感性分析,通过假设某些宏观(政治/经济)事件发生,测量信贷资产可能遭受的影响。根据测算结果,一些敏感性和波动性较大的贷款其五级分类评级将会下调,有关客户的信用等级也会相应下调。6.设立独立机构评估风险与绩效。如渣打银行设有独立的风险稽核小组对各分行信贷组合和信贷管理程序进行一年一度或两年一度的审核。审核小组通过计算信贷组合的加权平均损失概率,确定信贷组合的风险级数,5级以上为合格。如果不合格,审核部门将及时给予改善建议,要求业务管理部门改进,并在6个月后复查,12~18个月后再次复查,直到确保风险隐患消除。

与外资银行相比,国内银行由于历史包袱较重,把很大一部分的工作重心放在了存量风险的化解上,风险的早期度量和防范没有得到充分重视。我国商业银行较少进行行业研究、地区市场分析和市场细分工作,大多都是在审查借款企业的合规性,包括企业执照的合法性、是否年审、对外投资比例、有无违法经营行为等之后,就与企业建立信贷关系,对行业和企业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和个案分析,对如何科学搭配、合理运用信贷资产,将资产风险降到最低缺乏全盘考虑。突然的表现就是近几年商业银行(包括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无论规模大小盲目“抢大户”的情况,新增贷款大量涌入交通、电信、电力等垄断行业、基础建设行业和上市公司,集中于少数贷款大户。贷款投向的高度集中,短期看虽然能增加银行盈利,降低不良贷款,但从长远看,贷款大户的系统性、行业性、政策性风险大,一旦发生贷款损失,对放贷行甚至整个银行业都将带来较大的冲击。在风险控制的其他环节,国内银行虽然借鉴外资银行做法,建立了风险评级制度,但信用评级一般只能在新客户申请贷款时和每年年审进行,不能即时反映风险,评级系统的可操作性、指标体系的完整性和量化分析模型设置的科学性、全面性和代表性以及评级结果的普遍运用也与外资银行有一定差距。

(三)信贷人员管理手段的差异——外资银行重视人员激励,国内银行重视人员控制

外资银行强调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业务开展和管理中给予了信贷管理人员充分的自。信贷管理人员通常享有较强的独立性,从总行到分行垂直管理,各级分支机构的信贷管理人员由上一级甚至上两级信贷主管直接任命或指派,并对上一级信贷主管负责。并且十分重视对信贷人员进行专门培训,逐步提高信贷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水平,并根据其工作经验和能力,将其分为若干等级序列,授予相应信贷审批权限。信贷管理人员的“超然”地位既保证了他们有足够的独立思考空间,有效地避免了贷款的审批与发放过多受到市场部门和行政方面的干预,又充分调动了信贷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在外资银行,道德风险的防范主要通过三个途径实现:一是实行科学评价,动态管理。如在某些外资银行,贷款审批权限实行一年一定,借助业绩评价系统对信贷管理人员的“表现”打分,上级信贷主管据此决定提高或降低该信贷管理人员的审批权限等级。审批权限的动态调整一方面给信贷管理人员造成了一定的压力,督促其提高贷款审批和风险管理质量,另一方面便于管理层在短期内能够查明风险、采取对策。二是通过设计科学的激励机制,采用激励措施,如股票期权制度、内部持股制度,将股东价值最大化、信贷人员自身报酬最大化和人力资本增值的目标有机结合起来,从源头上遏止信贷管理人员由于外部影响而无法尽职的可能。三是通过设计相互制衡的组织体系,通过权力的分工和分配实现人员间的权责制衡,有效制止内部人控制行为。

国内银行强调对员工加强管理以控制信贷风险,但国内银行内部制衡的组织体系尚未健全,各种财务激励措施尚未落实,贷款审批权也基本上是静态管理、多年难变,对人员的控制主要落实在贷款责任制上。各家银行建立了信贷资产质量第一责任人制度和不良贷款终身追缴制度,制定了详细的考核办法和严厉的处罚办法,期望在信息不对称、监督困难的情况下通过加大违规成本的方式制约信贷人员的放贷行为。许多要求和规定相当严格,如一些银行规定如果确因员工的过错形成不良,则经办人员将立即被解除合同,有关负责人也要受到相应行政处分。但事实上,由于存在信息严重不对称和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的问题,再严格、细致的责任制度也无法防范道德风险,近年来信贷人员违规事件以及内外勾结诈骗银行资金案件仍然层出不穷便是明证。与不断加强的控制力度相对照,人员的激励机制没有建立起来。一方面,贷款审批权基本按行政职务层层下放,基层以及中层信贷管理人员自主决策的空间有限,积极性受到挫伤。另一方面,激励手段和措施仍然单调,基本还是传统计划体制下的老一套,主要的财务激励措施——按照绩效考核进行的奖励变成了较为固定的奖金,实质上成为工资的一个组成部分,失去了应有的激励作用。

二、外资银行信贷管理对我们的启示

综上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在信贷管理制度的科学性和成熟性上与外资银行有较大差距。这种差距直接导致了中外资银行在竞争能力、经营效率和风险控制水平上的距离。因此,借鉴国外银行先进做法,改革现有信贷管理制度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借鉴外资银行日趋成熟的信贷管理经验,按照权力制衡的基本原则,建立健全信贷组织管理体制

遵循信贷组织机构设置的三大原则,在现有信贷制度的基础上强化信贷部门内部横向制约机制的作用。一是遵循相互牵制原则,即信贷组织各部门、各岗位、各权力之间形成一种约束制衡机制;二是遵循程序定位原则,各部门各岗位、各人员要有明确的分工和授权批准,相互之间必须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不能超越职权;三是遵循系统协调原则,各部门要围绕一个共同的目标动作,理顺关系、增强实力、杜绝内耗。如在现有的风险评估部门、贷款管理部门和资产保全部门的基础上,加设信贷资产组合管理部门,专门负责对全行信贷资产组合、资产多元化、整体信贷资产回收特点进行分析,对全行潜在集中风险进行评估,并向银行董事会、高级管理层、银行监管机构、投资者提供报告,根据既定的整体资产优化策略对各业务部门、区域经营管理的信贷资产状况进行监察。还可设置信贷政策管理部门,专门负责制订地区性信贷政策、草拟信贷文件,与信贷监管机构进行沟通等。通过建立健全的信贷组织管理体系提高风险管理的水平。

(二)树立以人为本、激励与约束并重的信贷经营管理思想,从人与制度上筑起防范信贷风险的双重闸门

信贷管理的核心是对人的激励和控制,目前我国银行的信贷管理制度强调通过制度加强控制,对人的激励显得不足。过分以责任制来制约信贷管理人员,并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如责任人为了避免出现贷款损失从而避免处罚,往往对有问题贷款在到期前进行不应有的展期或给予新贷款以收回旧贷款的本息,反而隐藏了风险;为了将个人责任变为集体责任,往往将所有贷款,无论金额大小都推给审贷委员会研究决定,降低了工作效率。现时的问题应是强化激励机制,充分发挥信贷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第一,打破目前信贷审批权限按行政职务大小层层下放的旧框框,实行审批放贷和行政完全脱钩。可按实际能力和以往业绩给予信贷管理人员相应审批权限,并每年进行一次审定,视情况决定提升或降级,创造既有压力又有动力的工作环境。第二,把实际工作中过多的负激励转为正激励。加强正面引导和管理的同时,充分尊重和发挥员工的能动性。第三,改革现行工资分配制度。坚持市场化的报酬原则,调大绩效工资比重,破除行政级别的工资制度,全面推行客户经理等级薪酬制度。

第5篇

XX年12月经分行批准,担任授信管理部副总经理主持全部门的管理工作。主要职责除履行分管工作职责外,还承担对分行信贷管理部部门和市行领导负责,负责所辖城区支行信贷业务的正常健康运作;主持本部门全面工作,对上级行下达的各项计划指标和监测指标的完成情况负责;组织贯彻落实人行、银监会与总行有关信贷政策和管理规定,并组织制订实施具体实施细则和操作规程;组织对支行和各经营单位的信贷业务考核;对向人行、银监会和上级行报送的信贷业务报表;对信贷业务的分析报告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按上级行授权权限对有关信贷业务进行审核,负责组织本行贷审会日常运作;组织管理本部门的日常工作,负责规划实施本部门人员职能分工、岗位配置和职责考核;组织信贷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上级行信贷管理部门和本行赋予的其他职责。

XX年本人主要管理工作为分管审查组和出账审核组的工作,主持全部门管理工作的时间较短,所以今年的述职主要对分管工作进行回顾和评估。就分管工作的岗位职责要求,本人基本上尽职地完成分管工作,保证了全行公司授信业务审查和出账审核工作顺利开展,配合分管贷后管理组和综合管理组的杨辽滨副总经理完成了授信管理部全部管理工作。现将XX年本人主要工作汇报如下:

一、具体分管工作完成情况

全年组织47次贷审会,审查420个授信项目,授信项目总金额140亿元。其中:审议通过289个项目上,总金额122亿元;上报上级行项目64个,总金额70亿元。

审核办理3700笔出账业务,金额223.9亿元人民币,外币1.25亿美元。其中:贷款260笔,金额83.55亿元;贴现450笔,金额38.8亿元;国际贸易融资450笔,金额1.25亿美元;承兑2500笔,金额110亿元;保函80笔,金额8.3亿元。

二、完善基础管理工作

XX年是全行“规范管理深化年”,总行针对公司授信业务管理工作下发一系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本人立足于授信管理部的基础管理工作,主动承担了全部门基础管理工作的规章制度修订、增补工作。对提高授信管理部的基础管理工作,理顺内部业务流程,规范各项业务操作细则,明确各岗位责任等方面发挥一点作用。主要基础规章制度建设情况工作如下:

1、在上级行下发的各种零散信贷业务管理办法的基础上,吸收同业先进科学管理办法的基础上,结合我行现行管理框架,制定了《xx银行xx支行公司授信业务管理办法》,作为指导我行公司授信业务全流程管理的系统性法规,并在XX年进行了贯彻执行。

2、结合上级行对分支机构信贷管理部职能和岗位设置要求,信贷管理部及时修订了<>,对信贷管理部的信用审查、贷后管理、数据统计、出账管理、系统维护、档案管理等管理模块进行明确的职能定位,落实各岗位管理人员,明确交叉辅助岗位,将本职岗位与对口管理、服务机构(部门)落实到具体的人员,明确部门内各岗位信息传递流程,将行内外由部门承担配合的工作指定到具体工作人员,实现授信管理部组织体系和信息传递的有序运行,实现了管理工作的落实到人。

3、通过总结XX年国家宏观经济运行形势,对我行XX年信贷业务管理中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依据总行下发XX年信贷指导意见,在对XX年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经济走势预测的基础上,我部及时下发《xx银行xx支行XX年授信业务指导意见》,从源头上指导一线客户经理进行业务开发,保证上半年我行信贷业

务运行始终按照年初制定规划运行,实现了信贷风险管理工作风险前移、制度先行,保证我行全年信贷工作在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和监管政策下有序运行。

4、通过总结以往年度同行业在出账管理中发生操作环节风险,我行在上级行下发的出账管理要求基础上,对我行出账审核流程进行优化,明确了出账环节审核要求,通过相互制约的岗位控制操作风险,制定了《xx银行xx支行出账审核实施细则》,在各经营机构内建立独立的出账操作人员队伍,实现客户经理业务开发和出账操作环节的分离。对额度内频繁出账、低风险业务出账操作存在手续繁琐问题,及时下发《xx银行xx支行额度内出账集中处理的通知》、对符合再转授权条件的经营机构进行《低风险业务再转授权通知》。

5、针对当前各家银行依靠垒大户追求规模和对集团关联客户授信额度不能量化管理问题,防止对大客户的集中授信风险发生,及时规避集团客户的系统风险。制定了《xx银行xx支行公司客户授信额度测算管理办法》,以量化的数据模型测算我行对公司客户的授信额度上限测算方法,保证了我行对集团客户敞口授信总量理性控制。对总体债务超出我行所测算总体债务上限的客户坚决不进,对存量授信客户重新审定,对超出总体债务上限的客户制定逐步压缩计划。从源头和制度上防止对垒大客户和集团客户集中授信风险的发生。

6、依据“xx银行民营100”的指导思想,我行公司授信业务确定了“差别化”营销策略,将发展中小客户作为我行重要战略决策,制定了《xx银行xx支行中小客户授信业务操作指引》,作为中小客户开发、中小客户管理、中小客户决策全过程管理指导原则,有效地防范了我行公司业务授信风险的集中,促进了辽宁省中小客户发展,响应了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要求。

7、进一步制度化、程序化我行授信业务集体决策体系,起草了《xx银行xx支行贷审会条例》和《xx银行xx支行授信管理部联审会议事规程》,明确集体决策组织的委员组成、委员职责、议事程序、惩罚规定、考核管理,确定授信管理部联审会专家意见作为贷审会的参谋地位,在制度层面完善了我行授信决策体系,保证我行集体审议、集体决策授信风险要求的全面落实和贯彻。

8、通过现场调研、亲自操作感受和对授信业务操作细节分析,查找、筛选、逆向思维分析各业务操作细节存在风险隐患,及时下发十多个规范要求和通知。主要有:对公司业务部、资产保全部、筹备行公司业务上报规范性的通知、对人民币业务和国际业务规范性通知、规范保证金的证明、规范授信核保操作流程、规范保函业务操作流程、规范会计报表审计、规范抵押资产评估要求、规范贷款卡查询的要求、规范信贷管理系统录入要求、规范法人客户评级要求、规范保证金替换审批流程、规范了仓储场地现场勘查的操作、细化了调查报告撰写格式和产品价格确定依据等十五个规范性要求。

9、为了保证上述各项管理办法和规范性的要求贯彻执行,制定了《xx银行xx支行公司授信业务操作流程定量考核管理办法》,对客户经理业务开发管理实行量化全流程定量考核,将业务操作考核结果与客户经理的经营绩效挂钩,实现对客户等级认定的科学性,保证我行客户经理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计划在XX年全面推行实施。

10、通过分析研究我国历次宏观经济调控对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的影响,结合我行现存业务发展模式,为了建立我行长效的信贷资产风险控制机制,草拟了,现已提交全行经营机构负责人讨论,拟作为指导我行未来五年信贷业务开展纲领性的指导思想。

三、主动参与总行信贷管理信息系统新需求的完善工作

XX年总行信贷管理信息系统全面上线运行,在出账审核流程、授信审批、统计功能方面仍存在某些不完善的地方,本人以实事求是精神将工作发现或感觉到需进一步完善方面积极组织系统管理员向总行反映,并及时向总行报告

我行的需求。

总行接受我行建议完善了批量处理快捷审批流程、完善了部分统计功能。

四、圆满完成接待上级行检查指导工作

XX年总行共派出五次检查、指导组对我行

信贷业务进行检查指导,我主动参与接待总行检查组工作,并充分利用每次总行检查指导时机,全面地向检查组人员介绍沈阳市的经济发展情况,展示我行信贷业务管理工作,让总行业务管理人员了解我行信贷业务管理水平和信贷业务发展,认真接待、积级组织材料,取得检查组对我行信贷管理工作的基本认可。并将每次检查工作作为我行查找管理漏洞、完善管理工作、调整我行信贷业务结构有利时机。

五、准确把握政策脉搏,严防我行信贷业务的政策性风险

通过学习国家实施宏观调控政策,认识到国家防止经济过热的货币政策的严肃性,及时提出了对我行追求规模扩张政策进行重新调整,确立了“以高效资产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

组织审查组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规定及总行下发的行业准入标准;提出对集团客户和股权关系复杂客户始终坚持审慎性放贷的原则,使我行在当前资金断裂“德隆系”公司中没有一笔敞口授信业务;对民营企业向重工业化转型中,有选择地支持实力强的物流民营客户,坚决回避在五大行业规模扩张过快的民营客户,如唐山建龙钢铁、工源水泥等客户;响应国家发展中小客户政策,将发展中小客户作为我行未来战略选择进行明确,全年我行累计新开发几十家中小客户,有力支持了沈阳地区经济结构的调整。

坚决贯彻执行沈阳市银监局去年对我行检查发现的贷款(贴现)转保证金、贷款逆向操作、承兑业务量过大的问题,主动在信贷管理方面下发专项规定和要求,主动压缩承兑业务总量、杜绝了贷款转保证金、贷款逆向操作、票据贴现的不规范现象。

六、发挥领导作用,引导培育良好的工作氛围

XX年,通过日常工作交流感觉部门人员工作态度茫然、按部就班、缺少工作主动性和热情等问题。本人利用周例会机会向全部同志共同探讨了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态度决定工作结果、工作没有任何借口、你真的很不错等四个基本观点,从励志方面鼓励全部工作人员,振奋工作精神、端正工作态度,取得初步效果。

七、承担全行客户经理组织培训工作重任

XX年本人在主管行领导的授意下,主动承担起全行客户经理系列培训的组织领导工作,在XX年下半年信贷结构调整及公司业务开发放缓时期,组织全行客户经理进行一系列的信贷业务培训,取得阶段性成果。XX年此种培训还将深入开展下去。

八、理论体系上存在不足

1、对银行追规模扩张,银行资产质量及其风险减除的重要性认识不够。XX年全国经济高速发展时期,本人没有给领导提出前瞻性的合理化建议,主动回避异地客户、压缩大额授信客户、调减承兑余额,结果导致XX年新增了吴中仪表逾期贷款,出现沈阳公用发展贷款预警,下半年被动地按总行压缩承兑江票计划调整承兑汇票余额,影响了我行XX年下半业务正常开展,失去一部分低风险承兑业务。主要问题为:以前没有很好思考规模和效益、规模和质量之间的关系,对“资产质量是发展第一主题”理念的认识不深,对质量、规模、效益三者协调发展关系理解处于口头,没有落实到信贷风险管理工作的具体实践中,不能勇于说不,失去很多可以主动回避风险的最佳机会。

2、对银行资本必须覆盖风险,进而限制银行过度扩张认识不充分。针对这一点知识,XX年以前本人头脑一直空白,缺少系统理论知识,每日仅研究具体授信项目的信用风险,很少从银行资本上思考银行的信贷规模到底可做到多大等深层次管理问题,特别是总行限制银行承兑汇票余额和商票贴现余额以后,才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系统学习,明白银行信贷资源经营有限性,加深对我行存量信贷业务进行结构性调整的必要性的认识,并能理性决策如何使我行有限信贷资源得到高效的运用。本人已初步理解了银行资本有限

、资本必须覆盖风险、资本制约规模的基本概念。

3、对银行经营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相互协调性以及信贷业务风险发生的滞后性及银行经营风险的反经济周期性认识不够,在XX年甚至XX年上半年还存在少许盲目乐观性,对总行调整政策没能做到及时接受,幸好在主管行指点下,认识到我行现在必须进行客户、定价、保证金等结构刚性调整的必要性。及时调整了风险控制的指导思想,实施了适度从紧的审查原则,保证了全行信贷结构调整工作在XX年顺利实施,最终保证我行经营效益提高,有力降低信贷风险,压缩了承兑总量和调减了大客户的授信总量。

九、本人对信贷风险管理工作再认识

通过学年国家实施宏观经济调整政策和总行进行一系列产品结构、风险排查活动实施,回顾我国金融体系在历次宏观经济大调整时期的得失,结合本人近五年银行风险管理工作实践。作为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控制部门的负责人,应牢牢地树立一个长期稳定的经营理念指导日常管理工作。即在强化“质量是发展是第一主题”理念基础上,坚持一个思想、保持三个理性、把握四个关系。在经营和发展过程中,必须坚持效益、质量、规模协调发展的战略指导思想,以效益为目的,以质量为前提,以规模为手段,坚决放弃片面追求规模的做法。保持三个理性,一是理性对待市场,即不为市场的起伏所左右,始终清醒地判断市场风险,做到进退自如,风险可控;二是理性对待同业,即在积极借鉴学习同业好的经验与做法的同时,坚决反对各种不计成本的非理性竞争行为;三是理性对待自已,即勇于并善于看清自已的问题,牢记历史教训,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把握四层关系,是指正确处理好管理与发展、质量与速度、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制度建设和管理团队建设等四方面的关系。

第6篇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07-0180-04

Abstract:In this study, literature analysis, job analysis, behavioral event interview method to build a commercial bank loans to small and micro account manager competency model. Through empirical research questionnaire survey, the use of exploratory analysis and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to verify the commercial bank loans to 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s account manager competency model. Model consists of 21 competency factors constitute the four major categories of competency module, this module includes four categories: personal abilities, skills, achievement 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 traits.

Keywords:managers of small and micro loans to customers; competency model; competency

一、引言

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大师,“科学管理之父”泰勒第一次将科学方法引入到了管理实践的工作当中,在前人的思想和实践经验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管理理论。在搬运生铁块的实验当中结合自己的管理理论和思想,提出了包括工时研究、任务管理制、差别计件工资制等管理制度。为了提高组织的效能,管理者应该通过时间――动作分析方法将绩优工人和普通工人区分开来。与此同时,还要开展针对性的培训,以此来提高工人胜任工作的能力。1973年McClelland发表的《测量胜任特征而非智力》正式提到了“胜任力”这一概念,胜任力的概念正式产生。从此有关胜任力研究如雨后春笋般出现,McClelland也被认为是胜任力构建方法的创始人。该文章的发表将胜任力的研究逮到了科学概念的阶段,也标志着胜任力研究在心理学界的开端。

二、胜任力模型的构建

(一)胜任力要素分析

1.文献分析

本研究查阅了有关胜任力研究的文献资料,由于商业银行小微贷款客户经理这方面研究比较少,商业银行小微贷款客户经理胜任力的研究更是很少,所以,本研究通过商业银行客户经理的胜任力模型与营销人员的胜任力模型相结合,归纳、总结商业银行小微贷款客户经理胜任力模型的胜任力要素。

根据胜任力特征出现的频率,本研究提取了20个因素。分别是:沟通理解力、洞察反射力、规划执行力、关系维护能力、市场开拓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应变能力、专业知识、市场导向、风控意识、主动性、信息搜集、客户导向、自我学习、成功导向、创新意识、果断性、责任感、自信心、团队意识。

2.工作分析

工作分析就是确定一个工作的职责和性质,以及担任这项工作的人应该具备哪些素质。本研究从工作职责与角色分析两方面对商业银行小微贷款客户经理这一特定的工作岗位进行进一步分析。

一是工作职责分析。商业银行小微贷款客户经理既是商业银行与小微企业客户的关系代表,又是商业银行对外业务的代表。其职责主要是负责小微市场数据的搜集和分析,全面了解小微客户的需求,挖掘存量客户,维护现有客户,营销产品,为小微企业贷款客户提供全方面的金融服务,还要完成小微贷前调查和贷后的管理,防范金融风险。具体来说,包括联系客户、开发客户、营销产品、捕捉信息。

二是角色分析。商业银行小微贷款客户经理是商业银行为了加强小微客户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高其在同业中竞争力而产生的。商业银行小微贷款客户经理主要扮演小微贷款客户的服务员;营销员;商业银行与小微贷款客户的纽带。

通过对商业银行小微贷款客户经理的工作职责分析与角色分析,本研究发现营销和服务客户是两大关键词。但是也有一些修改。

首先,团队意识在商业银行小微贷款客户经理的职责分析和角色分析中体现较少。其实商业银行小微贷款客户经理开发的客户属于自己的名下,小微贷款客户经理也是根据自己的营销成果获得提成。当然,有时客户经理之间也会互相的介绍客户,分享一些成功的经验,所以“团队意识”这一项因素暂时保留。

其次,作为营销员的小微贷款客户经理,由于工作的特点,面对的小微贷款客户有一些是学历低甚至完全没有学历的客户群,这就需要小微贷款客户经理具有坚韧不拔的意志。所以“坚韧不拔”这一项暂时加进去。

(二)行为事件访谈法构建模型

本研究设计了一系列针对商业银行小微贷款客户经理的访谈提纲,访谈的对象是商业银行小微贷款客户经理,选取了20个商业银行小微贷款客户经理,访谈人员来自于以下银行:民生银行安徽分行,招商银行安徽分行,兴业银行安徽分行,中国建设银行安徽分行,中国银行安徽分行,徽商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安徽分行。本研究采用的绩效标准是上一年度开户数、有效户数、市值综合业绩,将上一年度开户数、有效户数、市值综合业绩在前30%的商业银行小微贷款客户经理作为绩效优秀组候选人,将上一年度开户数、有效户数、市值综合业绩在后30%的商业银行小微贷款客户经理作为绩效普通组候选人,两组各含10人。

本研究对绩效优秀组合绩效普通组进行胜任特征频率对比分析,见表1。

由表1可知,以上的胜任力特征是商业银行小微贷款客户经理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和素质,绩优组和普通组在各个胜任力特征上的分布可以制成差距比较图,如图1。

最后对访谈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团队意识”这一项出现频次几乎没有,所以该项予以删除,而“好奇心”频次出现比较高,所以增加该项。最后得到的商业银行小微贷款客户经理的胜任力模型由21个胜任力因子构成,包括:沟通理解力、洞察反射力、责任感、规划执行力、自我学习、关系维护能力、创新意识、市场开拓能力、主动性、资源整合能力、应变能力、专业知识、市场导向、风控意识、信息搜集、客户导向、成功导向、果断性、自信心、坚韧不拔、好奇心。

三、胜任力模型的检验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

问卷调查法能够快速、高效的收集大量的数据,通过编制调查问卷,调查足够容量的样本来获得研究所需的数据。问卷调查法适用性强,应用广泛,操作简单。本研究在文献分析法、工作分析法、行为事件访谈法的得出的商业银行小微贷款客户经理胜任力模型的基础上设计了调查问卷。

本研究利用上文研究得出的21个商业银行小微贷款客户经理胜任力特征编制了调查问卷。本研究关于商业银行小微贷款客户经理胜任力的调查问卷包括个体特征和Likert量表两部分的内容。并且将调查问卷发放到民生银行安徽分行,招商银行安徽分行,兴业银行安徽分行,中国建设银行安徽分行,中国银行安徽分行,徽商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安徽分行。由于商业银行小微贷款客户经理一般在一年之后才会取得较好的业绩,所以本研究的调查对象选择了从事岗位一年以上的客户经理。

(二)数据分析

1.描述性统计分析

本次研究在2014年7月到11月份共发放252份,收回234份,收回率为93%,其中有效问卷为220份,占总问卷的87%。

本次调查的小微客户经理在性别结构上,男性占78.2%,女性为21.8%。这说明小微客户经理只要由男性担任,这和现实中银行业小微客户经理性别比例基本是相同的。

在学历结构上,整体学历层级集中在本科水平,本科人数为138,占所调查总人数的62.7%。其中大专及以下和硕士及以上人数分别为49和33,占所调查总人数分别为22.3%和15%。

在年龄结构上,主要集中在30~35岁,这个年龄段占51%,其中40岁以上的最少,只占12.7%,说明主要是年轻有活力的人担任小微客户经理岗位。

2.信效度检验

本文利用SPSS19.0对问卷进行信度检验,经检验问卷的总体信度达到0.930,Nunnally(1987)认为,Cronbach的系数应大于0.7为佳。因此表明本调查问卷的一致性信度很高,测试项可以反应量表测试内容的准确性。

KMO(Kaiser-Meyer-Olkin)检验统计量是用于比较变量间简单相关系数和偏相关系数的指标。KMO统计量是取值在0和1之间。KMO值越接近于1,意味着变量间的相关性越强,原有变量越适合作因子分析;KMO值越接近于0,意味着变量间的相关性越弱,原有变量越不适合作因子分析。常用的KMO度量标准是:0.9以上表示非常适合;0.8表示适合;0.7表示一般;0.6表示不太适合;0.5以下表示极不适合。本调查结果的KMO值为0.876,说明变量间的相关性比较强。

Bartlett球形检验用于检验相关阵是否为单位阵,即检验各个变量是否各自独立。Bartlett球形检验卡方值为4495.896,自由度为210,显著性水平为0.000,球形假设被拒绝,表明问卷各项目间并非独立,取值是有效的。两个系数的结果表明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见表2

3.因子分析

本研究将有效调查问卷所得数据输入到SPSS19.0软件中,进行因子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问卷进行因子分析,提取特征值大于1,累积方差解释率大于60%的共同因素。最终提取了4个主因素,累积方差解释率为70.065%表显示的是各因子对应的方差的解释率和累积方差解释率。见表3各因子的特征值和方差解释率。 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问卷中的21个项目进行因子分析,旋转后的因子负荷表如表4。

通过对问卷调查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商业银行小微贷款客户经理的胜任力模型得到了验证,并得出4维度的商业银行小微贷款客户经理胜任力模型。在此对各维度进行命名,其中这四个维度分别如下:

个人能力(特征因子一)包括沟通理解力、洞察反射力、规划执行力、关系维护能力、市场开拓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应变能力等7个二级胜任力因子。

专业技能(特征因子二)包括专业知识、市场导向、风控意识、信息搜集4个二级胜任力因子。

成就动机(特征因子三)包括主动性、客户导向、自我学习、成功导向、创新意识5个二级胜任力因子。

个性特质(特征因子四)包括果断性、好奇心、责任感、坚韧不拔、自信心5个二级胜任力因子。

四、胜任力特征含义的阐释与分析

由上文研究结果可知,商业银行小微贷款客户经理胜任力模型包括个人能力、专业技能、成就动机、个性特质4个维度。下面对4个维度分别予以阐述。

(一)个人能力

能力是指在完成一项任务或者目标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素质,是完成任务或者目标所需的主观条件。能力和人完成任务或者目标的实践活动相联系,完成任务或者目标的主体不同,表现出来的能力也有所不同。一般对企业来说,个人能力与员工从事某项工作所具有的天赋能力和工作的努力程度成正比。

从上文的研究分析来看,商业银行小微贷款客户经理个人能力维度的胜任特征主要表现在:沟通理解力、洞察反射力、规划执行力、关系维护能力、市场开拓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应变能力等。首先,沟通理解力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理解别人的能力;另一方面是别人理解自己的可能性。商业银行小微贷款客户经理处于企业与银行的连接点,一方面需要协助银行拟定战略并执行所赋予的任务,另一方面作为小微贷款的联系人,是银行与小微企业之间沟通的纽带,所以商业银行小微贷款客户经理在传达沟通前,要明确规划目标,理清逻辑思维,以便客户能清晰地理解自己表达的意思。其次,商业银行小微客户经理主要是每天与客户进行交流,与客户形成良好的伙伴关系是业务办理成功的决定性因素。与客户和谐共事不仅能让业务办理更加顺利,还可以通过良好的客户关系获取其他客户资源,挖掘客户关系里的潜在客户。最后,对客户信息要具备敏感的洞察能力和反射能力,知道任何细节的变化,能综合利用零散资源来创造业绩。善于调动各方面力量解决问题,随时应变小微企业贷款的复杂环境,将风险变为潜在的商业机遇。

(二)专业技能

商业银行小微贷款客户经理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作为一名合格的商业银行小微贷款客户经理,必须具备与本职工作相适应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掌握专业知识是商业银行小微贷款客户经理从事相关工作的基本要求,是运用各种能力的基础。此外,还需要了解并且熟悉为小微企业设计的相关产品。

在通过调查发现,商业银行小微贷款客户经理认为应该熟悉并掌握小微客户经理领域通用或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主要从专业知识、市场导向、风控意识、信息搜集四个方面得以体现。商业银行小微贷款客户经理直接面向客户,客户来源于市场。因此,需要客户经理首先要强化市场意识,以小微企业需求为中心,加强市场调研与研究分析,及时捕捉市场信息、抓住市场机遇,能够发现市场、挖掘市场、培育市场;结合不同类型小微企业的特点,切实开展好市场营销的各项工作。

经营银行就是经营风险。对银行来说,风险是普遍存在的。因此,作为一名商业银行负责贷款业务的员工,必须正确地认识和控制风险,牢固树立风险意识,做到时刻警惕风险、处处防范风险,要真正把风险意识融入日常行为规范和工作习惯之中。

(三)成就动机

商业银行小微贷款客户经理应具有对成功的强烈渴望,对于自己未来在事业将要取得的成功有很高的定位和期望。成就动机维度主要表现在:主动性、客户导向、自我学习、成功导向、创新意识。

具备强烈的成就欲望与成就动机是商业银行小微贷款客户经理取得高绩效的动力之源。具有高成就动机的人会追求富有挑战性的工作,会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希望自己能达到这种高标准以便出色的完成某种任务或者工作。优秀的个体在面对不同的任务或者工作时,会主动不断地设定目标并具有强烈实现该目标的渴望,在努力不懈地追求事业上成功的道路上,注重对客户的服务,不怕任务或者工作出现的问题,主动去分析解决这些障碍,使之完美的实现目标。

在商业银行小微贷款客户经理的岗位中,高成就动机的客户经理主要表现在突出业绩,不满足于现有业绩,为了取得更满意的业绩,有强烈的成功欲望,不断地进行自我学习,参加各种培训。面对银行的新产品和新服务时,能尽其所能的创新,带给客户合理满意的产品和服务。

(四)个性特质

个性特质就是一个人在面对不同的情境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个体特质表现为稳定的思想和情绪方式,人力资源管理注重“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也尊重个体特质的表现形式。商业银行小微贷款客户经理的个性特质可以通过内部和外部来测量,主要包括果断性、好奇心、责任感、坚韧不拔、自信心。

第7篇

述职报告要真实地反映述职人履行职责的实际情况,紧紧围绕个人履行职责情况展开陈述,选择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例,做到观点鲜明、重点突出,实绩丰富。语言要简洁朴实、通俗易懂、口语化。下面就让小编带你去看看银行部门经理个人工作述职报告范文5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银行部门经理述职报告1支行办公室:

20____年,在支行领导和同志们的帮助和指导下,本人能够认真贯彻支行党委工作部署,坚持“增存就是增效”经营理念,把组织存款、压降不良贷款放作为中心工作,发挥自己在本职岗位上应有的作用,和同事们一道较好地完成了支行下达的工作任务,直接创造了近____万元的经营收入,为全行扭亏为盈做出了贡献。现将20____年度工作述职如下:

一、思想作风建设情况

(一)思想上能从严从高要求自己,自觉加强政策理论和管理知识的学习,努力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和管理能力。

一年来,我能认真学习重要思想和重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党章》,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规,特别是坚持学习十九大报告精神,参加整肃行风行纪活动,思想认识有了较大提高,充实了理论知识、开阔了工作思路,丰富了领导经验,对我们农行改革的前景更加充满了信心。

(二)学习上能不断充实自己,自觉加强基础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和操作能力。

为更好地为____行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自入行以来,我刻苦学习,掌握了较为全面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尤其是7月份组织安排我主持客户部工作后,为尽快适应新的岗位,进入角色,我不断完善自身,提高业务水平,扩大知识面。

一是不管工作有多忙,坚持反复学习《信贷经营管理必读》、《商业银行公司业务实务》等业务书籍,认真阅读金融法规、业务管理制度和业务操作办法,以提高自己的业务知识和业务能力。

二是参加总行组织的橡胶仓单质押贷款调研活动,并参与了《中国农业银行天然橡胶标准仓单质押贷款管理办法》等制度的起草工作。

三是亲自组织支行网上银行、外汇知识、保险业务培训班,与全行员工一起学习、探讨业务,共同发展。一年来,通过自己的努力,本人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三)作风上能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增强法制观念,按章办事,廉洁自律。

我主持客户部工作后,作为一个部门的带头人,我以优秀共产党员、客户经理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工作走在前头,讲求奉献,廉洁奉公。

对情况复杂,政策性、敏感性强的问题,我能够加强请示汇报,未出现越权行事的情况;针对客户部门的工作特点,能切实按要求对部门员工进行依法办事、廉洁自律的教育,坚持经常性的制度学习,平时注意加强部门管理,加强内控管理和信贷档案管理;能够严格执行客户经理制度,检查和督促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执行情况。

如本人利用在部队积累的管理经验,针对客户部门存在的问题,从提高思想认识、抓制度落实入手,大胆管理,狠抓部门管理,建立了例会(学习)、《客户经理日志》等制度,使客户部门的面貌焕然一新,较好地完成了上级领导下达的每一项工作任务,这充分证明我们客户经理是一支有战斗力的队伍。

二、履行职责情况

在职业活动中,我把服务基层、服务客户放在首位,有了这种心境,与网点、客户交流就能处于一种和谐的状态,许多事情便迎刃而解。

大家都知道,我们客户部与机关保障部门相比,多了经营的职能,与营业网点相比,多了管理的职能,我们既要管理、又要经营,上对省行所有的业务部门,下对所有网点,外对重点客户,对于仅有7名客户经理,要管理近30亿存款、5.5亿贷款的客户部门来说,我们的任务是相当繁重的、责任也是相当大的。20____年,我和同事们一道主要做了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以大户目标管理为核心,抓好存款组织工作

全年存款净增____万元,创历年增幅。针对我行存款连年大幅增长,20____年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更多、更为严峻的形势。我和同事们牢固树立“存款就是增效”的经营理念,一是认真做好20____年度工作计划和考核方案,主笔撰写了《____支行绩效考核管理办法》、《____支行业务经营综合考核办法》等7个办法;

二是积极落实《____支行目标大户管理方案》,定期或不定期走访____等100多个目标大户,积极为客户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三是积极拓展市场,全力以赴做好____的公关,发展了____医疗基金、____有限公司等一批有发展潜力的客户。

四是认真抓好20____年____竞赛活动,在全省11项考核指标中,我行有6项指标名列前三名。

五是抓好“____”管理,在20____年度全省“____”考核验收中,我行有9个网点被评为“三”以上网点;同时,认真处理客户抱怨,降低了客户的投诉率,维护了我行的社会形象。

(二)以清收压降不良贷款为重点,抓好信贷资产的管理,不良贷款占比较年初下降了8个百分点。

我主持客户部工作后,针对由于历史原因,我行不良信贷资产居高不下的现象,一是定期或不定期组织部门客户经理研究和分析管理信贷企业的情况,对信贷客户进行分类排队。

二是深入____等信贷企业,了解生产、经营、产品销售和信贷资金使用情况。

三是亲自撰写《关于____支行不良贷款情况的报告》,并制订了《____支行信贷客户不良贷款处置方案》。

四是按照支行贷审会决议,新发放贷款____万元,办理借新还旧贷款____万元,展期贷款____万元。

五是积极落实____等客户不良贷款清收计划,收回不良贷款____万元。

六是累计收回贷款____万元,累计收回贷款利息____万元,占全行收入的54%。

(三)以网上银行为突破口,以代理业务为重点,积极推动全行中间业务的发展。

一是以网上银行为突破口,为期货公司、橡胶企业安装网上银行,同时做好____企业银行的维护,促进了我行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全年我行电子银行业务结算量达267亿元;发展网上银行客户128个,结算量达64.3亿元,占全省结算量的90%。

二是积极推动保险、基金、国债、汇利丰等金融产品的营销,全年本人销售基金170多万元。

三、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本人经过总结回顾,认为自己一年来的工作是称职的,但仍然存在以下不足:工作经验有待丰富,工作系统性不够强;今后本人将一步加强学习,虚心求教,克服不足,将工作做得更好。

(一)放下思想包袱,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当一名合格的客户部经理。作为客户部负责人,不同于其他保障部门和营业网点,承担管理和经营的双重职能,工作担子是很重的,需要具备把握宏观全局、处理微观事物的能力,今后本人一定会放下思想包袱,放开手脚,积极主动协助主管行长抓好工作,当好助手,按照“三个规范”要求管理业务,发展业务。

(二)刻苦学习,努力提高业务素质和管理能力,为全行业务发展贡献聪明才智。

今后,我要进一步加强学习,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要经常深入网点,走访客户,抓好大户目标管理,做好客户维护,加大产品营销力度,积极拓展优良客户,抓好不良贷款清收,切实提高我行信贷资产质量,提高我行的综合实力。

(三)严格要求,廉洁自律,做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和客户经理。

目前全党正在常深入开展“保先教育”,作为信贷业务的负责人,我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廉洁自律,绝不干有损于国家集体和人民的事情,清清白白做人,堂堂正正办事,继续保持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和客户经理的本色。

银行部门经理述职报告2尊敬的领导:

您好!

20____年对我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一年。在担任支行营运经理期间,带领运营团队围绕“安全、优质、高效”的会计营运目标,坚持”安全就是增效“的理念,把做好支行的规章制度执行、内控风险防范、提升柜员服务技能、效率、风险意识作为目标而努力奋斗,发挥了自己在本职岗位上应有的作用,确保了支行全年会计工作圆满安全完成。现将本人20____年会计经理工作情况述职汇报如下:

一、认真贯彻落实会计管理工作的要求和指导精神,认真履行营运经理的职责

1.在工作中,本人始终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保持强烈的集体主义观念,严格执行各项金融政策和规章制度,工作上兢兢业业,克己奉公

2.根据支行20____年年度人员内部轮岗的安排,认真分析梳理,对支行现有人员进行了岗位设置和不相容岗位的分工,落实完善了支行的岗位责任制和分级授权责任制,达到了人力资源的良好利用率。

3.日常工作中强抓营运管理重要环节和风险防范。

采用监督、检查、辅导、授权、审核等多种方式,按频度和质量要求,完成尽责事项、实施日常管理,做到有据可查、规范有序。加强对重点业务和环节的控制,对异常现金支付进行严格审批与报备;强化全员提高自助设备现金分流率的意识,有效引导客户分流;库存现金限额管理和大额现金反假工作由专人负责,有条不紊;分析查找支行薄弱关键问题,合理解决问题,提高质效;定期组织全员对风险案例的分析和学习,增强员工风险防范意识,规范柜面业务操作,防微杜渐。

二、强化内控管理,提升合规经营水平

1.作为支行的运营经理,主要履行会计监督及防范风险的职能。

我严格执行以经济资本为核心的风险和效益约束机制、以经济增加值为核心的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努力追求业务发展和风险控制的内在统一。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进一步完善防范案件的长效机制,努力从源头上防范案件的发生。加强合规教育,努力实现人人懂得合规、主动遵循合规、尽职维护合规的工作目标。使每个人加强警惕,做好内控管理,防范金融风险,实现无违规无差错。

2.认真履职,正确处理内控与发展的关系,有效防控营运风险和合规风险。

根据网点客户群体、业务发展需要,营造和谐的团队氛围,合规高效的营运执行力,为支行各项业务的开展、落地保驾护航。

3.认真组织年终决算各项业务及账务清理工作,严格按要求和规定,认真学习,精心组织,亲力亲为地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核对帐务、清理各项资金、年终决算测试、核实损益、编制报表、上报各类自查报告等。

保证了20____年度会计决算的顺利进行,无差错事故发生。

4.重视银企对帐工作和电子对账推广工作,及时根据分行结算部下发的银企对帐回收的情况,主动联系加紧催收。

特别是针对财务人员变动,地址变更等问题,支行克服时间紧、人员少、工作量大的困难,在年底将帐务及时核对完毕,进一步维护好我行与企业的良好合作关系。

三、抓好队伍建设

从基础入手,着力于运营人员的安全素质培养,保障支行的稳健经营。

1.加强对监控录像的管理。

严格按分行对监控录像管理回放的要求,每周认真抽查回放录像,全月将所有柜员的监控均能全部调阅,在回放中发现柜员的不规范现象,耐心地给柜员讲解原因和后果,以减少事故隐患;对于发现的其它问题均能及时联系相关职能部门,督促完善,确保录像资料完整清晰和有效性。

2.认真审核柜员的传票,及时处理后督下发的差错。

加强对新行员和差错较多柜员的传票审核,使差错率得到较好的控制。遇后督的查询及差错下发,做到逐笔核对并与柜员共同分析差错原因晨会讲解,认真登记柜员差错台帐,督促柜员整改杜绝再范。

3.加强员工业务辅导培训和技能训练,制定支行《内控奖惩积分考核机制管理办法》,有效激励员工,确保风险防范工作和____培训有序开展,执行制度不走样。

精心组织晨会学习,及时对总分行风险提示清单进行分析传达、对新业务进行培训、做好班前、班中、班后检查通报、后督差错的讲评、以及监控回放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逐一讲解等。定期上报风险排查报告,对管理风险、内控风险、安全风险等环节逐一排查,积极整改,员工遵章守制的意识得到了提高。多渠道的培养和教育员工树立风险意识、责任意识,使员工意识到自己是风险管理体系中的一部分,切实贯彻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必循,加强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力。

本人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1.内部精细化管理有待提高,内控监控力度不到位。

由于不能顾及诸多工作全权管理到位,员工的业务技能亟待提高,有时会疲于应付日常工作,管理精细化不高。

2.风险监控意识与系统更新不同步。

由于总行____系统上线及各项清理工作紧锣密鼓的开展,新业务系统内容更新加快,自身学习的节奏还需同步跟进,考虑不够全面。在今后的工作中,定会努力克服自身不足,及时学习和掌控,丰富自己的业务知识水平,更好把握规章制度,增强风险意识。

3.支行服务还有待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还不能达到适应银行高强度业务风险的能力,20____年主要从服务和制度的执行上及提高员工素质上入手,提高我们支行运营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

此致

敬礼!

述职人:______

20____年__月__日

银行部门经理述职报告3尊敬的领导:

您好!

本人于20____年__月__日被支行党委任命为营业室经理,任期内主持营业室全面工作,主管对外业务拓展、客户关系维护、安全保卫工作,对部门的工作负全责。在此,向行领导及同事做述职报告:

一、概述

任职期内,本人能忠于职守,严于律已,作风廉洁,大胆管理,工作勤恳,严格执行国家金融政策,遵守省行、支行的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响应上级行的有关号召,在支行党委的授权范围内积极开展各项工作。任职期内,无发生一起案件事故,实现“安全运行年”目标。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本部门业务发展稳健,业务运行机制良好,员工精神面貌较好,部门状况呈良好的发展趋势。

二、履职及廉洁从业情况

1、主要业务指标情况

20____年底,营业室一般性存款为____万元,其中储蓄存款____万元,企业存款____万元,20____年底一般性存款达____万元,一般性存款下降了____万元,其中储蓄存款新增____万元,企业存款下降了____万元,实现中间业务收入____万元,基金认购、申购____万元,柜台代理保险____万元,贷记卡开卡____张。储蓄存款增长不理想,主要原因是今年缺乏新的存款增长点、原有个别大客户由于因______上线后系统不支持原有的个人支票业务,而转向其他银行,在我行的存款大幅下降,从年初的近____万元下降到____多万元。去年存入的拆迁补偿费陆续到期、新转入拆迁费基本无沉淀、无带来新增存款。而__月下旬,一大客户因用款转走存款____多万元,导致储蓄存款大幅下降,降幅达前__个月累计增长额的__%。

2、业务拓展主要工作情况

在任职期内,本人始终坚持以工作为重,在工作中以严于律已、宽于待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在工作中做到以亲情团结同事,以规章制度规范人,以奖金制度来激励人,部门业务状况稳定,员工团结协作。在业务拓展方面:1、为了让更多的客户认识、使用我行的金融产品,组织和参与多次户外产品宣传和营销活动。如利用周日或放学时间人流量较大的时段分别在小学、广场、举行户外宣传活动,营销我行重点产品,并充分利用大厅的____设备,每天在营业时间不停播放热卖中的基金或建行各产品介绍的光碟,对树立我行业务品牌和业务扩展,起到一定的积极宣传作用。2、做好存量客户的维护和精耕细作工作,始终把为客户服务作为服务宗旨,用客户的满意度来衡量我们的工作质量,时时以客为先,不断改进服务方式,务求取得以旧带新的效应。通过平日人情化的有效的沟通,增进彼此间的了解和信任,不仅增强原有客户对我行的忠诚度,还为我行带来了新的优质客户。如我科的一名VIP客户带他的朋友来开户,为我们带来____多万元的个人存款和____多万元的对公存款,原有一客户在我行的活期存款达到一定数额就如数转到__行,经我们的努力,该客户在我行开立了定期存款,在我行的存款增加了____多万元。____年共新增VIP客户____人,其中总行级VIP客户__人,省行级____人,支行级____人,新增客户存款余额达____多万元。

3、积极跟进统发工资续签相关工作。

为在同行争夺的情况下顺利续签,做了大量细致、具体的工作。4、走出银行,发展中间业务。深入到附近的小区、等市场,宣传业务,寻找商机,营销中间业务产品。

3、网点管理方面

(1)、强化优质服务理念,提高柜台服务质量。我室通过组织员工学习“家园文化”、《银行柜面服务管理办法》和《银行柜面服务标准》,组织全体员工观看________在我行先进事迹报告会后,进行讨论、写观后心得体会、让员工通过游戏中感悟等形式,使员工对优质服务内涵有更进一步的理解,强化优质服务理念,并将服务理念贯彻到工作中,规范柜台服务标准,掌握如何化解客户的不满、得体解答客户等服务技巧,柜台服务水平有较大的改观。开放式柜台多名员工因工作敬业、服务周到受到多数客户的赞扬。

(2)、加强团队建设,发挥激励机制的积极作用。为进一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年初,重新制定营业室员工的绩效二次分配考核办法,把考核内容细化、量化,彻底打破部门内部吃大锅饭现象,收到较明显的效果,由于通过各项指标考核,使员工收入有所差距,员工之间的工作热情、工作效率和对产品营销的积极性有了较大的提高。在执行过程中,我发现仍有不尽合理之处,于是对不利于员工工作积极性的细则,再次征询全体员工意见书,进行二次修改。修改后,为体现考核的科学性,按工作岗位不同设置不同的考核指标,为每位员工设立工作台帐,并让所有员工参与评议,每月将柜员评议、营销业绩、差错考核、扣分情况等一一张榜公示,使考核更趋公平、公正、公开,通过修改二次分配考核办法,鼓励员工做好柜台服务工作的同时,向目标客户营销产品、发展VIP客户,从传统操作、核算型柜员向核算、营销并重的复合型柜员转变。为增加部门的凝聚力,在紧张、繁忙的工作之余,组织一些有益身心的活动。

(3)、及时、合理地调整服务窗口和设备硬件。为更好为我行贵宾客户实施差别化服务,营业室在业务柜台中增加了二个VIP贵宾服务窗口,有效避免贵宾客户等候时间过长,同时减轻了贵宾室柜员的工作压力。通过与科技部门的沟通合作,重新整合营业室开放式基金销售系统的安排,使每一个营业窗口都安装了系统,大大方便了有基金需求的中高端客户。自______系统上线后,在分管行长的大力支持下,我室实行了分区服务,在原有的基础上,辟出贵客客户服务区,专门为VIP客户和个人理财客户服务,不受理一般客户业务,以便留住和吸引更多的客户成为我行的VIP客户,为我行带来更大的效益。

(4)、与风险经理一起,做好员工培训工作。今年的工作重点之一是抓员工培训。我部坚持每天班前会和每周集中一次培训,每周保证有2-3小时的学习时间。为提高培训效果,我科在传统宣读形式的基础上,尝试采取外请保险公司人员、本行他所营销精英分享柜台营销经验、让员工参与游戏、柜台实操展示等多种生动活泼的形式,取得良好的效果。__月份开始,在保证对外营业的同时,安排员工脱产参加______培训工作。

4、廉洁从业情况

本人在职期间,在政治思想方面,一直响应并贯彻执行上级行的有关方针、政策,紧跟时代步伐,不断转变观念,提高加强管理、严防风险的意识,保持廉洁的工作作风。作为部门负责人,对部门的业务发展及安全运行负主要领导责任,我能团结所有员工,以身作则,在处理问题上本着“公开、化平、公正”的态度,以事实为依据,不偏袒,以理服人。在工作之余,我也不断参加在线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及管理水平,因为____,比的不是学历、也不是财力,比的是学习力。

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工作设想

在变幻莫测的市场中,我部存款增长不理想,基础工作管理工作仍有待加强,如会计核算差错居高不下,VIP客户识别率较低,业务拓展能力有限等,这都是我们明年重点的工作内容。作为部门负责人,在许多方面也存在许多不足:

1、工作创新能力不足,未能带领团队打开新的工作局面。

2、在员工管理中也由于缺乏经验,考虑、处理某些问题时不够周到。

3、本人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业务水平不够全面,管理能力仍需加强。

以上是本人的述职报告,不足之处请批评指正。

此致

敬礼!

述职人:______

20____年__月__日

银行部门经理述职报告4我于____年9月起担任授信管理部副总经理,分管授信管理部的审查组、出账审核组工作,主要职责包括:负责公司授信业务审查;授信出账审查的组织协调工作;负责制定公司授信业务的审查要点;负责对全行审查员业务培训和指导;负责市行贷审会组织协调工作;配合部门负责人完成本部门的工作,部门负责人交办的其它工作,向部门负责人负责。另外还主动担任了授信管理部的规章制度修订和全行客户经理培训的组织协调工作。

____年12月经分行批准,担任授信管理部副总经理主持全部门的管理工作。主要职责除履行分管工作职责外,还承担对分行信贷管理部部门和市行领导负责,负责所辖城区支行信贷业务的正常健康运作;主持本部门全面工作,对上级行下达的各项计划指标和监测指标的完成情况负责;组织贯彻落实人行、银监会与总行有关信贷政策和管理规定,并组织制订实施具体实施细则和操作规程;组织对支行和各经营单位的信贷业务考核;对向人行、银监会和上级行报送的信贷业务报表;对信贷业务的分析报告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按上级行授权权限对有关信贷业务进行审核,负责组织本行贷审会日常运作;组织管理本部门的日常工作,负责规划实施本部门人员职能分工、岗位配置和职责考核;组织信贷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上级行信贷管理部门和本行赋予的其他职责。

____年本人主要管理工作为分管审查组和出账审核组的工作,主持全部门管理工作的时间较短,所以今年的述职主要对分管工作进行回顾和评估。

就分管工作的岗位职责要求,本人基本上尽职地完成分管工作,保证了全行公司授信业务审查和出账审核工作顺利开展,配合分管贷后管理组和综合管理组的杨辽滨副总经理完成了授信管理部全部管理工作。现将____年本人主要工作汇报如下:

一、具体分管工作完成情况

全年组织47次贷审会,审查420个授信项目,授信项目总金额140亿元。其中:审议通过289个项目上,总金额122亿元;上报上级行项目64个,总金额70亿元。

审核办理3700笔出账业务,金额223.9亿元人民币,外币1.25亿美元。其中:贷款260笔,金额83.55亿元;贴现450笔,金额38.8亿元;国际贸易融资450笔,金额1.25亿美元;承兑2500笔,金额110亿元;保函80笔,金额8.3亿元。

二、完善基础管理工作

____年是全行“规范管理深化年”,总行针对公司授信业务管理工作下发一系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本人立足于授信管理部的基础管理工作,主动承担了全部门基础管理工作的规章制度修订、增补工作。

对提高授信管理部的基础管理工作,理顺内部业务流程,规范各项业务操作细则,明确各岗位责任等方面发挥一点作用。主要基础规章制度建设情况工作如下:

1、在上级行下发的各种零散信贷业务管理办法的基础上,吸收同业先进科学管理办法的基础上,结合我行现行管理框架,制定了《____银行____支行公司授信业务管理办法》,作为指导我行公司授信业务全流程管理的系统性法规,并在____年进行了贯彻执行。

2、结合上级行对分支机构信贷管理部职能和岗位设置要求,信贷管理部及时修订了____,对信贷管理部的信用审查、贷后管理、数据统计、出账管理、系统维护、档案管理等管理模块进行明确的职能定位,落实各岗位管理人员,明确交叉辅助岗位,将本职岗位与对口管理、服务机构(部门)落实到具体的人员,明确部门内各岗位信息传递流程,将行内外由部门承担配合的工作指定到具体工作人员,实现授信管理部组织体系和信息传递的有序运行,实现了管理工作的落实到人。

3、通过总结____年国家宏观经济运行形势,对我行____年信贷业务管理中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依据总行下发____年信贷指导意见,在对____年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经济走势预测的基础上,我部及时下发《____银行____支行____年授信业务指导意见》,从源头上指导一线客户经理进行业务开发,保证上半年我行信贷业务运行始终按照年初制定规划运行,实现了信贷风险管理工作风险前移、制度先行,保证我行全年信贷工作在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和监管政策下有序运行。

4、通过总结以往年度同行业在出账管理中发生操作环节风险,我行在上级行下发的出账管理要求基础上,对我行出账审核流程进行优化,明确了出账环节审核要求,通过相互制约的岗位控制操作风险,制定了《____银行____支行出账审核实施细则》,在各经营机构内建立独立的出账操作人员队伍,实现客户经理业务开发和出账操作环节的分离。

对额度内频繁出账、低风险业务出账操作存在手续繁琐问题,及时下发《____银行____支行额度内出账集中处理的通知》、对符合再转授权条件的经营机构进行《低风险业务再转授权通知》。

5、针对当前各家银行依靠垒大户追求规模和对集团关联客户授信额度不能量化管理问题,防止对大客户的集中授信风险发生,及时规避集团客户的系统风险。

制定了《____银行____支行公司客户授信额度测算管理办法》,以量化的数据模型测算我行对公司客户的授信额度上限测算方法,保证了我行对集团客户敞口授信总量理性控制。对总体债务超出我行所测算总体债务上限的客户坚决不进,对存量授信客户重新审定,对超出总体债务上限的客户制定逐步压缩计划。从源头和制度上防止对垒大客户和集团客户集中授信风险的发生。

6、依据“____银行民营100”的指导思想,我行公司授信业务确定了“差别化”营销策略,将发展中小客户作为我行重要战略决策,制定了《____银行____支行中小客户授信业务操作指引》,作为中小客户开发、中小客户管理、中小客户决策全过程管理指导原则,有效地防范了我行公司业务授信风险的集中,促进了辽宁省中小客户发展,响应了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要求。

7、进一步制度化、程序化我行授信业务集体决策体系,起草了《____银行____支行贷审会条例》和《____银行____支行授信管理部联审会议事规程》,明确集体决策组织的委员组成、委员职责、议事程序、惩罚规定、考核管理,确定授信管理部联审会专家意见作为贷审会的参谋地位,在制度层面完善了我行授信决策体系,保证我行集体审议、集体决策授信风险要求的全面落实和贯彻。

8、通过现场调研、亲自操作感受和对授信业务操作细节分析,查找、筛选、逆向思维分析各业务操作细节存在风险隐患,及时下发十多个规范要求和通知。

主要有:对公司业务部、资产保全部、筹备行公司业务上报规范性的通知、对人民币业务和国际业务规范性通知、规范保证金的证明、规范授信核保操作流程、规范保函业务操作流程、规范会计报表审计、规范抵押资产评估要求、规范贷款卡查询的要求、规范信贷管理系统录入要求、规范法人客户评级要求、规范保证金替换审批流程、规范了仓储场地现场勘查的操作、细化了调查报告撰写格式和产品价格确定依据等十五个规范性要求。

9、为了保证上述各项管理办法和规范性的要求贯彻执行,制定了《____银行____支行公司授信业务操作流程定量考核管理办法》,对客户经理业务开发管理实行量化全流程定量考核,将业务操作考核结果与客户经理的经营绩效挂钩,实现对客户等级认定的科学性,保证我行客户经理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计划在____年全面推行实施。

10、通过分析研究我国历次宏观经济调控对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的影响,结合我行现存业务发展模式,为了建立我行长效的信贷资产风险控制机制,草拟了,现已提交全行经营机构负责人讨论,拟作为指导我行未来五年信贷业务开展纲领性的指导思想。

三、主动参与总行信贷管理信息系统新需求的完善工作

____年总行信贷管理信息系统全面上线运行,在出账审核流程、授信审批、统计功能方面仍存在某些不完善的地方,本人以实事求是精神将工作发现或感觉到需进一步完善方面积极组织系统管理员向总行反映,并及时向总行报告我行的需求。总行接受我行建议完善了批量处理快捷审批流程、完善了部分统计功能。

四、圆满完成接待上级行检查指导工作

____年总行共派出五次检查、指导组对我行信贷业务进行检查指导,我主动参与接待总行检查组工作,并充分利用每次总行检查指导时机,全面地向检查组人员介绍沈阳市的经济发展情况,展示我行信贷业务管理工作,让总行业务管理人员了解我行信贷业务管理水平和信贷业务发展,认真接待、积级组织材料,取得检查组对我行信贷管理工作的基本认可。并将每次检查工作作为我行查找管理漏洞、完善管理工作、调整我行信贷业务结构有利时机。

五、准确把握政策脉搏,严防我行信贷业务的政策性风险

通过学习国家实施宏观调控政策,认识到国家防止经济过热的货币政策的严肃性,及时提出了对我行追求规模扩张政策进行重新调整,确立了“以高效资产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

组织审查组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规定及总行下发的行业准入标准;提出对集团客户和股权关系复杂客户始终坚持审慎性放贷的原则,使我行在当前资金断裂“德隆系”公司中没有一笔敞口授信业务;对民营企业向重工业化转型中,有选择地支持实力强的物流民营客户,坚决回避在五大行业规模扩张过快的民营客户,如唐山建龙钢铁、工源水泥等客户;响应国家发展中小客户政策,将发展中小客户作为我行未来战略选择进行明确,全年我行累计新开发几十家中小客户,有力支持了沈阳地区经济结构的调整。

坚决贯彻执行沈阳市银监局去年对我行检查发现的贷款(贴现)转保证金、贷款逆向操作、承兑业务量过大的问题,主动在信贷管理方面下发专项规定和要求,主动压缩承兑业务总量、杜绝了贷款转保证金、贷款逆向操作、票据贴现的不规范现象。

六、发挥领导作用,引导培育良好的工作氛围

____年,通过日常工作交流感觉部门人员工作态度茫然、按部就班、缺少工作主动性和热情等问题。本人利用周例会机会向全部同志共同探讨了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态度决定工作结果、工作没有任何借口、你真的很不错等四个基本观点,从励志方面鼓励全部工作人员,振奋工作精神、端正工作态度,取得初步效果。

七、承担全行客户经理组织培训工作重任

____年本人在主管行领导的授意下,主动承担起全行客户经理系列培训的组织领导工作,在____年下半年信贷结构调整及公司业务开发放缓时期,组织全行客户经理进行一系列的信贷业务培训,取得阶段性成果。____年此种培训还将深入开展下去。

八、理论体系上存在不足

1、对银行追规模扩张,银行资产质量及其风险减除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____年全国经济高速发展时期,本人没有给领导提出前瞻性的合理化建议,主动回避异地客户、压缩大额授信客户、调减承兑余额,结果导致____年新增了吴中仪表逾期贷款,出现沈阳公用发展贷款预警,下半年被动地按总行压缩承兑江票计划调整承兑汇票余额,影响了我行____年下半业务正常开展,失去一部分低风险承兑业务。

主要问题为:以前没有很好思考规模和效益、规模和质量之间的关系,对“资产质量是发展第一主题”理念的认识不深,对质量、规模、效益三者协调发展关系理解处于口头,没有落实到信贷风险管理工作的具体实践中,不能勇于说不,失去很多可以主动回避风险的机会。

2、对银行资本必须覆盖风险,进而限制银行过度扩张认识不充分。

针对这一点知识,____年以前本人头脑一直空白,缺少系统理论知识,每日仅研究具体授信项目的信用风险,很少从银行资本上思考银行的信贷规模到底可做到多大等深层次管理问题,特别是总行限制银行承兑汇票余额和商票贴现余额以后,才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系统学习,明白银行信贷资源经营有限性,加深对我行存量信贷业务进行结构性调整的必要性的认识,并能理性决策如何使我行有限信贷资源得到高效的运用。本人已初步理解了银行资本有限、资本必须覆盖风险、资本制约规模的基本概念。

3、对银行经营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相互协调性以及信贷业务风险发生的滞后性及银行经营风险的反经济周期性认识不够,在____年甚至____年上半年还存在少许盲目乐观性,对总行调整政策没能做到及时接受,幸好在主管行指点下,认识到我行现在必须进行客户、定价、保证金等结构刚性调整的必要性。

及时调整了风险控制的指导思想,实施了适度从紧的审查原则,保证了全行信贷结构调整工作在____年顺利实施,最终保证我行经营效益提高,有力降低信贷风险,压缩了承兑总量和调减了大客户的授信总量。

九、本人对信贷风险管理工作再认识

通过学习年国家实施宏观经济调整政策和总行进行一系列产品结构、风险排查活动实施,回顾我国金融体系在历次宏观经济大调整时期的得失,结合本人近五年银行风险管理工作实践。

作为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控制部门的负责人,应牢牢地树立一个长期稳定的经营理念指导日常管理工作。即在强化“质量是发展是第一主题”理念基础上,坚持一个思想、保持三个理性、把握四个关系。在经营和发展过程中,必须坚持效益、质量、规模协调发展的战略指导思想,以效益为目的,以质量为前提,以规模为手段,坚决放弃片面追求规模的做法。

保持三个理性,一是理性对待市场,即不为市场的起伏所左右,始终清醒地判断市场风险,做到进退自如,风险可控;二是理性对待同业,即在积极借鉴学习同业好的经验与做法的同时,坚决反对各种不计成本的非理性竞争行为;三是理性对待自已,即勇于并善于看清自已的问题,牢记历史教训,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把握四层关系,是指正确处理好管理与发展、质量与速度、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制度建设和管理团队建设等四方面的关系。

本人将依据上述思想指导授信管理部管理工作,组织全行信业务审查、管理等具体工作,处理好授信管理部与经营机构关系、协调好与各职能部门关系,做行领导信贷决策参谋部作用。

特此报告,请审查。

银行部门经理述职报告520____年是____银行的股改年,在省、市行的正确领导下,自己在信贷管理部经理的岗位上,带领全体员工紧跟总行股改工作步伐,全力压缩和控制信贷风险,改革信贷管理模式,完善业务规程,努力构建现代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架构和运行机制。

一、20____年任职及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1、20____年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①资产质量。

20____年末,不良贷款余额为____亿元,不良率____%,比年初下降____个百分点。其中:个人消费不良贷款为____亿元,实现不良贷款额连续五个月下降____万元,完成计划幅度居全省第__位。

②潜在风险贷款管理。

今年我行法人客户锁定潜在风险贷款____户,金额:____亿元,至年末累计压缩____亿元,处置率为____%,列全省第__位。

③信贷基础工作。

全年按公司和个人业务,分别组建了信贷审查、核保及业务操作、授信管理、贷后管理和贷后监督、信贷档案管理五大业务操作与管理中心,信贷系统管理更加明晰;实现____系统和____两大系统规法管理与操作。

2、20____年主要工作内容

(1)构建信贷业务风险控制体系,规范信贷业务操作。

根据总、省行改革的需要,今年重点抓了两项调整。

一是改革法人客户业务传统管理模式,组建“信贷业务核保及操作中心;二是承接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管理。为严控信贷风险,我从员工岗位设置、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入手,设计工作流程,制定管理制度,实施规范操作。

①改革法人客户业务监督方法,全面推行“一对一“监督。

在部内设置信贷业务操作与贷后管理监督员,通过“一人管一行,逐户、逐笔监督”的方式,对全行法人客户信贷业务实行系统管理。先后__次组织大规模现场检查,下发《信贷业务整改通知书》和《加强管理工作意见》____份,实现整改不规范操作问题____启,推动了我行信贷业务规范化管理工作进程。

②实施个人业务审批与监督分离。

对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实行了审批与监督分离、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有效地控制了信贷操作风险。全年通过实施有效监督,实现对信贷档案入库不及时、抵押未登记等问题整改______余启,涉及贷款本金____万元,全面规范了消费信贷管理。

③建立制度规范操作、监督行为。

全年起草、细化信贷管理规章制度____份。主要是:《______银行____分行个人消费信贷审查委员会工作规则》、《____银行____分行消费信贷审查中心管理办法》、《____银行____分行加强贷后监督管理办法》、《关于规范提取信贷档案管理的补充规定》、《20____年度公司客户信贷资产质量和潜在风险贷款压缩退出考评办法》、《____银行____分行法人客户信贷业务操作及核保操作中心工作规则》等,全面加强了我行信贷管理工作。

(2)加强信贷资产质量管理,全力清压不良及潜在风险贷款

为规范管理,我按信贷政策、经营需要、控制化解风险等要求,充分发挥信贷管理作用,全面推行精细化管理。

①对分析后确定的____局、____有限公司、______有限公司等优质客户,以综合授信为主线,重新设计融资方案,研究消灭其潜在风险贷款工作思路,加强与省行汇报和沟通,通过实行多收少贷、制定规避信贷风险措施等办法,实现此类客户存量贷款向新增贷款转化,消除风险隐患。通过上述措施全年实现存量向新增有效转化__笔,金额____亿元。

②夯实信贷资产质量,清查贷款责任人。

今年先后三次组织对管辖贷款进行质量认定,坚持标准重新划定出不良贷款____亿元,为股改提取风险拨备做好充分准备;同时还根据总、省行要求,对____笔,金额____亿元贷款,实施了信贷责任人清查,逐笔建立责任人档案、认真记录每笔贷款全过程风险控制情况。对剥离资产形成责任认定报告____余份,在此基础上提出责任人处理意见,经报有关部门核准,为全行顺利剥离信贷资产做好基础工作。

③加强潜在风险贷款管理,消除风险隐患。

为实现潜在风险贷款压缩目标,年初制定并下发了《____银行____分行压缩潜在风险贷款考核办法》,先后__次组织召开研究潜在风险贷款管理工作会议,召开__次特定风险分析会议,逐户制定、落实工作预案,分析解决影响工作进度的难点问题,通过现场指导清收、重新设计融资管理方案、腾出不良空间纳入不良管理等系列具体工作,全面推动了潜在风险贷款压降工作。

全年分两阶段完成任务____亿元,其中现金清收____亿元、转化____亿元、纳入风险管理____亿元,实现压缩潜在风险工作全省排位第__的好成绩。

④规范消费信贷管理,努力提升其质量。

自__月份接管消费信贷管理工作后,及时分析影响消费贷款质量症结,提出加强管理的工作意见。在组织查清、查实“批量还款”因素的基础上,严格信贷审查、贷后管理、风险处置等信贷基础工作,先后组织制定并实行了《加强违约贷款电话、上门催收》、《清收处置不良贷款处置14种办法》、《加强违约20期以上贷款管理》、《按揭贷款合作商规范管理》等具体工作,通过有效地指导,推动了全行加强消费信贷管理,规避了信贷风险。

(3)完善分层次的贷后监督检查体系,查找贷后管理薄弱环节,全面整治贷后管理

重点开展了以下工作:

①加强新增贷款管理,建立逐笔跟踪、逐户控制、逐人负责的管理制度。

强化对借款人第一还款来源的监管,所有的贷款要求专款专用,专人专户管理,有效约束贷款第一还款来源。全年共发出查询____余条,提出风险规避措施____条,措施落实后,有效地规避了新增贷款风险;贷后管理监督发现问题__户,均得到有效整改。

②加强____和____两大系统管理。

全年发出《信贷业务监测通知书》、《信贷业务整改通知书》70余份;组织开展了____系统移行勾对、实现移行成功率99%;在____系统加注中小企业类型标注、加强了录入质量管理,实现误差为零的工作目标;人行咨询系统和特别关注客户系统被广泛应用工作中,人行数据传送率达100;同时还保证了开展业务实现了信贷信息有效共享。

③严格规范信贷业务档案、台帐系统管理。

一是严格落实信贷档案管理的各项规定,规范了权证档案出入库管理,全面实行了入库档案监督员查验,对重点客户由信贷监督员制定管理意见付诸实施的管理机制;对个人客户信贷档案重新复查,实现补充个人档案资料1000余份,有效地防范了信贷风险。

3、存在的主要问题

①支持信贷业务发展的能力不足。对我行信贷业务发展不畅的问题,缺乏深层次可行性探讨与研究,提供风险规避措施的能力仍薄弱。

②控压个人消费贷款风险工作处于被动地位,存在办法少、措施弱的问题,导致对不良贷款控压工作异常艰难。

③信贷队伍整体素质尚待提高。信贷人员效益观念不强、遇事推诿、分析反映信贷风险工作不到位、办事拖拉等问题仍不能彻底根治。

二、20____年应聘申请

20____年我继续申请应聘市分行信贷管理部经理职务,如组织接受并同意我的应聘申请,我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团结同志们一道积极工作;若组织不能接受我的应聘申请,我也坚决服从组织的分配,在其他岗位上也将恪尽职守,积极工作,决不辜负党和人民赋予的希望与寄托。

20____年若组织继续聘任我为信贷管理部经理,我将紧跟市分行工作步伐,努力在支持信贷业务发展,控压风险等方面积极工作。其主要目标是:

①全面落实省、市行下达的消费信贷不良控制目标,紧跟消费不良贷款处置政策,适时启动大规模处置批量还款工作;

②继续推进信贷业务规范操作与管理,全年实现零违规的工作目标;

③加大支持信贷业务发展工作,对疑难问题做到有请必复,规范答复率实现100。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将围绕以下几方面做好工作:

1、继续强化贷后管理操作流程、监督责任制建设。

在信贷业务上全面推行精细化管理,实行信贷业务监督全面覆盖;建立风险识别机制,按月召开风险分析会议,通过预警、分析、决策、督导等方式,及时、逐笔逐项监督检查我行信贷业务开展情况,督促问题彻底解决,严把贷款管理关口;要严格执行信贷预警制度,对可能滋生的信贷风险,要早发现、早处理,消除隐患。

2、全力压控潜在风险贷款。

20____年在做好防止新发生潜在风险贷款的同时,继续全面推行信贷业务精细化管理,建立《管理责任人档案》和《潜在风险贷款压缩退出考核办法》。并且要求各级管理人员恪尽职守,明确工作责任与内容。市分行对即将到期的贷款做到提前三个月预警,并要求接到预警后全面制订落实处置预案报市行审议,逐户制定压缩预案,做到责任到人、目标到企业,率先做好领导带头承包潜在风险控压大户工作,亲临现场督导工作。

3、加强消费信贷管理,清压不良贷款。

要发挥贷后管理中心职能,加强对存量贷款质量的监控和管理,防止存量贷款劣变和抵贷资产贬损。加大现场和非现场检查,督促处置方案的研究与落实,拓展不良资产处置思路,规范督导管理。对“批量风险”贷款实行锁定管理,专门监控。规范贷款清收处置流程管理,防范扩大风险。

4、抓好队伍建设,提高信贷整体素质。

第8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 绿色信贷;风险管理; 可持续经济;低碳经济

一、商业银行绿色信贷的理论概述分析

绿色信贷说的具体点就是国家的金融机构根据相关的关键经济政策及环境产业政策,对环保设施的研发及制造、环境保护机制的建立、新能源的开发和运用、资源的循环利用以及生态农业等企业或机构提供相应的金融支持并给与相应的优惠活动;对于那些对环境会产生污染污染的企业及项目进行贷款限额,并且还要对其提高贷款利率以进行一度程度的惩罚。

二、商业银行发展绿色信贷的动力分析

1.有助推节能减排需要发展绿色信贷。绿色信贷是把环保工作和金融服务向结合的体现。随着《意见》的出台,我们国家的银行业逐步会对一些不符合相关的产业政策或者是和环境保护相违背的企业或者项目进行金融贷款控制,通过加大银行对那些高能耗企业的信贷准入标准,制约那些高能耗、高污染企业的盲目扩大,严格实行绿色信贷机制,停止对那些淘汰类企业或项目的信贷审批,并采取措施收回已发放的贷款。

2.绿色信贷给银行带来机遇和一定风险。绿色信贷为我国银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考验。我们知道对于那些“两高”行业来说,他们在生产运营过程中需要的资金非常大,企业对银行贷款的需求就会很高。如果这些企业缺乏有效的环境保护机制,在其生产过程中发生了环境污染问题,那么银行的社会信誉也会受到不利影响,同时也增加了银行的资金回收的难度。银行的绿色信贷行为,是我国银行当前发展的一个良好机遇,这就要求银行在进行绿色信贷的同时,不断增强产品的研发,找到一个科学的信贷方法。通过发行各种环保金融债券、抵押等绿色信贷产品。此外,银行还要逐步建立绿色采购机制、降低能源消耗、废弃物管理等良好管理实务策略。

三、银行业发展绿色信贷存在的问题分析

1.政策标准的模糊极大地制约了绿色信贷的推广。目前,从我国的银行的绿色信贷的实际发展状况来看,基本还处于政策规划阶段,缺乏一个统一的绿色信贷标准,其运行动力主要来源于银行内部的执行力,导致我国的绿色信贷市场相对混乱。银行向企业进行绿色信贷的过程中,首先要所贷企业进行细致的调查和分析,而这一过程对于银行来说是十分复杂的,目前我国银行还没有形成一个具体的绿色信贷考评机制,缺乏专业的绿色信贷统计人才,国家在这一方面也没有相应的统计标准,因此,目前的绿色信贷统计各个银行都不尽相同,这样就出现了相同条件的企业在不同银行贷不到款的情况。

2.缺少具体的指导方针以及环境风险的评定标准。对于商业银行来说,他们无法建立相关的监督机制以及银行内部的具体实施办法,在统一法人体制下难于制定和建立一套真正切合各地具体情况和分支机构实际的制度、措施以及具体的操作程序,导致银行的绿色信贷缺乏有效的操作机制。同时相关环保部门所提供的环保信息量较少,没有形成一个高效的信息交流平台,导致银行为企业提供贷款时,缺乏有效的凭证,给银行的贷款审查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同时商业银行在调查过程中了解的一些环保信息也无法和相关环保部门实现及时交涉,没有真正做到信息和数据共享。

3.绿色信贷机制建设存在制约作用。由于地方保护政策的影响,还有污染严重的企业在地方政府的保护之下生产经营,这样就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银行的绿色信贷规模。尤其在一些资源性省份,一些污染较为严重的企业是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这些企业的存在能够对当地的GDP影响较大。导致地方政府对这些企业的存在产生了一定的依赖无法做出正确抉择。

4.缺乏有效的绿色信贷激励机制。目前对商业银行发放环境违法违规项同的行为没有责任追究和处罚措施,也没有建立一个具体的奖励机制,对一些按照规定执行国家绿色信贷的金融机构没有设立相应的奖励机制,导致这些金融机构执行绿色信贷的动力不足。

四、发展商业银行绿色信贷的政策建议

1.以商业银行为载体,建立绿色信贷观念。目前,我们国家商业银行的改革都是以政府行为为主导,其进程和时间都以政府的判断和决定来安排,具备了很高的稳定性。这样的制度可以保证政府可以运用行政手段来主导改革,增强银行在提供金融服务过程中的环保意识,引导商业银行对绿色信贷观念的培养,进一步激发金融系统对社会及环境保护的责任意识,这对社会发展和环境之间日趋日趋紧张的中国有很重要的意义 。

2.强化商业银行的环境责任。在发放贷款的过程中,任何风险因素都可能最终影响贷款收人的实现。银行所追求的,不能是单纯的“利润”,而应当足“效益”。这个“效益”既包括经济效益,也包括环境效益在内的社会效益。从最近几年的发展来看,对商业银行的制度改革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是,很多的商业银行会把追求回报和环境责任进行对立,对其所处的特色地位缺乏足够的重视,社会责任意识淡薄。

3.完善制度,建立相应的激励制度。第一,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相关条例、准则以及相应的优惠措施,鼓励银行提高自身的环境责任,加强捕捉环境机会的动力。第二,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动手拟定相应的政策法规,推进符合我国国情的绿色信贷新产品的不断发展。以银行的角度看,应该着手对绿色信贷相关的制度的建立,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环境政策及制度、环境经济社会准则、以环境经济为主导的金融含义、进行可持续发展所带来的商业机遇以及新的创意。

4.构建推行绿色信贷的银行治理结构。通过改进银行公司治理推行绿色信贷的具体步骤:一是依据银行公司的治理模式的改变而改变其推广流程。传统的银行公司治理模式其结构设计我以股东的利益为出发点,不会过多考虑非股东的利益,使得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不够强烈。现代化的公司治理模式对社会责任感有较强的体现。二是以股东的目标变化为标准进行绿色信贷的推广。股东差异化的要求也给企业经营者的工作带了影响。作为一个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时最必要的是考虑其经济因素,但是也要把社会和企业因素考虑在内,特别是其投资行为所产生的社会伦理因素都会影响到银行的运营。三是以及股东结构的变化来规划绿色信贷推广过程。

第9篇

【关键词】银行业支持;新疆发展;对策

2010年7月19日,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新疆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座谈会的召开,拉开了全国金融援疆的盛大序幕。一年以来,新疆银行业肩负历史使命,履行社会责任,在新疆经济的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应把握机遇,全力助推新疆跨越式发展,为新疆经济社会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的宏伟蓝图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但由于历史、自然、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新疆同我国发达地区的发展差距仍然较大,目前银行业支持新疆经济发展面临许多特殊困境。因此,有必要对这些难点及其对策加以研究分析。

一、目前银行业支持新疆跨越式发展所面临的困境

(一)银行业总体发展水平较低

截止到2010年末,新疆共有法人及分支机构3110家,从业人员4.72万人,存款总额8642亿元,贷款总额5217亿元,新疆银行业存贷比为61%、近五年贷款平均增速仅为16.96%,金融增加值仅占全疆GDP的4.65%、万人机构覆盖度仅为1.42个,这些指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相适应,与新疆跨越式发展的要求差距较大。

(二)结构、区域发展失衡

一方面主要突出体现在客户大小不均、信贷投向行业不均、金融服务地区不均和各类机构责任不均。大客户资金宽裕,而占企业总数80%的小企业贷款余额仅占总量的14%,电力热力、化工开采等五大行业(除农业)占贷款总额的36.83%(高于东部发达省区平均值10个百分点)。另一方面主要表现在少数民族聚集地区和边境团场农牧民相对贫困,特别是南疆三地州发展困难大。2010年末有全疆近30%人口的南疆三地州贷款总额仅占4.12%,存贷比仅为27%。

(三)对“三农”、中小企业、民生建设等薄弱领域的服务力度不够

1.“三农”服务方面存在信贷支持面临的困难

首先,信贷、证券、保险“三位一体”的联动机制尚不健全的问题。新疆农村金融市场主要以银行类信贷为主,农村信贷市场和服务方式创新不足。其次,由于规模削减引起的资金缺口问题,部分现代化农业发展项目无法如期实施,仅新疆农行系统2011年一季度信贷资金缺口就达40亿元。最后,优惠补贴不够的问题。新疆银行业缺少相应的利率、汇率优惠,缺少锁定信贷资金留疆的倾斜政策。

2.中小企业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表现在中小企业贷款区域间分布不平衡,新增中小企业贷款集中在经济相对发达的乌鲁木齐、昌吉、伊犁等天山北坡经济带,而经济相对欠发达南疆五地中小企业贷款余额仅占27.55%,中小企业贷款在银行业间的不平衡、在南北疆之间的不平衡问题有待解决。另一方面表现在企业抵押担保缺失、中小企业整体素质不高、银行企业的信息不对 称、地方中小法人银行网点分布不均及信贷额度不足等。

3.改善民生,对口援疆配套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信贷规模受限。2011年在国家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抑制信贷规模扩张的情况下,辖内大部分银行信贷规模与去年相比有不同程度的紧缩从而导致一些安居富民工程也资金不能有效保障。其次,贷款条件受限。由于援疆建设项目资金来源和用途的特殊性,难以确定具体贷款主体。钢铁、煤炭、化学原料等能源项目,总投资金额较大,需要国家发改委及能源局的核准,短期内项目手续不全,不符合贷款条件。最后,监管政策受限。银监会明令禁止银行业金融机构以企业应收财政资金或补助为由,向企业发放财政性资金的搭桥贷款,并严格控制平台贷款的发放。而19省市对口援疆重点领域是基础设施、民生工程、城镇化建设等,多属于政府融资平台授信,未来还款来源主要是援疆省市的财政资金,面临较大的政策风险。

(四)银行金融机构服务覆盖不全面

一方面表现为县域地区金融服务不足,据统计数据显示随着国有商业银行县域机构减,存贷比不足50%,明显低于全区金融机构平均水平,金融服务功能逐渐弱化。截至2010年6月,全疆仍有211个金融机构网点空白乡镇,占全部乡镇的四分之一,这些地区的群众无法享受到最基本的金融服务。另一方面表现为银行金融机构对偏远贫困地区金融信贷支持不足。由于南疆三地州银行分支机构授信审批权限的限制,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得不到有效的信贷资金的支持。据2010年末统计数据显示有全疆近30%人口的南疆三地州贷款总额仅占4.12%,存贷比仅为27%。

二、银行业支持新疆跨越式发展的对策

(一)完善“新疆特色”银行体系,提升银行业实力

为了支持新疆跨越式发展,要不断完善“新疆特色”银行业组织体系,提升银行业实力。首先,新疆银监局加强对内地商业银行在新疆设立机构的审批服务。例如:广发银行、北京银行、三峡银行在新疆设立机构通过初审。2011年9月光大银行乌鲁木齐分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喀什分行、昌吉支行已开业。其次,城市商业银行深化改革发展。诸如:乌鲁木齐市商业银行、哈密市商业银行正在积极引进优秀投资者,改善股权结构、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最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改革发展取得进展。符合条件的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正积极改制组建。截止到2010年末石河子交银村镇银行等5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先后开业,新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已增至7家。

(二)采用灵活的金融授信政策,加大重点项目信贷支持力度

为支持新疆跨越式发展,各家银行总行在全国加大宏观调控力度背景下,对新疆分支机构采取了更加灵活的授信政策。一方面下放授信审批权限。如农发行新疆分行适度下放二级分行的信贷业务审批权限;工总行大幅度调增新疆分行部分重点贸易融资业务品种审批权限;农总行、中总行、招总行等均不同程度下放了授信审批权限。另一方面采取差别化信贷政策。如工总行、中总行、中信银行总行均对国家产业政策限制但符合新疆区情的行业对新疆分支机构给予差别化的信贷政策。

(三)完善对“三农”、中小企业、民生等薄弱领域的金融服务

1.加大涉农信贷投入,支持自治区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

一方面为了调动金融机构支农积极性,新疆银监局积极配合财政部门做好涉农贷款增量奖励工作,引导不同类型银行发挥优势,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政策性银行结合自治区“十二五”设施农业规划,制定配套支持措施。引导商业银行加大涉农投入。支持农信社发挥支农主力军作用。鼓励中小法人银行增设农村网点。另一方面加大对“三农”信贷政策保障力度。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增加对高效节水、设施农业、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等方面的信贷支持,积极发放农户及兵团农工的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可比照小企业贷款的管理方式,力争人民银行、银监会、总行在信贷资金管控上的倾斜、优惠政策,获得银行业在利率、汇率、贷款不良考核率、存贷比例等多方面的倾斜政策,新疆的农业较其他地区独具特色,各行在疆“三农”贷款业务也要作出特色,截止到2011年6月末全疆涉农贷款余额达261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9.6%,高出全疆贷款增速9.63个百分点,使新疆农业现代化得到跨越式发展。

2.改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助力中小企业长足发展

一方面提高小企业融资担保实力。通过增加注册资本、财政补助等多种措施增强新疆各地、州、市担保机构的担保实力。借鉴内地省市的成功经验,安排风险补偿金,搭建政府、银行、企业共同参与的小企业助保金贷款业务平台。2011年6月末,中小企业贷款余额1881.93亿元,其中小企业贷款增长较快,余额761.8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4.8%,高出全疆贷款增速14.83个百分点。另一方面为了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应该加强中小企业专营机构建设。目前,全辖共设立中小企业专营机构89个,以乌鲁木齐为中心辐射全疆的中小企业专业化组织体系基本形成。

3.加大对民生领域和薄弱环节信贷支持

首先,加大扶贫贷款投放力度,做好民贸民品优惠利率贷款贴息工作。做好对口援疆资金在民生领域、公众服务设施建设方面相关金融服务工作。加大对“富民安居”、“富民兴牧”工程以及保障性住房和生活设施、社会保障等重点民生项目的金融信贷支持力度。其次,加大南疆三地州银行分支机构授信审批权限,建立符合当地实际的贷款呆账核销和贷款责任认定制度。逐年增加对南疆地州经济发展的信贷投入,使未来五年南疆三地州信贷平均增速不低于20%。最后,完善银行业体系的信息披露制度,辖内银行不仅为各援疆省市指挥部提供便捷的支付结算和账户管理服务,还要了援疆资金专款专用、运行高效和公开透明。

(四)完善银行业金融机构服务领域的覆盖面

首先,使金融机构网点布局更趋合理,努力形成以城区、县域和乡镇三级结构相配套的金融网点布局。认真贯彻人民银行《关于鼓励县域法人金融机构将新增存款一定比例用于当地贷款的考核办法》,不断加大考核督促力度,有效扩大对县域经济服务的覆盖面和辐射面,努力形成各类银行机构齐全,服务全面,竞争充分的良好局面。不断改善农村金融体系和服务水平,使全区偏远乡镇和兵团团场实现金融服务100%覆盖。其次,合理扩大南疆三地州银行分支机构授信审批权限,建立符合当地实际的贷款呆账核销和贷款责任认定制度。逐年增加对南疆地州经济发展的信贷投入,未来五年南疆三地州信贷平均增速不低于20%。最后,出台信贷资金锁定政策,允许商业银行将更多来源注入当地经济发展。逐年增加对南疆等经济发展困难地州的信贷投入,“十二五”期间其信贷增速应高于全疆平均水平。

参考文献:

[1]张燕琳,赵琳.银行业支持新疆跨越式发展的思考[J].财经界,2011(4).

[2]李寿龙.金融支持新疆跨越式发展的几点认识[J].中国金融,2010(16).

[3]王晓东.金融支持喀什跨越式发展研究[J].西部金融,2010(10).

[4]新疆金融.银行业支持新疆跨越式发展政策分析及路径调研,2011.7.

[5]新疆金融.银行业支持边疆地区发展六大问题待解――对阿克苏银行业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相关调查,2011.5.

第10篇

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我国业正在逐步建立按照国际惯例和市场经济规则运行的商业银行。银行业是典型的风险行业,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是商业银行安全、有效运作的前提保证。西方商业银行在长期的经营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风险管理经验,这对于正在走向国际化、市场化的我国银行来说,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西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质量管理简述

,西方商业银行在信贷风险质量管理方面的创新主要包括:信用文化、风险等级评定制度、贷款定价、贷款损失预测、贷款组合管理及贷款监督,其中银行信用文化是各种信贷风险管理方法实施的基础。

1.信用文化。信用文化是鼓励某种贷款行为的贷款环境因素的总和。它包括银行的贷款和政策价值取向、重要性的确定、管理沟通、贷款员的培训等。信用文化是银行绩效和银行经营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2.风险等级评定制度。风险等级评定制度是信用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风险等级评定可用于贷款定价、贷款损失准备、贷款监督等,它在整个信贷风险管理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

3.贷款定价。风险评级的扩展是将其与贷款定价相联系。国际上许多银行都开发了贷款定价模型,模型中综合包括了预期的贷款盈利率、资本充足度、资产回报率、产权回报率及风险调节率。每一种模型都是通过评估客户的盈利能力来确定贷款的最佳定价结构。此法称作客户利润法(customer profitability analysis)。具体是评估银行与客户业务往来中的所有成本和收益,结合银行既定的利润目标,给客户的贷款进行定价。

4.贷款损失的预测。预期的贷款损失是提供贷款的正常成本,可在贷款定价时予以考虑。银行资产组合是不同程度的风险资产的组合,每种资产都有不同的违约概率。西方商业银行普遍认为银行所面临的违约风险主要有预期内风险和预期外风险两种,因此银行的贷款损失由预期内损失和预期外损失两部分构成。预期内风险是根据资料统计的某一特定风险等级的资产在既定期限内的平均违约概率;预期外风险是在预期内风险之外的违约的概率。对于预期内损失,银行根据风险成本计算法,对不同信用等级规定不同的风险调节率,从而通过在贷款定价时收取风险费用予以补偿;对于预期外损失,由于其波动性和难以预料性,银行是通过自有资本金予以补偿的。银行信贷对象的风险等级过低、贷款对象过度集中于某一两个行业、区域和少数借款者等,都会导致预期外损失的发生。为了减少预期外损失,国外已有许多学者并提出了违约和企业破产失败预测的定量模型。我国可以借鉴其合理的成分用来分析。

信用风险管理的关键就是要把健全的风险评级制度和对预期内、预期外损失的估计相联系,在此基础上作出贷款损失准备预测,并确定合理的贷款定价。

5.贷款组合管理。贷款组合管理的目标是将贷款分散在不同的经营项目上,以防止同类企业过度借款,从而保证存款人的储蓄安全,最大程度地使市场风险多样化,并降低银行利润的不稳定性。自从马可维茨提出资产选择以来,现代资产组合理论(MPT)已在金融业中得到了广泛的,西方商业银行将现代资产组合理论应用于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并日益重视贷款组合管理在降低和分散银行贷款风险中的作用。

6.贷款监督。贷款监督是指银行在发放贷款后,定期对借款人进行信用审查,及时跟踪借款企业的经营管理,定期检查其财务报表,并根据信用评分模型对借款人进行信用评级,随时掌握借款人的信用风险状况,同时及时调整银行的风险损失准备。有时,信用审查还可使银行重新考虑贷款定价。

二、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质量管理存在的主要

1.信用风险管理机构方面存在问题。在我国商业银行中,负责信用风险管理的主要是贷款部门的贷款员,这远远不能满足实际信用风险管理工作的需要。

2.信贷管理机制不健全。就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而言,贷款的审批和发放主要凭借个人主观意愿,无论是贷前调查还是贷时审查,都缺少科学而完整的客观评价,且缺乏完善的贷后检查工作。贷款资金发放后,银行极少就企业对贷款资金的使用状况及企业的重大经营管理决策等进行必要的检查、监督和参与,这种只“放”不“问”的做法必然导致逾期、呆滞、呆帐贷款的增多。另外,贷款员的责、权、利与贷款质量不挂钩,缺乏明确有力的激励约束机制。

3.信贷管理方法和手段落后。我国商业银行在进行企业信用分析时,采用定性方法者较多,缺乏系统科学的定量分析,信用风险分析主要停留在传统的比例分析阶段,缺乏建立在统计分析和人工智能等现代科学方法基础上的信用风险量化测量工具,如缺乏对企业违约风险分析模型、企业破产失败预警模型等科学定量模型的开发和使用。对企业信用等级的评定也主要是由各个银行自己进行,评级的主观性强。另外,我国商业银行化起步较晚,很多银行缺乏关于企业详尽完整信息的数据库,缺乏像美国J·P·Morgan公司那样的成熟的信用风险管理专家系统。

4.信贷人员综合素质不高。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部门缺乏大量的德才兼备的人员,信贷人员素质不高,风险意识薄弱,缺乏自觉维护银行整体利益的观念。信贷部门规章制度不健全,内部管理不完善,信贷人员的违章操作、越权、人情贷款、甚至以权谋私等行为皆有发生。

三、商业银行在现行制度下可以实施的相关对策

1.建立健全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组织机构和信贷管理机制。银行可根据信贷风险管理工作的需要,设置一些相应的组织机构,建立健全贷款管理责任制度,包括贷款风险责任制度、审贷分离制度、贷款“三查”制度等。

(1)改变现在工商、农业信贷分口管理的模式为“审、贷、查”相分离的内部制约机制,成立贷款调查、贷款审查、贷款审批、贷款稽核等信贷管理机构,明确每个岗位的职能和权限。贷款调查主要是对借款单位、担保单位的法人资格和法人代表的合法性、抵押物的变现能力进行调查,对借款单位的经营状况和贷款用途及使用效益进行调查。贷款审查主要是对调查情况特别是核定的风险度进行核实,对贷款的类别、金额、期限、利率、方式以及是否违背国家产业政策等方面情况进行审查。贷款审批要成立专门的委员会主要是负责根据贷款调查和核实的情况,决定贷与不贷或贷多贷少。贷款稽核主要是对发生的每笔贷款定期进行跟踪调查,发现提出整改意见,并及时提请有关领导和部门解决。

(2)信贷管理部门之间要相互独立,互相制约。信贷管理的各个部门都要对信贷质量和自己的信贷行为负责,实行贷款逐级审批责任制,建立权限管理、体制约束、风险逐级控制的内部制约机制。各信贷管理部门要根据自己的职责权限,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某一项工作结束后,迅速转移下一个部门,并不得和干扰下一个部门的业务。贷款质量出现问题,要产生问题的原因,属于哪一个部门的责任,由哪一下部门承担,同时还要追究相关部门的失察责任。

(3)建立信贷管理部门第一责任人制度。信贷管理涉及各个部门,是以审批人为核心的层层负责、分级管理的贷款管理系统。各部门都要审批人负责,每个部门都要建立第一责任人。明确各部门第一责任人职责权限,本部门第一责任人对信贷管理中的问题负有直接的领导责任。

2.建立良好的文化,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商业银行也是一种企业,应当具有自身的企业文化和管理,使银行全体员工形成共同的理念和价值判断,以银行的使命目标、伦理道德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从而自觉自愿、心悦诚服地为使银行整体效益极大化、风险极小化而努力工作。

以强化风险意识为核心,全面增强信贷人员的素质和信贷人员风险意识。要解决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质量不高的问题,必须加强全员风险意识,从提高信贷人员素质这一基础性工作抓起。

3.建立信贷风险预警体系及企业信用风险等级评价模型。贷款风险预警体系可以对企业因财务变动、经营状况变动、重要管理人员变动等所导致的问题贷款的可能出现发出及时的报警信号,使信贷人员及时发现问题,采取对策,减少或避免损失。企业信用风险等级评价是就企业的管理状况、财务状况、信用状况、生产经营状况等诸多项目进行打分,然后加权平均得出总分值,并确定其风险级别,进而确定其贷款方式和贷款定价等。

4.实施贷款定价管理。随着市场利率体系的逐步完善和银行同业间规范竞争的,央行应放宽对贷款利率的限定,允许商业银行根据本行的预期收益、筹资成本、管理和收贷费用以及借款者的风险等级等构建自己的贷款定价模型,制定恰当的贷款定价策略。

5.建立符合我国国情及财务制度的企业违约分析模型和破产预测模型,加强对贷款企业经营状况和发展前景的分析和监测,建立贷款企业资料数据库,加强企业违约、破产的预测、预报。

第11篇

1.商业银行公司信贷业务操作风险表现形式

商业银行公司信贷业务操作风险中涵盖了如下的表现形式:第一,内部欺诈风险。这类风险主要是员工通过虚假对公信贷客户的信息,利用商业银行监督管理中的漏洞进行套取银行资金的牟利风险。这种情况基本上是商业银行内部员工相互勾结造成的。第二,员工违规风险。这类风险是员工没有按照规定操作或者是失误、疏忽造成的操作风险。例如,贷款之前没有根据规定对公司信贷的资质进行有效的审查等。第三,外部欺诈风险。这种风险是指公司自身提供的信息存在虚假现象,为骗取银行资金所产生的风险。

2.商业银行公司信贷业务风险存在的问题

风险控制理念淡薄: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对于公司贷款的风险控制理念和评价水平相较于国外还有一大段距离,最为普遍的放贷是以盈利为主要目的,放贷前的风险评估更为在意的客户是否有抵押品,而忽略了对客户的第一还款来源进行分析。更看重对出现的风险的处理而忽略了对于风险的预防。一旦放款成功,对贷款的贷后监控有名无实,并没有落实到具体的地方。公司信贷风险管理体系不够标准:眼下我国公司进步势头良好,不仅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也是实体经济的重要基础。鉴于国家的大力支持,商业银行对公司信贷供给也提高了额度。但商业银行内部的指标压力使得银行工作人员在放贷过程中更多的是以完成指标为目的,对于公司信贷风险审核不够深入,本来应该实地考察的信贷审核流程没有实施,更没有开展供应链角度的信贷调查,只是简单地分析财务报表和抵押物即可,从而人为导致不良风险回避。抑或是为了达成放款指标,将一些公司信贷风险审核尚未达标的企业也纳入授信工作流程,在公司信贷风险审核工作上放宽了标准,片面追求业务量,导致在业务指标考核和实际工作风险中难以取舍。

审批流程不够规范:一方面,商业银行授信审批流程颇为复杂,授信业务的组织架构分为三个架构涉及前后六个部门,一次授信流程完整跑下来需要经过六个部门的审批,大大加长了一次审批的时间,不仅容易出现各部门的沟通不畅,也使得客户的贷款周期加大。另一方面,各个商业银行分行之间的审批额度权限又有所不同,在实际情况下未必能够灵活处理,需要层层上报,造成了机会的流失。

放贷对象面临的不利的环境:很多公司随着规模的不断增加,企业的治理结构存在不健全的现象,公司中“一股独大”的现象十分常见,其他小股东话语权不足,因此,常常会面临较大的决策风险,决策者稍有偏颇,企业的管理就会出现问题。商业银行在进行公司审批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体系测评差的现象。尤其是有些公司中管理者多为亲戚或者朋友任职,有的管理者为了谋取私利,不惜粉饰利润,进行造物造假,导致公司财务状况混乱。商业银行在对这类公司实施信贷过程中所审查的数据信息质量也不会高,而且我国很多公司自身的竞争力还较弱,只是单纯以模仿为主,生产的产品还处于技术含量不高或者可替代性很高的窘迫境地,还没有来得及培养起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一旦同类型企业崛起就面临市场的重新洗牌,对于来自市场的风险并没有有效的应对方案,这也会提升银行的放贷风险。在贷款使用上,很多公司通过银行获得贷款之后并没有将贷款用于实际的生产发展,而是利用从银行申请的贷款来进行民间放贷,这样的行为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破坏了行业内部的信誉和风气,而且很容易出现不能及时还贷和老板跑路的状况,使得银行风险急剧攀升。

3.商业银行公司信贷风险管理的改进措施

强化风险控制理念:商业银行的公司信贷业务活动必须坚持严谨并且合乎规矩的经营原则,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相关部门监管和内部控制的要求,根据董事会制定的风险管理战略,制定相应的公司信贷政策,流程和风险控制目标,坚持稳健经营、审慎放款,严禁违反法律法规、管理制度而盲目扩张业务,应实现业务的持续发展。同时树立相关业务部门的员工风险意识,判断并控制信贷业务中的风险。

建立规范标准的管理体系:对于公司信贷管理体系而言,首先要规范统一全行的公司信贷政策,明确严谨合规的标准,打造合理并且流畅的信贷业务流程,实施全面持续的信贷风险监控,建立完整有效的业务档案,开发先进有效的信贷系统和业务管理工具以及构建完善独立的内部控制体系。其次,公司信贷组织架构要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应该结合不同地方商业银行分行的实际情况,按照业务发展情况,以提高效率、加强服务和防范风险为原则,区分各商业银行分行的实际审批管理权限。同时还需要培养一批专职的审批队伍,改变目前以行政级别为依据的授信审批方式,形成以专业技术能力为主的评价体系,提高在工作中的质量和效率。

形成划分职责的审批责任制,优化授信流程:务必建立起良好的问责制。在业务流程中要求从业人员树立起牢固的责任意识,对不良信贷的相关内容要进行责任认定和责任追究。涉及信贷业务的从业人员、营销人员、管理部门乃至各级的审查审批人员,都必须按照全行的统一政策统一标准完成自己应尽的任务,在每一笔信贷业务流程中尽到自己的责任,流程中的每一步做好对风险的控制。对于某一流程中出现的问题严肃处理,追究相关责任人,从根本上提升员工的风险意识。完善容忍制度内容的建立,针对公司信贷过程中已经多次发生偿债问题的情况,要根据其质押物、资产、公司经营情况,积极地设立能够贷款的金额,保证其一旦出现破产清算或者是债务重组依然能够收回贷款的金额。针对现阶段商业银行治理决策内容,完善其机制建设,通过规范、完善各个部门专业、高效的风险控制模式,更好地提升在风险管理过程中的决策准确性。通过这些手段和措施,能够更好地推进对商业银行公司信贷风险管理中框架改革,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这对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意义重大。

商业银行应当健全信贷风险考核指标,不能单纯以信贷业务量作为考核指标,也应当设置信贷风险考核指标,例如设置坏账率作为考核银行信贷业务员工的业绩。在信贷业务风险考察流程上,不仅应当以财务指标作为信贷风险预警指标,而且还应从产业链角度设置信贷风险考核指标,例如应收账款回收率、龙头企业担保指标等。同时在信贷风险考察上,将实地考察、供应链考察作为硬性工作标准,要求信贷业务员工必须实施实地的信贷风险考察。

商业银行应在阶段初期进行公司授信业务平行作业,其主体主要是各大中型公司或者企业类客户。对相关部门进行管理,将现存客户的信用等级和项目评价并入人员的考核中,将它作为客户贷款前的参考指标,作为风险参考和贷款前评价,并且纳入到客户的信用评级(项目评估)的报告中,由专职贷款审批人员进行管理,对其的信用等级认定和贷款的审批工作要严格执行,由专门的风险经理人进行相关作业管理,包括在贷款中及贷款后,同时要对审批条件进行严格的审查管理和落实,设置风险预报警机制和风险监测,主要对贷款风险监测。对信誉等级较低的客户来说,其要办理贷款业务,就需要实行“双签”才能审批,即客户经理和有权审批贷款的审批人,这两个方面的内容进行有效的管理,才能进行贷款的发放管理。

加强放贷风险防控:商业银行应增加与地方政府合作,积极争取各类资源。要积极加强与省、市、区等各级政府合作,积极争取财政贴息、税收优惠政策,帮助公司降低融资成本。积极争取相关补偿政策,和政府共同分担风险,降低公司贷款过程中的相关风险。商业银行应该多和政府部门进行信息沟通和交流,建立成长性公司名单库,培育优质成长性公司客户群。充分利用总行与国家知识产权局总对总合作平台,加强与各地知识产权部门对接,共享客户信息。商业银行应当严格优化公司信贷业务。审批业务要不断扩大,必须进行“双签”贷款的规定,并且循序渐进地进行相关的业务,实现标准化、流程化、自动化、专业化和集约化是信授业务的方向,要利用客户经理和风险经理对业务进行风险的评估,采取各种形式的风险管理手段和程序进行创造和评估。将细节融入到业务管理程序中去,最终融入到共同管理的体制中去,提高银行的风险预测能力。设置专门的风险计量部门,在技术上给予指导,从而提高技术水平,不仅仅是在计量工具上,更是在开发新的分析应用模型上进行革新,实现专业、细致的全面化管理,不断地提升商业银行的软实力。

商业银行要建设全面风险管理的信息平台,以信息化、系统化的方式来收集、识别、处理、交流、沟通与反馈、披露与报告各类风险,将风险管理信息通过系统平台全行范围内快速流动。同时风险管理信息平台要整合银行的其他信息系统,与银行的各类网络互联互通,实现各类风险信息的不同渠道的交流和报告。要结合信贷具体业务的关键风险点,设计规范、科学的程序化、模块化的内部控制程序和平台,覆盖市场客户管理、会计业务、人力资源管理、前台后台业务等等全方面的业务,建设精细化的内部控制数字平台,同时优化业务处理系统,对一些关键的内部控制点,一定要加强业务处理系统的设计,促使其进一步科学和规范,防止关键和特殊的业务内控执行不到位而造成风险的产生。

商业银行公司贷款中涉及比较复杂的财务资料,在审计评估工作中要向外部的会计师事务所延伸,从而提升整个业务流程的运作效率。与此同时,可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整个公司信贷业务的流程进行监督,防范风险,一旦发现不合规的信贷业务,即刻终止,降低银行不良资本的产生,控制公司商业银行的信贷成本。

第12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巴塞尔Ⅱ

随着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体制的不断变革,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银行开始关注风险管理工作。由于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体系的不良资产多源于信贷资产的经营管理,而国外先进银行对风险管理的实践也是首先从信用风险的管理着手,因此,笔者在此着重探讨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实践与巴塞尔协议Ⅱ的要求之间的差距,并提出一些改进建议。

一、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效能分析

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效能将最终体现在其不良贷款状况上,因此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在当前信用风险管理模式下的不良贷款现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数据分析

对以上各表数据分析如下:(1)2006年末我国商业银行的12549.2亿元不良贷款结构中,次级类占比21.31%;可疑类占比为41.35%;损失类占比为37.34%,可疑与损失类合计占比高达78.69%,贷款损失率较高,资产质量堪忧。(2)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总额及不良贷款率均呈下降趋势,但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截止2006年末仍高达9.22%,明显高于国际先进银行25%的比率,而我国主要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比率也达到了7.51%。

(二)主要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因素分析

虽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指标变化显示出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比率呈下降态势,但进一步从影响不良贷款率的因素着手分析,有助于正确认识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真实情况。

通过上述分析方法对2006年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分析可以看出,2006年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9.22%,较2005年的10.49%减少了1.27个百分点,主要源于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是2006年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额较2005年减少了189.9亿元,此因素使不良贷款率下降0.186个百分点,对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下降的贡献度是14.65%;二是2006年国有商业银行贷款总额较2005年增加了12023.07亿元,此因素使不良贷款率下降1.084个百分点,对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下降的贡献度是85.35%。因此,以上分析结果显示,2006年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下降的主要贡献因素并非是银行不良贷款额的减少,而是银行规模的扩张,即贷款总额的增长。

再以上述方法分析2005年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指标。2005年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0.49%,较2004年的15.57%下降了5.08个百分点,影响因素如下:一是2005年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额较2004年减少了5026.2亿元,此因素使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下降4.968个百分点,对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下降的贡献度是97.80%;二是2005年国有商业银行贷款总额较2004年增加了1075.8亿元,此因素使不良贷款率下降0.112个百分点,对2005年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下降的贡献度是2.20%。因此,以上分析结果显示,2005年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下降的主要贡献因素是不良贷款额的大幅下降所致。

二、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模式的改进

对信用风险的管理模式,我国商业银行大多经历了从过去的信贷管理委员会集体决策到目前实行的“审贷分离、分级授权审批”模式的变迁。信贷管理委员会主要汇集了较多的各业务部门负责人,对信贷项目的审批实行集体决策,这从某种程度上有助于建立制约机制,但审批决策本身缺乏科学的依据,而集体决策、共同负责也意味着无人真正负责。因此,较之以前,我国商业银行目前的信用风险管理模式已有相当大的改进,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立了审批人队伍,审批工作有专人从事。从组织架构上保证了审批职责的履行,有相当一部分人员充实到了专职审批人队伍里,专司审批工作。

(二)明确了信贷业务经营者的主要职责。这体现在从贷前调查、贷中审查、贷后管理等方面均有明确的规定。在贷前调查中,明确经营者的贷前调查应以“信贷业务申报书”、“客户评价报告”、“客户信用评级报告”等书面形式反映出来。在贷中审查环节中,明确规定信贷项目审批一经获准通过,经营者必须作好合同签订、登记、公证等事宜,确保合同履行的法律效力。在贷后管理环节,明确了经营者对信贷项目的资金使用、企业的后续监控、项目的进展情况直至到期催收等工作职责。

(三)对信贷业务的审批,明确了“双签、会签、会议”等几种审批组织方式,并规范了审批结论的形成方式及内容表述要求。

(四)建立了“信贷经营责任与审批责任认定制度”,对商业银行形成的不良资产通过责任认定,确定责任人,实施责任追究。

(五)在信贷项目(贷款)的存续期内,建立了对信贷资产质量的五级清分制度。即由经营者(客户经理)按季根据贷后管理的状况对信贷资产存在的质量状态进行“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等状态的初步认定,再由风险管理部门对经营者的初分结果进行调整、确认,界定信贷资产清分级次。

(六)对不良资产的经营管理已从信贷资产的日常经营管理中分离出来,成立了专门的资产保全部门专司其职。

目前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模式明确了审批与经营的各自职责范围,从贷前、贷中、贷后到责任追究都有了明确的制度规定,同时还在贷后环节细化了信贷风险管理部门的职责。同时,随着商业银行资产清分水平的不断提高,也使信贷资产的动态管理成为可能。当然,目前还有一些商业银行开始通过对本行范围的信贷资产进行区域、行业、客户类型等维度分析建立预警机制,定期通报全行,并在贷款定价中引入经济资本占用系数等参数,以期在贷前谈判中考虑风险

因素的覆盖。

三、巴塞尔协议Ⅱ框架下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实践的问题分析

于2004年6月正式公布的巴塞尔协议Ⅱ,更加重视银行风险管理的量化分析,更加强调银行风险计量的精准与敏感。而代表巴塞尔协议Ⅱ核心技术的内部评级法则更代表着未来10年银行业风险管理和资本监管的发展方向。中国银监会也于2007年2月印发了《中国银行业实施新资本协议指导意见》的通知,将商业银行分为新资本协议银行和其他商业银行两类,将在其他国家或地区(含香港、澳门等)设有业务活跃的经营性机构、国际业务占相当比重的大型商业银行界定为新资本协议银行,应实施新资本协议。同时,要求新资本协议银行应在2007年10月底前完成规划制定工作,从2010年底起开始实施新资本协议。如果届时不能达到银监会规定的最低要求,经批准可暂缓实施新资本协议,但不得迟于2013年底。因此,在巴塞尔协议Ⅱ框架下,加快对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实践的研究分析也就显得尤其重要。然而对内部评级法,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和手段的引入,而更重要的是要将内部评级的方法和工具与银行的业务流程相结合,才能发挥决策支持、预警提示、动态监控等作用,而这也正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所欠缺之处。

(一)从审批机制看,信贷决策主要依赖主观经验,审批人员缺乏行业专家,审批科学化水平较低。审批决策人员主要是听从经办行客户经理的汇报,决策依据源于客户经理对客户的调查分析。这样的审批机制,将使不良资产的审批责任认定和责任追究制度难以执行。

(二)从贷款定价看,一方面由于贷前对客户的调查分析主要依据客户经理的主观判断,对风险因素的判别难免出现错漏;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对客户信用风险的持续监管,不能动态反映不同行业、区域客户的风险变化状况,对新客户的贷款定价也无法进行动态调整,使贷款定价动态机制难以建立。

(三)从贷后管理环节看,一方面由于市场信息的不对称,使银行很难把握企业的全部财务、经营信息,缺乏对放贷企业的强有力的监督制约机制,贷后管理始终处于被动局面;另一方面客户经理对贷款发放后的听之任之和“到期方才催贷”更使得贷后管理相当薄弱。

(四)存量信贷资产状况的动态揭示和风险监控弱化,使风险的主动规避和化解无法实施。

(五)从风险预警机制看,国内已有一些商业银行通过定期信用风险预警信息推动预警机制的建立,但预警效果未得到很好的体现。预警信息源于不良资产的历史数据,在对增量信贷资产的投放上有一些参考作用,但较之于动态有效的预警控制体系差距甚远。

(六)作为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核心技术的内部评级系统的建设在我国商业银行中还处于初级阶段,数据的收集、模型的建立还有一个过程,尤其是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数据存储量不大、信息准确性和完整度不高、风险管理技术人才的缺乏等问题,都将对内部评级系统作用的发挥产生严重影响。

四、改进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建议

(一)构建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机制,设计信用风险管理作业流程

1、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机制作用的发挥,有赖于风险管控与经营管理流程各环节的有机结合,因此在设计风险管理作业流程时,应将风险管理工作涵盖贷前、贷中、贷后等各个环节,使风险管理工作与信贷经营管理的全过程相匹配,同时须在关键风险点上设计准人环节,提高风险管理效率。

2、建立风险管理的专门队伍,注重提高风险管理人员素质,将真正有风险管理能力的人配备在相应岗位。

3、明确风险管理人员与客户经理的职责界定,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人员和客户经理的绩效考核和评价机制,引导正确的职业行为。

4、在设计信用风险管理作业流程时,要始终倡导全面风险管理理念,通过设计信贷经营及风险管理的整体组合方案来实施风险管控,在整体方案设计上尤其注意期限、担保(抵质押物)、贷款定价、银企合作等关键要素的约定,达到风险与效益的较好结合。

(二)加快现代化手段的应用,提高信用风险管理水平

目前商业银行对信用风险的管理仍主要靠主观经验判断,对客户的信用评级多采取计分卡来进行,对信用风险的量化模型分析尚处于初级阶段,因此提高风险管理的科学性,提高审批决策的科学性和审批结论的可行性,提高审批决策效率,避免随意性,都要求我们尽快建立起适应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评级模型,并通过历史数据对评级模型进行测试和验证,以提高模型的精准度和敏感度,尤其不能简单盲目引进国外商业银行的评级模型。

(三)建立信息维护和整合部门,为信贷资产整体状况的披露、内部评级体系的建设、风险预警机制的形成作好数据准备

在信贷资产信息状况的描述上,应细化清分级次,详细揭示信贷资产风险状况,实施精细化管理。目前已有商业银行正在推出的十二级分类办法便是风险管理实践的一大进步。

(四)建立完善与商业银行信贷作业流程有机结合的信贷资产风险预警体系

1、商业银行应加强对现有信贷资产状况的分析,通过贷后信息的收集和反馈,主动介入风险度呈升高态势的信贷资产管理,建立快速应对和风险处置机制,有效减少和防范存量信贷资产的信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