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22 18:31:4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中职学生管理工作思路,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职学校学生处于青春期,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在逐步建立,这个时期对他们未来的发展有很深远的影响。探索一套恰当的学生管理工作方法,不但对学生的发展有很大影响,还与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有密切关系。所以,中职学校应该认真研究,探索科学可行的管理方法,并落实到行动当中。
一、当前中职学校学生管理中面临的问题
1.学生管理工作运行机制与方法不完善
中职学生个体独立性、差异性、个性化现象日益增强,原有的学生教育管理单一模式已无法达到预期的教育管理效果。目前,有不少学校管理学生时喜欢使用强制手段。表面上看,这种方法可以控制学生纪律,但内部却是矛盾多多。首先,强制管理势必导致以压代管、以扣代管,甚至以开除代管。这样,很容易激发学生的逆反心理。其次,“管”字当头,势必是以人治校,而不是以法治校,其管理效果可想而知。
2.学生素质差、心理定位缺失
在目前的技工学校中,学生年龄一般在16~20岁。初中毕业生之所以进入中职学校,就是由于文化课学习遇到了一定的障碍。他们认为自己在学习上不行,因此,中职生普遍心理状态是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缺乏自信心,存在人际交往障碍、逆反消极心理强烈、情绪控制能力低、行为依赖心理强等问题。教师应该理解这些学生,引导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学生学习风气差
现在很多中职的教学还遵循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计划按照上级部门所制定的课程安排按部就班的进行,如在学生入学的第一学期先上语文、数学等一些公共课程,容易导致学生厌学情绪。造成学习风气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学生本身基础差,在中学时对于这些科目本身就已经很厌烦,导致出现很多的知识盲点,学习感到困难,学习积极性不高。二是学校的教学管理存在欠缺,老师的教学方法比较传统,无法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三是成绩的好坏对学生的实习就业影响不大,甚至在就业过程中,那些平时成绩好的学生反而比不上成绩差的同学,找到的单位更好,造成学生对学习无所谓的态度,反正学与不学,以后学校都帮推荐工作的,产生厌学情绪。
二、以学生为本,做好中职学生管理工作
1.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形成管理合力
目前,由于社会上单亲家庭逐渐增多,家庭不和现象普遍,部分学生得不到父母关爱,更得不到父母的正当教育和引导,使学生产生悲观、报复、放肆心理。另外,由于多数家长对孩子都比较溺爱,孩子提出的要求儿乎是有求必应,其结果是导致部分学生优越感过强,好攀比,虚荣,不愿吃苦,遇到问题解决能力不强,受挫折承受能力太差等。因此,教师要主动和学生家长取得联系,让家长了解自己孩子的行为习惯、学习状况、发展方向,从而得到家长的支持与配合。
2.加强学风建设
(1)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引进淘汰机制,狠抓校风、学风建设。学校要重奖品学兼优的学生,千方百计地把这些学生推荐到企业就业,广泛宣传发挥示范辐射教育的效果,在学校和班级里开展你追我赶的竞赛活动,经常组织一些学习方法研讨会、学习经验交流会,造就浓厚的学习气氛,推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严格学籍管理、考勤制度、成绩统计制度和考场管理制度,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要充分发挥班主任的管理作用,发挥他们工作的潜能、提高他们的工作水平。
(2)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学校要把当前我国的劳动就业方针以及严峻的就业形势通过各种方式、方法传达给学生,增强其忧患意识和竞争意识,要让学生知道“就业靠竞争,上岗凭技能”是市场经济固有的法则,没有真才实学会很难立足于社会。中职生只有调整好心态、增强竞争意识、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才能变学习压力为学习动力。另外,要充分利用丰富多彩的知识技能大赛,以赛促学。此外多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技能资格证或职业上岗证的考试,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3)加强学校的心理咨询工作。学校应设立心理咨询部门,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情感方面的心理问题,心理咨询工作应以厌学学生为重点,应和克服、矫正学生的厌学结合起来。运用心理辅导的方法排除厌学的因素,以达到矫正学生厌学的目的。
(4)加强职业指导。学校增强职业意识的教育,让学生多了解本专业的工种,尤其要在新生入学之时开展培养职业意识的系列教育,如参观校园、校史展览等,向学生介绍学校专业结构,展示办学实力;还可以邀请一些有实际工作经验的高级技术人员到学校做报告或讲座,或把学生送到企业去参观,让学生了解专业的发展动向,增加对专业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切身体会他们将要从事的职业;还可请一些历届毕业生中的创业典型回校现身说法,介绍个人成才的经历和接受职业教育的意义等等。在学生临近毕业的时候,学校应加强职业道德、人生观、职业指导、职业素质以及如何面试等方面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职业观、成才观以及平凡职业的荣誉观,使学生逐步形成爱职校、爱专业、懂就业、快成才的良好的学习动力。
3.创造丰富、活跃的校园文化
学校要加大投入,尽力发掘整合学校文化资源,设计全方位的学校文化,开展百态纷呈,学生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生活,丰富活跃的学校文化,能给学生的知识智慧才能创造丰厚的滋生土壤,提供学生展示才能、风貌的空间和平台,使学生在参与各种活动中,培养高尚的思想品德,又让他们充分张扬个性,释放亮点,燃烧激情,从中认识自己潜在的能力价值,感受成功与荣誉,从而唤起他们的进取精神,激发人生追求和使命感。而且,还要创造条件,让学校与社会文化,企业文化衔接起来,因为,职业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为依托,这就要求学生更早,更多地接触社会,以开放的教育面向社会,组织学生去企业参观见习,去农村旅行,去社会志愿服务,让学校和社会文化有机融合,相辅相成。
总之,学生管理工作是一门科学,要做好就必须认真对待。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管理工作密切相关,要培养出高质量的技术工人,学生管理工作者首先就要意识到自身的责任,重视学生管理工作。学生管理涉及的方面很多,需要全校教职员工和学生的通力配合,从整体上抓好、管好,并根据学校的发展目标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才能够让中职学校学生管理工作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中职;班主任;管理;学生;民主;管理制度
在国家的支持下,职业教育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是由于职业学校的学生存在着素质较低,加大了班级管理的难度,对班主任工作带来了挑战。这就需要中职的班主任加强自身修养,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班级管理,进而充分发挥班级的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一、中职班主任工作的特点
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我国的职业教育获得了较大的发展,
为教育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就中职学校而言,学生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因此,为班级管理工作带来了困境。
1.班主任管理工作难度大
中职学生属于青少年群体,其思想认识和语言行为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各个方面还不成熟,首先是认识判断能力低,容易拉帮结伙,进而违反校规校级,对班级管理带来了威胁,其次学生的适应性和自制能力较差,情绪容易出现较大的波动,难以适应新的环境,处于心理发展的初级阶段,容易争强好胜,进而因为嫉妒产生一系列的问题。此外,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较低,在面对挫折和压力时不能够采取正确的方式排解,学生心理问题严重,因此班主任工作难度加大。
2.班主任管理工作落后
在中职学校中,班主任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点,但是部分学校缺乏对班主任工作的重视,并且部分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观念落后,采用专制的方式进行班级管理,扼杀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二、中职班主任工作的创新
鉴于中职班主任工作对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进步有着关键性的影响,因此需要班主任结合中职学生的特点,该井工作,提高班级管理的科学性,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创造有利的条件。
1.建立和谐的班级人际关系
(1)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为班级的建立奠定坚实的基础
因为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学生和教师要进行交流和沟通,这
就需要构建和谐轻松的师生关系,即教师和学生要将心比心。对于中职学生而言,学习基础较差,平时得不到老师的关注,因此缺乏自信,不愿意与教师进行交流,进而形成隔阂。这就需要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加强对学生的关注,及时了解他们的需要,多鼓励多表扬,增强他们的信心。
(2)要建立融洽的生生关系
中职阶段的学校的学生处于独立性较强的时期,有参加社会活动的需求,需要别人的尊重,因此班主任要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建立民主师生关系的同时,还要建立团结友爱的生生关系,大家共同进步,共同提高。
2.完善班级管理制度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班级管理亦是如此。完善的班级管理制度是班主任工作的有效的支持,是班级向着健康方向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和班级的情况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在制定管理制度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动性,征求学生的意见,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制度的执行力度,才能够对班级管理起到规范作用,进而为建立一个自觉自律的班级创造有利的条件。
3.加强与任课老师及家长的合作
班主任工作需要其他任课老师以及家长的帮助,因此需要与任课老师以及家长的联系,双方进行有效的沟通,进而对学生形成一个全面的认识,并对出现的问题共同探讨,得出解决途径。在班主任工作中,对学生的全面了解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而同家长进行交流是全面了解学生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要通过电话访问、家访以及书信网络等形式加强与家长的交流,做好沟通协调工作,并且最大限度地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4.加强自身修养
班主任是学生的楷模,因此需要加强自身修养,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首先,就外在而言,班主任要做大大方得体、行为举止要文明,就内在品质而言,班主任要有开朗的性格、顽强的意志,真正的赢得学生的尊重。这就需要班主任不但加强自我修养,不断提高观察、分析和判断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培养和使用人才的能力、结工作的能力,断完善和充实自己。这样,班主任在学生当中的人格魅力才会逐渐形成,才能更好地管理班级。
总之,职业学校的学生是特殊的群体,关系着教育的发展和进步,其中班主任工作是中职学校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需要班主任付出很多心血: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当你看到自己管理的班级取得好成绩时,也会有一分成就感。中等职业学校的班级管理工作任重道远,班主任必须多管齐下,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班级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于芳.浅议中职班主任工作艺术[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0(12).
中等职业学校的辅导员(班主任)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从纵向上讲,他们起着连接学校、学生和家长的桥梁作用;从横向上讲,他们有着协调任课教师和学生的调节作用。中等职业学校的辅导员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学校的招生、教学、就业中发挥的作用不可小觑,中职学校为了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也进行了绩效管理。本文基于对绩效管理的概念,主要环节的理解,分析中等职业学校辅导员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以便促进中等职业学校辅导员(班主任)的绩效管理。
关键词:
中等职业学校;辅导员;绩效管理
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对象主要是完成了九年义务教育,中考成绩未能达到普通高中录取分数线的初中毕业生。相对而言,这部分学生的文化基础比较薄弱,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有待进一步加强,他们正处于青春懵懂期,正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他们稍有不慎,极有可能误入歧途,不仅不能在中等职业学校学到有用技术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还有可能变成危害社会的不良青年。辅导员(班主任)是中职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监护人,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并要照顾到学生的饮食起居,还要时时关注到学生的思想动态;他们要想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除了必须运用毕生所学知识之外,还要发挥自身的人格魅力。他们对内不仅要面临学校领导、同事和学生,对外还要面临学生家长和企业,他们的工作对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至关重要。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胜任中等职业学校辅导员(班主任)这一工作,不是所有人都能把这份工作做好。因此,为了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理应采用绩效管理,淘汰一部份难以胜任这一工作的辅导员,激发优秀辅导的最大潜能,实行优胜劣汰,建设优秀的辅导员队伍。
一、绩效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HR)分为六大模块: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配置、培训和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福利管理和员工关系。绩效管理作为人力资源的六大模块之一,其含义是:通过制定员工的绩效目标并收集与绩效有关的信息,定期对员工的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做出评价和反馈,以改善员工工作绩效并提高企业整体业绩的制度化过程。绩效管理的过程又包括以下几个环节:绩效计划的制定、绩效的执行、绩效考核、绩效反馈。
二、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的区别与联系
(一)区别
绩效管理属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六大模块之一,绩效考核则是绩效管理的四个步骤之一。
(二)联系
绩效考核属于绩效管理的一部分,绩效考核能否成功实施,与绩效管理的整个过程密切相关。绩效考核的开展有赖于绩效管理的过程,同时,绩效管理的成功实施也离不开绩效考核的有力支撑。可见,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但是,很多中等职业学校在对辅导员队伍进行考核的时候,常常把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相混淆,认为绩效考核就是绩效管理,不能对绩效管理进行全面认识,只突出绩效考核这一环节。从而造成中职学校的辅导员考核只是为了考核而考核,考核前期缺少周密的计划,考核后期没有进行有效的反馈,考核没有达到绩效管理的目的。
三、中等职业学校辅导员绩效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等职业学校在对辅导员队伍进行绩效管理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通过分析,辅导员绩效管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对绩效管理的认识不足
一方面,由于缺乏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知识,中等职业学校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对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之间的关系在认识上存在偏差,认为绩效考核就是绩效管理,绩效管理的目的就是为了绩效考核。另一方面,他们直接将绩效考核与辅导员的薪酬挂钩,以此来作为约束辅导员的一种手段,而不是通过把绩效考核的结果反馈给他们,从而使辅导员认识到自己工作上的优势和不足,以便改进他们的工作方式方法,提高工作效率。辅导员往往也将绩效考核单单看成衡量绩效工资的一种标准,一切工作都紧紧围绕绩效考核的内容来开展,只注重结果不关注过程。
(二)绩效考核的内容设计不合理
为了实行绩效管理,中等职业学校对辅导员队伍设计了各种考核指标,为了方便把绩效考核的结果换算为绩效工资,对所有年级的辅导员都设定了整齐划一的标准,即统一的考核内容。比如:学生的到课率,参加学校活动的出勤率,英语、计算机等技能证书的获取率,教室、寝室卫生的评比结果,班主任查寝签到结果等,构成了辅导员绩效考核的种种指标。且不说,辅导员工作是集教育、管理和服务为一体的复杂活动,难以用定量的方式来加以考察。而且中等职业学校往往还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对所有年级的辅导员实行统一的标准,不考虑不同年级的辅导员工作的重心存在的差异性。可见,由于绩效考核内容设计的不合理,难以到达绩效管理鞭策后进鼓励先进的目的。
(三)仅仅为考核而考核
中等职业学校对辅导员进行的绩效考核其目的本应该是鼓励辅导员对工作思路和方法进行创新,更好完成其本职工作,引导中职学生成人成才。但是由于中等职业学校绩效考核制度不完善,没有相应的考核监督机制,造成为考核而考核,过多地重视考核结果而忽略过程的情况。绩效考核不仅应包括辅导员的工作结果,还应包括其工作过程。绩效考核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分配相应的绩效工资,更多的是鼓励辅导员更好地工作。然而,绩效管理中最后一个环节绩效反馈却往往被忽略,不能将辅导员在工作中的不足及时地指出来,帮助其提高工作水平和效率。因此,中等职业学校的辅导员绩效管理工作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只能流于形式。
四、改进中等职业学校辅导员绩效管理的对策
(一)提高教职员工对绩效管理的认识
在实行绩效管理之前,请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专家对全体教职员工进行绩效管理知识方面的普及。一方面让管理者认识到绩效管理的真正目的,并把绩效管理的各个环节贯穿于绩效管理的全过程,突破对绩效考核认识上的偏差。另一方面,辅导员也将认识到绩效考核只是提高他们工作效率的一种方式和手段,不是最终目的,也会更加积极地配合绩效考核,以更加平和的心态对待考核结果。
(二)建立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
1、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辅导员工作以学生为服务对象,尤其是中职学生,容易产生突况,其工作性质具有不确定性,除了完成学校安排的查寝,查课,检查卫生等常规性工作以外,还要应对一些突发事件。而且很多工作都难以进行量化,因此这部分工作应以定性的方式进行考核。另外一部分工作,比如学生的出勤到课率,优秀寝室的比例,技能证书的获得率等则可以用定量的方式进行评比考核。
2、建立合适的考核内容
所带不同年级的辅导员,考核的内容和重点应有所区别。一年的辅导员应以学生的行为规范,思想教育,适应教育为考核重点;二年级的辅导员应以学生的学习氛围,职业技能证书取得情况作为考核中心;三年级的辅导员则须把学生的实习情况,就业引导和就业率作为考核的重心。同一年级的辅导员进行横向比较,才有可比性。
(三)合理利用绩效考核的结果
改变为考核而考核的情况,考核只是一种激励辅导员更加努力工作的手段,是提高学生管理工作效率的一种方式。在保证考核结果公正、公平的前提下,还必须发挥其应有的激励作用。即通过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对考核结果进行公平、合理地运用。
总之,中职学校的辅导员队伍建设事关中等职业学校发展的方方面面,如能有效地实行绩效管理,采取切实有效的考核办法和激励措施,定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作者:罗娟 单位:西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研究生
参考文献:
[1]彭斌.高校辅导员的绩效管理[J].江西教育(综合版),2012(02).
[2]颜彩媛.基于职业化理论的高校辅导员绩效管理困境与出路[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8).
【关键词】中职学校 流生 原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09(2010)06-0-02
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要求,也是教育改革与发展务必抓好的重要环节。为培养更多具有综合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和劳动者,近年来,国家出台许多优惠政策,加大对中职教育投资,全国各地中职学校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中职在校生数与普通高中在校生数基本达到1:1要求,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但中职学校学生入学后,辍学率偏高,有的学校高达30%以上。造成辍学率高的原因何在?如何加强对策,确保学生招得来,留得住?则成了中职学校领导和教师们时常思考的问题。笔者在此提出“中职学校学生流失原因及对策”,旨在抛砖引玉,愿与同仁们共同商讨。
1 中职学生流失原因
中职学校学生流失原因有诸多方面,概括起来主要有:
1.1 传统的教育思想影响
我国是从封建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国家,在教育思想上,经过了多次教育改革,但几千年封建社会进保氏当官教育思想仍或多或少的人们的头脑中存在,读高中、上大学就能跳出农门,就能当官,就到能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不做苦力活。此种思想的影响,造成一些基础较差的初中毕业生不顾自身情况,纷纷就读高中,千军万马挤独木桥。其结果是:部分高中生考不上大学,就业无技术,部分大学生也因理论与实践脱节,动手能力差,没有实践经验,难度高的工作做不来,难度低的工作不愿做,宁可呆在家中待业。几千年封建社会进保氏当官教育思想和不少大学毕业生没工作的负面影响,使初中毕业生生不愿到或不愿在中职学校学习。
1.2 社会方面因素
2000年国家实行中职学校招生并轨后,中等职业教育已由过去的“精英教育”变成“就业培训教育”,就业方式也由国家包分配就业变为“双向选择,自主择业”,“中职学生学历低,思想素质较差”已成为行政、事业单位将中职学校毕业生拒之门外的理由,中职学校毕业生基本无法到行政、事业单位工作,加上企业用工制度上的漏洞,中职毕业生与没有一技之长的农民工一道务工,待遇没有多大差别。此种社会现象,造成不少家长不愿送子女到中职学校学习,一部分在校生也因前途渺茫而辍学,离开学校跟随亲人外出务工。
1.3 学校方面因素
1.3.1 教学方法传统,课堂教学未能调动学生兴趣。一些中职教师未能依据学生基础知识薄弱现状、因材施教,仍然采用传统的“注入法”、“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照本宣科,滔滔不绝地把概念、原理、定理、定义和盘端出、一味灌输,只顾完成授课计划,很少顾及课堂纪律或学生是否学懂弄通,教与学没能有机的统一,学生学习兴趣未能激发和充分调动。放羊式的教学,既达不到授业的效果,也让学生感到学习泛味。
1.3.2 关心学生不够。到中职学校就读的学生,多数是处于青春期(也叫逆反期)年仅16、17岁的初中生,他们思想比较活跃,处事开始有自己的主见,平等意识更强,不再唯教师之命是从,天生爱动,喜欢追求时髦和新鲜刺激的事物,对学校管教及教师的教育不太感兴趣。而一些中职学校教师对学生生活关心不够,或者以吼代教,管理方法没有适应形势发展及学生的心理需求,思想政治工作缺乏创新,高压式的管理使部分差生压抑感与日俱增,导致差生违纪率上升。
1.3.3 学习生活单调。到中职学校读书的学生多是中考落榜者,文化基础比较薄弱,对中学的课程已经厌倦。在中职学校学习之初,虽有一定的新鲜感,但随着在校时间的推移和中职学校专业教学内容难度增加,其新鲜感慢慢淡化,天生爱动的特性只能在每周两节体育课中发泄,他们的特长爱好受到深埋,面对一天六、七节文化课及专业课、单调无味的学习生活,他们感到厌倦,纷纷怀念校外自由自在的生活和网上多姿多彩的世界。
1.3.4 勤工助学时间安排不合理。中职学校开展勤工助学,目的是利用假期时间,组织学生到企业务工,以工资收入解决困难学生的学费及生活费。然而有些中职学校,打着免费入学的幌子招生,学生进校仅简单培训两、三个月,就组织到企业务工,超强度和超负荷的务工生活,学生身体和心理无法承受,造成了大量新生的流失。1.3.5就业对口率不高。毕业生就业不对口,学非所用,或学校无法推荐工作,在社会、在家长、在学生中留下不好的影响,这也是学校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1.4 家庭方面因素
1.4.1 家庭经济困难。为保证中职学生安心在校学习,国家给困难学生每年1500元的生活补助,但仍有少数学生因交不起学费上不起学,农村职校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为数不少,部分学生因父母年老或疾病缠身,家庭生活困难,经济来源有时无法得到保障,导致学生被迫退学。
1.4.2 家长错误观念。不少家长把在初中时期行为习惯差、管不住的孩子送到职校,让学校承担保姆的角色。“孩子年龄小,到社会上容易学坏,送到学校由老师管管,混张毕业证”是这部分家长的目的。此种指导思想的存在,家长对子女没有太高的要求,学生“混日子”的思想严重,原有行为习惯很难改变,学习上、纪律上难达到学校要求,家长对孩子没有办法,只能让子女自动退学。
1.5 学生方面因素
1.5.1 学习目的不明确。一些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思想还停留在义务教育阶段,认为是家长要我来学校学习,是老师要我学习的。因此学习动力不足,上课无精打采,看小说、玩手机、发短信聊天、打瞌睡成了家常之事,作业不想做或抄袭或不做。对老师的批评充耳不闻,我行我素,甚至干脆旷课,到校外通宵上网。
1.5.2 “读书无用”论思想影响。由于企业改制和全球金融危机,我国每年有不少大学毕业生和中职学校毕业生找不到工作,而一些文化素质较低的人通过打工成了富人,这些现象使部分学生产生读书无用的思想,一些家长也因有此见解而让子女退学打工。
2 解决学生流失问题的对策
2.1 在教育体系上,要从宏观上重视中职毕业生,让中职生有进入高职院校深造的机会
中职学校教育的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具有综合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和劳动者。因此在教育体系上,要从宏观上高度重视中职毕业生,做好中职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有机结合,让中职生有进入高职院校深造的机会,可采取在校优秀中职学生直接升高等职业学院、优秀毕业生破格保送到普通高等院校学习的形式,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也可通过中职毕业生在实践后带着问题到高职院校再进行理论学习的途径,以提升整个民族的科学水平。
2.2 完善企业务工人员准入制度
企业的生产效益的提高,一靠一流的管理者,二靠具有一流高技能、高素质的员工。企业只有完善务工人员准入制度,执技能证或岗位培训证上岗,才能保证全体务工人员的素质,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益,同时中职学校或各职业技能培训部门的生源才不会枯竭,学生才能招得来,留得住。
2.3 加大学校管理力度
一流的学校,源于一流的管理。要减少学生的流失率,学校必须进一步加大管理力度,建立和谐的校园环境,营造更亲和的氛围,让学生感到学校就是自己的家,教职员工就是自己的亲人。在管理上,除各处室相互配合、齐抓共管外,还可以通过如下手段加大管理力度,增强学生对学校的信任度:
2.3.1 开展对学校各项工作满意度测评活动。学校管理工作,千头万绪,牵涉面广,任何一项工作不到位,学生都会对学校工作不满意。因此,中职学校应在原来管理机构的基础上,设立纪检督查和工作考评处,加强对学校和各处室各项工作的督查与考评。每月组织学生对学校教育教学、学生管理、后勤服务、食堂卫生等方面工作进行满意度测评,并针对学生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提出整改措施,调整工作思路,以增强学生主人翁意识和对学校的信任感。
2.3.2 开展结对子活动。中职学生年龄较小,离开家乡到较陌生的学校读书,生活、学习等方面都不太适应。遇到问题无法解决时,总会想念亲人,甚至退学回家。因此学校应安排教职工与学生结对子,发放教职工与学生联系卡,落实帮教责任,联系人则经常到学生宿舍走一走、看一看,与学生谈心,帮助学生解决思想、生活、学习上的困难和问题。通过结对子活动,做好新生的思想稳定工作,让学生真正感到学校不仅是学知识、学技能的好地方,也是自己温馨的家,老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师长,也是自己人格培养的引导者和最可信赖的挚友,从而减少流失率。
2.3.3 发挥学生自我管理作用。在学生管理上,学校除了常规的管理外,应充分发挥团委、学生会管理和指导学生干部的职能,通过各种渠道培养学生干部,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通过学生干部的表率作用,以树立正气,形成强大的向上力量和凝聚力,分解转化后进因素,使学生热爱学校生活。同时要有计划培养优秀中职学生入党,以形成良性循环。
2.4 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以教师时髦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
21世纪是网络信息时代,人类获得知识、信息非常便捷,人的认知能力、个性、创造能力以及交往方式等都以不同于以往的全新形态表现出来。因此,我们不能因学生不唯命是从而说他们不尊敬老师,也不能因学生不认真学习教材而认为他们不好好学习。作为信息时代的教师,我们只有不断地增强信息意识,丰富自己的知识面,提升信息伦理道德修养,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和利用信息技术开展专业创新实践的能力,使自己的意识和能力符合时代的要求,并不断转变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才能成为新时代中职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信息咨询者、课程的开发者、生活的引导者和学生学习共同体的合作者,才能成为学生学习的学术顾问;教师只有想方设法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使自己变得“时髦”而魅力四射,才能把可爱的学生们吸引并团结在自己的周围,共同进步,才能最大限度的减少学生的辍学率。
2.5 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和心理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念
良好信念是成功的一半,也是学生构成学习积极性、增强求知欲望的基本因素与主动学习的内部动因。学校要经常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和心理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一是进行专业教育。向学生讲清自己所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各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及今后的就业方向;二是典型教育。请已就业的学生回校给新生现身说法,谈谈自己在校学习及就业后的感受和体会;三是就业形势教育。对学生进行企业用工情况和就业形势讲座,让学生明白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操作技能与今后就业的关系;四是开展各种专业技能竞赛。学校可分年级、分专业开展各种技能竞赛,使不同水平学生有获胜的机会,以增强学生学习信心,激发学习兴趣;五是组织开展演讲会、报告会、书画展览、歌咏比赛、歌手大赛、体育比赛、技能大赛、文艺汇演等内容丰富文体娱乐活动,陶冶学生情操、增长学生才干,让学生感到校园生活丰富多彩,在校学习其乐无穷。
2.6 优化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毕业生就业对口率
学生的稳定,与学校的教学管理、教师的教学水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学校校风正、管理优秀,教风严、师资水平高,学风好、教学质量高,学生就会慕名而来,稳定率就好;反之学校管理不到位,教师教学有问题,教育质量下降,学生对教师的教学就失去信心,学生流失现象就会随之出现。因此,中职学校要从正校风、严校纪、塑学风抓起,优化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毕业生就业对口率。
2.6.1 严格按照《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规范》要求和国家教育部《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组织教学,突出专业技能训练,以能力为本位深化课程改革。在优化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方面,可采取如下措施:一是按教学内容进行模块教学。即根据岗位技能需要确定各专业能力模块,将每门专业课程内容化分为不同模块,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成一体,边讲理论,边动手训练,让学生完成一个模块学习后再进入下一个模块,以此增加学生的成就感。二是推进层次教学和个性化教学。将学生分成“快班”和“慢班”,快班在教学上加深专业理论、拓宽知识面,慢班加强动手操作,充分发挥学生特长,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三是开展一体化教学。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用理论指导实践,把一些课程教学移到实验室、实训场所,实行教师讲与学生练同步进行,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同时通过顶岗实习,提升学生的岗位能力。四是组织学生参加相应专业技能培训和鉴定,让大多数学生在毕业前获得毕业证和各种技能证书。
1 学生流失产生的原因分析
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的根源,学生流失也是如此。通过调查、研究与分析,发现现阶段中职学校学生流失主要原因有以下方面:
1.1 社会价值取向的影响。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贫富悬殊差距拉大,传统的价值取向正面临新的挑战,部分学生由于受社会“有权就有钱”、“有关系就好办事”等错误观念的影响,再加上家长认知水平的局限,所以他们认为书可读可不读。这部分学生不思上进,整天无所事事、无事生非,给学校声誉造成了较坏的影响。这导致想安心学习的人无法安心学习,久而久之使一些表现好而无法满足需求的学生要么转走,要么就干脆辍学,因此社会价值取向的扭曲是导致学生流失的一个重要因素。
1.2 家庭环境带来的困惑。改革开放30年来,人们沐浴在党恩,感受党的富民政策的同时,发现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迫于生活生存的压力,很多父母不得不走上打工的行列,家庭教育基本上交由爷爷奶奶一代或委托他人,逐步变成断层教育或跨层教育,养成了一些学生孤僻、任性、自私、胆大、专横的个性特征,他们不再融入学校这个集体。
同时,一方面部分农村家庭、下岗及失业家庭,收入无法得到有力保障,困难的家庭环境迫使他们离开学校,急切地希望外出务工为家庭带来一定的经济收入。另一方面部分家庭突生变故,甚至出现天灾人祸等,在教育保障体系无法全面实施的今天,学生的流失势成必然。
1.3 学校教育教学环境的缺失。
1.3.1 管理松懈,学生缺乏安全感。有的学校对生源质量严重下滑缺乏应有的认识,不能以发展的眼光寻求相应的措施和对策,管理松懈,教育乏力,打架斗殴事件频频发生,偷盗现象屡禁不止,课堂自习乌烟瘴气,不能给学生以安全和希望。
1.3.2 教学方法传统,未能调动学生兴趣。部分教师未能依据学生基础知识薄弱现状因材施教,仍然采用传统的“注入法”、“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照本宣科,滔滔不绝地把知识灌输给学生,只顾完成授课计划,很少顾及课堂纪律或学生是否学懂弄通,教与学没能有机统一,学生学习兴趣未能激发和充分调动。这种教学方法,达不到授业的效果,只能让学生感到学习乏味。
1.3.3 专业设置盲目、专业导向模糊。一些学校在专业设置方面存在一定的盲目性,那些学校为了吸引学生和家长的注意力,不根据自身学校教学设备和师资水平的实际情况,大办乱办追赶时下热门的专业,造成学生认识误判而放弃学业的情况。学生选择专业时,往往由于对专业不了解而盲目跟热门,忽略了专业的难易度。因此有的基础较差的学生,对专业学习一段时间后,就感到跟不上,再加上设备、师资缺乏吸引力,慢慢对学习失去兴趣,要么换专业,要么放弃学业。同时,因有的专业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感觉与自己的期望值相差较大而失去了兴趣,从而放弃学业。
1.3.4 学习生活单调、乏味。到中职学校读书的学生多是中考落榜者,文化基础比较薄弱,对中学的课程已经厌倦。在中职学校学习之初,虽有一定的新鲜感,但随着在校时间的推移和中职学校专业教学内容难度增加,其新鲜感慢慢淡化,天生爱动的特性只能在每周两节体育课中发泄,他们的特长爱好受到深埋,面对一天六、七节文化课及专业课、单调无味的学习生活使他们感到厌倦,纷纷怀念校外自由自在的生活和网上多姿多彩的世界。
1.3.5 学校就业工作不力。部分学生被送进企业后,学校缺少横向联系和跟踪记录。对送进企业后的学生状况不闻不问。有些学生呆的时间很短便被辞退,学校很少关心学生的生存状态,更不知道企业需要什么素质的人才,缺少和企业的交流沟通,所以学生很难在企业生存下来。当然对学校的招生工作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1.4 学生自身因素的使然。
1.4.1 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需要层次低,有厌学情绪。受社会上读书无用论等消极舆论的影响,很多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的需要不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差。主要表现为课堂上难以集中精力,开小差,懒以动手动脑,对教师的启发引导无动于衷。对成绩好差无所谓,及格与不及格没什么两样,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1.4.2 部分学生文化底子薄,对现在所学的课程听不懂,缺乏学习兴趣。现在中职学校实行免试入学,很多学生的文化基础很差,他们在初中教育中实际上没有掌握扎实的基本功。因此,在进入中职学校后,很难适应中职课程的学习。随着课程的不断深入,越来越感到学习上力不从心,在学习方面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也收效甚微。在学习中产生失败、无能、自卑、乏味感等情绪,久而久之,产生厌学情绪。
1.4.3 沉迷于网络,电子游戏厅,不能自拔,无法继续完成学业。随着电脑的普及及网络的发展,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喜欢玩电脑上网。据调查,中职生上网的主要目的是游戏、娱乐和交友,而且部分学生沉迷其中,不能自拔,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例如网络的信息都是没有加工筛选的原始信息,良莠不齐,影响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趋向。个别学生甚至离校外出通宵上网,彻夜不归。更有极少数学生为上网逃学,旷课,甚至有个别走上犯罪的道路。
2 预防中职生流失的对策研究
学生流失对于学校是一种损失,对国家和社会是一种负担,但对于教育部门和教育工作者来说,预防学生的流失更是一种责任。面对严峻的现实,中职人必须用“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切实找到保学控流的有效措施和方法。对此,不妨从以下十个方面着手,最大限度地减少学生流失。
2.1 适时设置市场需要、社会需求的专业。专业设置必须要具有前瞻性、实用性和连贯性的眼光,要坚持“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的方针,紧密结合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学校资源实际。只有面向国家发展战略,学生就业才有选择的空间,合适的岗位;只有结合学校资源实际,学生才能学有所长,学有所成。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素质差别甚大,专业引导显得尤为必要,根据学生学业成绩和专业课程要求选择专业,有利于学生思想的稳定,也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学习提高。例如黔江民族职业教育中心,2011年又结合实际增设了幼儿教育、数字媒体技术、园林3个专业。
2.2 创新教育教学管理。学校教育教学的好坏,事关教育质量和学校声誉。因此学校必须配备精干的管理队伍,健全优化各项管理制度,坚持“正面教育为主,疏导教育为主,自我教育为主,耐心教育为主”,努力创造安定团结、严肃活泼、健康向上的学习环境,从严治校,依法治校,做到纪律严、校风正、学风纯、环境美,使学生感到校园和谐,师生情深,集体温暖,学习有望。比如可以采取中层干部跟班管理学生的模式。即将所有的中层干部分配到全校各班管理学生,一位中层干部负责管理一个班级,定期了解所管理班级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与他们谈心,做好他们的思想稳定工作,让他们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来。这样既有利于学校方针、政策的宣扬,同时又有利于学生思想的稳定,减少学生的流失。
黔江民族职业教中心在这一方面的做法是值得推广的,能够根据实际不断创新完善管理的理念思路,如创新提出“讲人本、讲秩序、讲责任、讲实绩、讲境界”的管理理念和“勤奋敬业,不辱使命;凝心聚力,同心同德;制度第一,校长第二;追求细节,做好小事;成就教师,发展学生”的管理思路,并随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变化不断创新,在今年又提出了要遵循教育发展规律、人才成长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要坚持理念导航、管理科学、关系和谐和制度保驾治校,促进了学校的管理也与时俱进,特别是学生在校既是学生又是单位员工的“双重身份”学生管理模式,破解了毕业生适应社会周期长的难题,在重庆乃至全国都具有了一定的影响力。
2.3 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深化教学改革,特别是推行学分制管理,既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创新教育的要求。推行学分制,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有利于个性特长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性、自觉性和积极性,校园和课堂显得更有情趣,更有活力。虽然实施过程中,会受到各种资源的限制,但由于学分制摒弃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对于学生个性发展,稳定学生思想,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例如在黔江民族职业教育中心现已基本形成分层次教学、理实一体化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仿真模拟教学、模块化教学等模式,很多老师都能结合学生实际开展工作。
2.4 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对于大多数学校的中职学生来说,心情是复杂的,学习是乏味的。因此开展各种积极向上、健康有益的课余活动,有助于学生调整心态,激发热情,寻找乐趣。在活动中能展示自我,找到欣赏的目光和成就感,这本身就是价值的体现,生活的真谛。如演讲比赛、篮球赛、各类棋类活动、书法竞赛、集体野炊、春游、篝火晚会、文艺汇演等,都将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热情,使他们在紧张学习的同时,体验到自我的价值,生活的美好,也有利于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发现闪光点,做好思想稳定工作。比如,在黔江民族职业教育中心就开展了学唱一首道德歌曲,开展一次“三下乡”活动,奉献一颗爱心,每天做一次寝室内务,帮助一名同学,组织一次主题班会,参加一次文明传播活动,举办一次文娱晚会的“八个一”系列活动等,在学生中起到了积极地影响。
2.5 引导学生心理向健康方向发展。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心理健康的人能够从心理上正确认识自己,坦然接受自己的现状。针对中职生流失的自身原因,学校应设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室,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情感方面的心理问题,心理健康工作应以厌学学生和贫困生为重点,应和克服、矫正学生的厌学结合起来。运用心理辅导的方法排除厌学的因素,以达到矫正学生厌学的目的,从根源上解决学生的流失问题。在黔江民族职业教育中心现已有了较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开设了心理健康咨询室,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学生的心理向健康方向转化。
2.6 最大限度做到服务对象满意。学校管理工作,纷繁复杂,牵涉面广,任何一项工作不到位,学生都会对学校工作不满意。因此,中职学校应在原来管理机构的基础上,设立纪检督查和工作考勤处,加强对学校和各处室各项工作的督查与考评。每月组织学生对学校教育教学、学生管理、后勤服务、食堂卫生等方面工作进行满意度测评,并针对学生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提出整改措施,调整工作思路,以增强学生主人翁意识和对学校的信任感。黔江民族职业教育中心现已建立了教职工投诉制度,每年开展民意测评和调查,设置意见箱等,收集到了大量的意见和建议。
2.7 建立扶贫帮困长效机制。虽然国家对中职学生每年给予1500元的补助,但由于中职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和差异性,学校还应进一步拓展渠道筹集邦扶基金,帮助困难学生完成学业。可以考虑与效益好的单位企业建立邦扶结对,考虑师生结对认养,组织“奉献爱心、关爱他人”义捐活动,创造勤工减学途径,让学生感到母校的关爱,集体的温暖,只有如此,他们才能走出心灵的阴影,快乐地生活,安心完成学业。比如黔江民族职业教育中心建立的贫困生资助基金会,相关科室设立的勤工俭学岗位等,都是一些较好的扶贫帮困手段。
2.8 抓好高考班升学率。在当前部分人眼里,仍受读书升学观念的影响,他们认为学生未来的最好出路就是升大学。中职学校可以结合当前职业教育的实际建立起除就业外还可以升大学直至读专业硕士的体系。一方面满足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另一方面为学生切实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创造条件。此途径,已得到黔江民族职业教育中心的高度重视,黔江民族职业教育中心自2009年开始开设计算机、机械、财会等高考班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已受到部分学生及家长的广泛认可,现在升学班的人数已逐年增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进入高考班学习后的学生流失率远低于未被选入高考班的学生流失率。
2.9 加强就业指导,畅通就业渠道。职业学校的学生招进来留不留得住,最关键的要看学校就业能否安排好,因此学生的就业安排对学校招生和巩固学生至关重要。做好就业工作的安排关键在加强就业指导和校企联合。
就业指导是确保职业学校学生稳定就业的重要环节,有助于树立学生正确的择业观,有助于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有助于学生具有能够适应未来发展的良好素质。因此,就业指导工作是关系到每个学生前途和命运的大事,也是关系到每一所中职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大事。
校企合作使校企双方获益。对于企业来说,可以“量体裁衣”式地培养后备劳动者、降低员工流失率、减少培训成本、场地成本、加强技术研发、提高企业竞争力等等。对于中职学校来说,与企业共同建立学生实习实训基地,甚至建立公司、工厂,是校企合作的重要部分。这就破解了许多中职学校每年为安排学生实习就业而感到头痛的重大难题,进一步畅通了就业渠道,成为推动学校改革发展跨上新台阶的云梯。在缓解办学资金压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化教研教改、强化内部管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各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以黔江民族职业教育中心为例,成立了专门的就业指导服务科,在长三角、珠三角设立专门的办事处,落实专人,开展就业工作,他们还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联系专业相关的企业,与刚进入学校的学生签订就业协议,保障了学生的就业利益,同时定期举办就业指导的讲座、教会学生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等,获得了很好的反响。
[关键词]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地位;功能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05-0001-03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5.05-001
[本刊网址]http://
作为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最为密切的教育类型,世界各国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证明,高质量的职业教育离不开校企的深度合作,因此,随着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校企合作越来越成为职业院校办学的标志性特征和重要内容,对合作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从实际状况来看,职业院校对校企合作的认识还大多限制在教育教学和毕业生就业方面,停留在具体工作的层面上,对校企合作在学校内部管理中的地位和功能认识不清,直接影响到职业院校的管理思路和行为,进而影响到职业院校办学特色和职业教育类型特色的形成。
一、职业院校校企合作与内部管理的含义
(一)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的含义
作为一种教育类型,职业教育的类型特点要求职业院校的办学是一个开放的系统,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深入参与。从这一角度出发,校企合作中的“校”,指的是学校形态的教育机构,可以是一所具体的职业院校,也可以是职业院校联盟或者是职业教育集团;校企合作中的“企”,是一个高度抽象化的表述,不但是指工商企业,而且还包括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科研机构、其他社会组织以及个人等;校企合作中的“合作”,不仅仅是局限在某一具体教学环节或内容的合作,更应在学校办学中内部管理各方面开展深入的合作。因此,职业院校的校企合作,应该是职业院校及其联盟(集团)在其办学中与校外非学校机构或个人之间进行的全方位各种合作的通称,它不仅是具体的合作事务.更是一种工作思路和方法,是职业院校办学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
职业院校一般对校企合作的理解,往往认为校企合作就是职业院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课程教学、顶岗实习、毕业生就业等方面开展的具体事务的合作。这种理解是职业院校在与企业的合作实践中逐渐认识和提炼出来的,是校企合作实践经验的总结,以后仍然是职业院校开展具体校企合作事宜的内容。但这种理解,更多的是定位于具体工作层面,遮蔽了校企合作在职业院校办学中更高层面的指导意义,且忽视了对校企合作功能的深度发掘。
(二)职业院校内部管理的含义
职业院校的内部管理,是指职业院校在办学过程中,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手段,对办学所需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进行综合配置和运用,从而实现培养生产、服务一线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目标的活动。
根据这一定义,职业院校的内部管理,应当是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为中心,贯穿于办学活动的始终。当人才培养目标要求职业院校按照企业对职业人才的需求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和内容的设计与实施时,内部管理就应作出与之相适应的配套性调整,综合配置和运用各种资源,以保障着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而内部管理所配置和运用的资源,不但包括院校内部的资源,还应该包括院校外部、特别是行业企业的资源。
二、校企合作在职业院校内部管理中的地位
地位是指所处的位置或重要程度。校企合作在职业院校内部管理中的地位,是指校企合作在职业院校内部管理的各种关系中所处的位置或重要程度。
结合前述校企合作和职业院校内部管理的含义,职业院校为实现办学的人才培养目标,需要综合配置和运用校内、外的各种资源。因此,职业院校就不能再仅仅把校企合作看作解决办学中某一问题而做的一项项具体工作,置于事务性层面的辅助地位,而要把校企合作提升到内部管理中思想认识性层面的主导地位,将校企合作定位为职业院校内部管理的核心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对校企合作进行系统性、长远性的规划,应用于管理的各个方面和环节,即以校企合作的思想和方法来指导和实施各项内部管理工作。
三、校企合作在职业院校内部管理中的功能
功能是指所发挥的有利作用和效能。校企合作在职业院校内部管理中的功能,是指校企合作处于核心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的地位之后,对职业院校内部管理所发挥的有利作用和效能。
(一)推动职业院校内部管理的变革
目前职业院校的内部管理,在高职层次,多数采取普通高校的管理模式;在中职层次,多数采取普通中小学的管理模式。这两种管理模式,是在学科教育的长期发展中逐渐形成的,适应于学科教育的需要,适用于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其突出特点是以教育系统内部为中心封闭式办学,与教育系统之外的行业、企业的沟通交流和合作较少,对生产、服务一线的应用技术技能关注不多。而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则要求以行业、企业生产、服务一线的应用技术技能体系为中心,这就使职业院校必须与教育系统之外的行业、企业进行密切地交流与合作。教育类型的不同,使目前的职业院校内部管理,既不符合职业教育办学规律的要求,也阻碍了职业院校更进一步的发展。因此,职业院校以校企合作作为内部管理的核心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将企业管理思想引入院校管理实践之中,首先推动的是院校内部管理思想的变革,企业的管理思想不同于作为教育机构的职业院校,更加注重以服务对象的需求为中心,提高管理的效率、效益、效能,两种不同管理思想的碰撞,有利于职业院校从中吸收企业管理思想中的先进理念和经验,改造自己的管理。其次是推动职业院校进一步按照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律的要求开展内部管理改革,设置内部机构,建立管理制度,重新构建适应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需要的高效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二)推动现代职业学校制度的建设
从目前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来看,公办职业院校更多的是作为政府的附庸而存在,是政府职业教育政策的具体执行者,政府部门对职业院校微观管理层面的干涉过多,院校办学自不足。这种状况的形成,有历史原因,有改革不到位的原因,但主要是职业院校自身缺乏主体意识、难以自立。随着改革的深化,政府简政放权,职业院校的办学将进入一个新的时期。这一时期的标志,就是建立现代职业学校制度。虽然现在政府和职业教育界对现代职业学校制度的内涵还没有明确的表述,但参照现代企业制度和职业教育的办学特点,应该至少包含“政校分离、依法办学、校企合作、学校自治”这四项内容。依此内容,校企合作将成为职业院校的基本特征之一。在现代职业学校制度的建设中,以校企合作作为内部管理的核心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首先是厘清职业院校与政府之间的关系,摆脱附庸心理和习惯,树立独立法人和自我治理意识;其次是深入学习、借鉴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经验和做法,通过合作企业的深度参与,建立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章程和规章,加快现代职业学校制度的建设。
(三)推动职业院校治理结构的完善
职业院校的办学主体多元,涉及院校外部(政府、行业、企业、社会公众等)、内部(教师、职工、学生等)多个利益相关者,相应的,其治理结构应能体现出各办学主体的利益诉求,但目前职业院校的治理结构比较单一,其突出表现是内部人控制办学行为。从职业院校外部利益相关者来说,除政府及有关部门有部分话语权以外,行业企业和社会公众基本没有话语权和决策权,职业院校过于重视和强调自身的特殊性,对市场和社会的变化反应迟缓,需求难以及时满足。从职业院校内部利益相关者来说,由于“行政化”的影响,行政权力对学术权力侵蚀严重,学术权力从治理结构的中心位置、主体地位沦落为边缘位置、从属地位,行政权力从服务位置、从属地位上升为中心位置、主导地位;师生参与院校内部管理的渠道不畅,民利受到制约,对行政权力难以进行有效的监督和评价。以校企合作作为内部管理的核心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有利于推动职业院校改变内部人控制办学行为的现象,完善多元主体参与的治理结构。首先从外部利益相关者看,吸纳相关行业、合作企业和社会公众的代表参与院校内部治理的决策、执行和监督等并给予相应的权力,体现出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既有利于促进职业院校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执行的可行性和监督的有效性,也为外部利益相关者及时提供更好的服务。其次从内部利益相关者看,由于校企合作的基本出发点是人才培养,重点在学术上的合作而非行政的合作,有利于促进学术权力的回归,形成对行政权力制约,同时,多元主体在治理结构中的参与和博弈,有利于调整院校内部利益相关者之间利益分配,保障师生参与院校民主管理的知情权、参与权和话语权,避免或减少用权不当。
(四)推动职业院校治理能力的提高
职业院校的治理能力是指管理院校办学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治理结构履行职责、发挥应有作用的能力,各利益相关方依据《章程》和规章制度参与院校办学事务、有效治理院校的能力等等,这种能力体现在学校内部管理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治理能力与治理结构共同构成一个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好的治理结构是提高治理能力的基础,而提高治理能力才能够充分发挥治理结构的效能。由于目前职业院校治理结构的不完善,各利益相关方的参与不足,职业院校的治理能力更多地表现为院校党政领导班子对各种办学事务的管理能力,依赖党政领导班子的个人素质和能力。以校企合作作为内部管理的核心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有利于各利益相关方依托治理结构,在办学事务管理中发挥相对优势和各自的作用,在沟通交流和博弈中取长补短,形成院校治理的合力,从而推动职业院校治理能力由依赖个人素质提高到依赖章程制度,实现院校治理行为由内部人偏好导向向整体需求导向转型。
(五)推动职业院校办学特色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