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情景语境

情景语境

时间:2022-06-17 08:32:25

情景语境

第1篇

关键词 情景语境,英语专业,写作教学

不同的语言学家对语境有着不同的解释,简言之,语境就是语篇所处的环境。克莱姆士以韩礼德的语境理论为基础把语境划分为五种:语言语境、情景语境、交流语境、文化语境和互文语境。其中,情景语境是指语言交际的外部环境。韩礼德又把情景语境看作一个由三个变项组成的概念框架,包括话语范围、话语基调话语方式。话语范围指正在发生的事,即言语活动所牵涉的范围,包括政治、科技、日常生活等。话语方式指言语活动的媒介,包括口头方式、书面方式和口头、书面相交叉的方式,如口中念的书面语和印刷品中的口头语。话语基调指语言交际者的地位、身份,以及相互关系。话语范围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交际用词和语言的语音和语法的特征,话语基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所用语言的正式程度和技术性而话语方式区分了口头形式和书面形式。

写,是一种交际行为,即通过文字表达思想,进行交际活动。书面表达就是书面体语篇,是一种信息交流的方式,是写的能力的具体体现,即利用书面形式进行语言交际。

书面表达对语境具有依赖性,与语境密不可分。由于语篇在社会交际中的作用不同,交际场合不同,语篇意义由语言形式体现的量要求不同,所以对语境的依赖就更加的明显。

英语的书面表达都会提供一些情景材料给学生,例如特定的话题、对象、事件等,也就是说已把情景语境展示给学生,需要学生在提笔之前综合利用三个变项确定所要写的语篇的风格、体裁、用词甚至语法特征等。

一、情景语境的内涵

语境,即言语环境,是语言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英国人类学家、功能学派创始人之一Malinowski(马林诺斯基)于1923年提出了语境(context)的概念,他认为,“话语和环境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语言环境对于理解语言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他还根据言语交际中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情景语境”(context of situation)这个概念。在他看来,情景语境就是话语产生当时紧邻在其前后的各种实际事件,并认为任何话语的意义都不能脱离其相应的情境语境。当代著名语言学家N.A.K.Halliday(韩礼德)发展了Malinowski对情景语境的描述,他认为在任何一个情景语境中都会有三个变量(variables)影响着语言的使用。这三个变量是话语范围(field of discourse)、话语基调(tenor of discourse)和话语方式(mode of discourse)。他指出情景语境对语篇语言的组织和表达方式都有直接的影响。本文采用韩礼德的情境语境理论的三个变项,从文体、词汇、句法以2012年专业八级写作真题为例探讨对英语专业写作教学的启示。

二、情景语境对英语专业写作教学的作用

1.话语范围有助于文体选定,使写作围绕中心展开

话语范围即语场是指言语活动发生的环境,包括话题、说话者。语场用于揭示我们对世界的经验和看法的意义表达。话语范围是第一语境要素,人的活动都必须在一定的语境内进行。2012年专业八级Writing部分给在美国语言学教授Naomi Baron所做的调查报告的语境下,谈论有关大学生对手机通话和手机短信的话题。测试者所提供的话题是每位考生都很熟悉的有关手机的话题。考生的写作目的就是要劝化读者同意自己有关手机通话和手机短信的观点。从话语范围来看,此文应围绕Baron教授的调查,通过分析大学生对手机通话和手机短信的考生的态度,得出自己的观点(即主题):赞同或者反对Baron教授有关手机通话和手机短信的观点,最终提出自己的见解。可见,考生通过语场选定了文体之后,能迅速找到切入口,使表达符合写作要求。同时,语场对写作的发展起着导向作用,影响了词汇和句法结构的选择和使用。作为教师,在写作教学过程中,应精心设计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有意识地调动学生的文化、社会背景知识。此外,教师应要求学生在特定的话场范围内,围绕特定的中心展开,使写作服务主题,着力写作内容的挖掘和表达。

2.话语基调有助于词汇选择,使语言表达准确得体

话语基调即语旨,它体现了交际者之间的角色关系,体现了参与者的社会角色和在谈话中扮演的角色。话语基调作为情景语境的三个变量之一,在研究语境、语义和形式之间的关系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语旨关系到写的对象,体现了作者怎样向读者解释他的所见所闻。在词汇层面,话语基调可以在词汇形式的选择上得到体现,如呼语词的选择、情态词、直接引语、委婉语、俚语的使用等。2012年专业八级Writing 有关大学生对手机通话和手机短信的话题,考生的任务就是要劝化读者同意自己的观点。在写作的过程中,考生一方面应关注话语参与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即考生与读者之间的关系,这种相互关系直接表现为彼此之间对人称的选择。2012年专业八级Writing考生在表达自己关于手机通话和手机短信的观点时,立场要坚定,多使用第一人称I和We。另一方面,在写作过程中,考生应关注语言形式的选择,如情态和归一度的选择,陈述、祈使、疑问等句式的选择,以及对话形式如独白、对话的选择。2012年专业八级Writing是典型的议论文,根据话语基调,在语态和语气方面,全篇应采用主动语态、陈述语气来劝化读者赞同自己的观点;在词汇使用方面,考生应使用一些常用词,少使用大词或一些抽象的词汇。在句子长短方面,议论文作为一种正式问题,句子应长短结合,多采用长句。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话语基调,教学生在注意词的字面含义同时,应注意词的得体性,即所用语言是否适合于所用的场合,使语言表达准确得体。

3.话语方式有助于信息传递,使语言表达舒畅自然

话语方式即语式,是指交际中语体所使用的方式或渠道,是语言在情景中的组织方式及功能。语式最基本的概念是口语和书面的区别。2012年英语专业八级Writing就是考查学生使用英语书面的形式对手机通话和手机短信的话题进行评论。此外,语式还指写说者所选用的语言。2012年英语专业八级Writing注重考生对手机使用情况这一话题的客观评论。因此在使用词汇时应尽量少使用带有情感色彩的词汇,使用的词汇也往往是常用词汇。句子结构多使用主动语态,以及较短、较简单的句子,但意思表达应尽量准确。因此,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话语方式,一方面,让学生平时多进行书面表达练习,避免使用口语化的词汇。另一方面,在进行书面表达练习时,应根据话语方式,使用多样化的词汇避免词汇单一。例如在2012年英语专业八级Writing表达关于“手机”这一词汇时就可以使用cell phone, mobile phone, handset进行替换。同时应尽量使用精确性词汇使语言准确,避免语言概括化。

英语写作是听、说、读、写、译五种英语基本技能之一,是衡量英语水平的重要标志。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韩礼德的情境语境理论的话语范围、话语基调、话语方式三个变项,从文体、词汇、句法对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综合培养。

参考文献

[1] Halliday,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Routledge,1994.

第2篇

关键词:网络交际语言;情景语境;语场;语式;语旨

从20世纪90年代起,国际互联网(Internet)逐渐在世界范围内普及,一场以网络化、数字化为特征的信息革命已经深入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诺顿指出:“互联网是人类迄今为止最了不起的创举之一,就其社会影响而言,它可与印刷术、铁路、电报、汽车、电力以及电视之类媲美,有些人将它与印刷术和电视相提并论,这两项早期技术为人类生存环境的改善发挥了很大作用:然而,互联网的潜力要大于前两者,它利用知识杠杆,通过广播电视所具有的各种便利条件,无拘无束地给人类传递大量文字信息。”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十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表明,我国互联网发展再次提速,在多个方面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进入了又一个快速发展期。截止到2006年底,我国网民人数达到了1.37亿人,占中国人口总数的10.5%。与去年同期相比,我国网民人数增加了2600万人,是历年来网民增长最多的一年。增长率为23.4%。网络发展的历史并不长,在短短二十几年的时间里,它以难以置信的速度和不可阻挡的势头席卷全球。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存观念、生存状态和生存方式。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网络语言已成为人类交往的一种新兴的媒体语言。

一、网络语言概述

从广义上讲,网络语言是泛指在网络传播中所应用或触及到的一切语言,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一是与计算机和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如软件、病毒、宽带、登录、在线、聊天室、浏览器等。这是网络语言的最基本成分;二是与网络文化现象有关的特别用语,如黑客、第四媒体、网恋、电子商务、政府上网、虛拟空间、注意力经济等;三是CMC(computer mediated com-munication)语言即网络交际语言,是指通过计算机及网络系统发生的两人或两人以上的人际交际所使用的语言形式。从狭义上讲,网络语言仅指第二类即CMC语言,本文将从狭义层面上对网络语言展开分析。

David Crystal认为网络对语言的影响将在语言领域内引发一场新语言革命(David Crystal 2001)。网络语言就是网民们为了适应因特网的发展和网上交流的需要而创造的一种新兴的语言形式,它是一种用于网上交流的社会方言。主要由年轻人群创造和使用,它以其简洁实用。新颖独特,巧妙幽默的主要特征为网民们日益接受,具体表现为“汉字新词”(如公鸡指公家免费上网的机器)、“表意数字”(1314表示一生一事)、“谐音替代组合”(大虾指的是大侠)、“字母缩写”(CU是“See you”的缩略)、“情意符号”(:-D大笑)、“特殊用语”(温酒屋Windows95)以及“童言赘语”(东东即东西)这几类。

二、情景语境

系统功能学家将语境分为语言知识(verbal context)和非语言知识(non-verbal context)两大类。非语言知识(Non-ver-bal context)又可分为情景语境(context of situation)和文化语境(context of culture)。其中,情景语境是指言语行为发生的实际情况。它决定在特定的场合下,说话人所传达话语的实际意义。语言具有社会性,社会是由不同阶层构成的,他们有各自的社会习语与表达方式。由于交际情景、交际媒介及交际对象的不同。语言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会产生程度不同的各种变体,这就是语域。情景语境也就是语域(register)。语域理论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核心理论之一,他提出了决定语言特征的三个主要语境因素即语场(Field),语式(Mode)和语旨(Tenor)。语场是指所涉及的社会活动或实际发生的事;语式是指语言载体形式也即语言交际的渠道或媒介一一书面还是口头的。还是两者并用:语旨是指交际活动所涉及的人和他们之间的关系。

情景语境在社会交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交际行为会随交际情景的不同而千变万化。每一特定的情景语境都有其特殊的词语,这些词、词组和语法结构常被以一些特殊的方式使用。使其不同于其他的情景语境。我将利用情景语境的三个要素——语场、语式和语旨来对下面的例子进行具体的分析。

例如:在某中学里的一堂外语课上,它的语场是外语学习,外语的某一方面,如情态动词的用法。教师传授情态动词的用法和学生学习。语旨是指课堂活动的参与者:教师和学生,这是由学校确定的固定的身份关系,教师地位高一些,学生之间的身份关系是临时的,依性格而定。语式是指教师教学和学生讨论时所用的语言媒介,渠道有口头,如教师提问引出信息,学生答复提供信息以及学生彼此间的对话:也有书面的,如教师在黑板上的板书、学生所用的教科书以及一些参考资料等。该语篇是在一定的情景语境中产生的,是受制于情景语境的。

同一个人,表达相同的意思,可能因情景语境的不同而使用不同的语言形式。

例如:一个人觉得房间空气不好,想请求他人打开窗户时。他可以说:

“Open the window,please!”

而在另外一种场合,他的话语又可能变为:

“Would you mind opening the window?”

在这里,它们的语旨是不同的,第一句话是表示命令的祈使句,言者与听者的关系比较亲近;而第二句话则是表示委婉请求的疑问句,言者与听者的关系比较陌生。但这两句话的语场却是相同的,都是为了请求对方打开窗户。它们的语式也是相同的,都是采取口语交际的方式。

三、情境因素与网络交际中的语言现象

1、语场与网络交际中的语言现象

语场是有关交际的目的和主题的东西,即交际为什么会发生(why),它是关于什么的(about what)。语场可分为专业性的和非专业性的。网络交际语言是属于后者。因为,网上的交流方式是建立在匿名基础之上的,参与者是以自己在网上的绰号而存在,并且通过打在屏幕上的文字符号与他人交流。因此现实世界里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资源在网络上毫无意义,每一个网络参与者都是平等的,扮演的角色也是随意的,摆脱了真实生活中地位、身份、职业等的约束。这种平等的网络交往有利于使人们的主体能动性和潜能得以提升,创新精神得以发挥。

在互联网上聊天时,双方是不见面的,他们面对的是键盘和屏幕,因此交流时的面部表情、语调、姿势、语气都被省略掉了。网络交际的这种特殊性使网络交际者既无法真切感受到交际双方所处话语情景的气息,也无法借助具体的情景、社会、文化语境所提供的相关信息去补充、完善语言所传递的信息量的不足。因此若想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他们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标点符号、特殊符号、数字和字母等组合在一起,模拟现实交际中的面部形态,不断创造出一些生动活泼、充满怪异情趣的表情符号,以期望获得接近现实交际的丰富生动的效果,如:\(^o^)/表示举手欢呼;

在现代的网络中,人们加入某个社区不需要一个真实的身份,由于网络交际参与者之间的相互知识是模糊的、甚至是缺失,交际双方的性别、年龄、长相、身份、籍贯、性格等都可以是虚拟的,所以网民们会很容易地进行思想交流,倾吐自己的心声。他们并不害怕对方会将自己的隐私告诉他人,因为在互联网的虚拟世界里。相互熟悉的交际者也能变成陌生人,网民们可以根据各自不同的交际目的而变换自己的性别、年龄、所在城市等基本资料,一个人也可以拟订几个不同的网名与别人进行交谈。网络所带来的一种平等使得一部分虚拟的热衷者得到了完全的释放,交际双方不会受到现实世界中具体的身份、地位的牵绊,因此会把网络当作可以随意宣泄感情的平台。网络中很多交际者抱着放松心情和打发时间的目的,带着娱乐的态度进入网络交际圈的,交际者这种特殊的心态会对网络交际产生一定的影响,比如在网络上对交际对象的选择随意性较大。有时仅仅凭借对方的网名来选择交际对象。因此起一个新颖独特、新奇古怪的网名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吸引更多的网民。此外。在网络聊天中对待交际对象的态度也很随意,当一方对正在聊的话题提不起兴趣或者觉得另一方很乏味而不愿意和他聊天的时候,就可以不说话,对方问话也可以不回答,交际对象可以随意地抛弃别人,也可以被别人随意抛弃。在网络交际中。现实世界的种种限制已经销声匿迹。网络交际的隐匿性使得交际主体可以在匿名情境下进行交往,性别、年龄、肤色、国籍、身份、地位不再成为交际的障碍。网络交际的自由和开放使得人们可以无所顾忌,畅所欲言。正如Farfeleder所说:“Stepping into o bar islike accessing a chatroom:daily routine and stress are fading away;it is dark and cozy.and you can bc yourself more thanwork.In chatrooms,people hang around just like in a bar,theyget themselves drinks,they leave for the toilet(they might even announce these actions as in real life),they interrupt a longer discussion with one person for goodbye to someone who is leav-ing.”

2、语式与网络交际中的语言现象

语式是指进行交际的手段——主要有口语和书面语两种,即交际是通过什么方式进行的。语言交际有两种媒介:声音(口语)和文字(书面语)。在这里,我引用David Crystal的一段话来区别口语和书面语。

“Speech(spoken language)is phonic substance while writ-ing is graphic substance.Speech is typically time-bound.spon-taneous,face-to-face,socially interactive,loosely structured,im-mediately revisable.and prosodically rich.Writing is typically space -hound,contrived,visually decontextualized,factuallycommunicative,elaborately structured,repeatedly revisable,andgraphically rich.”

那么,网络交际是通过什么媒介进行交流的呢?它是借助于连接网络的电脑屏幕和键盘,采取书面的形式来实现网络交际,但是它的内容却是口头的、即时的。不同于传统的口头聊天,网络聊天这种交流方式是把口语和书面语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话语方式有机地融合在了一起。由此形成了独有的一种话语方式。即介乎书面交流和面对面交流之间的方式。网络交际具有互动性,双方交换意见并相互影响;同时也具有即时性,谈话快速进行,并且话语一经敲出就不能再收回修改,因为网络信息交流是以光速的方式快速进行的。在QQ上聊天时,当你输入你想说的一句话并同时敲击Ctrl与Enter键或者是利用鼠标点击QQ对话框上面的发送键,你的话语就会立即出现在对方的QQ对话栏中。一封电子邮件也可以在瞬间到达大洋彼岸,因此网上聊天既可看作是书面交际,也可看作是口头交际,

与此同时,他们在网上聊天时为了适应网络上快速信息交流,提高文字输入速度,节省上网时间和费用,所以强调快捷、简略。在最短的时间里传递最大的信息量,网民们自然要寻找最为简洁的表达方式,因此他们对一部分词汇或短语进行改造,随意创造特殊符号,打破语言规范,比如DIY是“自己动手做”的意思;F2F(=face to face:面对面),Y2K(=Year2000:千年虫问题)。还有用一定的数字象征某种意义,如15730表示“一往情深”:530表示“我想你”等等这些词汇具有奇异性、游戏性,符合网民追求的新奇怪异心理,所以网络语言是依赖网络交际的特殊语境而存在的,离开了网络这个语境,是很难被人们所理解的。

目前,网络交际手段还主要是键盘输入。虽然现在也可以通过语聊(即语音聊天),但音效效果都不理想,甚至丑化了交际者的语音,所有大部分网民仍青睐于通过键盘输入进行聊天。由于键盘输入必须以字母、符号为输入方式,这就加大了汉字输入的复杂性和难度,现在网友们用得比较多的是汉语拼音和五笔字型,由于使用汉语拼音在快速输入的时候,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误。互联网是宽容的。只要不影响特定语境中的传情达意,人们对于错别字并不十分介意。至于其它类型的缩写,多数网民可以心领神会,所以网络上的缩略词语比比皆是,

3、语旨与网络交际中的语言现象

语旨指的是交际的参与者。他们的身份以及相互之间关系,即交际参与者之间的角色关系和交际意图——考虑的是你在跟什么样的人交际(To whom)。Huston在社会语言学教程(Sociolinguistics)中谈到交际参与者之间的关系时说:“Speech may also reflect the social relations between the speak-er and the addressee.most particularly the POWER and SOLI- DARITY manifested in that relationship.”根发话者和受话者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专业人员和专业人员,专业人员和非专业人员,非专业人员和非专业人员或普通人之间。在现实交际中,人们之间的交流反映了他们之间的社会关系,说话时我们要考虑到权势(Power)和亲密关系(Solidarity),也应该考虑到交际对象的身份、地位和职业等问题,对于专业人员和普通人员要选择不同的交际语言与他们交流;而在网络交际中,参与者并不清楚自己在和谁聊天,因为网上聊天并不需要真实资料,所以交流对象的身份、性别、社会地位、职业和文化程度都显得无足重轻。权势和亲密关系问题在网络交际中也就不存在了,对交际对象可以直呼其网名,因为参与者的唯一身份就是他的昵称即网名,它体现了网络交际中的最在特点——隐匿性。当人们想在因特网上进行交流时,他必须先输入自己的网名,这代表着他在网络空间里的身份和形象。一般而言,网名反映了此人的性格特点、此时的心情状态。又或者他的抱负和梦想等等,而网名的语言成了展示自己的唯一标志,因此,为了与众不同以便引起他人的注意,同时为了追求面对面的交流体验和交流速度,网民往往会对语言符号进行删减、篡改、替代、变通等,使语言符号更直观地进入到人们的视觉经验,促成认知活动的快捷与敏锐。如:homepage是“主页”的意思,可网民们却更乐意接受“烘陪鸡”,把E-mail电子邮件称作“伊妹儿”,把“大侠”(网络高手)变成“大虾”。

四、从情景语境三因素分析网络交际与现实交际的差异

交往是交际主体之间以符号或语言为媒体的行为。交际要在一定的语境中发生。现实交际是这样,网络交际也不例外。但网络交际模式下的语场、语旨和语式均发生变化,他不同于现实交际中情景语境的三因素。从语场因素看,在现实交际中,一群人进行交流常常会围绕具体的话题而展开,有专业性和非专业性;而在网络交际中,交际参与者可能没有特别的目的,只是为了放松心情或者缓解压力;有时,一个人甚至可以和几个人说同样的话,因为在网络交际中,缺乏交际的具体环境和具体的对象,它是非专业性的,从语式因素看,在现实交际中,人们除了依靠言语交际之外还大量借助于非言语交际(如利用身体语言以达到交际的目的);而在网络交际中,网民们融合了口语与书面文字这两个人类交际的主要媒介的功能,而网络交际中的书面文字即文本不同于现实生活中的文本。网络中的电子文本吸纳了传统印刷文本的一切,又增添了网络所特有的文字和表情图像符号等,主要表现在浓厚的口语味与高度的简洁度。它溶入了人类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经验,它是虚拟的真实。又是真实的虚拟。从语旨因素看,在现实交际中。交际者知道自己的交际对象。在交谈过程中要考虑到权势和亲密关系,运用恰当的语言进行交际;而在网络交际中,网络交际参与者之间的关系平等的。不用顾及对方的身份、地位,大胆倾诉心中的想法,并且,网民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网络语汇和生动传神及幽默风趣的情态符号语言。这种虚拟的网络交际空间形成了网络交际不同于日常交际的新交际环境。

第3篇

关键词:创造环境情景

语言环境是人类习得语言的重要条件,英语的实践性,交际性决定了英语必须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而现实生活中学生学习英语不可能有良好的语言环境,我认为:中学英语教学应该创造一切条件采取一切可用的方法,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强烈愿望,使他们喜欢学、乐于学,并且随时随地可以学。这就要求我们英语教师在课堂上要经常设置贴近现实生活的语言情景,置学生于真实语言中,是Learn English ,而不是Learn about English,,应该努力创设直观、有趣的英语学习情景,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大胆实践、大胆交际,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以达到快乐学习,快速成功的目的。

下面谈谈我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是如何创设学习环境和情景的。

一、环境

所谓英语学习环境是指学生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和嘴里说的尽可能是英语。

眼睛看到的主要指的是硬环境。让学生在学习场所、生活场所、玩乐场所都可以看到和学习英语。如:校园内的警示牌、标语牌、宣传牌,用英汉双语;玩乐场地的器材名称用双语;教室里的课表、班规和其它布置用双语;食堂内墙壁上的卡通画和漫画等的人物对话用双语;公寓内部设施名称、名人名言等用双语,等等。

耳朵听到的和嘴里说的主要指的是软环境一种语言的学习目的主要是听得懂说得出,这需要教师的主观努力,去引导、去营造环境去创造机会。首先,在英语课堂上毫无疑问老师尽量多用英语、少用母语,有的学生还听不懂,但你可以想办法,一是多采用直观手段,如实物、图片等创设语境,二是老师利用眼神、口形、手势和其它肢体语言帮助学习理解;其次,在课堂外也尽量多用英语,我要求学生在路上打招呼、各科上下课的问候语都用英语。二是充分利用学校的广播站播放英语歌曲、英语小故事、小笑话等。三是每个月举行一次英语竞赛活动,如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朗诵比赛、英语唱歌比赛等。学校的其它大型活动尽量让学生主持并运用双语。这些不仅让学生有机会听和说,而且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情景

中学英语课堂教学必须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力,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机会用英语进行活动,使课堂教学形象性,趣味性,交际性,让学生感受到运用所学语言成功地达到某种目的后的愉快,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能力。教师必须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各种情景,做到教学情景化。我在教学实践中是这样做的。

一是运用多媒体手段,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模拟表演创设的情境,往往受时空限制无法全部做到,在这种情况下可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移植情境,形象生动地再现有关对话的时空,做到声像结合,图文并茂,这适合中学生好奇、求趣、求新的年龄特点。 教师将学生要学的对话融入其中,会加深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帮助学生在语言与表达对象之间建立起联系,从而调动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更自觉、更有趣的进行英语交际活动。例如:在教"bad-worse-worst"时我制作了三张幻灯片分别是三位同学在考试中的成绩: Jim 60分,Tom 50分,Jack 40分,鲜红的分数呈现在同学们的眼前,他们都异口同声地说出:Jim is bad. Tom is worse. Jack is the worst.这就说明了学生们在所给语境下能理解运用所教的知识。再例如JEFC的 BⅡL71 Ann’s birthday party.学生对外国人的待人接物方式以及文化背景不甚了解,而且文中生僻单词较多,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用多媒体播放了课文的全过程录像,让学生看图像简述,台上台下都为 party的活跃气氛所感染,学生也学会了待人接物的社交方法。

二是教唱英语歌曲,学讲英语小笑话、小故事、还有演话剧、童谣、小诗、绕口令、猜谜等等,形成轻松的学习气氛,有助于激发兴趣和分散难点。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融音乐与英语为一体,能帮助学生理解对话,表现情景内容,创设有声语言环境,使学生自然投入。在唱歌过程中,可以根据歌曲内容进行问答或分角色对话,体现歌曲中的交际情景。英语小笑话和英语小故事不仅老师讲,而且要让学生学会讲,让学生从机械、呆板、单调、紧张的学习环境中解脱出来,消除学习疲劳,并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效率。

三是设计游戏情景,复习巩固对话内容。在对话复习教学中设计适合青少年的游戏情景,是寓教于乐的好方法,能帮助教师把单调乏味的复习工作变得生动活泼,为学生在轻松自然的气氛中进行语言操练创造了条件,使学生乐而好学。

我在教 BⅡ L37编了一个 "询问职业"的游戏,六个同学站成一排,各人手持一张关于职业的卡片,学生必须用 "What does he/she do ? He /She is a …"句型问答,并且开展小组竞争制.同样的方法在BⅡL45 "一年十二个月份",我复印放大了十二个月份的彩色图片,叫同学运用句型 "Which month of the year is it ? Can you spell it?"。学生在游戏情景中深入角色、踊跃表演。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这既符合孩子们乐于模仿与好玩的天性,又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还调节了学习节奏。在愉快欢乐的气氛中,巩固了学到的语言知识,锻炼了运用语言的能力。

在教学中,我坚持这么做,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高,很快就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班上大多数学生对英语兴趣非常高,并积极参加各级各类英语竞赛,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如我班的曹佳同学参加全市英语口语比赛,荣获二等奖。

第4篇

一、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任何语言的学习,要想取得好的效果,必须有学习的语言环境。这些环境是学生眼睛能够看到的,耳朵能够听到的,手能触摸到的,嘴里最大程度可以说到的。这些学习的环境,需要教师来创设,让学生在这个环境中积极地活动,主动地参与,从而对英语形成良好的学习兴趣。

所谓眼睛看到的就是学生学习的硬环境,比如校园内的宣传标语,草坪中的警示牌,食堂中的提示语,操场墙壁上的宣传画等等,都可以用双语使学生耳濡目染,受到学习环境的熏陶。在教室里,每次板报都要留一定的空间,用英文写一些激励学生英语学习的标语和口号,让学生每天能够看到。还有教室里的课表、学生的守则,都可以用双语的形式去书写,这样学生看到的是英语的单词和简单明了的句子,久而久之,这些内容就会熟记于心。从学校的层面来说,要为学生英语的学习创设良好的硬环境,尽量在道路名称、标志物上用双语来表述。像宿舍内部的设施名称、重要的张贴物,都可以采用这种方式。作为班主任,我们在设置班内文化墙时,也应尽量用双语来表达。学生每天目睹了这样的环境,对英语就不会感到陌生,学习兴趣自然就会产生。

学习不仅要有学生亲眼看到的语言环境,还要有学生耳朵听的和嘴里说的语言环境。语言不仅是看的,而且要能够听得懂,说得出,说得明白。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多用英语讲,少用母语教学。刚开始有很多学生不适应,只要教师坚持下去,想尽办法,就有效。比如用实物图片引导学生,还可以用眼神、口型、手势等肢体语言帮助学生理解,慢慢地学生就理解了。在课堂上,教师还要多说,让学生也通过自己的嘴去表达自己的意思。我通常的做法是师生人手一本《日常英语200句》,让学生熟记这些典型的例句,走在路上,用英语打招呼;教师上下课时用英语问候,课间操的时候也用英语发口令。课前三分钟的时候,我让学生用英语讲小故事,说英语笑话,唱英语歌曲。又比如,每个学期举行两次英语竞赛,对成绩优秀的学生进行表彰,这些竞赛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朗读比赛,可以是演讲比赛等等。其实学校的活动很多,只要教师用心去做,都能够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让学生主动学习英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英语学习同样是这个道理,教师要在课堂上尽量为学生提供英语学习的环境,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年龄小,爱活动,注意力不集中,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年龄和生理特点,用好课上的40分钟,让他们保持最佳的学习状态。要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教师必须使课堂教学内容情景化,让每个学生都能够主动学习英语,自觉运用英语。

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感官。学生从小接触的是母语,刚刚接触英语时有一种新鲜感,又有一种陌生感。教师要让学生保持一种良好的学习状态,刺激他们的感官,多媒体教学手段是一种很好的方式。比如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进行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可以形象地再现有关内容,做到声像结合;可以将课文中的有关内容用图像的形式再现,增加内容的形象性;还可以用多媒体手段移植教学的情景,这样小学生就会感到英语内容有趣,就会产生一种好奇心,可以帮助他们加深对语言内容的理解,帮助学生建立教材与多媒体内容的联系,从而使学生自觉地参与英语交际活动。

例如,下雨的情景课堂上难以再现,教师预先录制下雨声,再用Flash制作成课件,这样让学生先体会下雨时的情景,再跟着课件中的卡通人物学习有关下雨的对话内容,他们会很感兴趣。学生在情景中深入角色,自觉主动实践,又在表演中充分展露自己的才华,在相互评价中体现自我。

学习英语歌曲是一件新鲜的事情,学生都会感到有兴趣,也乐意去做;讲英语笑话,说英语小故事,内容往往轻松自如,学生也愿意去做。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形式分散教学的难点,突出教学的重点,让学生轻松地爱上英语。音乐是学生所喜欢的一种艺术,将英语与音乐融为一体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方式。它有助于再现教学的内容,创造有声的世界,并在唱歌的内容中产生教师讲授所达不到的效果。在唱歌过程中,可以根据歌曲内容进行问答或分角色对话,体现歌曲中的交际情景。英语小笑话和英语小故事不仅由教师讲,而且要让学生讲,让学生从机械、呆板、单调、紧张的学习环境中解脱出来,消除学习疲劳,并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效率。

小学生都喜欢游戏,这是调动学生思维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重要方法。它既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的内容,又可以拓展学生学习的范围,增强学习内容的厚度。比如,在对话复习教学中设计符合儿童口味的游戏情景,是寓教于乐的好方法,能帮助教师把单调乏味的复习工作变得生动活泼,为学生在轻松自然的气氛中进行语言操练创造了条件,使学生乐而好学。

例如,在教12个月份和天气时,我设计了一个“哈哈HAPPY”的游戏。我准备了12个月份的纸条,放在一个盒子里,再准备关于天气特征的纸条,如hot, cold等放在另一个盒子里。游戏开始时,一名学生从两个盒子里各抽取张纸条,连起来说一个句子。如果这个句子符合事实,其他同学则重复该形容词;如果句子不符合事实,其他同学则“哈哈”大笑。这个游戏形象、生动、有趣,学生在游戏情景中深入角色、踊跃表演。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这既符合学生乐于模仿与好玩的天性,又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还调节了学习节奏。在愉快欢乐的气氛中,学生巩固了学到的语言知识,锻炼了运用语言的能力。

第5篇

论文摘要 英语写作作为一种综合运用英语知识的实践活动,是英语专业教学中最薄弱的环节。在全球化背景下,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已成为英语教学强调的一个核心技能。本文采用韩礼德的情境语境理论的话语范围、话语基调、话语方式三个变项,从文体、词汇、句法以2012年专业八级写作真题为例探讨对英语专业写作教学的启示。

1 情景语境

语境,即言语环境,是语言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英国人类学家、功能学派创始人之一malinowski(马林诺斯基)于1923年提出了语境(context)的概念,他认为,“话语和环境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语言环境对于理解语言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他还根据言语交际中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情景语境”(context of situation)这个概念。在他看来,情景语境就是话语产生当时紧邻在其前后的各种实际事件,并认为任何话语的意义都不能脱离其相应的情境语境。当代著名语言学家n.a.k.halliday(韩礼德)发展了malinowski对情景语境的描述,他认为在任何一个情景语境中都会有三个变量(variables)影响着语言的使用。这三个变量是话语范围(field of discourse)、话语基调(tenor of discourse)和话语方式(mode of discourse)。他指出情景语境对语篇语言的组织和表达方式都有直接的影响。本文采用韩礼德的情境语境理论的三个变项,从文体、词汇、句法以2012年专业八级写作真题为例探讨对英语专业写作教学的启示。

2 话语范围有助于文体选定,使写作围绕中心展开

话语范围即语场是指言语活动发生的环境,包括话题、说话者。语场用于揭示我们对世界的经验和看法的意义表达。话语范围是第一语境要素,人的活动都必须在一定的语境内进行。2012年专业八级writing部分给在美国语言学教授naomi baron所做的调查报告的语境下,谈论有关大学生对手机通话和手机短信的话题。测试者所提供的话题是每位考生都很熟悉的有关手机的话题。考生的写作目的就是要劝化读者同意自己有关手机通话和手机短信的观点。从话语范围来看,此文应围绕baron教授的调查,通过分析大学生对手机通话和手机短信的考生的态度,得出自己的观点(即主题):赞同或者反对baron教授有关手机通话和手机短信的观点,最终提出自己的见解。可见,考生通过语场选定了文体之后,能迅速找到切入口,使表达符合写作要求。同时,语场对写作的发展起着导向作用,影响了词汇和句法结构的选择和使用。作为教师,在写作教学过程中,应精心设计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有意识地调动学生的文化、社会背景知识。此外,教师应要求学生在特定的话场范围内,围绕特定的中心展开,使写作服务主题,着力写作内容的挖掘和表达。

3 话语基调有助于词汇选择,使语言表达准确得体

话语基调即语旨,它体现了交际者之间的角色关系,体现了参与者的社会角色和在谈话中扮演的角色。话语基调作为情景语境的三个变量之一,在研究语境、语义和形式之间的关系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语旨关系到写的对象,体现了作者怎样向读者解释他的所见所闻。在词汇层面,话语基调可以在词汇形式的选择上得到体现,如呼语词的选择、情态词、直接引语、委婉语、俚语的使用等。2012年专业八级writing 有关大学生对手机通话和手机短信的话题,考生的任务就是要劝化读者同意自己的观点。在写作的过程中,考生一方面应关注话语参与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即考生与读者之间的关系,这种相互关系直接表现为彼此之间对人称的选择。2012年专业八级writing考生在表达自己关于手机通话和手机短信的观点时,立场要坚定,多使用第一人称i和we。另一方面,在写作过程中,考生应关注语言形式的选择,如情态和归一度的选择,陈述、祈使、疑问等句式的选择,以及对话形式如独白、对话的选择。2012年专业八级writing是典型的议论文,根据话语基调,在语态和语气方面,全篇应采用主动语态、陈述语气来劝化读者赞同自己的观点;在词汇使用方面,考生应使用一些常用词,少使用大词或一些抽象的词汇。在句子长短方面,议论文作为一种正式问题,句子应长短结合,多采用长句。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话语基调,教学生在注意词的字面含义同时,应注意词的得体性,即所用语言是否适合于所用的场合,使语言表达准确得体。

4 话语方式有助于信息传递,使语言表达舒畅自然

话语方式即语式,是指交际中语体所使用的方式或渠道,是语言在情景中的组织方式及功能。语式最基本的概念是口语和书面的区别。2012年英语专业八级writing就是考查学生使用英语书面的形式对手机通话和手机短信的话题进行评论。此外,语式还指写说者所选用的语言。2012年英语专业八级writing注重考生对手机使用情况这一话题的客观评论。因此在使用词汇时应尽量少使用带有情感色彩的词汇,使用的词汇也往往是常用词汇。句子结构多使用主动语态,以及较短、较简单的句子,但意思表达应尽量准确。因此,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话语方式,一方面,让学生平时多进行书面表达练习,避免使用口语化的词汇。另一方面,在进行书面表达练习时,应根据话语方式,使用多样化的词汇避免词汇单一。例如在2012年英语专业八级writing表达关于“手机”这一词汇时就可以使用cell phone, mobile phone, handset进行替换。同时应尽量使用精确性词汇使语言准确,避免语言概括化。

5 总结

英语写作是听、说、读、写、译五种英语基本技能之一,是衡量英语水平的重要标志。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韩礼德的情境语境理论的话语范围、话语基调、话语方式三个变项,从文体、词汇、句法对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综合培养。

参考文献

[1] halliday,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routledge,1994.

第6篇

一、巧设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语言、感知语言,提高英语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笔者常常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把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用文字、图像或声音的方式表现出来。让学生主动参与语言交际活动,完全理解情境的前提下,进入情境角色,最后能进行绘声绘色地情境表演,从而活跃了课堂气氛。课堂教学中好的开端能让学生留下难忘的印象,好的开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感和求知欲望,很自然地让学生进入学习新的知识点的情境之中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巧设开头情境,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学生完全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为后面的课堂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初中英语教学中导入新课的方式众多,没有统一的模式,常用的有提问式情境导入、设悬念情境导入、歌曲式情境导入、幻灯片模拟情境导入等。

二、采用多种情境模式,引起学生兴趣

1.灵活运用,如在表演“站和坐”这一环节时可提前进行,让学生觉得这一环节是相当有趣的,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地添加一些动物或植物的单词,如“pig , dog , monkey , tree”。鼓励学生根据这些单词,编一个小故事,编完后,要求几位同学上讲台进行情境表演。

2.在教学中采用各种方法,如“模仿秀”“表演法”“游戏法”等。

(1)模仿秀。例如在教学“Talk about it”这一模块中时,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模仿,在说单词或句子时要带着丰富的表情来进行演说。如“I am very hungry”学生可以模仿相当饥饿的样子;“I am an old man”学生可以模仿老人弯着腰,拄着拐杖走路的样子。还可以鼓励学生当“小老师”,让学生上讲台模仿教师平时上课时的表情和动作,让学生学会使用英语课堂用语。如“Stand up”“Very good ”“Sit down,please ”“Well done”等等。

(2)善于利用身体语言。在单词或句子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用身体语言来表现这一单词或句子的意思,用夸张的语调或夸张的表情来引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如在教授反义词“big和small”时,教师先用两手张开画个大圈,再用两手指做个特别小的小圈;教学“cry”时夸张地做出哭的表情;教学“laugh”时做大笑的表情,当单词学完后,学生就会根据所做的动作,很快就能说出这些单词。

(3)表演法。笔者经常让学生利用课前五分钟来表演巩固已学的单词或句子,具体做法是:让全班同学分组进行,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万一说错了也没关系,只要学生能做到开口去说,开动脑筋去想,就已经达到目的,这样在没有压力的前提下,学生就很乐意去说去表演。

(4)善于利用简笔画,说画相结合。新课改下,初中英语教材最突出的特点是图文并茂。教师要善于利用简笔画,在教授的时候用直观、生动、形象的简笔画结合相应的单词或句子板书出来,这样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又可以帮助学生加强记忆,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教授颜色的单词时,就可以借助于简笔画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表示颜色的单词。

第7篇

一、小班化教学中优化创设情境导入的效用分析

1.有利于为学生创设生动形象的课堂场景和丰富有趣的课堂氛围。

教师善于利用英文歌曲、课堂演讲、小品表演、微视频资料等形式多样的导入情境,有利于为学生创造更融洽、更生态的小班化学习环境,让每个学生在富有趣味的学习小情境中形成良性互动,积极参与活动、交流和学习。

2.有利于引导学生融入英语课堂,在激“情”中培养起积极乐观的学习情绪。

英语学科特有的实践性和交际性要求教师必须重视设置恰当的英语语言学习环境。小班化英语学习环境更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小班化环境下,良好细致的情境导入,让学生在入情入景的氛围中增进英语语言知识的记忆和巩固,增强成就感和自信心,促进个性培养。

3.有助于强化学生英语学习效果,实现有效学习。

恰当灵巧的教学导入情境创设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英语综合素质的发展。小班化环境更有利于教师实施更优质的差别化教学,更便于引导学生开展互助合作学习,教师优化创设导入情境,灵活借助互动游戏、对话情节、扮演角色等寓学于乐的多样形式,都对小班化学生的英语学习实效、语言学习能力培养等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小班化教学中优化创设情境导入的基本原则

1.活用教材资源创设导入情境

教师优化创设教学导入情境,必须注重对教材文本资源的有效研究、择取,从中汲取有益的视角开展情境设置和应用,这是初中英语教学情境创设的基本原则。如教师可以有选择地利用初中英语课本中绚丽动人的图片情景、生动有趣的故事案例、引人入胜的互动活动等,发挥教学能动性,优化创建出让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探究活动导入场景,指引他们融入情境、深入课堂。

2.善用生活素材创设导入情境

贴近学生生活,注重以生活化、趣味化的生活素材来精设教学导入情境,是英语教学情境设计的重要原则。教师紧密结合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需求,利用各种生活现象、事理、经历、事迹、感受等,创设形象丰富的生活性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新课学习,从体验可亲可近的生活情境中更好地亲近英语语言环境,习得英语语言技能和方法,提升英语语言综合素养,进而实现英语学习中学科性、知识性与生活性、趣味性的和谐统一。

3.巧用直观媒介创设导入情境

直观性和启发性是创设导入情境的重要原则。教师在课堂各个环节借助各种直观教具(实物、图片、卡片、图表、简笔画、模拟物、自制教具等)、媒体资源(PPT、幻灯片、微课课件等),适时创设导入情境,启发学生进入英语课堂听、说、读、写等活动,启迪他们积极参与探求新知;尤其在创设问题性、活动式、任务型导入情境时,学生开展问题探究、合作活动、完成任务等学习过程,以上直观形象的教学媒介就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三、小班化教学中优化情境导入的应用策略

在小班化教学背景下,初中英语课堂学生数少,要组织范围小的新环境、新氛围。教师应努力探求有效途径和策略,优化创设教学导入情境,循序渐进地指引学生参与英语课堂学习。

1.创直观实物,激趣导入。

在小班化英语教学中,教师善于利用简笔画、生活实物、实景图例、自制教具等直观形象的素材来导入英语课堂,有效拉近学生与课堂、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为小班课堂增光添彩,具有积极的作用。

如,在七年级上Unit 2 Topic 2“What does she look like?”Section A教学一开始,教师就让班上小组代表上台展示他们的全家福照片,并引导他们尽量用关于颜色的英语单词来描述照片中人物的衣服、饰物、外貌等:“This is my father. He has black hair.”“This is my mother. My mother’s dress is red.”此时,学生们借助生活中熟悉的实物,勾起幸福画面,你三言我五语,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学习的兴趣,他们在小班化亲切的氛围中展示、表达、交流,从而有效引领他们将所学的英语词汇、句型与所描述的事物和情景关联起来,培养了坚持用英语思维的好习惯。教师积极利用简笔画作为指引学生步入新课学习的情境素材,也是一种有效的导入方法。如,进入八年级下Unit 5 Topic 1“Feeling Happy”Section A Step 1 Review教学环节时,带领学生进行5分钟的“复习表达情感的形容词”。先由教师以简笔画的形式描绘出“excited”,“sad”,“angry”,“worried”等几种不同的面部表情,要求学生一起尝试学着用情感形容词表达这些的感受,从而掌握这些新词。在小班学生中,不少学生有一定的美术基础,他们能够画简笔画,可以引导他们加以夸张,变形简笔画,顺利进入新课学习。此外,简笔画还有着简洁易行、经济实惠、富有艺术性的优点,可以在导入课堂提问、环节推演和学习小结等环节发挥积极的作用,指引小班学习小组在新鲜有趣的导入情境下逐渐步入课堂活动,激起参与的兴趣,促进他们更深入地感受英语语言学习氛围,开展英语语言交际活动,提高学习实效。

2.设活动情景,互动导入。

活动教学是英语课堂互动教学的有效形式。在小班化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组织小班化教学的优势和便利,创建各种形式的活动情景来导入教学。如,适时借助角色扮演、歌曲演唱、音乐场景、故事演讲、互动游戏等活动形式,对调动学生参与英语课堂的积极性,培育良好的英语学习态度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如,在教八年级下Unit 5 Topic 1“Feeling Happy”Section D Step 4 Practice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双簧表演引入本课时学习,意在让学生通过表演活动有效复习巩固3a中的系表结构,从而掌握重要知识点。活动前,教师提供表演线索,将全体学生分为四个活动小组,每组选出两位学生代表,随机搭配两位学生上前表演双簧节目(活动程序如上图)……通过这样的表演活动场景设计和导入,让学生更好地巩固掌握表达感情的系表结构,并加深一些生词的理解。虽然在表演活动中有的学生代表找到的例句不大符合要求、表现不太熟练,但经过教师指点讲解、代表展示朗读和学生分组操练,直至教师点评鼓励等,学生都能较好地掌握其中的习惯用语等重点知识,实现学习目标。尤其他们在互动表演导入情境中体验英语语言学习氛围,在角色扮演中锻炼英语交际和应用能力。

3.置生活主题,对话导入。

对话教学是实现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形式。在日常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不仅坚持为课堂引进许多富有趣味的生活化主题(如本地美食、民俗风情、运动娱乐、流行音乐、动漫爱好等),利用来创设主题导入情境,促进师生对话、生生对话,而且要积极鼓励学生团结后进学生,组建学习团队,发扬互助合作的学习精神,在倾听交流中共同进步。

如,在八年级上Unit 1 Topic 1“Are you going to play basketball?”Section A Step 1 Review教学开始,教师创设了“展示、复习、引知”导入情境,激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展示关于basketball,volleyball,cycle,row,skate,table tennis,ski等运动项目图例,从中复习已学过的项目名称,并引出未学新词。在导入过程中,突出师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借助对话、引读、操练等形式指引学生进行term,team,volleyball,cycle,row,skate,tennis,table tennis,ski,prefer等新词学习。可见小班化中的对话,应提倡更多的相互倾听、交流与探讨、言说与欣赏。在这样的小班化教学情境中,教师积极利用小班化的和谐“小环境”,创设良好的讨论导入情境,营造平等民主、互动交流的对话教学“大氛围”,促进师生在亲切的英语课堂中尽情地交流探讨,在亲和互动中让学生更进一步激发愿学、会学、乐学的良好学习情感。

4.借数字媒体,视听导入。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资源媒体已日益广泛地应用于课堂教育教学中。尤其伴随着农村班班通教育设施的完善,经过数字化技术处理而表现出来的数字视频、数字音频、多媒体软件、网络教学资源、学科数据库、微课资源等为小班化情境教学提供丰富便捷的媒体资源,甚至那些借助数字化技术支持而呈现的微博、微信、学科主题社区等在线学习平台都逐渐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成为他们导入新知、参与学习、培养能力的重要方式。

在小班化英语教学中,以微视频为主要载体的微课媒体凭借其新颖性、实用性、直观性等优点,越来越成为教师利用来优化英语课堂教学的有益资源,特别在小班教学情境导入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如,在八年级上Unit 2 Topic 2“I must ask him to give up smoking”Section D Step 4 Practice教学开始,教师就创设了一个3分钟的“All kinds of food”微视频,通过展播并配合教材有关图例,导入本环节训练活动。在形象的动画视频指引下,学生更贴切地认识meat、vegetable、fruit等,学会简单的分类方法,加深单词记忆,并在激活已有的生活经验下学会判断区别Healthy food(健康食品)和Unhealthy food(非健康食品),从而顺利进行可数和不可数名词的学习。

其实,在小班化特有的英语教学环境中,顺应学生好奇、好动、好胜的求知心理特征,教师完全可以灵活地结合演示成果、启动活动、设置问题、实施训练等各教学环节需要,广泛利用教学微视频来精心创设导入情境,有机整合动画、图像、文字、声音等资源要素,活化英语课堂形式,为课堂中的学生与学习资源之间创设起良好的互动情境,指引学生在形象丰富的互动场景中融入英语学习,体验更加有趣的课堂,收获真实的学习成效。

第8篇

一、情境教?W的涵义及其作用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情境教学的开展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还能够培养学生独特的、具有创造性的思维方式。情境教学以美为突破口,以情为纽带,以思维为核心,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有着独特的作用。情境教学十分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探究性问题情境,这就为学生创新动机的激发提供了契机。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进而形成学习的内在动机。

二、进行情境教学的主要方法

1.联系生活,创设既定的教学情境

教师需掌握一定的教学情境创设方法,并合理、恰当地运用这些方法。语文这门学科包含的知识内容广泛,不同的文章需要教师根据其独特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授课方式。比如,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大多数学生感觉枯燥乏味,上课不专心,这是因为文言文内容与实际生活相差甚远。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善于用丰富的感情和生动的讲述方式来阅读课文,或者让学生分组进行对话和分角色表演,生动地朗读课文。如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曹刿论战》等这些文言文时,让学生生动形象地朗读可以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的朗读水平,提高语文阅读能力。

2.巧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多媒体具有传统教学方式不可比拟的优势。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入到图文并茂、画面流畅清晰的教学场景中,让学生融入教学情境,使其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过程中,恰当地运用一些图片、视频、音乐等学习资料能够更生动、直观、形象地表达课文内容,为学生提供视觉、听觉及感官上的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加深学生对该课文内容的印象。比如,在学习文言文时,大多数学生不能理解其文字涵义,不懂文章的大致意思,但如果运用插图和视频来讲解文章故事,可以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初步的认知和了解。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融入多媒体技术,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融入多媒体教学氛围中自主地进行学习和探究。

3.体现人性教育,注重情感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的方法已广泛应用在教学过程中,但很多教师并没有将自己的真实情感注入情境教学中。当教师熟练掌握了创设情境教学的技巧后,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灵活使用多媒体技术,长此以往,很多教师会过分重视情境教学的过程,从而忽略了这种教学方式带来的教学效果,使得情境创设变成一种虚浮的表达方式。因此,尽管教师熟悉并掌握了情境教学的技巧和方法,也要在教学过程中投入自身的真实情感,只有全身心地投入情境教学才能体会到学生的真实感受,实现情境教学的主要目的。

4.发挥学生优势,实现课堂互动

第9篇

摘要:小学英语自从在全国开始普及以来,人们对于小学英语教学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探讨。笔者在教学中针对如何创设学习环境和情景进行了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本文即是对创设学习环境和情景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方法和作用展开初步的探讨,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思考和探讨。

关键词:创设学习环境;学习策略;语言能力

英语课程标准提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其中,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能力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针对这些教学目标,结合儿童心理及认知特点,我在英语学习的环境与情景的创设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笔者从以下方面尝试着将创设学习环境和情景融合到小学英语教学中来:

一、环境

所谓英语学习环境是指学生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和嘴里说的尽可能是英语。

眼睛看到的主要指的是硬环境。让学生在学习场所、生活场所、玩乐场所都可以看到和学习英语。如:布置教室以创设英语学习的环境或是在自己的课桌、文具上贴上相对应的单词句子,以让学生受更多的英语熏陶。还有就是充分利用好教室里的宣传栏、黑板报,让学生在黑板上轮流写自己收集到的“英语新发现”。甚至教师可以为学生集体录制一些有关英语学习的新信息及有价值的资料,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英语的氛围。

耳朵听到的和嘴里说的主要指的是软环境。一种语言的学习目的主要是听得懂说得出,这需要教师的主观努力,去引导、去营造环境去创造机会。首先,在英语课堂上毫无疑问老师尽量多用英语、少用母语,有的小学生还听不懂,但你可以想办法,一是多采用直观手段,如实物、图片等创设语境,二是老师利用眼神、口形、手势和其它肢体语言帮助学习理解;其次,在课堂外也尽量多用英语,我们是这样做的:大家都学,路上打招呼、各科上下课的问候语都用英语。二是充分利用学校的广播站播放英语歌曲、英语小故事、小笑话等。三是经常举行英语竞赛活动,如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朗诵比赛、英语唱歌比赛等。这些竞赛活动不仅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听和说英语的机会,最主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情景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必须尽最大限度地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足够多的用英语进行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感受到运用所学语言成功的愉快。要使小学生能够在40分钟的时间内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教师必须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各种情景,做到教学情景化。我在教学实践中是这样做的:

1.运用多媒体手段,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模拟表演创设的情境,往往受时空限制无法全部做到,在这种情况下可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移植情境,形象生动地再现有关对话的时空,做到声像结合,图文并茂,这适合小学生好奇、求趣、求新的年龄特点。教师将学生要学的对话融入其中,会加深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帮助学生在语言与表达对象之间建立起联系,从而调动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更自觉、更有趣的进行英语交际活动。现代技术以其生动、形象、直观、新颖的特征吸引着学生的好奇心和感知欲。它可以模拟、再现很多直观教具无法表现的情景。利用收录机、CAI课件、多媒体网络能渲染、模拟、再现情景内容使学生能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现代技术手段的介入,语言知识的音、形、意等形象逼真的内容都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学生的大脑在这一刻被激活了,学生在不自觉学会了主动学习,从而提高了他们的识记效率,巩固了学习效果。例如:Readandwrite的对话表演环节中让学生在情景中深入角色,自觉主动实践,又在表演中充分展露自己的才华,在相互评价中体现自我。

实践证明,在英语课中运用情景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器官,使他们的多种感知系统参与认知过程。美妙的音乐、动听的歌曲、优美的挂图、灰谐风趣的简笔画、逼真自然的对话表演,个性的CAI课件和丰富的网络资源,形象生动的语言动作等,不仅给学生美好的感官享受,而且造成良好的语言环境,有效地感染学生,使之产生强烈的表达欲望。这不仅有利于让学生在情景中学会选择,学会合作,学会创新。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教唱英语歌曲,学讲英语小笑话、小故事、还有演话剧、童谣、小诗、绕口令、猜谜等等,形成轻松的学习气氛。

不少小学英语学习内容可以用歌曲形式表达,这有助于激发兴趣和分散难点。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融音乐与英语为一体,能帮助学生理解对话,表现情景内容,创设有声语言环境,使学生自然投入。在唱歌过程中,可以根据歌曲内容进行问答或分角色对话,体现歌曲中的交际情景。英语小笑话和英语小故事不仅老师讲,而且要让学生学会讲,让学生从机械、呆板、单调、紧张的学习环境中解脱出来,消除学习疲劳,并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在教学PEP五年级英语下册Unit2 My Favourite season Part A中的Read and write时我们自编了歌谣,把这节课涉及到的词汇编入歌谣中,学生一边拍手一边唱歌谣,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还加深了印象便于学生轻松掌握。

3.设计游戏情景,复习巩固对话内容。

在对话复习教学中设计适合儿童口味的情景,是寓教于乐的好方法,能帮助教师把单调乏味的复习工作变得生动活泼,为学生在轻松自然的气氛中进行语言操练创造了条件,使学生乐而好学。

例如:在练习中我设计了让学生仿照课本内容自编自演对话,小组之间进行喜欢的季节询问并说出自己喜欢的原因。这样让学生在情景中深入角色、踊跃表演。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这既符合孩子们乐于模仿与好玩的天性,又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还调节了学习节奏。在愉快欢乐的气氛中,巩固了学到的语言知识,锻炼了运用语言的能力。

4.利用动作和语言描绘情景。

在英语课中有些知识和内容的情景是需要借助教师的体态语言和形象动作来渲染和描绘。让学生迅速地感知语言并在感知过程中体会和领悟教师的语言和动作含义从而把握语言的真谛。教师的逼真的模仿动作和生动形象的体态语言能让学生迅速地走入情景、理解情景、表演情景并以此来突破语言观。这样学生在真实情景中更容易进入角色,表演角色从而掌握了知识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课堂教学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在课堂中创设情景的具体方法很多,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多种方法,融会贯通,并且要考虑具体的情况,从实际出发,所创的情景要与学生的生活、学习、环境紧密联系而且自然,要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

总之,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英语教育应利于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创设愉悦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用英语交际的能力,做到寓教于乐,才能有效地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 2001年7月第一版。

第10篇

小学生学习英语能否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如果教学中不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不考虑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一味地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布置大量机械重复性的抄写作业,甚至是惩罚性的作业,使英语成为死记硬背的学科,就会导致学生丧失信心,自暴自弃,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仇恨英语学习,将使英语学习呈恶性循环状态。

这就要求英语教师营造和督促学校创设学习英语的有利环境,也应该努力创设直观、有趣的英语学习情景,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大胆实践、大胆交际,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以达到快乐学习、快速成功的目的。

学校和课堂是孩子学习英语的主要阵地,但家庭也是孩子练习、巩固和使用英语的有效场所。作为教师,应考虑如何为孩子创设轻松和谐的学校及课堂的英语学习环境,让学生真正学到并运用英语。所谓英语学习环境是指学生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和嘴里说的尽可能全是英语。

下面谈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我是如何创设学习环境和情景的,并在情境中说,在情境中学的实践与体会。

课堂现场,学生们争先恐后地举起小手,嘴里不停地说:“Teacher!Teacher,me!”被叫到的同学大声地说:“It's a dog.”老师鼠标一点,屏幕上果然出现了一只汪汪叫的狗,“Yes,you are right.Clever boy,here's your flag.”老师给予他高度的表扬。奖到小红旗的学生脸上顿时笑开了花。

预设:上过公开课的老师都有这种体会,原本活泼好动的学生在听课教师的众目睽睽之下,显得紧张而拘束,气氛会变得压抑、沉闷,这样的氛围会影响到学生和老师的情绪。因而教师刚开始的动作一定要适度夸张,学生和老师的声音一定要响亮,通过大声的说让紧张的心情得以放松。通过说、唱、跳的活动,忘记有那么多双眼睛的盯视,放松紧张的心情,通过唱游的方式完成所学知识的复习巩固。

1.Wanning-up exercises 热身运动

活动设计T:Clap your hands once\twice\three times.

Ss:(Do the action) T:Let's chant,OK?

Ss:OK!Music,ready!(CAI)Ss chant,acts,and clap,speak loudly.

2.Grteeting and revision教学常规

活动设计:T:Welcome to English garden.Class begins.Stand up,please.

Ss起立。T:Good morning!

Ss:Good morning,Miss Zhong!T:How are you?

Ss:Fine,thank you.How are you?T:I'm all right,thanks. Sit down,please.

Then teacher asks one by one.

3.Presentation

A:Let's say.

“Now,boys and girl.Let's meet a new friend. He is Tom.”(事先安排好在门外等侯的学生开始敲门),让我们去认识一个新朋友吧!“Hi,Tom. Nice to see you.”(开门后边说边跟他握手。)并出示课件。然后到学生中去,逐一握手说:“Nice to see you!” 先叫英语好的学生,他们也会学着说:“Nice to see you!”以此带动其他同学,接下去全班练习,由师生到生生操练,人人都开口说英语,达到交流的目的。

B:Let's learn

出示果冻的实物及单词,介绍:Oh,I'm hungry.It's time for snack.(哦,我饿了,该吃点心了)Look!What's this?It's a jell.教师拿起果冻走到学生中去领读jelly,教师升降调领读,学生齐读,然后叫学生―个一个来读,读对者发一个果冻,学生积极性高涨,抢着读,果冻――jelly.

C:Leds chant

出示课件童谣:Jelly,jelly-yum,yum,yum.yum,yum,yum-yum,yum,yum.I like jelly.学生一边拍手一边说唱,教师请几组学生上台表演并发小红花奖励。

体会:通过学生都比较喜欢的果冻来教单词――jelly,读对者发一个果冻,学生积极性高涨,抢着读果冻――jelly,效果好极了。再通过儿歌Jelly,jelly―yum,yum,yum来渗透本节课的重点句型I like…的教学,并发挥学生主动思维的能力,让学生替换单词造句,让学生学以致用。在初步完成这个单词的教学之后,我安排了看图片猜单词的游戏,让学生把新知和旧知融合起来,温故知新,并通过小组比赛的形式,增加活动的竞争性和组员的集体荣誉感。在最后安排了一个涂涂画画的交流环节,让学生的手、眼、耳、口都动起来,张扬个性。

反思: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英语课程标准》强调英语课程应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将学习变成学生自觉、自愿、高兴的事,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这就要求小学的英语教学无论从内容上,还是从形式上均要富有趣味性,以吸引学生的兴趣。本节课教师无论从设计还是课堂教学实施都注重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保持,课堂始终保持了一种浓烈的学习和参与的氛围,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2.情境创设要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

学生学习兴趣还要依靠外部条件刺激的作用。教师对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唤起,最重要的是浓烈的学习氛围的创设。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身心特点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唤醒学生的情感以及内在的求知欲、好奇心,从而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并进入自主式阅读的最佳学习状态之中。

第11篇

论文关键词:语境;交际;制约因素;认知

一 、语境学说之演变

语境是语言具体运用的环境。失去语境,语言就没有了依托,就失去了使用的价值,交际者就不可能理解彼此的真实意图语境。语境作为语言存在与变化的条件,在语言交际中,是由语言内和语言外各种制约因素共同构成的连续的系统。有人把语境划分为语言知识语境(verbal context)和非语言知识语境(non-verbal context),也有人称之为语内语境与语外语境。一般来说,前者是指上下文语境,后者则为情景语境(context of situation)与社会文化语境(context of social culture),到后来分得更细,变成了四种语境:“上下文语境;交际情景语境;社会背景语境和文化背景语境”。传统的语境观对于语言语义的学习与理解,以及语用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语境分析使得外语学习者,不再孤立地纠结于语法规则中的条条框框,不再拘泥于枯燥的纯语言学习,而是结合语境,从历史与文化的背景语境角度学习外语,掌握跨文化背景下外语语言交际能力。于是外语学习变成了外语习得和语言交际能力的获取。但传统语境观过分强调客观存在的环境因素,而忽略了人的心理因素,忽略了外语语言使用者在心理认知上的变化。1986年,语言学家Sperber和Wilson在其合著的《关联:交际与认知》(Relevance: Communication &Cognition)一书中,首次提出了认知语境说,认为:“语言交际是一个认知过程,是交际者双方在话语交际中做出认知假设的参与过程。”在认知语境观中,明示—推理,是交际中非常重要的两个因素。话语成功的关键在于关联性(Relevance),交际行为的过程主要的是受话人在关联性的基础上对认知语境的假设进行不断地选择和调整的过程。

从传统的语境观到认知语境说,人们对于语境的分析与理解经历了从相对封闭的、静态的、表象的阶段转向开放的、动态的、交互的、能动的心理认知语境阶段。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又是“人类的思维工具和文化载体。”无论是外语情景交际,还是外语语篇阅读理解,都是一个完整的交际链,其中都有参与的人物主角、事件、主题、场景、时间、上下文以及对话或语篇所表现出来的历史与文化因素,构成了一个总和。因此,仅仅依靠传统语境分析或者是认知语境观都无法解释这一语言交际的综合过程。因此,语言的使用环境更应该是多种语境交融在一起的,合成式的语境,而不是单一的独立存在的语境。对此,冉永平教授指出:“语境既包括认知语境也包括其它语境……,认知语境不能取代其它具体语境。”

传统语境是认知语境的外在源泉,是认知语境产生推理的条件。传统语境中的具体场合因素对交际双方认知语境的显现有触发作用。在言语交际中,语言使用者根据交际场合的需要,可以自觉或不自觉地激活相关认知语境,使交际顺利进行。

二、语境分析

1.上下文语境制约因素

从单个的词汇、短语、句子到整个阅读语篇,或者从交际对话的前言与后语的衔接,构成了完整的上下文语境,这个上下文语境既包括语法上的(时态、语态、语音、句构组成的语言符号系统)上下文语境,也包括语义方面的(情景与文化意义上的)上下文语境。因为“语言是个符号系统,语言由两个方面组成:形式与意义。”语境还有两个功能:一是制约的功能,二是解释的功能。因此,上下文语境对语言产生的制约与解释的作用表现在语法方面与交际行为等方面。

由于外语词汇的多样性与丰富性,一词多义往往会带来交际障碍。语境所具有的制约与解释的功能使得“上下文中的某些语词选用,受到上下文语境制约,使其无论从形式上还是语义上均与上下文整体保持密切的关联(有些语义甚至是相互一致的),这样就限制了它的所指功能及范围,从而使语词的所指功能具有了标记性,其所指范围具有了确定性。”因此,借助上下文语境分析,可以比较准确地推断出某些语词或短语的所指定义,达到消除歧义和发现其隐指含义或象征意义的目的。能起到语篇衔接作用的词语只有在一定的上下文语境中,其语义依赖于上下文语境,才有可能使其语言形式具有标记性,才有可能对语篇中某些特定的语言成分起到衔接作用,才可能具有交际语篇连贯的功能。如下列句中出现的“stood”单词,根据上下文语境,可推断出其语义是“忍受”的意思。

Once more I tried to consoled him:“I’ve had Toledo partridge twice before, and I promise you, it tasted just like yours.”

“And you stood?” he pushed his plate away but refrained from complaining to the waiter.

在与目的语国家的人们进行外语交际时,交际者双方根据话语的“前言后语”(上下文语境),猜词测意,判断、把握准确的交流信息,以达到彼此的良性互动。

2.情景会话语境制约因素

人们在从事交际活动时,总是在具体的时间、地点内就某些具体的话题运用某种语言交际方式,彼此展开情景会话。这样话语交际的当事人(交际者)、交际话题、会话时间与地点、交际的前言后语(上下文)会话语篇等所有因素的总和就构成了情景会话语境。

交际能否成功,能否进入良性互动的状态,言语交际时的情景(场合、交际方式、交际目的)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会话语旨、交际者本身还有交际或辅助交际的次语言、非语言交际符号(语气、语调、体势语言、丰富的面部表情等),构成了一种相互制约的情景会话交际语境。

情景语境反映了各种语言的、次语言的和非语言的交际符号相互粘着的交流状态,其中对交际成功与否起到最重要制约的是交际参与者的语言认知状态,即情景会话中的认知因素。

3.认知语境因素

交际参与者的心理认知活动与语境运用相结合,便形成认知语境。交际者根据交际过程中的明示,然后结合语境假设进行推理,判断并领会彼此的交际意图。认知语境是话语交际互动过程中存在于双方大脑中的一系列假设,这些假设是各自正确理解话语的前提。理解每一个话语所需的语境前提是不同的,因此,听者获得信息并及时做出反应的过程即是构建的每一个话语的认知语境(情景认知语境;社会文化认知语境;上下文认知语境)。

认知语境不是在交际之前就早已存在的,而是在言语交际的互动过程中与话语理解中不断选择的结果。当交际参与者具有相同或相近的语境认知时,彼此便能够达到最佳关联的交际状态,反之便会使交际无法进行或者导致歧义。

4.情景认知语境制约因素

在会话语境的诸多要素中,交际者(发话人与受话人)因素是主要的制约因素。交际者的社会与文化背景,交际者对于交际的目的以及交际符号的认知,均对交际的成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所有这些因素构建了交际者的情景认知语境。

(1)情景认知语境中言语交际者语言交际符号的认知制约因素。在交际互动中,交际者彼此间的语言交际符号认知关联性推理,对于交际的良性互动均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交际参与者之间语言认知差异越小,那么共处的认知语境就越大,交际障碍就越小。实践证明,当双方具备相同或相近的语言认知模式时,彼此便能达到最佳的认知状态,这样双方随着交际的深入,彼此的互明与推理便会获得很好的效果。中国人由于所学外语与母语分属不同的语系,文化传统等语言交际符号与交际行为模式迥然相异,这就势必造成中西方认知上的巨大差异,使得我们在外语交际或语篇阅读时,会遇到来自母语的负迁移等一系列的交际障碍,制约了语言交际参与者对语言交际符号的顺利解读。

情景会话中的语言认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发话人就自己的交际符号对受话人的理解认知的推理;二是受话人对发话人语言意图、交际符号认知的推理;三是交际参与者对不断延展的彼此的语言交际符码代指模式的进一步推理认知。

(2)情景认知语境中交际者非语言交际符号的认知因素。在情景语境会话中,语气、语调、面部表情、眼神、体势语(body language)等非语言交际符号,作为一种语言信息载体也参与了整个交际过程,其所承载的语义也是构成情景会话语境中语篇语义的组成部分。非语言交际符号同样具有文化意义,是经过漫长的积淀而形成的重要的语言应用系统的组成部分,有时,在交际中会形成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情景效果。一个人的举止尤其是眼神所能提供的认知信息量往往超过其语言认知层面,同语言交际符号相比,其所反映出的信息更为真实、准确与生动,更适合传递隐含的深层次交际认知信息,达到所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语境效果。非语言交际符号只有在完整的上下文连贯的语篇中,在完整的情景会话交际链中才能与语言交际符号系统一起发挥其作用。离开情景语境,其语言交际的辅助作用便无从谈起。正如David Abercrombie所指出的那样:“我们用发音器官说话,但我们用整个身体交谈。”T-Hall也指出,“时间讲话,空间讲话。”

非语言交际符号认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发话人就自己的非语言交际符号认知对受话人的语言理解认知的推理;二是受话人对发话人非语言交际符号认知的推理;三是交际参与者对不断延展的非语言交际符号认知模式的进一步推理认知。

由此可见,要达到能用外语进行有效的交际,还必须遵循目的语国家人们的交际模式,尤其是非语言的交际模式,拉近与交际对象的语言与非语言交际符号的认知差异。

5.社会文化背景语境

社会文化背景语境是指交际参与者所具有的社会政治背景和交际中所涉及到的文化、历史、宗教因素,还有生活习俗方面的因素。社会文化背景语境反映了目的语国家或地区的人们所具有的或代表着的各自不同的社会阶层、不同行业以及历史文化方面的特征与属性。

6.社会文化背景认知语境制约因素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的使用一定是在某种社会文化背景下进行的,它逃不开社会和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不同的民族及不同的文化习俗造成不同地域语言的差异,导致交流的障碍,“这种障碍表面上是语言本身带来的,实际上是社会文化背景认知差异使然,”由此而形成的不同的信仰、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念的认知差异导致了交际者对于社会文化层面的交际认知障碍,所有这些便成为制约跨文化外语交际的不利因素。东西方社会之间交际障碍,以及中东地区的纷争甚至宗教冲突与内乱从深层次上说都是社会文化背景语境下语言交际者的认知差异引发的。西方社会在面对美国在世界上的霸权时表现出了很大的宽容与依赖,可是面对中国的崛起,却发出一致的声音:“中国威胁论”。

从根本上说,就是西方人骨子里的傲慢的社会文化认知因素在作祟。

三、结束语

第12篇

【关键词】旅游英语 情境教学法 情景创设 优势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2-0107-01

一、情境教学法的内涵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情境中动情,在情境中共鸣,潜意识的进入学习状态,帮助学生迅速而又准确地理解教学内容。情境教学,是在对社会和生活进一步提炼和加工后才影响于学生的。诸如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课内游戏、角色扮演、旅游观光等等,都是寓教学内容于具体形象的情境之中,其中也就必然存在着潜移默化的暗示作用。

二、情境教学法与情景教学法的区别

情境教学法和情景教学法,只有一字之差,但是两者的含义是有很大区别的。“景,外界的事物”,它是具体的,直观的和吸引人的。情,由景物引起的感情。可见,“情景”是以景为基础,同时又以景为媒介来激感或是兴趣的。“境,是构成和蕴含在情景中一些相互交织的因素和相互关系”。所谓的情境是指:“一个人在进行某种行动时所处的特定背景。包括机体本身和外界环境有关的因素”。情景是要有实实在在的景物的,而情境强调的是一种背景,是一些因素,背景和因素不一定都是真实的事物,所以情境是既可以物化,又可以是抽象的。情境比情景要丰富,复杂的多。

总之,情景教学法是融合了教学中的客观主体和主观感受的广义的背景,这样的背景可以使实在的物景,也可以是声音,颜色、气味等营造的气氛、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的因素。可以这样说,情景教学时情境教学的基础组成部分,实施情境教学可以采用情景教学的方法。

三、《旅游英语》课程中情境创设

1. 用生活展示情境

把学生带进旅行社,分成小组参与旅行社各项业务,选取某一个典型场景,作为教师和同学们观察、探论的客体。

2. 用多媒体演示情境

通过多媒体的图片背景和音乐来展示情境,多媒体电教化是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教学方法,它具有图、文、声并茂的功能,用多媒体进行情境教学能够在《旅游英语》课堂上创设出更为真实的旅游环境,使学生在较为真实的旅游情感中发展自己的英语语言表达能力,拓展自己的视野,增加英语语感。在《旅游英语》教学过程中,有一个环节是“Introducing the Great Wall”(介绍长城),说得是客人打算游览长城,导游员给外国游客介绍中国长城和孟姜女传说两个内容。课上,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放一些关于长城和孟姜女传说的英文VCD,让学生产生感性认识,然后向学生介绍对话中的人物,场景和介绍景点的常用英文句子,教师讲解句子让学生牢记后在播放对话录音,最后教师分配介绍长城的任务,同学们自己编写对话后进行表演,这样从看、听和说三个方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另外,学生在表演过程中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长城或孟姜女的图片,或播放一些模拟孟姜女的哭声等声音,增加表演气氛,让任务更真实,让同学们记忆更加清晰。

3. 用表演体会情镜

情境教学中的表演有两种,一是进入角色,二是扮演角色。“进入角色”即“假如我是课文中的××”;扮演角色,则是担当课文中的某一角色进行表演。在《旅游英语》教学过程中,例如在讲“Chinese Cuisine”(中餐服务)这一环节时,有餐厅服务员,和游客(包括导游员)两个角色,由于学生自己进入、扮演两个角色,课文中的角色不再是在书本上,而就是自己或自己班小组中的同学,这样,学生对课文中的角色必然产生亲切感,很自然地加深了内心体验。

4. 用语言描述情境

以上所述创设情境的三种途径,都是运用了直观手段。情境教学十分讲究直观手段与语言描绘的结合。在情境出现时,教师伴以语言描绘,这对学生的认知活动起着一定的导向性作用。语言描绘提高了感知的效应,情境会更加鲜明,并且带着感彩作用于学生的感官。学生因感官的兴奋,主观感受得到强化,从而激起情感,促进自己进入特定的情境之中。

四、情境教学法的优势

1. 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效率

让学生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的能力目标和掌握知识目标,是教学追求的主要目的。我们往往有这样的经历,对于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往往比听说的事情更有清晰的印象,这是因为情境记忆比普通记忆更容易被我们的大脑提取,形象性和直观性是学生思维的主要特征。学生们科目很多,精力有限,情境教学因为设定的内容和生活息息相关,能为学生创设有效的思维情境,使学生在近似于游戏的环境中学习,身临其境的体验,不由自主的进入课题,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满足学生的求知欲,给学生更加深刻的印象,提高学习英语的效率。《旅游英语》课程中,让学生们在导游模拟实验室或是校外的培训基地,采用任务创设,角色扮演和分组训练等教学方式的实景教学,要比教师在教室里单纯的讲解单词和英文句子要强的多。

2. 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情境教学法是一种非常宝贵的教学思想,它被广泛的应用于各个学科的教学领域,对于英语教学,它能使学生对语言材料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和模拟情境中锻炼,强化,提高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更好的理解情境中所传递的信息和语言材料,触景生情,激活思维,大大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3. 挖掘学生潜质

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个性特征。情境教学的形式是多种多样,重视学生个性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民主和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发表不同的看法,提出自己的问题。在这种教学方式下,教师可以因材施教,挖掘学生潜质,发挥学生的各项才能。在《旅游英语》课程中,例如在讲“Receiving the tourist at the airport” (在机场接团)这个任务时,每个小组的成员在接团过程中发生的故事都不同,英文对话编写的有声有色,情节波澜起伏。在情境表演过程中,有的同学想象能力很强,有的有很高的模仿能力,有的有很高的创作能力,有的有很高的英文的口头表达能力等等,团队的每个成员都努力发挥自己的优势来完成任务。

4. 鼓励教师更深入的研究和学习

情境教学转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在信息时代,学生们获取知识的渠道很宽,教师的有些知识都是从学生那里获取的。例如笔者在讲“英文欢迎辞”这个任务时,有的同学提到在欢迎辞中,必须提醒游客记住旅游大巴车车牌号这一项,就给笔者上了一课。

在情境教学过程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和遇到的难题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有的不是教师当堂就能够解决的,这就迫使教师课下寻找答案,和同学们一起探究知识点,研究和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参考文献:

[1]周书云.旅游英语课程中的情境教学初探.牡丹江教育学院学.2007(01).P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