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生态设计

生态设计

时间:2022-07-26 11:09:5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生态设计,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生态设计

第1篇

关键词:沙河公园;生态性;可持续发展

一、公园性质定位

休闲娱乐:能满足城市军民文化娱乐和儿童游乐的需求。

观光游憩:以景观、景点为主体,建设形成优美的环境,成为城市居民游览、观光的好去处。

科普教育:通过植物、设施等对城市居民进行科普教育和生态教育。

生态防护:通过大范围的绿地建设,使公园范围内形成质量良好的城市绿地,成为城市的生态屏障,极大地发挥生态防护功能,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二、设计构思

以城市生态景观学理论为指导,以城市居民的需求为依据,结合城市文化,贯彻“自然、生态、健良、现代、发展”的主题,合理布局,艺术造影,创建生态化、景观化、现代化和人文化的城市公园。

生态化理念――营造城市森林。城市森林建设已经成为城市绿地的新潮流。在公园设计中,在公园的南北两侧形成大面积的生态林带,开成具有较高生态防护功能的城市森林,将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维护城市生平衡,提高城市形象具有有积极的意义。

景观化理念――景观多样性。公园的设计以植物景观为主,要把据需要,营造了适当规模的水体景观、建筑小品等景观,各种景观空间相互渗透交融,和谐共存,形成了移步换景、景观多样的园林环境。

现代化理念――紧贴时代气息。公园的设计应充分考虑所处的环境背景与时代特征,空间布局简洁明快,景观计计新颖独物,使公园建设与城市环境相融合,与时代特征同步。

人文化理念――文化展示平台。公园设计应充分挖掘地域人文资源,寓丰富地域文化内涵于公园景观设计之中,使公园成为城市文化展示的平台,弘扬城市文化,彰显城市特色。

三、总体布局

1.功能分区

根据公园自然资源特点、周边环境特点,结合城市居民需求,设将公园分成八个功能区,如下:

(1)管理区

位于公园东入口附近,是公园的管理中心,占地1.5亩,其中建筑面积500平方米,包括办公室、职工宿舍、仓库、车库等。

(2)水上游乐区

位于公园中部。中国园林素有“有山皆是园,无水不成景”之说,利用公园中部地势相对低洼的区域,设计一处人工湖,水面面积15000平方米,开展划船、垂钓等水上游乐活动。水上游乐区设计有游船码头、垂钓区、亲水平台、曲桥等景观,结合丰富的水生植物,形成碧波荡漾、垂柳依依的水体生境景观。

(3)儿童游乐区

位于公园东部,靠近东入口。由集散广场、大型疏林草地组成,是儿童进入公园很容易可以找到的一个区域。儿童娱乐设施有:电瓶车、跳床、过山车、滑梯、攀岩、旱冰场、淘气堡、转马、海盗船等娱乐设施。

(4)森林休闲游憩区

位于公园西北部,靠近沙澡,是公园内地势最处低的区域,也是一处相对安静的场所。充分利用现有树林,设计有游览步道、休息设施和集散广场,形成一处供中老年人森林游憩、休闲娱乐的场所。

(5)植物观赏区

位于公园西北部,靠近西入口。利用现有的大沙丘,栽植各种园林观赏植物,形成一处植物种类丰富的植物观赏区,游人不仅可以在此观赏值物,也可以登高远望,近可俯视全国,将公园全貌尽收眼底,远可眺望开发区,饱揽城市美景。

(6)文化广场区

位于公园东南部,以景观大道与东大门相接,是游客进行文化娱乐的区域。该区主景为一下沉式喷泉广场,布局精美,风格同代。喷泉为旱喷泉,以增加游人的容纳量,同时,文化广场可以成为露天演艺场所,满足城市居民节日聚会、文化演出的需要。

(7)健身运动区

位于公园中部,南接文化广场区,是一处供群众室处健身的场所。该区设计为林荫广场,林下布设健身器材,为城市居民提供晨练、健身运动的场所,体现公园建设的“健康主题”。

(8)滑沙娱乐区

位于公园西北部,利用现有大沙丘,形成一处滑沙娱乐场所,体现地域自然资源特色,丰富城市居民的户外运动项目。

2.景观空间组织与设计

景观设计根据各功能区对景观环境的需求,在整体协调统一的原则下,突出不同空间的景观特色,营造了各具特色景观空间,使公园成为一个生态自然、景观多样、和谐发展的城市绿地系统。公园的主干道作为连接各个景观空间的“主动脉”,将各个景观空间有序的连接起来,成为景观空间相互交流沟通的纽带,完成了公园环境空间的构筑。

四、公园中设计的主题性景观主要有

(1)花林稚乐。在儿童游乐区配置大量的乔木和花灌木,乔木主要有国槐、樟子松、云杉、栾树、山查、山桃、山杏等,花灌木主要有榆叶梅、丁香、连翘、丰花月季等,形成花木扶疏、百花争艳的植物景观,乔木绿荫如盖,满足儿童游乐区的遮荫的需要,花灌木色彩明快,与儿童游乐区的欢乐气氛相协调。

(2)音乐喷泉。在文化广场区设计一外音乐旱喷泉,成为游人活动的中心地带。喷泉启动时,水花随着悠扬的音乐此起彼伏,游人在喷泉中穿梭戏水,景观优美,风格现代。

(3)槐林票香。在文化广场西部僻静区域,设计一处刺槐林,夏初槐花盛开之时,槐得四溢,清香扑鼻,为整个公园速写为清新的花香。

(4)柳岸春晓。在人工湖东岸,栽植大量的垂柳,初春柳芽先发,翠柳依依,婀娜多姿,倒影碧波,“映池同一色,逐吹散如丝。”盎然春意,扑面而来。

(5)云阁揽胜。在人工湖东南部的小沙丘上,一座揽翠阁,为仿古四角亭,檐牙高啄,环境幽雅。揽翠阁是人工湖南部观赏水景的一个制高点,与湖对面的吟秋阁隔水而望,形成对景。

(6)海棠船坞。在人工湖东南岸设计一处游船码头,植物配置以海棠为主,故名海棠船坞。船坞上设计一个为游客遮阳的张拉膜,体态轻盈,不仅满足了遮荫需要,而且增加了船坞的景观性。

(7)碧水银滩。利用原来的沙丘,在人工湖西岸设计一处沙滩。沙滩在湖畔平坦宽阔,金沙细软,为游客提从日光浴所场所。

(8)菏池听雨。在人工湖南部近岸处种植荷花,夏季荷叶田田,红花映日,形成“映日荷 花别样红”的美丽景观。雨天,依栏而立,静听雨打荷叶的声音,别有一番意境。

(9)石瀑飞流。在公园西部设计一处假山瀑布,与西大门遥遥相对,使游人一进入公园就可以看见瀑布,听见水声。假山瀑布体量较大,气势壮观,水花飞溅,水场如雷。

(10)琴林听音。在连接西大门和瀑布之间的景观大道南侧设计一处林下休息空间,平坦草坪上道路纵横,仿佛琴弦一样的在梳林草地间延伸。静坐林中,附近瀑布的声音和风吹树动的声音悦耳动听,似有琴弦轻吟。

(11)曲廊清爽。在公园西部的大沙丘顶部建设一处亭廊组合的景观建筑,该处为公园的最高点,是馆员内一处绝佳的观景点。登台而望,视野开阔,天高气爽,顿生豪迈。

(12)霜林流丹。在大沙丘上大量配制黄栌、五角枫、火炬树等秋色叶树种和针叶树种,深秋,层林尽染,霜叶流丹,形成“小枫一夜偷天酒,却情孤松掩醉容”的西山红叶景观。

(13)曲桥飞渡。在人工湖北部设计一跨湖曲桥,桥曲线流畅,风格现代,桥上敷设淡绿色玻璃,人行桥上,如履清波。桥上设计有三座景观亭,桥亭倒影,形成一幅美丽的景观。

(14)沙坡飞驰。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在大沙丘北部设计一处滑沙场,为游客提供滑沙场所,体验从沙坡上飞驰而下的刺激感觉。

(15)柳浪闻莺。在公园西北部的低洼地带大量栽植垂柳,形成柳浪闻莺的景观。林中设步道、草亭和集散广场,形成一处环境幽雅的柳林休闲吧。

(16)桃溪浣芳。在公园北部设计一条溪流,连接人工湖和沙河,作为人工湖溢水、换水的排水沟。溪流曲折潆洄,两侧大量配置以山桃为主的树木,春季桃花天天,灿若红霞,花树倒影,飘花流香;形成桃溪胜景。

(17)柳池闲钓。在人工湖北部设计一处垂钓空间,岸边栽植垂柳作为遮荫树,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垂钓服务。

五、植物景观设计

根据气候、植被特点和景观的需求,该地的植物群落以落叶树种为主,和常绿针叶树种形成混交林,结合树种的生态学习性,乔、灌、地被合理搭配,形成大乔木层、小乔木和花灌木层、地被植物层三个层次结构,即满足了景观的层次感,丰富观赏效果,又能满足植物对阳光强度的不同要求。同时,在植物造景中,注重树种的多样性,形成具有多样性的植物景观。

大型乔木,形成植物群落和景观的上层界面,是绿地系统的骨架。以保证绿地夏季的浓荫、冬季充足的阳光和四季景观的持续性。

小乔木和花灌木,形成植物群落和景观的下层界面,是绿地系统的肌肤。以鲜艳的花(叶)色,优美的造型,成为植物景观的主要界面空间。

地被植物,是绿地系统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植物群落和景观的铺垫,弥补了乔、灌无法覆盖的地面,对景观具有烘托、渲染作用。

通过丰富的植物造景,公园内植物景观五彩缤纷,季相变化明显,春夏有开花植物,秋季有秋色叶植物,冬季有常绿树种,达到了三季有花、四季有绿的景观效果。

6.水景设计

公园水景设计的基本布局是一湖、一瀑、一泉、一溪。

一湖。即人工湖――翠湖。水面面积15000平方米,水深0.8~1.5米。

一瀑。即西入口附近的假山瀑布,假山高5米,宽15米,瀑布下设计水池。

一泉。即位于公园中部的音乐喷泉,喷泉广场直径45米。

一溪。即连接人工湖和沙河的桃溪,溪流曲折潆洄,利用高差,形成多个跌水,丰富了公园的水体景观。

为了节约水资源,通过管道等将这些水景连接起来,实现循环使用。同时,人工湖的水可以作为灌溉用水,满足绿地对水分的需求。

参考文献

[1]David Weaver .生态旅游[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

[2]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

[3]胡长龙.园林规划设计.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

第2篇

论文摘要:人类社会的高速发展,却以生态危机的加深为代价。世界各地兴起了“绿色运动”,逐渐形成了“绿色思想”。 设计界也开始掀起“绿色设计”潮流和对“生态设计”的研究。文章对生态意识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伴随着机器大生产,人类进入了工业文明时代,工业文明的价值观是以人为中心的一种价值观,是一种经济价值观,对任何事物都是以对人的欲望,特别是物质欲望的满足来判断其价值,并由此出发确定人的行动方式与方向。人们对于科技的推崇和迷信,导致人们普遍相信,科技的进步可以解决人类生存发展中的任何问题。在室内设计中亦曾一度普遍追求机械感觉的潮流,一时,处处洋溢着机器理性的光辉。帝国大厦、艾菲尔铁塔等一系列的标榜新建筑和工业化成就的建筑物就是在这样一种思潮下,率先在建筑领域中肇始发端的。

滥伐森林,土地、水资源过度利用和不合理的开发,土地荒漠化、酸雨、沙尘暴任意肆掠,地球的保护层臭氧层出现空洞,环境、气候变得越来越恶劣。人类财富大量积聚的代价却是向地球无情地掠夺,导致资源和能源的无节制消耗。人类现在一年所消耗的矿物燃料,相当于在自然历史中要花费100万年所积累的数量。在机器大工业这种经济模式、经济规模和巨额消耗物质形式资源和能量形式资源的现实中,如不能够有效地遏止这种汹涌增长的势头,人类无异于是在为自己挖掘坟墓。

“生态设计”的兴起

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生态危机的加深,人类在工业化进程中对生态的破坏进行了反思,世界各地兴起了“绿色运动”,逐渐形成了“绿色思想”。到了80年代初,西方设计界兴起了“绿色设计”潮流和对“生态设计”的研究,突出生态意识和以环境为本的理念,保护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创造健康的居住环境。绿色设计意味着设计可以节约原材料、使用的材料可以回收、在使用过程中不会产生污染环境的废气、不会造成对水资源和自然生物的破坏,以及具有人类健康的安全性能等等。绿色设计具有安全性、节能性、生态性、社会性等基本特征,而生态设计是生态学思想在设计领域的具体应用,其理论基础是产业生态学中的工业代谢理论和生命周期评价,二者在内涵上有重大的关联。生态文明要求形成“人——自然”的整体价值观和生态经济价值观。人类的一切活动都要服从“人——自然”系统的整体利益,即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和协调发展,要同时能满足人的物质需求、精神需求和生态需求。生态文明理论认为,人的需求是多方面的,不但有物质和精神需求,还有满足自身生存发展、休养生息、享受自然美、安全、健康舒适愉快的生态需求。现在,对环境与室内设计的“优良设计”的标准也进行了新的定位,设计不再仅仅是美观、漂亮、豪华或雅致,更多的是考虑它的环保性、安全性。对于环境和室内设计的评价标准已经加入了健康、环保和道德等因素。许多国家现在已经把健康和环保纳入到室内设计的法规之中,都制定了严格的政策来限制那些不符合环保的产品和材料用于室内和环境设计,同时也制定了严格的法规限制那些不符合人体健康的材料使用。

室内生态设计考虑的几个方面

建筑的主要作用是空间的围合,围合的空间与外界的交互也是室内设计的重要因素之一。空间、空气、阳光是交互的主要内容。随着技术的进步,这些已经不再单纯地依赖门和窗的手段,比如空调,比如大面积的天窗等等。对于室内设计而言,处理好建筑内小环境和建筑外大环境的关系是设计中的题中之义,并不令人惊讶。设计师在处理室内空间和建筑环境时,首先想到的往往是协调,尤其是风格的协调。事实上,室内设计潮流无论怎样变化,也脱不出装饰和空间的圈子,设计师需要满足空间的功能性分割要求,需要注意空间的舒适性分割要求,需要满足装饰的主题性要求,需要注意设计的成本要求,需要协调设计师与雇主之间的审美差异等等。而生态设计在室内设计领域的运用则是生态意识对装饰和空间的统领。在设计时从绿色、生态方面应考虑如下几个方面:

1.考虑材料的环保性。第一是材料自身的环保性(石材、人工合成的化学材料等),即材料不存在危害自然环境的成分;第二是材料的再生性(木材等),即材料能否循环使用。

2.考虑节能性。利用环保产品,如节能灯具、水具、光电板、集热器、吸热百叶和有效的遮阳织物,以及利用太阳能的太阳能集热器、双层隔热玻璃、太阳能发电设备等。太阳光二极管玻璃窗就是一种人工智能玻璃窗,使用这种玻璃窗可以保持室内冬暖夏凉,非常有效地节约能源。这种窗户有两种设置,设置在冬天档,百叶窗就会尽可能地吸收室外光线,并保持室内温度,通过产品本身的特性,只吸收光能,却不使之散发;设置在夏天档,则大量反射阳光,阻止热量进入室内,保持室内凉爽。生态设计既包括了与环境的共生,应用减轻环境负荷的节能新技术,又创造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

3.考虑可循环再生性。采用多层次的室内绿化,利用目前发展起来的腐植土生成技术、防水处理技术、无土栽培等现代绿化技术,用以吸收二氧化碳,清除甲醛、苯和空气中的细菌,形成健康的室内环境,具有生态美学方面的作用。一方面补充了地面绿化的不足;另一方面,往往与建筑自然通风、采光的处理相结合,大大改善了室内空间与自然的隔离状况,把自然生态延伸到了室内环境。保持设计的可循环再生性。

4.考虑“以人为本”的舒适性。首先把生活其中的人放在首位,设计出更符合人性化、更便利、更舒适、更体贴的生活环境和室内空间是设计师在新时代的重要目标。在技术不断发展的信息时代里,人的异化和物化已经成为哲学家们所担心的重要问题,尤其是在工作给人们带来越来越多的压力的今天,人们更希望能够在公共空间里得到更多的人性化关怀,人们渴望在一天繁忙的工作后在一个设计温馨的家里享受到放松感和安全感,在一把舒服体贴的椅子上得到身体的休息和心灵的慰藉。“以人为本”还要考虑到环境使用的特殊人群,如病人、残疾人、老年人和儿童,考虑使用者的心理需求和生活习惯,还要体现出对使用者的精神关怀。

5.考虑文化科技。与现代高技术的结合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电子技术和材料技术等为代表的现代高科技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将对采光、通风、温度和湿度等室内环境因素产生巨大的影响,有可能使室内环境设计出现一次新飞跃,为室内生态化设计提供可靠的保证。

总之,在现代的室内设计中,虽然生态设计还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还处于试验阶段,真正的要实现生态设计还是要依赖进步的科技手段。但是生态设计思想和生态设计意识却是设计师们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

第3篇

关键词:生态建筑;节能门窗材料;遮阳挡板;废弃物无害化

引言

生态建筑是实现经济建设可持续性目标的重要基础设施,相关建设人员应在明确其设计应用原则与策略的情况下,找出优化控制的方式方法。即需遵循以人为本原则、整体性原则、因地制宜原则以及节能性原则,来实现生态建筑的设计使用目标。而相关的设计对策,则应从智能化、自身节能效果、建筑与环境关系以及新技术新理念,来满足人们对生态建筑的建设使用需求。

1研究生态建筑设计原则与对策的现实意义

生态建筑是根据建筑物所处地域环境特色,将建筑学、生态学以及节能减排技术等综合利用的起来建筑工程项目类型。研究表明,生态建筑是由三个主题构成,即以人为本、节约能源以及人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处。这里的以人为本就是将人的需求作为主要基础,满足处理建筑物的基本功能外,强化其他功能目标的实现;节约能源,主要是将节能减排措施应用于建筑工程的保温系统以及蓄热系统中,从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此过程,就是将太阳能、风能以及生物能等可再生资源充分利用起来,以满足工程建设的节能功能效果需求。而人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处,就是通过控制废气、废水以及噪声的排放,来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目标,从而使建筑用户生活在更为低碳的环境中,以强化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共赢效果。由此可以看出,生态建筑是实现当前现代化经济建设可持续性目标的关键,研究人员应在明确设计原则与设计对策的前提下,作用于实践[1]。

2生态建筑设计原则分析

2.1以人为本原则

以人为本是生态建筑进行设计建设的核心内容。具体来说,在进行生态建筑设计过程中,要将“人”这一社会主体作为服务对象,即在保护生态建筑基本使用功能的同时,为建筑用户提供舒适、方面以及健康环保的生活工作环境。为满足人们不断提升的物质精神需求,相关建设人员应不断健全生态建筑的设计标准,从而提高工程建设使用的设计水平,以为生态建筑在建筑行业中占据越来越广阔的发展空间。

2.2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设计原则,就是生态建筑的设计在保证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强度工程建设使用的整体功能。具体来说,设计人员要充分考虑工程所处的自然环境、文化特色以及经济条件,来提升生态建筑的生态与施工功能,从而与建筑物周边的环境进行更为完美的融合。

2.3因地制宜原则

因地制宜原则,就是根据工程项目所处的生态环境,进行综合分析,以提出具有经济、社会以及环境效益的设计方案。具体来说,就是结合工程所处的气候变化情况、地域条件,即将自然光照与风能资源充分利用起来,以降低生态建筑的能源消耗量。例如,在进行生态建筑的景观绿化设计时,要尽量采用当地的植被物种,以提高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从而避免外来物种对本地乡土物种可能带来入侵问题[2]。

2.4节能性原则

能源消耗这一世界性问题,随着经济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已经成为不得不面临的问题。生态建筑就是在这一市场背景下被研发出来的,因此,设计人员须将节能性作为设计建设的重要原则之一。具体来说,设计人员应尽可能采用可降解的清洁建筑材料,已实现对建筑材料的无害化处理目标。此外,还可将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充分利用起来,以减少建筑工程对电能以及不可再生能源的依赖,从而实现生态建筑建设使用的低能耗目标。

3生态建筑相关设计对策

3.1生态建筑设计对策———智能化

智能化在生态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不仅能完善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还能充分体现出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例如,在生态建筑的照明系统设计中,光电材料的智能体现,使得照明系统能够根据太阳光照的强度调节照明的摄入量。与此同时,还能利用光照进行发电,这就提高建筑工程建设使用的采光效果。由此,便实现了生态建筑对能源消耗的控制,从而为建筑用户提供了更为舒适与节能的生活工作环境[3]。

3.2生态建筑设计对策———自身节能效果

据权威资料证实,建筑物对能源消耗最大的系统内容包括:建筑物内部的通风、采光、取暖以及降温设施等。这些均为建筑物进行建设运行使用能源的大户,要想对其进行节能控制,需从系统自身的节能效果出发,从而为生态建筑设计提供一些有利的条件,以实现工程建设的可持续性目标。具体来说,可通过提高自然采光在建筑物中所占比重,即结合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设置围护结构,以提高系统运行的耐久性。这里围护结构指的是:节能门窗材料、保温设施材料、双层通风玻璃幕墙以及遮阳挡板等。这些设施材料,均能为生态建筑物的自然降温与保暖设计提供助力。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要根据生态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与资金条件,来选择具有准确性的围护结构材料。如表1所示,为节能门窗材料的性能指标。此外,对于风能的利用,就是根据风力与风向的特点,降低施工建设对机械设备的依靠,以减少施工材料与尾气排放。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植物生态功能的设计利用,其应根据自身的节能效果,实现在夏季通过树荫来降低环境温度、增加湿度以及优化生态建筑环境绿化的目标[4]。

3.3生态建筑设计对策———建筑与环境关系

生态建筑的建设势必会占用一定的空间,并向环境中排放废弃物,因而,生态建筑的设计应当尽可能的缩减无谓的土地占用面积,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并使用可以循环利用的可再生材料进行建设,对产生的废弃物进行无害化的处理,最大限度地保证周围的环境不受影响,达到生态建筑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目的[5]。

3.4生态建筑设计对策———新技术新理念

在对生态建筑进行设计时,应当积极发挥设计人员的创新精神,借鉴外国的先进经验,采用最新的设计理念,将节能环保的新技术应用到生态建筑的建设当中,不断完善生态建筑的使用功能,完善生态建筑的生态功能,提高生态建筑的科技含量,使生态建筑的设计更加科学、节能、环保,同时进一步降低生态建筑的建设成本,减少生态建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全面的提高生态建筑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生态建筑设计要以人、整体化以及与环境的和谐统一作为主要原则,来进行智能化、自身节能效果效果、建筑与环境关系控制以及积极运用新技术新理念的生态建筑建设。事实证明,从上述设计角度入手,不仅能够多元化生态建筑的设计使用功能,还能提高生产建设的效率。为此,相关建设人员应将其应用于地区进行现代化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中来,从而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目标。

参考文献

[1]季凯.关于绿色生态建筑暖通设计中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四川水泥,2015(10):105.

[2]赵天林.现代生态建筑设计原则与方法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5(08):292.

[3]吴峰.生态建筑设计的原则及方法浅析[J].科技与企业,2013(05):205.

[4]付兵.绿色生态住宅建筑设计原则及其实现[J].江西建材,2012(02):30~31.

第4篇

关键词:生态设计;生态学;景观;生态环境

自工业革命以来,我国城市发展主要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而逐渐发展起来的,这就导致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直接威胁到人类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景观中的生态设计的主要目的也就是为了改造环境,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该如何进行生态景观设计,并在生态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如何保留原有的生态功能与文化特点,这是我们需要面对的问题。以下从生态设计在景观中的概念出发,浅要阐述了生态设计在景观中的运用以及重要性。

1 景观中生态设计的概念分析

目前,在我国社会各个行业中,设计无处不在,它是当前使用范围最广的一个词,当然,其中也包括了一门新兴的设计学科,即是景观设计。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需要注意到的是,很多景观设计人员在设计的过程中,只是一味的突出其功能与美观,甚至将设计当做市场竞争的一种手段,而不是为了改善环境,为人们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空间。因此,要想设计得到良好的发展,就需要在实际工作中突出其未来性的特征。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上出现了一种新的设计方式--绿色设计,也可以称之为生态设计。生态景观设计是生态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是与生态环境相互协调,在设计过程中将环境的破坏程度降到最低的景观设计我们就可以称之为生态景观设计。事实上,早在二战之前,国际上就已经出现了生态景观设计的概念,虽然在过去的研究当中有很多都是幻想而来,但是从客观的角度来讲,它的确改善了生态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直到二战之后,西方工业发达国家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甚至威胁到了人类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但是由于人们并没有对其加以重视,导致水资源、土地资源、能源极度短缺,最终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因此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中,我们有必要对景观中的生态环境做深度研究,它不仅是设计领域中的一种新的发展方向,还是一种新的设计理论学科,即是通过生态学的方式来思考并合理的设计。

2 当前的景观设计与传统的景观设计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类的进步,我国经济得到了飞跃的发展,城乡的面貌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在一些大中型城市当中,景观工程的建设促使景观设计朝向更好的方向发展。但是在我国大多数城市在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并没有突出当地的特色,也没有将生态环境以及未来性特征融入进来,还有一些城市中竟然出现了欧式花园等。纵观国际,虽然国外很多国家都开始关注生态设计,并对其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他们并没有将生态设计实际运用在景观设计当中。而在我国传统文化当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自西周以后,人们更是注重人与天之间的关系;而在明清时代,人们已经将这一思想观念运用在建筑设计当中,例如干阑建筑。它主要是以木质结构为主,不仅满足了建筑的使用功能,还重视了当地环境的特点,使建筑的各种特色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这些都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

3 生态设计的运用

生态设计不是一种技术的追求,而是一种观念的变革,它带给人类的不仅仅是提高人类的审美能力,也不仅仅是为了占有设计,而是利用生态设计,科学技术从宏观的角度拯救人类。比如,正在迪拜修建的迪拜旋转摩天大楼,虽然造价不菲,但是意大利建筑师戴维・菲舍尔将这个旋转大楼装上太阳能板,大楼每层之间都安装有巨大的风涡轮机,它们将为整个建筑提供足够的电力。这样运用当代科学技术为生态服务的新观念为指导的设计才是保护生态、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生态设计不仅仅满足人的需要又有益于生态平衡,它更加重视的是地球的生存能力,和传统的设计理念想比,它具有多方面的特点和优越性,比如它和科学技术综合,改造人类的居住环境。这样,人和自然的关系更加和谐。

4 景观设计师的责任和生态设计的重要性

在整个景观设计的过程中,景观设计师都必须要深刻意识到生态设计在其中的重要性,使景观设计满足国家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景观设计师在设计的过程中,一方面需要将当期的地理环境、区域特色等考虑在其中,还需要将当地的科学技术水平开裂在其中,从而形成一个全新的领域,例如在建筑设计过程中,我们采用自我能源供给系统作为一种新材料,或者将资源能源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以供人们的需要等。国外著名建筑师在实际工作中,它将大量的掩土建筑进行深入研究,并通过实践发现,这种建筑不仅具有非常好的生态环境效应,还可以使自然生态景观和土地利用有机地统一起来,同时也可以取得不错的节能效果与心理满足。因此掩土建筑又被为“未来建筑”。因此生态学这个基础环境科学应引起广大景观设计师的关注,并在具体实践中大力推广和应用。

5 土地在生态设计中的重要性

当人类不停地行走于大地表面之上,在穿越峡口和攀登山顶之时,不知会有多少次驻足而立,研究大地之形态。

对于现代景观设计师来说,掌握着一块块土地的命运,土地又是人类赖与生成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所以设计师在设计的时候要与对待自己的生命二样对待这片土地,土地是有生命,设计师在土地上进行景观设计的时候应该是一种赋予土地更鲜活的生命力的过程,而能让土地拥有生命力的设计就是生态设计,每一块没有死亡的土地上都有许多鲜活的生命在上面繁衍生息,这就是土地的生命力。

生态设计不是一种技术的追求,而是一种观念的变革,它带给人类的不仅仅是提高人类的审美能力,也不仅仅是为了占有设计,而是利用生态设计,科学技术从宏观的角度拯救人类。

结束语

如果景观设计仅仅是为了满足人类本身的利益,以人类为中心思考,那么这种唯利是图的思维方式会让人类无所顾忌的像自然掠取资源,会麻木的对待自然环境的破坏,这种改造只能带来短暂美好环境,从长远来看其本质是在破坏环境,这未免对大自然太不公平,尽显了认了人类自私的本性。人类聚居与自然共同生存和发展生态健全且优美的环境的城市是未来城市的发展方向,寻求人类和自然互利共生的途径是维护城市稳定发展的建设方法。实现生态环境与人类社会的利益平衡和互利共生。

参考文献

[1]李砚祖.艺术设计概论[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

第5篇

关键词: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设计

1绪论

生态文明理念下的设计是指人们在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同时,不断克服改造过程中的负面效应,积极改善和优化自然与自然、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关系的设计。它是人与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反应了人类处理自身活动。今天,人类正面临着自然资源减少、环境恶化、人文生态遭受破坏的现实,尽管在环境设计的领域有了新材料和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但是并没有解决环境污染、能源浪费等问题,如何保护我们的人文生态环境,成为了许多景观设计师正在努力的课题。

2不同角度的生态文明

(1)广义的角度。广义的生态文明包括多层含义。第一,在文化价值上,树立符合自然规律的价值需求、规范和目标,使生态意识、生态道德、生态文化成为具有广泛基础的文化意识。第二,在生活方式上,以满足自身需要又不损害他人需求为目标,践行可持续消费。第三,在社会结构上,生态化渗入到社会组织和社会结构的各个方面,追求人与自然的良性循环。

(2)狭义的角度。狭义的生态文明要求改善人与自然关系,用文明和理智的态度对待自然,反对粗放利用资源,建设和保护生态环境。

(3)生态文明是一种发展理念。这种观点认为,生态文明与“野蛮”相对,指的是在工业文明已经取得成果的基础上,用更文明的态度对待自然,拒绝对大自然进行野蛮与粗暴的掠夺,积极建设和认真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改善与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

3生态文明背景下的设计

(1)生态文明背景下的景观设计。1)沈阳建筑大学校园。说到生态文明背景下的景观设计,不禁让我想到了俞孔坚的生产性景观设计。它所要体现的不仅仅是设计的艺术性、美观性,而且还注重了作品的生态型、可持续性。例如沈阳建筑大学校园的设计,大量使用水稻和当地农作物、乡土野生植物(如蓼,杨树)为景观的基底,显现场地特色。不但投资少,易于管理,而且能形成独特的、经济而高产的校园田园景观。在大面积均匀的稻田中,便捷的步道串连着一个个漂浮在稻田中央的四方的读书台,每个读书台中都有一棵大树和一圈坐凳,让书声溶入稻香。本设计中,“园林结合生产”有了新的解释。该校园的环境设计力图使当代学生有机会回到真实的土地,感受农作物自然生长和管理、采收过程,使学生在学习课本的间接知识的同时,也能从真实世界中获得真知。2)纽约长岛屋顶绿肺。纽约长岛绿色屋顶是纽约市已经建成面积最大的,同时也是第一座可监控科学数据的绿色屋顶。这个绿色屋顶具有可预期的好处,这些同屋顶花园的一部分功能是等同的,如隔离系统、清洁作用,包括吸收空气污染物和二氧化碳;改善户外空气质量,增加能量利用率及减少雨洪径流。这就有如最典型的“桑――蚕――鱼”模式,做到了高物质循环率的同时还最大限度的将投入资源降到了最低。桑养蚕,蚕粪喂鱼,还能吐丝、创造效益,鱼粪则可以养桑,同时也创造了效益,而且三者一起互利互惠能达到高收成。

(2)生态文明背景下的规划设计。1)明确空间区划界限,保护生态敏感区。要加强城市的空间区划,明确重点建设区、限制建设区等各类空间的界限,加强对生态敏感地区的保护,如山地、河流、湖泊、湿地等的保护。通过划定城市绿带、绿道、城市增长界限来控制城市的蔓延。2)高度重视生态基础设施的建设。生态基础设施本质上是城市可持续发展所依赖的自然系统,是城市及其居民能持续的获得自然服务的基础。这些生态服务包括提供新鲜的空气、食物,通过体育、游憩、安全庇护以及审美和教育等等。它包括城市绿地系统,更广泛的还包涵一切能提供上述自然服务的城市绿地系统、林业及农业系统,并进一步可以扩展到以自然为背景的文化遗产网络。3)重视不同层级的规划设计。生态文明的建设与城市的规划有着紧密关系,如何在有限的土地空间中合理安排各项城市功能,保证生态、经济、社会的和谐长效发展,是当前我国城市规划面临的重要课题。我国的城市规划应树立生态文明的理念,从宏观、中观、微观等多层面、多环节考虑土地的利用与管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合理开发利用自然,形成良好的人地关系,以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生态文明背景下的室内设计。室内设计潮流无论怎样变化,也脱不出装饰和空间的圈子,设计师需要满足空间的功能性分割要求,需要注意空间的舒适性分割要求,需要满足装饰的主题性要求,需要注意设计的成本要求,需要协调设计师与雇主之间的审美差异等等。在设计时从生态文明的角度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设计的可循环再生性。采用多层次的室内绿化,利用目前发展起来的腐植土生成技术、防水处理技术、无土栽培等现代绿化技术,用以吸收二氧化碳,清除甲醛、苯和空气中的细菌,形成健康的室内环境,具有生态美学方面的作用。一方面补充了地面绿化的不足;另一方面,往往与建筑自然通风、采光的处理相结合,大大改善了室内空间与自然的隔离状况,把自然生态延伸到了室内环境。2)设计的环保性。第一是建筑材料自身的环保性(石材、人工合成的化学材料等),即材料的使用不存在危害自然环境的成分;第二是材料的再生性(木材等),即材料是不是能够被循环使用。3)以人为本的舒适性。首先把人放在设计的首位,设计出更便利、更舒适、更体贴的生活环境和室内空间是设计师在新时代的重要目标。在技术不断发展的信息时代里,人的异化和物化已经成为哲学家们所担心的重要问题,尤其是在工作给人们带来越来越多的压力的今天,人们更希望能够在公共空间里得到更多的人性化关怀,人们渴望在一天繁忙的工作后在一个设计温馨的家里享受到放松感和安全感,在一把舒服的椅子上得到身体的休息和心灵的慰藉。

4总结

生态环境的问题已经成为了全国乃至全世界最关注的问题之一,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俨然已成为必须的选择。所以我们在进行一系列的设计时,应该树立起生态文明的理念,从宏观、中观、微观等多层面、多角度、多环节考虑土地的利用与管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合理的开发及利用自然,形成良好的人地关系,以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梁梅.绿色生态室内设计[Z].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美学室,2008.

[2] 刘志峰,刘光复.绿色设计[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3] 里查德普伦茨.设计方程式[J].景观设计学,2010(05).

[4] 林国雄.生产性景观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应用[J].景观设计学,2010(01).

第6篇

【关键词】生态;设计;景观

一、生态设计在景观中的概念

设计或艺术设计是当今使用最广泛的词之一。对于一个文明、健康的社会而言,设计是无处不在、无所不需的,可以说一切都需要设计,当然也就包括一个新兴的设计学科——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景观设计。但是现在的景观设计师只注重功能,外表,甚至把设计当成市场竞争的工具、推销产品的手段,其目的是产品而不是人。所以,我认为设计不能停滞不前,而应该充分体现它自己的未来性。

未来设计中的生态设计,又称为绿色设计,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勃兴的一种新的设计方式。我认为对于生态设计中的生态景观设计,任何与生态过程相协调,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化的景观设计,都可称为生态景观设计。二战前柯布西埃的“阳光城市”、赖特的“有机建筑”和“广亩城市”等理论的提出应该属于这类。虽然这些早期探索在许多方面有不少“乌托邦”的成份,但在客观上起到了改善和缓解工业发展对环境破坏的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脆弱的城市生态系统。二战后,西方工业发达国家发生一系列“公害事件”、工业造成的污染已不仅涉及环境,而且涉及到人的生存本身。出现了水资源危机、生物资源危机、土地资源危机、能源危机、森林面积减小、大气臭氧层变薄、全球气候变暖等问题,这些都是由于我们人类生活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引起的。因此,我认为生态设计的意义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仅是代表了一种新的设计发展方向,而且也是一种新的设计方法论:以生态学方式思考,以生态学方式从事设计。

二、当今景观行业的现状以及传统的景观设计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中国城乡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大中型城市的景观建设迅猛发展,给景观设计带来了更加广阔的天地。但是从很多现代景观设计和环境设计中发现我国的景观设计没有地区特色,没有民族特色,而且也不关注生态设计和未来设计。甚至在中国的很多城市中出现了欧式一条街、欧式花园小区和欧式广场等。在国外,虽然对于未来设计和生态设计已经比较关注,但是生态设计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仍然不是很普遍。但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却由来已久。“天人合一”就是西周以后,人们强调天与人的关系紧密相联,不可分割的一种观点。明清时候的“干阑建筑”,它是以木结构为主的建筑体系,向来注重于地形地貌、通风采光、人畜分离、寝居藏作等各种环境、功能要素的和谐统一,屋顶雨水汇集于灶屋存水缸;人畜便和生活垃圾也汇集于灰塘。充分体现了尊重自然、师法自然、回归自然,向往“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

三、生态设计的运用

生态设计不是一种技术的追求,而是一种观念的变革,它带给人类的不仅仅是提高人类的审美能力,也不仅仅是为了占有设计,而是利用生态设计,科学技术从宏观的角度拯救人类。比如,正在迪拜修建的迪拜旋转摩天大楼,虽然造价不菲,但是意大利建筑师戴维·菲舍尔将这个旋转大楼装上太阳能板,大楼每层之间都安装有巨大的风涡轮机,它们将为整个建筑提供足够的电力。这样运用当代科学技术为生态服务的新观念为指导的设计才是保护生态、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生态设计不仅仅满足人的需要又有益于生态平衡,它更加重视的是地球的生存能力,和传统的设计理念想比,它具有多方面的特点和优越性,比如它和科学技术综合,改造人类的居住环境。这样,人和自然的关系更加和谐。

四、景观设计师的责任和生态设计的重要性

景观设计师应该意识到生态设计的重要性,使景观设计是一个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设计。设计师在设计的时候要尽量根据当地的地理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把景观设计融入当地的生态系统或者利用新的科学技术把景观设计带入理想的,新兴的领域,如用新材料提供自我能源供应系统或是最大限度的将资源转化为人类所需要的,等等。英国著名掩土建筑师阿瑟·夸比自1969年以来,在大量的掩土建筑研究与实践中发现掩土建筑不但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效应,还可以使自然生态景观和土地利用有机地统一起来,同时也可以取得不错的节能效果与心理满足。因此掩土建筑又被为“未来建筑”。因此生态学这个基础环境科学应引起广大景观设计师的关注,并在具体实践中大力推广和应用。

五、结论

如果景观设计仅仅是为了满足人类本身的利益,以人类为中心思考,那么这种唯利是图思维方式会让人类无所顾忌的像自然掠取资源,会麻木的对待自然环境的破坏,这种改造只能带来短暂美好环境,从长远来看其本质是在破坏环境。设计的生态性是一种不以人类为中心的思维方式,它不是服务于“人”的设计,而是服务于“地球”的设计,是一种整体的宏观的设计思维。我们应该通过生态设计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解决现在的新问题,超越现有的景观设计。因此,生态设计将是人类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理想工具,而设计中的物质性和艺术性,应该是设计中的基本标准,三者结合把景观设计带入一个新的时代,让景观设计在人类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上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也是未来人类的希望。

参考文献

[1]《艺术设计概论》李砚祖编著湖北美术出版社主编

第7篇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the progress of the society,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onstruction industry,structure theory and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improve continuously,the ecological building is the modern architecture and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ecological housing design,refers to the comprehensive use of contemporary architecture,is building technology science,artificial environment,ecology and other comprehensive achievement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developed by a small house of the ecological system,provide for the occupants comfortable,healthy,environmental protection,high efficiency and beautiful living environment of a design practice. Here said the "ecological" is by no means a general sense of the green,but a for environmental friendly and helpful for people working life signs.

关键词:生态建筑;建筑设计;发展方向

Keywords: ecological architecture;Architecture design;Development direction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生态建筑设计与可持续发展

1.1生态建筑

近年来各国的建筑能耗占总能耗比重之大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致使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严重危机,因此如何在建筑设计中采取技术手段改进建筑能耗成为建筑设计的迫切任务。

“满足当前的需要又不消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能力的发展”。这就是1992年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大会“里约热内卢宣言”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基本内涵,它是人类社会的共同选择,也是我们一切行为的准则。建筑及其建成环境在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符合可持续发展原理的设计需要对资源和能源的使用效率、对健康的影响、对材料的选择等方面进行综合思考,从而使其满足可持续发展原则的要求。近几年提出的生态建筑及生态城市的建设理论,就是以自然生态原则为依据,探索人、建筑、自然三者之间的关系,为人类塑造一个最为舒适合理且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的理论。生态建筑是21世纪建筑设计发展的方向。

生态建筑又被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其是一个目标,也是一个发展方向,是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的实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并减少污染,并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具体措施是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运用建筑学、生态学基本原理,合理安排组织建筑与其它因素的关系,实现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成为一个有机结合体。

1.2生态建筑设计

其是指在设计过程中紧密结合当地情况及用户需求,采用系列先进材料、机械和控制技术实现建筑系统最佳化,并实现为用户提供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的基础上减少能耗,其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求从对环境影响、建筑内环境和全寿命周期投资等角度综合考虑并做出决策。建筑寿命包括规划、设计、施工、运营以及拆除再利用等,其设计阶段的决策将直接影响以后各阶段的费用和效率,因此为避免建筑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出现由于设计不当而出现的问题应加强设计管理,在设计过程中不仅要考虑节省初始投资,还要考虑节约运营与维护费用,即应关心建筑一生的健康状况。

1.3生态建筑整体设计特点

生态建筑的设计不是简单的某种技术的运用或某几种技术的迭加,生态建筑需要各专业之间综合考虑、整体协调才能得以实现。而某一个生态建筑目标的实现需要相关专业的协同努力。

1.4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并以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的发展。是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既要实现经济发展的目的有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士地以及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其核心是发展,但其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有序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第8篇

关键词:生态建筑;表皮;设计

1前言

生态建筑表皮设计要求以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来作为基本原则。其中低技术的应用更有助于生态建筑表皮设计理念的实现,在建造过程中采用低技术能够尽可能地保护自然环境,从而最大限度的把建筑融于自然;在实际设计过程中主张利用最适宜的技术手段,从而达到生态性能满足的目的。

2生态建筑表皮设计原则

生态建筑表皮设计涉及面广,牵扯因素比较多。因此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就需要进行全盘考虑,要考虑到可行性,同时还要考虑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对于具体的原则主要有以下几项。

2.1实现功能原则

这是生态建筑表皮设计的基础。在设计过程中,必须以建筑的功能、建造的目标为出发点进行设计。同时,由于设计者通常运用多层表皮组合的方式来实现功能目标,因此,设计者应考虑整体功能最优化问题,对构成多层表皮功能的不同构件进行科学协调处理,尽量协调好各构件之间的矛盾关系,努力使得各构件组合起来的功能能够大于单个构件功能的总和,在各个构件系统能够发挥出其最大功能同时还能够做到相辅相成。

2.2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原则

生态建筑表皮设计与传统建筑表皮设计最为典型的区别就在于,生态建筑表皮设计更加重视对自然环境的尊重与保护,正是因为这种意识才产生了生态建筑这样一种新的建筑类型。具体在设计过程中就是要能够正确处理好建筑同环境之间的关系。对于建筑的朝向、选址、气候、地形等因素进行充分考虑。对于可再生能源应该充分利用,自然能源的使用不仅有利于墙壁、屋顶防热等,还可以有效降低建筑成本。在选择材料的时候要尽量采用环保的、可循环使用的材料,在选择技术的时候应该选择那些具有地域特色的技术。对于土地资源也应该进行合理的开发规划,要进一步节约用地。

2.3弹性原则

弹性原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原则,从生态的概念来看,它并非是一成不变的。生态建筑的弹性具体地表现在对绿色节能设备和对生态建筑结构的灵活把握上。坚持弹性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一是应该充分考虑建筑的成长性,具体表现为预留地基基础、预留周边发展环境以及预先考虑表皮的承重等。对这些方面都应该进行科学考察。二是应该充分考虑建筑的可更新性,它主要指的是应该选择便于对建筑进行保养、修葺、更新的表皮。选择这样的表皮也是出于实用性的考虑。三是应该充分考虑建筑的耐久性。这点主要体现在建筑材料上,建筑材料的耐久性将会直接影响到整个表皮的性能。为了保证表皮的质量就应该选择那些耐久性较强的建筑材料。

2.4美学原则

建筑本身是要以美的形式表达出来的,生态建筑表皮设计本身也是一种艺术的体现。为了能够体现出建筑的美就需要坚持美学原则。这是建筑的高层次要求,建筑之所以保存下来,一大部分的原因源于它被认为是艺术,它的美学价值超过了其实用功能。建筑物艺术之所以能够得到升华就在于如此。在生态建筑表皮设计过程中坚持美学原则就是要使得使用者精神愉悦,同时还应该有助于建筑物情感的表达。这样才能够真正满足实际要求。

2.5合理建造原则

合理建造原则是人们在实际工作中摸索出来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原则。所谓合理建造具体指的是要选择合适的材料、合适的技术以及形式表达的真实性。同时,为了满足实际要求,在工作中就是要能够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尽可能地表达出设计的构思,真正表达出建筑的时代精神,把形式同建筑风格和地域性相融合,最终形成一种功能性、地方性的形式。

3生态建筑表皮设计的影响因素

在生态建筑表皮设计过程中,涉及面广,其影响因素也是非常多。对这些影响因素就应该进行充分考察。只有真正全面充分地考虑这些影响因素才能够实现科学有效地设计,这些影响因素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3.1材料

材料同建筑表皮设计之间也是有着密切联系的,对其功能的实现发挥着关键作用。从当前生态建筑表皮所使用的材料来看有传统材料和非传统材料,呈多样性。其中传统材料主要指的是木材、清水混凝土以及石材等;非传统材料主要指的是直接采用太阳能电池板作为建筑的表皮,对于这些不同形式的材料应该对其进行科学分析。此外,不同材料之间的协调配合将直接影响到材料整体功能的发挥,为了充分发挥材料作用使得整体功能最优,对于相关的建筑材料应该符合多元性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够形成完整的表皮建筑层,进而实现自然采光、保温隔热等功能。

3.2绿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绿化系统越来越多地被建筑设计所考虑,绿化系统所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垂直绿化是一项非常有效的措施,通过采用这样一种措施,一方面是能够美化环境、净化空气,另一方面就是能够有效地遮挡阳光直射,降低室内温度,节省能源损耗,同时起到降低噪音、抵挡风沙的目的。

3.3规划与实用性

在生态建筑表皮设计过程中规划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规划是否科学合理将会直接影响到生态建筑表皮的性能。一方面生态建筑表皮的设计不能够影响并破坏到周边的生态环境;另一方面对于建筑表皮形式美和实用性之间也要进行正确处理,要以满足实用性的前提,在此基础上再追求形式美。

3.4技术条件

技术条件是影响和限制生态建筑表皮设计的一项重要因素,技术条件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到整个生态建筑表皮的性能。低技术、高技术和适宜技术是三种不同的技术条件,在这三种技术条件下应该采用相对应的策略,这样才能够取得实效。从低技术条件来看,它主张在传统建筑构造技术基础上根据资源环境具体要求来改造重组再利用,强调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地选择技术等。从高技术条件来看,其典型特点是高成本、高效益以及技术导向性比较强,在实际施工中强调采用先进的材料、较高的技术和管理水平。从适宜技术条件来看,这是一项能够同当地自然、经济社会相对应的技术条件,是能够取得最佳综合效益的技术体系。

4生态建筑表皮设计建议

4.1对建筑形体的重塑

在实际工作中生态建筑表皮将能够实现对建筑形体的重塑,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对建筑形体的重塑已经成为生态建筑表皮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异形体型。异形体型通常是要受到建筑独有的地段的限制的,通常情况下为了能够自然采光、自然通风等要求,在工作中往往是要利用异型表皮形态来呈现出独特的体型。如北德清算银行和伦敦市政厅是最为典型的异型体型。坡屋面。坡屋面是一种新型形态,对于这样一种形式也应该引起重视。从坡屋面的设计来看,戴维•劳伦斯会议中心是个典型代表,其垂曲面的坡屋顶设计是出于自然通风的考虑。

4.2比例和稳定

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对生态建筑表皮的比例和稳定性进行深入分析有助于提升表皮性能。比例的设计将会直接影响到性能,进而会影响到其稳定性。所谓比例,主要指的是建筑物整体和局部的比例关系。在生态建筑物中表皮通常是由多种表皮材料组成的,为了能够满足需要这些表皮材料往往需要利用一定比例关系布置才能够使得其具有美的形式。此外,生态建筑表皮尺度实际上是关系到整个表皮的性能的。适宜的尺度往往能够给人以舒适、美好的享受。尺度本身可以分为正常尺度、夸张尺度和亲切尺度。阿拉伯世界研究中心是正常尺度的代表,该建筑从控光功能、自然采光以及适当尺度等方面来看都是和图书阅览需求相适应的,其中采光控光构件可以分为大、中、小三个层次。最大的比人面部要大、最小的则只有巴掌大小,均在人体可控范围,即所谓正常尺度。德国柏林国会大厦是夸张尺度的代表,大厦中的遮阳构件同高大的玻璃穹顶相匹配,这样巨大的尺度运用更加彰显了建筑的庄严与宏伟,散发着建筑物功能所带来严肃的气氛。稳定性。稳定性是表皮的基本性能,同时也是形式美的重要法则。在形式上,通常人们认为上轻下重、上小下大的物体,才是具有稳定感的,可是从当前情况看,现代建筑中以框架结构承重已成为主流,表皮往往只是承受自身的重量。这实际上最终将能够形成一种均一的建筑表皮形式。有些条件下甚至可能出现上中下轻的表皮形式。同时,生态建筑表皮是否稳定主要是由生态建筑表皮构件决定的。

4.3对称和均衡

对称和均衡是重要的形式美法则,实现建筑生态表皮的对称和均衡是进一步设计的重要目标。生态建筑表皮设计中的对称和均衡主要受构成表皮的各种功能构件和连接构件的对称性和均衡性的影响。这些构件的对称和均衡主要是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基于安装的要求和受力的需求,这往往需要设计成对称形状。另外一方面就是此类构建往往是在满足其功能和固定连接的基础上从而进一步对其形式来进行设计的。单种构件以工业化生产为主,能够从本质上满足人们对表皮的匀质性追求,同时也实现表皮的对称与均衡。在工作中应该看到生态建筑表皮中有部分构件是并不连续的布满表皮的,对于这类构件而言同样应该以一定方式从而实现表皮的对称与均衡。总的来看,生态建筑表皮设计过程中,各种构件都是可以采用对称的分布方式的。比如遮阳板、反光板等都可以实现。

4.4对比和调和

在生态建筑表皮外层采用材料既不透明同时也不是格栅类的时候,往往需要对同一层面上的材料来作对比调和处理。首先是要看轻重材料。不同材料的视觉轻重及形式对比主要是要各种材料从形式上来进行调和。其次是要看色彩的对比调和。应该看到在生态建筑表皮中,不同构建或者是不同材料往往是具有不同色彩的,当这些不同色彩的材料或者是构件并置的时候往往就会产生对比。色彩或明或暗,或炫丽或素雅,因此对比更为鲜明。最后是要看自然肌理表皮同人工材料表皮的对比调和。生态建筑表皮中植被是典型的自然肌理表皮,这种表皮同人工材料表皮并置的时候往往就会形成强烈对比。

5结语

在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各种新型材料和节能技术也将会不断出现,这样就会使得生态建筑表皮的形式构建和空间设计变得越来越丰富。建筑师发挥的余地也将会更为广泛,自我调节、多层表皮也将会成为未来发展的方向,对于表皮如何表现则是由使用者来控制,本土化特征也将表现得更为明显。

参考文献

[1]毕慧欣.绿色环保理念在现代建筑装饰设计中的体现[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7,(08):184.

[2]高迎进,刘劲飞.竹材作为建构材料在中国南北方的应用差异[J].美术大观,2017,(08):120-121.

第9篇

[关键词]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原则

生态水利工程学是研究水利工程在满足人类社会需求的同时,兼顾水域生态系统健康与可持续性需求的原理与技术方法的工程学。生态水利工程的内涵是:对于新建工程,是指进行传统水利建设的同时(如治河、防洪工程),兼顾河流生态修复的目标。对于已建工程,则是对于被严重干扰河流进行生态修复。生态水利工程将与传统治污技术、清洁生产(生态产业)以及环境立法和资源管理一起,成为河流生态建设的主要手段之一。

一、水利工程与生态水利工程的区别

水利工程可以理解为人类通过工程措施或行为实现水资源的再分配和利用。水利工程最初的作用是防洪、提供稳定的水源、缓解或防止农作物旱涝渍灾害、提供清洁能源(修建水电站)和水利旅游景点等,这主要体现了水利工程的资源性、经济性与社会性。而生态水利工程则更强调水利工程的主要服务目标是生态。有学者认为生态水利工程的内涵是:对于新建工程,是指进行传统水利建设的同时(如治河、防洪工程),兼顾河流生态修复的目标;对于已建工程,则是对被严重干扰的河流进行生态修复。笔者认为生态水利工程是现代水利的标志,至少应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科学内涵:①生态水利工程的开发应有明确的生态服务目标与功能。在设计阶段,应当将生态系统健康过程的维持置于重要位置,并作为设计的制约因子,使水利工程能满足适宜的生态水文过程要求。②生态水利工程应强调工程选址、布局、施工过程的环境友好性与经济性。防止在工程实施过程中产生巨大的环境成本和经济成本,实现社会经济与生态保护的双赢。

二、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

2.1工程安全性和经济性原则

生态水利工程既要符合水利工程学原理,也要符合生态学原理。生态水利工程的工程设施必须符合水文学和工程力学的规律,以确保工程设施的安全、稳定和耐久性。必须充分考虑河流泥沙输移、淤积及河流侵蚀、冲刷等河流特征,动态地研究河势变化规律,保证河流修复工程的稳定性。对于生态水利工程的经济合理性分析,应遵循投入最小而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最大的原则。

2.2保持和恢复河流形态的空间异质性原则

有关生物群落研究的大量资料表明,生物群落多样性与非生物环境空间异质性存在正相关关系。非生物环境的空间异质性与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关系反映了非生命系统与生命系统之间的依存和耦合关系。一个地区的生境空间异质性越高,意味着创造了多样的小生境,能够允许更多的物种共存。反之,如果非生物环境变得单调,生物群落多样性必然会下降,生物群落的性质、密度和比例等都会发生变化,造成生态系统的某种程度的退化。

2.3生态系统自设计、自我恢复原则

生态系统的自组织功能表现为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自组织的机理是物种的自然选择,某些与生态系统友好的物种,能够经受自然选择的考验,寻找到相应的能源与合适的环境条件。在这种情况下,生境就可以支持一个具有足够数量并能进行繁衍的种群。依靠生态系统自设计、自组织功能,可以由自然界选择合适的物种,形成合理的结构,从而实现设计。成功的生态工程经验表明,人工与自然力的贡献各占1/2。在利用自设计理论时,需要注意充分利用乡土物种。引进外来物种时要持慎重态度,防止生物入侵。

2.4流域尺度及整体性原则

河流生态修复规划应该在流域尺度和长期的时间尺度上进行,而不是在河段或局部区域的空间尺度和短期的时间尺度上进行。所谓“整体性”是指从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出发,掌握生态系统各个要素间的交互作用,提出修复河流生态系统的整体、综合的系统方法,而不是仅仅考虑河道水文系统的修复问题,也不仅仅是修复单一动物或修复河岸植被。水域生态系统是一个大系统,其子系统包括生物系统、广义水文系统和工程设施系统。

2.5反馈调整式设计原则

生态系统和社会系统都不是静止的,在时间与空间上常具有不确定性。除了自然系统的演替外,人类系统的变化及干扰也导致了生态系统的调整。这种不确定性使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呈一种反馈调整式的设计方法。是按照“设计一执行(包括管理)一监测一评估一调整”流程以反复循环的方式进行的。在这个流程中,监测工作是基础。监测工作包括生物监测和水文观测,需要在项目初期建立完善的监测系统,进行长期观测。同时还需要建立一套河流健康的评估体系,用以评估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状况及发展趋势

三、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应遵循的理论与技术路线

3.1应以生态水文学与工程水文学作为工程设计的基础,进行水文过程的分析与计算。

因为生态水利工程的服务对象比较广,往往同时涉及湿地、林业、草原、农业、畜牧业和江河湖泊等生态用水和工业、城镇、消防、居民等经济生活用水,所以只有弄清生态目标对水资源的时空要求规律,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才能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如由黑龙江农垦勘测设计研究院进行规划设计的“两江一湖”(黑龙江、乌苏里江和兴凯湖)干流沿岸灌区工程,其中提水灌区的开发与设计就是从生态水文学与工程水文学相结合的角度,充分考虑了在非灌溉期或灌溉空隙时间为湿地补水和利用灌区尾水给退化湿地进行补水的可行性,并对工程措施的技术经济可行性进行了充分论证,属于生态水利工程设计的一个实践。

3.2识别工程可能影响的关键生态敏感目标。

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应当能准确识别受工程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生态目标,并在工程规划阶段予以充分考虑。但当前许多水利工程的设计很少或没有考虑流域生态敏感点。如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的水资源主要来自降水、上游来水(如别拉洪河和浓江)以及乌苏里江和黑龙江洪水期倒灌补充,所以上游来水的减少,会影响保护区湿地的水文过程。水文测验资料分析结果显示:由于别拉洪河上游开挖了许多人工排水渠道(如新开挖的别拉洪大排干),使上游来水直接排人挠力河和乌苏里江,没有经下游保护区进入乌苏里江。致使别拉洪流域流经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径流总量比1978年以前减少了约70%;挠力河流域在上游修建的龙头桥水库在非汛期(1~5月,l0~l2月)不向下泄流,根据多年水文数据分析,非汛期8个月的平均流量为4.22m3/s,经初步计算,与水库修建前相比,每年约减少下泄水量8700万m3,严重影响了下游的挠力河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

第10篇

【关键词】生态建筑;建筑设计;生态学

【中图分类号】Q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08—0176-02

当今世界,人口剧增,资源锐减,生态失衡,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人们不得不重视全球范围内的保护生态环境,人们对建设绿色家园的呼声日益高涨。

那么什么是生态建筑呢?所谓生态建筑就是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运用生态学、建筑技术科学的基本原理、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等,合理安排并组织建筑与其他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其建筑与环境之间成为—个有机的结合体。

一、生态建筑设计原则

1、尊重环境,注重与自然环境的结合

生态建筑也被称为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生态建筑设计,就是综合运用当代建筑美学、建筑技术科学、人工环境学、生态学及其它科学技术的综合成果,把建筑建造成一个小的生态系统,为使用者提供舒适、健康、环保、高效、美观的居住使用环境的一种设计实践活动。这里所说的“生态”绝非一般意义的绿化,而是一种对环境无害而又有利于人们工作生活的标志。

生态建筑涉及的技术体系极其庞大,包括能源系统(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水环境系统、声环境系统、光环境系统、热环境系统、绿化系统、废弃物管理与处置系统、游憩系统和绿色建材系统等。

2、以人为本的设计观念

在建筑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人的因素,建筑是为人使用,要充分考虑人的舒适性和使用的方便性。

二、生态建筑的设计方法

1、建筑方案设计

尊重自然环境,优化设计,节约资源,提高建筑的物理环境条件。调研设计地段的各种气候条件,充分考虑场地实际,顺应自然环境及保护环境。充分考虑物理环境(声、光、热环境)与能源系统设计,包括建筑规划、建筑单体设计、建筑能源系统的设计等,同时又与绿化设计以及建材的选择息息相关,是当前生态建筑设计中最重要而又最容易被忽视的问题。

2、要实现建筑设计生态化,需综合考虑:建筑规划,建筑单体设计(包括建筑造型、朝向、定位以及细节处理如维护结构材料选择、保温方式、门窗形式等);建筑物内的环境控制系统设计。下面将从风环境设计、自然景观、光环境、护结构布置、噪声和污染的防止和控制等方面,分别阐述可应用到生态建筑设计中的相关技术。

(1)建筑风环境设计

高层建筑由于单体设计和群体布局不当而导致强风卷刮物体撞碎玻璃的报道屡见不鲜。很多事例提醒规划师和建筑师,风环境问题已不容忽视。然而,可能是对室外风环境的预测不够重视或缺乏有效的技术手段,当建筑师们在对建筑建筑进行规划时,更为常见的做法是过多地把注意力集中在了建筑平面的功能布置、美观设计及空间利用上,而很少(或仪仅凭经验)考虑高层、高密度建筑群中气流流动情况对人的影响。事实上,良好的室外风环境,仅仅考虑对盛行风简单设置屏障的做法是不够的。

(2)绿化水景设计

建筑周围建筑的热环境不仅和气流流动有关系,同时还和建筑周围的辐射系统有关。受建筑设计中建筑密度、建筑材料、建筑布局、绿地率和水景设施等因素的影响,建筑区室外气温有可能出现“热岛”现象。“热岛”现象在夏季的出现,不仅会使人们高温中暑的机率变大,同时还促使光化学烟雾的形成,加重污染,并增加建筑的空调能耗。合理地建筑设计和布局,选择高效美观的绿化形式(包括屋顶绿化和墙壁垂直绿化)及水景设置,可有效地降低热岛效应,获得清新宜人的室内外环境。

生态建筑不等于简单地提高绿化率,如果建筑区绿化仅仅使用大规模绿地而不考虑与林地、水景设施以及自然通风等手段有效地结合起来,不仅不能充分发挥林地在改善室外热环境方面的巨大作用,还会把大量的金钱浪费在绿地浇灌上,可谓得不偿失。在绿化系统设计中如何改善建筑室外环境,应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合理选择和搭配绿化植物和水景设置,要与整个热环境设计协调起来,除了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外,还应充分发挥植物、水在改善建筑区微气候方面的作用。二是设计中要以人为本,如果绿化设计的最后结果是把人和绿色隔绝开来,是不可取的。

(3)日照、遮阳与采光

太阳辐射是影响建筑热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影响使用者心理感受的重要因素。自然采光有利于人体健康和提高工作效率,我国北方冬季对自然采光就有严格要求。在建筑区规划与单体设计中需仔细考虑遮挡和自遮挡对自然采光乃至建筑物的热环境的影响。

(4)护结构布置

这里主要是指外墙和外窗等围护结构的布置,体型系数这一概念并不能充分反映护结构对建筑物热环境的复杂影响。实际上,对于不同朝向角和倾角的外墙和外窗,由于当地主导风向的不同而造成的渗透情况的不同,外表面的对流换热系数也相差很大,接受的太阳辐射随着时间变化而千差万别,夜间背景辐射状况也不相同。比较好的解决方法是利用目前国内外比较流行的建筑物能耗模拟软件进行模拟分析,才能得到一个比较合理的方案。

(5)噪声和污染的防止和控制

建筑规划应有效地设计防噪系统,如将建筑和主要交通干线相隔绝,防止主要交通干线的噪音传过来。污染控制问题也需重视,建筑物内部空气质量不好,一定是与室外空气污染有关,而通过有效的绿化、有效的组织建筑周围气流流动,可以改善室内空气品质。在设计初期,技术人员就应该深入现场进行调研和测试,检验当地的噪声或污染是否符合标准。如果不能满足要求,一定要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如果居室噪音超标,可考虑采用错开设计的双层玻璃窗,既能有效降低噪声,又不影响自然通风的利用。

三、生态建筑的技术策略

1、追求舒适和健康是生态建筑的基础

生态建筑首先要满足的是人体的舒适性,例如适宜的温度、湿度以满足人体热舒适。此外还应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如有充足的日照以实现杀菌消毒,有良好的通风以获得高品质的新鲜空气,以及无辐射、无污染的室内装饰材料等。健康还有另外一层很重要的含义,是指建筑与大自然的和谐关系。建筑应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如减少有害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

2、追求高效是生态建筑的核心内容

所谓高效,是指尽可能有效地利用资源和能源,特别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和能源。我们知道,建筑业以及与建筑业相关的其它产业(如建材生产、运输等)消耗了大量的能源和资源。而生态建筑正是要杜绝这种粗放、浪费的模式,以最低的能源、资源成本去获取最高的效益。

3、追求美观是生态建筑与大自然相和谐的完美境界

生态建筑与大自然相和谐不仅体现在能量、物质方面,也同时体现在精神境界方面,包括生态建筑与自然景观相融合,与社会文化相融合。

总之,生态建筑是多种技术集成的结果,它需要科学技术的进步,更不能离开在政府相关政策法规的鼓励和正确引导。只有在设计过程中各专业人员的相互合作与共同努力,综合运用当代建筑学、建筑技术科学、生态学及其它科学技术的成果,从技术、经济、环境、能源及社会等角度出发系统地评价与设计住区的室内外环境,才会有更多更好的生态建筑出现。

四、结语

综上所述,只要我们对生态建筑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采用科学的设计技术套路,就能为人类提供更多更加舒适优越的生态建筑,从而进一步改善工作和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1]宋海林,胡绍学.关于生态建筑的几点认识和思考[J].建筑学报,1999

第11篇

关键词:生态建筑设计技术

为了把建筑业整个从传统的手工业作坊转到大机器工厂中,把住宅视为住人的机器,批量进行生产。

一方面体现了为人类建造的民主思想,另一方面,在整个过程中,强调对自然界模式的了解。在现代建筑的领域中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一方面人的自信战胜了大自然的自信,再一个是对大自然的漠视。

从世界范围来看,生态建筑还处于前期发展阶段。从技术上来讲,新的材料、新的技术、新的思路正在不断地出现,但到目前为止,生态建筑还没有一个固定的技术套路。

生态设计产生于对现代建筑的反思

生态建筑的设计思想是在本世纪不断发生地区性的环境污染和全球性的生态环境恶化的过程当中,不少学者和建筑师对现代工业文明开始进行深刻的反思。美国学者提出:住宅设计结合自然首先要用生态学的观点从宏观上研究自然环境和人的关系,特别是研究现代工业在高速发展中对自然进行开发所造成的破坏和灾难,要适应自然、创造必要的生态环境;其次,用生态学的理论证明人对自然的依存关系,批判以人为中心的思想,要研究自然界的生命和非生命的依存关系,强调现代的城市建筑应该适应自然规律,设计结合自然。

人类在发展过程当中应该体现集约的原则,并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应用这些原则,美国学者提出九项设计原则,首先尊重当地的生态环境,第二要有正确的环境意识,第三增强对自然环境的理解,第四结合公众需要,采用简单适用技术,针对当地的气候运用被动式的设计策略,第四使用节能建筑材料,第五强调集约原则,尊重自然,要与自然协调,这应该说是生态建筑基本的设计思想,第六避免使用易破坏环境产生废物的建筑材料,第七完善建筑空间使用的灵活性,坚持越小越好,将建设运行的资源和不利因素降到最少,第八减少建筑过程当中对环境的损害,浪费资源和建材,争取重新利用建材和构建,第九为所有人提供可使用的空间环境。

从设计目标上看,一般现代建筑以功能和空间设计为目标,满足功能的需要,创造适合公众需要的空间;生态建筑在满足功能和空间需要的同时,强调实现资源的集约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生态建筑强调资源和环境,强调建筑在整个寿命周期内要减少资源能源的消耗和降低环境污染,大致归纳起来,生态建筑在整个寿命期内基本目标有:第一尽可能减少资源能源的消耗,第二把环境直接和建筑的污染降到最低,第三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第四创造健康舒适的室内外环境??第五使建筑功能质量目标统一,第六使建筑生态、经济取得平衡。

在生态建筑基本目标当中,创造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和建筑功能质量目标相统一,在很大程度上保持节俭和适用的目标。比如在挪威,在冬季是比较舒适的室内环境是25度左右,从环保和能源角度考虑,挪威把冬季环境温度定为23度左右,节约的能源达到20%到30%。

技术选择决定生态建筑设计水平

生态建筑要实现它的基本目标,必须要有现代技术的支持。从国内外来讲,对什么是生态技术?有什么样的定义?哪些内容?认识上还很不一致。日本建筑中心在《建筑要项》一书中提出生态技术有55种,环境共生的建筑与技术77种。1978年在加拿大召开绿色挑战会议上提出的生态技术更是五花八门。到现在为止大家对生态环境包含的内容并不统一,从比较宽泛的角度说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目前来讲都认为是生态技术。

对生态建筑和使用技术的要求可以用三点来判断,首先技术本身的功能与生态环保功能是一致。第二要求采用的技术和制造的产品有利于资源能源的节约。第三个采用的技术和产品有利于人的健康。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在生态建筑目前技术上应该说还是非常广的,包括门窗节能技术、屋顶节能技术等等。

所谓生态技术,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情况在传统的技术基础上,按照资源和环境两个要求,共同改造重组所做成的新技术。第二种把其它领域的新技术,包括信息技术、电子技术等,按照生态要求移植过来。从技术层次性来讲,可以把生态技术分为简单技术、常规技术、高新技术。一般来讲简单技术和常规技术属于普及推广型技术,高新技术属于研究开发型技术,从我国实践来看,应该以常规技术为主体。

在应用生态建筑技术过程当中,技术选择是非常重要的问题。一个是经济性,由于生态建筑采用哪个层次的技术,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要受到经济的制约。在我们国家普遍采用高新技术是非常困难的,我们经常碰到环保和生态利益和经济利益不完全一致。在这个取舍当中,经济性就是非常关键的。目前在欧洲,特别是在德国、英国、法国,在所建立的生态建筑上,它是以高新技术为主体。在2000年健康建筑住宅会议曾提出过高生态就是高技术的口号,所以这是在战略基础上建造生态的建筑。目前在我们国内把整个生态技术发展建立在高新技术的基础上比较困难,一个是经济发展水平,另外一个是技术和材料不太完善。

第二要因地制宜的原则,各个地方的气候不一样,自然资源不一样,在选择生态建筑,选择什么样的技术,应该根据自己的条件和特点来进行。我国北方地区主要冬季采暖,能源消耗非常大,对自然环境污染非常严重,首先要解决采暖问题。我国南方比较炎热、潮湿,通风、降温是夏季的主要问题,在南方生态建筑设计当中注重遮阳和自然通风,降低夏天的空调的能源消耗。新晨

设计是实现生态建筑的基本技术策略

从一定意义上讲,生态建筑是一个宏观的概念,在考虑材料再利用,新能源开发等很多问题上都不应该停留在个体建筑这个尺度上,应该把它放到整个城市或者一个区域内通盘考虑,也可以把生态建筑认为是一个技术的集成体,许多技术问题,比如能源优化问题、污水处理问题,太阳能的采用和处理问题,并不是建筑专业范围内的问题,需要建筑师和各个专业的工程师共同合作。从技术层面上来讲,首先规划选址合理,减少环境污染,资源高效循环利用,降低能源消耗,采用太阳能、风能等等。从过程上来讲,提高建筑的保温隔热性能,实现建筑防晒,自然采光照明等,这是生态建筑采用基本的技术策略。

建筑通风是生态建筑普遍采用的比较成熟的技术,自然通风应该取代机械通风和空调制冷,一方面可以不消耗能源而降温除湿,另一方面提供新鲜的自然空气,有利于人的健康。

第12篇

关键词: 生态建筑 设计措施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建筑是人类利用自然资源, 运用人类智慧和所掌握的科学技术建造的满足人类各种活动的人工环境,而建筑设计就是联系和综合上述各种要素, 通过对功能、技术、经济、社会等方面要求的综合考虑, 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活动的需要, 它是涉及工程技术、自然资源、人类文化、社会经济等因素的系统工程。这里所说的经济, 不单单是指费用方面而言, 而着重指建筑与付出的合理性, 即指建筑给自然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与产生的作的相对关系。这是一个长远的考虑, 因此不一定省钱就是经济, 也不能认为一次投入较大但能很好保持环境的设计是不经济的。

生态建筑主要是通过设计, 以自然的而非机械空调的方式满足人们的生物舒适感觉, 此类建筑从方案伊始便贯穿着生态这一主导思想, 现在比较成熟的生态设计手法有以下几种:

1. 建筑方案方面

1. 1. 应着重考虑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 可能建筑师在考虑设计方案时比较倾向于表现所设计建筑的个性, 但在表现建筑个性的同时, 也要考虑它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及与已有建筑的共性, 应与整个社会大环境、人文环境、整个城市的定位与发展规划相一致。

1. 2. 要处理好其美学性质与经济之间的协调关系。

经济合理性要求在工程投资尽可能少的情况下, 最大限度地满足投资者的使用功能要求, 而建筑师所追求的美学效果有时会造成投资的大幅增加或建筑使用功能的降低, 从而降低其价值系数, 但一味追求经济效果, 则可能使设计方案丧失很多美学性质, 无法满足投资者的要求。

1. 3. 要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一个好的生态建筑作品,不仅仅是建筑师的创作, 其中技术咨询专家的作用越来越显著, 他们在采光、照明、自然通风、冬季采暖、夏季制冷等很多涉及建筑运作过程中能量耗费的问题中, 发展并完善了建筑师的一些朴素的想法, 并与建筑师一同将各种设计策略贯彻落实到具体的建设细节中。

2. 建筑材料方面

2. 1. 视觉表现

柯布 西耶和安藤忠雄对混凝土的应用, 密斯对钢-玻璃的应用, 路易斯 康对砖的应用以成建筑史上的经典, 利用材料自身特性, 减少装饰, 发掘新的美学视角, 使之成为他们风格的有机部分。

2. 2. 普通建材的革新运用。

( 1)木材。芬兰的伦佐 皮亚诺充分利用木材的特性进行木构建筑设计, 使建筑表现出某种新意和技术精致性, 其作品充分表现木材最具魅力的特质, 尤其在构造上, 把木材运用于建筑表面, 并与其他材料结合使用, 充分发挥了材料的最佳性能。

( 2)玻璃, 铝扣板等。西萨 佩里创造性地利用玻璃幕墙, 使之成为高层建筑的一层表皮, 革新了高层建筑美学; 理查杰 罗杰斯在新千年穹顶工程中对玻璃纤维有成功运用。

( 3). 石材。劳埃德 莱特在他的许多作品中均选用当地的材料, 使建筑好象从土里生长出来一般,在流水别墅和西塔里埃森中对石材的运用使这种风格得以充分展现。

3. 建筑中的少费多用

3. 1. 节约原材料。

建筑用材包括结构用材、水暖电、通讯设备器材及建筑装修用材等, 这里仅就节约结构用材加以阐述。如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大空间膜结构就是节约结构用材的一种典型, 它是一种预应力空门整体结构, 将结构与建筑围栏部分融为一体, 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材料的承载能力, 创造出无柱的灵活大空间, 并创造出一种具有自然形态美的外观, 既飘逸, 又刚劲有力。

3. 2. 节约能源。

节约能源贯穿于建筑寿命始终。选择耗能少的建材就是节能的一个重要方面, 节约建筑运营中能耗的潜力是巨大的, 这主要靠利用再生能源来实现。通过建筑设计和构造的一些处理方法, 实现高效的自然通风、采光、隔热遮阳以及利用太阳能等以减少设备的配置与能耗, 这是最常用也最有效的节能办法。太阳能建筑是典型的节能建筑, 目前多采用被动式. 日本的加藤义夫设计的明野村住宅和大岛住宅都

是利用坡屋顶蓄热。鉴于光电板的价格相当高, 会较大增加建设成本, 故较少采用。

3. 3. 建筑再利用。

我国生态学家余谋昌研究员著文中指出: 有学者统计, 在现有的工业生产中, 只有4%左右的资源得到了利用, 其余都被废弃了, 其实这是环境污染、资源破坏的最根本原因。人类的浪费是惊人的, 节约的潜力巨大, 大力倡导生态建筑的重要意义正在于此。

以上这些设计手法和技术措施的应用都是值得称道的, 在现阶段是能够发挥一定积极效用的; 但这仅仅是步入生态建筑的初始阶段。生态设计远不止这些能源消耗系统和物质材料的合理使用, 为使其更有效, 这些能源消耗系统需要完整的融合到建筑构造中, 同时还要考虑到建筑基址的天气、物理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