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牛郎与织女的故事

牛郎与织女的故事

时间:2023-01-03 12:33:46

牛郎与织女的故事

第1篇

学情分析:《牛郎织女》的故事情节动人,学生很容易被课文内容所吸引。但是学生对人物所代表的精神不能一下子领悟。还需要点拨:如牛郎和织女在婚后男耕女织,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说明美好生活是靠劳动创造的。再如王母娘娘为什么要拆散他们,因为牛郎与织女私自结婚不合乎封建礼教而硬生生被拆散,也体现了封建专制者六亲不认的丑恶嘴脸。

1.教学目标: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初步感受到民间故事的美好熏陶,感悟人物特点,体会牛郎与织女及老牛之间真挚的情感。③引导学生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为之奋斗的精神。

2.教学重难点:①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特点,体会牛郎和织女敢于追求新生活,懂得劳动才能创造新幸福的生活精神。②了解王母娘娘为什么要拆散牛郎与织女,感受封建礼制的残酷。

3.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4.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我们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而“七夕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节日。现在七夕节已演变为中国的情人节。谁知道七夕节的来历?

《牛郎织女》是中国四大民间故事之一,这个美丽动人的民间故事千古流传,深受人们的喜爱。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进这篇课文。

2)学习课文

(1)了解牛郎与织女的结婚过程。

①我们中国是一个讲究礼教的国家,规矩特别多。人们常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那么古人吃饭、睡觉有什么规矩?谁能用《三字经》中的句子回答。古时候的人结婚有什么规矩吗?

我们经常在看古装电视剧时听到这样一句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出示课件: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这8个字是什么意思?

今天,就让我们现代人穿越时空来看看牛郎与织女的故事,他们的婚姻合乎当时的礼教吗?

②在牛郎与织女的爱情故事中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吗?如果说有媒人,那么又是谁充当了媒人的角色?读了课文大家都知道老牛是一头神牛。你们怎么知道老牛是一头神牛的?请大家从课文中找出具体的依据。

③老牛在牛郎与织女的爱情故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如果让老牛来给他们当媒人,那么该怎样来介绍牛郎与织女呢?下面请大家分小组合作学习,分别研究牛郎与织女的情况。三分钟后请大家充当一下媒人,听听你是怎样介绍牛郎与织女的。A.学生介绍牛郎。B.学生介绍织女。

老牛只是一个穿针引线的人,牛郎和织女是否愿意走到一起,还要看他们的意愿。

出示课件:牛郎和织女在树林里相识了。交谈中,牛郎明白了织女的身份,织女也知道了牛郎的遭遇。织女见牛郎心眼儿好,又能吃苦,便决心留在人间,做牛郎的妻子。

读一读,谈谈感受。

小结:这是一个自由恋爱的过程,二人由相识、相知再到相爱。

④在老牛的撮合之下,牛郎与织女结婚了。(板书:结婚)他们婚后的生活怎样?

出示课件:从此,牛郎在地里耕种,织女在家里纺织。两个人辛勤劳动,日子过得挺美满。转眼间,三个年头过去了,他们有了一儿一女。

用一个词语形容他们的生活。他们靠劳动过上了快乐、幸福的生活。但是,他们的幸福生活能长长久久吗?

(2)牛郎与织女幸福的家被王母娘娘拆散

①《沉香救母》的故事大家都熟悉,那么为什么三圣母和刘彦昌的爱情为什么会受到王母娘娘的迫害呢?天上有天上的规矩,仙人是不能与凡人结婚的,妖精就更不可能了。你们知道的神话故事中有哪些爱情故事是不被允许的,谁能来举个例子。

②指名读第8自然段,了解王母娘娘有什么样的反应?

出示课件:再说天上,王母娘娘得知织女下嫁人间,气得暴跳如雷,发誓要把织女抓回天庭,严厉惩罚。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王母娘娘非常生气?

③她又是怎么做的呢?自由阅读第9、10自然段。 这段话主要是什么描写?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感受?尽管有老牛的帮助,牛郎带着孩子,披着牛皮去追织女,但作为凡人的他们又怎能斗得过法力无边的王母娘娘?结果如何呢?由于牛郎和织女的私自结婚,不合当时的礼教,王母娘娘不顾织女孩子幼小,狠心拆散了一个幸福的家庭,一对恩爱的夫妻,让学生感受到封建专制的残暴。

④出示课件。老师讲述,认识牛郎星和织女星 。天长地久,牛郎和织女化作了星座。《古诗十九首》中有一首诗这样描写了织女对牛郎的思念: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试根据诗句想象牛郎与织女在银河边相望的情景。

小结:牛郎与织女这对恩爱夫妻被王母娘娘生生拆散,令人同情。虽近在咫尺,却远在天涯,有情人难成眷属。

(3)鹊桥相会

①由于牛郎和织女毫不屈服,王母娘娘拿他们也没办法,后来让他们在每年农历七月初七相见一次。这就有了今天的“七夕节”。

②七月初七牛郎和织女在鹊桥相会,他们会说些什么?试想象后将他们相见的场面写下来。

同学组内交流后推荐优秀的作品读一读并评价。正是由于传说牛郎与织女七夕相会,因此在七夕节这天还有些风俗流传下来。同学们知道七夕这一天有什么风俗吗?

③对于牛郎织女他们坚贞不屈的爱情,词人秦观在词《鹊桥仙》中就给予了赞扬: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出示课件: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5.总结

1)现在我们生活在21世纪,科学战胜了愚昧。根据19世纪以来天文观测及测算结果,牛郎星距我们有16光年,织女星距离我们26光年,两星之间相距16光年,即使牛郎给织女打个电话,织女也要等到16年后才能听到牛郎的声音。因此他们每年的”七夕相会”是根本不能发生的,但是这个动人的故事却一代又一代在人们的话语中流传下来。她表达了人们怎样的心声?

2)我们衷心地祝愿天下有情人能终成眷属。借用大词人苏轼的一句词来祝福他们: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6.作业

1)课外搜集描写牛郎织女的诗句,推荐阅读刘禹锡的《浪淘沙》、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杜牧的《七夕》、秦观的《鹊桥仙》。

第2篇

“牛郎织女”的故事传遍天下,家喻户晓。经过专家学者多方面考证,发现“牛郎织女”故事原来就出自山东省沂源县燕崖乡。有文献记载。最早在西周的《诗经・大东》篇就有:“彼织女”、“彼牵牛”的记载,据专家考察大东的位置是泰山以东,临淄、曲阜一带,而大东的核心位置正是沂源。燕崖乡就是牛郎织女传说的故乡。

“七夕节”又名“乞巧节”,是由牛郎织女爱情故事演绎出的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节日。山东沂源县作为牛郎织女传说的核心传播地,拥有国内唯一一处传说与实地实景相对应并存有古建筑遗址的珍稀景观―建于唐代的织女洞和牛郎庙,并被专家称之为“中国牛郎织女传说之乡”。目前,沂源“牛郎织女传说”还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最近,我采风就来到了这个享有“中国爱情圣地”的沂源,一探这一流传千古的爱情故事究竟。

牛郎织女景区距县城15公里。景区以海拔532米的大贤山和沂河为主体构成,面积约4.5平方公里,由织女洞、牛郎庙、情人谷、神清宫等二十多个景点组成,地貌的特征逼真显现了天上有“牛郎织女星”,地下有“织女洞牛郎宫”,形成“在天成像,于地成形”的奇观。

当我首先来到牛郎庙旁边的村子,这个村子叫牛郎官庄,我发现村里的人大部分都姓“孙”。据悉,这个村子明朝年间就有,村里人以牛郎后代自居,并历代传承牛郎织女故事,至今沿袭着养蚕、织布、取双七水等习俗。

沂源县燕崖乡整个大贤山上的石碑非常多,只是因为先前被破坏过,现存完好的为数不多,但是所有的石碑上所刻的内容,都与牛郎织女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其中有一块石碑,它对牛郎织女的记载是美且清晰的。这块石碑是嘉庆二十年所立,石碑上面所刻的两首诗叫《登织女台》,作者是王松亭,其中一首诗的第三和第四句“仿佛星河垂碧落,依稀牛女降人间”。非常形象地描写了在天成象、于地成形的意境。

大贤山东麓下临沂河的峭壁上有一石洞,人称织女洞,织女洞始建于唐,兴盛于宋元,又名织女仙阁,它依山凭势而建,洞外有摩崖石刻。传说这就是王母囚禁织女的地方。它系二层楼阁式建筑,内陈设有织女等彩色塑像。洞高8米,宽7米,长约10米。洞中存有古碑数块,年代最早的可以上溯到宋代。织女和王母的彩色塑像端坐在第二层上,左侧设有织女梳妆台与寝室,楼阁第二层的前脸上,有一个上圆下方的窗户,正可让脉脉含情的织女临窗端坐,与河对岸的牛郎隔河相望。织女洞上面虬枝倒挂,下面沂河畔风光无限。我发现还有一块石碑“织女洞重楼记”是明万历七年(1579)所立。碑文记载说:“志云唐人过谷,闻洞内札札机声,以故织女名”,讲的就是织女的来历,意思是说在唐代时有人从此经过,听到洞内有札札的机杼声,以为织女在织布,所以就修建了此织女仙洞。

大贤山一带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早已闻名遐迩。历代文人墨客多有登临游览者,留下许多诗文摩刻。在织女洞南面的天然峭壁上,镌刻着清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沂水知县白锡元手书“钟灵毓秀”四个古朴大方、遒劲有力、蓄意深邃的大字,高4米宽1米;洞口一侧立有清嘉庆二十年(公元1815年)沂水人王松亭所题《登织女台》诗碑。其诗曰:高攀石凳赴仙关,洞口如逢列宿还。仿佛星河垂碧落,依稀牛女降人间。纵知机杼此中有,哪信鹊桥渡后闲。我欲乘槎谁接引,客星高听水潺潺。

天孙台上望仙楼,危槛平临景物幽。山径南随林麓转,沂河东折古今流。泉溪声急晴疑雨,松柏风寒夏亦秋。但于此间得少趣,寻源何事问牵牛。

诗碑为云溪处士孟天荣书丹,一手行草字体流畅飘逸,为意境雅丽清新的诗作增色不少。

牛郎织女景区内森林覆盖率达95.6%,植物450多种,野生动物210种,有山东省最古老的卫茅树和千年虎皮松。导游解释说:罕见的叶籽银杏和角度不整合面等自然和地质奇观,这些都与牛郎织女传说有关,具有浓重的文化色彩。叶籽银杏,是中国独一无二的,在全世界也是非常罕见的。叶籽银杏所结的果实是长在叶片上的。奇怪的是并不是这棵树上的所有果实都是长在叶片上的,只有这个枝干上结的果实是叶籽银杏,就是织女洞附近无生殿上方弯的很漂亮的一枝,这些果实约占这棵树的20%,而这枝正好是冲着织女洞的方向,也许这是老树为牛郎织女的爱情做的一个见证吧。

在情人谷,我听说相传织女下凡后,就是在这里和牛郎一起生活的,因为谷内长有大量野生的连理树,同时每逢春夏之交,会有大片的情人花在此竞相绽放,情人谷因此而得名。情人谷全长400米。在这里,抬头可见山景,俯首能赏水色,侧耳可听溪声,伸手能触清流。沂源人称此为情人谷中情人湖。牛郎织女景区是自然脉络与文化脉络的高度融合,是天人合一、天地神奇的典型组合。它正以垄断性的神话魅力和山清水秀的自然景观吸引着八方游客。

牛郎织女景区悬崖如削,巨石嵯峨,松柏森列,生态环境优良。大贤山下沂河如带,“地上银河”水景长3公里,形成了50多万平方米的水面。各种自然资源与人文脉络高度和谐统一。

第3篇

关键词:牛郎织女神话;演变;悲剧性原因

关于牛郎织女神话的产生和演变,前人多有论及,本文拟将牛郎织女神话的演变分为雏形期、渐变期和形成期三个阶段来更好的了解牛女神话及其悲剧性意义的形成原因。

一、雏形期

在先秦时期,有关牛郎织女神话的文献记载较少。我们只能从为数不多的文献中探讨神话的渊源。

(一)《诗经・小雅・大东》

《诗经・小雅・大东》:“维天有汉,监亦有光。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彼牵牛,不以服箱。……”从这首诗可以看出此时的牛郎织女只是天上的两颗星星,虽然把它们已经被人格化了,但还看不出他们之间发生了爱情。银河、织女、牵牛乃是构成牛郎织女神话的三个最基本的因素,从诗中能够看出银河和织女星、牵牛星的关系比较密切,这为后世人们想象二星为夫妇提供了基础。

(二)《大戴礼・夏小正》

七月……汉案户……初昏,织女正东向。时有霖雨。灌荼。斗柄悬在下, 则旦。

《夏小正》的作者对于七月的天象言之特详,除了银河的走向和北斗的指向之外,又提到了织女星象,这虽然纯粹是对天文现象的说明,但对在七月时,织女星东向牵牛星这一星象的观察,或正是后来人们想象织女七月七渡河会牵牛的这一情节的基础。

(三)《云梦睡虎地秦简・日书》

《云梦睡虎地秦简・日书》甲种:“丁丑、己丑取妻,不吉。戊申、己酉,牵牛以取织女,不果,三弃。”此处的的“三弃”是说织女被牵牛抛弃了多次;“戊申、己酉,牵牛以取织女而不果,不出三岁,弃若亡。”从这两条简文意思大体一致,是说牵牛织女的婚期是戊申、己酉,但二人的婚期并不长久,不到三年牵牛便抛弃了织女。“牵牛织女为夫妇”,是牛郎织女神话得以形成的最基本的情节。但此时牛郎织女神话的核心是牵牛弃织女导致他们分离,造成了他们之间的婚姻悲剧,并由此奠定了牛郎织女这一神话的悲剧性质。

二、渐变期

牛郎织女神话的渐变期,主要是在两汉时期。这个时期牵牛织女神话还加入了西王母和鹊桥神话这两个新要素。

(一)汉代画像石中的牵牛织女

在汉代的画像石中所展现的而在汉代的画像石中所展现的是“匹夫之力尽于南亩,匹妇之力尽于麻”的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以及牛郎织女辛勤务农的社会现实。汉画像石中所塑造的牵牛织女的形象,都是汉代以耕织为生活源泉的普通农民形象,说明人们所关注的也是汉代的以耕织为生的男耕女织的普通的劳动者是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以及牛郎织女辛勤务农的社会现实,这是当时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反映。

(二)汉代文人笔下的牵牛织女

汉初《淮南子・m真训》云:“若夫真人,则……臣雷公,役夸父、妾宓妃、妻织女……”此处织女与雷公、夸父等神话人物并提,可见入汉以后,织女星已充分显示出她的神格,成为人们想象中的一位女神。稍后的《史记・天官书》亦云:“织女,天女孙也”,这赋予了织女珍贵的身份地位。

这一时期还有一些以牛郎织女为主题来吟咏悲欢离合的诗歌。如《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这首诗将银河、牵牛星、织女星三者特殊的相对位置,譬喻为隔河相望的男女,并且二者是相互恋慕而被银河阻隔,明确赋予了两星“离别”的象征意义。

(三)汉代牵牛织女神话中的新元素

与雏形期时《云梦秦简》所简单记载的牵牛织女故事相比,汉代人们更加关注牛郎织女分离的婚姻悲剧,并将自身美好的愿望投射到他们身上。因此人们在牛郎织女神话中加入了乌鹊架桥的情节。

宋陈元靓《岁时广记》卷二六引《淮南子》:‘乌鹊填河成桥而渡织女。’知汉时即有七夕鹊桥之说。宋罗愿《尔雅翼》卷十三云:‘涉秋七日,(鹊)首无故皆髡。’相传以为是日河鼓与织女会于汉东,役乌鹊为梁以渡,故毛皆脱去。鹊桥神话细节乃备。”

可见在汉代以口头传承的话语形式所表现的牛郎织女神话,人们关注的是牵牛织女隔河分离这样的婚姻悲剧,并且对他们的分离表示同情,因此让乌鹊架桥渡织女过河与牛郎相会。同时崔《四民月令》也载:“七月七日,曝经书,设酒脯时果,散香粉于筵上,祈请于河鼓织女,言此二星神当会。”同时《四民月令》所载文字“曝经书,设酒脯时果,散香粉于筵上”,其内容已不仅仅是神话故事本身,而是已经带有了民风民俗的性质。上述文献所载的故事“鹤桥”“渡河”之情节,“乞请于河鼓织女当会”的愿望,都是汉代人们都是对牛郎织女分离的关注并给予同情的体现和反映。

三、形成期

两晋南北朝时期牛郎织女的神话演变的更加详细具体。晋张华《博物志》曰:旧说云,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有浮槎去来不知期……后至蜀问君平,曰:某年某日,有客星犯牵牛宿。计年月正是此人到天河时也。

昔有一人寻河源,见妇人浣纱,以问之。曰:此天河也。乃与一,而归问严君平,云:此织女支机石也。

这则故事记载说见“织妇”与“牵牛丈夫”,虽未指明就是织女和牛郎,但可以看出天河里织衣的妇人,牵牛饮水的丈夫,俨然是人间男耕女织生活的写照,与汉代牛郎织女神话一脉相承。唐宋以后,牛郎织女神话与民间的“白衣女型”故事和“两兄弟型”故事相嫁接,使得牛郎织女神话与民间传说、仙话相交融,有了骨、血、肉的内容,而这个具体的神话典型,也将成为后世传说、民间故事的典型,更富艺术性和战斗性了。

四、牵牛织女神话悲剧性原因

首先是自然天象与人文社会的互相影响,牵牛星和织女星的位置分别再银河的东、西岸,此种位置正是夫妇之位。《礼记》云:“君在阼,夫人在房,大明生于东,月生于西,此夫妇之位也。”而且这里用“以东为夫,以西为妇”的阴阳之道,来象征日月之运行的天道。其次是“牵牛娶织女”的日子为“离日”,这个日子在人们的习惯中是不宜嫁娶的。“日书中以牵牛娶织女之日、女娲死日、禹取涂山女之日都是凶日,而牝月牡日则是吉日。”一些学者以以事记俗的方法研究禁忌日、凶日,这自然会形成一种习俗,也会让人们形成一种心理,就是将这些日子当作禁忌日。人们会受到心理暗示,即牵牛织女结婚的日子是禁忌日,不宜嫁娶否则会导致他们婚姻的悲剧。

一些文人以织女“贪欢废织”而受惩罚来解释牵牛织女的婚姻悲剧;另外两晋南北朝的文人还以“牵牛借天帝礼钱不还”而受惩罚来解释牛郎织女的婚姻悲剧。这两种解释都颇符合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

这种解释背后必然受到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等因素的影响。一是汉末战乱四起,十六国北朝时期混战屠杀不断,耕地遭到大量破坏,经济基础受严重破坏。二是两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制度确立,土地兼并状况严重,此时士族豪强地主庄园经济是社会经济的最重要的成分,另外由于佛教的影响扩大寺院经济也占了比较大的比重,所以汉代延续的男耕女织式的小农自经济受到了很大的破坏。因此广大人民将自己生活中遭受的困境投射到了牛郎织女身上。最后,受社会风气的影响,两晋南北朝的妇女,不像其他时代的女性那么拘束、勤劳,他们放诞风流、任情而动。第二种解释的相关材料如下:南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记载:“尝见道书云:牵牛娶织女,借天帝二万钱备礼,久而不还,被驱在营室。”这也是造成牛郎织女婚姻悲剧的原因之一。

综上所述,牛郎织女神从星辰名逐渐神化和世俗化的演化,使这一神话传说从人物形象到故事情节再到包含的情感,都向普通民间世俗生活的演变,而世俗化生活化是牛郎织女神话演变的最终结果。通过与仙话、传说、民间故事的融合,使牛郎织女神话更加贴近普通人的生活现实,因此牛郎织女神话的悲剧性意蕴更能够使牛郎织女形象成为普通人寄托情感、消解痛苦的对象,它的影响历久不衰。

参考文献:

[1](唐)李善注.文选[M].中华书局,1997.

第4篇

关键词 民间传说 天界 秩序 中日

中图分类号:I313;B933 文献标识码:A

在中国民间传说中有“六届”的说法,具体指神、魔、仙、鬼、妖、人六届,六届各有其存在的秩序及生存法则,原则上互不侵犯。神话中认为神界是身体崩解而成,拥有超越凡人的神奇力量及永恒的生命。《云笈七签》卷二一中说,道教称神仙居住的天界有三十六重天。日本的传说中也分有神、魔、妖、怪、鬼、人等各界,“天人”是住在“天上界”的人,他们奏着乐章、伴着漫天的天华与飘舞的璎珞飘行于虚空中。可见民众为“天界”赋予了美好的意境,对“天界”表现出无限的向往与憧憬。

然而,作为“六界”中理想化程度高的“天界”,不仅仅是歌舞升平、一片祥和,也有有其特定的秩序与法则,用于评估“他界者”进入的资格、维护“天界”的稳定与有序运作。关于成仙得道的条件在佛教、道家、儒家各家学说中均有涉及,本文不作探讨。在中日民间传说中有类似的仙女受到“天界”惩罚的故事,如中国的织女的传说与日本的辉夜姬的故事,本文试图以这两则代表性传说为基点,从仙女所受奖惩及其缘由为视角,透过民间故事来解读中日两国民间对“天界”秩序的构筑。

1织女之罪与罚

牛郎织女的故事是中国汉族民间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中国传统七夕节风俗也与牛郎织女的传说有关。东汉应劭《风俗通》载:“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侨。”白居易《长恨歌》书:“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牛郎织女的故事有多种版本,南北朝时代任P的《述异记》中记载:“大河之东,有美女丽人,乃天帝之子,机杼女工,年年劳役,织成云雾绢缣之衣,辛苦殊无欢悦,容貌不暇整理,天帝怜其独处,嫁与河西牵牛为妻,自此即废织之功,贪欢不归。帝怒,责归河东,一年一度相会。”

现代民间流传较多的是:织女是王母娘娘的外孙女,在天上织云彩。牛郎是人间的一个看牛郎,有一天,老牛告诉他,天上的仙女要到河边洗澡,让他去取一件衣服藏起来。牛郎照做,不能飞走的仙女就是织女,她留在人间做了牛郎的妻子,生下一男一女。王母娘娘知道后大怒,将织女捉了回去。老牛让牛郎把它的皮披在身上追上天去,牛郎挑了两个孩子快要追到时,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发簪,在后面一划,形成一道天河,把牛郎和织女隔开了。他们隔河苦苦遥望,最终感动了王母,允许他们每年七月七日鹊桥相会。织女与牛郎的婚姻是个人行为,因此而获罪,所受惩罚是被王母强行带回天宫,与牛郎隔河相望。

2辉夜姬之罪与罚

辉夜姬也称赫夜姬、赫奕姬等,其故事出自于《竹取物语》,其作者和创作时间不详,大致是在平安时期写作,是用假名写作的最早的物语之一,在日本文学史上有“物语(小说)之祖”之称,辉夜姬的形象对后续的文学创作有极大的影响,甚至将类似的求婚谈、难题拒婚等以“辉夜姬性”这一专业术语来表示。辉夜姬的故事在日本家喻户晓,在现代以其为标题的绘本、动漫、电影等仍在不停出版、面世。

《竹取物语》故事的梗概是:伐竹老翁在发光的竹子中找到一个小女孩,将其带回家抚养,三个月后便长大拥有绝世美貌,为其命名辉夜姬。因其美貌有众多年轻人慕名来求婚,辉夜姬都不为所动。求婚者中有五位贵公子一直坚持,于是辉夜姬分别给他们一个难题,约定谁能完成便能与之成婚。然而贵公子们或是无功而返、或是以假乱真,最终都没有成功。皇帝听说辉夜姬的事迹后宣其进宫,遭到辉夜姬的拒绝,之后二人间有书信往来。最后辉夜姬身着羽衣、仙女簇拥,飞奔月宫而去。故事中,辉夜姬原本是月宫中人,因获罪被贬下人间,惩罚期满后重回月宫。

3“天界”构建

中日这两则仙女的故事中,仙女奇幻的出现与出生、惊艳的容貌、凄美的爱情、天人两隔的结局,都为故事增添了不少唯美的色彩,作为爱情故事的经典被传唱至今。织女故事中的“天上”与辉夜姬故事中的“月宫”,于凡夫俗子而言,都是“天界”的代名词,透过这两则故事,可以看到中日两国民众对于“天界”的构想与“天界”秩序的界定。

3.1超凡的资质与力量

拥有超越凡人的资质与神奇力量,是“天界”中人神秘的属性。辉夜姬描述“月宫中人皆貌美,长生不老、无忧无愁”。作为女性,织女与辉夜姬集美貌与才情一身。《竹取物语》中没有具体描述其容貌,但多次以“光”来形容,如出生时竹中发光,长成后“要说这个女孩的容貌,华贵得不似此世间之物,伐竹翁的家里没有黑的地方,四处闪耀着光芒。”“世间的男子,无论身份高贵还是贫困,都想娶辉夜姬为妻或一睹芳容。”织女的故事中没有详细的描写,但将其身份定义为“仙女”,可想其容貌之美。在各种出版物的配图中,两位仙女裙裾飘飘、艳若桃李、耀如春华。除了美貌她们的才情也异于凡人。《述异记》中织女的工作是织天上的云彩,在后来的传说中,即使在凡世,也能操持起男耕女织、养儿育女的家计。中国古代的典籍记载中,民间认为织女美丽聪明、多才多艺,在七夕晚上,向织女求智取巧,能变得眼明手巧。而辉夜姬以五个难题来拒绝贵公子的求婚,所涉稀世之物,凡尘女子大多闻所未闻,辉夜姬却能一一识破假货与谎言。

“天界”中人所碛械淖罨础的力量便是飞行与自由穿越。织女的故事中,仙女们洗完澡飞天而去,只有织女衣服被牛郎拿走无法飞走;织女被带上天时,天空狂风大作,天兵天将从天而降,王母硬拉着织女就飞上了天。《竹取物语》的最后,辉夜姬也是披上仙人所给的羽衣奔月宫而去;月宫中人来接辉夜姬时,“伐竹翁家四周突然通透如白昼,仙人们自上空驾云而来,立于离地五尺高处”。此外,“天界”中人还拥有凡人无法抵抗的强大力量。王母带织女上天时,牛郎披着老牛的皮在后面追,眼看要追上,王母拔下发簪,在后面一划就形成了一道天河,阻断了织女与牛郎。《竹取物语》中皇帝与伐竹翁为了阻止月宫中人带走辉夜姬,动用2000士兵人守住墙上、屋顶,弓箭装备严阵以待,仆人、侍女将房子围得水泄不通,然而当仙人出现时,人们如同着魔、毫无抵抗之力,只能眼睁睁看着辉夜姬被接走。

3.2禁与私自婚恋

《礼记・礼运》云:“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佛家的《大智度论》把“六欲”定义为俗人对异性天生的六种欲望,即现代人常说的“”。《述异记》中,织女因嫁牵牛后,“废织之功,贪欢不归。”而惹天帝动怒,则其归河东。在现代民间传说中,织女因私自留在凡间与牛郎结婚,被王母知道后大怒,亲自捉其回天庭。可见,凡人天生所具备的“”,在“天界”却是禁物,私自婚恋行为也不被允许。《述异记》中即使织女与牵牛的婚姻是天帝所指,但天帝认为其“贪欢”以致误工,仍然难逃责罚。责罚的形式是令其回归天庭,断之念,婚姻无效。

《竹取物语》中可以确定辉夜姬是在月宫中获罪而被贬下人间,但具体所犯何罪却没有说明。“流放者是女性时,若论所犯之罪,奸淫罪为代表。”,日本学者冈崎祥子认为“古代的罪名首位是违背性的禁忌,其次是违反政治。违背性的禁忌,一般以流放来赎罪。……结合辉夜姬在人间所受的惩罚及月宫中所犯的罪来考虑,可以推测辉夜姬所犯之罪是类似在月宫中触犯私自结婚、缔结男女情爱。”其结论是:辉夜姬所犯罪名是“xれ(秽)”,要在流放中以“祓”的形式去除,佛教与神道中认为“秽”是不洁、不净等不清净、污秽的状态,而“祓”则指辉夜姬要通过流放在人间期间拒绝人类求婚、保持贞洁来清洗身心之罪恶。

3.3社会性与家长制

从织女与辉夜姬的故事中可以看到,“天界”所描述的世界具有社会性与家族性双重属性,因此其管理也呈现社会职级管理及家长式管理双重机制。织女在天庭有其工作岗位,专司编织云彩,天帝是其上级,对其工作进行评价与监督,拥有赏罚的职权。起初天帝赞赏织女“年年劳役”、“辛苦”,许其婚配与牛郎,后又觉得织女“废织”而责其归。《竹取物语》中,辉夜姬获罪被贬、赎罪的方式、赎罪的期限、回归月宫的时间等,虽没有具体言及,但肯定是由月宫的管理者来决定的。辉夜姬因不舍伐竹翁夫妇想在人间多逗留时,要向月宫人提出申请。八月十五老翁家中门户紧闭、众人严阵以待,而月宫中人怒吼“辉夜姬,你要在这污秽的下界长待吗?”辉夜姬也只有服从、挥泪告别。

《述异记》中辉夜姬是天帝之女,与牛郎的结合是玉帝赐婚,随后违背玉帝初衷,令其归家,婚姻被废除。在现代传说中她是天宫王母的孙女,因私自下界与牛郎结婚生子而被强行带回天宫,这是典型的家长包办婚姻。辉夜姬也对伐竹翁说:“我在月宫也有父母”,从其获罪,到被贬下人间,以至赎罪期满回月宫,从未见父母身影,且辉夜姬曾言:“我现在已经不再想那个月宫世界的父母,想在这个世界长久、快乐地生活下去。……回月宫没什么开心的,徒有悲伤而已。”比起亲生父母辉夜姬竟更依恋伐竹翁夫妇,从伐竹翁遵从辉夜姬拒婚的选择及辉夜姬因婚恋获罪来看,辉夜姬在月宫的父母应该也是干涉甚至阻止其婚恋的。

4结语

结合上述分析可以看到:在织女与辉夜姬的故事中,人们将“天界”构建成“不死不老、无忧无虑”的乐土,为它赋予了神奇、神秘的色彩,代表着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极致憧憬,这样一个“乌托邦”式的世界本应没有烦恼,充满了自由、欢乐与爱,然而人们又在不知不觉中,用人类社会的准则定义“天界”的秩序,生在其中的织女与辉夜姬们却又迷恋人间情爱与温情。不仅是故事中的仙女们迷惑天上人间何处才是乐园,从古至今的民众,包括欣赏这些故事的读者们,心中也应是充满疑惑的。

参考文献

[1] [日]北杜夫,l万智.竹取物Z?伊菸镎Z[M].v社,2009.

[2] [日]楠山正雄.日本の神と十大昔[M].v谈社学术文库,1983:140-141.

[3] [日]三蚪.かぐやの罪[M].新人物文欤2013(8):135.

第5篇

【关键词】神话流变 诗歌感情变化 “不成章”与“零如雨”的联系

高中语文人教版第三册第四课《汉魏晋诗三首》中选取了《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一诗,全诗如下: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全诗运用比喻的手法,以自然星体牵牛星织女星分列银河两岸而暗喻人间夫妻情侣的离别。其中“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一句,在部分教学参考书籍中这样解释:

相传织女与牛郎相爱、成亲之后,王母娘娘因织女违反天条,将织女与牛郎生生拆散,分居于银河两岸,要织女织布成匹之后,方许二人相见。然而,用心险恶的王母娘娘对织女使用法术,让她怎么也没法织成一匹布,于是,悲哀的织女只好对着织布机日日哭泣。

按照这样的说法,“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就有了这样的逻辑关系:“不成章”,既是“泣涕零如雨”的原因,又是其结果。“终日不成章”成为问题的关键和矛盾的焦点。因为“终日不成章”的存在,才必然导致“泣涕零如雨”的结果。

但是,无论是从牛郎织女神话流变过程中考证,还是从诗歌本身的感情变化来看,“终日不成章”都不可能是“泣涕零如雨”的原因。

一、从牛郎织女神话流变过程考证

牛郎织女神话作为我国民间流传的四大神话之一,可谓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尽管细节上有所不同,但神话的大致情节却是一致的:相传很久以前有一个放牛娃名叫牛郎,在机缘巧合下与天帝的女儿织女相爱并且结婚,还生下了一对儿女。王母娘娘知道这件事情之后,因为织女违反天条而大发雷霆,下令要织女重返天庭。逼于无奈的织女只好抛夫弃子回到天庭。牛郎不舍爱妻,带着一双儿女追上天去,结果被王母娘娘引来银河,将夫妻二人分隔在银河两岸,只能在每年的七月初七才能一见。

牛郎织女的神话在细节上还有很多不同的说法,这里不一一论述,但神话传说在细节上的差异,正好说明这个故事不是在一时一地形成的,而是有一个漫长的形成过程。也许他们的根源相同,但在不同时期不同地方的敷衍,就使故事的细节有了千变万化的区别。牛郎织女的神话,就是一则“世代累积型”的神话。

我们来探索一下《古诗十九首》产生的时期,也就是东汉末年前后,牛郎织女神话故事的面貌大致是什么样子的。

最早出现的跟牛郎织女神话相关的记载,可以追溯到《诗经》。《诗经·小雅·大东》有云:“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彼牵牛,不以服箱”。诗句以天上星宿的有名无实,讽刺西周贵族的尸位素餐。虽然这时已经出现神话中的重要因素:银河、织女、牵牛以及织女牵牛“不成报章”和“不以服箱”的怠工情景,但是仔细考察诗句,会发现此时的“牛郎”还只是一头偷懒怠工连箱子都不扛的“牵牛”。可以这样说:在先秦时期,牛郎和织女这两个神话传说中的重要人物,只有织女正式出场,而牛郎还没有从“牵牛”演变过来。

汉魏时期,关于牛郎织女的神话已经不再如先秦一般寥寥数字,而是有了丰富的记载,我们能见到的材料也就更充足。这一时期的文献已经有了大量以织女为吟咏对象的篇章,最具权威的当属司马迁的《史记》。《史记·天官书》记载:“织女,天女孙也”。而至少在《史记》之前,我们没有发现关于“牛郎”的任何记载,有的还是“牵牛”的形象。直到东汉时期,从文人赋中才发现,在汉武帝所凿昆明池两侧,有“左牵牛而右织女”的立像。此时,“牵牛”才终于从牛而演变为人。

《迢迢牵牛星》在东汉末期出现,是现存第一首吟咏牛郎织女爱情的诗,值得注意的是,不论是东汉时期,还是稍后的魏晋,都称“牵牛”而不是“牛郎”。从诗歌中能够得到这样的信息:在东汉末年,人们对牵牛织女星的想象,已经发展到一对隔着银河而不能相会的男女。

稍晚于《古诗十九首》的魏晋时期,吟咏双星离别的作品更加繁多,但是,无论是曹丕的“尔独何辜限河梁”还是曹植的“瓠瓜之无匹,咏牵牛之独处”,都仅仅只说出了双星分离的现状,并没有提及他们分离的原因。最早提到牛郎织女分离原因的,是晋代两则笔记小说里的故事:

牵牛娶织女,借天帝钱下礼,久不还,被驱在营室中。

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子也。年年机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天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纫。天帝怒,责令归河东,唯每年七月七日夜,渡河一会。(《荆楚岁时记》)

无论是“借钱不还”还是“嫁后废纫”,阻挠二人相会的都是天帝,王母娘娘并未在此时出现,不成章则不能相会的禁令,自然更加无从说起,可见,就牛郎织女神话本身的发展而言,在东汉末期,“终日不成章”不可能成为“泣涕零如雨”的原因。

二、从诗歌本身情节推动和感情变化来考证

《迢迢牵牛星》一诗,以织女为叙述角度,以天上星宿的分离暗喻人间夫妻情侣的离别。诗歌先以“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开篇,描述了双星相距遥远的分离现状,接下来笔锋一转,写到织女的情状:“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织女伸出纤纤素手,开始吱吱呀呀地织布。但是,一个“弄”字,暴露了她的内心。弄,有游戏、玩弄之意。显然织女工作状态并不认真。正是因为她织布时心神恍惚,所以,才会出现“终日不成章”的必然结果。探究其“弄”机杼的原因,自然是因为对牛郎的思念。联系到此诗对人间世界的映射,我们仿佛看到,一位丈夫在外漂泊游历,孤身在家奉养公婆、抚育幼子的思妇,伸出白净纤细的双手,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但是,抑制不住的对远方丈夫的思念,使她心神恍惚,泣涕涟涟。因此,无心织布,甚至一整天也织不好一匹布。相比刘兰芝“三日断五匹”的巧手,这位,不是技不如人,而是心中深沉的思念,阻挠了她织布的速度。如果将此句解释为:织女因为一整天都织不出一匹布而伤心哭泣,那她又跟笨手拙脚的乡间愚妇有什么区别呢?

第6篇

学完《牛郎织女》一课,孩子们似乎意犹未尽。于是,我请他们围绕“牛郎织女”这一话题,再搜集些资料做一个简单的阅读拓展活动。两天过后,课代表王睿跟我说,他们都准备好了,搜集了不少诗词、传说、故事,有些小组还做了演示幻灯。趁着下午有一节活动课,我们便将桌椅拉开,围坐在一起。

活动由王睿主持,看得出他做了不少准备工作,整个活动分成几个板块。

先是张晗沁介绍“七夕”的风俗。她说,因为“牛郎织女”的传说,农历七月初七就成了一个美丽的节日――七夕节。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女子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所以也叫“乞巧节”、“女儿节”。据说,这天晚上在瓜果架下还能听到牛郎、织女的悄悄话呢!张晗沁打开了大家的话匣子,有人补充:据说,七夕这天不大能看到喜鹊,因为它们都去搭鹊桥了;现在很多地方还能看到“鹊桥”这个词,我们苏州就有一条路叫“乌鹊桥路”;还有一个词牌名叫“鹊桥仙”呢,秦观就写过一首《鹊桥仙》。

接着,大家又把话题集中到与“七夕”相关的诗词上来。彭佳欣说道:“我们背的古诗《秋夕》里有‘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在她的带领下,大家不由得跟着背诵起来。刘畅显然是有备而来,用幻灯呈现出刘禹锡的《浪淘沙》、秦观的《鹊桥仙》、《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他不但给大家讲了诗的意思,还带着大家读读背背。在他的带领下,气氛一下子热闹了起来。

快结束时,大家一定让我也说说。我想起了另一个版本的“牛郎织女”的故事,便说:“关于牛郎织女的传说,还有一个说法。据说,织女原来住在天河的东边,是天帝的女儿。她年年都很辛苦地在织布机上织布,却没有空闲打扮自己。天帝可怜她独自生活,就准许她嫁给了天河西边的牵牛郎,织女出嫁后却荒废了纺织的工作。天帝非常生气,责令她回到天河东边,只许他们一年相会一次。”面对这样一个版本的故事,孩子们显然一时不能接受,他们更认同的是“王母作恶”的版本。我就问:“你们更喜欢哪个版本?”孩子们几乎异口同声地说:“书上的版本。”“是呀!这个版本更符合老百姓们勤劳善良、向往自由的追求,所以它也流传最广。那么,哪个是真的呢?”“都不是真的!”六年级的孩子非常清楚神话故事虚构的本质。“都不是真的,就像《开天地》、《后羿射日》、《嫦娥奔月》一样。这些传说都是我们的祖先在解释天地起源、日月星辰等自然现象时美妙的想象。”

一节活动课很快结束了,而关于“牛郎织女”的话题却还在孩子们间讨论着。我也久久放不下一些思考。

在语文教学上,我们一直提倡不要囿于教材,而要用教材教。无意间,我正是通过《牛郎织女》一课,为孩子们推开了一扇走进民族传统文化的门。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丰富而精彩,不可能穷尽于教材的有限篇幅。以课文为基点,指导学生开展阅读拓展活动,在中高年级应该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围绕“牛郎织女”这一话题,孩子们分工合作,搜集资料,介绍讲解,得到了多方面的锻炼。更重要的是,在这次交流中,他们的见闻感受大大超出了课文提供的信息,在更广阔的时空里,对“牛郎织女”这一民族传统文化有了相对全面、深刻的了解。

在万圣节、圣诞节风行的今天,也许我们在无意中冷落了“牛郎织女”、“后羿嫦娥”,忽视了梁祝化蝶的凄美、屈原投江的悲凉。时常在传统文化中走一走、看一看、想一想,孩子们的“根”才能在这块土地上扎得更深。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正应该帮助孩子们把“根”扎得深些,再深些吗?

第7篇

片断一

生1:老牛突然说话了,为什么牛郎不感到惊讶?

生2:牛郎和老牛关系密切,不会感到惊讶。

生3:牛郎对老牛很好,他知道老牛会说话也不会伤害他。

生4:牛郎很孤独,正希望老牛能跟他说说话呢。

生5:在牛郎看来,老牛说话是一件很自然的事。因为,在平时,牛郎闷得慌,哼小曲儿,老牛侧着耳朵,好像听得很有味儿;牛郎有什么心里话,嘴里就说出来,老牛咧开了嘴巴,笑嘻嘻的,好像明白他的心事。这说明老牛很通人性,牛郎心里也许早就认为老牛会说出话来。今天终于说出来了,不是很自然的事儿吗?

【反思一】

我们都知道“高山流水”这个成语故事,牛郎与老牛,相依为命,相互体谅,关系非同一般。牛郎所思所想,老牛亦必得之。牛郎与老牛各以其不同的方式表达着相同的心思,其灵魂相通之处,已非同一般。老牛的说话,对于牛郎而言,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学生的解读到了这个份上,还需要教师说多少呢?

片断二:

生1:王母娘娘为什么要趁牛郎不在家抓织女呢?

生2:担心牛郎在家会阻拦她的行动。

生3:王母娘娘是仙人,还会斗不过凡人?

生4:王母娘娘不想把事情闹大。牛郎肯定不会眼看着织女被抓走,他一定会竭尽全力保护织女,一旦打斗起来,事情就会闹大了。

师:有新意。但是,王母娘娘为什么会害怕把事情闹大呢?

生5:人家会笑话她。

师:为什么?

生:……

师:过去的婚姻谁做主?

生:父母。

师:俗话说,父母――

生:之命,媒妁之言。

师:现在牛郎和织女的婚姻通过父母和媒人了吗?

生:没有。

师:做父母长辈的会怎么想?

生6:这是不好的事儿。

生7:他们不孝顺。

生8:这是件丑事。

生9:家丑不可外扬。王母娘娘不想打起来,弄得沸沸扬扬,把事情传得到处都是。

师:在中国古人的传统意识里,牛郎织女的自由婚姻就跟私通、私奔一样,有辱门楣,有辱帝王家的门风,影响帝王家的尊严和威严,所以王母娘娘极力遮盖,才会趁牛郎不在家的时候来抓织女。同学们真会动脑筋,说得太棒了。老师根本就没有想到这点。

生10(急迫地):老师,我还有疑问,王母娘娘法力应该很高强,为什么不能像孙悟空一样,把牛郎催眠了,问题不就迎刃而解了吗?

……

片断三

生1:当牛郎追来的时候,王母娘娘为什么不干脆杀了牛郎,反而划条银河来隔绝牛郎织女呢?

生2:王母娘娘担心牛郎被她杀死了,织女也会寻死,织女可是她最宠爱的外孙女啊。

生3:王母娘娘担心牛郎死了,两个孩子没人照顾。

师:王母娘娘还挺有人性的。

生4:王母娘娘要让他们可望而不可及,让他们永远生活在痛苦之中。

生5:王母娘娘要让他们生不如死。

师:王母娘娘真狠毒啊。

师:王母娘娘为什么这么狠毒?不是说织女是她最宠爱的外孙女吗?

生6:因为织女触犯了天条。

生7:因为织女丢了天庭的脸。

师:是啊,在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的万恶的旧社会里,平时对子女们宠爱有加的父母,一旦子女违反了他们的意愿,他们就认为冒犯了他们的尊严,认为是家门不幸,就会灭绝人性地残忍地伤害子女。在这一点上,不知大家有没有鲜活的例子作佐证呢?

生8:我们学过《孙中山破鄙习》,古人都给自己的女儿裹小脚。裹脚的时候非常痛苦,而且从此以后,一辈子行走都很困难。是不是这些父母不爱自己的女儿呢?不是。他们认为这是为女儿好。如果谁不肯裹就会受到严厉的惩罚。

师:是啊。是这么回事。在专制的社会里,一个再受父母宠爱的孩子,他的言行一旦违背了父母的意志和意愿,就会被视为给家庭、家族乃至国家民族蒙羞,就会受到极端无情的处罚。幸运的是,自由、平等、民主已经成为我们新时代的主旋律,旧社会一去不复返了。

【反思二】

一个不了解自己民族历史的人,其前行的步伐也不会高迈。不能欣赏民族文化的精粹意味着浅薄;不能正视民族文化的糟粕则意味着无知。我们每一个人的根就在民族之中,有精华的滋润,也有糟粕的侵害,只有正视它,解剖它,认识它的本质,这样,我们才能从传统的鄙俗中超脱而出,健康成长。这篇课文的教学,本无意于指向这样重大的课题,但是,令教者惊喜不已的是,在课堂生成中,学生们凭借自己的智慧,从文本的字里行间透析出了传统的毒汁。把课堂还给学生,也许更费时更费力,但是,收获却非传统课堂所能望之项背。

总评

第8篇

1、第一节诗人远望街灯若隐若现,和天上闪闪烁烁的明星很相似,由此而产生联想。接着诗人又仰望苍穹,看到那闪烁不定的明星,自然而然地联想起远处若隐若现的街灯;

2、第二节描写的天上的街市与现实的对比作用。街市的繁荣、光明、富裕与现实的荒凉、黑暗、贫穷形成对比,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第三节描写的街市与现实的对比作用。街市的自由与现实的不自由形成对比,抒发作者的痛苦与悲愤,对自由的向往;

4、第四节写牛郎织女欢聚与那牛郎织女的故事形成强烈的反差作用。牛郎织女的故事里,深深相爱着的牛郎织女被王母娘娘划出的天河相隔着,只有每年农历七月七日才能鹊桥相会一次。而这里的牛郎织女已经获得了解放,他们生活得自由、幸福、美满。由此流露出诗人对黑暗的憎恶,对光明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和执着的追求。

(来源:文章屋网 )

第9篇

【典故】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古诗十九首》

【释义】牛郎织女为神话人物,从牵牛星、织女星的星名衍化而来。比喻分居两地的夫妻。也泛指一对恋人。

【用法】作主语、分句、宾语;指分居两地的夫妻

【结构】合式

【近义词】牛星织女

【押韵词】零光片羽、祁寒暑雨、千丝万缕、恶言恶语、以冠补履、淫词秽语、意气相许、欲取姑与、百废具举、箕风毕雨

【年代】古代

【谜语】联

【语文同步】我想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郭沫若 《天上的街市 》小学十一册·诗海拾贝·5

【成语故事】传说古代玉帝的孙女织女擅长织布,每天给天空织彩霞,她讨厌这枯燥的生活,就偷偷下到凡间,私自嫁给河西的牛郎,过上男耕女织的生活,此事惹怒了玉帝,把织女捉回天宫,责令他们分离,只允许他们每年的七月七日在鹊桥上相会一次

【示例】尝笔唐人《七夕》诗,咏牛郎织女,皆作会别可怜之语,殊失命名本旨。 清·郑燮《范县署中寄余弟墨粉四书》

【成语例句】

第10篇

在党校学习期间,到了石家庄的抱犊寨。

关于抱犊寨名字的由来,听来有点意思。相传人们来到这座山上,建舍成寨,只是农事耕作繁重,人们就从山下抱着牛犊上山养大。而牛儿一旦上山,从此老死山上,故名“抱犊寨”,山上还塑有“抱犊”雕像。既然与牛有关,那抱犊寨在人们的口口传递中就成了牛郎织女故事的发祥地,于是,在寨顶修建了牛郎织女家。故事的发祥是否在此,无证可考,单就把这个美丽的神话传说落足到这个“抱犊福地”、空中奇寨而言,也不枉了人们对爱情的赞颂和追慕之情了。自然,牛郎织女家的爱情色调和乡土气息就浓郁了些。牛郎织女家是一座仿古四合院,庭院清幽,别具致雅,每个门口都贴着对联,处处散播着文化风韵。院门口两侧是“杨柳依依怀其故事,波光滟滟似尔情深”,引人怀想留恋;正房门柱上是“须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是前生注定事莫错过因缘”,一语道破情缘的前世今生;东厢房贴的是“油烟米醋方为世上珍馐,锅碗瓢盆是家中至宝”,点出生活的真机。甚为有趣的是前院牛栏贴的对联:牛作媒人较红娘可靠,鹊为信使比青鸟还强。牛栏里一头卧着的青铜牛像,正承接着人们把一条条的红线拴在犄角。据说这样可以使栓红线者生活幸福,爱情美满,也算是牛郎织女对人间爱情的祝愿吧。在不远的一处山顶上,还有一轮天池,池上玉带小桥,池中夏日荷花,景调和谐,与牛郎织女家隔而长望。

佛道同融共修,在抱犊寨表现为佛教名寺罗汉寺和道教宫观金阙宫的南北相向,中间仅隔着华夏第一龙壁千龙壁。当然,最属奇绝的当是罗汉宫的五百罗汉堂,它是全国最大的山顶地下石雕群。进殿堂转地下,穿汉白玉十三条腾龙像,便是罗汉堂。堂内罗汉皆为青石雕刻,着各色袈裟,惟妙惟肖,五百雕像形态各异,无一雷同,真切活现,阵容强大,蔚为壮观。堂壁上壁画彩绘蔓延覆盖,异彩纷呈,与罗汉像近相呼应,令人称赞不绝。而观者忍俊不住的是分列于罗汉群外的两塑石像,一是颠僧,衣履不整,口开眼眯,憨态可掬;另一个是韦陀,庄重周正,一脸正气。这一诙谐一端庄,相得益彰,相映成趣。我想,佛道讲求的是虔诚,诙谐或端庄仅是生相,重要的是心态。佛道然,人道亦然。

金阙宫自是恢弘雄伟,宫殿飞檐琉璃,犬牙交错,勾心斗角。在一处道场,有缘听无凡道长讲了一段“道”,是关于如何看待得失的道理,颇受教益,其实,也即是“人生观”的课题。这可以用宫内的一幅对联作为阐释:道本无言可说,事当尽力而为。心下感慨:在清净之地,听清静之音,再小的话题也会有大思考;再旧的理念也会有新领悟。看来,有一颗纯净之心是最紧要的。一旁时有想结善缘的男女,在道童引领下,敬上香火,许下夙愿,献上香资。在我想来,这也无非是现实的人们表述生活观、价值观的“香烛祈愿”。

第11篇

夜晚,我怀着无限神奇和美好遐想遥望星空,看那一闪一闪的小眼睛,今天她们似乎不太亮。

仰望满天闪烁的星,我仔细辨认着一个个有趣的星座:哦,那是北斗七星,那是小熊星座,那边是牛郎织女星。每当这时,我会又一次想起小时侯奶奶给我讲的故事:天上的织女和凡间的放牛郎结婚了,生下了两个小娃娃。王母娘娘知道了,十分生气,派天兵天将下界把织女捉回天上。牛郎和两个孩子很想念织女,就将两个孩子放在两个竹筐里,牛郎挑着竹筐到天上找织女,不幸被银河拦住了,牛郎要把银河水舀干,与织女团聚。王母娘娘没办法,只好让织女和牛郎在每年农历七月初七相见。这天晚上,喜鹊在银河上搭起桥,织女和牛郎鹊桥相会……

想着想着,我突发奇想,牛郎与织女的孩子后来怎样了,他们会不会也化作星星了……

那迷人的星空,古老的传说,带我走进一个奇妙的世界。这时,我又想:这星空不就是我们的班级吗?每个同学都是一颗星星,如果每个人都进步一点点,那整个班级就会进步一大步,整个星空就会亮很多。

满天繁星陪我进入甜美的梦乡,让我做了无数个快乐的梦,仿佛我真的就是天上一颗小小的星。

第12篇

梁祝的故事

“如果所有的泪水都能化作翩翩蝴蝶,我们就会相爱不渝,所有的泪水都不能化作蝴蝶,所以我们注定无缘。”梁山伯在QQ上结识了名叫蝶舞飞扬的MM,二人相见恨晚,几天下来就已如胶似漆。一个月后,梁山伯与蝶舞飞扬相约见面,见到了美丽的小姐祝英台,二人一见钟情,决定长相厮守。但他们的爱情却得罪了一直暗恋祝英台的版主马公子,他设计破坏了梁山伯的QQ信息,从此,梁祝失去了联系。梁山伯郁郁而终,祝英台痴心等候,却不知与爱人已阴阳永隔。后来,祝英台嫁给了马公子。但每年的这一天,她还是在QQ上发送这样的信息梁兄,你还记得我――你的蝶舞飞扬吗?

白蛇的故事

白素贞和许仙同住在一套公寓内。白素贞是美容师,正在研制一种神奇的换肤技术,她的竞争对手法海想得到这一机密,便哄骗许仙悄悄放了一只带摄像头的手机在素贞的房间内。有一天,许仙无意中打开自己的彩信手机,拨通号码,天哪!他赫然看见的是一条正在蜕皮的白蛇?!许仙登时晕了过去。素贞发现以后,慌了手脚,连忙给许仙灌下去一暖瓶灵芝茶。许仙终于悠悠醒来:“蛇,蛇……”素贞赶紧表白那蛇是自己研究换肤技术的观察实验品,并求许仙不要声张,因为这条蛇没有户口。许仙激动地打断了她的话,“这是我梦寐以求的最最最Cool的宠物?!”一把抓住素贞的手,“你愿意嫁给我,让我们一起宠爱这条蛇吗?”后来,许仙娶了白素贞,可是由于他对那条白蛇更好,所以素贞最后提出了离婚。后来听说绝迹千年的美女蛇在下个月将被克隆出来。

牛郎和织女的故事

织女是最早的海归,回国开了自己的公司,很忙碌,也很累。七月七日这一天,织女公寓的水龙头坏了,物业公司派来一个修理工,叫做牛郎。牛郎来自郊区,很单纯,像以前放牛一样,他热爱自己的修理工作,能从中找到乐趣,因而很快乐,牛郎边修水龙头,边告诉织女放牛的规则和自己的快乐,织女从中领悟到了工作与生活的真谛。他们结婚的时候,织女还特意写了一本《放牛守则》,这本书成为畅销书。后来,织女又出国充电去了,牛郎成了留守先生,只在每年七月七日,对着水龙头,和织女互诉情怀。

孟姜的故事

秦始皇修筑长城,众民工苦不堪言,范喜良欲行刺秦王未果,被秦王处死。其妻孟姜发誓要为亡夫报仇。三年后,孟姜潜入王宫,伺机行刺,在不知不觉中,却被秦王的胸襟气魄所打动,更因为看到秦王强者面具后的软弱而心动,情与义,国和家,爱与恨,一己之私和天下大义……孟姜在长城前哭祭范喜良,武功锋芒所至,城墙轰然倒下。始皇追随而来,却见孟姜飘然远去。面对残,始皇唏嘘不已,下令修建孟姜女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