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省级创建申报材料

省级创建申报材料

时间:2022-12-04 15:35:4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省级创建申报材料,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省级创建申报材料

第1篇

xx县邮政局xx路营业班现有员工11人,平均年龄27岁,是一个以青年为业务骨干的年轻群体。年营业收入100万。近年来。全班青年职工立足行业特色,踏实苦干、积极奋进的工作作风,通过深入扎实地开展“青年文明号”创建活动,努力按照以“一流管理、一流服务、一流人才、一流业绩”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开展各项工作,有效地促进了企业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为用户提供满意优质的服务,在群众中获得了广泛好评。曾荣获xx县“巾帼文明示范岗”、省、州、县三级理州“青年文明号”、“”。现将其创建工作汇报介绍如下:

一、以创建活动为载体,全面提升服务水平,为用户提供一流服务。

邮政营业窗口是邮政服务的桥梁和纽带,窗口服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邮政企业的形象。营业班以创建省级“青年文明号”活动为载体,围绕服务狠下功夫,逐步实现了从简单服务向深层次、全方位的服务方式转变,把微笑服务、承诺服务、规范服务向品牌服务推进,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高档次的品牌服务。

在推进和提高服务上,我分局重点念好“四字经”:围绕“抓”字,即抓重点,把提高服务质量、创新服务思路和手段作为工作重点,抓规范,抓落实,抓提高,直至抓出成效;追求“实”字,即组织各种活动,充分发扬团队精神,使营业班全体员工形成奋发向上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实实在在地把企业发展目标与员工的实际利益统一起来;紧扣“严”字,即通过严格管理,从具体事情抓起,逐个解决存在的问题,扎实地把服务工作提高到一个新境界;体现“诚”字,即以用户满意不满意为标准,将是否真正解决实际问题作为衡量创新服务工作有无成效或成效大小的主要标准,真抓实干,实现服务“零差错”,擦亮服务窗口。

1、从用户角度出发,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在创建“青年文明号”期间,我局投入大量资金完善营业厅的各项服务设施,竭尽全力为用户提供一个舒适、优雅、文明的服务环境。设置了业务咨询投诉台,专门负责处理用户的业务咨询、投诉,对“首问负责制”流转单进行监督,保证规章制度的落实;设立了“青年文明号”服务岗位、老年人(残疾人)窗口,为特殊群体提供客户提供更方便、快捷的服务;配备了多媒体触摸查询系统,张贴统一而醒目的邮政标志和标语,公布各项资费标准和业务办理流程,让用户对邮政业务一目了然;还配备了饮水机,准备了写字台、休息椅、针、线、笔等便民设施,进一步方便广大前来办理业务的用户。

2、狠抓规范化服务,推行营业窗口“五心服务”。我局从抓好微笑服务、挂牌服务、统一规范着装、使用文明礼貌用语等形象服务硬指标入手,在对外服务中要求营业员做到“五心服务”,即一是耐心为用户做好咨询导向服务,把各种作业流程解释得清楚明白;二是热心接待用户的来访和查询,限时为用户排忧解难;三是用心宣传中国邮政业务,让用户充分了解邮政业务;四是细心为用户办理各类业务,实现作业“一台清”;五是虚心接受用户的各类批评建议,使服务工作不断向优质、快捷、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推行“五心服务”后,服务质量有了很大提高,在民主评议中用户满意度已连续两年达到95%以上。

3、及时解决服务上的热点问题,满足社会通信需求。为更好地为用户提供满意的服务,我局以创建“青年文明号”为契机,结合民主评议行风工作、“创文明行业、建满意窗口”等活动,采取意见征询涵、座谈会等方式,充分听取行风评议员、社会监督员以及广大用户的意见和建议,下大力气从根本上解决社会普遍关注的邮政窗中服务上的热、难点问题。

4、完善监督检查机制,确保服务水平螺旋式上升。

为了从根本上提高服务质量并保证建立长期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我局一是在营业班实行“三级”追踪管理制度、末位淘汰制和用户有理由申告一次下岗制度,每月举行一次全方位的业务知识测试,对服务意识差、业务技能低的人员进行转岗培训、重新竞争上岗。二是由服务监督部门不定期以征询函、调查问卷、电话回访、明察暗访等方式对窗口服务质量进行检查,广泛开展自查自纠工作,每个月编发《服务质量通报》,将服务质量差的人员进行曝光并按规定进行处罚,奖励被用户表扬的营业员,并在营业厅显眼处设立服务明星榜,每月评选出一名服务质量最好的营业员作为服务明星,通过运用负效应激励和正面拉动的措施,保证了服务质量的稳步提高;三是在强化局内监督检查的同时,还聘请了4名代表性强的社会人士担任行风监督员,定期召开座谈会,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及时反馈整改情况,把评判的权力交给了广大用户。

二、注重员工综合素质培养,加强班组文化建设,培养一流人才。

为培养造就一支政治素质高、职业道德好、专业技术精、具有开拓精神的员工队伍,我局结合工作实际特点,积极开展岗位练功、技术和业务培训,鼓励员工自学,不断提高职工素质。

1、从“固本”、“重德”着力,培养正确的服务意识。思想是行动的指南。为了确保能向用户提供高效、优质的邮政服务,我局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出发点和根本点,强化营业员的“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教育。通过组织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举办“我心中的亮丽工程”、“心中唯有用户”演讲比赛,不定期在营业员中收集“如何进一步方便用户使用邮政业务”的合理化建议,使营业员深刻认识到企业与市场、消费者的服务与被服务关系,自觉完成角色调整,把“用户至上、服务第一”的服务理念渗透到点点滴滴的日常工作中。

2、积极开展岗位练功活动,加大员工的业务技能培训力度。高超娴熟的业务技能是保证工作质量和服务质量的前提和基础,我局营业厅每天的班前班后会成了学习业务知识和服务讲评的课堂,时间虽然只有5到10分钟,但业务知识、礼仪服务、素质教育在这里得到巩固和提高。我局还通过定期开展多种形式的岗位练兵(营业全能、点钞、电脑打字等)和中短期劳动竞赛活动,形成比、学、赶、帮、超的风气,不断提高业务操作水平。在全州邮政系统举行的岗位练功比赛,均取得较好的成绩。

3、注重班组文化建设,树立员工良好的精神风貌。我局始终坚持加强班组自身的文化建设,运用多种形式,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化体育活动,寓教育于活动之中,用牢牢占领员工的思想文化阵地,有效地调动员工参与创建活动的积极性、创造性。我局还经常利用节假日积极组织员工开展业务宣传、义务献血、扶贫救灾、助残助学等社会公益活动,。营业班的全体员工以实际行动努力实践“三个代表”,赢得良好的社会声誉,在塑造新世纪鹤庆邮政美好形象的同时,也为企业创造了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三、建章立制,完善业务办理流程,实现一流管理。

我局密切联系实际工作,以方便用户,提高工作效率为出发点,建立健全、合理、规范的管理制度,不断整合、完善各种业务办理流程。

1、结合本局实际整合业务流程。进一步理顺各项业务处理流程,简化业务受理流程,强化服务管理,加强前台和后台的沟通交流,保证服务时限与质量。并加大业务流程处理过程的考核力度,突出对业务差错和工序超时的考核,使企业各项工作管理形成一个有力的闭环。其次是以方便用户为出发点,进一步理顺各项业务流程,明确各工种间协作关系,制定简明的业务操作方法,真正落实“一台清”作业,缩短用户办理业务的时间。

2、积极推行“三级”追踪管理制度。对营业员的业务素质按月进行量化考核,与该月服务质量相结合进行考核定级,实行“三级”追踪管理制度。同时将三级追踪管理制度与营业员的考核办法有机的结合起来,不同等级的营业员执行不同等级的计件系数,充分营造营业员在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两方面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

四、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创造一流业绩。

第2篇

年生态旅游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措施

我局紧紧围绕州委州政府“全域旅游”战略,强化森林资源保护,深度挖掘生态旅游资源,大力推进生态旅游开发,助推脱贫攻坚,实现了生态旅游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切实搞好生态旅游统计工作。生态旅游统计是生态旅游行业管理的基础内容,生态旅游统计报表是综合反映行业收入情况、为政府部门提供信息、了解情况、规范发展、制定计划的重要依据。因此,我局在统计数据时严格做到及时,准确、完整。我州每季度按时将各县(市)生态旅游统计报表汇总及时上报,上报数据做到了及时、准确。全州森林生态旅游接待游客336.368万人(次),实现生态旅游收入11.77亿元。

(二)指导举办泸定第届樱桃节会。我州高度重视花卉(果类)节会活动,会同泸定县制定节会活动方案,规范节会活动审批事项。指导泸定县成功举办第十届“红樱桃节”活动。本届红樱桃节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通过开展泸定旅游本底推介、泸定乡村旅游宣传、农特产品销售的等活动,接待游客2.1万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287.78万元。活动现场举办的“网红+N”的直播旅游带货大会,泸定花椒、高原蜂蜜、金丝皇菊、泸定仙桃汁等农特产品销售火爆。红樱桃节的成功举办,有效促进了文旅市场的复苏,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获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三)积极开展申报省级森林小镇、四星级森林人家工作。为推进我州生态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助力乡振兴,我局高度重视森林小镇、森林康养人家、四星级森林人家申报建设工作。一是指导丹巴县完成第四批省级森林小镇申报工作,丹巴县甲居镇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小镇。二是积极申报四星级森林人家。州林草局按照省林草局通知要求,指导相关县(市)对符合条件的各类经营主体规范组织申报材料,并对各县(市)林草局审核上报的申报材料进行了初审,并将符合评选条件的经营主体的申报材料上报省局。经省林草局组织专家评审,“丹巴县四亩田园酒店”、“丹巴县德孜青麦民宿客栈”、“康定市红盛枇杷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藏家渔庄”共3家被授予四星级森林人家称号。

(四)国家森林体验重点建设基地建设有序推进。国家森林体验重点建设基地按照省、州全域旅游发展总体安排,依托森林资源优势,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一是积极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按照创建细则,积极申报材料,目前已经通过省文旅厅审核报至国家文旅部;二是率先启动“厕所革命”。坚持高起点规划,精品化建设,品牌式宣传,荣获“厕所革命十大典型景区”;三是创新设立“垃圾银行”。在景区开展“捡垃圾、兑礼品、存信誉”活动,基地环境得到彻底改善。四是旅游营销宣传持续放大。,央视对旅游复工复产先后进行了5次报道,电视台进行了21次相关报道;围绕“冰川温泉旅游季启动暨大贡嘎文旅发展联盟成立仪式”活动,整合全网媒体资源,实现以人民日报、新华社、人民网、新华网等100家主要媒体集中,总数量达501条次。

国家森林体验重点建设基地接待游客190.5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0.95亿元。

(五)加强生态旅游游客量数据采集工作管理。根据省林草局生态旅游发展中心安排,协调推荐“亚丁景区管理局”“景区管理局”作为全国林草系统生态旅游游客量数据采集样本单位,并落实了游客量信息数据采集管理人员。

二、2021年工作安排

(一)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我局将进一步把生态旅游发展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明确责任科室和责任人,细化工作目标,分解工作任务,认真履行职责,搞好综合协调、指导检查等工作,积极推进林草生态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继续加大林草生态旅游宣传力度。以实施全域旅游战略、生态文明建设战略为契机,以实施大渡河流域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和梯度推进雅砻江、金沙江流域乡村振兴为抓手,利用电视、报纸、微信公众号等各类媒体强化林草生态旅游宣传力度。争取在各类主流媒体上开辟森林旅游宣传专栏,提升知名度,拓展客源市场。

第3篇

一、生态县(市、区)的创建

天台县争创国家级生态县,年内要完成前期资料申报、技术核查程序,争取通过现场核查;玉环县争创省级生态县,年内力争完成现场核查工作,黄岩区要积极做好2012年度创建省级生态区的筹备工作;临海市、温岭市继续深化生态市创建工作,进一步巩固提高生态创建成果,做好省级生态县复查相关工作,为创建国家级生态市打好基础。

二、国家级生态乡镇的创建

目前,全市有14个乡镇尚未获得国家级生态乡镇命名,但已进入环保部审查阶段,分别为黄岩区宁溪镇、临海市涌泉镇、天台县石梁镇、天台县泳溪乡等4个乡镇(已上报了补充材料),以及椒江区大陈镇、黄岩区上垟乡、温岭市坞根镇、临海市河头镇、天台县街头镇、天台县三州乡、天台县龙溪乡、天台县南屏乡、天台县洪畴镇、天台县三合镇等(2011年申报)10个乡镇。2012年,各地要密切关注环保部命名情况,根据具体要求及时调整辖区内的创建计划。同时,温岭市大溪镇要在6月底前全面完成整改,确保顺利更名为国家级生态乡镇。

2012年,各地要根据上级环保部门的工作安排,开展国家级生态乡镇及国家级生态村的创建工作。经初步安排,拟申报争创国家级生态乡镇的有:

四、市级生态乡镇(街道)、生态村的创建

2011年市级生态乡镇(街道)、生态村分别可于5月、11月中旬进行申报。市生态办将根据各乡镇、村的申报材料与申报文件,对提出申请的村、镇进行现场验收,通过验收的将予以命名。请各地根据创建工作,分批次、合理安排各乡镇(街道)、行政村的申报工作。

五、生态乡镇、生态村复查

各地务必要做好已命名的生态乡镇、生态村的复查工作,重点复查对象是2010年度命名的省级以上生态乡镇。请各地根据省生态办及我办的具体通知要求,认真总结上报县(市、区)生态办的复查结果报告及乡镇自查总结报告。复查报告、自查报告要包含近两年各项创建指标的变化,主要工作措施及下阶段工作计划等。2010年度命名的省级以上生态乡镇名单如下:黄岩区平田乡、屿头乡、富山乡,仙居县淡竹乡,三门县花桥镇。

第4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坚持“政府组织、分级负责,部门配合、全民参与,科学治理、社会监督”的爱国卫生工作方针,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福民强市”战略目标和作风转变年工作要求,结合纪念爱国卫生运动周年、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努力改善城乡环境卫生面貌,提高城乡公共卫生水平,保护人民健康,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二、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县(市)创建工作

各县(市)要加大卫生创建工作力度,巩固提高省级卫生县城水平。在巩固省级卫生县城(城市)成果的基础上,“十二五”期间要进一步动员领导,发动群众,群策群力,积极争创国家卫生县城(城市)。

1.力争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城市)1─2个。

2.市、县要顺利通过省级卫生城市、省级卫生县城三年复审验收。

(二)乡镇创建工作

各县(市)要加强卫生乡镇创建及成果巩固的指导工作,以县促镇,以镇带村,县乡村协调、联动发展。

1.县镇、南乡,县乡、故县乡,市镇,县镇、乡,县镇要顺利通过省级卫生乡镇三年复审验收。

2.县乡,县镇、乡、乡,市乡,县乡要顺利通过市级卫生乡镇三年复审验收。

3.力争创建国家卫生乡镇1-2个,创建省级卫生乡镇(新申报)2-3个,创建市级卫生乡镇(新申报)3-4个。

4.县、宜阳县要实现省级乡镇创建零的突破。

(三)基层“三小”创建工作

修订完善市本级卫生创建激励性政策,引导基层单位和干部群众积极参与爱国卫生运动,深入开展各级(卫生单位、卫生村、卫生小区)创建活动。

1.各县(市)区积极争取各地激励性政策,引导基层创建参与性,提高创建积极性。

2.全市力争创建省级卫生小区(新申报)5个,省级卫生单位(新申报)60个,省级卫生村(新申报)15个。

3.全市力争创建市级卫生小区(新申报)15个,市级卫生单位(新申报)30个,市级卫生村(新申报)20个。

三、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强化领导

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爱国卫生创建工作,把创建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进行统筹安排,摆上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制定创建工作方案,列入政府目标管理体系,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各项创建目标的实现。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块块为主、条条负责、条块结合”的原则,加强部门合作,齐抓共管,把创建任务与本部门职责相结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二)规范流程,严格把关

认真学习、规范执行《省卫生镇(县城)考核命名和监督管理办法》、《市卫生县城、卫生乡镇、卫生村、卫生先进单位标准暨考核命名和监督管理办法(试行)》。严格执行各级各类卫生创建程序,按照规定时限及要求完成申报、指导工作。

1.申报工作。规范指导各级各类卫生创建城镇、单位(小区、村)按照相关创建标准,扎实进行卫生创建。创建成熟后,由创建城镇、单位(小区、村)提出验收申请,县(市、区)爱卫办经初验合格后报市爱卫办。各县(市、区)申报材料经市爱卫办初审合格后,须先行接受有关专家暗访,暗访合格后,方可接受市级初验(或验收)。国家级、省级各类经市级初验合格后,按照规定程序及时限上报省爱卫办。

2、监督管理。各级卫生县城、卫生乡镇、卫生单位、卫生村、卫生小区在显著位置悬挂“*级卫生县城(乡镇、村、单位、小区)”牌匾,接受社会监督,卫生城镇每年度要向上一级爱卫会上报自查工作报告。各县(市、区)爱卫办公室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加强对卫生县城及所辖卫生乡镇、卫生村、卫生单位、卫生小区的日常管理,进行督导检查、暗访,并于每年11月底前向市爱卫办提交年度检查报告。

3.日常巩固。已创建成的乡镇、村、单位、小区,每周要进行一次专项自查,并做好记录。城市区爱卫办要每半月组织一次检查,市爱卫办每月对城市区组织一次专项检查,并对检查结果排序;各县(市)要参照城市区卫生创建成果巩固机制,制定符合县城实际的成果巩固长效机制,并认真执行,做好记录。对已创建成的县城、乡镇,县(市、区)爱卫办要每月组织一次检查,市爱卫办每半年组织一次专项检查(或暗访),明查暗访结果将作为届满复查的累计参考意见。

(三)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各县(市、区)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各种媒体、各类大型公益广告、宣传栏等形成舆论氛围,使群众充分认识到爱国卫生创建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充分运用好已有的省市级卫生创建激励性政策,教育引导单位、群众积极投身创建工作。要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专业组织机构,广泛开展公众健康教育、学校健康教育及医院健康教育等行业健康教育,增加群众的卫生意识和自我保健意识,提高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创建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四)依法创建,确保质量

爱国卫生创建工作的内容和标准是《环境保护法》、《食品安全法》、《城市市容管理条例》等各项法律、法规的体现,各县(市、区)要认真贯彻各级关于创建工作有关法律、法规,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的法制意识,依法开展创建工作。要依据《省爱国卫生条例》,建立和加强爱国卫生执法队伍建设,充实、完善县(市、区)、街道(乡镇)、社区管理网络,形成专兼结合、条块结合的管理与执法监督网络。各级各类卫生创建工作要在硬件建设上加大投入,在软件建设上加强管理。要实现由数量向质量的转变,按照相关创建标准,严把创建质量关,确保全市卫生创建工作质量。

第5篇

(一)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重点支持集聚区研发设计、信息服务、金融服务、专业技术服务、展示交易等可以显著提高集聚区发展水平的公共服务平台;年度考核优秀的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二)服务业重点项目。重点支持列入和2012两个年度省服务业重点项目计划的现代物流、商贸流通、商务服务、居民服务项目以及电子商务、云计算服务等新兴服务业项目和其他需支持的重大项目:

1、现代物流业。省级现代物流集聚区建设项目;与制造业配套的采购、仓储、配送等第三方物流项目;以商品贸易、批发配送为主的专业物流中心;物流标准与技术推广工程;行业性、区域性及面向中小企业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项目和改造提升项目等。

2、商贸流通业。商业连锁经营和配送;农资连锁配送;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和城市大型农贸市场副食品安全检测服务体系。

3、商务服务业。国际化、专业化、贸易型为主导的品牌会展;鼓励会计、审计、评估、咨询等中介服务业发展连锁加盟,培育企业化经营、规范化管理、社会化服务的大型中介法人机构。

4、居民服务业。面向城市居民生活服务、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便利性、具有公益服务性质的健康、养老、家政、社区服务等居民服务业项目。

5、新兴服务业。电子商务、云计算服务、物联网服务、数字文化、工业设计、环境服务、三网融合、增值电信、科技服务、人力资源服务等领域能显著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的重点项目。

6、其他。省级服务业重大规划课题研究项目,省级服务业重大推介、宣传项目等。

(三)总部经济。地方新引进的世界500强企业总部和地区总部及全国100强企业总部,或其研发中心、销售中心、采购中心、结算中心;本省100强企业新建用于研发、销售、采购、结算的总部大厦。

(四)服务业标准化和品牌建设。和2012两个年度省级以上服务业标准化项目和创建“驰名商标”的服务业企业。

(五)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重点支持国家和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域重点领域的服务业重点项目。

(六)服务业创新团队。重点支持省级服务业创新团队项目。

(七)现代服务业人才工程。重点支持列入现代服务业人才工程的省级服务业境内外人才培训项目和基地建设。

(八)与国家服务业引导资金相配套的项目和其他需支持的重大服务业项目。

二、申报项目条件

申报项目除符合上述申报范围外,还需符合以下条件:

(一)符合我省制定的服务业发展规划和专项规划。

(二)符合《省现代服务业产业指导目录》,项目审批程序合法、各项手续齐备。

(三)符合现代服务业的基本特征。以信息等高技术为依托,与现代生产、生活方式密切相关,能运用新的组织方式、管理模式和新技术。

(四)能提升制造业水平、降低社会交易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能扩大市场容量、扩大就业、带动作用强、示范作用明显。

(五)项目已开工建设。

(六)项目建设资金已落实,其中市、县财政已安排相应配套资金的项目可优先考虑。

(七)项目未申报其他省级财政专项资金支持。

三、申报企业条件

(一)在境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二)实行现代企业制度,依法经营,具有健全的财务与管理体系。

(三)企业资产及经营状况良好,具有较高的资信等级和相应的资金筹措能力。

第6篇

刚才,湖州新开元碎石有限公司的《省级绿色矿山创建方案》通过了专家论证。这是我省第一个通过专家论证的《省级绿色矿山创建方案》,标志着新开元碎石有限公司创建省级绿色矿山的试点工作进入了实施阶段。我代表省国土资源厅对新开元碎石有限公司表示热烈祝贺,对各位专家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的感谢,对关心和支持绿色矿山创建工作的省级有关部门、湖州市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积极参与绿色矿山试点工作的矿山企业表示衷心的感谢。

借此机会,就开展创建绿色矿山试点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要充分认识创建绿色矿山是生态省建设在资源领域的生动实践

绿色矿山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矿山,是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矿山,是实现资源利用集约化、开采方式科学化、生产工艺环保化、企业管理规范化、闭坑矿区生态化的矿山。一是体现了资源管理的全新特点;二是反映了提升矿山企业水平的现实需要;三是反映了现代矿业发展的必然要求。绿色矿山将“绿色”贯穿于矿产开发的全过程,坚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同步,长远规划,合理布局,实现矿产资源开采科学有序;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强化依法管理,实现开采技术水平高,工艺设计新,“三废”处理好,资源利用率高;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

创建绿色矿山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省的需要;是规范开采、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文明开矿,探索矿产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具体行动;是实现资源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的重要途径。

二、要切实搞好创建省级绿色矿山的试点工作

根据省政府目标责任制要求,在各市国土资源局推荐的基础上,我们确定了新开元碎石有限公司等十二个矿山企业作为全省首批创建省级绿色矿山的试点单位。试点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探索和积累创建绿色矿山的有效措施和方法,为我省全面开展创建绿色矿山工作积累经验;进一步完善创建绿色矿山相关制度和绿色矿山考核指标。

试点矿山企业要根据《浙江省绿色矿山创建指南》开展省级绿色矿山的创建工作。要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勇于实践,大胆探索,开拓创新。(1)新开元碎石有限公司要根据今天会议精神修改完善创建方案,要及时通过所在地国土资源部门上报省厅批准实施;(2)已经完成创建方案编制工作的试点单位,要及时提请省厅组织专家对创建方案进行论证,并及时上报批准实施;(3)尚未启动创建工作的试点矿山,要抓紧时间开展创建方案的编制工作;(4)个别试点矿山由于客观原因需要调整的,所在地国土资源局要抓紧时间向省厅提出书面报告。湖州市在绿色矿山创建中要继续发挥引领作用。首批省级绿色矿山的创建试点工作原则上要求在2007年上半年之前完成,各试点单位要根据《浙江省绿色矿山创建指南》的要求提前推进并出色完成绿色矿山创建试点的各项工作,及时向省厅提出省级绿色矿山的申报。省厅接到申报材料后,将按规定组织有关专家逐个进行考察评审和考核。

三、要建立促进绿色矿山创建的政策措施

绿色矿山创建的原则是政府推动、企业负责、科学规范、稳步推进。政府推动主要是研究制定并切实推行有利于绿色矿山创建的各项政策措施。包括激励和约束两个方面的政策措施。

第7篇

(2012年6月7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质量技术监督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质量技术监督局,各直属检验检疫局: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规范各中小学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和管理,教育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制定了《全国中小学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管理规范》,现印发你们。请各省级教育行政、质检部门参照本《规范》,认真抓好中小学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管理和使用工作。

教育部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从2012年起,每年将从各省级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中遴选出一批国家级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请根据《教育部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建立中小学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开展质量教育的通知》(教基一函[2011]6号)要求,制定本地区质量教育基地的申报规范和评审细则,部署本行政区域省、市、县三级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的创建工作。

全国中小学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管理规范

1.目标

1.1 规范全国中小学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工作,探索建立基地活动与学校教育的有机衔接机制,提升中小学生的质量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逐步形成国家、省、市、县四级质量教育基地网络。

1.2 依托企事业单位,建立设施完善、内容适宜、形式多样、注重实效,适合各年龄阶段中小学生开展社会实践需求的质量教育基地。

2.依据与范围

2.1 本规范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以及《教育部、国家质检总局关于建设中小学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开展质量教育的通知》(教基一函[2011]6号)制定。

2.2 本规范适用于教育部、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命名的国家级中小学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包括:消费类产品的生产企业;知名品牌示范区内的企业;国家级和省级科研院所和检测机构、实验室;旅游和金融等现代服务企业等。

2.3 高危险、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等不适宜中小学生参观学习的企业不建设质量教育基地。

3.申报与评审

3.1 申报时间从每年7月1日起至8月10日止。

3.2 申报材料。

(1)《全国中小学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申请表》;

(2)质量教育基地建设情况;

(3)质量教育活动开展情况;

(4)适合不同或特定年级学生的活动实施方案;

(5)接待手册;

(6)申报单位全貌、生产线(或检验检测设备)及开展质量教育活动照片共6张。

各省教育行政、质检部门将推荐的国家级质量教育基地的申报材料纸质和电子版(刻录成光盘),纸质材料一式两份分别报国家质检总局质量司和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

3.3 评审。

3.3.1 省级质检、教育行政部门按照“好中选优,优中选强”的原则,从本地区省级质量教育基地中,确定申报国家级质量教育基地的推荐名单。

3.3.2 教育部与国家质检总局组成联合专家组,对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质检部门推荐的质量教育基地进行文件审查。

3.3.3 文件审查包括:申报材料齐全性、申报范围符合性、申报条件符合性等。

3.3.4 教育部和国家质检总局可安排专家组或委托省级教育、质检部门联合对通过文件审查的部分单位进行现场评审。

3.3.5 现场评审包括:申报单位基本条件、承担质量教育基地适宜性、质量教学内容、质量教学方式、动手操作体验、讲解人员、参观路线、接待能力、安全措施等。

3.3.6 专家组依据评审结果,形成评价报告,提出初选名单,经教育部、质检总局两部门审查批准后,确定并正式入选名单。

4.建设与管理

4.1 基本要求

能够根据质量教育社会实践活动要求,对工作环境、参观路线、教学场地、学习内容、人员师资等进行合理安排。在不影响正常生产和检验检测工作的前提下开辟参观走廊,明示质量教育标志,提供相对封闭的培训、教学场所;能够满足教育部门设计教学活动方案要求,并培训专业讲解人员。有明确的机构及人员负责中小学质量教育工作,并给予适当的经费支持。

4.2 教育内容

结合生产和检测工作特点,针对小学、初中、高中各学习阶段,或针对某一知识点以及学生的认知能力,设计相应的教育内容。

教育内容包含三个方面:

(1)质量基础教育,涉及质量基本知识和质量安全相关知识,如对质量的含义、质量和质量安全的相关标志、标识等。

(2)生产(检测)流程控制及质量管理知识,包括生产(检测)流程设计与控制、质量管理关键环节的展现与介绍。

(3)与生产或检测工作相结合的互动性体验。

以上三个方面为质量教育的主要内容,申报单位应根据不同对象(小学、初中、高中)的实际特点设计教学方案,拟定从“知道”到“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等不同层次的培养目标。

4.3 接待条件。

4.3.1 讲解人员要求。

(1)应配备一定数量的讲解人员。

(2)应保证所有讲解人员具备必需的专业技术知识,掌握生产操作规范,讲解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讲解技巧,应对中小学教育情况有基本的了解。

4.3.2 设施要求。

(1)有适合中小学生参观学习的有关产品质量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国内外质量管理读物等。

(2)本单位有关的资料、实物、案例等。

(3)应能具备可供中小学生操作、体验的检测仪器设备或能够动手制作的相关产品。

4.3.3 环境条件。

(1)参观场地应该满足安全、环保、通畅的基本要求。

(2)应具有明确的参观区域标识,必要时制定专门程序或参观路线。

4.3.4 接待要求。

(1)应明确公示接待时间。分期、分批接受中小学生开展质量教育实践活动。

(2)全年接待天数不少于36天。每次可接待60-100名以上的学生。

4.4 安全措施。

4.4.1 应强化安全管理。建立保障安全的组织管理机制和保护措施,有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4.4.2 现场活动中的讲解人员和企业负责安全的人员应认真履行安全职责,做好参观区域的现场管理,保证学生安全。

4.5 监督管理。

教育部、国家质检总局将对质量教育基地进行定期或不定期考核、检查,对出现以下情况的质量教育基地的实行退出机制,撤消其命名。

(1)开展质量教育活动明显偏离方案目标的;

(2)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

(3)管理不善,不能及时报告发展动态的;

(4)未按要求推进质量教育活动或成效不明显的;

(5)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受到有关部门处罚的。

4.6 工作交流与信息报送

4.6.1 应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特别是互联网广泛宣传质量教育活动成果,加强质量教育经验交流,及时反映质量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第8篇

一、创建宗旨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城乡建设中心任务,提高培训水平,弘扬诚信精神,培育和谐文化,立足岗位,竭诚奉献,努力市城乡建设事业尤其是建筑业安全生产提供可靠的人才保障和有力的智力支撑。培训部青年文明号以“青春献培训、诚信为企业、服务促和谐”为主题,以开展创建省级青年文明号活动为载体,教育和引导全体教爱岗敬业、忠于职守,深化服务、奉献社会。

二、创建目标

以创建省级青年文明号为目标,力争在一流服务、一流管理、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上作出更优异的成绩,使培训部成为一支奋发向上、朝气蓬勃、善打硬仗的优秀群体。

三、创建步骤

1、动员准备阶段。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工作会议,营造创建氛围,根据创建活动管理规定,精心组织,狠抓工作落实。

2、创建申报阶段。通过建立和健全有效工作机制和各项管理制度,全面实现规范化服务。收集并整理相关资料,将申报材料交创建领导小组审议后呈报,并做好准备工作迎接检查审核。

3、总结提高阶段。针对创建工作情况和检查小组提出的建议,做到认真分析和改进,通过“青年文明号”活动的创建,积极推动优质服务常态工作机制的建立,全面提高优质服务水平。

四、创建目标

创建活动坚持内容和形式相统一、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在创建过程中大力加强规范化管理和自身建设,深入理论研究,丰富活动内涵,拓展活动领域,更好地发挥培训部青年文明号示范引领作用,达到省级青年文明号的标准,取得良好工作效益、社会效益和人才效益。

1、一流服务。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培训内容,完善培训流程,改进培训方式,推动培训发展,通过全体人员的优质服务,提高服务对象的满意度。

2、一流管理。紧紧围绕培训部中心任务,明确工作重点,详细制定计划,推进创建活动,加大培训流程的监管力度,创新监察管理的运行机制,真正做到监督管理到位、奖惩措施到位、服务保障到位,使青年文明号创建活动的持续发展得到机制上的保证。

3、一流人才。除有培训任务和委集中活动外,坚持周三理论学习雷打不动;紧紧围绕“评选最佳教案、最佳一课、最佳教员,不断提高素质、提升境界、提振精神”这一主题,广泛开展“三最三提”活动;结合我校开展的岗位培训这一便利条件,鼓励大家参加各类岗位培训学习;采取以老带新、实践锻炼、登台试讲等形式,让教职员工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培训平台上锻炼自己。

4.一流业绩。继续坚持指导性培训、定单式教学、零距离授课的培训模式,把握关键,突出重点,创新机制,硬化措施,实现建设教育培训工作在年度目标任务上有新突破、在培训内容拓展上有新举措、在教学改革成果上有新发展、在推动学校发展上有新作为。

五、创建要求

1、深化思想,提高认识。全体教职员工要高度重视,密切配合,按创建方案保质保量地完成创建任务,积极将“青年文明号”各项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作为一个新的起点,继续刻苦钻研、努力拼搏,主动与上级领导汇报联系,虚心接受指导和监督,为推进建设教育培训事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2、统筹安排,精心组织。把省级青年文明号创建活动与我委开展的“我为党旗添光彩”为主题活动结合起来,真正做到“我爱岗、我敬业,我拼搏、我创造,我奉献、我骄傲”。同时,开展其它活动要纳入创建的内容,统筹安排工作要考虑创建方式,特别是积极借鉴学习其他单位的好做法和好经验,不断抓巩固、求深化、抓创新、取实效。

第9篇

一、粮食生产补助办法

(一)农资综合直补

1、补贴对象及标准:全县所有种植粮食作物(包括水稻、大小麦、玉米、番薯、干豆类等)的农户,按2011年实际种植面积,中央财政每亩补贴32.7元。

2、申报程序与补贴办法:①通知农户到种植地所在村申报。②各村将申报结果上墙公示5天,群众无异议后,由村负责人签字统一报镇、街道农技站。③镇、街道农技站对各村的材料核查无误后,经农业镇长和农技站负责人签字,在5月15日前报县农技推广中心。④县农技推广中心进行审核,报县财政局批准后,通过“一卡通”一次性发放补贴款。

(二)种植早稻补贴

1、补贴对象及标准:全县所有种植早稻的农户,按实际早稻种植面积,市或县财政每亩补贴20元。

2、申报程序与补贴办法:①通知农户到种植地所在村申报。②各村将申报结果上墙公示5天,群众无异议后,由村负责人签字统一报镇、街道农技站。③镇、街道农技站对各村的材料核查无误后,经农业镇长和农技站负责人签字,在6月10日前报县农技推广中心。④县农技推广中心进行审核,报县、市批准后,通过“一卡通”一次性发放补贴款。

(三)种粮大户补贴

1、补贴对象及标准:对全年种植单季稻和连作晚稻20亩以上、100亩以下的大户,县财政每亩补贴20元;对全年承包土地100亩以上、种植水稻100亩以上的大户,市财政每亩补贴20元。

2、申报程序与补贴办法:①向种植地所在镇、街道农技站申报,并签订承诺书。②镇、街道农技站对申报材料进行调查核实,包括面积、土地来源和生产情况等,核查结果在种植地所在村上墙公示5天,群众无异议后,经农业镇长和农技站负责人签字,早稻在6月10日前、晚稻(包括兼种早稻)在8月31日前上报县农技推广中心。③县农技推广中心进行审核,报县、市批准后,通过“一卡通”一次性发放补贴款。

(四)水稻良种补贴

1、补贴对象及标准:对种植水稻良种的农户,按实际种植面积,中央财政早稻每亩补贴10元,晚稻每亩补贴15元。今年我县水稻良种为:嘉育143、甬籼69、甬优系列杂交品种、嘉花1号、秀优5号、甬糯34、中浙优1号等。

2、申报程序与补贴办法:同农资综合直补,上报时间早稻6月10日前,晚稻8月31日前。

(五)水稻供种补贴

县财政对供应本县农户的县定水稻良种的优质种子实行供种补贴,供种企业降低价格供应农户,降价标准早晚稻常规种子每公斤0.4元,杂交种子每公斤2.4元。供种企业指定为市种子有限公司分公司。

(六)“双百”大户作业补贴

1、补贴对象及标准:对全年承包土地100亩以上、种植水稻100亩以上(简称“双百”)大户自行开展的机械化作业,凡符合“五统一”(机插、育秧、植保、机耕、机收)条件的,市、县财政每亩共补贴40元;凡符合“四统一”(育秧、植保、机耕、机收)条件的,市、县财政每亩共补贴20元。

2、申报程序与补贴办法:①向当地镇、街道农技站申报作业补贴。②镇、街道农技站核实无误后,经农业镇长和农技站、农机站负责人签字后,早稻在8月10日前,晚稻在11月10日前报县农技推广中心。③县农技推广中心进行审核,报县、市批准后,通过“一卡通”一次性发放补贴款。

(七)水稻抛秧盘补贴

对新购抛秧盘,市、县财政每张共补贴0.24元,抛秧盘统一由县农技推广中心按补贴标准降低价格供应农户。

(八)冬种生产补贴

1、补贴对象及标准:对种植油菜5亩以上、大(小)麦20亩以上的农户,县财政按实际种植面积每亩各补贴20元。

2、申报程序与补贴办法:同种粮大户补贴,上报时间为2009年4月10日前。

二、粮食高产创建活动

(一)创建水稻生产示范乡镇

创建省级水稻生产示范乡镇1个、市级2个、县级3个,通过三年(2012-2010年)创建活动,力争示范乡镇的水稻单产比创建活动实施前三年平均增8%左右,全县水稻单产比创建活动实施前三年平均增5%左右。

(二)推进超级稻“双高”工程建设

2012年全县推广超级稻3.5万亩,平均亩产500公斤,亩收入1000元以上,比现有杂交稻(协优46)增产、增收20%。设立超级稻示范村3个,每个村面积300亩以上;示范方10个,面积100亩以上;示范户20个,面积20亩以上;高产攻关田30丘,面积1亩以上。对示范村全额补贴种子,对示范方和示范户50%补贴种子。

(三)开展水稻高产攻关活动

1、高产示范方:要求集中连片面积100亩以上(早稻50亩以上),有相应实施小组,农田基础设施较好,有统一品种和技术,设有高产攻关田,产量达到规定指标。设立一、二、三等奖,分别奖励3000元、1500元、800元。

2、优秀示范户:要求集中连片面积20亩以上,应用指定的优良品种,示范带动能力强,产量达到规定指标。优秀示范户每户奖励500元。

3、高产攻关田:要求是高产示范方内设的高产攻关田,面积1亩以上,应用指定的优良品种,采用相应技术措施,产量达到规定指标。设立一、二、三等奖,分别奖励800元、500元、200元。

第10篇

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科技创新战略要求,大力推进科技创新载体建设、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和创新创业环境建设,强化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全面保增长、全面达小康提供科技支撑。

二、主要目标

1.全县高新技术产业投资30亿元,同比增长30%;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确保185亿元,力争200亿元,同比增长2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28%。

2.培植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家;申报认定民营科技企业30家,累计达到190家,实现年技工贸总收入250亿,同比增长23%;培植认定省以上高新技术产品15个。

3.培植专利大户5家,申请专利超1000件,授权专利400件,开展专利培训500人次。

4.申报国家、省、市级科技计划项目不少于100项,获准立项不少于40项,争取上级科技拨款不少于600万元,科技专项贷款9000万元。

5.开展“百家企业高校行”和县级产学研合作活动不少于8次,引进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30项,实施国际科技合作项目2项,吸引柔性科技人才300名。

6.力争新建20家市级、5家省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7.申报省、市级科技进步奖15项,评定县级科技进步奖25项。

8.培植认定市以上农业科技企业3家,开展星火技术培训1500人。

9.建立省级院士工作站1家,新增科技孵化器面积力争达10万平方米。

10.全县科技服务业收入达到2亿元。

三、重点工作

(一)加强创新载体建设

1.推进创新企业建设。对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高新技术企业,进一步加大资源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激发企业自主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企业提高技术含量和市场竞争能力,主动抢占产业链的高端增值环节,走高效集约发展道路。围绕高新技术新兴产业领域,重点在太阳能光伏、风电装备、半导体照明、汽车电子等领域着力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创新活跃、技术水平和规模效益位于行业领先水平的科技成长型企业。积极帮助企业协调解决技术开发、人才引进、科技投入等问题,努力使企业尽快成为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通过精心培育,确保全县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幅不低于25%,高新技术产值占规模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28%以上。争取全县新认定高新技术产品15个,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家。

2.推进研发机构建设。按照“有科技人员、有研发经费和设备、有研发课题、有技术依托单位、有激励措施”的“五有”要求,引导全县所有企业建立健全研发机构,使研发机构成为科技要素聚集与科技成果开发的平台、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努力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重大关键性技术瓶颈,摆脱束缚产业发展的技术障碍,增强产品研发能力,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规模化。确保全县年销售亿元以上制造业企业全部建立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争取新增省级工程技术中心5家。

3.推进创新平台建设。加快科技创业园和科技孵化器建设,努力使科技创业园成为区域创新的技术源、辐射源和动力源,使科技孵化器成为高科技企业成长和新兴产业培育的摇篮。年内新建成一个科技创业园,孵化面积10万平方米。加快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整合集成科技资源,培育扶持机械电子、风电装备、精细化工三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增强骨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快农业(海洋)科技园区建设,强化农业技术创新,以优势资源开发为重点,培育和壮大科技型企业。加强各类农业(海洋)科技计划的集成,积极组织星火培训,示范实施农业信息化项目。加快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建设,充分发挥生产力促进中心等一批科技中介机构的作用,积极开展咨询服务、技术交易等工作,加快做大科技服务业。大力推进服务农业科技创新的科技服务超市和便利店建设,年内建成3家。

(二)增强产业竞争实力

4.提升产业发展层次。要按照“传统产业品牌化、优势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的要求,着力推进高新技术改造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等传统产业,提升产品档次,增强市场竞争力;着力加快石油机械等制造业优势产业的发展,加强核心部件、关键材料的研发制造,推动其不断向规模和高端攀升;着力推动汽车电子、太阳能光伏、风电装备、半导体照明等新兴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逐步形成规模优势,不断提高贡献份额。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加快金融、现代物流、科技、信息等生产服务业发展,着力培育和引进一批服务外包企业,不断提高服务业在GDP中的占比。大力发展现代农(渔)业,加强现代农(渔)业示范区、优质粮食产业基地的建设,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形成一批规模大、水平高、带动力强的高效农业基地,逐步形成“一镇一品”的农业优势特色产业。

5.提升项目实施水平。重点围绕国家高新技术研究开发领域、全县科技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确立的发展领域,积极实施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通过政府科学技术资金的引导投入,进一步强化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投入机制,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进高新技术重点产品群、产业链的形成和壮大,促进全县高新技术产业化和传统产业高新技术化的发展步伐。积极做好拟申报项目的标准制订、产品检测、专利申请、科技查新、成果鉴定等前期基础性工作,认真编制项目申报材料,确保项目申报材料质量。围绕省科技厅“工程”组织项目申报,全年申报各级各类项目不少于100项、立项不少于40项,争取上级科技拨款不少于600万元、科技专项贷款9000万元。要以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为龙头,提升全县高新技术产业的层次,优化产业结构。通过实施一批民生科技项目,建立科技引导和推动社会事业发展的示范体系,促进经济、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使科技成果更多地惠及百姓。

6.提升科技招商实效。县“四大载体”是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要积极其发挥在招商引资方面的优势,将科技工作与招商工作有机结合,大力引进技术含量高、投资规模大、带动作用强的高新技术人才、项目和企业,努力建设创新型园区,成为自主知识产权、自有品牌的集聚区。全县力争新引进科技项目占新引进项目总数的29%以上。

(三)培育科技创新源头

7.加强产学研合作。有针对性地征集、一批层次高、有前瞻性的技术需求项目和科技成果信息。要围绕全县优势产业,继续组织企业开展“科技取经万里行”活动,组织企业到中西部地区、高校院所、部队院校寻找重大科技成果,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组织国内著名的科研院所和科技专家来举办科技论坛、科技成果信息会,开展科技服务。要开拓新的产学研合作渠道,扩大合作领域,提升合作层次,建立更多高层面的产学研合作联合体。力争全年组织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30项,吸引柔性科技人才300名,并建成县科技成果转化中心1个。要积极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加大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的组织力度,充分发挥国际科技合作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引导作用,实施国际科技合作项目2项。

8.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要以创建省知识产权区域示范县为契机,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认真开展科技计划项目的专利申请、科技成果鉴定和科技进步奖申报工作,尊重科技人员的劳动成果。力争专利申请量超1000件、授权量超400件,发明专利申请量占专利申请总量比达25%。继续抓好专利示范企业、专利规模企业和专利大户企业的培育和服务工作,培植专利大户5家、专利示范企业10家。实施专利申请资助政策,不断提升企业专利申请数量和质量。促进专利成果项目的转化、实施和产业化。

9.加强创新人才培养。大力培养面向产业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使科技计划项目的实施既出成果、又出人才。采取企业、学校、委托培养、外出进修培训等多种渠道和形式,重点培养全县优势产业、新兴产业的技术创新紧缺型人才,在全县建设好具有较强创新意识和创新管理水平的企业家队伍、具有较强科技研发能力的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和具有较高技术水平的技术工人队伍。全年培训创新管理人才5批、500名。要不拘一格引进人才,千方百计引进有科技成果、有创新能力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加大申报省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引进计划的组织力度,力争有2人(或团队)以上获省资助。建立多种形式的“人才驿站”,更多的吸引海内外高层次人才以全职、兼职或短期工作的方式,参与全县重要项目的开发。建立“企业院士工作站”,力争重点引进1名院士,5名海内外博士及创新团队。

(四)优化科技创新环境

10.强化科技工作组织。要以国家科技进步县考核为抓手,继续开展科技兴县功臣评选以及镇、区“创新杯”竞赛活动,坚持实行正常的科教兴县领导小组成员会议、科技工作会议、季度工作例会、重点工作推进会、科技统计月报等制度,及时通报情况,交流工作,加强沟通,充分发挥各类媒体和科技网站、刊物的作用,大力宣传科技政策、信息和先进典型,努力营造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

第11篇

一、2010年工作总结

(一)企业科技创新活动更加活跃

今年1至9月,全市专利申请量达7822件,同比增长28.9%,授权量达7599件,比去年同期增加32.2%,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达188件,比去年同期增加13.9%。20个国外专利申请项目获得了46万元的中央补助,补助额居全省第三位。获得资助的20个项目主要涉及药剂合成方法、机电产品结构改进等。其中,浙江新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申报的噻唑锌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浙江华海药业有限公司申报的氯吡格雷及其类似物噻吩并四氯吡啶乙酸甲酯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因符合新颖性、创造性和工业实用性原则,并具有较好的市场应用前景,分别获得8万元和5万元中央财政补助。九洲药业、开开电缆等13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专利示范企业。71家企业被认定为市级科技型企业。

(二)创新主体不断发展壮大

今年前二批我市共有46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居全省第二位。浙江三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被认定为省级创新型示范企业,浙江银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星星光电薄膜技术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大江气动电动工具研究开发中心、丰安生物制品研究开发中心等9家单位被列为2010年度第一批省级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新引进大院名校与企业共建创新载体15家,向省科技厅申报共建创新载体补助项目9个,其中中科同创、中科智能、华海药业、海昌药业等4家企业被列为考察对象。银轮股份、九洲药业等2家单位被认定为省级企业研究院。

(三)创新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

1、浙江大学台州研究院建设取得新进展。该院积极筹建以新飞跃、中捷、杰克等行业龙头企业为主体,13家缝制行业相关企事业单位组成的浙江省缝制设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致力于突破缝制设备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该院和台州博信电子有限公司联合研制的“基于机器视觉的高精度晶片检测分选机”自今年6月份启动以来,经过四个月的攻关,目前样机已研制成功,计划于11月份在行业展销会上亮相,将填补国内空白。

2、中科院台州应用技术研发与产业化中心建设取得新进展。该中心组织了中科院固体物理所10多位专家来台与30多家相关企业进行对接,有5个项目达成合作意向;邀请了中科院精细化工专业的17位专家来我市调研考察施尔畏副院长关于“布局中科院材化基地台州精细化工产业化基地项目”的指示。专家组调研了海正制药、华海制药、联化科技、海翔医药、仙君制药、车头制药等医化企业,了解了台州医化企业“十二五”期间的项目需求。近日,中科院将拨出2500万元支持与台州精细化工企业有合作关系的在台研究所建设。

3、浙江高校产学研联盟台州中心建设取得新进展。该中心拟筹建“海洋药物与海洋渔业”区创服务平台,该平台以台州的省级龙头企业为基础,以宁波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为技术依托,主要服务项目包括海洋捕捞、渔业资源与环境、水产养殖、病害防治、海洋药物等。同时,该中心还开发了企业需求和高校成果展示网站,实现企业需求信息和高校研究成果信息的双向展示。

4、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浙江分院开始运行。投资3850万元,占地15亩的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浙江分院已完成全部的工程建设,现已投入使用。

5、区域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加快建设。台州缝制设备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温岭泵与电机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和浙江省台州农业机械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等3家省级区域科技创新平台启动运行。组织台州原料药创新平台、台州休闲用品创新平台等2家单位申报省级区域创新平台。组织浙江省长三角军民两用技术推广转化研究院、玉环县绿之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2家单位申报省级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

(四)科技合作深入开展

1、积极引导企业与国防科技系统开展科技合作。组织22家企业参加了第九届中国重庆高新技术交易会暨第五届国际军民两用技术博览会,有4个项目达成合作意向。

2、继续推进校企对接活动。组织企业与中科院、浙江大学等高校院所举行了缝制设备、泵与电机等4场行业对接会。组织企业参加了浙江省(湖州)—中科院产学研合作对接活动,我市共有2个项目签约,签约金额150万元。中科院浙江省“432”科技特派员第二批工作完成,台州有5人获中科院各院所的聘书。

3、组织实施了一批国内合作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和引进国外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重大项目。申报国内合作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5项,其中有4个项目进入省厅的第一批考察(全省24个),11个项目正在申报中。申报引进国外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项目4项。去年下半年申报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项目有3项进行了答辨,1项(星星便洁宝)立项。

(五)科技项目实施申报工作取得新成绩

1、可持续发展实验区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温岭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通过专家验收;椒江、临海创建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正在申报之中。

2、科技项目申报工作出现新亮点。今年以来,全市共有58个项目入选国家火炬计划项目,总量占了全省的六分之一,列全省第二位。33个项目入选国家创新基金项目,比去年增长71.43%,获资助金额达2400万元,比去年增长136.5%,立项数和资助额均创历史新高。列入国家星火计划项目5项,国家重点新产品4项,省级新产品135项。列入省重大科技专项和优先主题项目55项,共向上争取补助经费1404万元。列入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13项、省公益性科技计划项目7项。组织申报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30项,厅市会商项目4项,已有2项目获得省级补助。

二、2011年工作思路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更是赢得后危机时期新一轮发展先机的关键之年。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2011年台州科技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十七届五中全会和市委三届十四次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四大战略”部署,探索和实现台州科技产业的新突破。总的来说就是,方向在产业,基础在企业,特色在平台。按照这一思路,2010年重点要在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创新平台建设、产业集群、军工合作等方面取得新突破。重点是抓好以下八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抓好高新技术产业的培育和提升

1、继续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作。自2008年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开展以来,我市有300家左右的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居全省第二。2011年,我们将在此基础上,积极引导和扶持有发展潜力的科技型企业加快创新步伐,发展成为高新技术企业,并完善培育层次梯队,争取在2011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0家,使我市的高新技术企业形成规模优势。

2、做大做强高新技术企业。在做到高新技术企业增量的同时,进一步狠抓质的提升,通过研发平台建设,创新要素集聚,引导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不断提升高新技术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全面落实国家、省、市制定的相关政策,积极协调税务部门落实高新技术企业优惠政策,重点抓好企业技术开发费150%抵扣应缴纳所得税和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等扶持政策的宣传培训与贯彻落实。进一步拓宽渠道,主动与上市办联系,为有条件的企业争取在创业板上市。

3、注重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大力支持新能源、生物技术、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础上,结合地方条件和实际需求,培育一批具有较好研发基础、市场前景广阔、支撑未来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使之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着力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1、完善提升现有创新平台的创新水平和服务功能。争取中科院台州应用技术研发与产业化中心、浙大台州研究院等平台的基础工程早日动工建设,不断提升科技服务水平。努力将其建设成为我市技术创新体系的有效载体和培育与支撑产业创新的制高点。2011年要使台州中科改性工程塑料技术有限公司(中科院理化所和台州市共建)启动运行。

2、进一步优化平台布局。围绕沿海产业带建设和台州市政府确定的36个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的重点,依托产业集聚明显、要素集中突出的园区和基地,采用市县联动的方式,积极推进区域创新平台建设,力争经过一段时期的努力,使每个产业集群都有一个甚至数个创新服务平台来支撑,支撑科技型企业快速成长。2011年重点是围绕我市海洋产业发展的目标,推进海洋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促进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海洋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不断整合公共平台资源。加强引导浙大台州研究院等现有平台之间的互助合作,建立经常性的业务交流与合作机制,加快建设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合力开展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的攻关、示范和推广,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和竞争力。加强引导现有平台与台州本地高校合作,让本地高校也积极参与到平台建设中来。

(三)着力深化对外科技交流合作

1、重点推进军民技术对接。使军工科技与地方经济逐步融合,形成协作配套,军民互动的发展格局,为促进我市企业和军工企业的交流合作创造良好条件。一是搭建军民结合产业的发展平台。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区)建立国防科技产业园和军民两用技术产业基地,形成军民结合发展的产业基础。二是大力发展和培育军民结合型企业。培育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技术优势、带动作用、市场竞争力强的军民结合型企业和军民双向转移项目。三是进军民结合产业技术创新。大力推进军民两用人才培养和交流,促进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加快军民结合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军民结合技术产业化进程,带动我市相关产业转型升级。2011年计划举办两场军民对接推进会,争取引进更多的军工合作项目。

2、深化校企合作对接。瞄准企业需求,采取“小团队、多层次、多批次”的形式,邀请高校院所的专家深入企业,帮助解决技术难题、转化科技成果。瞄准产业需求,采取“市县联动”的方式,有重点地举办产业技术需求对接活动。通过开展一系列科技合作活动,鼓励和引导企业积极探索建立产学研合作的长效机制,建立一批高水平的产学研合作创新和成果转化基地。2010年,计划分行业举办8场校企对接活动。

3、寻求国际合作。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和科研机构抓住产业大转移的有利时机,到海外建立研发基地或兼并收购国外研发机构,充分整合全球人力、技术、知识、信息、市场、资金、管理等资源,促进自主创新,开拓发展空间,提高区域创新竞争力。重点扶持在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领域和具有比较优势的传统产业领域展开国际科技合作,从台州产业发展需求出发,大力组织实施重大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提升主动承接国际重大技术转移的能力。

(四)着力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浙江省试点工作

动员各方面力量支持企业创新,重点培育一批创新型龙头企业、建设一批创新型示范企业,加快形成台州创新发展的整体优势。

1、加强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支持行业龙头企业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的企业研究院,鼓励它们开展重大战略产品研发,带动行业技术进步,力争新兴产业中有50%以上的主要骨干企业都建有重大研发机构或研究实验室。2011年争取新建省级研发中心10家以上。

2、培育创新型龙头骨干企业。深入实施“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行动计划”,对龙头企业牵头的重大自主创新和产业化项目,加大科技资金扶持力度,重点支持。鼓励龙头企业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使每家重点企业都拥有一支高水平的研发团队和自主品牌产品。

(五)着力开展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

1、认真做好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的迎检工作。对照有关计划方案,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的创建工作进行查漏补缺,积极迎接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检查论证,争取2011年实现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的创建目标。

2、突出抓好企业知识产权工作。争取全年专利授权量达5000件以上,尤其是要提高发明专利的数量和比重。积极培育各级专利示范企业,培育省级专利示范企业2家以上。

3、加强知识产权中介机构建设。加强对知识产权中介机构的扶持力度,重点扶持专利、知识产权交易、知识产权评估、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等中介机构,建立与中小企业服务对接机制,引导中介机构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专业化、高质量的知识产权服务。

(六)着力组织实施科技项目

1、积极向上争取项目。高度关注国家、省级重大专项、重点项目,及时掌握信息,注重包装提升,努力做到争取一批、储备一批、规划一批,争取更多的国家重大科技计划项目在我市布局。

2、主动设计一批项目,切实加强对技术创新的组织力度。选择一批我市产业创新发展尤其是新兴产业发展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难题,采用公开征集、招标和重点委托等方式,组织多单位、跨学科的产学研联合攻关。积极探索鼓励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校企联盟等产学研组织实施科技计划项目的有效办法,推动更多科研单位和企业共同研发,实现成果共享。

3、建立重大项目联系人制度。重大项目由局领导联系服务,定期组织职能处室随访解决问题,常年跟踪服务,为企业研发、引才、攻关、解决技术难题、申报各类科技计划(项目)以及专利、成果申报提供服务。引导和鼓励企业与知名高校院所联合申报项目,着力提升项目申报材料质量;帮助企业认真做好与上级部门的沟通联系工作,努力提高服务的效率。

(七)着力发展民生科技

1、深入推进农业科技创新。重点围绕沿海开发战略,积极组织开展耐盐植物新品种以及特色海洋渔业新品种的选育,形成高效特色产业。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载体建设,力争省级现代农业科技园建设有新突破,培育农业科技型企业3家以上。加强新农村科技示范点建设,深入推进科技富民强县工作。进一步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及科技特派员工作,建立完善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

2、继续推进科技惠民工程。突出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及环境保护等重大课题,深入开展节能减排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的推广示范,着力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推动科技创新在我市发展循环经济中发挥积极作用。积极推动新能源、清洁能源、资源综合利用、节能降耗等技术的示范和应用。指导有条件的县(市、区)规划建设国家和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八)着力优化自主创新环境

1、积极推动科技与金融的有机结合。加快发展创业风险投资,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区)积极设立创新投资引导基金,鼓励引导民间资本投向创业风险投资,鼓励企业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特别是创业板,争取到国内外资本市场上市或收购重组上市公司。

2、强化创新人才的培育和引进。以创新平台为载体,以科技项目为引导,加快“平台、项目、人才、环境”四位一体建设,通过引进培育创新团队,吸引和集聚一批高端创新人才;通过承担科研计划项目,培育一支技术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的优秀中青年骨干队伍。

第12篇

一、2012年上半年工作情况

(一)进一步稳定了粮食生产发展。一是积极为农民种粮提供政策和技术支持,二是广泛宣传发展粮食生产的各项政策,三是及时兑现粮食直补、良种补贴、油菜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政策性资金,四是组织开展了“多用一斤种、增收百斤粮”、高产创建、新品种展示等助农活动,五是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水稻简易栽培、病虫草鼠综合防治等技术,六是强力推进机耕机插机收和病虫害统防统治技术等,粮食生产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今年全县种植早稻13.06万亩,预计早稻平均单产450公斤,总产58784吨;油菜种植5.58万亩,单产101.5公斤,总产5663.7吨;此外,落实了中晚稻播种面积15.2万亩。

(二)进一步加快了农业产业化进程。一是大力推进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以福田、彭高、赤山、东源农业龙头企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聚集地为核心区域;以、红鲫基地、边塘畜牧小区、食品厂、毛家湾食品加工厂、农业科技园、隆昌药业有限公司、春来食品加工厂等省、市龙头企业为支撑,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做大做强做精“水稻、水产、蔬菜、畜禽”四大主导产业,大力推进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二是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目前全县共有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9家,新增固定资产4277万元,同比增长19.7%;通过招商引进了萍泰生态农林开发有限公司和市锦泰农业生态园有限公司等首批投资过千万元的企业,同时扩大、、、、等现有龙头企业规模,提升品味,增强竞争力。三是大力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一村一品”的发展。全县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社254家,同比增加43家,入社农户9135户,上半年合作社总收入6590万元,同比增长21.4%;“一村一品”专业村61个,从事主导产业农户28215户,占专业村总农户数66.1%。

(三)进一步加大了项目建设力度。我局高度重视,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分工,大力推动了全县农业项目的建设。今年上半年,已列入的重点项目为红鲫基地建设项目,主要包括标准鱼塘改造项目、良种场建设项目和水产健康养殖项目。目前投资350万元的标准鱼塘改造项目已建成,并完成了审计工作,等待验收;200万元的良种场建设项目已获批准,即将实施;水产健康养殖项目已申报,在水产养殖方面属首次申报该项目。新扩建500亩鱼塘正在开挖建设,休闲渔庄、垂钓竞技区、产品贸易区、行政功能区正在规划中,整个项目建设正在有序运行之中。另外,金山种粮大户工程、农产品检测站建设项目、黑山羊基地秸杆养畜联户建设项目和农业与气象合作项目也在组织实施或申报争取当中。

(四)进一步加快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在农业生产方面,我局正确引导农民认真分析形势,找准突破口,实施品牌战略,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进一步推进了蔬菜、畜禽、水产等产业的快速发展:半年来全县种植蔬菜3.57万亩,总产值1.27亿元,同比增长7.1%。其中无公蔬菜种植面积1.3万亩,同比增长7.7%,产值达4420万元,同比增长7.2%。半年来,畜禽产业在巩固常规养殖外,重点推出菜牛、山羊、鹅、山鸡和鸽子等养殖,不断增强畜禽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牲猪饲养量达28.2531万头,其中出栏14.9927万头,存栏13.2604万头;山羊饲养量达14.2634万只,其中出栏6.4688万只,存栏7.7946万只;家禽饲养量123.48万羽,其中出笼73.27万羽,存栏50.21万羽;肉类总产量13362.8吨,比去年增长3.2%。水产方面,全面推行特种养殖,大力推进水产健康养殖,半年来全县水产品出水产量3335吨,同比增长8.02%;渔业产值达到5967万元,同比增长9.36%;红鲫繁育示范基地利用红鲫资源,融合现代科学养鱼技术,已发展成为具有明显地方特色的水产养殖业。

(五)进一步推进了科技兴农工作。一是大力宣传农业科技,不断提升农民的科学种田能力,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围绕测土配方施肥、多播一斤种增收百斤粮、水稻高产创建、良种进村入户、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等农业实用技术,共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52期,培训农民2120人次,发放各类技术资料4万份,开展大型技术咨询活动4次,送科技下乡活动2次。二是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推广了双季稻高产高效集成技术和优质超级稻高产高效集成技术。同时加大了技术指导,在生产关健环节组织技术人员深入乡、村进行技术指导,把实用技术送到田头地角,半年来累计开展技术指导1000余人次。在金山镇建立了1个早稻万亩高产创示范片。全县推广水稻抛秧栽培2万亩,推广水稻“多用一斤种,增收百斤粮”示范工程配套高产栽培技术6万亩。推广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技术12.6万亩,并开展了早稻集中育秧的示范。

(六)进一步做好了农产品安全供给和重大动物疾病防控工作。一是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了“预防为主、养防结合、防重于治”的方案,将强制免疫与常规免疫相结合,防疫工作做到常抓不懈。今年春防工作中,组织全县154名村级动物防疫员和24名乡镇防疫员,深入广大农户,开展免疫接种工作,猪、牛、羊、家禽的免疫率和免疫密度经市防重办组织的县(区)防疫交叉检查验收全面达标。二是认真贯彻《食品卫生法》,全县进一步加强了检疫工作力度,确保市民吃上放心肉。三是加强了动物卫生监督,强化了疫病监测工作。半年来,重点抓好了牲畜口蹄疫、猪瘟、禽流感以及鸡新城疫等疫病的抗体检测。

(七)能源建设、农机服务和农业综合执法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半年来,全县新建户用沼气池822座,新建小型沼气工程13处,建设农村沼气服务网点3个。半年来,农机服务工作扎实有效:圆满完成了农机春耕生产工作,完成机耕面积12.56万亩;争取了中央财政农机购置第一批补贴资金300万元,将购机补贴惠农政策落到了实处;农机安全监管共出动人员380人次,车辆160车次,发放安全宣传资料3600份,共查处无牌无证拖拉机98辆,无证驾驶52人,违法载人28起,客货混装130起;积极做好了工厂化育秧示范项目和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在赤山镇麻田村、大院村举行了大规模的机插现场演示会,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半年来,农业综合执法共印发各种宣传资料1万余份,出动行政执法人员200多人次,检查农资市场160余次,检查水稻品种60多个、农药品种140多个、肥料品种20多个,查处无证经营1起,有力打击了经营假冒伪劣农资产品等违法行为,切实维护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二、存在的问题

上半年,通过全局上下的共同努力,基本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目标。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

一是粮食生产形势仍然严峻。由于粮食生产比较效益低,农民种粮积极性仍然不高,粮食增产压力增大。

二是农业产业化水平仍然较低。全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数量较少、规模较小,产业链条不长,农产品加工水平较低,尤其是还没有带动能力很强的大型、特大型龙头企业,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差距较大。

三是农技推广体系还不完备,基础设施、专业人员和农技推广经费不足,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力度不够。

三、2012年下半年工作打算

下半年,我局将在抓好常规业务工作的同时,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对农业工作的关心和重视,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抓好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项目申报和农业产业化“1515”工程实施工作。我县作为全市唯一申报第二批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县,申报材料已上报到省农业厅,下阶段我局将加强和省农业厅的沟通联系,跟踪好项目申报各项工作。同时,大力推进我县农业产业化“1515”工程,抓好示范区基地建设,围绕主导产业发展,引导建设一批标准化、特色化基地。抓好龙头产业发展,壮大一批以本地农产品为主要原料的生产、加工企业。大力培育农产品知名品牌,组织申报好无公害和绿色产品认证,以品牌推动产业化。近期还要做好全县农业产业化观摩组织准备工作。

(二)抓好粮食高产创建和先进农技推广工作。整合资金建设好高标准农田,继续抓好金山镇粮食高产创建示范片和东源乡水稻新品种展示示范区的建设,以点带面,促进全县粮食大面积平衡增产。进一步抓好基层农技推广综合服务站建设,加强先进实用技术推广力度,加大科技培训力度,提高科技成果的入户率和转化率。

(三)抓好休闲农业中心规划建设工作。适应人们崇尚回归自然的心理和生活需求,以和农耕文化等为基础,规划建设休闲观光农业中心;同时,以豆仙蔬菜、高田葡萄、绿菌园艺、佑金山庄、双凤寺农庄等为基础建设休闲农业带。

(四)抓好畜牧水产业结构调整工作。适时调整产业结构,增强畜禽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深入到养殖企业和基地开展政策引导和技术服务,抓好菜牛、生猪、黑山羊、山鸡、鹅、野鸭养殖和红鲫等水产品生产,红鲫基地重点打造成为全市规模最大的水产繁育示范基地、水产交易市场和休闲渔业基地,重点推出金山普化的山鸡养殖和长平生态养鸽等特色养殖。

(五)抓好农民合作社规范和农村土地流转工作。积极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建设和规范管理工作,在省农业厅倡议下,在自愿的基础上积极组织规范建设好带动力强的先进合作社参加联合会。进一步做好农村土地承包和流转的管理工作,积极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