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流感预防措施

流感预防措施

时间:2022-12-02 03:15:2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流感预防措施,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流感预防措施

第1篇

中图分类号:R2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0)11-0085-01

标准预防的观点认为,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均具有传染性。不论其是否有明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性的皮肤与黏膜,均需进行隔离。甲型H1N1流感自2009年3~2009年4月在墨西哥等地暴发以来,以较快的速度传入我国,并在我国迅速蔓延,在我县境内没有确诊病例之时,本院收治1例邻县送来的疑似甲型H1N1流感患者,后经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患者咽试子进行病毒核酸检测,确诊为甲型H1N1流感。本院对所治患者在医院的诊疗活动中均实施标准预防措施,包括洗手、穿隔离衣、戴帽子、口罩,诊疗活动中标准防护后没有发生院内感染,取得良好效果,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院是一所中医专科二级甲等医院,现有病床300余张,年门诊20余万人次,年收治住院患者1.3万人次,年报告各种法定传染病100余例,常见的是伤寒与副伤寒、细菌性痢疾、甲型肝炎、乙型肝炎、肺结核、HIV感染病例。2009年12月15日17时,患者黎某,男,17岁,云南富源某乡镇人,身高1.56m,体重46kg,以头痛和腿痛、发热人院外科,入院2h后疑似甲型H1N1流感转入内科隔离治疗,2009年12月17日上午6时30分死亡,患者在院时间37h,其中在隔离病房27h,普通病房10h。一对甲型H1N1流感为医院首次报告。也是2009年县境内唯一1例确诊患者。

1.2 方法对确诊患者在医院整个诊疗活动中所接触的医务人员和其他后勤保障人员均发放“甲型流感密切接触人员健康告知书”,由本人填写基础信息和健康观察内容,包含体温、咽痛、咳嗽、痰、胸闷胸痛、呼吸困难、头痛、呕吐、腹泻等以及检查结果和其他症状体征,观察期自接触之日起满7d后交由防保科统计。

2 结果

接触人员28名,在实施整个医疗救护过程中均按照标准防护穿戴工作衣帽、医用防护口罩,按照手卫生进行洗手。其中救护车驾乘人员4名、放射科检验人员2名、临床科室医生5名、护理人员10名、参加会诊医生7名(疾控2名戴N95型口罩),经过7d观察后统计,接触人员中,年龄最大53岁,最小20岁,以青壮年居多;男性12名,女性16名男女之比1:1.16,无明显差异。体重超过80kg以上有5人,占总人数17%,无孕妇及其他高危因素人员。

在7d观察期内,体温有4人超过36.5℃,但在37.1℃以下波动,其他24人体温在正常范围;有3人有轻度咽痛1d,1人自述有胸痛和咳嗽,肺部无阳性体征,其它人员一切正常。

第2篇

【关键词】 甲型H1N1流感 医院感染 预防措施 产科 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28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7―265―02

甲型H1N1流感是一种新的甲型H1N1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可通过近距离飞沫和接触传播。人类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缺乏免疫力,普遍易感。【1】目前,甲型H1N1流感正在全球传播蔓延,我国已将其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制定了该病的诊疗标准。我院作为传染病专科医院,是宜昌市指定收治甲型H1N1流感的定点医院,从今年六月收治来自美国旅游团的八名患甲型H1N1流感的游客开始,截止到目前为止我院已收治甲型H1N1流感确诊和疑似病人上百例,特别是近期每天到发热门诊就诊的疑似病例约二十余人次。而产科作为传染病医院中的特殊科室,孕产妇是甲型H1N1的高危人群。为了保证在院分娩的母婴安全,我科根据疫情特制定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和控制对策。

1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制定相完善的各项规章制度

虽然医院根据甲型H1N1流感的特点制定了应急预案和相关的制度,但产科根据自身的特点结合医院的制度又详细的制定了一系列制度和措施,如“病人入科甲流健康教育制度”、“病房消毒隔离和甲流病房管理制度”、 “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甲流工作人员个人防护指导”“病人入院、出院通道管理”等。在医院甲流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科室成立了以科主任为责任人的甲流防控小组,把甲流的防控工作放在首位。

2 大力开展甲型H1N1流感知识培训,制定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工作流程

科室工作人员除参加医院组织甲型H1N1流感知识培训外,科室又组织全科人员学习甲型H1N1流感知识,充分认识该病的病因和生物学特点、疾病的传播途径、防护要点。编写健康教育处方,举办甲型H1N1流感知识宣传栏。病人入科时除按常规程序执行外,要详细询问病史,特别要问近期是否有发热、咳嗽等“感冒”等症状,查体温,每四小时一次,若

体温大于和等于摄氏37.5度应住单独房间,对入院病人发放健康教育处方,进行专科和甲型H1N1流感的健康教育,出院要作出院指导。

3 认真落实消毒隔离措施

3.1 病房的消毒措施 病房每天开窗通风二次,每次半小时。病房的床头柜、床挡和椅等物品每天用含氯消毒剂擦拭二次,地面用84消毒液拖地二次,病房空气每天用医用空气消毒机消毒一次,每次二小时。病房的垃圾由工人定时收集,用双层黄色垃圾袋装好,防漏防渗,集中统一焚烧。

3.2 产房、接种室和洗婴室的管理

产房、接种室和洗婴室物表每天用84消毒液擦拭一次,地面用84消毒液拖地一次,空气每天用臭氧消毒器照射二小时,工作人员进入这些房间必须更换专用工作服和鞋,带好工作帽、口罩,口罩须是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专用口罩,即N95口罩。接生、给新生儿预防接种和沐浴后须再次对房间进行消毒。

4 认真落实健康教育,严格探视制度

对在院的病人和家属讲解甲型H1N1流感的相关知识,告诉他们该病是可防可治的,只要预防得当,可减少得病的机会。勤洗手,适时佩戴口罩,尽量固定陪伴人员,陪伴人员进出医院要走安全通道。控制探视人员的次数和数量,对探视者要求戴口罩进病房,对有“感冒”症状和发热者禁止探视。产妇喂奶前要洗手,若产妇体温高于摄氏37.5度者或有咳嗽、鼻塞等症状给新生儿喂奶时需戴口罩 。体温大于38.50C暂停哺乳。发热的产妇须住单独病房。作甲型H1N1的相关辅助检查,对孕产妇要争取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5 工作人员注意手卫生和个人防护

医护人员双手的细菌种类和数量往往较其他人群多,即通过医务人员的手污染不同的物体表面,患者再去接触这些物体,且通过这样直接或间接传播疾病比空气传播更具有危险性,因此手卫生是控制医院感染的主要措施。【2】据报道,【3】甲型H1N1病毒对乙醇、聚维酮碘敏感;对热敏感,560C30分钟可灭活。可见该病毒对常规的物理和化学消毒方法敏感,消毒效果好。而甲型H1N1流感主要是通过飞沫和接触传播,所以工作人员在进行各种诊疗、护理操作前后都要按“六步洗手法”认真洗手,在为一个病人处置完后须用健之素牌手消毒剂消毒双手,然后再进行另一个操作。进病房和进行任何操作均应戴N95口罩。要求医务人员实行标准预防。

6 加强监督管理,落实工作责任

科室主任和护士长配合医院院感专职人员对科室院感工作进行督导,经常检查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保证各项制度和措施的全面实施。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要加强“慎督”修养,严格按防控甲型H1N1流感的工作流程进行工作。

甲型H1N1流感是一种新的、传染性很强的呼吸道传染病,随着冬天的到来,该病的蔓延范围越来越大,发病人数也在不断增加。而孕产妇是甲型H1N1流感的高危人群,极易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一旦感染极易成为重症病例。我们通过上述综合预防措施和完善各项制度,我院产科没有发生甲型H1N1流感的医院感染,这对今后甲型H1N1流感在传染病医院中的产科病房的防控工作有一定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万彬,陈萍,付莉,等.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11):997-998.

第3篇

一、总体目标及要求

根据“强化预防措施,严控社区传播,加强重症救治,减少疫情危害”的防控策略和“高度重视,积极应对;预防为主,分级管理;联防联控,科学处置;及时上报,责任到人”的原则,全面做好甲型h1n1流感预防工作,及时有效采取各项预防措施,开展甲型h1n1流感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使广大师生和家长了解甲型h1n1流感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以及预防方法,强化防范意识,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及时控制疫情的传播、蔓延,保障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防止不必要的恐慌情绪,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社会稳定。

二、组织机构

1、成立防控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后勤:××

疫情报告人:××

2、建立校园防控网络

由校长——疫情报告人——班主任——家长、卫生员,共同建立四级防控网络。

三、工作职责

1、学校防控领导小组组长负责组织宣传甲型h1n1流感防控相关知识,组织实施晨检、午检等防控工作,交流相关疫情信息,传达上级有关会议精神,制定相关工作制度,督促检查校内防控工作,校长(组长)为本校防控工作第一责任人。

2、副组长负责相关资料、信息的收集、整理、统计、保存工作,协助组长做好管理工作。

3、后勤人员负责储备防控物资,及时把物资发放到相关人员手中,保障防控工作顺利进行。甲型h1n1流感包括温度计、口罩、消毒液、消毒器械、防毒手套等。

4、疫情报告员做好校内疫情信息收集和上报工作,实施日报告、零报告、随时报告制度。

5、班主任负责每日晨检、午检工作,跟踪随访并登记因病请假、住院以及居家观察的学生情况,组织指导做好班级教室以及清洁区环境卫生工作,做好对学生及家长的宣传教育工作,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6、班级卫生员协助班主任做好防控具体工作。在班主任的指导下做好班级消毒工作。

7、学生家长应配合学校密切注意学生个人卫生及健康状况,和学校保持密切联系,每天为学生测量体温,向学校提交提问记录表,积极做好患病学生的治疗、居家观察工作,教育学生实践健康的生活方式。

8、要求每个学生积极配合学校和家长做好体温测量和晨检、午检,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积极实践健康的生活方式。

第4篇

一.在发现本场第一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之后我院立即行动,启动甲型H1N1流感防控预案,做好防控工作.

二.提高认识健全组织.

根据农场党委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会议精神我院领导迅速召开全员及基层医务人员工作会议.成立了甲型H1N1流感防控领导小组及村卫生室疫情联络员.采取以加强疫情监测、重症病例发现和转诊、减少人员聚集和流动为主导的综合性防控措施。在场散发病例防控措施的基础上,重点做好以下工作。布置启动甲型H1N1流感防控预案的相关工作.

三.设立发热门诊,强化预检分诊制度。

认真贯彻《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设立发热门诊,做好门(急)诊病人的预检分诊工作,加强对不明原因肺炎和流感样病例的症状监测。预检分诊工作实行首诊负责制,有丰富临床经验的、经过传染病知识培训的医师担任预检分诊工作。医生在接诊病人过程中,除询问病史、症状和进行相关检查外,还特别注意询问与疾病有关的流行病学资料,防止甲型H1N1流感流感病例的漏诊、误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同时按要求做好

个人防护及必要的消毒隔离。

四.加强人员培训

进行全员甲型H1N1流感防控知识培训,使临床一线人员掌握甲型H1N1流感的诊断标准及救治原则,及时治疗,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提高临床医生传染病商情报告意识,杜绝迟报瞒报、漏报现象。加强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重点人员的诊断治疗消毒隔离和个人防护等相关知识的培训,切实增强医务人员甲型H1N1流感防控意识。

五.加强宣传

充分利用各种形式积极宣传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知识,在卫生院设立咨询台接受群众咨询,在农场、卫生院和各村卫生室粘贴宣传画,发放宣传单,通过宣传增强了群众自我防护意识,消除广大人民群众对甲型H1N1流感的恐惧感,维护了社会稳定。

五.抓好落实、控制疫情

1.疫情的监测和报告:农场医院、村卫生室、个体诊所等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按照卫生部下发的甲型H1N1流感监测方案要求,发现流感样病例后,立即向场卫生院或防保科报告。场卫生院或防保科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医生会诊,不能排除甲型H1N1流感疑似病例的,立即向场政府和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以最快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对于流感样重症病例,易引起严重并发症的高危病例,以及治疗期间发现的病情加重病例立即向场政府和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2.病例救治:对于高危的病人,采取紧急的救护措施。做好重症病例早期发现和及时转诊的准备工作。

3.密切接触者管理:对病例的密切接触者采取居家医学观察,我院、防保科和村卫生室组织医务人员做好医学随访和体温测量。自10月20日**小学的**被确定为临床病例后,我院抽调专人到**小学,中学早晚两次进行体温监测,对出现的疑似症状坚持先隔离再确认的原则及时上报县疾控中心,由专家组进行诊断治疗。

4.在上级卫生部门的指导下,我院和村卫生室医务人员,以及负责卫生防疫工作的人员积极参加甲型H1N1流感防控知识及技术的培训。

5.我院、防保科指导本场内中小学、托幼机构等单位加强疫情监测和晨午检工作,对其他集体单位加强疫情监测工作。

6.我院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当地群众对流感防治的正确认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六.积极发挥本院的专业能力,协助相关部门搞好甲型H1N1流感的防治工作。

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做好医疗救治应急工作所需设施、药品器械、防护用具等物资的储备工作。在第一时间将药品送到发病的单位。共发放连花清瘟胶囊517盒,消毒液20箱、隔离衣11套、体温计100支,为疫情防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对以上药品的使用进行了有效的追踪和指导。

七.控制医院感染,加强保护措施

严格执行传染病管理的规定,做好传染病报告和发热病人的监测,作到早发现、早报告、消毒、医疗废物的处理和医务人员的自我防护。根据流感病毒的传播途径,认真落实各项预防措施加强门诊病人管理,认真落实各项预防措施。

第5篇

【中图分类号】R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869-01

人禽流行性感冒(humanavianinfluenza)简称人禽流感,是指禽流感病毒由于种种原因突破种属屏障而感染人,表现一定临床症状,称为人禽流感[1]。高致病性禽流感危害严重,它不仅能引起家禽的大量死亡,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还常常引起人发病。目前针对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至今尚未有特效药物,临床上一般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并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本文主要对人禽流感的社区预防、个人防护的问题进行探究。

1禽流感的病毒特点及流行病学特点:

1.1 可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亚型为H5N1、H9N2、H7N7、H7N2、H7N3,此次报道的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该病毒为新型重配病毒,其内部基因来自于H9N2禽流感病毒。

1.2 禽流感病毒普遍对热敏感,对低温抵抗力较强,65℃加热30分钟或煮沸(100℃)2分钟以上可灭活。

1.3传染源人禽流感传染源为病禽或表面健康携带流感病毒的禽。[1]

1.4传播途径主要经呼吸道传播,密切接触感染的禽类及其分泌物,排泄物,受病毒污染的水等;直接接触病毒也可被感染[2]。现尚无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确切证据

2 人禽流感的社区预防措施:

2.1有效地开展宣传教育工作,使社区居民尤其是经常接触禽类的高危人员了解并掌握预防人感染致病性禽流感的核心信息,提高认识和技能,降低病毒传播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风险.发放预防禽流感的宣传材料,如:折页、小册子、宣传画等。形成一致的行动倡议,所学知识传播给家人、邻居、朋友,动员妇女做宣传栏、广播、黑板报、墙体标语等。

2.2发现不明原因死亡的禽鸟,立即向当地兽医或卫生部门报告。

这是对大众进行预防控制禽流感教育的首要内容。动物感染禽流感后出现明显症状,群众易于辨认。及时报告动物疫情可以使政府及时采取扑杀、消毒等措施,有效控制疫情蔓延,避免人类(及其它哺乳动物)感染禽流感病毒。

2.3不宰杀、不买卖病死禽;死禽要深埋.

2.4禽类养殖和售卖人员要经常清洗衣物、清洁禽舍及运输设备。

禽流感病毒怕光、怕热,普通消毒剂很易将其杀灭。保持衣物、禽舍及运输设备的清洁可以有效阻止禽流感病毒在动物间及动物与人间传播。

3 个人防护:

3.1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勤洗手、室内勤通风换气、尽可能减少与禽畜不必要的接触,特别注意尽量避免接触病死禽畜。尤其在接触禽类后及饭前要用肥皂和清洁水洗手

3.2接触病,死禽后出现发烧及咳嗽,要立即就医。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潜伏期短,发病急剧,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及时就医,可以使其尽早得到有效救治。出现打喷嚏、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时,要用纸巾、手帕掩盖口鼻,预防感染他人;出现发热、咳嗽、咽痛、全身不适等症状时,应戴上口罩。及早发现可疑病例,采取措施,也维护了周围其他人的安全,还可减少因病毒变异导致

3.3不随地吐痰,如要吐痰应将分泌物包好,弃置于有盖垃圾内。

3.4春为四时之首,万物更新之始。应当遵循“早睡早起,天人相应”规律,以适应自然界的生发之气。要保暖防寒,避免受寒吹风。

3.5户外运动锻炼,调畅情志:适度增加户外运动锻炼,提高机体正气,多晒太阳,多听音乐,保持乐观愉快心情。

3.6外出踏青时,应尽量避免接触野生禽鸟或进入野禽栖息地。

3.7合理饮食 勿食寒凉之物,清淡为易:“消春火”,可吃一些降火食物 春季少食酸性食物,既防阳气生发太过,又能养肝,提高抗病能力。禽肉、禽蛋煮熟煮透后再食.

3.8年老体弱者、特别是患有基础病的居民,在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时期,应尽量减少去空气不流通和人群拥挤的场所。到医院就诊时应戴口罩.

3.9中药香囊佩戴法组成:藿香、佩兰、艾叶、苍术等各等量。功效:芳香辟秽解毒。

3.10中药茶饮方法。用桑叶9克、6克、生甘草3克,沸水适量冲泡,代茶饮。

3.11中成药:板蓝根冲剂、玉屏风散颗粒等。中药煎服法组成:金银花、连翘、黄芪、防风、白术、板蓝根等。

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患者病情大多比较严重,容易出现病毒性肺炎、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衰竭、心衰及肾衰等多器官衰竭、败血症休克及Reye综合征等多种并发症,预后较差,发病后死亡率可高达60%.禽流感的人用疫苗还处于实验和临床阶段,所以社区预防和个人防护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第6篇

众所周知,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该病毒属正粘病毒科,直径80―120mm,球形或丝状。流感病毒可分为甲(A)、乙(B)、丙(C)三型,甲型病毒经常发生抗原变异,传染性大,传播迅速,多好发于春秋冬季,夏季偶有散发,往往会在短时期内形成大范围的流行为其主要特征。流感可引起上呼吸道感染、肺炎及呼吸道外的各种病症。临床上随病毒株、人群年龄、生理状态、既往史不同而异,可表现出不显性感染,显性感染,甚至死亡。典型流感,急起高热,体温可高达39℃以上,全身疼痛,显著乏力,呼吸道症状较轻。颜面潮红,有时眼结膜外眦充血,鼻塞、流涕,咽喉干痛,咽充血,软腭上有滤泡。少数病人的临床症状以胃肠道为主,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型流感多见于原有慢性胃肠道疾病和小儿患者。无并发症患者发病后3―4天开始恢复,而且恢复彻底,如有并发症恢复期就延长。死亡的多为患有慢性病的老弱成年病人和体弱的婴幼儿。由于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内含有大量病毒,可借飞沫传染他人,患者尤以最初2~3日内传染性最强。血常规可有白细胞总数减少或正常,中性粒细胞显著减少,淋巴细胞相刘升高。

一句话:流感起病急,全身中毒症状较重,而上呼吸道症状较轻,往往会在短时期内形成流行。

而普通感冒可发生在任何季节,一般起病较缓,传播也慢,很少导致大范围流行。发热不超过29℃,上呼吸道症状如咳嗽、咽痛、胸闷等比较明显,而全身中毒症状如头痛、全身酸痛、畏寒、发热等较轻。

患感冒后怎么办呢?首先要鉴别的是细菌性还是病毒性以及其他病源性的感染,以便在合理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正确地选择有针对性的药物治疗。不要盲目滥用抗生素,因为抗生素对流感病毒感染无效,如流感后期为防止继发细菌感染,可适当选用一般常用的抗生素,而不必使用高级抗生素,这样既可达到治疗的目的,还能防止抗生素的滥用及浪费。

原则上流感的治疗应采取以下措施: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多饮水、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进食后以温盐水或温开水漱口,保持鼻咽及口腔清洁。2、对症治疗:高热烦躁者可给予解热镇痛药物。3、抗病毒(利巴韦啉)治疗。4、抗菌(青霉素,先锋IV,VI)治疗。原则:因地制宜,就地适当隔离、休息、多喝开水,房间多通风和消毒,对症治疗来减轻症状和控制细菌性继发性感染,发病早期(48小时之内)可服用抗流感病毒药物。严重患者如严重肺炎、呼吸极度困难、高烧不退等,需住院治疗。

流感如何预防

由于流感是病毒性传染病,没有特效的治疗手段,因此预防措施非常重要。主要预防措施包括:

(一)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

(二)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不要用不洁的毛巾擦手。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

(三)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避免飞沫传染他人。流感患者在家或外出时应佩戴口罩,以免传染他人。

(四)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五)每天开窗通风数次(要避免穿堂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第7篇

根据《**教育系统防控甲型H1N1流感应急预案》的指示精神,我校为积极做好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提高师生对甲型H1N1流感的认知和应对能力,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防止疫情在师生中传播、蔓延,充分保障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教学和管理秩序,特制定H1N1流感预防方案如下:

一、成立甲型H1N1流感预防工作领导小组

1、组 长:**

副组长:** **

成 员:各班班主任

2、设立甲型H1N1流感预防控制办公室:

办公室主任: **

成 员: 各班班主任

二、工作职责

1、在全校范围通过广播站、宣传栏、黑板报、主题班会等形式,广泛宣传甲型H1N1流感及其他呼吸道传染病知识,提高广大师生的认知预防能力;

2、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制定完善应急预案;

3、全面排查掌握全校师生身体健康状况,加强值班,完善并启动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流程,落实疫情日报制度;

4、全面协调各级各部门,积极做好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教室、办公室、功能室等人员集中活动区域的督查、消毒、管理和监测;

5、甲型H1N1流感预防控制办公室认真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及时向领导小组汇报疫情情况,并向全校通报。

三、预防措施

1、避免接触流感样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等)或肺炎等呼吸道病人;避免前往人群密挤场所;

2、广大师生注意个人卫生,经常使用肥皂和清水洗手,尤其在咳嗽或打喷嚏后;

3、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然后将纸巾丢进垃圾桶;

4、避免接触生猪或前往有猪的场所;食用处理得当的熟猪肉和猪肉制品;(烹制猪肉食品必须达到71℃以上)

5、一旦发现染病,立即就诊,并尽量避免接触他人,控制传染范围。

四、疫情上报程序

1、各班信息员发现疑似疫情后,立即上报甲型H1N1流感预防控制工作小组,并做好记录;

2、学校甲型H1N1流感预防控制工作小组接到信息后立即核实同时上报学校预防工作领导小组,启动应急预案;

五、要求

1、全校要统一思想,统一协调,积极配合,提高对甲型H1N1流感预防控制工作的认识,加强对全体师生的宣传教育;

2、健全各级组织建设,制定完善各级应急预案,认真履行职责;

3、对甲型H1N1流感预防控制工作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及时有效地采取各项防控措施;

4、坚持依法防控,科学应对,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群防群控,分级负责,及时上报,责任到人的工作原则;

第8篇

【关键词】 流行传染病;乙型肝炎;结核;预防;控制

DOI:10.14163/ki.11-5547/r.2015.27.202

传染病主要指的是由于病毒、寄生虫与细菌等病原体感染而导致的传染性疾病。在临床中, 传染病具备着传染性与流行性, 对人类正常生活质量与身体健康具备着非常严重的威胁[1]。所以, 积极的采取有效措施对流行传染病进行控制与预防一直是相关传染病专家所重点研究的课题。本研究中选择焦作地区102例正常成年人以及给予流行传染病控制与预防干预的102例正常成年人为研究对象, 以探讨分析流行传染病的控制途径与预防措施对于流行传染病发病率具有的影响,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焦作地区102例正常成年人(对照组)以及给予流行传染病控制与预防干预的102例正常成年人(研究组)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组男50例, 女52例, 年龄20~60岁, 平均年龄(46.9±5.9)岁;对照组男48例, 女54例, 年龄22~61岁, 平均年龄(47.8±5.1)岁。两组研究对象的性别与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干预方法

1. 2. 1 完善相关的传染病控制机制 传染病的传播与发生期间, 应对传染病进行严密监测, 其主要包含致病原、发病及死亡监测等;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完善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机制(救治机制、卫生监督、疾病预防、信息情报及疾病控制体系等), 从而有效的完善卫生检疫体系[2]。

1. 2. 2 重视全民参与情况 结合流行传染病的具体发病特点, 使全民参与宣传力度逐步的加大, 开展实施三级保健网, 且采取综合性的预防措施进行干预。同时, 还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对易感人群进行健康宣传教育, 培养其良好的行为、卫生习惯, 有效切断传染病传播途径[3]。此外, 还应该对易感人群免疫预防进行重视, 通过疫苗接种使传染病发病率得到控制, 同时改善食品监督管理与居民卫生条件, 从而有效的降低传染病的传播与发生。定期对常见传染病进行监测, 其主要包含居民免疫水平、病原体特征、居民死亡、发病情况以及宿主分布与种类等。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沟通, 从而有效的对流行传染病的传播与发生进行预防与控制。

1. 3 观察指标 对两组研究对象结核与乙肝等常见的流行传染病发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两组研究对象干预后流行传染病发病情况对比研究组发病率为7.84%, 对照组发病率为14.71%, 研究组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小结

近几年, 流行传染病发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 其原因主要为抗菌药耐药性、滥用抗菌药物以及病原体变异等[4]。随着全球环境的日趋恶化, 开始出现一些新的病原体, 所以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对流行传染病进行控制以及预防, 对于人们的生活质量与身体健康具备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可以有效的使流行传染病发病率得到控制, 并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升[5]。

本研究中选择焦作地区102例正常成年人以及给予流行传染病控制与预防干预的102例正常成年人为研究对象, 其研究结果显示:经过干预后研究组发病率为7.84%, 对照组发病率为14.71%, 研究组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积极有效的开展结核与乙肝等常见流行传染病控制与预防干预措施, 可以有效的使流行传染病发病率得到控制, 并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升, 值得在临床中广泛的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哲夫, 万康林, 张金声, 等.我国莱姆病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研究.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3, 25(1):8-11.

[2] 李庆虹, 常彬霞, 赵军, 等.新发传染病可查询数据库的建立. 传染病信息, 2008, 21(3):164-166.

[3] 廖敏芳, 杜丽明, 光韵诗, 等.常见传染病的流行规律分析与控制措施分析.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4, 12(3):405-406.

[4] 李桂香, 王琳, 吴恩涛, 等.利用流感监测信息测算流感预警线的一种简便方法.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09, 26(6):631-633.

第9篇

教学目标:

1、通过班会课中的看录像、看照片,让学生对传染病的发生、传播等有全面的了解;让学生知道讲究卫生的重要意义。

2、通过小组讨论、演讲各类发言等形式激发学生讲究卫生,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决心。

3、培养学生拥有安全意识和防止传染病的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春季传染病的种类、症状以及预防措施。

教学难点:

加强学生的卫生防控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能加强学生的卫生防控意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有哪些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吗?它们是怎样传播的?常见的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哪些?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些问题。

二、介绍常见传染病。

1、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其发病率占传染病之首位。

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

潜伏期1—3日,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等,发热一般持续3—4天,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

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传染期为1周。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

接种流感疫苗被国际医学界公认是防范流感的最有效的武器。由于流感病毒变异很快,通常每年的流行类型都有所不同。因此,每年接种最新的流感疫苗才能达到预防的效果。另外,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在流感季节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等等,也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措施。

2、水痘

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水痘患者多为1-14岁的孩子。在幼儿园和小学最容易发生和流行。水痘属于急性传染病,但通常比较温和,不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水痘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尘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传染。

水痘病毒感染人体后,经过大约2周的潜伏期,患者可出现头痛、全身不适、发热、食欲下降等前期症状,继而出现有特征性的红色斑疹,后变为丘疹、再发展为水疱、常伴有瘙痒,1-2天后开始干枯结痂,持续一周左右痂皮脱落。皮疹躯干部最多,头面部次之,四肢较少,手掌、足底更少。

人群普遍易感。常见于2-10岁的儿童,一次发病可终身获得较高的免疫力。

3、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腮腺炎,亦称“痄腮”,是一种通过飞沫传播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冬春季节容易发生,多发生于儿童。

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主要通过飞沫传染,少数通过用具间接传染,传染性强。

本病大多数起病较急,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等全身不适症状。患者一侧或双侧耳下腮腺肿大、疼痛,咀嚼时更痛。并发症有脑膜炎、心肌炎等。整个病程约7-12天。

多见于5到15岁的儿童和青少年。一次感染后可获终生免疫。

预防腮腺炎应当及时隔离患者至消肿为止。接种腮腺炎疫苗。

4、手足口病

手足口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

主要经消化道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疱疹液而感染。

先出现发烧症状,手心、脚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

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3岁及3岁以下婴幼儿更容易得。成人感染后一般不发病,但会将病毒传播给孩子。

勤洗手、勤通风,流行期间避免去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三、预防传染病,我们该这样做。

1、及时接种疫苗。

2、勤洗手,并用流动水彻底清洗干净,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

3、讲卫生,讲公德,不乱扔乱倒,不随地吐痰;

4、定期洗澡、理发、剪指甲;

5、尽量少到空气不流通、人口多的公共场所;

6、多喝水,不挑食、不偏食,不共用餐具、水杯;

7、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睡眠;

8、加强锻炼,提高抵抗力;

9、定期对教室等活动场所进行消毒;

10、传染病流行季节,保持室内良好通风;

11、发热或有其他不适及时就医。

四、标准洗手方法

最后我们来学习一下标准的洗手方法:

1.

掌心对掌心搓擦

2.

手指交错掌心对手背搓擦

3.

手指交错掌心对掌心搓擦

4.

两手互握互搓指背

5.

拇指在长中转动搓擦

6.

第10篇

一、校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全面负责防控工作

副组长:具体分管防控工作

组员:具体负责防控工作,信息报送和电话回访

各班班主任具体负责宣传和晨检

二、传染病预防

1、按照国家对传染病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针对学校人口密集的特点,、容易在学生中发生的常见传染病,如流感,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痢疾、肠道传染病等,开展传染病预防知识和预防措施的卫生健康教育工作。

2、定期组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增强师生的公共卫生安全意识,促使师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自我防范的能力。

3、定期组织力量消除鼠害和蚊蝇等病媒昆虫及其它传播传染病的或者患有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动物危害。

4、有计划地建设和改造公共设施,对污水、污物、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改善用水卫生条件。

三、传染病疫情报告

加强监测报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全体学生认真关注自己每天的健康状况,一有情况及时向家长及班主任报告。家长在家发现子女有、流感等类似症状的,立即到正规医院检查治疗并请通知班主任。学校全面实行学生健康查检制度。做到一天三次一个不漏。并做好因病缺课登记工作,如在校发现有流感等类似症状的,须立即隔离并通知家长带到正规医院治疗。加强监测、及时治疗,严防合并症、并发症等引起的意外事故发生。确保在同一学校短期内学生因病缺席异常增多(一学校达3人以上)或累计发现流感病例达10例时,学校应在2小时内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向当地疾控机构报告。

四、传染病控制措施

1、经医疗保健机构、卫生防疫部门确诊为传染病者,应及时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

2、对疑似传染病的病人,在明确诊断前,安排在指定场所观察,实施必要的卫生处理和预防措施。

3、建立学生定期健康检查制度,及时发现传染病患者并采取相应的隔离防范措施,及时切断传染病在学校的传播途径。

4、对传染病人的活动环境进行必要的消毒处理,并结合当前实际情况,定期安排全校范围内的消毒工作。

5、做好学生缺勤,排查登记。各班班主任每天做好本班学生的出勤情况的统计,并及时报告校专(兼)职卫生保健人员或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人。

6、做好已发病学生的电话回访工作,掌握已发病学生的病情,协同医院做好防止并发症相关工作。对治愈可复学的学生明确复学要求:康复后凭卫生院证明,方可返校复学。

7、做好学校的环境卫生,消除疾病传染源。注重教室卫生,及时通风换气对教室等公共场所严格按规范要求消毒,对发病较严重的班级用漂白粉液喷洒和过氧乙酸熏蒸双重消毒。

8、严格执行传染病疫情登记、报告制度。

9、本校区内教职员工和学生如发现短时间内出现多例有呕吐、腹痛、腹泻等类似食物中毒症状的病人时,立即上报校长,按有关规定上报市卫生局或市疾病控制中心、有关医院进行紧急处置。

第11篇

流行预测:儿童及体弱儿。

典型症状:发热、头痛、肌肉痛、乏力、鼻塞、咽痛和咳嗽、恶心、食欲减退、流涕、喷嚏、干咳、咽痒等。

预防措施:咳嗽或打喷嚏时,用手遮掩口鼻,患儿应就地隔离,至退热后2天,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3天。室内通风。有条件时进行疫苗接种和药物预防。尽量少带小儿到公共场所,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呵护要点:应卧床休息,多饮水,食用流质或半流质饮食。要漱口,保持鼻、咽、口腔卫生。

流脑

流行预测:幼儿,得病后病情较重。

典型症状:早期似感冒,晚期脖子硬。

预防措施:与患儿接触后,可服磺胺类药3天以预防。

呵护要点:居住环境要安静,空气流通。卧床休息,恢复期也不应过早、过多活动。饮食以营养丰富、清淡的流食或半流食为主,要少量多次,以减少呕吐。

猩红热

流行预测:2~8岁的儿童要特别小心。

典型症状:“鸡皮疙瘩”、“掌印”和“杨梅舌”。

预防措施:一旦发现幼儿园或学校有患儿,一定要尽快隔离,避免传染。

呵护要点:卧床休息,减少身体的消耗和心脏的负担,防止发生并发症。多饮开水,给予富有营养和易消化的饮食。

麻疹

流行预测:3岁以下儿童。

典型症状:病初起似感冒,发热、流涕、咳嗽等,3~5天后皮疹首先从耳后出现,逐渐由颈部发展到颜面、胸背、四肢、手足心,至此疹子即出透,若病程顺利,以后就进入恢复期,病程约10天左右。

预防措施:麻疹传染力强,在流行期间,尽量少带孩子去公共场所,对没有接种过疫苗的年幼、体弱易感者,在接触患者5天以内,肌肉注射丙种球蛋白或胎盘球蛋白,可能免于患病或减轻病情。

呵护要点:注意“出疹”的护理,若出疹又突然隐没,或出疹顺序杂乱,或疹出不透,伴面色白,咳嗽气急,高热肢冷,口唇紫绀者,提示有并发症。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预测:流行性腮腺炎只感染一次,患儿病愈后可获得终生免疫。

典型症状:腮部肿胀。

预防措施:易感人群用板蓝根15~30g,水煎服或板蓝根冲剂连服3~5天。

呵护要点:忌食狗肉、羊肉、鸡肉、鹅肉、螃蟹、鲢鱼、带鱼、鲤鱼、黄鱼、鲳鱼、桃子、桂圆肉、胡椒、丁香等食物。

风疹

流行预测:1~5岁的儿童。

典型症状:发热即出疹,热退疹退。

预防措施:预防风疹病毒的关键是,要减少与风疹病人面对面的接触,不要与风疹病人面对面地谈话。最可靠的预防办法是,接种风疹疫苗。

呵护要点:做好皮肤、口腔的清洁护理,给患儿吃易消化且富有营养的流食。

水痘

流行预测:以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最为多见。

典型症状:主要表现是发烧,在发烧的同时或第二天即可出现皮疹,为米粒大小红色豆疹,几小时后变成明亮如水珠的疱疹。皮疹主要出现在前后胸、腹背及头面、头皮、脚底,手指、手掌也可出现。

预防措施:因为是病毒感染,如果无合并细菌感染,不必使用抗生素,可选用散风清热、利湿解毒的中草药治疗。疱疹可涂紫药水促进疱疹吸收结痂和预防细菌感染。

呵护要点:避免因瘙痒难耐而抓破,可为他套上棉手套,避免用手揉眼,令病毒感染眼睛,形成角膜炎,以致眼角

膜上留下疤痕,影响视力。

发烧期间,不要服用阿斯匹灵来退烧,因为这样会增加发生并发症的机会。用温水洗澡,保持皮肤清洁,减少感染危险。

春季疹

流行预测:主要发生在10岁左右的男孩。

典型症状:耳轮出现红斑,十几个小时后红斑上出现密集的水肿性丘疹,大多数丘疹顶端有针尖大小的晶莹小水疱,几天甚至几个星期后自行消退。往往每年都发病,可持续几年至十几年才可痊愈。

呵护要点:避光、口服烟酰胺和外用皮质类固醇能有效控制症状,如果症状严重或合并感染,应到医院就诊。

湿疹

流行预测:患湿疹的幼儿常常是先天性过敏体质。

典型症状:局部皮疹的瘙痒,常使幼儿烦躁不安、难以安睡。

第12篇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0.08.256文章编号:1006-1959(2010)-08-2228-02

流行性感冒(influenza,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也是一种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疾病。其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传播。典型的临床症状是:急起高热、全身疼痛、显著乏力和轻度呼吸道症状。一般秋冬季节是其高发期,所引起的并发症和死亡现象非常严重。

1.流行性感冒的临床护理计划

①按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②呼吸道隔离至体温正常后24h。室内注意通风,并保持适当温度与湿度。③体温骤退时,注意保温,密切观察病情;如有虚脱,立即报告医师。④并发肺炎、心肌炎、脑膜炎等,应按有关常规处理。

2.流行性感冒的预防措施

2.1一般预防:早期发现,迅速确诊,加强监控力度。对病人做好隔离,病人是主要的传染源,自潜伏期末即有传染性,病初2-3天传染性最强。病毒存在于病人的鼻涕、口涎、痰液,并随咳嗽、喷嚏排出体外,同时还应注意由于部分免疫,有些人感染后可不发病,成为隐性感染,成为人群的隐形传染源。

2.2药物预防:金刚烷胺或金刚乙胺预防甲型流感有一定效果。在流行早期,必须及时确定流行株的型别。对无保护的人群可以进行药物预防。但是由于金刚烷胺具有中枢神经系统的副作用,老年及有血管硬化者慎用,孕妇及有癫痫史者禁用。人们也可试用中药预防。将板蓝根、大青叶各50克,野、金银花各30克,四味中药同放入大茶缸中,用热开水冲泡,片刻后饮用。或者用贯众、板蓝根各30克,蒲公英15克,青茶5克,三味用开水冲泡后代茶饮。以上两方清热解毒功效良好,具有较强的抗病毒功效,适用于流行感冒。

2.3疫苗预防:目前,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一种手段。流感疫苗可分为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前者可由鼻腔喷雾吸入,引起人体呼吸道轻度感染而产生免疫力。接种对象是健康的成年人或少年儿童,禁用于老人、婴幼儿、孕妇和患有较严重慢性基础疾患或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面临流感大流行时,在城市及近郊人群中,除有禁忌者外,应进行全面接种。面临中小流行时,一般只在重点人群中使用,如在航空港、海港、托儿机构、服务行业工作的人员等。

3.流感的护理措施

3.1流感急性期症状重,代谢增加,应尽量卧床休息,减少机体消耗,防止并发症发生;恢复期可适当活动,以增强机体抵抗力,但应注意劳逸结合。

3.2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经常通风换气,室温保持在15℃~20℃,室内光线充足,保持清洁卫生,安静舒适。

3.3对高热症状较重者,应予以物理解温,如冰枕、冷水敷额头、酒精擦浴,切忌捂得大紧,以防体温继续上升而引起惊厥。

3.4严密观察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及咳嗽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5应多食用易消化、流质或半流质有营养的食物,多吃些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如鱼、牛奶、鸡蛋、水果、豆腐等。同时给予含丰富维生素C的果汁和蔬菜汁,如西红柿汁和西瓜汁等量混合,加适量蜂蜜。病情好转,可供给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的饮食,以增加抵抗力和促进体力恢复。

3.6加强隔离,家庭成员间避免交叉感染,避免与病人面对面交谈,病人呼吸道分泌物倒入下水道,外出时应戴口鼻罩。

3.7心理护理,流感病人发病期间受临床表现的影响可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急躁心理,应主动关心病人,帮助其解决生活上的困难。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