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02 09:22:3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如何写市场营销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论文摘要:文章根据笔者在应用文教学实践中的一些经验和体会来浅谈中职学校应用文写作教学方法上的一些探索与尝试,以此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
应用文作为处理、存储、传播、交流信息的一种主要手段和媒介,在21世纪这个知识经济的时代里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据统计,人们每日所接触的书面文字中,有95%甚至更多的是应用文。应用写作能力,已经成为一个现代人人文素质构成的重要部分。对于现代中职学生来说,无论是未来工作的需要,还是个人素质的培养,学会并写好应用文则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应用文写作是一种比较重要且实用的技能,也是现代中职生适应社会需求的一种基本能力。然而现实中,应用文写作的教学状况和教学效果却不容乐观。长期以来,应用文写作并没有大受中职学生的欢迎和重视,一直处于相对被动状态,因此,中职学校的应用文写作教学往往走向无趣且低效。现行的中职语文教材中,不论什么版本的教材都编人了应用文写作部分内容,只不过是不同版本对应用文写作内容做了不同的安排,有的教材是将应用丈写作内容分散到各册当中,有的是集中于一册之中。尽管不同教材对应用文教学内容的安排做了不同的处理,但是对于应用文知识本身来说,不同的教材只提供了一种相同的常识,常识是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的,而从应用文写作的规范体式来说,这种稳定性体现得尤其明显。因此中职语文教师应该具备结合不同版本教材,力争保持应用文写作教学中常识和体式的稳定性的能力。应用文写作知识,分散教也好、集中教也罢,教师心中应要明确常识无法创新,但是作为教师对常识阐释的方式方法可以创新。尤其是当常识被阐释得过于枯燥无味时,我们应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力图能创造性地传递出一些趣味来,尽量吸引学生的眼球,使应用文教学不仅有趣,而且有效;学生不仅喜欢学,而且还能真正提高应用文写作能力。为此,笔者在十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从应用文写作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的角度做了一些研究与思考,得出下列浅显的观点与看法,特此提出与大家探讨。
一、故事导入法
若说到应用文写作的趣味性,以非文学性为自身特点的应用文写作,无论如何是不能与文学性写作的纯粹趣味性相提并论的,要想中职学生能够从应用文写作或者阅读中获得娱乐和趣味,这种可能性很小。所以要增加应用文写作课堂的趣味性,不妨寻找和设计一些故事,用故事导人的方式,来引发兴趣,活跃气氛,点燃激情。比如教写书信的时候,可以导人汉代卓文君写给夫君司马相如的有名的顺逆诗回信,一封精彩的书信挽救了一段婚姻的故事,让学生了解书信的作用功不可没。再比如教写职场应用文时,可以引人一些学长们成功的求职信、简历以及求职经历的故事,让学生明白写好职场应用文,在求职过程中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若能用一个个小故事来导人常识的学习,必然会使一向沉闷的应用文写作课堂增添不少生气,较容易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二、案例教学法
教材中的案例往往比较刻板,缺乏时代气息,学生兴趣不浓。教师不妨与时俱进,从校园宣传栏等处收集学生写作的请假条、通知、启事、表扬信等常见应用文写作的问题案例,并用相机记录下来;也可以从报纸上收集案例,如教授简历写作时,笔者从当月的《厦门晚报》简历秀台栏目中收集了两份应届大专生的问题简历并附上详细的专家点评。这些第一时间收集而来的案例时代感强,具有现实意义,教师将之引人课堂,并配以多媒体课件,以这些问题案例的图片或网页为载体,让学生亲身体验,诊断病例,分析解决问题所在,学生必然兴致高涨,也可比较直观地从教师的现场演示中掌握相关应用文体的写作技巧,巩固所学的内容。案例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分析并解决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在分析解决中能够比较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意识,这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教学方法和手段。
三、情境教学法
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演练中学习。比如在历届学校的大型模拟招聘活动中,教师可跟各个专业部的模拟招聘意向相结合,在班级陈述相关专业部门的招聘意向,然后请一组学生代表模拟用人单位写招聘启事,另外一组学生根据招聘启事和自身情况来写简历、应聘信。并且围绕这项活动内容在班级进一步展开模拟招聘演练,这不仅锻炼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情境教学中较好地锻炼了语言、交际、沟通等综合能力。在课堂演练之后,教师也能够比较好地侦察到每个学生的长短处,这更利于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指导,帮助每个学生写好简历、求职信。这样一来,学生在学校的大型模拟招聘活动中也能够有比较出色的表现,甚至在未来的求职途中也能够一举成功。情境教学法的优点在于训练学生通过这种自我体验,充分发掘出自身的潜质潜能,激发对学习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实现对知识的真正掌握。
四、任务教学法
任务教学法强调的是在“做中学”,倡导以教师为主导,立足于学生为主体,教师从学生“学”的角度设计出各种教学活动。教师不仅是教学活动中的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协助者,同时也是活动的参与者、激励者、观察者和监控者。在教学中,教师注重的是真实场景下的以明确目标为导向的应用文写作活动,它要求学生通过完成任务开始学习,使学生在完成任务活动中发现问题、归纳知识、找出规律,在完成任务的活动中完成由知识学习到能力形成发展的迁移。以二年级时,笔者教应用文写作中“计划、总结”的例子来说明任务教学法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的尝试与设计。①故事导入:以一个在航空公司工作很出色的学姐面临写先进事迹总结时,不知从何下手,深夜来电紧急求援的真实故事,来说明很多职校学生工作能力强,但应用文写作能力弱的情况,引起学生对“计划、总结”应用文体的重视与关注。②学习新知:由故事成功导人阅读“计划、总结”的相关知识,学生阅读教材中的范文,分析讨论,明确计划、总结的行款格式及内容表达重、难点的异同。③巩固新知:二年级时,每个学生都要参加为期20天的校园酒店式管理实训工作。工作前后,实训管理处室将要求学生写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教师不妨从中抽取一些既往不合要求的计划、总结,要求学生对问题案例进行诊治,通过课堂会诊,强化计划、总结的新知,锤炼运用新知写作计划、总结的能力。④参与任务:假如两周后你也要参加校园酒店式管理实训工作,并已知具体岗位分配,如礼仪岗、物业岗等,那么请你根据即将参与的具体岗位任务,仔细思考该如何写好自己的岗位工作计划,实训结束后又该如何写自己的工作总结呢?课上可以讨论归纳“我”要写的计划、总结的主要内容,讨论计划、总结的注意事项等,通过取舍,帮助学生完成一份内容详实、重点突出、条理清晰、有岗位针对性的工作计划,在真正的实训工作启动之前促成工作计划这项任务的完成。实训结束之后,教师也可同样地让学生讨论完成工作总结这项任务。⑤实际运用:通过课堂上的任务参与和演练,学生参与实训工作时,都能够比较顺利地完成岗位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从此例可以看出,应用文写作任务教学是一种创造性任务,它提倡实践、体验、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应用中学、在学中用、最后能“活学活用”。整个过程重在引导学生结合社会、生活、就业对自己的要求,明确应用文的重要作用,从而激发写作热情,在活动中自觉运用和锻炼,提高写作知识与能力。
五、多媒体教学法
过去的应用文写作教学,老师只靠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来完成一堂课的讲授,这种课堂教学反复出现的是一种单一模式和单一色调,教学效果不佳。随着计算机知识的普及和设备的完善,教师应尽量制作教学课件,利用多媒体手段来投影应用文范文,修改病例,指出写作情景中的得失,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也许多媒体课件的过多运用在有的学科教学中会产生负面影响,但是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给该课程带来很大实惠,如解决了例文的演示问题,教学内容被浓缩提纯,提高了效率;也为教师真切展现写作情景,进行现场训练创造了技术平台。条件成熟的学校,还可以组织相关教师制作课件,利用多媒体设备和网络资源逐步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并进一步构建应用文写作校园网络课程资料库。
六、学科互动教学法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由于学生所学专业各不相同,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是那些将要经常接触和用到的与专业相关的应用文。因此在考虑教学计划时,就要针对专业特点来划分教学内容范围,并确定教学重难点。不同的专业,要求教师在授课时有所侧重,在讲授应用文写作基础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和学生所学专业的紧密联系。如市场营销专业的,就应侧重于市场调查、合同、商业广告等应用文的写作教学,然后请营销专业的老师对学生做的市场调查、合同、商业广告等应用出实质性的指导意见。再如导游专业的,在讲授导游词写作时,可以与导游专业教师合作,由写作教师指导导游词的写作,导游专业教师指导导游技巧与注意事项等,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的模拟导游大赛。赛后还可趁热打铁,与专业老师一起点评每位参赛学生在赛场上的得与失,使学生在模拟导游大赛中,既领悟了导游的技巧,又学会了导游词的写作要领,对导游有个感性而整体的认识,这样一来导游词的写作教学就可以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七、多元评价法
关键词:高职;统计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3-0196-02
1 高职统计课程教学改革的背景分析
统计作为一种定量分析问题的工具,其重要性与应用性都在逐步增强,而统计学也与越来越多的学科有相互融合促进的趋势。统计学是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程,由于其理论抽象,计算繁杂,也是教学难度较大的课程之一。如何贯彻高职院校“理论适度,强化技能,重在应用”的教学理念,改革现有的统计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培养既懂理论又能实践的高素质人才,是我国高职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也是广大高职统计教师面临的一项迫切且艰巨的任务。
2 目前高职统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教材方面
目前,市面上针对高职设计的高质量统计教材仍然缺乏,不同的教材在内容安排、章节设计等方面差异性较大。有些专业术语的使用和解释都不尽相同,缺乏规范性;同时,选用的例题较为陈旧重复,缺少新颖专业的案例与练习,无形之中也加大了教师授课的难度。
2.2 教学方面
(1)教学观念传统,教学方法单一。统计作为一种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和工具,最终是要融入到各专业的实际应用当中。而当前我国高职统计教育仍存在重分数轻素质、重理论轻应用、重方法轻思想的问题。如:考核方式单一、缺乏案例分析、实训练习和上机操作等,对于如何根据实际需要收集整理数据,如何准确有效地分析数据,如何利用分析结果指导实际工作等应用性问题却很少讲授。此外,传统的教学方法就是念书本讲例题,教学方式略显单调,忽视了对教学方法、现代教学设施的有效运用,教师的劳动强度大,教学效果也不理想。
(2)教学设施不足。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有不少是民办学校,也有不少是原来的中等职业学校改建而成,客观上存在着教学经费有限、教学设备不足等问题――不仅限于统计学科,如缺乏实训中心,教学软件、数据库、多媒体设备等,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与效果。
(3)与专业知识融合不够,应用性不突出。从高职统计教学现状来看,统计教学与各专业内容的结合性较差。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将课本上基本的理论与例题从头到尾讲解一遍,没有根据不同专业的内容和特点进行差异化讲解,没有结合各专业的实际案例来演绎统计理论的发展背景、应用条件等。各专业的统计教学都是同样的教材、同样的讲解、同样的练习,总是期待“以不变应万变”,导致很多学生学完统计之后只能背住几个概念和公式,而不能将统计转化为分析问题的工具,运用到实际生活工作当中。
2.3 学生方面
一般而言,高职学生的数学基础较为薄弱,看到统计教材充满公式和计算,很容易对统计产生“先入为主”的恐惧,有些学生甚至认为学统计就是学数学,因此对统计望而生畏。另一方面,由于很多学生不了解统计学的特点和作用,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总觉得统计学与专业学习无关,从而丧失对统计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3 高职统计课程改革思路
如何提高统计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是诸多统计教学工作者一直关心和探讨的问题。在改革过程中,高职院校统计课程的建设始终要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中心,统计课程的开设必须符合各专业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体现其职业定向性。
3.1 重构课程体系
(1)重视统计课程基础性作用,增加授课学时。高职院校非统计专业的统计课程一般为72学时。由于统计学包含了大量概念及计算,需要较为充足的理论教学时间;同时,由于其应用性较强,又要重视实践教学的安排,这样授课时间显得捉襟见肘,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难以兼顾。因此,笔者认为统计课程的学时量与其难度和重要性不符,各院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授课学时。
(2)改革传统的统计学教学内容,形成从数据到结论的新的内容体系。既要克服那种不考虑高职教育的特点,照搬普通高等教育的模式,过分追求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以致影响专业技能的培养与训练,也要反对那种仅仅强调“毕业后用什么,统计课就学什么”的功利主义片面观点。教师应该结合各专业的特点和实际需求重新设计授课内容:比如针对基本理论,重点在于如何准确清晰地概括与描述。
3.2 优化教学资源
首先,优化师资力量。教师应该不断地学习和总结,提高自身知识能力与教学水平。其中有两点值得一说,一是提高教师实践经验,可由学校牵线让教师深入企业或其他场合观摩学习;二是扩充相关专业知识,具备宽口径的复合型知识结构,包括外语和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等。比如要讲好会计系学生的统计课,最好应该懂一些基本的会计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结合专业特点来讲授统计这门学科。其次。优化教学设施。如利用多媒体进行统计软件教学。现今稍微复杂一些的统计工作基本上离不开对统计软件的使用,统计软件教学声图并茂,对分析过程的显示直观明了,极大节省了教师画图列表的时间,不仅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同时通过上机进行数据的输入及分析处理,也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能力。
3.3 改进教学模式
(1)重视第一次课,兴趣培养贯穿始终。由前面的分析可知,很多同学在没开始学习统计之前就已经产生莫名的恐惧与厌恶,认为学不懂,学之无用。因此,在进行新课讲授之前应力争改变他们固有的观点。第一节课不应急于上新课,而是详细地介绍统计的特点和作用,让他们明白统计课和专业课一样重要,最好举生活或专业学习中的一些统计应用的实例引起他们对统计学的兴趣和重视。而且,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适时强调统计的重要性,尽量做到讲解通俗、举例新奇,重视这些细节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往往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2)善用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如情景分析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等等,关于这些方法的文献较为丰富,本文不再赘述。但有一点值得特别指出:对统计教学,应该重视相似概念和计算方法的比较分析。比如在讲授简均、加权平均、调和平均、几何平均时,除了定义之外。重点应比较各自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让学生可以根据数据的特性选择合适的计量指标。因为在统计实践中,同一个问题往往会有多种分析指标和计算方法,而选择哪种指标或方法最简捷有效是容易困惑的地方,因此,在平时的统计教学中,应重视对相关知识的比较分析。
(3)注意讲解的技巧与细节处理。由于高职教育的定位是培养应用型人才而非研究型人才,统计理论教学应以适度够用原则,在保证学生将来从事的岗位群所需要的统
计方法及原理的基础上,可适当地简化抽象原理的讲述、复杂公式的推导,甚至省略繁杂的计算过程。把讲解重点放在基本原理适用的对象及条件,分析问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上,有时候,选择正确的方法比方法本身更重要。另外,学生对于照本宣科式的授课比较反感,认为与其听老师念书本还不如自己自学,对于这种情况,有一种较为简单有效的方法――修改书上例题。可以从其他教材上引用,也可以直接改动材料背景和数据,比如针对市场营销专业,计算序时平均数时书上的例题是计算工人平均人数,在上课时只要将其改为计算销售人员平均人数,虽然只是“一词之差”,但学生一见与专业知识相关,立马提高了听课兴趣。此外,在课堂中,巧妙地使用“导入”语、“过度”语和“小结”等,也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和归纳总结。
(4)设计统计实训,强化实践能力。再好的理论学习也代替不了实践运用。由于统计实践费时耗力,受外界条件约束极大,一般很难做到让每位学生身临其境的锻炼一次。但在平时的教学过程当中,可以灵活处理,设计一些简单的操作性强的实训练习让学生参与。比如挑选一些与专业相关案例进行计算分析,也可以设计一次统计调研活动。通过统计调研,可以使学生对统计方案的拟定,统计问卷的设计,统计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以及预测有更直接更深入的理解。只有从知识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才能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3.4 全面系统辅导
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教书育人,教学工作不仅仅限于课堂上知识的讲解,应该以知识激起情,以情串起知识,并用真挚的情感全面地指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以笔者教学经验为例,在上课之余介绍相关的技能培训和考试,鼓励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学习、考证,不仅能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自学能力,也能增强自身的专业技能和竞争力。并且设立了专门的与学生交流沟通的邮箱,任何同学有学习上、心理上甚至生活上的疑问或困难都可以向老师请求帮助。邮箱里有平时的教案,课件和练习,有考证的复习资料,有专业学习资料,甚至有如何面试、如何写毕业论文和求职简历资料等。看似已经超出了统计教学的范畴,但正因为对学生全方位的关怀与指导,才能更好地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拉进学生与学科之间的“距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