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26 01:41:2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社区综合减灾创建,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XX年以来,在上级民政部门的指导和安排下,按照相关政策,我们积极开展防灾减灾救灾工作。
一、积极开展防灾减灾工作
1、积极开展防灾减灾宣传工作。在每年5月的“全国防灾减灾日”和10月的“国际减灾日”,积极开展集中宣传日活动,发放各种宣传资料,让广大群众了解和学习防灾减灾知识,提高他们防灾减灾意识和应对各种灾害、突发事件的能力,五年来共发放各种宣传资料3万余份。
2、积极开展“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成立“道县民政局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组织社区积极开展“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指导社区对照国家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标准,开展防灾减灾宣传和演练活动,建立各种规章制度,设立防灾减灾宣传栏和应急避难场所,安装各种防灾减灾标识牌和指示牌。自XX年以来,先后创建了濂溪、小江口、东洲、良田和大坪子五个省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
3、指导多灾易灾村建立灾害应急避险点。从XX年开始,积极探索建设多灾易灾村应急避险点工作,对全县的多灾易灾村进行调查摸底,在有条件的村设立灾害应急避险点,帮助安装转移路线牌和功能区指示牌,计划按每年建设两个多灾易灾村应急避险点,目前已建成了祥霖铺镇常青村、向阳村和原井塘乡沙子河村、加六洲村4个应急避险点,在建的有万家庄办事处五洲村和桥头镇桥头居委会落洞自然村两个点。
二、适时开展救灾工作
1、创新救灾工作方式。XX年,在局长XXx的提出“大救灾”的工作思路,把救灾工作作为全局整体性的工作来抓,根据他的提议,将全局的工作人员分成8个应急分队(组),制定了《民政局自然灾害应急救助预案》,改变了过去救灾工作以救灾股为主的“单兵作战”模式为全局工作人员统一行动的“团体作战”模式,大大提高了救灾工作效率。同时积极做好救灾物质储备工作,与商家签订救灾物质供应协议,保障灾害来临时有充足的物质供应开展灾害救助工作。通过创新和完善各项工作措施,从制度、人员、物质等方面保障救灾工作的顺利开展。
2、及时做好灾害救助工作。一是积极应对各种自然灾害。无论是2013年的“3.20”特大风灾还是2015年“11.12”冬汛,只要一接到气象、防汛办等部门报预报预警信息,全局立即进入临战状态,启动本局的应急预案,救灾股工作人员24小时值班值守,每天有1-2个应急分队在局里待命,一旦有灾情发生,应急分队按照分工立即赶赴重灾区查看了解灾情,运送和发放救灾物质,灾情信息组主动收集灾害情况,并与农业、畜牧、防汛办等部门沟通对接灾情数据,按要求将灾情上报到省市,基本上做到了出警迅速、查灾及时、报灾准确、救灾主动。二是妥善做好灾民救助工作。灾情发生后,我们在12小时内及时将灾民所需基本生活物质发放到灾民手中,对集中安置的灾民进行集中开餐,对因灾倒房的灾民及时给予应急生活救助,保障了灾民的基本生活。对因灾造成缺粮、缺衣被导致冬春生活出现困难的,在每年的9月份进行摸底,建立台帐,在当年的12月到次年的5月给予冬春生活救助,保障灾民冬春的基本生活。
(完)
社区地处中心城区,社区人口密集,共有楼宇58栋,其中,居民宿舍楼38栋,单位宿舍楼14栋,商务综合楼宇6栋。社区大部分为老城区的纯居民区,社区基础设施较差,辖区老年人多、弱势群体多、在校学生多。近年来,社区结合辖区特点,把应急管理综合减灾作为构建和谐社区、平安社区的重要工作内容,统一规划、全面部署,建立应急工作网络,强化应急宣传,落实应急措施,社区应急管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具体做法如下:
一、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应急组织管理机制
社区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一是加强“一个组织”,专门成立了由社区居委会主任任组长的社区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应急管理工作计划和制度,明确了应急目标,将“应急管理示范社区”建设工作纳入社区年度计划。二是健全“两支队伍”,组建80名人员的“蓝马甲巡逻队”为楼栋灾害信息员队伍,收集、、传递、反馈社区灾害信息;组建以党员骨干、单位干部、热心青年、“五老人员”等为主体的6支志愿者队伍,长期开展社区应急管理志愿服务活动。三是建立“三级应急工作网络”。根据地理位置划分成仁爱街、纬四路、三个责任区,每个区都设立应急管理责任人和目标责任管理,每座楼宇都设立楼长及时上报和告知灾害信息,形成社区组织、单位支持、居民自治的社区应急管理工作联动格局。
二、制定预案,提升社区灾害应急救助水平
根据《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以及地方政府制定的应急预案,结合社区所在区域环境和社区居民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了社区灾害应急救助预案,明确应急工作程序、管理职责和协调联动机制,尤其在应急反应、减灾物资储备、群众转移安置、基本生活保障等方面要求做到职责明确、落实到位。同时针对儿童、老年人、病患者、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制定了明确的保护工作对策,建立了社区应急工作档案。
三、强化设施,积极开展应急宣传教育活动
为了加强应急管理示范社区的硬件建设,街道和社区多方筹资,确保创建工作顺利实施。一是先后投资20余万元对纯居民区的10栋楼进行楼道清理,增置了消防设备。并在辖区设置了实验初中操场、经七纬二路西北口广场等四处应急避难场所,共计13000平方米,可容纳八千余人紧急避难使用。二是在辖区楼宇、居民楼栋分别设置了规范清晰醒目的避难标识,配备了消防灭火器;在辖区单位、写字楼、商场超市、酒店等人流集中的地方都配备了消防安全和应对灾害的器材,包括消防栓、灭火器,救生绳、火灾自动报警器、感烟器、温感器、手讯按钮等,并定期对沿街各门店进行安全隐患的排查。三是设有社区图书室、社区学校等应急宣传教育场所,以全国“防灾减灾日”和“国际减灾日”为契机,发放应急管理防灾减灾知识手册、应急科普读物和挂图,利用橱窗、板报、宣传栏、小区文体活动、市民论坛、大型节日等形式和阵地宣传应急减灾知识,不断提高居民群众应急意识,增强社区全民应急减灾的舆论氛围和社会基础。
四、突出实效,积极开展应急减灾系列活动
1.抓好三支队伍,开展应急宣传活动。一是充分发挥社区“和谐之春”艺术团的号召作用,举办社区应急减灾文化活动、文艺会演,开展消防应急宣传,将应急教育引入家庭。二是充分发挥“”科普队的教育作用,每年举办社区科普周系列活动,开展以应急救助、地震救援、消防安全、医疗急救等内容为主题的“应急管理科普教育社区巡回展”活动,并举办多种形式的应急知识竞赛、答卷活动,邀请专家对部分社区人员和志愿者进行应急培训、讲座等。三是充分发挥“蓝马甲”巡逻队的监督作用,为巡逻队统一配备蓝色巡防服装标志,每天定时巡逻,宣传应急管理知识,排点部位,消除安全隐患,为社区居民看家护院。
1、项目建设协调服务和固定资产投资统计。依据项目建设年活动责任分工,做好山海苑二期、综合市场等辖区内项目的凝练和协调服务工作,客户的满意率达到90%以上。了解掌握项目建设进度,每月25日以前向区发改局等部门报送项目进展情况报表。密切联系辖区单位,保持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态势。目前实际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约3亿多元。
2、招商引资签约项目、开工投产和到位资金。协助辖区单位和投资客商做好项目建设的协调服务工作,实际签约项目1个,开工投产1个,引进到位资金7600万元(占全年总任务6000万元的126.6%)。
3、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完成街道综合收入任务。落实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精神,在大学本部家属院内建成1个便民菜店的搭载店。以社区服务为依托,做好街道所属三产网点的管理,调整收费标准增加收入,完成综合收入10万元。
4、发挥数字化管功能,保证系统高效运转。高度重视数字化管的值守、交办、督促、上报等工作,共处理数字化案卷2407件,保质保量按时完成2418件,其中仅11次因处置欠妥而被二次打回,结案率达到100%,保证了数字化市管理系统的高效运行。
5、节能降耗和节能减排。依据《公共机构节能工作考核暂行办法》,与各社区签订节能目标管理责任书。在全体干部职工中开展了以低碳体验、抵制商品过度包装、回收废旧灯管等为内容的公共机构节能宣传周活动,进一步提高了节能减排意识。配合区发改局开展财政补贴高效照明产品推广工作,收到了倡导绿色环保和节约电力资源的效果。节能降耗在上年度总额的基础上降低4%。
6、基础设施建设达标和规范化司法所创建。改善宁卧庄社区、科技街社区、南昌路社区、大学社区的办公条件,将大学社区从本部家属院5号楼搬迁至东岗西路东路2号,办公面积比原来增加80㎡,办公设施全部配备,整体面貌焕然一新。积极创建省市级规范化司法所。全面活跃人民调解、安置帮教、社区矫正、普法依法治理、法律援助等业务工作。
7、做好创建全国文明市迎检工作。围绕环境卫生整治和迎检资料整理两个主要方面,重点做好三项工作:一是在宣传氛围的营造上,做到“四个一”:向辖区每家住户发放一本宣传册子,在每个楼院设立一处宣传阵地,在每个小区悬挂一条宣传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宣传标语,在每个社区组织开展一项主题实践活动。二是在楼群院落的整治上,做到“三强化”:强化对重点路段、重点楼院和重点问题、难点问题的集中整治,强化对卫生死角、绿地花坛、垃圾收集、楼道广告的突击整治,强化对迎检工作经费合理使用的监督管理。三是在迎检资料的整理上,坚持“一一对照,原件为准,数据确凿,规范齐备”的原则,认真做好《操作手册》中材料审核方面的材料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全面记录和反映街道、各社区创建全国文明市工作情况,为接受中央文明委测评考核提供全面、真实、准确的一手文档材料,确保创建工作顺利达标。为了切实做好各项工作,注意四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加强组织领导。第二,突出工作重点。第三,加大协调力度。第四,实行责任追究。通过街道上下的共同努力,先后两次顺利通过省市组织的检查验收并得到高度好评。
创新和特色亮点工作
1、打造科普示范一条街。依托辖区科技资源优势,在麦积山路打造以“弘扬科学精神、宣传科学思想、普及科学知识”为主要内容的科普示范一条街。另外,借助辖区单位中科院分院寒旱所的独特优势,组织辖区学生、居民1000余人参加了“科学公众日”活动,省市主要媒体都做了报道。
2、打造1——2个特色精品社区。按照《党建工作精品社区考核评分标准》,推荐宁卧庄社区接受全区党建工作精品社区检查验收。该社区还迎接省政府副省长、市委副书记等领导带领的全省流动儿童之家建设项目启动仪式后120多人的观摩指导以及省市妇联主席带队的检查验收。按照系统化、全面化、规范化、明确化的要求,坚持重谋划、重落实、重效果的原则,在大学社区组织实施以红色先锋、橙色关爱、金色活力、绿色和谐、青色成长、蓝色民主、紫色品牌为主要内容的“七彩工程”。
3、打造1——2项亮点工作。(1)争取职能部门支持,结合街道具体实际,在南河新村社区组织实施“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项目建设项目”。参照《全国减灾示范社区标准》和《甘肃省综合减灾示范社区项目建设基本要求》,现已着手基础资料的充实规整和硬件设施的全面配备等工作。预期通过项目的策划筹备和组织实施,使之成为平时是社区综合减灾宣传、教育、培训、演练的示范场所,灾害发生时是社区救灾指挥和应急避难场所。目前,该社区已获得“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称号。最近正在抓紧做规范提升的各项工作,准备迎接全市的观摩指导活动。(2)以打造全省流动人口均等化服务示范街道为目标,以理清发展思路、提升综合素质为前提,夯实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基础,开展以“生育传承希望、关怀相伴和谐”为主题的“生育关怀进万家”宣传服务月活动,营造了生育关怀的良好氛围。实施“相知相约相伴”(简称“三相”服务工程)的真情互动婚育服务项目,初步建立连锁服务模式和综合管理机制,为育龄群众提供零距离、心贴心、公益性、网络化、全方位的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营造了科学化、人性化的服务环境,为“打造最佳人文环境、打造全市品牌街道”创造了良好的人口环境,多次迎接兄弟街道社区的工作交流,初步通过了省市区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的检查验收并得到一致肯定。
一、防震减灾机构和队伍建设及经费落实工作
(一)加强防震减灾工作机构和队伍建设。按照市编办下发的《关于加强区县防震减灾工作机构的通知》要求,完成地震局挂牌及内设机构设置工作。加强地震工作人员的培训,进一步提高地震工作管理水平和业务素质。
(二)加大防震减灾工作经费投入。将防震减灾工作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逐步解决投入不足等制约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
二、地震监测预报工作
(一)做好台站的运行管理和维护工作。要按照《市前兆台网运行管理规定》的要求,确保台站正常运行。要充分利用地震监测资料开展综合分析研究,不断提高我县防震减灾整体水平。
(二)加强监测预报和震情短临跟踪工作。按照《市年度震情跟踪工作方案》的要求,扎实做好地震监测预报工作,对出现的宏、微观异常要迅速落实,并及时上报。
(三)继续坚持月震情会商制度。县地震主管部门按时参加全市会商,并参考会商结论,将会商意见以书面报县级各大班子领导。
(四)继续推进地震信息节点建设工作。年内完成县级信息节点和虚拟地震遥测台网建设工作。
(五)加强地震监测环境和设施的保护工作。按照有关要求,做好全县境内地震监测台站(点)的监测设施和监测环境保护,确保监测环境不受外界干扰。
(六)加强群测群防管理工作。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县级地震群测群防“三网一员”队伍建设,做到人员、任务、管理三落实,充分发挥群测群防在地震短临预报及其他各项工作中的作用。要重视人员培训和队伍管理,不断提升群测群防工作的基本能力。
三、震灾预防工作
(一)依法加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监管。认真落实《省防震减灾条例》相关要求,县地震主管部门要加强与县发改、建设等相关部门的协调联系,不断完善管理措施,扎实做好县内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备案工作和抗震设防要求监管。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不断加强地震行政执法工作。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主动配合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确保新建校舍达到抗震设防要求。
(二)推进地震安全农居示范工程建设。按照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意见》(市政发78号)和《关于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市政发121号)的要求,主动加强与县发改、建设等相关部门的沟通联系,结合新农村建设、城中村(棚户区)改造、移民搬迁等工程,大力推进农村民居地震安全示范工程建设,以点带面,逐步提高农村村民住宅和乡村公共设施抗震设防水平。年内每个乡镇至少建成2-3个地震安全工程示范点。
(三)积极创建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借鉴先行试点区的经验,按照省、市城市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建设指标体系要求,积极探索创新,结合我县城中村改造项目,大力推进地震安全社区创建工作。
四、地震应急工作
(一)修订完善地震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戒备。根据新修订的《市地震应急预案》(市政办发173号)文件,完成县政府地震应急预案和地震工作部门地震应急预案的修订,并组织有关部门、乡镇及社区、居委会、学校、医院、大型商场、影剧院、体育场馆、车站等企事业单位开展地震应急预案的编制和修订工作。加强预案的备案登记、管理。年内至少组织2次地震应急演练,不断熟悉预案内容和工作程序,确保应急工作有序开展。
(二)加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相关乡镇和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积极完善县城区和余下镇区应急避难场所基础设施,切实将应急避难场所建设落到实处。
(三)加强地震应急志愿者队伍建设工作。按照市地震局、市文明办和团市委联合下发的《市地震灾害救援志愿者队伍建设实施意见》(市地震发26号),不断加快我县地震应急志愿者队伍建设。
五、防震减灾宣传工作
(一)建立防震减灾宣传教育长效机制,加强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教育,增强公民防震减灾意识,提高全社会防震减灾能力。根据省、市防震减灾宣传要点,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在“防灾减灾日”、“防震减灾宣传活动周”和“科技之春”宣传月等重要时段,开展集中宣传教育活动,采取系列电视片、报告会、讲座、播放录音录像、发放资料等方式,利用电视、网络、报刊、广播等平台,扎实有效地开展系列宣传活动,进一步提升公众的自救互救能力。加强县地震部门门户网站建设,使门户网站成为宣传防震减灾知识的重要平台。
(二)主动督促、协助、指导社会组织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有针对性地开展防震减灾知识“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活动。加强与党校等党政干部培训机构的联系,把防震减灾知识教育纳入干部培训计划,不断提高领导干部应急指挥决策能力。完善制度,健全机制,加强突发性地震事件新闻宣传工作,及时准确震情灾情信息,加强舆论引导,维护社会稳定。
(三)按照国家、省、市有关建立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的文件要求,县教育、科协等有关部门,要积极推进科普示范学校创建活动,年内至少建成2所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
(四)加快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建设,逐步形成层次分明、协调一致、覆盖全县的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网络。
六、重点项目实施工作
县地震主管部门要配合市地震局,完成“市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软件平台建设”项目的实施,积极配合做好地震应急基础数据收集工作。
七、防震减灾规划编制工作
“十二五”时期是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时期,也是攻坚时期。县地震主管部门要根据市防震减灾“十二五”规划,尽快完成我县“十二五”防震减灾规划制定工作,并做好规划项目的启动实施。
1、完善台站功能,规范台站管理。贯彻落实《省地震台网管理办法》,规范台站工作流程,提高台站管理水平,加强地震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保护。全面完成嘉祥台的地震观测背景场项目,充实微山岛台、香城台观测设备,不断提高地震监测能力。
2、加强矿震监测,推进县级台网中心建设。与煤矿管理部门加强合作,做好矿震监测与灾害预防,提高数据共享水平,增强服务社会能力。年内邹城、汶上、嘉祥、微山完成县级台网中心建设任务,其他县(市、区)积极推进台网中心建设。
3、加强地震群测群防,提高地震前兆观测能力。继续加强90个市级宏观观测点管理,确保及时、准确捕捉地震宏观前兆异常,严格做到异常情况不漏报、不错报。落实前兆骨干点县级管理责任制,指导县级地震部门做好骨干点观测工作,健全前兆观测数据报送制度,完善前兆观测手段,实现前兆骨干观测点“全覆盖”。
4、做好震情监视跟踪,提高地震分析预测水平。结合2013年震情趋势,完成年度震情趋势跟踪方案。严格执行震情会商制度,认真做好日常和重要时段的震情保障工作。继续加强人员学习培训,强化科技创新,不断提高震情会商分析水平,为提高地震安全保障能力奠定基础。
二、综合防御工作
5、抓好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制定年度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活动方案,围绕防震减灾知识“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机关”活动,做好防震减灾知识的社会宣传。整合社会资源,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和宣传载体,结合“5.12”全国防灾减灾日、“7.28”地震纪念日等时机,创新宣传手段、开展形式多样的防震减灾宣传活动,提高社会防震减灾意识,增强社会公众应急避险、自救互救能力。
6、强化抗震设防要求管理。认真贯彻落实《市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管理办法》,切实将抗震设防审批纳入基本建设管理程序。规范行政服务、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审批效率。对建设工程要严格按照国家地震区划、地震小区划和地震安全性评价所确定的结果进行抗震设防要求审批。
7、开展示范创建,打牢地震安全基础。继续开展地震安全示范企业、示范社区、示范学校创建活动,推进农村民居地震安全示范工程,提高防震减灾社会服务水平。年内新增省级示范企业2个、示范社区12个、示范学校12个;新增市级示范社区12个、示范学校12个。
8、加强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管理。严格依法管理地震安全性评价执业资格和资质,规范地震安全性评价市场秩序,进一步提高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质量。
三、地震应急救援
9、加强地震应急队伍建设。年内完成武警地震紧急救援队组建,争取将煤矿抢险救援队纳入市地震紧急救援队伍。继续充实地震应急志愿者队伍,年内新增志愿者1000人。健全应急救援协调机制,充实救援装备器材。适时开展应急队伍技能培训,提高队伍应急救援能力。
10、开展应急预案编修。按照“修订已有、填补空白”的原则,加强各级各类预案的编修工作,不断完善全市地震应急预案体系。推进各县(市、区)城区地震应急避险疏散安置方案建设,在防灾减灾日期间,开展地震应急疏散演练,进一步检验预案的有效性。
11、加强地震应急基础建设。结合城市发展,不断加大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力度,加强现有应急避难场所管理,配置相应的避险设施。充实完善地震应急装备库,提高地震应急基础保障能力。
12、加强防震减灾服务热线的管理。及时接听、认真解答群众咨询,引导和教育社会公众正确面对地震,有效处置地震突发事件。
四、推进重点项目实施
13、启动市防震减灾中心项目。争取年内完成立项、选址等工作。
14、开展地震小区划和活动断层探测。做好城市新增区域的地震小区划和活断层探测工作。
五、保障措施
15、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采取集中学习、召开专题座谈会等形式,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对防震减灾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结合实际,制定有效措施,确保防震减灾事业科学发展。
16、继续加强防震减灾机构和人员队伍建设。落实机构编制,充实工作力量,优化干部队伍结构,保证必要的工作条件,切实保障防震减灾管理责任得到落实。
17、加大防震减灾投入力度。积极协调财政部门,推动防震减灾事业经费稳定增长;建立健全以财政投入为主体、社会共同参与的防震减灾投入机制,引导鼓励社会各界和民众积极参与防震减灾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18、切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深入推进廉政风险防控和科技防腐工作,严格执行党纪政纪,拓宽监督渠道。加强廉政教育,不断改进作风。
一、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建设
全面做好“4.20”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加快推进“4.20”灾后农房恢复重建工作进度,确保2014年底前全面完成。抓紧实施“4.20”地震灾后重建防灾减灾专项规划项目。
认真开展防灾减灾工作。推动实施“十二五”防灾减灾规划项目。注重防灾减灾工作常态化,争创6个“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组织开展2-3次应急指挥系统操作演练,提升应急水平。切实加强和规范救灾物资储备和管理,丰富市、县救灾物资储备,提高使用效益。加强灾情信息管理,做好灾害信息员培训。
及时有序做好自然灾害救助工作。认真贯彻落实《自然灾害救助条例》,推动建立市、县两级救灾资金按比例分担机制,进一步规范自然灾害救助资金的使用和管理。修订完善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完善救灾应急工作机制。及时做好受灾群众应急救助、过渡性生活救助、冬春救助、倒损农房恢复重建等工作,确保灾害发生后12小时内受灾群众得到初步救助。
二、社会救助体系建设
规范低保管理工作。深入贯彻国务院、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推进城乡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和机构建设,全面开展城市低收入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工作。强化社会救助监督检查,建立和完善社会救助经办人员和村(居)民委员会干部近亲属享受社会救助备案制度、社会救助责任追究制度。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全市城市低保累计月人均补助水平不低于220元,农村低保累计月人均补助水平不低于110元。推动建立临时生活救助基金。
提高城乡医疗救助水平。继续全面推进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扩大救助病种和救助范围。完善城乡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优化医疗救助管理服务流程,推行信息化管理手段。资助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对象参保参合率达到100%,救助对象政策范围内住院自付费用救助比例不低于60%。继续做好14周岁以下先心病儿童救助工作。
做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开展农村敬老院标准化建设试点工作,建立完善敬老院管理标准体系。维修改造敬老院床位2129张。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在2013年基础上每人每月增加10元,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保持90%,床位利用率达到95%以上。
三、社会福利和慈善体系建设
深化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督促抓好市第二福利院等项目建设,新建城乡社区日间照料中心59个,积极鼓励民间资金兴办养老服务机构,改造和新增各类养老机构床位4270张。加大省、市级养老服务示范社区创建力度,健全长效运行机制。积极推进养老服务信息管理平台建设,探索建立居家养老服务补贴制度,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为4.35万名困难家庭的失能老人和高龄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支持。健全以五保供养、互助养老为主的农村养老服务网络。开展公办养老机构改革试点工作,探索试行公建民营、投资换经营等运行模式,解决公办养老机构人员编制不足、资金再投入难、床位利用率不高等问题。探索建立养老服务业协作与对口支援机制。
完善社会福利制度。建立健全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加强孤儿权益维护,实现市、县两级儿童福利服务指导中心全覆盖,落实城乡社区(村)儿童福利督导制度。积极争取全国“蓝天计划”二期项目。拓展残疾人社会福利,加强福利企业资格认定和管理。切实加强福利彩票发行,全年发行2.5亿元以上。
加强社会慈善体系建设。继续组织实施好轮值会长制度。积极争取中华慈善总会、省慈善总会对的支持。做好中华慈善总会、省慈善总会捐建的灾后重建项目的落实和监督管理。积极推荐项目参加省政府“巴蜀慈善奖”评选表彰活动。推动劝募设立慈善专项救助基金。
四、优抚安置双拥工作
全面做好优抚工作。加强优抚资金管理,完善重点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全面推进优抚对象医疗保障“一站式”结算服务。加强优抚事业单位建设。全面完成零散烈士纪念设施抢救保护任务。做好伤残和死亡抚恤工作,开展对烈士遗属抚恤优待政策贯彻落实督促检查。
深入推进退役士兵安置改革和军休管理。做好退役士兵接收安置工作,贯彻落实退役士兵安置政策,退役士兵安置率达100%。推动出台自主就业退役士兵扶持就业创业措施办法。完成伤病残退役士兵移交安置任务。做好军休服务管理工作,完成军休干部和无军籍职工接收安置任务,全面落实安置政策和政治、生活待遇。推行新型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军休文化建设。
扎实做好双拥创建工作。认真做好第十届省级双拥模范(先进)城(县、区)创建、申报、迎检工作。做好新一轮全国双拥模范县城创建启动工作。大力推进双拥文化建设和社会化拥军。
五、基层政权、社区建设和区划地名工作
强力推进城乡社区建设。出台加强城乡社区建设和创新管理服务实施意见。继续实施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87%。指导各地开展农村社区规范化建设。指导各地开展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全国农村社区建设示范单位等创建活动。完善社区公共服务准入制度和指导性目录,开展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试点工作。加强社区工作队伍建设。
继续深化基层群众自治工作。做好第九届村(居)委会换届选举的后续管理,着力做好新任村(居)干部培训、换届选举等工作。完善村(居)务监督委员会运行机制,落实村(居)监督委员会审议村(居)务公开制度,建立村(居)务公开和村(居)务监督工作档案管理制度。深化农村(社区)党风廉政建设,指导各地加强村(社区)廉政文化阵地建设。
积极做好区划地名工作。加强行政区划调整组织实施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积极稳妥地做好撤乡设镇等行政区划调整的指导和审核报批工作。强化地名命名更名管理,完善地名标志设置,健全地名规范化、标准化工作机制。推荐上报全国地名公共服务示范市(区、县),做好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准备工作。加强行政区域界线管理,完成11条县级界线联检和平安边界创建工作。
六、专项社会事务管理工作
做好殡葬管理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的意见》。不断深化殡葬改革,力争全市火化率继续保持全省领先。加大惠民殡葬力度,扩大城乡困难群众基本丧葬费免除范围,开展青神县、丹棱县全民惠民殡葬试点。推进殡葬服务单位信息化、标准化、人文化建设。实施殡葬遂心工程,规范殡葬服务行为。加强公墓规范化管理,积极推进公益性墓地建设,有效整治超标准大墓修建、散埋乱葬等违规行为。开展好2014年殡葬改革宣传年活动,加强殡葬政策宣传和舆论引导。
加强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继续开展全国救助管理机构等级评定和“省救助管理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全面提升救助管理工作软硬件设施水平。在全市推广仁寿县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工作机制,加强和改进以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为重点的救助管理工作。建立完善“四级救助服务网络”,促进社会力量参与救助服务,逐步实现救助网络全覆盖。加强救助管理机构能力建设。
提升婚姻收养工作水平。加强婚姻登记服务场所软硬件建设,积极争创国家级婚姻登记机关。创新开展结婚颁证仪式,加强婚姻调解,促进和谐婚姻家庭建设。婚姻登记合格率达100%。依法办理收养登记,抓好涉外送养工作,收养登记合格率达100%。
七、社会组织管理工作
推进社会组织登记制度改革。正确引导社会组织发展,健全完善四类社会组织直接登记管理的相关制度。取消全市性社会团体分支机构、代表机构的设立、变更、注销登记。推进行业协会商会脱钩,推动制定我市行业协会商会脱钩工作方案和配套政策,建立健全脱钩工作机制。开展行业协会商会脱钩试点工作。
加强社会组织工作监管。完善社会组织管理制度,进一步健全完善社会组织监督管理体系。做好社会组织年检工作。分期分类对全市社会组织进行评估。强化社会组织自律诚信机制和失信惩戒机制,不断丰富社会组织管理服务手段。积极做好2014年中央财政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项目的申报工作。
八、老龄工作
继续组织实施《市“十二五”老龄事业发展规划》。进一步贯彻落实新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落实全市高龄补贴自然增长制度及各项优待政策,切实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抓好第四轮敬老模范县(区)、敬老模范乡镇创建工作。加强老年组织建设和管理,进一步规范乡、镇、村、社区老年人协会,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做好敬老月尊老、敬老、助老宣传教育活动。
九、维稳工作
严格落实民政维稳“一岗双责”职责,开展领导干部定期接访、主动约访和包案下访工作。着力加强民政问题源头治理,抓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解决民政突出问题。加强民政队伍建设,充实和加强基层工作力量。扎实做好涉军维稳工作,实现“零进京、零聚集、零到省、不出事”目标。
十、综合能力建设
加强民政法制化、信息化建设。加强民政依法行政工作,做好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规范行政执法和审批,配合做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统筹推进民政信息平台建设和市、区县民政门户网站建设,做好信息公开,提升民政工作管理和服务效能。
夯实民政基层基础。2014年为民政基层基础提高年,强力推进全市民政规划的有效实施,不断完善民政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抓好阵地建设,确保乡镇民政办和服务窗口办公设施设备齐全。加强民政事业单位的建设管理。强化基层民政干部队伍建设,落实与工作相适应的专职民政干部,保持民政干部队伍的相对稳定。探索建立一村(居)一名民政助理员制度。加强民政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不断修订完善《民政工作规范》和机关内部各项管理制度,确保各项民政工作实现标准化管理,规范化运作。完成《民政志》的编纂工作。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提高认识,高度重视
区局成立以局长为组长、副局长、为副组长,各相关股室、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区交通运输局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工作领导小组。
各单位要高度重视“防灾减灾日”活动的组织领导,统一思想,广泛开展“防灾减灾日”活动,进一步增强交通行业灾害风险防范意识,普及灾害自救互救知识。要切实把做好“防灾减灾日”有关工作作为保障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维护群众利益、保障人民生命安全、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确保各项活动顺利举办、取得实效。
二、创新形式,大力开展防灾减灾及应急救援知识宣传活动
各单位要主动加强防灾减灾宣传工作,确保“防灾减灾日”活动宣传报道有力有序开展。要围绕“提升基层应急能力,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活动主题,广泛宣传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重大意义,充分推广介绍防灾减灾知识,进一步让广大群众了解和掌握防灾减灾知识和基本技能,切实增强抗风险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微博、微信和客户端等新闻媒体作用,通过张贴海报、放置展板、分发资料、设置防灾减灾宣传专栏、悬挂防灾减灾宣传标语等方式,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
结合文明创建包保社区、脱贫攻坚帮扶贫困村等方式,积极组织志愿者进家庭、进机关、进社区、进农村宣传安全和防灾减灾以及应急救援知识。
三、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
(一)对在建公路项目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要立即组织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对所有公路施工现场进行拉网式排查,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不留死角,特别是对于桥梁、边坡(高填深挖)等重要工程、地质灾害易发路段、特种设备要加大排查力度。有效把控道路、公路施工安全风险。
(二)公路基础设施治理。加强农村道路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力度,加大危旧桥梁改造力度。对公路桥梁安全防护和连续长陡下坡等重点路段安全通行能力,在全区范围内开展风险排查和评估,实行分级分类进行处置。
(三)加强雨季施工安全防范工作。各单位要切实做好防汛工作,防止降雨造成的安全事故。
(四)对安全隐患进行大排除,尽早消除安全隐患。各单位对排查出的问题要高度重视,及时组织相关各方进行认真研究,提出整改措施,及时进行整改,确保安全隐患得到大排除。
四、加强应急管理工作
一是要建立应急处置机制,在发生重特大突发事件时,及时组建分级负责的应急指挥机构,统一协调处置重特大突发事件。二是要建立应急信息报告机制,及时向区交通运输局报告道路运输信息。三是要建立应急值班制度,实行24小时领导带班值班,保障应急值守和信息畅通。四是要积极做好抢险运力调配,配合处置突发事件。
五、完善预案,积极开展防灾减灾救灾演练
一、四月份完成的主要工作
(一)防灾救灾工作。一是积极开展了灾害信息员培训。按照民政部关于灾害信息员职业发展的要求和今年全省救灾减灾工作会议的部署,积极组织全县12个乡镇灾害信息员到市民政局参加了入汛前乡镇灾害信息员的职业培训。确保突发灾害早预警、早报告、早处置,努力减少各类突发灾害造成的损失。二是继续开展防灾减灾社区创建工作。今年确定在茅坪镇创建省级防灾减灾示范社区,对本示范社区开展了情况调查,并制定了创建方案,创建工作将于5月开始实施,10月份创建结束,迎接省市检查验收。三是及时下拨救灾资金11万元,保障受灾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对下拨资金进行跟踪监督,确保救助资金足额发放到困难群众手中,并及时在村、乡镇、县三级对救助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了公示。(三)优抚安置工作。一是认真落实优抚待遇。按照国家、省、市的一系列优抚法规,及时、足额落实重点优抚对象的优抚待遇。全县2525名重点优抚对象,截止目前已累计发放抚恤补助资金238万元。二是加强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工作。今年实施优抚对象医疗保障住院人数达250人次,减免费用13万元;门诊医疗救助1180人次,发放门诊医疗补助11.2万元。三是做好退役救士兵的接待工作。进一步理清今年符合安置政策的人员类型,全县共接收退伍士兵101人,初步确定符合安置政策的共有32人。四是开展了烈士纪念设施普查工作。为全面了解掌握烈士纪念设施管理保护现状,推进零散烈士纪念设施集中管理保护,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烈士褒扬工作,对全县三个革命烈士纪念塔进行了实地查勘,制定了维修改造方案,并上报省民政厅。
(四)基层政权和社会组织工作。一是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为全面规范村级财务公开,与财政局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村级财务公开和民主理财工作的通知》;并按照“十个全覆盖”资料收集的要求,对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全覆盖”资料进行了收集、整理和上报。二是积极配合市民政局组织开展了关于“难点村”治理、2011年社区服务设施项目建设进展情况、村干部队伍建设情况三个方面的情况调研。三是积极开展城镇社区建设调研工
作,并带领茅坪城区社区书记、主任及相关领导、部门负责人到松滋市对城镇社区建设工作进行了实地调研考察。四是积极开展社会组织登记、年检和社会人才队伍建设。按程序办理社会组织登记审批,新登记注册1个,开展社会组织网上年检工作,目前已完成了60%的年检工作任务,对部分社会组织进行了换证;起草并印发了全县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要点,指导全县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六)综合工作:一是积极开展了“千名干部下基层进农户”活动。广泛开展走访入户活动,截至目前,共上门走访九畹溪村、桂垭村803户,入户率达100%,见面率达92%。在走访中,我们坚持以送真情、送信息、送政策、送法规、送温暖等五送活动,确保活动取得了一定实效。为桂垭村、九畹溪村的杜远之等6户贫困群众送上被褥、大米、肥料物资和党员干部捐款用于他们买种子、猪仔的4000元钱,并建立了帮扶长效机制;对李发娇、关勇等六个贫困户无房住的实际困难,给予建房资金支持,新房建设现已动工,力求5月底以前竣工;积极为九畹溪村、桂垭村筹集资金3.5元,用于购买大实蝇防治药品,缓解了柑农的资金压力;因家庭困难,面临辍学的大学生郑华丽、李明安、万鹏飞三人,通过助学政策给予了救助,确保困难学生安心完成学业。二是切实加强党务公开工作。按照《湖北省党的基层组织党务公开目录汇编的通知》要求,制定了党务公开工作实施方案,调整充实了党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人员,在五楼走道建立了专门的党务公开栏,及时更新完善了党务公开内容,将全局和中心工作,思想宣传、组织人事、党风廉政建设等对外进行公开,广泛接受公众监督。三是积极参加省级文明县城创建活动。安排专人对办公室楼、住宿楼四周及网格管理责责任区域环境卫生进行整治,由分管领导牵头,组织工作专班对茅坪城区内内流浪乞讨人员及时清查并给予救助,确保创建活动实效和创建成功。四是抓紧办理人大建议提案。今年共涉及到民政部门的人大建议提案5件,主办3件,协办2件。收到办件后,迅速制定了工作方案,分解了工作任务,明确了负责领导和具体办理责任股室。目前,协办件1件已向主办单位提出了协办意见,主办提案2件已与提案人进行了见面,相互进行了交流与沟通。五是切
实加强维稳工作。本月共接到来信来访5件次,接待来访群众77人次,及时处理来信来访,排查化解了不稳定因素,维护了社会稳定。
二、五月份工作安排
(一)防灾救灾工作。一是加强汛期值班工作。成立了汛期值班工作专班,坚持领导带班,确保24小时灾情信息畅通。二是加强汛期救灾各项准备工作。加大救灾物资的购置和储备,增加救灾物资储备的数量和种类,加强灾情核查及信息上报等工作,积极做好防灾抗灾的物资准备。三是启动茅坪镇省级防灾减灾示范社区创建,主要任务是成立组织机构、指挥机构、工作机构,建立防灾减灾应急体系及网络,配置防灾减灾队伍及专业设施,规划项目环境、防灾减灾临时安置点等。
(二)社会救助工作。一是进一步做好城乡低保年度核查和农村低保扩面工作。全面完成农村低保扩面任务,认真总结好城乡低保复查扩面好的工作经验和典型,纠正城乡低保工作中的不足,进一步提高低保工作水平。二是开展农村五保清理调查工作。根据省市安排,对全县农村五保进行清理调查,按时上报相关材料。三是进一步加强福利院管理。抓紧实施两河口镇、杨林桥镇两所福利院的规划编制工作,积极创造条件,尽早启动建设。
(三)优抚安置工作。一是按政策制定2011年度城镇退役士兵安置方案,并上报县政府审批后组织实施。并对符合条件的退役士兵发放《湖北省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证书》。二是做好选送优抚对象到市优抚医院治病的前期准备工作。三是及时做好烈士纪念设施抢救保护工程规划,加大烈士纪念设施维修改造项目争取工作力度。
(四)基层政权和社会组织工作。一是全力以赴地做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全覆盖”的检查验收,确保验收合格;二是启动桂垭村、界垭村村务公开民主民主管理、农村社区及其它工作的示范点建设。三是加大社会组织单位的年检工作力度,力争5月底全面完成全县社会组织年检工作任务。
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国家“防灾减灾日”。今年5月12日是我国首个“防灾减灾日”,根据国家减灾委、省减灾委有关要求,经市政府研究决定,从5月7日起,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周活动。下面,我就开展“防灾减灾日”活动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增强做好防灾减灾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强化防灾减灾工作,加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上,都明确要求必须把防灾减灾作为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项重大工作抓紧抓好。加强防灾减灾工作,把救灾工作的重心转向防灾减灾并重上来,坚持防灾减灾协调推进,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应对日益严重自然灾害的迫切需要,是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内容。
我市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地区之一,灾害呈现种类多、季节强、分布广、频率高、损失重的特点,尤以水灾最为突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的进一步恶化,我市进入新的灾害多发期,1991年、1998年发生的特大洪涝灾害和去年年初发生的特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范围之大、损失之重、影响之深,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年年初,全市部分乡镇持续出现旱情,后又遭遇连阴雨天气,形势不容乐观。面对灾害发生的严峻形势和发展趋势,迫切要求我们加强减灾救灾工作,做好减灾救灾工作就是在与灾害赛跑,许多工作早一日去做就可能多些主动,少些被动,灾前多一分准备就可能在灾害来临时减一分损失。开展“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有利于唤起全市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灾害风险防范意识,有利于广泛普及避灾自救互救知识,有利于深入推进综合减灾能力建设。因此,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增强做好防灾减灾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牢固树立“防优于抗”、“减先于救”的思想,切实做好首个国家“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
二、明确任务,认真组织好首个国家“防灾减灾日”活动
1、广泛宣传防灾减灾知识。5月7日至13日,我市集中开展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宣传部门要认真制订宣传方案,组织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开设专栏专题、播发评论文章、播放公益广告及标语,大力宣传开展防灾减灾活动的重要意义、政策法规和科技知识,及时跟踪报道全市防灾减灾活动的开展情况,为“防灾减灾日”活动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相关部门要面向基层,通过举办专题展览、组织街头咨询、张贴海报标语、印发科普读物、开展知识答题等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地做好防灾减灾宣传工作,扩大覆盖面,提高参与度,努力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和参与防灾减灾工作的良好局面。5月12日上午,市里将在体育馆举办“防灾减灾日”集中宣传活动。各有关部门要精心部署、密切配合,高标准、高质量地开展防灾减灾知识宣传活动。
2、切实加强防灾减灾教育。要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和志愿者,深入社区、学校、企业等基层单位和灾害易发地区,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防灾减灾法律法规和基本知识教育普及活动,重点普及各类灾害基本知识和防灾避险、自救互救基本技能。教育部门要在全市中小学校组织开展防灾减灾主题教育活动,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结合中小学校实际,对可能出现的雷电、冰雹、洪水等自然灾害,以及校内外可能出现的火灾、拥挤、踩踏、食物中毒、传染病、交通、溺水等安全事故,有针对性地归纳、设计出各种应急、逃生的基本知识和标识,通过主题班会、讲座、宣传栏、校园广播、校园网站、远程教育、观看展览和影视作品等形式,在学生中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向学生普及防灾减灾的基本知识,深入推进防灾减灾知识进学校、进课堂,切实提高广大中小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市公安部门针对交通事故、市消防大队针对火灾事故、市卫生部门针对公共卫生事件等都要切实开展对应的预防、自救互救、逃生等技能的宣传活动,切实增强广大群众应对灾害地处置能力。
3、深入开展防灾减灾演练。根据市防灾减灾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安排,市教育局将于5月11日选择城区一所中学举行防火灾、水灾、地震逃生演练,通过演练教育学生掌握各种逃生方法,提高学生的避险能力。相关单位要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防灾减灾活动,针对消防治安、生产安全、医疗救护等内容,组织开展防灾减灾业务研讨和应急演练,通过监测预警、抢险救援、转移安置、应急保障、医疗防疫等内容演练,进一步完善预案,提高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在活动中进一步增强干部群众对预案的掌握和运用能力,提高避险自救和互救的基本技能。
4、加强减灾示范社区建设。按照试点先行、以点带面、稳步推进的方式创建减灾示范社区,选定居民户数较多、经济状况较好、管理比较规范的仙女山办事处西门桥社区,作为全市“减灾示范社区”工作试点单位,试点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灾害预防知识全民化、灾害救助工作经常化、灾害救助技能普及化的标准,逐条落实,积累经验,并以点带面做好全市的“减灾示范社区”建设工作。同时,要进一步加强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在体育馆广场、中小学操场及电力局新楼房、防空地下室等处划定避难场所;在人员集中的地方划定紧急疏散通道,并规范设置明显标志;在具有灾害隐患的单位和居民院落设置消防器材,配备灭火器械,在关键地方设置逃生设备、逃生导向标识、救援电话标志、急救器材等。
三、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市政府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工作,成立了市防灾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活动方案。各相关部门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统一部署落实“防灾减灾日”的各项活动。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合理安排时间进度,精心组织,确保活动顺利安全,在5月12日前后将“防灾减灾日”活动推向。
二是务求取得实效。要充分利用已有的宣传教育资源,广泛发动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和社会团体积极参与,使防灾减灾活动进社区、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事业单位、进家庭;结合“防灾减灾日”活动开展,进一步做好当前防灾备灾各项工作,深入查找灾害风险隐患和防灾减灾薄弱环节,制订落实整改方案,完善相关政策措施,推动防灾减灾工作深入开展。
一、常规工作抓落实
1、提高城乡低保和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城市低保达到每人每月410元,农村低保每人每月290元。农村五保分散供养标准年人均达到当地上年度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0%以上,集中供养高于分散供养标准800元以上,集中供养率达到65%。
2、规范医疗救助工作,完善住院救助、门诊救助、参合参险资助等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对经基本医疗保险报销后政策范围内的个人自付费用救助比例提高到60%,封顶线提高到不低于3万元。
3、建立临时救助基金专户,逐步实现经济困难地区按照人均不低于1元的标准筹措救助基金,妥善解决城乡困难群众的突发性、临时性生活困难。
4、推进特殊困难残疾人救助工作,逐步实现残疾救助与低保、五保工作机制并轨。
5、提高防灾减灾能力,组织开展5.12减灾日宣传和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活动,完善灾害应急响应机制,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
6、全面落实国家规定的优待抚恤补助标准和义务兵家庭优待政策,确保各类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增长幅度不低于15%。深入开展重点优抚对象短期疗养和优抚医院巡诊活动,全年安排不少于1000人次时期参军的复员军人进行短期康复疗养。
7、全面提升烈士纪念设施管理和保护水平,指导刘老庄八十二烈士陵园创建国家级烈士陵园、区烈士陵园创建省级烈士陵园。
8、深化退役士兵安置改革,依法妥善安置符合安排工作条件的退役士兵,落实自主就业、自谋职业经济补助机制,提高士官一次性经济补偿标准,全面实现城乡一次性经济补助统一标准发放。继续开展退役士兵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加强就业服务和创业指导,提高退役士兵就业能力。
9、实行市、县、乡、社区四级联动,继续推进和谐示范社区创建,实施社区管理服务信息化、社区工作者素质提升、社区工作载体建设“三大工程”。
10、扎实做好第十届村委会、第五届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通过先期试点、现场观摩、以会带训、举办论坛等方式,探索基层民政政治的新途径。抓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村”创建工作,加大薄弱村转化力度,确保村民自治的有效实现。
11、加强社会组织公信力建设、公益精神塑造和公共服务信息“三公”平台建设,健全社会组织监管体系。
12、深入开展全国等级婚姻登记机关创建活动,加强婚姻登记机关规范化建设,推行免费婚姻登记。
13、加大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力度,深入开展“流浪孩子回校园”专项行动。加强流浪老年人等无民事行为能力流浪人员的救助保护,实现全市城区街头无流浪乞讨智障人员。
14、全面落实惠民殡葬政策,免除本地户籍无丧葬补助人员的基本殡葬服务费。
15、加快推进市辖区驻地镇改设街道办事处,引导现有15个城中村向新型城市社区转变。推进地名文化建设,指导区、盱眙县申报“千年古县”。
二、重点工作求突破
16、建立居民家庭经济状况信息核对机制,全面开展低收入家庭经济收入认定工作。
17、理顺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管理体制,明确机构性质、人员编制和经费。加强乡镇敬老院的建设与管理,以“三有、三能、六达标”为基本内容,认真排查整治薄弱环节,全面提升乡镇敬老院的服务能力。
18、开展自然灾害公共保险试点,逐步建立农村自然灾害保险制度,形成政府救助、社会捐赠和灾害保险有机结合的灾害风险分担机制。
19、大力发展社区居家养老。对新建小区参照小区幼儿园、物管用房、社区办公用房的办法配建一定规模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已建成小区,通过政府扶持引导,盘活存量资源,实现公共服务资源共享。建成3A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60个。利用现有优质公办医疗资源,探索开展老年人临终关怀服务。建设介护养老床位200张以上,积极推动公益性、社会化养老服务事业。
20、通过设立公益慈善宣传牌、组织经常性捐助活动、举办慈善晚会、评选“慈善企业”和“慈善家”等形式,打造慈善爱心互动平台,扩大慈善影响力,提升慈善组织公信力,引导更多的爱心人士参与慈善事业,促进慈善基金增长机制的建立,为社会救助提供更有力、可持续的补充。
21、创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推进社会组织孕育成长。鼓励、支持社会组织开展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公益创投,推动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开展向社会组织购买早期心理干预、社区文化娱乐、居家养老服务试点。
22、加大福彩销售发行力度,在主城区繁华地段设立爱心助残彩票点、街道社区设立即开票销售点,积极创造条件发展“中福在线”,力争全市实现福彩销售4亿元。
23、推进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快县级救助管理机构建设,实施新安医院病房楼扩建工程,组建市军休服务管理中心,展开市殡仪馆异地迁建前期工作,开工建设市救灾物资储备仓库。
三、特色工作谋创新
24、编制《市养老服务事业发展专项规划》,发展社会养老服务,增加老年产品供给,推进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利用市福利中心现有土地资源,引导在淮开发企业投资养老事业,整合护理培训、医疗康复、物业家政、餐饮旅游等资源,打造养老产业,进一步提升养老服务水平。
25、利用信息化手段,推进志愿者注册,建立志愿服务情况查询、证明、志愿服务回馈激励机制,开展志愿服务信息收集、记载、永久性保存。
坚持“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理念,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推动科学发展、建设幸福为出发点,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落脚点,以遏制伤亡事故和减少职业危害为着力点,立足“安全服务、持续改进”原则,推动安全管理创新,全面加强安全社区建设,不断夯实基层基础工作,努力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和事故防范能力,最大限度地降低各类事故和人员伤害,进一步提升镇区(街道)安全工作水平,为全县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好转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二、组织领导
县安监局负责制定县级安全社区建设基本要求,部署、协调、指导全县安全社区创建工作。
各镇区人民政府(管委会)负责、指导、协调和推进本辖区安全社区建设工作,积极推动和参与安全社区创建,为安全社区建设提供必要的组织人力、技术支撑、资金支持和物质保障。
三、创建依据
(一)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进一步深入推进安全社区建设的通知》;
(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深入开展安全社区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
(三)省安委办《关于进一步深入推进安全社区创建工作的意见》;
(四)《安全社区建设基本要求》。
四、创建目标
全县范围内的镇区(街道)从现在开始,全部按照《安全社区建设基本要求》开展创建工作,争取有60%以上镇区在年内按照《省安全社区建设评定标准》通过基础性自评,在此基础上再持续开展安全社区建设1年以上,在创建期间生产安全事故及其他各类事故与伤害指标在上级政府下达的考核控制指标内的,可申报上级部门验收。
五、方法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2013年4月上旬-5月底)。各镇区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成立创建领导小组,全面开展摸底调查工作,掌握辖区危险源、高风险环境和人群、弱势群体分布情况,建立安全基本情况档案,为总体规划安全社区创建工作奠定基础。
半年来,全处民政工作按照市民政局统一部署,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坚持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相结合。业务发展与能力建设相促进,努力提升民政工作科学化水平。切实发挥了民政在社会建设中的骨干作用。
一、加强社会救助工作,提升困难群众的幸福指数。1、强化政策宣传力度,提高社会知晓率。一是结合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大力宣传国务院总理令《社会救助管理暂行办法》和《湖北省最低生活保障审核审批实施办法》。二是结合村(社区)低保民主评议听政会宣传相关政策,加大了低保救助政策的普及力度。2、加大政策的落实力度。做好入户核查工作,我们用近两个月的时间,对上半年新申请的城乡低保对象382户,逐户进行了入户核查,共新增低保对象158户,210人,其中新增农村低保对象86户,89人,新增城乡低保对象73户,121人。调增城乡低保对象25户,25人。调减城乡低保对象57户,61人。因条件好转去向低保户116户,213人。通过检查现有的城乡低保户2349户,4288人,做到了动态管理,公平公正。3、关爱特困群众,积极开展医疗救助和临时救助工作,上半年救助重大疾病患者53人,社会化发放金额20万元,临时救助困难群众105人,金额5万余元,为70名慢性病患者办理了免费入院手术,救助流浪乞讨人员5名。
4、加强对农村福利院的管理工作,提高五保对象供养水平,通过提档升级和军民共建活动,使农村福利院的各项工作再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受到了市民政局的肯定,并在处福利院召开了全市福利院管理工作现场会。同时及时对符合农村五保对象2名人员申报纳入了五保管理。
二、加强防灾减灾工作,增强救灾应急能力。一是在子龙路社区开展了争创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的创建工作。二是在市第二高级中学进行了防灾减灾应急演练培训,共20__名教职工参加。三是发放冬、春荒救济资金29万元。救济物资棉衣棉被50床。
三、保障优抚安置对象基本权益,做好全处455名优抚对象的服务工作,春节期间开展了对重点优抚对象、烈属、现役军人的走访慰问活动,并协助民政局开展了优抚对象核查工作。
四、切实开展养老服务工作,提升全社会服务水平。一是按时做好80岁以上高龄老人养老补贴的登记和申报工作。截止目前,已为1835人办理了高龄津贴。二是开展农村互助照料中心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建设。拟建了太子桥社区和东门楼社区二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三是保障孤残儿童的基本生活,对全处11位孤儿进行了年度身份认证。
五、发展慈善事业,开展爱心捐助活动。办事处结合党员春训的三级干部工作会议,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定向为困难学生和困难群众捐款11万余元。二是在市民政局的帮助下,农村福利院投资6万元建立了临终关怀服务站。
六、深化殡葬改革工作,积极推动绿色殡葬,一是继续实行殡葬管理,确保火化率100%。二是推行公益性公墓建设,做到生态、环保、节约土地。(编辑:琛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