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14 23:22:0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数控技术是学什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开设数控技术课程的重要性
数控技术将以往的计算机技术、机械制造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传感检测技术以及光电技术有机地进行了结合,这也使得数控技术有了高效率、高集成、高柔性等特点,这是制造自动化的重点基础,是当代制造业的核心。据统计,当前我国数控相关的熟练人才已经严重短缺,数控技术工成为了社会的热点问题。数控人才的严重短缺也引起了我国教育部、劳动保障部、信息产业部等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提出了职业院校制造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以此来改善我国制造业技术人才严重短缺的局面。所以,开设数控技术课程来培养数控方面的综合素质强、实际水平高的应用性和研究型人才,已经迫在眉睫。
二、数控技术课程教学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首先,专业师资非常短缺,相关的课程开设有所欠缺;第二,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所接触的数控系统类型以及数控机床类型过于简单,远远落后于企业所使用的数控设备;第三,课程开展中相关的教学软件很匮乏,没有与教学相适应的高质量教材。同时,在教师实际的教学当中,对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等方面的把握也有相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由于数控技术课程的独特性,它涉及到了很多学科,其体系结构很复杂,其中庞大的教学内容难以在一两门课程中全部解决,这样一来就使得教学活动的双方都显得力不从心;2、在日常的数控技术教学中,教学方法显得过于陈旧,难以激发学生对于数控技术学习的兴趣,更谈不上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创新精神;3、由于数控技术的更新换代十分快速,很多课堂教学的内容没有一定的前瞻性和深入性,很多实质性的技术和先进性技术在讲解上有一定困难,这样一来,数控技术课程教学的质量就难以得到保证。
三、提高学生数控技术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1.灵动透彻学习编程指令
很多学生在中职数控技术技能学习结束之后,都会去考中级操作证,中级操作资格中对于编程指令的运用一般来说都会比较简单,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就可以通过编程指令来编制一些简单的加工程序。同时,对于编程的学习和数学课程中定理、公式的学习,不仅仅要求简单的理解,还需要学生对其进行深入的了解和掌握,因为在指令格式中各种参数的设定和与其他指令之间的配合,都会对程序编制的速度、程序的结构以及程序的运行速度造成直接的影响。所以说在实际的教学当中,需要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各种图纸指令编程进行不断的练习,让学生对这些指令有着很好的理解,达到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灵活运用编程指令的目的。
2.重视机床结构和工作原理以及机械加工工艺知识的教学
数控机床是集合了自动控制技术、信息处理加工传输技术、传感器技术、软件技术以及机械制造技术等多方面技术于一身的机械设备,这其中也涉及到很多学科,如果要求学生非常深入并掌握这些相关知识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机床执行零件加工的流程,分功能地对学生进行原理和结构的教学,让学生对机床的各个模块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当机床出现故障以及问题时,学生能够很快地找出问题的所在并迅速地对故障进行分析和排除。同时,数控加工的流程与普通机床加工相比而言,增加了对于程序的编制和输入,而编程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工艺知识,例如定位基准的选择、工艺路线的设计以及零件各个表面的加工方式、工序的设定、工序尺寸的确定等等,这些工艺知识与普通机床的运用是相通的。因此,在学习数控加工技能之前,学校可以设置一些普通机床的加工课程,这样一来,不但可以在学习数控加工技能的同时和普通机床加工的原理和操作进行比较,还能够有效地减少数控技能的学习时间,有效地节约技能成本,更重要的是可以对数控知识进行巩固和加深。
3.上机操作要求要根据课题的不同来进行改变
在实际的上机操作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白该做什么、做的步骤、怎样做以及每一个步骤的目的是什么。学生对于机床准备、开机、机床坐标原点等步骤的内容应该准确掌握,同时还要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熟悉机床的操作界面,对于各个按键、旋钮的功能要了然于心,合理地进行界面的切换。在程序的输入和编辑上,虽然难度不大,但是关键在于要记牢以及养成良好的习惯动作,这些对于学生的实际操作都有着很大的帮助。对刀操作是上机操作的第二课题。在学习这个课题时,学生要学会对刀具、工件的装夹,清楚了解刀具要伸出多少、工件要伸出多少、装在什么刀位以及原因所在。教师在示范的时候,要针对学生的疑难地方,细致并耐心地进行讲解。在对刀上,学生要掌握对刀的原理是什么,再对工件坐标系进行设定。在数控机床操作中,对刀操作是重点,也是一个考验学生耐心与细致的步骤。一般情况下,学生都会有一定的紧张感,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练习,以便学生掌握,事后学生还要对练习的过程进行仔细思考,思考操作中的错误的原因是什么,也可和教师一起进行分析,然后进行二次练习,直到可以很好的掌握为止。
4.做好技能的小结工作
【摘要】针对工程训练教学中数控技术实训教学管理、实训方案和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借助OBE先进理念,结合钦州学院工程训练中心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教学改革探讨。改革后的数控技术实训教学模式,对于提高教学水平,培养高质量数控技术人才,具体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OBE;数控技术;实训教学
培养现代数控技术人才是高校机电类专业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目标,数控实训教学是培养现代数控技术人才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创新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学校招生就业处等部门到各地用人单位进行调研反馈的消息称,毕业生除了工作经验缺乏之外,其知识结构、技术技能、素质素养均与用人单位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这与数控技术实训教学管理、实训方案和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不合理性存在一定的关系,这些因素制约着数控技术实训工作的有效开展以及数控技术人才培养水平的提高。以钦州学院工程训练中心为例,在筹建北部湾大学的阶段,虽然采购了一定数量的数控机床,但是由于人才培养方案以及课程教学大纲的约束,其授课课时较少,而且数控技术实习多以示范性和验证性为主,着重对基本理论的校验和实际工件的演示,学生动手机会少,数控技术实训实施方案设计不尽合理,学生所学的知识水平、技术技能水平等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
针对上述数控技术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尝试运用OBE(Outcome-basedEducation,中文简称“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对数控技术实训教学改革进行一些探讨。
一、OBE教育理念
OBE也称能力导向教育、目标导向教育、需求导向教育或学习产出导向教育,由Spandy等人于1981年提出,现已成为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主流理念。《华盛顿协议》全面接受了OBE理念,并将其贯穿于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中。在理念上,OBE是一种“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哲学;在实践上,OBE是一种关注于学生受教育后获得什么能力和能够做什么的培养模式。基于OBE理念的教育过程和课程计划等都是围绕实现预期的学习结果来设计,这样的体系能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确保学生围绕未来岗位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发展自己。OBE以学生的学习成果为目标,以社会需求为标尺,更加注重学习过程,并持续改进跟以前的教学策略相比,OBE更加强调学生学到了什么而非教师教了什么,更加强调能力本位和个性化评定。
二、基于OBE的数控技术实训教学的几点探讨
(一)以需求为导向的实训教学管理设计
钦州学院工程训练中心目前开设的数控技术实训的课程主要有工程训练Ⅰ、工程训练Ⅱ等全校公共必修课以及数控技术实训等专业选修课,工程训练Ⅰ、工程训练Ⅱ中數控技术实训的实训课时量分别为8课时、16课时,主要培养学生的工程素养和工程意识,数控技术实训等专业选修课对于不同的专业课时其量不尽相同,最长仅有80课时。但无论是全校公共必修课还是专业选修课,数控技术的实训教学仍然是传统的先理论后实操的模式,对于全校公共必修课,不同专业学生的教学内容差异不大,对于专业选修课,则根据整个实训课时量安排实习内容整个过程,两者都以完成知识教学为主,对于不同专业的程度需求、知识结构考虑的不够。根据OBE的理念,学校的培养目标及培养模式应以专业和社会的需求为导向,以OBE模式来进行数控实训教学,应紧密结合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和毕业应达到的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并进行管理。实训教学模式有别于理论教学模式,对于数控技术实训的理论知识如编程知识,可以让学生在进行实训之前自学,并自行设计自己想要实训的内容,在实训期间,老师对于重点难点内容进行点拨并指导实习。工程训练中心现有的实训室已全部实现智能控制,老师和学生只要提前向设备保障科申请权限,可凭指纹进入实训室,实现实训室的全天候开放,学生可实现自主学习和管理,对于自己想要达到的实训目标较为清楚。采取这种模式后,学生根据自身不同的专业和需求,心里清楚的知道自己需要学习的内容及深度,学生学习的效率和实训室设备的利用率都将大为提升。
(二)“以学生为本”的实训教学方案
钦州学院工程训练中心目前数控实训教学的现状是教师主导,学生需要学习什么理论知识,学到何种程度,需要加工何种图样的零件,都是由实训指导老师指定,并没有考虑学生接收知识的能力和兴趣程度,不想学的学生觉得枯燥无味,不愿深入学习,想学的学生觉得实训时间和内容都远不够,学习热情受到限制。OBE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实训教学方案应以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及毕业要求为出发点,设置菜单式的教学方案,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程度和兴趣爱好进行自主选择,并利用课余时间预约实训室开放,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学生也可以根据需要,在工程训练中心的职业技能鉴定所进行考证。
(三)能力为导向的师资队伍建设
想要培养高质量的数控技术人才,首先得有一支高素质高能力的师资队伍。数控技术实训涉及多学科交叉,其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在数控技术实训教学中,教师除了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外,还必须熟练掌握数控机床的基本操作技能,熟悉常规维护技术,熟悉现代CAD/CAM自动加工技术的应用方法和基本流程。工程训练中心大部分老师都持有数控车、数控铣等工种的技师证或高级技师证,技能水平可以保证,但运用技能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可以依托国家级、省部级竞赛等平台,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三维数字化设计大赛、广西高校大学生创新设计与制作大赛等比赛,从指导学生参赛的过程中加强数控技术实训师资队伍建设。此外,还要充分利用自治区级实训教学示范中心——先进制造技术与创新创业实训中心和钦州市“互联网+先进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平台资源,设立相关科研和教改课题,全面提升实训教师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
三、结语
OBE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在全世界范围众多发达国家已有了多年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实施模式,同样也为我校工程训练中心的数控技术实训教学改革提供方法论指导,后期仍将不断深化OBE教学改革模式,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级数控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薛光明,陈童.浅谈针对本科数控实训教学的几点意见[J].职业圈,2007(08):109~110.
[2]李志义,朱鸿,.用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引导高等工程教育教学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02):29~34.
[3]李志义.解析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成果导向理念[J].中国高等教育,2014(17):7~10.
关键词:高职院校;数控技术专业;现状
近年来,先进数控技术在我国制造业开始得到广泛使用。专家预言:“21世纪机械制造业的竞争,其实质是数控技术的竞争”[1]。对于高校而言,《数控技术》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般是课堂讲授加上演示性的实验模式已经不符合数控技术人才的培养的需要,并且与高等教育改革的目标相悖。因此,我们高校对本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进行改革创新已成为重要而迫切的任务。下面介绍一下我校在《数控技术》教学改革所做的一些尝试和探索。
一、高职院校数控技术教学的现状
数控技术的应用为企业的生产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是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手段。由此来看,数控技术可以说是整个生产环节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它的发展关系到国家工业的发展速度和水平,是国家综合国力水平体现的标志之一,但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学现状却跟不上社会的实际需求,未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①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践教学相分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讲授,轻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最终导致了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分离,理论知识不能够很好地指导实践,学生的实际能力不能够满足企业生产岗位的实际需求,这样的冲突矛盾得不到及时解决,将会形成恶性循环,导致高职院校的数控技术教学与社会生产活动实际相距越来越远。②数控技术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不高。数控技术是一门多学科相互交叉、综合性极强的学科,任何一方面与之相关的学科知识有了新的突破和进展,都将牵动数控技术的革新,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数控技术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却不高,师资队伍建设跟不上学科的变化和进步,导致了高职院校的数控技术教学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
二、提高高职院校数控技术专业教学的策略
①转变教育理念,加快观念的深入人心。数控技术这一行业虽然在我国发展已有些年头,但真正有多少人对这一行业有深入全面的了解那就不得而知了。为此,我们院校在学生入学之初就应该给他们提供相关的专业认识,在头脑中树立一定的概念。同时,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数控技术在现在社会的应用越来越广,在今后也是一个发展趋势。受多方因素的局限,我国制造业的发展一直还是处于技术含量较低,劳动密集型阶段,对于技术含量较高领域的发展还是很有限的。而我国高等院校在这方面的教育观念虽有所改变,但还是较为落后,仍以传统技术教学为重点。同时,受我国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一直以来较为重视理论,而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大多数情况下只是作为附属,或流于形式,并没有将它放在该有的位置,这也就造成了目前我国大多数大学生讲起来长篇大论,空有理论,做起来什么都不会,一事无成的被动局面。为此,我们一定要转变教育理念,力图将我们的学生教成不光会说,更要会做的实用人才。②创新和完善项目课程体系。建议将典型就业岗位工作任务转化为教学目标,来体现高职课程价值趋向的职业性;以典型零件的数控加工过程为主线序化课程体系,体现项目课程基于过程培养能力系统化知识的应用性和实践性;以典型零件图样为项目载体,将同一项目载体贯穿于不同的课程中,把同一课程中不同项目的同类工作任务按项目载体总序排列形成课程内容结构,体现了目标、任务过程的连续性和技能与知识的完整性,便于积累工作经验;实践项目引领、任务驱动、过程在现的导学导做教学情景,使知识变的好学、知识变的好用;以物化学习成果展示、鉴赏和档案袋管理法为考核评价主要手段,分享工学成果,激励学生争强好胜、提高学习兴趣,体现了项目课程的技能性与技术性的统一、外在要求和主管意识的良好配合;按课程分工实施课程建设、教材开发和组织教学实施,维持了任课教师的专业覆盖度要求,提高了双师内含要求,体现了项目课程教学实施的可行性和推广应用的普适性。③不断更新教学手段,采取多媒体教学。。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视频展示,可以使那些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无法讲清,或难以讲清的教学内容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使抽象的结构变得直观,使课堂教学获得最大的效率。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借助相关软件和仿真加工技术在计算机上进行编程和模拟演示,让学生在仿真练习中熟练掌握数控生产技术,学生通过与仿真场景的交互来体验一种真实感觉,因此能进一步提高操作者的实际工作技能。④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职业教育与基础教育的重大区别之一就是在职业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师资队伍的质量直接决定其整体质量。教师必须是既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工作经验的“双师型”教师。教师不但应是课程实施者,而且应是课程开发者。在“双师型”教师培养上,学校可以有计划地将年轻老师送到企业进行实践和见习,同时也可以直接从企业聘用数控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参与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制定,承担教育相应的教学任务。
总之,职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要坚持培养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不断了解学生的反馈信息,不断完善我们的教学方法,培养教师高度的责任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教学质量,以更好地适应国家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培养出更多的具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导成.数控加工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9).
[2]关天富.关于高等职业教育数控专业教学的探讨[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2).
[3]熊勇.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数控加工实习教学中的应用[J].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
关键字:数控技术;数控机床;训练模式
中国分类号:TG659
Reflections on the CNC machine tool operation skill training mode
Keywords: CNC machine tool CNC technology training mode
有人说,二十一世纪机械制作业的竞争本质就属于数控技术的竞争,数控技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加上我国被誉为制造大国,却鲜有创新,数控技术的推广及应用,可以为国家科技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让我国从制造大国逐渐成为创新大国,如今工业化建设,机械化发展,都离不开数控技术,随着数控技术越来越被重视,社会对数控人才的需求更显得迫切。结合数控技术的特点,综合看待数控机床操作,以建立数控人才的知识体系及提高技能实际能力为突破点,研究数控机床操作技能的训练模式,并对其发展现状提出几点思考,希望有助于提高数控人才的综合能力,缓解数控人才缺失的现状。
一、数控技术人才层次的划分
综合分析国内数控技术人才,可以将数控人才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金领层”数控操作人才、“灰领层”数控操作人才与“蓝领层”数控操作人才。
(一)“金领层”数控操作人才
“金领层”数控操作人才,属于数控操作人才中的顶尖部分,也是数控操作人数中最少的一部分,为复合型数控人才。成为“金领层”数控操作人才需要具备并精通以下几个方面:数控操作、数控工艺编程、数控机床维护、综合维修机床的所有知识、数控机床机械结构设计、数控机床数控系统电气化设计、数控机床数控化改造等。以上技能及知识,都需要做到精通,一般“金领层”数控操作人才担任企业中数控机床产品开发设计主管或企业数控技术负责人。
在目前看来,众多的企业中都缺少“金领层”数控操作人才,缺少这种同时精通多种数控工艺,具有丰富知识面的复合型综合人才。
(二)“灰领层”数控操作人才
“灰领层”数控操作人才在企业数控技术岗位中,约占25%的比例。“灰领层”数控操作人才是数控操作人才的中间部分,主要负责数控机床的维护及维修工作与数控编程工作,分为数控机床维护维修人员与数控编程工艺员两大类。成为“灰领层”数控操作人才所需要具备的技能及知识结构如下:
1.数控机床维护维修人员需要掌握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并对数控机床的结构有很深的了解;掌握机电联调知识、PLC知识、接口技术及数控系统的特点;可以进行数控机床操作、数控机床机械调试维护、数控机床电气调试维护、手工编程等;目前来说,这类人才十分的缺乏,在企业之中待遇较高,这类人才的培养,主要是通过高职院校学习基础之后在实际操作中不断积累技能经验培育而来。
2.数控编程工艺员需要掌握基本的数控加工工艺知识及基本数控机床的操作能力,可以进行日常维护和手工编程,可以使用软件进行自动编程或设计三维模型。所需要的知识较少,通过高等职业学院培训之后,基本可以具备数控编程工艺员的资格。
(三)“蓝领层”数控操作人才
“蓝领层”数控操作人是数控操作人才的基础部分,负责生产岗位上数控机床的具体操作及简单维护工作,属于企业需求量最大的数控技术人才。这类人才需要掌握机床结构的基本知识及数控操作的工艺技能,可以进行简单维护及手工编程。
二、数控人才的学历状况分析
根据目前数控技术人才学历统计分析,学历为中专及中专以下学历的数控人才占了数控人才总数的60%,大专学历占了数控人才总数的30%,仅仅这两项就占了总数的90%,可见高等职业院校在数控人才的培养方面,有着很大的优势。
三、对高等院校数控机床操作技能训练模式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从数控人才学历的分布情况中可以看出高等院校是数控人才培养的主力,如何更好的提高数控机床操作技能,建立数控人才的知识夸奖及能力结构,改变数控机床操作技能训练模式是十分有必要的也是必须的。
(一)普通机械加工操作技能的训练及改进
在目前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实践能力较差的问题。比如在学生学习完“机械设计基础”、“工程材料与成型技术”、“机械制造技术”等专业知识课程之后,其实际操作的能力却很低,甚至有很多的学生分不清什么是铣刀、立铣刀、端铣刀等,在切削用量上更是难以准确的进行把握,甚至还有的学生不能正确测量。但数控技术要求的是精确度高,操作十分的复杂,加工的难度很大,学生学到的知识不能与实践完美的结合,缺少实践是主要的原因。
所以要在教学环节中,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基础的知识,还必须和实践相结合,加大对学生普通机械加工操作技能的培训,打好数控机床操作的基础技能。普通机械加工操作技能训练的内容主要包括正确操作机床、车刀角度、切削用量、外回转面零件加工、内圆柱面与圆锥面加工、综合零件加工、测量方法等训练内容。
在实际操作训练中,需要有专业教师一旁讲解并结合示范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训练模式的实际训练效果。
(二)数控机床操作技能的实际训练
在进行普通机床零件的加工过程中,需要对机床进行运动上的控制,运动上的控制主要包括两个方便,一个是机床运动先后的问题,一个是机场个运动部件的位移量控制。在进行零件加工的时候,开车、停车及走刀等程序都是需要操作人员进行直接操作的。
数控加工操作人员,需要通过数控机床,对加工零件的整个过程进行控制,为此操作人员必须能够熟练而正确的控制数控机床,具备普通机械加工能力、计算机编程能力、机床实际操作能力。
1.加强手工编程训练
给出课题,明确预定要求的工艺路线及加工方式,教会学生如何正确选择切削用量,学会正确的选择好工件的坐标系,并分析切入、切出点及走刀的路线;根据系统格式进行手工编程,需要熟悉系统指令代码并输入加工程序单,做好调试程序,使用施工编程模拟仿真器运行程序,综合分析程序中存在的逻辑错误或运行错误,及时进行更正。
2.加强自动编程训练
自动编程训练,需要利用系统软件,建立加工零件的系统模型。在进行自动编程训练的时候,要注意加工方法的选择,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两轴加工还是三轴加工等方式;确定好工艺参数,比如说道具结构参数、切削用量参数、加工精度参数等,争取找到最优参数;加强加工文件及工艺单的训练;做好综合零件自动编程训练。
3.加强数学型数控机床训练
加强数学型数控机床训练,主要是让学生熟悉设备,对刀具、程序运行操作的训练,可以进行数控铣床曲面加工的训练,综合分析零件加工及质量。
四、结语
数控技术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及建设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我国近年来越来越重视数控技术人才的培养,但在数控人才培养过程中,普遍存在着理论与实践的脱节的问题,本文提出数控机床操作技能训练模式的几点思考,希望可以提高数控人才的质量,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应用型复杂型综合型数控人才。
参考文献:
[1]张璐青.浅谈《数控编程与操作》教学改革[J].职业,2009,08:73-74.
[2]夏卫锋.数控加工与编程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J].装备制造技术,2009,No.17103:180-182.
[3]曹益民.中等职业学校数控操作技能教学现状及发展思路[J].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09,No.11803:58-59.
作者简介:王志明(1967―),男,上海人,上海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精密机械工程系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数控技术。
一、绪论
数控技术是一门实践性与工程性很强的课程,是前面所学课程的整合与应用。通过对十几所高等学校的调研,数控技术的教学状况不容乐观,教学模式大致可分为两种:①由于数控系统、数控机床等设备价格昂贵,数控技术的教学基本只限于课堂教学。即其教学模式是以理论教学为主的课堂授课。②由于学校实训基地的建设与数控模拟器的应用,讲理论课的同时适当增加了数控实践教学的比重,课内实验采用模拟编程器,实习可以上机床实际操作。这种教学模式为理论教学结合实践教学。上海大学通过四五年的摸索,将网络平台应用于数控理论与实践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采用厂校结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经过两年的实践与调研,结果显示,在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工程能力方面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数控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
1课程理论的网络教学改革
本课程在两年之前建立了数控技术课程网络教学平台。该平台为公共网,学生在家里与学校均能登录。在数控网络平台上设立下面几个板块:数控技术的课程大纲、数控技术的学习要求与参考文献、数控技术的前沿课题、数控技术的相关课程、数控技术的基础知识、数控技术课件、数控技术视频与图片,网络教室、网上答疑、课程公告、课程作业、数控杂志等内容。这些内容可分为三层结构,它们分别是知识理解层、知识应用层与研究学习层。
数控技术大纲主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内容等,将以前只有老师指定的内容放到学生面前,使得学生一开始就知道本课程该达到的目的是什么。如课程大纲中提到学习本课程要与机电一体化的工程实践相结合,该内容一方面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将所学的理论与实践结合去思考,另一方面也督促教师在讲课时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去讲解。数控技术的前沿课题板块中,介绍一些与数控技术相关的技术内容如无人化工厂(FMF)、计算机集成制造(CIMS)、工业机器人、纳米技术等,以及这些数控技术在国防工业、机电工程等方面的典型应用,使得学生大大增加了学习兴趣和爱国激情,由此产生危机感与紧迫感。数控技术相关课程板块主要介绍数控技术包含了哪几门课的内容,即要学好数控技术,必须将相关课程学好,使得学生一下就明白了数控技术在课程中的地位。网络教室板块是将相关课程的教学课件或授课视频挂于网上,使得学生能在网上将相关课程的内容再进行一次补习。如讲到数控系统的时候,网络教室板块上就上传了微机原理的讲稿,学生将微机原理的复习与数控系统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一方面能对所学的知识进行一次复习,另一方面理解了原来所学知识的工程应用。网上答疑是老师与学生联系的桥梁,老师每天上网,将学生在作业中、学习中产生的问题作及时回答,同时,老师也及时了解了讲课的效果。数控技术的基础知识板块,是老师让学生自学的内容板块,在40课时中没讲到的内容,老师在基础知识中详细地讲述,学生只要根据老师布置的自学内容,上该板块就可以网上学习。数控杂志内容,主要与外网链接,在每期杂志上,能阅读到数控技术的动态、关键技术的突破状况、典型数控系统的培训等相关内容,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技术前沿、网络教室、数控基础知识、网上答疑等板块均为互动板块。如在技术前沿板块,如学生发现最新的内容,可以将其摘录下来,上传到该板块,内容就可以实现共享。为了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该学习活动中,将平时成绩的评定与在网上发的帖子相结合,使学生从不自觉到自觉,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
2课程实验的网络教学改革
教学实验是对理论学习的有效补充,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思考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一般的学校对实验相当重视,我们也不例外。在数控机床的实验环节的网络教学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种为虚拟实验,另外一种为操作实验。数控技术课程的实验教学,采用虚拟实验与操作实验相结合的方式。
在实验教学中,采用软件实现虚拟的实验教学,如数控机床换刀机械手的机构组成实验。实验采用虚拟实验的形式,教师主要是制订实验的工况、零部件及要实现的目标,学生可以在零件库中选取零件进行组装,最终形成实验目标所要求的换刀机械手形式与功能。
数控编程有其特殊性,数控系统多种多样,虽然系统的性能等方面不同,但其系统指令大同小异,所以,老师在讲理论课的时候一般重点讲授编程方法与技巧。在编程时,学生编制的程序五花八门,各不相同,当然也存在很多的错误,实验老师如果察看每个学生的问题,可能来不及。网络平台就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老师可以将实验的要求、示范编程等内容通过网络实时传送到每台学生机上,学生可以通过讲解与编程切换的方式,将屏幕切到编程界面,就可以进行编程。如果有问题,根据优先原则,可以上传到教师机上,老师可以将修改好的内容发送到该台学生机上,实现了实验中与学生的实时互动。
3课程实践环节的教学改革
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从课本、实验室走向工程实践的一个重要环节,到工厂、生产第一线去,了解数控设备及加工情况,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课程的实践环节分为两个部分,一为参观型,另外一种为操作型。由于纪律及生产任务等原因,不允许学生亲自动手使用工厂的设备,但通过参观工人的操作与编程,同样得到许多知识与经验。如上海柴油机股份有限公司从国外进口的数控镗床能实现上下、左右、前后及旋转运动,学生通过参观加工与编程,了解了加工过程中指令与动作之间的关系,了解了编程工艺与加工路线之间的关系,理解了对刀点、换刀点、机床原点、编程原点、坐标平移等内容。又如学生在参观上海机电一体工程有限公司的美国辛辛那堤10-VC数控铣削加工中心时,机械手能实现自动换刀,了解了机械手在数控机床上的应用,通过现场教学,学生掌握了数控加工工艺的制订等内容,同时也了解了10-VC铣削加工中心的工作原理、编程与操作方法,理解了直流伺服在数控机床上的应用。
学生每年的暑期均前往上海市职业培训指导中心进行为期一周的操作实习,针对的是真正的数控设备,教师一对一教学。学生通过操作实习,不但掌握了数控系统各部分的功能、数控系统中的速度环与位置环之间的关系、不同系统的数控编程,而且体会了伺服系统的控制的优势。
关键词:中高职贯通;数控技术;专业英语;专业技能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5-0241-02
为满足企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中高职贯通教育培养模式应运而生。它是区别于“3+3”中高职校贯通模式,不再是物理上的简单叠加,而应该是化学变化。学生5年的学习效率大于以往的“3+3”中高职学习模式。对低年级的学生进行实训+理论的教学模式,对高年级的学生采取“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理念,让学生由浅入深地了解这个专业,通过理实一体化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
在制造业信息化的今天,培养学生在数控技术专业领域中英语应用能力是十分必要的。数控技术专业英语课程是中高职贯通数控技术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是随着数控技术发展和应用而逐渐形成的专业英语与现代数控技术相结合的课程。通过学习该课程培养学生专业英语的应用能力和使用涉外业务英语的能力,促进学生发展,提高学生技能,以适应未来工作岗位。现结合实际工作分析和探讨下中高职贯通数控专业英语的教学。
一、中高职贯通数控专业英语教学现状
(一)学生方面
1.基础知识欠缺,学习兴趣不高。中高职贯通数控专业学生入学时年龄较小,比较贪玩,对于未来没有什么概念,没有感到未来就业的压力,自制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大部分都是在初中时成绩不理想,基础知识欠缺,特别是英语,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不高,有畏难心理。有的学生基础好点,但知识点掌握不扎实,自信心不高。但是中高职贯通学生可塑性强、对感兴趣的事物有专研精神、好奇心强,而且他们这个年龄段是学习语言、掌握技能的最佳年龄段,容易形成牢固专业思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2.对专业英语学习重视度不够。中高职贯通数控专业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较好,有些同学甚至被挑选参加市级或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并获得优异成绩。“数控专业英语”课程安排在第5年第1学期进行,因此学生所掌握的专业技术知识已满足该课程教学要求。然而通过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总体水平不高。通过调查显示,学生大多数认为该课程在以后工作中应用较少,所以对这门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专注度不高不长,一旦遇到困难如单词长、专业词汇多等,又缺乏自制力,因此学习效果自然很差。
(二)教师方面
数控专业英语的师资队伍不够完善,很多教师对数控专业英语课程不够重视,没有认识到这门课程是学生全面了解数控技术专业的工具及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目前部分高职院校数控专业英语教学由英语教师担任,虽然他们英语水平很高,但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使得教学过程方法单一,即讲解单词,翻译句子,很少联系生产实际。我院数控专业英语大部分是由专业教师担任,虽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但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有限,这也影响了教学效果。同时,教学过程中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很少主动思考,而是被动接受知识,最终学生无法将英语作为工具去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
(三)教材方面
现有的《数控技术专业英语》教材大多是针对高职学生编写的,普遍将重点放在分析复杂句型和汉译英等,甚至涉及较深语法的从句。忽略了数控专业英语教学的总体目标和实际目标。教材内容缺少针对性和实用性,没有考虑中高职贯通学生的特点及现有能力水平。学生从教材中所学的数控专业英语知识,无法应用于现场实际。
以上是中高职贯通数控专业英语的教学现状,可见教学效果不佳,针对这些问题,下文提出了一些解决策略,希望对今后的数控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有一定的帮助。
二、中高职贯通数控专业英语教学的解决策略
(一)以学生为主体,多种教学手段并用
1.任务引领,激发兴趣。为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专业英语的知识技能及口语表达能力,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和分组讨论组织教学,重点选择数控机床的分类和结构、数控编程以及零件的加工流程等学生已具备的专业基础的内容展开讲解,在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强化专业知识。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增加师生间、学生间的口语交流,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
2.增加现场教学,体验实际操作。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实物、外文图纸和机床英文原版说明书等辅助教学,用简单的英语词组解释专业术语。将复杂的单词与实物对应起来,帮助学生理解并记忆。数控专业英语是以实用为目的的课程,在学生掌握一定的数控专业英语词汇后,可以领学生到实习生实训基地,熟悉普通机床、相关零件的名称、数控机床和操作面板等。让学生在实践中记住重要的数控英语词汇并现场对各种数控设备进行操作演练并配以英文说明,将课本上的核心词汇及专业知识与现场实际联系起来,加深印象的同时也表明数控专业英语的实用性。学好这门课是为今后的工作实践打基础。
3.调研相关企业,了解岗位需求。当前社会经济以及数控技术的迅速发展,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有较大的改变,即复合型、国际型和应用型人才。对人才的英语素质要求和岗位对英语的应用能力也越来越高。根据调研,我们了解到数控技术应用岗位的专业英语应用要求有三个方面,分别是知识要求、能力要求和素质要求。企业急需既精通数控技术专业知识又具备数控专业英语语言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因此我们要根据这些岗位应用需求来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来满足行业、企业的实际需求。
(二)完善优秀的教师队伍
数控技术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最好是由专业课教师担任,他们不仅需要具备专业技术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具有较强的英语水平和英语教学方法。要将传统的词汇和语法讲解上升到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讲授。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加强自身的学习或参加相关培训及教师间的交流,提升自身双语教学水平。
(三)选择或开发实用性教材
目前没有对应中高职贯通数控专业英语课程的教材,需要课题组授课教师一起编写教材。编写教材应从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总体目标出发,结合数控专业特点、中高职贯通学生的特点、实训课程中运用的数控机床类型及毕业后的工作实际,难度适宜,由浅入深,力求向学生提供其未来工作岗位所需的专业英语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使用涉外业务英语的能力。教材中的专业知识与专业课中所学的专业知识及技能的侧重不同,应适合中高职贯通学生现有的能力水平,够用为度,学生掌握一定的核心词汇后,可以查阅相关数控专业的英文文献和图书,从而获得更多关专业知识,利于今后自学。尽量避免长句难句,采用常用语法,防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偏重语法及翻译,而忽视了应用。
(四)衔接基础英语与专业英语课程目标,做好教学效果评估
结合中高职贯通学生及数控技术专业的特点,优化基础英语与专业英语课程的课程目标,使得学生在前期学习基础英语时,了解数控技术专业英语在今后岗位中的应用及重要性,后期学习专业英语时有目的性,为未来就业打下基础。
中高职贯通数控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效果评估工作可以由英语教师和专业教师共同完成,这样既可以保证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能提升工作岗位实际英语的应用能力。
三、结论
职业教育迅速发展的今天,数控技术专业英语教学改革也在不断发展。目前我们必须立足当前产业发展趋势,深入了解企业岗位发展需求,结合中高职贯通学生的特点及教学实践进行数控专业英语教学改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学习,提升个人教学能力和知识储备,总结教学经验,经常反思教学方法,关注学生成长,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同时让学生掌握实用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切实做好专业英语教学为学生今后职业发展、科技交流及科技应用服务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黎奇.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张媛媛.任务教学法在高职数控技术专业英语中的应用[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4,16(11):86-88.
[3]张伟.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中高职贯通教学的探索[J].学园,2014,(17):169-170.
[4]金濯,林彤.高职数控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策略与实施[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5(2):58-61.
[5]扈畅.高职理工类专业英语项目主题式教学模式实践探索[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5(4):55-58.
数控技术是制造业实现自动化的基础技术,其技术水平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21世纪机械制造业的竞争实质上是数控技术的竞争。目前,制约我国工业企业普及数控技术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数控技术专业人才的匮乏。传统的机械工业进入了智能化阶段,对技术人员的知识和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客观上不仅要求技术人员的知识结构要宽,而且要求实际动手能力要强。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使学生既有一定理论水平,又有较高技能是中职学校面临的一个难题。
传统的“课堂教学有效性”更多地指的是理论课的教学,教师在一定的时间里,在教室中向学生输出一定量的教学内容。由于专业技能课有着自己独有的特点,因此其教学的过程与评价方式势必存在不同。然而,当前有关中职专业技能实训课的有效教学研究相对滞后,学校的教学内容与生产应用相对脱节。数控技术专业作为典型的工科专业,具有工种多、操作应用性强等特点。那么如何定位我们的数控技术专业技能教学呢?这需要我们结合数控技术专业的专业技能的具体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根据专业自身的特点,作出有别于传统教学方法的改进。
二、研究目的、意义:
1.研究目的:通过研究,建立一个科学的、有特色的、完整的数控专业人才的教学培养体系。其科学性体现在其可操作性强,而且能够达到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其特色集中体现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综合能力以及素质培养上与社会需要相结合,使学生具备一专多能或一技之长;其完整性体现在从学生参加实训教学开始,直到毕业,要有一整套教学方案,在整体方案的指导下,分步实施教学工作的具体环节。
2.意义:我国制造业机床数控化率还不到2%对于目前我国现有的有限数量的数控机床也未能充分利用。原因是多方面的,数控人才的匾乏无疑是主要原因之一。据统计,目前,我国技术工人中,高级技工占3.5%,中级工占35%,初级工占60%。而发达国家技术工人中,高级工占35%、中级工占50%、初级工占15%。这表明,我们的高级技工在未来5-10年内仍会有大量的数控专业人才缺口,尤其数控机床的操作工短缺60万多。
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尽快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是当务之急,如何培养高技能人才,首先要改变目前数控技术教育的现状,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同时要紧紧抓住课堂这主要教学阵地,优化课堂各种教学方法,一方面使传统教学增加新的内涵,另一方面通过引进一些发现、探索、归纳、推理的现代教学方法,从而建立科学、适用的教学模式,真正将提高教学效果得到落实。
三、国内外研究历史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所倡导,当时是采取一种很独特的案例型式的教学,这些案例都是来自于商业管理的真实情境或事件,透过此种方式,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实施之后,颇具绩效。这种案例教学法到了20世纪80年代,才受到师资培育的重视,尤其是1986年美国卡内基小组提出《准备就绪的国家:二十一世纪的教师》的报告书中,特别推荐案例教学法在师资培育课程的价值,并将其视为一种相当有效的教学模式。
国内教育界开始探究案例教学法,则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之事。2003年徐碧美在剑桥大学出版了专著《追求卓越―教师专业发展案例研究》,2004年第二期《教育发展研究》发表了她的文章,文题为《如何开展案例研究》,涉及到案例研究的策略;案例研究的设计;案例研究的开展;数据收集等问题,并探讨了案例研究的定义、在什么情况下使用何种研究方法。教育研究中采用案例研究越来越常见,案例研究能够对高度复杂的问题提供有益的启示,这些启示是实验性的研究所不能提供的。
四、现状:
目前,在我国教育、教学模式中案例教学法主要应用于法学、医学、工商管理学、会计学等专业中,在一些基础课教学中也有应用,如计算机应用基础、地理、英语等。但在数控技术专业中应用并不广泛。
主要原因在于:
1.我国接触案例教学法时间较晚,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才开始起步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而在2005年前后才逐步运用的教学实践中。在近几年才引用到数控技术专业教学中。
2.数控技术专业具有涉及基础面宽、内容更新快、实践性强等特点,它不仅是多项理论知识的综合,更需要实践环节的综合运用,要想在短时间内系统掌握是非常困难的,即使是有经验的人,也难以毫无失败地完成多种多样的、复杂的数控加工工作。
3.目前中职学校数控技术专业课程教学还存在一些不足,如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形态单一,内容陈旧,实践性差,远远滞后于数控技术的发展,而且数控技术教育课程体系也不合理,不能适应数控技术的教学需要;师资数量不足,素质不高;数控实训设备条件差,数量严重不足且不配套,使数控技术教育在教学中也往往停留在课堂理论教学上等。
这些客观因素都限制了案例教学法在数控技术专业中的应用。
五、发展趋势:
各中职学校逐渐加强了对数控技术专业的探讨和研究,使得数控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使教学目标逐步清晰、明确。主要教学目标是为企业培养一线型技能操作人才。围绕这一培养目标,结合中职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和现状,对中职学校数控技术专业课程的改革在专业培养目标的设定、教材改革、师资队伍、教学方法、考核方法、实践教学等几个方面提出了一些改革的实施办法和建议。
通过教学改革尤其是对教学方法的改革,使得各种不同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逐步应用到数控技术专业教学过程中,其中包括一体化教学法、技能概念形成教学法、表现训练教学法、分步练习教学法、强化训练教学法、队列训练教学法、一对一训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卡片展示教学法等等。案例教学法正在被逐步引入应用到数控加工工艺、数控车削编程与加工技术、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等数控技术专业课程中,并且初见成效,取得了一定效果。这就为将来在数控技术专业中广泛推行案例教学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有力的依据。在愈来愈重视教学方法改善的时代,案例教学法是有其相当大的发展空间。
但是案例教学法能否成为数控技术专业教学中的标准教学法,答案还不清楚,因为对它的基础性研究尚不够系统深入。要求人们对教学目标有着清晰的表达,才能对案例在使用中的不同效果有更加深刻的理解。研究者必须明了预期的结果,同时必须重视案例教学对课堂中教师和学生的表现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更加有效的利用案例教学法,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关键字:五年制高职;数控技术;职业能力;实践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TP273-4
职业教育实质就是就业教育,具有很强的职业针对性,它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完成上岗的实践训练,毕业后能胜任专业岗位的要求。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训练,必须通过实践教学环节来实现。五年制高职是职业教育的一种类型,有其特殊性,招收初中毕业生,实施五年一贯制培养模式,融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于一体。我院自开设五年制高职数控技术专业以来,一直非常重视实践教学,以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为主题,努力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手段,设计特色实践教学体系,有效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一、五年制高职数控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主要原则
实践教学体系是由实践教学活动的各要素构成的有机联系的整体,包含实践教学活动的目标、内容、质量保障条件等要素。在开发和构建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五年制高职数控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过程中,必须以就业为导向,以企业岗位需求为依据,根据数控技术的最新技术发展,将职业能力需求转化为实践内容。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结合专业实际,认为在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时,应遵循以下主要原则:
1.以职业岗位能力需求确立实践教学目标。五年制高职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必须面向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群的要求,在市场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组织由企业一线的技术专家和管理专家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参与制定。在制定过程中,重点解决的问题是:岗位群的职业能力要素有哪些;这些要素所反映的职业技能是什么。根据这些技能要求,设计实践教学目标体系的基本框架。
2.以职业核心能力为本位确定实践教学内容。在构建实践教学内容时,要以核心能力为本位,确定核心实践内容及其技能点,使学生掌握生产现场正在使用和将要使用的技术核心能力,使学生在学习实践后,能够胜任本专业相应岗位群的工作要求。
3.以学生为主体安排实施实践教学内容。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按基本技能、专业专项技能和综合技术应用能力等层次,将各个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合理配置,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循序渐进,层层推进地安排实践教学内容,力求做到早实践,多实践。
4.以“双证书”制度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对接,把职业资格鉴定纳入教学计划之中,如将数控机床的操作考证与数控加工技术训练标准相衔接,将中级电工证书考试要求与电工实训标准相衔接,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能力。
5.以过程评价模式为主确立实践教学评价办法。实践教学项目的确立是以工作任务或工作流程为主线的,在考核评价过程中,不是以事先确定好的、由仔细分解一般目的而得出的目标系统作为评价依据, 而是关注整个操作过程的基本规范,使之与宽泛的目的保持一致,目的是为检验某一方面能力所掌握的程度, 重点在于其综合性和系统性。
二、五年制高职数控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框架
国家有关部门对五年制高职数控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专业核心能力做了明确规定: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数控原理、数控编程和数控加工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及操作技能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专业核心能力是掌握数控机床加工程序的编制、数控机床的操作、数控设备管理与维护能力,其职业核心岗位是制造类企业生产一线数控加工关键岗位操作工、数控车间施工员、数控设备管理员、生产一线产品质量检验员、生产一线数控加工工艺分析编程员。根据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群分析,五年制高职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岗位能力如图1所示:
针对数控专业培养目标的能力结构要求,围绕如何达到所要求的职业能力,
根据数控技术专业的特点和教学规律,构建以“分层培养,层层把关,先易后难,层层递进,逐步提高”为突出特点的实践教学基本框架 (如图2所示)。
在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框架时要注重以下三个环节:一是要深入人才市场、相关企业调研,了解市场对数控人才需要具备哪些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后,再制订初步的实践教学目标;二是要征询数控技术专业指导会专家的意见,对实践教学目标进行论证;三是要将职业技能考证项目融入实践教学,构建基于核心职业岗位、“双证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三、五年制高职数控技术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保障措施
1.以健全校系两级管理为基点,构建实践教学管理机制
学校实行校系两级管理,制定了校系两级教学管理实施意见,施以系为主的教学管理模式,并建立教学实施环节的质量标准和工作规范,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加强教学评价及监控,制订了《教学质量管理办法》,采用“334”监控模式:三线监控----教学工作线、学生工作线、教学督导工作线;三级监控----学校、系部、专业办;四评监控----学生评教、教师评学、同行与督导组评价教与学。数控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实行评价主体多元化,校内评价与用人单位评价,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并重;形成以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并与相关的职业技能鉴定考核标准相衔接的评价体系。
2.以“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抓手,夯实实践教学的基石
在实践教学体系中,“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实践性教学活动的实施者。从学校的长远发展看,加强理实一体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与改善师资队伍的学历层次、职称结构同样重要。我院在双师型教师培养方面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学院人事部门按照实践教学的目标要求制定了具体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重点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训方向和培养方法的研究,建立了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师资继续教育进修和企业实践制度。
数控技术专业在“双师型 教师培养方面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从机械行业一线直接引进专业技术人员,或者是不定期邀请校外专家到校开设技术讲座等;二是教师利用假期或课余时间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每年一个月以上;三是专业教师全程参与学校实训基地的规划建设、设备采购和安装调试等;四是在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鉴定时,专业教师加强与行业专家的沟通,按行业要求,共同制定考核内容,考核方案,共同培训学生,考核学生;五是安排专业教师到校外机械企业挂职,参与校企合作的全过程,负责顶岗实习学生的指导等。
3.以“仿真型”教学基地建设为平台,营造实践教学职业情境
为保证数控专业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能够得以逐步提高,必须通过大量的、反复的实践来实现。实践基地的建设是实践教学体系正常运行的关键环节。
实习、实训和岗位技能训练注重职业氛围。除了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提供学生真实情境下岗位技能训练和综合技能训练外,还通过校内仿真实践基地建设,缩短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差距。在专业单项能力与专业综合能力培养过程中,其中数控机床加工操作、金工实习等实训项目与生产现场极为相似,职业氛围浓厚。
通过对五年制高职数控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整体构建的实践,近年来, 我校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普遍提高,达到了“学生受益、企业满意”的较好效果。
参考文献:
[1] 顾力平.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5,(11).
[2] 姜大源.关于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理性思考,职业技术教育,2006,15.
[3] 关于数控人才需求与数控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调研报告[R].机械工业教育发展中心、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数控 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04.
关键词:数控技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TG659-4
随着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和更多的新技术的出现,职业学校的老师必然面临着更多的考验,如何让学生掌握实用技术、技能,更高效的提高教学效率,是我们永恒的探讨主题。数控技术具有系统性、集成性、实践性等特点,必须运用系统工程的思想、新的教学理念来探索其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真正提高教学效果。
一、教学内容的"组块"化
人类大脑的工作记忆系统是一个信息的暂时存储并进行加工处理的处理器,其中保留着的是个体正在有意识地思考着、使用着的信息,是对信息进行加工的主要场所。人的分析能力和创造性思维依赖这种短时集中处理器。但是,工作记忆的容量十分有限,被看作是人类信息加工系统的瓶颈,而"组块化"过程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即提取和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扩大每个信息之间的意义联系,以达到扩大与增加工作记忆容量的认知操作。
数控技术课程是集精密机械、计算机、自动控制、液压气动等多学科成果为一体的综合应用技术,专业背景较强。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将数控技术课程中的知识进行"组块",分别为数控装备知识组块、控制原理知识组块、数控编程知识组块及数控加工知识组块,利于学生形成系统化的知识体系,避免概念的分散重复。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采取从概念组块,到问题组块,再到活动组块的顺序。即在概念组块阶段以掌握基本事实和原理为主,以讲解经典实例为媒介,增加学生感性认识;在问题组块阶段将根据难点问题设置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在活动组块阶段通过模拟加工和机床调整试验帮助学生强化理论学习。
二、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应用及创新能力
实践教学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和保障,在专业培养方案中占有重要地位。教学中要注意实践教学所占比例,采用"项目引导,任务驱动"使教学过程与工作实践结合得更好。为使学生对已有知识做到融会贯通,在实习、课程设计等实训环节中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真正让学生成为主体,从开始的机床结构原理分析、不同类型的机床操作、CAD建模、加工工艺编制、刀具的选择、CAM加工路经生成、仿真加工、到整个零件实际加工过程,让学生独立来完成。为了充分发挥学生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综合意识,安排学生进行创新综合训练,在掌握编程能力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进行综合零件的制图、编程和加工,就是制图--工艺设计、分析--编程--加工一条龙。为了满足制造业对数控技术人才的需求,为我国机械制造业的振兴输送大批数控技术合格的人才,我们将在数控技术教学领域作进一步探索与实践,争取培养出知识全面、意识超前、综合性、复合型、创新型的高素质人。
三、设计合理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在教学中不仅有助于教师进行教学测量和评价、选择和使用教学策略,而且是学生学习的目的,有利于指引学生学习。大量的事实证明,学生本身有一定的创新方法和技术,对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越旺盛,创新行为越有价值。因此,教学目标设计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在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不断培养创新能力。教师要重视教学目标的导向功能,既要有认知目标,更要有创新精神、创造性思维、创造能力的培养目标。
如在数控技术程序编制教学时,先借助多媒体,在大屏幕上播放一段利用数控设备加工零件的视频,视频中加工环境整洁、加工速度快速,零件的精度高。学生看完后禁不住发出惊叹的声音,并有学生问"老师,我们也能这么快速加工出这样高精度的零件吗"。这时学生的注意力集中,都在思考如何来完成类似零件的设计、加工。教师就要因势利导,把学生引入工程零件的程序编制中,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四、引导学生掌握简单的保养和维修能力
数控专业的教学,不仅要介绍其运动轨迹的实现原理,而且要介绍数控机床的使用、维护及故障预防等方面的知识。特别是要介绍数控装置在与机床运动的结合上,如何实现对机床故障的完全自动化诊断,从而部分确定机床某些机构的故障,进而确认解决问题的方案。一般在数控机床上,故障诊断系统通常检测下列参数:编程错误、操作错误、电子部件故障、温升状况、进给运动状态、机床机构状态等等。在教学中可根据专业设置的情况及当地数控技术应用特点而区分不同的层次。例如对培养目标以数控加工应用为主的,应强调由操作者直接发现和消除简单的故障与缺陷是处理报警的一般方法;而对中等复杂程度的故障则需由数控机床厂技术服务部门的专家来进行。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
(一)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加强多媒体教学
改变传统的黑板、挂图和模型静态、分散的教学手段,教师主动制作和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将传统数控技术中教师难讲解、学生难理解的学习内容制成课件,图文并茂,给学生以最直观、最立体的教学,并有效地扩大教学信息量,教学效果相当突出。
(二)建立数控仿真加工和现场加工演示系统
课堂上需要老师用语言描述数控编程到实际加工的动态过程,教师表达困难,学生更难理解,为解决这一问题,采用了三维动画及自动编程软件动态模拟加工路径,并拍摄和收集了各类先进数控加工影片,链接至教学课件中,使学生更全面直观的了解数控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效果生动而且活跃了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三)启发式教学
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改变过去那种注入式教学方法,从问答到讨论、讲授、操作实训、考试等各个教学环节实行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凡是涉及基础知识的术语、概念、公式等部分,让学生牢记。为了能让学生主动了解、掌握知识,教学中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启发式发问,如:你们知道什么是数控?数控机床是用来做什么的?......让学生带着问题与好奇心去听课,大大地集中他们的注意力。接着再讲解这些问题,同时,引导学生的思路,让学生自己找寻答案。
总而言之,技工学校教学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且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不断地探索、研究,争取学生能更好的掌握数控技术知识并运用到实际生产过程中。
参考文献:
(西南科技大学工程技术中心,四川 绵阳 621010)
【摘要】数控实习是工程训练实践教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项目,目前主要进行机床加工操作实训。为了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培养学生的技能和专业知识,在工程训练课程体系下,进行数控伺服技术实践教学模块的开发探索,以提高工程训练教学质量水平。
关键词 工程训练;实践教学;数控伺服技术;探索
基金项目:2014年西南科技大学实验技术研究项目(14syjs-48)。
作者简介:赖思琦(1976—),男,汉族,四川绵阳人,讲师,主要从事工程训练实践教学的研究与管理工作。
工程训练是本科生实践训练的重要环节之一,在培养学生的技能和专业知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在工程训练课程体系下,数控实习项目主要是进行加工代码编程和设备操作练习。而对数控设备的设计结构、控制技术方面涉及较少。然而,随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发展,工程训练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和内容也在不断进行发展和改革。
数控设备伺服驱动系统的功能是控制伺服电机、丝杆、工作台等部件的运动速度和位移量,是数控机床的重要组成部分。伺服系统的性能良好,能够提高数控机床的精度和工作效率,确保机床在工作过程中具备良好的动态和静态性能。由于数控伺服系统的重要性,非常有必要让学生了解这类控制技术,特别对于机电类专业的学生更是如此。
1实验项目设计
数控伺服技术综合性实验项目的开发,其设计以数控技术、机电控制技术教学为主要出发点,充分体现其开放特性,使学生通过搭建数控伺服系统模型、伺服参数设置、在线实时调试等相关实验实训内容的学习,能够全面了解数控机床伺服系统典型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具备一定的对伺服系统进行操纵及调试、维护能力。
1.1数控机床三维模型搭建实验
以典型的数控加工中心为对象,建立了数控机床的三维几何模型,通过实验,让学生清楚地了解数控机床部件的机械结构,了解数控伺服系统的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
1.2伺服主轴实验
以工程训练中心的数控加工中心为对象,了解FANUC伺服控制器上主轴的接口应用,伺服主轴调速电气的设计、布线、调试,以及伺服主轴参数设置及优化。
1.3X/Y/Z伺服电机驱动控制实验
了解FANUC 0I-MD数控系统与交流伺服驱动单元、伺服电机连接及使用方法,掌握数控系统、伺服驱动及电机的应用,布线与调试方法。利用系统的参数设定支持功能进行各轴伺服参数的手工设置。
1.4在线伺服参数优化实验
建立起完整的系统硬件构架,完成FSSB、主轴和基本伺服参数初始化设置后,系统就可以实现正常工作。为了充分发挥设备的性能,提高设备工作的速度和精度,还要根据数控机床的机械结构特性和产品工艺要求,对伺服参数作进一步优化调整。使用FANUC数控系统的以太网端口,建立计算机与数控系统的通讯,通过使用SERVO GUIDE伺服调试软件对“电流控制(电流环)”、“速度控制(速度环)”、“位置控制(位置环)”这三个环进行在线调整,使用SERVO GUIDE对从CNC获得的波形作出分析,以取得和机械特性相关的匹配参数,保证数控机床在高响应、高刚性下稳定工作。
2实验项目实施
在实验项目实施中,要求在工程训练课程体系下充分发挥现有的设备资源和教学优势,实现机床操作、机电控制、设备调试各个环节串联在一起,讲解、操作教学一体化。每个环节都有明确目的和凝练的教学资源支撑,深化工程训练课程体系下数控实习的深度和广度,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对数控设备的“了解”“如何使用”“为什么要这样使用”“该如何调整,让使用效果更好”这四个步骤,让机电类专业学生对数控技术的学习,从单纯的操作深入到结构组成、控制原理的层次。特别是通过对数控伺服技术的学习,对数控设备的设计和构造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从而对数控技术知识的掌握达到较为深入的程度。实验学时的安排如下表。
3结束语
从工程训练课程体系的发展出发,充分利用实验室的数控设备资源和之前技术积累,开发新的实验教学系统,编写实验指导书,将数控机床三维模型建模、专业伺服软件训练、数控综合实验设备相结合,探索数控伺服技术实验项目,不仅提升了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更进一步丰富了工程实践课程内容,提高了课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王雪峰,蔡有杰,王世刚. 工程训练中数控系统实训指导注意事项解析[J]. 轻工科技,2014(2):145-146.
[2]李东华,葛真,尚敬梅. 现代工程教育理念指导下的工程训练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5):113-115.
[3]梁焱. 本科工程训练平台下数控教学模式探讨[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15):146-147.
[4]汤燕. 中职教育中数控技术的专业构建[J]. 轻工科技,2013(11):169-170.
【关键词】市场经济;职业院校;办学模式;优质生源
1.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正逐步成为“世界制造中心”,从江苏“制造业—都市圈”的排名上看,苏州、无锡、常州位列江苏制造业发展的第一方阵,从今年1月28日召开的无锡市经济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得到的消息,2012年无锡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4499.7亿元,同比增长2.9%,继续保持在全国大中型城市第七位。2013年,无锡计划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8%,工业总投入增长15%,万元GDP能耗完成江苏省下达的目标任务。
据统计,江苏省技能人才占城乡就业人数比例仅为3%左右,现在江苏省很多企业虽然用大量的外汇引进了不少先进的数控设备,但由于缺乏能操作和修理这些洋机器的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导致许多企业在引进这些先进的数控设备之后还要引进国外的数控人才,有的甚至产生花数百万美元引进的设备大材小用,甚至最后只能沉睡在厂房的严重后果。为此,近年内随着工业经济的快速增长,无锡急需大批数控技术专业人才。
而从这几年的中招志愿填报情况来看,“数控技术专业”已成为当今人才市场上最炽热的专业,也是受广大家长和学生最青睐的专业。无锡地区目前开设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中、高职院校有十几所,中考后优质生源的招收竟争工作异常激烈;而今年无锡市区中考报名人数共有22275人,普通高中招生计划11200人,职业学校招生计划11075人,普职比接近1:1。今年市区五年制高职计划安排4510人(其中含“高职与本科5+2分段培养”项目计划182人),“中职与高职3+3分段培养”项目计划安排605人,两者合计5115人,较2012年的5069人增加46人,占职教招生总数的48%。从以上招生人数来看,职业院校的发展前景还是不容乐观,虽然普职比接近1:1,但是从生源的优劣程度来看,大量的优质生源都选择了普通高中,而报考职业院校的学生,中考成绩大多在中间一段;虽然各职业院校通过各种招生方法完成了招生计划,但同时也给学校今后正常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多压力,因为进入职业院校的许多学生在中学阶段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的自觉性和能动性不够,学校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财力来提高他们学习的能动性和自觉性;为此我认为在学校发展到一定规模和质量时,学校考虑的不应再是学校的发展规模和在校人数,而应是如何提高学校现有的品牌专业发展和学生的市场就业率;只有自己的品牌专业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学生的就业情况得到了广大家长的认可;学校才能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稳步的健康的长足发展。
因此,学校应在如何招收更多的优秀毕业生上大做文章,对外大力宣传学校的办学历史和良好的软硬件设施、特色化专业的教学;对内很抓师资队伍的建设和教学改革,密切关注市场动向,及时调整培养目标,一切教学工作以市场需要为导向,以学生的就业发展为核心。下面我就学校如何吸引优质生源谈几点自己的想法:
2.大力宣传本校的品牌专业和学校毕业生的工作业绩和事业成就
在当今社会,一个好的学校和品牌,除了自身过硬,还需要得到社会的熟知和认可,因此,学校根据本地区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和未来3-5年的人才需求情况,通过电视、报纸和广播大力宣传学校适应市场需求的和人才培养目标,并展示学校的硬件培养设施和培养课程,宣传学校往届毕业生在国内和国外各知名大型企事业的工作业绩,或个人创业和事业成就;一方面通过这样的宣传,向本地区的各个企事业介绍自己的产品和教学成果,吸引各个企事业来校洽谈招生计划和企业与学校合作培训、开发等计划;另一方面,向广大家长传递这样一个信息,在当今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要想不被这经济的浪涛所淹没,就必需身怀各种技能,而要身怀技能,就必需到职业院校去;即使你大学本科四年毕业后,要想在这市场经济的浪潮中取得一席之地,还是必须再到职业院校来接收回炉。
3.根据本地区经济市场的发展需求,制定学校的专业设置和招生计划
在中考结束填报职业院校志愿过程中,几乎每位家长首先考虑的是目前什么专业就业率最好,其次才会考虑填报那所学校;家长吴先生表示,“选择五年制高职,目的就是看好它的就业前景,学一个就业有保障的专业是最重要的。”然而,作为学校来说,不能只看当前某个热门专业就业形势好,就大势扩招;要根据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前景,从适应社会需要又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前景来计划制定相应专业的招生人数;学生招进来以后,要保证五年过后,学有所用,有岗可上;而不是盲目地大肆进行热门专业的招生,最后导致学生就业困难。
就拿目前最热门的数控技术专业来说,在制定招生规模和人数时,学校首先应对每年毕业的数控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分布作一番调查,调查毕业生就业岗位及各自比例,调研毕业生课程学习和实践性环节适用情况。然后,根据以上调研和反馈的信息,综合分析这几年的市场经济发展趋势和我校这几年的“数控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从择业竞争和个人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制定招生计划,并调整现行课程设置和专业要求,确保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率。
4.根据学生的学业情况和市场人才的需求情况为学生量身打造生涯规划
“五年高职”学习年限一般为五年,前二年各大类专业的学习课程基本是相同的,主要以文化和部分公共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为主,到了第三年,学校会根据这二年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学生各自的实际情况,让学生重新进行一次专业选择,但这只限在本大类专业中进行专业重新选择;如我校机电大类专业又分为“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和“计算机辅助设计”三个专业;自控大类专业分为“机电现一体化”、“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电气自动化”三个专业;在入校三年后,在进行专业重新调整之前,数控专业的学生只能“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和“计算机辅助设计”三个专业中进行重新选择;同样自控大类专业的学生只能在“机电现一体化”、“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电气自动化”三个专业中进行专业的再次选择。本人认为,学校应根据当前市场数控人才需求的实际情况打破专业大类的设置,重新进行专业调整和班级人数安排;因为,二年前与二年后市场数控人才需求的实际情况会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变化而改变,所以机电大类和自控大类六个专业相应班级设置和专业要求,应从择业竞争和个人发展的实际情况重新调整。应按当前数控技术就业方向(生产管理、机械产品设计,数控编程与加工操作,数控设备安装、调试与操作,数控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改造及售后服务等)来调整专业的设置和学生专业选择的安排工作。
5.积极与各大、中型企业和外资、合资企业沟通,扩大学生就业渠道
从产业发展的趋势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数控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而各职业院校受教学场所、教学设备和财力的影响,学校的培养目标跟不上企业的发展需求,因此学校应积极与各大、中型企业和外资、合资企业加强联系和沟通,了解他们的产品特点和人才需求情况,结合学校的实习条件和各“颜色层”班级特点实施针对性的特训;特别是在学生进入第五年后,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直接将学生轮流安排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适应企业的生产氛围;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从实践中获得数控加工工艺、刀具的选用、数控机床操作、计算机绘图软件及各类主流数控系统等的综合应用能力;同时又可以很好的解决学校实习设备的不足和不全(如五轴加工中心、数控磨床、激光线切割等),节省了大量的实训费(材料、水、电等);再者又让学生得到了更多时间上机实操练习的机会(学生在校实习阶段是3-4人在同一台设备上实习操作)。
另外,学校在加紧与多家外资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保持密切的合作关系时,应出台相关优惠政策,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进行多方位的产、学、研合作,根据企业的人才需求为企业在学校设立冠名班,使学校的教育和培养目标紧跟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变化。学校除了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基础知识、明确培养目标,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同时还应打破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界限,重组课程体系和前沿知识的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带动优质生源的稳定招收,才能让学校得到长期稳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于勇.我国机械制造技术的现状及发展方向[J].山西焦煤科技,2010(S1):75-76.
[摘 要] 数控技术作为当今高速发展的一门先进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加工制造业。本文从数控专业教学改革方面,就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应如何培养令用人单位满意的“应用型”数控技术人才提出了几点看法。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数控技术 教学改革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增强,国际产业分工正在“重新洗牌”,许多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看好中国市场,将部分制造业进一步向我国转移,我国正在成为世界制造工厂。制造业体现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我国制造业要打造“中国制造”的品牌,要真正成为“世界加工制造中心”,必须要有先进的制造技术与一大批掌握先进制造技术的人才作为支撑。数控技术的广泛应用和高速发展对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高等职业教育数控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既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又有专业操作技能的复合型、应用型的数控技术人才。针对这一特点,下面对高等职业教育数控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几点看法。
一、课程体系改革是专业教学改革的核心。课程体系改革首先是知识结构内容的改革。由于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特殊要求和高等职业教育自身的特点,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就应该按照“实用、适度、够用”的标尺来设置。由于高等职业教育要求培养的学生既要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又要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因此,如何设置课程,在有限的时间里培养出合格的人才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在课堂上什么内容都涉及,想让学生掌握更多有用的知识,可以说,想法是好的,但是在时间受限的情况下,这个目标是很难实现的。所以我们在进行课程设置的时候就应该采用“精简、压缩、增加、综合”的方法,对理论课程部分削枝强干, 删繁就简,精简重复交叉的内容,压缩甚至删除一些不必要的课程,增加与专业能力培养密切相关且应用广泛的课程,把培养其综合能力所需的课程内容按照知识点和技能点加以筛选综合,形成新课程,这样对利用有限的学时产生好的教学效果更为有效。由于数控技术大部分都应用于模具加工制造,因此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可以适当增加与模具加工工艺、模具设计制造技术等相关的知识内容,也可将有关的内容进行整合优化成一门课程,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更能增加他们的竞争力。另外,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可以有针对性的开设一些辅修或选修课程,其中可包括人文、社科、经济、管理等方面的课程,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自身个性发展的需要来选择,以此进一步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其次是教材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在教材的选用上,可以采用符合本校教学实际情况的自编教材,也可以采用一些公开出版发行的经整合优化的用于高等职业教育数控专业的新教材。教学过程中应少推导公式, 而是重视所得结论及其该如何应用。在教学形式和方法上,尽量采用生动形象的多媒体教学,尽可能在实验室或实训场所组织教学,实行理论教学与实验、实训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方式,全面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及技术应用能力。第三,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 根据培养目标要求,建立以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实训三大模块为主线的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并做到三年不断线。一年级主要进行基本技能实训,使学生对所学基础理论知识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并掌握本专业的基本操作技能;二年级主要进行数控专业技能实训,使学生熟练掌握本专业要求的专业技能。例如安排几周实训时间,对数控专业的学生进行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的操作技能培训,利用其所学的数控编程与操作,数控加工工艺等知识,完成对一些不太复杂的零件从编制加工程序到实际操作数控机床进行加工并进行工件的检测的整个过程,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他们对所学专业的兴趣,还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深入了解,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并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及今后努力的方向;三年级主要进行综合技能实训,让学生参加劳动部门组织的职业技能鉴定考核,获得相应的数控操作技能职业资格证书,并通过采用多种形式的产学结合,如组织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主要是一些企业或工厂,参与生产及就业环节,完成岗位职业技能和素质的培养,实现从学生到生产第一线操作者的角色改变,毕业后能尽快顺利的适应工作,缩短磨合期。
二、实训基地建设是专业教学改革的重点。高等职业学院校内实训基地条件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生实验实训的效果,设施完备、先进的实训基地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与形成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学校在购买数控机床建设实训基地时应考虑目前国内大部分企业所使用的数控系统“主流”产品。这主要是为了使学生能很快地适应工作。否则,从学校出来虽然经过实训并有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学生,由于在学校培训时所使用的数控系统跟所在企业使用的数控系统不一样,到了企业还得花上一段时间来培训,那么这样的学生肯定是不受欢迎的。但是实训设备也不能只有某种“主流”系统,也应该考虑适当的配置一些其他的系统,尽量做到综合搭配。虽然开放式数控系统价格比较昂贵,但是有条件的学校还是应该考虑购买一些。因为开放式数控系统功能比较全面,而且是今后数控系统的一种发展趋势。另外在这些数控系统中,除了具有传统的RS232接口外,还应备有采用TCP/IP通讯协议的以太网接口,为数控机床联网提供基本条件。由于当今世界范围内制造业发展的总趋势是从数控机床的单机加工向制造过程的集成,而实现制造业集成的前提首先是开放式数控系统的采用,假如一个学校培养的学生没有接触过开放式数控系统,对实现网络化制造没有认识,那么这样的学生也将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而被淘汰。此外,建议在进行实训基地建设时尽量采用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相结合的方式。由于数控设备一般都比较昂贵,假如单靠学校自筹经费、或靠国家立项拨款来解决经费的问题是非常被动的,所以学校可以采用与企业签订实训基地建设协议,将企业的生产基地直接作为学校的校外实训基地,这样不仅可以解决经费不足的问题,而且需要这方面人才的企业也是乐于与校方合作的,因为通过这种校企联合培养方式培养的学生可以更快的了解企业用人要求,明确学习任务,确定学习目标,增强职业意识,有利日后更快地适应岗位工作。
三、师资队伍的建设是专业教学改革的保障。师资队伍的质量是高等职业教育质量非常关键的影响因素。仅仅掌握数控专业理论知识的高学历人才,或是仅有丰富的操作数控机床经验、不了解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欠缺理论知识的实训师傅,都不是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特殊要求的人才。只有既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既懂理论又懂实践的学生,才能保证高等职业教育目标的顺利实现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因此,一方面,作为教师本身应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另一方面,学校应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企业生产第一线参与生产实践,或安排教师参加一些科研活动,全面提高专业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
由于我国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工作起步较晚,目前仍处于探索与改革阶段,而数控技术又是一种高速发展的先进技术,如何使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出来的数控技术专业人才能够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理论知识过硬,又拥有专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还需要我们在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办学模式,办学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办学方法,并不断完善。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在“教书育人”的同时,致力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专业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受到用人单位欢迎的数控技术实用人才。
参考文献
[1] 周济, 产学研结合是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必由之路[J], 职业技术教育,2004(6)
[2] 吴岩,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定位中的若干问题[J],职业技术教育,2004(19)
[3] 卢洪胜,专业课教师的素质特征与教材建设[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