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15 03:44:1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特殊教育实习个人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毕节学院面临着所有新建本科院校所面对的困境,如何在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挑战中准确定位就显得非常重要。毕节学院作为省地共建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以服务地方为己任,始终围绕毕节试验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探索服务地方的办学路径。特殊教育学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科,对从业人员有较强的技术性要求。这些都驱使着特殊教育专业要坚持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向,依据市场需求来确定人才的培养。毕节学院特殊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是:培养具有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具备发展空间的大学四年制本科应用型特殊教育专业人才。主要为特殊教育学校、普通学校的融合教育班、特殊教育康复机构、福利院、社区等单位提供特殊教育师资力量。
二、毕节学院特殊教育专业发展的现状
毕节学院特殊教育专业是在国家大力发展特殊教育事业的背景之下发展起来的,虽然发展的势头强劲,发展前景明朗,但依然存在着不足。(1)专业开办历史较短,特殊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经验不足。关于人才培养的规格、培养目标的定位、培养计划的制订和实施都有待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不够健全;教学方法与教学管理模式有待提升;(2)特殊教育专业的发展规模缺乏科学性。为了快速解决特殊教育人才需求的缺口,毕节学院特殊教育专业盲目地大规模招收特殊教育专业的学生。从2008年开办特殊教育专科专业至今,已经毕业特殊教育专业学生233人,特殊教育专业辅修学生120人,其他同类学校的招生规模远远小于毕节学院。(3)高素质的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不足。表现为:师资数量不足,生师比不合理;师资流动性过大;学历层次不高,高学历人才匮乏;职称结构不合理,高级职称比例小;学科背景结构不合理;教师业务素质有待提高;教师科研方向不明确,科研能力不足。(4)特殊教育专业学科发展方向不明确。既要顺应国际国内特殊教育研究、发展的趋势,强调前瞻性,又要考虑贵州省特殊教育发展的现状,实现引导性,更要立足毕节试验区的实际情况,力求实践性。
三、促进特教专业发展,加强师资培养基地建设的思考
毕节学院特殊教育专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要建设高效一流的特殊教育师资培养基地,必须加大自身的建设。
(一)培育符合毕节学院特殊教育发展的专业方向群
纵观国内高校特殊教育专业的发展经验与规律,培育符合毕节学院特殊教育发展的专业方向群将是形成自身的特色的重要突破口。依据试验区特殊教育的发展境况以及毕节学院师范教育的传统优势,毕节学院的特殊教育专业形成了以“服务+实训”为特色的特殊教育发展方向,并逐步形成专业方向群。主要形成了以特殊教育专业、康复训练专业、特殊儿童心理咨询与教育专业为核心的专业方向群。
(二)构建与完善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
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高质量师资队伍的支撑,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要保障。传统的高校特教课程设置存在诸多问题:(1)重理论轻实践;(2)课程内容陈旧,缺乏前瞻性;(3)课程内容孤立,缺乏整体优化;(4)课程类型单一,课程结构比例不协调;(5)课程设置忽略了学生个人的发展。毕节学院特殊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思路:在特教专业课程设置上要注意课程的基础性、系统性、师范性、前瞻性、实用性、实践性和可操作性,课程设置要体现出模块化、弹性化、个性化、以及具有层次性。课程体系分为三个层次,即按照公共基础课——师范课程——专业课程三个逐级深入的层次进行[6]。根据应用型特殊教育师资的培养目标来设置课程模块,通过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形式来增强课程模块的弹性,设置不同的专业方向课程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与未来职业选择的需求,加大实践课程的比例,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与实践操作能力。
(三)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
培养出优秀的特殊教育师资人才不仅需要系统而完善的课程设置,还需要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从而保障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在现代教育理念的指引之下,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已经不再适合当代学生的教学。特殊教育工作较强的技术性和对实践动手能力的较高要求,都迫切要求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
1.改革教学方法,破除“灌输式”教学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主要以“授”——“受”的方式进行,教师仅注意将知识进行讲授,强行要求学生囫囵吞枣式地接受。在此种教学方法之下:一方面,课堂气氛沉闷,教学形式枯燥,学生学习兴趣低,学习积极性弱。另一方面,教师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导致学生对知识的系统性缺乏认识,也无法理解知识的内在涵义,降低了教学的有效性。因此,要破除“灌输式”的教学方法,鼓励教师使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发散式”、“情景式”等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与职业取向,进行分层式教学。同时,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试验活动,及时总结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达到树立学生对特殊教育专业知识的系统性认识、深化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激发其求知欲望、培养其探究能力的目的。
2.推广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特殊教育专业的临床性较强,需要呈现较多的素材以深化学生对特殊教育对象的认识,多媒体的音影设备正是呈现这些素材的最佳载体。传统的“纸笔”模式靠教师进行板书和挂图、模型等手段无法适应当今大学生的认知模式,也无法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多媒体教学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互动性更强,教学内容的呈现与切换便捷,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3.加强教学实践,强化教师基本功通过强化实践教学与教学基本功的教学环节,提升学生的实践与动手能力的培养,增强其教学基本能力。一是定期举办专家讲座、学术报告、一线教师经验分享等形式的学术活动;二是强化特教实践教学技能的训练,主要包括手语、盲文、康复训练技术等;三是通过微格教学与课堂教学模拟活动,加强学科教学及教师基本功能力的培养;四是加强特殊教育康复训练实践的见习与练习;五是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课外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素质。
(四)构建高水平的专职师资队伍
通观国内特殊教育高校发展的规律,高水平的专职师资队伍是保障培养优秀特殊教育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毕节学院特殊教育专业兴办较晚,平台搭建有待完善,构建一只业务素质高、科研能力强、结构合理的高水平专职师资队伍是当前特殊教育专业建设的重要努力方向。为此,毕节学院特殊教育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将从如下方向着手:(1)积极引进师资,合理调整生师比。(2)通过提高教师待遇,改善教师生活环境,提供教师发展平台与空间,营造和谐人本的工作环境等措施,提高师资的稳定性,激发教师工作的热情与创造性。(3)完善师资进修方案,通过学历进修、西南大学对口支援等形式提升教师的学历层次。(4)优化职称结构,通过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高级职称教师转入从事特殊教育的教学与研究等途径,逐步提高高级职称的比例。(5)优化教师的学科背景,重点引进具有特殊教育与康复学学科背景的高层次人才。(6)完善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的方案,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为教学、科研的中坚力量。(7)明确本学科的四个主要研究方向(特殊儿童诊断与评估、特殊教育课程与教学、特殊儿童教育康复、特殊儿童认知行为研究),制定相应的科研奖励政策,注重营造学术氛围,为教师搭建便利的科研平台,鼓励教师进行本学科的科学研究,促进教师跨专业的合作,以研促教,提升特殊教育专业的层次和社会声誉。
(五)改革教学管理模式
改革教学管理模式是保障人才培养目标顺利实现的重要举措之一,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能够促进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在教学管理工作中,首先要赋予教师更多的自,能够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和专业兴趣开设丰富多样的选修课,定期举办各种师生交流活动或学术讲座。积极推进学分制和职业方向选择制,依照学生个性特点与兴趣爱好由学生自主选择相应的职业方向课程。其次,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让师生能够充分参与教学管理与评估,实现共同成长。再次,建立灵活高效的生态化教学考核体系,能全面反映学生整体能力与素质。最后是建立多元化的考核方式,注重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六)加强实习实训基地与实验室的建设
特殊教育专业是一门操作性与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非常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实习实训基地与实验室是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是确保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质量人才的重要保障,是体现以“服务+实训”为特色的特殊教育发展方向的重要措施。毕节学院建立的实习实训基地与实验室具有如下功能:(1)专业实践教学的功能。(2)教研相结合的功能。(3)服务社会的功能。(4)“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培训功能。(5)毕节试验区资源中心的功能。结合毕节学院特殊教育专业的实际情况,共建成了听力康复实验室、音乐治疗室、手语翻译实验室、蒙台梭利实验室、感觉统合实验室、视力检测实验室等实验室。并建成了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实习实训基地,主要承担毕节试验区自闭症儿童的康复训练。此外,毕节学院计划兴建认知训练室、言语康复训练室、动作康复训练室、心理辅导室等实验室,并将建成脑瘫儿童康复训练实习实训基地。同时,积极加强与地方特殊教育学校和康复机构的合作,设立多家实习实训基地,并争取在更大范围内满足学生实践的需求。
四、加强和完善毕节试验区特教师资职后培训基地建设
随着我国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迫切要求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化。当前,我国特殊教育学校的师资存在着如下问题:(1)特教师资欠缺,教师数量不足;(2)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水平低,专业素质水平不高;(3)特殊教育教师跨专业、跨学科、跨残疾类型的教学现象依然存在;(4)特殊教育对象结构性变化之下的教师教育转型困难;(5)高校特殊教育专业职前教育课程设置不合理;(6)科学研究能力不足,研究层次不高;(7)教师学历层次不高;(8)教师专业背景不合理;(9)教师年龄与职称结构不合理。
通过对国内其他特殊教育学校职后教育的调查研究,发现当前我国特殊教育的职后培训存在如下问题:(1)职后培训的机会少,覆盖不全面;(2)培训层次较低,以校本培训居多;(3)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培训实用性不足;(4)理论知识培训居多,实践技能培训较少;(5)短期培训居多,长期培训较少;(6)培训考核缺乏,培训效果不佳;(7)培训形式单一;(8)职后学历教育缺乏特殊教育专业。
毕节学院特教师资职后培训基地的建设思路:(1)建立一支业务素质优良、稳定的师资培训队伍。(2)依据毕节试验区的特殊情况提供满足不同需求的培训形式,培训基地应可以提供校本培训、短期培训、脱产培训、函授培训、骨干教师培训、校长培训、非特教专业毕业教师培训、特殊教育高级研修班及其他培训形式。(3)构建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培训管理与评估体系,保障师资培训的效果和质量。(4)加强师资培训基地培训教材的开发。(5)构建系统丰富的培训课程,如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等。(6)发展学历提升教育,提供专升本、函授、特殊教育专业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学历教育培训服务,并创造条件发展特殊教育的研究生教育,满足提升毕节试验区特殊教育教师学历层次的需求。(7)建立资格证书制度,对于参加培训且考核合格的教师颁发相应的资格证书。(8)依托实习实训基地和实验室的平台,着力打造以特殊教育实践技能培训为特色的培训服务,提升特教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
关键词: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顶岗实习;效果的检验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is to enhance the reform practic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ability and realize the "double division talent" foster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of the important measures to realize the education refor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an important method. 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meaning of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colleges and the reform practice are put forward, based on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colleges and vocational colleges do the mod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students, the main points of the reform practice work.
Key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uilding engineering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The reform practice; Effect testing
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在社会持续发展和科技不断进步的今天,我国对人才的需求呈现数量上越来越大、质量上越来越高的多样化和差异化的趋向。高职教育就是为解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提高相关人才的素质和促进就业而设立的特殊教育形式,高职教育在培养操作性和实用性人才,全面提升国民素质上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校企合作的高职院校办学模式正逐步在现实中确立,运用校企合作培养合格的创新型人才,探索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方式,进一步深化高职院校教育改革成为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重点。为了促进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成绩提高、素质发展和实现就业,推行校企合作模式的顶岗实习成为一个重要的手段,应该在高职院校范围内进行推广。在推广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的工作中应该树立严格的质量观,强调对学生顶岗实习质量和效果的检验,真正将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的工作落到实处,从校企合作的平台上、从顶岗实习的模式上充分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推进其就业的顺利完成。
1探索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的意义
1.1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的能力
高职院校学生在校的时间里,在专业知识方面有了较大的积累,通过顶岗实习学生不但可以讲理论知识与现实情况做到统和,还可以更好的掌握就业的信息,通过努力的学习,比较顺利的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提升自我的竞争力和综合素质,为个人的长足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2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职教育通过校企合作的平台可以创新对学生的培养模式,推动“工学结合”的实践工作,高职院校的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综合素质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为企业培养出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从全局看,满足了新时期国家的建设对大批技术性人才的需求。
1.3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有助于学生将自己学习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有利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顶岗实习有助于将理论知识和实践充分的结合起来,不但为企业也带来经济效益,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1.4缩短企业急需人才培养的周期
企业的发展依靠实用性、操作性和技能性人才的不断加盟,人才是企业创造价值的灵魂,要想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就需要在短期内招募到各种急需的人才。企业应该充分利用高职院校的教育资源,通过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顶岗实习可以为企业在短期内培养出所需的、有专业技能的、高素质的学生人才。
2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效果检验的要点
2.1对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学生顶岗实习制度的检验
坚持“合作、双赢”的原则,企业和高职院校通力合作,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高职院校积极争取社会和企业的支持,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同时结合自身的办学特点,及时的调整办学方向,办学的层次定位,加快校企合作高职学生顶岗实习制度的建立。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制度的检验要点:重要环节就是要实行校企合作中的实训实习模式。生产实习阶段主要在企业的生产车间里进行,利用企业的工作场地和设施,以及现有的技术人员对实习高职学生进行实践指导。在这个实习过程中,总结出学生生产实习中出现的知识缺陷和技能不足的问题,及时、有效地反映到学院以便学院做进一步的教育教学改进。
2.2对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学生顶岗实习基础工作的检验
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应时刻关注该专业领域的技术创新,根据企业培养人才的需要,适时、适量的改变和调整教学的内容,授课方式。对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学生顶岗实习基础工作检验的重点应放在:考察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职业能力培养和当代先进的职业道德培养紧密结合;教学的时效性;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2.3对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学生顶岗实习培养目标的检验
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应该结合学生实际和企业特点提出具体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顶岗实习阶段由企业和高职院校共同进行监督和管理,根据在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向企业提出报告和建议,同时根据人才培养战略的变化向高职院校提出新的人才培养方向。检验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学生顶岗实习培养目标的要点在于:高职院校和企业的良好沟通平台的建立;高职院校和企业共同培养目标;目标制定、改进和培养方案的合理性;校企之间共建师资团队和实习实训的方案;保证培养目标实现的基础设施。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职教育是适应当今社会高速发展、人才需求量猛增,全面提升国民素质的特殊教育形式,其地位正呈现日益重要的趋向。高职教育推行校企合作模式实现顶岗实习的做法培养人才处于探索阶段,高职院校教师和管理者应该做好规范性工作。高职院校中建筑工程技术是一项技能性、操作性和实践性要求较高专业,研究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可以加强高职院校对顶岗实习工作的水平,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能力,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培养出合格的专业性、技能性人才。
参考文献:
[1] 黄正东,王红兵.高职院校建筑工程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安全管理问题探讨[J]. 河南建材. 2010,05.
[2] 胡瑛,杜绍堂,杨翔,李忠泽.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顶岗实习的教学与管理研究[J].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05.
[3] 俞校明,张红.高职生顶岗实习过程设计与质量控制研究[J]. 职业技术教育. 2009.29.
一、实验----真实的一体化教室及实验设备:
眼视光技术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要想提高学生运用这门知识的能力,实验教学在眼视光技术的教学环节里就显的尤为重要。针对眼视光技术实验的特点,结合考虑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实际水平,采用的实验教学方法是:
(一)对于技能型实验采用教-学-做-考一体化的教学方式来强化学生技能;教师首先讲授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操作要领、实验数据的分析方法、报告的撰写方法以及安全注意事项等。然后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进行实验操作和自我训练。对于技能训练、基本性实验,学生应事先预习实验教材;并通过教学录像、多媒体技术等现代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独立地完成实验设计,提高实验技能。
(二)对于提高型、研究创新性实验,如兔眼角膜缺氧实验、接触镜护理液细菌培养与菌落观察等实验,学生以2~4人一组,在教师的指导下,从了解实验准备、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开始,注重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百折不挠的工作作风,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勇于开拓的创新意识;而学生制作PPT和翻转课堂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学生礼仪规范则从个人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待客与作客礼仪、餐桌礼仪、馈赠礼仪、文明交往等进行规范。结果证明言谈得体、仪表端庄、神态大方、礼仪到位的我校眼视光技术学生更能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低视力和盲人情景体验和引导等实验是为了让学生亲身体会视觉问题对我们的生活、学习的不便,认识到视觉康复的重要意义,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三)改革考试方法,建立多元实验成绩评定方法(如:采用设计评价、实验操作、结果分析等多种形式进行考核),还建立了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制定了“平时成绩 + 期末成绩”和“实验操作 + 笔试成绩”相结合的实验考核原则在《验光技术》、《视光学基础》、《接触镜验配技术》、《眼镜技术》等课程中应用,并鼓励创新。平时成绩以实验操作、实验能力、实验结果及实验报告是否准确、规范化为主要依据;鼓励学生在实验中有所创新,对于有创见的学生,成绩评优。同时针对技能操作要求高的课程《视光学基础》、《验光技术》、《眼镜技术》、《角膜接触镜验配技术》,采用理论考试和实践技能考核成绩各占100分进行考核。
二、实训----真实的工作场景及规范的操作流程:
眼视光技术是一个以技能操作为专业重点的专业,技能培训使学生的知识、技能与沟通技巧明显提高与改善,由此提高就业效益,获得竞争优势。技能培训重点一般放在基本技能与高级技能两个层次上,同时增加学生未来的工作所需要的职业素质,培训学生学会知识共享,创造性地运用知识来调整产品或服务的能力。同时,培训使学生的工作能力提高,为取得良好的工作绩效提供了可能,技能培训后通过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后,取得相关职业证书也为学生提供更多晋升和较高收入的机会。眼视光技术专业学生“双证率”达100%,“三证率”达95%以上。同时,每年在学生实习前通过技能强化集中培训,强化学生的实践技能,评出技能标兵,为学生的顶岗(带薪)实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临床见习――真实的工作环境:
临床见习是临床教学的三大任务之一,在见习中学生需将基础知识与临床实践紧密联系。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除完成在校实验外,去医院见习也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途径。通过见习,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疾病的发生发展、临床表现、诊断思维方法和治疗原则等有一个从感性上升为理性的认识。眼视光技术专业根据教学计划及进度的安排,眼视光技术专业学生在专业学习的最后一个学期安排到附属医院(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见习。根据医院科室设置,分别安排眼科、耳鼻喉科、视光中心、眼镜加工中心等四个科室见习。在见习过程中根据学生人数,平均分成两大组,每周各组互相交换,直至全部见习完。眼视光技术(经营管理方向)在以上基础上,增加营销,眼镜店面管理,共4周。针对五年制眼视光技术专业学生理论基础较差的情况,重点培养学生的技能,在学生实习期到企业进行为期18周顶岗见习,通过验光技能、接触镜验配技能、眼镜定配技能、眼镜营销等模块的见习,使学生动手能力得到加强,技能水平得到提升,同时产教融合,发挥企业的实习实训教学能力。
四、社会实践――真实的社会体验及锻炼:
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教育的途径包括课堂理论教育和社会实践教育,实践是促进青年学生健康成才的必要途径。理论来自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理论的试金石。眼视光技术专业通过每年 “全国6.6爱眼日”专题系列活动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学生积极设计、制作手工画报,通过展报的形式,宣传国家的防盲治盲政策,介绍防盲治盲项目,传播眼保健知识,提高公众的防盲治盲意识。同时眼视光技术专业教师和学生还深入到学校周边小学、社区、养老院、特殊教育学校等地进行免费视力普查、视力保健知识宣传等公益活动,发扬白衣天使传统的奉献精神,把爱传送到社会,并宣传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及眼视光技术专业,受到了广大青少年学生、家长、残疾人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五、毕业实习――真实的工作环境及对象: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临床实习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医德医风和临床思维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关键环节,坚持执行巡回教学与教学检查工作是有效地保障实习生临床实习质量的关键。为了更加系统的加强临床实习教学管理,切实保障和有效监控临床实习教学各个环节的质量,提高眼视光专业实习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特在巡回教学和教学检查制度的基础上制定本制度,以利于更加规范、系统地建立实践教学的质量控制体系。
六、毕业实习报告――真实的实践工作总结及体会:
关键词:高校美术教育;聋人大学生;人才培养
我国一些高校在美术教育方面向聋人青年招生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新领域。高校美术聋人大学生在思想品质、文化基础、个人能力等方面与健全美术大学生相比都存在着明显差距。如何把聋人青年培养成高素质的劳动者,使他们成长为社会需要的人才,是高校美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和任务。
一、 在高校美术教育中聋人大学生面对的问题和变化
聋人青年进入高校学习美术,他们当中很多人对上大学很理想化,但入学后,对高校美术教育才有了全面了解和认识。
问题一。美术聋人大学生大多来源于专门为残疾人设立的学校。这些学校相对独立的教育环境使他们在一定程度上脱离现实社会,生理的缺陷又在不同程度上妨碍了他们和社会接触。很多聋人青年进入大学时,都是第一次离开聋人群体,离开学校老师和父母的“特别呵护”。他们社会交往能力差的问题凸现出来,对大学的生活环境和开始自己的独立生活,感到很不适应。
问题二。通过对聋人大学生的入学文化测试,我们发现聋人美术大学生虽然是经过严格考试和竞争才跨人大学校门,他们在聋人青年考生中是佼佼者,但绝大多数实际专业、文化水平比健全学生低。出现自豪感与自卑感、固执与盲目自信的现象,缺乏对自我的客观认识和评价,主动学习和创造性比较差。
美术聋人大学生面对的变化主要有三个方面:①人际环境的改变。大学的人际环境以健全人为主体,聋人大学生要更多地和健全人交往,他们需要适应这一新的人际环境,应对这一变化;②学习方法的改变。高校美术专业学习要求聋生必须改变过去聋校以教师课堂教学为主的被动学习习惯,他们要主动建立新的知识结构,寻找适合自己的新的学习方法;③学习要求的改变。大学人才培养目标要求聋生付出比健全学生更多的努力,才有可能实现他们个人的理想和社会对他们的期望。
二、高校美术教育对聋人大学生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高校美术教育对聋人青年招生满足了残疾青年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是社会文明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对我国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和深远的意义。目前,在全国一些高校针对聋人青年开设的学科专业中,美术教育占了很大比重。主要包括艺术设计和绘画。如: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开设的艺术设计、中国画、油画、动漫专业;北京联合大学特教学院开设的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专业;天津理工大学聋人工学院开设的服装设计、艺术设计专业;河南中州大学美术学院开设的平面艺术设计专业等。各高校美术教育在专业结构、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方面对聋人大学生的人才培养产生了重要影响。高校美术教育已成为我国面向残疾人实施教育的重要一部分,成为残疾人人才培养的主要学科专业之一,它为我国聋人青年进入高校学习和人生未来发展开辟了一条光明大道。在国家快速发展需要高水平知识性人才的今天,高校美术教育不仅培养了他们融入社会的能力,更培养了他们成为既有一定知识又有完善人格的人才,使他们成长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实现与健全人的平等就业。
三、高校美术教育对聋人大学生人才的培养
高校美术教育主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独立工作能力,强调以人为本,以残疾学生的发展为教育目的。
(1)高校美术教育提高聋人大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我国高校美术聋人大学生的教育是在健全人的高等教育环境中展开的。要使聋人大学生了解社会,适应社会发展,首先要把他们融入到以健全学生为主体的大学生活中。我院曾招收了第一批聋人艺术设计——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学生。聋人大学生和美术师范教育专业、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室内装潢等专业的健全学生一起共同生活。他们在与健全大学生的生活交往中逐步建立起与健全大学生的感情,建立起与健全大学生一起共同生活的自信心,增强与健全大学生在生活中交流的能力;其次在学习上,聋人大学生与健全学生一起学习。共同进行各项专业学术交流活动,如:美术画展、美术作品比赛、学术报告会、学术讲座等;第三在思想教育方面,他们与健全学生一起共同接受各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思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就业教育等。共同开展大学生各项社会活动:社会公益服务活动、大学生艺术节、体育比赛、文艺比赛等;第四在社会实践方面,聋人大学生通过高校美术教育艺术实践,通过到企业、公司进行专业社会实习和参与社会对人才的竞争等活动,美术专业聋人大学生提高了他们对社会发展的认识水平,提高了对自己的认知能力。调查发现,高校美术教育的学习与生活环境帮助聋人大学生走出了过去聋校的“聋人群”办学模式给他们带来的封闭影响,拓宽了视野,在开放、竞争的环境中,他们逐步适应大学生活,增强社会交往能力,寻找到自我发展空间,树立起更高的人生发展目标。
(2)高校美术教育发挥聋人大学生潜能,增强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挖掘残疾大学生的潜能,使其能力得以充分发挥,以弥补身体残疾带来的学习困难,是残疾大学生完成学业的必要保证。聋人大学生由于听力障碍,他们具备了两方面特点:一方面他们有比健全人更敏锐的视觉观察力,对具体形象物体感受力强,有良好的模仿和动手能;另一方面由于做事不受外界干扰,注意力比健全人更集中。而美术教育正是以技能训练和动手制作为主体的学习。实践证明,高校美术教育根据聋人听力障碍和与人交往困难的实际情况所开设的各类美术专业,是适合聋人生理特征的高等教育形式,它使聋人大学生的聪明才智得到进一步发挥,潜能得以充分施展,在接受高校美术教育中,他们尽情享受着美术创作成果带给他们的快乐。
在学习方面,高校美术教育有助于聋人大学生解决由于文化基础薄弱,信息量少导致的学习能动性较差的问题。在教学中,一方面,教师通过美术作品进行启发式教学和课堂作品评议等形式,营造温馨的学习环境,建立活跃的课堂气氛,以减轻聋人大学生学习的压力,增强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和自觉学习的愿望,使聋人大学生的学习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另一方面,教师通过组织学生进行美术作品的研讨,经常展出他们的美术作品和参观美术展览等形式,帮助他们提高不断进取的信心,在交流中找到学习中应解决的问题,明确新的学习目标,使聋人大学生逐步成为学习的主体,不再是学习的被动接受者。
(3)高校美术教育培养聋人大学生思维分析能力。思维过程是运用储存在长时间记忆中的知识经验,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分析,综合与概括。分析指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各部分或各属性特征,综合则是把各部分或各种属性特征结合起来。在高校美术教育过程中,从写生画对物体的观察方法到具体再现,从美术作品的创作构思到表现手法,从色彩搭配到肌理效果的运用等等,始终贯穿着分析与比较、综合与概括的思维过程,贯穿着从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的美育理念。例如写生画中运用透视知识学习静物结构素描,在对各种物体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的基础上,才能明确画面的重点表现物体,明确画面的整体要求,完成画面。
高校美术教育通过对学生专业基础的培养,美术作品创作培养等,提高了聋人大学生思维分析能力。随着学习不断深入和阅历增长,这些能力的提高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成长,为他们在今后人生道路上能正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起到了重要作用。
(4)高校美术教育造就聋人大学生成为创新人才。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只有创新社会才能不断发展,而创新人才正是这个时代最宝贵的财富。美术聋人大学生由于听力障碍,他们获得的信息量少,且不系统,在学习与生活中存在着“向师性,依赖性”,创新意识明显薄弱,创新能力较差。高校美术教育正是不断挖掘聋人大学生的潜能,积极引导聋人大学生的创作热情,充分尊重他们的个性发展,保护和激发他们的内在创新意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提供各种方法和途径,培养学生探索和创新能力。美术作品的形成就是创新思维过程的展现,艺术设计创作、陶艺作品创作、手工艺品创作、动漫艺术作品创作、油画创作等等无不如此。
在高校美术教育中,不同的专业有自身特定的创新思路与创新思维表现,有个人艺术风格创新表现,这些对聋人大学生都提出了不同的创新要求。通过几年的高等美术教育,聋人大学生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创新思想不断发展。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得到提高,逐步建立起“常人可为己也可为”的信念,成为社会所需的创新人才。
(5)高校美术教育全面提高聋人大学生素质。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指的是人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通过教育和实践活动发展而来的人的主体品质。
首先,高校美术教育对聋人大学生进行政治思想素质教育,把育人和做人的教育放在首位,培养他们的正义感、高尚的情操和坚强的意志品质。高校美术专业聋人大学生在校期间,要接受政治思想理论教育,先进人物先进事迹教育,入学教育,要参加青年团、学生会各种活动等等。在高校学习美术期间,聋人大学生的政治思想水平和个人素质不断得到提高,身心发展不断得到完善。
其次,高校美术教育提高聋人大学生专业和科学文化素养。从入学教育开始高校美术教育就引导聋人大学生了解专业的发展,树立专业意识,培养他们热爱自已的专业,积极参加各种专业学术活动,通过专业学习,专业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在文化素质方面,高校美术教育要求他们要博览群书,具有较广的专业和文化知识。聋人大学生经过学习,扩展了知识结构,形成了学习的自律性,综合知识素养有所提高,由一个懵懂少年逐步成长为知识青年。
第三,高校美术教育加强了聋人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聋人大学生面对学习、生活与就业压力,需要建立自信、自尊、自立、自强的健康心理素质,才能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高校美术教育在人才培养中,一方面在学习上教育他们克服困难,不断总结经验,提高他们的专业和文化水平;另一方面在生活上培养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成为自立自尊的人。聋人大学生通过高校美术教育的培养,自信心得到加强,心理状态得到积极发展,心胸宽广,自强不息。
第四,美术教育是视觉审美教育和陶冶情操、美化心灵的教育,它深刻反应了素质教育的内涵,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着积极有效作用。
总之,高校美术教育招收聋人青年上大学,体现了我国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发展观,体现了人人享有受良好教育的权利。在社会科学发展中,高校美术教育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残疾人办学和教育规律,加大对残疾人的人才培养力度,提高残疾人人才培养质量,使残疾青年由社会的扶助者成长为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在国家经济建设中发挥他们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吕淑惠.浅谈加强残疾大学生的素质教育[Z],中国特殊教
育,2006(5).
[2]汪伟.高等特殊教育呼唤创新教育[Z],中国特殊教育,2004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酒店管理专业;本科层次;实践教学体系
近年来,多元智能理论在我国的艺术教育、特殊教育领域得到了传播与推广,并逐渐渗透至普通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而高校本科层次的酒店管理专业具有突出的应用性特征,旨在为酒店行业培养符合其需求的中高级管理人才。然而,各高校虽然在人才培养模式的选择、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甚至师资队伍的建设等诸多方面探索出了新的路径,但收效甚微,专业人才的就业仍局限于基层服务岗位。因此,笔者旨在以多元智能理论的视角探讨现行的酒店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以期从中发现新的路径,为本科层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真正实现启发思路。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内涵
多元智能理论是在20世纪80年代由美国哈佛大学的霍华德•加德纳教授提出的。在此项理论诞生前,单一智力构成理论曾长时间的占据着主导性的地位,意即人类的智力是由语言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整合构成的,最终反映出人类的聪明程度。虽在此之后,有众多学者探索着二维、三维等多重智力构成的相关理论,但霍华德•加德纳教授认为:人类的智能是在一个或多个文化背景中被认为是有价值的、解决问题或制造产品的能力[1]。并在界定该定义的基础上,于1983年《智能的结构》一书中正式提出多元智能理论,即人至少具有七种智能: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智能和自我认知智能[1]。至此,多元化的人类智能的构成理论和实践检验成果逐渐展现在学者和教育者面前,在各层次的教育学领域中不断发挥着独具影响力的作用。我国教育学界于20世纪80年代初识多元智能理论至今,在艺术教育领域、特殊教育领域都进行了研究与实践。随之,在普通教育领域的中、小学教育中推动了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今天,针对高等教育的探讨越来越多,多元智能理论也渐渐作用于专业人才培养的探讨与研究范畴中。
二、现行酒店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成与运行
(一)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容构成
各类高校设置的酒店管理本科专业旨在为酒店行业培养符合其岗位需求、具有成熟的基层服务经验的中、高层管理人才。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虽强调本科层次的理论性,但用以积累基层经验的实践教学必不可少。通过设计不同类别的实践性课程,使之共同构成酒店管理专业由局部到整体、由课堂至课余的完整实践教学体系。如表1所示,酒店管理本科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由纯粹实践性的专业课程、理论课程中的实践环节和课余的第二课堂实践环节三部分构成,其中,以前两个类别所占的比例较大,第二课堂实践环节由于受到教学理念、场地、设施设备等条件的限制与差异的影响,在本科类院校中所占比例尤其少些。
(二)实践教学体系的运行现状
三个不同的构成要素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分别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从而推动着实践教学体系循序渐进地运转,这一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各本科层次高校中的运行方式为:第一,通过所开设的专业理论课程中实践环节的设计,实现每一门课程的模块式实践教学,帮助学生们逐步形成对酒店管理的整体框架及主要构成要素的分解性实践体验;第二,通过第二课堂实践环节提升学生的专项实践应用能力,并伴随着主题内容的专业化、深入化,逐步将单一实践转变为综合实践能力的提升与锻炼;第三,通过不同形式的专业见习、专业实习,将之前的零散模块整合起来,在见习和实习体验中,融合过往不同课程设计的实践环节中涉及的酒店服务与管理的各项目活动经验,最终构成完整的实践体会,并在此过程中积累行业经验、熟悉行业运行模式、明确个人职业发展目标,实现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应用性终极目标。
三、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酒店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的问题
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虽因不同本科院校教学理念、实践教学具体开展形式的差异会有所不同,但该体系中的内容、模式经过多年的探索已基本趋于成熟稳定,并在运行过程中逐步体现出实践性与创新性,提高了学生的主动实践意识,将本科层次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宽泛化,使之更加能够准确地满足酒店行业的用人需求。但是,“培养中高级管理人才”的目标却迟迟不能实现,以多元智能理论的视角审视现行的实践教学体系,能够发现以下问题:
(一)教学目标的狭隘性影响管理意识的引导
尽管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中,我国逐渐确立了三维教学目标,即: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且这些目标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中均有明确要求,但无论是宏观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或是微观的某一门课程的实践教学目标,在设置时会更多的强调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将学会什么技能、学会理论如何应用于实践作为重要的学习目标,因而引导学生们进入被动学习的误区,欠缺主动发现、质疑、创新的意识和能力。事实上,在酒店管理、尤其是中高级的管理工作中,主动发现问题而非被动地被宾客投诉,才能实现前馈控制,将可能出现的问题预先解决,不断编织出完整的管理网络。
(二)课程设置的单一性影响对学生不同角度管理能力的发掘
尽管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必不可少,但完成实践教学目标所依托的课程却较为局限。专业见习与专业实习成为具有举足轻重作用的实践教学体系下薄弱的两门“专职”课程,且在部分院校中仅有的两门课程教学还流于形式。这与多元智能理论中的多元化智能表现的理念刚好背道而驰,通过简单的两门课程、甚至是缺少精心设计的形式化课程,能够表现出的每个学生的亮点极为有限,因而不仅会影响酒店企业对学生的判断,更加会因片面认识削弱学生对酒店行业的积极性,相当于在酒店行业与专业人才的双向选择通道上设置了障碍。以笔者在2014年进行的一项内蒙古高校本科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心理与行为调查中的相关数据表明,影响学生初次就业选择的个人因素中,实习经验以27.06%的比例位居第二,仅次于占44.70%的个人兴趣因素。由此可见,仅以形式单一的一、两门实践课程作为实践教学体系中的核心课程,势必会影响实践的效果。
(三)教学形式的大众化影响个性化管理特质的培养
大众化的高等教育时代使得高校的教学现状都呈现出集中化、大班型,这也必然导致教师教学过程中的少停留、满堂灌现象,真正能够将酒店管理专业理论课程中的实践教学环节分配至每一个学生的可能性少之又少。因此,无论学生的特点、潜质如何,同样的课程,不同的班级、年级,在开展实践教学时都以相同的形式,泛泛而谈。突显出了那些语言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表现力较好的学生群体,而具有其余特质的学生却不能在形式相同的若干门课程的实践中准确地表现自己,在见习、实习活动中,亦是如此。
(四)教学过程的浅表性制约学生对管理层次的探索
课程设计,是教师对待课程的态度、能力、创新性的直接体现。只是一味地通过单向灌输的方式完成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不讲究教学的过程与方法,仅实现了目标的三分之一。本科层次的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如果仅达成知识与技能的传授目标,学生们达到的亦仅为基层服务岗位的专业水平,始终无法在毕业后的短时间内达到中高层管理岗位的要求。以专业见习为例,本科层次的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在开展此课程时,仅带领学生进行浅表性的行业参观,走马观花式地了解酒店基层服务岗位的工作状态,学生对行业的认知也就只能停留在片面的对客服务印象上,无论对下一个模块的实践,还是对日后整体的专业实习都会带来狭隘的理解和影响。
(五)教学评价的局限性削弱了实践教学的创新作用
因为实践教学形式的大众化,过多的个体在同一形式下开展实践活动,首先导致了教学评价的大众化局限;其次,实践教学的评价体系过于传统,导致只有按照指定的时间、地点、标准与要求顺利完成教学实践,才有可能在课程评价中获得优秀的评定,无形之中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最后,就事论事式的教学评价,从客观上打击了学生展现综合智能的积极性,缺少对实践教学中对联想式学习模式的鼓励,实际上就是对多元智能理论的否定。以专业实习为例,只有在实习中遵守纪律、勤劳刻苦、顺利完成岗位既定工作才会在此门课程的评价中获得肯定,相反,利用专业实习中的观察与思考,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却并不能在任何一门课程的评价中获得优势,甚至利用专业实习中的经验积累实现自主创业,甚至会被扣上不务正业的“头衔”,进而影响专业实习课程的评价成绩。因此,教学评价的局限性无形之中削弱了实践教学能够激发的潜在管理者的创新意识,阻碍了学生对管理能力提升的初步尝试。
四、酒店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途径
在现有的实践教学体系下,在确保完成基本的知识、技能目标的基础上,为了能够更加准确地实现“酒店行业中、高级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如图1所示,本科层次的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有必要进行优化调整。
(一)教学目标的设置应多元化
实践教学也应同理论课程一样,形成多元化的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的掌握是基础,将掌握的知识技能转化为专业能力是核心,职业道德与素养的培养是保障。其中不仅包含了酒店行业基层服务岗位对于人才的需求要素,更能够通过专业能力与素养的提升,挖掘不同学生个体的智能特质、创新才能,更加有利于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展现个性化。
(二)专业课程的设置应多维度
1.完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将原有的三部分实践类课程的内容进一步优化,使实践课程的设置渗透至四年的教学中。例如在大学一年级的酒店管理概论等入门课程中设置见习实践环节,带领学生们初识酒店行业,形成感性认识;大学二年级通过设置关于前厅或餐饮等核心运营部门专业课程的实践环节,引导学生们熟练掌握酒店主体运营部门的岗位实践;大学三年级设置人力资源、市场营销等专业课程的实践环节和管理岗位专业见习,帮助学生更多地了解和学习酒店二线运营部门和部分管理岗位的岗位实践;大学四年级安排专业实习,并将之分解成服务岗位实习与管理岗位实习两个阶段,准确引导学生将之前的零散模块整合化。2.注重课程群式的实践课程设置。运用系统化的理念,将本科层次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分解成若干其所必备的能力与素养并进行逐条罗列,围绕每一条要素设置一个课程群,当每一个课程群的课程修读完毕后,学生必然掌握某一类技能或某一类管理模式,若干个课程群全部修读完毕后,人才培养目标即能够实现。同时,学生也可在选修课程中根据自身智能特点扬长避短或取长补短,有针对性地集中修读某几个课程群内的课程,也能为职业规划的实现做好课程支撑。
(三)教学过程与教学形式的设计应在逐层深入
中关注个性化在实践课程体系完善的基础上,围绕每个课程群实现多重教学目标循序渐进、逐个击破的教学过程设计,将专业实践从基层服务岗位拓展至管理岗位、从一线拓展至二线,为学生在行业内的中高层管理岗位就业积累实践经验;同时,通过由浅入深的教学过程渗透,更加有助于每个学生主体在基本智能要素的发展,并且更加有针对性的发挥个人所长。而为了实现教学过程设计的效果,实践课程或环节的教学形式应基于学生情况注重创新。1.项目化教学法的运用。将各实践教学环节或任务以项目管理的思路组建学生项目团队,开展项目活动,贯穿项目管理,确保项目目标的实现。以团队协作的形式、项目管理的方式开展实践教学更加有助于学生准确地认知自我,找到自身的不足,亦能在团队中发挥出个性化的优势。且这种团队工作状态在酒店行业中尤为常见和推崇,因而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职业素养。2.能力本位教学法的应用。能力本位教学实质上是能力的整合简称CBE(Competency-BasedEducation),是以胜任岗位要求为出发点的教学体系[2]。它强调某一岗位工作能力目标的实现,并在这一理念下,主张课上课下的情景教学训练,将情景模拟的全过程交由学生进行,教师仅负责情景的设定、任务的分配,以及效果的评价。在这样不同的情景设定中,或在同一情景的不同学生演绎中,学生可充分展现个体或团队特点,也能够达到同一工作岗位多重能力提升的目标。(四)教学评价的设计应具备广泛性实践教学本就属于灵活的教学体系范畴,因而评价的标准和方法就不宜过于呆板。评价的标准可结合实践效果、创新性、团队协作与管理、实践总结的深入程度等几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评价主体除了在校的任课教师外,实习和见习的酒店企业相关管理人员也应成为重要的评价团队组成部分;而评价方法也应在注重定性评价的同时将以上标准细分量化,既保证教学评价的客观性,又易于帮助学生发现个人和团队的不足之处,进而确定日后努力完善的方向。同时,实践教学评价的结果应与学生的奖惩体系挂钩,尤其侧重激励措施,例如将评定的优秀实习生与学生的就业岗位提升相挂钩,鼓励了优秀的学生选择在行业内就业,也为其就业岗位的层次提升奠定了基础。
总之,实践教学体系在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本科层次的专业人才培养能否更加准确地实现培养目标———培养中高级管理人才,扮演着尤其重要的角色。在酒店业转型且加速发展的今天,除了酒店企业的管理者们需要思考如何能够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作为肩负着社会责任的各高校,更应主动顺应社会及行业需求,为长久困扰着供求双方的、酒店中高级管理人才培养的难题寻找多角度的解决办法。多元智能理论的视角,为这一问题的解决开辟了新的思路,也希望能够从一定程度上解决现存问题。
作者:包永宏 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M].新华出版社,1999:245.
[2]李艳.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旅游高等教育研究[J].时代人物.2008(10).
[关键词]多样化合作教育 产学合作 应用型大学
大学生就业的严峻形势已受到当前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成为制约学校持续发展的瓶颈,有关部门必须对此下大力气研究,尽快缓解这一问题。近几年来,北京联合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一直较好,2003年至2006年,北京联合大学的本科毕业生人数分别为2588人、3385人、4128人、4722人,就业率分别为94%、97%、96%、96%,均高于北京市高校的平均就业率。毕业生就业情况好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北京联合大学多年来坚持应用型大学的建设方向,坚持产学合作教育的道路。从宏观上看,北京联合大学合作教育的规模较大,近几年学校先后与106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学校的合作教育有着明显的多样化趋势。
本文以北京联合大学为典型案例,分析建设多样化合作教育的意义和基本建设原则。
一、多样化合作教育实例
合作教育(Cooperative Education)的基本理念最早出自于美国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其内涵是:“合作教育是一种以职业为导向(career oriented)的教育模式,它的目的是让学生及早地具备进入职业生涯所需要的基本素质。”世界合作教育协会在 2000年对合作教育的解释是“合作教育将课堂上的学习与工作中的学习结合起来,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与之相关的、为真实雇主效力且通常能获取报酬的工作实际中,然后将工作中遇到的挑战和增长的见识带回课堂,帮助他们在学习中的进一步分析与思考”。根据国外专家们的解释,这里的“合作”是指学校、学生和雇主三方的合作,这里的“工作”是指与普通职业人一样的真实的工作(real work experience)。根据上述合作教育的内涵解释,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和近几年迅速发展起来的应用型本科院校都把合作教育作为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和主要内容,积极开展各种类型的、多样化的产学合作教育。北京联合大学就是一个典型代表。
北京联合大学多样化的合作教育,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合作层面多样化
1.合作建设学院。北京联合大学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建了多个学院,如1989年,学校与北京焦化厂进行合作共建化学工程学院;2000年,学校与人民日报所属的北京诺贝广告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全国第一所公办的广告学院;2001年,学校与中国残联合作创建了北京第一所高等特殊教育的学院——北京联合大学特教学院,又与香港著名爱国企业家李嘉诚先生及其下属的香港长江实业、和记黄埔集团合作,创建了北京听力语言康复技术学院;2004年,学校与网通集团合作创办了网通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2.合作建设专业。学校现有专业中,绝大多数与相应的行业、企业建有合作共建关系。如:与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全球华人保险行销集团等企业合作共建“保险营销”专业;与北京市档案局合作共建“档案学”专业;与中华老字号企业——同仁堂集团合作创建“制药工程”专业;与顺义区和北京现代汽车控股公司合作共建“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等。
3.合作建设课程。北京联合大学与行业、企业合作,广泛开展课程建设。机电学院与企业合作完成了《生产线与维护技术》等10门工程训练课程的开发建设,共同编写教材,共同制定课程评价标准。广告学院组成“双师型”教材编委会,第一批《应用广告原理》《创新思维方法》等教材已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第二批《企业形象导人》《广告设计与制作》等四本国家级“十五”规划教材近期也已出版。师范学院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吸收了美、英、法、韩、日和香港等服装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进行教学改革,增设了“服装品牌设计”“服装展示设计”“服装参赛设计”等与产品、商品、市场真正结合起来的课程。
4.合作进行教学内容与考试方法改革。北京联合大学在应用性教育的教学与考试改革中,普遍纳入了行业标准。学校成立了考试中心,组织学生参加职业资格项目培训与考核。现在许多职业资格标准已成为专业教学要达到的必须要求,成为教学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环境科学本科专业的学生,在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学习内容和行业认证的实践条件训练后,就可以获得行业颁发的“化学检验(室内空气质量检测)”职业资格证书。服装设计专业以课程方式组织学生参加行业举办的大赛,连续多年获得国际性、全国性大奖。烹饪工艺与营养、物业管理、秘书等专业积极参与制定国家或相关行业的职业资格标准,并首先将制定的标准作为自己专业学生职业技能考核的必须要求。
(二)合作模式多样化
1.全面合作办学模式。学校在专业调整、教学计划制订、课
程建设、教学设施建设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开展与企业的全面合作。与企业共建的学院大多采用这种模式。例如,北京联合大学广告学院的院长由人民日报诺贝广告有限公司总经理亲自担任,在北京工商行政管理局和北京广告协会的大力支持下,作为总经理的院长利用行业企业的资源与条件,进行学科专业建设、课程建没、师资队伍建设、实践基地建设等各项建设工作。
2.产学研一体化模式。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是这一模式的代表。学院的学科专业建设和教学方法改革,围绕企业的实际需要进行。学院的课程建设,借重于相关学科理论与方法,研究和总结企业的实践经验,概括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和能力构成样式,开发出创新的课程。学生的实践训练不仅是到企业参与接待、管理和经营活动,还参与企业的科研题目。学生与企业合办了管理咨询服务公司和专业培训学院,通过面向行业培训的合作项目,不断丰富和深化合作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3.“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订单式”人才培养是北京联合大学校内较为多见的一种合作教育模式,其别突出的有机电学院与顺义区及现代汽车有限公司合作创办的“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等专业。校企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利用双方资源,共同实施人才培养,企业定向接纳专业毕业生,落实了毕业生就业。
4.“双证书”合作模式。学校与行业合作,将相关行业的职业资格证书培训与考核纳入专业的教学计划,作为学生必修的课程和毕业生必须具备的条件。如应用文理学院与“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的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中英合作项目办公室合作建立了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NVQ(英国伦敦工商会考试局)的“行政管理”国家职业标准考评中心,将“行政管理”资格标准纳入专业的教学计划,对专业学生进行职业资格培训与考核,使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教育的内涵相衔接与对应,毕业时学生同时获得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
(三)合作渠道多样化
与北京联合大学合作的对象有国营、私营、中外合资、外国在华、境外的行业、企业;有教育、科研等事业单位;有国家机关、政府部门等。合作教育打通了学生今后就业的渠道,通过这样的合作使学生及早地具备了进入职业生涯所需要的基本素质。如应用文理学院法学专业的毕业生实习都安排在北京市各区县法院、市中级人民法院、律师事务所等长期合作的单位,学生毕业后有相当大的比例留在这些单位,许多人已成为业内的精英和骨干。
(四)合作内容多样化
合作内容主要有:合作建设学院,合作建设专业、合作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合作建设研究院所、合作建设培训中心、合作建设分校区、合作进行技术开发、合作完成科研项目、合作培养研究生等。如:应用文理学院“经济地理与城乡区域规划”专业利用产学合作的渠道,创办了“首都购房在线”网站,直接参与北京市房地产交易与经纪服务。
(五)合作形式多样化
学生去合作单位进行实习、实训的方式有定岗、顶岗、轮岗等多种。实习考核的方式有撰写市场或社会调查报告、撰写实习报告或技术策划书、由实习单位写出实习鉴定、由实习单位填写综合测评书、完成毕业设计等。
(六)合作功能多样化
合作建设项目的功能经不断开发,具有多样化功能。北京联合大学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功能开发后,不仅是“学生专业技术能力的培训基地”,而且成为“企业技术人员培训基地”“企业技术难题研究基地”“专业技术能力和职业资格认证的鉴定基地”,等等。如旅游学院餐饮实训基地不仅是“烹饪工艺与营养”“餐饮管理与服务”等专业的实训基地,还是提供学院师生和来宾享用正宗西餐的场所。
二、多样化合作教育的意义
大量实践证明,合作教育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和必由之路。进一步说,多样化合作教育对于全面推动应用性教育的发展和加快应用型大学的建设,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
(一)多样化合作教育更有利于提高学校适应社会人才需求变化的能力
缩小学校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的人才之间的差距,培养出适应性强、受社会欢迎的应用型人才,是应用性教育要着力解决的重要课题。各种市场调查和社会人才需求预测,为学校对应用型人才规格的设计和相应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宝贵的信息,提高了应用性教育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但是,市场调查和人才需求预测毕竟属于宏观层面的信息,且往往带有某种局限性和滞后性。传统概念的合作教育触及社会面较窄,且深度不够。社会经济的发展,质量、效益要求的强化,中小企业数量的增加,使每个企业接纳的学生数减少,大学生主要集中在众多中小企业。建设多样化的合作教育,学校从更大范围,以多个层次、各种模式、不同渠道、各样形式丰富内容,与众多的行业、企业进行直接的交流与合作,可以及时得到更具体、更详实的微观层面的人才需求变化信息,弥补了宏观层面人才预测的不足。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人才信息的科学结合,才是从根本上提高应用性教育的实用性与针对性的有效途径,才能不断地指明应用型大学的改革发展方向。北京联合大学正是依据可靠的人才需求信息,进行专业调整,制订教学计划,加强课程建设,使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据学校发出的问卷统计,用人单位对北京联合大学毕业生的总体满意率为85.7%。
(二)多样化合作教育更有利于学生潜能的开发
人的智能是多元化的,每个人的智力都各有特点,环境和教育对于能否使这些智力潜能得到开发和培养有着重要作用。当代大学生所接受的基础教育基本上是应试教育,潜能并没有得到充分开发。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使得学生的数量增加、生源多样化。每个人的成长经历、性情、喜好、脾气、秉性各不相同,同一个教育环境、同一个教学内容、同一个教学方式再也不能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了。新知识的接受是具个性色彩的,是一种自我经验的建构,是将大学所传播的知识纳入个体的知识体系的过程。多样化的合作教育,不仅使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更具应用性和针对性,更重要的是给学生提供多种实习、实训的环境,提供多种实习、实训内容,提供更多参与应用性课题研究的机会,接触更多的公司企业,增加了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特长进行选择的机会和可能,帮助学生较快地找到自己发展的潜力所在,较快地激发起自己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有意识地按一种理想的人格模型来发展自己。只有在这种理想的人格设计和追求中,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开发,才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变化,才是社会真正欢迎的人才。北京联合大学多样化合作教育,使一些学生的潜能得到有效开发,职业素质迅速提高。如机电学院与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北京华德液压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合作教育的协议34个,使学生在校期间就有机会、有条件接受各类职业素质的培训,近几届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均为100%。
(三)多样化合作教育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能力是靠教育、培养、训练、磨砺和激励出来的,创新能力也是如此。根据以往的实践和总结,我们可以用四个字概括培养创新能力的途径,即“学、练、干、恒”。能力因素由认知因素和非认知因素构成,其中非认知因素的影响尤其不可忽视。对学生的认知因素可以通过校内培养教育来提高,但是大部分非认知因素的培养,则要通过直接接触社会,通过社会实践,在培养学生做人、做事的过程中才能形成。多样化的合作教育,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实习环境和实训内容,而且通过各种合作关系、合作模式和合作内容,把学生直接推到了科研、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实训的强度增加了,要求提高丁,经历复杂了,使学生提前经受各种酸、甜、苦、辣的社会实践,帮助他们增加劳动观念、吃苦精神、社会责任感,教会他们如何经受挫折,如何进行人际交往,如何迎接社会挑战,帮助他们积蓄创新、创业所需的各种素质,提高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2003—2006年,北京联合大学组织了较大规模的毕业生跟踪调查和校友访谈活动,受访者是近30年来培养的10万名毕业生中的代表,调查访谈中发现,毕业生中有许多人已成为成功的创业者。尽管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走的是就业、创业的道路,但也可以看出学校长期重视合作教育、逐步建立多样化合作教育所起的效果。创业教育是建立在素质教育基础上,以创新力和创造力为基本内涵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在多样化合作教育的基础上发展创业教育,可以更有效地提高创业教育的质量,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这不仅可以有效拓宽大学生就业的渠道,而且对减轻社会就业压力具有重大意义。
三、多样化合作教育长效运行机制建设的基本原则
关于多样化合作教育可以总结出多个建设原则。分析北京联合大学建设多样化合作教育的实践,我们发现,多样化合作教育长效运行机制的建设至少应遵循下面三条基本原则。
(一)学校、学生、企业三受益原则
传统的单一模式合作教育,学生的实习、实训往往是同一个班级在同一个环境中,以同一个方式完成同一个内容,学生必须服从学校的统一安排,实习、实训具有明显的被动性。尽管学生也受益于合作教育,但学生的利益往往被划归到学校一方。在这种情况下,校、企双方实现“平等互利”成为合作教育的重要原则。同时,教育成为一种服务,学生成为学校的主体,被动性的实习、实训已经不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取得符合自己个性特征的工作经验和工作经历,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和职业素质,增大毕业后获得满意工作的机会,已成为大众化教育背景下大学生参与合作教育主要的驱使动力。多样化合作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多样化的应用型人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学校、企业“平等互利”的原则必然转变发展为学校、学生、企业“三受益’’原则。北京联合大学为了保障学生在多样化合作教育中的利益,除了在全校建立资源共享的管理机制外,也努力将有关内容写进合作协议。如:北京联合大学机电学院(甲方)与北京劳动保护研究所 (乙方)的合作协议中,有这样两个条文:“甲方根据乙方需要向乙方推荐优秀毕业生,供乙方选择录用,乙方在符合专业需要的前提下优先录用甲方所推荐的学生”,“甲方、乙方结合双方需要每年确定2-3个课题,双方合作指导2~3名应届毕业生的毕业设计”,以此来保障学生的利益。
(二)校企间诚信友好的伙伴原则
北京联合大学在合作教育的实践中发现,合作教育仅依靠校、企之间签订的项目合同或有关协议,往往只具有短期效果,并不能解决双方长远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建立多样化合作教育长效机制,校、企必须建立诚信友好的伙伴关系,变单纯的“合同关系”为“合同+朋友”的关系。学校是合作教育的主要组织者,学校要充分挖掘教育资源潜力,竭诚为企业服务。同时,要定期把教师、学生、合作企业组织在一起,举行研讨会,提供交流机会,把握市场脉搏,帮助企业解决难题,增进友谊,共同推动合作教育的开展。在校内,由于多样化合作教育涉及企业较多,与企业伙伴关系的建立与维持主要依靠学院、系、甚至专业层面的领导和教师,因此在建立多样化合作教育中,要扩大学院、专业的合作教育自主权,调动各个层面的积极性。北京联合大学设有校级合作教育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校领导进行宏观调控,各学院有着充分的合作教育自主权。这样的机制,在学校多样化合作教育建设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原则
解决大学生就业及社会就业压力的根本在于岗位的增加,而就业岗位的增加则在于就业者不断提高的创业能力。快速发展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必然要求,而创业教育需要模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合作教育来支持。知识经济最需要的是具有创造能力的人才,而人才的创造性源泉则来自于人所具有的丰富个性。个性化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未来取向。对于合作企业来说,也需要根据市场经济及科技发展情况,进行技术更新和管理策略调整,其合作需求也处于动态变化中。多样化合作教育的建立与不断的改革发展,是学校、学生、企业共同的利益需求。与时俱进的创新原则是推动多样化合作教育持续发展的灵魂。
[参考文献]
[1]李进,陈解放,等.上海高校的合作教育理念与实践探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M].沈致隆,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
[3]王洪才.大众高等教育论[M].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4]匡长福刷新原理及应用[M]北京: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2004.
我们要在竞争中站稳脚步,也要向其他同志学习,取长补短,相互交流好的工和经验,共同进步,争取更好的工作成绩。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最新会计工作总结模板,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最新会计工作总结模板120--年已至年尾,总结每年的财务会计工作,总有许多的认识和感慨,这些也正是督促我前进的东西。首先,我非常感谢公司领导能为我们提供这次锻炼自我、提高素质、升华内涵的机会,同时,也向一年来关心、支持和帮助我工作的主管领导、同事们道一声真诚的感谢,感谢大家在工作和生活上对我的无私关爱,一年来,我基本上完成了自己的本职财务会计工作,履行了会计岗位职责,现就我20--年财务会计年终工作总结作如下述职,请予以评议:
回顾既紧张而又充实的一年时间,感觉到这是我个人工作、学习和生活上收获最大的一年,企业财务会计工作是一项专业相当强的工作,作为财务人员,必须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借助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才能搞好企业财务核算工作,这也是一名财务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至此,我遵照《会计法》、《企业会计制度》学习了初级会计实务、经济法基础财务知识、管理制度等,又压力才有动力,紧张而又充实的工作氛围给予我积极向上的工作动力,每当工作中遇到棘手的问题,我都虚心向师傅和身边的同事请教,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我深知财务会计工作始终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个角落,对于企业来说是相当重要的,从原始凭证的审核、记帐凭证的填列、会计帐簿的登记,到最终生成准确无误的财务会计报表,为相关领导部门了解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本和现金流量,并据以做出经济决策,进行宏观经济管理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数据信息,当然,作为我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原则,每个月末及时收取各项目部工程量报表、材料明细帐、登记资金回收台帐、按时发放职工生活费、坚持填报各项目部经济活动分析报告、每个季度末统一装订记帐凭证、材料盘点表,做财务档案资料的管理工作,尽职尽责,认真完成自己份内的事情,此外协助各个项目部尽我所能去做工作,仅锻炼了我的责任心,也锻炼了我的耐性,我以热情的工作态度来增强素质,以优质高效的工作成效来树立形象。
回顾自己这20--年来的工作,虽然围绕自身职责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公司要求、同事们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尤其是业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我决心以这次述职评议为契机,虚心接受评议意见,认真履行本职工作,以更饱满的热情、端正的工作姿态,认真钻研业务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及业务素质,争取20--年能继续提高,为企业的财务工作不断努力做出新的贡献。
最新会计工作总结模板220--年,是我从事会计工作的第一年。这一年来,本人在领导及同事们的帮助指导下,通过自身的努力,由一名初涉会计行业,没有任何经验的新人,转变为煤炭销售会计的行家里手,个人无论是在敬业精神、思想境界,还是在业务素质、工作能力上都得到很大提高,圆满地完成了领导赋予的各项工作任务,并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绩,现将本人一年以来的工作、学习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工作情况
1、加强业务学习,提高工作能力。
我是一名没有任何经验的会计人员,我深知销售会计是一项专业性相当强的工作,在煤炭销售这么重要的岗位担任会计人员,我感到肩头的担子是沉重的,压力是极大的。有压力才有动力,每当工作中遇到棘手的问题,我都虚心向身边的同事请教,直到弄懂弄通为止。同时,为了能熟练应用erp系统,我还利用业余时间自学了《erp系统操作指南之一(之二)》、《erp财务与会计》等书籍,提高了自己的业务水平,丰富了自己的营销理论知识,为更好地做好煤炭销售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20--年1月份,我刚接触erp系统时,每办理一笔业务需要2分钟以上,而现在办理一笔业务只需要不到1分钟,通过自己业务水平的提高,真正为客户带来了方便,受到了领导与客户的一致好评。在20--年11月份,举办的全面质量管理考试中,顺利通过,并取得了优异成绩。
2、勤奋敬业,热情服务。
在销售会计工作中,本人始终以敬业、热情、耐心的态度投入到本职工作中。面对公司煤炭销量大、品种多、结算复杂的情况,严格按照《地销煤统一销售管理办法》、《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煤质运销部地销煤财务管理办法》的规定,从煤炭销售收入做原始凭证到审核、装订,记账凭证的填列,以及增值税发票的开具等等,都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每项工作都一丝不苟,做到了账清、账实、账表相符、账薄整齐。遵守财务保密制度,对未公开的煤炭价格、财务数据严格保密,决不泄漏。积极协调与计财部、银行、税务等部门的各项工作、各种关系。
3、工作敢于创新,提高工作效率。
本人积极配合本班组人员、科领导探索煤炭销售的新思路、新方法。不断规范财务工作程序,简化各种手续。例如:以前开具增值税发票时,一个订单一开,本人和同事积极探索新的工作方法,按厂家、品种将发票合开,然后再打好明细附在上方,既节省了发票的使用张数,又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方便了查找。
二、存在的不足
20--年是紧张而繁忙的一年,自己所取得的成绩,除了自己努力工作外,更主要的是领导的指导和同志们帮助的结果,但这些成绩离上级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还存在许多不足。一是学习的深度和广度还需要加强;二是遇到困难强调客观原因较多,没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上述不足,自己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将认真加以改正。
最新会计工作总结模板3时间如梭,转眼间又将跨过一个年度之坎,回首望,虽没有轰轰烈烈的战果,但也在集团公司的领导与部门领导的正确指导下顺利的完成了今年的会计工作。按说,我们每个追求进步的人,免不了会在年终岁首对自己进行一番盘点。这也算是对自己的一种鞭策吧。
回顾即将过去的这一年,在公司领导及部门领导的正确指导下,我们的工作着重于内部费用的控管、成本、费用的核算以及对集团下属各公司的会计制度的完善、紧跟公司各项工作部署。在核算、账务处理方面做了应尽的责任。为了总结经验,发扬成绩,克服不足,现将20--年个人工作总结如下:
一、费用的规范管理:
(1)严格按照集团内部费用的规范管理制度对费用进行控制,如小车费用定补到位,差旅费、业务招待费根据不同的省市进行定额补助,填制费用单据时查看发票是否齐全是否有效以及其他费用是否合理,分门别类的核算到每个部门,为方便下年做会计预算时核定每个部门的各种费用打下基础更能清楚的了解每个部门所发生的每一笔费用。
二、会计的基础工作:
(1)规范记账凭证的编制,严格对原始凭证的合理性进行核查,看账实是否相符。强化会计档案的管理,使每一份合同每一份协议甚至公司内部上传下达的每一份文件都逐一装订成册,以便日后备查等。
(2)按规定时间及要求编制集团公司所需要的会计报表,以便领导能及时准确的了解公司内部资金、费用、成本、利润等情况。
(3)每月按时申报各项税金。在集团公司的年中税务审查中积极配合领导完成了往年公司的税务稽查工作。
(4)不断加强对公司固定资产的管理,每个办公室添置什么样的固定资产都按领导签字的申购报告及实物发票入账,核实到每个部门,每个责任人,登记成册入档,以便备查。到期的以及出售给其他单位的固定资产经过固定资产管理模块进行报废处理或者清理处理。
(5)每月按时核算职工的工资及费用,准备无误的统计集团公司及下属各公司的贷款情况,为领导提供最新最准的公司资金信息。
三、会计核算与管理工作
(1)按领导要求对尧治河村宾馆的门市部及餐饮部不定时进行盘点,核算门市部及餐饮部的收入、成本及费用,以便能够及时准确的掌握其经营动态。同时提出了对门市部经营管理的见议,以便日后核算与管理。
(2)正确计算营业税款及个人所得税,及时、足额地缴纳税款,积极配合税务部门使用新的税收申报软件,保持与税务部门的沟通与联系,取得他们的支持与指导。
(3)由于公司以往内部往来管理不严产生漏洞的缺陷,倒至账面数额过大,占用了公司的大部分资金流量,在陆续结算工程欠款的同时,加大了对往来账务的核对与清查,对年限过长的客户往来进行了仔细的核对。
(4)10月份根据公司去年的利润将20--年度的分红款核算并分配到位。支付分红款时严格按照领导交办的事项,将有欠款的扣回后再予以支付。
(5)积极配合工程部对去年及今年的马绵河公路及其它工程进行验收核算。
四、努力完成领导交办的临时性工作
作为基层工作者,我充分认识到自己是一个执行者,无论何时何地领导交办的工作从不讨价还价都能及时并努力的去完成,遇到问题努力去询问,争取让领导满意。
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所谓“天下难事始于易,天下大事始于细”。工作之中再细也难免会出错,在这一年的工作之中还有很多待改的地方:
1、会计会计知识要学的太多,需要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2、努力学习尽快把合并报表的编制原理弄懂,并学之以用。
3、工作中有时会马虎,值得去改进。
新的一年意味着新的起点、新的机遇、新的挑战,我决心再接再厉,努力学习业务知识,在公司领导及部门领导的正确指导下更上一层楼。
最新会计工作总结模板4我校会计根据教育局年初工作计划及本校会计计划的要求,本着服务特殊教育发展的宗旨,以规范、合理、高效使用教育经费、为本校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保障为目标,认真细致开展了工作,在“创新”、“落实”上下功夫,扎实做好预算、经费、支出管理、会计监督、维修等各项工作,为完成本校20--年工作任务作出了一定努力。
一、会计管理方面
1、积极抓好内部会计管理工作,规范了单位收入与支出,促进会计管理有序发展。
2、认真贯彻《义务教育法》,积极落实义务教育界经费管理机制,规范、合理使用了生均公用经费。
3、认真履行学校预算管理工作,严格按照常规预算要求编制收支预算,并按预算执行,全面合理安排各项教育经费,为教育发展提供财力支撑。
4、配合本校会计收支内部审计工作,对学校行政账和食堂账做到了一期一审,并及时上报了审计报告。
5、规范了学校津补贴的发放。
6、做到了以收定支,不负债消费。
7、认真对待学校的维修工作。
根据需要确定维修项目,对小型维修不等不靠,并严把质量关,完善学校教学条件。
二、固定资产管理方面
根据固定资产管理相关规定,加强了学校固定资产的保管、使用和维护。对学校增加的固定资产及时入帐,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核查,保证账表相符,账物相符。今年对固定资产账务重新进行了明细录入,并按国资局的要求,对全校的资产核查,按时完成了国资局组织的三年一次的资产大清理及所有资产卡片录入、账务处理工作。
三、加大经费投入力度
为了用足用好各项教育经费投入政策,学校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切实为特殊教育发展提供了财力保障。
1、争取财政拨款主渠道投入,充分利用政策提供的口子和渠道,争取教育经费。
2、积极筹措资金,争取了社会各界和个人捐资助学,充分发挥了教职工的力量,广泛联系,争取预外收入。
并管好用好来自各种渠道的捐赠、助残款、助学金。
3、力争专项资金,加强了与上级部门及外界联系,争取专项和补助资金对我校的投入。
四、规范学校收费行为方面
1、依规收费。
继续免收学费、杂费、寄宿费,只依法收取了适量伙食费。并加大了伙食费减免力度。
2、规范公示。
坚持了伙食费收取前进行公示,按月收取。
3、规范了票据。
做到使用统一的专用票据,有收有据,一月一开。
五、规范了学校采购工作
凡学校需采购物品属于政府集中采购目录的项目,严格按照教育局出台的政府采购流程进行操作,都按规定办理了采购手续,并委托集中采购机构(政府采购中心)采购。
六、其它常规会计工作
1、凡单位发生的收支及时入帐,并按月做好了各种帐表,并及时对外报送表报。
2、对教育局及其它上级部门下达的需要填报、统计的各种数据、资料等,如实认真地完成,并按时上交。
3、及时做好了票据的购买、领用和核销工作。
4、及时完成了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
此外,不断加强业务的学习、认真领会教育文件精神,积极参加教育局及财政局组织的会计培训,提高了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出色完成了本年度的会计工作任务。今后将继续努力,争取将工作做得更好。
最新会计工作总结模板5转眼之间,三个月的试用期就要过去,回首展望,虽没有轰轰烈烈的战果,但也算经历了一段不平凡的考验和磨砺。一下是我对三个月来的工作总结:实习期的工作可以分以下三个方面:
一、费用成本、客户往来方面的管理
1.规范了低值易耗品的核算管理,全面建立低值易耗品台帐,从易耗品的购买、领用全面跟踪,方便企业更全面的了解这些价值较低物资的分布情况,加强管理。
2.在集团会计制度的基础上规范了华品成本费用的管理,明确了成本费用的分类,重新整理了科目,为加强了项目管理,分门别类的计算实际消耗的费用项目,真实反映当期的成本。
为绩效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3.规范商业公司会计帐套布局设置,根据商业公司特点,设置相应帐套,通过辅助帐中客户、仓库模块的核算使博科软件充分发挥出作用,能够及时有效的反映会计数据,满足未来经营管理的需要。
二、会计基础工作
(1)认真执行《会计法》,进一步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指导,规范记账凭证的编制,严格对原始凭证的合理性进行审核,强化会计档案的管理等。
(2)根据集团的指示,对华品公司会计电算化情况进行了备案,使会计工作符合财政部的需要,更加规范化,为不断提高会计工作质量而努力。
(3)按规定时间编制本公司及集团公司需要的各种类型的会计报表,及时申报各项税金。
三、会计核算与管理工作
(1)按公司要求对商业公司包租的商业地产进行登记、分析,对各项收入监督、审核,制定相应的会计制度。统一核算口径,日常工作中,及时沟通、密切联系并注意对他们的工作提出些指导性的意见,与各分公司、集团会计管理部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2)正确计算各项税款及个人所得税,及时、足额地缴纳税款,积极配合税务部门新的税收申报要求,及时发现违背税务法规的问题并予以改正,保持与税务部门的沟通与联系,取得他们的支持与指导。
(3)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加强会计部团队建设,打造一个业务全面,工作热情高涨的团队。作为一个基层会计工作管理者,注意充分发挥财无部其他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及工作积极性。提高团队的整体素质,树立起开拓创新、务实高效的部门新形象。
(4)作为基层管理者,我充分认识到自己既是一个管理者,更是一个执行者,是集团会计管理部对外的一个窗口。要想做好会计工作,除了熟悉业务外,还需要负责具体的工作及业务,首先要以身作则,这样才能保证在目前的情况下,大家都能够主动承担工作。
新的工作岗位意味着新的起点、新的机遇、新的挑战,本人决心再接再厉,更上一层楼。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将向会计精细化管理进军,精细化会计管理需要“确保营运资金流转顺畅”、“确保投资效益”、“优化会计管理手段”等,这样,就足以对公司的会计管理做精做细。
让我们将事前的忧虑,换为事前的思考和计划吧!今天小编给大家为您整理了2020年学校财务工作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0年学校财务工作总结范文一:我校财务根据教育局年初工作计划及本校财务计划的要求,本着服务特殊教育发展的宗旨,以规范、合理、高效使用教育经费、为本校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保障为目标, 详细内容请看下文学校财务年终个人工作总结。
一、财务管理方面
1、积极抓好内部财务管理工作,规范了单位收入与支出,促进财务管理有序发展。
2、认真贯彻《义务教育法》,积极落实义务教育界经费管理机制,规范、合理使用了生均公用经费。
3、认真履行学校预算管理工作,严格按照常规预算要求编制收支预算,并按预算执行,全面合理安排各项教育经费,为教育发展提供财力支撑。
4、配合本校财务收支内部审计工作,对学校行政账和食堂账做到了一期一审,并及时上报了审计报告。
5、规范了学校津补贴的发放。
6、做到了以收定支,不负债消费。
7、认真对待学校的维修工作。
根据需要确定维修项目,对小型维修不等不靠,并严把质量关,完善学校教学条件。
二、固定资产管理方面
根据固定资产管理相关规定,加强了学校固定资产的保管、使用和维护。对学校增加的固定资产及时入帐,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核查,保证账表相符,账物相符。今年对固定资产账务重新进行了明细录入,并按国资局的要求,对全校的资产核查,按时完成了国资局组织的三年一次的资产大清理及所有资产卡片录入、账务处理工作。
2020年学校财务工作总结范文二:在学校党支部,校委会的正确领导下,在镇财政所的正确指导下,较好的完成了本学期的收支计划,保证了学校的日常工作的顺利进行,现将本学期的财务工作总结如下:
一、努力学习,提高财会人员的政治素质。 财务人员能自学的参加学校的一切政治学习,认真作好学习笔记,不断的提高财会知识和政策水平,能认真贯彻执行执行财务政策,方针、制度,使学校的财会工作能按照国家的政策、法令进行,从而保证财会工作顺利完成学校下达的各项工作。
二、积极工作,努力完成学校的后勤工作 后勤工作将影响到学校的一切工作,学校制定了财务制度和上报审批程序,财会人员要做到账目清楚,下账要字迹工事下账时,对学校血口要做到细致明了,为学校要节约每一分钱,本学期积极配合学校完成了年度收支计划,为学校做好强有力的保障。
三、查找差距,努力做好后勤工作 本年度虽然完成学校的各项工作,但还存在一定差距,如:上缴财政各项款项后,申请却很困难,一时半晌申请不回来,耽误了学校的正常工作,使学校工作受到一定的影响,要想工作做得好,要手勤、眼勤、多动脑筋,要替领导分担一些困难,把后勤工作做好。
2020年学校财务工作总结范文三:去年,学校总务处全体人员克服了工作中的种种压力与困难,在校领导和上级有关主管部门领导及相关人员、相关部门的关心、指导、帮助下,根据学校财经理念和现代管理方式的要求,财务工作严格正规、严谨踏实地工作。全体财务人员始终牢记全校工作一盘棋,以本部门的年度工作目标为中心,通过群策群力,全体财务人员拧成一股绳,发挥财务人员的整体力量,全面完成了年度部门既定的工作目标,并在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报告、内外联系等多方面取得了阶段性的工作成绩,受到学校领导和上级有关部门领导的充分肯定。现将学校财务总体工作总结如下,不足之处还望领导和相关人员在多多包涵的基础上不吝指正。
一、资金筹措、内外协调方面
反映,是财务工作的基本职能之一。财务工作人员必须对学校发生的每一笔经费通过不同的方式、方法进行规范记录,反映在凭证、帐簿和报表中,以备随时查阅。我校财务室已经对日常工作流程熟练掌握,能做到条理清晰、帐实相符。从原始发票的取得到填制记帐凭证、从会计报表编制到凭证的装订和保存都达到正规化、标准化。做到全面、及时、准确的反映。
资金是学校正常教学活动和学校发展的血液,我们开源节流,较大的绥解了学校的资金压力,保证了学校正常教学工作的开展。
在对外联系的过程中,我们坚持始终把学校的利益放在首位,坚持维护学校的整体形象。以年初计划安排的经费为限,尽力使所花费的每一分钱都有回报为基本准绳,时时不忘宣传学校,为学校整体发展尽本部门的最大努力。
二、财务会计核算方面
核算,也是财务工作的基本职能。核算包括成本核算、工资核算、费用核算等等。在费用核算上采取分处室核算,随时都可以查出每各处室每个月实际发生的费用。
(一)精心设计会计核算体系,全面、真实、及时的提供财务会计信息,为领导决策等提供有用的决策信息,得到领导的肯定和赞扬
“凡事预则立”,学校全体财务人员在学校领导和有关专家的指导、帮助下,总结以前年度会计核算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和年度财务工作目标,通过会议研讨、日常交流、向专家请教、向兄弟单位学习和再实践再总结等多种形式,事先根据学校发展目标对会计核算资料的要求,利用现代化的会计核算手段,精心组织、设计学校的会计核算体系和会计信息报告系统。在符合国家正常财务核算对财务工作要求的前提下,利用电化手段设置了财务核算体系,为领导的决策,上级主管部门、财政、税务监督,内部各部门控制使用资金等多方面及时提供了大量真实、完整、有用的财务信息。
(二)坚持会计创新,克服工作中的种种压力与困难,在会计人员较少的情况下办理了大量事项,取得了阶段性的工作成绩。
由于近年来由于学校扩大办学规模,学校财务工作压力日易显现。为适应财政、物价、工商、税务体系的要求,全面维护学校的整体利益,确保学校的利益最大化,在进行账务处理的过程中,一项资产的购置支出不得两次进入成本。总务处在相关领导与有关专家的指导、帮助下,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将原来学校统一按照的核算模式进行分事业支出和经营支出分别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即将学校经营支出的资产购置采用经营核算的模式,分次计提折旧的方式进入成本,为学校节省大量的资金流出,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财务基础。
三、财务会计监督方面
监督,是财务工作的另一项基本职能。首先是每个处室每笔经济业务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监督,不能无意的为一些工作人员创造犯错误的氛围。在这方面,严格按有关制度执行,铁面无私从不放过任何不合理事情;其次是对学校整体资产进行监督,定期进行固定资产盘点,以保证学校财产不受侵害。
总务处全体人员坚持从细微处入手,按国家财务规定对每一笔收支票据的真实性、完整性进行认真审核,严格控制现金的支出,对超过现金限额的支出按国家相关规定严格控制现金的使用。加强财务印章的管理和使用,定期进行资金核对。确保学校资金的安全、完整。进一步加强资产和财务票据的管理,采取专人负责,日常工作中做好各种财政、税务票据的领用、核销、库存等的台账登记工作,每次都向领用人书面交待清楚各种票据的使用规定、注意事项等相关的事宜,及时核销各种票据以确保学校的所有收入及时进行账务处理,坚持财务“收支两条线”,严格实物资产的入库手续,从源头做好学校的财务监督工作。
财务“收支两条线”是学校所有财务工作都必须遵循的一个重要的财务纪律,就是所有的财务收入都必须入学校统一的财务账务,所有的支出都必须按学校事先规定的用款手续办理用款,涉及到财政性资金收支内容的还必须按国家财政性资金收支的规定办理预算外资金的财政专户交存、返还和资产购置、日常大宗消耗的政府采购。做好学校的财务票据管理工作就是做好了财务“收支两条线”的源头控制工作,总务处正是从这一关键的源头控制入手,严格区分学校的收支,做到全年财务收支无差错。受到学校领导和有关上级主管部门领导的好评。
四、经费管理
管理,是财务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能。首先是为领导管理和决策提供准确可靠的财务数据,学校财务室能够随时完成学校领导和各处室要求提供的数据资料;其次是参与学校管理和决策,对学校存在的不合理现象,财务室已经提出合理化建议,大部分已被采纳。
科学合理编制学校收支计划,并对计划过程进行控制和管理,合理配置学校资源,努力节约资金,加强资产管理,防止学校资产流失,对学校财务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监督,积极开展财务分析工作,确保学校财务活动的效益性,开展了预算内经费管理、预算外经费管理和往来款项管理和其他工作。
(一)预算内经费管理工作
预算内经费全部由财政拨款,主要用于职工工资、奖金、离退休费、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和公业务费等开支。主通过以下工作来实现经费管理。
1、及时足额发放职工工资、奖金、离退休费等。
2、按期上交职工医疗保险金、住房公积金。
3、公业务费开支严格执行校长一支笔审批,报销时必须凭原始凭证据实列报,不能以领代报或以借代报,手续不完善、票据不正规和非正常开支的费用,一律不予报销。
4、采购、维修大额开支实行集体研究决定,并签订采购、维修合同,上报相关部门,完善控购手续后方可执行。
(二)预算外经费管理
预算外经费主要来源于学校对学生的杂费收取,主要用于学校的办公室费开支。
(三)往来款管理
往来款主要有书款、免费教科书款、特困生减免款、学生伤亡补助、计算机工程款、住房公积金个人部分、医保个人部分、个别所得税、代课金、教学奖惩、单位及个人借款,往来款一律执行专款专用,绝不挪作他用。
(四)其他工作
1、按时完成审批年终奖金审批、两年考核晋档和职称变动晋档工作。
2、认真进行校产清理上报,防止学校资产流失。
3、录入人事工资管理系统,完善单位人员人事工资档案,为高效管理奠定基础。
4、高质量、高要求完善预算工作。
五、2015年工作设想及需要改进方面
去年学校总务处尽管在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报告、内外联系等多方面取得了阶段性的工作成绩,受到学校领导和上级有关部门领导的充分肯定。但不足之处也有很多,现将今年学校总务处工作设想如下:
第一、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增强学校财务计划执行情况的控制分析,进一步加强学校的财务、会计核算工作,将学校的财务基础工作进一步做实。
第二、增强财务计划的管理,加强计划执行情况的分析与控制,加强财务事先参与决策工作,从源头做好财务管理工作,为领导决策提供有用的决策信息。
第三、进一步加强财务日常监督工作,从学校的每笔收支入手,进一步严格执行国家相关的财经政策,保证学校财务工作的真实、完整,维护学校的整体利益。
第四、进一步加强与财政、税务、物价等相关主管部门的沟通、联系,为学校争取更多的优惠政策,为学校的发展争取更多的资金。
第五、坚持“财务收支两条线”,力争做到财务票据计算机管理,从源头加强收入的管理,进一步加强财务支出的审核工作并严格执行年度财务收支计划。按以收定支,先收后支,收支略有节余的原则控制、使用好学校有限的资金,使学校的每一分资金都发挥最大的财务效益。
第六、进一步加强内部部门间的沟通、协调工作,严格按部门职责做好本部门的工作,发挥财务部门应有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各部门人员既当家又理财的财务意识,推动学校整体财务工作再上新台阶,为领导分忧、解难。
第七、做好日常的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报告和其他相关财务管理信息的核算、监督、报告工作,做好与税务、财政、物价等有关部门的联系、沟通工作。
六、几点感想
1、领导的重视与支持是搞好工作的关键。
领导的重视程度越高,工作就越有依靠,发挥的作用也就越大。我们在认真做好工作的同时,注重同上级领导的交流,不定期汇报工作情况,争取领导的信任,取得了领导对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校领导对财务工作倍加关注,对重大问题的定性与处理亲自过问,对财务报告认真批阅,及时提出了整改意见和具体要求,为财务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保证。
2、财务工作要树立服务意识。
财务工作的性质决定了财务工作必须坚持监督与服务并重,寓监督于服务之中。
3、工作方法及工作效率至关重要,充分体验到事半功倍和事倍功半的差距;
4、凡事都要付诸热心,相信耐力无所不能;
5、团队协作精神非常重要;
总之,经过共同努力,虽然我们财务工作也受到了领导的认可和支持,取得了全校职工的信任。但是也面临许多新问题: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
2020年学校财务工作总结的人还看了:
1.2016学校财务工作总结3篇
2.2015学校财务工作总结范文
3.学校财务工作年终总结3篇
4.2020会计实习报告总结
5.学校财务管理总结
大量移民的涌入改变了英国的人口结构、阶层结构和族裔结构,使得英国少数民族人口成分极具多样性。在学校教育中,多元文化最明显的表征为语言使用情况复杂。1989年伦敦教育当局提供的数据表明,除英语外,有28万名学生在学校里讲184种不同语言。在英格兰,除英语之外的汉语、意大利语、阿拉伯语、西班牙语和乌尔都语等12种语言都在被使用。移民也给英国的经济与社会带来很大的冲击,族裔间的差异与冲突开始出现并扩大,外来移民中的相当一部分人很难融入英国经济与社会的主流,成为游离于主流社会的“边缘人”。但同时,基于英国的民主传统、制度和思想,在反种族主义力量的努力下,尊重与保护多元文化的思潮也开始出现。为了促进学校的多元文化教育,英国政府出台教育法案,以法律的形式为不同族裔的人群享受平等的教育提供保障。1976年,《种族关系法》指出,对于种族、肤色、国籍和民族,在教育领域内的直接或间接的歧视都是违法的;2000年,《种族关系法(修正案)》规定,包括政府和学校在内的公共组织,在教育领域内直接和间接的歧视是违法的。这两个法案构成了英国多元文化教育的法律基础。1985年,英国少数民族儿童教育调查委员会的最后报告———《斯旺报告》———指出:教育“必须体现对英国社会多样性的思考并且切实反映当代世界的多样性”,倡导“统一中的多样性”;教育必须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包括少数民族学生的“任何特殊需要”;多元文化教育应当帮助儿童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并且避免他们受“不科学的有关其他民族的传说和成见”的影响。报告最后对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教师教育提出了要求:只有“多元文化视野”与学校的整体工作和课程融为一体的时候,这些目标才有可能达成;这种“多元文化视野”也相应地推及教师的在职教育与职前教育;就教师教育制度而言,教师教育的“多元文化视野”不能仅仅满足于从形式上改变民族教师比例低及地位和待遇低的问题。教师教育应强调培养教师多元文化视角,满足不同族群的特殊教育需要,将学生的文化差异视为一种资产,并试图弥补由于文化背景不同而造成的学习障碍或学习成绩差距,最终实现教育权利和机会的平等。在多元文化教育的背景下,教师的学生观也要作出相应的调整,即:将学生的个体差异不仅归结为个体的出身、家庭、经历,还要置于文化差异的背景下来认识。教师要正视每个学生的文化差异,关注每个学生,了解每个学生的想法,尊重每个学生的思想,成为多元文化的理解者,学生的关怀者、倾听者和对话者。以上这些对英国教师教育的顶层设计与基本定位提出了新的挑战,即教师教育不能再满足于培养只具备学科教学知识和一般教育学知识的技术型教师。长期以来,英国教师教育是建立在科学文化和欧陆主流文化基础之上的,“文明中心主义”倾向比较明显,对教师的多元文化意识以及跨文化交流技能的培养较为欠缺。教师对于如何因材施教,以促进少数族裔学生的学习做得不够。直至今天,在即将成为教师的学生中,少数民族的比例仍然较低。更为糟糕的是,这些少数民族学生还经常受到种族主义的影响,且在教育者中,少数民族所占比例更低。教育学研究生的教育课程安排中,多元文化及其相关问题仅占极小部分。同样,教育学本科阶段培养方案中,多元文化课程所占的比例较小,课程安排主要集中于让学生学习第一学位课程,掌握学科教学法知识,以及教学实习、见习和研讨专业问题。新合格教师也不能完全胜任多元文化教学工作。2002年,英国教师培训署发现,只有30%的新合格教师认为他们做好了教少数民族学生的准备。调查表明,在少数民族学生少的地区,一些提供了充分的相关培训的学校,如北安普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Northampton)和北阿姆布瑞大学(North Umbria University),44%的学生认为做好了适应多元文化教学的准备。
二、多元文化背景下英国教师教育的政策转变
学校教育的文化多元性要求英国的教育政策在激烈的国际竞争和密切的文化交流中,在保有自己的民族特色,保有一个稳定、向心的主流文化的前提下,充分尊重少数民族群体及外来文化,促进种族及亚文化群体的融合。为了促进英国多元文化教育的发展,回应多元文化对教师教育的诉求,英国政府通过政策引导手段,针对教师教育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案。英国前首相布莱尔曾说,英国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多宗教的国家,其特有的历史和国情决定了国民珍视自由、公平、团结,强调权利与义务相结合,重视家庭,尊重所有社会群体。这也正是英国政府高层对多元文化教育的指向。英国政府1981年颁布文件《学校课程》,公开宣布英国是一个多元文化社会,在教育政策上开始奉行多元文化教育。1985年3月,英国威尔士事务部、教育科学部向议会提交《把学校办得更好》的白皮书,其中对英国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教师培养作了一定程度的论述,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和培养目标,这些目标体现在为所有教师职前培训所制定的新标准中。《1988年教育改革法案》将这些政策付诸实施,因此,英国教师在职前培训时会接受相应的多元文化教育知识,并将其付诸实践,这成为英国培养合格教师的组成部分。1992年,英国教育部制定《教师职前培养改革方案》,提出27项教师基本技能以及对各项技能的鉴定方法。其中,对多元文化教育问题提出新的标准要求:“将解决文化问题的基础放在使新手教师能够形成个体性的社会和文化差异的意识上。”英国新近颁布的关于《合格教师资格认证标准》的参考文件提出,教师应“知晓学生如何发展以及学生的发展和健康会受到成长、社会、宗教、种族和语言、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及“无论个体差异,包括性别、文化背景及语言背景,都要对学生抱有很高的期望”,同时“掌握可行的知识并理解和反对关于歧视的立法”,这些要求与多元文化的反种族主义教育直接相关。
三、多元文化背景下英国教师教育的基本经验
多元文化背景下,英国为促进民族间相互尊重及与亚文化的融合,做了诸多有益的尝试和努力,包括教师专业标准修订中,对教师多元文化理念的关注、对教师语言能力的关注等,旨在通过此不断探索多元文化背景下教师教育的模式,适应时展对教师教育提出的新的要求。
(一)确立合格教师的专业标准
2007年9月,英国学校培训与发展署颁布的新修订的《合格教师资格标准与教师职前培训要求》(以下简称《标准》)对职前教师培养提出新的要求,取代了2002年以来实施的要求和标准。修订后的《标准》将原来的“专业的价值观和实践”、“知识与理解”、“教学”3个一级指标分别改为“专业素质”、“专业知识与理解”和“专业技能”3个有内在联系的部分,具体内容凸显了对教师多元文化教育视野和素质的要求。其中,“专业素质”部分首先对“师生关系”作了描述性的要求,要求教师保持积极的学生观以及对学生学业和人格发展的期待,充分创造条件让学生发挥个人潜力;与学生建立互信、平等、互相尊重的良性师生关系;通过积极的价值观、态度与行为影响学生。第二部分“专业知识与理解”中,在“教与学”部分明确了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应该具备的以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个性化学习的陈述性知识、技能性知识及策略性知识。第三部分“专业技能”要求教师在教学情境中,要“充分运用与整合教学策略与教学资源,包括信息技术与教学的结合,满足多样性,以促进公平和全纳”,“教师教学语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需要,能呈现知识与概念的基本结构,并能进行对于问题的阐释以及提问,有效地通过语言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等。《标准》体现了英国教师教育对教师文化能力的要求。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教育要培养学生不仅了解自己的民族文化,还要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与历史背景,以获得参与多元文化社会发展与成长的技能、知识、态度和价值观。教育不但要使学生获得对于统一国家的“认同感”,还要形成对于他民族文化的“认异感”。教育要承担这一使命,就必须要求教师在职业道德、专业信念上做好准备,尊重不同性别、不同家庭出身以及来自不同文化与社会背景的学生,并努力为学生的学业成功与人格发展尽职尽力。《标准》不仅强调教师对多领域知识的掌握,而且对教师的职业道德、信念与文化也提出了要求,推动了多元文化教师教育的发展。
(二)规范教师的语言能力
在英国的学校中,学生语言使用的多样性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英国语言教学和研究信息中心发现,每100万英国在校生中有至少四分之三的学生讲除了英语之外的另一种语言,超过300种语言在英国学校中被学生使用。这样的语言在英国被称为社区语言(Community Language),即那些在英国少数族裔所在社区共同使用和共享的语言。在英国的学校教育中,为了彰显多元文化教育的理念,社区语言开始成为学校课程设置的一部分。与此同时,英国还设置了专门培养胜任以社区语言为第一语言的学生教学工作的教师教育机构,在英格兰,至少有8家类似的教育机构,这些教育机构主要培养阿拉伯语、日语、土耳其语、乌尔都语等社区语言教师。而在英国的GoldsmithsCollege,职前教师必须掌握两种语言:一种是社区语言,另一种为现代语言。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得他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两种语言学习之间的联系。当然,在英国,教师的语言能力提高对于多元文化的教育需求而言,总是显得滞后。英国的培训发展机构进行的研究表明,新手教师感到培训并没有让他们做好应对来自各种文化和语言背景的学生的准备,不能适应他们所教学生的多元文化背景,跨文化语言能力不足。因此,英国的教师教育尤其是初等教师教育必须树立多元文化教师教育的理念,必须把专业性与多元性结合起来,同时,需要教师将多元性作为专业发展的基本方向,与不同文化和语言背景的学生一起,通过教学实验与行动来发展双语教育能力。
(三)探索教师的培训模式
[关键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育公平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808(2010)04―0011―06
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创新的关键时期。在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过程中,义务教育实现了全面普及,进入了一个注重均衡发展、内涵发展、规范发展的新阶段。全面缩小义务教育差距、整体提升义务教育质量、主动回应人民群众对教育公平的关切,已势在必行。
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意义重大
义务教育是各级各类教育的重中之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关乎教育公平,关乎教育质量,关乎千家万户切身利益。
(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政府公共服务的法定职责
修订后的义务教育法强调义务教育的公平性和均衡发展,规定了政府实现教育公平的法律义务。为此,各级政府及其财政部门、教育部门必须把实现教育公平作为重要目标,及时调整义务教育发展战略和工作重点,调整和完善公共财政投入结构和资源配置,把逐步缩小教育发展差距作为政府转变职能、开展公共服务的重要领域和紧迫任务;要从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教育需求出发,通过调整资源配置提供相对均等的机会和条件,切实保障公民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在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各级财力日益增强,在客观上为政府加大义务教育阶段的公共投入、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可能。
(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总纲。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应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力度,而义务教育作为最重要的公共事业,关系着千家万户,惠及亿万群众。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利于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切实转变教育发展观念、创新教育发展模式、提高教育发展质量,必须坚持以人为本、面向每所学校、关注每位学生,这正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应有之义。只有坚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才能真正把义务教育办成面向人人、面向大众的教育。
(三)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坚实基石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的公平公正。这是事关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大事,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社会公正和教育公平最直接、最重要的体现。通过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每个人公平地提供发展机会,是社会公平的一个前提。伴随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家公共财力的日益增强,各级教育发展规模和普及程度都跨上了新台阶,人民群众接受教育的需求和对公平公共服务的诉求与日俱增。对一个家庭而言,孩子有了希望,这个家庭就有了希望,社会才会安定和谐。促进教育的公平公正,将有利于平衡与缓和社会矛盾,融洽各种社会关系,构建和谐社会。虽然近些年来各地都在积极探索,努力化解“择校”矛盾,但总体上看,在一些大中城市这仍是人民群众最不满意的教育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办法在于大力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把薄弱学校建好、建强。如果教育资源相对均衡,择校问题就会渐趋缓解。所有这一切,都要求积极营造公平的教育环境,从法律上、制度上、政策上保障全体公民共享教育改革发展的成果。
(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路径
义务教育阶段是我国各级教育中年限最长、所有人必经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受到什么样的教育,对学生素质的提高具有决定性意义,对他们的一生和国家的长远发展产生着基础性影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仅能促进教育结构的调整优化、教育机会的公平均等,还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内涵的均衡发展。这与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是完全一致、相辅相成的。素质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主题,其根本宗旨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当前,素质教育在一些环节上有所突破,在一些先进地区和先进学校取得了成效,但深层次障碍仍然没有消除,障碍之一就是地区和学校间发展差距过大。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使我们学校能够均衡发展,这将有利于减缓升学竞争,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如果校际之间均衡发展问题解决不好,升学竞争过于激烈,就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如果校长和教师疲于应付,挤压实施素质教育的时间和空间,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就很难得到有效落实。
(五)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提升基础教育水平的现实选择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推动教育公平有着不同的内容和重点。改革开放以来,一整套教育法律体系的建立,一系列重大教育政策的制定,一次次全国性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都强调了政府对义务教育的重要责任,从法律和制度上为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提供了有力保障,也无一不是从宏观层面推进教育公平极为重要的基础性举措。经过各级政府、教育部门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到20世纪末,我国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宏伟目标,在占世界上人口1/5的国度里解决了人人有学上的问题,在九个发展中人口大国中位居前列,让世人刮目相看。这一里程碑性成就,使我国人均受教育年限超过了8年,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人力支撑。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乡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消费水平和需求日益提高,人民群众接受教育的需求不断增长。尤其是随着就业形势的严峻和独生子女时代的到来,家长普遍希望子女接受更高质量的义务教育。从教育自身发展规律看,义务教育必然要经过一个从重数量、重规模、重普及率到逐步重质量、重内涵、重公平的历程。从我国义务教育发展阶段及其特点看,普及程度、发展规模整体达到较高的水平后,必须与时俱进,适应义务教育发展的阶段性变化,及时把工作的重点转移到提高质量、促进均衡发展上来。
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起步良好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应盲目从事,而要加
强研究,总结经验,实事求是,科学实施。近年来,国家大力倡导,各地积极探索,一些好的做法值得提炼。
(一)全面建立经费保障机制
国家非常关心和重视义务教育,自2006年建立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全面实施了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免除学杂费政策,2006―2010年仅这一项中央财政就投入1600多亿元,主要用于中西部地区。普及的、强迫的、免费的义务教育概念在全国成为现实。与此同时,各地努力落实教育经费“三个增长”
(“三个增长”指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并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费用逐步增长)和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的要求,在经费投入上对薄弱学校改造采取倾斜政策;进一步调整教育经费支出结构,加大对经济困难地区义务教育专项支付;制定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配套政策,确保财政投入、工资待遇、人事编制、社会保障到位。河北省委、省政府作出《关于加强教育工作的决定》,实现了财政性教育经费“三个增长”,加大了义务教育省级统筹,实施了学区改革。湖北省启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行动计划,健全经费保障机制,着力促进县域内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江苏省统一设立省级专项经费,积极推进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
(二)适时启动优惠政策措施
一是实施倾斜工程。近几年来,国家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农村初中建设工程等一系列重大工程,极大地改善了中西部农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条件。“两基”攻坚目标的实现,使得西部地区农村教育面貌焕然一新。二是统筹城乡发展。在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许多地方按照统一规划,明显缩小了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的办学条件差距。从2009年起,广东省开展为期3年的“千校扶千校”活动,组织发达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对口帮扶省内欠发达地区薄弱学校。成都市统筹灾后教育重建与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三是制定办学标准。北京、上海、安徽、广东、河南、山西、黑龙江等20多个省(直辖市)制定了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标准,努力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加大薄弱学校改造力度,开展学校标准化建设。浙江省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开展标准化学校达标验收工作。陕西省吴起县统一全县建校标准,统一仪器配备标准,实现了县域内学校办学条件均等化。
(三)优化提升教师队伍配置
自2006年以来,国家四部门启动中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特设岗位计划。至2009年,共招聘特岗教师13万人,覆盖500多个县,6400多所学校。各地积极跟进,创新教师补充机制。这项措施有力地缓解了农村地区教师紧缺和结构性矛盾。教育部多次开展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各地也积极开展教师培训工作,提高了中西部地区教师素质。根据国家规定,各地着手统一城、镇、乡中小学教师的编制标准,基本实现了同一区域同类教师同等待遇。至2010年。全国逾半省(市)建立了中小学校长、教师交流制度。沈阳市规定每年要有一定比例的校长、教师在校际间流动。铜陵市鼓励城乡教师跨校互聘兼课、兼职,推进高水平教师资源共享。完善教师补充机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进城乡教师交流,城镇教师与农村教师结队已经成为各地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亮点。
(四)大力加强学校规范管理
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为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教育部2009年出台了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的指导意见。各地按照法律规定和教育部要求,积极采取措施,努力克服驱使学生拼时间、拼体力的机械重复和题海战术,一些不符合素质教育要求、违背教育规律的做法正在逐步得到纠正。浙江、江苏、河南、重庆、宁夏、新疆、内蒙古等地以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为突破口,科学安排作息时间,努力确保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山东省2007年以来构建起“政府主导、规范管理、课程带动、评价引领、督导保障”的素质教育运行模式。安徽合肥、河北衡水、河南新郑等地以“指标到校”为杠杆,推行优质高中部分招生名额定向分配给各初中,逐步化解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问题,推进义务教育阶段生源流向均衡。
(五)十分关心特殊群体权益
国家把做好残疾儿童少年、贫困家庭学生、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的义务教育作为重要内容,推动均衡发展。2009年国家召开第四次全国特殊教育工作会议,出台保障和扶持特殊教育的措施。杭州、南京、温州、玉溪把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纳入教育规划。安徽、江西、四川建立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信息动态管理机制。重庆市南川县首创了留守儿童临时家长制,让留守儿童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和呵护。陕西省石泉县建立“党政统筹、部门联动、学校为主、家庭尽责、社会参与、儿童为本”的留守儿童教育管护工作机制,为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六)不断强化教育督导评估
许多地方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对县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的重要内容,把督导评估结果作为考核主要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依据。重庆市从2007年开始,将义务教育标准化完成率作为考核区县党政班子实绩的重要指标,由市委组织部每年进行考核。黑龙江省对地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达标情况进行量化考核。许多地方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激励机制,通过评先表优、典型引路等方式,调动基层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积极性。北京、辽宁、陕西、江苏、河南、四川、广西等地建立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表彰奖励制度。
综上所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开了个好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基本经验可进一步概括如下:依法治教、政府强力推动是均衡发展的前提;勇于实践、体制机制创新是均衡发展的关键;抓住重点、因地制宜探索是均衡发展的动力;加强宣传、争取社会各界支持是均衡发展的条件;统筹城乡、全面提高教育水平是均衡发展的归宿。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应该清醒地看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只是取得阶段性成果,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受经济社会发展或自然条件制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保障水平仍然偏低,缩小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和群体之间发展差距的任务还十分艰巨。二是一些地方义务教育初中段的普及还不稳固,质量有待提高,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措施有待落实,力度有待加大。三是重硬件轻软件、重建设轻管理、重外延轻内涵的现象还比较普遍,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的迫切需求。
从各地情况看,在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几个认识上的误区,需要予以澄清和纠正。
一是认为义务教育应该全国统一要求。持这种观点的同志主张,义务教育是国家的事业,不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怎样,均衡发展应是统一的指
标、相同的硬件、相似的质量。诚然,这种观点有一定合理性,国家确实要制定基本办学标准并要求各地达到,这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利条件。但是,也必须看到,在我国立体化国情下,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差别还很大,义务教育普及和巩固的程度也不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标准应有所不同,不能一刀切。当前,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仍是均衡发展的优先领域。区域内学校可比性很强,学校之间在办学条件、师资队伍、管理水平、教学质量方面的较大差异,人们最容易看到并产生不满。
二是认为均衡发展就是学校整齐划一。诚然,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学校的办学水平都要得到普遍提高,太差的学校应予消除。但是,推动均衡发展不是搞绝对平均主义,而是要根据经济社会和教育的发展实际,分阶段分步骤地尽可能缩小差距,尽可能把低水平的学校搞上去,尽可能让优质教育资源得到迅速发展。发展是螺旋式上升,新改进的学校在硬件上肯定会超过原有的学校;积极探索的学校在校园文化上会更加丰富多彩。今后,有必要继续倡导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均衡发展不是“削峰填谷”,不是不要特色,而是要在多样化中谋求均衡,在形成特色中提高水平。
三是认为均衡发展会降低学校教育质量。持这种观点的同志担忧,关注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就会牵扯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就没有精力去顾及质量。实际上,教育优质发展和教育均衡发展者5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原则。公平与优质不应对立起来,既不能单纯追求不公平的优质,也不能简单追求低水平的公平。在两者兼顾的同时,着重解决一个时期的突出矛盾。即使在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时期,也须头脑清醒,因为缺乏优质学校的引领将会导致义务教育整体水平的下降。因此,在扶助薄弱学校的同时,我们也要鼓励或允许优质学校继续保持高水平,发挥其引领示范作用。
四是认为均衡发展是不可能实现的理想。有的同志断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法很好,但只可作为旗帜,不能作为任务。他们说,均衡发展只是一种理想,是脱离中国教育现状的精神层面的追求,现在搞还为时过早。的确,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项艰巨、复杂的工程,需要经过不懈努力。均衡的目标不会一下子实现,但实现目标的努力始于足下。所以,要增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现实感和紧迫性,克服畏难情绪,积极进取,扎实开展。
三、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尚待深入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符合教育发展规律,妥善处理好几个关系。
一是硬件与软件的关系。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需要重视学校硬件建设,但同时必须重视软件的提高,特别是要抓好教师专业发展和能力建设。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必须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不应超出现实条件和需求追求校舍奢华。
二是当前与长远的关系。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等不得,要抓住当前机遇,在几年内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不满意的区域内学校之间的发展不均衡问题,及时实现初步均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急不得,它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我们要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面向2020年逐步达到均衡发展各个目标,实现教育过程和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从而实现基本均衡。
三是均衡与协调的关系。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与基础教育协调发展是并行不悖的关系。在突出抓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同时,还要坚持统筹兼顾,关心支持幼儿教育发展,推动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促进高中教育、幼儿教育与义务教育的协调发展,形成基础教育全面健康发展的繁荣局面。
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需要抓住一些重点环节,力促突破,追求成效。重点环节因地区不同会有所不同,不过以下方面是值得共同抓好的环节。
(一)科学制订办学标准,努力办好每所学校
义务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决定了义务教育的发展必须是均衡的。首先,要结合本地实际,认真做好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发展的规划,抓紧制订或完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基本标准,积极推进城市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的均衡发展。其次,要消除不合格学校,切实办好每一所学校。把加强薄弱学校建设作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紧要任务来抓,组织力量对薄弱学校逐校进行评估分析,找出存在的突出问题,采取改善学校办学条件、调整领导班子、加强教师力量、优质资源共享、合理配置生源等多种办法,尽快改变这些学校的整体面貌。在布局调整或学校集团化建设过程中,通过科学测算和合理程序,也可淘汰一些办得过差而又可有可无的学校。再次,按照《义务教育法》要求,不得举办重点校、重点班,坚决纠正利用公共教育资源集中建设和支持少数“窗口学校”“示范学校”而忽视大多数学校的做法。差距要缩小。各校要达标,目前一些地区校际之间存在的较大差距再也不能持续下去了。
(二)逐步实现教师交流,普惠广大儿童少年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在新的历史时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是学校均衡,学校均衡的关键是教师均衡。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加大义务教育阶段校长和教师的培训力度、交流力度,形成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统一管理制度,促进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之间师资力量的均衡配置。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我们要重视发挥好优秀校长的作用,让更多学校受益。要尽快建立起优秀校长、骨干教师定期流动和城镇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服务期制度,要把实施绩效工资与深化教师人事制度改革结合起来,并统一中小学教师职称。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补充机制,扩大实施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培养计划,探索教育硕士培养与特设岗位计划相结合的新机制。鼓励高校毕业生到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任教,全面推进师范生实习支教行动计划。
(三)重视教育内涵发展,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教育是一项神圣而崇高的事业,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只有一流的教育,才有一流的人才,才能建设一流的国家。在继续做好硬件建设的同时,要更加关注基础教育的内涵发展,将工作重点从扩大规模转向提高质量上来。要转变工作方式,深入基层。深入学校,开展细致的调查研究,了解课堂教学实际情况,研究教育规律,注重教学效果,关注学生成长。新阶段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其根本目的是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各地在制订政策、配置资源、安排资金时要优先保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要坚持机制创新,制订具体措施和办法,尽快提高农村地区和薄弱学校教学质量;在研究科学、高效、适用的教学方法上多下些功夫,积极倡导启发式教学;巩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成果,充分利用好计算机等设备,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广大中小学的教学效率。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民族团结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有机统一于教学过程之中,同时还要大力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在小操场
跑出大境界,让每天锻炼1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成为共识。
(四)继续完善中招制度,淡化过早考试竞争
中考制度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具有重要导向作用。要加快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的普及力度,使绝大多数义务教育毕业生都能享有接受良好的高中阶段教育的机会。要进一步改革高中阶段招生考试制度,鼓励将普通高中一部分或大部分招生指标均衡地分配到初中的办法,推动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建立灵活的招生入学制度和学籍管理制度,搭建人才成长的“立交桥”,从制度上克服“应试教育”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创造条件。
(五)依法保障财政投入,确保经费稳定来源
义务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政府保障、加大投入是保持义务教育免费和均衡发展的基础,即使达到了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4%目标,也不意味着增加教育投入努力的终结。各地应依法落实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依法将义务教育经费单列,真正把维持学校日常运转的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和事业发展经费等,全面纳入财政预算,不留缺口。
(六)继续加强学校管理,切实规范办学行为
要认真贯彻义务教育法,执行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免试入学”政策,完善城市义务教育学生流动监控机制,纠正一些地方和学校举办或变相举办重点学校和重点班的做法,对按规定程序批准的实验班、特长班,收费项目和标准要与普通班级相同,不得以办班为由额外加收费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能利用双休日、节假日给学生集体补课并收取费用;不按学生考试成绩给学生、教师公开排队,以减轻师生的心理压力。义务教育学校管理应井井有条,科学有序,富有活力,受人信赖。
(七)科学预测人口流动,关心优待弱势群体
让所有适龄儿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重要体现。政府要进一步完善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体系,不让他们因生活困难失去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机会;要帮助残疾儿童通过进入特殊学校或随班就读接受义务教育。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流动趋势将更为明显,因此,我们要落实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各项政策措施,既注意解决农民工子女的实际困难,又顾及城市学校的承载能力,努力实现所有学生享受同等待遇。此外,还要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重点管护和教育好父母均在外地务工的未成年人。
建教育园区:城乡孩子共享优质教育
针对大量学生进入城镇就读,城镇学校“大班额”问题日益凸显,江西省对症下药,提出建设城镇新区教育园区的战略决策。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不久,江西启动了城镇新区教育园区建设,并列入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与“到2012年全省城镇化率达到46%以上”的新型城镇化目标同步推进。2010年先行试点,2011年全面推进,2012年初见成效的“三年计划”,一步一个脚印,走出了一条独具江西特色的教育样本。
3年时间,3万亩土地,30亿元资金,300万平方米校舍,30万农村进城学生,30万“大班改小班”,100个左右城镇新区教育园区的“六个三”工程目标将教育园区建设列入重大教育项目。江西省委、省政府推出了“保障资金投入、保障税费减免、保障园区土地”以及规划先行等一系列措施。开辟“绿色通道”,资金上明确了税费减免政策和具体筹措渠道,用地上实行政策倾斜,截至目前江西已安排8000多亩教育园区建设用地指标。
江西教育园区建设不仅让农村和城市孩子“同等待遇”,而且将园区内学校资源与社会文化事业公共资源如图书馆、体育馆、文化馆等同步规划建设。坚持标准建设,体现生态,大力推广应用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建低碳校园、生态校园。形成中小学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教育培训为主,体育、科普、历史、文化等“四馆两中心”功能设施为辅,人文气息浓厚、功能特点明显、布局合理、资源共享的综合园区。
在湖口县第二小学,每个教室均配备了电子白板、电脑、投影仪、实物展示台,更分流城区学生500名,化解“大班额”问题;安置进城务工人员子女600名,解决农民后顾之忧;安排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实现了“让城乡孩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的教育诺言,为工业园区发展作贡献,成为拉动城镇化的“绿色引擎”。
教育园区建设推动着校园安全工程建设。过去边远山区农村学校布点多、规模小、条件差、质量低,教育园区建设整合了教育资源。在分宜县有农村小学122所,不少学校的学生不到30人,最少的只有5人,当地将农村学生集中到分宜六中,4000多名农村孩子与城里学生同享优质教育资源,实现了由“有学上”到“上好学”的质的飞跃。
在红色故都瑞金,当地新建了100所小学,解决了农村学生家长的心头难题。学生们纷纷表示:“以前我们乡下学校的教室又矮又小,阴暗潮湿;现在的学校又美观又安全,爸爸妈妈不用再担心我们的安全了。”
“要给孩子们腾出最好的地,以最美的规划设计建成最安全的校舍。”正如上犹县政府有关负责人所言,江西各地教育、财政、发改、城建、国土等部门通力合作,克服各种“瓶颈”,把教育园区建设作为“民生工程”来抓。
如今,赣鄱大地上崭新的校舍、先进的设备、规范的管理、优秀的师资,家长们欣慰的笑容与孩子们灿烂的笑脸交织在一起,江西各地的教育园区建设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也为江西教育勾画了美丽的发展蓝图。
促均衡发展:绘就一幅“民生路线图”
江西省分宜县第六中学初三(3)班学生袁紫婷,原来在农村学校凤阳中学就读。当她从乡下转到县城新建的六中就读,漂亮的教学楼,崭新的寝室以及老师、同学的关心让她很快适应了新的环境。她说:“现在好了,寝室有阳台,学校还有医务室、阅览室和多媒体教室。物理实验通过动画形式演示,一下子就明白了,我对物理的兴趣更浓了。”
袁紫婷同学亲身感受到了分宜县“初中进城工程”带来的好处。分宜县是新余市下辖的只有30万人口的小县。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推进,人口大幅度向城镇聚集,县城学校生源猛增,造成班额过大,基础设施、师资力量等严重紧缺;而农村学校又普遍规模小、师资弱、设施差、质量不平衡。分宜县面对群众日益强烈的送子女进县城读书、享受优质教育的愿望,果断决策,投入1.2亿元,无偿划拨土地200亩,在县城新建可容纳4500名学生的全县规模最大、设施最优、条件最好的第六中学,实现初中向县城集中的发展目标。同时,逐步实现乡镇小学三、四年级以上学生向集镇靠拢的科学布局。
分宜县实施的“初中进城工程”是江西省全面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一种模式。江西省始终把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推动教育科学发展、提升人民群众教育幸福指数的基础工程,精心规划实施教育均衡发展的“民生路线图”,全面提高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加大投入,大力推进义务教育标准建设,确保义务教育资源合理配置,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
景德镇市田家炳外国语学校地处城区西郊,招生很困难。该市教育部门组织生源比较充裕的市一中分校、二中、五中、七中外国语校区内各招收了一个实验班,派出骨干教师在外国语学校办班,同时加大投入,改善外国语学校的办学条件,使该校教学质量大幅攀升,在校学生也由原来的700余人,增加到现在的1300多人。景德镇市“改造薄弱学校、改革招生办法、城市学校对口帮扶农村学校、市区强弱学校结对共建”四管齐下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南昌市西湖区在原有片区学校实施教研联片互动的基础上,在先期将站前路小学与广南学校、松柏小学与干家巷小学捆绑发展的基础上,深入整合优质资源,将站前路小学与广南学校、莱茵・千禧学校,珠市小学与棉花市小学,松柏小学与干家巷小学、三眼井小学分别组建成三个市级名校链式发展教育共同体。链头学校与链点学校均为独立法人,人、财、物、事分置,校级关系平等,在办学理念、教育资源、课程建设、管理体制、教学研究、师资培训、管理者交流、教师流动等诸方面加强协作,实现优质教育资源良性扩展,也成为江西教育均衡发展的新亮点。
在上高县城敖阳小学内的“德仁苑”是江西教育均衡发展的另一道独特风景。“德仁苑”是由上海德仁集团援建的慈善工程,全县39名孤儿集中在这里就读,由德仁集团为他们提供免费吃住,学校安排一位副校长专门管理“德仁苑”,还安排一位生活老师照顾孩子们的生活。异地新建的上高县特殊教育学校占地15亩,比老校区扩大了三分之二左右。县财政投入400万元建设资金,包括地皮及其他费用,总耗资达700万元,而该校总共只有68名学生,平均每个学生花了10多万元钱。
在江西,留守儿童、残疾儿童等这些弱势群体都受到了很好的教育。江西把教育视为最大的民生,多措并举,强力推进,不断缩小区域之间、学校之间的差距,狠抓师资队伍建设,整体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全省教育民生工程资金占全省民生工程的1/4,济困助学实现了大中小学和公办民办学校全覆盖。江西为全省城乡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全部免除了学杂费,免费提供了国家课程教科书和地方课程教科书,为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发放生活补助;资助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考入普通高校的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以及中等职业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率得到不断提升。
零距离对接:职业教育进口旺、出口畅
2008年1月29日,萍乡市在全省率先成立了“萍乡市职业教育集团”。萍乡市职业教育集团由全市公办、民办高等职业院校、高级技工学校、中等专业学校、职业中学、有关企业组成,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卫生局为集团副董事长成员单位。职教资源的整合,实现了1+1>2的效益。
萍乡市素有赣西门户之称,职业教育在20世纪80年代成为全省的一面旗帜,开创了“学校+公司+农户”“人毕业、树挂果、家致富”的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新路,被原国家教委誉为农村职业教育的一大创举。当前,为工业园区企业提供最大限度的人力资源本地化优化配置,成为本地经济发展的助推剂。比如萍乡蓝翔职业学校与江西希尔康泰药业有限公司开展“订单式”办学,由公司提供专业教师、实习场地,学校组织教学,学生毕业后全部到企业就业,实现了校企的“无缝对接”。芦溪县职教中心则根据苗木产业是该县农业产业化支柱产业的现状,开设园艺、根雕盆景等专业,为森林苗圃、赣西生态园等单位提供了实用型的专业人才。通过互利和对接,职业学校学生实习实训开课率达95%,同时也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提供了有效平台。
像萍乡市一样,江西各地都把加强职业教育与经济建设对接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重点突破口。江西省在全国率先提出“坚持三个立足,建立四个机制,抓好九个对接”的职业教育基本发展思路,即:立足本省、立足工业园区、立足支柱产业;建立政府统筹协调机制、集约化办学机制、与行业企业对话机制、与园区企业合作的育人机制;推动产业与专业、企业与育人、岗位与课程、车间与基地、师傅与师资、用人单位与评估、生产与科研、工种与培训、厂长与班子的全方位对接。
从2006年起,省财政每年列出1亿元用于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2011年增加到1.5亿元。从2008年起,省财政按每年每生200元的标准增加普通中专、技工学校公用经费补助,2011年已提高到每生每年900元标准。全省建设了8所县级职教中心、12所省级示范性学校、18个高中等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和部分职教师资培训机构。从2009年起,启动了“江西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重点建设10所左右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江西省教育厅要求,各职业学校要根据工业园区企业岗位需求及时调整课程设置,校企共同开发教材、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加快学校与企业的对接,建立起校企合作的交流平台,派教师下企业挂职,请工人进课堂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江西还大力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和“特聘兼职教师”项目,对4000余名教师进行了岗位培训,聘请了1157名技能型人才到校任教。同时,推动94个工业园区和职业院校领导交叉任职,每年组织近10万名学生进园区实习见习,初步探索了一条经济欠发达省份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新路子。江西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已成为国内服装类院校专业设置最齐全、在校生人数最多、办学规模最大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成为能基本满足服装行业急需人才特别是个性化需求的“人才超市”。
与经济建设紧密对接,解决职业教育“两头在外”问题,同时江西还强化了办学模式改革,全省的职业教育出现了进口旺、出口畅的火红状况。近三年来,江西省职教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保持在96.2%以上,学生就业稳定率一直在96%以上,就业对口率96.8%以上,就业满意度达99.3%,出现了“毕业即就业”的喜人局面。
强内涵建设:高等教育成为经济增长的助推器
近年来,江西省高等教育始终按照定规模、定方向、定特色的要求,加强内涵建设,优化层次结构、提升办学质量,高等教育的贡献率在服务经济建设中不断提高,在助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到2011年底,全省建成国家级示范(骨干)高职5所,省级示范性高职12所;以国家、省示范高职为龙头的优质高职院校群正在形成。继2010年江西公安专科学校、新余高专两所公办院校成功升本后,2011年又有江西赣江职院、江西服装职院两所民办院校成功升本,全省普通本科院校增加至24所。东华理工大学、江西理工大学2所高校获得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试点项目单位,南昌工程学院、宜春学院、井冈山大学3所高校成为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单位,全省高校办学层次结构不断优化。
与此同时,启动实施了“十二五”高等教育质量建设计划,组织实施了“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科技平台“311”工程,重点建设了240门省级精品课程、80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和30个高水平重点学科、70个一级重点学科、10个高水平实验室、10个高水平工程中心;扎实推进了4个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项目、30个与江西省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的科技创新项目、25个卓越工程师专业。
全省高校内涵建设不断加强,涌现出一批高层次人才、高科技平台、高质量成果:江西农业大学黄路生教授光荣当选为中科院院士,实现了我省本土中科院院士、高等学校院士以及50岁以下年轻院士的三大零的突破。江西农大水稻国家工程实验室获批组建,江西农大的“仔猪断奶前腹泻抗病基因育种技术的创建及应用”项目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均实现在江西省零的突破。此外,南昌大学硅基半导体照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师大单糖化学合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进入国家级建设计划;南昌大学遗传基础与防治研究团队和江西农业大学种猪遗传改良研究团队新增为教育部科技创新团队;华东交大“车辆轮轨诱发的环境振动与噪声控制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年度省自然科学奖的100%、技术发明奖的60%、科技进步一等奖的60%为省内高校获得;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获得84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数和资助经费连续七年实现持续增长。高等教育贡献率显著提高。
用“五个坚持”:推动民办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后,民办教育特别是民办高等教育是江西教育的一个特色和亮点。
江西蓝天学院(现更名为江西科技学院)董事长于果说:“没有政府的大力支持,就没有蓝天学院的今天。”江西蓝天学院创建18年来,办学规模从当初的200余人发展到现在的3万余人,生源覆盖全国30个省份;办学层次从中等职业学校升格为普通本科院校。
江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支持民办教育发展。一是坚持把民办教育作为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地方城乡建设规划,纳入地方教育发展总体规划,切实做到与公办教育一视同仁、一同推进。二是坚持把完善扶持政策作为民办教育发展的重要推手。全省上下支持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体系基本构建。2011年省财政安排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1500万元,主要用于对民办教育的奖励扶持,以后将逐步加大。三是坚持把特色办学作为民办教育发展的基本定位。全省民办学校已将办学重点从单纯扩张规模转移到“适度控制规模、加强内涵建设、创新育人模式、提高教育质量、培育品牌特色”上来,形成了与公办学校错位发展、特色发展的办学模式。四是坚持把规范管理作为民办教育发展的重要基础。2007年率先在全国向民办高校委派督导专员(党委书记),2011年进行了换届,选送了13名厅级干部(刚刚从高校或与教育相关部门的领导岗位退下来)到民办高校担任督导专员(党委书记)。在总结前一阶段经验基础上,制定了关于理事会议事规则、行政管理工作规程、党委会议议事规则、督导专员工作规程、巡视工作暂行规定等规范性文件,进一步加强了民办高校的规范管理。五是坚持把营造良好舆论环境作为民办教育发展的重要外部条件。
在建校用地方面,江西各级政府将民办学校建设纳入当地城乡建设规划,享受与公办学校同样的优惠政策,均按公益事业用地及建设的有关规定给予优惠,并优先规划、定点和审批。对一些办学质量高、社会信誉好的民办学校,政府还免费赠送土地。在学校建设规费方面,政府给予减免,有的地方实行“零规费”政策,努力从各方面降低投资者的办学成本。
江西允许民办学校自行面向社会自主招聘教职工,允许公办学校教师和事业单位的在职人员到民办学校兼课、任教。有的地区对到民办学校任教的公办教师,地方政府规定财政拨款工资照发,人事关系和有关待遇保留不变,在一定期限内要求回公办学校任教的,可与其他公办学校教师一样平等地参与竞聘上岗。
在招生方面,国家招生计划向民办高校倾斜,允许民办中等以上学校跨地域招生。
在收费方面,民办学校根据办学成本等因素,实行一校一费制,自主确定收费标准,报物价部门审批或备案后实施。
在内涵建设方面,鼓励民办学校加强学科建设,凡经批准设立的省级以上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凡经批准立项的科研项目,与公办学校一样给予财政配套资金,支持民办学校优秀教师申报省市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安排民办学校教师参加统一培训。
在奖助学制度方面,对民办学校的优秀学生、贫困学生与公办学校同样实行奖助学政策,财政安排资金拨发给民办学校学生。
在融资方面,鼓励地方金融机构运用信贷手段,从事教育贷款业务,加大民办学校的融资力度。新余市设立了“新余市民办教育发展信用担保基金”和“新余市民办教育发展专项经费”专户。市财政连续3年每年安排500万元并划拨部分土地使用权给予“基金”使用。
提升满意率:学生不因经济困难而失学
“如果没有政府一次性5000元的财政资助,很可能我会放弃上大学的梦想。”2011年考上南昌大学的江西省金溪一中学生陈文家庭经济相当困难,当7月底接到南昌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时,她又喜又忧。正在这时,学校的老师、财政部门的工作人员来到她家,帮她申请了一次性5000元的政府资助金,她顺利入学了。
为了不让一个大学生因贫困辍学,江西省从2007年开始实施高考入学政府资助金政策,当年即安排7821万元财政资金,资助1.56万名考取大学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2008年安排8385万元,1.6万多名学生受益。2010年,这项政策将资助范围扩大到了国家统招民办学校、独立学院。
2011年,江西省继续组织实施了教育民生工程,共筹措资金59.6亿元,惠及学生732万余名,“奖助贷免相结合,大中小学全覆盖”的资助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年共为618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了学杂费并免费提供教科书,为44.3万家庭经济困难的寄宿学生补助了生活费,补助标准由小学生500元、初中生750元分别提高到750元、1000元。全年共资助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5.4万名,年生均资助标准由800元提高到1500元;资助考入大学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2.48万名,每生5000元;资助全省中职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22.46万名,并为全省12万名中职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城镇低保家庭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除学费;资助全省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7.6万名,年生均资助标准由2000元提高到3000元。民生工程的实施,让更多的群众享受到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推进了教育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