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门诊输液室管理

门诊输液室管理

时间:2022-10-22 09:24:19

门诊输液室管理

第1篇

目的:对品管圈活动在门诊输液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讨论。方法:我院在2014年9月开展品管圈活动,调查开展品管圈活动前(2013年8月-2014年8月)与开展品管圈活动后(2014年9月-2015年9月间)门诊输液室护理管理质量,对门诊输液室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管理后护理管理质量评分为(92.4±5.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0.0%,对照组为77.1%,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能够提升门诊输液室的管理质量,同时能够提升输液室的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

品管圈;门诊输液室;护理管理

门诊输液室工作量大、人员流通性强,工作内容较为繁琐,因此很容易发生护理风险事件,威胁患者安全。品管圈是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在护理临床中的管理效果非常理想,能够让更多的护理人员参与到临床管理工作中,提升管理人员的素质。我院在2014年9月开展品管圈活动,现对品管圈活动在门诊输液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讨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8月-2014年8月间70例门诊输液患者,将其作为对照组,同时选择2014年9月-2015年9月间70例门诊输液患者,将其作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均无精神类疾病,所有患者均同意参与调查。

1.2一般方法

(1)组建管理小组:组织科室内成员共同学习品管圈的相关知识、活动内容、活动方法,同时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有所有人员共同推举一名人员作为组长,护士长担任监督人员和辅导员。(2)确定护理主题:鼓励科室成员积极发现问题,并对相关问题提出改正方式,归纳总结适合解决方式,筛选合适的主题。(3)加强沟通:小组成员通过集体讨论制定输液室患者护患关系调查表,同时对文化水平低的患者进行健康教育[1]。制作通俗易懂的宣传画册,内容主要为输液流程、输液注意事项,同时要对患者存在的疑问疾病解答,对阅读能力差的患者进行讲解,直到患者能够理解为止。

1.3效果观察

对管理后门诊输液室的护理管理质量进行调查,同时对所有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护理管理质量评分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质量越好。护理满意度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三个等级,满意度=满意比例。1.4数据统计文中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表示,资料采用t值检验,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1)门诊输液室护理管理质量:管理后护理管理质量评分为(92.4±5.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2)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0.0%,对照组为77.1%,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

3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维权意识不断提升、健康意识逐渐增强,对医疗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以往临床中的管理模式、服务质量以及技术水平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的护理工作。门诊静脉输液室是患者治疗的主要场所,也是衡量医院实力的重要体现[2]。因此,加强门诊输液室的管理不仅能够提升医院的管理质量,同时还能够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品管圈是一种新的管理模式,能够集思广益对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并能够对原因进行分析,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进一步提升护理管理质量,对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3-5]。我院开展品管圈活动后,输液室的护理管理质量明显提升,说明我院输液室的护理质量也有所提升。在调查中还发现,活动开展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0.0%,活动开展前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7.1%,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我院的调查结果进一步证明了,品管圈活动不仅能够提升输液室的护理管理质量和服务质量,同时还能够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拉近护患距离。

总的来说,品管圈活动在门诊输液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非常理想,能够有效改善护理管理质量,降低护理纠纷发生率,同时还能够提升团队合作能力,启发护理人员思维,是一种有效的护理管理模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陈银燕 单位:江苏省昆山市淀山湖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李晓真,皮红英,王玉玲.品管圈活动在门诊输液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13,13(07):521-522.

[2]朱品俐.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门诊输液室护患纠纷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22(12):2116-2118.

[3]侯银燕.品管圈活动在门诊输液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5,21(10):112-113.

第2篇

【摘要】目的:探讨门诊输液室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采取有效的防范对策,确保患者在输液过程中的护理安全,防止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方法:门诊输液室针对输液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结合实际工作,在输液全过程实施环节流程管理,落实双人核对责任制,签名负责制,半小时巡视制,输液结束告知制。结果:实施输液流程环节管理,提高了门诊输液质量,使患者投诉、护理差错下降。结论:实施输液流程环节管理,消除门诊输液安全隐患,为患者提供安全、便捷、优质的服务。

【关键词】门诊输液;安全隐患;流程管理

门诊对于患者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是一个关键性环节①。由于静脉输液治疗手段直接且见效比较快,而成为临床应用较多的基础护理操作。作为一名护理管理者在操作流程中每一个环节都不能疏忽以免发生各种不良输液反应,引起护患纠纷。现将门诊输液室加强流程环节管理体会报告如下。

1 存在的安全隐患

1.1 药物因素:近几年新药物不断问世,同一药品有多个商品名名称,有时仅一字之差,却是完全不同类的药物,极易造成混淆。大多新药没有配伍禁忌查对表,在临床使用中出现配伍禁忌,容易引起不良后果②。

1.2 输液卡的因素:输液卡书写不规范,字迹不清,患者姓名、药名难以辨认,容易出现差错。

1.3 护士因素:(1)护士药理知识欠缺,药物知识更新与临床使用不同步,出现盲目执行医嘱③。(2)护士对病症缺乏真正理解。门诊输液室是所以门诊治疗患者集中输液场所,患者来自各个专科,护士对患者所患病症很难全部熟知,患者在输液中出现病情变化早期不能及时分辨,导致处理不及时,容易引起护患纠纷。(3)查对环节出错多。门诊输液患者众多,同名同姓同龄人员较多,部分患者方言较重不易分辨、听力、视力下降等,当护士查对称呼患者姓名时,容易出现应答错误,造成相互交叉错用药物。同时,由于输液室排队成常态,患者家属渴望尽早得到输液治疗,在护士呼唤其他病人时主动搭讪企图插队,导致护士误认为找到原患者,出现主观差错。

1.4 患者因素:我院门诊输液室工作量以每年平均20%左右速度递增,护患比例并没有得到提高,护士均处于超负荷工作。同时患者的被服务意识不断提高、对护理服务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另一方面患者对医学知识缺乏真正认知,对护士的宣教不认可,常擅自调节滴速等。

2 对策

2.1 输液流程整合与再造 将输液流程输液过程分为4个环节,即:收药、配药、穿刺、巡视观察。每个环节都兼有核对职责,环节之间相互关联,每个程序人员相对固定,既明确分工,又相互配合。合理的流程对完成工作至关重要,优化输液流程能提高工作效率,并方便实施环节管理。

2.2 按流程环节加强管理:制定相应的岗位职责,加强流程环节管理。

2.2.1 收药岗:安排一名专职高年资护士接待输液患者,凡是来输液室治疗的病人必须携带门诊病历,护士不得执行口头医嘱,对医嘱内容不明确或者有疑问时,应向医生询问清楚后方可执行。接待护士核对病历,认真查对患者姓名、医嘱、药房所发药品及药量是否正确,抄好输液卡后签名并将病历、药物放入加药篮内,发放号牌。

2.2.2 配药岗:配药护士再次核对病例、输液卡及药物,无误后加药并签名。加药是输液环节中工作量最大的一个环节,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和无菌操作,避免此环节中的不安全因素的出现。

2.2.3 穿刺岗:穿刺前再次与患者核对牌号、姓名、药名、药量,准确无误才能穿刺,护士采用“反问式核对法”,然后让患者确认,防止护士先称呼姓名时患者的应答错误。穿刺成功后再次核对,根据病情、年龄、药物的性质调节滴数。

3 结果

我科针对输液室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实行输液环节流程管理,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使患者的满意率上升,投诉率明显下降。

4 讨论

门诊输液要做到安全、快捷、高效,关键是落实护理措施,加强流程的环节管理。还要强化自己行为自己负责意识,重要的是赢在执行力。

4.1 强化流程的环节管理:消除隐患是护理安全的保障 输液室实施的护理质量环节管理,是提高护理安全的保障,通过分析整个输液护理工作流程各个环节存在和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针对隐患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和护理措施。

(1)在多流程环节中,实行核对签名制,即实行收药、配药、穿刺、换瓶拔针签名负责制。做到环环有人负责,核对贯穿输液全过程,大大减低了差错的发生。(2)在每个环节中,体现让患者放心,护士在实施药物治疗时,要熟悉药物的药理知识,同时在工作中不盲目执行医嘱,而是主动参与,才能防止或减少药源性疾病和事故的发生,以确保临床用药安全[1]。收集各种药品说明书,学习新知识,制作常用药品检索卡,对药品的各种名称、剂量、用法、滴速、常见的不良反应、注意事项进行归纳,便于护士查询。(3)合理的排班、娴熟的技术是取得患者和家属的信任前提,也是消除护理安全隐患的关键,根据病人来院时间,合理调配人力,缓解输液高峰时压力。一方面可以缩短病人等候时间;另一方面最大限度地消除了忙乱现象给输液治疗带来的不安全隐患。

第3篇

【关键词】 门诊医疗; 静脉输液; 药物; 安全管理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23.088

门诊是医院医疗工作的第一线,是面向社会的窗口。门诊输液室作为门诊工作的重要部分之一,具有工作量大、环节多、病情复杂多变等特点,给护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风险 [1]。在门诊输液用药的管理中,除配注药物所用的液体在医院保管外,其他药品由患者自行保管(多数医院尤其是基层医院普遍存在此现象),治疗时患者带当次的治疗量来院,这就在用药的安全上增加了隐患。作为护理管理者,不仅应重视技术、服务的管理,还需注重用药中的细节管理,这样才能保证患者治疗的安全性,降低护理风险。现将本院近年来门诊部发生的护理缺陷、投诉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门诊部自2007年1月-2011年12月因输液用药问题发生的护理缺陷、投诉共计31例。原因分析:药品管理问题22例,护士因素9例。其中男14例,女17例,年龄2~75岁,2007年9例,2008年8例,2009年7例,2010年7例,2011年0例。

1.2 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近年来因输液用药管理不当而产生的安全问题,及时查找护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以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2 结果

2011年本院通过加强对门诊输液用药中的细节管理,有效降低了护理工作中的缺陷、投诉。2011年无一例因药品管理、使用等问题发生的护理缺陷、投诉,提高了护理质量。

3 安全管理方法

3.1 用药环节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相关因素分析

3.1.1 药品保管不当 许多患者缺乏药品的保管知识,对于一些需低温保存的药品,如胰岛素、白蛋白等,常因保存不当造成药物失效或药效下降[2]。影响了治疗,并造成药品浪费,增加患者的负担。

3.1.2 药品少带、漏带或拿错 一些老年患者常因记忆错误及对药品的剂量不清楚在来院治疗时少拿、漏拿、错拿药物,耽误了治疗的时间。

3.1.3 药品质量发生改变,造成医患矛盾 个别患者在医院首次治疗完后,第2日所带的治疗用药在护士进行查对时,发现药品过期或药品性状发生改变。患者认为医院发放药品质量有问题,医患之间产生纠纷。

3.1.4 护士工作不认真,药物配置错误 个别工作人员在护理操作中不能严格遵守操作流程及查对制度,药品配置错误,患者的安全受到危害。

3.1.5 巡视不及时 门诊患者年龄跨度大,既有婴幼儿,也有70余岁的老人。语言表述差,病情变化快。特别是小儿,自我约束力差,常因牵拉针头导致针头脱出血管或穿破血管引起局部药液外渗。若护士巡视不及时,未发现病情变化及输液中问题将延误治疗及抢救。

3.2 加强门诊静脉输液用药的安全管理

3.2.1 护理部加强对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及专业素质培训,工作中严格遵守操作流程及各项规章制度,用制度指导工作,杜绝因工作人员的失误造成患者用药的不安全性。

3.2.2 加强与患者的交接 患者首次从药剂科取回药品后,护理人员与患者共同对药物进行核对药名、剂型、有效期、药品的性状等,在处置单上记录药品的名称、批号,并签名。对于不便核对患者(如老年患者),由两名护士共同查对,并在处置单上记录、签名。患者再次来院治疗时,护理人员将药品与处置单上记录的批号进行核对。

通过严格细致的查对、交接、记录,有效地保证了药品的质量。虽然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但降低了因药品质量问题而引发的患者与院方之间的纠纷、矛盾。

3.2.3 详细告知药品的保管方法及使用剂量 对于普通用药,告知患者避光、阴凉干燥处存放;易碎药品,注意防摔及碰撞;特殊需低温保存药品,告知放于2~8 ℃(冷藏)低温保存,切勿放于冷冻室,以免药品变性、失效;每日所需用剂量书面告知患者:附一指导卡,写明药名、剂量、每次用几支,简单明了。通过详细的告知,减少了患者因少拿、漏拿、错拿药品而影响治疗的时间,方便了患者。

3.2.4 输液中加强巡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输液中护理人员要经常巡视,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对于老人、婴幼儿及特殊用药患者,每15~30 分钟巡视1次,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穿刺部位的情况。对3岁以内哭闹不安的婴幼儿要特别引起重视[3],排除因静脉刺激、药物外渗或恐惧所致的哭闹,警惕是否为药物过敏、输液反应所致的不适。

3.2.5 深入开展健康教育 通过版面、口头教育等形式向患者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药物的作用及注意事项。并发放相关健康教育资料,提高患者的认知水平及遵医行为。

4 小结

识别护理风险是确保护理安全的前提,护理风险始终存在于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和过程中[4]。本院通过加强用药细节的管理,有效提高了门诊患者输液用药的安全性,减少了医患矛盾、纠纷,降低了护理工作的风险。体会到重视制度管理、环节管理、细节管理,才能确保护理安全。

参考文献

[1] 王敏燕.多部门合作的门诊输液风险管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7):647-648.

[2] 谢丽吉,韦亚琴,张秀琴.我院改进门诊输液室服务的做法与体会[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4):357.

[3] 凌云,陈朔晖,诸纪华.儿科门诊输液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4):329-330.

第4篇

【摘要】总结了门急诊输液室管理中的常见细节问题及对策,包括提高门急诊输液室的管理质量,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避免出现由于一些管理中的小细节问题而导致的护理缺陷、差错、 事故。注重细节管理可以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纠纷。

【关键词】输液室;管理;细节护理

护理工作是由许多细节工作组成的,忽视了任何一个细节,都可能造成工作上的失误[1]。细节可以反映护理服务的质量,同时注重细节服务可有效地避免由于护理缺陷、差错、事故而引起的护理纠纷。注重细节服务,就是注重护理质量。穿刺是静脉输液的前导,穿刺成功才能使输液顺利进行,达到解救患者的目的。但是输液管理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加强静脉输液的管理,可避免因多次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现将管理经验报告如下。

1 门急诊输液室的工作制度

1.1 门急诊输液室在科主任、护士长领导下,负责全院急诊、门诊病员的输液工作。

1.2 严格执行“三查”“三清”“五准确”制度。即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查,听清、看清、问清,病员姓名、药物名称、药物剂量、药物用法、 用药时间正确。

1.3 严格无菌技术,做好消毒隔离。实行一人一针,一止血带,一洗手的“四个一”。紫外线消毒每天2次,每次不得少于30min。输液床的床单一人一换。

1.4 严格按标准收费,确保电脑录入准确无误,如患者有任何疑问,输液室护士应负责解释。

1.5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加强巡视,认真做好“输液执行单”的记录、签名工作。做到准确、规范、无遗漏,以明确责任,防止差错事故。

1.6 严格把关,原则上拒绝危重患者(指一级、二级患者)到输液室输液,输液室护士应与相应科室值班室医生联系,并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

1.7 做好输液观察工作,患者如诉任何不适,皆应耐心仔细地询问、检查,如出现输液故障或输液并发症,应立即做相应处理。考虑输液反应者,应将残留液及输液器一同封存送检并填写《输液反应记录单》。如患者病情恶化,应边做基本处理边与当班医生联系,并迅速转送抢救室抢救。

1.8 做好登记工作,患者转归特殊者应在备注栏注明。

2 输液室管理中存在的常见细节问题

2.1 护士主动服务少。输液期间护士主动巡视少,未及时更换输液瓶拔针、护士主动服务意识不强,往往等待患者或家属呼叫才进行护理操作。对输液过程中发生的渗漏、输液管脱落、患儿拔出针头、输液管回血等应急事件,不能及时发现正确处理。

2.2 输液期间未进行有效健康教育。输液护士在执行护理操作时,对用药知识、药物不良反应、适宜摆放、留置针保留时间、输液中注意事项及观察要点等宣教不够。

2.3 静脉穿刺技术欠精确。实习护士及新分配护士多,尤其小儿输液对于肥胖儿、脱水等穿刺难度大的患儿不能做到一针见血,往往2~3次才能穿刺成功。

2.4 部分护士基础理论知识不够扎实,对输液速度计算、调整不准确。如支气管肺炎患者,速度要慢,脱水患者纠正水、电解紊乱要比平时适当加快等,对特殊用药先后顺序、药物不良反应观察等不清楚,支气管哮喘患者在发作时应先用平喘药再用抗生素。对输液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输液反应认识不足,不能采取有效预防措施。为防止抗生素药物过敏反应,在使用前15~30min输注速度宜慢,若无不良反应再以正常速度输注等。

2.5 护士安全意识不足。如小儿配药较为复杂,液体有取、药量有减,易造成配制药物剂量不准确。小儿输液慢,配药过早易造成药物失效及不良反应等。

3 对策

3.1 转变护理理念、 增强服务意识。一切以患者为中心,变过去被动为主动,提高护士主动服务意识,健全输液操作流程、制定输液操作规范用语,如穿刺前护士面带微笑地说明解释等消除患者恐惧心理[2]。

3.2 完善制度建设。如查对制度的落实,严格执行三查、三清、五准确制度等。

3.3 加强健康教育。应将健康教育贯穿于输液的过程中,穿刺前做好解释工作、争取理解和配合。如小孩留置针,跟家属介绍留置针的特点、穿刺后告知保留时间及注意事项。输液前介绍输液原因和目的、用药名称、药物作用、副作用及注意事项等。输液过程中指导控制输液速度的重要性。教育患者及家属不能随意调节速度,以免发生输液意外。

3.4 护理管理者加强输液质量、安全检查。对出现的护理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吸取经验教训,对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早发现,采取预防措施,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参考文献

[1] 姜玉娥.儿科病房输液管理问题及对策[J].基层医学论坛, 2007, 11(7):615.

第5篇

[关键词] 信息化技术;门急诊输液室;流程优化;服务质量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7)10-0155-04

Optimization of the workflow and management of nursing work in the infusion room of outpatient and emergency b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GAO Weiwei1 ZHANG Wanli2 WANG Xiaowei1

1.Infusion Room,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Longwan District in Wenzhou City in Zhejiang Province, Wenzhou 325024, China; 2.Department of Emergency,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Longwan District in Wenzhou City in Zhejiang Province, Wenzhou 325024,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workflow and management measures in the infusion room of outpatient and emergency b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ethods The mobile nursing information system was applied in the infusion room of outpatient and emergency for a year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6. The degree of congestion in the infusion room was observed by visualization scale(VAS), the patients' nursing satisfaction was observed by questionnaire, and the incidence rates of complaints, errors and drug loss rate were recorded during the study. The quality of nursing care in 2016 were compared with that of nursing care without intervention in 2015. Results The degree of congestion in the infusion room of emergency in 2016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2015(P

[Key word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fusion room of outpatient and emergency; Optimization of workflow; Service quality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主要给药方式之一,医院门急诊输液室承担着门诊、急诊患者静脉输液治疗的功能,在抢救治疗和康复中扮演重要角色[1,2]。随着医改惠民政策推进和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提升,近几年医疗需求呈爆发式释放,门急诊患者逐年增加,门急诊输液室日平均输液量也剧增,工作量也随之加大,输液室成为医院人流量最大的科室之一[3,4]。但有限的医疗资源无法跟上群众的需求,造成门急诊输液室的拥挤和嘈s,护士工作压力明显剧增,患者和家属满意度降低,严重影响护理质量,给护士心理带来不利影响,工作中存在许多的安全隐患[5,6]。因此研究分析输液室的拥挤程度对护理质量和护士心理影响,建立科学、及时、可靠的拥挤程度评估体系和预警指标,建立有效的干预应对措施,以保障输液室护理质量、护士身心健康,提高患方的满意度,显得非常有必要和迫切性,同时具有重要的科学管理价值和社会意义[7]。本课题组主要应用信息化技术优化门急诊输液室工作流程和管理措施展开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于2016年1~12月为期1年在门急诊输液室应用移动护理信息系统,观察其对输液室输液量、拥挤度及护理质量的影响。2015年门急诊就诊数为593436例,2016年门急诊就诊数为629884例。

1.2方法

1.2.1 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方法 患者在入院挂号后登记相关信息并生成个人档案,然后根据患者的就诊卡生成医嘱,根据医嘱确定输液顺序并打印出2张带有二维码的输液单,一张交予患者保存,另一张贴在输液袋上,以便后续核对。患者可以根据排号选择合适的位置,在喊到患者的号后,使用扫描器匹配成功后即可进行输液,患者在输液过程中有不适反应可按呼叫器需求帮助。输液结束后使用扫描器扫任意1张二维码即可结束输液。

1.2.2 干预措施 ①心理护理:患者在长时间等待过程中,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表现出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关心患者,多与患者沟通和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从而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激发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促使患者更好地配合临床治疗及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8]。②优化输液流程、改善就诊环境:转变传统的挂号输液服务,采取移动护理信息系统,患者能够清楚自己的输液顺序,能够有效解决盲目排队的问题。在门急诊输液室配置电视设备,为行动不便的患者提供服务;免费发放健康知识小册子,开展健康教育活动等[9]。在门急诊输液室各处设置免费设施,如塑料水杯、热水等,并在门急诊输液室角落摆放健康的绿色植物,放松门诊患者的情绪。③加强医护人员的专业培训:医院要注重护理人员的技能培训,提升护理人员的服务质量和技能。④引进精细化5 s服务管理,营造整洁干净输液环境,开展标准化就医导语和分诊导语培训,塑造良好的服务形象,有助于提升护理人员的服务效率[10]。⑤大力宣传输液控制健康教育。

1.3观察指标

使用直观量表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比较干预前后门急诊输液室的拥挤程度,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观察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观察研究期间每月护理投诉、差错、不良事件发生率。直观量表评分(VAS)刻度分为0~10,0为“不忙(not busy)”,2为“忙(busy)”,4为“特别忙但不拥挤(extremely busy)”,6为“拥挤(over crowded)”,8为“严重拥挤(severely overcrowded)”,10为“危险拥挤(dangerously overcrowded)”[11]。研究期间每月1、10、20号的1:00、9:00、14:00、19:00、22:00各评估1次拥挤程度,但分别由不同评估人员完成,相关资料收集后统一由独立研究人员进行分析。观察期间,由两名高年资护士评估输液室拥挤度,在直观评分量表上记录。药品损耗率=损耗药品/总药品数量×100%。护理投诉率=投诉例数/总例数×100%。差错发生率=护理差错/总例数×100%。护理满意率=(满意+较满意+一般)/总例数×100%。满意度划分标准参照相关文献[12]:满意:问卷评分≥85分;较满意:问卷评分≥70分但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差异、组内差异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门急诊输液量比较

2015年门急诊总输液量为142354例,门急诊就诊数为593436例,输液率为23.99%;2016年门急诊总输液量为135826例,门急诊就诊数为629884例,输液率为21.56%。2016年在门急诊就诊数增加的情况,门急诊输液室总输液量呈负增长,门急诊输液室输液率下降,显著低于2015年(χ2=1022.296,P=0.000)。

2.2干预前后门急诊输液室拥挤程度比较

2015年门急诊输液室1:00、9:00、14:00、19:00、22:00以及全年平均VAS评分为(1.17±0.37)分、(7.83±1.25)分、(6.94±1.09)分、(5.94±1.33)分、(3.61±0.22)分、(5.10±0.81)分,2016年门急诊输液室1:00、9:00、14:00、19:00、22:00以及全年平均VAS评分为(0.81±0.15)分、(6.81±1.26)分、(5.97±0.91)分、(4.83±0.94)分、(2.92±0.25)分、(4.27±1.54)分,2016年各个时间点和全年平均门急诊输液室拥挤程度均显著低于2015年(P

2.3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比较

2015年(1323例)和2016年(1299例)T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为98.34%和99.77%,2016年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显著高于2015年(χ2=92.705,P

2.4研究期间药品损耗率、护理差错及投诉发生率比较

2015年药品损耗率、护理差错及投诉发生率分别为0.31%、0.38%和0.037%,2016年药品损耗率、护理差错及投诉发生率分别为0.14%、0.13%和0.011%,2016年输液室年药品损耗率、护理差错及投诉发生率显著低于2015年(P

3讨论

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人们对医疗服务质量要求的提升,促使现代医院不断改革,从而满足卫生体制改革的要求。门急诊输液室患者多,护士工作量大,加上患者及家属缺乏相关知识,等待时间过长导致引发冲突和矛盾,影响输液治疗的效果,从而引发医疗纠纷。近年来,输液室护理质量、护理安全和拥挤相关文献呈直线上升,笔者认为这主要是由于以下几方面造成:①门急诊输液室患者与病房不同,门急诊输液室患者身体状况不一,个人情绪状态各异,病种复杂多样,年龄差距大,周转快,流动性大;②用药范围广、剂量层次不齐,许多新药配伍使用有无禁忌根本无法查询;③业务比较烦琐,护士普遍年轻缺少经验,相对难以管理;④尤其春夏和夏秋换季时期人流量显著增加,传染病胃肠道疾病和呼吸道疾病是前来就诊患者的常见疾病,多需要输液,护士工作压力明显剧增,患者和家属满意度降低;⑤输液室环境拥挤嘈杂,噪声明显[13]。这些均不同程度影响护理质量,给护士心理带来不利影响,工作中存在许多的安全隐患。

移动护理信息系统主要基于现代信息化技术的进步。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工作效率,减少书写时间,能够让护士有更多的时间与患者沟通交流[14,15]。在输液前,护理人员可使用扫描器检验患者的身份,从而实现快速检验,避免患者的混淆。此外,通过刷卡的方式能够减少交叉感染的现象发生,有助于保障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16]。同时,移动输液系统能够实现输液无纸化,有助于减少字迹潦草引起的误解,同时能够提供准确、完整的护理信息。再加上对症的干预措施,有助于提升患者对输液护理的满意度。相关文献也报道通过对护理人员培训、加强沟通、改善流程、信息化改造、增加人员等干预措施取得了一些效果,输液室护理质量和拥挤情况在一定的时间段内或多或少起到一定程度的作用[17-19]。尽管如此,但结合实践和调查显示,随着门急诊患者增加,日平均输液量也随之增加,干预措施效果存在减弱效应,甚至反弹,增加输液室医疗资源和改进输液室护理质量对单个输液室而言并非总能带来护理质量和拥挤问题的持久缓解,输液室似乎陷入一个怪圈:改进-好转-增加-恶化,结果总是不尽人意,导致护理质量和医患满意度下降[20]。因此,提高门急诊输液室的工作效率对于提升输液室护理质量具有重要影响。现代护理服务凸显了“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通过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提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能够提升患者的就医体验,有助于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率。

本次研究观察中,2016年门急诊输液室拥挤程度显著低于2015年(P

[参考文献]

[1] 吴晓慧,刘薇群,李佩珍,等.以ISO9001和信息化技术优化门急诊输液室管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5,20(1):41-42.

[2] 张潭月,黄丽君.信息化技术优化门急诊输液室工作流程和管理[J].护理研究,2014,21(32):2990-2991.

[3] 黄正东,王光华,郭雪清,等.基于HIS的急诊科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5,21(5):58-60.

[4] 陈梅青,周艳,胡艺,等.应用移动输液系统构建患者用药安全防线[J].中国民康医学,2014,34(15):83-84.

[5] 陆小英.门急诊移动输液系统在三级医院的应用体会[J].护理杂志,2012,29(5):62-63.

[6] 朱桂华.以信息化技术再造门急诊输液流程[J].齐鲁护理杂志,2015,15(3):83-84.

[7] 陆小英,虞婕,张玲,等.依托医院信息化平台建立急诊科护理绩效考核体系[J].护理杂志,2014,31(8):62-64.

[8] 王芳,徐维钰,陈蓓敏,等.利用医院信息系统优化急诊输液室管理[J].护理管理杂志,2015,9(5):51-55.

[9] 孙利花,史翱翔.急诊输液室护理缺陷分析及其管理对策[J].中外医疗,2014,33(5):165-167.

[10] 姜丽娟,崔秋霞,崔扬红,等.门急诊输液室护理投诉原因分析及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2015,9(6):57-58.

[11] 周文华,孙红,刘继海,等.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急诊科拥挤度研究[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5,24(5):512-517.

[12] 黄霜霞,吴圆春,梁金清,等.移动信息系统优化输液流程对门急诊输液室质量管理的效果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5,30(13):1184-1185.

[13] 黄霜霞,梁金清,陶品月,等.急诊、门诊输液室护士职业倦怠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全科护理,2015,10(3):246-248.

[14] 刘亚威,杜亚丽.移动输液管理系统设计及其应用[J].医疗卫生装备,2014,35(6):66-68.

[15] Niels Boye.The Citizen as Co-producer of Health:The Need for "Infusion of Medicine into Technology" in Futur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n Health[J].Wireless Personal Communications:An Internaional Journal,2009,51(4):739-751.

[16] Hartzema AG,Winterstein AG,Johns TE,et al.Planning for pharmacy healt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critical access hospitals[J]. American Journal of Health-System Pharmacy: AJHP,2007,64(3):315-321.

[17] w丽丽.基层医院门诊输液室存在的问题及护理对策[J].护理与康复,2011,10(4):359-360.

[18] 陈红雁.提高综合医院门诊输液室护理质量和安全的重要性[J].吉林医学,2011,32(28):6064.

[19] 谢丽吉,韦亚琴,张秀琴.我院改进门诊输液室服务的做法与体会[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4):357.

第6篇

【摘要】目的:通过对儿科门诊输液室的特殊性进行分析,指出常见的儿科输液存在的风险及其原因。方法:提出针对儿科门诊输液室风险管理的具体措施。结果:旨在提高儿科门诊输液室的工作质量。结论:有效的预防和减少护患纠纷,完善日常护理工作。

【关键词】儿科;门诊输液;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医院日常防范各种安全工作的一部分,儿科门诊输液室的风险管理则是其中最不可被忽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门诊静脉输液治疗是治疗儿童病症的主要手段,见效快,如果处理不当或不及时,就容易引发投诉和纠纷。

1 、 儿科门诊输液室的特点及我院相关概况

所谓风险管理,即对患者、工作人员、控视者可能产生伤害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并采取正确行动的过程[1]。儿科门诊输液是儿科门诊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 有较强的特殊性、复杂性,具有环节多、周转快、患儿年龄小、病情变化快、新药种类繁多等特点,护理风险系数较高,稍有不慎就可引发护患纠纷。这不仅给患儿带来痛苦和损害,而且直接影响到医院的信誉和发展。

以我院为例,通过对儿科门诊输液室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间发生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发现,此期间共接待输液患儿6414例,其中 2岁以下婴幼儿有4426例,占 69%。高峰期每日患儿输液量达102例,其中,2岁以下婴幼儿占72%。发生护理差错2例,约占 0.03%;护理投诉 1 例,约占0.015%;药物反应4例,约占0.06%。

2、 常见的儿科输液室风险问题及原因分析

2、1 患儿方面 医护人员为患儿静脉穿刺成功后,处于成长发育好动时期的儿童,动作无规律,易出现针尖移位或自行拔针等现象,导致二次穿刺;患儿因肥胖、皮肤色泽深、表浅静脉不显露以及高热、腹泻、呕吐、等疾病的影响,导致血管充盈度不够,给穿刺带来困难;部分患儿出现吵闹等现象,家长带着小孩到输液观察室外游走,药物长时间暴露在室外环境容易导致药效下降,还可能引起药物污染等无形的风险。

2.2 家长方面 患儿在整个就诊过程中,输液室是最后的环节。经历了一系列就诊程序(挂号、候诊、缴费、取药等)的家长,感到身心疲惫,特别是巧遇输液高峰时段,家长就更不耐烦,时常急切地督促护士,造成护士紧张,未能及时查对处方、输液卡及检查药品质量,容易引起用药错误;在整个输液过程中,疏于对小孩的管理和看护,小孩在座椅游玩好动之时造成针管脱落或移位;缺乏等待耐性的家长,不顾及小孩输液的安危,擅自加快输液速度,由此引发不良事件发生 。

2.3 护士方面 1] 儿科输液环境喧闹, 工作量大, 护士情绪易急躁, 只注意护理技术操作, 而忽略了患儿或家长的沟通交流, 常因穿刺未成功, 护士对家长的耐心解释和安抚做得不够而引发纠纷[2]。

2]个别护士工作责任心仍未加强,查对制度履行不到位。中文名字存在音同字不同或同名同音等巧合,语言交流又存在普通话与地方口音的差异。有时在护士呼唤姓名时家长注意力不集中, 出现误答, 护士确认名字不够细心, 造成用错药物。

2.4 环境方面 门诊留观病人多,一个患儿来院就诊往往有多个陪护,使本来狭小的空间显得更加拥挤,嘈杂,空气质量差,又加之患儿病情复杂多样,传染病较多,易发生交叉感染。

3、 儿科门诊输液室风险管理要点

3.1 提高儿科护士的护理技能和沟通技巧 对待患儿和对待成人在方式上显然是不同的,作为一名合格的儿科门诊输液室的医护人员,要将过硬的临床护理技能和儿科专业知识有机

地结合起来,只有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才能为患儿解除痛苦,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良好的护患沟通是做好一切护理工作的基础,合理的运用语言和行为沟通技巧,变被动为主动,将医疗、护理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3]。护士了解患儿及家属的心理,掌握语言沟通技巧,注意礼仪修养,做到形象稳定,态度热情,解释耐心,宣教到位。

3.2 加强对患儿及其家长的人性化管理 在患儿及其家长到达儿科输液室之后,履行告知义务、医护人员要教育患儿及家属自觉的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并取得他们的理解和配合,从人性化的角度出发,善待每一个患儿,善待每一位陪同的家长,并告知家长其应当履行的义务,如注意不要让患儿的手抓挠穿刺处;来回走动时要注意“莫菲氏”滴管不可倒转,以免空气进入等注意事项,做到人人对患儿负责。

3.3 医、护、药三方合作在儿科门诊输液室的创新模式 我国某些医院的学者提出了医、护、药三方合作模式,值得我们学习和深究。三方合作与配合最重要的一关是护理人员的把关过程, 这直接关系到患儿的生命与用药安全。具体措施如下:医生的重点在于根据病情, 严格掌握药物的适应证、禁忌证、注意事项、配伍禁忌及不良反应。药剂人员则严把药品关, 配方过程认真、仔细,避免发错药、发少药、多发药等现象, 以确保儿科药物治疗的准确性与安全性。护理人员加强工作责任心, 认真履行查对工作;养成使用药物说明书的好习惯;强化药物不良反应( ADR ) 处理的规范管理方法, 细化 ADR处理流程[4];强化护士对ADR 处理的应急能力训练。

3.4 医院可采取一些有效的可视化管理措施 可视化管理应用于医院是一种常见的管理措施,对于儿科门诊输液室的应用同样值得重视,例如,在输液室内壁的墙上可增加一些直观的可视化元素,如家长告知语及注意事项等。还可将小朋友自己画的作品展览在墙上,有助于提升输液室温馨的氛围,让患儿仿佛置身于一个欢乐而忽视病痛感的快乐环境中。有些医院大胆的创新,规定儿科门诊输液室的护士必须穿着卡通头像的统一特制工作服或佩戴诸如大白兔耳朵等统一卡通饰物等,这些举措都值得每一个儿科门诊输液室的借鉴。

4 体会 近年来,随着医院风险管理工作的深入,儿科门诊输液室的风险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 加强儿科门诊输液室的风险管理,制定有效可行、避免护理风险的策略,对防范护理差错和纠纷,为患儿及其家长提供优质、值得信赖的护理服务,是每一位医护工作者的职责所在。只有尊重幼小的生命,未来的栋梁才能健康茁壮地成长。

参考文献

[1] 麦伟娟.门诊儿科静脉输液护理风险管理的对策[J]中国学术期刊电子出版之家,2009,249-252

[2] 陈丽红.儿科常见护理纠纷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J]护理研究,2006,20(8A):2043-2044.

第7篇

1结果

1.1急诊科规模及工作量被调查医院80%为二级甲等和三级乙等;4家医院设立急诊门诊、抢救室、留观室、急诊输液室、EICU、急诊内科病房、急诊外科病房,占8.51%;17家医院无急诊外科病房,占36.17%;16家医院无急诊病房,占34.04%;7家医院只设立了急诊门诊、抢救室、留观室,占14.89%。年急诊人数20000~40000人的医院有33家,占70.21%;年急诊人数在60000人以上的医院有14家,占29.78%。

1.2急诊患者输液治疗人数15名护士认为急诊患者输液治疗人数占急诊总诊治人数的100%,占31.91%;21名认为91%~100%,占44.68%。

1.3培训体系护理部成立静脉输液治疗小组的医院有37家,占78.72%;组织学习《静脉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标准》的医院有20家,占42.55%,其中护理部组织学习的医院有15家,占75%,其他为科室组织或自学,从未学习的有9名,占19.14%;每年进行静脉输液治疗护理培训1~2次的医院有14家,占29.78%,每年1次的有16家,占34.04%,从未参加培训的有2名,占4.25%。

1.4输液用品的选择使用精密输液器的医院有19家、占40.42%,使用普通输液器的医院有13家、占27.65%,两者兼有的15家、占31.91%;选择使用普通型留置针的医院有7家、占14.89%,使用安全型留置针的医院12家、占25.53%,留置针和钢针均用者27家、占57.44%;只有1家医院仍使用钢针穿刺。护士在使用安全型留置针时首先考虑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的有46名,占97.87%。

1.5输液通路的建立调查显示,急诊科进行PICC的有8家医院,占17.02%,其中有1家医院是急诊科护士置管,其他均是请专科护士置管;在急诊科做深静脉置管的有12家医院,占25.53%,均由医生置管。选择血管通路装置时最先考虑的因素是治疗方案的有25名,占53.19%;选择最多的血管通路产品是外周静脉-短导管的有41名,占87.23%;开展骨内输液的只有1家医院。

1.6设置静脉配置中心有5家医院设置了门急诊静脉配置中心,占10.63%;治疗室配备加药生物安全柜的有4家医院,占8.51%;急诊科会经常接触化疗药物的有11家医院,占23.40%。

1.7职业防护静脉穿刺时主动戴手套的护士有2名,占4.25%;输液治疗时使用利器盒的有45名,占95.74%;主动使用安全型输液装置的护士有38名、占80.85%,有4名选择不主动使用、占8.51%,认为是护士长要求使用的1名、占2.12%,医院要求使用的4名、占8.51%。配备完善的洗手设备,如感应式水龙头、洗手液、擦手纸、快速手消的医院有38家,占80.85%;有规范的针刺伤上报程序的医院有42家,占89.36%;护士受到针刺伤(乙肝)后能及时注射免疫球蛋白的医院有40家,占85.10%,并且医院为受伤护士定期查体。

1.8其他输液治疗时先征得患者同意的有45名,占95.74%;当遇到输液不良事件(输液反应、外渗、静脉炎等)会主动上报的有38名,占80.85%;科室内备有不含乳胶成分的手套或输液有关产品的医院有34家,占72.34%;当护士使用止血带时会考虑患者是否止血带过敏的有15名,占31.91%。

2讨论

2.1改善就诊环境急诊科病种多、患者病情发展迅速、输液治疗人数多、陪护家属多等因素使得急诊环境拥挤、嘈杂、混乱,有文献报道,急诊环境污染明显高于住院病房环境污染[1]。治疗环境直接影响患者情绪、疾病转归及护士工作状态。急诊科布局合理、各功能区相对独立、配套设施齐全,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输液治疗的安全性。随着经济发展、医疗体制的改革及优质护理服务工程的推进,急诊科应设立急诊门诊、抢救室、留观室、急诊重症监护室、急诊内科病房、急诊外科病房,根据病情分级分区管理,改变以往所有急诊患者在一起管理治疗的局面,消除静脉输液治疗的安全隐患。

2.2加强输液安全管理中华护理学会静脉治疗委员会自1999年12月成立以来,先后编写了《输液治疗实践指南与实施细则》及内部学习资料《静脉输液指南》,并组织翻译了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编写出版的《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标准》,这些都为我们提供了指导临床实践的标准。作为急诊科护理管理者,应定期组织护士学习实践标准,每年至少1次,深刻领会这些权威性指导书籍和具有法律效应的纲领性教材的内涵,保证静脉输液治疗的安全。做好急诊输液安全管理,包括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业务建设、思想建设、能力建设。①组织和制度建设:成立各级静脉治疗管理小组,整章建制,规范流程,设立安全目标,建立健全输液治疗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技术标准,开展学术研讨会,制定技术指南。②业务建设:普及知识,更新知识,提高认识,改变观念,做到人人参与。③思想建设:培养护士良好的职业道德,使其具有爱心和同情心,保持旺盛的精力,时刻把微笑带给患者。④能力建设:改善输液环境,输液设备及物品齐全。抓管理、抓培训、抓落实,按照PDCA的管理模式做好急诊输液安全管理。有研究显示,在门急诊输液安全管理中采用PDCA循环法后护理质量得到明显改进,输液相关安全事件发生率下降[3]。

2.3合理选择血管通路装置《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标准》要求护士应根据治疗方案、治疗时间、留置时间、血管完整性、患者意愿以及护理装置现有资源,选择适宜患者血管通路需要的导管类型。急诊护士最先考虑的是治疗方案,其次是血管完整性,以最快的速度建立静脉通路,以便及时用药。以选择外周静脉-短导管为主,PICC和中心静脉置管在急诊科较少。急诊患者入院缺乏HBV、HIV等血源性疾病的血液检查,急诊护士尽可能选择安全型静脉穿刺针,防止针刺伤,减少血源性疾病的感染。

2.4成立急诊静脉配置中心静脉配置中心配液发放过程中由药师、护士多次核对把关,特别是药师在审方过程中,利用其专业优势,可以指导临床医生、护士规范使用药物,保证了药品配置的质量和输液安全[4]。本次被调查的医院大多没有设立急诊静脉配置中心,均是家属取药、护士核对、自行配药后注射。采用生物安全柜集中配置静脉输注液体,提高了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保护了护士的自身安全[5]。另外,治疗室配置加药生物安全柜的医院很少,甚至有的医院急诊经常接触化疗药物,对患者和护士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第8篇

关键词 门诊卫生服务 输液疗法 风险管理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5.259

风险因素分析

医生方面:医生没有书写门诊病历,护士治疗主要是依据医生处方执行,使护士不了解病人病情,个别医生字迹潦草,影响辨认,加之乡镇医院医生业务素质普遍较低,开处方时对一些新药规格、剂量不清,不注意配伍禁忌,多药合用,容易引起药物不良反应。

药剂方面:①乡镇医院门诊输液室的药品发放设有专门药剂人员管理,基本上是执行医嘱护士直接从药柜拿来就摆放,而且药品管理混乱;②目前临床药物使用经常推陈出新,短期内频繁更换,而且药物名称多样,如化学名、商品名、别名,容易因药名混淆引起差错,同时药品种类繁多是引起不良反应的主要根源[1]。

护理方面:①三查七对执行不力:乡镇医院护理人员少,门诊输液基本上是摆药、配药、注射均由一人完成,无人核对,容易导致配错药、输错液体等差错事故;②确认患者身份的方法单一,仅通过呼唤患者姓名确认,没有对性别、年龄进行核对,造成一些年老、听力减退、反应欠灵敏及名字读音相近或相同的患者互相应答,导致差错发生;③门诊输液时间集中,高峰时段环境嘈杂、拥挤,老人、小孩均挤在同一输液室内,不论病人多少均只有1~2名护士完成,为了赶时间抢速度,输液过程中没有给患者进行必要的解释及沟通,容易引起病人不满而发生冲突和纠纷;④护理人员业务素质差,在而门诊患者病情各异,容易出现病情变化发现不及时而造成处理不及时情况;⑤药物配制过程中操作人员无菌观念差,注射器连续多次使用,配制后的药物放置过久,输液速度过快等均容易使患者发生输液反应;⑥护理人员大部分精力忙于给病人配药、注射,往往忽视对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加之缺乏临床经验,大大增加了输液风险;⑦乡镇医院输液室没有配备快速洗手消毒剂,护士在执行输液操作中为了抢时间,没有做到输液一人洗手一次,个别医院处置室甚至没有流动水洗手,输液患者与护士之间手手相传,是发生交叉感染的重要环节;⑧压脉带没有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小儿剃头发的保险刀片,没有一人一用一弃,也是引起交叉感染不可忽视的环节;⑨输液室空气不流通,多种疾病患者混在一起,空气浑浊,紫外线空气消毒后没有进行消毒监测,消毒效果无法判断,病原微生物在空气中传播,容易导致医源性疾病发生,成为门诊输液的另一种风险。

患者方面:①乡镇医院就诊患者绝大部分是农民群众,他们文化素质相对较低,缺乏医学知识,有时不听护士嘱咐,擅自调节输液速度,不遵守药物过敏试验规定,擅自离开输液区,导致发生药物不良反应不能及时发现;②病人对护理人员穿刺技术要求高:门诊患者年龄跨度大,他们各自的特点和期待不一样,如果操作过程中不能一针见血,容易引起患者或家属不满而发生冲突。

降低门诊输液风险的方法

建立门诊输液风险管理组织,制定出相应的职责,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每月召开风险管理组织会,对发现的风险事件及时研究出风险干预措施,并及时反馈到相关医护人员。

不定期抽查门诊处方合格率,门诊医生处方质量与奖金挂钩,做好医师的规范化培训,不断更新知识,使每位医生熟悉所使用的药品用途、用法、剂量、不良反应及配伍禁忌,做到合理用药、安全用药。

规范药品管理:配备专门药剂人员管理药房,不同类型、不同用法的药品分开放置,一些特殊的药品如氯化钾等标记醒目,对于新药的药理、用法、用途、不良反应等书面告知所有相关医护人员,药剂人员把好处方质量关。

制定门诊输液流程,加强输液流程中各个环节的管理:①采用两种以上的方法确认患者身份,使用患者身份识别卡,输液时变呼唤患者姓名为自报姓名,身份识别卡上注明姓名、年龄、性别等相关情况,操作前逐一核对,有效地避免患者听错而盲目作答现象;②落实签名负责制,要求护士从接处方、配药、穿刺到巡视、接瓶、拔针每执行一项操作均应在相应位置上签上姓名及时间,做到环环查对、节节签名。

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随着新药的不断问世,护士不仅要掌握输液的相关理论和技能,还要掌握新药的性能、配伍禁忌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因此管理者应定期进行药理知识培训,并加强基本技能培训,提高静脉穿刺水平。

加强护士职业责任教育,提高护理人员对风险的识别能力:经常组织护士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鼓励护理人员客观地认识不安全因素,主动报告不安全事件,从分析不安全事件的原因查找导致不安全事件发生的漏洞,从探讨预防不安全事件措施的过程中汲取教训、总结经验、完善措施是风险防范管理关键。

规范输液不良反应的处理流程:规范各种过敏药物试验的配制方法并上墙,加强输液巡视,严格按医嘱控制输液速度,密切观察病情及用药的反应。操作中严格无菌操作规程,加药注射器一人一用一废弃,药品现配现用,是避免输液反应的关键环节。

认真落实各项消毒隔离措施,避免医源性感染发生:①输液室配备快速洗手消毒剂,处置室配备流水洗手设施。操作中做到每接触一人擦洗手一次,压脉带一人一用一消毒,小儿头皮穿刺所用保险刀片一人一用一丢弃,以免引起交叉感染;②改善输液室环境,经常开窗通风,做好室内空气消毒及消毒效果监测。

加强健康教育,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输液操作前与病人进行有效沟通,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通过口头形式介绍常见病的症状及预防、药物的作用与注意事项,用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特别强调擅自调节输液速度的危害,以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

讨 论

护理风险管理是把发生护理不安全事件后的消极处理变为护理不安全事件前的积极预防,这种积极超前的风险管理,比消极的事后处理更全面、更科学[2]。1年来我们针对门诊输液容易产生矛盾、纠纷、投诉的主要项目进行调查、分析改进,降低了门诊患者输液安全隐患,体会到要提高门诊医疗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必须重视细节、环节管理,执行严格的制度、严密的流程、拥有熟练的技术才能防患于未然。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  注射室;风险管理;服务流程

(声明:本站文章仅给需要的医务工作者提供交流学习参考。翰林医学免费提供。部分资源由工作人员网上搜索整理而成,如果您发现有哪部分资料侵害了您的版权,请速与我们后台工作人员联系,我们将即时删除。客服qq:88970242.后台工作qq:928333977)

随着人们自身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病人对医疗、护理服务质量及医疗护理安全要求不断提高,在护理工作中常因服务态度及操作水平问题而引起病人或家属的不满和投诉。门诊注射室是病人多、病种复杂、流动性大的窗口部门,护士工作量大、工作繁杂紧张,护患纠纷、护理投诉、护理差错事故容易发生,注射室护士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为了规避护理风险,保障护理安全,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我们针对门诊注射室的特点,对其存在的护理风险问题进行调查分析,通过对注射室的服务流程重塑,做好护理风险的管理,护理纠纷及护理投诉明显减少,现总结如下。

调查资料

1.一般情况 病例来源于2008年1~12月和2009年1~12月在我院注射室注射和抽血的患者,注射人数分别为132000次和191000人次。同期收集在我院注射室发生的纠纷数、护理投诉数,差错次数,医院监察室每月调查的门诊注射室的病人满意度的平均数。经调查,2008年度护理差错2例,护理缺陷38例,护理投诉30件;2009年度,没有护理差错发生,护理缺陷12例,护理投诉12件。

2.风险评估 门诊输液室是各类患者集中的地方,护理对象为多年龄段、多病种的输液患者,以年老体弱和学龄前儿童为主。患者流动性大,来院时间不固定,使输液治疗时间分布不均匀,一般高峰时段在上午。静脉用药种类多,护士有对药品名称和剂量规格不熟悉的情况,患者来自不同的专科,护士对患者病情不了解,即使护理人员严格按照“三查七对一注意”执行,不时仍有一些不安全事件的发生。输液时,护士服务态度问题,穿刺技术不熟练,都可引起护患关系不协调;病人个体差异、药物调剂问题都有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抽血时,病人血管因素加上护理技术不到位,都可以引发病人的不满;化验单填写不全或漏抽血样,或用错试管,都有可能发生医疗纠纷。事先评估这些风险,有备无患,可以减少护患纠纷,提高护理质量。

管理措施

1.优化服务流程

(1)扩大装修注射室:对门诊注射室的位置进行调整,重新布置输液区环境,将输液室分为成人输液区和小儿输液区,配备了60张多功能输液椅和15张输液床,10张小儿床,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年龄和不同病情患者的需求。扩大输液室面积,设有小儿活动游乐室,内备有各式各样的小儿玩具,使小孩在护理人员的监护下玩耍,在输液过程中不哭闹,同时在门诊楼层增加保洁员,及时清理小儿的大小便及各种拉圾。输液区内配有电视机、空调,空气消毒机、饮水机等,为病人提供温馨的输液环境。简化就诊流程,划价、交费、取药一个窗口就能完成,大大缩短了就诊时间,保证各个就诊环节的畅通,大大减轻患者候诊时的不安情绪。每个输液区设立输液分诊台,由一名护士负责核对药物,抄写输液单,根据病人的病情安排输液区位,并向患者交待有关注意事项。为避免同名同姓病人的输液差错,发放双座号牌,一式两份座,一份挂在输液瓶上,一份交给病人。护士将配好的药连同处方、输液卡、座位牌到患者座位或床前,核对无误后,才进行注射。

(2)抽血室信息网络管理:收费处、化验室、抽血室电脑联网,收费处计算机收费时存入病人的基本资料和抽血信息,护士录入病人收据号码后电脑即显示病人的基本资料和抽血清单,核对后准备好试管,录入试管并打印条形码给病人,抽血护士给病人抽血并交待相关的注意事项,病人凭着试管条形码到化验单打印处去取化验单。从而减少了手工抄写容易出现的漏项、难辨认等差错。

(3)做好临床用药安全管理:加强护士执行药物治疗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管理,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强化自我管理意识,强化护士的慎独精神,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注射前询问药物过敏史,做好“三查七对”,药柜内的药品存放、使用限额应定期检查,一些高危的药品不得与其它药品混合放置,如氯化钾,磷化钾等应和其它药品分开放置,严格把好药物配伍禁忌关,控制输液的流速,预防输液反应。

(4)做好输液观察:护士要随时掌握输液情况,及时发现药物不良反应。并将健康教育贯穿于整个输液过程,护士利用巡视时间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告知病人避免空腹输液,在空腹状态下,机体代谢减弱,针刺可激活机体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使心率、呼吸加快,血压升高,极易造成头晕、恶心等“晕针”现象。不能擅自调节滴速,输液滴速过快会使全身不适,肺水肿等。宣传栏内提供各种疾病的健康教育宣传单,如禽流感的预防、老年常见病的防治等。增强护患之间沟通交流,使患者身心处于最佳的治疗状态。

2.加强基础建设

(1)进行专业知识培训:护士的专业素质和能力与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有直接的联系。根据本科室特点做好护士的培训计划,每年对护士进行“三基三严”考试考核各两次,做到人人达标。组织护士参加各种医疗、护理学术活动,提高护士的专业水平。分析现存的或潜在的护理风险问题,完善护理规章制度及技术操作规程,修订注射室护理工作制度、制定护理风险应急预案、常用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尤其是青霉素过敏性休克抢救程序、护理纠纷或投诉时的处理程序等。

(2)做好护理质量管理:每月评价护理风险干预有效性,对所发生的护理问题,病人的护理投诉、护理纠纷及护理差错进行分析讨论并提出改进措施,对护理工作环节进行调整。注射室与门诊医师、药房、检验科等部门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做好与相关部门的协调工作,是有效减少医患纠纷一个重要环节,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加强医患沟通,改善服务态度。

(3)增加护理人员编制:护理人员编制不足,工作量大,未能及时给病人解决问题,容易引起医疗纠纷。输液室常常人满为患.繁忙而嘈杂的工作环境使一部分心理素质较差的护士情绪不稳定,给患者和家属感到不安全感,甚至会导致工作忙乱而出错。病人家属的要求得不到满足,如病人的液体滴完没有及时处理,病儿发热没有及时观察等引发的护理纠纷为多见。护理部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人员编制,实行弹性排班:护士长根据患者治疗高峰期合理安排护士工作时间。缩短治疗高峰期患者等待的时间,设立弹性班,改变忙闲不均,避免人力资源浪费又不能满足患者需求的状况,合理排班,每班设有巡回护士加强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结果评价 根据两年来门诊注射室所发生的护理差错、护理缺陷、投诉纠纷、患者意外事件的例数,以及患者、家属满意度调查记录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008年度输液与抽血人数为132000例,其中护理差错2例,护理缺陷38例,护理投诉30件,护理满意的人数达114200人,满意率为86.52%;2009年度输液与抽血人数为191000人,其中护理缺陷12例,护理投诉10件,护理满意人数达181900人,满意率为95.24%。2009年与2008年比较,发生护理差错、护理缺陷、投诉纠纷的例数明显减少(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满意率由86.52%上升到96.24%。讨 论 护理风险是指医院内病人在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风险管理是指对病人、工作人员、探视者可能产生伤害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并采取正确行动的过程[3]。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护理风险虽然不可能完全避免,但健全门诊输液室的服务流程管理,有针对性地分析门诊输液室护理工作安全隐患,采取有效措施,规范了护理行为,可保证护理安全和病人安全,提高患者的满意率,达到减少护理风险的目的。在护理风险管理中我们体会到,护理安全措施仅仅停留在人员的安全意识、法制观念的教育是不够的,重要的是如何把好执行的环节,针对门诊输液室和抽血室存在的薄弱环节,结合工作实际,规范输液区域,提高门诊输液质量,使病人投诉、护理差错下降。调查显示2008年与2009年同期相比,注射室护理投诉人数由30例下降到10例,护理差错次数由3例降到0,患者满意率由86.5%上升到96.2%。

护理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方面:①护士的业务技术不高引起的护患纠纷:如注射时因操作技术不当使注射部位疼痛、肿胀;②静脉抽血时反复穿刺,取标本时操作不当,致血标本溶血、凝血等;③护士的服务态度不佳,沟通解释不到位,没有交代用药注意事项而引起的护理纠纷;④护理人员编制不足,没有及时给病人解决问题而引起的医疗纠纷;⑤护士临床用药过程中没有做好查对制度而引起的护理差错和护理纠纷。我们通过评估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或潜在的护理风险,健全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加强护理人员的管理和业务素质、法律知识培训,改进护理工作,改善注射室环境,重塑注射室服务流程,简化病人的就诊流程,从而收到了一定效果。输液过程中主动巡视,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对患者进行用药、防病治病等方面知识的健康宣教,可以杜绝静脉输液过程中的许多安全隐患;提高护士的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对于辨别药物的作用、副作用以及不良反应、药物的配伍禁忌等是至关重要。只有做好门诊输液各环节的质量管理,才能提高门诊输液的安全性。我们认为,护理风险管理是一项长期的、持续的工作,要不断健全护理管理机制,有效的推行科学化、系统化、制度化的风险管理,才能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真正为病人提供安全、有效、优质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蔡铜山,钟德富,张海林,等.推行医疗风险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1,8(5):342-343.

[2]黄美娥.静脉输液过程中的护理缺陷分析及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 2005, 5(5): 49-51.

第10篇

1.常见的不安全因素

(1)护士方面:低年资、新入科的护士,实习护士,情绪波动、平时工作欠严谨的护士,护理工作的繁忙、琐碎及操作的重复性,也使护理差错的发生几率增多[1]。各项核心制度执行力不够,如: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消毒隔离制度等,输液过程中巡视不够。

(2)医生方面:有的医生书写门诊病历简单,处方字迹潦草难认,药品书写欠规范,个别医生对一些药物的应用缺乏新的了解,不注意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

(3)药房方面:药房发药错误,多发或少发药,注射证书写潦草甚至错误。

(4)患者方面:患者有同名同姓,听错姓名;门诊输液病人的年龄跨度大,来自不同的专科;门诊患者有的早期诊断不明,部分患者病情变化快,输液中突然发生病情变化;儿童输液时乱走现象;病人擅自调节滴速,更换座位。

(5)其他:门诊输液室停留时间短,流动性大,护患之间彼此不熟悉;病人来院的时间比较随意,使输液时间分布不均匀,一般高峰时段集中在上午,易出现排队长,等候久,病人不耐烦,造成环境嘈杂、拥挤,加上病人病情复杂,用药种类繁多等,此时护士的工作量大、精神疲劳,也易出现失误[2]。药品种类繁多,药名复杂,同一种药物有商品名、通用名、译名等[3],容易因药名混乱而引起差错。少量输液器、注射器存在质量上隐患,输液袋在运输过程中受损。阴雨天地面潮湿易滑。

2.防范措施

(1)规范服务流程,提高护士各项制度执行力:使各类患者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得到诊治并且不断加强各种制度的落实。①查对制度:凡在输液室治疗的患者必须携带门诊病历和注射证,严禁护士执行口头医嘱。接药护士对医嘱内容不明确或有问题时,应向医生询问清楚后方可执行;发现药物错误直接打电话到药房与相关人员核对,若错误属实,请药房人员亲自把药送过来,一方面可以加深印象下次改正,二方面可以防止家属或患者来回走动,产生抱怨和不满情绪,致使医患关系紧张。配药者、输液者以及更换药液者均应签名并注明时间,实行护士双签名制。长期输液病人的注射证经接药者、配药者、输液者三者反复核对后,再返回给病人,防止某个环节核对不严而造成失误。查对病人时,护士不仅要称呼病人的姓名,还应问“请问您叫什么名字”?输液前,输液者再次将输液袋上的姓名出示给病人或家属确认,杜绝"音同字不同"实行双向核对姓名制。②交接班制度:交接班时,交班护士应向接班护士详细交代患者的医嘱、药物及滴速要求等,保证治疗的连续性。③消毒隔离制度:护士操作的一举一动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和健康,在输液的全过程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操作原则,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消毒一洗手。普通输液与隔离输液严格分开,并且有醒目的指示标记。④巡视制度:每天安排巡视班护士在输液室巡视,对婴幼儿、老年人、特殊用药病人以及诊断尚不明确的患者要加强巡视。严格按要求规范输液滴速,加强观察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或变态反应、输液反应等,尽早正确处理。

(2)更新观念,加强服务意识和安全意识:组织护理人员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医疗事故处理条理》、《侵权法》,同时建立统一细化的操作规程,指定质量标准以及应急预案。对护理队伍较年轻、服务态度较差、缺乏沟通技巧的人员,特请有经验的老护士言传身教,介绍亲身工作经验,共同学习,提高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透明度。我院配药室与输液室之间是用透明玻璃隔开,患者及家属可在外面看到护士配药的过程,让病人放心的同时,对护士操作起到一种监督作用。

(3)加强护士技能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在强化服务意识的同时,加强业务培训,尤其是过硬的小儿静脉穿刺技术是输液安全的重要保证。我院护理部制定了业务培训计划:每季度进行护理操作演示,考核,科室内经常组织穿刺技巧经验交流、穿刺失败原因分析等,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培养出一大批头皮静脉穿刺操作能手。

(4)实行输液告知服务,维护病人知情权:在输液入口处以图表的形式上墙公示“输液流程图”。护士主动与患者及患儿家长沟通,根据病情、年龄、药物的作用时间做好解释。

不能擅自调节滴速,告知输液速度及穿刺部位固定的重要性。教育家长在输液过程中不能外出,以免发生药物污染、输液反应及其他意外事件不能及时救治。告知病人当天的输液总瓶数,妥善保管输液号牌以便更换液体,防止错拔,漏输液体。我科自2009年7月实行在输液贴上表明输液总瓶数及该瓶为第几瓶后,漏输、错拔情况基本杜绝。其方法为:“2-1”表示该病人今天输液总数为2瓶,该瓶为第1瓶,“2-2”表示总数为2瓶,该瓶为第2瓶。“3-1”、“3-2”、“3-3”依此类推。拔针时护士一定要先看一下输液贴,确定是最后一瓶(2-2、3-3…)并且病人手上已无号牌时方可拔除。

5.重视药物配伍禁忌:由于部分新药没有纳入配伍禁忌表,医生对某些药物之间已存在配伍禁忌认识不足,这就提醒护士不能机械地执行医嘱, 在为患者进行穿刺前仍应该仔细检查加药后液体的性状[4],更换液体时,注意观察输液管道中有无混浊、变色或絮状物,以防发生意外。我科护士发现头孢曲松与奥硝唑配伍后颜色变红,立即汇报护理部、药剂科,经证实后药剂科书面通知到每个科室,以避其他科室再次发生该现象。

6.实行弹性排班:根据输液高峰季节和高峰时段,合理调配人力,缓解输液高峰时的压力,老中青搭配成不同层次的梯队技术队伍,这在儿童输液方面显得尤为重要。自从合理弹性排班以来,基本上满足了输液高峰及儿科季节性多发病患儿的输液需求.

总之,门诊输液是医疗工作的第一线,是医院的一个窗口。通过输液室一系列制度的完善和落实,护士的规范操作和职责明确。近年来,输液患者的满意度调查明显提高,减少了护理服务投诉,杜绝了护理纠纷,提升了医院的社会形象。

参考文献

[1]周立宁.营造安全文化、防范护理差错[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3):192-193.

[2]刘春香,石 娟,陈业芳,等.门诊输液病人的安全管理实践及效果[J].全科护士,2009,7(2):329-330.

[3]赵升阳,李明利,王 朵,等.门诊处方中存在的问题与杜绝方法[J].中国医院管理杂志,2002,12:46.

第11篇

[关键词]品管圈;门诊注射输液室;外周静脉输液;重注率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12(a)-0176-03

Effect analysis of intravenous infusion of peripheral venous infusion in outpatient injection and infusion

LOU Yan

Injection and Transfusion Room,People′s Hospital of Ganzhou City in Jiangxi Province,Ganzhou 341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reducing the injection rate of peripheral venous infusion in outpatient injection by using quality control circle.Methods In order to "reduce the infusion rate of peripheral intravenous infusion of outpatient infusion",the group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was established from March to September 2016,the method of Brainstorming,Fishbone diagram and Platon method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main cause of the high rate of re injection,the changes of peripheral venous infusion rate of peripheral venous infusion in patients were compared before and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Results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quality control circle,the injection rate was 4.2%,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before implementation (25.7%),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

[Key words]Quality control circle;Outpatient injection transfusion room;Peripheral intravenous infusion;Reinjection rate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是指由工作性|相似、相关或互补的人群自觉或自发组成一个团队,通过全员参与、合作、集思广益,以PDCA管理循环为基础,采用品管手法降低消耗、提升质量,实现改善业绩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1-3]。门诊注射输液室患者较多,患者对护士的穿刺水平要求较高,都希望可以一次穿刺成功[4]。静脉输液重注是指因各种因素导致输液中断或穿刺失败而需重新操作的现象[5],降低门诊注射输液室外周静脉输液重注率有利于减轻患者痛苦,增加舒适度,进而提升护理质量。我院输液室针对门诊输液患者开展以“降低门诊注射输液室外周静脉输液重注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由我院门诊注射输液室护士(8人)组成品管圈小组,其中圈长1名,辅导员1名,其中年龄30~40岁占57%,>40岁占43%;本科学历占43%,大专占14%,中专占43%;工龄1~10年占43%,11~20年占14%,21~30年的占43%。

1.2方法

1.2.1确定主题

召开品管圈圈员会议,全体圈员采用头脑风暴法对门诊注射输液室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共提出5个待选主题,从重要性、迫切性、圈能力3个方面对上述待选主题进行评价,得到“降低门诊注射输液室外周静脉输液重注率”这一主题得分最高,确定为本次品管圈活动的主题。

1.2.2计划拟定

通过预估各项步骤所需时间,讨论并确定每项步骤的负责人,并将内容绘制于甘特图中,放置于微信群中,以提醒各圈员的任务以及完成时间[6-8]。

1.2.3现状把握

出现重注后,由执行护士将重注患者信息、重注情况登记在查检表上,2016年1月24日~2月28日为实施前,外周静脉注射总次数为1266例,重注325次,重注率为25.7%。根据圈员结合数据分析得到,穿刺前后健康宣教不到位和护士操作水平不高、穿刺部位选择不当和穿刺不顺、针头进入体内的长度不够、穿刺工具为钢针是导致重注的主要原因。

1.2.4设定目标

确定圈员能力约为60%,改善重点为77%,经过计算得出:目标值=现况值-改善值=现况值-(现况值×改善重点×圈能力)=25.7%-(25.7%×77%×60%)=13.8%,降幅=现况值-目标值=25.7%-13.8%=11.9%。

1.2.5要因解析

采用头脑风暴法进行分析,并从穿刺材料、方法、注射药物、护士因素、患者因素及环境等方面制作原因解析表,将上述因素填入鱼骨图中的大、小骨中,制作出清晰的导致患者重注的鱼骨图[9-10]。根据柏拉图分析(指将搜集的数据根据不良原因、不良状况、不良项目等不同区分标准加以整理、分类,共有两条纵轴,左边为要因的次数或频率,右边为要因累计百分比,从左至右按递减方式排列,只要改善20%的错误项目,即能改正80%的错误)出造成重注率高的主要原因有:穿刺前后健康宣教不到位和护士操作水平不高、穿刺部位选择不当和穿刺不顺、针头进入体内的长度不够、穿刺工具为钢针。

1.2.6拟定对策并实施

针对这4个要因逐个拟定对策,根据20/80法则,总分>84分即被采纳。对要因进行对策拟定,分别筛选出需要实施的对策。

1.2.6.1要因:穿刺前后健康宣教不到位和护士操作水平不高。对策:①将穿刺前后健康宣教内容汇总做成PPT向护士进行详细讲解。②将宣教内容做成宣传栏,贴在诊区醒目的墙上,方便患者查看,使患者熟悉穿刺流程,加强患者与护士的配合。③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治疗前应以温和、鼓励的语言向患者说明输液目的、药名、药物主要作用,输液前做好充分评估,评估患者合作程度、病情、营养状况及心理状态等。穿刺后向患者交代注意事项,防止出现不良反应。④由穿刺娴熟的高年资护士对轮转护士或新护士进行一对一培训指导,由穿刺娴熟的高年资护士现场示范高难度穿刺动作,协助穿刺操作水平不高的护士提高穿刺技能[11]。

1.2.6.2要因:穿刺部位选择不当、穿刺不顺。对策:①最佳穿刺部位的知识汇总做成PPT,对护士进行培训。②穿刺前对穿刺部位进行预热,除术前需禁食患者外,对于空腹患者需进食后再行穿刺,固定针头时需以左手压住针梗,右手粘胶布。③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合理选择穿刺输液部位,对依从性差,不听从护士劝阻,在整个输液过程中一直挣扎、躁动的患者,穿刺部位应选择粗直、离关节较远、便于固定的位置。首选腕关节3 cm以上,肘窝2 cm以下的静脉和踝关节3 cm以上,膝关节3 cm以下处的静脉,必要时予以夹板固定肢体,夹板需上下超过穿刺点3 cm以上。对合作患者则要由远心端到近心端,从小静脉到大静脉,有计划地使用静脉[12]。

1.2.6.3要因:针头进入体内的长度不够。对策:外周静脉钢针输液时,进入体内的针身长度应在整个针身的1/2~4/5[13]。

1.2.6.4要因:穿刺工具楦终搿6圆撸和乒闶褂昧糁谜耄逐步实施各项对策并检查实施效果,汇总,与基线调查正确率进行对比,统计2016年3月1日~8月31日实施后外周静脉注射重注率。

1.3观察指标

比较实施品管圈活动6个月的效果,评价指标包括实施前后有形成果和无形成果,其中有形成果为实施前(2016年1月24日~2月28日)和实施后(2016年3月1日~8月31日)输液重注率,同时计算进步幅度和目标达成率,进步幅度=(实施前重注率-实施后重注率)/实施前重注率×100%;目标达成率=(实施前重注率-实施后重注率)/(目标值-实施前重注率)×100%[14-15]。无形成果(指无法直接计算经济效益,难以直接用价值或物质形式的成果)为圈员采用素质自评量表进行评价的结果,包括穿刺技术水平、工作积极性、健康教育能力、团队协助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品管手法运用,每项计分1~5分,由圈长对成员的总分进行统计[5]。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1实施前后有形成果的比较

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外周静脉注射重注率为25.7%(325/1266),实施后外周静脉注射总次数为1238例,重注52次,重注率为4.2%,实施前后重注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5.625,P=0.000)。进步幅度=(25.7%-4.2%)/25.7%×100%=83.7%。

2.2实施前后无形成果的比较

与实施前比较,实施品管圈活动后输液室护士穿刺技术水平、工作积极性、健康教育能力、团队协助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品管手法运用均有提高,见表1。

3讨论

门诊注射输液室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患者多,穿刺效率和一次成功率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患者的后续治疗与护理。针对门诊注射输液室目前存在的问题,组建了以“降低门诊注射输液室外周静脉输液重注率”为主题的品管圈小组,采用科学的方法分析出造成外周静脉输液重注的主要原因包括穿刺前后健康宣教不到位和护士操作水平不高、穿刺部位选择不当和穿刺不顺、针头进入体内的长度不够、穿刺工具为钢针,由此得到为降低重注率,减轻患者痛苦,作为护士应重视并避免重注现象,以严谨的科学态度、高度的责任心和正确规范的操作,为患者提供高质量、个性化的静脉输液治疗,将静脉输液的不适感降至最低程度,真正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通过品管圈活动,不仅使圈员在相互沟通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了品管手法、增加了团体凝聚力,而且还显著降低了重注率,达到了改善护理质量的目的,实现了护患双赢[16]。

我院通过实施品管圈活动使门诊注射输液室外周静脉输液重注率由25.7%降到了4.2%,与此同时,实施品管圈活动后输液室护士穿刺技术水平、工作积极性、健康教育能力、团队协助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品管手法运用较实施前均有提高,证实了品管圈具有很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品管圈在门诊注射输液室是实际可行的,可降低外周静脉输液重注率,提升护理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赵蓓.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外周静脉输液患者静脉炎发生率的应用与研究[J].继续医学教育,2015,29(4):83-85.

[2]李汶静,陶怡,程晓红.品管圈活动在某儿童专科医院降低静脉输液渗出率中的临床实践[J].全科护理,2016,14(9):939-942.

[3]刘庭芳,刘勇.中国医院品管圈操作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3.

[4]伍晓莹,张宵宵,陈小鸽.儿科患儿家长静脉输液安全需求调查[J].护理学报,2009,16(1B):18-19.

[5]周芹.品管圈在降低婴幼儿静脉输液重注率中的应用[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6,37(8):884-886.

[6]徐满琴.运用品管圈活动提高儿科门诊护士静脉穿刺成功率[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27(23):3227-3228.

[7]张雁青,冯旭琴,赵旭毅,等.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静脉输液过程中药液丢失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17):13-17.

[8]林建华,卢少萍,徐永能.品管圈活动在高龄患者外周静脉输液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9):126-127.

[9]胡素华,兰晓娥.品管圈活动降低外周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的研究[J]当代护士,2014,(8):130-132.

[10]杨虹,勇琴歌,侯惠如.品管圈活佣越档托难管内科老年患者外周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的效果[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4,16(6):479-480.

[11]梅云霞,王娟,冯苑,等.门诊儿童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品管圈管理[J].江苏医药,2015,41(8):986-987.

[12]阳利娟.重性精神病患者静脉输液重注原因及护理对策[J].当代护士,2011,(5):115-117.

[13]郭凤梅.外周静脉输液钢针进入体内长度的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31(5):90.

[14]权小波,钟园,毋荣,等.品管圈在提高静脉输液成功率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研究,2014,27(11):1430-1432.

第12篇

【关键词】 门诊输液室;护士;职业防护

近年来门诊输液患者逐渐增多,人类疾病谱的改变、病毒的变异,使得门诊输液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更加多样化、复杂化,劳动防护问题也备受关注。门诊输液室护士在治疗护理过程中,往往由于防护意识不强及患者诊疗环境等因素,导致其职业安全受到危害。门诊输液室护士在接诊、护理患者时,均会导致职业损伤。门诊输液室应转变护理观念,增强职业防护意识,采取适当防护措施,减少职业危害,确保职业安全。

1 生物性因素防护

1.1 实施区域防护 门诊输液室空间相对狭小,空气流通差,护士易通过口鼻腔感染呼吸道疾病,将呼吸道患者集中在空气较流通区域进行集中输液治疗。并协助患者带好口罩,减少护士感染的概率。

1.2 防止交叉感染 门诊输液工作量大,操作密度高,护士经常因工作繁忙不执行洗手制度。将以乙醇为主的无水洗手液配置于治疗车上,以便护士操作后及时洗手。一旦有空闲时,需要有流动水清洗双手,严格执行接触患者和操作后洗手制度,提高护士洗手的依从性,防止交叉感染。

2 物理性因素防护

护士要自觉采用保护性护理用具,严格执行操作规程,自觉纠正个人不良操作习惯,防止锐器伤的发生。如发生锐器伤后应严格按要求处理伤口,及时上报上级部门,进行早期干预。

3 化学性因素防护

门诊输液护士要掌握各种药物的不良反应,尤其是为患者输注细胞毒性药物时,要戴好口罩及乳胶手套操作,有条件应配置直层流生物安全柜,减少化疗药物的有毒性气溶胶或气雾对护士身体的潜在危险。合理使用化学消毒剂,解决好消毒与环境污染的矛盾。

4 心理性因素防护

在工作中采用弹性排班避免超负荷工作,保证护士的体力。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尊重患者,气愤融洽,保持愉悦的情绪。

5 安全教育

树立安全理念,加强护士自身的防护意识,在科内开展防护知识的再教育,提高护士防护依从性,提高执行率。

参 考 文 献

[1] 吕晓玲,夏秋江.ICU护士的职业损伤及管理.中华护理杂志,2006,7(41):650-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