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05 16:36:4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水利规划设计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就我国目前生态水利工程发展现状而言,其主要分为工程力学与水文学两部分,而以往传统的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中较为侧重的是水文系统,这就导致生命系统中存在的潜在风险无法被及时发现。但是,随着相关学者的不断研究在原有的学科体系中加大了更多生态学理论知识,进一步提高了我国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水平,形成了一个全新的生态水利工程学科。而生态水利工程理论学作为水利工程学中的核心部分,在充分满足人们对于水利工程建设需求的同时,还要确保周围水域系统的健康发展,尽可能与工程学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共同和谐统一的发展。其次,对于一些刚刚建成的水利工程来说,不仅要确保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还应该对生态河流起到一定的修复作用。而已经完成建设的水利工程,对其中严重污染河流的问题进行有效的治理和生态修复,与相关的防止措施、环境立法等共同管理,这一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也是当前我国河流生态建设中的有效举措。
二、我国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1.众所周知,我国地域辽阔,分布呈现多样化,不同的地域对于生态水利工程建设需求也存在较大的差异,直到现在,我国也没有制定出明确的生态水利标准。这样一来,在实际的生态水利工程实施过程中,规划人员必须结合当地的地域条件,对最初的生态水利工程进行适当的调整,确保其真正符合规定的构建标准要求。其次,一般的生态水利工程都是围绕生态理论学知识、水文学、工程力学而开展的,在应用过程中,常常会受到天气因素、或是其他客观一因素的影响。因此,规划人员在进行生态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一切不约定的因素,按照区域特征、地貌条件来进行构建,从而保证最终的生态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方案具有极好的可行性。但是,通过相关实践结果表明,我国当前的生态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和不足,总体规划设计水平较低,这就很难确保河流生态修复的效果。
2.生态环境的认识一方面由于我国生态水利工程的环境影响操作介入的较晚,导致生态环境科技技术人员与水利工程构建人员合作的机会相对较少。另一方面,国内的水利工程多数考虑到方案可行性符合满足规划的安全性和经济性,但是生态环境系统这一因素还面临着主要关键性问题。
3.生态水利工程的构建势必会考虑到生态系统的正常运作,实现有机结合再有的水利工程基础之上。水利工程的构建最初考虑到水体的有效供电效能、防洪,排水用水标准等工作。生态水利工程的实施与传统水利工程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服务目标与功能有一定的差异性。当务之急,为实施生态水利工程与水利工程的有机结合,协调运行是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所必要考虑的问题。
三、生态水利工程设计的基本原则
1.确保工程的安全性和经济性。生态水利工程作为水利工程的分支,首先要遵守水利工程的设计原则,保证工程安全性是任何水利工程设计的最基本的原则。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应深入实际,充分考察水体的水质、水流等基本情况,进而充分考虑水对建筑物的侵蚀作用、对泥沙的堆积和搬运作用,同时还应全面把握河道走势的自然规律等。只有保证了工程的稳定性、持久性以及设施的安全,才能确保建筑物持久地发挥其功能,求实现资金投入最少、经济小于和生态效益最大化的基本原则。
2.保证水体内部环境的多样性。相关调查显示,一个地区的非生物环境的多样性能够影响其生活群落的多样性。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地区的自然环境种类多样,当地的生物种类也会日渐丰富,食物链的组成也将更复杂,这样生态系统对外界变化的适应能力和抵抗能力越强。如果我们兴建的水利工程致使该流域内的水体内部环境日趋单一化,那么,就会导致水生生物种类多样性的减少,并逐步丧失其基本功能。所以,在水利工程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对河流的近期及远期的水文情况进行深入了解,掌握生物种类与生态环境间的关系,从而保证水利设施的兴建能够拥有足够的丰富多样的环境,进而将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3.确保河流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功能。与传统水利工程相比,生态水利工程除了要保证传统水利工程的基本原则外,还需要在设计的时候,充分考虑保护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功能,也就是要维持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所以,在生态水利工程设计时,应充分将人为力量与自然的影响进行有机结合,利用生态系统的自我设计功能和自组织功能,从大自然中选择合适的物种,形成良好的合力结构。
4.在早期的水利工程建设中,水利部门往往会将水体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并被分为若干个区域,这样就导致水体之间无法相互流通,严重影响了水体中不同物质之间的相互转换,极大的破坏了周围河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因此,在实际的态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中,规划人员一定要特别注意生态系统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尽可能保持水体原有的状态,降低外界因素对河流生态系统所造成的破坏,从而促使我国生态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束语
论文摘要:阐述水利工程与水域生态的关系,介绍了生态水利规划的基本原则:工程安全性与经济性原则;提高河流形态的空间异质性原则;生态系统自设计与自我恢复原则;景观尺度与整体修复原则;反馈和调整设计原则。
1水利工程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
在社会生产过程中水利工程对经济与社会有着巨大的作用,同时也要看到水利工程对河流生态系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人类整治河道修筑堤坝等活动人为的改变了河流的多样性、连续性和流动性,使水域的流速、水深、水温、自水流边界、水文规律等自然条件发生重大改变。这些改变对河流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未来的水利工程在权衡社会经济需求与生态系统健康需求这二者关系方面,似应强调水利工程在满足人类社会需求的同时,兼顾水域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性。
2生态水利工程
从学科发展角度看,现在的水利工程学的学科基础主要是工程力学和水文学,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主要对象是水文系统,往往忽视生命系统的现状和未来风险等问题。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应吸收生态学理论及方法,促进水利工程学与生态学的交叉融合,用以改进和完善水利工程的规划及设计理论,形成水利工程学新的学科分支——生态水利工程学。生态水利工程学作为水利工程学的一个新的分支,是研究水利工程在满足人类社会需求的同时,兼顾水域生态系统健康与可持续性需求的原理与技术方法的工程学。生态水利工程的内涵是:对于新建工程,是指进行传统水利建设的同时(如治河、防洪工程),兼顾河流生态修复的目标。对于已建工程,则是对于被严重干扰河流重点进行生态修复。生态水利工程将与传统治污技术、清洁生产(生态产业)及环境立法和资源管理一起,成为河流生态建设的主要手段之一。
3生态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原则
3.1工程安全性和经济性原则
生态水利工程是一项综合性工程,在河流综合治理中既要满足人的需求,包括防洪、灌溉、供水、发电、航运等需求,也要兼顾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生态水利工程既要符合水利工程学原理,也要符合生态学原理。生态水利工程的工程设施必须符合水文学和工程力学的规律,以确保工程设施的安全、稳定和耐久性。工程设施必须在设计标准规定的范围内,能够承受洪水、侵蚀、风暴、冰冻、干旱等自然力荷载。按照河流地貌学原理进行河流纵、横断面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河流泥沙输移、淤积及河流侵蚀、冲刷等河流特征,动态地研究河势变化规律,保证河流修复工程的耐久性。
对于生态水利工程的经济合理性分析,应遵循风险最小和效益最大原则。由于对生态演替的过程和结果事先难以把握,生态水利工程往往带有一定程度的风险。这就需要在规划设计中进行方案比选,更要重视生态系统的长期定点监测和评估。另外,充分利用河流生态系统自我恢复规律,是力争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产出的合理技术路线。
3.2提高河流形态的空间异质性原则
一个地区的生境空间异质性越高,就意味着创造了多样的小生境,能够允许更多的物种共存。反之,如果非生物环境变得单调,生物群落多样性必然会下降,生物群落的性质、密度和比例等都会发生变化,造成生态系统某种程度的退化。由于人类活动,特别是大规模治河工程的建设,造成自然河流的渠道化及河流非连续化,使河流生境在不同程度上单一化,引起河流生态系统的不同程度退化。生态水利工程的目标是恢复或提高生物群落的多样性,但是并不意味着主要靠人工直接种植岸边植被或者引进鱼类、鸟类和其他生物物种,生态水利工程的重点应该是尽可能提高河流形态的异质性,使其符合自然河流的地貌学原理,为生物群落多样性的恢复创造条件。
在确定河流生态修复目标以后,就应该对于河流进行生物调查、地貌历史和现状进行勘查和评估,建立河流地貌数据库和生物资源数据库。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是水文、河流地貌和生物调查的有力工具。关键的工作步骤是在以上两种调查工作的基础上,确定环境因子与生物因子的相关关系,必要时建立某种数学模型。河流环境因子包括河流河势、蜿蜒度、横断面形状及材料、流速、水位、水质、水温、泥沙、营养盐的迁移转化、水文周期变化等。研究的内容包括:调查单个生物因子的基本需求,评估各种生物因子的相互关系和制约条件,对于“关键种”或标志性生物的环境因子进行分类和评估。在众多的环境因子中,识别那些对于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的环境因子,在此基础上进行河流地貌学设计和生物栖息地的设计。
3.3生态系统自设计、自我恢复原则
生态系统的自组织功能表现为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自组织的机理是物种的自然选择,也就是说某些与生态系统友好的物种,能够经受自然选择的考验,寻找到相应的能源和合适的环境条件。
将自组织原理应用于生态水利工程时,生态工程设计与传统水工设计有本质的区别。像设计大坝这样的人工建筑物是一种确定性的设计,建筑物的几何特征、材料强度都是在人的控制之中,建筑物最终可以具备人们所期望的功能。河流修复工程设计与此不同,生态工程设计是一种“指导性”的设计,或者说是辅设计。依靠生态系统自设计、自组织功能,可以由自然界选择合适的物种,形成合理的结构,从而完成设计和实现设计。成功的生态工程经验表明,人工与自然力的贡献各占一半。
传统的水利工程设计的特征是对于自然河流实施控制。而设计生态水利工程时,要求工程师必须放弃控制自然界的动机,树立新的工程理念。因为依靠人力和技术控制自然界是不可能的。人们要善于利用生态系统自组织、自设计这个宝贵财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需要强调的是,地球上没有两条相同的河流,每一条河流的特点都是各不相同的。因此,每一项生态水利工程必须因地制宜,充分尊重每一条河流的自然属性和美学价值,寻求最佳的生态工程方案。
自设计理论的适用性还取决于具体条件。包括水量、水质、土壤、地貌、水文特征等生态因子,也取决于生物的种类、密度、生物生产力、群落稳定性等多种因素。在利用自设计理论时,需要注意充分利用乡土种。引进外来物种时要持慎重态度,防止生物入侵。
3.4景观尺度及整体性原则
河流生态修复规划和管理应该在大景观尺度、长期的和保持可持续性的基础上进行,而不是在小尺度、短时期和零星局部的范围内进行。在大景观尺度上开展的河流生态修复效率要高。小范围的生态修复不但效率低,而且成功率也低。整体性是指从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出发,掌握生态系统各个要素间的交互作用,提出修复河流生态系统的整体、综合的系统方法,而不是仅仅考虑河道水文系统的修复问题,也不仅仅是修复单一动物或修复河岸植被。
景观则是指生态学中的景观尺度。景观尺度包括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为什么在景观的大尺度上进行河流修复规划?首先,水域生态系统是一个大系统,其子系统包括生物系统、广义水文系统和人造工程设施系统。广义水文系统又与生物系统交织在一起,形成自然河流生态系统。而人类活动和工程设施作为生境的组成部分,形成对于水域生态系统的正负影响。水域生态系统受到胁迫时,需要对于各种胁迫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综合、整体研究。其次,必须重视水域生境的易变性、流动性和随机性的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生物种群的基本生存条件。水域生态系统是随着降雨、水文变化及潮流等条件在时间与空间中扩展或收缩的动态系统。再者,河流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与周围生态系统随时进行能量传递和物质循环,一条河流的生态修复活动不可能是孤立的,还需要与相邻的流域的生态修复活动进行协调。最后,河流生态修复的时间尺度也十分重要。河流系统的演进是一个动态过程。每一个河流生态系统都有它自己的历史。河流生态修复是靠时间做工作的。有研究指出,湿地重建或修复需要大约15~20a的时间。因此对于河流生态修复项目要有长期准备,同时进行长期的监测和管理。
3.5反馈调整式设计原则
生态系统的成长是一个过程,河流修复工程需要时间。从长时间尺度看,自然生态系统的进化需要数百万年时间。进化的趋势是结构复杂性、生物群落多样性、系统有序性及内部稳定性都有所增加和提高,同时对外界干扰的抵抗力有所增强。从较短的时间尺度看,生态系统的演替,即一种类型的生态系统被另一种生态系统所代替也需要若干年的时间,期望河流修复能够短期奏效往往是不现实的。
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主要是模仿成熟的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力求最终形成一个健康、可持续的河流生态系统。在河流工程项目执行以后,就开始了一个自然生态演替的动态过程。这个过程并不一定按照设计预期的目标发展,可能出现多种可能性。
意识到生态系统和社会系统都不是静止的,在时间与空间上常具有不确定性。除了自然系统的演替以外,人类系统的变化及干扰也导致了生态系统的调整。这种不确定性使生态水利工程设计不同于传统工程的确定性设计方法,而是一种反馈调整式的设计方法。是按照“设计—执行(包括管理)—监测—评估—调整”这样一种流程以反复循环的方式进行的。在这个流程中,监测工作是基础。监测工作包括生物监测和水文观测。评估的内容是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状况及发展趋势。常用的方法是参照比较方法,一种是与自身河流系统的历史及项目初期状况比较,一种是与自然条件类似但未进行生态修复的河流比较。
在反馈调整式设计过程中,提倡科学家、管理者和当地居民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通过对话、协商,以寻求共同利益。提倡多学科的交流和融合,提高设计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1]董哲仁.水利工程对生态系统的胁迫[J].水利水电技术,2003,(7):1~5.
[2]董哲仁.生态水工学的理论框架[J].水利学报,2003,(1):1~6.
[3]董哲仁.河流形态多样性与生物群落多样性[J].水利学报,2003,(11):1~7.
[4]Mitsch W.J.,Jorgensen S E..Ecological Engineering and EcosystemRestoration[M].Published by John Wiley&Sons,Inc.,Hoboken,NewJersey,2004:134~137.
[5]董哲仁.荷兰围垦区生态重建的启示[J].中国水利,2003,(11A):45~47.
[6]O’Neill R.V.,D.L.DeAngelis,J.B.Waide,et al.A Hierarchical Con-cept of Ecosystems[M].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Princeton,NJ.1986:153.
[7]Gosselink J.G.Landscape Conservation in a forested Wetland Water-shed[J].Bioscience,1990,40:588~600.
关键词: 专业学位工程硕士 问题 应对措施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从1990年开始,先后批准设置了16种专业学位。经过多年的发展,专业学位的种类、培养院校的数量、招生的规模等都增长较快,培养质量也在不断提高。教育部于2009年推出了全日制专业学位工程硕士这一新的硕士培养方式,并不断加大其在硕士招生中的比例,表明了国家对专业学位工程硕士这一培养方式的重视,以及对其今后发展的规划。在这一形势下,如何发展在职的专业学位工程硕士,又有了新的课题。
一、专业学位工程硕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招生过程中的生源质量与生源流失问题。
专业学位工程硕士的发展,首要的决定因素就是招生质量。专业学位工程硕士发展了多年,招生地域上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随着学术型硕士的发展,大部分大中城市的设计院、规划局等单位招聘人员已经以硕士生为主,本科生很少。这就需要高校转移地域,生源下移至二、三线城市,以本科生为主的设计院所等单位。同时带来的问题就是这些单位有一定规模的没有本科学位、只有本科学历的专科再深造的考生。这就需要招生单位在扩大招生规模的同时,严把“入口关”,不能为了招生规模,盲目扩招,最终影响专业学位工程硕士的培养质量。
往年,有部分考生是本科应届毕业生选择了先工作,再在职攻读工程硕士,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获得工程硕士的学位。随着全日制专业学位工程硕士这一培养方式的提出,本科应届毕业生可以选择脱产学习两年,然后获得工程硕士的学历与学位双证书。这种更接近普通的学术型硕士的培养方式,入学门槛比学术型硕士低,学制更短,含金量又比在职攻读专业学位高,势必会吸引部分原本打算先工作后读书的考生,这对在职的专业学位工程硕士的招生数量有了一定的影响。
2.培养过程中的管理失范与培养脱节问题。
在专业学位工程硕士的培养过程中,由于学员在职学习的特殊性,导致学校的教学管理规划等不能很好地实施。培养单位在保证学员日常工作的前提下,再进行工程硕士的教学等培养工作。在工作与学习产生冲突的时候,学员通常选择工作。如何尽量减少这一工学矛盾的产生,就需要培养单位制定更为机动灵活的培养方式,同时要严格遵守专业学位工程硕士的培养要求。
专业学位工程硕士的学员是至少经过几年的工作实践,有一定工作经验,部分已经成为单位技术骨干的工程人员。他们对自己在日常工作中产生的问题很明确,需要在学习中得到解决。这就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学员的工作实践,要求专业学位工程硕士的课程设置要反映学科发展的前沿内容,在学习期间不但学习相关领域的知识,而且应能对学员分析、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提供指导。最终学员不仅获得了工程硕士学位,而且获得了学习与工作的方法。
3.论文过程中的学术道德与论文质量问题。
专业学位工程硕士的研究生学位论文要求选题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工程项目策划、工程规划设计报告或可行性研究报告;可以是技术攻关研究专题;可以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论文可以是工程设计,也可以是课题研究。但在日常的培养过程中,会有一些问题。比如某一设计院一个项目组有几位成员都是在读的工程硕士,在论文的写作中,如何选择自己的论文写作部分,在突出自己研究成果的前提下,不侵占他人的劳动果实,需要学员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以及单位导师和校内导师的严格把关。
有部分学员在攻读专业学位工程硕士期间,并没有适合做学位论文的工程项目或课题。有时候论文的质量,并不能达到硕士生学位论文的要求。培养单位考虑到在职攻读学位的困难,通常也不会过于严格地进行把关。这反而导致部分学员抱着“混文凭”的想法,进行工程硕士的学习和做论文。这就要求培养单位在体谅学员在职学习的困难的同时,坚持必要的原则,严格要求学位论文的质量。
二、培养单位采取的应对措施
1.在扩大生源渠道的同时把好入口关。
培养单位在专业学位工程硕士的招生工作中,必须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严格把好“入口关”。在扩大招生规模的同时,通过规范专业学位招生工作提高生源质量。培养单位要树立争创名牌意识,解决规模与质量的问题。河海大学作为水利行业的佼佼者,自1998年首次招收水利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以来,始终明确水利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的培养目标与思路,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制定具有水利特色的水利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在水利行业里,河海大学的水利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已经成为一块办学招牌,不少学员都是已经参加工作多年的河海大学的毕业生,由于工作的需要和单位的推荐返回母校攻读专业学位。学校对少量具有本科学历、没有学士学位的考生严格控制在一定的比例内,工作突出的在职人员优先推荐。
全日制专业学位工程硕士这一培养方式的推出,对在职攻读专业学位工程硕士的招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虽然这一培养方式于2009年才开始实施,目前了解它培养方式及目标的人不多,但随着国家对全日制专业学位工程硕士的政策侧重,学员对这一培养方式的逐步了解,以及一年后首批毕业生进入工作岗位,这一培养方式势必影响到在职攻读专业学位工程硕士的招生。在日常的招生报考咨询中,因为这一新的培养方式门槛较学术型硕士低、培养年限短、能获得双证,已经有在职学员考虑报考。培养单位在招生宣传过程中,应仔细介绍这两种培养方式的异同,强调在职攻读专业学位工程硕士这一培养方式的优势,即以社会需求为前提,采取形式多样的办学模式,校企深入结合的培养方式,为企事业单位培养“在职学习不离岗、在岗学习不误工”而且“留得住、用的上”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2.在保证教育质量的前提下完善灵活机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对于在职攻读专业学位工程硕士的学员来说,如何解决工作与学习的冲突,是十分头疼的问题。河海大学在水利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的培养过程中,考虑到学员大多数都是单位的技术骨干或负责人,再加上水利勘测设计及工程建设部门的工作特点,如汛期、抗洪、抗旱、野外勘测等工作要求,采用多种形式的办学模式,做到“集中学习,过程消化,阶段检查,督促管理”,一方面在学校设点,以脱产形式集中学习,另一方面与协作单位采取异地办学的形式联合培养工程硕士,做到“忙时休学工作,闲时脱产学习”,合理安排教学,分阶段完成专业学位工程硕士培养方案设置的培养目标。与此同时,学校严格执行工程硕士培养的学习要求和规定,对于课程考试不合格者不得补考,要求学员跟随下一个年级的班级重修,严格管理的同时督促了学生对每门课程的学习质量。
在职攻读专业学位工程硕士的特点,决定了学员的学习时间和精力难以集中,必须将课程教学内容加以提炼整理,突出学科发展的前沿。另外,随着工作实践的开展,新的问题不断涌现,要求学员不断更新知识,获取最新信息。这就要求专业学位工程硕士的课程设置要反映学科发展的前沿内容,突出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河海大学在水利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的培养上,分别于1999年秋和2005年秋两次对培养计划进行修订,始终强调培养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在提升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水平上加强知识点的学习,将课程学习的专业层扩宽到技术应用与管理层面。除规定的基础知识必修课外,还设置了应用面和知识面较宽的技术经济、组织行为、项目工程管理、计算机信息应用等课程,特别是加强水利工程专题的学习。水利工程专题一是由学校的专家学者结合当下学科领域新知识、新技术和前沿领域开设的系列讲座,受到学员的极大欢迎。水利工程专题二是由导师根据学员专业缺口采取一对一增补相关专业知识体系。这些都为水利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的培养质量提供了强大的保障。此外,针对每一个异地办学合作单位的需求,学校都适时调整课程安排。学校可根据企业需要增加一定课程,校企双方共同商定选修课程,更好地达到为企业培养需求人才的目的。
3.在确保论文质量的前提下建立导师负责制的论文培育模式。
学术道德规范问题,对在职攻读专业学位工程硕士的学员而言是一个尤其需要强调的问题。因为同一协作单位的学员,经常会有合作进行工程项目施工或课题研究等,对自己科研成果的保护和对他人劳动成果的尊重就显得极为重要。河海大学从新生入学教育开始,就始终强调学术道德问题。在日常的培养过程中,导师也严格把关,杜绝学术失范问题的产生。
对于在职攻读专业学位工程硕士的硕士生学位论文,应与学术型硕士学位论文同等要求,也采用抽检、盲审等考核方式,将部分抽查论文送至外校专家进行审查,盲审不合格的坚决不允许答辩,为提高学位论文的质量提供更多的考核手段。同时,对在规定学习期限未能做好论文的学员,导师应担负起督促学员的责任,设立对应的约束机制。培养单位可对保质保量,按时安排学员答辩的导师给予一定的奖励,以激励导师按照培养要求的时间安排,督促学员进行论文写作与答辩。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落实科教兴国的战略,为了满足广大企事业单位和应用部门的需要,为了更好地发展专业学位教育,积极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广大的培养单位应从确保招生质量、规范培养过程、加强论文培育等多方面入手,逐步提高专业学位工程硕士的培养质量。我们应及时总结经验,完善质量评估标准,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稳步扩大招生规模,为社会培养高质量人才。
参考文献:
[1]谢发琴,吴向清,田薇.工程硕士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几个问题[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2):34-37.
70年代以前,在用算盘和计算尺作为计算工具的年代,用拱冠梁法计算一个拱坝,三个人要算上半年;用圆弧滑动法分析土坝的坝坡稳定,一天只能算一个圆弧,而要找出最危险的滑动弧,往往要算上数十个甚至上百个圆弧;一个土坝下埋着的涵洞,其结构计算,三个人要算上三个月;水电站的调压井,其水位震荡过程,一个人要算上几十天,……。水利水电工程的繁琐设计计算还可以举出很多很多,而这些计算项目直至今日,在工程设计中还是必不可少的。这样的计算效率,对于“”前的工程技术人员来说,可能都有体会。所以,从繁琐的计算中解放出来,使更多的精力用于工程的优化,一直是水利水电工程师的愿望。工程设计图是工程师的语言和论文,那复杂、密密麻麻的线条,凝结着多少人的艰苦劳动,特别是那个枢纽总平面布置图,牵一线而动全局。当年,工程师们整天爬在图版上,近视眼的度数不断增加,挺直的腰干不得不弯下来。改了一次又一次,作废了多少图纸。所以,水利水电工程不但需要在分析计算上采用先进的计算手段,而且需要在工程绘图上采用CAD手段。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计算程序集》是全国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部门中较为完整和系统化的程序集,可以完成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的绝大部分常规计算,已经在本行业的40多个甲级设计院和众多的市、地、县一级勘测设计部门得到应用。另外,还有一些没有收集到《水利水电工程设计计算程序集》的程序也在一些设计院使用着。若干中型、大型工程的分析计算软件还没有汇集成册。
在计算机辅助工程设计方面,土石坝CAD、拱坝CAD、重力坝CAD、闸门CAD、厂房CAD、枢纽布置CAD、水能CAD、隧洞CAD、渠系CAD、河道整治CAD等等,已经在有些设计院得到很好的应用,对于优化设计,提高设计质量,加快设计进度,减轻设计人员的劳动强度,发挥了积极的效果。
时至今日,很难设想,没有水利工程方面的软件,怎么进行设计工作,这就是科学技术进步的表现。这些软件,为水利水电工程采用先进技术,为优化设计、节约投资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贡献虽大,却经历了一个痛苦的过程。7、80年代,有一些设计部门的领导,羞羞答答的拟投资计算机,花几万、几十万元,买一些计算机设备,还勉强通得过,说要花几百、几千元买软件,无论如何也想不通。这种思想状态,现在仍然残留在社会上。设备是看得见的,价格不容怀疑,不能无偿拿回。软件是看不到的,它是否有价值,他们怀疑,更有甚者,我也可以盗版来。有些设计单位的领导花几百几千元请客吃饭,眼都不眨一下,要他拿出几百元几千元买软件,根本不于考虑。无偿或低价使用软件,仍然是大家的习惯。水利部规划设计总院在80年代曾投入上千万元,支持各甲级院开发软件,但各院用于开发的人力价值,远远超过了规划设计总院的投入,开发成果属于谁,总院无权,各院也不愿无偿提供,但也卖不出好价钱,以收回成本,最后只有本院独享,好在它着实提高了我们国家的水利设计水平。没有软件的设计院怎么办,只有重复开发。当年软件的开发者,多数是出于对科学技术的热爱,对事业的执着,是不计报酬的,干着高水平的工作,拿着单位的平均工资,无怨无悔的工作,这样,遂产生了当前这么多水利应用软件。这一批人老了,退休了,年轻人上来了,也有不少好的软件问世,更丰富了水利软件的阵容。年轻人最讲究自我价值,这种扭曲贡献与报酬的关系,能够吸引高水平的技术人员长期投入吗?
现在,人们慢慢懂得了软件的威力,但相当多的人仍然不懂它的价值。我们可以花几十万、上百万买国外的软件,却不愿意用1/10的价格买国内的软件,特别是水利软件,有些人还骂有偿转让的人是铜臭。当真水利软件的作者就如此低价吗。现在不是软件漫天飞,你可以不买这个买那个,现在经常会遇到好的软件不愿意拿出来。
除了《水利水电工程设计计算程序集》向用户推广使用以外,还有一些设计院也在把自己的一些软件推向社会,但更进一步的交流仍然存在着一些障碍。特别是各种CAD软件,很难找到卖主。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一、CAD软件及其所出的设计成果,代表了一个设计院的水平,在设计投标中,谁也不愿意竞争对手由于工具的先进而打败自己。
二、水利水电行业的软件销售价格,严重的与其实际价值不相称。软件编制者从事的是双专业的高水平技术工作,就因为你不能为本单位挣回更多的收入,无论待遇和地位都不能与你对社会的贡献相一致。作为设计单位的领导者,也不愿意将高水平的双专业人员,压在不挣钱的软件开发岗位,于是。设计单位纷纷撤消7、80年代建立的计算机室、处,或者改变它的性质:只管管电脑设备。作为软件编制者,宁愿多揽几个工程设计任务,而不愿意过多的编制软件和卖软件。因为设计费远远地高于软件的价格。
三、由于水利水电工程的多样性,应用条件的千变万化,程序编制者很难一次预见到所有的工程条件,经常要对程序做某种修改,有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这就要求程序使用者非常熟悉软件的性能,因而程序的售后服务工作量相当大,有些得不偿失,还不如不卖。
虽然存在着这些障碍,但是,仍然有一些热心人士和单位,执着的从事着软件开发工作,愿意将软件贡献给社会。在推广应用《水利水电工程设计计算程序集》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市、地、县级设计单位很需要更多的水利水电工程的应用软件,特别是CAD方面的应用软件。水利工程网站开辟了应用软件的交流园地,加强应用软件的程序交流和信息交流。欢迎各级领导、工程技术人员参与。
您可以采用下面的任意一种交流方式:
一、有愿意将自己编制的应用程序作为自由软件,提供给大家无偿使用,接受大家的检验的,我们衷心的欢迎你们,并向你们表示谢意。
二、愿意将自己编制的应用程序,有限制的提供大家使用,当需要完全版本时,可以与您具体商议转让办法。
论文关键词土地开发整理;丘陵山区;湖南张家界
论文摘要丘陵山区土壤侵蚀敏感性强,水土流失严重,农业灾害频发,农民生活得不到保障。利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耕地质量,是落实保护土地资源国策、实行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确保农业生产安全的重要举措。通过对张家界市部分土地开发整理实施区的调查,总结了丘陵山区土地开发整理的成效、值得推广的经验,提出当前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张家界市地处武陵山区余脉,有典型的丘陵地貌特怔,这里不但拥有绝美的风景,而且还具备农作物的生长的良好生态条件,是长江中下游柑橘、油菜等作物优势产业区。随着耕地资源的日趋紧缺,国家对耕地质量建设加大了投入力度。为充分发挥土地开发整理资金效益,切实提升耕地质量,增强农业发展后劲,笔者对张家界市2003~2004年2年实施的部分土地整理建设项目进行调查分析。调查涉及8个建设项目,投资幅度3535.06万元,分布全市4县区9乡镇23个行政村,整理面积2414hm2。调查区内累计搬填土方61万立方米,搬迁坟墓28余穴,修筑各类沟渠192.8km,修筑田间道路60.44km,新植绿化、防护树木6680棵,修建防洪堤22km,修建泵站4座,项目的实施使2414hm2土地得到了整治、改造和升级,实现净增耕地264.5hm2,年经济效益达2590.45万元,直接受益农户达2381户。
1成效显著
1.1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耕地质量
项目实施区道路与水利排灌系统得到改善,增加了有效灌溉面积,提高了土地利用率;道路绿化、防护林网的建设,增加了项目区内生态系统的容量;土地的局部平整和土壤的改良,增加了土壤的孔隙,提高了土壤肥力,生物资源得到保护和繁衍增殖。由于立地条件的改良,生产条件的改善,促进了耕地质量的提升,如桑植县澧源镇朱家坪、燕窝、肖家峪项目区通过农田整治,全区167.13hm2稻田耕地地力由4级上升为3级。慈利县苗市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区239.73hm2稻田,其耕地地力分别由原来的5级、6级上升为4级、5级(分级标准依据NY/T309—1996《南方稻田耕地类型区丘陵冲垅稻田亚区耕地地力评价指标体系》)。
1.2增加了农民收入,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
项目的建成,耕地地力的提高,使农业科技成果的生产潜力得到充分发挥,种植业结构得到了到合理调整,农作物产量随之增加,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稳步增长,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慈利县象市项目区通过土地整理后,粮食平均单产增加8%左右,直接生产成本降低10%左右。永定区沙堤项目区通过对99.2hm2农地的连片整理,当地农民利用整理后的土地进行生态旅游农业开发,大面积种植水果蔬菜和观赏植物等,平均产值由原11250元/hm2左右增加到45000元/hm2以上,还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1.3增强了抗灾能力,促进了环境改善
工程与生物措施的综合实施,提高了项目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降低了土壤侵蚀、风蚀、水土流失的可能,起到了调节气温,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的作用,从而达到项目区内生态良性循环,环境逐步改善的效果。如桑植县瑞塔铺乡项目区,溪河沿岸曾屡遭洪水侵犯,大片耕地被冲洗荒芜,沿河耕地逐年被浸蚀减少。国土部门利用土地整理项目投入资金建起15720m长的钢筋混凝土防护大堤,为项目区内111.53hm2耕地筑起了安全屏障。桑植县官地坪项目区修筑排灌水沟渠8558m,自车尔溪等水库引水,改变了历史以来该区农田缺水、人畜缺饮的局面,与此同时栽植防护林木1670棵,既起到防风护土作用,又达到美化环境效果。
1.4增加了有效耕地面积,实现了资源持续利用
项目区通过土地整理,大面积的未利用土地、河滩地得到开发利用,坡耕地梯改,山地截高填低,平地切弯拉直,实现了有效耕地面积增加。如慈利县2个整理项目实现净增耕地121.6hm2,新增耕地率11%;桑植县2个整理项目净增耕地48.6hm2,新增耕地率10.9%,其中官地坪项目区土地整理面积162hm2,新增耕地26hm2,新增耕地率达16.05%。由于基础设施的加强,人居环境的改良,不仅使人地矛盾得到缓解,粮食安全得到保障,而且促进了农村社会的稳定实现了人口、资源、环境的良性循环和协调、持续发展。
2工作经验
2.1领导重视是关键
按照国家、省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要求,市、县区政府分别成立了以分管市、县(区)长为组长,国土、农业、水利等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项目领导小组,市、县区土地整理管理部门成立了项目实施与监督班子。各项目各区段都有专门机构和责任人监管、督促。由于领导重视,指导具体,管理到位,确保了项目建设质量与进度。
2.2科学规划是基础
只有充分了解土地整理项目区的资源状况,才能因地制宜地对项目区进行科学的规划,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确保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达到合理的协调统一和效益最大化的目的。
2.3机制创新是出路
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需要在实践中总结,探索中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有更好的发展。具体工作中应根据项目区的地貌特征、土地利用现状以及经济发展程度等进行土地整理分区,如河谷平地整理区、山丘岗地整理区、村镇用地整理区等,然后按照各区特点确定整理模式,选择相应的土地整理技术。
2.4强化管理是保证
土地开发整理涉及范围宽、环节多、内容广,强化管理是实现项目顺利完工的保证。在选址立项、规划设计、可行听证、招投标、施工、监理、验收、决算、竣工后续管理等每一个环节只有严格按照政策规定和操作规程要求实施,才能达到用最经济的成本换取最可观的收益的效果。
3存在的问题
3.1生物措施不到位,耕地地力偏低
桑植县澧源镇长潭村河滩开发项目,永定区槟榔坪河滩开发项目等,因后续培肥措施不到位,开发的耕地土层薄(有的虽较厚但全是新土)、耕层浅、质地非砂即粘,有机质含量低,未经培肥无法耕种,长期抛荒又将导致土壤板结,造成新的水土流失。有的地块虽已耕种,但肥水管理没到位,作物长势差,这样不但没有收成,还会导致土地更加贫瘠,有违土地开发整理的初衷。3.2项目选址欠科学,投资分散,示范作用不强
慈利县高峰坡耕地改良项目区地方偏僻,修路工程量高于整理工程量,项目区耕地坡度较大,坡改效果不佳。大多项目受投资规模限制,而建设范围延伸,造成部分土地整理内容难以完善,工程示范作用不好。
3.3工程措施不配套,防灾控灾效果欠佳
部分坡改梯工程中,存在土地平整不够标准,梯壁、排灌沟渠、沉砂井、蓄水池等设备欠配套,将会影响防治水土流失的效果。
3.4工艺程序不够完善,工程质量欠牢固
部分坡改梯工程的梯壁为易滑坡的土坎,缺乏加固措施;部分干砌石工程砌筑的护坡,表面和边缘没有达到顺直、整齐、牢固要求,砌缝不紧密,有的宽度甚至超过25mm;有的排灌水沟未浆瓷或清缝等,达不到要求效果。
3.5耕作层遭破坏土壤和剥离耕作层利用不够现象
某些施工现场遭破坏的耕作层没用采取剥离措施,或剥离耕作层再利用不合理。
4应对策略
4.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思想认识
土地开发整理是国家耕地质量建设的主战场,我们在耕地质量管理等相关法规和政策宣传上,一是加强对管理部门自身的宣传力度,树立依法规、按规划进行土地开发整理的观念,增强公众参与和监督意识;二是强化对领导的宣传力度,增强领导干部对土地整理的时代感、紧迫感和责任感的意识,从而重视抓好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三是要强化对社会的宣传力度,造就土地开发整理的社会舆论氛围,提高全民对土地开发整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认识。
4.2加强横向联系,建立部门合作机制
土地开发整理涉及国土、农业、林业、水利、电力、财政、城镇建设、乡镇企业等部门。要建立长效机制,使这些部门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发挥各自的职能,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利用行政、经济、法律、科技等手段,积极行动,合力参与,充分发挥土地整理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确保粮食安全的功能。
4.3搞好规划设计,实现资源合理利用
土地整理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在编制规划时,必须围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建设规划、通盘考虑各种工程、生物措施,确保各项措施按规划、有步骤地落实。在山区集镇土地整理上,要会同有关部门,对原分散的、自然的村镇规划进行修订,重新界定村庄、居民点和乡镇界线,绘制村庄和乡镇驻地规划图。逐步做到农民住宅向中心村和小集镇集中,乡镇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农田向规模经营集中。在山区耕地整理项目的实施中,要以小流域为单元,在流域内,对田、水、路、林、村全面衡量,合理布局,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
4.4加强整理土地质量监测,实现耕地质量稳步提高
通过开展整理耕地质量监测,能够充分了解整理项目工程指标、布局规格以及相关效率模数是否合理、科学,耕层剖面构型、耕地物理参数和生化指标是否符合耕种要求,从而有针对性的指导土地开发整理规划设计与施工建设,促进生物配套措施落实,实现耕地质量稳步提高。
4.5创新管理制度,提升管理水平
4.5.1建立领导目标管理责任制。将土地整理纳入经济发展战略,列为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主要内容,实行目标管理。对完成土地整理任务好的要给予奖励;对完不成任务的要给予黄牌警告,并在评选先进时要实行“一票否决”。
4.5.2制定和完善丘陵山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技术标准及操作规程。如规划设计规范、项目规划设计审查要点、项目现状图测绘技术规范、项目预算定额标准、项目实施管理规范、项目验收规范、项目工程建设标准、工程监理规范等。
4.5.3完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制度。积极推行项目立项审查会审制,进一步完善项目法人制,全面实行项目招投标制,严格执行项目监理制。形成土地开发整理按规划确定项目,按项目进行管理,按设计组织施工,按进度安排资金,按效益考核验收的项目管理规范体系。
【关键词】水利工程设计;发展趋势;分析
1引言
在经济与科技日益发展的今日,我国的城市人口急剧增加,我国的工业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因此生活用水与工业用水的需求也日益旺盛,导致水源越来越短缺。在如此严峻的形势面前,水利工程的设计尤显重要。水利工程主要是指通过充分开发利用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地区均衡,防止洪涝灾害而修建的工程。由于自然因素和地理因素的影响,各个地区的气候不同,河流分布也不同,这就造成全国水资源分布严重不均匀,比如西北地区为严重缺水地区。为了满足全国各地人民的生产生活需要,我们必须大力修建水利工程,认真规划水利工程的设计,关注水利工程未来的发展趋势[1]。
2水利工程的设计趋势
2.1水利工程设计过程中审查、监管的力度会加大
由于近些年曝光的豆腐渣工程越来越多,国家对水利工程设计过程中的审查、监管的力度会越来越大。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要派专人监管,防止出现不合理的工程建设及建设资金被贪污,建设完成后要对工程进行严格审查,以免出现豆腐渣工程。例如1998年长江发生全国性特大洪水。其原因除自然灾害外,工程建设质量差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所以,在以后的水利工程设计中,就更要借助法律和市场的手段来进行全面全方位的审查,使得水利工程的质量过硬,禁得起时间的考验。
2.2设计时突出对自然的保护
现代水利工程的设计更加注重对自然的保护,力求减少因水利工程建设而带来的生态破坏。水利水电工程对环境影响,有些是不可避免的,而有些是可以通过采取一定的措施来避免或减小的。水利工程的建设会影响到河流的生态环境,严重的话会对鱼类的生存繁衍造成影响,从而影响渔业与养殖业。水利工程建设会对上游植被造成破坏,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因此,这就要求下游平原应该扩展植被面积,减少水土流失,从而减轻下游港口航道淤积的程度。如果在建设过程中没有注意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后不仅会导致物种灭绝,而且也会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例如,葛洲坝的建成导致了中华鲟的数量减少,再例如,阿斯旺水坝施工人员没有做好建成以后对环境影响的预测,造成水坝建成以后下游水域居民大量得血吸虫病,对身体健康造成了重大危害。
2.3设计时重视文化内涵
完美的水利工程建设有利于城市美好形象的树立,可丰富城市文化内涵。杭州政府重视西湖,并为西湖做出很好的规划、修整、维护,使西湖之美与时俱进。所以说完美的水利工程,不仅为杭州增添了几分自然美,也为杭州这座城市增添了浓厚的人文气息[2]。城市水利工程的建设不仅要注意地上建设,也要兼顾地下建设,这样不仅能防止城市内涝,而且能突出城市天人合一的文化内涵。例如巴黎的地下水道,干净、整洁,许多外国人都曾到地下水道参观,而我国在这方面仍存在很大的差距。
2.4设计过程中注意对地形的影响
大型水利工程的选址不应该在地势较低,地壳承载力较低的地区,例如盆地,这样易引发地质灾害。如果选在地壳承载力较低的地区,水库中的过大拦截水量会侵蚀陡峭边岸,可能会导致山体滑坡,再加上水位波动频繁,会导致地质结构变化,可能会引发地面塌陷,严重的可能引发地震。
2.5设计过程中应注意对周围文化古迹的保护
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会对文化古迹造成影响,未来水利工程的建设应该建立在不破坏或者是尽量减少对文化古迹的破坏的基础上,从而保护当地风景名胜的安全。如三峡大坝建成之时许多文物古迹都被淹没江水当中,对中国历史文化方面的破坏很大。
3水利工程的发展趋势
3.1大坝建设会减少,近海港口工程会增加
自三峡大坝建成后,我国的大坝建设的需求量也在减少,大坝建设即将迎来低谷期。水利工程更多地开始投入到近海城市港口当中,近海城市港口的开发也越来越重要。所以,以后水利工程的建设中近海港口工程会增加。
3.2水利工程的功能在不断拓展
现在水利工程的功能已经拓展到调节洪峰、发电、灌溉、旅游,航运等方面。就拿三峡大坝来说,它的功能不仅仅是防洪灌溉,而是集防洪、灌溉、发电、旅游为一体。三峡水电站装机总容量为1820×104kW,年均发电量847×108W,每年售电收入可达181×108~219×108元,除可偿还贷款本息外,还可向国家缴纳大量税款,每年所带来的经济效益非常可观[3]。以往,三峡险峻众所周知,建国后虽进行了系统处理,但是航道状况复杂,仍旧不时出现航运事故。但是,三峡大坝建成之后,万吨大船可直达重庆,通航能力增加数倍,航运压力减轻不少。三峡大坝的建成更推动了三峡旅游热,现在去三峡旅游的人越来越多,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3.3各个部门的合作会不断加强
水利工程的建设离不开地理勘探,而且会对自然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这就需要协调各方,促使各方的通力合作,这样才会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首先,水文部门要通知施工部门详细解释施工地区的情况,从而促进施工人员对施工地区各种情况的了解,然后,施工部门需要采纳环保部门的意见,以减轻对生态环境的破环程度。
3.4国外市场对水利工程建设的需求大于国内市场
近些年来由于我国西南、西北地区的水利工程趋于完善,国内市场对于水利工程的需求量越来越低。而国外某些发展中国家水资源分布不均匀,急需水利工程的建设,但其自身的水利工程建设技术不成熟。因此,我国可以去外国进行水利工程的建设,这样不仅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增长,还可以促进我国与他国之间的友好关系。
4结语
水利工程不仅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发展,也关系到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只有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才能把水利工程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大型水利工程建成以后,不仅会对当地的气候造成影响,而且很有可能会对全球气候造成影响。所以,这就要求在水利工程完工之后,气象部门、水文部门、林业部、国土资源局共同监控,做出预测,为及早地应对水利工程所带来的气候变化、自然灾害做好准备。水利工程有利有弊,只有让利增加,让弊减少,这样的水利工程才称得上利国利民。
【参考文献】
【1】于武盛,王守杰,吕锦有.辽宁省地表水资源分布及成因分析[J].农业科技与装备,2003(4):25.
【2】李智慧,姜延辉,郁凌峰.辽宁省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及对策[J].东北水利水电,2011(11):30.
关键词:水库工程;前期决策;管理
在我国生态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的背景下,与之伴随的是很多地方都不同程度地出现缺水问题,对于我国的农业安全和生活保障构成威胁。为此,中央高度重视水利工程建设,并通过系列政策和措施的出台来予以支持。尽管如此,水利工程项目管理不容忽视,特别是前期决策管理更是需要引起关注。
1希尼尔水库工程概况
希尼尔水库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境内,北距库尔勒市20km,南距尉犁县城27km,西与尉犁县西尼尔镇的新疆红旗机械厂东相接,东至库鲁克塔格山。地理座标位置为东经86°13′~86°18′,北纬41°33′~41°38′。该项目工程性质主要是为孔雀河灌区和塔里木河下游输水提供工程保障,根据《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平原、滨海部分)SDJ12―78,水库库容为0.98×108m3,主要由主、副坝、放水闸、进水闸及进水渠、放水渠及分水闸、水库西干渠道、坝后工程和附属设施等组成,属于灌溉为主的注入式反调节的中型水库。该项工程于2000年5月正式开工,2004年10月主体工程及附属工程全部完工,2008年10月通过竣工验收。
2可行性研究阶段和初步设计阶段的规范管理
兴建中型水库工程一般需要经过立项审批、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阶段。具体而言,立项审批分为核准制和审批制,前者适用于政府投资项目和使用政府性资金的企业投资项目,并且一般需要经过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报告和开工报告等审批环节;核准制则是不使用政府性资金投资建设的重大项目或限制类项目,政府仅审核企业投资“项目申请报告”一个环节。而希尼尔水库工程项目系由政府性资金投资项目,故而需要经过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报告阶段。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阶段工作一般由政府或项目法人委托具有水利全行业乙级资质以上(含乙级)的设计单位承担。而希尼尔中型水库工程委托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水利水电勘察设计院设计,该院资质为水利行业乙级,编号为3011162,并于1997年至1999年完成了可行性研究设计和初步设计。
上报水利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时,需要出具以下文件:水利行政主管部门签署的规划同意书和审查意见,资金筹措方案及相关各方的资金承诺文件,水利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及审查意见,征地和移民数量较大的项目要附具移民安置规划报告,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及审查意见等。而希尼尔水库工程在1998年9月由新疆水利厅出具“关于希尼尔水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查意见”(新水规设字[1998]66号文),1998年11月由新疆自治区计委即现在的发改委进行了“关于希尼尔水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计农经[1998]1061号文)批复希尼尔水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上报水利工程初步设计报告时,需要出具以下文件: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准文件,已建设的外部协作配套工程报告,水利建设项目土地年度使用计划,经批准的水利建设项目征地规划设计专题报告等。而希尼尔水库工程项目在1999年5月由新疆水利厅出具“关于希尼尔水库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的审查意见”(新水规设字[1999]26号文),1999年6月由新疆自治区计委即现在的发改委进行了“关于希尼尔水库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的批复”,(新设计标[1999]441号文)。
3勘察设计阶段的质量管理
勘察设计主要是通过野外勘测获取第一手技术资料的基础之上,针对水库工程项目所需的自然条件和社会需求,利用先进技术将水库规划所需的要求转化为建设方案和图纸文件。勘察设计阶段的核心工作为勘测、规划和设计,而勘测主要是进行观测、测量、勘探、采样等生产技术和管理的活动;规划是在一定区域和时期内,将初步设计报告所需要求转化为总体开局方案全过程的技术和管理工作;设计主要是通过技术经济论证并制定出建设方案和图纸文件,以及派出设计代表进行现场服务和工程设计回访整个过程的技术和管理工作。
在勘察设计过程之中,质量管理和风险控制是其中的重点,为了保证勘察设计质量,需要主动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勘察设计过程的监管,并建立健全勘察设计质量责任制度,优化设计方案和开展评估工作;同时,建立施工图设计审查制度和逐步建立工程勘察设计质量保险制度,强化政府的质量监督,从而使得水库工程项目的勘察设计高质量完成。鉴于希尼尔水库工程项目是由世行参与投资的项目,为了确保工程质量,地质勘察由具有地质勘察甲级的新疆自治区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地质勘察研究所完成,设计由具有水利行业乙级的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水利水电勘察设计院设计,勘察和设计从1997年至1999年完成各阶段工作内容,时间历时两年之久,为希尼尔水库工程成为精品工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招标投标阶段的秩序管理
对于水库工程项目而言,招标投标阶段的秩序管理事关工程质量优劣,而有序健康良性发展的招标投标市场秩序,能够有效确保水利工程的建设,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为此,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加强招标投标的秩序管理:一是制定政策促规范。在市场条件成熟的地方,可以规定水利工程招标投标按照属地管理和权限管理原则进入公共资源市场,而对于技术含量不高的部分中小型水利工程项目可以分别简化和减少技术标内容和分值权重,并加强资格预审制度。二是狠抓落实促公开。严格落实水利工程进入公共资源市场要求,使得交易过程公开透明化。三是强化监管促成效。主要是:做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贯彻实施工作;加强对水利工程进场交易的监管;深入推进诚信体系建设;切实加强行政监督;坚决查处违规违法案件。
希尼尔水库工程项目系为世行项目,按照世行项目的管理办法进行了招标投标工作。水库工程的招投标工作主要由巴州世行办完成,招投标和评标程序、方式符合世行和国内基建工程的招投标程序。招投标过程中无回避招标、明招暗定、层层转包、违法分包等违规行为。工程已招标为六个标段,经公开招标确定中国安能建设总公司、江苏水电建设工程总公司等公司进行承建。主坝塑性砼防渗墙由业主邀请招标确定由江河水利工程分司和河南黄河工程局中标承建。水泥采购经过公开招标的形式确定新疆青松化工建材公司为供货单位;苯板采购经过邀请招标确定由巴州鹏程新型建材有限责任公司中标供货、PE膜按世行规则进行统一采购。希尼尔水库工程委托新疆水利工程建设监理中心为工程监理单位。
5结论
水库工程项目前期决策管理主要包括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阶段、勘察设计阶段和招标投标阶段的管理,但这并不意味着其它环节并不重要,也要予以认真对待和处理,只有这样才能建设成为水库精品工程。
参考文献:
[1]陈灌.工程项目前期策划决策及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探析[J].经营管理者.2014(04):309―310.
1、课题背景介绍
临沂市位于山东省东南部,素有“山东南大门”之称,下辖3区9县,面积1。72万平方公里,人口1000万,是山东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行政区。临沂城水资源丰富,纵贯南北的沂河、柳青河、青龙河和横穿东西的祊河、涑河等5条河流在中心城区交汇,位于临沂城区段的沂河橡胶坝长1248米,为世界之最,已被列入世界吉尼斯记录,上游形成的沂蒙湖水面130万平方米,湖水碧波荡漾,面积相当于两个杭州西湖,2001年被国家水利部评定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过去由于只注重工业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等工作被忽略,市区滨河地段杂草丛生,1片荒芜;挖沙船到处挖沙,使河边变得坑坑洼洼,脏乱不堪;1些不法单位拉来建筑垃圾倾倒在沂河及涑河沿岸的堤坝上,许多工厂将废水也排放到河里,使河水变得浑浊不堪,污染严重,无法饮用。不少居民也将生活垃圾倾倒在这里,使河边变成了垃圾场,1到夏天,熏人的气味扑面而来,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和城市形象。
为了适应经济的发展,扩大城市建设规模,合理利用充足的水资源,同时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提升城市品位,临沂市政府决定投入巨沂资规划建设临市区内的滨河区域。
2、课题拟设计研究的主要内容、实验方案
在上述情况的影响下,我这次所报的毕业设计课题为“临沂市沂河沿岸(局部)景观设计”,所以滨水空间的规划、绿化和景观设计是这次课题设计研究的主要内容。
水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因素,自古以来就被赋予多种属性,被当作理想人格的的1种象征,使得其在性、情、景、意交融中充满了生命的灵性;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水逐渐成为1种根源性的隐喻,是代表自然与城市“合1”的最好模型。可以说水是古代除了封建礼制以外,对城市规划特色形成起作用的最重要的因素。其作用从饮用、灌溉、运输发展到现在的提供活动、景观的载体,故滨水空间的性质也在不断变化。
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当前进入快速城市化阶段,城市建设也陷入了不断趋同、特色危机重重的窘境;在工业化时期几近湮灭的水的特性再次成为刺激城市生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这次设计中应充分利用城市与水的“骨架”与“血肉”关系,因地制宜,融合水与空间、文化的时空联系,塑造出城市的特色与个性,使城市绿化面积扩大,景观更加秀丽宜人,市区环境质量得到全面改善,最终形成“水在城中游,城在水中立,水体与绿地相互依托并融为1体的丰富多彩的、富有地方特色的滨水生态城市”而贡献1份力量。
实验方案:
通过对课题所涉及的地区进行实地测量考察,以及搜集查阅相关资料,对设计的方案进行综合严密的验证。从设计理念、设计原则、风水分析、构图分析、植物配置几大方面展开工作,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出合理的方案。
设计理念:沂河贯穿临沂市区,是离城市公共密集地区较近的生态系统之1,是
城市向乡村延伸,乡村向城市渗透的区域,这种渗透体现的是1种人与自然的对话,在本方案中,以人与自然的和谐统1为设计理念。
设计原则:a、生态原则:维持沂河生态环境是进行城市建设的基本门槛。
b、适应自然和社会运动周期的原则:关注人的活动周期和季节
变化,创造出适应季节变化的景观。
c、经济原则:通过设计对环境的改造,创造更舒适的生活环
境,实现其使用价值,同时也带动周围的土地升值。
风水分析:风水上讲究,曲生吉,直生煞,在本方案中,以曲线(主路)来化解直线带来的煞气。
构图分析:本方案设计设计地段位于沂河和其最大支流枋河交汇处,河道比较弯曲,因此在设计中,以北斗7星为主构图元素,根据人文和地理将其分为3个区域:
a区:古文化区,临沂市是1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古称琅琊,距今已有2400年历史。闻名中外的汉代帛画和《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竹简等,就出土在临沂市银雀山下。我国许多历史文化名人,如春秋时期的曾子、子路,战国时期的荀况,东汉珠算发明家刘洪,西汉经学家匡衡,3国时期著名军事家诸葛亮,东晋书圣王羲之,南北朝文艺批评家刘勰,唐代书法家颜真卿等,有的出生于此,有的在这里生活过,都留下了难以湮灭的印迹。
b区:自然生态区,以沂河自然风光为主题,以生态亲水公园为中心,形成适合休闲娱乐的场所。
c区:沂蒙革命精神区,临沂市是著名的革命老区。革命战争年代,沂蒙人民为抗击外来侵略和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3万沂蒙的优秀儿女献身疆场。车轮滚滚的支前队伍、送子送郎参军的动人场面、红嫂的感人故事、名垂青史的、孟良崮战役记下了这1段光荣的革命业绩。
植物配置:从人性化、乡土性、生态原则3方面进行植物配置。
3、相关文献综述
中国建材出版社出版,汤振宁编著的《城市河道景观设计》1书,以大量实景照片向我们展示了北京,上海,韩国等地的1些优秀河道景观设计,本书内1些优秀设计作品的作者分别为具有丰富施工经验和设计经验的专业人士,使该书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同时该书也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前瞻性,给我这次所做的课题提供了很多的参考。
上林国际文化有限公司编著,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滨水区域景观规划》1书,挑选了如“广州市番禹区桥河——河两岸城市设计”,“海南洋浦经济开发区滨海生活服务区设计”等34个典型滨水区域,对照其不同的设计思路历程,阐述了滨水景观规划的设计着眼点。从不同角度,不同细节的解析,使我对滨水景观设计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比如该书中强调的人体工程学、环境心理学、审美心理学等要素,因此在这次设计中、使我深入地去了解人们的生理特点、行为心理和视觉感受等方面对景观的设计要求,以便于做出更好的设计。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沈蔚、李竹等编著《室外环境艺术设计》1书介绍了环境艺术设计这门涉及生态、园林、建筑、结构、材料、城市规划等领域的综合性边缘学科,它的实质是以现实条件和自然环境为基础,人性化地对环境进行科学和艺术改善及创造,使之更适应于人们生活、工作和休闲等各种社会生活和人文交流,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的文明进步。阅读该书使我了解了景观设计的元素、手法、进行的基本程序、表达的方法,以及设计的实施,尽可能实现它的功能性、艺术观赏性、科学合理性、经济性。通过学习和研究此书,使我对景观设计有了更专业的认识。
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卢新海、杨祖达编著的《园林规划设计》介绍了园林设计的要素、方法、步骤等具体的内容。内容包括中外园林、园林设计的基本理论、园林设计的原则与依据、园林设计的依据,园林设计的依据、构成要素的规划与设计及各类绿地的规划设计。其中我国古典园林创作的优秀手法,布局形式,依据与原则等给我的设计带来很大的启发。
关键词:城市防洪 生态景观
中图分类号:P9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对城市的水利建设有了更高的要求。在确保防洪安全情况下,城市水利建设要加强景观生态环境建设。
1合理的堤防走向
在城市防洪规划中,最常见的工程措施是将河道拓宽、清淤整治、裁弯取直、修筑堤防,以便减少河道糙率,增加河道泄洪能力,减少水流对凹岸的冲刷,从而达到抵御洪水的目的。从防洪方面看,综合采取以上措施,可以达到减少防洪工程占地、减少工程投资等目的。然而,从景观方面看,以上措施的采用或多或少都会损害河道的景观价值。曲折、自然的河道代表着富有生命和变化,给人以良好的视觉感受。为了保留河道的景观价值,在河道防洪规划时,除河道瓶颈外,河道走向应尽量保持河道的自然弯曲,不必强求平直;沿河应尽可能布置一些蓄水湖池,在河道拐弯急刷的河段,将凸岸段堤防后移,洪水期形成湖泊,不强求等宽;或利用水流的分与合,形成河心小岛,做到河流水系曲折变化,有聚有散;堤防的布置也应灵活多样,在保证城市主要地段的防洪安全前提下,允许局部淹没,做到有防有放。考虑河道景观后,河道的占地可能增加,但河道的占地综合利用价值提高,并不会造成土地资源浪费;而且,避免了河道大面积的土方开挖,减少了对环境的破坏,降低了工程投资。
2利用防护堤发展地面的景观建设
地面的排水系统建设虽然扩大了城市的排水能力,加大了暴雨排入河流的速度,可是,这样的改造工程也应注意和谐共建。对于城区原有的河道整治要保证其河道的直通和宽广,对其河道的行洪断面进行加固,保证洪水来临时的输水能力;最大限度的提高其调蓄能力,使其排洪的压力减少。同时,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也要兼顾防护建设和景观安排。堤背的景观利用十分重要,防护堤的作用虽然是要避免城市遭到洪水的侵害,可是高高的堤背确实从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居民的视野,对城市的整体布局造成了影响。针对这一矛盾,在堤身结构允许的情况下,将堤顶加宽成城市道路,使路堤结合,既方便城市交通,又利于汛期防汛。具体来讲.可以将堤背坡采用缓于l:5的坡道与原地面相连,背面种植草皮,这样既美观又有防护作用,可谓一举两得。
3对防洪堤断面形态及护岸的景观处理
由于雨量在时空上的不均匀分布,同一河道在设计洪水标准下的洪水流量可能是枯水期流量的几十或几百倍。从景观方面看,在枯水期河道应有一定的水匝宽度和水流深度。为了满足洪水期泄洪要求.河道必须有较大的行洪断面:而为了保持枯水期河道景观,河道断面不宜太大。解决该矛盾的最好方法是河道采用复式断面。主河槽采用较小的宽度。保证枯水期有一定的水深,能够为鱼类、昆虫、两栖动物的生存提供基本条件,同时又能满足防洪要求。主河槽两岸的滩地在洪水期间行洪,平时则成为城市中理想的开敞空间,具有很好的亲水性和临水性,适合居民自由休闲游憩。
4滨水区城市绿地系统
影响滨水绿化带的宽度控制的因素很多,水体沿岸陆域开敞空间控制主要为了滨水绿化带建设,滨水绿化带要体现主题性。滨水绿化带应以树林布置和草地布置相结合,一味模仿国外以大片草地而无遮荫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水与绿的结合是环境景观的基础。自然美是滨水地段的主要美学特征,应该设法营造自然环境和自然景观,保持岸线的纯自然性,从而给人以回归大自然原始美的感觉,这是滨水地段绿化的首要意义。滨水地段的绿化布置相对于水的位置关系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要求,从近水的滩地到堤岸护坡、堤顶,再到水岸空间的,从水中到岸上,从堤内到堤外,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
4.1近水的滩地上种植地方性耐水植物
这样的滩地在丰水期被淹没,但大部分时间露出水面。要依据水生植物适应水深的情况,配植选种多样水生植物,使其与两侧河滨绿地的乔木、灌木景观形成呼应,重构水生植物、鱼类、昆虫类动物的良好栖息场所,营造丰富水景景观,形成类似天然的湿地生态环境。
4.2在护坡上种草
在现有的护坡上砌筑混凝土框架,在框架内填土、种草,是结合堤岸防洪、并在现有条件下进行改造的较好办法。对于比较适宜种植的护坡,可进行多种植物的组合搭配,可达到丰富的视觉效果。在堤岸上面及堤岸以外的步行空间应以高大乔木为主,为步行和活动提供足够的硬地面积,同时也提供足够的树荫面积,又能保证视线的通透。
4.3 远离水岸的空间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处理成大面积的绿地但要避免一览无余的绿地,也要避免过密的树木遮挡视线。沿水绿化带另一个重要的作用是可以净化水体,在沿江栽植大面积绿化有助于提高自然的渗滤净化能力,减缓污染土壤对水体的威胁。大范围连续的、多层次的河道水系绿化和水系水质的提高也为鸟类和水生动物提供必要的活动空间和容量,从而更加提高滨水地段的自然活力和生机,使水环境更具吸引力,也增强了不同滨水地段的地方特色和景观个性,而同一地区恰当的物种选择又可分明地展示出不同季节的景色变化。
5保持河道的曲直美感
河道的堤防取向要尽量与河道特点相融合,最常见的工程是将河道拓宽,清淤整治,裁弯取直,以便增加河道的泄洪能力,减少水流对凹岸的冲刷,从而达到抵御洪水的目的。然而,从与城市景观融合的角度来看,这些措施无论设计的多么完美,总是会过多过少的影响河道的观赏价值。为了保留河道的观赏价值,在具体的规划设计上应尽可能保证河道的曲直美感。例如:沿河应尽可能布置一些蓄水湖、池,在河道拐弯急刷的河段,将凸岸段堤防后移,不必强求等宽,或利用水流的分与合,形成河心小岛,做到河流水系曲折变化,有聚有散。堤防的布置也应灵活多样,在保证城市主要地段的防洪安全前提下,允许局部淹没。做到有防有放。
6结束语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市的水利建设应该有着更高的追求目标,应在确保防洪安全情况下,加强景观生态环境建设。在建设中,要从河道建设,防护堤建设、行洪断面建设人手。一方面做好滩地绿化、堤岸照明等措施,来改善人民居住环境;另一方面,要以城区现有的防洪工程为基础.综合加固.提高河堤防洪标准促进流域经济、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一)影响毕业设计的主要因素
1.学生对毕业设计的认识不足
当代大学生正经历与以往时代不同的机遇和挑战,尤其在当前强大的就业压力下,大学生从入学就开始关注就业、外语计算机过级、考研、考公务员等一系列问题。在时间方面,毕业设计往往与考研(准备及等待录取结果)、毕业求职等交织在一起,使得学生在思想上并没有把毕业设计放在应有的地位,他们把精力更多地投人在学习、跑招聘会和人才市场上。存在观望、等待、抄袭、“都能通过”等侥幸心理的学生大有人在,尤其是就业(或硕士研究)方向与专业不对口的学生,存在“毕业设计无用”的心理,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
2.指导教师工作压力较大
由于各层次的专业教师一般均担负着一定的教学和科研任务,大多数中青年教师还面临着晋职称等诸多方面的压力,在课堂教学、发表学术论文、申请或实施科研项目等方面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些因素导致了教师无暇顾及所指导学生毕业设计工作的窘况,也是导致毕业设计质量出现下滑的客观原因之一。
3.毕业设计不易选题
在毕业设计选题方面存在难易(内容)、宽窄(范围)、长短(周期)等多方面的矛盾和困难。内容较难、范围较宽、周期较长的题目,学生不易按时完成;反之,又达不到毕业设计的预期效果。教师承担的项目一般不易分离出较独立完整、适合毕业设计的短期研究内容,学生也很难在数月内熟悉项目研究的研究背景、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项目研究中,因而一般只能做些简单的辅助工作。结合工程实际进行毕业设计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然而教师能接触到的实际水利工程设计项目并不多,毕业设计题目一般要求不重复,要有所发展和创新,这无疑给题目的拟定增加了难度。
4.毕业设计经费投入较少
农业水利专业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涉及的各种开支主要有:实习期间的交通费用、购买各种资料(图书、数据等)和试验原料的费用、打(复)印、出图及印刷费用等。目前,我校本科毕业设计经费为50元,很难满足各项开支需要,直接影响了学生按计划完成毕业设计的质量。
二、学生综合能力不足的典型表现
(一)对专业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力
从历次修订和执行的本科教学计划看,农业水利专业以往和当前开设的课程,足以满足学生毕业后继续学习、工作和基本科研所需,关键问题是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所学的知专业识并能灵活地对其进行综合运用,能否在大学专业教育的基础上主动加强知识储备和拓展专业实践技能。毕业设计内容一般不局限于一门课程或一本教材,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对专业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力,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然而,即使在学习成绩好,或者已经被确认录取为研究生的学生当中,具备这种能力的学生并不多见,“学习好”基本等同于“课程考试成绩较高”,而不能代表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强。
(二)主动学习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在四年大学生活中,掌握最基本的文献检索方法并利用便利的校园网查阅文献的学生并不多,甚至一部分学生从来没有查过文献,需要专业文献时仅在网上搜索一些网页文件,复制粘贴一下便草草了事。指导教师详细布置好的设计任务,学生不知道如何人手,需要老师事无巨细地指导;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试验方案的制定,数据的观测、收集及分析处理等能力均为空白。由于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查阅分析文献资料的能力,让学生独立开展研究、独立完成课题几乎是不可能的。此外,当前大学生普遍缺乏密切配合及团结协作的精神,指导教师布置的设计任务,有时需要小组集体完成,然而小组成员往往存在观望、等待和依赖他人的心理,相互推托,不愿主动承担任务和责任。
(三)计算机应用能力
农业水利专业开设的计算机类课程较多,一般包括计算机应用基础(如MicrosoftOfice系列)、编程语言(如MicrosoftVisualBasic)、绘图软件(如AUTOCAD)等。从专业实践应用的角度看,无论对于学习或工作,开设的这些课程和课时量已足够,并且这些软件完全可以在短期内自学并逐步提高熟练程度。但令人遗憾的是,虽然配备个人电脑的学生为数不少,但学生在基本的Word编辑排版、Excel绘图及公式计算、简单的程序编制、CAD制图出图等方面的熟练程度远不及网络聊天和电脑游戏。
(四)文字及口头表述能力
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学生提交的毕业论文和相关的文字材料层次不清,语句不通,详略不得当,标点符号乱用,错字别字常见。在与教师的沟通以及最后的毕业答辩过程中,学生的口头表述能力明显不足,不善于应用专业词汇表达专业研究内容。
三、农业水利专业毕业设计发展模式
(一)知识脉络的传承
从农业水利专业阶段教学的角度看,学生的专业学习主要体现在对不同课程的学习方面:在大一学年主要学习公共课,对专业的认识比较模糊;从大二学年开始进入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阶段;至大四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学生基本修完教学计划开设的所有课程。在此期间虽然学生对专业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但更多的情况是在每学期的课程学习后,很快转入到新学期的课程学习中,缺乏对专业知识的系统梳理。毕业设计往往针对较完整的项目,可能涉及“农田水利学”、“水工建筑物”、“水力学”、“钢筋混凝土”、“水利工程概预算”、“水泵”等多门课程知识,然而,在这些课程的独立授课过程中,不可能完全传达涉及的其它课程的所有知识。课程设计虽然可以部分地解决这个问题,但课程设计主要是针对一门课程知识的运用。因此,从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融会贯通的角度看,需要专业任课教师间的密切配合,尤其要突出强调本门课程在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应用范畴以及与其他课程的前后衔接关系,重点解决好专业知识脉络的传承问题。
(二)与专业对口单位的协作
为提高毕业设计质量,解决学生毕业与工作衔接的一系列问题,除依靠全院教师的言传身教外,还可以加强与农业水利专业对口单位(如:黑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黑龙江农垦勘测设计研究院、哈尔滨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黑龙江省水利科学研究院等)的协作,通过邀请工程师、专家、学者等到学院作报告或现场指导,将大四学生直接派往设计部门或其他生产实践部门参加实际项目等方式,开展多方面的沟通和配合,使学生的毕业设计选题结合生产实际。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学科和专业的认识,使学生提前进入工作状态,还可以及时了解对Vl单位的人员需求信息,提高学生的就业意识,同时对教师工作也是一种交流和促进。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 造价控制 风险分析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工程项目建设是一个周期较长、投资较大、风险也较大的生产消费过程。工程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始终包含着工程造价控制,在不同的项目施工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的侧重点和所要达到的效果也是不同的。因此,为了控制水利电力工程造价,必须在健全的造价机制的引导下,强化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的全过程控制。
一、工程造价的控制
制定科学、规范、严谨的合同条款是搞好施工期造工程造价的管理和控制是建设工程管理的关键工作,贯穿在整个建设过程中,在前期决策、设计、招标、施工、运行五个阶段,都需进行造价控制。
1.1前期决策阶段的控制
从技术、经济这两个方面来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准确的评估,以此作为标准来确定工程建设规模。
1. 2设计阶段的控制
通过优化设计和限额设计是对对工程造价进行控制的主要方式。
1.3招标阶段的控制
确定合理的标底,制定科学的评标方法,选择确定报价合理、技术先进的承包单位,签订科学、规范、严谨的合同条款以此来明确双方的责权,为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创造条件。
1.4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
施工阶段是大量资金投放和价值实现的重要阶段,因而它在整个工程造价的控制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该阶段造价控制的要点是正确地把握项目的造价构成、发生和变化,并以总投资额为目标,通过科学管理达到控制造价的目的。其主要工作就是量的补偿、价的补差及造价的动态预测。由于施工过程中许多不确定因素的发生,从而存在着量的补偿和价的补差问题,在国外称为索赔问题,其实质是合同价格的调整问题。
1.5运行阶段的运行成本对工程造价控制的影响
运行阶段的运行成本,与前面几个阶段的造价控制有着非常大的关系。如规划设计确定的工程建成后的运行方式、自动化程度、设备选型,以及施工期的施工质量、设备安装质量等,都涉及到运行成本的高低,而工程造价和运行成本都对工程建成后产品(水电站的产品是电力)销售价格的高低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在工程造价控制的同时,必须考虑将来运行成本的高低,其最终目的是使产品的销售价格在满足市场承,受能力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
二,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的风险分析
由于水电工程工期长、建设条件复杂等客观因素,在项目建设的整个过程中的各个阶段都存在着对风险如何处理的问题。主要是要解决四个方面的问题,即:风险辨识、风险估计、风险决策、风险控制。
2.1辨识风险
辨识风险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确定存在哪些风险种类?引起这封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以便进行风险分析。决定风险客观的条件和环境,主要有三个方面:工程项目特性、市场环境、宏观环境。
按风险主体的范围可分为:宏观风险、微观风险和个人风险。按风险来源划分可分为:自然风险和社会风险(或称工程风险和非工程风险)。社会风险又可分为:政治风险和经济风险;而经济风险又可分为投资风险、融资风险、外汇风险、经营风险等。按风险的确定程度可分为:确定型风险、可以测定的非确定型风险、完全非确定性风险。按风险的层次可分为:战略(高层)风险、管理(中层)风险、操作(基层)风险。按风险预期存在时间的长短可分为:中长期风险和短期风险。
2.2风险估计
明确了可能存在的风险种类后.必须进行风险估计以确定风险程度。风险估计的方法很多,如贝叶斯估计、马尔柯夫过程估计、蒙特卡洛估计、模糊数学估计、灰色理论估计等。风险估计时,首先要对风险参数进行估计,然后对风险程度进行度量。
正确地判断风险的大小是风险分析中的关键问题,一般常用方差和标准差来衡量风险程度。这种方法只有在数学期望值相同时。在理论上才是可行的。但在应用时与人们的习惯概念不相符,即用该方法衡量的结果是越接近数学期望值其风险越小,这与实际情况不符。只有在劣于期望目标的事件出现时才构成风险。所以笔者根据风险指标的种类和确定的预计目标值,分别建立了效益型、成本型、适中型风险度量的模型。该类模型既充分考虑了各种风险目标,又可考虑决策者对待风险的态度,是一种主、客观因素相结合的度量模型。
2.3风险决策
在风险辨识、风险估计的基础上,根据风险主体可承受风险的能力,对风险承担的方式进行决策,尽可能地选择出风险最小、成本最低、获益最大的风险承担方式。风险承担的方式主要有独立承担、风险转移和风险分担。
独立承担
造价、工期、质量是构成工程管理的三大要素,是一个不可分对风险很小或可能的风险损失较小,自己可以承受时;或通 割的有机整体。所以在进行工程造价控制的同时,还应与工期和过有效措施,很小的投入即可减少其风险时;或无其它承担方式 质量进行综合分析。这三个指标一般是互相矛盾和相互制约的。时,可考虑采用此方式。 为此笔者建立了一个综合分析模型,以便处理这三个指标对工程
风险转移、
目标的关系该模型以工程的整体效益为目标f其目标可以是通过工程保险、委托履约、权利转让、担保等方式,把风险转 工程项目寿命期内的总效益,测算的电价,建设总成本),分析各指移给第三方。这种转移一般都需付出代价。 标对总目标的影响关系,从而把三个相对独立的指标有机地结合
风险分担
根据谁最有能力承担风险,及所造成损失最 起来。小、获益最大的原则,确定风险分担者。例如,采用分包方式将风险较大的单项分包出去,以减轻总承包者的风险。目前我国采用的价差处理方式也属风险分担的范畴。当然,在确定风险分担时需考虑分担风险的适合度及相应的价格。
2.险控制
在确定了风险承担方式后。还需对风险进行控制。其主要内容是分析风险产生的原因后,尽可能消除这些风险原因的发生,并通过合同条款的方式予以界定,使风险损失控制在预期的目标范围内。
三、结束语
在工程建设前期阶段,水利水电工程造价控制是重点,尽可能减少和避免目标值与实际值发生偏离,实现建设目标全过程造价控制。水利水电工程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搞好工程造价管理和控制,最大限度发挥投资效益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杜逢启 水电工程造价的综合控制[期刊论文]-广东水利水2002(03)
本文主要介绍在城市河道综合整治中的一些体会与思考,总结经验,扬长避短,为现代城市河道综合整治提出一些观点,发展水利事业。
[关键词]:河道综合整治;发展思路;工程布置;生态环境;改善水质
中图分类号:TV147+.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前言
河流时刻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它给人类带来了有利的一面,也带来了有害的一面。要想充分利用河流为人类造福,就必须对河道进行综合整治,改变河流不利的状态,让水害变为水利。因此,对城市河道进行综合整治提高堤防的防洪能力,改善水环境尤为重要,使水为人民生活更好的服务。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国民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城市水环境改善更是关注的热点,传统的工程措施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城市发展的需求。水是生命之源,河道又是水的载体,是水环境的核心,在城市河道综合综合整治中主要以防洪排涝、改善水环境及景观绿化为目的,采用加固河堤、河流生态恢复、净化水质、污水截流等办法,来达到预期目的。
2国内河道综合整治现状
过去我国许多城市都对市内河道进行了治理,然而多数采用的是传统的工程措施,单一的以防洪为目的。经整治后的城市河道呈渠道化,使河水的自然渗透能力下降,造成城市地下水位的补给不足。受人为影响,河道沿岸的植被减少,但生活污水排入量却逐年增加,特别是近年不断发展的住宅小区,对生活污水的截流治理不够重视,市政排水设施大多是雨污合流,污染物直接排入河内,导致河流城市段水污染加重,严重影响了城市景观。
经历了河道整治的误区以后,对于那些已经被大规模防洪排水工程破坏了的自然河道,许多城市已经充分认识到弊病和隐患所在,开始大力推广自然河道恢复、生态治理与工程措施的结合。
现在我国城市河道治理工作已经得到了社会广泛的关注,并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重视。水环境是人类文明、生态文明的一面镜子。城市中河道,不但是防洪排涝的重要通道,也是城市景观建设的重要要素和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一个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平衡,关系着广大市民的生存环境和生活品质。建设人与水和谐的河道生态系统,打造水生态良好、水景观优美、水文化丰富的亲水型城市已成为许多城市的发展目标。
3国外河道综合整治经验
世界上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和地区,其城市河道同样经历了从污染到治理,再到生态恢复和建设的过程。他们在河道综合整治中走了不少弯路,也积累了丰富宝贵的经验。因此,借鉴吸收国外的先进经验和理念,结合我国以往治理河道的经验,寻求并逐步建立符合自身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和社会条件的河道建设模式,对于我国城市水利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国外在这方面的研究比国内起步要早,日本20年前就开始提出“新水”的概念,并且在生态护坡结构方面做了实践;荷兰也正在规划和建设21世纪的人与自然和谐的水环境。
英国对泰晤士河的治理,成立了专门委员会和泰晤士河水务局,对泰晤士河流域进行统一规划与管理,提出水污染控制政策法令、标准,给予充分的治理资金保障。并且,运用系统工程学的理论与方法,制定出更科学的水质标准,并对各种治理方案作出评价,筛选出最优的设计与控制方案,取得良好的治理效果。
法国为了加强塞纳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工作,成立了直接隶属环境部的流域管理办事机构—流域水管局。流域水管局通过流域水资源环境的开发和保护提供技术咨询、调查和研究。采取生态综合治理,控制工业污染,控制城市雨污水排放,生活污水清洁处理,湿地恢复等措施,使河水水质有了持续改善,恢复了河道的自然生态环境。
4工程案例
在许多工程项目中,有成功之处,也有不足之处,河道综合整治工程也是一样。就以沿海城市广州市的赤岗涌、荔枝湾涌和象拔咀涌这三条典型河道综合整治为案例,分别进行分析论述各自整治后的风格特点,以最终形成的效果来思考将来我国城市河道综合整治中应该避免一些问题出现。
4.1赤岗涌
赤岗涌位于广州市海珠区内,在广州大桥与猎德大桥之间,西北转东南走向,贯通珠江前航道与黄埔涌,全长约2.1km。在赤岗涌穿越的区域内有历史悠久的赤岗塔,也有广州新地标广州塔,周边是高档的生活区,环境优美。曾经的赤岗涌河道狭窄,淤积严重,河道水流不畅,两岸的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内,水质发黑发臭,严重影响了这一带的建设发展。
从2004年到2006年对赤岗涌进行综合整治,分期实施,使河道的堤岸生态环境发生了彻底改变。堤岸采用的是复式断面,岸墙在两排松木桩之间充填块石,顶面覆土种植喜水花草;在高程(珠基,下同)1.5m设有宽1.5m的亲水平台,上下岸坡比为1:3~1:6,岸坡种植生态植物、花草、建筑小品等供居民休憩。河道在不同区段选用不同的断面形式,布置变化多样,符合现代城市的创造力,见图片1-2。
图片1 图片2
经整治后的赤岗涌与周边现代化的环境融为一体,互为相应,体现出了这一区域的环境效果。但是此处只可远观,不可近赏。由于污水截流措施不够完善,沿河有污水排入河道,潮水退后,河底有一层层黑色淤泥,水质并没有大的改善,异味难闻。虽然有着优美的绿化环境,但是也无人在此行走前来观赏,浪费了精心营造的亲水环境。
4.2荔枝湾涌
荔枝湾涌位于广州市荔湾区境内,该区是广州的老城区—西关,有着典型的岭南水乡特色。历史上的荔枝湾是广州市历史悠久的风景名胜,素有“小秦淮”之称。
在清末民初荔枝湾是广州著名的旅游胜地,后来随着广州市区的不断发展,河道周边聚居了大量的居民和建起了工厂,逐步变成了臭河道。1992年因为污染严重将其封闭,2010年为迎接亚运重新挖开,建了水闸,采取雨污截流措施,将荔湾湖的湖水引入河道,水质变的清澈透底;岸墙用大理石贴面,河岸设置亲水平台、建筑小品和古老的荔枝树,变成古色古香、怀旧浓厚的城中河道,配合供游人乘搭的小舟,以及河道旁边的仿古建筑,曾经的荔枝湾从历史变成现实,还荔枝湾“一湾溪水绿,两岸荔枝红”的当年风光,为市民提供丰富的最具活力的城市滨水空间,见图片3-4。
图片3 图片4
荔枝湾涌经过综合整治之后给广州市又增加了一处亮点,会吸引不少外地来客到此一游,得到了广大居民的赞赏。美中不足的是河堤岸几乎全部采用的是人工修饰痕迹,过于工程化,没有体现出生态绿化的景象,缺少自然感。
4.3象拔咀涌
象拔咀涌位于广州市白云区金沙洲居住新城内,该区域依山傍水、交通便捷,具备建设大型居住新城的自然和人文条件。将区内的河道定位为在满足城市河流应有的防洪功能的基础,以生态、景观为表现的生态景观之河,充分发挥“水”的环境价值,体现出金沙洲河道绿色走廊独特风貌。
堤线布置根据规划区的范围,并考虑地形、河道走势、洪水流向、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景观要求,基本顺应原河道,尽可能地体现亲水性、经济性、自然性、及多样性的目的。
河道标准横断面选为梯形断面,梯形断面的基础处理相对其它形式断面难度较小,占地相对较多,绿化面积大是其优点。在景观水位0.7m以下为400mm厚的干砌石护坡,种有水生植物;在0.7m以上为500m厚编制土袋植草护坡,并种有低矮景观植物,坡度均为1:1.5。在堤岸上布置有休闲小路,种有景观树木,花草,突出生态自然,营造宁静怡人空间,强调环境整体效果,以大面积绿化为主,达到“出于人工,形如自然”的景观意境,见图片5-6。
图片5 图片6
象拔咀涌综合整治后虽然达到了水清岸绿的效果,水环境得到了彻底的改善,但是也有美中不足之处,由于受规划用地的限制,总体布置形式过于单一,河堤两岸缺乏一些休闲景观设施,不方便游人驻足长留。
通过以上三条河道综合整治后的思考,分析各自的特点,有优点也存在缺陷。赤岗涌堤岸环境优美,工程措施与生态绿化有效结合,但是最关键的水质没有得到彻底的改善,功亏一篑;荔枝湾涌堤岸两侧采用仿古风格,表现出了岭南文化,过多的人工痕迹失去了生态自然的感觉;象拔咀涌采用的是堤岸以绿化为主,水质清澈透底,感觉生态自然,由于缺乏建造供行人休憩的设施,形式单一。应吸取各自的成功之处,避免缺陷,使在城市河道综合整治过程中更加自然完美。
5结束语
城市河道综合整治工程应多总结经验,学习国外先进理念,符合城市发展,满足人们对环境改善的需求。河道综合整治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基础上,重要的是采取综合措施改善水环境,而改善水环境的核心是改善水质,还自然清澈的水给人类。其他堤岸绿化、景观配置、建筑小品等各种修饰都是围绕水而展开,这样才能把“水、岸、景”三者融合为一体。
因此,在城市河道综合整治过程中充分考虑河道与城市建设、生态环境、人文环境相协调,体现人与水协调、共益共存的治水新思维,做到断面结构型式变化多样、美观大方,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使传统的城市水利向新型的生态水利转变,为城市建设增添新亮点。
参考文献:
《广东省广州市江河流域(区域)综合规划报告》广州市水利水电勘察设计院编制 2000年
《广州市金沙洲象抜咀涌综合整治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武汉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 2007年
郭焕庭 《国外流域水污染治理经验及对我们的启示》 调查与研究 2008年
曲文辉 《国外城市典型河道的治理方式及其启示》 民生焦聚 2008年
日本河道治理中心编《护岸设计》刘云俊译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年
个人简介:
姓名:罗文军,性别:男, 出生日期:1978年12月4日
学历:本科
职称:水利水电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