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车贷调查报告

车贷调查报告

时间:2022-11-30 01:43:4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车贷调查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车贷调查报告

第1篇

信用卡的钱能还房贷吗

信用卡不可以还房贷,一般来说,当购房者申请抵押贷款时,银行会要求我们申请一张普通的储蓄卡。然后这张卡是借款人将来偿还抵押贷款的卡。他们每个月都要按时把钱放进卡里,然后银行会自动从卡里扣钱。

但是,您可以使用信用卡预付现金,并将其存入还款账户,等待银行自动扣除抵押贷款。

注意:信用卡现金提取需要收取一定的利息和费用,费用一次性收取(银行费用标准不同,以发卡银行规定为准),没有无息期,日利息为贷款金额0.05%,从提现当天起,按月复利计息。 信用卡逾期的后果是什么

1、产生违约金,一般是最低还款额,未还部分5%;

2、利息高,利润滚动。如果欠款多,利息很吓人;

3、逾期会污染信用记录,导致未来两年无法处理购房、贷款等财务需求;

4、贷款逾期超出3个月没还,且额度超出1万,金融机构多次催收无果,那时候必须负责的不但是还款,还很有可能担负法律责任。

影响房贷的因素有哪些

1、你的工作性质

工作性质往往反映你的收入水平和收入稳定性。银行往往更喜欢高收入、稳定、高行业、中央企业、国有企业、世界500强企业等。例如,公务员、教育工作者、医生、垄断行业等。

2、银行流水偏少

银行流水少,或者说有效流水少,银行会认为你缺乏“还款能力”。“有效流水”的定义很重要。“当天入账,当天取出”“整笔转入,整笔转出”肯定是无效的流水。

3、信用卡等有逾期

使用信用卡时,一定要注意不要逾期还款!与此同时,水电费、物业费、手机话费也被列入证明名单。

4、征信报告查询频繁

不要经常查询信用调查,尤其是委托银行、贷款公司等相关金融机构。只要查询过,就会记录在信用调查报告中。只要有信用报告查询记录,银行很可能会被认定为有贷款历史。

5、负债过高

信用报告将显示您的债务,如信用卡分期付款、汽车贷款、一些小额贷款等。过度的债务会增加银行要求你的收入。

6、所购房屋的情况

你选购的房子也是金融机构考虑下款的重要凭证。一般来说,金融机构针对总面积较小、楼龄较老的房子较为谨慎。

第2篇

一、我国发展汽车消费信贷现状

随着国内汽车工业发展,汽车服务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008年仅汽车用品和维修两行业的产值就达500亿元和450亿元,到2010年整个汽车服务业形成1~1.5万亿元的巨大市场。汽车消费信贷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将为一般汽车消费者提供更为优质的专业化和一体化服务,从而带动汽车服务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一)消费者对汽车的购买能力现状。2006年中国城市居民消费形态调查表明,全国经济较发达的东部12个大城市,大部分居民的月收入水平不到2,000元,即按照月收入2,000元计算年收入也不过2.4万元;普通居民家庭年收入2.5~3万元。而现在要买一辆13万元左右的家用汽车,消费者一年的总支出就要花费2万元左右,大大超过了居民的实际支付能力。据中国汽车市场调查研究会提供的一份调查报告,目前城市家庭购买汽车的价格档次比例最大的是10~13万元这一档车,占31%;其次是10~20万元的这一档次,占17.5%。从已经购买家用汽车的家庭来看,他们的购车档次却都集中在中档车。这种购买力与购买愿望之间的差距给汽车消费信贷带来了很大的商机。

(二)消费者消费汽车的相关环境现状。目前,阻碍汽车进入家庭的因素不只是收入水平,诸如市场供给、消费政策等相关环境因素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北京晚报记者对76位汽车消费者进行定点拦截采访,有81%处于已着手购车状态,当问及他们既然想买车为何又不买的理由时,摆在第一位的理由是“汽车价格还是太高”;摆在第二位的理由是“各种汽车消费政策不明”;摆在第三位的理由是“现有车型还不够丰富”;接下来的理由便是“还没有攒够足够的钱”,这是导致“持币待购”现象的重要原因。在准备购车的消费者当中,有38%的消费者面对价格波动的汽车市场处于观望态度。由于上述因素的影响,使得消费者的需求得不到满足,而主要的原因是资金问题得不到解决,所以我们要大力发展汽车消费信贷,完善汽车消费信贷的相关环境,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二、发展汽车消费信贷的必要性

(一)大力发展汽车消费信贷可以创造需求。由于我国消费信贷的发展水平仍然严重落后于生产信贷的发展水平,居民消费几乎是建立在自我积累的基础上。加速发展汽车消费信贷,逐步把居民的自我积累型滞后消费转变为有信用支持型适度超前消费,才能在发达的生产信用与发达的消费信用之间达到均衡,才能充分发挥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二)汽车消费信贷对汽车消费有重要作用。在金融业中,汽车消费信贷属于金融业务的一种。对制造商而言,汽车消费信贷服务是实现生产和销售资金分离的主要途径;对经销商而言,汽车消费信贷服务则是现代汽车销售体系中一个不可缺少的基本手段;对汽车营运机构而言,汽车金融服务是其扩大经营的有力依据;对消费者而言,汽车消费信贷服务是汽车消费的理想方式。因此,汽车消费信贷服务业的发展对汽车业和汽车消费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发展汽车消费信贷有利于创造新的消费热点。目前,我国国内消费品市场存在着低水平的商品过剩、居民消费缺乏新热点等问题。住房、汽车等消费市场则由于居民购买力的制约难以迅速启动,城镇的一般商品和家用电器市场已经趋于饱和,而农村市场尚未开拓和发展,城乡居民的消费品需求存在着断层。开展汽车消费信贷可以缩短消费者即期消费与远期消费之间的距离,有利于促进居民购买力的提高,创造新的消费热点。

三、目前我国汽车消费信贷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汽车消费信贷在较短时间内取得了较大进步,但不管是同国外相比,还是从适应我国汽车需求快速增长的要求来看,发展状况都不很理想。在美国、日本和西欧,大约30%~70%的汽车销售是通过消费信贷的方式进行的。而我国实际上只有5%的购车人办理了购车贷款。有关调查显示,有29%的人因手续繁多而放弃贷款。我国汽车消费信贷还远未发挥推动汽车需求快速增长的作用,所存在的问题归结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贷款主体较为单一,不适应汽车金融服务专业化发展的要求。我国商业银行是目前开办汽车消费信贷的主要机构,约占全部汽车贷款量的95%。由于财务公司受资金来源限制较大,包括汽车集团财务公司在内的其他机构所占比例很小。近年来,我国汽车贷款业务发展很快,但汽车销售融资比例尚不足20%,与国外70%的比例相差较远,对于汽车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没有真正体现出来。

(二)个人信用制度不健全。目前我国还没有一家机构能够提供消费者个人的信用资料,由此导致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的还款违约率高达15%。为了降低信用风险,人民银行对汽车消费贷款业务的操作有明确规定,各家商业银行也根据情况制定了相应的政策,但由于对贷款人资格要求过高,贷款条件太苛刻,手续烦琐,又把绝大部分的消费者排除在外。另外,由于汽车消费信贷属银行的零售业务,具有客户分散、笔数多、金额小、偿还期限长的特点。个人资信制度的缺乏使大多数银行只能对单个申请人进行逐户逐笔调查,不仅增加了银行信贷管理的成本,也因得不到消费者的理解和配合,影响到汽车消费信贷业务的推广和发展。

(三)汽车消费信贷的担保和保险制度存在较多问题。一般来说,在消费者可提供的抵押物有限的情况下,保险公司开办的履约保证保险成为银行控制汽车消费贷款风险的主要手段。目前,在银行办理的汽车消费贷款中,大部分由保险公司提供履约保证保险,但许多地方的保险公司根本没有此类业务。保险公司把汽车消费贷款中最难把握的道德风险转移给银行,一定程度上,保险本身并未给银行贷款真正上“保险”。

(四)相关法律法规有待进一步完善。汽车消费信贷业务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我国的《贷款通则》和《担保法》均没有针对消费信贷的条款,更没有汽车消费信贷的相关立法、司法、执法成套的法规。不仅商业银行开展汽车消费信贷业务无法可依,而且一旦借款人故意或非故意地违约,就会出现耗时耗力、执行困难的局面。

四、发展汽车消费信贷的对策

首先应把重点放在建立健全各种制度上,逐步建立健全个人信用制度,改革用车制度,完善汽车消费信贷管理办法,减少汽车消费信贷的不利因素。

第3篇

一、个人信用制度的定义

个人信用制度是指在经济生活中管理、监督和保障个人信用活动的一整套规则、政策和法律的总和,其主要目的是为证明、解释和查验自然人信用情况提供依据,并通过一系列法规、制度来规范个人信用活动当事人的信用行为。

个人征信是指征信机构通过合法渠道采集、调查、分析消费者个人的资信,以信用调查报告的形式提供给个人信用信息使用者,作为其授信决策的参考依据。

二、个人信用体系薄弱的原因

1.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行政命令代替市场规律,政府一道命令银行就要贷出“工资贷”“福利贷”(往往无法收回),使国有企业把银行贷款当作“第二财政”,借银行钱不还的风气日益浓重。

2.受多年来拖欠银行贷款风气的影响,我国公民的守信意识普遍不强。笔者在车贷工作中就遇到类似情况:一旦借款人手头资金紧张首先想到的便是拖欠贷款,好些的几月后一起还上,而有的客户索性就不还了;更有甚者冒用他人证件贷款。

3.制度不完善、缺乏对违约借款人的应对措施。众所周知,建立法制社会最重要的是“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我国的《刑法》《民事诉讼法》已日渐完备、但是对处理借款人拖欠、骗用银行贷款的相关法律还较薄弱,拖欠贷款银行只能后执行抵押物,可是车贷中汽车贬值快很难足额抵偿贷款,而房贷中只要户主不搬出贷款住房银行最终也没什么办法,而且我国对于恶意拖欠银行贷款者也无法进行刑事诉讼,这些都增大了银行的信贷风险。

三、加强个人信用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就银行方面而言,个人信贷的风险管理体系可包括风险识别、评估、风险防范与处理几个部分,风险识别排在首位,而建立一套完善的个人信用体系又是识别客户质量的首要条件。

从社会意义来讲:(1)建立个人信用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2)建立个人信用体系是维持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保障;(3)建立个人信用制度是扩大内需的迫切要求;(4)建立个人信用制度有利于提高政府执行社会经济管理职能的效率;(5)建立个人信用制度是我国融入国际社会的现实需要;(6)完善个人信用体系,是适应我国个贷事业飞速发展的必然趋势。

四、建立和完善个人信用体系的对策

1.加快个人信用体系的立法步伐

首先,要完善现行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在我国,个人信用数据源至少与10个以上的政府部门有关,或者由这些部门负责管理。除国家《保密法》、《商业银行法》、《税收征收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对数据有限制规定以外,目前尚没有其他对个人信用数据进行管理的政策法规,也没有对某些不可以向社会公开的个人征信数据进行严格界定。但到目前为止,在许多政府部门管理的数据中,只有部分工商数据向社会开放。修改后的法律应明确规定何种个人数据可以向社会开放、开放的方式、数据处理和传播的方式和范围以及时限等等。

其次,尽快出台关于征信数据开放和规范使用征信数据的法律法规。一是应该建立界定数据开放范围的法律或法规;二是应尽快出台关于界定数据保密范围的法律或法规,即在强制性公开大部分征信数据源的同时,确定必须保密的部分,以及确定征信数据经营和传播的方式。

再次,完善配套制度建设。如进一步完善个人储蓄存款实名制,为个人信用制度建设奠定基础;建立个人财产申报制度,保证个人的财务数据完整;建立个人基本帐户制度,保障个人征信能及时与主动进行;建立个人破产制度,允许个人在一定条件下进入破产程序,豁免其剩余债务,保障个人信用制度良好运行。

2.建立政府推动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个人征信管理模式

笔者认为,我国的个人信用数据库必须由政府来建立并管理,这样可以减少欺诈、舞弊等不实行为;同时由于市场经济中所有市场要素和体系的建立都有赖于市场行为,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能够自发形成信用的供需机制。因此从我国国情出发,政府推动与市场运作相结合是建立个人征信系统的最佳模式。

3.建立最广泛的数据采集机制

目前,国内最权威的央行个人征信系统也只是实现了国内银行的内部征信(即便这样各银行之前也存在壁垒),即通过查询人行征信系统可以获悉客户在2000年后在本人在国内银行的贷款和信用卡还款情况——可这样的数据采集广度是远远不够的,要知道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去贷款或持有信用卡。人行征信系统对那些信用卡有过违约记录的客户打分不高,但仔细分析,那些经常使用信用卡的客户往往是有较好超前消费意识并且收入稳定的优质客户,而系统对那些不曾有过任何贷款和信用卡记录的人打分往往比这些有逾期记录的客户更高。由此可以看出我们现行的征信系统仅仅通过这些信息判断借款人守信程度很容易会“盲人摸象”似的得出错误结论,甚至会导致优质客户被拒贷而漏掉坏人的结果。

同时,笔者通过总结实际工作经验,认为人行征信系统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一是数据更新较慢:一般客户信用卡和贷款信息往往3-4个月才更新一次,这给需要申请新贷款的人带来许多不便。二是对于逾期记录的保存时间问题——对于人行征信系统中的贷款逾期记录到底保存多长至今没有明确说法,使那些有过非恶意拖欠银行贷款有违约记录的人再申请贷款很困难。三是对于违约金额计算过于苛刻:建议征信部门把小额欠款的客户不纳入逾期贷款管理,使信用管理更具有人性化。

第4篇

房贷过高,车贷过高,理财顺序倒置,胡乱刷卡不核对信用卡对账单,信用卡债务过高不按时偿还,信用卡债务只偿还信用卡最低还款额,不会计算信用卡免息期,偿还债务不分优先顺序,没有购买相应的保险……

没有应急准备金算算,你离“债务危机”有多远?

“家庭债务”这种现象首先出现在一些金融系统比较发达的国家,他们比中国早很多年为人们推出了带有“贷款”性质的多种服务,也就是支持人们花明天的钱完成今天的消费。然而,当这种消费观念和方式刚刚进入中国,就已经一发而不可收拾了。

据统计,到2004年,北京的家庭负债比例高达122%,这已经超过了美国在2003年时候115%的家庭债务比例,而同期,上海、青岛、杭州、深圳、宁波等城市的家庭债务比例也分别达到了155%、95%、91%、85%、79%。

你或你的家庭是否处于“债务危机”之中?当一个企业资不抵债,无法运转的时候,他们可以向有关部门申请“破产”,在中国,关于个人破产法的争论虽然一直在持续,但要出台,还会有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因此,一个人或一个家庭是否已经陷入了“债务危机”,没有标准数据可以衡量,只有自己的感觉才知道。请尝试在心中回答下面三个问题:

你或你家庭的现金流是不是一直源源不断,而不会只支出不收入?

除了已经投资在股票、基金、房产等方面的资产,你或你的家庭在银行中有没有活期存款?这笔款项的数额有没有达到你或你家庭月收入的6倍,也就是半年的收入?

当每个月薪水发下来的时候,你或你的家庭给银行提供了房贷、车贷、保险费、信用卡债务等一系列款项之后,所剩下的资金是否还能够自如地在储蓄、保险、投资、生活各个方面合理分配,而不觉得节衣缩食?

如果以上问题你的答案都是肯定的,那么恭喜,你或你的家庭没有陷入“债务危机”,如果你的答案中有否定,那么,这需要引起你的注意了,或许,你已经被“债务危机”困在阵中;或许,你正在那个黑洞的边缘徘徊,小心失足!

接下来,请拿出一支笔,让我们一起来计算一个简单的公式:

月度金融债务比率=月度偿还家庭债务金额/(家庭总收入―所得税―社会保障费―记账补贴等―些列花销)×100%

这个“月度金融债务比率”是什么呢?它衡量的是一个家庭每月有多少收入需要用来偿还债务。这个比例越高,说明还债后剩下的收入越少,反之亦然。

这个数据多少为宜?还是问自己吧。如果一个人每月花销微乎其微,这个数据高一些也无所谓;如果一个人每天应酬多多,只娱乐应酬就花掉收入的一半,那么这个比例过高就有入不敷出的危险了。况且,这个数据只是一个比例,而非绝列数字,不能说月入10万而“月度金融债务比率”为50%的家庭过得不如月入1000而此比例为零的家庭过得好。在这里,我们担忧的问题只是,在自己家庭收入的水平区间,是不是能够使自己的资产良性运转,而过上至少与收入水平相当的品质生活。即便“月度金融债务比率”因人而异,但如果达到60%甚至更高,也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了。

其实,“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每月还了债务,是不是还能潇洒自如地生活?自己最清楚,所以,你离“债务危机”有多远?自己说了算。

“家庭债务”这种现象首先出王见在一些金融系统比较发达的国家,他们比中国早很多年为人们推出了带有“贷款”性质的多种服务,也就是支持人们花明天的钱完成今天的消费。然而,当这种消费观念和方式刚刚进入中国,就已经一发而不可收拾了。扼杀潜在“债务危机”

要扼杀潜在的“债务危机”不能操之过急,先来做个准备工作:画个表格,梳理你或你家庭的收支状况。你是不是可以很轻松地填写这个表格?或者完全一头雾水?

其实,在这个表格中的各个款项中,是有优先级排序的。我们可以用一个金字塔的形状来比喻它。

“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在“债务危机”方面也是同样道理,理财越做越顺利的家庭都是相似的,因为他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富裕,房子越来越大,车子越来越好,请注意,这里说他们的房子是“越来越”大,车子是“越来越”好,这些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而陷入“债务危机”的家庭就原因不一了。过早地,他们的房子住得太大了,车子开得太好了,信用卡刷得太多了,在这些过早的冲动行为后,他们还可能突然遭遇了失业而束手无策……还有太多太多我们数不出来的原因。总之,他们没有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

上文提到的房子太大、车子太好、信用卡刷得太多其实就已经体现出世间“债务危机”的态势,但这些还不是所有,人们往往只注意到潜在“债务危机”的表象,而没有看出某些政策倾向与宏观经济对人们消费习惯的影响,只有在看出这些之后,人们才好更好地将自己从“负翁”一族中拯救出来。

由于房贷是目前国内消费贷款的主要部分,房贷利率也随银行商业贷款利率调整。无论是升息还是降息,贷款利率的变动幅度均超过存款利率。以目前国内超过1.3万亿元的房贷余额计算,只要贷款利率调高1个百分点,就将使国内居民每年的房贷还息压力增加100亿元以上!

在预期还贷支出增加的情况下,“负翁”们的另一隐忧是预期收入的下降。国内某招聘网站不久前的最新薪酬调查报告显示:去年下半年,国内被调查行业的平均水平为35333元,比上期下降14.7%。这份调查特别指出,网络公司IT人士的薪酬水平下降幅度最大,而在这些“新兴”产业就职的“新新”人类,无疑是“负翁”比例最高的群体。揪出“债务危机”元凶

为什么“债务危机”得以肆虐全世界?元凶在何处?其实,很简单,心魔而已。信用卡消费、贷款消费只不过为“债务危机”的出现提供了温床,真正将自己和家庭推向深渊的是每个人心中的欲望。方芳芳如此,陆小凤如此,生活中的你我也如此。

除了消费者生活必需品的基本开支外,2000年,消费者支出中的30%以上,即28125亿美元是任意性消费。这个数字超过了2000年国内个人投资总额的17675美元,也超过了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政府开支和政府总投资两项的17410亿元。从1929年开始,美国消费者的耐用品消费开支约占个人消费总额的10%~13%,1950年达到高峰值16%。非耐用性消费品以及服务的种类很多。

“这件、这件、这件……,除了这些,其他我都要。”商场里,陆小凤潇洒地一通指点,喜得老板眉开眼笑,却惊得一旁的方芳芳目瞪口呆。购物狂方芳芳在殿堂级购物狂面前只能是小巫见大巫。

这是电影《购物狂》中的一幕场景,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购物狂们怀揣信用卡,随时随地见到喜欢的东西忍不住冲动就要“拿下”,随之而来的往往是信用卡上令人头疼的债务,或是沦为“房奴”与“车奴”的命运。

在美国,和成为恐怖袭击的受害者或自然灾害相比,公众更加担忧陷入债务危机,62%的人表示至少有一项债务忧虑;在英国,每个家庭为其全部债务支付的利息平均数大约为每年3327英镑,而该国个人债务额则以每4分钟1百万英镑的速度增长:在韩国,一位画家抱怨自己所有的家人都已经变成了“卡奴”,因为他们不得不将收入的大部分用来偿还他姐姐欠下的巨额信用卡债务。

在每次买东西之前有没有考虑过,这件东西到底是自己的“需要”还是“想要”?如今,太多人的购买行为缺乏计划性,而受到自己欲望与情绪的左右而形成“任意性购买”。

让我们来清点自己以前购买过的物品,有多少是一时冲动就刷卡的?

我们来看一个象限图,其中包括这样几个层级,实用型产品、享受型产品、生活方式奢侈型产品、欲望奢侈型产品。

第5篇

关键词:征信系统,个人贷款,应用

 

近几年,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其中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业务的推动作用不容忽视,个贷业务在刺激需求、稳定经济等方面逐渐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作为一名信贷工作者,每当想起不良贷款给银行造成的损失都十分痛心,深究其中的种种原因,诚然有银行产品设计不合理、抵押物贬值等原因,但这都不是主要因素――个人信用制度体系不完善、公民守信意识薄弱才是根本原因,笔者就此谈一下如何加强个人信用体系建设。

1.个人信用制度的含义

个人信用制度是指在经济生活中管理、监督和保障个人信用活动的一整套规则、政策和法律的总和,其主要目的是为证明、解释和查验自然人信用情况提供依据,并通过一系列法规、制度来规范个人信用活动当事人的信用行为。

个人征信是指征信机构通过合法渠道采集、调查、分析消费者个人的资信,以信用调查报告的形式提供给个人信用信息使用者,作为其授信决策的参考依据。

2.个人信用体系薄弱的原因

1.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行政命令代替市场规律,政府一道命令银行就要贷出,使国有企业把银行贷款当作“第二财政”,借银行钱不还的风气日益浓重。

2.受多年来拖欠银行贷款风气的影响,我国公民的守信意识普遍不强。笔者在车贷工作中就遇到类似情况:一旦借款人手头资金紧张首先想到的便是拖欠贷款,好些的几月后一起还上,而有的客户索性就不还了;更有甚者冒用他人证件贷款。免费论文参考网。

3.制度不完善、缺乏对违约借款人的应对措施。众所周知,建立法制社会最重要的是“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我国的《刑法》《民事诉讼法》已日渐完备、但是对处理借款人拖欠、骗用银行贷款的相关法律还较薄弱,拖欠贷款银行只能起诉后执行抵押物,可是车贷中汽车贬值快很难足额抵偿贷款,而房贷中只要户主不搬出贷款住房银行最终也没什么办法,而且我国对于恶意拖欠银行贷款者也无法进行刑事诉讼,这些都增大了银行的信贷风险。

3.加强个人信用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就银行方面而言,个人信贷的风险管理体系可包括风险识别、评估、风险防范与处理几个部分,风险识别排在首位,而建立一套完善的个人信用体系又是识别客户质量的首要条件。

从社会意义来讲:(1)建立个人信用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2)建立个人信用体系是维持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保障;(3)建立个人信用制度是扩大内需的迫切要求;(4)建立个人信用制度有利于提高政府执行社会经济管理职能的效率;(5)建立个人信用制度是我国融入国际社会的现实需要;(6)完善个人信用体系,是适应我国个贷事业飞速发展的必然趋势。

4.建立和完善个人信用体系的对策

4.1加快个人信用体系的立法步伐

首先,要完善现行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在我国,个人信用数据源至少与10个以上的政府部门有关,或者由这些部门负责管理。除国家《保密法》、《商业银行法》、《税收征收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对数据有限制规定以外,目前尚没有其他对个人信用数据进行管理的政策法规,也没有对某些不可以向社会公开的个人征信数据进行严格界定。但到目前为止,在许多政府部门管理的数据中,只有部分工商数据向社会开放。免费论文参考网。修改后的法律应明确规定何种个人数据可以向社会开放、开放的方式、数据处理和传播的方式和范围以及时限等等。

其次,尽快出台关于征信数据开放和规范使用征信数据的法律法规。一是应该建立界定数据开放范围的法律或法规;二是应尽快出台关于界定数据保密范围的法律或法规,即在强制性公开大部分征信数据源的同时,确定必须保密的部分,以及确定征信数据经营和传播的方式。

再次,完善配套制度建设。如进一步完善个人储蓄存款实名制,为个人信用制度建设奠定基础;建立个人财产申报制度,保证个人的财务数据完整;建立个人基本帐户制度,保障个人征信能及时与主动进行;建立个人破产制度,允许个人在一定条件下进入破产程序,豁免其剩余债务,保障个人信用制度良好运行。

4.2建立政府推动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个人征信管理模式

笔者认为,我国的个人信用数据库必须由政府来建立并管理,这样可以减少欺诈、舞弊等不实行为;同时由于市场经济中所有市场要素和体系的建立都有赖于市场行为,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能够自发形成信用的供需机制。因此从我国国情出发,政府推动与市场运作相结合是建立个人征信系统的最佳模式。

4.3建立最广泛的数据采集机制

目前,国内最权威的央行个人征信系统也只是实现了国内银行的内部征信(即便这样各银行之前也存在壁垒),即通过查询人行征信系统可以获悉客户在2000年后在本人在国内银行的贷款和信用卡还款情况――可这样的数据采集广度是远远不够的,要知道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去贷款或持有信用卡。人行征信系统对那些信用卡有过违约记录的客户打分不高,但仔细分析,那些经常使用信用卡的客户往往是有较好超前消费意识并且收入稳定的优质客户,而系统对那些不曾有过任何贷款和信用卡记录的人打分往往比这些有逾期记录的客户更高。由此可以看出我们现行的征信系统仅仅通过这些信息判断借款人守信程度很容易会“盲人摸象”似的得出错误结论,甚至会导致优质客户被拒贷而漏掉坏人的结果。

同时,笔者通过总结实际工作经验,认为人行征信系统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一是数据更新较慢:一般客户信用卡和贷款信息往往1个月才更新一次,这给需要申请新贷款的人带来许多不便。免费论文参考网。二是对于逾期记录的保存时间问题――对于人行征信系统中的贷款逾期记录到底保存多长至今没有明确说法,使那些有过非恶意拖欠银行贷款有违约记录的人再申请贷款很困难。三是对于违约金额计算过于苛刻:建议征信部门把小额欠款的客户不纳入逾期贷款管理,使信用管理更具有人性化。

4.4建立相应的惩罚机制,提高个人守信意识

个人信用制度的运行中,对失信行为的惩罚机制是极为重要的一环。严厉的惩罚机制,将加大人们的失信成本,真正使守信者得到保护。我国个人信用制度惩罚机制建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建立合理的惩罚尺度,以对不同程度的失信行为施以相应的处罚;(2)建立快速收到有关失信行为的信息或举报机制;(3)根据失信行为的严重程度,将个人的不良信用记录按照时间长短记录于各相关数据库中;(4)建立被惩罚人申诉机制。

总之,当前个人征信应采取适时而进的新方法,积极度量风险,科学管理风险,合理评价风险。

参考文献:

[1]谷秀娟.金融风险管理-理论、技术与应用[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6.

[2]武剑.中国银行业实施内部评级法的前景分析与策略选择[J].国际经济评论,2003,2.

[3]施华强,彭兴韵.商业银行软预算约束与中国银行业改革[J].金融研究,2003(10).

[4]钱小安.建立中国统一的金融监管体制的构想.财经科学,2002(1).

第6篇

与此同时,我们还访问了设在华盛顿的世界银行有关机构,与专题研究全球信用体系的资深专家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座谈和讨论,听取了他们对全球范围内不同国家信用体系基本模式的分析,并得到了他们对欧洲及南美洲等国家和地区的公共信用调查机构与私人信用调查机构进行比较研究的相关报告。通过讨论、座谈和参考他们的研究结论,再结合对美国的实地考察,使我们对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的模式问题有了初步的了解,得到了一些有益的启示,并引发了我们的深入思考。

我国目前正处在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的初期,结合我国的国情和信用体系发育的现状,选择什么样的信用体系模式确实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一、公共征信系统与民营征信系统:两种不同的征信模式

(一)美国社会信用体系是以民营征信服务为特征的市场化模式

考察中我们看到,美国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社会信用体系,是以市场化运作方式为主体的具有鲜明特点的征信国家。其具体表现是,不仅具备了较为完善的信用法律体系和政府监管体系,而且与市场经济的发展相伴随,形成了独立、客观、公正的,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方式建立,并依据市场化原则运作的征信服务主体。美国的征信服务机构,都是独立于政府之外的民营征信机构(或称为私人信用调查机构),这些机构具有如下明显特征:

1.在机构组成方面:美国的信用调查机构主要由私人和法人投资组成。美国没有公共信用调查机构,其信用调查报告几乎全部由民营调查机构提供。从征信机构的结构看,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美国存在着数千家信用调查公司,在此之后,由于竞争的加剧,特别是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进步,使得美国的征信行业进入了一个明显的市场整合期,通过兼并和合并,征信机构数量大幅度减少。据美国消费者信用协会(CDIA)提供的资料,消费者信用调查机构由原来的2000余家减少到目前的400家左右,由此带来了征信市场集中程度的显著提高。目前美国的消费者信用报告主要由前述的三大征信机构提供,其余的小型征信公司只在某类业务或在一个较小的区域范围内提供服务。在企业征信服务方面,邓白氏公司则几乎占据了美国绝大多数的市场份额。

2.在信息来源方面:民营征信机构的信息来源广泛。在美国,消费者信用调查机构的信用信息除了来自银行和相关的金融机构外,还来自信贷协会和其它各类协会、财务公司或租赁公司、信用卡发行公司和商业零售机构等。其方式是由征信公司与上述机构自愿签订协议,由后者按协议约定向征信机构定期提供信用信息。企业征信公司搜集的数据来源与消费者征信有所不同,主要是美国各公司定期提供的公司内部信用信息和一些政府公共信息,而不是银行和金融机构提供的信息。多数银行不向信用调查机构报告它们的企业信贷数据(主要是出于竞争和保护商业秘密的目的)。

3.在信用信息内容方面:民营征信机构的信息较为全面。不仅征集消费者的负面信用信息,而且征集正面信息。特别是在对纳税人的基本信息数据、税收状况信息、企业地址、所有者名称、业务范围和损益表以及破产记录、犯罪记录、被追帐记录等方面,民营征信机构的数据更多、更全面。

4.在服务范围方面:美国消费者信用数据的获取和使用要受国家“公平信用报告法”及其它相关法律的约束,只有在法律规定的原则和范围内,才能使用相关的消费者信用信息。征信机构必须对信用信息的使用和查询情况予以记录和保存,以备监管部门检查。但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消费者信用信息的获取与其是否曾向征信机构提供数据信息则没有对等关系,换言之,并不是只有提供数据者才能获取数据信息,非数据提供者也可在法律的规定范围内获取相关信息。这表明,美国民营信用调查机构是面向全社会提供信用信息服务。服务的对象主要包括:私人银行、私人信用机构、其它企业、个人、税收征管机构、法律实施机构和其它联邦机构,以及本地政府机构等,这些机构都是征信报告的需求方。但需要强调的是,美国的信用中介服务完全是依市场化原则运作,即信用调查机构提供的信用报告是商品,因此有价值和价格,按照商品交易的原则出售给需求者(除特殊规定的条件下可免费提供),这是美国民营征信行业得以不断发展的制度基础。

在美国,从事消费者征信的机构,均提供消费者的历史信用数据,美国相关法律规定,一般的消费者信用数据可保留7年,破产信息可保留10年。而企业征信机构,一般提供12个月内的企业信用数据信息。

5.在业务范围方面:美国的民营信用调查机构在从事消费者征信和企业征信业务上有明确的界限,大型信用调查机构的业务更是有比较明确的界定。比如邓白氏公司主要为社会提供企业信用报告和评分(特别是中小企业),而很少涉足消费者信用调查业务;穆迪(Moody''s)、标准-普尔(Standard&Poor''s)和菲奇(Fitch)等公司专门从事证券信用评级业务,重点为防范资本市场的风险服务;三大消费者信用局则主要对消费者个人的信用信息进行收集、加工、评分并销售信用报告。虽然在个人信用局的业务中,也会涉及到企业信用信息(如Experian和Trans  union公司都提供一部分企业信用报告),但是规模很小,不是其核心业务。这种业务上明确的社会化分工,使不同的征信机构重点围绕着各自的核心业务不断创新、研究、设计,并不断推出新的信用报告产品,满足社会的需求。

(二)公共信用调查系统的特点与模式特征

在与世界银行专家的座谈中我们了解到,目前世界上不少国家建有公共信用调查机构(也称公共信用信息登记系统)。在世行专家调查的56个国家中,有30个国家设有这类机构。公共信用调查机构起源于欧洲,德国于1934年成立了欧洲第一个公共信用调查机构,法国的同类机构产生于1946年。1992年10月,欧共体中央银行行长会议将公共信用信息登记系统定义为:“为向商业银行、中央银行和其他金融监管部门提供关于公司、个人乃至整个金融系统的负债情况而设计的一套信息系统”。通过参考世行对欧洲以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公共信用调查机构的调查报告,公共信用信息调查机构具有如下特点:

1.机构的组成和主要职能:公共信用信息调查机构主要由各国的中央银行或银行监管机构开设,并由央行负责运行管理。建立公共信用调查系统的主要目的是为中央银行的监管职能服务,为央行提供发放信贷的信息,包括金融机构对个人借款人发放的贷款、贷款评级和贷款附属担保品的价值信息等,而不是为社会提供个人或企业的信用报告。这就决定了该机构不可能采取市场化的运作模式。公共信用信息成为银行监管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机构为本国的金融监管部门提供最新的借贷大户和银行风险的基本情况,为强化监管和风险分析提供最基础的数据,有助于监管部门对金融机构风险进行比较全面而准确的评估。

2.信息数据的获得:与民营征信机构不同,公共信用调查系统通过法律或决议的形式强制性要求所监管的包括银行、财务公司、保险公司等在内的所有金融机构必须参加公共信用登记系统。按法规的严格规定,这些金融机构必须定期将所拥有的信用信息数据报告给公共信用登记系统,而不是像民营征信公司那样,根据与金融机构间的合同约定提供数据信息。这种强制性的征信方式,使公共登记系统几乎能够覆盖一国的全部金融机构,但是它们并不收集所有的贷款资料,而只是在一个规定的起点上收集信息数据。许多国家规定了金融机构向公共调查机构提供信用数据中的最低贷款数额(各国规定不尽相同),低于这个数额则不需提供,这就排除了相当一部分信用信息数据。而民营征信机构的特点则是可以提供每单笔贷款的详细资料。

3.信息数据的范围:公共信用登记系统的信用数据既包括企业贷款信息,也包括消费者借贷信息,与美国民营征信机构中二者在业务上有明显边界的特点大不相同。公共信用信息系统包括正面信息,也包括负面信息。与民营的征信机构相比,公共信用机构的信用信息来源相对较窄,例如,它不包括来自法院、公共租赁公司及资产登记系统和税务机关等其它非金融机构的信息,也很少搜集贸易(商业零售机构)信贷的信息,只有不到1/3的公共调查机构掌握信用卡债务的信息。对企业地址、所有者名称、业务范围和损益表以及破产记录、犯罪记录、被追帐记录等信息基本不收集。许多国家公共信用调查机构只当前的信用数据信息,而不提供借款人借贷信息的历史记录。

4.信用数据的使用:许多国家对公共信用登记系统的数据使用有较严格的限制。根据相关法规规定,其数据的提供和使用实行对等原则,即只有为该机构提供信用信息数据的机构才能获取数据信息,而且这种信息是经过汇总后的,而不是具体的单笔信贷详细资料。这是因为,公共信用登记系统主要是为监管服务,只有出于提供贷款审查目的才以汇总的方式向数据提供机构提供其他机构的信息。因此,实际上公共信用登记机构的信用数据只是向金融机构提供,而不向社会其他需求方提供,即该机构主要不是提供社会化的信用信息服务。这种对等的原则也决定了这种数据使用不是商业化的,即这类信用报告不是商品,因此,即使有收费也很少。

概括起来,公共信用登记系统模式与民营信用调查机构的模式有着较大的区别。公共信用登记系统是由金融监管机构设立,更多地体现了监管者的意志和需要;民营征信机构是由私人和法人组成,采取商业化、市场化的运作方式;公共信用登记系统主要是为金融监管部门的信用监管服务,而不考虑社会的商业化信用信息需求;民营征信机构是为社会更广泛的信用需求服务,服务范围更宽、更广、更全面。公共信用登记系统的数据强制性地来自于银行等金融机构,民营征信机构的数据的来源更全面,除银行数据之外,还包括来自商业、贸易等方面的信用信息。公共信用登记系统的数据使用更多地是金融机构内部为防范风险的信息互通,而民营征信机构的信用报告则是商品,强调为需求者提供商业化、个性化服务。

二、两种不同征信模式产生的基础与条件

是什么原因决定了不同国家对不同征信模式的选择?这是我们关注的问题。通过对美国的考察和对世行的访问,我们感到如下一些因素在征信模式的选择中不同程度地起着作用。

(一)经济发展和信用规模的扩大是民间征信业产生发展的客观基础

民营征信业的起源来自于经济发展中信用信息共享方面的需求。我们从美国CDIA了解到,最早的消费者信用信息共享产生于19世纪中叶的欧洲,是从伦敦的裁缝行业开始的,由行业内相互之间对消费者守信情况的互通,发展为在固定时间内进行信用信息交流,防止消费者违约和不守信用的现象增加。随着发展,出现了第三方专门收集消费者信用状况并加工生产成信用报告出售给需求者的民营征信机构。在美国,大约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产生了对信用信息的大量需求。在这一时期,南北战争结束,美国经济发展速度加快,银行信用和民间信用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在一些大城市,社会的信用需求和消费者借贷活动的增加促进了金融信贷和其它信用方式的发展,进而产生了金融机构、商业机构对消费者和企业信用调查、资信评级的市场需求,民营信用机构和征信业务便应运而生。在一战、30年代经济危机和二战期间,美国民间征信业曾受到很大影响,制约了其发展进程。二战后,随着美国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和信用规模的不断扩大,征信和信用评级等行业快速发展起来。到60年代,美国全国已有2200多个民营消费者信用调查机构,主要业务是收集、整理、加工、储存、评估和销售消费者信用报告。

美国的消费者征信机构首先是从地方发展起来的,在较长时间内,征信业务的地域性特征非常明显。由于当时的经济发展状况和交通条件使人们的流动性受到限制,以及对银行设立分支机构的规制,消费者更倾向于在本地金融机构或商业机构获得信用贷款,使得信用信息的供求双方一般都局限于一个地方或城市,因此,地方征信机构的信息更集中和实用。这就导致了地方消费者征信机构数量的增加。从征信手段看,在相当的时期内,美国民营征信机构是靠手工调查来收集、加工信用信息和生产信用报告。

20世纪60年代后,有三大因素促进了美国民营征信业的发展:一是二战后美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客观上要求市场交易规模的扩大和市场需求的增加,拉动经济增长,这就促进了信贷消费规模不断扩大,导致了信贷机构对信用报告需求量的大幅增加。二是电子通讯和信息技术的进步,导致自动化操作手段代替了手工信息收集手段,加上信息技术产生的规模效应大幅度降低了征信行业的生产成本,使其效率和准确性大大提高,并为信用产品提供了新的传送渠道;三是美国于1971年颁布的《公平信用报告法》(FCRA)使征信行业在法律的严格规范下步入了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在有效解决信用信息收集与保护消费者权益和隐私的关系方面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大大促进了征信行业的规范化发展。与此同时,自50年代开始的高速公路建设,促进了美国城乡居民汽车消费的超常增长,使人们的经济活动半径迅速扩大,客观上要求信用规模和信用活动范围随之扩大。特别是70年代后信用卡等公司的迅速崛起,为征信市场提供了大量的社会需求,促进了征信行业谋求业务量的扩大和跨区域的拓展。这些原因综合作用导致了美国80年代后征信行业跨区域兼并和重组的趋势日益明显,其结果是征信机构数量的减少和市场集中程度的提高,进而促进了征信机构核心业务的发展和数据处理的集中化趋势,使信用信息更全面更准确。

庞大的消费信贷规模是美国征信行业发展的客观基础。截止到1998年,消费者所有的抵押贷款总额达到4.1万亿美元(包括第一和第二抵押权以及房屋产权贷款),另外,非抵押消费贷款(信用卡、汽车贷款及其它个人分期付款)的总额也达到1.33万亿美元。同时,美国征信行业的发展,还得益于战后美国政府的公共政策长期致力于鼓励金融机构和其他商业机构向城乡居民提供贷款和其他方式的信用支持与服务。这种政策的直接结果是美国利用信贷消费的人口比例大幅度增加。1956年有大约55%的家庭申请了某种形式的消费信贷,到1998年,消费信贷已为74%的家庭所利用。这种消费信用的快速发展在提高国民的投资能力和改善其生活品质的同时,也更快地促进了美国市场交易规模的扩大,迅速增加着市场需求,进而带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而在此期间,征信服务对于消费信贷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信用报告大大地降低了提供信用的时间和成本,降低了信用提供者的风险,使更多的家庭和个人获得了贷款。

欧洲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随着技术进步、市场交易规模的扩大和信用活动的增加,产生了对信用信息服务的社会需求,私人征信机构先于美国而产生,并在经济活动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英国等工业化较早的国家,私人征信业发育更早。实际上,美国最初的民营征信活动经验更多地是借鉴于英国等国家的征信业务实践。在20世纪,英国等国家的私人征信活动发展也很快,并且通过兼并和重组形成了一些大型跨国征信公司,如Experian就是一家总部设在伦敦的大型民营消费者征信公司,其业务已发展至世界许多国家,在美国也成为三大消费者征信公司之一。这表明,无论是在美国或是在欧洲,经济发展和信用规模的扩大是民间征信业产生发展的客观基础。

另一些欧洲国家,如法国、德国、意大利、葡萄牙等建立了公共信用调查机构,而民营征信业相对不是很活跃。但这并不表明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慢和信用规模小,而更多的是由于法律制度的不同和征信理念的差异。

(二)法律制度与征信理念的差异影响了不同征信发展模式的选择

曾有人提出,促使一些国家成立并利用公共信用调查机构的原因,是由于该国民营征信机构缺乏所致。但实际上许多国家(如巴西、智利、阿根廷和欧洲部分国家)是在已经建有民营征信机构的前提下成立了公共信用调查机构。根据世界银行对不同国家的调查结果,选择不同的征信行业发展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其法律制度和征信理念。根据一些信用专家的观点,在法律制度上,实行以拿破仑法典为基础的国家更倾向于选择公共信用调查模式(如法国、意大利等)。因为在这种法律制度下,对债权人的权利保护相对少一些,相应地限制了民营征信机构的发展,而建立公共调查机构的可能性更大,其目的是补偿或部分补偿政府对债权人利益保护的不力,从而防止信用活动中的风险。

选择建立公共信用调查机构,还基于对信用信息共享机制的认识和征信的理念。从历史上看,影响欧洲一些国家和地区民营征信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借款人隐私保护的认识。这些国家实行的是高水平隐私保护制度,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相关法律文件中规定,必须经过借款人的明确认可,方可征集和使用借款人的信用信息。这一原则还被写入了于1998年10月生效的欧洲议会95/46号文件中。文件规定:“在个人数据处理和保证个人信息自由流动方面必须保护个人利益。”这一文件也被称为“数据保护指南”,这一文件的生效使欧洲一些国家的相关立法变得更为严格。例如法国的法律规定,不仅每次征集信用信息时必须征得借款人的书面同意,而且每次信用报告时必须再次得到本人书面认可。在这种状况下,民营征信机构很难有发展空间。二是这些国家明确禁止征信活动中披露借款人的白色(正面)信息,认为这属于个人隐私,而只允许征集和披露黑色(负面)信息。这种基于对消费者隐私保护的理念和极严格的信息保护制度,制约了民营征信行业的发展,使其只能在狭窄的范围内运作,也在客观上促成了公共信用调查系统的建立。因为公共征信机构的信用信息基本上不向社会公开,不存在披露隐私的问题。而以美国为代表的以民营征信服务为主体的市场化模式的国家,在征信理念上不同于欧洲国家。例如,一方面,美国除特殊的情况外,一般不需要经过消费者本人的认可,只要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就可收集、加工、存储消费者信用信息,并销售相关报告;另一方面,在消费者信用报告中,不仅包括负面信息,也包括正面信息。根据美国的征信理念,正是正面信息被采集和使用,才保证了信用信息的全面性和完整性,才能创新出更多的信息产品和增值服务为社会所用。这种征信理念所带来的相关法律规定和制度设计,大大促进了美国民营征信行业的迅速发展,并扩大了社会信用规模,改善了居民的生活品质,拉动了市场需求,带动了经济增长。

(三)强化金融监管是建立公共征信系统的决定性原因

第7篇

美国人为何积蓄而不储蓄

美国关于个人或家庭储蓄的概念与中国有所不同。在中国,一般将民众存在银行中的钱看作是储蓄,然后按照国民的收入对比银行存款算出民众的储蓄率。中国的个人储蓄率则是指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所有个人在银行储蓄存款的金额占城乡居民或单位职工货币收入的百分比。在美国,个人储蓄率是指每年个人积蓄金额占个人可支配收入的百分比,也就是民众的收入去掉缴纳的个人所得税、薪资税后,再减去消费的支出,剩下的钱就是储蓄。在这里储蓄的概念不是钱都存到银行里了,而是一年中手头能剩多少钱,更精确的说法应是民众的积蓄。

积蓄(Saving)和储蓄(Savings)在美国人心目中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积蓄也可以称作是攒钱或是增加财富、增加家庭净资产;而储蓄则是家庭增加资产的一部分,通常是将攒下的钱存在银行的储蓄账户中。正因为在理财上有Saving和Savings的区别,所以说美国家庭较少Savings(储蓄)是符合事实的,美国人在银行的活期或是定期储蓄存款金额的确是不多。但如果说美国家庭不Saving(积蓄)那就无法了解美国人是如何攒钱,以及攒钱为了什么这样的问题了。

美国有句谚语:“钱不会长在树上,但人们如果能够攒钱并明智地投资,钱就会像树一样枝繁叶茂。” 在美国投资理财的概念中,攒钱就是一个人的收入不全部花掉或是延后消费的钱,而从攒钱到积蓄的演变是将那些没花掉的钱存到银行储蓄账户或是投资到退休账户上。积蓄的概念也包括减少消费或是降低生活成本,而节俭生活也成为积蓄概念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美国人常讲,积蓄和投资是一体两面。但在中国人心目中,很少有将储蓄与投资紧密相连的概念。例如在购买住房上,每月的房贷分期付款是一种支出,但在美国人的投资理念中,这其实也是一种积蓄。民众透过对房地产的投资,增加了自己的资产。虽然家庭的储蓄没有增加,但一旦偿还完房贷,家庭的净资产必然大幅增加。积蓄在概念上更接近投资,而储蓄也基本上同存钱不差上下。由于现在银行各种存款利息较低,靠银行存款吃利息几乎是无利可图,如果通货膨胀率高于银行存款利率,在银行存钱等于是在做亏本的买卖。

美国家庭每年能攒多少钱?

美国经济的繁荣是建立在消费文化之上的,这是美国民众储蓄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美国人不是不攒钱,也不是不想攒钱,但在一个消费文化占主体的社会,攒钱真的变得很难。攒钱的第一步是花的钱一定要比挣的钱少才行,但不少美国人在生活中却是花的钱比挣的还多。美国25%的工薪人员说他们每个月根本存不下钱,为什么呢?因为挣的钱花得一文不剩。当然大多数美国人还是有积蓄观念的。例如47%的工薪人员会将1%至10%收入积攒下来,25%的工薪人员会将10%以上的收入积攒下来。

美国商务部对民众积蓄的统计是将民众的可支配收入减去消费的支出,剩下的钱就叫作积蓄。下表为美国商务部公布的2006至2010年民众收入、消费和积蓄金额统计数据。美国民众积蓄率高低既受收入的影响,也会被联邦政府税收政策所左右,最后还要看经济形势好不好。例如2009年,美国民众的总收入比2008年少了2200亿美元,但由于减税,2009年民众的可支配收入反而比2008年多了800亿美元。按道理民众手里钱多了,应当也花得多了。但由于2009年美国经济不景气,民众的消费热情降低,当年家庭消费金额比2008年少了1300亿美元。2008年,美国家庭积蓄金额为4479亿美元,而2009年美国家庭的积蓄金额上升到6553亿美元,比2008年多出了2174亿美元。2010年,美国经济有所好转,民众的可支配收入和消费都有所上升,但民众仍对经济复苏持谨慎态度,因此家庭积蓄也微幅上扬。按照2010年美国的家庭积蓄金额,全美家庭当年平均的积蓄金额为6000多美元,人均为2000多美元。

攒钱不为买车买房娶媳妇

中国民众有攒钱的好习惯,而平时省吃俭用攒下来的钱也多为买车、买房和给儿子娶媳妇。美国民众也会为买车、买房攒钱,而攒下来的钱主要是支付买车或买房的头款。购买汽车民众通常会借5年期的汽车贷款,购买住房民众一般会借30年期的住房贷款。美国人买房很少有一次性用现金购买的,这种支出实际上已纳入其日常的生活开销之中。

2010年底,美国劳工部曾一项美国家庭消费状况抽样调查报告。按照这份报告,美国家庭在2009年的平均税前收入是62857美元,平均消费是49067美元。如果一个四口之家年收入为62857美元,基本上不用缴纳个人所得税,这样家庭一年的积蓄可有13790美元。如果缴纳10%的个人所得税(不考虑减税和免税额),家庭一年的积蓄则下降到7505美元。美国家庭的消费主要是日常生活消费,集中在衣食住行几大方面。2009年美国年收入为62857美元家庭平均用在住房上的支出为16895美元,占家庭收入的34.43%。吃饭上的支出为6372美元,占家庭收入的12.29%。交通上的支出为7658美元,占家庭收入的15.61%。服装上的支出为1725美元,占家庭收入的3.52%。文化娱乐上的支出为2693美元,占家庭收入的5.49%。医疗保健上的支出为3126美元,占家庭收入的6.37%。各种保险上的支出为5471美元,占家庭收入的11.15%。其他杂七杂八支出为5127美元,占家庭收入的10.45%。从以上美国家庭的消费数据可以看出,美国中等收入家庭每年用于日常生活的开支会占到收入的78%(不需缴纳个人所得税家庭)至86%(缴纳10%个人所得税家庭),而余下的收入则被视为积蓄,这个比例在14%至22%之间。

攒钱主要目的是为了养老

既然美国人攒钱的目的不是为了买车、买房和为儿子娶媳妇,那么美国人攒钱到底为了什么呢?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说到底,美国家庭收入应对日常生活开销问题不大,但人老了就有一个怎么生活的问题了。所以说一千道一万,美国人攒钱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养老,这是美国人攒钱和中国人攒钱动因上很大的一个不同点。根据新美国储蓄教育委员会的一项调查,美国47%工薪人员表示,他们拥有足够的积蓄能在退休后过上令人满意的生活,而超过一半的工薪人员则积蓄不足,退休后的生活水平比退休前恐怕要下降。

为退休后生活而攒钱是美国人理财上很重要的一环,绝大部分私人企业的雇员都没有公务员式的固定退休金,而这些人员的退休资金来源一是靠政府发放的社会安全金,二是依赖个人和企业双方出钱建立的退休基金(最流行的是401K退休计划)。目前美国私人企业的雇员有54%加入401K退休计划,还有不到一半的雇员无法享受到这一退休福利。自动储蓄在美国还不算太普遍,44%的工薪人员会在公司退休账户以外建立自己的储蓄账户,每个月自动存入一定金额的资金。不过民众在这类账户上投入的钱额度并不是很大,很多时候这类帐户上的钱是为了应急。

美国人为养老而攒钱,这里有强制性和非强制性两种方式。联邦政府征收的薪资税就是一种强制性攒钱的方式。薪资税虽说是税,但政府征收的这些税最终是要还钱于民的。美国有收入的人每年要缴社会安全金税和医保税,不缴也不行, 发工资时先扣掉了。不过只要缴了这些税,到老了,第一,每月可以拿到1000多美元的养老金;第二,65岁以后享受政府医保福利,看病基本上不愁。政府公职人员退休后可享受退休金待遇,但在工作时每年也要缴一部分退休基金。非强制性方式则是以工薪人员的退休计划投资为主,这包括401K退休计划和其他类型的退休计划。私人企业的雇员往往靠401K退休计划来积攒养老金,很多人会拿出每月3%~6%的收入投放到401K退休计划中,而每年个人投入到401K退休计划中的钱会有上限,一般不超过2万美元。个人也可以开设退休计划账户,如罗斯退休账户,每年投入的钱免税。

在现实生活中,美国人喜欢积蓄而不是储蓄,主要是因为积蓄多转为投资,钱只有在资本市场上才能生财,而存在银行里最多只能保本。再者美国的投资体系较为健全,投资股票或共同基金虽然风险很高,但回报率也高。由于退休基金投资往往是30~40年的长期投资,平均下来每年的投资回报率也在8%~10%之间。

美国人在攒钱上面临的挑战

美国人在攒钱上面临最大的挑战是欠债太多。连债都还不完哪还有闲钱攒起来。37%的工薪人员表示他们属于不欠债族,也就是无债一身轻。42%的美国工薪人员是一边挣钱一边还债,20%的工薪人员属于欠债越来越多,挣得的钱还不够还债。在这种情况下,很多美国家庭难以将攒钱作为生活的一大目标,只能是先顾眼前,一家人要吃、要喝,还要还债,想攒也攒不了。攒钱除了为了养老,日常生活中还得有点应急的钱。在这一点上,不少美国人也面临困难,30%的美国工薪人员承认他们缺少应急钱。

美国人有时会有点天上掉下来的“横财”,比如联邦政府的退税或是年终的“红包”。大部分美国人拿到这些钱后,很少会想到存起来一部分,相反会毫不犹豫地花掉。当然这也是政府刺激消费的一种方式。如果大家都不花,全把政府退税的钱存起来,那政府不是白费心思了吗?奥巴马的新税改将民众2011年民众缴纳的社会安全金税降低一半,就是希望老百姓将多领的薪水用于消费,以推动美国经济复苏。奥巴马的减税政策让美国民众的收入增长了1%,2011年社会安全金税减税金额达1100亿美元,多数家庭可以多增加1000至2000美元收入。夫妻两人都是高收入的家庭能够增加4000美元的收入。经济学家们曾经预测,美国人将把省下的税钱花掉三分之二,储存三分之一,高收入者存得更多,低收入者花得更多,这将刺激经济增长从而增加就业。但在实际上,美国1月份的消费增长只有0.2%,是自2010年6月以来最弱的一个月,看起来美国老百姓想明白了,天上掉下来的“横财”攒起来最好。

美国人越来越重视家庭积蓄

第8篇

然而,成长的意义永远在于从现实的局限中培植理想的绿芽,减去“三十而立”的传统套话,加上个性时代的全新注解,也许,站起来,别趴下,可以很多样、很实在、很鲜活。

“三十而立”的五条准则――

1、财务自由

我们的教育告诉过我们:物质是基础。所以,立也得打从物质开始。别以为有套小房有辆小车有点小工资有个小白领做做就叫作立,那种背着房贷车贷的,你敢跟谁叫板?在这一套房压死一家人的年代,立就是不做银行的奴,寻取自己的财务自由。

名词解释:

财务自由:就是钱不在多,是自己挣的就好,币种不在量大,能保证生存就行。

举例说明:

没房?可以保证自己每月赚的工资能租得起让自己觉着舒服的房子。没车?可以让每一天的挤地铁公交过程变成一种生命旅程。在别人拼命关注着银行利息的上下波动时,我自可以流连在话剧、美剧中DIY着我少年时代的每一个梦想。

2、不做婚奴

成家就是立?结了婚不仅失了身还失了自由这不能叫立,早请示晚汇报、一个手机吊着打的景象只应该出现在假释犯人和警察间。咱能够称得上立的,得是有一半的财权、一半的胡思乱想权,还有一半的自由行动权。

名次解释:

一半财权:所谓财权,即包含财产争取权、财产放弃权、财产决定权、财产分配权与财产转移权。一半的财权指在尽好家庭财产保值的义务上可以随意享有上述所有权利。

举例说明:

如果你高兴了,想花钱请同事们好好吃顿饭,想犒劳自己买件奢侈品,想给娘家人每人送件大礼,只要是在财力承受范围内,尽可以放松去花,不用忐忑、不用编谎。

名词解释

一半胡思乱想权:即你可以想着任何让你心身怒放的另一半,而不用担心被身边的这一半击打。前提是你只可以在虚拟世界想,不能在实体世界干。

举例说明:

你可以想着初恋情人、美国病人、范冰冰、李冰冰、白冰冰,或者吉布森、泰森、隔壁老孙,哪怕想着和他们每一个恋上一年整也不打紧,但如果把他们中的任何一个拉上床,那你就是违规就得被踢爆。

一半自由行动权:在不出轨不外遇的原则下,心走到哪里,脚就可以跟到哪里。

举例说明:

多年好友从美国回来,一个电话立马可以去叙旧。公司聚会、朋友生日、网友失恋……只要叫上我的,而且我也乐于前往,马上可以拔脚。但绝不允许把拔脚变成劈腿。

3、拒绝孩奴

有个孩儿也是立,但成了孩奴就不叫立。为了一朵竞放的花儿苦苦去竞争,搏什么奶粉钱、尿片钱、赞助费、择校费,还得再搭上自己父母养老的闲心和逸情,这样的立,立的是摧残。80后已经把自己的成人礼退至三十岁,是否可以让孩子的成人礼来得更早些?孩子应该自己带,顶多让父母搭个手,但根本没必要给孩子太多,画饼充饥足矣。

名次解释:

画饼充饥:所谓画饼充饥,也就是父母以拓展的眼界帮孩子画好一个框,在不出这个框(不出格)的情况下,只要满足孩子的基本物质需求即可,让他们自由生长,也让自己自由享受人生。

举例说明:

如果孩子需要玩具,让他自己找自己动手做,什么英语、画画、钢琴、小提琴、奥数,都不如让他在公园放开了跑挖虫钓鱼玩泥巴打球对他脑袋的贡献大。把学习班省下的钱帮父母报个一周游,一边体验做孝子孝女的感受,一边体会当老爸老妈的美好。

4、做我愿做

干着一份薪水过得去心情过不去的工作,却还只能任劳任怨、唯老板是从。年轻时对于事业的梦想已经埋在了不知道是第几级的石阶下。这还哪能立得起来?只是浑沌度日得过且过。立,是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做我想做的工作,兢兢业业,自得其乐。

名词解释:

自得其乐:不在压力下找工作,只乐于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

举例说明:

做一个化妆师让自己和大家越来越美是自己最大的梦想,可化妆师似乎没有固定收入,没有职业崇敬度,管它呢,就做我想做的,努力认真,养活自己。

5、想我所想

真正的立是精神独立,而精神独立的最基本一点就是思维独立,不人云亦云,不被大环境所影响,对任何事有自己的看法并且勇于表达。如果我乐意,做剩女就剩女,不喜欢孩子就不生孩子,管你们怎么说。

名词解释:

思维独立:建有自己的价值体系,只围绕自己的这套价值体系而展开行动。

举例说明:

别人家结婚都要求买房,我认为不值就可以租房,也是结婚也是过活。别人家都需要有个风光婚礼让大家羡慕,我偏和老公背起背包两个人5000欧元游欧洲。

关于三十的三地故事――

北京女孩夏林的故事

夏林去年29岁结的婚,老公是她父亲带的研究生,一天到晚到她家来,时间长了就恋爱,结婚是因为怀孕了。老公家条件还不错,鉴于老公和她同年,一天到晚待的是学校,和她一样不谙世事,两人又都没钱,婚事就由双方父母统一操办。除了领结婚证和拍婚纱照他们不得不参与,还有看房他们参与了外,其他与结婚相关的事情:包括定酒席、邀请来宾,甚至买家具都是由双方父母来定的。

结婚后夏林想去埃及度蜜月,老爸说她老公正在完成一个项目,不可能抽空,蜜月也没度上。

结婚后夏林住在父母家由老妈照顾着,孩子七个月后出生,被带到了公婆家,公婆请了一个保姆专门带孩子。她产假休完上班后才回了自己家,算是和老公真正住在了一起。父母怕她上班累,还为她买了一辆车,好方便上下班。

每到周末,她和老公回到婆家住上一天,算是看孩子和看公婆一起完成。他们的家如果不是有照片,还真看不出这是一对有孩子的夫妻住着,相反,更像一个群居单身宿舍。

夏林的父母和公婆在帮他们每月还着房贷,他们自己赚的钱加起来也就6000多,刚够两个人开销。夏林说,她有一次做梦做到父母遇到车祸死了,房子被没收了,孩子也死了,她醒来一下子瘫掉了。她把梦告诉了老公,老公也吓了一跳,两个人后来算了算,发现如果没有父母,他们现在除了他们自己,什么都养不起。房子、车子、孩子都养不起。万一父母有个什么病,他们也养不起。两个人今年都三十了。电话采访到最后,夏林说了一句非常粗糙的话:立个屁!

上海女孩Christine的故事

结婚的时候Christine坚持一定要在内中环间有套房,她怕老公家看不起她,付首付时,她坚持她家和老公家各付一半,因此花掉了她父母所有的存款。算起来Christine和老公的收入都还可以,加起来都有三万多。不过Christine公司里好多女孩家里条件都很好,经常拿名牌互相攀比,她不想输人后,所以每个月一万的收入根本不够她花的。她每年至少要到香港去两次,就为了淘打折名牌,每次不仅刷爆她自己的两张卡还把老公的一张卡也刷爆。在其他方面她都可以很省,她可以吃10元的盒饭,但是她不能穿低于1000元的衣服。结婚快两年了,老公每个月6000多元的房贷付得很辛苦,两个人还养了两辆车,一万多元又都交给了房子和车子。

Christine说她有时候很恨自己,为什么这么好强。她说她几次回家,她妈都跟她说现在不敢生病,去医院看个感冒都要两三百,家里都掏空了,生个大病不知道怎么办。她也不知道父母每个月就四五千元的收入两年来怎么可以攒了2万多。她觉得自己很对不起父母,但是只要看到打折的名牌她就忍不住要买,听到别人说Christine很有品位她就会非常非常高兴。

今年她步入三十,她说她想改掉买名牌的恶习,她说她可能跳槽,或者去找个心理医生看看。

杭州女孩嫣嫣的故事

嫣嫣的父母是最早富起来的那一代,她说她可能遗传了父母独立的基因,高中的时候就自己打工,读大学的钱都是靠她自己打工支付的。她和老公是一个系的校友,老公比她小两岁。老公大学毕业他们就结了婚,现在孩子都上小学了。

嫣嫣的老公是编程的,她则在家带孩子做家务,还帮报纸杂志以及广告公司写稿子。她说她干不来每天定时上下班的工作,而且她也不喜欢办公室政治。她小时候想做个作家,所以现在待在家写写东西她很喜欢。虽然收入不多,不过她并不贪,家里有个她爱的老公、好学的儿子,还有很多她喜欢看的书,她觉得就可以了。

结婚时,她们的房子是租来的一房一厅,现在孩子大了,老公的薪水、外快也还可以,他们就租了一个两房一厅,租来的时候房子有点旧,她亲自刷墙,把墙刷成了她喜欢的蓝色,还买了沙发、家具,完全当作了自己永远的家。

嫣嫣有个妹妹现在帮着打理父母的工厂,金融危机的时候,父母的厂差点倒闭,嫣嫣给了父母5万元救了急。她跟父母说这5万元不用还了,算是她的入股,她说万一父母生意好了,她5万变50万,很值,说完她大笑。

5万元她要存上一年,而她,没有房子,没有车子,没有工作,但她一点也不在乎。

今年她也正好三十。

“三十”之两房两厅――

厨房 三十之吃喝独立招数:

如果三十了,你还靠着父母每周的乐扣乐扣或者饭店的一次性餐盒过活,这还太不成熟了。咱们现在就教你几招简单私房菜和速食方法:

1、 超市调料+菜场蔬菜

去大型超市买些调料,比如李锦记的鲍鱼汁、蒸鱼豆豉酱汁或者你喜欢的任何调味汁。

只要是你喜欢吃的蔬菜,都可以通过以下这种方式来烹饪,让你每天有不重样的蔬菜吃,味道又非常好:

在锅里加水煮沸,滴上一些色拉油或者橄榄油,然后把洗干净的蔬菜放入,煮三分钟,捞出,放入你喜欢的调味汁拌拌,就是美味了。

2、 超市调料+清蒸方法

也是在大型超市,有着甜酸咸辣各种调味料。

买来的鱼、虾,任何海鲜,先让卖水产的帮你清理干净,然后拿回家冲洗干净后就都可以用调味料+老姜+葱+黄酒而后清蒸的方法来烹饪。一般鱼只要看到鱼眼突出就好了,其他海鲜大概也都在10-15分钟左右的时间就可以出锅了。有这些调味料,出来的料理一般都可以抵得上小饭店水准了。

3、 汤料+食材

超市有很多汤料,很多汤料都是只要最后打个蛋倒入就完成的。你想吃其他味道的,在汤料的帮助下再放入其他你喜欢的食材就是了。

书房 三十之心境独立招数:

咱再介绍你几本精神读物,保证你立得更完整。

1、《三十而立:30年30人》

有王石、史玉柱、马云等的发家奋斗史,足够供你借鉴。

2、《牛奶可乐经济学》

都是生活中的事,却可以引出经济学基本理论,不仅可以指导你的生活,还可以指导你下一代的生活,小生活,大智慧,美国人,不服还真不行。

3、《不抱怨的世界》

有人说:抱怨是最消耗能量的无益举动。三十了,为何不看开一些,看广一些,这天下事,不就是我的事、他的事、老天的事这三种事吗?所谓立,就是成熟,所谓成熟,不抱怨开始。

4、 《狼道――人生中的狼性法则》

这是一种生存法则,你要生存必须从理论开始,而后联系实际。这是一本权威厚黑学教科书,未成年人不宜。

5、《蚁族》

这是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的调查报告,记录的是80后群体,可以让你不断警醒,如果你再不立,他们就是你。

放映厅 三十之必看影片推介:

1、 阿凡达

它告诉你:如果你再不立起来,没有建立三十才有的人脉,这样的电影你再也看不起、看不到。

2、 当幸福来敲门

这是电影版心灵鸡汤。男主角从单身有孩男、只剩下21块钱,到最后运气好得让你惊诧,绝对励志。其中,最值得体会的是:不要让别人来告诉你,你可以或者不可以做什么。

3、 阿甘正传

我们只要傻一点,纯粹一点,做自己想要的,坚持一点,立,真的那么难吗?一个智商不如你的人都可以这么辉煌,何况你呢?

4、 孔子

三十而立首先有这位子开始说起,虽然他最后没做成理想中的政客,不过他也成了举世闻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所以,多想、多做、多表达,像他一样,哪怕主业不成,可能还是可以靠副业成就。

营业厅 三十之理财必杀技:

1、 要相信积累的金法则。每月至少有三分之一薪水作为固定存款,每月至少有二分之一存款要作投资,投资遵循价值理论。

2、 购物先列购物单,不买不在单子内的东西,并且速战速决,少在商场超市作停留。

3、 任何支出要算动态周期成本,而不是看它一次性成本。比如一件衣服50元只穿一次,和一件衣服500元穿五年100次,应该选择后者而非前者。

4、 多用优惠券,把省下的钱用于投资。

5、 开动脑筋找兼职,如果开不了源,就开动脑筋想节流。比如衣服放着一起洗,洗澡不超三分钟,菜以凉拌为主,鱼以清蒸为辅,还可以装太阳能热水器,节电节水节能源,同时拥有环保的好名声。

6、 以步行、骑车与公共交通为主,既锻炼身体又减少了健身房费用。

第9篇

最近美国的次级抵押贷款危机正在进一步蔓延,已波及到银行、股市、众多投资机构和基金。次级房贷危机是怎么形成的?危机还会不会继续加剧?对中国的影响有多大?曾在美国两家最大的非银行类金融机构房利丽、房地美担任高级咨询顾问的宋鸿兵,对此进行了深刻而独到的分析。

只要能够透支的今天就变现

当今世界的各种金融创新都兴起于20世70年代布雷顿体系这一“准金本位”被废除之后。然而美元在与黄金脱钩之后,美国借“金融创新”等各种金融衍生工具和资产证券化,使美元货币迅速泡沫化,30年来美元购买力下跌了90%多。

宋鸿兵分析,现代银行家对沉睡的资产是深恶痛绝的。当废除了黄金作为资产的核心概念之后,资产的概念被偷换成了纯粹的债务,美元也从“黄金的收据”蜕化成了“债务的白条”。即便如此,贪婪的银行家们对“静止”的债务资产仍不满意,对吃债务利息不满足也等不及。如何盘活这些沉睡的债务资产?他们兴起了“资产证券化”浪潮,不仅要让资产流动起来,更重要的是必须能够为银行系统创造更多的债务并使这些债务货币化。

早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银行业就已经开始相互买卖房地产按揭贷款的债权了。1970年,美国吉利美首创了世界上第一个按揭抵押债券MBS (Mortgage Backed Securities)。他们将条件非常接近的许多按揭债务集成在一起打包,然后制成标准的凭证,再把这些有按揭债务作为抵押的凭证卖给投资人,债务利息收入与债务风险也同时“传递”给投资人。后来, 联邦国民住房抵押贷款协会(房利美)也开始发行MBS债券。

MBS极大地方便了按揭债权交易,投资人可以方便地买卖标准化的债券,而银行可迅速将长期、大额的难以流动的房地产按揭债权从自己的资产负债表上拿掉,吃到一定的利差之后,连风险带收益一并转让, 套取现金后再去寻找下一批愿意贷款买房的人。

当买房人在银行签定借款合同时,银行将这个“债务借条”作为资产放在了它的资产负债表的资产项下,同时创造出同等数量的负债,而银行的这个负债在经济意义上等同于货币。换句话说,银行在发放债务的同时,创造了货币。由于“部分储备金制度”允许银行系统创造出原本不存在的钱,所以这笔几十万的刚刚被银行“无中生有地创造出来”的新钱立刻被划到了房地产公司的账上。由于银行在部分储备金体系中可以“合法地偷印假钱”,这种货币增发必然大大超越实际经济增长的速度,这就是“流动性过剩”的真正根源。

在MBS的启发下,一个更为大胆的想法被银行家创新出来,这就是资产抵押债券(ABS)。银行家们想, 既然有未来固定本息收益做抵押的MBS能够红火,那推而广之,一切有未来现金流做抵押的资产都可以使用同样的思路进行证券化,这样的资产可以包括:信用卡应收账款、汽车贷款、学生贷款、商业贷款、厂房、商铺租金收入,甚至是专利或图书版权的未来收入等等。

欧美金融创新的本质就是,只要能够透支的,都可以今天就变现。ABS市场规模近年来迅速膨胀,从2000年到现在规模已经翻了一番,达到了9万亿美元的惊人规模。

这些ABS和MBS债券可以作为抵押向银行贷款, 房利美和房地美所发行的MBS甚至可以作为银行的储备金在美联储被“贴现”。如此规模的货币增发,必然导致资产通货膨胀和商品通货膨胀,一旦膨胀的泡沫破裂,危机就出现。

次级和ALT-A按揭贷款:资产毒垃圾

问题是银行家的胃口永远难以满足,当大部分普通人的房地产按揭贷款资源开发殆尽后,他们又将眼光盯上了原本不合格的人群,即美国600万贫困或信誉不好的穷人和新移民。

美国的按揭贷款市场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优质贷款市场、ALT-A贷款市场、次级贷款市场。“优质贷款市场”面向信用等级高(信用分数在660分以上),收入稳定可靠,债务负担合理的优良客户,这些人主要是选用最为传统的30年或15年固定利率按揭贷款。“次级市场”是指信用分数低于620分,收入证明缺失,负债较重的人。而“ALT-A贷款市场”则是介于二者之间的庞大灰色地带。

次级市场总规模大致在1.3万亿美元左右,其中有近半数的人没有固定收入的凭证,显然这是一个高风险的市场,其回报率也较高,它的按揭贷款利率大约比基准利率高2%-3%。

“ALT-A”贷款泛指那些信用记录不错,但却缺少或完全没有固定收入、存款、资产等合法证明文件的贷款。这类贷款并不比次级贷款“安全”多少,因为自2003年以来,“ALT-A”贷款机构在火热的房地产泡沫中为追逐高额利润,丧失了起码理性,允许众多贷款人不提供正常的收入证明,只要自己报上一个数字就行,而这些数字往往被夸大,因此“ALT-A”贷款被业内人士称为“骗子贷款”。

宋鸿兵提醒,“ALT-A”贷款潜在的危险甚至比次级市场还要大。原因是“ALT-A”的贷款协议中普遍“埋放”了两颗重磅定时炸弹,目前这些炸弹还没有引爆,一旦按揭贷款利率市场持续走高,而房价持续下滑,将自动引爆炸弹,使贷款者无法还贷的现象大量发生。

他介绍,在贷款合同中,银行埋设了两颗重磅炸弹,第一颗炸弹叫“定时重新设置”,即每到5年或10年,“ALT-A”贷款人的偿还金额将自动重新设置,贷款机构将按照新的贷款总额重算月供金额,月供金额会大幅增加。很多人的贷款总债务在不断上升,他们唯一的希望是房地产价格不断上扬才能卖掉房子解套,否则将会失去房产或吐血甩卖。第二颗炸弹就是“最高贷款限额”,合同中限制,累积起来的欠债不得超过原始贷款总额的110%,一旦触及这个限额,又会自动触发贷款重设。大多数人由于受低利率和第一年还款压力小的诱惑,加上看不懂“重设”炸弹的含义,选择了尽可能低的月供额,不会想到几年后在贷款被“定时重新设置”下,他们已无法还款。

据统计,2006年美国房地产按揭贷款总额中有40%以上的贷款属于“ALT-A”和次级贷款产品,目前次级房贷和ALT-A贷款这两类资产毒垃圾的总额已达2万亿美元。次级贷款超过60天的拖欠率已接近20%,220万的次级人士将被银行扫地出门,这种趋势还会进一步严重。

银行、投行转嫁次级房贷风险

深谙银行内部运作手段的宋鸿兵分析,这2万亿美元的次级房贷和ALT-A贷款,作为随时会变坏的资产毒垃圾,必须从美国银行系统的资产账目表上剥离掉,否则后患无穷。可怎样剥离呢? 银行家们想出了“资产证券化”的办法。

宋鸿兵形象地打比方说:投资银行家们首先将“毒垃圾”级别的MBS债券按照可能出现拖欠的几率切割成不同的几块,这就是所谓的CDO(债务抵押凭证)。其中风险最低的叫“高级品CDO”,投行们用精美礼品盒包装好,上扎金丝带。风险中等的叫“中级品CDO”,也被放到礼品盒里,然后扎上银丝带。风险最高的叫“普通品CDO”,被放到有铜丝带的礼品盒里。经过华尔街投资银行这样一番打扮,原先丑陋不堪的资产毒垃圾立刻变得熠熠生辉。

当投资银行家手捧精美的礼品盒再次敲开资产评级公司的大门时,连穆迪、标普们也看傻了眼。巧舌如簧的投资银行大谈“高级品”如何可靠与保险,拿出最近几年的数据来证明“高级品”出现违约现象的比例是如何之低,然后亮出世界一流数学家设计的数学模型来证明未来出现违约的几率极低,最后再大谈房地产发展形式如何喜人,按揭贷款人还款几乎没有风险等。穆迪、标普们仔细看看这些数字,没有什么破绽,乐得做顺水人情,毕竟穆迪、标普们也要靠着投资银行的生意才有饭吃,而且穆迪、标普们彼此也有竞争,你不做别人也会做,得罪人不说还丢了生意。于是穆迪、标普们大笔一挥,“高级品CDO”获得了AAA的最高评级。但是“中级品CDO”和“普通品CDO”就没有这么容易出手了。投行们虽然费尽心机,穆迪、标普们也不肯为这两种“浓缩型毒垃圾”背书,毕竟还有个“职业操守”的底线。

投资银行们决不想长期持有这些毒垃圾,他们的手法是迅速出手套现。“高级品CDO”因为有了AAA的最高评级,再加上投资银行家的推销天赋,便有许多大型投资基金购买,其中就包括很多退休基金、保险基金、教育基金和政府托管的各种基金,还有许多外国投资机构也购买了CDO、MBS,其中也包括中国。

“资产毒垃圾”生产链

高级品CDO(债务抵押凭证)终于出手后,可如何脱手那些“中级”和“普通”级CDO呢?

投行们煞费苦心想出了一个高招,成立对冲基金!于是投资银行们拿出部分资金成立了独立的对冲基金,然后将“浓缩型毒垃圾”从资产负债表上“剥离”给对冲基金,对冲基金则以“高价”从“本是同根生”的投行那里购进“浓缩型毒垃圾”CDO资产,这个“高价”被记录在对冲基金的资产上作为“进入价格”。 于是投资银行从法律上与“浓缩型毒垃圾”划清了界限。

由于2002年以来美联储不断降低利率,信贷迅猛扩张,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下,房地产价格5年就翻了一翻。次级贷款人可以轻松得到资金来保持月供的支付。结果次级贷款拖欠的比率远低于原来的估计。既然高风险没有如期出现,高回报立刻为人瞩目,这几年没多少人出售CDO。由于“毒垃圾”很少在市场上换手,因此没有任何可靠的价格信息可供参照。在此情况下,监管部门允许对冲基金以内部的数学模型计算结果作为资产评估标准。经过各家基金自己“计算”,100%以上的回报率便诞生了。一时间,拥有“资产毒垃圾CDO”的对冲基金却红透了华尔街。由于抢眼的回报率,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要求入伙对冲基金, 随着大量资金涌入,对冲基金竟然成了投行们的生财机器。

对冲基金的基本特点就是高风险和高杠杆运作。对冲基金经理找到商业银行要求抵押贷款,抵押品就是市场正当红的CDO。银行们对CDO的大名也是如雷贯耳,于是欣然接受CDO作为抵押品,然后发放贷款继续创造银行货币。注意,这已经是银行系统第N次用同样的按揭的一部分债务来“偷印假钱”了。而对冲基金向银行抵押贷款的杠杆比率为5到15倍!

当对冲基金拿到银行的钱,回过头来就向自己的本家投行买进更多的CDO,投行们再高兴地完成更多毒垃圾MBS债券到CDO的“提炼”,在资产证券化的快速通道中,发行次级贷款的银行便得到更多的现金去套牢更多的次级贷款人。

一个完美的资产毒垃圾生产链就这样形成了――次级贷款银行负责生产,投资银行、房利美和房地美公司负责深加工和销售,资产评级公司是质量监督局, 对冲基金负责仓储和批发,商业银行提供信贷,养老基金、政府托管基金、教育基金、保险基金、外国机构投资者(也包括中国)就成了资产毒垃圾的最终消费者。这个过程的副产品则是流动性全球过剩和贫富分化。

投资银行:“高妙的”风险转移术

宋鸿兵介绍,在某些情况下,投资银行出于增强投资人信心的广告目的,自己手中也会保留一些“浓缩型毒垃圾”。他们为了给手中前景不妙的“浓缩型毒垃圾”找条出路,投行们又发明了一种新的产品, 这就是信用违约掉期(CDS)。

在推出这样一种产品之前,投行们首先需要创造一种理论体系来解释其合理性,他们将CDO的利息收入分解成两个独立的模块:一个是资金使用成本,另一个是违约风险成本。要将违约风险模块转嫁到别人身上,为此需要支付一定的成本。如果有投资人愿意承担CDO的违约风险,他将得到投行们分期支付的违约保险金,这就是CDS合约。这时候,虽然“浓缩型毒垃圾”在理论上还留在了投行的手里,但其违约风险已经被转嫁给了别人。

直到这个时候,游戏就还在以更加惊险的形式进行着。2005年5月,一群华尔街和伦敦金融城的“超级金融天才们”又“研制成功”一种基于信用违约掉期(CDS)之上的新产品――“合成CDO”。投资银行家们的天才思路是:将付给CDS对家的违约保险金现金流再集成起来,按照风险系数分装在不同的礼品盒中, 再次去敲穆迪和标普们的大门。

这种方式对“普通品合成CDO”表面上起到了信用加强的作用。终于,穆迪们对这一“浓缩型毒垃圾”又给出了AAA的评级。

结果不难想象,大批政府托管基金、 养老基金、 教育基金、保险基金经理们,还有大量的外国基金踊跃加入,在不动用他们基金一分钱的情况下,增加了整个基金的收益,当然还有基金经理们的高额奖金。

“合成CDO”虽然不需要投入资金就可以得到现金流,但致命的缺点是必须全时限地承担所有风险,这就有赔光全部投资的可能性。

国际清算银行的统计显示, 2006年信用类衍生品市场达到了50万亿美元的惊人规模。从2003年到2006年,这个市场爆炸性地增长了15倍!目前,对冲基金已经成为信用类衍生市场的主力,独占60%的份额。2007年第一季度又发行了1210亿美元的“合成CDO”,对冲基金占了33%的市场份额,而谁是这个高纯度浓缩型毒垃圾市场的主力呢?令人惊讶的结果表明,养老保险基金和外国投资人在内的“保守型基金”是目前风险迭出的“合成CDO”的主要持有者!

资产评级公司:欺诈的同谋

风险从去年底开始逐渐爆发。宋鸿兵介绍,2006年第四季度次级贷款违约率达到了14.44%,今年第一季度更增加到15.75%。随着接近今、明两年2万亿美元的“利率重设”,次级和ALT-A贷款市场必将出现更高比率的违约。从2006年底到现在,已经有100多家次级贷款机构被迫关门,而这仅仅是个开始。美国抵押银行家协会公布的调查报告显示,最终将可能有20%的次级贷款进入拍卖程序,220万人将失去他们的房屋。

被穆迪、标准普尔等资产评级公司严重误导的各类大型基金投资人,以及监管部门纷纷将评级公司告上法庭。2007年7月5日,美国第三大退休基金“俄亥俄警察与消防退休基金”严重亏损的消息爆光,此基金的投资中有7%投在了MBS市场上。俄亥俄州的检察官马克・德安怒斥“评级公司在每笔次级贷款MBS生成的评级中都大赚其钱,是欺诈的同谋。”众多受损害的投资人认为,对于像CDO与“合成CDO”这样极端复杂和价格信息相当不透明的产品而言,市场只能依靠评级公司的评价,然而评级公司却如此不负责任!如果没有AAA这样的评级,大型退休基金、保险基金、教育基金、政府托管基金以及外国机构投资基金又怎会大量认购呢?

贝尔斯登掀开的只是序幕

不久前,华尔街五大投行之一的贝尔斯登旗下从事次级房贷的两只对冲基金出现巨额亏损,促使追缴保证金和投资者大量赎回,今年3月这两只基金控制的资产还高达200亿美元以上,7月初两只基金的资产已缩水23%。最大债权人之一的美林公司在反复讨债无果的情况下, 悍然宣布将开始拍卖贝尔斯通基金持有的8亿美元贷款抵押债券。同时,高盛、摩根大通和美国银行等据称也赎回了相应的基金份额。让所有人惊慌的是,公开的拍卖上只有1/4的债券有人询价, 而且价格仅为票面价值的85%到90%。而这还是贝尔斯通基金最精华的AAA评级部分, 如果连这些优质资产都要亏15%以上的话,再想到其他根本没有人问津的BBB以下的毒垃圾CDO,整个亏损规模将不堪设想。

到7月19日,贝尔斯通的两只下属对冲基金已经“没有什么价值残留了”。美国抵押贷款机构“家园银行”、新世纪公司、美国住房抵押贷款投资公司已宣布破产。

严酷的现实惊醒了贝尔斯通,也震动了整个华尔街。要知道,价值7500亿美元的CDO(债务抵押凭证)正作为抵押品呆在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他们目前的伎俩就是将这些CDO资产转移到表外资产上,因为在这里这些CDO能够以内部数学模型计算价格,而不必采用市场价格。而一旦在市场上公开拍卖,将把CDO的真实价格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人们将会看到这些泡沫资产的实际价格非但不是财务报表公布的120%或150%,而很可能是50%甚至30%。一旦市场价格被爆光,所有投资于CDO市场的各类大小基金都将不得不重新审核它们的资产账目,巨额亏损将再也难以掩盖,横扫整个世界金融市场的空前风暴必然降临。

中国承担了多少资产毒垃圾的风险?

究竟谁持有这些资产毒垃圾呢?宋鸿兵说,据估计到2006年底,对冲基金手上持有10%,退休基金持有18%,保险公司持有19%,资产管理公司有22%。当然还有外国投资者,他们也是MBS,CDS和CDO市场的生力军。2003年以来,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隆重推出”的各种“结构性投资产品”就有不少这种“资产毒垃圾”。

国际清算银行最近警告:“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问题愈发凸显,但还不清楚这些问题会如何渗透到整个信贷市场。”这个“还不清楚”是否是暗示CDO市场可能崩盘?次级贷款和ALT-A贷款以及建筑在其之上的CDO、CDS与合成CDO的总规模至少在3万亿美元以上。难怪近来国际清算银行强烈警告世界可能会面临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该行还认为,今后几个月全球信贷领域的景气周期将发生趋势性的转变。

宋鸿兵不平地说:华尔街的金融创新的规律是, 赢了银行家拿天文数字的奖金,输了是纳税人和外国人埋单。无论输赢,在“金融创新过程”中被银行系统反复、循环和高倍抵押的债务所创造出的巨额债务货币及通货膨胀,则悄悄地瓜分着全世界人民创造出来的财富。

当心“金融创新”和“资产毒垃圾”

从2003年到2006年短短3年的时间,中国投资者持有的美国MBS债券总额就由不足30亿美元狂涨了30多倍,到现在拥有了1070亿美元,中国投资者比任何其他国家的投资者持有的美国按揭抵押债券都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