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银行开展保险营销工作

银行开展保险营销工作

时间:2022-03-31 11:29:0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银行开展保险营销工作,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银行开展保险营销工作

第1篇

一、成立银保团队的必要性

虽然我国的保险业自1980年恢复以来,取得了长足发展,各地的保险业务在对保险的积极营销主面也进行了一系有些的探索,而**银的保险业务仍处于低级阶段,营销观念陈旧,急需要建立起稳固的团队,用团队诚实守信的核心,为**银行的保险业务树立起生命的思想,通过良好的服务、热情的态度、十足的信心去打造属于**银行自己的保险品牌。

二、银保团队的发展思路

(一)、强化人才意识,突出内部管理

1.合理选材、提高意识

要按照业务的需要,组建一支优秀的银保团队。在人员招聘上,应该注重以下条件:首先要.身体健康,具有进取精神,热爱销售工作;其次,在个人素质上,必须语言表达清晰,具备较好的亲和力,较强的培训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性格外向、开朗、乐观、勤奋,有较强有沟通协调能力及团队精神;在业务能力上,尽可能要求金融、经济相关专业或有销售经历者。

在银保团队组建后,要把大力发展个人保险业务,增加中间业务收入,深化对收益结构的调整作为团队的工作重点,尽可能为保险营销人员提供帮助,实现**保险专业的稳步健康发展。通过银保团队统一制定营销方案,并及时将任务分解落实,要求各营销人员,将压力转化为动力,全力冲刺,确保**保险业务超常规发展。

2.加强培训,提高技能

明确各岗位职责,银保业务团队,主要从事对指定的银行网点进行维护,并与网点进行有效的日常沟通;培训并辅导银行工作人员掌握保险产品知识,并配合其销售保险产品;运用专业知识协助银行工作人员处理客户的问题。**银行保险业务专业性较强,营销技巧要求高,营销策略复杂、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也更高。为此,团队将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作为一项关系银行保险业务长远发展的大事来抓,加大对营销人员保险基础知识和营销技能的培训。

(二)、强化发展意识,突出自身优势

1.明确优势,

想实现好的业绩,首先要明确自己的优势优势。银保业仅有需求方面的因素是不足以推动银保融通发展的,供给方面的因素是重要的推动力量。从银行角度看。首先,为了满足客户对“金融百货”、“金融超市”的需求,银行希望通过银保融通为客户提供更为全面的金融服务,以留住客户。其次,银保融通可以提高银行现有资源的利用效率。银行介入保险业务,不需增加很多新的场所、设施及人员就可以完成,单位资源的产出率可以得到提高。最后,竞争的压力迫使银行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从保险公司的角度看。首先,保险公司除了传统的以个人营销为主的销售网络之外,需要新的销售网络,如果能有效地利用银行已经建立起来的销售网络,则可以大大降低保险销售费用,提高销售效率。在金融自由化的大背景下,金融监管逐渐放松,银行、保险、证券之间的传统界限日趋模糊,这为银保融通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上的可能。金融自由化在欧洲表现得最为明显,银保融通在欧洲的发展也是最快的。

2、加强协作

要将团队的业务资源、技术资源、性格特征作充分的整合,形成一个分工协作优良的团队,获取1+1>2的协作合力,**银行保险业务的营销也不例外。要做大做强保险业务营销工作,提升**银行利润水平,提高业务对银行中间业务的收入占比和对全行经营利润的贡献,仅仅依靠部分网点和少数营销明星的能力是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的,因为个人英雄式的业务营销模式中,对个人状况的依赖程度太高,而每个人素质与能力有着巨大的不同。银保业务拓展要建立在模式上而不能简单地建立在人的基础上,要对成功的营销经验和做法全面推广。

3、稳定关系

从银保合作的动因来分析,有着优势互补的发展空间。银行与保险公司合作开展保险业务(含邮政保险),是经由银行、邮政、基金组织以及其他金融机构与保险公司合作,通过共同的销售渠道向客户提品和服务。保险公司最初产生办理银行保险业务的动因,一是借助银行信誉,增大客户接触面;二是借助银行网点销售,降低营销成本。进一步说,就是保险公司想要借助银行的良好信誉、客户众多、网点遍布等资源优势。而银行最初开办银行保险业务也是本着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为出发点,则是在增加中间业务收入的同时,丰富业务品种,为客户提供更广泛、更全面的服务,从而提高竞争力。

4、注重沟通

认识一致,经常沟通,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密切配合,是成功的基础。在业务营销推动工作中,团队需建立二个层次的合作关系,即银行与保险公司的协调与合作,各银行网点与银行的协调与合作。由此明确各自的工作职责及目标任务。

(三)、强化服务意识,突出信誉特色

1.推动业务,实现目标。突出服务意识,做到优质服务与良好信誉的统一。根据市场经营环境,积极引导营销人员,找准业务切入点,细分保险市场,锁定目标客户群体,深度拓展市场空间。全行业务经营环境迥异,面对的客户群体差异性较大,团队应及时寻找对策,研究保险业务思路,制定“整体推进,重点突破;抓两头,促中间;典型示范,分层推动”的整体推动方案。积极尝试推行项目经理负责制,配备一名在险上有实战营销经验的副经理级客户经理负责业务工作,具体协调银行与客户经理之间的关系。

2.精选载体,完善数据

第2篇

销售渠道的多元化,是在竞争中取得优势的前提之一。作为银行保险销售除了传统的渠道,还有哪些新的渠道呢?我们采取顺藤摸瓜的方法,首先锁定目标客户群。潜力的优质客户必然是那些有较高金额存款的企业、机构或者个人,通过银行窗口的单一宣传已经越来越跟不上形势。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高营销意识

在全行经营思路的谋划上,就把大力发展个人保险业务,增加中间业务收入,深化对收益结构的调整作为全行工作的重点工作去安排和部署,要求全行上下干部员工充分认识个人保险业务对拉动全行中间业务收入的重要支撑作用和拉动作用,尽可能的为保险营销人员提供帮助,实现个人保险专业的稳步健康发展,同时,该行还通过一系列的行情教育,使全行员工深刻认识到,随着利率市场化的逐步推进,商业银行存贷款利差将逐步缩小,商业银行靠利差获取利润的空间会越来越小,要转换效益增长点,拓展利润空间,只有先行一步,大力发展个人保险等业务,形成业务的核心品牌。

成立保险业务领导小组,统一制定营销方案,并及时将任务分解落实,要求各支行进一步将压力转化为动力,全力冲刺,确保个人保险业务超常规发展。个人金融业务部门根据各支行所处的地理环境、优质客户分布等情况,第一时间将全行的总目标分解为各二级支行的子目标,进一步细化到季度、月、日,并和各二级支行及专职负责全行保险业务推动的客户经理签定了绩效考核责任书,对各支行完成任务情况实施日监测、周分析、旬通报、月考核、季兑现。二级支行认领任务以后,根据不同的人员岗位对目标任务数进行再次分解和落实,签定目标责任书,并将营销业绩与绩效挂钩,由各支行督促有关人员按照市分行的整体要求完成序时目标任务。目标管理法的实行,不但极大地启发和调动了员工的营销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而且有力地提升了网均产能和总量的持续扩张,银保市场份额也不断增加,各支行保险业务的业绩也呈快速增长的态势,银保业务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二、加强业务培训,提高营销技能

兼业保险业务专业性强,营销技巧要求高,营销策略复杂、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也更高。为此,该行将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作为一项关系银行保险业务长远发展的大事来抓,加大对营销人员保险基础知识和营销技能的培训。该行制定了详细的培训计划,采取市分行统一培训和各支行分散培训相结合的形式,除安排保险公司和市分行相关部门联合采取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实习实践法、角色扮演法等培训方式外,还积极尝试采用拓展训练法在内的“体悟式”培训方法等一些新的营销培训方法和措施,强化员工保险营销理念、方法和一些新的营销技巧,使员工及时掌握保险产品的特点,熟练运用营销技巧,并积极组织网点负责人和个人客户经理参加兼业保险资格证的学习与考试,先后有150多人次人获得了保险从业资格证书。

三、调动全员力量,加强团队协作

该行在银行保险业务营销的实践中深深体会到,无论是保险公司的直销部门,还是保险公司,保险经纪公司,必须扭转目前保险靠个人单打独斗的营销模式,要将一个公司的业务资源、技术资源、性格特征作充分的整合,形成一个分工协作优良的团队,获取1+1>2的协作合力,银行保险业务的营销也不例外。二级分行要做大做强寿险业务营销工作,提升二级支行的网均产能和人均利润水平,提高寿险业务对全行中间业务的收入占比和对全行经营利润的贡献,仅仅依靠部分网点和少数营销明星的能力是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的,因为个人英雄式的业务营销模式中,对个人状况的依赖程度太高,而每个人素质与能力有着巨大的不同。银保业务拓展要建立在模式上而不能简单地建立在人的基础上,要对成功的营销经验和做法全面推广。为了充分调动全员营销积极性,该行及时制定了《白银分行计价产品营销和业绩评价处理流程》,在全辖所有部门和营业网点进行严格推行,随着流程的深入实施,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调动了各层次营销人员的积极性,团队协作的营销机制已悄然形成。计价产品营销和业绩评价处理流程的推广和有效实施,规范了二级支行的利益分配机制,二级支行营销平台的作用凸现,一线员工营销保险等理财产品的激情得到有效的释放。思想认识的统一,绩效考核的导向,从观念和机制上奠定了保险业务快速发展的基础。

四、加强业务推动,实现整体推进

根据市场经营环境,积极引导各支行找准区域切入点,细分保险市场,锁定目标客户群体,深度拓展市场空间。全行二十七个二级支行经营环境迥异,面对的寿险营销客户群体差异性较大,该行及时寻找对策,研究保险思路,制定了“整体推进,重点突破;抓两头,促中间;典型示范,分层推动”的整体推动方案。积极尝试推行项目经理负责制,配备一名在保险上有实战营销经验的副经理级客户经理负责此项工作,具体协调各支行、客户经理之间的关系,具体对全行二级支行进行业务营销指导的同时,统一组织人员培训、信息搜集和反馈等工作,使营销和管理各层次的步调保持高度一致。从近一年的实施效果看,作用比较明显。城区支行以厂矿客户为重点目标客户,同时面对县区支行寿险产品营销滞后的不利局面,重点对各县区支行进行强力推动,引导县区支行进一步细分保险目标市场,根据县域经济的特点,重点对农村客户群体予以关注,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五、密切银保合作,稳定协作关系

认识一致,经常沟通,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密切配合,是成功的基础。在业务营销推动工作中,该行已经建立了二个层次的合作关系,即市分行与市保险公司的协调与合作,支行、网点与县区支公司的协调与合作。由此明确了两级单位、相关部门和客户经理各自的工作职责及目标任务,自开展银保合作以来,该行领导与当地寿险公司领导坚持进行定期互访,分析银保合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及时协调解决,以沟通促进合作关系的日益密切;业务部门更是密切合作,共同制定保险业务营销计划和季度推动方案,组织开展保险业务培训及全行保险主题营销日活动;保险公司方面加大对银行出单客户的跟踪访问和服务,银行方面加大对客户营销的力度,从而形成了上下联动、左右互动,齐心协力营销保险的良好局面。同时,利用保险公司的客户资源,有效延伸销售网络,通过银行卡实现在客户资源、营销渠道等方面的资源共享和交叉营销。在保险合作过程中,还积极开展个人保单质押贷款业务的探索,拓展更深层次的银保合作领域,深化双方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六、建立客户数据库

通过对那些购买过其他公司产品和已经够买过本公司产品的客户实施跟踪销售,用电话营销为敲门砖,当面拜访为试金石,最后在银行点石成金。

充分利用直投广告,尽量选择那些针对政府机构、社会名流的杂志为载体,此类杂志多为DM杂志,具有其独自的客户资源和成熟网络,并且是点对点的发送,宣传的效果好。

第3篇

关键词:银行保险银行业保险业

银行保险又称银保融通,主要是指银行通过各种方式向客户提供保险产品从而进入保险领域的一体化经营方式,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银保合作。

我国发展银行保险的现实意义

银行业与保险业相互合作、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作为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产物,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在这一潮流的影响下,当前我国出现的银保合作热,符合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是我国银行业和保险业在应对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挑战所作出的理性选择,也是为下一步迎接激烈竞争所作出的必要准备。大力发展我国的银行保险,对于我国的银行业、保险业起着双重促进作用。

银行保险可以有力促进保险业的发展

有利于节约保险的经营成本,提高保险市场的运行效率由于银行发展较早,比较完善,具有丰富的营业网点和广泛的销售渠道。银行保险正是利用银行庞大的分支机构网络销售保险产品,使得银行保险的经营者可以凭其信息优势接触数量巨大的潜在客户,而不需要在社会上随机寻找潜在客户和准客户,主动联系进行保险展业,在扩大经营规模的同时降低保险产品的营销成本,实现规模经济,扩大了潜在客户群,提高保单的销售效率。

促使我国保险经营模式的变革一是保险经营理念的变革。银保合作可加深保险公司与客户的关系,降低客户的信息收集成本和交易成本,为客户提供更多的服务选择,满足其多元化和个性化需求。二是保险经营手段的变革。保险业利用银行网点作为销售渠道,可以高效率地覆盖市场与客户,解决保险公司分支机构不足的问题;并可借助客户对银行的信赖,有效缩短保险产品与广大客户之间的距离。

促进我国保险核心资源的深度和广度开发银行保险的推广,可以增加保险市场的主体,有力地加快中国保险业、特别是寿险业的扩张速度,提高保险市场的竞争力度,培养健康、竞争、有效的保险市场。银行与保险开展深层次合作,对提高我国保险业整体规模和服务水平,增加服务的技术含量,增强国际竞争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银行业也会在银行保险业务中获得巨大的利益

使巨大的销售网络获得根国利用利润银行的收益是多方面的首先,银行通过现有的销售渠道、技术等资源的合理利用,实现了成本节约。节约的成本包括交易成本、销售渠道成本、客户信息收集成本等。银行和保险公司可以协商降低保费的形式,把节约的费用向顾客转移从而提高产品的吸引力。银行保险最为发达的法国,在寿险市场采取银行保险形式的公司在成本上明显要比传统的保险公司占据优势,银行保险机构基本上可以把佣金和成本占总保费收入的比例控制在10%以内,而传统的保险公司的这一比例普遍高于10%,有的甚至达到22%。其次,银行可以通过销售保险产品得到手续费,参与其销售的保险产品部分的资产管理将获得资金的投资收益;多项收益将产生“收入的协同效应”,即银行保险可以通过产品开发、销售、网络关系等资源的共享达到规模经济的效果,为银行带来了可观的收益。

稳定银行的资金来源金融市场近年来逐渐显现银行的资金逐渐分流到保险公司,银行为了避免这一状况的恶化,采用了两种方式保险业务的经营:一是与保险公司签定分销协议并参与资金的管理,二是成立自己的保险公司保证资金保留在集团内。这样既避免了资金分流,还使得银行自身的资金来源更加稳定,更多的短期投资转化成中长期投资。

我国银行保险的现状及问题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及国民经济结构性调整的逐步深化,银行与保险公司的合作仍然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有:

观念转变滞后于市场。目前银行已充分认识到拓展银行保险业务是今后稳定客户源的一条重要渠道。但是在基层网点,大多数员工对这项业务认识不足,认为是增加额外负担、不务正业。同时推销保险业务简单依靠信贷手段、柜台销售,全员没有真正开展起来,没有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保险公司则习惯于沿用行业代办的模式,对银行保险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上热下冷。甚至一些基层公司有畏难情绪,认为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启动这块市场,还不如建一个保险站业务来得快,没有从营销机制创新角度来重视银行保险,更没有像引进个人营销机制一样开拓银行保险市场。

银行与保险公司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仍显不足。商业银行与保险公司都是金融企业,其在产品、管理、风险防范、营销对象等多方面有着共通之处,具备广泛、深入合作的条件,但目前我国银行与保险公司的合作仍处于初期,合作内容以保险、保费结算、资金存款为主,而在产品互补、客户共享、电子网络等方面仍未开展有效合作,合作内容的单一和简单化影响了双方资源的共享度和资源整体效益的提高。为此,银行与保险公司应进一步扩大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并通过合作,努力实现降低经营成本、化解经营风险、增强自身竞争力的目标,为迎接全球化金融竞争的挑战奠定基础。产品单一,同质化程度高,且产品存在较高的风险。各家保险公司在银行柜台上推出的产品大同小异,绝大部分为简易型人身保险产品,保障功能设计不足,无法满足客户的差异化需求。产品单一带来的直接后果便是容易偏向价格恶性竞争。目前占银行保险市场份额最大的产品为趸缴的分红保险,2002年占银行保险业务保费收入的43.6%。分红型产品占比过高,而我国资本市场又不是很稳定,资金运用渠道相对狭窄,势必造成过高的资本运用和分红压力。当然,银行保险主推分红保险与我国民众保险意识不强有关系,因为相对于保险而言,人们更容易接受传统的储蓄方式,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保险公司在产品开发过程中由于受技术力量、精算水平的制约,加之对银保合作的渠道与机理认识不清,不能结合双方优势开展产品、服务创新,以致出现产品缺乏吸引力和价格缺乏竞争力的问题。

电子化管理水平低,专业人员相对缺乏。由于保险产品的特殊性,需要具备保险专业知识的人向投保人详细解释,而我国目前这种专业人员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客户的需要。银行与保险公司之间电子化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机型和软件的规格不统一,双方网点无法实现全面联网;保险公司系统内尚没有开发和建立银行保险售后服务网络系统,始终存在保单流传速度慢、承保质量低、管理有漏洞等问题,影响了客户到银行购买保险的积极性。

发展我国银行保险业务的对策

商业银行与保险公司的业务合作,使银行保险业务成为金融业一个具有巨大赢利潜力的领域。能否很好解决好目前存在的问题,将极大地影响我国银行与保险业合作的未来前景。现阶段我国保险业发展银行保险的对策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转变银保合作的经营理念。对银行来讲,保险是金融一体化的前奏,是银行自身发展的需要,不是夕阳式的短期行为,更不能单纯地停留在增加银行储蓄存款的低层次认识水平上。这个观念要灌输到银行的每一个员工的思想里,使其工作由被动转为主动。对保险公司来讲,则要树立全新的市场经营理念,除在产品、管理、服务、培训等方面下功夫外,还可以适当地增加前期投入,为银行提供有效的宣传等配套服务。

进行服务和保险产品的创新,使之融入银行的产品和服务渠道,发挥整体联动优势。银保合作的核心是寻找共同的客户市场,并提供多元化服务,保证客户的长期满意度,留住老客户,吸引新客户。为此,保险公司应与银行组成市场拓展专家小组,充分开发与利用客户资源,对市场进行细分、确定相应的目标市场,针对不同需求层次的准客户和潜在客户设计相应的保险产品和营销策略。一是开发适销的银行保险产品。这是银行保险业务得以发展的关键。二是服务创新,提升服务内涵价值。目前可尝试开展诸如信函账单、电话服务和信用卡销售等新型销售方式。

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企业都是以获得最大利润为目标,作为银行也不例外。银行保险能否取得最大利益成为银行保险工作能否突破的关键。业务发展初期,利润少,银行的积极性不大。保险公司应和银行共同商定销售人员的激励考核办法,采取奖励基金与销售业绩、产品组合、业务增长量以及目标实现率相挂钩的方法,调动银行销售人员的积极性。银行在利益分配上要克服短期行为,要有前瞻性、连续性,将手续费或佣金足额分配给经办人员,以充分调动员工开展这项业务的积极性,激活银行保险市场。

加强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和市场营销力度。保险业务专业性强,险种的开发、产品的销售、售后的服务是一个系统工程,因此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已成当务之急。保险公司和银行应该积极引入欧洲的银行保险业务经验,并结合国内银行的特点,加强对专门负责保险业务人员的培训,使之有能力应付各种技术性和专业性问题,使客户在银行买保险也能享受专业化服务。

加快技术开发,推广“银保通”。实现银行保险业务处理的电子化,解决保单流转缓慢、承保质量低、管理有漏洞等问题。银保双方要舍得增加必要的投入,添置和更新计算机设备,建立银行与保险公司之间的网络系统。尤其是保险公司要加强内部自动核保系统、投保信息管理系统、结算系统与银行的合作,开发出适合银行保险需要的业务处理系统,在承保、核保、理赔和其他售后服务等方面全面实现计算机网络管理,建立统一的操作平台,为客户提供方便、完善的售前售后服务。同时,双方应建立共同客户数据库,通过对数据库信息的分析,随时了解共同客户的经营状况、合作情况,有效实施客户关系管理。

银保保险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不仅能促进保险公司进行销售渠道和产品创新,也能丰富银行的经营结构和服务层次。展望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景,混业经营将成为我国金融业适应国际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因此我国必须大力发展银行保险。

参考资料:

1.施建祥,发展我国银行保险业[J],保险研究,2002年4月

2.袁宜,银行保险及其在中国的发展[J],浙江金融,2002年10月

3.刘晓宇,银保融通与我国“银行保险业”的发展前景[J],上海保险,2002年4月

4.沈琳,我国银行保险发展的现状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03年2月

第4篇

(20210510——20210516)

本周主要开展的工作:

陪同新客户经理走访所辖村组,结识村干部和村里重点客户,同时和村里洽谈退役军人贷授信会事宜

营销了两个重点对公账户,工资100人

对本支行的不良贷款重新梳理划分,明确具体目标和责任,下发催收任务,积极下乡主动对接催收。

未按计划完成的工作:

1、有一户新增抵押贷款营销失败,客户还是去了农业银行办理

2、针对二季度贷款下降较多,逐一电话询问引导客户用信,效果虽有,但不显著。

(三)下周主要工作计划:

针对六一活动,仔细策划,开展好该活动

继续加大对辖区中小企业的走访和营销力度

加大对白名单客户的电话营销,不能松懈。

第5篇

一、各项业务经营情况

(一)人民币存款增长点实现了新转变,储蓄存款增长取得历史性突破。截止6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为46659万元,比上年增长6006万元,完成年度任务的65%,其中对公存款35493万元,比上年度增长3663万元,完成年度任务的48%。在对公存款中,公司类存款增长量占比达到了一半,我室年初提出的存款增长点由机构类客户向公司类客户转变的市场定位策略得到逐步实现;储蓄存款余额达到了11166万元,比年初增长2343万元,比上年同期多增了3302万元,完成年度任务的142%,提前完成了我室年初提出的储蓄存款超亿元的目标,取得了历史性突破。

(二)外币存款。截止6月末,外币存款余额为93.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0.7万元,完成二季度计划的133.8%,完成年度计划的107%。

(三)中间业务收入稳步增长。上半年实现中间业务收入34.7万元,完成二季度计划的105%,完成年度计划的49.6%。

(四)个人类贷款有效投放。截止6月末,个人贷款累计投放332万元,完成二季度计划的107%,完成年度计划的60.4%。

(五)银行卡发卡有序发展。截止6月末,银行卡累计发卡增量1669张,完成二季度计划的128.4%,完成年度计划的64.2%。

(六)保险保费收入。截止6月末,累计保险费收入27万元,在直属网点中保险费收入排第一,完成二季度计划的107%,完成年度计划的53.5%。

(七)销售基金发展迅速。截止6月末,累计基金67.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43.8万元,同比增长率为283%。

二、上半年的主要工作

新年于始,我室召开了业务分析动员会,对我室所面临的新形势、新机遇、新竞争压力进行了分析,结合分行下达的经营计划目标,确定了“全员行动,强化营销,努力实现业务发展新突破”的工作思路。上半年,我室围绕既定的经营目标,努力开展各项工作。

(一)强化营销,做强做大法人类业务。在法人业务方面,我室的思路是稳定机构类客户的基础上,积极拓展公司类客户。

在机构类客户方面,我室重点做好__市财政局、交通稽征、养老保险所等客户的维护与拓展工作。一是积极配合交通稽征所做好20__年度交通稽征费的归集工作,累计吸收存款2670万元。二是做好代收__市公务员小区自建房宅基土地出让金工作,累计代收土地出让金1180万元。三是加强联系,积极营销社会养老保险资金。通过与养老保险所的密切联系,上半年养老保险所在我室新增存款3000多万元。

公司类客户方面,一是抓住__市城市建设大投资的机遇,利用与城司、建委等部门的良好关系,通过他们的介绍,上门营销相关投资商、开发商。通过他们的介绍,营销成功客户30户,新增存款1200万元。二是做好旧客户挖潜营销工作,如东源房地产公司,在做好东源房地产公司的服务的同时,积极开展与其相关的承建商、材料供应商等客户的营销工作,成功地营销了相关客户5户,在我室存款达到了500万元。三是加强与工商登记部门合作,捕捉新注册公司信息,并做好新注册公司的注册资金归行开户工作。我室积极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联系,利用他们提供的信息开展有针对性的营销。上半年,新落户我室的新注册企业52户,存款额达到了1600万元。

(二)调整策略,个人业务快速发展。一是我室充分利用业务功能的优势,为客户提供基金投资、保险投资、存款投资及国债投资等计划,为客户量身定做好投资组合,深得客户的信任,促进了我室基金、保险等业务的快速发展,上半年全面完成基金、保险和国债的销售业务。二是个人优良客户拓展成效显著。我室从年初开始,就把个人优良客户的拓展作为个人业务的重点来抓。上半年新增个人优良客户106户。三是积极拓展个人贷款。我室克服无客户经理,人员缺少等的困难,积极开展个人类贷款营销工作,上半年累计投放个人类贷款332万元,完成了二季度经营计划的107%。四是以工资业务为契机,促进储蓄存款业务快速发展。我室以财政企事业单位工作为契机,做好柜台服务,以此吸引客户,同时以柜台服务优势,积极营销个体经营户,储蓄存款业务增长取得新突破,截止6月末,储蓄存款余

额比上年同期多增了3302万元。(三)整合资源,提高柜台服务水平。一是调整柜台设置,为提高柜台服务水平,做好客户的服务与维护,特别是vip客户的服务与维护,对原有的人员和柜台劳动组合方式重新进行了整合,设立vip客户专柜,主要负责为指定的大客户服务;同时压缩后柜柜台数,增加1组前台业务柜台组。经过调整后,柜台业务的服务能力大为增强,基本解决了柜台排队现象,对于vip客户随到随办。二是调整岗位人员配置,实行岗位竞争。由业务技能强、服务效率高、服务态度好的员工优先选择岗位,充分调动了员工学习业务技能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了员工的业务技能水平。

(四)创新手段,进一步提高客户维系水平

一是利用春节前期,走访相关客户,加强与大客户的沟通与联系,增进感情交流,培养客户忠诚度。二是开展以球联谊活动,以球会友,为我室拓展业务提供了新的客户资源。三是落实客户维护责任制,在柜台为客户提供差异化服务的基础上,将员工与vip客户建立一一对应关系,落实专人进行维护。通过多策并举,我室与客户的关系不断得到增强,没有出现因服务不到位而造成客户走失现象,原有客户在我室的存款额也在逐步提高。

(五)从严从细,进一步加强内控管理

内控管理是银行稳健经营的保证,我室以分行提出的深化创建平安分行为目标,加强员工的制度教育,强化制度管理,在内控管理上遵循“从严要求,从细着手”的原则,加大对日常业务操作规范化检查和监督,认真做好制度执行、落实工作。一是坚持班前训示制度,时刻敲响风险防范警钟。二是加强对卡把、出入库、授权等环节管理,消除风险隐患。三是加强制度执行检查,由坐班主任对员工的日常操作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监管,杜绝风险发生。

(六)积极组织,不断加强队伍建设

一是加强员工业务技能教育。我室充分利用每天班前训示机会,组织员工学习各项规章制度,同时还利用晚上时间定期组织学习相关的业务知识,鼓励员工积极参加各种培训班学习,使得员工的业务技能不断提高,使员工具有良好的职业意识、职业文化、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二是强化员工团队意识,提高员工的团队协作精神,充分发挥营业室的人力资源优势作用。结合分行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的契机,组织员工积极参加分行举办的“迎新春”文艺汇演,出色的表演节目得到了分行党委的充分肯定,极大地鼓舞了员工的士气,进一步增强了员工的集体荣誉感,增强了员工的凝聚力。三是积极组织员工参加“三项”专项教育活动,促使全行员工牢固树立案件防范、严格管理和合规操作三种意识,逐步建立一支遵纪守法、操作规范的员工队伍。

(七)推陈出新,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年初分别出台了《__分行营业室存款营销奖励方案》、《__分行营业室基金、保险营销奖励方案》、《__分行营业室银行卡营销奖励方案》以及《__分行营业室员工业绩考评管理办法》等办法,落实具体的奖罚措施,充分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促进了各项业务的发展。

此外,根据区分行下达的操作指令,我室积极组织员工对相关的账目进行清理核对和新业务系统演练。累计补录、修改账户信息3500多条,按时按质完成了各种数据上收前的账目核对工作;在第一阶段的新业务系统演练中,还受到了区分行通报表扬。

三、当前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对公存款增长不足。截止6月末,对公存款增量仅为3663万元,完成年度任务的48%。与上年同期相比,呈现了增长速度缓慢,增长量少的现象。主要原因:一是各单位逐步开始筹建办公楼,原有存款资金陆续投入使用,是造成机构类客户存款下降的主要原因;二是财政等机构类客户在各银行开户格局已基本定局,存款资金相对稳定,拓展空间有限;同时各行加强对现有客户的维护力度,增加了营销的难度;三是新项目投入不足,上半年__市新投入项目少,缺乏客户资源。四是水电行业大客户组建集团公司,资金全部上收南宁总部管理,致使原在我行存款逐步减少。

(二)中间业务收入渠道少,发展后劲不足。上半年中间业务收入仅为34.7万元,收入的主要渠道是银行卡业务收入、保险手续费收入及建行运钞收入。收入来源少,拓展空间有限。

四、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进一步加大对财政、城市基础建设资金的营销力度。加强与市财政局的沟通与联系,及时了解财政预算外资金、城市基础建设资金投入的情况,提前做好相关用资单位的营销与服务,提高资金的留存。做好国开行贷款营销工作,掌握资金源头。

(二)密切关注房地产项目动态,及时做好相关项目的营销。重点做好城西国际、嘉元小区、单位集资建房等项目的营销,提供资金结算、贷款支持等服务,提高项目综合贡献率,促进我室存款、贷款、中间业务的全面发展。

(三)积极寻找资源,加快中间业务发展步伐。一是加大住房贷款的营销,增加财产保险手续费收入。二是积极营销部分娱乐场所的pso机安装业务,拓展中间业务收入来源。

(四)加大贷记卡发卡力度,提高银行卡效益。重点对财政系统单位及水电等优势行业主要负责人、中层干部的贷记卡宣传,增加贷记卡发卡量,抢先占领信用卡市场,不断提高银行卡的收入。

(五)做好国库集中支付业务,促进财政系统单位资金留存。通过做好支付业务,密切与相关单位的联系,吸引单位其他资金存款流入我行。

(六)继续加强内控管理,确保深化创建“平安分行”目标顺利实现。继续加强业务各操作环节的监督检查,确保制度落实,操作合规,不出任何违规行为。进一步抓好“三项”教育,不断增强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第6篇

【关键词】 交叉销售 零售银行业务 客户关系管理

一、零售银行业务交叉销售的定义

交叉销售(Cross Selling)是指借助CRM(客户关系管理)发现客户多种需求,同时向客户销售多种相关服务或产品以满足客户不同需求的销售模式,从定义上看,交叉销售可以归为一站式服务的子类。早在20世纪70年代,交叉销售已在发达国家的零售银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成为当今国际零售银行业务竞争的重要方式之一。

从功能上看,交叉销售主要有两大作用:一是通过增加客户的转移成本,从而提高客户粘度。国外领先零售银行的研究数据表明,银行客户关系的年限与其使用的服务项目、银行每个账户的利润率之间,存在着较强的正相关性,如购买两种产品的客户的流失率是55%,而拥有4个或更多产品或服务的流失率几乎是0。由此可见,交叉销售可以提高银行满足客户多种个性化需求的能力、增加客户向竞争对手转换的成本,提高客户对银行的利润贡献度;二是降低边际销售成本,提高利润率。实践证明,将一种产品和服务推销给一个现有客户的成本远低于吸收一个新客户的成本。来自信用卡公司的数据显示:信用卡客户平均要到第三年才能开始有利润。由此可见,吸收新客户的成本是非常高的,而对现有客户进行交叉销售,也自然成为许多银行增加投资回报的捷径。

从广义来说,交叉销售还包括向与客户有关系的其他客户推荐产品和服务。比如一位家庭主妇办理基金业务,我们可以向其家庭进行综合理财产品销售,建议她为孩子购买健康教育保险等。

总体来说,行业的发展阶段和市场的发展形势都要求银行必须尽快着手开展交叉销售,通过交叉销售一方面满足客户需求,另一方面银行通过优化客户结构,挖掘潜在需求,提高资源利用率,从而降低运营成本。可以说,开展交叉销售是促进银行和客户实现双赢的理想途径之一。

二、零售银行业务交叉销售在银行的实践和问题

1、零售银行业务交叉销售的具体实践

(1)加大产品创新与推广力度,建立银行的产品服务体系。首先,采取灵活战略,积极突破各种局限进行新产品开发,如行内理财、定期存款、贷易还、贷记卡等业务,国内银行已初步建立了自主研发的产品服务体系,基本能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其次,加强与证券、基金、保险等公司的联盟合作,多渠道引进新产品,丰富产品结构,形成一揽子的综合服务框架。再次,进行产品归类,理顺产品脉络,形成了较清晰的产品脉络,为营销人员开展交叉销售提供了便利。

(2)实行客户分层管理,为精准化营销创造可能。首先,在基础业务上进行了客户分层,如借记卡由低至高分为各个层级。其次,对于具有一定资产实力的客户,根据客户贡献度进一步划分了私人银行、财富管理客户等。再次,根据客户分层管理结果,对于不同的客户配置不同的产品服务,实现客户收益与客户贡献度挂钩,为打造精准化的交叉销售提供了可能。

(3)进行渠道整合,推动网点服务营销二次转型。近年来,国内银行纷纷以“客户分层、网点分类、功能分区、业务分流”为基本原则,在渠道竞争力的提升上取得了长足进步。一是紧跟区域发展调整布局,着力推进中高端网点建设和综合化改造工程,网点服务环境焕然一新,功能结构更加合理,网点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二是开展电子服务提升活动,提高电子业务替代率,减轻柜台工作量,从而保证将柜台的主要精力用于客户的服务与营销。

(4)建立专业化的理财经理队伍,开展顾问式销售。目前,这些理财经理都具备柜台服务营销经验、考取了相关专业资格证书,知识基础比较扎实。他们分布在各个支行的财富管理中心或旗舰型网点,着力服务于高净值客户,为客户提供金融理财和生活时尚等一系列服务。

2、零售银行业务交叉销售的制约因素

虽然近年来各大银行围绕零售银行业务的交叉销售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对这种销售方式的实践,我们依然处于起步阶段,在管理机制和营销方式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现实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零售银行业务交叉销售方式的有效实施。

(1)产品优势不够明显。首先,业务分线管理,产品交融度较低。目前,业务管理主要采取分线管理,如财富管理线、消费金融线、个人储蓄线、电子银行线等。这种分线管理模式对于效率提高、明晰责任具有积极意义,但由于不同专业线间彼此交融度较低,容易出现注重产品管理多于客户管理的现象,不利于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也容易导致销售渠道的重叠和管理成本的增加。其次,产品缺乏统一的策划与包装。虽然已对现有的零售银行业务产品进行了条线梳理,但内涵宣传仍把焦点放在单个产品的宣传介绍上,欠缺统一的策划和系统的融合包装,不利于网点及营销人员进行产品推广。再次,单个产品优势不明显。现阶段,各大银行的产品已基本涵盖了一般银行所有的产品类型,但部分产品停留在“人有我有”的状态,没有进行深入研究和营销推广,“人有我优”的特点尚未凸显。

(2)客户管理方式粗放。首先,对于理财经理团队,虽然对零售银行的高端客户进行了初步分层,但管理方式缺乏相应的细化指引,目前的高端客户跟进大多停留在简单挂靠以及浅层沟通层面,距离真正打动客户、实现客户维系以及深度的服务营销仍存在较大差距。其次,在营业网点方面,在一些网点等客上门或客户排队现象依然普遍,低端客户长期占据柜面资源,对优质客户产生“挤出效应”。再次,客户管理系统方面,国内银行面对庞大的数据资料,大多还处于简单、宽泛的使用层面上。数据库的结构也都是从业务维度进行记录,而不太注重根据客户消费及理财投资习惯来记录和整理。

(3)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理财经理普遍较年轻,工作经验较浅,缺乏客户服务经验,导致较多理财经理仅停留在理财、消贷、贷记卡分期等业务的办理上,未能及时发掘客户深层需求,有效开展交叉销售。

三、基于交叉销售的零售银行业务发展策略

1、意识先行:树立交叉销售意识,强化对客户的服务

(1)服务营销理念导入。可以考虑通过引入顾问公司,对网点进行服务营销能力提升辅导,促进交叉销售在柜台最大限度地使用。

(2)培训沟通促技能提升。建立案例库、话术库,积极营造联动营销氛围,通过学习和分享活动来强化员工交叉销售的意识,积极开展交叉销售活动。

(3)开展营销主题活动。有效的营销主题活动,能在短时间内提高柜员的服务营销意识,促进交叉销售成果最大化。

2、客户分层:加强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建设,为客户细分和交叉销售提供依据

(1)逐步建立高效的客户数据库。国内银行要逐步加强客户数据库的完善和CRM管理系统的建设,完善联系客户和响应客户需求的渠道,增强自动化、电子化运营能力,实现从传统银行模式向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银行模式的转变。

(2)细分目标客户市场,实行分层次服务。在筛选优质客户的基础上,对不同客户提供有针对性的分层次服务,通过对渠道、产品、价格进行调整,推出差别化的促销方案,满足不同层次客户的不同需求,最大限度地吸引和稳定优质客户。

3、资源整合:完善产品及流程管理,畅通服务渠道

(1)进行产品梳理,组合包装。首先,根据客户需求,将现有的产品交叉组合成不同的产品包,向客户进行分类推介,如知性女士优财计划、乐享人生理财计划、“小小少年”梦想计划等。其次,根据业务种类,深化完善现有金融系列组合,如消贷业务属于轻松理财系列,可以融合短信、保险、网上银行、贷记卡、账户通等业务进行组合营销。

(2)确立核心产品,带动其他产品销售。核心产品不但为银行增加收入,还带动其他产品销售。在“核心产品”的选择上,一是要考虑产品的潜在获利能力;二是两个或多个产品间的功能关系,最显著的就是住房或供车贷款与保险的关系;三是产品的“粘性”,如长期投资产品(如基金定投、保险、定期储蓄等),这些产品的综合性较强,往往需要专业咨询人员提供建议,自然也就提供了更多的交叉销售机会。Bank Administration Institute(BAI)的研究发现,核心的储蓄关系直接或间接为金融机构带来60%的利润。

(3)规范设计交叉销售流程,提供营销工具。确立了核心产品以后,作为零售银行业务的营销管理部门应该着手做好以下工作:首先,设计规范的交叉销售流程与路径,包括交叉销售的准备阶段、展开阶段、结束阶段的流程及注意事项。其次,进行情景模拟,根据客户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的应对模式,为营销人员提供参考。再次,组建智囊团,设计简易的营销话术,如“一句话营销”话术等实用的营销工具,以实现高效的交叉销售模式。最后,实施行动学习法,培训过程中组织员工进行大量的情景模拟以及话术实战演练,提高员工销售意识,增强营销信心。

(4)深入挖潜存量客户。前面已提到,将一种产品或服务推销给一个新客户的成本远高于现有的客户,因此,在这些存量客户中进行深入挖潜,是促进零售业务发展的重要途径。实践证明,拓展存量客户业务的成功率比拓展新客户高,而且以还款提醒为切入点进行交叉销售,是比较顺理成章的一个方法。

(5)识别和把握一些交叉销售时机。研究表明,当资信较好的客户申请信用卡时,是对其进行交叉销售的良好机会,这类客户对理财、信贷产品的需求也比一般客户要高出一倍以上。根据BAI的研究,大约70%的交叉销售发生在开户后3个月内,而某些事件,如在客户地址变更、激活信用卡、来电咨询或存入大量新资金时,是实施交叉销售最佳的切入点。在众多的客户分类中,中小企业主成为很多银行交叉销售的重点目标,原因在于中小企业主所需要的贷款、现金管理等业务都是“粘性”较强的产品,这些产品有助于银行与之建立长期巩固的关系。不少证据显示,客户会从那些给他提供建议的金融机构购买新产品,而不论自己与该金融机构的关系如何。这就说明了积极开口推介将能大大提高交叉销售成功率。

放眼国内,银行业的交叉销售刚刚起步,随着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金融市场改革的推进,交叉销售的应用领域将不断拓展。为此,国内银行应继续秉承以客户为先的理念,积极运用交叉销售模式,深挖客户需求,主动进行多种产品和服务的配套营销,揭开零售银行业务发展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

第7篇

我国银行保险的现状

国内银行与保险公司的合作起步于1995年。当时一些新设立的保险公司如泰康、新华和华安等为尽快占领市场,纷纷与银行签订协议,开始尝试联手开拓市场,迈出了我国发展银行保险业务的第一步。近几年,我国的银行保险得到了迅速发展,2001年银行保险业务量在寿险总收入中所占比重不到3.5%,到2002年,银行保险已经夺取了寿险总收入20%的份额,2002年国内寿险总保费收入增长16.56%,同期银行保险增长则达到400%,截止到2003年银行寿险业务收入已占人身险保费收入的17.1%,成为人身险业务的三大支柱之一。

2003年1月1日后,国家放开银行保险中“1+1”模式的限制,一个银行的网点开始销售多家保险公司产品。同一网点多家保险公司的产品,保险公司之间的竞争逐渐由险种的竞争转向手续费的竞争。除去向银行交纳的3%-5%的手续费,在银保业务方面保险公司几乎是没有利润的,难怪现在各大保险公司的银保部门十个有九个都说赔本赚吆喝。

我国银行保险存在的问题

银行保险市场激烈的恶性竞争使保费和利润同步减少,为我国银行保险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问题。

银保关系尚未理顺

银行与保险公司之间的合作还仅仅局限在浅层次的协议阶段,远未形成长远的、利益共享的战略伙伴关系,这种关系不可避免地造成双方更多地在手续费上进行博弈。

这种状况,在“1+1”的兼业模式下如此,在取消“1+1”模式后,这种状况也未发生根本性转变。目前的银行保险还只限于单一的银行兼业经营保险模式,是浅层次的合作,实质性的“战略联盟”不多。银行保险双方的利益很难统一,各保险公司开发的银行保险产品很类似,相互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竞争,并没有形成相互融合、补充的态势,导致双方存在较大的猜忌和互不信任。银行利用手中的网络、信息、客户、良好的信誉和形象占居了银行保险博弈中的有利位置,通过索要高额手续费方式,直接造成保险公司经营成本的提高。2002年,保险公司的营业费用、手续费、佣金分别同比增长了67.45%、212.99%和28.92%。

针对银行费用不断攀升的情况,曾有人对取消“1+1”模式提出质疑,但是为避免手续费的正面交锋而退求独家的方式并不能治本,保险监管部门应给予寿险公司更为明确的操作规程,最好能统一手续费的支付标准。如果银行能积极介入的话,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将更具可行性。比如各家保险公司统一向银行支付相同标准的手续费,再由银行拨出其中一部分统一对临柜人员进行奖励,而不是像现在由保险公司直接支付。

保险从业人员和银行柜员的保险理念不足

客户经理中仅仅将自己定位于销售人员的占大多数,缺乏丰富的理财知识,没有真正向客户提供保障计划。银行职员对银行保险业务的重视程度普遍不够,职员的保险知识也不足。由此造成了储户对银行保险产品的不信任,无法真正理解这些产品,也就难以真正接受。因此银保产品在销售困难的同时伴随着较高的退保率。

营销宣传片面

目前我国的银行保险产品以分红型为主,保险公司和银行对红利的过多宣传,容易误导投保人,也偏离了保险产品的本意。

一项对银行分红保险投保人的回访表明,有48%的投保人购买分红险是看重其红利,28%的投保人看重其保障功能,24%的投保人则是二者兼顾。可见近一半的投保人为红利购买分红险,他们把购买分红保险当作了投资理财获取利润的投资方式,看作是储蓄的良好替代品。这种状况的出现主要是因为,银行代办人员存在着较为集中和普遍的不当宣传、讲解问题,他们将银行分红保险与银行存款、国债进行片面比较,一句“能保本有固定利息、有红利还不上利息税”的介绍,就把众多的储户变成了银行保险的投保人。

保险公司销售的产品,其根本立足点还应该是保障性,银行保险产品的保障性本来就不强,加上多数投保人并不看重,红利就成了投保人的惟一理由。保险公司把主业放在理财而非保障,偏离了主业,以己之短搏人之长,自然是要吃亏的,保险业又一次自食了经营中短视行为带来的恶果。投保人一旦发现自己“被骗”,势必引起一场信用危机。投保人在潜意识中将银行保险产品与银行信誉联系在一起,是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银行保险的畅销,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银行以自己的信誉对保险产品进行了“保证”。因而这场危机不仅会危及保险公司,还会席卷在人们心目中形象高大的银行,有可能导致银行保险合作出现裂痕。

保险产品结构单一

各家保险公司的产品具有“同质性”。保险公司之间竞相提高约定的收益率,并且由于客户的需要,公司都争相开发短期分红储蓄产品,目前多为五年期产品。另外,现有的产品中缺乏与银行业务密切结合的产品,这样,合作双方不能充分发挥优势,制约了银保业务的进一步发展。

技术手段落后

目前我国保险公司和银行大部分没有实现电脑联网,各银行机构保险全是手工操作,银行网点受理客户业务后,给客户出具临时单据,在保险公司签署保单后,再转交给客户,保单流转缓慢,导致投保到承保的周期较长,影响了客户到银行购买保险的积极性的同时也不利于保险业务的发展和风险防范。

人民银行监管存在真空

保险业务发展迅速,但起步较晚,人民银行在这方面的法规政策较少。《商业银行法》仅对保险业务这项范围进行了规定,《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也只作为普通的中间业务并进行参考分类及定义,没有针对性地具体管理规定,缺乏操作性,有些方面甚至无章可循,出现监管真空。比如,对保险手续费的支付,收取方式缺少规定,若保险公司用现金或存单等形式支付,容易造成银行私设小金库或公款私存而人民银行难以查处。同时,目前我国现行分业监管,而保险涉及到了混业经营的范畴,人民银行对保险公司无法进行监管,对保险公司在过程中的不规范行为,如保险公司的单独不正当对外宣传,难以做到有效约束。

发展我国银行保险的对策

国内外众多的银行保险合作的成功范例说明,银行保险具有互通互利性和提高我国金融业整体水平的特点。鉴于此,银行与保险公司可以建立战略组合框架,在资金、业务、技术等方面开展合作,以达到二者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目的。

尽快建立和完善银行保险相关法律法规,制止和消除不正当竞争。如规定费率波动范围、规定银行佣金的比例及合作协议签订的基本内容。同时,通过各方面宣传和教育,加强客户的保险理念和保障意识。以法律为依托,以现实生活为宣导,使银行保险为社会所普遍认同和真正接受。这是其获得长足发展的必要条件。

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拓展银行保险合作的成功模式。各寿险总公司和各银行总行层面上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制订合作计划,规范、管理双方的合作关系。工商银行旗下的工银亚洲,通过参股太平人寿姐妹公司、同属中国保险控股集团成员的太平保险,与后者形成迄今为止中国内地惟一一例有间接股权关系的银行-保险同盟。凭借这一层“特殊”关系,在太平人寿内地复业的第一个完整财年(2002年),太平人寿揽进了11亿多的保费收入,这相当于先前中资寿险公司开业五六年的战绩。其中,银行保险几乎占接近80%。工商银行与太平人寿合作的成功,可以为其它保险公司提供很好的借鉴经验。也为银行保险合作提供了一个成功的模式。

进行营销和产品创新,形成保险和银行的真正融合。首先要实现产品上的有效融合,使产品成为银行和保险机构的共同代表,使双方找到真正的利益(而非仅仅利润)交叉点。目前市场上银行保险产品一般为短险,保障性较弱,新产品的开发应侧重于保障性和长期性。在银行的积极参与和配合下,保险公司应开发集保障性、储蓄性、投资性为一体的适合银行销售的保险产品,降低趸缴产品在银保总保费中的比重,提高十年期以上银保产品的销售比例。同时现有的投资连接保险和分红人寿保险也可成为重点发展对象。有了好的产品,销量才会上升,利润才会增加。银行保险双方也才能实现双赢。在销售方面,要打破银行柜台的单一销售模式,通过一套专业工具为客户提供银保业务个性化服务,向公众普及银行保险知识、推荐银行保险产品、开展银行保险咨询。此外,还可以实施分层营销、联动营销、合作营销、客户营销以及产品营销等多种销售战略。通过新的销售方式,将银行保险带出银行柜台,与客户进行更多的双向沟通,提供适合的风险保障计划和个性化服务。

重视银行保险人才的培养,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性。银行保险人才的缺乏,是限制目前我国银行保险发展的一个瓶颈。对此,保险公司和银行应加强培训,通过培训,提高银行保险销售人员的业务水平,在技术、业务上培训出合格的银行保险销售人才。也可考虑保险公司人员直接进驻银行分支,可以担任理财顾问的角色。这是解决银行柜员保险知识欠缺、销售产品不积极的有效办法,并对促进保险机构和银行业务融合起一定的催化作用,并有利于提高客户对产品的信任度和接受度。

加快银行保险的信息化建设,实现实时实地操作。银行保险的发展需要信息技术强有力的支持,银行和保险公司必须实现联网才能提高业务能力和业务效率,这是银保合作的基础和保证。运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建立统一的操作平台,为客户提供方便、完善的售前售后服务。保险公司的信息部门要针对银行的特点开发出适合银行工作需要的操作系统,实现银行保险业务工作的电子化操作和同银行的电子商务合作。同时,要使银行的电脑网络与保险公司的电子商务网站进行连接,双方的客户能直接从网上获得包括银行、保险和证券在内的全方位的个人理财服务。

第8篇

银保合作经过在我国的多年发展,已经形成了初步的模式和业务规模,也积累了很多的经验。从世界金融服务市场的发展看,银行业、保险业两大行业与金融服务业的结合日趋紧密,其一体化趋势将得到进一步的加强。与中国保险市场近年来的大发展相伴随,我国金融市场开放进程不断加快,银行保险及银保深度合作在中国也将是大势所趋。

本文首先结合我国银保合作的发展现状,着重分析银保合作的内涵,然后针对当前银保合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能对我国银保合作的稳健发展有些许裨益之处。

【关键词】

银保合作;银行保险;综合金融;银行;资本合作

1 银保合作的内涵与现状

1.1银保合作的内涵

银保合作是国内的一个名词,或者说是一种银行与保险公司开展业务合作的简称,并没有专门的英文术语与之对应。一般而言,银保合作是指银行和保险公司所能够合作进行的所有业务的总称。与国外银行保险发展的经验有所不同,由于我国目前的金融监管体制是分业经营,分业监管,这注定了我国的银保合作主体只能是银行和保险公司两方,无法实现银保合作的主体一体化。正基于此,银保合作在国内成为相较于银行保险出现频率更多的一个词,基本涵盖了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合作的多方面内容:一是合作,主要包括了销售保险、代收保险费、支付保险金及理赔金等,即银行保险的初级发展阶段;二是互补合作,主要包括了协议存款、资金汇划结算、一般性融资、信用式融资、保险资产托管、购买银行代销基金、电子商务、银行卡业务、固定资产投保以及员工保障计划等,这主要是分别基于银行在资金结算方面和保险公司在风险保障方面的优势;三是深层次合作,包括数据库的连接、人力资源的合作、产品的联合开发等。从中可以看出,银保合作是两方独立主体之间的业务合作。

在笔者看来,在中国的金融环境及语境下,银保合作是是可以涵盖银行保险这一概念的,而银保合作的开展也是主要以银行保险的方式进行,以其为基础并不断深入及延伸的。

银保合作从发展到现在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仍然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因为随着金融脱媒的深入、以及中国民众对具有保险保障功能的投资品种的日益强烈的需求、中国日益步入老龄化社会,以保险产品为资产配置方式之一的综合金融产品将逐渐成为中国财富管理的主流。

1.2银保合作的现状

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大幕启动于改革开放之后,进入到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取得不断深化的成果,在此阶段银保合作开始出现在国内金融服务业中。尤其是21世纪我国加入WTO之后,我国金融改革的步伐进一步加快,金融市场竞争变得激烈,金融创新不断涌现。而与此相伴随,银保合作作为金融业中的新生力量,发展迅猛,迅速成长起来。在保费收入迅速增长的同时,银保合作模式下的金融营销产品也亦由之前单一品种的储蓄分红保险过渡为万能险、健康险和养老险等保险品种众多的多元化品种战略。单一的储蓄所柜面销售模式也取得突破,现在银保合作的营销模式已经发展成为以银行柜面为基础,银行理财中心、电话直销为拓展的多元化营销模式已经形成,相应银行理财服务中,保险产品已经成为银行客户关注的重要产品之一。基于此,国内银保合作的金融服务朝着更为专业化、更为人性化的方向发展。总结起来,我国银保合作的发展轨迹呈现出了起步较晚但成长迅速的显著特征,虽然近年来由于金融业体制改革调整,银保合作发展的步伐有所减缓,经营模式也主要以协议合作为主,银保合作中银行仍充当着兼职人,但毕竟银保合作中的银行已经从之前的专属转变成为了当前的独立,银保产品也发展到一寿险产品为主,而且这些产品中大多是分红和固定收益类的金融产品。近年来,银保合作呈现出了明显的银保实体之间的互相进入趋势,银保之间开展深度资本合作,这为中国未来的综合金融集团及服务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2 银保合作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历经多年发展的银保业务走到了一个亟需突破和转型的关键时期。银保合作如果转型较好,那么银保合作的金融市场将发展的更为成熟,甚至有望发展成保险业乃至综合金融市场及财富管理市场的一种崭新类型的金融产品和一个金融业新利润的增长点,与目前的金融创新相适应,银保合作也必将成为广大银行扩大中间业务收入、探索新的利润增长点的重要方向。

但新生事物的发展总是充满曲折,针对银保合作市场的发展和更为稳健的金融市场的构建,我们必须面对存在的问题。我国银保合作发展过程中大致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2.1我国的分业经营、分业监管金融体制对银保合作的制约

根据我国目前的法律法规来看,我国采用的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金融监管体制,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当前的银保合作的具体模式。《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有“商业银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不得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也有“经营商业保险业务,必须是依照本法设立的保险公司,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经营商业保险业务,保险公司只能在被核定的业务范围内从事保险经营活动”的规定;《保险公司管理暂行规定》中则规定了“保险与银行、证券分业经营;财产保险业务与人身保险业务分业经营”。这些法律法规是我国金融业监管体制的根基所在,它决定了我国的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金融体制。而这样的金融监管体制又会对银保合作下的银行保险公司两大主体的资本融合产生阻碍。

2.2我国金融监管体制不完善对银保合作发展的影响

当前,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是银行、保险、证券分业监管模式,中国银监会曾表示“将切实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大力支持银行业与保险业拓宽经营思路、更新经营理念、改善经营方式和手段,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进一步探讨保险业和银行业新的业务合作模式”。保监会和银监会也纷纷于2008年联合签署了协议以增强跨领域的监管与合作,并且首次允许银行投资入股保险公司。从以上金融监管机构的表态和我国事实上存在的监管体制而言,不难看出,金融监管机构对银保合作的发展是持肯定和鼓励的态度的,但这与当前的金融监管体制存在明显的冲突,或者说银保合作的政策层面和法律层面都缺乏具体的规定支撑。这导致了监管机构在执法过程中出现工作界限不清,银行或者保险公司在发展银保合作业务的时候会面临双重监管,且监管指令可能无法得到充分的执行的情形。

2.3银保合作发展极不平衡且尚处于初级阶段

在我国改革开放以后,计划经济开始逐步向市场经济转变,我国的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正是在这一时期逐渐转型而来,并不断成长壮大起来。由此带来的我国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先天性存在着经营机制不完善,决策机制不科学,运行机制效率底下的诸多弊端,某种程度上具有“先天不足,后天失调”的特点。理论上说,根据资本纽带关系对银保合作的关系进行分类,大致有以下几种:一是银行对银保合作的公司具有完全的资本关系,比如中国银行旗下的全资附属公司中银保险就是一例;二是银行或者保险公司对银保合作的公司拥有部分资本关系,比如中国太平保险、信诚人寿以及招商信诺等都属于这种类型;三是银行或者保险公司对银保合作的公司完全没有任何的资本关系,这种类型也是我国银保合作领域中的绝大多数。

2.4银保合作的媒介手段比较单一,长期合作难以维系

当前银保合作中的手续费偏低是整个关注焦点。一般来说,现在的银保合作中银行一般将保险费存款和较高的中间收入作为其合作的筹码,偏向于重视眼前的短期中间业务收入,而非长期的银保业务合作,这就呈现出了只看重存款规模、忽视合作管理,只看重银保合作的形式、忽略银保合作的实质内容的显著特征,换言之,银行在银保合作的角色过去倾向于功利化。在银保合作的具体开展中,银行因自己仅仅作为保险公司的人,而不注重自身的营销策划与调整,银保产品的宣传上也表现出被动的现象,往往是保险公司自己在宣传该银保产品,利益分配上同样存在着银行和保险公司的双向激励不足问题。

3 银保合作深化发展的建议

借鉴国际社会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的银保合作经验,可以看出在金融混业经营的大趋势下,银行和保险公司的充分有效合作是银保业务走向成熟的必要条件,只有通过银行和保险公司两大金融主体所拥有的销售网络,银保业务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向共同的客户提供银保产品及其综合性的金融服务,这是银保业务的特色所在。此外,也应注意到客户需求的不断变化,金融行业的竞争加剧,金融创新日新月异这些都是在助推银保合作走向深化的重要因素。笔者根据以上对我国银保合作发展的现状,结合国际社会经验和银保合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试图提出如下几个建议:

3.1健全银保合作立法规范,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伴随着国际金融混业经营的不断强化,我国金融创新和金融改革也不断走向深化。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银保合作作为金融创新的重要方面,也将不断取得新的发展和突破。但应该注意的是银保合作在金融创新中虽有效提高了金融服务的效率,但也给整个金融体系带来了一定得风险。此时若不及时完善我国的金融法律体系,构建起相应的金融监管体制,那么必然会导致银保合作不断成长的过程中缺少相应而有效的金融监管,从而给我国的金融稳定和金融秩序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正是基于这些考量,笔者认为,应该及时完善相应的银保合作相关法律法规,对明显不符合当前金融创新实际的一些法律法规或者是金融政策及时予以调整、删除或者修改,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银保合作在不断成长中受到有效的金融监管。同时,也不应忽视我国现阶段银保合作的现实,必要时需要制定相应的法规,来鼓励促进银保合作在金融领域的创新。

3.2加强银保合作的金融监管,降低金融体系风险

在银保合作中,当金融监管无法达到及时、有效监管时,往往会出现一些不规范的金融行为。比如在从事银保合作中,保险公司往往会出于对市场份额的争夺而采取非正当竞争的手段予以太高中间费用,银行则有可能会出于自己的强势地位而强迫一些客户购买银保产品。而这些无疑会加大银保合作中的金融风险,降低银保合作的质量。基于此,笔者认为,金融监管体制必须加以调整和完善,确保对银保业务的有效、及时监管银监会、保监会也应加强业务交流和沟通,尤其是银行和保险公司之间的风险信息交流,确保两大监管部门的监管政策和规则之间的衔接、有效和协调。只有这样,金融监管才能真正实现防范金融风险、禁止银行搭售银保产品、避免银行和保险公司规避监管、防范不正当竞争等问题的发生,为银保合作乃至整个金融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3.3强化政策导向,构建银保合作的长期机制与常态机制

政策方面,应该对银保合作的经营主体予以导向,鼓励银保合作管理者树立起正确的经营观念。对银行而言,要正确看待银保合作业务,充分的认识到银保合作对于银行自身发展的价值,比如银保合作可以增加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可以加强银行的金融创新,提高银行开展金融服务的效率,甚至可以对银行的人员管理等产生重要影响。而对保险公司而言,银保合作是其降低经营费用,尤其是网店开设、人员营销等方面的开支。而且银保合作是保险公司进行金融创新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其拓宽市场、增加保额、提高效益的有效途径。银行和保险公司只有树立起正确的经营观念,正确看待银保合作业务对自身的影响,才能从战略的高度着手两者之间的长期性、常态化的合作与发展,从而构建起相对稳定的银保合作发展渠道。在银行和保险公司长期化、常态化的发展中,必然会将银保合作的业务规划、经营战略和配套措施予以完善。这里需要强调,在银行和保险公司的合作初期,可以相应的提高中间业务收费额,这样有利于扩大银保合作业务的规模。而对相关工作人员的利益分配,则需采用差别化待遇策略,根据具体的工作难度和工作任务进行适当分配,以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在发展到一定阶段还可以考虑成立专门的营销团队,为银保合作的发展提供人员保障。

3.4积极探索创新,不断推出银保合作的新产品

银保合作的成长和成熟需要不断涌现的银保产品做支撑,而种类丰富的银保产品又依赖于金融创新的不断深化。在银保合作中,银行和保险公司都应该加强银保产品的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为银保合作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活力和动力。银行和保险公司的积极合作,探索创新,要求不断丰富的银保合作产品,而这对银行和保险公司而言,发展性质互补、功能互补、收益互补的银保产品可以说是一种创新的基本方向。

【参考文献】

[1]孙祁祥,《保险学(第四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李华,《银保合作实战方略》,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3]高洪民、朱军勇,《国际银行保险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金融与经济》2005年02期.

第9篇

关键词:银行保险;发展;创新

一、制约我国银行保险发展的因素分析

(一)银保合作模式尚待发展

分销协议模式仍是我国银保合作的主要模式。即银行作为兼业机构与保险公司签订保险销售协议,利用银行网点为保险公司销售保险产品。这种以签订分销协议为合作方式的银保模式在银行保险的发展上有很大弊端。一方面,保险产品完全由保险公司设计,并不能与银行客户需求完全契合,很难推出专门针对银行这以销售渠道客户群的产品。另一方面,虽然监管部门已对银行保险的公司数目作出限制,但银行仍在银保合作中占主导地位,地位的不平等使得双方共同利益有限,为其长期稳定合作关系的破裂埋下了隐患。

(二)银行保险产品单一

1.产品结构发展不平衡

虽然,我国保险公司对银行保险都十分重视,针对银行设计了上百种保险产品,但是,不容忽视的是目前我国的银行保险产品仍以分红险为主,各险种发展很不平衡。分红险相较与其他类型的银行保险产品有条款简单、易于购买、缴费方便、分红模式易懂等特点。因此,目前我国约90%的银保渠道保费收入来自分红险保单。但是,分红险与银行储蓄产品较为相似,虽然在发展初期,易于为银行客户接受,但从长远来看,这一类产品会逐渐造成分流银行业务客户的压力,并且可能透支潜在的优质保险资源。以中国人寿来说,14种银保产品中分红险就有12种,另有一种万能险,一种投资连结保险。

2.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

虽然现在保险市场上银保产品种类繁多,但主要的保险责任、费率厘定等产品核心问题,不同保险公司的产品相似性较高。一方面是因为保险公司并没有充分发挥其与银行协同发展的优势,银保产品并没有鲜明银行特色,仍旧与普通保险产品十分类似。另一方面,不同的保险公司市场定位模糊,针对客户群体相似,产品层次单一,其银保产品存在很严重的同质化现象。

相似的银保产品激化了保险公司间的竞争,将其他公司产品改头换面、重新包装后就草率推出销售的事情也时有发生。简单的分红险虽然更容易被客户和银行接受,并不能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我国的银保产品仍需要更深层次的创新开发。

(三)对银保客户开发方式有待丰富

目前,我国银行保险客户的开发主要以银行柜台营销为主。一方面,单一的银保销售方式效率低、功能差,不能充分了解银行的客户需求、利用客户资源,开展有针对性的银保产品设计,提高客户满意度。另一方面,银行工作人员严谨认真的公众形象,以及银行良好的信誉,给其销售保险产品提供了有利条件。但由于我国银行保险起步较晚、发展迅速,许多保险公司被银保高额的保费收入诱惑,来不及培养专业的银保销售人才,就仓促组建了银保销售队伍,致使我国银保市场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夸大保单收益、隐瞒保单风险、甚至“存单变保单” 的案例时有发生。单一的柜台推销方式及业务员不负责任的一味追求市场份额的占有,使银行保险在客户中的信任度降低,给银行保险在我国的健康发展制造了阻碍。

二、我国银行保险创新方向

(一)银保合作模式创新

我国现有的分销协议模式已存续了很长时间,它的各种不足也逐渐显现,进行银保合作模式的创新是拓宽银保发展之路的必然选择。根据国外银行保险发展的模式经验,实现分销协议模式向战略联盟模式的转型对弥补分销协议模式的缺陷有很大帮助。银行与保险公司应致力于长期合作机制的构建,大型金融集团公司如中国人寿很容易与银行组建合资公司,进行产品的共同开发、人才的综合培养、信息平台的互助共享。这将有利于解决产品单一以及保险公司手续费的恶性竞争等问题。

(二)银保产品创新设计

研发银行保险新品种。银行作为保险产品的销售渠道,有其独特的环境特点,针对银行特有的业务,开发特殊的银保产品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1)针对银行贷款的信用风险。目前,我国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采用银行贷款的方式购置资产,以银行贷款的方式获得横多的流动自己也受到了很多企业的青睐。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借款人并不能保证到期定能还本付息,这对银行和贷款人来说都是渴望避免的损失。保险公司可针对银行这一业务设计开发银行保险产品,在借款人无力偿还贷款时,对银行进行相应赔付。这样既减少了借款人的还款顾虑,也降低了银行损失风险,同时扩大了保险的销售范围,实现了银行、保险公司与客户的“三赢”。

(2)针对银行广泛开发的银行卡。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银行卡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消费工具,银行对开发不同的银行卡产品也有很高的热情,银行保险则可根据这一特点,设计适合与银行卡一体的保险产品。由于银行卡种类繁多,如大学生卡、工资卡、女性卡等。每一类银行卡的持卡者都会面临相似的一类风险,保险公司可针对不同银行卡的持卡者设计开发专门的简易保险,如对大学生卡的持卡者设计意外险,对女性卡持卡者设计购物险等。此类简易银行保险开发成本低,将个险的逐个推销转为一类人群的批发式销售也降低了营销费用,同时扩大的银行保险的销售范围。

(三)构建创新型多层次销售模式

多层次的专业化销售模式需要培养专业的银保工作团队,银行与保险公司应共同承担起销售人员的培训任务。根据不同层次业务人员的工作内容,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提高销售人员专业素质。保险公司应招聘高素质、高起点的专业化人才开展银行保险的客户服务工作。只有具有高水平、高专业化的服务才能赢得客户信任度,才能提高绩效。(作者单位:辽宁大学)

参考文献:

[1] 钱爱萍.我国银行保险发展的困境及对策[J].时代金融.2015(35)

第10篇

销售部就是以产品销售为主要工作的部门。负责总体的营销活动,决定公司的营销策略和措施,并对营销工作进行评估和监控,包括公共关系、销售、客户服务等。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收集的2021销售下步工作计划和想法,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2021销售下步工作计划和想法【1】毕业后从校园走出的那刻起,我怀着对保险的一份热忱与喜爱,带着我对保险的理论认识,走进了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红桥支公司,通过这几个月的工作和学习,让我进一步接触到了保险,接触到了社会,将自己的理论知识付诸于实践,挑战了自己的工作能力和学习能力。

在此我感谢这段时间公司领导对我的悉心教导和同事对我的及时帮助,让我用不懈的努力在实实在在的工作实践中换回了充实的社会经验和在校园课堂里无法学到的很多知识。总结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工作方面

1、作为公司出纳,负责公司取赔款期间,我在收付、反映、监督三个方面尽到了应尽的职责,真正做到了每笔赔款无差错,给客户提供了的服务,维护了公司的形象。

2、坚持财务手续,严格审核算(发票上必须有经手人、验收人、审批人签字方可报账),对不符手续的发票不付款。

3、换岗担任公司核算员后,积极与银行相关部门联系,井然有序地完成了公司收和付两方面款项的及时进出账。

4、整理历史未解决的款项明细,并积极向分公司相关部门请教,在他们的积极帮组和指导下共同完成了未达账项的清理。

5、积极配合领导工作,及时检查每日当日的财务凭证,做好每天的日结工作和每个月的银行调节表,并及时送交相关主管部门。

二、学习方面

1、坚持政治、经济学习让我的思想理论素养不断得到提高。

在工作生活中注意摄取相关的政治经济政策,注重学习与工作有关的各经济法律法规,注重保险行业经济环境的走向。

2、通过日常工作积累,发现自己的不足,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公司条款,增强对保险意义和功能的领悟,特别是公司的海上保险业务和建筑和安装工程保险业务。

3、向业务人员和出单人员学习请教,掌握了保险投保、承保和理赔的一般流程,以及一般单证的领用与使用。

20_年又是一个充满_一年,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克服不足,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努力:

1、学无止镜,时代的发展瞬息万变,各种学科知识日新月异。

我将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各种保险知识,并用于指导实践工作。

2、“业精于勤而荒于嬉”,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业务知识,通过多看、多学、多练来不断的提高自己的各项业务技能。

3、不断锻炼自己的胆识和毅力,提高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工作过程中慢慢克服急躁情绪,积极、热情、细致地的对待每一项工作。

4、多做业务,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为公司的经营发展多做一份贡献

5、积极参加公司组织的每项活动,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更希望能参加公司组织的每次培训。

作为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的一份子,关注公司的发展更是自己的一份责任,对于公司明年的发展,我想谈谈我的想法:

一、在竞争中求生存,在竞争中促发展

面对保险业激烈的竞争形势,面对外部竞争所带来的业务压力,保持沉着冷静,客观面对现实情况寻求对策,与竞争对手们展开了一场品牌战、服务战,是我们值得考虑并值得去做的事情。我的考虑有以下几点:

1、深入老客户企业,在客户企业中聘请信息员、联络员,并从其他保险企业抢挖业务尖子加盟我司,赢得“回流”业务,使其他保险公司的工作处于被动状态。

2、服务更加人性化、亲密化。

面对企业单位,公司经理室成员年初就对各大系统骨干企业实行划块包干,进行了多次回访,请他们对我司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这一举措势必会得到了企业的充分肯定,让他们认为公司领导主动登门是人保财险的优质服务的充分体现,使客户对我司更加信任。面对个人业务,业务员也可以回访,平时保持联系。他们有什么需求,可上门拜访服务。

3、要求所有中层干部走出办公室,对所有中小企业必须亲自上门拜访,对所有新保客户必须当面解释条款并服务项目,与企业进行不断的联络,实行零距离接触,只要客户需要必须随叫随到,提供各方面服务。

4、公司有新产品推出时,可以采取产品说明会的方式去吸引客户,真正作到与客户交流接触。

这一点是公司推出投资型产品_×三代给我的启发,我有幸去中国人寿的产品说明会,觉得我们有必要跟寿险公司学习,做到真正的抓住客户。

二、狠抓理赔和防灾防损质量的提高

公司从狠抓第一现场的查勘率入手,坚持实事求是、“迅速、及时、准确、合理”的原则。只要接到报案,无论事故大小,无论白天黑夜,始终坚持赶到第一现场,掌握第一手资料,严格按照快速赔付流程,为客户提供力所能及的方便。一是坚持双人查勘,双人定损,交叉做案,赔付,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二是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积极参与“三个中心”建设,以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三是加强考核、加大督查力度。对理赔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一经查实,轻者批评教育,重者严肃处理,决不姑息;四是积极做好防灾防损工作。在分管领导的负责下,防理部门主动与各业务部门联系,及时拟订了重大客户防灾防损工作预案、夏季防汛安全检查办法、冬季防火防爆安全检查办法,始终做到提前把握,提前介入,积极会同相关业务部门对预案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落实,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以减少损失,增强防范风险的能力。

三、建立严格的内部管理考核制度

1、统一员工服装,给客户整齐划一的感觉,一开始就给他们留下良好的视觉好感。

2、严格考勤制度,对于迟到早退现象的要给与相应得惩罚。

3、每天做好值日工作,保持良好的工作环境。

4、每名员工清楚自己的岗位职责,做好自己本分的事,由于个人失误给公司造成损失的要负相应的负责。

5、每项工作要本着公开透明的原则。

6、公司可定期向员工采集公司合理化发展的建议,鼓励员工为公司发展献计献策。

7、加强公司文化建设,利用好公司的报刊杂志等资源,让公司的每位员工了解到保险行业经济环境的走向成功。

2021销售下步工作计划和想法【2】(一)细分目标市场,大力开展多层次立体化的营销推广活动。

_部门负责的客户大体上可以分为四类,即现金管理客户、公司无贷户和电子银行客户客户。结合全年的发展目标,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账户为基础,抓大不放小,采取“确保稳住大客户,努力转变小客户,积极拓展新客户”的策略,制定详营销计划,在全公司开展系列的媒体宣传、网点销售、大型产品推介会、重点客户上门推介、组织投标和集中营销活动等,形成持续的市场推广攻势。

巩固现金管理市场地位。继续分层次、深入推广现金管理服务,努力提高产品的客户价值。要通过抓重点客户扩大市场影响,增强现金管理的品牌效应。各行部要对辖区内重点客户、行业大户、集团客户进行调查,深入分析其经营特点、模式,设计切实的现金管理方案,主动进行营销。对现金管理存量客户挖掘深层次的需求,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客户贡献度。今年争取新增现金管理客户185200户。

深入开发公司无贷户市场。中小企业无贷户,这也是我行的基础客户,并为资产业务、中间业务发展提供重要来源。_年年在去年开展中小企业“弘业结算”主题营销活动基础上,总结经验,深化营销,增强营销效果。要保持全公司的公司无贷户市场营销在量上增长,并注重改善质量;要优化结构,提高优质客户比重,降低筹资成本率,增加高附加值产品的销售。要重点抓好公司无贷户的开户营销,努力扩大市场占比。要加强对公司无贷户维护管理,深入分析其结算特点,进行全产品营销,扩大我行的结算市场份额。_年年要努力实现新开对公结算账户358001户,结算账户净增长272430户。

做好系统大户的营销维护工作。针对全市还有部分镇区财政所未在我行开户的现状,通过调用各种资源进行营销,争取全面开花。并借势向各镇区其他政府分支机构展开营销攻势,争取更大的存款份额。同时对大中型企业、企业、世界10强、纳税前8000名、进出口前7334强”等10多户重点客户挂牌认购工作,锁定他行目标客户,进行重点攻关。

(二)加强服务渠道管理,深入开展“结算优质服务年”活动。

客户资源是全公司至关重要的资源,对公客户是全公司的优质客户和潜力客户,要利用对公统一视图系统,在全面提供优质服务的基础上,进一步体现个性化、多样化的服务。

要建设好三个渠道:

一是要按照总行要求“二级分公司结算与现金管理部门至少配置3名客户经理;每个对公业务网点(含综合业务网点)应当根据业务发展情况至少配备1名客户经理,客户资源比较丰富的网点应适当增配,”构建起高素质的营销团队。

二是加强物理网点的建设。目前,由于对公结算业务方式品种多样,公司管理模式的差异,对公客户最常用的仍然是柜面服务渠道。我行要加强网点建设,在贵宾理财中心改造中要充分考虑对公客户的业务需要,满足客户的需求。各行部要制定详细的网点对公业务营销指南,对不同网点业态对公业务的服务内容、服务要求、服务行为规范、服务流程等进行指导。

三是要拓展电子银行业务渠道,扩大离柜业务占比。今年,电子银行业务在继续“跑马圈地”扩大市场占比的同时,还要“精耕细作”,拓展有层次的目标客户。各行部应充分重视与利用分公司下发的目标客户清单,有侧重、有针对地开展营销工作,要在优质客户市场上占据绝对优势。同时做好客户服务与深度营销工作。通过建立企业客户电子银行台账,并以此作为客户支持和服务的重要依据,及时为客户解决在使用我行电子银行产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适时将电子银行新产品推荐给客户,提高“动户率”和客户使用率。

深入开展“结算优质服务年”活动。要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现代金融服务理念,梳理制度,整合流程,以目标客户需求为导向。加快产品创新,提高服务效率,及时处理问题,加强服务管理,提高客户满意度,构建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模式。全面提升_部门服务质量,实现全公司又好又快地发展目标。

(三)加快产品创新步伐,加大新产品推广应用力度

结算与现金管理部作为产品部门,承担着产品创新、维护与管理的责任加强营销支持系统建设。做好总行全公司法人客户营销、单位企业级客户信息管理和单位银行结算账户管理三大核心系统的推广工作,为实施科学的营销管理提供技术手段。

完善结算产品创新机制。一是要实行产品经理制,各行配备产品经理。产品经理要成为收集、研发产品的主要承担者。二是建立信息反馈机制。各行部将客户需求汇总后报送分公司结算与现金管理部。分公司定期组织联系行、重点行召开产品创新业务研讨会,集中解决客户关心的问题。

提高财智账户品牌的市场认知度。今年要继续实施结算与现金管理品牌策略,以“财智账户”为核心,在统一品牌下扩大品牌内涵,提升品牌价值。要对新开发的结算与现金管理产品及时进行品牌设计,制定适当的品牌策略,纳入到统一品牌体系中。加强财智账户品牌的推广力度,做好品牌维护,保持品牌影响力。

发展第三方存管业务。抓住多银行第三方存管业务的机遇,扩大银证业务占比,发挥我行电子银行方便快捷的优势,加大新产品推广应用力度。各行部要加强对产品需求的采集和新产品推广应用的组织管理,明确职责,加强考核,形成触角广泛、反应灵敏的市场需求反馈网络和任务具体、激励有效的新产品推广机制,增强市场快速响应能力,真正使投放的新产品能够尽快占领市场、取得盈利。今年将推出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单位客户短信通知、金融服务证书、全国自动清算系统等新产品。

(四)抓好客户经理和产品经理队伍建设,加紧培养_部门人才

要加咳嗽惫芾恚实施日常工作规范,制定行为准则,建立和完善工作日志制度、客户档案制度、走访客户制度以及信息反馈制度。

加强业务培训。今年分公司将继续组织各种结算和现金管理业务、电子银行业务培训和营销技能培训,尝试更加多样化的培训方式,通过深入基层培训,扩大受训人员范围,努力提高业务人员素质,以适应现代商业银行市场竞争需求。

(五)强化流程管理,提高风险控制水平

要以风险防控为主线,积极完善结算制度体系建设。在产品创新中,坚持制度先行。要定期通报结算案件的动向,制定切实的防范措施,坚决遏制结算案件发生。加强对结算中间业务收入的管理,加大对账户管理的力度。进一步加强监督力度,会计检查员、事后监督要要注重发挥日常业务检查监督的作用,及时发现、堵塞业务差错和漏洞,各网点对存在的问题要进行整改。

2021销售下步工作计划和想法【3】一、对销售工作的认识

1、市场分析根据市场容量和个人能力客观、科学的制定出销售任务。

暂订年任务销售额_x万元。

2、适时作出工作计划制定出月计划和周计划。

并定期与业务相关人员会议沟通确保各专业负责人及时跟进。

3、注重绩效管理对绩效计划、绩效执行、绩效评估进行全程的关注与跟踪。

4、目标市场定位区分大客户与一般客户分别对待加强对大客户的沟通与合作用相同的时间赢取的市场份额。

5、不断学习行业新知识新产品为客户带来实用的资讯更好为客户服务。

并结识弱电各行业各档次的优秀产品提供商以备工程商需要时能及时作好项目配合并可以和同行分享行业人脉和项目信息达到多赢。

6、先友后单与客户发展良好的友谊处处为客户着想把客户当成自己的好朋友达到思想和情感上的交融。

7、对客户不能有隐瞒和欺骗答应客户的要及时兑现讲诚信不仅是经商之本也是为人之本。

8、努力保持和谐的同事关系善待同事确保各部门在项目实施中各项职能的顺利执行。

二、销售工作具体量化任务

1、制定出月工作计划和周工作计划、及每日的工作量。

每天至少打30个电话每周至少拜访20位客户促使潜在客户从量变到质变。上午重点电话回访和预约客户下午时间长可安排拜访客户。考虑北京市地广人多交通涌堵预约时选择客户在相同或接近的地点。

2、见客户之前要多了解客户的主营业务和潜在需求先了解决策人的个人爱好准备一些有对方感兴趣的话题并为客户提供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3、从_网或其他渠道多搜集些项目信息供工程商投标参考并为工程商出谋划策配合工程商技术和商务上的项目运作。

4、做好每天的工作记录以备遗忘重要事项并标注重要未办理事项。

5、填写项目跟踪表根据项目进度前期设计、投标、深化设计、备货执行、验收等跟进并完成各阶段工作。

6、前期设计的项目重点跟进至少一周回访一次客户必要时配合工程商做业主的工作其他阶段跟踪的项目至少二周回访一次。

工程商投标日期及项目进展重要日期需谨记并及时跟进和回访。

7、前期设计阶段主动争取参与项目绘图和方案设计为工程商解决本专业的设计工作。

8、投标过程中提前两天整理好相应的商务文件快递或送到工程商手上以防止有任何遗漏和错误。

9、投标结束及时回访客户询问投标结果。

中标后主动要求深化设计帮工程商承担全部或部份设计工作准备施工所需图纸设备安装图及管线图。

10、争取早日与工程商签订供货合同并收取预付款提前安排备货以最快的供应时间响应工程商的需求争取早日回款。

11、货到现场等工程安装完设备申请技术部安排调试人员到现场调试。

12、提前准备验收文档验收完成后及时收款保证良好的资金周转率。

2021销售下步工作计划和想法【4】第一阶段:项目开发前期阶段

对公司拟投资项目进行初步考察,掌握基本情况和信息,制订具体的市场调查计划,开展正式的房地产市场调研工作,提出项目操作的初步总体思路,对项目入行初步的市场定位,为公司管理层的投资项目决策提供依据。

一、对项目位置了解

规划红线图、项目相关的法律手续文件、项目周边环境、项目所在区域的市政规划入行了解熟悉;

二、开展房地产市场调查

①市场环境调查分析

对项目所在地的城市规划、宏看经济、人口规模、土地资源和房地产市场入行考察。

②房地产市场调查分析

对项目所在地的房地产市场供给、需求状况、价格现状和趋势、产品类型及市场缺位、销售渠道入行具体调查。

三、项目初步定位

根据相应的市场研究分析后,初步明确项目的形象定位、产品定位、价格定位等,为项目开发提供切实可行的依据。

四、提出初步的项目操作总体思路。

第二阶段:项目开发阶段

跟踪动态市场行情,进行竞争楼盘和竞争对手调查、消费者调查,对本开发进行优劣势分析,入一步明确的项目市场定位和项目的总体操作思路,提出相应的营销策略,主要工作:

一、制定详尽可行的营销策略并组织实施;

二、制订阶段性的销售目标和计划,全程监控销售执行情况,及时反馈市场信息、销售状况,对反馈的信息加以分析和汇总,适时做出具有针对性的调整;

三、完成销售,实现公司项目的目标利润率,提交营销总结报告。

2021销售下步工作计划和想法【5】一、销量指标

带领团队努力完成领导给予的当月销售计划、目标。

二、监督,管理销售展厅和销售人员的日常销售工作

制定仪表环境监督卡。

1、仪表着装:统一工作服并佩戴胸卡

2、展厅整洁:每天定期检查展厅车辆,谈判桌的整洁状况。

每人负责的车辆必须在9点前搽试完毕,展车全部开锁。随时处理展厅突况,必要时上报销售经理。

3、展厅前台接待:如值勤人员有特殊原因离岗,需找到替代人员,替代人员承担所有前台值勤的责任。

随时查看销售人员在展厅的纪律。

4、销售人员的日常工作:,对于销售人员的客户级别定位和三表一卡的回访度进行提醒督促,对销售员的销售流程进行勘察。

对销售人员每天的工作任务和需要完成的任务进行协调,如上牌时间和厂家出现的政策变动等.随时处理展厅突况,必要时上报销售经理。每天下午下班前定时把一整天的工作情况和明天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上报给销售经理。处理职责范围类的客户抱怨,提升客户满意度。

5、员工请假处理,准假具体安排办法制度。

三、配合市场部,做好销售拓展和市场推广工作

1、对市场部发出来的市场活动进行协调,如外出拍照片等。

2、在销售人员不值班的情况下,可以沟通市场部进行外出市场开拓,由市场部定点,出外发单片。

四、掌握库存,配合销售经理做好销售需求计划

每天对于销售人员的交车,资料交接,开票,做保险等进行盘查。下班前上报销售经理登记。对于时间过长车辆对销售人员进行通报,重点销售;配合销售经理对每礼拜一从厂家订购的车型,颜色进行建议。

五、协助销售经理做好销售人员的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

第11篇

近日来,汇丰人寿突然宣布关闭个险营销渠道一事被炒得沸沸扬扬,其决定之突然、处理之仓促、方式之粗糙引起广泛的舆论反响。

“汇丰人寿在最初的战略选择上就出现了失误,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没有准确评估中国市场与海外市场的差别,从而导致其对中国市场的战略选择出现了误差。”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郝演苏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从开设个险渠道到关闭,汇丰人寿的个险营销业务历时近四年,四年间的轻重起伏,细细看来,不难发现其决策层确实经历了一段战略态度的转变。

个险业务由热入冷

汇丰人寿由汇丰保险(亚洲)有限公司和国民信托有限公司合资成立,双方各占 50%股权,2009年8月27日正式开业。据汇丰人寿内部人士向记者反映,汇丰开业之初,其董事会主席汤德信(时任汇丰全球保险业务主管,后转任安联保险亚太区负责人)首肯,定下了汇丰个险营销渠道的发展目标:1.成功试点员工制;2.三年打进前5名;3.五年打进前3名;2009年推出中国先锋计划,提出用5年的时间造就1000名中高级营销管理人才。

2011年,汇丰个险渠道组建了一支由300多名精英组成的高端寿险营销团队,近一半人拥有海外名校留学背景,多人达成寿险行业最高荣誉MDRT(百万圆桌会议),年底个险渠道占公司整体保费的20%,在中外合资保险公司排名中位居新单保费第五,营销人员人均产能排名第三,件均保费排名第一。

2011年汇丰便开始着手进行战略决策的调整,其个险业务开始从公司“热门”渐入“冷门”,原定的个险、银保渠道齐头并进的战略取消,转变为银保先行、个险暂缓,当时北京分公司尚未开设个险渠道。

2012年,汇丰全球业务重组,保险部门并入个人银行业务,同时大幅下调个险渠道费用预算,控制销售团队发展,2012年底汇丰个险渠道销售团队锐减至160余人。

决策层的态度缘何转变?对此,汇丰人寿个险营销渠道的员工代表也很困惑:“汇丰人寿开业至今不满四年,现有直销人力不足200人。首年度(2011年)保费已经达到2000万元;排名在外资企业中都是靠前,个险营销渠道产出度很高,这个成绩放在市场角度已经非常优异,为什么说关闭就关闭了?”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郝演苏则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这样的业绩其实很小,首先这只是外资险企的排名,而整个外资险企的市场份额,去年也只占了全部市场份额的5%。中国一共有26家外资寿险企业,汇丰在其中只排名15。去年所有外资寿险企业保费总额是475亿元,汇丰仅有5亿元,只占其1%。而作为这个1%里的8%,汇丰的个险业务的成绩就更微不足道了。”

汇丰人寿在3月21日的声明中提及,去年92%的新单业绩来自于银行保险渠道。

郝演苏称:“汇丰人寿的优势是银行保险业务,在海外几乎从未开展过个险业务,就汇丰自身而言,首先进入中国市场未赶上险企发展的黄金时期,其次汇丰自身没有足够丰富的个险业务发展经验,再有,作为中外合资企业惯有的中方管理者和外方管理者的观念矛盾,种种原因,决定了汇丰人寿的个险业务在中国不可能做出非常令人满意的成绩。”

据时代周报记者了解,在全球市场,汇丰人寿个人直销渠道仅有新加坡和中国。汇丰人寿大中华区的首席执行官林丽霞虽然拥有30年保险从业经验,但近20年一直从事的是银行保险业务的管理。

汇丰人寿相关知情人也对记者表示,汇丰人寿的大部分保费是借助汇丰银行的渠道进行销售的,“汇丰人寿实际上是一家假合资、真独资的保险公司,完全听命于汇丰银行。汇丰银行根本不了解中国的个险市场。汇丰集团公司的不满意是基于进入中国市场时预期的过分乐观而导致的决策失误。”

银行保险亦不被看好

汇丰人寿于3月21日公开声明,称将安排受影响的员工进入中德安联人寿工作。但记者远程连线访问的多名维权员工代表均表示,截至目前未有一人进入中德安联人寿工作。

上海市有关部门、汇丰人寿高管层以及汇丰人寿个险渠道员工于3月26日进行了一场20多人的协商谈判,涉及到被解雇的100多位保险营销员将获得部分现金补偿以及后续佣金一次性给付。根据初步谈判结果,汇丰人寿正式员工的赔偿金额为按照上一年工资除以12个月的平均工资标准,以N(工作年限)+3个月的乘数来进行现金补偿。但对于保险人,由于目前法律上的空白,补偿方案仍存在分歧,需继续进一步进行谈判。

对此,有法律界相关人士称,汇丰此举显示了其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如不能妥善处理,不仅伤害了其员工与客户,影响了其企业文化,更影响了其在中国内部的市场战略与未来发展。

如此仓促粗糙地关闭个险业务,也让汇丰人寿的客户开始不安。据汇丰人寿个险业务的销售员工对时代周报记者反映,汇丰最初在中国开设个险业务时承诺为客户提供一对一的高品质服务,而在宣布关闭个险渠道之后,几千名签约客户的服务转移到只有几名员工的客户服务部。尽管汇丰人寿于3月21日公开声明,称其关闭个险业务的决定对个人营销渠道的业务没有影响,客户的保单将继续有效,但显然并没有起到安抚客户信心的作用,汇丰总部不断有客户前来要求退保。

“现在,这些客户的信息像废纸一般地堆在即将在4月8号正式关闭的办公用地,客户信息随时面临着泄露和遗失,更重要的是,客户的合同以及合同上的利益如何保证?”某维权员工代表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保险界某资深分析人士则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即使汇丰人寿此次顺利度过“裁员门”的危机,从此扬长避短专注做其银保业务,其发展前景依然十分有限。

“汇丰在中国只是保险市场的一个补充,尽管汇丰在海外是大银行,但在中国作为外资金融机构,网点与客户都受到限制,并且汇丰进入中国市场太晚,而市场是个先入为主的规则,这些都决定了汇丰即使修正策略,专注自己擅长的银保业务,仍然不会有太大的发展前景和规模。”

第12篇

商业银行基金业务现状及发展前景

1998年,经证监会和中国人民银行核准,工行、农行、中行、建行和交行等五家银行成为国内首批从事基金托管业务的商业银行。2002年底,光大银行和招商银行也取得了基金托管资格。,国内10多家银行都在开展开放式基金代销业务。经过五年的发展,现阶段商业银行的基金业务已涵盖封闭式基金托管、开放式基金托管及代销、委托资产管理托管和QFII托管等领域。作为基金业的重要参与者,各大商业银行正在以基金托管人、代销人的身份全面介入基金业务,不断拓宽业务范围,在已托管发行规模达817亿份基金单位的54只封闭式基金基础上,正全力发展开放式基金的代销及托管等业务,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基金业务已成为商业银行重点发展的中间业务之一。商业银行通过开展基金业务,不但可以获取托管费、认购费、申购费、赎回费、转换费、过户费等中间业务收入,而且由于代销和托管基金所形成的低成本机构沉淀存款余额也非常可观,这将有助于扩大银行非利息收入规模,在风险小、投入少的情况下获得稳定丰厚的收益,开辟出新的业务领域和赢利渠道。资料显示,2002年商业银行提取的基金托管费就高达2.41亿元,比2001年增长约28%.同时,商业银行还可以基金产品作为平台,将其他与之相关的增值服务和银行业务推销给客户,商业银行托管证券投资基金情况一览表(截至2003年4月18日)从而扩大银行的综合业务范围。目前,发达国家的基金规模相当巨大,美国各类基金的发行总量就有7万亿美元,超过了商业银行的存款总额。假设我国若干年后现有的10万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的10%转化为基金,则可能为商业银行带来的各种中间业务收入将达数百亿元。因此,银行基金业务作为新型的中间业务品种,必将成为未来商业银行新的竞争焦点和利润增长点。

委托资产管理托管等新型业务将成为新亮点。近年来,委托资产管理托管业务已成为国外大银行的一项重要业务,托管资产的规模十分庞大,如大通银行2000年底托管的全球资产就高达6万亿美元。在委托资产管理中引入托管模式,其基本原理是使管理人不能持有资产,而持有资产的托管人无法运作资产,从而大大降低客户资金被挪用、为获取佣金进行虚假交易等损害委托人利益的种种风险。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委托资产管理已成为机构超大额资金运作的主要模式,巨大的委托理财市场需求也就为商业银行开展委托资产管理托管业务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目前,证券公司正在运作的委托理财资产规模很大,2002年上市公司涉及委托理财的金额就达数百亿元,如果按基金年托管费率2.5%o,年托管费就有近亿元。此外,我国于2002年底推出了QFII制度,目前获得QFII境内证券投资托管人资格的多家国内商业银行就可以为QFII投资中国证券市场提供开立账户、资产保管、资金清算、信息咨询等全方位服务。

商业银行基金业务前景广阔。我国商业银行的基金业务作为银行业中一个极具发展前途的领域,伴随着基金规模的快速扩张,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证券市场的发展为基金业奠定了牢固的基础。开放式基金的不断推出,社保基金的适时人市,委托管理资产的托管,都为商业银行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业务。(2)基金产品及其交易方式的不断创新,从单纯的证券投资基金发展到社保基金、保险基金、债券基金、中外合作基金、保本基金、风险资本基金乃至外汇或掉期基金等,都将推动商业银行基金业务所处理产品与服务种类的更加多样化。(3)目前在商业银行基金业中尚定位于附属产品和服务的项目,将会逐步占据主导地位,托管业务有可能从原来的被动执行客户指令来处理基金交易,转变为更加主动地为客户从事基金交易提供咨询,超越最初的安全保管和记账等形式,更类似于信托业务。(4)商业银行托管业务的功能在基金交易的整个过程中,将从成交后的处理这一最低层次向交易中乃至交易前的层次上升,从而真正成为基金业务的主要参与者之一。(5)与上述发展趋势相适应,商业银行基金业务除了传统的基础业务(如清算、记账等)之外,将要面临客户更加多样化、复杂化的需求,这就对托管银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能提供高质量、具有高附加值与差别优势的产品和服务。

商业银行基金业务发展策略探讨

面对在新一轮飞速发展浪潮中迅速做大的基金这块“蛋糕”,伴随着我国基金业务和产品的日益复杂化和多样化,各大商业银行应致力于扩大基金市场份额,开拓新的利润增长点,从最初的单一基金托管和代销业务,发展到一系列与基金处理相关的附加服务,即突破交易后基金的处理范围,逐渐拓展到为基金交易提供全套服务。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各大商业银行一方面要不断扩展自身的基金产品和业务,推进多元化进程,实现规模效应;另一方面又要根据基金市场和自身特点,形成在某些领域内的优势,集中精力发展收益率更高的核心业务品种。

全力增加托管业务份额是商业银行拓展基金业务的重中之重,获取稳定增长的托管收入才能推动基金业务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仅有七家商业银行有资格开展基金托管业务,基金托管费按基金资产净值的一定比例逐日计算、定期提取,现行的基金托管费年费率一般为基金资产净值的2.5%0,目前1400多亿元基金的年托管费收入可达3.5亿元,这相对于商业银行专业基金从业人员的投入来说是相当巨大的,而且当托管份额大量增加时,投入基本可以不追加,这就使得各大托管银行在基金托管领域的营销争夺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为此,商业银行应通过为基金管理公司提供良好的服务、开展深层次的合作和全方位的营销、展示自身的优势和优质的客户资源等多种方式,努力扩大托管基金的份额。此外,商业银行要致力于业务创新,拓展委托资产管理、私募基金及QFII的托管业务,力争开拓更多的托管业务收入来源。为此,一要重点向目标客户营销推广委托资产管理业务和托管业务,并与具有受托人资格的资产管理人一道,为之设计和量身定做切实可行的委托资产管理和托管方案,在此基础上与客户开展全面的业务合作。二要通过加强与信托公司的业务合作,托管陆续成立的各种信托私募基金。三要把握目前实行QFII制度的时机,在外资银行争夺国内托管市场的竞争压力下,积极与国外战略投资者联系,开拓新的合作伙伴,同时保持与国内基金管理公司的密切沟通,争取拓展 QFII制度带来的新的托管业务。

以做好开放式基金代销业务为拓展托管业务的突破口,这已成为当前商业银行基金业务激烈竞争的焦点所在。由于市场竞争的加剧,近期新发行的基金品种仅限于开放式基金,而各基金管理公司在选择合作的托管银行时,重点考虑的是其销售能力,这就迫使商业银行想方设法地加大拓展代销业务的力度。而要做好这项工作,首先,必须明确代销的目标市场和营销重点。当前,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已突破10万亿元,商业银行应将代销的主战场定位于广大的零售客户,使投资者接受开放式基金的投资理念,从而在市场营销方面取得突破。同时,也要与机构投资者进行广泛的接触,甚至是“一对一”的交流与沟通,其中,持有大额可入市资金的保险公司应成为主要营销目标。其次,应强化主管部门的营销管理职能,策划切实可行的营销工作方案。主管部门应对包括营销宣传、业务培训、任务分解、激励方案、系统建设在内的各项工作进行周密安排,并对落实过程实施动态管理,强调客户关系管理(CBM)在代销业务领域的重要意义,重视对优质客户的和维系,建立较为完善的重点客户档案和跟踪服务体系,提升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再者,积极探索并及时经验,解决基金代销工作中出现的。通过探索合理的基金代销组织架构,进一步明确各代销部门的职责分工,制定符合商业银行长远发展要求的代销业务管理办法和激励机制,完善代销系统的交易和服务功能,将基金纳入为客户提供的综合理财体系,尽早开发电话银行、网上银行、流动银行等支持渠道,提升商业银行基金服务的层次,创造出商业银行基金服务的特色。

以领先带动业务领先,为广大投资者和基金管理公司提供高效、快捷和个性化的服务。基金业务发展的基本要求是业务品种、计划安排、服务手段和内部管理等方面都必须踏准市场的节奏并满足客户的需求,核心是提高银行的工作效率,尤其是要求以整体合力作后盾的信息系统和技术支撑体系作为保障,能对市场的迅速变化作出灵敏的反应。因此,商业银行必须重视对信息科技的投资,形成以城市为中心的综合化、化、多样化的银行化系统框架,并提供完善的网上银行服务。同时,为更好地适应未来基金业务发展的要求,商业银行应对基金托管、销售等业务和信息数据统计处理的软硬件设备加大人、财、物方面的投入力度,所开发的系统应具有充分的稳定性、先进性、安全性、可操作性和可拓展性,以客户至上、数据集成、参数化设计为基本原则,分为总行运行中心、分行集中点和前台三个层次,拥有完整的基金交易、清算结算、资金管理等功能,并通过多种途径宣传在基金托管、代销等业务方面的高科技含量,向展示其优势。

建立高素质的基金专业从业队伍,通过创新来完善组织体系。当前,各大商业银行在产品技术、硬件设施、服务水平等方面差异性越来越小,要在有限的市场空间占据更多的份额,营销力量的强大与否就成为竞争取胜的关键。因此,商业银行应加强对员工基金业务和营销素质的培训,对有关业务人员开展分业务、分岗位、分层次、分级别的全方位、多层次、阶梯型、立体式培训,为基金业务的发展做好充分的人才储备。此外,商业银行发展基金业务的关键在于其所拥有的创新能力,而这就需要依靠一支结构合理的分层次的专业人员队伍:信息系统人员和专业人员相结合组成创新产品的基础层,作为后台支撑保障;设计人员和业务操作人员相结合组成创新层,作为产品的开发主力;通晓存贷款和结算业务,投资银行融资和理财业务,以及信托、基金、租赁、保险等非银行金融业务的客户经理,既是面向客户推销银行中间业务创新品种的执行者,又是市场信息、客户需求和执行过程中问题的反馈者。培养并打造出基金专业从业队伍所形成的创新组织体系,将有助于商业银行拓展创新基金业务品种,向经营品种市场化、服务手段多样化和内部管理规范化的方向发展,使商业银行在资本市场成长的过程中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