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研究性学习教学计划

研究性学习教学计划

时间:2022-02-19 00:12:3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研究性学习教学计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研究性学习教学计划

第1篇

关键字:后勤分队课程 研究 学习方法

一、研究性学习方法的内涵

就军校教育而言,由于军校教育具有明确的职业确定性、严格的规范性、近似实战性和教学科研统一性的特点,与其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将由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科研训练和学员自学四种方法构成(引自《现代军校教学论》)。在上述四种教学方法中,实践教学方法主要是通过实践去掌握或验证知识,其中隐含着对问题的研究;科研训练方法本身就要求我们要研究问题;理论教学方法则需要我们要努力改革以讲解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不断强化学员的主体作用,给学员留有主动分析和思考问题的时间,即运用研究性学习方法。理论教学方法有讲授式、学导式、讨论式和研究式四种模式,运用研究性学习方法,即要压缩讲授时间,灵活运用学导式和讨论式,深化和升华研究式,也就是说,用以研究为主的教学模式,体现理论教学方法。其最大的优势就是变教与学的单向交流为双向交流,乃至于教与学、学与学之间的网络交流。鉴于后勤分队勤务课程内容的特点,是比较适宜采用这种教学方法的。

二、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研究性学习方法

(一)教学准备。通过总结自己的教学体会、征求专家意见和学习相关的理论文献,感到要在课堂教学上顺利运用研究性学习方法,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准备工作。

1.总体调整教学实施计划。教学实施计划是组织课堂教学的基本依据,其作用是规范教员按照教学大纲要求控制授课进度,把握授课重点和内容难点,系统、全面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当前我们所制定的教学实施计划,其不足之处是时间进度与教材内容过于均衡,留给教员的机动时间少,教员能够留给学员主动思考和研究问题的时间更少。要在课堂教学中贯穿研究性学习方法,必须在不突破教学大纲时间和教学内容规定的前提下对教学实施计划进行适当的调整。调整的方法一是应对教材内容体系进行分化归类,进而将其区分为几个内容阶段,以便于选择研究性学习内容;二是在教学实施方法上,对于一般性教学内容,采取学员自行理解与集中答疑结合的方法。对于重点内容,采取提示性讲解方法。对于难点内容,采取重点讲解的方法。对于有研究空间的内容,引导学员自我研究;三是调整教学时间分配。教学时间的调整,主要是依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和研究性学习内容的安排而定,其问题是如何在不增加教学总课时的前提下,挤出研究性学习时间。如果教员能够努力克服传统的“讲”课习惯,当前的教学计划规定的教学时间还是有较大的压缩空间的,也就是说,只要我们努力优化教学实施方法,挤出研究性学习时间是可以作到的。

2.优选有研究空间的研究性学习内容。院校教育所使用的教材,其内容一般有在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的特点,且受教材容量限制,对内容的阐述一般比较原则和带有普遍性,而对于现实性问题、针对性较强的问题、实际操作性较强的问题,不一定写的到位。针对这样的问题,当前一般是采取硬性灌输的方法,往往是教员累得满身汗,学员听的直泛困,难以引起学习兴趣 。如果能采取研究性学习方法,让学员广泛参与,教员与学员互动,则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后勤分队勤务教材中关于车队正规化出车问题,教材上仅有三行文字,而这项工作的实际组织是十分复杂的,如果在教员的提示下,通过挖潜学员的智力潜能和学习兴趣,让学员动脑筋思考问题和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不仅整个课堂充满活力,而且教学效果好,因此这个内容就可作为一个研究性学习内容。研究性学习内容的选择也不可过多,考虑教员的精力和学员学习的时间,一般每2周安排一次为宜。

3.确定合适的研究形式。研究性学习方法的组织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通常情况下,可以采用个人撰写小论文、分组讨论和解决某一问题、模拟演练某一课目、实地调研和网上调查某一问题、制作某种实物、制订某项工作的完成方案等形式体现。实施时应根据不同研究内容的特点采取相应的组织形式,以提高课堂研究性学习方法组织的技术含量和效率。

4.资料和器材准备。运用研究性学习方法,需要教员给学员提供大量的辅导资料,进行模拟演练和制作实物需要各种器材,同时还需要一定数量的文具和工具,这些在课前准备时都应准备到位。

5.整体备课。在教学计划完善和各项教学条件满足后,应组织任课教员针对研究性学习方法的特点进行备课,使教员熟练掌握研究性学习方法的组织实施

以上各项准备工作就绪后,应将详细的教学实施方案上报教学主管部门审查,待批准后方可在课堂教学中实施。

(二)实施课堂教学。在课堂上实施研究性学习方法,可按宣布课题、跟踪辅导、成果鉴定和成果推荐的步骤进行。

1.宣布课题。当某一阶段的理论教学内容已经讲解完毕,需要对其中的某一具体问题进行研究时,教员可根据教学计划宣布研究课题,规定作业形式,提出作业要求,并相应地提供保障条件。也可由学员自选课题,或者是在教员的课题下选择子课题。

2.跟踪辅导。为了使学员的研究工作能够正确、及时的完成,教员应在课堂上或者自习时间及时辅导学员研究问题,纠正错误,并提供其他各项帮助。由于研究性学习活动具有类似于科研,又不同于科研的特点,学习要求高,所以教员要正确引导,防止学员望而生畏。同时要求教员要放下架子,变权威者为引导者和参与者。在辅导过程中,教员要教会学员写报告、处理资料、收集管理信息和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学员发现问题和获得体会的能力,从而提高学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水平。

第2篇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新的《物理课程标准》提倡以研究性学习为核心的多样化学习方式.如何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把新思想、新理念贯穿到教学当中,是广大物理教师需要学习和思考的问题.

一、研究性学习的内涵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以问题为导向的,学生有高度的智力投入的,且内容和形式都十分丰富的学习活动.它是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发现”、“猎取”和“洞察”新知识、新技能的一种“主动发现式教学方式”.

二、研究性学习对教师的要求

开展研究性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不仅要改变陈旧的教育观念,还要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开放式教学.按照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培养全体学生,让学生的人格全面发展,个性充分展示,努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研究性实验是实施研究性学习的重要途径

实验是物理的灵魂,许多物理实验都可设计为研究性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自己摸索方法,观察和分析现象,从而发现“新”的物理现象或探索出“新”的物理规律.

例如,学习“简单机械”之后,我确立了《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的研究课题.在本课题的“研究学习”过程中,采用两人一组为单位的教学组织方式展开探究.首先,简单介绍自行车的知识;其次,介绍自行车的种类;然后分发活动记录卡,分组活动(带领学生到校停车场去).强调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注意事项.(1)观察自行车的铭牌、型号、类别、出厂地、用途等,填写在记录卡上(要求一位同学记录,另一同学观察).(2)观察自行车的构造,认识各部分的作用.如一辆平车自重23.5 kg左右,由二百多种、一千多个零件组成,按其作用可以将零件分为十七个部件.要求学生观察后写出自行车的构造:车架部件,前叉部件,车把部件,前轴部件,后轴部件,中轴部件,脚蹬部件,飞轮部件,车轮部件,车闸部件,鞍座部件,泥板部件,链罩部件,衣架部件,支架部件,车铃部件,保险叉部件.(3)测量与计算,通过观察认识自行车的构造,进一步识别自行车上属于杠杠的部件,并用刻度尺测其动力臂和阻力臂,判别其杠杠类型.最后进一步思考:①自行车的闸把是弯曲的,为什么属于杠杠?怎样测量动力臂和阻力臂?②自行车的脚蹬属于轮轴,但那里并没有轮子,这是什么道理?③自行车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好处?

在课题研究的全过程中,学生的体验不仅是一份调研报告中所涉及的物理知识,还是对整个调研过程的亲身感受.通过这样的“研究性学习”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培养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开阔眼界,丰富知识.

“研究性学习”的选题对学生和教师都非常重要.“研究性学习”过程是一种探究性的学习过程,对教师来说也是全新的领域,要求教师必须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必须具备研究的素质,不但能组织学生进行研讨,而且还必须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调整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完成学习过程.如在学习“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之后,我针对本地区农田用水贫乏问题,确立《农田用水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为题进行调查,了解农业用水贫乏地区的储水、输水结构,调查这些地区农用水贫乏的原因.

四、课堂教学进行研究性学习遇到的问题

1.受传统观念的制约

长期的传统教育使相当一部分老师认为现行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总结、积累下来的,即使存在不足,也是微不足道的,所以,他们从思想上、行动上不愿意进行改革,对尝试进行研究性学习不感兴趣.

2.受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条件等因素的制约

现行的教学大纲、教材内容要求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教学内容和任务,也要求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如果在教学中进行研究性学习,就不能保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教学计划,所以很多教师不愿意进行探究学习的尝试.

3.受师生知识、能力水平的制约

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研究性学习,不仅要求教师更新观念,勇于创新,更重要的是要求教师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和较强的敬业精神.

五、对初中物理课程中研究性学习的思考

1.教师必须树立新的教育理念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要以此为指导思想树立新型的学生观,选择灵活的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变“一言堂”为“群言堂”,使课堂教学宽松愉悦、民主和谐.

2.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活动是由问题开始的,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于一个对学习者来讲充满疑问和问题的情境.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抓住时机,启发诱导学生敢于对已有的结论提出疑问,发表见解,努力培养学生敢想、敢问、敢做、敢争论的精神.这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

3.组织学生合作交流,使课堂教学“活”起来

第3篇

关键词:机械设计基础 研究性学习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2(a)-0208-01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是机电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不仅要求学生要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还要具备将所学到的理论应用到工程实践中去的能力。虽然随着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完善,和立体化教学资源的逐步建设,教学效果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学生仍然是被动地接受老师讲授的知识,缺少学生自主性地参与、探究性的学习。而在本课程中引入研究性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从学习、生活及社会活动中去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通过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1 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工作基础

在机械设计基础的课程教学中,我们一直重视基础和实践,并不断尝试改革和创新。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些正是开展研究性教学不可或缺的资源。

1.1 研究性学习的基础――立体化教学包的建立

在机械设计基础的整个教学中,我们不仅注重教材的建设,还建立了一系列与教材相配套的教学辅助资源。制作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编写了电子教案和试题库,编写了机械设计基础的学习指南与典型题解,建立了网络课程,以方便学生自学。这种立体化教学包的建立,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有助于研究性教学的开展。在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有全方位的教学资源可供参考,这无疑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条件,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1.2 研究性学习的雏形――“全课程系统课堂讨论”的教学方法一

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前期的教学中,我们就有一定的研究基础。我们过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采用“全课程系统课堂讨论”的教学方法,将整机(减速器)的设计步骤中主要环节分为五个专题:即从已学过的力学知识开始,逐个讨论系数选择、受力分析、结构设计等,最后到设计出一整减速器。但在实行过程中发现还是有欠缺,总有部分学生置身于课堂讨论以外,没有积极的参与其中。而开展研究性学习后,把学生编成小组,给每个学生进行分工,让每个人有事干,则有助于改变这种部分学生“不作为”的现状。

1.3 研究性学习的促进――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研究能力,本课程组一直积极组织与指导学生参加我校的创新大赛、“机电杯动力小车大赛”、“全国机器人大赛等活动”,在“全国足球机器人大赛”、“游中国机器人大赛”……在活动中既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也进一步激发了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热情。

2 开展研究性教学的基本思路

研究性教学并不是一味地脱离基础知识的教学,而是在基础知识的教学中融入研究的理念,加入实践的训练。所以学科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是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基础,但在研究性学习模式下,获取学科基础知识的方法要有所改变。过去的常规教学模式主要通过学生预习、同学交流、教师讲授、师生交流等方式,达到新知识的全面理解,但这是一种被动学习模式。而在研究性学习模式下,教师根据每一章节的教学计划,根据重点、难点的要求,布置相应的研究任务。该任务要难度适中,且尽可能从现实生活中寻找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真实材料,提出挑战性问题,布置真实任务等。让学生能够利用已有相关知识和经验,去同化和旁通当前所学的知识,启发学生思考与创造。对综合性内容,通过选取“项目”来创设“情境”,通过“协作方式”开展学习讨论,通过完成“项目”实现知识的更新。

2.1 学习方式的多样性

研究性学习模式要综合多种教学方式,互相促进,而且研究性学习的方式也是依课程内容而变化的。比如:在土《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绪论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了解机械方面的相关扩展知识,可布置有关“了解机械发展的历史,机械学科的新发展”方面的研究性论文;对平面四杆机构和凸轮机构等内容可以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连杆、凸轮机构的应用实例,并通过实际的使用来自行研究机构的特点、种类,发现相应的缺点,撰写调查报告;比如在介绍轴的结构设计这一章时,我们准备了错误的图例让大家进行结构分析。过去都是教师先行讲解,现在我们让大家课前分组讨论,画出正确的结构图,并且让每一小组做成PPT在课堂讨论。这样在讨论中大家都能畅所欲言,也不再会出现“冷场”或教师“一言堂”的现象了。此外还可以有问卷、读书笔记等等形式,充分地将学生调动起来,通过各种研究手段来掌握所学知识。

2.2 组织形式要合理

在研究的过程中,一般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按学习成绩、性格特长合理搭配以进行互补。组内分工由学生自行决定,如创造能力强的可以制定计划或进行方案设计,力学好的同学可以进行运动学或动力学的分析、研究,制图好的同学可以进行画图,其余的同学可以帮忙查资料、调研等。这样可以各尽其才,也能够使每一位同学都主动参与到研究中来,享受探究带来的学习乐趣。

2.3 实施步骤要细致

由教师布置研究任务,并根据情况提供适当资料一各研究小组经研究确定相应的研究主题一组内讨论分工协作,并制定研究计划和方案一按研究任务的不同,展开项目实施工作(在学生的项目研究过程中,教师要进行适时、适当的指导,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使他们学会思考。)一组内成员制作成果的展示或撰写研究报告等一教师点评、总结。

2.4 成绩评定要客观

对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不应同于对学生的知识评价,采取以过程评价为重点,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原则。研究性学习强调的是研究过程,通过探究性的过程,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所以成绩主要分两部分:一是平时成绩,主要依据学生收集信息、提出问题和在项目研究的的参与情况来评分,占总分的60%。为避免研究流于形式,在平时成绩的评定时,由小组和教师根据学生在小组中的参与情况共同评分;二是项目成果,主要依据项目成果的展示、介绍和答辩的情况来评分,占总分的40%。

第4篇

Abstract: Inquiry learning is an effective way to cultivate th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and to strengthen the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There are many unfavorable factors in higher vocational English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in inquiry learning practice. The paper focuses on how to reconstruct college English course in the perspectives of targets, contents, strategies, and management to fulfill research-based study, following the special training targe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关键词: 研究性学习;高职高专;英语课程;重构

Key words: inquiry learning;college;English course;re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1-0225-02

0引言

研究性学习主要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获取知识,并应用知识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活动,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知识转变成一种对知识的主动探究。目前,研究性学习在教育实践中倍受关注,并被引入到各学科教学中,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当然也不例外。可遗憾的是,不少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或沦为了普通本科的“压缩饼干”,或陷入了可有可无的另一个极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职业性是高等职业学校的首要任务,而在完成职业性培养的同时兼顾到人的全方位发展,即“专才教育”,才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目的[1]。要真正发挥研究性学习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就必须围绕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对英语课程进行重构。

1从研究性学习视角看高职高专英语课程建设现状

尽管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职高专院校对英语课程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事实表明,目前高职英语课程建设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从研究性学习视角看,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1 课程目标缺乏明确的研究性学习要求目前,尽管不少高职高专院校在英语课程目标中提到了研究性学习的需求,但并未制定明确具体的课程目标和要求,因此,在实际目标执行过程中往往过于注重课程目标的计划性和整体性,忽视学生个体的情感、兴趣、意志和追求,也忽视不同专业特殊化的教学需求,如何将研究性学习引入英语课程还停留在观念层面。

1.2 课程内容缺乏科学的研究性学习设计有些高职高专院校虽制定了研究性学习方面的目标要求,但缺乏对课程内容的科学设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注重的也是考试、过级目标,再加上不少用人单位也过分强调四、六级证书的门槛,这些都势必影响教学内容的选择。“词汇”、“语法”、“句子翻译”,静止、僵化、千遍一律的课程内容,只重知识的获得,而轻能力的提高,严重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无法形成自我体验,更谈不上对知识的自主建构、批判与创造[2]。针对浙江省11所高职高专院校英语教学跟踪调查,我们发现,大部分高职院校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还是以教师主讲为中心,在教学观念、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内容上依然较多地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轻视能力的培养,学生也大多不愿意参与课堂讨论活动,养成了被动接受的习惯。再加上大多数高职院校采用大班教学,学生不仅缺少在课堂上询问老师的机会,而且在学习过程中也缺乏相互协作和讨论的机会,研究性学习理念的贯彻缺乏措施的保证。

另一方面,研究性学习的案例或问题的选择与编排非常重要,而我们的难点在于高职高专英语教师缺乏实际工作的背景,本身能积累下来的实际问题和案例有限,要设计出高质量的案例或积累源于实际工作的研究性问题并非易事。

1.3 教学策略缺乏有效的研究性学习意识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需围绕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能动性。然而,由于研究性学习在高职英语课程中的研究与应用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对研究性学习视角下的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策略缺乏相应的理论研究,还未形成一整套相应的规范,再加上英语教师专业的局限性,对案例编写及不同专业教学资源的整合,也显得力不从心。另外,教师对研究性教学的认识和态度也很不一致,很多教师把科研看作是获得学术声誉与地位的途径,而把研究性教学看成“耗时”的“负担”,很少将科研的内容自觉地融人案例教学当中,对各种教学方法的运用也缺乏柔性[3]。

1.4 课程管理缺乏研究性学习规范目前,对研究性学习如何在高职英语课程中实现和评价尚无固定的范式,致使研究性学习无章可循,具体表现为:一是管理层面缺少研究性学习的发动者、组织者、引导者,没有形成研究性学习团队,很多都是教师或学生个人的行为,也缺少相关的管理经验和相应的评价标准。二是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研究性学习评价模式,目前,大多院校仍采用传统的终极性考试评价模式,忽视学生的经验背景、个性品质、动机期望等,师生们似乎都热衷于所谓的“正确答案”或“标准答案”,在教学中缺乏学生自己独立的、多样化的思考和对知识的自主建构,无法适应研究性学习个体化、多样化发展的要求[4]。三是教学过程的有效性把握成了课程管理的难点。由于研究性学习任务往往是以小组的形式完成的,对每个组员的能力与贡献大小的评价是一个难题。其次,研究性学习案例的答案呈开放性,没有标准答案,解决问题的答案完全有可能超出教师原有的知识积累。因此,对教师的知识结构、工作经验和工作能力都提出了比传统教学方法更高的要求。

2研究性学习视域下的大学英语课程重构

以下着重围绕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策略、课程管理等维度,探讨高职高专英语课程的重构。

2.1 课程目标从研究性学习视角对高职英语课程进行重构的首要任务就是合理设定课程目标。课程建设要为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能力培养提供方便,更好地改变目前高职英语教学中过分强调以教师为中心而无视学生自主意识的知识传授模式,注重培植课程特色,着力培养学生作为基础的外语运用能力,作为研究的问题发现能力、综合思考能力、合作交往能力及主动学习能力等。

2.2 课程内容在课程目标确立之后,接下来就必须依据目标的要求,以研究性学习为视角,科学地选择英语课程内容。首先课程教材不再是统一、唯一且多年不变,而应结合不同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选用丰富、多元且能柔性调整的课程内容,浙江部分高职院校“汽车英语”、“计算机英语”等行业英语教材的引入,就是极好的尝试。二是应根据行业需求、学生兴趣、师资优势等设置不同的课程内容,因地制宜,充分开发、利用各种有效的社会资源,倡导“英语教师下企业”、“企业行家进课堂”等,以增加课程教学的研究性学习因素[5]。三是课程内容的设计应基于学生已经获得的学科知识、生活经验和学习体验基础之上,要有现实背景,且难度适中,不能太难或太大,否则在规定时间内难以完成;也不能太小或不具备足够的挑战性,否则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2.3 课程策略要实现高职英语课程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就必须调整原来的教学策略,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能动性。要求教师以知识系统中一定层次的内容为背景,组织接受性学习环节和研究性学习环节,以保证足够的问题份量,不流于程式化,并确保课程内容的系统性和教学过程的灵活性;针对听、说、读、写等教学内容及问题创设、实践体验、表达交流、归纳总结等研究阶段,设计不同的策略,并注意对各种策略的柔性运用[6]。同时应把学生研究兴趣的激发、合作精神的培养、思维能力的训练、创新能力的开发等作为评判的重要指标。

2.4 课程管理高职英语课程研究性学习目标的实现,要求对课程的实施进行有效管理。一是组建研究性学习指导团队,开展研究性学习导师培训,提高教师的学术研究水平,强调教师教学与科研并重有利于高质量的研究性教学的实施。另外,由于研究性教学方法以案例或问题为基础,教师在筛选案例、进行分组指导时,要花费几倍于课程讲授的时间。因此,如何计算工作量、如何评价课程的教学效果、如何激励教师等,是管理部门应该考虑的问题,要确保教师投身研究性教学的积极性,形成有利于研究性学习的氛围。二是建构有效的研究性学习模式,并制订与之匹配的研究性学习实施、评价等管理制度,调整相关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方案、考试或考核大纲等,适当减少基础英语教学课时,增设专业英语及探讨研究课时。在考试评价过程中,注重形成性评价,强调评价效果的激励性、评价内容的丰富性、评价标准的多元化,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

3结束语

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处于问题解决者角色,研究性教学方式的构建使学习的过程充满探索与创新的机会。2005年教育部的教高[2005]001号文中强调“积极推动研究性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而研究性学习模式在高职高专英语课程中的介入,它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的变革,更是高职高专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学习发展环节”[7]。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论职业教育专业的职业属性[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2(22):15.

[2]王催春.隐性课程:大学英语教改的另一层面[J].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2007(1):20.

[3]麦晓萍.研究性学习框架下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J].双语学习,2007(5):23.

[4]龚庆,孙卫华.试论研究性学习课程开设的条件与对策[J].教育探索,2005(3):11.

[5]王劲松.英语研究性学习与网络资源利用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0(11):156.

第5篇

(中国计量学院 计算机系,浙江 杭州 310018)

摘 要:在传统教学模式不能满足现有教学需要的背景下,研究性学习模式得到国内外高校的高度重视。文章通过对研究性学习模式的研究,结合学校具体情况提出“大班授课、小班讨论”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介绍该教学模式的研究内容、实施方案和试点实践效果。

关键词 :研究性学习;大班授课;小班讨论;教学模式

1 研究性学习模式研究背景及意义

研究性学习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社会普遍认同的一种学习模式,这种学习模式是以“学习活动”的形式呈现,即“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是人们在总结“发现式学习”和“有意义学习”的经验基础上提出的一种以学生自主性、探索性为主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的出现在学校教学领域引起了一场“学习的革命”,它为教学活动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更为先进的模式。日本、新加坡等国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教育改革方案中不约而同地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重点凸现出来,先后在学校里开设类似我国“研究性”学习的课程。

代表当今计算机学术界和教学界世界水准的IEEE CS/ACM联合任务组于2000年3月6日发表的计算机学科示范教学计划CC2001报告草案(又称CC2001稻草人报告)及其计划在2001年10月完成的最终报告中,将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内容分为14个方面,其中程序设计基础(PF)被作为CC2001教学计划中新增加的或是得到加强的6个领域中的1个。可见,即使是在现今高度发达的计算机专业中,程序设计技能依然极其重要。

程序设计类课程是以计算机语言为基础,运用程序设计逻辑及特定算法进行程序设计能力的培养,该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但是现阶段的计算机程序设计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如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上过于注重书本文字知识的学习;在教学方法上仍沿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等。研究性学习着力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并以“学会学习”为总目标,从根本上提高学习者能力[1]。程序设计类课程是目前中国计量学院全校性的公共平台课程,是在校所有学生的程序设计入门课程,涉及面大,影响范围广,具有程序设计教学的一般特点,而且实践性比较突出,因而较适合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程序设计教学强调学用结合,以学为手段,以用为目标。教学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妥善地选择教学方法;知识的明确性、具体性、根据性、有效性、可信性有赖于对教学方法的有效利用。研究性学习强调为用而学,让学生围绕解决实际问题开展学习,引导学生广泛涉猎和主动获取知识,重视实践,力求创新。这种学习方式可以给学生提供接触社会、贴近生活和深入实际的机会,使学生在思考如何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增强社会责任感,在学习和研究中学会关注社会和人生,从而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由此可见,在程序设计教学中引入研究性学习更有实用价值。

2 “大班授课、小班讨论”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研究内容

“大班授课、小班讨论”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主要是面向全校计算机程序设计类公共课程,目前已经在中国计量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系组织开展,在2013级财管专业2个行政班2013—2014学年第2学期的校平台必修课VB程序设计课程中进行教学试点。

课题研究的途径是“大班授课、小班讨论”教学模式。“大班授课、小班讨论”是以教师讲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小班讨论和课堂交流为主的教学过程。以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为标准,是实现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课题组对该课程做了新的划分,即将课程内容分为4部分:精讲部分、略讲部分、自学部分以及研讨部分,并对讨论课的组织形式提出实施方案。课程计划从总课程学时中抽出12学时,对部分学习内容进行讨论学习,讨论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第3章多分支选择结构selectcase、if嵌套部分,循环结构for以及do的适用范围;

(2) 第4章对用户自定义函数与过程的功能;

(3)第5章将借助拨号盘实例设计引发控件数组的需求性讨论;

(4)第6章以弹力球案例为引子,引起对容器控件坐标的讨论学习;

(5)第8章对文件读语句和逐行读语句的适用范围进行讨论学习。

3 “大班授课、小班讨论”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实践方案

3.1 大班授课实施方案

1)教学对象。

一个专业,即2个行政班,约85人。

2)课堂时间。

从总课程学时中抽出12学时,对部分内容进行讨论学习,这些讨论内容分布在VB程序设计各章节的关键知识点中。

3)教学重点。

任课教师重点讲授有关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首先用1/3学时讲授VB语言的基本知识(如变量、表达式、条件语句、循环语句、函数、数组等)和一些常用控件;然后用6个课时讲授软件设计方法的相关软件工程知识,再用4个课时对1个开发实例进行可行性分析;最后把主要精力放在利用语言开发应用程序上。

3.2 小班讨论实施方案

小班讨论课主要是促进学生的主动性,锻炼学生的自学及研究能力。小班讨论采用学生设计和教师主持研讨的方式展开,由2位教师各带领1个小班分组讨论,教师提前1周布置讨论主题,学生以 5人为1组选择讨论主题,每个学生查阅资料,完成分工讨论内容;小组学生集体讨论,各组分别负责一种实现算法,每组汇集和整理该专题的需求算法、程序框图、伪代码及其相关的改进算法并阐述专题的重点、难点和专题实验调试过程的思路[2-3];最后每个学生完成该主题各自应承担的任务,完成主题报告或PPT并在充分准备后上台讲解,在规定时间内通过实验实现设计方案,同时还要进行设计说明、讲解和答辩。

4 结 语

“大班授课、小班讨论”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改革了单一的期末考试评价方式,更关注学生平时的学习过程。考核评价方式中加大了讨论环节比例,通过平时成绩10%、实验40%(常规实验15% +讨论考核25%)、期末考试50%的方式进行课程考核。

2013级财管专业2个行政班在“大班授课、小班讨论”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下授课以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明显得到提升,学生之间形成相互讨论的良好局面,和其他同类课程的班级相比,学习成绩也大为提高,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基金项目:浙江省2013年高等教育课堂教学改革项目(Kg2013172)。

第一作者简介:周杭霞,女,教授,研究方向为传感器网络、嵌入式检测技术、高精度测量校验和智能算法优化技术等,zhx@cjlu.edu.cn。

参考文献:

[1] 徐成芳, 张琦, 赵颖. 关于“大班授课—小班讨论—大班交流”模式的思考[J]. 福建论坛: 社科教育版, 2011(10): 132-134.

[2] 朱艳敏, 陈超.“大班授课, 小班讨论”合作性教学的问题及建议[J]. 中国电力教育, 2011(23): 62-63.

第6篇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 数据结构 教学方法 高等教育

0 引言

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浪潮中,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成为国内和国外教育界关注的热点。相对结果而言,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式更注重教学过程,其强调的不是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去寻找答案的过程中达到教学目的。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是完全摒弃“灌输式”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更加突出学生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

“数据结构”不仅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操作系统、编译原理、数据库系统等其他核心课程的先行课,在计算机相关专业的课程中地位非常重要。同时,数据结构又涉及较多的概念和算法,多年的教学经验发现在该课程使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往往收不到好的教学效果,有必要尝试新的教学方式。实践中使用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教授本科生数据结构课程,取得了比传统教学方法更为显著的效果。

1 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教师精心选择的课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进行探究的一种教学方式。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式是在素质教学和创新教育的思想观念下催生出的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该方式实现了学生获取知识的主动性、应用知识的独立性、解决问题的实践性。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在学习的整个过程中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拓展了学习的空间,也促使学生体验探索式学习的学习活动。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也改变了传统角色,转变为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1]。

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理论基础是构建主义理论。构建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认知主体积极构建的。”研究性学习充分体现了建构主义理论的学习观,其主要有探究性、过程性、开放性、实践性等特点[2]。

1.1 研究性学习的探究性。与传统的讲授法不同,研究性学习最重要的特点就是探究性,学生不简单是知识的接受者,该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1.2 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性。相比结果而言,研究性学习更重视过程,而结果显得不是太重要,重要的是学生通过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锻炼了的实践能力,并且也体验到科学研究的过程。

1.3 研究学习的开放性。研究性学习的学习形式和学习内容都体现了开放性,教科书上和社会上的各种内容都可以成为研究性学习的主题,选题十分宽泛。再者,研究性学习的选题也不强调学科分类,可以是任何学科,也可以是交叉学科。

1.4 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性。研究性学习尤为重视实践,这不同于一般课堂上的理论学习。学生要自己动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目的也不是获得某些知识的记忆,而是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的经验和学习到的能力。

大学生思维也比较活跃,在高等教育中应用“研究性学习”有利于拓展学生开放性思维,有利于增加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研究性学习拓展了传统课堂,不以知识的学习为目的,在开放性和实践性的学习过程中初步体验科研,在高校教学中应用和推广研究性学习有重大意义。

国内外一些大学已经开始在教学中应用研究性学习,我校也在积极探索研究性教学和研究性学习方法,在部分高年级专业课程教学实施中已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具体叙述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在数据结构课程上的应用。

2 教学模式设计

2.1 教学目标。本课程具体教学目标是:在教师主导下,学生理解课程中基本知识,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具备独立思考能力,加强学以致用的实践能力。学生不仅能够理解各种数据结构的概念、内容,还能使用数据结构和基本算法解决特定的具体问题,初步体验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

2.2 教学过程和方法的设计。为实现数据结构教学目标需要设计具体的教学方法,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式比较复杂,需要多种基本教学方法的综合使用。这里主要使用任务驱动法、范例教学法、讨论法、讲授法。综合使用这些教学方法,逐步引导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点,更重要的是学会使用数据结构去解决实际问题思路和方法,下面详细叙述几种教学方法的应用过程。

首先使用讲授法,介绍本节需要掌握的课程具体知识。教师在使用讲授法时,不能简单像叙述教科书式的“空谈”,应该使用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展示给学生,配以合适的动画演示,让数据结构课程中许多抽象的概念以形象的方式展示给学生,以便于学生理解。数据结构课程中许多抽象的概念可以找到很多生活中的例子,比如,栈的概念可以用洗碗的例子讲解给学生,先洗好的碗是放置在最下面的,盛饭时最先使用的是最后洗好的那个碗。教师要以这些最贴近生活的例子讲解给学生,往往学生最容易接受。学生只有充分理解课程中的基本知识,才可能使用这些知识来分析和解决接下来的问题。

然后使用范例教学法,教师对精选出基础的范例进行分析和讲解。这个过程非常重要,因为最后学生要完成的任务要参照这个范例的题解过程进行,所以范例讲解一定要细致,以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例如,在数据结构课程中最小生成树一节中,可以以俄罗斯向我国输送天然气为例,让学生设计天然气管道路线图,逐步指导学生使用最小生成树方法寻找最短路径,以节省成本。这样的事实例子更能吸引学生,学生对整个学习过程的印象也更深刻。这个步骤在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中起着承上启下过渡作用,既让学生巩固和复习了上一过程中的基本知识,又为接下来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了参考。

接下来使用任务驱动法,教师给学生布置一个具体的任务,要求学生进行学习研究。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可以让每个学生独立完成,也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各小组成员以协助的形式完成任务。这个环节是研究性学习的中心环节,学生在这个环节完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由于本科生的研究性学习主要在课堂上完成,所以任务的难度一定要适度,学生完成任务的进度要在教师的掌握中,以便及时给予指导。

如果布置的任务有一定难度,完成任务环节可以加入讨论教学法,教师根据学生进度,在适合时机给学生提供一些信息,启发学生思路,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信息去解决问题。讨论教学方法也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完成任务,学生会积极主动地阐明自己思路和疑问,并参与到讨论中去。教师也能及时了解到学生的进展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完成任务。

3 研究性学习教学方法的关键因素

3.1 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角色的转变,是研究性学习教学方式的一个关键因素,首先是教师观念上的转换。传统课堂上,教师的角色是知识的“传播者”,而在研究性学习方式中,教师不仅要传播知识,还要成为“编剧”,教师要将教材上的知识叙述,转换为适合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内容。教师还要成为“导演”,要精心设计并组织好课堂教学,赋予学生主体的角色,给学生发挥的空间,教师要掌控好教学设计在课堂上的进展情况。

其次是教师在教学行为上的变化,在研究性学习教学方式中,教师要有相应的指导方法,这些都是研究性学习教学方式实施的重要因素。第一,教师要把问题呈现给学生,要学生充分理解该问题;第二,指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思考问题,试探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三,搜寻需要补充的知识,这里教师要让学生掌握查寻资料的正确方法和渠道,直至解决问题。这个过程中还要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独立思考与组织分工能力,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学生的主体作用。研究性学习一定要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能否对课程有兴趣和是否积极参与课堂,是保证研究性学习课堂效果的关键。因而,在课堂引入问题时,一定要用多种形式化的内容展示给学生, 尽量少的抽象枯燥教学内容,数据结构课程中的很多基本内容都能在生活中找到活生生的例子,把这些内容用动画、图像、图形等多媒体形式演示给学生,大大增加直观性和信息量,学生最容易接受,进而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主动性。还可以试探加入一些学科前沿的课题内容,以增加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先进性,当然这些前沿性的内容也可以推荐能力强的学生作为研究性学习课堂外拓展的内容,这些内容能够使学生的视野扩宽,促进教学内容和科研内容相结合。

3.3 教学资源整合。课程建设方面,重新制定了适合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在院系网上存放了课程的电子教案、教学录像、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资源并共享给学生,为学生开通专题论坛,学生可以在论坛上提问和讨论,教师可以在论坛上提出和回答问题,以满足研究性学习教学方式需要的教学资源。研究性学习教学方式和传统课堂相比,需要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以保障教学过程正常进行[3]。

4 研究性学习在教学中的优势

通过整个教学过程,发现研究性学习教学方式能够较大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 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能力。在课程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要掌握数据结构的基本知识,还要使用这些知识去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能够锻炼学生自学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而研究性学习的优势之一就是赋予学生更大的空间,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4]。

4.2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得教学过程更加灵活,讲授法、范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的结合使用,大大丰富了课堂教学,改变原来较为单一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也不是那么单调枯燥,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3 初步体验科学研究过程。在学生掌握一定知识基础后。让学生由问题切入,要求使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使得教学不简单是知识传授,还要锻炼学生使用知识去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科学研究也是使用已有知识,针对未知领域进行研究探索的过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研究性学习的引入大大扩展了课堂教学[5]。

4.4 更有利于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更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更重要,教师与学生建立一种类似于研究生教育中的导师与学生的关系,在学习中交流比传统教学中有更多的交流,更大限度发挥了教师的作用。

5 结束语

数据结构作为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一门核心课,对后续课程重要影响,将研究性学习教学方式引入到数据结构课程教学中,能够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对高等教育高素质人才培养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杨元晔,谭件伟.高等教育中研究性学习模式的应用初探[J].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1(6):144-147.

[2]候小静,石念峰.数据结构课程中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的探讨[J].2010,6(4):914-915.

[3]布辉,刘冉.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在数据结构课程中的应用[J].2011,7(3).583-585.

[4]罗俊丽.构建信息化课堂环境下的协作学习模式[J].科技信息,2013,6:280.

[5]李静.研究性学习在《数据结构》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软件导刊,2012,11(12):222-223.

第7篇

关键词:网络环境;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

数学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围绕某个问题通过自主或协作的形式来进行探究的学习过程。这个过程包括:进入问题情境阶段,猜测探索阶段,交流阶段和问题解决阶段。根据教学的目标要求和教学内容的具体情况可把数学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分为以下五个类型:概念教学研究性学习,问题探究研究性学习,综合归纳研究性学习,应用实践研究性学习和专题教学研究性学习。采用网络能将枯燥的数学推理与计算改由动画、图片、音乐来表述,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提高对信息的吸收率。同时,也创造了一个愉悦的数学学习环境。在学习过程中,采用网络技术能更快地使学生进入“问题”的探索环境,较快地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提高教学效率。

一、网络技术与数学整合是时代的需要

1.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面对收集到的大量的数据及其他信息,必须及时加以处理,为了较快地完成各个工作步骤,需要频繁地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因此,在数学学科的“研究性学习”中,恰当地运用网络技术,可以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

2.在数学研究过程中,帮助学生了解那些不太熟悉的课题背景。利用网络信息优势,发挥网络的数学资源作用,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自主作用,达到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标。

3.学生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突破地域和时间上的限制,通过同伴互教,小组讨论等形式达到交互的目的。学生可以讨论他们的个人见解,并通过阅读他人的反馈来建构自己的思想。

二、网络环境下数学研究性学习过程

1.实施的形式

学生根据教师所提供的问题情境,寻找并提出探究课题,然后根据探究任务和探究需要借助网络资源,利用搜索引擎,网站,独立的搜索信息和整理信息,制定探究计划和解决问题的行动方案,通过对信息的分析,加工和处理自主的完成探究任务。由于计算机网络便捷的交互性,可以使学生获得适合的教师指导和同伴交流,开展小组合作研究。对于一些研究内容,将学生组成小组,以小组形式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讨论交流协作,通过网络支持学生之间的交互活动来共同协商解决问题。在多媒体网络教室,教师可以放置较大预设空间的课件,供不同学生从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服务,这就为学生独立探索提供了便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不同兴趣和认知状况,围绕所研究问题的不同方面进行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研究工作。

2.作为资源库的查找

网上各种资源非常丰富,而且它能为学习者提供图文音像并茂的交互式人机界面,易于激发学习者的兴趣,为学习者进行探究学习创造有利条件。在具体探究活动中教师可向学生介绍搜索引擎、相关网址,如百度省略, Google搜索省略, 搜狗搜索省略,一搜省略,3721实名搜索省略, 中国搜索省略等等。 同时,也可让学生记住或收藏一些常见的上网导航网站,如网址之家省略,265上网导航省略,教育网站导航省略等等。还有一个问题是搜索时输入的关键词是否准确,准确的关键词可以帮助我们迅速找到想要的资源。

3.利用软件进行研究,通过网络实现共享

Euler曾经说过:数学这门科学,需要观察,还需要实验。Gauss也曾提到,他的许多定理都是靠实验观察法发现的,证明只是补充的手续。传统的数学教育由于多方面的限制,片面强调数学重视演绎推理的一面,忽视其作为经验科学的一面,导致学生看不到数学被发现创造的过程,而过分注重问题的结论以及解题的方法技巧。在网络教室里师生共同进行数学实验则让学生感到一切都是当者他们面发生的,而不是以教条的形式灌输,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动手机会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由听数学转为做数学,从被动的接受式学习变为主动的探索研究学习。我在上一节关于函数的网络课中,要求学生研究函数 的性质。学生利用几何画板根据画出的图像,各自发表他们的发现:

(1)当k=0时,图像为一三象限角平分线;

(2)当k

(3)当k>0时,图像全部夹在由y轴与直线y=x为渐进线所夹锐角区域内且有增有减,也是随k值越小曲线越弯曲。

学生在自己动手作图之前对函数 的图像少有认识,通过方便快捷的几何画板画出直观图像,(少部分未能做出图像的学生观察了其他同学的演示)使学生逐步发现了函数的性质,加深了对这类函数的认识。

接着我进一步问:如何确定当k>0时函数 对不同的k值的单调区间呢?即图像上由减到增的拐点呢?引导学生利用导数或单调性的定义完成理论证明,实现了由探索到问题解决的过程。

三、开展网络环境下数学研究性学习几个注意的问题

1.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进行研究学习,首先要具有计算机知识,网络知识(最起码是基础知识),才能使用各种计算机软件,比如“几何画板”、“Z+Z智能知识平台”、“图形计算器”等。其次必须要有跨学科的知识与能力,如涉及到物理,化学,人文社会等学科各方面知识。

2.教师要充分备课。基于网络的数学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通过网络自主学习的学习模式,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完全放手让学生自行发展,教师应从知识、心理、网络技术等多方面充分备课,选择一个有利于学生自主协作学习的研究课题,帮助和指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多种途径去寻找答案,使学生通过对这个课题的研究,既能学到知识又能学会方法,还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并增强自信。比如在讲双曲线的第二定义时,我首先给学生演示双曲线变化生成的课件,激起学生对这个问题的兴趣,使学生明确“主要研究的问题”、“学习目标”、“主要任务及完成任务的途径”,这样保证学生顺利地进行问题探究。

3.教师要细心的指导。面对开放的、虚幻的、信息量庞大而又存在安全隐患的网络世界,如果没有教师的指导,学生很容易迷失其中,浪费大量的时间,却实现不了初始目标。当教师发现了存在的问题后,可以给出几个相关的站点并引导学生一起进行搜索,使学生的搜索不再漫无边际,从而提高探究的效率。

网络背景下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能有效地化枯燥为有趣,化抽象为具体,化静态为动态,突出重点,化难为易,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充分调动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和思维的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发现学习、协作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能力。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合作、交流、相互指导,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方式、学习习惯的培养,更是对指导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改革的促进。

参考文献

第8篇

语文教学模式网络环境现在的中小学,网络与多媒体已经基本普及。目前,很多学校都在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研究。但就语文教学来说,我们知道,语文教学要教会学生一种生活方式。21世纪是网络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青少年学生处于以高社交化、高信息化、高效率化为特征的现代社会中,网络是最重要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工具。这让我们不得不考虑网络的最佳使用问题。而且,网络的发展已经让我们不得不考虑它对语文教学的影响。从同行们的探索实践以及自己的摸索情况看,我觉得以下几个模式还是比较可行的。

一、独立篇目的研究性学习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是从课内向课外延伸,由课内引出可探究的问题,进而进行研究性的学习。比如,卡夫卡的《变形记》一文,我在教学中是这么处理的:首先由文中善良忠厚而又富有责任感的格里高尔关心着家人,异化为虫形人,最终被亲人抛弃的情节,明确格里高尔的悲剧是令人心酸的,具有丰富的社会内涵,并进而提出基本问题:“小说所揭示的西方现代社会‘现代人的困惑’问题有什么普遍意义?”然后让学生自由交流看法,自由讨论,共同明确研究的方法:采用小组协作方式利用网络资源、图书资源、影音资源,查找资料,自主研究。分组讨论之后,讨论观点汇总后发到论坛,在课堂上主要是进行小组汇报。

这样的模式既符合新课程标准,而且特别受学生的欢迎。但是,这个模式无论对老师还是学生,都有较高的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电脑使用基础,才能制作网页或演示文稿进行汇报,老师要能精辟地从普通的教材中发现可探讨的问题,而且是学生十分感兴趣的话题,既能将作品与时代牵连起来,又能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二、基于网络的作文教学模式

且不说网络可以给学生提供怎样丰富的资源,单就我们写作中的表达欲望以及评价手段来说,我觉得网络就特别适合写作。在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里,人们容易展现真实的自我,这样也容易进行真实的表达。我们知道,写作实际上是一种交流的手段,“人的主体性发展只有在与其内外部世界的积极的互动中才能实现”“网络以其时空上的超越性,构成了一个生态式的学习环境,就像一个韧性的空间结构,为学习者提供了更为自由的开放环境”。在网络里,每个人的角色都是平等的,在平等的氛围中,大家都拥有话语权,平等的话语权促使学生尊重自我,释放自我。

因为网络有及时性的功能,所以特别能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而且,评价手段评价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前是一对多的评价情形,现在是多对多的情况了。每个学生都可以评价其他同学的文章。于是,我建立了一个网络写作平台,分设“研究性学习”“日常作文”“考场作文”“作文指导”“自由写作实践”等栏目,老师可以通过管理者平台直接进行文章与评语的管理,学生可以通过动态评语直接参与评论。另外,网络上还有很多原创文学网站,这些网站都可以发表文章,而且能得到认真的审阅以及及时的评价。

三、课外自由的研究性学习

网络普及之后,我尝试过两种研究性学习辅导模式,一是利用日常的教学时间,如在开学初布置学生自主选择课题,然后利用自习课的时间进行相应的指导,学期末收集研究性学习成果,并进行评价。二是利用寒暑假时间布置研究性学习任务,开学初收回论文。大部分老师一定都认为第二个方案比较可行,因为这样比较不会占用日常的学习时间。但我尝试过后发现,没有老师指导的研究性学习往往会浮于表面,而且,学生一放假,心比较野,难于静下心来进行认真研究。往往是到假期的最后一个星期才来考虑如何向老师交差的问题。这样,开学后收上来的论文质量特别差。更严重的是,我发现一些学生为了应付作业,还养成了抄袭的坏毛病。倒是第一个方案实施的结果比较喜人。因为学生的研究过程一直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老师也起到了监督作用。

当然,这些研究性学习活动都不影响正常的教学计划,比较自觉的学生能通过网络查寻资料,利用电子图书馆阅读相关书籍,能通过网络与同小组的同学交流,从而得到真正的锻炼和提高。形成论文或其他形式成果的学生,收获就更大了,他们不仅培养了一定的信息素养,而且也提高了团队协作精神以及选择材料,提炼观点,系统写作的能力。我们不能对每次的活动提出过高的要求,不可能让所有学生都达到预定的目标。但是,我想大部分学生能有一次不同程度的提高就很好了,就可以说明这些活动是成功的。

四、综合性学习模式

我在开学初尝试进行一次综合性学习模式的研究,以教材为范本。教材中有一个《兰亭序》综合性学习单元。我在开学之初布置学生先学习课文,《兰亭集序》本身就是自读课文,学习起来难度不大。然后分三个星期,每个星期布置一个学习任务。在布置学生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的同时,我自己则着手进行综合性学习网站的建设。

第9篇

分段学分制,是借助于学分制的教育管理制度,与艺术教育的阶段性学习结合的一种教育模式。这种源于美国,盛行于西方国家的教育体系,既有学年制的教育模式,又有学分制的系统特征。它既保留了学年制计划性强,专业分类严谨完整的特性,又吸收了学分制选修课程广泛等长处。

根据艺术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在摄影专业分段学分制实施过程中,以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强化专业学习的指向性为教学定位。在大学的一、二年级按照专业大类设置课程,以基础教育为主,实行学年制的教育管理,保留原有的班级制,学生的学习情况相对稳定。三、四年级则以专业方向设置课程,以专业教育为主,学生可以在不同的专业方向里(前提是教学单位在摄影学科下面设立一定的专业方向)自选个人喜欢的专业内容。

老师下讲台,学生进书馆

“互动性、启发式”教学模式

教学方式的改变会为分段学分制整个体系的实施带来重要的影响。清楚地界定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整个教学的架构,合理地将“互动性、启发式”教学方式贯穿于专业教学活动中。

研究性教学模式

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思考,研究性学习是分段学分制实施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重要因素。研究性学习的实质,就是要改变传统的教与学的方法;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体验,教师不再作为知识传授的唯一权威,将预先组织的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而是与学生共同进入研究知识的过程,并作为指导教师,适时地对学生进行专业学习等方面的指导,培养学生自律与自我负责精神,帮助学生正确处理、解决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当然,这不仅体现出教学方式方法的变化,更需要教师思想观念的转变,需要适时建立新的教育教学机制(本科生导师制)。

整合知识改教材,课业评鉴促教学

修订教学计划

根据摄影专业教学的特殊要求和分段学分制教学体系的特点,以及学生就业的工作走向,对原有的摄影专业教学计划进行重新调整和修订,整合一些知识结构趋同的教学内容,增加应用性更强的专业知识课程,加大专业课的学时比重。开设第二课堂。邀请国内外学者和教授进行学术讲座。从一定程度上解决学生除专业知识以外的学业需求,为他们的成长打下很好的基础,同时丰富分段学分制教育体系的教学内涵。

课程作业的全面评鉴

第10篇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数学教学的任务已转变为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每个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课堂教学从传统的集中于数学的内容方面,转变到数学的过程方面,其核心是给学生提供机会、创造机会,通过“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解释、应用——拓展”的教学模式,体现研究性学习的思想,让每个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都参与数学,亲自体验数学的生存和发展过程,创设自主参与、探索发现、合作交流的教学情境,最大限度地组织学生亲历数学探究的过程,在动手、动口、动脑和“做中学”、“用中学”的协作参与中,发展他们的个性和能力,为实现创新研究提供更多的机会。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杨振宁博士在总结科学家成功之道时说:“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可见,兴趣是创造思维活动成功的先导。一个人的创造性成果,无一不是在对所研究的问题产生浓厚兴趣的情况下所取得的。所以,教师在教学时,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创设情景,着力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用妙趣横生的数学问题吸引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创造。

数学知识有着严密的逻辑性与高度的抽象性,许多抽象的数学知识都是基于一定的情境而构建与发展的,这点在新教材得到充分体现。如:丰富的图形世界,有趣的七巧板,教育储蓄,打折销售……等等数学问题的学习使数学基础知识都镶嵌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使数学知识注入了生动的生活气息,从而赋予了生动、丰富的意义,使学生对自然界与社会中的自然现象有好奇心、感到真实、新奇、有趣。从而激发学生思维,使他们带着浓厚兴趣并愉快地学习;例如在讲授《有理数的乘方》一课时,我拿了一张纸进入课堂说“这张纸厚约0.1毫米,现在对折3次厚度不足1毫米,如果要对折30次,请同学们估计一下厚度为多少?”学生纷纷做出估计,有的说30毫米,有的说60毫米,胆子大一点的说10米。我说“经过计算,这厚度将超过10座珠穆朗玛峰叠起来的高度。”同学们都惊讶不已,纷纷要求教会他们计算方法。全班同学兴趣盎然,课堂气氛和谐,教学效果良好。

二、在建构数学模型,提出数学问题中体现研究性学习思想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教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旧的问题,都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因此,教学时要鼓励学生经过深思熟虑后大胆提出问题,大胆猜想与假设,踊跃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观点,标新立异,培养求异思维与创新精神。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分学段目标发展性领域中要求:学生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可见,学生学习数学,就应当从小培养从生活、生产实际中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带着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去理解、去构建、走进数学活动。例如在进行《一元一次方程——能追上小明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七年级上册P173)一课的“议一议”教学时,根据事实学生提出五个问题:(1)通讯员与二班同时出发多长时间能追上一班;(2)二班出发时,通讯员从一班多长时间返回二班;(3)通讯员与二班同时出发往返与两个班级,到二班追上一班时,通讯员共行了多少路程;(4)通讯员与二班同时出发,追上一班后,立即返回到二班,需要多长时间;(5)通讯员与二班同时出发往返与两个班级,到二班追上一班时,通讯员在两班之间共行几个来回?一节课学生用了十分钟解决例题,二十五分钟为一个事实提出了五个问题。从应试角度这种做法不合算,从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的角度看,这节课的价值是无可估量的。这种做法体现了研究性学习思想和新教学理念“宁可少学一点知识,也要把创新凸现出来”。

三、解决数学问题时,体现研究性学习思想

解决数学问题时,一方面,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空间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要让每个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都有自己对问题的理解,使他们体验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他们思维的深刻性和独创性。另一方面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分组开展讨论、交流,然后由各小组代表进行汇报。这样由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学生获取教科书中未能表达的知识层面。在交流的过程中,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善于尝试评价不同解题策略之间的差异,去反思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批判性,发展他们创新精神。解决问题中的交流与合作不能流于形式。交流前要有明确的目标,讨论的问题要有思维的价值。另外,合作探索不能代替学生的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必须以学生的独立探究为基础。当学生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教师要科学地引导,可以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也可联系生活、生产实际加以引导,千万不能教师代替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这样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才能体现研究性学习,才能成为数学课堂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

四、在应用和拓展数学问题中体现研究性学习思想

解决数学问题后,学生已掌握了获取新知的方法,但重要的一点是如何让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实际中的问题,让数学走进生活的现实中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综合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应用数学不是单纯地做练习题,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走向社会,搜集和整理有关信息。并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拓展数学问题,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又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索意识、发现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

研究性学习走进数学课堂是时代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在实践中会存在不足,学生并非每次都能按照教学计划做出完美的表现,我们只有用放大镜看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的亮点,用望远镜看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的不足。才能实现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创新人才的目标。

第11篇

一、 整合英语课外活动内容,丰富英语综合实践课

1. 大型活动常态化、课程化

我校每年都举行很多大型的英语主题活动,如英语夏(冬)令营、英文歌曲比赛、英语演讲比赛等,这些活动都可以纳入中学英语综合实践课的内容,我们把英语角,英语化妆晚会,演讲比赛等内容细化成课堂模式,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设计,把它变成常态的可在课堂上进行的内容,成为英语综合实践课的最佳教材。

2. 利用节日,优选活动素材

西方节日已悄然传入中国,如情人节、愚人节、母亲节、圣诞节等越来越受中国学生的青睐,为我国中学生喜闻乐见且喜欢参与,我们可以因势利导,适当安排一些节目,让之成为中学英语综合实践课的主要内容。如在圣诞节时,我们可以开展“中国式圣诞”、圣诞节在中国等活动,还可以开展圣诞树设计、吃圣诞大餐、唱圣诞颂歌、扮圣诞老人等各种活动,让学生利用西方的节日来开展英语会话,提高学生的语言听说能力,达到综合实践的目的。

3. 开展志愿者服务

学生英语综合实践课的开展,必须依托学生的兴趣驱动,我们可以借鉴各行各业志愿者的模式,让学生走出校门,参加真正意义的实战交流活动,比如组织学生参加市里的一些涉外活动,带外宾旅游团或参与大型文体活动等,我们可以以中学生志愿者的形式,为他们提供向导和翻译等服务。我们学校曾组织有兴趣的学生,成立英语志愿者协会,一有机会就让他们去参加活动。有些原来英语口语比较差的学生,经过多次的锻练之后,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

二、 开展英语学科研究性学习活动,拓展英语综合实践的课程空间

1. 英语学科研究性学习要课程化、规范化

现阶段我国英语教学重课堂教学而轻实践环节,因而在英语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研究方面做得较少,更不要说规范化了。实践证明,具有全方位开放式教学的研究性学习对提高中学生学习兴趣和英语听说能力都十分有效。我们在进行英语课程设置时,充分考虑到有关课题的设置,把中学英语课题研究列入教学计划,设置课程,写好教案,并归纳建档,做到有计划,规范化。

2. 设立英语学科研究性课题库

可以集学科组教师的智慧,收集适合本校实际的英语研究性课题和相关的课题资料,建立英语综合实践课题库,也可以将历届学生的研究资料成果收集建库,形成档案材料。做到让所有学生有英语类的研究性课题可选,并从选题、研究到结题都能找到相关资料,为学生进行英语研究性学习提供一站式服务。

3. 以课题为指引,让学生全员参与、全程训练

学生确立课题后,必然会以此为中心开展研究,比如要提高内宿生在宿舍的英语使用率,我们就开设了“宿舍群体中英语口语的使用”为课题,学生在研究过程中会自觉不自觉地运用英语,并作记录和比较,经常性的英语会话,自然就增加了学生英语口语的兴趣并提高了英语听说水平。在研究性学习小组里,我们又开设“地方口语对英语口语的影响之比较”,这些课题学生特别感兴趣,这对于学生的发音练习比起单纯的课堂教学,效果好很多。

三、 开设中学英语综合实践课程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 以听说能力为主

英语综合实践课强调的是实践和应用,旨在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因而不能简单地把它变成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不能简单地布置一些相对开放的作业,而应该以说听为主。我们可以改良英语的早读和晚读,把学生读、背、默写变为自由式对话,根据教学内容运用实物、图片、简笔画、教具等巧设情景,让学生自由对话,或以游戏的形式,利用角色扮演,模拟生活进行语言实践等,这样就能够有效地提高早晚读的效率和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2. 创设开放式情景,贴近生活,接近实战

课堂上的听说训练过于简单且带有局限性,无法让学生养成平时生活中用英语进行会话的习惯,因而我们就需要利用综合实践课,尽量创造一些接近实战的情景来训练学生用英语交际,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

3. 要切实保护好学生的兴趣

第12篇

摘 要 新一轮的中学课程改革正在火热进行中,为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中学体育教师应当尽快完成自身角色的转变过程。因为在一定程度上,体育教师能够及时准确地完成角色的适应与转换决定着中学体育教学改革能够顺利进行。为此,笔者总结了新课程背景下对中学体育教师角色适应的挑战,并为当今中学体育教师的角色转换指明了一定方向。

关键词 素质教育 中学体育教师 角色转变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精神文明的快速发展,在全社会普遍推行素质教育,教育工作重心和目标发生改变,教育工作者不再单纯的教授给学生课本知识与技能,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健全学生的心理,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教师要重点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精神,教导学生在课堂情境中学习知识和技能、学会交流与合作。为了适应这一新的改变,中学体育教学也必须进行革新,不断改善教学观念、教学模式、教学体制。

在这种新背景下,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广泛推进,中学体育老师的角色行为也渐渐改变,教师不再只做体育课程的实施者,而是要转变为课程研究的推进者与开拓者。在素质教育理念的传播下,体育教师不仅要保持知识与技能的专业化,更要不断汲取新的知识与理念,深入反思,创新思维,不断探索新的实践,做新课程的开发者。

一、中学体育教师从知识与技能的教授者转变成学习者

在以往的中学体育课堂中,体育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其主要任务与教学目标就是向学生讲解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然而,在素质教育下,我们更加关注的是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对学生的要求不再是只要理解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方面的理论知识,而是要更加深入的研究与分析知识的实践性与社会性、关注理论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育教师应当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面,汲取各种新的专业知识,拓宽思维、创新思想,改进教育理念,掌握研究性学习的流程与要求,不断充实并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良好的驾驭课堂教学,与学生共同学习进步,做新知识的学习者。

二、中学体育教师从教学的主宰者转变成组织者

素质教育理念下的研究性学习注重开放性和实践性,强调培养学生的实用技能。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而要变为学生活动的组织者。教学要突破时间地点的限制,不再把学生禁锢在教室或运动室中,要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积极参与体育活动,走出教师的视线。

体育活动的良好开展离不开教师正确的组织管理。教师要从宏观方面做好小组的监督与调动工作,完善自身外部制度管理。从具体的实施上来说,教师在每次活动中都要求小组成员记录好此次的活动内容、活动进程、活动中产生的问题及其解决情况等,并认真核实真实性。对于学生所做的活动记录,可根据实际情况不定期的进行抽查,研究记录数据,知道学生的活动进展,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不足并加以指导弥补。也可以定期开展学生交流,举行座谈会,让学生理解其他同学的活动情况,取长补短,不断进步。

三、中学体育教师从单科教学者转变成各学科的互助者

传统的中学校园中,体育教师与其他学科的教师很少有业务上的交流与协作。在中学新课标下,体育学科不再是独立的整体。素质教育要求锻炼学生的研究型学习能力,要让学生具备多重思维与多种能力,让学生懂得综合运用各种手段解决学习问题,主动迎接困难与挑战,开放地接受新思想。因此,体育教师要成为一名协作者,学会欣赏其他教师,加强与其他学科教师的交流与协作,团结互助为学生服务。在彼此的团结合作中,要懂得取长补短,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愉悦的气氛中完成合作,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学子。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肯定和鼓励学生的一切进步表现,用爱去感化学生,培养学生的运动热情。

四、中学体育教师要从旁观者转变成课堂的参与者

在体育课堂上,教师必须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及时帮助学生解决疑难,与学生共同参与完成探究式学习过程。

第一,抓住时机、主动参与。在教学活动中出现以下问题时,教师应当及时参与:学生不能独立完成选题;学生选题不当、偏离教学主题;学生无法及时找寻相关研究资料;学生在课题的研究进程中态度马虎、不加重视;小组成员工作分配不当;研究过程中计划不详;出现问题无法及时解决,研究进程停滞不前……

第二,掌握好度、信任学生。对于学生不同的研究课题,不同的小组成员,教师要把握好参与的度,相信学生的实力。

总而言之,教师要由教学活动的主导者转变为参与者和指导者。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权,尽量满足他们的意愿,及时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适当引导学生自主地完成研究性学习任务。

五、中学体育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探究者

体育教师的教学不再知识讲解知识,还要逐步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在实施的过程中,要不断探究教学手段,研究如何才能做到高效的课堂教学。总之,体育教师要不断研究怎样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意识与分析能力。而且,体育教师应当细心观察学生的特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别,合理分配各个小组成员,引导小组成员根据自身能力确定恰当的活动主题。要不断研究小组选定的课题,找寻其中的难点,鼓励学生主动尝试,运用多种方式解决疑难,克服困难。根据实际情况,告知学生合理利用机会进行课题研究,节约时间;倡导学生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不受影响的前提下顺利开展小组课题的研究。

总而言之,新课程中对师生都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强调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增强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提升学生的学习方式。因此,中学体育教师在课堂中的地位与作用也发生改变和动摇,体育教师必须转变角色,不再只做课堂知识的教授者和传播者,要积极创新,不断与时俱进,努力转变为新知识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学生学习知识的协作者和指导者,做新课程内容的开拓者和研究者。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