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国际学校调研报告

国际学校调研报告

时间:2022-06-26 20:06:2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国际学校调研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国际学校调研报告

第1篇

企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一 一、活动目的及意义

本次活动的目的是调查了解企业用人标准,最真实的掌握企业招聘大学生时的要求,并及时反馈给学校,以缩短高等教育对社会的滞后,并希望此次调查结果能作为大学生在校间学习的参考,同时对毕业生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

二、活动实践方法

2017年7月11日至2017年7月17日,我们实践小分队一行5人通过走访郑州市知名企业,各大人才市场,和网络问卷三种方式开展此次调查活动,共发放12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50份,部分企业名单如下:

三全食品厂,河南普尔泰药业有限公司,河南博奥基因芯片有限公司,河南百草元兽药有限公司,郑州上好佳食品工业有限公司,郑州海嘉食品有限公司,河南邦得化工有限公司,旺旺集团郑州分公司,乐百氏(郑州)食品饮料有限公司,郑州思念食品有限公司等。

三、调查结果分析

(1)、在调查到最看重毕业生的什么品质的问题时,调查结果如下图:

综上图表所示:在品质方面,企业最看重的品质排在前三位的是:敬业,责任心,吃苦耐劳,然后依次是团队合作精神,诚实,稳重扎实。很多企业都表示,相对于大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专业知识,企业更看个人的品质修养,有很多企业都不愿意招聘应届毕业生,就是因为应届毕业生对企业不负责任,不愿意从基层干起,不肯吃苦,频繁跳槽,所以,大学生在校期间除了认真学习自己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外,还应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有意识培养自己的这些能力,老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应向学生多灌输这方面的思想,营造这样的氛围,使同学们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一个有责任心、脚踏实地的人。

(2)、在调查到目前专业毕业生在实际岗位中突出的问题有:的问题时,结果如图:

说明:在其他一栏中,很多企业都反映大学生心态浮躁,不务实。

综上图表所示:在硬件方面,专业毕业生在实际岗位中突出的问题排在前三位是:实践能力薄弱占39%,所学专业知识与实际的工作需要脱节占23%,技术知识不扎实和面窄分别占12%和11%,很多企业反映有的同学来单位实习,不认真、玩手机、发短信,有的甚至为了应付学校要求盖个章就算完事了,所以在校学生要把握每次参加实践的机会,尤其是学校提供的专业实习,毕竟这样的实习太难得了,在校生同时要关注社会,拓展眼界,学校的课本知识和实际是有一定差距的,在实践的同时,要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

(3)、在调查到对所持各种证书数量的看法如何:的问题时,大部分企业表示,只要有几个核心证书就可以,能力是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证书的数量多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有的企业甚至表示证书多并不是好事,这说明学生对自己没有明确的定位。

(4)、在调查到对专业的看法:问题时,调查结果如图所示: 从上图可以明显的看出,能力是等于高于专业知识的,大学生在校掌握的专业知识和实际的生产操作都存在一定的偏差,只有实际动手操作才能将理论与实际联合起来,而这一过程有长有短,质量有高有低,这就需要能力,一种适应的能力,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的能力,一种学习的能力,一种创新再发现的能力,专业知识在这里也很重要,不能被忽视,尤其对专业技术人员,但对于营销人员,这方面的要求可以弱一点。

四、企业对大学生的综合评价

通过通过交流和问卷的形式,我们将企业对大学生提出的普遍存在缺点和不足筛选汇总如下(优点这里不给出了):

1、 实践能力薄弱,工作能力差

2、 普遍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心浮气躁

3、 不务实,不愿意接受基层锻炼,眼高手低,好高骛远。

4、 自身定位不准确,职业发展方向不明确,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大学生就业质量,出现频繁跳槽,从而责任心流失。

五、思考与建议

在调查的过程中,许多企业很真诚的给学校和在校学生提出了宝贵的意见,我们把共性的建议总结如下:

1、 明确自身定位,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我们调查的企业表示,目前大学生普遍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没有明确自己的目标,从而就没有为目标而积极的准备活动,因此企业希望大学生要有目标,有计划,有行动,踏踏实实努力,一定有好结果。我们在这里给出职业规划的四步走,供大家参考。

第一步是职业探索即了解自己的兴趣,性格,能力和价值观,看自己喜欢和适合什么类型的工作。第二步是外部世界,即了解各种职业所需要的学历,自己的专业适合什么样的职业,发展前景如何等等。第三步是决策,即综合考察各方面对信息,确立适合自己的目。,第四步是行动,一切的选择都是为了行动,要做行动的巨人,只有行动才会有结果。

企业建议,学校进行这方面的培训从而引导学生,使其适合企业要求,使应社会发展。

2、 端正心态,以务实的态度对待工作

很多大学生自身以为怀才不遇,眼高手低,好高骛远,工作表现的浮躁,不务实,投机取巧,任何成功都是点滴积累的结果,我们要从基层做起,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只要坚持,肯定会有成就的。

3、 提高实践能力,不断积累经验。

企业总反应学生的实践能力差,所学知识与实践脱节,希望学校多组织些与专业知识的实践活动,并经常与企业联系,及时了解该行业发展动向,及时调整专业设置,课程结果和内容,保持让我们的教育体系不落伍。而学生要抓住实践机会,所跟师傅和老师学习经验,同时自己也要课外多扩充相关专业知识,扩大眼界。

4、提高综合能力,挖掘自己潜力。

企业提到的自身能力包括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工作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就是要求我们要有较强的求知欲望和进取心,有不断完善自己的欲望,只有这样人才能不断进步。

5、注意心态的培养。

大学生容易出现的心态问题是浮躁,不稳定;对待就业心态不正确;实际工作中,爱面子,放不下身段做事等。

六 、总结:

此次社会实践我们基本完成了任务,实现了预期的目标。以上的这些信息,是我们一点一点的积极探索出来的。由于我们能力有限,表格的制作及分析方法上可能会存在一些问题,所以只能作为一种参考。队员每天都做的很认真,也很辛苦,这是我们这几天共同努力的结果,也非常感谢那些积极支持我们的公司,给了我们这么多建议,也同时感谢让我们吃闭门羹的企业,他让我们懂得,人生是有坎坷的,我们要以正确乐观的心态面对,希望这次的调查结果会给队员或在校学生一定的启示及指导,尽我们的一点微薄之力。愿大家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能够有所追求,有所发展。

企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二 第一部分调查背景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加深,以及中国经济的发展,市场营销这一专业也日趋热门。在全国范围内,几乎每一所高校均开设了这一专业;这种快速增长导致了行内就业时竞争激烈,一次就业难度增加。同时,对于用人单位来说,市场营销专业的毕能否胜任日常有关营销工作,具备一定职业素质呢?学校的培养方案,是不是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呢?带着以上的问题,我们工商管理系对用人单位进行了市场营销专业人才需求调查,为接下来要进行的市场营销课程改革做好铺垫。

第二部分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的主要内容分为三部分:

1、企业背景信息

2、企业人才资源现状

3、请企业对调查项目选项作选择

第三部分调查说明

1、调查总体

调查总体界定为我校09级学生能调查到的所有的有进出口业务的企业。鉴于市场营销学生的毕业去向未必和专业完全对口的问题,我们也调查了部分没有进出口业务的企业。

2、调查实施

采用结构式问卷进行送发。问卷由封闭式和开放式题目构成。对于其中两个需要排序的题目,我们采取了赋分统计的方法得出最高分和最低分再排序。调查从2017年2月1日开始,至2017年3月8日结束。

3、问卷回收

本次调查统计共回收有效问卷427份,个别问卷存在某个别题空答的情况,我们统计时对空答的题目不算入统计。

第四部分调查结果

1、企业背景信息

1、1企业业务领域集中在商业和IT业,服务行业所占比例大

所调查的企业中,181(44%)家企业属于商业领域,108(25%)家企业属于IT业,其他领域占了25%。金融、证券、保险业、外贸业、农业、旅游业6项一共占了16%。

在收回的问卷中,171家企业属于服务业(43%),其次是制造业68家(17%),贸易62家(16%),其他60(15%)家,流通业25家(6%),物流业5家(1%)。调查现显示,服务业以绝对优势位居第一。

1、2企业性质方面民企和个体占绝大部分,绝大多数企业人数在500人以下。

所调查的问卷中,有171(47%)家企业属于民企,135(37%)家企业属于个体。国企12%,三资4%。从大环境来看,在这个多种企业性质共存的社会里,民企和个体的数量正在呈上升趋势。另一方面,考虑到我们学生是高职毕业生,很多大型企业和外资企业单凭我们学生不一定能联系上相关人员进行调查。学生目前实习所在的企业,也以民企和个体为主。

2、企业人才资源状况

2、1本科及本科以下学历人才为主

所调查企业人员的学历中,本科及本科以下学历人员占80%。其中本科346人,专科357人,总数相差不大,高中相对较少,有255人,专科学历的人是最多的。硕士、博士、博士后总共占20%,其中硕士116人,博士66人,博士后50人。由此可见,企业所需人才中,绝大多数都是本科或者专科人才。

2、2企业对市场营销毕业生看法不一,但大多数企业反映毕业生仅有书面知识

在肯定毕业生的企业中,有14%的企业认为市场营销毕业生能够胜任较高级的工作,表现出专业的水平;12%的企业认为高职高专的毕业生工作能力比本科的毕业生实际能力更强。

企业认为市场营销毕业生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毕业生仅有书面知识,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2、3约六成企业认可市场营销毕业生各种资格认证。

调查显示,59%的企业认可各种资格证书的。其中39%的企业认为各种资格认证能够帮助他们培养和选择相关层次的人才。也有14%的企业认为各种认证名不副实,没有反映出相应的专业能力。

通过上述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需求调查的总结,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从企业背景信息分析市场风向标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可以把握经济发展的趋势,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出最具潜力的就业领域,如服务行业中的中低端,商业、IT业这些领域涉及范围广,人才需求量大,是就业机会最大的领域,这是市场自身发展规律和供求关系的客观反映。根据市场营销人才需求的调查结果表明:大量的企业急需一线的既掌握相关市场营销知识又具备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广大高职毕业生应及时分析,把握这种趋势,更好地调整就业取向,实现顺利就业。

2、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脱节,必须进行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的改革

从调查结果来看,大量企业急需一线市场营销人才,而正真能胜任相关岗位工作的毕业生数量不多。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高,在校期间实践量不够,知识结构不合理。专业调整要着眼于社会需求,要避免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的脱节。要继续加强外语,国际业务方面内容的课程教学。其次,从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上得到充分的改革。在教学内容上,要摒弃陈旧的教学内容,注意知识的更新;要改变过去只重知识传授的做法,把传授学习知识,运用知识及探索和检验知识的方法相结合,并在课程内容中融入有关创造知识的教育;在教学方法与手段上,则是要改变过去的被动灌输方法,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潜能,重点加强对于进行创造性活动有关的方法,能力,品格的教育;要努力改变学生忽视基础理论学习的倾向,提高学生学习基础理论课的兴趣。

对于基础性和专业基础性课程,在遵照教育部规定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结合我院对专业的2+1培养方案,大部分课程应集中在大一和大二传授。而英语的教学需要在各个环节不断加强,保证每个学期均有英语教学,其中重点在贸易英语会话及英语谈判的教学,一些专业课。

最关键的一点是学生必须要有更多的实践机会。为满足社会对市场营销人才的实践操作技能的要求,应积极增加专业实践教学的投入和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通过设立与之相契合的特定场景或案例的方式,创造与实际情况相符合的环境,做到对症下药,增加学生在特定环境下的应变能力与操作能力,同时还可印证和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基本操作技能训练。

3、进行专业的职业证书培训

很多企业表示更加看重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综合能力,不太看重学生手中的各种资格证书。但近六成企业还是认可学生的资格认证证书的。我们要做的关键是要提高资格认证的含金量,使职业资格证书能够代表学生真正的能力和实际水平。

目前社会上各种资格认知机构名目繁多,鱼龙混杂,证书和实际能力不成正比,这些现象使一些企业对资格认证的含金量持怀疑态度。学校应该推荐学生参加权威机构或部门的认证考试,同时做好相关的培训辅导工作,使学生真的能学有所用,学以致用。

2017企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范文相关文章:

1.计算机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2.会计类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3.2017企业调研报告范文

4.工业基地对高校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5.会计专业人才需求市场调研报告

6.关于服装行业人才需求及培养情况的调研报告

7.服装行业人才需求及培养情况调研报告

8.2017年最新企业调研报告范文

第2篇

努力建设特色鲜明的多科性研究教学型大学

我们结合高校特点和本校实际,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努力实现“党员干部受教育、学校发展上水平、师生员工得实惠”,圆满完成了试点任务,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一、紧扣高校功能,深化思想认识,努力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推进学校科学发展的自觉行动

高校的任务就是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活动开展以来,我们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中央和省委确定的指导思想、主要原则和目标要求,全面动员,广泛宣传,在全校形成了三个高度一致的共识:

第一个共识是:高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具有特殊意义。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主要阵地,更肩负着培养党的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使命,高校党委必须用先进的理论成果来培养和武装大学生,为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实践和发展科学发展观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个共识是:高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紧紧地围绕“全面提高育人质量,办人民满意的大学”这一鲜明主题。扩招以来,高校的办学质量、学生就业等已成为党和政府高度关注的重大问题,也是人民群众高度关心的热点问题。高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取得实效,就必须认真研究、正面回答“办什么样的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重大问题。

第三个共识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我校自身发展的现实需要。过去50年,我校取得了可喜的办学成绩。尤其是从石油行业划转四川省后,我校实现了由部属院校向省属院校、由单一学科向多学科、由学院升格为大学的三大转变,如何练好内功、走好下一个50年,是本届党委必须解决的问题,这就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清校情、形成共识、科学谋划。

二、突出实践特色,创新活动形式,努力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提升学校发展能力的现实载体

活动中,我们以三大共识为基础,在严格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规定动作精心开展工作的同时,积极探索、大胆创新,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作法,确保活动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1.以重视“三个群体”、注意“三个结合”来突出活动重点。教师干部、学生、党外知识分子是高校的三个重要群体。根据不同群体的特点,我校在活动中始终注意突出“三个结合”:(1)与科学发展观进课堂、进教材、进大学生头脑结合起来;(2)与研究、发展、丰富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3)与调动党外知识分子积极性结合起来。

2.以党员干部宣讲科学发展观来确保理论学习的深度、广度和实效。我们开展了“人人宣讲科学发展观”专题活动,每个处级以上党员干部结合分管工作向教职工或学生群体宣讲科学发展观,以讲促学,学以致用,确保了活动效果。活动期间,我校处级以上党员干部宣讲科学发展观达150余场次,听众达8881人次。

3.以党员干部撰写调研报告来促进问题的查找和解决。活动中,每位校领导确定一个调研题目,带头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形成了7份、共计10万多字的调研报告;每个处级以上党员干部结合个人职责深入群众开展调研,撰写出131份、共计55万字的调研报告和案例分析报告。

4.以书面回答本单位和学校两个层面的“三个转变”和“三个优先”促进解放思想大讨论。我们把解放思想大讨论贯穿活动始终,每个党支部组织党员深入查找本单位和学校层面不符合不适应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和突出问题,每个单位书面回答影响、制约本单位和学校层面科学发展的“三个转变”“三个优先”问题。通过这一形式,全校共查找出两个层面的问题331个,其中学校层面的问题有9大类126个。

三、解决突出问题,理清发展思路,努力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谋划学校发展蓝图的根本保障

活动中,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当前,我校正处在前后两个50年的历史交汇点上,处在发展方式的转变期,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成为当务之急;处在办学结构的调整期,统筹兼顾、多学科协调发展成为现实要求;处在深化改革的攻坚期,突破制度机制的瓶颈制约已经迫在眉睫;处在开放水平的提升期,拓宽国际视野、以合作交流加速提升竞争力势在必行。我们还清醒地意识到,突出影响我校“二次创业”步伐、严重制约学校研究教学型大学建设速度的问题主要有:一是行业意识太浓,易安于现状;二是自我优越感强,危机意识不够;三是全局意识不足,学科发展不和谐。

根据这些判断,我们进行了多次封闭式专题学习研讨,客观分析、深入研究了学校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思路:

1.科学确定学校定位,合理制定发展目标。我校要科学发展,必须遵循教育规律求发展,必须围绕四川“两个加快”大局求发展,必须着眼于满足师生员工新期待求发展,必须立足于构建和谐校园求发展。因此,活动中,我们明确提出了“力争在2020年以前,将学校建设成为以石油天然气为特色和优势、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研究教学型大学”远景定位和“2010年实现本科以上专业成都校区一地办学”的近期目标,鼓舞了全校人心,振奋了师生精神。

2.大力加强学科建设,促进学科和谐发展。学科建设是高校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根本着力点。根据我校学科建设的现状和石油资源紧缺问题日益突出的情况,我们深入研究了保持优势学科更优、支持其它学科成为优势学科、建立新的学科增长点等的政策措施,决定及时成立新能源研究所,有效整合油气储运学科,积极构建以石工、机电、化工等优势学科为核心的配套学科群,全力发展化工、机电等新的优势学科增长点。

第3篇

【关键词】高职 国贸实训 不足 完善 提高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省级课题《基于“高端技能型人才”要求的高职国贸专业校内实训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编号:JXJG-12-35-8)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8-0015-02

根据教职成[2011]12号文件意见:“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以此为依据,我们认为目前高职国贸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面向中小型企业,培养知识够用,外语表达能力强,综合素质好,能直接从事外贸行业第一线岗位群等工作,具备职业生涯发展基础和可持续发展力的内外兼修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依据目前实际情况,国贸校内实训是高职培养高端技能型国贸人才的主要途径之一。

同时,在对位于九江出口加工区(国家级出口加工区)的校企合作单位进行调研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企业管理层特别强调外贸人员的口语能力、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和员工忠诚度。对比目前我院国贸实训教学现状,我们发现这些能力的培养往往是我们在实训教学过程中所容易忽视的地方。为此,我们在国贸实训体系完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一、高职国贸校内实训现状与不足

1.现状。随着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目标的确立和强调,国际贸易专业或相关专业的仿真模拟实训已经成为各个院校提高外贸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据此,建立从各单项模拟实训到综合仿真实训这样一种“渐进式”实训教学模式已成为绝大部分高职院校的现实选择,以笔者所在院校――江西财经职业学院为例,国贸专业实训分为四个阶段: (1)国际贸易感知;(2)国贸单证操作实训;(3)国际贸易磋商实训(函电);(4)国际贸易仿真综合实训。

2.不足。这种“渐进式”实训教学模式的好处在于能使学生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全面、系统、规范地掌握各个业务环节的主要操作技能,使学生切身体会到商品进出易的全过程,初步达到了培养和锻炼其在国际商务环境中的分析、组织以及业务管理的能力。不足之处在于它只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出口操作能力、学生对整体外贸流程的掌握,忽视学生的个性需求(仿真产品的选择)、进口操作能力、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作用不明显。因此,这种“渐进式”国贸校内实训教学模式难以符合培养高端国贸技能型专门人才的要求,需要加以完善、提高。

二、高职国贸校内实训教学提高与完善的途径

1.实训教学体系设计思路

1)国贸认知实训。该实训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专业属性,未来相关就业方向,指导学生规划自己的大学学生生活。采取的形式有企业参观、讲座(校友、专业教师和企业专家)等形式。为避免学生企业参观走马观花、流于形式,我们在组织学生参观九江出口加工区合作企业的过程中,要求专业人员专门随同讲解,介绍企业各岗位功能、产品特点和生产流程等。通过接触真实的工作环境,使学生对将来工作产生美好愿景,产生强烈的学习动力。讲座分为职业规划讲座和大学学习生活规划讲座,职业规划讲座可以邀请企业专家和近年毕业的优秀校友来讲;大学学习生活规划讲座由本专业在校优秀大学进行,他们的现身说法更具有说服力,起到先锋模仿带头作用。

2)商务口语实训。国际贸易中口语和听力的作用毋需多言,该实训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口语和听力能力,为学生提高口语和听力能力提供指导,实训地点设在听力实训室和口语实训室。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听力素材不易过难,以免打消学生的积极性;口语可以采取分组主题讨论和主题演讲的形式。

3)国贸单证操作实训。该实训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国际贸易整个操作流程,提高学生外贸函电写作、外贸单证制作能力。实训采取一票到底的案例实训方法,从头至尾就是一套实际发生的业务案例,再也没有第二个可能产生误解的案例插入。每一个知识点、每一步业务环节、每一份单证、每一组业务数据,均由这一套案例进行证明和解释。实训所采用的案例为位于九江出口加工区的校企合作企业实际进出口案例,所使用的材料全部为真实材料,目的是使实训最大限度贴近实际。

4)实训地点设在机房,所利用的软件为外贸单证操作软件。教师利用外贸单证软件上传案例背景,学生利用教师为其设置的个人帐户登陆操作系统,下载试题及模板,答题并提交实训结果。

产品市场调研实训。熟悉产品是外贸岗位的基本要求,国际贸易流程追根溯源是从产品市场调研开始的。该实训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全面掌握国贸流程,关注学生的产品个性需求,掌握市场调研报告的写法,更好更快地适应外贸岗位。在了解产品调研报告写法后,学生分组选择自己所感兴趣的产品,在利用互联网等其他手段了解产品属性、产品周期、产品市场状况、产品市场展望后,汇报并提交调研结果(市场调研计划,报告,PPT)等。学生在毕业后,可以有意识地寻找与调研产品相关的外贸工作岗位,从而实现与岗位的无缝对接。

5)国际贸易仿真操作实训。本实训目的是使学生熟悉外贸实务的具体操作流程,增强感性认识,并可从中进一步了解、巩固与深化已经学过的理论和方法,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该实训利用SimTrade外贸实习平台让学生在网上进行模拟实习,进行国际贸易各项业务操作。学生在网上进行国际货物买卖实物的具体操作,掌握进出口的成本核算、询盘、发盘与还盘等各种基本技巧;熟悉国际贸易的物流、资金流与业务流的运作方式;切身体会到国际贸易中不同当事人面临的具体工作与他们之间的互动关系;学会外贸公司利用各种方式控制成本以达到利润最大化的思路;认识供求平衡、竞争等宏观经济现象,并能够合理地加以利用。老师通过在网站新闻、调整商品成本与价格、调整汇率及各项费率等方式对国际贸易环境实施宏观调控,使学生在实训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真正理解并吸收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

2.国贸校内实训体系考核机制

鉴于实训的特点和国贸实训的目的(培养符合外贸业务岗位要求的高端技能型外贸专门人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其就业能力,实现与就业岗位的无缝对接),我们使用新的过程性考核机制代替一次性、终结性的考核机制。以往课程考核机制普遍采用终结性考核机制,终结性考核机制的弊端在于使学生对待平时学习马虎懈怠,临到考试前复习突击、加班加点,以此希望取得好成绩,考完试后立马就忘,这种考核机制考核不出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的接受能力和综合能力,助长学生的不良学风,其完全不适合高职教育特点下的课程考核。为此,高职国贸实训教学建议考核形式如下:

1)平时考核(20%)

根据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特点,应将平时表现纳入考核范围。平时考核主要依据为考勤,学习态度等。

2)过程性考核(80%)

国贸认知实训的考核以提交实训总结报告的形式进行;口语实训在口语实训室进行,实行过程性考核,期末加总而成;产品市场调研实训,以提交市场调研计划、市场调研报告、调研成果汇报的形式进行,三项成绩加总;外贸单证操作实训、国际贸易仿真操作实训考核,都在实训室依托教学软件完成,最后成绩在输入数据后,由软件自动测算加总而成。

参考文献:

[1]章安平,方华.基于职业导向的“课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与思考.中国高教研究. 2008年第1期

[2]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

[3]李.关于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实施国贸综合实训的调查研究.南方职业教育学刊. 2011/11

[4]肖莉.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模块化递阶式实训教学体系的设计与实践.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3

第4篇

关键词:残疾人;发展;调查;教育

中图分类号:G7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7-0293-02

一、南京市残疾人教育发展概况

近年来,南京市特殊教育一直走在全国前列。现有特殊教育学校13所,其中盲人学校1所,聋人学校4所,培智学校(中心)6所,兼收聋哑儿童和智障儿童的特殊教育学校2所,在普通学校附设的辅读班3个。

目前,全市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9%以上。初步形成了“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特教班和随班就读为主体”的特教格局。保证了义务教育的全面实施。南京市玄武、白下、秦淮、鼓楼、建邺、溧水等区、县被授予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区(县)的称号、白下区还被确定为全国残疾学生随班就读支持保障系统实验区。为了更好地了解南京市特殊教育的办学条件和办学质量,我们进行了本次调研。

多年来,南京市在发展特殊教育事业方面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发展:

1.投入加大,特殊教育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改善。(1)近几年,南京市政府市教育局投入400多万新建市聋校学生宿舍和食堂及聋儿语训中心,投入 2 700多万整体新建市盲人学校。又投入300多万解决两校内部现代化教育设施配备问题。(2)设立了特殊教育设施专项资金(每年20多万),帮助各特殊教育学校增添设施、改善条件。(3)在政府加大投入的同时,企业、社会对特殊教育的支持也逐年增加。

2.为特教事业发展保驾护航的政策陆续出台。(1)提高特殊教育教师津贴,1997年在全省率先把特教津贴从15%提高到教师全额工资的25%。(2)提高班级办公经费的标准,由原来每班每年500元提高到2 000元。(3)提高助学金标准,由原来每生每月10元提高到每生每月20元。(4)从2002年起对考入高等院校、大专院校的残疾人进行资助。考入高中的残疾人可得到市残联2 000元的补助、800元的奖励;通过高考考入大专院校或普通高等院校的残疾人,市残联补助4 000元、奖励1 000元;对考入高等院校研究生的残疾人,补助5 000元,奖励1 000元。

3.特殊教育师资力量增加,教师素质提高。 建设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是办好特教的关键。通过坚持抓“师德”,抓“培训”,抓“练功”,抓“评优”等方式形成一支敬业爱生、乐于奉献、勇于开拓的特教队伍。

4.残疾学生接受高级教育需求初步满足。随着教育和经济的发展,残疾学生接受更高层次的特殊教育的需求增大。1982年创中国第一所特殊教育师范学校: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校,2002年升格为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是全国唯一一所独立设置的特殊教育高等学府,主要承担为全国培养和培训高质量的特殊教育师资的任务,经过多年发展,学院被中国残联选定为“全国残疾人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 。1992年,南京市盲人学校和南京中医药大学共同创办盲人高等教育,并于1993年9月正式开班。1997年9月,南京市聋人高中与南京金陵职业大学联办了聋人“经济信息与计算机应用专业”大专班。

二、南京残疾人教育需求调研调查

作为2009年度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的一项课题内容,利用部分在校优秀学生全面参与调研,成立了调研小组,并且明确分工、分配任务,掌握了一手的南京市残疾人教育需求的调研材料。

训练目标:本次调研活动,旨在通过这次实践活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社会,了解社会,掌握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锤炼自己的人身修养,提高与人沟通的技巧;另一方面通过调查研究残疾人教育需求和残疾人教育事业发展情况,争取对南京市残疾人发展工作有了一个相对全面和准确的了解,为南京市残疾人事业发展提供第一手的完整资料,也可以为我院的人才培养明确目标和规格,以适应南京市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工作。

前期准备:在调研活动开始前,让学生准备相关工具,熟悉相关资料,了解残疾人教育需求、事业发展等方面知识。

组织实施、过程管理及实践环节:对此次南京市残疾人教育需求及残疾人事业发展状况的调查研究,采取分系统、分层次的调研方式进行。部分同学负责对南京市特殊教育学校的调研,包括学校状况、师资队伍建设、教育需求等方面;部分同学负责对南京市各级残联机构的调研,与就职于省残联和区残联的我系毕业生协调、联系,以得到他们的支持;还有同学负责对诸如康复机构、老人院、社区等的调研。

教师指导:指导学生调查的范围及内容,指导学生调查的技巧以及记录事项,协调学生与被调查单位的关系,如联系南京的各特殊学校、残联机构等。帮助学生解决在调查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指导学生根据调查结果写成有参考价值的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主要是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发放100份问卷,其中残联、政府机构20份、残疾人家庭35份、各类型特殊教育学校20份、南京特教学院残疾学生25份。总体来说,问卷的分布遍及各个层面的残疾人单位,能够反映南京市残疾人教育需求方面的调查,问卷回收96份,回收情况良好。

2009年5月以后,07级学生实习,所以调查工作暂时没有启动,学生实习期间积累相关知识,为下一步的活动做准备。2010年开学后,学生返校,开始组织学生实施调查活动。活动计划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指导学生对本校的残疾人进行调查。大致内容包括他们对目前的教育是否满意,是否有其他方面的教育要求。可以间接的调查一下,他们高中或初中毕业时如何看待接受更高层次教育的,他们的同学有多少人得到了进一步接受教育的机会,没有考入高校的学生去向如何。调查毕业生对将来的打算,理想的职业,当前的教育能否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梦想。调查已经毕业的残疾学生,他们的工作状况,包括工作岗位、待遇、岗位与所学专业是否匹配等,访谈他们接受的教育对他们找工作是否有帮助,生活的是否更好。这一阶段由于在本校调研,相对会容易一点,希望能够得到美术系的支持和帮助。

第二阶段,抽样调查南京市的残疾家庭和残疾人,他们接受了什么样的教育,效果如何,有没有新的教育需求,遇到的困难是什么等。这一阶段的调查不容易寻找调查对象和得到他们的配合,可以结合残疾人专职委员的培训和一些实习基地进行,希望能得到相关部门的支持和帮助。

第三阶段,调查南京市特殊学校的设置情况,全市共有多少所特殊学校及专业特殊学校,在校生有多少,抽样调查学生学习生活状况,南京高等特殊教育状况(即本校)。

第四阶段,结合查阅网络和调查南京市残联,找到南京市残疾人数量、年龄构成状况、学历等相关信息。

三、调研分析及应对措施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南京特殊教育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但是相对于国际特殊教育的发展水平,相对于人民群众对特殊教育的高层次需求,相对于南京市普通教育的发展速度,南京的特殊教育还存在许多发展的难题和瓶颈。

1.“随班就读”的政策尚须完善目前国际上流行特殊学生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但是由于条件和经费限制,随班就读带来了许多需要解决的新问题。一是普通学校的教学方式、设备设施无法满足特殊教育需求;二是普通学校担任随班就读的教师无法享受特殊教育津贴;三是一些中度残疾学生在普通学校就读,带来普教管理不便和特教学校的资源浪费。

2.特教投入保障机制亟待强化。近几年来,南京市加大了对特教事业的财政投入,不少特殊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特教从业人员的各种津贴得到了一定提高。但是,从总体上看,全市尚未建立适应特教事业发展的完善的财政投入机制,许多特殊学校的办学还捉襟见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特教教师的津贴不够稳定,2006年南京市根据国家规定,将特教师资的岗位津贴提高到调查与分析,但是,2007年工资改革以后,又回复到15%。目前,南京市对工改前的在职教师从另外途径再发放25%,但对新教师则没有补发;而且特教教师退休后,25%无法享受,这对特教师资的稳定和素质的提高产生了不利影响。二是农村特殊学校的办学经费严重不足。农村特殊学校由于学生全部住宿,学校用于学生生活方面的费用(如水费、电费、锅炉费用等)很大。加之这些学校原有的办公费用远远不足,造成许多农村特殊学校的办学举步维艰。三是贫困家庭残疾学生的生活补贴政策需要加强,对于部分贫困家庭而言,是一笔较重的经济负担。

3.特教师资队伍建设刻不容缓。南京市特教师资队伍建设主要存在以下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由于特殊学校教师编制一直没有明确的标准,导致特教教师缺编现象较为严重;二是由于特殊教育教师津贴和福利待遇相对普通教育明显偏低,导致特教教师队伍不够稳定;三是由于特殊教育缺乏专门的教研、科研机构,缺乏专职的教研科研人员,缺乏足够的继续教育的平台和机会,导致特教师资的专业化发展程度不高;四是由于在评优、评奖、晋级等方面,特教教师的机会和平台相对较少,导致特教教师的成就感严重不足。所有这些都不同程度地阻碍了南京市特教事业快速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唐淑芬.要切实推进残疾人教育[N].人民政协报,2003-08-06.

[2]残疾人事业 残疾人教育.江苏年鉴[K],2009:5.

[3]残疾人教育指导方针.中国残疾人事业年鉴[K],2008:9.

[4]谢九英.残疾人教育公平问题探究[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2007.

Nanjing Disabled Education and Requirements

LI Zhi-jun

(Nanjing Technical College of Special Education,Nanjing 210038,China)

第5篇

这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与以往的学习教育活动相比,一个显著特点是突出实践特色,解决突出问题。注重实践、解决问题,前提是要抓住问题。而要抓住问题,调查研究是一项基础性工作。我们一定要在深入调研、找准问题上下功夫。

要明确调研重点。调查研究要取得实效,必须紧扣科学发展主题,紧紧围绕“提高认识、解决问题、创新机制、促进发展”的目标,紧密联系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工作实际和发展实际,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省(区、市)结合所处区位和发展水平等特点,着重围绕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水平、着力改善民生等方面开展调研;中央和国家机关结合各自职能特点,着重围绕建立健全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科学发展提供有效服务等方面开展调研。通过调研,真正把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状摸清摸透,把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主要问题找准找好。当前,特别是要紧密结合国内外经济形势,就如何应对国际经济衰退带来的各种挑战和影响开展调研,深入查找本地本单位在防范国际金融风险、抵御外部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以及在维护和发展群众利益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清醒认识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把全体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思想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同时,深入分析存在这些问题的深层次原因,研究提出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动荡的思路和措施,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要广泛了解群众意愿。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紧密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影响科学发展的难点问题,带队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一线开展调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发放征求意见表、召开座谈会、上门走访、个别谈心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基层单位、机关干部、党员群众、专家学者和服务对象对推动科学发展的意见和建议。既要听取对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发展理念、发展思路、发展途径、发展方法的意见,对民生、民困、民难等方面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的意见,也要听取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的意见。在调研过程中,要注意听取部分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意见。

要搞好成果交流、分析和汇总。领导干部要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撰写出有内容、有见解的高质量调研报告,并采取适当方式组织成果交流。调查研究要与剖析典型案例相结合,努力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将调研成果进行汇总,系统梳理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的突出问题,尤其是要原原本本地汇总基层和群众对领导班子和班子成员提出的批评意见。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是总结运用实践经验、制定完善发展措施、解决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等环节相结合的过程,每个环节都离不开调查研究。各级领导干部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要安排足够时间,带着感情、带着责任,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深入机关、学校、企业、街道社区和各自联系点,与群众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听真话、察实情,全面了解掌握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从而为整个学习实践活动切实解决问题打好基础。

第6篇

关键词: 信息化 系统平台 网络建设 政策导向

1.引言

近日,由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办的“2015年高等教育信息化创新论坛”在东北大学开幕。来自200多所高校的主要校领导、信息化管理部门负责人和网络中心工作人员,以及企业代表共计500余人出席了本次论坛。在本次论坛上发表了较高水平的关于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各种建议及意见。本次大会了由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牵头、十多位来自全国高校信息化管理与应用等各个领域的专家共同完成的《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报告》(2014)的数据分析报告,介绍了十二五期间高校信息化基本调研状况,并对高等教育信息化未来发展趋势做了展望和预测。由此可见,高校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国家重要战略之一[1]-[2]。

2.高校信息化建设

高校信息化建设水平是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学校形象和地位的重要标志之一,是我国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衡量标准[3]-[4]。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5]信息技术对大学的影响正日益加剧,并且是深刻、非连续且复杂的,将影响大学功能的方方面面(教学、科研、办公等),影响大学组织结构和文化变革[6]。

3.高校信息化建设的积极作用

(1)加强高校基础设施、网络建设。

我国高校校园网络存在大多设备陈旧、技术落后、网速缓慢等现状。在国家关于高校信息化建议的倡导下,可以采用新技术、更换新设备,与国际接轨[7]-[8]。将服务器集中管理,采用虚拟化分配资源;建立整合的数据中心提供高速信息查询等业务;采用高可靠性的系统架构,保证处理业务连续、高效;建立高保障性的网络信息安全体系,保护数据安全;建立高安全认证体系,保证用户、数据可信。

(2)加强视频、音频等数字资源建设。

建立数据资源库,不仅可以为教学、科研提供支持,而且可以为行政工作方面提供便利。将分散的视频、音频、资料等整合到一起形成中心数据资料库,利用校园网络,随时随地查阅资料、处理公务、批改作业、回放视频等。既能降低信息化教学门槛,又可提高信息化服务水平,方便师生使用。

(3)加强各类型应用系统软件、平台建设。

高校应以集成、整合的校级统一信息系统平台、数据交互为基础,在此之上发展各行政部门、各功能类型的系统软件,如教务系统、人事管理系统、学校平台、办公自动化平台等,将学习、科研、办公协同融合,提高教学科研办公效率。高校信息化整体为管理和决策提供高效、优质的信息化服务,同时强调个性化信息服务和决策支持。

(4)加强标准、接口等规范建设。

高校信息化建设不仅应着眼于现有功能需求,还应具有前瞻性。考虑未来学校发展方向、发展规模、师生数量、校区建设与系统平台开发等因素,规范现有系统软件接口,着重规范基础信息编码、管理、业务与运维服务等方面,为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5)加强思想、体制、机制建设。

高校信息化建设不仅是从国家层面予以要求,更主要的是各高校领导班子从思想上予以重视,形成完整的总体规划与顶层设计、整合的运维服务体系,并建立相关工作小组,完成高校信息化平台建设。

4.结语

高校信息化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复杂性、前瞻性与长期性等特点决定了信息化发展不仅取决于国家政策的扶持,而且要加强高校领导思想导向、理念、广大师生参与热情,集思广益,才能将这项工程做好、做强、做大。

参考文献:

[1]蒋东兴,宓,郭清顺.高校信息化发展现状与政策建议.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15.

[2]胡晓玲.高校信息化规划基本流程及其绩效评估分析.电化教育研究,2014.5.

[3]孙强,樊仰月,李欢欢,王楠,赵杏梅.高校信息化建设体制机制探讨,2010.1.

[4]李逢庆,桑新民.高校信息化建设中的CIO角色研究及启示.2009.7.

[5]梁培,韩锡斌,胡华,吴庚生.高校信息化评价的思路和方法研究.现代教育技术,2008.4.

[6]王婷婷,阳征.我国高校信息化管理体制革新探析.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7.

第7篇

关键词:地域文化;旅游产品;教学改革

1旅游专题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目的

1.1提高学生旅游专题设计的专业综合能力

首先,提高专业知识能力。立足地域文化,植根教学课程,精炼教学内容,区别于大而泛的设计主题,开创地方院校特色教学理论,储备专业知识。地域文化是一个地方或者一个区域特有的文化体系,在教学理论实践的指导下,对地域文化中独特的文化因子进行概括、总结、提炼,并运用于旅游产品设计中,对充实专业理论结构,丰富专业视野,将专业理论知识具体化、现实化有着重要的意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能够依据本地特色,结合专业知识,开创和挖掘旅游专题设计元素。其次,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将地域文化作为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理论支持,不仅丰富了旅游专题设计的文化专属性,而且在对地方民俗民艺以及其他地域文化挖掘中,通过对研究对象的实际模仿、操作,有利于探寻和总结出更好的设计元素。一方面,在无意识的模拟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也促使地域文化基因得到良好的传承和创新。再次,提高综合研究能力。旅游专题设计是一门交叉性很强的学科,涉及设计学、营销学、民俗学、美术学、符号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而地域文化作为一种综合学科,需要运用综合学科的研究方法来挖掘,提升旅游专题设计的相关人员的综合研究能力。

1.2建立健全课程教学体系

首先,建立健全理论教学体系。将产品设计学、人类文化学、民俗学、符号学、市场营销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融入理论教学体系,以地域文化为具体的文化研究依托,结合旅游产品设计方法,构建完善的课程理论体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该门课程的理论教学成果。其次,建立健全实践教学体系。一是打造创建旅游产品设计体验中心或者创新实验室,收集保存典型的地方民俗、自然风光、旅游工艺品,便于实践教学操作。二是开发旅游产品制作实践基地并与地方具有代表性的民俗民艺制作中心合作,学习相关技艺技能,拓宽设计视野。三是将实际操作能力和理论专业知识相结合,植根于地域文化,更好地研发和设计创新性的旅游产品。

1.3探索新的教学模式,突出地域文化优势

在传统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过程中,倾听该学科领域的名人讲座,观看该领域的最新设计研发成果,采用VR等新型科技成果互动教学,运用讲座教学法、视频教学法、多媒体教学互动法等新型的教学模式来提升教学效果。以课堂为创新实践基地,以政产学研各方面的研究成果为向导,灵活运用课堂组织教学,突出地域文化优势。

2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

2.1调整教学内容,优化课程设计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有足够的主观能动性来合理安排和调整相应的教学内容,而不是按部就班,根据教材和教学大纲生搬硬套。课程内容主要分为五个部分:旅游产品概述、现有旅游纪念品分析、旅游产品专题设计案例分析、旅游产品的开发与创新、旅游产品专题设计与制作。前四个课程内容主要是理论讲授,在“现有旅游纪念品分析”这一主题教学中,将地域性旅游产品分析和之后的旅游产品调研报告相结合,形成呼应式教学思路。在“旅游产品的开发和创新”这一主题教学中,将地域文化应用于旅游产品设计的思路、方法和手段,作为贯穿这一主题教学的重点解析内容,便于更好地实现接下来的教学任务。旅游产品专题设计与制作这一课程内容主要是实训。调整后的实训课时比例占较大成分,在教师的指导以及实训课任务的安排下进行教学,这种课程设计满足了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锻炼了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在这样的课程设计当中,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能动性对地域文化进行调研分析,并总结出分析报告,得出分析结果,从而牢牢把握地域文化和课堂之间的联系。学生不再停留于“网络调研”这个虚拟平台中,而是能够实实在在地走进市场,观察、总结出第一手资料作为设计主题定位的依据。学生对相应地域文化主题的挖掘和理解透露出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和实效性,通过对实际主题进行设计与制作的方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对课程的教学内容作相应的调整,以利于学生更好地接受和学习本课程。

2.2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传统内容教学的基础上,根据地域文化特色以及市场发展的需求,将主题式教学、项目式教学、以赛促学等教学模式和相应的教学内容结合。根据当下的教学内容和外界的直观联系,在讲解地域性旅游产品分析和旅游产品调研报告这一块内容时,可以采用主题式教学,主动选取相应的地域文化元素作为教学项目调研分析主题,在检验教学成果时,采用项目式教学,接受教师指定的主题来进行相应的调研分析,目的在于将相应地域文化主题的内容和分析报告研究到位。调整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或手段,运用教学互动,促使学生主动探究学习。基于地域文化的教学将文化属性作为一个重点内容归入旅游产品设计教学中,对文化元素、文化基因进行研究和挖掘,从而在教学过程中试验出最佳的文化植入设计方法,打造城市旅游名片自己独特的属性,使其具备市场辨识度,吸引广大旅游爱好者和消费者。理清教学过程中教与学之间的关系,通过与地方企业合作和项目教学,立足市场,突出地域文化,开发具有地域代表性的产品。作为城市名片,打造旅游品牌。在传统教学课程重理论轻实践的影响下,学生的思维模式处于一种被引导、被灌输的状态。当下学生在具体主题教学过程中,做市场调研的态度充分反映了上述情况:调研结果不真实,调研数据不准确,调研论据老旧,基本上都是在网上搜集已被证明的陈旧的不具备时效性的论据调查数据。因为传统课堂封闭式教学限制了学生的自主思维,一旦离开网络,离开电脑,学生的惯性思维就被切断,无法跳出现有传统课题教学的局限。因此,这一情况必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运用当下先进的教学设备、与时俱进的教学思想、教师个人教学魅力,将旅游专题设计教学课堂营造成轻松、活泼、积极主动的教学氛围。

2.3灵活运用教学手段

第一,灵活运用先进的教学设备。目前,高校注重的教学是课下教学的互动性,出现了新的学习模式,如慕课和翻转课堂、微课等网络课程,以及以多媒体教学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教学手段,将教学过程中的声、音、色、貌展现得淋漓尽致,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旅游专题设计课程本身存在特殊性、依附性,要求在教学中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将学习主动权移交给学生,提高学生学习时的自主性,提高教学效率。第二,灵活运用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关于旅游产品的学术研究较为丰富,有不少关于旅游产品的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和方法。但是在当下的教学环境下,必须采用先进的教学理念,与国际大环境接轨的教学思路,具有前瞻性的教学思想,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做到真正的教学延续,促使学生在学习接触本门课程时能够在原有理论知识的引导下,吸收新鲜的理论知识,为学生今后就业创业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第三,灵活运用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本身具有一定的教学约束力,通过平时成绩、平时考勤以及方案设计、方案制作和期末综合材料几个方面展开,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给予客观评价是对本门课程教学效果最有价值的反馈。将院校所在地域文化作为教学重点内容,相应的调研报告、设计方案所展现出来的对文化基因的提炼和表现便成了评价的重点考察内容之一。因此,要通过灵活运用教学评价考察教学内容的教学重点,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2.4灵活运用教师教学的个人魅力

教师在传授课程知识的过程中,是一个无比重要的角色:既是知识传授者,又是引路人。因此,教师在传授此门课程的过程中,个人的学识、见识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从目前学生上课的普遍情况来看,学生对按部就班的教学模式是难以买单的,而案例教学、主题教学、项目教学的嵌入式教学方法,学生更乐于接受。这些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或者相关主题的教学科研经历,或者相关的其他经历,以利于在教学中调节教学氛围,带动教学效果。再者,教师个人的学术涵养、人生阅历对教学效果起到推动作用,因此学校相关机构有责任也有义务对教师个人知识结构的提高、经验的积累提供平台和机会,让教师有时间、有机会走出去学习新的知识,探究本门学科的新动态。尤其是对旅游产品教学设计课程来说,地域文化的固有性和设计领域的动态性,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了解新的设计动态,了解国家国际旅游行业的动态,关注旅游产品消费趋势,适时灵活地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

3结语

地域文化的固有性和人们审美认知的动态性形成鲜明的对比。因此,在旅游专题课程教学过程中,对传统地域文化的剖析和解读,必须紧抓当下人们的消费观、审美观。结合教学内容,研究和开发具备地域文化魅力的旅游产品,引导人们的消费和审美,推动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课程改革的目的在于追求精神上的愉悦感和心灵上的归属感以及文化上的认同感,促使旅游专题设计突出地域文化基因的传承和创新。

参考文献:

[1]…刘卫平.轻型视域下地方本科高校特色发展简论——基于邵阳学院特色发展实践的思考[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

[2]…徐鸿炫.试论地方性高师院校的社会服务职能[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

[3]…王晖.文化旅游开发教学改革的实践探讨[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6).

[4]…史铁杰,余妍霞.高校传统文化的传承现状及对策研究[J].江淮论坛,2015(2).

第8篇

关键词:台湾;技职教育;务实致用;实务能力;电子专业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9-0177-03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教育部文件把工学结合作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无论采用何种人才培养模式,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如何提升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内地高职院校的电子信息类专业连续两年被列入红牌警告专业,麦可思调研报告显示:高职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实务能力不足是导致学生找不到专业对口工作的主要原因。提高高职电子专业学生的专业竞争力,提升学生的实务能力,是现阶段高职电子专业必须解决的问题。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对学生实务能力的提升有不同的做法。如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是能力至上的职业教育典范,其关键在于采用师徒教育方式提高学生的实务能力;英国、香港地区的职业教育则通过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作用提升学生的实务能力;台湾的技职教育将实务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强调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强调学生实务能力的培养,深受企业的好评。在我们从制造大国向创新大国转变的战略机遇期,台湾技职教育的创新意识和实务教育理念值得借鉴与学习。

基于实务能力优先的台湾技职教育

台湾技职教育强调“务实致用”,强调务实人才的培养,重视实务能力的提升。台湾教育当局的技职教育政策、技职院校的课程设置、技职教师的业务要求、技职院校的教学模式,无一不体现务实致用、能力优先的技职教育理念。

(一)台湾技职教育实务致用的政策演变

1995年前,台湾技职教育是以基层的职业教育、专科教育为主,由于技职教育在落实实务教学的配套措施上明显不足,培养的学生素质没有明显提升,毕业生的自我满意度不足;业主对学校培养的学生并不满意;技职教育并未充分发挥实务教学的特质,致使技术学院、科技大学与普通大学分化的功能逐渐模糊化,技职教育的功能被扭曲。

1995年,台湾教育当局提出了“加强教师实务教学,落实技职教育”的目标;2000年,提出“强调技职实务导向,落实职业证照制度”;2009年,再次提出“强化务实致用特色发展,落实培育技术人力角色”。

台湾“教育部”于2009年颁布的《技职教育再造方案——培育优质专业人力》,明确将技职教育定位在“强化务实致用特色发展及落实培育技术人力角色”,该方案特别强调“充分展现务实致用精神”及“强化产学紧密实务连结”,并提出了10项施政策略:(1)强化教师实务教学能力;(2)引进产业资源协同教学;(3)落实学生校外实习课程;(4)改善高职设备,提升质量;(5)建立技专特色发展领域;(6)建立符合技专特色的评鉴机制;(7)扩展产学紧密结合培育模式;(8)强化实务能力选才机制;(9)推动试办“五专菁英班”;(10)落实专业证照制度。

(二)以务实能力优先理念设置技职教育课程

技职学生实务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实务课程的开设,因而课程设计以实务为导向、以专业为本,不同的学校与实务侧重点各不相同。

台湾明志科技大学是台湾一所著名的私立院校,其最主要的特点是以台塑企业为依托,强调工读实习在教育体系中的作用,培养的学生实务能力强,与企业真正实现“零距离”对接。通过对台湾明志科技大学电子资讯专业授课计划的深入分析可知,电子资讯专业的学生一年级下学期、二年级下学期、四年级下学期三个学期全部安排职场实务实习,而且是到企业带薪实习;三年级下学期整个学期安排实务专题。学生在校内学习的四个学期中,学校共开设了44门功课,其中,属于校内实务课程的有16门,占总课程数的36.7%。如果按课时数计算,四年中校内、外实务课时数占总课时数的75%。这说明台湾明志科技大学电子资讯专业以实务为主优先安排课程,课程教学以学生的实务能力提升为第一要务。

台湾高雄科技大学致力于让“学术变成有用”,强化创新、创意理念在课程中的应用,近年来在多媒体等创意设计领域颇有斩获,并在国际上屡屡获奖,成绩显赫。

以“三明治教学”闻名全球的高雄餐旅大学,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档餐旅企业的管理层,依靠的是不出校门就有实践机会,学生轮替经历“学校学习”和“职场学习”,以力求学用配合。

台湾的一般技职院校理论教学仅占30%左右,而实践教学则占70%左右。学生大部分时间进行现场操作技能训练或到有关单位实习。课程时间安排十分偏重技能训练和实习,但是这样做并不是忽视必要的理论教学,而是将教学时间和教育资源向实践教学倾斜,重视学生实际应用技术和应用能力的掌握,有利于学生成长。

内地高职电子专业学生实务能力不足的原因

据近两年内地十大红牌专业评比和麦可思调研报告的分析,高职电子专业发展存在问题较多,其中学生实务能力不足导致电子专业对口就业率低下,是电子专业被红牌警告的最主要原因,导致学生实务能力不足的主要原因有以下方面。

第9篇

【关键词】市场营销 中高职 分段式学制 课程衔接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的创新研究——以市场营销专业为例》阶段性研究成果(编号XJK012CZJ023);湖南外贸职业学院院级课题成果(编号12YB07)。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2-0249-02

中高职衔接是指按照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要求,推动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系统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特别是高端技能型人才。中高职衔接核心问题是课程的衔接,职业教育作为定向教育,专业理论和操作技能的衔接更为重要。中高职学制衔接模式可分为两种:一贯制衔接模式和分段式衔接模式。前者主要有“五年一贯制”衔接模式,后者主要有3+2/3+3模式和4+2模式两种。完成三年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习的毕业生,通过特殊的招生考试(3+X招生考试),到专业对口的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学至三年,这种中高职衔接的模式为3+2或3+3模式,这种模式将中职与高职相互衔接起来。市场营销专业是一个操作性很强的专业,中高职衔接后出现的课程重复开设,技能课操作要求雷同的现象很普遍,本文主要就分段式学制模式下课程衔接模式进行创新研究。

一、分段式学制课程衔接模式创新的意义

市场营销专业中高职分段式学制模式中,高职招收的是中职学校专业完全对口的市场营销专业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这有利于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培养高质量的高级营销人才,有利于缓解高职院校招生生源紧张的问题,也有利于中职学生继续接受高一层次的教育。但由于高职班所招收的不仅是中职毕业生,还有普通高中毕业生,学生的文化基础和专业实践技能差异很大,要同时对这两种不同生源进行授课,存在困难;还由于这种模式往往是由两种不同层次的学校实施,教师对中、高职阶段的教学目标、教学预期实现的目标的理解不一致,要开展课程的实质性衔接有一定的差距,容易造成授课内容的重复,或中职学生所学专业知识在高职阶段与高职层次要求存在脱节等问题。目前从调研的情况来看,大多数的实施分段式衔接的中高职学校,在市场营销专业课程的开设中,基础的专业理论课程,核心的专业技能课程的开设基本一样,只是采用的教材略有区别,对于中职升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基本是重复学习,挫伤了中职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如何设置和安排营销专业的专业课程的教学直接关系到中高职衔接教育的实施效果。

二、分段式课程衔接的现状

从调研的情况来看,市场营销专业中高职衔接目前没有全国统一的的相互衔接的课程体系,中高职课程的衔接更多由地方对口的高职院校来决定高职阶段课程的开设,具有地方性学院特点。分段式学制下的高职班学生在中职学习三年,通过对口升学,成绩合格考合办学的高等院校学到三年,调研了解到市场营销专业分段式学制下课程衔接的现状主要表现为:很多中高职的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衔接,中高职在很多课程科目开设方面存在较多的重复现象,例如市场营销学基础,人员推销,市场调查与预测,广告学等核心专业课程的开设基本一样,调研、人员推销等课程的技能操作环节的训练要求也基本相同;课程内容重复多,没有层级和梯度的区分,体现不出渐进、深化、提高的逻辑关系,知识点的具体内容,知识点和技能考核点也重复率高;课程培养目标和培养手段雷同的情况多,没有体现中高职培养层次的不同;中高职课程结构体系比较守旧。从目前市场营销专业实施中高职课程衔接的现状来看,课程的衔接模式有待创新,以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营销人才。

三、分段式学制下课程衔接的创新途径

1.开发系统的课程体系

课程衔接是中高职衔接的关键,这种中高职各自为政的现状急需改变。解决这一现状,首先应该发挥政府和主管单位的宏观调控的职能,这也是发达国家与国际组织的通行做法。省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职业教育专家从管理的高度和宏观层面,根据市场营销专业课程的特点,结合市场营销岗位对人才的需求,以及对于不同层次营销技能的掌握要求,制定中高职贯通的课程标准,进一步明确课程体系,课程预期实现目标,课程内容框架,课程结构,课程培养目标等,为实施分段式中高职衔接模式的学校进行课程体系的设置明确界限。其次是合作的中高职院校应在教育主管部门组织下共同商讨制定市场营销专业中高职衔接统一的课程教学计划。在此基础上,在课程开设时间安排、教材选用、课程教学内容衔接上进行统筹规划,一体化设计,形成连贯有序的有机整体,可以较好地避免课程设置的重复问题。

2.分层确定中高职课程教学内容

同一课程难免教学内容的重复,要避免这一情况,主要的做法应该根据市场营销专业中职与高职的不同层次的定位来安排教学内容。中职和高职两个不同的学历层次,所学的课程内容在难度、深度、广度和能力要求上都是有区别的,应该根据中高职营销人才的培养目标分层定位各层次应该学习和掌握的知识内容和能力要求,结合中级与高级营销人才两个层次的营销岗位需求着手,研究课程内容与人才需求岗位的对应性,确定相应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配置相应的课程内容,使课程内容的确定更加科学、合理。例如市场调研与预测这门课程,从教材内容来看,主要包括调研的方法、调研的程序、调研问卷的设计、抽样方案的设计、调研报告的撰写、市场预测的方法与程序等内容,中职学生要求其具有市场预测的能力则对其而言要求过高,因此可以适当设置为掌握调研的技能,能够进行市场调研方案设计,完成市场调研并撰写调研报告即可。

3.统一编写标准,完善配套教材

课程衔接目标的实现离不开配套的教材。根据统一的课程体系来编写市场营销中高职的教材,能更好地定位教材的内容,满足中高职不同层次的课程教学的需要,更好地把握各层次的教材编写范围和内容要求,编出的教材就会定位明确,有区分,避免内容上的重复、雷同。中高职教材编写要根据市场营销职业能力要求按照工作岗位的需求以模块化的方式编写教材,中高职专业课的教材的编写突出市场营销中高职能力要求的差异,避免模块的雷同。在衔接上,要区分项目或模块的难易、大小、高低,将相对容易的、简单的、低端的、量小的项目编入中职教材,而将难度大的、综合性强的、复杂程度高的项目编入高职教材,这样既有区分,又相互衔接。与此同时要重视教材的整合创新,合并重复的,不断更新,及时补充营销管理领域新的管理手段,尽量将课程学习重复降到最低,真正起到促进中高职课程衔接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

4.创新衔接手段,建立认同机制

避免课程的重复开设的有效途径是探索建立中高职课程互相认同机制。在中高职学校开发系统的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建立相互认同的机制。按照市场营销专业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设置文化基础课,核心专业课,选修专业课,能力拓展课。中职学生按照中职营销人才培养要求开设相应的文化课程,为了避免中职学生进入高职阶段后文化基础薄弱,给授课带来的困难,应该加大例如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大学语文等基础文化课的教学比例。专业课按照职业能力标准进行培养,合格后获得的成绩可以成为高职阶段相应专业课的选修或免修的依据。采用课程认同机制,将能有效避免课程的重复设置问题。

参考文献:

[1] 张健. 对中高职课程有机衔接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2(2)

[2] 霍骁象, 赵哲,许俊峰.中高职课程衔接问题的调查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9(15)

[3] 张家寰.中高职院校课程结构一体化设计研究[J].中国培训,2008(6)

[4] 刘育峰.论我国中高职衔接的模式[J]. 职业技术教育,2002(10)

第10篇

这是个朝阳行业,名字鲜亮,底气十足,发展前景不可估量。根据国际能源理事会预测,到202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中生物质能的比重接近60%,而生物质成型燃料则占生物质能利用的60%。

炼狱三部曲

石书田说,若要投身这个行业还得三思,因为必须要经历炼狱般的“激荡三部曲”。

第一个阶段,激情澎湃。一年光秸秆的产量就有7亿吨,把它们全转成固体成型燃料,那价值简直就是再造一个农业啊!

第二个阶段,任劳任怨。真要进来具体操作,那是相当难。“农业进人,工业出去”。上午可能还西装革履做研发和汇报,下午就得在田间地头和老百姓一起商谈合作,以及进行设备调试,晚上或许对着空旷无比的乡村,整理一天的工作总结,半夜起来上厕所都让人出一身冷汗。学校的专业知识在这里就是“文不对题”,是否适应环境、让思维习惯贴近农村实际才是制胜法宝。

第三个阶段,渐入佳境。新成立的行业往往各方面都不规范,挑战很多,机会也很多。这就要求从业者自身要有学习能力,同时具备创新精神。

谈及在绿色行业创业,石书田说:“不能光看着名字新奇好听,就蜂拥而至。没有激情,就不会走得长远;没有真正的热爱,就不会切身地将自己的发展前途与行业的前途结合起来。要知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试金石!”

基地建设人才最缺乏

因为生物质成型燃料产业的战略大后方在农村,所以非常需要“上得厅堂,入得田庄”的基地建设人才。基地建设人员一定要有耐心,有毅力,有一定的基础,还要耐得住寂寞。

其次,生产型管理人员、运营管理人员也很缺乏。对管理人才的要求是复合型的,除了要有涉农方面的经验,还要有涉工方面的能力。从2013年开始,对技术人员的需求会增加,要求他们不光做技术更新换代的研发,还要掌握新技术的产业化。

“生物质成型燃料的入行门槛不是很高。首先把知识基础打好,其次要对行业信息有所了解,并找到自己的立足点。而不管具体岗位是什么,都要对这个行业有激情。”周冬颖还强调,在这个行业一定要有敏锐度,捕捉信息的能力要强,“比如煤价、油价、天然气价格增高了,你就要马上联想到,公司正好可以抓住这个时机向企业供应生物质燃料呀!”

奥科瑞丰的择才标准

第11篇

【关键词】大学生科学素养 科学精神 科学意识 科学行为

一、前言

近年来,“科学素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国际上正朝着能够在学校科学教育实际操做的方向发展。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不仅直接关系大学生自身成长和对知识经济时代的适应,而且也关系到将来对国家与社会的贡献,关系到国家的发展潜力。因此,大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既是时代要求,又是国家、民族发展的需要。提高大学生科学素养成为现代教育的一项首要任务,也是高校教育的首要任务。攀枝花学院作为培养人才的高校之一,也面临这样的问题。我校大学生的科学素养水平如何?是此次本团队所需调研分析的问题。

二、相关调研过程与数据

为此,本团队通过联系相关政府搜集资料,同时在在学校通过网络搜集相关资料,编织调查问卷,访问攀枝花学院师生、攀钢设计院负责人并进行问卷填写,同时就大学生科学素养的现状及问题与攀钢设计院负责人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询问和讨论。汇总调研信息,之后编写了调研报告,得出如下的结论:83%的大学生科学素养非常不足,17%科学素养素质达标或略有不足。

根据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得出:

三、调研结果总结

从调查结果来看,我校大学生科学素养的现状有如下一些:

(一)学生自律性不强。

高中老师宣扬的大学可以好好玩,加之大学生活课余时间确实很多,造成学生有种“大学就是要耍开心”的潜意识,不能很好地理解大学的本质,从而沉迷于玩乐(如,网路游戏、泡吧等),忽视了对自身科学素养的提升。

(二)大学生对科学素养认识存在偏差。

多数大学生认为,大学生的素质主要表现在学习期间的专业成绩,至于科学素养只是一种比较抽象的软条件,因此无需花大力气加强,这些偏见影响了大学生提升自身科学素养的主体自觉性和主动性。

(三)学校缺乏针对大学生的专门科研活动,大学生缺少科学技能培养与锻炼的途径。

对学习成绩普通的大学生来说极少涉及学校的科学研究,并且学校缺少针对大学生科研活动作出指导和安排的机构,同事学生还缺乏场所,缺乏途径,更缺乏经费展开科研活动,这种体制上的欠缺使得大学缺乏浓郁的科学素养氛围。

四、调研结果分析

经过调查,对影响我校大学生科学素养的因素得出以下几点:

首先,应试教育抑制科学思想。学校正规教育,是培养公众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然而,由于我国基础教育的优质教育资源不足和配置不均衡,导致了学生“择校”的激烈竞争;高等教育资源不足和配置不均衡,导致了更激烈的高考竞争,在高考的竞争中又分化出一本和二本的竞争。使得中小学生为考试而学,教师为考试而教,这就导致从教师教的主体和学生受教育的受体两方面看,都忽视了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上了大学之后,专业知识又成为学生们的主攻方向。学生死记硬背,为考试而读书,沦为考试的机器。学校轻视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培养,导致学生缺乏创新思想。但实际上,创造力、想象力才是科学素质的核心内容。

其次,与我国基础教育过早实行文理分科有关。现在我们国家高考制度文科生的理科成绩以及理科生的文科成绩不直接和大学挂钩,这样很多学生在多年的教育体制的培养下,读书功利化,认为这些基本的科学素养都是没用的知识,没有引起他们的重视。因此,因为文科和理科之间分界明显,不少文科生在高二分科以后,觉得理科的知识不参与高考,便放弃了理科知识的学习,缺乏基本科学概念科学理论知识。

最后,社会人才的取向偏差导致大学生基本不重视对自身科学素养的提升。社会用人单位对人才标准的取向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偏差性,表现在对大学生素质评价的量化指标方面,主要是以大学期间成绩为依据,科学素养只是一种相对比较抽象的软条件,其高低并不影响用人单位的对大学生的使用选择。再加之,学生、学校对就业的不可预知性是客观存在的现实,目前一些地方院校将大学生的培养目标定成:本科+考研=就业,把追求知识探索未知的境界物化为看得见的分数及证书,大学也变成了“应试型教育”。这样带来的负面影响就是:部分学生不愿意在能展现自己“成绩”以外的科学素养上多投入时间,导致不少学生在提升自身科学素养方面懒得下功夫,严重缺乏提高科学素养所需的主体自觉性和主动性。

五、总结

经过本次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我校大学生科学素养的现状,并分析总结出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为提高我校大学生的科学素养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孙宇,张园,付昌义.科学传播视域下的大学生科学素质现状调查[R].南京:南京工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2012.6

[2]刘玉华、黄伟雄、徐银燕、贾楠.对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科学素养的调查与思考[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10,15(5).

第12篇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五位一体

一、中外合作办学模式概述

为促进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加强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我国于2003年和2004年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实施办法》。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文件精神,近年来,我国特别在高校中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蓬勃发展,主要采用一对一和一对多、单校园和双校园、单文凭和双文凭的模式。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开展,促进了中西方文化交流,有利于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我国教育改革和创新,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国际性的实用人才。

二、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学生管理面临的问题

(一)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特点

学生入学成绩偏低,学习的积极性差,学习态度需要端正,学习方法需要改进。学生自律性偏低,违反校规校纪情况较多,需要学校和家长的共同监督。学生自我意识强,以自我为中心,缺乏集体荣誉感,不爱参加集体活动。缺乏自我认同感和归属感,“高价生”的身份使他们内心自卑感较强,缺乏自信,没有真正的归属感,而且非常敏感,从而产生较多的心理问题。学生综合素质偏低,对于科学合理的制定个人发展规划和按路径实施个人目标的能力有所欠缺。学生思想活跃,多才多艺,社会化程度高。由于受家庭环境的影响,部分学生思想活跃,个性张扬,与人沟通、协调的能力比较强,在进入大学校园后大多能在短时间内适应大学生活,完成自己的角色转变,能主动敞开心扉与人交往,积极主动地建立自己的人际关系网络。但是,由于学生对社会接触相对较多,容易受到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他们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更加多元化,容易导致学校的正面教育、思想工作效果不明显。

(二)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管理工作特点

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生个性鲜明,需要管理者把握学生各阶段成长特点,有的放矢的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中外合作办学的辅导员工作职能要求比较详细,工作内容涵盖范围比较广。目前学生管理工作未实现网络信息化平台的建立,各项工作处于分离未整合状态,工作效率相对较低。高校普遍缺乏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对接的数字化系统,这样使得学生管理工作者无法动态跟踪学生成长历程,对于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指导工作存在困难,也不能有效实施国际教育学院学业预警机制。需要学校与家长密切配合,共同关注学生成长历程,帮助其顺利完成学业。重大事项宣传工作力度需要加强,重大事项需及时通知到家长。

(三)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家长特点

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家长对于了解学校发展现状、前景、学生管理模式、出国留学等相关重大政策关注度较高。学生家长能够正确认识孩子特点,对于了解学生在校表现关注度较高,和学校的联系比较频繁。

三、构建“五位一体”的教育目标,强化学生管理工作

“五位一体”的教育目标主要指以“学风教育”为主旨,以“养成教育”、“就业教育”、“感恩教育”、“安全教育”为依托。

(一)学风教育

学风教育是高等教育永恒的主题,为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可以开展了以“爱学习、明纪律、重实践、树新风”为主题的学风教育活动,采取制度建设与主题活动相结合的方式,纠正以往存在的学风问题,帮助同学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活动可以历时一个学期,分为重点整顿、树立新风、巩固成果三个阶段。主要采取以下形式:

1 各班开展学风、学习调研活动,召开学风建设主题班会。开展“学业、就业与职业发展”调研活动,针对部分学生学习自觉性不高、内在动力不足的情况,解决“为谁学、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努力学习、奋发成才。各班形成学风调研报告,和整改方案。

2 日报考勤制度。每天由班级负责人将班级出勤情况上报辅导员备案,对于无故旷课、迟到、早退的学生,严格按照学校相关规定给予相应的处分,

3 学业预警机制。出台《学业预警机制》,学业预警机制包括学生学习成绩预警、第二课堂学分预警和违规违纪预警。根据学生学习行为或结果对完成学习任务、达到学习目标产生影响的严重程度,划分为黄色预警、橙色预警、红色预警三个等级,当学生达到相应预警等级时,学校将下发预警通知书并及时通知家长。

4 建立任课教师沟通渠道。学期初由辅导员将学生特点与任课教师沟通,以期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专业课学习;学期中召开任课教师座谈会,以期及时总结授课过程中的问题,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学习方法;学期末由辅导员与任课教师沟通复习方法,以期帮助学生考取优异的成绩。

5 重点学生谈话制度。学期初对于单人成绩不合格者超过三门以上的,辅导员要逐个谈话,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寻找好的解决途径,以期顺利通过补考。

6 通过各项活动的开展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

(二)养成教育

良好的习惯在于平时的点滴积累,可以探索推行“养成周计划”内容包括文明举止、卫生习惯、遵规守纪三个方面,月月有主题,周周有计划,本着“近一点、小一点、实一点”的原则,提出了“朋友,请您敲门”、“老师,您好!”、“每天都是排队日”等计划,把教育目标细化、教育内容具体化,贴近学生实际,易于学生掌握并执行。同时开展“文明行为规范”主题班会、团课、团日活动,面向在校生巩固养成教育成果,面向新生树典范、立规矩。

(三)感恩教育

结合重大节日、重大契机不断加强学生的感恩教育。

(四)就业教育

为了保证就业率、提高就业层次,可以多方面开展工作。首先,将就业形势讲座、简历制作讲座、面试技巧讲座的时间前移,并列入第二课堂必修学分,辅以简历制作大赛、模拟面试等活动,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其次,广泛联系金融机构与企事业单位,为学生实习、实训、实践提供平台。再次,将就业教育与国际化教育相结合,拓宽学生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