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期末考试成绩分析总结

期末考试成绩分析总结

时间:2022-08-27 14:58:5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期末考试成绩分析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期末考试成绩分析总结

第1篇

1期末考试成绩分析

表12005级“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班期末考试小题分析一览表

我院05、06、07级“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三个班级学生人数分别为154、133和163人。为简便起见,笔者只对出每个专业班的上学期《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期末考试结果质量分析报告相关内容进行分析、比较,以期从中发现端倪。

简析:该次考试5人缺考。命题无超纲,符合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答卷情况良好,成绩为正态分布。从试题内容回答情况看,第三大题填空题成绩较差,分析发现该部分为概念、数值等需记忆的部分内容,教科书内容信息量大,学习、复习时间短,所以成绩不甚理想,这部分的内容可在见习期间,通过临床加深理解、记忆。

表22006级“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班期末考试小题分析一览表

简析:该次考试3人缺考。本届“中西班”的学生整体素质比较好,《中西医结合内科学》这门课程的教学与考核,也在逐渐积累经验的基础上获得改进。本次考试除极少数同学外,大多数的成绩都比较理想,符合正态分布规律。据了解,少数没考好的同学多为平时缺课者,今后除加强临床实践予以弥补外,也要依靠专业课老师平时与辅导员、班主任加强对听课情况的管理与沟通,“三管齐下”搞好本课程的教学。

表32007级“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班期末考试小题分析一览表

简析:该次考试7人缺考。考虑到该班学生人数众多,理论基础与专业水准参差不齐,故本次期终考试试卷在命题时就将着眼点放在对该课程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的测试上。从考试结果看,大部分同学成绩较好,少数人还取得了比较优异的成绩,只有极个别学生由于基础太差,加上平时学习不认真、不用功,因此未能通过此次考试。从统计学结果分析,本次考试成绩符合正态分布原理,因而也是比较合理的、真实的。

2对《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期末考试成绩分析结果思考

思考之一:考试成绩能够说明什么?

本文所分析的课程考试成绩具有“两同一不同”,即参加考试的学生专业相同、课程相同,而试卷内容不同。从试卷各小题的难度系数看是逐年加大,第一年的难度系数是0.73663,第二年是0.746615,第三年是0.753333,而学生平均成绩却逐年提高,三年的成绩分别为73.6633、74.66154和75.3333,反映了本课程教师在编写教材、准备教案、实际授课时,能够不断总结经验,着眼于学生实际和临床需求,吸取临床教学精华,因人施教、因材施教,教学水平呈不断提升的趋势,从而增加了该门课程的针对性与实用性,有助于我院“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的开设和可持续发展。

思考之二:课堂教学是否是提高《中西医结合内科学》考试成绩的主要形式?

近年来,对中西医结合教育如何进行,中西医结合人才的培养如何开展,一直是高层管理者、教育理论界乃至社会各界探讨不止、争论不休的重要话题。究其原因,主要源于传统的中、西医人才培养形式的不同所致。西医通行的是学校教育,而中医则更崇尚的是“师带徒”形式。尽管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学校教育也如西医人才的培养教育一样,成了中医教育的主要形式。对于中医人才培养形式这一“革命性的变化”的是非对错,当然只有留待实践历史去作进一步的检验[1]。既然将开设的专业命名为“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所学的课程又叫《中西医结合内科学》,那么课堂教学和闭卷考试就应该是该专业和该课程必须遵循的“游戏规则”,也是检验“教”与“学”成果的重要方式。因此,既不能忽视必要的课堂教学,也不能将希望完全寄托在毕业后的“师带徒”方式上,否则恐怕会培养出不少“庸医”。

事实也是如此,从本文所述的三次考试试卷整体成绩来看,没有一个同学获得满分,也没有一个同学获得零分,绝大多数同学得分在60至90分之间,正所谓“两头无、中间大”。而从各个小题得分情况看,得零分的共有38人次,获得小题满分的也只有216人次!应该说这两种结果都不是教学方所愿意看到的,——道理很简单:俗话说“人命关天”,作为“救死扶伤”和“去疾除病”的医生,虽不能要求个个都能“妙手回春”,时时都能“药到病除”,但作为临床必修课程,对《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任何一个知识点的“零掌握”,无疑是对“生命之托”的儿戏和对“白衣天使”称号的亵渎。从患者的需求和更高的标准来看,对其知识点的掌握不能达到100%的准确,其实也包含着“误诊”甚至“错诊”的极大隐患。因此,作为中西医结合人才教育的尝试,应该而且必须将课堂教学作为提高《中西医结合内科学》学习成绩的主要形式,以此打牢学生的基础知识。

第2篇

一、引言

考核是检验教学质量最重要的手段之一,试卷的质量和学生考试成绩是衡量教学质量的主要方法。通过对试卷分析,可以反馈学生学习情况,评估教学效果,为进一步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参考。[1]

虽然目前许多高校在教学评价方面都呼吁评价形式的多样化,但试卷测试仍然是最主要的方法,因此试卷质量分析成为高校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必备环节。目前多数学科如数学和医学专业已经重视试卷成绩和试题质量分析,[2-7]]对世界自然地理的课程与教学改革方面进行研究较少,[8-10]贺丹君等从评价体系上对地理课程进行定性分析和评价,未对试卷质量进行定量分析。[11]然而,《世界自然地理》是高等院校地理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它最能体现地理学的综合性、区域性和人地相关性,具有其它地理学分支学科不可比拟的优势,所以对《世界自然地理》试卷成绩进行定量分析,评价试卷的优劣是很有必要的。本文对2007级地理科学专业57名学生的世界自然地理期末考试成绩进行分析,评判试卷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反映能力,旨在为今后的考试命题和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二、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 数据来源

2007级地理科学本文由收集整理专业的本科生共57名学生的世界自然地理期末考试试卷。试卷由任课教师命题,试卷评判严格按照评分标准和标准答案进行,由任课教师评分。试卷卷面分值满分为100分,包括4种题型,26道小题:第一题单项选择题包含15道小题,占总题目数的57.69%,共15分;第二题简答题包含5道小题,占总题目数的19.23%,共40分;第三题填图题包含4道小题,40个空,占总题目数的15.38%,共20分;第四题论述题包含2道小题,占总题目数的7.69%,共25分。

2. 方法

试卷分析主要是指通过收集一定量的原始数据,按照设定的评价指标,运用测量学和统计学的理论,通过计算各种统计量数和绘制统计图表,对试卷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价。[12]可以针对某一门课程,比较学生各成绩段的比例,分析学生成绩的分布是否合理,与试卷内容是否相关等。评价指标可以从教学大纲、命题、试题数量比例等方面来设定。

试卷质量的统计分析是运用数理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的方法,对试卷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进行分析和判断。[12]根据《教育测量学》的介绍,[13]本文主要选取难度、区分度两个指标对试卷质量进行统计分析。

(1)难度。试题的难度是衡量试题难易程度的指标。[13]

在编制试题时,难度分布从易到难,逐步增加难度,这样有利于考生水平的正常发挥。试题的难度即考生对该题的通过率或得分率,对于答对得1分、答错或不答得0分的试题,难度(p)就是答对(或通过)试题的人数与考生总数之比:

(1)

式中,r为答对该题的人数,n为考生总数。

对于满分量大于1分的试题,难度则是考生对该题的平均得分与该题的满分之比:

(2)

式中, 为考生对该题的平均得分, 为该题的满分。p值越大,试题越容易。因为百分制以60分为及格,通常情况下,把平均难度控制在0.45~0.75之间比较合适。[13]试题难度的评价标准见表1。

表1 试题难度的评价标准

(2)区分度。题目区分度是指检验题目对其学业水平不同的考生的区分程度或鉴别能力,它是学生掌握知识水平和能力差异的指标。[14]通过考试,学习好的学生得到高分,学习差的学生得到低分,则说明试题的区分度高;如果学生中好、中、差三个层次的考试成绩处于同一个分数段中,就反映不出学生学习水平,那么这样的试题区分度就低。所以一般采用比较方便的两端分组法来计算试题的区分度。所谓两端分组法,即当测试成绩成正态分布时,将考试总分进行排序,然后选出得分最高的27%列为高分组,将得分最低的27%列为低分组。区分度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i=1,2,3,……n (3)

式中, 和 分别表示全体考生中的高分组和低分组中第i题的平均分; 表示第i 题的满分值。d≥0.40为优秀;0.30≤d<0.40为良好;0.20≤d<0.30为尚可,需改进;d<0.20为劣,需淘汰或修改。[15]试题区分度的评价标准具体见表2。

表2 试题区分度的评价标准

3. 结果分析

从2007级地理科学专业世界自然地理期末考试的成绩分布来看,试卷满分为100分,客观题总分为35,主观题总分为65,学生考试的平均成绩为68.35,最高分为91,最低分40.5,标准差10.10,及格率为80.7%,不及格率为19.3%。

一是课程成绩分布情况分析。

(1)试卷总成绩分布:2007级地理科学班的57名学生,有39名学生成绩分布在60~79分内,占68.42%;有6名学生成绩分布在80~89分内,占10.53%;有10名学生成绩分布在50~59分内,占17.54%;仅1名学生成绩高于90分和低于40分,各占1.75%,见表3。通过绘制成绩分布直方图可以看出,该班期末成绩总体呈正态分布,见图1。教育统计学统计规律表明:学生的智力水平,包括学习能力,实际动手能力等呈正态分布。考试成绩分布应基本服从正态分布,这样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实际,也能够说明试卷设计是合理和具有科学依据和实际意义的。[15]本试卷总成绩呈正态分布,说明试卷总体设计合理、可靠、科学。

转贴于

表3 《世界自然地理》期末考试总成绩分布情况

图1 《世界自然地理》期末考试成绩分布图

(2)试卷各大题成绩分布。该试卷共四个大题,因为各题总分不一样,所以把各大题以100分为基准,对分数段进行折合计算,具体各分数段的人数和比例见表4。通过对各大题绘制直方图可以看出,单选题、填图题成绩分布呈偏正态分布,简答题成绩呈偏态分布,但是没有单选题和填图题严重,大体还呈正态分布,这看出就大题而言,单选和填图题设计过于简单,不能很好反应学生的学习能力,但是单选和填图属于识记类知识类型,本来就不好区分学生层次,所以总体看来还是符合实际的;简答和论述题成绩大致呈正态分布,能较好地体现学生学习效果的差异和智力水平,设计很好,见图2。

二是难度、区分度分析。从总成绩看,试卷难度为0.680,试卷区分度为0.402,表明整卷难度适中,区分度好,总体来说试卷质量优良。在各大题中,难度都适中,区分度除了单项选择题为0.29,试题尚可,须进一步改进外,其它三道大题都为优良。结合2007级地理专业的学生为理科生的专业背景,地理基础知识相对薄弱的实际情况,可以看出该试卷的论述题等反映综合能力的试题偏难,但区分度较好,适合考核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有利于提高学生考试的有效性程度,见表5。

三、结论及建议

通过结果分析可以看出,该试卷整体的命题结构好,学生总成绩和大部分大题成绩呈正态分布,试题难度适中,除了选择题之外,其他题型区分度很好。建议以后命题要严格按照教学文件规定的要求,不断完善命题工作,特别是选择题的要加强命题的难度和区分度,同时应该从新课改的理念出发,不断改进命题工作,让考试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

1. 试卷构成

整卷共四道大题,26道小题,客观题和主观题的比例为7:13;客观题主要考核学生对世界自然地理的基本概念及基本知识的掌握与理解的程度,而主观题则是考核学生归纳总结、分析、理解和应用知识的能力。本试卷考试内容覆盖面较广,基本涵盖教学大纲要求的大部分教学知识点,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该试卷试题综合了教学大纲的多个知识点,适当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和深度。试卷结构记忆类占20%,理解类占40%,简单类占15%,综合应用类占25%;试卷各类题型所占的比例均符合教学要求,难度适中则反映出本课程的基本知识点、重点和难点。

2. 考试成绩分布

由于2007地科班属于理科生,没有高中地理知识的基础,所以本次试卷的命题不但注重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提升,同时也关注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因此试题大约有70%是考察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的,涉及知识范围较广,其目的是提高学生对所学课堂内容进行总结提炼及实际应用,也设计有30%左右的基本知识题,如选择和填图题。从总成绩来看,该卷的成绩分布是呈正态分布,反映出绝大多数学生对考查综合能力的试题还是比较适应的,其分值大部分集中在60~80分,见图1;从各大题成绩来看,简答和论述题成绩基本呈正态分布,试卷能很好区分学生层次和体现他们各自的能力水平,能很好达到测验目的,但是单选、填图题的成绩分布呈偏正态,虽然这两大题属于识记型,但是作为试卷设计,还是应该从科学性测验出发,更好体现学生水平为原则,所以在以后的命题中,会更加注重这两部分题目的科学性和实践性。综合以上分析表明,本次考试基本反映出学生对世界自然地理知识学习的实际水平,同时也说明命题者对试题难度等因素掌握得较好。

3. 试题的难度与区分度

难度和区分度都是判断试题质量的重要指标,用于衡量考生能力的程度。通过一次考试将不同程度和不同能力的学生区别开来。难度系数(p)是反映试题难易程度的重要参数,难度系数越小,说明试题难度越大。一般认为试题的难度系数应控制在0.45~0.75之间比较合适。[10]本次试卷的平均难度系数为0.68,四个大题的难度分别为(单选题0.72,简答题0.70,填图题0.71,论述题0.62),不管是从整个试卷来看还是从各大题来看,本套考卷所有类型试题的难度系数在0.62~0.72之间,根据表1(试题难度的评价标准)来看,试题难易程度适中,比较合理,能区分学生能力。

区分度(d)是衡量试题质量的另一重要因素,是评价试题质量、筛选试题的主要指标,d值越大,区分效果越好。一般认为,d≥0.4,区分度极好;0.3≤d≤0.39,区分度良好;d≤0.19,区分度极差;所以试题区分度≥0.20即为可用试题,而区分度≤0.19的试题应该被淘汰。世界自然地理是地理学的一门基础主干课程,有其特殊性,概念多,需要记忆的知识多,尤其记忆各大洲的山脉、河流、湖泊容易记错,各周的地理位置不易描述,而且该级的学生是理科生出生,地理基础知识掌握有待提高,诸多因素使命题者难以把握试卷的难易程度及区分度。在本试卷中,整卷区分度为0.402,各大题中,除了单选题的区分度<0.30(为0.29)外,简答题、填图题和论述题的区分度均>0.40(分别为0.53、0.48和0.52),而且简答题、论述题的区分度非常好(d>0.5)。通过试卷分析表明,本套试题的区分度、易难度良好,其分析结果为命题者今后的命题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但今后对单选题和绘图题的区分度还需要进一步加以改进,判断题应淘汰或注意完善该题型的区分度。

4. 今后命题工作的导向

第3篇

1PBL结合LBL教学的对象、方法和考核评估

我们选择了中国医科大学2011级五年制临床临床药学班学生采用PBL与LBL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将学生随机分成两组:PBL结合LBL教学组和LBL教学组。PBL教学考核方法:(1)小组讨论计分;(2)全班讨论计分;(3)期末考试计分;具体原则:基本知识以选择、填空、概念、判断改错等形式试题为主,占80%左右。其余为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试题。将期末考试成绩与对照班进行比较并进行统计分析。LBL教学考核方法:试题与PBL结合LBL组的相同,考试方式相同,理论考试成绩占80%,临床问题综述占20%,最后成绩不乘系数。我们制定了如下的实施方案:1班进行内脏系统药理学和化疗药18学时的PBL教学,其余部分用LBL教学;2班进行心血管和内分泌系统药理学20学时的PBL教学,其余部分用LBL教学;3班进行传出和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20学时的PBL教学,其余部分用LBL教学。其中PBL教学法的学习程序是:发放病例发现问题查找资料交流讨论归纳总结问题解决。

2结果

2.1考试成绩评估PBL结合LBL组与LBL组整体比较:我们对PBL结合LBL组(93份),LBL组(28份)试卷的总成绩和PBL成绩进行分析,结果显示:PBL结合LBL组与LBL组的总成绩和PBL成绩未见显著差异(P>0.05)。不同PBL教学内容的各班成绩比较:我们将进行内脏系统药理学和化疗药18学时PBL教学的1班(31人)、进行心血管和内分泌系统药理学20学时PBL教学的2班(29人)及进行传出和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20学时PBL教学的3班(33人)分别同全程进行LBL教学的4班(28人)进行总成绩和PBL试题部分成绩分析,我们将1班、2班、3班分别与4班进行总成绩和PBL成绩分析,结果显示:PBL结合LBL组各小班与LBL组的PBL试题成绩均未见显著差异(P>0.05)。

2.2问卷调查

在对学生“学习情况”的问卷调查中,分别从“自学时间”、“查阅资料”、“讨论发言”、“提问次数”四个方面进行调查,通过分析回收的121份有效问卷,结果显示与LBL组相比,PBL结合LBL组学生的自学时间明显延长,查阅资料次数、讨论发言次数、提问次数均增多,见表3。

3讨论

研究结果发现采用PBL教学法教学效果显著,与LBL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使学生的语言沟通能力大幅提高;(2)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潜能;(3)使学生具有了分析与解决实际案例的能力。虽然PBL教学方法具有以上优点,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1)教学客观环境不容许全面实施PBL;(2)教师需求量大;(3)无现成教材;(4)PBL教学经验不足,同时教师的配备、教学的软硬件设施以及教学经费的投入还远远不够。因此,如果根据授课内容适当地将PBL教学法与LBL教学法进行有机结合,则可以在充分发挥两者优势的同时,有效地排除两者的制约因素。

作者:赵鹏飞魏敏杰单位:中国医科大学药理学教研室

第4篇

关键词:基础朝鲜语;考试改革;方案;考核;评价

doi:10.16083/ki.1671-1580.2016.01.021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6)01-0088-03

“基础朝鲜语”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朝鲜语基础知识的讲授及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的训练,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朝鲜语字母的发音、词汇、基本语法、惯用型等知识,为以后的朝鲜语学习打下基础。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在听、说、读、写、译等方面达到课程的各项技能要求。该课程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非常宽泛,包括语音、词汇、语法、课文等。“基础朝鲜语”作为朝鲜语专业的主干课程,在朝鲜语专业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为视听、会话、阅读、写作、翻译等课程夯实基础的课程。

不难看出,保证学生本门课程的学习效果对于保证朝鲜语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甚至可以说关系到朝鲜语专业人才培养的成败。考核是大学教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育评价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促进教学相长的一个途径。选择合适的考核模式,能够公正地反映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检验出学生的真实水平,从而能够准确评价学生,促进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这对于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如何科学准确地检验学生在本门课程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便成为“基础朝鲜语”课程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传统考核方式存在的问题

过去,“基础朝鲜语”课程主要采取平时考核(出勤情况+课堂表现+课后作业)、期中、期末成绩相结合的百分制考核方式,即学生的平时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20%(或10%),期中成绩占总成绩的20%,期末成绩占总成绩的60%(或70%)。期中考试与期末考试均采取闭卷笔试考核方式。传统的考核方式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以笔试为主要形式的考核方式不能充分体现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较好的朝鲜语听、说、读、写、译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基础朝鲜语”作为朝鲜语专业课程中的基础课及主干课,单纯采取闭卷笔试考核方式不能充分体现本专业培养目标的精髓,尤其是听说能力的培养。

(二)语言教学的特点是将听、说、读、写、译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基础朝鲜语”作为朝鲜语专业的基础课以及主干课,应从基础阶段开始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但目前的考核方式只局限于读、写、译三个方面,不能全面考核学生朝鲜语的听、说、读、写、译等语言综合应用能力。

(三)对学生平时学习环节督促的时效性不强,不能在平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语言学习是一个累积提高的过程,需要学生平时勤学、多练,而总成绩以期末成绩为主要依据的考核方式会导致学生不注重平时学习,容易导致期末死记硬背搞突击的现象,使考核的导学促教功能难以发挥。

(四)检验学生韩国语水平的韩国语能力考试以及从2013年6月开始实施的全国高校朝鲜语专业四级考试主要从听力、阅读、写作、语法及词汇四个领域进行评价;本专业改革后的毕业考核也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契机,从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因此,传统的考核方式与韩国语能力考试、全国高校朝鲜语专业四级考试以及毕业前考试相脱节。

(五)20%平时成绩的给定,缺乏科学依据,情感分、随意性占较大比例。针对传统考核方式存在的种种弊端,结合朝鲜语专业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该门课程的教学、考核需要,对“基础朝鲜语”课程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对于促进学生的专业学习,提高朝鲜语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都将产生积极意义。

二、“基础朝鲜语”课程考核方式改革方案

从考核方式上,将笔试这一单一的考核方式调整为听、说、读、写、译相结合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全方位考核方式。针对不同能力的考核选用试卷、音频、问答、背诵、口译等不同的考核方式。从考核次数上,将一学期两次的期中、期末考试改为一学期四次的全程形成性阶段考核方式,使考核更全面、更科学、更公正。通过改革调动学生学习朝鲜语的热情和积极性,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语言综合应用能力。

(一)考核成绩评定方法

改革传统的以期末考试为主的考核方式,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朝鲜语教学纲要为基础,从听、说、读、写、译等方面进行全程考核。考试采取阶段性考核形式,每学期考核四次,前三次阶段考试要对听、说、读、写、译五种能力进行全面考核,采用笔试、口试、听力测试相结合的方式。期末考试主要采取笔试的方式,考核本学期所学的所有内容。

每个学期的考核以教学内容的阶段为单位分为四次,每个阶段的考核成绩与期末成绩相结合。全程形成性考核成绩实行百分制,分为四个大部分。前三次考试为阶段性考试,在学期中进行,每次阶段考试成绩各占总成绩的20%,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40%,即第一阶段考试成绩占20%,第二阶段考试成绩占20%,第三阶段考试成绩占20%,期末考试成绩占40%。

前三个阶段是考试、总结、诊断、再学习的过程。从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应用能力,将过程考核与期末考核有机结合,将考试成绩分解到教学的整个过程,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听、说、读、写、译等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同时还能有效地鼓励和督促学生平时努力学习,调动学习积极性。每次阶段考试结束后,学生可以得到学习效果的及时反馈,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不断地自我修正,确保较好地完成每一阶段的学习任务。

(二)考核时间安排

除第一阶段的发音部分之外,其他各阶段均以每二至三课的教学内容为一个单元进行一次阶段性考核,考核内容以教学要求和目的为基础,在难易程度适中的情况下,尽量选取题材宽泛的内容,并采用灵活多样的题型。每次阶段考试后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客观评价,并根据考核情况总结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讨论教学内容的改进及方法,同时也将这些情况及时反馈给学生。

一年级发音教学阶段的学习是以发音为主,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发音、词汇、音变现象及少量日常用语,因此,考核主要从听、读、写、译四个方面进行。而其他各阶段考核均从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进行。听、说、写、译等能力的考核可以安排在课内进行随堂考试,考核读的能力即检查背诵课文情况需要较多时间,因此,可以安排在课外时间进行。

(三)考核内容安排

阶段考试的主要考核内容与题型如下:

1.笔试: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笔答词汇、语法、阅读、笔译、作文部分的闭卷试题,分值为60分。笔试可以采用以下题型:翻译单词、选词填空(副词、同义词、反义词、动词多义词)、语法选择填空、语法造句、完成句子、阅读分析、翻译下列句子或短文(汉译韩,韩译汉)、作文等。2.听力测试:听写20个单词,五个句子或听五段会话,根据会话内容回答问题等。分值为10分。3.口试:回答五个韩国语提问(日常会话),分值为10分。4.背诵:背诵一段课文,分值为10分。要求学生背诵短文形式的课文,背诵时重点考核学生的朝鲜语发音、语音语调、流利度、完整度等。5.口译:口译五个句子(汉译韩,韩译汉),分值为10分。如果考试环境条件允许,也可使用同声传译训练室进行口译测试。

三、课程考试方式改革取得的主要效果

(一)加强了对朝鲜语听说能力的考核

朝鲜语应用能力中最为重要的是听说能力。传统的考核方式主要是以笔试为主,考核本身忽略了听说能力,由此导致学生对听说能力不够重视。本次考试改革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不仅听力与口语考试的分值比例增加,而且在内容上更加生活化、口语化,从初级学习阶段就杜绝了“哑巴朝鲜语”现象的出现。

(二)学生更加重视平时学习过程

阶段性考核是对学生全面、综合的评价,它关注的是学习过程,通过改进学习过程来改善学习结果,让学生参与到全程的评价过程中,使学生认识到,若想取得理想的考试结果,就要重视平时的学习过程。

(三)教师能够有效地指导课堂教学

在阶段性考核中,教师可以通过各阶段的考试反馈、课堂观察等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全面、主动的监控。通过考核结果更有针对性地了解学生在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的优势和薄弱环节,更有效地指导课堂教学,并提出个性化的建议,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

(四)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由于考试次数的增加以及考核方式的多样化,考核内容变得更加宽泛,不再局限于教科书中的内容,因此,学生若想取得理想的成绩,除了掌握教材中的知识点和教学内容外,还必须大量地进行课外自主学习,这样,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必然会带动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并最终提高朝鲜语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五)有效提高了韩国语能力考试过级率

第5篇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发现学生在学习英语中存在的问题、不足并加以解决的主要场所。

如何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有限时间,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逐步实现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知识,是笔者在英语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方法的主要任务。

当前笔者所代课班级的课堂教学重点是如何促进“学生参与”教学,培养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按照这一重点,在借鉴国内外英语教学研究的新成果、新经验的基础上,我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方法,即在课堂教学中“讲解新课”这个环节中,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英语教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针对英语学习重在听、说、读、写的特点,在教学中加入“学生参与”这个环节,可以营造一种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气氛,这样学生通过自身的参与、探索和体验,可以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方法,主动获取知识。

二、课堂上“学生复讲”教学环节实验的理论根据

笔者在这学期设计了课堂教学方法实验的教学环节――“学生复讲”,启示于“温故知新”。英语课堂教学一般分为以下几个环节: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等。“讲授新课”是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主要环节,以往这个环节主要由老师完成,在讲解过程中穿插对学生的提问,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我在“讲授新课”这个环节中加入“学生复讲”的内容。它的理论基础是遗忘理论中的“消退理论”:大脑中的记忆痕迹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衰退。这种理论假定:学习会改变中枢神经系统,除非定期地使用或复述信息,否则这种信息就会逐渐衰退,最终完全消失。我们知道复述在学生保持信息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它是理解和保持知识策略中重要的一种学习策略。使学生能够做到举一反三。因此,我在英语课堂教学的结构中加入“学生复讲”的内容,而不是“复述”的内容。“学生复讲”是指要求学生复讲课文的某几个段落,他们模仿老师讲解课文的方法对某个段落重新讲解一遍,在讲解过程中加入自己的新见解,随时可以提出疑问,同学和老师都可以解答。通过“复讲”学生可以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可以加速知识的迁移过程。同时使更多的学生有更多的表现机会,促进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三、“学生复讲”教学环节的设计与实施

“学生复讲”的教学环节是否有效,需要通过课堂教学研究来检验。因此,我在代课的两个班级进行了以下对比研究。

* 研究对象:大专二年级两个班的学生,一班为对照班(30人),二班为试验班(32人)。对照班的期末考试成绩平均分为60.2分,试验班的期末考试成绩为55.4分,对照班的平均分稍高于试验班。

* 研究时间:二年级的大专生,第一学期,时间为两个月。周课时为4课时。1课时为45分钟。

* 选用教材:《当代大学英语》第二册,第一、二、三、四单元。4课时以精读课为主进行教学,2课时为练习课。一个单元由6课时完成。

* 班级课程课型设计计划:试验课在新授课中进行。对照班按传统的教学方法以精读课为主进行授课;试验班通过对教材的分析和选择,在“讲授新课”这个环节中插入“学生复讲”的内容。新授课的教学过程结构设计如下:

第一课时:

开始组织教学――复习旧课――导入新课――讲授新课:教师讲解课文;学生复讲课文的两个自然段,时间大约15分钟。

第二课时:

讲授新课:教师讲解课文;“学生复讲”课文的两个自然段,时间大约15分钟――巩固新课――布置作业。

“学生复讲”教学环节是属于新授课教学设计中的一个步骤。各个环节都相辅相成。组织教学这个环节主要是向学生说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知道学习什么,达到什么结果,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复习旧课这个环节主要是回忆从前学过的有关内容,为学习新知识铺路搭桥,减少学习的坡度;导入新课这个环节通过提问或图片等引出新的内容;讲授新课这个环节是新授课的主要环节,该环节揭示新内容的关键点和难点,在这个环节中要求“学生复讲”所学习的新内容是非常有意义的,希望学生通过应用知识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同时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及时的反馈和评价;最后一个环节是布置作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巩固所学习的新内容。

四、“学生复讲”教学环节的学习效果和反思

通过两个月的“学生复讲”的教学实践,由于学生在课堂上有了较多的表现机会,学生学习有了积极性,也有了压力,上课注意力集中,多数学生开始手耳并用,边听边记,学习的主动性明显增加。从期末考试的平均成绩来看也有一定的变化,试验班的成绩有了提高。成绩如下:

第6篇

一、各有所得、目标分层

由于学生能力存在差异,我把教学目标分为三层:基础目标、提高目标和拓展目标。基础目标是要求学生掌握最基础的电路图、电路原理,并会初步运用,这是要求A、B、C层同学都要完成的;提高目标是能利用学到的知识通过公式转换、多步计算等分析中等难度电路,要求A、B层同学完成;拓展目标是对重点知识点加深难度,要求学生对电子电工知识体系融会贯通,综合应用,A层同学完成。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向上发展。

二、课上课后、施教分层

采用分层教学,学生和教学目标都有分层,但所有学生都在同一班级,因此在具体操作时:课上合为主,分为辅;课后分为主,合为辅。课上讲解知识点时对于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能力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知识。以两课时的“移位寄存器”这节内容为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强弱搭配两人一组,利用数字电路试验箱,采用理实一体的教学方法进行,以B层中等学生为标准,教学进度中速推进。基础目标是移位寄存器的原理和判断左移、右移。提高目标是学会使用74LS194实现左移、右移、置数、清零功能。拓展目标是在熟悉了74LS194芯片后,利用该芯片设计简单时序逻辑电路。

三、提高效率、分层作业

传统教学中,学生的作业总是相同的,作业抄袭现象严重。在分层教学中,课后作业也进行分层。C层同学以书后的基础题为主,难度较低。B层同学作业以中等难度的加深题为主,在对基础概念及公式理解的基础上需要多个步骤才能解答,这样巩固了基础又有所提高。A层同学要在B层同学基础上,增加拓展题,注重知识的综合应用,提高解题技巧。不同层次的同学有不同的作业任务,使同一层次的同学在解题过程中要积极思考,提高了学习效率。

四、分层考核、综合评价

为保证大部分同学考试合格,鼓励学生,同时既要拉开层次;试卷内容这样设计:60分为基础题(以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简答题为主)、30分为中等题(以简答题、小综合计算分析题为主)、10分为难度题(以大综合计算分析题为主),在此基础上再增加20分的附加题(一般为大综合计算分析题)。通过多次考试,成绩分数分布正常。在对学生进行期末考评时,综合考虑学生学习常规如上课纪律、回家作业,平时测验,期中、期末考试几个方面:期末考评分=学习常规×40%+平时测验×10%+期中成绩×20%+期末成绩×30%学习常规占了较为重要的部分,这对平时认真学习的学生也是一个很大的肯定。对于考试成绩着重突出期中和期末,是对学生阶段性学习的一个总结反馈,希望学生能及时复习学习内容,不能放松。11级电子技术应用专业预科班经过三个学期的分层教学,《电子线路》一书的内容已经顺利教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总体上比前几届的同学大大提高,每学期学生期末考核100%合格,学生表示乐于接受这样的教学方法。在分层教学中虽然教师花的时间和精力要比过去的“齐步走”方式要多,但最大程度地尊重了每一个学生的个性,满足了学生的不同需求,提高了教学成果;同时对教师专业发展也起到了推动作用。(本文来自于《校园英语》杂志。《校园英语》杂志简介详见.)

作者:潘渊 单位:江苏省吴江中等专业学校

第7篇

【概述】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jiang4xyz”为你整理了这篇高中部举行高一年级成绩分析会简报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3月1日下午,师大附实校高中部在校行政楼一楼会议室召开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成绩分析会。高中部督学庄全利、高中部执行校长王瑞及高一年级全体文化课老师参加会议。

高一年级主任刘兴文对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成绩进行了分析。分析分为三部分: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改进的措施。刘兴文主任对第一学期高一年级取得的成绩给予了肯定,向全体教师表示感谢。但从成绩的数据分析中也暴露出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一定问题。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刘兴文主任提出四项教学改进措施:科学计划,认真落实;任务驱动,结果检查;精选习题,强化训练;弱科辅导,重在方法。最后刘兴文主任提示大家,所有的措施重在落实。

高中部督学庄全利老师给全体高一老师提出三项要求:一是发挥小班化优势,对于优生弱科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二是找出出现问题的原因所在,找出正确的解决方法。三是落实尖子生的个性化辅导。

最后高中部执行校长在总结发言中指出:本次成绩分析会在肯定高一年级取得的成绩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找出存在问题,有问题不可怕,只要分析出原因,找出对策,就能解决问题。在年级组分析的基础上各位任课老师应该对自己所教学科、所带班级整体、班级中优生进行自己个性化的分析,制定自己个性化的措施。各位伟长班的导师要发挥作用,帮助自己所指导的学生进行分析,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所在,并制定改进措施。在新的学期应该加强三个层面的团队建设:加强年级管理团队建设,给大家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加强班级团体建设,科任老师之间相互协调;加强备课组建设,改进备课质量,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学质量。

本次会议肯定了成绩、分析了问题、找出了原因、制定了措施,对大家新的学期的教学有很好的指导作用,会议圆满结束。

第8篇

【关键词】病例教学法;临床护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8-154-02

随着高等医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怎样才能培养出新世纪需要的护理人才,如何提高临床护理学的教学质量,已成为高校教师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病例教学是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授课老师运用真实的病例或者经过精心设计的病例,将学生引入特定的情景中,引导学生对病例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1]。相对于传统教学方式而言,病例教学法具有思考性、主动性、互动性、直观性、生动性的教学特点,其独特的优势可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等护理专业课中。我们在2010级护理专业外科护理学教学中探索运用病例教学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10级护理专业两个班的学生,其中护理1003班54人为实验组;护理1004班54人为对照组。教学时间均为2011―2012学年,教学时数相同,均为同一教师任教。2组学生的入学成绩及与外科护理学相关的主要课程,包括护理学基础、解剖学、病理生理学、健康评估的考试成绩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教学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讲授法的教学模式;实验组采用病例教学法的教学模式。具体步骤是收集病例、设置问题、讲解理论知识、讨论分析病例、总结。如在讲骨折病人护理时,首先准备病例,并设置问题。患者目前最主要的护理问题是什么?主要的护理措施是什么?如何指导患者在骨折早、中、晚期进行功能锻炼?将准备好的病例在课前分发给学生,让学生进行知识的预习及查阅相关资料。随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骨折病人的护理这节内容的学习中,听教师讲解完骨折的定义、分类及护理评估后,再回到病例中,给学生15min时间分组讨论并派代表回答讨论的结果。教师听完回答后,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点评并运用之前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讲解和归纳,总结出正确答案。让学生在病例教学法中学会运用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目标―护理措施―健康教育―护理评价的思维方式理解学习内容,掌握重点知识。

1.3病例准备

1.3.1病例来源

为了方便在病例讨论时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和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利用学生见习和教师顶岗培训时间到我院的附属医院广泛收集真实、典型的病例。病例的选编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及重点。选择恰当的教学病例是进行病例教学的关键所在。因此选择病例时要注意病例的代表性、规范性、真实性、动态性。

1.3.2病例的整理

根据教学目标进行适当修改,使之符合教学内容的要求,简明扼要,并设置讨论问题。问题的设计是否恰当和巧妙,是能否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兴趣、成功开展讨论的重要因素[2]。因此设置问题时应紧扣病例,并结合临床实际工作提出,尽量避免纯理论性的提问,在充分考虑学生对知识掌握的规律性和学生认知差异性的前提下,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设置问题。

1.3.3病例的印发

整理好的病例按篇章节的系统进行编排,然后打印成册,发给学生,在授课过程中结合学习内容进行讲授。

1.4效果评价

1.4.1成绩分析

两个班同时进行期中和期末考试,两次考试均实行教考分离,即由其他教师统一命题进行考试和阅卷评分。

1.4.2问卷调查

教学结束后对实验组进行问卷调查,评估教学效果及学生对病例教学方法的态度。

2结果

从表1可以看出,实验组的平均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考试成绩有显著差异(P

3讨论

教学实践证明,病例教学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消化、巩固理论知识,而且可以教会学生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更加符合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的要求。

3.1病例教学法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创新意识、实践能力。教育心理学指出: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并趋向某种事物所特指的意向,它标志一个人参加某种活动的积极性,是个体主观能动性的一种体现[3]。在临床护理教学中,以病例为蓝本,以问题为引导,学生为主体,使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的预习、查阅资料、听课,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从而增强自信心,更加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其培养自身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学习的成就感。

3.2病例教学法能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性。病例教学法能增强师生间的互动性,从传统的教师“一言堂”灌输法模式转变为以探索性语言引导学生参与问题的讨论分析,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创造性的探索,从而掌握知识重点。病例教学法对提高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4]。

3.3病例教学法增强学生自学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课前发放病例预习,学生利用业余时间查找资料,提高了学生自学和获取信息的能力。通过学生积极地讨论,增强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为以后的健康教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学生的角色扮演,在创设情景中进行的个案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是学生爱心、责任心的体现,能加深学生对护理工作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良好的工作态度和职业素质[5]。

3.4病例教学法促使教师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病例教学法中,不仅要求教师熟练掌握病例中涉及的知识,还要有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能力及驾驭课堂的能力。这些都要求教师不但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基础,还要有丰富的临床知识作保障,从而促使教师不断加强学习,改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以胜任新的教学方法。

二十一世纪的护理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综合素质[6]。病例教学法作为一种生动直观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学会利用书本的理论知识尝试解决临床问题,既联系了临床,又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记忆和转化,改善了教学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宋晓环.病理学教学PBL教学模式的应用与对比[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25(1):19-22.

[2]刘传荣.病例教学法在外科学教学中应用[J].医学教育探索,2008,7(8):850-852.

[3]潘蔽.教育心理学[M].2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400-403.

[4]李芳健,王家骥.病例教学法在全科医学概论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9,36(3):32-33.

第9篇

中心小学

飘雪,是冬天的一种美丽。雪花片片随风舞,寒枝点点梅花香。纷纷扬漫天皆白,飘飘然行人匆匆。风门檐扰残梦,雪落窗台落闲花。风飘雪舞,犹是天女散花纷纷零乱,卷起来一些寒意。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检测工作伴随着冬日的飘雪已圆满结束,现将本次考试情况总结如下:

一:考务总结

1.19下午在参加完抽检工作会议后,我们立即利用周六周天两天按照抽检考务安排,进行了期末检测工作安排。我校三年级共83人,共设3个试场,按照学校上报教研室的学号依次安排试场,学生全部单人单桌,严肃强调考试纪律。

考务工作因天气原因调整后,我们又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对学校的检测方案进行了适当调整,确保期末检测工作不出任何纰漏,确保交出一个领导放心,让家长满意的期末答卷。

二:阅卷总结

   我校本次阅卷工作严格按照试卷的评分标准,任课教师不参加自己所任学科的阅卷工作,确保成绩真实有效,并安排专人负责试卷登分工作,教学副校长亲自监督。

三:质量分析:

按教研室的统一部署,校领导高度重视本次考务工作,根据《栖霞市小学教学质量联检工作实施方案》的相关要求,成立考务领导小组,教导处协调学校各部门,严格组织和有序安排,及时召开学校考务会,保证期末检测工作顺利进行 。

第二部分:考试成绩分析

一、学校基本情况分析

阅卷工作结束后,学校全体教师于周四下午对各学科平均成绩进行了分析,然后专门召开教研组长和3年级任课教师试卷分析会议,对试卷和学生进行了认真到位的分析。从考试巡视和监考教师以及阅卷教师反馈看,学生对答题纸已经初步适应,能够按部就班的进行答题。尽管我们在考前按照教研室提供的模板进行了数次模拟考试,但是答题卡的使用情况仍有一定问题,主要有:(1)个别学生铅笔不是答题卡专用的铅笔,涂一段时间后,涂的区域就会变窄,需来回涂几次;(2)个别学生竖着涂答案;(3)学生改错时,原答案擦得不干净;(4)学生涂卡速度较慢。尽管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会有针对性的对学生加强答题卡的使用练习。

二、各学科情况分析

各学科分析在单独文件夹(各学科期末质量分析)

第10篇

【关键词】 民办高校;新闻学专业;课程考核;改革实践;效果

课程考核是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的重要环节。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既能对学生能力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又能对教学起到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

一、传统考核模式存在的弊端

新闻实务课程强调强调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如《新闻采访》以掌握新闻采访方法与技巧为培养目标,突出强化实操性和实用性。国内目前有部分新闻院校已经在教学实践中作了一些调整,注重加强练习,培养学生的新闻业务能力。目前,多数新闻院系是在学生课程修完或学期结束时进行一次书面考试,再按平时成绩30%(考勤加平时作业练习)+期末考试成绩70%(期末卷面考试)的形式,给学生一个分数。这种考核模式已不适应民办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不利于学生新闻职业能力的培养。期末进行的学业成绩考试被作为教学的最重要的评价,占到学生课程的70%的左右。但考试作为检验教学效果的手段,成绩只能作为一个方面,而不应是全部。尤其是对于强调专业技能培养的新闻学专业来说,它不仅要求学生学习新闻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更要求学生通过大量的采访、写作、编辑等专业基础训练,具备学会运用所学的新闻理论分析、解决新闻实践问题的基本能力,而这些很难从一次考试得到真实全面的体现。

传统考试以知识评价为主,在内容上重理论测试,轻实践能力考核;重知识的掌握,轻综合能力的培养。具体到新闻学实务课程,囿于资金、器材等方面的限制,一些学校课程考核依然采用书面、闭卷的考试形式,考试题型一般是传统的选择题、判断题、名词解释、简答等识记性内容,而口试、实际操作、新闻实践、综合考试、案例分析等综合能力型内容较少,使得学生的综合能力不能很客观地反映出来。这种考试方式偏重于考察学生的新闻理论知识,忽视学生新闻实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考核。

由此可见,对学生的学习效果的评价以“一纸定乾坤”,这种传统单一、缺乏信度和效度的量化考试很难综合考核学生对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全面掌握的程度,更难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一隐性学习的效果,如学生的学习方法、习惯素养、合作精神等,也无法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动力,已经不适应课程改革的发展。新闻学专业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二、民办高校新闻学专业课程考核改革的思考和实践

新闻学专业主干课程有10多门,每一门课程由于课程性质、开课时间和课时分配等均有不同,故不能采用统一的考试形式,而应该根据课程的性质、特点采取多元化的考核方式。西安外事学院的新闻学专业课程改革以《新闻采访》为试点,逐步探索以实践为核心、以行动为导向的课程教学和考核模式改革。

对新闻学子来说,新闻业务技能“做了才能透彻了解,做了才能深刻体会,才不会觉得它难”。《新闻采访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该课程的教学一般要从三个方面展开:一是讲授新闻采访理论,二是传授新闻采访方法,三是将采访方法应用于学生的模拟采访活动之中,注重教学的实践环节,让学生在采访的实践中逐步消化、理解和运用这些新闻采访的理论和方法。《新闻采访》课程充分发挥主讲教师李培元老师的“双师型”优势和学生潜在的优势,围绕“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确定了教学思路:以理论讲解为基,以大量的实战练习为主,实现“实践教学实战化;技能训练全程化;课内课外一体化”。学生的专业技能主要在完成校内外的采访练习过程中获取。

具体来说,《新闻采访》一方面在课堂上设立专题训练,通过实践操练,让学生在“做中学”,培养学生的新闻敏感、新闻价值的判定和新闻线索的筛选能力;另一方面,通过校内寻访、模拟记者招待会、校外寻访、现场观察等校内外采访练习,锻炼学生新闻线索的发现与拓展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与人沟通的能力。尤其从2006级开始,每年《新闻采访》的期末考试,李培元老师都把学生带到一个地方现场采访,学生独立发现新闻线索、确定采访对象并进行采访,最后根据采访的情况现场分析问题进行笔答,完成考试。从06级半坡遗址博物馆之行、07级秦渡镇之行,08级蓝田县之行,09级周至之行,10级铜川之行,都是这种考核方式。

基于课程改革的需要,《新闻采访》课程的考核方式有了较大的调整,从2011年起,新闻学本科《新闻采访》课程的成绩计算标准由原来的3:7改为7:3,即平时考核成绩占70%,期末考试(考查)成绩占30%。初步建立起注重平时过程考核的动态、多元化的考核模式,对学生一个学期内完成的课内外大小练习、任务都要进行考核,包括整个课程教学的学生课内外学习表现、行为态度等也要进行评估 ,综合考察学生的个人学习情况和团队表现情况,考核评估学生所有的学习成果 ,使分数的评定更加全面、客观 、科学,尽可能反映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更能体现学生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更受学生的欢迎。

基于过程的课程考核模式更加灵活多样化,变终结考核为过程考核,在平时考核中,平时表现(包括到课和课堂表现)、采访练习(校内寻访、校外寻访、现场观察等)成绩分别占总分的10%、60%。

三、新闻学专业课程考核改革效果分析

经过两年的尝试,《新闻采访》考核方式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空前高涨,新闻采访专业能力明显提高。

1、加大学生平时考试成绩的计算比重,使学生临时抱佛脚的备考方式有所改变。大学学习中,学生没了高考的紧迫感,部分学生缺少明确目标,平时学习状态懒散,期末担心挂课,考前临时抱佛脚,猜题压重点,死记硬背。把重点放在对学生平时成绩的考核上,学生要想取得好成绩,就必须认真对待平日的每一节课,每一次作业或考查,一旦学生哪一环节出问题了,老师也能帮其及时纠正,从而引导学生树立一种持续认真学习的态度。

2、加大学生平时成绩的考核比重,能更全面、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避免学生陷入误区。知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积累过程,学生一学期的收获,远不是一张期末考试试卷所能反映的。事实上,加大平时考试成绩的计算比重,可以促使老师采用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多角度、多方面的考核,学生平时的到课情况、课堂讨论、实践水平、作业质量等都可以成为衡量其学习状态的因素。

3、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新闻采访》将理论讲授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从2003年开始就积极倡导和组织新闻系的学生参加社会专业实践,从小组到个人,从校内到校外,从大雁塔现场观察到参加周围区县的庙会,再到集体采访、参加樱桃节,举行模拟记者招待会等,这些逐步使新闻教学向实战靠拢的教学特点点燃了学生们学习新闻的热情。

综上所述,民办高校新闻学专业课程考核方式改革,要摒弃单一的笔试做法及“一纸定高低”的终结性评价机制,而应根据该专业课程的性质、特点,灵活采取多元化的考核方式,既能推动教学改革更深更快地发展,也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参考文献】

[1] 李长江,宋妍,赵伟东.现代新闻教学中加强学生实践能力探究[J].新闻传播,2009.10.

第11篇

中图分类号:G642.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2409(2011)01―0084-03

药理学作为高等医学院校的主干课程,其内容所涉及的药物是治疗各类疾病的基础,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是考查学生对该学科所学知识掌握程度的工具,也是衡量教学效果的主要手段。通过对试题和考试成绩的分析,可以及时地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不仅可以了解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否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的,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还有助于教师对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进,不断提高教学效果,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为此,笔者对我校2006级临床医学本科和2007级护理学本科的药理学考试试卷进行分析,以总结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为今后教学改革及命题与题库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分析对象为本院2006级临床医学本科学生539人和2007级护理学本科学生92人,均采用杨宝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药理学》第7版教材,医学本科由2名剐教授授课,护理学本科由2名副教授授课。两个年级在同一学期按相同教学大纲、相同教学内容和相同学时授课。考试由教研室制定命题大纲,试题由教务处考试中心统一从题库中组卷,两个年级在同一时间用同一试题考试。本次试卷总题数为70道,其中客观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60道,分值60分;主观题(名词解释、问答题)10道,分值40分;全卷满分100分。阅卷:客观题由考试中心用阅卷机阅卷,教研室组织主观题的阅卷,为减少主观性阅卷的差异,主观题按统一制定的每题得分点,采用流水作业,每位教师只负责一题的评分,阅卷后经复核统一登分。并将每份试卷的每道试题得分输入计算机,送考试中心经试题质量分析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得出每个年级试卷的学生成绩分布、均数、标准差;试卷中最佳试题、较好试题、一般试题和差题的百分比。评价试题的质量。还进行年级与年级之间平均分的组间比较,年级自身之间直观记忆型问答题与归纳综合型问答题的组间比较,进行t检验,分析学生对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和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2 结果

2.1 临床医学本科学生的成绩分布与试卷质量分析见表1、表2。学生平均成绩为66.73分,最高分91分,最低分22分,标准差为10.76,峰值集中在60~80分(占70.87%),密度估计图呈正态分布,试卷平均难度0.67,表明试卷对该年级学生难度适中,60分以上(及格)的学生为436人(占80.89%),其余分数段较分散。成绩说明学生间个体差异稍偏大。

从试题质量分析表中可以看出,试卷中质量最佳的试题有41道(占59%),质量较好的有5道(占7%),质量一般的有20道(占29%),这3者为合格试题共66道(占95%),其中较好以上试题占66%,只有4道试题(占5%)因为难度偏大(P

2.2 护理本科学生的成绩分布与试卷质量分析见表3、表4,学生平均成绩为56.71分,最高分82分,最低分30分,标准差为10.45,峰值集中在45~65分(占68.48%),密度估计图基本呈正态分布,试卷平均难度0.57,表明试卷对该年级学生难度大,60分以上(及格)的学生为40人(占43.48%),其余分数段较分散。

从试题质量分析表中可以看出,试卷中质量最佳的试题有32道(占46%),质量较好的有3道(占4%),质量一般的有25道(占36%),这3者为合格试题共60道(占86%),其中较好以上试题占50%,有10道试题(占14%)因为难度偏大(P

2.3 两个年级考试成绩平均分与主观题知识运用能力的统计分析见表5,结果表明护理本科学生平均分、选择题得分和问答题得分均明显低于医学本科(P

3 讨论

药理学是临床医学和护理学的一门基础课程,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掌握临床常用药物的基本知识与基础理论,为防治疾病、合理用药提供依据和科学的思维方法,在临床治疗疾病过程中充分发挥药物治疗效果,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尽可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药理学的特点是药物种类繁多,临床治疗各类疾病的新药不断涌现,因此,要达到上述目标,首先对教师的要求不仅要具备相关学科的扎实理论功底,而且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还应具有高度的教学责任心。学生要具备良好的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如生理、病理生理、生化、微生物和免疫学等,还应具有良好的学习方法、能将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

药理学命题必须坚持“既考知识又考能力,既考深入理解又考综合应用”的原则,设计命题大纲。本次试卷有4类题型,主要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分析思考、综合判断的能力。客观题覆盖面宽,主要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的准确程度;主观题既考核学生理解、记忆、分析问题的能力又考学生对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

从本次试卷分析可以看出,临床医学本科平均成绩偏低(66.73分),多数学生成绩集中在60~80分(占70.87%)之间,成绩呈正态分布,标准差稍偏大(10.76),不及格率适中(19.1%),说明试题对该年级是适用的。而护理本科平均成绩明显偏低(56.71分),多数学生成绩集中在45~65分(占68.48%)之间,成绩基本呈正态分布,但有明显左移现象,标准差稍偏大(10.45),不及格率明显增多(56.52%),说明试题对该年级学生考试的难度大,不适合该年级考试。

试卷分析可看出不同年级之间、不同教师授课,学生考试成绩存在明显差异,护理本科成绩比临床医学本科差(P

第12篇

关键词:技师院校 考务工作 教学管理

考试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集中体现了一个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实践证明,良好的考风可以形成良好的学风和校风,形成公平的教学和竞争氛围,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加强考务管理,对提高教学质量来说,至关重要。

一、建立科学的考务管理制度和考试方式

技师院校考务管理工作是极其繁杂而又细微的工作,主要包括四个阶段,即考试安排、试卷管理、考场管理和成绩管理。在各个管理阶段的各个步骤的执行过程中,要建立完整的管理制度。这些制度要明确地规定考务管理活动包括命题审查、监考职责、考生规则、试卷复查、违纪处分等各环节的工作范围、操作规程等内容,以及如何对考务管理活动进行控制,怎样记录以证明其受控等,并使考务管理要求与教学要求相结合,最终达到持续改进,以不断满足教学发展的要求。健全的考务管理制度使考试过程都做到有章可循,大大规范了考务管理。

在课程考试改革中构建知识和能力检验、智力和非智力培养并举的评价机制,通过综合性评价、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三者结合,发展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技能。建立科学的命题审核和考试质量分析制度,形成内容覆盖广、难度与区分度合理的优质试题库,以增强学生的知识应用,调研与实验,科研写作、团体协作等各方面的综合能力。

在命题内容方面,要注重从惰性知识向活性知识转变,技师院校考试的目的不是要检查学生记住了多少知识。而是要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推断和应用能力。所以考试内容要有基础性、创新性和实践性。

在考试方式方面,要突出多样性、针对性和生动性,考试方式不应局限于笔试,还可以采用口试、实验、小论文、专题讨论等多种方式进行。变单一卷面考核为多元考核,注重学生的平时成绩、课堂表现。特别是一些实践性强的课程,期末突击备考的方式是不奏效和不可取的,必须要将平时的技能实习、技能实践考核纳入最终的评价范畴,必须增加平时成绩和实习成绩在总评成绩中的比重。

在考试的组织管理方面,要对监考老师提出明确要求,在考前做好清场、证件审查工作,提出考场要求;考试期间认真履行监考职责,不得随意离开考场,不在考场做与监考无关的事,如看报纸、改作业等,要密切关注考试动态,一旦出现作弊行为,要做好及时发现和公正处理;考试结束后,监考老师要认真清点试卷,做到准确无误。同时要组织各级领导、教学督导深入考场加强对考场的巡视力度,及时处理考试时的突发事件。

在对考生作弊的处理上,对于被发现作弊的考生,应及时根据相关规定给以相应的处罚,借鉴目前全国高考中采取的诚信档案制度,给技师院校学生建立“诚信档案”,将违反诚信的有关情况记入考生诚信档案供学校及用人单位查询,把对考生的诚信要求从道德层面上升到制度层面。在处理结束后,对于典型的作弊行为及其处理实例,可作为反面教材,结合诚信教育对学生进行正反两方面教育。这样会对司机作弊的学生产生一定的震慑力,从而打消一些学生作弊的侥幸心理。

二、完善考务档案,为探索教学管理规律提供依据

考务档案的完善对改进考务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探索技师院校教学管理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通过建立考务档案,可以将考务工作平时零散的材料和经验系统化,同时随着考务档案的建立和完备,也提高了考务工作的水平。

2、试题分析、成绩分析等考务档案能够使教师和学生了解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这对提高教学质量是十分有益的。

3、考务工作可以为全校教学部门和管理部门提供完备的数据信息,这为技师院校进行教学改革和探索教学管理规律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资料。

技师院校的考务档案非常广泛,主要包括:

1、考务管理过程档案其中包括记载考务实施过程中的档案资料及工作。例如:考前会议记录、考试人数、考场安排表、制卷申请资料及试卷清样、试卷交接单、考场记录表、考试汇总表、评分记录及成绩汇总等。

2、考试结果档案包括记载学生成绩的表册及发证审批资料。例如:在校学生参加各类比赛成绩、各学期期末考试成绩、重考重修考试成绩等等。

3、考生信息档案要求建立学生各个方面的信息,便于教学管理和考试管理。例如:姓名、学号,性别,专业班级、身份证号码、人学时照片、历次考试报名数据及成绩信息等。

4、题库、试卷档案的建立,对考试和教学能提供极大便利。包括历次期末考试试题及标准答案,校级题库的原稿及标准答案,题库建立时的各科题库征集卡及答案等

5、考务文件档案包括省教委及上级部门下发的有关考务工作的指令性文件,如:通知、条例;教务科下发的各类考试文件,如通知、通报;考试及考查课程安排表、历次考试情况分析表各种考试的有关文件及考试大纲等。

三、学生成绩电子化管理,提高考务工作效率

学生成绩管理就是对学生从入学到毕业整个学习环节效果评定的管理。成绩管理不仅涉及成绩的管理还包括学籍方面的管理。科学有效的成绩管理,不仅有利于准确评定学生成绩,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还有利于提高技师院校的教学管理水平。

成绩录入及修改。建立成绩管理数据库,各相关部门都安装成绩管理客户端软件,利用成绩管理客户端将繁重的成绩录入任务分散到各系部和各教研室,充分利用网络,快速、准确地录入学生的各种信息。各系部、教研室将课程、考核方式、任课教师等基本信息录入成绩数据库,教务科为任课老师分配用户名和密码,学生成绩由任课老师在规定时间内直接在网上录入,各部系、教研室接收成绩并核查,教务科只需最终汇总核实各部系、教研室的成绩录入情况即可。成绩修改由原录入部系主任及教研室主任操作,确认必须由教务科完成,避免人为修改成绩。由于学生在校各科成绩均均可导出一份标准电子文档及打印,不但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准确、规范、科学。

成绩查询。成绩录入工作完成后,学生可以通过教务科事先为每个学生分配的密码网上查询本人的成绩,合理安排假期时间,做好下学期补考等准备。教师和班主任可查看本班学生成绩,打印班级成绩通知单等。网上成绩查询应在考后尽快开通,以避免学生回家后无法及时获知成绩情况。同时班主任和相关课程部系、教研室、教务科也可以尽快全面掌握相关学生的成绩,为下学期各项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成绩汇总统计分析。利用电子化学生成绩管理模式可以快速地计算课程及格率、单科排名、班级排名等复杂的分析统计,通过对各专业班级相同课程成绩进行分析,找出不同专业班级相同课程成绩优劣的原因,进而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还能对学生成绩排名做出详细了解,以便公平公正地发放奖学金。

四、做好考后管理,严把补考缓考关。

考试结束后的管理工作要规范,对工作的各个环节要有明确的规定。监考老师要将试卷封装后交教务科统一保管;阅卷要实行集中统一阅卷制;凡课程有两位以上老师讲授的,应共同阅卷,实行流水作业,保证评分的公正性;考试成绩评定最终有统一的规定,既要考虑到期末成绩,也要考虑到平时成绩。建立试卷分析制度,每门考试结束后,教师要对该门课程试卷情况进行分析,写出该课程的教学总结,找出教学中需要改进的地方和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要严把缓考补考考关,补考、缓考是期末考试工作的延续,对补考、缓考工作的力度直接影响到学风建设。为了避免补考、缓考工作出现诸如考试题目太容易、评分标准降低、监考不严等现象发生,必须对补考、缓考做出详细规定。

总之,考风建设问题对技师院校来说,是一项系统的、复杂的、长期性的工作,抓好考风需要不断完善考务工作,规范考务管理体系,需要我们全体教务、考务工作者,乃至全体教职工都来共同关心,全校上下齐心协力,严格管理,齐抓共管,为促进优良考风、学风、校风作出努力,使学校更具有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