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26 12:40:1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计算机通信技术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处于不断的完善和进步中,需要坚持不懈地探求更加强的可靠性、稳定性和应用性,这是其在实践中不断追求的目标。但是,面对经济高速发展的趋势,很多计算机技术无法满足社会的需要,为此,寻求具有更强运算能力的计算机应用系统是当前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要对计算机技术进行不断的创新,开拓思路,革新技术,实现功能的专业化以及各种配件的高度结合,将计算机对数据的信息处理变成对知识的转化和处理,将知识进行整理,代替数据库,使计算机技术更具综合分析的能力,实现功能的全面升级。
2通信技术概述
在当前的通信业中,业务类型比较多,通信方式各不相同。但是就其本质,仍是对信息时间和空间的转移的追求,也就是说,把不同形式的信息通过网络,快速、准确地进行传送。(1)根据通信产业的不断发展,其包含诸多业务类型,通信手段和方式呈现不断的更新和完善。通信技术的目标就是将信息进行原始的传输和转移,也就是说,借助通信手段,网络作为传播的途径,实现信息准确、迅速、可靠地传递。(2)当前,通信技术发展不断进行更新和升级,主要是针对数据传输的信道、传输技术以及传输的全方位进行改进。在数据传输的信道方面,主要是开发和研究了多种信道类型,拓展了光纤、微波信道以及卫星通信等多种渠道;针对数据传输技术,主要开发和应用了数据交换技术、频带传输以及数据通信网等技术;另外,多媒体技术彰显优势,移动和数字通信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更加广泛。
3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融合发展
3.1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融合的表现
信息技术发展主要借助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完善来实现,使计算机技术进步,引起了通信技术的飞跃,人们所享受到的通信业务更加丰富,品质更加高端。计算机通信技术计算机是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统一。在这一研究领域,主要的技术热点是计算机通信网络技术和多媒体通信技术两种。计算机通信的研究方向和目标是数据,因此,也被称为数据通信。信息存在的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文本、表格、图像以及语音等。这些信息要以数据的形式进行呈现,也就实现了计算机通信的目的。如果通信的距离短,只需要借助电缆,将设备端口进行连接,实现通信的目的;如果距离较大,要在计算机通信网络的整个系统中,将计算机与通信设备进行连接,利用不同媒介,达到数据信息的输送。计算机通信的形成实现了用户之间信息的分享,最大发挥每台计算机的利用率,通信的变通性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信息技术对于信息时代的今天,对不同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现代信息技术集合了多种高科技技术,充分体现了系统性、综合性和复杂性的特点。例如,计算机技术与电信技术的结合,实现了对图像、信号等信息的获取,同时进行及时的分类和有针对性的处理,满足整个社会不同领域的需求。同时,信息技术也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信息产业逐渐跃居全球规模最大的产业类型,影响着诸多领域的发展速度。蓝牙技术蓝牙技术是通信与计算机技术融合的重要体现之一。其主要特点是实现了小范围内的无线连接,传输的内容上文件、信息和数据,不需要耗费过高成本。同时,蓝牙技术能够实现一点对多点数据的传输,操作简单,效率较高。蓝牙技术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即专用IC和通信协议栈,而基带处理和射频模块构成了专用性的蓝牙,是蓝牙的硬件部分,也就是发挥接收装置的作用。蓝牙的核心协议主要有RFCOMM、SDP等,主要用于主机或者处理器上,实行对设备的确认和安全处理。当前,蓝牙技术被广泛应用在手机和电脑上,很多企业参与相关组织,制定相关的技术标准。蓝牙技术正在逐步向计算机、电信等多个领域扩展,是通信领域一个新的发展趋势。实时远程通信在无线或者有线方式的应用下,将终端连接成为一个网络结构,使得信息传输的范围被扩大,尤其是无线通信技术,能够弥补有线的不足,在一些难以达到通讯的地方建立网络系统。多媒体通信技术的应用采用多媒体形式的通信技术,主要的控制核心为计算机,运行手段比较多,能够达到多媒体信息的收集、整理、储存和传输。多媒体通信突破了原有信息类型的局限,实现数据通信的统一化,为相关领域的相关服务提供技术支持,如远程教育等。数据库计算机通信技术所形成的数据库系统的内容更加广泛、结构更加灵活,呈分布式,能够将不同的管理项目进行有机的整合,同时体现一定的规则性,排列有序,条理清晰地表现在数据库的平台之上,提高了数量管理的效率,同时对办公条件进行协调和处理。
3.2现代计算机通信的优势
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迅速的信息传达服务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有机结合,使得计算机形成网络模式,在其内部各个终端实现数据的传达,打破原有设备信息处理的局限,传递的质量和效率得以提升。应用的领域更加广对于计算机通信技术,其对网络资源的处理和使用为企业的发展策略提供依据,实现决策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同时,在办公系统中的应用,使得对数据的处理能力得以提升,实现资源在不同领域内的共享。通信服务的安全性提高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融合,使得对信息的处理和保存使用了加密的技术,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同时,强化了编码技术使得数据通信服务的精确性,整体上提高了服务的优质性。
4对未来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的展望
在未来,计算机通信技术会在更加广泛的领域里应用,工作效率被极大地提升,增强了各自在行业内的竞争力。同时,随着计算机硬件性能的不断提高、各种类型软件的不断开发以及通信技术本身的不断更新,未来计算机通信会趋向三网融合,数据通信的速率将更快、数据的传输更加稳定和可靠。根据社会需要,加快数据处理的速度和效率。同时,内容丰富的软件系统的开发,使得资源能够在不同行业、领域内实现共享,计算机通信的综合功能更加强大。
5结束语
1.1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含义以及作用
计算机通信技术是通过新兴的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相结合得到的,它是一种计算机与计算机彼此之间进行传递信息的手段。由于计算机通信技术具有较高的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较高的存储记忆的能力,操作简单方便,在信息处理系统以及办公室自动化系统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计算机通信技术按照不同的划分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以传输方式作为划分标准,可以划分为直接式和间接式两类;(2)以传播领域作为划分标准,可以划分为局域式、广域式和城域式三类。通过使用计算机通信技术,人们能够远距离地进行信息交流。计算机通信技术通过连接多台计算机线路的方式,组成一个整体的计算机信息通信网,能够实现共享网络资源,促进人们之间的信息交流。同时,还能充分地发挥计算机的效能。
1.2计算机通信技术主要的特征
(1)计算机通信技术有较广的适用范围。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形式有很多的类型,它是通过二值信号进行传输和再现的作用,能够在文字和图像等多媒体通信技术中使用。同时,运用计算机通信技术能够下载电影和电视剧,还能进行视频聊天等。(2)计算机通信技术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计算机通信技术的数据信号是通过使用二进制的方式来表示的。使用这种表示方法可以提高计算机通信运行的速度,易于进行噪音处理。在人们的信息交流中运用计算机通信技术,有利于保障传输的信息质量。同时,还能提高计算机的运行效率以及传输通道的流通性。(3)计算机通信技术有较高的传输效率。计算机通信技术的信息传输主要是以数字信息进行传输。通常情况下,模拟信息每分钟能够传输1.8亿个字符,数字信息每分钟能够传输48万个字符。通过模拟信息和数字信息之间的对比,能够看出,计算机通信技术的传输效率要比模拟信息的传输效率高。(4)计算机通信技术有较短的等待时间。计算机通信技术在进行通信的时候,一秒钟能够传输25%的数据,5秒钟就能传输一半的数据,可见,计算机通信技术的等待时间比较短。
2新时代背景下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发展
2.1微电子技术在计算机通信技术中的应用
在通信领域应用比较早的是微电子技术,同时,在多媒体通信中应用得也比较早,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发展。当前,微电子技术具有简单的通信程序和较高速率的分组交换设备。高速的分组交换技术主要有异步传送模式和帧中继技术两种。异步传输模式主要在局域网和广域网中使用,而帧中继技术主要用于局域网互联和图像传送等领域内。
2.2光线通信技术在计算机通信技术中的应用
在计算机通信技术中应用光纤通信技术,有利于提高计算机通信技术的传输效率和性能。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数据通信速率的提高,在网络技术中出现了一种新型的数据接口,这种数据接口是分布式的。这种分布式的数据接口的速率比较高,可靠性也比较高,同时,能够进行远距离的信息传输。在计算机通信技术中应用分布式的数据接口,把原先局域网传输的速率上升到了数量级别上。这种分布式的数据接口还能够处理一些在城域网和局域网中出现的问题。
3计算机通信技术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应用现状
3.1计算机通信技术在多媒体技术中的应用
计算机通信技术在多媒体技术中的应用,能够实现多媒体技术向多媒体化通信技术的转化。在采集多媒体的信息时,可以通过计算机把多媒体和通信技术进行结合来获取信息。同时,还有对处理后的信息进行存储的能力。在多媒体中使用通信技术,能够打破多媒体技术在传统工业中发展的限制,有利于实现数据、语音和视频的一体化。多媒体化通信技术的实现和发展,带动了许多领域的发展,例如,网络电视和视频教学等。通过视频教学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新颖的教学方法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用视频教学能够提高教学的质量,还能减少教学的成本费用。
3.2计算机通信技术实现了远距离信息通信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计算机通信技术实现了远距离信息的通信。使用这种通信技术使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多样化,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人们在家就能办公,能够通过QQ进行聊天、视频,还可以跨越国界进行交流。使人们之间能够更方便地进行远距离信息的交流。使用计算机通信技术还扩大了人们的交际范围,人们可以进行网上购物、订票等,节省了人们的时间,打破了在地域购物的限制。
3.3无线计算机通信技术
无线计算机通信技术最开始的目的就是能够在不同的时间、地点收到和使用信息。当前,已经达到了这个目的,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计算机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能够随时随地地收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4新时代背景下应用计算机通信技术的意义
4.1计算机通信技术提高了教育的质量
在教育领域使用计算机通信技术,实现了远程教学。当前,国内进行远程教学需要依靠通信卫星来实现,远程教学的教学模式都是开放式的。这种教学模式打破了以往在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局限。采用远程教学方法能够扩大教育面,还能够提高教育质量。同时,远程教学还能减少学校投入的人力资源,降低教育成本。采用远程教学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4.2计算机通信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计算机通信技术的使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节省了人们的时间,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方便,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例如,人们可以在家进行网上购物,可以通过QQ来进行彼此之间的交流,还能够在家办公。节省了人们的时间,还方便了人们的消费。
4.3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网络通信技术;分析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完善,Internet技术应用领域广泛,并且现在人们生活、学习与工作已经离不开计算机网络。现在人们的需要不断变化,计算机远程网络通信技术需要不断更新以适合现代人们的需要,同时保障计算机远程网络通信。在大数据时代,提高计算机远程网络通信的质量,满足用户的需求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大数据时代,如何提高计算机远程网络通信质量,更新计算机远程网络通信技术,保障用户的需求,给计算机远程网络通信技术的专家和学者提供了机遇和挑战,以适合现代社会发展需要。
1大数据时代计算机远程网络通信技术的优势
计算机远程网络通信技术在应用过程中根据用户的需求不断更新,在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到计算机远程网络通信技术有一定的优势。首先抗干扰性强,计算机远程通信技术在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下,保障数据传输的有效性,提高了数据传输的抗干扰性,保障了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其次有利于与计算机结合,计算机是计算机远程网络通信的主要工具,在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下,让计算机与计算机远程通信网络能更好的兼容,能更加有效保障通信的质量与效果。最后具有多样性特点,在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下,根据用户的不同需要,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可以给用户提供多种选择方案,为用户提供多样化服务,满足用户的需要,符合现代社会发展,计算机远程网络通信技术改革为用户需求服务。
2大数据时代计算机远程网络通信技术存在的问题
2.1计算机远程网络通信技术故障
大数据时代计算机远程网络通信在运行的过程中,出现计算机远程网络通信技术问题是一种常见问题。计算机远程网络通信技术故障主要表现其一是物理层出现问题,物理层出现问题一般是接口问题,一旦出现问题影响数据的发送与接收,同时也容易被黑客等进行攻击。其二是网络层出现问题,网络层问题一般是路由器出现问题或网络IP地址出现问题,在网络运行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网络拥塞现象,对网络通信产生一定的影响。当网络层出现问题还有可能受到病毒的攻击,这会给网络通信起到阻碍作用,在网络通信要注重网络病毒的防治,减少网络病毒对网络通信的攻击。
2.2计算机远程网络通信的速度问题
现在人们的生活、学习与工作离不开计算机网络,计算机远程网络通信的速度是大家关心的问题,数据在网络上传输视频、图片等都有传输失败的现象,这都是计算机远程网络通信出现问题,多数都是由于网络拥塞现象造成的,在计算机远程网络通信带宽增加的过程中,但每年网络用户大量增加,这给网络通信的速度带来一定问题,阻碍了人们的正常网络通信。
3大数据时代计算机远程网络通信技术的革新
3.1对计算机远程网络通信技术进行维护
计算机网络远程通信需要网络设备,网络设备需要进行维护保障计算机网络正常通信。在维护的过程中,主要是根据每个企业的情况对其进行定期的检测和维护,为了更好地对计算机进行维护可以让相关人员每天对机器进行检查,对通信的情况进行评价,每周可以做一次汇报总结,对于出现问题的机器要及时进行检修,这样能够保证整个系统的运行。要保障计算机远程网络通信质量,需要对网络通信设备定期进行检测与维护,同时每台设备最后建立档案,同时每台设备都需要有专人负责,建立一种维修维护责任制。
3.2革新计算机远程网络通信的速度
计算机远程网络通信速度是用户最关心的问题,提高计算机远程网络通信速度是一个多元化因素,必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科学有效的保障计算机远程网络通信速度提升。扩大带宽是提高计算机远程网络通信速度提高的有效方法,但提高带宽需要技术支持,同时也需要经济的支持,网络的基础设施需要提升,网络的硬件设备需要购买,这些都是提高网络通信速度的基础,为了保障网络通信速度提升,必须加强网络通信的基础建立,完善网络通信的扩大化,符合现代网络通信的优化。提高计算机远程网络通信速度,需要在软件和硬件方面都进行改变,以适合现代远程网络通信发展的需要,同时能进一步提高用户的满意度,符合现代计算机远程网络通信速度提升的需求。
关键词:多媒体通信,IP,视频会议
0.前言
随着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产生了一种新的技术----多媒体通信技术,它是多媒体、通信、计算机和网络等相互渗透和发展的产物,兼收了计算机的交互性、多媒体的复合性、通信的分布性以及电视的真实性等特点,具有明显的优越性。目前,如何在IP网络中更好、更快地实现视频、音频的传送已成为当今的研究热点之一。
1.基于IP网络构建视频会议系统的技术要求
随着IP网络的速率越来越高,从窄带走向宽带,承载业务从非实时走向实时,IP技术已成为实现视频、音频、数据等综合业务的最佳选择。在IP网络上建立视频会议系统需要多种技术支持,是比较复杂、完整的多媒体应用系统。
1.1 要有足够高的带宽
要传送视频,必须要有足够的网络带宽,就像大车要有足够宽的马路才能通行一样,否则,视频数据无法通过网络。以一帧1024×768像素的图像为例,如果用12bit表示每个像素,则共需要9.4Mb,如果按照25帧/秒的传输速率,则1秒内需要传输的数据量就是235Mb。在现有的网络条件下,传输这么大的数据是无法接受的。
1.2 要有好的压缩技术
只有采用高压缩比的压缩算法,有效地降低数据量,才能使视频、音频数据在IP网上传输成为可能。例如:在H.323会议系统中,图像编码主要采用H.261和H.263标准,支持CIF、QCIF的分辨率,而正在完善之中的H.264是比H.263和MPEG-IV压缩比更高的标准,节约了50%的编码率,而且对网络传输具有更好的支持,可获得HDTV、DVD的图像质量。。
1.3 要有基于IP网络的多播技术
多播是一种多地址广播,发送与接收是一对多的关系。。在传输过程中,发送端只需发送一次数据包,位于多播组内的各个用户就可以共享这一数据包。在视频会议系统应用中,将一个节点信号传送到各个节点时,无论是重复采用点对点通信,还是采用广播的方式,都会严重浪费网络带宽,而多播技术将数据传送分布到网络节点中,减少了网络中的数据总量。
1.4 要有相适应的传输协议
TCP、UDP协议均不能很好地支持视频会议系统,这就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协议,如RTP、RTCP、RSVP等。。RTP运行在UDP之上,音频、视频等数据被封装在RTP数据包中,每个RTP数据包被封装在UDP包中,然后再封装到IP包中进行传输。在底层网络支持多播的情况下,RTP还可以使用多播向多个目的端点发送数据。RTCP是RTP的控制协议,负责反馈控制、检测QoS和传递相关信息,对RTP的数据收发做相应调整,使之最大限度地利用网络资源。
1.5 要提供服务质量保证
网络服务质量是网络与用户之间以及网络上互相通信的用户之间关于信息传输与共享的质量约定。第一,在任何网络中,时延总是存在的。视频会议系统具有较高的实时性和可靠性要求,为了获得各会场的真实的现场感,音频、视频的时延都要小于0.25s,最大时延抖动应小于10ms。其次,在视频会议系统中,还要求唇音同步,只有达到时间上的同步,才能自然有效地表达关于会场的完整信息。第三,允许一定的丢包率。因为人的感知能力有限,在一个视频会议系统中,个别分组丢失,人眼是感觉不到的,因此可以允许一定的传输误码,丢包率应控制在人能接受的范围内。
2.基于IP网络构建视频会议系统的协议
基于IP网络构建视频会议系统的标准主要有:H.323和SIP。
H.323沿用了传统的电话信令模式,比较成熟,已经出现了很多产品,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应用体系和市场体系。SIP协议将音、视频传输作为Internet上的一个应用,增加了信令和QoS要求,借鉴了其它Internet标准和协议的设计思想,遵循简练、开放、兼容和可扩展等原则,比较简单,但其推出时间不长,协议并不是很成熟,应用也不是很多。
3.结束语
随着网络、多媒体、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性能的提升,基于IP网络构建视频会议系统技术会不断被发展和完善,必将以其独特的优势广泛应用到Internet、Extranet、Intranet上,为政府机关、商业集团、科研院所、医疗机构及普通个人等进行异地交流提供方便条件,成为工作、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参考文献
[1] 张智江,张云勇,刘韵洁.SIP协议及其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2] 沈鑫剡等.多媒体传输网络与VoIP系统设计[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
[3]Douglas E.Comer. InternetworkingWith TCP/IP Vol I:Principles,Protocols,and Architectures Fourth Edition[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02.
[4] 王军.多媒体网络传输的研究与实现[D].长沙:国防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02.
[5] ITU-T Recommendations H.323v5,Packed-based multimedia communications systems, 2003.
关键词:城市客运,IVR系统,语音播报,数据库,语音识别
引言
由于我国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城市规模的逐渐扩大,城市旅客运输市场也随着城市人口和区域的增大而迅速发展。为了提高城市客运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我们将计算机技术和现代先进的通信设备应用于现代城市客运的管理,利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辅助城市客运的服务管理工作,用电话语音卡、Visual Basic.Net为开发环境,开发设计城市客运管理的电话语音IVR系统,提供自动语音服务功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城市客运服务需求。
1.城市客运管理IVR系统
1.1语音IVR系统
IVR(Interactive Voice Response),即互动式语音应答,主要应用于呼叫中心系统。IVR系统提供自动语音应答功能,是服务单位为服务对象或用户提供的自助服务。它采取用户导向的语音提示目录,然后按照用户通过电话键盘或语音的选择来完成相应的信息查询或命令执行。电话语音IVR系统是一种功能强大的电话自动服务系统,可以通过电话机的按键或语音来操作和控制计算机程序的运行,自动传真收发、电话录音、呼叫转接等功能。并且还能够通过后端连接数据库,为用户提供数据库动态实时信息的查询、语音报读等。
1.2城市客运管理的IVR系统
城市客运包括城市出租汽车、城市公交。城市建设规模和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大,促进了城市客运市场的快速发展,城市居民对城市客运的服务和管理需求也再不断提高。城市客运管理IVR系统,就是将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应用于城市客运的服务管理,用户可以使用电话按键或电话语音进行交互应答。系统全天24小时实时为人们提供出租汽车信息、城市公交班次信息、非法营运举报、城市客运服务质量投诉、丢失物品查找、自动传真等服务,方便人们出行乘车,满足城市居民对城市交通运输的需求。免费论文,语音播报。。免费论文,语音播报。。同时,系统还可以节省大量的费用,减轻服务单位人员的工作负担,处理确实需要人工处理的呼叫,更好地提高整体服务质量和形象。
1.3系统结构
根据城市客运管理IVR系统的需求,采取三层架构的系统结构模式。第一层菜单为主菜单层,即根据系统语音提示进行按键;第二层为子菜单层,按照语音提示选择播报查询结果的菜单;第三层查询结果层,按用户的按键,播报用户所需的语音信息。系统流程如下:
关键词:智能化建筑,系统集成,措施
1.智能建筑的含义
智能化建筑,是指通过对智能建筑的四个基本要素,即结构、系统、服务、管理以及它们内在联系,以最优化的设计,采用最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和通信技术,建立一个计算机系统管理的一体化集成系统,提供一个投资合理,拥有高效率的优雅舒适、便利快捷、高度安全的环境空间(包括人类的生产、生活等空间)。其中,结构和系统方面的优化是指将4C技术(即Computer计算机技术、Control自动控制技术、Communication通信技术、CRT图形显示技术)和集成技术(Integration)综合应用于建筑物之中,在建筑物内建立一个计算机综合网络,使建筑物智能化。
2.我国智能建筑发展现状
我国的智能化建筑开始起步于20世纪9O年代,并在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城市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目前的发展速度居世界前列。1990年建成的北京发展大厦(18层)可认为是我国智能建筑的雏形,而1993年建成的位于广州市的广东国际大厦可称为我国大陆首座智能化商务大厦。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已建与在建的楼宇中,带有“智能建筑”色彩的约有数千幢,上海约有800余幢。这些工程投资在智能化设备上的费用一般占总投资的5%~8%。国内已建成的180m以上的建筑,都具有比较完善的智能化功能。目前,智能建筑所分布的行业主要集中在金融业、行政机构、商业、公共建筑(医院、图书馆、博物馆、体育场馆等)、住宅小区、交通枢纽等。
3.建筑智能化集成存在的问题
智能建筑多包含HVAC系统、电梯控制、消防、出入控制系统等多种系统和设备,这些系统和设备通常来自各个不同的供应商,他们仅仅关注自己的设备的应用,并不顾及他们的设备和系统与其它子系统的互联。为了实现多种不同系统间的通信和互动使得设施管理人员不得不操作多个系统界面,设备的管理不能发挥最大的效应。另外,这些子系统的封闭特性也大大限制了在系统扩建和改造时对产品的选择性。这种限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设备选型受到很大限制,不能根据性能和价格随意选择产品和供应商,系统部署后,维修配件供应得不到保障,后期设备维护费用高,对产品和供应商存在很大的依赖型。免费论文。(2)用户必须面对不同的用户界面来管理不同的子系统,大大降低了生产率,同时大幅度提高了管理人员的学习负担。(3)各个子系统间不支持互动,增加了操作复杂性。免费论文。一个典型的例子是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HVAC系统之间的互动。当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探测到火警时,需要改变风门的位置、关掉风扇或加快风扇的速度来消除烟雾,这就需要系统互动的支持。免费论文。
4.改进:系统集成的主要技术手段
随着智能建筑的功能需求不断增长,使建筑内各种各样的机电设备的监控系统的种类和范围不断扩大,它们可能采用不同的网络平台、不同的通信协议。在实现BMS系统集成时,为了解决互联和互操作的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大致为以下几种:
(1)采用统一的通信协议实现系统集成的方式
建筑自动化系统应属过程控制范畴,长期以来没有建立国际性的标准通信协议,这种局面严重障碍了智能建筑技术的发展。1995年美国暖通空调工程师协会推出了楼宇自动控制领域的第1个开放式标准通信协议一BACnet。该协议密切结合建筑工程特点,定义了23种对象、
39种服务、六种数据链路结构、三层网络架构,正在向BACne/IP方向发展。同年通过ANSI认证,成为美国国家标准。很多空调、制冷、锅炉、变配电等设备制造厂商均采纳该标准协议,为智能建筑的系统集成开创了十分有利的局面。BACnet采纳了五种协议EIA232一PTP,EIA485一MS/TP,LonTalk,ArCnet,Ethernet。但是在先前的BAC—net协议中,不同厂家生产的设备互联仍需通过协议转换器,尚未达成开放系统实现互操作的要求。
(2)采用协议转换实现系统集成的方式
协议转换器分为专用的协议转换器和标准的协议转换器。专用协议转换器指两种协议之间专用的转换器。采用这种协议转换器,如果要连接多个不同类型的网络,就需要多种类型的协议转换器。有时协议转换器难于匹配不同的网络的安置机制和服务。另外,当协议转换器故障时,这种结构没有提供可靠的端到端的机制,所以这种专用的协议转换器不可取。采用标准的协议转换器,在局域网内部通信采用了简单的通信结构,包括物理层、链路层以及对应用层提供连接服务的会话,传送协议。这种方案中,接在局部网络上的所有站只使用简单的会话/传送协议,而所有协议转换器之间通信只使用同样的传送层协议IP,由此解决了互联网的匹配问题。随着技术的发展,协议转换器方式的应用将越来越少。特别是OPC(OLEfor Process Contro1)技术与ODBC(OpenDatabaseC0nneCtivity,开放数据库互连)技术的成功应用,为不同协议的网络互连,开辟了新的途径,协议转换方式的应用将会更少。
(3)采用OPC技术实现系统集成的方式
0PC(OLEfor Process Contro1)是一种基于OLE的通信标准,用于过程控制的OLE0OPC重点解决应用软件与过程控制设备之间的数据的读取和写人的标准化及数据传输等功能。OPC提供信息管理域应用软件与实时控制域进行数据传输的方法,提供应用软件访问过程控制设备数据的方法,解决应用软件与过程控制设备之间通信的标准问题。当设备通过OPC互联时,图形化应用软件、趋势分析应用软件、报警应用软件等应用软件均基于OPC标准,现场设备的驱动程序也均基于OPC标准。在统一的OPC环境下,各应用程序可以直接读取现场设备的数据,不需要一个一个地编制专用的接口程序,各现场设备也可直接与不同应用之间互连。OPC的重要作用是使设备的软件标准化,从而实现不同网络平台,不同通信协议、不同厂家的产品方便地实现互联和互操作。OPC技术的完善和推广,为智能建筑系统集成时,实时控制域与信息管理域的全面集成创造了良好的软件环境。所以说,OPC开创了系统集成的新途径,OPC将成为系统集成的主要方式。如果我们将OPC技术与ODBC技术作以比较,可以发现OPC技术现在比ODBC技术更为成熟、产品更多,而且我国已有比较成熟的OPC技术和产品。所以目前采用OPC技术实现系统集成,可能会比采用ODBC技术实现系统集成更为广泛一些。两种技术的融合与补充,将会使系统集成技术加快发展。
参考文献:
[1]任庆吕.关于智能建筑的一些主要技术与发展趋势[J].中国智能网,2005.
[2]陆伟良.智能建筑主流技术及其应用[J].城市建筑智能系统,1999.
[3]张瑞武.智能建筑的系统集成及其工程实施[M].清华大学出版社.
光纤通信论文参考文献:
[1]张国鸿.浅谈光纤设备通信原理及其布线技术[J].港口科技.通信与导航,2007.
[2]潘远翠.浅谈光纤通信市场的发展[J].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
[3]高小梅.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与展望[J].青年科学,2010.
[4]李文娟.光纤通信新技术探究[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5,03:87-88.
[5]肖宏.关于光纤通信新技术的应用与研究[J].硅谷,2013,01:253+251.
[6]林海彬.探讨光纤通信新技术的应用与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14:25.
[7]王小龙.浅谈光纤通信新技术的应用与研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01:75+78.
光纤通信论文参考文献:
[1]夏坚.浅析现代光纤通信传输技术的应用[J].信息通信,2011(04):40-41.
[2]李彬,赵静娟.现代光纤通信传输技术的应用探讨[J].通信技术,2013(07):14-15+18.
[3]李刚.光纤通信传输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趋势[J].中国新通信,2015(11):65-66.
[4]张越.光纤通信传输技术的应用[J].民营科技,2012(09):102+208.
[5]陈晓岚.现代光纤通信传输技术的应用分析[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6(03):34.
光纤通信论文参考文献:
[1]孙捷,杨佳,任德昊,谭毅.光纤通信实验教学的改革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7):122
[2]陈琳,施正一,朱武,杨俊杰.光纤通信课程实验教学改革和研究[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34,(4):73-77.
[3]李书旗,朱昌平,陈小刚.光纤通信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0,(36):132-133。
[4]曹雪,李新营.光纤通信实验教学的优化探讨[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3,11(1):97-99.
[5]周建华,邱琪,周晓军.光纤通信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2003,5(2):89-92
【关键词】无线通信 气象数据
气象数据的获得非常重要,因为气象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同时也直接影响着铁路、航空、农业、工业、等各个行业的发展。如今,在国内主要根据人工观察收集气象资料不能满足无缝预报服务的要求由于观察衰老缓慢,密度小。在这种人的生存是一个主要的问题的条件下是不现实的建立载人气象站,这些区域是戈壁、沙漠、天山、沼泽和其他偏远地区。自动气象站是根据需要直接或通过制定站观测数据转换成代码的一种形式通过仪器自动观测和发送或记录观测数据,在当前无线电通信技术迅猛发展的形势下,有线传输因其发展时间长,技术相对成熟而成为相对更为广泛的铺设方式。当然,无线传输凭借着其独特的优势,在通信传输领域也迅速的形成了自己的一席之地。有线电视传输网络有以下缺点,布线成本高,施工困难和不利的维护和机会是有限,特别是在偏远地区人烟稀少的缺陷是更重要的。
1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当前,国内主要的气象站组成方式大多相同,由传感设备、变换装置、电源组成,结合数据处理功能,资料发送单元等,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进行无人化信息接收和整合。通过电子设备或计算机控制,自动进行气象观测和资料收集传输的气象站。利用计算机装置或电子装备对其自动进行气象资料收集整理和气象观测。如今国内外有很多制造商自动站、它们传输通过计算机,并且使用卫星通讯有线或无线传输方式在传输的过程中它们使用计算机,卫星通讯或是一些无线传输方式。有些地区通过无线传输方式来研究工业控制计算,目的是:解决自动站数据的不便直接到工业控制计算机,运用有线或无线方式引入到远程计算机。来解决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不方便直接运用到工业控制计算机,通过无线或是有线方式引入到远程计算机。在10年期间,自动气象站不断壮大,并应用在很多方面,它取决于许多因素,其中技术因素,它发挥着显赫的的作用,包括微型计算机、通信、传感器等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在各行各业都可以看到自动气象站的身影,其中它的技术因素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该其包括传感装置,通讯工具,微型计算机等发展和应用。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基础在改善性能的自动气象站技术的方面,特别是微处理器和通信技术,简化了数据传输的日益成熟并且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和准确的数据准确,高效的传输同时,实现自动气象站的功能。
2 GPRS的数据传输的特点及基本构架
2.1 GPRS的数据传输特点
GPRS是欧洲通信标准协会定义的一种能够在GSM网络上提供真正的无线分组服务的方法,是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GSM向第三代移动通信(3G)的过渡技术。
GPRS网络解决了GSM网络低汇率、电路故障和穷人的资源利用率,充分利用现有的GSM网络资源,来提高传输速率。GSM网络数据传输速率低于9.6KBI/S,最大的GPRS网络理论可以提供171.2Kb的传输速度。GPRS网络访问时间是短暂的同时,能提供及时快速的连接,可以提高工作的效率。GPRS网络与四个不同的Qos的不同的服务有不同的优先级和可靠性标准和数据速率,延迟,可以选择根据实际灵活的服务质量参数为用户提供服务,所以最好能支持频繁爆发,少量的数据服务。用户可以随机和移动你的网络点,实现无处不在的通信。
GPRS采用分组交换技术,高效传渝高速或低速数据和信令,优化了对网络资源和无线资源的利用。定义新的GPRS无线信道,并且分配方式十分灵活。
2.2 系统的构成与结构设计
气象自动站采用的网络结构是星型结构,每个站点的资料直接传输到中心站服务器,服务器既接公网,又接气象局内部网络。每个补丁通过无线网络连接到数据中心服务器或车站计算机,站通过气象局计算机内部网络连接到数据中心服务器。自动气象站网络设备结构图,每个环节通过数据连接或通过气象局计算机内部连接数据如图1数据中心服务器(省级)。
(1)小站数据直接通过网络数据传输到数据中心服务器小站数据可以由网络数据直接到数据中心服务器进行处理,其次还可以通过网络到当地的信息管理再通过有线或是无线传输到数据的中心服务器。
(2)GPRS气象数据传输流程。这个系统的设计气象数据采集、气象仪器测量的气象数据,该系统设计的目的是:气象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以及通过气象仪器来收集气象数据收集器和气象传感器传递信号,电源提供的太阳能收集器,因此解决远程供电问题,无人区域。具体情况如图2所示。
气象数据的系统是第一个收集的气象传感器脉冲或电压和电流信号。定量收集器在模拟数据采样和转换成数字或字符信号。停止接收系统将字符和数字,生成文档,软件显示气象信息的查询。气象信息采集完成气象传感器、数据传输过程图如图3所示。
3 结束语
伴随着极速发展的无线通信技术,它运用在生活各个方面。根据使用无线通信技术的新颖优点和自动气象站的发展,提出没有义务自动气象站的偏远地区。这个想法可以应用于很多行业。论文的基本目的是建立自动气象站系统。主题通过分析在结构设计、硬件设计、通信协议的软件设计方面的研究,产品研究,收集一些重要的信息,来实现无人区域的气象的收集和传输,来提供准确的天气信息。解决在无人看守气象收集数据传输中遇到的各种棘手的问题,来提供一个较好的解决方案,对准确预测,报告天气提供一些有用的帮助。该论文从初步研究主题到整体设计,每个函数的具体实现和调试经历了艰苦努力,希望对气象信息的收集,整理,预测提供有意义的建议。
参考文献
[1]刘迎春,叶湘著.传感器原理与设计[M].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1991.
[2]王云章编著.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的应用技术[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1991.5.
[3]陈德池编著.传感器及其应用[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3.11.
[4]李金将著.无线通信与网络[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5]周金萍,唐伶俐.无线通信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
贾世军(1976-),男,河南省临颍县人。大学本科学历。现供职于武汉贝斯特通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科学。
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 issn:1007-9599 cn:11-3907/tp 邮发代号:80-165 周期:旬刊 出版地:北京市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主管 主办单位:大恒电子音像出版社 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期刊简介 《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杂志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大恒电子音像出版社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国家级学术期刊。本刊致力于创办以创新、准确、实用为特色,突出综述性、科学性、实用性,及时报道国内外计算机技术在科研、教学、应用方面的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为国内计算机同行提供学术交流的平台。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7-9599 国内统一刊号:cn 11-3907/tp 邮发代号:80-165
栏目设置
>信息技术应用研究:教育信息化、企业信息化、档案管理信息化、财会信息化、制造业信息化、电力信息化、交通信息化、艺术信息化
>工程技术:网络与通信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开发研究与设计技术、人工智能及识别技术
>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远程教育、多媒体教学、网络教研
>软件设计开发:软件工程,程序设计,基于计算机、电子、自动化某个领域的理论与应用研究
>计算机教学与教育信息化:计算机化教学,计算机教学应用研究
>科技创新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科技论文在线来源期刊、龙源国际期刊网收录期刊.
论文关键词: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通信技术
一、配网自动化的发展历程
我国配电自动化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自动化阶段,它的主要原理是不同的自动化开关设备相互支持;第二个阶段是计算机阶段,它主要基于计算机大规模云计算处理相关的配网问题;第三个阶段是使用现代控制理论支持的现代自动化阶段。
在配网自动化的第一个阶段里,主要的思路是当系统发生故障时,通过断路器等二次继保设备之间的相互配合,快速切除故障,不需要计算机介入进行实时控制,在这一阶段里使用的设备主要是二次物理设备。但是,在这一阶段里,受电源和继保装置的影响,自动化程度非常低。在这一阶段,当在系统正常运行时,不能实时侦测系统的运行状态,仅当系统发生故障时,二次设备才能发挥作用;当系统的运行方式发生变化后,需要工作人员重新到现场进行整定计算;恢复事故区域供电时,不能自动采取最优化措施;在事故恢复阶段,需采用多次重合闸,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但是,这种方法对系统设备的损伤很大。目前,这些设备在我国大部分地区仍在使用。
基于大规模计算机云计算的配网自动化技术是发展的第二阶段,在这一阶段里,对电力通信的要求较高,主要运用了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电力电子技术,在配电网正常运行时也能监视电网运行状况,真正意义上实现了遥信、遥测、遥控、遥调功能。在故障时,能够通过监控设备及时发现非正常状态,并由调度员通过遥控远方设备,隔离故障区域和恢复健全区域供电。
具有自动控制功能的现代配电自动化阶段,是进入配电自动化发展的第三阶段,计算机技术得到更好的应用,实现了配电网自动控制功能。集成了配电网scada系统、配电地理信息系统、馈线自动化、变电站自动化、需求侧管理、调度员仿真调度、故障呼叫服务系统和工作管理等一体化的综合自动化系统,初步实现了馈线分段开关遥控、电容器组调节控制、用户负荷控制和远方自动抄表等功能。
面对世界电力积极开展智能电网研究的新动向,借鉴欧美等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经验和技术理论,国家电网公司结合我国国情和能源供应,用电服务的新需求,于特高压输电国际会议上正式提出了立足自主创新,建设以特高压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以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为特征的坚强配电网的发展目标,从而拉开了我国配电网研究和建设实施的序幕。
二、配网自动化技术存在的问题
1.功能设计单一
提高供电可靠率,是配电网自动化功能设计的传统思路。但电力可靠性中心简报数据表明,现阶段影响供电可靠性的主要是例行检测时配电网停电,这一阶段停电时间远大于由于配电网故障导致的停电。不断提高配网管理水平,大大减少例行检测的停电时间和次数,是发展配电网自动化技术的一个重要方面。
2.出现在配电网里的孤岛情况
在现阶段,不同的电力企业里,资源的种类多,各种资源难以整合到一起。部门内部信息共享能力差,企业部门之间的信息更是难以交流,这进一步导致了配电网管理出现紊乱,分析数据局部冗余。这种现象的出现,使得系统难以经济、安全运行。
3.新设备的出现对系统影响较大
在设备资产管理中缺乏整体考虑和长远考虑,盲目追求最新的设备,不注重系统整体运行情况,造成新老设备难以整合到一起,从而无法达到整体最优的效果。
4.在结构设计里不能统一设计
在配电系统实际运行时,往往出现主控方与受控方的信息不相关,网络传输能力不够,一次设备过老,导致新老设备不匹配。特别是将先进的二次设备和老旧的一次设备整合到一起,造成系统无法正常运行,严重影响配网自动化功能的实现和管理的优化。
5.管理体制中出现的弊端
配电自动化技术主要覆盖生产、营销两大专业,传统管理方式单纯强调垂直专业管理,而没有条块结合分工协作的保证措施。同时,在功能设计过程中,还存在重系统、轻客户管理,重形式轻实效的思维定式,导致技术缺失和管理漏洞,使得配电自动化技术无法满足现代电力系统的要求。
6.当前与长远的衔接问题
配电自动化技术涉及面广,投资额大,既要考虑企业未来发展需要,又要着眼于现有系统的充分利用,因此,电力企业应从技术,管理上采取措施,为配电自动化系统扩容及其功能完善做好准备。在实际生产中,应该开发和利用可扩展的管理系统模块和功能扩展性强的先进设备;而在管理过程中,更要摈弃传统的只注重当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的做法,应提倡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理念,解决当前和长远利益权衡问题。
三、配网自动化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发展,配电网自动化展现出配电系统的智能化、自动化,信息化和互动化的新特征。配电自动化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体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1.配网自动化的综合型受控端
新型综合受控端基于高速scada系统,可以实现电网信息的快速采集和信号的综合处理,并且大大减少了受控端的数量,从而使系统的规模得到简化。这种受控端不仅具有以往终端所具有的功能,还可以实时监测系统的潮流分布、电压情况、系统是否产生震荡、频率是否满足要求等,将这些信息传递给主控方,供进一步分析使用。同时,这些受控端之间还可以进行相互通信,进一步提高数据的精确程度。
2.配电线路载波通信技术和基于因特网的ip通信技术
通信系统一直是配电网自动化的难点之一。在10kv及以下的配电系统里,由于受控端数目多,对通信的要求也显著提高。因此,如果要实现系统潮流实时监测、频率控制等需求,稳定的大容量的高速载波通信系统是必备的。该系统不仅可以满足上述需求,还可以为客户提供更多的生活服务,如电力线上网等。另外,光纤通信具有容量大、可靠性高、传输速率高等优点,已成为主流通信系统的首选。随着成本的降低,采用光纤通信作为配电系统自动化的主干通信网已得到普遍共识。随着通信技术的进步,基于城市光纤网的ip通信技术充分利用了光纤通信技术抗干扰能力强、误码率低、传递快速和ip通信方式的通用兼容性接口等优越性,可望成为智能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前沿通信技术。
3.定制电力技术
定制电力技术是柔性配电系统的实际应用,它将智能电网技术、柔性送电技术、云计算技术等高科技技术用于中低压配电网,用以消除谐波,防止电压闪变,保证各相对称,提高供电可靠性和经济性。主要由电压稳定器、快速无功补偿器、频率检测器、高速断路器等设备组成。当系统出现突然增大负荷或者瞬间丢失大负荷时,该技术可以瞬间发现系统的变化,并满足极限情况下系统的稳定,该技术应用于配网自动化中,可以实现系统实时优化,满足高层次用户的需求。
4.新型fa系统
新型的fa系统主要的思路是实现分布式电源,即根据不同的负荷就地提供合适的电源,减小线路传输的损耗,提高能量利用率。根据国家电网制订的未来发展方案,未来我国将把输配电系统分离,并在用户端设立电网提供者的信息,用户可以根据实时电价选择供电方。新型fa系统应用于配网自动化中也存在许多困难,主要有:分布式电源位置不确定,配网的运行方式多变,从而导致二次设备难以满足要求。
5.配电系统的集中化管理
在以往的配网系统中,用户是分散的,系统被迫分离为多岛,多岛之间功能相似,但系统难以交流,通道不可共享。集中化管理的配电系统,可以利用先进的通信网络将配电网控制中心与系统多岛连接在一起。比如,将scada系统与配网控制中心通过接口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多级系统。实现该系统的应用,最好的方法是最大限度利用用户原有的软硬件资源,保护用户的投资,实现实用化管理和多厂家产品共享的原则。
6.优化的系统配电网运行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电力企业体制改革的推进,国家电网也逐渐以经济效益作为一个阶段性目标。这要求供电企业要不断分析电网的运行状态,提出最优潮流的方案,即按照状态估计、潮流计算、最优潮流控制来对系统进行优化,在保证可靠性的同时提高系统的经济性。配网要在运行中提高经济效益,还应当优化系统的网络结构,尽量保证二次设备“不误动,不据动”,防止因系统突发事件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
1、软件工程。专业介绍:软件工程专业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为基础,强调软件开发的工程性,使学生在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面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熟练掌握从事软件需求分析、软件设计、软件测试、软件维护和软件项目管理等工作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突出对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培养能够从事软件开发、测试、维护和软件项目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培养要求:本专业是培养适应计算机应用学科的发展,特别是软件产业的发展,具备计算机软件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用软件工程的思想、方法和技术来分析、设计和实现计算机软件系统的能力,毕业后能在IT行业、科研机构、企事业中从事计算机应用软件系统的开发和研制的高级软件工程技术人才。就业方向: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各级各类企事业单位的办公自动化处理、计算机安装与维护、网页制作、计算机网络和专业服务器的维护管理和开发工作、动态商务网站开发与管理、软件测试与开发及计算机相关设备的商品贸易等方面的有关工作。除考取国内外名牌大学研究生外,主要毕业去向是计算机软件专业公司﹑信息咨询公司﹑以及金融等其它独资、合资企业。
2、通信与信息系统。研究方向:新一代通信网络、光纤宽带通信网、网络探测和网络管理、移动通信、宽带/高速无线通信、卫星通信、专用无线通信系统、网络与信息安全、电子商务、通信抗干扰系统、电子对抗系统、指挥自动化系统、卫星遥感系统、信息编码与信号传输、语音与图像处理及多媒体通信技术、通信信号处理、自适应信号处理、语音信号处理、图象处理等。培养目标:本专业研究生能从事通信、信息科学及相关领域的科研开发与教学工作;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以便进行学术研讨;能在本学科及相关学科领域独立开展工作。专业特色:通信与信息系统是一级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下设的二级学科。该专业是现代高新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信息社会的主要支柱,是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前提,国家的神经系统和命脉。现代通信与信息技术正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3、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介绍: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或 geo-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有时又称为“地学信息系统”或“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它是一种特定的十分重要的空间信息系统。培养要求:本专业根据地图学、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在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发展趋势和相关的技术应用需求,设立了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地理空间与地理过程模拟、网络GIS及地图制图等研究方向,培养环节包括课程学习、教学实践、学术活动、科学研究、系统开发及学位论文等。就业前景:随着国家近几年的扩招比例逐渐增大,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存在, GIS专业的学生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就业压力也是不言而喻的。学生们应该认识到当前的大形势,然后正确定位。现在的各行业在未来都不能不应用GIS,科研地学研究,车船导航定位,军事指挥,救灾抢险,城市规划,旅游,只要是你能想到的没有不能和GIS扯上关系的!应用如此之广,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4、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介绍:电子通信工程英文名为Electronics and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是电子科学与技术和信息技术相结合,构建现代信息社会的工程领域,利用电子科学与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基本理论解决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电子控制、仪器仪表、计算机设计与制造及与电子和通信工程相关领域的技术问题,研究电子信息的检测、传输、交换、处理和显示的理论和技术。研究方向: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研究内容包括信息传输、信息交换、信息处理、信号检测、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电子元器件、微波与天线、仪器仪表技术、计算机工程与应用等。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可在通信企事业单位从事通信网络的设计和维护工作,并能从事通信系统的建设、监理及通信设备的生产、营销等方面工作。
(来源:文章屋网 )
论文摘 要: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结合为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产生奠定了基础。计算机网络正以其高可靠性、高性能价格比和易扩充性等优点,在各个领域、各个行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网络已经渗透到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每个角落,Internet将遍布世界的大型和小型网络连接在一起,使它日益成为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日常活动不可缺少的工具。本文主要阐述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本功能、网络应用及发展方向。
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阶段
1、以单计算机为中心的联机终端系统
20世纪60年代中期之前的第一代计算机网络是以单个计算机为中心的远程联机系统。典型应用是由一台计算机和全美范围内2 000多个终端组成的飞机定票系统。终端是一台计算机的外部设备包括显示器和键盘,无CPU和内存。随着远程终端的增多,在主机前增加了前端机(FEP)。当时,人们把计算机网络定义为“以传输信息为目的而连接起来,实现远程信息处理或进一步达到资源共享的系统”,但这样的通信系统已具备了网络的雏形。
2、 以通信子网为中心的主机互联
20世纪60年代中期,计算机网络不再局限于单计算机网络,许多单计算机网络相互连接形成了有多个单主机系统相连接的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将分布在不同地点的计算机通过通信线路互连成为计算机-计算机网络。连网用户不仅可以使用本地计算机的软件、硬件与数据资源,也可以使用网络中的其它计算机软件、硬件与数据资源,从而达到了资源共享的目的。
3、网络体系结构标准化阶段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向前发展, 各种计算机网络怎么连接起来就显得相当的复杂,因此需要把计算机网络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使之更好的连接,因此形成了体系结构标准化的计算机网络。
ISO 制订了OSI RM成为研究和制订新一代计算机网络标准的基础。各种符合OSI RM与协议标准的远程计算机网络、局部计算机网络与城市地区计算机网络开始广泛应用。
4、网络互连阶段
网络互连即在简单网络的基础上,将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并且采用不同协议的网络相互连接起来,以构成大规模的、复杂的网络,使不同的网络之间能够在更大范围进行通信,让用户方便、透明地访问各种网络,达到更高层次的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Internet为典型代表,特点是互连、高速、智能与更为广泛的应用。
二、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主要表现在数据通信,资源共享,分布式处理及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等方面。
1.数据通信
数据通信是计算机网络最基本的功能。用于传递计算机与终端、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的各种信息,包括文字信件、新闻消息、咨询信息、图片资料、报纸版面等。通过网络人们享受到了在网上收发电子邮件,新闻消息,进行电子商务、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现代化便捷服务。通过数据通信这项基本功能,实现了分散在不同地区的单位或部门之间的网络连接,从而便于进行统一的控制和管理。
2.资源共享
计算机资源主要是指计算机的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共享”指的是网络中的用户都能够部分或全部地享受这些资源。资源共享是计算机网络的一项重要功能。通过资源共享,避免了软硬件的重复购置,提高了硬件设备与软件资源的利用率。此外,通过网络的资源共享,实现了分布式计算,从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3.分布式处理
即在网络系统中若干台在结构上独立的计算机可以互相协作完成同一个任务的处理。在处理过程中,每台计算机独立承担各自的任务。
在实施分布式处理过程中,当某台计算机负担过重时,或该计算机正在处理某项工作时,网络可将新任务转交给空闲的计算机来完成,这样处理能均衡各计算机的负载,提高处理问题的实时性;对大型综合性问题,可将问题各部分交给不同的计算机分头处理,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扩大计算机的处理能力,增强实用性。多台计算机进行网络互连能够构成高性能的计算机体系,对于解决复杂的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
4.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可用性
在单机使用的情况下,如没有备用机,则计算机有故障便引起停机。如有备用机,则费用会大大提高。当计算机连成网络后,各计算机可以通过网络互为后备,当某一处计算机发生故障时,可由别处的计算机代为处理,还可以在网络的一些节点上设置一定的备用设备,起到全网络公用后备的作用,这种计算机网络能起到提高可靠性及可用性的作用。特别是在地理分布很广并且实时性管理和不间断运行的系统中,建立计算机网络便可保证更高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三、计算机网络在不同领域的发展应用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在社会中的不同领域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商业领域,网络可以为经销商和客户提供如信息交流、产品销售、定单生成,电子出版物和信件的收取,建立和维持商业连接,获得市场情报,及网上购物等便捷高效的服务。在企业管理中,通过使用办公自动化系统、管理信息系统(MIS)等计算机网络结构系统,企业内部人员便可以方便快捷地共享信息,高效地协同工作,MIS系统使得企业采购,生产,销售、管理更加便捷、高效。远程教育、校园网等网络应用使得计算机网络在教育科研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此外,计算机网络在政府机关、金融保险、及军事国防等领域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四、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方向
1.更加开放性和更大容量
系统开放性是任何系统保持旺盛生命力和能够持续发展的重要特性。因此也是计算机网络系统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基于统一网络通信协议标准的互联网结构,正是计算机网络系统开放性的体现。“互联网结构”实现不同通信子网互联的结构,可以把高速局域通信网、广域公众通信网、光纤通信、卫星通信及无线移动通信等各种不同通信技术和通信系统有机地联入到计算机网络这个大系统中,构成覆盖全球、支持数亿人灵活、方便通信的大通信平台。近几年来,各种互联设备和互联技术的蓬勃发展,也体现了网络开放性的发展趋势。计算机网络的这种全球开放性不仅使它要面向数十亿的全球用户,而且也将讯速增加更大量的资源,这必将引成网络系统容量需求的极大增长,从而推动计算机网络系统向大容量方向发展。
2.一体化和方便使用
“一体化结构”就是一种系统优化的结构。计算机网络发展初期是由计算机之间通过通信系统简单互联而实现的,随着计算机网络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和对网络系统功能、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网络中的许多成分必将根据系统整体优化的要求重新分工、组合、甚至产生新的成分。另外,网络中通信功能从计算机节点中分离出来形成各种专用的网络互联通信设备,如各种路由器、桥接器、交换机、集线器等也是网络系统一体化分工协同的体现。未来的计算机网络将是网络内部进一步优化分工,而网络外部用户可以更方便、更透明的使用网络。
3.多媒体网络
高度综合现代一切先进信息技术的计算机网络应用已越来越广泛地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便。人类自然信息器官对文字、图形、图像和声音等多种信息形式的需求,实现了各种信息技术与多媒体技术的结合,特别是计算机网络这一综合信息与多媒体技术的结合,既是多媒体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未来的计算机网络必定是融合电信、电视等更广泛功能,并且渗入到千家万户家庭的多媒体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经过几十年的时间,实现了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的飞速发展,在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等诸方面均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目前,关于下一代计算机网络(NGN,Next Generation Network)的研究已全面展开。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它必将在社会中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新华 《网络管理员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张新昕 《计算机网络》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