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工业大学论文

工业大学论文

时间:2022-10-23 21:46:0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工业大学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工业大学论文

第1篇

1、 仔细研读任务书,毕业论文必须满足任务书的要求。尤其要注意任务书中的第三部分“毕业设计(论文)应完成的工作”。

2、 仔细阅读《广东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手册》的格式规范部分。

3、 毕业论文的层次结构应使用:

1 1.1 1.1.1 1、(1)

章节条款项

注意:视情况,有些层次可以跳过不用。

4、注意书写上的问题:

(1)有无错别字。

(2)标点符号要在“中文全角”状态下输入。

(3)论文中不恰当的空格(直接从网上down下来的?)。

5、格式上的问题:

(1)章、节、条的行距,需要严格按照《广东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手册》的要求进行设定。

(2)图是论文的辅助说明方式,所有的图都要有编号,在论文正文的相应位置要出现相应的图号,例如:如图“1.1所示”, “……如图XX所示“,或“……见图XX”。 图的编号和题目应位于图的下方。

(3)所有公式都要使用公式编辑器编写,所有公式要有编号,并且在文字中应有“……如公式XX所示。”或“……见公式XX”。

(4)所有表格要编号,表格的编号和题目应位于表格的上方,在论文中应有“……如表XX所示”,或“……见表XX”。

(5)字体、字号应符合要求。关于字体:数字、英文字母、英文单词、物理单位应使用Times New Roman字体,标点符号应使用宋体。关于字号:应严格按照“广东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手册”的要求进行设定。

(6)封面上的日期只要写到“月”,如“2011年6月”。

6、排版方面:

严格按照《广东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手册》的要求进行排版。尤其要

注意每一章要位于新的一页,如第一章为1-15页,那么第二章应从第16页开始(即使第15页还有空白行。)。

7、参考文献的引用:

所有参考文献在正文中用上标“[1],[2]??”标出,所有从别的资料上引用的数据必须标出相应的参考文献(包括在网站上找到的资料)。

8、毕业论文第一章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

1.3 论文结构及研究内容

9、毕业论文最后一章应写成此形式:(以最后一章为第6章为例)

6 结论与展望

6.1论文的研究成果

6.2论文的创新点

6.3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0、毕业论文的创新点不必太多,有1~2个创新点即可。

11、外文翻译:

(1)英文翻译的格式,可以参考abstract的要求完成。要有封面。

(2)如果英文原文有目录,则在中文译文的封面后加目录。

(3)如果英文原文没有目录,则在中文译文和英文原文之前各加一空白页,分别写上译文和原文的题目及出处。

第2篇

[关键词] 产学研结合;实践教学体系;实用性、创新型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13)02-0036-03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内大学的扩招,我国高等教育的目标已由精英教育向国民教育转变,研究型人才培养向实用性、创新型人才培养转变。为适应这种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培养出具有较高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高校必须要加强实践教学,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大连工业大学计算机专业通过多年与企业及科研院所的合作,在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与实践,探索出了一套产学研相结合的高校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为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思路。

1 建立“四层次、七类别”实践教学体系

大连工业大学计算机专业经过多年探索,形成了产学研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本实践教学体系分为“四层次、七类别”,如图1。“四层次”是指将学生应获取的实践能力分成基础实验和认知能力、初步设计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创新与工程能力四个层次;“七类别”是指将整个实践环节分为课程实验、课程设计、专题训练、各类实习、毕业设计、参加创新和科研课题及职业培训七个类别[1]。

其中课程实验的设置以综合性和设计性为主,还可为实践能力相对较强的同学设计选作实验,结合认识实习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第一层――基础实验和认知能力;为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设置综合性和设计性更强的课程设计环节,结合电子装配实习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第二层――初步设计能力;针对培养方案中不同的课程群设计综合度更大的专题训练环节,如针对数据库课程群设置数据库专题训练,结合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第三层――综合实践能力;组织学生参加创新活动和科研课题,去企业中作职业培训,结合毕业设计环节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第四层――创新和工程能力。

四层次、七类别的实践教学体系将产学研思想充分融合其中。通过与企业合作、校内实践,结合科研的方式,全面提升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2 校企合作、内外结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为有针对性地培养出企业需要的计算机人才,大连工业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充分强调了培养过程的企业参与。在认识实习阶段安排学生到企业参观,邀请企业举办技术报告会、座谈会和系列讲座。在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阶段安排学生到企业熟悉生产环境、参与企业的生产活动进而顶岗实习。在课程设计和专题训练等综合实践环节将企业的实际项目引入到实践教学中,实现企业实训和实践教学的无缝结合。

以实践教学体系中的专题训练为例,大连工业大学计算机专业针对培养方案中四大课程群,设置与之对应的综合度更大的四个专题训练。四个专题训练分别是:针对软件工程课程群的软件工程专题训练,针对程序设计课程群的程序设计专题训练,针对数据库课程群的数据库专题训练和针对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课程群的软件测试专题训练。四个专题训练每个两周,共8周,统一安排在第7学期。

四个专题训练可根据需要灵活组合,形成不同的训练周期,方便和企业合作,如图2所示。如大连工业大学计算机专业成功与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合作,将四个专题训练整合到一起,在其提供的实训平台及企业真实案例基础上,组织学生完成了为期8周的完整项目的软件分析、设计、实现与测试,效果良好。同时在最近一轮专题训练环节实现了与企业的深度合作,由知名IT企业的一线技术人员负责完成整个专题训练环节,真正实现校企联合全面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3 研究室(团队)、创新基地相互协作,培 养学生研究式学习和实践的能力

大连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就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兴趣,选择合适的科技创新题目,进入本专业教师的研究室、创新基地开展自主学习和创新活动。科技创新题目主要由教师和企业提出,也可以根据教师提出方向,由学生依据自身兴趣提出,教师审核通过后即可进行。创新题目主要分为三类:一类来自于教师的科研课题,另一类来自于合作的企业和科研院所,而第三类主要是面向挑战杯、电子设计竞赛、程序设计大赛等竞赛。选择第一类题目的学生可进入到相关的研究室,选择第二类题目的学生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作企业、科研院所或者创新基地进行研究和学习。

围绕人才培养目标,研究室(团队)、创新基地、企业在人才培养进程各阶段的主要任务如表1所示。人才培养过程充分考虑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共性与个性相结合、学校与企业相结合”的原则,实施产学研相结合的高校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1]。

4 采用灵活机制,改进毕业设计(论文) 方式

毕业设计(论文)是实践教学体系中时间最长、综合性最强的教学环节。在毕业设计中,要求学生以适当的课题研究为背景,进行科学研究训练。在这个实践环节中,相当于走过一个科学研究的全过程,为毕业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学生实现从学校走向实际工作起到一个良好的过渡作用[2]。

许多学校常常第8学期才开始进入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由于学生忙于就业、考研,效果受到很大的影响。大连工业大学计算机专业经过多年探索,全面改革毕业设计(论文)方式,形成了一种灵活机制。

毕业设计(论文)开始时间提前。凡参加教师科研、与企业科研院所合作、进入创新基地开展创新研究的学生,在三年级开始就可进入毕业设计(论文)研究阶段;对于其他同学,毕业设计选题安排在第6学期末进行,加长了毕业设计的周期。

毕业设计(论文)环节与学生就业相结合。部分同学可以从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开始,参加相关合作企业或由学校认定的培训机构举办的职业技能培训。企业资格、培训内容和项目及企业指导教师认定等必须由专业教研室审核,达到培养目标要求方可通过。在培训过程中,校内仍将指派专门的指导教师与企业、培训机构进行沟通、协调,并对学生的实习、设计过程进行监督。

研究室负责人作为团队毕业设计(论文)的“总导师”,负责研究室内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的审核及教师的任务分工。学生除要及时与负责教师沟通、汇报之外,研究室内定期召开发表会。学生要向全体教师和学生汇报设计(论文)的研究计划、进展情况和遇到的问题;而每位教师和学生都可向学生提问和发表意见,发挥集体的智慧来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

通过改革,对毕业设计环节实施科学规范管理,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转换角色,为其毕业后较快地适应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大学生能在社会上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5 实施产学研相结合的高校计算机专业实 践教学体系

大连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已被批准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培养了大批应用型人才,目前已经成为大连IT教育联盟单位。近年来在教学、科研、校企合作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为实施产学研相结合的高校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具有广泛的企业合作基础。自2005年以来,大连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大力发展与企业在科研和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已经与多家企业和行业协会等建立了联系,积累了丰富的校企合作经验。与北京智原公司签订中国软件人才培养工程(CSTP)合作实训协议,被授牌CSTP职业训练基地,已成功的培训了一批学员;与中软国际合作,培养具有服务外包特色的计算机应用型人才;与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合作的“蓝桥计划”正在实施;与东软集团、大连华信计算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方正国际软件有限公司、大连市人民政府行政服务中心合作协议、达内科技有限公司、大连网信软件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合作建立实践基地。

2)较完善的团队建设。计算机专业教师按照科研方向和教学特点,组成多个研究室,主要从事企业信息化、计算几何与可视化、Web应用技术、网络应用技术、数据库与信息系统等方面的研究。这些科研室目前已经吸纳大量本专业学生开展科研和创新活动。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得到明显加强,近5年获得6项发明专利,有50名学生在辽宁省及全国各种竞赛中获奖。与此同时,专业学生能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一些实际项目开发工作。例如,目前已经投入运行的大连工业大学图书馆网站、大连工业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网、大连工业大学调串课管理系统、大连工业大学考务信息系统等都是在研究室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开发完成的。

3)较好的保障条件。大连工业大学计算机专业已被评为以服务外包为特色的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国家支持的相关资金已到位。计算机技术实验教学中心获批为辽宁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立项和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立项,建设资金有充分保障;计算机技术实验教学中心同时还设立了自主实践基地和创新中心,为学生业余时间进行课外创新活动提供场地。

综上所述,大连工业大学配合国家培养卓越工程人才的长远目标,着眼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构建了产学研相结合的高校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该教学体系本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共性与个性相结合、学校与企业相结合的原则,经过近5年的实践,效果良好。大连工业大学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就业竞争力增强。大连工业大学产学研相结合的高校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索经验表明,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有效的,希望该实践教学体系对辽宁省及全国高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起到借鉴和参考作用,并得到推广利用。

参考文献

第3篇

英文名称: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主管单位:浙江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浙江工业大学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浙江省杭州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6-4303

国内刊号:33-1193/T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73

期刊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SA 科学文摘(英)(2009)

Pж(AJ) 文摘杂志(俄)(2009)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第4篇

英文名称:

主管单位:辽宁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沈阳工业大学

出版周期:季刊

出版地址:辽宁省沈阳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674-0823

国内刊号:21-1558/C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2008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第5篇

关键词:粮油食品类专业;工程能力;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TS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02-0200-01

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类专业具有鲜明的专业特色和行业优势,学校始终将特色专业建设与提升放在首位。为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巩固提升农业基础地位,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展主食工业化,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特色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即培养面向国家和社会需要的创新型、工程应用型人才。为了满足食品工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培养新形势下的应用型人才,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大大提高,我们以提高粮油食品类专业工程能力为目的而对实践教学进行了改革和探索。

一、实验教学的改进和完善

传统的实验教学属于灌输式教育,沿用传统“授人以鱼”的方法,由教师在黑板上写出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步骤等进行讲解,学生按照教师的思路按部就班、机械地完成操作,不去思考研究实验构思、实验配方的改进和实验工艺流程、操作条件的确定。这种教学形式僵化,学生虽然参与了实验教学活动,但只是生搬硬套,为结果而进行所谓的强化训练,实质上是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没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观察和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都受到很大限制。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从实验内容上进行了改革,将单一的验证性实验改为基础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等, 力求达到实验内容的多样性、综合性、设计性、可选择性,不仅丰富了实验内容, 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提高学生探索新问题的兴趣、认识事物的综合能力以及研究问题的能力,真正对学生的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起到了很好的锻炼作用。改革后的实验教学无论是基础实验还是综合实验在教学模式上都不同于以往,改变了只进行呆板的实验教学操作的传统模式。基础性实验中,注重实验过程, 淡化实验结果。同一实验内容给不同小组安排不同的原料、配方和工艺参数,使学生在一个单元时间内可以接触到更多的信息。根据学生的操作情况和学生提问进行指点和答疑,向学生说明该实验适用于的科研和工程实践,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和工程意识,引导学习的迁移。

以强化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充分以学生为主体,开设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由5-6个人组成一组,在教师指定的范围内自选课题,通过查阅资料自行完成实验方案制定,并从实验原料准备到产品的生产、品尝、检测,均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及时对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启发和提出建议。学生在完成一个产品的设计、研发、生产全过程的同时,不仅提高了实验水平,还亲自制作出了美味的食品,真正感受到了从事食品加工的乐趣,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食品专业的信心,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主动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生产实习的改革与创新

生产实习是粮油食品类专业实践教学的中心环节,是锻炼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根本保证。为此,我们从时间、地点、内容、教学手段和方式等方面对生产实习环节进行了改革和创新,主要体现在:一是实习周期的延长,为学生深入工厂、熟悉和掌握所学专业知识提供了充足的时间;二是实习地点和内容更加多样化,根据理论课程学习及专业发展的需求,安排学生先后到不同加工厂进行实习,安排教学一线的骨干教师随队驻地指导,将学生课堂所学的全部理论知识在实践生产中进行全面强化;三是实践教学方式转变,从观摩转变为现场教学,从静态教学转变为动态教学,从讲授式授课转变为启发、探究式教学。另外,与多家现代化食品企业和科研机构合作并签订实习基地协议,进行校外实习基地模式的改革与创新,走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道路,实现高校教学与企业生产的结合,加快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在实习基地配备了学生实习专用教室,并通过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模式,聘请了生产管理经验丰富的多位企业导师,指导学生实习,部分企业承诺实习期间为学生安排如筛理设备检修,提高学生对设备的认识。

通过生产实习环节的改革,用企业的工程环境,切实提高了实践环节的教学质量,确保了实践教学的效果,直接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对于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十分有益。

三、毕业设计(论文)的加强和提高

毕业设计(论文)是总结性实践教学环节,是对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知识的简要回顾和总结,也是检验学生工程设计能力的重要手段,能使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各种理论知识和技能,对其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着重要的影响。工科专业特别是特色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思想必须大力倡导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使毕业设计(论文)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克服传统工科教育“理论脱离实际”的弊端。针对以往的毕业设计(论文)实践教学中专业特色强化不足与工程实践能力有待提高等问题,构建了以提高毕业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卓越工程师为目标的毕业设计(论文)的产学结合模式,重点进行校企结合毕业设计(论文)的模式研究与实践:以学校教师为主的校企模式探讨和以企业为主、学校教师结合模式探讨和研究。以学校教师为主的校企模式主要探讨在教师指导下结合企业技术创新实际而进行的毕业设计(论文)模式创新;以企业为主、学校教师结合模式主要研究以企业急需技术创新为目的、现场解决企业技术难题的毕业设计(论文)模式。通过在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实施该模式,不断创新和改革实践教学体系,有效增强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

四、小结

通过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改进和完善,对生产实习进行改革和创新,对毕业设计(论文)进行加强和提高,有助于提高粮油食品类专业工程能力,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朱文学,张慧芸,康怀彬.食品工艺学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索[J].农产品加工・学刊,2011,5:110-112.

第6篇

关键词:专业导师制;经管专业;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4)03-0035-02

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目前,很多高校实施了专业导师制。专业导师制是培养大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能力的教学制度,早在百年以前,西方国家就实施了专业导师制。经管专业大学生不同于理工科学生,学生思维更趋活跃但实践创新能力不强,学生就业高不成低不就现象比较明显[1]。因此,经管专业实施专业导师制培养合格人才是目前急需实践的一项艰巨任务。本文以辽宁工业大学为例,分析经管专业实施“专业导师制”应用的具体实践。

一、本科生专业导师制实施环境分析

(一)专业导师制的意义

本科生专业导师制度作为培养学生的有效教学制度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各高校实施效果不一致。目前很多高校的经济管理类专业仍然是以传统理论教学为主、 实践教学为辅的培养模式,由此导致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不能与创新意识的发展同步。在此背景下,经管专业有效实施专业导师制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实施专业导师制的目的与专业导师的职责

以辽宁工业大学为例,学校于2010年实施本科生专业导师制,出台了《关于本科生专业导师制度的实施办法》、《本科生专业导师考核办法》等文件。学校经管专业实施专业导师制的目标是:根据经管专业发展现状和就业市场需求,构建实践活动平台,让更多优秀的学生通过时间活动得到锻炼,从而培养具备专业特色或具备更高专业竞争实力的学生。专业导师的主要职责是:(1)有效指导学生的理论和专业学习,突出专业发展和专业理论强化;(2)指导学生参与各类科技大赛,鼓励学生自信参加,激发学生创新能力,并争取获奖;(3)指导和鼓励学生参加企业和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企业实践模拟平台得到锻炼,积累实践知识以便更好地适应未来就业。

(三)专业导师制的组织实施原则

依据学校政策,辽宁工业大学二级经济学院和管理学院的专业导师组织由主管教学院长负责,从大学一年级开始组织实施专业导师制。专业导师制的组织实施原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专业导师指导部分学生,这部分学生主要根据专业成绩、已有专业表现和学习态度表现来决定,因为教育资源的有限性和学生兴趣的差异性不可能面向全体学生;(2)围绕专业学习,鼓励和支持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科技创新项目研究,根据专业导师的研究领域让学生在学好专业课的前提下参与科研项目,如应用性、创新性研究类项目,指导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验项目。

二、大学生对专业导师需求的关键要素分析

以辽宁工业大学为例调研影响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对专业导师需求的关键要素。本次随机选取两个学院四个年级的在校学生,发放问卷190份,调查结束后回收问卷176份,其中有效问卷170份。由于篇幅所限,仅选取问卷中部分指标进行分析。

调研样本分析。由整理后输入计算机的数据,绘制出辽宁工业大学经管类大学生样本的频数分布表如下。

表1 调研经管类大学生样本分布表

根据调查情况分析,此次抽样调查样本范围较为广泛,选取的辽宁工业大学经管类大学生样本分布在辽宁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四个年级,四个年级的抽样比例分布比较均匀,抽样样本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有利于进行数据分析,为统计分析提供可靠保证。

图1 不同年级对专业导师指导认知因素分析

从图1中可以看出,大一学生最希望在课程选择、学习方法、人生价值观和生活及心理方面获得更多的指导。因为大一学生刚入校,对专业概念比较模糊,对大学学习和生活充满好奇和茫然,有的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和认知能力比较弱,所以对专业导师的指导需求非常迫切。大二学生最希望在人际关系、学习方法和生活及心理方面获得专业导师更多的指导,在此阶段的学生已经适应了大学的学习,主要存在人际关系压力和心理方面的困惑,所以专业导师主要应在人际关系和生活及心理方面指导学生。大三学生最希望在科研活动、就业指导和人际关系方面获得指导和帮助,专业导师在这一阶段要积极引导学生,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大赛并取得好的成绩。大四学生最希望在科研活动、就业指导方面获得指导,应鼓励学生到企业参加社会实践,并结合实践撰写论文。

图2 不同年级选择专业导师指导途径分析

从图2中可以看出,大一新生最渴望获得新知,可塑性较强,喜欢通过小型研讨会获得专业导师指导;大二学生更希望通过座谈获得专业导师指导;而大三学生更希望专业导师指导社会实践,多参加一些科技活动;大四学生有了更多的自己的主见,喜欢独来独往,更喜欢与专业导师通过网络在线沟通解决实际问题。

三、依据经管专业特点推进式指导实践

本部分结合第二部分的调研分析结果,针对大学生四个年级的不同特点,针对不同年级采取不同的指导方法[2]。

(一)大一:指导选课、参与实践

根据培养方案,专业导师要积极引导大一经管专业新生科学选课参与实践,具体做法如下。首先,专业导师指导新生进行选课,针对大一阶段基础课学习的难度,如高等数学、外语等,对学生的课程学习进行实时监控,监督学生平时学习和作业完成情况,防止学生学习掉队。其次,指导学生多去图书馆读一些有意义的课外书籍,或上网登录一些有意义的学习网站,如小木虫、人大经济论坛、百度文库等;另外,结合专业特点,培养学生市场调研的能力和学以致用的能力。最后,指导学生参与企业社会实践,使学生较早积累实践经验,为未来就业做好准备[3]。

(二)大二:指导专业学习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大二学习阶段与大一阶段不同,大二学生正式进入专业课学习阶段。在这一阶段专业导师不仅要帮助学生顺利完成课程难度较大的专业课学习,还要通过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形式指导学生。首先,指导学生在学好各门专业课的前提下,帮助学生讲解考取研究生、考证、科研和就业方面的疑难困惑;其次,指导学生依据个人兴趣,参加学科竞赛;最后,指导学生了解学科前沿,积极参加导师组织的学术研讨会,聆听学术报告,参与讨论。

(三)大三:指导专业学习,参与创新性实践

根据教学计划,大三学习阶段是学生专业课学习最集中的一年。一方面,专业导师要指导学生读一些必要的专业参考书和专业(或行业)报告,认真撰写学年论文;另一方面,指导学生申请参加学校、省和国家的大学生创新性试验项目,学生通过做项目提高了自身创新和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论文写作规范和水平[4]。

(四)大四:指导参与社会实践和毕业设计

该阶段大四学生主要进入了实践教学环节。专业导师一方面鼓励大学生到企业参加社会实践,积极指导学生参加相关企业实习,另一方面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同时要完成所申请的各类创新性实验项目。在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专业导师通过电话、网络等了解学生的实习状况和心理适应程度,同时,指导学生大量阅读文献选择毕业设计题目,按时按质完成论文写作工作。

专业导师制实施成功与否,与专业导师责任心和学生的理解都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学校不仅要建立起相配套的激励机制,还要在学生中进行广泛宣传专业导师制。不同的专业导师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会有所差异,但培养目标是共同的,都是在满足专业发展、适应社会需求,旨在培养学生创新实践的能力。专业导师制的实施无疑会使更多的经管专业学生受益,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具备实践创新能力的适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黄蔚,熊本峰.商务策划学院专业导师制尝试――以

2001级商务策划专业为例[J].现代大学教育,2005,

(2).

[2]李晓梅.高校经管专业青年教师专业能力现状调查与分

析[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2,(6).

[3]孟爱华.实践视角:经济管理类专业本科生专业能力培

养方法探讨[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

(S2).

[4]李晓梅,邸彦彪,于洋.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经管专业考

第7篇

科学的研究方法的选择是确保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重要前提。许多高校以教学为中心,科研特别是本科生的科研氛围不太浓,学生们常常不知道什么是科学的研究方法,不清楚不同研究方法的特色、差异及适用条件,更不熟悉这些方法的运用,这些问题的存在必然会影响毕业论文的整体质量。现实中,由于科学研究方法的缺失、错用或乱用等导致相当数量毕业论文的结论难以成立。近年来许多学者对此也都有过深入的研究,浙江大学马庆国教授早就对管理科学研究方法给出了“标准化”建议。本文以河南工业大学市场营销专业本科2012-2014届598篇有效毕业论文为研究样本,分析这些论文所使用的研究方法情况,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1.研究背景

河南工业大学市场营销专业发展迅速,毕业生数量增长很快。现有的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类型繁多,主要包括管理学院双学位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以及国际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和国际学院国际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等多个层次。2010届毕业生183人,2011届毕业生130人,2012届毕业生234人,2013届毕业生212人,2014届毕业生211人,2015届毕业生219人。六届合计1189人。由于学生人数众多,指导教师只有23人(含3名双肩挑人员,还有一些教师出国深造、外出学习),教师年人均指导学生8.62人,论文指导的工作量较重。由于毕业生在毕业前忙于找工作、考研、考公务员、考会计证、考驾照等社会活动,大多心神不宁,难以全副身心投入到毕业论文的写作中,更遑论选择恰当的研究方法了。到来年春天,只有短短八周时间,要写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十分困难的。

什么是科学的研究方法?市场营销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应该选择哪些科学的研究方法?这些方法各有什么特色和适用条件?本文通过对河南工业大学市场营销专业本科2012-2014届598篇有效毕业论文所使用研究方法的实证分析,试图发现其中的问题,分析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2.研究方法和目标

在河南工业大学市场营销专业本科2010-2015届1189名毕业生中,由于部分同学毕业论文的电子档案未能找到或者不全,本文只找到598篇资料齐全的毕业论文。因此本文只对这598篇有效论文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不同研究方法的使用频率中,试图发现毕业生选择不同研究方法的差异,分析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研究基础

1.科学研究方法的分类

在具体实证分析之前,本文先确定本科毕业论文有哪些科学的研究方法。在“中国知网”输入“毕业论文研究方法”等关键词,获取相关文献20余篇。删除一些级别不高、不太相关的文献,余下有近10篇重要论文(见文后参考文献)。在这些论文中,浙江大学马庆国教授在《管理世界》杂志发表的论文《管理科学研究方法与学位论文评判标准》最为经典。虽然该文主要是针对管理类(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谈研究方法的,但其基点高、立论准,能够为本文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

马庆国(2004)认为,从内部理性(logos,人的思维、推理、分析)和现实世界的关系来看,主要研究方法可以分为如下四个大类别(称为四类研究方式):从理论到理论的方式、数理分析为核心的演绎方式、实证研究方式和实验研究方式。“从理论到理论的方式”和“数理分析的方式”本质上是演绎式的。在管理科学中,一时还找不到“从理论到理论”的事例。以数理分析为核心的演绎方式,是理论经济学研究的主要方式。实证研究方式,即从现实出发,通过调查,获取数据,通过以统计分析为主的对数据资料的分析,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得出被研究对象的演变规律,或者相应的结论、理论。这是管理科学的主流研究方法,是国际通用的研究方法,也是相关结论被承认的基础,是研究论文的通用语言。这也是学位论文所要使用的主流研究方法。实验研究方式,也就是从现实世界中,提炼前提,用实验方法研究变量间关系,特别是因果关系的研究方式,也是管理科学研究的主流研究方式之一。它突出的是管理科学结论的可重复性。

欧阳桃花(2004)提出,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有很多种,比如文献研究法、历史研究法、统计分析法、实验法、案例研究法等。

李仁意(2010)将国外营销研究方法分为假设法、实验法和模型分析法。国内营销研究方法分为分析法、调查研究法和评估法。

经过小组研讨并请教相关专家,本文将河南工业大学市场营销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划分为5大类:描述性研究法、定性分析法(参与观察法、访谈法、对比法)、定量分析法(实验法、调查法、实证法)、案例分析法(兼具定性和定量研究特色)、研究方法不明。

2.主要研究方法的特征

根据百度百科的介绍,上述研究方法的概念和特征如下:

(1)描述性研究法

描述性研究法是一种简单的研究方法,它将已有的现象、规律和理论通过自己的理解和验证,给予叙述并解释出来。它是对各种理论的一般叙述,更多的是解释别人的论证,但在科学研究中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定向地提出问题,揭示弊端,描述现象,介绍经验,它有利于普及工作,它的实例很多,有带揭示性的多种情况的调查;有对实际问题的说明;也有对某些现状的看法等。

(2)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就是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分析。具体地说是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抽象与概括等方法,对获得的各种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达到认识事物本质、揭示内在规律。

参与式观察研究,是指研究者直接参加到所观察的对象的群体和活动中去,不暴露研究者真正的身份,在参与活动中进行隐蔽性研究观察。其优点是:不破坏和影响观察对象的原有结构和内部关系,因而能够获得有关较深层的结构和关系的材料。其缺点是:由于研究者主观因素的影响,处理不当易影响观察的客观性。

访谈法(interview)又称晤谈法,是指通过访员和受访人面对面地交谈来了解受访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心理学基本研究方法。因研究问题的性质、目的或对象的不同,访谈法具有不同的形式。根据访谈进程的标准化程度,可将它分为结构型访谈和非结构型访谈。访谈法运用面广,能够简单而叙述地收集多方面的工作分析资料,因而深受人们的青睐。

对比研究法,作为几个基本的科学探索方法之一,是把一组具有一定相似因素的不同性质物体或对象,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通过综合比较它们在构造方面的差异(因),在性质方面的不同(果),得出这种物体或对象某性质(果)是由什么、哪些因素(因)造成的。

(3)定量分析法

在科学研究中,通过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以便更加科学地揭示规律,把握本质,理清关系,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

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调查方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综合运用历史法、观察法等方法以及谈话、问卷、个案研究、测验等科学方式,对市场现象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和系统的了解,并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从而为人们提供规律性的知识。

实验法是通过主动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联系的一种科研方法。其主要特点是:第一,主动变革性。观察与调查都是在不干预研究对象的前提下去认识研究对象,发现其中的问题。而实验却要求主动操纵实验条件,人为地改变对象的存在方式、变化过程,使它服从于科学认识的需要。第二,控制性。科学实验要求根据研究的需要,借助各种方法技术,减少或消除各种可能影响科学的无关因素的干扰,在简化、纯化的状态下认识研究对象。第三,因果性。实验以发现、确认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的有效工具和必要途径。

实证研究法是科学实践研究的一种特殊形式。其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利用科学仪器和设备,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有目的有步骤地操纵,根据观察、记录、测定与此相伴随的现象的变化来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活动。主要目的在于说明各种自变量与某一个因变量的关系。

(4)案例研究法

案例研究法是结合市场实际,以典型案例为素材,并通过具体分析、解剖,促使人们进入特定的营销情景和营销过程,建立真实的营销感受和寻求解决营销问题的方案。

三、实证分析

1.统计结果

本文主要对河南工业大学市场营销专业本科2012-2014届598篇有效毕业论文所使用研究方法的频率进行统计,以反映大学生使用不同研究方法的选择差异(见表1) 。

本文发现,案例分析法是市场营销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首先的研究方法,占一半以上。其次是定量分析方法,达到四分之一。排名第三的是描述性研究方法,不足一成。定性分析排名第四,不足4%。研究方法不明的毕业论文将近一成。在定性研究方法中,应用最多的是访谈法,其次是对比法。在定量分析方法中,应用最多的方法是实证研究方法,其次是调查法,运用最少的方法是实验法。

表1 2012-2014届毕业论文研究方法使用情况

研究方法 使用数量/百分比

描述性研究方法 37/6.19

定性分析法 对比法 7/1.17 20/3.34

参与观察法 0/0

访谈法 13/2.17

定量分析法 调查法 74/12.37 152/25.42

实验法 1/0.17

实证研究法 77/12.88

案例分析法 336/56.19

研究方法不明 53/8.86

合计 598/100

2.运用不同研究方法的原因分析

案例研究方法,即运用大学生身边、所处城市或地区、亲友所在的企业或行业的具体案例,去印证某一营销理论或策略,这对市场营销专业的大学生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在大二、大三的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学习中,类似的训练已在开展,只是规模小些。这也是一半以上的大学生选择此种研究方法的重要原因。

在学位论文中使用调查法、实证研究方法和实验法等定量研究方法是科学研究的一个方向。本次调查显示有四分之一的毕业论文选择这类研究方法,这说明相当部分高校已经将“科学研究方法”当作“毕业论文写作”课程的重要内容,也说明相当部分大学生已经较为熟练地使用了这类研究方法。这中间,选择调查法和实证研究的比例大抵相当。而选择实验方法进行毕业论文写作的比例甚少,说明高校在这方面的教学和训练不足。

描述性研究方法,亦即仅仅使用基本的经济管理理论,进行逻辑推理。具有一定难度,对于逻辑推理程度不强的学生来说,选择这种方法的可能性较小。使用这种方法需要一定的理论积淀,需要长期的理论关注,更需要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些并非短期内能够养成。在具体运作时也有一定的操作难度,本科生较难掌握。

在定性研究中,大学生较多地选择了访谈法和对比研究法,没有人选择参与观察的研究方法。

访谈法要求大学生与相关企业和行业人士就某一个营销问题进行深度访谈和交流,这种研究方法对于一些演讲能力强,与人交流畅通的大学生来说,不是什么难事。但应该承认,仍有部分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与人交流的能力较弱,特别是与企业和行业高层,就一个专业问题进行深度交流的能力较弱,这也是这些学生没有选择这种研究方法的重要原因。

做对比性研究,需要依靠科学的指导,精细的规划,才能得出有说服力的结论。如果仅仅做表面的比照,没有深入到问题的实质,就难以得出创新性的结论。大学生在这方面还是需要训练的,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实现。

参与观察的研究方法,看似简单,容易操作。但它需要一定的设施设备,还需要与被观察对象的深度沟通,赢得他们的信任,并与他们较长时间的相处。这对于处于毕业季、人心惶惶、涉世未深的大学生来说,操作起来就较为困难。

值得注意的是,近一成的毕业论文研究方法不明。也就是说,从网上拼凑一些资料,没有做深入的鉴别,没有做深入的分析,就得出一些看似“合理的”结论,仍是一部分大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广场做法。如果毕业论文体现不出“论”,说服力也就大打折扣。态度不端正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学校相关部门把关不严也会助长这种风气。

四、结论与建议

1.结论

案例研究法、定量研究中的实证研究法和调查法是市场营销专业本科毕业论文中较多使用的方法,而描述性研究方法、定性研究中的访谈法、对比研究法和参与观察法,定量研究中的实验法在毕业论文的写作中较少使用。

造成市场营销专业本科毕业论文不同研究方法使用差异的原因,一方面是与不同研究方法的特点、条件和难易程度有关的,另一方面是与当前高校对本科生科研的重视程度、本科生的科研氛围有关的。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与大学生对待撰写毕业论文的态度和投入程度有关的。

2.建议

(1)进一步营造高校本科生科研氛围

本科生是高校的主体。本科生科研是高校科研工作的基石。具备了良好科研能力的本科生是更高层人才的前提。高校要加强对本科生科研氛围的营造,鼓励学术研究,讲究大胆创新。特别是要把“毕业论文写作”当成一门必修课,在大二下学期,或大三上学期开设。尽量让每一个本科生都懂得如何撰写学术论文。同时,要严把毕业论文的质量关,不让学生浑水摸鱼。要降低毕业论文的过关率,迫使学生高度重视毕业论文的写作。把毕业论文撰写当成本科生毕业前的一项重要业务活动来看待,与学分挂钩,与学位挂钩,与毕业证挂钩。

第8篇

哈尔滨工业大学先进材料特种凝固加工研究所副所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分会理事、China Foundry杂志编委,《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杂志编委会副主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分会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分会学术工作委员会委员,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苏彦庆教授的“名片”上,一直不缺乏“头衔”。他向来是忙碌的,也正是因为在材料科学领域多年来的勤奋求索,使他取得了不凡的业绩。

早在1995年,还在攻读研究生的苏彦庆就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开始了高熔点、高活性材料的熔配理论与技术研究。经过70余年的努力,他用勤奋和汗水换来了多项创新性成果建立了水冷铜坩埚感应熔炼过程温度场数值模型,建立了熔化过程中能量消耗以及出液量与工艺参数之间的定量关系;建立了真空感应熔炼过程中多组元挥发数值模型,发现了合金组元挥发存在的阻塞压力_建立了熔化工艺参数对凝壳形成机理不同作用的区域图,与合金组元挥发进行了耦合分析,提高了合金熔体成分控制精度:将能量消耗、组元挥发及凝壳成分偏聚等问题综合分析,确立了冷坩埚真空感应熔配高熔点、高活性材料的最佳工艺窗口。

苏彦庆对于高熔点、低密度材料异型件的立式离心铸造成型技术的研究始于1998年,经过不懈地努力,建立了离心力场下合金融体充型流动模型,推导出熔体流速公式、液面倾角变化公式,给出了卷入性气孔产生的临界条件:通过流场与温度场的耦合分析,揭示了偏中心线疏松形成规律,并给出了预防措施。

成就的取得激励着苏彦庆在材料科学领域更加大胆、勤奋地求索:2000年,他开始研究行波磁场铸造技术,从基础出发,揭示了行波磁场发生器上方磁感应强度的空间分布规律,以及行波磁场对金属的作用存在临界投影面积,明确了电磁力不同分量对铸件质量的影响;2002年,他通过理论和实验研究证实了包晶合金系中存在共生生长,不同的合金可以存在等温和非等温共生生长,为提高包晶合金使用性能,扩大包晶合金应用领域奠定了基础;2004年,他在已有的固态氢化改善钛合金加工性能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液态氢化的概念,从技术上实现了钛合金液态氢化,并发现液态氢化对细化钛合金凝固组织、净化合金熔体、提高熔体充型能力等有明显作用。

由于研究工作的基础性和前沿性,苏彦庆在铸造领域的基础研究得到了国内外的大量资助。多年来,他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973”项目专题3项,“863”专题项目2项,总装及国防科工委(科工局)项目3项,国际合作项目3项:正在研究的项目有国防科工委(科工局)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与企业合作项目2项。同时,他在国内外150余篇,其中SOl收录80余篇,EI收录8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8项,出版专著2部。

步履所至,他以兢兢业业的态度和敏锐独特的探索创造出厚重的成果,赢得了业界的高度赞誉,荣誉也接踵而至。1999年和2005年,他两次获得哈尔滨工业大学SMC教学奖,2000年和2004年两次获得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分会学术论文金奖,2001年获得中国高校科技进步(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03年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05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2006年获第七届黑龙江省青年科技奖,2007年2篇论文获中国科协期刊优秀论文奖,2008年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长风破浪终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苏彦庆一定会在材料科学领域创造出更加骄人的成绩!

第9篇

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课、技术基础和专业课,分析和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

2.巩固、深化和扩大学生所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3.使学生受到综合产品设计的能力的综合训练。例如,产品设计的一般程序和方法、产品系统设计以及产品的开发设计等产品设计的全过程,并以此为核心,对产品设计过程中所涉及的设计理论以及美学和工学基础、设计表达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的相关知识和内容作全面系统的训练,同时不断总结提高撰写论文和设计说明书的能力等等。

4.参与社会生产和学校科研工作、实验室建设,为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

5.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树立良好的学术思想和工作作风。

二、毕业设计(论文)时间安排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目前安排在第四学年进行。根据题目的需要,可在其中安排2周的调研实习。结合学生提前下实验室参与科学研究活动的进一步开展,毕业设计安排从20**-20**级教学计划开始,在第四学年全年进行。

三、毕业设计(论文)内容和工作量

工业设计专业毕业设计(产品设计类论文)的具体要求:

做此类题目的学生一般至少要根据具体设计的产品,独立完成制定项目计划、市场调查(完成调查报告),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对产品的设计要素进行解析,经过设计构思、设计展开、深入设计,并以此为基础进行计算机辅助设计和模型制作,最后编制完整的设计报告;

完成设计效果图、模型制作和一万字以上的设计报告;设计报告正文一般包括项目的提出、方案论证或文献综述、方案制定、调查报告,具体设计过程、技术经济分析,结束语等内容。

四、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与装订

毕业设计(论文)的撰写,参照《**工业大学本科生论文撰写规范》(20**年1月第五次修订版)执行。毕业论文装订要整齐,顺序统一,即封面、内封、毕业论文评语(可后加入)、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中文摘要、外文摘要、目录、论文正文、致谢、参考文献、附录(含外文复印件及外文译文)等。

五、毕业设计(论文)的答辩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完成后,由指导教师审核签字,并于答辩前48小时将全部材料交答辩委员会。答辩时间为30分钟左右。答辩小组根据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情况和答辩情况给学生评定成绩,并向系学位委员会提出是否授予“学士”学位的建议。各答辩小组必须将本组内答辩成绩较差的学生(至少一名)毕业设计(论文)提交教研室答辩委员会复议后给定成绩。对个别特殊情况,可提交系教务委员会处理。

六、毕业设计(论文)的评分毕业设计(论文)的评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优秀人数不超过本专业学生人数的25%,中等、及格、不及格不低于25%。毕业设计(论文)的成绩应由导师、评阅人、答辩委员会三部分的评分组成,下列权重供参考。

(1)导师评分:(25)学生论文反映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功10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动手能力10学生在毕业设计期间思想、纪律等方面的表现5

(2)评阅人(应由讲师以上教师担任)评分:(25)论文的意义、学术水平及论述的正确性10论文的难度及工作量5效果图与模型制作的质量5论文的条理性,语言的通顺性及书写的工整性5

第10篇

关键词:培养模式;保障措施;培养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36-0059-02

辽宁省教育厅关于2013年度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和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建设工作的通知中指出,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重点建设专业分为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和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两个类别。[1]辽宁工业大学(以下简称“我校”)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正是此次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中的一个,为了大力推进工程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工程人才培养质量,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有序进行,辽宁工业大学在此方面采取了一系列保障措施,现进行详细论述。

一、合理的教学团队配置

教学团队现有专任教师15人,团队年龄、学历、职称结构合理,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5人、讲师3人、高工1人、实验师2人;博士学位6人、硕士学位7人;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理事1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千人层次1人,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人,锦州市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人。

二、校企合作保障

1.与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

依托丹东市“辽宁省仪表产业集群基地”,建立了稳定合作机制,与丹东东方测控有限公司、辽宁金洋科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丹东东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丹东华日电气有限公司、丹东浩元仪器有限公司、丹东市万全无损检测仪器厂、丹东奥龙射线仪器有限公司、丹东通博仪表有限公司8家企业签订了实习协议,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从而确保了学生校外实习顺利有序进行。

2.与企业进行科研合作

本教学团队与企业积极开展科研合作、协同创新项目合作,参与企业新产品研发和技术改造,与该集群基地的“辽宁金洋科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和“丹东东方测控有限公司”合作在研项目有“基于大地磁场的车辆检测器及流量仪”、“侧装双微波流量仪”、“机场跑道FOD监测系统”、“高速公路自由流ETC车型自动判别仪”及“动态压电称重系统”。

3.聘请企业高级工程师为兼职教师

聘请企业8名高工为客座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联合指导毕业设计工作;定期为学生讲授新知识、新技术方面的专业选修课;已指导6名硕士研究生、讲授2门专业选修课程,提高了研究生与本科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联合培养工程硕士21名,提高了企业研发、管理能力。

4.创新机制

校企共建大学生科技创新机制,联合指导大学生创新活动,并在活动经费上给予资助,近五年部分校友累计为我专业捐赠20余万元支持大学生创新活动和各类科技竞赛;每年邀请校友为在校生作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讲座。

三、建立校企合作培养机制,实现产学对接

以学校为主体,根据专业发展方向,结合企业的人才需求,联合建立培养机制:

1.建立校企合作专业指导委员会

聘请行业内资深专家和企业高级技术人员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对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课程内容设置、培养过程及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等一系列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共同制定专业建设规划,根据本专业的特点确定毕业生应具备的专业技能结构和要素,进行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

2.运行机制

将教师的科研项目进行成果转化,协助企业进行新产品的开发,利用学校的师资优势,为企业培训员工;企业为学生提供专业认知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所必需的场所、设备、工艺流程和质量标准,将企业的实际项目作为学生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创新项目的题目来源,提升学生的工程素养,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

3.监督考核机制

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核办法和监督机制;为保证学生校内学习与企业实践的一致性,将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探索课堂与实习基地的一体化,积极推行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

四、建立健全教学管理与运行机制

学校建立了校、院两级教学管理体制,制定健全了“院系主要教学环节质量监控办法”,实施“专业负责人”、“课程负责人”制。其中“专业负责人”主要负责组织制定和调整专业培养方案,把握专业发展建设方向和该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课程负责人”主要负责制定课程教学大纲与考试大纲、进行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改革、课程的教学梯队建设,培养与指导青年教师。

在课堂教学方面制定了“辽宁工业大学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办法”、“校、院两级教学督导与领导听课机制”、“辽宁工业大学院(部)教学工作评价方案”、“学生评教与选教机制”等政策。

在实践教学方面学校制定了“辽宁工业大学实践教学评估办法(试行)”、“辽宁工业大学实验教学管理规定”、“辽宁工业大学关于深化实验教学改革 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实施意见”、“辽宁工业大学实验室开放管理暂行规定”、“辽宁工业大学关于在课程设计中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实施意见”、“辽宁工业大学实习教学管理规定”、“辽宁工业大学关于在毕业设计(论文)中加强学生工程能力培养的实施意见”等规章制度。

在学生创新教育方面学校制定了“辽宁工业大学创新学分管理规定”、“辽宁工业大学关于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实施意见”、“辽宁工业大学关于开展主要基础课程科技创新竞赛实施意见”、“辽宁工业大学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中期检查和结题验收的规定”、“辽宁工业大学关于本科生进入导师课题组的实施意见”等规章制度。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学校制定了“辽宁工业大学关于人才引进与培养的暂行规定”、“辽宁工业大学教师进修工作流程”、“关于青年教师进入企业实践的实施意见”、“关于中青年教师讲课大赛与专业综合能力竞赛的实施意见”等规章制度。

在教材建设方面制定了“辽宁工业大学教材质量评估与检查工作管理办法”、“辽宁工业大学教材建设相关规定”、“辽宁工业大学教材立项有关规定”、“辽宁工业大学教材选用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

五、实验室与实训基地建设

实验室和实训基地条件良好、满足学生课内实验、课外开放性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学生开展课外大学生创新创业等科技活动的需求。

与其他专业联合建成“电工电子技术”辽宁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新能源汽车智能控制技术”省重点实验室、“智能控制理论及应用”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专业实验室主要有“测控技术实验室”、“智能机器人实验室”、“单片机实验室”、“过程控制实验室”和“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室”等。

新建了2个大学生创新工程专用实验室,一方面满足学生课内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的要求,同时为学生开展课外科技活动提供场地和设备。

校企合作共建实验室:与美国罗克韦尔自动化公司共建了“工业控制网络实验室”,与德国西门子公司共建了“PLC技术实验室”,与美国TI公司共建了“DSP应用技术实验室”,与美国飞思卡尔半导体公司共建了“嵌入式应用技术实验室”。

六、资金投入

我校重视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和发展,在国家发改委专项基金资助下,学校于2012年投资8000万元建设8万平方米的工程训练中心,满足实验实训、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师资培训等活动条件;本专业所在学院利用中央财政与地方共建特色实验室的建设资金,投入500万元进行西门子300系列PLC实验室、集散控制系统实验室等实验室的建设;对于参加“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确保上级下拨的建设经费全部落实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点的建设,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位,在经费上予以1:1的资金匹配;成立了教材建设专项基金,每年投入近60万元用于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教材的编写和出版;每年投入50万元组织教师开展“开放性实验课题”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工程项目开发,提高工程实践能力;大力支持国家级、省级和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申报和实施,除保障活动设备和场地外,每年投入100万元开展“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活动,对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给予1:1的资金匹配;了辽宁工业大学组建大学生创新团队的实施办法,每年投入200万元用于创新团队的建设,从政策、场地、设备等多方面给予支持;每年投入5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参加国家级、省级等各类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

七、结语

综上所述,我校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从人、财、物多方面为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奠定

基础。经过一年多的不断完善,各种制度不断完善,保障措施更加健全,我校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改革建设已经越来越成熟,该专业势必会培养出适应社会和企业发展需要的学生,最终实现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目标,实现我校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的完美转变。

参考文献:

[1]辽宁省教育厅.辽宁省教育厅关于启动2013年度辽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和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建设工作的通知[EB/OL].(2013-6-3).http://.

[2]佟绍成,于自强,李昕.构建工科院校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育,2012,(3):28-30.

[3]姚曼华,王美蓉,王军,等.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建设方案研究[J].航海教育研究,2014,(2):73-75.

第11篇

关键词:曲率模态;神经网络;梁;裂纹

The damage sensitivity analysis of beam crack based on curvature modal

DU GANG-QIAN,LIU JING-HONG,ZHANG XI-PING,ZHANG HUA,GAO ZONG-ZANG

(College of UrbanConstructio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f Hebei, Baoding 071001, China)

Abstract : Carrying the value simulation to the crack fault, we used the direction beam crack model to replace the traditional falling rigidity model, and compared the two model’s sensitivity on curvature modal. The result showed the new way have better sensitivity. Curvature modal as the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of input, the position of crack fault in beam was diagnosed and forecasted, applying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It showed that it feasible to synthetically diagnose and forecast the crack fault in beam structure.

Key words:; curvature modal; neural network; beam crack

中图分类号:O571.2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结构的损伤首先表现为结构裂纹的出现和扩展。结构裂纹的存在,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结构的可靠性。对结构是否产生裂纹、裂纹的位置、裂纹的损伤程度进行及时诊断和评估,从而维持其正常使用成为工程中必需的技术[1]。

1 梁裂纹仿真

1.1传统方法

一般文献对梁式构件局部损伤的模拟,都采用降低该部位刚度的方法,见图1。

由于结构损伤会引起刚度减少,阻尼变大,因此可采用降低该损伤部位单元刚度来模拟损伤,并以刚度降低到不同的百分比来反应各种损伤程度。

该方法原理可行,建立模型方便,但缺点是:模型比较粗糙,不能很好的反应损伤形状和具体部位,以及损伤范围和分布程度[2][3]。

1.2精确裂纹模型

考虑到刚度法下降法的对损伤程度和部位预测的不确定性,采用精确裂纹模型进行模拟,使模型更接近于实际。例如一个简支梁,长6m,截面300mm×600mm,两端加约束,跨中设置受弯竖裂缝,两侧设定受剪斜裂缝。

跨中裂缝采用高度为h/3的竖直裂缝(图2),两侧采用与水平轴线成夹角的斜裂缝,模拟(图3)。

2 两种损伤模型曲率模态的敏感性分析

2.1曲率模态

曲率模态测量是一种用位移测量间接检测应力应变。避免应变片测量局限性的方法。由材料力学给出的直梁弯曲静力关系

(1)

截面损伤,抗弯刚度的减少,必然引起曲率的增大,而可由直梁弯曲近似方程得到:(2)

可进一步由位移模态通过差分方程得到:

(3)

式中:为m截而处梁的弯曲挠度,和为其相邻的沿梁相距处的两个测点处梁的弯曲挠度。

2.2两种损伤模型的比较

应用(3)式计算曲率模态。低阶模态对局部损伤有更好的敏感性,故取前五阶模态进

行比较,图4到图5为前两阶模态的刚度下降模型与精确裂纹模型的对损伤的敏感性对比图。

通过图中可以看出,精确裂纹模型,相比较传统的刚度下降模型,在损伤位置有着更为明显的尖峰变化。

3 梁损伤定位

采用神经网络对损伤部位进行判定。

3.1神经网络参数

曲率模态作归一化处理。在梁L/7,2L/7,3L/7,4L/7,5L/7,6L/7处,设置损伤裂缝,按裂缝长度为100mm,200mm两种情况,提取前两阶应变模态数据,作为网络训练样本。训练参数如下:输入节点20,隐形节点40,输出节点2个,学习率0.7,动量系数0.5,允许误差0.001,训练网络直至收敛[3][5]-[8]。

3.3网络测试结果

对梁L/7,5L/7两处位置长度为110mm,210mm裂缝进行测试,输出结果为形式,其中的值为(1,0),当实际输出的值大于0.75时,认为该处损伤值存在,当实际输出值小于0.25时,认为该处损伤不存在,测试结果见表1。

通过网络输出结果可知,神经网络对损伤部位的判断基本正确,同时可看出随着裂缝的

加剧,网络反应的灵敏度增加。

4 结论

本文采用方向裂纹模型对梁裂纹进行仿真,通过对比发现,与传统的刚度下降法相比,该模拟方法具有更好的敏感度。文中避开了动力学中传统的应变模态、频率模态,采用曲率模态作为混凝土结构损伤定位的敏感参数,证明了它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文中结构损伤的模拟,位置的确定做了分析,但对于损伤程度的精确诊断,今后仍需做更为深入的工作。

参考文献:

[1].陈建林,郭杏林.基于神经网络的简支梁损伤检测研究[J].烟台大学学报,2001,14卷7期

[2].陆熙.基于曲率模态理论的城市公路桥梁损伤识别研究,北京工业大学硕士论文,2004.21-32

[3].李秀芬.基于改进遗传-神经网络的结构损伤识别研究,北京工业大学硕士论文,2005.21-27

[4].邓焱,严普强.梁及桥梁应变模态与损伤测量的新方法[J].清华大学学报,2000,40卷11期

[5].赵琛.概率神经网络对混凝土拱坝进行损伤位置识别的研究,浙江大学硕士论文,2005,9-11

[6].胡良红,刘效尧.改进的BP神经网络的钢桁梁桥损伤识别[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6,29卷5期

第12篇

本文作者:白孝忠何艳工作单位:湖北工业大学

国际贸易专业特色体现了专业的国际化要求.近年来,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在全球的蔓延与发展,国内和国际经济形势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产品与市场的不确定性考验着每一个外经贸从业人员.我们教育界也需审时度势,适应国际贸易职业的发展趋势,满足外贸企业对国际贸易人才培养越来越高的要求.2008年湖北省某高校问卷调查湖北省120家外贸企业,针对外贸企业人才需求的情况作了统计分析(见表1),前十项基本反映了企业对学生实践能力和素质要求.随着科技的快速进步以及全球竞争的加快,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为培养适合产业升级以及第三产业迅速发展的轻工人才,根据湖北工业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的知识能力特点,结合本校现有的教学资-174-源,笔者将轻工类应用性国际贸易人才的实践技能体系划分为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拓展技能三大层面(见表2)这三个层面的技能突出各自核心能力培养同时,也反映了技能之间的相互渗透、逐层推进,是一个完整的实践技能体系.

通过模块课程间灵活合理搭配。进而培养其合格的专业职业能力.根据表2实践技能体系,首先培养学生宽泛的基础人文素质、基础从业能力。结合国际贸易工作流程,把轻工类应用性国际贸易人才实践教学划分为基础模块、专业模块和综合拓展模块.基本技能模块为了解湖北工业大学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情况,本课题组在本校2010级及2009级共发出165份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60份.针对学生找相关工作所遇到障碍,82%学生担心英语口语和写作能力会遇到问题,72%学生认为待人处事、沟通能力欠缺,86%学生认为计算机应用能力还有待于提高,特别是电子商务、网页制作与设计方面的能力急需增强.国际贸易人才的涉外特征决定了合格的外贸人才必须具备良好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但大部分高校的国际贸易教学存在专业课与英语教学脱节的现象,导致学生毕业后与外商英语沟通的能力不强.基本技能模块中,实践教学内容意在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人际交流能力,重点提升学生商务英语应用能力.具体实践环节包括案例教学法、社会实践、生产型实践、专业模拟大赛等.案例教学法很适合国际贸易专业的实践教学,实践中包括课堂教学和实验室实训.课堂上以仿真的案例为背景,针对商务社交、商务谈判、商务管理等方面加强学生英语口头能力的培养,实验室实训以计算机和信息网络为基础,设置企业网页设计、市场调研、业务关系的建立、商务磋商、合同的签订和履行等工作流程,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和英语写作技能.社会实践即通常意义上的假期实习,一般安排在每一学年的暑假.教师根据每学年专业知识的学习情况,提供一些社会问题让学生开展调研,或建议学生积极从事一份短期工作,以逐步提高学生适应社会,待人处事及组织协调能力.生产型实践模块就是让学生到当地的经济活动现场,通过亲身实践提供某些方面的实践能力.随着武汉市对外交流的日益增多,中国国际机电博览会、中国国际五金博览会等大型国际展销会在武汉市常年举行,学校可以和组委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组织学生在博览会期间以志愿者身份参与接待、服务工作,学生不仅英语口语有很多的实践机会,更提高了团队协作精神和待人处事能力.专业模拟大赛是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一个有效手段.针对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可以在每一学年组织一次商务英语口语、网页制作与设计等模拟大赛,这种以赛促练的方式能极大促进学生英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提高.

专业技能模块专业技能模块是实践教学体系的核心.针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在问卷调查中,93%的学生认为本专业培养重理论轻实际,学生缺乏互动参与,91%的学生认为专业实习很有必要;85%的学生认可职业资格证书可以提高就业竞争力.本模块根据表2专业技能部分,实践教学内容包括模拟型实验实训教学;认知实习;专业实习与毕业实习;职业资格证书培训等(见表3).现阶段,大部分高校对学生专业技能培训以实验实训和专业实习为主.实验实训包括校内实验中心和校外实训基地.专业技能实验实训的设计应具有渐进性、动态性、系统性和开放性等特点.整个实验实训体系以认知实习为起点,为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作准备,主要采取的办法是“走出去,请进来”,即在学生接触专业课程之前,带领学生到当地大型外资或外贸企业、工厂、集装箱码头等进行参观考察,或请当地的企业家或外贸专家到学校讲座,以提高学生专业学习兴趣,增强感性认识.在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安排一定的课时进行单项模拟实验教学.湖北工业大学经管实验中心现有市场营销、国际商务单证、进出口业务流程、电子商务、企业会计、证券投资等教学软件,基本能满足本专业学生模拟教学的需要.单项模拟实验完成后,学生基本具有外贸实务的操作能力,但毕竟是通过电脑完成的,与实际操作有很大的差距,学生还需要进入生产实习基地,亲身体验企业的运作.要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还需将实践教学与岗位资格证书认证相结合,在全程技能培养过程中,鼓励学生获得国家承认的单证员、报关员、报检员、外销员等资格证书.2.3综合拓展模快对于国际贸易人才培养除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还应注重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具备终身适应社会和学习能力,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奠定良好基础.设置综合拓展模块主要培养学生在以后的国际贸易实践中,综合运用对外贸易政策、产品日常管理、开拓国际市场、跨文化管理以及维护客户关系等方面的能力.湖北工业大学学科专业涵盖轻工产品造型设计、产品原材料、机械设备加工与制造、生产过程管理等整个轻工业产业价值链,国际贸易专业应充分利用学校轻工特色优势,在每学年安排学生金工实习,加强学生轻工产品日常管理能力.学年论文、毕业论文设计以及参与课题研究是高等院校培养人才的重要实践环节之一,学校应紧密结合本专业的理论和实际应用选题,指导学生通过文献资料收集,实地调查,运用所学的专业基础理论,结合当前国际贸易发展的实际,去解决和解释现实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运用国内外政策的实际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