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模块式教学

模块式教学

时间:2022-06-24 06:15:1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模块式教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模块式教学

第1篇

关键词:高职数学;模块式教学;职业能力

高职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高职数学对学生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和综合数学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然而,由于高职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而同时又发展迅猛,在教学方面还未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大多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教师讲学生听做题复习考试,教学内容都是一些老面孔,与专业结合不密切。这与当前高职数学教育的培养目标严重不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教育观念落后,难以适应时展传统数学教育观以“知识本位”为中心,重理论轻实践,忽视专业需要。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要求教学内容体现“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体现“服务专业、注重应用、更新计算技术、全面育人”的特点和要求。因此,教育观念应由“知识本位”转变为“能力本位”。

教学内容陈旧,难以满足专业需要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推进,各院校都加强了专业教学建设,增加了大量专业实训,压缩了基础课教学时数,这就造成了数学课教学内容多、课时少的矛盾。同时,在课程体系上过多考虑数学学科的完整性,在教学内容上满足于逻辑上的严谨、计算上的精确,面面俱到,脱离高职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服务性功能不足。因此研究各专业对数学的需求,更好地与专业相衔接,进行工科、经管类、信息类等专业模块教学势在必行,创新高职数学教学模式刻不容缓,为此应进行必要的探索研究,以更好地适应高职教学,更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及综合职业能力。

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率不容乐观随着高校扩招,学生质量急剧下降,特别是高职院校学生的数学基础更是薄弱,很大一部分学。觉得学数学就是为了考试,是没得选择的无奈之举,以后根本用不上。基础本身就不好再加上这种消极的态度,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另外,大学的学习毕竟不同于高中,使得很多学生不会学习,学习效率可想而知。

建立合理的教学内容体系

优化教学内容,进行专业模块教学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国民科学文化素质,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第一线技术应用型的高等职业技术人才。所以,高职数学教学内容要体现“服务专业、注重应用、更新计算技术、全面育人”的特点和要求,为学生打下较为扎实的数学基础,为未来发展提供有力的知识支撑。为此,应将高职数学分为公共基础模块、专业基础模块以及应用拓展模块,其中公共基础模块由一元微积分和数学实验组成;专业基础模块包括多元微积分、常微分方程、向量和空间几何、级数、布尔代数以及线性代数和概率;应用拓展模块主要是用数学建模案例来反映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强调应用性。工科、经管类、信息类三大类结合调研进行合理选块。工科教学的专业模块为多元微积分、常微分方程、级数以及线性代数等;经济管理类专业模块为二元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等;信息类的专业模块为布尔代数、矩阵行列式、概率、图论基础等。

加强高职数学与专业课的联系 实施模块式教学对教师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数学教师对高职各专业知识了解有限,与专业教师缺乏沟通,且不同专业又有着不同的问题,为此数学教师必须去面对专业知识问题,认真听取专业教师对数学课程、内容、范围的要求和建议,针对不同专业搜集相关典型案例,为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提供有力依据。例如,经济类专业的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很少接触到曲线的凹凸性及函数图形的描绘、变力作功、液体静压力等问题,完全没有必要花很多时间来学习这些内容,而要把重点放在今后工作中经常接触的单利、复利、税收、最小投入、最大收益、最佳方案等知识点上,这样更实用、更有价值。而线性代数与计算机原理有直接的联系,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应把这方面的知识作为重点。同时,直接选取专业课程的相关内容作为例题、习题讲解和练习,对内容拓宽和深化,强调知识应用可起到积极的作用。通过反复学习,学生得以反复记忆,进而熟练掌握,这更有利于所培养的人才能够胜任其岗位职责,为用人单位创造良好效益。让学生看到学习数学能够应用于实际,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在具体操作时,要做到:

1.由传统的“面向定义”转变为“面向问题”的新型教学模式,进行问题驱动教学。删去那些繁琐的计算与复杂的推理过程,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加强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自觉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职业能力。例如,函数作为过渡性衔接内容可少讲,只需重点介绍分段函数、复合函数等,空间解析几何是多元函数微分学的预备知识,加之学生在中学已接触过,可略讲;导数与微分中重点介绍导数,微分则利用导数即微商这一关键点略讲。

2.教师应有意识地收集与各专业教学内容相关的案例,尽可能多地将数学与工程学、经济学、生态学、社会学、军事学等领域联系起来,展现高等数学的巨大魅力。例如,在生活实际中建立微分方程模型是比较难的,在介绍微分方程时可以举抵押贷款买车买房问题、人口增长等多个例子。这些不但让学生了解了数学的巨大作用,而且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还应介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数学知识和最新前沿动态,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

3.重视思想方法的教学。在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对课程中蕴含的一些数学方法加以阐述,例如类比、演绎、递推、构造、换元、化归、建模等方法,这对深化学生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整体素质有着重要作用。就拿建模来说,一切数学概念和知识都是从现实世界的各种模型中抽象出来的,利用建模思想进行教学是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重要手段。传统的高等数学教学也强调从实际问题出发,建立模型,再引入概念和方法。笔者认为,数学教学中贯彻建模思想,应强调量的差异,应举更多有实际意义的例子,贯彻数学建模思想,是将解决问题思想贯彻到每个环节,而不只是用做某些部分的引入手段。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进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和设备资源的共享,为学生提供多层次、多方位的学习资源。例如使用讲义课件、网上答疑、题库、数学软件、数学文化、数学论坛等,对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会有很大的促进。而且网络教学可随时进行,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学习时间、内容和进度,避免选修课与必修课在上课时间上可能出现的冲突,还可以根据学生个人的实际情况提优补弱。网络技术促进了教学的自主化、互动化,使数学教学更现代化,更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

合理运用网络教学多媒体教学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一种崭新的教学元素,这种教学信息量大,形象直观,特别是涉及图形教学,它富有动感。像定积分的概念教学时,用多媒体可以清晰地观察出分割、取近似等每一步过程,使学生一目了然,易于接受。但有了多媒体,我们不能不加选择地应用,像求导、积分等计算用传统的“黑板+粉笔”,学生更能明白解题的思路、过程。总而言之,要合理选择,两者结合,以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

充分利用数学软件 高职现有的教学模式大多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学习。在教师讲解后学生反复练习、训练,对学生而言其实是一种浪费。一是学生就业后用到纯数学的知识很少,用到的只是数学的精神、思维方法等;二是在信息时代,大量的数学计算、画图等用手工操作太费时费力,而用数学软件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要详细介绍教学所使用的软件Mathematica和Matlab,把运用数学软件包求解数学问题能力的培养融入教学中,使学生学会利用数学软件求导数、积分、解微分方程等复杂的运算。通过数学实验教学,可以达到使学生由“学数学”向“用数学”的转变,更新计算技术,减少大量的繁琐计算,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应用能力。

全面改革考试评价方式

高职数学除了提高学生综合数学能力外,主要是为专业服务,传统考核方式已不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通常的限时考试使学生机械地套用定义、定理和公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际应用能力,也不能真正地检查和训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会使较多的学生越来越对数学产生恐惧、厌烦心理,为考试而考试,与我们的教学出发点相违背。目前我校学生的数学成绩由平时25%、期中闭卷考25%、期末50%三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包括平时作业、提出问题、上课发言、上课出勤率等,另外两块都打出具体分数。笔者认为,考试评价制度应进行改革,高职教育的考核方式应灵活多样。由平时成绩、数学实验(数学软件应用)和闭卷考试三块组成比较合理。平时除了作业情况、学习态度等之外,还可结合小论文的形式,数学论文由教师事先设计好题目。例如对经济管理类专业可设置与单利、复利、税收、边际成本、边际收益、最小投入与最大收益、最佳方案、概率、统计等有关的问题,要求写出调查报告或论文,学生可根据需要查找相关资料,并对计算结果进行数据分析,结合实际给出可行性建议,最后以论文的形式上交评分。数学实验主要就是上机情况,看学生对数学软件掌握得如何,便于今后进一步的应用。期末闭卷考试这部分以考核学生基本概念、基本计算能力为主。这种考核方式有利于帮助学生端正数学学习态度;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能比较全面地反映学生的综合数学能力,同时又能为后续的专业学习打下基础。

数学既是一种思维方式,也是一种重要工具;数学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文化;数学不仅是一些知识,也是一种素质。在高职数学教学中引入模块式教学是职业教育教学的一种创新,体现以能力为核心,具有较强的实用性、针对性和灵活性。与专业结合的模块式教学改革是大势所趋,当然,如何更好地进行高等数学的模块式教学改革仍然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许景彦,吴素敏,王风莉.试谈高职数学教学模式的创新[J].教育探索,2007,(6).

第2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模块;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将“模块”概念引进高中语文教学,就是试图突破传统的单篇教学模式,将每一单元中的数篇课文作为一个整体,视为一个教与学的“模块”,进行有目标、有组织、有系列的教学活动。每一模块都是相对独立的教学、学习和评价单位,它具有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意。

一、模块教学的组织形式

将模块理论运用于教学领域,对模块可理解为“为某课题(单元、分单元、课主题)而精心编制组装的一套供教学用的材料”,这套材料包括信息单、活动单、作业单、技能单、问题群、研究问题、学生评估及其他等材料。模块的设计可以是一个单元或几个单元知识的组合,也可以是一本书的整合,从小的方面说,也可以是一节课、一个小的学习点。以模块的形式设计课程便于教学,也便于学生反馈。学生由学期末的反馈变成模块的反馈,使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进展,对学生进行更有效的指导。

二、模块教学在高中语文中的运用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将课程结构按模块进行设计。高中语文要实现模块式教学,就有必要按模块式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对现有的课程体系进行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将具有同类功能的知识点或能力项进行整合,分化出同类型知识密集的一个个模块,各模块下根据需要可以设置一定数量的子模块,也可以不设。无论是哪一级的目标,都应是可以衡量的行为目标,且每个完整的行为目标都应由条件、行为、标准三要素组成。条件是指场地、制约因素、附属设施、材料、工具、设备等;行为是学生必须表现出的可以衡量的行为,由可操作性的行为动词构成;标准是指期望达到的数量和质量。

小节课题就是每一节的授课题目,课题下编排的内容是教学的核心。除了我们比较熟悉的目标、重点难点等之外,关键是要根据模块式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精心编制一套模块材料,如信息单、活动单等。其中信息单也叫资料单,但其信息量不仅仅是书本知识,还应包含杂志、报纸、网络、新闻及其他参考书目上收集到的、经过教师精心遴选、汇总后单独成册的资料,这些材料主要是供学生掌握信息用。活动单就是活动指南,其实质就是一个便携式清单,即要求学生第一步做什么事,第二步做什么事,如何去组织材料,例如让学生怎样去调查、撰写新闻稿件等,教师提供的让学生去完成的流程步骤就是一个活动单,它能给学生充分、自由的活动空间。作业单必须由教师亲自制定,必须以信息单为基础,使学生能在信息单中找到一些具体的材料,便于巩固知识,也便于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重点内容上。技能单在实验课程中比较常见,就是根据实习步骤制定出具体的任务、整个实验限定时间等,并对每一个步骤分配一定的分值,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予以赋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可以借鉴。问题群就是对同类问题举一反三,让学生在练中学,在练中会。

三、高中语文模块教学的意义

(一)教师观念转变 确立新的教育教学理念

单元模块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它要求教师以新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教学。首先,教师要转变角色地位,从原来身居讲台、居高临下、灌输知识的“指挥者”变成“教练”、“导演”,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给学生发表意见的一席之地,老师是和他们一起参加学习活动、共同研究的“同道者”。其次,教师要从单篇课文教学的框框中跳出来,运用系统论的“整体原理”把握教材;要从课文的“园囿”中解放出来,着眼于教材的拓展、延伸,给学生以尽可能多的信息。再者,教师的作用不仅在于教会学生什么,更重要的是点燃学生求知的火种,激发他们创造的欲望。在单元模块教学中,教师的设计立意要高,考虑要周全,其中很重要的部分是如何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掘他们的潜在能力。

(二)学习积极性提高,全面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单元模块教学开放性、活动性的特点,使学生从封闭的教学空间走向了社会大课堂,从单一的课本信息来源变为多渠道、全方位的感知、接受,所以学生充满好奇、充满渴望,表现出极高的积极性和非凡的创造力,他们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投入各项活动:新闻单元模块教学中,学生自办模拟电视台,设计台标,外出采访,自编自导,忙得不亦乐乎;古文单元模块教学中,学生进行成语改编,自编自演小品,将成语编成绘画故事等,表现了聪明才智;名城介绍单元中,学生自由组团,收集资料,拍摄照片,采集民谣,绘画配乐,编制出一本本富有特色的集子。

(三) 陶冶情操,培养热爱民族优秀文化的情感

语文学科是一门人文学科,它除了教会学生必要的知识以外,还承担着陶冶学生丰富情感,培养学生高尚情操的使命。高中语文教材充分体现了民族文化的精华,在单元模块教学中,我们注意将分散在各篇课文中的情感因素聚“点”成“块”,培养学生体验作者情感并将情感内化为自身行为的能力。培养情感,不靠说教,在于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教学中,老师注重氛围的创设,让学生在这氛围中,不知不觉地受到感染,自然而然地产生情感。散文教学中,老师用感情朗读课文、绘制散文意境图等方法,使学生产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高尚情感。

参考文献

[1] 吴恩兵.高中语文过程性评价的多元化构建[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1) .

[2] 李外平.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语文学情调查报告[J]. 中学语文,2011(12).

第3篇

[关键词]单片机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TN31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416(2010)03-0114-01

1 单片机课程的安排

近年来,我院把《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这门课作为电气类专业的必修课程,以前对高职学生在入学第二学期开设这门理论课,第六学期再开始实践课程。这样的课程安排是有原因的,作为理论教学方面,第一学期由于开设了《微机原理》,第二学期自然就开设《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便于课题衔接。但单片机的实训课题作为控制单元只能放在相关专业课程之后,并且有了一定的技术基础才能进行实训。如经过电工的基本技能、模拟电子、数字电子等相关专业课程的训练之后才进行。这样我院就把单片机的实训课程安排在第六学期进行实训,理论课程结束太长时间,给实训教师和学生都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和困难,并且学生普遍感觉到这么课程难学,部分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对此近年来我院对许多专业课程进行了调整,采用模块式教学。单片机也采用模块式教学。

2 教学方法

所谓模块式教学是把理论课与实训课放在一起进行,边理论边实训。

2.1 课程结构安排

单片机的概述;MCS-51单片机的基本结构;单片机的最小系统扩展;MCS-51单片机的指令系统;汇编语言程序设计;中断系统;MCS-51定时器/计数器;串行接口;MCS-51单片机的I/O口扩展;接口技术。

2.2 教学课程结构分析

在讲第一章单片机的概述的同时,就把单片机发给学生,我院采用的是启东计算机厂生产的DVCC-52JH++单片机箱。这样就比理论课单纯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凭学生想象的教学容易多了,使教学直观化。

在讲第二章MCS-51单片机的基本结构的时候。有些内容如P1、P3口便对于学生进行实际演示,(1)、P3.3口做输入口,外接一脉冲,每输入一个脉冲,P1口按十六进制加一。(2)、P1口做输出口,编写程序,使P1口接的8个发光二极管L1―L8按16进制加一方式点亮发光二极管。实训说明由于P1口是准双向口,它作为输出口时与一般的双向口使用方法相同,由准双向口结构可知:当P1口作为输入口时,必须先对它置高电平,使内部MOS管截止,因内部上拉电阻是20KΩ―40KΩ,故不会对外部输入产生影响。若不先对它置高,且原来是低电平,则MOS管导通,读入的数据是不正确的。这样由原来的理论教学抽象的概念变得直观化。

在讲第三章单片机的最小系统扩展时,对全书的结构进行了调整,现在单片机原来与应用的教材琳琅满目,种类繁多。但课程结构大同小异,在讲完上述第一、二章后,第三章便是指令系统。但我感觉这时候讲指令系统会增加学生学习的难度。如果这时候讲单片机的最小系统扩展让学生先学习硬件系统,由于硬件系统直观、简单、易学,对单片机硬件工作原理和结构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后,有了一定的硬件基础,更容易让学生上手。为后续的课程实行一体化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如在后面讲指令的时候,就可以做到边讲边练。课题就这样一环套一环的进行下去,把看不见的软件程序通过硬件显示出来。

后续的课题安排和其它书籍安排的一样,并且根据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和要求,在教材的使用上应适当降低教材的理论深度和难度,精选内容,突出重点,多举实例,多做实际训练,对于学生不易理解和容易混淆的概念,力求做到通俗易懂,边讲边练,理论与实际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2.3 采用多媒体和黑板结合授课

有些内容用黑板讲解效果好,有些采用多媒体讲解好,利用自己制作适用于课堂教学的多媒体课件。例如,在讲解堆栈等内容的时候,通过多媒体演示入栈操作和出栈操作的过程,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其他知识点的讲解同样可以仿效。集动画、声音、图片、文本于一体的多媒体课件不仅能够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直观易懂识,而且能够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4 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单片机教学过程中,课题本身难度大,课堂气氛容易沉闷。因此应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老师讲的再好,学生不认真听,不认真训练效果同样不好。只有学生对此课程产生兴趣,这门课程才有可能学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语言要生动,风趣。尽量联系实际,多举实际例子,多让学生的动手。对于难理解的内容,教师尽量用自己理解后的语言告诉学生。(2)树立榜样,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3)课题开始的时候,课题内容由浅入深,待学生掌握以后可逐步加大难度。

2.5 教学媒体

一体化教学的教学媒体相对于理论教学有天然的优势,我们有大量的仪器、设备、元器件可以使用。本课程主要用到的教学媒体有计算机机、软件系统、单片机仿真系统。目前市场上单片机实训设备种类繁多,但总的来说,都能够完成相关的软件实训和硬件实训。我院采用DVCC-52JH++型单片机实训设备,我们从中精选了几个软件实训和硬件实训。软件实训可以提高学生编程水平,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硬件实训可以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两者相得益彰。

事实证明,通过以上教学方法的改进,我所教授的单片机课程,在教学质量方面有了显著地提高,教学效果收效明显,学生普遍反映良好。以上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积累的一点经验,希望各位专家及同行予以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 李明,毕万新.《单片微型计算机及接口技术》.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 张振荣,平.《单片机原理及实用技术》.人民邮电出版社.

第4篇

    1.开展模块式教学方法的重要意义:以往的传统局部解剖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教师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教师在讲课时仅仅是在单纯地讲述不同层次组织器官的结构以及各个不同器官的位置与相互毗邻,所应用的教学模式可将其称之为“填鸭式教学”或“机械式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并未将人体的各个组织结构与临床上的各种病例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这种教学模式极为枯燥无味,枯燥的学习内容以及死记硬背的记忆方法导致学生对学习过程丧失兴趣,学习难度也增大[2];而且随着医学院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导致教学标本相对缺乏,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操作的次数明显减少,加之教师的启发不到位、学生操作过程机械、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为完成任务而机械解剖以及课后不进行总结等问题,最终造成学生的学习效果不理想[3]。而模块式教学方法是在注重临床应用的前提下,将临床应用作为核心内容,围绕基本模块与扩展模块,将解剖学理论与临床应用紧密地联系起来,在使学生扎实地掌握解剖结构的前提下,还需让其学会灵活运用所掌握的解剖学知识来分析并评价各种临床症状,弄懂疾病的发病机制以及具体的临床操作过程,以促进局部解剖学的学习,为局部解剖学的教学寻求新的教学模式。

    2.模块式教学法的实施过程

    (1)设置模块:将整个人体局部划分成以下模块:头部、颈部、胸部、腹部、盆部及会阴、上肢、下肢、脊柱部位共八个模块。每个模块均是由基本模块与扩展模块两部分组成,学生应该掌握这两个模块。例如,腹部模块包括:腹部概述与腹壁属于基本模块,而扩展模块包括腹股沟区、腹腔脏器与血管以及腹膜后间隙。

    (2)实施过程:在具体实施模块式教学方法过程中,教师应首先在临床应用的基础上,对模块问题进行设计,并将其提前发放给学生。将学生进行分组,各组学生除了需要预习实验操作以外,还需针对某一模块问题准备好相关资料,学生之间各自分工明确,互相配合,各组安排主笔者做各自的答案,并整理出发言提纲,最后制作成幻灯片。在操作时则按照传统分工,分为主刀、助手以及操作提示等各个角色[4]。由各个小组内部选一位代表进行发言,运用已学过的相关理论,解释某一临床向题,并在各组间开展讨论,讨论结束后教师进行总结发言。

    (3)具体实例:现以腹部模块作为实例进行具体说明。基本模块M1由腹部概述及腹壁组成,而扩展模块包括:腹股沟区M2、腹腔脏器与血管M3以及腹膜后间隙区M4。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在掌握M1模块的前提下,在开展M2,M3及M4扩展模块的操作。在开展腹股沟区M2模块时,例如对某一临床案例“腹股沟疝的临床表现及该病的发病机理”需要M2扩展模块操作组的学生详细查阅资料,该模块具体操作过程如下:①在操作前学生进行讲解;②M2模块操作;③操作后学生做幻灯片;④汇报工作;⑤组间开展讨论;⑥教师进行全面总结。因为腹部是一个立体结构,其体积小且与之关联的结构较多[5],采用传统的单纯、机械的讲解腹部腹股沟区解剖的教学方法十分枯燥,而且仅凭挂图等影像措施不能讲清腹部的解剖结构[6]。通过开展模块式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更加准确地掌握腹股沟区的解剖结构,使其对腹部的解剖结构的理解变得更加容易。

    (4)考核方式:因为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学习时间十分有限,加之标本数量受限,每名学生仅能动手操作某一个模块,所以不可能每个模块都有机会进行亲自验证,这就要求各个小组间的学生通力协作配合。所以在考核中应全面包括各个模块的内容。在理论考核中一般包括基础模块以及扩展模块内容,其成绩占50%;在实验考核过程中,具体操作扩展模块的成绩占30%,其它扩展模块成绩占20%。此外在理论考核过程中,需要设置一些运用已学的解剖学理论来解释相关的临床现象的题目,检验学生掌握解剖学理论的程度以及学生具备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对具体临床症状的分析来考查其对不同模块的解剖学理论的掌握程度。

    3.开展模块式教学方法的效果及体会:以2010级临床医学专业中的2个班级分别作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有33人,对照组有30人,观察组通过模块式教学方法进行授课,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授课。观察组平均成绩为88.4±11.3;对照组成绩为81.3±18.2,前者明显高于后者;观察组及格率为94%,对照组的及格率为82%,前者明显高于后者。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局部解剖学模块式教学方法,激发了其学习的兴趣,学生能够以积极主动的心态进行学习,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课堂教学内容,同时其思维能力也得到启发。

    4.小结:笔者针对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将模块式教学方法引入局部解剖学的教学过程中,旨在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局部解剖学的教学质量。在对模块进行设计时,紧密结合临床进行合理设置模块教学内容是首页任务,因此,模块式教学方法的开展就要求局部解剖学教师具备高素质、高水平以及丰富的临床理论与临床经验,而且能够有的放矢地选择和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密切相关的教学内容,合理地联系临床病例以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因此需定期安排局部解剖学教师深入到临床实际中去,掌握丰富的临床实践技能。总之,局部解剖学模块式教学方法能够激发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帮助其掌握课堂教学内容的同时,可以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增强其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第5篇

应用文写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逐渐开始打破传统的应用文写作教学“理论讲授+例文分析+写作训练”讲授模式,建立一种适应学生生活需要和职业环境的写作情境,体现应用文写作的可操作性,调动学生的写作经验,增加学生的写作兴趣。

1.模块选择与串联教学教师根据专业特点在教学文种时,对于理论常识少讲甚至不讲,只强调写作注意事项,然后设置职业情境,将几个文种串联起来进行模拟训练,让学生在掌握专业系列文种写法的同时熟识了一项具体工作的流程,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如讲完个人简历和演讲稿,将这两个文种合并训练,让学生上台做求职性自我介绍。

2.职业情境模拟训练在文种的学习中,创设近于职业环境的写作情境,让学生尝试进入某种职业角色,通过情境模拟掌握具体文种的写法和使用。这样使应用文写作的学习从书本进入操作性的仿职业环境,使学生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师生双向互动的教学效果,充分体现学以致用的教学宗旨。如在训练求职性自我介绍时,模拟招聘面试现场,课桌沿教室摆放为长方形,教师和学生分坐三边,扮演面试官的角色,每位“求职者”自我介绍后,各位“面试官”根据本公司招聘人才的需求,提出问题,让“求职者”回答,根据回答效果和满意度打分。这种模拟方式实践证明效果显著,“面试场面”热烈,学生既提高了学习热情,又有了一次求职体验,会在以后的学习中查漏补缺,加强锻炼,提高竞争力,适应职业和社会的需求。

二、学习评价体系的改革与建议

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学习评价体系,一直不是主要以试卷的成绩来评定学生的学习效果,而是从出勤与表现、平时作业、期中考核、期末考试等几个方面来综合评定。语文教研室应用文写作课程的学习评价秉持以学习质量为核心的评价理念,从以下三个方面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1)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状态和完成练习情况,注重学生的学习态度;(2)学生模拟练习的质量,对学生的纸质作业反复指导,直到最后提交上来的是完全合格的作业;(3)期末考试试题尽量减少理论知识的分数比重,提高错文修改和情境写作的考核权重,将考试纳入实践训练,起到学习考核的效果。下一步的努力是建议学院考虑改革期末考试的方式,再适当降低其在综合成绩评定中的权重,考核形式改为开卷考试,侧重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研、科研活动

1.教研活动。编写了教改实施方案,指导教师使用模块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进行教学,同时组织教研活动、听评课活动、学生座谈,听取同行、学生的意见,积极探讨更有效的教学方法。

2.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2014年语文教师参加了两次高职院校公共课改革的学术会议,分别为5月19日的全国高职高专公共基础课程骨干教师网络培训和10月12日的2013~2014年内蒙古高等学校公共课教学改革科研项目重点课程精品教学资源建设(高职高专教育)启动会,会上听取了专家的全局性的改革意见,学习了其他职业院校的成功教改经验,并就本学科召开了研讨会,一线教师提出了自己的改革意见,对本院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起到了很好的借鉴与促进作用。

3.科研成果。在进行教改实践的同时,各位应用文写作教师还积极总结教改经验,形成科研成果,发表在各级杂志上。如冀志杰老师在2012年12月《家教世界》发表了论文《探析应用文写作弊端与对策》;李丽老师2013年1月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语文建设》(下旬刊)上发表了论文《高职应用文写作模块式教学初探》;许丽老师、分别在2013年10月和11月的《语文建设》(下旬刊)上发表了题为《高职应用文模块式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高职应用文模块式教学改革设计》两篇论文。张婧老师在2013年12月《内蒙古教育》上发表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预科生应用文写作教学模式探究》。这些论文成为我们模块式教学改革的珍贵成果。

第6篇

【关键词】教学管理一体化教学模式

一、引言

技校工艺与实习课教学一直由教务、实习分头安排,考核管理。随着学校教学改革的深入,特别是实习课由分散实习改为集中实习后,这种管理模式逐渐暴露出部门独立、多头指挥、工艺课教学和技能训练无法交叉使用的弊端。因的“一体化模块式”教学在技工学校教学管理的应用势在必行。

二、一体化与模块式教学的解析

1、一体化教学及特点

所谓一体化教学,是指以“能力本位”为指导理论,将理论教学与实操技能训练的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的一种教学棋式。其特点有:

(1)在教学内容上,将理论教学与实操训练的内容合二为一组成棋块内容施教。而不是在某一门专业理论课授完后再进入教学生动手实操的实习阶段。

(2)在教学方式上,打破理论课与实习课的界线,采用在实训现场搜理论,边授理论边让学生动手操练的方法上课,或在短时间(几十分钟至几节课)理论课后即让学生进入实训,即实现理论课与实践课在空间上的结合。

(3)在教学时间上,打破理论课与实习课人为的划分时间段的做法(例如规定一个学期的前十周为理论课,后十周为实习课),对某一门即有理论课又有实习课的课程。在时间安排上将其两种课程合二为一成为“一体化”课怪,不再分为传统的“理论课、实习课”,从而实现理论课与实习课在时间上的结合。

(4)授课教师均是具备理论课、实习课教师资格和相关职业技能的既能完成理论课又能完成实训课教学任务的“双师型”教师。

2、模块式教学及特点

所谓模块式教学,是指将教学内容按培养能力型人才要求科学地划分为若干个可以有机的搭配和组合的模块,并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培养对象选择不同的模块内容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

其特点是:根据专业特点、培养目标、学生就业方向,本粉“必需和够用”的原则,缔选和,组教学内容,保证学生以较高的效率修完所孺课程相关内容并具备相应能力,从而达到毕业规定的标准。从理论上粉,一体化教学研究主要是研究教学方法,模块式教学研究主要是研究教学内容,二者互相关链和依存,存在粉相互促进或侧约的客观内在规律。同时,二者在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上是统一和明确的:培养能力型人才和“能力本位”理论。

三、如何应用好一体化模块式教学

1、技能训练的主导地位

在传统职业教育中。教学的组织与实施过程中采用的是“分科教学,理论教学和实训分开组织”的模式,不可避免地造成学科之间、理论教学和实习之间的严重脱节,技能和理论孰轻孰重因人而异。而在一体化模块式教学中,学科界限被打破,以技能训练为核心设置教学环节和进度,理论教学完全服务于技能训练,突出了技能训练的主导地位,符合职业院校学生群体个性特点。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一体化模块教学改革对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除了按“双师型,要求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外,还要求将师资队伍建成“能力本位”型的,即:能够较好教会和提高学生荃本能力(以本专业技能为主的能力)和关健能力。按此思路,应抓紧教师的基本能力和关健能力的培训,涌现出一大批双师型教师,使原有教师队伍短期内迅速提高了专业技术资格等级。每年都应制定教师培训计划,开办学术讲座,开展“创建学习研究型学校”活动。积极组织教师参加上级部门举办的教师继续教育活动等,这样的师资力童可以有效地配合和促进一体化模块化教改的工作,也不同程度的提高教师的能力。

3、实行学分制

如何在实行学分制条件下搞好一体化、模块教学?首先应当肯定的是实行学分制和一体化、模块式教学是一对可互相渗透和促进的因素:学分制为一体化、模块化教改提供了新的契机和实验研究的平台。一体化、模块化教学可为学分制的实行特别是在教学方法、手段、内容、棋式等方面提供有效的补充和完善。具体做法一是对课程进行模块化整合,将所有课

程分为必修课模块(含为获取大专入学资格而参加成人高考的课程、必不可少的文化基础理论课信息技术类课程)、考证课模块(含中高级职业资格技术等级考证课程专业理论)、选修课模块(含为拓宽学生基本能力和关健能力的补充课程)。二是对其中的专业课和考证课程实行一体化教学。三是在对教学计划、大纲修订时与学分制分配有机结合,使学分配比与一体化、模块式教学的课程协调。

4、开展高级技工培训教育

为满足市场需求,确定“双证”高级技工人才培养目标,即学生毕业时同时获取大专毕业学历证书和高级职业资格技术等级证书。为此必须克服和解决课时不足、师资不足、实训设里与场地不足、教材短缺等困难和问题。关于课时不足,解决方法之一是一体化模块教学改革后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平均约可节省15肠课时,支持了高级班办学。关于教材短缺,是指缺乏适合中、高级技工培训的又适用于一体化模块教学的新编教材。显然,不能等靠要,应鼓励并组织有丰富教学经验和相关能力的教师编写“一体化”教材。自编教材不仅可

以在一定程度缓解教材短缺现象。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师资队伍的关键能力。

5、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有机结合

一体化模块式教学中,理论和实践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同步进行,强调理论指导实践,通过实践验证理论,特别注重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可以根据不同的专业工种和不同的层次需要编排选择,并且对行业中出现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可以随时进行新模块添加。

第7篇

论文关键词:中职;数控专业;模块式教学;课程改革;一体化;培养模式;教学体系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关于大力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推进一体化教学改革,积极创新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逐步建立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一体化教学课程体系,实现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

一体化教学现已不是最初的工艺课和实习课简单融合的教学模式,而是更突出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理念,更趋向于探索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的改革,推行模块化、“培训菜单”等教学方式。一体化教学符合市场需求和人才培养规律,是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一体化教学改革实施的前提是建立一套完善的、符合目前大多数职业学校的教学现状,便于实施的课程体系。

数控专业课程体系现状

目前,中职数控专业课程大多秉承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三段论教学模式,不少职业学校仍沿用“以课堂知识传授为主、技能实训为辅”的传统教育方式。此种教学体系存在着教学内容陈旧,不适应生产实际的要求,理论性内容偏难、偏多,与实践脱节,实用性、针对性不强等问题,难以满足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深化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切实改变以学科为主线的课程模式,加快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适应学生职业生涯和终身发展的需要,是目前需要探究的主要问题。

现代职业教育正逐渐淡化学科课程的界限,普遍采用模块化、项目化的教学模式。此种模式打破了传统的以学科知识为基础的教学体系,使职业教育更加贴近生产、贴近实际,缩短了教育与职业之间的距离,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方法,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完成学习活动,有利于教学与社会生产实践接轨,培养出了大量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数控专业培养目标和能力要求

(一)专业培养目标

数控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牢固掌握必要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数控机床加工技术方面的专业知识,有较强实践能力,具有爱岗敬业、踏实肯干、勇于创新、与人合作的良好品德,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实用型高级人才。毕业生须具有数控机床加工的工艺工装设计和编程能力,能熟练地操作数控机床进行产品加工,能够进行数控机床的安装、调试、维护与维修,也可以从事车间生产与技术管理工作。

(二)职业能力要求

基本素质与能力了解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具有爱国敬业,踏实肯干,勇于创新和与人合作的良好的品德,身体素质好,能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工程计算问题,能阅读专业英文文献。

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方法和常用软件的使用方法。

机械设计与制造能力能够阅读和绘制零件图、产品装配图;掌握常用机械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能查阅有关技术资料,设计简单的机械装置能力;能根据零件图选择合理的加工方法;掌握金属切削原理与数控机床常用刀具的相关知识。

工艺工装的设计能力能编制中等复杂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能设计常用的夹具。

数控加工与编程能力掌握数控编程指令并能手工或用计算机熟练地编制加工程序,掌握数控车、铣床的操作,能熟练地加工产品。

数控机床的调试、维修的能力了解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数控机床的机械结构、数控系统的构成;掌握数控机床维修常用的方法、工具;会排除常见的故障。

数控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的构建

(一)数控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原则

一体化课程的开发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的,旨在构建一套区别于传统学科课程体系的、具有先进职教理念与思想的一体化课程体系。一体化课程体系包括专业课程和核心能力课程。综合职业能力包涵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即职业知识和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经营管理、社会交往和不断学习的能力。具体而言,一体化课程开发步骤有:(1)从职业分析入手,对职业岗位进行能力分解,明确一般专业能力和核心专业能力,并围绕核心能力的培养构建课程体系。(2)整个课程设置淡化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突出实用性、应用性,按照“实用、适度、够用”的原则来进行。(3)在课程内容上,采取“精简、压缩、增加、综合”的方法,精简重复交叉的内容,压缩不必要的内容,文化基础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知识则根据职业岗位群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设置专门化教学模块,按照知识点和技能点加以筛选综合,形成新课程。(4)在教学方法上,以项目教学为主,通过一个个具体项目,将理论和实践加以整合,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来组织课程内容和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知识,获得综合职业能力。

(二)一体化课程体系实施方案

一体化课程体系的实施应以项目实践为主线,贯穿必需的专业理论知识;以任务引领为主要方式,落实相关的技能要点;以完成产品、工件为载体,培养现代工人所应具备的良好素质。通过完成一个个产品,使学生在生产实践中获得劳动的成就感,同时掌握各种生产加工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具体实践问题的能力,把专项操作技能转化为实际生产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工作作风、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在课程内容方面,以数控编程及数控原理为核心,以CAD/CAM为主线,以实现知识、能力、素质目标为基本出发点,建立相应的核心能力模块、理论教学体系模块、技能教学体系模块,并使三者相互渗透,密切结合成为统一的课程教学体系,贯穿于整个课程改革的全过程。 转贴于

核心能力模块核心能力课程为专业课程服务,为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服务,重点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信息处理、语言文字表达和合作协调能力。核心能力模块涉及的课程包括政治、语文、实用数学、专业英语、计算机基础、体育、德育等。有关调研发现,企业更看中毕业生的工作态度、诚实守信、吃苦耐劳、艰苦奋斗、严谨有耐心等素养,所以核心能力模块主要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人文素养,为终身教育服务。在文化基础课程方面突出“实用,够用”的原则。数学、英语课程要更贴近数控专业内容需求,相应教材内容要简化、专业化,进行必要的整合。语文、体育课程应增加通用职业素质训练内容,重点增强学生与人沟通、与人合作能力的拓展训练等。德育课程方面要注重学校德育,包括纪律、行为习惯、爱国、爱校、爱家的思想品德的养成等。在教学过程中,应合理设计工作任务,从培养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和增强身体素质方面来定位。可设计体验义工、观察工作现场、分析成功者工作投入、探讨工作的价值、反思工作价值观、专业工作模拟实践等学习任务,让学生感知工作,通过体验、观察、分析,感悟到做好工作需要奉献、严谨、耐心、吃苦等精神。

理论教学体系模块在一体化教学体系改革过程中,目前推行的多是通过工作任务把专业基础课融入教学体系,不再单独开设专业基础课。这种教学体系在职业院校的实施过程中存在设备、师资等多方面因素的阻碍,而且目前没有出台相应的考核标准,这种模式与职业技能鉴定资格证书的考核方式有一定差异,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其推广。一体化教学体系在原有学科制教学体系的基础上,把数控专业课程项目中涉及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经过选择、提炼,有机地整合为综合基础课程。它以任务的形式设计课程内容,分析任务的图样表达、技术要求、相关工艺等,从而将机械制图、公差与技术测量、金属材料与热处理、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机械设计基础、计算机绘图等融入到理论教学基础模块中,既体现了任务引领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动力、手段和目标,让学生在做中学的教学特点,又保留了专业基础课程的系统性,易于实施和推广。

技能教学体系模块建立以基本技能实训、专业技能实训、综合技能实训三大模块为主线的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职业能力要求主要为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工作技能,重点强调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操作中的能力,所以技能教学体系模块应主要采用项目教学法。首先要确定人才的培养方案及课程方案,即确定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根据不同的职业发展阶段确定10~20个典型工作任务。典型工作任务应通过召开实践专家访谈会等渠道获得,再把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学习领域,每个学习领域有若干学习任务。对低年级设计数量较多的引导性较强的学习任务,对高年级设计数量较少但综合性和开放性较强的学习任务。明确典型工作任务后,要确定相应的教学实施方案及教学设计与考核评价方式。在学习目标的设计上要能体现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隐性能力)的培养一般须通过专业能力(显性学习任务)的培养过程来实现。

教学方法与教学评价的改革

为使新开发的课程体系能更好地体现职业能力导向的要求,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尤其是在技能教学体系模块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应实行基于生产过程的项目教学法,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训练项目,将教学大纲要求的知识点和技能点融会其中,实行理论教学与实验、实训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实际的生产操作中掌握理论知识。要把传统的“教书”转变为“教学”,从讲授书本知识转变为教学生学习,使教师的角色由知识的传授者、教学的组织领导者转变为学习过程中的咨询者、指导者和学生的学习伙伴,加强如何组织好每一堂课的教学理念。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判断、分析、解决和创新能力,也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为学生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了良好基础。

第8篇

【关键词】高职数学;模块式教学;策略

一、高职数学教学模块分析

1.微积分基础教程模块

在高职数学教学中,微积分基础教程是公共数学的基础模块,不仅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提供了基本的数学知识,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思维能力、解题能力以及观察能力等.虽然高职院校学生素养和知识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但是有一个共同点是都希望通过学习一些应用性较强的技术,尽早独立,做到自力更生.因此在高职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将数学知识与专业应用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有效解决所面临的问题或难题.比如在学习导数一章时,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某厂生产两种不同型号的计算机,产量分别为x台和y台,总成本函数C(x,y)=x2+2y2-xy(单位:千元),若根据市场预测,共需两种计算机2500台,问应如何安排才能使成本最小?学生通过解决这种专业性较强的数学问题,能够有效提高他们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2.线性代数模块

随着普通高等院校的不断扩展,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因此为了让一部分学生能够继续深造,实现专升本、专插本等,学校要增设一些必要的数学选修课,提高其数学理论水平.由于高职院校数学教学受学时限制,很多内容讲得不够全面具体,所以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可以增加线性代数、常微分方程等一些自考的重点内容,提高学生自考通过率.

3.数理统计模块

在数理统计模块中,要根据高职教学的培养目标来选择适合的数学教材,在注重教材内容的同时,要确保其应用性.比如会计专业学生需要考会计从业资格证,为了提高他们的通过率,最好选择一些与会计从业考试相关的教材,例如《会计与数理统计》.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基础和专业特点,在数学教学中要实现统计方法与实际应用的有机结合,并充分利用统计软件来培养学生的应用操作技能.概括来说,数理统计模块的数学教学要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了解统计术语和基本概念、掌握常用的统计方法、感受统计实例等.

4.工具软件模块

高职数学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因此高职数学教学需要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比如熟练运用数学原理、概念的能力,将数学问题转化成为数学模型的能力,以及对数学模型的求解能力等.这就需要利用工具软件来辅助数学教学,例如Excel软件、SPSS软件等,一方面能够提高数理统计的效率和质量,另一方面还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二、高职数学模块式教学策略

1.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模块式教学是一种新兴事物,要想达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就要充分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在高职数学模块式教学中可以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准备:(1)加强对基础数学理论知识的学习,从整体上全面把握数学模块的特点、分类、作用以及地位等,了解和掌握各个模块之间的联系,体现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以及文化价值等,从而调高整体的认知水平,不断提高自身的数学文化素养.(2)教师要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做好充分准备,尽快适应模块式数学教学的要求,并结合自己的专长和实践经验,构建最为适合的数学模块课程,提高教学效率,同时通过模块式教学来展现自己的教学优势.

2.强化模块式教学组织形式

模块式教学使得学习周期与评价时段得以缩短,这就间接地增加了教学的相对数量,同时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交织在一起,使学生和教师感到眼花缭乱.因此必须要充分了解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以及各选修模块之间的关系,这就需要强化模块式教学组织形式.一般模块式教学的组织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循序型组织.这种组织形式比较适用于基础数学必修课程,模块间的逻辑性和系统性较强.(2)随机型组织.它一般应用在辅助选修课程中,各个模块之间是平行并列的关系.模块课程与传统课程相比有一个比较大的优势就是具有灵活性与独立性,每一个模块都有单独的起点和终点,并且与其他教学模块没有直接的逻辑关系.(3)混合型组织.这种组织形式是将循序型组织和随机型组织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对于独立的模块采取随机进入的形式,让学生自己掌握学习的时段和顺序;对于逻辑性较强的单元,采取循序进入的形式,使前期学习为后期学习打好基础.

3.构建模块式教学体系

高职数学模块式教学要想取得较好的效果,就必须要构建完善的模块式教学体系,来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和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首先,要确立课程体系的基本框架,包括基础模块、辅助选修模块以及应用模块等.其次,要确定各个模块的教学内容和课时,在基础模块要教授基本概念和原理,在辅助选修模块要教会学生如何使用数学软件和计算机辅助计算等,在应用模块主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第9篇

当今世界,信息技术是最活跃、发展最迅速、影响最广泛的技术领域之一,各国竞相发展信息技术产业,信息产业的发达程度也是一个国家科技实力的重要标志。而我国信息技术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实施情况却不容乐观,尽管国家有诸多条文都一再强调了加强信息技术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也制定了一些有利于信息技术教育的教育方针,但字面的政策规章与实际的施行操作却是不能并肩而行的。由于受到思想认识薄弱、师资力量欠缺、教学资金匮乏、教育制定束缚等因素的制约,有很大一部分学校和教师,甚至是学生没有对信息技术教育给予足够地重视。所以,本小组希望通过“选修模块化教学”方案的调研,能给信息技术教育带来些许良好的改观。该方案有别于现行的通识教育的理念,它是将信息本文由LWlm.cOm收集整理技术的内容加以整合,然后以模块为单位来进行划分,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需要学习的教学模块,从而实现信息技术课程的针对性教学、小班式教学、兴趣主导的教学。此举一方面是充分利用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营造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自主挖掘知识,培养学习能力,为专业的信息技术人才夯实基础;另一方面是根治当下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冗余枯燥的诟病——多而不深,泛而不精,梯度模糊,总口难调。

1 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现状

为了获得充分的一手资料,本小组综合考虑教学硬件设施、师资力量、生源素质等方面的差异,选取了西安长安区第一中学、长安区第二中学、长安区第四中学、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和西安市第八十五中学为调研样点。以问卷调查、半结构式访谈等调研形式对15位信息技术教师及近100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和采访,并与信息技术教师进行了深入交流,还实地观摩了信息技术课堂。问卷调查的结果(如下图所示)表明: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态度还是令人堪忧的!

数据表明,对信息技术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是制约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一大拦路虎。造成这种认识不足的原因是多样的,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第一,部分教师、教学单位(包括部分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缺乏信息化教育理念,没有认真贯彻国家关于发展信息技术教育的方针,没有真正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校基础教育长远发展的目标,甚至存在挪用国家对信息技术教育的专项拨款的情况。在分析调查结果的过程中,我们也注意到有64.6%的学生认为学校重视度一般,还有24.5%的学生觉得学校完全不重视,仅有10.9%的学生认为学校重视度较高。需要强调的一个数据是:有高达68.2%的学生认为,信息技术课上学不到想学的内容;第二,应试教育大体制下,信息技术课作为非升学考试科目,免不了要被学校“打入冷宫”,尤其是高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的课时被压缩、被占用,课堂教学散漫,学生态度冷淡等现象已经变得习以为常;第三,社会和家庭对信息技术的误解和不重视也是重要影响因素,有些人甚至觉得信息技术课就是让学生“玩电脑,打游戏”,拖了孩子学习的后腿;第四,在教学设备、师资以及考核方式上也存在一些问题。硬件设施方面,多数学校的计算机数在100台左右,且计算机设备性能低、兼容性差,硬件设备维护方面欠佳。而在师资力量方面,由于重视程度普遍不足,每个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平均数量为3-5个人,也就是相当于一个年级有一到两名教师,其实算上几乎不搞教学的,那么实际教学的信息技术教师少之甚少。考核力度不强也造成了一些教师,还有学生敷衍了事的上课态度。

2 模块化选修式教学式课程

针对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本小组提出了有别于现行的通识教育的理念的模块化选修式教学方案。具体来说,就是对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分门别类”的整合和分离,然后以模块(例如高级程序语言模块、计算机硬件模块、常用软件模块、网络信息模块、网络通信模块等等)为单位进行划分,严格制度模块选修的要求(包括学生应具备的知识、模块包含的学习内容、学习安排、考核标准等),而学生则根据相关的要求和自身的兴趣和知识素养,选择适合自己的模块进行学习。这样学生可以在选择自己喜欢的或者适合自身条件的学习内容,而不是挤“大锅饭”,教师也可以实现“术业有专攻,术业有专教”,起到学生和教师同时减负的目的,还可以改善当下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冗余枯燥的诟病——多而不深,泛而不精,梯度模糊,总口难调。另一方面此举充分利用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营造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自主挖掘知识,培养学习能力,提高了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为专业的信息技术人才夯实基础。

调查数据显示,学生对以上教学方式(如图2所示),多数持满意态度。

但是这种模式的实施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多方面的条件支撑。主要在教学设备、师资数量上。通过与校领导及教师的深入沟通,他们中的多数人认为这种模式现在还无法实行,主要体现在教学设备不足、师资较少两个方面,另外,课程的安排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3 对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建议

3.1 教育部门应正确引导

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教育部门为了升学率而产生的对各学科之间的不公平待遇,是影响社会和学生对信息技术忽视的重要原因。只有从思想上让社会认识到在信息社会中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才是推动信息技术教育不断发展的动力,教育部门的正确引导便是为这样的思想认识开路铺砖。甚至,本小组认为:教育部门可以出台相应政策,提高学校的重视度,加强对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考核。

3.2 合理利用学生爱玩的天性

信息技术课应该是寓教于乐的课,作为每周只有一课时的“副科”,要给学生一个尺度,让学生即会玩又会学,从而形成对信息技术课的正确认识。其中,关于这个尺度的把握是至关重要的,如何在保证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也不削弱学生爱玩的天性和学习的兴趣,更不滋长和放纵学生贪玩的毛病,这是值得信息技术教育甚至是课改教育去深思的问题。

3.3 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并重

此处所指的实践活动,绝不是单纯说课堂上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而是加入了社会实习等内容。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很强调技能的课,而技能的学习和掌握绝对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另外,让学生参与社会实习活动,既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学有所用,又能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目前,科学技术多多少少总是要和信息技术挂钩的,让学生通过信息技术这个纽带去接触科学和科学技术,对国家培养科学技术人才的意义是非凡的。

3.4 信息技术教师的自我提升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淘汰速度是令人咋舌的,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应该要具备很强的自我更新大脑数据库的能力,能够成为件和硬件方面可以“软硬兼施”,在新兴技术和基本理论方面可以“新老交替”的教学好手。所以,信息技术教师需要不断的进行培训和自我充电,多去了解新兴的信息技术,努力去探索信息技术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方向,善于汲取优秀的教学方法。

3.5 注重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这是一个信息检索的时代,人人都需要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这也正是信息技术课的课程目标。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不仅要掌握社会生活所必备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包括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分析能力、信息加工能力、信息的创新能力、信息的利用能力、协作意识和信息的交流能力。信息技术教学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有利于拓宽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培养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兴趣,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第10篇

 

―、体验式教学模式

 

体验式教学模式是在目前外语教学理论的发展基础上,借鉴体验式学习的优势而提出的。20世纪是体验式学习研究的鼎盛期。一系列杰出的研究成果来自上述将体验式教学模式作为人类学习和发展主要理论的研究学者们,他们发展了体验学习的模型。早期的英语教学方面的理论研究侧重于语言学方面,后来又先后将焦点集中于语言心理学、语言功能学。最近的理论研究更加注重学习者的认知规律,即认知科学在语言学里的运用。体验式教学就是通过学生亲身体验、亲身实践学习内容来深化对理论的理解,并在体验过程中完成学习内容的应用。在做的过程中学习就是体验式教学的核心理念。

 

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本质就是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让学生变成教学的中心。体验式教学模式是一种主体性学习方式,学生作为体验者,是有主体意识的,在自主的学习活动中,获得身体活动和心理活动的感受,将个人经验与知识相融合,在实践中进行深化,并把经验应用到下一次实践中去,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地吸收更新的知识。体验学习也是一种交往性的学习方式,学生在体验中互相交流协作、与人合作沟通、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同时,体验学习更强调过程,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经历和不同认知,实践后获得的感受和体验也不同,是一种个性化的学习模式。在教师的引导与组织下进行的体验式教学模式,区别于个人自学过程中自发的体验活动,注重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并在学生实践学习的过程中进行启发引导及学习效果的检验。传统英语课堂单一、枯燥、被动的学习使得学生失去了创新实践的兴趣,学习过程中也没有办法体会英语应用的实际作用,没有切实参与实践,缺乏实际参与带来的成就感,逐渐失去了英语学习的动力,造成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相对较差。体验式教学模式能更好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完成课堂教学模式向学生为主体的转变。

 

二、翻译模块体验式教学模式设计

 

翻译考查的是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翻译教学相应的就成为一种目的性很强的活动,因此翻译课堂的教学设计首先要考虑到采用何种手段能够提高学生的认知思维能力,比如:直觉与概念、逻辑推理和信息加工能力。其次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包括语言知识、表达能力以及对语言的感悟等。最后要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包括语言接受能力、创造力和联想思考能力。所以,为了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体验式翻译教学一定要重点强调情境教学、学用交互和教学参与这三个主要环节。针对翻译模块教学的体验式教学模式设计,要强调学生为主体和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经过一段时间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际操作,借助同行前辈在体验式教学中进行各种试验所获得的经验,高校公共英语翻译模块教学主要采用体验式小组合作翻译模式进行课堂实践。体验式翻译小组能够充分利用体验式教学中课堂实际情境对社会现实的再现以及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理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探究能力、沟通交流能力以及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在本次试验性的公共英语翻译模块教学中,将体验式小组合作翻译的实施过程设计为四个部分:

 

1.教师课前准备

 

首先,授课教师在课前要进行翻译材料的筛选,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改革后的四六级考试翻译模块新题型,有针对性地选择介绍中国文化、社会、经济等方面的语段翻译材料。同时教师要熟悉语段并将每个语段中的翻译重点和语法重点提供给学生。其次,教师需要将班级同学按照英语成绩进行搭配分组,按照班级人数及课时需求进行调整。一般情况下每一组由4~6名同学组成,并选定小组长负责组织。小组同学要分别独立完成布置的语段翻译任务,之后由小组长协调时间制定计划,按照计划先进行组内讨论,讨论活动主要包括三部分:一是互相查找语法错误,二是进行相关语法复习,三是选择成员中最好的翻译版本。讨论结束后,小组成员可以分工合作将成员们完成的各个翻译版本汇总,制作成一个完整的课件,课件中应集合多个版本的翻译。在小组同学准备展示的过程中,借助网络和现代信息科技的帮助,授课教师对小组同学的疑问随时进行解答并提供帮助。

 

2.设计小组活动

 

安排小组的共同活动,并选择一名同学做主持人,在小组进行翻译展示时,负责课件操作和流程控制。

 

3.体验式小组课前准备

 

首先,体验式小组课堂展示。小组同学在课堂±进行翻译成果的课件展示,按照分工设主持人一名,掌控小组展示的流程和顺序,其他成员轮流对语段中每一句话提供不同版本的译文,并将自己的翻译思路对其他同学进行讲解,总结归纳翻译中的单词、短语及有用表达。小组成员也要分享在小组讨论过程中,自己提供的版本是否由其他成员进行过修改帮助,指出自己曾犯过的语法错误,帮助其他同学加深印象。在整个小组展示的过程中班级的其他同学可进行提问和纠错。

 

4.体验式小组展示评价

 

由班级未参加展示的其他同学对本次小组展示进行评价,之后教师进行评价,并对翻译中出现的错误及翻译重点进行总结和点评。

 

三、体验式教学模式应用反思

 

体验式教学模式不仅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要求,对学生也提出了要求。首先,很多学生已经习惯了教师讲授的课堂模式,而体验式小组合作模式需要学生付出时间精力自主完成学习,并与组员进行合作讨论,需要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认真对待。学生的英语基础参差不齐,基础差的学生要花费更多的课余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及合作都需要成员的默契配合,对于大多数同学都是一种新的尝试和挑战。其次,由于班级人数较多,普遍都是40人以上的公共课,同时每一个教师要负责多个班级的授课,而采用小组合作展示的模式,也会有一部分学生不适应,教师要帮助学生尽快适应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的转变,需要投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对学生的小组活动进行指导和监督,教师的工作量加大,管理难度也升高。再次,每次课堂上只能进行一或两组小组合作展示翻译,其余同学的课堂参与有限。最后,教师要保证所有的同学都会自觉主动地完成提前布置的语段翻译作业,这样课堂上的小组展示才能产生有效反应,才能更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并予以解决。针对上述问题,教师在实施项目的过程中,对学生的观察要细致,及时搜集学生反馈,以便进行相应的调整,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要定期及时地与同行们讨论和交流,向有经验的前辈请教,时刻关注体验式教学方面新的研究成果,随时对课堂实践模式进行调整修正。

 

体验式教学法的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开始了,但是在国内很少有针对性地对大学公共英语的翻译模块的教学部分进行研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翻译水平,需要学校、教师对翻译教学方法不断进行探索和研究。本论文旨在通过对辽宁医学院本科生在翻译模块教学中应用体验式教学法的学习效果进行研究分析,考査体验式教学模式在公共英语翻译模块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找出更有针对性、更有效地提高学生英语水平和文化交流素质的体验式教学模式,为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翻译模块教学模式研究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郭佳,包兰宇,王晓娟,李凇.大学英语体验式教学探讨[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76-80.

 

[2]金艳.体验式大学英语教学的多元评价[I].中国外语,2010,(1):68-76.

 

[3]钱春花.基于心流理论的体验式翻译教学对翻译能力的作用分析[J].外语界,2011,(3):23-30.

 

[4]王树槐.西方翻译教学研究:特点、范式与启示[J].上海翻译,2009,(3):43-48.

第11篇

一、高职教育存在的问题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课程考核仍沿用传统模式:总成绩=∑平时作业(在总成绩中比重少)+期末考试(在总成绩中比重少);教学模式采用“独角戏”模式:老师主讲,学生主听。以上教学模式和学生成绩考核模式沿用已久,适用于大部分按部就班的学生,但是不适合不专心读书的学生(这部分学生正日益增大,不可小觑)。这部分学生总是千方百计的想办法去钻传统教学模式的空子或者平时考核的漏洞,比如以下三类学生:

1.平时上课玩失踪,在考试前通过找关系,给老师打招呼,说他是哪个领导的亲戚,请求通过;

2.平时课堂基本上也只是“我来过”、“我睡过”、“我无聊过”,导致在专业上一问三不知,期末考试时想尽一切办法作弊,最终依靠比较低的卷面成绩通过该门课程;

3.临时抱佛脚的学生,在考试前突击学习,知识学习不扎实;

以上种种弊端所带来的后果:平时成天玩的学生期末考试照样过关,照样毕业,照样工作,洋洋得意,好不惬意。相比之下同宿舍同班级那些爱学习的人,整天认真学习,按时出勤的同学就受伤了,爱学习的人的自信心受到打击,爱学习的人就越来越少了,学习氛围就越来越差了,班级学风每况愈下,鉴于所谓领导的亲戚和及格率要求等等限制,老师只有放水了,而“聪明”的学生掌握以上规律后,就会让事态不断循环恶化。

二、高职教育模式改革

如何减少或者尽量避免出现以上情况,让爱学习的学生不再觉得学习是“丢人的事情”,让不爱学习的学生也主动参与学习,增强学习氛围,加强学习效果,减少任课老师在学校领导关系户的压力与教师本身考核公平性之间的各种矛盾。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采用零存整取的教学模式和考核模式。

1.教学模式

零存整取是银行定期储蓄的一种基本类型,是指储户在进行银行存款时约定存期、每月固定存款、到期一次支取本息的一种储蓄方式。零存整取的教学模式是将学生分成小组,将教学内容细分成模块,每次课程就围绕其中一个模块的内容去学习,讨论,交流,总结发现。一堂课四十分钟,两堂课八十分钟,课前老师规划、设计好自己每次课程的教学活动。比如,每次课堂上老师可以先提问,让各小组单独学习与交流讨论,然后老师抽取学生回答问题,再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给学生一个对应的成绩,与此同时老师要以这个问题为中心,来阐述本次课程计划相关知识点。每个模块可以是一门课或者说一本书的章节部分,各个模块汇总下来,就构成了一门完整的门课程,逐个模块攻克,最终完成整门课程,即所提的零存整取教学模式。

2.考核模式

零存整取的考核模式是将每门课程最终考核的成绩零碎化,分模块教学后对应的分模块考核学生,给予相应的模块成绩,学生最终的总评成绩就有这些零碎的模块成绩构成。如:将一门专业课程细分为5个模块,则这门课程就是这五个模块的成绩之和(总评成绩=∑模块i)。并且每次课的成绩打完后要公示出来,让每个学生都可见,增加透明度,这样做有以下好处:

2.1激励爱学习的同学更有信心去朝着自己的目标奋斗;

2.2直接秒杀关系户的嚣张气焰,因为每次成绩都是透明的,最终他们想通过期末考试托人情关系去搞黑成绩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2.3将那些因为关系户而痛苦矛盾的老师解救出来,让所有的成绩都透明、阳光起来。

3.教学模式完善

对于零存整取的教学模式和考核模式,除了上面提到的改善学风和提高成绩的透明度,更重要一点就是会无形的提高课堂效率,因为学生知道自己的最终的成绩取决于每次课程的成绩的话,就不敢一味的逃课了,相反为了获得好一点的成绩会投入更多的精力去预习、学习和复习,这样老师教的也轻松,学生也学的有成就感,有愉悦感。这也是无形的在给朝着高效课堂前进,朝着促进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前进。

当然零存整取的教学模式的要达到预期的效果还得要以扎实的教学内容为载体。这种教学模式并不是说教学内容越“多”越好,也不是越“深”越好,而是要在领悟教学大纲的基础上,了解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和特点,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的重点,用适当的语速和合适的表达方式,将问题清晰明白的讲解给学生听。课堂上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各小组的学生可以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来提高学习效率,以此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变之前的“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引导他们在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中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以此达到师生之间的双赢教学模式。

三、新模式执行

课堂面对的主体是学生,目的要让学生能够通过活动获取知识,如何有效的实施零存整取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这种教学模式更轻松的更有效的获取知识,大体总结为下面几点:

1.以大纲为基础,结合实际,设计好教学方案和教学活动。(教师在设计活动时须考虑活动应具有实效性、活动的全面性及完整性)学生预习,教师备课。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一定要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符合学校现有的实际条件,同时可以考虑加入一些相关学生感兴趣的元素。

2.把握好时间安排和学法指导,注意语速,借助合适的语言将自己要将的问题讲清楚。

第12篇

关 键 词:高职教育 美术课程 模块式教学

随着经济领域和科技领域竞争的日趋激烈,职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将会越来越重要,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学课程模式的研究也日益成为教学改革的突破口。为了适应高等职业教育的需要,立足学院的实际,考虑了高职教育建筑美术类专业的特点,笔者所在院校在教学中采用了一定的模块式教学。将每门专业课集中教学,从理论到实践,从设计练习到实际项目设计。这对于提高教学效果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也为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构建开放式的课程体系奠定了基础。建筑美术类专业采用模块式教学,是一个实践、认知、学习、再实践的过程。应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模块式教学。

一、专业模块在教学中的成效

(一)各专业间的连贯性,提高了教学质量

针对学生在校学习时间短,模块式课程为教学提供了相对完整的时间,适应了建筑美术专业教学连贯性强的需要,提高了教学效果。有利于教师针对课程做充足的准备,全力以赴地搞好教学,更有利于本专业课程从知识理论学习到实践能力训练的教学全过程一脉相承,理论与实践结合得更加紧密、更一致。学生集中精力学一门课程,思维更加连贯,技能掌握得更加娴熟。在课程上进行大模块式安排,比如将设计色彩、构成、建筑绘画作为一个大模块,任课教师在教学计划中根据学生自身的条件和接受能力可以灵活掌握教学安排,在第一学期讲授建筑美术理论时穿插建筑色彩的实践课的练习。这样学生在听生硬的理论时可以进行有趣的色彩练习,经过一定的色彩练习然后再讲建筑美术色彩理论,学生会有更深刻的认识。第二学期有了美术基础,可以大量的对设计色彩进行实践性教学,同时开设了构成课程。三大构成的目的主要是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通过对美术基础和色彩设计的理论认识和掌握,构成课程中的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便简单易懂。教师在这种连贯性的教学计划中可以再合理地安排,紧密地结合各课程。这样使学生更加清楚、系统地学习到设计的基本技法和基本理论,课堂内容更加生动,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

(二)加大实践性教学,有利于教学形式的多样性

高职教育是培养“岗位实用型人才”为目标,所以对专业课程的安排加大了实践性教学,将实践性教学和理论教学各占一半。教学中充分利用各种现代便利条件,比如在讲授平面构成理论课时由于内容的抽象性给学生带来一定的难度,这时给学生一些招标方案,应用理论知识通过实践设计将二者联系在一起,从中得到了成就感和满足感,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讲授立体构成时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动手能力,所以要求学生通过设计要素、设计概念和设计方法制作出建筑外观模型、室内装饰模型和小区规划模型。大大加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通过教学的多种形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实践教学加强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实践设计中由于模型制作、设计投标需要学生们进行分工协作,分组制作设计,这样的分工锻炼了学生的专业能力,还锻炼了学生的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团体合作精神以及敬业精神。

二、课程模式中的不足和思考

(一)模块课程考虑到职业教育对能力的要求,加大了实践教学,但是学生在校时间短,学习内容多,基础课、专业基础课还有专业课都不能缺少,所以理论课程的深浅还需进一步明确和探讨。

转贴于

(二)模块教学在课程安排上更多地靠教师的自觉性和教师间的协调沟通,在教学计划和实际教学方案上研究力度不够,从制度上没有给予保证。

(三)模块教学在课程安排上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比如实践工作场地的限制,教学环境的整体不合理现象,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还欠缺。

(四)模块式教学还需加强师资建设,模块式教学能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实践能力。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在理论上有较高的专业知识,还需要教师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也就是“双师型”的标准。大多数教师都来自各大学院,理论知识扎实但缺少实践能力,学校可以和产业相结合,教师通过设计实践发挥能力,这样既锻炼自身又能更好地搞好教学。学院领导的重视是教师提高专业实践教学水平的重要条件。

(五)模块式教学还处于探索阶段,还不完善,针对每个课程模块中的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内容和体系没有明确的要求和措施,这需要进行体系建设和社会调研。有了这种调研和体系建设,模块式教学才能明确职业岗位的要求,就能展开适应社会需求的教学。模块式教学并不是在各个教学中都适应,由于高职建筑院校招收的学生大多数没有美术基础,所以设计素描、设计色彩、速写不能集中为模块式课程,而是要穿插在前两个学期讲授。这样学生会在长时间内接受美术的练习,通过长时间的课余绘画作业,逐步熟练绘画技法。

三、模块式课程发展的方向

改革专业结构,建立合理科学、符合高职特点的专业体系,成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关键。高职院校培养的目标强调技能、实践、应用型人才,模块式教学正是符合适应这种特性的教学方法,所以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需要完善和重视模块式教学,在制度上统筹安排,使之成为高职院校有的科学化、体制化的一种教学方法。比如调整专业教学的学时比例,需要各专业教师间的探讨和完善,要根据社会的需求来开设课程。其他系、办也可推行模块式教学,不断总结经验,解决出现的问题,在环境、条件上,学院应大力地支持,比如解决实训场地,提高设计环境条件,联系建筑设计公司将实际项目纳入实践性教学中。模块式教学中,学生的创造空间更加广阔,教师教学方法从单调的讲授形式转变为灵活多样的形式。模块式教学还需要更多的探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