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脸谱教案

脸谱教案

时间:2022-11-25 07:40:2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脸谱教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脸谱教案

第1篇

关键词: 小学美术教学 教材创新策略 合作学习

一、注重多媒体的引入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多媒体被广泛应用于实践教学。在小学美术课堂上,引入多媒体技术是由美术学科的特点决定的。美术是视觉与心灵的结合,其线条、色彩、空间、形象都是视觉的感应。美术是通过媒介形象化的过程,媒介是美术的重要载体。比如,在教授《戏剧脸谱》时,为了使学生审美与情感升华,让学生对我国传统脸谱有直观综合的印象,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兴趣,结合新课改要求,我改变原来学生被动接受绘画的方式,由技能变为自我的主动想象。于是搜集了一些戏剧视频及相关脸谱,以动静结合,让学生了解我国脸谱文化。如播放《四郎探母》时,进行了课堂导入,着重让学生关注脸谱特点。学生表情惊讶,说图形夸张。我说今天我们学习戏剧脸谱,大家要好好观察。然后播放包公、关羽图片,让学生辨认,并说出区别。课件播放完毕,学生兴趣盎然。我为学生罗列了相关步骤,供他们参考。多媒体教学是突破教材的教学,图形的动态直观展示,提升了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当然,多媒体教学应该有选择性地运用,在展示的空余,更应让学生的动手实践。

二、课堂教学异策划

差异,是个人区别于他人的显著特点。人的兴趣、能力、目的与理想各有不同,教师应该提高认识,进行差异化教学。美术流派多样,如形式主义、再现主义、意向主义等。教师教案设计应该综合分析各种因素,从变化的角度把握学生差异,及时寻求对策,提高教学质量。如在教授《会飞的玩具》时,教师可根据不同学生的能力及偏好,让他们各自发挥。有的进行彩笔绘画,有的则折叠实物模型,这都是可以的。同时,如果为了实现课程教学目标,可让学生进行统一主题的创作,教师放开限制,让学生充分发挥。在贺卡设计中,我并没有统一要求贺卡的类型,鼓励学生自主创新,随意发挥。在课后,我收集了大家的创作,包括节日卡、年卡,发现学生创意强,并无雷同,潜力无限。

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展合作学习

学生是教学主体。在学习中收获成功,学生精神愉悦,思维灵活,兴趣得到提高。合作学习是学生间交流、教师间指导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在日常教学中,作业大多由学生独立完成。在一次美术教学中,为了考验学生,我提出将学生分为若干个组,组员间商量绘画内容,最后组员接力在黑板上画出来。这样学生异常兴奋,热烈讨论,相对平时个人完成来说,大家有了表演机会,都想争个你强我弱,迫不及待。随后我示意大家安静,在绘画中,其中前三组为常见风景画:人物、房、树、月亮,第四组为零散文字与线条糅合的抽象图形,内容并不明确。我问此画的意义如何。学生答:“单从画面构成上看,此画的确复杂多变,内容难以揣摩,或糟糕透顶。但我们正想表现现实世界的复杂,未来的不可预知。”这幅画与其他不同,更特别与创新。我一听,被他们的想法震惊,因为单从画面看,画质太过粗糙,线条也不完美,但思想值得表扬。在以后的教学中,我都采用合作学习方式,而且《步行街》、《纸贴画》等手工课完成效果出色,作业质量提升。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加强了交流,改善了同学关系,突出了合作的重要性。

四、注重教材创新

注重对小学教材的创新,结合具体课程,扩大教学容量。在书写教案前,教师明确学生的兴趣爱好,结合课时数,扩充教材内容,使课程与学生实际相联系,并明确教学重点、需要解决的难题,考虑教学形式,注重单元课时的安排。比如,在小学课程纸版画单元中,因为其要求高,材料制作复杂,学生难以有效把握,所以我增加上课时数,使学生提高认识。首先,从版画的特点入手,从宏观上把握,教师带领,熟悉材料与制作流程。随后让学生自主创作或合作练习,最后总结单元作业。在原有两课时的基础上,增加四课时,提高学生的认识程度,从肤浅到深入,理解力提高,制作纸版画更快速。同时,也可在作业材料上创新,如线条画的创作,除画笔外,还可增加麻线、毛线、包装线等,从平面与立体上让学生理解“线”的概念。这样虽然比较耗费课时,但学生能力得到提高,加深了理解,完成了教学任务。

另外,教师还应该改变原有的绘画评价,摒弃“标准答案”,以平价合理、宽容、多样为准则,鼓励学生大胆创作,发挥个性,让学生各尽其能;创造和谐平等的轻松氛围,加强师生交流,让学生敢于发问,愉快地画出灿烂的微笑。

小学生想象力丰富,美术给了他们想象外显的平台。美术在促使学生自由想象方面有独特的作用,虽不能创造惊艳之作,但却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抽象思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发掘更多的教学模式,寻求教学创新化,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参考文献:

[1]王福环.小议小学美术课堂创意教学[J].新课程(教研版),2013(4):95.

[2]侯卓见.小学美术课堂创意教学策略初探[J].才智,2013(17):29-29.

第2篇

教育资源:1.结合张家港的历史典故:唐代高僧鉴真东渡日本,五次失败,第六次成功,引出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挑战精神。

2.“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的十六字“张家港精神”和“张家港经验”

3.企业资源:江苏如意通动画公司

4.网络资源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真、善、美,加强创新意识和开拓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对动画专业的热爱,学会剧本编导、主角造型。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发扬张家港精神。

教学重点:动漫主角造型设计、表情训练

教学难点:故事的编导能力

教学方法:项目驱动教学法、演示法、参观法、讨论法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动漫专业学生,能临摹动漫的基本造型,但相对缺少原创精神,创新意识也几乎没有。平时画画也就是自己的事情,这种项目教学,学生可能因缺少团队合作的训练而效果不佳。

(用张家港精神团结拼搏、敢于突破。)

(老师要起到协调作用,培养学生的团队力量与智慧)

项目分析:项目教材:结合历史典故开发《瓶精灵》,18课时,细分出六大任务:

任务1.收集东渡历史资料,参观东渡寺,感受东渡文化,从中挖掘意义与时代精神。2课时

任务2.收集各类瓶子的造型、实物、图片等。

任务3.找到“签真东渡”与“瓶子”的关联,展开联想,编辑剧本。

角色造型,主角表情喜、怒、哀、乐训练。6课时

任务4.参观企业“如意通”,学习工作流程、工艺标准,开研讨会。4课时

任务5.作品再完善,专家指导。4课时

任务6.销售版权,签约仪式。2课时

本教案是其中的“任务3”,找到“鉴真东渡”与“瓶子”的关联,展开联想,编辑剧本。

角色造型,主角表情喜、怒、哀、乐训练。6课时

任务3分析:结合动漫造型的基本知识:比例、动态、形体、夸张、幽默。

一只废弃的饮料瓶,长出鼻子、眼睛、嘴巴等,并以此为主角“瓶精灵”,要求学生结合“鉴真东渡”开展创意活动,编导“瓶精灵”的生动故事。

教具准备:饮料瓶子、剪刀、彩色贴纸、画画工具、儿歌、音响

(教师提前做好一个瓶子脸谱)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开发捡来的瓶子,结合“鉴真东渡”把它变得有意义。请每个同学把自己的心愿写好后,塞入瓶内,但愿能“显灵”。

2.用剪刀在瓶子上剪出眼睛、嘴巴,用彩色贴纸美化和强化瓶精灵的“脸谱”。

二、讲授新课:

1.提问:作为动漫主角,他的表情应有哪些特点?(简练、夸张、超人的能力)

2.请同学们畅想并描述今天的主角“瓶精灵”有哪些超凡能力与智慧。(诚实、勤劳、善良的人能实现梦想)

3.教师演示:教师在黑板上简单勾勒出“瓶精灵”。

4.儿歌欣赏:目的是制造动画片创意的情境,在音乐中,让学生迸发出动画片《瓶精灵》的灵感、创意。老师拿起“瓶子脸谱”向大家点头、微笑、摇摆,增强学生动画的创作欲望。

5.项目任务:请结合“签真东渡”与“瓶子”的关联,结合张家港精神,展开联想,设计、编导一部适合少儿观看的动画片——《瓶精灵》。

三、剧本编导:

历史、社会背景:公元753年阴历11月15日晚,鉴真在弟子仁干等人的大力协助下,率弟子二十多人,从今张家港市的鹿苑起航,开始了第六次东渡,顺利到达日本。原来一只漂流瓶,里面放着“鉴真亲笔写的愿望”,经大家的鼎力合作,团结拼搏,最终成功了!

几百年后那只漂流瓶最终沉淀下来,被长江的沙泥覆盖,这就是张家港原名叫沙洲县的由来。

时光回到当代,城市的发展,经济腾飞、高楼林立,某一建筑工地,瓶子被挖出……

有一个凄惨的小女孩,后妈对她刁蛮、凶恶,每天生活在痛苦中,为了生活和学习,只有要靠捡垃圾、瓶子,换来少许的面包和书本。她很善良,有一次宁可自己挨饿,却把面包给了一个乞丐……一个寒冷的冬天,正当她被冻得生命垂危时,瓶精灵(东渡时鉴真的瓶子)显灵出现了……有了新衣服、新书包……自私的后妈抢走了“瓶精灵”,结果会怎样呢?

四、分组开发、互评,专家指导:

A组:设计主角造型“瓶精灵”,刻画出表情的喜、怒、哀、乐。

B组:设计小女孩造型,要求体现善良、美丽、勤劳、助人为乐。

C组:设计后妈造型,要求体现刁蛮、残暴、自私、贪婪、好吃懒做。

D组:故事结尾创意,重塑家庭温暖、和睦,以及故事教育意义的挖掘,编一首主题歌,反映“瓶精灵”的故事。

五、角色表情模拟,学生表演,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分组讨论:对本组完成的相关项目及任务评估,择优展示并小结。

七、真实版的“小女孩”来到现场,以身说教:“年青人要有梦想,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为理想永不放弃,瓶精灵就会显灵,梦想一定会实现。”

八、请各组派代表大声读出自己瓶中的心愿,互相勉励。

九、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6课时,由于项目清晰、分工明确,企业专家走进课堂,让学生学到了书本上和校园内学不到的知识,大大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工作效率高,富有节奏感、时代感,也极大地发扬了张家港精神,弘扬正气,点燃了年轻人的梦想,为终身教育打下了基础。课外与企业举行多种交流、合作,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并尽快适应时代的发展、市场的需要,服务社会。

不足之处一:由于学生缺少音乐素养,主题歌套用其他儿歌,这是不可取的。

改进之处:建议学校开设音乐欣赏课,增强学生能力。

不足之处二:学生讨论时太顾面子,敢批评的不多。

第3篇

1 通过自主选择学习方式给学生以表现的机会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音乐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

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我曾上过一节歌曲课,教学内容是《爱我中华》。我在学生掌握歌曲演唱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爱国之情或演唱歌曲。几分钟后,学生都举起了手。学生的表现方式精彩纷呈:选择诗朗诵,读到入情处,摇头晃脑,有滋有味;选择画画的,三两笔的勾勒,气势磅礴;选择演唱的,两三人组合,还来了一个二声部比较有创意。渐渐的,举手的人少了。这时,一位同学站了起来,选择演唱爱我中华。用自伴(口技)自说唱形式来表演唱歌曲,得到全班同学们的喝彩。真有个性,我对这位学生的表演表示了肯定和支持并加分。这时我问了一句:“还有谁愿意来吗?”班里安静了没声音了,我准备进入下一个环节。

正在这时,一个学生犹豫了一下举起手,兴奋地说:“老师,我还有不同的唱法?”“啊?”全场一片惊讶,大家把目光都集中到这位学生的身上,看得他有点不好意思了。我连忙鼓励道:“好呀,同学们掌声鼓励”,他清了清嗓子,就唱了起来。他真大胆改用四川口音来演唱,唱的还特别认真,全场报以热烈的掌声,学生的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

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正是对所有学生的关注,尊重他们的差异、尊重他们的选择,因而能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 通过角色转换给学生表现的机会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往往处于一种被动应付的状态,处于“我是学生”的单一的被动的位置上。这种缺乏主体意识的学习者,很难获得主动的发展。整个教学过程,要能成为学生主动投入、主动参与的活动,关键在于学习者主体意识的形成。

根据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置,我们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由“被动角色”转化为“主动角色”。如歌曲《唱脸谱》一课我为学生创设特定的情境,提供脸谱道具不同的脸谱色彩代表不同的人物性格让学生扮演歌曲中的角色来演唱。如;蓝脸的窦尔敦,红脸的关公,黄脸的典伟等等及文中的其他角色。学生表演时,教室里气氛热烈,扮演角色的、作为观众的,个个都兴奋不已,如身临其境。在此情此境中,学生对角色的情感,很自然移入所扮演的角色。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的整个身心都投入到教学活动了,他们成了真正的主角。担当教材中的角色,顺应了学生的情感和认知活动的规律。学生在角色意识的驱动下,全身心地投入,忘我的由“扮演角色”到“进入角 色”,由“被动角色”跃为“主动角色”。使他们逐步形成主体意识,获得自我的充分发展效果比较好。

3 通过让学生参与教的过程给学生表现的机会

教师教学生学,这在传统教学中是天经地义的事。如果让学生以教师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参与教学设计过程,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这样既可以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并且能激发出学生创造火花。

3.1 让学生参与问题设计。问题的设计是教学的关键,而要找准其突破口,最有发言权的还是学生。教师在设计教案时,不妨听听学生的意见,对他们的意见在讲课时加以采纳。如能在讲课时点出这问题是哪个学生提出来的,每当此时,提出建议的那个学生的脸上充满自信,其探求的积极性将会有一个质的飞跃,同时也能带动其他学生主动参与。

3.2 把讲台让给学生,让学生上台讲。教师并非时时都要站在高高的讲台上,也应该在学生中间参与交流讨论;而学生也并非不能上讲台,有时也可以在讲台上讲解音乐或主持演讲。教师可以把一些片段或内容让学生充分准备后,放手让学生上讲台讲解,而自己则坐在学生的座位上听。学生可以让老师回答问题,教师也可以向主持讲解的学生质疑问难。让学生参与教学设计过程,既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又充分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有效地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4 通过组织活动给学生以表现的机会

活动是学生的潜能得以生发、表现的基础。学生有活动的时空,有选择的权利,有展示的舞台,就有了更多的感知、观察、思考和探索的机会。学生在实践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及时调整自己的目标,使教育指令、外来知识内化为自己新的信息和知识能量,主体性在自主性活动中便能得到较好的发展。教师要充分挖掘活动因素,设计丰富的活动形式,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学习舞台。

4.1 组织竞赛活动。组织音乐知识竞赛是激发学生音乐兴趣的一种手段。在一个班级里,有激励便有竞争。可以采取多种方式竞赛:比如和别人竞赛,和自己竞赛等。

第4篇

[关键词]音乐教学 高中音乐鉴赏课 学生

在高中音乐欣赏课中存在这样一个现象:学生们非常喜欢音乐,希望在课上能得到身心的愉悦,但又对课程的内容缺少了解,缺乏兴趣。较之与课本上的内容,他们更愿意去听流行歌曲。于是,一节课便在希望和失望的交替间结束了。音乐本来是大众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之一,面对这种情况,我们音乐教师不得不认真思考:如何充分调动自身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对于这些优秀经典音乐的兴趣,从而提高音乐鉴赏课的教学质量。现就教学中的几个环节,谈谈自己的一些经验。

一、备课时莫忘备学生

教师若只按照课本和教参来完成备课,写出来的教案看似目标明确、条理清晰,实则却忽视了教学对象——学生。这样备出来的课,没能从学生的知识水平、生活经验等实际情况来预判学生的接受能力,师生之间的交流存在较大的障碍,教学效果可想而知。甚至会有这样的现象,教师自我感觉良好,认为课上的很成功;学生却没能掌握课上内容,甚至感觉一头雾水,不得要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备课时多想想学生,我们会获得意想不到的回报。当面对一个课题时,我会分析,哪些地方学生较容易接受,哪些地方接受起来较难。对于难点,我会花较多时间来思考,用怎样的方式能引发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兴趣,用什么方法引导学生去真正掌握这部分知识。

例如,在备《划时代的音乐大师——贝多芬》这节课时,我着重考虑了这样一个问题:如何让学生充分感知到贝多芬音乐里的“自由、平等、博爱”的启蒙思想,体会到他音乐中所蕴含的理性与思索的光辉。如果只按照课本和教参来组织教学内容,显然内容会比较抽象、生涩,过多理论性的语言,更会拉大学生与音乐之间的距离。我给学生讲了贝多芬和歌德一同散步时遭遇贵族马车的个故事。“世界上的贵族千千万万,贝多芬只有一个!”贝多芬的这句话引起学生强烈的反响。大家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对贝多芬的性格、思想和创作风格都有了较深的了解。

二、做学生与作者间的桥梁,激起学生情感共鸣

课本上的欣赏曲目都是优秀经典作品。学生对于这些作品的冷漠,很大的原因来自与对作家、作品时代背景及音乐里所蕴藏的丰富情感的不了解。“曲高”不必“和寡”,教师应做一座桥梁,将学生的心与作家的情感紧密连在一起。这需要教师认真思索,什么样的故事和情感能够打动学生,在学生和作品作者之间寻求一个情感的共鸣点。教师做到了这一点,学生就能融入音乐之中,主动地去音乐中探求美妙的情感体验。

例如,在讲《肖邦的钢琴音乐》专题课时,我讲述了肖邦与乔治桑的爱情故事。通过肖邦的爱情,学生们了解了这位“钢琴诗人”丰富敏感的内心世界,在欣赏他的《夜曲》时,学生们听得很专注,也很陶醉。有学生说,他从音乐中触摸到了肖邦唯美而浪漫的精神世界。肖邦这颗敏感浪漫的心灵,却还有着强烈的爱国情操。当学生们得知肖邦死在了为祖国的革命事业募捐义演的路上,并写下遗言要把自己的心脏运回祖国安葬的时候,大家唏嘘不已,伴随着《C小调革命练习曲》急促起伏的旋律,他们了解了肖邦令人肃然起敬的一面。

三、娴熟运用参与式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

参与式教学方法,很多老师都在用。我的体会是学生参与的内容要难度适中,目标明确。难度太低,学生会没有兴趣;太高,学生又会望而却步。目标必须明确,教师要做好指导和组织,防止散漫、喧哗、打闹等不良现象的发生。

例如,在学习《鼓乐铿锵》这节课时,我根据学生水平编写了两条带有附点和切分音符的节奏,在学生掌握后,分两个声部进行演奏,而且每个声部的人数逐渐增加。变化的节奏带来的律动感,及音量由弱渐强的演变,让学生非常着迷。通过练习,学生们掌握了附点和切分节奏,体会到了音量的强弱变化对于打击乐器的重要意义,练习达到了预想的效果。

四、利用姊妹艺术,丰富教学手段

艺术是相通的,有些音乐艺术解释起来比较抽象,也缺乏吸引力,我们不妨用相关联的其他的艺术门类作为我们音乐课的教学工具,帮助学生形象的全面的来理解音乐。课程《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单元,选用了莫奈画作《印象日出》,和雷诺阿的画作《康威尔斯小姐像》,形象地展示了印象派艺术的特点,对学生了解印象派音乐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第5篇

加拿大著名学者艾斯纳提倡教育应是一种“带有脸谱的教育”,脸谱上刻画着丰富生动的表情纹路,体现出个性化的人格特征。“带有脸谱的教育”要求我们在教育研究领域要立足于教师的经验,即关注教师,对他们的生活世界进行独特的解读。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历程,从教师的个人生活史角度出发,走进教师的生活世界,倾听教师的声音,体现了教育事业以人为本、关怀生命的特点。本文采用典型质性个案研究方法,从中学英语教师个人生活史角度进入,重视教师的“实然”生活,通过教育叙事方式展现中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历程,以中学英语教师生活中的各种影响因素作为切入点探究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研究过程

1.研究对象

本文采用目的性强度抽样方式,即按照研究的目的抽取能够为研究问题提供最大信息量的研究对象,在这样一个具有密集、丰富信息的案例中,了解所研究的问题会呈现什么状况。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一位有13年中学英语教学经验的优秀教师艾佳(化名)。选择艾佳作为研究对象,是由于她的专业成长历程具有代表性。艾佳毕业于A市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先后在A市的两所中学任教,教龄13年,期间函授本科,后考取B省重点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研究生,现硕士研究生在读。艾佳对英语教学一直怀有极大的激情,她的教学与为人深受学生和同事的喜爱,她也很乐意参与笔者的研究。

2.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质的研究方法,通过教育叙事、深度访谈和成果分析等方式获取资料。研究者与研究对象进行了多次深度访谈,每次访谈均在其同意下进行了录音,研究对象向研究者提供了自己的基本情况、工作记录、教案及教育随笔等第一手资料。下文的“叙事”部分为研究对象自述,以访谈录音文稿和研究对象的工作记录、教育随笔为基础,经研究者整理后,按时间先后顺序以第一人称方式讲述。“评析”部分为研究者的反思和分析。

3.叙事

(1)高考失利,考入师专。我生长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耳濡目染,从小就对读书学习有浓厚的兴趣。高中时,我的语文、数学、外语三门主科成绩都很好,但在高考中却发挥失常,没有取得理想的成绩,最后填报了A市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的英语专业。学校开设了英语、教学法、教育学、心理学等师范生必修课程,在这些科目中,我的英语精读、英语口语成绩一直很好,参加学校的英语演讲比赛也获得了一等奖。我喜欢唱歌、跳舞,平时也积极参加各种球类运动。这些生活经历对我以后在课堂上调动气氛非常有帮助。

大学二年级时参加教育见习,我发现自己似乎有当教师的天赋。大学二年级下学期,我和两位同学去某中学听了几节英语课,同时听课的还有另外几位老师。听完课后,老师们要求我们评课,于是我就把自己听课的感受和理解说了一下。老师和同学们认为我见解独到、评价中肯,都报以热烈的掌声表示赞同。真正教育实习的时候,我把实习当成一次自我锻炼和展示的极好机会,从备课到试讲,再到真正给学生讲课,我都做了充分的准备。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圆满完成了教育实习任务。

(2)毕业应聘,成为中学教师。1995年我从A市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毕业后,应聘了A市的一所县级示范性中学。凭着多次上台讲课积累的经验,我成功地进行了试教,顺利地留在了这所中学,开始了我的教学生涯。

我热爱教学,对教学充满了激情,喜欢和学生们打成一片,很快熟悉了英语教学工作。在教学中,凭着娴熟的技能、技巧和认真的教学态度,我成为学校的教学能手,也因此有较多机会参加各种公开课比赛。在工作的第三年,我参加了A市的中学优质课比赛。当时我教的是初中,在课堂上,我用各种适合的方式来调动气氛,整个课堂有张有弛,学生也全身心地投入,最后获得了比赛的一等奖。学校申办示范性高中时,专家进校评估期间我上的一节公开课,也令我至今难以忘怀。那天晚上,我接到校长的通知,要我第二天上示范课,这时我才开始备课。整晚我都在考虑上课的每一个环节,设想有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以及应对措施。第二天的公开课上得很出色,校长在全体教师会议上表扬了我。由三所高等学校的教授组成的专家组也给予我很高的评价,认为我的教学水平在全省中学教师中已属于中上等。

在这所中学里,虽然工作很累,但我得到了很多教学锻炼的机会。工作的第五年,我已经成为学校的一名骨干教师。

(3)角色转换,走上管理岗位。2003年,我调入A市的一所重点中学任教,任英语教研组组长,成为学科带头人。这一角色转换,让我站在了一个新的高度审视我的教学实践。当上教学管理者后,我除了做好自己的教学工作,还担当培训新教师的任务。我深感一个教师成长的环境和同事之间的合作是多么的重要和有必要,只有竞争而没有合作的环境会极大地阻碍教师的专业发展。因此我毫无保留地与教研组的教师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听新教师的课后,给他们提出一些中肯、有益的建议,彼此合作得非常愉快。虽然处理同事间的人际关系对我来说不容易,但我也从中发现了许多同事在教学上的优点,并不断在自己的教学中学习和改进。成为教学管理者后,我有了更多的培训机会,并参加了各种教学研讨会,从而更好地了解最新的教育政策、教学理念,并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管理经验。

(4)不断进取,成为硕士研究生。我积累了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但教育理论知识却长期“营养不良”。我是个不满足于现状的人。决定去考研究生的原因之一是我想提升、更新自己的教育理论知识,这是我在教学工作中最缺乏的;另一个原因是现今的机制不利于我的专业生存发展。起初我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去考研究生的,但因为复习起步晚,加上教学工作、家庭事务等占据我的绝大部分时间,复习的时间所剩无几,因此第一年考研究生的分数没有上线。但我没有灰心,下定决心下次一定要考上。接下来的一年里,我把工作之余的所有时间都花在学习上。终于,我成功了,成为了一名英语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我把这一切归因于自己敢于挑战,能乐观地面对自己的梦想,并为梦想不断努力。我还会继续努力向前走,不断成长。

4.评析

教师的个体专业发展取决于多种因素,它是一个生命力不断涌动、消长,与外界环境不断相互作用,人生不断建构、不断推陈出新,无比丰富、斑斓变幻的过程。这一过程呈现出的规律性,用直线或圆形等简单线条是无法表示其全部复杂性的。从一个个案去探讨影响中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因素当然难以令人信服,但研究者希望这一个案的呈现和分析,能引发研究者、被研究者以及读者对于自身专业成长的反思,并为年轻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

(1)师范教育铸造良好的学科教学能力。学校教育在教师个人成长中起着主导作用。正规的专业学习、师资培养、机构培训是教师成长阶段的关键,它不仅能提供丰富的知识储备,还有利于形成健康的人格。

艾佳正是在正规的师范教育下,具备了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较高的英语口语水平及宽阔的知识面。从艾佳大学时的学习表现,可以看出她的英语学科知识、技能是扎实过硬的。

师范教育给师范学生提供了许多教学实践的机会,这对于提高教师的学科教学能力无疑是极大的帮助。艾佳在大学二年级的教育见习令她更加坚定了自己的职业理想,同时也在实践中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水平。她热爱教育工作,全身心投入其中,正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专业成长的动力才会源源不断地从她的心底萌发并涌出。

正规的师范教育还铸造了艾佳健康的人格。她广泛的兴趣爱好,有利于在日后的教学中营造风趣、和谐的课堂学习环境。

可以说,正规的师范教育不仅铸造了教师良好的学科教学能力,而且为教师日后的专业成长向良好方向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教育实践磨练学科教学能力。中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在教育教学实践这个平台上发展的。艾佳从教学新手变成教学能手,然后成为骨干教师,再成长为教育研究者,这说明了教育实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沃土和基础,是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直接和现实力量。

其中,公开课的教学实践极大地促进了艾佳的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真实、平等、常态的公开课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因此我们提倡“返璞归真”的公开课。教师在准备公开课教案时,大到教学环节的设计、情感氛围的营造、重难点的分析,小到板书的书写、作业的布置、讲课语言的推敲,都要经过反复的思考。公开课的设计既加深了教师对教材教法的深刻剖析,又促进了教师专业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成功的公开课对教师有“专业荣升”的作用。艾佳在工作第三年的公开课的成功展示,促使她的教学渐入佳境。她还相继参与不同类型和级别的公开课。一次次的公开课展示,逐步增强了她的职业信心,推动了她的专业发展;来自于专家、校长及其他教师的好评,也使她增强了信心。

由此看出,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磨练了自己的学科教学能力,逐步获得了自我发展和提升的经验和体验。

(3)自主意识和能力促成个体发展。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教师专业是一种具有浓厚的个人特色和自觉性的专业。教师必须具有充分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才能将外在影响因素有效地内化为个人发展积累,才能得到专业素质的全面提高。具有自主发展意识的教师在自己的专业发展过程中,能把自己过去的发展过程、目前的发展状态和以后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结合起来,使已有的发展水平影响今后的发展方向和水平,未来的发展目标支配今日的行为,确保教师专业成长的自我更新的取向,发挥自己的潜能和创造性,在教育活动中发展自己。

从艾佳的求学、工作、进修、读研究生等经历可以看出,她的自主发展意识非常强烈,她学习踏实、做事认真,遇到困难不服输,不满足于现状,对自己不断提出新的挑战,追求更高的目标。一方面,她能为自己的发展创造条件,而非消极地期待客观条件成熟,如艾佳积极地进修本科及克服种种不利因素考研究生;在公开课和日常工作中表现出色,善于抓住各种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另一方面,她又能规划自己的专业发展前景,从中学新手教师成为骨干教师、教育管理者、研究者,不断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实现自己的专业发展目标。

自主能力是指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不断调整、改造自己的知识结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的能力。艾佳在教学中能够不断创新,不因循守旧,积极构筑、充实自己的知识结构,努力考取硕士研究生,以跟上最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并积极去实践,从而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行为和能力有本质的提高;从专科生到本科生到研究生,艾佳有意识、理智地规划未来,实施自己的专业发展计划。“一个不想成为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同理,一个不想成为专家的教师不是好教师。如今艾佳正在向专家型教师的方向不断迈进,这条专业发展的道路必定布满荆棘,但是如果具有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就能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整,从而主动地驾驭外部世界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推动作用,促进教师专业不断成长。

三、研究结论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个相对比较缓慢的过程,它不是在高速公路上开快车。每位教师都在生命历程中努力找寻一条适合自己专业发展的道路。研究对象的自述为我们呈现了一位中学英语教师的专业成长历程,对其的分析研究说明:正规的师范教育铸造了中学教师良好的学科教学能力,为其专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对教育的热爱是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原动力;教学实践磨练中学教师的学科教学能力,是其专业发展的源泉和沃土;自主发展的意识和能力是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力量。

第6篇

(一)教务教学方面

提前做好教学工作计划,备好教案,准备好教具,尽量多准备一些幼儿感兴趣的教具。在课堂上基本以幼儿游戏来开展活动。注重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发展幼儿教育的扩散性思维为主,让他们自己开动脑筋,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在这个月中,我简单地小结一个本月所学的内容以及幼儿在课常上一些突出的表现。

(1) 分级阅读:诗歌《玩》、《照片》、《小雨滴》

故事《奇怪的雨伞》《雨天使》

在学习诗歌《玩》后幼儿创编诗歌,我们班的丁博潮说了几句特别有意思而且又有逻辑性的话:“爸爸玩妈妈,妈妈玩宝宝”,“susan玩粉笔,粉笔玩黑板”,可见他对诗歌理解和掌握了,而且想象力也特别在丰富,能够联系到身边的人和事。

(2) 拼音:b p m f d t n l

(3) 蒙氏数学:6、7的分解、组合,5以内加减法,6、7的加减法

(4) 我和音乐做游戏:《懒惰虫》、《网小鱼》、《县官判罪》、《小巴狗》

(5) 美术:《京剧脸谱》、《豆子大变身》、《这就是我》、《快乐的非洲人》。

这个月的主题是“超级面具变变变”,所以我们围绕这个主题展开了这四个活动,主要是让幼儿感受各种脸型,学习用不一样的材料来做画。在小朋友的作品中,丁博潮的画面很整洁,富有想像力,要是画得再大一点就更好了。豪豪、萱萱、童童、赵佳熠的画就有点乱了,但是画得还是挺不错的,画面很丰富。偲偲、吕欣烨的画还可以,能够说出画面的内容。

(6) 小康轩教材:因为是与大班分开上的,幼儿学过之后掌握得都还不错。我班两个小朋友都有一些偏科现象,bobo偏向于语言领域,henry则偏向于数学领域。

(二)日常生活方面

我和玲子老师配合得还很默契,每人轮流值班,主动承担起一日的后勤工作,基本做到教室、寝室、公共卫生区的干净,每天开窗通风换气,给碗、勺子、杯子、毛巾消毒一次。教室里每天都开紫外线灯消毒,遇到晴好天气晒被子,准时参加保育学习等。当然有时候太忙,会忽略或忘记有些卫生的打扫,比如墙群上的灰,天花板上的蜘蛛网,空调电视柜上的灰尘,但是在经过黄老师提醒后我们都及时搞干净了。在经过月末的卫生大检查后我对以前没有注意的地方特别收起注意了。另外关于手足口病,我们也引起了高度重视,每天都坚持对幼儿进行三检,对幼儿进行个人卫生教育,确保幼儿的健康状况。

(三)幼儿常规方面:

(1)每天我们对幼儿进行礼貌教育,童童、偲偲、海彬扬、赵佳熠由以前的不主动打招呼到主动打招呼了,而且赵佳熠特别喜欢当值日生,主动地跟叔叔阿姨小朋友问好,真的进步了很多。

(2)在进餐前我们每天都对幼儿提要求,不能把饭掉在桌子上、地上,吃饭时不能说话,不能玩,不能挑食等。小朋友们都进步了,桌面和地上都没有掉饭了。

(3)为了培养幼儿的主人翁意识以及热爱劳动的品质,我们班特设立了一个“今天我值日”的栏目,每天请一个小朋友来当值日生,请他负责一天的卫生,如扫地,擦桌子,拖地,还有请他来维持纪律、给小朋友们发放早中餐、点心等,我发现这么做了之后,我们班的小朋友越来越能干了,每个小朋友都争着要当值日生呢!

(4)为了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我们都要求幼儿自己穿脱衣,把鞋子摆放整齐,把衣物叠放整齐,同时午睡起床后自己叠被。在这个方面,bobo、 lucy表现要棒一些。

(5)本月有两个小朋友过生日,小寿星是童童和豪豪。为了加强幼儿的情感教育,我们一起给这两位小寿星过了生日,而且我们班所有小朋友都自己亲手画了一幅画送给他们。

(四)幼儿园开展的活动

(1)10月17日我们一起举行了一次亲子烧烤秋游活动。这次活动举办得很成功,家长和孩子们都玩得很开心,未出任何安全事故。此次活动也感谢我们班各位家长的支持与配合!

(2)这个月是由我们班和大班共同策划举办的t台秀活动。在这次活动中,首先要感谢各位老师对本次活动的支持与配合,同时也要感谢园领导对我们的指导和帮助。通过这次的t台秀,我们班的小朋友又得到了不一样的收获。

(五)家园联系

第7篇

一、深入了解学生,找准教学起点

要想学生通过一节课的学习有所提高,首先就要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也就是确定教学起点。教学起点就是学生在学习新的知识之前已具有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有关学习的认知水平与态度。它是影响聋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重要因素。

二、客观分析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教材是实现教学计划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要真正地用好教材,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思考:1.为实现教学目标,教材提供的内容是否聋哑学生都有用,哪些需要补充,哪些可以删除或改变;2.教材提供的教学顺序是否需要重新组合;3.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什么。

三、落实教学常规

一是仔细备课。每节课前,我都反复阅读教学内容和教学参考书,根据教学内容揣摩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写好教案。由于聋哑孩子情况特殊,比较抽象的数学知识对于他们来说都较为深奥、难以理解。为了实现学生由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每节课我都准备很多教学模型和实物,对每节课的各个教学环节和课后巩固练习我都做到心中有数。二是认真上课。在上课的过程中,我注意到聋哑学生由于其自身原因,上课很难集中注意力,自我控制力差,喜欢随意走动串座或互打手语“说话”。于是我采取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或激励表扬的方式维持课堂纪律,对认真听课的同学进行奖励,对不认真听课的同学画哭脸脸谱,每节课下课时统计学生受到表扬与批评的次数并在班上公布。三是上课方式灵活多样。低年级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强、胆子大,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采用提问、讲解、设疑、讨论、竞赛、练习等多种方式交叉进行,让学生乐在其中。四是采用直观教学。每节课开始部分我都为学生创设情境,要么让每个学生拿出自己的小棒数数,要么拿出学具模型和学生一起摆弄,要么和学生一起分享多媒体视频动画。

四、制定明确目标,贯穿各个细节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它是教学设计中必须考虑的要素。数学教学的目标一定要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要在认真分析学生的起点、全面了解课程标准对学段的目标,以及客观分析教材的基础上,制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规定学生在一节课结束后掌握哪些知识与技能,使认识与技能得到发展。

比如在设计时间和长度单位的认识时,要求学生:1.能认识时间单位“分、秒”,长度单位“公里、米”,知道1分种等于多少秒,一公里等于多少米等具体概念;2.在实践活动中让聋哑学生发挥自己的观察和感知,实现对时间和长度有正确的认识;3.初步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和距离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育学生珍惜时间,提早行动。

五、活跃教学活动,增加学习氛围

当教学目标确立后,教师就需要考虑如何来达到目标,有效的学习活动理所当然成了达到目标的最好途径。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时间和长度单位的认识一课中,设计教学时,我在关键的地方组织了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首先,在了解学生对时间和长度的知识掌握的情况中要求学生把自己知道的知识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其次,在学生明白一分钟是多长时间,一公里是多长距离后,让小组内的学生轮流出题,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自已创设问题,合作解决问题,突破教学的重点:时间单位的换算和长度单位的换算。

六、研究教学过程,探索教学顺序

教师的教学按照什么样的步骤进行,这是教学设计时必须要完成的任务。合理地安排教学顺序,有助于学生系统地进行学习,从一个知识层向另一个知识层提升。在设计时间教学过程时,让聋哑学生通过观察并触摸直尺和卷尺,来先了解对学习新知识的准备,这样的安排,使学生知道自己对旧知识的掌握和对新知识的了解,可以帮助学生有序地接受新知识,进一步探索自己的未知空间。

七、精心设计练习,拓宽探究空间

第8篇

一、初中数学课堂情境教学存在的问题

1.情境创设过于形式化。数学课堂教学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部分教师片面追求教学形式的丰富,而忽视教学理论的内涵,课堂看似热闹,然则华而不实。自主学习放任自流,合作学习沦为“合做”学习,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合并同类项”内容时,是这样创设情境的。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排队,男生与男生排成一队,女生与女生排成一队,看看我们男生有多少人,女生有多少人。然后让学生回座位,引入本节课所学的同类项内容。细想一下,这样的情境创设缺乏目的性,学生并不知道为什么而站队,站队既花费了大量时间,更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

2.情境创设忽视有效评价。情境创设能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将学生融入学习活动之中,从而达到掌握知识、提高技能的目的,而部分教师精于设计教案,而疏于与学生交流沟通;或评价语言简单笼统,导致学生麻木;或以伤害性的语言惩罚羞辱学生,冰冷的话语容易刺伤学生的心灵。如一位教师在讲《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一课时,用窗花剪纸、京剧脸谱创设情境,引出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定义。一位喜欢地理的学生随即提出:“我还知道英国、加拿大、瑞典、挪威、以色列的国旗是轴对称图形。”可惜教师缺少教育机智,缺乏动态的生成教学,感到学生的思路偏离了“预设”的轨道,恼羞成怒道:“这是数学课,怎么扯地理知识?”学生顿时满脸通红,非常沮丧。

3.情境创设缺乏数学味。数学知识是生活的提炼,数学教学要联系学生的生活背景,创设有实际意义的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使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的信心。而部分教师情境创设生搬硬套,导致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脱节,不利于学生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

二、解决数学课堂情境教学存在问题的措施

1.精于预设。陈旧老套、按部就班的应试检查式备课缺乏原创与思考,实用价值不大,已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但网上原封不动的“翻唱式”与一人备课大家共用的“共享式”的现象仍然存在。教师要精于预设教学情境,才能实现有效的生成教学。(1)问题预设。教师不仅要备教材、备学生,还要备问题,要充分考虑学生在教学中会提出哪些无法预料的问题,不至于自己亦步亦趋地跟从于“问题”,被“问题”牵着鼻子走。(2)善于引导。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产生冲突。当学生遭遇困难,运用已有知识无法解决问题时,就会产生主动探究的欲望。当问题起点高、难度大时,教师要为学生搭“梯子”,采用降低起点、层层推进的方法设计有梯度的问题,启发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实现精彩生成。

2.巧于设计。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创设具有趣味性、发展性、生活性、冲突性的情境,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的意识。(1)故事情境。教师要利用数学人物的榜样力量,让学生从高斯、欧拉、赵爽、华罗庚等数学家的身上感受他们的严谨治学、锲而不舍的精神。创设富有趣味的故事情境,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求知欲,让他们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2)名题情境。教师要联系所学知识,利用百钱百鸡、韩信点兵等数学名题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了解知识背景,激发探究欲望,从不同的问题解答方法中获得启发。如在“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中,教师创设了“鸡兔同笼”情境:今有鸡兔同笼,上有35个头,下有94只脚。鸡兔各几只?(3)悬疑情境。平铺直叙的教学势必使学生感到数学知识枯燥乏味,教师要精心设计“悬念”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引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如在“有理数的乘方”教学中,教师创设情境如下:在印度一圣庙前插着三根针,其中一根依次穿好了由大到小的64片金盘,这就是汉诺塔。总有一位僧侣去移动金盘:要求一次只移动一个,小片必须在大片上面。僧侣们预言,当所有金盘都移到另一根针上时,世界末日就会来临。这个传说可信度有多大?移动1个金盘,只需1次;移动2个金盘,需3次;移动3个金盘,需7次,依此类推,若每秒移动1个金盘,移动64个金盘需5845亿年,那时还会存在地球吗?悬疑的情境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4)操作情境。“做中学”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习数学,寓教于乐,使学生主动掌握概念,感受知识的生成过程。如在“证明(1)”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对照右图猜一猜、量一量AB、CD哪个长一些?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感受到直观感觉无法作出准确的判断。

3.变式生成。教师面对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要充分发挥教育智慧,通过创设变式教学情境,引导点拨,抓住稍纵即逝的契机,促进教学的自然生成。如在“用方程解决问题”教学中,教师创设变式情境如下:

一件工作甲单独做6小时完成,乙单独做10小时完成。乙先单独做2小时,然后甲加入合作,那么两人合作还要多少小时完成?

变式1:一件工作,甲单独做6小时完成,乙单独做10小时完成。乙先单独做2小时,然后甲加入合作,那么两人合作还要多少小时完成此工作的2/3?

变式2:一件工作,乙单独做10小时完成,甲、乙合做3.75小时完成。乙先单独做2小时,然后甲加入合作,那么两人合作还要多少小时完成?

变式3:一件工作,乙单独做10小时完成,甲、乙合做3.75小时完成。乙先单独做2小时,余下的甲单独做,那么甲还要多少小时完成?

通过改变部分已知条件,或改变结论的部分形式,将问题设置成多层次、有梯度,从而拓宽学生知识层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

第9篇

中学美术教育的目标不是培养美术家、画家、设计师,而是通过美术特有的形式、手段,对学生进行基本的美术知识、技能和审美教育,在循序渐进的教育和影响下,达到陶冶学生心灵、塑造学生人格的目的,从而培养出具有审美能力、健全人格、高贵品质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合格学生。美术在提高人的素质方面具有独特作用,以其自身特点向我们证明,在教学中可以进行德育渗透,这就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做好美育与德育的结合。

新《美术课程标准》提出:“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完善人格。”这就要求在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那么如何在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呢?

中学生智力发展迅速,独立倾向增强,个体思想与品德趋于成熟,因此,在美术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尽量给他们创造独立自主的发展条件,实现德育目标。

一、欣赏美术作品,培养学生探究德育内容的意识

每幅美术作品,既有艺术欣赏价值,又有德育价值,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有意识地获取其中的营养。

根据美术作品类别推究德育内容。中学美术教材有欣赏课,大致分为西方绘画、雕塑欣赏,中国绘画、书法和园林建筑欣赏,剪纸、风筝、脸谱、年画民间艺术欣赏,等等。欣赏课上,需要按类别进行德育渗透,例如,在欣赏张大千的《泼墨图》和吴冠中的《小鸟天堂》时,教师引导学生先分清绘画类别,再在认识内容的过程中渗透德育内容。《泼墨图》洒脱、狂放,《小鸟天堂》彩墨蕴含画风新理念,都表现了国画的神韵,从中让学生感悟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人与自然和谐的美。这样不仅让学生了解了中国水墨画的材料、技法、特点,而且埋下了爱文化、爱自然的种子。

根据美术作品特点推究德育内容。在每件美术作品里都能找到德育内容,例如,欣赏罗中立的《父亲》,可以让学生在认识朴实、善良与辛苦的老农形象的基础上,激发他们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父亲》不是某一个农民的父亲,而是那个时代千千万万个农民的缩影,歌颂了劳动人民的勤劳,同时笼罩着对农民贫穷落后的一丝忧伤。学生谈观后感,有的说“太丑了”,有的说“很沧桑”,显然,学生没有认识到这幅作品的内涵。引导学生与现代农民对比,他们自然懂得了《父亲》是过去贫穷农民的形象,再结合对作品时代背景的认识,他们就会抓住特点找到德育内容。通过对《父亲》的欣赏,学生懂得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现在做起,珍惜机遇,发奋学习,为将来建设更美好的祖国储备力量。

在欣赏美术作品的教学中,要求学生按照一定方法探究德育内容,久而久之强化了学生的自我德育意识。

二、进行美术实践,发展学生的自我育德能力

在欣赏中学习了如何探究美术作品的德育内容,就要在实践中进行巩固和发展,以提高学生的自我育德能力。

了解名家生平,提高学生的育德意识。学习名作前,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网上学习、社会询问等途径调查作者生平,并进行推究,从中得到启发。例如,在学习齐白石的作品时,学生对他勤奋画虾的历程进行了解。为了画好虾,加强对虾的体会,齐白石便在家中养虾。他每日都会仔细观察,有时还用笔杆触动一下虾,使其惊游、跳动,认真感受虾的各种姿态。常年如此,让他对虾的结构、特点、姿态了然于胸,经过多年努力,在70岁时总结出一套画法。学生经过推究从中悟出,要做好事情成为有用的人,就需要有齐白石那样苦研细究的精神。

课内美术实践,巩固探究作品德育内容的方法。例如,《大家动手做条龙》一课,要求用平时收集来的废旧纸杯、纸盒进行艺术加工,制作出一件生动的艺术品。学生惊奇地发现,被淘汰了的废旧物经过自己的双手制作,又焕发了生机。与此同时,学生认识到了讲节约、论环保是人人应该遵守的道德规范。

课外美术实践,发展学生的育德能力。观察、思考、绘画是学生参与课外美术实践活动的过程。走出校门,来到了大自然,来到了社会,让学生观察天、地、人的美和社会的进步,观察是非曲直。之后,绘出既有艺术美,又含深义的美术作品。这样学生不仅发展了育德能力,还提高了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对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大有益处。例如,《发展中的唐港》是一位学生课外实践的美术作品。远处,群群海鸟于碧水蓝天之间飞舞,是朦胧而诱人的画面;近处,塔吊林立、货轮争相鸣笛,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赞美了自然与社会的和谐,赞美了祖国的蓬勃发展,表现了人们的安居乐业。

三、提高教师修养,使学生主动完善品格

第10篇

一、贴近生活,灵活渗透,激发学习兴趣

如何体现音乐教学方式的灵活性,笔者认为,音乐教学要贴近生活,教学要从生活中汲取――模仿――演绎,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加以引导。要将集中教学转为适时渗透,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有机地渗透音乐知识,适当安排课堂活动,使学生在兴趣浓厚的氛围中边玩边学,激发学习兴趣。达到掌握知识,多角度理解知识,增强应用知识的能力。

1.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审美教育的核心,是审美教育的要点”。所以,笔者把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放在教学的首位,培养学生感知、理解、感受、体验、评价、鉴赏、表现和创造音乐美的能力,并使学生在其中受到美的陶冶和思想教育,进而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

2.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教案设计的每个教学环节都应注重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随着音乐乐曲的流动,调动学生听觉的动、视觉的动、手动、脚动、脑动、全身动、让学生在动中感受到了音乐,在动中找到了情趣,在动中发展了想象,在动中愉悦了身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每个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人。

3.注重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把开启学生音乐想象力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学生的个性,给他们想象的空间,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音乐不仅是课本上的符号,它无时不在人们的身边。

教师应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创新中学习,使学生成为音乐学习的真正主人,使学生积极地去发现、去探索、去创造,增强音乐学习的实践意识、创新意识,使音乐教学焕发无限生机。生活化的音乐教学让学生放松、主动、投入,最大限度的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逐步获得感受与鉴赏音乐的能力,实现让音乐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的目标,提高学生音乐素质,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最终达到育人的目的。

二、创设音乐情境,引导学生参与体验

“让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学习”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该理念要求知识的引入和情感体验等问题的提出、解决都要在一定的情境中展开。情境教学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催化剂,教师要善于将教材资源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整合,创设出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欣赏音乐的教学情境。例如,在安静、严肃的课堂气氛中让学生欣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启发学生从那雄壮的旋律、铿锵有力的节奏声中,联想中国人民万众一心,为争取民族独立、解放,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赴后继与敌人战斗的情景。通过听、唱来让学生感受歌曲激昂、振奋具有感召力的进行曲特点,使学生受到音乐的熏陶与感染。再通过国歌创作背景的介绍,使学生更深一步的了解到号召人民站起来的《义勇军进行曲》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所产生的巨大影响,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及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之情,让学生在欣赏中潜移默化的接受爱国情感的教育。教学应在目标明确的前提下,用最优美的方法、多样的手段,指导学生从歌曲的艺术本体出发,挖掘歌曲的内涵,有步骤地解决重点难点,最后达到对歌曲形象有较为完整的展现。

三、教学方式多样化,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中学音乐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却没有一种是普遍适用的,这就是常说的“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不同的教学方法所适用的情况和取得的效果是不同的,为了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就必须以现代的教学思想为指导、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各种教学方法的特征,选择一种或几种教学方法,综合加以运用。就像厨师要烹制一道道美味可口的佳肴,会用到蒸、炒、煮、炸等不同的方法,还会加上不同的调料一样,要想让一堂课既有知识性,又兼具有趣味性,既能让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又能提高能力,教师在教学方法上的选择和灵活运用很关键。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师用生动、形象、富有表情的讲解和范唱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欣赏、演唱、讨论和创作。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学生更直观、更形象地感受、体验音乐的情感,从而达到“学中乐、乐中学”的教学目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怎样培养学生的兴趣呢?我认为那就是让他在音乐课中感受到快乐。课前做好充分准备,在课堂中我通过讲故事、猜谜语以及游戏的方式来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如:在《唱脸谱》这一节课中,我让学生多听、多看、多讲,让他们多表演、多参与、多评价,在节奏中和在歌词中进行编创活动,让学生互评。将知识渗透在活动中,激发他们的动力,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轻松。要多鼓励他们畅所欲言、大胆创新,容许学生有许多不同的答案,课堂气氛自然活跃。

四、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兴趣。

中学生的心里是有一定的变化的,老师需要做到跟学生间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觉得你像是朋友,让这种关系具有巨大的“亲和力”,让学生喜欢你这位老师,让学生首先对你这位老师产生兴趣,自然孩子也就会对这门课产生初步的兴趣。所以我非常注意师德修养,认真塑造好自己的教师形象。上课时,教师要做到精神饱满,尤其是上课的前十分钟,教师一定要用语言或动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产生学习的欲望。教师在课堂上要真正和学生建立意识上的平等,而不应居高临下,整天牵着学生的鼻子跑。学生不是老师情绪化的倾泻对象,他们也有尊严,他们不喜欢老师经常用命令式的口气跟他们说话。比如我们在课堂上就应多用一些“好不好?”、“行不行?”、“大家说怎么办?”一类的话语,这样,既尊重了孩子们的意见,又激发了他们学习和思考的兴趣。作为教师,我们要相信我们的孩子,慢慢的给他们树立自信心培养他们的学习热情。我们不要担心学生做不好,而是要大胆地放手锻炼学生的能力,即使没做好,也不多加指责。要培养学生们对音乐的兴趣就需要老师不断的鼓励以树立他们的信心。让孩子们从心里喜欢你,以更好的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五、巧妙运用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第11篇

一、彰显环境文化,显性与隐性相整合

(一)、感知民俗文化

我园地处古城金州特殊地理位置,孩子们时刻受到民间文化的熏陶。我们带领孩子们参观了金州古建筑、金州小吃街,组织亲子春游活动――爬大黑山,参观响水观、朝阳寺、唐王殿、观音阁、卑沙城、关门寨等古建筑庙宇及古战场遗址。我们开展了以“二园情 古城情 中华情”为主题的家庭摄影作品展和征文活动,共收到优秀摄影作品77幅,征文作品219篇,家长和孩子们拍下了古城金州秀美的山山水水,用优美的语言讴歌了家乡的民风民俗,我们把这些作品编制成幼儿园民俗教育文集发放给每个家庭,孩子们观看、观赏、评论,充分了解了古城金州的风土人情,发现和感受到生活中的美,萌发爱家乡的情感,培养了幼儿对民间艺术的兴趣。

(二)、创设民俗环境

孩子们不甘于欣赏现有的图片,他们想通过自己的双手,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于是在幼儿园里每走几步你都会有惊喜地发现:有高高悬挂起的威武的龙头,有多姿多彩美丽的花伞,幼儿园的走廊里垂吊着许多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风筝,大的是老师做的,家长做的,小的是孩子们自已设计制作的。老师和孩子们共同布置了富有古城特色的主墙饰,内容可谓是丰富多彩:有古香古色的古城、气势非凡的舞龙表演、各种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的民间艺术工艺品、剪纸、绘画、年画……除了全园大环境的创设极具民俗特色外,各个班级也创设了“中国风”主题互动墙和各种特色活动区角。在欣赏区内有全国各地的民间艺术工艺品、服饰、挂饰、建筑及节日图片。在手工区内是民间美术的展览及操作区,包括:折纸、剪纸、纸雕、编织、刺绣、泥塑及民间色彩、装饰、伞画及传统水墨画等等。同时提供民间美术作品,如:折扇、花伞、花鞋、花灯、各式风筝等,并为幼儿提供多种半成品材料:纸张、剪刀、针线、浆糊等供幼儿做做玩玩,鼓励幼儿自由发挥,在玩中学、学中玩、玩所得。在表演区内设立小舞台,悬挂多种京剧脸谱、各式服饰、乐器,准备了大量的表演道具。孩子们拿着自制的小乐器、穿着五彩缤纷的民族服装,模特表演、音乐故事表演、音乐游戏、节奏练习…物质环境象无声的教师,启迪着每一个幼儿的心灵。

二、挖掘课程文化,传承与创新相融合

(一)、筛选民间艺术教育内容,开展园本课程实践

金州的民间艺术文化博大精深,怎样筛选出典型的、有代表性的,与孩子日常生活相关联的、能为孩子们所接受的民间艺术内容呢?我们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总体构思幼儿园的课程体系,在民间艺术的众多门类中筛选出最典型、最有代表性,与幼儿日常生活知识经验相接近的、能为幼儿所接受的民间艺术教育内容,如:民间文学(童谣与童话、传说、神话、寓言故事、谚语与谜语等),民间音乐(歌曲、舞蹈、乐曲、乐器等);民间美术(绘画:年画、版画、印染画;手工:刺绣、剪纸、泥塑、扎染、中国结等),民间戏剧(京剧、皮影戏、木偶戏等),对幼儿进行系统的民间艺术启蒙教育。我们遵循“古为今用、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原则,从民间文学、民间游戏、民间音乐、民间美术四个维度,采用“以一个教学内容为主题中心,多种教学形式横向同构,小、中、大班教学内容在同构的基础上纵向螺旋上升” 的内容编排方法,深入挖掘民间艺术教育的主题内容。几年来,我们努力构建了各年龄班民间艺术教育课程的目标体系,收集和创编民间教育主题54个,活动案例340多例。

(二)、开发与生成园本民间教育课程

在幼儿民间艺术教育课程主题资源的开发过程中,我们不仅认真实施预先设定的教学计划,同时也注重课程的开发与生成,鼓励师幼弹性灵活地执行计划。我们根据幼儿的经验、兴趣与思考,生成了主题活动“民族村”。经过调查我们和孩子共同发现金州区居住着32个少数民族,造就了金州文化的多元化。为了帮助孩子们了解各民族的民俗风情,各班师生创设了不同的民族风情区,有:满、汉、藏、朝鲜、蒙古……展示民族的地理、文化、服饰、饮食和风土人情。在大二班的“满族饺子馆”里老师和孩子们一起亲手包起饺子,其乐融融。在中三班的朝鲜族风情区中,小朋友们和朝鲜族家长学习朝鲜寿司和包饭。大一班正在进行的是各式各样的民族服饰制作和服装展示,在大三班的汉族风情区中,孩子们兴趣盎然地玩起了皮影戏……每个班级用孩子们感兴趣的方式来演绎着民族风情,多元化的活动形式吸引着孩子们。在每月的游园会活动中,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到每个班级的民族风情区去参观、浏览、游戏、品尝美食,体验着不同民族的风土人情。

例:“民族村”活动内容与流程:

汉族每年的传统节日都是以民间艺术形式来展现的,舞狮表演、踩高跷、扭秧歌、跑旱船、扎彩灯都会让孩子们看得眼花缭乱,尤其是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金州龙舞,它变化多端,神奇而富有魅力,更是让孩子们看得流连忘返。我们充分利用这个优越条件,和孩子们一起搜集金州龙舞资料;参观龙舞基地;观看龙舞表演;观看金州独具特色的百花会;观赏社区民俗风情表演;创设独具龙特色的教育环境。为了节省资金,幼儿园购买了竹子、薄白布、红绸布、腊木杆、线麻,钢丝、线绳等做龙的材料,边琢磨边反复操作,开始制作小龙,老师们用藤条编织龙头的框架,利用休息时间缝制龙身、描画鳞片。2005年,幼儿园组建了由44名幼儿组成的第一支幼儿舞龙队,师生每天带着饱满的热情,积极投身到舞龙的活动中,并请来金州龙舞第七代传人李成家爷爷教孩子们学习舞龙,从开始简单的龙摆尾,到后来的盘龙、行龙、龙出海……开始的时候孩子是既好奇又兴奋,可随着训练强度、难度的增加,有的孩子手磨出了水泡,有的孩子胳膊累酸了,有时候要为了一个简单的倒龙把动作重复上无数遍,可是孩子们在困难面前从来没有退缩。为了让舞龙活动更适合孩子,让龙的精神深入到每个孩子的心中,龙舞走入了孩子的课堂。教师从五大领域出发,让幼儿通过感知――表现――交流――创造综合性地了解龙文化。教师运用了游戏化的方法,创编琅琅上口的歌谣,让幼儿感知舞龙活动,帮助幼儿贯穿理解舞蹈动作、利用废旧材料制成龙道具让幼儿进行练习。如用童谣:“小手握一握,小手攥一攥,小手转一转,小手举一举,小手握好了”来教幼儿正确拿龙把。用“右手高左手低,伸直胳膊举起来,我学大风刮一刮,然后放下来;跺跺右脚跺左脚,两叉画麻花,向左转来向右转,然后停下来”来教幼儿龙舞的基本步伐。用“小金龙,真可爱,飞上飞下真欢喜,尾巴像小鱼儿,一甩一甩真好笑”教幼儿学习盘龙动作等。教师将盘龙、行龙、龙出海、大波浪、龙抬头、龙摆尾等基本龙舞动作贯穿在音乐活动中进行,教幼儿创编龙舞。如:在舞蹈《梦龙》的创编中,我们就采用了大班幼儿设计的小龙和荷花嬉戏的情节,舞蹈中因为增加了这一情节而变得更富有童真、童趣,幼儿也在创作舞蹈的过程中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从中收获了快乐和自信。二园老师也刻苦学习金州民间舞蹈,将具有东北地秧歌风格的舞蹈动作巧妙地融入到舞龙的技巧当中,创编了独具魅力的幼儿龙舞。孩子们越来越喜欢舞龙了,走进幼儿园里你经常会看到孩子们在做龙、画龙、制龙,舞龙……这系列化的活动如一股甘泉滋润着孩子的心田,古老的龙舞在孩子们这里传承和延续,“龙舞”这一枝独秀,带动了二园满园春色。

三、丰富游戏文化,实践与改编相结合

(一)、挖掘民间体育游戏,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

《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指出:“玩是幼儿的天性”“要发现、保护和引导幼儿固有的天性”。“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可见,游戏是幼儿童年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孩子童年自由快乐的象征。因此,在开展幼儿民俗活动中,我园把民间体育游戏作为一项重要的民俗活动来开展。

在挖掘民间体育游戏时,师生、家长一起收集素材,民间采风,网上查询。把自己小时候玩过的游戏的名称、玩法、规则和所需材料一一详细记录下来,通过各种途径、各种形式汇集到一起,《跳房子》、《踩高跷》、《编花篮》、《滚铁环》、《跳橡皮筋》……等一系列民间游戏,展现在大家面前。我们把搜集整理的各种民间体育游戏,根据各年龄班的特点,对难易不同的民间游戏进行分类,通过实践,总结了各年龄班幼儿喜欢的户外体育游戏:

(二)、在游戏实践中我园对已有游戏素材进行改编、创编。

为使游戏的改编与创新更能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适合幼儿的发展需要,收集到每一则民间游戏,我们对内容、情节、规则及所相配的儿歌、童谣等都要进行分析,对每个游戏的改编与创新都反复揣摩、实践,进行游戏的可行性研究,赋予新的内容、含义,使之与时代精神、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相适应。这些改编分为以下几种:

1.对一些游戏中存在危险因素的材料进行了改进。如:发展幼儿投掷、投准能力的“打瓦”游戏材料,以前就地取材的材料是瓦片和石头,但这些材料对幼儿来说都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性,再者,就目前城市幼儿来说,这些材料也非就地取材。因此,我们在进行这项游戏活动时,本着从实际出发、充分尊重幼儿自主选择和激发探究意识的角度,投掷物就为幼儿提供了装有沙、米粒、瓶盖等各种材料的沙包,目标物就提供了积木、木片、纸板及布制的动物玩具。孩子们对这些来源于他们生活中的材料充满着探究的兴趣,从而积极地投入到游戏中。

2.对一些脱离幼儿生活的、幼儿不易理解的游戏中的儿歌进行了改编。如:发展幼儿圆圈跑能力的“拾棉花柞”游戏。幼儿对“棉花柞”这个脱离他们生活的植物的概念不了解,对儿歌中的方言不了解,自然就削减了对游戏的兴趣。对于这种游戏中的儿歌,我们就选择了贴近幼儿生活的事物进行了儿歌的再创编,同样保证了原有游戏的教育价值。

3.对一个游戏创新多种玩法,从而保证幼儿对游戏兴趣的持久性以及适合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发展需求。如:发展幼儿直线跑的“小孩真贪玩”游戏,我们在发展直线跑的基础上还设计出了发展幼儿钻爬能力、跳跃障碍能力、合作协同跑能力等多种系列活动,受到了孩子们的喜爱。教师对一些民间体育游戏进行创编与改造,巧妙地运用,民间游戏的资源不但没有浪费,还让民间体育游戏更加适合幼儿,使民间体育游戏又增添新魅力。

在有意识为孩子创设的民间艺术文化氛围中,在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活动中,二园的孩子体验了成功,感受到民俗活动带来的喜悦,二园也在不断探索过程中积累了幼儿园的园本课程。先后创编了独具魅力的幼儿龙舞,形成了儿童化幼儿龙舞教育方法和内容,汇编了音乐节奏乐的优秀教案,并编写了幼儿园音乐节奏乐教学的园本课程。教师制作的民俗玩具《小金龙》在全国幼儿园自制教玩具评比中获奖。我园连续两年参加了全国音乐教育研讨会,老师执教的音乐教育活动《满童乐》、《梦龙》在大会上观摩和交流,活动案例和专家对活动的好评屡次刊登在学前教育和幼儿教育上,教师的论文、活动设计、案例也多次获国家级、省市区级奖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