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12 03:32:0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公寓科党员工作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安全工作落实到位是全国各大高校教育的一个理念,也是许多家长对于子女教育比较关心的事情。工作计划网安全工作计划频道为您分享《201x年全国高校安全教育工作计划》,欢迎大家前来参考和学习。
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上级业务部门和学院年度工作要点为依据,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心,以创建平安校园为重点,以深化安全教育、建全预防机制、严格隐患整改、筑牢“防火墙”工程、提升安保队伍素质为手段,以践行学院核心价值观为动力,努力实现“五个避免”工作目标,不断提高学生满意度水平,促进学院又好又快发展。
一、突出宣传教育,深度营造安全文化氛围
(一)创新教育形式,增强“知识守护生命”理念
1、新生安全常识教育。对新生进行安全法纪专题教育,普及法纪、校规基本知识,使全体同学在安全问题上明确责任义务,熟悉制度规定,掌握操作要领,实现“知识守护生命”。
2、重要节点安全教育。抓好全院重大节庆、大型活动、重要工作安全教育,使每一个重要节点部署任务提安全要求,实施过程有安全检查,工作总结含安全内容。真正做到“安全伴我行”。
3、安全问题警示教育。针对教职员工在安全工作的思想反映和突出问题,剖析通报典型事故和案例,及时开展警示教育,做到警钟长鸣。
4、重点学生强制教育。对行为失范,教育无效、引发突发事件风险较高的重点学生,邀请学校法制辅导员(警察),或将学生唤至派出所,对其进行强制教育,落实预防在先。
(二)开展争先创优,培育师生安全情结
大力宣传学院年度安全先进集体和个人,不断激发师生员工安全责任意识,积极开展安全比学赶帮活动,努力打造群抓群防的工作基础。
(三)完善制度标识,提升安全文化氛围
校园重要部位、重点区域要完善安全制度标志,消防设施、设备标注维护日期和使用说明,大幅增设禁烟标识,全面展示平安和谐大学文化。
二、建全两个机制,全面优化治安预防体系
(一)加强沟通,营造齐抓共管治安预防机制。
1、发挥保卫主体作用:一是实行保卫部门相对独立处置突发事件的工作模式;二是保卫处制定全院控制目标,各校区保卫科分解完成指标;三是将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纳入学生对保卫工作满意度评价系列。
2、营造通力协作局面:一是各教学单位、学生处及全体辅导员认真落实学生管理制度规定,将学生行为表现与素质拓展学分、与评定奖助勤贷挂钩;二是各保障部门、宿管等服务人员各伺其职,重点是通过责任追究,严格门卫管理制度,落实学生内控,降底校园夜间治安管理的压力。
3、完善治安预防措施:一是调整工作方向。辅导员、保卫人员力量下沉,片区责任制管理,一道抓教育、抓骨干、打基础;二是关注重点学生。对性格暴虐、有打架行为的,有酗酒、吸烟等突出不良习性的,拉帮结派、影响校园公共秩序的,经常晚归、不履行登记手续或填写虚假信息的个别学生,在重点教育的同时,掌握其活动规律,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控制;三是准确及时干预。对重点学生可能导致的突发事件进行有效干预,防止行为升级和后果的恶化。
(二)加强外部联系,警校共建和谐周边环境。
1、强化周边治安防范措施。邀请公安、社区介绍社会及校园周边治安形势,严防不法分子渗入和破坏。对师生校内外重大突发事件,及时求助公安机关支持,妥善加以处理。
2、建立学生骨干信息组织。在党员、学生干部、纪检队员及事故易发场所工作人员中建立信息员,全方位、多渠道掌握动态,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信息网络,实现校园安全情况的动态控制。
3、完善突发事件处置程序。将突发事件的当事人、为首者带离现场,防止围观起哄;一般情况下,主要以沟通交流的方式缓解矛盾,控制事态,防止扩大或转移;在危及的情况下,果断采取人身控制措施,切实保护好师学安全。
三、狠抓三项整改,及时消除重大隐患
1、加大消防隐患整改力度。以构筑 “防火墙”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师生员工消防“四个能力”建设,全面夯实校园消防工作基础。严格执行学院每月、校区每周、保卫后勤与教学单位每天安全隐患检查、抽查、巡查制度。对违规用电现象及时通报、限期整改,对公共场所吸烟进行教育和登记,并根据情节,按照消防法规和学院相关制度作出处理。
2、强化盗窃案件防范措施。各部门、各教学单位的公共财产实行主要领导负责制,凡未落实防范措施被盗者,责任自负。辅导员要教育并督促学生落实个人贵重物品的防护,动员学生使用指纹保险柜,个人原因造成被盗,责任自负。外部因素发生被盗,追究公寓和校区门卫值班人员责任。
3、严肃查处学生突发事件。严格执行大学生行为规范和“学生手册”规定,对个别酗酒打架,从事黄、毒、赌行为的学生,随发现随处理,决不姑息迁就。凡属行政责任性学生突发事件,各教学单位都要彻底查清原因,提出改进管理教育的措施和办法,保卫部门将通报情况,各单位从中汲取经验教训,以防止类似问题的重复出现。
四、抓好四支队伍,努力实现“五个避免”
1、提升保卫干部素质。一是通过政治理论学习和深入地沟通交流,提高全体干部对保卫工作的认可,增强个人职业光荣感、责任感,以校为家,学生为本,恪尽职守,团结奋进,塑健康人格,展高雅品味,坚守保卫岗位,书写辉煌人生。二是结合工作和个人实际,开展业务训练,重点提升日常文字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办公自动化操作能力。三是开展工作研究,更新理念,创新方法,提高工作时效。
2、推进保安队伍改革。一是改革的目标。力争在两年时间内,在不增加学校整体负担的前提下,通过人员调整和机制创新,使队员收入达到保安行业中上水平,达到稳定队伍、减员增效目的。二是改革的重点。通过量化考核,严格纪律,优胜劣汰,逐步解决队伍老龄化、属地化、兼职化、业务边缘化现状,优化队伍的组织基础。三是抓好培训。组织学习《劳动法》、《保安管理服务条例》、《xx天一学院保安管理规定》等法规制度,增强职责意识,强化纪律观念,端正职业作风,严整警容风纪,提高学生满意度水平,提升学院“窗口”单位形象。
[关键词] 高校辅导员 专业素质 选拔与培养 组织发展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织保证和长效机制。扩招以来,高校学生数量每年大幅增加,大众化教育发展,高校更需要一支素质高、业务强的学生工作队伍来支撑。目前高校辅导员面临严峻的挑战,因此做好新形势下的工作,努力向队伍职业化、专业化迈进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一、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存在的问题
1.选拔与培养上。综合素质高,专业素质低,在职培训少
我国虽然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辅导员队伍建设,但在选拔辅导员时更多的是注重考察思想政治素质、责任心和组织管理能力,而没有重视其学科专业背景,结果造成辅导员队伍整体素质不低,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却普遍缺乏。
大多数高校重视辅导员的岗前培训,但是对任职后的培养却很缺乏。以具体实务工作指导、老辅导员的工作经验交流为主的专题化、系统化的培训普遍缺乏。培训也多以学校为主,内容和形式比较单一,而分层次、分类别、多渠道、多形式的培训体系没有形成,这不仅降低了培训的效果,在实际工作中也影响了辅导员在学生中的职业形象。
2.工作学习上。日常事务重,学术水平低,业务发展少
在实际工作中,一线的辅导员不仅肩负着学生教育、日常管理、助学服务、心理辅导、就业指导、党员发展、班团建设、干部培养、课外活动指导等多项职责,而且还承担相关多个部门分配的工作任务。这种全能性的职责分配,使其陷入大量事务性的工作中。多数辅导员对学生发展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规律缺乏深入研究,处在经验管理状态,而论文写作也多停留在工作总结上,缺乏实证研究和定量分析,理论性不强,学术水平较低。有观念认为辅导员年轻有利于和学生沟通,年龄大了容易产生“代沟”,因而常常把辅导员作为“临时职业”。辅导员队伍流动快,人员年轻,缺乏稳定性,成为各个高校的共同特征。由于不少辅导员对工作的职业认同度低,缺乏职业理想,从自身的前途出发,仅把辅导员岗位作为职务晋升和升学、转行的跳板,学习深造也多与原来所学专业相关,造成所学非所用的尴尬局面。
3.组织发展上。专业组织、团体、学术期刊等相当缺乏
专业组织在保护和造就专业人员、保障客户和公众利益,以及孕育和维持一个专业特定的知识和服务的意识形态等方面扮演关键的角色。近年来,虽然也成立了全国或区域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学生工作研究会,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大学生就业指导研究会等专业团体,但是由于其成员多,是由学生工作的负责人参加,对广大一线辅导员专业化成长的指导作用微乎其微。以辅导员为主要参加和服务对象的全国或区域性的专业团体还没有出现,专业化的学术期刊也很缺乏。
二、高校辅导员工作专业化的实践
1.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和培养专业素质
高校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第一线。高校辅导员是思想教育的实施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导者,既是学生的管理者也是关心爱护学生的服务者,更是学生做人处事的表率者。政治辅导员的主要作用是政治上的导向作用、学习上的督促作用、工作上的示范作用、生活上的帮助作用、交往中的协调作用等等。
高校辅导员必须具备专业素质和履行职责所需的职业素质。必须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思想素质,具有宽厚的科学文化基础和广博的知识架构,具有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和崇高的敬业精神,拥有高尚的人格魅力和良好的师德师风形象,而且工作作风、业务水平、工作能力等方面综合素质高,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自觉朝着加强自身修养、锤炼品格性情、培育道德情操的方面努力。
2.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有利于专业化
目前,辅导员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主要依靠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学校措施的保障。辅导员的在职培养应是专业化建设的重点,要依托有关机构加强学生工作有关专业学科知识的培训。《2006-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计划》,逐步建立分层次、分类别、多渠道、多形式、重实效的培训格局。同时,还要积极借鉴国内外优秀的教育研究成果,不断丰富和创新辅导员教育培训的内容与模式,形成日常培训和专题培训相结合、中长期学习与短期培训相结合等多种形式的培训体系。高校辅导员由于职责的要求,需要解决学生思想成长中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必须具备就业指导工作的知识结构和一定的就业指导技能,必须掌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一般的心理学知识和心理咨询技能。
3.注重教学和科学研究有利于专业化
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往往被大量而具体的事务性工作所累,多数人不重视科学研究,认为科学研究是专职教师的事情,辅导员工作没有什么可研究的,缺乏科研意识,因此对很多问题缺乏深入研究。
课程教学和科学研究是促进辅导员工作专业化发展的主要渠道和重要措施。学校应采取措施鼓励辅导员开设与大学生发展辅导的相关课程,不断提高其教育教学能力。同时强化辅导员科研意识,加强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教育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也会应增设学生工作的科研课题,鼓励和支持一线辅导员结合学生工作的实践开展科学研究,不断提升辅导员队伍的学术水平。
4.工作程序化有利于专业化
高校辅导员工作存在一个“干什么、何时干、如何干”的问题,工作程序化成为了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需要。辅导员作为战斗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第一线的一支重要力量,其工作首要的任务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包括:组织学生上好政治理论课、支持学生建立理论学习小组、建立红色网站、适时聘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经常深入学生基层,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等;还有日常管理的任务包括:大学生的作息制度、请销假、教室寝室卫生、上课考勤、学生档案材料、学期学年小结、评优评先、奖贷勤补免、安全保卫、奖惩等。
辅导员工作具有周期性。从学生入学到毕业是一个大周期,每个学期是一个小周期,在这些周期中,有些工作是一次性,比如入学教育,有些是阶段性的,比如奖学金、贷款工作,有些是持续性的,比如学生公寓管理等;每项具体工作都有一个程序问题,比如贫困生工作,具体程序应包括:调查、摸清、分类,建档、选择方式救助以及适当的心理教育工作;不同的工作有不同的工作程序。
辅导员工作程序化,有利于明确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和任务,有利于辅导员对工作客观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推动辅导员专业化。
参考文献:
[1]李永山.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问题及其思考.思想教育研究,2008,(1):44-45.
[2]贾少鑫.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和素质培养.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3):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