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19 21:58:2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中政治课堂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新课改实施以来,高中政治的教学有了比较大的改观和提高,但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以及政治学科自身的特点,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依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亟待解决,解决不好将直接影响政治课的学习效果,也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成才,因此,如何提高高中政治课的课堂教学有效性是需要我们政治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高中政治课堂存在的问题
(一)陈旧的教学观念受高考制度和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政治在高中学科设置中的位置比较尴尬,在很多学校、很多教师乃至很多学生心目中,政治只是一门副科,比起语数外这些“主科”来,教师和学生的重视程度相对较低,学习的热情和动力不足。很多教师思想陈旧,把自己作为课堂的主体,教学方法简单,教多少,学生学多少。在制定教案和备课时,只站在自己的角度,很少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去设计教学,把课堂当成了自己表演的舞台,把教学单纯地当成任务来完成,只重视成绩和分数,却从没认真思考过政治教学的真正涵义。久而久之,政治课失去了它原本的学习意义。
(二)简单的教学方法想要上好一堂课除了科学的教学观念,还需要师生的完美配合,才能共同完成,所以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尤为重要。教学方法直接影响课堂效率,也是一堂课成败最重要的因素。由于受应试教育及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很多政治教师墨守成规,按部就班地把知识“灌输”给学生,教学设计不够优化,授课方式不够新颖,不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沉闷的课堂氛围,时间久了,教师和学生都会逐渐产生倦怠心理,课堂成了一潭死水,何谈去提高教学效率呢?
(三)教师个人素质不够硬在学校里,因为高中的课程安排比较紧张,一些政治教师只是机械地完成教学任务,备课也仅仅是围绕教学大纲,不能够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不能够与时俱进,不愿意交流教学心得,也不愿意参加各种技能培训。导致教师自己掌握的知识比较陈旧,更何谈如何教给学生最前沿的知识?所以很多学生思考的问题并不能从教师那里找到及时合理的解答,失去了对教师的信任感。此外,有些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不高,师德水平低下,对职业道德规范认识不足,被动接受,过于计较个人得失,对教学工作敷衍了事,这些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造成负面影响。
(四)教学资源的落后教学资源是形成教学及实施教学活动的各种要素的总称,主要包括各种硬件和软件。受传统教学活动的影响,一些新的教学资源不能被充分地利用开发。很多教师依旧把教材当做唯一的教学资源。很多学校的教学资源闲置,如网络、电子阅览室、图书馆不能得到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也不能够广泛推广,成为应付检查的摆设,得不到有效的利用。如何合理地地开发使用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资源开发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高中政治教学需要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提高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路
(一)树立科学的教学观念教师的教学观念会直接影响他的教育态度和教育策略,进而影响其教学育行为,最终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教学观念的转变是提高高中政治课堂的有效性的前提。“以学生为本”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因此,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应该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改变以往师生关系“命令”与“服从”的关系,教师要作为学生获取知识、成长成才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热爱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要不断创新思维方式,创新授课形式,让课程变得生动精彩,课堂氛围轻松活跃,调动学生参与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课程教学与学习的有机统一,互相促进。此外,应当引起我们注意的是,政治课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课程。在授课过程中,除了把课本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更要注意引导学生怎样做人,如何做人,在理想信念和价值取向方面应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政治课的德育功能,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实现政治课教学的真正意义。
(二)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教学行为的实施需要借助一定的教学设计来完成,所以合理的教学设计是实现政治课堂有效性的一个非常重要条件,只有科学有效、先进开放、新颖独特的教学设计才能够真正提高教学效率。所以对于政治教师来说,做好教学设计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作为教师,在上课之前,我们要充分考虑好采用什么样的教学设计去完成教学。备课充分,一堂课也就成功了一半。制定教学设计首先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符合时代的需要。在教材的利用上要合理的利用,但也不能拘泥于教材,要整体了解书本的结构,把握教材特点,掌握教学要求,归纳难点重点。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由于政治课本身的特点枯燥乏味,理论性东西太多,如何把枯燥的政治理论用生动鲜活的方式教授给学生值得思考。这就要在授课过程中多措并举,发展创新,除了讲授法,还要多开发利用案例讨论、小品演示、社会调查等新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从心底喜欢上高中政治课。在教学资源的使用方面,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加强现代化信息设备在教学中的运用。在教学内容方面,多关注社会热点,结合国情、社情来进行教学,让学生真正感到学有所用。
(三)教师素质要不断地自我提升优秀的政治教师应该具有高尚的人格和广博的知识储备。这就要求政治教师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身要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对学生的精神状态、情操和行为带来积极正面的影响。教师要不断地加强学习,拓宽视野,关注热点时事,不断提高用政治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促进知识的不断更新,不断学习不同学科不同种类的知识,促进自己的综合素质的提升。政治教师要具备政治学科的本体性知识,这是教师教学的支柱,是知识结构的主体,是顺利进教学的前提。同时还要掌握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条件性知识”,用来支撑本体性知识。另外,政治教师要公平公正地对每一个学生,不能够厚此薄彼,要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师生共同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提高课堂学习的有效性。
作者:孙立品 单位:河北省宁晋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研究性;教学
高中政治课是一门理论性与实用性兼具的学科,主要目的是为了提升国家未来建设者的思想品德素质。但因其学科知识具备严密、严谨的特征,使得许多高中政治课教师误认为该门学科的教学是无创新可言的,只能照本宣科地进行知识灌输,这使当前高中政治课的实际教学效果与教学期望的目标相差甚远,改变高中政治课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势在必行。
一、高中政治课研究性教学的内涵与意义
高中政治课研究性教学的内涵是:高中政治课教师创设一种具有研究特征的课堂情境,每节课或者每几节课设定一个专题作为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或者合作学习,以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
高中政治课实施研究性教学,是以问题为中心,创设相应的学习情境,鼓励学生在情境中大胆发现、小心求证、积极发言,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挖掘其潜在的创造思维能力,并且可以把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学习过程中知识转化为体验的兴奋感,进而更积极地进行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提升了他们的基本素质。
二、高中政治课研究性教学的步骤以及具体实施过程
目前,高中课堂的研究性教学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其所采用的研究性教学程序一般分为四个步骤:理论学习,创设问题,课题研究,评价总结。每一个步骤都是由若干个具体环节构成的。
1.理论学习
高中政治课理论的学习主要是针对教材的学习。教师是课堂的设计者,在学生理论学习阶段应十分注意发挥方法的指导作用,主要引导学生熟悉教材,然后对教学的理论知识进行自主探索。例如,在学习高一“经济生活”内容中《投资的选择》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抽取其中一节让学生进行自主研究性学习,首先导入课程,然后让学生阅读课文材料,并让其找到其中的难点、疑点以及关键点,建议同学间相互交流信息,培养他们合作学习的能力;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对课文进行总结,梳理知识的联系点,教师尽量少解说,让学生多思考,令其通过思考提升内在理论水平。
2.创设问题
在高中政治课的研究性教学过程中,主要依靠两个途径来创设问题:一是学生在通读课文内容时产生的一些疑问,二是由教师根据教学情境与目标提炼出来的问题。具体的问题创设过程由两个方式主导:第一,设置悬疑点,用疑点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例如,在《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一课中,可以利用“2008年中央银行下调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这是2003年9月以来存款准备金率的首次下调,也是2004年10月29日以来的首次降息”为背景,提出“央行下调双率对社会经济生活产生什么影响?”以及“银行利息下调以后我们该怎样投资理财?”等问题。第二,利用多媒体技术引入现实的情景,以此激发学生产生疑问。例如,利用“中国被批准加入世贸组织”等多媒体音像资料,制成课件或者网页让学生浏览,引导学生根据情境提出自己的疑问,并运用相关观点进行分析。
3.课题研究
这是组成研究性学习的实际操作阶段。第一步,组建专题小组,可以根据兴趣爱好选择,每个小组的人数不超过6人为宜,一般是每组推选一个小组长,以起到组织和领导作用,并由小组自主制定或者由教师指导制定一个专题学习研究方案,分配好小组成员的任务;第二步,设定一个研究的最终目标或者任务目标,增加学生动力;第三步,学生分工协作,收集资料和信息,并进行处理,正式进入研究性学习阶段;最后,将资料汇总,以教师规定的形式,如小论文或者调查报告的形式体现研究成果。
4.评价总结
评价总结是研究性教学的收尾环节,能起到激励作用。通过评价总结能够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优化,并且指出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方法。通常可以使用一到两节课的时间来进行成果展示,评价阶段的内容主要包括成果展示、综合评价、课后延伸,这是学生对自己探索成果进行分享的一个过程,能够激发其进行进一步研究。
三、如何加强高中政治课研究性教学
首先,要不断促进政治课教师素质的提升。教师要加强自身的创造性教学与实践学习,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在教导学生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模范作用。其次,增强政治课内容的时代性,并加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育,引导学生重视实践,培育其创新思维,这是进行研究性教学的主要目标。
总之,作为高中政治课的教师,要根据高中政治课的特点,改变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正确认识高中政治课研究性教学的内涵和意义,通过理论学习、创设问题、课题研究、评价总结四个步骤,不断加强高中政治课研究性教学。
参考文献:
[1]谢燕贞.高中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J].时代人物,2008,(03)
[2]肖强.对思想政治课研究性教学的认识与实践[J].华章,2009,(10)
[3]张建军.高中政治课研究性学习的尝试与思考[J].新课程(教师版),2007,(01)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 互动模式 构建
一、高中政治课教学“互动模式”构建的背景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理念的核心,它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做到: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现代教学理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那些只有教学的形式表现而无实质往和互动的“教学”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互动,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它不仅在理论上超越历史上的“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以及现实中的“学生特殊客体论”和“主导主体论”,而且在实践上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那么,如何使高中政治课堂成为师生间交往、对话、沟通和探究的互动舞台,使师生都成为课堂教学的真实的参与者,从而由师生共同完成课堂教学的目标和任务呢?
二、高中政治课教学“互动模式”构建的实践过程
(一)问题――互动的起点。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要求学生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要求学生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创新思维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因此,要引导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并自主地解决问题。
为此,在“政治权利和义务”一课教学中,学生讨论自由观念时,我借助课件,将各种自由观予以展示,从孔子的“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庄子的逍遥游,到洛克、孟德斯鸠、黑格尔的西方自由观等,然后提出若干问题:“自由意味着随心所欲吗?”“渺小的个人真能享受到自由吗?”“中国历史上提倡的是个人自由还是政治自由?”等等,这些问题的产生和讨论,有助于学生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在讨论中,因为没有统一的答案,学生们的思维处于发散状态,非常活跃。他们通过自身的经验、想象和力所能及的论证,自主分析情景所反映的政治现象,揭示政治现象背后的实质。这样,由于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身努力,学生们学习的自主性、创新性得到了充分的培养和发挥。
(二)体验――互动的升华。所谓体验,就是强调活动的开展旨在学生的亲身体验,以获得直接的认知感悟和情意锻炼。从教育心理学上讲,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个性较强,逆反心理较重。如果一味正统地讲授,他们易会认为老师在讲“套话”、大道理,这在思想上不利于对一些基本理论的接受、理解和掌握。因而我尝试师生角色易位,让学生自己当老师,接受备课、上课的任务。我试着选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等课题,当学生正式登台授课时,我也并不全是袖手旁观,而要注意正确引导其他同学的配合和课堂气氛。在学生授完课后,我又要做恰当评价,多加以鼓励和肯定。通过这样的尝试,就会发觉整个课堂教学弥漫着的是求知解疑的浓浓气息,政治课堂教学常鲜常活。
(三) 探究――互动的跳跃。探究,就是将教材的重点、难点和时政热点转换为问题形式,创设真实情境,通过课前预习、课堂分组讨论或同桌交流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在探究中发现,在活动中提高。作为高中政治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思想脉博,上好“热点课”,讲清热点的内涵、形成、发展及知识联系,并把教材中适宜进行探究式学习的内容归纳出来,然后通过情境模拟、现实模拟等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通过师生一起搜集、编写、分析案例,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独特方案和最佳方案。
(四)小组合作――互动的保障。小组合作是指以异质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合作学习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在“思考――同伴――交流”的替换形式里,学生们首先独立思考,之后与一个伙伴交流,接着加入另一个双人组去作为四人一组交流、互动。在被称为“把头加在一块”的方法里,学生被分成三四人一组,在各自小组里给予分配的问题。开始时,教师提出一个问题,接着,学生独立思考,和他们的小组讨论。之后,老师说出一个问题,所有分配到那个问题的学生站起来,教师要求其中一个学生提供一个答案,其他同学应邀比较他们答案,并且讨论不同之处。这一形式对复习课或在一堂新课里继续下一步活动前检查理解度尤其有用。
(五)活动――互动的延伸。美国教育家彼得.克莱恩说:“学习的三大要素是接触、综合分析、实际参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培养和发展创造性思维的先决条件。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经常组织学生进行实践,如“模拟听证会”、“股市追踪”、“社会调查”等,特别是社会调查。我经常组织学生参观企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另外我发动学生撰写政治小论文并评出等次,予以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并把优秀的政治小论文推荐到报刊杂志和各项竞赛,已有多人在省、市等重大竞赛中获奖。学生在尝试了成功的喜悦后纷纷参与,深受鼓舞,这为学生的主体意识的发挥提供了更多的空间,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性的思维方法、科学的态度和创新的精神。
多年的实践证明,高中政治课教学“互动模式”的实施有利于高中政治教师转变思想、树立以生为本的观念;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也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教师是新课程改革下课堂的教学模式设计者、指导者,在课堂教学这个有限的时空里,教师只有不断创新、上下求索,才能使学生焕发出无限的创新活力。正如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所说的:“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不断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
参考文献:
[1]朱明光 《思想政治学科教育学》 首都师大出版社 2002
【关键词】CAI;高中政治教学;融合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在新课改理念的推动下,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新的教学元素――多媒体的注入,改变了“一块黑板,一本教材,一支粉笔”的传统教育模式,适应了时代的发展要求,实现了教育手段的现代化,极大增强了高中政治课堂的吸引力和感召力。然而,多媒体课件在融入高中政治教学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应辩证的评价多媒体课件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多媒体课件是指以计算机系统为支撑环境,将文字、声音、图像、图形、视频、动画等元素组合于一体,使多种媒体信息建立逻辑连接,集成一个交互系统的计算机教学软件”[1]。 高中政治课堂借助于多媒体课件开展教学是时展的要求,符合新课改的理念和要求。
1 多媒体课件融入高中政治课堂的优化效能
凭借多样化的展示方式、形象生动的内容呈现、信息承载量大等优点,当代高中政治课堂可以轻松的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更直观、具体的展示教学重难点,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培养能力,升华思想境界,从而使整个教学效果得到提升。
1.1 教学内容形象直观,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中生求知欲旺盛,会受到外界每一事物的吸引。面对这样一个多元文化的信息时代,心智仍不成熟的高中生还缺乏对客观事物较为深入的了解和把握,缺乏自身较为完善的道德、价值观念,缺乏较为准确的判断、甄别能力。容易受到表象的诱惑,进而影响自身对生活、对学习、对老师的看法。众所周知,高中政治教学内容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领域,知识宽泛而抽象,再加上传统的教学辅助手段落后,技术缺乏,教师很容易以单纯的理论灌输代替学生的能动学习,种种因素导致社会阅历尚浅的高中生讨厌政治课堂,也给人造成了政治课“假、大、空”的印象。而融入多媒体课件教学手段的高中政治课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化枯燥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简单,具有更强大的表现力,更能吸引教育对象的注意力,调动其学习领悟高中政治理论的主动性,更好的切合了高中生的生理特点。
1.2 内容展示丰富多彩,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 以前那种传统的边讲解边板书的模式费时费力,面临着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的冲突,往往达不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更加不适应当今时代以及新课改的要求。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获取信息不再单纯的来自于教师,这也挑战着教师的教学水平与权威,于是多媒体课件展示教学内容呼之欲出,多媒体技术打破了时空的界限,能够在短时间内展示大量的教材内容和课外拓展知识,不仅有助于教学重难点的突破,而且通俗易懂,印象深刻。在多媒体的辅助下,教师可以跨越古今,引经据典广泛搜集信息,无形中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1.3 观点引入潜移默化,便于增强学生对政治理论的认同度.今天,我们处在一个商业化、泛娱乐化的社会环境中,高中生每天接触着方方面面的消息,甚至有些人出现了信仰危机。作为高中政治教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要注意的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防止信仰危机甚至和平演变,防止腐败思潮对政治理论的“稀释”。对于这个问题,列宁的话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他曾说“庸俗化和哗众取宠绝非通俗化,通俗作家应该引导读者去深入的思考、深入的研究,他们从最简单的、众所周知的材料出发,用简单的推论或恰当的例子来说明从这些材料得出的主要结论,启发肯动脑筋的读者不断的去思考更深一层的问题。”[2]多媒体教学输入输出手段的多样化导致教师角色的转变,当代政治教师的任务就是创设合适的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从小材料中领悟出大道理,激发学生内心情感,成为一个真正的“四有”新人。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情感―这是道德信念、原则性和精神力量的核心和血肉,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东西,只能培养出伪君子。”[3]因此,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要善于调动学生的情感,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达到以情动人的积极效应。
2 多媒体课件融入高中政治课堂的路径创新
针对多媒体课件与高中政治课教学的融合所产生的双重效应,我们应该慎重对待,因势利导,发挥二者融合的最佳效益,提升政治课教学效果。
2.1 整合传统与现代教育手段,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实践证明,多媒体课件并不是唯一、全能的教学手段,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式因材施教,在比较中分析、在分析中鉴别、在鉴别中选择,促进政治教学的时效性和针对性。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应当遵循以下原则:(1)“三贴近”原则。既要遵循思想政治课教育规律,又要注重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选取学生身边常见的案例素材,循序渐进,寓教于乐。(2)重点突出原则。多媒体课件制作是一个材料筛选、逻辑加工的过程,课件展示不是教材内容的原貌呈现,因此,教师要恰当的处理重难点内容的突破,我们要广泛搜集、认真筛选材料;对于简单知识,只需点到即止。倘若眉毛胡子一把抓,容易分散学生注意力,颠倒主次,达不到预期教学效果。在课堂讲解呈现教学内容时,要注意多媒体展示和传统教育方法的交互使用,教师应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多用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以及讲解式教学等多种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脑、耳、心等各种感官,促进政治理论的理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从听觉获得的信息能够一次性识记得只占15%,从视觉获得的信息能够识记的占25%,而两者同时运用就能识记信息量的65%。
2.2 加强教师队伍多媒体操作培训,提升教师素养.多媒体教学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治教师自身的素养,一方面,高中多媒体教学开展时间不长,教师缺乏经验积累和信息意识;另一方面,缺乏对教师队伍的常态化培训和激励机制,特别是缺乏多媒体教学的政治专家的专业指导,大部分教师都是自己摸索,教师素质提升水平有限。因此,高中学校应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的原则,鼓励教师走出去深造和请专家来校交流指导,想方设法提升教师的多媒体教学水平。
2.3 注重师德修养,塑造教师人格魅力.高中政治教学除了传授专业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道德教育不同于一般的教育活动,它是通过教育者对教育对象的品德塑造活动。这种品德塑造活动,以教育形式为手段,同时更以人格感染为手段,且教育形式的效力在相当程度上受制于教育者的人格形象对其所宣讲的教育内容的印证、实践程度[4]。任何教育内容、规章制度、任何教育辅助工具,不论如何完美,都不可能在教育工作中代替人格的作用,为人师表正是如此。与物化的多媒体课件相比,教师的人格魅力以其真实的特点,发挥着持久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而教师的人格魅力并非一朝一夕形成的,优秀的教师人格需要具备以下几点:渊博的知识、优秀的品德、身体力行的道德典范、爱护学生的真心以及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园丁精神。
参考文献
[1] 张涛:《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媒体课件制作使用的几点体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2009.1.
[2] 《列宁全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86版,第322页
[3] 单冠初、苏令银:《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大众化研究》,中国时代出版社,2009.171.
[4] 玄武、骆郁廷:《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比较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5] 刘小平. 《浅谈高中政治新课改的措施》. http://
一、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存在的障碍
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障碍主要存在教师与学生两个方面。
(一)教师方面的障碍
一是教师教学观念落后。部分教师教学思想偏向认同老教材、老经验以及老教学模式,不能接受新的教育理念。这些教师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以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为主,填鸭式地给学生重复书本理论,墨守成规式地讲解书中的概念、题型,生怕遗漏知识点,重心放在学生的考试成绩。二是教学手段和方法落后。部分教师课堂教学停留在讲授课、批改讲解作业层面,未能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热情。学生缺乏课前自主预习、主动巩固收敛知识,不能采用灵活有效的学习步骤、方法策略完成教学任务。三是教学行为的偏见。部分教师根据自身教学喜好、方式影响学生,偏好和自己喜欢的学生“打交道”,而忽略另外一部分学生。导致一些学生学习情绪不高,最终对学习渐渐失去兴趣。这种偏好性教学行为影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二)学生方面的障碍
一是学生对政治课不感兴趣。部分学生对学校开设的政治课不感兴趣,学生上课精神状态懒散,没有对政治学科知识表现出渴求感。很少有学生制定政治课学习计划,学生不能有效把握学习效率,并对学习情感与学习计划进行调整。二是学习动机不明确。部分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缺乏实质动力。学生往往对教师的提问、布置的作业、强调的重点充耳不闻,就连政治是什么也说不清楚,更不用说学习这门课的作用。三是学习方法不对。掌握好的学习方法有助于缩短学习时间上的耗损,提升学习的效率。很多学生没有掌握学习方法,只知道采用疯狂做题、死记硬背的方式面对学习任务。
二、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薄弱的成因
(一)教师方面因素
通常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两个方面的心理需求,一方面就是希望能够适应教师的授课习惯,按照教师教授的方法达到学好课程的目的,另一方面学生又希望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去独立完成好学习任务,摆脱书本教学的束缚,形成自主学习模式。从教师层面看,教师以自我为主的传统教学观念没有彻底改变,教师不能完全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从心里不认同学生能够进行自主学习,也不愿意把学习完全交给学生,觉得学生一旦拥有了自主学习能力就体现不出教师教学的价值。这导致教师不愿尝试新的教学方式,教学模式依旧停留在旧体系上,学生依旧被动接受教师生硬传递的课程信息,创新的自主学习理念难以普及。
(二)学习动机因素
目前高考模式主要采取 3+X的方式,政治学科的地位和影响力相比其他学科还比较低,加上高中思想政治课学科自身特点内容较为枯燥,教学始终围绕学校限定的框框,课程内容死板单调,实践教学环节少等因素,未能发挥出学生的主动学习作用。教学评价质量标准方式呆板、缺乏创新精神,导致学生对{中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动机不足。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动力是需要学校、教师、学生三者共同去实现和完善的,其中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最关键的,而这也是当前高中政治课教学所欠缺的。
三、提升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对策
(一)教师方面
1.更新教学观念
一是要鼓励学生,让每一位学生切实感受到自身受到关注,激发学生的自我认同感,并努力实现自我;二是要用表扬替代批评,作为老师要多表扬、少批评,要接纳学生犯错,并引导学生少犯错、不犯错,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三是动态在跟踪学生的成长。及时记录学生学习动态,与学生共同分析学习过程中得与失的原因,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
2.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一是活跃课堂气氛、开放课堂,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实现课堂教学的目标。二是及时地满足不同学习水平学生的求学需求,有的放矢开展教育。教师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应当适当地留下问题悬念,让学生在充分利用好课堂时间以后的课后时间能够拥有自主解决学习问题的时间与机会,对于学习主动性较弱的学生,教师应该因材施教,传授方法指导学生解决问题。三是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让学生不断感受到教师就是朋友,开导学生通过努力学习来改变当前的状况。
3.加强教学实践拓展
思想政治课单从书本上学习理论知识远远不够,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创造机会并多多鼓励学生通过一系列的社会活动领会课堂教学内容。鼓励学生写课程论文,分析、解决社会政治问题,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使学生有了解社会事业发展的意识同时拥有内心社会责任感。做好理论和社会,理论和学生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客观事实面前,运用书本上学到的知识,自己进行比较、分析与鉴别,从中体会、领悟树立正确世界观、科学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学生方面
1.培养自主学习意识
学生是政治课堂上的主角,教师应该想尽一切办法鼓励学生主动思考,为学生自主性的发展创设条件和机会,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内化、主动发展,使他们真正成为教育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使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从理论知识掌握到获取学习能力,同时获得学习的快乐。不断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让学生享乐在学习中。
2.激发自主学习兴趣
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用兴趣的心带领自己的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基本知识,要用图文并茂、声情并茂的说课方式让每一位学生萌生学习兴趣,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应善于利用各种手段,创造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指向当前的问题,启迪激发学生提出新问题,通过良好的问题情境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3.形成自主学习习惯
高中思想政治课不仅是学习知识的智力课、也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的道德课。学习习惯与学习效率也是相互促进的,习惯感越强烈,学习的效率也越{,学习动力也越明显,学习效果会更好。要发挥本学科的特点,要教会学生去形成习惯,让学生明确学习是什么、为什么要学习、如何去学习、与谁一起学习,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把自主学习与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习惯紧紧地联系起来。
4.掌握自主学习方法
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应当把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作为一项基本教学任务来把握,让学生在充足的时间、空间环境下逐步发现学习方法、应用好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学习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少走弯路、迅速成长。学生有了适用自身的学习方法就能够不断提高综合能力,适应学习过程当中的每一个环节,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总之,高中政治课教学中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需要教师能够保持高度的责任感与信心去努力完善教学体系,提升教学能力。同时,学生也要保持对学习的新鲜感、热度感,独立思考政治学科内容,让高中思想政治课学习过程变得轻松愉快。
参考文献:
[1]庞维国.论学生的自主学习[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2)
[2]曹春琴.对自主性学习及其意义的思考[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06(4)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作为一名高中政治教师,我在教学中常常感到困惑。教学中费尽心力地去组织教学,详细地去讲解,生怕有的知识没有教给学生,然而却得不到学生的积极反应,学习的效果也不理想。学生在座位上看似认真听讲,却沉默是金、表情木然,作业是一字不差地照搬照抄等等,让人无可奈何。
难道学生真的就对政治这门学科不感兴趣,没有学习的积极性吗?为什么学生对其他的学科感兴趣呢?这是我在深思的问题。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听取学生对教学的意见,我发现,学生怎么学,如何学,取决于教师的教,要让学生对政治学科感兴趣,教师的教学方式要能切合学生的认知点。对此,我在政治教学中做了以下尝试,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高中政治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的必要性
高中生还处在青少年阶段,身心还未完全成熟,具有善疑、形象思维能力较强、注意力不持久等特点。同时,在这一阶段,高中生虽能掌握一些基本的抽象概念,但是高中思想政治课具有一定的理论性,政治概念都较为抽象,在掌握复杂的政治抽象概念时,学生仍需要具体形象和案例讲解的支持,以便能正确理解和领会政治术语和相关概念。因此,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应将政治授课的理论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理论知识的兴趣,自觉地理解和掌握高中政治思想课程理论知识。
二、激发学生学习高中政治的方式、方法HT
1、好的课堂导入是一节课成功的前提
政治课既是一门文化课,又有德育的功能,而要完成这两个任务,必须把课本上的道理与德育的道理结合起来。但是,政治课又有一个特点,道理比较抽象,再加上学生对社会了解较少,因此,有一些知识对于他们来说比较难学。在教学中如何做到深入浅出,使学生能较好地学好知识,明白道理,达到通俗易懂的效果,课堂导入就尤为重要。课堂导入的方式有很多种。一是运用故事导入。例如在“纸币的产生和发展”的教学时,给学生讲了一个古代人们用金银买商品的故事,使学生对纸币产生兴趣。二是运用音乐导入。特别是下午上课的时候,学生状态普遍不好。放几首名曲,对学生状态的调整有很好的效果。三是运用热点导入。世界变化很大很快,每天都在发生着这样那样的事情。有时就可以运用新近发生的事情来导入新课,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运用热点导入,感染力强,会收到先声夺人的效果。
2、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营造和谐、活泼的课堂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受教育者,需要从教师那里受到教益,得到关心,帮助和呵护。但是,学生是有着自觉能动性的个体,他们有理想、有感情,对于给予自己的教育时时都会产生接受或拒绝、积极与消极、去做或不去做的反应,由此就产生了不同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必须真正地把学生当成接受教育的能动主体,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利用多媒体,引发兴趣
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有了很大的改变,增加了许多新鲜的、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与内容。教师应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有些课可以为学生播放精心搜集到的几段录像,包括新闻、时事、焦点等场面,并且配以声音、图像,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了本单元话题的含义,消除了学生的心理障碍,提高了他们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当堂记住了所学内容,教学效果极佳。
4、教师要有亲和力,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有些政治课教师认为,政治课因其学科自身具有“特殊性”,要求教师应该以严肃庄重的表情出现在课堂上,在这种潜意识的支配下,他们在学生面前变得行为举止古板、不苟言笑,让学生看到的总是一副严肃冷峻的面孔,课下也很少与学生接触。这种让学生望而生畏的做法,把师生间的距离拉大了,给师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设置了障碍。这样,让学生在心理上不愿接纳政治教师,“厌乌及屋”,由对任课教师不感兴趣进而转移到对政治课不感兴趣,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所以,要想调动学生学习政治课的积极性,政治课教师首先要“放下架子”,深入到学生中去,以和蔼可亲的态度贴近学生,亲近学生,缩短师生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到老师既可敬又可亲。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积极变被动为主动地学习政治课。
5、语言要有感染力,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政治课的教学语言有说理性强的特点,但说理性的语言并不排斥语言的生动形象。相反,为了把道理讲得透彻并通俗易懂,要求教师必须运用感染力强的语言。比如,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可以把深奥难懂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运用幽默诙谐的语言,可以打破课堂的沉闷气氛,让学生感到政治课堂是令人愉快、充满趣味性的。
6、开展课堂讨论,激发学生兴趣
课堂讨论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某一问题或某一重点展开讨论。这种讨论既可以是教师设计好的,又可以是学生提出的,还可以是课堂上生成的。教师在设计讨论题目时,应尽量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感到熟悉和亲切,使学生有话可说,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应鼓励学生多提出讨论的题目,让他们根据自己困惑的地方展开讨论,这样能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也让学生体验到了解决问题的成功感,使学生更加积极地投身到知识的学习中来。例如,在讲“纸币和通货膨胀”时,我让学生讨论“物价越低越好,对不对”这个问题。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分成正反两方,然后各自找理由和对方争论,课堂气氛异常激烈。通过让学生讨论生活中的问题,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得学生更加深入地思考生活中的现象和全面地看待问题。
7、设计多样作业,激发学生兴趣
新的课程理念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会知识,还要会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教师必须改变以前让学生记、背、题的作业方式,使作业形式多样化,真正实现学生会用知识。教师可以让学生写调查报告,如调查某一样蔬菜两个月之内的价格变化情况,并分析变化原因,总结反映出的问题;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事件写小论文,探讨里面所包含的政治内容。如在世界气候大会上,各国对节能减排目标和任务有不同反应的原因是什么。
总之,作为一名高中政治教师,只要我们肯下苦功,在备课的同时,注意备学生、备方法,选择灵活多样、切合实际的方法,启迪真理的钥匙一定会掌握在我们手中,就一定能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达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效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大学思想政治课程与高中生所接受的政治课程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沟通机制等诸多方面相互关联。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普及,考试制度的变革等使得高中的政治教学内容也有一定程度的变化,因此大学的思政课也应在研究高中政治教学变革的基础上进行相应改革,使大学思政理论课的教学与高中能够良好衔接,才能取得双赢效果。
一、问题的提出
高中教育和大学教育培养的对象是处于不同成长阶段的青少年,但政治课程教学往往仅局限于各自教学阶段“小圈子”,对加强双方教学衔接的认识不足。对学生而言,高中生出现一部分“高分低能”群体,相当多数的学生进入大学之后并不能完全适应大学课程的学习,表现出专业素养不高、自学本领差、灵活运用能力不高等问题;对于教师而言,不利于教师熟悉课程改革状态和学科发展动态,限制了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发展;而对于社会而言,正如陶行知曾指出“要用四通八达的教育来创造一个四通八达的社会”,中学与大学的教学效果不高则会进一步制约民族和社会的发展进步。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剖析
1、教学目标缺乏灵活性、层次性
高中政治新课程改革提出教学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以期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但在实际教学实践过程当中,教师容易过度关注知识目标的落实,片面训练学生的做题能力,而在大学思政课程教学中同样存在着教师偏重关注知识内容教学任务是否完成的问题,且大学多采用大班授课模式,一堂课学生数量甚至多达整个学院学生之数,因此教师很难根据学生实际灵活设定个性化目标和相对于高中的提升性目标。而处于高中和大学不同阶段的学生在学习习惯、认识水平、爱好特长等方面又不尽相同,因此在设定教学目标时也易忽视教学目标的灵活性和层次性。
2、教学内容重复率高
高中政治课程与大学思政课程专业课均属于理论体系,大学思政专业课程《政治经济学》与高中政治《经济生活》一脉相承;大学思政专业课程《政治学原理》与高中政治《政治生活》相承;大学思政专业课程《文化概论》与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相承;大学思政专业课程《哲学》与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相承,此外,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等专业课程以及高校政治理论公共课也与高中政治课程密切相关。而在大学的思政课程教学中,多数教师对中学政治老师已经教授过的内容仍反复咀嚼、重点不突出,致使众多大学生丧失对思政课程的学习兴趣,食之无味又不可弃之一旁,最终影响了教学效果。
3、教学方法缺乏创造性、评价体系不完善
近些年一些中学为追求高升学率,教师在课堂中常以考纲为依据多采用灌输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较封闭缺乏创造性,将课程内容一口一口嚼碎了喂给学生,而学生也习惯采取“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到了大学阶段,教师更强调专业语言的准确性,重视对概念的讨论、原理内容的严格论证,要求学生向专业素养上转化,而学生的思维方式暂不能与大学自由开放的教学方式相适应。
另一方面,由于高中与大学均主要以考试成绩为评价标准,致使双方的思政课程教育又共同存在着忽视实践课程教育方法,片面强调理论教学方式的问题,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
三、大学与高中思政课程教学有效衔接对策探析
1、教师在备课和教学均中应注重三维目标的落实与衔接
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的课程总目标中涵盖“知道、识记、理解”等知识性目标、“培养、运用”等能力性目标、“感悟、热爱、熏陶”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大学思政课程教学目标更是在高中课程三维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双方教师在备课中都要明确三维目标,教学中更应切实落实三维目标。
以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四课第一框题《传统文化的继承》为例,高中教学中除了要达到相应知识目标之外,教师还应注意能力目标如“提高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领悟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价值,激发学生热爱、继承传统文化的热情,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的落实[2],那么教师在具体教学中便可以通过播放带有民族传统文化气息的音频资料和图像资料,有条件的情况下可向学生展示如传统文学作品、书法绘画作品等,通过学生小组交流感悟,切实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而在大学阶段《文化概论》的教学中同样也应在课程知识目标达成的基础上,注重让学生感悟和思考,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在高中基础上落实和提升三维目标,如设计课堂辩论、组织学生到博物馆参观、尝试写作小论文等方式提升学习效果,与高中阶段教学目标达到有效衔接。
2、充分了解学生,注意教学内容上的衔接
大学思政课程教学是在中学基础教育的基础上迈向专业教育的重要一步,教学内容涉及面更广、难度也逐步加深,但二者又存在众多教学内容重复的地方,双方在具体教学中都可在教学内容中贯穿时事政策教育和德育。同时,在教学中都应考虑与对方教学内容上的衔接特别是大学阶段,高校教师应了解高中相关的教学内容,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水平,在具体教学中尽量避免不该重复的重复、应该深化的没有深化的问题和教学内容与学生认知能力脱轨的问题,争取构建一个有序的、层次分明的、服从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教育过程。
关键词:政治;教学;自学;能力
当今世界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说到底就是综合国力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是时代的必然要求,是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的现实需要。新课程改革更加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成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高中政治作为一门重要的课程,在素质教育中起着重要的地位。因此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不仅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决定的,也是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培养高中学生自学能力,主阵地在课堂,政治教师,责无旁贷。
一、让学生树立主体意识
现代教育理论很明确的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但是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很多学生适应了以往的教师讲,自己听的被动学习模式。很多时候没有自己的学习计划,只是被动的跟着老师走。因此,在政治课教学中我们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的主体是他自己。这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主观前提。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兴趣,兴趣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源动力。在教学中我们应该以生动有趣的导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优美感人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学科内容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高中学生有较强的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他们有对国家、对民族、对世界发展前景的关注,有对建设美好家乡的设想,有对身边发生事件的正确评价,有对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热点、焦点事件的浓厚兴趣。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应该给以积极引导。比如,针对当前腐败问题查处许多党和国家的高级干部这一事实,在教学中要求学生既要看到腐败现象对党和国家的形象造成的巨大影响,又要看到党和国家查处腐败现象的坚强决心,要看到党和国家干部主流是好的,但问题存在我们要认真解决,这可以用来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原理,也可以用来分析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原理,也可以在政治常识的教学中用来教学党的先进性,及其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同时,我们也可以利用兴趣的迁移性特点,从别的学科人手,把学生的兴趣引导到思想政治课中来,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理论的自觉性。哲学让很多学生感到难以理解,但是在政治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我们可以用牛顿研究“第一推动力”的悲剧,说明正确的哲学理论在科学世界观形成中的作用以及对自然科学研究的指导作用,运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来说明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原理。运用学生对语文学科中的兴趣,比如文学作品中的不同人物性格特点、不同时代历史背景对诗、词、曲、赋的影响特征,用来分析哲学中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对于这样的教学,学生觉得很新鲜,不枯燥,有收获。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老师的作用很重要。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提高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使课堂既紧张严肃又轻松活泼风趣幽默,使课堂教学有节奏感;丰富自己的知识,研究教材与学生,研究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方法,课堂教学中富有激情,要不断提高自己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用自己的娴熟的技巧与渊博的知识紧紧吸引住学生。
三、加强学习方法指导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要真正落实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把培养和提高能力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突破口。“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在教学中让学生掌握高中政治的基本学习方法:
1.预习。就形式而言,预习可以分为课前预习和阶段性预习、粗预习和精预习等。2.专心上课,积极思考。即专心看(书,黑板,屏幕)、听(老师讲解和同学们发言)、积极参与(积极动脑。和老师形成零距离互动),还要考虑你预习时所确定的听课重点。看、听、参与等形式都必须动脑,这是衡量专心与否的重要标志。如果这点做不好,就不可能形成自己的知识。3.课后及时复习。之所以要及时复习,是学习的反复性特征的要求:爱宾浩斯遗忘曲线的先快后慢规律也要求及时复习:及时复习还可以使知识的漏洞得到及时弥补,使对知识的理解得到升华,实现对知识的再认识,再提高。使思维的深刻性得以发展。
我们要实践陶行知的教学思想“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教学生学”;“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生学的法子”。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探索“引导学生学”的方法,把教学过程变成“教学做合一”的过程。教学固然要发挥教师积极指导的作用。但决定教学效果主要还在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只有学生愿意学、认真学、乐意学,才算是教学效果好。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思辨;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2.42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6-02-24
新课程倡导教师设置情境、提出问题,学生自主探究、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课堂上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如何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学生在学习中真正做到口、手、脑动起来,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生机和活力呢?教学实践证明,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运用好思辨课堂中的“辨 ”,符合高中政治学科和学生的特点,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这里所说的“思辨教学”,就是将教学目标、教学任务转变为能思能辨的问题,然后通过自主合作的方式,运用思考、辨析、辩论、检测等手段解决问题,是一种既完成教学任务,又提高学生阅读、思考、分析、比较、归纳、表达、运用等多方面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古人云:“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五者,废其一,非学也。”思辨既包含分析、推理、判断的过程,也包含对事物、观点进行辨别的结果。“辨”有自己思考后辨别,也有通过与别人“辩”来实现目的。
一 、高中思想政治课实施思辨教学中“辨 ”的重要性
1.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政治课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时,就会乐于开动脑筋对它进行思考和探索。高中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理论教育的课程。由于教学内容理论性强,不易理解和掌握;但又紧贴社会时事,涉及面广,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要求高,高考侧重对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如果在教学中对教材内容处理不好,教学方法不当,就会使政治课变成枯燥无味的“说教课”。而思想政治课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重难点设辨、时政热点设辨等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讨论、辩论,能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充满生命的活力,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参与性能得到很大的提高,改变了过去课堂上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却听得枯燥乏味的现象,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得以提高,有的学生还把这一课堂中通过老师激发形成的兴趣延伸到了课外。
2.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是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任务。在当今开放的中国,传统的与现代的、国内的与国外的、主流的与大众的、高雅的与庸俗的观念同时并存,在这样一个复杂的多元化的文化世界中,要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需要教师教会学生学会合理地判断、取舍、融合、创新。而实现这一点的一个必要的前提就是要让学生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看世界,学会用辩证思维看待复杂的社会现象,用辩证的方法指导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而思辨式的教学模式就是通过在思中辨和在辨中思,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
3.符合新课程理念,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 , 促进学生的素质发展
新课程强调在互助合作探究中学习,特别关注学生的个性和主体要求,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自我探究的学习能力。同时,现代教学方法要求从 “学”出发,教师必须将自己的讲解、示范、引导、点拨方法与学生的阅读、观察、思考、探究、讨论等方法有机结合起来,着重于开导学生,启发学生思维,为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条件,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思辨教学中的“辨”,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师生辨”和“生生辨”达成合作性互动,来促进学习,与现代教学要求十分吻合。高中思想政治思辨教学模式中的“辨”是一种以思辨性为基本特征,以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见长的教学模式,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讨论最大的优点在于使学生为解决某一问题而学习,因而学习的兴趣比较浓厚,学生会变得更主动、更积极;讨论还能为学生提供群体思考的机会。学生讨论不仅能让他们在相互交流思想、表达观点时达到视野上的扩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竞争意识和思辨能力。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实施思辨教学中“辨”的可行性
1.符合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高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向成熟过渡的时期,已经具备了发展辩证逻辑思维的生理和心理所需要的前提条件;同时,高中生思维活跃,又具备了独立思考和反思的能力,课堂中爱好表现的特点。课堂上运用“思辨”模式开展辩证逻辑思维的养成教育,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因此,高中阶段非常适合进行思辨模式教学,可充分发挥学生“辨”的优势。
2.符合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特点
高中思想政治课知识的理论性、逻辑性和时代性很强,所学知识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和当今世界紧密相连,具有高度的时代敏感性。这就要求政治课教学在内容和方法上要不断补充新的内容、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并运用到教学过程中来。这就需要建立一个开放的课堂,而“辨”这一形式,恰恰能突出政治课鲜明的时代特征,实现政治课促使学生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具备应有的自主、自立、自强的能力和态度;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情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育人目标。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实施思辨教学中“辨”的可操作性
1.充分运用教材中的知识设置“辨”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根据教材设置的情境和设计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辨性学习。比如在学习必修4“生活与哲学”“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这两课内容时,学生对矛盾与统一两方面的知识很难理解。我利用课本第67页“他敢吗?”这一插图――悬挂在山崖上的两个人构成一种动态平衡,可设问:①他不敢烧? ②他敢烧?然后通过让学生进行5分钟的激烈讨论、探究,最后肯定第一个问题的学生得出结论:他不敢烧。因为根据矛盾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依存的原理,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如果他烧,势必造成双方的伤害,所以他不敢烧。而肯定第二个问题的同学反驳说:他敢 烧。因为根据矛盾双方相互依存是有一定条件的,如果具体条件发生变化,如果下面是较深的水、海绵垫等,他敢烧。通过这样设辨,学生很容易认识到,实际上矛盾的对立是绝对的, 统一是相对的、暂时的、有条件的。这就是课本中关于矛盾统一的两种情形:一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二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这样一来,本节内容的知识点、易错点和重难点就变得通俗易懂了。
2.以社会热点为背景设辨
以社会热点为背景的问题是指用热点问题作为背景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设计辩论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从中进行抽象提炼,找出本质性的、规律性的东西,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并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教师可以自主设计以热点为背景的问题,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进行探讨、辩论。例如,在学习经济生活中“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这一内容时,笔者联系美国等西方国家为什么强烈要求人民币升值这一热点问题让学生讨论。通过探究、讨论,学生认识到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发展及经济安全等方面的影响从总体上来讲是不利的。时政热点设“辨”是一个层层深入的抽象、提炼的过程,学生不断地从现实材料中归纳和提炼出理论性的结论,学生在这样的归纳过程中生成了他自己的理论体系, 这是思辨课堂中“辨”的优越之处。在辨的过程中,学习主体与现实客体间可实现有效地沟通、交往、互动,这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
3.课堂设辨方式的多样化
根据教学内容可设置多样化的讨论、辩论方式,比如组织课堂讨论、辩论、小论文答辩等。
(1)课堂小组讨论。小组讨论是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根据教师设置好的问题,进行课堂小组讨论、探讨研究。它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组织课堂讨论应有这样几个环节:首先,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好讨论的题目。教师要想办法设计高层次的问题以激发学生思维的碰撞。那么哪些问题易激发学生思维的碰撞呢?笔者认为,批判性问题、对比性问题、发散性问题、运用性问题等需要分析、综合、评价的问题都易激发思维的碰撞;而仅仅是再现性的低层次问题不易激发思维的碰撞。教师要想办法在解决高层次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低层次思维。其次,学生根据讨论题,事先钻研教材,寻找资料,然后在讨论中提出自己的见解。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认真组织,正确引导,恰到好处地启发和鼓励学生,使讨论向预定方向发展。最后,教师要做好点评,把学生的思想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
(2)课堂小组辩论。这是把带有竞争性的辩论赛引入课堂的一种形式。它的优势是容易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课堂辩论的基本要求是:认真做准备,提前拟好题目;选好正反两方队员;营造庄重的氛围,让学生全身心投入;设立观众评判席,让更多学生直接参与进来;教师要及时做好点评工作。
(3)热点小论文答辩。这是把学生在授课中学到的感性知识升华为理性认识的一种实践活动。结合课程特点和要求,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进行小论文写作,适时选出优秀论文进行答辩。这种活动有利于锻炼学生分析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很受学生的欢迎。
四、结语
思辨教学要求学生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问题,将问题的合理方面和不合理方面分析清楚。它既包括发现错误、查找弱点等否定性含义,也包括关注优点和长处等肯定性含义。亚里士多德曾说过:“设置思辨问题的目的在于能够从正反两方面洞察出真理和谬误。”因此,高中政治课中思辨教学方式中的“辨”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及合作精神等方面卓有成效。在当今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中,这些能力和精神是中学生应该具备的, 也是社会发展所必需的。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创业教育;高中政治教育教学;支点;和谐社会
“创业教育”的概念是在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率先提出来的。创业教育(enterprise education)是指开发和提高学生创业基本素质和创业能力的教育。通过创业教育,使学生具备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所必须的知识、能力及心理品质。它被视为未来人才应掌握的“第三本教育护照”。
一、创业教育与高中政治课程的结合
面对就业难的形势,自主创业一度成为“两会”热点议题。但是创业或者创新意识,不是大学培养的,而是从小学开始、到中学慢慢形成。高中是学生最重要的阶段之一。此时他们的人生价值观正形成,素质教育对他们而言尤其重要。而创业教育是将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引向深入发展的一种新型人才教育模式。但是教育部门并没有关于创业教育的课程。可我认为学习高中政治课程可能是进行创业教育的一个合适的切入口。
高中政治课程有其自身完整的知识体系: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经济学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核心,系统地介绍了一些与学生当前和未来生活相关的商品、货币、市场、企业、劳动者、三大产业、财政、税收、储蓄、保险、股票、债券、消费、国际金融贸易等市场经济的具体知识。这有利于他们构建完整的创业理论体系,提高参与经济活动的能力;哲学为学生创业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提供科学的思维方法;政治学时政性强,资源丰富,可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依法自觉地规范经济行为,唤醒其创业热情。
正是基于以上优势,高中政治教育教学为我们实施创业教育提供了一个相对宽松的平台。
二、创业教育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探索
(一)以发现式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
发现式教学模式要求学生通过对问题的研究获得知识,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以便更好地发展自己的创造才能,培养不断进取的精神和意志力。
赣县的板鸭、烟叶等是名牌土特产。我校学生中有不少学生父母从事板鸭加工、种植烟叶或相关行业,并走上了致富之路。在谈到“艰苦奋斗”内容时,我充分利用本地资源,让学生分别走访身边的创业能人,了解他们的艰难创业史,激发他们创业的意识。学生在进行求知、探索、收获等情感体验时,让教学充满了活力,营造了一种强烈的创业进取的氛围,激发大家开创美好未来的共同愿望。
(二)以任务驱动法教学模式来丰富学生的创业知识,健全学生的创业心理。
任务驱动法教学模式是建立在网络环境的基础上,以学生为主体对象,以“任务”驱动实现方式为线索,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带动学生创新能力、自学能力、理论联系实践能力的提高。
在学习“企业、劳动者、三大产业”课程时,我设计了《天生我材必有用》并制作了精美的网络课件,在赣县中学校园网上。课件设置了教学目标、优秀创业者、视音频道、焦点论坛、题海冲浪、创业擂台等栏目。各个栏目都展示了丰富的内容。“优秀创业者”搜集了成功人士的事迹、图片,介绍其创业历程,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揭示创业者的必备素质,健全学生的创业心理;“视音频道”播放有关创业的影片或是学生采访赣县企业家的音像;“焦点论坛”利用网络互动的优势,让学生在论坛上进行即时讨论。如:你对创业的认识,如何选择创业等,引导学生思考,让其对创业形成初步认识;“题海冲浪”通过设计有关需要团队合作完成的游戏,通过竞赛让学生体会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创业擂台”组织学生开展个人的创业生涯设计比赛,或举办学生创业成果展及论文答辩。让学生体会创业的艰辛和创业的喜悦,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创业观和学会进行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以综合实践型课堂教学模式来锻炼学生的创业能力。
采用综合实践型课堂教学模式的目的是:构建以学生为主、教学结构为核心,变革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把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师生的合作机制引进教学过程,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动起来。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法;学法;问题;对策
一、高中政治教学中存在的落后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式强调存在“只要学生学”等方面问题:比如:极个别教师及其强调“一言堂”“满堂灌”的输出方式,严禁学生提出与“教学无关”的问题,磨灭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当然也存在教学内容 “繁、难、偏、旧”的问题、教学结果 “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了政治课堂教学效率,从而导致一些课堂低效甚至是无效的,长此以往将不利于学生和教师的成长,因此如何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使高中思想政治课在新课程背景下真正实现有效教学便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新颖的教学方法(以情境教学法为例详细阐述)
政治学科具有很强的系统性与逻辑性,如果只是单纯地就知识进行讲述,必将会陷入枯燥而机械的理论灌输,教学高度固化,枯燥无味,不仅无法激起学生学习的激情,致使厌学情绪滋生,而且也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只能成为死的知识,而不能灵活地运用。致使笔者认为新颖的教学方法存在以下几点共通之处:1.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热情;2.创设民主的教学氛围,强化学生的课堂竞争意识;3.鼓励质疑,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4.创设开放性教学体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讨;5.培养多种能力,提高学习成绩。
接下来我将以情境教学法为例详细阐述:
采用情境教学,通过有目的的创设与具体教学内容相关的活动场景,来引导入情入境,这样更能激起学生学习的激情,更加利于学生的理解,笔者认为是推进教学改革步伐的有效途径。
情境教学将无形的情与有形的景结合起来,更能让整个教学变得生动活泼,使枯燥而抽象的知识寓于直观的事物、真实的场景之中,这样更能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使其思维处于高度亢奋状态;同时更能增强教学的形象性,学生更易从直观的事物与场景中获取第一手感性材料,从而上升为理性认知,达到对事物本质的认识,真正实现活学活用,促进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这正是推进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教学方法。
1.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可以引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使学生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展开主动的求知行为。如在学习《价格变动的影响》这一知识点时,我让学生思考这样两个问题:(1)汽车和汽油、猪肉和鸡蛋是什么关系?(2)汽油与鸡蛋的价格上涨或下落,对汽车和猪肉的市场需求有什么影响。这两个问题与生活密切相关,直接指向具体的教学内容,这样更能在问题的刺激下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探究欲,从而实现学生的主动探究。
2.创设生活情境,为学生的深刻理解做铺。
政治学科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要实现有效教学,就必须要将政治学科教学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要彻底摒弃以教材为中心的封闭式教学,要将教学的视野引向宽广的生活空间。如在学习《正确行使权利》这一内容时,教师联系学生所熟悉的选举来创设情境,某村进行村委会换届选举,村民对选谁议论纷纷,有的说谁给我好处我就选谁,有的说谁能为村民办实事我就选谁。如果你是这个村的村民,你会选谁呢?通过这样的生活情境将看似抽象深奥的知识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不仅可以引发学生的关注,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联系具体的现象来理解这些知识,从而达到本质性的认知。
3.创设媒体情境,让学生成为知识的构建者
现代化教学手段是指“各种电化教育器材和教材,即把幻灯片、投影仪、录音机、录像机、电视机、电影机、VCD 机、DVD 机、计算机等搬入课堂,作为直观教具应用于各学科教学领域。” 它改变了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单一教学模式,而是以图文声像等手段来传递信息的视听结合的多种感官参与的教学模式,在政治课教学中这样能吸引学生和增强学生的注意力,大大增强了学生对政治课的学习兴趣,使其在教学中发挥积极的作用。让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能够不断地将知识转化为自身的技能与能力,真正学会探究,学会学习。
4.创设实践情境,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能力
成功而有效的教学的标准不是教师传授知识的多少,也不是学生所接受知识的多少,而是要看学生的运用程度,也就是说学生能否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学以致用才是教学的最终目标。传统教学中只重知识的传授,重学生对知识的识记,而忽视具体的运用,将学习与运用,理论与实践割裂开来,扼杀了学生的个性与创新。为此在现代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实践情境,尤其是引入时事热点话题,将学生的认知由教材引向生活,引向社会,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学用合一,以学导行,活学活用。
三、新颖教学方法运行存在的阻碍
1.课程评价制度存在的问题。思想政治教学评价过于强调甄别的功能,以学生成绩作为评价课程好坏的唯一方法。忽视对学生身心各方面发展的评价。致使教师在高考指挥棒的指挥下,无法运用多元的教学方法。
2.经费投入不足。教育上的经费难以满足教学过程中的大量支出,导致各地区的教学效果受到严重影响。
3.高中生对新学习方式不适应。由于学生个人能力的差异以及学生由于已经适应了以前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突然面对新的要求,在短期内成绩下降。
4.家长对新教学方式理念理解片面。评价学校好坏的主要标准是孩子是否好好听课。
四、推进高中政治新教学方法的有效对策。
学校应完善教学评价机制和加强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教师应加强学习,提高专业水平并且转变观念,多样化教学;政府应加大对教育经费的投入;教育机关广泛汲取家长、社区意见;最重要的是,需要从实际出发,结合地方文化。
总之,高中政治教学课堂上存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无论教师采用何种方法进行教学,都是为了给社会培养合格人才。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教师的教学方法也要不断推陈出新。
参考文献:
[1]孟庆男,马宝娟,谭永梅.思想政治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1.
[2]崔岐恩.教师新课程教学方法应用[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8.
[3]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17.
[4]施凯贤.多措并举――全面提升高中政治教学成效[J].文理导航,2010,(12).
论文摘要: 新课程下的高中思想课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学生的兴趣、能力和需要为出发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当代社会发展和高中学生成长的需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本文从生活性特点突出;实践性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开放性作为备课和教学的基本要求;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四个方面论述了新课程下的高中政治课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教育部新颁发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反映了高中阶段教育的特点,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学生的兴趣、能力和需要为出发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当代社会发展和高中学生成长的需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教师必须把握新课程标准、新教材的特点和要求,在教学中进行创造性的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本文拟谈谈新课程下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生活性特点突出
思想政治新课程以生活为基础,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思想政治”新课程突破了“思想政治课”的概念,它是以高中生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高中生生活的主题活动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高中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前,学生自己去观察、记录,对于“思想政治课”上所要讨论的问题了然于胸;课上,学生讨论交流的是自己或他人亲身经历的事情、发自内心的真实感想;课后,学生在讲演、讨论、模仿等活动中深化了思想认识,有关道德信念通过生活深深地镌刻在心中。学生接受思想教育的地点冲出了小课堂,走向了大社会,时间也不再局限于45分钟,不论是课内还是课外,似乎在不经意之间,学生都能受到思想的熏陶和感染。
“思想政治”新课程的生活性鲜明地体现在新的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内容设置上,特别是必修课强调的“经济与生活”、“政治与生活”、“文化与生活”、“哲学与生活”,这就要求我们的政治课的基本内容立足生活,反映生活,与生活紧密联系,为生活服务。这一改过去强调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和生活实际联系不密切的弊端。同时强调,在教育教学中要恰当运用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等学科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努力把基本观点、原理融入生活题材之中;结合应用性常识,围绕学生关注的社会生活问题组织教学,全面落实课程目标。
二、实践性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
“实践性”是在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指引下开展高中政治新课程的一个亮点。它“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一次体验胜过十次说教”,思想政治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应遵循高中生活规律,以高中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础和源泉,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课前、课后、课内、课外大量的实践活动,注重学生的感性知识积累,让学生在实践的基础上自己感悟每一个生活体验。大量的实践活动使课堂充满活力,学生的参与性极高,他们无拘无束地谈认识、谈感想,知识的多维性和立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内化,有利于从行动到知识再由知识到行动的转化,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焕发课堂的生命活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发展,在发展中实践,不仅可以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更能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开放性作为备课和教学的基本要求
思想政治新课程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形式、教学时间、教学地点、教学评价、教学资源等都是开放性的,旨在努力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亲自体验、主动探究,在学习活动中发展,在发展中学习。思想政治新课程的教科书不是供教师讲授的,它是教师引发学生活动的工具,是学生开展活动时可利用的资源。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紧密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与时俱进地充实和调整教学内容,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教学活动在内容上既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可从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学生关注的、有意义的题材;时事政策教育、党团活动、班级活动等也要与课堂教学建立互补关系。结合应用性常识,围绕学生关注的社会生活问题组织教学,全面落实课程目标。因此,思想政治新课程的教学活动内容是开放的,向学生自身开放,向学生身边的大自然开放,向学生生活的社会开放。
思想政治新课程以学生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可以说,活动是教和学的中介。学生更多的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亲身体验。在明确基本标准的前提下,结合相关内容,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为学生提供足够的选择空间和交流机会,使其能够从各自的特长和关切出发,主动经历观察、操作、讨论、质疑、探究的过程,富有个性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以培养求真务实的态度和创新精神。教学活动形式不拘一格,可根据具体目标、内容、条件、资源的不同,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地选择各种不同的形式。教学活动形式可以是单一的,也可几种形式结合使用。只有形式多样,才能使学生在积极参与中全身心地感受,在自然和谐中潜移默化地提高道德认识。同时,本课程的教学活动与时事政策教育相互补充,与高中相关科目的教学和其他德育工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