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社区医生签约服务

社区医生签约服务

时间:2023-02-13 01:10:0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社区医生签约服务,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社区医生签约服务

第1篇

【关键词】社区高血压患者;全科医生签约服务管理;血压控制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8-0143-02

高血压为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心力衰竭、脑卒中、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患者大多需接受药物长期治疗,社区患者由于未接受有效监督,或者不知晓疾病危险因素,而导致血压控制率较低,从而增加了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风险[1]。全科医生为基层慢病防治的主力军,可有效进行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促使患者加强自我管理,是目前全科医生工作的重点内容。有学者认为[2],社区高血压患者接受全科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可提高血压控制效果,但是相关研究较少,对其应用可行性尚未证实。本研究对社区高血压患者应用全科医生签约服务管理模式,对其血压情况进行观察,判断其管理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社区登记的高血压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3]中制定的诊断标准。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22例,年龄48~79岁,平均年龄(60.8±6.2)岁,病程2~13年,平均病程(6.2±1.3)年。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9例,女性19例,年龄42~73岁,平均年龄(60.1±6.8)岁;病程1~15年,平均病程(6.8±1.5)年。纳入标准: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签署合约;签署知情同意书者;可正常交流者。排除标准:合并重要器官功能不全者;合并精神疾病、智力障碍及意识障碍者;妊娠期女性。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所有患者健康于信息收集后建立档案,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健康宣教、饮食指导、运动指导等。健康宣教:以口头宣教、宣传栏宣教及开设健康知识讲座等方式增加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了解;饮食指导:告知患者高血压饮食相关注意事项,严格控制肉食及食盐摄取量,饮食以清淡为主,多进食新鲜蔬果;运动指导:每日饭后1h散步30min左右,根据身体耐受程度制定运动计划,坚持每日锻炼。观察组由全科医生签约管理,详细措施如下。

1.2.1制定管理方案由全科医生与高血压患者签约,收集患者健康信息进行健康评估,分析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制定个性化健康管理方案,指导患者积极与团队配合,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并实现健康计划目标[4]。团队首席医生需要不定期举办高血压健康知识讲座,向患者传授疾病相关的保健知识。也需要对患者进行动态管理,根据健康情况变化再次调整计划,促使健康状态与管理方案协调,从而提高血压控制达标率。

1.2.2信息系统规范化管理应用社区健康档案管理系统记录高血压患者健康状态及服药、住院、合并症等情况,经过管理软件分级执行管理。1级管理主要为诊断轻度高血压患者,无其他合并症;需每3个月随访一次,若经非药物治疗6个月后效果不佳时,需增加药物治疗;2级管理主要针对中轻度患者,或同时伴有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者,需1~2个月随访一次,给予适当药物控制病情,并及时进行药物效果评估;3级管理为高血压伴有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者,或者存在靶器官损伤者,需20~30d随访一次,监督患者按时服药,密切注意用药情况及副作用、并发症等情况,一旦病情异常需立即转入上级医院治疗。

1.2.3激励模式对高血压患者实行签约服务积分奖励制度,为患者建立健康储值卡,可根据患者接受不同的服务内容及完成情况获取健康币,可通过健康币获取相应服务项目,以此提高患者依从性[4]。

1.3观察指标记录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后1年的舒张压及收缩压水平变化。通过发放调查问卷,了解患者高血压危险因素知晓情况。调查问卷总分为100分,80分以上为知晓,80分以下为不知晓;高血压经早中晚三次测量,均为130/90mmHg,平均波动幅度≤5mmHg为达标,反之为不达标[5]。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9.0软件处理所有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x±s)表示,计数资料率以(%)表示,采用χ 检验,P

2结果

2.1血压水平变化干预前两组患者血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年两组患者均有改善,观察组患者干预后舒张压与收缩压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血压控制达标率及高血压危险因素知晓率对比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控制达标率为83.33%,高血压危险因素知晓率89.58%,与对照组64.58%、72.92%相比,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健康管理为新型卫生服务模式,可通过最小投入获取最大健康收益。社区健康管理不仅能帮助居民改变不良生活方式,也是降低医疗费用、维护居民健康的主要手段。高血压为社区常见慢性疾病,高发于中老年人群,是影响人类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之一[6]。有学者研究发现[7],高血压患者接受全科医生签约管理对控制高血压水平,降低心脑血管发病率具有显著效果。但是国内针对全科医生签约管理高血压的可行性尚处于探讨阶段,尚无确切依据。

本研究对社区高血压患者48例应用全科医生签约服务管理模式,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1年后血压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全科医生签约服务管理模式能有效控制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也能提高血压患者的认知度,利于患者预后,是高血压行之有效的综合防治方案,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胡娟.社区全科医生开展高血压综合防治干预的效果分析[J].河北医药,2013,35(6):900-901.

[2] 杜兆辉,梁颖.全科医生签约服务在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管理中的作用[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3,12(10):844-846.

[3] 常永智,王少彬.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实施老年高血压患者社区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10):98-100.

[4] 冯晶晶,王增武,王馨,等.江苏省社区高血压规范化管理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循环杂志,2014,29(5):352-355.

[5] 王会奇,李东升,何松明,等.社区高血压流行病调查和综合预防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临床医生,2013,41(4):26-28.

[6] 王秋英,钟华,郑晓英,等.家庭医生责任制的实施对社区高血压管理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0):156-157.

[7] 丁平俊,张华,王春梅,等.家庭责任医生签约模式下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31(6):410-413.

[8] 吴仿东,彭惠容,李淑清,等.家庭医生式服务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管理的效果[J].职业与健康,2015,31(21):3001-3003.

[9] 俞蕾蕾,陈利群,王敬丽,等.群组管理对社区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患者健康状况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8):677-681.

第2篇

关键词 全人群 家庭医生 服务体系

中图分类号:R19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6-1533(2012)06-0022-03

Study on the family doctor service system for the whole crowd

LI Zhen-yu, YI Chun-tao, ZHU Li-zhen,

(Kangjian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Xuhui District, Shanghai)

ABSTRACT The family doctor system in the world has a long history of primary health care system. At present, China is still at the initial stage of the family doctor system. Kangjian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as the first batch of pilot units of the family doctor service system in Xuhui District, is carrying out the family doctor service system to the whole population. However, according to the center’s human resources, it can not support the teams to carry out the family doctor service system lonely. The center, relying on the general practitioners as the main body, and getting support from the public health personnel, community nurses, other community health resources performs the signing contracts, establishing files, providing basic medical care, basic public health, referral, health advice, health assessment and a number of service commitments. In the experiment process, 40% of the population has been covered by the family doctor service. The reasonable service, on-demand referral, meeting the residents of family sickbed demand and health consultation requirement, expanding the coverage of chronic disease management has obtained the initial effect. The bold attempt has been undertaken in the use of modern media family doctors and residents’ communication, service, chronic disease bidirectional management. A first step has taken in promotion of family doctor health management connotations, and health assessment for the contracted residents. In a relatively short tim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service and demand has been solved.

KEY WORDS the whole crowd;family doctor;service system

国际上全科医生制度的建立已有上百年历史,而国内家庭医生制度尚处在起步阶段。近几年来,徐汇区康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积极探索和推行全人群家庭医生制服务模式。中心建立了以全体全科医生为服务主体,公共卫生人员、社区护士、社区医疗资源为支撑团队的服务体系,实行居民签约、健康评估、建立健康档案、开展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双向转诊、健康管理等多项服务承诺。到2011年底签约居民已达40.0%,提升了家庭医生健康管理的内涵、为居民提供从生命孕育到生命终结的全过程服务,报告如下。

1 搭建家庭医生工作班子

1.1 充实家庭医生队伍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我们以前三年中心提供的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数量为基数,居民的疾病谱和主要危险因素为变量,反复测算社区家庭医生需要数量。到目前为止,全社区已经配备30名全科家庭医生,每个家庭医生负责1 000名签约居民的健康管理任务,家庭医生采用上门服务和预约门诊相结合的方法为签约居民家庭成员提供连续、综合的卫生保健服务。目前已经签约1万多户,覆盖居民3万多人。未来2年内争取每位家庭医生负责2 000名居民的健康管理任务。

1.2 建立家庭医生工作站和配备家庭医生助理

在中心内部建立家庭医生工作站,作为家庭医生预约门诊的工作场所。站内还设置1~2名沟通能协调能力强,且具有心理学相关资质的专职护士作为家庭医生助理。家庭医生助理主要提供家庭医生门诊预约、日程安排、数据更新、热线咨询、安排出诊、联系转院、质控资料整理、活动通知、与社区志愿者和助老助医员联系,同时负责“家庭医生网站”、“家庭医生微博群”的管理和维护。

1.3 建立家庭医生支持团队

由预防科各条线负责人和公共卫生助理员组成,协助家庭医生开展健康管理,进行公共卫生专业技能培训,并协助家庭医生进行慢性病管理。

1.4 建立家庭医生顾问团

聘请社区内二、三级医院退休的专家教授担任家庭医生顾问团,家庭医生可以随时电话联系医学顾问,求解医疗中的疑难问题,取得老专家的帮助,提高了家庭医生诊疗水平。同时顾问团的专家定期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专业辅导,举办健康讲座,参加会诊查房,在家庭医生与居民之间起到沟通桥梁作用。

2 拓展家庭医生服务内容

2.1 方便居民签约

针对居民不同的需求,我们利用各种渠道方便居民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约。门诊集中签约是最常采用的方法,儿童保健门诊和慢性病关爱家园也是签约的场所,此外我们还采取电话预约签约,发动居委干部、助老员和助医员上门签约等,在签约的同时建立健康档案、开展卫生宣教,方便了居民签约,使居民对家庭医生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

2.2 提供优先转诊服务

凡签约居民病情需要,家庭医生可以在社区通过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自助挂号机(转诊直通车)直接转诊;家庭医生支持团队也可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负责为签约居民提供出诊、会诊服务等。

2.3 开展健康咨询服务

签约时家庭医生会直接告知联系电话,居民可随时与签约医生联系,提出问题由家庭医生解答。家庭医生助理会通过微博或短信平台,及时向患者提供健康信息,或者提供转介服务。

2.4 落实居民健康管理

按需求分层次提供健康管理服务。按照徐汇区疾控中心慢性病关爱的分类原则,提供各种类型的慢性病关爱服务;而精神病、传染病、结核病及艾滋病高危人群管理等仍由团队公卫医生完成服务;流感、菌痢等门诊常见传染病由家庭医生完成访视;委托家庭医生助理一些季节性疾病信息或防治知识;建立病区家庭医生参与服务机制,病区医生通过跟随专家为签约对象提供细节关爱和团队关爱两种形式的慢性病关爱服务。

2.5 建立家庭医生工作网站

建立“家庭医生网站”,主要功能体现在几个方面:家庭医生信息公示、家庭医生助理与签约居民的实时沟通、签约居民网上医疗咨询、网上健康评估、网上化验结果查询、网上门诊预约、网上满意度测评、链接社区高血压网络管理平台、进行高血压自我管理。同时建立“家庭医生微博群”,实现医生与居民的直接互动服务。

2.6 进行签约居民健康评估

健康评估以门诊患者和签约居民为主,通过与居民面对面沟通,对居民常见健康问题风险进行评估。健康评估内容包括: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风险评估、IPSS老年男性前列腺增生评估、老年人抑郁及焦虑状态评估、冠心病Framingham风险评估、糖尿病高危对象筛查评估、依托社区高血压网络管理平台进行高血压治疗及管理评估。每次评估只针对1项具体的健康问题,将调查资料直接录入信息化工作平台,在较短时间内得出风险评估的初步结论,并根据评估进行相关的健康指导和建议。同时居民可以通过互联网对疾病的治疗及相关健康管理进行点评,将健康管理由单向转变为双向。

2.7 建立家庭医生联系制度

保证全体家庭医生每月至少下社区1次,内容归纳为四个一;一次健康教育讲座,一次对若干重点签约家庭(以有重点关爱对象为标准)的家访,一次中医下社区巡诊,一次在居委蹲点(宣传卫生政策、交流、签约)。每次下社区提供其中2项服务并进行专册记录。

2.8 听取签约居民意见

根据以上服务每3个月对签约居民进行一次基本医疗、健康管理、健康咨询等方面的抽样问卷调查和网上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和居民意向适时调整服务内容。

3 康健社区家庭医生制服务的成效与问题

3.1 康健社区家庭医生制服务的效果

本中心自5月底启动全人群家庭医生服务责任制以来,我们完成了家庭医生队伍的组建,第一阶段签约工作已经完成,完善了家庭医生工作机制,建立健康咨询服务热线,家庭医生电子管理平台已经启动,家庭医生网站已初步完成;大多数家庭医生开设了个人微博,健康评估已经开展,家庭医生顾问团也已经建立,家庭医生服务体系已经初步形成。

实现了本街道近40.0%的家庭与家庭医生签约;居民满意度有明显提高,接受调查的所有居民都对家庭医生服务责任制的实行表示了认同;家庭病床建床数明显上升,门诊复诊率明显下降,通过转诊直通车按需转诊人次数也有了明显上升;健康档案建立、慢性病管理率等指标均有明显及稳步上升(表1)。

3.2 家庭医生制服务的问题和对策

在英国,社区居民均有资格在当地自由地选择1名家庭医生。每名家庭医生负责1 800~3 200个居民的医疗和预防任务,居民患病时首先到家庭医生处就诊,遇有疑难病或需要住院治疗的必须经家庭医生的介绍,才能转到专科医院或上一级医院继续治疗[1]。加拿大的家庭医生除提供一般门诊服务外,还提供慢性病管理、妇产科服务、儿童保健、精神心理治疗咨询和一些外科小手术等,70.0%的家庭医生还提供业余时间的电话咨询服务[2]。

在我国,目前已初步建立了全科家庭医生责任制度,对居民的健康进行科学管理,并利用居民健康档案将居民在社区和上级医院就诊的医疗信息及时进行补充和更新,掌握居民的健康状况[3]。2010年上海市政府提出将全面推行建立家庭医生制度。家庭医生不仅进行上门问诊,还负责转诊等工作并定时定点提供个性化健康指导[4]。

然而截止2010年9月,上海在社区全科团队工作的全科医生仅为1 457人[5]。本中心符合资质的全科医生仅30人,其中在社区卫生服务站全科团队工作的全科医生仅10人,如果全面实行家庭医生制服务,平均每位家庭医生要负责7 900位居民的健康管理任务,这肯定是难以胜任的。在目前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利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所在社区的医疗资源显得非常必要。

本中心基于人力资源短缺的实际情况,家庭医生第一阶段签约主要以居民需求为主,并逐步过渡到全体人群,同时将“社区居家护理”与“全人群健康管理”相结合,进一步扩大家庭医生服务的内涵和范围,实现从生理-心理-社会全方位的关爱服务。建立全人群家庭医生服务体系,对于在较短时间内解决中心人力资源紧张与社区居民对家庭医生需求之间的矛盾,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Kopersk M.The state of primary care in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nd lessons for primary care groups in the United Kingdom[J].Brit J Gen Pract,2000,50(453):3l9-322.

[2] WHO/WONCA. The 1994 working paper of the WHO/WONCA―Making medical practice and medical education more relevant to people’s needs:The Contribution of the family doctors[M].Geneva:WHO,1994:1-48.

[3] 胡彬,郑西川. 临床路径系统的研究与设计[J]. 中国数字医学,2O10,5(4):13-14.

[4] 鲍勇. 中国家庭医生制度研究[J]. 社区卫生保健,2011,10(1):1-5.

第3篇

目前东莞经过培训的全科医生已超过2300人,到去年年底,全市已达到了每万名居民拥有1.6名全科医生。近日,东莞市卫生与计划生育局下发了《东莞市城乡家庭医生式服务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从2015年1月起,东莞将全面推行家庭医生式服务,到2017年,全市开展家庭医生式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达到90%。

卫生部门表示,这种新的服务模式,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群众建立稳定、互信、契约式服务关系为原则,完善合理分级诊疗模式,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首诊、双向转诊机制,为群众提供主动、连续、综合、个性化的服务,基本满足群众的健康管理需求。此外,通过推行家庭医生式服务,也可以引导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创新服务模式,加快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及镇村卫生服务一体化。

签约人群:重点包括老人、儿童、孕产妇

今年上半年,东莞已经率先在寮步和大岭山启动家庭医生式服务试点工作。在试点的基础上,经过调研和经验总结,《方案》提出了东莞今后三年的工作目标:2015年,全市开展家庭医生式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达到40%;2016年,服务机构达到70%;2017年,服务机构达到90%。

从具体目标来说,开展家庭医生式服务的镇街,启动当年与辖区内65岁以上老年人、0―6岁儿童、孕产妇、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签约率均不低于15%。第二年,与重点人群签约率均不低于30%。第三年,与重点人群签约率均不低于50%。

此外,开展家庭医生式服务的镇街,启动当年辖区居民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首诊比例要达到20%。2015年,首诊比例达到35%。2016年,首诊比例达到50%。

人员配备:各机构家庭医生团队不少于2个

家庭医生是家庭医生式服务的签约主体。《方案》要求,在东莞以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全科医生团队为主体,通过组建全科服务团队和实施网格化管理开展工作。

在试点家庭医生式服务时,全科医生不足是镇街社卫中心面临的最大难题。据统计,目前东莞经过培训的全科医生已超过2300人。到去年年底,全市已实现每万名居民拥有1.6个全科医生的配比。这一数据虽然相对很多城市已是较高水平,但是按照每万人口配备2―3个全科医生的要求,东莞仍有一定的缺口。

以大岭山为例,目前有全科医师40多人、护士30多人、公共卫生人员10多人,而该镇常住人口有30多万人。按照国家的标准,每1000名常住人口中要有3名全科医师、3名护士、2名公共卫生人员,这样比较起来,大岭山镇远远达不到人员配置的要求。

对此,《方案》也提出,各镇街每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家庭医生式服务的家庭医生团队不少于2个,每个团队至少为3人,由全科医生、社区护士和公共卫生医生组成,全科医生是家庭医生团队的责任医生。

根据要求,全科医生原则上要求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执业范围为“全科医学专业”。但在面临人手不足情况时,也可以根据当地全科医生资源,将条件放宽至接受省级以上全科医生岗位培训或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的执业医师。

此外,《方案》鼓励各镇街根据辖区居民结构和服务特色,在家庭医生式服务团队中增加妇幼医师、中医师等专科医师。

服务费用:按年收取,基本医疗费可享社保待遇

费用方面,家庭医生团队按服务合同约定的项目为签约居民提供家庭医生式服务,通过签订服务协议按年收取服务费。现阶段,服务费由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里划出5%设立的家庭医生式专项经费,用于开展家庭医生服务过程中的人员经费支出和所需必要的耗材等公用经费支出等。家庭健康管理服务、家庭用药指导、就医预约服务和转介转诊服务均属增值服务,不另外向居民个人收取服务费用。基本医疗服务部分,在莞参加社保人群,按照有关现行社保文件执行;非参保人群,费用自行负担。

绿色通道:大医院预约优先向家庭医生开放

在家庭医生式服务内容中,“转诊”是一项重要的功能。如果遇到疑难、急重症需要转到大医院诊疗的患者,家庭医生可以及时为签约家庭成员开具转诊书,并为签约患者联系转介转诊就医时的预约或登记等服务,保证转诊患者得到及时、合理诊治。

为了方便社区居民转诊,《方案》提出,要开通双向转诊平台和“绿色”转诊通道,为家庭医生转诊的签约患者预留一定的就诊名额。这意味着,大医院专家门诊号和床位预约、双向转诊通道将优先向家庭医生开放。

具体来说,按照要求,东莞的二、三级医疗机构将严格执行《关于东莞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双向转诊制度的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有关规定,有专门科室负责双向转诊工作,设立基层转诊服务窗口或转诊专属区域,为经由家庭医生转诊的患者提供优先预约、优先就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等便利,缩短转诊患者的待诊时间。

相应的,对从大医院回到社区就诊的患者,《方案》也要求,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加强能力建设,完善设施设备,为已经二、三级医疗机构诊治的患者提供康复服务。

鼓励镇街 试点探索

“家庭医生式服务惠民、利民,希望越来越多的城乡居民提高对这种新的服务模式的认知度和接受度。”卫生部门鼓励相关的镇街开展服务。

为全面铺开服务,各镇街可以在辖区范围内选取2―3个条件较好的机构作为试点,试点过程中要及时了解,深入研究,探索解决推行家庭医生式服务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确保家庭医生式服务工作稳步开展。

要加强家庭医生团队人员培训,重点加强服务理念、服务能力、专业技能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城乡居民对家庭医生式服务的信任度和满意度。

为了加大激励力度,《方案》提出,要将家庭医生式服务的签约户数、签约人员、服务落实情况、医药费用控制、服务对象满意度等工作情况纳入各镇街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范围,并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相关经费拨付挂钩。此外,在绩效工资分配、晋级晋职以及各类评先活动上,要向家庭医生团队成员以及责任医生倾斜,为家庭医生式服务工作的顺利实施创造良好基础。

来源:《南方日报》

包括三大内容

签约服务

城乡居民自愿与家庭医生团队签订服务协议,建立相对固定的契约服务关系。各镇街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务人员帮助辖区居民自主选择家庭医生团队、登记注册、选择个性化的服务项目并签订服务协议。

协议有效期为1―2年,期满后可续约或另选签约家庭医生团队,每个家庭医生团队签约服务户数由各镇街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原则上不超过600户或2000人。

预约服务

完善家庭医生式服务预约服务制度,开展电话、网络等多种预约服务,为其提供优先的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上门服务

对空巢老人、行动不便并有需求的签约居民提供上门健康咨询、指导和基本医疗服务。

提供服务

1、家庭健康管理服务:以国家和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基础,对签约居民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制定有针对性的健康管理方案,为签约家庭成员制订个性化的健康体检套餐,优先安排其在辖区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健康体检,并根据体检结果提供针对性的健康干预措施。同时,根据签约居民的年度健康管理情况进行健康分析,为续约居民提供连续性健康管理服务,并指导签约对象开展健康自我管理。

2、健康咨询及用药指导:为签约居民提供健康咨询、健康教育材料发放、家庭护理、家庭康复指导、用药指导及家庭药箱管理等服务。为行动不便的签约居民提供上门访视服务。

3、就医预约登记服务:通过网络或电话为签约家庭提供健康咨询、预约、登记等服务。

4、转介转诊服务:规范转介转诊服务,如遇有疑难、急重症或受条件限制,需要转上级医疗机构诊疗的患者,家庭医生要及时为签约家庭成员开具转诊书,负责协调转诊事宜,通过双向转诊渠道将签约居民转往上级医疗机构,并为签约患者联系转介转诊就医时的预约或登记等服务,保证转诊患者得到及时、合理诊治。让签约家庭享受到更快捷、更方便、更专业的就诊及健康保健服务。被转诊对象从上级医疗机构转回至相应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时,患者家庭医生团队的责任医生应通过转诊渠道积极主动、认真接收并阅读上级医疗机构的诊疗信息,做好接收、随访、家庭康复指导等承接工作,保证医疗卫生服务的连续性。

5、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家庭医生及其责任团队要根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规范,免费为签约居民提供相关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含国家和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以及本地增加的服务项目)。

6、基本医疗服务:签约居民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可以通过预约方式优先获得基本医疗服务。为签约家庭成员提供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家庭医生要建立工作台账,每月要将门诊日志制表交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审核、存档。

第4篇

来自郑州市航海西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陈二玲告诉记者,他去年就听闻工作在北京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朋友说,北京新推行了家庭医生式服务管理模式,是在借鉴欧美等国的先进经验基础上,实行的符合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居民健康管理模式,非常受居民欢迎。她早都想来学习这种管理模式了,她还带来很多疑问准备提问。

的确,北京市实施的家庭医生式服务管理模式引来很多省市的关注,他们不仅有欣喜,也有疑问,例如,家庭医生式服务管理模式怎么多了个“式”字,与欧美实行的家庭医生服务是否有区别?家庭医生式服务与社区首诊是怎么样的关系?这项工作是否会增加人力成本,如果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力有限能否开展?

如多数与会者所料,这场会议将拨开家庭医生式服务管理模式的层层面纱,既能看到管理模式的好,也能看到这种管理模式下社区卫生服务的不足。在此我们仅将讨论的焦点话题列出,以飨读者!

解析

何为家庭医生“式”服务?

同其他新事物一样,“家庭医生式”服务刚刚推出就遇到了很多问题。而“式”字无形中成为问题的焦点。为什么多“式”字,意义何在?北京市卫生局基层卫生处处长许俊峰表示,无论是从医学生教育,还是毕业后继续教育等培养机制来看,严格意义上讲我国还没有家庭医生。但国外家庭医生服务理念很值得借鉴,因此结合北京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实际情况,决定开展与之相类似的家庭医生式服务。

中国社区卫生协会副会长李长明表示,加一个“式”字完全符合我国当前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形势,众所周知我国的社区卫生服务比欧美晚了半个世纪,所以我国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还没有能力为居民提供家庭医生服务。因此,无论社区医生还是居民都应该认识到家庭医生式服务不同于家庭医生服务,家庭医生式服务不能提供全方位的医疗照顾。

“家庭医生式服务不仅不同于家庭医生服务,与国外的私人保健医也存在差别。”北京市卫生局副局长郭积勇指出,家庭医生式服务不能提供常规性的上门诊疗服务,但开展家庭医生式服务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这种服务模式的改革和实施,畅通社区医生与居民联络渠道,在社区医生与居民间建立稳定的、信任的服务关系。

不仅如此,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梁鸿也指出,北京实施的家庭医生式服务团队也与以往各地实施的全科服务团队不同。家庭医生式服务团队仅服务于已签约家庭,且提供一对一的上门服务,服务模式呈现连续性。但全科服务团队无特定服务人群,一般采取一对多的服务模式,对居民不会提供连续,大体呈现分段式服务管理模式。

问答

问题1:如何提高医务人员积极性?

目前,北京市很多区县为了提高医务人员对家庭医生式服务工作的热情,采取了两种奖励方式:在医务人员的绩效工资中预留出1万元;预留每名医务人员本应所得的公共卫生服务5元钱。请问这种奖励方式是否合适?

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基层卫生处副处长 王天和

问题2:家庭医生式服务工作考核标准是什么?

北京市几乎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都已经开始实施收支两条线管理,但这也绝不意味着回归到“大锅饭”年代,我们所开展的任何工作都设立了考核指标。请问依据什么标准来评价家庭医生式服务工作进展呢?

北京燕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周光华

问题3:是否可以引入社工参与?

近期,我们到英国学习社区卫生服务管理模式时发现,英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有很多社会医疗工作者,他们不仅可以协助社区医务人员完成许多简单的工作,也与多数居民保持了良好的互助关系。在社区医务人员紧缺的当下,我们是否也可以引入社工参与家庭医生式服务工作?

武汉市武汉大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樊富成

问题4:签约人数远超服务能力怎么办?

随着家庭医生式服务工作的推进,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签约的居民会越来越多,但医务人员数量却相对受限,毕竟有限的医生只能服务有限的人口。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仍然有居民要求签约,该怎么解决?

沈阳市和平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主任 付文丽

问题5:“是否会考虑实行“首诊制”?

欧美家庭医生式服务最核心的体现便是“首诊制”,没有家庭医生出示的转诊单,患者不能到大型医疗机构就诊。请问北京在实施家庭医生式服务的过程中,是否会考虑实行“首诊制”?

北京市西城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主任 李宁燕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 梁鸿

奖励经费不能从补助中划拨

答复 无论是家庭医生式服务工作给予医务人员的奖励经费,还是其他工作的奖励经费,都不应该从医务人员理应获得的薪酬中预留,我认为这是对医务人员劳动报酬的变相剥夺。当前,我国的社区卫生服务还处于发展初期,很多相关调查都显示,志愿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的医务人员还相对较少。这就需要政府反思,到底是社区医务人员工作风险太大,还是政府给予的回报太少,不然怎么会总是吸引不来人才呢?特别是一些新增添的工作项目,政府更应该采取多样的手段鼓励医务人员。当然,给予奖金也不是惟一的鼓励方式,建议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可以采取提前晋升、给予会议学习机会等多样手段鼓励医务人员积极工作。

北京卫生局基层卫生处处长 许俊峰

依据居民知晓率考核工作进展

答复 北京市在推进家庭医生式服务之初,首先提出的一个考核指标就是“签约率”,即签约人数除以服务居民数。但经过近1年的实践和论证,最终北京市卫生局决定取消这项指标设定。因为这项指标的设定让很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不得不做假,毕竟当前社区卫生服务能力根本无法满足所管辖区所有居民的医疗服务需求。后来我们发现,推进这项工作首先应做好宣传,然后再依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能力确定签约数量。家庭医生式服务不能强制居民签约,我们采取的是自愿原则,但一定要让居民知道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做这件事,然后才能谈到居民是否愿意签约的问题,所以在遵循不强制居民签约的基础上,我们决定通过居民“知晓率”来考核工作推进情况,即家庭医生式服务的定性指标为居民知晓率。

中国社区卫生协会副会长 李长明

社工参与利于解决人才配置缺口

答复 当前我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还处于人力匮乏时期,所以大多数地区都采用全科团队服务模式,即1名全科医师、1名全科护士、1名公共卫生技术人员等组成一个团队,为600~800名居民服务,但遗憾的是在这个全科团队中惟独没有社会医疗工作者。

其实,国外很多大学都设有社工系,培养出来的社会医疗工作者在全科服务团队中承担着重要的作用,但对于我国来说目前还是一个缺项。特别是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到今天,我们已经很明显地感觉到社会医疗工作者缺失带来的不足。

另外,培养社会医疗工作者加入全科团队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我个人认为,全科医生应该以基本医疗为主,公共卫生服务为辅,例如一些家庭联系工作、居民健康咨询、老年人慢病访视等不应该每次都由全科医师亲自前往,这会无形中增加访视医疗成本,所以我们必须要考虑最佳的全科团队组合,合理配备家庭医生式服务团队,让社会医疗工作者扭转社区人才结构中的配备缺口。

北京德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韩

依据能力限定签约人数

答复 现在家庭医生式服务签约人数超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能力的现象非常普遍。我个人认为,随着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我们应该从重视门诊数量的多寡转移到能力建设,不能总让居民认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是“打杂工人”,要让他们知道社区卫生服务的价值所在。所以在家庭医生式服务工作的推进中,我建议依据自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能力,划定可以服务的人口数量和类型。例如,老年患者、慢病患者、非常信任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患者,在这部分人群中选出自愿签约的患者,然后为这些自愿来签约的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这样不仅能树立社区卫生服务的品牌形象,也能让所有的居民看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利好。

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副主委 顾

医保预付费制度需快速跟进

答复 家庭医生式服务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转变原有服务模式迈出的第一步,也是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必须经历的关键阶段,但如何在推进的过程中逐渐向“首诊制”贴近,不仅要靠社区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还需要政策作为支撑。

我个人认为,由于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发展不均等,一些较成熟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可以主动向有关部门提出实行“医保预付费制度”。但当前各国实施的“医保预付费制度”都存在差异,建议我们可以首先采用由医保机构为居民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购买基本医疗服务的方式,先尝试规定一些常见病、多发病,要求居民必须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然后再由社区医生依据患者情况看是否需要转诊。只有这样才能逐渐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首诊制”,社区卫生服务的价值才能得到体现。

延伸

为实施家庭医生服务预热

顾表示,北京市实施的家庭医生式服务距离欧美家庭医生服务还有很长一段距离,所以在推进这项工作的进程中,社区医务人员一定要向居民解释清两者之间的区别,切勿让居民觉得家庭医生式服务是骗人的把戏,根本不是真正的家庭医生服务。

第5篇

为进一步加强社区卫生管理,深化服务内涵,创新服务模式,拓展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效能,培植社区卫生服务特色,打造精品服务,经与财政部门协商,设置200万元/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奖励基金,并制订本绩效考核奖励办法,适用于基础性绩效考核得分90分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一、鼓励创先创优创新

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单位,获国家级、省、市、区级等综合性先进,特色创新、服务深化工作得到区级及以上党委、政府认可,主要领导批示。按市级单项先进、市级综合先进、省级单项先进、省级综合先进、全国单项先进、全国综合先进分别奖励。并且此项奖励不超过总量的20%。

二、提升服务质量

1.社区责任医生动态掌握辖区居民健康状况,达到“一口清”考核标准;当地居民对社区责任医生团队成员知晓率、满意率达到95%以上。

2.各类建档率平均达到90%以上,高血压发现率10%以上,糖尿病发现率2.8%以上,规范管理率均达到70%,控制率分别达40%及35%。60岁以上老人、孕产妇、0-6岁儿童、慢性病管理率达到92%以上,开展分类管理、分级服务、分需指导。

3.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创“一站一品”精品站1家及以上。

4.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创建“五星级”站1家及以上。

5.社区卫生服务站房屋公有率≥70%。

6.健康小屋常态化开放式服务,月均服务人数达200人以上,医患交流、慢病防治、健康教育达优秀健康小屋标准。

7.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其下属站点医疗服务“零投诉”。

8.大力推进智慧健康保障工程,资源全区共享,率先与市级医院实现对接,实现预约挂号和双向转诊。让居民享受信息化建设的方便快捷。

此项奖励不少于总量的40%。

三、推进签约服务

按国务院医改指导意见精神,让社区居民拥有自己的“家庭医生”,促进“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健服务”,鼓励探索社区责任医生签约服务新模式,本着“有签有补、谁签补谁”原则,按签约数量、服务质量,经绩效考核后奖励。推行家庭医生服务模式,鼓励社区责任医生主动服务、上门服务、关怀服务,制订家庭医生服务标准,落实家庭医生工作责任。以签约服务为载体,以老年人、慢性病为重点,对60岁以上、慢性病重点人群签约率达95%以上,同时逐步向妇女儿童群体拓展,孕产妇、0-6岁儿童签约率85%以上。每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象300户以上,或新签约服务对象50户以上。根据居民不同健康状况和需求,以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病、残疾人四类人群为首需服务对象,按专案管理要求提供规范化社区管理,主动提供疾病监测、日常生活干预健康咨询等服务。对空巢、行动不便并有医疗需求的老年人提供上门访视、家庭初诊、家庭护理、家庭病床、电话咨询、预约服务和家庭康复指导等服务。此项奖励占总量的20%。

四、保障医疗安全

坚持以医疗质量为核心,抓好各项医疗制度和有效落实操作规范,及时排除医疗安全隐患,杜绝医疗缺陷发生,最大限度减少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对全年无医疗事故、无重大差错、无群体性医疗纠纷事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给予医疗质量安全奖励。此项奖励占总量的12.5%。

五、财务规范管理

经费自给率高,财务制度完善并执行规范;门诊均次费用实现零增长,有效减轻病人经济负担;人均业务收入合理,中心收支平衡。此项奖励占总量的7.5%。

六、其他事项

第6篇

点击手机APP,注册登录后,界面上即显示出我的社区、家庭医生、预约转诊、妇幼保健、慢病管理、中医治未病、医学百科等项目;通过系统自动定位所在社区、签约家庭医生,你将有机会获得专业健康管理医师提供的长期健康咨询服务,急难病症则可以通过预约转诊及时到大型医院救治,实现家庭医生随身带。这便是近日杭州市西湖区卫生局推出的新型移动医疗服务项目――“社区健康通”APP。

据西湖区卫生局副局长高峻介绍,“社区健康通”是一款通过智能手机大大方便社区医生对社区覆盖范围内居民的常见疾病、日常健康状况进行管理的移动APP软件。它作为具有公益性、实用性的免费“社区全科医生”签约服务,为百姓的健康带来了强有力的保障。

家庭医生、私人医生在国外并不鲜见,可占到医生总数的30%~60%,但在国内这却似乎只是富人才能享有的专利。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重申全科医生培养规划,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16亿元,支持全国99个全科医生规范化临床培养基地项目。而在实际生活中,全科医生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有个小病小痛,绝大数人首先选择去大型公立医院。

然而,杭州西湖区“社区健康通”的出现为这一局面带来了转机。“社区健康通”提供的全科医生签约服务,可以让居民通过软件免费签约离家较近的社区全科医生,并由该医生建立签约用户的健康管理档案,提供长期的健康咨询及常见病、慢性病的治疗;当遇到急危重症患者,全科医生进行首诊后可以通过软件帮助居民预约省市级大医院专家号,并提供检查、住院等转诊服务;待病情稳定后再向下转诊到社区医院或返回家中,由家庭医生跟进治疗。

“‘社区健康通’项目从网络技术层面改善了医疗模式,建立起网络分级诊疗模式。作为具有公益性、实用性的免费‘社区全科医生’签约服务,它不仅有助于社区全科医生在技能方面的提升,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居民的就医体验度,部分缓解了社会看病难、挂号难的现状。”高峻指出。

作为一名全科医生,朝阳区双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马岩在接受《中国医院院长》记者采访时对这一新的形式表示了认可。“社区医生有了更多与省市级医院专科医生交流的机会,自身技能可得到很大的提升。这一点极其重要,被管理学称为‘降低行为困难’――降低全科医生在大医院学习时投入的交通时间和费用成本,对偏远山区的基层医生更为重要,也能有效解决学非所用的问题。”

据马岩介绍,APP用作健康管理手段在北京的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已推广,效果很好。“杭州市西湖区卫生局推出的‘社区健康通’APP软件可以在全区范围内多个级别医院互联互通,方便更大范围人群使用。”

对于全科医生的发展,马岩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相信,当一名全科医生主动要求学习他所需要的知识时,培训效果低下的问题将迎刃而解;当一名全科医生认识到彻底落实全科医学服务理念可以增加自身收入时,这些理念将在日常工作中逐步得以实现;当一名全科医生明确知晓将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结合起来,居民和自己均可获益时,公共卫生任务将不再是一项难以推进的工作。”

第7篇

于2013年7—9月在本健康中心进行现场预试验验证后,再经多轮的专家会议讨论,制定出社区家庭医生式社区健康管理主路径。

2结果

2.1团队建设本社康中心按照自身特色及人员构成,组建了全科团队、妇幼保健团队及中医康复团队三大团队。在诊疗过程中,以全科医师为主,全科护士为辅,公卫医师参与,以重点人群为签约对象并为其提供连续性、协调性、可及性和个性化的医疗保健综合服务模式。

2.2建设目标服务方式由每次接诊的随机服务向家庭医生负责制转变;服务对象由个体服务向整个家庭管理转变;服务内容由疾病诊疗为主向健康管理为主转变。

2.3家庭医生责任制的建立家庭医生责任制是以家庭医生为责任主体、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为技术依托、社区居民及其家庭的健康管理为工作内容和建立契约关系为服务形式的新型医疗保健服务模式,是与全科诊疗为基础的健康管理主路径十分契合的一种服务模式。家庭医生责任制通过约定的家庭医生为家庭及其每个成员提供连续、综合、协调和可及的健康照顾,是转变医生坐诊模式、创造和谐医患关系,提高居民健康素养和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通过全面开展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建立本社区健康服务“团队合作、责任到人”的家庭医生责任制,形成以“契约式”、“全科医师团队式服务”为特点的家庭医生服务模式,与社区居民建立健康、稳固的医疗卫生合作关系。家庭医生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为通过全科医师与服务对象签订家庭医生协议,家庭医生对所负责的家庭中的成员提供常见病、多发病的全科诊疗服务以及签约家庭重点保健人群(老人、儿童、孕妇和慢性病患者)的预防保健服务,包括常规体检、用药咨询和健康咨询,家庭访视服务(产前、产后、老人、慢性病和残疾人),家庭功能咨询评估,家庭生命周期指导,家庭健康干预计划等[1]。

2.4拓宽服务,突出特色从本中心特色出发的三大功能化家庭医生团队建设,可针对家庭中的育龄妇女、儿童、慢性病人群等重点人群开展全周期、信息化管理。充分依托家庭医生式服务和利用妇幼保健团队,对签约家庭中孕产妇儿童给予全程免费的产前检查、婴幼儿健康体检和免疫接种服务等。推进中医药服务进家庭,开展中医治未病活动,发挥中医康复团队的特色,从针灸、理疗、推拿和按摩等特色服务入手,应用社区中医药适宜技术,运用中医养生理论普及健康教育,将中医“治未病”理论融入居民群众的平常生活,突出“冬病夏治”、“冬季进补”等中医药服务项目,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针对签约家庭中的慢性病人群、老年人群,以中心的全科门诊为基础,签约家庭可进行电话预约门诊,家庭医生定期下社区,对行动不便的签约家庭成员开展上门的慢性病随访及指导用药。利用微信、QQ群等新型网络媒体,积极开展多种健康教育活动方式。注意挖掘家庭中的骨干力量,培养家庭保健员队伍,逐步灌输社区居民自我健康管理理念。

3讨论

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这两大任务应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尤其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战略实施的背景下,如何保持基本医疗与公共卫生服务齐头并进的工作态势,如何坚持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并重,为群众提供综合连续、防治结合的卫生服务显得更为重要和紧迫。新医改方案明确提出“到2020年,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2],社区卫生作为城市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今后必将发挥重要作用。深圳市是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启动较早的城市,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深圳市的社区卫生服务体制与其他地区相比,具有自己的特点。经过多年发展,深圳社区卫生规划布局和体系建设已基本完成,正在进行网络的规范化建设,工作重点已经转移到功能任务深化、运行机制探索等。虽然硬件建设取得了较大成效,但是深圳市社区卫生工作仍然存在着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经常脱节等问题,严重制约着社区卫生服务快速发展。如果居民就医模式仍然是等患病才去看医生,那么,即使社区卫生服务水平提高了,也仅是将患者从三级医疗机构分流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来而已,并未起到“预防为主”促进居民健康的作用。目前,我国人口与卫生科技发展战略确定了“战略前移”、“重心下移”的方针。

20O9年3月国务院提出:“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要求,明确了从2009年开始,逐步在全国统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并实施规范管理,定期为65岁以上老年人做健康检查”。这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健康管理服务指明了方向。当今国际趋势是以疾病治疗为主的医疗模式转向以预防和健康管理为主的医疗模式[3]。我们需要机制的设置和制度的创新,解决公共卫生与基本医疗脱节的问题。这需要转变社区卫生服务模式、提高服务水平。家庭医生责任制工作的开展,就是让基层社区卫生机构落实自己作为居民健康守门人的职责,大大提高了医生的主动性,通过主动沟通,改善服务态度,逐步实现居民与家庭医生的稳定“契约”关系[4],有利于把公共卫生服务触入家庭医生责任制工作中而得到顺利开展,从而形成健康管理的有效签约服务机制,引导更多的群众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

第8篇

随着家庭医生服务签约的推进,更多的居民与社康中心的全科医生都有了名正言顺的贴近关心和有序有计划的健康服务流程。

引子

保驾护航 居民生活

小区一景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福田区沙嘴村高低错落的建筑上,建筑丛林里的人们就已经开始了一天的生活。

福建沙县小吃店门口,冒着热气的饺子被换了一拨又一拨;穿着校服的小朋友妈妈带领下一蹦一跳,走在去往沙嘴幼儿园的道路上;菜市场里,砍肉、卖菜的声音虽然没有以前的吵闹,但浓郁的生活气息依然在讨价还价中不断蒸腾;每天,当沙嘴社康中心的康主任走过那一条条熟悉的小路时,总是不断地有人和他打招呼:“早晨,康医生!”“这么早呀,康医生!”“康主任,昨天老头子的体检报告出来了,血压降到了正常。谢谢你呀!”……康主任则一路微笑着并不断回着街坊邻居们的问好,走到社康中心的办公室,便开始了一天紧张而忙碌的工作。

福田区沙嘴村是个地理划分较为封闭的原住民较多的老村子,随着改革开放一声春雷响,这里现在已显现出现代化的高楼与老式祖屋并立的城市新景。康主任在这里行医十多年,和街坊邻居很是熟识,关系也十分融洽和谐。自从推行家庭医生服务计划以来,康主任感觉与小区里的民众拉得更近,事务也更多了起来。

这不,一早,就有民众打电话来,预约下午讨论自己的健康管理的事;即便下了班,家庭医生服务团队成员的私人电话也在当工作电话提供咨询服务;每周,康主任还会分出一定时间带领团队去走访社区居民的一些签约家庭,以对他们的健康状况有个动态了解,随时指导居民对自身的健康进行自预;对小区里的妇女、儿童、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康主任和团队还特别需要提供主动的健康咨询和分类指导服务…一随着家庭医生服务签约的推进,更多的居民与社康中心的全科医生都有了名正言顺的贴近关心和有序有计划的健康服务流程。

沙嘴村居民一天的生活,在社区家庭医生服务的保驾护航中安然度过。

对话

陈建

不断推进 走出特色

北京、深圳、上海、武汉、南京等各大城市相继推出家庭医生服务可谓在看病难的阴霾中露出一丝曙光,伴随着2009年深圳在全国率先出台《实施家庭医生责任制项目试点工作方案》后,家庭医生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全面推进中,如今情况如何?作为深圳市家庭医生推行的主力之一――深圳市福田区卫人局有关负责人接受了我们的采访。

优悦:为何之前叫家庭医生责任制,现在叫家庭医生服务?

陈建:家庭医生责任制是2009年深圳提出来的,当时很明确,是作为一种试点推行的,北京上海都试行过家庭医生责任制,当时是全国家庭医生责任制一片红。现在每个城市根据自身的情况都有不同的叫法。北京叫家庭医生式,上海叫家庭医生制,深圳福田叫家庭医生服务计划。虽然叫法不同,但服务的对象、服务的内容都没有区别,家庭医生服务作为一个概念来提,是想树立一个新的全科医生的服务模式和服务理念。―方面,讲责任,就觉得责任重于泰山,这对医生来说,会造成一定的压力。只讲了责任,没有快乐和互动,不宜顺畅开展推进这项工作,另一方面我们讲计划,计划是可调控的,可以随着客观情况的变化不断作出调整。

优悦:能否简单介绍社区的家庭医生服务?

陈建:社区家庭医生服务是一种新型医疗保健服务模式,家庭医生与常住家庭签订服务协议,根据家庭结构与家庭成员个体情况,提供群体性预防保健服务与个体性诊疗护理服务,转变了过去医生坐诊模式,促进社区卫生机构主动服务、上门服务、定期服务,实现由疾病到亚健康管理的转移,有利于建立和谐医患关系,提高居民健康素养和健康水平。预约式服务是我们的特色之一。

优悦:福田区推行家庭医生服务计划有何优势?

陈建:我们的优势是政府支持力度大,有政策保障。福田区从2011年正式开始在全市率先推行社区家庭医生服务计划,推出当天就受到社区居民的热烈响应。它是打造“首善之区、幸福福田”的民生工程。2011年,我们在30个社康中心推行,2012年扩大到64个社康中心。今年将实现全覆盖。政府拿出2000万来支持这个事。有了政府的支持,就看我们如何做。

优悦:在采访中,有些民众认为签约不签约都是一样。

陈建:签约和不签约是大不一样的。我们的家庭医生服务计划签约书里包含了九项服务内容,推选的初衷是用家庭健康管理的理念,来串连所有的服务内容,并且我们对这九项服务内容还做了细化和深化。如果签约了,我们会给予更多的干预和服务。如果不签约,我们就只能以单个的项目进行服务,这样会缺乏延续性和个性化。

优悦:深圳的家庭医生服务和欧美、香港有什么不同?

陈建:最早全科医生是从英国兴起发展,后来在美国演变成家庭医生,虽然名称变了,但全世界推崇的还是英国全科医生的做法。香港也是走的英国模式。与英国、香港模式相比,我们的筹集方式全科门诊服务其实就是家庭医生服务。英国全科医生制度兴起得最早,英国实行的全民医疗保险制度有效促进了其发展。英国政府作为出资人埋单,所以政府会通盘考虑,政府对这一制度实行时的经济和效果保障。深圳在这方面还需有整体推动。同时,人是最复杂的生物,如何花费更少的代价,来促进它的良好运行,这是我们常思考的,也是政府应该考虑的,而实践证明,家庭医生服务是较好的方式之一。

优悦:有一些个人会认为“有病看病,无病无事,搞家庭医生服务是不必要的投入”。

陈建:是的,有些人宁愿把费用安排在穿衣打扮、旅游消费或者应对竞争的教育上。但是实际上,人应要先会生活,再说其他的。只有会生活才会工作,而健康又是生活的基本保障。为何推行家庭医生呢?通俗地讲,全科医生在诊疗的时候看到的是一个人,而不是一个病。他是以症状进行诊疗的。所以专科医生以疼痛来进行诊疗,全科医生会通过疼痛来排除,通过整体化的概念,通过健康档案来了解你的病症起因,用最简单的手段来达到确诊和针对性地治疗,以及对健康的提前干预。这种提前干预会避免更大的健康损失。

优悦:针对家庭医生的推行,我们的人员保障如何?

陈建:中国家庭医生的比例少了很多。这是个现实。在澳洲,―万个服务对象里有15个以上全科医生,墨尔本会高一些,达到19个,这是两年前的数据。但我国提出―万个服务对象里要有两个合格的全科医生,即家庭医生,这个目标都还需要努力。深圳在全国抓得比较早,但人才队伍还是很紧缺。优质的资源更少。

我们开展规范化的教育和培训也相应有些弱,必需迎头赶上。在我国,专科医生培养花的时间更长,而全科就比较少。全科医生必需具有专业化的推进,才能形成人才保障。另外,我们的准入制度也有些问题。中国是政府主导,国外是由行业协会来主导。多发挥行业协会的主导作用,政府的政策、经费支持以及规范管理也是不可少的,如何达到良性发展,还需磨合。

优悦:福田区在家庭医生的培养上有何特色?

陈建:深圳全市每年有200个全科医生的培训计划,我们也在根据自己的特色推出有针对性的培训方式。前期我们在培养模式上还有不足,所以今年引进了欧洲的教育模式,全科医学培训模式。最近才开班,培训期为三年,完全用国际化的全科医生的培养模式来提高辖区家庭医生的素质和能力。同时,我们也公开招聘全科医生和医护人员。在社区中还包括心理辅导,健康管理,康复指导。所以,我们还培养健康管理师,来配合家庭医生的服务。国外的家庭医生服务是以医生为主导的团队服务,下面会分得比较细。所以辅助岗位的培训,团队的打造也是必需的。

我们现在正与欧洲医学联盟、加拿大的麦吉尔大学洽谈合作,对我们的家庭医生进行培训。好的人员还需要到国外进行短期的培训和进修。

另外一方面,我们还在做家庭医生信息服务平台。完善健康档案,有针对性地提供服务。目前我们在10个社康试点进行了推行,很快会达到13个社康试点。

赵云鹏

多思多干 先行一步

合格的家庭医生就是一个家庭的健康维护者,能提供健康管理、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和常见病的诊断治疗等长期服务,并对慢性病人和康复期病人主动追踪观察。能处理病人85%以上的健康问题。在这方面,福田区慢性病防治院又有怎样的诀窍呢?

优悦:能否介绍一下,慢性病防治院所属社康中心家庭医生的开展情况?

赵云鹏:我们家庭医生服务已经三年多了,2009年在我院的沙嘴社康中心开始试点。为什么选择在那里呢?当时有几个考虑。沙嘴村是一个封闭型的社区做试点比较好,这里的人员固定,老年人较多,并且沙嘴社康中心的主任和医生与社区里的群众关系很和谐,相互之间像朋友一样,这对家庭医生的推行有了很好的基础。当时做这块工作的人员比较少。怎么开展,用什么形式开展,我们都作了多方的考虑。但也属于摸着石头过河。结果做到2011年,福田区政府把家庭医生当作为民办实事的民生工程来推广,我们又选择了4家来作试点,跟着区政府的统一指导,向着更广的区域推广。

优悦:在选择家庭医生的人选时,你们有怎样的考虑?

赵云鹏:我们在选择家庭医生时,会首先考虑承担工作的责任心和能力,其次是承担这种工作的热情。目前的情况来说,整个中国的家庭医生的能力还有待提高。这种提高首先需要理念的转变,然后是有服务的能力,并要注重沟通能力。国外对家庭医生的考核包括人文关怀的考核,沟通能力的考核。在国外,家庭医生的沟通能力是很厉害的。目前中国医生选择标准只在专业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对健康的需求,都促使医生必需转变观念,全方位进行素质打造。

优悦:紧跟区的统一步伐,慢性病防治院如何做的呢?

赵云鹏:2009年我们先有了一个试点,2011年是5个试点。到2012年,我们慢性病医院12个社康中心全部建立了家庭医生团队,总共有24个家庭医生。按区卫人局的意见,第一年常住户籍人口签约要达到35%,平均每一个家庭医生团队要签约一千多户。通过社区活动、义诊、以及其他多种形式的宣传,从2011年到2012年,我们的签约率就达到42%以上,一共签了1.6万多户家庭。

优悦:签约服务似乎是家庭医生服务第一步?

赵云鹏:当然,做活动、签约都很容易,但签了要做具体服务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我说家庭医生服务计划需分四步走。即第一步签约。基于相互诚信,相互信任才会签,这就迈出了很好的第一步。第二步,建档案。即把每一户家庭的所有成员健康信息收集后,建立完善的家庭健康档案;我们的服务内容是每个家庭成员全生命阶段的健康管理。家庭医生的健康管理不仅仅是针对一个人,而要针对一个家庭,所以家庭的健康档案是必需的。第三步,保健康。就是针对健康信息进行健康评估和健康干预,还需要到家里上门主动服务。对家庭成员的情况摸清楚,并针对不同的人提供有针对性的具体服务。比如健康评估,健康促进,健康干预等工作。福田区还出了家庭医生服务指南,最近我们还在做家庭医生的服务标准,这些都为规范化的家庭医生服务提供了参照标准。所有的基础工作做好后,我们还会有第四步,治疾病。这是全科医生医术的专业体现。

优悦:在向社会推行家庭医生服务计划时,我们面临的困难有哪些呢?

赵云鹏:困难是肯定有的,而且不止一方面。“十”提出了“健康中国”,福田区要建“健康城区”,而家庭医生要做的工作直接关系到每个社会的细胞,即家庭,每项工作都很具体。目前家庭医生数量不够,质量也不高,我们必需有精干的家庭医生。另外,虽然只是初起阶段,但我们家庭医生都是超负荷运转,现在主要是进行疾病诊疗,还根本谈不上进一步的健康干预,健康管理。第三我们还需要保障措施,也就是社会保险和医疗保险的支持。这对开展家庭医生工作有很大促进作用。另外,政策支持必不可少。家庭医生应该纳入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这对于全面开展家庭医生服务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优悦:对家庭医生有哪方面的激励和考核?

赵云鹏:福田区对家庭医生的服务有专项经费补助,这是对家庭医生下班后的额外工作补偿。因为有些签约户下班后也会有需求,对于家庭医生来说,不可能置之不理。所以我们通过补贴调动积极性,同时通过考核,对家庭医生的服务数量和质量进行评价。在家庭医生的建设上,我们先是人员要配齐,制度有保障,功能多开发,比如我们也在考虑使用专业的软件,家庭医生出诊服务时带上平板电脑,服务对象的资料一目了然,服务完后,民众还可即刻在上面作评价。最后我们希望通过惯性要求,让家庭医生的服务模式渗透到民众的日常生活中,大家形成习惯。民众的习惯,医生的职业习惯,都可使家庭医生的推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优悦:未来家庭医生会有哪些工作?

赵云鹏:未来我们家庭医生会走出社康中心,主动上门进行健康管理,慢性病医院要利用自身专业职能特色,发挥专业机构的作用去服务更多民众。可能我们医生会更辛苦,但辛苦后会更充实、满意。我们福田区有五家医院,每个医院都有社康中心,每家社康中心的家庭医生服务团队都会在各自医院管辖范围内百花齐放,做出各自的特色。目前,我们医院的社康中心虽不是最大的,但我们的服务是最好的。因为我们有很好的一套激励办法,进一步推进家庭医生服务工作。

资料链接

社区家庭医生四大服务项

(一)健康信息的收集与管理

对签订服务协议的家庭,不定期收集家庭基本信息及每位家庭成员既往病史、近期就诊信息等动态健康信息,完善家庭健康档案。根据家庭结构与成员个体情况,制订健康管理计划,并根据服务情况及时更新。

(二)健康知识的传递与咨询

提供签约家庭健康咨询,普及健康知识,促进签约家庭树立健康意识,引导家庭成员学习并掌握心理卫生、膳食搭配、疾病预防等相关知识,指导处理家庭健康应急事件。

(三)健康行为的干预与指导

培养签约家庭自我健康管理能力,促进其维护和改善自身健康,对家庭成员实施健康管理风险评估,对亚健康状态及抽烟、酗酒等不良行为采职针对性干预措施,促进签约家庭成员建立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

第9篇

为进一步宣传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意义和内容,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增进签约服务美誉度,提高居民签约的积极性,根据省市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现就我市“世界家庭医生日”活动,制定本方案。

一、活动目的

通过“世界家庭医生日”宣传活动,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更加深入人心,推动签约服务更加规范、高效运行,合理利用卫生资源,降低医疗费用,满足群众健康需求。

二、活动内容

紧扣今年宣传活动主题“我与家庭医生有个约定”,5月18日开始利用一周时间,在全市范围内各医疗卫生机构和公共场所,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具体如下:

1、开展一次宣传义诊活动。5月18日上午,在百盛广场组织开展一次宣传义诊活动,由人民医院、中医院专家举行现场义诊,市二院、四院家庭医生团队人员参加,现场发放宣传资料。各卫生院在集镇、社区人员来往密集处同时开展宣传义诊活动。

2、播出一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宣传片。在各公共场所播放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宣传片,营造浓烈的活动氛围。

3、组织一次现场签约或集中服务活动。市二院、四院和各卫生院根据签约服务工作计划安排,组织进社区、进村居宣传活动,开展现场签约或者组织已签约对象集中服务。

4、宣传一批签约服务典型事例。突出宣传签约服务内容、方式、优惠措施等。重点挖掘感人故事,引导医务人员更好的做好签约服务,群众自觉参与签约服务的活动。

三、活动要求

1、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按照活动内容和要求,迅速制定活动方案,根据签约服务开展的不同阶段,突出相应宣传重点,宣传内容要务实、具体,切实可行、便于操作。

第10篇

据《新华网》

北京:新农合将试点社区首诊

今年,北京将对新农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参合人员试行社区首诊制,首批试点设在平谷、密云两区县。即参合人员就诊须经社区、乡镇首诊治疗,否则住院医疗费用不予报销。2015年该试点有望扩至全市。社区首诊制的具体试点办法是,基层医生与县医院签约实现双向转诊服务。因病情需要转诊的,由服务团队及时为患者办理预约转诊手续。参合人员未经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办理转诊手续而发生的住院医疗费用,新农合基金将不予支付。因急诊、抢救直接住院治疗的人员,应当在住院7天内到本人定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补办转诊手续。

目前,平谷、密云两区县已确定为试点区县,自今年起率先实施,2015年该政策有望扩至全市。

据《健康报》

湖北:试点村医签约服务

近日,从湖北省卫生廳获悉,《湖北省乡村医生签约服务试点工作实施意见》出台,《意见》规定,今年起在全省开展乡村医生签约服务试点,逐步实现乡村医生包户包人,与农户和农民签订契约,建立稳定的卫生服务关系。每名乡村医生签约的农民家庭户数控制在200户左右,服务人数≤1000人。

据了解,村医对签约的农村居民除提供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外,还要主动上门,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量体制订个性化健康管理方案,及时提供转诊服务等。今年,各市(州)分别选择1~2个县(市)开展试点,2014年扩大试点地区,2015年力争全省铺开。

据《健康报》

2013年医师资格考试

2月27日起报名

卫生部医师资格考试委员会日前公告,确定2013年医师资格考试的各项安排。公告指出,2013年设朝医和傣医考试,考生可按照规定时间报名。临床、口腔、公共卫生类别、中医(壮医)实践技能考试和医学综合笔试,以及中医、中西医结合医学综合笔试,启用《医师资格考试大纲(临床、口腔、公共卫生类别及中医部分类别)2013年版》。取消中医(含民族医)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考试大纲中的西医内科学内容,未涉及的中医部分类别医师资格考试仍执行现行大纲。

据了解,医师资格考试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现场报名两个部分。网上报名时间为2013年2月27日9时~3月15日24时,现场报名时间为2013年3月18日~4月8日。各考区、考点和考生可登录卫生部网站“医政管理”的“医师管理”栏目下查询,或者登录国家医学考试中心网站查询医师资格考试报名资格有关规定及考试相关信息。

据《健康报》

第11篇

以往我们更多地把目光投向了家庭健康医生制度的受益者――居民,但是作为这项工作的主要实践者,社区医务人员有怎样的感受和体会?有哪些问题值得关注呢?为此,我们对区内129位20岁~35岁的年轻医务人员进行了访谈和调查。其中男性占20%,临床专业占17%,护理专业占33%,卫技人员占24%,预防保健专业占8%。

关注1 对家庭健康医生是否认同

在129名被调查者中,有59人基本认同,认为家庭健康医生应当为那些确有需要的居民服务,如慢性病患者、贫困居民等。有67人表示出一定的排斥性,这部分人虽然不否认家庭健康医生的合理性,但并不愿意亲自参与其中,而是希望有专人负责此事。按照执业类别分析,医生和护士对家庭健康医生的认同度差别不大,而药剂、医技和公卫人员则更倾向于家庭健康医生由专人负责。

值得指出的是,对于目前居民重点人群签约率较高这一事实,几乎所有被调查者都提出了质疑。

关注2 是否能得到居民的尊重

入户签约的过程证实,居民并不完全信任家庭健康医生的专业水平。有107人曾遇到居民将自己的诊疗建议与市立医院的诊断进行比较的情况,他们认为这是对自己专业水平的严重打击。而这种情况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周围的居民人口结构、是否有大型医疗机构有关。

访谈中,被调查者反映最多的问题是上门困难。大家都极力强调上门过程中可能受到的羞辱,以及各种各样的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风险,甚至有被调查者反映曾差点被居民养的狗咬伤。根据统计结果分析,这种问题的确存在,但有所夸大。调查对“羞辱”做了最为宽泛的界定,包括言语侮辱、性骚扰和暴力袭击,即便如此,在实际参与入户的129名被调查者中,也仅有62人承认自己遇到过类似情况。比较而言,护士群体遇到了更大的风险,54.2%的护士反映受到过不同形式的侵犯。

调查发现,有13.2%的被调查者在走访中丢失过交通工具或产生经济损失,如车辆被贴罚单。但是,也有25.6%的被调查者表示自己在入户过程中受到过居民的礼遇,包括泡茶和赠送礼物。

关注3 签约服务能否持续

许多社区医务人员担心,签约后自己的工作和私人空间会由此失去边界。统计显示,58%的被调查者经常在休息时间接到居民的电话咨询和上门请求,而且这一比例在医生、护士和卫技群体间的分布基本一致。这一结果也说明,目前的家庭健康医生服务仍然停留在纸面协议上,其资源并未得到充分利用。

另一个来自社区医务人员内部的质疑是家庭健康医生的专业能力,即担任家庭健康医生的医务人员能否为居民提供合适的诊断和指导。调查数据支持这样的质疑,52.1%的护士和59.3%的卫技人员承认,自己经常回答不出居民在用药、诊疗和健康政策方面的问题,而在医生群体中,这一比例较低,为20.4%。

第12篇

家庭医生服务给居民带来了便利

签约后,家庭医生会为签约家庭成员建立健康档案,制订家庭健康干预计划,为家中65岁以上老人每年做一次体检,为0-3岁的儿童开展体检、发育评价、预防接种指导等,为孕期妇女提供5次孕期指导和2次产后访视,为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提供健康系统管理和转诊转介服务等。家庭医生也负责基本医疗服务,由于目前社康中心人手有限,除了急诊、产后访视等可以提供上门服务外,一般常见病、多发病,多数还是通过预约家庭医生后到社康中心就诊。但是医生会把手机号告诉签约家庭,签约家庭可以通过电话与家庭医生及时进行咨询和沟通。

居民说

有事就找家庭医生

“从现在开始,我们一家人再不用为看病发愁了。”刘女士说。家住深圳福田区的刘女士刚刚与碧海云天社康中心的医生签订了“家庭医生”协议,家庭医生将担负起他们一家的健康管理工作。刘女士表示,原来自己和家人不管大病小病,一律都是去大医院,为了能挂上号,常常一大早就要赶去排队,最后得到的服务却很简单,往往是开一堆检查单,几分钟就给打发了。“现在有了家庭医生电话和QQ,遇到健康问题随时可以咨询。”刘女士说。2012年已签约了家庭医生的陶阿姨也表达了相同的看法,她说,以前看病至少要两个人去,一排队就得等很长时间。现在走几分钟的路程就到了社康。每年还有免费体检项目,不用去医院排长队了。家庭医生对她家人的情况非常了解,经常打电话询问她和老伴的身体情况,有健康问题家庭医生都会给予耐心解答,自己也对身体情况有了知情权。有次陶阿姨去开药,医生主动提醒有种药陶阿姨没有开,这让陶阿姨觉得非常贴心。“我自己都没记得那么清楚,他们都还记得,感觉很贴心很温暖。”

医生说

我们是朋友

推行家庭医生服务以来,碧海云天社康中心的莫主任除了在日常的上班时间进行坐诊之外,手机上、QQ上都增加了不少居民联系方式,这些都是跟她签约了的服务对象。莫主任坦言,现在会常接到居民咨询电话短信,加上还要电话回访和上门服务,比之前更忙碌了,但感觉与居民的关系越来越融洽了。居民的健康档案、家庭成员健康情况,一般接触了几次后,她都能记得很清楚。而她觉得自己不只像是医生,更像是居民的贴心朋友,那些健康问题总会及时提醒大家,而居民也很乐意与她交流,有一些居民每到过节的时候,都会特意来看望她,让她觉得自己和居民成了一家人了。

家庭医生服务难以深入推行

当然,任何新体制的推行,都会受到各种客观因素的制约。就比如家庭医生服务,在推行过程中也是喜忧参半。喜的是我们向前迈了一大步,忧的是,具体执行受到多种因素制约而无法深入推行。

01

因素一 居民误解:家庭医生=私人医生

一说到“家庭医生”,大家就想到了国外影片中上门诊疗的私人医生,而在我国,家庭医生概念并不是这样。国外家庭医生,即私人医生,是对服务对象实行全面的、连续的、有效的、及时的和个性化医疗保健服务和照顾的新型医生。而我国的家庭医生,是指社康中心的家庭医生,更多的是扮演健康“管家”的角色。在深圳,家庭医生以户为单位,与居民签订书面服务协议,为群众提供健康管理和寻医问药为主要内容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未来,家庭医生将逐步成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他们手中有社区居民的健康档案,对签约居民的健康状况了如指掌;他们是全科医生,根据居民不同的健康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他们把自己的手机号码交给签约家庭,接听签约居民的电话:他们不仅仅是医生,更是居民的朋友、知己……

02

因素二 居民疑问:签不签约一个样?

越来越多的居民都感受到了家庭医生便民、周到的服务,但在家庭医生推行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误解。有居民反映,自己签约了家庭医生后感觉跟没有签约差不多,自己也没享受到多少家庭医生的服务。碧海云天社康中心的莫主任给予了解答。

实际上,这种疑问源于对家庭医生服务的误解。仔细解读《深圳市实施家庭医生责任制项目试点工作方案》后不难看出,家庭医生所提供的服务主要包括基本健康服务、健康服务管理以及转诊转介服务。家庭医生服务项目目前所开展的服务,大部分业务已经包含在医生现有的服务中,只是将现有的服务更加规范化。而签约的最大差别就在于签约家庭拥有家庭医生的手机号码,可以主动跟自己的家庭医生联系,而家庭医生团队也会因应签约家庭的需求主动提供相应的随访和服务。目前一个家庭医生要签约几百户居民,有健康方面的问题,居民可以主动与家庭医生交流,这样更有利于家庭医生为签约居民提供服务。总之,在家庭医生心目中,签约居民与一般居民是不一样的,医生会给予更高的关注和更好的服务,在很多服务中,签约居民享有优先权。

03

因素三 社康中心之困,药品不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