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28 13:49:4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学教师期中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全体中小学教师(含幼儿教师);截止到20*年6月31日,男55周岁,女50周岁以上者,鼓励自愿参加。
二、培训目标
通过本周期多形式、多渠道的培训和校本研修,着力提高全体教师的师德修养和专业技能水平,达到以下主要目标:
1、树立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适应的先进的教育理念,准确掌握本学科的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编写特色与内容,运用与教学内容相配套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进行教学。
2、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健康的心理素质,敬业爱生,为人师表,举止文明,以学生为本,依法施教。
3、信息技术未达到初级水平的教师经过培训,全部达到初级水平。已经达到初级水平,年龄在45周岁以下的中小学教师,省、市级骨干教师达到高级水平,并且进一步提高已经达到高级水平的年龄在45周岁以下的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4、拓宽学科知识领域,更新学科知识结构,使广大教师的学科水平,教育教学能力明显提高,并努力提高教学研究的能力,力求成为创新型教师。
5、指导教师学会自主学习。立足校本,积极主动地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促进教师自主成长,逐步建立起有利于教师自主成长的培训机制和必要的规章制度,提高专业化水平,促进教师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6、使教师立足本地,放眼全国和世界,逐渐适应学习型社会的需要。
三、集中培训内容和学时分配
本周期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分集中培训、校本研修和教育实践活动、远程教育等形式。其中集中培训的时间不少于240个学时,具体内容和培训学时分配为:
1、师德教育:32学时,4学分,这是贯穿整个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首要内容。主要通过举办讲座,组织优秀教师报告团,看《师德启思录》,开展师德师风大讨论及师德教育论坛等形式,加强对教师爱岗敬业教育、法制教育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要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抓好文明礼仪教育。所学课程为:《教师礼仪》《探究教学论》《中小学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若干意见的读本》。
2、新课程培训:42学时,5.5学分。这是本周期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核心内容。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精心组织,使教师在进入新课程之前接受不少于42学时的集中培训,在此基础上,转入校本培训。所学课程为《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走进新课程》和各学科课程标准、课标解读及教材。
3、信息技术培训:60学时,7.5学分。按照省市有关文件要求,继续做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和考核工作,不断提升我区教师信息技术的层次和水平。信息技术已达到高级水平的教师,可以参加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培训,发挥在信息技术培训中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所学课程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上、下册》。
4、学科综合素质(专业技能)培训:88学时,11学分。具体内容包括新知识、新理念在本学科教育技能训练中的培训。按照基础教育课程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以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最新的知识为基础,针对不同学科的要求,开展素质教育理论和新知识的学习,使教师不断拓宽知识领域,更新知识结构,更好地胜任教育教学工作。结合我区的教育教学实际,重点抓好教师的基本功训练和课堂教学技能、学科教学技能的训练工作,把教学技能与课程改革结合起来,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改革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所学课程为:
(一)小学教师用书:
语文:《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新课程教学论,小学语文》、《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指导,小学语文》。
数学:《新课程理念与小学数学课堂改革》、《小学数学参与培训教程》、《新课程教材教法》。
品德:《新课程教学法丛学》(品德与生活)。
体育:《体育新课程教学法》。
音乐:《音乐课程与示范教学案例》。
美术:《美术教学实施指南》。
(二)中学教师用书由市教育局和培训院校确定
5、地方课程:24学时,3学分。培训教材由市教育局根据教师的需要另行选定。
四、培训时间安排
根据省市新课程改革工作的部署,20*~20*年,全区中小学教师已有90%参加了新课程通识性培训,1、2、7、8年级各学科教师已参加了课标、教材培训,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区教师运用新理念推进教学改革的能力。为确保我区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工作的顺利圆满完成,拟定于:
1、20*年4月23日开始举办小学教师新一轮继续教育培训班,首先组织小学1~3年级全体教师分语文、数学两个学科进行培训。中学教师由市教育局组织开始分批分专业的新周期继续教育培训。(中学教师的通识培训由区师训中心负责)
2、20*年暑假对走入新课程的1~3年级、9年级教师进行课标教材培训。并按照新课标、新教材逐年推进的安排,有计划地组织完成小学4~6年级教师的新课标、新教材培训。
3、定期组织教师到中小学听课、评课,开展课题研讨,加强学习反思,有效指导我区课程改革的实施。
4、组织教师开展校本研修,制定我区校本研修的指导意见和评估管理办法,确立校本研修培训基地,并认真总结推广经验。
五、培训要求
1、树立先进培训理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以终身学习和教师专业化理论为指导,学习和借鉴先进的教师培训理论和实践,总结以往教师培训经验,坚持以人为本,以教师发展为本,重视教师主体参与、开展实践反思、加强合作学习、体验成果分享,突出研训一体,发展校本研修,促进教师学习型团体建设和学习型组织建设,使教师培训的过程成为教师人力资源开发的过程,成为教师专业成长和专业发展的过程。
2、更新培训手段,变革培训模式。以信息化带动教师培训的现代化,充分发挥网络在教育培训中的作用,坚持培训与教研、教改相结合,集中研修与分散研修相结合,短期面授和长期跟踪指导相结合。集中培训要把理论学习与教学观摩、案例分析、技能训练结合起来,把讲授与研讨交流、教学反思结合起来,采用灵活多样化的方式、方法,不断完善推广专题讲座式、“菜单式”、“自助餐式”,送教下乡等培训模式。校本研修的学时数与集中培训学时数的比例应达到2:1以上,针对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遇到的新问题,通过自修反思,研讨交流等形式进行,把学校建成教师终身学习的学习基地。积极探索以参与式为主的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师培训模式,增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教师培训的质量和效益。
六、保障措施
1、加强培训基地的师资、设施建设,整合培训资源。
根据省市新一轮教师继续教育的有关规定,卫东区教师培训中心承担全区中小学教师和幼儿教师的培训任务。多年的师资培训工作积累了丰富的教学和管理经验。在新的培训任务中,师训中心将在先进培训方式的实践、新理念与中小学实际的联系、校本培训的实施、反思型教师的培养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为适应教师教育发展的需要,师训中心、局教研室、电教站的资源有必要进行有效整合,不断更新培训观念,变革培训方式,优化培训手段,大量运用电化教育设施和计算机网络等多媒体技术开展培训教学。同时为提高培训者的素质,师训中心还将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教师参加省级培训者培训,转变观念,提高认识。通过听课指导、学习反思、课题研讨、切实增强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为新一轮教师全员培训的圆满完成提供保障。
2、严格培训的管理、考核登记制度。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长,要支持教师参加继续教育,不得以任何理由阻止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学习。中小学教师应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努力探讨教育教学规律,提高自身的政治、业务素质。
考核坚持理论考试和实践考查相结合,平时考查与作业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估相结合。
考核内容包括培训要求的各门课程,以开卷考试,闭卷考试,撰写论文、课题研究、教育教学实践等方式灵活进行。学员学完全部课程,考核合格,经市教育局审核验收后发给继续教育培训合格证书。
3、落实各项措施,保障培训经费。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是各级政府的职责,要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按照教育经费管理体制,分级负责,确保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投入。逐步完善中小学继续教育经费由政府、学校、教师个人共同负担成本经费的机制。按照《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经费解决办法》的规定,本区参加新一轮继续教育的教师需交纳的培训费如下:
1)、中学教师参培院校由市教育局决定,其培训费用由所培训院校确定。
2)、小学教师参加新一轮继续教育培训按照省市有关文件规定为,预交书费、证书费160元,培训费240元,(除政府补助外应交160元)(已参加通识性培训者交书费100元,培训费110元)
七、有关政策
1、接受继续教育的教师进修期间在原单位享有的一切待遇不变,学员学习期间各单位要按有关规定酌情给予生活费和交通补助。
2、新一轮继续教育培训费原则上由学员所在单位和个人共同承担,书费、证书费等由学员个人负担。
3、持有新周期继续教育合格证书者,在晋升职级、评先表优等方面各单位应给以优先照顾。
一、继续扎实地做好非英语专业青年教师地英语口语培训工作。根据太教人(XX)9号文件《关于开展青年教师英语口语培训考试的通知》要求,今年上半年,将开展初中青年教师地英语口语培训及测试工作。针对全市初中的特点,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1.认真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要在全市的校长会议及教导主任会议上,认真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要求各学校要将教育局太教人(XX)9号文件《关于开展青年教师英语口语培训考试的通知》全文再在教师中组织学习,对培训的意义及目的要求要讲清讲透。
2.周密布置,确保培训及测试对象全员参与。继续教育办公室在XX年底,就已经下发了调查摸底表,新学期一开学,将及时地下发正式培训、测试报名表,要做到学校花名册、调查摸底表与正式报名表三表基本吻合,确保每一个培训及测试对象都能参与。
3.合理安排培训点,加强对培训工作的监管。针对本学期在各初中全面推开,点多量大的特点,我们继续教育办公室将本着方便教师,注重培训质量的原则而合理地安排相应的培训教学点。每个培训点上,继续教育办公室将安排专人加强对培训的管理,做好培训出勤的点名工作及培训监督。对各学校的培训情况在培训结束后进行及时通报。
4.严密组织测试,确保比较高的通过率。认真做好测试的组织管理,让每一个参与培训的教师都能参加测试。严格把好测试关,坚持测试的标准。
二、做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测试前期准备工作。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是以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促进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为目的,通过建立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和考试认证制度,组织开展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技术培训,全面提高广大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水平。
实施中小学教师技术能力建设计划,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实施素质教育和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迫切需要;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建设专业化教师队伍的必然要求。对于进一步促进以信息技术为主的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学期的具体工作是:首先做好相关的宣传工作,明确目的意义。其次是做好培训对象的调查摸底,核对各个不同层次培训的人数。三是合理安排培训的顺序,与目前进行的青年教师英语口语培训错开时间。四是选定相应的培训教材。五是制订培训计划,明确学校培训与本中心培训的内容安排,充分发挥各学校的培训资源。六是组织建立一支集全市最高水平的教育技术培训骨干师资队伍,对培训师资进行先期培训,为全面推开面上的培训打好基础。
三、继续做好各类短期教师培训班的培训工作。
1.认真做好目前正在举办的各类培训班的结束阶段的培训工作,确保这些培训班保质保量地完成培训任务。目前正在进行的各类短期教师培训班有小学数学青年教师培训班、中小学体育、心理健康教师培训班、中学物理、语文青年教师培训班。五个培训班在学期初要召开班主任会议,落实结束阶段的相关工作。
2.切实做好见习期教师的培训考核工作。加强对见习教师的课堂教学随机检查力度,争取对所有见习教师都能进行听课检查,把平时的课堂教学情况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考试中,要注重实践能力的考查,确保见习教师适应新课程的发展要求。
3.抓好中小学青年教师高级研修班的结业组织工作。中小学青年教师高级研修班是教育局培育名师工程的重点项目,继续教育办公室要与教研、教科室的相关部门一起全力抓好该班的结束阶段工作。要组织开展与导师的研讨、重大活动观摩、论文集的出版、培训工作总结等活动。
4.要根据新的形势发展需要及已经制订的相关培训规划,继续在本学期中开设新的短期教师培训班。主要是开设小学语文骨干青年教师培训班、小学科学教师培训班、中小学艺术青年教师培训班。具体培训班的计划及开班时间将另行下发通知。
5.在暑假中,组织开展英语引智培训,今年暑假,将分别举办小学、中学英语教师引智培训,由外籍教师承担培训工作,使我市的英语教师更能在教学理念上、教学方法上及口语的表达上适应英语教学的需要。
四、认真抓好校本培训的建设及指导工作。各学校的校本培训要坚持有序、有针对性,提高校本培训的实效。学校必须认真制订好学期校本培训的计划。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必须要有书面笔记记录。从XX年开始,各学校聘请外地专家、学者到本校讲座,要在活动前报继续教育办公室备案,由继续教育办公室派人参与并记录,依此可以作为该学校教师专业培训的课时数。新学期开学的初期,各学校要认真检查教师的寒假学习笔记,组织开展寒假学习心得的交流活动。共2页,当前第1页1
五、加强干部培训,建设一支高质量的管理者队伍。XX年上半年,正是各学校领导班子的换届时期,继续教育办公室要配合教育局党委做好相关的干部培训工作。一是继续办好目前正在举办的校长任期常规培训班,组织校长进行任期工作总结。二是继续办好教科室主任(负责人)培训班及幼儿园业务主任培训班的培训及结业工作,强化培训效果。三是根据班子换届的要求,在局党委的安排下,组织后备干部培训班,为校长换届培训新人。四是做好挂职干部的培训及考察工作。五是举办新一期的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系统培训。
六、充分挖掘培训资源及师资潜力,做好社会培训及教师学历培训工作。
1.继续做好公务员的普通话、英语三百句及电子政务培训工作,力争培训量比上年有较大的提高。
2.继续与市财政局合作,开展XX年会计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要组织好培训师资,制订严格的培训计划,加强的培训点培训的组织管理工作,确保培训质量。
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努力推进素质教育,坚持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育人为旨”的思想。以局长工作报告和“科研兴教”活动方案为导向,以落实各项管理为保障,以校本研修提高教师素质为突破口,以远教资源应用为主渠道,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第一要务。着力打造石牌小学办学特色,提升办学品位。
总体目标:条件有改善,质量有提升,管理更落实,办学有特色。
工作重点:建设、质量、队伍、管理。
发展模式:
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理想的学科成绩+特长
教师:熟练信息技术+擅长一至二门学科教学+能辅导学生特长发展的专长
学校:质量为底蕴+办学特色
具体工作目标、任务与措施:
一、加强教学管理,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质量。
1、 突出德育工作,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①、健全德育工作机构。中心、片小要明确一名校领导主抓,少先队辅导员协助,班主任具体负责,其他教师配合的德育工作体系。
②、明确小学阶段德育工作重点:讲究卫生、文明礼貌、遵守校纪班规、爱护公共财物、关心集体、乐于奉献、保护环境、厉行节约、团结互助、尊老爱幼等良好行为习惯。
③、各校要采取文明班级评比、主题班会、思想品德评价、成长记录袋、家长会等措施强化德育工作。
2、 狠抓教学常规,确保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①、对中心、片小教师音、体、美开课情况进行督查一次。
②、每月分片进行一次教学常规检查。严肃查处计划、教案、总结、论文的下载照搬行为,对违反者和无教案上课者实行诫免谈话,不改者除按学校相关制度兑现外,并将其情况向组织汇报,取消评先、评优、评骨干资格。一、二年级必须有写话作业本,一、二年语数、三至六年级语数及思品基础训练必须认真批改。
③、认真组织中心小学的集体电子备课。
④、把中心、片小的轮流公开课抓落实。
⑤、认真组织期中=、期末的质量检测。
⑥、狠抓优生的辅导工作,让石牌小学优生这块牌子更亮起来。
3、 科学评价质量,强化教师质量意识。
①、完善质量评价方案,取消目标管理奖模式,设立等级奖。
②、将平时上级主管部门及本校组织的现场各项竞赛纳入质量评价。
4、 开发山歌课程,让中心小学师生会唱山歌。
具体由蒋世锦老师负责,组织教师开发山歌内容,培训教师,督促检查评价效果。让山歌文化在石牌小学流传,逐步形成特色。
二、实施校本研修,加强教育科研,提升教师素质。
1、认真组织落实非学历远程教育。报名的教师按要求能加学习,必须写有相关笔记,参加相应讨论交流,否则学校所配学习资金由教师个人负责。
2、 继续抓好中心小学教师远教培训。
两个层面:一是在博客上编写计划、教案、总结、论文的培训。二是利用flash制作简单动画的培训,三是以个别辅导方式进行的少部分教师文字处理、电子表格的培训。
3、村片小教师搞好教育理论书籍的学习。为创建“学习型”学校,村片小教师必须每期精读一本新课程教育理论书籍,并写好相关学习笔记,未按要求进行学习,业务学习及校本研修不计,。
4、搞好教师“五个一”活动。按局相关活动要求组织好教师的“五个一”活动,并进行相关评价及奖励。其中“一人一文”,“一人一题”、“一人一课”、“一人一悟”及中心小学“一人一技”未按要求参加的取消评优、评先、评模、评骨资格。
5、落实中心、片小的轮流听课制度。按教导处轮流听课制度要求。
6、搞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
中心小学教师按要求搞好资源收集整理,并经常在自己的课堂中进行优化运用,写好应用感想。
三、抓住发展机遇,争取外部援助,改善办学条件。
1、 争取局领导的重视与支持,力争落实中心小学的围墙、运动场、学生宿舍、厨房的建设。
2、 争取县仪器站、州电教站的支持,为中心小学教师装备电脑及班班通设备。
3、 争取外援,改善其它条件。
四、着力“六创一改”,扎实创新工作,提升办学品位。
在局继续进行“六创一改”评比中,我校今年将申报德育、教学研究、实验教学示范校,继续巩固现代教育技术示范校成果。相关教师要围绕目标,团结一心,共同努力。获得相应示范校奖励后,学校将对分管工作的校领导及主要协助的管理人员实行奖励(共20%),教师的到时候视情况由校班子集体研究奖励方案。
五、引领校园文化,强化民主管理,创建和谐校园。
1、 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教师思想素质。
①、继续开展“守师德、正教风、树形象”的教育活动。学校成立机构,开展相关的学习教育活动。
一、继续扎实地做好非英语专业青年教师地英语口语培训工作。根据太教人(XX)9号文件《关于开展青年教师英语口语培训考试的通知》要求,今年上半年,将开展初中青年教师地英语口语培训及测试工作。针对全市初中的特点,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1.认真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要在全市的校长会议及教导主任会议上,认真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要求各学校要将教育局太教人(XX)9号文件《关于开展青年教师英语口语培训考试的通知》全文再在教师中组织学习,对培训的意义及目的要求要讲清讲透。
2.周密布置,确保培训及测试对象全员参与。继续教育办公室在XX年底,就已经下发了调查摸底表,新学期一开学,将及时地下发正式培训、测试报名表,要做到学校花名册、调查摸底表与正式报名表三表基本吻合,确保每一个培训及测试对象都能参与。
3.合理安排培训点,加强对培训工作的监管。针对本学期在各初中全面推开,点多量大的特点,我们继续教育办公室将本着方便教师,注重培训质量的原则而合理地安排相应的培训教学点。每个培训点上,继续教育办公室将安排专人加强对培训的管理,做好培训出勤的点名工作及培训监督。对各学校的培训情况在培训结束后进行及时通报。
4.严密组织测试,确保比较高的通过率。认真做好测试的组织管理,让每一个参与培训的教师都能参加测试。严格把好测试关,坚持测试的标准。
二、做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测试前期准备工作。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是以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促进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为目的,通过建立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和考试认证制度,组织开展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技术培训,全面提高广大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水平。
实施中小学教师技术能力建设计划,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实施素质教育和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迫切需要;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建设专业化教师队伍的必然要求。对于进一步促进以信息技术为主的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学期的具体工作是:首先做好相关的宣传工作,明确目的意义。其次是做好培训对象的调查摸底,核对各个不同层次培训的人数。三是合理安排培训的顺序,与目前进行的青年教师英语口语培训错开时间。四是选定相应的培训教材。五是制订培训计划,明确学校培训与本中心培训的内容安排,充分发挥各学校的培训资源。六是组织建立一支集全市最高水平的教育技术培训骨干师资队伍,对培训师资进行先期培训,为全面推开面上的培训打好基础。
三、继续做好各类短期教师培训班的培训工作。
1.认真做好目前正在举办的各类培训班的结束阶段的培训工作,确保这些培训班保质保量地完成培训任务。目前正在进行的各类短期教师培训班有小学数学青年教师培训班、中小学体育、心理健康教师培训班、中学物理、语文青年教师培训班。五个培训班在学期初要召开班主任会议,落实结束阶段的相关工作。
2.切实做好见习期教师的培训考核工作。加强对见习教师的课堂教学随机检查力度,争取对所有见习教师都能进行听课检查,把平时的课堂教学情况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考试中,要注重实践能力的考查,确保见习教师适应新课程的发展要求。
3.抓好中小学青年教师高级研修班的结业组织工作。中小学青年教师高级研修班是教育局培育名师工程的重点项目,继续教育办公室要与教研、教科室的相关部门一起全力抓好该班的结束阶段工作。要组织开展与导师的研讨、重大活动观摩、论文集的出版、培训工作总结等活动。
4.要根据新的形势发展需要及已经制订的相关培训规划,继续在本学期中开设新的短期教师培训班。主要是开设小学语文骨干青年教师培训班、小学科学教师培训班、中小学艺术青年教师培训班。具体培训班的计划及开班时间将另行下发通知。
为了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我们莫旗教师进修学校组织了一次特别的中小学老师暑期继教培训,所有参加本次培训的教师,无论是年长者还是新参加工作的年轻人,都对本次活动赞不绝口,并且热情高涨地投入到研讨中,使得本次培训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参加暑期中小学数学继教培训心得体会我也从中受益匪浅。说到这里,您一定对我们的培训内容特别感兴趣吧,那就是新一轮中小学教师教学基本功训练——“关注课前准备,实施有效教学”。
本次培训分三期进行,每一期培训老师都设计了周密的安排;第一天上午:崔老师对“关注课前准备,实施有效教学”进行讲座。然后利用下午和第二天的时间各个研修团队进行备课、交流,第三天由培训老师进行检查验收。可以说在整个培训的过程中我们的数学教研员崔老师非常的辛苦,她不仅要关注整体,还要深入各个小组进行指导,而且对每一个细节都指导得特别到位,中小学音乐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总结让我们每一个参加培训的老师都大有所获。
“关注课前准备,实施有效教学”训练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教材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确定教学目标;最近发展区分析与确定教学流程;教材处理与教学策略的选择;编制教学预案。可以说通过本次培训,我在这六大环节中都有很大的收获,下面我就教材处理深入谈一下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新课程倡导“学生生活世界和科学世界的整合”,从而实现“现实生活资源于教材资源的整合“。尤其是对于我们农村学校来说,我们不具备大城市那些优越的教学条件,也没有优越的校外课程资源。例如:图书馆、展览馆、科技馆等,但我们老师应当学会主动地创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资源,为自己的教学服务。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利用身边的教育资源对自己的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生动有趣。说到这里,我不禁止想到自己在教学四年级《植树问题》的点滴经验,本节课最让学生难以理解的是“间隔”,如果用术语来解释学生会感到很抽象。教材中也没有具体介绍“间隔”一词的含义,而它还是解决植树问题的基础。这可怎么办呢?正在我苦思冥想之际,我注意到很多小学生都玩拍手的游戏,两个手指间的缝隙不就是间隔吗?于是我在教学时利用学生表演“幸福拍手歌”入手,表演后让学生看着自己的一只小手,问“你能发现什么数字?”生答:“5”。我说:“你们说的很对,我们一只手的确有五个手指。可老师除了发现你们说的5以外,还发现一个数字4,你们知道指的是什么吗?”学生一时全用诧异的眼睛看着我,又看看自己的小手,很快有的同学发现了:“老师,我知道了,是手指间的缝隙。”我称赞地夸奖那个同学:“你真是一个善于发现的孩子。”于是我轻轻松松地引导学生理解了“间隔”这一词语,顺理成章地进入了本节课的学习。
就像新课程倡导的我们老师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正如叶圣陶先生说的:“教材仅是个例子。”而如何把握教材,利用教材是我们教师教学成败的关键,我们教师要想成为智慧型的教师,就应该积极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从而实现有效教学。
在历城区、港沟教办等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校长室的正确领导下,教导处全面贯彻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工作计划,全面落实学校工作意见,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师生、学校的共同发展。
一、加强教师的业务学习,努力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1、继续开展教师读书活动。
结合学校"读好书,写好字"活动的开展,大力加强教师读书活动的开展,并将活动落到实处。学期初,学校为每一位教师购买了阅读的书籍,老师们制定个人的读书计划;学期中,教师们撰写读书反思论文参加学校的读书论坛活动;学期末,教师撰写读书总结。学校鼓励教师建立教学博客,将学习与写作相结合,将学习与反思相结合,将学习的收获应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来。
2、教研活动中开展学科微课题研究。在微课题研究中,各教研组的教师们加强理论学习,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积极反思开展研究。
3、开展新一轮小学教师基本功提升工程。
学校组织教师参加历城区教研室的培训活动,并组织参加培训的教师及时在校内对全体教师开展反馈性培训。每位教师根据学校教师基本功的实施方案和办法,制定个人学习计划,开展即兴演讲、课堂教学、课件制作、作业与试卷设计为主要内容的理论学习活动。
二、加强教学工作的常规化管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1、认真落实《历城区小学课程实施水平评价方案(试行)》,不断提高课程实施水平,落实三级课程管理。规划学校课程体系,积极开发学校特色课程,并将学校校本特色课程开发与综合实践、美术、体育、地方课程等课程相结合,积极开展国家课程校本化、师本化研究。
2、各教研组认真学习历城区教研室下发的各科教师教育教学工作评价方案。通过学习加强对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教学辅导、教学评价、教学研究等教学常规的落实。教导处加强常规教学工作的检查,每次检查有记录,并且每次检查后及时反馈。
3、借鉴市区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各学科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基本规范,开展高效课堂研究。通过"教科研活动月",开展了课堂教学研究。
4、教研组每学期初制定教研计划,每月有教研总结。每次教研活动在尝试"确定主题——制定目标——设计方案——实施研究——总结提升"的基本途径和方法下,将教研活动落到实处,开展教研活动的课程化研究。
5、完善学生评价方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各位任课教师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考察,尊重个体差异,关注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开展无分数评价。9月份,学校组织了"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学科质量诊断与评价及课业负担"测试活动。10月份,学校迎接了历城区教育局的检测工作。
三、积极承办各项活动,促进师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 区域教师专业发展;网络社区;远程培训模式
【中图分类号】 G4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458x(2013)04—0016—07
一、引言
2010年,我国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中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发展改革的重要保障措施,提出了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战略任务。这意味着,我国已经将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到一个空前重要的新高度。
在国家希望通过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改革从而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大背景下,面向数字化、网络化的教师专业发展决定着教育改革的成败。教师专业发展是教育信息化优质资源的保障,亦是教育均衡的保障。探索区域教师专业发展网络社区构建与发展模式,以实现宏观统领与微观行动相统一、理论思考与实际践行相结合,更是教师教育管理者和工作者应该关注的课题。
广州作为全国中心城市,在教师远程培训方面起步较早,其体系性的做法在上一轮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中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在新形势、新要求下,广州继续探索构建以培训教师教学实践知识为中心,以发展教师专业能力为目的的教师专业发展网络研修社区,为全国其他地市深入开展教师继续教育远程培训创造可资借鉴的发展模式,具有重要的推广意义。
二、现状及问题
广州一向重视教师专业发展,为顺应技术进步和科学发展的时代特征,近年来,尤其重视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广州市教育局于2001年率先成立“政府主导、电大主办、社会力量参与”的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公共服务体系专营机构——广州远程教育中心。自2003年始,以该中心作为广州市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机构和继续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实施机构,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开展教师继续教育数字化远程培训。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广州市教育局及12个教育行政部门、26个培训机构及培训基地、市及各区县共14个主管部门、13个培训服务机构100%应用“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平台”;广州市11万中小学教师100%应用远程培训方式完成课程的报名、学习和验证管理;累计培训达130万人次(含面授),远程培训规模达101.6万人次,年度培训规模最高达20.9万人次(见图1),全市教师远程培训参训率达91.9%,培训满意度达85%。
图1 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市级面授培训与远程
培训规模对比图(2003-2012年)
在广州,依托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实现了教师的全员培训,基本实现城乡培训均衡,全面实现了11万教师由面授向网络远程培训模式的根本转变;形成“全员培训以远程培训为主、骨干培训以面授培训为主、个性化培训以校本培训为主”的三头并举的培训格局。
在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笔者也看到,目前教师继续教育远程培训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逐渐凸显。
(一)培训资源建设缺乏系统性
经过多年的积累,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已聚集了大量引入或自建的优秀培训资源,2012年可供广大教师选择的远程培训课程达794门。据统计,其中上线时间超过5年以上的课程约占总课程量的20%。
目前平台上所有培训资源专业分布如下图2所示。
图2 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资源分布图
由图2可看出,培训资源的专业分布并不均衡,专业培训资源缺乏或者“超载”均会给该专业教师带来选择障碍。同时,引入的课程可能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广州本地教师培训状况不相符合,造成培训资源的利用率不高。
(二)学习方式单一、缺乏互动
在以远程培训为主的全员培训中,学员以自主学习为主,学员通过浏览课件、提交作业以及一定数量的讨论帖进行学习。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缺乏同侪交流、研讨、反思,参训教师成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
(三)培训过程中缺乏专家的持续引领
学科专家在整个培训过程中通常只参与资源建设这个环节,以致专家的学科优势只体现在课程内容之中,而在培训期间缺乏专家持续的引领。
(四)缺乏对培训项目有效管理的机制
在已形成的“市-区-校”三级管理体系中,对培训的管理主要集中于学校信息管理、人员信息管理以及继续教育学时管理。由于远程培训的开展主要以课程为单位,缺乏培训的系统性,因此难以对培训项目的质量进行有效的管理。
三、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网络社区的构建
针对以上实践中发现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发挥远程培训的优势,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有必要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框架进行分析,进而对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网络社区进行重新构建。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涵义
关于教师专业发展,国内专家学者有各种理解,代表性的观点有:唐玉光认为,教师作为教育教学专业人员,要经历一个由不成熟到相对成熟的发展历程,成熟是相对的,发展是绝对的,教师专业发展空间是无限的,发展内涵是多层面、多领域的,既包括知识的积累、技能的娴熟、能力的提高,也涵盖态度的转变、情意的升华;朱新卓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以包括知识、技能和情意等专业素质的提高与完善为基础的专业成长与成熟的过程,是由非专业人员转向专业人员的过程[1];肖丽萍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是增进教师专业化、提高教师职业素养的过程,强调教师从个人发展角度对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做出设想,通过学习进修等来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2];朱玉东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在专业素质方面不断成长并追求成熟的过程,是教师专业信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情意等不断更新、演进和完善的过程,教师专业发展伴随教师一生[3]。
综上所述,我国学者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解是:教师是发展中的教育教学专业人员,教师成长要经历由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历程,教师的专业素质在此过程中不断提高与完善。
笔者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是指以教师个人成长为导向,以专业化或成熟为目标,以教师知识和技能、教学实践能力、态度和理念等三方面专业素质提高为内容的教师个体专业内在动态持续的终生发展过程,教师个体在此过程中的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人生价值得以最大限度实现。教师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究来拓展其专业内涵,提高专业水平,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如图3)。
图3 教师专业发展结构图
(二)有效的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
信息时代、网络时代赋予教师专业发展新的特点,从前文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深刻内涵的解读中不难看出,有效的教师专业发展强调教师个体主体性的发挥,强调教师个体专业内在动态持续的发展过程,是“教师专业成长或教师内在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4]它包括两个方面:①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②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即教师教育。教师专业成长包括知识的拓展与深化、技能的提高、专业信心的增强和意识的强化;教师教育包括各种形式的教师教育和培训;教师专业结构包括观念、知识、能力、态度、动机和自我专业发展需要的意识,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高低可以从“内容”和“程度”两个维度来衡量[5]。
从发展的历程来看,教师专业发展多是教育主管部门或学校通过岗前或在职培训进行的,有赖于教育行政部门的物质激励和教师自我实现的意愿,带有一定的强制性,教师主体性作用的发挥没能得到良好的体现。由此可见,这种教师专业发展的理念和方式与信息时代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是不完善的。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性,必须使专业发展成为教师自发的、主动性的一种习惯,融入教师日常工作、生活和学习中去。
关于有效的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目前学界较为认同的观点是:第一,让教师参与制定自身专业发展计划;第二,个体教师专业发展计划要与整个教师群体专业发展计划相一致;第三,多给教师提供校内外合作交流的机会。
美国教育部提出,高效的教师专业发展应具备以下特点[6]:
强调个人、组织和学校的共同改进;
尊重和培养教师、校长等人的知识和领导能力;
对研究和教、学、领导工作进行反思;
教师能在学科内容、教学策略、技术应用等方面进一步发展;
提高日常工作中的质疑和改善能力;
计划由参与者和促进者共同开发;
提供时间和资源;
计划是长期的、一致的;
评价标准是教师工作的效率和学生学习结果,评价要对今后的专业发展有指导作用。
综合美国教育部提出的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并结合信息时代的教育背景,笔者认为在网络社区环境下有效的教师专业发展应该具备这样几个特点:
第一,以教师个体专业成长为重心,同时强调教师个体、教师群体和学校的共同发展;以提升教师教学实践能力为核心,注重激发教师的自发性、主动性。
第二,注重教师专业理念的更新,善于把信息技术运用于教育教学,乐于参与“协作学习”,接受新的教育方式和学习环境,对工作、学习和生活具有一定的质疑和反思精神。
第三,强调专业发展的持续性过程,重视专业发展的过程性评价;注重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的具体感受和感悟,不仅满足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实践能力等提高的需要,还要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教师生活情感方面的需要,使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生活紧密相连。
(三)教师专业发展网络社区的构成
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成长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自我反思”与“外部引领”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专业发展需要教师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去自主建构默会的实践性知识,但同时这种“职场式”提高与培训也要有外部专业化的引领。独立于外部的“纯自省”式提高并不是高效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因此,教师专业发展网络社区应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主要行为特征。
那么,什么是教师专业发展网络社区?它的构成要素又是什么呢?笔者结合近年来广州市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的经验,对未来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即构建区域教师专业发展网络社区做出如下诠释。
教师专业发展网络社区是在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前提下,实现网上学习、网上研修和网络生活等一体化的教师继续教育网络平台,旨在促进教师成为“完善的人”。它包括教师网络学习社区、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和教师网络生活社区三个主要部分。
1. 教师网络学习社区
教师网络学习社区以教师个人专业成长为核心,构建教师主动学习、主动发展的互动交流环境和平台;以教师自我完善为重点,形成“协作学习”的教师网络学习环境。
在这个学习社区中,不仅可以实现专家引领、教研指导、辅导教师助教、学习委员带动、学员协作学习的课程协作学习机制,还可以实现教师个人自主选学、好友推荐选学,形成课程选学的自主与群体相结合的机制。
可见,教师网络学习社区为教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提升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多样化的协作学习关系,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良好的专业发展环境。
2. 教师网络研修社区
教师网路研修社区以提升教师教学技能为核心,构建互助研修的网络环境;实现市、区、校三级区域研修和自由研修结合,建立教师多元对话机制;构建教师参与研修民主评价机制,在教师群体树立示范应用典范,弘扬主流职业观和价值观。
基于这样的研修社区,能较好地实现市、区、校三级组织的课题研究和主题研修活动组织与管理,实现个人自由发起研修主题和参与研修的管理;基于这样的研修社区,便于民主评价和形成激励机制,自发地树立先进,弘扬和倡导社会主流价值观。
教师网络研究社区的建立能够很好地促进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提升,是推动网络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载体。
3. 教师网络生活社区——教工之家
教师网络生活社区又可称之为“教工之家”。这个社区具有这样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以人为本、关心教工”,旨在建设人与人之间良好的交往环境,教师在这个社区中可以按专业和兴趣爱好等不同标准形成小的社群,可以充分地表达和分享工作、生活经历和感悟,可以进行生活娱乐,如看电影、听音乐、下棋等等;二是以实名为根本,建立真诚可信的人脉关系,认识更多的朋友并加强朋友之间的联系。
教师网络生活社区是教师专业发展网络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形成教师专业态度和理念具有较强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是教师网络学习和网络研修社区的必要补充,是教师的精神家园,是教师释放压力的良好场所。
教师专业发展网络社区的构成如下图4所示。
图4 教师专业发展网络社区构成图
四、广州市中小学教师远程
培训模式的转变
培训对象、内容以及媒介的变化是影响远程培训模式发展的重要因素,要构建良好的教师远程培训模式更要时刻关注这三个因素的变化,以便于形成契合专业发展、拓展研修实践的教师专业发展网络社区。广州市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工作关注中小学教师的新需求,规划了一定周期内的教师专业发展目标,并为广大中小学教师提供完善的研修活动平台。为进一步加速形成新的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模式,广州市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工作从资源建设模式、培训学习模式、培训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四个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一)资源建设模式的转变
资源是远程培训内容的重要载体,因而资源建设模式的转变需要放在首位来进行。新的模式下要实现资源建设的分层、分类和分岗的需要,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其一,以满足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建立涵盖中小学所有学段,从幼儿园到高中阶段的完善的课程资源体系,满足不同层次的教师专业发展需求;针对校长、班主任、骨干教师等建设专项资源,满足不同岗位的教师的需求。
其二,平衡课程资源在各个学科的分布,在保证语文、数学、外语、教育等主要科目需求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和完善艺术、体育以及其他学科的课程资源,满足各个学科老师的专业发展需求。
其三,在资源建设上采取分岗负责制(如图5)。学科专家、一线教师负责内容建设,教育技术人员和教学服务人员负责美体素材建设,课程制作技术人员负责在网络平台上建设课程,而技术人员则负责平台功能的维护。完善各类人员的优化配置,可形成最优化、高效率的资源建设团队。
其四,建立引进优质课程资源的机制,对引进的课程资源进行本土化改造,以适应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的实际情况。2011年,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对引进的课程进行了改造、维护和更新,改造内容由专家评审确定,内容改造和技术改造分开进行,内容改造负责课程内容的重新组织,技术改造负责课程的媒体素材设计、平台挂靠。2012年,根据同样的改造机制对本地课程进行了改造,增加了素材和内容,提高了课程与资源建设标准的契合度。
其五,由课程建设为主转向以培训项目建设为主。在常规继续教育课程的基础上加大开展专项培训的力度,如广州市中小学校长远程专题培训和正在开展的广州市幼儿园教师综合素养与专业能力提升培训等,这些专项培训的开展具有全面性、规模化的特点,既验证了培训资源的适用性,又可以吸收大量的生成性资源。
图5 教师远程培训资源建设模式
(二)学习模式的转变
远程学习模式以自主化、探究式学习为主,但在以中小学教师为培训对象的远程教学活动中,需要注重突出远程学习的探究性和协作性,充分给予教师交流、合作的空间,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为每一位参训教师都提供了个人中心,教师可通过个人中心选择进入不同的网络社区,进行不同的学习活动。
学员参与研修的途径是多样化的,案例研讨、互助答疑、专家话题、培训日志、上传资源与评论等为学员提供了丰富的网络研修工具,各区县学员都可以进行交流并可以得到辅导教师和专家的及时指导。
1. 案例分析类
针对章节内容设置案例主题,及时促进学员总结与反思。
2. 专家话题类
专家视角分析问题,引领学员针对幼儿教育领域热点话题展开讨论。
3. 培训日志
自由探讨社区,“培训反思”、“教学交流”、“教研探讨”、“生活杂感”四类日志齐头并进,构建自我研修空间。
4. 共享资源与讨论
上传本土化优秀资源,专家、辅导教师、学员共同分析与探讨,挖掘资源价值,推广资源应用范围。
5. 培训反思与总结
总结自身经验,反思学习过程,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6. 辅助工具类
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小纸条”功能实现点对点、点对多的异步交流功能,ee教育发挥集成,电子白板、讨论组、共享空间等提供全方位教研工具。
(三)教学模式的转变
过于强调自主学习的远程培训往往会造成受训者学习方向的迷失,遇到困难时也无法及时解决,亦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为解决这个问题,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从2011年起,在培训课程中引入辅导教师和专家两个角色。由辅导教师管理班级学习进度,解答学员问题,专家引领网络社区研修话题,在线值班答疑,构建了完整的网络研修体系,如下图6所示。
图6 网络研修体系图
1. 辅导教师绩效考核制度
课程辅导老师由高校教师或中小学骨干教师担任,培训期间以多个人性化的指标考核辅导教师的绩效,督促辅导教师完成自己的工作。下图7为辅导教师绩效考核示意图。
图7 辅导教师绩效考核示意图
2. 专家库建设
建立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专家库,专家库成员从骨干教师中选拔而来,教师可在个人中心申请成为专家,通过专家组审核后,即可加入专家库,专家库成员可担任课程辅导教师或课程专家。
3. 专家任务
课程专家每日在线值班,研讨话题,解答学员疑问,点评优秀资源和作业,引领研修方向。定期组织专家在线答疑,通过视音频互动的方式,实现学员与专家的“零”距离互动。下图8所示为专家工作平台。
图8 专家工作平台示意图
(四)管理模式的转变
广州市为了强化教师培训内涵发展,建立教师培训质量评估机制,完善评估体系,加强项目过程评价和绩效评估,从2012年开始开展市中小学校长、教师专项培训项目管理。广州市专门建立了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专项管理平台,以信息化为主要方式进行专项培训项目管理,旨在强化培训过程质量监控,提高培训管理效益,并为教育行政部门加强培训业务统筹指导和绩效评价等提供有效参考。
一个培训项目,从申报、审核、开展、评价到结束,整个过程中涉及的机构及个人,包括培训机构、管理部门、学员、专家,其所有工作均在专项管理平台上完成(如图9)。同时,对培训项目的绩效评价也由三个方面构成,即机构自评(在线填写自评考核表)、学员评价(在线填写调查问卷)、专家组评价(在线填写绩效评审表)。市教育局将在每个教师继续教育周期中组织评定和奖励优秀培训项目,并将项目绩效评价结果作为施教机构继续申请专项培训项目的重要依据。
图9 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专项培训流程图
五、结束语
近年来,中央和地方采取一系列重要措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其中,“国培计划”是国家层面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而启动的教育发展重大项目,是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具有以农村教师培训为重点、强调按需施训、量身订制、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现实问题为中心,突出案例教学、创新培训模式,注重将集中培训与远程培训相结合并面向全国组织有实践经验、有水平的师资力量,整合和开发优质培训资源等显著特点。
2012年上半年,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联合广州远程教育中心,整合省内外学前教育优质师资和资源,与全国40多所部属重点师范院校、211师范院校和省级电教馆等机构同台竞争,成功申报了“国培计划(2012)”——示范性远程培训项目(教师司函[2012]51号),成为2012年国培计划示范性远程培训项目全国16家培训机构之一,并根据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的安排承担了“国培计划(2012)”——示范性远程培训项目之幼儿园骨干教师远程培训的任务,对来自福建、江西、重庆、云南等四省(直辖市)的7,000名幼儿园骨干教师进行远程培训。目前该项培训已圆满结束并获得行内外一致好评。
“国培计划(2012)” ——示范性远程培训项目的成功申报与圆满完成,无疑为广州市远程培训工作的开展注入了一股动力,在提升网络平台支持与服务能力、研发岭南特色课程、注重培训实效性、精细化培训管理、整合优质培训资源等方面提供大量实践经验与参照标准,为2012年广州市中小学校长、教师专项培训项目管理工作的开展起到了模范先锋与保驾护航作用。
综上所述,发展教师远程培训已是当今教师继续教育的发展趋势,无论从主观方面,还是从客观条件来看,都具备了比较成熟的发展条件,而广州市在十年教师远程培训实践中,力求共享资源、创造机会、扩大规模,不断总结并创新教师远程培训模式,积极探索并构建教师专业发展网络社区,
笔者期望本文对广州市教师远程培训的资源建设、学习模式、教学模式以及管理模式的总结,能对探索教师专业发展网络社区的建设、创新教师远程培训模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唐玉光. 教师专业发展研究[J]. 外国教育资料,1999,(6):39.
[2] 朱新卓. “教师专业发展”观批判[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8):32.
[3] 肖丽萍. 国内外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述评[J]. 中国教育学刊,2002,(5):56-57.
[4] 朱玉东. 反思与教师的专业发展[J]. 教育科学研究,2003,(11):26-28.
一、工作情况
1、选题、立项工作
自2005年10月到2006年1月,主要做了申报省课题工作。
首先是选题工作。我们针对我市中、小学实施新课程的实际情况,我市骨干教师已经完成了通识性培训任务,进入实施新课程阶段,通过深入课堂教学实践,研究任课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改变,使其适应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成为“十一五”学校研训工作的重要课题。
于是,我们选择了此课题,经过充分论证,然后形成方案,申报省立项。
2、抓研训教师的理论提升
课题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边实践,边研究,边学习,边提高的原则。重视对研训教师的理论提升,我们制定了培训、学习计划,通过多种形式使我校研训教师的理论水平有较大提升。采取集中学习,外出学习,个人自学等形式。几年来,研训教师人均每学期赴省及以外培训学习一次,每人每学期写自学笔记2~4万字,学校组织教师利用每周三、周五日系统学习新课程理论,学习杂志文章,学习魏书生教育思想等专著。
通过学习,研训教师树立了新的教育观,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把学到的理论应用到工作之中。
3、学校组织研训教师开展业务培训
针对课题研究内容,学校选择了具有引领性学习内容每学期搞1~2次培训,几年来我们培训了以下几方面内容:现代信息技术、怎样听课评课,教育科研基础知识及技术等。培训者由我校相关人员承担,理论联系实际地讲,研训教师感到解渴,培训收到了最佳效果。
4、研训教师学科系列研训活动的开展
结合课题研究情况,每学期中、小学研训教师结合本学科实际,确定研究主题,在全市学科教师中组织一次大规模的学科研训系列活动。做法是:确定一所学校,选拔一位任课教师,做一节观摩课,研训教师搞一个专题讲座。
这种活动是一项集教研与培训相结合的系列活动,对全市教研起导向作用,通过观摩示范展示新课程实施的成果,同时研训教师的专题讲座,引导广大任课教师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研训教师纠正我们目前在实施新课程中存在的偏差,帮助教师排除教学中的困惑与难题。实践证明了这种活动是行之有效的。
5、请外地专家传经送宝
2009年,由于形势发展的需要,我市中、小学教师在深入贯彻新课标,已经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大收效之时,我们的教师在思想意识方面向研究型教师转变之时。学校先后请来了铁岭市教师进修学校书记郑重给我们做了专题报告:“魏书生教育思想研究”报告;又请来了葫芦岛市师范附小校长杜禹先后为我市小学400多名教师做观摩课,然后做新课改的专题报告,使与会人员受到启迪、受到教育,激励着我市的课改的发展。
6、开展“三优两新”学科竞赛活动,整体推进新课程实施
我市教育局非常重视新课程实施的实效,为了加强和推进新课程实施的力度,我市于2006――2008年开展了系列性的教学竞赛活动。竞赛包括教师的备课、教案、说课、教法创新(课堂教学)、实践活动、课件制作等内容。
通过我们精心筹划,制定了各类内容评分标准,周密安排实施,活动自下而上,从基层学校到乡镇,层层选拔,最后参加全市竞赛,经过两年一个周期的竞赛,评出优胜者275名,学科带头人52名,教学能手12名,获单项奖211名,先进单位中小学各10个。这些单位及教师是几年来我市实施新课程的骨干力量,他们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为我市的教改做出了贡献。
7、组织学科委员会活动
2008年,我市中、小学研训部各学科成立了学科委员会,成员从基层学校选拔出的学科精英5―9人组成。
二年来,各学科组围绕本学科重点问题,组织集中研讨解决教学实际问题。如初三有考试学科的小组研讨中考命题、建立题库、试卷分析、复习指导等问题。活动能结合实际,实效性强。小学语文科按照新课标要求,开展小学生系列颂读活动,通过抽测、检查等方式推动全市小学生积极参与课外阅读活动。学生的朗读水平得到很大提升。为培养和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起到了导向和激励作用。
8、课题组定期召开专题研讨会
课题组在课题主持人的领导下每学期召开课题研究专题会。课题在准备阶段召开了课题组成员会议,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制定工作计划;在实施阶段,每学期召开两次总结会。一次在期中,由各部主任汇报课题进展情况,布置下段工作任务;二是在期末,每个研究人员都以调研报告形式做总结,学校做全面工作总结;每年度写出课题年度进展报告。
9、课题组主持人变更情况
2008年10月,由于工作需要,原课题主持人郑新元同志任学校党支部书记,不再担当课题主持人;原课题组成员学校党支部书记夏中秋任学校校长,接课题主持人,经学校领导班子研究同意并申请报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
二、成果
1、形成了我市中、小学课堂教学模式群
中、小学研训教师通过几年的实践与研究,从理论上构建了适应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新方式,又从教学实践中构建了与其相应的课堂教学模式群。这些模式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改变了旧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索等都体现得明显,课堂教学效率有明显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从每年的小学毕业生考试及中考的试卷分析与成绩中都足以说明这一点。
2、教师的综合业务素质得到明显提升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18-0112-02
小学教师职业不同于初、高中教师和大学教师,其服务对象是小学生。小学生有其特有的生理心理特点,因此,小学教育专业具有独特的专业特征。小学生的自我意识特点对小学教师的培养提出专业伦理和教育专业素养的特殊要求;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对小学教师的培养提出教学技能技巧方面的更高要求;小学生潜在的多种发展可能性对小学教师的培养提出通识通才的要求;小学生心理特征的外显性程度较高,对小学教师的培养提出教育心理素养方面的更高要求。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必须充分了解小学生的这些特点,才能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得心应手。
Flash动画设计与制作是一门偏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专业类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大多是以掌握动画基本原理、熟练使用Flash软件进行动画设计为主,重点强调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运用软件进行交互式动画创作的能力。然而Flash动画设计与制作作为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一门主干课程,与其他高职院校或其他专业的培养目标有着明显差别。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学习Flash动画的主要目的是进行小学课件的设计与制作以及对已有课件的修改,其中设计课件是重点,自己独立完成课件并不是主要目的,强调会将共享的网络资源课件下载并进行修改。因此,本文根据小学教育专业的特点,对Flash动画设计与制作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深入探讨。
1 小学教育专业Flash动画设计与制作课教学反思
Flash动画设计与制作是一门艺术设计与数字媒体技术交叉的课程。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思维方式和学习特点决定了教师使用Flash课件是比较适合的,无论是课堂演示还是课后学习拓展,都有助于小学生的学习。对于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来说,学习Flash动画与其他专业的学生的目标有所差别,由于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并不是从事专门的软件开发工作,而是从事小学的教学工作,因此,本课程的主要学习目的是能够进行小学教学课件设计、制作及修改。Flash课程的学习不仅开阔了师范生的视野,也拓展了他们的思维力和想象力,提高了动手实践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当前Flash动画设计与制作课程的教学存在诸多问题,比如教学方法陈旧,教学内容选择不合理,教材选择缺乏针对性,考核方式不科学,等等。除此之外,一个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与就业岗位相脱离。针对这些问题,根据小学教育专业的特点,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并分析整理,结合多年教学经验的积累和对收集的各类教学案例的分析,笔者就小学教育专业Flash动画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进行设计,并对本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2 小学教育专业Flash动画设计与制作课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Flash是一款具备将文字、图形、图像、音频及视频等多媒体进行整合的软件,在课件制作中得到广泛应用,尤其在小学各学科课件制作中使用较多,因为利用Flash制作的课件画面非常简洁,思路比较清晰,适合小学生学习的特点,更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笔者自2004年起承担小学教育专业Flash动画设计与制作课程的教学,在近10年的教学中不断探索,根据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未来职业的需求,对本课程进行了多次教学改革的尝试,并取得一定的效果。本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教材的选择 在最初两年的教学中,由于刚从事本课程的教学而缺乏经验,选择的教材以技术内容为主,而且多为以工具、菜单等细化讲解为主的教材,忽略了Flash课件设计方面教材的选择,使得教材的利用率较低。因此,近几年在选择教材时更加注重以实例为主的教材,而不是零散地介绍工具的使用,同时十分注重课件设计为主的教材的选择。
目标和内容的确定 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学习本课程有两个方面的目标:一是学会Flash制作技能技巧,能够设计、制作和修改小学各科课件;二是利用Flash整合各类媒体,在小学各项活动中进行动画演示。针对以上两大目标,笔者在本课程教学中主要围绕“小学Flash教学课件设计与制作”和“Flash MV设计与制作”两项任务来确定教学内容,对相关教学内容进行重组。
教学方法 本课程在大二下学期开设,学生已经先修了计算机基础和计算机语言类课程,但由于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计算机基础相对薄弱,而且每名学生掌握的程度也有所差别,因此在教学中主要采用分层教学法、任务驱动法、项目教学法,课堂中采用教师示范演示――学生练习――学生作品演示――教师总结的基本流程,并依据每节课的内容进行微调。近一年翻转课堂引起相关学者的研究,笔者认为这种理念非常适合本课程的教学,因此也在不断尝试和改进。
考核方法 本课程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出勤+平日单个项目练习(15%);单元综合作业(包括绘图、动画类型、元件及ActionScript语言,25%);Flash MV作品(30%);小学课件设计与制作(包括信息化教学设计,30%)。其中单个项目练习和单元综合作业每名学生独立完成,Flash MV作品和小学课件分组完成,每组三人。最后利用电子档案袋,将每名学生的所有作品进行归档。
3 小学教育专业Flash动画设计与制作课教学改革的实施
笔者经过近10年的教学,收获了很多经验,找到了更加适合于面向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教授本门课程的方法。本课程的教学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同时也突出学习者思维能力、设计能力、组织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在不断实施教学改革的过程中,积累了一些成功的教学案例,笔者根据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启发,对本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实施流程进行设计。
优秀作品展示 收集优秀的Flash MV作品和Flash小学教学课件,包括网络上下载和以往学生的作品,通过演示使学生了解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并感觉自己能通过学习达到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
任务驱动 将一学期的课程分解为两个主要任务:一是期中完成三分钟左右的Flash MV作品;二是期末完成小学某节课Flash课件。
教学内容重组 以往教学中一般按部就班地按操作界面的内容逐个讲解,这样容易使学生感到乏味。因此依据上述两个任务,采用项目教学法,将教学内容重组,每个项目都要求写设计脚本及制作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项目一:制作贺卡,主要是Flash绘图工具的使用、滤镜及逐帧动画的应用。
项目二:主题广告,主要是补间动画(包括运动引导层动画和遮罩动画)、时间轴特效、图形元件及影片剪辑元件的应用。
项目三:Flash MV。在前两个项目的基础上,综合应用所学知识,选取歌曲并会利用属性面板进行音频编辑,小组合作制作声画同步的Flash MV作品。
项目四:Flash课件,主要是按钮元件及ActionScript语言的应用。选取小学某科某一节课的内容,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并进行课件脚本编写,小组合作完成课件的制作。
教学方法 在每节课的教学中,基本采取教师示范演示――学生练习――学生演示――教师总结的流程。根据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相关理念,将几个主要知识点通过录屏软件录制详细的操作过程,学生先自主学习,教师再举例讲解以加深印象。选出掌握较快的学生作为每组的“小讲师”,帮助组员完成每个项目,这样既可以节约教师的指导实践,又增强了学生间的合作。
学习绩效指导教学实施过程(图1)
一、教学常规管理工作
1、集体本课
今年年初以联校为单位成立了教研组,分年级分科目启动了集体备课,加强课堂教学改革的力度,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具体规定了备课要求,做到备教材、备内容、备学情、备目标、备重、难点、备方法、备资源、备教具、备程序、补反思。确立了四环节教学模式,即:呈现问题;自主、合作、探究;应用提高;激励评价。教师在集体备课活动中,认真钻研教材,灵活处理教材,关注学生的能力培养,注重对学生各方面的评价,鼓励学生创新意识。课堂上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的学生的需求,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积极互动,处理好学习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合作探究,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普遍得到了提高,教学成绩有所上升。
2、教学会诊
县教研室在本年度开展了教学会诊活动,我联校积极组织教师参加,选派工作能力强的优秀教师参加县上的一级会诊,把好的教法、好的经验、好的教案、好的课件带回来,二级会诊,增大了教科研力度。这项活动我联校高英、李俊平同志受到了县局领导的好评。
3、教学能手评选
联校、中心校高度重视评选活动,分别成立评选领导组,评委组,制定了评选方案,认真严密组织,坚持“全员参与,层层赛讲,好中选优,重在过程,推动课改”的原则。本次活动充分发挥评选的积极导向作用,把评选、观摩、研讨等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教研、教改热潮,有效地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真正选拔出了本单位教学工作中师生公认的骨干教师,从而推动了教育工作的良性发展。我联校李俊平、李文红老师本推向县级,参加县级评选。
3、课平活动
继续坚持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先导,以改革课堂教学为中心,开展中小学课堂评价活动,以促进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高为目标 根据我县中小学课堂评价活动总体设计思路,第二周期是第一周期的深入和延续。在具体操作上做到六个坚持,调动校长参与指导的积极性,今年我联校获创新课指导校长一名,创新课教师两名,优质课教师五名。
4、常规工作
学校常规管理工作量大,头绪多,弹性大。我主动与联校其它领导积极配合 ,协调各校的工作,圆满完成了学校常规管理任务。两次期中、期末考试的组织、实施、评卷、分析,工作井然有序,四次的登分、评估表、统计表,自己亲自完成 。每年两次的常规检查都做了详细的记载。制定了常规管理工作评估方案,把各项工作计划的制定、布置、总结的收集,都记入了考核内容,加大了常规管理工作的力度。
二、基教工作
1、合理安排各校各村教师准确统计当年出生人口数,高质量的填写好一年一度的报表,规范了学籍管理。
2、各校严格执行教育方针,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坚持两操一课活动,学会了新一套广播操,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
3、六月五日召开了常规管理现场会,受到县局领导的好评。
三、文体工作
1、组织体测、准时上报
根据国家要求和县教育局的安排,联校成立了体测工作领导机构,抽调对工作负责,责任心强,有体育专长的教师成立了测试组,逐校逐年级严格准确测试,高标准圆满完成了体测工作,并按要求准时上报,受到局领导的好评。
2、活动丰富、成效显著
各校按要求积极的开展了各种文体活动,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1)、高年级开展了阳光伙伴体育锻炼活动,联校进行了流动验收并摄了像,在联校校长会上进行了放影评比总结。
(2)、开展了低年级跳皮筋活动,联校也进行了流动验收评比。
(3)、五、六年级开展了乒乓球比赛活动,评比产生了各年级的冠亚军,全面评估了各校这项活动开展情况。
(4)、开展了校歌、课本歌曲、自选歌曲三数歌曲比赛,目的是让各校巩固校歌,上好音乐课,丰富校园生活。
(5)、中小学严格严肃开展了冬季长跑活动,于4月份各校选出优秀学生,在中学操场进行了团体冬季长跑活动总结比赛。
(6)、各校成立了合唱队,并积极创办特色学校。
以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全省农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推进我市标准化农村小学建设为目标,以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队伍质量、提高教学管理质量为核心,全面提高我市农村小学总体水平,推进素质教育进程。
二、工作目标
1、总体目标:
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面向每一所村级小学,全面促进我市村级小学的均衡健康发展。
2、具体目标:
⑴巩固“普九”成果。到20*年春季,农村小学的入学率达到100%,巩固率达到99%以上,及格率达到95%以上。
⑵开齐开足课程。到20*年秋,全市农村小学三年级以上都要开设英语课,四年级以上要开设信息技术课,各门课程“开课率”均要达到100%,保证学生的在校学习时间,使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⑶加大布局调整与危房改造力度,全面开展标准化学校建设。到20*年,消灭现存D级危房,以后做到当年出现的危房当年消灭。到20*年,全市建成九年一贯制学校6所,进一步改变“村村办小学”的办学格局。到20*年,农村小学规模达到平原地区不少于12个教学班,山区不少于6个教学班。撤并、调整规模不足百人的村级小学。
⑷教育信息化建设有突破性发展。到20*年,所有村级小学都具备教学光盘播放设备和成套教学光盘,接入互联网,实现校校通,中心校都具有卫星地面接收设备。到20*年所有村小都具备计算机教室,生机比达到或超过15:1。
⑸教师队伍素质明显提高。到20*年春,完成“一所村小一名大学生计划”;到20*年,专任教师专科化水平达到50%以上,每一所村小有2名以上县级骨干教师,乡镇中心小学有1名以上市级骨干校长,10名以上市级骨干教师和3名以上学科带头人。
⑹进一步完善村小校长选拔任用制度,切实提高校长队伍的整体素质。自20*年起,新聘任的村小校长要通过公开选拔、平等竞争、择优聘任的方式产生,原则上为市级骨干教师,校长每届任期原则上为3—5年,可以连任。坚持和完善校长交流制度,同一名校长在同一学校任期原则上不超过6年。到20*年,具有专科以上学历的校级领导要达到100%。
三、实施步骤
“春晓工程”大体按照三个阶段进行:
1、宣传启动阶段(20*年1月—20*年3月)
各中心校、村小要结合本方案认真调查、仔细研究,对照目标制订出本校的实施方案,召开大会,学习动员。
2、实施推进阶段(20*年4年—20*年12月)
贯彻落实方案,主管部门要认真进行检查指导、阶段研讨,并注意总结推广典型经验。此阶段每年要召开一次全市范围的专题会议,解决突出问题、调整修改方案。定期召开经验交流会、现场会、研讨会,对中心小学、村级小学分类、分层进行评比,表彰先进,鞭策后进。
3、总结验收阶段(20*年1月—20*年7月)
对三年工作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发现并树立典型,推广普及经验,巩固成果,进行总结性表彰。
四、保证措施
1、加强宣传,统一思想。一是及时召开实施“春晓工程”的落实会议,要从实践“三个代表”的高度,从“科教兴市”、培养人才的角度统一思想;二是搞好宣传动员,按十六大精神,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的要求,要利用好各种手段正确引导,做到深入人心,形成实施“春晓工程”的氛围,层层发动,不留死角。
2、健全教师流动机制。积极引导鼓励城镇教师和其他具备教师资格的人员到村小任教,认真落实省政府规定的对农村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津贴、补贴,逐步建立城镇教师到乡村任教服务期制度,城镇中小学教师晋升高级教师职务,应有在农村学校任教一年以上的经历,乡镇中心校教师应有在村小任教三年以上的经历。适当提高乡村中小学中、高级教师职务岗位比例。农村小学的外语、信息技术、体育、艺术(音乐、美术)课教师可以跨校兼课、巡回授课,以解决师资不足问题。
3、形成教研网络,加大指导力度。县级教研部门要制定计划,要把对农村小学的教学指导作为工作的重点,增强教研人员的服务意识,提高教研人员的专业水平,健全规章制度,确保教研人员能够经常深入农村学校教学第一线。县级教研人员每年要深入农村学校调研50天或听课80节,了解问题,专题研究,及时提供教学咨询、信息服务与技术帮助。教学评优、教学竞赛等活动,城乡的标准应有区别,对农村小学要给予适度的倾斜。
4、加强农村骨干教师培养。分别按农村中小学教师总量1%、10%、20%、30%的比例,实施以百名优秀拔尖人才培养为龙头的“1123园丁计划”,建立省、市、县、校四级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梯队。骨干教师培训实行“以评促训、管训结合、分级负责、动态管理”的运作模式。要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对村小的辐射作用,促进村小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
5、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结合新课改积极开展“目标教学”和“层次化教学”。广大农村教师要树立起“为学生终身发展负责”的教育观,建立起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学过程要突出“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传统教学工具和电化教学手段的作用,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开展探究性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6、建立对农村学校教育质量监控机制。每学期中心校和每学年市教育局对村小教育教学质量进行一次质量抽测。在抽测过程中,中心校不仅要用试卷测试学生的学习质量、分析教师的教学质量,还要通过问卷调查、听课、检查教案备课笔记和学生作业,召开学生家长座谈会等形式进行监测,从而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7、实施现代远程信息化教育工程,学校要积极争取地方政府专项经费的支持,同时还可以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多渠道筹集经费,或者采取学校收费还贷的办法,加快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建设。
8、加强教学管理,健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学校管理制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性工作。农村小学要按照《小学管理规程》的要求,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保证农村小学教育教学工作规范有效地进行。要建立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全面执行课程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
我县有27所小学,19所初中校,2所完中,3所高中,农村教育是我县基础教育的主体。为了优化农村教师队伍,我县教工委和教委领导在认真调研、深入思考的基础上,从打破校际人才壁垒人手,在人事关系不变的前提下进行县域内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的双向交流,促进县域教师的有序流动。教师岗位交流的时间为3年。经过几年的实践,现已取得了初步成效。
2005年,县教委对全县师资状况进行了全面调查,结果显示:我县师资结构在县城、平原、山区之间存在严重的不均衡现象。(1)山区中小学、平原高中十分缺乏36岁―45岁的中青年教师。(2)城乡教师学历结构差异不大,但教学质量相差甚远。山区教师大多是通过自考或函授等形式取得相应学历的,他们的教学能力、知识体系并未得到真正的提高和改善。(3)农村教师教非所学、学非所教现象比较普遍。农村中学缺乏历史、地理、生物等学科教师,这些学科大都由中文专业的教师兼任;小学缺少音乐、美术、体育专任教师,这些学科大都由有这方面爱好的其他专业教师兼任。(4)骨干教师分布不均衡。我县中小学县级以上骨干教师在山区偏少,在山区初中校尤其少。
在这种背景下,我县开始推进教师岗位双向交流工作。
一、教师岗位双向交流工作的三个阶段
1、试点
2005年,我县按照市教委要求,实施城乡间、校际教师的双向流动:安排30名城区教师到农村任教;同时,抽调50名山区学校校级以上骨干教师到县城学校学习提高。
2、全面实施教师交流
在总结2005年试点工作的基础上,2006年,我县进一步加大交流工作力度,将交流时间由1年延长至3年;计划用4年时间,分期分批安排450名没有山区工作经历的中小学教师到山区支教,抽调600名山区青年教师到县城学习。2006年9月,首批312名(小学115名、初中175名、高中22名)交流教师全部到岗,其中,149名山区教师进城学习、135名城镇教师到山区交流、28名教师在城内校际换岗。2007年9月,又有234名教师踏上新岗位,其中到山区交流的教师105名,到城内学校交流的教师129名。目前,共有626名中小学教师参与了交流工作,我县初步实现了县域内教师的合理流动,进一步优化了城乡教师队伍。
3、干部交流
在实行教师岗位交流的基础上,我们积极探索实行校级干部岗位交流制度。2007年初,首批33名学校正职干部进行了轮岗。县教委对参加岗位交流的校长按照德为先、绩为重,注重社会舆论、教师公论,突出管理能力的原则进行统一考核。此举进一步完善了县域内干部轮岗交流机制,促进了城乡学校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教师岗位双向交流工作的主要措施
1、严格规定交流教师的条件
选拔没有山区学校工作经历的,男57岁以下、女52岁以下的县城及平原地区小学和初中任课教师到山区学校交流;上年度被评为中级、高级职称且无山区工作经历的县城地区高中教师到平原及山区学校交流;45岁以下的山区学校任课教师到县城或平原地区学校交流。我们要求县城和平原地区一定要把政治素质好、教学能力强、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校级及校级以上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优先选派到山区。山区一定要把校级及校级以上骨干教师或有培养潜力的中青年教师优先安排到城内交流。
2、明确交流教师的待遇
任课教师在交流期间原聘用合同不变、工资关系不变、福利待遇不变,享受接收学校的交通费补助。在同等条件下,参加交流的教师优先参加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优先参加县级及县级以上的评先活动。到山区学校交流的教师,累计两年(含两年)以上考核优秀者,晋升一级工资。
3、落实交流教师的评价,考核办法
县教委制定了交流教师的教育教学等工作评价细则、各项评价指标。接收学校根据统一的评价标准及教育教学评价细则对交流教师的教育、教学、出勤、生活等情况进行全面考核,写出评价意见和考核评语。每学期,县教委到各校了解交流教师的工作情况,检查各校执行评价细则的情况,审议学校对交流教师的各项记录与评价意见。
接收学校建立交流教师个人成长档案,包括:交流教师登记表,本人的3年发展目标、计划,阶段性的分析、总结,日常工作的学习记录、听课记录,撰写的论文及教育教学方面的成绩、获奖情况。
4、加强对交流教师的培养
中小学按学科成立交流教师业务提高小组。发挥交流教师中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作用,利用假日有计划地对交流教师进行培训,以提高他们的师德修养、教育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等。
三、教师岗位双向交流工作的基本经验
教师岗位双向交流工作现已经取得明显成效,其中很多做法成为我县“推进首都农村教育现代化试验区”建设、促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基本经验。
1、加强领导,健全制度
为了确保教师交流工作的顺利实施,县教工委和教委成立了由书记、主任任组长的交流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交流工作的组织、协调工作;制定了《密云县教育委员会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岗位交流工作的意见》、《密云县教育委员会中小学教师岗位交流管理办法》、《密云县岗位交流教师考核评价管理办法》、《密云县岗位交流教师培养实施方案》、《密云县小学山区骨干教师到城内学校进修学习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文件规章,确保教师岗位交流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每年,参加交流的教师人选经过自愿报名、单位推荐、县教委批准相结合的方式产生。县教委要求:第一年,接收学校尽力合理安排交流教师的工作,第二年实行竞聘上岗。对交流到山区的没有聘上教学岗位的教师,接收学校可以将其转岗;对交流到城内或平原的没有聘上教学岗位的教师,接收学校报教委审核同意后,可以将交流教师退回派出学校;对在交流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优秀教师,进行表彰奖励。
2、重视宣传,统一思想
为了统一全县教育系统干部教师的思想,在交流工作上形成共识,县教工委在2006年暑假召开了工作动员大会。在2007年暑假前召开了第一年交流工作的总结表彰大会,使教师充分理解实行教师岗位交流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并对交流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先进事迹进行表彰。同时,利用媒体宣传教师岗位交流工作的成绩和先进典型。
3、加强督导,总结经验
县教委交流工作领导小组不定期对岗位交流工作进行督导。在学期中,对交流教师工作进行专门调研,发放调查问卷,组织接收学校校长和教师的座谈会、研讨会,及时了解、研究交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交流教师的生活困难、学习困难、工作状况及对交流教师的管理问题等,认真总结经验。在学年结束时,召开交流教师工作汇报会、优秀交流教师表彰会,及时总结教师岗位交流工作的经验,查找问题。
四、实行教师岗位双向交流的初步成效
1、促进了中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
两年来,交流教师做研究课45节,进行讲座120余次,听课2500余节,直接指导山区教师150人。
城内骨干教师到山区学校后,通过集体备课、互相听课、课后研究等形式,指导青年教师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把握教材、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城内骨干教师与山区青年教师结对子,每学期听每个徒弟的课不少于10节,指导每个徒弟备课不少于15节。骨干教师的课堂教学对外开放,各校教师可随时听课、研讨。
从山区到城内的教师,充分利用城内学校的优质教学资源和良好的生源条件。城内接收学校按2:1的比例安排交流教师的工作和学习,为每名交流教师安排了师德修养好、理论基础扎实、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做指导教师。
教师岗位交流工作对每位参与交流的教师在生活环境、教学条件、教学内容等方面提出了挑战,也为他们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他们在师德修养、教育教学理论、教科研、班级管理等方面均有明显提高。从东邵渠中学交流到六中的贾小丽教师说:“是交流,使我看到了世界之外的世界,我的眼界更宽了;是交流,给了我博采众人之长的机会,使自己有了提高的舞台;是交流,让我感到学海无涯,任重道远!”
2、提高了山区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通过城乡教师交流,双方学校的教学成绩均有所提高,山区学校的教学成绩提高幅度较大。从六中交流到新城子中学的王青老师承担了3个班的体育教学,这3个班的体育中考成绩优秀率达到了97%,及格率100%。教师交流提高了相对薄弱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社会声望,得到了家长、社会的认同。有些山区学生的家长说:“本来是想让孩子转学的,可是听说城里的老师来到山区教孩子,还费那个事干啥!”
3、加强了校际的信息沟通与交流
通过交流教师这一纽带,互动学校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平台,建立了资源共享的教育信息资源中心,教师、学生可以随时调用互动学校的多媒体课件、教案、影视、教研成果等教学资源及教育信息。
在教师岗位双向交流的同时,山区学校教师的敬业态度、奉献精神与城内学校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管理经验也实现了“双向交流”,促进了城乡学校管理水平的共同提高。
4、初步形成了交流教师管理的新模式
通过实行教师岗位双向交流,优质的教师资源由学校垄断变为全县共享。一年多来,在县教委和各校的努力下,教师交流工作已经被纳入到学校的常规管理工作之中,交流教师管理新模式初步形成:县教委人事科根据各单位编制和岗位情况制定、实施交流计划,检查派出单位和接收单位对交流工作的落实情况,与接收学校共同做交流教师的考核工作。县教委中教科、小教科负责制定并实施交流教师的培养、提高计划,了解、掌握交流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情况。派出单位按照县教委的统一要求制定派出教师周期计划;定期了解派出教师的思想、工作、生活情况,协助接收单位做好派出教师的日常管理;按照派出教师所在接收单位实际承担的工作量发放课时工资。各校在接收、安排、管理、引领交流教师等各个环节做到精心安排,在关系不变、薪金不变的情况下,对交流教师像本校教师“一样管理、一样使用、一样对待、一样培养”。
五、进一步完善教师岗位双向交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