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康复治疗学专业

康复治疗学专业

时间:2022-02-02 06:01:1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康复治疗学专业,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康复治疗学专业

第1篇

【关键词】CBL PBL 康复治疗学

目的:分析CBL联合PBL模式在康复治疗学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将我校2013级1班与2班学生作为本次实验观察样本,1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实践教学,2班采用CBL联合PBL模式进行实践教学。比较两种方式教学效果。

结果:实验组学生在理论成绩平均分以及技能操作平均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比较P

康复是指综合地、协调地应用医学的、社会的、教育的、职业的措施,以减轻伤残者的身心和社会功能障碍,使其得到整体康复而重返社会。康复治疗学专业培养的是康复治疗师,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在教学中应将理论紧密联系实践并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CBL(case based learning)即“以典型病例为基础的研习”。这是在学生掌握了有关基础知识和分析技术的基础上,在教师的精心设计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运用典型案例,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或集体协作,提高其识别、分析和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1]。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即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是基于现实世界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CBL联合PBL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就是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以临床实际病例为导向,以问题为基础,使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等方法进行自主探讨,在问题中进行学习,再通过实践得出结论[2]。笔者将“CBL联合PBL模式”应用于康复治疗学专业《神经康复学》课程的实践教学中,使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并与传统的实践教学方法进行对比,初步探究CBL联合PBL模式在康复治疗学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一、资料和方法

(一)实验对象

选择我校康复治疗学专业本科学生2013级1班(47人)、2班(48人)为研究对象,其中1班包括男性学生24名,女性学生23名,年龄在19~22,岁,集中分布在(21.07±1.06)岁。2班包括男性学生24名,女性学生24名,年龄在20~23岁,集中分布在(21.57±1.94)岁。两班均在第三学年上学期开设神经康复学课程,两个班学习内容授课教师相同。经课程开设情况、性别、年龄等方面资料比较,两班学生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具备统计学意义,可用于本次比较试验。

(二)实验方法

1. 2013级1班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实践教学。

2. 2013级2班为实验组,采用CBL联合PBL模式进行实践教学。开课前将学生随机分为6人一组的学习小组,并为每个小组安排一名高年资中级职称的主管技师作为导师,由导师根据本次课程学习任务给出相关的典型病例,学生们根据已学的知识对病例进行综合分析讨论后做出初步的康复评定、设计治疗方案及治疗目标,并由小组成员分别扮演不同身份的康复治疗师(如康复评定、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心理言语治疗师、传统康复治疗师、假肢矫形治疗师等)对患者进行评定治疗以验证上述讨论结果,然后导师对本次方案加以点评,学生再次自主查阅资料并利用课余时间反复深入治疗室进行临床实践,最终确定最佳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最后小组合作进行案例讨论并总结汇报。如脑卒中的康复,要求每个学习小组根据导师提供的病例,将病例的病因、预防、康复评定、康复治疗及治疗目标为问题点,学生深入康复治疗室,对患者进行康复评定,制定合理的康复计划和方案,进行治疗并撰写报告。然后,每组选派一名学生代表进行病案汇报,在做汇报时其他小组学生可随时提出问题和质疑,该小组可在其他同学的建议及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修改和完善[3]。最后,由教师对各个病例的重难点进行总结,对讨论不足和由于这几例病例的局限性导致学生未掌握到的知识进行补充讲解。

(三)观察指标

对两班级学生理论成绩平均分以及技能操作平均分进行统计。

(四)统计学方法[4]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通过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期末考试中理论和操作技能的平均分来进行分析。其中计量数据采用t检测,并依照(±s)表示,若P

二、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的期末理论成绩及技能操作考核成绩平均分见下表。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三、讨论

PBL模式为近几年运用频率最高的临床教学方法。该方法以学生为主要对象,以问题作为教学起点。通过探讨的形式由学生自己发现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再由教师作为引导,帮助学生自行解决其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这一教学方式,可使教学过程更加具有针对性,打破常规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体的受教模式,可有效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增强其综合能力。而CBL教学模式,则主要以临床案例作为引导,在教授理论知识的同时,通过各项案例将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帮助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更加深入透彻的理解[5-6]。

运用CBL联合PBL模式教学使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主动参与者,引入了临床实际病例并围绕病例提出问题与假设,让学生自主查阅资料进行讨论和分析并利用课余时间深入临床进行技能操作验证讨论结果及假设,不仅使教学变得直观真实,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团队合作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临床思维能力,同时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需要注意的是,在运用CBL联合PBL模式进行康复治疗学专业实践教学时,对指导教师的专业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不仅在专业知识上有极强的见解,更需具备极强的沟通、组织能力,可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同时需要对学生所发表的各个观点进行分析,及时指出错误或者存在缺陷的观点。同时,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部分学生对该教学方式可能表现出不适应的特点,需要教师耐心给予指导,并鼓励同学间互相帮助,建立良好学习氛围。

总之,通过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数据比较可以看出实验组学生期末理论成绩平均分和技能操作平均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CBL联合PBL模式能显著提高康复治疗学专业课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汤幼平,周曙光.案例教学法应用研究[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0,26(1):28-30.

[2]杜林.CBL联合PBL模式在消化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7):125-127.

[3]李艳.“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法在康复治疗学专业运动疗法方向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新课程研究,2015(5):72-73.

[4]杨静悦,高琳,孙飞等.CBL联合PBL模式在肿瘤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医学教育,2012,14(7):526-529.

第2篇

1、康复治疗专业考研是属于康复医学与理疗学考研,其考试科目为: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06西医综合。

2、康复治疗学主要用于培养从事医院康复治疗工作的应用型专门技术人才。通过学习此科目,能够从事康复各科的治疗工作、康复医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以及社区康复与预防工作,具有分析问题、科学思维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具备开展康复医学各领域的科学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

3、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康复治疗学以及中国传统康复治疗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熟练地掌握康复治疗学的基本技能,具有较牢固的康复治疗学专业基础,能够从事康复各科的治疗工作、康复医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以及社区康复与预防工作;具有分析问题、科学思维和独立工作的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阅读本专业外语书刊的能力。具备开展康复医学各领域的科学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

(来源:文章屋网 )

第3篇

关键词:康复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0-0215-01

1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

围绕培养目标定位,以素质教育为中心,以启发学生临床康复思维为出发点,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注重学习方法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通过中医传统康复技能和现代康复治疗技能的双重训练,将中国传统医学和康复医学理论方法融会贯通,培养具有良好的康复医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教学改革服从人才素质培养,以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通过加强课程建设,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推进教育创新,改革教学方式和管理方式,提高整体教学水平。

2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课程改革的措施

2.1课程体系建设的改革。加强专业基础课程学习的系统性,重视中国传统医学、临床医学与康复医学之间的辩证关系,将专业基础理论和临床实际操作相结合,形成中医传统康复与现代康复医学相互交融互补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实践中,重视整体观和辨证观的运用。临床课程减少病理学、免疫与微生物学等相关课程的课时,增加中医基础学、神经病学等课程,重点突出康复评定、运动疗法(PT)、作业疗法(OT)、言语疗法(ST)、中医传统康复、临床康复等必修课程。注重中医传统康复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加强康复实践技能培训,强化学生针灸推拿的理论和技能,充分发挥和凸显中医传统康复与现代康复医学相结合的人才培养特点。

进一步优化康复专业课程的设置,调整必修课、选修课比例,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比达到1∶1-1.5,做到基础课与专业课并重,中医传统康复治疗技术与现代康复治疗技术并重。结合康复治疗技师职业资格考试的专业知识与能力要求,为学生讲授能够满足毕业后进行专业技能考试和职业发展需求的知识与内容,突出实践操作技能和专业素质培养,开展相关实践操作培训,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使学生在毕业时既能从事临床康复治疗工作,又能从事相关科研工作。

2.2教学内容的改革。理论教学内容的优化:适当删减单纯的康复理论内容,增加学生提问和师生互动环节;增加典型病例讨论内容,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康复实践的具体操作过程,如观看图片、影像视频资料等,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实践课程教学的优化:实践是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整个教学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学中,将学生进行分组,由1名教师示教,2-3位教师分别指导实践,确保实践的效果;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充分的实践操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课堂讲授内容的理解和掌握;适当增加病例讨论内容,让学生理解临床康复的操作流程与方法;组织学生前往医院进行实地的参观学习,增加见习机会,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专业技能。

3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教学中,积极进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进,是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大力提倡“讨论式教学”、“互动式教学”、“形象式教学”、“案例式教学”、“场景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的广泛应用,教师尽己所能的对学生进行启发和引导,并将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实践知识贯穿其中。在教学手段上,应充分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观看图片、视频录像等,进行直观教学,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建立教学网站及师生互动平台,将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授课计划、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练习题等相关内容上网,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自行选择预习、练习和复习内容,进一步形象、深刻地理解和掌握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方法,有效地弥补实验条件不足、课时量少等方面的缺陷。

4教材建设和改革

教材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从目前了解情况看,高水平的教材相对缺乏,特别是具有中国传统医学和现代康复医学相结合特色的专业教材非常少。目前使用的教材大部分是人卫版的康复医学或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材,包括《康复医学概论》、《康复医学评定学》、《运动治疗学》、《作业治疗学》、《言语治疗学》、《物理因子治疗学》、《康复工程学》、《临床康复学》、《社区康复学》等。但我们也充分意识到,应该进一步加强教材建设,以适应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

5考核机制的改革

在考核机制的改革中,应该充分体现培养目标的要求。取消以单纯期末考试闭卷的成绩作为总成绩的考核标准,采用多种评价手段相结合的综合考核体制,重视和突出能力的考核。在考核机制上,将平时测试(课堂提问、作业评分等)、实践考试、笔试等多种方式相结合,依据教学大纲课时分布比例,综合平时成绩、实践成绩、期末成绩等计算出总评成绩。在操作考试中,应该体现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笔试中,从题库中抽取考题,实施教考分离,尽量避免人为命题出现的随意性和片面性的问题。同时注重基础理论与实践应用能力的结合,使考核机制科学化、规范化、合理化。

6结语

康复医学是一门新兴的应用型的医学学科,既要重视引进现代康复技术,也要重视挖掘、整理、提高祖国医学的康复治疗方法,加强中医传统特色康复,推进康复治疗技术的创新。目前,中医传统康复的一些治疗技术已为国外康复医学界所接受,在实践中已取得良好效果,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康复医学学科体系也是我国康复医学发展的特点。

我校作为陕西省较早开展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育的院校之一,已经积累了一些康复专业培养的实践经验,特别是在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方面,充分将中国传统康复医学与现代康复医学的课程相结合,着重康复理论与实践的转化和融合,着力培养具有中医传统康复和现代康复医学特色的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争取使中医特色康复成为康复治疗技术的新突破。与此同时,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将中医传统治疗方法与现代康复治疗技术相结合,是一项长期、艰巨而漫长的工作,还有许多理论与实践问题尚待进一步解决,任重而道远。

第4篇

1我国康复医学需求巨大,康复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不足

1.1病、残、伤、老群体增多,康复医学亟待发展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各类残疾人总数为8296万人,有康复需求者接近5000万。而随着我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2013年老年人口数量突破2亿大关,患有各种慢性病、并有生活能力障碍需要康复服务的老年人约有7000多万。此外,我国有2亿多慢性病患者,需要提供康复服务的超过1000万。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每年因交通、工伤事故等各种意外致残需要康复人数为10多万。因此总体而言,我国有康复需求的人群超过了1.3亿,由此可见,康复医学需求巨大,亟待发展。

1.2康复机构建设不足,专业化服务亟需加强我国现代康复医学以临床康复模式为主,辅助以机构康复和社区康复。从国家层面上,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民政部、教育部和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残联)等部门均积极发展康复服务机构:目前,中国残联系统建有各类各级残疾人康复机构19000多家;国家卫生部门明确要求所有三级医院都必须设立康复医学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需要具备社区康复的功能,目前,至少800多家三级医院开设了康复医学科,已建设18000多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但是各个康复机构、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康复服务的能力不足20%,严重缺乏康复技术人才,康复服务缺乏专业性,至今没有形成专业化建设的规模和基础,康复效果难以达到预期目标,我国康复机构的发展状况令人担忧[2]。

1.3康复医学教育滞后,人才培养模式亟待规范目前,我国康复人才分为康复医师和康复治疗师,但无论哪一类,我国康复技术人才缺口都非常大,各类康复技术人员总数不足10万[3],但依据国际标准,我国康复技术人才需求量达30万,因此市场潜力极大[4]。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康复技术人员与人口的比例非常低,以康复治疗师为例,目前世界各国物理治疗师和作业治疗师与人口的比值平均约为70/10万,而我国内地只有0.4/10万[5]。我国的康复人才培养起步晚,2002年才正式批准建立康复治疗学本科专业,学制4年。目前虽有50多所学校开设康复治疗学专业,但每年仅培养二三千名康复治疗师,远不能满足当前需求。由于所设专业院校有限,康复医师中只有少部分人是通过在大学或医学院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习,获得学历学位后成为康复医师。也有极少部分通过去国外进修学习或获得硕士、博士学位,成为我国康复医学队伍的精英。但大多数康复医师是由其他临床医学专业转行而来,他们在国内的康复机构进修一段时间后就直接成为康复医师。由于康复医学人才培养体制的不健全,严重制约了康复人才的培养与发展。

2直面康复医学发展问题,走出康复医学认识误区

2.1服务资源缺乏,康复医学负重前行近几年来,我国康复服务机构不断增多,但仍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康复服务资源严重缺乏,服务水平较低。1亿多需要康复服务的残疾人、慢性病患者、意外伤残者、老年人等人群尚未得到有效满足。康复服务水平与康复需求之间存在着较大落差,这一水平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水平也不相称。全国残联副主席沈晓明教授曾经说过“:我们有能力把他从死亡线上救出来,但是我们却没有能力让他‘无残’生存”[6]。这成为我国当今康复医学发展的真实写照。

2.2康复医学教育起步缓慢,专业人才培养总量不足由于我国康复医学教育起步晚,且培养体系尚未健全,每年培养的康复治疗师人数仅2000多人,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30万康复专业人才的缺口,毫无疑问是制约我国康复医学事业发展的“瓶颈”。康复医学人才短缺,既有起步晚的历史原因,但也有人才培养体制不健全的现实因素。首先,我国大学本科新专业目录中只有康复治疗学,学制为4年,且授理学学位,没有康复医学本科专业,致使我国康复医学人才严重短缺。其次,虽然我国康复医学人才的培养层次已经涵盖本科、硕士、博士,但每年硕士及以上学历的培养人数仅数百人,远远满足不了社会需求。最后,康复医师的专科化培养,即康复医学住院医师培训项目只在极少数的综合医院进行,没有形成制度,有关专业设置、职称评审、业务领域、诊疗科目等方面的政策还不够完善,严重制约了康复医学人才队伍的发展。

2.3民众认识存在误区,康复医学普及发展受限对康复医学的认识误区主要表现在:(1)把康复医学和理疗混为一谈。(2)把康复与治疗分开,认为生病是住院治疗,然后才是康复,而忽视了康复需要贯穿整个临床治疗过程。(3)受医院追求经济效益的影响,只承认康复医学的社会效益,而怀疑和误解康复医学的经济效益等,严重影响了康复医学在民众中的普及和康复医疗机构的发展,制约我国康复医学事业的健康发展。

3改革创新,建设中国特色康复医学体系

3.1创新康复医学教育体系,科学规划人才培养布局唯有符合中国实际的改革与创新,才具有生命力。因此,我国的康复医学人才培养既要与国际接轨,又要彰显中国特色,既要立足国情,又要符合医学发展规律,同时还要开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面对巨大的康复医学人才需求,建议:(1)在高等医科院校开设康复医学本科专业,培养高起点、专业化、高水平的康复医学专业人才,并授予医学学位,与现行的康复医学硕士、博士培养相衔接。(2)授予康复治疗学专业毕业生理学和医学双学位,一方面可以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进入康复医学领域,同时也为康复治疗人才在职称评审、职业发展中增大空间奠定基础。(3)在国家的医学人才培养布局中,应科学规划、合理设置,建设培养康复医学专门人才的康复医学院。(4)尽快建立康复治疗师资格认证体系和制度:应尽快建立中国物理治疗师和作业治疗师协会,创造条件加入世界物理治疗师协会和世界作业治疗师协会,在康复治疗师的资格认证上尽快与国际接轨。

3.2传承与创新并举,打造多学科联合的康复医学体系目前我国的康复医学在学派上有现代临床康复学、中医康复治疗学、中西医结合康复学等派别。为了适应中国国情,我国康复医学应在广泛吸取国际现代康复医学理论和技术的基础上,融入中国传统医学的康复方法,多学科联合创新与合作,开发高效、低廉的中医药康复疗法技术[7],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康复医学体系。

3.3拓展康复医学服务,构建康复服务网络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在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中建立康复医院和康复医学科,逐步形成住院康复、门诊康复、社区康复、家庭康复等完整的康复服务网络。在此基础上,实现康复治疗费用的医疗保险覆盖,真正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康复医疗需求。同时,将康复医学与疗养学互相融合,发挥疗养学在增强体质、防治疾病、促进康复方面的作用,利用疗养院来拓展康复治疗的理论和技术,形成高端康复医疗保健机构[8]。

3.4加强高新技术应用,提升康复医学技术支撑随着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康复医学的高科技含量正在不断增加,康复工程配合康复医疗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在今后康复医学领域引进和采用诸如康复机器人、高端辅助矫形器具等智能系统,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将产生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世界卫生组织康复合作中心卓大宏主张疾病、损伤和残疾的防治与康复应以预防为主体、以社区为基础、以中西医结合方法为手段、以工程技术和艺术为补充[9]。另外,应充分利用综合型医院完善的设施,为康复医学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将康复医学积极渗透到临床疾病治疗早期,为提高患者生存和生命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3.5强化人文精神培养,打造德业双优的人才队伍康复医学面对的人群多长期遭受病痛、伤残的折磨,他们的康复不仅需要从生理治疗方面入手,更需要在心理和社会等方面进行呵护,这就要求康复医学工作者具备更大的同情心、责任心、耐心、热心和爱心。康复医学教育要在系统医学观的指导下,强化人文医学教育,培养品学兼优的高素质康复医学人才,更好地推动我国康复医学事业的发展。

第5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音乐治疗课程;调查研究

现阶段,我国医疗卫生领域郑处于改革发展的重要阶段,以往单一的生物医学理念已经不再符合人们对于医疗卫生的要求,而临床医疗体系更加关注医学治疗与人为关怀的相互结合。医学实践结果证实,人们心里状态的改变和不良情绪的消除,会对其疾病的治疗和生理健康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患者发生疾病后,尤其是严重疾病的患者,通常会发生程度不同的情绪和心理问题。音乐治疗的主要目标在于患者各种情绪和心理需求的满足,所以,其更加关注患者疾病治疗过程中的精神和人为关怀。作为一个医学、心理学、音乐相结合的综合性新兴学科,音乐治疗在世界发达国家的临床治疗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且治疗手段和方法较为常数。音乐治疗措施起始于美国,而当今美国已经成立了超过200个音乐治疗机构,且设立音乐治疗专业的大学也达到80所以上。尽管我国医学研究人员对音乐治疗的临床应用、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但相关的研究结果仍然较为初级,而随着人们对于心理健康关注程度的增强以及对于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音乐治疗在我国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按照中国音乐治疗学会高校专业委员会的统计,我国已有6 所医学院、11 所综合大学、7 所音乐学院设置了音乐治疗方向和音乐治疗专业,其中,北京市共有中国音乐学院和中央音乐学院在本科和研究生阶段开设了音乐治疗专业,但是,每年报考该专业的人数相对较少,无法满足社会对于这种类型人才日益增长的需要。

1 音乐治疗专业的发展背景

中国音乐学院与1988年首次成立了音乐治疗大专班,而这也是我国音乐治疗课程早期研究和实践的基础,由音乐治疗领域学者张鸿懿等任教。随后,受到师资力量不足、报名人员过少等因素的影响,该专业停止招生。但1989年中国音乐治疗学会的成立以及中国音乐学院1988年第一届音乐治疗专业学生的入学,标志着我国在音乐治疗领域专业化发展道路的开始。进入90年代以后,我国的音乐治疗领域逐步拓宽,并涉足儿童孤独症、儿童智力障碍等疾病的治疗,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同时,我国的传统音乐治疗观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这一阶段我国对于传统音乐治疗理论和实践的探索和研究,为有中国特色的中西结合的音乐治疗发展观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中国音乐治疗学会的组织和倡导之下,我国有越来越多的医疗工作者和音乐工作者开始涉足音乐治疗领域的探索研究,然而,尽管这一时间很多医疗机构都大胆尝试音乐治疗的理论和时间,但通常仅仅是简单地为患者播放“音乐处方”,这就导致我国20 世纪80 年代末、90年代初这段时间里, 音乐治疗研究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此后,我国的音乐治疗专业教育逐渐涌现,很多音乐治疗学者都在中国音乐治疗学会的支持下,在不同领域、不同地区开始了积极的实践,使得中国音乐治疗专业发展逐步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音乐治疗学术世态。

2 音乐治疗专业的就业前景和社会需求

2.1 音乐治疗人才的主要就业去向

现阶段,我国音乐治疗人才的就业方向相对较为灵活,可选择的就业方向包括:对于具备研究生以上学历的学生,可选择进入高等院校开展教学活动;少管所、监狱、戒毒所等心理治疗结构;临终关怀、肿瘤科、产妇分娩、镇痛等综合医院的临床治疗方向;孤独症、残障、儿童康复中心、老年病院、儿童医院、精神病院等专科医疗单位。现阶段,音乐治疗在我国的应用通常为疾病的辅助治疗,而没有将音乐治疗应用到轻度心理障碍患者、各类学生、亚健康人群等普通群体或是服务对象,因此,我国的音乐治疗仍然处于初级阶段,该专业人才的就业前景仍然较为广阔。

2.2 音乐治疗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

从世界发达国家音乐治疗课程的发展情况来看,很多社会服务机构、社区心理诊所和医疗单位等都设置了音乐治疗工作室,配置了专业的音乐治疗人才,由此可见,音乐治疗已经初步实现了职业化发展,并在一定程度满足了国家和人民对于音乐治疗的需求。从现阶段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对于音乐治疗人才的培养和应用仍然停留在病然后治疗的状态,而没有将其纳入多种疾病的预防措施,由此可见,我国社会对于音乐治疗人才的缺口仍然较大,有待于进一步的发展和应用。在一些发达国家,基本上每个医疗单位都设置了音乐治疗室,为来访的每个患者提供包括身心疾病维护、疼痛控制、医疗生活环境、癌症康复、临终关怀、分娩、麻醉、康复和心理等在内的治疗服务。

3 我国音乐治疗人才培养现状

3.1 各教育层次相关专业的开设情况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于音乐治疗重要性认知的逐步深化,全国各大高职院校的都纷纷建立起了音乐治疗专业,例如,首都师范大学、中国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等北京地区高等院校都设置了音乐治疗专业,然而,这些院校都是的相关课程也仅面向本科甚至研究生层次的学生,而高职院校开设音乐治疗课程的学校却少之又少。现阶段,高职院校音乐治疗课程开设的主要目标在于为心理辅导、康复训练、特殊青少年职业教育、特殊儿童基础教育和特殊儿童早期教育提供教师储备。

3.2 高职和本科所述专业介绍和专业目录

音乐治疗专业实践环节和专业核心课程包括:毕业论文、专业实习、音乐医学、心理学、医学和音乐学,以及相应课程的实践环节和其他特色课程。学生缩影具备的专业核心能力包括: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医学心理学知识和临床医学指标,同时,还要求学生能够对于基础性疾病的患者具备相应的心理治疗、心理咨询和疾病的诊断,通过自身所掌握的音乐知识和音乐治疗技能,强化疾病的音乐治疗能力。专业培养目标:除了基础性的音乐治疗、心理学、医学和音乐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还应具备各项知识的基本操作能力,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就业方向包括各级医疗卫生单位、职业中学、幼儿园、中小学、企业工会、基层社区文化单位和各级艺术团体。由人才的培养目标来看,音乐治疗与音乐康复治疗人才的培养目标较为相似,所以,本文认为可将音乐康复治疗与音乐治疗相结合,两者的共同点在于:都以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主要方向,但音乐治疗更加关注在各个医学领域内渗透音乐治疗的技能,而音乐康复则相对更加全面和深入。

参考文献

[1] 张孝杰.高职音乐类专业作曲理论课程教学模式微探[J].理论学术,2011(01).

[2] 陈华,黄春燕.音乐治疗在高职院校的应用探索[J].文化万象,2012(02).

[3] 谭军.音乐治疗对高职生网络道德人格异化的案例分析[J].科教文汇,2009(04).

[4] 钟代琴.团体音乐治疗在高职高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艺术学院,2015(01).

[5] 史琼,樊嘉禄,叶建国,陈军.音乐治疗的历史及展望[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7(11).

[6] 杨迪.新兴行业――音乐治疗师浅析[J].科海故事博览[J].科教创新,2009(03).

第6篇

关键词: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实训中心建设;教学团队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我院于2010年在原有的临床医学专业、护理专业基础上,申请增设康复治疗技术专业,顺利通过省教育厅、卫生厅专家组的评审,成功申办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我们将以此为契机,努力探索本专业建设思路。

我们拟通过3~5年的努力,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形成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完善康复治疗技术实训中心的基本条件,提高专业教学团队教学水平,达到同类院校先进水平。

一是制定科学的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深入行业开展社会调研,并与行业一线专业深入交流,明确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通过三年教学,培养具备必需的医学理论基础及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知识,具有必要的社会人文知识,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团队意识,熟练掌握康复治疗技术技能,能用任临床pt师、ot师、言语治疗师、传统康复治疗师等岗位工作的高技能康复治疗技术人才。

二是实施“校院一体,双证并举”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学院附属医院、康复治疗机构合作开发课程,深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形成“校内教、学、做一体化——临床见习——顶岗实习”前后贯通的技能培养模式。通过双证书制度的制定与落实,实现技能考核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接轨。要求学生毕业时除获得毕业证外,还要取得保健按摩师(二级)证。

将课程标准与职业技能鉴定、职业资格考试有机结合,将职业技能鉴定及职业资格考试内容融入教学过程中。

三是建立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在课程体系建设中围绕康复功能评定、制订康复训练计划及实施康复训练三大专业核心能力开设康复疗法评定学、运动疗法技术学、临床作业学、言语治疗学、传统康复治疗学、理疗学等专业核心课程,确保康复治疗技术技能的培养。

四是推行以康复治疗技术岗位工作任务为引领的项目导向教学法。秉承高职教育以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宗旨的办学理念,突出早期接触临床,实现课堂教学与临床见习相结合,校内仿真训练与真实岗位学习交替,教学做一体化,切实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五是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根据培养实践型、技能操作型康复治疗人才的目标要求,本专业配置了设施先进齐备的康复治疗实训中心,内设pt实验室、ot实验室、st实验室、康复评定室、针灸实验室、推拿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等。主要实验设备有平行杠、站立训练器、电动站立床、多功能升降床、牵引床、训练阶梯、各种上下肢关节训练器、肌力训练器、磨砂板、轮椅、助行器、pt床等。充分满足康复治疗专业的实践教学需要。在原有中医一个实训室和一个老年康复中心的基础上,投入资金100万元扩建康复治疗技术实训中心,并与学院附属医院资源共享,使其满足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学需要的同时还具备社会培训、技能鉴定及康复治疗服务功能。现与襄阳周边多家二级甲等以上综合医院和康复治疗中心有长期协作联系,充分满足了本专业学生的临床见习和毕业实习的要求。

六是加强“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通过引进有丰富教学及临床经验的人才、选派现有教师外出进修、每年从专业对口的本科以上毕业生中招聘人才等方法,增加专业教师的数量,提高专业教师的素质。通过学历学习、导师制度、集体备课、学术活动、讲课比赛、技能操作比赛、临床实践、社区卫生服务、实验实习管理及编写教材和讲义等途径,帮助教师及时获得康复专业的新技术、新信息,拓宽了知识面,提高了教学水平提高青年教师的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我们打算培养1名专业带头人,主持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建设,培养4名骨干教师,负责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所有专业教师均要求取得高校教师资格证和康复治疗相关执业资格证,聘请校外康复治疗技术专家为专业建设委员会成员和兼职教师,指导专业建设,传授专业前沿知识与技能,提高教学质量。

第7篇

护理专业主要学人体解剖学、生理学、医学伦理学、心理学、病因学、药物治疗学、诊断学基础、护理学基础、急重症护理、内外科护理学等课程。

护理专业主干课程:人体解剖学、生理学、医学伦理学、心理学、病因学、药物治疗学、诊断学基础、护理学基础、急重症护理、内外科护理学、妇儿科护理学、精神护理学等。

护理学专业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医学基础、预防保健的基本理论知识,受到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临床护理技能的基本训练,具有对服务对象实施整体护理及社区健康服务的基本能力。

护理专业就业方向:学生就业主要分布在各级各类综合医院、专科医院、急救中心、康复中心、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并且从事临床护理、护理管理工作。如果国家发展到一定的程度,还可以为每一个家庭和小区配备一个护士,到那个时候护士可以进入家庭和社区,条件是国家有能力给这些人付工资。

(来源:文章屋网 )

第8篇

[关键词]音乐治疗 历史 定义 应用 发展

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人们早已意识到音乐对健康的影响。随着社会的进步,集音乐、医学和心理学为一体的交叉学科――音乐治疗学的兴起,使得音乐的作用在传统的艺术欣赏和审美领域之外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一、音乐治疗溯源

据资料显示,在人类的早期活动和现在尚存的原始部落中,音乐活动在他们的生活里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部落中的巫师实际上都兼有掌管音乐活动和医疗的职责。四千多年前,古印度人也运用音乐为病人减轻病痛。在古希腊传说中,阿波罗神也同样是掌管音乐和医疗的神。中国也是音乐治疗最古老的发源地之一,利用音乐治疗疾病早在《内经》中就已有论及,书中有“五音疗法”提法,得出“宫音悠扬谐和,旺盛食欲;商音铿锵肃劲,使人安宁;角音调畅平和,善消忧郁:徵音抑扬咏越,抖擞精神;羽音柔和透彻,发人遐想,启迪心灵”。

二、音乐治疗在现代的发展

1、在国外的发展

二战中美军医院的医生为受伤的战士播放音乐,使伤口感染率减少,死亡率降低,这种现象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战后此种方法应用越来越广泛。1944年和1946年,在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和肯萨斯大学先后建立了专门的音乐治疗课程来训练专门的音乐治疗师,于是音乐治疗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诞生了。1950年美国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国家的音乐治疗协会(AmerIcan Music Therapy Association,AMTA),音乐治疗才被承认为是一种正式的职业。目前。北美、南美、欧洲、澳大利亚及近年亚洲的一些国家都开展了各种形式的音乐治疗。在欧美发达国家,音乐治疗已初步形成了一个社会职业。

2、在中国的发展

对于当代中国音乐治疗的诞生起到催化作用的当属1980年美国华裔教授刘邦瑞先生到中央音乐学院进行的关于音乐治疗学的讲学,他的讲学大大激发了很多音乐家和医生对音乐治疗的兴趣,他们纷纷把视角转向这个领域。1984年湖南长沙马王堆疗养院在中国率先尝试对患者使用音乐治疗。1985年北京回龙观医院与中央音乐学院张鸿懿合作,尝试用主动参与的方法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1989年,中国音乐治疗学会成立,并定期召开学术会议。我国最早的音乐治疗教育项目是1989年在中国音乐学院成立的音乐治疗大专班。1996年,中央音乐学院成立音乐治疗研究中心,并于1999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03年开始招收本科生。我国的音乐治疗专业初步形成了教育体系。

三、音乐治疗的定义及其心理学原理

尽管各国不同的音乐治疗机构都有自己关于音乐治疗的定义,但目前最为权威的应属美国音乐治疗协会主席Temple大学教授K.Brucia(1989)在他的《音乐治疗定义》_一书中所做的定义,即:音乐治疗是一个系统的干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音乐治疗师通过运用各种音乐体验及在治疗师和治疗对象之间作为动态的变化力量发展起来的关系,帮助治疗对象达到健康的目的。

音乐治疗作为传统心理治疗的一个分支,有着自己的独特性。它以音乐作为媒介。强调“情绪决定认知”。音乐对于人的情绪的影响是巨大的、音乐治疗师认为情绪可以决定并影响人的认知体系。因此只要情绪改变了,人对问题的看法也会改变。治疗正是利用了音乐对情绪的巨大影响作用来改变人的消极情绪状态,激发积极的情绪状态,从而获得正确的认知观念,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四、音乐治疗的形式和方法

1、音乐治疗的形式

(1)按接受音乐治疗的方式可将其分为主动参与式和被动感受式。前者的具体应用包括音乐舞蹈、音乐游戏、音乐绘画、小型文艺演唱表演等后者亦有背景音乐、耳机单独播放以及音乐联合语言诱导等不同方式。

(2)按参与音乐治疗人数可分为个体治疗和团体治疗,在具体应用时包括一种形式的单独使用及多种形式的联合使用。

2、音乐治疗的方法

(1)聆听法

又称“接受式音乐治疗(Receptive Music Therapy)”,即通过聆听特定的音乐以调整人们的身心,以达到祛病健身的目的。这是一种运用非常普遍的方法。接受式的音乐治疗方法很多,常见的有超觉静坐法、聆听讨论法、音乐想象法三种;

(2)主动法

又称“参与式音乐治疗(Recreative Music Therapy)”即引导病人直接参加到音乐活动中,以得到行为的改善。常见的有娱乐疗法、参与性音乐疗法等等;

(3)即兴法

即兴演奏式音乐治疗(Improvisational Music Therapy)在欧美国家应用得非常普遍。即兴演奏可以是标题性的也可是无标题性的,可以是和谐动听的也可以是杂乱无章的,每次合奏完都由治疗师引导进行讨论,每个人说出自己的感受和对他人的感受,这样每个人在小组中的行为表现都得到直接的反馈。治疗师根据讨论情况,帮助治疗者确定在音乐中表现的情感,在此基础上对被治疗者的情感进行分析指导,以达到治疗的目的。目前主要的即兴演奏音乐治疗的模式有很多种,如:音乐心理剧模式、奥尔夫的即兴创作法、即兴创作评估等等。

(4)其他方法

比如五行五音疗法、音乐电疗法。

五、音乐治疗的程序

根据弗洛伊德学说的观点,音乐作用于本我(人的本能),也能抑制这种本能――音乐有助于增强自我、帮助释放和控制情绪,使人产生一种意图感:音乐能使某些情绪得到升华,通过审美和情绪体验,使愿望得到最大的满足。音乐体验所唤起的情绪,常常与过去的成功或失败的经历和体验相联系,很多时候不是意识层面的,而是潜意识层面的,这些往往是影响被治疗者心理健康的症结所在。在治疗中,治疗师首先引导被治疗者进入一种非常放松的状态。然后会大量使用抑郁、悲伤、痛苦、愤怒和充满矛盾情感的音乐来激发被治疗者的情绪体验,帮助被治疗者尽可能地把消极的情绪发泄出来。当消极的情绪发泄到一定程度时,人的内心深处的积极力量就会开始抬头,这时音乐治疗师就会开始逐渐地使用积极的音乐,以强化内心的积极的情绪力量,最终帮助被治疗者摆脱痛苦和困境。对被 治疗者来说,这是一个重新面对和体验自己丰富的内心情感世界,重新认识自己,并走向成熟的过程。成功地完成这种音乐心理治疗的人通常会在性格上变得更加开朗和自信,在人格上更加成熟,并获得一种在精神上得到新生的体验。

六、当前我国音乐治疗存在的问题及局限性

1、对音乐治疗的理解存在偏差

自1984年以来,绝大多数开展了对音乐治疗的医院都仅将它简单等同于音乐聆听或音乐欣赏。这不但起不到治疗的作用的,更导致人们对音乐治疗的失望,阻碍了中国音乐治疗的发展进程,甚至在一段时期呈现出衰落的倾向。

2、治疗手段过份西化

由于中国人不愿外露的封建内敛的民族性格特征,西方某些与精神分析有关的音乐治疗学理论以及像音乐催眠术之类的音乐治疗方法与技术就不太容易被中国人所接受。因此,我们在学习西方音乐治疗理论的时候应当适时地考虑到哪些音乐治疗学的方法技术更适应中国人的性格特征、文化背景和社会内涵,并将其理论选择性地加以借鉴和发展,而并非全盘皆收。

3、治疗人群贵族化

由于音乐治疗是一种很浪费时间的高层次心理治疗手段,治疗的时间根据被治疗者的个人具体不同情况,数周或数月不等,费用较高,因此被治疗者需要具有一定的经济能力。

七、对我国可操作性音乐治疗模式的几点建议

1、加强专业人员培训

据资料显示,目前美国有近80所大学开设音乐治疗专业,而我国仅中央音乐学院在招收本科生和研究生,正规、系统化的培养方式有待在更多院校得到开展。此外,各种形式的在岗培训也是促进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2、开创有中国特色的音乐治疗方式

实际上,中国的历史和传统文化中的音乐治疗方法有许多也是非常有价值的。这些观点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厚重的根基之上,更适宜于中国人自身的文化背景和社会内涵。因此很有必要从中国传统学和文化领域中发掘出最具中国特色的音乐治疗方法和技术,只要是对于中国的音乐治疗学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的。都值得重视,都应当得到发展中的中国音乐治疗学的学习、借鉴、继承与发展。从而建立起既能与世界接轨,又能适应中国人自己的有中国特色的中国音乐治疗学派。

3、开展普及宣传活动

第9篇

关键词:教学方法;临床运动疗法;康复治疗学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3-0159-02

临床运动疗法学是康复治疗学本科专业的一门重要学科,它是连接康复医学理论知识与康复临床实践的重要桥梁。因其学习内容比较多,概念抽象及治疗技术多,理论知识记忆困难,治疗手法复杂多样,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如何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学会如何运用各种治疗技术到临床实践中,怎样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掌握更多的知识,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还需要探索更多的教学模式。

一、熟悉学生特点,了解康复医学教学现状

康复医学是一门新兴医学学科,是促进病、伤、残者康复,研究关于功能障碍的预防、诊断、评定、治疗等问题的综合性医学学科。康复医学包括医学康复、教育康复、职业康复和社会康复等多个方面,具有多学科性、广泛性、社会性的特点,充分体现了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而临床运动疗法学是康复医学的一门重要临床实践课程,是康复医学中一门综合性课程,学生在掌握康复知识的同时,还要求掌握相关的内科学知识,因此,康复医学的教学也是有着其特殊性。在临床运动疗法学的教学上,除了要让学生充分掌握有关的内科学及康复学的理论基础外,还应学会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医疗工作中,指导医疗实践,同时在医学实践中丰富理论,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当前国内医学院校的教学主要是以传统的“讲授法”为主,以灌输式教学模式进行,信息以单向传导为主,学生体验知识的效果差,对学生记忆的影响差,将理论运用到实际临床中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不够强,学生们缺乏横向思维,知识缺乏连贯性。将多种教学方法引进临床运动疗法学,给课堂注入活力和时代的气息,这样有利于学生学习及掌握理论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符合培养具有创造力、实践力、适应当今社会需要的综合型康复人才的需求,对我国当前以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改革有着至关重要的启迪意义。

二、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教学研究永恒的课题,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应结合本学校本学科的实际,认真地思考和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期望在提高教学效率和培养优秀教师方面做出更多更好的成绩。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如何利用高效、符合本院校康复专业实际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至关重要。将临床运动疗法学的各种疾病的重点、难点以微课或者病例的形式提供给学生,将学习置于有意义的问题医学情境中等多元化教学方法,使学生们以分组合作的形式解决问题,发掘隐藏在问题之后的理论知识,以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微课指的是以小视频(一般5~8分钟)为信息纽带记录教师围绕某个小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而完整的教学活动。教师将教学的重点、难点“碎片化”制成短小视频,学生可在线观摩教学内容,并可查看教案、课件等辅助资源;也可灵活方便地将其下载保存到终端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手机、ipad等)上实现移动学习、“泛在学习”,非常适合于教师的观摩、评课、反思和研究。随着手持移动数码产品和无线网络的普及,不受空间时间限制的网络课程、在线和移动学习已经越来越为大多数学生所青睐。结合临床运动疗法学特点,将康复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比如偏瘫、脑瘫、截瘫及肌肉骨骼系统常见病的评定及康复目标、治疗技术制成微课,提前发给学生们,供学生预习及课后复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既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按照自己的知识结构选择性学习,又能查漏补缺,巩固所学知识,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同时也可迅速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学生学业水平。

病例导入式教学法(case based study。CBS)是根据PBL原理设计以病例为引导的教学方式。以“偏瘫”为例,步骤1:教师准备脑卒中康复教学病例课件,按康复工作流程,从患者就诊的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等入手,引导学生根据现病史及临床表现进行康复评定、制定不同阶段的康复计划,并提出相应的康复治疗技术。步骤2:进入病房实践环节。在病房内,有针对性地挑选处于不同时期(急性期,恢复早、中、后期)及不同并发症(肩手综合征、肩关节半脱位、肌痉挛与关节挛缩、吞咽及言语障碍、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偏瘫患者,由6~7名学生一组,一名学生询问患者病情、病史,若有遗漏,则其他成员继续补充,同时由另一名学生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全过程由带教老师在旁监督;学生着重询问患者的家族史,有无明显诱因比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及有无情绪波动及喝酒等。其他同学重点对患者病情进行康复评估,主要包括脑损害严重程度的评定、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确定患者所处的恢复阶段。然后由学生汇报病例,并提出康复目标及康复治疗方案。步骤3:教师补充对病史的询问,并组织学生讨论,将处于不同恢复阶段病例进行比较,针对不同的方面进行重点评估,及对其制定相应的康复目标及治疗方案,深化脑卒中的临床教学。步骤4:教学效果评估。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及学生期末考试成绩评估的方式。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激发兴趣、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自学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基本知识掌握、操作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能力等;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包括卷面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主要是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表现)。

模拟医学教育,是从理论到实践的桥梁,是从课堂到临床的桥梁,它给了学生独立思考和诊断的机会,并且避免了对患者造成伤害,既能给学生真切实际的感受,又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局限。仍以“偏瘫”为例,在教师上课前一周,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知识掌握水平及结构,以教学大纲的要求为核心,将教学内容划分为若干个临床问题作为讨论提纲,在上课前1周发给学生,每组一个临床问题。安排学生以小组形式根据目前已经掌握的课本知识,充分利用一切信息资源,到图书馆查阅参考书籍、上网查找网络医学信息资料。课堂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学生轮流安排扮演“偏瘫患者”与“住院医生”角色,以情景剧的形式模拟临床“偏瘫患者”首诊情景,完成对偏瘫病人的临床问诊;并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病例书写及诊断、康复评定、制定短期康复治疗计划。然后由“偏瘫患者”评改“住院医生”的病例书写。最后接受同病种真实病人见习教学,将学生带到湘南学院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进行临床病例观察,让学生实际接触患者,学会临床问诊、采集病史,着重学习康复评定,根据疾病所处的阶段制定康复目标,学习各种康复治疗技术。熟悉康复器械的使用方法、理疗仪器的适应症及禁忌症,学习如何同患者沟通,并将医学心理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熟练地运用到医患沟通中,加强素质教育,并进行相关临床诊疗操作视频学习。近年来随着高等医学院校扩招,学院进入临床实习、见习的康复医学生不断增加,教师带教的学生越来越多,导致学生临床操作的机会较少,加上近年来医疗环境的客观实际,患者自我保护意识逐渐增强,很多病人都不愿成为医学生实习的对象,这就给临床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此,运用模拟医学教学能够改善临床见习环境。

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教学方法更加多样化、多元化。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它的优缺点,如何取长补短,综合运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是国内康复教育领域重要的课题。多元化教学模式的主旨在于让学生能够用最高的效率掌握知识、培养技能,提高学生发现临床实践问题、运用理论知识解决临床实践问题的能力;更能培养出具有跨临床多学科工作能力的复合型高级康复人才。

参考文献:

[1]戴红,卓大宏,卫波,等.我国康复治疗技术岗位需求预测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3,18(12):739-7421.

[2]Tavako,l K R eicherter,E. A. The role of Problem-based learn ing in the enh ancem ent of allied health education[J].J A llied H ealth,2003,32(2):110-115.

[3]吴库生,李克.PBL教学法中的循证思维及医学素质教育[J].医学与社会,2006,19(6):51-52.

[4]范文双,王长娟,曹玲.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在康复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0,25(4):370-371.

[5]杨辉.小议微课[J].时代教育,2013,(7):24.

[6]潘贵书.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医学教学质量[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11):55-56.

第10篇

结果

1学生的概况

学生六级通过率低,有13%的学生四六级均未过。93%的同学认为平时课业紧张(见表1)。

2双语教学后满意程度

33%的学生对双语教材不满意,11.1%的学生认为其一般。80%的学生对教师口语基本满意或非常满意,73%的学生对教师的讲课水平及整体教学效果基本满意或非常满意。100%的学生认为双语教学内容有难度,且42%的学生认为双语教学内容大部分或全部有难度(见表2)。

3双语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兴趣及投入

70%以上的学生在理疗学双语教学过程中,对英语学习、查找学习专业外语学习资料和积累专业英语单词及表达有一定的兴趣或非常有兴趣。65%以上学生能够坚持每天或每周学习英语、查找学习专业外语学习资料和积累专业英语单词及表达(见表3)。

4学生意向

63%的学生对康复治疗专业双语教学基本或完全同意。仅2%的学生不希望专业课双语教学。44.4%的学生希望大二开始开设康复治疗专业课双语教学。86.7%的学生希望开设专业英语课,66.7%的学生希望大一开始开设康复治疗专业英语课(见表4)。

讨论

1康复治疗专业双语教学可行性

针对全体学生的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对双语教学工作的各个方面是满意的,75%以上的学生对教师的口语及讲课水平基本或非常满意,70%以上的学生在理疗学双语教学后,对专业英语学习有兴趣,65%以上的学生能够坚持每天或每周学习专业英语,70%以上的学生对康复治疗专业双语教学基本或完全同意。同时考虑目前,中国已开展了多层次的康复医学教育计划,培训康复医学专业人才,对康复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和住院医师进行培养(包括出国进修)[1],目前的康复医学专业人才逐渐增多,康复专业师资丰厚,且80%的康复治疗专业学生希望康复治疗专业双语教学。因此康复治疗专业对专业课双语教学具备可行性。

2问题

在此次针对康复治疗专业课理疗学双语教学后,全体同学的调查中显示出影响双语教学的两大问题。

1)教材难度大,缺乏合适教材

针对影响因素调查中显示,44.4%的学生对教材不满意或认为其一般。同时有44%的学生认为双语教学大部分或全部有难度,因为南京中医药大学对康复治疗专业大三学生的理疗学双语教学的教材选择的是中文教材结合英文教材,其中中文教材是《理疗学》(华夏出版社,乔志恒主编,2005),英文教材是《Physicalagentsinrehabilitation》(saundersElsevier,2009)。虽然是中英文结合,但双语教学所采用的授课方式为以全英文PPT幻灯进行讲课,讲课表达半英半汉,重要内容中英文同时讲解,但PPT幻灯的内容对康复治疗学本科生显得难度较大,因此,我们认为缺乏合适的教材影响了学生对理疗学双语教学的效果及学生对双语教学的投入。

2)学生英语基础薄弱

调查中显示,44%的学生认为双语教学大部分有难度,尽管70%或以上的学生对英语学习和专业英语学习有一定的兴趣,但双语教学后仍有20%~30%的学生不能保证每周都学习,这反映学生在英语和专业英语方面的投入是远远不够的,考虑学生英语水平限制对英语和专业英语的投入,结合学生英语六级通过率不高,仍有13%的学生英语四级尚未通过,说明学生英语基础较薄弱。因此,我们认为学生自身英语水平限制了康复治疗专业学生的双语学习。

第11篇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有《运动治疗技术》《作业治疗技术》《言语治疗技术》等,作为非核心课程的《急救医学》常不受专业课老师和学生重视,导致许多康复治疗师在康复治疗过程中遇到患者发生一些紧急情况时束手无策,不会抢救甚至不会配合抢救,耽误抢救机会。近年来,随着康复医学的迅速发展,对康复治疗师的临床应变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在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学环节中加强对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提高临床急救技能,培养学生的临床应变能力和综合素养,笔者在《急救医学》教学过程中采用PBL教学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及创新精神[3],取得了较好效果。

一、对象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选取其校2011级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54人为实验组,2010级康复治疗技术专业55人为对照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均为五年制高职统招学生,两班学生年龄、性别、入学成绩、《急救医学》教材、课程标准等内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二)教学方法

1.实验组 在《急救医学》教学中引入PBL教学法。①优化教学内容。[4]康复治疗的对象大多是老年患者和慢性患者。教师在准确把握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着重让学生掌握对老年慢性患者有可能出现的急症进行讲解,如冠心病紧急发作的处理、高血压急症的急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急救、心肺复苏术、窒息的抢救等;对课程标准中要求的其他内容予以熟悉和了解。②灵活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编排康复病例,如康复治疗师在做PT治疗过程中突遇患者心前区绞痛、面色苍白,现场处理案例等,将急救知识和康复技术进行有效融合。③引导主动学习。课前教师将病例布置给学生,学生按5-10人组成1组,以小组为单位查资料、检索文献、并通过课余时间到医院进行临床见习,去寻找答案。学生可以预先将病例分析结果通过信息平台上传给教师。教师适时评价,并在课堂上予以讲解,对学生提出的处理意见进行修改,指导学生将康复知识和医学知识进行融合并应用。④加强综合实训。急救技术是一门综合性的治疗技术,需要学生反复不断进行综合实践。教师可利用高级仿真模拟人进行病例再现,让学生对模拟人出现的症状、体征进行判断和处理,教师给予综合评价;教师也可带领学生到医院急诊科、ICU等场所观摩、采集病例,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病例的真实性。

2.对照组 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教师传授知识和技能,学生进行逐项学习并考核。

(三)效果评价

课程结束后对两组学生进行教学效果评价。①理论考核。题型为常见的名词解释、问答题、选择题等。②病例分析。学生根据现有病例进行分析评估,做出诊断,并写出急救思路。③综合考核。教师事先将案例设置在高仿真模拟患者系统中,学生根据模拟患者呈现的症状、体征做出正确判断,并迅速做出应急反应,旨在考核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四)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

二、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理论考核、病例分析及综合考核成绩见表1。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理论考核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分析及综合考核成绩实验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三、讨论

我国卫生类职业院校开设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较晚,专业课教师大多年轻而缺乏教学经验,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采用PBL教学法,加强临床与教学结合,加强康复学科与其他学科有效融合[5],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PBL教学法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能力

传统的教学方法强调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学习,因而主动学习的意识较薄弱。在PBL教学法中,教师设置场景,学生去发现问题,并积极探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善于思考的能力。本次研究显示,实验组理论成绩与对照组差异不大,而病例分析、综合考核成绩却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PBL教学法强调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的热情。

(二)PBL教学法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培养学生临床思维的能力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是一门年轻的边缘学科,既有独立的本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又涉及相关临床学科的理论和知识,并包含着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和工程学等内容。[6]随着康复技术的迅猛发展,学生常对康复治疗技术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非常重视,往往忽视临床医学方面的综合能力。许多康复治疗师只会做康复治疗,如果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发生了意外,大多数处置不到位。通过PBL教学方法,将患者常见的问题设置并穿插于康复的场景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如讲解心肺复苏章节时,不单单是讲一门技术,而是将心肺复苏技术融合到各个场景中,如冠心病、晕倒等在康复治疗中有可能出现的不同紧急情况之中。教师要将不同的病例录入高仿真模拟患者系统,学生根据患者的反应做出正确的急救处理。在多次的综合实训中,教师要不断予以指导和点评,增强学生的急救意识和临床思维能力。2015年3月,本校2011级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实习生在临床实习过程中因对1名患者及时抢救受到了患者和医院的表扬,并在当地日报上刊登。

(三)PBL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的注意点

PBL教学法改变了传统教学的知识体系与结构,转变为灵活教学,对教师的教学技能和课堂组织驾驭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7]要提高PBL教学法的效果,应该特别注意三个方面,一是教师仅有某一学科的知识结构远远不能满足PBL教学法对教师的要求,还应熟悉多学科知识,需要积累大量的临床经验和足够的临床案例来创设问题情境,解决临床问题。任课的老师需要经常深入临床一线,积累知识和经验;需要不断磨练自身的教学水平,提高自身的知识综合能力和课堂组织能力。二是对于招收初中起点学生的专业教学班,学生年龄较小,习惯于传统的学习方法,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相对较弱,缺乏将各科临床知识衔接贯通的能力,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多安排学生到医院进行临床见习和实践,培养对临床问题的认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在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教学中,要全面采用PBL教学法,促进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意识,不断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和综合职业技能,以适应快速发展的康复治疗工作需要。

参考文献:

[1]沈锦萌.PBL教学模式在护理教学查房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6).

[2]Schuwirth LW,van der Vleuten CP.ABC of learning and teaching in medicine:Written assessment [J].BMJ,2003.

[3]张凤仁,李洪霞,赵扬,等.康复治疗学专业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1).

[4]赵杰,李卫东,李国标,等.人体发育学教学实践探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4(12).

[5]胡翔,王加谋,张奇峰,等.合作学习教学法在物理治疗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4(6).

第12篇

[关键词] 康复治疗;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R4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8(c)-0161-02

康复医学是医学的重要分支,是促进病、伤、残者康复的学科,与保健、预防、临床并称四大医学学科。高职高专康复治疗技术技能型紧缺人才的培养是对康复医学临床需求的重要补充,其培养模式主要遵循以能力为本位、以应用为主线、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因此,有必要对康复治疗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实践性研究。

1 构建“三横两纵”康复治疗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本院以康复基础医学、康复治疗技术、康复临床医学为三条横线,以传统康复医学、现代康复医学为两条纵线,以临床需求为导向,以实用技术为要点,建立起“三横两纵”的课程建设和技能训练模式[1]。根据培养目标确定专业技术核心课程,包括康复评定、传统康复治疗技术、运动治疗技术、物理因子治疗技术、作业治疗技术、言语治疗技术等[2]。依据核心课程搭建本专业的课程结构,理论课与实训课的比例接近1∶1。教学内容涵盖了物理治疗师PT、作业治疗师OT、语言治疗师ST等应掌握的内容。

2 强化职业能力培养,完善人才培养教学体系

人才培养教学体系应基于工作过程,构建课程体系,强化职业能力,改革培养模式[3]。强化康复治疗职业能力培养,结合康复治疗技术临床应用病种及其特点,制订出一套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具有创新特色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等技术技能紧缺型、应用型康复治疗人才的培养计划。同时,本院根据康复治疗师考试的要求,结合专业特色,制定完善的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理论及实验实训课程教学大纲;增设了神经康复和肌肉骨骼康复课程,加强学生对康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社会竞争力。

3 突出实践能力培养

临床见习、实习是康复医学教育的重要环节,临床教学基地的教学条件、教学管理、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康复医学人才培养的质量[4]。本院推行“实训-见习-实习”一贯式教学模式,贯彻“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理念,利用教学模拟医院实行课堂教学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即“院校结合”,实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特点。专业技术实习、实训为学生技术技能培养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实际工作能力的重要实践性阶段,因此本校为学生选择有康复科二级甲等以上资质的医院作为实习单位,为学生的综合实习、职业培养创造了良好的实践教学条件,并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带教教师,让学生学习和掌握最先进的康复治疗技术。加强临床教学基地建设及临床实习教学管理,整合当地各医院的医疗优势,使学生所学知识得到全面的实践[5]。

4 培养“学历”与“职业资格”双证并重的复合型人才

与国外康复专业人员相比,我国康复医疗机构专业人员的结构有两个特点:一是配备有中国传统康复医疗专业人员,为患者提供有中国特色的传统康复治疗;二是提倡一专多能的康复治疗师(士)。学生主要学习康复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临床治疗技能,掌握现代自然科学和现代医学等方面的知识。同时,加强中国传统康复技能训练,在校期间取得“高级按摩师”资格证书,成为康复领域的技能性复合型人才。

5 毕业考核模式与康复治疗师考试模式接轨

为使“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这一特色在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学校在专业教学计划制定中结合专业资格考试——康复治疗师(士)资格考试所涉及的内容,考核紧紧围绕各种康复治疗技术和康复训练方法以及相关医学基础知识[6]。在课程设置中康复评定、物理治疗技术、作业治疗技术、言语治疗技术、临床医学概要、临床康复学、针灸治疗技术、推拿治疗技术等是高职高专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技能课程,教学安排和课程设置符合康复治疗师考试的要求。使学生毕业后能够迅速顺利地通过康复治疗师资格考核,以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符合社会需求。

6 构建“可持续性”人才培养模式

建立起“教学-实习-就业”式的产学结合的教育教学模式。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通过网络和毕业后培训,延伸学生教育时限,进行毕业后技术技能培训,实现一次入学,终生学习的目标,提高学生的就业及创业能力。

7 小结

国务院办公厅于2002年8月转发了原卫生部、民政部、财政部、公安部、教育部和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六部委《关于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意见》,要求到2015年,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7]。高职高专开设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是康复医学临床需求的重要补充,其培养周期短,可以较快填补我国康复治疗人员的空缺,发展迅速,潜力巨大。康复医学教学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既要让学生掌握书本的理论知识,又要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很好地应用于实践[8]。因此,结合当前社会对康复技术技能型人材的需求,注重学生专业技术能力培养,研究特色突出的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就业竞争力,并把这些理念渗透于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和教学实践实训中,建立完善的康复治疗技术技能型紧缺人才的培养模式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从事康复医疗服务的高等技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黄毅,于景龙.高职高专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特色的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12(36):175-176.

[2] 蓝巍.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课程设置探讨[J].课程改革与教材建设,2005,23(15):109-110.

[3] 胡鸿雁.康复治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实践与研究[J].管理观察,2010,12(36):171.

[4] 周立峰,付青兰,李海舟.构建基于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4(160):72-73.

[5] 吴小平.对康复医学专业医师学历教育的思考[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5,9(22):98-99.

[6] 尹宪明,吕俊峰,蔡小红,等.高职康复治疗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内容设置的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7,22(11):1036-1037.

[7] 吴弦光.康复医学导论[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