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电气实训个人总结

电气实训个人总结

时间:2022-11-14 16:48:0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电气实训个人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电气实训个人总结

第1篇

笔者认为,技工学校教育的成败不能以就业率来衡量,而要以就业质量,即以学生就业后的工作能力、职业素养、企业评价、可持续发展等来综合衡量。目前,部分技工学校毕业生无法在1~3年内达到企业岗位要求,他们主要存在的问题是:适应性差、实际应用能力不强、创新能力弱,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技工学校服务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的能力。

笔者联合我校就业部门教师和专业教师走访近百家企业,经调查研究,发现企业对从业人员要求很高。第一,要求从业人员能够吃苦,能做事情,要稳定不跳槽。第二,要求能够胜任工作,企业不愿意聘用无工作经验的人员。第三,个人素养要高。大型企业有专门的技术人员,而小型、微型企业缺少专业技术人员,有部分企业没有专业电气技术人员,只聘请一名电工从事生产,这些企业中很多属于“三无”企业,无设计、无图纸、无规范,学生就业后只能跟着师傅看一步学一步,入职培训无计划性,部分学生工作半年后还是一无所知。笔者抓住小型、微型企业急需高质量人才、自己又无法培养的契机,联系数家小型、微型企业,帮企业生产产品、培养人才,真正做到了与企业无缝对接。

一、电气专业生产企业产品实训模式界定

所谓生产企业产品实训模式,就是学生在实训课中生产实际产品,要求生产出来的产品能够拿到企业应用。此模式的优点:真正做到与企业无缝对接。

二、生产企业产品实训模式的要求

因为企业对生产的产品有很高的质量要求,所以对学生的能力也有一定的要求,要求学生有相应的基础(如要求电气专业学生能够识图、安装、接线),有一定的调试能力,有一定的故障排除能力。我校生产企业产品实训模式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学生,他们在一年级已经实训了12周,能够简单识图,能够安装、调试简单的接触器继电器线路,会排除模拟钻床Z3040的电气故障。

生产企业产品实训模式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教师要能够将企业的产品生产出来,能够满足企业的要求,能够指导学生,还要能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并能对产品质量进行检验。我校实训教师都有丰富的工厂实践经验,要求在工厂工作至少两年,带一名徒弟共同指导学生电气实训。

生产企业产品实训模式对企业的要求是产品有一定的代表性,学生能够做出来,还能够放手让学生生产,并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目前,笔者主要从两方面开展生产企业产品实训,一是电气控制箱的生产,二是电气部分的维护。合作的企业中电气控制箱是PLC、变频器、触摸屏控制,电气维护部分是我校实训车间各种机床的电气部分。

生产企业产品实训模式对学校的要求是学生的实训要有连续性,通常是周实训;企业和教师之间要经常沟通;对教师提供支持。我校是以周为时间单位开展实训的,对实训教师非常支持,希望教师能走出去,为企业排忧解难,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三、生产企业产品实训模式的开展

模块一:电气控制箱是高速塑料波纹管成型机配套的控制箱,内部采用PLC、变频器、触摸屏控制,线路复杂,调试难度高。

教师要对机器有全面的了解,能够生产出该产品。因为很多企业是无设计、无图纸、无规范的“三无”企业。设计环节对学生而言难度很大,但它又很关键,关系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由于学生无法到企业生产现场,这就要求教师将机器工作的视频和图片展示给学生,对机械要求进行说明,让学生根据这些要求提出自己的设计思路。在设计环节,学生5人一组,共8组。如主电机设计,学生通过半小时的讨论和查资料,在教师的引领下,提出以下5种方案:改变齿轮传动比、直流调速、电磁离合器、变频器、电风扇调速,学生写下该调速的优点。指导教师总结分析各种调速的优点和缺点,并给出实际无级调速、性价比高、现应用最广泛的变频调速。教师给每组发变频器使用说明书,指导学生设计主电机的主电路和控制电路。在工作台的升降电路中,8组学生都提出采用电动机的正反转来实现升降,在控制电路中相差很大,设计出点动、自锁、延时三种,连锁方面有单连锁、双重连锁、机械连锁。在速度显示上,学生的方案更有新意,利用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如光栅测速、红外测速、GPS测速等。整个设计过程花了一天多时间,教师给出自己的设计思路(因为要根据企业现有的元器件进行生产)供学生参考,并对学生提出的思路进行总结,在发回学生自己设计的图纸后,让他们分组讨论,最后确定图纸。

学生最感兴趣、积极性最高的是生产。但学生发现使用的元器件,他们基本不认识,因为学校实训时采用的是学生易看懂、互换性好、成本低的元器件,不符合工业产品体积小、性能高的要求。采用的工具也是企业工人工作中使用的,比学校用的工具的性能好很多。学生通过查资料和听指导教师讲解,对元器件和工具使用情况都掌握得非常好。通过参考本地专业生产变压器的大企业的技术要求及实际安装与接线,学生掌握了线槽的切割安装、元器件布置、接线、程序输入、参数设置、调试以及各种工具的使用。控制箱生产平均需要6天时间,最后3天学生用Protel画图。通过两周实训课的学习,学生感觉学到了很多东西,很有成就感。

模块二:我校实训设备包括不同的普车40多台,各种数控机床30多台及其他设备,价值2 000多万元。这些设备新旧不一,维护保养困难,在采用生产企业产品实训模式以前以生产厂商修理为主,但存在速度慢、费用高、质量不能保证的问题。

在采用生产企业产品实训模式前,我校学生学习故障排除是为了能够通过电工中级考试中规定的故障排除这个项目,要求学生40分钟排除一个主电路、两个控制电路故障,学生只能学会部分排除故障思路,很难解决现实中碰到的问题。采用生产企业产品实训模式后,实训车间设备维修单会迅速被送到电气实训组,电气实训组在第一时间安排维修小组,通常由5人组成,通过填写表格,一步一步开展维修,使整个维修过程程序化,问情况、找图纸、画草图、找故障、分析、讨论、判断、排故障。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常需要半天时间解决问题,有力地保障了学校相关专业实训正常开展。

学校在每学期开学初对实训设备开展一次半年检,在实训教师指导下,学生对要检查的各项逐一检查,并填写相应表格,确保学校的电气安全。

学生通过真实的电气维护实训,能够掌握维护技能,而不是仅仅去应付中级工考试,使学生走入工作岗位就能对电气进行维护。

四、生产企业产品实训模式的瓶颈

通过采用生产企业产品实训模式,学生眼界打开了,自信提高了,企业得到了合格的产品,学校也能享受电气维护的迅捷服务,但也存在瓶颈,笔者认为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企业产品比较少,不能全面覆盖。我校正准备与另外几家典型小型、微型企业合作,其中一家是生产罐头流水线的,一家是专门生产配电箱的,一家是电气服务公司,还有一家专门从事维护的企业,我们力求使企业产品丰富化。

(2)对教师要求过高。我校以前的实训内容相对来说比较简单,而企业的产品要求比较高,并且很多东西超过了教师的知识和能力,这要求实训教师要不断自我学习,不断指导学生。

(3)与企业衔接问题。产品做好后,电气控制箱要和机械设备一起调试,而学校与企业有一定的距离,所以学生很难到企业进行调试。在电气维护上,学校的设备不可能每天都坏,故障大多是一次性的,很少出现重复的情况,而每小组5个人,这样就导致大部分学生不能亲自排除故障。目前,我们准备将出现的故障拍成视频,但也很难使大部分学生能有故障排除的亲身体会。

第2篇

关键词:高职电气专业;企业文化;项目化综合实训;职业心理素质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要求学生在毕业时就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进入工作单位后能够立即进入工作角色。通过调研得到:为了体现高职教育教学精神,提高高职电气专业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对社会的吸引力,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提高学生的职场适应性,还需要强化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进行针对性的岗前综合训练。现在各高职院校都在大力建设实训基地,校企合作也得到高度的重视,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利用我们现有的教学和实训条件做好岗前综合实训呢?

一、高职学生特点分析

从认知与知识结构上讲,高职学生一个普遍的特点是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对于工科学生而言,其在中学阶段的数理化基础直接影响到现在的学习,对于自己的认知不强。从学生情感的特点上讲,有轻微的抑郁症状、丰富而强烈的社会感情、微弱自卑、孤独、焦虑、困惑等,这些往往是社会、家庭、学校和学生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等综合因素造成的。学生认知世界的方式、思维的方式也偏重于感性思维和形象性思维,不习惯于抽象的思维和逻辑推导。从意志品质上看,高职学生相对缺乏毅力,自制力和自控力不强。学生往往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做,但是不会克制自己,让自己做该做的。

现代企业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需求看学历更看重能力和职业素质,而且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不再单一。据调研,高职学生在校学习成绩的好坏并不能反映社会就业能力和职场适应能力的强弱。面临这样的情况,这无疑让我们陷入深深的思考:我们怎样做好学生在毕业前的综合素质的强化问题。

二、校内实训基地基本功能分析

高职教育的特色和优势是培养高技能人才,高技能人才是不能够从课本中教出来的,必须经过实践不断锻炼成长才能培养出来,校内实训基地是学生开展实践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只有高质量、高水平、现代化的实训基地,才能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才能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校内实训基地的基本功能有提供知识向能力转化的场所,拓宽与丰富学生专业知识面,创造职业岗位的实践环境,接触与学习高新技术,培养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以及提高职业素质和综合能力等。

我校电气专业实训基地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供了训练的场所,使学生从“有所知”走向“有所为”。为了加强学生独立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能力的形成,我校创造了一个生产现场模拟训练和真实训练的实践环境,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设计和操作,熟悉并掌握本行业的主要仪器设备和基本工具,以及生产工艺、基本技能、专业技术等。并且引入了较为先进的技术与设备,如MPS实验室和三菱实训室等,使学生可以涉猎高新技术领域,接触和学习高新技术,适应社会及行业日新月异的发展需要。展开技能操作、产品制作和项目实施等一系列模拟训练,既可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又可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创新思维,并使创造的欲望转化为能力。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运用已学专业知识和掌握的技术、技能,通过群体协作来完成训练项目,使学生不仅能取得实际工作经验,并能培养团队协作精神、群体沟通技巧、组织管理能力和领导艺术才能等综合素质与能力。

三、高职电气专业岗前综合实训实践分析

1.岗前企业文化的培训

(1)培训企业文化的重要性

企业文化是一种微观经营管理文化,是一个企业所凝结、积淀起来的一种文化氛围、价值观念、企业精神、经营境界和广大员工所认同的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高职学生的企业文化素质对高职学生具有特殊意义的、与企业及其文化密切相关的特殊的文化素质,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因为这是与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实用型、应用型和技能型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高度一致和紧密相关的。通过企业文化的熏陶,让学生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员工,理解个人在企业的角色以及个人与企业的关系,培养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团队意识。通过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对比,让学生理解工作与学习的差异、企业制度与学校制度的差异,企业人际关系与校园人际关系的差异。这样学生进入企业后,可以尽快地融入企业,对企业增加亲切感和使命感。

(2)培训企业文化的方法

企业文化是企业经济活动管理活动的重要特色,不同企业的文化各具特点,丰富多彩。在岗前培训时可以有针对性地介绍相关企业的政策法规、规章制度、岗位技术规程、操作规范、安全生产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知识,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企业,建立正确的职业观,管理和规范个人在企业的行为。对于我们部分学生能进入企业岗前实训的,企业会对我们的学生集中进行培训,企业培训会采用如故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游戏法、拓展训练等容易接受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和体验培训活动,潜移默化的将企业文化传给了学生。对于在校生可以结合学生的日常管理、思想品德课、专业教学、社会实践不断加以培养与训练。我们可以在校园内开辟一个专门的相关企业文化展览专栏,专门介绍不同企业文化的特点,收集有一定企业文化基础的企业内部文化刊物,帮助学生了解企业文化内容。平时在实训场所张贴一些体现企业文化的标语和有代表性的企业管理规章制度,通过这些方式营造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既体现了职业的道德规范和思想品质,同时又把岗位与学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非常有助于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能有效提高学生对企业文化和管理的适应能力。我们可以邀请相关企业的专家来为学生作专题报告,介绍企业文化与企业精神,让学生了解企业的人才观、发展观以及企业对人才岗位综合素质的要求,从而加深对岗前培训内容的认识与理解,将岗前培训变为自己的自觉行动,收到真正的实效。

2.岗前电气专业技术的项目化训练

实训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在对电气专业学生知识和能力构成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岗前项目化综合实训的教学要求和方法,并在自行设计的实训设备中得到实现,通过教学实践达到了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能力和操作技能的目的。

各高职院校将毕业生都送到企业进行岗前专业技术实训,也是非常困难的,这将受到各种因素和条件的约束。那么,在校园里我们有效利用现有的实训条件,做好毕业生岗前专业技术综合实训,显得尤为重要。据调研,部分高职院校已相当重视岗前的综合实训,并且具有岗前的实训环节,仿真岗位的专业培训,培养学生专业综合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使学生掌握各种完整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故障分析及排除故障等基本技能及技巧。

根据教学实践,总结得出:将4年所学的电气自动化专业主要技术融合为一体,充分利用现有的先进实训条件,通过电气自动控制项目化综合规范的训练,从继电器控制、PLC控制和工控组态与PLC控制3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训练,即:通过一个典型电气控制项目,分组让学生自行设计电路控制电路图,并进行安装,接线,调试,故障排除;再将原继电器控制电路图,改装成PLC控制为主的电路图,并进行安装,接线,编程下载调试实现同样的功能;模拟现场的工艺流程,用工控组态实现上位机对PLC的控制,实现自动工控的目的。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专业技术和实际动手实践能力。

(1)用继电器控制电路实现项目的电气自动控制。

通过项目实训,要求学生自行设计电气电路,学生重新温故并掌握一般高低压电器设备的使用常识及维护;各种电器组件的安装及安装规范;电器设备的安全操作规范及操作规程。了解掌握高低压电器、测量仪表等配线工艺及安装工艺;各种电器组件及电器设备安装、调试、故障分析及排除故障等基本技能方法及技巧。

(2)用PLC技术实现项目的电气自动控制

通过项目训练,进行可编程控制器基本指令练习,同时在熟练掌握现有实验基础上,学生利用上位机,使用三菱FX2N系列软件编程,进行自行设计实训的开发与调试。

(3)用上位机与PLC技术实现项目的电气自动控制

通过项目实训,使学生对组态软件的框架结构有了大致的了解,能组态一些简单的工程项目,熟练应用组态软件中的各项功能;能根据工艺现场要求熟练制作动画流程。

总之,高职电气专业进行典型项目化综合训练,不仅能使学生增强对电气专业技术的整体理解,而且对4年所学的主要专业知识和技术能起到一个巩固并提高的作用,做到融会贯通,达到提高学生综合应用专业技术和实际动手实践的能力。而且,将现代先进的电气自动控制技术,在学校里的课堂上得以初步训练。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后,学习新技术能更快的理解并接受,能促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由学生向社会工作人员的转化。

3.岗前职业心理素质训练

职业心理素质主要包括积极心态、沟通技巧、面对压力、团队合作、创新能力和应变能力几方面。通过职业心理素质培训主要是解除学员各种焦虑、疑惑、自大、自卑甚至恐惧的消极心理,树立起积极职业心态,坚定成功信念,从而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心态问题;使学员掌握沟通的基本技巧,促进与上下级、部门、同事之间沟通的能力,创造信任与安全的工作氛围;使学员学会改善情绪、抒解压力的方法与技巧,并学会变压力为动力,达到工作与生活的平衡,获得自己理想的状态;使学生认识如何成为一个好的团队成员,如何塑造优良的团队精神,如何在团队中学会沟通技巧、提高工作效率,充分发挥自身的价值;以创新为核心目标对学员进行整体、系统和综合的培养,其中既包含思想观念、思维的方式与习惯的改变;使学员能充分应用沟通技巧,工程技艺及时灵活地处理工作中的各种新问题,做到既不违反原则,又不损伤人际关系,同时又妥善地完成任务。我们在班会课或职业素质指导课上,采用课堂案例分析的方法,师生共同参与的形式,让学生切身体会一些课堂以外的东西,增强学生的职业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第3篇

湖北工业大学于2014年寒假实施了为期两周的假期实践教育活动,覆盖全校所有学生。通过总结和完善,学校进一步出台了《湖北工业大学短学期制实施方案》,在2014年暑假实施了更为周密的实践教育活动方案。电气学院结合学校总体部署,制定了《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2014夏季短学期实施方案》,并据此落实实践教育活动的各项工作,工作过程及特点值得探析。

一、准备与实施

(一)明确分工,宣传动员。为扎实推进2014夏季短学期实践教育活动的开展,电气学院成立了2014实践教育活动工作小组,明确各单位的分工和职责。学院于2014年6月26日前分别召开了各年级班导师工作会及班长会,向班导师和各班学生传达了本次践教育活动的意义、具体安排和要求。以班级为单位,由班导师负责事先统计各班学生的实践意向,并对每个学生的实践计划给予必要的监督和指导。

(二)知行合一,明确思路。电气学院2014夏季短学期实践教育活动坚持理论学习、创新思维与社会实践相统一,坚持向实践学习,知行合一。学院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培养计划的学生实施不同的实践教育工作重点,力求做到因材施教。

(三)认真考核,总结调研。考核工作分为班级考核、学院遴选和校级推优三部分。班级考核由班主任和两名专业老师负责,答辩成绩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合格、不合格5个等级。每个班推选出两个较为优秀的实践个人或团队,学院依据各班推选出的优秀个人或团队所提交的相关材料遴选出院级优秀个人或团队,并向学校推送一定数量的优秀实践个人或团队。

学院将短学期实践教育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并将优秀实践案例材料汇编成册。学校和学院安排领导干部到指定班级调研实践教育活动的具体开展情况。

二、实践教育活动结果及分析

(一)实践教育活动数据。电气学院共有54个班级,共计1865人,各班于8月31日举行答辩总结会(其中1人未参加答辩)。全院有176人开展科技创新类活动,占9.4%;1033人开展社会实践类活动,占55.4%;435人开展实习实训类活动,占23.3%;220人参加考研学习,占11.8%。其中,2011级571人,56人开展科技创新类活动,占9.8%;134人开展社会实践类活动,占23.5%;161人开展实习实训类活动,占28.2%;220人参加考研学习,占38.5%。2012级650人,69人开展科技创新类活动,占10.6%;415人开展社会实践类活动,占63.9%;166人开展实习实训类活动,占25.5%。2013级643人,51人开展科技创新类活动,占7.9%;484人开展社会实践类活动,占75.3%;108人开展实习实训类活动,占16.8%。

(二)实践活动均以社会实践类为主。各年级学生开展的实践教育活动均以社会实践类为主,学生们大多都倾向于走入社会,体验不同的生活。并且,年级越低的学生越趋向于参加社会实践类的活动。12级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基础,并且暂时没有就业和考研压力,因此是科技创新类的“主力军”。

(三)开展实践活动形式多样。在科技创新类活动中,大部分11级学生选择课题研究,12级、13级学生则多为参加学科竞赛,这也是跟学生的专业基础积累程度相关,高年级学生的专业知识较为丰富,更有利于参加科研活动。在社会实践类活动中,三个年级的学生大部分都选择体验社会,了解社会,积累不同的社会经验。在实习实训类活动中,11级学生趋于选择专业实习,很多同学都投入到实际生产过程的体验中,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加强专业技能的学习,为今后找工作打好基础。

三、问题与对策

此次实践教育活动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例如实践教育活动开展的效果因人而异,学生们的实践积极性不同,无法保证所有学生都高质量完成实践活动;活动的评价机制略显单一,还不够完善;极少数指导老师的指导积极性还有待加强。针对这些问题,学院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一)现阶段对实践成绩的评价主要是基于实践时间的长短,应出台较为详尽和完善的评价机制,对不同类型的实践活动给出恰当的评价标准,便于后期评审和推优活动的开展。同时,设立实践学分及相应的奖惩机制,从各方面提高学生的实践积极性。

第4篇

关键词:实践教学;创新能力;模块化;教学体系

作者简介:阴振勇(1956-),男,北京人,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高级实验师。(北京100044)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6-0106-02

科学技术和现代经济的高速发展需要基础知识和专业宽厚、具备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突出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是高等学校本科教育的目标。教育部早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中明确指出:“实践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特殊作用。”因此,高等教育必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实践教学始终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有着其他教学过程无法替代的显著作用。应用型人才应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较高的专业技能和很强的工程实践应用能力。根据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立足首都,面向全国,依托建筑业,服务城市化”努力培养为城市化服务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办学基本定位,针对北京地区二类学生的学习基础,结合北京建筑工程学院(以下简称“我院”)的办学特色和历届毕业生的追踪反馈信息及建筑生产企业对高校教学的要求,对“电力电子”、“电机拖动与自控系统”及“交流调速”课程体系进行系列实验教学改革。

一、课程体系总体结构

根据我院办学定位,提出了以“工程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专业内容以“应用为目的”,基础理论以“够用为尺度”的教学改革思想。通过对课程的基础理论和实践环节进行调整,强调了掌握概念、强化技能、培养工程应用能力的教学重点。明确了专业课程教育目的是为北京市城市经济建设培养从事建筑行业及相关领域的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建立起了以北京重点实验室“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实验教学中心”为核心,搭建起多层次、模块化教学为主平台,辅以多元化教学方式的实践基地。

二、传统课程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普通高等学校的教学模式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由于我院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是由传统工业企业自动化过渡而来的,是一个强电为主,强弱电技术、计算机技术相互渗透的宽口径专业,而“电力电子”、“电机拖动与自控系统”及“交流调速”课程的特点是所涉及的基础理论和知识面广,要求基础理论扎实,学生要有很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实践能力。而传统课程表现出教材厚、内容广、学时多,教学过程强调的是知识的系统性和理论的完整性,缺乏工程应用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尤其是课程所设及的内容不能结合建筑领域,学生不知上述课程学完以后在建筑行业能有什么用处,学习积极性不高,这种学术型的教学模式显然不适应对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办学目标,因此,对上述课程改革势在必行,为了强调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首先需要改革的便是实践教学环节。

三、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实践

1.改革实验教学体系,探索新的实验教学方法

近年来,我院实验中心在如何拓宽学生素质培养平台,强化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研究和实践。

(1)调整实践教学计划。在学时安排上增加了实验学时,压缩了理论学时,如电力电子实验课由过去的6学时改为8学时,并增加了2周电力电子综合大实验。将“交流调速”与“直流拖动控制系统”两门课程合并,原实验学时不变。把原有3周直流调速系统设计大实验改为4周交、直流调速系统综合实训。为此,新购进20套实验设备。同时为了提高实验设备的利用率,将“电力电子”、“交流调速”、“电机拖动与自控系统”课程的实验分为不同学期,这样可以使学生由过去的3个人一组改为2个人一组,增加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2)完善实验教学体系。在实验中心的正确领导下,和任课教师一起修改了实验教学计划、实验大纲,重新编写了实验指导书。完善了学生重修、重做一般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试验及实训管理制度,学生实验登记制度。从教学管理上督促学生从思想上重视实践能力的培训。

(3)重视实验考核和实验成绩。在实验教学的考核上,强调要严格按照实验教学大纲和项目中规定的考核标准进行,既有实际操作技能的考试,同时增加了笔试内容,提高实验成绩在期末成绩的比重,平时实验成绩占期末总成绩20%~30%,特别注重过程考核和综合能力测评,以确保实验教学质量。对于综合实验,设计型大实验及实训课,采用单独考试,以答辩的形式进行考核。几年来取得了明显效果。

现在“电力电子”、“交流调速”、“电机拖动与控制系统”的实验教学正按照教学改革计划制定的实验教学体系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和完善。从已完成的实验项目来看,教学的目的性、针对性及其实际效果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2.建立多层次、模块化教学体系

根据对人才所需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的要求,重新构建了电专业教学体系,确定了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分层次、模块化教学方法,强调了理论与实践并重,理论为应用服务的原则,增大实践教学环节比重,采用“基础、综合、设计和实训”多层次实践教学模式,体现以培养具有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重点的教育特色。

(1)基础性实验。基础性实验多以验证性为主,属于培养学生的认识实践能力。主要对学生进行实验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的规范性、严谨性训练和指导。通过这些基础实验,使学生掌握常用仪器、仪表的使用,学会参数测试、实验数据的记录,实验结果分析等基本实验技能。以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为目的,巩固深化理论知识。这其中安排了锯齿波触发器实验、单相桥式可控整流实验、三相半波可控整流实验、三相全波可控整流实验、开环直流调速系统实验、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实验和三相交流调压调速试验等。通过这些实验教学,加深了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养成了严谨、求实、科学、思维开放的实验作风。

(2)综合性实验。综合性实验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开发智力和创新意识而进行的实验教学。要求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能灵活掌握,培养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锻炼学生综合实验技能,积累科学实验经验。在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形成具有综合知识内容的综合性实验。主要安排了三相可控整流仿真系统实验、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试验、异步电动机SPWM与电压空间矢量变频调速系统实验、基于DSP的矢量变换控制与直接转矩控制变频调速系统实验。这些实验涉及到模电、数电、电力电子、自控系统、电机拖动、自控理论及交流调速等课程。学生通过综合性实验,将这些知识有机的串联起来,达到了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3)综合设计性实验。主要是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的研究和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在认识能力、应用能力培养的基础上进行更高层次的能力培养。我们在实践教学方法中采用了开放式的实践教学模式,学生可以随时进出实验室。我们主要教学计划是:第一,安排2周时间,通过电力电子等课程所学知识,设计制作一台不间断稳压电源;第二,安排3周时间,设计调试直流拖动双闭环调速控制系统。

综合设计性实验课一改过去教师扶着学生走的传统实验方法,而让学生自己设计原理图、硬件电路及流程图。并亲自动手焊接、调试电路。这对学生是一种全新的实验方式,在这里将给学生一定的自,使他们面对实际问题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检验自己的学识水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来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学会了查阅文件资料,撰写论文,总结经验,最后拿出自己的设计制作实验成果,为今后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4)工程实训。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强化工程应用能力和实操训练是工科院校教学实践的内容。结合我院的办学定位和行业特色,明确了专业课程教育目的是为北京市城市经济建设培养从事建筑行业及相关领域的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此,电信学院建立了“建筑电气智能控制中心”实训基地和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控制系统大兴校区实训基地。两个实训基地,可完成电梯控制系统、风机水泵交流变频调速控制系统、空调控制系统、消防控制系统、动力和照明配电系统、低压电器控制设备等内容的实训。这些系统完全是建筑电气领域中真实系统的微缩,完全模拟实际系统运行的真实情况,是真实可操作的实验系统。它突出行业特点,整个工程实训过程也就是巩固理论、扩展知识面、增加动手能力和开拓智力的过程。它使以往所学的知识在紧张的思维设计、巧妙的具体使用中得到升华,并在解决一个又一个的难题中得到乐趣。

学生在实训基地中既可接受实际操作的职业素质训练和职业技能训练,又可以对现代建筑中的几大典型电气控制系统建立真实的感官认识和工程应用技能操作训练,对未来所从事的行业充满信心,可以更好地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

四、结论

实践证明,几年来,实验中心依照“基础、综合、设计和实训”的多层次、模块化的实践教学方式,突出了以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为重点的专业课程的教学特色;体现了实践教学改革内容体系的创新。通过对“电力电子及自控系统”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与改革,已初见成效,使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生的实践意识、操作技能、工程应用等专业综合素质得到了很大提高,使实践教学步入多元化、科学化的轨道,拓展了学校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陈怀侠,蔡火操,黄建林,等.设计性实验教学的实践教学与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8):101-103.

第5篇

摘要:实习教学是教师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且采用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创造性的劳动,将教材、设备、器材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学生施加影响的活动。根据中等职业学校电气及自动化专业课程的要求,电工实训是是学生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在电工实训中也应采用多种指导的教学方式,尤其是以引导和培养兴趣的教学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受企业青睐的学生,满足当今社会的需要。

关键词:电工实习;教学指导;实训;技能

中图分类号:G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5-0138-01

一、电工实训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笔者担任电气专业理论课程及实训课程的教学,期间担任了学生维修电工中级及初级的培训,在电工实习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 1.教师队伍中存在着一些教师电工实习前未做好充分的备课准备,实习指导中理论与实训的脱节,不注重提高自身的能力。 2.在电工实习过程中一些学生缺乏积极性和学习热情,不积极参与思考,把电工实习看做学习中的“放松时间”。 3.大部分学生在电工实习过程中基本上只是按部就班,少有人问问题,只图完成老师交代的任务,没有创造性的思维或举动。通过几周的实习,学生的技能并没有提高。 二、对策思考与实践 (一)理论与实际结合,做好课前准备,提高自己教学能力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要求教师具有更高的素质,对于电气专业的老师要做到既有过硬的专业理论知识并擅长理论知识的教学,又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且善于实训技能的指导,随着电气化设备的广泛应用,知识的应用机会越来越多。我们教师只要用心学、勤奋练,才会掌握电工方面的基本操作技能,指导学生起来也是游刃有余。在实训过程中,要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保证实习顺利进行。学校供电线路出了问题、变压器出了毛病、控制电路失灵、变压器出了毛病时,教师要自己尝试查找原因,排除故障。备好课也决定了电工实习效果的好坏,它是教学过程中实行质量控制的首要环节,备课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实习操作的各种方法,而且要事先想好教学形式以及教学方法。力求从各个方面入手,扣紧本课题的内容,突出讲解重点和难点,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教师在备课时,要按着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要求全面考虑,在实习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用电安全的讲解。笔者建议老师轮流指导学生的电工实习,这样能丰富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优化知识结构,增强实践能力,有利于培养实用型人才和提高教学质量,更好的开展实训教学。 (二)加强学生管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有利于电工实习效果的明显提高。通过使学生了解电工技术前景以及电能的广泛应用,让学生懂得电力对国民经济的巨大影响,从而把电工实习和现代化建设实践以及个人前途和理想的实现有机地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激情。在实训初期,作为老师我们应当非常重视第一堂课,学生初次上电工实习课时,对电工实习教学知之甚少,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比较浓,所以上好第一堂课是至关重要的。第一堂课要让学生认识到电工实习的重要性,明确电工实习课在社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诱发学生对电工实习课产生兴趣并重视实习课;同时要始终贯彻实习纪律和安全用电问题,以保证学生生命和学校财产安全。只有在思想上重视起来,在态度上端正起来,才能使学生在电工实习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其次,可能以往的实训老师会非常严肃的介绍安全操作规程,让初来实训的学生听起来心生畏惧,觉得电随时会带走自己生命似的。所以参与实习时总是畏手畏脚,亦步亦趋,最后导致自己的电工实习任务不能顺利完成。针对此现象,我们可以首先通过观察电工安全操作规程的视频和老师的从旁讲解,通过多媒体来介绍这些安全知识,不仅让学生从视觉上初步了解电安全操作方面的概念,这样可以防止有些学生的胡思乱想以及对电产生的排斥感。 (三)注重启发式教学,注重电工技能考核 “爱提问的同学爱动脑,爱动脑的同学成绩好”,提倡学生多提问,有利于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并能学以致用解决许多实际问题,以前填鸭式教学的弊端我们是有目共睹的,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只会按部就班,不会创造创新。在电工实习中我们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老师只说,学生跟着做,像教舞蹈一般,所学的技能只停留在表面,并未加入自己过多的思考。如何让学生有问题呢?首先教师可以先提出几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学生带着这个问题时才会一边做一边加入自己的思考。当学生完成后再重提这个问题,这时学生就会根据自己的实验过程中加入的思考来回答问题。当有学主动提出一个比较好的问题时,作为老师的我们在回答他提出的问题时还要给予这个同学赞扬与鼓励,让学生无形中向这位同学学习。在电工实习中有些问题往往出现多种解法,因为每个人的设思路不同,所以有些学生的解决方法别出心裁,作为教师,就须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备课准备,通过图书馆,互联网搜寻更多的相关资料,这样才不会被学生的问题所难倒。严格的电工技能考核能够使我们电工实习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每个项目在学生进行完毕后,老师要按照电工技能等级的标准对学生进行考核,这样,在电工考核前的电工实习过程中,学生在完成达标欲望的驱动下,就会严格要求自己,一旦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就会主动的找老师或同学解决,使得学到的知识更扎实,实习目标更容易接近。电工技能考核,既能促使学生的操作技能得到提高;又能使教师总结出实习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为进一步改进电工实习教学、提高实习成效提供有力依据。 参考文献 [1]陈素芳,张迎辉,常江.高职院校电工实训教学改革初探[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3(3):11-12. [2]罗映红.电工电子“双主体”教学体系的创新研究与实践[J].教学研究.2008(3) [3]张亚婷.基于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实验教学改革[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8(3).

第6篇

Abstract: Mechatronics specialt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one of the popular specialties. Construction of mechatronics specialty with the port characteristic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chieve good results in specialty construction idea, target positioning of talent training, construction of professional course system, construction of training room, construction of teacher team, and teaching material and teaching method, under the premise of giving full play to the advantages of the enterprise colleges.

关键词: 高职;专业建设;机电一体化;港口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specialty construction;Mechatronics;harbour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9-0263-03

0 引言

近年来,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港口的大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港口吞吐量最多、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港口经济在促进经济发展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以青岛港为例,2013年吞吐量已达到4亿吨,港口经济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隶属于青岛港的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具有港口特色的企业办学制高职学院,其机电一体化专业是历年来招生人数最多、最受社会欢迎的专业之一,在经过多年的建设目前已成为港口特色鲜明的重点专业,在专业建设思路、人才培养目标、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室建设、教材建设等方面付诸大量实践,取得良好效果。

1 专业建设总体思路

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大背景下,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方针,充分发挥企业办学的优势,把专业建设重点放在内涵建设上。依据山东省周边经济发展的特点,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按照人才培养目标需求,归纳专业岗位群;从岗位工作过程的实际出发,总结职业能力需求;以此构建工作过程导向的机电一体化专业全新的课程体系,将企业工作任务转化为学生的学习任务;在实训室建设中,利用企业办学的体制优势,实现校港共融、校港共建、校港共利;“把学校办到港区,把课堂搬到码头”,创新教学组织模式;“专任教师进码头,港口专家上讲台”,打造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紧紧围绕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室建设、教材建设等要素实现专业建设规模、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

2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高职院校有服务区域经济的职能,2011年国务院正式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标志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国家海洋发展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港口经济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岛港是山东半岛港口发展的龙头,目前,青岛港货物吞吐量已超过4亿吨,尤其是近年来董家口港区的大规模建设,将青岛港的吞吐量提升到未来的6亿吨。港口的大发展为社会带来大量的就业机会,也为我院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港口是以货物装卸为主要任务的企业,港口的主要装卸设备是以门座式起重机、岸边集装箱装卸桥、轮胎式起重机等为代表的大型机电一体化设备,这些设备的操作、维修、安装调试、保养维护需要大量的高技能型人才。因此,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紧紧围绕服务区域经济的使命,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适合港口机电设备的操作、维修、调试、保养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

3 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分析企业、行业的各个就业岗位,根据岗位工作任务分解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再依据职业能力的需要提炼学生所需要掌握的知识,据此将这些知识、能力化解在课程体系中,将企业工作任务转化为学生的学习任务。这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路。

3.1 职业岗位能力分析 依据上述人才培养目标,就山东省青岛港、烟台港、日照港以及周边锦州港、曹妃甸港等港口进行调研,根据港口装卸作业的流程提炼职业岗位,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生从事的核心职业岗位包括港口机电设备司机、机械维修工、电气维修工、电工、机械加工操作工等。将每一个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详细分解,总结归纳出专业职业岗位能力,其核心职业能力主要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三部分。

3.1.1 专业能力 ①运用计算机进行日常办公和技术交流;看懂本专业英语技术文件和商务文件,并具备初步听说能力。②使用常用电工工具,利用所掌握的电工技术、电子技术和电气控制的基本知识,能对一般低压电气设备进行检测和故障排除、器件更换;③能使用普通机床进行常规机械加工;④港口机电一体化设备操作基本能力;⑤使用港口机电一体化设备检修专用工具,能对港口机电一体化设备常见故障进行故障检测、器件更换;⑥港口机电一体化设备管理的能力。

3.1.2 方法能力 ①针对岗位常见问题,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②能自主学习新知识、新技术,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有效信息,并对工作结果进行评估;③全局思维与系统思维、整体思维与创新思维的能力;④工作岗位常见问题的决策、迁移能力;能记录、收集、处理、保存各类专业技术的信息资料。

3.1.3 社会能力 ①在职业精神的指导下,通过团队合作共同完成工作任务,在其过程中能有效地协调人际关系,并具备较强的心理承受力、参与意识和自信心;②有自己的理想和精神追求,对自然、社会生活和艺术的一般鉴赏能力;③具有从事专业工作安全生产、环保、职业道德等意识,能自觉遵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

3.2 知识体系的分解和课程体系的建立 根据岗位职业能力分解知识体系,采取校企合作分析会的形式,由教师、港口技术人员、港口专家、往届毕业生等共同组成研究小组,对岗位职业能力进行分解,归纳核心的知识体系。机电一体化专业核心知识体系主要包括:电工技术基本原理;电子技术基本原理;机械结构基本原理;电机及电气控制应用;PLC及变频器应用;液压系统原理应用;港口机电设备原理应用;机械维修方法;电气维修方法;专业英语阅读;机械电气识图;港口机电设备故障检测与排除方法;机械加工方法;安全用电知识。

将知识体系归纳整理,构建工作过程导向的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核心课程体系,如下图所示。

4 实训基地建设

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充分利用企业办学的优势,依托青岛港这一得天独厚的条件,按照校企合作共建、师资及设备资源共享的思路,开拓实训、社会技术服务为一体,教学、培训、服务一条龙,保障实训基地持续良性运行和发展。

4.1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①根据课程教学需要,建设校内实训室,如表1所示。②从港口调用大型机电一体化装卸设备:门座式起重机、轮胎式起重机各一台,用于教学、参观、技能培训和鉴定。③定制港口大型机电设备“岸边集装箱装卸桥”的仿真设备,用于教学实训。

4.2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青岛港是机电一体化专业最大的校外实训基地,利用办学体制的优势,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不定期到港口进行参观、实训、顶岗实习,使学生在学校期间提前感受到自己将来可能从事的工作岗位,学习更加有目标和针对性。除此以外,通过与其它港口和企业共建“订单班”、员工技术培训等形式加强校企合作,形成“互利共赢、共建共用”长效机制,建立稳定、合作良好的校外实习基地。

5 师资队伍建设

职业学院的教师要求教学和实践两方面能力并重,国家也提倡职业学院的教学具备双师素质,机电一体化专业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注重全体教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提升,以校企合作为途径,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打造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学团队。①“请进来”。根据个人意愿,从青岛港港口装卸、维修等一线岗位选拔一批既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同时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师或高级工程师,调入学院充实到专职教师队伍中去,利用他们的实践经验加强教师实践能力。由于学院和港口同属于青岛港集团,使人事调动手续简便、渠道通畅,客观上促进了教学团队的的发展。同时,长期聘用港口同行业专家作为专业的外聘教师,不定期到学院进行专业讲座,交流港口装卸一线发展动态,为专业建设的改进和调整积累资料。② “走出去”。青岛港为教师实践能力的提升提供了一个大舞台,学院制定了专职教师定期轮训制度,每学期都要选派专职教师到港口实践锻炼,深入到港口装卸、维修第一线,参与港口生产活动,了解岗位工作过程、设备运行情况、专业技术的运用和发展动态,提升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6 教材建设与教学方法

根据课程教学目标的需要,在教学方法上摈弃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方法,专业性课程采用项目化教学或理实一体化教学,理论性较强的课程采用基于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强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课程内容紧贴港口发展的实际,并根据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实时进行调整,专业性课程采用自编教材,逐步实现全部课程均采用自编教材授课。教材编写邀请港口一线技术人员参加,所选设备与港口同步,做到“港口用什么设备,我们就讲什么设备”。

7 结束语

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体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能力的关键因素。在专业建设中,体现行业优势、发挥专业特长,将专业建设与企业需求和区域经济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时刻把握专业技术更新的脉搏,实现专业建设的动态发展,这些都是专业建设中不可忽视的关键环节。

参考文献:

[1]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172-182.

第7篇

关键词: 工学一体化、照明线路安装与检修、教学模式、实践;

1引言:根

据学校制定的“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中、高级工)一体化课程标准”, 培养高级技工目标是:面向企业生产一线,培养能按照作业规范,排除配电线路故障,进行设备电气调试、维护、维修以及线路简单设计等工作任务的维修操作人员。实现高级工综合职业能力是:能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能严格执行企业岗位要求或工作制度,服从企业工作安排,完成排除配电线路故障,进行设备电气调试、维护、维修以及线路简单设计等工作任务,并独立解决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具有班组管理能力,如制定工作计划、协调施工进度、安排人员、部门之间协调沟通等;具有一定的设计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认真领会工学一体化教学的内涵,对照“照明线路的安装与检修”课程标准,通过实施“照明线路安装与检修”课程中一个完整的学习任务,开展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根据“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中、高级工)”一体化课程标准,将需要解决的问题或需要完成的任务以工作任务的形式交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以个人或小组工作方式,由学生自己按照实际工作的完整程序,共同制定计划、共同或分工完成整个任务。

2总体方案设计:

例如:在完成“书房一控一灯的安装”工作任务时按照如下方案进行教学:

2.1、确定了学习目标:

(1)能阅读“书房一控一灯的安装”工作任务单,明确工时、工艺要求,明确个人任务要求;

(2)能识别导线、开关、灯等电工材料,识读电路原理图、施工图;

(3)根据施工图纸,勘查施工现场,制定工作计划;

(4)正确使用电工常用工具,并根据任务要求和施工图纸,列举所需工具和材料清单,准备工具,领取材料;

(5)能按照作业规程应用必要的标识和隔离措施,准备现场工作环境;

(6)能按图纸、工艺要求、安装规程要求,进行护套线布线施工;

(7)施工后,能按施工任务书的要求直观检查;

(8)按电工作业规程,作业完毕后能清点工具、人员,收集剩余材料,清理工程垃圾,拆除防护措施;

(9)能正确填写任务单的验收项目,并交付验收;

(10)工作总结与评价。

2.2、创设了工作流程与内容:

(1)明确工作任务;

阅读“书房一控一灯的安装”工作任务单,明确个人任务要求。

(2)识读电路图 ;

识读电路图、施工图,将所学的电工基础知识融会在工作中,建筑识图,能说明图中灯的种类及其数量,图中的所使用的开关名称及安装方式,采用的什么导线。

(3)勘查施工现场;

通过勘查施工现场,能根据施工图纸,勘查施工现场,取得必要的资料、数据。

(4)制定工作计划;

能根据施工图纸,勘查施工现场,制定工作计划;能根据任务要求和施工图纸,列举所需工具和材料清单。

(5)施工前准备;

施工前的准备,能识别导线、开关、灯等电工材料;能正确使用电工常用工具。

(6)现场施工;

在施工中能按照作业规程应用必要的标识和隔离措施,准备现场工作环境;能按图纸、工艺要求、安装规程要求,进行护套线布线施工;施工后,能按施工任务书的要求直观检查在学生施工前,教师要做规范性示范操作;在学生进行施工时,教师要进行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7)施工项目验收;

施工项目验收,施工后学生能按施工任务书的要求直观检查;按电工作业规程,作业完毕后能清点工具、人员收集剩余材料,清理工程垃圾,拆除防护措施;能正确填写任务单的验收项目,并交付验收。

(8)工作总结与评价;

工作总结与评价,真实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展示学生学习成果,树立学生学习信心。

2.3、提出了工作要求:

(1)能执行安全操作规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

(2)能实施触电急救。

(3)能明确项目任务和个人任务要求,服从安排。

(4)能识读施工图纸,明确施工的工具、材料、位置等技术工艺要求。(5)按照作业规程应用必要的标识和隔离措施,确保现场施工安全。

(6)能按图纸、工艺要求、安全规程要求施工。

(7)施工后,能按施工任务书的要求进行自检。

(8)能正确标注有关控制功能的铭牌标签。

(9)按电工作业规程,作业完毕后能清点工具、人员,收集剩余材料,清理工程垃圾,拆除防护措施。

(10)能正确填写任务单的验收项目,并交付验收。

3总结:

采用工学一体教学模式,将学、训、考溶合一体,使技能操作训练与专业理论相对应,紧密衔接,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理性与感性的同步认识。学生普遍欢迎这种新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比以前大为提高;专业理论教学和技能操作训练的有机结合,打破了理课、实验课和实训课的界限,将某门课程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融于一体,教学环节相对集中,由同一教师主讲,教学场所直接安排在实验室或实训车间,完成某个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既没有固定的先实践后理论;也没有固定的先理论后实践;而是理论中有实践,实践中有理论。“任务引领、现场教学、做学一体”的实践经验充分证明了这是一种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培养,广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好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7.

[2] .李红星;《照明线路的常见故障与检修》[J];农村电气化,1999年08期

第8篇

关键词:通风;实训;安全管理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目前在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所占比重超过了70%,而且这种能源格局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不会改变,煤炭仍将作为中国重要的战略资源,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而伴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煤矿采掘机械设备也朝着大型化现代化方向不断更新和发展,开采速度的加快使得我国煤矿安全事故逐年攀升,给国家和个人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在各种矿难事故中瓦斯爆炸及煤与瓦斯突出在这些事故中占到三分之二,是世界上煤矿瓦斯事故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煤矿技工学校是为煤矿企业培养具有一定操作技能人才的学校,是煤矿储备和培养各类基础人才的重要基地。因此,在此期间加强学生对安全意识方面的教育就具有一定的重要意义。我在学校一直从事通风实训方面的工作,在工作中我结合实际摸索出一些关于在实训教学中对学生安全管理的经验,现总结如下。

一、引用实例深化安全教育

现代教育早已不是一只粉笔、一块黑板的时代,而学生也早已不再满足老师站在黑板前喋喋不休的说教了,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我常常引用案例和学生一起分析:

比如,瓦斯燃烧事故、瓦斯爆炸事故,通过让学生了解基本生产情况和事故发生前的各种预兆以及事后的事故分析,最后让学生总结瓦斯爆炸的原因,得出煤矿瓦斯爆炸必须具备三个条件才能发生:(1)空气中瓦斯浓度必须在爆炸范围内;(2)必须有高温热源;(3)瓦斯-空气混合气体中的氧浓度大于12%。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同时潜移默化地向学生灌输安全防护知识,要严格遵守《煤矿安全规程》和瓦检员操作规程,防止瓦斯积聚与超限(瓦斯浓度超过规定限值),防止引燃火源,防止瓦斯爆炸事故扩大。通过身边案例的教育,学生不仅能更好地掌握知识,还对安全的重要性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二、注重实训操作的规范性

1.对指导教师的要求

(1)指导实训教师应熟悉我校有关实习工作的规章制度,并在实训工作中严格执行。

(2)指导实训教师应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现场实践能力,能组织全程实习活动。

(3)认真做好实训准备工作,熟悉实训大纲和了解实训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按照实训大纲的要求,做好实训教材、教学资料、参考资料等的准备工作;在实训前要认真组织学生学习实训大纲,明确实训目的和要求,向学生布置写实习笔记和实习报告。

(4)实训过程中,要把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当作头等大事来抓,把安全工作贯彻始终。

(5)全面负责,教书育人,安排好学生的政治学习和思想教育(包括形势教育、热爱劳动教育、热爱专业教育等),要随时了解学生在实训中的思想表现,严格要求,科学管理。

(6)实训结束后,让学生提交实习笔记和实习报告,并认真批阅,对学生实习成绩给出实事求是评定。

(7)实习结束后,及时向教务部门提交学生实训成绩单。

2.对实训学生的要求

(1)明确实训任务,认真了解实训大纲,做好实训前的一切准备工作。

(2)进入实训场地必须按实训要求着装,操作前必须穿好工作服、戴好防护用品。禁止穿裙子、短裤、背心等上岗操作。

(3)服从指导教师和班主任的安排,实训过程要集中精力,专心听讲,严格按要求实训,努力提高专业操作技能。

(4)爱护实训设备及工器具,保持工作场地整洁,用过的工、夹、量具要摆放整齐,丢失及非正常损坏的物品要按有关规定主动赔偿。

(5)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注意设备操作及安全用电,不得擅自操作。未经允许,严禁操作电气开关。

(6)实训结束后,在规定时间内提交实习笔记、实习报告。

三、注重理论与实践相联系

通风实训过程中,要了解和掌握便携式瓦检仪和风表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适用范围、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为了能让学生灵活、牢固地掌握这些知识,我尽可能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训练有机地融为一体。充分利用多媒体及网络资源,搜寻一些关于瓦检仪和风表结构的三维动画,自己构思并让学生参与制作一些反应矿井安全的简单动漫。

在实训过程中我还要求学生模拟矿工上班工作的所有环节,如何正确佩戴仪器,如何交接班,如何测量风速、检查瓦斯填写记录等,教学方法采用分组比赛,或集体讨论、分组比赛,不仅能达到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目的,还能培养学生的集体感、荣誉感。

总之,我们在通风实训的过程中,根据已有的条件尽量创设适合、方便学生训练的环境,为学生能理论联系实际更好地掌握基本技能而服务。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电气专业;开放;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33-0112-02

为了适应现代社会需求变化,高等院校需不断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工作,而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是实践教学环节。通过改革和创新实践教学环节,将实践能力与创业创新精神的培养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过程,培养出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综合实践能力的优秀大学生。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电气及其自动化专业根据此培养目标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分属于自动化学院,是电气信息领域中的一门新兴的热门学科,从一个开关的简单设计到宇航飞机的复杂整合都与其相关紧密,是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专业预测表明该领域对高水平人才的需求很大。随着国外企业的大量涌入,这一领域会有很大缺口,专业人才将供不应求。此专业培养有如下几个特征:

第一,专业的特点是强弱电结合、学科交叉特点明显。学习过程中电工电子技术相结合、软件与硬件相结合,电力、电子、控制、计算机等多学科综合,具有多学科交叉性质。学生受到本领域的基本方法及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等方面的训练,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第二,专业工程性强。强调用大工程观教育学生。重视工程教育的完整系统性以及实践性。让学生接触到系统的分析与管理,而不仅仅指对技术学科知识的整合。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较宽的专业知识、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毕业生能够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实验分析及计算机应用等工程技术研究工作。

第三,专业向着符合专业认证标准发展。人事部、建设部(人发[2003]25号)颁布了《注册电气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注册电气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并于2005年首次实施了注册电气工程师认证考试以适应需求。教育部于2006年制定了相应的电气工程专业规范用以指导高校电气专业发展。专业培养目标明确为宽口径、厚基础、复合型的工程科技人才。

二、开放实践教学体系

当今社会人才培养模式突出的时代特点是“开放性”。所谓“开放性”是指随着现代教育科学的不断发展,教育的内容和手段要求不断更新。

开放实践教学体系主要研究各种实践教学环节在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作用、探索新的教学理念与方法,积极倡导开放实验室、开放实训基地,鼓励并引导学生主动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和最大限度利用资源开辟新的途径。目前,高校实践体系主要有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实训等等。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以下简称“我校”)在常规的实践教学外,又采取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方法:开设开放式实验、举办大学生竞赛活动、支持大学生创新项目、建立并开放多个创新基地。努力建成以学生自主学习、以网络平台助学、以创新机制为保障,因材施教的开放式、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实践教学体系。注重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和效益,形成理论与实践并重、系统相对完整的课内外一体的开放式创新性实践教学体系。[1,2]

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

实践教学是培养实践技能、创新能力、科技素质的一个非常重要部分,是教学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其他任何教学手段都无法替代。从目前来看,我校的电气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还存在许多问题有待于进一步解决。

1.实践教学内容更新不足

目前实验课主要以基础验证性实验为主,设计性、综合性和研究性实验比例相对偏低。验证性实验转变为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项目还很不足,许多实验还有更新空间,另一方面,实验的转化过程中,实验教学设备的必要改动和教学文件的建立、课程考核评级体系还没有完全系统跟上进行解决。[3]

2.开放性实验项目需要整合

电气系教师和其他专业的老师为电气专业学生开设开放性实验项目30余项,这些开放性实验受到同学们的普遍欢迎,但是也存在内容、难易程度分布不均等方面问题。另外很多低年级同学对开放实验内容及类型了解不够,开放性实验对低年级同学的受益面还是较窄。需要按照实验涉及的课程内容及难易程度进行分类整合,再根据专业特点进行适当的补充。

3.大学生创新项目利用不足

大学生创新项目是大学生科研训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设有国家级、市级、校级、院级四个级别。以学生自主研究项目为主体,校级、院级项目是基础平台,国家级、市级项目是进一步发展创新能力的延展平台。开设大学生创新项目的目的是以项目为载体,进一步加强本科生科研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目前的问题是开发的新项目居多,各学科之间交叉融合,跨院系、跨专业,以团队形式联合申报较少。另外对已经完成并通过验收的大学生创新项目进行总结归纳还很不够,没有使其成为有益的补充,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应用到实验、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中。

4.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平台利用较少

大学生竞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综合实践能力,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对实际研发工作有一个了解,培养职业素质,为今后学生进入职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是由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承办并取得了一系列成绩。但目前竞赛主要集中于本专业、本学院范围内,宣传力度、宣传手段还不够完善,受众面不足。其他院系教师和学生了解参与的较少,多学科交叉项目较少,不利于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训练。[4]

四、结合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发展方向和专业特色,改革实践教学,建立具有专业特色的开放实践教学体系

1.将有条件的传统验证性实验改造为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

增加研究性、课题性实验课程,建立由基础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组成的多层次递进式模块化开放教学模式。及时完成对改革的实验项目的设备改造和实验指导书的改写。建立学科带头人领衔制度,确保高水平的引领实践教学改革方向。

研究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所有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实验,从中确定哪些验证性实验项目可以改变为设计性实验或综合性实验。然后根据实施的难易程度,有步骤、按计划逐步完成,争取每年完成2~3项实验的转变。开发研究性以及课题性实验,进一步提高课内实验教学效果。研究创新性实验要与综合性实验有所区别,结论要在研究中探索,每个人有可能得到不同的结果。这些项目可以是教师给定的,也可以是学生自主开展的项目。另外要注重提高综合性、设计性、研究创新型实验项目的利用率,扩大实验室的开放度,全方位开放实验室,并实行开放式教学方式。

2.整合并充分利用开放性实验项目

建立一套完整的开放实验网络选课体系;对开放实验室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及管理;对开放实验单独进行严格考核,而不应像传统实验那样加入理论教学进行考核,从理论考核为主转向以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综合素质考核为主的完整评价体系和多渠道的激励机制。

对现有面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开放实验进行统计,按照涉及相关课程知识和难易程度进行分类,再会同电气系教师进行相关开放实验的补充,形成一个较完整的电气专业开放实验体系,使学生从第一学期到第七学期都有合适的开放实验项目可以选择。另外,由专业教师和班主任辅导学生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报名参加合适的开放实验,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但不能盲目与随意,避免学生盲目报名和扎堆报名,以充分利用开放实验资源。每学年对开放实验进行一次总结,将合适的效果良好的开放实验开发的新项目用到课内实验教学中,提高课内实验教学的效果,让更多同学受益;对一些有缺陷的开放实验进行改进,同时对新开发的实验进行严格分析研究,将效果不好的开放实验直接从开放实验体系中删除。

3.积极合理引导学生申报“大学生创新项目”

充分利用这一资源,为更多优秀学生提供机会。对已经完成并通过验收的大学生创新项目进行总结,使其成为一种教学资源用到开放实验、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中。通过“大学生创新项目”,为学生搭建科研开发、创新能力培养的平台。进一步完善实验室管理工作,使实验室的时间、空间最大化。大学生创新题目既可以由教师指定,也可以由学生自行拟题,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可以在实验室进行,也可以在校外实践基地完成;既可以在规定的课内时间进行,也可以在课余时间开展,充分做到时间、地点和题目全方位开放。

4.积极办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

太阳能和风能的利用近年来日趋受到各国的普遍重视,已经成为新能源领域中开发利用水平最高,技术最成熟,应用最广泛,最具商业化发展条件的新型能源。电气专业几年来承办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的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取得了良好效果,推荐优秀作品参加全国竞赛,连续三年取得了全国高校电子信息实践创新作品评选活动一等奖、二等奖;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等奖项。几位同学免试获得电子设计工程师认证的相应等级证书。今后要更好地利用节能减排科技竞赛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科技水平的平台。通过学科竞赛,发现人才,更有效地因材施教培养优秀学生的科研能力。

5.推进工程教育企业化

1994年,麻省工学院(MIT)院长乔尔・莫西斯提出了大工程观,不同于以往以研究为导向的工程科学观,是对工程教育的根本目的――为工程实际服务的回归。这就要求课程设置与教学改革要更加重视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工程教育回归工程本身。电气专业非常重视校外实习,在认知实习环节参观电力科学研究院特高压研究基地、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中国节能减排展览、自动化装备展等等,让学生了解本专业涉及到的知识、项目完成流程、在实际项目中专业知识的应用方法;在专业实习阶段,在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威英智通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北京大华电子集团等公司和企业设有基地。毕业实习阶段,学生可以把毕业设计题目与项目结合,选题靠近工程实际,参与实施单位的课题研究,把毕业设计,生产实习有机的结合在一起。[5]

五、结束语

创新源于实践,实践能促进以学生为主体构建科学的知识体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在专业培养过程中重视基础,更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与工程实际相结合,专业子实验室为学生全面开放;专业实践教学四年连续不断线;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安排了上百学时的实验;独立安排多门课程设计、专业综合实践、毕业设计、开放实验、生产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进行实践的机会。今后将进一步结合专业方向和专业特色对开放实验、大学生创新项目、学科竞赛进行整合归类和改革,着力建设完整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开放的实践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徐金荣,杨玲,徐嘉祥,等.开放式实验教学的管理工作方法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6):172-174.

[2]章国英,施称,张燕.基于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开放式实验教学研究[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1,25(3):286-288.

[3]黄道凤,李怀健,朱玉华.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措施[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2):120-122.

[4]魏天兴.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几点思考[J].中国林业教育,

第10篇

【关键词】电气测量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电气测量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技术课程的基础课,与其他课程相比,电气测量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这门课程所要掌握的技能是每一个从事电工技术人员和电气专业人员所必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被很多院校的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做为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学习这门课程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学生在生产实际中能够灵活运用到所学的电气测量知识。由此可见,在这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把实践教学放在首要位置,这与传统的纯理论教学模式应该区分开来。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本课程的专业针对性和实践性,做到知识与能力并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使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本文将结合电气测量课程的相关特点来分析电气测量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索。

1 电气测量课程教育的现状

电气测量课程的主要研究内容是各种电气测量仪表的结构、技术特征、工作原理、使用维护方法等内容,设计内容范围广,知识点繁多,需要记忆的内容也很多,在传统的电气测量的课堂教学中,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强调理论知识的记忆,对实验的重视度不够,在教学方式上也以教师教授,学生被动学习为主,这种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对所学理论概念的理解不够透彻,实践动手能力也得不到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起到了不小的制约作用。

在课程设置上,我国高校目前采用的电气测量的教材主要偏向于弱电类的参数测量,而对于强电类的测量则很少涉及。可是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类的学生毕业后到企业大多从事的是与强电有关的工作,这就反映了电气测量课程教学过程中教材选用专业针对性不强的问题。

目前存在的电气测量课程的考核方式往往存在考核形式单一、考核标准不合理的问题,仅凭理论知识的考核来评价电气测量课程的学习成果是不合理的,这与电气测量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相违背。因此,进行电气测量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索是非常有必要的。

2 优化电气测量课程教学的内容

鉴于电气测量课程实践性强、专业针对性强的特点,结合现在电气测量课程教学内容的现状,进行电气测量教学内容的优化重组是非常有必要的。对于教材上过多、重复的理论性内容要予以适当地舍弃,增加实用性的实践内容到电气测量课程的教材中去。对于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专业性不强的特点,建议采取缩短学时,突出专业特色的措施。例如与电力工程无关的内容就可以予以舍弃,示波器的使用、万用表的使用、电桥的使用等与强电测量无关的部分就可以删除,而对于电力常用四表、测量用互感器、电工安全知识等与电气测量密切相关的内容则要予以着重强调。经过调整改革后的电气测量课程应该具有如下特点:

结合专业特点,注重电工培训的实际操作性,既锻炼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又减轻了学生参加考证的压力。

突出强点知识,做到强弱电结合,万用表、示波器等弱点测量仪器使用较少,可以只做了解,而互感器、兆欧表、电能表、接地电阻测试仪等仪器的使用频率很高,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应该重点突出的予以强调。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配合用电安全、常用工具的使用与关键数据的测量来对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理解,理解起来更加的方便透彻。

3 改进电气测量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在进行电器测量的课程教学时,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因此有必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予以改进。在课堂教学时不能再是由教师一个人在课堂上讲解,而是需要将教师的理论教授、学生的课后思考、实际的操作三者紧密的相结合起来,这样才能达到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实践操作能力、测量技能等各方面能力同时提高的目的。

电气测量课程主要讲述的是电工仪器仪表的测试使用的基本方法,实际操作性很强,在进行理论教学时,教师应该注重实例的引用和讲解,这样才能使得教学内容更加的直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才能更容易接受。

电气测量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布置一些像课程设计一类的大作业,让学生学会主动去设计、思考,独立完成电气的测量工作。

枯燥单一的教学方式往往都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电气测量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也应该注意到这一点对学生知识接受度的影响,可以通过多媒体、网络等形象化的教学手段的引进,动态的展示仪器仪表的使用测量方法、工作过程、工作原理等,这样学生更容易接受、理解,学习完之后,记忆力也非常深刻,具有非常好的效果。

4 改进电气测量课程的考核方式

在传统的学生课程考核过程中普遍使用一纸试卷进行理论的考核,通过理论知识的考核来评价学生学习能力的高低是十分不科学的,尤其是对于电气测量这样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因此,在今后的电气测量考核时,要加入实验、实训的考核,不同的考核方式能够将学生不同层面的能力展现出来,这种考核方式对学生的评价才能更加的全面。只有进行合理科学的考核方式,才能判断出学生的真正能力。

5 总结

电气测量课程作为电气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对于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具有实践性和专业针对性都非常强的特点。而以往的电器测量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不合理想象,本文经过对这些不合理现象的探讨,结合本课程的特点,对于本课程课堂教学的改革探索从不同的层面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能够注重实践,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丽丹,张尧,蔡丽娟.“电气测试技术”课程多种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3(14).

[2]林春英.电工测量教学方法研究[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9(3).

[3]闫晓梅,高文华.虚拟仪器在电子技术实验中的应用[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1(1).

第11篇

关键词:PLC;CDIO;职业能力培养

作者简介:宋国庆(1963-),男,江苏灌南人,江苏城市职业学院机电工程系,副教授;陈杰(1957-),男,安徽蚌埠人,江苏城市职业学院机电工程系,副教授。(江苏 徐州 221006)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城市职业学院科研基金资助项目(11-ZD-05)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1-0061-02

近年来,随着企业对机电类毕业生整体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PLC课程教学体系中存在的与工程实践相脱离的一些问题渐渐凸显,如,课程目标定位偏离岗位工作要求、教学内容重点不够突出且教材老套、忽视学生创新能力和团队意识的培养等。针对存在的问题,以CDIO工程教育模式应用为切入点,通过改革教学方法,加强过程管理,实施考核方式的多样化,探索出一套较为完善的课程教学体系。

一、课程建设的总体思路

CDIO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瑞典查尔姆斯技术学院等四所世界一流大学合作开发的新型工程教育项目。CDIO是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运作(Operate)四个英文单词的缩写,它是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课程内容与工作之间的有机联系方式进行学习的过程。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做中学”和“基于项目教育和学习”的集中概括和抽象表达。

CDIO提出,优秀的工程人才是以“丰富的技术知识和推理能力、优秀的个人与职业技能、优良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为基础的。显然,CDIO倡导的是通过应用项目的全过程来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由此提出PLC课程建设的大体思路:

1.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

在所选教材的基础上,精选教学内容,并增加新知识、新技术的讲解。在优化现有课堂教学的基础上,采用案例教学法,突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2.加强品质、意志和团队整体意识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精讲多练,用任务驱动学习过程,以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尽力使学生体验到团队协作的意义,培养系统思考能力和初步的工程意识。

3.强化教学活动的过程管理,改革学习评价方式

让学生通过自评、互评等方式改变学习和生活态度,彰显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实际体验和感受。

二、课程体系建设的具体方案

课程建设小组以CDIO工程教育大纲的12条标准为引领,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一体化教学方法。

1.课程目标

鉴于PLC应用主要面向开发设计岗位、装配调试岗位和技术服务岗位,结合PLC程序设计师或高级维修电工的职业资格要求,重在培养学生三方面的能力,即:PLC控制系统设计、安装、调试能力,程序设计与编制能力;PLC 控制系统整体运行与调试能力;PLC 控制系统技术维护与维修能力。

2.教学内容

按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要求,精选与组织教学内容。整合后的课程内容将分为三大功能模块,即:PLC编程软件FXGPWIN、STEP_7-Micro/WIN_V4.0的使用模块;基本编程指令模块;控制系统程序设计模块。围绕这三大功能模块,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再依次进行案例驱动教学。

3.教学方法

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理论教学采用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方案阐述等方式;实践教学采用问题、任务和小型案例来驱动,把80%的课时放在实训中心进行,4节课连上,边讲边练。

通过以上途径,力争从根本上突破理论与实践脱节、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割裂的瓶颈,使高职学生掌握过硬的PLC技术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

三、课程教学体系的具体实施

1.建立基于任务驱动的课程内容并按流程实施

教研小组在整合教学内容时,先排出PLC的典型工作任务(共14项):电子识图绘图、电子元器件选择与质检、电机装配、电气识图绘图、基本继电控制电路的设计、机床电气原理图接线图、机床电气系统的运行维护、PLC的选型、PLC工程工艺流程介绍、PLC程序的阅读、PLC程序的编制与调试、PLC输入输出接口电路的连接、PLC电气控制系统的运行维护与检修、交直流电机的运行与维护、变频器的使用与维护等。根据以上工作任务,结合现有实训条件再选择和确定教学项目。目前,共开发并实施了8个项目案例:电机基本运行控制项目;装配生产线控制项目;交通信号灯控制项目;运料小车控制项目;车库自动门控制项目;液体混合装置的控制项目;步进电机控制项目;恒压供水控制项目。每个项目均按“任务下达、描述、计划及任务决策、实施、评价”等流程展开,有详细的项目实施方案(教案)。力争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具有电器及PLC系统的安装、调试与维修的能力,具有设计、改造、革新一般生产机械电器与PLC控制系统的初步能力。

第12篇

关键词:双证书;变频器应用;应知应会

作者简介:李方园(1973-),男,浙江舟山人,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高级工程师。(浙江 宁波 315012)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9-0106-02

“变频器应用”是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核心课程,在目前“双证书”人才培养的大环境下,结合这几年对本课程的教学与探索,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在教材的项目化建设、教学内容的工程化遴选、不断创新的教学手段及考核方法等方面对本课程进行了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许多高职高专电气自动化专业都相继开设了“变频器应用”课程,这门课程由于在引入交流调速系统时需要进行大量的理论铺垫和公式推导,学生会普遍表现出积极性不高、知识消化能力偏弱等现象,导致后续学生对变频器的选型、应用和调试缺乏耐心、信心,最终导致学生在相应的企业实习中对变频器的应用不适应。因此首先要解决的横亘在这门课程教与学的问题,即尽快提升学生对变频器及其应用技术的兴趣、提高学生实际的变频器设计与维护技能。

对于该问题的出现,首先是要了解“变频器应用”课程的定位。本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义为获得“双证书”,那也就意味着学生要取得相应的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即维修电工中高级)。在该体系下,维修电工(中高级)考证规定了相应的关于变频器部分应该了解的知识(即应知目标)和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即应会目标)。

因此,可以综合“变频器应用”课程和维修电工考纲,对高职本专业学生的课程教与学定位为3个方面:

(1)在方法能力上能培养本专业学生查找变频器不同品牌的说明书,能通过案例来举一反三,能通过实训反哺理论知识等工程解决能力。

(2)在社会能力上能培养本专业学生通过分组讨论找到目前国内品牌变频器与进口变频器的差异、能通过市场调研获取用户对变频器应用中的问题等团队沟通协作能力。

(3)在职业能力上能培养本专业学生具体掌握通用变频器的工作原理与方式、变频器的选型与安装要求、变频器的应用与调试方法、变频器的维护与维修基本知识。

有了这样的教学目标为指导,接下来就要从教材建设等多方面进行努力,培养能零距离上岗且掌握变频器应用技能的电气技术人员。

二、以“变频器应用”项目化教材的建设为开端优化课程

众所周知,高职教材的选择以“能用和实用”为保证相关专业课程教学质量的前提。经调查,不同院校选择“变频器应用”课程的教材各不相同,但存在的问题比较多且雷同,比如有的教材目标与课程教学目标不相符,有的教材所介绍的变频器型号为施耐德,但学校实训设备却为三菱,有的教材采用学术式大量讲授PWM控制原理和双闭环控制,导致理论知识偏难偏深,有的教材内容严重脱离市场,如还在教授三菱品牌500系列变频器。凡此种种,皆与课程既定的教学目标相悖。

企业是课程组织方即教师最好的“学校”,教师应通过企业挂职锻炼和市场调研,深入了解在目前大部分的企业中变频器应用现状、应用技术趋势以及这些企业对变频器不同类型人才需求的情况。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参考变频器说明书、市场主流店销书和兄弟院校的使用教材,同时结合本专业实训设备的配置情况和高职学生的心智和学习特点,编写出能够体现本专业“变频器应用”课程教学目标的项目化教材。

该教材需以优化课程为开端,并明显具有如下创新特色:能确保学生使用该教材后能掌握通用变频器的安装、调试和维护技能,即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内容;能确保学生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不落后,对于知名企业如西门子和三菱变频器的新技术有了解、能阐述、会应用,即具有一定的先进性;能确保学生从工程的角度看待变频器在实际中的应用案例,如输送带控制、风机与泵类控制等,即具有广泛的工程性;能确保学生根据教材即能进行多个实训项目的实施和运作,具有“手把手”教会、零起点起步的功能,即具有可操作性。

总而言之,“变频器应用”项目化教材的内容应包含中高级维修电工在进行变频器设计、安装、调试和维护等岗位作业时需要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同时根据变频器技术发展带来的岗位迁移性、职业发展性和个人专业爱好需求选取市场上最新最实用的变频器产品及其新技术作为教学内容,为本专业学生将来能找到好工作、适应好的工作环境奠定基础。

三、创新“变频器应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提高效果

“变频器应用”课堂的内容以精讲多练为主,除了在有限的教学课时内有针对性地将教学内容组织好、将每个课时的重难点突显好之外,持续不断地创新教学方法和更新教学手段也是提高本门课程教学效果的主要发力点之一。

在“变频器应用”课程的教学中,本专业尝试采用“理实一体化”的项目教学模式,从多年的变频器工程应用经验、教学实际和课程内容出发遴选并归纳成现在的六个教学功能模块,其中每一个模块中都根据本专业学生的认知规律精心设计了4~5个项目。这些项目按照初学者接触变频器的过程,由简到繁、由浅入深,先是介绍变频器入门常识(模块一),再对变频器的应用分类进行介绍,如面板和端子控制(模块二)、复杂接线和特殊负载控制(模块三)、节能与PID控制(模块四)、矢量和制动控制(模块五),最后介绍了变频器的日常维护和维修(模块六)。这个顺序方便日常教学,符合学生掌握梯度,螺旋式上升。在每一模块中都安排了知识和技能项目,有知识讲座、技能训练和设计实例,进一步激发了本专业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变频器应用”课程的教学功能模块及项目参考如表1所示。

表1 教学功能模块

在“变频器应用”项目化教学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具体的实施要点:

(1)任课教师将“变频器实训指导书”和每一个项目任务单发给学生,列出一些参考书目或网络资料,让他们明确该任务,在课前查阅好资料、整理好相应知识简表并做好储备。

(2)由于变频器产品数量和电子、电路等不同,其项目的实施都是以小组的方式进行,因此需要建立相应的3个人左右的项目实施小组,从小团体的角度出发分析相应的每一个项目任务,制订该项目下的工作计划,进一步明确每一个成员的个人任务和协作任务,最后确定变频器项目实施步骤。任课教师在认真查阅每一组学生计划的前提下提出修改方案并最终确认。

(3)每一个变频器小组成员独立并协调实施,按照既定计划和步骤来完成任务,对于在实施中出现的细节问题,任课教师要把控,如事实证明该计划或步骤无法实施者,重新进入第(2)步进行,不能放羊式管理,而是有针对性进行实训指导和监督。

(4)每一个变频器实训项目完成之后,该组的每一个学生一方面点评自己的工作和团队的工作,另外还要进行总结汇报,发现创新点、找出缺失点等,最后任课教师进行项目的团队和个体考核工作。

显然,任课教师主要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而高职学生则是项目化活动的主体,在探知变频器项目的未知领域中逐步学会了发现并解决问题、创新并控制实施计划,最终让学生的三个特性发挥得淋漓尽致,即主动性、实践性和创造性。

四、结束语

在双证书人才培养下,每一门专业核心课程都需要进行深入研讨,“变频器应用”课程教学也不例外,它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的工程教学领域。通过了解“变频器应用”课程定位,创新项目化教材的编写,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中不断创新来调动高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切实强化并创新实践教学环节,最终使培养的人才符合企业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