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财会制度

财会制度

时间:2022-07-08 18:21:5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财会制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财会制度

第1篇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会计制度发生了一系列的变革,特别是2000年颁布实施的《会计法》、2001年颁布

实施的《企业会计制度》及相关的具体准则,以及2006年2月15日的新的《企业会计制度》,更进一步完善了与我国国情相适应并与国际惯例相协调的企业会计法规体系。相比之下,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改革相对落后。在新形势下,事业单位财务活动领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深化事业单位财务改革势在必行。

一、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在事业单位中的主要职能

要完善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首先应把握财务会计在事业单位中的职能。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合理编制单位预算,如实反映单位财务状况

事业单位应参考以前年度的预算执行情况,根据预算年度的收入增减因素和措施,测算编制收入预算;根据事业发展的需要与财务可能,测算编制支出预算。事业单位预算应当自求收支平衡,不得编制赤字预算。

(二)依法组织收入,努力节约支出

事业单位的各项收入全部纳入单位预算,统一核算,统一管理。事业单位的支出应当遵循国家有关财务规章制度规定的开支范围及开支标准。

(三)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加强经济核算,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事业单位的会计内容决定了它的记账基础既要采用收付实现制,又要采用权责发生制。事业单位对预算资金的核算应采用收付实现制,对经营资金的核算需采用权责发生制。

(四)加强国有资产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作为投资方的国家,要求国有资产不流失,能做到保值增值,事业单位应每年或定期做好资产清查,保证国有资产的完整。

(五)对单位经济活动进行财务控制和监督

事业单位应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确保其内部机构和人员全面落实财务预算运作,以此强化财政管理。

二、当前我国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和对外交流的需要,不能完全适应事业单位改革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宏观上考虑

1.会计制度滞后

现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是1998年颁布实施的,它与我国事业发展的现状相比,存在着明显的滞后性。其一,市场经济要求事业单位成为相对独立、自求发展的实体,而现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对事业经费的分配还没有一个公认的、科学合理的模式,不论是教育事业费按“学生数分配”,还是卫生部门按“床位数分配”,都仍停留在“基本数字(人数或床位数)×开支标准”的老框框上,这就导致许多事业单位没有将主要业务放在寻求发展上,而是一门心思跑财政,跑上级单位要款要经费。其二,从改革的发展趋势来看,我国事业单位在性质、业务和管理等诸多方面发生了一系列变化,这就引出了一些新的会计事项,而现行事业单位财务制度对如何处理这些会计业务没有做出规定,使制度本身对这些业务缺乏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2.会计体系的国际化程度低

实践表明,要促进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就必须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流。随着我国事业单位的改革,及社会力量兴办事业的快速发展,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及职能等都发生了一系列变化。特别是随着中国加入WTO,事业单位会计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而现行事业单位财务制度在财务核算、存货计价、折旧方法、投资管理和财务报告等方面都与国际惯例不尽一致,难以按国际惯例与国外交流。

(二)从微观上考虑

1.会计科目的设置未体现公正、公平的原则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需要明确的有关所得税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执行企业会计制度需要调整的若干所得税政策做出了明确界定。事业单位也有许多类似之处。企业、事业单位同被征缴企业所得税,那么无疑就应该享受同等待遇,执行同一标准,否则就必然导致税负不公。然而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却缺少相应的会计科目进行会计纳税核算,假若仍依赖于纳税申报调整,势必再度加大纳税核算差异,增加纳税成本。

2.事业支出与年终报表不统一

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要求,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要打破预算内外资金的界线,实行统收统支,即事业单位的支出统一形成事业支出,预算外收入是事业收入的一部分。而在企业单位的预算、决算报表中,要将预算外资金单独立项填报,反映其支出情况,这与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相矛盾。因此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单位为了满足报表要求,不得不从事业支出中“切出一块”来填报预算外资金支出项目,因此,在实际工作中也有些单位不按制度规定,单独设置“预算外支出”科目。要求设置明细科目单独核算,最后再将预算外支出分项并入事业支出的明细科目。这种预算外资金单独填报决算报表的处理办法加大了财会人员的工作量,同时报表数据的完整性、严谨性也有待探讨。

3.财务规则、会计准则不规范

事业单位与企业经济活动千差万别,无视两者的差异,机械地进行纳税调整,等于否定了事业单位的特殊性。实际上,事业单位大多是以生产精神产品或提供劳务服务为主旨,它不同于企业生产物质产品、其相关的成本费用配比相对清晰的特点。事业单位的精神产品或劳务服务,很难准确地把当期的成本、费用完整地摊销进去,特别是一些知识产权之类的无形资产,更不易计量和摊销,如果简单机械地按税收征管办法纳税,更有失公平。

三、改善事业单位财会制度的对策建议

针对我国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中存在的上述问题,为适应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需要,笔者认为,我国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的改革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充分吸收和借鉴预算会计改革的国际经验和改革趋势,尽快修改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使其更趋完善、科学和国际化

1.在会计准则委员会的统一指挥和组织下,归并企业会计规范和事业单位会计规范制定机构的权限,将企业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制定权限加以区分

由现有的准则委员会负责制定企业和事业单位的会计准则,并由相关部门和机构成立政府会计准则委员会,各司其职。

2.抓紧制定中国会计准则的理论结构,用以指导具体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完善

将用于指导企业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理论概念进行统一规范,结合事业单位采用权责发生制的国际趋势,对事业单位的报表要素、报告格式和内容以及净资产分类进行重新定义和解释,提供资本(净资产)保全的确定标准,为会计确认、记录、计量和报告提供理论指导。

3.加强会计基本理论和方法的研究

为建立适应我国政府机构和预算体制改革后的财务报告体系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为分行业、分系统的财务报告提供企业和事业单位报表合并的指南,以满足行业和系统管理的需要。

(二)完善现行事业单位的会计科目体系

现行事业单位会计科目的设置,一是围绕事业单位日常开展事业活动所发生的收支事项而设置的事业收支核算科目,二是围绕事业单位为弥补事业经费的不足,面向市场参与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收支事项所设置的事业单位经营收支核算科目。现行会计科目体系虽然考虑了事业单位资金运作的一般规律,对事业单位走向市场可能出现的对外投资、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等内容也做出了规定,却忽略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事业服务市场的资金运动的特殊规律,造成事业单位科目体系设置上的某些空白。由于制度没有相应设置这方面的核算科目,致使接受投资的各单位在这方面的账务处理随意性很大,如不加以规范,容易带来一定程度上的混乱。因此,建议在事业基金总账科目下,增设“实收投资”二级科目,专门用来核算外单位投入的货币资金、材料和无形资产。其贷方用来登记外来投资数,借方用来登记外单位投资撤回数和清算转销数,贷方余额表示接受外单位实际投资数。

(三)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立科学的财务评价体系

1.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强化收支管理

要将预算内外的资金都纳入单位预算统一管理,统筹安排有限的资金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就必须强化收支管理。强化收入管理,要积极鼓励各部门、各二级单位利用现有的条件创收,以弥补财政拨款的不足,并对收入完成情况进行目标责任制考核,以奖惩分明的激励措施有力地推动创收活动的开展。支出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近年来,随着事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事业经费支出的涉及面越来越广,强化支出管理显得尤为重要。这就需要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在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务法规制度的同时,针对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并完善为单位基础管理所必须的各项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增强对自己行为的约束能力,强化支出管理。

2.推进管理会计的运用,建立科学的财务评价体系

长期以来,我国事业单位只包括财务会计,而不包括为单位内部服务的管理会计,并且事业单位主要是为宏观预算管理服务,内部管理的重要性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来。随着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不断变化,只有灵活地运用管理会计的各种方法,如差异分析、标准成本、定量分析、责任成本等方法,建立科学的财务评价体系,监督、评价、考核事业单位预算的执行情况和项目完成情况,才能改善管理,提高效益。

第2篇

关键词:财会制度改革 医院财务制度 医院会计制度

一、实施新医院财会制度的实践意义

新医院财会制度的颁布和实施是我国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和有力措施,是贯彻医药改革文件精神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推动公立医院机构体制综合改革的重要基础。新制度的实施可以进一步促进医院财会工作,包括规范医院的会计核算,提高财务信息的准确度、透明度、公信力,加强医院的成本控制力度、绩效考核力度、预算约束力度、行为规范力度等。因此,认真落实新制度的实施,使新制度顺利接轨,对医疗机构科学健康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新医院财会制度与旧制度相比有许多优势

(一)强化预算约束

制度明确了“核定收支、超收上缴、定项补助、结余按规定使用”的预算管理办法,以及主管部门、财政部门以及医院等管理主体在预算编制、执行和核定收支方面的职责。

(二)科学梳理会计要素分类

新制度则明确规定了公立医院会计要素,即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费用。将“支出”要素改为“费用”要素,决定了医院会计核算不仅有取得收入的事实,也有成本补偿的需要,表明需要加强企业化管理,从而更加符合公立医院实际运营的需要。

(三)健全医院会计科目体系

为适应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新制度对科目体系进行了梳理,通过拆分、合并、新增、废除等方式,将旧制度的会计科目从四类43个调整为五类52个 。从会计科目的变化上来看,新制度的会计科目在设计上不仅突出了医院会计制度向企业会计制度接轨的趋势, 同时也吻合了新医改政策的推进。

(四)加强成本管理

进一步明确了成本核算的原则、对象及成本归集和转移的方法,充实了成本分析和成本控制的内容,明确了在进行医院成本核算时不应计入成本范围的开支,将成本控制目标、预算执行情况作为医院及其科室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财政补助安排的重要依据。

三、新医院财会制度的改革实践

(一)财务管理软件的先行使用

财务管理软件是新财会制度顺利实施的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统一使用财务管理软件可以实现医院核算指标的一致性和财务数据的可比性,为医疗卫生管理部门的决策、控制、预测等行为提供可靠的资料和信息。

(二)清理核实资产账务数据

新制度在科目设置、核算方法等方面有许多变化,在使用之前要全面清查、盘点、核实本单位的资产,做好账面调整,保证原始数据真实有效。

(三)做好医院财会信息化建设

按照新制度制定的标准,利用财务管理软件将账务科目重新合并、拆分、调整,使用新的核算方式和报表。在实践过程中,要重点关注变化较大的科目核算。收入、费用科目:在电子凭证时,要注意科目的性质。一般收入类科目在贷方登记,费用类科目在借方登记,若业务数据与科目性质相反,应以负数在本科目方登记。期末结转时,贷方结转费用,借方结转收入。成本核算:每一笔收支的来源、出处都必须在系统中登记,设置常用凭证。这种做法提高了成本管理意识,为成本核算提供了基础数据,提供了成本控制水平,新制度强化了成本精细化管理。财务报表的编制:新制度规范的财务报表与企业报表形式较接近,把损益表改为收入费用表,把管理费用医疗收入冲减成医疗结余,把基建账纳入医院总账系统,设置在“在建工程”科目下。

四、新医院财会制度的实践对策

(一)领导对新制度的实施提高重视度,塑造上下联动、积极推进的良好氛围

医院领导要提高思想认识,深刻理解新财会制度对医院财务管理的促进作用,高度重视新财会制度的实施,及时部署具体实施时间和进度,制定实施方案和意见,研究解决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加强宣传和教育。各相关部门要认识到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医院成立专门小组,将各项工作责任到人,加强协调配合,做好人员配置、资产清理、物资盘点、账目清查等工作。

(二)完善医院财会信息化管理制度,提高财务管理效率

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为医院财会信息管理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很大的方便。要使新制度规定的财会内容在医院顺利实施必须更新和改进原有的财会信息化系统,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医院财会软件新功能的开发,使日常财务工作更加简洁、高效、方便。另外,医院必须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建立统一的信息化管理平台,这样可以提高财会工作的效率。最后,要提高医院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对登记、核算、核查、审计等不同操作设置不同的权限,此操作也是提高财会工作效率的有力措施。

(三)提高财会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水平

部分财会人员还没有适应新制度的要求,医院要加强财会人员培训和教育的工作力度。医院要安排相关培训课程组织财会工作人员学习新修订的医院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提高对修订内容的熟悉程度。另外,组织会计人员到医疗管理水平较高的医院进行参观学习,邀请拥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教授现场授课,加深财会人员对新制度的理解和实际操作能力,充分认识到新制度的实施给医院带来的经济效益,增强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执行力。

总之,新财会制度要与实践顺利接轨,还有赖于医院各个方面的配合,才能保证医院往更持续健康的方向发展。在新财会制度的实施过程中,要将财会信息工作系统更新换代,要不断加强财会工作人员的工作素养,才能保证医院财会达到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申娅.新医院财会制度的困惑与思考[J].财务管理,2015(09)

[2]狄海涛.医院新财会制度若干问题的探讨[J].医院管理论坛,2013(06)

第3篇

[关键词] 科研事业单位;财会制度;会计核算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07. 017

[中图分类号] F2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08- 0025- 02

1 引 言

科研事业单位作为一种社会公益性质的事业单位,近年来国家对其在财务管理体制方面的改革给当前科研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在此种背景之下,我国科研事业单位的财会制度需要对其自身的运行现状进行分析,并据此提出相应的财会制度优化对策以适应国家对科研事业单位的财政调整现状和趋势。

2 科研事业单位财会制度的现状

(1)科研事业单位财会制度没有一个科学的会计核算作为基础支撑。从当前我国科研事业单位财会核算的情况来看其所表现的会计信息不能从总体上满足成本管理的需求,同时也不能将科研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真实准确完整地表现出来,这种状况对于科研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防范和单位成本核算没有起到充分的辅助作用,致使科研事业单位的资产负债的收支项目出现重复或者遗漏等问题。

(2)科研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上不能形成比较完备的体系,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在科研事业单位基本建设的会计核算问题,上如其对于一些基本建设的收支状况反映不够清晰明确;②体现在科研事业范围在事业支出上的会计核算问题上,如其所设置的财政拨款项目业务过于简单不利于将来繁多复杂业务的操作运行等;③科研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体系问题还体现在其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以及非税收入的会计核算问题之上。

(3)科研事业单位的会计要素划分存在着一定的不合理现象。在我国事业单位财会制度上的会计要素划分规定了“结余分配、事业结余”等相关项目,但是在事业结余部门以政府财务补助方面的却没有形成明确的财会项目,因此难以对科研事业单位整个财务系统的真实运行和相应运行的原因和结果进行科学有效的反映。

(4)科研事业单位在其资产和经费管理方面缺乏科学性和有效性。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①科研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在诸多的情况下存在着闲置和浪费的情况,缺乏一个科学可靠的固定资产使用监督系统来对其使用情况进行监督管理,从而有损国家利益的直接创造并有损公众的利益;②诸多的科研经费管理松弛、形同虚设,在会计管理制度上没有对这些经费进行比较全面系统的成本核算和政策管理等。

3 科研事业单位财会制度优化对策

3.1 在会计核算基础之上实现权责发生制

在会计基本计量的基础之上将期间收入以及费用之间的比例表现在财务报表上并想向会计信息的获取者提供相应的资源以及事业单位相应的运行成本等方面的财务信息,权责发生制的引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科研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基础进行有效的优化:①权责发生制引入到会计核算基础之上可以对科研事业单位的财会信息进行准确全面的反映。②对科研事业单位的全面成本核算可以充分利用权责发生制来考核该事业单位的业务成本和收费标准等,从而对该事业单位的相关财务决策提出有效的财务建议。③科研事业单位的风险防范在权责发生制会计核算基础之上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并将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更为清晰、真实完整地体现在管理者面前。

3.2 对科研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体系进行进一步的优化改进

①需要对科研事业单位在基础建设方面的会计纳入到行政事业会计核算体系中去,从而形成一个统计集中的核算体系,并全面完整地将事业单位基础建设资金以及相关的经费项目纳入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②是对科研事业单位的会计科目进行重新设置和分配利用,将一些二级的核算科目,如基本支出等升级为一级核算科目,从而对科研事业单位的支出明细等核算体系进行全面的同步反映。③需要对科研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进行折旧计量并对相关的无形资产进行摊销计量等。

3.3 根据科研事业单位的具体情况对其会计要素进行有针对性科学的划分

①可以将“净资产”的要素划分为“基金”要素和“结余”要素,这样的划分可以让人民更好地去理解并符合国际上通用的惯例,同时可以对各个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更好的剖析。②科研事业单位在会计要素项目的重新划分可以对更为细分的会计结余项目等进行分类统计核算,可以将科研事业单位在日常的会计核算和期末的会计报表中具体信息表现得更为详细、清晰、准确。

3.4 加强对科研事业单位在资产和经费方面的管理优化

(1)在科研事业单位资产方面的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建立固定资产清查、盘点以及监督的制度来确保固定资产的来龙去脉有一个比较清晰明确的会计记录,并及时对其盘点有利于防止管理中相关漏洞等问题的出现;②利用横向和纵向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和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将科研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纳入到整个资产管理的框架之中。

(2)科研事业单位在经费管理方面的优化管理可以通过预算编制来进行相对严密的分析处理,科研经费的预算编制可以通过阶段性的项目实施来完成,通过预算意识的提高和执行来有效安排科研的业务经费支出。另外还可以对科研事业单位的相关经费据其来源进行分类管理和会计记录,并根据经费的属性来进行考核并进行资金配套使用,将全面的成本核算方法使用到经费计量考核中去,从而最大化完善科研事业单位的财会制度。

主要参考文献

[1]陈红斌,王祥. 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难点及改革思路[J]. 安徽水利财会,2010(4).

第4篇

【摘要】

从医院财务管理和会计实务出发,分析了执行新医院财务、会计制度的疑点和难点,以期为完善医院财会制度建设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医院财会 制度

2010年12月31日,财政部印发了新《医院会计制度》(财会[2010]27号),规定自2012年1月1日起在全国施行。这是贯彻医改文件精神的一项重要措施,对于进一步规范公立医院的会计核算、提高公立医院会计信息的质量、透明度和公信力、全面提升公立医院的成本、绩效和财务管理水平、促进医院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目前,新财会制度已执行两年有余,执行情况如何?医院有什么困难?是否达到本次财会制度改革的上述目标?这些都是制度设计者及主管部门较关心的问题。笔者从医院财务管理、会计实务出发,分析了执行新制度的疑点和难点,以期为完善医院财会制度建设提供一些参考。

1医院总会计师制推行难

医改文件明确提出了“在大型公立医院探索实行总会计师制度”的改革要求[1]。《医院财务制度》第六条也指出:“三级医院须设置总会计师,其他医院可根据实际情况参照设置”。 医院设置总会计师制度一直以来是医院财务工作者的呼声,总会计师加入医院领导层,可从财务角度参与医院决策,在班子成员的集体讨论中履行财务管理和经济管理职权,为医院的资本运作、 战略决策、 经营风险管理和业绩的衡量与控制等重大经营行为提供财务技术支持,发挥在医院领导班子成员中财务专家的作用和优势。

但医院实施总会计师制却并未被行业行政管理部门和各医院领导层所重视,新制度再次提到总会计师问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性、 必要性和可行性[2]。但从实际执行情况来看,大部分参与医院没有实施总会计师制(88.16%),只有小部分实施了总会计师制(5.26%)[3]。公立医院推行总会计师制难,主要原因是受限于干部职数,由于没有在医院领导职数中明确规定总会计师领导职位、没有落实领导职数,在一些设置总会计师的医疗机构内总会计师也没有进入领导班子,或一些单位考虑需要也仅能设为院长助理,在医院实际管理中没有财务运行决策权,其发挥的作用大打折扣。

2全面预算管理实施难

《医院财务制度》对医院预算管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尤其明确提出是全面预算管理。《医院财务制度》第十条明确规定: “医院要实行全面预算管理, 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 包括预算编制、审批、执行、调整、决算、分析和考核等制度”, 并分别在第十一条至第十六条中详细列出了各个预算管理程序的规定,增加了预算执行率和财政专项拨款执行率两类财务指标, 用于考核医院的预算管理水平, 增强了预算考核的可行性。但医院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2.1缺乏预算文化

部分医院认为医院管理层对预算管理不够重视,医院尚未形成预算文化,医院各部门的支持和配合力度不够,财务部门唱独角戏的现象比较普遍,预算的可行性不高。实际工作中, 有些医院的预算普遍成为申请经费的工具, 而不是为了满足医院内部管理和内部控制的需要, 重编制,轻执行, 医院没有主动性和积极性, 预算管理制度形同虚设。

2.2医院预算管理体系不完善,缺乏分析和考核

完整的预算管理体系包括预算编制、审批、执行、调整、决算、分析和考核等制度。针对全面预算管理的各个环节,大多数医院正在或已经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但在预算执行结果分析、反馈和考核方面,使得预算调整和预算执行没有严格按照规定进行, 随意性较大, 难以对各项支出费用进行严格的监督控制, 失去了预算管理的严肃性和权威性。预算编制也仅成为财务部门的行为, 缺少业务部门的参与, 影响了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具体实施时比较薄弱,难以做到《医院财务制度》要求的“逐步建立与年终评比、内部收入分配挂钩机制。”

2.3医院预算批复

实行“收支两条线”的医院往往要编制两种预算,即除编制财政部门要求的部门预算外,还要编制医院内部预算。两者除财政补助收入与财政支出的金额相符外,其余的收支分类科目金额是不相同;部分地市人大只批复部门预算,不批复医院的内部预算,医院内部预算的批准及调整经院职代会表决后执行。

2.4收入预算难以逐级分解

《医院财务制度》规定:“医院要严格执行,并将预算逐级分解,落实到具体的责任单位或责任人”,但控制医药费用的相关规定禁止医院对科室下达收入指标,且卫计委刚颁布的“九不准”2规定中,明确指出:“医疗卫生机构应当结合深化医改建立科学的医疗绩效评价机制和内部分配激励机制。且严禁向科室或个人下达创收指标,严禁将医疗卫生人员奖金、工资等收入与药品、医学检查等业务收入挂钩。”两者的矛盾让医院难以适从。预算层次也大多只停留在院级收支预算上, 没有深入分解到医院各级部门和科室。项目预算例如科室购买大设备的支出等不计算收益和成本,没有筹资预算和投资预算, 这不利于预算管理的精准性, 必然会导致决策的不科学。

3成本管理推进缓慢

新医院财会计制度要求医院加强成本核算与成本管理,降低医疗成本,明确提出了成本管理的目的、方法及原则,并对核算的基本方法作出了统一规定,为医院核算及管理提供制度保障。医院实际执行时,遇到的困难主要是:

3.1成本核算分摊难

新医院财会计制度明确了各级成本核算的概念,提出了医院成本对象核算方法,说明了各级成本核算对象间接成本分摊参数的内容,但并没有规定进行成本核算过程中的具体做法,因此大多数医院认为如何科学合理地分配间接成本成为“大难题”:如果要做到科学、精确、合理,则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但如果用简便的方法,并不完全公平合理。如科室内部或科室间的协助,特别是临床科室出门诊、会诊、多科合作、科室移交病人等情况下均很难分清人员的人力成本,以及划分科室的收入与相应的成本。关于四类科室的三级分摊,对分摊参数的选择难以把握,迫切需要明确指导。医院对间接成本分摊标准理解不一致,造成直接影响医院成本的真实可靠,对于医院管理者来说,失真的成本信息难以对做决策提供数据支持,使得管理者难以进行有效的成本管理和控制。

3.2项目成本、单病种成本核算开展的医院较少

大多数医院由于成本核算基础差,信息系统还不够完善,成本数据采集相对比较困难,加上临床部门对于项目成本、单病种成本核算的认知度不一,增加了数据采集和处理的难度,开展项目成本、单病种成本核算的医院较少。

3.3成本核算结果难应用

由于大多数医院在新制度实施前已进行科室成本核算,核算目的主要用于内部绩效考核,而新制度要求的成本核算往往跟之前方案有较大差异,大部分医院暂时只用于对外报送报表,没有真正使用其核算结果数据,因此难以发现问题和进行改进。

此外,部分医院提出由于无配套软件的实施,以及缺乏人力的支持,也是开展成本管理的主要困难,包括模块无法更新、财务系统与其他系统无法兼容难以取数、会计核算与成本核算的重复劳动等。

4具体会计实务缺乏指导

由于医院财会人员对新制度增加的内容、科目理解不透彻,进而影响实际工作中账务处理,工作相对滞后。比如医保结算差额的处理、固定资产后续支出资本化问题、批量购置单价较低、但总额较高资产是否入固资问题,涉及今后报废处置的问题、对于以前年度错账调整的账务处理等等,新制度中部分条款仍然较为笼统,实际工作中难于操作。例如《医院财务制度》第五十条“……对盘盈盘亏的固定资产,应当及时查明原因,并根据规定的管理权限,报经批准 后及时处理”。究竟这规定的管理权限在哪一级?例如医院对结算差额的处理,可以根据制度直接在结算当月冲减或增加当期医疗收入,但在实际操作时,为避免结算当月一次性确认全年结算差额对真实反映当月财务状况的影响、更好地体现收支配比原则,可进行会计专业判断及会计处理:即根据医疗保险机构与医院结算的历史数据,估算结算差额的预计比例,每月将该医疗保险机构实现收入乘以预计差额比例,计入预提费用,实际结算时再冲减预提费用。

毋容置疑,新制度比原有制度更为科学、进步,但也比原制度更复杂、灵活度高、操作难度大。上述问题的解决既需要医院财务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也需要相关主管部门出台细节指引,加强培训等,才能达到医院财务会计制度改革的初衷——全面提升公立医院的成本、绩效和财务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司.医院会计制度讲解[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1-16.

第5篇

1.目的:为加强财会电算化管理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2.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公司及分子公司。

3.财会电算化软、硬件的购置

3.1电算化软件的购置、使用运行、升级换版、二次开发等,由公司财务部统一负责组织实施,并须符合下列条件:

3.1.1购入软件应进行可行性论证和方案设计,在充分考察适合公司情况的基础上,经财务主管领导批准方可添购;

3.1.2购入软件必须是经国家财政部统一鉴定合格的、且售后服务好和技术支持保障科技含量高的软件;

3.1.3未经批准不得使用外来软件(包括应用软件和系统软件);不准对购入软件进行随意修改,对外拷贝;

3.1.4二次开发软件要经公司财务部领导同意、财务主管领导批准后方可实施,且仅限于对原始数据的利用和深加工,不得修改原始数据。二次开发的软件应达至财政部的《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的相关要求。

3.2电算化硬件的购置

首先由财务部根据工作需要提出硬件需要量申请,再由公司信息部进行选型和市场价格调查的工作,选择性价比好,商品质量高的品种和售后服务好的商家签订合同,经公司领导批准后购置。

4.计算机上岗要求

4.1专职计算机操作人员经专门培训并取得合格证后才能上岗操作,兼职操作人员可逐渐达到这一要求。

4.2各财务部使用的计算机只能用于本公司,未经公司财务部批准不得对外使用。

4.3为保证系统的正常、安全运行,杜绝各种非法舞弊行为,防止造成系统内数据的破坏,保证数据正确性和运行效率,对上机操作人员规定:

4.3.1系统操作员、数量录入员、数据审核员由财务负责人根据业务需要确定;

4.3.2系统管理员、系统操作员、系统维护员、数据录入员、数据审核员及其他由财务负责人批准的有关财会人员,有权上机操作本人权限范围内的财务运行系统;

4.3.3与业务无关人员及脱离会计岗位的人员不得上机运行财务系统。

4.4严格操作规则

4.4.1原始凭证需经有关领导审核,并按有关财经法规填制记帐凭证,凭此进行账务处理;

4.4.2记帐凭证必须经专职审核员审核后才能录入微机。数据录入人员应严格按照凭证输入数据,不得擅自修改凭证数据,如发现差错,应在输入计算机前及时反映给凭证编制人员或系统管理员。已输入计算机的数据,在登帐前发现有错,可按凭证数据进行修正。如在登帐之后发现有错,必须另做凭证,以红字冲销,录入计算机。最后由复核员调正,并在机内签字,记帐才能进行;

4.4.3当月机内数据必须全部记帐完毕,方可由指定人员进行结帐;

4.4.4除了系统维护员之外,其他人员一律不得直接打开库进行操作,不得随意增删修改数据、源程序和库文件结构;

4.4.5出纳人员、软件开发人员不得担任现金和各类银行帐的原始数据录入工作,更不允许进行系统性操作;

4.4.6系统软件、二次开发的文档资料,均由财务负责人指定专人保管,未经许可不得擅自复制、修改和出借;

4.4.7存档的数据软盘、帐表、凭证各文档资料等,由档案管理员按规定进行复制、核对、保管;机内数据必须每天双备份;月未根据需要将明细帐打印归档(如现金、银行存款、结算中心往来帐等),年未必须将当年所有的明细帐打印出装订成册归档;

4.4.8系统维护人员必须按有关的维护规定操作;

4.4.9各操作人员在上机时,应认真登记姓名、系统时间、业务时间等。操作员必须对自己的登机口令保密,以便帐务系统自动对其上机操作进行流水登记,财务部负责人定期检查此上机记录,以作为责任划分的依据;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按操作权限操作,不得越权或擅自上机操作;必须认真登记凭证数据摘要及有关附件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的全面完整;

4.4.10每次上机完毕,应做好所需的各项备份工作,以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4.4.11严禁使用来历不明的软盘或光盘上机操作,严禁非法拷贝工作,外购软盘使用前必须先进行防病毒的检查。

5.软件升级的审批程序

5.1由系统管理员根据工作需要提出软件升级申请报告。

5.2公司财务部经理审查申请报告、信息部论证其可行性、公司分管领导审批。

5.3原程序清单存档。

5.4手续完备后,实施软件升级。

5.5软件升级后使用变更通知。

5.6进行软件升级后的试运行。

5.7根据运行的情况总结并升级文档资料。

5.8发出软件升级后正式运行通知。

5.9软件更新后的备份与定稿的文档资料一同存档。文档主要包括以上修改或更新的提请人、审批人、维护人的姓名,维护时间,修改时间,修改的原因,修改的内容,修改后的现状等。

6.财会电算化档案管理

财会电算化档案主要是打印输出的各种帐簿、报表、凭证,存储会计数据和程序的磁盘或光盘及其它存储介质,系统开发运行中编制的各种文档以及其它会计资料。档案管理的任务是负责系统内各类文档资料的存档、安全保管和保密工作。电算化财会档案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6.1会计凭证、会计帐簿、会计报表是记录和反映经济业务的重要史料与证据,财务部必须加强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会计档案的立卷、保管、调用及管理制度。

6.2记帐凭证由人工统一登记编号,经审核人员审查后录入微机。定期汇总,按类装订成册,专人保管,帐表必须有会计主管、系统管理员的签章才能存档保管。

6.3每月形成的帐簿、报表都应按月打印,按科目、类别立卷,装订成册,年底送财务部档案室集中管理。

6.4会计档案一律以纸质形式保存,同时以磁质形式保存会计档案,磁质档案一般应保存2到3份,保存时限至少为五年。其他各类文档的保存期限及销毁手续,应按《会计档案管理方法》的规定保管期限进行保管。

6.5会计档案必须做到妥善保管,存放有序,方便查找,备份软盘应贴上保护标签,标签信息完整,字迹信息完整,字迹清楚,必须用钢笔填写。存放在安全、清净、防热、防潮的场;同时,严格执行保密制度,不得随意堆放,严防毁损、散失和泄密。

6.6会计档案为本单位积极提供利用;向外单位提供利用时,档案原则上不得借出,如有特殊,需经公司财务部经理批准,并应记录下调用人员的姓名、调用内容、归还日期等,并按期归还,且不得拆散原册。

6.7对于违反上述档案 管理或保密规定,以及任何伪造、非法涂改变更、故意毁坏数据文件、帐册、软盘等的行为将进行严肃处理。

7.财务部会计电算化岗位设置及工作职责

7.1会计人员

会计人员应孰悉分工负责的核算业务,既能进行手工核算的会计处理,又能适应会计电算化工作要求。其职责范围除会计法、财政部有关规定外还包括:编制会计凭证应符合财务制度的要求,做到经济业务处理合法完整、数据正确,摘要简明规范,编码完整,符合会计电算化有关细则的规则等。

7.2系统管理员

系统管理员应精通本单位的财务和会计业务,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知识,熟悉本单位在用系统,由财务部负责人担任。主要对系统总的运行情况负责,协调财务部内外有关电算化的工作关系,处理临时出现的问题。主要职责有:

7.2.1负责电算化系统日常管理工作,监督并保证系统的有效、安全、正常运行,在系统发生保障时,应及时监督、组织有关人员恢复其正常工作;

7.2.2负责组织系统各有关资源(包括设备、软件、数据及文档资料等)的调用、修改和更新的计划;提出更新软件或修改软件的需求报告。

7.3系统操作员

操作员有权进入本公司电算化系统并调用系统全部或部分功能。操作员应熟悉单位财会业务,同时有较熟悉的计算机操作及数据库知识,熟悉在用系统的使用,操作员一般由经过计算机和会计两类培训的专业人员担任,对整个系统安全正常进行负责。其主要职责包括:

7.3.1严格按照系统操作说明进行操作;

7.3.2负责系统维护操作,包括各种环境库的修改和更新操作;

7.3.3负责各类数据的备份和存档;

7.3.4系统操作过程中发现故障,应及时报告财务负责人和信息部,并做好故障记录及上机记录等;

7.3.5当天的日记帐数据,当天登录,登录后打印出当天的帐表,做到日日清;

7.3.6月底打印系统所有的明细帐、总分类帐和会计报表,以及自动转帐凭证;

7.3.7负责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7.3.8系统操作员是系统运行中的关健人员,不能由系统开发人员担任,不准调用自己权限内的功能。

7.4数据录入员

数据录入员负责录入已审核的手工凭证或其他原始数据。数据录入员应对会计业务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有简单的计算机操作知识,能熟练地录入有关数据。其一般由经过打字训练的会计人员担任,对录入数据的正确性负责。职责一般包括:

7.4.1检查专职会计人员提供的数据的审批手续,对非法数据不得录入;

7.4.2严格按照专职会计人员提供的数据进行录入,录入完毕进行自检核对,核对无误后交数据审核员复核;

7.4.3在输入过程中,如发现输入凭证有疑问或错误时,应及时向系统管理员或有关专职会计人员反映,不得擅自作废或修改;

7.4.4发现输入数据与凭证数据不符时,应按凭证数据予以修正;

7.4.5每次数据录入结束后,应及时做好数据备份;

7.4.6日记帐输入应做好日清月结;

7.4.7注意安全保密,各自的操作口令不得随意泄露,备份数据应妥善保管;

7.4.8、操作过程中发现问题,应记录故障情况并及时向系统管理员报告;数据录入员不能由系统开发人员担任。

7.5数据审核员

数据审核员负责录入数据和输出数据的正确性审核工作。数据审核员应熟悉本单位的会计业务和全面的会计业务,一般应由符合条件的会计人员担任,其职责主要包括;

7.5.1负责输入数据凭证的审核工作,包括审核各类代码合法性、摘要规范性和数据的正确性等;

7.5.2负责输出数据正确性的审核工作;

7.5.3对不真实、不合法、不完整、不规范的凭证退还有关人员更正、补齐,再行审核;

7.5.4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凭证和不正确的输出帐表数据,不予签章确认。

7.6系统维护员

系统维护员是指负责系统运行管理与维护的工作人员。系统维护员应有一定的计算机知识、会计业务知识,应能熟练地编制程序,应了解所用软件的结构。系统维护员可由软件开发人员或相应的合格人员担任。其主要职责包括:

7.6.1定期检查软件、硬件设备的运行情况;

7.6.2负责系统的安装和调试工作;

7.6.3按规定的程序实施软件的完善性、适应性和正确性的维护。系统维护员由于熟悉所用的软件数据结构和安全性防范措施,所以不能从事数据录入、复核等系统的任何操作权限使用工作。

7.7档案管理员

档案管理员负责保管各类数据和帐表,一般应由具备一定计算机常识,如软盘的使用与保护等,具有较强的责任心的会计人员担任。其主要职责包括:

7.7.1负责系统的各种开发文档、各类数据软盘、系统软盘及各类帐表、凭证资料的备份和存档保密工作;

7.7.2做好各类数据、资料、帐表、凭证的装订存档和安全保密工作,不得擅自出借;

7.7.3按规定期限,向各类有关人员催交备份数据、存档数据、手工凭证和原始凭证。

8.硬件管理制度

8.1计算机局域网由公司信息部统一管理,财务系统归财务部专用。其他公司查询数据须经财务部主管批准后由财务人员根据要求提供。财务部计算机分别由专人负责,主要职责为上、下班及停电时开机、关机、防尘、清洁等日常保养,软硬件出故障及时向系统管理员汇报。如因事外出必须委托他人代管。

8.2计算机未经批准不得搬离或任意挪位,各种资料、软件一律不得带离单位。

8.3未经许可严禁修改硬盘储存内容,不准备擅自拆开计算机及修改计算机有关软硬件参数设置。

8.4不准擅自改变上机内容或运行未经批准的软件。

8.5计算机配置专门的动力电源,每台终端配置不间断电源。停电后必须3一5分钟内存盘正常退出并关闭UPS电源,人员离开时必须关闭计算机、打印机、UPS和总电源。

8.6 UPS电源不得插接除主机以外的设备,如打印机、电风扇、电热瓶等。

8.7计算机硬件故障请保持现场,并向系统管理员汇报,由系统管理员安排人员进行排除,不得自行拆开处理。

8.8开机顺序:总电源一UPS 电源一外围设备(打印机、显示器)一主机。关机顺序和开机相反。

8.9系统管理员必须在全部终端都正常退网才关闭服务器。

8.10严禁在计算机上打电子游戏。

8.11外来及新购磁盘、光盘必须先进行防病毒检查方可上机。

8.12未经批准不得使用外来软件(包括应用软件和系统软件),不准对机内软件或系统配置随意修改。

8.13注意数据的定期备份,所有软盘都加上写保护,并有规范的标签。

8.14经常对计算机和软盘进行病毒检测,并不定期作好杀病毒软件的升级工作。

8.15各操作员每次对更新数据必须及时备份,月末结帐后磁质、纸双备份。

8.16财务部各种资料、磁盘、软件一律不得带离办公室,对外(包括公司其他公司)提供数据必须经财务部经理审批。

8.17计算机开机口令和财务操作员口令需不定期更改,各操作员必须对自己所掌握的口令严格保密,不得对外泄露。

8.18各操作应严格权限操作,不得泄露、打听他人有关操作口令,不得以他人名义上机登录,更不得试图获取不属于自己职责范围内的资料数据。系统管理员根据上机记录核对,作为工作检查依据。

8.19硬件的购置、维护、维修等按公司规定执行,违反上述规定造成设备损坏,由责任者照价赔偿;造成数据毁损或泄密者,财务部将视情况对责任者予以处理。

9.附则:

9.1本制度由公司财务部负责解释。

第6篇

[关键词]新会计制度;事业单位;财会工作

[DOI]10.13939/ki.zgsc.2016.01.142

在2012年的会计制度改革工作中,我国有关部门正式出台了《事业单位财务准则》,这项新会计制度的颁布与实施,对我国事业单位的财会工作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直以来,我国事业单位的财会工作都存在一些问题,影响财会工作的顺利开展。新会计制度的实施给事业单位财会工作带来了新的影响,需要财会人员合理把握应用。

1 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影响

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主要影响,一般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主体性变化

在旧有会计制度的指导之下,事业单位中的财会工作并没有对会计主体性进行明确的认识。很多事业单位的财会工作人员在判定会计主体性的时候,将其看作是财会工作中的预算活动与资金活动,这就造成了事业单位对于内部的经济管理工作没有引起足够重视,造成工作存在严重缺失。但是,新会计制度对于会计工作的主体进行了相对明确的界定,主要指的就是事业单位内部的经济活动。这样一来,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就会重视经济管理工作,保证了事业单位相关经济资金的合理应用。

与此同时,主体性的变化还使得事业单位的财会工作内容有了新的变化。在新会计制度的指导之下,财会工作人员在记账或报账的过程中,更重视事业单位内部资金的主要流动方向与其使用过程中的灵活性等。

1.2 记账方式的改变

在传统的会计制度中,事业单位内部资金的来源与其使用情况是相同的,因此,财会工作人员在记账的时候主要采用的就是收付记账的方式。但是,这种记账方式具有很强的局限性,一般只适用于资金来源比较单一的情况,这就与事业单位的未来发展有很大程度的脱节,无法满足事业单位的财会工作发展。

在实施新会计制度之后,资产主要指的就是净产值与负债情况的综合体,负债、收入与事业单位的净产值共同构成了内部资金支出与资产的和。因此,在新会计制度背景下,财会工作人员主要采用的是借贷记账的方式。这种新型的记账方式,可以很好地适应事业单位内部财会工作的发展趋势,保证事业单位的内部资金得到合理利用。

1.3 会计要素改变

在传统的会计制度中,会计要素主要包括了事业单位内部资金的来源、使用及结存。某事业单位的财会工作人员在新会计制度的指导下,将会计要素内容确定为如图1所示的净资产,还有事业单位的资产、具体收入、负债与相关支出。由于该事业单位的财会工作人员对会计要素进行了重新的确定与考量,因此保证了财会工作的准确性与实效性,带动了事业单位的整体发展。

1.4 核算程序变化

在新会计制度的影响下,事业单位的财会核算程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如图2所示,某事业单位的财会人员在进行财会核算的时候,要先进行会计凭证,之后的流程为会计账簿与会计报表。与此同时,在会计凭证这一环节中,不仅包含通用及专用的记账凭证,还需要配套的总账、明细账、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该单位的财会人员对于核算程序的更新,保证了核算工作的准确性,实现了财会工作的稳定开展。

1.5 会计报表变化

事业单位在原有会计制度的影响和指导之下,内部财会工作的会计报表主要包括事业单位资金活动方面的所有情况明细表、基本数字表及相应的支出明细表。这样一来,事业单位财会工作中的收支要素与收支情况都体现的比较明确。但是,在新会计制度的影响之下,事业单位内部的会计报表与之前相比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新会计制度下的事业单位会计报表,内部不仅含有原有的基本要素,还增加了相应的事业单位资产负债表等内容。

1.6 资产要素变化

在新会计制度的影响之下,相应增加了事业单位内部无形资产的计提工作内容,还增加了固定资产的折旧内容,增加这两项内容的主要目的就是使事业单位的内部资产情况得到更为明显的体现,将事业单位的资产价值清晰、直观地体现出来。与此同时,新会计制度中还增加了相应的“虚提”摊销内容与新型的折旧模式,以帮助事业单位进行财务管理工作和预算管理工作。

2 事业单位财会工作如何适应新会计制度

第一,提高认识。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及财会工作者一定要认识到新会计制度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在财会工作中先将新会计制度的相关要求进行详细分析与理解,并且在事业单位的内部用财会工作来对经济效益实现真正促进与带动。只有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和财会工作人员认识到新会计制度的重要意义,才能确保新会计制度的顺利实施与应用,为其后续应用奠定坚实基础。

第二,加强监督。事业单位的财会工作想要适应新会计制度,需要加强相应的监督工作。财会工作者在繁重的工作中难免会出现相应的工作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保证财会工作顺利进行,将问题及时解决,管理者应当安排专门的监督人员对财会工作的过程进行监督。一旦发现工作中有与新会计制度相悖之处,就要及时进行解决。

某事业单位为了让内部财会工作更加适应新会计制度的开展,特意安排了专业程度较高的监督人员对财会工作进行监督。监督人员在工作中,主要监督财会工作人员的工作规范性,看其具体的工作与新会计制度是否相适应,并且看具体的财会工作是否存在问题。如果出现了问题,监督人员就会及时督促财会工作者进行及时解决,以保证财会工作顺利进行。正是由于该事业单位重视监督工作的开展,才保证了内部财会工作的顺利进行,也使财会工作与新会计制度紧密结合在了一起。

第三,加强培训。事业单位需要对财会工作人员进行针对性较强的培训,不仅要让财会工作人员加强对新会计制度的具体认识,还要提高他们对新会计制度的应用能力,让其在财会工作中熟练应用新会计制度,以新会计制度为工作的基本指导制度。财会工作人员的素质得到提升,才能确保新会计制度的具体实施应用。

3 结 论

新会计制度的实施与应用,给我国事业单位的财会工作带来了重要影响,如会计主体的变化、核算程序的变化等。事业单位的财会人员应当重视这些新的影响,在财会工作中采取针对性较强的措施进行解决,这样才能保证财会工作与新会计制度相适应,避免财会工作存在严重缺失。

参考文献:

[1]孙玉玲.关于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财会工作影响的相关研究[J].中国市场,2013(5).

[2]夏晨光.浅析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影响[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3(10).

[3]李银锋.试析新会计制度对我国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影响[J].中国集体经济,2013(31).

[4]迟巍.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影响论析[J].现代商业,2013(36).

[5]兰艳苹.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实施对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影响[J].时代金融,2014(9).

[6]徐勤.交通事业单位财务会计职能和作用及其有效强化途径[J].中国市场,2014(44).

[7]季霞.有关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思考浅谈[J].中国市场,2014(52).

[8]郑沈吉.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向企业化会计管理制度过渡的必要性[J].中国市场,2014(52).

第7篇

关键词:新时期下;企业财务部门;财会内控制度;审计工作;分析和研究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企业财务部门财会内控制度的审计工作是其较为重要的工作任务之一,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发展具有较大影响。对当下企业财务部门财会内控制度的审计工作进行分析和研究,发现其存在自身的发展弊端,无法满足当下社会的发展需求,管理体系存在众多弊端。下文将详细对企业财务部门财会内控制度的审计工作弊端进行分析和阐述,并给予相关举措和建议。

一、新时期下,企业财务审计工作的弊端阐述

(一)无法满足时代的发展需要

社会的不断进步,知识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对企业的财务体系发展带来较大影响,增加了企业的无形资产的重要性,提高了企业的无形资产的地位[1]。但是当下众多企业中,其在财务管理过程中,没有把无形资产放在主要位置,使得在实际的财务评估过程中,极大的忽视了无形资产的实际价值。无形资产在企业的内部的管理制度体系内,但是企业没有及时把握这一优势,使得企业的利用内部控制体系来进行财务的管理工作,降低了财务管理工作的积极性[2]。

(二)财务管理制度的不完善性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其在实际经营管理工作中,要想保证自身的长远发展,首先要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建立良好的财务管理制度,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基石,也是企业发展自身的必要工作任务,但是现阶段,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极大的忽视了财务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存在较多发展弊端。众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较为关注经济的增长,关注自身的利润效益,企业财务部门没有给予财会内控制度的审计工作该有的关注,致使企业财务部门财会内控制度弊端重重,为企业的发展带来阻碍[3]。

二、新时期下,财务审计工作的建议举措

(一)贯彻实施和完善财务制度,使其满足社会的发展

当下,企业的发展来说,其和政府具有紧密联系密。企业财务部门财会内控制度的建立,和不同机构和部分具有紧密联系,受到政府和不同机构的认可。因此,要想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企业要增加自身和政府机构的联系性。站在政府机构的角度来说,其要增加对企业的关注度,给予企业相应的支持。其一,对于政府机构来说,其要增加自身的职责明确性,把属于自身工作范围内的本职工作做好。其次,增加自身和企业的联系性,增加对企业的发展过程的关注度,建立完善和科学的财务制度,保证企业财务部门财会内控制度审计工作的有效进行,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其二,政府机构在对企业进行信用评价时,要把企业工作人员的利益和内部评价体系结合到一起,全面贯彻企业财务部门财会内控理念,保证财政部门财会内控制度的完善性[4]。

(二)增加审计工作和指引工作的完善性

目前,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其在发展过程中,企业的审计体系和企业的咨询体系是独立运作,行使各自不同的职能和权利。对我国的会计法律进行分析和研究,其给出对于审计的主体单位,其会计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时,不可以进行咨询业务的服务,要保证企业的审计工作和企业的咨询工作的独立性。但是,当下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其尽管建立了单独的咨询体系,但是其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其和审计投资事务仍然存在较大联系。而且,在实际过程中,审计工作人员和咨询工作常常相互采纳意见,进而极大的阻碍了企业的发展。面对这一形式,针对管理体系,要增加对这一现实的关注度,增加审计工作和指引工作的完善性,建立合理化和规范化的管理体系,对于违反管理体系的体系进行惩罚,保证审计工作和指引工作的完善性,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增加注册会计师的工作能力和职业素养

对于企业财务部门财会内控制度的审计工作来说,为了保企业财务部门财会内控制度的审计工作的高效进行,要增加对注册会计师的工作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关注度,对企业财务部门财会内控制度的审计工作人员进行及时的专业知识培训和操作技能培训,保证具备较好的工作能力,使其满足现代化企业的发展需求,保证其具备较好的工作能力和操作能力,其次,企业财务部门财会内控制度的审计工作人员,也要树立科学工作目标,全面贯彻爱岗敬业理念,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精神文明水平,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5]。

三、结论

新时期下,要想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首先要完善企业财务部门财会内控制度的审计工作的弊端,全面贯彻实施和完善财务制度,使其满足社会的发展,增加审计工作和指引工作的完善性,增加对会计注册师的工作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关注度,保证企业财务部门财会内控制度的审计工作有效进行。

参考文献:

[1]刘玉廷.严格遵守会计准则提供高质量财务报告认真履行社会责任[J].会计研究,2010,01:7-13.

[2]张双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经济,2010,20:26-27.

[3]林婷.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探讨[J].会计师,2014,02:66-68.

第8篇

【关键词】新医院财会制度 会计信息化 建设途径

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信息化建设成为了当前医院建设的重要方向。各医院只有积极树立现代化的财务工作观念,完善会计信息化内控管理以及推进财务信息的统一编码才能确保信息化建设的有序开展。从而形成以财务信息为对象,以电算化为核心,辐射其他数据管理模块的综合性医院信息化平台。

一、医院开展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一)符合新医院财会制度的要求

新财会制度在旧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了医院内部各类财务活动。包括优化了会计科目分类、完善会计报表体系[1];深化预算管理、财务风险管理以及资产管理;重视成本控制等。加强会计信息化建设,是推进医院财务工作现代化的必然途径,也是符合医院改革及新财会制度要求的。

(二)适应现代化医院建设的需要

现代医院除了医疗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外,还包括科研、培训、人资、财务等诸多方面的综合化和体系化。开展财务信息化有助于从会计角度考察审核以及优化医院各项资源配置,从而实现医院资源信息的集成化。开展财务信息化能够有效助推医院开展管理转型、医疗创新以及文化建设等各项工作的开展。

(三)助推医院财务的“中心型”定位

从目前来看,医院会计信息化建设仍然停留在核算电算化层面上。同时各子系统相互独立,使得整个信息系统处于割裂状态。这样不仅造成了系统的利用率低下,而且不利于人资、财物的资本节约,做了大量的重复性工作。“核算型”的医院财会工作已经开始逐步滞后于现代医院的发展步伐了。因此开展医院信息化建设能够有效助推财会工作的“中心型”定位。

二、提升医院财务信息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一)树立现代化的财务工作观念

财务信息化是一项投入大回报周期长的工作,并非只是花钱购买财务软件或是服务就能够做到一劳永逸的事。医院除了需要一次性大量资金购进硬件设备及软件平台外,还需要长久的系统维护、人员培训等。因此医院上下应当积极树立现代化财务观念。只有树立正确的财务观念,才能确保信息化总体规划的切实开展。笔者认为,目前大部分医院已经逐步开展了信息化建设,但成效始终不高,因此今后的建设思路应当把握一点。就是始终围绕会计电算化开展医院信息化建设。医院应当重视财会工作对于其医疗经营、内部管理的全局性和统筹性。以电算化为核心,发散式地开展其与医院其他信息体系平台的融合和对接。譬如,依托电算化,药房可开展收费、药品零售、库房零库存、物资管理等模块的建设,实现数据的有效传递与共享。同时以财务信息为对象,针对医院各类经营管理活动形成信息采集、录入、审核、处理以及反馈机制。

(二)积极完善会计信息化内控管理

会计信息能反映出医院管理的全过程,也能反映出医院经营工作的流程和具体状况[2]。要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就必须积极依托医院的内控机制。内控机制能够确保医院各项资源(特别是经济层面)的有效利用,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与时效性。信息化作为医院经营管理的一大趋势,因此医院应当积极建立健全财务信息化的内控机制。具体来说,医院应当积极结合自身经营管理和信息化建设实际,深入分析财务信息的产生、收集以及利用流程,制定基于人的内部控制管理,规范人的操作。从而助推财会信息化的有序开展,同时也提高其运行安全性。

(三)积极推进财务信息的统一编码

目前,各子模块相互割裂是影响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重要问题。今后医院应当切实加快财务信息的集中统一编码和业务集中进程[3]。即加强各子系统之间的平台对接,信息传递交接及共享为着力点。只有建立各子系统之间的信息交互,才算是真正意义的信息化系统。而财务信息的统一则是信息交互的前提。医院应当尽早成立数据中心,联合财务部门,并积极协调其他部门工作,不断地修正、补充以及更新财务信息,确保整个信息化建设中都不存在错误分类、重复编码及多个编码的财务信息。从而尽快消灭信息孤岛,实现全院信息的共享。在信息中心的全权负责,积极协调财务部门,尽早建立编码统一,业务集中的财务信息体系。

此外,不论是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总体规划还是内控管理,抑或是财务信息的统一编码及业务集中,都必须紧紧依赖于人。因此医院还必须积极加强财务队伍建设,围绕财务队伍的信息化水平提升为目标,积极加强在岗培训以及优秀人才引进。

三、结语

医疗保障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新医院财会制度的颁布是医疗改革的重要举措。随着国家重视程度的不断加强,以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化医院财务工作已经是大势所趋。财务信息化能够减少人工操作及其可能产生的过失失误,提高财会管理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医院应当认清现实,主动出击,积极加快财务信息化进程,以确保自身在瞬息万变的时代步伐中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严彬.医院财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03(07):176-177.

第9篇

关键词:县级医院 新旧财务制度 会计核算方法

根据财政部、卫生部《关于印发的通知》(财社[2010]306号)文件要求,自2012年1月1日新的《医院财务制度》、《医院会计制度》全面实行。为配合新旧制度的顺利衔接,财政部和卫生部要求对1998年11月开始执行的《医院会计制度》(财会字[1998]58号)(以下简称原制度)进行了全面修订, 并于2010年12月31日了新《医院会计制度》(财会[2010]27号)(以下简称新制度),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自2011年7月1日起施行,全国范围自2012年1月1日起在施行。

1.及时完成各类会计帐目余额接转

新制度对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费用的确认以及对会计事项处理做出了较大幅度的变动,尤其提出了成本管理,要求对临床服务类科室进行全成本核算。为了做好新旧制度的衔接,笔者根据工作所在的无为县人民医院的实际,购买了新的财务软件,具体内容包括有总账、报表、人事管理、固定资产、物流管理及成本等模块。但各类会计帐目的衔接方法还需要财务会计人员来具体操作,在新旧财务制度的帐目衔接中,我们采取了下列做法:

1.1资产类科目

(1)对原会计制度中设置的“现金”、“银行存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其他货币资金”、“财政应返还额度”、“应收在院病人医药费”、“应收医疗款”、 “坏账准备”、“在加工材料”、“待摊费用”、“在建工程”科目。新制度设置了“库存现金”、“银行存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其他货币资金”、“财政应返还额度”、“应收在院病人医疗款”、“应收医疗款”、“坏账准备”、“在加工物资”、“待摊费用”、“在建工程”科目。其核算内容与原账中上述相应科目的核算内容基本相同。转账时,应将原账中上述科目的余额直接转入新账中相应科目。新账中相应科目设有明细科目,应将原账中上述科目的余额加以分析,分别转入新账中相应科目的相关明细科目。

(2)原制度中的“其他应收款”科目,新制度设置了“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科目与其对应。新制度的“其他应收款”科目的核算内容较原账中“其他应收款”科目发生变化:一是增加了应收长期投资利息或利润等核算内容;二是不再核算医院的预付款项,相应内容转由新制度中“预付账款”科目核算。转账时,如果原账中“其他应收款”科目余额包括预付账款,则应对该科目余额进行分析,将预付账款余额转入新账中“预付账款”科目,将剩余余额转入新账中“其他应收款”科目。

(3)对“药品”、“药品进销差价”、“库存物资”等原帐科目,新制度未设置“药品”、“药品进销差价”科目,但设置了“库存物资”科目,其核算范围有所扩大,包括了原账中“药品”、“库存物资”科目的核算内容,并将原制度中的药品售价核算改为了进价核算。转账时,应在新账中“库存物资”科目下设置“药品”、“卫生材料”、“低值易耗品”、“其他材料”等明细科目,将原账中“库存物资”科目的余额分析转入新账中“库存物资”科目的相关明细科目;将原账中“药品”科目相关的明细科目的余额转入新账中“库存物资——药品”科目相应的明细科目的借方,将原账中“药品进销差价”科目相关的明细科目的余额作为减项转入新账中“库存物资——药品”科目相应的明细科目的借方。

(4)新制度将医院的对外投资划分为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相应设置了“短期投资”、“长期投资”两个科目,两个科目的核算内容与原账中“对外投资”科目的核算内容基本相同。转账时,应对原账中“对外投资”科目的余额进行分析:将能够随时变现并且持有时间不准备超过1年(含1年)的对外投资余额转入新账中“短期投资”科目,将剩余余额区分股权投资性质和债权投资性质转入新账中“长期投资”科目的相关明细科目。

第10篇

关键词:新会计制度;事业单位;财会工作;新方向

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在改革开放战略举措的影响下,获得了飞速发展,促进了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更新,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会计制度的改革和发展。为了推动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在加大对会计制度改革的同时,需尤其注重事业单位的财会工作,不断创新全新的管理模式,增强事业单位的财会管理能力,并且加强对财会管理人员的监督作用,从而确保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有效开展。本文针对事业单位财会工作如何在新会计制度背景下,提升工作效率,确保工作质量,进行了探讨和说明。

一、新会计制度的概述

财政部门在有效开展工作时,为了充分满足事业单位的管理理念,推动其稳定、有效发展,并且促进财政改革计划的顺利实施,从而有效管理和规范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制定了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而且该制度2013年正式实施。新会计制度详细规定了会计科目的使用情况,对财务报表的编制要求也作了详细说明,而且,该制度还进一步规范了事业单位的各项经济业务,并且对单位的各项事务相关工作作了明确说明,如计量、记录、报告等。该制度的制定和有效实施,促使事业单位在进行财政改革的同时,促进了财务规则的有效发展,从而推动其有效开展会计管理工作。新会计制度的制定,极大的创新和改革了旧会计制度相关事宜,但却没有进一步改编和充分利用旧会计制度中比较完善和科学的规定。相对于旧会计制度,新会计制度主要增添了以下几方面内容,如:一是新会计制度对于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引入了折旧和撤销的理念;二是对于单位资产,强化了入账和计价管理措施;三是增加了财政改革工作中的会计核算项目,如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等;四是完善了会计科目体系以及会计科目的使用规范;五是明确了基建数据情况,并且规定了其按期与单位会计账目合并的相关事项;六是进一步优化了财务报表的结构、完善了财务报表的体系。

二、新会计制度的主要变化

(一)改变了会计要素财务管理风险降低

事业单位在采用传统的会计制度,来进一步管理和计算内部的基建工作时,为了确保数据信息准确,大都需要另建新账目,从而导致采取这种单独的建账方式,来落实对基建工程的建账工作,数据情况无法满足大帐要求,导致会计信息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极大的降低,从而阻碍事业单位开展财会工作,并对事业单位的经济造成一定的威胁。而新会计制度极大地弥补了这一缺陷,将在建工程考虑在内,并且将基建账目和会计大帐进行汇总和合并,确保了会计数据的科学、有效。这既有效地保障了事业单位的信息完整,又促使其财务管理的风险大大降低,从而保障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

(二)更新财务报表体系

新会计制度创新和更改了财务报表形式,并且合理安排了它的结构、排列顺序、项目类型等,从而确保事业单位拥有一个更加科学和规范的财务报表体系,促进相关管理人员可以依据报表体系,来有效的管理会计工作,并且将事业单位开展财会工作的效果考虑在内,从而推动事业单位合理开展财会工作。例如,在制定资产负债表格时,对于单位的资产数目和负债情况按照流动和非流动两种方式来划分,而不再列入单位的收入和支出项目。这种方式对资产负债表进行了优化处理,并且确保它的结构更加合理,可以据此充分了解事业单位的收支状况,并且对于单位非财政补助结余情况进行有效反映,从而了解它的具体分配和形成。

(三)健全会计科目体系,促进体系的操作性更强

在传统会计制度基础上,新会计制度对于其中的会计科目进行了有效修整和删改,改进了个别的会计科目,并且删除了一些作用不大的科目类型,并且根据财会工作的具体需求,添加了一些科目,从而逐渐健全和完善了会计科目体系。此外,新会计制度也改进了旧科目体系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之处,并且进一步完善了会计科目的计量标准、核算项目及科目设置等问题,从而促使事业单位的财会工作有据可依,有理可循,增强会计科目体系的有效性和操作性。

(四)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发生改变

原有的会计制度在管理事业单位的无形资产以及固定资产时,存在有较多问题,而新会计制度在管理这两项资产项目时,作了相应改进,对于固定资产引入了固定资产折旧制度,对无形资产制定了摊销制度。新会计制度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为了确保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工作方面取得较大成绩,需要事业单位依据财务要求和规则,来评估该单位的资产情况,以此来确定是否要实施计提折旧制度,并且为了进一步冲减非流动性资产,可以采取摊销和计提折旧两种措施。这是对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一种相对较先进的处理方式,但不会影响事业单位的支出预算情况,而且还有助于充分反映出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或者单位运营期间,消耗单位资产价值的状况,这种管理方式将实物管理和价值管理有效地结合在一切,符合事业单位对资产管理的特征和理念,从而推动事业单位顺利开展成本核算有关的工作。

三、新会计制度下强化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措施

(一)提高财会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在经济技术迅速发展的当今时代,为了强化对事业单位的管理,推动其长久、稳定发展,需尤其注重对人才的培养和管理,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素养,从而促进他们的综合素质得到极大提升。事业单位财会人员综合素质的高低,对于财会工作的有效开展具有重要影响,而人才质量也确定了其会计工作的质量。事业单位在选择财会工作人员时,需尤其注重他们的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全面考虑人才的素养和综合素质。加强对财会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教育,确保他们掌握全面的财会知识,并且还需加强对财会工作团队的培训,确保他们熟练掌握新会计制度的相关要求,并且规范他们的工作内容,促使他们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和基本素质,促进整个财会管理队伍素质的极大提升。此外,事业单位在依据新会计制度开展培训工作时,需根据各部门各个工作人员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工作,从而不断丰富他们的专业知识。

(二)建立健全的财会预算机制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极大发展以及新会计制度的有效实施,在新的发展时期下,事业单位的财会工作也发生了很大改变,传统的财会预算机制已无法再满足工作要求。事业单位在运用传统的会计制度来管理财务工作时,对于财务预算的考虑不全面,从而极大的威胁了事业单位的安全、稳定发展。基于此,需健全事业单位的财会预算体制,完善和规范财会预算的相关内容。对于资金拨付行为,可以采用直接拨付的方式,在管理和事业单位项目相关的活动资金时,可以事先对其进行拨付和预算,并且从根源来简化资金预算流程,避免事业单位对资金进行多次分配,从而充分利用项目活动资金,来提高事业单位的社会服务质量和业绩。

(三)改善财会工作制度

新会计制度的制定和有效实施,加强了事业单位的竞争优势,切实掌控了事业单位的资金流动情况,规范了事业单位的决策和投资行为,并为其提供了有力依据,因此,为了规范事业单位的财会工作,需重视并加强运用新会计制度。此外,为了确保新会计制度的有效实施,还需设立对应的监督部门,促使其严格监管财会人员的工作情况,确保他们严格履行新会计制度,避免出现公款挪用现象。此外,为了确保事业单位内部资金的安全,监督人员需定期检查单位的财务报表,及时追踪或管理有问题的资金项目,而且,为了促使事业单位财会人员可以相互监督,可以采用轮换的方式来实施监督工作,从而确保财会管理工作的高效实施。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新会计制度的制定和提出,是一项具有重要价值和历史意义的举措,有助于健全我国当前的事业单位财会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和发展各项工作制度,从而推动事业单位的稳定发展。此外,新会计制度的确立,也有利于为事业单位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促使事业单位合理运用新会计制度,来有效开展财会工作。为此,需加大对事业单位财会人员的管理力度,采取较高的工作标准来规范财会工作,并且促使财会人员把握机遇,完善自身能力,在新财会制度的推行下,提升自身的工作效率,确保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高惠琴.浅析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新方向[J].中国集体经济,2017(24).

第11篇

【关键词】医院 新财会制度 财务 内部控制体系 建立

一、目前医院新财会制度下财务会计内部控制体系存在的问题

新财会制度的修订,使得医院原有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体系漏洞和问题逐渐显现出来。新的财会制度能够有效地促进医院在市场上竞争力的增强,加强医院的绩效和服务效率,能够进一步保障医院内部会计信息的质量,保证信息的可靠性。虽然在新财会制度下医院的各种内部控制和管理有所提升,但是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只有了解目前医院新财会制度下财务会计内部控制体系的不足,才能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目前,医院新财会制度下财务会计内部控制体系主要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首先,目前医院的预算管理缺乏科学性,完整的预算编制过程仅仅几十天的时间就编制完成,质量相对较低,这就导致很多资金的使用只能按照前一个年度的资料进行管理,不能保证它的科学性。此外,医院的预算机构缺乏足够的专业人员,设置简单,预算项目没有进行细分,编制随意且较为粗糙,缺乏系统的经费使用考核机制,不能明确了解医院的经费是否产生较高的社会效益。新的财会制度就要求医院实施全面的经费预算管理,将全部支出收入项目都纳入管理项目中,新财会制度明确了各个主体职责,对医院的各个收支环节进行了详细的条例规定。

其次,目前医院的管理者对财务会计内部控制体系缺乏全面的了解,对这项制度的作用和目的认识不到位,只是简单地认为财务会计内部控制体系与其他规范条例一样,是一项简单的工作流程,并不能够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作用。由于院长等主要管理者缺乏对这项工作的重视,就导致财务部门的各项监督、控制工作成为表面形式,最终致使内部控制工作不能全面落实,缺乏执行力,影响医院财务体系的安全、可靠性。长期如此,则会严重影响到医院的社会效益,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有些医院为了节省时间,甚至不按照规章制度办事,省去一些必要的流程,致使医院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缺乏严谨、科学性。医院的管理者缺乏对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视,会形成医院的资源浪费,资源的有效使用率降低,从而影响到医院的发展效益,由于缺乏足够的经验和对新财会制度的适应,将会出现很多问题。

最后,目前我国的一些医院缺乏严格、完整的审计体系,由于内部审计体系工作的不到位,使得一些财务会计内部事件频频发生。一套完整的审计体系是监督内部财务会计工作的重要依据,它是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一些管理者却没有足够重视审计工作,仅是要求将具体的收入支出情况进行记录,省去内部审计的工作。没有专门的审计部门,会严重影响医院内审工作的进行,限制内审工作的独立和权威性。

除此之外,医院作为一种行政事业单位的存在,它也具有经济实体的特点,因此,医院同样要注重自身的文化建设,树立强大的团队精神,而目前我国的医院恰好缺乏单位文化建设,由于没有完善的员工激励政策,使得医院的职员工作积极性不高,缺乏对病人的主动服务意识,单位没有彻底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会严重阻碍医院财务会计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工作的实施。

二、如何完善医院新财会制度下财务会计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与实践工作

最新修订的医院财会制度相对于旧的医院会计制度而言,对财务管理、会计核算等各项财务工作进行了更为明确的规定和改进,明确了其使用范围,将会计科目体系进一步完善,加强了对医院收支项目的管理和成本的核算工作,完善了财务报告体系,更加重视医院财务报告的审计监督工作,进一步保障了医院财务会计工作的有效性和健全性。

在具体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与实践中,医院要积极配合新财会制度的规定,严格按照制度内容进行各项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工作。财务会计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与实践,要严格按照我国相关法律,结合自身的发展情况来进行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在建立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的过程中,要重视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的设计和执行工作,并加强对控制体系的监督工作,使之更好的实施运行。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技术水平,加强人事管理,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思想素质以及职业道德水平等,一旦出现违规现象,务必严惩涉及的违规人员。完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体系的构成,医院各级领导都要承担一定的管理职责,建立一套权威、高效、科学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体系,保证医院能够在合理、科学的控制体系中高效的开展工作,促进医院财务会计信息的透明化和公开化。

财务会计内部控制体系主要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以及监督五项组成部分,对于医院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的建立与实践,要充分考虑医院本身的环境与管理要求,处理好医院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通过调节各部门的利益关系来更好的完善医院的结构与管理规划,制定出一套科学的管理体系,提升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每家医院要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发展目标和战略规划,充分利用内部控制体系的高效性,发挥出内部控制的作用,建立起一套适合本医院发展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重视财务会计内部控制体系的设计和执行,明确各级机构的工作职责,在进行财务会计内部控制体系的设计工作时,要选用经验丰富的、对医院具体情况很熟悉的专业机构来进行,而且要咨询各个机构,广泛吸取经验和建议,并制定相关机制或者设置内部审计部门,来进行财务会计内部控制体系的执行监督,促进体系的实施,保证其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此外,还要重视财务会计内部控制报告的整理和书写,会计内部控制报告能够全面地体现出一定时期内医院对于财务会计内部控制体系的实施效果如何,而且包括整个体系的政策、方针及全部内容和方法。财务会计内部控制报告能够及时的反映出内部控制中所存在的问题,引起医院的重视,而且可以让其他机构及时了解医院在这个阶段的经营情况,促进医院财务会计内部控制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改进,使得其更具制度化和科学、规范化。详细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报告能够使医院在运行过程中提高运营效率,降低运营风险,保证其涉及的财务信息的准确性。组建会计内部控制体系的监督机构,内部审计师能够对体系的设计效果及实施程度进行分析和评价,并及时做出书面报告,上报给上级管理部门,保证内部控制体系的科学和完善性。在对会计内部控制体系进行审计工作时,可以采取多样的具有科学性的审计方式,尽可能减少内部控制质量的风险,依据会计体系的审计特点可以采取问卷调查法、程序分析法和审计控制法等,保证审计工作的完善和严密性,系统、合法的进行财务会计内部控制体系的审计工作。

三、总结

总而言之,医院作为行政事业单位和经济实体性质的统一体,要加强对财务会计内部体系的建立和实践,严格按照新财会制度规定的内容的进行工作,从新财会制度入手,打造出规范、科学、良好的财务会计环境,改善内部控制体系。建立良好、合理、科学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能够促进医院的各项工作的进行,完善医院管理环境,有效的控制事件的发生,加强内部会计控制体系,重视其在医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将直接影响到医院的竞争力,提高医院的各项效益,保障医院事业在我国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何伟静.完善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对未来医院会计发展的启示[J].科技咨询导报,2007(10):115-117.

[2]魏红梅.浅谈医院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的基本思路[J].科技资讯,2007(05):221-223.

[3]周毓萍.浅谈医院的内部经济控制[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06(02):132-133.

第12篇

关键词:新财务准则;财务报告;改革创新

财务报告是体现企业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书面文件,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附表、所有者权益表、会计报表附注、财务情况说明书等。财务报表能够对企业经济业绩和财务状况进行分析,对盈余能力和偿债能力予以评价,在企业经济决策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生产力的增强,在知识经济环境下,行业风险、信息风险不断提高,人们对会计信息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期望。面对财务报告中存在的问题,要不断探索解决的策略,满足时展的要求。

一、新财会准则制度视角下企业财务报告存在的问题

第一,企业财务报告对长远发展考虑不足。企业会计以确认其主体完成的交易项目作为核算标准,轻视了未来各种交易事项带来的影响,财务报告不能同时具有预测未来和总结过去的功能。

第二,财务报告比较重视法律形式。财务报告在反映经营状况时应该重视实质、轻视形式,减少或杜绝轻视经济实质而重视法律形式的现象。如果两者间在经营交易和其他事项中出现偏差,在会计处理里要以经济实质为主体。如果财务报告强调运用法律形式记录交易事项,利益群体就难以了然和掌握经济实质信息。

第三,财务报告中轻视很多重要的信息。财务报告提供的信息要具有可靠性的相关性,企业管理者以信息为基础制定各种决策。信息的及时性和可靠性决定着会计核算的质量,会计资料要具有真实性、完整性和可检验性。但实际上资产担保、销售退回、票据贴现等内容没有体现在会计报告中,也没有完全披露出会计增值信息。

二、新财会准则制度视角下改革企业财务报告的原则

第一,相关性和可靠性并重的原则。会计信息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相关性和可靠性。部分企业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好而相关性差,部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好而可靠性不足,相关性和可靠性未必总在同一方向上对会计信息具有影响。将相关性和可靠性相结合,要给予同等的重视度。片面的改革任何一方,都会降低信息质量。

第二,定性和定量指标结合的原则。目前财务报告中提到的定量指标大部分是财务货币化数据,没有反映出定性指标,使用者在分析报表后进行判断和预测,经常会出现盲目决策的现象。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兼顾的原则,要求在新财务准则的制度下,以体现历史数据为前提,提供具有前瞻性的经济信息,在报告时要兼顾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兼顾定性指标的分析和量化指标的分析。

第三,报表灵活性和统一性兼顾的原则。财务报告以报表为主体,运用统一的格式在汇总、编制、计算机加工以及分析和处理数据等环节提供方便。不同企业因为实际情况不同以及信息不对称,造成信息披露方面的限制。要打破格式的约束,对信息进行充分的披露,所以报表应该兼顾统一性和灵活性。

三、新财会准则制度视角下创新与改革企业财务报告的策略

1.对现金流量的相关信息进行编报和考核

现金流量能体现出企业盈利能力、财务实力、变现能力、偿债能力,具有可靠性和相关性,得到使用者的重视。目前的现金流量表以年度报表的形式出现,其编报比较单一,没有进行严格的考核,因为现金流量表在编制中有随意性而影响报表的质量。提议用月度报表审核代替年度报表,对考核指标进行创新和改革,提高现金流量中盈利额、营业额的比重,此方式不论理论方面还是实践方面都具有很强的可行性。

2.改进中期报告,提高分部报告的质量

一般方法是将一年以内当作是中期报告的范围,便于企业管理者及时准确的了解经营效果,由于可以连续性的披露信息,为使用者决策提供更有价值的参考信息,又能提高会计信息的预测性,适度调整投资和信贷政策,降低由错误预测而产生的经济损失。编制科学合理的中期报告,其相关性比较强,为报告及时性不足的问题提供妥善解决的措施和策略。对于股份制企业信息披露的问题,分部报告梳理和整合资料,让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快速的发现需要的信息,更全面的发挥出报告的功能。分部报告能公正及时的披露信息,是妥善解决我国企业信息披露不全面的有效方式。

3.增强财务报表的附注说明

在西方发达国家,财务报告的附注内容比报表内容多是经常出现的事,在附注上最大限度的体现出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为使用者正确判断并运用信息提供关键性数据。现在企业对信息附注比较轻视,也出现附注的内容和书写模糊的现象。管理部门要制定并推行合乎实际情况的附注准则,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增强附注内容和形式的质量。不但要反映出财务数据,还要注明历史信息、预期信息、未来效益、重点投资事项、风险等附注情况。

四、结束语

财务报告为企业的经营和决策提供科学可靠的会计信息,但在目前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它的缺陷和问题逐渐显露出来。企业要对财务报告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细致的分析,积极创新和改革,为企业管理和决策提供各种便利。财务报告的改革和创新要与时俱进,推动企业快速、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冯海虹,花双莲.财务报告变革与财务分析体系重构路径研究[J].财会通讯,2012(03).

[2]于栓友.新企业会计准则对煤炭企业影响的探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