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

时间:2023-02-02 12:45:1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实践教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实践教学

第1篇

PLC整体实践教学主要包含两大部分:线路的安装调试和程序的编写。线路安装调试有很强的规律性,输入接线满足于PLC输入地址端口-输入信号元件-输入信号电压形成回路,输出接线满足于PLC输出地址端口-输出信号负载-负载供电电压形成回路即可。以自动售货机为图1所示。

PLC程序在其自动控制专业课程中难度应算比较容易的,但社会实践反馈相关技能人员仍短缺,原因在于在校学生对其学习积极性欠缺,对编程类课程有抵触心理,所以PLC教学应从提高学生兴趣、采用从简到难的教学方法。

1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PLC教学第一步,让学生明确PLC在工业生产中的作用,除文字介绍外,最好配以多媒体视频,将工业生产中PLC不同控制实例系统的展现出来,学校若配有自动化生产线实验室,在PLC开课之前可以先设置一次自动化生产线观摩课程,将PLC控制自动化生产线的供料、加工、分拣、输送、入库等环节一一展示一遍,让学生认识PLC的重要性与提高学习积极性有很大帮助。

2 实践内容从简到难

学校在开设PLC教学之前应已开设电气控制相关课程,对于电机的各种控制线路都已比较熟悉,PLC编程学习的前驱内容可设置为由简单的电机控制控制线路转换成PLC梯形图,比如电机的连续运转、正反转等,每条新指令的学习要配有相关的控制事例,最好可以通过实验箱或者实验台将功能实现出来;系统编程实践也要采用从简到难的顺序进行,可进行:(1)艺术灯的控制(可设2~3个小项目);(2)电机星三角降压运行控制;(3)通风机的监视控制;(4)四路抢答器控制;(5)定时搅拌机控制;(6)水塔水位的控制;(7)十字路通灯的控制;(8)机械手的控制;(9)邮件分拣控制(大小球分拣控制);(10)刀库捷径方向选择控制;(11)物料混合控制;(12)四层电梯的控制;(13)四级传送带的控制;(14)装配流水线的控制;(15)化学反应过程控制。

实践项目编程方法可分为:(1)低压电器电气控制原理图转换梯形图设计:学生在接触PLC之前,一般都已开设过电机控制课程,可以将电机控制线路中的开关触点转换为输入触点,将负载线圈作为输出点进行转换,比如电机正反转、电机星三角降压启动等;(2)时序图设计:多个输出信号受不同时间段控制(十字路通灯);(3)顺序控制设计:输出模块动作按照一定的顺序规律动作(物料混合);(4)逻辑分析设计主要用于组合逻辑问题的程序设计:对控制任务进行逻辑和综合,将控制电路中的元器件的通断状态作为输入信号进行逻辑组合(通风机监控系统);(5)经验设计:对可以凭借各种典型控制环节和基本单元电路的设计经验进行编程(电机顺序启停)等方法,项目可根据学校课时安排选择,项目实践包含线路安装调试和程序编写两大部分。

3 教学方法

实践过程分组进行,设置2~3人一组。教学方法采用六步教学法:(1)教师下达教学实践任务书,可为具体任务,也可为只需满足相应控制要求,学生自行设计控制过程,还可以为控制过程的视频或控制任务实现的图片;(2)学生对设计任务查阅相关资料并进行讨论;(3)方案确定:学生根据讨论的结果选择合适的方案;(4)方案实施:将方案在实验箱或试验台上实现出来;(5)结果展示:将任务效果展现出来,并做以对比;(6)教师点评:教师将每组同学的实际过程及成果全部点评一遍,存在的优点缺点一一指出,并进行评比。根据项目实施的简易程度可设置小组互检互评环节,小组之间相互检查,指出对方的不足,也可相互之间设置故障进行排故,这样可起到互相督促,共同提高的目的。

第2篇

要害词安全责任实践教学安全教育安全责任合同制

1安全责任是实践教学不可回避的问题

常言道: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安全责任是不可回避的问题,实践教学当然不能例外。学界普遍认为,实践教学论是与理论教学相对的教学论,其研究对象是发生并存在于课堂的教学现象和规律。从本质上讲,实践教学是一种不断超自然性和给定性、创造人的新的规定性的实践形式,对传承知识、主体地位的确立和主体原则的实施、创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推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按照完成特性规律组织教学。既然如此,也不能回避安全问题,要完成实践教学,就存在实践教学的安全问题。

实践教学要达到“无危则安”、“无损则全”的目标要求,必须处理好权利、责任与义务的关系,“责任是义务的结果,义务是责任的原因”主观要素及规则,义务的违反是否必须引起责任的产生,这要取决于行为者主观上有无过错和社会对其所作的评价。形式要素及后果或负担,它是责任实质要素的外在表现形态,也是责任得以存在和实现的要素。实践教学的安全责任问题,除主观要素和形式要素之外,客观要素即义务的违反这一事实状况。实践教学安全责任的产生基于一定义务的违反。因此,实践教学的安全责任不得不引起高度重视,这是一个属于教学中的重大问题,实践教学,安全责任第一,不可回避,不能回避。

2安全责任是实践教学环节的重中之重

2.1没有安全责任就没有实践教学

大凡高等院校,不可能没有实践教学。“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只要进行实践教学,就会有安全及安全责任问题。例如,纺织工程专业学生去工厂完成实践教学任务,渉及到路途交通安全、车间生产安全,设备运行安全、生活环境安全等等直接关联于人身安全。那么,企业从员工人身安全防护出发,配发安全服装、安全手套、安全帽,以及安全防护措施和安全操作规程,可谓顺理成章,理所当然。学生进出车间,同样如此,会有一系列的安全责任,因此,可以认为:没有安全责任,就没有实践教学。

2.2实践教学安全责任的社会性

安全及安全责任无处不在,具有非常广泛的社会性。实践教学安全责任的社会性并非孤立存在,涉及到工厂、企业、车间、交通;学生、家长、学校及各方面环境等等。法学界对社会责任一说不同程面、不同角度有多种理解。但不管作何诠释,共同首肯的是,社会责任应当是现行政策法律体系中始终贯穿一项公共政策。机关、团体、学校事业等单位是基于社会性目的而成立的非营利性组织,其产生初衷与社会责任有着天然渊源,故对其社会责任不应有太多争议。安全责任的社会性,绝非某一政府或某一行政部门、某一单位或个体单枪匹马能完成的,它需要以政府为主导,动员全社会各个方面力量行成社会合力予以系统化协作方可能实现。实践教学安全责任的社会性则不足为奇,前提是明确参与各方的责任与义务,并相互制约,相互协作,相互推动,形成安全责任良性互动机制。

2.3安全责任培养人才的必经环节

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人才的必经环节,知识结构的完整性、知识的积累和完善、聪明和才能启迪与开发等等,实践教学环节是必经之路,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对实践教学培养人才必经环节的充分肯定。培养人才必经实践教学环节,完成实践教学环节,毫无疑问会有安全责任。因此,安全责任是培养人才的必经环节。

2.4学生、家庭、学校、企业、社会安全目标的高度统一

实践教学具有安全和安全责任,学生、家庭、学校、企业、社会无时不在关注安全问题。学生是实践教学的主体,既是实践教学的出发点,又是归属。以学生为本,涉及学生的安全问题,完成实践教学环节,学校义不容辞、责无旁贷,“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转变学生的思想”。“学校的校长、教员是为学生服务的”。学生是学生家庭的全部希望,甚至是几代人的掌上明珠,出现人身伤亡等安全事故,会造成家庭、学校、国家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是任何一方任何时候都不愿意见到的事实。即便是承担实践教学的企业,也难以避免责任。家庭、学校、企业都是社会的细胞,在实践教学安全和安全责任问题这一目标要求上无疑实现高度的统一。

3实践教学安全责任的实施

实践教学安全责任的实施,始终是以人为本,实践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具体的讲就是以学生为本,“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实施实践教学的安全责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问题在于如何实施。

3.1切实加强实践教学安全教育,熟悉安全责任

往往有这种情形,召开安全教育大会,领导讲话“声势浩大”,会场下面“叽叽喳喳”,至于为什么召开安全教育大会,只知道讲安全就会开大会,至少在概念上流于形式,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就需要做深入细致的工作,不能停留在一次报告。实践教学的安全教育,要解决思想熟悉问题,这是一个难点,涉及到实践教学主体的灵魂深处。推行安全“互动式”教学法,克服课堂教学中单一的“你教我学”、“我讲你听”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也可进行正反例证教育法、安全文化教育法、格言警句教育法,安全格言警句一般具有押韵、短小精悍、富有哲理,既轻易记住,又乐于接受。还如监督教育法,在实践中,不一定人人都会遵章守纪,必须进行安全监督。再如示范教育法,身教重于言教。除此之外,应重视情感教育法、思想安全教育法等。尤其是思想安全教育法值得注重,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工伤事故的发生,既不是员工安全技能缺乏,也不是作业环境恶劣,纯粹是责任者思想上麻痹大意造成的。思想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可以通过语言和行动表现出来,只有思想上重视安全,安全治理上的一系列措施才能得到有效地贯彻落实。真正熟悉安全和安全责任,有一个过程,要发动实践教学的全体成员,熟悉安全和安全责任;分析研究安全和安全责任;落实安全和安全责任。这是实践教学的首要任务。

3.2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中的安全责任环节

实践教学涉及安全责任环节比较多,例如,实践教学主要负责人、组织机构、前期预备工作、学生学校家庭三者沟通等。因此,以下工作需要强化:第一,谁主管,谁负责。对学生而言,涉及到家庭和学校,家庭父母系监护人的责任和义务。学校虽然有直接的院(系)、学生工作处、团委等,在责任问题上,学校是当之无愧的主管,当仁不让地负责。作为直接领导实践教学的院(系),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第二,精心组织,不打无预备之仗。“有备则制人,无备则制于人”。一是学生的思想预备,吃苦耐劳的精神预备,安全教育到位。二是实践任务明确,调查研究的内容清楚,实践教学的方式可行,前期预备工作落到实处。三是实践教学基地(企业或公司)的紧密配合。实践教学任务的各个环节相互衔接,学生的吃喝拉撒睡一应俱全,环境安全舒适。第三,学校、学生、学生家长的沟通。学校要向学生讲清楚道理,学生要向家长讲原因,家长向学校表明责任。三者沟通,缺一不可。总之,实践教学环节中的安全责任环节,必须一环扣一环,环环相扣。

3.3实践教学安全责任契约

人们普遍认为,老实守信非常重要,以至于十分痛恨翻脸不认人,闭口不认账的现象。安全责任重于泰山,一旦出现安全责任问题,受损失的一方祖宗三代齐上阵,无理也要“闹翻天”。因此,实践教学安全责任以契约的形式,约法三章,约定学校、学生、学生家庭三方的权利与义务关系,明确各方面的责任,签订实践教学安全责任合同书。重视安全责任,增强法律意识。真正做到“先来的话不怕多,后先来的话不怕少”,形成必要的约束,按原定计划推进,把实践教学安全责任落到实处。

3.4制定与落实安全责任工作计划

有实践教学安全责任合同书,那是实践教学安全责任法律意识的表现。要完成实践教学,尤其要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首先要制定实践教学安全责任工作计划,安全责任工作计划非同一般,同样,“在订计划的时候,必须发动群众,注重留有充分的余地”。其次是扎扎实实的落实安全责任工作计划。往往有这种情形,制定安全责任工作计划轻易,落实安全责任工作计划困难。体现出好说不好做的现状。因此,既要重视制定安全责任工作计划,更要重视落实安全责任工作计划。否则,实践教学安全责任工作计划就会成为一纸空文。为了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还要实行监督、检查、验收。

3.5实行安全责任目标考核

实践教学安全责任目标是否达到,要经过考核、验收这一关。考核的主要依据:一是实践教学安全责任合同书;二是实践教学安全责任工作计划。考核的过程是一个总结的过程,也是一个是否合格的验收过程。在实践教学安全责任目标问题上,出现任何人身伤亡事故,都将是一票否决,这是实行安全责任目标考核的前提。当然,在考核过程中,对于合同书的履行,要具体分析其责任、权利和义务,不能不分清红皂白,轻重缓急,尤其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否则会有碍实践教学工作的推进。对于实践教学安全责任工作计划的执行情况,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践教学的环境和条件有可能发生变化,工作计划要做出相应调整,否则又会成为考核验收的障碍。不管情况如何,安全责任,人命关天,非同小可,考核既是复杂的,更是必须的。

4结束语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教学改革的需要。但是,只要进行实践教学,就必然会有安全责任问题,不了解、不熟悉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实践教学安全责任问题的提出,可能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一些问题,需要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实事求是的观点,面对现实,一切从实际出发,研究实践教学工作新思路,解决新问题。实践教学安全责任值得研究,实践教学安全责任目标考核指标及体系有待于进一步思考。

参考文献

1向新柱.实践教学“五结合”模式剖析[J].知识经济论坛,2006(2)

2赵文武,廖巍,戴年红.工程安全与工程安全人才培养[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6(1)

3俆德蜀.安全科学与工程导论[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4林纪东.法学绪论[M].台北: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83

第3篇

论文摘要: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一个充满活力基本适应社会主义需要的高等职业教育新体系已初步形成。但从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全局来看,与国家对高职教育的要求还相差甚远。实践性教学作为高职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存在的问题尤为突出。

一、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教育部部长周济在第三次全国高等教育产学研结合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指出:“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高技能人才。这类人才,既不是白领,也不是蓝领,而是应用型白领,应该叫做银领。我们培养的学生,既要动脑,更要动手,经过实践的锻炼,在工作中能够迅速成长为高技能人才,成为国家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要完成好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任务,必须走产学研相结合的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这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要求,是高职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

1.是适应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需要。高职教育的目的和培养目标是什么?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在《坚持就业导向,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一文中指出:“是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数以百万计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从这个观点出发,可以说,高职教育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就业教育,即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应该是市场上需要的、抢手的、有一技之长的高素质劳动者或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高职教育就培养“实用型”人才,要求学生要掌握必需够用的基础知识,必须具备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而不是知识广博、实践能力相对较弱。因为实训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职业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途经,最能体现人才培养的应用型特色,这是高职教育的核心之一。

2.实践教学是提高实践能力的需要。教学可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实验、实训是实践教学一种重要形式的体现。实践教学要改变过去依附理论教学的状况,探索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对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需要。实践教学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动手能力训练,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非常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教学内容要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培养,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限度。

二、目前高职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们都知道,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操作技能。按国家教育部《高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暂行)》和《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的要求,三年制专业的实践教学一般不低于教学活动总学时的40%。实践教学要及时吸收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新成果,增加工艺性、设计性、综合性实践,逐步形成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作为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效果如何,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不少高职院校在实践教学方面普遍存在硬件建设不到位、软件跟不上等问题,与国家提出的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相去甚远。

1.硬件不足。我国的高职院校多数为上世纪90年代后新建或改建的院校,其中大部分是由专科学校、职工大学、教育学院、中等专业学校通过升格而来的。这些学校原有的办学条件是按中专或成人教育目标的要求配置的,显然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有一定的差距。改制后,又恰逢高等教育迅猛扩招的时期,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建设跟不上学校发展的速度。加之绝大多数高职院校自身的“造血”功能较差,根本拿不出足够的资金去添置和更新教学设施,以至于实验室设备老化、陈旧,实验、实训开展率较低,基地建设水准不高。

2.软件跟不上。据了解,目前不少高职院校的安排依然遵循传统的分段式课程设计的做法,一是实践教学的目标指向没有充分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二是实践教学的设计没有与理论教学有机地融为一体,并突出对所学理论或成熟技术规范的应用,尤其是对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的各门课程知识,解决实践中遇到的技术问题能力考虑不够,从而影响实践教学功能和作用的发挥。有些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管理较为松散,没有建立一整套关于实践教学的管理制度和相应的质量管理与评价体系,实践教学的管理全凭指导教师的责任心。

3.实践教学的考核问题。一些院校还没有建立规范的实践教学的考核办法,或没能真正落实。对实践教学的要求远没有对理论教学要求的严格。极少有学生实训课不及格,更不会因实训课不及格而毕不了业。因为学生本身对实训学习的重要性缺乏认识,又没有必要的压力,所以有一部分学生不把实训课当成一回事,实训效果可想而知。

4.在当前评估热潮的推动下,许多学校开展了轰轰烈烈前所未有的实践教学,但受诸多因素(例如经费少、指导老师少、场地有限)影响,大多浮于表面,实践教学深度不够,还不能使学生全面地、系统地、高质量地完成专业技能训练。

5.实习指导教师指导能力不一,影响实习效果。某些指导教师受自身实践能力、社会经验、学历等条件的限制,还不能正确指导学生完成实验实训任务,有的甚至还误导学生,从而使实习效果大打折扣。

6.缺乏对实践教学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应该说,在课堂理论教学方面,各学校都建立了一整套比较完整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但对于实践教学的质量监控却还不完备,由于缺乏科学、规范的标准,使得实践教学的水平难以评价,指导教师各行其是,实践教学的质量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三、加强实训教学采取的相应对策

1.加强硬件建设。硬件是基础,必须充实。(1)学校根据开设专业的实际需要加大投资力度,并且进行全面规划,分步实施。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建设校内实训基地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必备条件。但硬件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学校领导应深刻地认识到实训教学的重要性,应有长远的发展眼光,加大投资力度。(2)整合现有硬件资源,优化配置,从而达到资源共享。学校可利用现有的设备建立可反复组装、多功能的模拟实验室及技能训练场所,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已有设备的使用效率。(3)争取政府相关资金的扶持。对公办学校而言,政府支持应该作为学校硬件建设的主渠道。对此,学校应在广泛、深入论证的基础上,就实践教学条件的改善问题提出可行性报告,争取上级立项、给予经费支持。

2.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组织管理。实践基地建好了,硬件设施配备了,就必须让硬件充分发挥作用,对实践教学进行严格、科学管理。可以从以下几点做好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1)建立以实训中心为核心的基地,采用集中管理模式。(2)加强“双师型”指导教师队伍建设。(3)配合实训基地建设,加强教学教材建设。组织教师编写具有较强针对性的实用性实训教材及其辅导书;建立与实践教学各个环节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把国内外最新知识、最新技术和最新工艺充分融入教材和新的课程体系中,使学生的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同步提高;引进与资格证书考试紧密相关的教材,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3.改进实践教学的考核办法。实践教学的考核是确保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要制定实践教学考核办法及实践成绩评定办法等实践教学制度,确保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AutoCAD》 教学 实践 考证 实用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5-0121-02

计算机绘图(又称《AutoCAD》)课程是中职学校数控技术应用、模具制造技术等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核心课程,更是一门实践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所绘制的图形如果脱离企业实际应用范围,则没有什么价值。因此该课程的教学应紧密结合行业企业实际要求来开展。然而,在《AutoCAD》教学中,一方面许多老师只注重软件功能和应用的教学,缺乏实际应用的针对性,学生不能体会到实用价值。另一方面《AutoCAD》的教材只偏重于软件命令使用介绍,由于没有综合性的实例训练,没有与产品的加工制造联系起来,致使学生对软件的使用价值认识不足,不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和兴趣,从而使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不高,距离岗位要求的职业能力相差甚远,这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就业和职业生涯的发展。为此《AutoCAD》的教学需从行业对人才的要求出发,重新整合教学内容,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不仅掌握好理论知识,而且能形成良好的职业技能,使中职毕业生具有较好的竞争力。

一、教学前准备:编写了校本教材

教学前的准备,最关键的是围绕该课程的学习目标来组织和设计教学内容,以帮助学生实现有效学习。但目前的《AutoCAD》教材内容一般是按命令的顺序进行编排,理论性较强,实践训练明显不足,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非常不利,也不符合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培养目标。

本人根据学生的素质状况和认知规律,依据现代制造行业绘图岗位的工作任务和企业对该岗位职业能力要求,以及《AutoCAD》国家职业标准,编写了《AutoCAD》校本教材,在教材编写上以易懂和实用为原则,按相同类型图形形成模块,因为相同类型的图形,其内外结构有相同的特征,有相对固定和快速的绘图方法。例如:轴类零件主要采用多线(mline)和偏移(offset)等命令来绘图。盘盖类零件主要采用阵列(array)和复制(copy)等命令来绘图。按照这种方法来教学,可提高学生的绘图速度和能力。另外,教材编写上通过一个个具体案例的讲解、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绘图技巧,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该《AutoCAD》校本教材主要包括七个模块,分别是:绘图基本概念、平面图形的绘制、轴类类零件图的绘制、盘盖类零件图的绘制、叉架类零件图的绘制、箱体类零件图的绘制、结合考证零件图的绘制。

二、教学实践过程

(一)项目教学法的运用

《AutoCAD》课程在教学中主要运用项目教学法,实现“教、学、做”三位一体,使学生能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 在项目教学法实施中一般包括确定项目任务、制定计划、实施过程和检查评价四个阶段。

1.确定项目任务,首先通过调查了解企业对绘图岗位的要求,根据企业绘图岗位任务,结合教学大纲的知识点来确定项目任务。在该教学环节教师主要对项目进行分析,提出项目的要求,让学生明确项目任务。

2.制定计划,在制定过程中要以实践为导向、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可根据班级的情况进行分组,并进行讨论交流,分析在绘图过程中涉及的相关知识和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3.实施过程,绘图的实施分为设置绘图环境、绘制图框和标题栏、绘制图形和尺寸标注等四个步骤。在实施过程中,对学生操作中出现的错误要及时纠正,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使学生在自主讨论、研究和操作中获取知识和技能。

4.检查评价,学生完成每个项目任务后,进行检查和评价,让各组进行相互评价,老师作总结。这样让学生掌握项目实施过程的知识,找出学习的不足,使学生在相互讨论、评价中得到提高。

(二)注意事项

1.教学必须与生产实践相结合

过去中职学生的识图和绘图能力不强,对技术要求理解不透,特别是毕业生很难按照企业的标准画出零件图和装配图。造成这些现象主要是:许多教师没有把专业知识融入教学中,还有部分教师不是机械专业毕业的,虽然他们懂得《AutoCAD》的操作,但不懂得联系机械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讲解,从而很难画出标准的机械工程图。因此,在教学中必须与生产实际相结合。

笔者在教学中,模拟职业工作的场景,把行业标准和专业岗位上的加工零件和装配部件图例引入各项目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分析、示范与引导,学生的绘图能力水平逐步提高,特别是学生每绘出一张实际工程图,就会有一种成就感,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能使学生把所学知识和技能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工作水平,教学效果明显好转。

2.教学必须与竞赛相结合

竞赛是根据国家教育部“普教有高考,职教有竞赛”和广州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完善我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技能竞赛的实施意见》的精神和要求举行的,通过竞赛进一步转变师生的教育观念,促进学校以技能为核心、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教学模式改革方向,达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代检的作用。因此,我校每年都举行学生技能节。在全校形成一个“人人争学技能,人人比拼技能”的职业教育氛围和校园文化的新亮点;更希望通过竞赛考察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检验学校实践教学的质量,促进学校教学水平的提高。而《AutoCAD》是竞赛项目之一,更是广州市学生专业技能竞赛项目之一。在教学中,笔者把竞赛知识渗入到教学环节中,以适应竞赛要求,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竞赛。近五年来;笔者辅导的参赛选手,在参加广州市中职学校学生职业技能竞赛中,每年都取得前三名的优异成绩,受到学校和上级部门的表扬。由于所有的学生都有机会参赛,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兴趣,因此,教学上借此可以强化学校实践教学环节,促进学生技能水平的培养,进一步提升师生的专业技能水平。

3.教学必须与考证相结合

按照教育部对职业学校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中可知,中职学生实行“双证书”毕业制度,除完成专业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外,要求学生必须考取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技能证书。为此,笔者在教学中与技能考证的内容相结合,以考证作为推动力,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完成课程学习的同时获得《AutoCAD》中级技能证书,从而满足适应就业岗位能力的要求。由于笔者编写的校本教材的内容与考证紧密结合,通过学习,学生参加培训时间大大缩短了,合格率显著提高了,近几年,考证合格率高达90%以上。

在教学中还尝试以证代考,实行课程与技能证书相对接。即学生学完本课程后,通过必要的强化训练,让学生直接参加《AutoCAD》中级考证,如果成绩合格,则本课程的期末考核免考,考证成绩直接作为该课程的成绩。这种模式试行后,很受学生欢迎,学生参考欲望较高,学习兴趣也大大增强。

三、《AutoCAD》课程教学的效果和感受

1.学生的自学能力明显提高,体现在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看图能力、想象能力、总结能力等方面,同时学生的绘图和编辑能力明显提高,体现在90%的学生能在规定时间内高质量地完成各绘图项目的任务;还有学生的协作交流和相互学习能力增强了,因为该课程的学习,需要学生通过交流、讨论,才能达到相互学习、相互提高的作用。近几年《AutoCAD》技能鉴定,合格率高达90%以上,比以前的传统教学的考证合格率上升了20%以上。

2.个别学生存在应付检查,课后会拷贝组内同学的作业,这现象有待解决。另外,教师必须有足够的教学经验和企业实践经历,否则很难应付《AutoCAD》课程教学,必定会影响教学效果。最后,教师更应该加强教学基本功和自身素质的提高,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贺平.项目教学法的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2).

[2]姜军等. AutoCAD(中文版). [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

[3]黄惠廉. 计算机辅助设计.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第5篇

1医学生临床思维存在的问题

1.1片面思维:一些学生在进行病例分析时,不能全面细致地对病史、体格检查进行分析,过分看重辅助检查的结果,而忽视系统分析,考虑问题局限、狭窄。

1.2简化思维:一些学生单纯依靠先进的检查手段,不进行复杂的思维活动,盲目相信某些先进检查方法提供的数据或图像护理论文,直接得出疾病的诊断结果,影响诊断的准确性。

1.3表面思维:把现象当作本质,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能运用医学的基本理论,对各种现象进行全面的分析,使临床症状体征表面化,缺乏综合判断的能力。

1.4印象思维:有些学生凭直观印象,对符合自己印象的病史、体征或辅助检查资料感兴趣,对资料进行任意取舍,把一些支持自己论点的资料作为判断疾病的主要依据,而把一些不支持自己临床判断的资料任意删去,做出偏面的诊断,制订出不完整或者不正确的治疗方案。违背了物质决定意识的客观规律。

2对策

毕业实习是临床教学过程中实践最多的一年,是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关键,因此笔者针对以上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供同道参考。

2.1在带教过程中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

2.1.1加强床边教学:查房时应针对病人,应用新的医学模式,讲解病人存在的健康问题,一定要重视用系统化整体观综合分析,不能停留在更改医嘱、对症处理。对给予的处理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不能只当观察员、记录员,应养成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习惯,并注意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的有机结合,以提高实习效果。

2.1.2增补临床专业新知识,重视医学生能力的培养。要定期举行讲座。目前由于知识更新速度加快与有限的教学时间的矛盾日益加剧,传授知识为主的教育方式已不能适应现代医学的发展。故应举办专题讲座,疑难病案、大手术病案、死亡病案讨论,医疗差错事故的分析,参加会诊等活动,使学生获得理论知识与经验,扩展视野,增强责任心。在讨论中以学生发言为主,带教老师引导,使学生在兴趣中获取知识,在讨论中培养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掌握新理论、新技术的同时转变观念,不能只依赖现代技术设备,见物不见人,忽视人的社会属性,忽视医学事业的人道主义本质。随着社会进步,疾病谱的演变,对医护卫生保健服务的模式提出了新的需求,后者包括保健康复需求的扩大。医学教育作为一种职业教育,应该强调学生的技能、价值及态度的获得和发展,要让医学生不仅获得知识,而且能获得职业能力和价值观,并重视以下能力的培养。

a)临床技能:是要求医学生掌握的最核心的技能。除进行诊断学和临床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外,应加强人际交往技能、职业行为和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避免机械操作。

b)学习技能:医学生不能满足书本知识,套用书本知识,应养成主动地、自觉地更新知识的习惯,善于发现问题并努力解决问题。

c)科学方法技能:要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这就要求掌握实验技能和方法,增强情报意识,掌握文献检索和医学统计学等相关技能,重视临床科研能力的养成。

第6篇

一、精心备课,创造性使用教材

目前的新课标教材有多个版本,不同的版本编写上存在一定差异,在备课中我们不能仅仅依靠某个版本的教材来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重点难点,而应根据课标要求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拟定课堂要解决的重点难点。也就是说我们要以课程标准的理念备课,而不是以教材的理念备课。为了充分利用教材,我们的备课可以从三个角度入手,一是从学生能力发展的角度,由于探究性教学对学生的自主性程度要求比较高,它应该遵循引导、合作、自主、创新的发展过程。二是从知识呈现方式的角度,陈述性知识只能采用部分探究,实验性知识、策略性知识采用完整探究。三是从探究方式的角度,可采取“问题”驱动式探究,小组互动式探究,实验探究等。教师备课时应密切关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过程是学生的活动过程,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引导学生在一系列的活动中学会认知、学会合作,为此教师必须关注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将教师组织活动和学生自主活动进行对照、比较,看看教学活动的安排是否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情景、问题、探究点的设置是否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法是否建立在学法基础上,以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转变传统的授课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教师“一言堂”居多,一堂课下来,教师累,学生倦。新的教学过程的形成,首先必须让学生的内在潜能发挥出来,让他们在课堂上“活”起来,从原来的静听模式中走出来,主动参与生物课堂教学。

1.通过导课,激发学生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的开端就是新课的导入部分。精心设计的导入,能牵动学生的思绪,促使学生情绪高涨,步入求知欲的振奋状态。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最积极的成分,如何使学生感到生物课的学习乐在其中,是生物课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如在学习“性别决定”前,可以这样设问导课:“咱们每个人都是由一个受精卵发育来的,为什么有的发育为男性,有的却发育为女性呢?这与什么有关?”从而引出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的概念,这样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活动,促使学生在好奇与思考中获得知识,并发现新的问题。

2.巧用设问,激活学生的思维。

探究来自问题,问题始于质疑。设计课堂提问,要有启发性,最大限度地引发学生积极思维,充分体现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从而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课堂提问还要注意“度”,即使学生通过思维可以得到解决的问题。有些较难的问题就得想办法,补充适当的辅问题,把大题化小,分步提问,引导过渡,帮助学生克服思考难题中的障碍。切不可有意设计太难的题目为难学生,这样会使学生无所适从,否则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从而厌学。

3.适度地宏观调控,使学生在探究的气氛中学习。

对于目前的大班制授课,进行课内“自主探究”的活动,使活动完全按照预定轨道运行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否则就称不上“自主探究”。课堂上只要“主道”能正常运作就行。只有在开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中才有实现“自主探究”的可能。但自主并不等于放任自流,在教学中我们还要及时调控,做到收放自如。我们应鼓励学生自由准确表达,帮助学生流畅表达,使学生有信心表达,学会与他人沟通;鼓励学生多方面发现,鼓励与众不同、标新立异。只要学生能提出问题,解释问题有自已的思路,均应给予鼓励;即使学生的回答偏离

教育目标甚远时,也不要绝对地否定,有些问题可以让学生在课外共同讨论。

三、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优化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投影机、显微投影机、多媒体电脑等教学仪器陆续进入了课堂,另外我们还可以在网上找到多种资料充实到课堂中去。声、色俱全的课件,不但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形式,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对大自然有了更多、更深的理解,这比讲上一百遍“大自然如何丰富多彩”来得真实、印象深刻。而且模拟实验变得很实用了,我们可以在多媒体电脑上展现植物的生根发芽过程,展示生物的生理过程,模拟解剖动物、人体……从而把教学的重点、难点变得容易、有趣。

四、充分利用实验教学优势,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索观和科学实践的能力

第7篇

关键词:实践教学;质量标准;高等教育质量

我校是从以培养学生生产技能为主的中等专业教育(历经6年),发展到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为主的高等专科教育(历经20年),再发展到以培养学生应用技术为主的高等本科教育(历经30年)。这样一个发展历程,决定了学校有重视实践教学的传统。我们学校以水产和海洋等工程类专业为主的教学型学校,培养目标是为区域经济和行业服务的面向基层工作的应用型人才,这就决定了学校必须不断加强和改革实践教学,把实践教学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上。近些年来,我们按教育部要求,在不断更新教育思想观念,合理制定实践教学方案,深化实践教学改革,不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切实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上,作了大量的实际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深刻领会实践教学重要地位,合理制订实践教学方案

首先,高等教育是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统一体,理论联系实际是教学的基本原则。在实践教学中,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和理论,在掌握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反复进行各种练习和操作,能够促使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尝试解决问题,再把这些现象和问题带到理论学习中进行讨论,以解决新的问题,学生会学到并逐步掌握一套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能力。

其次,在实践教学中,学生是教学的直接参与者,学生不是静听、静观,而是既动手又动脑,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愿望,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三,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很大一部分是通过实践教学来完成的。近些年来,毕业生就业情况出现了就业形式多元化、就业途径多样化、就业层次基层化的形势,这就更加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创新精神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在实践教学中,学生要实际动手参与生产,学会掌握一些典型生产环节的关键技术,要进行一些实验研究和设计,培养学生收集与处理信息能力、科学试验能力、观察与调查研究能力和应用能力等。

第四,实践教学架起了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桥梁,通过实践教学,学生认识社会、正确理解社会、适应社会,培养起为社会服务的责任心。学生在校外进行的各种实习和所做的各种社会调查、社会服务等与社会交流的实践活动中,会遇到经济、自然环境、生产和生活等多方面的问题,多数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经过学生的学习实践,可加以解决,有些问题虽然在实践中暂时没有得到解决,却使学生得到了磨练,为毕业后走向社会做生的学习实践,可加以解决,有些问题虽然在实践中暂时没有得到解决,却使学生得到了磨练,为毕业后走向社会做了一个良好的准备。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应变能力等方面的功能,为学生走向社会提供的良好过渡,是理论课教学无法完成的。

实践教学方案是实践教学的顶层设计。要把充分体现先进的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充分体现21世纪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充分体现学校已取得的实践教学改革成果作为制定实践教学方案的指导思想。学校对各专业制定实践教学方案提出了总体要求:(1)各专业实践教学环节都应由实验、实习与实训、课程设计(课程论文)、文化科技创新活动、社会实践和毕业设计(论文)等部分组成,各专业可按其具体培养目标,对上述组成部分的要求和时间分配上有所不同;(2)实践教学在时间安排上要贯穿到课内、集中实践教学周、课外和假期,整个四年全部时间内不断线。在空间分布上要延伸到实验室、实现基地、大学生创新活动中心,乃至整个社会的全部空间中;(3)实践教学环节累计学时占总学时比例要求分别为:农学、工学和理学类专业在28%~35%(其中实验课学时占课内总学时为15%~20%),管理学类专业在23%~30%(其中实验课学时占课内总学时为10%~15%),人文学和社会学类专业在18%~25%。

实验课:安排在课内(课表中),在实验室中完成。

实习与实训和课程设计(课程论文):安排在各学期的集中实践教学周(教学校历中),在校内、外实习基地和实验室(机房)中进行。

文化科技创新活动:一般安排在课外进行,也有的假期进行,在大学生创新基地进行,也有的在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内进行。

社会实践:一般安排在假期中进行,人文学、社会学和管理学类专业在集中实践教学周内也安排有社会调查、专业调查等实践教学,有的社会服务等实践在课外随时进行,活动空间是整个社会。

毕业设计(论文):安排在第8学期,活动空间分布于实验室、实习基地、大学生创新基地至用人单位等整个社会。

二、逐步深化实践教学改革,不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是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关键之一,也是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的前提。学校近些年来在教学研究与改革的立项、重点课程建设等工作中,都把实践教学改革、实践教学课程建设摆到重要的位置上。

在2001年立项进行的校级及校级以上的教学研究与改革的39个项目中,包括实践教学改革的项目有23项,占总项目数的61%,其中完全是实践教学改革项目有12项,占总项目数的31%。从1997年开始学校先后确立30门课程为重点建设课程,其中包括实践教学内容的课程有23门,占77%。

实践教学改革和实践教学课程建设的过程,就是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的过程,其成果也必然会固化到新的实践教学体系中。不同专业的具体培养目标决定了各自实践教学体系的差异,而学校的总体定位和服务面向,也决定了实践教学体系的共性。

实践教学体系由基础认识性实践、综合应用性实践和研究创新性实践构成。

基础认识性实践层面上各种实践教学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一些基础技能,提高基本素质。通过认识实践,知道本专业技能的基本结构和基本内容,同时要了解社会,为后续实践教学打下基础。这个层面主要包括基础性实验、军事训练、认识实习、工程训练、初步社会调查和一些科技文化活动等。

综合应用性实践层面上各种实践教学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专业实验技能、综合应用技能的职业技能,增加对生产工序、产品质量、安全操作、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切身体会和较为全面的了解。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和认真工作的良好习惯。这个层面主要包括专业综合实验、课程设计(课程论文)、综合教学实习、生产实习、综合性训练、专业调查、市场调查和社会服务等。

研究创新性实践层面上各种实践教学活动的目的,是使学生及早接触学科前沿,了解生产技术发展趋势,

有利于科研能力的培养和创新意识的树立,也是通向产业、接触社会的桥梁。这个层面主要包括科研训练、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参加教师科研、自主立项科研和创新活动等。

各专业根据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的要求,在不同层面上,构建了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水产养殖学专业完成了教育部下达的教学改革项目“水产养殖学专业(本科)实践教学创新体系的建立与实践”[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129280611)],针对改革前各门实验课多为验证性实验,且内容简单、分散,缺少综合应用等问题,将分散在“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和“水化学”等4门化学类课程中的实验,优化整合为“化学实验”,成为基础认识性实践层面上实验教学新体系。又把“生物化学”、“动物生理学”和“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等研究动物体内变化机理的实验整合优化为“动物技能学实验”,构成了综合应用性实践层面上实验教学新体系。教学实习是把“水化学”、“水产饵料学”、“动物学”、“鱼类学”和“贝类学”等5门课程的单门课程传统教学实习模式,以养殖水域渔业资源调查为实习内容和结合点,通过密切协作的方式,改革并创建为多门课程的综合教学实习的新体系。生产实习是按鱼类学、虾蟹类、贝类等三个方向,学生自主选择实习内容,要求学生跟班参加典型生产环节劳动,有目的收集有关数据,定期召开生产效果分析研讨会,根据生产和教学需要,开展小型科学实验,构建起综合应用性层面上实习与实训实践教学新体系。毕业论文是在综合教学实习和生产实习基础上,通过研究性实验和参加教师的一部分科研项目研究后,初步具备了收集与处理资料信息的能力,以及独立进行科学实验的能力后,学生可在水产经济动植物、水产动物、疾病防治、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养殖水环境和遗传育种学等方面应用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在指导教师科研项目、联合办学企业与科研单位设立的课题,申报科研课题先期工作等项目中进行选题,在教师指导下完成。构成了研究创新性实践层面上的实践教学新体系。

三、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质量标准,切实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在制定了实践教学方案,完善了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上,实践教学质量是否能得以保障,科学建立起一套实践教学质量标准,并按标准严格实施和检查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在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中,理论课质量标易制定和实现,正如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评价教师教学质量时,总会说到某老师课(理论课)讲得好,很少有学生会提出某老师实验(实习)指导得好。这从一个方面说明实践教学质量标准的制定和实施难度更大。

我们根据制定质量标准的目的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的要求,制定出一系列实践教学管理文件,并努力贯彻执行。

以实习课程为例。从实习教学大纲的讨论制定、实习指导书的编写、实习计划的安排、实习准备工作和实习备课笔记的完成、实习记载簿的记载(包括对学生考勤、实习中学生表现、出现问题与解决情况等)、学生实习报告的完成及教师批改、实习成绩考核办法及实施、实习教学总结和完成等项,都作了具体要求。教师按要求逐项完成,中期进行检查,课程结束后进行评价。

第8篇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认为,真正的教育只有真正的哲学家才能实施。雅斯贝尔斯曾说,教育须有信仰,没有信仰,就不能称其为教育,而只是教学的技术而己。

教师不是哲学家,我们也无意于要求教师都成为教育哲学家。但是,斯宾塞和雅斯贝尔斯的观点至少都说明了教师要具备一定的哲学素养。

教学是学校教育服务于学生成长的最主要的途径和最中心的工作。如何才能实现高效、优质的教学?在学习、思考与实践中,我逐渐形成并加深了对于必须“用教学哲学照亮教学实践”的理解与追求。

教师的教学哲学是教师对其教学实践中的现象、方法、行为及其体系背后的理论基础、核心构成等整体关系的一般性理解与认识。教师教学哲学的内容应包括教师个体对教学价值与意义、教学内容与结构、教学方法与策略等要素的批判、反思和建构,它主要以价值论、认识论与方法论为理论基础。

当教学哲学的基本含义确定后,我认为,每一位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实质上都在对自身的教学哲学加以应用,同时也受到自身教学哲学发展水平的限制。当教师在教学中遇到问题,需要对问题的解决进行决策时,一种称之为“观念”“理念”的东西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左右教师的行为,帮助教师选择方法、技术,或者过程。我们不能说它就是教学哲学,但至少是教学哲学的雏形。

从教师教学哲学的内容来看,教师的教学哲学的建构,必须以正确的教育价值观为前提,以长期的教学实践为基础,以丰富的理论和方法为指导。教师的教学哲学是其实施教学活动,并解释教学活动的基本主张。建构教师自己的教学哲学,其实就是使教师的这个基本主张日渐清晰、完善、稳定。当教师的教学主张足够明晰时,教师就能在解决教学问题时,清楚地明白自己为什么这样做,在遇到教学困境的时候,首先考虑“我能、我应当怎样做”;当教师的教学主张足够完善时,就不用怀疑自己的教学处理是不是符合学生、课程,或者教学的需要;当教师的教学主张足够稳定时,就能从容应对每天、甚至每时每刻都在变化着的教学进程。

人是天生的学习者,教师也不例外。马斯洛说,我们所有的人都有一种改进自己的冲动,一种更多地实现我们的潜力、朝向自我实现或人性充分发展的冲动。教师总是想在教学中改进自己,而我们现在需要给这条改进的道路一个明确的方向,那就是教学哲学。当教师明确地提出自己的教学哲学时,教师对教学就有了自己个性化的改进途径,就使得工作的每一天都处于不断地创造“自己的课程”“自己的课堂”“自己的风格”的进程中。

那么,该怎样有效地激活教师的教学哲学?从教学管理层面上看,一般途径为:一是引导教师重新厘定课程教学的目的和价值。教师教学哲学的重构是一种教学价值观的根本性变革。在以知识和技能为教学目的和价值观的指导下,教师对教学的理解必然是最大化地将知识与技能灌输给学生,而不去考虑在知识学习过程中,学生作为“人”的其他方面发展的要求,使课程教学成为“去人性”的物化行为,教学的价值取向更具体化为解题和正确答题率。重新厘定课程教学的根本目的和价值追求,就是回归教学的本真――为了学生作为“人”的发展。要引导教师认识到:教学的根本价值在于使学生成为具有完满人性和追求幸福生活可能性的“人”。坚持知识的习得和认知能力的发展仅仅是具有整全性的学生的某一方面的成长和发展,知识和技能仅是帮助学生探究有意义生活的工具,而非学生生活的目的。只有引导教师树立这样的价值观,教师才有可能产生不断进行教学创新的意愿,为改革的推进提供可能。二是培育教师的课程教学批判意识,提升其批判力。有学者认为,教师对某种教学意向合理性的质疑、辩护和理解,是教师自主地开展教学实践的思想前提。课程教学批判是教学理性的职责和使命,是对现实与虚妄的检视与反思,其目的在于达成对自身理性能力的提升。教师的课程教学批判意识,一方面是教师在种种教育教学变革理论面前,不再把自己盲目地定位于理论的忠实执行者,而是依据自己的教学实际情况和自己的理性分析,对理论进行辨别与筛选,进而确立改进意识;另一方面是指教师对自己既有的、长期养成的教学习惯,予以批判反思的意识。培育教师的课程教学批判意识,不仅有助于教师对日常教学现象和长期存在却未能觉察的弊病予以反思,寻求教学改进,同时,有助于教师在种种课程教学理论面前,保持并运用自己的理性思维能力对专家的理论进行必要的选择与改进。也就是说,教师对课程教学批判意识的培育与提升,为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现代教学理论进行批判与解构提供了条件,也为其对自身所处变革时代的课程变革精神的理解与运用提供了可能。三是变革教师的“方法情结”,培育其“方法论”意识。“教无定法”,教学作为过程总是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其中既有教学内容的变化,也有教师心态、学生认知结构、教学情境的变化。在这种条件下,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并不是一贯的,也不是随意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放弃对教学方法的追求。“教学有法”,面对复杂的教学情境,教师如何才能做到方法、过程与目的的一致,这就需要教师在其教学哲学体系中完善教学的“方法论”。教师的教学哲学的方法论是建立在情境性、实践性和个性化相统一的基础之上的。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追求的不是教学哲学的方法论体系,而是“寻觅一切与方法有关的资源,剔除一切与方法无关的东西”,从而产生“对方法的迷恋”。当教师发现一些所谓体现课程改革理念的方法不好用时,常常简单地归因于既有方法出现了问题,于是又去寻找一种更能体现和符合要求的“新方法”,甚至感觉难以抉择,无所适从,这就是教师的“方法情结”。因此,我们要积极培养教师的“方法论”意识。培育教师的“方法论”意识,就是使教师从对方法的迷恋中解脱出来,不再盲目迷信某一种方法最为有效,或者最能体现课程改革精神,而是去思考各种教学方法背后的理论基础、核心构成及其与教学对象的复杂关系。在分析审视的基础上,依据教学实践需求,选择真正能促进学生主体持续发展的教学方法。由此,教师可以并且敢于结合现实的情况进行符合需要的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创新。这样,就为课程改革在教学实践层面的践行与推进提供了可能。

教师教学哲学的构建,涉及教师个人观念、自身成长经历、知识学习和社会现实等诸多因素。由外而内的教学改革反思,会让教师更清晰地认识到目前教改的现状,也会进一步促使教师不断地对自己的教学观念进行合理分析,反思自己的教学经验,在实践中检验并修正自己的教学主张。积累、反思、改进,是教育工作者永恒的话题。

(黄仁云,江苏省高邮中学高级教师)

第9篇

关键词:成本会计 教与学 兴趣激发 自主学习 快乐学习

一、课程介绍

《成本会计》是继《基础会计》、《财务会计》之后一门新的专业课,无论是核算工作量还是核算难度,均超过《企业财务会计》,学好《成本会计》,对会计专业学生的专业水平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改革原因

1、课程教学要求。成本是决定一个企业成败的关键。会计核算的目的就是通过会计的核算和监督,达到降低成本,提高利润。产品成本高低,也是企业产品在市场竞争力高低的重要指标。所以,怎样核算产品成本,怎样计算成本构成,以及怎样降低产品成本,都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

2、社会实际要求。学校是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决定了学校教学,特别是专业教学必须时刻紧跟时代实际的需要。那么,现在企业、单位对会计人才的要求又怎样呢?从金鼎财务公司的调查可以得到启示:一要掌握“货真价实”的专业知识,适应企业实际需要;二有脚踏实地、耐劳吃苦精神;三是自信心和工作应变能力。

三、教学教法改革

1、课程体系改革。改革主要思路是突破原来教材框架的限制,按企业产品成本构成,按项目教学法组织教学,最大限度地与实际情况相吻合,达到学校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统一目的。

(1)生产要素费用归集和分配(包括料、工、费);

(2)辅助生产费用归集和分配;

(3)制造费用归集和分配;

(4)生产成本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

(5)综合模拟实训。

2、教学方法改革

(1)突出重点,正确处理教学关系。为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使其更加主动、直接地参与教学,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老师的角色是起到一个“传道、授业、解惑”作用。因此,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因为明确的目标能够激励你不断前行,自主学习、快乐学习才有可能。目标设定可分:第一,考试合格并争优,为升级和拿毕业证做准备;第二,进一步提升会计专业水平,为就业打好基础;第三,为升大和将来发展奠定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2)形式多样,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本课程最大特点是侧重计算,表格特别多。若按一般手段进行教学,很难将问题讲清楚,更谈不上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授课时特别做好四点:一是注意收集会计实例,增强课程实践感和生动性;二是注意过渡和引入,增强知识点连接性,保证学习过程的循序渐进;三是注意条理性和概括性;四是注意与财务会计有机结合,特别是涉及到财务会计的相关内容,要讲清楚,弄明白。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理清学习内容,更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3)精心挑选,加强专业实践训练。除常规一课一练外,我更注重练习资料的收集和挑选。因为我觉得,做题不在多,而在精,在于有针对性。所以,在每节课后,都会精心挑选作业题,每章学习结束,进行一次单元测验,以增强知识的系统学习和巩固提高。每单元结束后,就结合实践,精心挑选编制资料,开展专题实训。通过大量、有针对性的专业训练,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为今后进入社会,打下扎实专业技能基础。

(4)不断反馈,帮助学生查漏补缺。老师授课效果如何,学生学习结果怎样,必须及时进行交流和沟通。这种交流和沟通可以通过作业的批改和讲评来实现。所以,无论是平时作业,还是单元测验,学期考试,评阅后,要及时讲评。总结成绩,指出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和改进的方法。实践证明,做好讲评关,既能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效果,更能帮助教师改进方法,真正起到“亡羊补牢”的作用;同时,讲评还进一步拉近师生距离,实现互动反馈,最终实现教学目的。

(5)穿针引线,促进良好心态养成。不可否认,现时职中生普遍存在学习目的不明确,积极性不高,怕苦怕累等现象。而这与社会对他们的要求又是格格不入。那么,怎样帮助他们克服这些不良情绪,培养良好处事心态,以便更好适应社会需要?平时教学中,我有意识地以下方面去帮助他们。比如,如何树立目标,我结合下企业调查,公司企业对毕业生的要求,来引导他们思考:在校期间,应树立怎样的目标,为达到目标,该怎样做。再如,针对怕苦怕累的情绪,我借用某院校到公司开展专业实训为例进行引导。就在公司安排实训工作时,要求学院学生从原始凭证的分类整理开始做起。结果招致学院学生的不接受,原因是:我是大学生,从事原始凭证整理、分类和粘贴,既辛苦又麻烦;我们是来实习的,又不拿工资,做这样又累又苦的活我们不干!当然,结局可想而知。试想一个尚未进入社会,参与工作的“大学生”,就放不下架子,工作中挑肥拣瘦,处处以“自我”为中心来考虑问题,怎能得到公司首肯,社会认可?再如,如何树立自信心问题,我给学生介绍了一个现实招聘中的长景:一些大学毕业生,在父母大人们或一大帮亲朋好友的簇拥下,来参与招聘。不要说自信心,连一点如何适应社会的能力都没有。这样的学生如何能够独立开展工作?设想一下,一个对自己缺乏自信心的人,人家怎能看得起你呢?那么,自信心从何而来,就在于――你有“料”,这个“料”,就是真正掌握了良好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正所谓“艺高胆子大”嘛!

四、教学改革成效

1、理顺教与育关系,促进教学效果提高。如果我问你,教师的职责是什么?大家可能会异口同声地回答――教书育人嘛。事实是这样吗?实际情况是,科任老师更多侧重于教学,不管或很少承担育人的事情,育人好像是班主任的事情。通过以上教学方法的改革,要求教师不仅要搞好教学,更要承担育人的责任。事实上,有时育人比教学还更重要。设想一下,如果学生学习目标明确了,学习主动性提高了,教学不就更容易,效果不就更显著吗?

第10篇

[关键词]法学 教育 研究

一、高校法学专业实践教学的内涵

一般认为,法律实践教学是在传统教育的基础上,为配合法学理论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法律问题的能力,强化训练学生法律实践能力而专门设置的教学环节。包括:如针对课程不同内容,进行的课堂案例讨论、模拟法庭、辩论等“模拟教学”;如为给学生创造理论联系实际的锻炼机会,组织不同年级的学生参加的认识实习、毕业实习等“社会实习应用教学”,以及结合法学专业特点专门安排学生参与的法律援助、法律诊所等实践活动。

但目前,各高校对法学实践教学的认识并不一致,各高校根据自身情况开展的实践教学形式不统一,实践环节的学时安排、开展模式、成绩评定方式及实践设施、师资情况也千差万别,发展极不平衡。

法学专业实践教学应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课堂内实践教学,即课堂案例讨论、课堂模拟法庭、课堂辩论等;二是课堂外实践教学,即认识实习、毕业实习、法律援助、法律诊所等。这两方面各有优缺点,应相互借鉴、补充、包容。事实上,某些实践教学已实现了课堂与课外的衔接,例如法律诊所既包括课程教学,也包括诊所实际锻炼;有的高校将模拟法庭、课堂辩论扩充为课堂外的实践教学环节。从现阶段高校法学实践教学的开展情况看,课外实践教学形式有待进一步建立和发展,如法律诊所的设立、模拟法庭专用教室的配置等;而课内实践教学有待进一步明确和充实、深化内容,如案例教学的具体环节安排、案例的选择标准、成绩评定方法等,且两方面均应配套师资、教材的建设。

二、法学教育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1. 实践教学是法学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和有机组成部分,是法律专门人才培养的最有效手段

实践教学是法学人才培养的需要,改革开放和社会的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一般认为,法律专业人才在法律职业基本素质上应具备六方面能力:第一,扎实地掌握基本的法律概念、法律规则以及法律制度,并清晰地了解这些概念、规则及制度背后的理念与价值;第二,明晰现行法律体系的框架与结构以及司法救济程序;第三,具有清晰严谨的法律思维能力,能够娴熟地运用法律推理,依循法律逻辑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法律问题;第四,深入地进行价值与理念的考量取舍,有力地论证法律判断;第五,正确地分析案件事实,把握不同的法律关系,合理地作出法律解释,准确地适用法律规则;第六,在实际工作中具备不断自我学习以掌握法律新知识的能力。这六大能力,都离不开对法律实践能力的培养。运用实践教学方式开展法律教学,能使法学理论与法律实践紧密相结合,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法律的兴趣和学习能力,更好地完成法学专业的教学目标。通过实践教学的开展,能够使学生直接参与真实的法律操作过程,生动地学习法律知识,“以法眼看世界”,实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理论和实践双提高”。

2. 实践教学是法学教学改革的需要

目前我国各高校普遍开设了法学专业,但在当前法学教育中,理论教学仍然占据了几乎全部的教学时间,仍以“灌输式”的课堂讲授为主,教师仅仅就理论和现行法律进行系统的阐释,而没有从法学学科本身的实践性、技术性出发来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国内许多著名的法学教育家都曾指出我国当前的法学教育在教学方法与手段方面存在的问题,并认为实践教学是改革的根本措施。如著名法学家江平教授曾谈到“我国大学的法学本科教学方法落后。现在的多数法学本科教育采用的方法是教师在上面照本宣科,而学生在下面记笔记。教师既没有提供与学生在知识和思维上相互进行挑战与应战这一教学相长的空间,也不去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应对实际问题,训练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法学本身的实践性决定了法学教学不能脱离法律实践

法学是关于法律的本质和规律的科学,实践性是法学的一个显著特点。法学并不是社会科学中一个自足独立的领域,能够被封闭起来或者可以与人类努力的其他分支学科相分离。法律乃是整个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它绝不存在于真空之中。所以,法律运行不仅仅是法律规则的自我运行,而是法律规则在社会环境中与其它社会现象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法律是规范各种社会关系的,只有从实际出发符合社会生活实际,才能作出比较正确的规范。否则就会作出错误的规范,从而失去法律应有的作用,甚至会走向反面。法律为什么这样规定而不那样规定,都是依据当时当地的社会生活实际状况决定的。法学家不是在创造法律,而是根据现实社会关系表述法律。只读法学书籍不参加社会实践,是不可能完全懂得法律的。只有既读书又参加社会实践,才能真正懂得各种实体法和程序法的精神实质。

三、我国高校法学实践教学的现状

目前,我国高校主要采用的实践教学形式有:刑事侦查与物证技术试验、审判观摩、模拟法庭和专业实习(毕业实习)。

刑事侦查与物证技术试验、审判观摩、模拟法庭、专业实习等传统的实践教学方式尽管在巩固和促进学生的法学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然而在实际运用中却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就拿模拟法庭来说,首先,模拟法庭要求的技能是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是复杂的智能技能。教育学的教诲是:“智能技能的重要特征是学习任何一种技能之前必先学习更简单的技能。”因此,在使用模拟法庭教学方法之前应该有一系列的学习:分析好案例、熟悉实体法、程序法的法律规定,而且承担不同角色的学生应有不同的学习重点。然后,再以模拟法庭审判过程的方法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表达能力、诉讼能力一并展现。在我国的法学教育实践中,模拟法庭教学方法往往很难起到应有的作用。一方面,模拟法庭实践教学方式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及技能,要进行完整个模拟的法庭程序必须拥有一定的实体法和程序法基础,而程序法多在大学二年级才开始学习,所以大学低年纪的法科学生由于缺乏基本的法学知识,要进行模拟法庭审判是非常困难的,也不能起到实际的作用。大四毕业班的学生由于写毕业论文加上找工作的压力,往往无暇参与,模拟法庭实际适用的阶段非常有限。其次,即使学生在参与模拟法庭之前已把握基本的知识及技能,要勉强在短时间内论证一个复杂的问题,他只能采取快捷方式恶补,这样的方法学习到的法律内容不会久留,因此对学生没有长远好处。第三,一次模拟庭审耗时甚多,角色有限,既不能保证学生都有机会参与,也不能给予学生有多次练习的机会。总之,模拟法庭作为学生活动有它的优点,但作为技能培育方法却存在着多种缺点。

刑事侦查与物证技术试验、专业实习和法庭观摩也同样存在一些问题。随着高校的扩招,法学专业的学生骤增,给实践教学的组织安排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一方面,指导老师和试验室资源的有限性,难以保障每个学生拥有足够的实践机会。另一方面,学生数量过多也使得实习、法庭观摩也难以集中安排。由于实习生众多,实习单位对实习生也不够重视,没有具体落实指导老师形成一套具体的指导方案等,实习效果参差不齐。而且,自高校扩招以来,大多数学校程度不同地忽视了这些教学形式的建设,对之缺乏规范的治理,使本来就极为有限的实践教学活动在实际上流于形式,相当一部分学校甚至这些基本的教学环节在形式上都没有健全。一般的的法学本科的院校都有组织法庭观摩活动。而在毕业实习方面,由学生人数众多,94%的院校都采取学生自己联系和学校安排实习单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四、完善和更新法学实践教学形式的建议

传统的实践教学形式在实际运用中尽管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但其在增强学生的学习爱好、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方面还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所以,为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一方面,需要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传统的实践教学形式。另一方面,则可以通过拓宽法律实践教学的渠道,丰富法律实践教学的形式来加以实现。

1. 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传统的实践教学形式

针对传统的实践教学形式存在的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方式加以完善:

第一,在教学计划和学生成绩评价体系中加重实践教学活动设置和评价的比重,在培养学生法学理论知识的同时,增强教师和学生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

第二,增加实践教学的资金投入,建立、改善实践场所和设施。如扩建刑事侦查和证据实验室,增加试验设备,按人民法院的审判庭模式建立专门的模拟法庭场所,配备相应的设施,保障学生都能有足够的实践机会来把握实践的技术和技能、积累实践经验。

第三,根据招生数量配备适当比例的教师,同时提高法学教师的综合素质,建立高素质的师资队伍,鼓励教师自身多参加一些法律实践活动,正所谓,师高弟子才能强。

2. 拓宽法律实践教学的渠道,丰富法律实践教学的形式

实际上,每一种实践教学方式都有其适用上的局限性和作用上的有限性,其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有各自不同的侧重点。因此,拓宽法律实践教学的渠道,丰富法律实践教学的形式,对不同阶段和不同基础的学生适用与其相适应的实践教学方法,以及对相同基础的学生适用不同类型的实践教学方法来培养锻炼学生各方面的实践能力,都显的尤为必要。

可采取的实践活动有社会调查、诊所式法律教育等。社会调查是通过组织学生了解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事实而获得对社会的熟悉。社会调查能使学生将所学的理论运用于对社会现实问题的调查与分析,用第一手的材料验证所学的理论,加深学生对法学理论的理解,并激发学生勇于探讨重大社会现实问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诊所法律教育主要的教学方法有两种,一是课堂模拟练习;一是真实案件的。在课堂模拟练习中学生并不接触真实的客户案件,而是由指导教师设计各种虚拟的场景,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如当事人、律师、证人、检察官、法官等,就案件问题进行谈判、辩论、调解或审理,使学生在教师完全控制的场景中学习处理具体法律问题的技能。在操作过程中,学生还可以互换角色,以便在同一场景中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的能力。直接真实案件是诊所法律教育方式最本质的特点,学校的“法律诊所”直接面对社会开展法律服务(主要是进行社会法律援助工作),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事实际的法律服务工作,会见当事人,为客户提供咨询意见,乃至各种法律事务,让学生在一个个非控制的现实场景中去锻炼自己的法律工作技能。法律诊所教学还运用定期的课堂研讨会,为选修同一课程的学生一起锻炼技能、讨论案件、相互交流、共同解决案件中的各种疑难问题创造机会。这种教育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作为一名法律工作者的社会责任心和公益心,有利于调动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对改革和发展我国法学教育体系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颜河清:法学案例教学价值论纲[J].法制与社会.2006.8

[2]徐 丹:法学案例教学法若干问题思考.法制与社会.2009.2

第11篇

关键词: 中学美术 实践教学 方法探讨 意义研究

美术是一种需要表达的艺术,如何将艺术家眼中的美展现出来是美术教育的最终目标。中学生充满活力、想象力和生命感受力,对中学生美术教育的培养重在开发其感受力和独特的表现力。中学美术实践教学研究不仅是教学生如何创作艺术品,更注重的是让学生懂得如何去欣赏,然后理解,融会贯通,加以表达。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中学生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艺术感受力,因而其表现美的方式也大相径庭。然而,普通人对艺术的理解有时是相当浅显的,因而需要时间、实践去开掘其对自然、生活等艺术客体的敏锐感知力。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年龄层次、身份地位、生活环境等采取更加具有针对性的实践教学,鼓励他们用笔去展现他们眼中的“美好”,他们意识里的“美术”。

一、中学美术教学的方法探讨与实施手段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是中学美术研究的一个关键。中学生处于心理和心智发育还未完成的阶段,此时,老师的积极引导显得尤为重要。改变原有的中规中矩的教学模式,开展新的教学活动,运用灵活的教学方式,使得教学内容变得更加新颖独特。仍然记得某个成功的画家小时候被教画鸡蛋的课程,一遍遍地模仿,一遍遍地临摹……这属于传统的了解事物的方式;给予学生某一事物,可以是抽象的一张图片或是具象的某一事物,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想到什么就画什么,展现自己内心所想所感。这是对事物的直接感受。特色和创意并非来自于自然,而是艺术家对原始自然的创造和体会的展现。美术是一门创造美和展现美的学科,如何将中学生眼中的美的世界展现出来,是中学美术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所在。实现中学美术实践手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二、中学美术教学的方法将美术教育活动智能化

要在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中引导学生,使其在快乐的生活中学习挖掘艺术的巨大财富。艺术教学很难用一个统一的标准去衡量。人们眼中的艺术体不同,其表达的客观感受必然不同。智能化教学方式是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培养。有的学生对于具象的事物极其敏感,能进行极其真实的令人感到震撼的具象创作,因而,指导老师要着重教会他具象创作技巧,使他进行形神的全方位的模仿;相反,相对于那些具象感较弱、抽象感较强的学生来说,对于事物的抽象认识是他们的强项。且中学生对于某些事物没有形成固定的思维套路,对待事物的态度看法具有较大的变化性。在这一特殊阶段,指导老师若能对症下药,针对学生的抽象思维予以简单化、智能化的引导,那么学生的潜力就可以得到充分的挖掘,进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优秀的美术人才。

三、促成美术教育活动趣味化

教师可以各式各样的具象让学生尝试描述并加以独特想象,创造出新的自己发现的元素,发现自己的美术世界。中学生处于童心未泯的后期阶段,对于事物的新鲜感是极其强烈的,因而,一些相对具有趣味的活动比较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对于艺术生而言,整天待在学校里同普通学生一起上文化课是对其想象能力和发散思维是不利的,多到户外参加一些实践性的综合写生活动,可以培养艺术感,增加对自然文化的亲近感,从而创作出更加具有文化气息的艺术作品。另外,还可以安排学生多参观专题展览,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优秀的艺术品,提高艺术品位。同时,针对于不同的主题,平时鼓励学生多做一些即兴创作,拓展思维的宽度和深度,这是我对于中学教学的一些建议。总之,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使得整个美术教育活动趣味化,使得学生可以感受到学习的快乐,理解专业学习的意义。

四、结语

中学生处于心理年龄和实际年龄都极其特别的阶段。美术的学习过程是在生活中发现美,在意识里形成美,在实践中创造美。中学美术实践教学的重点在于如何教会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如何向普通人展现自己所理解的美。以上的教学策略是我对教学实践的总结,希望对同仁们有所裨益借鉴。

参考文献:

[1]黄文贵.自主学习教学研究[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Z2).

第12篇

哲学的重点在于实际的体验,所以教师在给学生讲解哲学的时候,除了要让学生明白其含义,还要着重学生的实际体验,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哲学的教育应该是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丰富、创新教育方法,不仅仅是教育学生去理解哲学的含义,更重要的是在实际的体验中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并开发出学生的创造力。本文先探讨了哲学的内容和实践教学的意义,哲学的教学要注重学生的实践,所以提出了实践教学,并针对哲学的实践教学提出了一些意见。

关键词:

哲学;实践性教学模式;教学方式

一、哲学实践教学的意义

人们思想的改革就是源自于哲学的诞生,哲学是当时社会政治与经济的发展进化而来的,也是自然科学水平的提高与哲学理论的发展的成果。哲学是从实践中去观察、了解世界,通过实际的体验去感受,从而更全面地去认知世界,这也是哲学的重心。哲学不同于传统的哲学,不是仅仅去阐述世界,而是去改变,带领哲学开始了一次巨大的改革。但是哲学的教育大多数还是停留在理论教育,而忽视了实际体验和应用,离哲学的教育目的相差甚远,理论与实践没有结合,偏离了哲学的重心,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创造力也得不到提升。为了实现教育的目标就要创新实践教育方式,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巧妙结合,不仅为学生注入理论知识,还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创造力,通过实践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实现哲学的教育目标。

二、哲学实践教学的应用

1.完善、丰富教学内容,更注重实践性大多数的教师把教材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忽略了实践性,教学内容只是学生课本上的内容,失去了哲学教育原本的初衷。哲学教材的内容无非就是一些理论知识和发展历程等,教材内容过于枯燥,学生对于学习的内容没有兴趣就不愿意学习。想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就要从教学内容入手,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想要去了解和学习哲学。哲学的教育内容不应该局限于课本中的理论知识,需要教师不断完善、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哲学的兴趣。例如,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报纸、电视或者图书馆等途径,去搜集关于哲学的学习材料,让学生不仅仅学会书本中的知识,还能多了解和哲学相关的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拓学生的思维,学生在这过程中自主学习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2.创新哲学的教学方式在学习哲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先提问学生哲学的产生和其特点,留下悬念,然后再为学生讲内容,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提高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产生好奇,主动去课本中寻找答案,加深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记忆。在学习哲学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提前查找哲学的历史产生,上课时向老师和同学讲自己查到的内容,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在这过程中学生不仅丰富了自己的知识,也让其他的同学也都了解学习到了。教师还可以多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课件和视频等,让学生通过实际观看,更好地去了解和消化知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来,自己去思考和学习,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多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哲学的重心就是实践,所以教师要多策划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巩固已学知识的同时,实际能力也得到锻炼和提升。以教材中的知识作为实践活动的主题,使学生巩固课本中学习知识的同时,自身的实际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学习辩证唯物主义的时候以辩论唯物主义为主题,进行激烈的探讨,在学生探讨的过程中就会就会加深对于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解和记忆。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的辩论中来,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也是开拓学生思维和创造能力的过程。教师可以搜集国际上发生的大事件或者时下的热点话题等,作为课堂学习的材料。例如,历史唯物主义是哲学的历史观还是世界观,或者如何看待中国的发展道路等问题,把这些材料拿到课堂上和学生一起分析,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来发表自己的见解,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应用的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到社会、自然中去观察验证哲学,形成团队合作意识,并且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

4.以科学严谨的态度教育学生,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精神哲学的教育是为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世界、走向社会和发展自身。教师要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去教育学生,让学生以更认真的态度去学习哲学,把枯燥的教学变成有意义的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在为学生讲解哲学的时候可以举一些实例,让学生去分析,让学生敢于发表意见,自己去思考和创新,教师也可以更好地去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想法,发现学生错误的时候及时给予纠正,根据学生的需要去引导学习,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教学的时候要将课本与实践相融合,因为实践是最好验证学生学习成果的方法,也是最快掌握理论知识的办法,还可以发现学生的不足和问题,也是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最好途径。

5.完善教育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评价的主体是考试成绩的高低,这种陈旧的评价模式不能够体现出学生自身的水平和能力,所以学校要完善教育评价体系。现在社会需要的是高能力、有抱负、有创新精神的全面人才,学校是培育人才的地方,所以学校也应该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而不是课本知识的掌握程度。教育评价体系主要是以学生的考试成绩来判断学生的知识掌握,就算学生得了高成绩也不证明学生就可以很好地应用所学的知识。学校不仅是教人知识的地方,也是学生提高实际能力的好地方。

学生想要融入社会,在社会中更好地工作和生活就要有足够的能力,只是掌握了知识不会运用是不能融入社会的,所以学校要完善教育评价体系,既可以检验学生对于教材知识的掌握,也可以检测学生的实际能力。不要把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不利于学生的能力培养。更新教学评价体系,科学地评价学生,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哲学教育要改变陈旧的教学方式和理念,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将实践结合到教育中来,让学生到自然、社会中去感受和体验,帮助学生更好地走向社会。通过实践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高能力、高素质全能型人才,实现哲学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林枋,刘君.关于独立学院实践性教学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6(17):89—91.

[2]杨选辉,肖燕.对高校实践性教学模式的探讨和建议[J].科技广场,2006(03):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