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社区入党申请书

社区入党申请书

时间:2022-10-16 12:07:0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社区入党申请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社区入党申请书

第1篇

联合体

在一0九社区5连,记者见到了“党员致富联合体”的带头人胡文轩。他今年46岁,个子不高,皮肤黝黑。当记者请他说说“党员致富联合体”的事时,他有些不好意思。

还是指导员孙志远、连长骆新刚向记者介绍了他的事儿。

5连是个甜瓜之乡,有着20年的种植甜瓜历史,但甜瓜娇贵,种植受气候因素影响大,用职工的话说“不保险”。

胡文轩从1997年开始种甜瓜,当年一亩挣了3000元。以后,他每年都侍弄甜瓜,种过不少品种,积累了不少经验。

看到职工不敢种甜瓜,他就主动带几户职工种甜瓜,由他与瓜商签订购销合同,由他具体负责职工种瓜的技术指导。就这样,1998年,他带了5户;1999年,他带了15户;2007年,他带了40多户……今年他又带了17户。

从瓜种消毒到收获,所有的技术环节他都要操心,每年至少往每户瓜地跑四五趟。职工赵国栋就是胡文轩带的“徒弟”,他种瓜致富后,也入了党。他也学着师傅的样儿,带了几户职工种瓜。

就像滚雪球,联合体的规模壮大了,由4位党员带领着37户职工种瓜。今年预计有30户收入在10万元以上。

指导员孙志远告诉记者:“今年联合体又有4人写了入党申请书。”

杂货铺

开垦庙社区的职工过去习惯于种植大麦、小麦,这对于人均只有8.8亩地的职工来说,要想致富不太现实。唯一的办法就是结构调整。这里的领导形象地比喻:“开杂货铺。”

什么是杂货铺?听到社区职工在2万亩土地上种植了12种作物后,记者懂了。

开“杂货铺”的道理不知向职工说了多少遍,可职工还是怕有风险。

于是,连队干部掏钱租车拉上职工到木垒、奇台、吉木萨尔参观:垫资为职工买来土豆、油葵等作物种子,为职工联系播种机……

“杂货铺”的收益果然不错,过去种小麦、大麦亩利润也就几百元,现在亩利润都是上千元。2010年。社区1379名职工银行存款高达700万元。

花名册

随着新型工业化在奇台农场迭起,一些大型工业项目落户垦区。今年3月,投资15亿元的新疆蒙鑫水泥有限公司在开垦庙社区拔地而起。

社区领导看到了商机。

与蒙鑫水泥厂厂方协商,选出18岁至35岁职工41人,由一名党员带队,到内蒙古培训,回来后到蒙鑫水泥厂上班。水泥厂建筑工地需要短工,社区领导又与厂方协商用工协议:社区领导选出240名剩余劳动力作为厂方用工候选人,并把这些人的性别、岁数、特长及电话号码打成表格交给厂方。目前,厂方已按照花名册选拔了40人去做临时工。

红烧肉

第2篇

医院文化这一概念是从企业文化这里演化而来,新时代的“医院文化”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医院文化泛指医院主体和客体在长期的医学实践中创造的特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医院硬文化和医院软文化两大方面。而狭义的医院文化是指医院形象、服务理念、文化理论、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社会责任、医院精神等,以及与其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总和。医院文化的主体是人,核心是培育和创造一种催人奋进、开拓创新、争创一流的医院精神。它的目标是以思想教导、意识引导、行为倡导,通过软约束深层次地解决单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问题。

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政府对医疗支出的不断投入支持,医院的设施环境都不同程度的得到改善,各项规章制度和行业规范的出台使得各医院在硬文化方面都有所统一。如何能体现医院自身独特的医院文化,重点还是在软文化上。而最能体现医院个性的也就是医院精神、经营理念、职业道德等观念性的元素,医院发展层次和生存能力的不同,主要就是观念文化的不同。

那么如何建设医院文化?以下是我的一些拙见。

首先,要从领导体制的建立开始。要建立以医院领导为主、心得体会主要科室负责人参与的医院文化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包括医院文化建设在内的软件建设的工作开展。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尤其在追求个性的时代,与众不同已经是种时尚。不同个性的人聚在一起,成为了医院文化的主体。要凝聚这些不同的个性,向着同一个目标前进,就需要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核心,不然只会是一盘散沙。所以医院文化建设的关键和前提是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倡导。我想这也是这次培训班要求党政工团负责人参加的原因吧!

其次,要为医院文化建设制定目标。目标的设计不仅要具有共性,还要具有个性,既要具有优秀组织文化所共有的特征,如爱岗敬业、勇于创新等,又要体现医疗工作的特点,如“以病人为中心”的观念和“医者父母心”的品德要求等,更要突出医院自身的特色文化,如“社区健康守门人”“一切为了孩子”等。

我们可以把医院文化建设比作装修房子,先要有设计师,量身定做设计方案,再由装修工人实现基础构建,最后则是房子的主人在今后的时间里一点点地布置家居、添置摆设,最终成为拥有主人自己独特风格的房子。房子可能是一样的,设计师可能是同一个,装修工人也可能是同一批,但是房子的主人都是不同的,所以房子才会有所不同。医院职工就像是房子的主人,文化建设就是家居、摆设、软装潢,不同的主体构成了独特的医院文化。

再次,要动员全体职工开展医院文化建设。医院文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时间的积累和沉淀,医院文化建设也不是单凭一己之力,需要医院职工的共同努力和参与,充分自身挖掘潜力,不断创新,开拓进取。

医院文化应该营造和倡导积极健康的文化环境和价值观念,使之成为医院职工认同并自觉遵守和奉行的基本信念和行为准则,使职工在医院文化潜移默化的作用下,克服陋习、树立新风、团结奋发,积极达成医院各项目标的实现,提高医院的竞争能力,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免费论文,我们不可能和二、三级医院去比规模,比设备,按照他们的一套方法来做。要建设符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院文化,就要发挥自身特点。服务社区是我们的宗旨,贴近百姓是我们的优势,简便验廉是我们的优点,预防保健是我们的职责。

第3篇

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加速推进,国际竞争日趋激烈。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立足于高等教育层次,突出职业教育特点,建设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培养应用技术型的综合人才,是改革教育模式的产物。在高职院校中学生实行“2+1”的管理模式,两年校内理论课程的学习,一年校外实践学习,这给班级管理工作带来了难度。两年的在校学习班级事务可以实体化管理,而一年的校外实践班级事务要常态化管理非常有难度,这给高职院校从事学生管理的工作者来说无疑是一个挑战,而“易班”顺应时代的发展,依托网络信息构建网上班级正好解决了这一难题。

班级事务繁杂、灵活,高职院校学生工作怎样在最后一年高效地处理有效地管理一直困扰着学生工作管理者,时展呼唤学生工作管理方法的改革,素质教育呼唤民主型的班级管理。通过“易班”不仅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而且使得班级管理民主化、立体化、信息化、个性化。“易班”在高职院校班级建设中的“不一般”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发挥主动性,班级建设民主化

在网络信息时代,学生之间的交流更多的依赖互联网,老师与学生之间交流所获取的信息相当有限。学生表达诉求的方式不再像以前通过与老师谈心来表达内心想法,更多通过微博、短信、QQ、飞信、微信等方式交流思想和表达意见,老师只能掌握部分愿意交流学生的思想动态,而整体上却无法把握。通过“易班”建立网上班级,班干部或老师担任管理员,在“易班”上同学们是主角,老师是观众。师生均可在“话题”板块中各类通知(包括奖学金、助学金的申报,贫困生的认定等)、征求意见、寻求帮助、进行投票评选班委或各类评优、师生线上交流等。可以畅所欲言,让同学们有思想交流和表达意见的平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参与管理、主动管理,改变传统教师的说教和命令的形式,更易于被学生接受。同时,在“易班”信息能及时得到公布,比如:学生比赛情况、推优入党学生名单、优秀毕业生、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违纪处理等等,这些信息的公示能让学生第一时间知道班级所发生的事情和学院的一些活动情况,提高了班级管理的透明度,实现班级建设民主化。

二、不受时空限制,班级建设立体化

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管理难度很大,在未引入“易班”前,很多学生日常管理工作通常提前一年进行,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却有些脱节。例如:国家助学金的评定、党员发展、等级考试报考工作等等,在大二下学期可提前准备资料,而思政工作灵活性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不易掌握要随时跟踪。自从有了“易班”,这些工作都能在网上开展。目前,可在“易班”上开辟“困难学生信息管理”平台,使班上家庭困难、学习困难、人际交流困难学生无论何时何地均可通过“易班”网上注册、填写自己的个人信息、把贫困生的家庭情况、个人生活费用支出、申请减免学费、勤工助学、助学贷款、奖学金、特困生临时困难补助、社会资助情况、个人在校表现、院系审核意见通过“易班”汇聚在一起,并公布于众,接受同学监督。学习困难学生可通过网上寻求帮助,老师、同学可在线上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和帮扶。人际交流困难学生更可借助网络平台在全校范围接触更多的同学,找到跟自己兴趣爱好相似的伙伴,通过线上的交流熟悉到克服面对面的交流障碍。学生党员发展可借助“易班”平台在网上递交入党申请书、推优入党、设立网上党校、党支部等开展党建工作,将互联网的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和平等性的优势纳入到党建工作中。这样,毕业班的学生班级建设工作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只要上“易班”平台,就能随时随地找到组织、接受教育和开展工作,从点、线、面实现班级建设立体化。

三、资源得到共享,班级建设信息化

“易班”具有强大的信息存储功能,班级建设的各项工作都能通过网盘和相册的无限上传功能加以展示。例如:相册里展示的班团组织建设、团组织生活、主题班会、运功会等活动的照片,显示了班级强大的凝聚力,让学生有归属感、责任感、荣誉感。即使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最后一年在校外实习无法参加这些活动,但是在“易班”上他们也能找到自己曾经挥洒汗水、青春激扬的影子。网盘上存放的课件资料、学术讲座视频、招聘信息、实习就业信息、优秀校友简历等等,同学们可在“易班”上互相交流学习心得,特别是毕业班学生能分享实习收获,利用“易班”资源通过优秀校友获得更多就业途径,让在校学生分享校友的成长经历和成功经验,为学生走上社会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帮助。“易班”上共享的资源不仅仅是本班的资源,还可以共享各个学院甚至全校的资源。例如:学机电的学生喜欢会计专业某些专业课,可以通过易班上共享的课件资源、在线视频、老师答疑等进行学习交流,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利用“易班”强大的共享功能实现班级建设信息化。

四、形式多样,班级建设个性化

结合高职院校实际和发展趋势,打造学生校园生活乐趣的互动平台鼓励学生通过博文、帖文、微博等形式在社区中记录校园生活、彰显个性自我、交流思想情感,充分展示学生们积极向上的整体精神风貌。

鼓励教师以课程为单位,建立个性化课程空间(教学班),与学生开展教学互动,为学生提供课件共享、在线答疑等服务,定期开展评选,推出一批深受学生欢迎的易班精品课程,让学生能随时随地享受教育资源。当今的大学生活,已经进入到一个全新的时代。班会、活动、竞赛,谈话、求职、面试、培训、毕业教育等等这些活动都可以通过“易班”构建不同的话题板块在网络上交流学习心得,互传学习资料,通报班级新闻,可以博采众长、与时俱进,用严谨的态度、海纳百川的胸怀和积极上进的面貌推动自身的发展。在“易班”校园网络这个平台上,大学生可以交友互动、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还可以与行政部门沟通,提合理化建议,参与管理。也让同学们关注时事,培养事件分析的能力,进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爱上网的大学生对班级的认同感从课堂上延续到了网络生活中。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使班级建设彰显个性。

第4篇

【关键词】工科女大学生 就业 现状

【中图分类号】C23 【文献标识码】A

从1999年开始,全国高校不断扩大招生,导致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2004年全国应届高校毕业生人数只有280万,而2014年全国应届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到727万,十年来增加了近450万人,毕业生人数的急剧增加带来了严峻的就业压力。近年来,每年或有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大学毕业生难以初次就业,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国家和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其中工科女大学生的就业更为艰难。虽然国家和地方政府已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经济的发展和结构调整也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更多的就业机会,但是基本都集中在第三产业,对工科女大学生就业的促进作用并不是特别明显。因此,关注工科女大学生的就业情况,研究促进工科女大学生就业的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工科女大学生就业难的表现

成本更高。在求职过程中,工科女大学生往往要付出比男生更多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对社会关系的依赖程度往往也更高。女生往往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赶往各地参加招聘会,参加招聘会的数量明显多于男生,这也要求她们投递更多的简历,承担由此带来的更多的食宿、交通等方面的经济成本。即便如此,她们获得的面试机会仍然远远少于男生,由此又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女大学生更加依赖父母、亲属等社会关系来获得面试机会。

机会不均。第一,部分用人单位存在明显的性别歧视,直接在招聘信息中声明只招男生不招女生,所以女生还没得到任何展示自己的机会就被拒之门外,导致她们直接输在了起跑线上,这其中不乏各方面表现都比较优秀的女生。第二,许多用人单位采用较为委婉的方式拒绝女大学生,他们虽然表面上不直接拒绝女大学生,但他们都坦诚女大学生来单位工作后会遇到的种种困难或者直接建议女生回到学校继续深造,很多时候即使他们在招聘会上接受了女大学生的简历,但是在录用环节会以种种理由拒绝,并不真正考虑录用她们。第三,用人单位录用女大学生的条件更加苛刻,毕业生人数的增多和就业岗位的减少也为企业单位提高用人要求、设置就业门槛提供了条件,同样的岗位、学历、专业要求,男生的录取条件相对宽松,而女大学生则要附加很多的隐性条件,不仅对女大学生内在素质、外表、成绩、学生干部经历、受奖励情况等有较高的要求,而且在女生未来结婚、生育、家庭等方面也有较为苛刻的附加条件,如果女生不同意则不予录用。

工科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企业工作性质的影响。工科大学生毕业之后的对口单位大多为企业,特别是生产企业、施工企业、工矿企业等,这些企业相对其他企业单位而言,工作强度大、危险程度高,经常需要员工加班、倒班,有时甚至需要长期出差在外,这些都要求员工具有较强的身体素质和精神毅力,所以用人单位往往更倾向于录用男生。而且在多数情况下,员工还要长时间在车间、开采现场、建筑工地等一线场所工作,甚至需要与工人同吃同住,这些一线场所基本上都是以男员工为主,女员工会在生活、工作等方面遇到很大的不便。

企业成本的限制。企业为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会千方百计地压缩成本,人力资源成本则成为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招聘女生所带来的更高的成本付出导致企业更愿意招聘男生。女生的工作时间缺乏一定的连续性,女性的生理特征决定了其在怀孕期、哺乳期这段时间内会大大减少工作时间或者完全停止工作,然而这段时间内她们的工资、福利等待遇仍然需要由企业来承担,同时她们的工作也需要由其他人来顶替,这也间接增加了企业的人工成本。此外,女员工要比男员工提早退休5年左右,能为企业工作的时间相对更短,但在退休金以及其他福利保障等方面企业还要对其负责。所以从整体上而言,企业对女员工的投入成本往往更大。

女生自身素质的原因。其一,人文素养不足。工科女大学生具有一定的专业文化素质和技能,她们对自己的技术工作比较熟悉,可以胜任自己初始的工作岗位,同文科女大学生相比,这是她们最大的优势。但是随着工作的深入和职位的变化,企业对工科女大学生人文素质方面的要求往往会越来越高,而在校期间,大多数工科生都没有接受过专门的人文社科教育,尤其是心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涉猎过少,这就导致她们在工作中出现心理承受能力不强、抗压能力不够等情况,将会极大地影响她们的事业发展。

其二,动手能力不强。工科专业对口的企业对动手能力要求都较高,他们在招聘中把实际操作能力列为招聘对象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女大学生在校期间大多数比较注重书本知识,学习成绩相对较好,扎实的功底和多年的学习也使她们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一旦涉及到实际动手操作,很多女生望而却步,有些女生是由于对机械操作不感兴趣,更多的则是由于实践教学环节的实习条件相对较差,女生嫌脏嫌累而让其他男生代完成。因此,总体来说,工科女大学生的动手能力普遍较弱,在就业中体现为职业能力不足。很多企业在面试女生的时候,经常是看到成绩单很漂亮,但是问起实习经历或实习细节,女生的表现往往不够理想,所以动手能力的欠缺成为制约工科女生就业的一大瓶颈。

其三,缺乏良好的合作协调能力。较强的合作协调能力是取得事业成功的可靠保证。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无论是技术岗位还是管理岗位,除了要求从业者具备过硬的业务能力以外,还应该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协调能力。①工科女大学生到企业工作之后也是一样,她们不仅要负责技术上的工作,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工人、企业的技术部门打交道,千方百计的协调、配合本部门的全体工作人员,使大家能齐心协力地做好工作,所以合作协调能力和表达能力对于工科女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②在校期间担任学生干部、参加社会实践、承担科研课题等活动是锻炼工科女大学生这方面能力的良好途径,但是现实中很多女生为了取得好的学习成绩和名次,往往只关注书本和课堂学习,对各种课外活动及学生会工作不屑一顾,这也导致她们失去了很多锻炼自己能力的好机会。

其四,缺乏正确的就业心理和就业认知。一些女生不求毕业之后有多大的发展,取得多大的成就,只要求找到一个专业对口的单位,做着一份安稳又不特别累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还有时间和精力可以相夫教子,这种就业心态往往让企业认为女生在工作上缺乏积极进取的态度和务实的工作作风。女生对于本职工作只能完成而不能有所突破,所以企业对招聘女生有着极大地担忧,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女大学生就业的难度。此外,很多女生既希望自己能够像男生一样获得一份高收入、有前途、有发展的好工作,又希望所从事的工作相对轻松,不用吃苦受累,然而事实上,工科专业的毕业生往往都需要从基层干起,工作条件艰苦不用说,出差、加班更是常事。于是这种职业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就导致工科女大学生的职业定位不明确,就业认知存在偏差,使得女大学生的求职成功率偏低。

传统文化观念的性别偏见。虽然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尤其是教育的发展已经让越来越多的女性走出家庭,与男性一样参加工作,但是男尊女卑的传统性别观念以及男主外、女主内的惯性分工模式依然在人们的头脑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这种传统观念和惯性思维的左右下,人们往往会低估女性的价值和能力,认为女性在事业上不如男性有发展潜力,这为女大学生求职择业投下深重的阴影,使得女大学生在实际择业中处于弱势地位。③

促进工科女大学生就业的途径

加强就业形势教育,鼓励先就业再择业。要做好工科女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教育,介绍现在企业招聘情况、毕业生情况等,降低她们就业的心理预期,鼓励她们先找到一份工作,培养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有了工作经验之后可以再适当选择新的就业单位。在第一次找工作时往往不能要求太高,有的女生挑工作单位、工作地点、工资待遇、工作时间等等,结果与很多工作机会失之交臂,导致最后找不到工作,想再回头去之前的单位求职也变得不可能了。所以,了解就业形势、适当降低心理预期、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就业观念,是工科女大学生顺利就业的第一步。

重视心理教育,培养自信心。社会传统的男尊女卑的观念和工科专业男生占大多数的现状导致了女生潜意识里存在弱者心态,使得她们不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和能力,削弱了其对于自身能力的准确定位。个别企业用人制度的偏见也使得工科女生对于以后的前途产生了过多的忧虑,一方面,她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和勤奋工作来获取知识、提高能力,收获成功;另一方面,她们又不能正确对待自己的劣势,自我期望值过高,形成现实与理想的矛盾,导致她们经常产生迷惘、悲伤的情绪。

对此,高校应该重视对工科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充分利用学校的心理咨询服务机构,构建符合工科女大学生发展特点的指导咨询、课堂教学、危机干预、调查研究等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有效地开展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工作。依据工科女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在学校开课讲授心理健康知识,成立女生心理咨询室、网上心理辅导站,通过面对面咨询、网络辅导等形式,及时发现女大学生心理方面的问题。采取团体教育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式,对共性问题进行团体专题教育,从总体上提高学生的心理认识水平,对个性问题进行个别辅导,各个击破,并针对那些比较显著的案例建立心理档案。同时可以邀请校外成功女性来校讲座,并充分利用校广播站、校电视台以及其他网络资源,介绍优秀女性的先进事迹和成长经历,展示时代女性的风采,用这种更加直观的方式来帮助工科女生悦纳自我,增加她们的自信心。

加强人文教育,提升人文素质。当代工科大学生文学素养普遍不高,他们过度依赖互联网,平时在网上交流、阅读,极少阅读纸质书籍和报纸;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较差,撰写专业论文过程中经常出现错别字、搭配不当、语意不通、逻辑混乱等错误,对概念、原理、观点、结论等的论述和表达缺乏科学性、逻辑性,在撰写入党申请书、活动策划、工作总结时,常是书面语言与口头语言混杂。在口头语言表达中,网络语言成为主流,语言表达缺乏思想性。这些现象在工科女大学生中也十分常见。

高校不仅要在课程设置上更加注重人文性,增加人文类必修课和选修课的课程数量,还应该丰富课堂教学之外的人文教育形式,将人文素质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增强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在校园的自然环境、文化设施和校舍建筑设计中突显人文、学术氛围,发挥隐性课程的重要作用。发挥学生自治的作用,通过学生社团组织人文知识竞赛、社会实践活动等,使大学生在实践的大课堂中锤炼自我,巩固人文素质教育的成果。

丰富校园活动,培养团结合作精神。高校不应只重视女生的学习状况,更应该根据她们的年龄和特点,举办多种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为女大学生锻炼能力、增长见识、拓宽眼界、了解社会创造机会和条件。

首先,通过举办女生书画展、女生技能竞赛、女生风采大赛等,提高女大学生的参与度,培养她们的团结合作精神和沟通协调能力。其次,鼓励和组织广大女大学生积极参加寒暑期社会实践等活动,如组织女大学生深入到农村、社区进行社会调查和志愿服务等,让她们广泛接触和了解社会,提高她们的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强的意识。④最后,还要注重培养女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充分利用各种专业实习和实践,让女生深入到基层和一线,使她们在实践中得到更多的锻炼,磨炼她们的意志。通过以上三步走,努力把工科女大学生培养成为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具有一定创新精神、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适应就业市场需要的复合型人才,使她们在未来的就业中具有更大的竞争力和更强的适应力。⑤

学校加强就业指导。学校的就业指导应从新生入校开始,按照不同年级的特点有所侧重的进行指导。一年级阶段要帮助学生接触和了解专业就业状况,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培养和专业认知教育;二年级阶段则要帮助和指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帮助学生发现和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和特长,引导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网络,全面提高和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三年级阶段要通过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专业实习和招聘会等来了解企业对招聘人才的需求标准,学习求职技巧;四年级阶段要帮助他们树立合理的择业和就业目标,传授求职要领和面试技巧,明确求职范围。

针对工科女大学生,尤其要利用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教育和引导她们明确自己今后的就业发展方向,早做准备、早谋发展,帮助她们较为全面地认识自己,了解将来就业所需要的基本素质和专业技能,并让她们对从事工科类工作将会遇到的各种困难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如果她们下定决心选择工科类专业为自己的终身职业,除了教育她们具备基本的业务能力外,还必须让学生们在思想、心理、身体素质等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此外,还可以结合女性特点和专业特色,指导女大学生进行自主研发、自主创业,学校也应当加强对工科女大学合作创业或自主创业的指导,拓宽工科女大学生的就业途径。对于就业特别困难的个别工科女大学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中找出其就业特别困难的原因,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意见。

工科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其个人的职业发展,更关系到该群体以及社会的稳定。工科女大学生就业难已是不争的事实,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社会、学校和学生各方面共同努力,积极探索促进其就业的有效机制,提升其就业竞争力,争取实现企业和工科女大学生双赢的局面。

(作者单位:燕山大学建筑工程与力学学院)

【注释】

①中华女子学院广东分课题组:“中国女性高等教育的跨世纪思考”,《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1第1期,第21~31页。

②徐少红,温梅英:“大学实施女性教育探讨―50名理工科女生毕业发展的调查分析”,《高教论坛》,2010第1期,第126~129页。

③田淑梅:“女大学生就业弱势的现状及成因分析”,《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1第10期,第15~17页。

④石俊山:“高校女大学生就业的现状及对策”,《考试周刊》,2012第10期,第139~14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