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关于老师的诗歌

关于老师的诗歌

时间:2022-07-31 12:22:3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关于老师的诗歌,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于老师的诗歌

第1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诗歌;重要性

小学语文诗歌主要以基础的诗歌作为参考依据,并要符合学生在每个阶段的学习情况,老师还要考虑诸多因素,从而进行全面的诗歌选材。

一、小学语文教材中诗歌的选用

首先,诗歌的选取主要就是通过老师对学生学习阶段的了解,而且也要结合学生的年龄阶段挑选合适的诗歌进行学习。诗歌本身就具有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与文学底蕴的特点,而文学功底是要一步一步培养的,因此在合适的阶段选择正确的诗歌教材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具有一定作用。而老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进行语文教学学习。

1.老师要确定学生的学习情况。例如,学生的识字情况,从基础开始的,一年级小学生对于所学的字还是有限的,对于语文欣赏的功底也较弱,因此就需要选择较简单的诗歌,就像是《悯农》、乐府诗歌等等理解起来较简单的诗歌,当然这也可以帮助学生打好学习语文的基础,积累知识就像是建造房子一样,只有基础打好了才能建筑更好的房子。

2.小学教材的选用也需要老师了解学生整体的学习情况,想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老师可以通过在课堂上对学生的提问,看学生的回答情况就可以大体知道学生的学习速度与学习质量。当然,老师也可以利用学生的课后时间通过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看法,因为在教学与学习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老师既可以根据教学进程安排诗歌,也需要了解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情况,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选用诗歌作为学习的教材。

3.小学语文教材的选用还需要学校对每个阶段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进行了解,学校主要就是对学生的教材进行采购,对于老师积极创新教材的方法学校要给予一定鼓励,这样也可以促进老师对教学方式的不断改进,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因此学校对于小学语文教材的选用还是具有一定作用的。

二、诗歌选用对于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性

小学语文诗歌主要会选用一些更好理解,情感更加明显的诗歌,这样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培养其语文基础能力,而选用教材的工作也不能只是和原来一样。我国现在教育制度不断变革,教学方式与教材内容也要随之进行改变,而正确选用合适的诗歌作为小学生学习的教材,对于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正确选用合适的诗歌教材有利于帮助学生提高其语文的学习能力,而学生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就会带动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其次,就是老师正确选择教学教材对于老师的教学能力也是一种肯定,老师的教学能力得到了肯定,就会不断创新小学语文的教育教学方式,从而对于我国教育事业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而改变这种教学方式的最终目的就是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全面发展。

随着我国社会各方面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老师也要重视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的能力,而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也离不开教材的正确选用,尤其是教材中诗歌的正确选用,这也是考验老师教学方面的能力,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不断提高。

第2篇

中学生正处在需要诗的年龄,若能吟诵自己的诗作,岂不美哉?美哉,袁枚之言:“诗题洁、用韵响,便是半个诗人了。”

当前,在新课程的实施中,课堂的“预设”与“生成”成为焦点。我的看法是“预设”时,目标简洁明确,过程条理清晰,衔接前呼后应,那么“生成”则水到渠成。

基于这种观念,在教学设计中,我尽可能创设自主思考的空间,以简洁的教学线条,拉动学生体验感悟学习信息,在开放与互动中走近诗歌。以“议议写写”这种轻松的形式,让学有兴趣,从而得到有分量的收获。

【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有句词,我们耳熟能详:“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师生齐说),无好问这句词中的“情”(板书)字不可狭义理解,可理解为亲情、爱情、友情等。

(点击课件,显示一句诗)

“哭一声,喊一声,儿的声音娘惯听,为何娘不应?”

师:这句诗说的是亲情。关于内容,同学们见仁见智。我们现在仅从字面形式上看,韵脚是什么?

生:“声”、“听”、“应”。

师:押什么韵?

生:押ng韵。

(点击课件,显示一句诗)

“你这么美,你这么媚,你这么好妹妹。”

师:这句诗讲的是爱情,内容一目了然,从字面形式上看,押不押韵?

生:押ei韵。

师:以上两个例句是和亲情、爱情关联的,那么,友情呢?友情中的同学课堂情,同学们可谓司空见惯,而且,当下正身临其境。来,做个练习。

(点击课件,显示习题。)

上课睡觉:

下课( )考试( )将来( )

上课讲小话:

下课( )考试( )将来( )

上课玩手机:

下课( )考试( )将来( )

师:事不过三。亲情、爱情、友情三个押韵的例子,足以得出一个什么结论?

(板书课题)

诗题洁,用韵响,便是半个诗人了。

师:“诗人”,每个人内心深处或许都有此念头,而实践者少矣。但每个人都会欣赏诗歌,都有自己的喜欢的诗歌。那么,迄今为止,你最喜欢的一二句诗或一首诗是什么?请同学们现在用笔写出来。

(点击课件,显示一首诗)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师:这是老师目前最喜爱的一首诗,关于内容,“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我们从字面形式上看,押什么韵?

生:偶数句押韵。

师: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简洁不简洁?

生1:不简洁,题目字数多。

生2:简洁,它的内涵简洁。

师:第2位同学的理解是对的。比如《天下第一等好事还是读书》和《论读书》哪个内涵简洁。不言而喻。《寻隐者不遇》同样诗题洁。现在,请同学们给关于课堂情的三句诗拟个题目,要诗题洁。

生1:学而时习之。

生2:传而不习乎。

师:很好,再来看一句诗。

(点击课件,显示一句诗。)

“高考在望,心中堂皇,一声不响,不慌不忙。”

师:大家试着读一读。押不押韵,拟个题目?

生:走近高考。

师:这四句,我是怎么想来的?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我把形式借过来,换了内容,这叫“换药不换汤。”再比如,有一天,回到母校,找寻恩师,可改一首诗。

(师生共改《寻隐者不遇》一诗)

(点击课件,显示修改的诗)

寻老师不遇

楼下问童子,言师上课去。

只在此校中,生多不知处。

师:(齐读全诗)这算不算抄袭?“天下文章一大抄”之所以流传甚广,也不是一无是处。我们姑且把这种方式叫做“依葫芦画瓢”。现在,用这种方式修改你喜欢的诗句,变为自己的诗作。

(同学朗读自己修改后的诗句,师点评)

师:本节课,我们就是解释了袁枚的一句话。齐读:“诗题洁、用韵响,便是半个诗人了。”那么,另一半,是什么呢?

(学生自由讨论,各抒己见)

师:答案已写在黑板上了。

(点击课件,显示二句词)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元好问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金庸

师:谁跟谁学的?但毫不逊色,可谓两句词的境界,伯仲之间,平分秋色。那为何,我们学写的《寻老师不遇》与贾岛的《寻隐者不遇》的意境天壤之别呢?

生:缺少鲜明的主观情感。

师:非常正确。个人的主观情感来源于生活阅历和知识储备。可见,丰富的知识是一个诗人必不可少的。对不对?

生:对。

师: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知晓了;题目、押韵、情感是诗歌的灵魂。最后,齐读老师为本节课而作的一首诗。

(点击课件,显示一首诗)

胡言乱语一课堂,

他人未必放心上。

正是淮畔好风光,

何不读书写字忙。

第3篇

指导教师:马琳

【虫虫的话】

乡下的7月是美丽的。

淡淡的雾贴着田垄游走,像一条缓缓流动的乳白色的河;玉米的叶子全被打湿了,却愈发嫩绿,精神得像孩子们刚洗过的小脸儿;露珠坐在狭长的狗尾草的叶子上,慢慢地往下滑,草叶深深地弯下腰去,眼看就要坠断了,它们却只是在叶尖上调皮地荡了一下秋千,跳到土壤里就不见了;一群大白鹅排着队,嘎嘎地叫着,神气活现地从摇荡着炊烟的田野走来,它们高高兴兴地拍打着大翅膀,扑扑通通地下了水。

“南边一群鹅,扑通下了河。”虫虫触景生情,出口成章。“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有人随口接了两句。虫虫回头一看,是唐代大诗人骆宾王,脸一热,醒了,原来是南柯一梦。

――虫虫喜欢诗,所以常常爱到梦里头。也不仅仅因为喜欢,还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爱需要理由吗?”

天津四十三中一群爱诗的书虫们,发来了他们对诗、对生活的独特感悟。瞧,他们写在前面的卷首语,就是一首优美的诗:“台灯发出熟悉的光亮,偶尔投落在我眼里,烧着我已经读过和正读着的古典或现代的诗歌――诗是我失足的第一口陷阱。年轻的朋友,你是否也染上了这青春的流感而热度难消呢?”

――阿嚏,虫虫的确是感冒了。

八年级十班张书凡

上小学时,喜欢诗歌那琅琅上口的韵律。但有一点让我非常不痛快――老师喜欢对诗逐字逐句地分析,然后归纳主要内容,总结主题思想,一首好诗就这样被分解得支离破碎。我失去了对诗歌原有的冲动,开始逃避诗歌。

升入初中后,我的眼界开阔了,我明白了诗歌远不止老师所分析的“优美”或“表情达意”。我从诗中读到了学习、生活、做人的道理。无论是豪放派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还是婉约派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我都一样热爱。在回忆的交错与编织中,心底的那一股激情又潜滋暗长了。我的生活已被诗歌影响甚至改变,也许我永远也做不了一个诗人,但我愿意让诗歌给生命打上深深的烙印。

虫虫:依我之见,一个人是不是诗人,不仅仅在于他写出多少优美的诗篇,还在于他能否诗意地生活。当我们能看到“荆棘”上盛开着鲜艳的“玫瑰”的时候,当我们能从农民伯伯粗糙的双手上悟出生活的真谛的时候……我们就是半个诗人啦!

八年级十班周莹

小时候,第一次接触的真正意义上的诗歌是余光中的《乡愁》,喜欢它简约的语言之中弥漫的浓浓的愁绪。现在又读到了这首诗,又迷上了作者创造性的意象的选择。打动我的,不只是那诗本身的简约之美,更是诗人在我的心中激起的情感的共鸣。这大概就是所谓的“诗以情为本”吧。情感的确是诗的灵魂。

我喜欢在清晨或是雨夜听一听抒情的乐曲,吟咏一首心爱的诗歌,放飞自己的心灵。

虫虫:看来周莹书虫读诗不少,连“意象的选择”这个诗歌的专业术语都给搬出来了,不知能不能写一些诗和虫虫交流交流。这回,虫虫哥哥给你玩儿真的,决不会再拿“扑通下了河”逗你!

八年级十班刘佳怡

似乎我天生不够浪漫,总是不能正确领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有一次凑巧读到了舒婷的《致橡树》,我觉得奇怪:凭什么“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而非要像“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呢?难道舒婷不了解“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观点吗?一切事物皆有其存在的道理,诗人如此贬低凌霄花,是不是太不尊重物种,太唯心了,嗯?

虫虫:刘佳怡书虫对诗的见解倒也别有洞天。我想,这种严谨的学习态度,虽不利于你成为诗人,但对你将来成为科学家却大有裨益,成为科学家是不错的选择哦!

八年级九班陶梦白

在诗歌的创作中,寓情于物是很普遍的一种写法,尤以朦胧诗派为甚。但这并不表明诗人对某物带有成见。

诗歌被称为人心灵深处的思想火花,诗人往往会以自己的情感倾向,赋予某个事物特殊的意义,所以,诗是不能用对待物理题的态度去解读的。否则,“白发三千丈”“人比黄花瘦”的千古名句岂不成了无稽之谈了吗?

对于诗歌,我一直抱着一种宗教信徒般的虔诚和热情。我喜欢诗人笔下那种富有梦幻色彩的诗句,那好像一件天然的艺术品。在灿烂的日子里,心会随着或铿锵或舒缓的韵律或激昂或平静。

虫虫:梦白书虫的见解可以看出他在诗歌方面的修养。如果大家都有兴趣,也有时间,可以开一个关于诗的主题班会,大家各抒己见,既活跃思想,又放飞心灵。关于朦胧诗,我想起顾城小时候写的一首《星月的由来》:“树枝想去撕裂天空,却只戳了几个微小的窟窿,它透出天外的光亮,人们把它叫作月亮和星星。”呵呵,怎么样,似乎我们也能写哦。

第4篇

2009年,在北京密云青菁顶风景区举办的《作家报》复刊六周年笔会上,我认识了冯文喧。冯文暄是最近几年崭露头角的女诗人,在她的诗歌中爱情诗占的比重很大。而在她的眼里,异性也许只是一个模糊的书写对象,属于臆想大于真实,也就是艺术里常说的“不真实的真实”。在诗歌的构成因素里,可谓“真”为最高。事实上,冯文喧诗中的爱情,其实已向友情和亲情的领域浸透。如果弗洛伊德的心理学属实,那么冯文喧的诗歌里,随处流淌着的对生命欠缺的渴求以及对已逝时光的回味,以此打造的一些诗句,读来很是感人。

我认为,冯文喧的诗歌更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对话,由于发自内心,才无处不体现出一个真字。如:《悲伤的秋千》里“那天\我们欢乐的荡上秋千\速度载着你的笑旋转\今天,褐色的纤绳盛满尘埃\欢笑以哑语的方式慢慢变浅”。如果说自然是最好的老师,那么一个优秀的诗人往往会自觉不自觉地朝着“物我合一”、“天人合一”的方向努力。当一个诗人跨越了初级模仿、技巧练习等阶段,进入较高的艺术阶段时,“具象”和“大象”好像相互对立又相互支撑,它们因对方的存在而存在,同时也因对方的消失而消失。有时文字看似平平常常,却令人回味无穷,平庸之中见神奇。我们在冯文喧诗歌的某些段落或句子中,已经看出了某些端倪。作为医务工作者的冯文喧,曾经参与过“抗击非典”的战斗,这让她比常人更深刻地体会到了生死离别,体会到了个人与人类、小爱与大爱之间的关系,这一年她发表了组诗《这年,我参加了“抗非”一线》:“这个春天我踏上征程\脚步沉甸而凝重\沉甸是为了要兑现许给儿子的诺言……”“你要和他们一起面对生命中袭来的风和雨\如果说SARS病房是一个特殊的舞台\那么你\就是在用独特的方式跳动着最优美的舞步”。我一直认为诗人不是教出来的,诗人最关注的应该是人的本性,人的归途,虽然她选择了爱情诗歌的写作方式,但她的忧虑、焦灼等情绪依旧没有偏离这个主题。作为医务工作者的她,一个弥漫着淡淡忧伤的诗人,她的起步无疑因为其身份,而具有了他人难以体会的关于生命与人性的体悟。这对一个年轻的女诗人来说,有几分是幸运,还有几分便是天意了。

如果说让我给她的诗歌提出一些批评或建议,那么从“艺术是相通的”角度说,我希望她能吸收一些戏剧、绘画、雕刻等领域的表现手法;从“艺术是减法”的角度说,我希望她可以吸取唐诗宋词的精练;从现代诗歌注重“内韵”的角度说,我则希望她注意“以气行韵”,把诗歌写得再大气一些,我将以期待的眼光来祝福这颗中国诗坛的新星。

第5篇

模板一: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作文活动总结 这次的综合性学习很快结束了,回想起这其间的点点滴滴,我不禁又深深感受到了诗歌的魅力所在。

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从著名的唐诗、宋词、元曲到法洒脱的现代诗,这些好诗都让我们禁不住拍手叫绝。我们在学习古诗与现代诗的同时,也了解到了古诗与现代诗的不同之处------古诗有着较为固定的语言形式与比较严格的韵律要求,而现代诗形式自由、意象也要比古诗更新奇、更富创意。哈哈,现在我终于明白为什么短小的古诗寻么难读懂了,现在,我还真佩服大诗人们能写出这样简练精彩的诗句!

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外知识,老师让我们在课外找来了许多诗,并在班级里诵读,这也使我们真真切切地走入诗歌的殿堂,感受到了诗歌的奇妙境界。

另外,我们还当了一回小诗人,我写了一首《小乌龟》,被老师当范文朗读,受到了老师与同学们的好评。当然其他的同学写得也不错,李辛夷的小诗《星星》写得十分童趣,活泼的语言使我们感受到小星星的调皮与可爱;陈颖莹的诗作《蛋糕》写出了她妈妈对她的关怀与她对妈妈诚挚的感激与深切的爱,写得十分感人,获得了同学们的一致认可。我们还将自己的诗歌写在制作好的小卡片上,一张张精致的卡片代表着我们的天真与梦想,五颜六色的小卡片上的儿童诗,首首都那么精彩,我们静坐着,听着他人深情的朗诵,一起遨游在诗海里,感受着一首一首的小诗带给我们的启示。

课余,我们还展示着自己收集的诗歌知识,并互相提问,这让我们的课间充满了乐趣,有许多兴趣浓厚的同学开始制作诗集,有的同学还别出心裁,与绘画好的同学合作,一同配上优美的插图,一下课,我们便围在一起,乐此不疲地交流着诗歌带给我们的无限乐趣。

本次活动在我们的恋恋不舍中结束了。但那一首首妙趣横生的儿童诗及同学们原创的充满乐趣的小诗,全都深刻地烙印在我们的记忆中,使我们时不时地回想这充满魅力的诗歌,回想起诗歌带给我们的影响。啊!诗歌,你是多么美妙,我为你感到深深的骄傲、自豪!

模板二: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作文活动总结 在这一段时间里,我们开展了与诗同行的活动,在本次活动中,我们了解了诗歌的起源,学习了如何欣赏诗歌,学习了在生活中如何运用诗,并且自己动手尝试写诗,从中体会到了诗歌文化博大精深。

在活动中,同学们分别收集了诗词资料。我负责收集了现代诗和古诗。我尽情的欣赏这些诗人千古传颂的作品,我新认识了一些诗人,如柳永、高适,还有唐宋四大家关汉卿、郑关祖、白朴、马致远。我又认识了现代诗人郭沫若、徐志摩、桂文亚、雨果、狄金森等。我知道了我国最早的诗经总集《诗经》,距今已有两千年的历史了,它凝集了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

我还知道了诗歌如何分类。按题材分,有山水诗、咏物诗、边塞诗;按形式分,可以分为格律诗、自由诗;按题材分,分为童话诗、寓言诗、散文诗

这次活动让我感觉在诗的海洋里徜徉的感觉真是太奇妙了。如果把是比作沙漠,我觉得我只得到了一粒小沙子;如果把诗比作细雨,我只得到了一滴小雨滴;如果把诗比作天空中的星星,我只得到了群星中最小的一颗。我要继续在诗的海洋中遨游,尽情感受诗歌的无限乐趣

模板三: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作文活动总结 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结束了。通过这一次综合性学习,我们广泛地阅读了诗歌,不仅拓展了知识面,而且还深深地感受到祖国诗歌文化的博大精深,体会诗中所蕴含的美丽与感情,了解诗歌的内涵,真是受益匪浅。

我们学到了很多诗歌,还学会了诗歌的分类,这样更有助于我们学习诗歌,也收集了很多有关诗歌的故事。在学习了写诗歌的方法之后,我们还试着自己写了几首童趣盎然的小诗,感受了一回当小诗人的感觉。我们的诗中虽然还有着欠缺的地方,但字里行间都洋溢着童趣,令我们自己赞叹不已。

诗歌是一个充满了诗情画意,充满了自己的渴望,在诗歌里,我们可以放飞自己的心灵,我们的思维可以跳跃,我们的想象力得到了丰富的伸展,我们可以在诗歌里表达自己的渴望与情感。

我们还学会了如何理解诗歌的寓意:联系生活实际读、不同的诗比较着读、边描绘画面边读等,这些都是我们通过学习自己总结出来的经验,这些经验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诗歌,也可以让我们走进诗的意境中去,感受诗人当时的情感。

在这次综合性学习中,我知道了诗歌的特点:

1.现代诗一般以句子,词组为诗行,纵向排列.

2. 现代诗篇无定句,句无定字,形成长短不一,参差错落的诗行.

3.现代诗的段落可以整首诗为一段(节),也可以一首诗分为若干段(节).

4.要懂得现代诗的押韵,押韵让句子更优美,但不一定要句句都押.

5.现代诗要精炼,不要拖泥带水,要用最简洁的文字容纳最丰富的内容.

我觉得徜徉在诗歌海洋里的感觉,真是太奇妙了!如果把诗歌比作海洋,我觉得我只得到了沧海的一滴水;如果把诗歌比作花园,我得到的仅仅是百花中的一朵小花。我还得继续在诗的海洋里遨游,尽情地享受诗歌无穷的魅力。

为了很好地进行本次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老师特地带领我们去图书阅览室借阅了有关诗歌的书回来,让我们用心品读。老师告诉我们:诗歌对于一个人的影响力,甚至一个世界文学界的影响力是巨大的。所以说:我们务必要认真读诗歌,有感情的朗读诗歌,多收集诗歌,还可以增长我们的见识。 通过这一次综合性学习,我们不仅学到了很多诗歌,还学会了诗歌的分类,这样更有助于我们学习诗歌,也收集了很多有关诗歌的故事,更重要的是,我们学会了自己写诗歌,因为是个充满了诗情画意,充满了自己的渴望,在诗歌里,我们可以放飞自己的心灵,我们的思维可以跳跃,我们的想象力得到了丰富的伸展,我们可以在诗歌里表达自己的渴望与情感。我们也还学会了如何理解诗歌,读诗歌的方法:1.理解词语的意思 2.联系生活实际 3.想象画面 4.各种诗歌做对比。所以说,这一次综合性学习对我们的知识增长有了很大的帮助,我们也有了放飞想象的方法,那就是写诗歌。 这是一个让我们难忘的综合性学习,因为它可以影响我们一生轻叩诗歌的大门活动落下了帷幕。 此次活动秉承中华诗歌优秀文化,激发了同学们的爱国热情,增强了同学们的审美意识,营造了良好的语文学习氛围。中国是一个诗的大国,两千多年前中国就有了诗歌总集《诗经》。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佛王维、诗鬼李贺写的古诗让我们过目难忘:冰心、金波、艾青、郭沫若他们的现代诗使我们难以忘怀。诗海拾贝、与诗同行,我们组织小组收集、分类诗歌,学习、创作诗歌,等一系列的活动,让我们进入了诗歌的店堂,感受诗歌的无限魅力。我们在收集分类诗歌中感受了合作的快乐。在诗歌朗诵会中,我的诗歌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此时此刻,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诗歌的伟大,诗歌的艺术魅力,我为自己身在一个拥有悠久诗歌历史的过度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活动中,我们也学习到了许多知识,古诗对仗工整、韵律严格:现代诗语言自由,形式洒脱:儿童诗充满童趣,富有想象。还明白了诗歌的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和读懂古诗的方法。活动虽然已经结束,但各种活动依然在我记忆深处。轻叩诗歌的大门,让我们在诗歌的百花园中自由徜徉,让诗歌陪伴我们一生!

2.这学期,我们开展了轻叩诗歌大门与诗同行的活动。在这一次综合性语文学习活动中,我们广泛地阅读了诗歌,不仅拓展了知识面,而且还深深地感受到祖国诗歌文化的博大精深,体会诗中所蕴含的美丽与感情,了解诗歌的内涵,真是受益匪浅。

首先,我们小组的四名同学制定了活动计划,进行了明确的人员分工,各自回家搜集唐诗、宋词、元曲与现代诗,并将搜集来的资料聚集在一起,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阅读与交流。在交流中,我们感受到了古诗与现代诗的不同之处:古诗的语言比较凝炼、内涵丰富;现代诗的写法则比较自由,更适合抒发诗人的情感;我们还了解到了诗歌的分类与诗歌的表现手法总之,我们学到了许多以前不知道的知识。这次活动,使我们在诗歌的海洋中畅游的同时,也大开了眼界。 当然,我们也学会了许多阅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技巧。例如:我们在读诗的时候,知道了去联系生活实际读、不同的诗比较着读、边描绘画面边读等,这些都是我们通过学习自己总结出来的经验,这些经验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诗歌,也可以让我们走进诗的意境中去,感受诗人当时的情感。

在学习了写诗歌的方法之后,我们还试着自己写了几首童趣盎然的小诗,感受了一回当小诗人的感觉。我们的诗中虽然还有着欠缺的地方,但字里行间都洋溢着童趣,令我们自己赞叹不已。

虽然这次活动时间很短暂,但轻叩诗歌大门,在我们面前展出了一个美丽的诗歌的世界,从而让我们挖掘到了诗歌海洋中的无数珍宝。让我们徜徉在诗歌的百花园中,让生活充满诗意,让诗歌陪伴我们成长!

3.诗歌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二千多年前,我国就有了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诗歌在中国文化的宝库中,就像一颗闪亮的明珠,散发出璀璨的光辉。本学期我们展开了与诗同行的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们走进了诗歌的国度,去欣赏诗歌,体会诗歌所描述的意境,领略诗歌独有的魅力。

首先,我们自发地分了组,制定活动计划,确定了每个人应该干的活,如:我们这组就由马昕宇等人收集现代诗,柯霁虹等人收集古诗,等一切都准备就绪后,就开始行动了,大家将收集来的资料按内容进行了归类整理,在网上将有关诗歌简介和诗歌背景的资料整理成文,这些对我们理解和欣赏诗歌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如:徐火通(teng)《御儿舟中别朗公》我们就是通过收集来的资料,品出了作者对朋友依依不舍的情感,诗人将自己对朋友的无限思念融入了钟声与鸡的鸣叫声中,将自己的情感抒发得淋漓尽致。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还收获了许多了知识,我们了解了诗歌的起源,学习了如何去欣赏诗歌,尝试了自己写诗,在这当中,让我受益匪浅的是欣赏诗歌的方法。就拿王昌龄的《出塞》来说,这首诗我是通过收集诗歌背景资料来理解欣赏的。在资料的帮助下,我体会到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诗的首句耐人寻味,有历史变迁,征战未断的感叹,第二句写的是出征的人还未回来,多少个男儿战死沙场,留下多少悲剧。第三、四句写出千百年来人们的共同心愿,希望有龙城飞将的出现,平息胡乱,安定边防。当然,欣赏诗歌的方法还有很多,这些都需要我们在平时欣赏诗歌时总结出来。尝试自己写诗也让我明白了写诗不一定要用多么华丽的词语,而是要写出自己眼中的事物,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活动结束后,我进一步感受了中国诗歌带给人美的享受,也让我明白了读一首诗,并不仅仅限于把这首诗背熟,而是要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情感,掌握并欣赏诗歌的方法,这样才算真正弄懂了一首诗。诗歌还有一大妙处,可以让人放松心情。当你觉得很疲倦时,不妨试试,闭上眼睛,跟着诗走进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那种感觉是你死读书读不来的。

这次活动虽然结束了,但我们对诗歌的热情还没有消逝,我们要多读诗,品味其中美好的乐趣,将诗歌陪伴我们一生。

4.上个星期,我们开展了与诗同行的活动。活动中,我们学会给诗歌分类,欣赏诗歌,还学写了儿童诗呢!。

活动一开始,我们先制定了活动计划。我们计划在一周的时间内,搜集关于诗的知识,学会给诗歌分类,能够正确地赏析诗歌,我们还希望能自己学写一首小诗呢!为了完成计划,我们确定了组长,并给每位同学合理地分了工。。

我是负责查资料的,上网进入了google页面,输入了关键词诗歌。哇!关于诗歌的知识可真不少呀,据google搜索统计现共有2850万个词条是关于诗歌的。我立即点开了其中几个网页,进入了诗歌知识的海洋《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距今已有了2000多年的历史,我国另外两部诗歌总集分别是《楚辞》《汉府乐》、,我国的元曲,是一种小令,兴盛于元代,大多由民歌而来,泰戈尔是亚洲第一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诗人。在诗歌知识的海洋里,我流连忘返,增长了许多知识。

通过这次活动,我的收获可不小。我们小组的同学搜集了许多的古诗和现代诗,可这么多的诗,涉及面这么广,怎么整理呢?当我们学会了给诗歌分类后,这些整理的事情就变得容易得多了,真是小菜一碟。我知道了诗歌分类可以按作者分、按题材分、按形式分、按体裁分我们按照作者给搜集来的诗歌分类,不一会儿,就把小山似的资料整理好了。

我们还学会了欣赏诗歌,知道了欣赏诗歌前,要先把诗多读几遍,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读,可以用不同诗人写的诗对比着读,还可以边读边在脑海里描绘画面,走进诗中读。学会了这些,欣赏诗时,我们就可以体会诗人创设的意境,更加了解诗歌背后的情感和含义了。比如:读韩愈的《听颖师弹琴》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短短几句,让人感到琴声初起,仿佛小儿女在耳边窃窃私语。忽然,琴声变得昂扬激越起来,就像勇猛的战士挥戈跃马冲入敌阵。与敌人奋力拼杀,那惊天地、泣鬼神的情节仿佛就在眼前。

这段时间里,我们开展了与诗同行综合性学习活动。在活动中,我们了解了诗歌的起源,学习如何欣赏诗歌,学习在生活中运用诗歌,自己还尝试写了诗,从而体会到中外诗歌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活动中,同学们分头搜集诗词资料,我负责收集宋词的资料。我一打开google输入宋词,马上进入了词的世界,屏幕上出现了很多著名的名字:苏轼、陆游、辛弃疾、李煜、李清照我轻快地点击着,尽情地欣赏着这些词人的流光溢彩的作品。我被陆游《卜算子?咏梅》中的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所吸引。读到李煜的《乌夜啼》时,我默默吟诵着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往来风。看到李清照的《如梦令》时,我又沉浸在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美好意境中

通过交流,我还阅读了不少唐诗、元曲、以及现代诗等诗歌资料,了解了以前不知道的许多诗歌知识。

我知道了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距今已有两千年的历史,它凝结了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

我知道了诗歌如何分类。按题材分,有山水诗、咏物诗、边塞诗;按形式分,可分为格律诗、自由诗;按体裁分,分为童话诗、寓言诗、散文诗

我知道了从古至今诗人辈出。春秋战国时最著名的有爱国诗人屈原;在魏晋南北朝时,曹操父子三人为诗歌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在唐朝这个诗的王朝,像诗仙李白这样的人不胜枚举,涌现出了诗圣杜甫、诗佛王维,诗鬼李贺在宋朝,豪放词人苏轼、辛弃疾、陆游,具有婉约词风的柳永、李清照,他们共同造就了辉煌的宋词;另外还有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他们使元曲达到了高峰;现代诗人郭沫若、徐志摩等人的杰出作品影响深远。

我还揣摩着如何欣赏名家诗篇,我觉得首先要明白这首诗是描写什么的,是状物、写景、还是咏物记人;接下来,就要逐字逐句地分析、理解其中的含意;最后,体会诗人在诗中要抒发的情感。读诗有些好办法,例如,在读李白的《古朗月行》时可以用边想象画面边感受意境的方法去体会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的美妙描写,可以用已学过的中国地形西高东低的知识来理解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的句子,还可以用对比的手法来读高适的《别董大》和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体会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情感等等,运用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走近诗人,理解他们的思想感情,这样,读了李清照《如梦令》,就能体会到诗人对自己红颜易老的哀叹含蓄;读了南唐后主李煜的《虞美人》,就能知道什么叫亡国之痛了,也能想到苏轼《赤壁怀古》的一腔豪情。

与诗同行活动虽暂告一段落,但我觉得徜徉在诗歌海洋里的感觉,真是太奇妙了!如果把诗歌比作海洋,我觉得我只得到了沧海的一滴水;如果把诗歌比作花园,我得到的仅仅是百花中的一朵小花。我还得继续在诗的海洋里遨游,尽情地享受诗歌无穷的魅力。

在本单元中,我们开展了一次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在这次综合性学习中,我收获了许多,也知道了许多。

从上个星期三开始,我们就已经开始开展了这个活动。我们分好了小组,计划好每个人都干些什么,要怎样做之后,便开始匆匆忙忙地去准备。

我迫不及待地冲回家去,打开了我的百宝箱书柜。我就拿起了一本《古诗70首》来看。里面蕴含许多精彩、与众不同的诗。打开这本百宝书,可以闻到一阵又一阵古时诗人作诗的诗味。李白的《赠汪伦》表现出了桃花潭水是那样的深湛。杜甫的《春夜喜雨》表达了他对春雨来得及时的喜悦心情。范仲淹的《江上渔者》描绘了江上渔民冒风波危险、辛苦捕鱼的生活画面。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一)》写出了宋代家夏天农忙的情景......

我还当了一回小诗人,创作了几首小诗,每一首小诗中都感受到天真活泼的感受。

在这次活动中,我知道了诗歌是很优美很有旋律的。让人读起来非常舒服、生动。我还知道了许多学习方法:了解诗的深刻含义,有感情的朗诵诗歌,有丰富想象力地去写诗歌......

在诗歌的海洋里,有无数的珍宝。让我们一起去轻叩诗歌的大门,让我们徜徉在诗歌的百花园中,让生活充满诗意,让诗歌陪伴我们一生!

生活中处处有诗歌。天真的儿歌、朴素的民歌,常在我们耳边回响。在是个的海洋里,有无数珍宝。

第六单元一共有两个部分:一个是《诗海拾贝》,另一个是《与诗同行》。在《诗海拾贝》这一部分主要写诗经、唐诗、宋词、元曲、现代诗和外国诗。《与诗同行》这一部分主要写儿童诗、诗歌故事等内容。在诗歌故事里,我学到了很多知识。都是以前我不知道的好知识。

在这次综合性的学习当中,我们举行了许多活动,如:举行诗歌知识竞赛、每六个人分为一小组制作一个小诗集。

通过这一次的综合性学习,我们不仅仅学到了很多诗歌,而且还学会怎么把诗歌分类;这样会更助于我们学习诗歌,也收集了很多的诗歌故事,更重要的是,我们学会了自己写诗歌;应为这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乐园。充满了自己的渴望,在诗歌里,我们可以放飞自己的心灵,我们的思维可以活跃起来,我们的想象力到了丰富的伸展,我们可以在诗歌里表带自己的渴望与情感。我们也学会了如何理解诗歌。

读诗歌的方法:1.理解词语的意思.2.联系生活实际.3.想象画面.

第6篇

由于我们两人的单位离得比较近。有时候散步也能碰到一起,因此,我们的交流和沟通也就十分方便。有一天,他告诉我,他又出了一本诗集,说是要送给我。我去了,在他的办公室里,一本已经签了名的诗集《写给太阳写给月亮》的书就放在他的桌子上。带着诗集回到住处。认认真真地读起每一首,犹如聆听悠扬的蓝调系列,又像在倾听大自然的声声物语,读之沁人心脾,更觉得人世间的沧桑轮回也是如此美丽。

诗集共分五个部分,分别以不同的视角去关注社会、生活,感悟爱情、亲情以及友情。例如在《回答》一首诗里,他是这样感受爱情的:真情被你的表演否定我不再仰望天空/即使星辰弄眼雨戏彩虹/也无法愈合我受伤的神经/ 你把贪婪作为追求/自私成为你生命的内容/浅薄本是命运的贡品/你却拿来装饰人生/ 轻浮如云缠缠绕绕/最怕心谷卷起狂风/但愿人遗的幻影随风飘去/还我那片灵魂的宁静。在这首诗里,他把爱情在现实生活中的另外一种方式表达得淋漓尽致,特别是在当今物欲横流的年代里,爱与被爱,真实与表演,有时候不用“回答”也同样是非分明。在《欲望》里他这样说道:风拧干云彩的时候/影子是否发现 自己脖子上那串闪亮的金属/其实不是项链。读之耐人寻味。

在第一辑里,大多是以月亮为载体,融入感情的河流,表达心灵的声音,吟唱爱情的甜蜜,有赞美也有无奈,有对生活充满无限的热爱,也有对时光流逝充满不尽的忧伤。是谁把月光斟满心杯/让我在梦中与你同醉/(《月园的时候》)。月亮啊月亮/你永远自知之明/就去做那枚光盘吧/刻录下亲经身历/留给明天播放/(《中秋月》)。意与象的链接,景与物的独思,语句精练。表达深刻,诗歌的独特魅力跃然纸上,让人产生无限联想。

在表达亲情方面,更是刻骨铭心。穿一件灵魂的内衣/接近了你/那时彼此很年轻/从“我”/一直到“我们”/走了很远/ 苹果终于熬了/正是采摘的时节/你托举起我/攀缘上一株翠绿的树/共同收获甜蜜/年年月月/月月 年年/在一条弯曲的路上/一起拣拾风雨/不经意间/走过了四分之一世纪(《我们继续走》――写在结婚25周年之际)。对于爱情,诗人走过了25年的里程,短短的几行,催人泪下。他的诗在艺术表现上采用叙述与抒情相结合,写得自然丰富,以歌颂为主,兼及诗人自己的感叹与思考,语言运用也明白晓畅。,读着这些诗作,仿佛也随诗人一起到达了他心灵停放的每一个角落。

诗人在写太阳的时候,更多是以群体人物或事件的出现为起点,表达了诗人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精神情操,并通过太阳这一物象,生动形象地赞美了党和劳动人民,高度赞扬了他们不怕吃苦,奋发向上的拼搏精神。因为 如果/把伟大的日子做为一个支点/它支起的/只能是伟岸和崇高/(《伟大的日子》)。去西部/要揣上一颗虔诚的心/要舍得使用攀登的气力/……西部的话题比黄河宽/西部的话题比长江长/西部还有一座高高的雪山/任何发热发烧的头脑/到那里都能够冷静下来/(《西部话题》)。写到这里,诗人不仅仅是在赞美,更多的是他在思考,并通过思考给人们以启迪。他仿佛在提示人们,西部的魅力是要用心去感受的,包括去西部你一定要有一颗虔诚的心,一颗勇敢的心。

诗人笔下的落日更是富有生气。忙碌了一天的太阳/蹲在山头/欣然把自己画成了句号/(《落日四题》),这诗句上读者产生无限的想象,落日、人民、山梁,应用电影画面的透视和表现手法,把落日的神韵描绘得逼真动人,栩栩如生,富有了朝气和活力。

诗的意象,不仅仅是反映和表达就能够完全体现的,她是通过心灵与大自然的和谐融入而后发出的回音,并运用诗歌的语言传递她的内涵与神韵。诗歌的意象之美及表现是诗歌的灵魂,否则就失去了诗的意义,也就不成为诗歌。关于意象在诗歌中的关键因素,一直以来是诗人和评论家们共有的话题,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朦胧诗的火热涌现,诗歌的意象也就更加直白,更加被诗人和读者所关注,因为,朦胧诗更加注重意象的表现。如果说古体诗的意象之美是“含而不露”,那么,现代诗的意象则是“潺潺流水”或是“轻声燕语”。但是,他们都注重诗歌的“氛围”。后来,关于意象的争论和探讨一直没有停歇。再后来,这几乎成了评定诗歌和诗歌写作遵循和考虑的必要因素。意象就是诗的语言的“质感”流露。关于这些,在张庆和的诗集里表现得尤为突出。

这一条路/走了多年/熟悉的面孔/熟悉的声音/都盼望/黄昏退潮之后/星星成为亲密的邻居/这是奢望但我等待/《路上》我敬一炷清香/你还一轮佛经/此番离去/不知道/尘缘还有多长/因果尚有几重(《缘》)。

在这本诗集里,诗人对社会、对生活的关注寓意深刻、诚恳。作为一位诗人,―位用心灵歌唱的诗人,他对社会、对生活的态度升华为一种责任和义务,只有这样,他的诗才会有感染力和生命力。例如,诗人在第四辑以问题诗的出现,用诗的语言表达了对《腐败“问题”》、《官的“问题”》、《(歌星“问题”》、《单位“问题”》、《非典“问题”》等的看法,字里行间都流露出诗人对“社会问题”的重视。在这里,抛开他呈现生命状态以及关注生存环境之类的社会意义不说,单从诗歌的意象来讲,已经更加趋于开放,包容了不同的语言形式,相互独立的句子、语句群以及相互独立的事物,并使它们产生和谐,由此创造了诗歌的节奏。诗歌语言也更为讲究,注重诗句的硬朗、自然、洗练和明快。

第7篇

“Oh!Captain,My Captain!”

“啊,船长,我的船长!”惠特曼在“紫丁香开放的庭院里”呼喊他的船长,那是试图唤醒林肯总统的呼喊,如此肃恸昂扬,恍若置身污浊的泥淖却依然执守不安静的遥想。

直到许多年以后,这一声呼喊在《死亡诗社》中再次一丝丝爆裂,我才渐渐明白,为何当初爱默生能慧眼识珠参透《草叶集》对于世界文学史的价值?

爱默生在给惠特曼的信中写道,“我揉揉眼睛,想看看这道阳光是不是幻觉;但是这本书给我的实感又是明确无疑的。它的最大优点就是加强和鼓舞人们的信心。”

及至《死亡诗社》,一大群诗人住进“惠特曼”的乌托邦。他们站在密匝匝的森林里眺望大海,他们说:不可说的,亦须说;可说的,更不应沉默。

诗社:“死亡”与“重生”

“当我活着时,我要作生命的主宰,而不作它的奴隶。”――沃尔特・惠特曼

《死亡诗社》是一个秘而不宣的故事,人说它只关乎暗夜里篝火般的骚动,却不经意引燃了白昼的明火。时过境迁,那些咆哮在印第安山洞里的火种,便终于开始有了自己的颜色。

影片中,孩子们学着年轻时的基廷老师,重组了“死亡诗社”,恍若一场美好梦魇的续篇。那是一个前途未卜的社团,只因艺术的信仰而彼此牵系。他们在每个夜里穿过黑黢黢的树林去印第安山洞诵诗,做一群短暂的不安静的诗人。黑茫茫的雾气中,他们是火热的影子;林烟四起,那是“夜的第几章”在匆匆吟诵?而诗人们与山野的幽会又究竟能持续多久?

那前行于夜幕中的不自由的灵魂呐,我看到你们开始蹒跚起舞。满树林都是镣铐的锈味和“咣当咣当”的碰撞声。你们的呼喊惊起了多少林鸟?甚而撒旦的阳光也淹没在瘴气之中,化成虚弱的青烟散去。

“当我活着时,……”听,谁在吟诵惠特曼的诗?“……我要作生命的主宰,……”噢,那铿锵的气浪一波波传入我的耳膜,“……而不作它的奴隶。”亲爱的诗人们,这是怎样一束坚贞的信条?

人说,“死亡诗社”是一道“向死而生”的符咒,或而死去,或而重生。不经然想起余华的《活着》,那么多年以后,那些埋葬于荒野的低于大地的尸骸是否安然沉睡呢?那些活着的灵魂为何会沾染上莽莽苍苍的寂寞?终究是因为太爱回忆,还是未来的烛火过分微弱?

曾跟朋友一起追溯过文学的源头,花了一下午时间,得出结论:诗歌是文学的策源地,亦是艺术的基石。在小说的麦田里摸索了那么久,至终还是流浪到诗歌的河流;人越长大,越企望纯粹的思考和感悟,越不敢正视黑森林里弱肉强食的黑幕。

我一直以为,《死亡诗社》的出现为那些不懂诗歌的孩子启开了一道自由的大门,尽管它只启开在黑夜中。我也一直相信,诗歌是手术刀,割除了那些思想的肿瘤,也淬炼了那些久已沉默的心。

诗人:“船长”Keating

“站在世界屋脊上,我喊出我野性的狂叫。”――沃尔特・惠特曼

基廷(Keating)老师的存在是一束阳光,也是一把匕首。影片中,正是他引导学生们撕掉“庸人自扰”的教材,正是他载着学生们偷渡去黑森林的山洞里诵诗吟唱。他是他们最英明的“船长”,最无惧无畏的精神导师,却也一步步把他们领向了被禁锢、被剥夺自由的危难境地。于是,孩子们看到了光亮,也嗅到了死亡。人说,那是锁在铁链上的象牙塔,是戴着镣铐起舞的乌托邦。

影片中,“船长”一词被赋予了多义性,它成了“基廷老师”的绰号和“惠特曼精神”的代名词,亦喻指着对“自由”的呼喊。

从基廷身上,我们看到了太多艺术家的影子。他们从来不曾出名,而是隐匿于每一座城市的角落,在钢铁森林的荒原里写自己的诗,做自己的梦。有人说,基廷是一个“有诗人气质的海盗”,在威尔顿学院里,他出现得太不合时宜,他像海盗一样盗取了孩子们的思想,却为理想混沌的心点亮了久违的灯塔,给他们看见了生命中的另一面旗帜:黑色的旗面,白色的骷髅,像一道死亡的符咒。

他是如何执迷于惠特曼的诗啊?那原始的美,那驰骋的风,那野性的流淌。是谁咒骂惠特曼“不懂艺术盗世欺名”?这多少年前的妄语,在《草叶集》风靡美国诗坛一个多世纪后的今天,竟变得如此卑劣可笑?而悲哀的是,人还是那么的不自由,似乎从来都没有自由过。诗歌本身所企望的自由,却被各种格律、音韵所牵制,如同关押于牢笼的囚鸟,支不开羽翼。

流浪诗人基廷终究做不了救世主,他唯能尽力寻求改变。尼尔死去时,他沉默得让人害怕,他长久地盯着自己的影子,恍若整个身躯要陷落到影子里。他是船长,但终究也是海盗。

所幸的是,终有东西被传承下来,关于自由和希望的信仰,关于诗歌的真谛。

(请作者见刊与本刊联系)

影片信息

死亡诗社 Dead Poets Society (1989)

导演: 彼得・威尔

编剧: 汤姆・舒尔曼

主演: 罗宾・威廉姆斯 / 罗伯特・肖恩・莱纳德 / 伊桑・霍克 / 乔西・查尔斯 / 盖尔・汉森 / 迪伦・库斯曼 / 阿勒隆・鲁杰罗 / 詹姆斯・沃特斯顿 / 诺曼・劳埃德 / 柯特伍德・史密斯 / 卡拉・贝尔韦尔 / 利昂・波纳尔 / 乔治・马丁 / 乔・奥菲耶里 / 马特・凯里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1989-06-02(加拿大) / 1989-06-09(美国)

第8篇

诗歌是我国最早的文学形式之一,在我国的文学史上占据着绝对的核心地位。无论是最早的“断竹,续竹;飞土,逐。”远古时的古歌谣,还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诗歌全盛时期,诗歌都用它无限的魅力感染着我们每一个人。诗歌短小精悍,它在简短的文字里包含的是人们对世界,对社会,对生命的观点和看法,蕴含着说不完道不尽的思想内容及情感,在诗歌中我们可以探究出无尽的人生感悟,而这些对我们学生能力的发展会产生重大的意义,也许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在新课程的改革中,高中新的语文教材中出现了大量的诗歌作品,选修中也单独有了诗歌散文的鉴赏,并且诗歌鉴赏更成为了高考的必考内容,那么这就意味着在诗歌鉴赏上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有了更高的要求。

《新课程标准》中指导我们教师应该尽量避免以应试为目的的教学活动,虽然语文教学过程中这种情况已经得到不同程度的改进,教师和学生都朝着素质教育的方向努力,但在我们的诗词鉴赏上依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翻译”诗词。由于诗歌是用简短的文字表达较多的内容,而且学生习惯于在了解诗词内容的基础上对诗词进行赏析,所以就产生了将古典诗词教学等同与一般文言文教学的情况。学生习惯于教师在讲解诗词时先逐字逐句进行翻译,翻译完之后才能去对诗词进行具体的讲解,分析其内在的意蕴。例如在讲解《燕歌行》时,由于整首诗歌有的词语意思学生无法理解,不能从整体上去把握诗歌的意思,所以教师就要先去结合课下注释,帮助学生去了解诗词的内容,之后才能去分析诗歌的情感和手法。在这样的教学情况学生自然也就无法体会到诗歌的那种含蓄之美。

二、教学乏味。在高中诗歌鉴赏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多方面条件的制约,如学生的文学素养差,教师参考资源有限等等,教师对于诗歌鉴赏的教学始终没有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师只有采取和以前差不多的方法去讲解诗歌。

首先繁琐分析。教师为了在诗歌教学中不会产生缺漏,所以在教学中尽量做到面面俱到,从最开始的解题,作者介绍到背景解析,教师要把有关诗歌的很多内容交代给学生,以方便学生对诗歌的赏析,而学生就要在还未正式进入诗词本身的鉴赏前就要先了解非常庞杂内容,一首优美的诗歌经这么一讲无任何美感而言,还怎么会提起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呢?无法提起学习的兴趣,那就更谈不上能够学好了。

其次是单一教法。教师大都以“一解题、二释词、三解构、四总结”这样一种模式来组织整个教学活动,使得整个教学过程机械乏味。要知道,很多诗歌中都蕴含着诗人强烈的思想情感,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写梦游奇境,不同于一般游仙诗,它感慨深沉,抗议激烈,并非真正依托于虚幻之中,而是在神仙世界虚无飘渺的描述中,依然着眼于现实。神游天上仙境,而心觉“世间行乐亦如此”。仙境倏忽消失,梦境旋亦破灭,诗人终于在惊悸中返回现实。梦境破灭后,人,不是随心所欲地轻飘飘地在梦幻中翱翔了,而是沉甸甸地躺在枕席之上。全诗兴到笔随,酣畅淋漓地倾泻感情,完全不受形式的束缚。如果只是以老套的方式来讲解这首诗,学生根本无法体会当中的情感。而对于李白其人以及对于诗所传达的思想,便难以得到深刻的体会,那么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也就更无从谈起了。

第三是重点偏移。由于古典诗词的鉴赏困难,又找不到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所以教师就把对诗词的识记背诵放在了首要的位置,而忽略了本应该对学生要求的诗词内涵的领悟以及技巧的掌握。这样就偏离了《新课改》中对诗词鉴赏的要求,也淡化了诗词鉴赏对学生能力发展的作用。

三、误解诗词。古诗词的写作时代离我们很久远,学生对于这些诗词很难理解,而教师手中的参考材料又十分有限,无法知道诗人的所有的人生经历、思想感情以及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所以就很容易从今人的角度去理解古人的观点,生搬硬套,牵强附合,以致对诗词的真正含义的理解不深,甚至产生误解。例如:李商隐的《锦瑟》,由于对作者写作这首诗的背景无法了解,所以对这首诗,或以为是悼亡之作,或以为是爱国之篇或以为是自比文才之论,或以为是抒写思念侍儿锦瑟,历来注释不一,莫衷一是。

四、畏惧鉴赏。无论是对学生而言,还是对老师来说,古诗鉴赏都可以说是为最难以掌握的。教师找不到好的教学方法,学生找不到好的学习方法,所以学生和老师面对古诗鉴赏时都有一种排斥、畏惧的心理。就拿学生来说,本身教师在讲课时有关诗词的鉴赏方法都是在反复强调的,学生在同教师共同赏析诗词的时候,也可以较好的运用这些方法,但当学生独自面对诗词鉴赏题的时候,即使是一些意思浅显的诗词,学生也不知要从何入手。这主要就是因为学生已经在心理上把诗词鉴赏当作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也就是对其产生了畏惧心理。本来古诗鉴赏就不是很好掌握,再加上这种畏惧的心理,那么鉴赏古诗对于老师尤其是学生就更是难上加难了。

总的说来,高中古诗词的教学存在的问题是:教师缺少好的教学方法,学生找不到好的学习方法,所以就只有把诗词教学定位于识记的能力层面,多采用串讲解说的教学方式,相对忽视对学生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忽视学生作为审美主体的感悟,束缚了学生审美能力的发掘和提升。

面对上面的问题,高中语文教师要如何做好诗歌鉴赏工作呢?《新课程标准》关于高中诗歌鉴赏教学内容的部分中指出:教读古典诗词,应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我认为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可以从基础做起,首先是把“读”放在诗歌鉴赏的首位。古人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韩愈在《进学解》中也写道:"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由此可见,大量诵读、反复吟咏是培养语感、提高鉴赏能力的有效途径;其次就是积累鉴赏知识。中国的古典诗词博大精深,需要我们学习的很多,如果没有掌握一定的诗词鉴赏知识就会使我们的鉴赏变得盲目而被动;最后是强化书面表达。有了一定的鉴赏训练,学生对于一首诗歌,会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和感悟。要是能运用富有逻辑性、条理性的鉴赏文字来表达出自己的想法那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了。

第9篇

高等院校英语专业的英美文学课程教学是专业方向的重要课程,它通过对英美文学中的重要作家及其景点作品介绍,增强学生的语言功底并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英美文学的兴趣。然而,长期以来,高等院校的外国文学课程在诗歌教学上都是一个难点,传统的诗歌教学模式和传统文学研究一样,以诗歌作品的文本欣赏为中心,主要限制在诗歌文本内部的欣赏上,如措辞、修辞、创作手法独具匠心之处等等。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很难让学生提起兴趣,而且对于外国文学中的古代诗歌,更容易在学生和文本之间造成隔阂,让学生对作品的认知程度不深,更谈不上有开阔眼界、提高综合研究素质的作用,文学教学也就失去了其意义。而改变这种现状,真正使文学课学有所用,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基础和文学素养就成为当务之急。英国古代叙事长诗《贝奥武夫》是现存故英语文学中最古老的作品和流传至今的欧洲最完整的一部史诗,也是欧洲最早的方言史诗,在语言学方面是珍贵的文献,所以在高校英语专业的英美文学课程设置里是重要的构成部分。《贝奥武夫》的现存手稿在公元5世纪时已开始口头传诵,约8世纪时成书[1]18。由于古英语语篇完全不同于现代英语,语法构成上也极其晦涩难懂,所以一直以来都很难被中国学生理解、喜爱并重视,因此如何让学生喜欢并愿意去深读史诗的探讨也是历来高校英美文学课程之热门话题。在课堂上,《贝奥武夫》诗篇中古英语的语法构成以及其生涩的词汇让学生望而却步。因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尝试将《贝奥武夫》与《诗经》进行比较,以唤起学生的研究兴趣。当最开始谈起《贝奥武夫》,学生莫不茫然,但老师转而谈起《诗经》时,全班却兴趣盎然,纷纷大声列举其中脍炙人口的名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2]43气氛煞是火热,既然学生对《诗经》如此熟悉并热爱,那两者之间的比较必然是可行并有效的。在教学中,对《贝奥武夫》和《诗经》的比较可以从其故事主题、语言意象、主要思想等几个方面进行比较。首先,《贝奥武夫》是以斯堪的纳维亚的英雄贝奥武夫(Beowulf)的英勇事迹构成主要内容,讲述关于勇士贝奥武夫与怪物格兰道尔搏斗,使其断臂而死。怪物之母为子复仇,又被他追踪杀死。他做了国王后,一次火龙来犯,他挺身斩龙,伤重而死。人民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1]23。也就是说,《贝奥武夫》这部诗作即是一部英雄史诗,描述渲染的是人民心中的顶天立地的英雄形象,他为民杀敌,从而深受他的人民爱戴。而与之相反,中国的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收录的是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的诗歌,其中“风”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包括今天山西、陕西、河南、河北、湖北(齐、楚、韩、赵、魏、秦)十五个地方的民歌。何为“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2]27其实就是普通人民的生活歌息和爱情追求,也是“风”的代表。何谓“何草不黄?何日不行?何人不将?经营四方。”也就是奴隶春耕、采桑、纺织、田猎、造酒、贮藏和准备过冬等一年四季的全部劳动生活[2]28,所以《诗经》中大多都是社会性的群众性的作品,而这些群众性的作品反映的就是当时社会以农业立国的特征和农业生产,以及人民的生活作息的社会总体概貌,可以是说提供了当时社会的一幅全景画面[2]46。这不免就给学习者提出了问题:为何同为某个民族最古老的文学形式,都是诗歌体裁,但是英国的诗歌却是关于英雄的史诗,而中国的诗歌是歌颂普罗大众芸芸众生的爱情故事,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大众文学”?其实带领学生一起追根溯源,我们会发现找到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也不难,即是人们平素所称的“黄色文明”与“蓝色文明”之分带来的区别[3]。“黄色文明”和“蓝色文明”指的是以各自文化生成所依赖的地理环境基础的差异为依据而划分的内陆型文化和海洋型文化的中西文化双方[4]18。

中华民族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三面连陆一面靠海的地理环境使中国几乎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从而使自身文化保持很强的稳定性和历史延续性。这种独特的自然环境造就了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传统和社会心理,因此诞生于半封闭大陆自然环境的儒家伦理,教诲人们重土轻迁,安贫乐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使人们在久远的传统中沉淀了一种封闭的惰性心理和惯性思维方法,眷恋家园故土,提倡清静无为[4]22。故此,生活圈子的狭隘与封闭,人与人之间接触的固定性和长久性便决定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自己和周遭的圈子里的人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部分,所谓中国古话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因此,在我们最古老的诗歌《诗经》当中记录的便是关于这个封闭环境当中普通百姓的平常生活故事。而在“海洋型文化”发源的西方,西方文明史其实就是一部海上冒险史,西方社会海上航运的冒险生涯,使西方人时刻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尖锐对立和激烈冲突,因此西方人自古就相信天人相分,在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支配下,自古以来西方社会就把自然与人区分并对立起来,自然仅是被人认识、利用、征服的对象,强调人的独立自主和积极进取,追求自由意志和独立精神[5]109,西方古代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窥出“和谐来自斗争”,普罗泰哥拉则说“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些都是人与自然孑然分立的鲜明写照。在《贝奥武夫》诗篇当中,自然和社会就是那个半兽半人的格兰道尔,人类就是贝奥武夫,两者只有进行残酷的斗争,才能为人们取得和平幸福的生活。因此在现代社会,西方人也更富有直面挑战、急功近利的特征;在人际关系上,西方更崇尚个人的意志自由和人格独立,重视私有财产的获取和保护,整体意识和集体观念淡薄,而东方则是典型的集体利益至上的传统教育[5]188。

两者进行一番比较之后,我们会发现,看似风牛马不相及的事物,其实背后深藏着联系和妙趣,而通过对“英雄史诗”和“市井爱情”的比较,学生对英语诗歌的兴趣莫不被激起,并且对《贝奥武夫》也有了全新的了解和深刻的记忆。因此,实践证明,在英语诗歌教学过程中,可以对东西方的文学中的诗歌作品对比分析,在外语文学学习者的母语文学作品中找到相对应的代表性的作品,并与所学目标文本进行比较分析,增加学生与两种文本文化之间的互动沟通,可以提高英美文学诗歌的教学质量,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研究素质。

第10篇

关键词:新诗教学 教学评价 反观

新诗是指前后产生的、有别于古典诗歌的、以白话作为基本语言手段的诗歌体裁。这里的新诗是指中国古代诗词曲以外的诗,不只是中国现代新诗和当代新诗,还包括外国诗。由于散文诗的界定未确定,所以暂不考虑散文诗。新诗教学在大多数语文教师的教学计划中是被忽视的,甚至到了九年级的教学计划中,教材中的新诗往往是学生自学的篇目。大多数老师的想法是,诗歌教学难,新诗教学更难,而且在期中期末考试和中考中,基本很少考甚至不考新诗的阅读和鉴赏。笔者于是思考着能从新诗教学评价角度反观我们的新诗教学现状,以期能找到教学评价和课堂教学的交接点,以更清晰地认识新诗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必要环节。有时在教学设计遇到瓶颈时,一线教师不经意会联系考试中的内容再进行教学内容选择,而忽略了文学作品文本本身的魅力。新诗的教学评价无形中影响着我们对新诗教学内容的选择。笔者从近两年各地的试卷中发现了以下四类对于新诗的考试题:

第一类是自由鉴赏题。题为从文学欣赏的一两个角度谈谈自己的欣赏感受,其实就是对新诗的鉴赏。那么对于许多学生来说,可能就是一道初看无法入手的题,如果平时的教学中没涉及特地的训练,学生更多的会谈感受。这类型的题目我想最大的困惑是,考查的内容笼统,容易陷入泛泛而谈,而有失偏颇。

第二类是内容理解类。比如考课内的《天上的街市》,其中设置了三题:第一题分别是诗歌的朗读节奏和重音,是比较客观的一题。第二题是对词语的赏析,定和定然说明了什么?第三题是对牛郎织女故事改写的作用的赏析。后两题是取自课后练习。这个题目出题的方向更多地关注学生是否紧跟老师教学步伐完成了课堂的练习,真正在读诗时,又有多少人会去分析定和定然的连用说明了什么?

第三类是情感体验题。比如湖北恩施卷选的这首《春芽》,诗的选择让人有眼前一亮的感觉。第一题简要概括诗歌的情景和蕴含的情感。这是考查对诗歌内容和情感的把握。第二题是对诗歌想象、修辞的赏析。相较于前两例的新诗考查,这道题的诗和题都显得清新些,也更符合我们在读诗时的关注点,考生在答题时相对来说也有方向可得,考查的点也较能给我们教学新诗时候对教学内容选择的一点启发。

第四类是我们常见的续写诗句类。这类题型的考查往往比较综合,它指向诗歌的形式、内容和情感,但是从考查成效来看,也并没那么全面或者综合地考查出学生对新诗的阅读能力。

且不论这些新诗为内容的考题本身是否能达到新诗教学评价的成效,题目本身还需要再商榷,有不合理之处,但是给我们的启示还是比较明显的。新诗在2010年开始出现在中考命题中,一改以往新诗被冷落的境况。再细看其考查的内容多重情感的体验、表达方式的分析、内容的理解等方面。从评价角度看大环境对于新诗的观念还是需要改变的。看到一首诗,教师的反应是怎样传达给学生相关的思想意义,读诗的方法多是对修辞方法等表达方式的分析,思维往往是分析多过体验。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依照考试的要求为学生分析诗、肢解诗歌,诗歌就失去了美感。长此以往,学生也开始分析诗,肢解诗,而不是单纯的读诗。笔者曾经做过问卷调查,学生最喜欢的文学类型,其中排在末尾的是诗歌,理由是诗歌难懂,而且老师都不怎么教。单一的教学评价是教学现状的反映,就如王家新所阐述的诗歌教学现状,新诗同样面临:缺失文本本位,重思想意义;对诗歌的观念认识陈旧;对诗歌文本缺乏普遍的解读能力。教师本身解读新诗的能力贫乏,最后只能参考教参或者网上的一些解读,很多时候就是对诗歌的粗暴解读,或者生硬解读。关于离别的就满是愁绪,关于春天的就是生命力的赞颂,呈现传统对于诗歌的解读,解读的方法和理论完全被忽略了。在这样的现状下进行新诗教学,许多的孩子很难真正喜欢诗,自我的读诗感受和经典的解读总是差很多。

我想作为教师,要改变现状其实就要从我们自身做起。教师首先要从自身角度开始做,去读诗,再去懂诗,才能恰当选择新诗的教学内容,更新我们自身对于新诗的解读能力。虽然我们是在教学评价的角度反向思考教学现状,但我们的出发点却不仅仅是为了应试,我们真正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喜欢诗歌,基本读懂诗歌。有了教学目标的定位、自身读诗习惯和能力的改变,教师在新诗教学时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的选择将会有所改善。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版修订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11篇

关键词:现代诗歌;教学现状;写作指导

中国现代诗歌主要指新体诗。其特点是用白话语言写作,表现科学、民主的新的时代内容,抒感,打破了旧诗词格律的束缚,形式上灵活自由。

新体诗诞生于五四。最初试验并倡导新诗的杂志是《新青年》,继之《新潮》《少年中国》《星期评论》等刊物也发表新诗。其倡导者和初期作家主要有、刘半农、沈尹默、周作人、俞平伯、刘大白等。这些诗歌相对于古体诗歌读起来浅显易懂。

例如刘大白的《是谁把?》:

是谁把心里相思,种成红豆?待我来碾豆成尘,看还有相思没有?是谁把空中明月,捻得如钩?待我来抟钩作镜,看永久团圆能否?

一、现代诗歌在人教版教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在新编人教版语文教科书中出现了大量的现代诗。《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七年级上下册共选编了12首现代诗歌,九年级下册选编了6首现代诗歌。由此可见新课程背景下的现代诗歌在语文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了提高。

在我们这个诗的国度,几千年来,诗歌一直是文学史的主流。它是人的灵魂的食粮,没有它,人的灵魂就会苍白而空虚。诗歌以语言为美、意境为美。抒发诗人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因而引导学生将诗歌介入关于社会、关于自然、关于人生的思考。这是诗歌教学的一个迫切任务,也是传承华夏文化不可缺失的内容之一。

二、现代诗歌教学现状

由于现代诗歌读起来浅显易懂,一般教师在教学现代诗歌的时候就让学生读一读,理解一下诗歌的意思就过去了。教学形式上侧重于诗歌主题的理解,诗歌的朗读训练,诗歌表现形式的分析。教师在教学中重理解,轻读写;重课内,轻课外,鲜有老师在初中阶段将教材所选的现代诗歌作为样本去指导学生尝试写现代诗歌,训练学生写现代诗歌。

以来的现代诗歌,形式上是比较自由的,思想上是比较比较开放的。指导学生写现代诗歌并非遥不可及。诗歌来源于生活,学生生活在社会生活之中,正处于青春萌动期,也有许多情感需要倾诉,也有一些困惑需要发泄,也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快乐和忧伤。这些就是学生写现代诗歌的丰富素材。此时介入现代诗歌写作指导时机适宜,学生也有内容可写,也有内心的写作需求。

三、现代诗歌写作指导实践研究

近几年,我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大胆尝试,指导学生写现代诗歌,对现代诗歌写作指导进行研究,取得了一些成绩,获得了一些经验。我在初中阶段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指导学生写现代诗歌的。

1.教写结合,仿写入门

我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理想》时,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理解这首诗歌,掌握诗歌的表现形式。课外让学生模仿运用比喻的方法来尝试写现代诗歌。学生在作业中基本上能用比喻的方法来写几个诗句。这个时候的指导要具体,有针对性,让学生有法可依,有内容可写。如我让学生以“母爱”为题,让学生用比喻的形式来写一首小诗。个别学生写得还不错,初具现代诗歌的模型。然后我和学生一同修改提炼,获得几首小诗。如李云凤同学写的《母爱》:

母爱是树,为我们遮风挡雨;母爱是河,在绵绵不断地流;母爱是灯,照亮前进的路;母爱是夕阳,为我们迎来黎明;母爱是肥皂,给我们洗去心灵的污垢。

后来我趁热打铁,让学生换个话题以“理想”写诗歌。学生也比较有兴趣,如写的《理想》:

理想是人生的起点,开创着人生的道路;理想是青春的花朵,给予我们五彩缤纷的世界;理想是初升的太阳,给予我们暖和的阳光;理想是生命的源泉,让生命更加绚丽多姿。

开始训练学生写诗歌的时候要求不要太高,要在写诗歌的内容和方法上给学生具体的指导。

经过仿写训练一段时间之后,学生就不畏惧写现代诗歌了,学生写诗热情得到了激发,有的学生在课余还主动写了一些现代诗歌让我批阅。

2.榜样示范,师生同写

为了让学生树立信心,增强写诗的欲望,我常常将自己写的诗歌展示给学生,以此来激发学生写诗的热情,学生看了也很有兴致。

有一次和好友到平西坝夏游,在长江边捉螃蟹,回来后作一小诗,记录下了捉螃蟹的乐趣。

《蟹趣》:夏日的傍晚,咱们散步去。游到三堆子,憩坐在滩头,翻开乱石块,蟹脚横出!

然后我和学生交流: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都有都有喜、怒、哀、乐,用精炼的语言把自己的情感以诗的形式写出来就是抒情诗歌。又如我的《感悟生命》:

生命如浮萍一样飘摇,如风筝一样脆弱,如昙花一样短暂。

生命如磐石一样稳固,如金刚一样坚硬,如化石一样永恒。

同样的人生,不同的境遇。一样的生命,不一样的精神。

生命需要一种信念!

经过我的示范激励,学生写诗歌的热情高涨,一些学生也写出了不错的诗歌。如李霞写的《生命的小河》:

淌过生命的小河,是没有任何工具帮你到达彼岸的。只有脚印,你最忠实的奴仆,带着你一步步的走过。

在蜿蜒的小河中,有急流险滩暗礁,有浪花溅起的微笑。或许,小河会干涸。但是,生命的小河却不甘于平静,而在于它的澎湃。

只有经历了无数次的急流险滩暗礁,方知生命的意义。

教师的示范带动,在教学生写现代诗歌的过程中非常重要,它让学生明白诗歌就在我们的身边,让他们有学习的对象、亲近的榜样。师生同写,教师的指导就更加有的放矢了。

3.注意积累,敢于表达

在指导学生学习写诗歌的过程中,教师不能急功近利,学生也需要积累提高。我注意让学生把自己写的诗歌用一个诗歌本记下来,有空的时候拿出来翻一翻、看一看。鼓励学生敢于用诗歌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抒发自己的理想。同时定期开展班级竞赛活动,鼓励学生参加诗歌大赛。以下是我的两个学生的习作,与大家分享。

陈红梅

你迎着风,顶着雷,冒着电,来到人间。

天涯何处是尽头,能与谁同愁?

夜 雨

秦于杰

承受不住世间的压力,黑夜里,心里又下起了大雨。泥泞里,我踏着追寻的足迹,浸泡在无边的黑夜与寒冷里。

我向往黎明的天明,我向往明天的黎明。有了自信的武器,我不怕无边的黑夜。有了信心的武器,我的拼搏更有力气。

4.重视修改,逐渐提高

指导学生修改诗歌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非常重要。学生初学写诗歌,肯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要作细心的修改指导,让学生学习炼字的工夫,增强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提高诗歌的艺术效果。

诗歌是浓缩的语言。诗歌的写作过程就是炼字的过程,就是修改―提高―再修改―再提高的过程。

经过现代诗歌写作指导实践研究表明在初中阶段指导学生写现代诗歌是可行的。广大语文教师可以放开手脚让学生大胆地去学习、去模仿、去创作。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教师可以通过写示范性的诗歌写作来提高自己,学生可以通过写诗来品尝写诗的乐趣,净化心灵,纯洁品格,展示自我。

第12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诗词;教学

初中语文教学中,诗歌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这不仅是因为诗歌本身是中华传统文化艺术之精品,还因为诗歌对学生有陶冶情操、培养语感等重要作用,更是国为诗歌是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们对诗歌的教学往往是分析多于品读,理性压制感性,结果偏离了诗歌选进教材的初衷,也远离了诗歌本来的美学价值,导致学生对诗歌失去兴趣,以致于教师不想教,学生不想学,步入了尴尬境地。笔者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就诗歌教学进行过长期探索,经反复实践,总结了一些成功的经验,现在此处分享,以期能抛砖引玉。

一、背景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任何文学作品都有写作背景,诗歌也如此。很多诗歌写作背景往往是诗人经历的一些情感变化,或悲壮宏伟,或凄婉缠绵。这种情感变化经历又往往联系着特定的历史背景。将这些背景挖掘出来,作为课程教学导入内容,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曹操的《观沧海》,在进行教学前,教师可简要谈谈曹操其人其事。由于民间对曹操常有议论,学生大多也知晓曹操,有的甚至是熟悉。当老师提及曹操之事时,必然很有兴趣。不过,关于曹操的事很多,不可能一一详说,主要的精力还应放在与创作《观沧海》有关的故事上。像这样以创作背景故事入手,学生对要学的诗词必然兴趣倍增。

二、从“诗眼”入手鉴赏,把握诗歌情感

这里所说的“诗眼”,即诗词中最能显现诗词全部情感价值和内涵的词语或句子,是诗词之关键,也是鉴赏诗词的入口。抓住“诗眼”展开赏析,能很快把握诗之内涵与情感。比如杜甫的《春望》,全诗紧紧围绕“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来写,这两句集中突显全诗的情感主旨,写出了“恨”的原因在于“别”,而别的原因在于“时”。人的感伤移情到物,所以就有了“花溅泪”和“鸟惊心”。总体上看,这两句中最为关键的字就是“时”与“别”,此两字就可算是全诗的诗眼。抓住这两字引申理解,学生很快就能把握全诗的情感,进而理解全诗意义。

三、以朗读促理解,读中领略诗境

古语有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优秀经典的作品,都需要读才能真正体会其要旨,诗词尤其如此。诗词的内涵只有在读中才能准确把握。如何读呢?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多读,但为避免读得乏味,最好多种方式结合起来读,如教师范读、学生齐读、独立读、轮流读、角色读等各种方式都应据实际而结合起来使用。最好的方式是利用媒体设备配乐朗读。配乐朗读的最大好处是可以通过音乐的伴随而激发学生对情绪,形成对理解诗歌有利的情绪氛围。比如,在学习《关雎》这首诗时,引导学生朗读时,可以配《梁祝》这首乐曲,乐曲中展现的悠悠爱情意境,能有效地将学生的情感激发出来,使其在最短时间内入情入境,在情境中进一步理解诗歌意义。

四、多首诗歌对比赏析,拓展联想空间

在鉴赏教学中,仅仅局限于一首诗歌,没有对比,理解上容易狭隘。有相类的诗歌进行对比赏析,才能有效加深学生印象,拓展其联想的空间,积累更丰富的知识,深化其对诗歌的理解。只有在对比中,学生才能拓展思维,才能从更深的程度上品味出诗歌的意蕴,锻炼诗歌的品鉴能力。比如,学习《乡愁》这首诗,引导学生初步理解了其中的乡愁含义后,可以列举一些写愁的诗句来进行对比,让他们理解不同的作品中不同的愁,以及各位诗人写愁的不同技法。比如李清照 “只恐双溪般舟,载小动许多愁”这一诗句,表现的是诗人的愁,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表现的也是愁。两个人的诗句都讲愁,他们的讲法有什么区别呢?通过对比,学生不难体会到,李清照所写的“愁”有重量,给人以沉重感;李白的愁则有长度,让人感觉到绵绵不绝。两个诗人都讲愁,但认知方式不同,着力表现的角度不同,最终形成了不同的诗句。这种认识,没有对比,学生就不可能切实体会到的。再将这样的诗句与所学的《乡愁》进行对比,学生必能更深入地理解诗歌。自古以来,写愁的诗句很多,在此不妨再举一些:如唐代常飞月《咏谈容娘》:“不知心大小,容得许多愁。”秦观《江城子》:“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辛弃疾《菩萨蛮》:“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辛弃疾《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柳永《八声甘州》:“争知我,倚栏干处,正恁凝愁。”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上这些诗句大多通过隐喻认知的方式,将抽象无形的愁绪具象化,使愁或有体积、或有数量、或有颜色、或有外形。通过这些诗句的对比分析,学生一方面扩展了知识面,另一方面使联想的范围得以扩大,对诗歌会有更深入理解。更重要的是,这种对比分析可使学生有效地将关涉同一概念的诗句在记忆中聚合在一起,并融会理解,使诗歌品鉴能力进一步快速提升。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诗词教学应尽量以背景故事导入教学,以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在学习中从“诗眼”入手,全面把握诗歌情感,以朗读促进理解,让学生从读的过程中领略诗之意境之美。为加深对诗句的理解,还可将表达相同情感主题的诗句集中起来,引导学生对比品味,在对比中获得对诗词的理解升华。

参考文献:

[1] 王术井.初中语文诗词教学设计——以趣入境知诗意[J].中国校外教育,2012(26).

[2] 韩志勇.刍议初中语文诗词教学方法[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