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考试阶段总结

考试阶段总结

时间:2022-11-01 17:42:4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考试阶段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考试阶段总结

第1篇

一、对复习的不同内容和阶段进行分类

数学复习一般分为四个阶段:记忆、练习、测试和总结。每一个阶段都有对应阶段应该完成的目标和任务,每一个阶段之间的内容相互联系、密不可分,但是一旦错过了就会影响整体的复习效果,并且没有从头再来的机会。因此,在每一个阶段,任课教师都必须针对学生的不同进度和复习的特点,安排适当的任务和目标,从而保证复习效果能够达到预期的目的。

(一)记忆阶段

记忆阶段,顾名思义,就是将之前所学习的基础的数学定义、定理等概念性的知识点熟记下来。但是这里的熟记不是指让学生死记硬背,也不是囫囵吞枣,而是学生能够系统性的、有计划的、有逻辑的进行记忆和背诵。在这一阶段,任课教师需要对课本学习的章节和内容进行总结,为学生罗列出一个大概的逻辑框架,引导学生根据思维逻辑的顺序进行知识点的归纳,在此基础上进行记忆和背诵。

这种效果不同于学生自己进行死记硬背的效果,在学生总结归纳后记忆的知识点往往具有严密的逻辑体系,可以从一个知识点牵连到另一个知识点中,让学生可以举一反三。每一个任课教师在分析考试试卷中都能够发现,现在的考试题型已经越来越灵活,越来越趋近于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点的能力,而不是学生死记硬背的能力。同时,在考试题型方面,每一个题目考查的内容一定不是孤立的、单一的,而是能够将很多相关的内容进行串联,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如果学生只对某一个知识点进行单独的记忆和练习,那么在综合运用知识点时,学生往往没有能力将每一个知识点进行整合然后答题。因此,在复习阶段任课教师要引导学生能够发现每一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并且能够根据他们之间的联系进行记忆,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也能够提高学生在考试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从而达到预期的复习效果。

(二)练习阶段

复习期间的练习与日常学习基础知识时的练习不同,日常学习基础知识的练习主要以巩固学生学习的知识、学会运用、增强记忆为主,而复习期间的练习首先在难度方面就有所提升,其次在题目的复杂性方面也要有所突破。另外,复习的目的也主要是以学生能够充分应对考试为主,因此在时间训练、正确率训练和步骤完整性训练方面也要有所侧重。

在数学考试中,每一个知识点的考查内容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在出题的内容上也会有其独特的题型和考查范围。只要能够有类型题的出现,其知识点的解答步骤和方法一定可以通过总结、归纳找到必然的答题规律。但是很多学生在日常的复习中,关注点只在自己是否正确完成了一道题,而忽视了对相关知识点的答题技巧的总结。在考试中,学生不会遇到原本的题目,只会遇到相关的类型题,但是学生还是不会,因此,在练习时充分总结和归纳类型题的答题方法和答题技巧十分重要。

虽然在考试中,一张卷子浓缩的知识点非常冗杂,需要学生加强对综合题的训练,但是也并不是所有的知识点和综合题都需要学生大量的训练。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进度都不相同,各自的长处和弱项也有所不同,任课教师在安排任务时,应当充分考虑到每一个学生的具体能力和复习效果,有梯度的对不同能力和进度的学生安排任务。

也就是说,成绩较为优异的学生学习效率较高,能够跟得上任课教师的步骤和节奏,任课教师可以为这一部分的学生安排难度较大、综合性较强的题目进行训练;而学习成绩处于中游水平的学生在学习和复习方面勉强跟得上任课教师的进度和步骤,任课教师可以尽量安排一些基础性较强、综合性一般的题目进行训练,这部分的学生在复习期间要保证训练过的类型题目不会丢分、基础性的知识掌握牢固、难度较大的题目可以根据步骤的推算进行得分即可,这样也能够在数学复习阶段有进一步的提升。对于那些中等成绩偏下的学生来说,他们很难跟得上任课教师的进度,任课教师在这一阶段不仅要关注学生成绩的进步,还要关注学生心理上的变化,因此,在安排任务方面,任课教师可以尽量安排一些基础性较强、难度较小的题目进行训练,在保证他们基础知识掌握牢固的基础上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三)测试阶段

前期大量练习的目的是为了在考试中能够获得较好的成绩,但在考试中,决定考生成绩的不只有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还有学生的考试心态等因素。而且越临近考试,学生的心态波动幅度就会越大,任课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和复习阶段都应该时刻关注学生的心态变化,并采取积极地方式为学生进行心态的训练。无论是日常的训练还是临近考试时的模拟测试,学生都要时刻保持着一种正式考试的心态来面对,在不断的测试中提升自己的答题能力,调整自己应对考试的心态。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加真实的测试出在真正考试中自己到底能够取得什么样的成绩,从而让自己在考试前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调整和弥补。

数学这门学科更加注重对学生心态的考查,考试时影响初中学生对数学题目的作答情况的因素有很多。例如前面一场考试的答题情况和难易程度也会影响到数学考试的发挥,同时,数学题目的难易程度如果超过了学生的预期,学生在考场上的发挥也会受到影响。在测试阶段,任课教师可以采用模拟考试的方式,在不断地测试中提升学生从容应对考试的能力。

(四)总结阶段

顾名思义,就是根据前面三个阶段所学习到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其实在前面三个阶段进行时期,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及时根据每一个阶段的复习情况及时的进行总结和复习,根据自己的真正实力进行{整和弥补,力求使自己的能力达到最大。

在总结阶段,不要求学生再进行大量的练习,要及时对以前的总结和归纳进行再复习,这样才能加深印象,保证自己之后不会再出现错误。在总结阶段,学生可以充分研究自己出现错误的具体原因并加以更正,保证自己在考试中不会再出现错误,同时也能够针对不同复习阶段学习到的内容进行归纳,使自己的逻辑思维和数学素养不断进行提高。

二、在复习阶段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关注学生自信心的变化

初中数学学习的内容虽然较为基础,但是在复习、练习和考试阶段都会有适当难度的题目出现,有一部分学生在平时学习十分的努力,但是做题时出现很多错误和漏洞,他就会认为自己在数学学习方面不是很擅长,从而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此时任课教师在日常布置题目任务时,就需要对学生的能力进行考察,还要根据学生学习的进度安排学生对难度不同的题目进行训练。不能让学生只训练基础的题目,要多范围涉猎,才能让学生有充足的能力和信心面对考试。

(二)关注学生的成绩变化

第2篇

行政能力测试是公务员考试内容之一,总共120道左右的选择题。具有内容繁杂,无特定考试范围的特点,因此备考起来往往会让人觉得我从下手。作为通过公务员考试的往届生身份,凭借自己的公务员考试经验,简单为大家提供一些备考思路:

现在距国家公务员考试还有一个月,也就是30天,时间确实紧迫,不过要是能合理的安排好,也是是足够的。备考阶段大体可以分为资料收集阶段、专项练习阶段和真题模拟考阶段。

资料收集可用大概3天的时间,不用不舍得或者不重视,这可是很重要的阶段,直接决定着你的复习效果。收集的内容包括考试大纲,练习用的参考书,历年真题和一些考试有关的信息,例如09年考试更加注重法律知识之类。

考试大纲很容易找到,中国政府网就有。练习用的参考书现在市场上已是五花八门,挑选起来有些麻烦,我建议以大纲给出的题型为标准,挑难的,有讲解的,1本就够了。所谓难最起码的要求就是不能一眼就看出答案,还有一点就是题干、选项比较长。但是不建议偏和怪。例如太过专业的东西,出出来只有专业人士能回答,这不具有考试意义。历年真题一定是要具备的,最好是近七年的都找全,有详尽注解,注意一定是历年考试的真题,别被什么全真模拟的骗了。在网上和书店里都能找到。置于相关的信息可以上网看看,或是和朋友同学交流交流。

第二阶段就是安下心来开始做题了,不多于10天,目的是熟悉各种题型和解题的思路,练习的对象就是上阶段准备的参考书。每天定时定量的练习,大约是两天熟悉一种题型吧,要注意不光是做出来做对了就可以了,还要注意分析解题思路,做一些总结,做题不要力求多和快,而是力求适应这种做题思路。

第三阶段也就是最最重要的阶段—真题模考。也就是用整体完全模拟考试环境,从距现在时间较长的做起,大约15天左右,基本是2天1套题。条件准许的话,最好把时间安排在上午9:00-11:00。保证做题的时间不被打扰,全神贯注,就当是真的考试,时间到了,答不完也不要答了,总结答题经验,从中指定自己的答题策略。例如那些题是必答拿分的,那些题思路不清楚还要进一步练习的,那些题是要舍弃考场凭运气的,这些都要安排好。例如我对数字推理实在无能为力,考的时候我连看都没看直接涂的卡。舍弃是没办法的办法,这种只能是个别情况,别一不会就舍弃。模考完了就要对答案分析试题了,这可都是实实在在的真题,就算不会再考原题了,出题思路是不会有太大变化的,要摸清这种思路,就成功了一大半。

如果剩下还有时间,可以每天溜溜真题,练练模拟试题,找找手感。

第3篇

关键词:学习 困难 环境 提高 英语水平 坚持

学习英语和学习中文一样都需要有大量的阅读、写作和听力训练,学习者必须将自己随时置身于一种英语的环境中去,才能提高自身的各方面能力。复习是我们置身于英语环境的一种方式,我们为准备考试要复习的基本内容包括发音、单词、语法等几大块,他们之间又有着密切的联系。

(1) 发音主要应通过结合单词和短语来进行复习。可以在一个小本上记下一些字母、组合和单词的发音规律,以及自己所不熟悉的一些特殊的发音,在考试之前把这些知识点拿出来看一下,进行小阶段复习即可,不需要投入太多的精力。

(2) 单词对于考试来说是很关键的一项,而单词又恰恰是大多数学生的薄弱项,考试前的最后复习阶段是单词复习和单词积累的一个重要阶段,重点要记课本里常出现的单词,我们可以采用联想记忆法来尽可能多的记忆单词,每记一个单词,可以想想这个单词的其他各种形式。也可以把发音类似的单词联系起来一起加深记忆。如果要记动词的话,我们应当在句子中或课文中去记忆,也可以以词组或是短语的形式来记忆。要想突破单词的记忆,一定要做到稳中求胜,一步一个脚印,学一个记一个,不要忙于求成;二是要联系句子,也就是说背单词不能只是一味地是背单词,要尽量在句子中背单词;三是利用循环记忆,利用多次的反复进行记忆,加深印象。

(3) 语法的记忆可以在大量的阅读中进行,尤其要熟读课文中的各种经典句型和例句,并尽量把它们都背下来,这样在考试中才可以出口成章,很多类似的问题也就可以迎刃而解了;大量阅读还可以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快速阅读也是为了考试中的需要,能快速阅读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来做题。

(4) 对“完形填空”题的训练,一是要通过做选择题来训练,查漏补缺,二是要通过大量阅读来增强语感,来适应考试中多变的题型。三是要在阅读中注意观察英文的写作习惯以及固定短语的搭配。

(5) 当今的英语教育越来越重视英语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运用,阅读理解在整张试卷中占了很大的份量。阅读理解的题材也越来越多样性,从而可以从多角度来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所以,我们在复习的时候要学会去分析一些在理解上常犯的错误,以便加以改正,避免考试时再犯。

(6) 听力考试部分则考查了学生英语听、说、读、写的水平。这一部分我们在复习时要学会去观查考试经常考的知识点,并总结考试的常考题型。平时要多进行一些有规律的听力训练,更要合理安排每道题所用的时间,掌握听力技巧,达到高准确率。

那么复习中具体应该怎样做呢?

1. 我们首先要重视书本上的内容,很多同学拼命地做课外题,往往忽视了课本上的东西。其实这样是不对的,书本上的东西才是根本性的知识,所有的课外知识都是围绕着书本展开的,万变不离其宗,所以我们要把书本上的东西学扎实,才能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2. 在我们扎实地掌握了书上的知识点后,就要在做题中训练自己,提高自己的成绩。其实做题实际上就是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的过程,假使一味地做题,而忽视了做题的思路和方法,那么做题就没有意义了。

3. 要正确对待每一次考试。我们应该认真去完成每一次考试,而不能把完成考试看成是为了应付老师、应付家长甚至是应付自己。每次考试我们都要从中吸取到一些有价值的东西。考试中要发挥出自己真正的水平,考试后要善于总结,从中找出自己的弱项和强项,进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查缺补漏,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自己的成绩。

4. 要学会阶段性的总结。需要注意的是,当老师讲完课时,并不是意味着这些知识就结束了,课后还要进行总结。那么我们应该总结哪些内容呢?

(1) 难点。学习中总会遇到一些自己不太会做的题型,当遇到这些题型时我们可以把它记在笔记本上,每隔一段时间可以拿出来看看,并在总结阶段进行复习,以加深印象。例如像一些动词的时态、动词的运用、句子的衔接等知识点都可以这样做。

(2) 易错的题型。在考试中,有些题不是不会做,而是因为太马虎。在今后的考试中,要避免此类分数的丢失,我们可以把经常出错的题记下,没事的时候多拿出来看一看进行巩固,时间长了效果肯定会很好。

第4篇

【关键词】美国 AP考试 课堂分层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11.157

首先,美国给予不热爱数学的学生最基础的数学教育。美国的每个地区对于高中毕业的学生,应该有何种的数学修养,是有硬性规定的。比如麻省,每年对特定几个年级的学生有统考,这个统考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数学,数学不过关的,高中是不允许毕业的。所以基本上每间正规高中,也都对数学水平有最基本的要求才准毕业。这个标准大概在会运算简单的三角函数就可以了。这个水平以中国的标准来看确实不算高。这种低要求的直接结果就是,美国99%的学生(99%这个数字并不夸张,可能更高)的数学都通过了这个考试并停留在这个水平。

其次,给热爱数学的天才最高水平的数学教育。对于一些数学比较好的不安分分子,为了安抚他们,学校会提供Advanced Placement课程,也就是喜闻乐见的AP课程。以数学为例,高中最高级的AP课程,叫做BC微积分。值得注意的是,只要你对这个感兴趣,你几年级修这个课是没有限制的。AP教材不是统一的,任课老师可根据自己喜好选择教材。另外老师会推荐一些课外读物,供不安分的学生消耗能量。AP课修了一整年以后,就可以报考全国的AP Exam了,相当于参加全国竞赛。

这个制度中心思想就是美国根据学生情况对学生实施不同的教育方式,最大限度发挥学生个人潜力。有点类似于中国传统思想的因材施教。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大多数时候课堂人数比较多,这种情况下很难实施一对一的指导。但是总体而言可以把学生分为两个部分,对课程感兴趣,对课程不感兴趣。我把AP考试思想引入课堂教学,针对不同类别学生的特点开展不同层次的教学活动以便最大限度的发挥每类学生的潜力,我把这个教学方法叫做分层教育。

具体来说是这样的:

首先,根据学生对课程的感兴趣程度对学生分类。把对课程不感兴趣的一类学生称为基础类,把对学习感兴趣的一类学生称为提高类。然后,我把课堂时间分成四各阶段:预习,提问,抢答,总结。在课堂不同阶段有针对性的对每一类学生特点开展不同形式的教学。学生可以自由组合成不同小组,有问题可以求助本小组其他同学或展开讨论。

详细安排如下:预习阶段:预习阶段教学目标是让全体学生熟悉内容了解基本知识点和基本原理。老师先把本节课程主要知识点和重难点以问题的形式写在黑板上,学生以这些问题为导向,一边通读教材内容一边寻找问题答案,做到有的放矢节约时间。

提问阶段:提问阶段教学目标是通过提问让学生进一步熟悉相关知识点,主要是通过基础类学生的回答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对回答错误的内容进行纠正。在第一阶段把问题写到黑板上之后老师到教室中走走,看看学生学习进度。根据学生学习进度适时进入第二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老师提问,学生回答,然后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老师决定是不需要进一步对知识点进行讲解。

这个阶段要注意提问是老师来提问,提问起来回答问题的学生应该是基础类学生,教学目标是让尽可能多的基础类学生熟悉基本内容,了解基本原理即可,不需要做进一步要求。同时注意避免提高类学生参与这一环节,以免其发散思维扰乱影响基础类学生回答问题。

抢答阶段:抢答阶段也叫自由发言阶段,这个阶段的教学目标是让教师通过学生自由发言和抢答来发挥自己的特长,展示自己,引导基础类学生,推动课堂教学进一步深入发展。经历了上面两个阶段,学生对课堂知识点理解会更加深入,也有逐渐有更多自己的想法和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进入抢答阶段,老师提出和课堂内容相关的新问题也可以由学生提出新问题。这些新问题可以是老师提前准备的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也可以是第二阶段中老师感觉需要进一步向学生阐述的知识点或学生通过上一阶段后提出的新问题。

这一阶段对提出回答问题和回答问题的学生不做要求,任何人均可以自由提问和回答问题,还可以和自己小组成员进行讨论。但是实际上,这一极端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大多数学生是提高类学生,因为这类学生思维灵活发散,也更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

总结阶段:总结阶段的教学目标是在课堂结束前总结课堂内容,让学生形成知识框架。老师根据上一阶段学生提问情况和回答问题情况可以灵活进入总结阶段,这一阶段老师的任务是进一步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也可以提出新问题作为引申让学生让学生课后自由寻找答案。

第5篇

理解学业考试的目的:

目前学业考试的目的是全面、准确地反映学生在物理学科学习目标方面所达到的水平,要衡量学生物理学习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现在来讲更是高中阶段学校录取的重要依据,考试不仅考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渗透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科学探究的能力考察重点是学生探究能力,以及对科学探究方法与意义的理解。

掌握学业考试的内容:

物理学业考试内容包括科学内容和科学探究两大方面,科学内容包括物质、运动与相互作用、能量三大块,科学探究包括七个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把握学业考试的方向:

严格把握课程标准中行为动词的界定,对考试内容掌握程度的要求由原来的“了解”、“知道”和“会”更改为六个要求层次,依次为“了解”、“认识”、“理解”、“经历”、“反应”、“感悟”。对技能的要求用独立操作来表示。对《课程标准》中的行为动词前加有“初步”“大致”“简单”等词,其相应的水平比原行为动词低。充分体现三维目标,强调能力立意,着眼知识和技能,关注过程和方法,体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活用教学素材,联系生活实际、讲求开放探究,指导教学改革、鼓励探索创新。

①对基础知识的考查:考查物理基础知识、基本规律、定律时不应该是死记硬背的知识,学生通过运用与理解就能容易回答,应该是平时探究活动中知识的再现,要结合时代特点,特别是科技前沿知识应做一定的考查,从而落实新的基础知识,繁难偏旧的知识不应考查。考查基础知识的题目也应创设一定的情景,情景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强调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意识。一些常识性的知识也应考,另外还有一些旧课本上没有的知识点如骨传导、双耳效应、看不见的光、无线电通讯、能源、流体压强与流速等,应做一定的考查。

②对基本技能的考查:主要指会正确操作基本的实验器材,动手安装实验装置,会利用身边的器材进行实验,关注学生的实验过程并会分析得出结论。科学探究是考试的重中之重,通过对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对科学探究方法和意义的理解,渗透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结合与物理学有关的自然、生活和生产中的事实、现象等考查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另外基本作图也要作为基本技能考查。

③对过程和方法的考查:重视考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创设问题情境考查对探究七要素的某一要素或若干要素的达到度。

④考查物理学科与其它学科间的渗透与综合,体现学科之间的联系。如用数学中的图像法分析物理量的变化,用化学知识解释煤炉火中洒水火燃烧得更旺等。

⑤对实践能力的考查:考查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调查研究能力、资料查询能力,使学生关注社会,贯彻科学发展观,充分体现STS教育思想。

⑥对纯开放性试题的考查:这类试题力求做到“条件开放、过程开放、结论开放”,考查学生思维的发散能力,但现阶段不宜多考。

学业考试复习策落

教学实践证明,在明确学业考试命题的特点和趋向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周密、完整、详细和符合学生实际的复习计划,是搞好学业的必要条件。“三轮”复习法仍是我们最科学、有效的方法。

1 、第一轮复习:系统复习、夯实基础阶段

该阶段主要是让学生理解物理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形成物理知识骨架。

总体要求 是:夯实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构建知识网络。目的是要对初中学习到的物理基础知识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复习。

2 、第二轮复习:专题复习、优化网络阶段

该阶段复习是对第一轮复习的补充和提高,进一步地归纳、总结解题方法,取得解题经验,形成解题能力。其目的是强化对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认识和熟练程度。重点是知识应用,综合能力的提高上下功夫,不断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解决实践中的问题能力上下功夫。

总体要求 是: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注重对学生思维方法、思维过程的训练,通过归纳和总结,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技巧,提高学生学科素质和综合能力。

3 、第三轮复习:仿真模拟、体验考试阶段

这一轮复习的时间不长,是演习模拟、查漏补缺的阶段,是整个复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最后一环。

总体要求 是:整合知识,科学地查缺补漏。

第6篇

一、避免题海战术

应该来说,适当的练习、考试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因为没有考试就不能真正的检验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检验出自己的水平。但在高三的后期阶段,一定要注意不能陷入到题海中。在这一阶段中,各类考试及各市的质检卷、模拟卷非常多,如果没有进行必要的筛选,而把它全部当作学生的练习或考试的话,不要说学生承受不了,时间上也不允许我们这么做。因此,对于这一类的练习或试卷,老师要严格把握。这一阶段的试卷一般是理综卷,因此要求理、化、生三位老师对每一份理综卷都要先进行认真的分析,看看试卷的难度是否适合我们所教的学生的实际情况,如果太难,则坚决不用。否则,学生花大量的时间做这类的练习或试卷,既使能做得出来,那可想而知效率也是非常低的,得不偿失。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精选一些典型习题精练,适当增加一些基础题,同时学生解题时要他们注意整理解题思路,每做一道题就要想一想:审题时应注意什么,怎么分析物体的运动过程,怎么选择物理规律,这样才会越做思路越清楚,只有这样,答题速度也就上去了。告诉学生在每一次的考试中都要守住基础分,力争中档题,不应拘泥于某道难题而置其余题目于不顾,学会“忍痛割爱”,毕竟在考试中很难的题目毕竟少。在后期复习过程中,只有对一些练习或试卷中的过难的题目进行删减或改造,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及复习效率,避免陷入题海战术中去,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二、注意解题技巧总结

经过高三第一学期系统的章节性复习及练习中,学生已经接触了一定数量的各种类型的物理习题,具有一定的解题经验。在后期的复习中教师要进一步指导及训练学生总结解题经验,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率。对不同类型问题的常用解法要做到心中有数。比如说物体在恒力作用下的有关问题可以选择用牛顿定律结合运动学规律求解,也可以选择用动能定理求解;但物体在变力作用下的的问题,一般应选择用动能定理或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关系求解。在复习中,教师要注意总结有助于简化解题过程的解题方法,还要善于总结行之有效的特殊解题技巧,如等效的方法、假设和反证的方法、图像的方法等等。

一般来讲,不同的题型有不同的的解答技巧,巧妙利用了这些技巧,就可使得答题用的时间大为减少。比如选择题,老师要让学生知道不同类型的选择题,有时要用不同的方法来选择正确的选项:有的用物理概念、定律来直接进行选项,有的是通过分析、推理和计算,将不符合题意的选项一一排除,或者是利用特殊值代入来进行选项等等。学生如果掌握了这些技巧,完成这些题目的思考量就大为减少,就有更多精力来做后面的题目。

另外,考生在解答理综试卷过程中,既面临着物理、化学、生物三个学科知识及思维的转换,同时还面临着答题顺序的选择。一般来讲,选择题最好按顺序作答,非选择题可以根据你平时哪个学科学得更扎实一些、实力更强一些或试题中哪个学科的题目更容易一些,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来确定学科的答题顺序。但答题中间的学科转换也就是思维转换的次数尽量不要太多。

三、强调查错补缺

在高三的第二轮复习中,可能我们比较注重的是重要内容的复习,有时会遗漏掉一些不是太显眼的内容,但这些内容往往是学生经常出错的。因此,我们也要注重这些内容的复习。在理综试卷的物理选择题中,选考题为两道题,总分12分,常考查到热学、动量守恒定律、原子物理学等内容,这些内容的特点是理解的成分较少,多数是要去记忆的。从多年来的情况来看,这类题目的得分率并不高。因此在这一阶段老师要指导学生对这三年来的需记忆的内容作一系统的归纳总结,让学生对这部分内容进行全面的回顾。

同时,这一阶段教师还要让学生对所以前做过的练习进行梳理,对其中的错题重做一遍,查找原因,以避免今后再犯相同的错误。从以往不少学生的情况来看,有的学生在练习或考试中做错了某道题目,事后也做了订正工作,但经过一段时间后,当他们再碰到相同或类似的题目时,又用当时错误的方法来解答此类题目。由此看来,让学生在这一阶段重做以前的错题是很有必要的。

四、严格规范答题

物理学科有自己的各种规范要求,例如单位符号规范、学科用语规范和解题格式规范等等。从高考评卷老师事后反馈的情况来看,考生在物理主观题中因解题不规范造成的失分现象比较严重。注意物理主观题解题的规范,是取得高分的基本保证,临场考试中稍有不慎,便会造成不必要的失分。物理的计算很讲究规范性,包括必要的文字说明、必要的表达式、书写过程的工整性等。在高考物理计算题中,有的题目字数多,物理量的符号也多,这就要求学生要尽量采用题中所给的物理量符号,如果自设符号,一定要注明其所表示的物理量。解题过程中同一道题的同一物理量符号前后要一致,以免造成混乱;列出的方程一定要与题意相联系,不能只写一般性的公式;写表达式时要写出物理的原始公式;解题最后要有明确的结果,包括大小、单位或方向等。我们平时在阅卷中常发现一部分学生在解答物理计算题时只有表达式,不写必要的文字说明,这就可能使得评卷老师难以理解式子的含义,也常会造成失分的现象。因此,在这一阶段中,要求学生在练习或考试中,应严格按照规范解题:哪些该写的、哪些要怎么写等,均应认真对待。避免在会做的题目中失去不该失的分数,且又能节省宝贵的时间。

五、进行心理辅导

在高三下半学期中,各种各样的测验、考试将比较频繁,有本省组织的质量检查、有本市组织的质量检查,有的还有兄弟学校间组织的考试等等。因为这时的测试都是综合性的,很多学生总会下意识地将每次考试的成绩与自己的学习水平、近期的复习效果乃至将来的高考成绩等挂起钩来,一旦成绩不佳,便对自己产生怀疑,觉得自己考不上大学了,对学习失去自信心,凭空增添许多心理压力。同时,到这一阶段,学生已经经历了长时间的复习,一些学生形成浮躁的心态,做练习时看到一些与以前类似的题型,就不想认真做下去了,总觉得思路对了就行了,很少完整地去完成一份试卷。针对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教师要加强和学生的交流和沟通,让他们对自己有信心。如果有必要的话学校还可请专门的心理教师对此阶段学生中常出现的心理困惑与焦虑进行梳导,有条件的也可安排心理老师对部分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沟通,切不可让焦虑憋在心里。

第7篇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分级教学;

1、前言

随着人们对计算科学的重视,以及国家对大学生掌握计算机这个工具的普遍要求,还有计算机软硬件在各个学科中的应用,使得大学对类似计算机基础这样的课程有了很大的需求,特别是对计算机应用的普及促使对计算机知识的学习更是:既要求学到位,又要求学的广[1]。只有掌握好了这样的基础知识才能很好的开展应用计算机相应软硬件环境模拟自己学科中的实验等有关的计算机操作。但是由于不同大学的入学新生的生源情况不同,各个中学对中学时代学生的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同,使得入校的大一新生对计算机理论及实际动手能力参差不齐。如果还是沿用传统的学模式,已经不适合对所有学生的学习,也不利于各个专业的学生特别是工科学生对自己后续专业实验的应用。为此本文提出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开展分级教学模式,使得适应当下计算机应用的普及,进一步对自己学科知识作为有益的补充。

2、分级教学模式

本文提出的分级教学模式采用如下几个阶段:分级前准备阶段、分级授课阶段、分级教学中期阶段、期末结束总结阶段。下面就将几个阶段进行简要介绍。

2.1分级前准备阶段

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在分级教学的开展过程中的第一步,首先是做分级教学准备工作,也即是对新入学学生的计算机能力或者说水平有个初步的认识。笔者以自己学校新生入学后的大一新生为例做了摸底考试,对全校2000多个学生做了统计,对学生的成绩做出汇总,整个分数结构符合正态分布模型,故采用分级教学是可行的。但需要强调的是对考试试卷的结构需要说明。本校采用双试卷形式考核新生,即采用理论考试占据一部分,上机操作占据一部分[2],分值比重为理论占60%,上机占40%。如此比重是针对于对待中学中普遍采用理论教学为主的信息技术课程所做的分类。并且在试卷中理论部分是采用中学信息技术试题库中的计算机知识作为考核,有两点好处。其一,可以使新生对计算机知识有个亲切的感觉,不会在以后学习中有畏惧的感觉。其二,对新生对计算机知识有个基础性的回顾,便于对后续计算机知识的教学做好铺垫。在上机试卷中对三方面有相应考核,第一部分是对Windows操作做出上机考试,第二部分对类似简单应用软件上机考试,第三部分对网络应用上机考试。三部分中难度为易难易的形式。

2.2分级授课阶段

在经过上阶段的分级准备阶段后,即可针对各校的资源情况作出分级教学班的划分。即可分为2-3个级别的班级,如分为A、B、C三个班级。譬如A班为高级班,针对摸底考试中能力较强的学生采用计算机专业方面的知识讲解,对待教材中的高阶知识做较为详细的介绍和应用能力的实验。对B班为中级班,既要简要介绍高阶理论知识中基础又要强调对简单应用能力的实验要求,但高阶知识不宜过深讲授,使其知道大概即可。对C班为初级班学生来说,由于对计算机知识的能力不是太足,就有必要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尽量以多操作为主,理论知识介绍少,使其先会动手在来思考的方式教学。

2.3分级教学中期阶段

在上述方式的教学方式经过一段时间后,需要动用学校既有资源对各个分级班级进行再次考核,作为中期对分级教学方式的调整阶段。考核时需针对不同分类班级采用非同一方式,对各自分级班进行分类考核,各个班级侧重考核。之后对本班试卷做交叉批改。例如,A班改B班,B班改C班,C班改A班。如此一来,可以使得各个分级班级学生对不同类别的难易程度有所掌握,有利于学生对分级教学的初衷有更深入的认识,对计算机学科中的难易程度有更全面的认识。但需要C班由A班教师指导参与批改。如此对待也有利于对分级前以自然班为单位的学生之间在课余时间也可形成传、帮、带的学习氛围[3]。

2.4期末结束总结阶段

最后期末阶段,需要对各个分级教学班以本分级班为单位展开考核,对自己班级中的能力应用有所不同的考核,再针对于各个分级教学班中的情况进行总结。假如学校资源允许,可提供使A、B、C班学生如果愿意及时间、课程容许,可再申请下一年继续选修该课程。例如C班能力强学生可选修B班课程等,但须有上一分类级考试成绩达70分以上为限制。

3、结束语

本文通过在本校新生中入学后第一次摸底考试做出统计分析为依据,以已经实行的大学英语分班教学公共课为实验样本,提出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采用分级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模式的探讨,提出采用分级教学是对既有的学方式中对所有学生都采用一样的教学方法的改革,使得本文提出的分级教学方法对各个不同学生的学习计算机知识有很大帮助,能够满足各专业学生对未来本专业的知识在计算机应用能力方面有所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志强,毛睿等,计算思维导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第8篇

初中化学总复习是整个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一环。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为考生奠定坚实的基础,使学生学过的知识结构系统化,形成综合解题的能力?结合自己多年来在教学中的具体做法,谈以下几点教学建议。

一、制定科学合理的复习计划,做到心中有数

在化学复习中,我们不能盲目地复习,不能想起啥复习啥,记起哪儿复习哪儿,在复习之前,一定要根据时间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是按章节还是专题复习?哪段时间复习哪些内容?都要做到心中有数。我认为第一阶段复习主要按课本章节分单元进行。这是中考复习的基础环节,教师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帮助学生扫清知识的盲点,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第二阶段复习是按专题进行综合复习,化学内容分为五个专题:(一)科学探究(含实验);(二)身边的化学物质;(三)物质构成的奥秘;(四)物质的化学变化;(五)化学与社会的发展。第三阶段复习,精讲习题,专题训练,教师应针对中考考试题型,进行专题总结及综合训练。其中专题可分为:反应类型,物质分类、物质鉴别、文字叙述推断题、框格型推断题、信息题、实验探究题、金属与酸反应的几种情况等等。通过专题训练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第四阶段套题训练,在学生综合能力已经具备的情况下,通过中考模拟试题让学生逐渐适应大型考试,这一阶段应特别注意题的套数不要太多,但关键是要让学生熟悉中考题的结构以及一些疑难问题的处理方法。再者,很多学生往往会出现平时掌握很好,一到考试就不知所措,因此,如何让学生以一颗平常心迎接考试是老师要做的非常重要的一个课题。最后阶段回归课本,梳理知识体系,升华课本。化学复习的最后阶段应要求学生再全面仔细地阅读课本,站在新的高度查漏补缺,系统梳理,深化认识,综合运用。课本才是精华所在,且近年来中考试题中有不少内容就直接源于课本,因此有必要重新精读课本。让课本在学生心目中变得越来越薄。

二、采取灵活多样的复习课形式,打造高效课堂

传统的复习课形式通常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一直在唱独角戏,课堂时间大部分被教师占用。为了体现以学生为主的课改精神,我们应改变教学观念,处理好复习课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应以学生为主展开复习课的教学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的基本技能。教师在上课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参与进来,让学生动起来,学生学习知识参与的感官越多,对所学知识就记得越牢固。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复习课的有效性。例如在第一轮复习时可以让学生通过先阅读课本再自己总结知识点,这样肯定比教师直接总结,学生在下面听效果好得多;在专题训练时也可让学生先做,教师根据学生做题情况有针对性的讲解,教学效果一定会更好。

三、运用顺口溜等形式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复习

用“顺口溜”复习化学是学生最喜爱的方式之一。例如,碳硫磷铁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顺口溜:红热木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温度很高;燃硫入氧燃烧变旺,火焰紫色美丽漂亮,生成气体气味够“呛”;燃磷入氧现象难忘,浓厚白烟冷却粉状;铁丝燃烧火星四射,生成熔物固态黑色。托盘天平的使用顺口溜:左物右码先调零,天平一定要放平,砝码大小顺序夹,完毕归零放盒中。过滤顺口溜:过滤操作要知道,一贴二低三紧靠,一次过滤不澄清,重复操作可奏效。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注意事项顺口溜:氢气早出晚归,酒精灯迟到早退。化合价记忆顺口溜:氢氯钾钠一价银,二价氧钡钙镁锌,三铝四硅磷五价,二四六硫都齐啦,谈变价,也不难,二三铁,二四碳,三二四五氮都有,二四六七锰来占,铜汞二价最常见,氟氯溴碘本负一,特殊情况为正七……运用顺口溜进行归纳复习学生学得轻松,记忆也牢固,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化学复习形式多种多样,复习阶段也应注意面向全体,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及不同学生的需要,因人而异,力求通过复习教会学生如何独立学习、探究、思考,从心灵深处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力争让每位学生在中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第9篇

关键词:数学中考复习能力

教书育人,复习考试,时常进行。它不仅仅是用来衡量学生掌握知识多少的重要途径,同时,也反映了教育者的教学效果。因此,教育者不仅要有良好的师德、扎实的事业心和精湛的专业技术能力,还应有苦干的敬业精神,即在“如何组织好总复习,去迎接每次考试”的问题上下功夫。其中,根据数学学科“知识点多,计算量大,方法灵活,难于归纳总结”的特点及多年来的认识和体会,主要总结以下几点复习方法:

一、熟悉教材,摸清知识结构

总复习是把全部知识点进行系统化、条理化、纲目化和综合化,并且进一步归纳总结的一种复习方法。于是,在组织总复习之前必须摸清全部知识结构,在复习过程中才能够保证做到“多而不散,快而不漏,繁而不难。”从而保持清醒的头脑,有条不紊地按计划进行组织复习。根据《大纲》的要求,中考数学考查的知识结构大致如下:

数与式

代数部分方程与方程组

函数及其图像

统计初步

数学相交直线与平行线

直线形三角形

四边形

几何部分相似三角形

解直角三角形

二、结合教研通迅,抓住考查的数学思想方法

由于现行初中数学教学大纲把数学思想纳入到了基础知识范畴,因此,近年来的中考知识特别注重对数学方法的考查。诸如方程、数形结合、换元法、待定系数法、转化、运动变化、分类讨论、函数等思想方法。数学思想和方法不仅渗透在上述几个方面,事实上,它渗透到了中学数学教与学的每一个方面。因此,在中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主动自觉地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

三、抓住考试要求,突出重点和化解难点

考试要求根据《大纲》的教学要求和云南省的实际情况提出,并把考试的具体要求与教学的具体要求一致起来。考试要求分为四个不同层次,由低到高依次为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了解:对知识的含义有感性的、初步的认识,能够说出这一知识是什么,能够(或会)在有关问题中识别它;理解:对概念和规律(定理、公式、法则等)达到理性认识,不仅能够说出概念和规律是什么,而且能够知道它是怎样出来的,它与其他概念和规律之间的联系有什么用途;掌握:一般而言,是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形成技能,能够(或会)用它去解决一些问题;灵活应用:是指能够综合运用知识并达到灵活运用程度,从而形成能力。

四、进行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分析

中考数学考试,有史以来都是采用闭卷笔试形式,但全卷分值和结构不断有所改变,自2001年以来,全卷满分改为120分,试卷结构由二卷合为一卷,考试时间恒为120分钟。全卷试题分为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三种题型。选择题是四选一型的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只要求直接填写结果,不必写出计算过程或推理过程;解答题包括计算题、证明题和应用题等,它要求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或推理过程。三种题型分数的百分比约为:选择题30%,填空题30%,解答题40%。试题按其难度分为易、中、难三个档次,其中,难度为0.7以上的为容易题;难度为0.4-0.7之间的题为中等题;难度为0.4以下的题为难题,三种试题分值之比约为5:3:2,全卷难度为0.60左右。所以,复习时应该是狠抓基础,不偏重繁难题目,不钻牛角尖。

五、注重方法,培养能力

根据教学大纲在教学中对培养学生能力的要求,中考数学试题内容体现了对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作图能力、综合运用代数与几何知识及数学思想和方法能力的要求。根据考生实际,还设计一些联系实际问题和开放性、探究性问题的试题,不出繁难的计算题和证明题。

5.1、培养运算能力。在中考数学试题中,绝大多数的代数试题、几何试题中的计算题代数几何综合题,都要涉及运算。所以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时,不仅要求学生要熟记并掌握运算法则、公式及一定的程序、步骤、技巧,而且要求学生要理解运算的推理过程,让学生能够根据题目寻求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最终能够掌握运算题的基本类型及解答各种类型题的一般规律。诸如多年来的考题中的“解答题”部分——化简和解方程(组)或不等式(组),就是考查学生的就应算能力,难度在0.4—0.7之间,因此,复习时应作重点训练,让各层次的学生都能拿到相应的高分。

5.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中考数学试题中,无论是几何中的证明题,还是几何中的计算题及代数中的解答题,都需要进行必要的逻辑推理,特别是几何中的证明题更为突出,需要根据已知条件和所学过的定义、公理、定理等,按照一定的程序与步骤进行推理,思维不容紊乱。几何证明题是数学中考试题中必不可少的题型,其难度也是在0.4—0.7之间,所以,复习时必须加以强化练习,让各层次的学生都掌握其解题思路及方法。

5.3、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知识源于实践又为实践服务,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要使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数学的意识。”在近几年的中考数学试题中,考察学生应用数学能力的题目逐年明显增加。(在6.2中给予逐一加以说明。)

5.4、培养学生作图或画图的能力。作图的试题,虽然在中考试题中不一定专题出现,但它却是中考试题解答题中的一种常见题型,也是数学教学大纲中要求的一种能力。此类题型主要体现在“添辅助线”、“设计”等方面。

5.5、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代数、几何知识及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能力。这种能力,主要体现在中等难度试题和较难的试题上。一般而言,考查这种能力的试题,往往题目较长,条件也比较多。解答时,首先是要求学生认真审题,弄清题目的条件和结论,迅速联想到相关的知识及数学思想和方法。其次是提醒学生要注意挖掘隐含条件,利用所学知识沟通结论与条件的内在联系,寻求可行的解题思路,将思路组织、归纳后,清晰、明确、规范地表达出来。此类题型分值较高,难度属于中上,并且在每年中考的“解答题”中都要有1-2题,所以,在复习时要让中等和中等以上的学生都加以强化训练。

5.6、培养学生解答探究型等灵活的能力。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及教育对培养学生能力的要求,中考试题中探究型等灵活试题不断涌现。这种题型具有开放性,条件复杂隐蔽,结论多样,解题思路无现成模式可套,因此,解题时教师应该结合新课程标准,注重开放探究,引导发现创新,并要求学生做到:在动中求静,变中求恒,学会对基本图形的剖析,提高识图能力,要立足课本,灵活变通。此类题目属于压逐题,难度较大,是为中上水平的学生而设计的。在复习中一定要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勤于总结,不断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增加思维的发散性和深刻性,从而形成解答探究型等灵活试题的能力。

以上各方面能力,都是中考试题内容中所考查的范围,教师只有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发现、归纳和实践等方法,组织学生多训练,并且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让他们在学习或训练过程中逐步学会如何学习,最终,才能在实战中正常灵合发挥。

六、安排好阶段性复习。

中考数学复习,一般分为五个阶段安排,即基础知识复习阶段,专题复习阶段,综合创新复习阶段,题组训练复习阶段和模拟训练复习阶段。

6.1、基础知识复习阶段。从中考试题结构来看,基础知识的分值占50%以上,所以,这个阶段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复习阶段,一定要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复习,顺序可与教材知识体系相一致,目的是巩固基础知识,训练基本技能,熟悉常见题型,掌握一般解法。选用的题目要以教材上典型例子和习题为主,适当配备一些课外题目。并且要求每个学生对于不掌握的题目一定要反复练习,最终人人都应该拿到基础分。

6.2、专题复习阶段。此阶段是把所学知识按内容进行分类,分成若干个知识块,使知识条理化、纲目化,便于理解和记忆。至于所划分的知识块,可因人而异:可结合教材分块,也可以是教师自己划定知识类别分块,或是结合《云南省高中(中专)招生考试说明与复习指导》——数学(下面简称《中考考试说明》)一书中各章节的“知识与方法提要”分块。这个阶段的复习非常关键,因为初中数学知识点非常多,要抓住各知识点间的链接关系很困难,所以这个阶段选用的题目一定要突出每个知识间的小综合,认真归纳总结常见题型及解法。

下面主要谈谈应用型问题这个知识块。常见的应用型问题主要有四类:利用数与式解决应用型;利用方程(组)及不等式(组)解决应用型;利用函数及其图像解决应用型;几何中的应用型。

(1)利用数与式解决应用型问题。此类问题主要用来解决储蓄、贷款、税收等实际问题。解决时可以参阅某些关于储蓄、贷款、税收等专业书籍,当某些问题看似玄妙时,不妨列代数式试一试,另一方面掌握相关的公式或会找出各量间的相等关系。

例题(2003,玉溪)张大妈参加了2003年4月18日经中国保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的人保理财——金牛投资保障型(3年期)家庭财产保险。她一次投资金2000,投保3年,每年须交保险费12元,期满后,保险公司从收益金中扣除每年须交的保险费,连同保险投资金张大妈一共能领到2096元,试问:(1)张大妈投保3年期的年收益率是多少(收益金=投资金×年收益率×保险年数)?

(2)若张大妈把这2000元存入银行,存期3年,又从经济的角度考虑,请你为张大妈算一算,上述两种投资,哪种更合算(利息=本金×年利率×储存年数。3年期年利率是2.52%,利息税是20%)?

此题中已经给出了公式,只要加以分析就能解决了。但是考试时不一定给出公试,所以,平时一定要牢记公试(解法从略)。

(2)利用方程(组)及不等式(组)解决应用型问题。此类问题主要是考查学生的方程思想,大部分应用题基本都是靠列方程(组)来解决,所以,要求学生一定要熟悉有关计算公式,同时,掌握写出等量关系的常用方法——译式法和列表法;掌握列方程(组)解应用题的常用技巧——逆推求解、整体思考、设参数、利用比例关系等。

例题(1999,昆明)甲乙二人相距8千米,二人同时出发,同向而行,甲2.5小时可追上乙;相向而行,1小时相遇。二人的平均速度各是多少?

此题的解法,只要熟悉公式s=vt,再通过画图和列表分析,就能轻松解决了(解法从略)。

(3)利用函数及其图像解决应用型问题。此类问题主要是考察学生正确识别图表和图像,因此,熟练掌握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像作法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值得注意的是在画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图像时,一定要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例题(2001,云南)某商店试销一种成本单价为100元/件的运动服,规定试销时的销售价不低于成本单价,又不高于180元/件。经市场调查,发现销售量为y(件)与销售单价x(元/件)之间的关系满足一次函数y=kx+b(k≠0),共图像如图所示。

(1)根据图像,求一次函数y=kx+b的解析式;

(2)当销售单位x在什么范围内取值时,销售

量y不低于80件。

此题着重是要结合实际找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然后据相关的函数关系式进行解答即可(解法从略)。

(4)几何中的应用型问题。此类问题主要是考查学生正确运用几何知识和三角函数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材中此类题型较多,通过练习,归纳总结一些基本型,如“架管饮水”,“航海”问题等。

例题(2001,昆明)建设中的昆明高速公路,在某施工地段沿AC方向开山修路,为加快施工速度,要在山坡的另一边同时施工,如图所示,从AC上的一点B取∠ABC=150度,BD=380米,∠D=60度,那么开挖点E离D多远,正好使A、C、E成一直线?ABCE

此题考查了三角函数的特殊值及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只要添加辅助线

把图补全,问题就解决了(解法从略)。D

6.3、综合创新复习阶段。此类题目,在最近年的数学中考试题中常常出现,并且题量多,分值大。常见的题型有:条件探究型;设计方案型;观察归纳型;阅读理解型;跨学科型。其特点是:题目较长,条件多(包括隐藏条件),问题多,难于归纳总结。目的是要求学生掌握各分支的内在联系,解决时需要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所以此阶段是训练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使学生形成数学能力和中考应试能力的重要阶段。训练的着眼点应放在解题思路上,训练的方法应以独立思考、互相研究为主,形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具体介绍各自的解题思路。

(1)条件探究型问题。目的是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观察、分析、综合、归纳、分类、抽象、概括等基本的探究问题方法。学生要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方法,拓展综合运用能力。例如,2003年的省中考题第21、24、26三个小题都是条件探究型问题。此类题型属于“新题型选编”内容,这正是新课改命题的趋向。

(2)设计方案型问题。目的是要求学生要发掘题目所提供的信息,把实际问题抽象成为数学问题,主要通过动脑分析,动手实践,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来解决问题。例如,2004年的省中考题第18小题的第(1)题“花圃设计”。随着新课改的走向,我相信,此类题型将会在考题中明显增多。所以,要要加以防范。

(3)观察归纳型问题。此类问题的思维特点是由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学生要通过观察分析、处理、概括的方法,拓展思维能力。例如,2003年的省中考题第17小题,就是典型的观察归纳型问题。

(4)阅读理解型问题。解决此类问题,要求学生要熟练掌握阅读、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等的解题方法。解题的关键是要准确挖掘所给材料提供的信息,找出规律,并利用规律解题。例如,2004年的省中考题第19小题,其特点是:题目较长,所涉及的量较多,难以理解。平时要多加强阅读理解能力训练。

(5)跨学科型问题。解决此类问题之前,要求学生要对其他学科的相关概念的理解,从而将数学与其他学科知识融为一体,不断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例题在某一电路中,保持电压不变,电流I与电阻R成正比例。当电阻R=3Ω时,电流I=1A。(1)求I与R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当电流I=0.2A时,求电阻R的值。

此题涉及到物理学科的内容,如果不理解“殴姆定理”的内容,不知道殴姆公式R=U/I,就无法完成这两个小题。

6.4、题组训练复习阶段。此阶段的复习特别关键,主要是按学科常见题型进行强化训练,以培养学生形成解答各种题型的能力。中考数学题组中常见的题型有填空题、选择题和解答题三大类。其中,解答题还可以分为计算题、证明题、问答题、作图题等。至于这些题组的来源,主要是靠教师通过《中考考试说明》,《大纲》要求及教研通迅的一些可靠信息,从而结合教材和有关资料进行研究编制而成。数学题组的一般顺序为:

代数题组

节题组章题组综合题组。

几何题组

事实上,在《中考考试说明》一书中安排的“题型示例”和“练习题”及《招生考试标准》一书中安排的“典型例题”和“模拟练习”都是节题组。这些例题和练都习都是通过教研专家们的认真研究而编排出来的,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无论题目的难度,还是解答的要求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所以,复习时一定加以特别训练。同时,不要忽视教科书中的典型例题、习题及重要定理,因为,这些例题和习题都是经过编者精心选定的,不仅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也是中考题的主要出处,例如,在1998年的省中考试题22小题就是初三几何教P27中的例4,另一方面还是编拟中考题的重要材料;对于一些重要定理一定要掌握其推理过程,例如,在2001年的省中考试题第23小题和2002年的省中考试题第25小题就是分别对“三角形中位定理”和“多边形内角和定理”的推理过程的直接考查。所以,在复习中一定要认真对待,千万不要掉以轻心。

在每个题组的各大题型中都有不同难度的试题,教师应要求各层次的学生作重点训练。目的是要让学生明确每个知识块中各个知识点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其应用。对于基础知识,应熟练到见到题目就立即想到有关知识,并且知道如何应用。知识块形成了,按知识发生发展的顺序,知识串也就形成了,就构成了知识系统,从而形成了应有的数学能力,这就是中考取得理想成绩的基础。

6.5、模拟训练复习阶段。一般来说,这是最后一个复习阶段,主要是选择近年来的中考试卷作为模拟试题,这些试题都是经过命题专家们的认真磨合,题目的难度、编排顺序、解答要求、标准答案和评分方法都是极为宝贵的财富。试题尽管不同,但各份试卷都是以《大纲》和《中考考试说明》为依据的,都体现了中考改革的精神。

做模拟训练时,要像正式参加中考一样,要努力防止差错,克服“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现象,模拟考试后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对于重犯的错误,特别要加以注意,认真反思。

模拟训练也是一次心理训练,有利于考生把稳定的情绪带进考场,进入最佳状态。如果从模拟训练中逐步把握这些要求,相信学生会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

在各个复习阶段,教师都要正确评价学生,通过评价使学生学会分析自己的成绩与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同时,要引导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评价并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

目前,中考复习资料发行的套数很多,所以,教师可以结合实情,选择某套含金量较高的资料作为参考组织复习。总之,教书育人,教无定法,复习也无定法,但是,只要每位教育者都忠诚于国家的教育事业,怀有为国家教育事业贡献毕生精力的精神和愿望,强化教书育人的意识,积极探索教学规律,并着眼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为出发点,我相信,最终一定会是棋开得胜,如我所愿。

参考文献:[1]、云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编:《云南省高中(中专)招生考试说明与复习指导》——数学。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2004年。

[2]、邓宗福和吴晓燕著:《中考数学专项练习》,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2005年,第3页至第6页和第165页。

第10篇

1、预习阶段。

第一个月,建议将二建的三本教材先过一遍,对考试方向有一个初步了解。了解每一门的大致内容,并总结自身弱项及不足,进一步安排自己在备考中的精力分配。

2、听课夯实基础阶段。

在前期的预习阶段有了基本了解之后,开始教材内容的学习,并对其进行深入的梳理掌握建议配合看书的同时配合课件来学习,效果会好很多。

3、强化练习阶段。

历年的二建考试真题拿来先做一遍,建议最多做之前的三年的就可以了。因为年代久远的话,书本都变了许多,没有什么参考性。将教材知识点、重难点通过做题的形式进行巩固联系,即题、点结合,这个阶段的学习目标是明确考点、熟练考点、掌握考点。另外一个作用就是通过做题验证一下自己的学习效果,找出自己学习中不足的地方。然后重新对这一部分加强。

4、突破提升阶段。

根据近年来考生数据分析:二建考不过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实务没有考过。而90%实务不过是因为案例分析不过关,同学们需对案例加以重视并着重复习。找大量的标准答案,对比自己的回答,力争使自己的回答尽量与标准答案一致。

5、考前升华阶段。

第11篇

一 重视复习的意义,明确复习的目的

进行总复习的意义有五:(1)对教材进行梳理、提炼、去粗取精,突出有效信息;(2)复杂问题简单化;(3)抽象知识形象化;(4)零散知识系统化;(5)帮助学生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全面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

进行总复习的目的:复习是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复习不是对已学知识的简单重复和重现,而是从更高层次和角度对所学知识、技能、方法进行重新认识和再学习的过程。所以,加强对复习教学的研究,能彻底改变简单罗列、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的复习模式,使复习成为促进师生共同提高的过程。

二 合理规划复习进程,科学安排复习时间

初中化学课程安排仅一年,新授课结束后离中考只有一个多月,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合理规划、科学安排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第一阶段:进行系统复习,形成知识网络。

时间安排:两周。

阶段目标:检查并及时解决学生知识理解上的障碍,通过对知识点的梳理归纳,将整个初中化学各知识点按结构和脉络融合形成体系,使知识网络化、系统化。

复习内容: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奧秘、化学实验与活动探究、化学计算、化学与生活等。

复习要求:“细、低、全”。“细”是指复习要全面细致,不遗漏教材和考试说明中规定的基础知识。“低”是指复习中把握中下难度,不偏离教材内容和考试说明的范围和要求,不选孤僻怪异的题目,做到不脱离学生自身的学习情况。“全”是指复习要针对全体学生,第一轮复习的中等难度就是要使全体学生都能掌握考试说明所要求的“双基”知识。

注意事项:(1)用好课标、考试标准、教材(找准考点,落实基础);(2)合理使用资料,防止用资料代替教材,引导学生重视教材;(3)训练要适当,防止以做题、讲题代替复习;(4)问题引领课堂,重视情景创设,防止一听就懂,一做就错。

第二阶段:进行专题复习,完善知识结构。

时间安排:两周。

阶段目标:要求学生能正确辨析各知识板块的基本概念及相互关系,总结综合问题的解题技巧和方法,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复习内容:根据学生对新课的知识掌握情况,教师自命知识专题,通常有气体制取,物质的分类,物质的鉴别,物质的分离、提纯、除杂质等专题。

复习要求:主要以专题讲解和专题训练为主,然后进行综合训练。

注意事项:(1)研究考题、缩小范围、找准专题、做好专题复习;(2)做好专题训练,精选、精练、精讲,切忌过多过滥,对学生存在的知识盲点要有针对性的训练;(3)要杜绝仍由教师独占课堂40分钟的做法,一定要留给学生足够练习、复习、小结、思考的时间。

第三阶段:进行模拟演练,中考仿真训练 ,提高知识运用能力。

时间安排:两周。

阶段目标:在这一阶段要求学生进一步总结解题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分析和解决综合、复杂问题的能力。同时,随着学业考试的日益临近,主要精力应当放在消除弱点、弥补漏点、调整心理方面,把卸下学生心理包袱作为重要任务。

复习内容:中考仿真模拟训练、考前适应性训练。

注意事项:(1)进一步研究中考试题,对考试大纲中的样题示例进行分析,整理考试信息,更加明确中考试题的特点、结构、难易比例,知识考查的呈现方式;(2)提倡教师组卷(所选卷应题目典型、题型新颖,难度宜小,保证训练价值);(3)回归教材、加强记忆,加强考试技能技巧的训练。

三 认真研究教材,准确把握复习方向

认真研究教材和教材上的题型,准确把握复习的广度和深度,教材是课程标准的体现。试题源于课本,从课本知识点,能力点衍生而来。复习的关键首先要过好教材关,在总复习中必须重视指导学生仔细阅读教材,认真研究学业水平考试样题,掌握试卷的结构、试题类型、考查的方式和能力要求等,从而理清复习思路,准确把握教学的深度、广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 重视知识基础,加强主干知识的复习

第12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 预习习惯 错题集 分析原因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7.012

初中阶段学习科目繁多,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而且在初中阶段的中后期,学生还要学习物理化学这两门新开的课程,这两门学科都是理科学科中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在学习时要求学生既有学科创新精神,又能热爱实验,自主探索。对于初中化学学科来说,它不同于物理学科中简短的物理性质等知识,化学学科有很多基础知识是需要学生熟练背诵的,所以,笔者将从课前预习、错题整理、考试成绩失分原因分析等方面来探讨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一、课前预习有助于明确学习目标和听讲重难点

我国一般在初中三年级时才给学生开设化学课程,所以,学生在学习化学学科时都已经有了自己的学习方法或者是不同学科的学习习惯。对于化学这门刚开设的学科,学生在刚开始接触时可能会产生困惑,因为完全不理解这门学科的知识特点,但是,学生必须根据教师的安排和指导,尽可能快的养成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都知道,初中的化学知识都是基础知识,主要学习一些基本的单位或元素,通过初中阶段的学习来为高中或者是大学等高等教育奠定基础。所以,初中阶段,在学习化学学科压力不大的情况下,学生就应该对化学学科产生一定的学习兴趣,再根据教师的引导,结合自己对化学学科和自身学习情况的认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首先,课前预习是高效学习一门学科的必做工作,就化学学科来讲,学生在初中二年级结束到学习化学之间会有一个暑假,所以,我们就从两个角度来分析预习习惯对化学学习的重要性。

第一,暑假期间的广泛预习。学生在新学期正式学习化学之前,会有很长一段时间的暑假,学生在这期间可以大体的浏览化学课本中的知识,对整个学期的化学学习有一个统筹的认识。了解书中的高频知识,自主判断重难点知识。如果能力支持,学生可以在假期里将元素周期表背熟,如果能力有余,可以将几个常见元素或者是教材中经常出现的方程式中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有一定的了解。因为这些知识都是初中化学学习最基本最重要的知识,只有掌握了这些知识,才能对更深层次的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或者是方程式的运算有更好的学习掌握。当学生在假期里就对化学教材有了一定的了解,并对化学元素有一定的认识,等到真正学习时就会比较轻松,可以极大的鼓舞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对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趣,而且学生在正式学习化学时可以通过假期的广泛预习实现日后精细预习的学习过程。

第二,课前精细预习。这种预习工作要求是学生能够对某一章节的知识进行透彻的预习,将不懂的知识进行标注,并对一些实验性的问题进行考虑,思考是否有其他的实验方法。这样在课堂听讲时,学生就可以有重点的去听,不会的内容重点听,重点记。预习是一门非常有讲究的学习方法,对学生的认真程度要求较高,有些学生在预习之后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并没有什么感悟,等到教师在课堂进行讲解的时候,可能还是一头雾水,完全跟不上教师的节奏;而有的学生在预习之后,在课堂上对于教师的讲课节奏会有一定的把握,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入。学生在课堂上就是课程学习的主导,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预习情况调节自己的学习方向,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很大的帮助。

二、错题集的整理有助于学生复习和解决难题

初中化学的学习时间是一年,学生不仅要学习简单的元素、分子和原子,还需要学量的不同物质之间的化学实验。虽然平常的考试中不会考查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但是,试卷中的大题基本上都是以实验为考查基础的,如果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对化学实验没有深刻的理解,那在解答大题时就会有很大的问题,而通常来说,学生最容易在实验型题目上出错。这就意味着学生必须要完成的一个学习任务就是错题集的整理,对于整理错题集学生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必须养成一个坚持整理错题集的好习惯。因为化学学科是一门实验型学科,在学习中或者是做练习题时,学生会接触到很多性质不同的化学实验,有些实验中的器材或者是化学试剂都是学生在实际学习中不曾接触过的,而通过做题就会了解很多书中没学过的知识,对于这些情况,学生需要严格的做记录,将一些重要的典型题目或者是自己经常出错的问题整理下来。初中化学试题有很多都是类型相似的,虽然内容不同,但是考查内容基本相同,所以,对于某些不能掌握的习题,学生一定要将其放入错题集,并在整理的过程中,不断反思该题的解决方法,方便日后的复习。

三、考试失分原因分析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