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旅游体验论文

旅游体验论文

时间:2022-08-06 04:31:5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旅游体验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旅游体验论文

第1篇

体验是企业以服务为舞台、商品为道具,围绕消费者创造值得消费者记忆的活动。一旦这种活动成为经济活动的中心,体验经济时代就到来了。体验经济的出现是人们需求变化的新趋势,是以满足人们的情感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为主要目标的一种经济形态。有专家说,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具备了发展体验经济的条件。南昌市拥有多种类型旅游资源。红色、生态旅游资源特色尤为突出。各种资源互为补充、相得益彰,为旅游产品开发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从而为体验式旅游经济的开发打下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2.“文化体验”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关键

旅游业是经济行业,更是文化行业,旅游一定程度是对“他文化”的一种欣赏和探求。都市居民出游乡村,是要暂离其都市文化常态,去享受乡村农耕文化的清新。优美的田园风光,古朴的农耕情调是乡村旅游的“主餐”,也正是农耕文化的核心。在许多人的内心深处,都有着很强的农耕文化情结。提高乡村旅游产品的文化品位,增强文化体验是我国乡村旅游顺利发展的主要问题。结合目前以休闲为主的旅游方式,开展以农耕文化为主题的乡村旅游应该有较好的基础和持续的市场需求。南昌新建、进贤二县农业经济基础良好,文化底蕴丰厚,适合发展体验式农业旅游。

3.南昌新建、进贤县都市体验农业旅游的现状

3.1大环境发展优势。南昌市具有发展旅游业的五大优势,分别为:①省会城市:作为江西省的省会城市,南昌市是全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环鄱阳湖城市群的核心城市。②区位优势:南昌市位于中国中部地区,是国内惟一一个连接长三角、珠三角和闽东南三角区的节点城市,具有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的重要战略地位。③交通优势:交通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形成了“快捷畅通、四通八达”的公路、铁路、水路和航空网。④休闲氛围浓厚:休闲已经成为南昌市民的一种普遍生活方式,为南昌市建设休闲旅游城市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和产业基础。⑤环境优势:山是城之魂、水是城之灵、文是城之韵,山脉、水脉、文脉相融的南昌市拥有旅游业发展的绝对环境优势。

3.2两县资源储备及工农业发展现状。

3.2.1区位优势。新建县位于南昌市西北,与南昌市一江之隔,县城与红谷滩新区紧密相连,融为一体,交通四通八达。全县处于南昌市50公里经济圈内,是南昌西拓的重要承载区。进贤水域辽阔,陆路交通便利,称“东南之藩蔽,闽浙之门户”,成为省会南昌市的东大门。当今是长江三角洲,闽东南三角洲进入南昌的必经之路,已成为江西乃至整个中部经济发展的黄金地带。

3.2.2资源优势。新建县地域广阔,耕地多,山地资源巨大。文化底蕴丰厚,有道教圣地西山万寿宫,江南最大的民间建筑群汪山土库。旅游景点多,全县有五色旅游景点,如:古色的西山万寿宫,红色的小平小道、金色的厚田沙漠,绿色的象山森林公园、溪霞水库和梦山朱权墓,特色的汪山土屋等。劳力资源多,技术优势强。农业发展优势表现在一是市县财政投入资金多,二是区位效应,三是农业招商引资势头强劲。新建县是宗教资源富集区。进贤县水域面积大,是亲水旅游资源和特色产业旅游资源富集区。如李渡酒文化旅游区、军山湖与青岚湖生态旅游区、文港毛笔文化旅游区等。

3.2.3特色农业现状与发展优势。近年来,新建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在发展城郊型都市农业,实行“一村一品”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如藠头生产等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进贤县紧紧围绕“工业优强县、产业特色县、绿色生态县、和谐文明县”的战略目标,充分发挥区位、资源等优势,积极对接南昌,推动了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4.旅游业应对体验经济

旅游业应对的体验经济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确立创意体验主题。体验主题定位成功的关键在于什么是真正令人瞩目和动人心魄的。一般而言,创意好的旅游目的地体验主题主要包括:一是调整人们的现实感受。如在西山万寿宫体验传统道教文化与在小平小道体验红色旅游,渡酒文化旅游区体验酒文化,文港毛笔文化旅游区文化之旅都是典型的现代体验旅游。二是改变游客对现实的感觉。无论是在李度饮酒,还是在军山湖吃螃蟹,都是在在活动中感受中华饮食文化的魅力。三是协调的现实整体。从万寿宫到小平小道,从李度到文港,从道教文化到红色文化,跳跃性大,空间变化大,调动了人们的积极性。

4.2打造体验服务。旅游体验实际上是一个综合的游客感受。游客从制定旅行计划,到旅游的全过程,包括前往景区和离开景区,最终形成旅游的整体印象。因此,宾馆、饭店、景区小卖部以及乘坐列车飞机过程中游客所受到的服务,都会提供给游客最令人难忘的体验。各类星级宾馆、乡村酒店及其提供的良好的体验式服务,如在李渡烧酒遗址、文港笔都增加一些文化展示服务,通过文化创意和时尚解读,“活化”一些特色旅游产品。

5.新建、南昌县体验式农业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

5.1做强做优特色农业基础产业。发展特色农业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化解“三农”问题,推进“三农”工作的战略任务。如何依托独特优势,挖掘自身潜力,走优质高效、持续发展的城郊型都市农业发展之路,是摆在我们新建、进贤人面的一个重大的农业课题。

5.1.1新建发展特色农业的思考和建议。要发展特色农业,具体要做到“五要”,即:一要大,即规模要大。二要专,品种要专一。三要特,特色要明。四要强,产品竞争力要强。五要精。一是农业生产要精,二是品牌要精,三是发展精品农业要注重产业的横向联系,例如抓住两县地处城郊,旅游资源丰富这一特色,大力发展休闲农业,把精品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起来,形成一大特色产业,实现农业效益最大化。

为此建议抓好六项措施。一抓投入。二抓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三抓农民培训。四抓农民转移。五抓龙头企业发展。六抓农业服务体系建设。

5.1.2进贤发展特色农业的思考和建议。进贤山青水秀,物华天宝,素有鱼米之乡美誉。农业是进贤的基础,也是经济优势所在。2007年8月,第七届全国县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结果公布,进贤县为中部百强县名列第67位。该县的文化用品“一支笔”、医疗器械“一根针”、高空礼弹“一盆花”、食品加工“一瓶酒”、钢架结构“一张网”、特种水产“一只蟹”、食用菌类“一朵菇”等七大特色产业群体,紧紧围绕“工业优强县、产业特色县、绿色生态县、和谐文明县”的战略目标,充分发挥区位、资源等优势,积极对接南昌,推动了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5.2制定合理的农业生态旅游规划。在进行农业生态旅游开发时,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特点和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以及市场需求状况,开展合理的农业生态旅游规划。重点推出红色旅游绝品、文化旅游名品、生态旅游精品和休闲旅游新品等南昌旅游“四品”。

新建县定位于“生态家园、休闲绿洲”,重点发展生态休闲旅游产品、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宗教文化旅游产品、会议旅游产品以及参与型旅游产品。重点项目为湿地生态观光与科考项目、温泉开发、厚田沙漠、宝葫芦农庄、汪山土库、象山森林公园、小平小道、溪霞水库、西山万寿宫等。主要旅游产品有:小平小道、厚田沙漠、西山万寿宫景区、汪山土库、梦山、宝葫芦农庄。

进贤县定位于“亲水型乡村休闲旅游区、传统文化体验区”。主要发展文化旅游产品、生态旅游产品、工业旅游产品等。重点项目为李渡酒文化旅游区、军山湖与青岚湖生态旅游区、军山湖观湖品蟹天堂项目、文港毛笔文化旅游区、军山湖国际螃蟹美食节等。主要旅游产品有:军山湖风景区、李渡旅游区、文港笔都旅游区等。

5.3确定旅游产品开发战略。南昌市的旅游产品开发,应当形成由精品型、提升型、潜力型构成的金字塔型旅游产品开发体系。重点建设厚田沙漠、小平小道、汪山土库、李渡烧酒遗址等精品型旅游产品。使之发展成为国内一流的旅游产品。军山湖螃蟹节、万寿宫、宝葫芦农庄等提升型旅游产品是精品型旅游产品的有益补充,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精品型旅游产品。文港笔都、以李渡烟花为代表的工业旅游等潜力型旅游产品,需要大规模投入(智慧或资金)才能开发成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旅游产品。潜力型旅游产品对于丰富南昌市产品体系具有重大意义。

5.4打造新型旅游产品。根据旅游市场个性化、休闲化、运动化的变化特点,南昌市要规划建设新型旅游产品,其中新建、进贤二县主要包括:

5.4.1汽车营地。汽车营地既是面向自驾车旅游市场的新型旅游产品,又是满足自驾车旅游对旅游服务设施需求的主要基础设施。在厚田沙漠、军山湖等地,按照国际标准规划建设一批自驾车营地,其中包括帐篷露营地、房车营地,以增强对长三角、珠三角和周边城市自驾车市场的吸引力。

5.4.2亲水旅游产品。充分利用南昌市地表水域面积大、水体形态多的特点,大力开发亲水旅游产品。实施水系联通工程,开发环湖游、环城休闲游、夜航船、海——河——湖产品、水上娱乐、水上餐饮、水上演艺、湿地公园亲水旅游产品,营造“水中有景、景中有水”的水体景观。

5.4.3休闲旅游产品。南昌市拥有数量丰富、特色突出的休闲旅游资源,两县品古文化休闲旅游区、青山生态休闲旅游区,规划以都市休闲旅游、农(渔)业休闲旅游为基础,以文化休闲旅游、亲水休闲旅游为重点,以美食休闲旅游、保健养生休闲旅游、体育休闲旅游、商务休闲旅游为特色,以工业休闲旅游、修学培训休闲旅游为补充的十大系列休闲旅游产品。

5.4.4打造一流生态旅游城。新建县生米镇生米镇是我国最大的藠头生产基地,藠头通过农业部的验收,被认定为“无公害食品”和“绿色食品”,并授予其“中国藠头之乡”的光荣称号。在注重生态资源保护、全力打造南昌后花园的同时,2007年1月宝葫芦农庄也相中了生米镇这块风水宝地。2008年9月28日,宝葫芦农庄内成功举办了南昌市金秋金贸月和新建县第七届旅游文化节,活动成效得到省、市和县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同时也是农业生态旅游的良好依托。

5.4.5打造一流温泉城。在未来的开发建设上,新建县温泉城计划依托温泉,打造养生天堂、欢乐天堂、商务文化天堂、湿地天堂,成为南昌旅游的龙头、江西省休闲旅游的标志、亚洲最大的综合性温泉中心,并力争叫响世界。进贤——枢纽之地、鱼米之乡?、特色之县?、文化之邦,为进一步唱响特色品牌,做强特色产业,使之成为省市乃至全国的特色,经过科学论证,提出了“打造大温圳工业经济圈和环军山湖生态经济圈”的战略构想。

参考文献:

[1]B.JosephPine.ⅡandJamesH.Gilmore,TheExperienceEconomy,Har2

vardBusinessReview,1998

[2]陈超、沈彩虹、杨荣斌.体验经济迎面扑来.文汇报,2001-08-01

[3]吕鹤剑、刘斌中.中国农业生态旅游发展的现状及对策.陕西农业科学,2006(1)

[4]舒伯阳.中国观光农业旅游的现状分析与前景展望.旅游学刊,1997(5)

[5]魏小安.南昌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8——2020).上海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2008年7月

[6]吴相利.英国农业旅游发展的基本特征与经验启示[M]社会科学家.--2005,(6)

第2篇

1.1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体验式教学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体验式教学将学生提升到了主体的层面,要求学生发挥能动作用,通过积极参与、合作、实践研究,与教师共同完成学习过程。这点是与传统教学本质的区别。

1.2有助于师生的教学相长

在体验式教学过程中,师生通过教学过程中的双边互动环节,教学相长。师生作为独立的个体投入一同探究的教学氛围中,相互接纳异议并相互理解与回应。

2旅游管理专业体验式实践教学模式

1984年Kolb提出了“体验学习模式”的模型,这是该模式最为系统的模型。通过体验式教学模式在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笔者认为体验式实践教学过程包括四个阶段:教学前的设计准备、情境体验、主动实践和教学评价。

2.1备课阶段

根据教学大纲和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通过收集场景、视频、情境等实景材料,并利用搜集的各种素材设计不同的岗位任务和场景。

2.2情境体验

教师和学生根据设计的情境共同体验相关素材。

2.3主动实践

主动实践的过程是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坚持教师辅助、学生主体的原则。学生是体验教学中的主体,而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起到监督的作用。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需把握基本步骤,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4教学评价

体验式教学需要教师在对待分数的问题上采用理性的态度,提高体验在评价中的地位,重新建立多维度的评价体系。

3旅游管理专业体验式实践教学模式的应用

笔者以旅游管理专业核心课程《饭店服务与管理》教学改革为例,选取课程中一个单元的实践实训项目举例说明体验式实践教学模式的应用。

3.1实训内容

3.1.1教学内容

《饭店服务》第三章“中餐厅服务与管理”。

3.1.2教学目标

在以岗位职业能力为依据,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的基础上,能够恰当地使用口头语言和姿态语言,贯穿运用迎宾领位、托盘、中餐摆台、餐巾折花、斟酒、上菜分菜等基本技能。

3.1.3重点与难点

岗位技能与技巧。

3.1.4所授班级

酒店服务方向12级某班,计40名学生,每周4课时。

3.2教学流程

3.2.1前期资料的收集工作

学生体验是教材内容中我们要首先解决的问题。教师的前期准备工作是收集有关“饭店服务技能”方面的资料,包括案例分析、饭店实景图片等,并以PPT文件的形式呈现出来。

3.2.2情境体验

3.2.2.1多媒体感受

首先,师生共同观看视频资料与PPT,并从中精选自己觉得有用的资料用多媒体形式进行演示,用于展现在真实的饭店的场景下和服务过程中的具体技能和技巧。

3.2.2.2归纳总结

教师布置思考题,学生可以分小组,按照教师给出的问题写下多媒体演示的资料中都按照怎样的步骤,这些步骤是如何一步步操作的。

3.2.2.3模拟情境体验

以本节课为例,除了讲解教材上介绍的案例之外,通过教师演示、学生角色扮演的活动形式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

3.2.2.4思考题

①如何根据不同的场合,对待不同的类型的客人怎样进行服务?②如何使自己的服务细致入微,更具有个性化、针对性、规范化?

3.2.3主动实践与教学评价

3.2.3.1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

在教师的精心组织下,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在实训室等地方对应岗位要求的技能技法,进行自我训练或相互训练。

3.2.3.2实践式教学,创造“工作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

具体操作上可选择某个酒店,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派小组长1名,学生之间互相演练,等每个学生完成操作以后,由小组长组织评议,经过评议后总结成员的优点与不足。指导教师在合适的时间地点集中进行点评,鼓励学生多动手多实践,努力克服不足之处,回校后在教师主持下进行总结讨论。

3.2.3.3与行业紧密联系,让学生参与其中

本着“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联系旅游企业,让学生在进入工作岗位之前进行适应性锻炼。学生作为行业比赛的观摩者,能深刻体会到专业技能学习的必要性。学校要利用各种社会资源为学生联系外出参观的企业单位,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与旅游企业零距离接触。

3.2.3.4实地参与体验

利用节假日,如十一黄金周、旅游展销会等,让学生抓住机会充分体验,通过这个循环过程,使学生们在相关服务流程、服务规范、礼仪素养等方面得到了锻炼。

4结语

第3篇

当前,人类社会正在从服务经济走向体验经济。在体验经济时代,个性化需求和感性化消费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人们开始追求消费前、消费中和消费后的体验,渴望享受到产品功能、利益以外的感官体验和自我实现。这就导致了企业的营销环境发生着急剧的变化。企业必须在新的营销环境下改变传统的营销策略来创造、传递价值,实现营销策略创新,以更好地满足顾客需求,即体验营销应运而生了。

一、体验经济与体验营销

根据约瑟夫派恩(B. Joseph Pine II)与詹姆斯吉尔摩(James H. Gilmore)1998年在美国《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欢迎进入体验经济”一文说明,体验经济时代已来临。所谓体验经济(Experience Economy),是指企业以服务为重心,以商品为素材,为消费者创造出值得回忆的感受的一种经济形态。

体验营销是伴随着体验经济产生的新营销方式。所谓体验营销,就是企业以满足消费者追求美好体验的需求为目标,以服务产品为舞台,以有形产品为载体,为他们提供高质量体验产品的一切活动的总称。基于此定义,体验营销应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1)关注顾客的体验。在体验经济中,为顾客创造的特殊体验是顾客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决定消费者购买与否的关键因素。企业应注重与顾客之间的沟通,发掘他们内心的渴望,站在顾客体验的角度,去审视自己的产品和服务。

(2)把消费过程看成是一种整体的体验。体验营销认为从消费者与产品接触到购买再到使用这一过程的每个环节,都是影响品牌形象的重要因素。应该在每个环节都创造不同的体验,最后形成对该品牌的立体层面的整体体验。

二、体验经济时代下发展旅游体验营销的必要性

旅游从本质上讲就是人们离开惯常环境到异地去寻求某种体验的一种活动,是一种“体验消费”。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要求旅游企业必须适应营销环境的变化,转变传统营销观念,树立体验营销理念,使体验营销成为旅游营销的主要营销策略。

1.旅游消费需求的变化呼唤体验式营销。从当前旅游市场的情况来看,体验性需求正逐步成为旅游需求的主流,体验性消费也逐步向普遍化、差异化、丰富性、人性化等方向发展。旅游企业必须积极地适应这种变化,努力按市场需求提供合适的旅游供给物体验性旅游产品,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旅游者对“体验”的需求。

2.体验营销是旅游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旅游企业要发展,不能消极的等待旅游者表现出有某方面的需求,而应该积极发现需求,引导需求。体验营销给那些日益陷入激烈竞争的旅游企业提供了一个基于观念变革的新的竞争途径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3.体验营销能够在更深的层次上带来旅游业运作思想上的一大变革。体验营销观念的核心思想就是设计体验,让消费者获得完美的体验从而留下美好的回忆。它在旅游业的应用,正是抓住了旅游的灵魂,把握住了游客旅游消费活动的本质追求。

三、旅游体验营销模式

(一)娱乐营销模式

娱乐营销以满足游客的娱乐体验作为营销的侧重点。娱乐营销模式要求旅游企业巧妙地寓销售和经营于娱乐之中,通过为潜在旅游者创造独一无二的娱乐体验来吸引他们,达到促使其购买和消费的目的。在旅游过程中,每一位顾客都希望购买的是一次难忘的、愉快的旅游经历,所以在旅游业中,娱乐营销模式尤为重要。旅游企业应将娱乐营销的思想贯穿于旅游营销过程的始终,在顾客旅游的整个经历中时时地加入娱乐体验,使整个旅游过程变的有趣而愉快,从而提升顾客的满意度。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 (二)美学营销模式

美学营销以满足人们的审美体验为重点, 经由知觉刺激,提供给旅游者以美的愉悦、兴奋与享受。体验经济时代的旅游企业为了迎合“感性消费”,要以满足人们的审美体验为重点,运用美学原理和美学手段,按照美的规律去开发旅游资源、建设和利用旅游景观,配以美的主题,提供美的服务,以迎合消费者的审美情趣,引发消费者的购买兴趣并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使客人在旅游审美活动中心情愉快、精神舒畅、获取丰富的美的享受,留下美好的体验。

(三)情感营销模式

情感营销是以旅游者内在的情感为诉求,致力于满足旅游者的情感需要。游客对于符合心意,满足其实际心意的产品和服务会产生积极的情绪和情感,它能提升游客对企业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情感营销的运作需要了解用什么刺激可以引起某种情绪,以及能使消费者自然的受到感染,并融入这种情景中来。旅游企业需结合旅游产品特征、探究旅游者的情感反应模式,努力为他们创造正面的情感体验,避免和去除其负面感受。

四、旅游体验营销的实施策略

旅游企业应在深刻把握旅游者需求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体验营销策略,并通过多种途径向旅游者提供体验。

(一)设计一个鲜明而独特的主题

体验营销是从一个主题出发并且所有服务都围绕这个主题,所以体验要先设定一个明确而独特的主题,这可以说是实施体验旅游的第一步,如果缺乏明确而独特的主题,游客就抓不到主轴,就不能整合所有感觉到的体验,也就无法留下长久的记忆。主题的确定应根植于本地的地脉、史脉与文脉,根据主导客源市场的需求,突显个性、特色与新奇,避免与周边邻近地区同类旅游目的地的雷同。总之,能触及旅游者内心的渴望,吸引他们进入旅游状态的就是一个好的主题。

(二)建立旅游者体验数据库,加强对游客心理需求和内心感受的分析

建立旅游者体验数据库在体验营销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可以加强对旅游者心理需求和内心感受的分析。旅游者体验数据库不仅要有通常客户数据库所含的基本资料、交易资料,而且必须包含从中挖掘出的旅游者的体验性资料,这就要深入分析旅游者心理

(三)通过体验广告传播旅游体验

体验广告可以把体验符号化,利用符号的可传播性、可复制性和可反复性,将体验广告大规模地在“一对多”的大众媒介上投放,通过大众媒介的放大而传播开来,从而实现体验营销效应最大化。在广告设计方面要根据旅游目的地的自然景观、风土人情等设计广告主题,提炼形象生动的广告语,广告画面突出旅游主题并配以旅游目的地的景观,使受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产生旅游的欲望。同时,网络媒体更是最佳的选择,因为网络媒体的即时性,交互性以及声音、画面、文字的综合性,更加增强了受众的体验感。

(四)营销手段应当突出游客参与,加强与旅游者的互动

通过互动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增强了双方的感情联系,使旅游者对旅游企业的产品保持了很高的忠诚度。互动不仅是企业和客户的互动,更是客户与客户的互动。要让事实说话,让“美好的感觉”口碑相传。

第4篇

关键词:旅游高等教育 旅游实践教学 综述

一、论题选择:重理念轻技术

实践教学研究一直是我国旅游教育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通过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可以检索到1979-2008年间的旅游教育教学论文共1700余篇,其中,旅游实践教学专论或以旅游实践教学为重要研究内容的论文150余篇。综观这些旅游实践教学论文,可以发现,与选题宏大、涉及整体的理念研究相比,探讨具体旅游实践教学课程设计与运行的技术研究明显冷清。150余篇论文中,理念研究占120余篇;技术研究不足30篇,且全部发表在非中文核心期刊上面。

通过检索我国全部37种“教育学”CSSCI期刊2006-2008年间的发文目录,三年间,大部分期刊未发表任何教学技术研究论文,所有期刊均未发表旅游实践教学技术研究论文。旅游实践教学技术问题的发掘本身是一个大量耗费研究精力和研究经费的过程。成果缺乏高层级发表平台,在“以刊定文”、“以文报课题”、“以课题评职称”、“以职称论水平”的我国高校具有毁灭性的打击力。这就在我国旅游实践教学研究中形成了淘汰技术研究、激励理念研究的循环。

二、研究视野:重现状轻预测

旅游实践教学研究应当走在现状的前面,走在事物发生的前面,也就是说研究旅游实践问题要有前瞻性和指导性,而不是什么论题热就研究什么,也不是什么问题严重了才研究什么。大家都不希望看到“一窝蜂”和“一阵风”式的研究。大家都期待更全面、更深入、更持久、更富有个性和原始创新性的研究,都期待更多可以帮助我们认识问题、指导我们解决问题的预测性研究。

三、研究范式:重传统轻引进

首先,是重定性研究轻定量研究。定性研究是旅游实践教学研究的传统范式,它根植于人文主义,采用解释学的方法体系。定量研究是从自然科学借鉴来的,属于实证主义,采用统计学的方法体系。国内外旅游实践教学研究者对这两种研究范式都进行过反思,反思的内容包括:研究的效度与信度,研究的主体性与客观性,以及研究的整体性与个体性等。从旅游实践教学英文的时间序列来看,西方高校的研究者正逐渐从完全采用定量研究范式,向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范式融合的方向发展。而我国的旅游实践教学论文则过分倾向于定性研究,150余篇相关论文中采用或部分采用定量研究范式的不到20篇,且在时间序列上没有趋向性。

其次,是重传统课程理论轻现代课程理论。当我们检视英文旅游实践教学论文时,可以发现大量新颖现代课程理论的应用,极大推进了研究的深入。如通过雷诺兹的“符号习得”理论,将旅游实践教学提升到专业课程的轴心地位;通过高夫的“后殖民课程观”,反对旅游实践教学的同质化,强调其内容设计的本地化和教学过程的时空环境设计;通过弗莉娜的“课程动态学”,重构旅游实践教学中,专业学习与人文养成之间的辨证关系等等。新颖现代课程理论的应用,使这些英文论文充满了创新性与启示性,也使它们得以发表在著名专业期刊上。反观我国旅游实践教学论文,其主流课程理论局限于现有大学本科教育教学专业教材,这就使得它们的学术拓展只能是局部的,其平台也难以提升。表现在课程理论的参考文献上,英文旅游实践教学论文大多引用最新的期刊论文,我国旅游实践教学论文则基本引用大学教材。

从旅游实践教学的实际需要和旅游实践教学研究的持续发展来看,强调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范式融合,重视最新课程理论的引进以及学术积累与学术规范,已成为提升我国旅游实践教学研究的当务之急。

四、价值导向:重学院轻社会

我国现行高教体制中的学科竞争机制对高校、学科和教研人员的导向作用,已成为我国旅游实践教学研究的重要背景。“扩招”带来的师生数量、“跑点”引起的评价主体大逆转、课题申报制度对职称晋升机会的大收编、教学质量评估对专业培养方案的大一统,以及官方背景的“旅游规划”对市场背景的“旅游管理”的大挤压等等,构成了我们批评我国旅游实践教学论文时的现实语境。在这种语境中,旅游实践教学研究陷入了“学院式研究”的体制化困境。

值的我们高度关注的是,在英文旅游实践教学论文越来越强烈地反思“发表或者完蛋”的体制对旅游实践教学研究的戕害,越来越重视从“社会而不仅仅是学院”的维度构建研究文本的同时,我国旅游实践教学论文却在向学院体制飞奔。省级甚至国家级“课题”、“项目”、“工程”越来越多,相关论文却常常缺少思想深度与学术力度,它们存在的价值只为提供教授晋升机会和维持旅游实践教学研究的虚假繁荣。我国的旅游实践教学研究在研究范式尚未严谨的情况下,已经出现了西方高校过度注重研究范式所引致的负面效应。从旅游实践教学的实际需要和旅游实践教学研究的持续发展来看,复归旅游实践教学研究的意义追问,在不断反思的基础上,重砺旅游实践教学研究的价值锋芒,再造旅游实践教学研究高屋建瓴的批评情怀,是我国旅游实践教学研究走向成熟的基本路径。

第5篇

韩城市位于陕西省东部,黄河西岸。1983年10月撤县设市,1986年被批准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一座重要的能源工业城市。现在是陕西省计划单列市,总面积1621平方公里,人口40万。韩城境内文物古迹丰富,省级(含)以上文物保护单位29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就有11处(司马迁祠墓、大禹庙、文庙、陕西韩城梁带村两周遗址、魏长城遗址、普照寺、城隍庙、法王庙、玉皇后土庙、北营庙党家村古民居、梁带村遗址等;其次韩城市还是赵氏孤儿的发生地,有九廊庙、三义墓、以及程庄村等,在全国名列前几位,有“关中文物最韩城”之说。韩城的文化遗产极为丰富,最具代表性质的有门楣题字、百面锣鼓、耍神楼、秧歌等。近年来,韩城市依托丰富的文物资源,旅游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初步形成了南司马迁祠墓、中古城和党家村、北龙门的旅游格局,并融入了陕西省旅游东环线。

旅游纪念品设计是旅游文化产业的附属产业 ,应当注重特色旅游资源文化内涵的挖掘和旅游文化消费时尚的研究。对特色旅游文化内涵应其独特魅力的精准把握和设计能够提升旅游纪念品的附加值并有效的调动消费者的兴趣点,促进旅游文化消费时尚的形成与发展。

旅游纪念品的创新改计和系列化品种开发,从不同的层面把脉分析旅游者在文化消费体验过程中的心理需求,根据旅游文化资源不同的类型、性质和内涵,寻找出能够体现个性化、时尚化并形成多样性、系列性的故事缘由和情趣节点演绎的载体设计,从而起到传播文化培养兴趣、引导市场实现旅游纪念设计与旅游市场紧密连接互相促进的作用。[姜凌霄 浅谈旅游纪念品[期刊论文]-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1(3)]

陕西韩城的旅游业近年来蓬勃发张,而旅游纪念品作为有形的载体记录下游客对旅游景点的特有体验,因而深入研究韩城的旅游文化和地域特色.更能有力地推动韩城的旅游业蓬勃发展。

旅游纪念品作为一种特殊的名片.代表一个城市或者一个景点的特色,同时标记游人的游览经历.提醒游人游览的美好回忆。游览过程中.游人感受自然风光的秀丽优美、景观的美轮美奂,身处其中心理感觉放松愉快.即是一种和谐.此时一款体现这种和谐氛围的纪念品成为旅游体验的延伸。游览归来.纪念品可以作为礼品馈赠友人,拉近了人和人之间的距离.使得人际关系更加融洽。

设计思路――旅游纪念品作为文化收藏品。[孙晓燕 文化性与旅游纪念品设计[期刊论文]-大众文艺2009(6)]

书签作为一种别致便携的收藏工艺品,容易使人联想起温馨的文化生活,优雅的读书场景。而书签作为礼品馈赠友人,十分具有文化评为。

旅游纪念品的特征:

1.必须具有地域性和与纪念性

地域性是旅游纪念品的精髓所在,是旅游纪念品的精髓所在因此旅游纪念品的设计中需要注意地地域性的体现,地域性的主要体现在采用当地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特征使用在设计上例如当地的民俗故事、当地的材料、工艺等等。

2.必须具有艺术性与文化性

旅游纪念品需要具有美与艺术的特征,要具有感染力,意见成功的旅游纪念品的艺术美必须是照亮、是发现、是创造、是生成的,艺术性也是衡量旅游纪念品设计好坏的标准之一。

3.必须具有轻便实用性

旅游者的流动性特征决定了旅游纪念品需要具有轻便实用的特性,轻便性就涉及到该产品的大小,体量小的产品才便于携带,而需要体量小及体现和传承地域文化就成为设计必须考虑的点。[张剑 浅谈国内旅游纪念品市场开发与设计[期刊论文]-大众文艺2010(10)]

针对这些特点能得出以下设计过程。

设计过程为:

第一步.确定图案。正面选用文庙建筑中的龙吻图案进行抽象简化。霸气古朴的图案设计,使人在观赏使用过程中立即能辨识是韩城的文庙建筑。背面选取蓬纹作为装饰纹.装饰的同时象怔爱情和美生活顺意.也与韩城的丰富文化底蕴相呼应。

第二步.形态选取古书的镇纸的造型,将书签分割两部分.以镇纸的两个部分为切割.切割后的书签分开又单独成为书签。书签作为一种文化的象征,家庭成员可各执一半.作为整个家庭氛围浓郁的象征。

第三步.书签可采用不同的材质.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使用不同的材质,可大致分为木材、金属、塑料和纸质的类型,消费群体可以根绝不同的需求选购不同材质的书签,也符合整个市场需求。同时也能通过不同材质体现书签的风格。

旅游纪念品的文化品质蕴涵着旅游地的风土人情与历史文化,不仅对旅游者与旅游地居民是一种愉快的品质体验,并且,“可以有效地、准确地帮助旅游者解决旅游生活中的难点或完成某项任务,而且,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环境应当是没有害处或有益的熏陶。如今,对文脉结构层次与旅游纪念品结合度设计研究即是对区域文化的保护、传承、演变与创新,具有时代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旅游纪念品的设计必须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必须立足当前旅

第6篇

【关键词】 节庆旅游;深度开发

节庆是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全国乃至各地节庆资源丰富多彩,内容异彩纷呈,尤其是传统节庆往往起源于民间,发展于民间,所以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近些年,我国政府非常重视传统节庆的传承,将端午,中秋列为法定假日,各地也非常重视传统节庆旅游的开发,各地开发出的产品虽多但精品很少。反观韩国在端午节申遗成功后,深度发展节庆旅游获得巨大成功,现在又要开展中秋申遗的工作。所以,我国节庆旅游也必须走深度开发的道路。

一、节庆旅游及其作用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节”的表述为纪念日或庆祝宴乐的日子,“庆”的表述为可祝贺的事,由此可见,节庆的含义应该为一个值得庆贺的纪念日。国内很多学者研究者也对节庆做出过各种解释,大部分学者认为节庆就是节日庆典,广义的节庆可以等同为节事,既包含节日也包含不同的事件;狭义的节庆就是节日。传统节庆旅游就是以传统的节日作为旅游吸引物而开发出来的旅游产品,我国的传统节庆主要有春节、端午、中秋、重阳、七夕等等。传统节庆旅游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经济和文化两个方面:

(一)促进旅游市场繁荣

历史悠久,文化内涵深厚的品牌节庆活动能够吸引大批的旅游者前来,带动旅游经济的发展,且旅游是食、住、行、游、购、娱的综合体,不仅带动了景区景点的发展,而且餐饮旅店业、交通运输业、商业等和其相关的产业都得到了推动和发展,最终使得整个旅游行业繁荣起来。韩国江陵端午节申遗成功后每年吸引着将近200万人次的旅游者,给当地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促进了当地的旅游发展。

(二)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除了旅游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节庆活动对文化传承的影响。文化现象,尤其是民族和民俗文化有相当一部分由节庆活动来体现。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变迁,人们的工作生活节奏加快,对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日趋淡化。有意识地开发旅游节庆资源,不仅促进了传统文化的保存和传播,而且促进了社区的形成和传统文化的认同。

二、我国传统节庆旅游的现状

我国传统节庆旅游资源丰富,各地开发出很多传统节庆旅游产品,但不论经济效益,市场知名度,文化传承等各方面的成绩均不够理想,主要原因在于各地重视数量而忽视品质,开发流于表面,没有深度。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一)地方性的传统节庆旅游产品缺乏深厚的群众基础

传统节庆旅游产品的质量在较高的程度上依赖于当地环境气氛的营造,所以,广大民众的认同和参与是节庆旅游活动取得成功的关键。很多传统的节庆都源于民间,像我国的中秋,端午等,民间的参与热情也很高,节日气氛浓重。目前一些地方开发的传统节庆活动没有得到民众的广泛认同,甚至是“无中生有”。当地人不重视或者根本没听说过这个节日,政府一定要开发,当地人的消极或是抵触的态度势必会影响整个节庆的氛围,也就是毫无节日气氛,对于旅游者也就毫无吸引力。地方开发的一些节庆活动只是简单的搞一个庆典,以舞台的形式来展现,游客不能融入传统的节庆当中,显得节庆活动太空洞,毫无深度。韩国的江陵端午节每年吸引众多游客前来,主要由于那些传统的活动依然是他们每年所要做的,民众参与性高,节日氛围浓重,游客印象深刻。像泰国水灯节也是反映了泰国人民的文化,在水灯节期间你会看到凡有水的地方都挤满了放水灯和看水灯的人群,处处飘扬着歌声,漂浮着花香,展现出一片热闹的节日景象。游客置身其中,赏水灯、放水灯,充分体验了异国风情和文化,足以留下美好回忆。

(二)传统节庆文化内涵挖掘不够

任何节庆都是以文化为背景,文化是传统节庆旅游开发的保障,没有深刻的文化内涵支撑,节庆活动就无法长存。现在很多传统节庆的文化内涵正在逐渐流失,人们只知节日名称,并不真正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也谈不上对文化的传承。就像我国传统的中秋节变成了吃月饼节,端午节就变成了吃粽子节,这似乎已经是约定俗成。其实这两个节日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不应仅局限在单一的“吃”字上,比如中秋燃灯以助月色、让孩子们去玩兔儿爷、年轻人则登高赏月猜谜语等活动。遗憾的是,如今的具有悠久传统的节日,大部分被提升成一个单调的概念,似乎除了“吃”就再无别的概念了。有些地方、景区、旅行社借中秋开发一些诸如赏月、赏花的旅游产品,因对其挖掘不深,致使节庆旅游的地域特色不够鲜明,深厚历史蕴涵未能得到外化,难以对外形成唯我独有的鲜明形象。倒是韩国、越南都深度挖掘了端午、中秋的文化内涵,并结合当地文化特色组织策划了相应的整体的节庆活动,取得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三)传统节庆旅游产品没有进行深层次的品牌化建设

对于很多人来说,提起奔牛节,就会想起西班牙;提起啤酒节,就会想到德国的墨尼黑;提起电影节,就会想起戛纳。这就是品牌的作用,品牌化能够提高传统节日的吸引力,维持传统节庆的生命力。打造节庆旅游品牌也有助于提高当地本身的知名度,提高竞争力和优化旅游产品结构。明确生动的品牌形象可以把旅游目的地成功地营销给潜在旅游者,吸引更多的旅游者前往目的地并进行旅游体验。世界知名的奔牛节、啤酒节等等每年都会吸引大量的游客前往体验,可见产品的知名度是现代旅游者购买现择的重要因素。我国目前很多传统节庆旅游产品没有进行品牌化建设,导致我国节庆旅游产品在竞争中处于劣势。我们的邻国韩国在江陵端午申遗成功打响品牌后,中秋旅游产品品牌化建设也初见成效,今年很多前往韩国体验中秋的国内旅行团提前两周已经全部报满。所以,节庆旅游产品的品牌化建设势在必行。

三、我国传统节庆旅游深度开发的策略

(一)精心营造节庆氛围,积极引导公众参与

传统节庆活动本身源于民间,民众的参与是提升节庆魅力的关键,只有民众积极参与,积聚人气,才能营造出节庆气氛。如果没有当地居民的参与和投入,也不可能吸引各方游客来参加这个节日;如果让游客只当作一个看客,不能参与其中,他就不能亲身体会到活动的快乐,则这次“体验”就会很快被忘记。提高居民的参与热情的关键,则在于增强社区居民的文化认同。因而,贯彻群众性原则,传统节庆旅游开发的主题定位要本于民间,节庆的主体也要基于民众,其评价要重视群众感受。节庆活动的主体应是当地民众,就像每年巴西的狂欢节,首先是一个全民参与狂欢的节日,然后是游客与民同乐,狂欢气氛浓郁,而不是像我国有些地方政府“搭台唱戏”,民众和游客全是陪衬。想要引导公众参与并不难,传统节日中往往有其典型的物质载体来寄托民众在节日期间的情感,像泰国的水灯节期间,泰国人民将自己的美好心愿寄托于一盏美丽精巧的水灯上,除了水灯同时也举行的其他庆典活动,如灯船比赛,水灯小姐选美,水灯祭祀等。我国传统的节庆活动中,也都有其典型的物质载体,如中秋节的登高赏花观月,端午节的赛龙舟等。激活传统节庆的关键就在于如何从这些人民喜闻乐见的典型载体入手,不断扩展其外延,最终达到大众积极参与的目的。韩国中秋期间就会组织各种极具韩国特色的传统民俗游戏,跷跷板、踢毽子、尤茨游戏、打陀螺等,这些活动本国民众喜闻乐见,外国游客感觉新鲜也热衷参与其中,如此一来整个节庆气氛就营造了出来。

(二)深度发掘传统文化的内涵

文化是节庆活动的灵魂,旅游节庆活动实质上是对历史文化的追溯,也是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反映和宏扬,例如重阳节的大型登山活动,端午节的赛龙舟活动,春节的逛花街活动,都有其历史渊源,都发展成为今天的旅游节庆活动。随着人们的文化素养逐渐提高,对旅游产品的文化含量要求越来越高,节庆旅游应扎根于浓厚而丰富的历史和民俗文化之中。我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丰富多彩的民间掌故、名人轶事、古刹名寺,生活习俗,语言文化、地方风味为节庆旅游提供了宝贵资源。日本的很多节庆活动就非常注重其中的文化内涵,不是只做一些表象性的东西,比如各地的祭不仅是集中反映日本传统文化的庆典,也代表着日本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祭多数起源于农业祭祀和迎送鬼神,现在许多已经演变成了各地主要的节庆活动,各年龄段的民众都广泛参与。

作为三大传统节庆之一,京都祗园祭已经有700多年的历史,每年7月,京都人为了祭奉牛头天王,封杀流行疾病,抬着各种神龛游行,沿线各商家也展示自家美丽的屏风及各种装饰,并以此为中心展示古代京都的繁华、传统宗教和历史,仅此一项,就吸引着120万的游人来京都旅游。神龛平时由各个社区,相当于我国的街道保管和修理,每年仅此一次集中展示,作为街道的精神象征和夸耀的宝物,各社区竞相攀比,现在最高的神龛高达25米。因此,鲜园祭被称为“京都市民精神之华”。同日本其他的祭一样,鲜园祭反映的是京都的文化、京都人的认同意识。游行线路的沿街保存了大量的木制建筑物,传统业态的商店、屏风和招牌形成了传统的氛围。节庆活动不仅促进了社区的形成和传统文化的认同,年复一年的排演、道具制作还持续提升了节庆活动的质量。

(三)打造品牌化的传统节庆旅游产品

品牌是一个名称、标记、符号或设计的综合体,它代表了产品的特征、属性和价值,并能和竞争对手相互区别。传统节庆旅游产品品牌化有利于游客识别,记忆。品牌是一种无形资产,并且是一种“易碎品”,品牌的打造并不时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品牌的打造应该是一个系统工程。想要树立品牌形象:首先节庆旅游产品的设计必须结合当地文化特色,对文化内涵进行深度发掘,将节庆资源转化为节庆旅游产品;其次在宣传促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多种媒介,特别是通过结合旅游活动进行宣传促销,以“乐趣导向消费”,不易引起游客反感,易为之接受;最后加强管理,保障节庆旅游的品质。

比如泰国在打造水灯节节庆品牌上可谓细致入微,结合泰国文化特色选择水灯节作为主要产品进行品牌化营造,并为水灯节设计了节徽、主题歌和官方网站。在对外宣传方面,泰国政府旅游机构及各大旅行社、酒店更是穷尽脑汁。首先透过国内外新闻媒体和企业大作水灯节广告,使水灯节欢乐的气氛在世界各地的重要媒体上处处洋溢,泰国的旅游宣传网站做得非常精美、细致,有专门的水灯节泰文和英文网站,对水灯节的历史渊源、水灯制作、节日安排及活动内容等进行全面介绍。泰国旅游局网站和旅游节庆宣传网站在水灯节来临之前都会全面介绍泰国各大城市旅游办事机构的联系方式、旅游预订系统和各种旅游小贴士等以方便旅游者出行。除了大力宣传外,为保证节庆期间的市民和游客安全,泰国政府有关机构提前开始准备,泰国副总理兼司法部长曾为此专门举行了治安事务会议,决定在水灯节期间成立联合信息中心,指定专人负责节日期间的安全,从而保障了节庆旅游活动的品质。泰国水灯节从产品设计,营销宣传,服务保障都进行了细致的策划,通过几年的努力,已经打响了品牌,成为一个著名的传统节庆旅游品牌。泰国的水灯节品牌营造策略非常值得我们借鉴。

节庆旅游是旅游的一种重要形式。我国具有发展节庆旅游的得天独厚的条件,近几年节庆旅游发展也很快,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各地应根据自身情况,对传统节庆旅游进行深度开发,使传统节庆旅游成为旅游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参考文献

[1]傅广海.《会展与节事旅游管理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马克斌.《会展典型案例精析》.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

[3]过聚荣.《中国会展经济发展报告(2008)》.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8

[4]邓明艳.《培育节庆活动营销西部旅游目的地》[期刊论文]-旅游学刊.2002(6)

[5]李蕾蕾.《旅游地形象策划:理论与实务》.1999

[6]刘锋.《中国西部旅游发展战略研究》.2001

[7]陈文君.《节庆旅游与文化旅游商品开发》[期刊论文]-广州大学 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4)

[8]陈素平,黄波.《论我国传统节庆旅游品牌的培育》[期刊论文]-社 会科学家.2007(2)

[9]史铁华,何玲.《关于旅游节庆市场化运作的思考》[期刊论文]-旅游科学.2001(1)

[10]刘建峰.《泰国水灯节对我国城市节庆旅游的启示》[期刊论文]-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

第7篇

广西茶文化旅游的意义

一、茶文化与旅游的相互关系

1.现代旅游的特点

旅游是人类文明的体现,现代旅游更多的是一种文化消费,因此是广义的文化活动。现代旅游的六要素,即食住行游购娱,都与文化水**融,密不可分。现代社会,人们之所以愿意花费较多的财力、物力、体力和心力去参加旅游活动,就是因为他们在付出的同时,满足了探奇求知的需求,探奇求知的核心是体验异地异族的文化。因此可以说,旅游是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一种文化活动。

人们在参加旅游的过程中,不仅要求能看到一些过去没有看到过的东西,而且要求了解这些文化现象的来龙去脉和有关知识。有些可参与性的项目,游客总想自己动手动口去尝试一下。有些具有可取意义的东西,游客总想带点回去与亲友共享、慢慢回味。因此现代旅游项目,通常必需具备观赏性、知识性、参与性、获得性等多种属性。使游客通过了一次旅游活动能获得更多的文化知识,满足其某一方面的文化需求。

2.茶文化的靓丽之处

旅游文化包括山水文化、聚落(城镇)文化、园林文化、建筑文化、宗教文化、民族文化、民俗文化、烹饪文化、酒文化、茶文化、诗词文赋文化、书画雕塑文化、戏曲歌舞文化、工艺美术文化、花鸟虫鱼文化等。可以看出,茶文化是旅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如此,茶与山水、宗教、民族、民俗、烹饪、诗书画、歌舞戏曲、工艺美术又有密切关系。丰富多彩的茶类,具有千姿百态的茶叶外形和色香味各异品质特点的名优茶对游客就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加上茶区的山水风光、名寺名泉、各民族的茶俗风情、泡茶饮茶艺术、茶书茶画茶诗词、茶歌茶舞、工艺精湛的各种茶具,以及茶马司、葛玄茗圃、贡茶焙、御茶园、皇茶院等茶文化遗迹等,都是茶文化的靓丽之处。因此茶文化在旅游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

3.茶文化与旅游相结合的好处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人们在旅游活动中对传统文化都有浓厚的兴趣。因此无论是茶文化的专项旅游,或是在一次旅游活动中,恰如其分地安排一些茶文化的内容,如观赏茶艺表演、品名茶、观看茶歌茶舞、观赏选购茶具、品尝茶餐茶菜、自己动手学制茶学泡茶、参观和考察茶文化遗迹等等,都会给游客带来新鲜感、愉悦感,既增长了知识,又愉悦了心情,达到了探奇求知的目的。

在旅游活动中充分利用当地的茶文化资源,把茶文化的知识性、观赏性、可参与性很好地与旅游结合起来,既可丰富旅游活动的内容和文化内涵,同时也宣传和普及了茶文化知识,弘扬了茶文化,促进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茶文化旅游的含义

茶文化是一定时期内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综合体现。它以茶这种实物为载体来传播与茶有关的各种文化,因此茶文化有着非常广阔的内容,它涵盖了多个学科与行业,如文化艺术、医学保健、科技教育、经济贸易、历史考古、餐饮旅游和新闻出版等。具体内容包括:茶与诗词、茶与歌舞、茶与禅教、茶艺表演、茶与婚礼、茶事掌故、茶与楹联、茶与谚语、茶叶专著、茶叶期刊、茶与小说、茶与美术、茶与祭祀、饮茶习俗、陶瓷茶具、茶馆茶楼、茶食茶疗、茶事博览和茶事旅游等方面。茶与各种形式的文化有机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今天内涵丰富的中国茶文化,当代茶文化精神讲求人与自然的亲和、追求真善美的完美统一。旅游即旅行游览活动,泛指为旅客提供休闲设施与服务的产业,涉及到政经史地法等各个社会领域。一般而言,旅游具有观光和游历两个不同的层次,前者历时短,体验较浅;后者历时长,注重精神层面的人生体验;旅游既能锻炼人的身体,又能陶冶情操,丰富知识,开阔眼界,体味生活的本来面目,平时不易得到的快乐通过旅游得到充分的释怀,并成为一生永久而美好难忘的记忆。休闲生态旅游成了当今人们外出旅游的趋势与方向。现代的旅游方式已不同于古代文人的游山玩水或徐霞客式的旅行和科学考察,“求新、求知、求乐”是旅游者普遍的心理需求,它已经成为人类社会中一种不断发展的生活方式。省“经济发展十佳县”。

 

广西茶文化旅游的意义相关文章:

1.关于旅游与茶文化的论文

2.关于茶文化旅游研究论文

3.发展茶文化旅游的发展方向

第8篇

关键词: 休闲旅游 政策保障 产业发展

休闲旅游以丰富的文化内涵、显著的休闲性和深刻的体验性等特征,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代表体验经济时代旅游发展的新趋势。随着人们休闲意识的逐渐强化,休闲旅游快速发展,呈现出休闲方式多样化、旅游时间分散化、旅游活动计划化、休闲诉求层级化、消费更加理性化等特点。本文以珠海市金湾区为例,探讨城市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特点及对策,希望能提供一些经验和借鉴。

1.珠海市金湾区休闲旅游业的现状

1.1发展势头迅猛。

目前金湾区依托临港工业和河口地理环境特征,交通条件优越,工业和传统农业观光基础条件优越,高端旅游产品硬件条件较好,对海泉湾温泉旅游区、航空城、金海滩、会展、高尔夫、乡村游等产品开发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2014年金湾区实现本地生产总值(GDP)200.36亿元,同比增长11.7%;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21.01亿元,同比增长9.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48.14亿元,同比增长13.5%;固定资产投资108.65亿元,同比增长2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82亿元,同比增长20.5%;外贸出口39.83亿美元,同比增长43.9%;珠海机场旅客吞吐量407.59万人,同比增长40.8%。在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休闲旅游产业在整个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尤其是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谐社会背景下,休闲度假旅游发展呈现出更快的趋势。

1.2发展面临瓶颈制约。

目前休闲旅游发展还存在很多制约。如集中性的节假日制度对旅游能级的提高起到严重阻碍作用。旅游消费需求具有弹性和多变性,但节假日时间过度集中,使旅游消费需求在同一时间集中释放,导致旅游客流过于集中,交通运输、旅游接待设施、旅游景区景点承载过量,服务质量下降,游客满意程度随即下降,旅游消费需求转移,削弱了旅游消费能级的提升。因此,目前的休假制度只适应浅层次的观光旅游,却制约和阻碍了高层次休闲度假旅游的进一步发展。同时,经济发展总体水平和文化认同也是我国休闲旅游发展的另一制约因素。目前的大众旅游市场的消费指向基本还是“多景点+低团费”模式的产品,这是因为一方面我国多数居民尚处于富裕与非富裕之间,另一方面对“无所事事”境界的休闲度假方式还不能完全认同。

1.3市场尚需培育。

休闲度假市场还需要多方共同培育。从政府宏观管理角度而言,要促进休闲产业的发展,就要在全社会倡导选择健康、积极的休闲消费和生活方式,制订适合休闲产业发展的产业政策和制度法规。从游客受教育程度讲,休闲方式的选择与受教育程度密切相关,因此通过提高全民受教育水平倡导健康的休闲文化和休闲消费,是促进发展休闲产业的重要途径。当然企业的积极参与更是休闲旅游产业发展的最大动力。

2.对策与建议

2.1突出品牌,充分利用海洋资源,发展滨海休闲旅游产业。

以海泉湾温泉度假旅游区为中心,加快海洋温泉旅游产品的设施和服务配套建设,策划内容丰富的活动内容与演出,加强与周边地区旅游景点的线路组合,辐射游艇、沙滩、龙舟等水上项目旅游,形成功能较全的区域性滨海休闲旅游服务。

2.2强调生态文明,充分利用丰富的土地资源,发展休闲农业旅游产业。

充分利用辖区内的休闲农庄、果园、鱼塘、农家乐等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结合基本农业的保护,继续保持其传统生产模式,通过系统的展示和解说,将其开发成为独具特色的农业观光、休闲体验项目,学生认识社会的教育基地。

2.3依托国际航天航空博览会契机,发展会展产业。

依托国际航天航空博览会展览中心,结合西区特色产业开发,配套商务会议设施,优先发展符合珠海产业发展方向的重点展会、品牌展会和国际著名展会,推动品牌展会培育和发展,全面提高珠海会展业的国内知名度和影响力。

2.4突出地域特色,利用本地地理文化资源,发展康体休闲旅游产业。

区域文化的挖掘是旅游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必然选择。区域文化也是旅游产品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内容,是其竞争优势的主要源泉和极具优势的战略财富。通过突出区域文化,提升旅游产品的档次,塑造形象,可以带来规模化的客源,并大大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充分金湾区历史名人、历史文化、森林生态、金湾高尔夫俱乐部等资源的空间组合优势,将古镇观光旅游、山地运动和高尔夫度假有机组合,依托城镇功能,提高绿化率,完善道路、河湖沿岸和公园等的绿化和景观设计,形成综合性旅游胜地。

将金湾区海洋温泉、高尔夫、游艇、乡村游、航空等丰富的旅游资源协调发展,打造集“海、陆、空”三位一体的休闲旅游产业群,推进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如图)

3.发展休闲旅游产业的政策保障

3.1经济扶持政策。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形成多渠道投入机制;完善金融信贷政策和税收优惠政策,最大范围地消弹休闲旅游领域内的价格歧视政策;做好休闲旅游的财政预算,完善休闲旅游的供应链体系,建立休闲特征明显的娱乐、演艺等的专项资金制度。

3.2社会促进政策。

鼓励个人和企业投资休闲旅游发展,形成社会投资的良好氛围,牢固休闲旅游的社会基础;鼓励公益设施、基础休闲设施等的社会捐赠;大力发展休闲教育,培养休闲旅游的专业人才;增加旅游保险险种,扩大旅游保险范围。

3.3科技支撑政策。

科学技术能够缩短旅游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的时间距离,能够密切旅游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联系,能够拓宽旅游资源的发掘与利用范围,能够给旅游者带来新鲜的旅游体验。同时,旅游的异地性、知识性、体验性等诸多特性使其对科学技术的全球共享具有明显的依赖性,密切跟踪世界高新技术的发展,重点关注世界各国高新技术在旅游领域的应用和发展趋势,是加速我国休闲旅游发展的关键。

3.4环境优化政策。

关注生态文明,加速生态恢复;重视休闲场所和社区的旅游氛围的营造;建立软、硬环境保护和改善的监督保障机制。除制定并落实完善的休闲旅游政策保障体系之外,随着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还应该针对涌现出来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及时的政策修改,修订不合时宜的条文,完善政策内容。同时,还要明确大政策下的小细节,维持政策的连续性,拓宽政策实施的渠道,保障政策的顺畅推行,最终确保休闲旅游产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卫武.我国休闲旅游业的现状、特征与发展趋势.旅游科学,2007,6:1-5.

[2]王蔚.山东省休闲旅游发展研究.博士论文,山东大学,2010.

[3]邓小海,曾亮,罗明义.国内休闲旅游产业研究文献分析.旅游研究,2014,10:45-47.

[4]黄群玲,刘晓平,梁琪.中山市休闲产业定位及结构分析.韶关学院学报,2009,6:23-25.

[5]罗自力,温萍.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定位思考.农村经济,2007,3:12-14.

[6]张颖.产业转型视角下的休闲旅游产业发展探析.商业时代,2013,9:20-22.

[7]程琳.桂林旅游产品转型研究.硕士论文,广西大学,2008.

[8]蔡磊,张莉.我国城郊健康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对策研究――以济南市为例.安徽农业科学,2011,12:28-30.

[9]吴克祥,李舟.休闲旅游产业发展模式探讨.商业时代,2004,3:25-28.

第9篇

花卉,至古都是赏心悦目,陶冶情操,带给人愉悦幸福感觉的载体,现在随着花卉产业化,花卉培育的科学化,作为旅游业的一个重要分支,花卉业得到了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开始青睐花卉旅游。然而花卉旅游不仅是造一个花园,开发一个花田,或是举办一个以xx花为主题的节事活动那么简单,这种普通的走马观花式旅游已经不能满足旅游者的需求,在体验经济的背景下,花卉旅游如何从传统的“二维平面”式观赏旅游到“三维立体”式体验旅游就成了一个主要的研究方向,而本文则主要探讨了在体验经济背景下的花卉旅游产品的设计。

关键词:

体验经济;花卉旅游;产品设计

近年来,旅游业发展迅猛,随着花卉产业化,花卉培育科学化,作为旅游业的一个重要分支,花卉业得到了蓬勃发展,由于花卉能带给现代都市人非常愉悦放松的感觉,既赏心又悦目,所以受到越来越多的旅游者的青睐。而各大城市结合当地花卉花期举办大型花事活动为载体,不断挖掘花卉旅游的文化外延,将单一的某类花卉主题展示与多种花卉产业集群园区建设相结合、既是当地人休闲观光一日游的理想旅游目的地,又可以作为青少年科普知识学习的基地[1]。使“赏花”为关键词的春季旅游市场逐年扩大其市场份额,极大地促进了花卉产业链的延伸。花卉旅游逐渐成为继会展旅游、节事旅游、乡村生态旅游后的一种发展迅猛的新兴旅游项目,其发展前景极为广阔。如果花卉旅游发展的好,在旅游产品的设计上有创意、有新意,不仅仅是对乡村生态旅游的促进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也会为工作压力巨大的现代都市人的生活增添了新的休闲方式与生活情趣。然而花卉旅游要能持续的发展下去,不仅是造一个花园,开发一个花田,举办一个花事活动那么简单,传统的游览观光式旅游已经不能满足旅游者放松心情,全情投入的需求,而以花卉为依托向游客售卖有趣的生活方式才能真正保证游客的满意度与忠诚度,纵观旅游业的发展,任何一个新兴的旅游项目要发展得好,最后都必然以“互动”为主题,有旅游者的参与和反馈才能持久的发展下去。所以花卉旅游发展的趋势必然也会围绕着旅游者本身的消费需求延伸其服务内容,更新其服务方式,将科技、文化、生活、艺术等各种数据以不同的项目形式植根于花卉园区,并贯穿于旅游的全过程。本文主要探讨在体验经济背景下的花卉旅游旅游产品的设计。

一、开设花卉种植体验专区

这种类型的体验式旅游产品可以设计成以“种植、采摘”为主题。花卉的种植和采摘是一项既能够满足旅游者追求新奇和浪漫的心理又很容易实现的活动,尤其是在“偷菜”游戏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希望在真实世界中有一块属于自己的“田”,种上美丽的花为满足旅游者的需求,我们可以在花田中开展“花卉采摘、花田认养、花卉种植”等项目,比如,单独开辟出几个小的片区,作为游客种植、采摘的专属体验区,让游客体验到农耕的喜悦感和成就感。“花卉采摘”属于初级体验区,在初级体验区中,旅游者可以进行简单的采摘劳作,满足女性旅游者和儿童旅游者的需求[2];“花田认养”属于中级体验区,中级体验区中,旅游者可以进行相对复杂的浇水、除草,并通过付费获取花田的命名权等活动;“花卉种植”属于高级体验区,旅游者可以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施肥、剪枝、采摘等全程劳作活动,并可以在花卉成熟以后带回自己的劳动果实,这种设计可以进一步满足男性旅游者的需求,提高男性旅游者对花卉旅游的满意度;另外还可以根据特殊节日,提供“特殊节日劳作”活动,即在具有某些特殊意义的日子里种植纪念树,纪念花,既可以美化环境,又可以纪念特殊的人和事,这就很好的满足了旅游者对情感和浪漫的需求。

二、开设花田运动体验专区

这种类型的体验式旅游产品可以设计成以“运动、娱乐”为主题,开展“趣味花卉装扮、花田音乐会”等项目。通过不同种类的花卉搭配种植,形成不同颜色,不同造型的彩色花田景观植,并在适宜的花田中设置卡丁车赛场、迷宫等趣味运动场地。根据不同的交通方式(开卡丁车游览、步行、驾马车、骑自行车),结合地形特点,设计卡丁车竞赛场、步行道、马车道、自行车道等不同的景观道路。还可以结合地形,引入一些合适的体育项目,比如花海高尔夫、花海自行车、花田漫步。

三、开设婚纱外景摄影基地专区

这种类型的体验式旅游产品可以设计成以“婚庆”为主题,利用花田的景观,打造成“专业的婚庆外景摄影基地”,在项目的设计上,可以划分为“休闲体验区”、“婚俗文化区”、“东方婚俗体验基地”、“西方婚俗体验基地”、“花之爱”。

四、开设插花、香薰工坊体验专区

这种类型的体验式旅游产品可以设计成以“DIY”为主题,开展“盆景设计、DIY香包等香草工艺品制作”等项目。结合不同花卉品种和学习者特征,开设插花培训项目,包括:“微景观花艺”、“日韩花束课程”、“欧美花束课程”、“婚礼花艺课程”、“艺术插花课程”;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可以自由选择各种花卉制作各类喜爱的生活小物件,譬如鲜花书签、鲜花壁挂、并通过学习花语,制作不同含义的花束、花篮等,还可在普及花卉知识的过程中,使用香料花卉制作成小香囊、花茶、花浴香料等旅游纪念品,亲手制作成的工艺品会另旅游者对这种类型的旅游印象更为深刻。此外,考虑到成年旅游者和儿童旅游者的不同,还可规划出专供小朋友参与的儿童手工艺制作区,通过教授简单花卉工艺品的制作,如:DIY香包、DIY鲜花发卡、DIY鲜花手链、DIY鲜花名字,提高各种类型游客的参与度。

五、开设美容体验专区

这种类型的体验式旅游产品可以设计成以“美容”为主题。开展“芳香疗养、花泥美容、花茶养颜”等项目。对于一些女性旅游者游客来说,花卉的美容保健功能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而开展这类美容项目,可以让游客在进行花田园区游览这种相对费体力的游览之后,可以得到身心放松并且加深对花卉知识的了解。通常来说,可以针对女性旅游者开发花卉美容养颜项目,比如在花田最中心设计一座用鲜花覆盖的“变美城堡”,让进入的女性旅游者通过付费体验一次由内到外的花卉美容全过程包括:泡花瓣温泉、香薰沐浴、沐浴完成后采用花泥进行面部或者全身的护肤、在护肤的过程中饮用花茶进行养颜、最后食用花卉食品进行调理。最终达到变得更美的目的。

六、开设花卉养生体验专区

这种类型的体验式旅游产品可以设计成以“养生”为主题。健康是所有旅游者的希望,而养生则是老年旅游者非常关注的话题,老年旅游者具有较多的自由时间和相对较多的可自由支配收入,所以银发市场也是花卉旅游不可小觑的一个细分市场。老年旅游者的身体大多出现了各种亚健康问题。他们到处寻医找药、体验各类养生保健技术,但效果却差强人意。所以,可以根据中医养生学上推荐的鲜花养生法,开设“鲜花养生馆”利用我国丰富的花卉资源及其天然的药用价值,根据不同的症状,选择不同的花卉品种,利用鲜花的药用功能和现代生物技术研发花卉营养品,促进病人康复[3]。

七、开设花卉知识科普专区

这种类型的体验式旅游产品可以设计成以“学习”为主题。在科普区,主要注重科技导入带来的展示上的变化,比如,从花卉苗圃的培育过程和花卉种类的图片展示到3D立体化展示;在专区内还将规划科普体验中心,设置与科普教育相关的功能活动,注重趣味性、参与性;尤其是要针对青少年游客开展生态教育,通过参观可以了解更多的生物学信息,还可用花卉创作有趣味的景观小品,提升花卉的观赏性。

八、开设诗词艺术体验专区

这种类型的体验式旅游产品可以设计成以“鉴赏”为主题。在我国的文学史上,从古到今,以花卉为题材的诗词歌赋、小说、散文、戏剧等作品层出不穷。所以,针对旅游者对文化内涵的需求,利用花卉文学艺术、花卉传说故事开展“以花会友,用花传情”等主题的“花卉诗词”鉴赏大会。

九、开设饮食文化体验专区

这种类型的体验式旅游产品可以设计成以“美食”为主题。当今旅游者追求自然、苗条、年轻、漂亮,崇尚饮用天然健康食品。所以针对旅游者的需求,可以利用各类花卉制作成花卉粥、花卉糖果、花卉糕点还可以利用各类花卉的药用价值制作成各类花茶作为减肥塑身饮品。

作者:刘宇 单位: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

参考文献:

[1]王书侠.花卉旅游21世纪的低碳休闲方式[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01,18(1):43.

第10篇

关键词:旅行社,游学,市场开发

 

随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大众对旅游的认识在不断变化,需求也越来越细化,近几年来随着社会对教育的重视,旅游的一种新形势应运而生,那就是游学。硕士论文,市场开发。。这个已经占据了夏、冬市场出国游主要份额的新形式,成了大家争抢的蛋糕。作为旅游市场的主体――旅行社,怎样利用自身优势,做好游学市场的开发呢?在此通过对游学市场现状的分析进行探讨。

一、游学的含义

游学(yoosure) 在世界各国、各族中是最为传统的一种学习教育形式。早在中国古代一些先贤圣人就已经进行过此活动了。如:孔子为了增进弟子的学识、培养弟子的品质、开阔眼界而率领众弟子周游列国。从司马迁到顾炎武,治学与旅游相结合一直是广大读书人相沿不改的传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更是中国传承至今家喻户晓的教育古训。

现代意义上的游学,是随着世界和平潮流和全球化发展进程而产生的,并逐渐成熟的一种国际跨文化体验式教育+旅游模式。它既不是单纯的旅游也不是纯粹的学习,它的内容贯穿了学习、交流、体验和参观游览等,介于游与学之间,同时又融合了学与游的内容。

从市场来看,游学有国内游学和国际游学之分,在此本文主要探讨国际游学。

二、我国出国游学市场的现状

1.缺乏行业准入机制,组织机构鱼目混杂

我国的游学市场尚不规范,游学游走在各个管理部门的缝隙之中,缺乏制度的规范,而且行业没有一定的准入机制,使得市场上的组织机构繁多,质量参差不齐,不利于对消费者的保障。硕士论文,市场开发。。目前市场上的组织机构大致可以分为三部分,一是教育机构组织,如新东方、环球雅思、英孚等;二是留学服务中介,如东方国际、中广国际等;三是旅行社,如康辉、国旅、青旅等。据统计,绝大部分的游学组织由有着非常强的教育实力和资源的教育机构和留学中介在操作,而旅行社所占的市场份额很小。

2.参与者群体特定,目标明确

受升学压力、年龄、生活自理能力、经济条件等影响,参与出国游学的目标群体特定,主要是集中在10-18岁之间,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好的中小学生。家长与孩子对参与的目标也很明确,希望在非母语环境提高语言交流能力;希望增进对不同文化的认识、开阔眼界;希望深入当地家庭,了解不同文化家庭生活的方式;希望锻炼孩子独立自主、团队合作的精神;希望通过参观国际著名学府,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希望适应一下环境,为留学做准备等。

3.游学线路设计无差异化,产品内容无区别

目前市场上设计的游学目的地分为长线和短线两种。长线主要是指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英语国家,时间一般在2周到4周左右;短线主要是指亚洲的新加坡、马来西亚等,时间一般在1周到2周左右。各大组织机构在游学的内容上一般有:英语学习、与校方交流、入住当地家庭、交际party、常青藤学校参观、景点名胜游览等。硕士论文,市场开发。。各大组织机构在产品的设计上没有太大的差异,针对性不强。

4.价格昂贵、质量参差不齐

一般长线旅游行程时间长,花费最高,团费通常都在万元以上。以北京为例14天的英国名校之旅一般报价在30000元,10天的德国名校之旅在15000-18000元,便宜点的日本6日亲子之旅报价在9000-12000左右。往往比一般的出国旅游报价高出三分之一,但在游学的质量上却根据组织者不同的实力而有所不同。如新华网广东频道报道,某家旅行社为期21天的澳洲游学,有正式学习内容项目的时间不足8个整天,其余时间均为参观游览格里芬湖、悉尼歌剧院等项目了。还有地方学生反映说自己参加了一个以英语学习为主的线路,但一个团队的都是中国人,平常大家在一起都是用中文,除了自己去买吃的喝的要说点简单的英语外,游学期间用到英语的地方少之又少,对于自己当初报名的目的一点也没有实现。还有一些名校的校方交流,所排出的代表老师没有相关证件,根本不能确定是不是校方的老师。也有学生游学归来收获颇丰,肯定组织机构所设计的内容跟他们实际经历的是一致的,是物有所值的,甚至是物超所值的。

三、旅行社开发出国游学市场面临的问题

1.缺乏与国外教育机构的合作,介入成本高

留学中介和教育机构背后有着长期合作的国外机构,资源丰富、实力强大,很多世界级名校都与他们有合作项目,对于同一线路来说开发成本低利润比旅行社高。而旅行社一直关注的是观光游览,缺乏与国外游学接待机构的合作,在校方接待、交流、国际家庭选择、语言教学等方面,资源明显不足 ,而且客源的组织比较复杂,进入教育系统的壁垒也较多。

2.缺乏购买者的了解和信任

游学的参与者是学生这一特定的人群,而游学又是与教育、学习、成长紧密联系,作为家长总是容易更相信具有学校特质的教育机构和留学中介,80%都会选择他们。但其实一些教育机构在组织活动和旅游时,考虑到旅行社做旅游的专业性还是会与其合作。硕士论文,市场开发。。

3.缺乏对“学”的组织经验

一些旅行社为了抢夺客源,挂羊头买狗肉,忽略了游学中学习和教育的重要性,只是成人出国游的改名版,傍上了“游学”的名字,而且价格却远远高于一般出国游。另一方面,旅行社没有留学中介和教育机构贴近和了解学生,.对于他们的行为、心理需求缺乏经验。

四、旅行社开发出国游学市场的策略

1.加强多方合作,优化经营模式

由于出国游学不可避免的要与国外的教育机构接触,需要旅行社在这方面与他们建立关系,或者找到国外的机构与他们合作,减少介入成本。另外也可以采取与本土教育机构和留学中介的合作,因为涉及到观光游览这部分,毕竟是旅行社的优势,也需要专业化的指导。在具体的运作中根据各自的优势进行分工合作。

2.细分市场,线路设计主题化

据有关资料显示,游学市场出现了高度细分的态势,每个年龄段的需求特点不同,在线路的涉及上应多样化、主题化、差异化。如针对青少年感兴趣的NBA篮球主题、好莱坞电影主题、留学深度交流主题、动漫特长主题等,满足不同的市场需求,提高竞争的差异化。

3.改变传统的促销模式

旅行社对于一般的旅游促销是采取大量的报纸、广告宣传招徕客人。硕士论文,市场开发。。但游学产品的购买者与消费者是相互分离并交互影响的,在促销模式上应考虑到这一特殊性,改变传统的模式,选择有针对性的学生报刊、图书馆、社区、与家长举行见面会等,提高促销的效果。

4.提高服务质量,增加购买者的信任度

为了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购买者的认可,在软件服务方面应加大力度提高服务质量,包括在线路中对教育和学习的组织设计方面,对游学者领队的培训方面,在行程中对游学者的照顾方面等,都需要作出个性化、高质量的服务。硕士论文,市场开发。。

五、结语

作为旅游的主体旅行社应作好分析和总结,游学随着人们对孩子教育的重视、世界经济对全球化人才的需要,越来越多的家人都愿意藉着这一形式来帮助自己孩子的成长,加大对游学市场的开发,以占取更多的市场份额。

参考文献:

[1]黄诗玉:对我国夏令营旅游产品市场开发的研究,现代商业化[j],2007(31)

[2]高静刘春济:我国夏令营旅游市场开发探析,华东经济管理[j],2006-2-20(2)

[3]金可:孩子爱“游”,家长好“学”,北京日报[N],2010-8-7

[4]吴涛:中国暑期“游学热”在争议中升温,新华网广东频道[z],2010-08-03

第11篇

关键词:乡村旅游,社会变迁,影响

 

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的乡村旅游悄然兴起,进入90年代中后期,我国乡村旅游进入了发展较为快速的阶段。国家旅游局1998年推出了“华夏城乡游”,1999年推出了“生态旅游年”,全国各地纷纷抓住机遇,形成了一股乡村旅游热。这一旅游形式和农村以及农民生活息息相关。乡村旅游对农村社会的生产方式、农民生活、农村文化等产生了方方面面的影响。免费论文。免费论文。

一、乡村旅游吸引力的内在机制

乡村旅游吸引力的本源在于城市与乡村文化势差。文化在旅游的发展过程中总是最活跃的因素。现代旅游已然不再仅仅停留在自然景观的表层,它更需要文化元素的充实。古老而厚重的乡村文化积聚着中华上下5000年文化的精华,千百年来历史不断冲刷而形成风格各异的村落民居,承载了丰富的文化、民俗等人文信息,传承着中国传统的农耕文化。在传统的乡村文化面前,中国城市文化呈现着另一番文化形态。中国城市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渗透了西方文化的因子,它是中西文化的混血儿,难以保存中国本身最为原真的文化面貌。两者之间出现了文化势差,这正是乡村旅游形成的吸引力本源。这是一种现代人追求的生存质量,更是一种生活时尚。这种文化势差是建立在空间势差、视觉势差、心理势差的基础之上。城市的喧嚣繁杂与乡村的宁静悠然、城市的钢筋水泥与乡村的砖瓦木房、城市快速的生活节奏与乡村的慢调节奏,这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是文化势差的表层现象。生活在城市的人们空前地渴求着远离城市的喧嚣,返璞归真,亲近泥土,将情感、智慧和理想纳入一片宁静平和之中。乡村性是乡村旅游的中心和独特的卖点,客源地的城市性与目的地的乡村性级差或梯度是乡村旅游的动力源泉。都市人在追求清新宁静的乡村环境,释放心理积郁的同时,他们更深层的是在体验与城市文化截然不同的乡村文化。

二、乡村旅游与农村社会变迁的关系

乡村旅游是发展乡村旅游地区农村社会变迁的加速器,社会变迁促进或影响乡村旅游的发展。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旅游形式,反映出了旅游动态的一个特征――流动。最基本的一点是乡村旅游带动了人的流动。人的流动又带动了信息,资金和人才的流动,把现代文明,外部信息带进了乡村,促进了当地农民思想观念,价值观念的改变。作为乡村旅游接待者,他们开始注意到科学文化知识,经营管理知识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他们开始放弃过去头脑中长期形成的小农经济观念,不断参与就业市场竞争,他们开始以商品经营者的身份,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和要求去生产经营。乡村旅游加速了乡村人观念的转变,进而加速了乡村社会的变迁。社会变迁之于乡村旅游有一个先被动后主动的过程,乡村旅游首先带动和促进了乡村社会变迁,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乡村社会又会主动改变自己以适应旅游产业进一步发展的需要。社会变迁促进或影响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发展。

三、乡村旅游对农村社会变迁的影响

乡村旅游对农村社会变迁的影响牵扯到方方面,包括人口变迁、经济变迁、社会结构变迁、社会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变迁、风俗文化的变迁等。当然,影响社会变迁的因素有很多,和大时代的发展息息相关,但在发展乡村旅游的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是影响农村社会变迁的主导因素。

1. 人口变迁

旅游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乡村旅游需要一整套的服务设施,不仅需要导游、管理人员、服务人员,还需要住宿、饮食、商场、交通、文化等行业,能吸收利用大量劳动力就业。根据乘数效应理论估算,旅游业每创造1个直接就业机会,将产生另外3个间接就业机会。这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

2. 经济变迁

乡村旅游是经济发展的产物,其吸引力之一就是具备一定的生态环境、一种为人类提供各种服务的特殊资源。在人类社会早期,良好的生态环境就像阳光,空气,水一样,是自然界本身提供的,并不具备经济意义。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污染日益加剧,人们对乡村清新的空气、优美的自然风光产生强烈的需求,使乡村生态环境成了稀缺资源,具有了经济价值。乡村旅游能够使生态效益转化经济效益,成为充分利用资源,促进经济发展的手段,而这种促进反映在乡村旅游中就是乡村旅游的发展势必对乡村旅游地的农民和农业经济发展起到一个带动作用。表现在:

(1)乡村旅游的发展,使一大批老少边贫地区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贫困地区依托本地旅游资源开发旅游业,是脱贫致富征途上做出的一种实事就是、因地制宜的选择。这种选择,使脱贫致富的路子越走越宽广。据河南省有关调查,全省通过发展旅游业而脱贫致富的农村即达到1200多个,30万户,近百万人。据此推算,全国通过发展旅游业而脱贫致富的村庄不会少于1万个,人口不会少于300万人。这是发展旅游业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所做出的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贡献,同时,对促进我国旅游业更好更快地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2)乡村旅游的发展,为闲散的劳动力开辟了广阔的就业门路。旅游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能够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当地居民围绕着游客吃、住、游、购、娱的需要,兴办了各类企业,围绕旅游点而发展起来的餐饮业、运输业、旅馆业等比比皆是。人们通过开展各种为旅游者服务的活动,找到就业机会,有了生财之道。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减轻了各级政府解决劳动就业问题的压力。

(3)发展乡村旅游缩小了城乡差别。在我国大城市的郊区县,具有发展乡村旅游的区位优势,其主要表现就是直接面对周末假期、民俗佳节、庆典活动等需求的稳定而庞大的城镇居民市场。在大城市发达的工业文明的辐射下,都市附近的县郊区已经进入现代化农业文明阶段。发展起来的乡村旅游,不仅使本地的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也使当地农民增加了收入,加快了大城市的城乡一体化进程,城乡落差已越变越小。

3. 社会结构变迁

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促进农村管理层面的全面改革,旅游产业增加了村庄管理者的业务量,促使管理者改进管理方法,使许多管理者由原来的“兼职”管理村内事务的同时,农业生产是其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变为“全职”,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参与管理所得。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管理机构的主体也发生了变化。原先村委会负责村内的所有事务,现在可能很大一部分事务由村民组建的“股份公司”处理,经济组织与政治组织呈现相分离的趋势。社会成员地位结构也随着旅游经济的发展而产生显著的变化。旅游业的发展增加了村民生产致富的机会,但是由于村民们资源条件的差异以及抓住机遇的能力不尽相同,总有一部分人更快发财致富,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经济地位影响社会地位,对于不同村民来说,旅游产业的发展在提高他们收入水平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同的社会地位体验,这就是农民阶层的分化。农民的分化是由于财产关系与职业系统的变迁,出现了多样化的职业类型、生产资料的所有形式及经营形式的背景下产生的。也就是说,当农村在集体经济之外引入了个体经济与私营经济、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双层经营形式,在农业劳动之外引入了其他多种职业类型之后,农民相互之间的地位差别才变得明显起来。此外,乡村旅游业很好的结合了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村民职业由原来的“纯”农民转变为服务业从业者与农民的混合职业者,村民职业由单一向多元化转变。

4. 社会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变迁

社会价值观念的变迁主要是通过人们的行为规范和思想体系表现出来。人们的社会活动都是程度不同地在价值观念指导下发生的,社会价值观念的变化往往成为整个社会变迁的先声。乡村旅游带动了人的流动,而人的流动又带动了信息,资金和人才的流动,把现代文明,外部信息带进了乡村,对乡村传统价值观念产生了最强烈、最直接的冲击,促进了当地农民思想观念,价值观念的改变。他们转变了对待传统和变革的态度,由恪守古训,求稳怕变转变为主动迎接新时代,接受新观念;转变了传统村民知足常乐、固步自封的态度,转而积极进取,主宰命运;他们转变了怕冒风险和胆小守旧的处世态度,逐渐提高了风险意识和承担风险的承载能力;他们转变浪费时间、不讲效率的劳动态度,使“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他们转变了对待知识与科学的态度,更加重视对自身知识水平的提高和对下一代的教育投入。

生活方式由价值观念所主导。农民的衣食住行不断追求品质与高效。例如中国民间饮食结构逐步由过去的主食消费向主副食相结合转变,传统的粗粮细吃、稀稠搭配也有了新的内涵。

5. 乡村文化的变迁

这是分析社会变迁内容的一种综合角度,主要是指文化内容或结构的变化,包括因文化的积累、传递、传播、融合与冲突而引起的新文化的增长和旧文化的改变。发展乡村旅游使得社会文化的表现更加丰富多彩。

(1)乡村旅游本身存在的传统文化对旅游者产生的影响。旅游者(主要是城市居民)离开居住地到乡村地区旅游的最大起因就是城乡之间在自然景观、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生活方式、文化特征等方面具有差异性,因此决定了传统乡村文化在旅游产品的生产和组合中可以作为最重要的素材和着眼点的地位。天人合一式的环境,健康、朴素、简单的生活,可以读到历史,可以看见的美德,正是这些传统乡村地区所独有的魅力,也是乡村与现代化城市环境,生活的差异成就了乡村的旅游吸引,因此可以说,乡村传统文化是乡村活动的最大特点。乡村旅游注重传统事物和传统价值,将旅游活动和旅游者融入乡村生活之中,为旅游者提供一个安静、自然和原原本本的乡村生活体验。免费论文。

(2)乡村旅游有助于保护乡村文化和历史遗产,增强乡村社区的自豪感。有一种观点认为,发展乡村旅游将对旅游地造成较大的文化冲击,破坏传统的乡村文化,同时游客的大量涌入将对旅游地的古建筑等历史遗产造成破坏。而国外的很多研究案例表明的情况则恰恰相反,在乡村旅游开发之前,乡村社区的一些独特文化和历史传承很少为人所知,处于逐步衰微的状态,乡村旅游的开发不仅没有破坏乡村的独特文化,而且在保留历史传承、发掘乡村文化上起到了较好的作用。开发乡村旅游,通过发掘、包装和宣传当地的历史传承和独特文化,提高了乡村的知名度,增强和复兴了乡村社区的自豪感。事实上,乡村旅游的经营者和当地政府总是会逐渐认识到乡村文化在旅游业中的核心作用而加以保护开发。某些乡村文化和历史遗产,其最好的保护方法是让它成为乡村旅游项目的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 蔡碧凡等.乡村旅游开发与管理[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7.6

[2] 夏林根.乡村旅游概论[M]. 北京:东方出版中心出版社, 2007.6

[3] 蒙睿等. 乡村生态旅游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7.6

[4] 李慧欣.发展乡村旅游的经济思考[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2)

[5] 邹统钎.乡村旅游的围城效应与对策[J].旅游学刊,2006(3)

第12篇

【论文摘要】:文章从乡村旅游者的角度出发,分析游客对乡村旅游地饮食产品感知质量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提高游客对乡村旅游地饮食产品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提供依据,增加乡村旅游地的回头客,并更好地促进乡村旅游地饮食资源的开发与管理。

游客的饮食主要是由当地的特色风味和普通便餐组成,当地的民间小吃也是游客感知的重要内容。饮食产品由饮食品、服务、环境综合体现。乡村旅游地的饮食产品更多融入了乡村饮食文化和体验的因素。因此游客对乡村旅游饮食产品的感知是一种体验感知。

一、游客对乡村饮食产品感知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乡村饮食产品的技术质量、服务质量与文化内涵

乡村饮食产品在提供给游客时从菜肴的质量、口味、生产、文化品位、服务等一系列程序中影响着游客在消费过程中对产品的感知效果。其中渗透着技术质量与服务质量。游客来品尝乡村饮食除了解决饥饿的需求外还有一部分是体验以往知识积累中所了解到的目的地饮食产品及其文化内涵。

技术质量体现在原料、调味、口感等方面,对饮食产品色、香、味、形、器的感知影响着游客在消费饮食产品过程中的心理感知。另外,文化的熏陶影响着游客对饮食产品的文化性感知,产品中有关的文化背景、历史渊源、民间传说、神话故事、风土人情等都是很有吸引力的乡村文化现象。如果感知大于预期期望,游客就会获得高的满意度,反之,满意度会降低。

产品的质量除了通过有形的技术质量来呈现外,还通过服务人员的服务方式呈现。服务人员的言行、对客态度等都可以组成产品的服务质量。服务中无形因素不仅可以影响游客感知质量,还可以使环境、设备、饮食产品、员工、旅游地形象等有形的东西产生膨胀,为乡村旅游地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二)游客的个体差异

游客的感知质量源于游客个体的评价,不同个体的游客在消费时存在个体的差异。对同一件饮食产品,游客的购买心理和需求可能不同。这是因为游客的职业、所处的地理位置、收入水平、年龄、性别、个性、教育程度对产品的认知度等因素的差异而对产品及服务有不同的要求,同一产品和服务在不同游客眼中的价值是不一样的。

一些旅行的商人对携带方便的各种大众化小吃比较忠爱,小吃的味道、技法与品种、方便快捷性,产品价格成为影响他们感知质量的主要因素,满足生理的需要占据第一位,对于就餐环境、服务质量等外部因素就不显得那么重要了。知识分子、青年学生、工薪阶层人士一般具有比较高的文化水平,他们对饮食的需求不单单停留在吃上,饮食的安全卫生、绿色环保、质朴自然、原汁原味、舒适的就餐环境、热情周到的服务、体味特色的乡村饮食文化等因素将影响他们的感知质量。

(三)游客的预期期望

游客的预期期望是指包括游客从主要媒体、广告、促销人员和其他游客的口碑获得旅游产品或服务的信息和经历。预期质量受到诸如游客需求、他人口碑、成本价格及其企业形象、预期的风险等因素的影响。

这种期望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当消费时感知质量高于这种预期,饮食产品就会在游客心中留下较高的满意度,当感知质量低于预期,产品对游客的满意度就会降低,进而对游客的重复购买产生消极影响,不利于产品的口碑宣传。

(四)游客的满意度

游客满意度影响感知质量主要体现在消费后的感知质量上。首先是文化差距,服务员工可能没有完全理解不同文化的游客对服务的要求,出现了交流问题,或者是不同文化的游客没有正确的参与服务过程等等,造成服务感知质量下降。其次是经济发展水平,特别是乡村旅游地的发展的水平,不同的国家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服务提供能力也有所差异,使游客在日常生活中对服务产生了不同的预期,从而影响到最后的感知质量。

二、如何增强游客感知质量,提高游客对饮食产品的忠诚度

(一)提高饮食产品销售的过程质量

游客在消费产品中,更多经历的是一种体验,除了产品本身特性满足其需求外,还体会到服务的细节,"细节决定成败",一线服务人员除了充分了解产品的相关知识外还应具有良好的服务素质,满足游客日益增加的个性化需求。每一个乡村旅游经营商都是对客服务的员工,经营者应加强自己服务意识的培养,了解更多服务的技能,政府相关部门应请专家学者对乡村旅游经营者进行培训,提高经营者的整体素质,使其在服务过程中提高服务的过程质量,给游客带来更加完美的体验和经历。

(二)通过管理游客期望提高游客的感知质量

游客过高的服务期望会抵消其体验的感受而降低感知质量,游客对饮食产品的期望是旅游地宣传、以往体验、口碑沟通、游客需求与游客价值的函数,对饮食产品宣传过度带来的质量管理风险是营销管理不善造成的,而游客"以往的体验"和"口碑沟通"两个变量都是建立在"曾经感受"上,游客希望即将体验到的质量至少不能低于自己或别人"曾经感受"到的质量,这就要求产品提供者坚持不懈地保持和改善服务质量。根据饮食产品的市场定位,制定切合游客水平的期望标准,同时也应当看到游客的期望是动态变化的,今天的理想期望的服务水平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竞争的加剧,可能会转化为游客最低可接受的适当期望。所以,经营者不仅应思考如何去超越游客期望,而且还应懂得如何去平衡游客的过高期望。

(三)进行完备的市场研究,探究游客个体心理因素,开发特色饮食产品

确认游客真正想要什么,将自己的产品特色和工作方式与特定游客群进行匹配,同时,保证服务概念和产品设计能代表当前的市场定位和发展趋势。对于同一件餐饮产品,一个饥肠辘辘的游客,其核心产品是消除饥饿,最重要的质量维度是吃饱吃好,这属于服务质量中的技术质量,此外,功能质量中的反应度也比较重要;如果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宴请他人,则游客追求的核心产品可能是展示其慷慨大方的个人形象,有形性就成为游客最关注的维度,他们通过餐馆的装演、档次、服务人员的形象、饭菜的色、形等外在实体来形成对服务质量的初步判断,并通过就餐过程中的同情心、反应度、保证性等维度来进一步修正或增强对服务质量的判断,至于客人是否吃得饱,则退居次要目标,甚至根本不重要。

(四)客观承诺产品质量

实际交付的服务质量达不到游客的期望,就会引起游客的不满,从而影响旅游地的市场形象,甚至失去已有的市场份额。对于服务承诺要重视以下两方面的管理:(1)经营者应通过市场调查弄清游客对饮食服务的各种服务质量属性的看法,在促销宣传时强调游客最为关注的那些属性,使游客能正确判断和认识饮食服务质量标准与服务质量水平,使其游客期望值保持在合理水平。(2)做好有形证据与价格等隐含性承诺的管理。应当力求做到有形证据和价格水平与实际提供的服务水平相符,使之能准确地向游客暗示产品的质量水平。

(五)深入挖掘乡村饮食文化资源

旅游餐饮深度开发要保持"自然本味"的特色,以本地饮食文化资源为核心,在强化经营特色和差异性之时,突出乡村食品的天然、纯朴、绿色,以及清新的乡村环境氛围,以乡村文化的自然、闲情和野趣为特色,努力展现乡村旅游的魅力。在对乡村旅游饮食文化资源进行深度开发时,食品制作加工工艺、食品包装要有独特乡土气息,以吸引游客有领略"异味"的冲动。如乡村菜点的招牌菜,原料必须是地方特产,制作方法必须是地方传统工艺,还要使用地方特色的"土"器皿。食品经营地要创造浓郁的田园环境,乡村旅游的游客就是要这种体验。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