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扶贫感悟

扶贫感悟

时间:2022-05-06 09:53:1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扶贫感悟,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扶贫感悟

第1篇

到了栗园村见了两个包扶的农户,仿佛回到了30年前的家乡,面前再次出现了东边日头背到西边的父母,他们艰辛的生活,让我们感到肩上的担子和责任,真正让人悟出我是谁、依靠谁、为了谁的道理!

陈小峰政府办干部

与帮扶农户一道摸清致贫“底子”,开好脱贫“方子”,找准致富“点子”,走对发展“路子”,真正使帮扶农户脱贫致富,自己受教育,能力得提升。

陈小乐政府办干部

我带着感情、带着使命深入到栗园村扶贫户家中,带着问题、带着责任回来,贴近群众开展扶贫工作,和农户一起想办法脱贫致富,让群众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收获了群众对政府对党的信任,也坚定了贫困户致富的信心。

储贻军政府办干部

实施精准扶贫,开展“双包双促”活动,充分体现出县委、政府向贫困宣战的信心和决心。来到离老家不远的栗园村结对子扶贫,还真的结上了“亲戚”,更让我责无旁贷。作为一名普通的党员干部,要坚决服从办公室的安排,制定贫困户发展和包扶计划,定期入户开展工作,圆满完成包扶任务。

戴勇政府办干部

说实话,做实事!希望通过自己的积极努力,为包扶户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情,逐步实现脱贫致富。

丁鑫政府办干部

我将以高度强烈的责任感去做好包扶工作,以科学、可行、有针对性的措施,去帮助包扶对象早日脱贫致富。

董建军政府办司机

面对帮扶实际,任重而道远,这就需要我们和农户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积极采取有力措施,在困难面前不萎靡,在压力面前不倒下,真心实意找对策,从而实现扶贫脱困的愿望。

黄承波政府办副主任

千方百计想法子,真心实干帮脱贫,竭尽所能,帮扶济贫,与栗园村村民同走致富路,共建新家园。

李清海政府办干部

见到了要包扶的农户,在农村长大的我更能深切体会到他们生活的不易,看到他们艰辛的生活,让我感到肩上的担子和责任,我会尽我所能帮助他们改善生活,改变贫困现状!

段少华政府督查室副主任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贫穷不可怕,可怕的是缺乏战胜贫穷的勇气和信心。我坚信,只要辛勤,用勤劳的双手,一定能赶走贫穷,战胜贫穷,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幸福甜蜜的生活。不要怕,因为有我们在。

方晓玲政府办干部

扶贫帮困工作是一项爱心工程,通过多次深入到永乐镇栗园村贫困户家中,使我深深的感受到,要真正让他们彻底走出贫困,绝不是一袋米、一桶油和几百元钱就能解决的问题,而是要帮助他们出主意、找对策,从源头上解决问题。我有信心、有决心完成包扶任务。

郭宁政府办干部

希望通过与包扶户的共同努力,使包扶户的生活逐步改善,过上幸福的日子。

何平政府办干部

通过精准扶贫活动,发现农村贫困户面临人口老龄化、普遍缺乏青壮年劳力、搞家庭产业“零敲碎打”的现象还很突出。“一对一”帮扶后,我将奋力帮助包扶对象树立脱贫的信心,解决发展资金、搞养殖、促增收,帮助他们早日走出贫困!

胡珊珊政府办干部

到栗园村见了包扶的农户,才深刻了解到当初在课本中学习“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意义。他们艰辛生活,他们顽强努力,无一不让我为之感动。我深刻感受到精准扶贫工作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也下定决心同农户齐心、齐力、齐步建设幸福生活!

贾金水政府办干部

通过深入了解栗园村精准扶贫包扶对象家庭情况,我深感这项工作责任重大,他们的贫困或许是因为受教育程度偏低、或许是因为积劳成疾,但他们质朴的情感和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激励我携手和他们一起摆脱贫困。

江勇政府办干部

扶贫工作队员应带着感情扶贫,带着责任做事,带着爱心奉献。能看到贫困农户增强了致富的信心,找到了致富的门路,这是我最大的安慰。

李峰政府办干部

精准扶贫是一份信任,更是一份责任,必须做到决心要大,措施要实,效果要好,我有信心圆满完成本次办公室安排的包扶任务。

梁虹政府办干部

多次深入到栗园村精准扶贫包扶对象家中,感受到他们真挚而纯朴的感情,我深感精准扶贫扶到了困难群众的心坎上,但是这项工作是长期而艰苦的,真心实意为人民谋福祉让我觉得责任重大,让我为农民的致富梦尽心尽力。

毛加鹏政府办司机

我是农民的儿子,农村就是我的家。开展精准扶贫工作,让包扶的群众走上致富之路,只要需要,我随喊随到。

孟顿政府办干部

美好的生活是我们共同的向往和追求,愿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逐步走向幸福、富裕生活之路。

慕年文政府办干部

尽自己所能,扎实做好包扶户的精准扶贫工作,争取群众满意,无愧于心。

屈良政府办干部

深入到栗园村扶贫户家中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我深刻感受到:深入基层,解决群众的切实问题,和村民们一起脱贫致富,才能使党群、干群关系更密切!

孙明珠政府办干部

尽自己最大努力,使包扶户过上幸福的生活,较富裕的生活。

王芳杰政府办干部

少说,多做!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栗园村百姓办点实实在在的事情,帮助脱贫致富。

王和柏政府办干部

本人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积极向该户主出谋划策,不怕吃苦,不怕困难,不嫌其难扶等因素,在工作之余抽出时间,多调研、多启发、多扶持,力争在三年内脱贫。

王厚有政府办干部

儿时,我就听说过“扶贫”这个词。多年以后,我能够有幸参与这项工作――精准扶贫。从小在农村长大的我,早就知道贫困农民的真实生活,更知道他们贫困的根源:思想贫困、观念落后、资金匮乏……

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我将认真做到:从思想上帮助包扶对象更新观念,让他们看到发展产业的希望;从技术上给予指导,让他们发展产业有技术支撑;从资金上给予支持,让他们发展产业有资金保障。扶贫,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而是一条曲折漫长的旅途,但我坚信:只要我们认真,只要我们用心,只要我们有信心,这将是我们人生当中最有意义的一次长途旅行!

王世超政府办干部

因地制宜发展产业,推进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通过两项措施,帮助困难家庭早日脱贫致富。

王照斌政府办督查员

通过入户走访,我深感贫困只是一个家庭、一个人暂时面临的一个坎,只要在信心上打气,让他们踏出坚实的一步,迈过这个坎,一切就会好起来。

王忠权政府办干部

积极想办法做些事情,争取包扶户的生活环境能一步一步的改善,生活越来越幸福美好。

吴祥成政府办司机

我要以强烈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做好精准扶贫工作,“扶到点子上,开发出生产力”,让包扶的群众走向幸福的明天。

吴祥应政府办司机

我带着对群众的深厚感情深入到栗园贫困户家中,扎扎实实的做好精准扶贫工作,“扶”在困难群众的心坎上,坚定他们脱贫致富的信心。

项力军政府办干部

干部是老百姓的“公仆”,老百姓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当父母还在贫困线上挣扎时,当父母同疾病缠绕时,儿子怎么办?公仆干些什么?尽什么责任……我将按照办公室精准扶贫计划,履行职责,全面完成何乐锋的包扶计划。

谢伟政府办干部

在我的记忆里总有一个回味无穷的乐园――山村,尽管贫困,可是依然熟悉与亲切,只要我们乐意、充满信心,用勤劳的双手给贫困挥手再见,幸福生活就在眼前!

邢斌政府办干部

扶贫是组织赋予我的一项光荣的任务,也是对我工作能力的一次检验,遇事同群众商量,与群众共甘苦,以向群众负责的态度,高标准完成本次包扶工作。

杨彬政府办干部

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带着我的最大努力,于细微之处着手,填平贫困与富裕之间的鸿沟。

张发斌政府办干部

本人全力落实精准扶贫目标,积极向户主出谋划策,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有病能就医,住房有保障,在工作之余,抽出时间,多调研、多思考能致富的好路子,力争脱贫致富。

张云治政府办干部

来到栗园村精准扶贫包扶对象家中,看到家中贫困的景象,了解到他们对致富的渴望,我深深感受到,精准扶贫不是一句口号,是一项密切联系群众,实实在在的工作。

周鹏政府办干部

第一次到栗园村看到劳作的农户,就仿佛看到父母劳作的背影,斑白的鬓发、粗糙的双手、弯曲的脊梁……这深深地刺痛着我的心,我暗暗告诉自己:我一定要让他们过上美好幸福的生活!

第2篇

为深入学习“龙江最美税务人”先进事迹,弘扬“忠诚担当,崇法守纪,兴税强国”中国税务精神,五营区税务局举办“忠诚履职勇担当 争做最美税务人”感悟分享主题党日活动。

这些获奖者中有的在税制改革、减税降费等重点工作中全力以赴、夜以继日、不辞辛劳;有的在扶贫一线扎根几年十几年默默无闻、扶贫济困、奉献爱心;有的在疫情防控中不顾个人安危、投身抗疫一线最美逆行,观看结束后,五营局的税务干部们纷纷表达了心得体会,共同分享工作过程的感想、感动,让大家感受榜样的力量。他们用饱满的热情、朗朗的声音,描绘了一幅幅美丽而动人的税务剪影,表达了对“不忘初心,不负韶华”的理解与实践。

此次活动不断激发五营区税务局全体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促使大家强化担当作为理念,提升担当作为的自觉,激发广大干部职工守初心、担使命,继续全心全意为纳税人服务,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税务精神的表率,在高质量推进新时代税收现代化建设、服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征程中再创佳绩、再立新功。

第3篇

2020年脱贫攻坚心得感悟思考发言

提高认识落实责任,增强做好就业脱贫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脱贫攻坚已经进入收官之年,就业脱贫已成为打通脱贫攻坚“最后一里路”,就业脱贫不仅能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更能夯实贫困群众稳定脱贫的基础。只有从思想上重视起来,清晰认识当前就业脱贫工作的严峻形势,充分认识就业脱贫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才能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把抓好就业作为巩固脱贫的重要抓手,不断增强做好就业脱贫工作的使命感。

还要从行动上落实起来,进一步落实责任、明确任务,真抓实干,努力在精准对接、精准帮扶、精准施策上下功夫,不断增强做好就业脱贫工作的责任感。一方面压实责任,年初逐级将计划任务分解下达到各级政府,形成任务明确、上下联动、左右协作、合力攻坚的工作格局;另一方面精准数据,“精”和“准”的基础便是底数清,摸清就业脱贫底数才能为推进精准就业扶贫打下坚实基础。

引导教育加强培训,充分调动贫困群众脱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总书记强调,“扶贫要同扶智、扶志结合起来。”随着脱贫攻坚工作进入关键阶段,一些深层次的矛盾逐步显露,精神贫困正在成为脱贫攻坚路上难爬的坡。扶贫最怕什么,最怕贫困户有“等靠要”的思想,不愿意配合脱贫甚至抗拒脱贫。

要从思想上引导贫困户自觉摒弃“等靠要”的观念,树立志向,依靠自己的双手来实现脱贫,鼓励和引导贫困群众走出去打工就业。通过入户走访,在电视台、报纸开设专题专栏,悬挂宣传标语等多种形式,引导教育贫困群众,激发他们自强不息的动力,充分调动贫困群众脱贫的积极性。“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还要从技能上加强对贫困户的培训,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提高贫困户的就业创业率。根据贫困劳动力文化程度、培训意愿及用工需求等,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地组织开展劳动力技能培训,努力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户”的目标,充分调动贫困群众脱贫的创造性。

下沉基层强化服务,不断提升贫困群众就业的稳定性和持续性。总书记“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尤其要加强工作第一线的组织领导”的殷殷嘱托,指引着广大基层干部奋斗在脱贫攻坚的第一线,下沉到最基层。要从基层上做好就业服务工作,强化公共就业服务向基层延伸。

充分发挥基层就业服务机构、群团组织和村级组织的作用,鼓励基层干部下沉一线,一方面通过深入乡镇、村组开展“送岗位、送培训、送政策、送服务”活动,切实做好贫困群众的就业服务工作;另一方面通过乡村教师、村支“两委”及公益组织等群体引导留守儿童健康成长,解决贫困地区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多措并举帮助务工人员放心大胆走出去、沉下心来干工作,不断提升贫困群众就业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第4篇

关键词:生活 傅磬 音乐作品 艺术特色

一、引言

傅磐是广西著名的本土音乐创作家,1988年,他凭借那一首《渔村夜曲》在全国“广播新歌”征歌大赛中获得了“特别奖”的不菲成绩。从那以后,傅磬这个陌生的名字开始为众人所熟知。也正是从那时候开始,傅磬的创造灵感不断喷发,并创作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民族乐曲,成为了广西乃至全国音乐创作界不可多得的一个音乐创作人才。傅磬的音乐作品充满了时代气息、民族特色和生活色彩,是广西这个“世界民歌向往的地方”哺育了傅磬这样的一种音乐创作特质。然而,从深层次分析,这更是生活体验和感悟给予他的馈赠。独特的生活环境和经历给了他源源不竭的创作灵感。

傅磬成长在富有广西“美人鱼之乡”之称的广西合浦沙田镇的一个小渔村里。从小面对着一片浩瀚的大海,每天看一看海潮一涨一落地舞蹈,偶尔听一听海风一快一慢地歌唱,他无时无刻地感受着生活的旋律。海边的童年滋润着他的心灵和人生,引领着他逐渐走向音乐创作之路。此外,海边京族渔民早晨伴着歌声出海撒网捕鱼或旁晚满载而归哼着喜悦之歌的情境也给了他丰富的生活体验和音乐感受。京族地区的民间歌曲风格鲜明,旋律优美,结构完整,而且包容性广,这使它能够有机的融合其它民族民歌的音调特色。这些特殊的生活经历和成长环境都给傅磬带来了特有的音乐创作感悟,并成就了他音乐创作上的耀眼光辉。

二、生活在音乐作品创作中的重要性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两句诗形象地表达了艺术创作只有扎根于生活,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才能够找寻到永不干涸的创作源泉,创作出有强大生命力的作品。毋庸置疑,这是广大艺术家们的共识。

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虽然今非昔比,当下社会的巨变给人们的生活和观念都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和冲击,但是艺术创作的生活性永远是一个不变的主题。融入到广大群众的生活中,并从中探寻到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和和民族心声仍将是艺术创作的魅力和精髓所在。一个音乐作品,不管看起来是多么的华丽和前卫,如果其不能映现出当下生活的信息和表达民众的时代之强音,是难以获得广泛认可和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因此,音乐创作不仅要融入生活,更要发现生活。在生活的源泉中发现新奇,并对其进行艺术化的改革和创新是艺术家创作水平的重要体现。所以,艺术创作绝不能固步自封,因循守旧,不但要融入新生代的生活中,更要以发展的眼光和创新的精神去体悟生活。

艺术体现了生活的美,但艺术并不是简单直白地对生活进行描摹,它通过艺术家的研究来透视而发现,通过特殊的形式来呈现,这种美往往是来源于生活而又超越生活。音乐艺术融合了艺术的形式美、民族语言的韵律美、人民大众的情感体验美,从而给人们带来了一个无比愉悦之美。而这些美的体现都需要创作者不断地在继承中寻找超越,在现代化的生活环境中不断的去发现和创新,并应用与现代人思想相吻合的表现手法来进行表达。艺术离不开生活,但艺术毕竟不同等于生活。艺术之美来源于艺术家对生活之美的夸张表达,是生活中点滴之美的一种“放大”和升华。因此,艺术也不仅仅是生活之美的简单夸张,更是体现了一种民族的精神之美和文化精髓。历史的演变,社会制度的变更,必然会对传统文化产生重要影响,并衍生出新的文化信息,因此,音乐创造必然要在继承中进行创新,即音乐作品要在形式上创新的同时尽可能的做到“神似”。而要做到这一点,生活便成为了其中的一个焊接口。生活元素的介入才能使音乐作品富有鲜活力和表现力。

三、傅磬音乐作品的生活性元素

傅磬是一位作品丰硕的音乐艺术创作家。从第一首在全国获奖的作品《渔村夜曲》开始,傅磬的对音乐的创作热情就一发不可收拾,创作的灵感和激情犹如喷涌的泉水一般跃然而出,并成就了他诸多的音乐创作大奖。比如《京家女》、《苗妹的芭蕉林》、《木棉花红的季节》、《捶苗布》、《太阳与星星》等,纷纷获得全国“广播新歌”特别奖、金奖、银奖、铜奖、政府奖等;《老王》、《三月三,九月九》、《挑着好日子山过山》、《人民公仆》等,获得全国“五个一工程”奖、金钟奖、铜鼓奖等。不可否认,这些成果和殊荣体现了同行对傅磬创作能力和水平的认可,而对于这些作品的问世,傅磬深深地体味到艺术创作的艰辛。为了采风,他踏遍了壮乡的千山万水,并深深地爱上了广西这片“多情的土地”和“民歌的富矿区”。然而,令他感悟更深的是生活才是创作的源泉,优秀的音乐作品正是从生活中提炼升华而来的。而每当回想起当初的创作冲动,傅磬坦言:“应该说这是生话的馈赠,是生话给了我灵感,是生话给了我索材”(麦展穗,2002)。

傅磬的成名作是一首京族风格的歌曲《渔村夜曲》,这一首歌深情地描绘了一位渔家阿嫂想念出海打渔的丈夫的情景:“是谁把窗儿轻轻敲?渔家阿嫂心里坪坪跳。昨夜送郎出海去,莫非眨眼回来了。我推开窗户瞧一瞧,哎呀呀,原来是风儿开玩笑”。这是一首反映渔家大嫂内心世界的歌曲,创作者傅磬应用缓慢的节奏和平稳的旋律来勾画出了歌曲的主题,从而将渔家大嫂对丈夫思念那种憨态描绘得淋漓尽致,并给人带来一种美的感受。同时,这首歌也营造了一种海边月夜的唯美情景,恰是一首优美的小夜曲,给人予宁静和愉悦。这是一种海边渔民生活的艺术化体现,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作者能通过这首歌将这样的生活气息体现得惟妙惟肖,是与其从小在海边长大的生活背景离不开的。熟悉的海边生活环境、京族的风土人情和渔民的音容笑貌,还有儿时时常吟唱的那些民歌,都自然而然的融入作者的创作中,激发了作者无限的创作灵感。

显然,傅磐歌曲创作所体现的生活性并非“纸上谈兵”和“闭门造车”之作,而是源于他的生活实践和理性思考。比如,傅磐的《苗山雨》,这首歌的灵感则来源于他在大学时期,和几位同学到桂西北少数民族地区进行采风时的生活体验。第一次到苗山,傅磐产生了一种浑然一新的感受。桂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青山绿水,还有那里的风土人情,深深吸引了他,并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苗山雨》的歌词,适好以“我”的身份描写了身临苗山的感受,这与作者傅磐大学时期“苗山之行”的生活体验不谋而合,因此他谱曲时感触良多,感同身受,一气呵成地完成了这首倍受喜欢的歌曲。如果没有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活体验,很难想象作者能如此传神的传达这样的一种歌曲意境。

傅磐的另一名作《老王》荣获了全国“五个一工程”奖,这也是一首来源于现实生活的经典之作。《老王》这首歌反映的是新时代扶贫干部如何为改变穷山寨的面貌而“从此山里山外跑,热情热血热心肠”的一个故事,表达了党和人民的深厚感情,展现了扶贫干部扎实肯干的良好形象。“谱曲时,傅磐把它定位在通俗化、随意性很强的风格上,一改往常那种歌唱英雄的激昂情绪,用口语化的旋律,娓娓道来”(麦展穗,2002)。这样的表达非常贴近民族地区的现实,是民族落后地区扶贫干部生活的真实写照。这样的歌曲创作绝非凭空想象而成,而是创作者深入基层民众生活,不断地从中捕捉创作的题材和激发创作的灵感所成。

四、傅磬音乐作品的生活性超越

2004 年的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隆重推出了广西原创作品——傅磐的力作《老王》,并赢得了观众的喜爱和业内人士的叫好声。《老王》的成功在于给观众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觉。它用质朴和真实的音乐艺术语言来对观众进行情节化和故事化的诉说,不仅在画面、节奏、色彩的处理和结合上恰到好处,而且做到了真切感人,极富艺术感染力。“《老王》的成功再次印证:艺术魅力来源于生活;只有生活,才是产生优秀作品的沃土;只有来源于生活的作品,才能在大众中产生共鸣”(黄海燕,2007)。同时,倘若加以审慎地品味,我们也不难发现,《老王》的成功不仅源于其艺术创作的生活性来源,而且还源于其对生活性的超越。

傅磐音乐的生活性超越首先在于其在音乐创作上的所体现的民族特性和时代特征。在《老王》这首歌曲中,傅磬使用通俗歌曲的创作手法和非常随意性的音乐语言来谱曲,但却在歌曲中体现了非常浓郁的民族风格,形象地表现了一位少数民族干部的人物特征。为了体现“老王”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工作和生活的环境特点,作者在歌曲《老王》中三次引用《刘三姐》中那句家喻户晓的歌词“唱山歌,这边唱来那边和”,“这三次《刘三姐》音乐的引用恰到好处,大大增强了歌曲的艺术魅力”(庞小连,2012)。傅磐音乐不仅仅是本土民族音乐的体现,更是体现了现代审美意识的元素和传统艺术的融合与发展。《老王》这首歌曲的创作时期是我国“流行音乐”发展的狂潮时期,歌曲的创作者傅磬也深受这一趋势的启发和影响,在其音乐创作中融入和体现了这一“时代之强音”。这是改革开放极其促进人民生活发生巨变的重要体现。

傅磐音乐的生活性超越更体现在其歌曲所反映的精神上。时代精神是歌曲的灵魂,是音乐作品长久的生命力所在。如果艺术作品只是简单的映现生活,那么它也很快会随着生活的消逝而被遗忘。在《老王》这首歌曲中,作者不仅简单地阐述了“老王”的工作和生活,更在其中凸现了“老王”这位少数民族扶贫干部勤政爱民、深受人民爱戴的人民公仆形象。这是扶贫干部的时代精神所在,“老王”只是扎根和奋斗在民族落后地区千千万万扶贫干部的一个缩影。正是这样的一个又一个“老王”的存在,使民族落后地区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王》这首歌曲不仅是在描写生活,歌颂人民的好干部,更是表达了“血浓于水”的党群之情。

总体而言,傅磐音乐创作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这种风格兼容并蓄,在继承中创新。具体而言,“那就是用现代的审美意识继承和发展传统民族民间音乐,用世界的眼光激活本上的音乐资源,用时尚通俗的形式包装经典高雅的品质,形成现代与传统、民族与世界、通俗与高雅的融会贯通,寻求适合新的一代听众审美情趣的音乐语言”(黄伟林、麦展穗,2005)。而这一切的根源在于傅磐音乐创作上的生活性根源和生活性超越。

五、结语

生活离不开艺术,而艺术更要扎根于生活中。生活永远是艺术创作的根源和主题,这是不容置疑的。傅磐在音乐创作上的巨大成功再一次证明了这一命题的正确性。然而,艺术作品不能完全等同于生活,它必须是在生活基础上的超越,这是艺术作品永葆生命活力的必然要求。从以上对傅磐部分代表音乐作品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生活元素在他的音乐艺术创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音乐艺术不仅反映了生活,更体现了创作者的人生和思想,体现了超越于生活的一种艺术升华。从傅磐的音乐作品中,我们看到了一位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党、热爱民族艺术的伟大音乐艺术创作家。成功的音乐艺术创作者首先必须是积极地生活的人,在生活中发现艺术元素并艺术化地将其通过音乐语言来加以表达。傅磐所创作的音乐艺术作品颇多,虽然不是每一首歌曲都成为了人们广为传唱的经典之作,但每一个作品的问世都体现了他对独特生活体验的一种阐释。

参考文献:

[1]黄海燕,傅磬.灵性在山水间跳跃[J].当代广西,2007,(01).

[2]黄伟林,麦展穗.汇山海之风,谱八桂大歌——论作曲家傅磐的歌曲创作[J].南方文坛,2005,(02).

第5篇

这些年来,涪陵区丛林乡百兴村二组组长陈洪文与他的村民一起经历了一段颇为传奇的故事。在农村,陈洪文是个不安分的人,一心想挣钱,自己折腾倒也罢了,可他还带着村民一起折腾。1999年,从一些农业信息资料上,他了解到成都龙泉驿盛产一种大枣,每颗可重达2两。鸡蛋般大的枣子,以挡不住的诱惑力,击中了他的致富欲望,同时他把这种欲望强劲地传达给了村里的乡亲们。几上成都考察后,他开始引领大伙集资购苗,开山种枣。贫瘠的荒坡上,占地200多亩的枣园,很快惊动了区里。区领导对这种自发组织调整产业结构的做法大为赞赏,并帮助他们整修水利设施。

枣树需3年才能挂果。陈洪文想,人不能闲,地也不能闲,果树朝上长,得弄些贴地而生的作物种在树间,于是,他南下广东,引进了良种南瓜。

在村民们期待的目光中,枣树终于开花结果,然而,挂满枝头的枣子,长到烟蒂般大的时候,却不肯再长了。陈洪文急忙找到苗圃公司讨说法,公司对他不是躲就是拖,连续去了7次后,村民每家派一个人,组成了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由陈洪文带着,集体踏上维权之路。他将村民安置在苗圃公司各个办公室,嘱咐村民不准损坏东西,不准大声喧哗,只等负责人来讲理。当天下午,苗圃公司按合同赔偿他们8万多元钱。

村民们从漫漫维权路上胜利归来时,惊喜地发现,两年来零敲碎打种下的南瓜,已成燎原之势。尽管从枣园收获南瓜,有些“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但漫山遍野的金色南瓜,再次把他们行将熄灭的希望点燃。刚经历的一场集体维权,给了陈洪文及村民很大启示:生意人都是聪明人,农民世代脸朝黄土背朝天,突然面对现代市场,简直连门都摸不到,农民必须联合起来。再说,一个南瓜再大也大不到哪去,可成千上万的南瓜堆在一起,就足以占领一个乃至无数个市场。

这时,市级特困村百兴村被列为全区整村推进扶贫对象,村民与区扶贫部门不谋而合:建立协会。2004年4月,南瓜协会应运而生,陈洪文出任会长,最初会员几十人,不到一年,发展到300多人。如今,更多的人正在加入,协会已跨越村、乡界限――其他的乡、村纷纷要求成立分会。

协会从村民手中以最低保护价收购南瓜,然后以批量闯市场,自担风险。2005年,南瓜协会销售南瓜5600多吨,除了重庆市场,他们的足迹延伸到成都、广安、贵阳等地。

协会参与竞争,气势显然比以前个人的单打独斗要大得多。去年10月1日,重庆盘溪市场,南瓜协会凭“人多势众”,了解到菜商多认为节假日南瓜销量要跌不准备进南瓜的信息,于是通知坐镇家里的会员大量收购、装载南瓜,几大“东风”车,直压进城,买卖形成一条龙,那一天,称秤的人“手都称软了”,纯赚1万多元,瓜农、协会皆大欢喜。

协会章程规定,无论亏赚,协会都必须以最低保护价收购南瓜。而前要开拓占领市场,后要保护激励瓜农,协会的发展,并不总是一帆风顺。去年10月中旬,协会一次就亏了28000元钱,近乎崩溃,但面对瓜农送来的南瓜,协会靠借钱,硬是按保护价把南瓜收购了。这个刚刚诞生的组织,以一棵大树的姿态,与村民阳光共享、风雨独挡,在那一刻,无疑显得有些悲壮,但陈洪文说:“这不只是为帮扶乡亲,我们是想把生意做大!就要保护好他们的激情,这样,我们才能发展好南瓜基地,买卖买卖,没得买的,拿什么去卖!”最近的一天,陈洪文正在一瓜农家传授南瓜种植技术,读高中的儿子气喘吁吁跑来,喊他快看中央电视7台的节目,他打开电视机一看,里面正在教授如何储藏南瓜。这是他目前最大的愿望,南瓜的季节性强,如果掌握了储藏技术,就可以反季节上市。“还要精美包装,打品牌,这是发展趋势!”这样的话,从村民陈洪文嘴里说出来,你不能不去认识什么是当代农民。陈洪文说他记下了电视节目介绍经验的那个地方,在天津,南瓜协会要派人到天津去一趟。

那是后话,目前我们所能看到的是,百兴村曾经贫瘠的土地上,由开始的几十亩发展到现在8000多亩地的南瓜,通过南瓜协会的销售,人均收入高达3000多元――仅这一个数据,就足以改变“特困村”的名号。

记者感悟:

一肩担土地,一肩担市场。顶天立地于市场经济之中的,是一群祖祖辈辈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尽管一个南瓜协会,还不能让百兴村如同其村名一样一兴百兴,但陈洪文们的遭遇和觉悟,既让记者寻访到一种特困村依托协会或者专业合作社等组织的力量脱贫致富的模式,又让记者寻觅到了一种极富时代气息的理念:如今的扶贫乃至整个新农村建设,依托的早已不是计划经济的避风港,而是市场经济的大海,应对千变万化的市场,必须把千家万户的农民组织起来――这里的“组织”,在动力上,不是迫于自上而下的压力,而是真正发自内心的需求;在手段上,依托的不是行政的力量,而是市场的力量;在性质上,不是唯利是图、形聚神散的聚拢,而是利益均沾、患难与共的聚合!

第6篇

很长一段时期内,农业是六个片区的主导产业。因此,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仍将是片区低收入人口脱贫奔小康的关键所在,这是农业综合开发帮扶工作的重要责任

刘老庄片区的镇南村,原是当地有名的“上访村”。自2014年省农业资源开发局在这个村建成万亩高标准农田项目后,这个村就再也没有上访户,因为通过项目建设,田间水泥路铺好了,桥涵闸站配套了,路通渠畅,生产无忧,村民自然高兴,这说明基础设施建设仍是片区发展最需要的。省农开局的工作重点是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建农产品基地、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近几年来,省农开局对六个片区及黄河故道沿线地区投入远高于面上水平,取得的成效也令人欣喜和振奋。一路上,我们看到了西南岗片区万亩花卉苗木基地、万亩瓜果基地,成子湖片区10万亩高标准农田连片示范区,黄墩湖片区规划建设的5万亩高标准优质粮生产基地等等。但由于历史欠账太多,六个片区高标准农田占比仍比全省平均水平低约4个百分点,离全省2020年60%的目标还有很大距离。

产业有完善成熟的体系,好市场也就来了。省委省政府推进的“一村一品一店”行动,对当下全省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来说非常务实有效,对六个片区的整体脱贫更具意义

石梁河库区内的石梁河镇2万余亩的扶贫葡萄产业园,总投资近1.2亿元,建成后可提供就业岗位300多个,可使200多户低收入农户年人均纯收入突破1万元,由此形成的葡萄产业体系值得关注。

一是多元化富有层次的市场主体形成了。经营主体已是多元化,有农户、有家庭农场、有合作社、有引领市场的企业,多元的主体因为各自层次上的优势,以及市场驱动下有效的互补联动效应,使得产业发展充满活力。

二是技术服务市场形成。“没有好品种就卖不出好价钱,没有好技术就产不出优质高产的好葡萄。”这是当地葡萄种植户们的普遍认识。

三是产品销售市场形成。“1亩葡萄卖不出,1000亩葡萄不够卖”说的是规模效应道理,也是葡萄种植户们的切身体会,现在的“石梁河葡萄”已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当一种机制能有效整合低收入农户、新型经营主体、政府专项投入以及地方政府的各自优势,帮扶工作的目标便会自然而然地实现,而形成这样的机制需要主动作为

2012年,省农开局在西南岗片区的泗洪双沟镇北侧,投入1931.6万元完成了美阳苗木基地基础设施配套。通过两年扩建,基地现有生产土地2.68万亩,培育小苗250万株,预计三年后林木价值达到5亿元。该项目的成功主要靠企业本身:美阳公司一方面给予农户每年550元/亩租赁费用,从流转土地的农户中招收120名月工资1800元的工人,500名季节性用工也优先使用流转土地的农户;另一方面公司先后培育起6个家庭农场和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就近帮扶300多户低收入农户就业增收。在农户、企业的背后是泗洪县党委政府的主动作为:

一是让有经验、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种地,确保把土地交到有实力、有责任、有前景的农业经营主体手中。

二是把全县农业发展与各乡镇的整体规划、详细规划、扶贫规划、“三集中”规划以及大宗土地项目结合起来,力求统筹有序,因地制宜。

三是切实维护失地农民的合法利益,保证土地租金、涉农补贴按时足额发放到位。强调把发放土地租金作为头等大事,把带动低收入农户增收作为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

阜宁县推行农业开发项目部的做法贵在“实”,这个“实”装着满满的诚意。精准扶贫,需要这份诚意

阜宁县芦蒲镇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部地处渠北片区内,具体负责项目工程的计划、合同、质量的管理、实施推进和竣工验收等工作。项目区实施的工程多是基础设施项目,因为这里不缺水源,缺的是老百姓最需要的路、桥和电灌站。项目区内的每个村都有一名群众监督员参与项目管理,这对提高工程质量有很大促进。在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之际,省农开局提出“精准开发”理念,因为精准的本质就是要将投资恰到好处地用到百姓最为需要的地方,在需要大量投入的片区更是如此。

面上的帮扶是需要的,但更需要对低收入农户给予“授之以渔”式的帮扶,这样的帮扶,让我们收获的不仅是脱贫成就与农户的感激,还有我们的心灵之于脱贫农户笑意中绽放出的那份情怀

第7篇

时光匆匆过,转眼间,寒假已过。XX年学期末,在院团总支的感召下,辅导员的部署下,我班寒假社会实践活动顺利展开。

我班社会实践以“善用专业知识,增加社会经验,提高实践能力,丰富寒假生活”为宗旨,利用假期参加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从社会实践中检验自我。这次的社会实践每个同学都颇有收获,并撰写了社会实践报告,以下是我班的寒假社会实践总结:

本次活动有 39 人投身社会实践,共上交社会实践报告36 篇,其中大致有这样几个方向,{1}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一部分同学走进工厂,特别是与我们专业有关的电子,电器工厂。王睿同学选择离家较近的一个网吧,做起了网管。一天20元,工作12个小时,从早上8点到晚上8点,虽然报酬不高,但他从中学习了不少东西,既提高了自己的专业技能又提高了自己的社会能力。2}有的同学本着接触社会,服务社会的态度,投身其他社会行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回报社会,并提高自己的社会觉悟。赵子峥同学在偶然的情况下结识了他们县的义工团队----“萤火义工”。这个团队包含了高中生,大学生,个体创业者,和退休教师等各个社会阶层的爱心人士。春节快要到了,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她们带着礼物和爱心,浩浩荡荡的来到了高青县田镇镇敬老院来看望老人。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充实了自己的生活。在县团委的领导下,罗小玉,王冬暖同学一起参加了临高籍大学生赴临高县南宝镇南宝中学的“扶贫支教服务团”的扶贫支教社会实践活动。经过九天的支教、调研、和宣传的实践,取得了圆满的成功,载誉而归。黄凤铜和杨志鑫两位同学对当地的付庄中心医院、罗庄矿务局医院、临沂骨科疗养院进行了住院费报销率和药物报销的实调查,从而了解了新农合给农民带来的实惠。XX年的一部《蜗居》引起了大家的广泛争议,而“房奴”也成了大家街头巷议的话题。家住青岛的张戈同学趁亲戚要在青岛买房的机会,对青岛的房价进行了探究与思索。孙长庆则在人们采购年货,迎接新年之际,在各种铺张浪费,豪华奢侈的现象刺激下,对当地十户人家的节俭意识进行了调查。陶浪同学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对实名火车票进行了详细调查。刘晓阳同学在父亲朋友的介绍下,在读友报社得到了一次难得的实习机会。这份工作让他体会到了走向社会闯荡有多么不易,大学非常关键,一定要好好珍惜这几年,把专业知识学好,多多接触社会,提高自己的社交和工作能力,这样今后走向社会奋斗才会大有可为。曾维龙则对当下十分关注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做了调查和思考。{3}有部分同学为了挑战自我,充实自我,也在暑期期间做了一些大胆的尝试,不但提高了自身的工作能力,而且赚取了一定的费用,大大满足了自己的成就感。郭凤臣同学在寒假里到购物中心兼职,他的职务是一名购物中心的收银员。一来可以学习服务管理技能,二来可以为自己赚点零花钱,三来为了完成自己的寒假社会实践任务,简直是一箭三雕。风雨无阻回家路。秉着对司机师傅们的无限崇拜,张斌同学在表哥的带领下,过了一把司机瘾。在陪同表哥运输的过程中,不仅多学了驾驶的知识而且开阔了眼界,受益匪浅。为自己将来考取驾照赚取了一份筹码。余明明同学则走进了一家民营企业,在一家服装厂打起了零工。虽然打工的日子是艰苦的,但他却学到了许多书本上从来就看不到的知识。徐甜甜,齐文文同学经历了一场颇为激烈的应聘竞争之后,成为了一名商场的促销员。促销员的工作是不那么好做的,虽说不顺手,也有遇到挫折,还几次被顾客差点投诉,但她都努力改进,不断吸取教训,很快便又得心应手起来。赵丽娜同学在积极尝试过导购员、服务生等角色后,寒假期间,在一家超市里做起了促销员的工作。由于正式促销员回老家过年,店里此品牌由她一人负责销售,在整整xx天里,虽然工资甚微,但也感觉收获颇丰,内心非常充实。如杜倩、钟晖,赵仕美,武雯雯,符教妮,余明明,王海龙,王睿,初景辉,陶浪等同学则分别走上了家教老师、产品促销员,前台接待员,打字员,汽修厂调查员,网校宣传员,超市售货员等工作岗位。

虽然同学们投身不同的社会实践,有着不一样的工作经历,却有着十分相似的工作感悟。社会实践教给了我们很多很多,相信今后还有更多的同学参加社会实践。磨练自己的同时让自己认识的更多,使自己未踏入社会就已体会社会更多方面,不要以单纯的想法去理解和认识社会,而是要深入的探索,为自己的未来打好基础,在学校学会更多的书面专业知识,在实践中不断去应用和深化知识。

07级传播学院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一班

第8篇

关键词: 快乐阅读 提高素养 人文渗透

在语文教学中,开展有效的阅读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驾驭语言的能力,开阔学生写作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使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高。著名文学家余秋雨说得好:“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说明一本书就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无限广阔的海洋。如何引导学生科学性、创造性地读书,就必须在语文新课改下,构建阅读情景,搭建让学生轻松、快乐阅读的平台,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调动积极性,培养眼到、心到、口到、手到的阅读习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生活就是创作的情境,阅读就是阳光的境界。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作者写作时的情怀,感悟生活的多变,感悟文章带给自己心灵的呼唤,震撼,感动、感化。下面具体谈谈如何追求初中生阅读的优美境界。

一、阅读是享受教学的最高境界

阅读,是心灵的探寻,是生命的呼吸,是灵魂安身立命的道途。早在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世界读书日”的主旨宣言为:“希望散居在全球各地的人们,无论是年老还是年轻,无论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是患病还是健康,都能享受阅读的乐趣,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作出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都能保护知识产权。”法国思想家帕斯卡说:“人是一根会思想的芦苇,论证人的思想需要不断地吸收、消化营养。故此需要经常阅读。”初中阶段正是学生阅读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期,必须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诱导下,让学生快乐地阅读,寓情于阅读。让学生在欣赏名家大篇,汲取丰富的营养,享受阅读的愉悦,体验阅读的快乐,这是阅读教学的至上追求,最高境界。

二、在阅读感悟中,实现了情感的迁移

新课标“尊重学生的多元化理解,倡导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让学生体会作品的美,就要“倡导学生的感悟体验”。语言文字需要学生亲自咀嚼、品读、感悟、揣摩。在阅读教学中,倡导多元解读方法,必须让学生掌握多种解读文章的方法,多元解读要拉近学生与作品的距离,是密切联系学生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与探索新知的兴趣,促进新知识建构的教学策略,较好地体现了利用已有知识、经验的迁移。例如:教学《背影》一文时,我在简单介绍朱自清描写这部作品后,让学生自读课文,再引导讨论:“朱自清如何描写血浓于水的父子情的?”学生从父亲的衣着描写和火车站买橘子的各种动作描写,显示出作者对父亲的深深愧疚,望着父亲蹒跚的背影,情景交融,黯然落泪,此时使学生的情感发生迁移,想到自己背影中心疼的父亲、母亲,受到此文的影响,我发现许多女孩子脸上已经挂上两行晶莹的泪珠,使学生更加理解朱自清三次落泪的情怀,更深层次解读课文《背影》的内涵,同时在感动中学会感恩。

三、在阅读研讨中,感受阅读之美

对作品的欣赏,教师只能对阅读方法、理解方向等作引导,而与作品情感的碰撞,发现其中的美丽,则需要学生独立完成。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开展小组研讨,让每一个人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谈谈自己阅读的心得,展开适当的交流、讨论,争论,体味阅读之美,分享阅读的快乐。例如:《陌上桑》塑造了一个美女形象,作者从侧面描写罗敷的采桑工具之芳洁和服饰之美,并通过观者失态烘托人物的美丽。对罗敷的相貌虽没有直接描述,却引发了我们无穷的想象。学生通过对这种美的讨论、交流,从而实现审美交流的双向性,再让学生对《陌上桑》和《诗经》对美的描述进行对比,从而发现更多文章美。

四、通过快乐阅读,加强对中学生的人文思想教育

德国斯普朗格说:“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在于他是一个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时教育的核心所在。”通过阅读的人文渗透,加强对人生的追求,加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敢于担当精神,增强责任意识,追求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的崇高境界。通过快乐阅读不仅提高了文学素养,而且在待人接物方面提高人的个性修养。通过快乐阅读可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对“90后”、“00后”天生患有“理想意志欠缺症”进行“意志补钙”和“精神扶贫”。例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主人翁,劝喻尽管委婉,却充满不计个人安危得失,爱国忠君的情怀;阅读《焦裕禄》,使我们懂得什么叫“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阅读《雷锋》使我们体会到什么叫“大爱无声,真爱无形。”阅读《岳飞传》使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忠于社稷,精忠报国”的情怀,阅读朱自清的《背影》使我们体会到血浓于水的父子情怀,懂得如何感恩等。通过这些充满人文教育的美妙的教材的阅读,涤荡着读者的灵魂,震动读者的心魄,使中学生从中得到潜移默化的人文教育。

总之,阅读要想留下美好的记忆,就不能走马观花,而应该用心、用情地阅读。通过广泛、丰富、趣味性的阅读提高中学生的文学素养,陶冶情操,修身养性。感受文学中主人翁的高尚纯洁之美,鉴别审美意识,勇敢担当,敢于人先,树立远大理想,同时阅读赏析,理解文章的精妙构思与新颖立意,摘抄一些精美、华丽语句,为能写出脍炙人口的美文佳作积累丰富材料。

参考文献:

第9篇

  春节活动心得感悟1

  不知不觉间,由过去一年了,在新的一年临近之时,我的心情无比澎湃。

  除夕夜,大街小巷都挂满了火红的灯笼,贴上了寓意着吉祥的对联,处处洋溢着新年的喜气。弥漫在空气中的硝烟,笼罩了整个村庄。

  随着一阵阵炮竹声接二连三的响起,村里的邻居早已团团圆圆的围在了饭桌前,等待着年夜饭的开始。唯有我却坐在门前的石板凳上,煎熬的等待着迟迟未归的父母。奶奶做了一大桌子的美味佳肴,我看着却不是那么有食欲。

  过了许久,一辆出租车缓缓的从那巷子口驶了过来,在我家门口停了,两个熟悉的身影走了出来,我一股脑儿的冲进父亲的怀中。心里是责备父母的晚归的,父亲却一再以他工作忙为借口,而我却并不对他的文过饰非领情,但仍感到一丝宽慰。父母们收拾好了东西,便围在了奶奶做的那一桌子菜前。闻着菜香,一股温暖涌上了心头。在奶奶的吆喝下大家吃上了一年一次的年夜饭,一大家子有说有笑,好生热闹,那一碗碗可口的饭菜也所剩无几了。

  晚饭后,母亲带着我和妹妹来到了楼上,摆在我们面前的两个大箱子都是零食和衣服。母亲摆弄着一件件新衣,又在我身上比划着,生怕我们有一点儿的不喜欢。母亲拿起给爷爷奶奶买的新衣,让他们试穿上,一向节俭的爷爷奶奶责怪母亲乱花钱说,老人不像小孩子,过年哪要买什么新衣。其实心里早就乐开了花。

  “我很幸福。”每当我遇到困难,每当我想念在外工作的父母的时候,我总会回想起家人团聚时的一幕幕。它像是有魔力似的,总会带给给我无穷的力量。因为我知道,春节的味道,沁入了我的心脾。

  春节活动心得感悟2

  春节长假已经过去了,但是相信大多数职工仍然沉浸在节日的余韵中,精神状态不佳,心态有些懒散,做事有些烦躁。网友们纷纷在网上大喊“不愿上班,不想工作……”还有网友称,上班前一天晚上睡不着,因为始终在纠结要不要找个理由跟领导请病假?更有甚者,“我在上班的路上一直在质疑自己的人生价值,我觉得我这辈子不想要事业,我想要的就是像假期一样躺在舒服的床上,跟父母在一起,吃想吃的东西,去想去的地方。”总之,大家一致表达:节后上班痛苦,“心难收”啊!

  面对如此情况,车间领导上班首先就给我们职工开了个节后收心会。吴主任和王书记说:“我理解职工现在的心情,但是也希望职工能尽快恢复以往的状态,尽快投入到日常工作中。”并且和我们一起学习了西哲里木工区因为节后工作状态低迷而导致工作失误的通报批评。我们大家听了西哲里木工区的批评之后,纷纷从节后那种懒散的状态惊醒,虽然我们过了个春节了,但是,我们的线路没有过节,没有我们的养护维修,它随时随地会影响列车的行车安全,而段里和车间的领导们早早的都把心收住,认真的安排日常工作,检查线路设备,想到这里我不禁对我节后放松的态度感到惭愧。

  我觉得由长假的放松状态回到工作的紧张状态需要有一个适应阶段,这个阶段出现态度松弛、倦怠、工作效率低下等均属于正常现象,但是如何引导大家快速进入工作状态,我觉得应该应该循序渐进的推进工作,减弱职工对工作的抵触情绪,同时,职工应该在假期结束前早做自我调节,要从作息时间和生活内容上作出调整,规律睡眠和饮食,并花些时间静心思考过去未完成的工作和学习任务,为未来确定新的目标,尽快转变角色,尽快提高自己的工作状态。

  通过这个收心会,我一定尽快找到工作时的状态,一年之计在于春,我会认真工作,认真完成领导安排的每项任务。

春节活动心得感悟3   

  为让广大职工特别是困难职工、劳模和农民工过上欢乐祥和的元旦、春节。崇外街道总工会在春节期间,针对广大职工群众困难职工、困难劳模和农民工开展送温暖活动。针对辖区建会企业职工开展系列慰问活动,进一步推动送温暖活动常态化、经常化、日常化。

  一、帮扶困难职工开展送温暖活动

  两节期间,通过走访慰问、扶贫济困、权益维护、精神关怀、强化服务等方式,慰问了辖区困难职工、困难劳模。区总工会给予困难职工的关爱金、体检卡、粮油卡、节日生活慰问品等物品和劳模的荣誉津贴和春节慰问金,由街道工会主席亲自带队,把每份慰问金品亲自送到困难职工和劳模的手中。

  在走访慰问中进一步掌握困难职工家庭的真实状况和实际需求,实施分类帮扶,通过送政策、送岗位、送资金等多种形式针对性强的慰问举措,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二、针对农民工开慰问工作

  两节期间,街道总工会对坚守在环卫战线的二十余名农民工进行了慰问,给他们送去了米面油肉蛋等慰问品,使他们在北京度过一个祥和温暖的春节,让他们充分感受到家的温暖、感受到党和政府以及工会组织的关怀。

  为进一步提高农民工法治意识和道德自觉,引导农民工依法依规理性表达利益诉求,保障职工合法权益,崇文门外街道总工会携手专业律师,为辖区内建筑工地的农民工开展“尊法守法”服务农民工公益法律服务活动。在普法的同时也为农民工朋友们送去了春节前的慰问和祝福,并发放了“温暖小礼包”和法律宣传书籍,将温暖和法律服务送进了驻地施工一线同志们的心坎里。

  三、对辖区建会企业开展系列慰问活动

第10篇

她爱好广泛,书法、绘画、篆刻样样在行。

她关心社会发展,是汕头市金平区政协委员、九三学社金平区基层委员会副主委、金平区书画协会会员。

她的名字叫曾虹。

参政议政展巾帼风采

一头齐耳的短发,秀气的外表,曾虹给人的第一印象很知性。70后的她虽然平时在海事处工作忙碌,却仍然坚持参与各类社会事务。

身为派的她一直积极履行参政议政职能:参加政协、统战部、九三学社组织的各种视察和调研、采写议案、反映民意。还主动投身到各种社会服务工作中,参加各项扶贫、服务、慰问活动。她特别关心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在对牛田洋现代农业生态示范区的调研报告中提出了打造“四个特色”园区的见解;在今年区政协会议上作加强各派的交流合作的大会发言等等,受到大家的肯定,反映出曾虹对社会发展的理性思考。

“这些活动虽然占用了我的一部分时间,但收获大于付出。作为女性政协委员,不仅感到光荣更感到沉甸甸的责任。我深深体会到,不但有许多值得我学习的人和事,而且还有许多需要为其伸出援助之手的人。”曾虹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曾虹是我们的才女,琴棋书画她样样拿手。”同事经常这样对外介绍曾虹。

自幼酷爱艺术的她,对书法和美术情有独钟。经过名家指点和个人持之以恒的努力,她的楷书、隶书、国画、篆刻等都有了自己的风格。她的书画作品多次在海事系统内和汕头市参展并获奖,多幅书画作品在《海事研究》、《广东海事》等刊物刊登。在曾虹的感染下,有好几个同事也都跟着拿起了笔,在单位里掀起了书法风。“能把身边的人带动起来,是我最开心的事。”曾虹说。

曾虹还很喜欢民乐,坚持学二胡已有四年多。曾虹说,“对艺术的学习能让我赏心悦目,乐在其中,避开所有心烦意燥,心情得以平静放松,心境也随之得到一种超然与净化。”

好静的她也好动,并且擅长各类活动。单位的演出活动中,总能看到她优美的舞姿或流畅的主持。当被问及如何能将这么多爱好有机的结合起来时,曾虹说:“首先是兴趣,我对生活中一切的美都充满兴趣。另外是坚持,任何爱好只有深入进去才能真正体会到它的美。”

有爱的女人最美丽

女性的魅力不仅来自于岁月的雕琢,更来自于她们内心对工作、家庭和生活的热爱及对人生的感悟。她们为工作为家庭甘于奉献而又不失去自我,她们面对平淡的生活而又不失去心中的热情。在曾虹身上,这份爱得到了很好的诠释。

这份爱是对工作的爱。作为一名一线海事职工,她的日常工作繁重而琐碎。而她一直要求自己尽职尽责做好每件事。不论是本职工作,还是政协、九三学社等其他社会工作,她用心参加每次调研、写好每份报告,认真完成每一项工作,用心体会付出后所获得的成就感和喜悦。

第11篇

大学生活是紧张而又充满期望的日子,学习的闲暇时总是憧憬着背起行囊,远离亲人朋友以及师长护佑,去走真正属于自己的路。然而当我们终于可以像刚刚长满羽毛的雏鹰般离开长者们搭建好的巢穴,独自一人走上社会工作这个大舞台时,却发现人生的道路原来是如此的坎坷不平,任何人的成功都是经历过一番狂风暴雨的。

短短几十天的实习生活让他们体味到生活的酸甜苦辣,原来的那种心高气傲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脚踏实地的努力工作学习;摆正了自己的心态,从初涉社会工作的被动状态,转变到开始适应社会的主动状态,仿佛思想又得到了一次升华,心中又多了一份人生感悟。

一 及早落实,认真准备

暑假前夕,我系社会实践部以身作则,举行了多次社会实践活动,以开发同学的自主性为主,让他们能勇于展现自我,勇于创新,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并在同学中广泛宣传社会实践的必要性,让大家都树立起利用做实事的观念,要求参加实践活动的同学在活动任务和活动时间上都提出了具体要求,积极争取实践机会,同时保证实践活动的顺利安全进行。

二 内容丰富,注重实效,成果显著

2010暑期社会实践的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除在保持自原有实践工作特色外,学院也鼓励同学多方面,多角度投身社会服务社会,锻炼自己。内容主要有:企业帮扶,科技扶贫,支教扫盲,志愿服务等。广大同学通过深入企业,深入农村,进行法制宣传,现场服务,挂职锻炼,志愿者服务活动等多种方式完成了社会实践。

有了实战的基础,同学们还认真的总结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为以后的工作积累经验,避免再犯不必要的错误。

同样是关于5.12的话题,07级工程管理专业的欧涵文同学,在假期写下了一份在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中,最可爱的人的美丽的故事。‘“解放军到了,人心就定了!”“解放军来了,我们有救了!”被解放军官兵从断壁残垣中救出来的受灾民众,来不及擦去身上的血污喜极而泣… 尽管桥毁路损,尽管大雨滂沱,尽管给养与补给一时难以到位,可透过央视直播画面,先期到达的解放军官兵不计条件、不顾安危、不怕牺牲、义无反顾的身影,全国人民真切感受着、感慨着:你们———最值得人民尊敬的你们,特别听指挥,特别肯吃苦,特别能承受,特别能战斗!国难当头,你们不愧是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

讲了如此美丽的报告,我们回到07级土木工程5班的同学的实习报告。她于7月13日到8月23日在四川地旺建设有限公司第一项目部实习,实习地点在温江区金强大学城,在这段实习生活中,她的主要工作就是根据工程进度,在师傅的指导下记录并完善有关的资料。如图纸会审,抄测记录等等。在本次实习中,她达到了自己实习的目地,完善了所学知识,将理论与实践相集合。她在每次参观结束后都做了很认真的总结,把自己在参观时学到的,了解到的知识进行梳理,也同时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虽然我们不能完全明白老师讲解的所有知识,但终归是学习的过程,不同程度上都会有收获。而实习的意义也在于此。首先,通过实习,通过实践,使我学到了很多实践知识。通过参观,使我近距离的观察了整个房屋的建造过程,结构,学到了很多很适用的具体的施工知识,这些知识往往是我在学校很少接触,很少注意的,但又是十分重要、十分基础的知识。

第12篇

【论文摘要】当前,受资助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引起了社会关注,感恩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显得相对薄弱,加强受资助大学生的感恩教育刻不容缓。本文阐述了感恩教育的内涵及意义,分析了受资助大学生感恩意识现状和感恩教育缺失原因,并提出加强感恩教育的具体途径和措施。 

 

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受资助大学生的数量不断上升,“扶贫助困”已成为当前高校学生工作中的重要一环。但部分受资助大学生表现出的冷漠和忘恩情绪着实令人担忧,折射出高校感恩教育的严重缺失。因此,加强高校受资助学生的感恩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一、感恩教育的内涵及意义 

感恩即知恩图报,感谢对自然、社会和他人所给予恩惠和帮助,并懂得真诚回报的一种认识、情感和行为。感恩教育就是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以人性唤起人性的人性教育。是教育者用一定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对受教育者进行有目的、有步骤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施恩的人文教育,使感恩成为不自觉的思维意识、行为习惯,并成为个性品质的组成部分。 

感恩教育作为高校践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最佳切入点,是实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法。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及时把感恩教育和生活世界有机对接,并融入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以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境界,实现对世俗生活世界的超越。这是一个长期、连续、动态的过程,需要高校辅导员充分尊重大学生主体性,充分发挥主动性,引导学生注重道德发展过程的亲身体验,进而养成良好德行,培养感恩意识。 

二、受资助大学生感恩教育现状 

当代大学生基本上是以“90后”为主,90后学生的价值观显示出强烈的“自我”意识,崇尚价值主体的自我化,经常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倾向。应该讲,高校中许多受资助大学生都能心怀感恩之情,自强不息,乐观积极、勇于担当。但是有部分学生不能正视现实,心存不满和埋怨,并把所获资助视为理所应当,缺乏感恩意识,更没有有感恩的实践行动。 

1.对父母的养育之恩不知体谅。《论语》说:“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但部分学生对父母的养育非但不抱感激之情,还常常抱怨父母没本事,不能给其创造更好的条件,更不理解和体谅父母的辛劳。父母的溺爱使他们成了不懂感谢、不愿感激、不会感动的“冷漠一代”。试想一个连父母的养育之恩都漠然置之,又如何能感受到来自他人的关爱、社会的体恤、祖国的培养和自然的赏赐,又怎么称其为一个名合格的大学生,这不能不说是社会和高等教育的悲哀。 

2.对他人的援助之意不知感激。高校贫困生的成长离不开社会各方面的关心和帮助。但有的受资助学生对社会和他人的援助和关怀表现得比较冷漠,对他人的资助不思回报,反而把贫穷当耻辱、把承认自己曾接受过帮助当耻辱。如2005年“感动中国”人物丛飞在生前用自己义演所得的钱资助了很多贫困学生。这些学生在丛飞患癌症并被媒体深入报道后,却鲜有人看望,还催促他“快点病好出来赚钱”。甚至一个接受了资助并成为大学教师的学生,得知自己的名字被媒体公布,竟然打电话质问丛飞并声称自己已是一名大学教师,这样的做法让他很丢面子。这些令人费解的现象说明感恩教育的缺失已到了不得不反省的地步。作为高校的思想政治辅导员,我们有责任教育他们学会“感恩”,学会懂得尊重他人,对他人的帮助时时怀有感激之心,让他们知道每个人都在享受着别人通过付出给自己带来的快乐的生活。 

3.对国家的培养之情不知回报。为了尽可能地帮助贫困学生减轻经济压力,国家出台了相关制度并采取了很多有效措施,如用各类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等来帮助贫困学生,并逐年加大资助力度。各个高校也积极举措保证高校贫困生的资助工作最大程度、范围来帮助贫困学生。很多受资助学生品学兼优、努力拼搏,正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回报社会。但这其中不乏一些人觉得自己贫困,受到资助是理所应当,还有些学生相互比较资助金额,认为自己所得太少,甚至质问老师为何“分配不公”,而从未想到他人是否比自己更需要帮助。这样自私自利,毫无感恩之心的表现的确让人心寒。 

三、受资助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 

1.家庭教育观念错位,忽视感恩意识培养。家庭是人们接受道德教育最早的地方。许多“80后”、“90后”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毫无原则的溺爱“造就”了一批以自我为中心、独立意识缺乏的大学生。父母抚养孩子含辛茹苦却不求回报,看似父母之爱无私无边,却恰恰暴露出家庭教育观念的错位和偏差。父母总认为无微不至的疼爱一定能让孩子懂得如何“报得三春晖”,而孩子却认为父母无私付出是天经地义。这样的现状的确反映出家庭感恩意识的培养的忽视甚至缺失。 

2.“德育智育”相对失衡,“扶贫扶志”未成一体。长期以来,高等教育关注的是升学率和就业率。在此取向的影响下,高校教育功利化倾向明显,感恩教育很难实质性地进入高校教育教学范围。高校的道德教育忽视对学生道德认知的启发和引导,未能从实践上激发学生的精神感悟和生活体验,道德教育成为“空中楼阁”。再者,目前高校的资助工作很大程度停留在“治标”层面,扶贫和扶志还未真正贯穿融合在一起。国家的资助政策重点是经济资助,相对忽视了对学生思想引导和教育。标本兼治的助学育人要扶贫更要扶志,扶志才是“授人以渔”的措施。高校要采取各种途径以帮助贫困生解决实际困难,也要加强受资助学生的励志教育和感恩教育,以培养他们的顽强意志、乐观心态和感恩情怀。 

3.不良风气负面影响,社会价值取向偏差。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消极思想侵入校园这片净土。人与人的关系呈现出功利化和陌生化的倾向,这对于生理成熟而心理成熟滞后并囊中羞涩的高校贫困生带来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等各方面的冲击。虽然大部分贫困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但在崇尚金钱成功、鄙视贫穷失败的思潮影响下,还是有部分贫困生表现出虚荣攀比、自私自利、缺乏责任感,心无感恩之念等让人心寒的一面。 

4.多种文化思潮冲击,挑战传统道德文明。在全球文化交融的大背景下,各种文化思潮对大学生的道德意识造成了较大影响。对于大学生来说,一方面传统文化讲求知恩图报,追求内敛的个人修养;另一方面商业文明则讲究追求价值、利益的最大化,追求人个性的张扬。这种冲击和影响极易影响到大学生的价值评价体系和取向,导致他们忽略甚至遮蔽传统文化中浓厚的感恩教育色彩。 

四、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的途径及措施 

1.以知恩识恩为基础,培养学生感恩意识。感恩教育首先就要让受资助学生了解什么是恩,明白所获得的一切并非是天经地义。所有无私的给予都是自然的恩赐、人与人之间美好情感的汇集和凝聚。接受给予的人要心存感激,进而能把这种感恩之情内化为个人的道德准则和品质,并积极践行。 

2.以现实生活为情境,激发学生感恩情感。高校感恩教育要回归现实生活,把现实生活当做实施感恩教育的舞台,运用一定的教育手段和方法,通过创设各种感恩情境,有目的、有步骤地实施感恩人文教育;要积极整合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资源,构建健康和谐的情境,把生活原生态作为感恩教育的素材,打破一味的“润物细无声”的施助方式,激发感恩情感,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情理交融,感人心灵”,在情理交融中实现自我完善,真正做到感恩情境教育和现实生活的贯通交融。 

3.以实践活动为手段,铸就学生感恩品质。感恩教育要真正渗入学生心灵,内化为感恩品质,关键在与能否真正把感恩教育融入到实践活动中。学校要及时利用感恩节、母亲节等特殊时机开展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从思想上深化感恩意识,在行动中体现回报的愿望,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更好地诠释和传递感恩情怀,使贫困生对感恩教育的认识从感性层面上升到理性高度,才能真正铸就学生的感恩品质,使感恩教育真正取得实效。 

4.以尊重宽容为前提,彰显感恩人文关怀。高校和社会的资助都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以尊重、理解和宽容为前提。其实绝大多数贫困生的心是孤僻、内向和焦虑的,有着强烈的自尊与过度的敏感。不能因为他们接受了资助就低人一等,就失去应有的尊重。即使他们的行为有不当之处,应及时分析事件背后的起因和隐情,而不能上纲上线地妄下定论。社会和他人帮助他们时少一些功利和强求,多一些尊重和理解,充分体现人文关怀,真正让学生切身感受到道德的光辉和真情的力量。 

5.以励志树人为目的,增强感恩教育效能。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使教育学生成人、成才。目前国家的助学机制多都属于“授人以鱼”的措施,但真正的助学育人不仅要助贫,更要励志树人。比如高校可以鼓励贫困生积极参与勤工助学,既缓解经济困难,又可实现其自我教育。同时学校加强对贫困大学生进行励志教育和感恩教育,激发他们的热情和勇气,坚定他们学好本领、回报社会的信心和决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增强感恩教育的效能,把感恩教育落到实处。 

6.以完善制度为保障,创造良好感恩环境。任何教育要想取得最佳效果,就必须有科学完善的评价体系和制度保障,感恩教育也应当有相应的感恩评价体系。比如要通过建立诚信评价机制将贫困生在学习、考试、生活、消费等方面的诚信状况纳入受资助资格审核的体系之中,实现有效的监督。再比如我校针对贫困生的义工制度,就要求贫困生在享受相关待遇和权利的同时,也要履行相应的义务,并以义工时数作为考核贫困生的指标之一,真正实现贫困生教育与管理相结合,把感恩教育规范化、具体化、制度化,使大学生的自律与感恩评价体系的他律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严格科学的管理,培养感恩意识,促进感恩习惯的养成,使之成为学生的基本道德素质。在建立评价制度时,要充分体现把思想引导与利益调节、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统一起来的原则,在实践中体现道德守则,为感恩教育提供良好的运行环境。 

 

参考文献 

[1]陶志琼.关于感恩教育的几个问题的探讨[j].教育科学,2004(20). 

[2]黄正福.感恩教育——大学生的德育必修课[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7,7. 

[3]郑贤跑.当代大学生感恩品质的缺失与塑造——刘霆现象的思考[j].浙年专修学院学报,2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