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第三方物流实训总结

第三方物流实训总结

时间:2022-02-05 23:45:37

第三方物流实训总结

第1篇

关键词:物流企业沙盘;教学改革;实训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9-0111-02

一、《ITMC物流企业沙盘模拟》课程简介

《ITMC物流企业沙盘模拟》主要是基于北京中教畅享科技有限公司开发设计的物流企业经营模拟系统开设的实训课程,其特点主要是采用趣味性的教学方式,把物流企业运营的关键环节:物流市场预测与开拓、仓储管理、运输管理与运营、财务核算等部分设计为物流沙盘模拟实训的主要内容。同时把物流企业运营所处的内外部环境抽象为一系列的规则,由学生组成12个相互竞争的物流企业,通过模拟物流企业三年的经营,使学生在分析市场、制定战略、营销策划、组织运营和财务管理等一系列活动中,了解物流企业的管理规律,让学生懂得如何去经营物流企业,全面提升管理能力。在实训过程中,学生既能从战略高度来观察物流企业管理的全貌,也能从执行角度来亲身体验物流管理的主要环节,并在实训过程中学习如何解决实践中会遇到的典型问题。

二、《ITMC物流企业沙盘模拟》实训课程教学改革

ITMC物流企业沙盘模拟营造了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良好的实训氛围,让学生在自主和合作的环境中完成学习任务。该课程的教学改革主要是以学生为中心,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竞争对抗的形式,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与创业意识。该课程的实训教学改革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整合以物流企I运营为主的实训内容

《ITMC物流企业沙盘模拟》实训课程不同于其他实训课程,该课程由于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是模拟物流企业的三年运营。在运营过程中,有些学生经营的物流企业可能一年未到就已破产,所以这就要求团队成员认真进行市场规划,采用战略战术,打败对手,利于市场的不败之地。所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形成基本企业经营管理能力为总体目标,紧紧围绕物流企业运营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实训课程内容。该课程的实训项目与学时分配安排如表1所示。

(二)运用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方式

《ITMC物流沙盘模拟》是利用北京中教畅享科技有限公司开发设计的物流企业经营软件模拟物流企业的经营运作。每个物流企业由4―6人组成,可组成分成8―12个物流企业,由每个小组组长担任企业总裁,其他组员分别担任财务总监、营销总监、运营总监,小组共同协作完成物流企业模拟经营。

在基于ITMC物流沙盘模拟的实训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是学生自主操作与学习的答疑者和引导者。教师首先介绍物流企业沙盘的运营规则和操作流程,并结合沙盘的内容合理的安排理论教学,同时教师在熟悉物流企业真正的运作流程的基础上,将实际运营关键点与物流沙盘运营结合,给予学生一定的引领和指导。在后期,学生通过团队协作,实际运用,将学习的知识运用到物流企业沙盘。因此,在此过程中,教师不再充当讲解的角色,而是“教练”的角色,让学生在小组竞争中,给予一定的指导。教师在实训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学生进行能动性、创新性学习,由于学生的特长与思维各不相同,在经营过程中会出现很大的差异,教师需要针对不同的问题给予差异化的指导。通过该课程的教学,教师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课程改革,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

(三)建立以对抗演练赛为主的考核体系

《ITMC物流沙盘模拟》是一门以学生实训为主的课程,不同于以往的实训课程的考核方式是以学生的对抗演练赛为主。以往的实训课程大多以学生个人操作成绩为主,而该课程主要是以团队比赛成绩为主,让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积极探讨策略,争取最好的成绩。因此该课程的考核体系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每人提交一份“ITMC物流沙盘对抗演练总结报告”,让学生通过实训报告的撰写,总结实训过程中的心得和体会,并加强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同时该部分成绩占总成绩的40%。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三年的经营对抗赛,其中小组经营竞争对抗赛成绩占40%。根据各组模拟经营企业的权益总分排名进行打分。第一名40分,第二名35分,第三名30分,第四名25分,第五名24分,第六名23分,第七名22分,第八名21分。

3.小组平时考勤占20%。小组考核成绩的评定主要通过平时出勤、课堂纪律、学习态度、平时测验成绩等项目完成,按百分制记分。

三、结束语

《ITMC物流沙盘模拟》的实训课程教学改革,通过利用ITMC物流沙盘软件的实训操作,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物流企业运营的实践操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以趣味性的形式,让学生在模拟仿真的环境下体验到物流企业完整的真实的经营过程,领悟到企业经营思路及管理理念。实训课程的教学改革不仅能够加强提高教师的职业技能水平,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了学生对物流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由于学生以团队形式完成实训项目,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物流企业管理操作、运营管理等专业技能水平,还加强了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应变能力和决策能力等综合素质培养,为学生以后创新创业能力打下了基础。

参考文献:

[1]袁泓.高职物流专业沙盘模拟教学应用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3,(1).

[2]潘常虹,刘猛,夏天娇.基于ITMC的供应链与物流管理教学改革探讨[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6,(11):145-146.

[3]胡].浅谈ITMC物流企业模拟沙盘经营策略[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5,(1):48-49.

[4]孙凯.ITMC物流沙盘教学改革与实践[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8):120-121.

[5]宋丽.以赛促教 以教提质[J].中国市场,2016,(12):164-165.

第2篇

江苏省无锡汽车工程中等专业学校 江苏 无锡 214000

摘 要:本文把发展区域经济作为出发点,将开发中职学校物流专业的实训教材作为中心,在对市场进行调查、对企业进行基本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基于“工作流程”的中职学校物流专业实训教材的开发。

关键词 :工作流程;中职;物流专业;实训教材

对于中等职业学校来说,要把学生教育和现实生活进行直接的联系,对他们进行的课程安排也要与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为各行业直接提供高技术的操作人员是中职院校培养学生的基本目标,因此,对中职院校物流专业的学生进行教育,就要明确对中职学生进行培育的重点,即对他们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中职教育中的物流教育这一环节,对学生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更加重视,不仅要对实践教学的基本环节进行强化,还要改革他们的实训教材,可以说,改革实训教材是实现操作性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的重点。

1 基于“工作流程”开发实训教材

物流公司的主要工作流程:第一步,接货中转,接货前应该提前联系大概的到车时间,整理出库房准备接货。车到后要求司机把车停在指定的位置,交接运单并办好交接手续。第二步,卸车对货:白班卸货在货急的情况下原则是先卸返京货再卸中转货,而夜班则相反。把运单和货物及时的中转出去是对库房的基本要求。第三步,货物分发:首先根据小票上的电话和票上的提货网点分拣小票。第四步,付货:货物卸完并对货完成后及时通知客户提货。第五步,结算:将付完货的运单结算并以线路区分报账。开发这本教材,主要依据是市场调查,主要开发核心是对企业进行相关调研,在技能大赛、行业内专家的引导、带领之下,把在校内建设实训基地作为基本契机,制定一套建设校内中职物流实训基地的基本标准,另外,把该区域内企业主要的物流工作流程作为实训材料和实训依据,在校内建设相关实训设施、设备的基础上,进行对完全吻合于物流行业工作流程的实训教材的开发。物流专业实训教材的核心是对学生物流专业的专业技能进行培养,这样才会有利于专业教育和企业工作需求的完美衔接,真正达到教育目的,满足社会对人才需求。

2 开发实训教材的基本过程

2.1 明确物流岗位 经过一系列的企业调研和市场调查分析得出,在企业的相关岗位之中,物流专业的岗位主要有三个等级,分别为高等岗位、中等岗位、低等岗位这三个相关岗位群。高阶岗位群主要是进行全面的管理工作,这个工作主要是针对特定的组织进行的物流管理。中等岗位的群体是对细化的业务分支或者流程进行相对基础的物流管理工作。低等岗位这个群体需要的技术能力比较强,主要工作是对物流的某个阶段进行操作的员工,例如,快递员的工作。按照培养中等职业技术人才的基本目标进一步对物流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相应的目标,中职院校培养的主要是中等物流职业岗位和低等物流职业岗位所需的人才,把为企业培养有能力,肯坚持、不断吸收与学习的高素质物流操作人才和相对基础的管理人才作为主要的培养目标进行实训教材的确立基础,并把主干岗位进行确定。

2.2 学习物流技能 通过分析企业主要的工作流程,在对毕业生就职情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对企业总经理,企业优秀员工的访问调查结果,总结出从事物流职业的人才必须具备的相关具有实用价值的能力。很多企业的老总认为,企业对踏实、能吃苦的员工会更加青睐,但是物流工作的操作和基础管理者的基础知识是否扎实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物流工作的工作效率,所以,在物流企业之中,职业素养并重于专业技能,当然,这个职业对员工的语言沟通能力也有相应的要求。因此,要实现对中职院校的人才进行培养的基本目标,就要在实训教材上加大对员工专业操作技能的培养,建立完善的实践培训体系。对物流实训教程的开展工作,让学生在具备基础物流实践操作能力的基础上增加对物流行业的理解,更有利于进入公司之后,员工的物流能力能得到公司的肯定。

2.3 基于“工作流程”进行实训项目的开发 在开发实训项目的时候,我们要遵循具体的工作流程,第一步,要确定工作流程,第二步,要分析清楚自己的工作任务,第三步,要将实训项目进行拟定,第四步,要根据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将教学任务进行精确的提炼,第五步,就是要将教学效果进行反馈,第六步,要将实训项目确定下来。经过这几个步骤,就形成了完整的实训教材的开发思路。具体的操作项目也有其特定的特点,第一个是,每个项目过程都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项目形式,项目和项目之间是相对独立的,但是,独立之中又有着相应的联系。第二个特点是,同类的完整的教学任务组成的每一个项目的完整形式,第三个提点是,每个项目都重点关注学生的操作技能,对相应知识的应用也十分重视。

3 实训教材的开发内容

3.1 任务驱动 在进行对课程内容的开发工作之时,项目的教学要求一定要遵守,岗位有各自具体的要求,根据岗位要求的不同,任务也产生了更加细致的划分类别,因此要让学生带着任务去思考、去完成实训课程就变成了关键步骤,这就是任务驱动模式进行的关键。

3.2 案例分析 通过分析工作流程,提炼工作内容,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物流工作的工作环节之中,通过在实训中编排物流工作的基本工作程序,用类似于情景教学的方式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对基本物流知识的了解、吸收、应用工作之中。让所学的物流知识能在课堂中就达到实践的效果,对学生提高物流知识的基本应用能力、分析基本的操作案例都具有实际意义。

3.3 技能操作 根据物流的实训课程,对创设的真实工作环境也要提出具体的实训要求,要将相应的工作任务进行提高,就要在情境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和实际工作环境差不多的应用工具和应用设备。在具体上课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岗位特色将学生主动的分成相应的小组,实现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让他们带着问题进行小组作业,用探索的精神去完成相关任务。例如,在给学生上“堆码作业实训”这节课程之时,首先让学生进行讨论,然后把全班学生分成相应的四个小组,一个小组分配五个人,分别给每一组分配各自的堆码任务,以团队的形式对堆码方式相关的文字叙述进行理解,也可以选出代表进行堆码方式的讲解工作。然后再进行相应的步骤完成堆码实训。

第3篇

关键词: 高职院校 物流管理专业 实践教学

现代物流在社会与经济建设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和促进作用愈发明显。国家“十一五”规划提出大力发展物流业,2009年5月12日,国家发改委正式印发《落实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部门分工方案》,迅猛发展的行业造就了巨大的人才需求,物流专业人才跻身于我国十二类紧缺人才之列。在高职院校中,物流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如何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1.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1观念落后。

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性很强,在物流管理专业的传统教学模式中,普遍存在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重继承轻创新的倾向,忽视了实践教学对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培养的作用,将实践教学置于次要位置,导致培养目标不明确,从而使得实践教学在方法、体系、内容等方面存在着混乱和不科学的现象。

1.2实践教学方法过于简单。

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教学仍沿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即以理论课程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物流管理专业的许多课程实务性较强,仅靠传统的课堂教学很难使学生真正掌握业务的具体方法,造成毕业生能力与社会需求脱节。

1.3实践教学体系不系统、不完整。

在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计划中一般形成了公共基础、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体系,但在实践教学体系中往往只关注与专业技能紧密相关的实践,较少将综合能力实践和创新能力实践作为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容之一整体考虑,使得整个实践教学体系并不完整,极大地影响了物流管理专业素质人才培养教学目标的实现。

1.4实践教学内容不完善,缺少有机配合。

物流管理专业完善的实践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专业认知实践、校内阶段性实践、综合性技能实践和顶岗实习。一些设计性较强的专业实践教学的项目因为缺少实践经验丰富的实践指导老师而被迫取消,学生由于缺少参与实践的机会而丧失培养专业技能的机会,由此影响综合性训练,且各实践内容之间也缺少相互配合。

2.国内现行的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主要模式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我们查阅大量有关物流管理资料,并对其进行总结归纳,希望能从中找出解决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存问题的方法。目前,物流管理实践教学的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崔亚琼[1]提出,以实践教学的主客体目标系统化和理论与实践并举的模式,其中主体的目标建设是以实践性教材为主,将物流企业的经营实例及最新成果编入实训教材;客体的目标建设是改进教学方法。在理论环节围绕市场需求进行教学,实践方面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目的,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莫高兴[2]提出,建立“岗位―任务”的实践教学模式,就是指将实际工作中某个岗位应具备的能力分解成若干个任务进行针对训练,学生通过对各项任务的逐一训练和掌握,具备或形成该岗位所需的实践能力等。

周立军[3]提出采取“分散式与集中式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分散式实践教学”就是将实践教学时间分解到第2至第5学期,在每个学期的后6周让学生从事不同类型的实践学习,主要有单元实训、综合实训、典型物流企业的参观学习等。“集中式实践教学”就是在第6学期让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应用所学的知识。

3.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

通过以上研究,我们发现,国内现行的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教学质量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而且这些模式充分考虑到了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但总体来讲,现行的物流管理实践教学模式没有考虑到对学生知识接受能力的培养存在梯度的问题,因此,借鉴以上的教学模式中的优点,结合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我们提出以“三段递进式”为主的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

所谓“三段”,即按照项目课程的开设,实现专项能力实践、综合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实践的三阶段性实训;所谓“递进式”,是指三种能力培养按照能力形成的先后过程,由低到高依次展开培养。通过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紧密结合,指导学生开展实习,从而顺利完成由学校到企业的角色转变,真正胜任企业工作。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第一阶段专项能力实践是以校内实训室为主,对应的实践教学是专业认知实践和校内阶段性实践,是对开设的专业理论课程分别设立相应的独立实训课程,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初级动手能力,有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专业理论课的教授过程中,采取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如演示教学形式、案例教学形式、模拟教学形式等。在实训课程中,主要训练的内容货物有出入库管理、货物搬运管理、货物日常养护、各种运输方式的货运、信息系统管理等。

第二阶段对应的是实践教学中的综合性技能实践和顶岗实习,主要以校外为主,通过现场的感性认识,由外到内,由浅到深,循序渐进,这种实践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有逐步加深认识的感觉,通过身临其境,主动操作学习,从中感受和体验知识的运用,从而有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主动消化吸收并自觉运用于日常中。此时实习的内容安排主要是将专业理论知识同物流企业实践有机结合,熟悉从业环境,学习如何应对内外环境的变化来正确处理物流管理各个环节的工作。

第三阶段是创新能力实践,这一阶段是在前两个阶段的基础上,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而设立的,分两方面实施:一方面贯穿在整个教学计划的执行过程,即在教学过程中就针对学生的能力特长展开创新能力训练,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参与企业对口的科研。

4.结语

本文针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和目前物流管理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立“三段递进式”实践教学的模式。该模式将物流专业的理论环节和实践环节有机整合,各阶段循序渐进强化了学生的不同的实践能力,从而形成了较系统、完整的实践教学过程。在物流专业的实践教学中,我们必须加强各阶段内容的融合和渗透,优化实践教学体系,才能培养出能够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的应用型、技能型物流专业人才,才能使物流专业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创造性和适应性。

参考文献:

[1]崔亚琼.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方式的研究.价值工程,2011,(10):288-289.

[2]莫高兴,张尔利.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高教论坛,2006,(5):203-205.

第4篇

关键词: 高职 实践教学 “三段递进式” 实践教学模式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是为生产、服务与管理第一线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相辅相成的,非常有必要对本专业的实践教学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改革。因此,加强实践教学,尽快构建符合物流管理专业发展的实践教学体系是人才培养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

一、“三段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思路

近年来,我们坚持以就业能力为本位的办学理念,在构建适合物流专业培养目标需要,以物流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上,进行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和有益的尝试,提出“三段递进式”物流实践教学研究。“三段递进式”物流实践教学是一种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以综合素质为基础、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全方位教学模式。所谓“三段”,即按照项目课程的开设,实现专项能力实践、综合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实践的三阶段性实训;所谓“递进式”,是指三种能力培养按照能力形成的先后过程,由低到高依次展开培养。通过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紧密结合,指导学生开展实习,撰写岗位实习报告,从而顺利完成由学校到企业的角色转变,真正胜任企业工作。

二、“三段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三段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见图1,由图1可以看出“三段递进式”实践教学进程,每一个阶段均有明确的任务和目标,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专项能力实践以校内实训室为主,是对开设的专业理论课程分别开出相对应的独立实训课程,培养学生的初级动手能力,有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专业综合实践以校外为主,通过现场的感性认识,由外到内,由浅到深,循序渐进,这种实践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有逐步加深认识的感觉,通过身临其境,主动地操作学习,从中感受和体验知识的运用,从而有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主动消化吸收并自觉运用于日常中。创新能力实践分两方面实施:一方面贯穿于整个教学计划的执行过程,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参与企业对口的科研。

(一)专项能力实践

专项能力实践分两个阶段来实施:第一阶段是单项实训;第二阶段是岗位实训。第一阶段是第二阶段的基础,第二阶段是第一阶段的递进。

第一阶段:单项实训。该阶段的实训主要是根据《现代物流概论》、《仓储管理》、《运输管理》、《配送》、《供应链管理》等课程开设的随课分散实训。如《仓储管理》课程中入库凭证的填制和审核,账簿的设置和登记,简单物流报表的编制等单项实训;《配送》课程中针对入库子系统、保管子系统、出库子系统等进行的单项实训。这些实训都需要老师体现在每门课程的教学计划中,可与理论教学同步进行,注意前后的连贯性,边讲边练,讲练结合。

第二阶段:岗位实训。在专业技能教学过程中,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根据岗位技能和课程的特点,适时地将有关物流岗位的实践信息进行传授。这一阶段的实训主要通过对专业主干课程《仓储管理》与《物流成本》的整合而设置的针对物流基本岗位进行的实训,具体包括:保管员岗位实训、统计员岗位实训、分拣员岗位实训、报检员岗位实训、报关员岗位实训、单证员岗位实训、派单员岗位实训、司机岗位实训等。岗位实训实施教学时,对业务举例要彻底颠覆文字表达物流战略、物流业务的模式,按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构想,先给出相关岗位涉及的相关业务,再分析说明从事此业务所需的知识,然后在实训室中按实际的业务岗该阶段的实训必须提供给学生一定的场所和模拟材料(各种形式的账证表),采取个人独立完成的方式,使学生既能全面地熟悉和掌握不同岗位的业务内容、工作职责及其操作方法和技巧,又能促使学生运用所学的物流专业知识思考、分析、判断经济业务,把握物流工作的实质,从而提高职业判断能力。

(二)专业综合实训

专业综合实训是在物流专业学生全部课程结束之后进行的一次专业综合实训,时间一般安排在第五学期,其内容涵盖采购、仓储、配送、运输、流通加工、信息系统等课程。专业综合实训包括物流一体化综合业务实训、物流沙盘推演对抗模拟实训等物流专业技能训练。在此阶段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角,教师是教学活动的配角,主要为学生设计情境并组织、指导、监控、考核学生的综合实训。物流一体化综合业务实训的具体做法是:首先,熟悉模拟企业的物流流程、相关的物流法规与制度;其次,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每组代表一个物流部门,在组内对学生进行岗位分工,设置采购、仓储、配送、运输等不同的物流工作岗位,并明确各岗位的任务与职责;再次,按照物流业务流程采用真实的物流软硬件等进行规范化物流业务实训。每一循环结束后,将岗位进行轮换调整;第四,对每一位学生的业务完成效果从职业道德、营运能力、盈利能力等方面进行分析,从中找出物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措施,编写出物流管理分析说明书;最后,让学生撰写物流综合实训报告。

(三)创新能力实践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我国到2020 年要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技术创新强调成果的应用以企业为主体,企业呼唤着具有高技能、更具创造力的全新素质的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大批出现。高职教育要想办出自己的特色,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就必须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作为工作重点来抓,呈现人才配养递进式的飞跃。通过专项能力和综合能力实践培养学生已经具备了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为创造性思维得以实现提到了关键基础作用。学生创新能力实践可以以教师科研课题和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产业结构升级,产品更新加快,职业岗位的技术更新快、复合性强、智能化程度高,各种职业要求劳动者善于学习,能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并具有改革创新能力。

总之,通过“三阶段递进式”实践教学培养的物流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素质得到了极大提高,因为他们获得了真实情境下的技能演练机会,实现了技能运用的“零距离”,从而真正创造了物流管理专业“零距离”就业的机会。

参考文献:

[1]崔亚琼.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方式的研究[价值工程].2011,(10):288-289.

第5篇

[关键词]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课赛融合;教学模式

1当前我院《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课程教学的现状

1.1教学内容偏重于理论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选用的教材以电商平台的物流运作为核心,从电商平台的采购管理入手,系统展开电商平台物流活动的各个关键环节。教学内容涵盖了九章,分别为电子商务与物流管理、电子商务采购管理、电子商务仓储管理、电子商务运输与配送管理、电子商务物流信息管理、电子商务与第三方物流、电子商务与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物流成本管理和电子商务国际物流管理。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介绍,配合一些实际的案例分析,缺乏涉及具体岗位技能的实训任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足。尤其对于3+2和2+3学制的学生而言,他们本身对理论学习的兴趣较为缺乏,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参与性较差,教学效果不太理想。

1.2实训教学缺乏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训练

该课程的实训教学主要是依托第三方物流管理模拟沙盘实训软件完成的。该软件注重学员在互动和协作中参与竞争,软件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都来源于第三方物流管理活动的提炼,目的在于训练学生的第三方物流活动的管理能力和实践能力。该软件的应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学生体验第三方物流企业不同角色的职能,尝试进行市场分析和决策,但是由于学生对实际物流企业运作流程不熟悉,加之实训的实践仅仅为期一周,学生刚刚开始有所了解实训就即将结束了,因此学生对物流流程的理解并不深刻,对学生思维的训练效果也很有限。

1.3课程的考核方式主要以理论考核为主,过程性考核的比例偏低

《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课程作为电子商务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期末主要采用的是理论考试的方式,以试卷为载体,注重理论知识的考核。在成绩的评定上,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构成,平时成绩占比30%,期末考试成绩占比70%。平时成绩包括出勤、课堂表现及作业的完成情况,总的来说,学习过程的考核占比较低。这一考核方式就会给学生错误的引导,有些学生平时表现不太好,凭借期末考试之前短期的记忆强攻就能考到高分,综合成绩就会较高。而平时学习认真的同学在本课程的考核中成绩可能并不突出,造成考核结果不公平的现象。此外,这一考核方式仅仅反映知识层面的掌握情况,并不能体现学生技能掌握的程度,考核的内容不够全面。

2物流职业技能大赛对于教学的促进作用

2.1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高职院校物流职业技能竞赛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物流行业的职业标准,体现了该行业对从业人员的技能要求。该赛事不仅考验学生物流理论知识掌握的程度,更重要的是考查学生对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重在训练学生思考问题和动手操作的能力。赛事将学校的理论知识与岗位职业技能进行有效融合,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此外,学生是以小组的形式参赛,有助于训练学生合理分工、团队协作的能力。

2.2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提升

目前,物流课程教学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以竞赛为契机进行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形成项目式教学、任务驱动的形式,让学生带着任务学习相应的理论,然后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寻求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能够将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转变为主动学习,视学生每次任务的完成情况给予精神上的鼓励和平时分的奖励积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改善教学效果。

3《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课程课赛融合教学模式改革措施

3.1设置具体的教学任务,开展任务驱动式教学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按照教材进行章节式教学,课赛融合模式下应当改革教学内容,结合物流技能竞赛的知识点,将学生应重点掌握的内容设置为具体的学习任务,对课堂教学进行合理的组织和安排。在每一堂课的开始,介绍本次课的任务,然后讲解相关的背景知识,扫清理论上的障碍,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接着,给各个小组下达学习任务,小组成员进行分工,讨论任务完成的相关细节。任务实施的具体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各种问题,教师负责巡回指导,及时答疑解惑,帮助同学们完成任务。完成学习任务后,各小组进行总结和分享,互相取长补短,为后续学习积累经验。

3.2对接各类型的比赛,以赛促学,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传统学习模式下,学生一学期的学习最终的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期末考试,这就产生了一种不良的学习导向。很多学生平时学习不努力,只需要在考试前死记硬背就可以考出高分,也带来了考核不公平的问题。课赛融合模式下,我们将竞赛作为检验学生学习的一种途径,鼓励学生组队进行参赛选拔。学生有赶超的学习欲望,会用心去准备,主观能动性会被激发。学院每年都会举办技能文化节,同学们可以一展风采,建立自信,找到学习带来的成就感。表现出众的小组还可以参与省赛的选拔,充满未知的挑战对学生的学习和技能的提升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3.3建立物流实训室,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

当前,由于缺乏相应的实训操作环境,电子商务物流实训主要是依托软件进行。学生的物流思维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训练,但是由于缺乏硬件设备,动手操作的能力无法得到提升。因此,课赛融合模式下,学院应当新建物流实训室,购置相应的设施设备,让学生在理论学习之余还有动手实践的基础,拉近课堂与真实物流活动的距离,真正实现提升学生职业技能的教学目标。

3.4引入物流竞赛评分标准,改革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对于学生的学习有很重要的导向作用。课赛融合模式下,将引入物流职业技能竞赛评分标准作为考核的标准。学生分组完成一个具体案例的物流方案的设计,详细分析每一个环节的依据,进行小组之间的观点分享,同时接受老师和其他小组的提问,让同学们注重设计思路的缜密性,强化逻辑思维的训练。除了注重小组的成果,重视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写作,通过小组成员之间互评的方式减少可能出现的搭便车行为。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平时的课堂表现进行平时分赋分,加强对学生平时表现的管理,确保大家都在课堂的参与中实现知识的学习和职业素养的提升。综上,高职院校物流技能竞赛的开展对于《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课程的教学改革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我院应当结合电子商务发展的实际,改革课程的教学内容、组织形式、实训教学和考核方式,提升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实现学校教学与企业岗位的有效对接。

[参考文献]

[1]杨怡.基于技能竞赛的《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改革.现代商贸工业,2016(01).

第6篇

二.实训地点:苏宁南京配送中心

三.实训目的:

本次苏宁实训是加强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重要教学方式,也是理论联系实际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旨在增强学生对物流活动、物流的流程和物流的发展现状有感性认识;并通过实训,使学生自觉主动地把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工作实践相结合,能根据实际工作情况找出自己学习的差距,锻炼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为将来的工作打好的基础。

四.公司简介:

南京苏宁物流基地位于雨花现代综合物流园,集苏宁电器服务总部、物流配送中心、售后服务中心,客服呼叫中心、培训中心及全国性数据中心于一体,是苏宁电器第三代综合性物流基地,占地面积350亩。

五.实训具体内容:

在苏宁中心库里工作,主要从事货物拣配工作。在工作之前,仓库主管带领我们参观了中心库,并讲解其布置的原理.苏宁大库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规模大,家电种类和数量多,这充分显示了苏宁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之后,主管向我们介绍了仓库工作的流程,苏宁的大库主要有收货,存货,盘货,发货四项功能,每一项工作都要很好的链接才能保证整个工作的顺利进行。我做的具体的工作是将高层货架的货物用工具运到集货位,虽然是一个普通的工作,但也要认真对待。第一天做这个工作的时候,使用液压叉车去搬运货物,可能是刚从学校里出来适应不了,第一天感觉很累,回去洗完澡就早早的睡了。第二天我开始学习使用电动车去搬运货物,才开始我经常会撞来撞去,可是我并不气馁,坚持认真的学着,学了一段时间后,我终于可以独立的送货了,用电瓶车以后搬货就相对轻松许多了,做的效率也很高,但是货物还是要从电瓶车上搬到集货位的,经常搬手上的皮都磨掉了,有时候不小心撞到腿会很疼,可是想到自己的父母工作的时候甚至比这更苦,而且这也对我们以后的工作有好处,所以我坚持了下来,收获了不少知识。

六.实训感悟:

在实训中,我学会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让我明白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到实际中去,才能真正认识理论其中的意义。有些工作看似简单,却不好完成,只有通过不断地练习才能很好完成任务。同时这次实践也让我更深入的了解到,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现代物流业在起步阶段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总体上看,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总体水平较低,尚处在起步阶段,现有发展与良好的区位交通优势和旺盛的市场需求不适应,在发展进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制约因素。而目前物流公司正面临批次越来越多而批量却越来越小等的问题,我们必须扩大规模,加快信息化网络和金融网络的建设,借鉴外国的经验和做法,把物流行业做好做强。

第7篇

二.实训地点:苏宁南京配送中心

三.实训目的:

本次苏宁实训是加强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重要教学方式,也是理论联系实际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旨在增强学生对物流活动、物流的流程和物流的发展现状有感性认识;并通过实训,使学生自觉主动地把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工作实践相结合,能根据实际工作情况找出自己学习的差距,锻炼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为将来的工作打好的基础。

四.公司简介:

苏宁电器1990年创立于江苏南京,是中国3c(家电、电脑、通讯)家电连锁零售企业的领先者,国家商务部重点培育的“全国15家大型商业企业集团”之一。经过20年的发展,现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商业企业集团,品牌价值508.31亿元。

南京苏宁物流基地位于雨花现代综合物流园,集苏宁电器服务总部、物流配送中心、售后服务中心,客服呼叫中心、培训中心及全国性数据中心于一体,是苏宁电器第三代综合性物流基地,占地面积350亩。

基地的物流配送中心采用普通货架库与自动化立体仓库相结合的建设方式,仓库面积46000平方米,引入了先进的存储、搬运、输送、分拣设备和信息管理系统,可实现物流的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操作和管理,日吞吐能力可达最大入库17000台,最大出库24000台。物流配送中心使用wms(warehouse management system)仓库管理系统,可以有效支持不同用户的不同信息需求,更加合理地平衡工作负载,减少级别错误,提高库存准确性和仓储空间利用率,降低作业成本。物流配送中心的另一个重要核心软件系统tms(transportation management system)运输管理系统能够针对订单的零售配送和长途配送,优化路线排程计划,有效减少配送里程和工作时间,彻底转变人工排程的传统作业方式。计划建立的多媒体监控系统,包括图像监控、通讯视频、信息汇聚、指挥调度等功能,可以对全国所有连锁店面、物流中心、售后网点进行监控和实时管理。建成后,苏宁物流配送中心可实现200公里范围内24小时直接送货上门,支持年销售额达120亿元。

五.实训具体内容:

在苏宁中心库里工作,主要从事货物拣配工作。在工作之前,仓库主管带领我们参观了中心库,并讲解其布置的原理.苏宁大库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规模大,家电种类和数量多,这充分显示了苏宁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之后,主管向我们介绍了仓库工作的流程,苏宁的大库主要有收货,存货,盘货,发货四项功能,每一项工作都要很好的链接才能保证整个工作的顺利进行。我做的具体的工作是将高层货架的货物用工具运到集货位,虽然是一个普通的工作,但也要认真对待。第一天做这个工作的时候,使用液压叉车去搬运货物,可能是刚从学校里出来适应不了,第一天感觉很累,回去洗完澡就早早的睡了。第二天我开始学习使用电动车去搬运货物,才开始我经常会撞来撞去,可是我并不气馁,坚持认真的学着,学了一段时间后,我终于可以独立的送货了,用电瓶车以后搬货就相对轻松许多了,做的效率也很高,但是货物还是要从电瓶车上搬到集货位的,经常搬手上的皮都磨掉了,有时候不小心撞到腿会很疼,可是想到自己的父母工作的时候甚至比这更苦,而且这也对我们以后的工作有好处,所以我坚持了下来,收获了不少知识。

六.实训感悟:

第8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物流;校内实训

DOI:10.16640/ki.37-1222/t.2016.22.189

1 物流实训方案的基础依据

本方案的提出是基于学校新的课程设置方案基础之上的,新计划着重实践教学,明确了本专业就业企业的岗位设置,然后针对每个不同岗位所体现的核心技能要求,最后确定达到这些技能用以支撑的课程,使培养的学生能够胜任国内大中型企业内部的物流岗位,第四学期为满足有职业资格认证要求的学员,开设国家职业资格认证课程,以保证学生的后续发展需求。在第一个学期掌握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与技能后,从第二学期开始每个学期以一个岗位为主,学生专门学习该岗位的相关理论与实训,期末按照新的评价体系进行评定成绩。

第一学期开设专业基础课《物流入门》;第二学期开设《仓储作业实务》针对岗位与技能仓管员:仓储信息化、仓储作业、物流采购、物流设施与设备;第三学期开设配运作业实务,针对岗位与技能业务员:运输作业、配送作业、货运、客户服务、单证员:信息技术、从采购供应到运输配送各项业务中的单证(纸质与电子)、第四学期开设国家物流员取证问答针对岗位与技能:物流员/助理物流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

2 新的实训方案设计

结合我校新建的物流实训基地,从运输模拟实训、仓储配送实训、物流信息技术实训以及室外叉车的操作实训等软件、硬件设备中,提炼出切实可行的实训方案,包括实训项目,实训目标,学生操作步骤,考核要求等项目。

(1)实训训方案设计总体纲要。根据课程设置方案各学期的教学内容,提炼出各个教学模块的实训内容,包括:仓储实训项目、配送实训项目、运输实训项目、流通加工实训项目、不同运输方式下的物流单证实训项目以及室外的叉车操作项目等。其中仓储项目中包括传统出入库的操作、立体仓库的出入库操作、堆码苫垫操作、商品保养和养护、常规的质量检验操作、常用仓库装卸搬运设备操作等;运输实训项目包括:托运受理、运力调度(分单)、始发站取派调度、始发站取派操作/自提自送、集货调度、发运出场/口岸提送、运输途中控制、目的站到货处理/提货调度、目的站货物到达、目的站取派调度等项。

(2)二级实训项目设计。依据总体纲要当中的一级项目,设计出了二级实训操作内容以及对应的课时数。以物流信息技术项目为例:1)条码认知(4课时:条码基础知识、条码符号的编码方法。2)商品条码(4课时):EAN条形码。3)条码的识读(8课时):识读设备的认知、数据采集器、数据采集器的应用。4)条码符号的位置(8课时):商品条码的位置、物流标签的位。5)条码应用系统的组成和流程(4课时):条码应用系统的组成、条码应用系统运作流程。6)条码应用案例(6课时):、条码技术在零售业中的应用、条码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条码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7)条码应用练习(2课时):条码打印和。8)RFID实训(14课时):、RFID基础认知、RFID应答器认知、RFID阅读器认知、RFID应用系统及基础设备认知、RFID在仓储系统中的应用、RFID在物流中的应用、条码与RFID标识技术的对比。

(3)细化到各个项目的内容设计。每一个实训项目中包括本次实训的任务、实训目的及训练要点、实训设备、仪器、工具及资料、实训内容及步骤。下面就以运输实训中的托运受理为例说明:

实训一 托运受理。

实训任务:1)让学生以托运受理人员(或客户服务人员)的身份,接受客户的询价和办理托运;2)在系统中进行订单的录入、修改、生成作业计划等操作;3)根据需要对订单进行查询和跟踪;4)提交实训报告。

实训目的及训练要点。1)熟悉货物托运受理的流程;2)熟悉运输订单的内容,进行订单的录入、修改、并生成作业计划等操作;3)对运单进行查询和跟踪。

实训设备、仪器、工具及资料。

第三方物流软件平台运输管理系统。

实训内容及步骤:

1)让学生以托运受理人员(或客户服务人员)的身份登录运输管理系统,在订单管理系统中,将运输订单中的始发站、到达站、发货人、收货人等信息填写完整,可以对运单进行修改、确认无误以后,提交生成作业计划;2)对订单进行查询和跟踪;3)提交实训操作报告。

3 实训项目实施过程中采取的措施

(1)针对本校的课程设置计划和实训项目的开发,组织专业教师编写了校本教材。包括两个部分,就是某个岗位所必备的基本理论知和实训手册。(2)针对以往实训教学中人数多,课堂不好控制,而且在有效时间内,学生轮流操作效率不高情况,我们采取了分组教学的办法。物流实训教学不同于其他专业,一是流程操作需要配合人数较少,比如出库入库操作,动作物流软件与物流设备结合,一次最佳搭配是三个人,即:信息员、仓管员、操作员。(3)考核与评价。新方案的实施,一改以往以卷面考核的评价方式。考核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平时课堂记载评价,每个老师每个小组每节课都实时的填写实训项目考核表,就贴在实训室内的活动板上,每个学生的操作从实学到熟练整个过程都有记载,都给一个相应的分数,这样更加促进学生操作的积极性。

那么,经过此方案的设计与实施,最重要的是给各种先进的教学方法的实现提供了一个基本平台。比如模拟情境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不再是以课堂为主进行设计,教师在课前设计中更加有了贴合实践的依据。

参考文献:

[1]李建丽,贾春雷,江锦祥.物流成本控制[M].人民交通出版社.

第9篇

1 物流管理基础课程改革研究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对各层次的物流人才需求的急速增长,我国物流教育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物流管理专业已成为高职院校的热门专业之一。但由于我国物流专业教育起步较晚,学科的体系建设还不太完善,课程建设正处于探索、引进和消化吸收阶段。由此直接导致的现状是,高职院校培养的物流毕业生不能很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尤其是物流技术型和操作型人才的需求。分析该现象形成的原因,主要是对高职物流专业的培养定位目标不准确,培养模式不够合理,课程结构设置与市场需求结合不够紧密,不能适应市场实践需要等。因此,紧密结合市场需求,进行课程改革研究是高职物流专业教育艰巨而又势在必行的工作。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从2003年开始设置物流管理专业,经过多年的积极探索和教学实践,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为企业培养了一批人才,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但同样存在上述的各种问题,需要结合物流发展及市场环境变化对专业培养目标进行完善和修正,对物流管理基础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研究。

2 物流管理基础课程改革研究的目标

第一,探索贯彻“1221”人才培养模式,对课程教学进行优化和改革;第二,校企合作,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实现课堂与实习基地的一体化;第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特别是“双师”和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3 物流管理基础课程改革研究的方法

3.1 “1221”人才培养模式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在多年的高职教育和校企合作中,逐步形成了制造类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即“1221”人才培养模式。“1”是将学校建成一个开放的资源共享平台,“2”是实施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两条主线”系统培养,第二个“2”是全面推行“双证制”,第二个“1”是建立一个毕业生延伸培训机制。

3.2 课程改革研究的基本思路

(1)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及“1221”人才培养模式为导向,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培养企业物流一线急需人才;(2)加强课程教学课件建设,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紧密结合物流管理实际的实践性教材,确保优质教材进课堂;(3)紧密联系行业企业,大力推行校企合作,不断改善教学条件,突出实践能力培养,积极探索校企结合新模式;(4)注重教师队伍的“双师”结构,加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4 物流管理基础课程改革研究的内容及成果

4.1 物流管理基础课程建设

通过教学管理模式、教学内容体系、教学方法手段改革,完成物流管理基础课程建设,主要包括课程教学队伍、课程内容、教学资源、实践教学、资格认证等。

课程内容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课程教案和教学课件。物流管理(下转第95页)(上接第46页)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依据《物流管理岗位职业标准》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而制定,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物流管理岗位职业标准和物流管理能力培养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依据从业需要设置教学的知识点和训练的能力点。课程设计了3个学习单元,分别以物流管理概论、物流管理基本功能、企业物流和第三方物流等内容为载体。每个学习单元中包含了相应的能力训练目标,并按照有关标准给予评价或检测。以课堂方式组织教学,教、学、练有机融合,把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贯穿其中。

实践教学包括物流专业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认识实习是学生学习专业课程之前所开设的一次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利用有针对性的参观,增强学生对各类企业的物流状况以及专业物流公司运作现场的感性认识。物流专业生产实习是在学生基本完成专业课学习的基础上,通过企业专门物流岗位实习,所进行的一次企业物流管理和作业的综合训练。学生通过实习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概况,掌握企业物流管理和物流作业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资格认证方面,组织学生参加资格认证考试,获得由中国商业技师协会颁发的相应物流资格证书。针对物流管理发展及其对从业人员的需求,中国商业技师协会在广泛调查研究、专家论证的基础上,开发了物流职业人员培训与资格认证项目。根据企业物流管理实际,物流职业人员培训与资格认证细分为:物流管理员、高级物流管理员、助理物流经理、物流经理四个层次。

4.2 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要贯彻实施“工学结合”,有两种有效途径:一是安排学生到企业参观和顶岗实习;二是在校内实训室内进行仿真模拟。两种方式在实践过程中各有优劣,二者互补互利,缺一不可。基于专业建设和课程开发的需要,我们与苏宁电器、长虹电器、维达纸业、沃尔玛、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富江商贸有限公司、东方石化通用设备总厂等大中型企业合作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同时本着“仿真、示范、校企共建、服务社会”的指导思想在校内建设一流的实训基地。校内商务实训中心建有与本课程密切相关的物流管理实训室、模拟公司实训室、商务信息实训室等。实训室的硬件和软件配套,动态和真实地反映社会经济、技术发展的水平,具有真实或仿真的职业氛围,是集教学、实训、培训、职业技能鉴定、资源共享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职业教育高水平实训基地。

4.3 师资队伍建设

注重师资队伍的内涵素质建设,全面提高教师的“双师”素质,注重师资队伍结构优化和人才资源的整体性开发与利用。根据每个教师的专长和职业资格方向,引导教师确定教学、专业研究方向和目标。任课教师既要承担理论教学,也要承担实践教学的双职任务,并积极到企业挂实职锻炼。教师通过承担各级科研和教学改革课题,参加各种专业学术活动,在企业担任实职锻炼,提高了自己的理论和实践教学能力。

建立优质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引进企业的实战专家和能工巧匠担任专业教师和实训指导教师。在已有院级专业带头人和专业骨干教师的基础上,以企业实战专家为主组建教学科研团队。

第10篇

论文摘要:随着全球化竞争的加剧,信息通讯技术和交通运输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越来越强调集中有限资源于核心业务,做强、做大主业,第三方物流因此成为企业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服务水平,培育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随着cepa的实施和中国加入wto时的承诺,全面开发物流市场已成定局,现代物流业成为关注的焦点。第三方物流是目前现代物流管理的主流模式,逐步受到了政府、企事业单位的重视,成为关注焦点中的焦点。

20世纪90年代中期,第三方物流(3pl)的概念开始传入我国。什么是第三方物流呢?第三方物流是由物品供、需两方以外的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是在供应链中,企业以合同的形式在一定期限内提供用户所需的全部或部分物流服务。第三方物流能够使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摆脱物流的束缚,而将精力集中于其核心业务。根据美国田纳西州大学的一份研究报告,(在美国)大多数企业在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后可以获得的好处包括:作业成本可降低62%,服务水平可提高62%,核心业务可集中56%,雇员可减少50%。

一、我国第三方物流业发展现状

(一)物流基础设施初具规模。2003年,国内物流固定资产投资额为5594亿元,占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比例为13.1%。截至2003年,国家铁路总里程达到62992公里,公路总里程达到180.98万公里,路网结构进一步改善;全国内河航道通行总里程123964公里;全国港口拥有生产用的码头泊位34289个,并继续向大型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国家对信息通讯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加大,全国形成了八纵八横格状光缆干线。智能计算机、系统集成以及通信等关键信息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和高性能公共平台建设创造了条件。地方政府纷纷规划建立物流基地和货物集散中心,企业也加大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的建设力度。

(二)第三方物流需求稳定增长,服务范围不断扩大。随着外资企业的进入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对物流重要性的认识逐渐深化,对专业化、多功能的第三方物流需求日渐增加,使得第三方物流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我国第三方物流市场2000年到2005年的年增长率将达到25%,客户外包tpl原材料供应增加到35%,生产商产品销售增加到80%,分销商物流外包增加到60%。

(三)第三方物流行业主体稳步发展。随着现代物流的快速发展,我国第三方物流业的市场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运输和仓储企业的市场主导地位逐渐减弱,民营物流企业和外资、港资物流企业市场份额逐渐变大,一批新创办的国有或国有控股的新型物流企业涌现,一些大型工商企业内部物流部门也开始向第三方物流转变,开展社会物流服务。

(四)政府高度重视物流业发展。为了推动现代物业的发展,国家相关部委自2001年起先后联合颁布《关于加快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意见的通知》等相关政策法规,为我国物流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相关政策保障。许多地方政府也高度重视本地区物流产业发展,并已开始着手研究和制定地区物流发展的规划和有关促进政策,许多城市制定了各自的物流产业发展规划,纷纷加快物流园区和基地建设。

二、我国物流业发展特点

(一)地域性、行业性特点明显。从地域上讲,东部起步最早、发展最快、规模最大,特别是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与环渤海地区。中部落后于东部,但好于西部。从总体讲,东部已处于发展阶段,而中西部则处于起步阶段。从行业讲,物流需求大的主要是中外合资与中外商独资企业、连锁企业、日用化工品行业、家电行业、烟草行业、医药行业、汽车行业等等。

(二)低市场份额。据2004年中国仓储协会等单位进行的《第5次中国物流市场供需状况调查报告》数据显示,生产企业成品销售物流中,全部外包给第三方的占18%,部分外包的占55%,选择部分外包的企业比2003年高出11%;商贸企业选择全部或部分外包的占27%。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2004年的调查,在制造业中选择全部或部分外包的占57%,在商贸企业选择全部或部分外包的占38%。据m or·鄄ganstanley统计,中国由第三方物流处理的产品只占总体成品的16%,经第三方物流环节的工业原始生产资料只占总体的20%,中国的第三方物流只占总体物流业务的2%,而这一数字在美国为8%,在欧洲则为10%。

(三)低服务水平。第三方物流企业功能单一,仍以仓储、运输等基本物流业务为主,加工、配送、定制服务等增值服务尚弱。根据第5次中国物流市场供需状况调查结果,生产制造企业对第三方物流企业不满意或不完全满意的比例仍高达50%以上,说明企业对第三方物流的要求越来越高,而第三方物流还不适应企业的要求。

三、我国第三方物流业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第三方物流面临较大需求约束。目前我国寻求第三方物流服务的主要还是跨国企业,大多数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缺乏现代物流理念,恪守计划经济时期“大而全、小而全”经营思路,自建物流体系,采取传统的自营物流方式,致使我国整体物流水平徘徊不前,对第三方物流的需求发展产生很强的制约作用。

(二)第三方物流企业正处于初级阶段,规模较小,自身的局限性较大,竞争力有限与传统物流相比,第三方物流一般需提供全部的劳动及存货管理,生产准备,组装、集运等多项服务,这对供应商的要求是很高的。

(三)物流企业设备与技术落后,限制了物流整体的发展物流中心的设施设备普遍比较落后,智能化、自动化仓库比较少,仓储运输系统的整合效能比较低,信息流通不畅,难以达到对物流过程的合理、有效的控制和满足货主企业的要求。计算机网络技术、edi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语音识别技术、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等一些现代化的物流手段使用还不是很广泛,直接影响了物流中心与用户各方的沟通和协作,阻碍物流服务质量的提高。

(四)物流人才匮乏,物流管理水平较低第三方物流是操作性较强的管理活动,同时又是高新技术支持下的策略,要求从业人员必须是管理类和技术类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既要掌握物流优化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同时应具备计算机和网络自动化技术方面的知识。

(五)市场信用体系还不完善。第三方物流企业与物流服务需求方之间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一方面,物流需求方在无法识别第三方物流的条件禀赋时,很可能对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商履行承诺的能力产生顾虑;另一方面,第三方物流企业由于可能利用信息优势,通过采取不利于物流需求方的一些行为谋求自身利益,导致物流需求方担忧第三方物流的服务质量,顾虑企业内部运营情况会外泄,害怕对业务流程失控。

四、我国第三方物流业的发展对策

(一)政府应该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制定符合现代物流要求的发展规划,国家应该继续加强在物流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力度,并从宏观方面入手,做好总体的物流规划,以达到我国物流合理化和物流整体效益的最优化。国家应该及早制定出物流业发展的近期规划、中期规划和长期的战略规划,将有限的资金合理规划,权衡使用,投入到一些亟待解决的领域。同时充分利用大、中城市的地理优势和经济实力,建立一些大型的综合性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全国性物流网络,从而推动物流业向集团化、联合化、规模化方向发展。鼓励中小型物流企业进行战略重组,重点扶持组建一批大型的综合的物流企业集团,提升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二)建立健全相应的政策法规体系和行业标准,促进物流的标准化和规范化。首先,必须全面规范我国物流服务的市场运行机制和规则,尽快建立物流服务市场的准入机制,明确规定注册登记物流服务企业的必要条件,全面界定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者和使用者的权利和责任;其次,必须实现物流行业的标准化。主要包括物流基础设施、装备的通用性标准,针对环境和物流安全的强制性标准、物流作业和服务的行业标准、物流用语标准以及物流从业人员资格标准等。

(三)加快物流领域信息化、网络化建设。物流活动的信息化、网络化是物流业发展的基础,建立适应综合物流发展的信息技术平台,实现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的有机结合。企业应加快建立起集成化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以提高需求预测程度,促进信息共享。要积极引入和使用网络技术、h ij、人工智能、条形码与klm等各种先进信息技术,真正实现物流信息的商品化、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和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为一体化物流的实现提供信息与技术支撑。

(四)加强物流理论的研究,重视物流人才的培养,广泛开展物流培训与教育,开展国际物流教育合作。我国应建立完善的物流教育和培训体制,积极进行先进的物流管理和物流技术知识、电子商务、贸易经济、信息管理等知识的培训和普及;加强物流企业与科研院所的合作,使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相结合,加快物流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养;形成较合理的物流人才教育培训系统;加强同海内外的科研、教学机构的密切联系。通过多个层面的教育与培训,为我国培养出大量的各层次、各方面的物流专业人才。

(五)要加快市场诚信体系建设。物流是服务性产业,是最需要诚信体系的行业,应该把市场诚信体系建设作为行业自律的一项重要内容,要大力宣传“诚信物流”,积极推进行业信用制度建设,要促进开展信用交易,制定和完善信用交易的相关政策。

参考文献

[1]楼前飞、严伟,浅析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现状及对策[j].物流技术,2005。

[2]柴继锋,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j].企业活力,2005。

第11篇

近年来,物流行业在互联网经济的带动下,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物流行业每年的新增劳动力都非常多,而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每年的毕业生大约有40万人,显然专业人才的供给数量比需求数量要小很多,从而造成专业人才的巨大缺口。

二、物流企业人力资源概述

第一,企业数量众多,工作规范尚不健全。由于中国现代物流服务业整体发展的时间比较晚,物流企业以中小规模居多,大多数中小物流企业进入行业的时间比较短,业务量相对大型物流公司来说要少,现阶段一般处于行业发展的摸索期,存在岗位工作职责不清、工作权限不明、业务操作流程不规范等问题。比如,德邦物流是零担货运市场的龙头企业,在货运市场有健全的工作?范,2013年德邦才开始新增快递业务,2015年双十一第一次加入菜鸟网络的配送体系,快递业务的操作流程还处于探索阶段,像德邦快递这样缺乏行业操作经验的物流公司数量众多。在企业运行过程中,由于岗位工作体系不健全,必然不利于人力资源工作的有效开展。

第二,物流企业经营地域广阔,人员管理困难。由于物流企业的经营通常需要跨地域设置下属分公司或经营网点,人员下派到分公司或经营网点,涉及的地域比较广阔,总公司的各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在分公司或经营网点落实较差,从监督的角度来说,监管难度较大。

第三,企业用工量大,看重员工的服务意识。由于物流业务量的增长,不仅需要大量的基层操作人员,随着网点数量的增多,也需要大量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在网点选址与网点设计方面需要规划设计方面的专业人才。作为服务行业,员工的服务意识非常重要,因为物流公司各个岗位之间需要相互配合有效衔接,才能最终实现高效地为客户提供满意服务的目的。

三、物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用人之道问题。所谓用人之道是指企业在用人方面对理念、观点问题的坚持。必须通过企业的自我培养才能留住人才,有些物流公司坚持认为对有其他物流公司工作经验的员工拒绝聘用,所以每年都要招聘大量的应届毕业生来作为企业的储备人才;还有些物流公司善于高薪“挖”其他物流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这两种用人观念都存在问题,若只注重企业培养人才而拒绝外部引进,会使很多优秀人才与企业失之交臂;若过分依赖“挖”人,又会导致企业人才队伍稳定性差。

第二,激励机制缺乏,人才流失严重。物流企业一般都制定了工作绩效考核细则,但在考核时工作绩效并没有结合员工的工作实际情况,如对于无法量化的工作,考核评价具有主观性,绩效考核结果与员工的收入直接挂钩。企业对员工的激励只注重工资奖金这种物质激励形式,对于员工在工作能力得到提升后对其进行的精神激励如职位的提升有所忽略,使得企业频繁出现中高层管理人才流失的情况,企业基层管理人才流失现象则更为严重。

第三,不健全的培训制度。已经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培训制度的物流企业是非常少的,不健全的培训制度无法提高员工技能,使得工作效率降低。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随着对先进技术设备的应用,员工的专业技能却无法与之相适应,从而成为阻碍企业发展的因素。企业缺乏对员工的培训,偏低的专业技能降低了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

四、物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一,企业决策层的理念对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用人理念起着决定性作用。我国很多中小型物流企业都属于家族式管理企业,企业主的观念就决定了整个企业的用人理念,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只能执行这种可能存在偏差的理念,所以要勇于抛弃这种传统的用人观念。

第二,物流企业薪酬激励体系存在一定的问题。在薪酬激励体系的设计过程中,企业只重视企业自身的发展,却忽视利益发展应该惠及员工。企业财富的创造者就是员工,员工不能分享企业发展成果,必然会导致员工流失。

第三,完善物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需要时间的积累。我国大多数物流企业经营时间都较短,相对缺乏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行业经验,很多工作还都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形成员工培训体系。在员工招聘方面,制定的招聘标准缺乏科学性,招聘人才缺乏前瞻性,从而经常出现人才储备过量或人才储备不足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不断完善自身的工作。

第四,外部竞争压力使物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难度加重。目前,因为物流行业的高速发展吸引了大量其他行业的资本。另外,我国物流市场引进外资,使大量的跨国物流公司加入我国物流市场的竞争格局,形成共同争抢高级物流人才的局面。

五、改进物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策略

第一,转变企业经营观念,注入先进的管理理念。物流企业要想改变人力资源管理现状,首先要从根本上改变企业落后的经营观念,原有业务增长放缓时,加快转型经营业务,改变家族式经营模式,为企业注入先进的管理理念。根据企业战略规划,制定企业的中长期人力资源规划方案,完善企业薪酬激励体系的设计工作,并加以实施,进一步规范企业的绩效考核机制,建立员工职位晋升机制,从而完善企业的各项工作制度,最终实现员工与企业同发展、共进步的目的。

第二,加强激励体系建设。建立适合企业发展的激励体系,能够对企业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物流企业在加强激励体系建设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注重企业文化建设,用企业特有的文化凝聚人心。目前,企业文化是体现企业之间差异化的重要方面,员工只有理解企业的文化内涵,才能认同企业的价值观念,才能真心接受并自觉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员工才会提高对企业的归属感、认同感。二是人员与岗位相匹配原则。不同员工的能力存在差异,而且岗位对能力要求也有所不同,要做到员工与岗位的最佳匹配,才能充分发挥员工在岗位上的作用,才能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为企业创造出更好的工作业绩。三是采用多种激励形式,提高激励效果。改变企业现有单一的物质激励形式,针对不同需求的员工提供差异化的激励方案,如针对收入不高的员工,可以采用奖金激励的方式,针对追求精神需求的员工可以采用非物质激励的形式,激励效果会比较明显,提高员工对激励制度的认可。

第12篇

【关键词】德国;职业教育;物流配送;课堂启示

在德国,接受双元制培训的学生学力要求一般为取得普通中学或实科中学(相当于我国的初中)毕业证书,达到上述学力之后,自己或通过劳动局的职业介绍中心选择一家企业,按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同企业签订培训合同以此在企业中得到培训机会,同时在相关的职业学校登记取得理论学习资格,以学习理论知识,也可由职业学校在教授理论知识的同时为学生介绍能提供职业培训的企业。对于这样的职业教育形式,受训者具有双重身份。一方面其在学校学习相关理论知识,是学生身份;另一方面,在企业中,又作为学徒工身份学习职业实践能力技术。有两个学习及受训地点,即职业学校与培训单位。

在德国职业教育的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这一思想也被处处体现。德国职业教育课堂上一直体现着“I hear,and I forget; I see,and I remember; I do,and I understand”,可用孔子的一句话翻译,就是“吾听吾忘,吾见吾记,吾做吾悟”。这样的语句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的精神,从不断的实践技能培养中获得经验和体会。在课堂上,通常采用多种方法,如: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改变了以往传统课堂“教师讲,学生听”被动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主动参与、团队合作并探索创新,使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上的主角,而老师在这过程中,只是负责引导的工作。通过这样的方法能够很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而这样的教育理念与方法也打破了传统的课程体系,采用的是以职业行为活动分析为基础,以职业能力为依据,横向综合各有关学科的知识点和技能,根据教学目标分类要求,形成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的课程结构。学生也由传统的听众变成了项目的策划者、计划的制订者、问题的讨论者、角色的扮演者,成果的拥有者。突出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现代职业教育思想。

在传统的《物流配送》课堂学习中,教学内容基本上以介绍配送相关理论知识为主,忽略了更为重要的配送实践能力的联系,往往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实训设施不够完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单调等问题,而职业教育中学生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物流相关知识基础薄弱,加上这样的教学方法使得学习学习热情不高,理论知识的枯燥讲解,可能使学生市区从事相关配送行业工作的兴趣。

所以,通过对德国职业教育理念和方法的了解和学习,尝试将先进方法运用到《物流配送》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效果将会比传统的知识讲授更适合学生接受。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般教师讲授理论知识实践控制在30%~40%,60%~70%的时间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实训、小组讨论等方法完成学习任务,之后由老师进行总结与点评。对于表现优异的学生,进行表扬;而对于做的不好的学生很少采用批评的方法,而是就事论事告诉学生哪些地方可以改进与做得很好,使学生提升自信心,进而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物流配送》第一堂课为例,所有的课程,第一节课奠定了整门课的基础,但是第一堂课通常介绍物流的含义及发展,传统教学一般会列举各行业、文献、专家等对物流的文字定义,并通过大量文字介绍物流配送的发展和意义,看上去一目了然,但实际授课过程中按照传统方法很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无法第一时间喜欢上物流与物流配送,所以入门的第一堂课往往以失败告终。

根据德国职业教育理念,打造不一样的《物流配送》第一课。打破传统对物流定义的机械式解读,通过一首UPS的广告歌《我们爱物流》深入理解物流的含义。《我们爱物流》这首歌的歌词是这样的:“飞机在天上飞,供应链来支配,这就是物流;流水线、各部件,准点到、守时间,这就是物流; 把成本来控制,好利润天天增,这就是物流; 碳足迹要缩减,树环保新观念,这就是物流;将业务来拓展,让世界心相连,这就是物流;该去哪就去哪,高科技来实现,这就是物流;门铃响,响叮铛~响叮铛~响叮铛~这就是物流;”。这首歌的歌词分别从供应链、及时性、第三方利润源、绿色环保、全球化、高科技等方面对物流进行了解读,在课堂的第一分钟就抓住了学生的眼球,并且歌词浅显易懂,也是学生对学习今后的课程有了足够的信息,课堂气氛也较为活跃。接下来,将学生分成4组,每组10人左右,各小组分别分析美国、日本、法国、中国的配送发展变化过程和各国物流配送业案例,所有组员对各国的案例评价,一起找出优缺点,各组派一名代表就小组分析的结果进行展示,之后小组进行交叉点评,互相评价其他小组的成果,使所有学生对各国的物流配送发展和案例都有了新的认识。这样,学生就将各国的配送特点、优劣势大致总结出来了。老师只需要对讨论结果稍加补充和总结,我们国家物流配送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别就随之呼之欲出。最后老师提出一系列问题,诸如:要做好物流配送需要哪些条件?先进的物流配送流程又是如何?先进的物流配送需要哪些技术的支持?这些问题扩展了学生的思维,也为后续章节的学习买下了伏笔,使学生对于后续章节有所期待。

另外,注重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方面,以配送流程教学为例,传统教学知识从理论方便,采用图标、流程图方式教学,学生学习之后往往印象不深。德国职业教育中,一周的学习时间一半在课堂另一半在企业,而在我们职业教育中往往做不到这样的程度,根据我国职业教育现实情况,与德国先进教育结合,可在课堂理论教学中加入实训环节,通过计算机时间,模拟真实工作环境和工作案例,使学生对课堂知识了解更加深入。在《物流配送》实践训练中,采用物流仿真3D系统,以类似游戏的形式分组角色扮演,一个配送流程中的各个角色,合力完成一次配送流程。这样的仿真练习基本能与今后的工作实现链接,将掌握知识技能、发展能力、培养职业道德、团队合作精神以及个性心里品质等各类要求有机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质。

最后在考核方式上也摒弃原先的只看重最后考试分数的“终结性”考核标准,注重学生的“过程性”考核,采用多元化的考核形式,综合运用考试、操作、演讲、演示、流程设计等评价方式,强调综合能力评价、个性化评价和创新能力评价。这样的考核方式更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和职业能力的培养,显示了职业教育的精神和特色。

职业教育也是我国教育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职业院校学生因为其掌握的专业技能,在企业中上手快、肯吃苦等特点,使得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欢迎职教学生。所以,在职业教育上因不断更新理念,优化师资队伍,培养出符合企业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