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企业财会管理

企业财会管理

时间:2022-07-28 01:03:4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企业财会管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企业财会管理

第1篇

关键词:新经济背景;企业财会管理;创新

新经济背景下,企业的财会管理会遇到许多新的机遇,抓住机会可以得到很好的发展,但同时也会面临一些挑战,不能很好的克服就会使企业发展受到影响。在电子商务和网络经济占主导的时代,企业财会管理也要朝着这一方向房展,及时更新自己的管理理念和方式,才能有效提升财会的管理水平。

一、我国企业在财会管理上出现的问题

1.财会管理工作的水平低。目前我国的财会管理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技术、管理、创新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还有待解决和发展。很多企业配置资源的方式存在问题,对于生产经营活动的安排会出现一些滞后的情况。这种传统的管理模式甚至对财会管理的地位造成了冲击,使财会管理的真正作用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另外,很多企业都追求经济利益的提高,忽视了信誉方面的树立,没有关注到无形资产的重要性,社会效益没有提升是会影响企业的综合实力的。2.企业财会人员素质不高。企业的财会管理人员是财会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动力。在新经济的背景下,不仅要求财会管理人员有较高的职业素养,更要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职业素养的提升主要是为了胜任企业的管理工作,能够帮助企业提升竞争力。道德品质则可以成为企业的无形资产,为企业树立一个更好的形象。但是目前企业管理人员的素质都还有待提高,一方面,很多财会管理人员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现在已经不是过去掌握了记账就能做一辈子会计的时代了,随着经济和网络的发展,人也要不断的对自己的知识进行更新换代,掌握更多的技能。可能本质上都还是对企业的财务工作进行管理,但是运用的工具已经和以前不同了,如果不能够积极主动的去学习新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很快就会被时代淘汰。另一方面,很多经验丰富的财会管理人员比较墨守成规,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比较大,对于新事物的接受程度较低。这样会影响企业创新的步伐,很多过去的经验已经不再适应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了,时代在进步,思想就要跟着进步。最后,就是很多企业自身的管理存在问题,调动不起来员工的积极性,真正有才能的人也没有施展空间,久而久之就不愿意在继续为这个企业服务,开始频繁的换工作,这也会影响企业的发展。3.企业财会管理工作模式落后。现在很多企业都喊出了进行改革和创新的口号,口号虽喊的响亮,行动却没有跟上,依然在沿用过去传统的管理模式。这会从根本上限制企业的变革与发展,难以跟上信息和网络化发展的步伐。尤其是在工作量不断加大以后,如果不利用信息技术将会给财会管理人员带来巨大的挑战,因此,要着力提升财会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加快更新企业的管理模式。

二、新经济环境对企业财会管理创新的影响

1.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这一趋势对企业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这就要看企业如何把握了。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金融全球化,企业要想适应这一趋势,就要将资金更多的投入到对外贸易的活动中,同时也需要一些政策的鼓励和支持。2.科技创新是新经济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的关键。贷款和投入资本金是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活动的两种主要方式。通过这两种方式,企业的科技水平将会得到提升,可以有效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并将科技成果引进生产领域,将会加快新产品的生产,这都是企业财会管理可以实现的工作,可以为企业创造出很大的利润。3.电子商务的发展。电子商务,就是利用电子技术手段来完成商业贸易的活动。现在电子商务技术已经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淘宝、亚马逊、当当等很多网上交易平台兴起并快速发展,都离不开电子商务技术的发展,足不出户就可以完成整个交易过程。其实企业的发展也可以借鉴一下,只要保障好客户的隐私和资产问题,是可以跟上潮流并进行发展的。4.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企业经营的目的都是追求经济利益,过去计划经济占主体地位,很多企业都缺乏自主经营权,市场缺乏活力,环境变化很小,企业面临的风险和波动也比较小,按部就班的发展也许不会出错。但是现在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很多小微企业也受到扶持,市场越来越活跃,企业要想实现长远发展就要紧跟时代的变化,调整自己的管理制度,针对新的环境制定新的发展政策。

三、新经济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应对策略

1.提高企业财会管理水平。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是整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有着巨大的影响。这是一种企业的无形资产的展现。首先要认识到财会管理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转变观念,赋予他们应有的权利,发挥他们应有的作用。其次,完善财会管理部门的建设,提高工作效率,确保企业财会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2.财会管理人员的培养和理念的创新。更新财会管理人员落后的观念是提高财会管理水平的关键因素。首先要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主动的去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先提高自身的能力。其次,帮助他们培养最新的理念。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步伐,财会管理部门的工作也将越来越复杂,所以要尽快适应新经济背景下的管理体制。

四、小结

企业为适应新经济背景下的发展,可以从确定一个目标开始,调整好自己内部的管理体制,调动好财会管理人员的积极性,着重提高信息化水平,朝着创新的目标不断发展,便能够在新经济的背景下站稳脚跟。

参考文献:

[1]夏冰.新预算法对国有企业财会工作影响及对策探讨[J].消费导刊.2016.

[2]唐平生.新预算法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影响与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5.

第2篇

【关键词】财会管理 管理理念 问题 对策

一、财会管理概述

实际上财会就是会计及财务的总称,作为处理财务管理关系的一种工作,财会管理主要包括一些涉及财务关系的活动,比如资金运营、内部使用和对外投资等,通过财务相关工作人员的具体操作来体现企业财务的相关情况,企业的会计人员是通过计算金钱,运用专业的方法和知识,系统的核算和监督企业的经济交易活动及相关工作,为企业的决策提供依据,促进企业财务的健康流动。由此可见,财会管理可谓是企业运营和发展的“指南针”,对企业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尚未意识到这一点,对财会管理重视程度不够。企业应该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财会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意义,发挥财会管理对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二、我国企业财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管理人员对财会管理不够重视

意识主导着行为,企业在意识上不够重视财会管理,就会导致财会管理难以发挥作用。目前,我国个别企业的管理人员的确对财会管理的认识存在不足,企业管理者作为企业发展的领头军,其决策能力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营与发展,一些企业管理人员混淆会计和财务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能正确区分二者在实际工作中的差异,导致管理者在决策和管理方面出现问题,从而直接影响企业发展。目前由于管理者认识不足而导致的问题在我国企业中不占少数,提高管理者对财会管理的认识成为当务之急。

(二)企业财会管理体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多数企业并没有建立专门的管理财会的体制,在遇到问题时主要靠经验处理,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主观性,再加上很多企业财会管理人员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使企业的财会管理工作难以进行。财会管理体制不健全会导致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例如对现金管理不善,使企业资金不足,就会导致企业资金流动困难并影响生产。另外,有些企业存在严重的赊账现象,资金回收又缺乏有效手段,就会导致企业资金周转不灵等问题。可见,建立一个健全的企业财会管理体制对企业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三)企业内部制度缺失

目前,我国多数企业的内部监督制度还处于不断完善的阶段,尚未形成全面系统的内部监督制度,内部监督制度是保障企业财务运营健康有序的基础,而内部控制制度是检测和平衡财会管理的一个系统,这个系统可以保护企业的财产并确保企业财会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然而,目前某些企业内部监督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的缺失导致企业财会管理出现会计信息失真、监守自盗等不良现象的出现,对企业财会管理产生消极影响。

三、强化我国企业财会管理的对策

(一)提高企业财会管理人员的财会管理意识

当前很多企业财会管理人员在资金管理方面缺乏科学依据,理论性不强,对资金的正常使用产生了不利影响,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提高企业财会管理者的财会管理意识,督促财会管理者不断学习新的财会管理理念,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提高自身财会管理水平,处理好资金流动问题,为企业发展奠定良好的资金基础,正确认识财会管理,充分发挥财会管理对企业经营的指导作用。一个企业财会管理意识的提高可以更好地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二)建立健全企业财会管理制度

首先,建立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必须确保有两人或两人以上共同进行财务管理的相关工作,包括结算、资金支出以及各种款项的登记工作等,目的是使不同职员相互制约,提高财会管理的准确性,防止财会管理过程中出现各种违法行为;其次,为进一步提高企业财会管理水平,企业应该进行必要的技术革新,推进财务管理制度的信息化建设,不断引进先进技术以提高财会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保证企业资金的安全;最后,企业要加强资金预算,进一步严格规范资金的申请和使用程序,合理制定资金预算方案,在进行市场调查的基础上正确评估资金使用状况。另外,资金使用必须严格按照资金预算进行,保证资金得到充分利用。

(三)加强财务管理的内部审计

加强企业内部审查一方面是保障财会管理有效执行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可以提高企业财会管理人员的自省意识。企业在加强内部审计的过程中可以查出账目问题及虚假数据。目前,我国许多大型企业已经开始推行内部审计制度,通过实行内部审计制度企业可以保证公司的条款条例、规章制度得到有效执行,保证公司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企业开展内部审计可以更好地为企业财会管理提供服务,为企业经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总结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下,企业经营发展面临越来越多的难题,不断更新的管理观念也使很多企业暴露出管理方面的落后问题,现代企业加强财会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企业必须提高管理者的财会管理水平,保证企业的财务运转处于良好状况,提高财会管理者自身素养、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实现企业经营效益的最大化,为企业发展谋求更宽广的出路。

参考文献:

[1]赵凤华.关于加强企业财会管理对策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05).

第3篇

关键词:现代企业财会管理;改革策略;研究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以及现代化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企业经营管理环境和经济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各大企业开始向现代企业转型发展。财会管理工作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随着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转型开始呈现出新的内容和特征。然而,由于受到传统企业财会管理模式的影响,财会管理在改革的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逐渐演变成为阻碍财会管理转型的一大瓶颈。鉴于此,积极开展现代企业财会管理改革工作的研究工作,无论是对于提高企业财会管理质量还是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现代企业财会管理工作改革的必要性

企业的财会管理工作一直以来都在制约着我国部分企业的发展,这与我国企业发展的现状以及历史有很大的关系。由于我国经济发展还处于发展阶段,相当多的企业发展水平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企业在市场竞争力不强,财会管理不健全,市场信誉不高,金融体系建设不完善,导致企业融资比较困难。因此,要进一步加快企业的不断发展,就必须要加强自身制度和财会体系建设,不断提高自己在市场中的信誉度。同时,财会管理作为一种组织资金运动方式,它是一种价值管理理念,贯穿于企业所有的经济活动之中。可以说,企业的生产、经营、进、销、调、存每一环节都离不开财会管理工作的协助,它不仅是企业管理活动的共同基础,也是企业管理的中枢。显而易见,只有对现代企业财会管理工作进行改革,才能满足企业的现代化建设,才能促进企业不断向前发展。

二、现代企业财会管理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1.资金不足,融资困难。相当多的企业在开展经营管理活动的过程中,一味地追求自身经济发展,以谋求更大的经济效益,在脱离企业发展实际的基础上,不顾自身企业的技术开发能力以及管理能力,盲目拓展业务,最后导致企业负荷过重,出现资金无法周转的困境。而且一旦企业所开拓的业务无法带来相应的经济效应,那么企业原本所经营的项目也会因此受到影响,企业也会因此陷入融资困难的境地。

2.管理不规范,管理水平低。国内部分企业把所有权和经营权进行集约管理,集权现象较为突出,再加上企业管理制度欠缺规范性和合理性,使得企业管理制度无法发挥自身的约束职能,从而导致企业财会管理工作出现混乱,财会信息失真、资料丢失等现象时有发生。除外,由于财会管理不规范,现阶段的许多现代企业都把工作重心放在提升企业经济效益上,侧重于提高市场占有率方面,而对于财会人员的专业水平不做考究,使得大多数的人员都是“半桶水”。伴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发展,现有的财会人员已难以满足工作的需求,财会管理水平日益低下。

三、现代企业财会管理改革的可行性策略

1.健全财会管理制度体系。财会管理工作包括财务管理和会计管理两个层面。其中财务管理主要是针对企业各个经营环节所产生的财务活动进行约束和监管,包括筹资、投资、资金运作等等;会计管理主要包括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所产生的各项经济业务,包括工程项目、采购、销售、投资等。健全财会管理制度体系,是现代企业财会管理改革的前提基础和核心环节,这是由于制度是企业一切经营管理活动的基础和保障,而财会管理的主要手段就是通过制度去实施管理。为此,企业一方面要以财会管理工作作为基准,建立一套覆盖到企业各项生产活动、经营活动的内部财会管理体系,层层落实,把工作职责落实到每一个相应的负责人身上。另一方面,企业要有效利用企业资源,革新理念,积极探索有利于开展内财会工作的管理条例,以逐步完善财会管理制度。这样一来,就可以有效避免因管理不善,管理混乱,而导致企业经济损失的现象。

2.提高企业资本运作水平。针对企业资金不足,融资困难的问题,可以考虑充分运用生产经营活动产生的资金沉淀这一途径,以最大程度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益。通常来说,企业在开展某项大型的生产活动时都会留出部分的质保金,而这些被保留出来的资金一般都不需要马上支付,可以推后一年。在这一年里面,企业会将资金形成两种方式:一是折旧资金,二是利润沉淀。故此,企业在处理质保金时,可以以降低财务费用为出发点,选择合适的贷款手段,不需要进行全额贷款,在保证企业能够正常支付生产经营的条件下,应有效利用银行赋予资金流动性和价值性这一服务特征,对各种营运沉淀资金进行统筹管理,以控制企业非经营活动资金支持,降低财务费用,提高资金运作水平。

3.推进财会信息化管理改革步伐。财会管理信息系统与会计电算化工作存在很大的差异性,会计电算化只是实现单纯的技术管理问题。然而,建立财会管理信息系统是以全面实现企业财务的集中管理和资金监控为目的,以建立集中统一的财会管理体制为基础,并以企业财会管理工作人员的集中管理为条件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此活动的开展,已不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更涉及到整个内部财会系统管理运作模式、人员架构等因素。故此,要想把该活动落实到实处,企业就必须对原有的财会业务流程进行重新建构,对原有的管理运作模式进行改革,对现行的管理手段和财会制度进行科学规划。归根究底,其实质就是对现有的财会管理体制进行全面革新,以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信息化管理运作模式。

四、结语

企业的财会管理工作在提高企业内部管理质量和优化企业资金运作方面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对于现代企业建设而言,财会管理工作已经成为了企业内部管理工作的重难点。伴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财会管理工作对于现代企业经营发展显得更加重要,为了更好地实现企业的现代化建设,有关部门一定要加大财会管理改革的重视力度,从而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硕.对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几点思考[J].中国商贸,2011,21.

[2]法.新经济环境下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研究[J].企业研究,2012,14.

第4篇

关键词:地质企业;财会管理;财务控制

总的来说地质企业的财会管理与其他的行业一样,都属于财务上的应用,但是如果进行细致的划分的话,我们就会发现地质行业同样的也有着其特殊性。在我国我们的地质行业由于原有的体制问题,在财务上现今仍然采取的是行政管理的模式,这样它的灵活度就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应对这样的问题我们现今已经做出了一些相应的改变。特别是针对地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要点我们也做出了许多的改变,但是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地质企业财会管理与财务控制的现状

在我国的企业中还是有着企业单位与事业单位的区别,而大多数的地质单位有事属于事业单位,在地质企业的财务管理方面主要是分为财会管理与财务控制两个部分,在地质企业的经济运行中既要依靠经费的管理与拨款也要依靠自身的经济收入来支撑。在现在的财务管理与财会管理中一直有着许多的薄弱环节,地质企业内部的资金问题、成本费用的问题、以及业务的问题、纳税的问题都是现今的重要财务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的管理还存在许多的管理不到位的情况。真对这些问题有必建立一个合理的财务控制和财会管理系统。因为地质企业的从事的大多是地质勘探与矿产的普查等方面的工作,他们对于我国的矿产资源的管理,地质状况的了解,都提供着相当大的贡献。但是由于近些年来,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我国的地质企业也要做出相应的改变,所以这些年来我国的地质企业的经济模式也逐渐发生了改变,更要求企业改变传统的观念,联系地质行业财务的特殊性分析探究其要点。

2地质企业财会管理与财务控制的要点问题

2.1企业的性质不明的问题

首先在企业的性质上,从计划经济以来我国一直都有着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的分别,而在这传统的划分中地质企业以一直都属于事业单位。但是,由于现今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地质企业存在着转型的问题,由此就带来了企业性质难以确定的问题,这也使得企业在财会管理与财务控制上出现了问题。导致了两者不相兼容的问题的出现。在当前的情况下,我国大部分的地质企业都是属于国土资源部门来管理的,在相关的规定上也明确的表示它是属于事业单位的,所以在会计的审核上面就要执行事业单位的要求,但是在实际的企业管理中许多的企业把自己的财会管理和财务控制混为一谈,让两个不同的部门合并成为了一个部门,这样一来在许多的项目上就会出现项目费用的不合理分配与管理,就是这样的人为的干扰使得地质工作的开展变得在资金上没有了相对可靠的保障,同时也使得了地质工作的费增加,核算不准确的问题的出现。

2.2企业的管理结构问题

地质企业的相对于一些企业而言,它的构成要更加的复杂,因此在管理方面的问题也要更多,比如企业的管理结构就显得更多,同时也显得更加的不合理。地质企业的管理上存在着级次多,部门多的问题。同样的这样的这样的问题也回影响到财方面,比如许多的地质项目的费用就存在着要经过多级核算的情况发生,但是由于每个层级的要求与核算方法的不同,经常会使得核算工作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使得工作的进程受到影响,经济效益也随之受到影响。同时,由于体制的落后,企业在地质项目的开展时往往无法承担全部的地质项目,有时也会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总之由于企业的结构问题,地质工作的开展中总是会出现增加管理费的情况出现,和提留问题的出现。不仅使得地质工作的开展出现增加预算的问题,严重时还会导致财政状况出现危机。

3针对地质企业财会管理与财务控制中要点问题的措施

3.1加强企业的财会管理

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要想使企业能够拥有足够的竞争力,就要明确财会的管理。由于地质企业属于事业单位,一直以来都执行计划经济的管理措施。但是为了对企业进行整合就要明确的使得企业明确政企相互分开的办法,只有这样才能使得企业的运行更加的有效和科学。财会管理是一个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地质企业实行了政企分离的办法,首先在财会管理中它就不会像原先一样,只能涉及类似地质勘查费用的方面,它的应用范围将会变得更大,使得它可以统筹各个方面的问题,可以综合各方面的情况设计出合适的财政使用方案。同时,由于财会的管理范围的扩大,它也能够更好的适应地质企业本身的特殊性,在财会的统筹下企业的资源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应用,能够让筹资与投资能够更好的针对自己公司内部的各种项目,使得资金的使用变得更加的合理。实现高效率,低投入,高经济效益的目标。

3.2建立财务管理为中心的管理体系

首先,在地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要避免以财务管理部门为中心的情况发生,而是要坚持以财务的基础管理为重并且区分好两者的关系。在地质企业的工作开展中,要从企业的利益出发来考虑问题。由于在企业的利益中,财务部门是负责对资金进行管理的,那么就要明确财务管理是工作开展的基础条件的概念。因此组建一套合理的财务管理系统显得尤为重要,要建立财务管理的系统首先就要选择一批能力出众的财务管理人员,并且由他们组成一个财务结算中心让他们针对企业的财务情况进行核算,并且对于一些资金上的工作,资金的往来都交由他们这个结算中心来处理。在财务的往来上,由于地质企业的特殊性国家经常会针对一些项目来进行拨款,这样的重大的资金往来一定要有结算中心来进行,由他们对资金进行合理的分配与核算。同时还应该建立一套完善的集中的财务管理系统,减少各个层级的关系,减少管理费用和提留问题的发生。使得资金的管理变得更加的直接,减少不必要的中间环节。

3.3加强审计力度

审计工作对于监督和平衡财政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此地质企业一定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内部审计系统。它可以对资金的管理、筹集起着监督的作用,同时它还可以针对一些相关的部门和相关的人员起到行为规范的作用。建立一个完善的审计部门,首先要成立一个监督机构,由他们对资金的使用进行的监管,对工作人员进行监督,保证企业的资金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发挥作用。同时在分配利润时也应该由审计部门来开展,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资金分配的公平。

4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地质企业作为三大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财务管理直接关系着地质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鉴于此,要求地质企业管理人员在开展改革工作时,能够结合着企业的实际发展状况,将改革政策渗入到自身的各个方面,但首先要改变的就是其自身财会管理与财务控制。现今的经济形势下,企业的多元化经营是尤为必要的,地质企业也同样是如此,这就对财务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我们必须深化地质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加快企业财务的转型,使得其能更好的应对经济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杨金友.对当前地质勘查单位资本构成及其经营方式的思考[J].云南冶金,2008(2).

[2]蒋承菘.新时期地质勘查单位财务管理[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9(11).

第5篇

关键词:电力企业 基建财务 管理

引言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电力企业已经开始逐渐成为自主经营和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降低管理以及运营费用,提高企业效益开始成为企业增强竞争力的主要手段。而同时,电力基本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与财务管理跟进的滞后,是当前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个突出的问题。研究和探讨在新形势下加强电力基建财务管理途径和方法,已成为当务之急。电力企业,尤其是供电企业,由于其产品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电力企业在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优质电能的同时,即要承担相应的社会义务,又要随时保证国民经济发展对电能的需求。因此,当前电力企业基本建设正面临着高速发展时期。

一、电力企业基本建设财会管理

(1)基建财务管理的具体目标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优化配置企业资源,实现企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产生最大效益(对国有企业来说,这个效益包括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就是要做好投入规模的合理控制、投入项目的正确选择,保证投入的规模、方向正确。

二是控制每个项目的基建工程成本,保障每个基建项目资金、物资安全,也就是要对投入进行严格的跟踪和控制,杜绝项目实施中的浪费和失控。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基建财务管理应该行使的职能主要是:项目规划、项目决策、项目预算、项目控制及项目分析。

    (2)基建财务管理的三个阶段

根据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理论,结合供电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特点,在我国当前经济环境中,最适合供电企业基建的财务管理体系应为“预测——控制——分析”体系。该体系是一种先进、全面、系统的管理体系,把项目周期划分为“投资前期、项目建设期和项目运行后评价”三个阶段。

①预测阶段主要指投资前期,即从投资意向形成到项目制定投资计划这一时期,这一阶段的中心任务是对工程项目进行科学的论证和决策,是项目管理的关键时期。

②控制阶段主要指投资建设期,即从筹集建设资金开始到工程竣工验收、交付使用这一时期。

③分析阶段:工程项目竣工、移交资产之后,基建财务管理体系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分析阶段。分析阶段也叫项目后评价阶段。

二、电力企业基建财务管理体系的优点

(1)在项目前期采用科学的预测方法,使投资决策更准确;

(2)项目管理部门由被动执行转变为主动控制;

(3)建立项目后评价体系,为投资决策提供服务。提高投资决策的准确率。

三、企业基建财务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

基建财务管理同一个职能往往分布在不同的几个部门如:规划职能、决策职能主要分散在计划、生产和农电部门;预算职能主要在基建部门;控制职能落在了计划、基建、财务、审计等部门。规划和立项职能本身可以分为生产和财务管理两个方面,生产是指技术必要性,财务管理指经济性,市场前景。这种模式突出以下几个问题:

(1)企业对基建财务管理职能的重要性还缺乏统一、明确的认识。虽然某些电网企业已开始重视基建财务管理工作,但对于电网企业基建财务管理的目标、基建财务管理包括的职能及各项职能应该如何在各个部门之间分配等,企业上下还缺乏统一、明确的认识。

(2)财务管理职能比较分散。财务管理各项职能分散在多个部门。这有利于各部门发挥其专业优势,但不利于企业对资源进行统筹安排,不利于投资效益的发挥;况且有的职能分配还存在交叉和重复。虽然,省级电网企业有预算委员会对总体投资规模进行控制,但是,各部门存在各自的利益,往往导致各有权安排投资的部门争相安排项目,而不顾及企业整体利益的和协调发展;同时还容易造成各部门间混淆各自的职责。

(3)有权行使基建财务管理职能的部门,其职能不够清楚,职责不够清晰,某些职能部门的人员基建财务管理意识还有待增强。目前,行使基建财务管理职能的部门客观上没有或不完全清楚自身的职能。这表现在:一是目前行使规划和立项职能的部门对项目的经济性评价还比较薄弱,有的仅以负荷预测代替了整个经济评价;有的甚至没有经济评价。地区局上报的项目,建设建议中有缺乏相关资料的现象。职能部门又没有足够的重视和应有的要求,导致投资不讲求效益,甚至出现一些项目投产多年没有负荷的情况。二是在一些部门中,缺乏行使基建财务管理职能所必需的专业财务管理人员。

四、电力企业基建财务的几点建议

(1)基建财务管理理念的转变。包括其重要性、基本概念、各项职能和管理目标等方面企业上下应该统一认识,形成明确和一致的基建财务管理理念。

(2)是基建财务管理职能的转变。基建财务管理职能必须真正由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参与行使。这有两种实现的办法,一是在目前管理模式下,在行使管理职能的部门内充实财务管理人员,二是将这部分职能移交到财务部门或新成立的专门机构。前种办法有一个明显的缺陷是:由于业务部门领导都偏重于技术,可能会使相关的基建财务管理人员依旧没有办法很好地履行财务管理职能。况且,这个办法也是与专业岗位分工相违背的。因此,笔者认为只有将这部分职能转移,才能更好地发挥基建财务管理职能。

(3)是基建财务管理职能部门分工的转变。基建财务管理职能应该从专业部门分离出来,实施更加合理和细致的专业分工。

第6篇

摘要:现代企业制度在企业中逐步确立后,作为企业管理手段之一的财会管理也开始成为企业的核心管理。将财会管理的重要性摆在企业管理的中心地位的企业也日益增多。本文对现代企业进行财会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其不足之处提供出改进措施。

关键词:企业;财会管理;不足;解决对策

当代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套系统的财务管理体系。但就其规范性而还有待提高。尤其是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对风险管理重视不够,财务管理要求的监督体系还需完善。否则,将对企业的长期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一、现阶段企业财会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分析

1、财会管理存在不规范的问题

部分企业没有按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实行所有权同经营权分离的管理模式,企业管理存在严重的集权现象,企业缺乏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的管理措施,缺乏严格的监督机制,会计信息出现失真现象等,财会管理职能得不到有效发挥。同时,国内企业低水平的财会管理也在影响财会管理体制改革的改革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具体表现为:财会人员的业务素质不高,对本职业务不够精通,缺乏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财会管理必备知识;许多企业的财会管理制度还存在不完善的问题;对资金管理缺乏规范性,投融资过程无合理规划,不进行必要的论证.企业的财会管理存在严重混乱现象。

2、信息化条件下要求风险管理不到位

财务管理的信息化使得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上升到一个新阶段,但同时也为企业财务管理造成一定的潜在风险。具体风险包括:一是信息披露的风险。随着经济活动呈现网络化趋势,企业的经营活动受外部环境影响越来越大,信息的传递也越来越快,一些信息通过网络传播使得负面影响被迅速放大,对企业的财会管理甚至是企业的整体经营活动带来意料不到的强烈冲击。二是在网络条件下财务信息安全的风险。交易活动在“电子交易”和“网上银行”等虚拟交易手段出现后日益呈现“无纸化”的运作特点,这对企业的资金安全与财务信息安全带来了新的挑战,企业财务管理也面临前所未有的风险。

3、企业财务监控体系缺乏

大部分企业财务管理通常只有会计核算的功能,而忽视了监督的功能;或只重事后的核算,而轻视事前的预测与事中的控制和监督。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受制于管理层,审计缺乏相应的独立性,而外部审计在利益驱使下只做表面文章,使得企业的财务监督难以落实到位。

4、财会管理存在重会计轻出纳现象

不少企业的管理者将出纳工作看作是单纯的收款与付款,出纳人员也无需过于专业的知识,一般人都能适应出纳岗位,因此对出纳岗位产生轻视的态度。在现实中,出纳环节是我国的企业财会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企业内部的费用报销、资金调配,以及处理企业同外界相关单位的结算关系都离不开出纳岗位。对这样责任重大的岗位不给以足够的重视,造成的出纳人员业务素质低下,将可能带来企业经营活动中的麻烦,如钱款出现差错、现金流动受到阻碍等。

二、现阶段企业财会管理改革对策

1、建立健全企业财会管理体系

在建立和完善企业财会管理体系方面,应赋予财会管理部门特定的管理权限,同时明确其他部门的责权,形成一个具有制衡作用的管理机制,实现部门间的相互制约与相互监督,以确保企业经营活动正常进行。对企业财会情况实行定期盘点,对企业财产的记录与账目进行核实,保证企业的财产安全不出现问题。抓好企业的产品成本与费用方面的管理,对成本和费用制定出管理标准,以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运营效率。加强对应收账款的有效监控,对企业客户的信用逐一做出评定,及时进行应收款的催收,保证企业资金按时回笼,加速资金周转速度,避免企业出现流动资金紧张的不利局面。

2、在财会管理人员当中建立内部监督机制

在企业的财会管理人员当中建立起牵制制度,凡涉及到款项、资金的收付与结算,以及登记等事项,应两人或两人以上进行处理,达到相互监督的作用。制定内部牵制制度的主要目的是强化财会人员的相互监督,以提高有关财会核算的质量,避免在财会处理过程中出现失误、产生差错、或出现违法事件。对会计工作加强监督,既要监督财会核算的内容与财会信息具有的真实性,也要监督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应对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遵守情况进行不定期的抽查,对遵守职业道德的并有出色成绩的人员要给予一定的奖励。对不遵守财会工作原则,给企业利益带来损失,甚至有违法行为的财会人员,应严肃查处直至追究法律责任。

3、提高财会基础管理水平

财会基础管理水平瓣高低关系到企业财会管理的好坏,同时也关系到财务管理能否实现科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企业经营的财务状况与财务成果都要通过财会基础工作体现出来,财务基础管理水平高低决定财务管理是否及时、全面和准确地反映出企业的财会信息。而准确的财会信息将清楚无误地反映出企业的经营状况,管理者通过财务信息及时发现企业经营中存在的风险与问题,能及时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所以,财务基础管理工作关系到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机会。

4.大力推进企业财会管理的信息化。

财务管理实现信息化能够全面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水平。财务管理信息化可有效解决企业财务中存在的集权管理问题和监督控制过程中出现的漏洞。加强企业的财会信息化管理主要通过应用网络技术与财务管理软件来进行,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来为创新财务管理寻找一个切入点。

三、结语

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管理,财会管理体系的完善有利于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健全的财会管理体系包括建立内部监督机制,提高财会基础管理水平,推广信息化管理手段等。通过这些具体措施来逐步提高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第7篇

一、新经济形势下企业中财会管理的特点

1.管理理念较为先进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到了信息网络时代,在财会的管理工作过程当中,应当将信息网络作用积极发挥出来,摒弃传统核算法,然后将现代化信息网络技术积极应用到财会管理中来。把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到企业财会管理当中有利于促进企业财会工作逐步转向信息化与数字化的管理方向发展,在我国目前的市场环境当中,只需要在原有的传统古娜拉模式中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就可以了,简单来说就是在企业在财会工作的管理过程当中通过信息技术对财务信息进行收集,并且实施数据化处理之后把数据输入到数据库中就可以实施信息化的计算处理,从而显著提高财会工作效率,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错误出现。与此同时,在开展财会工作实施中应用信息化网络技术能避免出现人为措施,有助于提高工作精准性。

2.多样化的管理对象

在传统经济体制背景下,企业财会管理具有较高的独立性,管理的对象也相对单一。但是目前我国市场经济产生着巨大的变化,在此形势下财会管理已经慢慢从企业的财务扩散至别的领域膻中,且管理对象多样化特点也越来越突出。多样化的管理对象能够使其更加适应市场的发展需求。在新经济形势下,财会管理的对象受局限性不断缩小,与此同时,财会管理的模式也逐步得到优化,使得企业的整体效益显著提升。企业财会人员在管理工作过程当中,也会逐步关注利益与行业财会的动态发展形势,在如此的管理模式状态下,企业才能按照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及时做好潜能挖掘与风险预警工作,从而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抓住市场先机,发挥自身优势。

二、在新经济形势下企业财会的管理工作存在几点问题

1.管理模式旧,管理效率低

由于受到客观环境与工作人员等各方面的影响,大多数国内企业的财会管理依旧处于起步阶水平,整体的工作水平与工作效率与国外的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从网络水平方面来看,国企很多企业的相关技术管理、创新以及完善等各方面均存在较多的问题,并且已经无法满足目前会计管理的需求。在此情况下,有很多企业对内部工作缺乏合理调整,对企业资源缺乏综合应用,没有对现有会计管理制度进行改革完善。此外,管理观念比较落后的现状,也对财务管理职能发挥带来严重影响,导致企业财务管理效率低。

2.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者素质普遍偏低

在新经济形式下,很多企业财会管理工作人员依然坚持使用传统工作模式与方法,对管理方式缺乏研究创新、探索进取精神。与此同时这类工作人员专业水平也很难满足信息化管理技术的要求,在财务管理、电子系统互相融合方面的知识较为薄弱,且缺乏这方面的意识,导致管理工作安于现状、缺乏创新。

3.企业的管理体系不健全,缺乏完善

从表面上直观地看,企业管理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企业谋求最大利润,但是企业的财会管理也不能将其目标局限于经济利益层面上,在追求最大化利润的同时必须考虑到新经济的发展对传统市场造成的冲击,做好相应调整与措施,使企业从实质上实现高速、平稳发展。目前很多企业的财会管理体系不够健全,相关制度也缺乏完善,因而使企业的财会工作受到极大的限制。

三、在新经济形势下创新管理的策略

1.创新企业财会管理的观念

企业的财会管理需要走出传统模式,务必先创新自己的管理观念。在新经济形势下财会管理的观念需要与经济发展现状相互紧贴,并积极结合国外的一些同行业发展方向和管理措施等,创新企业财会管理的整体观念,以此强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创新性。首先,企业的财会管理需要放低自身姿态,与同行中优秀的管理人员及其经验进行学习借鉴,并结合企业自身实际发展情况给予创新,尽可能满足企业各个发展阶段的管理需求。其次,企业工作人员应对客户给予足够的尊重,站在客户角度去思考并与之建立良好、长久合作,保证客户注入资金充足与稳定,使得企业利润和客户利润实现双赢。最后,财会管理者要具备极强的分析意识与信息捕捉能力,能快速、准确以及全面地完成信息收录及整理等工作,满足新经济形势对企业的要求,降低企业的抉择及筹资风险,改善企业的经营环境,提高其经营效率。

2.管理目标合理化

在新经济形势下企业须清晰准确地认识自身市场定位,明确自身发展的立足点,并制定符合企业自身持久发展的目标,制定出实现企业最大化利润的管理模式。企业财会的科学管理可以帮助企业充分利用资金,降低企业的投资风险而实现最大化的利润,促进企业持久健康地发展。企业重视物质最求的同时,还需把财会管理目标放于长远发展的角度上,使企业的资金流动尽可能实现迅捷性与安全性。企业制定管理目标的时候,工作人员要尽可能平衡各方利益之间的关系,通过交流谈判的方式对存在意见分歧、利益摩擦的事件进行调和,利益双方需要强调风险和投资回报二者的关系,根据双方的交流讨论协商并解决问题。与此同时,企业还需充分考虑创新为客户需求带来的影响,要积极维护企业文化形象,保障稳定的市场份额,通过拓宽渠道的方式保障企业的资金供应。

3.加快企业的信息化、网络化建设

网络化、信息化的财会管理发展趋势使得传统管理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企业的财会管理只有实现数字化资源与信息化数据,才能使工作人员更准确地在大量数据当中筛选出出与企业项目相关的信息,并制定正确、合理的管理方式。值得注意的是,企业的财务管理在信息系统当中处于重要地位,实施信息化建设的时候需要对多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始终坚持从阶段再到整体,从简单到难的步骤来有序地开展管理工作。通过制定财会管理的工作程序,并积极创新原有的技术,企业需要逐步完善自身的科学化财会系统,积极利用系统来实现数据化处理的高速化与准确化,满足经济新形势下对信息处理的要求。

4.提高财会人员的综合水平与素质

随着企业财务管理范围不断增广,管理的工作量也在不断增加,使企业财务工作变得复杂与多变,财会管理涉及的内容也与多方面协作、利益划分有关关联。所以企业财会管理者必须充分地认识新经济形势下管理工作的变化,具备相关专业能力与素质。不断提升个人能力水平,使得企业的财务预算以及成本核对等工作更好地开展,同时促进企业资金更好地运转,同时提升使信息的搜集整理以及规划等效率,全面提高财会人员的基本技能与个人素质。企业财会人员的综合水平与素质提升,能够带动企业整体发展,使其人才管理处于领先地位。因此,企业可通过定期培训等方式强化企业人才的建设,帮助财会人员转变其管理观念,使之与国内外先进管理思想互相接轨,全面提升企业的财会管理效率。

第8篇

在企業集团的各项专業管理中,大量的内部控制活动需要通过财务会计系统来落实,许多重要的管理数据需要通过财务会计系统来反映,几乎所有的經营决策都离不开财务会计系统的支撑。而在我国的许多企業,特别是国有企業,基础管理薄弱、财务管理混乱、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因此,如何实现有效的财务控制、达到财务管理目标,往往又是企業集团管理的重点和难点。

正是由于财会系统在企業管理工作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和发挥的特殊作用,各级国家行政主管部门、企業集团的总部,不约而同地把目光集中到了财务会计人员身上,期望通过对财会人员和财会工作的集中控制,找到一条强化管理和增加监督力度的途径。

一、目前采用的主要财会人员管理模式及其不足

基于财会人员角色的特殊性,以及目前我国企業改革和发展的客观要求,各种类型的财务会计集中管理模式已應运而生,行政、事業单位暂且不说(2000年9月,财政部、监察部已联合下发了《关于试行会计委派制度工作的意见》),单是对国有或国有控股企業(集团)的财会人员管理模式就有:财政部门统管会计人员、資金结算和会计核算工作,融会计服务和监督管理为一体的"零户统管式";财政和主管部门通过行政发文向国有企業委派财会主管的"主管委派式";财政部门或国資部门联合向国有企業和国有控股企業委派财务总监的"财务总监制";企業集团把会计从内部分离出来统一办公的"集中办公式";先将财会人员集中起来后委派到下属单位的"集中委派式"等等。这些财务会计管理模式的实施,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堵塞管理漏洞、规范会计行为、体现会计监督的严肃性、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的作用,在企業加强經营管理,提高經济效益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

但是,上述管理模式存在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以堵代导"。这些模式都不同程度的夸大了财会人员在企業监督中的作用,过分地强调对下属企業和单位的监控,使财会人员的定位产生偏差,难以充分发挥其专業特长为企業提供更加深入的服务和指导。有些模式还使财会人员凌驾于企業之上,把内部会计监督变成了一种外部强制性的行为,下属单位成了政府或上级部门的附庸,影响了企業自身管理职能的发挥。对财会人员个人而言,由于集中管理后工作范围与生产經营接触面的缩小,财会同業竞争加剧,个人的升迁与发展受到了一定影响;由于經常处在企業的对立面,财会人员还容易被孤立或成为"摆设"。

經过近几年的实践,上述财会人员管理模式下的一些深层次的矛盾也逐渐暴露出来。其一,由于我国现有的财会人员平均综合素质不高,多数情况下还要接受主管部门和所在单位的双重管理,要让其肩负起对派驻企業的指导和监督重任,难度较大。要么财会人员为完成监控与所在单位形成对立,工作难以开展;要么财会人员被所在单位收买,实际监控难以到位。其二,企業管理依赖于企業的基础工作,基础工作离不开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在目前这种集中管理模式下,财会人员与所在单位是分离的,企業管理的许多基础工作,如定额管理、预算管理、原始记录的管理、财产清查以及有关财务的内控制度建设等等,往往处于企業、财务两不管的境地。其三,在目前这种集中管理模式下,万一下属企業經营、管理出现不测,实际责任难以落实。单位领导可能指责财会人员监督不力,财会人员为避免承担较大的經营风险也可能采取较保守的监控方式,上级(或集团)财会部门的领导也可能采用较强硬的监控手段,影响下属企業的健康发展。其四,目前国企普遍忽视财务与会计工作的区别,在此前提下一味强调统一监控,可能出现会计核算监督掩盖企業财务管理的现象,影响下属企業的管理效能。

二、"财务"与"会计"职能分离的改进思路

现在的企業集团多数是按照现代企業制度的要求组建的,现代企業制度的核心是出資人所有权、企業法人财产权、企業日常經营管理权的分离,所有者与經营者之间是一种委托关系。在这种关系中,所有者为委托人,享有剩余收益的索取权,其目标是追求股东权益的最大化;經营者为人(或称内部人),享有經营权和劳动报酬索取权,其目标是追求自身薪酬、待遇和荣誉等效用的最大化。由于所有者与經营者效用目标的不一致,在内部人控制企業主要經营活动的情况下,很容易产生内部人以牺牲股东利益为代价来实现个人效用最大化的間题。在这种企業内部,财会人员一方面要为經营者在加强經营管理,确定企業内部激励机制、提高經济效益等方面发挥作用,协助經理履行理财责任和經营责任;另一方面要及时、准确、完整地对企業生产經营活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然后据实向所有者报告企業的經营状况和理财状况。现实生活中,由于财会人员的直接利益与企業經营者紧密相联,财会人员往往迫于压力而站在經营者的立场上,弄虚作假,文过饰非,使所有者的利益遭受损害。因此,为了抑制經营者急功近利、懈怠无能、粉饰浮夸或藏收匿利的行为,在对企業财会人员分类的基础上,由代表所有者的上级部门、企業集团总部对所属企業会计人员(不包括财务人员)实行集中管理或委派,仍不失为强化基础核算、保证信息质量、提高管理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

在目前条件下,通过对会计人员的集中管理、考核和约束,至少可以解决以下几个間题:首先,解脱会计人员对企業领导的人身依附,削弱企業对会计工作的干预力度,比较完整地体现所有者的受托责任。其次,从体制上把会计工作中人与人之间的矛盾转化为部门与单位之间的矛盾,通过部门与单位之间的磨合、沟通,降低内耗,提高工作效率。再次,强化会计人员的专業监督职能,有利于有关制度、政策的落实,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另一方面,财务管理是企業管理职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分离,从集中的财会人员中选拔具有管理才能、具备较全面的专業知识、综合素质较高的财务人员"归还"下属企業,令其专门参与企業日常生产經营和管理,并运用其财会专業知识和技能指导所属企業的生产經营实践,使企業内部各项专業管理形成闭環,提高企業现有管理水平。财务人员"归还"企業,是对上述财会人员集中管理模式的补充和完善。

三、一种企業集团财会人员管理模式的框架

(一)总体原则:

在集团的统一领导下,实行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职能的分离,会计人员由集团集中委派,财务人员由基层单位自行聘任。

(二)基本要求:

寓会计监督于日常服务,以财务管理促效益提高。做到"财务管理制度化,会计核算程序化,工作手段电算化,传递信息网络化。"

(三)组织体系:(略)

(四)职能描述:

1、集团财务会计管理总部:负责集团基本财經政策的制订,資金宏观调度和管理,对下属企業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实施宏观管理并定期进行检查,组织对财务、会计人员进行日常管理、专業培训和考核等;

2、資金结算中心(或内部银行):负责集团日常資金的调配、融通和管理,为集团内部单位之间提供结算、信贷及相关金融業务服务。各基层单位只能在資金结算中心开设内部结算账户,所有外部银行账户由資金结算中心统一管理。資金结算中心按会计核算点设置分支机构,各开户单位办理所有資金结算業务(代出纳)。

3、各会计核算机构:由集团总部委派会计人员设立,按集团業务类型、地域和業务量设置独立于服务单位的满负荷核算机构(类似行政事業窗口单位,接受群众监督和举报),配备最經济合理的会计人员,按照企業会计准则和有关会计法规的规定,负责相关单位的会计核算、报表编制,并通过对原始凭证的审核实施会计监督,保证提供有关企業生产經营的真实信息。会计核算机构的职能重在客观反映,而不参与和干涉企業的生产經营活动。会计人员應竭尽全力全方位满足基层单位会计核算及相关之需,想单位之所想,急单位之所急,并全方位接受委托单位的监督。

4、基层单位财务机构(或财务人员):按照双向选择的原则,由集团财务、人事部门推荐,基层单位聘任,成为所在单位的一员。财务人员應综合运用财税、金融知识和财务管理、管理会计、成本管理等专業技术方法,加强所在单位基础管理,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开展經常性的财务分析,参与公司日常管理和运作,为所属单位管理与决策服务。一般财务人员應较长时间为同一单位服务,以深入理解相关業务。

(五)信息传递:

1、财务人员是所在单位内部業务核算、统计核算和会计核算之间的纽带和桥梁,應敦促、指导有关業务部门开展業务、统计核算,并将有关原始单据及时传递到会计部门进行会计核算。

2、财务人员要协调好单位与财务会计部门、人员之间的关系,充分利用自己的财会专業知识对会计資料进行分析并及时提出建设性意见,为本单位领导出谋划策。

3、会计核算机构應定期向被服务单位和集团总部反馈有关会计信息,提供相关会计資料、报表,同时提供随时即时查询和电脑联网查询。记账凭证、各种报表由会计核算机构负责编制,定期返还所属单位归档保管。

4、資金结算中心与会计机构联合办公,分别负责,信息資料共享。

5、各单位在具体财会業务間题上出现分歧,由本单位财务人员与会计核算机构进行协调,共同商讨可行的解决办法,以保证生产經营活动的正常、有序、合法进行。重大事项可通过集团财务会计管理部门协调解决。

6、由集团财务会计部门组织,利用电脑网络、定期例会、各种书面材料等形式,及时传递财务、会计系统运行中的有关信息,针对間题及时解决。

(六)人员管理:

1、建立内部财会人才市场,创造公平、公开、公正的竞争環境,使真正的人才通过内部竞聘进入集团财会队伍。针对管理中的薄弱環节,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外部招聘部分人员。

2、集团在岗财会人员經考核和内部竞争,在保证财务人员具有较强的業务能力、较高的政策水平、良好的道德品行,并能保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将财会人员划分为财务人员、会计人员两类,同时按如下层次实行分层管理:集团财务主管、集团会计主管、基层单位财务主管、核算机构会计主管、财务会计、会计核算员、出纳员。

3、按照集团统一制定的财务、会计岗位职责,对在岗财会人员实行分层管理,逐人定位,定向培养,保持各层合理的智能配比、年龄结构和报酬级差。基层单位财务主管条件成熟时可担任同级相关行政职务。

4、会计核算机构、資金结算中心人员由集团统一管理、考核、发放报酬;财务人员由所在单位管理,报酬由所在单位考核发放。集团可按核算業务量向基层单位收取一定费用,并通过内部协议形式明确服务的内容和双方的责任和权利。

5、财务、会计人员之间可以交流,不设固定交流期限。

6、财会人员的教育培训由集团财会部门统一组织,通过有针对性地提高培训、有选择性地外部培训、定期的法规政策培训和后续教育等方式,以及經常性的理论研讨、内部交流和思想教育,不断提高其综合素质和業务技能。

7、定期对财会人员进行综合考评。会计人员以集团财会管理部门考核为主,并综合被服务单位反馈意见,按考评结果确定奖惩、淘汰与被考核人报酬挂钩。财务人员以所在单位考核为主,集团财会管理部门提供業务方面的参考意见,按考评结果确定其業绩、报酬、升迁或调离。

8、定期开展多种形式的评比活动,对优胜者给予奖励。

(七)業务监督:结合集团内部审计监督,可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八)总结:

第9篇

关键词:新经济;企业;财会管理;创新

在新经济背景之下,企业在财会管理方面迎来了新的挑战,不仅涉及观念,同时还涉及具体的操作方式。因此,企业应对财会管理工作予以必要的优化调整,从而使其跟上市场经济的发展步伐。若想提高企业财会管理水平,则需要对其管理模式进行不断创新,从而最大程度发挥出企业财会管理的应有价值,进而为企业的健康发展奠定有利的基础。

一.简析新经济背景对企业财会管理的影响

(1)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企业财会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现阶段,网络技术正在快速发展,然而我国企业财会管理的网络化程度却不甚理想,处于一个相对偏低的水平,其他高新科技的应用率也面临同样的窘境。目前,企业将面临与日俱增的财会管理信息,所以,加大高新科技的投入,推动财会管理的网络化进程已经刻不容缓[1]。

(2)经济全球一体化趋势给企业财务管理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

目前,经济全球一体化趋势已然成型,不管何种类型的企业均会或多或少地受到全球经济的影响。对于企业而言,该趋势是一种挑战,同时也是一种机遇,处理不当则会被无穷淘汰,处理得当则会一跃成为世界一流企业。在此背景之下,企业在开展财会管理工作时,要保证管理模式的与时俱进,要保证财务会计人员的素质不断提高。总而言之,应顺时而动,根据世界发展的具体需要对自身展开相应的调整。

(3)市场经济体制将会给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风险

在计划经济时代,企业仅需有效执行国家的行政命令即可,面临很小的经济风险,甚至不存在经济风险。在市场经济时代,商品价格将会接受市场的自然调控,因而波动较为剧烈,存在严重的风险隐患。在此背景之下,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也无时无刻不面对着来自市场的有关考验,具有较高的风险系数,与此同时,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时间仅30多年而已,所以,相关经验还存在很大的欠缺[2]。

二.企业财会管理存在的问题

(1)管理目标不明确

一直以来,各类企业均强调对利益最大化不懈的追求,并将其作为财会管理工作的根本目标,忽视了对社会价值的认同与重视,如此一来,导致了许多难以调和的矛盾。

(2)企业财会人员专业素质不高

新经济背景之下,企业财会人员表现出了更为明显的流动性特点,跳槽现象相当普遍。部分财会人员对专业知识缺乏求知欲,不能主动地学习相关的最新知识,导致自身观念落后、知识不足,方法陈旧,一旦遇到新的问题往往束手无策,如此一来,为实际工作埋下了各种不确定性因素,部分财会人员对经济形势及其相关政策不够关心,因而缺乏基本的大局观,仅着眼于当前问题以及表面问题的解决,缺乏战略发展眼光,这不仅会影响自身的职业发展,同时还会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财务资源配置不合理

就本质而言,财会管理工作属于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活动,因此,其应该接受产权制度的相关规范和制约。知识经济的诞生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企业的资源配置,由过去重视厂房及机械等资源的配置转变到如今重视技术等资源的配置,从而建立了一种基于知识资本的新型配置结构。不管是何种“智力资本”最终均会转变成财务管理工作的一部分。但是,当前的财务管理理论仍有诸多不足,如仍旧坚持“财务资本雇佣劳动”这一观点[3],未能正确认识现阶段人本理念在企业生存和发展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三.企业财会管理创新措施

(1)制定科学的财会管理目标

新经济背景之下,企业在开展财会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避免过度追求收益最大化的短视行为,而应该强调对价值最大化的追求。所谓价值最大化指的是,以基于科学的运营理念以及合理化的财会措施,对资金价值、时间价值及其相应的风险展开系统而深入的分析,从而实现总价值最大化的目标,进而推动企业的进一步发展。通过该长期目标的制定及相关措施的落实,不仅会实现产值、效益的最大化,同时还会使股东财富最大化趋于更加合理。该长期目标强调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1)于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对各方利益进行有效平衡,尤其重视对风险、报酬这二者的有机协调;2)落实新产品的设计与开发工作,从而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各类需求,保持企业经济收益稳定且处于稳步上升趋势;3)协调股东相互之间的利益关系,保证分配的合理性,对债权渠道予以持续拓展,保证运作资金充足;4)调动所有员工的工作热情;5)注重企业形象的塑造;6)对国内外宏观政治经济形势予以一定研究,以便采取及时而有效的防范措施[4]。

(2)财务管理人才培养及其理念创新

知识经济时代已然来临,人才的重要性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缺乏优秀人才的企业,是无法生存和发展的,只会走入穷途末路,所以,企业在开展财会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多照顾一下员工的切身利益,借助相应的激励制度或者形式,来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从而提高他们的工作质量和效率,最终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现阶段,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将面临更加复杂的内外环境,涉及的内容也在与日俱增,所以,企业应积极转变传统的发展理念,树立新型的发展理念,要突出智能化,还要突出高效化。换而言之,企业应充分引入和应用现代化技术以实现对市场的透彻分析,从而保证企业财务预测的可靠性,除此之外,应强调对客户利益的保护,和客户之间建立一种理想的供求关系,从而为企业赚取更大的商机。作为财务管理人员,应该具备丰富的财务知识,同时还应该熟练掌握相关技能,要能够对市场上的有关信息予以全面收集,还要能够对这些信息进行高效提炼,得到企业运营所需要的资料及有关分析结果,从而为企业的各项决策提供理论及现实基础,这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而言意义重大。

(3)完善企业财会信息系统

对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而言,财务信息系统属于当仁不让的核心部分,所以,应重视并落实财务信息系统的建设工作。在完善企业财会信息系统的过程中,应按“财务物资生产管理”这一先后顺序逐步推动[5],同时基于总体规划,将其和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其他子系统有机串联成一个整体,从而推动企业管理的信息化进程。

(4)广泛采用新技术

在新经济背景之下,信息技术获得了迅猛发展,并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企业若想在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主动,则需要对一系列市场信息进行及时而准确的收集,所以,企业应熟练掌握有关新技术的应用,尤其是互联网技术。企业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积极引入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从而保证该项工作得以高效开展。

四.结束语

新经济背景给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若想落实该项工作,要制定科学的财会管理目标,要重视财务管理人才培养及其理念创新,要完善企业财会信息系统,还应广泛采用新技术。只有如此,才能保障财务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从而为企业的健康发展奠定有利的基础。(作者单位:安徽省桐城市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纪玉珊. 关于新经济背景下企业财会管理创新问题的探讨[J]. 中国外资,2011,19:103-104.

[2]张莹. 简析新经济背景下企业财会管理创新[J]. 当代经济,2013,05:26-27.

[3]谢毅哲. 新经济背景下企业财会管理创新[J]. 中国市场,2013,29:127-128.

第10篇

关键词:新经济 企业 财会管理 创新

财会管理能够为企业提供准确财务状况,使企业合理的规避财务风险,进而使企业做出正确的经济决策。在新的经济背景下,应该做好企业财会的管理和创新工作,适应性的调整和创新企业的财会工作有利于保障企业正常进行运营活动。本文介绍了时展对财会管理工作的新要求,分析了前会计理论体系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企业财会管理工作创新的建议。

一、新经济背景下对企业财会管理创新的要求

我们现在处于知识经济时代,新经济时代要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转移企业的管理重心,变革企业的基础设施。企业不应再以实物资本为管理重心,企业应该加强对技术、知识、人才等无形资本的管理,准确的计量、确认、评估、核算企业的无形资产。企业经济管理的基础设施除了邮电通讯设备和交通运输以外,还应增加电子通道、信息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计算机在会计领域的应用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开通,使会计电算化工作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也大大提高了财务报告的及时性。

二、新经济背景下企业财会管理创新面临的问题

(一)企业的财务资源不能得到合理的配置,管理者认识不到人力资源的重要性

在新的经济背景下,财会管理作为企业最重要的经济管理活动,肯定会受到产权制度的影响。知识经济要求企业的智力资本转化成财务资本,可是,在企业实际管理活动中,财务管理理论和会计理论还没有突破“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阶段,很多企业负责人不能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经营发展的重要性,忽视了人才是知识的载体,忽视了财务人员在财务管理中的重要地位。

(二)很多企业存在相当大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筹资和投资都会有一定的风险。但是很多企业领导者不能正确的认识这些风险。除此之外,在新的经济背景下,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具有很大的联系,各个环节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错误,其他环节都不能正常的运行,进而给企业带来不堪设想的后果。企业中存在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会使企业的生产经营陷入困境。

(三)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和知识化管理工作做的不到位

在知识经济时代,要想做好企业财会的管理和创新工作,就必须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处理企业财务信息的综合能力。我国有很多大中型企业,这些大中型企业中缺乏相应的教育培训机制。除此之外,大中型企业中的财会组织结构布置的不合理,再加上高级财务人员的不足,导致企业的财务管理与创新工作不能很好的进行。虽然很多企业在引进先进的财会管理理念,也在健全自身的财务管理体制,但是这些理念和体制不具备很强的可行性,导致财务人员不能有效、稳定的开展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

(四)企业的财务会计信息缺乏及时性

我们都知道,现行的会计模式是工业时代的产物,很多企业在历史成本的基础上建立企业的定期财务报告,这些财务报告只能反映过去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不能很好的满足财务人员准确、及时的了解企业会计信息的要求。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信息技术产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社会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信息媒介,越来越多的信息成为财务会计信息的替代品。人们可以从领导谈话或新闻信息中了解最新的企业信息,可企业总是在会计年度结束后几个月才推出企业的财务报表。

三、新经济背景下企业财会管理创新的建议

(一)加强企业财会管理理念的创新,在企业中进行人性化的管理

在新经济背景下,开展企业的财会管理工作具有复杂性,因此,企业要转变财会管理理念,使财会管理理念具有高效性和开放性。企业与客户进行合作的时候,应该尊重客户的合法利益。与此同时,企业要引进先进的财务管理技术,利用先进的财务管理技术做好市场分析工作和企业的财务预测工作。除此之外,企业应要求财务人员树立强烈的信息意识,这样,财务人员才能准确、快速、全面的收集企业的财务信息,为企业做经济决策提供依据,让企业能够更好的对自己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进而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我们都知道,实现企业经营收益的最大化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企业应该把财务人员和企业的经营目标联系起来,重视财务管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力资源是企业的第一生产要素,新的经济背景要求企业在管理活动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对企业的财务人员管理中实行股票期权制度,这样,企业的人力资源也能参与企业的分配,企业中进行人性化管理工作也就做的到位了。

(二)在企业中埘立创新观念与风险管理的观念

知识经济在快速的发展,市场形势日益严重,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愈演愈烈。企业要想实现持续经营的目的,就得对自己的财务管理工作进行不断的创新。与此同时,企业的财务人员也应该学会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才能让企业的各项工作满足时代的要求,才能使企业的发展跟上时代的步调。众所周知,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越来越复杂,企业要想在经济浪潮中迎难而上,就应该重视企业中存在的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企业应建立先进的风险管理机制和风险预警机制,控制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取得并保持竞争上的优势,企业才会更好的跟上时代经济的发展潮流。

(三)建立健全企业现代化的财会信息系统

企业财会管理工作实施的基础内容就是企业的财会信息,所以说,财会信息在财会管理工作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要想提高企业财会的管理水平,就得保证企业财务信息具有准确性、有效性和全面性。新的经济背景要求企业拥有自己的电算化系统,把电脑应用到财务管理领域,能够使财务人员更加准确、快捷的处理企业的财务数据和财务信息。除此之外,企业应该保证财务人员能够通过很多渠道获取财务信息,这就需要领导者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调动他们配合财务工作的积极性,让企业员工收集好与市场有关联的信息。把原始数据储存在计算机里,做好原始档案的储存工作。企业会计事务处理的基本依据是企业财会的原始数据,这些原始数据在日后的会计事物处理中起着不可忽视的借鉴作用。所以说,完善企业现代化的财会信息系统具有很大的必要性。

(四)企业应建立全新的会计报告模式

众所周知,网络计算机除了具有强大的计算能力,它还具有强大的通讯能力,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可以利用计算机的这个优点在企业内部建立实时报告系统。可以把企业的财务报告录入因特网中,使用者就可以过网址与业务伙伴交换信息。把企业的会计信息和会计数据保存在网络中,就从根本上保证了企业财务会计信息的及时性。

四、结语

在新的经济背景下,做好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工作对企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企业财务管理中遇到的问题,企业财务人员应该积极的吸取新理论、探索新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有效性和科学性,才能使企业的发展满足新经济时代的要求,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庞朝阳.提高企业财会管理水平的有效策略[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1;11

[2]董岩.我国企业财会管理的强化策略研究[J].财经界,2012;20

[3]李波.浅谈石油企业财会管理工作的改革方向[J].中国商界,2012;9

[4]顾云建.论中小企业财会管理模式的缺陷[J].企业研究,2012;12

第11篇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研究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与资本结构理论的关系,对如何优化民营企业资本结构问题进行了探讨。指出财务管理目标应为民管企业价值最大化,对务杠杆利益是衡量民营企业资本结构的重要指标,并在分析影响民营企亚资本结构有关因素的基础上,对如何优化民营企业资本结构问题提出了建议。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对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的完善和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去年6月财政部组织的会计信息质量检查,首次将民营民营企业列为检查对象。今年1月8号,公布的会计信息质量报告显示,大部分民营民营企业存在会计基础士作薄弱、白条抵现金、财务管理混乱等问题,尤其是提前确认收人、粉饰报表的现象比较突出。中国的民营企业平均寿命只有2.9年。很多企业之所以发展到一定阶段就英年早逝,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财务管理工作跟不上企业发展的需要。破产与持续经营只是一步之遥。一个企业如果不重视财务管理,导致财务状况恶化,丧失现金支付能力,不管其规模多大都会破产。对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的完善和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科学地设置财务管理最优目标,对于研究财务管理理论,确定资本的最优结构,有效地指导财务管理实践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拟从确定财务管理的最优目标出发,分析财务管理最优目标(民营企业价值最大化)与资本结构的关系,并运用资本结构的计量指标(财务疚杆利益),对我国民营企业的负债经营状况进行分析研究。

一、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最优目标——民营企业价值最大化

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民营企业在特定的理财环境中,通过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所要达到的目的。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民营企业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民营企业价值最大化、民营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根据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并通过关于财务管理目标的几种主要观点的比较,认为民营企业价值最大化应作为财务管理的最优目标。

(一)以民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弥补了利润最大化的不足

如果以利润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一方面,没有考虑民营企业所创造的利润与投人资本之间的关系,不利于不同资本规模的民营企业或同一民营企业不同时期之间的比较另一方面,它没有考虑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取得的同一利润额所用的时间不同,其价值不同,承担的风险也可能不同。如果以追求民营企业利润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还可能会忽视产品开发、生产安全、履行社会责任等工作,导致民营企业短期行为的发生。进行财务管理就是要权衡报酬与风险的得失,实现二者的最佳平衡,使民营企业价值最大。以民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可以将民营企业取得的报酬按时间价值进行计量,考虑了报酬与风险的关系,使民营企业的前当收益与未来收益都对民营企业价值产生影响,有效地避免民营企业短期行为的发生。

(二)以民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对务管理目标更符合我国国情

在我国,有人认为应将民营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因为经济效益是指投人与产出的关系,即以一定限度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限度的收益。这是一个比利润更广义的概念,它是三类量化指标的综合:一是以资本、成本、利润的绝对数及相对数表示的价值指标;二是以产量、质量、市场份额等表示的实物量指标;三是以劳动生产率、资产利润率、保值增值率等表示的效率指标。并认为第一类指标反映的是民营企业现实的盈利水平,第二类、第三类指标反映的是民营企业潜在的盈利水平或未来的增值能力,因此该指标在利润中加人了时间因素,可以认为该指标考虑了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由于反映民营企业盈利水平的利润指标是按照权责发生制计算的,并没有考虑时间价值。这种认为潜在的盈利能力或未来增值能力反映了时间价值的观点在理论上是缺乏依据的,在实践上也是难以计量的。而以民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体现了对经济效益的深层次认识,不仅考虑了风险与报酬的关系,还将影响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活动及各利益关系人的关系协调起来,使民营企业所有者、债权人、职工和政府都能够在民营企业价值的增长中使自己的利益得到满足,从而使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和经济效益均进人良性循环状态。因此,民营企业价值最大化应是财务管理的最优目标。

二、资本结构理论与民营企业价值最大化

资本结构理论是西方当代财务理论的主要研究成果之一。民营企业的资本结构是由于民营企业采取不同的筹资方式形成的,表现为民营企业长期资本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即民营企业资产负债表右方的长期负债、优先股、普通股权益的结构。各种筹资方式及其不同组合类型决定着民营企业的资本结构及其变化。资本结构的变化与民营企业价值处于怎样的关系?当民营企业资本结构处于什么状态能使民营企业价值最大?这种关系构成了资本结构理论的焦点。其中,莫迪利安尼和米勒创立的MM定理,被认为是当代财务管理理论的经典。

(二)资本结构理论对我们的启示

资本结构理论的重要贡献不仅在于提出了"是否存在最佳资本结构即这一财务命题;而且认为客观上存在资本结构的最优组合,并使我们对资本结构有了以下几点明确认识:

1、负债筹资是成本最低的筹资方式

在民营企业的各项资金来源中,由于债务资金的利息在民营企业所得税前支付,而且,债权人比投资者承担的风险相对较小,要求的报酬率较低,因此,债务资金的成本通常是最低的。当存在公司所得税的情况下,负债筹资,可降低综合资本成本,增加公司收益。

2、成本最低的筹资方式,未必是最佳筹资方式

由于财务拮据成本和成本的作用和影响,过度负债会抵消减税增加的收益。因为,随着负债比重的增加,民营企业利息费用在增加,民营企业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性在加大,民营企业的财务风险在加大。这时,无论是民营企业投资者还是债权人都会要求获得相应的补偿,即要求提高资金报酬率,从而使民营企业综合资本成本大大提高。

3、最优资本结构是一种客观存在

负债筹资的资本成本虽然低于其它筹资式,但不能用单琐资本成本的高低作为衡量的标准,只有当民营企业总资本成本最低时的负债水平才是较为合理的。因此,资本结构在客观上存在最优组合,民营企业在筹资决策中,要通过不断优化资本结构使其趋于合理,直至达到民营企业综合资本成本最低的资本结构,方能实现民营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目标。

三、衡,资本结构孟要指标一一财务杠杆利益

由于民营企业一般都采用债务筹资和股权筹资的组合,由此形成的资本结构一般称为”杠杆资本结构”,其杠杆比率即为资本结构中债务资本与股权资本的比例关系。因此,财务杠杆利益就成为衡量民营企业资本结构,评价民营企业负债经营的重要指标。

财务杠杆利益是民营企业运用负债对普通股收益的影响额。财务杠杆理论的重心是负债对股东报酬的扩张作用。其计量公式如下:

普通股利润率=投资利润率+负债股东权益x投资利润率一负债利率x(1一所得税率)。由上式可见,当民营企业全部资金为权益资金,或当民营企业投资利润率与负债利率一致的情况下,民营企业不会形成财务杠杆利益;当投资利润率高于举债利率时,借人资金的存在可提高普通股的每股利润,表现为正财务杠杆利益。当投资利润率低于举债利率时,则普通股的利润率将低于税后投资利润率,股东收益下降,表现为负财务杠杆利益。在实际工作中除要考虑财务杠杆利益外,还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一)经济周期因素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国家的经济都既不会较长时间的增长,也不会较长时间的衰退,而是在波动中发展的。这种波动大体上呈现复苏、繁荣、衰退和萧条的阶段性周期循环,即为经济周期。一般而言,在经济衰退、萧条阶段,由于整个宏观经济不景气,多数民营企业经营举步维艰,财务状况常常陷人窘境,甚至恶化,经济效益较差。在此期间,民营企业应尽可能压缩负债,甚至采用即零负债朋策略,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而在经济复苏、繁荣阶段,一般来说,由于经济走出低谷,市场供求趋旺,大部分民营企业的销售顺畅,利润水平不断上升,此时,民营企业应增加负债,以抓住机遇,迅速发展。

(二)市场竞争环境因素

即使处于同一宏观经济环境下的民营企业,因各自所处的市场竞争环境不同,其负债水平也不应一概而论。一般来说,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垄断性行业的民营企业,如我国目前的煤气、自来水、电力等民营企业,以及在同行业中处于垄断地位的民营企业,由于这类民营企业的销售不会发生问题,生产经营不会产生较大的波动,利润稳中有升,因此,可适当提高负债比率,以利用债务资金,提高生产能力,形成规模效益,巩固其垄断地位;而对于一般竞争性民营企业,由于其销售完全由市场来决定,价格易于波动,利润难以稳定,因此,不宜过多地采用负债方式筹集资金。超级秘书网

(三)行业因素

不同的行业,由于生产经营活动的内容不同,其资金结构相应也会有所差别。商品流通民营企业因主要是为了增加存货而筹资,而存货的周转期较短,变现能力较强,所以其负债水平可以相对高一些;而对于那些高风险、需要大量科研经费、产品试制周期特别长的民营企业,过多地利用债务资金显然是不适当的。

第12篇

[关键词]数字化管理 财会管理

一、数字化财会管理的定义

1.数字化财会管理的定义

所谓数字化的财会管理,可以对其做出如下定义:所谓的企业财会数字化,指的是采用计算机系统、数字信息技术进行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等相关财会工作。数字化财会管理的具体内容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其包括数字的传感技术、扫描技术、数据交换、数字通信以及模拟技术、网络和人工智能等。数字化财会管理就是利用这些数字信息技术对企业的财务信息数据进行系统化的处理。由数字财会管理的定义可以看出,数字化的财会管理不仅是单纯的会计信息化,它还包括企业财会信息的实时化、可视化及智能化等多方面的含义。是财会管理更高层次的阶段。信息化的高层阶段就是智能化,信息化的基础是网络及通讯技术,利用各种硬件与软件的有机结合,体现出先进的管理思想,最终达到控制目标。不过智能化决非体现管理思想、实现控制目标这么简单。其更大的作用是服务于企业的决策层,即财会管理的智能化,是将财会信息和专家化相结合,为企业的决策层提供更加智能化的支持。企业财会管理的实时化则是指借助于信息技术使得企业的内部信息与外部信息真正实现实时共享,信息的获取及反馈都能得到及时的处理,从而提高信息的效用。可视化则是通过相关的图像处理技术,将财会信息转化为图像或者图形显示出来,可以进行交互处理,使得数据显示更为直观、具像化。企业财会管理实行可视化,可以使得企业会计信息的操作过程更透明,操作结果更清晰。

2.数字化财会管理的内涵

首先,财会管理的相关领域全面实行数字化管理,就是在财会管理的整个流程中体现出数字化的特点,即:采用数据化、代码化的手段进行信息的收集,电子化处理财会信息,实时标准的进行财会信息的传递,以及最终的信息储存都体现出数字化。

其次,财会管理数字化摒弃了传统的会计电算化中将管理技术视为工具的观念,财会信息系统打破了传统的惯例,采用了现代的、开放的数字技术,它未来的发展将会深刻影响传统会计的基本体系及方法、财会管理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财务人员的管理培训等等各方面,使得财会管理工作从整体上更适应数字化发展的潮流。

最后,数字化财会管理的概念范围更广泛,其以现代的数字技术平台为基础,将资金流、知识信息流、商品流、业务流等企业各种资源进行融合,使得财会信息和现代的数字技术充分结合。

二、数字化财会管理的特征

1.全面性

由上述数字化财会管理的定义可以看出,数字化管理为财会管理带来的变革体现出多面性的特点。其不仅包括财会的基本理论及方法、会计的教育实务、财会管理等,而且从其功能上来看,财会信息也不再是单纯的会计核算,它还包含了会计监督和预测。决策及会计流程的整合。此外。由财会管理技术上来看,数字化财会管理进行信息系统的重构是通过计算机技术来实现的,它以通讯、电子以及网络技术为主。由此可以看出,数字化财会管理体现出全面性的特点。

2.开放性

由于数字化财会管理所采用的是现代的数字技术,整个数据处理的过程体现出高度的自动化,相关的财会信息也高度共享。企业内部、外部的相关单位可以利用网络直接获取海量的数据,这正是体现出了数字化财会管理的开放性及公开性。

3.集成化

数字化财会管理重构了传统财会管理的业务流程及组织,以便更好的支持诸如数据银行等新的管理模式及组织形式。这个重构业务流程及组织结构的过程无论是其出发点还是终结点,都体现出了信息集成化的特点。信息集成有三个层面的含义:其一,在财会领域实现信息的集成化,可以实现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信息集成,使得一直以来会计信息可靠性与相关性不可兼顾的问题得到了协调;其二。企业内部实现业务与财务信息的集成,将二者进行无缝联结;其三,企业内部与外部的信息网络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以实现组织内外部的信息集成。

4.多元性

数字化财会管理的多元性主要体现在到下几个方面:首先,信息接收方式的多元化,以经济社会数字化、网络化及一体化为前提,财会信息系统可以收集到企业内部与外部、各部门机构的会计信息,接收货币形态信息,以及其它非货币形态信息等。其次,信息收集的时间更为多元化,以数字化管理为基础,财会信息不再局限于特定的提供会计信息的时间进行信息披露,而是可以迅速的、随机的通过信息系统进行所需信息的采集。第三,信息的处理方法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虽然财会信息系统采用的是信息系统主体所认定的算法,但是其还有备选方法可以选择,以便进行差异的比较。第四,信息提供空间多元化,上文提到信息接收方法的多元化,这就带来了信息提供空间多元化的结果,财会信息系统可以提供货币形态信息、非货币形态信息,还可以提供历史信息、当前信息以及未来信息。

5.渐进性

数字化的财会管理不可能一促而蹴。它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逐步由手工财会管理向电算化过渡。再由电算化阶段向着数字化管理发展。站在数字技术的发展角度来看,按照目前财会管理分阶段、分步骤的发展趋势来看,最终可以实现数字化财会管理。

6.动态性

数字化财会管理动态性的特点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特征:动态化的财会数据采集过程、实时的财会数据处理以及动态化的信息及传输和利用。数字化财会管理的动态性可以协助决策者及相关财会信息的使用者做出正确、及时的预测或决策。

三、我国财会管理与数字化管理的差距

经过近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财会管理工作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一些先进企业单位已经开始财会管理中实施数字化的管理思想,并建立起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数字神经系统,相关的财务管理人员也逐渐适应数字资讯所带来的便利,可以对数字信息进行快速准确、广泛的传送、接收及反馈,初步实现了财会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及数字化,大大提高了财会管理的工作效率。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我国整体的财会管理工作距离数字化管理的要求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可以说很多单位组织实现会计电算化标志着我国财会管理工作进入了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但是在这种电算化的表面下,其实质仍是传统手工会计工作的翻版而已,除了处理信息的手段有所改变之外,信息技术的优势并未在财会管理工作中得到最大化的体现,没有真正的实现以手工会计信息的改造。具体来说,现阶段我国相关的财务处理软件最大的不足就是财会工作的参与管理功能还显得不足,无法很好的满足现代管理对财务管理的要求。

其实不难看出,制约我国数字化财会管理发展进程的主要原

因就是相关专业人才的匮乏,各机构单位真正精通计算机的人才非常有限,而再细化到财会人员中就更加少之又少,因此要发展我们数字化财会管理工作,首先任务就是培养出计算机技术与财务知识兼备的复合型人才。此外,很多企业单位的会计电算化系统都是独立于企业管理系统的子系统,无法将企业相关的管理信息融入进会计系统中,这就使得财会信息系统的功用和效用大打折扣。比如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目前我国鲜有实施成功的案例,其实资源计划不仅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模式,还是一种高效的管理工具。同时也是一套先进的管理系统。可以说成功的实施企业资源计划象征着一家企业进入数字化管理时代。上世纪九十年代企业资源计划在我国得到了大力追捧,这也是我国企业进入信息社会必不可少的过程。很多企业意识到知识与信息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知识信息是企业其它诸如人力、财力及物力等基本资源的载体或者表现形式。企业要将人、财、物等有形资源与知识、信息等无形资源进行整合,于是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就应运而生。只有将会计电算化系统与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相融合,才可以将二者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但是国际实施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的失败率高达60%,以及其它诸多失败经验使得我们不得不正视:实施企业资源计划决非易事,尤其是对于中国企业来说,由于要面对诸如市场环境不成熟、企业机制相对特殊、基础弱、人才少以及缺乏规范的管理等众多“中国特色”的难题,实施起来更是困难重重。

但是尽管目前数字化管理的进程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我们仍要看到:如果缺少先进的信息系纺的支持,那么企业数字化财会管理就无从谈起,从而财务管理水平的发展将停滞不前,进而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就相对低下,最终无法与国内外的先进企业相抗衡。所以尽管企业资源计划的推行与实施还存在诸多困难。但是就目前形势来看,它仍是企业决战国内、国际市场的有效通行证,所以我们要克服万难,迎头赶上。

总之,要真正发展数字化的管理,就要强调员工授权最大化,给员工提供更多的机会学习和掌握现代智能工具。数字化的财会管理要求企业要从根本上改变旧有的金字塔型的上下级的组织架构,形成扁平的、网状的或者无中心的组织结构,淡化上下级观念,强调沟通和交流,进而提高财会管理的效率及效果:数字化管理强调管理的服务性,即数字化管理是为企业的员工服务;此外,数字化的财会管理还强调竞争与合作,共享信息与知识,提高团队协作,才可以从信息中得到更多的回报,从知识中收获更多的效益。数字化管理是经济体现出数字化特点的保证,也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发展使得知识向着资本转化的重要前提。

参考文献:

[1]章海贤译,会计的数字化之路――微软的会计核算革新[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9(2)

[2]张丽君,数字化医院财务、业务一体化管理模式[J]中国卫生经济,2008(4)

[3]江俊龙,基于数字化管理的管理会计创新[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