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小学教学设计

小学教学设计

时间:2022-05-16 00:26:0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学教学设计,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小学教学设计

第1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课文生动具体地叙述了大猫的古怪性格和小猫的淘气可爱,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的举和热爱生活的情趣。

 

2、给课文分段,练习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概括段意并归纳主要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4、学会生字新词,进行分析判断句子正确性训练,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时间:2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揭示课题,介绍作者:

 

1、揭题: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的课文是《猫》。

 

2、介绍作者:这篇课文是老舍爷爷写的,老舍爷爷一生写下了许多优美的文章,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大师,学习他的文章就是一种美的享受。

 

二、初读课文,理解文意:

 

1、请同学打开课本,带着两个要求自由读课文:、读通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有读不通的多读几遍)、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和词语,特别是课后第4题的词语,我们更应该掌握好,多读几遍。(学生初读)

 

尽职

 

抓痒

 

稿纸

 

咕噜

 

闭息凝神

 

遭殃

 

彼此

 

任凭

 

逐渐

 

无忧无虑

 

性格古怪

 

粗细各异

 

温柔可亲

 

变化多端

 

枝折花落

 

生气勃勃

 

天真可爱

 

2、检查课后习题4,学习词语:(幻灯投影)

 

下面我们先来检查第

 

部分的词语,我请一个同学能把它们读一遍,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遍,读不通的多读几遍齐读词语。

 

请你找出你觉得最难写或最容易写错的两个词语,在课堂练习纸上抄写两遍。同桌交换检查、修改。

 

接下来请同学们齐读第一部分的词语。

 

折:读sheé

 

是个多音字,还有个读音是:zhé,怎么组词?

 

你能用上划横线的三个词语,用一两句话说说课文写了什么吗?

 

3、理解课文内容

 

、课文主要写了哪两种猫?(板书:大、小)

 

、谁能在括号中加一个数量词,说说课文计了几只大猫、几只小猫?并找出理由。

 

(一只)大猫,填一只的理由是什么?()是的,作者就是通过仔细观察家中的一只大猫生动地写出了猫的性格。

 

(一群)小猫:这么填的理由是什么?(它们)

 

、想一想,我们在一只前可以填一个什么词来说明大猫的性格特征。(古怪的)

 

那在一群小猫前呢?(淘气的)

 

、齐读:(古怪的)(一只)(大)

 

(淘气的)(一群)(小)

 

猫,下面,我们就要用这些词语帮助我们做3件事。

 

A、第一件事是要它帮助我们给课文分段,你认为可怎么分?

 

生交流,作||记号。

 

B、第二件事是要它帮助我们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讲了什么?讲了一只大猫很古怪。

 

请你能在课文中找出相同意思的一句话来概括吗?

 

划出总起句,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齐读。

 

这一句在第一段中是什么句?根据这句话,你怎么概括段意?

 

第二段又讲了什么?(小猫淘气)

 

你能在课文中找出相同意思的一句话来概括吗?

 

也划出总起句,说一遍段意。

 

C、好,下面我们来完成第三件事:你能根据这些词语或者划出来的两句话,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吗?

 

(生个别练说生自己站起来自由说)

 

三、细读课文,理解大猫古怪和小猫淘气。

 

(一)同学们学得真不错,下面我们来进一步研究大猫到底古怪在哪里?小猫又淘气在哪里?

 

1、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请你用找描写大猫古怪性格的三个重点句。

 

2、交流:老实、贪玩、尽职

 

(什么叫尽职?)

 

3、为什么这三个词语能表现出大猫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呢?

 

4、你能用虽然但是这个转折关联词或不但而且这个递进的关联词把这三个或其中两个词语连起来说说大猫的古怪吗?

 

、大猫虽然很贪玩,但是有时也很老实,而且也很尽职。

 

、大猫虽然老实,而且尽职,但是有时候也很贪玩。

 

、大猫不但老实,而且尽职,但是又很贪玩。

 

5、你能把大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这句话加在这些句子开头或结尾吗?

 

同学们真聪明,你看,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是多么丰富啊!同一种意思我们能用这么多不同的句子来说,大家刚才的'句子都说出了大猫的变化无常,令人捉摸不定的古怪性格。这下你理解古怪的意思了吧?解释古怪。好,这个词语解决了,(擦去问号)

 

6、课文第二、三两节也写出了大猫性格古怪,请你速读课文,找出表示古怪的重点词语:

 

交流:温柔可亲、一声不出、什么都怕、那么勇猛。

 

练习:用虽然但是的句式练说,体会大猫的古怪。

 

(二)

 

1、请同学们按找出重点词的方法学习第二段,找出写小猫淘气的重点词语默读、找。

 

2、交流:没完没了。

 

3、你能不能在其他写小猫淘气的句子中也加上没完没了来说说。

 

一玩起来,它们不知要摔多少跟头再跑再跌(没完没了)地玩。

 

它们的头撞在门上;不哭,还是没完没了地玩。

 

它们没完没了地玩,所过之处枝折花落。

 

你看,这真是一群淘气调皮的小猫啊!对淘气这个问题你们也自己解决了,可以擦去问号了。

 

第二教时

 

一、复习引入,明确目标

 

1、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读懂了课文主要写大猫的古怪和小猫的淘气。作者写大猫古怪、小猫淘气是讨厌它们吗?为什么?

 

理解满月的小猫更可爱:大猫可爱,小猫更可爱。(板书:)

 

2、明目标

 

所以这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读懂课文是怎样写猫可爱的?、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二、体会大猫之可爱。

 

1、下面我们要自己来分析理解大猫可爱在哪里,而不是由老师来讲问。请同学们带着这些要求自由朗读第一段。

 

幻灯出示:、挑:你最喜欢、感受最深、最能体现作者喜爱之情的一个句子,划下来;、找这句话中的重点词。、想:这些重点词的特别含义。、读: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2、范例教学:为了帮助大家讨论好,老师先和大家来学习一句话:(幻灯出示:说它老实吧,它有时候的确很乖。)老师对这一句是这样理解的:

 

A、我们已完成了第一步挑出句子。

 

B、下面我们完成第二步,找出句子中的重点词。(的确,乖)。

 

C、第三步,想这些重点词的特别含义:乖是什么意思?(联系上下文:老实、听话。)我们什么时候用乖?(老舍把猫写成了小孩子,对猫多亲昵啊!)那再加上的确呢?(更加深了对猫的喜爱之情。)所以第三步乖和的确重点词的特别含义是什么?(生连起来说一遍。)

 

D、初步体会:这一句虽然不长,用词不多,但深刻地写出了大猫的可爱,强烈地表现出作者的喜爱之情?指导朗读这句话。

 

谁能把刚才我们四步学习过程具体地说一遍。

 

请同学们拿出练习纸,按刚才的过程,完成笔头练习:幻灯出示练习:(见后面练习纸练)

 

3、自主学习:

 

如同学们按这种方法读课文,选自己最爱读的一句话,细细体会、学习课文。

 

(准备好)。谁能最早主动的站起来,说说自己的学习情况)

 

4、交流:

 

例:、它闭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重点词:闭息凝视:写了大猫捉老鼠的专心负责、全神贯注,一定要把老鼠等出来的样子,作者对大猫尽职精神的赞扬。

 

、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要求给你抓痒。

 

重点词:蹭:摩擦

 

(你在什么时候谁那儿也蹭几下?)

 

用蹭表现了猫对作者的亲近,作者对猫的喜爱,在作者眼里猫像一个撒娇的小孩。

 

、跳下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重点词:小梅花。

 

把稿纸上脏乎乎的脚印比作美丽的小梅花,足见作者对猫的宠爱喜欢。

 

(生交流一处,朗读体会一处)课文写猫可爱的地方很多,可以说课文每一句都写出了猫的可爱,每一处都流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请同学们一齐读课文,读出你的这种感受来。齐读第一段。

 

三、体会小猫之更可爱。

 

1、大猫已是如此可爱,而小猫更是可爱,请同学们按同样的方法学习第二段,边读边想:课文哪些写出了小猫更可爱,作者更喜欢?

 

2、交流:

 

3、是啊,满月的小猫是多么的淘气调皮、生气勃勃、天真可爱,所以更可爱,令人更喜欢。请同学们拿起课本自由读第二段,读出你更喜欢小猫的感受来齐。

 

4、同学们,我们用自己的努力,读懂了大猫古怪得可爱,小猫是淘气得更可爱。在老舍爷爷笔下,猫是多么活泼可爱啊!祖国的语言文字是多么优美迷人啊!同学们,我们想不想也拿起来写一写?请同学们拿出练习纸,完成第三题:写一段描写小动物的话。

 

5、交流。

 

四:课文总结:

 

这两节课,我们不是依靠老师的分析讲解,而是通过我们自己的探讨、练习,读懂了这篇课文,提高了学习能力,而且深深地被老舍爷爷那精美的语言民陶醉。老舍爷爷对生活是多么热爱啊,即使是身边最普通的小动物猫,也是如此喜爱。这说明在我们的辞海中,处处都

 

有美好的事物,只要我们热爱生活,就能发现、享受这种美。今天,金教师

 

大家一起享受了这种美,相信同学们也一定会更加热爱我们的生活。你们说:是吗?

 

板书

 

(古怪的)(一只)(大)

 

可爱

 

老实、贪玩、尽职

 

 

(淘气的)(一群)(小)

 

更可爱

第2篇

一、教学设计思想

1. 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在双语教学设计时,要“稚化”自己,把自己当作学生,用一颗“童心”去探知学生的想法和情感,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设计小学科学双语课堂教学。教学设计应突出新课程教学活动中三维学习目标的整合以及双语语言目标,利用儿童普遍有好动、好奇、好胜、好群心理,学习活动中求新、求奇、求趣的特点进行双语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科学价值观以及具有国际理解的胸怀。

2. 以问题为中心

双语教学设计应重视教学过程,是以能力为本位,因此教学中提倡“以问题为中心”。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过程就是学生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是学生产生疑问、暴露困难的过程,另一方面也是展示学生聪明才智、形成独特个性与创造新成果的过程。促进学生的发展就要大力倡导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和学习,通过问题来组织、引导和调控教学,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运用知识,深化对两种语言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及双语运用能力。

二、教学设计原则

1.教学目标的整体性

小学科学课双语教学目标应该符合新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和小学生的英语水平,应该使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三维目标与语言目标统一起来,同时重视小学生双语学习的个体差异,教学目标要难度适中、明确、可测量、易操作。

2.教学内容的精练性

小学科学双语教学内容是以各种中外文本资料、背景素材、实验过程、师生双语活动为载体的。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要钻研吃透课程标准,在此基础上对教材的整体和局部,知识的转承延续都要分析清楚。精心选择教学内容中最主要、最本质的东西。把握重难点,使教学内容更集中。

3.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双语教学设计要有利于提高双语课堂教学效率,要遵循启发性原则和开创性原则,尤其要考虑教学生怎样有效地理解教学语言,如何获得掌握知识的经验和双语技能。

4.教学行为的情感性

语言是教与学的桥梁,设计好富有情感的双语教学语言能激发学生的双语学习兴趣,感染学生的情绪,唤起学习的热情,从而提高小学科学双语课堂教学效率。当学生在学习取得成功时,教师应及时给予肯定的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对困难生,在学习上受挫折时要积极鼓励,尽量少对他们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多做学习动机、态度、意志方面的评价,充分挖掘他们的“闪光点”,激励他们学习的愿望和热情。

三、教学设计内容

1.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既是双语教学的出发点,又是双语教学的归宿。教师在制定双语教学目标时,一方面要符合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和学生英语水平等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要使教学目标具体明确,容易操作和评价。

2.教学过程设计

双语教学过程设计是实施双语教学目标的程序和策略,是课堂教学设计的主体,包括导入、目标教学和结束的设计。

(1)导入设计。好的导入语不仅能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迅速进入双语教学情境中,而且能促进双语教与学思路的同步。引趣和设疑是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最好的导入方式。具体可采用生动实例、直观演示、温故质疑、问题联想和联系实例等导入方法。

(2)教学程序设计。双语教学程序是教师把学科知识融入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发展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双语运用能力的过程。因此,要设计成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学生能力的教学程序。

①传递接受程序。该程序具有传递知识信息量大的优点。科学与社会联系的教学可设计成这种程序,使学生在有限课堂时间内开阔视野,丰富知识面。由于传递接受程序直接由教师控制教学过程,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因而教师要设计系列问题,启发学生积极双语思考,主动参与双语教学。

②引导发现程序。该程序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程序。教师首先设计出科学、实验或联系实际的系列科学问题,再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寻根溯源,或者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来证明,从而发现知识和掌握知识。

3.教学效果评价设计

第3篇

一、教师的教学活动设计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教师要避免单纯地靠一本教科书来灌输知识,必须把它转化为利用投影、实物、标本等多种教学媒体启发、引导学生掌握知识。通过教师的引导、主持、评价来激励和指导学生学习,完成教学任务。

1、指导观察,分组实验。教师首先要展示四幅反映实验内容的图片,指导学生仔细观察,然后让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寻找钢、铁、铝的四个共同特征,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2、启发引导,设计实验。教师要善于借助实验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根据已经掌握的第一组实验方法自行设计第二组实验,研究木棍、粉笔、瓦片与铜、铁、铝不属于同一类物体。这样,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开动脑筋,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3、组织讨论,归纳总结。在学生已经完成两组实验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金属有哪些共同特征。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各实验小组讨论完毕之后,教师进行归纳概括,总结出金属的共同特征。

4、强化记忆,扩散思维。为了进一步掌握金属的共同特征,教师运用了投影与实物相结合的教学手段,让学生从多种物体中辨别金属,既做到了新授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同时,也扩散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能力得到了提高。

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活动中主要是通过在指导学生分组实验、激发学习兴趣、启发设计实验、组织观察讨论、归纳概括总结、强化记忆、扩散思维等活动中完成。

二、学生的学习活动设计

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在科学课的教学活动中,应该通过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多动口、亲自动手参与做实验的活动,使学生更加热爱大科学,喜欢到大科学中去观察、分析、探索、研究,学会进行科学试验的本领,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成为真正的主体。

1、观察思考,分组实验。学生对教师展示的四幅反映实验内容的图片进行认真细致地观察,并大胆地进行实验。

2、自行设计实验过程。学生由第一组实验获取的知识联想与第二组实验之间的关系,然后备实验小组展开讨论,自行设计实验过程进行实验,汇报实验结果。

3、小组讨论,大胆发言。由于学生在获取两组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掌握了知识,有话可说,就会踊跃回答教师提出的各种问题,主动参与实验小组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形成一个课堂教学。

4、运用概念辨别金属。众所周知,教学目的就是要使学生熟练掌握知识,在科学课《金属》中,教学目的之一,就是要求学生学会识别金属。由于教学活动组织得充分,学生掌握了金属的特性、共性,根据金属的共性、特点,学生能够很快从多种常见的物体中辨别出金属,并说出辨别的方法,教学目的实现就成为一种可能。

5、阅读教材,提出质疑。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阅读教材,及时发现问题,提出质疑,并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以掌握新授知识,完成教学任务。

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活动中主要是通过阅读教材、提出质疑、分组实验、观察思考、设计实验、小组讨论、大胆发言、辨别金属等活动中完成。

三、教学媒体选用的设计

第4篇

 

最新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实际的观察、比较,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并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

 

2.  在活动体验中学会观察方法,积累观察经验,发展数学思考,养成良好的合作、交流的习惯。

 

二、制定依据:

 

1.  内容分析

 

教材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的一些长方体形状物体的观察,引导学生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在观察活动中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最多只能看到长方体的三个面。练习活动中,通过对正方体的观察,体会到正方体的每个面的形状都是正方形,通过对拼搭后的物体的观察,感受视图的形状是随着观察角度而变化的,为下一段的学习作好铺垫。

 

2.学生实际

 

二年级时,学生已接触过从物体的前、后、左、右等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初步掌握了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但三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弱,要由只关注物体的一个面发展到同时观察两个面、三个面,还具有一定的难度。在表述自己的观察方法或结果时也会出现叙述不清的状况。

 

三、教学过程设计

 

时间

 

教学环节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6---7分钟

 

一、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1、出示图书箱,引导学生:从你的位置观察,你能看到什么?

 

2、让学生在盒子上指认

 

3、指名介绍

 

活动一: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1、观察图书箱,说说在自己的位置上能看到的,随机认识它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2、找找自己带的盒子(长方体形状)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3.交流中感悟“正面”的不同含义

 

以学生熟悉的图书箱为观察对象,在看、说、指等一系列活动中,调动多种感官,协同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并初步感受到因为观察的位置或角度不同,看到的面的个数也是不同的。

 

25

 

分钟

 

二、在不同的位置观察长方体形状的盒子,体会观察结果的不同

 

1、布置观察任务,

 

明确观察要求,

 

指导观察方法,

 

2、教师巡视,注意收集不同的资源

 

3、组织交流与评价

 

随机引发思考:从一个位置观察,最多能看到长方体的几个面

 

4、引导小结

 

活动二、从不同位置观察盒子,体会观察结果的不同

 

1、学生观察,记录观察结果

 

2、交流观察结果,检验观察方法。

 

3、感悟小结

 

这个大问题的设计是在学生前一次的初步观察体悟的基础上提出的,这样,每个学生都有独立观察,解决问题的时间与空间,而不同层次的学生所展示出来的“差异资源”又为互动生成提供了可能。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多角度观察物体的方法,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6---7分钟

 

三、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观察,鼓励学生不断挑战。

 

一、1、从正方体的三个面观察

 

2、观察老师拼搭的两个正方体,想象后与视图连一连

 

二、按要求摆图形

 

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初步体会正方体的每个面的形状都是正方形,通过想象与观察结合,学生初步感受图形与视图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1—2分钟

 

四、全课总结

 

学完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交流,

 

自我评价

 

四、课后反思重建:

 

最新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要让课堂教学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建立一个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新体系,教卿首先应在课堂教学设计上下功夫。教学设计就是教师依据数学学科和学生的特点, 认真钻研教材,分析教学任务和教学对象,从而对教材进行再组织,设计教学方案的过程。下面就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设计来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深入了解学生,找准教学起点

 

要想学生通过40分钟的学习有所提高,首先就要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也就是确定教学起点。教学起点就是学生在学习新的知识之前已具有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有关学习的认知水平与态度。它是影响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重要因素。 :十一世纪是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 学生了解信息的途径很多,远比原来要快、要多,有时可能远远超出了教师的想象, 因此教师事先想好的教学起点不 定是真实的起点。教师要想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来设计教学过程,首先就要了解教学的真正起点。

 

二、客观分析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教材是实现教学计划的重要载体, 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要真正地用好教材,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思考:1.为实现教学目标,教材提供的内容是否都有用,哪些需要补充,哪些可以删除或改变;2.教材提供的教学顺序是否需要重新组合;3.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什么。只有解决了以上作者工作单位:杨建凡,浙江省绍兴县杨汛桥紫微小学。几个问题,才能使教学内容更易于教师教学,学生更易于自主探索。

 

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秒的认识》一课中,教材提供的是春节联欢晚会倒计时的一个场景来导入新课,从而感悟1秒钟的时间很短来揭示课题的。但是这 场景时问过去较长了,对学生而言感受不大。于是我结合了刚刚前几天学校组织观看过的神舟六号发射前的倒计时来进行导入,不仅使学生感受了1秒很短,更让学生了解祖国航空事业的发展,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在设计教学时,又插入刘翔在雅典奥运会上的成绩, 明白1秒甚至比1秒更短的时间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通过学生课前收集时问格式,课堂交流,对学生进行了珍惜时间的教育。这样安排,使学生接受教学内容更丰富,史富有时代特色。

 

三、制定明确目标,贯穿各个细节

 

教学目标足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它是教学设计中必须考虑的要素。数学教学的目标一定要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要在认真分析学生的起点,全面了解课程标准对学段的目标, 以及客观分析教材的基础上,制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规定学生在一节课结束后掌握哪些知识与技能,使哪些情感与态度得到发展。

 

在设计《秒的认识》时,要求学生:

 

1.能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种=60秒,体会1秒,了解1秒的价值;

 

2.能在开放的活动中发挥自己的观察力和想像力,通过看一看、说 一说、算一算等,逐步培养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

 

3.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爱惜时问的教育,教育学生珍惜分分秒秒。

 

四、活跃教学活动,增浓学习氛围

 

当教学目标确立后,教师就需要考虑如何来达到目标,有效的学习活动理所当然成了达到目标的最好途径。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更是作为教师组织学生学习的首选形式。

 

在《秒的认识》一课中,设计教学时,我在关键的地方组织了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第一处,在了解学生对秒的知识掌握的情况中要求学生把自己知道的知识和小组内的 学交流,选出认为最有价值的知识向全班同学交流。

 

第二处,在学生明白秒针走l小格是1秒,走1人格是5秒后,让小组内的学牛轮流出题,从而引导学生会求经过时间,认识秒针走1圈是60秒等知识,} 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自已创设问题,合作解决问题,突破教学的一一个重点:时间单位的换算。

 

五、研究教学过程,探索教学顺序

 

教师的教学按照什么样的步骤进行,这是教学设计时必须要完成的任务。合理地安排教学顺序,有助于学生系统地进行学习,从一个知识层向另一个知识层提升。在设计教学过程时,通过听秒针走动的声音和观察钟面,先了解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准备,再观看神舟六号的发射来感受秒、交流秒的知识,这样的安排, 使学生知道自己对旧知识的.掌握和对新知识的了解,可以帮助学生有序地接受新知识,进一步探索自己的未知空间。

 

六、精心设计练习,拓宽探究空间

 

练习足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是巩同新知。形成技能技巧,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数学练习必须精心设计与安排,因为学牛在做经过精心安排的练习时,不仅在积极地掌握数学知以,而且能获得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要充分发挥数学练习的功能,设计练习时除了应由浅入深、难易适当、逐步提高、突出重点 关键、注意题型搭配外,还应强化习题的趣味性和开放性。因为灵活多样、新颖、有趣的练习,能使学生克服厌倦心理,保持强烈的学爿兴趣,促进学生的有效思维。而开放性的练习能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更多参与的机会、成功的机会,能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的发展。

 

七、估计教学过程,预计意外事件

 

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动态过程,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知识、情感、态度,因此,课堂上随时有可能发牛“意外事件”。作为教师不能简单地把上课看作是执行教案的过程, 而应该在把握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对每个环节设计多个具体方案,以便应付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各样的意外事件。在设计从“1秒”、“几秒”到“1分钟:60秒’’这一环节时,学生出题的可能性有:1.从整点到整点的情况(例:秒针从3走到5)。2.从整点到不是整点的情况(例:秒针从3到7多2小格,从2多l小格到5)。3.从不足整点到另外一个不是整点的情况(例:2多l小格到8多2小格)。4.跨过l2点的的情况(例:从8到2)。5.秒针走一圈的的情况(1N:12到l2,2到2)。 6.分针‘圈至几圈等情况。

第5篇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设计;“有”到“无”

作文水平是表现学生认知能力以及阅读水平最直观的体现,在现阶段的应试教育环境下,得语文者得天下,而作文又占据了语文的半壁江山。在作文的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对于刚刚接触作文的小学生,教师作文教学难度非常高,另一方面,学生学习作文难度也非常大。除了作文本身体现文学功底具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在接触新鲜事物过程中,学习惰性给学生学习写作增加了难度。这就对小学作文教学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关文章也层出不穷,如何评估作文教学设计的效果,是否仅仅是形式,或者相关作文教学设计又在执行过程中起到怎样的作用,这些都是在作文教学设计中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小学作文教学设计的现状

在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大部分学生接受的语文教育或者存在环境差异,但知识输入基本要求是相同的。各个学校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教学设计,使得教学环境不断改善,教学更为系统化,最大化因材施教,学生参与积极性更高,教学成绩不断提高,小学教育向现代化方向迈进。而小学作文教学设计成为考核小学教师的重要方面。小学生语文教材的发展,作文教学要求是按照年纪依次提高,更为系统与全面,从基本的看图写话、场景模拟写故事、写人、观察环境、记述一件事情等,进行不同强度的观察能力方面的训练以及想象能力的训练。各个学校课程安排多少不一,小学作文训练累积课时基本在200课时左右。各个学校,小学作文教学基本是由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完成,在写作过程中,基本上采用先说后写的形式。在了解基本作文命题之后,教师一般会让学生进行小时间段的思考,之后与学生进行简单交流,并在学生表述过程中给予引导与命题方向的纠正。在小学作文的教学过程中,一般采用模仿与写作引导结合的方式。对于小学生而言,刚刚接触作文的时间里,独立完成遣词造句是比较困难的,这时候,教师一般会对经典的小段作文进行分析。例如,小动物的描写,可以给学生一段描写小猫的文字,逐句点明在这段文字中,先告诉读者要介绍的是哪种动物,动物是什么颜色的,有没有条纹,然后依次说明耳朵、眼睛、鼻子、尾巴有什么特点,小动物的生活习惯,最后写上你喜不喜欢这种小动物,学生按照这种方式,写一种喜欢的小动物。当然,小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应该是“句-段-篇”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断阅读好的文章,学习表达手法,达到自身提高的目的。万丈高楼平地起,小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是循序渐进的过程。

二、小学作文教学设计的

“有”与“无”在小学作文的教学设计中,教学设计一般首先对教学的群体也就是学生有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例如,作文课程教学主要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希望学生通过观察图像视频达到能独立叙述的目的;按照这个目标教师会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在此过程中计划一般会随着教师教学水平以及阅历的增加有一个修正的过程,教学计划的实施是计划成败的关键,时间、地点、教学对象等都是影响成果的重要因素,作文教学计划的评估是作文教学设计的最终考核。这是小学作文教学设计的“有”。另一方面,作文教学设计这一比较热门的话题,在不断的实践中又存在着大打折扣的现象,相关教学设计层出不穷,教师也有自己独到的理论,但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着形式化的问题,作文设计中循循善诱的教学成果较慢,教师也经常把模仿写作作为教学主要手段,这就导致教师实施教学设计的口号与实际教学的分离。尽管小学生可塑性非常强,接受新鲜事物能力也比较快,但小学作文教学存在着很多问题。关于小学作文教学设计的经典案例很多,这也为教学提供了很不错的模板,在诱导学生形成独立思考过程中不得不说花费的时间是较多的,教师花费的精力也很多。在网络设备日益发达的今天,网络是缓解教师教学压力的重要辅助工具。另一方面,现在教育鼓励教师与家长共同关注学生成长,在教学中安排学生独立思考的作文,家长有借助网络给学生提供便利的条件。这又在很大程度上导致教师教学设计成效大打折扣,使得小学作文教学设计在执行上出现“无”的现象。学生在教师作文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学到的不应该仅仅是作文构思的基本方法,也应该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问题衍生问题,答案衍生思路,深入认真分析总结,不断提高作文教学设计效率。

参考文献:

[1]靳少功.探索小学作文教学的最佳途径———谈小学作文目标全程序列训练的整体设计[J].山东教育科研,1997.

[2]彭艳秋.小学网络作文教学的设计与实践[J].开放教育研究,2000.

第6篇

对于我国学生来说,学习语文就是学习母语,而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的主要科目,其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也可以丰富学生的内涵,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进程逐渐加快,小学语文课文的文化价值含量越来越大,一些文章中蕴含着丰富的爱国情怀,例如,《倔强的小》等,这些爱国主义文章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也能够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优秀历史,继承中国的优良品德,而一些科技类文章又能够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培养孩子们的创新精神和勇于追求的品格。

二、小学语文课文的教学设计

(一)强调文化内涵

在新课改下,我国教育部所编制的语文课文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并且是经过一系列文化认定程序审查的,因此大部分文章都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找到文章所讲述的文化内涵,并使之与课文内容联系在一起,以此来保证语文课文教学的效率。例如,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珍珠鸟》一课,这篇课文通过作者与鸟的亲密接触来讲述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并着重说明信赖的珍贵价值。在我国传统文化当中,诚信是一个重要的内容,自古以来祖先们就把诚信作为衡量一个人好坏的重要标准。而人与动物之间的信任也是如此,教师可以通过珍珠鸟的故事,引导学生说出曾经与自己为伴的小动物,并且以此来教育学生爱护动物、诚信做人。

(二)分析课文文化价值

小学语文课文所体现出来的文化并不是单一的,它在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还体现出了地理、历史、数学等多方面文化,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善于将语文与其他学科相联系,并且找准课文所体现出的文化内涵,使之能够在特定的环境下完全展现出来。例如,小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司马光》一课,这一课主要讲述的内容是小司马光如何运用聪明才智勇敢救人的故事。在我国历史上,司马光是一个十分著名的人物,他编辑整理的《资治通鉴》是我国一部重要的历史文献。教师可以在讲述该课时简要介绍一下司马光的历史和贡献,以此来增加学生的历史知识,并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三)实现课文文化创造价值

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挖掘课文所蕴含的深层次内涵,并且注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之在了解文化的基础上进行文化再创造,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创造力。例如,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一课,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西部建设者不畏困难与挑战,以顽强的毅力修筑了世界上最高的铁路———青藏铁路的光辉事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告诉学生发扬坚韧不拔的品质,还要培养学生的文化创造力,使学生能够在未来生活中时刻谨记中华民族的优良品格,不断发扬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

三、小学语文课文的文化价值与教学设计之间的联系

(一)文化价值是教学设计的基础

教师为了实现其教学目标,往往会对课文教学进行精心的设计,以保证学生能够在轻松的课堂气氛下进行有效的学习。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往往不是随意的,而是根据课文内容精心选择的。此外,教师在运用教学策略时还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并根据不同的文章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以此来保证课文文化价值的完全展现。由此可知,语文课文的文化价值是教师在设计教学流程时所考虑的主要因素,它能否得以体现将关系到整堂课程教学质量的好坏,因此我们说,文化价值是教学设计的基础。

(二)教学设计是文化价值得以传播的保障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满足学生的文化需求,语文课文更加注重其自身的文化内涵。但是课文的文化价值实现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环节,为了保证课文文化价值的实现,教师必须选取适合的教学策略对课文内容进行细致的讲解,并向学生展示课文所体现的文化内涵,同时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考,只有这样课文的文化价值才能够得以实现。

(三)文化价值与教学设计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教学设计一直是教学的主要环节,语文课文是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因此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课文的文化价值要依靠教学设计来实现,而文化价值又是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教师的教学目标才能得以有效的实现。

四、结束语

第7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设计;高效课堂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2-0184-011.关注教师角色的正确定位,以促使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无容置疑,新课程教学的核心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一切设计都应该是围绕着促进学生的发展与成长展开的。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小学数学教师才会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留给学生较多的学习空间,让学生有更多的独立思考、学习与交流、合作探究的机会,从而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首先考虑怎样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比较、推理、猜想、实践、交流等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灵活多变的数学学习活动来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初步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来观察思考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产生学习数学的愿望和兴趣。同时,小学数学教师又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合作者,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尊重、理解、信任、宽容和平等交流的学习氛围中学到知识、获得成功的内心体验。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必须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自身素质,使课堂教学成为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自身专业成长的过程。

2.明确高效课堂的内涵,是指导教学行为的价值指标

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高效的?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认识。我认为我们的教学行为中应该渗透这样的理念:

2.1高效的教学是准确、科学的。数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教师在课堂上传达给学生的知识信息必须是科学无误的,传达的信息是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此外知识信息传达的途径、方式也必须是科学、高效的。

2.2高效的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我们不能回避学生的学习能力确实存在差异这一客观事实,如果教师一味追求教学过程的流畅、完整,那么课堂就仅仅是教师与优等生交流的平台,貌似和谐的课堂是以牺牲大部分学生的发展为代价的,教学效率就无从谈起。所以对教师来说,在理解把握教材的基础上,必须对学生的认知状况有充分的了解,以学定教,以生为本,教学设计的立足点应以中等生为主,兼顾优等生与后进生,让大多数学生都有有效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乐思、善思。

2.3高效的教学是充满人文关怀的。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关心、呵护学生的情感需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要求,使学生在课堂上敢于思考、敢于表达、敢于创造,真正融入课堂,只有这样学生学习的效率才是最高的。

2.4高效的教学是需要精心预设的。教学预设是教师课前对课堂教学的规划、安排。合理的预设包括目标的确立、学情的分析、教学策略和方法的制定等等。有了教师精心的预设,课堂上才能有精彩的生成,才能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3.从生活经验入手,创设情境,调动课堂气氛

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是有密切联系的,新教材中也给出了许多例子,教师要尽量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生活经验入手引出学习内容,这样学生乐于接受。也可以让学生例举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小学生有着好奇心、疑问心、爱美心强和活泼好动的特点。数学教师要从这些方面多去思考,充分地发挥小学生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在课堂中创设出学与"玩"融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一课时,我运用事先准备好的漂亮的图片创设情境,讲故事引入:夏季的一天,一只小蜻蜓在草地上飞来飞去捉蚊子,忽然飞来了一只美丽的小蝴蝶,绕着小蜻蜓飞来飞去,小蜻蜓生气了,小蝴蝶却笑着说它们是一家人,小蜻蜓不相信,小蝴蝶带着小蜻蜓去找它们家族的成员,它们找到了树叶,小蝴蝶说在图形王国里它们三个是一家人。同学们,为什么小蝴蝶要这样说呢?这样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兴趣浓厚,注意力集中,主动去探究对称图形的共同特征。

4.注重学生亲自动手实践,促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精神。小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能力弱,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和创造各种图形或物体,调动各种感观参与实践,同时教给学生操作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测量、拼摆、画图、实验等操作实践,激发思维去思考,从中自我发现数学知识,掌握数学知识。让学生动手实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三角形的认识"是一节比较枯燥的概念课,我让学生用彩色塑料条围成三角形,并投影到银幕上。通过观察,学生很快发现图1和图2是用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图3虽用了三条线段,但首尾不相交,所以不是三角形。定义从直观的观察之中升华出来了:"用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认识。加强操作活动,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不仅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顺应他们好奇、好动的特点,而且能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帮助他们学习数学知识,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

5.探索学习方式自主化的策略

第8篇

由于目前一些二三线城市小学的素描基础教学缺乏有针对性的指导,在素描教学上的投入不够,缺乏硬件设施,使得新的教学方式难以开展。另外,一些教师不注重教学方式的开发和创新,这主要是因为教师忽视小学素描教学的重要意义,教学能力有限,素描教学方式得不到改善,教学效果也大打折扣,这也不利于学生素描潜力的开发。

二、对小学阶段素描基础教学设计的思考

1.根据小学生心智特点开展素描教学

首先,美术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为他们制订有针对性的素描教学方案,这样才有利于小学生的心智发育成长,让他们利用生活中的素材创作具有个性的素描写生作品,而且要让他们在内心把美术绘画作为一种爱好加以发展。美术教师应该给学生创造一个自由想象和创造的空间,对他们的创造成果给予积极评价和鼓励,尊重他们的审美体验和感受,分享他们在创造中的快乐。

2.创新和开发新的教学理念和目标

教师应该转变程式化的素描基础教学理念,根据二三线城市小学素描教学的现状,研究现有素描基础教学模式的弊端,进而通过多种方式积极从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上加以创新;另外,二三线城市小学的美术教师应该与一线城市的学校教师进行定期的学术交流和研讨,这对于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3.探索新的素描基础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首先,要想使小学阶段的素描基础教学方法更加实用,教师必须根据小学生目前的心理和情感发展状况,找到适合这个年龄段学生的素描基础教学方式,促进小学素描基础教学模式得以稳步创新。其次,教师应该以学生目前的思维发展水平为依据选择教材,为学生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充分接受新知识,通过新知识与原有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使二者融会贯通。

三、结语

第9篇

【摘要】小学美术教学 创意教学设计

创意教学设计是以创造性的思维作指导,克服思维的定向性,从多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创意设计是指教师对教学内容、结构、方式、手段等进行的创造性构思。“创意教学设计”在美术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美术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类型题目,结合实际,针对教学阶段,进行不同形式的创意教学设计。结合个人在小学美术课教学创意设计中的实践,浅谈以下几个方面。

一、改变学生绘画用线方法,强化学生绘画自信心,提高线条表现力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从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孩子们在绘画中尝试用线描形,从而感悟各种线条变化的乐趣。如认识线条的形状,领悟线条的多姿多彩、神奇的表现力,会使儿童陶醉。若隐若现,若刚若柔,跳跃如舞姿,平静如湖水,畅快如飞流,凝重如冰封,它把世间万事万物表现得淋漓尽致。用线条表现是儿童与生俱来的,从画线引导就可培养儿童绘画信心。任何一个小学生,当他拿起画笔尽情表现自己喜欢的事物时,那是他发自内心的自我感悟,是认知事物的升华。那是他最开心、最有自信的时候。作为老师决不能挫伤学生任何方面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当学生取得一点成绩时,应及时肯定、鼓励。哪怕是画得不好,也不要加以指责,让他们扬起理想的风帆。小学生的绘画兴趣的培养美术教师不能急于传授技能知识,不要认为不教学生画些具体的东西,就不算尽其职责,从而忽略了把“信心”教给学生。任何一个学生,当他毫不困难地拿起画笔来表现时,就是他最开心、最有信心的时候。那么怎样使学生一开始就感到他自己有能力进行绘画活动达到一种良好的心境呢?首先要肯定和强化任何一位学生的涂鸦能力,使他们感到自己有能力进行绘画活动。

创意能力尽管也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但死板、教条的教学方法,往往抑制了这一潜能的挖掘,所以我们要经常鼓励学生,教给自信。创造能力尽管也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但依样画葫芦的教学法,往往抑制了这种潜能的发掘,所以要经常鼓励儿童,他笔下的任何线条都是最漂亮的,使他从无意的流露转化为主动的表现能力,反复的训练,儿童的画面就会越来越丰富,甚至产生令人惊叹的效果,这就为从大概表现对象的感受到正确用线塑造物象打下了基础。

二、拓展工具与材料,尝试各种绘画技巧

几乎任何一种材料都可用于美术绘画中。有些是传统性的如铅笔、水彩、蜡笔、橡皮泥、各种纸张等,有些材料是用于别处的,但也可以用于美术用途,如布片、毛线、木头等;第三类是那些通常被认为与艺术毫无关系,却偶尔被用于种种艺术表现形式中而又有着特别的效果,如:废旧的饮料罐、废纸盘、树枝、瓶盖、墨汁、盐、沙等等。在美术教学中,尽量多为少年儿童配备美术活动所需的工具和材料,在实施美术教学中,老师和学生成为同乐共享的知心朋友,始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变学会为会学,充分调动起直觉能力。同时,学生还能从工具材料的使用过程中,获得审美愉悦。但是如果提供的材料是单一的、固定的、久而久之,会使学生感到厌倦,乏味,从而降低学习的积极性,因此要不断地拓新创作工具材料,引发兴趣,使整个教学过程情趣盎然。

对材料的选择,还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如装饰画一课,讲解了装饰画的种类、画法之后,就鼓励同学可选择各种材料,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制作,力争新颖,并展示教师平时搜集的学生作品,依靠自己的直觉能力材料,并且还能自己动手做出有情趣的作品来。

三、改变课堂整体设计,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传统的美术课堂教学一般都分课堂传授和作业练习两大块,多以传统的教学进行“填鸭式”的讲授,在进行“一刀切”或“放羊式”的作业练习,造成组织单调,气氛沉闷的状态,难以跳出封闭式的教育圈子,“开发式多元化活动”的课堂教学结构,面向全体,以人为本,加强了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交叉参与的空间。

“开发式”的教学形式采用个人自学与小组讨论、合作的活动形式。例如:小学高年级的素描教学,几何形画法(圆柱体、球体)内容分派给全班各个小组学习讨论,然后各推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各讲一形体,无一漏网,从独立学习到合作学习,促使每一位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主动思考,发表独立见解。

“多元化”是指教学内容上多元性或课型整合的多元化,欣赏与绘画相结合等等,也可将具象形、意象形、抽象形的资料,提供给学生进行选择或组合创新,以丰富表现手段,并衡量学生造型能力的差异。

“开发式多元化角色活动”如游戏一般,此举,必将引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发散思维,密切人际关系,共享创造成果与经验,从而达到提高个人与团体的创造素质。

这种科学互组教学方式与教学语言极其适应学生学习心理,太小儿科的游玩乐教学满足不了他们求知欲,使学生逐步建立起学科之间纵向的、横向的、局部的、整体的联系,从而形成纵横交叉的思维品质,相互变通,以进一步渗透多元化的创造方向中去。

四、因势利导,促进创新

第10篇

【关键词】综合实践课堂;优化意识;教学设计

教师进行综合实践课堂教学设计时应有创新意识,从不同维度展开教学探索,重点突出教学综合性、开放性、实践性、自由性、多样性等基本特征,并通过多重优化措施,强化文本生本的思维对接,形成重要教学创新点、切入点、成长点,为全面塑造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创造良好环境。

一、教学预设,体现综合开放特性

综合实践课堂教学预设时,教师要从学生学习实际出发,精心筛选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程序,准备教学生成预案,以体现综合实践课的综合性和开放性。

1.综合选择教学内容

小学综合实践课有比较固定的教材学习内容,但在具体执行教材时,教师有更多自主选择权,可以根据学生实际需要对教材内容展开取舍,也可以适度增加其他学习内容。综合实践课教材内容比较丰富,学生个性发展需要通过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不断探索来实现。因此,在课堂教学内容选择时,教师要有综合教育意识,根据学生生活经验基础,对相关学习内容进行筛选、整合、优化,以提升综合实践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如增加本地农业生产相关内容,通过对家乡特色产业展开调查研究,认知、了解本地农业生产基本状况,建立具有乡土气息的学习意识,提升学生认知水平。

2.开放教学目标设定

综合实践活动课堂主体是“活动”,在学生展开多种活动时,教师要对课堂教学活动展开适时引导,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特别要让学生明确活动的目的和要达成的目标,以提升综合实践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活动目标设计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因素,促使学生在具体活动中形成创新、体悟意识,鼓励学生在不断完成活动目标的同时,促生自我成长自觉性。在活动目标设定时,教师要对不同学生群体有深入调研,给出适合度更高、覆盖面更宽的教学目标,不能让学生轻而易举地达标,也不能挫伤学生进取的积极性。教师在具体目标设定时,不妨征求学生的意见,体现教学目标设计的开放性。开放教学目标设计,需要教师做出积极努力,不仅要做好学情调查,还要科学筛选学生的参与意见。如《我们去郊游》教学,教师综合各方意见,最终形成活动教学目标:第一,引导学生做好郊游前的准备工作,特别是安全措施的多重预设。第二,让学生在郊游过程中,学习更多实践认知,过一个有意义的假日。第三,做好协调工作,在家长和教师协助下展开活动。学生明确了活动内容和活动目的,自然能够按部就班地展开工作,特别是活动前的准备,应该成为这次活动的重要关注目标。因为活动有一定风险性,教师要让学生在安全有保障的情况下参与实践活动,必须要先落实实践活动前的准备工作,确保学生安全参与实践活动。学生明确活动目标之后,能够积极有效地展开实践操作,学习效果显著。

二、活动开展,观照实践自由特性

教师在综合实践课堂活动设计时,不仅要观照不同群体学生的实际需要,还要对实践活动展开多重评估,以提升其适合度,体现综合实践课实践性、自由性特征。

1.优化活动引导方式

综合实践课堂活动启动后,教师要及时跟进,针对学生实际表现给出一些必要的引导和鼓励。为激发学生主动性,教师要注意放开手脚,给学生更多自主选择的权利,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兴趣爱好选择活动形式,或者是对相关活动进行自我改进。教师要鼓励学生展开大胆创新实践,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家庭,促使学生学会健康快乐地、自由而负责地、智慧有创意地生活,以提升实践活动品质。只要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实践品质,教师都要给予积极支持。

2.关注不同群体需求

学生存在个体差异,这是不争的事实。教师要正视个体差异的现象,并展开差异性教学设计,以提升课堂教学设计的针对性。学生学习基点、生活经验、学习感知等因素都呈现个体差异,在实践课活动中,要求学生达成一致学习目标是不现实的,也是不科学的。教师要有分层教学观念,真正介入因材施教原则,为不同群体学生设计不同教学策略,这样可以极大提升课堂教学匹配度。学生对生活关注度呈现个性差异,教师在活动引导时,也要有个性意识。如学习《变废为宝》相关内容时,教师先让学生搜集相关信息资料,说说环境的变化,了解人们是如何处理垃圾的,有哪些变废为宝的实例。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并将相关信息进行整合、分类、归结,形成学习成果。有学生说:“我们小区的垃圾已经实现了分类,有机垃圾、无机垃圾和有害垃圾,分别用不同颜色的垃圾桶,虽然居民不能准确进行垃圾分类,但起码有了分类意识。有机垃圾可以制成肥料,无机垃圾可以回收制造新产品,都属于变废为宝的实例”。教师对学生表现给出积极评价,鼓励学生要多关注社会生活,获取更丰富的学习认知。

三、评价实施,凸显多元激励特性

课堂评价是综合实践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介入自评、互评、教师点评等多重评价方式。特别是教师专业评价,都可以有效激活学生学习训练热情,最大限度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

1.介入多种评价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中介入多种评价方式,从不同角度展开教学评价活动,这也是现代课堂教学的重要特征。引入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评价方式,不仅丰富了评价视角,也为学生自我认知、自我觉悟创造条件。学生既是评价的对象,也是评价的主体,重视学生个体评价,对学生自我成长有着重要意义;发动学生展开互评活动,通过对其他同学的评价,也可以形成重要对比,促使学生自我矫正和成长。而教师展开深度专业评价,可以给学生带来更为深刻的认知体验,这对学生学习认知构建有重要帮助。

2.展开个性专业评价

所谓个性评价,就是具有创新意味的评价,体现评价者独特的视角和见解。教师对学生展开评价时,不可陷入千人一面的窠臼之中,要针对学生具体表现给出更为专业的评价。评价形式、评价语言都需要体现个性,这样给学生带来的自然是不一样的感知体验。教师评价方式可以是口头的、书面的,也可以是肢体动作、眼神和表情,只要能够传递教师评价激励意图,什么样的评价方式都可以运用。如在学习《走进植物王国》时,教师带领学生到校园中,观察多种植物生长情况,采集树叶标本,让学生画出树叶形状,量一量树叶的大小,并写上树名。然后让学生讨论,如何处理才能保持树叶颜色不变。学生参与活动积极性很高,教师给出的评价也非常有个性:“你搜集的树叶很特别,说明你观察很细致,能够找到不一样的树叶。”“你画的树叶很形象,几乎可以以假乱真了,看来你很有艺术天赋。”“你这个方法很有创意,将树叶快速烘干,树叶就会保持绿色不变。”学生听到教师的评价,大都显得很受用,说明教师评价具体很强的激励效果,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主动性得以有效激发。小学综合实践课堂教学有自身学科特点,教师结合教学实际展开教学优化活动,符合新课改基本精神,也能够满足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的现实需要。从教学预设、实践活动、课堂评价等视角展开教学优化,能够给我们带来一个开放的、自由的、活泼的、有创新意味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最大限度提升课堂教学效度,培养学生良好实践能力,为学生健康成长发挥助力作用。

【参考文献】

[1]叶善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开放式课堂教学探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3(05):214-215.

[2]张健.小学综合实践课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6(02):110.

第11篇

[关键词]教学形式;教学内容;以人为本;学习热情;运动品质;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2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6-0075-01

小学体育教学作为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肩负着增强学生体质的重要任务,还要立足学生本身,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为此,小学体育教学不能拘泥于教材,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性和独特性,力求体育教学能够照顾到每一位学生,实现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那么,体育课该如何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实到实际教学中呢?

一、教学形式多元化,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量为学生创设形式简单、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学一年级课程《立定跳远》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发现学生在刚开始学习和练习时都表现得很积极,但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加,很多学生出现注意力分散、练习不认真的情况。于是,教师将学生集合到一起,分成多个小组进行立定跳远的接力比赛,即每组每位学生跳一次,不断接力向一个方向立定跳远,最后比较哪一组学生跳的总距离最远。在学生比赛期间,由于教师一直在一旁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动作,所以学生表现得很认真,一次比一次跳得远,动作也越来越规范,逐渐掌握了立定跳远的运动技巧。

随着越来越多的新型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进入校园,很多体育教师都认识到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性,这也使得一些教师为了创新而创新,忽略了一些在以往教学中常用的、简单而不乏趣味性的教学方法。如上述教学中,教师发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降后,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结合低年级学生喜欢游戏的特点,创设立定跳远接力比赛的教学情境。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对这种比赛情境都很感兴趣,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了,对立定跳远的运动技巧也掌握得愈加娴熟。

二、教学内容简单化,观照学生的体质差异

体育课不是体育精英训练营,而是锻炼学生运动能力、增强学生体魄的课堂。因此,教师安排教学内容时应尽量低难度、低负荷,适应大部分学生的身体素质。例如,教学三年级课程《投掷轻物》这一章节时,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单手投掷轻物的技巧是教学的重、难点,但单手投掷技巧中蕴含的运动技巧对小学生来说较为复杂,理解和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师教学时应将投掷训练抛、撇、掷等多个动作进行分解,引导学生逐项掌握,降低学生运动负荷和学习难度。

小学生身体发育较快,各年级学生之间身体素质差异较大,即便是同一年级、同一班级的学生也呈现出很强的个体差异性。如上述课例中,教师考虑到学生在身体素质、运动能力等方面存在的差异,降低教学难度,将投掷训练分解成多个分解动作让学生练习,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和掌握投掷动作的技巧。在讲解每个动作时,教师还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投掷绝活,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彰显了学生的个性风格,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三、教学设计精细化,提升学生的运动品质

教学场地的户外性和开放性是体育课堂区别于其他课堂的重要特征,这一特征也为体育课堂带来了诸多不确定因素。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做到事无巨细,考虑到各种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例如,教学“高抬腿跑”的项目时,一些协调性较差或者体能较差的学生很有可能在练习中出现摔倒的情r。为了帮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教师设计“绕物往返跑”的趣味游戏,让学生分组进行往返跑,其他学生在一旁观察,并在观察过程中思考和交流每位学生跑步时姿势是否正确,有什么值得学习或者做得不好的地方可以提出来。这样可让学生在观察讨论中认识正确的跑步姿势,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第12篇

在英语教学活动中,如何使小学生对英语学习有良好的兴趣;如何引导他们掌握简单且高效的学习方法;如何引导他们将学到手的课本知识真正转化为实际的语言运用能力,都是我们聚焦的方面。那么,我们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运用各种教学策略和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解决语言学习的矛盾,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尤为重要,要求教师在课堂中处理好教材和学生、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教具和学生等多方面的相互关系,使各方面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设计要严密紧凑,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设计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设计丰富多彩情境,激活学习潜能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学习动机越强烈,就越容易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由此对学习活动充满情趣,对所学的知识有强烈的探究欲望。英语是外来的语言,小学生对陌生的英语有强烈的好奇感。教师要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表现欲,通过精心创设合乎生活实际的、丰富多彩的真实或仿真的情境,来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动机,使学生都想一试身手,显现自己的风采。卡通人物是最惹小学生喜爱和最有吸引力的,课堂上,放映一些颜色艳丽、栩栩如生的、有上面的单词所指形体特征的卡通人物(波利、蓝猫、小丸子)动画片,小学生都觉得他们非常有趣,便急切地想用英语介绍自己喜欢的卡通人物,让同学们与他分享。看完动画,我让学生独自探究词义,找出动画中人物最显著的特征是什么;然后听录音并模仿跟读,猜测人物下面的单词的词义。学生们积极踊跃,观察、听录音、跟读、猜测,很快就达到了预期的探究结果,在教师不做翻译的情况下就能找出正确的人物动画。

二、突出教学模式重点,做到有的放矢

在教学活动设计时,考虑到教学内容,考虑到学生的认知与兴趣,往往活动具有丰富性、趣味性,学生产生了新奇感,也从某种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教师其实在设计这些活动时并不是任意组合的。我们应该有着清晰的组织线索:教学内容应该从易到难,层层推进。例如字、词、句、章,读、说、听、写等。这种层次的步步为营地渐入,对于活动的难度与激烈程度也要适度增加,并能考虑到学生的全体参与性与主动性、启发性,而不能只是简单的活动的叠加。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构建以活动为中心,以任务型教学为途径的教学模式已经将各种教学活动贯穿其中。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者——教师千万不能本末倒置。我们的活动是为语言的学习和运用而服务的,我们在确定了明确而具体的教学点之后,对着这个“靶心”(教学目标),来筛选非用不可,用了效果能更加突出和明显的活动。让学生在开展这样的活动的时候非得使用这些语言知识,有的放矢,才能事半功倍。

三、统筹兼顾各个细节,灵活掌握节奏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都精心设计了许多教学活动,但并不是总能取得预期的效果。除了以上的两个注意的原则之外,还有个调控效果的问题。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该充分考虑到诸方面的因素。活动规则明确,动静结合,各种活动开始、开展和结束每个衔接都要细化到每一个具体的步骤。例如学生的具置、语言、和谁合作都应该有良好的预设。另外也可以通过一定的音乐、手势等来调控。例如,学习苏教版第三册通过课件或录像或挂图,呈现学习职业名称的情境:图片中有一个穿着白大褂的医生,图中图是这个医生穿着运动服在运动。让学生观察图片,听录音,猜测下面对话的意义并进行模仿:学生在教师不做翻译的情况下,进行表演父亲的职业和喜好,设计出需要医生的情境。学生除了用动作表演出职业特点外,还探究出在很多场合有这些职业的情境,而探究活动中最突出的,是当小记者,互相采访,询问及答记者问:在当采访者和被采访者互动的交际活动中,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探究空间,要求学生深入探究,大胆质疑,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使得他们“留连忘返”。整个过程需要教师能够统筹兼顾好各个细节,灵活掌握节奏,在点点滴滴的教学细节中用足功夫、用足心思,那我们自己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能力都会提高。

四、设计跌宕起伏情感,启发创新能力

优化小学英语课堂的教学效果,密切注意对学生情感的调控也是相当重要的。生动和谐的课堂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并由此产生了探索新知识的兴趣。另外各种活动忌平淡类同,多采用说、唱、猜、演、画、游等各种形式有序交叉,应该有起伏,让平淡和错开,这样学生才能兴趣盎然。另外各种活动之间的“合理的链接”、“有序的变化”会使课堂更加地有波澜。让学生自己想象到的、能够应用的情境,或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各种形式的体验活动。交际是人与人之间借助语言进行相互交流和沟通。学生在交际中自我探究、自我体验、自我创造,从而达到积累语言、增长语言技能、灵活地运用语言的目的。课堂的教学活动设计中应该多给学生自主猜测、想象、动手、合作完成的项目,让学生真正地参与,而不是活动中被动的木偶。只有一次次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习英语从直接兴趣转化为间接兴趣,树立比较正确稳定的教学目标。这样,在长期的潜移默化中,学生的综合能力才能提高,我们的英语教学也才能真正达到实际运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