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05 21:02:2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大学生实习成绩,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大学生毕业实习属于实践教学,是高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锻炼大学生理论转化为实际能力的教学环节,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具有重要作用。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大学生毕业实习也面临着不少困难,这也导致了人们对毕业实习作用的质疑。总的来看,大学生毕业实习存在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部分大学生对毕业实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国务院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中强调指出:学校要积极组织以促进就业为目的实习实践,确保大学生都能参加实习实践活动。但是很多学生对实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毕业实习的定位处于模糊不清的状态,或者持消极态度。对实习缺乏了解,也缺乏必要的准备。在实习过程中经常忙于各种考试或者和就业相关的事情,而对实习缺乏积极性,尤其不愿意参加集中实习。以笔者所在单位为例,2014年上半年,笔者带领十几名毕业生到某检察院实习,通过了解得知,这些学生中只有一名同学是主动要求参加集中实习的,其他学生都希望进行分散实习,但是按照学校的规定,集中实习的学生数量应当达到一定比例。在绝大多数学生不愿意参加集中实习的情况下,只能按学习成绩倒数排名的方式来确定哪些同学集中实习。有的学生甚至直接对我说:为什么让我们这些学习不好的同学集中实习,不怕给学校丢脸吗?大学生对毕业实习不够重视,甚至消极对待。究其原因,主要是毕业实习与考研、考公务员、撰写毕业论文以及就业找工作产生矛盾,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实习积极性。许多同学选择了自主实习,这样不管事实上参加不参加实习,只要最后在实习鉴定表上盖上实习单位的公章就可以。面对实习,学生出现“集体消极”态度。[1]虽然学校要求学生必须参加毕业实习,但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这段时间面临着考研或者考公务员以及找工作等多种选择,所以,无法认真对待毕业实习。
二、毕业实习时间安排不够合理
第一,很多学校实习时间安排过于集中,从而造成实习双方供求矛盾突出。由于许多学校的毕业实习都集中安排在第七学期或者第八学期,这两学期是很多高校安排大学生实习的时间,过于集中的实习时间安排造成了实习的“拥堵”,使得大量学生难以找到合适的实习单位,更何况很多单位不远接受学生实习,从而导致学生和实习单位双方供需矛盾非常突出。就本身体会而言,笔者所在的单位,每年安排实习都是困难重重,实习单位非常难找,往往通过同学、朋友、师生甚至亲戚等各种关系通过“求人”的方式才能找到,但仍然难以满足实习的需要。第二,毕业实习与考研、撰写毕业论文、公务员考试以及找工作产生矛盾。无论高校把毕业实习安排在第七学期还是第八学期,都会产生上述矛盾冲突。因此有些学生要么不实习、要么实习也是心不在焉、得过且过,敷衍了事。如果不能兼顾就形成了冲突,那么在冲突的情况下,不管校方、还是教师、还是大学生本人,都会不重视毕业实习,甚至选择放弃毕业实习。第三,有的学校毕业实习的时间较短。实习学生需要用一部分时间了解工作单位、熟悉实习环境,了解工作情况,结果实际用于开展具体工作的时间更少。学生在实习单位在正常情况下不能独立承担特定的任务,所以实习单位很少给学生安排具体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所扮演的角色不是“工作角色”,而是“勤杂工”。[2]使得学生没有机会在实践中测试他们的知识技能。也没有时间进行反思和对存在问题的改正机会,不利于提高实践能力,也不利于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最终使实习流于形式,达不到实习的目的。
三、毕业实习基地相对不足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们对教育重视的程度不断提高,学校不断扩招,大学生的数量也在急剧增加,供需关系的巨大差距导致找实习困难。同时实习基地建设严重滞后和不稳定也加大了为大学生实习提供足够实习场所的难度。此外,许多单位对接收大学生毕业实习缺乏积极性。这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企业还处于追求追求短期内快速寻求高收益的经营阶段,还没有真正有意识地去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参与人才培养与人才输送这个队伍中来。第二,实习生专业水平的局限性和不稳定性,使用人单位付出很多成本对实习生进行培训,或者是效果不好,或者就是“为他人做嫁衣”。第三、学生的工作安全意识缺乏,一些人担心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意外受伤而给实习单位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第四,国家和社会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许多单位,例如国有企业,不再承担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承担的那种支持办学的义务。[3]第五,由于当前许多用人单位不欢迎实习生,高校在联系实习单位时会遇到较大的困难。有些高校让学生或者指导教师通过自己的各种社会关系联系实习单位,因为是通过“恳求”的方式找到的接收单位,所以不便对实习单位提出更多的要求,这就容易造成实习岗位与实习目标不能完全对接、实习不充分的结果,最终导致实习基地对高校实习教学支持不够,不能完全达到实习目的。[4]
四、对大学生毕业实习监管不到位
大学生毕业实习是大学生从学校迈向社会的第一步,由于社会经验和工作经验的不足,对他们进行必要的指导和监督管理是不可不可或缺的。正确的指导和监督管理能够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现实中,大多数学校和实习单位对实习生的管理倾向于过于宽松或者缺乏适当的管理和指导。[5]一方面是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重理论教学而轻实践教学,对实践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听之任之,放任自流,对实践教学的监管严重缺位。另一方面,由于前些年大学招生规模持续扩大,在校大学生人数不断攀升,而教师数量的增长却相对滞后,导致实习指导教师的短缺。由于实习学生人数较多,大学生往往各自为阵,教师的指导不能到位,而毕业实习成绩也只能凭借学生自己提供的一些书面材料评定,因此毕业实习考核不规范,无法调动大学生在毕业实习中的积极性。同时,教师很难兼顾教学岗位与实习指导,因此很多教师不愿意指导专业实习,即使指导也是敷衍了事。导致毕业实习空洞无物、缺乏实质性内容,使得毕业实习的质量难以保障。[6]
五、毕业实习经费不足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学生的实习成本也水涨船高,不断增加。同时,由于扩招和学校规模扩大,学校的主要财力集中用于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体育馆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上,使得高校办学经费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教学经费普遍紧张。实习经费更是捉襟见肘,其短缺境况尤为明显。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实习质量的提高产生了消极影响。受经费不足的影响,很多大学采取了“釜底抽薪”办法,只让少数学生参加集中实习,而对于大多数学生则采取分散实习的办法,以减少实习经费的支出。这种“放羊”式的实习方式在某种程度上等于是放任自流,因此根本谈不上实习质量。首先,由于分散实习地点多且分散,学校难于安排足够的带队教师经常去现场进行指导和管理,同时,高校教师的教学科研等任务较重,指导实习的热情不高。其次,学生对于实习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深刻,没有足够的重视和珍惜,反而把分散实习的时间作为找工作的时间甚至是外出度假的时间。第三,实习的评级体系不够完善。对于分散实习的学生监管严重缺失,对学生的评价缺乏客观标准,只能以学生提交的实习材料作为评定实习成绩的标准,甚至以指导教师的好恶感觉作为评价的依据,主观随意性突出,实习成绩不能客观地反映实习的真实情况。[7]从而影响的实习的质量,达不到实习的目的。这是实习经费不足所造成的不良后果之一。
六、大学生毕业实习期间的权益难以保障
大学生在实习期间,作为实习单位的一名工作人员,其合法权益理应得到充分保障,这是一种最基本的权利,但是大部分实习单位未能担负起保护实习生合法权益的责任。实学生虽然已经成年,但因为刚从学校踏入社会,社会经验和工作经验都比较欠缺,还处于适应阶段,导致了大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合法权益受侵害的现象时有发生。第一,大学生在实习中处于弱势地位。有些实习单位招收实习生设置的门槛很高,实际工作中的要求也很高,但是给实习生的报酬却很有限,甚至根本没有任何报酬。很多大学生为了获得更多的实践经验,在寻找实习单位的过程中并不重视报酬,甚至不要报酬也要到实习机会。而实习单位则把大学生当做是廉价甚至是免费的劳动力,侵犯了大学生的报酬权,从而严重地挫伤了大学生实习的积极性。[8]第二,大学生在实习期间权利受到侵害得不到法律的充分的保护。现阶段,我国劳动法中并没有承认大学生的劳动者身份,因此大学生实习期间权利受到侵害时得不到劳动法及相关法律的充分保护。与在职职工相比,实习生的权利处于缺失状态。[9]第三,大学生在实习单位实习基本上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实习生权益保护失去了依据,同时在实习过程中因公受伤也得不到赔偿。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在当前情况下,在保护实学生的权利方面,相关法制建设明显滞后,欠缺相应的保护,最终导致实学生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难以得到有效的保护。总之,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随着人们认识能力的提高,大学生毕业实习的重要性会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我们既要对当前大学生实习中存在的问题有清醒的认识,又要有解决问题的决心和信心。我们应当动员全社会的力量,一起来完善大学生实习制度,为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作能力而努力,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而努力。
作者:张玉峰 单位:廊坊师范学院社会发展学院
参考文献:
[1]徐德明.大学生毕业实习缘何成“鸡肋”[N].天津教育报,2010—03—17(002).
[2]陶峰,王志俊.高校毕业实习若干问题及对策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4(5):194-192.
[3]韩新才,王存文.高校提高专业实习教学质量的创新思路与措施[J].科教文汇,2011(25):50-52.
[4]王言锋.谈高校如何处理好大学生毕业实习与就业的关系[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5(9):11-12.
[5]韩新才,王存文.高校提高专业实习教学质量的创新思路与措施[J].科教文汇,2011(25):50-52.
[6]田正学,王羚又.文科类专业大学生毕业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石油教育,2009(4):50-52.
[7]尹戴忠.高校毕业实习存在的问题及破解对策[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4(7):93-95.
【关键词】 公安院校;传统体育;实习生
Experience on Arranging Traditional Physical Intern in the Public Securit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U Shang
(Police College of Henan ProvinceZhengzhou Henan45000)
【Abstract】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internship experience of distributing traditional physical education majors from physical colleges to public securit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 A win-win practice mode is expected to be found between the bases and the students.
【Keywords】Public Securit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raditional physical; Intern
如今在全国各体育院校及知名高校体育系,都开设了传统体育专业,传统体育专业的大学生又以学习武术套路和散打专项居多,也有部分大学生学习跆拳道、柔道、摔跤等专项,这些学生在校学习专业知识结束时,都要进行一个学期的实习。如何创造一个良好的实习环境,保证他们能够把所学传统体育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初步完成由一名传统体育专业大学生向一名专业教师(教练)转变,是体育院系长期都在探索的工作。
通过在公安院校建立传统体育专业实习基地,不仅能够引导实学生把所学的传统体育知识和新的教学方法运用到教学、训练实践中去,而且还能够促进公安院校擒拿格斗、警察体育等课程的教学工作,推动课余体育锻炼活动的开展,解决课余体育俱乐部训练教师不足的问题。既能锻炼体育院校的大学生,又能为实习单位带去具体的效益,是互利双赢的选择。
一、公安院校建立传统体育专业实习基地是高校互利合作的选择
近几年,随着各高校的办学规模逐浙扩大,在校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加,体育院系也不例外,特别是传统体育专业的大学生招生逐年增加,随之而来的就是面临实习和就业难题,由于传统体育专业的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针对性较强,没有田径、体操、球类等专业的学生实习单位广泛,为此,能联系一个发挥传统体育专业学生特长的实习单位,在实习单位开展实习教学活动,是体育院系传统体育专业开展教学实习的工作重点之一。由于该专业实习生能在公安院校警察体育教学、训练中发挥专业特长,所以到公安院校实习受到传统体育专业大学生的欢迎。另一方面,公安院校作为培养合格人民警察的摇篮,开设有擒拿格斗、警察体育等课程,主要对在校学生进行体能和技能训练,而技能主要的内容正是传统体育项目中的武术散打知识,即以踢、打、摔、拿为主的实用技能。同样,由于高校的办学规模扩大,公安院校在校预备警察逐年增加,而师资力量相对变化不大,以致造成警察体育老师忙于教学,而没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课余指导、课外训练指导及教学研究工作。如果有素质较高、又热心于教育工作的体育院系传统体育专业的实习生协助,既能为公安院校体育教育工作增加新的活力,使公安院校的体育工作者减轻工作量,有更多的精力进行科研工作,促进警察体育工作向新的高度迈进,又能推动体育院系传统体育专业学生实习工作的扎实开展。因此,在公安院校建立传统体育项目实习基地,是不同性质高校之间实习教学合作的一个有益选择。
二、科学合理地安排传统体育专业实习生的实习工作
首先,公安院校要根据教学、训练、管理的实际需要与体育院系联系,列出所需传统体育专业的各专项实习生的具体人数,由体育院系负责实习工作的部门,根据公安院校的具体要求,选拔适合参加该项实习工作的大学生,形成“订单式”实习安排模式。这样一来,每名实习生到达实习基地都有具体的实习任务,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实习,而不是去见习,走走过场。实习时间以一个学期一个完整的教学单位为宜,但由于双方学校需要联系、准备和实结,开学前两周和后两周可以机动。实学生选拔后,由实习带队老师按约定时间到达实习基地,并由实习基地全程安排食宿等问题,对实习生生活上做到统一管理。
其次在实学生到位后,实习基地要选择有经验并热爱指导实习工作的老师,配合实习带队老师,共同安排、协调实习工作,解决实习工作中随时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实习基地要召开专题的实习动员会议,使实学生了解实习单位教学、训练情况及与教学相关的各项规章制度,这样实习生对自己今后实习工作就有了一个初步认识。对于没有参加过军事训练的实习生,到公安院校后可请专人进行突击性军事训练,训练内容以口令、队列、队形训练为主,使他们熟悉公安院校教学所需的基本队列知识,经过以上准备工作,使实习生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的要求和生活节奏,为随后开展实习工作打下基础。
在实习生安排稳定之后,要有组织地进行观摩教学活动,一方面可以选派有经验的老教师专门为实习生上观摩课,让实习生直观了解公安院校警察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运动量的安排等情况,并初步了解公安院校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学习领会能力等情况,经过有组织的观摩教学活动,实习生就能逐步熟悉警察体育课程教学的一般规律。另一方面也可以组织实习生观看警体老师的正常课堂教学,了解该课程的教学进度等情况,这样经过几次观摩教学,使实习生既熟悉了教学内容及教学环境,又对公安院校学生的情况有了较深入的了解,从而对怎样上好一次警察体育课就会有比较完整的概念。
最后可以把实习生安排给公安院校选派的指导老师,一般一个指导老师带1-3名实习生为宜。第一阶段,指导老师上课,实习生可根据指导老师的安排带领学生做准备活动和进行身体素质训练,或在分组练习时进行辅导;第二阶段,由指导老师安排教学内容,实习生进行备课,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完成课堂的教学工作;第三阶段,按照所教课程的教学进度,由实习生编写教案,经指导老师和实习带队老师认可后,独立上课,完成相对独立的一个教学过程,全面锻炼和提高实习生的教学实践水平。独立上课时指导老师应该到场,了解实习生上课情况,以便及时指导。
实习生第二个工作任务就是根据实习单位的要求,参加课外辅导活动和传统体育项目体育俱乐部训练活动,相对课堂教学来说,该工作更加琐碎。因为公安院校学生每天出早操,所以课外辅导活动工作一般放在该时间进行,实习生可带领公安院校学生复习以前学习的警察体育知识,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预习即将学习的内容,为以后开展教学打下基础;公安院校因为人才培养需要,长期开展体育俱乐部训练活动,一般开展武术套路、散打,拳击、跆拳道、柔道、摔跤等专项俱乐部训练。可以由实习单位安排俱乐部训练项目,组织学生报名并分组,安排实习生在相对固定的训练场馆开展专项体育俱乐部训练活动,由实习指导老师安排训练内容和具体的训练计划,由实习生指导参训学生进行半专业化课余锻炼,这样既解决了由于公安院校师资力量不足,学生课余锻炼开展困难的问题,通过课余锻炼及体育俱乐部训练活动促进了警察体育课程的教学工作,又锻炼了实习生的训练水平,延长了实习时间和实习空间,在短时间内促使实习生逐步向一名合格的教师(教练)的转变。
三、实事求是地进行实习工作的考评和总结
要顺利开展传统体育专业实习生的实习工作,并不断提高实习生教学与训练水平,指导和考评工作要贯穿实习工作的全过程,让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始终有压力感。有了压力就会产生动力,才能高标准完成实习任务,最终达到通过考评促进实习工作高效、科学、健康地发展。考评宜采取量化形式,考评总成绩为100分,平时成绩为30分,实习结束阶段考评成绩为70分。
平时考评成绩评定方法:由带队老师、实习指导老师进行评定,两位老师打分各占一半。考评内容包括实习态度、实习积极性、实习效果,遵守实习各项工作纪律情况,实习中互相帮助及尊师爱生情况等。实习结束阶段考评成绩评定方法:当实习进行到结束阶段时,每名实习生进行一次公开课教学,对实习生教学实习效果进行全面考核,考评组成员由带队老师、实习指导老师、实习生代表、学生代表共同组成,打分各占四分之一。考评内容包括教案编写情况,组织教学能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运用情况,讲解能力、示范动作质量,能否运用普通话教学等方面。
评分要求实事求是,最终给实习生一个公正的成绩,根据成绩高低选出优秀实习生,并由实习基地颁发优秀实习生荣誉证书,同时把考评成绩返馈给原选派学校,方便原学校最终进行实结表彰。
四、实习工作中应注意的几个细节
(1)传统体育专业的大学生要注意在思想上实现从一名普通学生向实习老师的角色转变。在实习动员及实习期间,带队老师要反复对传统体育专业的实习生强调:你们现在的身份,已经不再是在校的大学生,已是即将踏入实习基地的实习老师,处处要以一位老师的标准规范自己的言行,在实习基地要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等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到达实习基地后,带队老师要组织实习生反复研究警察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公安院校学生的特点、警察体育课堂教学的一般规律,以使实习生全身心地融入到实习基地的教学、训练工作中去,逐步完成一位普通大学生向一名警察体育实习老师的过渡
(2)指导老师要做好实习基地公安院校大学生的思想工作。在实习生到来之前,要做好公安院校学生思想工作,重点介绍实习老师传统体育专业技能水平,以及他们在散打、武术等方面取得的相关成绩,让同学们确信实习老师具有指导大家进行警察体育学习和训练能力,实习老师的学习工作不仅是锻炼他们自己,同时也是帮助大家提高擒拿格斗的水平和身体素质的水平,还会使同学们了解更多传统体育运动知识,养成更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要让同学们意识到,实习老师是严格按照实习相关要求开展教学工作的,不允许有不尊敬实习老师的言行。
(3)实习带队老师和指导老师要跟踪实习的全过程。作为一名实习带队老师,不是把实习生带到实习基地,交给指导老师就万事大吉了,应该是全程指导实习生的备课、编写教案、组织教学,以及帮助实习生制定及实施训练计划,还要组织教学、训练成果的验收,对实习生教学、训练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要现场解决,使实习生每天都有进步,(下转第41页)(上接第35页)月月都有成绩,实习结束时达到满载而归的目的。带队老师、实习指导老师要特别关注实习能力较差的实习生,对较差的实习生,反复教他们使用正确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驾驭课堂的能力,最终达到每一名实习生短时间内都能够完成,由一名大学生向合格的实习教师(教练)的转变。
(4)参与实习工作的师生要和谐相处。实习带队老师要和实习生融洽相处,带队实习老师及在校领导要成为实习生的坚强后盾,并且要成为实习生的知心朋友,实习生有什么问题,有什么话都愿意和带队老师交流解决。实习指导老师要和实习生经常交流,把有特色的教学方法,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实习生,使他们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还可以组织多种形式的座谈会,加深实习生与基地指导老师、领导之间的了解,加强实习生和公安院校同学们之间的友谊。课余同学们也可以去单独向实习生请教知识,畅谈人生。通过以上工作的开展,到实习结束时,应使实习基地的师生和传统体育专业的实习生们建立起长久的友谊。
关键词:经管类;培养;实习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0-0204-02
为了加强应用型本科院校经管专业的毕业实践教学,与应用性人才培养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的目的,我们要培养大学生的岗位实践能力,强化大学生的市场竞争意识,提高大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为应用型本科毕业生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我们应对本科毕业实习的教学环节及方案进行思考和有益的探索。
一、毕业实习目的
所谓毕业实习,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其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学到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基本思想和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意识,是学生对四年所学知识和本领进行系统化、整体化运用、概括和深化的过程。
本科生经过实习,使其能深刻了解区域经济与产业建设、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情况,将课堂上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应用到社会实践当中去,以便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加深其对书本知识的理解,进一步加强本科毕业生的专业操作能力、开拓创新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毕业生适应新的工作岗位或继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成立毕业实习工作领导小组
现在,全国绝大多数本科院校,将原来负责专业教学二级单位的系制改为二级单位的学院制,将原来负责专业教学教研室制改为负责专业教学系。这样,在本科生第八学期开展毕业实习之前,应该以二级学院为单位成立毕业实习工作领导小组,即:以院长(或书记)为组长、以各系主任为成员、以教务办主任为办公室主任等组成的毕业实习工作领导小组,以该领导小组负责全面的毕业实习的计划、组织、协调、评定或审定等工作。
三、实习单位与检查指导方式
实习单位联系方式:第一,由学生自己联系的企事业单位,经由系与学院审核、批准、同意后方可进行实习;第二,由二级学院、教学系提供毕业生实习单位,供学生选择、自愿填报后,由毕业实习领导小组根据毕业生的专业方向与实习单位的岗位特点,征求企业同意后指派规定数量的毕业生集中实习,并且让学生主动与学校和实习单位签署书面实习协议。
实习单位可遵循具体情况对实习学生提供住宿、生活等相关补贴,实习单位承担学生进行专业实习的指导任务。学院指派专门教师负责定期、不定期到实习单位检查指导,并接受对于毕业生的实习管理和跟踪调查。
四、毕业实习指导教师
学校联系的毕业实习单位,都分别由企业指派实习教师和一名本校教师专门指导学生的实习工作;指导教师必须是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和专业教师,并且他们要具有中级以上职称或研究生以上学历。
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毕业实习过程中应当落实:(1)明确所指导学生的培养目标、专业方向以及毕业实习的目的和要求,从而提高学生认识实习的重要意义。(2)了解所指导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从事职业工作的实践情况以及自学能力等。(3)指导学生收集并整理与毕业实习有关的资料,保证毕业实习报告的顺利完成。(4)审阅学生的毕业实习报告与毕业实习鉴定表。(5)指导教师应时常与实习学生保持沟通并掌握毕业实习的进度和质量。指导教师在指导中要贯彻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要求学生秉持严谨求实的态度和独立创新的精神。
五、时间安排及毕业实习
本科生在毕业实习期间,应在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不参加任何非法组织的前提下,参加毕业实习的教学环节与活动。
毕业实习的时间安排:(1)在第四学年的第一学期末,开毕业实习动员大会,由毕业实习领导小组开展关于大学生毕业实习的有关规章制度、要求等知识宣传与动员。(2)在第四学年的第二学期开始,即从第一周至第八周或第十周为本科毕业生实施毕业实习的时间安排。毕业实习结束后,学生返校开始进行毕业实结、毕业论文撰写与毕业答辩的工作。
本科生在毕业实习期间应做到:(1)学生到毕业实习单位报到后,在1周内将学院下发的“本科生毕业实习报到回执表”交回学校指导教师处。实习中期,实习学生要认真填写“实习中期反馈表”交到学校指导教师处,指导教师查收后签署其姓名;(2)实习单位确定后,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应由本人提交申请把变更的理由写充分,经学校与实习单位调查核实同意后,方可变更。擅自变更实习单位者,实习成绩为不合格;(3)学生在实习期间需由实习单位和指导老师的安排和同意,并遵守实习单位和实习的有关纪律和安全管理规定,积极预防任何人身和财产安全事故的发生;(4)学生在实习单位出现的一切问题均应首先与指导教师联系,指导教师应妥善处理问题,严重的要及时向领导汇报。(5)每个毕业实习学生都要自觉地严格遵守《大学生行为准则》,塑造大学生良好形象和形成集体中融洽的关系,发扬互助友爱和虚心学习的态度。
六、毕业实习成果体现
本科生毕业实习结束后,要在撰写3~5千字的实习报告与总结的前提下,再完成以下内容。
1.到企业或公司等单位参加实际项目(方案)设计的学生,可书写项目分析报告(毕业论文);该报告(毕业论文)指个人实际参与的工程项目(方案策划)的项目书、方案、系统说明书等。
2.没有参加学校安排项目的学生根据自己兴趣与专业方向,结合实际而进行方案、设计、规划等内容的毕业论文的撰写;要结合专业实习内容撰写符合的专业实习报告(包括实习单位的背景、实习环境和内容、实习效果和体会以及存在的不足等)。
3.学生对所交的项目分析报告(毕业论文)部分要全面理解、掌握,其字数应8000字以上;文体格式明确,标注规范,语言准确,表达简明;实习报告一律采用宋体,小四排版,并用A4纸打印。
七、毕业实习成绩评定
毕业实习工作领导小组将组织相关教师针对学生所书写的书面材料进行评阅,并进行答辩。每位学生的答辩由3~5位老师组成的答辩小组负责,学生首先对自己的报告进行5分钟的演示讲解,答辩老师针对学生报告内容进行询问,一般由3~5个问题组成,根据学生的解答给出适当的分数;书面材料或答辩成绩不合格者,将予以二次答辩,成绩再次不合格者,将不予毕业。
毕业生毕业实习成绩由“实习报告”成绩、“答辩”成绩及“实习单位”鉴定、教师意见四部分组成。其中,实习报告占30%,答辩成绩占30%,实习单位鉴定占20%,教师意见占20%,分别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分别记录。毕业实习成绩评定标准:(1)优秀(90分以上),圆满完成规定的实习内容,并在实习过程中态度认真,严格遵守毕业实习单位的劳动纪律,毕业实习效果好,动手能力强;且毕业实习报告内容真实、完整、圆满,论述正确,主题突出,收获大、感悟深刻。(2)良好(80~89分),较好地完成毕业实习的各项任务,毕业实习态度认真,纪律性强,毕业实习效果好,动手能力中上;同时,毕业实习报告内容真实可信,基本概念正确,论述清楚,收获较大,文理通顺。(3)中等(70~79分),完成毕业实习各项任务,毕业实习较认真,遵守毕业实习单位的劳动纪律,毕业实习单位反映较好,动手能力中等;同时,毕业实习报告内容较具体,论述较清楚,基本概念正确,收获较大,文理通顺。(4)及格(60~69分),基本完成毕业实习任务,毕业实习较认真,较遵守毕业实习单位的劳动纪律,毕业实习单位反映较好,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并且,毕业实习报告内容有相应的体会、成果和见解,文中引用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正确,符合逻辑。(5)不及格(59分以下),有以下情况之一者均不合格:第一,无法完成毕业实习的各项工作,动手能力差;第二,毕业实习报告材料不真实,概念模糊,理论上不正确;第三,毕业实习期间酿成重大责任事故或有违法乱纪行为。
八、成绩资料保存
关键词:大学生劳动权;社会实习;权益保护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5-0467-01
在校生实习是指在校大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将已获得的教学理论和专业知识技能技巧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以提高职业教育的综合性教育实践活动。实践中常常见到大学生在实习中的权益得不到维护,权益受到侵害得不到保障, 有关大学生实习的纠纷也常常是法院棘手的案件。
1.大学生实习期间劳动权益现状分析
由于在校实习生与实习单位之间没有劳动关系,实习生无法通过该单位的工会组织寻求帮助,也不能向当地劳动仲裁争议部门提请仲裁处理。有时,实习生和实习单位通过平等协商会自愿达成实习协议,在协议中明确了双方的权利义务。无论这种约定是口头的还是有形成书面文字的合同证明,双方都应当遵守。任何一方不遵守该约定,都是违约的行为,应当承担违约责任。而对于实习的期限, 学校往往只规定一个最低限,使得许多实习单位更愿意招实习生来代替正式员工以减少自己的用工成本,挂的是实习生的名义, 却行正式员工之实, 甚至在节假日值班和值夜班, 却没有报酬和加班补助,即使实习生的权益受到了侵犯,仲裁部门也不能受理此类仲裁要求。实习生只能通过民事途径解决权益纠纷。
更值得关注的是实习期间的大学生只有极少数人和用人单位签订了劳动保障协议。调查显示:大部分用人单位不愿意跟实习生签订劳动保障协议。同时,部分高校管理者尚未意识到大学生实习合法权益保障的重要性,相关配套的学校管理措施和文件法规尚未健全,这些致使大学生在实习期间一旦出现工伤、医疗等事故时没有相关的法律可依,大学生的合法权益无法保障。
2.大学生实习期间合法权益受损的原因分析
劳动力市场呈现供过于求的态势,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高校的扩张致使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加,就业压力逐渐增大,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为自己赢得一席之地,部分大学生首先必须取得实习的这场演习战的参与权。
"企业管理者为获取利益,不择手段降低成本市场经济使企业有了用人自,竞争体制的引入使得企业置身于市场竞争的大浪中,于是效益便成为企业的目标。为了追求利益,节约开支,占领市场,有的用人单位缺乏社会责任感,他们仅仅把实学生作为廉价劳动力,而不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有的甚至故意以种种理由克扣实习生工资或者抵押金,他们想尽一切办法利用实习生为企业创利创惠。还有一些职业中介机构,看准学生缺少社会经验和找工作心切的心理,许以颇具诱惑力的承诺,引学生入套,而在收取高额中介费后,却又以种种理由不履行当初的承诺。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的心理是复杂而多变,特别是一些基础学科专业、 或学习成绩不佳、学历层次不高的大学生以及女大学生,表现得更为焦虑和急躁,为了找到工作,他们不惜一切代价,同时自我维权意识和保护能力弱 由于没有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实习期间大学生在与用人单位的交涉中处于劣势,使得一部分大学生在受到侵害后,不愿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有的甚至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了侵害。
3.大学生实习期间合法权益保护的对策
3.1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大学生合法权益。
3.1.1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强化大学生实习权益法律保护意识。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一旦与用人单位发生纠纷,只能通过民事诉讼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权益。我们认为,解决此问题的根本途径是要得到有效的制度保障,把实习期间的大学生纳入法律制度的调整范围,或者出台更为明确的为实习期间大学生服务的法律条文,切实降低大学生因实习期间权益受损而维权的成本,保障大学生合法权益。
3.1.2政府应建立、健全有关大学生实习期权益保障机制。政府有关部门应以保障实习生合法权益为宗旨,制定本地方有关大学生实习的规章制度,明确实习单位、学校、学生三方的权利与义务。 设立专门的工作部门,组织实习单位、学校、学生三方签订实习协议,并监督学校与实习单位对学生实习期的管理。
3.2健全实习单位和学校责任制度。
3.2.1实习单位应制定一套完善、规范的实习生制度。实习单位应在学生进入实习岗位前,对其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讲明应牢记的注意事项并为实习生提供必要的实习条件和环境,并委派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指导。同时,企业应本着爱才、惜才的观念,多给予一些宽容和帮助。企业应制定详细的实习计划,做到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实习工作。 内容包括实习工作目标、 实习课题、培养措施、实施细则等。并且企业应安排理论和实践"。
3.2.2学校应建立、健全校内外实习制度,加强规范管理。校方应主动与实习单位友好协商,在学生完全自愿前提下,签订三方协议。实习前,学校应事先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实习纪律、安全教育,讲明应牢记的注意事项,做好学生的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在实习期间,学校应指定专人定期了解学生意见、实习表现,及时解决学生在实习中遇到的困难,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学校可以通过短期培训班、开展实习权益保护讲座、开设有关实习安全等课程,为实习生提供咨询服务,全方位地让大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提升实习生自我保护意识。实践表明,开设短期实习权益保护培训,是避免实习生步入陷阱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周玉:《大学生实习期间合法权益保护问题》,中国科技信息报,2010年第14期,第4页。
[2]徐新燕:《浅析学生实习期间劳动权利的保护》,中央政法干部管理学院报, 2010年第1期,第8页。
作者简介:
关键词:土木工程;生产实习;教学改革
生产实习是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计划中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石河子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生产实习安排在第六学期结束后的暑假进行,为期2周。经过多年的实践,传统的生产实习方式存在诸多弊端,迫切需要进行改革。
一、石河子大学生产实习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指导教师工程实践经验匮乏,任务繁重。由于各种原因,年轻教师成为生产实习指导教师的主体,但很多年轻教师从学校毕业就进入学校从事教学工作,极度缺乏相关工程实践经验,在生产实习的过程中很难很好地指导学生的生产实习。
2.联系生产实习单位困难重重。每次学生生产实习前,土木系即安排专人走访各生产实习教学基地和石河子市各大施工单位,尽量多地寻找适合学生生产实习的项目工地,但由于现在各个工程项目非常重视安全生产,采用实习安全生产事故一票否决制,对于大量学生到工地上生产实习,很多单位考虑到学生安全的原因以各种理由委婉地加以拒绝。
3.生产实习内容不全面,学生目的不明确。虽然经过了生产实习的动员,但很多学生到了实习工地之后仍然一头雾水。工地上管理人员出于保证学生安全的考虑往往会给学生安排一些测量放线、旁站、在办公室看看图纸、整理资料等方面的工作。所以,大部分学生生产实习的深度不够,难以到达实纲的要求,严重影响了生产实习效果。
4.毕业实习的监控和评价体系不够完善。由于指导教师指导的学生数量大,对学生疏于管理,学生在工地上又不能很好地服从工地人员的管理,只是为了在工地上混够时间,最后好在实习鉴定表上盖个章。学生实习成绩的评定只依据学生的实习鉴定表、实习日志和实习报告,缺乏对学生的过程监管,偏离了学生进行生产实习的初衷。
二、针对石河子大学生产实习教学方法改革的建议
1.丰富生产实习教学基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选择专业资质和管理水平高、技术力量较强的企业作为产学研基地,积极鼓励广大年轻教师到基地锻炼学习,丰富实践经验。同时聘请一些具有丰富现场施工、管理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充实到生产实习指导教师队伍中,让他们按照大纲的要求完成学生生产实习指导任务的同时,在工程技术人员和年轻教师之间形成导师制,工程技术人员在工程实践方面对年轻教师起到传帮带的作用,加快年轻教师的自我成长。
2.生产实习方式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完善考核评价体系。改变以往所有学生都集中实习的方式,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实习方式。对于集中实习的学生采用集中后分散的实习模式,购买施工工艺录像,在室内提前集中学习,然后再到工地参加生产实习。学生实习成绩的评定除了依据学生的实习鉴定表、实习日志和实习报告,还引入了生产实习答辩制度,要求每个学生新学期开始要返校结合实习日志和实习报告进行生产实习答辩,答辩成绩按一定比例记入学生的生产实习成绩,从严考核,设定不合格率。
3.精心组织,加强过程监管。除了继续做好实习动员工作之外,指导教师还应通过电话寻访、视屏聊天、现场走访等多种方式加强对学生生产实习的过程监管,了解学生在工地上的表现,督促学生及时完成生产实习日志和生产实习报告。
三、石河子大学生产实习改革的收获与体会
通过一系列的改革举措,生产实习指导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迅速提升,指导学生生产实习的能力明显增强。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实习方式后,联系实习单位的压力明显减小。由于生产实习中加强了过程监管,特别是引入答辩制度、电话寻访、视频监控等方式后,生产实习的监控和评价体系不断完善,参加生产实习的学生实习目标明确,实习态度端正,取得了较好的实习效果。
参考文献:
(一)建立网络学习资源平台建立《汽车营销学》网络学习资源平台。通过该平台便于学生做好预习及课后复习的工作。该平台上包括了汽车营销课程的基本内容:如课程大纲;课程简介;电子教案;辅助教学的PPT;课后习题及答案;以及课外学习的阅读资料;涉及汽车营销的营销人员礼仪及销售服务的视频教程;最新营销动态等内容。课程网络资源服务站的建立及服务方式方便了广大学生的学习。此外,该网络学习资源平台的资料和教学内容可及时更新,便于广大师生了解到本门课程的最新动态。
(二)实施案例导入式教学汽车营销学课程的实践性极强,针对汽车营销学各章的理论知识都会有许多经典的案例。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促进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角度出发,提出“案例导入式教学”模式,每次课针对所讲内容精选案例,作为每次课的开场,让学生们解读和探讨案例、实践教学,等授课内容讲解之后,让学生再一次审视该案例,通过知识点讲解的前后对比,便于加深学生的认识和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案例导入式教学的流程。
二、建立课程实习基地
《汽车营销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专业必修课,如单纯靠任课教师的讲解,学生很难理解和体会到此门课程的价值和乐趣。即使再生动、再经典的汽车营销案例,如缺乏对营销过程、营销环境的理解,学生是无法对案例做出正确的分析,无法做到融会贯通的。针对此种状况,课程在讲授的过程中需建立“汽车营销课程实习基地”,在汽车营销基地可以根据教学需求安排学生上岗实习、轮流换岗,以增加广大学生的汽车营销实践经验。
(一)岗前培训在汽车营销实习基地由专业汽车营销师对学生进行岗前培训,此岗前培训的主要内容是营销礼仪及各岗位职责的培训。通过专业汽车营销师的系统讲解可使学生对该汽车营销基地的企业文化、营销理念有所了解,并使学生清楚了解作为一名专业的汽车营销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礼仪和理论知识,通过岗前培训有利于学生顺利上岗,避免了盲目上岗带来的失误。
(二)上岗实习与轮流换岗对于汽车营销的“汽车实体销售”及“汽车服务”两大经营主线而言,为使广大学生能对汽车营销有整体认识和了解,要让广大学生轮流上岗,从汽车销售的售前、售中及售后各个方面了解各岗位的职责,及整个汽车销售过程中主要问题及应对措施。这样通过短期的营销实践训练,学生会将在汽车营销实习基地遇到的问题带回到课堂中,应用教科书中的理论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了理论知识应用的灵活性。
三、改革考核方式
以往的课程方式通常包括两部分:一是平时成绩;二是期末成绩。其中平时成绩主要通过平时的出勤和作业进行评定和给出成绩,期末成绩则是由期末的卷面成绩给出,最后根据各部分所占总成绩的百分比给出该生此门课的成绩。此种考核方式对于强调基础理论的课程而言是比较适用的,学生可以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复习牢固的掌握理论知识点;但对于像《汽车营销学》这样实践性极强的课程而言,但通过平时成绩及期末考试两部分来考核的话,会使学生忽略实践教学这块,很难将所学的营销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完全不懂如何将根据营销环境来制定和修订营销策略。针对此问题,本文提出一种新型的考核方式,此种考核方式的根本思路是围绕着“用—评—考”展开的,其中“用”是对学生对所学的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的考核;“评”是对学生应用知识的准确性给予评定;“考”是对学生基本知识掌握程度的考核;具体表现形式如下:
(一)“用”—汽车企业营销策略的制订学生以市场现有的各大汽车公司为素材,选定某一汽车企业,通过走访或网上调研的方式,了解该企业的文化背景、现行营销模式、汽车销售渠道、年销售量等情况,而后从汽车企业营销环境的分析、销售策略、促销手段等方面入手分析,提出自己合理的建议,为汽车企业拟定新的营销策略方案,锻炼学生对理论方法与实际相结合的应用能力。
(二)“评”—汽车营销案例宣讲、分析、评论精选典型的汽车营销案例,以此为题材,命题给学生,学生需在给定的5分钟的时间,指出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对案例中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手段进行评价和分析,考察学生对汽车营销现象的洞察力、决策力。
(三)“考”—期末理论考试阶段考试和期末考试考核的主要知识点是最基本的理论基础知识,只有掌握了牢固的基础知识才能学以致用。同时,也减轻了学生期末复习的压力。
四、结束语
关键词:大学生;实习;实习质量;权益保障
一、大学生专业实习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的实习心态有所嬗变
实习本来是检验学习效果、提高综合素质、丰富社会经验的过程。多数大学生并没有把专业实习看作是自身受教育的一门重要的课程,对实习缺乏激情,心态有所嬗变,往往把主要的精力投入到各种考试或与就业相关的事情,甚至认为实习的好坏与自己的毕业乃至将来没多大关系。在专业实习过程中,有的大学生把找实习单位看作是找工作单位,非好单位不去,这种大学生往往把时间和精力花在找实习单位上,并没有把时间和精力放在提高自身实际操作能力本身。
(二)实习单位的诚信有所缺乏
为了追求利益,节约开支,占领市场,部分实习单位缺乏应有的诚信,在实习过程中往往把大学生作为廉价劳动力来使用。有的实习单位以试用或签订劳动合同为诱饵鼓励实习生刻苦工作,把实习期变成盘剥期。有的实习单位对实习生缺乏必要的业务指导,实习单位并没有一套健全的实习生管理培训制度,对实习生采取任其自由发展的培养态度。有的实习单位根本没有为实习生安排具体的指导老师。有的实习单位以各种理由不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有的实习单位安排实习生仅仅做一些端茶送水的工作,很难真正安排实际的工作岗位。
(三)多数实习的管理过于宽松
大学生一旦走上实习岗位,相应的管理必不可少,但多数实习的管理往往过于宽松。首先,实习前实习生的派出单位与实习单位往往只有口头协议,多数实习单位在学生上岗前没有进行相关的专业培训,大部分实习单位没有与实习生签订劳动保障协议。其次,由于实习学生人数较多,加之繁重的教学与科研工作,高校教师一般不愿指导专业实习,即使勉强为之,很可能敷衍了事。再次,多数学校对学生实习目标和任务的管理比较模糊,对实习内容的考核缺乏科学的标准。有的学生自行寻找实习单位,其实根本没有进行任何实习,到时交一份实习鉴定或总结,再找个单位鉴定或证明即可通过学校的考核,甚至成绩优秀。
(四)实习基地的建设仍然不足
实习场所的欠缺、实习基地建设困难仍是大学生专业实习面临的一大难题。一方面,由于近几年高等院校学生数量的大量增加,高校学生的实习压力也随之增大,有的学校(学院)的目前招生人数几乎是过去的两倍。另外,高校中有些专业的大学生人数相差更加悬殊,一些热门专业,比如新闻、企业管理、计算机、财会、商贸英语等专业大量设置,学生急剧增加,但社会上能够提供实习岗位的实习单位却没有明显增加:可见,相关专业大学生的实习基地仍然面临数量不足。另一方面,由于企业的积极性低,相关职能部门的功能转变,使得实习基地的建设困难重重。虽然高校在诸多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由于缺乏相关政策的有力支持,收效甚微,尤其是某些新专业更难找到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实习效果难以保证。
(五)实习生的权益难以保障
在双向选择机制和供过于求的大背景下,现阶段高校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所处的地位相对弱势,高校实习生在实习期间尚未享有相关基本待遇;不仅如此,还有的实习单位要求实习生所在学校必须向其交纳一定的费用。教育部与团中央曾提出企业的实习生应该享受基本工资和工作时间的保护,但目前的实践证明多数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并不享受基本工资待遇。
二、保障大学生专业实习质量提高的对策
(一)学生转变实习观念是前提
大学生应当转变实习观念,端正实习态度。首先在校学习期间,思想上要引起重视,自大学一年级开始大学生就要培养“生存危机”意识,认识到实习的重要性,自觉将实习作为一次难得的学习、检验和强化技能的机会。为将来的工作积累经验与基本技能。同时要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参加社团活动和学校组织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在不影响专业学习的基础上,大学生应大胆地走向社会,参与包括兼职在内的校外活动,以便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其次,寻找实习机会时,大学生不要单纯依赖学校、老师,而应该主动与合适的用人单位联系,努力争取实习机会。最后,在实习过程中,把心态放平,调整对实习的看法。认为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不够扎实,没有能力完成比较复杂和高难度的工作,坚持从琐碎简单的事情做起。
(二)学校提供扶持是途径
首先,高等学校必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学习、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创新型的人才,将实际操作技能培训课程纳入到教学活动中来,对学生进行职业化技能培训。其次,高等学校应当鼓励大学生组织、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如建立创业俱乐部、电脑小组、行业委员会、就业中心等,以锻炼大学生的组织和活动能力。再次,高等学校要为学生制订切实可行的实习计划,建立信用档案,将相关数据载人数据库,建立、健全大学生实习双向导师制度,院系和实习单位都应当指派专门导师为学生指导,导师所指导的学生应当有数量限制。建立健全大学生实习信息反馈制度,实习单位和院系及其导师之间应当经常沟通,互通实习信息,使学生实习步入健康的轨道。最后,高等学校应当提供一定的经费,与相关企业共同建立大学生实习培训基地,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在网络上开设的实习基地,利用网络的平台提供人才资源储备库。
(三)实习单位建立实习制度是根本
实习单位作为实习制度的主要承载者,需要真正认识到接收大学生实习不仅是义务,更是一份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实习单位应针对实学生的特点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规范的实习制度。例如,实习单位应对实习生给予针对性培训,由人力资源部或相关部门的经理为实习生讲解一个职业人士应具备的最基本素质,如商务礼仪、各种注意事项等。这些工作便于大学生迅速了解和适应企业特有的行为模式,融入企业文化中。实习单位应定期向社会实习岗位信息,制定明确的实习生报酬待遇和工作纪律。实习单位应当多与学校加强联系,设立相应的大学生实习管理小组,提高管理的规范性,并适时与学校指导教师沟通,以保障企业生产运作与大学生实习的正常、有效进行。
(四)政府提供相关政策是主导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世界进入了弹性劳动与经济不稳定、工作不稳定时代,而劳动关系出现弹性化趋势,多种灵活就业方式应运而生,如非全日制就业、短期就业、承包就业、派遣就业、兼职就业、独立就业、自营就业等,非标准劳动关系已成为当代劳动关系的主要发展趋势。政府管理部门应当适应经济发展的趋势,制定出符合实际需要的实习政策,服务于学生、学校、家庭和实习单位。一方面,政府管理部门应为学生、学校和实习单位之间搭建平台,促使学校和实习单位加强沟通和合作,共建学生实习基地,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另一方面,政府管理部门应积极探索建立接纳大学生实习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例如,把接纳大学生实习纳入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接纳大学生实习纳入优秀企业的考核、评价体系;反之如拒不接纳大学生实习的企业予以必要的社会责任以及管理方面的警戒等。
关键词: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就业 竞争力
一、引言
纵观近几年的就业形势,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多,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的大学扩招,随着高校招生数量的增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特别是在我国经历了十余年平稳的社会转型期之后,又遭遇到严重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显得更加突出。
2015年的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将达到749万人,比2014年再增加22万人,国家和地方经济增速进入新常态,宏观就业压力不减,据分析,2015年就业需求与2014年相比没有明显的起伏,大学生就业面临新的挑战,就业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各高校为了提高自身的就业率,可谓是使出了浑身解数,因此近几年出现了订单班、“2+1”“3+1”“3+0.5+0.5”等各式各样的人才培养模式。
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从2006级学生开始实施“3+0.5+0.5”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生在前三年完成基本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大四最后一年参加校外教学实习,强调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丰富和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自实施“3+0.5+0.5”人才培养模式以来,很多方面都取得一定成绩,特别是就业工作成绩显著。下面以土建类专业为例,主要探讨“3+0.5+0.5”模式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与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关系。
二、实习基地建设中影响就业的因素
1.学生综合能力提高,就业竞争能力增强
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土建类专业自实施“3+0.5+0.5”培养模式以来,学院积极主动开展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截止到2015年1月份共建立了约50家稳定的实习基地供学生大四顶岗实习。其中不乏有一些知名企业,如深圳市中海建设监理有限公司、广州珠江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广东省长大公路工程有限公司、广州建筑工程监理有限公司、广东海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同时也建立了一些需求量较大的中小企业,如广州领美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佛山市创南建设监理咨询有限公司、广州市广州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等。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学院有专门的实习指导老师,同时也聘请了一些工程师、技术人员和高级管理人员担任学生的校外实习指导老师,使学生能在实习岗位上尽早适应和熟悉业务,提高实践能力。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通过与人交流,也提高了自身的交际能力。经过几年的实习基地建设,基地数量也在不断增多,我院土建类学生的就业率也逐年提升。历年学生人数和就业率统计(以每年12月公布的最终就业率为准)如下:
学院每年的毕业率都在同类高校中位列前三,其中土建类专业的就业率在学院名列前茅,并且就业质量较高,从历年的就业单位类型统计,有不乏少数学生在事业单位、大型国有企业等单位就业,其中2015届参加就业人数有1145人,就有121名同学在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工作,占10.6%;平均薪酬3248元/月;就业专业对口率达87.6%。数据表明,自开展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以来,学生综合能力得到提高,就业竞争力也有了明显的增强。
2.实习单位实现就业比例居多
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土建类专业的其中一个实习基地――广州领美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在2014年接纳实习生37名,实习一年后,在2015年7月统计仍然有22名同学在实习单位就业,实习基地就业率达60%。而整个学院在实习单位就业的平均值只有33%,可见实习基地实现的就业率能大大拉升整体平均水平。主要原因有如下两点:
(1)实习基地单位经过一年的培养,对每个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了相当的了解,能精准地为企业物色到合适的人选以及更能认同企业文化的人才,这相比再招聘来说,减少了上岗培训过渡期,能缩减成本,同时能避免培训后人才流失的损耗。
(2)实习一年后,学生对单位的工作模式、企业文化等都有了相当的了解,人际关系也相对比较稳固,如果在实习单位就业,就避免了进入新企业人生地不熟、重头再来的局面,同时,跟一起进入单位的同届毕业生相比,在单位实习的学生有着更加丰富的工作经验等,公司也会提供更多的晋升机会。因此,大部分同学更加愿意留在实习单位就业,实习单位也会给更多的就业机会给实习的学生,这样能达到共赢的结果。
近几年来,实习基地就业的比例不断提高,以下是学院土建类专业学生在实习基地――广州领美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近年来达到就业的比例:
3.就业能力的提升有赖于实习单位对实习生的认可度的提高
每年实习结束后,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就会对实习单位进行问卷调查,下面以2014年我院土建类专业的《实习生评价调查表》的问卷统计结果为例,进一步认识实习单位对我院实习生的评价:
本次发出问卷1174份,回收964份,回收率82%,其中有效问卷964份。
通过问卷结果分析,实习单位对我院土建类的实习生大部分还是给于肯定的,特别是敬业精神、诚信品质、团队精神方面评价较高,而专业知识、外语水平方面仍然需要付出较大的努力,这些对于实习生来说已经是相当高的认可度了,缺乏专业知识方面对于刚踏出社会的人员来说是非常客观的。从整体结果看来,我院土建类的实习生整体良好,大部分同学都能按时完成任务,工作认真负责,爱岗敬业,综合素质较高。
4.实习过程中参加竞赛更能提高就业竞争力
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仍然可以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竞赛,如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挑战杯比赛以及各种学科竞赛。以2013年的大学生创新创练项目为例(项目期限2年),学院土建类专业总共有9支队伍参加,其中4队伍有实习生参与,最后2015年结题评选中,这4支队伍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这些同学就业过程中,在逻辑思维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都表现突出,就业单位也不赖。以此说明,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参加各类比赛,可以同时利用实习单位和学校的资源,以此提升自身的科研创新能力。这样的学生更能得到就业单位的青睐。特别是在实习基地动员学生组队参加竞赛,一方面,沟通便利;另一方面,能有效利用实习基地的资源,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提高自身的能力。
三、结语
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社会交往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只有这些能力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才能增强。因此,必须大力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校外实习基地是校内教学资源的有力补充,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阵地,是扩大校企深入合作的桥梁和纽带,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载体。
参考文献:
[1]邹团.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22):182-183.
[2]田兆富.立足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探索实践.教育教学论坛,2014,6(26):215-216.
[3]黄小燕,张力,卢集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大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文教资料,2014,(22):135-136+151.
基金项目:
1.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省级项目-华立学院土建类专业领美地产公司校外实践基地;
2.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省级项目-广州珠江工程建设监理公司;
一、优化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结构,提升课程设置的前瞻性
在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结构优化的过程中,要打破传统的做法,借鉴西方等发达国家的做法,将教育类的课程单独列出,为今后可能从事体育教师的学生设置必修课程,并以该课程的成绩作为教师资格证的评定依据。体育课程改革的内容可以向强化教育类课程、拓宽体育教育课程、提升体育教育技能素质等方面转化。当前,在我国大部分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公共基础课程占课程总量的20%左右,而发达国家的公共基础课则占到了30%左右。体育教育专业公共基础课程比例较低且不够科学,造成了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的理论基础整体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专业能力的发展。所以,加大对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结构的调整显得非常有意义。调整的内容包括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比例、学科与术科的比例等。改革的总体特征是通过压缩课程总学时的措施,降低必修课的比例,提升选修课的比例。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学科学时,规范体育教育专业的限选课。通过加大与中小学的科研合作等,及时了解中小学对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需求标准、能力结构等,为提升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有效性,提供科学的课程设置依据。
二、重视体育教育专业的教育实习,提升大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
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的教育实习,是进一步巩固与检验在校学习到的知识、技能的有效平台。提升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的实习管理,加大对实习过程的控制,是保障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当前,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的教育实践以见习、实习为主。这一模式在灵活使用的过程中,也存在着教育目标窄化、教育实习指导不充分、教育实习时间不能保证等问题。相关的调查表明:当前我国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的教育实习时间大约为8周,教育实习的学时占总学时的比例较少。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实习的方式有定点集中教育实习、分散型教育实习、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教育实习等。不管是教师还是体育教育专业的大学生,普遍认为当前体育教育专业实习安排的时间不足而且过于集中。蜻蜓点水式的实习往往让刚刚熟悉体育教学的大学生无奈地结束回校,这也造成了体育教育专业的大学生无法进一步对所学的知识与实践进行教育检验。其次,教育基地的不稳定性也是影响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实习质量的重要因素。教育实践基地的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同样会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的实习质量产生直接影响。因此,构建稳定、规范的体育教育专业实践基地,是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工作之一。
三、不断更新人才培养理念,促进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自我发展意识
在我国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过程中,改革的理念与学校体育教学的方式逐渐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因此,在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学内容的选择需要遵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由传统的全能型体育教育内容向精细化、基础化、多样化发展,让体育教育专业的大学生具备体育教学能力、组织能力、教育科研能力。高校的体育课堂也要从记忆教学向活动教学转变,尤其是在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的运动技能培养方面,要进一步地提升他们对运动技能掌握的全面性与扎实性,充分利用4年的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时间,保证每个体育教育专业的大学生掌握3~5项可以从事体育教学的运动技能。在不断加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基础上,保证体育教育大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四、加大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的职前与职后培训,提升专业发展的连续性
为了有效地改变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与学校体育工作的现实差异,需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等工作具备一定的前瞻性,让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的职前教育与职后培训形成一个系统的过程。例如:在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上,要从单一型转变为综合型的人才培养,让复合型体育教育人才引领基础教育发展的人力资源队伍。在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机构上,加大对师范院校的重组,通过高校的教育学院等,做好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职前学习与职后培训工作。在构建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的基础上,形成校内外结合、上下结合的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一体化机构。在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方面,要注重养成教育对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加大对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的科研能力、人文意识、健康意识的培养,保证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在工作以后能够快速地适应体育教学训练等需要。
综上所述,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不仅关系到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的就业前景,也关系到我国学校体育工作开展的质量。优秀的体育教育专业人才是实现学生体质健康发展、学校体育工作目标的重要基础。因此,为了更好地提高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需要在现有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结合社会对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需求标准,创新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提升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教育实习的有效性,优化体育教育专业人才评价标准等措施,全面提高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我国学校体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奠定良好的人才基础。
作者:臧卫国单位:南华工商学院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网易新闻中心,对1352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9.9%的人认为现在大学生过早职业化现象普遍。受访者中,72.9%的人为已毕业大学生,12.1%的人为在读大学生。
顾名思义,过早职业化,就是指在校大学生过早踏入职场,为未来的职业作准备。那么,这种“早”,到底早到何种程度呢?调查显示,有11.9%的人认为早到大二,有5.3%的人认为早到大一。但无论大二还是大一,都早得惊人。
其实,对刚入大学的学子来说,大学生活刚刚展开,他们要做的,就是尽早融入新的生活环境,充分掌握课业知识。但在现实生活中,不少学子入学不久,就开始为未来的职业作准备了。
从表面上看,过早职业化益处多多——早点实习,就能早点接触社会,就能多积累一些从业经验,就能为未来的职业打下良好的基础。但凡事有利就有弊,过早职业化同样有不小的危害。实习占据的时间多了,上课的时间必然就少了,天长日久,实习生们的学习成绩可想而知。再说了,实习机会日后还有,但学习的机会,日后再也难得。
大学时代是人生的黄金岁月,学子们理应最大限度地用好这段时光,为自己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现在不少大学生存在认知误区,认为实习多了找工作比较容易。其实,实习多了可能刚入职做基础工作很容易,但是一旦到达稍高的层次,就会出现“书到用时方恨少”的局面。而这恰恰是过早职业化带来的困境。
既然过早职业化存在着巨大的弊端,为何还有大量学子踏上这条路呢?对此,74.4%的人表示就业形势严峻,提前增加就业砝码;63.9%的人说大学课程设置与现实需求脱节太大;63.5%的人认为大学渐失学术氛围,大学生变得浮躁。而在笔者看来,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学子们对自己的内心缺乏了解,对自己的未来缺乏规划。在此茫然的境况下,他们只能为了一份职业而“过早职业化”。反过来说,若是他们的人生有着明确的方向,若是他们对未来有着清晰的规划,那么,他们就不会随波逐流,而会向着自己的目标,踏踏实实地走下去。
显而易见,过早“职业化”透支了学子们的青春,让他们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缺乏后劲。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学校与社会共同努力,为学子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除此之外,更需要学子们沉下心来,认真找准自己的人生方向,确立自己的奋斗目标,然后,向着目标,不断努力。
1.1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90后”大学生从课堂所获得的专业知识基本上都是间接的、非系统化的理论知识.而专业知识与大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并不成正比,在实际的生活中,问题的解决除了专业知识,还需结合实际,动脑动手,社会实践活动能够把大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与社会需求和社会实际进行比较,把抽象问题实际化,复杂问题简单化,勇敢地去面对解决复杂多变的情况.而对于“90后”大学生来说,他们能够在一个相对开放、自由的环境下参与解决问题,思考问题成因,在实践中勇于开拓、敢于创新,不畏艰难,培养学生实践创新精神,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1.2增强适应能力,为跨入社会奠定基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新技术的更新换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随之提高.作为“90后”大学生,更快更好地适应社会,承担起社会职责是摆在他们面前的一个难题.在高校,大学生所面对的环境相对单纯,所涉及的问题相对单一,即使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也有老师、同学的鼎力相助,在一个以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学校,学生对自身所犯错误承担的后果相对较小.这让大多数“90后”大学生不清楚社会现实的残酷,适时的社会实践,使得“90后”大学生不得不去面对社会现实,锻炼人际交往及动手能力,使其不断改进自身不足,逐渐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1.3培养优良气质,完善个性品质当代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承担社会重担的主力军.“90后”大学生除了要有坚定的理想,过硬的专业知识,还应该具备积极的创新精神和很强的社会实践能力.在社会实践中,大学生要学习分工合作,处理人际关系,在困难和危险面前,培养他们团结互助的优良品质,同时也给予大学生自我展示和锻炼的机会,提高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学习的能力,使养成了骄、娇二气的“90后”大学生在实践中感悟顽强和坚韧,体会坚持不懈取得的成就,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生活作风,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自身的个性品质.
2社会实践的主要模式
古语有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然而能够有效将学、思两者结合在一起的,莫过于“实践”二字了.通过实践活动,大学生不仅巩固了基础知识,了解到自身专业知识储备方面的不足,而且还有效锻炼了自己实际操作的能力.
2.1假期社会实践假期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利用寒暑假进行的一种社会活动,比较常见的是团委组织的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如“三下乡”、“四进社区”、“西部计划志愿服务”、“贫困地区支教计划”、参与抗震救灾、青春红丝带等.大学生可充分利用他们掌握的专业知识、理论实际,深入社区、企业、医院、学校、康复中心等开展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大学生既为当地的文化建设、经济发展、社会服务作出了贡献,又了解了社会和国家对人才的现状需求,同时也锻炼了自身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2.2教育教学实习教育教学实习实践,利用大学生在校就读时间有针对性的与社区、相关企业、学校等建立起的一种合作关系.教学实践活动对于在校大学生无疑是有积极效果的.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时,通过这样一种实践活动,可以真正将自己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更好地提升自身的素养,同时,经验的累积也很重要,丰富的实战经验会提高专业能力,提升大学生的社会就业竞争力.
2.3志愿者服务等公益活动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公益活动,是大学生利用周末及课余时间参与的一项志愿服务活动,如福利院、特殊学校、康复中心、中小学及其他企事业单位,有组织的对其进行的一些帮困扶贫、特殊训练、心理咨询、社团活动、文艺演出、礼仪培训、体育竞赛等公益活动.以培养锻炼大学生的管理协调、人际交往、组织策划、公众表演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2.4顶岗实习顶岗实习,是大学生在毕业的第一个学期或最后一个学期结合其专业特长到相关企事业单位挂职上岗培养的一种社会实践.在此期间,大学生会担任某项工作,如负责人助理、秘书、顾问等,协助处理相关事务,且承担相应责任,从而有助于大学生提高自身逻辑思维能力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能有效的将所学专业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2.5勤工助学勤工助学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利用在校课余时间参与的一些有报酬的活动,以减轻父母的经济压力,同时为今后创业积累经验.在活动中,大学生可增强独立意识,培养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的精神,强化意志力.
3社会实践活动中存在的不足
3.1对社会实践活动的理解认识不够,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当代大学生大多是“90”后,在家里享受着父母的宠爱,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父母无微不至的关爱成就了学生的惰性,养成了很多学生遇事畏难不前,不愿意动脑筋去解决问题,总是患得患失,在学校的各项活动中表现也是如此.在面对社会实践的活动时,有的大学生觉得这些活动与他们的生活及今后的工作缺少关联,不愿意参与其中,有的大学生则不愿意面对活动中的种种困难,选择了逃避,给实践活动的全面参与带来了一定的阻碍.部分教师认为大学生走出校门参与活动影响了大学生的专业学习.但课堂教学相对死板的现象,不仅给大学生不安心学习提供了条件,而且给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的同学严重打击,给他们带来了消极影响.
3.2高校缺乏科学管理社会实践是大学生跨入社会必不可少的环节,这就需要高校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上加大力度,科学有效的制定相关文件,规范管理.当前,许多高校的教学计划中并未真正包括社会实践教学环节,或未形成系统、规范、稳定的教学活动,更多时候带有一定的随机性和随意性,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缺乏针对性、系统性、连续性的指导,对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学生也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在考核机制上缺乏科学评价,更多的是通过实践总结材料和简单的成果来主观的对其考量,未深入细致的去分析大学生实践的环境,对大学生个体的实际收获缺乏客观公正的评判,同时对参与指导社会实践的老师也缺乏相应的工作量认定和必要的激励措施.实践评价体系的不完善使得大学生社会实践存在导向不明、认识不清等问题.
3.3缺乏稳定持续的实践基地在实际中,很多高校未建立长期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导致大学生为了寻找实习实践基地四处奔波且处处碰壁,特别是一些本身参加社会实践积极性不高的学生,为了完成任务而注重形式,走过场.甚至有的专业因为没有实践基地,在实习期间,采用学生分散实习,自行联系的方式,因住宿、专业无专人指导等诸多原因降低了学生社会实践的积极性.高校应根据大学生所学专业知识及综合素质能力分层次、分步骤,建立稳定、持续的实践基地,使学生能够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参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活动和专业实践,从而提高其专业能力和思想道德素养的长期稳定场所.
4加强社会实践,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思考
4.1转变大学生观念,坚持务实之风,提高对社会实践的价值认识正确引导大学生脚踏实地、求真务实,培养其勇于承担重担的精神,明确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目标,端正态度,不走过场,不做表面文章,不以评优选先、推优入党、奖学金等为目的,使其从根本上认识社会实践是大学生跨入社会的奠基石,是从学校进入社会的纽带,从而激发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
4.2统一思想,构建良好的激励机制一是加强领导,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形成以领导负责,教师带队,学生参与的大学生社会实践联合部,定期召开协调总结会,督促检查活动开展情况,总结活动经验及取得的成绩,对于取得突出成绩的学生加以奖励.把大学生社会实践纳入高校党建和教育教学评估体系.二是鼓励教师积极带队参与,同时把教师参加情况和指导大学生社会实践纳入工作量计算,在晋升、评优和职称廉政定等方面优先考虑,并落实规范细则,制定考核标准,把社会实践纳入学校教学计划,规定任务要求.三是激励学生勇于参与,将学生实践表现和成果结合起来,在评优选先、推优入党等方面优先推荐,鼓励在某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学生,经批准可以免听或免修相关课程.引导学生认识社会所需人才,让其真正认识到社会实践在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提高大学生的参与度.
4.3加强实践形式创新,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大学生社会实践要遵循大学生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突破常规,牢固树立实践育人的思想,结合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职业发展的需要来制订社会实践的教育目标,不断丰富社会实践的时代内涵.运用所学专业知识,结合社会需求,根据个人实际,在参与社会实践中逐步强化自己,磨练自己的意志,从而使个人品质和专业素养得到最大限度的升华.
兹有xx学校xx同学于xx年xx月xx日至xx年xx月xx日在__________ 公司__________部门实习。期间,工作积极,成绩突出。
该同学不断加强专业知识和理论知识的学习,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关心集体,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现已结束。
特此证明。
实习单位
(实习单位盖章)
大学生实习证明范本二:
兹有______学校______班________同学现在我公司进行工作实习,期间担任_________,情况属实,特此证明。
公司地址:
联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