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单位扶贫专干工作总结

单位扶贫专干工作总结

时间:2022-11-21 00:30:19

单位扶贫专干工作总结

第1篇

2009年,我单位扶贫工作在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在县扶贫办的正确领导下,根据“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要求,认真落实“五个到位”,即“扶贫负责到位、扶贫任务到位、扶贫项目到位、扶贫考核到位、扶贫措施到位”,把领导重视、部门配合、社会帮扶作为扶贫工作的重要形式,使县、乡(镇)、村三级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确保了扶贫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落实,推动了扶贫工作的开展。一年以来,我单位扶贫工作开展顺利,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2009年扶贫工作总结如下:

一、组织有力,措施到位

面对新时期扶贫开发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我单位切实转变扶贫开发工作思路,进一步充实了由主任(局长)方荣先任组长的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明确了一名副局长专管,每个干部职工联系一户贫困户,落实了单位一把手负总责和“农民不脱贫、帮扶不脱钩”的定点扶贫责任制。同时,进一步严格了对口帮扶的制度,形成了良好合力。

二、深入调研,理顺思路

我单位的扶贫挂钩点为兴泉镇黑山村,在对黑山村具体情况作了详细调查了解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由局领导带队,多次深入到挂钩点入户进行调研,深入走访调研,制定落实黑山村发展规划,进一步找准能使农民增收脱贫的路子,理顺发展思路,增强贫困户发展信心。在产业开发扶贫过程中,我们以养殖业扶贫为突破口,采取发展养殖基地、加强技术培训的办法,壮大产业规模,拉长增收链条,利用黑山村有大片荒山、荒坡和适宜种植花椒的气候优势,发动人民群众大力发展花椒等经济林果种植。加大对农业产业化建设的投入,多渠道加大对扶贫开发的投入,积极扶持贫困农户发展养殖种植。鼓励外出打工增加收入,为当地村民积极建言献策,提出很多结合当地实际的可行建议。

三、改善环境,倾情帮扶

基础设施落后,成为制约黑山村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针对这一情况,我局着力改善黑山村基础设施落后状况,经常与交通局、扶贫办联系,争取把交通、人畜饮水等列入扶贫项目,争取资金对通往挂钩点的公路进行改扩建,大力改善了村组的交通条件及生活条件。一年来,管委会(招商局)召开专题研究扶贫开发工作会议5次,听取扶贫工作专题汇报3次。干部职工到黑山村了解群众生产生活情况、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工作2次10天20人次,为结对户办实事4次。参与帮扶党员干部11人,被帮扶农户11户,单位及干部职工捐款、捐物折价共计12000余元;同时按时按量完成捐资助学任务,11人共捐资2200元。

通过扶贫工作,全体干部职工与贫困户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取得了明显成效。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一如既往做好挂钩结对扶贫工作,为促进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帮助贫困户尽快脱贫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2篇

县扶贫办领导班子述职述廉报告

县扶贫开发办公室

2014年12月31日

2014年,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扶贫工作会议精神,全力推进扶贫开发工作,争取专项扶贫资金7543万元,落实双联帮扶资金1.14亿元,实施联扶项目398项。以消除4.38万贫困人口、整村脱贫53个贫困村为目标,以南北两大贫困带为主战场,以扶持增收产业、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劳动力技能培训输转、贫困村面貌整治为主攻方向,按照“调结构、扩规模、输劳力”的总体思路,强化措施,抓好落实, 扶贫攻坚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现将2014年扶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情况汇报如下:

一、扶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从贫困人口来看,2013年脱贫3.14万人,剩余贫困人口8.3万人,贫困发生率21.65%。今年预计脱贫4.38万人,剩余3.92万人,贫困发生率降至10%。从农民收入来看,2013年,我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909.74元,增长15.16%,2014年预计达到5695元,增长16%。扶贫对象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3341元,增长21%。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9.74%,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1.2%。城乡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7.98%,参加新农合36.43万人,参合率达到97.33%。新建标准化村卫生室23个,全县标准化卫生室覆盖率达到89%。新建标准化村文化室52个,农村危旧房改造完成1200户。

(二)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今年,省市共下达专项扶贫资金7543万元。其中第一批“三西”、财政专项扶贫项目计划资金2015万元(“三西”资金119万元,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896万元);第二批财政专项扶贫项目计划资金1598万元;市级财政扶贫专项资金2600万元,县级财政扶贫配套资金1330万元。

一是整村脱贫建设任务。新修梯田2.6万亩,建成通畅工程217.2公里、通达工程92.9公里,完成兴黄路、石凯路改扩建项目。新营、高崖等11个乡镇37个村3.4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将得到有效解决。扶贫专项安排贫困乡村新修梯田5413亩,硬化(砂化)村组道路288.5公里、巷道78.05公里,修建蓄水池27座,铺设输水管道18.8公里,新建村委会25个(维修22个)、村文化活动室16个(维修5个)、村卫生室2个,建成文体广场7个。新增中药材5万亩,总面积达到14.5万亩,较粮食作物每亩增收300元,成为北山农民增收的重点产业。南山片区冷凉型蔬菜达到5.6万亩,较粮食作物每亩增收4000元,已成为南山地区的特色优势产业。扶贫专项扶持贫困户种植中药材5173亩,百合1900亩,建设暖棚896户896座,发展舍饲养羊6341只。发放农村妇女小额担保贴息贷款5789.5万元、“双联惠农贷款”2.03亿元,受益农户4938户。

二是整村推进建设项目。2014年我县实施了新营乡八门寺村、清水沟村、高崖镇新窑坡村、裴家岔村等10个整村推进项目。重点围绕基础设施、增收产业、科技扶贫、贷款贴息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共落实“三西”、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400.5万元(每村平均投入扶贫专项资金140万元),整合行业部门资金4820万元。各村推进项目进展顺利,新营乡14个渗水塘坝工程完成招投标工作,正在进行坝体建设;完成村组道路硬化8.7公里、砂化7.5公里,全部完成目标任务;新修梯田2082亩,占计划2513亩的82.8%;种植双垄沟地膜田6650亩、中药材150亩、百合400亩,新发展暖棚羊舍682座,投放种羊2770只,贫困村发展基础不断夯实。

三是抓好贫困人口能力建设。2014年省市安排我县“雨露计划”(两后生)培训2070人,全县共申报培训对象4200多人。我们结合建档立卡工作,重点从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中筛选学员开展培训,目前正在进行审核汇总工作。培训人员每人每年补助1500元,年内将一次性打入补助对象“一折统”。强化劳动力技能和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委托甘肃东方技工学校等4所院校通过科技大棚车进村入户,培训16个乡镇52个村的4370人,技能培训认定发证798人。

四是抓好村级发展互助资金。2014年安排15个村级发展互助资金项目(整村推进含9个),每村投入扶贫专项资金15万元。制定完善村级互助资金协会章程和管理细则,成立互助资金理事会和监事会,切实加强互助资金运行管理。2014年新注册成立扶贫互助社14个,安排资金210万元,累计达到42个,注入财政扶贫资金755万元,互助资金协会整体运行良好。如成立较早的中连川村互助资金协会,资金周转率达90%以上,回收率达95%以上,互助资金良性循环,切实解决了贫困户贷款难问题。

五是做好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工作。根据甘肃省《2013年度建档立卡及信息化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甘扶领发【2014】6号)精神,成立了mm县建档立卡和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全县2013年度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工作实施方案,确定了工作目标、方法步骤和时间要求等。今年6月6日、8月8 日分别召开扶贫开发工作推进会,专门对建档立卡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进一步明确了工作目标、程序步骤和时间要求。对__个省级贫困村和8.3万扶贫对象进行评议公示,并在县政府网站公告。目前,“两表一册”(贫困村登记表、贫困户登记表、扶贫手册)的填写和信息采集录入工作全部完成。同时,按照省上《关于健全和完善贫困村驻村帮扶工作队的意见》要求,专门选派项目多、技术强的部门联系帮扶__个贫困村,并确定驻村帮扶工作队,深入贫困村、贫困户扎实开展帮扶工作。

六是抓好扶贫项目资金自查自纠工作。根据《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监督管理的通知》和元月25日全省检察系统“保民生、促三农”专项行动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在全县范围内开展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自查自纠活动。我办确定了一名副主任带队,安排专人自查清理了全县2008-2013年中央和地方(包括省、市、县三级)政府安排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自查面100%,整乡推进、整村推进是专项检查的重点。通过查漏补缺,使历年来的项目进一步得到落实。

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情况

1.认真学习、提高廉政意识。为了进一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我办根据县纪委、机关工委的要求,加强了组织领导,使“支部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室内各负其责,依靠群众的支持和参与”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体制和机制在我办已经基本形成,绝大多数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能够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中各自的责任,能够团结和带领广大干部职工为实现扶贫开发的发展目标辛勤工作,进一步提高了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今年以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双十条”、市委“十四项规定”和县委“十项规定”,继续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和机关作风建设活动,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载体,认真组织党员干部学习了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新《》、《两个条例》、中纪委、省纪委、市纪委及县纪委有关会议精神,积极参加了县督导组组织的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活动,使广大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的自觉性不断提高。

2.健全制度,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抓好制度建设,努力形成用制度规范行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机制。一是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活动,密切联系单位实际,制定完善了《mm县扶贫办学习制度》、《mm县扶贫办考勤制度》、《mm县扶贫办财务管理制度》、《mm县扶贫办车辆管理制度》、《mm县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管理实施细则》、《mm县扶贫资金项目公告公示制实施细则》等,进一步完善了管理制度,做到了用制度约束人,用制度管理人。干部职工工作作风进一步转变,服务贫困群众的意识增强。领导班子成员以身作则,要求干部职工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从而使机关作风有了明显好转。二是民主决策、公开办事、接受监督。对扶贫专项资金的拨付和经费的收支集体讨论,民主决定;同时公开干部身份、职责,制定了岗位栏网络图,使干部职工身份、职位、职责公开;公开项目的申报条件、程序,对项目计划也能够按时公开,坚决杜绝人情项目;公开财务,对财务半年一通报,全年总公开。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议,党员干部自觉接受其他干部的监督,领导干部自觉接受党员干部和其他干部的监督。三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日常考核工作,注重党员领导干部在日常工作中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考核工作,进一步强化、细化,并且督促党员干部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落实工作,真正把党风廉政建设寓于扶贫开发工作之中。

第3篇

XX县在2012年被确定为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计划2018年脱贫摘帽。区划调整和精准识别复核后,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村106个,建档立卡贫困户31167户、92107人,已脱贫13023户、34294人,未脱贫18144户、57813人。今年以来,县委、县政府按照“六个精准”“五个一批”的工作要求,加压奋进,全力以赴,坚决打好攻坚战、翻身仗。

一、理顺机制,高位推动。吹响“集结号”,层层传导压力。全面落实党委政府负主体责任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脱贫攻坚责任制;纳入乡镇党委书记和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年度述职内容,和党建工作一并述职;县、乡、村层层立下军令状、签订责任书。今年以来,县委常委会议11次、县政府常务会议10次研究脱贫攻坚工作;召开7次千人大会、11次领导小组成员会议安排部署、调度、推进脱贫攻坚工作。9月建立高位推动工作机制,全县成立5个高位推动组,分别由县委书记、县长、县委专职副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县政协主席挂帅,配备专门负责巡察、业务、联络等工作的骨干力量,采取随机抽查、查阅资料,听取汇报、定期调度,现场交办、追责问责等方式,对指挥部、行业扶贫单位、乡镇(经开新区)脱贫攻坚工作推进情况开展密集调度督查。组建“联合办”,理顺攻坚体制。加强县级层面脱贫攻坚工作的综合协调、督促指挥,年初,组建11个脱贫攻坚指挥部,每个指挥部由一名县级领导牵头;5月,将脱贫攻坚和扶贫开发两个领导小组办公室合署办公,成立联合办公室,由县委专职副书记担任办公室主任,抽调18名专职人员集中办公,对全县脱贫攻坚和扶贫开发工作总协调、总指挥、总调度。树立“风向标”,鲜明用人导向。在全市率先实行“凡提必扶”,出台《在脱贫攻坚一线培养识别使用干部的意见》,坚持在脱贫攻坚一线培养锻炼、考察识别和选拔使用干部。新提拔的副科级干部,除少数特殊岗位外,试用期内必须到脱贫攻坚一线开展工作。干部提拔重用同步征求同级扶贫开发部门意见,因脱贫攻坚被“一票否决”的,不得提拔使用;因脱贫工作被“一票否决”的单位,一年内不在该单位提拔使用干部。2017年新提拔的2名正科级、8名副科级干部和列入考察对象的3名后备干部,全部安排到脱贫攻坚一线锻炼。用好“指挥棒”,严格考核奖惩。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第一标尺”,建立健全全员考核、全程督查和“一票否决”机制,制定《脱贫攻坚工作考核办法》,将脱贫攻坚占绩效考评总分的比值提高到20%,将脱贫攻坚与单位和个人绩效考核、评先评优奖金发放直接挂钩。念好“紧箍咒”,健全责任体系。出台《XX县脱贫攻坚责任制实施办法》《XX县乡镇(经开新区)党政正职脱贫攻坚工作问责规定(试行)》《XX县脱贫攻坚责任追究“十个一律”》,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对帮扶工作不力的7个单位进行通报批评和约谈;对5例失职失责典型案例进行通报,并追责7人、立案2起;对省督查组反馈有关问题进行调查追责,党纪立案8人、诫勉谈话27人、廉政约谈62人。9月1日-15日,县委巡察组对18个行业扶贫单位开展脱贫攻坚专项巡察,9月26日,对存在问题单位进行了集体约谈,对问题进行了交办。

二、整合资源,聚集合力。全县干部“大动员”。全面落实领导联村帮、单位驻村帮、干部联户帮、社会参与帮的“四帮工程”,34名县级领导带头挂点联系1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和1个非贫困村;141个县直单位帮扶84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和5个移民村,选派282名后备干部担任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其中副科以上干部162人,523个联村工作组对基层党建、脱贫攻坚、城乡环境整建、综治维稳等重点工作包干负责,9682名县乡村干部结对帮扶31167户贫困户,实现了驻村帮扶工作队对所有贫困村、联村工作组对所有贫困村和非贫困村、帮扶责任人对所有贫困户(包括非贫困村)的“三个全覆盖”。建立“有事请找我”责任担当机制,出台《关于动员全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帮助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实施方案》,广泛动员全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齐心协力帮助贫困群众增收致富,进一步聚集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工作。二是村级班子“大优化”。坚持班子围绕脱贫建、干部围绕脱贫转,打造永不撤走的工作队。结合村“两委”换届,选优配强贫困村领导班子,从致富能手、返乡农民工、复员军人和大学生村官中选拔作风正、能力强、愿意帮扶群众致富的74名同志担任贫困村支部书记,占贫困村总数的70%。选派193名优秀干部到村(社区)担任党组织第一书记,实现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和贫困村全覆盖。三是社会力量“大集中”。倡导民营企业扶贫,举办“非公经济组织结对帮扶贫困村”行动,53家企业结对帮扶96个村;投入2100万元,创建市“民企联村”示范点2个,省级“万企联村、共同发展”活动示范项目1个。实施就业帮扶,提供就业岗位1500多个,培训7000多人次。引导社会组织扶贫,18家社会组织捐赠220万元救助贫困家庭,县老促会投入146万元改善重点老区村基础设施。动员公民个人扶贫,各界爱心人士、海外人士筹集款物300多万元,“XX光明行动”惠及1100例白内障患者。四是涉农资金“大整合”。坚持“多个渠道引水、一个龙头放水”的扶贫投入原则,将应当纳入县级统筹整合使用范围的资金全部纳入统筹整合范围,归入统筹整合专户,实现应整尽整。全县2017年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规模为3.2563亿元,支出资金2.3146亿元,支出进度达到71%。五是数据信息“大统筹”。加强部门协作,发改、民政、人社、残联、教育、住建等部门与扶贫建档立卡系统信息实现共享。实行“口袋助理”管理,实时记录和考核135名全职帮扶队员驻村、住村和工作情况。积极探索“互联网+扶贫”的精准扶贫模式,整合各部门、各行业和社会精准扶贫相关信息,启动全县统一、服务下延、信息共享、动态管理的脱贫攻坚大数据管理平台建设。

三、突出重点,落实政策。产业扶贫力求“带得动、见得效”,制定全县产业扶贫工作实施方案、产业扶贫发展模式指南和考核办法及2017年扶贫产业项目奖补实施意见,重点支持蛋白桑等14大产业。全县重点种植产业落实面积4.5万亩,其中蛋白桑5500亩、黄栀子1.5万亩、艾草3500亩、红心脐橙5700亩、楠竹8000亩;重点养殖业青壳蛋鸡30万羽、生猪1.5万头。大力推进光伏扶贫,64个村级光伏发电站项目全面开工建设。加快推进电商扶贫,至9月底“农产品进城”交易额和“工业品下乡”交易额达到4065万元、1.64亿元,分别增长15%、12%。易地搬迁力求“搬得出、稳得住”,坚持大分散、小集中、就近安置原则,落实以业定搬、以产定搬,2016年项目工程基本扫尾,2017年完成安置入住1262户4442人,完成年度任务的54%。加大后续扶持力度,搬迁到城镇的,统筹做好劳务输出就业工作;对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逐户落实扶贫产业、扶贫项目和扶贫资金。兜底扶贫力求“兜得住、兜得实”,全面开展农村低保和社会保障兜底脱贫对象认定清理整顿,1679户、3266人兜底对象全部按268元/月的标准发放保障金,实现低保线与扶贫线“两线融合”。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纳入医疗救助范围,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标准继续提高。基础设施力求“建得快、管得好”,加快推进贫困村提升工程建设,完成公路提质改造64公里,56个贫困村村组公路建设全部启动实施;完成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1753户,完成全年2400户危房改造任务的73%;规划改造学校61所,新建校舍75955平方米、维修校舍45540平方米;完成农村安饮水项目103处;4G网络、光纤通达贫困村覆盖率分别达到100%、95%;贫困村电网改造、农村综合服务平台、“村村响”工程加快推进建设。行业政策力求“落得实、到得位”,加强劳务协作,开展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2298人次,新增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1356人。推进生态补偿脱贫,从建档立卡贫困户中聘请护林员170人,县财政从扶贫整合资金中补助每人每年1万元。全面落实“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病签约服务管理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要求,2016-2017年建档立卡人员个人缴费部分补助199226人、878.4万元;就医报销比例提高10%,总计补偿7898人,提高报销金额320万元;大病保险起付线降低50%,补偿153.3万元。实施“一校一对策、一生一责任人”的教育帮扶机制,精准资助学生25181人次、资助金额1876万元,投入1.66亿元、申请扶贫资金2.1亿元改善办学条件;加大金融扶贫,106个贫困村全部建立金融扶贫服务站,至10月10日新增小额扶贫贷款8399.25万元,完成年度任务的70.5%;扶贫特惠保覆盖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

虽然我县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基础工作还需加强。个别干部业务依然不熟,少数村级档案还是不全,部分帮扶措施还是乏力。工作进度还需加快。村级组织综合服务平台、安饮水工程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部分行业扶贫单位完成年度任务还比较艰巨。追责力度还需加大。尽管我们对各级检查督查和县委巡查发现的问题进行了追责,但总的来讲,震慑还不强,力度还需加大。

下一步,我们将以推进市委“四个意见”的落实落地为抓手,咬定目标不放松,突出问题导向,保持高度警醒,不侥幸、不懈怠、不松劲,抢抓今年剩下的1个月的时间,以钉钉子的精神夯实基础工作,促进政策落实,发展扶贫产业,完善基础设施,规范资金管理,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帮扶水平和群众满意度,确保问题彻底整改到位,确保年度目标任务如期完成,确保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

一是集中全力抓攻坚。充分认清当前脱贫攻坚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坚决杜绝盲目乐观、麻痹松懈、畏难厌战等错误倾向,时刻绷紧思想之弦,自觉把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作为当前最重要、最紧迫的工作,主动对标脱贫退出标准和省考核验收标准,集中全部资源,动员全部力量,投入脱贫攻坚主战场,全力以赴打好年底大决战和主动仗。

二是争分夺秒抢进度。咬定全年目标不动摇,所有的节点计划围绕目标而细化,所有的督查巡查围绕目标而开展,所有的工作安排都围绕目标而推进。11个指挥部及25个行业扶贫部门、各乡镇和村对照今年年初确定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书,争分夺秒抓好脱贫攻坚各项工作推进,严格执行任务倒排、时间倒闭、责任倒查机制,不拖沓、不推诿,确保全面完成年度工作任务,确保在省年度考核排名中迎头赶上,取得理想成绩。

三是雷厉风行抓整改。对省、市督查核查中发现的问题,对照台账,逐项梳理,已经完成整改任务的,继续巩固提升;正在进行整改的,加速进度。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查证,马上纠正,并举一反三,全面排查,务求实现“两个服气”。牢牢抓住当前工作的重点,紧紧瞄准今年要退出的村、要脱贫的户,算好时间账、任务账、收入账;强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项目推进,严格规范扶贫项目资金的管理,全力以赴按照规定时限保质保量抓落实,提高满意度。四是真督严查树导向。强化脱贫攻坚高位推动,实行县四大家的主要领导带队加大督查督办、调度协商和明察暗访力度,督促相关县级领导、相关县直单位和乡镇的一把手,按统一部署不折不扣做好相关工作。对工作久推不动、问题久拖不决、毛病久批不改的人和事,该约谈的约谈、该批评的批评、该处分的处分,严规矩、压责任、树导向,以督查压实责任,以真督查促进真落实。

第4篇

《通知》指出,2012年,国家部署开展新一轮定点扶贫工作,参与定点扶贫的中央和国家机关等单位达到310个,军队和武警部队与全国63个县、547个乡镇、2856个贫困村结对,首次实现定点扶贫对全国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全覆盖。

近年来,定点扶贫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因机构改革和央企重组,参与定点扶贫的单位由310个减少到300个;还有22个单位尚未承担定点扶贫任务;一些单位帮扶任务畸轻畸重,不利于下一步开展工作考核;一些单位提出要求调整定点扶贫县。今年6月18日,在贵州主持召开部分省区市扶贫攻坚与“十三五”时期经济发展座谈会上作出重要指示:“扶贫开发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动员和凝聚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要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和互为支撑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强化举措,扩大成果。要健全东西部协作、党政机关定点扶贫机制,各部门要积极完成所承担的定点扶贫任务,东部地区要加大对西部地区的帮扶力度,国有企业要承担更多扶贫开发任务”。新形势、新任务对定点扶贫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通知》强调,当前,我国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为贯彻落实重要指示,充分发挥中央、国家机关和有关单位在扶贫攻坚中的作用,进一步深化细化强化定点扶贫工作,确保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国务院扶贫办会同各牵头组织部门,按照“同一类单位定点扶贫任务相对均衡、分类考核”的总体原则,对定点扶贫结对关系进行了局部调整。新增22个单位参加定点扶贫;部分单位参加地方组织的扶贫工作,调出帮扶单位序列。调整后,参与定点扶贫的中央、国家机关和有关单位共320个,帮扶全国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军队和武警部队继续推进与贫困县、乡镇、村的定点帮扶工作。

《通知》明确了新的定点扶贫结对关系,并就进一步作好定点扶贫工作提出6个方面的要求: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定点扶贫工作机制,明确具体工作机构和责任人,制定定点扶贫工作规划和实施方案。单位领导同志每年应至少到定点扶贫县开展一次扶贫调研,推动工作落实。要将定点扶贫工作与党群工作密切结合起来,广泛发动本部门、本系统干部职工参与到定点扶贫中来,多方筹措帮扶资源,为定点扶贫县贫困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二、选派干部挂职扶贫。把培养锻炼干部与定点扶贫工作有机结合,选派优秀干部赴定点扶贫县挂职,可担任县委或县政府副职,分管或协助分管扶贫工作,不占领导班子职数,定期轮换,轮换时间一般为1-3年。要按照中央组织部组通字〔2015〕24号文件规定,每个单位至少选派1名优秀干部到定点扶贫县贫困村任第一书记。要把挂职干部和第一书记的工作实绩作为考核干部的重要依据。要妥善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落实相关待遇政策,使他们安心工作。

三、突出工作重点。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协助地方党委和政府拓宽工作思路,改革创新扶贫方式,抓好中央各项扶贫政策落地。发挥自身特点和部门优势,利用当地资源,因地制宜开辟脱贫致富新路子。采取培训、转移就业等多种形式,增强当地干部群众依靠自身力量脱贫致富的能力。

四、认真落实帮扶时限与责任要求。帮扶时间与《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实施期限一致。对提前脱贫摘帽的县,各单位要继续帮扶,结对关系在一定时间内保持不变。帮扶期间撤销的单位,由其上级单位承担原定点扶贫任务,合并或重组的,由合并或重组后的单位承担原定点扶贫任务。

五、健全牵头联系机制。中央直属机关工委、中央国家机关工委、中央统战部、教育部、人民银行、国务院国资委、总政治部分别牵头联系中直机关、中央国家机关、派中央和全国工商联、高校、金融机构、中央企业、和武警部队的定点扶贫工作。中央组织部牵头联系各单位选派挂职扶贫干部和第一书记工作。国务院扶贫办负责定点扶贫的综合协调工作。各牵头组织部门每年召开工作会议,开展工作考核,统计汇总有关情况,报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

第5篇

要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努力下功夫,扶贫攻坚工作扎实稳步推进。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脱贫攻坚工作年度总结报告,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脱贫攻坚工作年度总结报告【一】按照全市脱贫攻坚行动统一部署,xx树村抢抓机遇、迅速行动、群策群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进展顺利,现将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点军区xx乡xx树村距城区35公里,由原和平、xx树、彭家坡三个自然村合并而成,版图面积15.66平方公里。全村辖9个村民小组,470户,1498人,耕地面积1980亩,人均耕地1.32亩,山林面积20542.5亩。基础设施落后。村内公路里程58.5公里,其中硬化公路里程14.5公里,余下44公里全为土石公路。农民居住条件差。全村现有砖混楼房户168户,土坯房户302户。村民饮水困难。属半高山区,原村民吃水全靠修建天河水窖收集雨水饮用。20xx年白云山建饮水工程项目,五村联动,20xx年村内管网部分安装完成,但未常年供水,遇大范围干旱高温天气,造成村民、牲畜饮水困难。产业基础薄弱。彭家坡、xx树片区以柑桔、茶叶为主,但近些年由于病虫危害和效益下滑,部分农户自发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景观苗木;和平片区现仍然以粮油种植为主,部分农户进行少量的山羊、生猪养殖。20xx年全村村民人均纯收入6845余元,远远低于全市9121元的平均水平。

二、20xx年工作进展

1、公路建设进展顺利。

20xx年度计划硬化公路6.5公里。目前村委会到一组仓库2.2公里、花乌路3.3公里按标准完成硬化任务(硬化标准3.5米);由于公墓的建设,余下花乌路1公里由于路基标准的提高,现正在进行新的方案设计。新修土石公路1.5公里,正在进行招投标工程。

2、集中建房、危房改造稳步推进。

本村19个户无能力建房的农户按照集中统建的方式,采取农户申请、集体承建、政府兜底的办法,予以建设,项目预计投资105万。目前主体工程基本完成,11月下旬全面竣工。危房改造已按标准、按要求改造到位92户(20xx年度改造指标65户)。

3、集中供水有序铺开。

供水设计方案已由区农林水局出面聘请长阳清江设计院完成了规划设计任务(一处从落步淌龙洞引水,一处从三涧溪河提水),土建工程9月25日开标,10月22日正式开工建设。预计阴历年前完成。

4、电力保障基本到位。

目前以增容变压器1台(由100千伏增至200千伏),增设台区(青龙峡)1个点,还需增容变压器8台、增设台区2处。目前部分设备已经到位,预计20xx年全部完成。

5、产业发展初见成效。

一是制定了产业发展规划,成立了柑桔、茶叶、花卉苗木和蔬菜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由市工商局牵头组织部分成员到五峰、夷陵区进行了学习考察,促进了产业发展。同时帮扶资金5万元用于合作社成员产业提档升级。二是企业帮扶力度较大,“三宁”化工帮扶10个困难户:(1)送资金(每户600);(2)帮扶3名大学生圆了大学梦(每人3000元);(3)为10个困难户送柑桔、茶叶专用肥6.2吨;(4)对新建房屋的贫困户每户帮扶20000.00元;(5)对新发展经济作物的贫困户每亩帮扶苗木资金1000.00元。三是为提高现有茶园、桔园农产品附加值,积极响应号召,新建精品果园500亩,高效茶园300亩,为柑农、茶农增加收入约20万元。四是采取股份制的方式,引进“大华园林”“轩辕公墓”等单位组建“花卉苗木”专业合作社,新建精品花卉苗木120亩。

三、存在问题及困难

一是公路问题。花乌路4.3公里由于原来路基宽平均不到3米,需增宽到4米路基,加上堡坎、涵洞等工程项目,另外还有1公里提高了建设标准,资金缺口大,村级无法解决。

二是房屋问题。由于20xx年度危房改造的指标我村只有65户(不含19户无力建房)指标,而我村今年安排危房改造150户,指标缺口大。19户无力建房在原计划基础上提高了建设标准,场地平整难度大,尚须上级酌情解决。

三是饮水问题。按照规划用于安全饮水资金共需144.16万元,目前土建工程招标完成,现已开工建设。机电设备安装工程,正在筹划政府采购。

四是电的问题。还需增设台区2处、增容变压器8台,需请相关部门出面协调。特别是在三涧溪河马红营段增设一个提水台区,迫在眉睫。

五是产业发展的问题。产业发展基础设施配套薄弱,比如灌溉用水、田间生产便道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产业发展。

六是项目资金问题。目前资金到位少,现到位资金只有“一事一议”50万元。

四、20xx年重点工作

1、继续深入扎实的抓好产业发展,完成200亩的红乳蜜柚发展任务。

2、按新标准、新要求完成花乌路1公里的硬化任务。3、加大协调力度,按时保质完成安全饮水建设项目,确保年底村民吃上安全卫生的自来水。4、在保证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完成集中统建、危房改造任务。5、积极争取农网改造项目工程,确保农民正常需求。

脱贫攻坚工作年度总结报告【二】20xx年以来,我乡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扶贫工作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进一步理清思路、强化责任,增添举措,切实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努力下功夫,扶贫攻坚工作扎实稳步推进。

一、扶贫开发工作基本情况。

**乡位于**县境西北部,其东、北两面与犍为县毗邻,西北角与沙湾区接壤。乡驻**乡**寺街1号,距**县城75千米。下辖同心、严湾、和平、青山4个村33个村民小组。总面积19.7平方千米。**年末辖区共有2095户,总人口7265人,其中农业户1935户,共7043人。**年我乡根据全县制定的规模进行总量控制,并将贫困户按照上浮10%的标准分配到各村。按照年人均纯收入2736元的标准顺利识别出贫困农户269户,贫困人口972人,贫困村1个,其中严湾村90户368人,同心村74户220人,青山村19户77人,和平村86户307人。贫困对象识别后,通过入户登记,实事求是地获取了贫困对象的各项信息资料,并组织信息录入员将对象信息录入电脑系统,建立电子档案,做到户有表、村有册、乡有电子档案。

二、全面贯彻落实上级精神。

我乡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有关扶贫开发工作系列文件、会议精神,并按照县委、县政府“加快发展、加快转型、加快扶贫攻坚”工作思路,结合我乡实际,制发了《**乡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海委发〔20xx〕13号)、《**乡精准扶贫工作考核办法》(海委发〔20xx〕14号)、《关于组建驻村工作组加强精准扶贫工作的通知》(海委发〔20xx〕16号)等文件,全面统筹加快推进我乡扶贫开发工作。

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一是加强领导明责任。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乡长为组长,党委副书记、各党委委员为副组长,乡属各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乡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设置乡扶贫开发办公室。形成了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专门抓,扶贫专干具体抓的工作机制。二是严格考核明奖惩。制定了《**乡精准扶贫工作考核办法》,把减贫任务和扶贫开发项目列入年度综合目标管理考核重点工作,强化督查和考核奖惩。机关和乡属各单位帮扶责任人按照科级干部500元、一般干部200元的标准向乡政府缴纳精准扶贫工作立标定责保证金,全乡共缴纳保证金4600元。

四、深入抓好驻村帮扶工作。

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强精准扶贫工作的实施意见》的要求,我乡制定并印发了《关于组建驻村工作组加强精准扶贫工作的通知》(海委发〔20xx〕16号)文件,在4个行政村建立驻村帮扶工作组,落实帮扶责任人,实现“一村一组、帮扶到户”的精准扶贫。通过近3个月时间,所有结对帮扶的党员干部都进村入户1次以上,对全乡269户972人建卡贫困户进行走访摸底,全面了解和掌握了建卡贫困户的家庭情况和致贫原因,建立帮扶档案,结合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民政保障、社会解贫等帮扶政策措施,量身定制脱贫计划,进行挂牌公开帮扶。

同时,认真贯彻落实好干部人才驻村帮扶工作动员大会会议精神。在全县百名干部人才驻村帮扶动员大会召开后,来自市、县、乡三级的干部人才组成工作组,对我乡省定贫困村严湾村实行全覆盖驻村帮扶。由1名县级干部任工作组组长,1名驻村第一书记、1名驻村科技人才、1名乡包村干部为成员的严湾村驻村帮扶组已到岗到位。驻村帮扶组从8月17日开始对严湾村贫困户进行逐户调查走访,分析致贫原因,为帮扶户量身定制脱贫计划,采取有效帮扶措施,做好帮扶记录。截至目前,驻村帮扶组深入联系点90余人/次,走访贫困户78户,化解矛盾纠纷2件,解决生产生活实际问题17个。

五、扶贫解困项目扎实推进。

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安排和部署下,我乡积极推进贫困户扶贫解困工作。**年实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种植业项目和危房改造项目,实现贫困人口27户,111人脱贫。20xx年将实施和平村和同心村精准扶贫工作,全力打造“一村一品、一户一业”的农村特色产业,投入产业扶持专项资金19.9万元,养殖土杂鸡6100只,种植核桃27.5亩,新建农房120平方米,改建农房60平方米,预计将实现47户156人脱贫致富。截至目前,已完成20xx年扶贫解困脱贫人口29人,完成比例27%。20xx年精准扶贫项目实施进展顺利,6100只土杂鸡已签订采购合同,预计9月上旬发放到户;1100株核桃已提交采购计划,预计9月初采购到位;新改建农房正在实施过程中,即将申请县级部门验收。

六、实施贫困对象动态管理。

按照县委、县政府要求,强化对全乡农村贫困户动态管理。督促各村按时上报贫困对象变化情况,及时更新信息,做到贫困对象有进有出,进出有据,保证贫困人口信息真实、可靠、管用,实现动态管理。已完成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以外的农村人口摸底调查工作,对年人均纯收入低于 2736元、未进《扶贫开发建档立卡信息采集系统》的贫困户进行了摸底调查,同时在乡、村两级进行为期7天的公开公示。目前,已筛查新增贫困户67户。同时,在全乡范围内开展建档立卡贫困户中识别不精准户工作,对年人均纯收入高于2736元的贫困户进行筛查处理。

七、存在的问题。

一是部分贫困户自身发展动力不足、思想保守、因循守旧,不愿改变、创新生产、生活方式。二是部分贫困户因病、因残,劳动力缺乏,脱贫路径狭小。三是部分基础设施建设等相对滞后,项目扶持、资金帮扶等有待加强。

八、下一步工作措施。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坚持以发展扶持为主,资金扶持为辅的做法,整合资源,集中力量搞好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规划。

脱贫攻坚工作年度总结报告【三】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扶贫办的指导下,滁州市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尤其是视察xx重要讲话,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聚焦精准,查找不足,按照《中共xx省委xx省人民政府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要求,努力做到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力争超额完成全年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一、20xx年工作举措

(一)精准识别对象

1.扶贫对象识别关口前移。

采取“农户申请、四邻签字、组级评议公示、村级评议公示、乡镇审核公示、县级复审公告”的方式开展扶贫对象识别工作,做到了程序更加规范、结果更加精准,有效解决了“群众公认”的问题。

2.开展“回头看”。

全市统一安排“回头看”,由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亲自带队,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市效能办、市扶贫办成立联合督查组,于2月5日、16日,两次开展 “回头看”大督查;4月中旬,按照省扶贫办统一部署,开展了建档立卡精准核查月活动,进行了再次”回头看”。共计剔除一般农户人员5.1万人,补充贫困人口5.4万人,目前全市贫困人口5.3万户13.2万人,实现了贫困人口基本精准。

(二)精准脱贫目标

我市现有123个贫困村、13.2万贫困人口,我们双眼紧盯50个贫困村出列、4.5万贫困人口脱贫的年度目标任务,共计安排55个贫困村预出列、4.8万贫困人口预脱贫的年度计划,预留了10%机动空间。

(三)精准技术扶持

1.精准指导。

市、县两级均抽调专业技术人员,组成行业专家“智囊团”,指导“四项清单”编制,解决一般帮扶干部入户后帮扶措施拿不准问题;解决贫困村“一村一品”产业项目选不准问题。市农委制定《滁州市特色种养业脱贫行动方案》、“一村一品”实施方案,成立9个工作组,9位党组成员任组长,分片包保,对全市123个贫困村进行到村指导。各县也都抽调人员组成专家“智囊团”,分赴各镇、村落实精准指导。

2.分类施策。

各地根据贫困人口的属性和实际情况,编制“四项清单”,对全市5.3万户、13.2万贫困人口中,拟开展产业扶贫户、就业扶贫户、健康扶贫户、教育扶贫户、危房改造户、建户用光伏电站户、通自来水户、政策兜底户进行分类汇总,制定帮扶方案;对贫困村“一村一品”项目、光伏电站项目、道路畅通工程、八小水利、农电改造、基层组织建设进行梳理,挂图作战,逐个销号。

(四)精准项目帮扶

1.实施产业脱贫工程

一是帮助贫困村确立主导产业。全市共安排“一村一品”产业项目61个,对55个预出列贫困村全覆盖,已经全部完成并进行生产。市扶贫办在5个有扶贫开发任务的县轮流召开产业扶贫现场推进会,每月1次,通过现场会倒逼产业发展,既带动贫困户脱贫,又增加村集体收入,部分贫困村既有主导产业,又有特色产业。

二是产业帮扶贫困户。全市2.2万贫困户发展产业,其中,今年预脱贫户发展特色种养产业10171户,产业覆盖贫困人口4.9万人,确保今年预脱贫贫困户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稳定超过国家贫困线标准。

三是发展光伏扶贫。全市123个贫困村实现光伏电站建设全覆盖,为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提供保障,同时,采取集中建设,统一管理的方式,建设了3026个户用光伏电站,稳定增加贫困户家庭收入。

四是发展乡村旅游扶贫。坚持“宜游则游”的原则,凤阳县、全椒县、定远县、来安县、明光市各确定了3个村为旅游扶贫工程重点村,各地分别按年度完成1个村目标。推荐上报来安县张山乡仰山村、明光市张八岭镇柴郢村、定远县藕塘镇回民村3个村为全省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举办“中国·滁州桃文化旅游节”、“滁州·章广红色文化旅游节(桃花篇)”等节庆活动近20场次,吸引长三角周边及本地游客超过150万人次,带来旅游收入约5亿元。凤阳小岗村被省旅游局列为十大乡村旅游推荐线路改革探源之旅,明光八岭湖生态旅游区、滁州神山-皇甫山休闲区等被评为合肥都市圈“十佳休闲线路”,给一产与三产的深度融合提供了切实可行的途径,有力地推动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仅明光八岭湖旅游区就吸纳36位贫困人口到景区工作,实现就业脱贫。

五是探索资产受益扶贫。定远县定西村、凤阳县余湾村、明光市柴郢村、来安县仰山村、全椒县复兴村成立合作社,贫困户抱团入股,利用扶贫资金集中建设连片大棚,进行蔬菜种植、食用菌生产等,贫困户可以选择自种或者委托合作社种植,委托合作社种植的贫困户干活挣工资,另外领取保底分红。

2.实施就业脱贫工程

发挥就业扶贫在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建立劳务培训基地13个,通过240个镇村户外电子显示屏,发布企业用工信息2.3万条。举办各类招聘会和劳务对接会65场,累计发布转移就业岗位1.2万个,实现转移就业7332人。完成贫困劳动者就业技能培训278人,组织贫困人口创业培训151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65名,创业带动就业139人,开发公益性辅助岗位129个,吸纳贫困劳动者就业67人,通过就业扶贫,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

3.实施生态保护脱贫工程

贫困户或其他造林主体流转贫困户土地造林的,每亩按500元标准一次性给予补助。今年全市17.94万亩造林中,贫困村造林3.19万亩,补助资金达1600万元。创建47个省级森林村庄(其中贫困村9个),建成24家“森林旅游人家”。安排贫困人口从事管护、保洁、保安、绿化、服务员等相关工作,已落实贫困户就业317人;聘用护林员、森林防火专业队员110人,月均收入1200元。

4.实施智力脱贫工程

一是教育扶贫。出台了《关于教育扶贫的实施方案》,实施教育扶贫结对帮扶行动计划,构建教育精准脱贫体系。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学生实施资助,为1633名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在园幼儿发放资助金156.65万元;6487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的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学生补助生活费676.03万元;1634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普通高中学生发放助学金及免学杂费补助547.31万元;491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的中职学生发放助学金、免学杂费及就业补助165.87万;2180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的普通高校本专科(含技师学院高级工班、预备技师班)在校学生提供国家助学金646.05万元;982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大学生提供生源地助学贷款790.8万元。全市未发生因贫辍学现象。

二是科技扶贫。制定了《滁州市科技特派员扶贫工作实施方案》,开展农业实用技术普及培训。截至11月底,我市55名科技扶贫特派员共开展实用技术培训6447人次,解决实际科技需求113个,服务带动贫困户275户,通过开展实用技术培训,有效地提高贫困户劳动力致富技能。

5.实施社会保障兜底脱贫工程

一是提高保障标准。低保和扶贫工作有效衔接,数据共享,全市农村低保保障标准由每人每年2640元提高到每人每年3240元,增长22.7%,实现了低保线高于贫困线。

二是加强对特殊人员的关爱服务。制定儿童发展规划,加强对儿童福利院、救助机构、特困人员供养机构、残疾人康复机构建设,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监护,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建立贫困残疾人生活补贴制度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对重点救助对象提高救助水平,确保基本生活。

6.实施健康脱贫工程

一是加大医疗救助。我市贫困人口全部参加新农合,并且免交新农合保险费用,各地都出台了健康扶贫实施方案,建立了因病致贫数据库,确认20022户因病致贫,患病人口28883人,开展了贫困人口签约服务。从“先诊疗后付费、降低住院门槛、免交住院押金、设立住院报销封顶标准、大病救助、大病保险、临时救助和政策兜底”等方面给予保障。

二是加强卫生计生服务。实施对口帮扶,全面实施对新生儿疾病免费筛查、妇女“两癌”免费筛查、孕前优生健康免费检查等公共卫生项目。

7.实施基础设施建设脱贫工程

一是道路建设。开工建设农村道路畅通工程1376个3291 公里,其中:县级公路畅通工程21个187.7公里;乡级公路畅通工程81个895公里;老村级道路加宽改造工程408个1042公里;撤并建制村路面硬化工程568个843公里;贫困村内较大自然村道路硬化工程298个322公里,目前全部完工。

二是八小水利与安全饮水。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解决24266个贫困人口安全饮水问题,“八小水利”向贫困村倾斜,完成贫困村“八小水利”工程1126处。

三是危房改造。符合标准且自愿申请危房改造建档立卡贫困户共计4220户,已全部完成。现正在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提前安排、实施20xx年危房改造计划,并且出台特惠政策,对贫困户增加补助资金,解决危房改造资金缺口问题。比如,来安县对贫困户危房改造维修户再补4000—6000元,对新建户再补10000—15000元。

四是电力设施改造升级。实施了农村电力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基本解决了农村电网“卡脖子”、“低电压”等突出问题,满足生产生活用电需求和光伏发电接入电网需求。

8.实施金融支持脱贫工程

一是加大对县、村、企业贷款支持力度。对定远县农村商业银行发放扶贫再贷款7100万元,支持扩大扶贫信贷投放;建立贫困村金融扶贫主办行制度,主办行对贫困村的主导产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贫困户金融需求进行摸底、评级和授信;创新“银行+帮扶企业+贫困户”的金融扶贫模式,发放企业产业扶贫贷款17960万元。

二是加强扶贫小额贷款工作。为贫困户评级授信,提供“两免”贷款,对贫困户发展产业提供融资支持。全市共授信贫困户19519户,已为3594户发放贷款1.24亿元。

三是开展政策保险。发展扶贫小额信贷保证保险,对贫困户保证保险费给予补贴,共计为3470户贫困户购买保险,保险费用13.6万元。

9.实施社会帮扶脱贫工程

一是建立“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和驻村工作队制度。123个贫困村都有包村单位和驻村工作队长,全市共派出17134名干部开展结对帮扶工作,实现“县、乡、村、户”包保帮扶四个全覆盖。

二是建立“1112”定点联系帮扶制度。1名市级领导联系1个乡镇、1个贫困村、包保2个贫困户,39名市级领导落实了包保制度。

三是解放军参与脱贫攻坚

5个县(市)的人武部全部参与所在地脱贫攻坚行动,滁州市军分区、东营房、南营房包保全椒县西王镇夏集村、来安县半塔镇高山村、定远县藕塘镇冉周村,领导干部带头包户,全程参与脱贫攻坚,帮助地方发展产业,多次组织送医下乡、慰问、组织企业帮村,其中,军分区潘晓一次性带领12家企业,为夏集村捐资12万元,帮助建设光伏电站;南营房资助冉周村15万元,解决基础设施问题;东营房资助高山村20多万,帮助村里建设基础设施和贫困户危房改造。部队各单位直接出资102万元,帮扶物资折算人民币126万元。

四是副科级以上干部帮扶联系贫困户。全市1866名副科级以上干部(不含39名市级领导),每人结对联系1个贫困户,帮助贫困户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困难,每人每年入户不低于2次。

五是百企帮百村。开展百企帮百村活动,全市146家企业结对帮扶116个村(其中贫困村103个),帮扶到位资金5426万。

六是扶贫日活动。10月17日上午7:20—8:00,在滁州市广播电视台开辟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风行风热线》扶贫日专栏,通过政策解读,群众热线电话现场咨询,向全市人民传递更多精准扶贫方面的知识;移动、联通、电信公司免费向全市手机用户发送扶贫日公益宣传短信400余万条;在公交车及出租车电子显示屏发布“全国扶贫日”宣传标语;10.17日当天,各地在城市中心区广场,组织机关单位进行扶贫展板、政策宣传、现场咨询及义诊、公益募捐等活动,全市共募集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总额2084.3万元,现场发放扶贫宣传资料5万余份,接受咨询8000余人次,认领扶贫项目162个。

(五)精准措施保障

1.政策支持。

我市已经出台1+18个脱贫攻坚文件,为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提供政策保障。

2.队伍建设。

市扶贫办,配备3名县级专职副主任,从相关单位抽调了8名同志,机构单设、集中办公。各县(市、区)全部独立设置了扶贫办,均由1名县级领导任主任,人员5-15人;有扶贫开发任务的县,所有乡镇都设立了扶贫工作站,配备4—6人,由乡镇科级领导兼任站长,全市846个村全部配备了扶贫专干。

3.加强培训。

2月28日至29日,滁州市召开市级领导干部、相关市直单位主要负责人、各县市区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扶贫办主任等400人参加的扶贫工作培训会,邀请省政府副秘书长、省扶贫办主任刘永春、xx农业大学教授授课;各县市区也先后多次对县直单位主要负责人、乡镇、村干部进行了业务培训;市扶贫办会同市委组织部对全体驻村扶贫工作队长进行了脱贫攻坚和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培训。

4.资金支持。

一是财政专项资金。省市县共计安排财政专项资金3.6亿元,其中,省级9157万元、市级7421万元、县级1.98亿元。二是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全市共计整合涉农项目资金2.8亿元,其中,市级5000万元、县级2.3亿元。三是小额信贷。为贫困户评级授信,对发展产业的3594户贫困户发放“两免”贷款1.24亿元。

5.压实责任。

市、县、乡、村逐层签订脱贫攻坚责任状,四级书记抓扶贫,一级抓一级,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是本区域脱贫攻坚第一责任人。实行“双包”制度,贫困村不出列,帮扶单位不脱钩,贫困户不脱贫帮扶干部不脱钩,扶贫开发工作实行“一票否决”。

6.督查调度。

建立扶贫工作季调度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由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各县市区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参加的脱贫攻坚调度会;市扶贫办会同市纪委、市效能办、十大工程牵头单位定期对扶贫阶段性工作和重点工作进行督查,并下发督查通报,立行立改。

7.强化考核。

制定考核办法,发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加强对县市区党政领导和班子成员的考核,对县域经济考核,对市直相关单位扶贫工作的考核,对县市区日常扶贫工作考核和年终考核。

8.评先评优。

开展“十佳脱贫村”、“十佳脱贫村干”、“十佳脱贫户”、“十佳驻村扶贫工作队长”、“十佳帮扶单位”评选活动。对连续两年被评为“十佳脱贫村干”的择优提拔到乡镇任职;对连续两年被评为“十佳驻村扶贫工作队长”的优先提拔任用。

9.加大宣传。

在政府网设立滁州市扶贫网站,在滁州日报、电视台开辟扶贫宣传专栏,在国、省干道设立扶贫宣传高炮,在醒目位置悬挂粉刷标语,现场宣传发放资料,在各级新闻媒体投稿,共在省级以上媒体刊登报道扶贫工作信息680余条,其中国家级197篇。省电视台于4月27日专题采访凤阳县余湾村、东陵村产业扶贫经验做法,市电视台和报社5次对产业发展、小额信贷、旅游带动等典型进行了专访。大力营造脱贫攻坚人人愿为、人人可为、人人能为的浓厚舆论氛围。

二、工作成效

(一)整体工作

1.评定程序规范。

经过上半年建档立卡“回头看”和精准核查月活动,各地均履行了“三公示一公告”评定程序,抽查精准识别贫困户申请和评议情况,规范率100%。

2.档案资料齐全。

各县市均建立了一户一档,分类管理,各村均留存了申请、会议、评议、帮扶等文字、照片资料,做到了识别、帮扶、脱贫有据可查。对档案资料进行精细化、规范化管理。

3.结对帮扶到位。

各地均落实了联系帮扶制度,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帮助贫困户解决实际困难,3月份以来,全市帮扶责任人入户平均达15次,做到每月上门帮扶在1次以上。

4.群众满意度高。

从抽查情况看,贫困户均得到了一项或几项帮扶,对帮扶干部的工作比较认可,满意度100%。

(二)贫困户

1.增加了贫困户收入。

通过发展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增加了贫困户收入,4.8万预脱贫贫困人口年人均纯收入全部高于3100元,解决了不愁吃不愁穿问题。

2.解决了三保障问题。

通过实施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危房改造、安全饮水工程,解决了今年预脱贫贫困户的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安全住房、安全饮水问题,实现了三保障。

(三)贫困村

1.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

通过建设“一村一品”、每村1—2个村级光伏电站、盘活村集体资产等手段,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全市55个预出列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超过5万元,其中,收入超过20万元的村1个,超过10万元的村11个。

2.确立了村级主导产业。

55个预出列贫困村全部建设了“一村一品”,有一个主导产业,部分村有特色产业。

3.改善了基础设施。

通过实施道路畅通工程、水利工程、危房改造、农村电力设施改造升级、基层组织建设,55个预出列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得到了明显改善。

4.降低了贫困发生率。

55个预出列贫困村贫困发生率全部低于2%。

我市4.8万贫困人口符合脱贫条件,55个预出列贫困村符合出列标准,今年能够完成4.5万贫困人口脱贫、50个贫困村出列的年度目标任务。

三、存在问题

(一)帮扶措施落实不到位

贫困户的四项清单中,发展产业补助均已落实,但就业培训、健康扶贫等措施有的还没有兑现。健康扶贫的方案虽然制定了,但还没有具体实施,大多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贫困户还没有得到实实在在的政策实惠。危房改造工程由于部分地方没有出台额外补助政策,部分有危房改造需要的贫困户因为资金缺口而放弃危房改造申请。部分帮扶干部没有帮扶措施,以上门走访慰问替代帮扶工作。

(二)部分贫困户等靠要思想严重

因为在实行干部包户时,明确规定:“贫困户不脱贫,包保干部不脱钩;在奔小康的征程上,贫困人口一个不落”。导致部分贫困户躺在温暖政策的怀抱中,什么都不做,等着天上掉馅饼,反正他不脱贫,干部不脱钩。

(三)贫困户产业规模较小

目前广泛开展的产业帮扶,大部分还是贫困户在单打独斗,抗风险能力较弱,容易出现返贫现象,需要企业和大户带动。

四、20xx年工作计划

(一)大力推进产业扶贫

加大“一村一品”建设力度,建设45个左右贫困村“一村一品”产业项目,加快推进贫困村特色产业发展,以村级特色产业带动贫困户的产业发展。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采取合作社带动、大户带动、贫困户捆绑入股、自我使用、委托生产、劳务用工、坐地分红等方式,增加贫困户、贫困村收入。在产业发展的基础上,拓展生产加工、饮食服务和贸易流通等,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让贫困户更多分享农业全产业链和价值链增值收益。

(二)大力推进就业扶贫

大力发挥就业扶贫在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利用13个劳务培训基地,开展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第三产业技能培训;利用240个镇村户外电子显示屏,广泛发布企业用工信息;举办贫困劳动者招聘会和劳务对接会,发布转移就业岗位信息;开展贫困人口创业培训,发放创业担保贷款,促进创业就业;开发公益性辅助岗位,吸纳贫困劳动者就业,通过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

(三)大力推进健康脱贫

进一步完善基础资料,完善贫困人口健康档案,加大对贫困人口签约服务,力争实现贫困人口建立健康档案和签约服务率100%,进一步细化各项配套政策、方案,有效执行贫困人口合规医疗费用3、5、10制度,切实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

(四)扎实开展教育扶贫

认真执行《关于教育扶贫的实施方案》,实施教育扶贫结对帮扶行动计划,进一步构建教育精准脱贫体系。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所有学生进行助学,力争让贫困户家庭所有子女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消灭因贫辍学现象,杜绝贫困户家庭子女教育输在起跑线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五)全力提供资金保障

按照扶贫专项资金配备4、2、1、5的原则,足额安排扶贫专项资金,并且,提前谋划,一季度就下拨产业扶贫专项资金,便于各地产业扶贫项目早实施、早见效。同时,严格按照《xx省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要求,规范各地的扶贫资金管理和使用。

(六)进一步压实各方责任

强化十大工程牵头单位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主体责任,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对照“五个一批”和“六个精准”的要求,在扶贫对象动态管理、十大工程项目落实、“双包”工作措施成效、驻村扶贫工作队履职尽责、项目资金管理使用、档案资料整理归档、年度计划制定落实等方面,根据阶段性重点工作安排情况,加强督查,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七)严格相关单位部门考核

严格按照考核办法,突出精准、突出实干、突出脱贫成效,加强对县市区党政领导和班子成员、县域经济、市直相关单位扶贫工作的考核,加强对县市区日常扶贫工作考核和年终考核。

(八)加大舆论宣传力度

通过各种媒体和现场宣传,提高宣传频次,深入细致开展贫困群众的思想工作,通过发生在群众身边实实在在的事例,让贫困群众知道可致富、能致富、必致富。扶贫先扶志,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摆脱思想贫困、意识贫困,去除等、靠、要思想,树立自力更生、脱贫光荣的正确观念。弘扬正气,传递社会正能量,营造浓厚的社会大扶贫氛围。

脱贫攻坚工作年度总结报告【四】一、取得的成绩

(一)旅游扶贫

1、培育四大乡村旅游文化节。

根据各乡镇种植情况,我县打造了酒店乡万亩西瓜采摘节、黄河故道观光采摘节、苗山千亩葡萄采摘节、孙圩子徐里石榴采摘节等“四大”乡村旅游文化节。酒店乡万亩西瓜采摘节:共有酒店乡西部7个行政村2000余户(贫困户110户),种植西瓜2万多亩,每亩净产值5千元,平均每户增收5万元,贫困户年增总收入550多万元;黄河故道观光采摘节:共有2千余户(贫困户180户),栽植6千多亩水晶梨,每亩净产值7千元,平均每户增收2.1万元,贫困户年增总收入378万元;苗山千亩葡萄采摘节:共有130余户致富(无贫困户),种植葡萄1500多亩,每亩净产值1.2万元,平均每户增收13.2万元,年总增收入1716万多元;徐里石榴采摘节:依托孙圩子徐里生态园,引导该村45家贫困户,利用土质较好的荒山坡地,种植优质石榴500多亩,每亩净产值1100元,平均每户年增收1.21万元,贫困户年增总收入54.45万元。

2、打造休闲农家乐。

我县已打造刘套鼎茂、白土镇费村、孙圩子徐里饮马泉山庄、天禾农庄3个5星级、1个4星级农家乐,招收农村剩余贫困户劳动力30人,每人平均月工资1700元,每人年增加收入2.04万元,总计年增加收入61.2万元。

3、皇藏峪户贷企用资金扶贫。

全县共有1200户贫困户共计办理6000万元贷款资金,用于皇藏峪景区建设,共享发展红利,每户增收3000元。

4、旅游扶贫村扶贫。

全县13个旅游扶贫村的“八个一”工程建设(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旅游厕所、旅游景点、农家乐、标牌标识、旅游讲解词、讲解员)全部完工。其中,每村10万元的以奖代补资金全部下拨到位,13个村的游客服务中心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13村的讲解词完成撰写,讲解员全部到位,停车场全部完成划线,13座旅游厕所全部建成,所涉及的旅游景点、农家乐完成提升,标牌标识完成制作并安装。

5、景区用工扶贫。

皇藏峪景区共与12户贫困户签订用工合同,其中,6户每月工资200元,每户年增收2400元,6户每月工资1300元,每户年增收1.56万元,带动6户脱贫。孙圩子徐里饮马泉景区共与13户贫困户签订用工合同,每户每月工资2000多元,每户年增收2.4万多元,带动13户脱贫。

(二)文化扶贫

1、送戏下乡。

我局紧紧围绕扶贫工作,积极创作排演扶贫大戏,聘请张效玉等一批戏剧创作乡土专业人才,深入生活,挖掘当地脱贫致富的典型,有针对性地编排了《天门山下》扶贫大戏,在全县农村巡回演出,道出了基层扶贫干部的心声,激发了其工作激情,尤其让贫困户倍感振奋,增强了他们早日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发挥了扶贫戏扶贫扶智、鼓舞斗志的积极作用,观众反响强烈,得到了省市县领导的充分肯定,被推荐于11月18日在xx大剧院的演出,并录制了高清光盘,在电视台及网络媒体上播放宣传。目前,我局已将原创扶贫大戏《天门山下》制作成光盘,免费发放到各个乡镇党委政府及各扶贫工作站、综合文化站和行政村,旨在充分发挥扶贫戏剧扶智扶志的积极作用,振奋精神,增强贫困户早日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12月,我局新编现代小戏《情暖农家》参加xx省优秀现代小戏会演,在xx市文化中心戏剧大舞台上隆重演出,该剧通过戏剧艺术来反映xx县扶贫工作取得的巨大成就。

2、县直四馆,各乡镇综合文化站免费开放,服务文化民生。

3、建设丁里镇丁里村、白土镇白土村等十四个农民文化乐园。

4、全县所有行政村配置农家书屋和音响电视等文化设施,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三)驻村帮扶

1、我局委派孙晓丹、赵华同志常驻酒店乡酒店村、石林乡崔阁村,负责日常帮扶工作,确保专人抓落实。

2、酒店村总面积

12.25 平方公里,耕地5194亩,总人口1410户4662人,下辖9个自然村,目前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561户1339人,其中未脱贫户43户92人,20xx年预脱贫9户19人,20xx年脱贫19户61人,20xx年脱贫21户76人,20xx年脱贫469户1074人,清退10户17人,酒店村于20xx年出列。

3、建立“一对一”帮扶责任机制,文化系统56名职工在酒店乡酒店村共结对帮扶贫困户224户。

4、酒店村20xx年共落实扶贫项目

8 个,投入资金 545.84万元。落实教育、健康扶贫政策3456人次,投入资金60.9万元。

5、精准识别。

先后深入贫困户家中及田间地头进行调查核实,掌握贫困户基本情况和贫困原因,并对核实后的贫困户的人口劳动力、住房、耕地、人均年收入等基本情况进行造册登记,建立帮扶台账、做到户有卡、村有册。根据省、市、县的相关文件精神,我局协助酒店村认真扎实开展贫困户动态调整工作。严格按照规范的操作程序,漏登补 11 户20人,清退贫困户10户17人。不再享受政策标注43户155人。

6、精准帮扶。

除了落实普惠政策帮扶外,我局帮扶人员针对具体贫困户的特殊情况,分别制定了特色种养殖、光伏、申请低保等不同帮扶措施,大大提高了帮扶成效。

二、扶贫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1、贫困户基数大,贫困面广。

农村青壮劳动力流失严重。现在的农村青壮年基本都外出打工,青壮劳动力流失严重阻碍的农村经济,特别是本土农村经济的发展。

2、村集体经济收入薄弱。

新型农业转型中性技术性指导力度不够,希望得到相关部门的指导和支持,确保在项目投入时更加准确和有效。

3、农民收入不高,帮扶户基本上年龄偏大,致富手段少。

4、村道路、路灯、农田水利设施基础薄弱。

5、特色产业带动能力不强,西瓜每年价格不稳定,老百姓丰产不丰收。

6、养殖产业遇到环保治理风暴,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7、个别贫困户存在识别不精准,通过20xx年数次大排查,已经排查出来。

8、20xx年新增个别帮扶责任人员思想认识不到位,业务不熟练,造成扶贫手册填写不规范。

三、关于扶贫工作的一点建议

1、结合xx县的经济发展大环境,整合乡村闲置土地资源。

把散居的村民集中安置,开发闲置的户与户之间土地,扶持小型农场、种粮大户及特色农业发展。

2、各扶贫项目资金能均衡使用。

现在项目资金大多靠跑、靠争取,能不能由县政府统一调配,根据各乡镇和贫困村的实际情况,统筹考虑,合理安排,让扶贫工作队把更多的精力放到实施项目中。

四、20xx年工作计划

一)、旅游扶贫

1、指导我县景区、农家乐、旅游示范村,打造各具特色的旅游品牌,为贫苦户提供公益性工作岗位,并优先采购贫困户家中的自产产品。

做好旅游与文化产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行业融合,发展商务游、康体游、生态游、工业游等特色旅游,形成多点支撑、融合发展的旅游格局,带动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2、积极争取国家、省旅游扶贫资金,完善已有的13个乡村旅游扶贫村的旅游景点建设,提升村级基层服务水平,为村民提供干净、优美的生活环境。

3、积极配合县农委做好休闲观光农业,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提供可靠平台。

二)、文化扶贫

1、持续加大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扶贫政策宣传力度,结合正在进行的“宣传十九大,文艺进基层”活动,县文化馆、县剧团、各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农民文化乐园都正在按照上级部署,积极开展十九大精神和扶贫政策宣传,进一步提高群众的知晓率,鼓足广大干部群众脱贫攻坚干劲。

2、继续抓好县直各馆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免费开放等民生工程,按照中央、省、市有关要求,为贫困地区群众提供免费的精神食粮,落实十九大精神,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3、继续完善农民文化乐园建设,建立健全各项制度。

近年来,我县陆续在全县农村建起农民文化乐园近30个,实现农民文化乐园贫困乡镇全覆盖,丰富了贫困地区农民文化精神生活。20xx年要在建好的基础上,管好用好,持续发挥作用。

三)、帮扶酒店村工作

1、做好第三方评估反馈意见整改工作,进一步压实包扶干部脱贫攻坚责任,强化“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制度,强化第一书记、帮扶责任人管理,加强督查和考评,自我加压,切实提高帮扶责任感和工作实效。

2、按上级要求,做好元旦、春节期间包保干部走访慰问贫困户工作,制定活动计划,帮助贫困户美化居住环境,实现“五净一规范”;

加强政策宣传,提高扶贫知晓率;认真调研核查,核实家庭情况;开展送戏、送文艺下乡,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开展送春联活动,发挥文化部门优势,组织书画家进村送春联。

3、提供15万元,资金支持酒店村“革命”和美化坑塘、村庄环境建设。

4、20xx年投资30万元,把酒店村建设成为高标准农民文化示范中心,按照农民文化乐园“一场、二堂、三室、四墙”高标准打造,用先进文化引领乡村振兴。

5、计划投资10万元,为酒店村建设高标准路灯,完善酒店村基础设施建设。

脱贫攻坚工作年度总结报告【五】一、基本情况

xx乡幅员250平方公里,全乡辖贡考、夺呷、翁穷、虾雄、火然、果然6个行政村,人口914户3993人。草场面积215万亩,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203万亩。20xx年,xx乡农村经济总收入19086540元,人均纯收入4780元。截止目前,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86户1207人(贡考村235人,夺呷村177人,翁穷村180人,虾雄村225人,火然村184人,果然村206人),其中纳入医疗救助1127人,其余80人未上户;易地搬迁636人;低保兜底503人;产业扶持540人。其中20xx年脱贫324人,20xx年脱贫172人,20xx年脱贫100人,20xx年脱贫231人(翁穷村33户104人、果然村25户93人、夺呷村5户34人),20xx年预计脱贫271人。贫困村3个,20xx年果然村摘帽、20xx年贡考村摘帽、20xx年虾雄村摘帽。

二、扶贫工作开展情况

(一)农村危房改造工作

为了让贫困群众住上好房子。我乡召开了全乡农村危房改造动员会,对轻钢结构房屋进行推广宣传,截止目前,我乡286户贫困户中,93户纳入易地搬迁(虾雄村37户,火然村28户,果然村33户),根据施工方进度报表,今年底全部能够改造完毕。非建档立卡贫困户加固提升改造25户,已于7月30日前改造完毕,全部验收合格。

(二)产业扶贫工作

为了让贫困群众过上好日子。我乡因地制宜,大力抓好产业扶贫工作。

1.果然村(20xx年摘帽村)产业经济发展情况

(1)太阳湖便民超市 面积52平方米,共计投入23万元,截至11月初,经核算,超市三季度销售额达3.5万元,季度利润9000元,力争年利润达到3万元以上。10月底,果然村集体经济收入分红2600元。将利润部分按平均分红到25家贫困户93人,促进贫困户增收。

(2)果然村科学化畜牧养殖基地 首先新建牦牛暖棚1270平方米;围栏疫苗注射区400平方米;杂物房50平方米,牧场管理人员生活用房70多平方米的养殖场所。再次投资产业扶持周转金20万元,购买50头待孕母畜(牦牛),促进母畜繁育滚动,增加牦牛出栏率,逐步转向小牧场牦牛商品化发展,实现“养—销—养”盈利模式。按持股方式聘请村里牦牛养殖能人负责牦牛存栏、出栏、酥油、鲜奶、疾病防治、拓展市场销路等经营管理。截至10月底,牦牛科学化养殖牧场零售牛奶达1.56万元。然后人工种草1000多亩,主要种植燕麦和披肩草,将该草料专门用于蒙沙三村牦牛标准化养殖牧场牦牛饲料,作为牧场的饲草种植草场。

(3)蔬菜大棚 一是敢于创新,投入2.122万元,引进种植3000只平菇菌棒种植于多鹏大棚点,15天生长周期内长出平菇,第一生长周期全部菌棒产量1200多斤,价值约8000余元。采摘完成后继续生长,进入第二生长周期,销售2000多元。但因为石渠县城市场规模小,有效需求不足,牧民传统思想根深蒂固,文化知识浅,造成平菇收益未达到预期估算价值。二是牧户投工投劳与农办扶持资金12万元新建翁穷沟蔬菜大棚,种植白菜、萝卜、土豆和香菜,蔬菜长势较好,成熟的蔬菜,前后采摘几次,估算价值预计25000元左右,全部分给47户贫困户自食。

2.虾雄村(20xx年摘帽村)产业经济发展情况

投资31.6万,新建蔬菜大棚220平方米,种植蔬菜估算收益1200元左右;投资100万,新建太阳湖旅游接待点,构建买传统手工艺术帐篷7个,黑牦牛绒编制25组帐篷1个,游牧生活工艺品,提供本地牧民游牧生活体验。覆盖全村村53户贫困户,现已全面完工,已经试营业。营业收入已达8000元左右。

3.贡考村(20xx年示范村、20xx年摘帽村)产业经济发展情况

充分利用农办帮扶1万元村集体经济扶持金、组织部帮扶2万党员精准扶贫扶贫示范金、产业周转7万元,共计10万元在乡附近建设粮油销售店,粮油店预计11月中旬开业,保障村集体收入,保障贫困党员分红,解决牧民群众购物困难问题;二是用周转金5万元与牧民群众自筹资金2350元,投资入股xx乡太阳湖接待点,充分发挥地方旅游特设,帮助牧民群众增收;三是,通过与果然村的交流学习,通过本村村“两委”商议决定,拟定投资30万元左右,购买代孕母畜,组建贡考村科学畜牧养殖基地,从事农副产品加工,增加牦牛出栏率,提高农牧民收入。

(三)教育扶贫工作

解决好子女上学问题,确保本乡贫困户子女无辍学情况,目前我乡贫困户子女233人,其中大专一年级1人,中专高中7人。一是通过县文教局申请教育扶贫基金,预计申请金额23.5万元。二是帮助在读大中专生在线申请,现全部在审核当中。

(四)医疗卫生扶贫工作

为完善对贫困群众医疗保障服务,乡政府安排卫生院医生进村入户做好贫困户的免费健康体检和建立贫困户健康档案,从4月开始,乡卫生院3名医务人员分别对3个贫困村的贫困户进行免费健康检查,特别是包虫病防治方面,乡卫生院医务人员,陪同乡包虫病专干及6个行政村月月开展驱虫工作,截止目前已经走访 人次。所有建档立卡人员实现医疗保险全覆盖。完成果然村村级卫生室建设工作。

(五)文体惠民扶贫工作

实施了“广播村村响”。目前,我乡的3个贫困村实现广播全覆盖,远程教育设备全覆盖。

(六)基础设施扶贫工作

完成贡考村通村硬化路18.2公里修建,完成果然村通村公路3条,其中支路三 公里,支路四 公里,支路五

公里,新建柳根沟通村公路 公里。使用村维修运行费15万元,改造翁穷沟河道,改造时间长达1个多月,改造长度3公里左右,减轻下游牧民因水灾致贫。修建6月洪水冲毁便道500米,解决牧民群众出行难问题。

(七)精准保障复核工作

通过六月份精准识别回头帮、回头看工作,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确保扶持对象精准,通过此次工作,全乡清退不符合条件贫困户2人,整户新增1户8人。非整户识别300人,其中新生儿80人。完成死亡与户口迁移动态管理减少32人。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由于牧民群众等、靠、要思想比较严重,已经根深蒂固,积极性不高,乡党委已经通过思想宣传多次,正在逐一改变。二是由于以上产业成立时间较短,在管理和运营方面还存在较多的短板,造成产品在上市或销售方面较为缓慢。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第6篇

一、上半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着力筑牢责任体系

县委、县政府切实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政治任务,进一步明确脱贫目标,层层明确脱贫责任。2016年度,我县脱贫任务为12700人脱贫,19个贫困村全部出列。根据目标任务,县人民政府、各乡镇人民政府和各行政村委会层层签订了《扶贫工作目标责任书》,分解落实工作任务。同时围绕《五河县扶贫开发脱贫攻坚实施方案》精神,组织督促相关行业部门,围绕智力脱贫、社会保障兜底、基础设施建设等九大工程,统筹协调行业部门实施专项扶贫行动。进一步细化、实化重点工作,明确牵头负责单位和协调配合单位职责。各责任单位围绕各自牵头实施的专项扶贫行动,制定行动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出台政策措施,落实年度计划,精心组织实施。

(二)以政策制定为基石,整合项目资金抓攻坚

按照省、市两级部署,结合我县实际情况,2016年我县出台了《中共五河县委 五河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五河县扶贫开发脱贫攻坚实施方案>的通知 》、《关于2015年扶贫开发项目进展和资金使用情况的报告》等相关配套政策文件,截至目前已出台政策文件31个。

1.省、市、县专项资金投入情况。2016年度扶贫专项资金预算投入1469万元,其中省级570万元、市第一批配套扶贫资金184万元(其中包括大病救助基金38万元)、市第二批配套扶贫资金191万元(其中包括农田水利建设项目资金70万元、贫困家庭大学生资助25万元)、县级657万元。

2.扶贫专项资金使用情况。2016年度安排扶贫项目34个,已开工12个光伏项目合同价561万元,12个光伏项目已完工正在审计,预拨扶贫专项资金262万元。其他22个项目正在申报招标。市第一批配套的19个贫困村大病救助基金38万元已拨付县民政局。拟建200个到户3KW光伏发电站项目和10个非贫困村60KW发电站项目正在进行招投标的前期准备工作。

3.其他扶贫资金。新增地方政府债务扶贫项目2563万元已全部到位;县教体、卫计、交通、水利、民政、住建和林业等单位行业扶贫工作已经全面展开,2016年行业扶贫投入资金将达1.5亿元以上。

(三)以精准为准则,努力夯实工作基础

一是围绕对象精准,扎实开展精准识别。核准扶贫手册信息。按照省、市关于建档立卡精准核查工作精神,4月份开始,我县严格按照程序组织开展扶贫对象建档立卡精准核查工作。针对核查发现的家庭成员信息不完整、致贫原因填写有误、扶贫手册未填写、填写不准确、不规范等问题,进村入户,逐户核对,确保精准。规范建立档案。对核查中程序不规范(302户),信息采集录入中漏项(1674人),录入信息错误(1530人)等情况,进行重新核对建立正确档案。针对各乡镇档案管理存在的不完整,不规范等问题,进行集中整治,限期整改。核准“四项清单”。对过去没有制定“四项清单”的457户和扶贫措施简单、内容模糊不实的423户,进行重新制定,进一步明确责任和具体的可操作扶贫措施。

二是固化基础数据,分析致贫原因。截至2015年底全县未脱贫人口为10720户、24736人。其中因病致贫5357户,占49.79%;因残致贫2688户,占24.98%;因学致贫280户,占2.6%;缺少劳动力致贫1559户,占14.49%;因灾、缺少资金、自身发展力不足等其它原因致贫的占8.14%。低保户和五保户占比情况:从建档立卡信息数据中看,低保户和五保户占比82.96%,为低保线、贫困线“两线合一”奠定了良好基础。全县新复核农村低保对象7247 户14726 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 5584 户 13587 人;低保贫困人口占贫困人口总数63.05%,高于全市42%的比例。脱贫需求进一步明确。在全县未脱贫人口中需要实施产业扶贫2311户、6514人;就业扶贫2007户3433人;教育扶贫1671户、4266人;健康扶贫3873户5755人;危房改造1088户2483人;社保兜底扶贫4965户7202人。这些数据为精准扶贫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是围绕结对精准,扎实推进驻村帮扶。扎实推进“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定点帮扶,进一步加强全县范围内驻村扶贫工作队管理,按照“一律是党员干部,一律选派单位骨干分子,一律与原单位工作脱钩,一律兼任村第一书记,一律纳入选派干部管理”的准则,对全县19个贫困村驻村第一书记进行筛选调整,明确责任主体,扎实推进帮扶任务。

四是围绕项目精准,切实推进扶贫步伐。2016年12个村级光伏电站项目建设完成已并网发电,投入资金561万元,拨付262万元。目前,已在全县199个村精准选择条件具备、协调推进能力强的乡镇,采取集中建设、统一管理的方式,先行先试,重点突破,力争在8月底前开工建设一批3千瓦到户光伏扶贫项目,最终让200户“三无”贫困家庭年均增收3000元以上。同时积极争取市级扶贫项目发展产业扶贫。以实际情况为导向,精准制定扶贫项目,切实推进扶贫步伐。

(四)以部门为支撑,切实提高行业扶贫能力

一是实施特色产业扶贫。县农委把340名贫困户纳入科技示范户加强培训指导;排出19个县级种养殖专家和19个贫困村相联系开展技术指导。县林业局在全县贫困村实施绿化面积1778亩,整合项目投资140多万元,村片建成区森林复盖率提升8%以上。县商务局已在19个贫困村设立电商服务站,实现贫困村全覆盖。

二是实施智力扶贫。县教体局的免和补助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在校学生,鼓励县城优秀教师到贫困村小学、幼儿园开展支教等工作正在开展中,截至目前已筛选出需要教育扶持的2947人,拨付上大学资助金123.2万元,救助154人。县委组织部、党校、农委、人社局、科技局已开展技能培训55期2336人次。

三是实施社保兜底扶贫。县民政局实施社保政策兜底脱贫专项行动,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两线合一”工作。县住建局实施的危房改造工程,全县首批1420户中983户为贫困户,目前已经修缮重建720户。

四是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县交通局实施的19个贫困村符合规划的居住3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工程,共铺设宽为4米的水泥道路31千米,年底前全部建成。县水利局投资560万,在19个贫困村实施“八小水利”和安全饮水工程。县供电公司主导的1.107亿元的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今年6月份已全部竣工。

五是实施金融扶贫。县金融办实施的金融扶贫专项行动,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16500户,已全部完成评级,现已开展信用评级1513户,发放贫困户贷款23户,贷款金额106.4万元,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257万元,带动贫困户65人;支持贫困学生628户,贷款368万元。

六是实施健康扶贫。县卫计委积极帮助1773名贫困人口进行健康检查,筛选出重大疾病92人,采取降低门槛、提高报销比例的办法,解决贫困人口医疗费用问题。县民政局积极制定大病救助基金方案, 每个贫困村设立不低于10万元的大病救助基金,共筹集资金242.23万元,目前已申请救助132人,审核通过118人,发放资金68.6万元。

七是动员社会扶贫。积极动员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社会组织和个人等主动参与扶贫开发。县工商联积极开展“百企帮百村活动”,帮助23家民营企业对接了19个贫困村和4个非贫困村,编制、申报产业发展项目51个。

(五)强化机构建设,充实工作力量

为进一步加强扶贫机构,我县从县发改委、财政局、科技局和农委抽调9名工作人员充实县扶贫办队伍。各乡镇也成立了由分管领导任站长、扶贫专员、信息系统维护员组成的扶贫工作站,贫困村设立由选派干部任队长的驻村工作队,人员3—5人,非贫困村设扶贫专干,确保脱贫攻坚工作在乡镇、村有机构管事、有人办事,加强脱贫攻坚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同时解决好工作队的吃住问题,确保驻村工作队和扶贫专干常年驻村开展工作,增强乡村两级服务意识。

(六)加大督查和绩效考核工作

一是建立目标考核制度。项目实行目标考核,保证年内完成并签订责任书。县扶贫办会同相关部门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对进展情况实行月点评月通报。二是做好绩效管理。我县制订了扶贫开发工作考核实施方案,组织部门将扶贫开发纳入乡镇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经济社会发展政绩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三是开展扶贫领域职务犯罪集中整治。县检察院和扶贫部门共同开展为期5年的集中整治和加强预防扶贫领域职务犯罪专项工作,确保扶贫项目实施规范,专项资金使用安全。

在总结我县上半年开展情况的同时,脱贫攻坚工作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一是县级指导乡村不够具体。部分乡村两级同志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政策、措施、路径、方法学习掌握不够,投入的时间精力也不够。二是帮扶措施不够精细。少数职能部门和镇村两级对脱贫攻坚任务认识不到位,没有立足客观实际,制定的帮扶措施精准度不足、精细度不够、工作浮在面上、政策停在纸上等现象,导致贫困户脱贫路径不明,方法不清。三是稳定脱贫难度大。我县贫困户中,缺乏劳动力的伤、残、病和五保户中的贫困人口所占比例较大,脱贫难度大。

二、下半年重点工作计划

(一)做好思想发动工作。摆脱贫困,首要的是引导贫困地区党员干部带头转变观念,克服“等、靠、要”思想,发动贫困群众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点燃求富、求变的致富激情,用好外在推力,激发内生动力,形成攻坚合力。

(二)深入推进定点扶贫工作。做好非贫困村贫困户的联系帮扶工作,确保全覆盖。积极动员民营企业参与,做好“百企帮百村”活动。

(三)做好扶贫项目谋划建设。以有效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为重点,认真谋划到村到户产业扶贫项目,探索新型主体带动经营、贫困户参股分红等多种形式。加快光伏等现有扶贫项目建设,让扶贫资金早日发挥效益。

(四)进一步加强各级扶贫机构和队伍建设。按照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要求,切实加强各级扶贫机构和队伍建设,扩充人员,镇、村扶贫专干选择一批能力强的干部落实到位并保持人员相对稳定。

(五)做好生产发展工作。利用现代科技、互联网思维和信息技术,大力发展特色种养殖业、生态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引导贫困群众创新创业,走出特色发展的新路子。

(六)做好资源整合工作。加快交通、水利、电力建设,加快宽带网络覆盖贫困村步伐,加快农村危房改造和人居环境整治。

第7篇

__乡幅员面积56.2平方公里,全乡辖2个行政村,__村(含原阳坪村)和燕子村(含原明水村);13个合作社,全乡总户数760户2349人,现有耕地面积5730亩,林地面积50000余亩。__乡人民政府办公驻地位于__村,政府机关内设“一办三中心”(党政综合办、经济发展中心、社会事业服务中心、农业服务中心);编制15人,其中:行政10人、事业5人。全乡现有中心小学1所,在校学生69人,教师16人;卫生院1所,村卫生站4个,医务人员共10人。我乡距县城(公路距离)53.6公里,境内通外公路四条,总长24公里,其中沥青10公里。通村公路三条总长37公里,其中水泥路22公里,乡、村、社公路四通八达,交通十分便利。

我乡2013年农林牧鱼业总产值1830万元,其中:农业974万元、林业179万元,牧业659万元、服务业18万元; 2013年小春作物主要有小麦、豌豆、胡豆、洋芋等,年产343吨;大春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大豆等,年产1773吨。2013年全乡有劳动力944人,年人均纯收入为5710元。

2014年,__县启动2015——2017综合治贫工作,__乡原__村、原阳坪村两村被确定为贫困村;全乡精准扶贫对象共145户390人,其中,__村(含阳坪村)85户257人,燕子村(含明水村)60户133人。

一是全乡黑木耳、香菇、天麻、药材等特色产业都取得了长足发展,品种齐全,但还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主导产业。农产品深加工跟不上,商品附加值提不高,农民增收难;二是农民习惯于传统生产模式,产业结构亟待调整和优化;三是人口资源稀少、劳动力外流严重、残疾人口比重大、弱势和困难群体数量多。

一是生态资源丰富。__乡森林覆盖率达到了80.5%,商品林面积达5万亩;活立木蓄积1.65万立方米,可年采伐木材600m3;__河、燕子河两大水系总长达80多公里纵横交错、流遍全乡,我乡优势在生态、潜力在生态、出路在生态;二是交通便利,四通八达。场镇距县城(公路距离)53.6公里,境内通外公路四条(七楼路、楼建路、楼茶路、楼凉路)总长24公里,其中沥青10公里;通村公路三条总长37公里,其中水泥路22公里;通社路18公里其中水泥路13公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在于交通,交通条件好,既拉近了老百姓与城镇的距离,又促进了老百姓更新观念、拓展思路,有利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三是特色产业培育空间大。全乡人均拥有2亩耕地,20亩林地,具有生态产业开发的资源优势和可持续发展的空间优势;与毗邻茶坝乡、七佛乡形成特色种养业产业带条件成熟。

坚持“基础先行、产业支撑、民生为本、党建保证”的思路,围绕生态产品基地县、生态旅游强县、生态文明示范县三大目标建设,按照“县级指导、乡镇落实、群众主体、全民参与”原则。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创新机制、整合资源,全域推进综合治贫,实现同步小康目标。

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实现贫困村向新农村、小康村转变,贫困户向宽裕户、小康户转变,同步建成小康社会。2020年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全县平均水平。

2015—2020三年,人均纯收入按全县标准测算,贫困户数和人数逐年按照“2:3: 5”比例,逐年实现减贫任务(详见人均纯收入测算表、年度减贫计划表);即:

2015年,完善各项规划,启动__贫困村建设,全乡实现减贫29户78人;贫困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936元,年人均增长2200元;

2016年,启动阳坪贫困村建设,全乡实现减贫44户117人;贫困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236元,年人均增长2300元;

2017年,完善__、阳坪贫困村建设,全乡实现减贫人数72户195人;贫困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636元,增长2400元,达到全县平均水平。

__乡人均拥有2亩多耕地,20多亩林地的资源优势和空间优势,按照特色林产品为主,生态

养殖业为辅的原则。根据“清杂去乱建庭院,房前屋后建果园;干果笋竹食用菌,稳步增收靠林产。”的发展思路,走长中短相结合的特色林产品种植和养殖的开发路子,实现“两增收”“一同步”的脱贫致富目标。__乡特色产业总体布局为:“长干果中笋竹、短养殖和食用菌”,即,全乡继续长期实施干果业(核桃、银杏、山桐子),中期边坡次生林地种笋竹,短期狠抓绿茶、食用菌和养殖。具体为“5+4”扶贫产业增收目标,即:人均1亩茶园、人均4亩笋竹、人均5亩干果业、人均10亩商品用材林地,人均60只土鸡;发展食用菌产业大户20户、生态养殖大户20户、林业专业村4个,非农就业1000人以上。

建设内容(1)农村公路畅通工程,,资金来源:中央及省专项补助资金655万元,折资投劳68.77万元;(2)人畜饮水安全工程,,资金来源:中央及省专项补助资金61万元,投劳折资3.22万元;(3)特色产业增收工程,估算总投资5253.5万元,资金来源:中央及省专项补助资金5027万元,社会业主融资150万元,投劳折资76.5万元;(4)农村庭院建设工程,估算总投资1524.99万元;资金来源:中央及省市专项补助资金957.85,整合部门资金295万元,社会扶贫资金50万元,群众自筹198.24万元,投劳折资23.9万元;(5)生态扶贫工程,估算投资237.36万元,资金来源:主要是中央及省专项补助资金139.8万元,整合部门资金69.6资金,群众自筹27.96万元;(6)基层党建领航工程,估算总投资75万元,资金来源:中央及省专项补助资金20万元,整合部门资金55万元;(7)社会公共服务工程,估算总投资140万元,资金来源:整合部门资金140万元;(8)金融惠民扶贫工程,资金来源主要是社会资金;(9)场镇功能完善工程,资金来源主要是争取部门专项资金;(10)社会综合治理工程,资金来源为部门专项资金;(11)残疾人专项扶贫工程,资金来源为部门专项资金。

为实现第二轮综合治贫奋斗目标,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经过走访和调查,根据__乡客观实际,全面实施“8+3”综合治贫工程:

一、实施农村公路畅通工程。根据县交通局统一规划,按照民事民办原则实施贫困村通村公路,按照“一事一议”的办法实施逐年修通社路;到2017年,100%的村社社通水泥路。三年实现村组水泥路全覆盖,具备条件的檬子树至场镇、明水、燕子至场镇通农村公交。具体实施项目:一是__贫困村硬化村道两条:(1)小宋湾—新塘口通村路 4.5公里(2015年),(2)红花园—槐树坝 4公里(2017年);二是硬化社道四条:(1)青林嘴—养猪场 1公里(2015年),(2)场镇—庙包上 1公里(2015年),(3)场镇—卫子坪 4.5公里(2016年),(4)檬子树—阳山里4公里(2017)。硬化村社道路共19公里(村道8.5公里、社道10.5公里);估算总投资723.77万元,资金来源:中央及省专项补助资金655万元,投劳折资68.77万元。

二、实施人畜饮水安全工程。到2017年,全面解决建立用水合作组织的农村居民饮水难问题,提高集中供水受益率和自来水普及率。一是场镇用水供应不足,需解决场镇备用水一处(2015年);二是解决老房子社、檬子树社、卫子坪社、麻柳林社、珍珠坪社、岔头垭社、袁家坝社等7个社127户449人的人畜饮水问题(2015年)。估算总投资64.22万元,资金来源:中央及省专项补助资金61万元,投劳折资3.2万元。

三、实施特色产业增收工程。立足贫困村资源状况和发展基础条件,围绕特色产业布局,在已经建立风景银杏、绿色山珍、名优绿茶、木本油料、生态畜牧等特色产业基地基础上,突出“科技单位+加工企业+农户”的产业合作模式,实行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的产业化发展格局。到2017年,85%的贫困家庭人均建成1至2亩特色产业园或经济作物园,农业生产用水得到保障;每年实现人均纯收入增长在13%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万元以上。具体实现“5+4”特色产业增收目标:

“5”是指长中短相结合,实施五大特色增收项目;

短期增收项目:(1)生态养殖业:实现人均养殖生猪3头,或土鸡60只,或肉羊4只;中期增收项目:(2)有机绿茶,规划__村下场口—孟江口沿河地带建示范园栽植标准茶园500亩,全乡共实现2500亩,实现人均1亩茶园的中期增收目标;(3)笋竹产业,利用边沟、坡地、次生林地种植笋竹10000亩,实现人均4亩的中期增收目标;长期增收项目:(4)干果业,利用耕地套种核桃2000亩,全乡共栽植10000亩干果产业(核桃、银杏、山桐子),实现人均5亩干果业的长期增收目标;(5)大力发展商品林,栽植杉树10000亩,实现人均10亩商品用材林的长期增收目标。

“4”是指形成具有带动力的四大类型的产业实体:一是全乡发展食用菌产业大户20户,二是发展生态养殖大户20户,三是发展林业专业村4个,四是利用培训机构,培训新成长劳动力,输送非农就业1000人以上。

以上产业增收项目估算总投资5223.5万元,资金来源:中央及省专项补助资金5027万元,社会业主融资120万元,投劳折资76.5万元。

四、实施农村庭院建设工程。按照“清杂去乱建庭院,房前屋后建果园”要求,着力完善庭院生产生活配套设施,达到《__县贫困户建设脱贫标准》。到2017年,75%的困难家庭完成“五改”、“五通”。(“五改”即改水、改房、改厨、改圈、改厕,“五通”通沼气、通硬化路、通电、通电话、通广播电视。)

(一)“五改”工程:

1、改水:145户共29000米,投资8.7万元;

2、改房:(1)室内地坪硬化11700平方米,投资45.63万元;(2)座脊7250米,投资36.25万元;(3)门窗改造2900平方米,投资14.5万元;(4)墙面改造13050平方米,投资14.5万元;(5)粉墙45750平方米,投资105.2万元;

3、改厨:145户2900平方米,投资9.57万元;

4、改圈:145户2900平方米,投资9.57万元;

5、改厕:145户(户平1000元),投资14.5万元。

(二)“五通”工程:

1、通沼气:145口(3500元)/口,投资14.5万元;

2、通硬化路:43.5千米,投资950.62万元;

3、通电:

4、通电话:基站一座,投资50万元;

5、通广播电视:145户(户平800),投资11.6万元。

(三)农村庭院建设:

1、花池:4350米,投资34.8万元;

2、栅栏:2900米,投资14.5万元;

3、果树7600株,投资76万元。

“五改”、“五通”、 农村庭院建设工程,估算总投资1498.89万元;资金来源:中央及省市专项补助资金904.15,整合部门资金295万元,群众自筹275.84万元,群众投劳折资23.9万元

五、实施生态扶贫工程。围绕“三大目标”,依托生态优势,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大力发展银杏风景林产业、乡村生态旅游产业。大力推广沼气池、天然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加大环境整治力度,因地制宜推进新村聚居点建设。到2017年,户平1口沼气池、1套太阳能,100%的村完成垃圾收集点等配套设施建设,农户生态经济收入占总收入35%以上。一是环境整治145户29万元;二是村民聚居点建设406户40.6万元;三是生态能源建设:太阳灶466户46.6万元、太阳能热水器446户93.2

万元;四是农村面源污染治理;五是地质灾害点隐患治理。六是基本农田整理项目建设一处500亩,提升改造1000亩,共计1500亩,估算投资500万元。以上估算总投资737.36万元,资金来源:主要是中央及省专项补助资金737.36万元。

六、实施基层党建领航工程。一是强化带头人队伍建设。面向社会公开选拔村干部后备干部,重点培养2名以上村级后备干部,参与贫困村重大事项决策、村级管理和产业发展等工作。选优配强贫困村“两委”干部,每季度至少开展1次工作问效。加强对村(居)“两委”主要干部集中培训5天以上。加大贫困村党员发展力度,每年新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名以上,健全贫困村群团组织,发挥工会、妇女、青年等在扶贫攻坚中的积极作用。二是提升党员干部双带能力。充分整合帮扶部门资源,开展贫困村党员干部群众工作、实用技术、创业技能、法律等培训,确保每名党员每年参加集中培训不少于15天。有针对性地开展农村就业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到2017年,85%的农户、75%的贫困户每户至少有1人掌握1项以上实用技术,有一个当家理财的“明白人”,有一个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有条件的户转移输出一个劳动力。大力开展智力扶贫加强技能培训2000人/次,积极开展劳务输出,非农业就业1000人以上。搭建贫困村党员干部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双带”示范平台,建立党员创业扶贫专项资金,实施建卡贫困党员贷款贴息帮扶行动,为带头发展产业的建卡贫困党员积极协调办理额度不超过1万元、期限不超过2年的贴息。到2017年,每个贫困村至少形成2个以上优势产业,在贫困村逐步建立农村产业发展合作社及其党组织,做大做强贫困村优势产业。三是加强贫困村民主管理。完善贫困村村级组织自治机制,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工作法,积极学习、推广“小荆村支部工作法”,严格党务公开、村务公开、财务公开、事务公开程序。全面落实贫困村网格化管理,细化落实好“十二户联动”机制,充分发动党员群众参与民主管理。四是提升阵地标准化建设。按照《关于加强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的通知》要求,充分整合党建、卫生、文化、民政以及供销等资源,大力加强贫困村基层党组织活动阵地规范化建设1处,力争在2017年底达到“1+8”综合功能要求,增强农机、农技、畜牧兽医、农产品和农用物资代购代销、土地流转、农技推广等生产经营服务能力。

具体项目建设为:(1)标准化党建阵地建设1处20万元;(2)建立党员创业贷款专项资金(贫困党员产业贷款贴息)15万元;(3)党组织活动阵地建设20万元;(4)建立笋竹产业、食用菌、茶叶、山桐子四个专业合作社,投资20万元。估算总投资55万元,资金来源:中央及省专项补助资金55万元。

七、实施社会公共服务工程。严格执行中央、省、市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扎实推进新农保、新农合等工作,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落实“十大救助制度”,积极开展“急救难”试点工作。大力推进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广播、体育、残疾人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到2017年,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6%以上,县、乡(镇)、村三级卫生计生服务网络健全;100%的村级卫生站实现标准化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稳定在97%以上;乡固定公益电影放映点覆盖率达到95%以上;村级体育健身设施覆盖率达到55%以上。具体项目:一是技术培训2000人次,120万元;二是劳务输出1000人;三是文化场地(含书屋)2处。估算总投资140万元,资金来源:中央及省专项补助资金140万元。

八、实施金融惠民扶贫工程。深入推进“金融支持扶贫惠农工程”。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加大金融知识宣传力度,打造良好金融环境。优化信贷结构,探索开发符合农村经济实际的低息小额信贷品种,不断增强农村金融服加大政策性金融扶贫力度,做好浙江省对口帮扶__县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贷款贴息资金管理,积极推进农村保险业健康发展,鼓励保险业健康发展,提高保险业机延伸构网点服务,做好政策性农业保险和农村小额人身保险工作。一是做好浙江对口帮扶特色产业贷款贴息工作,完成产业贷款贴息50万元的目标;二是建设完善取款服务网点2处;三是建设完善保险服务网点2处;以上估算总投资60万元。

九、场镇功能完善工程。为了解决“楼观路”场镇“过境通道”建设问题,主要是建设“一堤一桥一广场”, 完善场镇功能配套。一是“以堤代路”项目建设。“5.12”场镇灾后恢复重建时,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经规划评审的以堤代路项目取消,只建设了5米宽的街道,形成了以街代路的现实;伴随我县全域旅游的形成,该线乡村旅游逐年升温,__乡场镇“以街代路”的情况已成为楼观路畅行的“瓶颈”。需建设__乡场镇防洪堤1000米。二是修建场镇桥梁。由于场镇现有1座漫水桥和1座平桥,汛期造成泥沙堵塞,对场镇造成不安全隐患,需建设桥梁1座。三是建设场镇群众文化广场(人民法制广场)。场镇位于__村,场镇及周边有常住人口500余人,没有一处社会文化服务场所,部分群众聚集街道跳广场舞,形成健身休闲、噪音扰民、道路堵塞、安全隐患等诸多矛盾;同时,为了满足防灾减灾避难场所的需要,需建场镇群众休闲文化广场(人民法制广场)1个。

根据《关于前面深化改革加强基层群众自治和创新社区治理的实施意见》(青委办发〔2014〕11号)文件精神,一是加强基层群众自治。从建立议事,论证、听证制度,健全评议工作制度,规范完善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建立民情恳谈制度,小区(院落)自治制度,完善廉勤委监督制度,规范党务村务公开制度健全述职述廉制度和问责制度等方面实现村民自治具体化、体系化。二是进一步推进政社、建立“三社互动”机制和开展社区标准化建设,发挥

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从传统社会管理乡社会治理转向,努力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的和谐社会。三是农村院落法制文化阵地建设2处;四是法制进村社阵地建设2处。__乡共有残疾人97人95户,已办证残疾人83人,占全乡总人口的3.5%;未办证14人14户;重度(一、二级)40人,占全乡总人口的1.7%;其中,建卡贫困户28户29人,占建卡贫困户户数的19.3%,占建卡贫困户人数的7.4%。因残致贫户数多、人口比例大,形成我乡脱贫致富的“短板”;急需对该群体进行专项扶贫规划,实现同步脱贫目标。一是残疾人专项扶贫项目建设;二是建设残疾人文化设施2处;三是加大残疾人产业扶持,产业扶持项目按类别分为4个(即瞎、聋、哑、手足残);四是采用“量体裁衣”模式,通过“产业+社会帮扶+技能培训”实现脱贫目标。

坚持“创新机制,整合资源,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原则,着力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一是国家、省、市下达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主要用于贫困村、贫困户项目建设;坚持综合治贫与城乡统筹、新农村建设、生态旅游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整合各类资源,集中开展综合治贫大会战,稳步实现贫困对象脱贫致富奔小康。二是争取县级部门围绕贫困村综合治贫重点倾斜项目投入。三是利用县级财政每年安排资金1000万元以上,主要用于贫困村、贫困户项目建设,每户补助3000元以上资金,用于贫困户产业发展。四是开展金融服务扶贫开发,以贷款贴息等方式支持贫困村、贫困户发展增收产业,充分调动贫困农户的积极性,增加自身产业发展资金投入。

__乡第二轮综合治贫“8+3”工程建设内容估算总投资8018.84万元,其中:中央及省财政扶贫资金6739.65万元,占总投资的84%;整合资金680.6万元,占总投资的8.5%;业主融资150万元,占总投资的1.8%;社会扶贫资金50万元,占总投资的0.6%;农户自筹资金226.20,占总投资的2.8%;农户投劳折资172.39万元,占总投资的2.3%。

具体资金构成情况为:(1)农村公路畅通工程,估算总投资723.77万元,资金来源:中央及省专项补助资金655万元,折资投劳68.77万元;(2)人畜饮水安全工程,估算总投资64.22万元,资金来源:中央及省专项补助资金61万元,投劳折资3.22万元;(3)特色产业增收工程,估算总投资5253.5万元,资金来源:中央及省专项补助资金5027万元,社会业主融资150万元,投劳折资76.5万元;(4)农村庭院建设工程,估算总投资1524.99万元;资金来源:中央及省市专项补助资金957.85,整合部门资金295万元,社会扶贫资金50万元,群众自筹198.24万元,投劳折资23.9万元;(5)生态扶贫工程,估算投资237.36万元,资金来源:主要是中央及省专项补助资金139.8万元,整合部门资金69.6资金,群众自筹27.96万元;(6)基层党建领航工程,估算总投资75万元,资金来源:中央及省专项补助资金20万元,整合部门资金55万元;(7)社会公共服务工程,估算总投资140万元,资金来源:整合部门资金140万元;(8)金融惠民扶贫工程,估算总投资60万元,资金来源主要是社会资金;(9)场镇功能完善工程,资金来源主要是争取部门专项资金;(10)社会综合治理工程,资金来源为部门专项资金;(11)残疾人专项扶贫工程,资金来源为部门专项资金。

__乡第二轮综合治贫“8+3”工程建卡贫困户建设内容估算总投资3433.07万元,其中:中央及省财政扶贫资金2122.15万元,占总投资的61.8%;整合资金322.26万元,占总投资的9.4%;农户自筹资金201.74万元,占总投资的5.9%;农户投劳折资786.82万元,占总投资的22.9%。

根据__县扶贫开发和移民工作局、财政局关于印发《__县财政专项扶贫项目验收办法(试行)》的通知(青扶贫移民发〔2014〕37号),扶贫项目资金补助方式及环节:

(一)工程类项目。工程完成情况。主要查验各类单项工程按批准的建设内容实施完成情况;项目建设施工组织情况;项目招标或议事情况;工程建设规模、建设标准等设计要求执行情况;项目建设前后同一角度对比照片。工程质量情况。对有关乡镇、村实施的道路、桥涵、水利等基础设施工程性项目,项目验收前需有交通、水利等专业技术机构的工程质量合格意见。同时还要检查隐蔽工程质量情况。工程造价、资金来源及工程决算情况。依据项目资金文件和工程决算报告,查验工程造价、资金来源及工程支出等情况。项目档案情况。主要检查项目建设档案资料的收集、管理情况。

(二)产业类项目。项目投资和建设规模完成情况,资金来源、使用方向及管理情况。项目实施的组织情况。要有项目议事记录,到户项目现场随机抽查和农户调查原则上不低于10%。要有详细的农户领用款物签字和按指印的花名册(包括农户姓名、地块、面积、补助标准、联系电话等);要有项目建设前后同一角度的对比照片。项目公示情况。要有乡镇、村、项目实施地的项目公示资料。

(三)采购类项目。采购的货物名称、数量、规格、型号等要与合同内容一致;要有交接记录和验收记录;要有出入库记录或发放(领用)名册。

(四)培训类项目。要有培训通知、培训日程安排、培训讲义、培训人员签到册;要有培训现场照片;要有培训承办单位撰写的培训小结。

一是通过基础设施建设。能够解决贫困村406户、贫困户145户390人水、电、路、通讯、居住房屋等生产生活基本困难,同时也为推进产业发展奠定基础;二是产业发展。短期(生猪、土鸡、肉羊),实现年人均增收2200元,中期(有机绿茶、笋竹),实现年人均增收4500元,长期(核桃、银杏、山桐子、商品林),实现年人均增收6700元以上,通过长中短产业项目的实施,能够上群众持续稳定增收,2017年达到全县平均水平,2020年同步实现小康;三是通过实施生态扶贫、基层党建领航、社会公共服务、金融惠民、残疾人专项扶贫等工程,能够综合全面提高扶贫步伐和水平,实现__乡群众的“中国梦”。

一、组织机构。一是市级帮扶部门成立帮扶工作组,帮扶部门定点帮扶贫困村,市级部门职工结对贫困村的贫困户,实现全覆盖。二是县上成立驻乡帮扶工作队,由县级领导任队长,乡党委书记

、乡长任副队长,县级帮扶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以村建立扶贫工作组,以一个县级部门结对帮扶一个村,部门职工结对帮扶1—2户贫困户。县级部门职工、乡机关、站所职工对全乡贫困户结对帮扶实现全覆盖。三是成立__乡综合治贫项目领导小组,下设“一办三组”。基础建设组、产业发展组、风貌塑造组和扶贫开发办公室,明确1名专职人员负责具体办公室工作。二、实施方式。一是大力宣传动员。要大力宣传扶贫开发的好做法、好经验,宣传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的精神和扶贫工作中涌现的正面典型、感人事迹和突出人物,深入挖掘扶贫文化,为新时期综合治贫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二是县扶贫工作队既要完成第二轮贫困村综合治贫任务,又要完成全乡每年的贫困人口脱贫任务,每年确定一个贫困村重点实施,确保贫困村、贫困户按照《__县贫困村建设脱贫标准》和《__县贫困户建设脱贫标准》包村到单位、包户到人头,跟踪到底、按期脱贫。三是项目实施与项目验收采用“分组交叉验收”方式进行。

三、项目管理。健全项目管理制度。针对综合治贫实际,建立健全项目勘察设计、施工管理、竣工验收、资金拨付、移交使用等制度。一是组织项目验收工作,由县扶贫项目主管部门牵头,资金管理部门、行业主管部门、监督审计部门、项目实施领导小组有关人员及基层干部和受益群众代表等参加组成验收小组,采取听情况汇报、查阅项目档案、财务支出及相关财务资料,现场查验项目情况、走访农户等方式进行验收。二是项目验收主要流程。(1)项目进度验收。由县扶贫项目主管部门组织开展项目进度验收,填写项目进度验收表,验收人员签字。县财政局严格按项目进度拨款。隐蔽工程验收。由县扶贫项目主管部门、项目实施单位对隐蔽工程进行现场验收,并附隐蔽工程验收单和图纸。(2)项目竣工验收。项目完工后,施工单位自查,按照有关规定整理好项目有关技术文件资料,向项目实施单位提出交工报告;项目实施单位进行初验合格后,系统整理所有项目技术资料和项目管理档案资料,并完成项目决算报告,向县扶贫项目主管部门提出竣工验收申请;县扶贫项目主管部门牵头组织竣工验收,形成项目竣工验收报告。

四、资金来源:一是充分利用好中央和省专项扶贫资金;二是积极争取市县财政资金投入;三是加强沟通,利用部门整合资金;三是发挥社会扶贫作用,加大宣传力度,形成社会齐抓共建良好氛围,重点抓好省、市定点帮扶,浙江省对口帮扶工作,鼓励引导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以各种形式参与扶贫开发。四是加大项目争取力度,推动项目资金扶贫;五是发动群众主体能动性,通过自筹、投劳折资等方式开展群众主体扶贫。

五、资金管理:在县级项目主管部门的要求和管理下,乡党委政府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风貌塑造组、产业发展组、基础设施组,具体指导和协调项目实施。项目实施村成立项目实施小组、质量监督小组、并由村廉勤委履行民主理财小组职责,负责项目实施过程中物资、资金的使用,管理和监督。专项扶贫资金专用于批准的扶贫项目,严格实施项目管理。做到资金到项目、管理到项目、核算到项目。任何单位和部门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方式违规提取项目管理费和其他费用,不得随意调整项目和挤占、挪用资金;如遇特殊情况需调整实施方案,乡政府需报县扶贫移民局,由县扶贫项目主管部门按照程序上报原审批单位批准同意。专项扶贫资金实行公示公告制,增加专项扶贫资金分配和使用的透明度。建立跟踪审计制度。加强项目资金的审计和检查,完善财政扶贫资金报账制度,严格按工程进度拨款,严格实行扶贫资金“专户管理,双向监督,封闭运行”制度,做到专款专用,坚决杜绝挤占挪用现象的发生,切实发挥扶贫资金效益。

第8篇

一、**基本情况

**因凤凰飞临的传说而得名,清乾隆元年(1736年)“改土归流”建县。**是国家级贫困县,总人口33万,国土面积1342平方公里,下辖6镇2乡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85个村、11个社区。基本县情概括起来有四大特点:

三省交界“窗口县”。地处湖北西南端、武陵山区腹地,南临湘西、西接渝东,“一脚踏三省”,历来是鄂湘渝边区之要冲和重要的物流集散地,是湖北“西大门”。县城与湖南省龙山县城一水相依,一桥相连,为全国跨省最近的两个县城,两县人民融合发展、唇齿相依、亲如一家,连续六届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2011年经国务院批复,两县跨省协作,共同建设武陵山龙山**经济协作示范区(龙凤示范区),在城市规划建设、金融、公交、通讯、社会治理等方面实现同城一体化,是全国第一个跨省国家级经济协作示范区。

土家文化“发祥县”。全县共有26个少数民族,其中以土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56%(其中土家族占34%,苗族占20%),是全国第一个土家族自治县(国务院1979年批复建立**土家族自治县,1984年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成立后恢复县建制),为土家文化重要发祥地,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原生态摆手舞之乡,原生态摆手舞多次走出国门(澳大利亚、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参加展演。早在3000多年前,土家先民即在酉水河流域开疆拓土,繁衍生息,创造了古老文明和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散毛宣抚司,是土家族聚居区最早设立的土司之一,相继建立七大土司(散毛司、大旺司、腊壁司、东流司、卯洞司、漫水司、百户司),其中卯洞土司有《卯洞司志》传世,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仙佛寺摩崖造像群始建于东晋咸康元年,距今近1700年历史,是江南最早、规模最大的摩崖石刻,宗教历史价值很高。

红色革命“老区县”。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是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1927年,中国共产党**支部成立,董必武的学生、**人张昌岐任支部书记。随后,**农民协会、农民自卫军相继建立。先后有两万多人参加革命,三千多人壮烈牺牲,贺龙、肖克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留下过光辉足迹。境内至今仍保存有接龙桥、板沙界起义遗址等,红色文化影响深远,是60多年深藏功名、坚守初心、不忘本色,“战斗英雄”“人民功臣”“时代楷模”“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工作生活的地方。

自然资源“富集县”。全县平均海拔680米,地势平坦,低山平坝地区占国土面积60%以上,处于北纬30度,年均降雨量1400毫米,全年气候温暖湿润,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热同季,气候宜人。森林覆盖率达到56.5%,常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15天以上,拥有“中华杨梅第一树”“中国金丝桐油之乡”(周恩来总理1958年4月亲授匾牌,题词“**金丝桐油,全国质量第一”)“中国藤茶第一县”(全国面积最大,**藤茶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美名,页岩气资源储量丰富(初步探明理论储量近千亿立方米)。

二、**脱贫攻坚进展情况

2014年建档立卡时,我县贫困规模为21913户79074人,动态调整后贫困规模为20740户74047人,贫困发生率为28.05%。到2018年底,46个重点贫困村已全部出列,历年累计脱贫20617户73030人,目前留存376户1160人。2019年,**顺利通过省、国家脱贫验收。在2018年贫困县退出专项评估检查中,**群众认可度为98.57%。我县各级纪检监察机构尽锐出战,强化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为整县脱贫摘帽提供了坚强的纪律保障。2017年以来,处置扶贫领域问题线索814件,追责问责618人,通报典型案例33期88起157人。

三、**开展扶贫领域专项治理情况

(一)聚焦“两个维护”,持续监督总书记脱贫攻坚重要论述和中央决策部署落实。

1.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讲话批示指示的学习贯彻落实情况

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4月视察湖北后,我们按照《中共湖北省纪委关于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的通知》要求,先后通过中心组学习、开展“支部主题党日”活动等形式进行学习,坚持每周三夜学,切实把思想和行动高度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重点在强化执纪问责,助力打好“三大攻坚战”;大力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促进党风政风持续全面好转;推进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加强自身建设等方面,抓好贯彻落实,2018年举办全县纪检监察工作稳中求进实现高质量发展研讨班,2019年举办纪检监察干部综合素质提升班,进一步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切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县纪委监委不仅带头学习,还组织开展了针对学习习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重要论述的检查,敦促各单位对漏学问题进行及时整改。为全力打好脱贫攻坚战,**建强驻村“尖刀班”和结对帮扶队伍。县乡村(包括省州工作队)选派1786名干部,成立188个“尖刀班”下沉驻村,组平0.98人,基本实现一组一干。“尖刀班”覆盖所有行政村,实行“五天四夜”“三个在村”(岗位在村、工作在村、吃住在村)工作制度。全县7368名干部职工结对帮扶20740户贫困户,平均每人帮扶2.8户,落实帮扶措施、解决实际问题、宣传扶贫政策、沟通联络感情。

2019年我县整县脱贫摘帽后,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湖北省扶贫攻坚领导小组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实施意见》《恩施州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实施方案》工作部署,按照《**脱贫攻坚巩固提升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0年)》要求,持续发力、久久为功,确保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抓好留存人口脱贫和已脱贫人口巩固提升工作,切实做好脱贫攻坚“后半篇文章”。我县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工作概括起来为“四个不抓巩固”。一是摘帽不摘责任抓巩固。2019年以来,多次召开会议研究扶贫工作,下发脱贫攻坚1号令全面部署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工作,坚持每月召开调度会1次,县委书记、县长作具体安排部署,继续压实从县领导到村“尖刀班”各个层面干部脱贫攻坚责任。二是摘帽不摘政策抓巩固。严格执行现行扶贫政策,确保贫困群众稳定脱贫。三是摘帽不摘帮扶抓巩固。执行“尖刀班”驻村一线作战工作机制,“尖刀班”由各级驻村工作队、村“两委”组成,严格实行“五天四夜”“三个在村”工作机制,进一步发挥“尖刀”作用,结对帮扶干部每年走访帮扶对象不少于8次。四是摘帽不摘监管抓巩固。加强项目监管,按照《关于开展扶贫资金统筹资金使用情况检查工作方案》(来财农发〔2019〕9号)等文件要求,对全县8个乡镇2018年268个项目实行全覆盖检查;加强督查指导,出台《**2019年精准脱贫督查指导工作方案》,进一步统筹全县精准脱贫督查指导工作力量,成立8个督查指导小组驻8个乡镇开展督查指导工作,2019年1-7月来,共现场交办问题277个,有效推动脱贫攻坚巩固提升。

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扎实落实“县委书记遍访所有贫困村、乡镇党委书记遍访所有贫困户、村支部书记遍访所有农户”的“三级书记抓扶贫”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头雁效应”,县级领导分别联系1-2个重点贫困村和1-2个贫困发生率偏高、脱贫短板较多、工作基础较弱的村。县委书记、县长带头认领最贫困的乡镇和村,进村入户调研500余次,下达督战令30个,督办问题171个。其他县领导、乡镇和县直部门一把手到所联系村,开展“回头看”活动,建立台账和问题清单,制定整改措施,狠抓整改落实。

2.巡视整改工作情况

2019年2月19日,县委印发《**关于中央第二巡视组对湖北省开展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反馈意见的整改方案》,提出了整改要求、细化了整改步骤、明确了整改时限、强化了组织保障。根据省、州相关要求,2019年4月22日,县委常委会审议制定《**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关于进一步强化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反馈意见排查整改工作责任的通知》,针对4类14项56个具体问题再次明确责任领导、牵头单位、责任单位的工作职责,理清了全县各级各部门报送排查问题清单、县直牵头部门归类建立台账的工作流程。通过排查,我县共存在28个具体问题,451个个性问题,其中:中央巡视组反馈我县3个具体问题;对照4类14项56个具体问题,举一反三自查出25个具体问题。截止目前,已全部整改完毕,需要长期坚持的正在持续推进中。其中针对我委牵头的10个具体问题,通过各级各部门上报情况汇总,共排查出个性问题25个,其中:点对点问题2个,整改完成2个;举一反三、面上问题共23个,整改完成23个,已全部整改完成。县监委监委切实履行问题整改监督责任,组建5个工作专班,由县纪委监委班子成员和县巡察办主要负责人牵头,负责对党委政府及县直部门的整改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二)“把自己摆进去,从本级改起”,做精做准脱贫攻坚政治责任监督。

聚焦“五级书记一起抓”,督促县管干部向县委专题报告脱贫攻坚政治责任落实情况252余人次,问责大河镇党委书记黄祥平等40人。2018年10月10日,对两名在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中履职不力的领导干部进行处理并通报。其中,由县农村公路管理局担任业主的旧司镇小河村便民铁索桥项目建设总体严重滞后,影响全县脱贫攻坚工作进程,该局局长李毅因负主要领导责任被免职;大河镇党委副书记杨志远因对联系村脱贫攻坚协调督办不力,对村情不熟悉、工作不细致,对村卫生室和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协调不到位导致项目建设进展缓慢等问题,被免职。

聚焦监督责任。2017年7月成立**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领导小组,由县纪委书记任组长,组建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专班。先后研究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的意见》《全县扶贫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战役工作方案》《关于2018年至2020年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的工作方案》等文件,通过建章立制,各级各部门统筹发力,形成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合力。定期召开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联席会议,建立与信访举报、财政检查、专项审计等线索互通、联动监督机制,深入查找问题,实施精准监督,全县监督执纪问责工作格局已经形成并发挥出重要作用。建立县、乡、村三级可视频通话的“云视频远程信访”系统,开通963888扶贫领域违纪专项举报电话和“精准扶贫违规违纪问题举报直通车”,构筑“信、访、网、电、微”五位一体举报体系。开展扶贫领域信访件“大起底”,2017年共清理十八大以来326件问题线索并进行核查。深入开展信访清零和“两走四见”活动,85名纪检干部与信访群众结对,2019年以来,累计解决问题360个,化解信访件51件。

为找准查实扶贫领域政策落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自2016年以来,按照省纪委统一部署,运用大数据软件对民政、教育、卫生等部门提供的数据进行比对,生成问题线索逐一入户核查,对查实问题线索区分情形问责整改。4年以来共核查问题线索53890条,查实17865条,追责问责505人,其中立案审查87人。

(三)聚焦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1.深入开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集中整治。不断压实主体责任,督促各级党委(党组)积极落实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为基层减负工作主体责任。贯彻落实《关于加强政治监督整治扶贫领域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六条措施》,印发《县委办公室、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若干措施>的通知》《关于认真开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集中整治工作的通知》《中共**纪委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十件事》,组织全县开展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自查自纠工作,坚决向群众反映强烈的“虚假式”脱贫、“算账式”脱贫、“指标式”脱贫、“游走式”脱贫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亮剑。2019年6月,组建专班,结合整治信访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对全县8个乡镇信访工作及乡镇纪委“两走四见”活动开展情况进行专项监督检查,共检查出8个方面的问题,印发通报1期,检查出的问题已全部整改到位。

2. 加强日常监督,开展自查自纠。一是印发《关于认真开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集中整治工作的通知》,各县直单位按照通知要求进行了自查整改并上报了书面报告。二是2019年5月20日至23日,联合县委办、政府办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四风”类问题开展暗访督查。三是每月对县委办、政府办以及乡镇党委政府的发文、召开会议、检查考核等情况实行监督,确保实现年减幅达30%—50%目标。2019年7月,对5个发文办会减幅未达标单位的分管领导进行约谈。四是针对每月10日“扶贫日”活动存在一定的形式主义问题,向县脱贫攻指挥部及县委分管副书记发出工作提醒书,县脱贫攻坚指挥部从6月起取消每月“扶贫日”活动。五是编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典型案例,发放至全县8乡镇和95个县直单位学习。

3.加大追责问责力度。2019年以来,共查处扶贫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73起,追责问责136人,其中党纪政务处分9人,通报典型案例21起26人。2018年重点督查了旧司镇柏杨村、翔凤镇望水村等村,公开通报曝光了检查中发现的柏杨村尖刀班整改督战队发现问题不及时、翔凤镇望水村尖刀班工作作风不实等典型案例,给予柏杨村尖刀班班长(县石油公司经理)陈东风、望水村尖刀班班长(**经济开发区干部)费彬诫勉谈话处理。2019年4月15日举办了“剑指形式主义官僚”为主题的电视问政活动,问政2个乡镇和4个县直单位,第一种形态处理17人,立案审查1人。

(四)“既沉下去,又游上来”,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

2018年,配合州委对全县8个乡镇196个村开展精准扶贫脱贫攻坚、基层党组织建设专项巡察,发现6大类23个方面共847个问题,全部整改到位。县委巡察20个县直单位。

对突出的、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开展专项治理,2017年开展了“贫困户残疾证办理”“中小学贫困学生营养餐监管”“产业扶贫不作为、乱作为”等专项治理活动。共清理应办而未办证的残疾人687人,为71名已办证未申报领取补贴的残疾人及时申报领取“两项补贴”,清理注销残疾证399个;发现中小学贫困学生营养餐方面问题13条;发现产业扶贫不作为、乱作为问题31个,县纪委监委督促立行立改。针对重点乡镇、重点村开展专项督查,2017年,组织6个暗访组,暗访6个村的精准扶贫工作,发现问题45个。2017年11月至2018年6月,开展扶贫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战役,重点查处了31个扶贫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给予党纪政务处分44人,组织处理53人。公开通报曝光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典型案例7期26起39人4个单位,其中:扶贫领域“不担当、不作为、不落实”典型案例8起22人;主体责任落实不力典型案例2起3人。

(五)问题线索查处情况

2017年共受理问题线索300件,追责问责220人,诫勉谈话及以上处理的73人次,其中党政务处分49人次;2018年受理问题线索409件,追责问责233人,诫勉谈话及以上处理的91人次,其中党纪政务处分62人次,移送司法1人;2019年至今,受理问题线索104件,追责问责165人,诫勉谈话及以上处理的39人次,其中党纪政务处分19人。2019年以来,问题线索件数和问责人数相比2018年同期呈下降态势,主要因为压力被逐渐传导下去,脱贫攻坚工作在逐步落实,干部严守纪律的意识得到了加强。2018年5月26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报道了百福司镇2012年至2014年挪用农村危房改造资金用于特色民居改造的问题,州、县纪委监委迅速行动,对涉及的48名相关责任人作出党纪政务处分和问责处理,其中县处级干部12名、科级干部20名、其他人员16名,对百福司镇原建管办主任杨飞依法采取留置措施,杨飞已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司法机关判处其有期徒刑1年6个月。

(六)在整县脱贫攻坚中,**纪委监委始终把加强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作为重大政治责任,为打赢全县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纪律保障。在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中,总结出部分经验,探索建立了部分制度,主要有以下四点:

1.压紧压实责任,推动脱贫攻坚政治责任落实落地

(1)压紧压实党委政府主体责任。县委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扛在肩上,高度重视、积极支持纪检监察机关加强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2017年至至今,县纪委监委追责问责40名落实主体责任不力的单位主要负责人。2018年3月对大河镇党委书记黄祥平,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赵军落实主体责任不力给予诫勉谈话处理并通报批评。

(2)压紧压实行业主管部门监管责任。牢牢把握“监督的再监督”定位,督促脱贫攻坚相关职能部门履行职责。县财政、县审计、县住建、县扶贫办等单位定期移送扶贫领域发现问题线索,2018年共计收到相关单位移送问题线索63条。督促县易迁办对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落实问题、农业部门对产业扶贫政策落实问题、民政和残联部门对社会保障兜底政策落实问题分别开展专项治理和自查整改,确保各项扶贫政策落实落地。2018年10月,对“五个一批”资金拨付进度慢的问题开展专项监督检查,免职2人,诫勉谈话4人、其他组织处理34人。2018年10月对县农路局局长李毅在脱贫攻坚中履职不力给予免职处理;对脱贫攻坚履职不力的驻村单位县烟叶公司、县建行领导班子成员集体约谈,督促单位履职尽责。

(3)压紧压实干部帮扶责任。督战队将帮扶责任作为重点督战内容,开展专项监督检查,推动帮扶责任落实落地,对帮扶工作作风不实、履职不力的严肃处理,2018年通报曝光帮扶责任不力问题316个。对县卫计局干部尹凤城2018年只到贫困户家走访一次且贫困户认可度不高的问题,给予诫勉谈话处理并全县通报批评。

2.开展同级监督

**通过深入学习州纪委关于**纪委监督县委及其委员的3个办法,积极探索监督方式方法。出台县纪委监督县委及其委员“1+5”工作方案,一份监督清单,让监督对象易于接受监督;五种监督方式,通过谈心谈话、议事决策意见、用好四书(工作提醒书、廉政风险预警书、“三重一大”自查报告书、整改建议书)、开展专项检查、请示报告,使监督方式方法实体化。2019年以来,县纪委书记与县委常委谈心谈话19人次,开展专项检查5次,请示报告4次,发出9份工作提醒书、1份廉政风险预警书、5份整改建议书,收到“三重一大”自查报告书13份。通过加强同级监督,有力推动了县委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比如:针对部分单位巡视整改推进缓慢问题,县纪委向县委及县委书记发出工作提醒书,县委及时研究调整工作力量、理顺工作关系,巡视整改工作推进明显提质提效;根据县纪委意见,县委取消了“扶贫日”活动和二十项重点工作每月督查。同时,指导支持乡镇纪委开展监督乡镇党委工作,形成县乡同级监督“一盘棋”格局,确保同级监督工作取得实效。9月,恩施州委常委会专题听取了我县同级监督工作。通过开展同级监督,进一步巩固了扶贫领域整治监督成效,为整县脱贫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

3.开展“党的政策到我家”平台项目试点

为充分发挥大数据比对的优势,开展“党的政策到我家”项目试点,升级改版“**惠民政策落实智慧监督平台”,前移惠民政策落实监督关口,实现事前、事中监督与事后查处相结合。督促职能部门及时公示公开57惠民政策,2019年1-10月共公示公开2.39亿惠民资金发放情况,群众可以随时随地查询57项党的惠民政策内容和落实情况、资金发放情况。

第9篇

面对基层党建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内蒙古工委在总结近年来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组织开展了“三到村三到户”活动,通过实施规划到村到户、项目到村到户、干部到村到户,机关党员干部为农牧民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民族团结得到巩固。实施精准扶贫,做到了规划跟着贫困村、贫困户走,项目跟着规划走,干部跟着项目走,实现了帮扶规划、帮扶项目、帮扶干部与帮扶对象无缝对接。通过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和一系列帮扶项目的实施,贫困嘎查村(即行政村)的农牧民群众实现了发展梦、增收梦、安居梦、乐业梦。

扎实推进规划和计划到村到户。2014年,内蒙古工委以“三到村三到户”活动为重点,依照自治区出台的《深入推进扶贫攻坚工程“三到村、三到户”工作方案》,要求各帮扶厅局单位进一步完善脱贫规划和年度计划,针对还未脱贫的2834个重点嘎查村建档立卡,实施“一村一策、一户一法”。在制定到嘎查村的总体规划和实施计划中,要求突出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特色产业、村容村貌、生态环境、基层组织建设等六项重点任务;在制定到户的规划和实施计划中,要求突出增收产业、危房改造、劳动力素质提高三个重点。按照年度实施计划,各帮扶单位以工期倒排的方式,将责任落实到驻村蹲点干部和帮扶工作队员。各厅局单位大力开展机关党组织与嘎查村党组织结对联系活动,不断增强农村牧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提高了嘎查村“两委”班子和嘎查村党员干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使“两委”班子成为“永不撤走的帮扶工作队”。

扎实推进基础设施和生产生活项目到村到户。各厅局单位紧密结合帮扶嘎查村和贫困农牧户的实际,坚持因嘎查村制宜、因贫困农牧户制宜,确定具体的帮扶项目,扎实推进项目建设到村到户。近年来,各厅局单位累计投入帮扶资金4.6亿元,帮助贫困嘎查村和农牧民发展主导产业。内蒙古人大办公厅、国土资源厅、文联、党校、武警消防总队、电力公司、石油公司、集通公司等单位以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土地整理、打井、建井房并购置安装变压器、机泵管带等配套设施,夯实了农牧业的生产基础,提高了农牧业的产出效益;内蒙古党委组织部、政府办公厅、民委、北方电力公司等单位以发展养殖业为重点,积极筹措资金为贫困农牧户建设蛋鸡养殖小区、牲畜棚圈、饲料加工厂、青贮饲料窖和购置育肥羊、育肥牛,大力发展养殖业,提高农牧民的自我发展能力;内蒙古工商局、总工会、蒙东电力公司等单位积极筹集资金帮助贫困农牧户建设蔬菜大棚,大力发展蔬菜特色产业,提高农牧民群众的经济收入;中国银行内蒙古分行、扶贫办等单位帮助贫困嘎查村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发挥农机具在现代农牧业生产中的作用,提高农作物的单产量,增加了农牧民的收入。帮助贫困嘎查村建设砖厂,安排剩余劳动力实现当地就业,并发展壮大了嘎查村的集体经济。

落实干部到村到户的责任机制。在2013年组织开展机关党员干部驻村蹲点活动的基础上,2014年,内蒙古工委要求认真落实厅局单位帮扶工作的领导责任、驻村工作队的帮扶责任、干部到户的帮扶责任,实行定点、定人、定责帮扶。通过建立帮扶工作责任体系,形成了厅局党组(党委)书记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班子成员结合分工配合抓,机关党组织具体抓,驻村干部和帮扶工作队员抓落实的工作格局。截至目前,105个厅局单位已经分别组建帮扶工作队,每个帮扶队由2至3人组成,并确定由厅局单位的分管领导直接抓贫困嘎查村的帮扶工作,选派机关干部驻村蹲点、抓项目到村到户。厅局机关党组织负责组织协调,定期轮换机关干部到嘎查村驻村蹲点,推进帮扶项目和工作任务的落实。

第10篇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担当,建立健全扶贫领域内反腐败监督工作各项制度。成立了扶贫领域精准监督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完善了扶贫领域落实“一定、二看、五査、六建”精准监督工作法实施方案,建立完善六项工作制度,并将乡村各项制度喷绘上墙,建立了gggg乡扶贫领域问题线索处置台账、gggg乡农村低保问题线索处置台账、gggg乡农村低保问题线索处置台账、gggg乡案件查处台账等做到发现问题及时处置,及时整改落实,保障扶贫领域资金项目安全。

(一).制定一套责任清单。以厘清责任为前提,推进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清单化管理,制定“1+X”监督责任清单,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督体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监督工作合力。

(二).看牢两个关键环节。一看政治站位。坚持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检验乡党委和村支部以及广大党员干部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以实际行动践行“四个意识”的重要标准,督促乡村两级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的战略思想,坚决落实好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县委关于精准脱贫工作的决策部署,提高政治站位,端正政治态度,强化政治担当,以对党和人民负责的态度、决战决胜的勇气和钉钉子精神,真正把脱贫攻坚的政治责任扛在肩上,把主要精力投入到脱贫攻坚战场上,把脱贫攻坚政治任务抓在手上,坚定信念,心系群众,鼓足干劲,脚踏实地,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输不起、也绝对不能输的硬仗,以脱贫攻坚实际成效兑现党对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二看工作作风。坚持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淬炼干部的“主战场”、检验作风的“试金石”,把讲真话、干实事、练硬功贯穿脱贫攻坚行动始终,督促乡党委和村支部广大党员干部坚决克服畏难情绪、厌战情绪、麻痹情绪,始终把贫困群众如期脱贫作为第一责任,按照职责分工认真落实各项脱贫攻坚任务,以更加务实的担当精神和锐意进取的工作作风,带头冲锋、大胆进取,沉下身子、埋头苦干,转变工作作风,下足“绣花”功夫,增强创新本领,提升精准施策能力,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三).严查五类突出问题。一是严查脱贫攻坚责任落实不力的问题。重点查处乡干部、村级党组织、村委会履行主体责任不力,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上级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大决策部署态度不坚决、工作不扎实、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对年度脱贫计划和精准扶贫政策措施落实不力、进度缓慢、效果不佳;对扶贫检查、巡察、专项审计反馈问题整改落实不到位;扶贫政策、项目、资金等信息不公开、不透明,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履责不力、监管不严、推诿扯皮,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帮扶单位及干部在制定“一户一策”精准脱贫计划过程中工作不严不实不细,敷衍塞责走过场等履行帮扶责任不力;乡纪委、村监委会深入推进“两查两保”和扶贫领域监督检查等工作履行监督责任不力,专项治理工作不深入、不到位,管辖范围内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易发多发或发生重大涉贫案件,监督执纪问责存在宽松软等问题。二是严查向扶贫资金动脑筋、伸黑手的问题。重点查处虚报冒领、截留私分、贪污挪用、挥霍浪费、套取骗取扶贫资金等问题;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吃拿卡要、优亲厚友、“雁过拔毛”,索要“跑路费”“好处费”“辛苦费”等问题;在资金管理使用中故意滞留、延期拨付、私存私放和违反财政扶贫资金专项管理规定等问题;挤占挪用扶贫资金用于发放奖金福利、投资牟利,违规设立“小金库”等问题。三是严查扶贫项目实施滥用职权、以权谋私的问题。重点查处在项目分配安排、申报审批、招标投标、工程实施、检查验收等重要环节中违规操作、以权谋私、滥用职权、失职渎职、抢占掠夺,扶贫项目出现“豆腐渣”工程或烂尾工程,给脱贫攻坚造成较大损失等问题;人为干预或擅自改变扶贫开发项目规划和年度计划,变更、调整扶贫项目不按规定履行报批手续和实行备案等问题。四是严查脱贫攻坚中的腐败和作风的问题。重点查处脱贫攻坚工作不扎实、敷衍应付,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盲目决策、弄虚作假、数字脱贫,扶持对象、措施到户、脱贫成效不精准等问题;扶贫领域“造盆景”“垒大户”,打造领导“可视范围”内的项目工程等“不实干”;搞“走读”式、“慰问”式帮扶等“不细干”;考核评估一团和气,督查巡察避重就轻等“不敢干”;工作庸懒散慢、消极怠工、贻误工作等“不愿干”等问题。五是严查扶贫领域涉黑涉恶及充当“保护伞”的问题。重点查处行使公权力人员与“村霸”、宗族黑恶势力勾结,充当黑恶势力“保护伞”,以暴力、威胁等手段,欺压胁迫群众,侵占变卖土地牟利,违规插手、承揽扶贫项目,无理阻挠扶贫项目实施,巧立名目向贫困户勒索钱财,侵占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以及煽动群众闹事,破坏脱贫攻坚进程等问题;对推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不力等问题。

二.加强工作部署,强化任务落实、严抓扶贫领域反腐败工作。一是细化工作任务分解,明确岗位职责,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措施。年初与13个村党支部、1个乡直各单位签订《gggg乡扶贫领域内反腐败工作目标责任书》15份,共召开4次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扶贫领域反腐败工作和反腐败工作,全乡52名干部职工以及13个村支部书记都签订了扶贫领域反腐败工作承诺书。党委、政府班子以及班子成员进行了扶贫领域反腐败工作任务分解,重点扶贫工作岗位和重点项目风险防控机制。二是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加大扶贫领域问题整改力度。乡党委于5月15日成立了gggg乡扶贫领域开展监督检查领导小组,制定印发了《gggg乡扶贫领域开展监督检查工作方案》。同时组建了以党政主要领导为组长,乡纪委书记、副书记为副组长,乡纪检监察室及相关站所办业务人员为成员的督察组,对全乡12个重点贫困村和1个非贫困村进行了督查检查,严格按照责任约谈制度,开展谈心谈话12次,工作约谈160人次,提醒告诫4人次。三是积极部署开展“三纠三促”和“两查两保”工作。年初制定了“三纠三促”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领导小组,发现整改问题三大类,13条,整改取得了一定成效,建立了整改工作台账,对扶贫领域实施风险防控和风险监测。召开在脱贫攻坚领域内开展“两查两保”工作会议4次。对12个重点贫困村和1个非贫困村,在扶贫领域贯彻中央、省、市、县脱贫工作决策部署是否存在着不坚决、不到位,是否存在着弄虚作假、阳奉阴违,甚至虚报冒领、截留私分、挥霍浪费、优亲厚友等行为,开展了全面自查。四是加强党风政风教育,开展扶贫领域纪律作风专项整治。共开展专题讲座4次,举办廉政党课4次,开展廉政文化宣传2次,制定标语条幅8条,开展村干部廉政教育会议4次,开展全乡干部职工廉政文化宣传2次,发放宣传单80份,在乡政府办公走道内设置廉政提醒牌12面,在春节、五一节假日前发送廉政短信120条,设置廉政文化宣传栏一处,在扶贫领域纪律作风专项整治期间,查处乡干部在上班期间随意脱岗,4名同志被约谈,并写出书面检讨,大会通报批评。五是开展明察暗访工作,做到警钟长鸣,时时提醒,时刻警示。截止目前乡纪委开展明察暗访4次,对驻村帮扶工作队、学校、卫生院干部上班情况,财务支出,惠民政策情况进行了名称暗访,整改问题5条,对5个扶贫领域内重点村开展明察暗访,发现扶贫项目工程等方面问题3条。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当前腐败现象在扶贫领域依然易发多发,滋生蔓延的势头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遏制。

(二)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还时有发生,影响了社会和谐稳定,造成了不良影响。

(三)在脱贫攻坚战中,少数党员干部还存在作风不实的问题,还处在“纸上谈兵”,重资料档案,轻帮扶实效、政策措施落实不切合实际。

(四)随着纪检监察工作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要求越来越高、难度越来越大,纪检监察机关的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干部知识能力结构以及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方面还存在不适应、不健全的问题。

(五)在脱贫攻坚具体工作中还存在对有些工作的指导和督办不够有力,与有关部门的协作配合机制不健全,对一些难点问题及其原因调查研究不够深入,部门之间存在互推责任的问题等。一是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方面,扶贫资金存在着未用于产业发展的问题,各村不同程度存在着个别农户精准扶贫贷款没用于产业发展。二是扶贫项目建设监管方面,易地搬迁项目进度缓慢;扶贫项目户存在着没有持续发展问题;个别项目户将投放的地膜等没有用于生产。三是软件资料存不规范,各村不同程度的存在着贫困户动态管理软件资料整理不规范,户内资料有缺失现象。四是非贫困户心理上严重不平衡,产生嫉妒心理的问题。随着精准扶贫扶持力越来越大,优惠政策越来越多,贫困户得到的实惠越来越多,导致贫困户与非贫困户发展不平衡;非贫困户享受政策有限,发展不足,一定程度上制约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同时部分边缘农户未被纳入,心理上严重不平衡,产生嫉妒心理,引发一系列社会矛盾。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扶贫资金专款专用。为确保我乡扶贫领域反腐败工作和扶贫领域反腐败工作取得实效,乡党委决定成立由乡党委书记任组长,乡长、副书记、纪委书记任副组长,其他副职领导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明察暗访组、监督检查组,负责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的各项工作。通过精准帮扶干部逐户督促种植、养殖产业,使其所贷资金和合作社配股资金以及到户产业发展资金都能够充分利用到发展产业方面,达到预期增资效果,进一步加强扶贫资金使用和管理,跟踪资金去向,确保专款专用。

(二)强化责任担当,加大问题线索处置力度。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会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刻认识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保持力度不减、节奏不变,充分实践运用“一定二看五查六建”工作法,把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定期不定期督促检查,每季度做一次明察暗访,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加大问题线索处置力度,发现问题线索及时查处,绝不姑息,绝不迁就,绝不掩饰,确保党的扶贫政策落到实处。

(三)强化监督检查力度,推动扶贫产业发展项目落实。加强领导小组各成员之间的综合协调作用,做好情况汇总、督办督查等工作;乡纪委要加大对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线索的查处力度;加强监督检查,督促本乡和监督单位在扶贫工作方面认真履行职责,推动扶贫项目建设和资金落实,严格按照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完善易地扶贫搬迁资金管理办法,确保资金及时用于扶贫项目建设,达到专款专用,加快异地搬迁项目进度。要综合本地资源禀赋、产业发展、群众意愿等因素,进一步细化后续产业和就业帮扶政策,将后续产业发展同步纳入项目实施方案,在抓好项目建设的同时,按照“一户一策”的要求,以市场为导向,扶持发展草食畜牧业、绿色生态农产品生产加工业,鼓励搬迁群众以资产、生产资料等入股新型农业合作社经营主体,通过劳务输出、特色种养、公益岗位、资产收益分红等多种措施,创造更多就业岗位,确贫困户稳定脱贫不反弹。

(四)改进工作作风,凝聚脱贫攻坚的强大信心。从乡纪委做起,一级抓一级、层层传导压力,确保扶贫领域精准监督不断取得实效,切实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确保扶贫政策、资金、项目惠及贫困群众,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厚植党的执政基础。加强对群众的思想教育工作,让贫困户与非贫困户从思想上、感情上融为相互支持、互相信任、相互帮助的有机整体,从言论上、行动上形成共谋发展、共同奔小康的良好局面。确保执行政策不走样,以实际成效赢得群众认可,强化对群众的教育引导,同时注重解决一些非贫困的实际问题,通过统一思想协调好群众关系,凝聚起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

(五)规范工作运行,健全工作台账。认真梳理扶贫领域监督检查中发现的违纪违规问题,按照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对扶贫档案资料归类要求,提高档案资料管理水平,落实责任,整理各项资料,规范户内各类软件资料,查缺补漏,全面及时纠偏改错,确保档案资料的数据正确性,同时将各类档案资料归整入档案盒,贴上标签,方便查找,坚持边查边纠边规范,针对问题易发多发的重点环节、重要部门、查找制度漏洞,不断加强制度建设,明确程序、统一标准、规范行为,切实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用严格的制度执行保证制度建设实际效果,确保扶贫政策有效落实、扶贫资金安全使用。

(六)加强政策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各村、各站所、乡直各单位要宣传报道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乡纪委要通过公开栏、横幅、标语及发放宣传资料等进行广泛宣传,使专项治理工作深入人心。宣传中央和省、市、县的部署要求,持续释放反腐败不松劲不停步、扶贫领域反腐败工作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的强烈信号,为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营造浓厚的工作氛围。

第11篇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持续学习培训,提高政治站位。和布克赛尔镇党委始终把习近平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讲话、重要论述、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自治区党委脱贫攻坚决策部署作为重中之重,持续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专题学习和培训,使全体干部、工作队员抓脱贫攻坚政治站位持续提升,业务能力不断增强,努力营造出“全员抓扶贫”的浓厚氛围,坚定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和信心。一是坚持思想领路,树立基层干部教育培训理念。按照在难点问题上求突破、在重点问题上创特色、在热点问题上出成果的目标要求,严格遵循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采取专题培训和以会代训等方式开展专题学习18场次,组织应知应会测试7次,并撰写学习笔记和心得。二是注重学习实效,创新多手段的干部教育培训方式。为提高服务水平,针对各扶贫干部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差异,我们采用晨会测试、视频讲堂、微信、电话、文件传达等多种载体进行集中培训与个别指导,学习研究相关理论及业务知识,不断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及时召开党政联系会议,研究部署脱贫攻坚工作。成立实行双组长责任制,成立以镇党委书记、镇长为组长,班子成员、各社区书记、“访惠聚”工作队长为成员的镇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实现了脱贫攻坚统筹推进,全体参与,协调联动的整体合力。一是建立党政班子成员落实包社区制度,各社区成立脱贫攻坚工作领导组,实行网格化管理,形成以点连线、以线绘面,镇、社区两级书记亲自抓脱贫攻坚的工作格局。二是建立易地搬迁户的管理机制。由镇党委牵头,社区第一书记抓具体,镇领导班子包楼栋,社区和工作队包单元,压实责任,明确任务分工,通过开展政策法规、业务技能培训、介绍就业岗位等,对159户易地搬迁户的服务教育管理开展了规模。

(三)加快产业发展,发挥带贫效益。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巩固提升,加大脱贫实施力度,举社区、驻社区工作队和企业三方合力,建立农贸市场、市场夜市、扶贫车间等新型经营主体,就业岗位精准对接,推动贫困家族就业意愿、提高就业技能,实现有就业意愿的贫困家庭劳动创收,使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一是建设扶贫创业车间,实现贫困户向产业工人转型。扶贫创业车间项目总投资约1582.55万元(含附属工程),九尾狐服装有限公司入住1号车间,车间安装缝纫机240台、特种机器10台,车间布有生产服装流水线10条,按照“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培训本地务工人员223人(其中5人为建档立卡贫困户,18人为低收入人员,培训南疆籍务工人员200名)。二是建设扶贫农贸市场,增强产业发展后劲。农贸市场项目总投资196.48万元,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市场内现有摊位162个,有经营户98 户,其中1户1个摊位的有64户,1户2个摊位的有34户。从事经营的贫困户有48户,主要从事蔬菜、水果以及干果等的经营,目前未收取任何摊位费。三是建设江格尔星光夜市,为县城经济再续发力。按照县委指示,我镇迅速建设、高标准打造江格尔星光夜市,占地面积1800平方米,坚持一体化设计,统一设置摊位,配备必要的水电以及污水排放管道和消防设施,鼓励引导有意愿的商户摆摊经营,培育了新的消费热点,丰富了城镇居民夜生活,实现城镇居民多层次经济运行。目前夜市摊位38个,入住商户38户,带动就业86人,每日营业额最高达95280元,有效拉动了县城经济增长。

(四)突出就业帮扶,实现稳定增收。镇党委按照贫困劳动力“人人有就业,天天有收入”工作要求,积极做好贫困劳动力就业帮扶工作。一是各社区通过摸排调查,对低保户与易地搬迁户中年龄符合、有劳动力人员进行登记和培训。截至目前,通过参加扶贫车间缝纫技能、保安、保洁等培训,异地搬迁户中4人在扶贫车间实现就业。二是帮助72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了公益性岗位就业增收。其中,在我镇就业12人,在辖区各单位就业60人。

(五)坚持问题导向,持续抓好整改。对照中央第六巡视组专项巡视“回头看”等方面反馈的共5大类63条问题,反馈乡镇39条,我镇认领30条;对自治县2019年扶贫开发成效考核等方面反馈问题共3大类10条,我镇认领7条,共计37条。通过主动对标、逐项认领,认真开展自查,对梳理出的问题明确整改目标、整改措施、形成问题整改清单,并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确认整改销号问题,分阶段推进整改任务,直至整改任务完成销号,对已经完成的整改任务,确保问题全部整改落实到位。

(六)加强统筹协调,推进帮扶工作。我镇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承担了扶贫结对工作,共有14名领导干部帮扶结对,帮助结对干部制定脱贫工作计划,规范填写帮扶表册,开展了2轮大走访,切实掌握帮扶对象生产生活状况,竭力为结对贫困户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使贫困户实实在在的受益,为脱贫攻坚成果提供了有效助力。

(七)着眼长远发展,推进乡村振兴。和布克赛尔镇着眼于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全力开展城镇环境整治,推进美化、亮化和绿化工程。一是形成长效机制整治人居环境。将城区划分64个责任片区,实行干部包片监督制,集中力量每周二、周五下午为驻镇单位(企业、部队)干部职工开展环境卫生义务整治活动时间,着力解决乱修乱建、乱扔乱倒、乱停乱放等突出问题,形成城镇市政容市貌整洁、管理有序、人居环境改善、发展环境优化、居民素质提升的良好局面。二是推进人居环境强化厕改。2019年在摸清居民实际需求的基础上制定改厕计划,建立完善改厕建档立卡制度,完成城镇居民登记改厕84户。三是开展创建“美丽庭院”活动。在全镇居民区,我们以落实居民家庭院内、房前屋后环境卫生责任制为工作重点,发动居民清除房前屋后垃圾污物,规范杂物及废品堆放,庭院内外种花植绿,引导督促居民开展“优美庭院”创建和评选活动,激发出居民群众参与环境卫生整治的热情。

(八)强化宣传引领,激发内生动力。为进一步加大脱贫攻坚政策和典型事迹宣讲,依托宣讲队以及草根宣讲员,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宣讲形式丰富脱贫攻坚宣讲内容,指导各社区开展“我的脱贫故事”为主题的宣讲活动,鼓励和正确引导脱贫成效明显的贫困群众讲述自己的脱贫故事,确保脱贫攻坚宣讲深入人心,有效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截至目前,共开展宣讲活动32场次,拍摄惠民政策宣讲视频5个。

(九)推进专项治理,坚守防腐底线。我镇认真落实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要求,就巩固深化扶贫领域专项治理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一是成立了巩固深化扶贫领域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和布克赛尔县纪委巩固深化扶贫领域专项治理保障脱贫攻坚决战决胜行动方案》进行系统学习,下发通报2起,开展警示教育2次,在扶贫领域营造出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二是巴音托洛盖社区已完成辖区159户易地搬迁入户摸排工作;查处1起违反群众工作纪律的案件,为居民挽回经济损失8932元。

(十)做好总结工作,规范档案管理。按照县扶贫办《关于认真做好精准扶贫档案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专人负责档案的管理,严把档案整理品质关,审核细化归档资料,将档案材料归入相应档案柜妥善保管,做到了档案存放规范、制度健全、档案管理规范。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够深。今年是脱贫攻坚关键年,任务艰巨,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和主抓扶贫的干部对此有充分的认识,但是其他干部认识程度不够深,没有形成全镇、全社区扶贫工作一盘棋的思想,对待扶贫工作不够扎实,相互协调配合力度不够。

(二)产业脱贫效益发挥不够。劳动力转移就业力度不够,有的贫困户有劳动能力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针对我镇扶贫创业2号车间目前闲置,未发挥扶贫项目效益。

(三)贫困户脱贫的内生动力不足。部分贫困户思想保守落后,已习惯了低收入生活状态,甚至因贫而懒惰,有“等、靠、要”思想,对脱贫攻坚政策知晓度不高,对自身受益情况不清楚不明白。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一)提高责任意识,提升能力水平。再次召开动员会,加强干部培训,持续开展专题学习,要求各级干部认真学习政策文件,充分领会政策内容,强化思想意识。在开展工作时始终将精准扶贫政策宣传作为重点,统一思想认识,强化政策宣传引领,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意志切实将精准扶贫政策原汁原味地宣传到群众当中去,奠定工作推进的扎实基础。

第12篇

按照县纪委、县委组织部《关于认真开好脱贫攻坚专项巡视考核整改专题民主生活会的通知》要求,结合办公室脱贫攻坚工作实际,党组班子在认真学习研讨的基础上,严格对照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反馈问题、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意见,聚焦思想认识、责任落实、工作推进、纪律作风等方面,通过上级反馈、自身查找、征求意见、谈心谈话等方式,深刻查摆剖析存在问题,现对照检查如下:

一、总体情况

办公室党组班子成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和巡视工作的重要论述,特别是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听取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和成效考核汇报时的重要讲话精神,通过深学细悟、常学常新,更加深刻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所蕴含的政治担当、折射的为民情怀、饱含的殷切期望、明确的整改要求,进一步启迪了思想、明确了方向、找到了办法,统筹抓好“战疫”与“战贫”,在真学真信真用上更加坚定自觉。

通过全面对账、落实整改,更加深刻认识到,抓好巡视整改是践行“两个维护”的具体体现,从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高度进一步增强了使命感,从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面临的艰巨任务中进一步增强了责任感,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中进一步增强了紧迫感,在履职尽责、担当作为上更加坚定自觉。通过深入群众、扎实开展整改,更加深刻体悟到,脱贫攻坚最能体现党的初心和使命,是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的内在要求,进一步站稳了对党忠诚、对人民负责的政治立场,在如期兑现庄严承诺上更加坚定自觉。通过查摆问题、检视剖析,更加深刻认识到,全面从严治党是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政治保证,进一步增强了斗争精神和自我革命精神,在整治问题不手软、转变作风不懈怠上更加坚定自觉。

二、存在问题

(一)思想认识方面。一是学习时间投入不够。学习缺乏主动性,除组织单位集体学习外,班子成员和全体干部自学的时间和精力没有保证,没有挤出学习时间专门学习习总书记有关脱贫攻坚重要论述和脱贫攻坚相关政策文件。二是学习深度广度不够。虽然党组已将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以及关于脱贫攻坚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习近平扶贫开发论述摘编》列入中心理论组集体学习的重要内容,但班子成员和全体干部普遍缺乏钻研精神、学得不深不透,仅仅停留于“背要点”,没能从根本上理解掌握精神实质。三是学用结合做的不好。学习转化效果不明显,理论的指导作用发挥不到位,面对脱贫攻坚新形势新任务新问题深度思考和研究不透彻,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落实上级脱贫攻坚巡视巡察反馈问题整改任务、完成考核阶段目标、推进重点工作上,不能很好地运用所学理论指导开展帮扶村产业发展实践,指导做好贫困群众增收任务完成。

(二)责任落实方面。一是脱贫责任压力传导不够。在落实包扶任务方面,注重于开会部署、组织下乡、应付检查,缺乏严督细考、追责问效的具体管用的招数,脱贫攻坚领域仍存在“上热下凉”现象,表现在班子重视一般干部轻视、驻村队员重视村班子轻视、党员干部重视贫困群众轻视等现象,大多干部下乡扶贫仅停留在村委会填资料,习惯于办公室干工作思维,入户走访、宣传教育、与群众促膝交谈不够,制定的脱贫措施、帮扶措施与实际切合不紧密、不精准。二是综合协调配合不够。班子成员缺乏“一盘棋”思想,虽在工作中各负其责、各司其职,但在包村扶贫方面,只关注自己所包的户,对村产业发展、扶志扶智、环境整治、村级资料整理、村基础设施建设关心少,充分调动办公室干部协作配合抓得不紧,单打独斗的多,组合拳出击的少,没有形成常态化帮扶机制和工作合力。三是补齐短板狠抓落实不够。大多数干部存在过关和侥幸的思想,催一下动一下,推一下去一次,认为所包村已经实现了整村脱贫,况且历次大的考核检查都没有被抽到,现在的工作任务应该轻一点了,不在狠抓补齐短板上下功夫、不在做好群众工作上下功夫,不在巩固提升上下功夫,存在水到渠成、顺其自然的心理。

(三)工作推进方面。一是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工作力度不够。具体表现为:贫困户内生动力激发办法不多、力度不够、效果不明显,指导帮扶村开展“两讲两评三提升”教育形式单一。没有充分利用 “脱贫光荣户”现身说法、文艺节目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入脑入心的效果不明显。二是受自然条件等客观因素限制,对于帮扶村产业发展指导帮助不够。具体表现为:产业发展以农户分散式的庭院经济为主,近几年做成的帮扶村产业基地体量较小、带贫作用小,没有形成规模化发展,抵御风险能力差。三是帮扶措施和手段单一,帮贫困户落实政策、享受政策多,充分挖掘和发挥自身优势千方百计谋发展少,造血能力不足。具体表现为:帮助贫困户掌握发展技能做得不够,虽然也进行了各种培训,但没有做到量体裁衣,效果不明显;部分贫困户收入主要依靠务工所得,产业方面投入不够,稳定性、持续性差。

(四)纪律作风方面。一是监督管理不够严格。具体表现在:在干部监督、干部履职等管理上有时紧时松,把关不严,导致在工作落实环节上,推进、跟踪、督办力度不够。对部分包扶干部帮扶工作不扎实、驻村入户流于形式等现象只是蜻蜓点水指出问题,刚性约束抓的不严,存在上级抓得紧,下面才抓得严的现象,随大流、看风头、搞突击、打游击的心态仍然存在,缺乏工作抓在平时、抓在经常、重在落实的自觉性。二是督查追责不够主动。发挥督查追责问责“指挥棒”作用不够,没有形成长效脱贫攻坚监督、督查制度,存在重工作安排、轻包抓监管的情况,对办公室扶贫领域作风问题线索的收集和核查不够主动。

三、原因分析

上述存在问题,既反映在班子集体上,也体现在班子成员和一般干部身上。综合剖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认识不够深。没有吃准吃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学习缺乏主动性,深度广度不够,要求不严,有时借口工作忙、任务重,安排学习时紧时松,尤其是对脱贫攻坚具体要求、政策规定、好的经验做法学得不深不透,宣传引导群众不够深入。部分班子成员对扶贫知识和政策学习不够全面,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监督不到位,没有认真学习、领会领导讲话和上级文件精神,致使对新形势下的脱贫工作缺乏有效的工作指导。

(二)站位不够高。对脱贫攻坚工作的严峻性、任务的艰巨性、形势的复杂性认识不到位、站位不高,个别班子成员依然存在凭经验和习惯抓扶贫,习惯于会议开了、要求提了、文件发了、材料报了,少数干部片面地认为喊喊口号、蜻蜓点水就能过关交差,没有扎扎实实将帮助困难群众实现脱贫致富作为政治任务和最大的民生工程来抓。

(三)能力不够强。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和识大势、抓大事的能力还不够强,在思想上、能力上、作风上,与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宏伟奋斗目标,与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新定位新要求,与全县追赶超越发展、巩固脱贫摘帽成果、全面小康的形势要求相比,还存在不小差距。有的班子成员不注重提高能力素质,群众工作的本领、狠抓落实的本领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使命担当不匹配、不适应。

(四)规矩不够严。脱贫攻坚任务能否高质量完成,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队伍作风。在脱贫攻坚工作推进中,办公室班子抓干部监督和管理时松时紧,落实上级脱贫攻坚安排部署方法不多,措施不硬,创新不够;个别班子成员还存在得过且过的思想,怕出力,怕碰硬,不敢担当,缺乏工作抓在平时、抓在经常、重在落实的自觉性,在包村扶贫工作中重安排部署,推进、跟踪、督办力度不够。

四、整改措施

    (一)着力在政治站位提高上抓好理论学习。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市委、县委的安排部署和要求上来,采取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专题培训、以会代训、日常学习、“三会一课”、“党员日”等形式,深学悟透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扶贫工作方面的重要论述,自觉提高政治站位,扛起政治责任,强化政治担当,用心找寻脱贫攻坚工作的方向、思路和办法,紧紧盯住“两不愁三保障”目标标准,坚决纠正思想上、政策上、工作上的偏差,确保党中央关于脱贫攻坚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得到不折不扣贯彻落实。

(二)着力在聚力担当作为上精准发力。牢固树立政府办公室班子在全县脱贫攻坚中的标杆思想,班子成员要切实担负起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政治责任,以上率下,示范带动办公室全体干部上下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汇聚成抓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充分发挥政府办公室职能优势,积极谋划、细化安排、督促落实好包村扶贫各项工作。继续落实班子成员脱贫攻坚责任包抓制,各班子成员亲力亲为抓部署、抓协调、抓督促、抓落实。要深入分管联系领域开展调研,定期听取工作汇报,下硬茬推进问题整改和各项措施落实,确保脱贫摘帽目标顺利实现和脱贫成果得到巩固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