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中数学

高中数学

时间:2022-04-20 06:46:4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中数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中数学

第1篇

(一)每个阶段的数学复习我们必须明确

练什么,怎么练,练多少?讲什么,怎么讲,讲多少?现在以高考为例,简要说明应该怎样做:

1.重视课本

现在高考命题的趋向以基础为主,摸清高中数学内容的脉络,开展基础知识系统复习.近几年的高考题安排了较大比例的试题来考查“双基”.全卷的基础知识的覆盖面较广,起点低,许多试题源于课本,在课本中能找到原型,有的是对课本原型进行加工、组合、延伸和拓展.复习中要紧扣教材,夯实基础,同时关注新教材中的新知识,对课本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形成知识网络,同时对典型问题进行变式训练,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做到以不变应万变,提高应变能力.

2.重视对基础知识的理解

基础知识即高中数学课程中所涉及的概念、公式、公理、定理等.要求学生能揭示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从知识结构的整体出发去解决问题,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知识于一题.

针对热点,抓住弱点,开展难点知识专题复习.根据历年高考试卷命题的特点,精心选择一些新颖的、有代表性的题型进行专题训练.每年的高考数学会出现一两道难度较大、综合性较强的数学问题,解决这类问题所用到的知识都是同学们学过的基础知识,并不依赖于那些特别的、没有普遍性的答题技巧,而主要是知识间的相互关系.

3.重视高中数学中的基本方法

高考数学命题除了着重考查基础知识外,还十分重视对数学方法的考查,如配方法、换元法、分离常数法等操作性较强的数学方法.同学们在复习时应对每一种方法的实质,它所适应的题型,包括解题步骤都熟练掌握.其次应重视对数学思想的理解及运用,如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

4.应注意实际问题的解决和探索性试题的研究

现在各地风行素质教育,呼吁改革考试命题.增强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试题,在其他省市的高考命题中已经体现,而且难度较大,这一部分尤其是探索性命题在平时学习中较少涉及,希望同学们把近几年其他省、市高考试题中有关此内容的题目集中研究一下,有备无患.这一阶段,重点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训练学生的解题策略,加强解题指导,提高应试能力.

5.高考复习应以构建高中数学知识的结构网络为主,从整体上把握命题的范围和内容

对重点内容应重点复习.首先拟出主要内容,然后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做相关内容的题目,着重收集主要题型和技巧解法,像小论文式地重组知识,不要盲目地做题,要有针对性地选题,回味练习.

(二)在这个关键时期,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专题训练领会数学思想

在单元过关、查缺补漏时,应重视基本题型的解法总结和强化训练.适度综合,归类整理,对有关重点、难点、热点内容做专题复习.把握知识的纵横联系,着眼于知识重组,以重点知识的综合性题目为载体,渗透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系统介绍,强调数学思想方法在问题解决中的指导意义.在对解题规律的探究、发现、归纳和应用过程中掌握数学基本方法,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

2.重视过程提高书写规范

俗话说“不怕难题不得分,就怕每题都扣分”,考试复习需要大量练习,有些学生为了追求做题数量,往往只注重解题思路的寻找,不按规定格式解题,导致会而不对,对而不全.所以,解题过程一定要非常规范,写得层次分明,结构完整,重要步骤不能丢.同时要不断积累解选择题的经验,尽可能小题小做,除直接法外,还要灵活运用特殊值法、排除法、检验法、估计法来解题.解法的差异,书写的差异,正体现了学生不同层次的思维水平.

3.加强反思提高做题效率

做题时切忌眼高手低,要坚持把一道题目做到底、做透彻.要重视解题后的反思,悟出解题策略和方法的精华,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化归为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解题技巧.有的同学漠视自己作业和考试中出现的错误,将它们简单地归结为粗心大意.其实错误都有其必然性,一定要找出真正的原因,及时改正,并记住这样的教训.对复习中所犯的错误和模糊的东西要加强记忆和理解,对题目及解题过程要有自己的认识和领悟.

4.养成习惯提高解题速度

解题时审题要慢,思维要全,下笔要准,稳中求快,立足于一次成功,不要养成唯恐做不完,匆匆忙忙抢着做,寄希望于检查的坏习惯.这样做的后果一则容易先入为主,致使有错误难以发现;二则一旦发现错误,尤其是起步就错,又要重做一遍,既浪费时间,又造成心理负担.对于学生来说,首先要把不懂的知识点搞懂,其次要把搞懂了的变为会做,把会做的变为单位时间内会做,最后要把会做提升为做对得分.不能仅仅满足于答案正确,还要学会优化解题过程.

5.体验成功保持良好心态

成功的数学活动往往是伴随着最佳心态产生的.在复习数学的过程中要不断地给自己创造一种轻松感、愉悦感和成功感,这样才能保持积极的进取心态,产生主动学习的倾向性.轻松是数学活动成功的发动机,愉悦是成功的催化剂,而成功既是关键又是最终的目的.此外,不要被一次次的考试乱了阵脚,坏了心情,考出问题就是收获,现在有错误是为了考试少犯或不犯错误.

(三)复习工作要面向全体学生

总复习工作要从本校、本班、本学科的实际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次开展教学工作,即因材施教,分类推进,全面提高复习效率.

1.要面向差生,课堂复习教学实行“低起点、多归纳、快反馈”的方法.

2.要注重中档学生成绩的大幅度提高.这部分学生对知识掌握不太牢固,解题时常丢三落四.因此,对他们要求要严格,解题要严密、细心,使其不因此而造成常规题失分太多.

3.应注重对尖子的培养.在他们解题过程中,要求他们尽量走捷径、出奇招、有创意,注重逻辑关系,力求解题完整、完美,以提高中考优秀率.对于接受能力好的同学,课外适当开展兴趣小组,培养解题技巧,提高灵活度,使其冒“尖”.

我们对搞好数学总复习的体会是:

低起点,三层次;高速度,常循环;明目标,突重点;

多开放,常探索;重联系,小综合;多变式,善联想;

多集中,善归类;知识块,解题快;练后讲,教学长;

生板演,标要点;指关键,结规律;倡通法,兼技巧;

多启发,迟判断;多粗放,常反思;先整体,后具体;

第2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 创新能力 教学观念 教学环境

高中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贯穿于高中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之中,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够独立的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能够延伸问题,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教师不仅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和严密的思维逻辑能力。

首先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

高中数学是一门极灵活的学科,而不只是几个概念,原理和公式而已。高中数学教师应当更新教育观念,教师既不是传授知识的机器,学生也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纳器。教师要从教学的“指挥者”转向“引导者”,由重教学的“结论”转向教学的“过程”,由重教师“教”转向重学生“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引导学生逐步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通过一个问题能够发现其中的规律并加以总结归纳。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树立师生平等、民主的观念。美国纽约道尔顿学校的校长理查德.布卢姆索联系中国和美国学校教育的实际指出,在美国的学校里,教师是在学生圈子中的,甚至在课堂上你分辨不出哪个是老师;而在中国,老师常常是站在全班学生的面前,成为学生门的中心。而在美国,大多数教师总是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共同研究,解决问题,假如把老师问倒了,老师非但不会不高兴,反而会表扬这个学生,这样一来,学生受到鼓励,学习上更加自主,学习效果更加良好。我们可以吸取国外好的教学方式,先进的教学观念,因此对老师来说,建立一种民主化的观念是非常重要的;老师甚至也要向学生学习,从学生身上吸取智慧力量。

其次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突出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

中学阶段是青少年成长的关键时期,学生心理和生理发育趋于成熟,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判断能力,思想活跃,接纳信息量大,求知欲强,可塑性较大,为培养创新能力提供了心理和生理基础,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要突出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活跃学生的思维,这样一来,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努力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自学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人的一生毕竟是有限的,能够得到教师指导的阶段更是有限的,许多知识必须靠学生自学,积极思考,主动学习,才能够获得新的知识。所以教师应当倡导学生自学,并给予一定的指导,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自学中发现问题,并能够自主解决。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还应当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考,传统的思维定势有时候并不能有效的解决问题,可如果换个角度或从对立面来看,可能就可以获得解决的方案。因此,教师还应当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引导学生打破传统的、固定的思维的束缚,从不同的角度深入探索和挖掘问题的本质,得出正确的答案。

第三,教师应当创造一个活泼轻松的教学环境。

心理学研究证明:一个人的感知、注意、记忆、思维、想象等智力因素,都受主体情绪的影响。在极其轻松自如的环境下,人的自主探索和体验生命本体的状态最富有创造性和开拓性。也就是说,只有当课堂充满生动活泼的心理气氛时,学生的精神才会饱满,情绪才会高涨,兴趣才会浓厚,思维才会活跃,接受能力才会增强,学习效率才会提高。

在轻松活跃的教学环境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才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因此,教师应当设计多种教学方式,优化教学活动,创造一个活泼有序而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环境。教师要充分利用高中数学教材中的探究式活动,使学生在探究式活动中培养创新能力,因为创新能力是在实践的过程中得来的,而不是依靠背诵和记忆。探究式学习可以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研究探索的体验,养成善于发现问题,乐于思索,勤于动手的习惯,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探索创新的积极性。

最后,教师应充分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兴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同时,教师应当根据教学目标、内容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来设计教学,提出难度适中的问题,启发学生进行思考。这样才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发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进行创新性的思考。

在教学中,教师单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直观上下工夫是不够的,还应充分利用直观教学的各种手段。“直观”具有看的见,摸得到的优点,它有时能直接说明问题,有时能帮助理解问题,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学生从学习中得到无穷乐趣。如在教学中要尽量举一些学生熟悉的实例,运用幻灯、模型、实物等教具,形象而又直观地引导学生去观察、分析、综合,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能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地掌握所学知识。

总之,高中学生的创新能力是贯穿于整个数学教学活动中的,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能够总结问题,从而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为终身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杨帆.高中数学教学论文:更新观念,解放思想,迎接新课程.2009-03-03

第3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学习;数学文化;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7-0268-01

我国的人教版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将数学文化贯穿整个高中数学的课程中,并且要将数学文化渗透在教学的每一个模块和每一个专题中去。这就强调了数学文化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也提出了在教学的过程中贯穿数学文化思想的要求。沛教授曾经对数学文化的内涵给出解释,就是代表数学方面的思想、精神、发展的历史和观点。数学文化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文化,它有着相对的广泛性、抽象性和严谨性特点,不仅对人一生的思维方式都有所影响,更对人类社会和科学有着不可比拟的重要作用。

1 高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意义

1.1 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复杂性,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晦涩难懂,而且,在教学过程中,一味讲解数学公理、数学公式,训练学生的解题能力,会严重降低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所以,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高中数学教师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不断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以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发展。高中数学教师可以深入挖掘数学文化,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的独特魅力和现实意义,不断增强数学教学的趣味性,以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

1.2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新课标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而单纯地讲解数学理论知识,没有合理渗透数学文化,会制约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所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合理渗透数学文化,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充分感受数学文化,积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可以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

1.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学生的综合能力成为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点,而数学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适当渗透数学文化,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思维习惯,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2 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

2.1 深入挖掘教学资源中的数学文化

数学教材是学生学习和获取数学知识的主要途径,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高中数学教师应该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认真研究数学教材,充分挖掘教学资源中的数学文化,不断提高数学学科的吸引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高中数学教师可以通过陈景润、祖冲之、毕格拉斯等数学名人的光辉事迹,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信心,培养学生的刻苦专研、积极创新的精神,以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2.2 通过课堂教学活动渗透数学文化

课堂是主要的学习场所,因此,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高中数学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积极创造良好的数学课堂教学环境,不断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以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活动中,高中数学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合理引入数学文化,以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学习随机事件、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时,高中数学教师可以利用“守株待兔”“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水中捞月”等成语,让学生进行分析,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高中数学教师应该加强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合理引入数学文化,以丰富数学教学资源,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例如,在学习角度时,高中数学教师可以引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等诗句,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

2.3 在教材内容上渗透数学文化

现阶段高中数学的教学总,主要通过书本知识进行教学知识的讲解,因此,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以课本知识为基本,不断地在知识讲解的过程中加入数学文化,通过教案的设计,将数学文化渗透到每一节课中去。除此之外,教师在高中数学知识的讲解中,还应该将学科文化、世界观和价值观等内容进行有效的渗透。比如在几何学讲解的过程中,将华罗庚的生平事迹和数学成就进行详细讲解,促进学生数学文化的了解。

2.4 联系生活实际,应用数学文化

数学文化不仅仅是指数学的发展历史和相关人物,更重要的一点是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数学源自生活又高于生活,这也是数学文化含义的一部分。教师教学过程中,应该多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多生活的观察中发现数学元素,活着把数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2.5 利用著名数学难题,揭开数学神秘面纱

中外历史上有很多著名而且典型的数学问题和经典有趣的数学故事,正是讲课之前,教师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引入课程教学。例如“阿基米德分牛问题”,“高斯求和问题”,“牛顿椭圆问题”“牛顿的草地与母牛问题”等,可以激发学生兴趣、诱发学生思考,带给学生关于数学的启迪。使学生了解到了数学生动有趣的一面,也认识到了数学的使用性,通过了解数学家们的故事,深切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6 通过课外教学活动渗透数学文化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高中数学教师主要依靠数学教材传授理论知识,导致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不高、数学素养较低,所以,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适当拓展教学空间,积极开展课外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以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例如,在教学过程中,高中数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建立数学学习小组,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讨论数学问题、学习数学文化,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2.7 扩展阅读传统经典作品

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单单依靠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根本无法让学生深刻体会文化的魅力,也不能很好地扩展学生的眼界。对此,语文教师要鼓励学生多阅读、多思考,介绍他们平时阅读的书目,以充实学生的课外知识,以其为带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把课文内容在课外进行延伸,让学生延展阅读传统文化。

3 结论

综上所述,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非但不会影响教师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反而有利于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并且让学生改变对数学课堂枯燥乏味、数学思维抽象难懂的看法。学生通过对数学文化的感悟,深刻感受到了学习和研究数学、动脑思考的乐趣,也从生动地数学题目中得到启发,明白了学习数学的意义和重要性。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最终也将体现在学习成绩上。

参考文献

[1] 闫紫涵.数学文化―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D].河南大学,2016.

[2] 喻言.高中数学学习中数学文化的渗透[J].科技风,2016,20:191.

[3] 陈选明.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文化”的渗透[J].新课程(下),2016,12:163.

第4篇

一、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特点的对比

对高一新生来讲,环境可以说是全新的,学生有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适应过程。另外,经过紧张的中考复习,考取高中,有些学生产生“松口气”的想法,入学后无紧迫感。也有些学生有畏惧心理,他们在入学前就听说高中数学很难学,高中数学课一开始也确是些难理解的抽象概念,如映射与函数、三角与向量等,使他们从一开始就处于被动局面。以上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了高一新生的学习效果。

1.教材的变化。

首先,初中数学教材内容通俗具体,多为常量,题型少而简单,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进行表达;而高中数学内容抽象,多研究变量、字母,不仅注重计算,而且注重理论分析,这与初中相比增加了难度。此外,高一数学增加了抽象的集合符号语言、函数语言、图形语言等。其次,由于近几年新教材内容的调整,虽然初高中教材都降低了难度,但相比之下,初中降低的幅度大,而高中由于受高考的限制,教师都不敢降低难度,造成了高中数学实际难度没有降低。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调整后的新教材不仅没有缩小初高中教材内容的难度差距,反而加大了。

2.课时的变化。

在初中,由于内容少,题型简单,课时较充足,因此,课容量小,进度慢,教师对重难点内容均有充足时间反复强调,对各类习题的解法有时间进行举例示范,学生也有足够时间进行巩固。而到高中,由于知识点增多,灵活性加大,且课时减少,因而课容量增大,进度加快,教师对重难点内容没有更多的时间强调,对各类型题也不可能讲全讲细和巩固强化。这也使高一新生一开始不适应高中学习而影响成绩的提高。

3.学法的变化。

在初中,教师讲得细,类型归纳得全,学生练得熟,考试时只要记准概念、公式和教师所讲例题类型,一般均可取得好成绩。因此,学生习惯于围着教师转,不注重独立思考和对规律的归纳总结。到高中,由于内容多时间少,教师不可能把知识应用形式和题型讲全讲细,只能选讲一些具有典型性的题目,以落实“三基”培养能力。因此,高中数学学习要求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然而,刚入学的高一新生往往沿用初中学法,致使学习困难较多,完成当天作业都很困难,更没有预习、复习及总结等自我消化、自我调整的时间,这显然不利于良好学法的形成和学习质量的提高。

二、搞好初高中衔接的主要措施

1.做好准备工作。

(1)搞好入学教育。教师要通过入学教育提高学生对初高中衔接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紧迫感,消除松懈情绪,初步了解高中数学学习的特点,为其它措施的落实奠定基础。教师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给学生讲清高一数学在整个中学数学中所占的位置和作用;二是结合实例,采取与初中对比的方法,给学生讲清高中数学的内容体系特点和课堂教学特点;三是结合实例给学生讲明初高中数学在学法上存在的本质区别,并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学法,指出注意事项。

(2)摸清基础,有的放矢。为了搞好初高中衔接,教师首先要摸清学生的学习基础,然后以此来规划自己的教学和落实教学要求,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在实际教学中,我一方面通过进行摸底测试和对入学成绩的分析,了解学生的基础,另一方面认真学习和比较初高中教学大纲和教材,以全面了解初高中数学知识体系,找出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区别点和需要铺路搭桥的知识点,使备课和讲课更符合学生实际,更具有针对性。

2.优化课堂教学环节。

(1)立足于大纲和教材,尊重学生实际,实行层次教学。在教学中,教师应从高一学生的实际出发,采取“低起点、小梯度、多训练、分层次”的方法,将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递进层次,逐层落实。在速度上,教师要放慢起始进度,逐步加快教学节奏;在知识导入上,教师要多由实例和已知引入;在难点知识讲解上,教师要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实际出发,对教材作必要的层次处理和知识铺垫,并对知识的理解要点和应用注意点作必要总结和举例说明。

(2)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建立知识网络。初高中数学有很多衔接知识点,如函数概念、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相关知识等,到高中,它们有的加深了,有的研究范围扩大了,有些在初中成立的结论到高中可能不成立。因此,在讲授新知识时,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联系旧知识,复习和区别旧知识,特别注重对那些易错易混的知识加以分析、比较和区别,以达到使学生温故知新、温故而探新的效果。

(3)重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方法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高中数学较初中抽象性强,应用灵活,这就要求学生对知识理解要透,应用要活,不能只停留在对知识结论的死记硬套上。这就要求教师向学生展示新知识和新解法的产生背景、形成和探索过程,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方法的本质,提高应用的灵活性,而且要使学生学会如何质疑和解疑的思想方法,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

3.加强方法指导,科学地进行学习。

(1)制订计划。学生的学习目的要明确,时间安排要合理,不慌不忙,稳打稳扎。计划一定要切实可行,既有长远打算,又有短期安排,学生在执行过程中要严格要求自己,磨练学习意志。

(2)课前自学。这是上好新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基础。学生进行课前自学,不仅能培养自学能力,而且能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自学不能搞走过场,要讲究质量,力争在课前把教材弄懂,上课着重听教师讲思路,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

(3)专心上课。“学然后知不足”,这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关键环节。课前自学过的学生上课更能专心听课,他们知道什么地方该详细听,什么地方可以一带而过,该记的地方才记下来,而不是全盘抄录,顾此失彼。

第5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 高中数学 学习方法 衔接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32-0129-01

一 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不能很好地衔接的原因

不少初中数学学习的佼佼者,上高中后数学成绩却不理想,数学学习屡屡受挫。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一结果?我认为是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内容方面要求不一样。

第一,与初中相比,知识量剧增。高中数学比初中数学在知识内容的“量”上急剧增加。相同的时间内要接受的知识信息量与初中相比要多很多,而辅助练习、消化内容的课时却相应地减少。如果学生仍按照初中的学习方式去学习,很难适应高中的学习节奏,自然消化不了所学的新知识。

第二,数学语言的变化。高中的数学语言与初中语言相比有着明显的区别,初中的数学主要是以形象、具体、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而高一数学一下子就进入抽象的集合符号、逻辑运算、函数、图形等语言,高一年级学生突然感觉思维梯度加大,对集合、函数等概念难以理解,觉得离现实生活很远,所学知识无法应用,易失去学习兴趣。

第三,思维方式的不同。初中阶段,由于很多老师将各种题型建立了统一的思维模式,归纳了常见的解题套路,因而学生在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中习惯于机械化的学习模式,形成了“依葫芦画瓢”的定式,很少有自己独立的发挥。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必须自己独立思考,主动用脑解决问题,这种能力要求的变化使很多高一新生感到不适应,因而导致成绩下降。因此,提高思维能力是高一学生克服数学学习障碍的首要任务。

二 如何做好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的衔接

1.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会形成学习上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数学学习中,只有把这种自发的感性的乐趣上升为自觉的理性的“认识”,才能成为数学学习上的成功者。如何才能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呢?(1)课前主动预习,对即将学习的知识产生疑问,产生好奇心。(2)听课中积极配合老师讲课,满足感官的兴奋性。听课中重点解决预习中的疑问,把老师课堂的提问、停顿、教具和模型的演示都视为欣赏视频,及时回答老师的提问,培养思维与老师的同步性,提高注意力。(3)注意归纳问题,挖掘学习上的潜力。(4)听课中注意老师的数学思想,多问为什么要这样思考,这样做的方法是怎样产生的。(5)把概念回归生活,所有学科都是从实际问题中归纳出来的,数学概念也源于现实生活,只有回归现实,才能对概念的理解真实有效,在应用概念判断、推理时,才会更准确。

2.建立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高中数学的良好学习习惯有以下几方面:多质疑提问,勤动脑思考,好动手操作,重视归纳总结,注意平常多应用。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学会把教师所传授的知识转化成自己的东西,永久记在脑海中。另外,还得坚持每天自学,以便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和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安排合理的学习时间,稳扎稳打,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2)课前预习是上好新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基础。自学不是走过场,要追求质量,力争在课前把书本知识弄懂,上课着重听老师的解题思想,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尽力当堂消化知识。(3)上课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了解数学思想、解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最为关键的环节。(4)及时复习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一环。复习不是简单地做几道老师布置的作业题,而是要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归纳性地进行分析比较,边复习、边整理、边记录,使对所学的新知识由简单的“懂”到真正的“会”。(5)独立完成作业,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灵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真正理解和掌握技能。(6)系统小结,对所学的知识积极思考,做到全面、系统、深刻地掌握。每周对前面所学知识进行总结,长期坚持是发展认识能力的重要环节。(7)适当的课外学习是课内学习的补充和继续,它能丰富学生的文化科学知识,加深和巩固课内所学的知识,还能满足和发展学生的兴趣,培养独立学习和思考的能力,激发求知欲与学习热情。

3.培养自己各方面的数学能力

第6篇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教学的改革已经成为当前教育工作所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只有通过有效的教学改革,才能实现高效课堂。以高中数学中的教学改革为主要内容展开探究。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改革;教学观念

在高中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中,高中数学已将新课程中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模式融入课堂教学过程中,但就当前的情况来看,教学改革在高中数学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而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有效实现全面的高中数学教学改革。

一、更新教学观念

高中的教学阶段对于学生的成长而言有着重要影响,故而作为高中的必修课程,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为社会培养卓越的人才。由此,高中数学中的教学改革中,最先要做的就是更新教学观念。只有通过更新教学观念,让学生与教师能够在课堂上一起进行数学学习,充分激发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才能让学生真正融入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认知水平。因此,高中数学不但要将新课程标准真正落实到平常的课堂教学中,还要以提升学生自身的数学素养为主要数学教学目标,如此才能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推动教学改革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也逐渐成熟。因此,在高中数学的教学改革中,应注重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不但能够使课堂的趣味性得到增强,同时推动数学高效课堂的建立。并且,多媒体教学通过利用网络资源,能够使数学课堂的教学内容更丰富,有效活跃了数学教学氛围,从而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求知欲,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数学课堂教学中。同时,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够将一些抽象难以理解的数学知识具体化,从而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减小了学生学习数学的难度。当然,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与教学内容的结合,如此能够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以上是笔者对高中数学中教学改革的所有分析,因为能力有限,还存在许多不足,而这就需要更多教学工作者加强具体数学教学实践的探究,如此才能更好地为高中数学教学改革做贡献,提升高中数学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赵赞民.构建内涵丰厚的高中数学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0(04).

[2]郑金才.高中数学教学衔接设计[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14).

第7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目标

高中数学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堂教学目标主要以提高学生的成绩为主而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以及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究,与新课程中对教学的要求相距甚远。因此,要构建高中数学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一、对新教材的研究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点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学生大部分知识都是从课堂教学中获取的。高效的数学课堂不仅能提高教学效率,还能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这也是进行教育改革的主要目的。高中数学课堂,也将变成以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为主的课堂教学。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中起引导作用,新教材则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来源。因此,教师要全面地了解新教材的内容,推进高效课堂的构建。

二、明确教学目标

目标是学生学习的动力,要想构建高效课堂就必须明确教学目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手段,这样才能使高中数学课堂变成真正的高效课堂。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要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方法以及学习能力,进而使学生完成课堂教学目标。例如,教师在进行正弦定理的教学时,可以让学生通过对任意三角形的边与其对角的关系的探索,掌握正弦定理的内容及其证明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增加学生的数学体验。

三、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高效课堂教学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的具体目标,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符合学生学习需要的提问情境。在设计提问情境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问题要科学合理,信息量和难易程度要适中,接近学生的现有水平;问题的设计要由浅到深,符合教学计划安排和学生认知水平;问题要具有指向性,避免产生分歧;设计的问题应有启发性,让学生在认真思考以后,理解所学内容。

四、增加课堂容量

增加课堂容量并不是加大学生的作业量或是进行高难度数学知识的学习,并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更多的知识。具体内容是:增加课堂的信息量,但更多的是提高学生积极思考的频率。例如,在进行椭圆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设计椭圆构造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完成建构,对椭圆构造的方法以及与其他圆锥曲线的联系进行探索。利用趣味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探究欲望,能让学生掌握椭圆的定义,同时也有利于教师进行难点教学。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以学生为主,构建和谐课堂

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者。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构建和谐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发言,使学生都能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表达出来。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及时给予明确的回答。

在传统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将大量的时间用于数学理论知识的讲解上,忽略了学生接受知识的程度。在构建高效课堂中,教师应该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更加全面地获取知识。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黄明月.新课程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探讨[J].新课程:教研版,2009(06).

[2]卢秀艳.浅谈高中数学高效课堂[J].学周刊,2012(31).

第8篇

一、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高中数学的高效课堂是相对于低效和无效课堂而言的,这一过程主要涉及学生与教师两个方面的活动,是一个在教师的积极引领下学生进行主动思维与发散思维的过程,可以在单位时间内明显地较高质量与较高效率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使学生获得能力的培养与提高。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本质内涵在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高效性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的高效性实现的,教学目标实现了学生在学业上的收获。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不但有利于当前教学目标的实现,还有利于学生潜在能力的挖掘。

二、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

1.转变教学理念

新理念的课改教材注意研究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学习规律,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体。在内容的呈现上注意联系实际,注意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增强探究性,讲究启发性,便于学生由感知到理性上的自学。为了反映新教材的编写意图,教师要切实改进教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多提问学生,引导学生多思、多动手解决问题;着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究精神,鼓励他们关注周围的实际问题,学习数学建模,用数学的思维观念认识周围世界的各类现象。有人形象地比喻:“过去是教师搭台教师唱戏,现在是教师搭台学生唱戏;而高效课堂则是学生自己搭台自己唱戏。”但这种先学后导的新理念是最困惑老师和学生的问题。

2.营造良好氛围

“主体参与”应当是学生的一种积极自觉的自然行为,“强迫命令”是不能奏效的,应当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和创设情趣盎然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不知不觉投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各种活动中,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有安全感,既不担心“张扬冒尖”,又不害怕“丢败丢丑”,思维的真实状态便于教师及时采取对策,从学生智慧的闪光点中采集创造性思维的精华,从误入歧途中总结经验教训,做到教学相长、师生双赢。数学课堂应该是群言堂,学生的主体参与不应是少数“高材生”的“才艺表演”。教师必须发动学生群体展开对课题的研讨,对优秀学生固然要让他们吃饱吃好,使他们的思维和能力得到充分发展,但对所谓的后进生,也绝不能放弃,而要量体裁衣,提出适合他们“口味”的问题,让他们在解决之后感觉到自己的进步和提高,学生群体参与互相启发产生的互补、互促效应是个人单打独斗无法比拟的。

3.优化课堂结构

设计课堂层次时,必须重视认知过程的完整性。由于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要努力做到使教学层次的展开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方面活动协调和谐。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当学生初步获取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后,应安排动脑动手独立思考与练习,教师及时捕捉反馈信息,并有意识地让它们产生“撞击”与“交流”。这样,学生对某一概念的理解,对某一例题的推演,就会有一个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并由认识到实践的过程,从而加深对知识的领会,能力也得到发展。

设计课堂教学层次必须注意紧扣教学目的与要求,充分熟悉教材,理解教材的重点、难点、基本要求与能力要求,从多方面围绕教学目的组织课堂教学。当课堂容量较大时,要保证讲清重点、解决难点,其他的可以指明思路,找出关键,有的甚至可以点而不讲,但要指导学生自学完成;当课堂容量不大时,可安排学生分析评论,并进一些深化练习,进行比较、提高。这样,课堂结构紧凑,时间得到充分利用,有利于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4.开展合作探究

第9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 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即原始性的科学发现和原始性的技术发明,是指在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领域取得前人所没有的发现或发明。创新是国家竞争力的源头。我们已身处知识经济时代,而知识经济的核心就是创新,创新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取向,全面推行的高中新课程改革,为创新教育有效的推进奠定了基础。数学教育是创新教育的主阵地之一,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相比数学知识的传授更重要,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以及运用数学思想方法的能力。

一、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在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

费赖登塔尔说过:“数学知识不是教出来的,而是研究出来的”。教学即研究,而不是现成知识技能的传递,哪怕所传递的知识是很好的,教学的核心就是催生学生新观念的产生,学生不是装知识技能的“容器”,教师也不是“填装人”,更新了教育观念,教师才会从“指挥者”走向“引导者”,由重“传递”向重“发展”转变,由重“结论”向重“过程”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这个意义上理解,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施以引导和影响,促使他们去认识数学领域各种观念、思想、规律、方法的发生成长过程,(简接的)体验数学家是怎样发现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新问题、归纳总结成一般规律,再回到实践中去检验规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影响、引导学生,而教师首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

二、数学学科的创新教育要突出在创新能力训练方法的引导上

需教无定法、学无定法,但在学生的创新能力训练方法上加以引导是十分必要的,我的做法是:

1、努力提高自学能力

阅读自学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人的一生不可能都有教师辅导的,很多知识还是靠自己钻研,积极思考,主动学习,不断积累得来的,所以我们的老师应鼓励学生自学,并给予必要的指导,使学生不断提高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表明,自学能力强的同学,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自觉性强,学习的深度,广度就强,学习悟性就强,学习技能就强。

2、反弹琵琶、引发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是指采用与通常情况下的普遍习惯的单向思维完全相反的思路,从对立的、完全相反的角度思考和探索问题的思维。这种思维方法,看似荒唐,实际上是一种打破常规的,非常奇特而又绝妙的创新思维方法 。

我们的学生长期以来形成了思维定势,提不出与众不同的见解,吃别人咀嚼过的东西,毫无新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打破传统的、常规的思维的束缚,大胆地反弹琵琶,从问题的相反方向深入地进行探索和挖掘,得出与众不同的见解。

3、旁敲侧击、引发侧向思维

侧向思维,是指在特定条件下,通过旁敲侧画、曲径通幽的方式另辟蹊径,将思维流向由此及彼,从侧面扩展,从新的角度探索被人们忽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它与逆向思维的区别在于,侧向思维是平行同向的,而逆向思维是逆向的。其特点是不受消极定势的影响,对一个问题从侧面进行换角度思考,随机应变地将思路转移到别人不易想到,比较隐蔽的方向去,以求突破现有的论证和观点,提出不同凡俗的新观念,获得新的结果,产生新的创造。画家齐百石说过:“画人所不画,不画人所画。”道出了他作画出新的秘诀。画画如此,数学亦然。引导学生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注重学生运用侧向思维。

4、纵横驰骋、引发多向思维

多向思维实际上就是上述两种思维的形式和其它发散形式的综合,它要求发挥思维的活力,从正反、上下、内外、前后等多方面去思考问题,寻求解答问题的答案,它能散发出众多新颖独特的信息来。

创新是人类发展永恒的主题,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21世纪的通行证。我们教学时,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就能诱发学生的创新灵感,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跨世纪人才奠定基础。

三、创设宽松氛围、营造创造新思维的环境

只有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新能力。为此,建立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优化课型结构,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既要学习和实践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实践学习等学习方法,又要吸收传统的教学学习方法,针对具体探索问题的特征,将其综合应用,灵活恰当应用。

充分应用教材中的研究性学习素材,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创新能力常常是在探索实践过程中习得的,靠背诵和记忆是学不到的,研究性学习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产生积极情感,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的欲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统计知识时,让学生调查统计本校学生周体育锻炼时间的分布情况,本班同学家中每月开支情况。在此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分享和合作,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培养科学态度和道德。

四、爱护学生的创新兴趣是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持续发展的关键

第10篇

1经验交流———教师课程合作的纽带

不同的教师在教学方法、教学经验以及课堂活动安排方面都有所不同,通过教师间的课程合作能力培养,可以帮助教师总结出经验,积累宝贵的财富。具体的经验交流可以分为:校内经验交流、校外经验交流、网络经验交流。案例:某校使用的是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在某次高中数学教师进行经验交流的时候,A老师就提出:“在进行必修3几何概型的授课时,‘几何概率模型中基本事件的确定以及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几何概型’,总是收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B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本节课应以直观观察为主线,采用‘引导发现、归纳猜想’为主的教学方法;以‘课题性问题和导向性问题解决’作为教学路径,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这样学生接受起来就容易了,教学效果也就会得到实现。”C老师建议:“可以设置教学情境,通过使用‘问题解决’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引发认知兴趣,引入几何概型,再通过课后习题复习加以巩固。”D老师在教学时的思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把握几何概型的本质,教学时着重强调‘几何概型’中的‘几何’一词,让学生自觉把实际问题抽象成几何问题,并在例题和练习反馈教学中得以体现。”A老师对B、C、D三位老师的教学经验进行了综合,并结合平时数学教学的一些方法,采用“以境激情,引出新知”的教学方式,并通过学生对几何概型例题和习题的解答,“解决问题,运用新知”,收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2互动评课———教师课程合作的重点

在新课程理念下,听课、评课在观察和评估的基础上重点应转移到学生各个方面的发展。听课是一个学习和思考的过程,教师可以一边听课一边思考自己教学中需要改进的地方,如何在教学中了解和掌握学生学习知识的情况以及成效,怎样注重课堂有效性的评价,去培养学生的思考习惯,尤其是在教学中有效地参与学生的合作和交流,增强学生在自我探索中进行知识和技能的掌握。通过听课、评课活动,不断改进教学实践,提高合作能力,促进教师的课程合作能力。

3齐心协力育新人———教师课程合作的引领点

新教师的成长对整个学校的发展至关重要,通过教师的能力增长,可以看到学校与教师之间的合作精神,看到教师间的协作能力。进行教师课程合作,不仅仅是教育信息资源的单纯共享,也是促进普通教师走向专家型教师的完美过程,是发挥教师优秀教学能力和科研探索能力的良好载体,是教师具备与他人良好的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具体体现。

4.进行校本策略研究———教师课程合作的结晶

为了进一步推进新课程改革,学校和高中数学教研组应该将每位老师积累的宝贵教学经验和丰硕的劳动成果编织成校本,进行校本策略研究,这些也需要教师进行合作。校本总结了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智慧,是高中数学教师深思熟虑、讨论研究和反复实践的研究结果,凝聚了教师的情感和精力。校本教材也是学校办学特色的完美体现,有很高的教学推广价值。

5高中数学教师课程合作能力提升的作用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课程合作能力的提升,改变了以往过分强调竞争造成相互隔离情况,打破了相互保守死板枯燥的学术氛围,提高了教师的能力,努力营造了一个开放、民主、自由、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校园文化氛围,激发了教师的创造性和大胆的探索激情,创造了一个有利于身心健康、和谐的人际氛围和工作环境。高中数学教师的课程合作,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发展的平台,使教师的知识结构形成融合,教学经验得到丰富,气质、性格上获得互补,教学风格上得到锻炼,这样的教学资源开发、教学方法实施,使校本研究更扎实、更有效,不仅提高了个别教师工作的效率,也使数学教师获得更多的个人发展空间,使教师的个人思维突破了局限和精力的限制,获得了解放,对实现教师资源的全面互相利用、对整个教学系统的优势互补是有利的。综上所述,在江苏省新课程要求下,高中数学教师不仅需要教育学、心理学,还需要通过提高自身的课程合作能力来促使教学水平的提升与自身发展。学校也要对教师的教学全力支持,从校本中进行策略的研究,对各学科教研组进行合作能力的宣传与推进,从而有效提高高中数学教师课程合作能力的培养,为素质教育的发展作出合理化的布局。

作者:奚勇

第11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 高中数学 教学衔接 原因 措施

一、高中生数学学习困难的原因

1.教材的差异。首先,初中数学教学内容通俗易懂,教学方法多联系实际,更能学生引起学生兴趣,且题型简单,较好掌握;高中数学抽象难懂,不仅对学生的计算能力技巧要求高,而且,还注重理论的灵活运用,较初中相比增加了不少难度。另外,高中的数学内容较初中跨度很大,学生一时难以适应。再在加上素质教育的要求下,初中的内容在难度、深度、广度都大大降低了,而高中在高考的压力下,对学生的要求不降反升。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调整后的教材不仅没有缩小初高中教材内容的难度差距,在某种意义上来讲,反而加大了。

2.教法的差异。传统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往往不能够对学生在课堂当中的作用引起重视,一方面,片面地将学生当成了数学知识的“灌输对象”,从而忽略了学生兴趣和积极性,以及师生之间的默契对于教学效果的促进作用。教师难以真正意义上做到“将教学的主体地位归还给学生”,则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能得到充分培养和发挥。而高中的学业繁重,老师也更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归纳总结,举一反三。使学生从一个只用围着老师团团转,死记硬背些公式、技巧就可以取得好成绩的学生,快速成长成一个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有着极强自学能力的好学生,不可不谓之强人所难。

3.心理的差异。正如前文所讲,初中时学生只需不多的聪明和努力就可以取得不错的成绩,高中的实际却是,学生很努力也不一定能取得满意的成绩。这种心理差异轻则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重则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这样的话就大大不妙了。另外,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其心理发育尚处在不成熟阶段,叛逆性较强,因此对教师的教学指导或善意的批评建议都会存在较强的抵触情绪;再加上中学生对外界新兴事物的探知欲望强的特点,使他们容易将兴趣和注意力转移到教学内容之外的事物上。

二、搞好初高中教学衔接的主要措施

1.实行人性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让学生首先明确高中数学较初中数学的差异,明确高中数学的要求,增加紧迫感,引导他们明确自己的目标。在这基础上,还要建立好学生的信心,培养数学的学习的兴趣,因为高中数学学习抽象、枯燥特点,更要让学生明白,不能因为没有兴趣就不重视数学,要知难而上,要让他们从一开始就要重视数学。其次,明确班级的数学基础,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以有针对的教学。最后, 还结合初高中的数学实际情况,认真比较初高中的教学要求,立足于大纲和教材,根据学生实际,实行层次教学。做好初中到高中的学习过渡,让学生尽快融入到高中的学习中来。

2.优化课堂教学,使课堂学习实现效率最大化。高中的数学教学内容较初中的多,又因为高考的原因,需要更多地复习时间,这样为数不多的课堂时间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老师一定要利用好这一节的四十五分钟。(1)重视课堂氛围,激起学生兴趣。课堂上老师讲课的水平,吸引学生兴趣的能力对这堂课的教学效果有着极大的影响。老师应鼓励学生,学生学不好数学时,不要责怪学生,应多从自身找毛病。深入学生内部,与学生打成一片,多多帮助鼓励后进生,老师和学生一起进步。(2)多多收集学生意见,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可以成立数学学习小组,先进带后进,这样也有利于收集学生的意见、反馈、问题等。加强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流,使老师更好的了解学生,以结合实际明确制定自己的教学计划和方法。

3.加强初中数学教师和高中数学教师的有效沟通。(1)相互深入课堂,探讨教学方法。可开展初、高中数学课堂交叉观摩调研活动,使初中与高中数学教师能够亲身体会不同阶段的数学课堂,发现初高中数学衔接的契机。同时,通过广泛的观摩学习和互探讨,能够使教师对学生的整体特征和个体差异建立起直观的了解,从而研究出一套适合中学生现状的衔接教育方法。(2)认真钻研教材,在一些知识理解、传授上做好衔接,使学生在升入高中够不至于无所适从。教材是数学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能够为数学教学活动提供大量而科学的引证材料和练习用题。并且,教师通过教材中章节设置进行教学,能够实现由浅入深地向学生剖析数学知识,便于安排教学进度,继而更好地衔接教育。

三、初高中教学衔接作用综述

第12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模式;创新;对策

高中教育脱离了义务教育阶段,高中阶段由于处于初中与大学的中间阶段,衔接性特征明显,呈现出与义务教育阶段不同的特征.高中数学教学的过程,是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以往掌握的数学知识的基础上,对数学学习提升的过程.学生通过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可以为以后大学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高中数学呈现出知识抽象、内容高度浓缩等特点,无论是知识的深度,还是涉及知识面的广度,都与初中数学知识的学习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同时,由于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在生理、心理方面也会发生一些重大变化,学生对新知识、新环境的适应、调适能力各有不同,存在巨大的差异性.这些问题的存在往往会导致学生对高中数学知识的学习产生一定的畏难情绪,对数学的学习态度变得被动消极,再加上有些高中数学教师仍旧采用比较落后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很难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这种形势下,积极探索高中数学教学的创新方式方法,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对促进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打牢高中学生数学基础,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中数学教学创新的理论依据

高中数学教学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搞好教学创新不能凭空想象,而要依据相关理论,以科学理论为指导,积极进行创新探索.

(一)建构主义的数学教与学理念

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人的认知发展不是一种数量上简单累积的过程,而是认知结构不断重新建构的过程,这即是所谓的建构主义.根据皮亚杰的这一理论,可以得知个体总是在已有的认知基础上根据新的刺激,不断对认知进行深化、升华的,从而达到新的平衡.学习不是一种单纯的知识叠加,也不是一味地被动吸收,而是一个对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的建构过程.建构主义所倡导的数学教学方法,突出个体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立足自我进行知识构建,是一种知识的更新与重组.基于建构主义的数学教学方法是对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与题海战术的公开否定,要求教师必须以学生为本,在了解学生真实知识架构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在已掌握的知识基础上,对新的知识体系进行建构.

(二)分层次教学理论

教育心理学认为:人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新知识的一种认识活动,数学教学中不同学生的认识水平存在着差异,因而必须遵循人的认识规律进行教学设计.学生的个体之间存在很大差异性,知识结构、智力基础、非智力因素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对于新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具有明显的不同步性,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各自的不同情况,采取分层次组织教学的方式,进行因生施教,循序渐进,使处于不同学习层面、不同智力水平的学生,都能够通过有效的教学组织实施,知识结构得到丰富,学习成绩得到提升.

(三)研究性学习理论

研究性学习理论是以实际应用为主要载体,以教学大纲为准绳,通过教师科学设计、严密组织,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式的研究性学习,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主动应用数学知识,进行自主研究式学习的方式.新的数学教学大纲对数学教育提出了以下能力要求: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空间想象和逻辑推理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数学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这几项能力要求,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进行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通过教师有效引导,科学组织,实现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目标;不断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不断得到提升.

二、高中数学教学现状与遇到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高中数学教学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由于受传统教学思路的影响,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知识跨度大,标准要求高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教材进行了较大改革,相对于原来的数学教材,初中数学教材内容更趋少,标准要求有所降低.比如: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二次根式等内容,都转移到高一阶段补充学习,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高中数学学习的压力.初中数学教材在难度、深度上相对较小,初中数学教材偏重于实数集内的运算,对概念的定义内延小,也不需严格的论证,降低了标准要求,使学生很容易掌握;但对于高中数学教材而言,概念多而抽象,定义、定理叙述严格,论证严谨,逻辑性强,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明显提高,且知识难度大,习题类型多,解题技巧灵活多变,计算复杂,突出表现在:概念多而抽象,思维要求高,学生不易理解.这些都给高中数学教学带来了很大压力,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尽可能扭转这种不利局面.

(二)以学生为本意识淡薄,教法相对单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仍旧习惯于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主体意识重要性认识不够,没有建立起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有的教师为了少花精力,会采取传统的一刀切的办法,重点在增加教学、作业量等,竭力使全体学生达到统一的学习标准,这种努力往往是事倍功半.有的教师没有精心设置问题.问题是高中数学思维的核心内容,如果教师没有提出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是不可能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也不可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同时,由于初中数学教学内容较少,知识难度要求不大,并且有充足的课时数,使学习通过多次重复,而达到掌握的目标.但是进入高中以后,时间少、内容多的矛盾异常突出,不可能有过去一样充裕的时间进行重复练习,需要以新的方式方法组织教学,这些与初中的教学有较大的差异,这致使高中新生不易很快适应,是直接影响数学学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

(三)学生学习兴趣较低,自主学习能力较差

由于数学学科是一门相对难度较大的学科,必须通过刻苦地学习、认真地钻研,才能够取得好成绩的学科.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主动性变差,认识不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学习的积极性会有所抑制.另一方面,由于初中数学教学方式中“反复训练”因素的影响,学生学习模式易产生定式作用.部分学生上课习惯于一遇到问题就围着教师转,独立思考习惯弱,缺乏对规律进行归纳总结.学生原有的学习模式、习惯、思维方式与高中阶段的要求存在偏差,反而成为真正理解知识,灵活运用知识解题的障碍.

三、高中数学教学创新探索

解决这些问题,就要从基础抓起,打牢学生学习的根基,不断创新高中数学教学模式方法,全面提升高中数学教学质量和水平.

(一)以生为本,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重视学生的情感需求,努力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和融洽的师生关系.要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用以学为主的学生中心来代替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师中心.要通过创设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舒心愉快地学习.同时,要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体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许多数学问题本身就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发现和提出的,在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动脑实践,把情感活动和感知活动结合起来,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其创造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现和发挥.比如:对集合概念的理解,相对而言比较抽象,是学生理解的难点之一,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历和自己的知识储备,尽可能多地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实例来讲授集合的概念,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来帮助学生使用集合的语言进行表述一些概念,从而加深对集合概念的理解.比如例题:某学校举行田径运动会,其中有15人参加100米跑、16人参加400米跑、20人参加跳远、14人参加铅球、18人参加跳高、20人参加标枪、11人参加1500米跑,8人同时参加100米跑和400米跑比赛,9人同时参加了跳远和跳高比赛,6人同时参加了铅球和标枪比赛.问参赛人数?通过学生生活中的实例,采用“图形语言”对该题目进行描述,帮助学生较好地掌握和运用集合语言和其他数学语言,激发了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和探究潜能,使学生获得了探究的乐趣、认知的乐趣、创新的乐趣.

(二)因人施教,科学实施分层次教学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再结合高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性格特征,按教学大纲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将学生进行分层,以班级教学为主,按层次教学为辅,在各教学环节中施行“分层次教学”.实施教学目标层次化、预习指导分层次化、课堂教学组织分层次化,使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能突出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提出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既可以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又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同时,要对作业布置、考核验收、课后辅导等实现层次化.通过因生施教,可以使基础差的学生感到有奔头,基础好的学生不敢有丝毫放松,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气氛.

(三)全面发展,大力推广研究性教学

学习数学的过程,本质上是解决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之间矛盾的过程.学生的学习,其特点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自己的认识知识、创新知识的能力.这一过程是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传统教学中的注入式和题海战术往往容易忽略学习需要主体的建构,而是把教学最大限度地转移到记忆、复现、再认上去.要求教师要紧扣教学的知识点,加大对网络、多媒体等新技术的应用力度,增强学习研究的直观性.同时,要通过研究性课题,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性、自信心、好奇心,最大限度地搜集相关的数据、信息、资料,积极开拓思路,独立处理和解决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问题.通过研究性学习,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全面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水平,促进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黄凯.浅谈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