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扶贫审计工作经验总结

扶贫审计工作经验总结

时间:2022-12-08 01:29:54

扶贫审计工作经验总结

第1篇

从我市目前开展的精准扶贫工作中看,主要是引入产业和项目进行扶贫,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只要有政府参与、财政给予补贴或者财政拨付扶贫专项资金的情况,审计部门都应把财政补贴资金以及专项资金的管理、分配和使用情况作为审计调查内容,重点关注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和监管责任的落实情况,以资金流向为主线,审计调查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力求扶贫资金审计全覆盖,确保扶贫工作落到实处。

(一)审查是否精准确定脱贫对象。

认真审查项目实施人的资质,审查参与此项目的是否是真正的贫困村、贫困人员。

(二)审查项目安排是否精准。

从市扶贫办获取近年来扶贫项目的立项资料,划分扶贫项目的类型和总体规模,重点查看各乡镇扶贫选项突出“精准”情况。结合各乡镇致贫原因、贫困程度,分析脱贫项目选择与各乡镇自然环境、经济条件、人力资源等能否符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人制宜,脱贫、扶贫立项是否从实际出发、“接地气”。

(一)审查项目资金管理、分配的合规性。

从宏观上,审查部门配套资金是否按照“四个对接、三个不变”的原则管理使用,即规划对接、项目对接、资金对接、政策对接;资金使用运行机制、使用方向、建设内容不变,确保各类资金使用精准。从微观上,审查是否建立村“两委”、驻村帮扶工作队共同管理分配到户项目资金和镇、村、工作队三方联合检查验收兑付项目资金的扶贫到户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二)审查项目资金使用的规范性。

对扶贫专项资金进行跟踪审计,通过对账目的审计,顺着资金流,重点查看资金的使用情况,审查其是否专款专用;审查脱贫扶贫资金统筹整合使用的规范性,比如实施意见上讲到脱贫攻坚时期,会把市“慈心一日捐”的资金全部用于扶贫脱贫,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应重点关注统筹整合资金使用是否规范;通过对这些方面的审查,重点揭示扶贫过程中出现的贪污挪用、虚报冒领、闲置沉淀扶贫资金和资源的行为,一经查处,严肃处理。

(一)关注扶贫项目的效益性。

一方面,通过对账务审计,核算出该扶贫项目实际的成本及收益;另一方面,通过审计调查走访,了解该扶贫项目所产生的绩效情况,对比分析开展扶贫工作前后来带来的变化情况,总结“精准”扶贫项目带给贫苦户的经济效益性,调查通过精准扶贫的“输血”所触发贫困村或贫困户自身“造血”的能力。

(二)关注项目开展的持久性。

第2篇

一、“两项制度”有效衔接的目的和意义

“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就是在全面摸清本区贫困状况和准确认定贫困对象的基础上,对没有发展能力的贫困人口予以低保救助,维持其基本生存;对具有发展生产能力的贫困人口,通过项目扶贫到户,促其脱贫致富,全面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到年“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的奋斗目标。

现阶段,我国农村扶贫开发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作为国家扶贫战略的两个重要支点,发挥了重要作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社会救助,扶贫开发是提高能力;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维持生存,扶贫开发是促进发展,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实现“两项制度”有效衔接,是全面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高度关注民生、坚持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具体体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消除绝对贫困现象的现实需要,也是国内外反贫困经验的历史总结。做好这项工作,对提高农村贫困人口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逐步缩小发展差距,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确保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激发农村贫困人口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具有重大意义。

二、“两项制度”有效衔接的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在建立和完善农村低保制度、实行社会救助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扶贫开发,充分发挥“两项制度”有效衔接的整体作用,尽快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并实现脱贫致富,重点提高农村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为实现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奠定基础。

(二)目标任务。深入了解乡镇、行政村的贫困现状,全面调查统计农村低保和扶贫对象的数量、分布、构成以及家庭、个人情况,摸清底数,对他们全面实施扶贫政策。其中,对符合低保政策的低保对象,通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保障其基本生活,努力做到应保尽保;对贫困线以下具有劳动能力的扶贫对象(包括低保对象中具有劳动能力的扶贫低保户),通过项目扶持,实现增收脱贫,努力做到应扶尽扶。建立和完善扶贫开发和农村低保的识别机制、瞄准机制和动态监管进退机制,探索建立部门密切协作的联动机制和有效衔接办法,全面落实扶持政策,提高扶贫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基本原则。一是坚持积极稳妥,试点先行。“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比较复杂,而农村的情况又千差万别,必须做好先期试点,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在全区稳步推开。二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不同村、队贫困状况、贫困成因,以及农村扶贫开发政策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差别,实行分类指导。三是公开、公平、公正。在衔接中要做到民主评议与集中决策相结合,合理确定农村低保和扶贫对象,确保真正的贫困户进入扶持范围。四是符合条件,农民自愿。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在此基础上,按照规定程序,严格筛选认定扶贫对象。

三、工作步骤及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年月日--月日)

1、成立工作机构,落实工作人员,明确工作职责;

2、研究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

3、制定相关的工作制度;

4、对参与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

第二阶段:先期试点(年月日--月日)

先在区确定的镇北堡镇新华村开展试点工作,通过试点工作,探索识别贫困农户的方法,确定符合实际的到户扶持对象规模;探索促进产业升级和到户扶持紧密结合的扶持项目、环节和措施;探索全面提升被扶持对象发展能力、增进贫困群众福祉的支持项目和措施;测算全区扶贫到户的资金规模。完成试点工作后,分析试点成果,协调有关部门落实帮扶措施。

(一)确定对象规模

试点村在年农村常住户籍人口中,按15%的比例,确定贫困对象。

(二)识别扶贫对象,落实帮扶资金和帮扶责任人(年3月10日前完成)

1、户主申请。由农户本人提出申请,并在申请书上签名后,交村民委员会审核。

2、民主评议。村民个人申请由村民委员会组织村民代表或由村民小组组织群众民主评议,将评议通过的申请对象在全村张榜公示,并核算申请人家庭收入。

3、审核。经民主评议公示无意见的申请对象,由村民委员会报镇政府审核,并将结果在一定媒体或公开场所进行公示。

4、审批。经镇政府审核张榜公示无异议后,报区扶贫办和民政局,扶贫办和民政局在充分沟通,征求有关部门意见后,将审批结果在公开场所进行公示。

5、登记造册。所有扶贫对象,都要进行登记造册,如实填写有关个人信息。做到村有册、镇有薄、区有电子档案。有条件的乡镇要建立电子档案。

6、信息录入。由扶贫办组织人员于5月底前将先行试点村登记的扶贫对象信息录入低收入农户管理系统。

7、落实项目资金和帮扶责任人。经审批的扶贫对象,镇政府要采取多种形式,根据各镇、各村实际情况,规划帮扶项目,落实帮扶资金,并确定帮扶责任人。

(三)完善政策(年3月底前完成)

根据先期试点工作中取得的经验,完善两项制度衔接的具体工作思路和方法,按照“应保尽保和应扶尽扶”的基本要求,根据贫困村不同情况,确定识别比例和扶贫与民政救助的比例,研究落实项目资金扶持的保障机制和民政低保的衔接方式,制定“两项制度”衔接工作方案,召开总结研讨会,部署全面展开工作。对农村低保对象,要按照政策规定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对农村扶贫对象,要围绕区委、政府确定的主导产业,调整扶贫资金的投向,落实到户资金和政策。一是加大产业扶持。产业项目实施要尽可能的向扶贫开发对象倾斜,在圈舍建设、基础母牛投放、苗木发展等方面优先扶持扶贫户,并提供技术培训。二是加大技术扶持。采用依托专业合作组织、专业大户的技术力量和农村实用人才、扶贫自愿者指导等多种形式,免费为贫困户提供技术服务。三是加大资金扶持。对贫困户缴纳农村合作医疗自筹资金部分可以用财政资金进行补助;对贫困户发展产业的提供资金支持;加大互助资金组织的推广力度,提高互助资金组织的覆盖面,符合条件的扶贫对象,要优先提供到户贴息贷款。同时,要积极探索建立扶贫贷款担保机制,为扶贫开发对象提供资金支持。四是加大教育培训扶持。“雨露计划”劳动力转移培训要优先安排,在培训经费和生活补助上提供资助,优先安排就业。对扶贫对象子女就读中职的实施扶助。五是加大移民扶持。生存条件恶劣的扶贫开发对象,采用移民扶贫的形式给予帮扶。六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扶持力度。对贫困户实施沼气建设项目、“一池三改”项目、人畜饮水项目和危旧房改造项目,优先补助。七是加大社会扶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对扶贫开发对象实行点对点、一对一的帮扶。对农村低保和扶贫对象中的计生户、残疾人提供重点帮扶。

扶贫办、民政局、两镇要分别建立农村低保和扶贫对象档案。完善整合农村低保和扶贫开发数据库,重点对两类对象的交叉对象建立资源共享、信息互通的管理平台,明确专门人员,进行动态管理。对收入达到或超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对象,按规定进行退保;对实现脱贫致富的对象,经过民主评议和公示无异议后,停止到户扶贫开发政策。对于收入下降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以下和返贫的人口,要及时纳入低保并吸纳为扶贫开发对象。

第三阶段:(年月日--月日)

在总结先期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全面开展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工作程序按照先期试点工作的程序和方法进行。月日之前要完成扶贫对象信息录入低收入户管理系统工作。

第四阶段:验收总结(年月日--年月日)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衔接工作结束后,两镇要对本镇开展工作情况进行认真的总结,扶贫办牵头对的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进行总结,并上报区、银川市扶贫办。

四、工作要求及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密切协作。“两项制度”有效衔接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政策性、专业性强,为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政府决定成立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工作领导小组,具体成员如下:

组 长:区政府区长

副组长:区政府常务副区长

成 员:区政府办公室主任

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及时了解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加强对试点工作的指导,帮助解决实际困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扶贫办,马丽霞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具体事务。

扶贫办要做好“两项制度”有效衔接的牵头工作,重点研究并提出工作方案、两项制度有效衔接长效机制和扶贫开发对象的到户帮扶政策,同时对扶贫战略和政策实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估并提出完善建议。

民政局要积极配合扶贫办落实交叉对象的扶贫政策。

统计局要及时提供贫困监测数据,参与制定两项制度扶贫对象识别的相关指标。

财政局要提供资金支持,负责资金管理和监督,保证此项工作顺利开展。

残联要会同有关单位及时核对残疾人有关情况,对残疾人中的低保户和扶贫对象提供重点帮扶。

各帮扶部门要按照规划的帮扶项目,建立帮扶工作责任制,对确定的扶贫户进行帮扶,实现早日脱贫致富。

两镇人民政府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制定本镇具体的实施方案,配备专门工作人员,要确定一名领导干部专抓此项工作;每村至少保证一名素质高、能力强的干部抓好这项工作;镇人民政府要审核各村确定的扶贫对象;搞好本镇的宣传,组织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此项工作。

各村要成立村级民主评议小组,组织农户自主申请,对申请对象进行审核,核实申请内容,确定扶贫对象。在对扶贫对象公示无异议后,由村民委员会报镇政府审核。

(二)大力宣传、搞好培训。“两项制度”有效衔接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必须要有广大贫困农户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因此,要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动员号召群众积极参与。同时,要对参与这项工作的有关业务人员进行专门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注重发挥大学生村官、扶贫志愿者的作用,充实镇村两级力量。

第3篇

一、安全检查自查支农扶贫项目资金范围和内容

我们认真组织自查的是20*年至2009年省、地、县等财政支农扶贫资金的安排、到位、使用、管理的安全情况,重点检查的内容是:1、易地搬迁扶贫项目资金,2、整村推进扶贫项目资金,3、其它项目扶贫项目资金,4、小额信贷扶贫项目资金。具体检查的主要内容是:1、支农扶贫资金管理制度建设情况,2、支农扶贫资金管理制度办法执行情况,3、审计扶贫项目资金反映出的问题整改情况,4、支农扶贫资金监管责任制落实情况,5、支农扶贫资金管理的机构及人员建设落实情况。

三、自查20*年至2009年支农扶贫项目资金的规划和落实情况

我办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按照国家、省市扶贫部门的要求,在20*年制定了《*县十一五整村推进重点村扶贫开发规划》和《*县十一五易地搬迁扶贫开发规划》。我县整村推进扶贫20*年至2010年计划争取扶持项目36个村民小组,争取扶持投入资金606.9万元,其中:国家省级投入财政扶持资金465万元,市县投入资金26万元,群众自筹和投工投劳资金115.9万元。我县20*年到2009年实际争取扶持项目54个村民小组,还有一年时间我们已经超额完成18个项目,超出50%。已经争取扶持扶贫资金1417.2万元,其中:省级资金420.81万元,市级资金351万元,县配扶贫款37万元,县级部门扶持配套资金312.9万元,集体群众自筹和贷款295.49万元。超额完成总投资810.3万元,超出134%,超出一倍多的投资。我县易地搬迁扶贫20*年至2010年计划争取扶持5个村民小组128户499人。易地搬迁项目计划总投资1044.89万元,其中:国家省级投资230.54万元,市县级投资77.06万元,群众自筹737.29万元。到现在实际完成4个村民小组111户385人搬迁任务,完成计划总人数的77%。实际完成总投资807,6万元,其中:国家省级投资162.5万元,市县级投资55.6万元,整合投资138.9万元,自筹资金450.6万元,完成计划投资的77%,争取明年完成规划任务。小额信贷扶贫计划每年扶持发放200万元,总发放1000万元,到2009年实际完成发放1760万元,其中:扶持种养业的1685.5万元,其他项目的74.5万元。

四、支农扶贫专项资金的分配、拨付、管理情况

我县扶贫项目和资金都是严格按照申报、审批、施工、验收、审计的程序进行,有项目有资金,资金跟着项目走,专款专用。具体的支农扶贫项目由困难村组根据自己的困难实际,认真计划项目内容,写出项目建设申请,乡镇审核同意,县扶贫办、财政等部门实地调查、核实,再由县级主管领导申批,上报市扶贫办。项目立项后,由市扶贫办、市财政局联合下文到县,资金到位后,我们会同财政、监察、审计、城建等部门对整村推进扶贫项目进行公开招投标,严格按照招投标形式进行,这样有效地保证了项目资金使用的公开、公正和公平。对中标单位项目的投资、实施地点、实施单位、建设内容、实施要求等进行全面公示;整村推进项目各建设单位都与中标单位签订建设合同和廉政合同,合同生效后,严格按照合同条款对项目的实施内容、质量、进度等进行监督和管理,严格按照计划内容和文件下达的项目进行实施,不准随意调整项目,从而保证了整村推进项目的顺利进行。我办十分注重扶贫开发工作项目的管理,为形成县、乡、村层层有人管,事事有人抓的一盘棋运作格局,以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为主,每个村选派干部和村民代表,成立了项目实施监督小组,工程建设中经常到现场检查督促工程的质量,工程进度和资金的开支使用情况。扶贫专款资金的管理收支由县财政农财科设立专门帐户运行,并按工程的进度和质量分期分批拨款,具体的拨款办法为:开工拨款40%,中期拨款30%,验收审计合格拨款20%,留下10%左右的资金作风险抵押金,待一定的时间工程没有问题,才拨完工程款,只要项目按质按量圆满完成,我们没有拖欠过一分钱的补助款,资金下拨是及时有效;从2001年开始实行专项资金报帐制,采取财政管资金,扶贫办管项目的办法,工程资金报销是实施单位向县级报帐,县级再向市级报帐的方法,工程完工后,组织县、乡、村、组进行验收审计,验收工程数量和质量是否按合同保质保量完工,对建设点从组织领导、规划设计、项目管理、资金管理、项目效益的20个小项现场进行考评打分;认真审计资金的开支是否专款专用,写出验收审计报告,做到工程项目当年施工,当年受益。还有每年定期或不定期地与县监察局、审计局、人大、政协等部门对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情况,以及工作纪律情况进行执法监查,通过检查审计,我县扶贫开发工作在扶贫项目审批和资金的管理使用上认真负责,做到项目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扶贫资金实行专户、专帐、专人管理的“三专”制度,资金使用上严格把关,从未出现挪用,挤占和改变用途的情况,专款专用,并且帐目清楚、单据齐全,手续完备。我县的扶贫资金,与其他县相比,投资小、效益好,很受山区人民的称赞,发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五、审计反映出的问题整改情况和扶贫资金管理机构及人员落实情况。

我办协同县审计局于2009年2月13日至4月14日,对支农扶贫项目和资金的投入、拨付、管理和使用情况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了就地审计。*市审计局下发了玉审决[2009]10号《审计决定书》所提出的“*县扶贫办未经批准,于2007年8月至2009年2月期间向扶贫项目实施的村组收取项目规划费、工程项目监理费及考核押金163000元,已经开支使用和退还了114935元,还有48065元,根据中央的文件规定,责成我办将余下资金48065元退还原项目实施单位用于项目支出,并立即停止此项收费行为。”的审计决定,我们根据提出的决定,作出的回复意见和整改措施是:*县的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项目建设工作,在各级的支持帮助下,为改善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改变落后面貌,提高文明卫生程度,发展经济,增加收入,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项目的建设管理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为加强扶贫项目的管理,保证项目按时、按量、保质顺利完成,使扶贫项目和资金发挥更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真正使扶贫项目建设规范化,正常化,合理化;我们认真和扶贫项目的领导深入讨论和研究,并报分管的县级领导同意,以文件的形式制定整村推进项目建设考核考评办法:从而才向项目的小组收取费用的,所收取的费用没有结余,实际已经用于开支整村推进的项目规划设计、部分监理费和考核奖励,还有一部分是未付的项目监理费,根据我们的实际,请求在审计部门的监督下,由我办支付应付的规划设计及监理费;并且我们已经及时的同项目实施村组、监理单位联系,就项目的费用进行支付和退还。其二是从2009年起,我们不在收取费用,严格按有关的政策执行,保证专款专用,使扶贫资金发挥应有的效益。

*县扶贫办是独立的副科级单位,但我们只有编制3人,所以很多事无法自己完成,只能依靠县发改委进行工作,从而我们机构不健全,人员太少,我们根本没有一个财务人员,就连驾驶员也要作为财务的出纳使用,职责难以明确,会计工作未能达到规范化要求,我们有时下去查账检查,是没有依法办事,对扶贫资金的管理使用是有一定的困难问题。

六、支农扶贫资金管理使用中存在的困难问题

我县的扶贫开发工作,在扶贫资金的管理使用上,虽然发挥了很大的效益,为山区人民服务致富奔小康作出了贡献,但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

1、扶贫工作点多面广,难度大,任务艰巨,但扶贫投入的资金不足,财政资金越来越少,特别是县配资金更是扣了又扣,减了又减,有的项目规划做好,但因县配资金不到位造成难于向贫困群众解释说明,群众意见大,需要各级财政的大力扶持,才能改变贫困面貌。

2、扶贫投入转向,只保重点和民心工程,扶持投入相对集中一部分人,对改变全县上万人的贫困面貌任务难于完成,还有工程项目建设中,所扶持的资金与工程的造价相差很多,工程出现负债太大,增加了群众的负担,影响工程的进度和质量。

3、因资金的来源和管理转变,造成工作上不利。我县从*年开始已由市县扶持资金转为省市县扶持资金,并且资金管理采用专帐专户,报帐制,手续过多,资金不能及时到工程项目,造成工程进度难于保证。

第4篇

在国家扶贫政策作用下,我国在减贫和助贫上虽然取得了较为傲人的成绩,但是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地区贫富差距。而且在扶贫资金连年增加的情况下,我国贫困地区的减贫速度却持续走低,使得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和监督工作被推上日程。本文针对财政资金绩效审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在扶贫专项资金绩效审计中的重点和难点。

关键词:

扶贫资金;绩效审计;重点;难点

一、引言

扶贫专项资金是国家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公共资金,是为实现共同富裕目标而努力的重要措施。随着近几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快速推进,各级政府部门和审计机关对扶贫专项工作开展和监督越来越看重。各国对于财政资金的审计工作都特别重视,甚至有些国家将80%的审计机关力量投入到绩效的审计上来。而我国在绩效审计的各个方面还处于较低的水平,所以抓住扶贫资金绩效审计的问题和重点,将有利于我国扶贫项目的发展,切实地提高贫困地区人口的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

二、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的重点

(一)突出扶贫项目资金的申报和管理情况的审计。

由于贫困地区的地理环境和人口劳动力的不同情况,在开展扶贫项目绩效审查时,应该以改善地区交通等基础设施、提高地区人文和卫生条件、带动产业发展、人均收入持续增长为原则,本着公平性、合理性,了解帮扶对象是否存在客观性和随意性,杜绝为短期效果而存在的某些政绩工程,发挥扶贫资金的专向性,加强对扶贫资金项目的申报、立项审批和管理情况的审查。同时,将审计切入点放在乡镇、村的项目管理上,重点突出各级部门的帮扶对象和实际规划,逐级检查项目的管理情况并实时推出相关的管理制度文件,督促各部门的项目进度,及时对各项目进行交流学习,提高总体的效率。

(二)加强反贫能力的培育。

针对现如今我国财政扶贫中出现的绩效不突出,返贫率较高的情况,贫困地区无法实现自我发展的能力,仅靠国家的财政补助是无法真正实现脱贫致富,只有培育反贫能力,摆脱治标不治本的扶贫项目,多提高地区的文化教育和人才引进,开展可持续发展的“授渔”工程,将人口压力转化为劳动力优势。同时,借鉴其他地区或国家的开发经验,借助外部监督机构的审计,对扶贫项目事前环节规划以立项的审查,突出其中的科学性,倾向于反贫能力的提高;中期项目的分配及使用率的监督,可提高资金的准确率及规范性,使资金可以落实到培育反贫能力上;而在后期项目的评价和总结中,可借鉴已有经验提供进一步提高反贫能力的依据。通过政府审计的监督并提出科学性、公正性的建议,将防止资金的浪费和挪用贪污等问题的发生概率降至最低。

(三)各级政府部门的扶贫策略制定及执行绩效的审查。

扶贫项目的顺利开展和资金的高效利用,离不开各级部门的协同合作和战略执行情况,故审计的重点也应该落实到该方面,对由市到乡镇甚至是帮扶对象的具体政策规划与开展进度定期审查和总结,对出现的问题深入分析原因,并评价实施战略的合理性。前文指出,培育和提高贫困地区的反贫能力是对国家财政扶贫项目的根本解决办法,只有使得地区全面可持续发展才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绩效最大化。所以,在扶贫策略制定和执行时,应该注重反贫能力的培养并且将其作为绩效审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四)加强审计结果公开,促进社会监督与评价。

目前,我国财务公开化正处于推广实行阶段,各级政府部门均积极公开了自身财务收支情况,促进大众的监督,而就扶贫资金的绩效来说,公开程度稍有欠缺。就如今公开的审计报告的数量明显较少,而且所关系到的实际情况也相对较少。同时,当地政府的审计机关只有在政府的批准下才能公开审计报告,所以就扶贫资金的绩效审计的报告大多也不能很好地反映实际问题。审计部门所采取的措施也会由于政府部门或其他的原因而不予采纳和实施,进而使得审计报告存在偏差,对扶贫绩效的审计报告的制定形成一定的障碍。为此,提高扶贫资金绩效审计报告的公开化和有效性是政府部门应该解决的重点问题。

三、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的难点

(一)对扶贫资金绩效工作的全面审计。

扶贫资金作为公共资金的一种,在多年来的发展和改善贫困地区的生活条件上一直发挥着最重要、最积极的作用。但是在专项审计调查中发现,仍然存在着挪用占领、冒领滞留和监管不足的问题,而作为专项资金的分配,由于所设扶贫对象之多、范围之广、数据之杂,想要完全地审计该项资金成为一大难题。首先,以利用计算机语言分析的方式,对扶贫专项资金数据上传,完成各项对比审计,实现专项扶贫资金的全面审查;其次,在开展扶贫资金绩效审计的时候,不可排除的存在着审计人员为维护地方政府以及处于领导压力下,会对审计项目进行选择性的省略,所以采取异地交叉互审的方式可减少该现象的发生,实现全面审查;最后,大多数国家审计机关技术人员不足,而审查任务繁杂,会出现不同领域指标存在差异的问题,故也可打破常规,外聘各方面人才,充分利用社会审计的力量。

(二)扶贫资金绩效审计方面法律法规亟待补充。

我国在审计专项扶贫资金绩效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如透明度较低、极少公布审计结果或所公布内容较笼统,进而暴露出我国在扶贫资金绩效审计方面的法律法规存在着不足。首先,扶贫资金的审计范围较宽泛,责任追究制度也不完善。扶贫绩效审计的概念较模糊并且各地政府的执行方向不统一。并且扶贫资金审计只对专项扶贫资金有效,而实际上还存在社会其他保障,使得审计工作不全面且存有漏洞;其次,其责任制度不完善。如今我国扶贫项目的发展效果不明显,存在着很多资金绩效不理想的问题,根本原因出现在绩效责任没有落实到个人,项目负责人对扶贫资金的绩效没有责任;最后,由于我国审计机关受到当地政府的制约,审计机关的负责人可能又是被监督审查的对象,所以,最终使得审计工作存在着天然的阻力。

(三)扶贫资金绩效审计缺乏多样性和科学的评价体系。

我国在绩效审计方面从落实到监督都缺乏规范,使得审计的范围较小并且方式较国外已成熟的审核方式仍较为简单和单一。然而,绩效审计的方式必然将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得多样和灵活,使得我国在扶贫项目上取得优异成绩,所以改革势在必行。但是由于受到各级政府领导的制约,审计机关对绩效审计的结果做出的评价大多也较为模糊,难以作为今后工作的标尺,导致评价体系的随意性,从而产生恶性循环,降低审计人员的热情,也给审计工作的发展带来了阻力。

四、结语

本文根据我国扶贫资金绩效审计方面的实际情况,对目前审计工作存在的重点和难点进行了梳理。表明重点要突出扶贫项目资金的申报和管理情况的审计,并加强反贫能力的培育,同时要加强审计结果公开,促进社会监督与评价。而难点主要包括对扶贫资金绩效工作的全面审计、相关法律法规亟待完善以及缺乏多样性和科学的评价体系等。

作者:王秀芝 单位:河北省供销合作总社

主要参考文献:

[1]高波,王善平.财政扶贫资金综合绩效评价体系研究[J].云南社会科学,2014.5.

[2]孙成显,汪照全.财政科技资金绩效审计的理论依据及内容和方法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7.8.

[3]寇永红,吕博.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工作现状及改进措施[J].审计研究,2014.4.

第5篇

关键词:扶贫资金;绩效审计;重点;难点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4月1日

一、引言

扶贫专项资金是国家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公共资金,是为实现共同富裕目标而努力的重要措施。随着近几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快速推进,各级政府部门和审计机关对扶贫专项工作开展和监督越来越看重。各国对于财政资金的审计工作都特别重视,甚至有些国家将80%的审计机关力量投入到绩效的审计上来。而我国在绩效审计的各个方面还处于较低的水平,所以抓住扶贫资金绩效审计的问题和重点,将有利于我国扶贫项目的发展,切实地提高贫困地区人口的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

二、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的重点

(一)突出扶贫项目资金的申报和管理情况的审计。由于贫困地区的地理环境和人口劳动力的不同情况,在开展扶贫项目绩效审查时,应该以改善地区交通等基础设施、提高地区人文和卫生条件、带动产业发展、人均收入持续增长为原则,本着公平性、合理性,了解帮扶对象是否存在客观性和随意性,杜绝为短期效果而存在的某些政绩工程,发挥扶贫资金的专向性,加强对扶贫资金项目的申报、立项审批和管理情况的审查。同时,将审计切入点放在乡镇、村的项目管理上,重点突出各级部门的帮扶对象和实际规划,逐级检查项目的管理情况并实时推出相关的管理制度文件,督促各部门的项目进度,及时对各项目进行交流学习,提高总体的效率。

(二)加强反贫能力的培育。针对现如今我国财政扶贫中出现的绩效不突出,返贫率较高的情况,贫困地区无法实现自我发展的能力,仅靠国家的财政补助是无法真正实现脱贫致富,只有培育反贫能力,摆脱治标不治本的扶贫项目,多提高地区的文化教育和人才引进,开展可持续发展的“授渔”工程,将人口压力转化为劳动力优势。同时,借鉴其他地区或国家的开发经验,借助外部监督机构的审计,对扶贫项目事前环节规划以立项的审查,突出其中的科学性,倾向于反贫能力的提高;中期项目的分配及使用率的监督,可提高资金的准确率及规范性,使资金可以落实到培育反贫能力上;而在后期项目的评价和总结中,可借鉴已有经验提供进一步提高反贫能力的依据。通过政府审计的监督并提出科学性、公正性的建议,将防止资金的浪费和挪用贪污等问题的发生概率降至最低。

(三)各级政府部门的扶贫策略制定及执行绩效的审查。扶贫项目的顺利开展和资金的高效利用,离不开各级部门的协同合作和战略执行情况,故审计的重点也应该落实到该方面,对由市到乡镇甚至是帮扶对象的具体政策规划与开展进度定期审查和总结,对出现的问题深入分析原因,并评价实施战略的合理性。前文指出,培育和提高贫困地区的反贫能力是对国家财政扶贫项目的根本解决办法,只有使得地区全面可持续发展才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绩效最大化。所以,在扶贫策略制定和执行时,应该注重反贫能力的培养并且将其作为绩效审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四)加强审计结果公开,促进社会监督与评价。目前,我国财务公开化正处于推广实行阶段,各级政府部门均积极公开了自身财务收支情况,促进大众的监督,而就扶贫资金的绩效来说,公开程度稍有欠缺。就如今公开的审计报告的数量明显较少,而且所关系到的实际情况也相对较少。同时,当地政府的审计机关只有在政府的批准下才能公开审计报告,所以就扶贫资金的绩效审计的报告大多也不能很好地反映实际问题。审计部门所采取的措施也会由于政府部门或其他的原因而不予采纳和实施,进而使得审计报告存在偏差,对扶贫绩效的审计报告的制定形成一定的障碍。为此,提高扶贫资金绩效审计报告的公开化和有效性是政府部门应该解决的重点问题。

三、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的难点

(一)对扶贫资金绩效工作的全面审计。扶贫资金作为公共资金的一种,在多年来的发展和改善贫困地区的生活条件上一直发挥着最重要、最积极的作用。但是在专项审计调查中发现,仍然存在着挪用占领、冒领滞留和监管不足的问题,而作为专项资金的分配,由于所设扶贫对象之多、范围之广、数据之杂,想要完全地审计该项资金成为一大难题。首先,以利用计算机语言分析的方式,对扶贫专项资金数据上传,完成各项对比审计,实现专项扶贫资金的全面审查;其次,在开展扶贫资金绩效审计的时候,不可排除的存在着审计人员为维护地方政府以及处于领导压力下,会对审计项目进行选择性的省略,所以采取异地交叉互审的方式可减少该现象的发生,实现全面审查;最后,大多数国家审计机关技术人员不足,而审查任务繁杂,会出现不同领域指标存在差异的问题,故也可打破常规,外聘各方面人才,充分利用社会审计的力量。

(二)扶贫资金绩效审计方面法律法规亟待补充。我国在审计专项扶贫资金绩效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如透明度较低、极少公布审计结果或所公布内容较笼统,进而暴露出我国在扶贫资金绩效审计方面的法律法规存在着不足。首先,扶贫资金的审计范围较宽泛,责任追究制度也不完善。扶贫绩效审计的概念较模糊并且各地政府的执行方向不统一。并且扶贫资金审计只对专项扶贫资金有效,而实际上还存在社会其他保障,使得审计工作不全面且存有漏洞;其次,其责任制度不完善。如今我国扶贫项目的发展效果不明显,存在着很多资金绩效不理想的问题,根本原因出现在绩效责任没有落实到个人,项目负责人对扶贫资金的绩效没有责任;最后,由于我国审计机关受到当地政府的制约,审计机关的负责人可能又是被监督审查的对象,所以,最终使得审计工作存在着天然的阻力。

(三)扶贫资金绩效审计缺乏多样性和科学的评价体系。我国在绩效审计方面从落实到监督都缺乏规范,使得审计的范围较小并且方式较国外已成熟的审核方式仍较为简单和单一。然而,绩效审计的方式必然将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得多样和灵活,使得我国在扶贫项目上取得优异成绩,所以改革势在必行。但是由于受到各级政府领导的制约,审计机关对绩效审计的结果做出的评价大多也较为模糊,难以作为今后工作的标尺,导致评价体系的随意性,从而产生恶性循环,降低审计人员的热情,也给审计工作的发展带来了阻力。

四、结语

本文根据我国扶贫资金绩效审计方面的实际情况,对目前审计工作存在的重点和难点进行了梳理。表明重点要突出扶贫项目资金的申报和管理情况的审计,并加强反贫能力的培育,同时要加强审计结果公开,促进社会监督与评价。而难点主要包括对扶贫资金绩效工作的全面审计、相关法律法规亟待完善以及缺乏多样性和科学的评价体系等。

主要参考文献:

[1]高波,王善平.财政扶贫资金综合绩效评价体系研究[J].云南社会科学,2014.5.

[2]孙成显,汪照全.财政科技资金绩效审计的理论依据及内容和方法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7.8.

[3]寇永红,吕博.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工作现状及改进措施[J].审计研究,2014.4.

第6篇

(一)加强领导,精心部署。

一是组织学习,统一认识。组织全体乡村干部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区有关文件、领导讲话和有关会议精神。通过学习使全体干部充分认识到管好用好扶贫资金、确保专款专用是搞好扶贫开发工作的根本措施之一,开展加强监管、建章立制、规范管理是确保扶贫资金专款专用的根本保证,加强扶贫专项资金监管意义重大。

二是组建机构,加强领导。乡、村两级分别组建成立了扶贫项目资金监管协调小组,由乡党政主要领导为组长、乡纪委、乡行政监察室、乡财政、乡民政、乡村建与国土、乡会计管理中心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下设办公室于乡纪委行政监察室合署办公,由乡纪委副书记负责日常事务;各村相应成立协调小组。协调小组成立以来,采取集中开会、电话沟通、按资金使用渠道分部门研究落实等各种形式开展工作。

三是制定方案,精心部署。由乡扶贫项目资金监督管理协调小组制定下发了《乡扶贫资金监督管理专项治理实施方案》,明确开展专项治理的目的意义、任务范围、方式方法、时间安排及工作要求。召开乡纪委、乡行政监察室、乡财政、乡民政、乡村建国土所、乡会计中心等部门负责人及扶贫资金项目实施村党支部书记会议,专题布置专项治理工作,要求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明确责任,加强整改,完善管理。

(二)落实规定,依法规范使用扶贫资金。根据《省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明确规定扶贫资金使用范围。

使用范围五个方面。(1)扶持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包括:乡村道路、基本农田、小型和微型农田水利设施,人畜饮水、户用沼气、村级通电、贫困户住房改造和异地移民扶贫开发等项目建设。(2)扶持贫困地区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和开展科技扶贫。(3)扶持农村贫困人口劳动技能培训补助。(4)扶持贫困地区发展农村基础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广播、电视事业。(5)扶贫贴息贷款的贴息支出。

坚决做到“五不准”。不准把财政扶贫资金用于行政事业机构开支和人员工资;不准用财政扶贫资金发放各种奖金、津贴和福利补助;不准用财政扶贫资金弥补预算支出缺口;不准用财政扶贫资金购买交通工具及通讯设备;不准用财政扶贫资金外出旅游和考察。

全面开展自查。对照上述要求,以扶贫资金项目实施村为单位,根据乡扶贫资金监督管理专项治理实施方案。由乡财政、乡民政、乡村建国土分别对我乡2010年至今实施的扶贫项目资金、以工代赈资金、残疾人危房改造资金监管情况进行自查自纠。

(三)完善制度,提高扶贫项目资金监管力度。

按照《省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及广区纪〔〕36号文件《区乡镇纪委参与扶贫资金项目监督管理实施方法(试行)》的总体要求制定了加强扶贫资金监管的制度、措施、办法,普遍建立了扶贫资金专户制、扶贫项目和扶持资金公示制、扶贫资金报帐制和定期审计制、重大项目公开招投标制等。

一是扶贫项目逐级申报制度。即村报乡,乡报区与扶贫办、财政局,区统一将项目上报省市扶贫、财政部门。项目一旦确定,不得擅自调整,若确需调整,应报原审批部门重新审批。加强项目管理,做到资金到项目、纪检监察到项目、管理到项目、责任到项目、核算到项目、验收到项目。

二是扶贫项目资金区级财政报帐制度。坚持区财政管资金,扶贫办管项目,财政扶贫资金均实行区级财政报帐管理。

三是扶贫资金财政专户管理、封闭运行制度。扶贫项目资金由财政专户管理、项目实施村报帐資金直接转入乡财政专户,凭乡纪委行政监察室监督验收通知书去乡财政支取到户资金,自觉接受行政监督。乡纪委按照财政扶贫资金管理监测的要求,认真做好每个项目、每笔资金、项目的录入工作。

四是扶贫资金项目公告公示制度。坚持项目实施全过程的公示。项目实施村对批准项目资金、实施单位、项目验收等项目实施的重要环节都坚持在政务公开栏中公示。

五是扶贫项目验收制度。项目完工后,项目责任单位向区扶贫办提出验收申请,由区扶贫办组织包括工程技术人员、乡党政领导、乡纪委扶贫资金项目监管负责人、扶贫项目实施村党政领导、村项目监督小组组成的验收小组对项目进行检查验收。验收小组应通过实地踏看,征求群众意见等方式进行认真检查,对项目作出是否验收合格的结论,对项目建设后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作出客观评价。凡项目建设质量差、不符合项目设计和施工要求的不予验收。对验收合格项目按规定填写《财政扶贫资金项目验收表》,做好项目档案工作。

六是扶贫资金监督检查制度。乡纪委适时组织检查组对年度的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管理进行严格检查。积极配合上级有关部门的检查审计工作。坚持村纪检小组对项目资金的监督。项目村成立项目监督小组(必须有村纪检小组组长),在签订项目施工合同、项目发票的审核、项目验收等重点环节对扶贫项目的实施过程实行监督。

二、存在问题

一是个别扶贫项目实施不够及时,有可能造成管理上的漏洞。

二是公益类项目普遍存在重建设、轻管护的现象,主要原因是贫困村无法承担管护投入。

三是扶贫资金投入不足、资金缺口大、筹措难。

三、进一步加强扶贫资金监管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政策研究,争取更大支持。搞好项目规划,认真研究国家当前为防范金融危机,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认真研究国家、省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扶持政策,争取上级扶持。

第7篇

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扶贫生态移民工程资金使用和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扶贫生态移民工作顺利进行,根据《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省扶贫生态移民工程规划(2012-2020年)》、《省扶贫生态移民工程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及国家、省的有关扶贫开发方针政策,结合我市整合各级资金的实际,特制定本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扶贫生态移民工程资金,是指各级财政及部门用于扶贫生态移民工程的资金。

扶贫生态移民工程资金的范围主要包括下列资金:

(一)中央财政安排的扶贫生态移民专项资金(发展资金);

(二)省级财政预算安排的扶贫生态移民专项资金;

(三)省级整合其他中央资金用于扶贫生态移民的资金(包括易地扶贫搬迁、廉租住房建设、农村危房改造工程等);

(四)市级财政安排的专项扶贫生态移民资金;

(五)市本级财政安排的专项扶贫生态移民资金;

(六)整合本级其他用于扶贫生态移民的资金;

(七)国家开发银行专项发展基金及PPP引导基金;

(八)金融信贷资金;

(九)群众自筹资金;

(十)其他资金等。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市辖区范围内政府投资及融资管理的扶贫生态移民工程。

第四条扶贫生态移民工程由市政府统一授权的单位(或平台公司)作为项目实施单位,采取自行组织实施或委托实施的方式建设。

第五条扶贫生态移民工程资金实行专户管理、专帐核算、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挪用。

第六条扶贫生态移民工程资金,专项用于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年度实施确定的各项建设任务,包括移民住房、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设施、技术技能培训、土地整治、生态环境建设、项目管理等与扶贫生态移民有关的建设。

第七条项目管理费实行总额控制,分年度据实列支。项目管理费总额控制数以项目审批部门批准的项目投资总概算为基数,参照省发改委1.5%的比例标准提取项目管理费,报市财政局审批。已获得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管理费支持的项目,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方式再从财政专项扶贫生态移民资金中提取任何管理费用。

项目管理费实行专账管理,专项用于规划和实施方案编制、政策起草、调研、检查验收、成果宣传、项目公告公示、档案管理、项目和绩效评估等与扶贫生态移民工程相关方面的经费开支。

第二章项目预算管理

第八条市移民局作为扶贫生态移民工程项目实施主管单位,在每年10月底前会同市发改局、市财政局、项目实施单位根据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年度实施任务提出下年度资金需求和筹措方案,报市政府审定。

第九条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应严格按照经市政府批复的项目实施方案实施,严格控制项目超规模、超概算、超工期。实施方案应按照批复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设计的规模、标准、工期、概算要求编制。

第三章融资管理

第十条市移民局牵头,市金融办、市财政局、项目实施单位配合负责做好项目融资工作,应根据经市政府审定后的年度资金需求和筹措方案,制定年度具体融资计划,落实融资方式、期限、成本和还款来源,报市政府审批。

第十一条项目实施单位作为筹措扶贫生态移民工程资金融资主体,积极争取开发性金融贷款支持。

第四章资金使用管理

第十二条扶贫生态移民资金必须实行专户管理。项目实施单位需在银行开设一个扶贫生态移民资金专用帐户(以下简称生态移民专户),专项用于归集各级财政扶贫生态移民专项资金、国开发展基金、PPP引导基金、群众自筹资金及其他资金等;开设一个贷款资金专用帐户,专项用于核算融资资金;开设一个偿债资金专用帐户,专门用于存放偿付贷款本息,其他资金不得转入该帐户核算,严禁将其他资金存入偿债资金专户。

第十三条市财政局负责生态移民专户资金及贷款资金的监管工作。项目实施单位需向市财政局提供合作合同,市财政局根据合同约定将政府购买服务支出、财政补贴支出逐年列入财政预算。市财政局要及时按照财政支付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拨付资金。

第十四条项目投资产生的收益,由项目实施单位在收益实现后3个工作日内上交市财政局,原则上市财政安排用于扶贫生态移民项目的政府购买服务支出、财政补贴支出。

第十五条扶贫生态移民专项资金实行报账制。中央、省、市级、本级财政专项资金,应严格按照相应的资金管理制度规定程序报账。

第十六条为了充分发挥财政扶贫生态移民工程资金的引导作用,拓宽扶贫生态移民工程投入渠道。按照“统筹安排、集中使用”的原则,各级财政扶贫生态移民专项资金及整合资金按规定程序审核后,由市财政局拨到相应的资金主管单位,资金主管单位将资金归集到生态移民专户(除国家另有规定外);国开发展基金、PPP引导基金由收到划入基金的单位直接转入生态移民专户;群众自筹资金、其他资金由各乡镇存入市政府重点项目办专户,市政府重点项目办将资金汇集后统一转入生态移民专户。

第十七条项目实施单位开设的生态移民专户和贷款资金专户中所有资金的使用,应由项目实施单位填制《投融资管理资金支付用款申请单》(详见附件1)并附上相关资料,经市移民局审核后,报市财政局审核,市财政根据签订的项目合作协议范围、内容及有关政策要求进行审核,市投融资领导小组办公室复核,经签章后,报市政府分管领导签批,再向资金监管银行申请支付项目资金。

第十八条监管银行根据审核同意《投融资管理资金支付用款申请单》的额度从监管账户中支付相应资金,否则不得予以支付。

第十九条项目实施单位应按照《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等财政财务制度规定,设置独立机构或指定专人做好财务会计核算工作,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

第二十条建立健全建设项目资金收支计划执行报告制度。项目实施单位每月末应向市财政局报送财务会计报表及项目资金使用情况表,年终报送全年项目资金收支计划执行情况报告,同时抄送市移民局。

第二十一条扶贫生态移民有关工程项目的勘查、设计、施工、监理及物资的采购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的有关规定进行。

第五章项目决算管理

第二十二条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实行预决算评审制度。工程预算由项目实施单位委托市投资评审中心评审,经评审的工程预算作为政府购买服务、财政补贴的计算依据,以项目工程结算审计结果作为扣减或增加政府购买服务支出等的结算依据。

第二十三条项目实施单位应在项目完工后及时报项目主管部门审核,经审核签署意见后,向市财政局报送规范、完整的工程竣工决算资料及项目主管部门意见。对建设周期长、建设内容多的项目,单项工程竣工后,具备交付使用条件的,可编制单项工程竣工财务决算,建设项目全部竣工后应编制竣工财务总决算;市财政局依据有关竣工财务决算审计结果进行批复;项目业主依据批复办理固定资产交付使用手续,反映项目建设成果。

第二十四条市移民局应建立贫困户及资金使用台账,将年度扶贫资金规模、来源、项目安排去向、项目实施单位、受益群体以及实施效益等情况进行公告、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第二十五条各乡(镇)人民政府要利用公开栏(墙)、项目竣工牌、会议及告示等形式将本年度扶贫生态移民的投资规模、资金来源、资金用途、受益对象、补助标准、补助环节及项目完成情况在项目实施地进行事前、事后公示公告,增加资金使用的透明度,确保群众的知情权,自觉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

第二十六条市移民局应当加强扶贫生态移民项目档案管理,与项目相关的文件、阶段性总结、资金审批和审计报告、工程监理报告、技术资料、统计数据、图片照片资料等应当及时归档,按安置点独立建档。

第六章监督检查

第二十七条市移民局要加强对扶贫生态移民工程资金和项目的监督检查,配合市审计局、监察局做好资金和项目的审计、监督工作。各有关部门要加强配合、互通情况,避免重复检查。

第二十八条各乡(镇)人民政府、项目主管单位要加强项目管理,确保项目实施进度,及时报账和验收,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市移民局会同市审计局、市财政局对项目实施情况定期和不定期进行检查并及时向市政府汇报,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应当进行重点监督,对重点扶贫生态移民项目进行跟踪监督,并配合市监察局对资金管理和使用中的违法违纪案件进行查处。

第二十九条项目实施单位应当主动接受监督检查,如实反映情况,提供所需资料,确保项目建设质量、资金使用安全和投资效益。

第三十条对违反本办法规定,虚报、冒领、截留、挤占、挪用扶贫生态移民工程资金的单位和个人,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及国家有关规定依法追究责任。由市审计局、财政局、监察局追还被挪用、截留资金,停止拨付后续资金。

第8篇

2018年5月15日受单位委派,我成为市派驻敖汉旗脱贫攻坚推进组成员,派驻古鲁板蒿镇任党委副书记、脱贫攻坚工作队长。经过七个月的脱贫攻坚工作实践,使我磨练了意志、开阔了视野,熟悉了农村基层工作程序,积累了一定的农村工作经验。在与古鲁板蒿镇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同志们的相处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基层工作经验和做法,真切感受到了基层锻炼的价值和益处,现将这半年来脱贫攻坚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 加强学习,用习近平新时代扶贫理论思想武装头脑。

初到农村,对于我这样一个基层工作经验和扶贫理论知识为零的人来说,该如何开展工作是摆在面前的一大难题。不知扶贫政策何谈做好扶贫工作,为了弥补自己扶贫理论知识上的不足,我认真学习市里下发的相关扶贫文件,并向镇扶贫办工作人员借来敖汉旗2016年以来所有的扶贫文件,包括各相关行业部门的扶贫政策认真学习领会。为使自己尽快进入工作角色,要来了古鲁板蒿镇2015年以来脱贫攻坚工作各种总结材料,熟记各种扶贫数据,对古鲁板蒿镇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情况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做到心中有数。为下一步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二、入户走访、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要做好扶贫工作,光熟知各项扶贫政策是远远不够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只有踏踏实实开展入户走访,与贫困户面对面交流才能了解贫困户心中所想,了解他们的致贫原因和家庭情况才能做到精准施策。这半年多以来我对古鲁板蒿镇12个行政村累计走访40余次,全镇127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累计走访400户。与各村两委班子和驻村工作队累计座谈20次,了解村情、民情和各村发展扶贫产业的思路。其中西湾子村由于近年来连续干旱,地下水位下降已无法满足灌溉需求。为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结合西湾子村实际,经对西湾子村推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和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全村贫困人口早日脱贫等方面综合考量,对西湾子村4000亩农田实施膜下滴灌项目进行了认真调研,撰写了《古鲁板蒿镇西湾子村实施膜下滴灌项目调研报告》,已提交给市派驻敖汉旗脱贫攻坚推进组。

三、做好扶贫政策宣传员。

如何把党的扶贫政策用好用足始终是我认真思考的问题,在入户走访中发现很多贫困户不知道我们党有哪些扶贫政策,甚至有的贫困户不知道自己享受了什么政策。为了让更多贫困户了解扶贫政策,用好扶贫政策,在每次入户时我都向贫困户进行细致的讲解,尤其是他们关心的健康扶贫政策,如慢性病送药服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每年一次免费体检以及住院报销比例等,通过细致耐心的讲解,很多贫困户对党的扶贫政策有了清晰的了解。

四、做好个人帮扶工作。古鲁板蒿镇在敖汉旗建档立卡贫困户动态调整后,对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帮扶人进行了重新调整,我主动找到镇扶贫办,要求为我分配贫困户,为方便我工作,镇扶贫办将我的帮扶户安排在镇政府所在村古鲁板蒿村,共计5户,其中因病致贫2户、因残致贫2户、住房安全无保障1户。在确定结对帮扶名单后,我积极联系村支书杨永刚,由他带着我对这5户进行入户,留下了我的联系方式。给我印象比较深的其中一户叫做韩清付的老人,自己一人居住,由于小脑萎缩,行动不便无劳动能力,生活来源主要依靠低保金,针对这种情况,我对他经常进行走访慰问,中秋节给他送去了月饼。在我参加市暗访组工作期间获悉他不慎摔伤,在回到镇里后找到民政所为他申请了临时救助金800元。还有一户因残致贫的王亚平,一家三口人,两人残疾,在2018年的扶贫施策中,村里要给其实施资产收益(600元/人),脱贫效果并不明显,我得知后联系王亚平的姐姐,一起找到村里,给她实施到户养殖项目,得到基础母羊6只,同时我也在积极为其争取扶贫金融贷款,帮助其扩大养殖规模。近期,帮助贫困户王凤兰办理慢性病送药服务。

五、参加市和推进组安排的其他工作。

1、与自治区脱贫攻坚总队联合开展脱贫攻坚督查。根据自治区驻敖汉脱贫攻坚工作总队和市驻敖汉推进组的安排部署,8月27日至9月4日,对新洲街道办事处、四道湾子镇、四家子镇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督查,共深入12个行政村,走访建档立卡贫困户109户,发现问题51个,其中约谈2人,向审计部门移交问题1个。

2、参加脱贫攻坚推进组成员专题培训

10月15日-10月19日,在市委党校参加市委组织部举办的全市脱贫攻坚推进组成员专题培训,此次培训邀请了市扶贫办、市农牧业局、林西县扶贫办等部门相关领导对扶贫政策和如何做好贫困县摘帽迎检工作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讲解,使自己对扶贫工作政策把握和工作方法有了很大提高。

3、参加全市贫困县退出初审工作。根据赤峰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工作安排,10月25日—11月12日参加全市贫困县初审工作,对松山区、宁城县、喀喇沁旗进行贫困县脱贫摘帽初审,累计18天,检查14个乡镇,共入户168户,发现问题26个。

4、对巴林左旗和阿鲁科尔沁旗进行脱贫攻坚暗访工作。

11月13日至11月30日,由市派驻敖汉旗脱贫攻坚推进组组长郭殿明书记带队,对巴林左旗和阿旗脱贫攻坚工作进行暗访,此次共对巴林左旗和阿旗共14个乡镇进行暗访,暗访工作采取随机入户抽查,共计入户182户,对所有入户贫困户整户识别、精准施策、精准退出、健康扶贫等进行了调查,累计发现问题71条,均已向镇党委进行现场反馈,并将发现问题进行整理上报,有效推动脱贫攻坚工作开展。

第9篇

一、资金管理及使用

(一)资金到位情况

2013年上级共安排我县专项扶贫资金4425.72万元,实施项目524个,其中:实施整村推进规划项目资金1650万元,安排项目370个;片区专项资金240万元,安排项目87个;2013年扶贫绩效考评先进单位资金150万元,安排项目9个;市绩效考评资金24万元,安排项目11个;农村危旧房改建集中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98万元,安排项目13个;省财政扶贫应急资金15万元,安排项目2个;省“部分地区特殊困难扶持”资金10万元,安排项目1个;‘四个一’产业扶贫专项资金1000万元,安排项目20个;市财政扶贫资金(茶园乡)项目1个200万元;到户贴息资金49万元,为293户农户980万元贷款办理扶贫贴息;项目贴息50万元,为6个企业5000多万元项目贷款办理贷款贴息;移民搬迁(区、库区移民)补助资金1005.65万元(其中省市扶移办系统安排591.15万元),搬迁移民422户;“雨露计划”补助资金106.02万元;雨露计划试点项目1个48.05万元;通丰养分平衡剂示范推广项目1个7.5万元,完成示范推广面积5000亩;百丈泉红薯种植基地建设科技示范项目1个15万元;科技培训项目1个19.5万元,安排实用技术培训5510人次。

另外,省安排项目管理费26.4万元,用于对全县165个重点村扶贫项目的监督管理;统计监测费26.1万元。县财政安排重点村整村推进项目配套资金314万元,安排161个重点村新农村建设点实施村庄整治项目;安排搬迁移民配套资金21.37万元。

(二)项目落实情况

2013年全县共安排实施项目524个,其中:

1、整村推进项目516个。实施扶贫重点村整村推进规划项目安排项目370个;片区专项资金安排项目87个;2013年省扶贫绩效考评先进单位资金安排项目9个;市绩效考评资金安排项目11个;农村危旧房改建集中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安排项目13个;省财政扶贫应急资金安排项目2个;省“部分地区特殊困难扶持”资金安排项目1个;‘四个一’产业扶贫专项资金安排项目20个;市财政扶贫资金(茶园乡)项目1个;到户贴息资金项目1个;项目贷款贴息项目1个。

2、移民搬迁(区、库区移民)项目1个(附表2-6中涉及移民搬迁的6份下文合并为一个项目),搬迁移民422户;

3、“雨露计划”项目3个。雨露计划试点项目2个580人,其中2011年项目1个67.95万元,2013年项目48.05万元;通丰养分平衡剂示范推广项目1个7.5万元,完成示范推广面积5000亩;2013年“雨露计划”财政扶贫补助资金106.02万元项目1个,在2013年实施。2013年实施的是2011年“雨露计划”财政扶贫补助项目,资金93.22万元,集中培训人员1691人;

4、科技扶贫项目2个。百丈泉红薯种植基地建设科技示范项目1个15万元;科技培训项目1个19.5万元,安排实用技术培训5510人次。

另外,省安排项目管理费项目1个;统计监测费项目1个。县财政安排重点村整村推进项目配套资金314万元,配套安排161个重点村新农村建设点实施村庄整治项目;安排搬迁移民配套资金21.37万元。

二、绩效考评指标的完成情况:

1、本级预算安排扶贫资金情况。

完成整村推进配套任务314万元,占市扶移办下达财政扶贫配套任务314万元的100%;

落实移民配套财政扶贫资金21.37万元,占任务数的100%。

2、扶贫规划资金整合情况

整合部门资金36671万元,是当年中央和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8.3倍。

3、资金运行情况

资金报帐率:至2013年3月31日止,剔除需跨年实施的“雨露计划”(106.02万元)及科技扶贫综合试点项目(15万元)允许在2013年拨付外,2013年项目资金下拔额度达4260.3万元,占上级安排我县专项扶贫资金4425.72万元资金的98.6%。所有项目全部实施并验收、项目完成率、验收率达到100%。其中:拔付整村推进资金(含:产业专项扶贫资金,危旧房基础设施资金)3594.1万元,占项目资金3638.5万元的98.7%;移民扶贫资金591.15万元,占项目资金591.15万元的100%;贴息资金99万元,占项目资金99万元的100%;“雨露计划”资金161.57万元,实施了通丰养分平衡剂示范推广项目(7.5万元)及试点项目(48.05万元),106.02万元的培训项目在2013年实施;科技扶贫资金19.5万元,占项目资金19.5万元的100%;科技示范项目15万元,在2013年实施并拨付。

资金监管措施的实施情况:财政扶贫资金在县财政扶贫资金专户运行;专户帐能清楚准确反应资金收付情况;贴息资金、移民搬迁到户资金能做到直补农户“一卡通”帐户;年度资金使用计划、项目均在县人民政府网公示;到村到户项目均做到在村公告栏公告;建立了监管制度并下发了有关文件(见附件)。

4、项目实施

项目管理情况:

整村推进、移民扶贫、贴息资金、劳动力转移资金、科技扶贫资金、农村危旧房改建集中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产业扶贫专项资金、科技扶贫资金、到户扶贫资金资料档案健全、详细,均已装订成册。

项目完成情况:

“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完成情况:2013年有贫困户41902户,到户扶持政策的户数有41900户,制定率近100%。

年度项目计划完成情况:2013年全县共安排实施项目524个,踢除2013年实施的项目2个,已完成100%,其中:整村推进资金项目计划个数516个,完成516个,占100%;移民扶贫项目计划个数1个,完成1个,占100%;科技扶贫项目计划个数2个,完成1个(其中百丈泉红薯种植基地建设科技示范项目是跨年实施项目);“雨露计划”项目3个,完成2个(其中2013年“雨露计划”财政扶贫补助资金106.02万元到2013年实施);项目管理费及统计监测费已使用。

产业项目效果。

项目贴息贷款:2013年批准的扶贫项目贴息贷款50万元,全部投向省、市扶贫龙头企业用于扶贫产业,比例为100%;

到户贴息贷款:2013年发放到户贴息资金293户49万元,发放给建档立卡贫困户293户,占100%;

产业专项扶贫资金:直接用于产业发展的资金有40万元,资金直接到户比例100%;

贫困户直接参与项目从中受益比率:2013年扶贫项目中直接参与且受益的贫困户占识别贫困人口比重为62.78%。

6、经验创新

我县“雨露计划”工作通过创新培训模式,形成了“签单招生培训就业跟踪服务”的培训新格局,在2013年4月全省“雨露计划”暨科技扶贫工作培训会上进行了经验交流。2011年我县被定为全国100个“雨露计划”实施方式改革试点县之一,2013年公示补助对象580人,其中高职282人、中职308人,使近600个贫困家庭受益,作为推进“雨露计划”实施方式改革试点的经验做法曾在《中国扶贫》2013年9月10日第17期杂志上刊登。

三、资金及项目管理的做法

资金管理的做法:

强化项目监管。扶贫资金及项目一经省、市扶贫办备案审批下达,我们始终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按照省、市文件精神,严格按下达的项目资金额度和建设内容精心组织实施。同时,县扶移办会同县财政局多次深入项目施工现场调查了解工程进展情况,督促施工单位严格按规划实施方案施工,确保工程按规定的时间、进度和质量要求完工,对不符合施工要求的责成施工单位返工。在项目建设验收合格后,将项目建设内容、资金额度等内容及时录入财政扶贫资金管理监测信息系统,使全县扶贫项目资金做到无任意调整挪项、无擅自分散使用,无“半拉子”工程现象发生。

坚持阳光作业。严格实行项目资金公示公告制,各乡(镇)、村、项目建设责任单位充分利用乡(镇)、村公开栏、宣传单、新闻媒体等,对项目审批程序、项目名称、实施地点、建设规模和效益、实施期限、实施单位及责任人、资金来源、资金总额等内容在公开栏进行至少为期半个月的公示公告,确保了扶贫项目和资金充分接受群众监督,提高了扶贫项目和资金使用的透明度。严格实行竣工审计验收制,项目完工后,县扶移办会同县财政局及相关部门、乡(镇)分管负责人、村委会负责人、施工单位按照规划实施方案组织验收。严格项目建设质量监督评审制,各村成立了项目监督小组,在项目验收上,严格实行监督小组不签字不得评为合格项目。同时,项目主管单位对项目建设采取不定期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同时,由相关单位组成的专班,深入到各乡(镇)和重点村,对2013年的扶贫建设项目和资金进行审计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了整改,并把检查审计结果作为2013年度扶贫资金和项目分配的一个重要参考因素。

严格资金使用。在扶贫资金的管理上,在县财政局设立了扶贫项目资金专户,实行全过程跟踪管理,全封闭专户运行,严格把握所有项目资金必须进入项目资金账户,然后履行审批手续后使用的规定。在项目申报、审批到资金下拨、使用的各个环节,主动接受审计、财政、监察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检查、审计和监督,始终做到了专款专用,足额到位,无挤占、挪用、截留现象发生。

项目管理的做法:

加强扶贫队伍培训。2013年,先后举办了两期由各乡镇扶贫办主任、重点村书记(主任)参加的扶贫资金项目管理培训班,集中组织学习市扶贫资金管理工作手册和有关业务知识。

落实规章制度。制定并落实了2013年扶贫重点村绩效考评办法,进一步加强了扶贫重点村项目资金的管理。制定了《关于加强扶贫项目管理创新监督机制的实施方案》,包含项目组织实施、项目的监督、项目的验收、项目施工材料的选定,建立了扶贫项目后续管理机制。

健全管理机制。严格执行县纪检会《关于小额工程实行招标、投标确立施工队伍的通知》,所有项目公开透明,实行公告、公示,在村民理事会的监督参与下进行招标、投标议标,并参与工程的预算结算。

五、工作评价

(一)扶贫成效

全县扶贫开发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主要表现在:

1、整村推进纵深发展。一年来,坚持以改善重点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一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新修和改造村内公路143条112公里;水利项目45个327.万元,兴建桥梁12座,新(维)修水陂7座,排灌站3座,水渠水圳6600米,河堤780米,新增有效灌溉面积4500亩,村内垃圾及污水处理项目1个计9万元,村级组织活动中心项目2个及校园建设1个项目计138.8万元。项目的实施大大改善了重点村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条件。二是主导产业逐步强大。围绕主导产业拓宽发展新路子,安排扶贫资金49万元(含到户贴息),用于“脐(甜)橙、烤烟、油茶、生猪、灰鹅”等产业发展。据统计,今年,全县新植甜橙7660亩,新植油茶8600亩,扶持种植烤烟4800亩,生猪、灰鹅等产业蓬勃发展。全县“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开发格局逐步形成,大大促进了贫困群众增产增收。三是中央彩票公益金项目稳步推进。彩票公益金项目1500万元实施项目158个,其中基础设施项目76个、环境改善和公共设施项目38个、产业发展项目44个,目前已实施项目145个,下拨资金1237.5万元。四是互助资金进展良好。全县有18个村开展村级互助资金试点项目,每个村安排财政扶贫资金15万元。目前,全县入会农户526户,资本金总额达到309万元,较好地解决了贫困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短缺资金的问题.促进了全县产业建设的发展,群众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2、移民搬迁稳步推进。上级下达我县移民扶贫任务2137名(其中:避灾移民1009人,以工代赈易地搬迁移民662人,区移民400人,生态移民66人)。根据集中安置为主的原则,在全县22个乡镇设立了14个集中安置点,集中安置移民288户1393人,占移民任务的65.2%;分散安置移民134户744人,占移民任务的34.8%。目前已入住的移民户有422户2137人,占100%,基本达到了“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目标。如:樟木乡塘埠新湾集中安置点位于樟木乡东南部,座落于大邮公路旁,交通便利,环境优美,距樟木乡圩镇2公里,离县城38公里。该点占地面积18.5亩,自2005年起开始实施,现已共安置移民户124户,633人,对塘埠村、牛岭村等村分别居住在26个自然村的农民集中安置在塘埠新湾安置点,其中塘埠村小密组37户,桥坑组23户,井湖组14户已实现整组搬迁。

3、“雨露计划”取得明显成效。上级下达培训任务1504名,培训资金为93.22万元,实际投入培训资金为198.82万元,举办各类培训班13期,完成培训人数1691人,其中:技术培训1361人;中专生和中高级技工入学培养330人。通过培训实现了人口资源向人力资本的有效转变,达到了“培训一人、转移一人、稳定一人、脱贫一户”的“雨露计划”工作目标。去年我县被确定为“雨露计划”实施方式改革试点县,已完成直补就读中高职贫困学子580人,资金116万元。如:高兴镇蒙山村农民张向阳,通过技能培训和所学知识,先后在广东等沿海城市拼搏创业,积累了丰厚财富,后回到家乡创办了县金种子水稻专业合作社,带领周边群众种植大棚蔬菜300多亩,西瓜60亩,优质水稻1000亩,同时还发展生猪、鱼类等养殖,其专业合作社年创利润30余万元,幅射了周边2个乡4个村130人,合作社成员年增收1500元;乡村路一组的刘继青,2011年通过我县一村一名中专生和一村三师培养工作,就读于南昌女职茶艺专业,2013年2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央军委办公厅三座门招待所工作,现在月薪2800元,有效地解决了家庭的困难。

4、“四个一”组合式扶贫攻坚扎实推进。通过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史文清的悉心指导,省林业厅、大唐分公司及其它省市单位的倾心帮扶,我县初步形成了大扶贫工作格局。制定了近三年和今后十年扶贫开发规划。制定了《茶园乡扶贫开发规划》,明确了60个扶贫开发项目,2013年茶园乡落实民生工程、产业项目、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1个,总投资近5000万元。

(二)综合自评

积极完成上级主管部门交办的各项工作,文字材料力求做到详实、准确和到位;统计报表及时准确、贫困监测求真务实、扶贫项目备案及时;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各部门和单位真情扶贫,全县所有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结对帮扶贫困村。自评结论:财政扶贫资金使用效益成效明显。

第10篇

关键词:精准扶贫;脱贫攻坚;问题;对策;六安裕安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3-000-01

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根据4月24日视察六安的讲话精神,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总体要求,近期我校成立调研组,深入村组户,通过查阅扶贫档案、召开座谈会、入户走访、实地调查等多种方式,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专题调研,现将相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裕安区基本情况

裕安区是1999年底六安撤地设市后成立的新区,位于安徽省西部,大别山北麓,江淮之间。全区辖19个乡镇、3个街道、一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总面积1925.89平方公里,其中城区7.3平方公里。全区耕地67.5万亩,总人口93.7万人,其中乡村人口86.5万,常年在外务工20余万人。

裕安有着光荣的历史和革命传统,在1929年曾举行了著名的河西暴动和独山起义,我军的创始人之一许继慎将军就诞生在我区的青山乡。55年授衔时,我区籍将军就有32位,是全国少有的将军县(区)之一。我区不但在民主革命时期作过重大贡献,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也作过巨大牺牲。新中国成立后,在我区淠河上游相继修建了佛子岭、磨子潭、响洪甸三大水库,举世闻名的淠史杭总干渠横贯我区境内,使我区的13个乡镇成了库区的淹没区和水库泄洪时的行蓄洪区,沿淠河、汲河两岸,经常因水库泄洪而遭受严重损失,还有6个江淮分水岭乡镇严重缺水。裕安区是一个集革命老区、山区、库区、行洪区和江淮分水岭易旱区为一体的贫困区,2002年2月被国家重新列入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区)。“十二五”末,全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939元,其中2855元以下的贫困人口8.5万人,贫困户3.5万户,贫困村75个。

二、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动态管理,完善建档立卡。去年以来,我区先后举办全区建档立卡“回头看”再推进会、汇报会、扶贫对象精准核查工作培训会,对建档立卡工作进行再布置再推进,扎实开展建档立卡精准核查工作。截止2016年6月底,全区有10439人标为一般农户,新增识别的贫困户10508人。

(二)抓好精准施策,促进产业扶贫。政策的落实要通过项目的实施来实现,裕安区坚持产业扶贫,以特色种养业、乡村旅游等产业发展为支撑,以水、电、路、房等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项目引脱贫促发展。2016年度出台了《裕安区专项扶贫资金到户项目补贴管理办法》,首批安排到户补贴资金570万元,扶持贫困户发展产业。2016年度我区计划建设26个村级光伏电站和1532户户用光伏电站,投资总额4884.5万元。截止6月底,2015年度村级光伏电站与户用电站已全部建成并陆续并网发电,2016年度光伏扶贫项目已于6月22日开标确定中标企业,后续工作将陆续开展

(三)紧扣发展核心,创新金融扶贫。2015年以来,在国家开发银行的支持下,裕安积极探索开发性金融支持脱贫攻坚的新模式,将国开行金融扶贫和大别山振兴发展相结合,取得了初步成效。同时,结合实际,出台了《裕安区扶贫小额信贷实施细则》,为评级授信贫困户提供5万元以下、3年以内免抵押、免保扶贫小额贷款,财政按基础利率贴息。上半年,为616户贫困户办理了贷款,预计金额达427.7万。

(四)落实扶贫助学政策,推进“雨露计划”。裕安结合实际扎实开展“雨露计划”扶贫助学工作,按照个人申请、村委证明、乡镇审核的规定,区扶贫办严格按照政策规定把关,累计有412名贫困学生享受雨露计划,按照3000元/年的标准,合计123.6万元,已全部打卡发放到贫困户。

(五)突出驻村帮扶,深化“双包”制度。2014年,裕安建立了“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制度,今年又将脱贫攻坚纳入帮扶单位年度考核,量化帮扶责任人考核。4月,区扶贫办联合区委组织部对全区75个贫困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长履职情况进行督查,检查结果在全区进行通报;先后开办4期扶贫工作队长培训班,特别是5月20日举行的全区村级党组织书记暨驻村扶贫工作队长培训班,针对就业、社保兜底、教育、资金管理等方面进行给予业务指导。三、当前脱贫攻坚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信息资料精准度仍有不足,少数地方存在底数不清的问题。

(二)在扶贫项目的安排上,有的乡镇不够精准,甚至将扶贫与社会经济发展、美丽乡村建设混为一谈。

(三)裕安是国家级贫困县区,基础条件差,村组道路、饮用水、危房改造、农村供电等欠账较多,严重影响精准扶贫工作进度。

(四)我区因病致贫比例较高,该群体脱贫难度大,政府兜底难度大。

(五)驻村帮扶中,一些帮扶单位精准度上存在问题,仅限于搞搞慰问、送送救济,扶贫帮扶没有想法更没有办法。

四、对当前裕安脱贫攻坚工作的建议

多次强调:“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我们要按照的要求,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切实把“精准”两字贯彻于脱贫攻坚的全过程。

(一)围绕精准识别抓落实。做好扶贫对象的精准识别,是实施精准扶贫的前提和首要环节,必须细之有细、实之有实。要对照“两不愁、三保障”的识别标准,严把“本人申请、村民评议、村级核实公示、乡镇审查公示、区级审核公告”的识贫标准、全面查准核实扶贫对象。对因病、因灾返贫的群众,要及时核准核实,实行动态管理,切实提高建档立卡规范化精准化水平。

(二)围绕精准施策抓落实。要紧紧围绕“六个精准”、“五个一批”要求,精准发力,狠抓落实。切实做到精准施策、精准推进、精准落地。要突出产业扶贫。产业扶贫是脱贫的必由之路。要结合六安“一谷一带”建设,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养、乡村旅游、光伏、电商、特色农产品加工等产业。要突出项目安排。扶贫项目要因人因地、因致贫原因安排,做到“精准滴灌、靶向治疗”。全面实行“户申请、村审核、乡镇审查、区审批”制度,确保项目资金安排精准。要突出资金整合。依法合规推进各类涉农资金、扶贫资金整合,集约使用财政资源,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贫困地区的信贷投入。要突出基础建设。大力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美丽乡村和小型水利工程等民生建设,切实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要突出社保兜底。对于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力的贫困户,要在兜底救助上落实好政策,确保应保尽保。同时要扎实推进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社会扶贫等工程。

第11篇

20xx年来,在上级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我县扶贫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十六大、十七大及国家、省、市扶贫开发工作战略思路,紧紧围绕《全省扶贫开发纲要》、全县十一五扶贫开发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突出以扶贫开发重点村整村推进为主体,以产业扶贫和劳动力转移培训为两翼的一体两翼扶贫开发新思路,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扎实开展扶贫开发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扶贫工作完成情况

4、科技产业扶贫。紧紧围绕县委、县人民政府大力发展旅游、矿产、水电、畜牧、生物资源开发五大支柱产业的发展思路,科学选择项目。完成战河乡 5000头肉牛养殖基地建设,**县高原牦牛特色资源开发项目,烂泥箐乡2000亩脱毒洋芋种植示范基地和西川乡4000亩核桃标准化种植项目,共投入财政资金200万元。

6、信贷扶贫。积极与金融部门合作,利用信贷资金扶持发展种养殖业,促进群众增收。共发放扶贫贴息贷款1650万元。

7、社会扶贫。积极动员各级各部门、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工作,争取在人才资金技术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同时,实行县级领导联系挂钩到乡,科级领导联系挂钩到村委会,部门联系挂钩到村民小组,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到户,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挂钩帮扶制度。共累计投入各级各类帮扶项目50个,帮扶资金1450 万元。

(二)主要做法

1、高强重视,加强领导。县委、县人民政府始终把扶贫开发作为统揽农业、农村工作全局的中心任务来抓,认真贯彻中央、省、市扶贫方针、政策,切实加强对扶贫工作的领导。不断充实和完善扶贫工作领导班子,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县长为副组长、县四套班子及各涉农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扶贫领导小组,各乡村层层成立领导小组,实行党政一把手负责制。

2、精心组织,落实目标责任。为把各类扶贫项目落到实处,县与乡签订了项目实施目标管理责任状,乡与村、村与农户层层签订目标管理责任状,并对目标管理进行量化考核,考核结果列入县对乡综合考评重要内容。把扶贫工作开展得好与坏,作为考核提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明确任务,责任落实,精心组织,确保扶贫工作件件有人抓、有人管。

3、严格项目资金管理。严格按照中央、省、市扶贫项目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加强对项目资金管理,确保项目顺利完成和资金的安全运行。

(1)项目管理。一是瞄准对象,科学规划。根据先难后易的原则,深入乡村调查研究,召开村民大会征求群众意见,根据缺什么补什么优先解决群众最需要、最迫切、最困难的原则,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筛选项目,自下而上制定规划项目。二是严格公示公告制。省、市项目批复后,县乡两级通过电视、网站、政府公示栏等形式对项目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为8个工作日。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定期或不定期对项目实施进度、投资情况、工程质量、资金到位情况进行公示。项目竣工后,设立标志碑进行公示。做到了项目实施前、实施中、实施后的公示,使项目资金接受社会及群众的监督。三是严格项目监督检查。项目实施中,组织财政、监察、审计等部门多次到各项目点督促检查项目实施情况。县扶贫办班子按南中北三个片区,定期或不定期对项目进行跟踪督促检查。四是加强项目后续管理。项目完成验收后,及时进行移交,制定项目后续管理办法,明确具体管护人,做到谁受益谁管护谁维修,确保项目长期发挥效益。五是严格验收制度。项目实施完成后,先由乡村自查自验,再由县扶贫领导小组逐一对扶贫项目进行县级验收,最后报请市级验收。要求县乡两级验收覆盖率达100%。

(2)严格资金管理。一是项目资金实行专户存储,专账核算,专款专用,封闭运行。二是严格拨款程序。根据项目实施进度按4:4:2进行拨付。资金拨付实行四级联签制(提出用款申请分管领导主要领导纪委书记)。三是实行乡财县管乡用,所有扶贫资金全部在财政直接支付,到户资金一律实行一折通支付。乡村不设扶贫项目资金户。四是结合县情,制定出台了《**县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暂行)》,确保资金到村到户,规范安全。五是严格实行县级报账制。完善了资金县级报账回补制,每批次资金报账由用款乡提出申请,经县扶贫办审批后,由县报账中心按批复项目资金补助标准审核,报账再回补剩余资金。六是大宗物资进行招投标统一采购,严格管理。七是严格审计制度,项目完成后,要对项目资金进行审计,并形成审计意见书。八是每年组织纪委、监察、财政等部门对扶贫项目资金进行一至二次的检查监督。

5、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始终把农民群众作为扶贫开发投入主体,广泛动员群众参与扶贫工作,积极动员投工投劳。十一五以来共累计投劳折资3564.2万元,占总投资的14%。

6、部门协作,整合资金。以整村推进为平台,按照统一规划、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有效整合各类资金。一是整合扶贫内部各项扶贫资金;二是整合外部门投入。

7、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在发挥群众积极参与扶贫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工作,实行社会帮扶和挂钩扶贫相结合的办法,形成合力推进扶贫工作。

8、强化内部管理。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不断加强干部职工思想教育,增强工作责任感、使命感,进一步细化职责,落实责任。树立创新理念,创新工作方法,促进扶贫工作取得新突破。

(三)主要工作成效

贫困群众收入明显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5年782元增加到2008年1614元,增加106.39%。

第12篇

20xx年来,在上级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我县扶贫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xx大、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十七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国家、省、市扶贫开发工作战略思路,紧紧围绕《全省扶贫开发纲要》、全县“xx”扶贫开发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突出以扶贫开发重点村整村推进为主体,以产业扶贫和劳动力转移培训为两翼的“一体两翼”扶贫开发新思路,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扎实开展扶贫开发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扶贫工作完成情况

“xx”以来,我县扶贫开发认真贯彻落实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方针政策,外争项目、内抓管理,按照“一体两翼”扶贫开发思路,不断加大扶贫工作力度和投入力度,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使我县贫困乡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农村贫困现象得到了缓解,有力地推动了脱贫致富的进程。三年来共投入各类扶贫资金12667.5万元,其中省级投入8372.5万元,市级投入1045万元,群众投劳折资达3564.2万元。

1、整村推进。“xx”期间,计划完成省级整村推进285个。目前,省下达234个,已实施完成163个,正在实施71个;市级配套和市级部门挂钩实施完成33个。196个整村推进,共投入财政资金2900万元,完成群众投劳折资1245万元。

2、易地扶贫开发。按照“搬得出,安得稳,能致富”的原则,共实施完成易地搬迁安置685户3050人,其中财政易地搬迁安置560户2500人,国债易地集中安置123户550人,共投入财政资金1525万元,其中国债资金275万元。

3、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以培训基地职业技能培训为主导,大力推进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实施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3200人,其中基地职业技能培训1200人,短期引导性培训2019人,共投入培训资金110万元。

4、科技产业扶贫。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大力发展旅游、矿产、水电、畜牧、生物资源开发五大支柱产业的发展思路,科学选择项目。完成战河乡 5000头肉牛养殖基地建设,**县高原牦牛特色资源开发项目,烂泥箐乡2019亩脱毒洋芋种植示范基地和西川乡4000亩核桃标准化种植项目,共投入财政资金200万元。

5、农村民居、安居项目。完成安居工程1436户,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2500户。共投入扶贫资金1200万元。极大改善了贫困群众的居住条件。

6、信贷扶贫。积极与金融部门合作,利用信贷资金扶持发展种养殖业,促进群众增收。共发放扶贫贴息贷款1650万元。

7、社会扶贫。积极动员各级各部门、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工作,争取在人才资金技术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同时,实行县级领导联系挂钩到乡,科级领导联系挂钩到村委会,部门联系挂钩到村民小组,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到户,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挂钩帮扶制度。共累计投入各级各类帮扶项目50个,帮扶资金1450 万元。

(二)主要做法

1、高强重视,加强领导。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扶贫开发作为统揽农业、农村工作全局的中心任务来抓,认真贯彻中央、省、市扶贫方针、政策,切实加强对扶贫工作的领导。不断充实和完善扶贫工作领导班子,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县长为副组长、县四套班子及各涉农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扶贫领导小组,各乡村层层成立领导小组,实行党政一把手负责制。

2、精心组织,落实目标责任。为把各类扶贫项目落到实处,县与乡签订了项目实施目标管理责任状,乡与村、村与农户层层签订目标管理责任状,并对目标管理进行量化考核,考核结果列入县对乡综合考评重要内容。把扶贫工作开展得好与坏,作为考核提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明确任务,责任落实,精心组织,确保扶贫工作件件有人抓、有人管。

3、严格项目资金管理。严格按照中央、省、市扶贫项目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加强对项目资金管理,确保项目顺利完成和资金的安全运行。

(1)项目管理。一是瞄准对象,科学规划。根据先难后易的原则,深入乡村调查研究,召开村民大会征求群众意见,根据缺什么补什么优先解决群众最需要、最迫切、最困难的原则,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筛选项目,自下而上制定规划项目。二是严格公示公告制。省、市项目批复后,县乡两级通过电视、网站、政府公示栏等形式对项目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为8个工作日。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定期或不定期对项目实施进度、投资情况、工程质量、资金到位情况进行公示。项目竣工后,设立标志碑进行公示。做到了项目实施前、实施中、实施后的公示,使项目资金接受社会及群众的监督。三是严格项目监督检查。项目实施中,组织财政、监察、审计等部门多次到各项目点督促检查项目实施情况。县扶贫办班子按南中北三个片区,定期或不定期对项目进行跟踪督促检查。四是加强项目后续管理。项目完成验收后,及时进行移交,制定项目后续管理办法,明确具体管护人,做到谁受益谁管护谁维修,确保项目长期发挥效益。五是严格验收制度。项目实施完成后,先由乡村自查自验,再由县扶贫领导小组逐一对扶贫项目进行县级验收,最后报请市级验收。要求县乡两级验收覆盖率达100%。

(2)严格资金管理。一是项目资金实行专户存储,专账核算,专款专用,封闭运行。二是严格拨款程序。根据项目实施进度按4:4:2进行拨付。资金拨付实行四级联签制(提出用款申请分管领导主要领导纪委书记)。三是实行乡财县管乡用,所有扶贫资金全部在财政直接支付,到户资金一律实行一折通支付。乡村不设扶贫项目资金户。四是结合县情,制定出台了《**县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暂行)》,确保资金到村到户,规范安全。五是严格实行县级报账制。完善了资金县级报账回补制,每批次资金报账由用款乡提出申请,经县扶贫办审批后,由县报账中心按批复项目资金补助标准审核,报账再回补剩余资金。六是大宗物资进行招投标统一采购,严格管理。七是严格审计制度,项目完成后,要对项目资金进行审计,并形成审计意见书。八是每年组织纪委、监察、财政等部门对扶贫项目资金进行一至二次的检查监督。

4、扶贫先扶智。在扶贫项目实施过程中,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开展农村适用技术培训,使项目区群众户均有1人掌握1—2项农村适用技术。

5、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始终把农民群众作为扶贫开发投入主体,广泛动员群众参与扶贫工作,积极动员投工投劳。“xx”以来共累计投劳折资3564.2万元,占总投资的14%。

6、部门协作,整合资金。以整村推进为平台,按照“统一规划、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有效整合各类资金。一是整合扶贫内部各项扶贫资金;二是整合外部门投入。

7、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在发挥群众积极参与扶贫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工作,实行社会帮扶和挂钩扶贫相结合的办法,形成合力推进扶贫工作。

8、强化内部管理。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不断加强干部职工思想教育,增强工作责任感、使命感,进一步细化职责,落实责任。树立创新理念,创新工作方法,促进扶贫工作取得新突破。

(三)主要工作成效

扶贫开发投入资金明显增加。2019年至2019年共投入各类扶贫资金12667.5万元,其中省级投入8372.5万元,市级投入1045万元,群众投劳折资达3564.2万元。投入逐年增加。

贫困人口明显减少。全县贫困人口从2019年20.9万人减少到2019年的18.48万人,其中贫困人口减少2.42万人,低收入人口减少0.5万人。

贫困群众收入明显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9年782元增加到2019年1614元,增加106.39%。

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以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为载体,着力改善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在整村推进项目中完成农田建设2769亩;通电 89件,345.12km,解决用电困难56个村1265户4535人;通路49件,23.34km,解决了34个村1947户8627人通路困难;水利工程完成193个件,659.8km,个水池(窖)1199个,解决22050人23708头(只)牲畜饮水困难,新增灌溉面积5003亩,改善灌溉面积 5222亩;1436户6892人告别了祖祖辈辈居住的茅草房、杈杈房,2500户居民住上安全抗震民房;易地安置685户3050人达到了“搬得出,安得稳,能发展”的目标。

产业扶贫取得明显进展。紧紧围绕县委、政府提出的五大支柱产业发展思路,结合村情、乡情积极扶持特色种养业发展,共种植核桃、花椒等经济林果20792亩,引进推广优良畜种7290头(匹、只)。

社会事业明显进步。2019年以来实施农村学校危房改造,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群众就学难、就医难等得到明显缓解,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进一步丰富。加强农村适用技术培训,全县培训8250人次,实施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3200 人,已转移输出3232人。

生态环境明显好转。认真做好扶贫工作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新建沼气池105口,节柴灶605眼,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完成种植经济林果20792亩,进一步增强了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2)严格资金管理。一是项目资金实行专户存储,专账核算,专款专用,封闭运行。二是严格拨款程序。根据项目实施进度按4:4:2进行拨付。资金拨付实行四级联签制(提出用款申请→分管领导→主要领导→纪委书记)。三是实行乡财县管乡用,所有扶贫资金全部在财政直接支付,到户资金一律实行一折通支付。乡村不设扶贫项目资金户。四是结合县情,制定出台了《**县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暂行)》,确保资金到村到户,规范安全。五是严格实行县级报账制。完善了资金县级报账回补制,每批次资金报账由用款乡提出申请,经县扶贫办审批后,由县报账中心按批复项目资金补助标准审核,报账再回补剩余资金。六是大宗物资进行招投标统一采购,严格管理。七是严格审计制度,项目完成后,要对项目资金进行审计,并形成审计意见书。八是每年组织纪委、监察、财政等部门对扶贫项目资金进行一至二次的检查监督。

4、扶贫先扶智。在扶贫项目实施过程中,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开展农村适用技术培训,使项目区群众户均有1人掌握1—2项农村适用技术。

5、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始终把农民群众作为扶贫开发投入主体,广泛动员群众参与扶贫工作,积极动员投工投劳。“xx”以来共累计投劳折资3564.2万元,占总投资的14%。

6、部门协作,整合资金。以整村推进为平台,按照“统一规划、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有效整合各类资金。一是整合扶贫内部各项扶贫资金;二是整合外部门投入。

7、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在发挥群众积极参与扶贫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工作,实行社会帮扶和挂钩扶贫相结合的办法,形成合力推进扶贫工作。

8、强化内部管理。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不断加强干部职工思想教育,增强工作责任感、使命感,进一步细化职责,落实责任。树立创新理念,创新工作方法,促进扶贫工作取得新突破。

(三)主要工作成效

扶贫开发投入资金明显增加。2019年至2019年共投入各类扶贫资金12667.5万元,其中省级投入8372.5万元,市级投入1045万元,群众投劳折资达3564.2万元。投入逐年增加。

贫困人口明显减少。全县贫困人口从2019年20.9万人减少到2019年的18.48万人,其中贫困人口减少2.42万人,低收入人口减少0.5万人。

贫困群众收入明显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9年782元增加到2019年1614元,增加106.39%。

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以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为载体,着力改善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在整村推进项目中完成农田建设2769亩;通电 89件,345.12km,解决用电困难56个村1265户4535人;通路49件,23.34km,解决了34个村1947户8627人通路困难;水利工程完成193个件,659.8km,个水池(窖)1199个,解决22050人23708头(只)牲畜饮水困难,新增灌溉面积5003亩,改善灌溉面积 5222亩;1436户6892人告别了祖祖辈辈居住的茅草房、杈杈房,2500户居民住上安全抗震民房;易地安置685户3050人达到了“搬得出,安得稳,能发展”的目标。

产业扶贫取得明显进展。紧紧围绕县委、政府提出的五大支柱产业发展思路,结合村情、乡情积极扶持特色种养业发展,共种植核桃、花椒等经济林果20792亩,引进推广优良畜种7290头(匹、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