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饮水工程论文

饮水工程论文

时间:2022-09-11 10:47:4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饮水工程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饮水工程论文

第1篇

论文关键词:集中连片供水工程,促经济,建设新农村

1.基本情况

六枝特区位于贵州省西部,六盘水东部,东连普定、镇宁、南接关岭,西邻晴隆、普定、水城、北纳雍、织金。全区所辖5个镇14个乡,25个居委会,220个村委会,2006年末,总常住总人口64.95万人,其中乡村总人口52.1518万人。国土总面积1792.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5743公顷,地形走向西北高而东南低。年降水量1476.4毫米,无霜期294天。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149.96万千瓦,其中可开发利用达5.17万千瓦。

多年来,在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六枝特区坚持“兴利与除害相结合,开源与节流兼顾,治理与开发并重,防洪与抗旱并举”的原则,紧抓机遇,把水利建设作为基础设施来抓,引水、提水、蓄水工程相互补充,专业队伍与群众队伍相结合,修建各类小型饮水工程处,解决了万人的饮水困难。

2.农村人饮工程存在的问题

经过多年的努力,六枝特区水利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全区经济发展起到了有力的促进和保障作用,农村人畜饮水现状和生存环境有了较大的改观,但是就工程效益和社会效益而言仍存在不少的问题。

2.1农村饮水工程多以村组为单元,数量多,规模小,补助资金分散,自筹能力有限,已成工程建设标准和供水保证率偏低,稍遇干旱,群众无水吃,重复出现饮水困难。

2.2“重建轻管”,受传统观念和农村经济条件的影响,农村供水工程管理多以村组集体管理为主,水费只计收运行费用,不提留大修及拆旧费用,存在水费征收不到位,工程运行困难,维修费用无着落,致使一些工程失修、闲置、甚至报废。

2.3大多数供水工程管理人员为本村的群众,业务生疏,影响了工程的运行和管理。

3.因地制宜,建集中供水

要全面、科学、长期、有效地解决农村群众饮水问题,必须改变过去多级治水和小型供水工程遍地开花的模式,走“集中化供水、市政化运作、企业化经营、专业化管理”的路子。

3.1整体规划,科学选择水源,实现优质水资源的共享和统一调配,确保水源水量满足供应,水质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合理开发水资源,确保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2明晰工程产权,集中供水工程由水利事业单位承担管理,独立供水工程由投资者承担管理,由管理者负责主体工程的运行、维修及水费征收,真正落实工程管护责任,有利于工程可持续利用。

3.3统筹安排建设资金,实施项目配套。项目规划要尽可能地集中,扩大供水规模,避免重复建设,降低供水成本,管理成本,减轻受益区群众的投资负担。

4.集中供水对策

4.1强化政府行为,落实目标责任。实施农村集中供水工程,是为农村广大群众谋利益的公益事业,不能完全依靠市场化运作,也不能单靠群众自发来搞,必须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由政府统筹规划,组织实施,群众积极参与,才能确保顺利实施。解决农村饮水困难必须有政府行为作保障,要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分工负责,狠抓落实。避免工程建设中不必要的阻拦,同时便于管理组织机构的设置,有利于工程建设管理和运行管理质量,落实管护责任,确保工程效益长久发挥,彻底克服“重建轻管”现象。

4.2科学规划。总结过去建设人饮工程的教训,深入调研,充分分析,合理科学制定规划,确定辐射、覆盖面广,一有定规模和效益的农村供水工程。

4.3落实管理主体,组建管理机构。对农村饮水工程管理,要根据工程规模,按照“有机构、有人员、有收费、有制度”原则,落实管理主体,组建管理机构。对乡(镇)的集中供水工程,由乡(镇)水利水保站管理,组建由受益群众代表参与的供水管理组织负责经营;对一个村组的小规模集中供水工程,由村民委员会管理,在村民自主协商的基础上,成立村民管水协会负责经营。

4.4完善工程管理机制,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在工程管理机制上,适应水市场发展的需要,创新机制,提高工程效益,实现国有和集体资产保值增值。集中供水工程,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县、乡、村(组)、户分级管理,供水站长(或农户户主)负责经营。有关管理经营事项由产权各方商议决定,管理者决策,经营者实施。凡产权各方讨论通过事宜,管理站(或农户)应按程序办理,工程改扩建投资、供水外经营项目未经产权各方批准,不得随意进行。要按照分级管理责任制和经营权限,经营者对管理者负责,下级对上级负责,避免管理中决策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强化科学性和合理性,凝聚产权各方的合力。

4.5落实管护责任,保障供水安全。饮水工程建成后,要明确专人全面负责该供水工程设施的保护、运行、维修和供水安全。建立管护责任制,制定水源调度和安全供水预案,确保供水工程正常运行。

4.6加强水费的征收、管理和使用工作。农村供水工程都要按照按水利部《乡镇供水水价核定原则》规定,核定供水价格,严格实行有偿供水,合理收费,保证工程运行维护费用,实现良性运行,长期发挥效益。在不影响该供水工程正常运行和扩大再生产的情况下,水费收入中的折旧费、大修费,应由乡(镇(水利水保站在全乡(镇)饮水解困工程中进行统一调配,使各饮水工程保持安全运行和不返困。

4.7设立水源保护区,防止水源污染。禁止在保护区内堆放垃圾、排放污染物等危害水源水质的行为。定期化验水质,并通报当地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确保供水水质卫生安全。

4.8要加强节水宣传和用水治理,提高农村群众节水意识,普及节水技术,制定用水定额和节水考核标准,强化定额治理,限量用水、超量加价,降低管网漏失率。积极推广节水型用水器具的应用,提高生活用水效率,节约水资源。

第2篇

关键词: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长效管理;甘肃省

自从我国2005年实施农村饮用水安全项目以来,甘肃省农村的饮用水问题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在前几年中,甘肃各地建成的安全饮用水工程已达5万余处,并且还在持续建设当中,在接下来的几年中,计划还要新建部分农村饮用水集中式与分散式供水工程。想要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除了要建设饮用水工程外,其后期的运行维护更加重要。我国目前关于农村饮用水安全的论文达千余篇,但关于其长效运行机制的探讨却是不多。甘肃省的农村存在着很大的饮用水安全问题,因此全省农村的饮用水安全问题如何去解决并且之后能够长期稳定地运行,这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可以得出,探索出一条农村饮用水安全的长效机制,建立起完善的饮用水工程建设与良好的管理机制来保证农村饮用水安全的平稳运行,对于甘肃省农村人民来说,有着重大意义。

1甘肃省农村饮用水安全现状

1.1甘肃省自然状况

甘肃省位于我国内陆地区,地处腹地,是我国几大干旱省份之一,全省有4/5的地区处于半干旱、干旱以及严重干旱地区,全省多年以来的降水量不足全国平均降水量的一半,降水量在300mm以下的地区占总面积的一半以上。甘肃省的降水量由东南至西北逐渐递减,由600mm递减到不足100mm,降水季节变化极大。甘肃省的水源分部极不均衡,主要的水源在甘南藏族自治州和陇南市,占据了全省水量的一半以上,而嘉峪关、兰州等市自产水资源量人均不足100m3,这只是全省所有自产水量的1%。同时,由于长江流域的水质比较好,其次是内陆河流域,最次是黄河流域的水,水质污染较为严重,深层的地下水总的来讲水质较好,而浅层地下水往往存在着污染、微量元素超标、水质苦咸等问题。

1.2社会经济状况

甘肃省目前有12个地级市,2个自治州,86个县(市、区),22个农垦农场,327个林场,人口将近300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占据40%左右,半数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农村,城镇居民的人均收入是农村人居收入的3倍以上。

1.3甘肃省山丹县用水现状

山丹县是甘肃省18个干旱缺水县之一,水资源短缺,以前都是吃坑塘水、沟渠水,人与牲口同饮一塘水,饮水安全没法保障。近年来,山丹县高度重视农村人饮安全问题,在饮用水安全工程中投入大量资金,为改善农村饮水条件,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与此同时,山丹县强抓被列入全省7个插花型扶贫攻坚试点县之一的历史机遇,重点解决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2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全面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任务艰巨

截至目前,甘肃省还有几百万的农村人口以及几十万的在校师生的饮用水不够安全。饮用水不安全,但人口众多,水质不达标,供水量不足,并且用水不便,这些问题的存在给全面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2.2全面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资金缺口巨大

截至目前,我国已经对甘肃省的饮用水安全工程投入了将近百亿,农村饮用水安全项目的投资有着多方面的组成,包括国家和地方拨款,市场上的融资以及用户自筹。甘肃省农村整体来看发展较为落后,对于饮用水安全问题不够重视,饮用水用户自筹这一方面有着很大的难度,而且有些地区的工程项目建设的前期规划不合理,存在着返工的现象。

2.3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建设难度大

随着近年来饮用水安全项目的实施,甘肃省建设条件较好的地区已经解决了饮用水安全问题,剩余的地区大多都是山丘区和沟壑区,地形地貌较为复杂,距离水源过远,当地水质较差,输水管线长且复杂,这些都使得安全饮用水工程的建设难度加大。

2.4规划、管理、运行制度不完善

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是一项新课题,规划设计对于政府来讲是一项新的挑战。很多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在前期设计的时间不足,并且经费较少,对于当地环境的勘查不足,导致工程建成之后与实际情况不符,影响了工程后期的使用效益。在最初建设之时,未能统筹规划后期的管理运行,缺乏远景考虑。

3甘肃省农村饮用水工程长效管理的实现路径

3.1坚持建管并重的原则

甘肃省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管理难度较大,为了使工程运行正常,提高管理水平,确保工程能够长期运行,在加快工程建设的同时,也要坚持建管并重的原则,不断地完善管理方式,加大管理力度,对于后期的管理尤其要重视,以此来确保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能长效运行。

3.2建立管理机制

甘肃省农村饮用水工程具有项目多、分布广、规模小的特点,广大群众的饮用水安全意识不够,工程建成之后的管理存在着较大的难度。为了保证工程能够长期且稳定地运行,可以根据工程的规模以及是否利于群众使用、是否利于工程的可持续发挥作用的原则,以保障农村饮用水安全为目标,建立起各级饮用水管理站、所、会等,每个县至少要有一个水质监测中心,保障用水安全。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还处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要将方方面面都考虑进去,管理设备、管理设施等,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对于一些规模较大的工程,要实行信息化管理,对于各项细节实行实时监测,以确保饮用水安全工程能够安全、顺利地进行。

4结束语

第3篇

论文摘要:主要阐迷在编制县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综合规划应注意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按照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原则,保证规划中各项指标的顺利实现。

新疆水利厅于2005年12月下发了关于编制新疆县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综合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通知,该通知下发后,各县纷纷开展了该规划的编制工作,在编制规划报告过程中,笔者发现以下问题需要设计人员注意。

一、水土平衡计算后缺水原因的分析问题

该规划农田水利建设水资源合理配置部分,通常先对县区所辖行政范围水资源进行综合评价,根据水土平衡分析,计算出缺水量。大部分平原灌区在水土平衡时,缺水原因主要有以下3点:①河道天然来水过程与区域用水过程不匹配;②区内水利工程不配套,尤其受调蓄能力限制;③灌区内部渠系防渗率低,水资源损失较大。而规划水平年解决供需矛盾主要是通过渠系防渗、开采地下水、对平原水库进行除险加固、跨流域调水等工程措施来满足灌区的用水需求。

由于该规划是以县为基本编制单位,在实际编制过程中,往往把该县做为一个独立的单元来考虑问题,忽略了该县在整个流域中所处的位置以及与上下游其它用水单位之间的关系。笔者认为要解决灌区的缺水问题,首先应该从整个流域出发分析缺水原因,而不单是立足于本县来解决缺水问题。有些流域中已建的引水枢纽工程可能控制下游几个县的分水,特别是各县的分水比例由于历史原因在该流域管理规划中已经确定,一般不允许随便改动,各县的分水量只会随河道来水的变化而变化。例如南疆某河流域,在该条河流上有一引水枢纽控制下游两县一市的分水,各县按分水比例引水。2005年,该地区召开会议,把A县的三个乡划分到了B市,但A县、B市在大河上的分水比例却没有因行政区划的改变而做出相应的调整,这样一来,在分析B市灌区内水土平衡时,势必会加大供需矛盾。从水账的角度简单分析:假设现在B市从大河上的分水比例是20%,大河多年平均来水量按2x1护耐计算冲口果B市的分水比例提高1个百分点,就可以多分配2x1护耐的水量,大河水量损失按20%考虑,仍有1.6x1护耐的水量可以进人灌区,而如果灌区内部通过开采地下水的方式来解决的话,要得到相同的水量则最少要打8眼井(每眼井的提水能力按2x105m3/a计算)。

在解决灌区此类缺水问题上,应该首先根据重新划分后的行政区划,充分考虑各县市的经济发展差异后,在流域规划中对相关县、市的分水比例做相应的调整。按照调整后的分水比例重新进行水土平衡分析后,如果仍然存在供需矛盾,再考虑通过开采地下水、跨流域调水等其它工程措施来解决供需矛盾。按照以上步骤确定出的水资源配置规划目标不但能提高地表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也减少了工程建设项目,节省了国家投资。

二、农村人畜饮水工程问题

在调查B市的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数量时笔者发现,该市的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数量在近3年之内呈下降的变化趋势,而近3年之内农村人口数量却是以平均每年10.7%的增长率在递增。B市近3年也没有新建人畜饮水工程,主要是对已建工程的维护和设备更新,按常规应该是饮水不安全人口数量随农村人口数量的增加而递增加。经过进一步的深人调查,其原因是:近几年随着B市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相关产业的飞速发展对外来劳动力的需求量也是逐年增加,每年都有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来到B市务工,这一部分劳动力的户籍所在地是农村,而他们的用水地点却从农村转移到了城市。当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的劳动力数量大于农村人口的增长数量时,就造成了农村人口数量在增加而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数量在减少的现象。所以在确定该市的饮水不安全目标和相应的工程措施时,不能单一的按照统计部门提供的农村人口数量和人口自然增长率来预测饮水不安全人口的发展趋势,而应充分考虑近几年随着城乡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农村劳动力不断向城市转移这一因素,根据该市的“十一·五”规划报告,对饮水不安全人口的发展趋势做出相对合理的预测,制定出了相应的工程措施。

三、盐碱地改良中排水系统规划问题

盐碱地改良也是规划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盐碱地改良的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耕地的利用率和农作物产出效率,从而影响到农民的收人和当地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近些年各县在治理盐碱地方面已做了很多工作,如田间排水沟的开挖,种植耐盐作物改良土壤,采用竖井排灌降低地下水水位,通过各种水利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来控制耕地盐碱化。在盐碱地的改造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很多问题。大部分排水沟建设时没有经过规范的设计、计算,淤积、坍塌现象严重,每年都要组织大量的劳动力清淤;大部分排水系统没有合理的排水出路,部分排水直接进人河道,影响下游灌溉用水水质,还有部分排水则就近排人灌溉渠系中与渠水混合后继续灌溉,其结果是一部分地区耕地盐碱化现象有所改善,下游另一部分地区耕地盐碱化现象加重或产生次生盐碱地。

目前排水系统配套、完善仍然盐碱地改良的主要水利工程措施,若想使各级排水沟充分发挥作用,使整个排水系统取得良好的排水效果,首先要从各县所在流域的角度出发,统筹规划,建设流域内控制性总干排,使各县都能将盐碱地内高矿化度的排水按统一出路排到容泄区,而又不影响下游灌区的灌溉水质。

如果流域中有已建或已经规划的控制性总干排,在规划县级排水系统时应当保证本县最末一级排水沟内设计排水流量时相应的水位应大于总干排内设计排水流量时的水位,否则排水将没有出路,开挖的各级排水沟也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如果流域中没有建设控制性总干排的条件,那么在规划县级排水系统时应当充分考虑本县的最末一级排水沟与邻县最末一级排水沟的衔接问题。做到水流衔接平顺,互不影响,充分保证排水通畅。

第4篇

论文摘要:水是自然界一切生命之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物质之一。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由于降雨的时空及区域分部不均,造成了红塔区北片雨量丰沛,而南片干旱少雨的局面。由此造成了南片区需寻求区外补给及修建大量引提水工程,以满足该片区生产、生活的需要。对水资源综合利用方面应遵循以下原则: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全面分析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现有供水设施、饮水安全及供用水现状,采取有效措施,以水资源综合配置为目标,提出水资源综合利用的主要建设项目及内容,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保障人民生命安全,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可持续支撑。 

 

红塔区是玉溪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区内人口密集、工业集中,对水资源的需求量较大,而红塔区对水资源的需求,总体来说是水质性缺水,如何有效利用现有资源,加强节约,是红塔区对自身山水环境完善、发展经济的前提和基础,强化水资源的综合配置,建设节约型社会,是红塔区今后发展的根本目标。 

水是自然界一切生命之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物质之一。众所周知,水如同阳光和空气一样,如果没有它,就不可能有生命的活动和人类社会的文明,更不可能有千姿百态、色彩斑斓的世界。水是动植物和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赖以发展的工业、农业及其他产业同样离不开水。水被人们称为“工业的血脉”、“农业的命脉”,可见水在人们生活和国民经济各行业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排在世界第109位,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社会的进步、工业和城市用水量的激增,农业用水量占全国总用水量的比重已从80年代初的80%降到目前的70%左右。各行业用水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干旱缺水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玉溪市地处滇中腹地,东北和北面接昆明市,东南和南面与红河州相邻,西南和西面连思茅市,西北靠楚雄州,全市国土总面积15025 km2,是云南省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之一。玉溪市大部分地区处于亚热带及温带地区,极少处于热带气候区。全市除元江河谷外,大部分地区的海拔处于1500~1800 m之间。境内河流主要分属珠江和红河两大流域(其中有极少部分属长江流域),多年平均降水总量157.924亿m3,折合1051.2 mm,比全省平均降水量1100 mm偏低,降水量中约有66%为植物蒸腾和土体、土表水体蒸发所消耗,只有34%形成径流。玉溪市水资源总量53.623亿m3(未计入境水量)折合径流356.9mm,其中地表水资源37.942亿m3,占70.8%;地下水资源15.681亿m3,占29.2%。 

玉溪市市政府所在地红塔区是玉溪市经济较为发达、创造国民经济产值较高的地区,是玉溪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区内人口密集、工业集中,被誉为“云烟之乡、花灯之乡、聂耳故乡”;同时,红塔区也是通往滇南和东南亚邻国的重要通道,无论在交通和贸易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地位,被誉为“滇中重镇”。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资源成为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开展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保护,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基础保障,是十分必要的。 

按《玉溪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玉溪市主城区城市规划为:“一中心、五组团”。 “一中心”即中心城区,又称中心组团,含市区玉兴路、玉带路、凤凰路三个街道办处事和高仓镇部分区域。“五组团”即大营街组团,北城组团,春和组团,研和组团、李棋组团等五个城市组团区。玉溪市主城区规划的城市用地发展范围:即北至昆玉高速公路皂角营立交,南到玉元、玉通高速公路研和立交、玉通立交;东至龙马山、红塔山、徐家山、灵照山东部山地区;西到大营街、昆玉铁路及西部山地区,包括玉溪坝子和部分研和坝子,用地面积约193 m2公里。 

红塔区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542亿m3,入境水量0.6494亿m3,共计3.191亿m3。红塔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讫今为止,已建成小坝塘以上蓄水工程248件,蓄水总库容1.566亿m3,兴利库容1.226亿m3;引提水工程设施456件;总设计供水能力1.262亿m3,实际供水能力1.153亿m3;设计灌溉面积25.35万亩,实际灌溉面积13.69万亩。经分析计算,全区水利工程设施现状年不同频率可供水量,平水年1.730亿m3,一般干旱年1.589亿m3,特殊干旱年1.422亿m3。由于降雨的时空及区域分部不均,造成了北片雨量丰沛,而南片干旱少雨的局面。由此造成了南片区需寻求区外补给及修建大量引提水工程,以满足该片区生产、生活的需要。 

据统计,红塔区1994年~2008年共15年中,各类水利工程平均每年供工业用水量1633万m3,农业用水量6758万m3,生活用水量1718万m3(含牲畜用水在内),平均每年总供水量1.011亿m3。按照玉溪市委、市政府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在主城区打造“三横五纵”交通网,构建“九龙四湖”景观,建设生态城市,通过精心的园林溪流动态水景设计,营造“城在水中,水在城中,水城交融”的高原水乡美景,使玉溪市民身居闹市亦可享受“小桥流水、碧玉清溪”的景观环境。而对玉溪自身山水环境系统的完善,成为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任务,加快玉溪城市化进程,改善玉溪市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丰富城市景观,赋予城市动感和灵气,营造最适宜居住和工作环境的重要举措,是实施玉溪“三湖”生态城市群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一项造福于民,利及千秋的重大系统工程。 

就饮用水来说,据调查统计分析,2008年底红塔区总人口39.8737万人(不含流动人口),其中农村人口26.7911万人,非农业人口13.0826人。全区饮水安全和基本安全人口31.8616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79.9﹪;饮水不安全人口8.0121万人,主要分布在农村,占农村总人口的29.9%。在饮水不安全的人口中,饮用水水质不安全的人口为7.2805万人,水量及水源保证率不达标方面的饮水不安全人口为0.7316万人。 

通过以上分析资料统计,在此提出以下思路: 

按照市委市政府确定的“烟草兴市、生态立市、经济强市”的要求和建设“三湖”生态城市群的总体思路,“十一五”期间把玉溪市主城区建成全国生态城市以及红塔区区委区政府创建全国生态示范区,率先在云南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全面分析红塔区,特别是主城区周边水资源的现状,用科学的发展观,合理配置水资源,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为将红塔区建成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山川秀美、安居乐业的最适宜人居住和最具发展潜力的城市提供供水安全保障。 

在此需要特别提出的是:无论何种用途的供水,均应提倡节约用水。以农业用水为例,一方面农业缺水,另一方面用水浪费现象又普遍存在,水的有效利用率只有30%~40%,而先进国家已达70%~80%以上。我国单方水粮食生产能力只有1 kg左右,而先进国家为2 kg,以色列达2.32 kg。我国目前采用喷灌、微灌等先进措施的灌溉面积仅占总灌溉面积的2%,而有些发达国家占灌溉面积的80%以上,美国的喷灌、滴灌为1.65亿亩,占灌溉面积的一半。我国目前已建的防渗渠道工程为55万多km2,仅占渠道总长的18%。从国外和我国各地的实践经验看,凡采用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都可获得十分显著的节水增产效果。农业灌溉节水潜力巨大,通过普及节水灌溉技术,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和水分生产率,无疑是解决农业用水危机,缓解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目前节水灌溉技术包括渠道防渗、管灌、喷灌、微灌等不同类型,目的均为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和水分生产率。其中,相对于其他灌溉方法而言,微灌技术是一门新兴的节水灌溉技术。它的主要特点是以低压小流量出流将灌溉水供应到作物根区土壤,达到变土壤灌水为作物灌水,实现局部灌溉,精细灌溉,其水的有效利用程度最高,约比地面灌节水50%~60%,增产20%~30%,比喷灌省水15%~20%,但微灌的工程投资也高。我国自1974年首次从墨西哥引进滴灌技术,迄今已走向快速发展的轨道,“九五”期间共发展微灌面积210万亩。微灌的方式也从最初单一的滴灌发展成为包括滴灌、微喷灌、涌流灌和渗灌等多种方式的灌水技术,主要应用于温室大棚、果园和花卉等高产出经济作物的灌溉上;部分干旱缺水地区利用窑窖蓄水,在大田粮食作物灌溉上也使用滴灌技术。目前,在实践中形成完整理论并广泛使用的微灌技术主要有滴灌和微喷灌。就红塔区实际情况来看,在南片及缺水山区可普遍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据以上思路,红塔区在以后对水资源综合利用方面应遵循以下原则: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全面分析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现有供水设施、饮水安全及供用水现状,采取有效措施,以水资源综合配置为目标,提出水资源综合利用的主要建设项目及内容,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保障人民生命安全,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可持续支撑。 

具体来说,应遵循的原则为: 

①以人为本原则:着重保障各水平年居民正常生活用水,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基础。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原则:统筹协调生活、生产和生态环境用水,水资源量的合理配置,强化水资源的节约与保护,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③全面规划原则:贯彻“合理开发、高效利用、优化配置、全面节约”的水资源供给方针,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④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统筹发展的原则:解决区域水利发展和人饮供水保障中的突出问题。⑤优水优用的供水原则:对分质供水进行研究,提出分质供水的可靠性和可能性,对水质要求不高的工矿企业的工业用水、农业用水及人饮供水按不同水质进行分质供水。 

以上所提几方面原则,关键点在于规划设计阶段,在此阶段,对水资源的综合配置设计应融汇前瞻性的设计理念和科学规范的设计意识,真正体现设计是工程建设灵魂的永恒主题,以达到经济有效的预期目的。就红塔区实际情况来说,目前根本问题是水质性缺水,而不是资源性缺水。对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应注重开发与保护兼顾,加强对水资源的重复利用,加强开发前的规划设计,以保护滴水如油的水资源。 

 

参考文献: 

第5篇

2005是“十五”的最后一年,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我县突出重点,攻克难点,建设完成了总投资1422.24万元的日协贷款节水灌溉项目及位奇镇高寨村五社安全饮水工程,解决了位奇镇高寨五社140户655人1015头(只)畜的饮水问题。建成了装机容量600千瓦的李桥水库坝后电站和西干渠电站,实施节水增效示范县项目,发展节水灌溉面积3250亩。开工建设霍城北台子水库工程,完成了本年度建设计划任务。全面完成了灌溉管理指标任务,计划实灌面积29.07万亩,实际完成29.68万亩;计划春灌面积7.67万亩,实际完成8.28万亩,占计划的107.9%;计划夏灌29.07万亩,54.4万亩次,实际完成29.44万亩,58.33万亩次,分别占计划的101%和107%;计划秋冬灌面积21.2万亩,实际完成21.5万亩。计划征收水费522.7万元,完成水费收入522万元,其中:灌溉水费457万元,人饮水费65万元;实际征收水资源费20万元,河道采砂费2.0万元;计划综合经营总产值1370万元,纯收入36.5万元。扎实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逐步形成了“总量控制、定额管理、核定水权、配水到户、公众参与、水量交易、水票运行、多水一体”的管水用水机制。强化责任,科学防控,抗旱防汛工作取得成效,全面完成了当年目标任务,为“十一五”实施打好了基础,为全县水利健康快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主要经验和做法:

一、强化措施,坚持不懈保质量

针对目前水利建设项目多、投资大、资金渠道广、管理形式多样的实际,进一步加强对项目建设的质量管理和资金使用的监管力度,从严落实项目法人制、合同管理制、招投标制、建设监理制、质量责任制等规定。

一是“阳光操作”,加强资金管理。对李桥水库除险工程、人饮解困工程、寺沟灌区农业综合开发水利骨干工程、日协贷款节水灌溉工程、北台子水库工程的建设施工都进行了公开招投标。依据项目建设资金管理的要求,配备专职财会人员,严格遵循专户储存,专款专用,实行报帐制的原则,确保了项目资金的及时到位和安全使用小陈老师工作室出品二是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合理安排施工计划。充实技术力量,落实了行政领导和工程监理人员、施工技术人员工作职责,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保证了工程的顺利进行。

三是重视抓好质量保证体系,把质量管理真正落到了实处。施工单位健全了质量管理机构,配备了专职质检人员。同时加强制度建设,采取以水治水的有效措施促进受益村社群众投工投劳,不误工期,确保施工灌溉两不误。还结合各工程实际,编制了施工质量管理办法和施工管理奖罚制度,标段负责人岗位职责,质检人员岗位职责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办法。

四是强化工程质量意识,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精心设计、精心施工,努力打造精品工程,实现建设亮点工程的奋斗目标。始终把打造精品工程意识贯穿于建设的全过程,从勘测、设计、备料、开挖、衬砌、浇筑、养护到渠岸整修,都一丝不苟地抓紧抓好。

五是加强工程监理,严格把关,便于及早发现问题和及时纠正项目建设中的失误,为管理和使用创造更好的条件。

六是因地制宜,采取新技术,解决施工中的问题。在西干渠建设中对未发生冻胀的渠段,采取在原浆砌料石渠上现浇套砌150#砼新渠的办法改建,对冻胀严重的渠段采取拆除原渠,置换基土的办法,并利用原渠料石干砌恢复断面后再现浇新渠的办法;对地下水位高的渠段,采取埋设地下排水管道排水,置换基土,干砌料石衬砌恢复原渠断面后再浇筑新渠的办法,共铺设排水管道1890米,有效地解决渠道的冻胀问题。

二、深化内部改革,水管单位活力明显增强

水管单位的改革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既要吃透改革政策,做到准确把握改革的方向,又要正确处理改革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我们在深化单位职工人事改革的同时,拓展领域,把改革不断引向深入。

1、改革职称评聘制度。积极与人事部门联系,率先在水利系统打破以往学历、资历、论文为主的评定原则,而以工作能力实绩及对经济社会效益显著为主的职称评定办法,评定符合市内有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同志19名,为长期在基层工作没有学历而业绩突出的一些同志创造了良好的机遇,提供了展示自己才华和能力的大舞台,激励了广大一线工作的技术人才。

2、深化水利单位领导层的改革。我们在全系统完成“三项制度”改革和全员竞争上岗后,将改革的领域进一步拓宽,积极配合组织、人事部门对农田水利工程队、霍城河水管处的6名副科级领导进行了公开竞争上岗,结合我县实际打破了工人和干部身份界限,严格竞聘程序,稳步推进了两个基层单位领导班子的改革。达到了“上岗理直气壮、离岗口服心服”的效果,建立形成了高效协调的管理运行机制,激发了单位内部活力,营造了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充分调动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强了单位发展动力。

三、加快供水设施建设,完善供水社会服务

我们始终把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作为服务"三农"、从根本上改变农村基本生活条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事来抓,加强供水设施建设,扩大供水范围,完善供水社会服务体系。5年来,采用建设水厂、铺设管道、修建机井、截引、蓄水池相结合的形式,形成了以自流引水与加压供水为主要形式的供水工程,解决了11.8万人的饮水问题,新上项目一步到位供水到户,对原来建设的供水点进行拆除改造引水入户、水表计量、总表控制、分户结算、方便群众、节约水量。为了这项投资较大,受益面广、涉及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工程,长久发挥效益,我们费力气、下功夫,加强对农村自来水的管理,出台了<<管理办法>>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列入考核内容。各基层水管单位也相继出台农村自来水管理暂行办法,开通了服务热线和投诉电话,积极推行承诺服务挂牌上岗,加大了人饮工程管护力度,进一步提高了服务质量,群众非常满意、称人饮工程为“德政”工程、富民项目。

2006年工作打算: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一年,结合我县水利工作实际,确定的以下目标任务。

1、工程建设及项目争取:

(1)继续实施完成霍城北台子水库工程建设。完成主副坝填筑工程,力争10月底下闸蓄水。

(2)开工建设李桥水库震后修复工程。完成大坝后坝坡干砌石砌筑和前坝坡整修,大坝防浪墙改建等建设内容,完成投资477万元,确保年底验收。

(3)开工建设东沟—下寨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解决李桥乡东沟、西沟、周庄、上寨、下寨六个社3345人的饮水问题。小陈老师工作室出品

(4)争取落实霍城上下西山、清泉郇庄等7000人的农村安全饮水项目,争取落实投资280万元,力争下半年开工建设。

(5)争取落实三十六道沟水库加固除险项目资金276万元,力争下半年开工建设。

(6)争取马营河灌区2006年度改建项目。该项目可研报告已经省水利厅审查通过上报水利部,投资2400万元。

(7)积极争取牧区水利建设试点项目。

2、灌溉管理指标:计划实灌面积29万亩,春灌7.5万亩,夏灌29万亩53万亩次,秋冬灌21万亩。年引提水量13510万立米,其中:引河水9200万立米,提取地下水4310万立米。计划征收水费534万元,其中:灌溉水费464万元,人饮水费70万元,计划征收水资源费30万元,河道采砂费2万元,计划综合经营总产值1500万元,纯收入38.5万元。

为确保上述目标任务顺利实,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继续深化水利管理体制改革,以创新机制,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是加大项目争取力度,力争落实马营河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建设项目。

三是加强水资源管护,坚定不移地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四是加强水利管理,确保各类工程运行安全和输水畅通。小陈老师工作室出品

五是提高依法治水能力,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

第6篇

关键词: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措施与对策;迁安市

中图分类号:TV21文献标识码:A

1 引 言

迁安市经济、农业的发展,需要足够的水资源和良好的水环境支撑,随着经济农业发展的需求,全市用水量不断增加,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恶化已成为经济发展和农业发展的现实制约和潜在威胁。面对全市有限的水资源和不断加剧的水资源供需矛盾,合理调整用水结构,优化水资源配置,严格控制用水总量,强化污水治理回用,保护水资源,以此满足高速增长的经济农业发展需求,显得十分必要。

2 迁安市水资源概况及分布特点

迁安市地处燕山余脉,滦河中下游,是一个半山区市,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北部、西部多山,东南部为丘陵,中部为平原山地和丘陵,约占全市总面积的55.4%。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性大陆气候。全年平均气温11.5℃。水资源总量相对不足,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3.72亿m3,可利用量2.1亿m3。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年内年际变化极大,受地理位置、地形条件和气候的影响,降水在地区上和季节上有明显差异,使得水资源在地区上和季节上也有差异。多年平均降水量655mm,降水量季节分配不均,夏季炎热、降水集中,冬季严寒、降水量少,主要集中在7~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70%~80%。地表水资源匮乏,总量2.14亿m3,可利用量0.67亿m3,迁安市境内有滦河、青龙河、冷口沙河、西沙河等16条河流,总长度311km,是全市主要地表水资源,其中河北滦河自龟口入境,由西北向东南斜穿迁安全境,流经迁安54km,流域面积260km2,西有西沙河蜿蜒,东有青龙河环绕,地表水大部分产于汛期,且大部分径流变成客水流出境内,与农业灌溉水需水期不吻合。地下水资源总量1.58亿m3,可利用量1.43亿m3,地下水资源量少且分布不均,灌溉用水浪费严重,地表水地下水超量开采严重。

3 迁安市水资源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3.1 水资源短缺,供需矛盾日渐凸显

近年来由于自然条件不断恶化,气候变化年降水量连续减少,大部分河流除汛期外常年干涸,水库无蓄水,工农业生产供水不足,水资源总量呈逐年衰减趋势;随着迁安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全市用水量不断增加,造成水源水量日益不足,有限的水资源供给量和不断增长的需求量之间已形成尖锐矛盾。

3.2 水资源分布不均衡,利用率低,浪费严重

我市55%的水资源主要集中在迁安盆地,而西北部木厂口镇、蔡园镇、马兰庄镇等工业大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20%,且全年70%的降雨集中于汛期,又极易发生局部洪涝灾害,很难拦蓄利用;目前我市农业用水量大,仍20%采用土渠引水灌溉,致使大量的水被蒸发和漏掉,水资源利用效率极低;工农业用水逐年增加,工业用水中企业对水的管理粗放,缺乏节水措施,水重复利用率低,与河北省平均水平持平;部分城镇生活供水管老化,年久失修,导致供水管网漏损率高达18%;农业用水方面,由于配套工程不完善,水利用系数仅为0.65左右,造成水资源严重浪费。

3.3 天然水体污染严重,水环境恶化,影响水质

随着我市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水污染监督管理工作显得十分薄弱,缺乏相应监管机制,导致水体污染日益严重,呈不断加剧趋势。某些工矿企业缺乏治理污染措施,大量未经处理的工业生产废水直接排入河流、湖泊或渗入地下,导致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质受到严重污染,水环境进一步恶化;一些矿企乱排尾矿导致灌溉水源含砂量超标,不仅破坏了水环境,还减少了地表水资源的可利用量。

3.4 过量开采地下水,修建水库,河流径流减少,地下水位下降 随着我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用水量逐年加大,城镇居民生活用水量逐年增大,地下水的开采量逐年增加,造成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导致机井报废,水利工程设施损坏等现象的发生,直接威胁全市多个乡村的人畜饮水困难的问题;加之近年来在我市两大过境河流上游修建了水库,致使滦河及青龙河基本断流,地表水资源量急剧锐减,由截流前的3.46亿m3减少到目前的2.14亿m3,不仅影响了地下水资源的补给,还导致沿河两岸生态环境的恶化。

3.5 农村水利和地表水利用工程存在薄弱环节

农村供水保障能力较低,尤其是较偏僻的村落饮水安全保证率偏低;现有水利工程设施老化,工程长期投入不足,部分引水工程年久失修,不能充分发挥效益,加之河道堵塞淤积,致使行洪能力降低,汛期暴雨成灾,小型水库、塘坝数量少且规模不大,蓄水能力大大降低,抵御旱涝灾害的能力弱;水土流失治理任务艰巨,开采区人为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较为严重,现状地表水量减少且开发利用程度较低。

4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措施与对策

针对我市目前水资源总量呈日益减少趋势,水资源需求量呈大幅上升趋势,按照“科学配置,厉行节约、严格管理”的思路,高度重视节水型社会的建设,通过创新机制,科学规划,努力实现人水和谐相处,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采取以下措施:

4.1 大力倡导节约用水

4.1.1 转变观念,增强节水意识

目前我市人均水资源量不足400m3,且大有逐年减少的趋势,要想根本性的解决节水问题,必须从转变思想观念入手,牢固树立水资源可持续发展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的观念,增强全社会的节水意识。以可持续的发展为前提,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做到人、社会与水和谐发展。

4.1.2 完善法律法规,健全组织,广泛宣传

要想从根本上改变迁安市水资源日益短缺现状,要加大水生态环境保护的力度,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节水意识,以“世界水日”、“中国水周”为契机,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通过印发宣传资料、制作展板、举办题宣文艺演出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水法》、《唐山市节约用水条例》等知识,在全市营造爱水、惜水、节水的良好氛围,使有限的水资源得到更好的合理利用。

4.1.3 加大水资源征缴力度,完善水价体系和用水管理机制

全面推行取水许可证制度,加大对企业水资源费征缴力度;加快改革现有水价体系,要求所有取水单位和个人安装取水计量设施,并及时对取水计量设施进行维护和管理,不得私自改装和故意破坏取水计量设施;通过价格杠杆调整,促进企业进行节水技术改造的积极性,使企业做到计划用水,节约用水,使农户主动投资节水工程,降低农业灌溉用水量,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率,建立科学、合理的供水价格体系和管理机制。

4.2 加大投入,全面推进水利工程建设

4.2.1 加快滦河迁安段生态防洪工程建设

虽然在我市两大过境河流上游修建了大量防洪护岸和蓄水工程,但普遍存在设计标准过低,工程老化失修,大部分防堤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加之河道淤积严重,很难发挥防洪蓄水能力,特别是首钢工业区的迁入,原有工程的防洪标准已不能满足城市日益发展的需要。为了改善我市日益紧张的水资源和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矛盾,本着“因地制宜、集中治理、综合防治、注重效益”的原则,对地表水加强开发利用,在适宜的地段增加引水工程,并对现有的地表水工程加强管理和日常维护。对入境水要在适宜地段加大开发力度,投入资金近30亿元先后对迁安市境内的西沙河、白羊河小流域及滦河迁安段进行了综合治理,进一步加强我市水利基础设施,从根本上改善迁安市水资源溃乏的现状。

4.2.2 大力推广雨洪集蓄工程建设

以滦河输水工程为中枢,管好用好现有拦蓄引水工程,使其充分发挥其效益的基础上,在我市西部、北部山区,因地制宜修建水池、水窖、小型水库、塘坝、扬水站点,必要时可在河道滩地及沿岸修建拦蓄水工程,统一调配全市地表水,最大限度挖掘地上水的潜力,充分拦蓄雨季地表径流,补充迁安盆地地下水资源,实现雨水、洪水资源化利用。

4.3 大力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

4.3.1 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大力实施农业节水工程

农业用水方面要实行全面节水,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不断完善节水型灌溉农业,农业生产要向建设节水高效农业转变,大力推广农业科技,鼓励、引导和扶持农户种植耗水量少、产出高的耐旱农作物,大力推行发展喷灌、微灌、大棚滴灌等先进节水技术为核心的高效农业示范区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提高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从而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大规模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安装智能卡水表,实现农民生活用水自来水化,增强农民节水意识。

4.3.2 依靠科技手段,广泛落实工业节水措施

工业是重要的用水大户,要较好解决长期以来水资源粗放的管理模式,必须依靠科技手段,以安装智能水表为切入点,推行计划用水和定额用水制度,促进企业节水技改项目的安装和使用;推广应用“取用水双控,废污水回用”管理模式,采取在水源站和加压泵站安装变频调速装置、建设废水利用系统等方法,对生产、生活污水实施废水回收利用,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同时减少废污水排放量,减少对地下水的取用。

4.3.3 大力推广使用节水器具,全面普及生活节水技术

生活用水方面,加强用水管理工作,实时监测,做好城乡输水管网改造,有效控制水管网的漏失,以建设节水型生活示范社区为目标,安装IC卡水表,大力宣传推广节水型水龙头、淋浴器等节水器具使用。

5 结 论

随着迁安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需求量不断增长,为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的关系,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调整开源思路,对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坚持可持续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原则,开源与节流并重,利用与管理并重;建立多元化的节水机制,大力推广节水技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严格控制开采深层水,加快水利工程建设,充分利用雨洪资源,有效拦蓄地表径流,优化水资源配置,实现污水资源化,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参考文献

[1]王刚.迁安市水资源存在问题及处理措施[C].河北省水利学会第3届青年科技论坛论文集,89-91.

[2]李文霞,赵志东,李晓辉,等.水资源支撑迁安市跨越式发展浅析[J].河北水利,2004(09):42.

[3]张照志,廉海.河北省迁安市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若干政策措施探讨[J].资源与产业,2007,9(04):64-66.

[4]李小兵,郑连合,谌文锁.迁安市水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利用[J].水科学与工程技术,2005(03):25-26.

[5]马素英,陈钊洋,宋志勇,等.迁安市“十二五”时期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策研究[J].水科学与工程技术,2014(02):23-26.

[6]赵红珊,李小兵.迁安市水资源生态修复浅析[J].农业与技术,2011,31(06):99-100.

第7篇

各位专家、同志们:

再过十几天,我们将迎来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春节。值此辞旧迎新的美好时刻,我们和各位县管专家欢聚一堂,总结工作,规划发展,交流心得,畅谈未来。借此机会,我谨代表县委向各位专家拜个早年,并通过你们向你们的家人致以新春最美好的祝福,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事业有成,身体健康,阖家欢乐,万事如意!

过去的一年,是县委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并取得显著成效的一年,是县委组织部、人才办顺应形势变化、根据实际需求、不断实践创新的一年,是各位县管专家带动全县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奋进、大胆探索、强力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事业的一年。

一年来,县委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人才理念,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努力营造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为各类优秀人才在我县充分发挥才智、贡献力量搭建了广阔舞台。在这一年里,县委组织部和人才办将以强化服务为指导,以创新载体为方式,以发挥优秀人才示范带动效应为目的,相继开展了农村实用人才状况调研、优秀人才评选等工作,出台了10多个人才工作方面的文件,从制度上对人才工作给予规范。并对来年的人才工作进行详细规划,如建立县校县院人才合作模式、优秀党政人才赴外挂职锻炼等,进一步为人才工作理清了思路,找准了方向,拓宽了平台。同时,各位专家在自己的岗位上,辛勤工作,潜心钻研,勇于开拓,不断创新,本职业务和科研成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如县水利局袁君臣主持编制的《**县“十一五”安全饮水规划》顺利通过省市评审,组织新建安全饮水工程14处,解决了2.2万人的饮水问题;县农业局郭俊珍先后承担完成了农业科技项目5个,争取资金500万元,受惠群众达145万人;县畜牧局方春芳撰写的论文《牧草地域适应性研究和推广》获得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科技成果二等奖;卫生系统徐德飞、张怀东等同志的论文分别在《中国医药杂志》等刊物上发表;教育系统崔有书、卢洪礼、秦好锋等同志编写的校本教程和论文均取得显著效果,得到专业机构的一致认可。总之,过去的一年里,各位专家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委组织部、人才办的大力支持下,锐意进取,励精图治,为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了突出贡献。在此,我对各位专家在科技研发、技术推广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和荣誉,表示热烈的祝贺和崇高的敬意。

刚才,几名专家代表都先后总结和规划了自己的工作,并对县委组织部、人才办和全县的人才工作提出了很多建议,无论是谈看法,还是讲打算,讲得都很实在、很到位。尽管因时间关系,只有少数专家发言,但我想,通过每年一度的座谈会上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不仅可以拉近我们之间的距离,增进我们的感情,更重要的是,可以让我们直接听到了大家反映的喜怒哀乐。你们的发言给了我很多启发,也带给了我很多思考。这里,我借此机会对在座的同志们就今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提几点要求。

一要善于学习。当今的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时代。没有知识,没有及时更新的知识,就很难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站稳脚跟,有所作为。这一点,作为方方面面的专家,你们的体会可能尤为深刻。因此,各位同志要紧跟时展的步伐,树立终身学习、时时学习的精神,在干中学,在学中干,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要发挥主动性,增强创造性,发展先进性,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不断学习新技术,接受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力争通过你们的带动在全县形成热爱学习、尊重知识的良好氛围。

二要敢于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你们作为我县各行业专业技术人才的杰出代表,更应深刻理解创新的重要性。创新是没有止境的,要坚持与时俱进,自觉地把思想和行动,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不断开展思想创新、业务创新、工作创新,在创新中提升素质,适应形势。敢于创新,就是要敢于打破常规,在尊重规律的前提下和精确掌握的基础上,进行大胆探索、突破,提出个人鲜明独特的见解,促进技术改进,提高工作效率。创新,一定意义上讲就是大胆尝试。对于人才来讲,需要有超越常规、挑战权威、打破陈旧事物的勇气;对于组织部门来讲,则要有宽容失败、鼓励创新的气魄,进一步营造尊重创造的环境,注重培养一线创新人才,使全社会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各方面创新人才大量涌现。

三要勇于实践。由于基层客观条件限制,我们县管专家完成的前沿科研创造很少,更多的是基层实用技术的推广与普及。对于在座的各位专家来讲,实践,不仅是检验高端科技成果的标准,更是技术改进、更新的必要途径。在今后的工作中,各位专家要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技术理论实践活动,把自己的专长和见解大胆地应用于实践中去,在实际中求真,在实践中提高,在实践中创新,为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新的更大的力量。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回顾过去,硕果累累喜人;展望新年,前景无限美好。最后,我再次对在座专家致以新春祝贺,祝愿大家工作顺利,万事如意,身体健康,阖家幸福!

第8篇

关键词:水利工程 管理 关键技术 问题

1.我国水利工程管理的现状

2009年8月以来,广西全区平均气温持续偏高,同时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少六成,偏少程度居1951年以来的第3位,各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旱情,并呈迅猛扩大蔓延态势。在残酷的旱灾面前,多年来建设的各类水源工程保障了大中城市供水,工农生产用水,及重旱区的主要水源供应,在保生活、保生产、保增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广西水利部门通过多种手段,对各项水利工程进行科学调度、统一调度,努力确保大旱之年城乡群众饮水安全。

而同时,水利工程建设落后于形势需要,有些大江大河至今仍无控制性水库工程,缺乏对洪水的调控手段,致使防洪处于被动局面。北方的干旱缺水严重影响人民生话和国民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中央提出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也必须要有足够水资源作保证。我国修建了不少地面水库,可对资源丰富的地下水库的利用却研究的不多。我国在解决北方、西部的干旱缺水和生态恶化问题时,应结合地下水库的利用采取综台治理措施。

2.水利工程施工的关键技术

2.1筑坝技术

质量优良的三峡大坝,筑就世界筑坝界新的丰碑,见证着中国的筑坝科技已成为国际水平的最新一轮代表。人类用混凝土浇筑大坝的历史已有200多年。三峡大坝建成前,世上还没出现过没有裂缝的大坝。

大坝裂缝有不同类型。其中一种是贯穿性的裂缝。这种裂缝破坏大坝结构的整体性,危害也非常大,威胁到大坝安全,完全是不允许的。另一种发生在大坝表面,很细很浅,产生这种表面裂缝的原因很多,其中较常见的是温度裂缝,由温度变化导致。

冬天,坝体内温度较高,坝体外面的温度较低。内外温差大,导致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在坝体触水之前,如何保持坝体温度,少产生甚至不产生温度裂缝,是个世界性的难题。

对于三峡大坝这座高185米、体积达一千几百万立方米的全世界最大的混凝土重力坝来说,要完全避免温度裂缝,曾被认为是不可能实现的“痴心妄想”。但5月20日完工的三峡右岸大坝,却至今还尚未发现一条裂缝。

2.2围海技术

福建围海工程,因台风多,暴雨多,潮差大,软基多(含水量最大达70%以上),强度低,压缩性大,渗透系数小,承载力小等特点,在施工中存在许多技术难题,省水利工程部门经过多年实践,积累了一套技术经验,在全省推广应用,获得成效。

2.3渡槽

现在许多水利工程、引水工程等大量地使用着渡槽,创造出很多富有特色的新式渡槽、现代化渡槽。20世纪30年代出现了钢筋混凝土渡槽。60年代以后,随着大型灌区工程的发展,各种轻型结构渡槽、大跨度拱式渡槽被广泛采用。二十世纪中期的中国,由于水利设施落后,直接影响了农村的发展。为了摆脱这种困境,引水灌溉就成为一项突出的民生工程。渡槽作为一种水利设施,就在这种背景下在全国各地开始大规模兴建。它见证了近代中国农业、水利发展的起承转合。南水北调工程中,40余座引水跨越山谷和江河的渡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引水渡槽。日前,由武汉大学王长德教授带头的该项目通过专家评审,成功解决了在我国建设世界最大渡槽的技术难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漕河渡槽主体工程最后一仓槽身混凝土全部浇筑完毕,标志着漕河渡槽主体工程基本完工。漕河渡槽正式输水后,设计流量为125立方米/秒,加大流量为150立方米/秒。“漕河渡槽的功能类似于高速公路跨河大桥,不过对承载能力要求更高。打个比喻,相当于在渡槽上排满重量为125吨重的重型卡车,通过的速度为每秒钟一辆,每分钟60辆,而且是源源不断。”除了承载能力要求高外,漕河渡槽工程还要同时考虑防洪防汛、防渗防漏等多种因素。

2.4倒虹吸管

从地下或敷设在地面穿过河渠、溪谷、洼地或道路的输水压力管道 。多采用钢筋混凝土管或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 ,也采用混凝土管或钢管。低水头时可用浆砌石管。倒虹吸管分为3个部分。① 进口段:包括渐变段、铺盖和护底等防渗防冲设施、拦污栅、闸门、进水口等。当含沙量大时还设沉沙池。②管身:断面多为圆形,也用矩形或直墙圆拱形。可埋于地下,也可敷设于地面 。当管道跨越深谷和山洪沟时,可在深槽部分建桥,在其上铺设管道过河。管道在桥头两端山坡转弯处设镇墩加强稳定,并于其上开设放水冲沙孔。两岸管道仍沿地面敷设。这类倒虹吸管又称桥式倒虹吸管。③出口段:设消力池,并与下游平顺连接。倒虹吸管较渡槽造价低,施工简单 ;但水头损失较大 ,清淤较困难。 公元前180年在古希腊帕加马(今土耳其)建一座下凹深度超过200米、管径为30厘米的倒虹吸管。据《后汉书》记载,中国在186年已建造使用倒虹吸管。

2.5输水隧洞

2005年汤浦引水工程输水隧洞全面开工。汤浦引水工程输水管线总长64.66公里。其中输水隧洞总长12.68公里,分8段,分布在上虞境内的8座山体中。隧洞工程项目分为两个标段,分别由江西省水利水电建设总公司和中国水利水电第六工程局中标施工。隧洞的开挖洞径为3米,开挖后断面为马蹄形。开挖后再对输水隧洞全程进行衬砌,衬砌后断面为圆形。根据各段隧洞的岩石性质,断面衬砌分别采用钢筋混凝土和素混凝土两种方法,衬砌后输水隧洞洞径分别为2.2米和2.6米。为加快工程建设进度,缩短渣石出洞运输线路,各段隧洞均采用进口和出口隧洞在中途另增加一个施工支洞,形成四个施工工作面,也使整个隧洞工程项目的山体施工断面达到17个。

参考文献 :

第9篇

【关键词】给排水管道;土建施工,安装技术,措施及方法

1 给排水施工技术

1.1 沟槽开挖、沟底处理及沟槽回填土

测量放线后,要进行沟槽开挖、沟底处理及沟槽回填施工。首先进行沟槽开挖,开挖前根据设计管径大小,挖土深度、土壤性质等确定底宽和边坡,并留出足够的槽底工作面,便于开挖沟槽两侧的排水明沟;采用机械开挖时,要在槽底标高以上留出20cm 左右的土层,以防止机械施工时扰动槽底原状土层,机械开挖后,人工进行清挖至槽底设计高程。管道基础一般都直接敷设在夯实的原状土上,对管道回填土要分层夯实,密度≮95%;且平面活纵向弯角≮11°设置支墩。管道的两侧及管顶回填土的压实度按设计要求进行施工。

1.2 管道制作、防腐及安装

市政工程中给排水管道一般采用焊接钢管或者球墨铸铁管,对焊接钢管管内壁通常采用水泥浆衬里,外壁除锈后用环氧煤沥青、玻璃纤维布加强防腐;球墨铸铁内壁采用离心涂水泥砂浆防腐,外壁除锈后用二道沥青加强防腐。管道接口处焊接后清除药皮,补做四油二布防腐层,做法同管身,接口两侧防腐层搭接长度均≮0.1m。

1.3 管道连接

在管道连接的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特殊工种持证上岗的工作制度,钢管施焊时,在焊口旁边打上焊工编号,督促持证上岗作业人员工作时认真负责。严格按照施工技术规范进行焊接作业,每道焊缝焊完后立即清除熔渣,并对外观质量进行自检,发现气孔、夹渣、裂纹、焊瘤等缺陷,及时铲除重新补焊。下管前认真对沟槽底尺寸、高程、坡度、地基和基础的质量进行检查,管道就位后,随时检测管道的轴线、高程和接口间隙,发现偏差及时纠正。

1.4 管道安装

管道安装前,首先定出中心线,然后进行拉线安装,使管道中心线和管内高程符合设计图纸要求,准备好一切安装机具。管子吊运安装时,采用吊机、软吊带或不损坏防腐层及保护层的装置起吊,单管和管段应平稳下沟,不得与沟壁或沟底碰撞,下管后,对管膛应认真清理,不允许异物存在。稳管时,每根管必须对准中心,管底与管基紧密接触,管轴线和坡度应经仪器校验。吊运装卸钢管,严禁直接用钢丝绳或其他铁件起吊,严防损坏外防腐及避免管道变形。回填土密实度、材料、顺序等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管道回填宜采用石粉渣,回填时先从管道两侧对称进行,分薄层夯实,保证密实度符合要求,克服管道断裂、损坏情况的发生。

1.5 水压试验

管道在试压前,首先编制施工方案,然后对试压管道进行分段,其分段长度≯1km,管道两侧顶部50cm土应先填筑,接口留出。管道在注满水以后,宜保持0.2~0.3MPa 水压,充分浸泡,浸泡时间应≮48h。试压采用逐渐升压,每级以0.2MPa 为宜,在试压过程中,管身、管阀的接头

不能漏水,经检查,在监理工程师认可以后,才能进行渗水试验。如10min内落压不超过0.05MPa 时,可不测定渗水量,即为合格。

1.6 管道冲洗与消毒

试压完毕后应做管道清洗消毒处理。在管道试压合格后,按监理工程师要求制定清洗和消毒方案。放水时应先开排水阀,再开进水阀。冲洗时要注意沿线管检查有无异常声响、冒水或设备故障现象。冲洗干净后,向管内加入漂白粉液,使管内含氟量达20~30mg/L,在加药完毕后,管内存水24h以上,取水样化验,水质应达到GB5749-85《生活饮水标准》要求。

1.7 沟槽回填

在水压试验完成,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回填土方。回填前要先排除积水,并采取措施保护好管道防腐层及接口不受损坏。车行道下管道以石粉渣回填至管顶50cm 处并以水灌实,再以素土回填至路面层,人行道及绿化带下的管道以素土回填。回填土时管道两侧应同时进行,两侧高差不得超过30cm,并需分层夯实,每层填料厚度不得大于30cm。

2 雨水管、污水管施工技术方法

2.1 基础施工

沟槽开挖验槽后开始进行基础施工。雨污水管道基础一般采用混凝土基础,HDPE管的管道基础采用中粗砂垫层。管道铺设采取先打平基,只有待平基达到一定强度后,再稳管,打管座及接口的施工顺序。施工要求和给水工程要求类似。

2.2 管道选材与接口

雨水管道采用II 级承插入式钢筋混凝土排水管或硬聚氯乙烯加筋管道,承插管采用橡胶圈接口。橡胶圈应具有耐酸碱腐蚀性,耐老化性。污水管道采用HDPE 缠绕结构壁管,电热熔带或热收缩带连接的方式。

2.3 管道安装

在进行管道安装时,按照设计图在浇注好混凝土基础及底板后进行安装,根据设计图纸先进行测量定位放样,用仪器定出管道中心线,然后进行吊机吊放,给水管道安装。在承插口管道安装前,必须对承插口应清洗干净。当排水管道与给水管道交叉且排水管道在上方时,排水管在交点及两侧2m 处不许有接口,保证管道安装的质量。安装两管结口处时,应及时处理因挤压造成的管内接口部位3cm 的凸出接缝,否则会造成流水断面减少的现象,影响流速和排水的通畅,造成杂物的堆积和管道堵塞。每根管的安装都必须用拉草包法将挤出凸起的砂浆拉平。对于D400mm 以上的管材,可采用工人钻入管内的办法将接口挤出的砂浆抹平,将不严实的接缝部位填满砂浆,使其饱满不漏水,并清除管内杂物。

2.4 检查井施工

检查井施工必须在检查井基础混凝土强度达到70% 后,先稳好管子,做好接口,然后按图纸进行井身施工,管道穿越处不得有渗漏,排水检查井的流槽下部断面做成半圆形,其直径与引入管直径相等,排出管与引入管直径不等时,采取按渐变直径处理流槽,排水检查井为砌砖结构时,施工方法和要求与给水管道阀门井相同。

2.5 雨水口

雨水口为砖混结构时,混凝土底板、砖砌井壁及抹灰等施工方法参照给排水检查井的施工。

2.6 闭水试验

当污水管道闭水试验在管道、检查井外观检测合格,管道未作回填土,沟槽内无积水,全部预留孔洞封堵严密、牢固时,并报监理工程师核准后方可进行。闭水试验的水位,应为试验管道上游内顶以上2m,若上游管道内顶水位受井室限制小于2m 时,则应按实际高度H 的允许渗水量进行计算。管道试验在灌满水24 h后进行,对渗水量的测定不少于30min 。

2.7 沟槽回填

在管基施工完毕、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在管道及检查井施工完成并经有关部门检验合格,办理隐蔽验收手续后进行回填。车行道下管道以中粗砂回填至管顶50cm 处并以水灌实,再用素土回填至路面层,人行道及绿化带下的管道以素土回填为主。回填土时管道两侧须同时进行,两侧高差不得超过30cm,并需分层夯实,每层填土厚度不得大于30cm。保证压实度满足验收规范要求。

3 结 语

第10篇

关键词:建筑给排水 系统 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O2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现代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境意识的增强,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同时,对美观和舒适度的需求逐步增大,对建筑给排水的要求也逐步提高,给排水工程是建筑设备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影响建筑物使用质量的重要因素,其施工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给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给生活与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因此必须严格把好建筑物给排水施工质量一关。论文结合作者从事多年高层建筑给排水施工管理的实践,对给排水施工阶段存在的问题做了一些归纳,并提出了一些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具体措施。

1.高层建筑的给排水系统

1.1生活给水系统

生活给水,―般指卫生间盥洗,冲洗卫生器具、沐浴、洗衣、厨房洗涤、烹调用水和浇洒道路、广场,清扫、冲洗汽车及绿化等用水。生活用水的水质应符合国家规定的饮用水水质标准。生活用水按水温水质的不同又分为:冷水系统:―般将直接用城市自来水或其他自备水源作为生用水的给水系统时,叫作冷水系统。饮水系统:当人们有喝生水的习惯,需要提高饮用水水质标时,常需设置单独的“饮用水”管道,饮用水系统又分为开水和冷饮水系统。

1.2高层建筑排水系统

污水在排水立管中的流动,与一般的重力流和压力流不同,是一种极不稳定的气―水两相流。在高层建筑中,由于排水立管长、水量大、流速高,往往引起管道内的气压极大波动,并可能形成水塞,造成卫生器具溢水或水封被破坏。从而使下水道中的臭气侵入室内,污染环境。实践和理论都说明:高层建筑排水系统功能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排水管道通气系统是否合理。因此,在高层建筑中通气系统在排水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

2地漏的设置

2.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规定“地漏的顶面标高应低于地面5-10mm,地漏水封深度不得小于50mm。”此条规定目的就是防止水封被破坏后污水管道内的有害气体窜入室内污染室内环境卫生。但是在给排水设计说明中很少有人提及,建设及施工单位为了降低造价使用市场上价格低廉的地漏,这种地漏水封一般不大于3厘米,满足不了水封深度要求。另外,居民装修房子时选用装修市场上的不锈钢地漏替代原来的塑料地漏,外表虽光亮美观,内部水封同样很浅。当排水时,地漏的水封由于正压(较低楼层)或负压(较高楼层)被破坏,臭气进入室内。好多居民反映家中有臭味,而且厨房排油烟机打开时更加严重,就是水封由于压力波动被破坏的原因。有的住宅厨房内设置了地漏,由于长时间没有补水,特别冬季供暖时水封容易干涸,应经常给地漏补水。建议设计施工时采用高水封或新型防返溢地漏。厨房内地面溅水很少,可以不设置地漏。

2.2控制:部分工程水池溢流管的管径小于进水管,出口直接伸入集水井中,而且无设置网罩。这样当水位控制器失灵时,不能保证将多余的水从溢流管顺利排出,不致从水池顶盖满溢。另外出口伸入集水井中无设置网罩,会使积存的臭气回流至水池或者老鼠等动物顺着管道进入水池,污染水质。合理的做法是溢流管的管径应按排泄贮水池最大流量确定,并宜比进水管大一级。溢流管的出口应设置网罩或溢流阀,溢流管的排水方式宜采取二次排水方式,即先流至地面水沟,再经过水沟流入集水井内,通过空气隔断来防止污秽气体污染水池水质。

3吸气阀的应用

施工中经常遇到排水立管无法穿越楼层伸出屋面的情况,此时只能加大排水管径增加排水能力,排水效果不理想,容易形成负压,破坏水封。若在立管顶部设置吸气阀即可解决,该阀负压时开启吸气,正压时关闭,臭气无法逸进室内。该阀还有如下作用:

3.1 替代室外通气帽,建筑屋面干净美观。

3.2替代环形通气管及通气立管,节约空间。

3.3替代器具透气管,保护水封。

3.4作为排水检查口,便于疏通管道。

4 室内给水管道安装的质量问题和防治措施

4.1 地下埋设进水管道漏水:

管道通水后,地面或墙角处局部返潮、积水,甚至从孔缝处冒水,严重影响使用。

4.1.1 漏水原因

(1)管道安装后,没有认真进行水压试验,管道裂缝、零件上的砂眼以及接口处渗漏,没有及时发现解决。

(2)管边支墩位置不合适,受力不均匀,造成丝头断裂;尤其当管道变径使用管补心,以及丝头超长时更易发生。

4.1.2 质量预控

(1)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管道水压试验,认真检查管道有无裂缝,零件和管丝头是否完好。

(2)管道支墩间距要合适,支墩要牢固,接口要严密,变径不得使用管补心,应该用异径管箍。

(3管道周围埋土要用手夯分层夯实,避免管道局部受力过大,丝头损坏。

4.2给水管道结露:管道通水后,管道周围积结露水,并往下滴水。

4.2.1 结露原因

(1)管道没有防结露保温措施或保温材料种类和规格选择不合适。

(2)保温材料的保护层不严密。

4.2.2 质量预控

(1)设计中选择满足防结露要求的保温材料。

(2)认真检查防结露保温质量,保证保护层的严密性。

5室内排水管道安装的质量问题和防治措施

5.1 地下埋设排水管道漏水:

排水管道渗漏处附近的地面、墙角缝隙部位返潮,埋设在地下室顶板与一层地面夹层内的排水管道渗漏处附近(地下室顶板下部)还会看到渗水现象。

5.1.1 漏水原因

(1)管道支墩位置不合适,在回填土夯实时,管道因局部受力过大而破坏,或接口处活动而产生缝隙。

(2)预制管段时接口养护不认真,搬动过早,致使水泥接动,产生缝隙。

(3)管道安装后末认真进行闭水试验,未能及时发现管道和零件的裂缝和砂眼,以及接口处的渗漏。

5.1.2 质量预控

(1)管道支墩要牢靠,位置要合适,支墩基础过深时应分层回填土,回填土时严防直接撞压管道。

(2)预制管段时认真做好接口养护,防止水泥接动。

(3)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管道闭水实验,认真检查是否有渗漏现象。如果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

5.2 排水管道堵塞:管道通水后,卫生器具排水不通畅。

5.2.1 堵塞原因

(1)管道甩口封堵不及时或方法不当,造成水泥砂浆等杂物掉人管道中。

(2)卫生器具安装前没有认真清理掉入管道内的杂物。

(3)管道接口零件使用不当,造成管道局部阻力过大。

5.2.2 质量预控

(1)及时堵死封严管道的甩口,防止杂物掉进管道内。

(2)卫生器具安装前认真检查原甩口,并掏出管内杂物。

(3)生活排水管道标准坡度应符合规范规定。无设计规定时,管道坡度应小于1%。

生活排水管道标准坡度,根据生活排水管道管径大小而定:当生活排水管管径为50mm、75mm、100mm、150mm时,其标准坡度分别为0.035、0.025、0.020、0.010。

(4)合理使用零件。地下埋设管道应使用TY和Y形三通,不宜使用T形三通;水平横管避免使用四通;排水出墙管及平面清扫口需用两个45°弯头连接,以便流水通畅。

(5)主管检查口和平面清扫口的安装位置应便于维修操作。

(6)施工期间,卫生器具的返水弯丝堵最好缓装,以减少杂物进人管道内。

6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层建筑工程给排水安装是一个极为复杂的施工过程,而给排水又是建筑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施工的好坏直接影响了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因此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在具体的施工中,还要不断地摸索和创新,改进工艺和技术,使给排水的施工更加地高效合理,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人性化的服务。

参考文献:

[1]李公藩.塑料管道施工[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1.

第11篇

关键字:水处理;消毒

一、常用水处理消毒技术

在城市供水系统中,消毒是最基本的水处理工艺,它是保证用户安全用水必不可少的措施之一。常用的给水处理消毒技术有以下几种:

1氯消毒技术

氯消毒主要是通过次氯酸的氧化作用来杀灭细菌,次氯酸通过细茵的细胞壁穿透到细菌内部,并起氧化作用,破坏细菌的酶系统而使细菌死亡,但是对于水中的病毒、寄生虫卵的杀灭效果较差,需要在较高值(消毒剂浓度乘以接触时间)才能达到理想的除菌效果。由于氯消毒的操作使用简单,便于控制,消毒持续性好,余氯的测定也很容易,并且氯消毒的价格不高,所以很快在饮用水行业推广应用。目前为止,在公共给水系统中,氯消毒成为最为经济有效和应用最广泛的消毒工艺。而现代工农业的迅猛发展不仅使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越来越多,也使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水源水体的有机物质(包括人工合成的和自然界存在的)越来越多,相当多的水源水体呈微污染状况,对人体的健康产生严重的危害。

2臭氧

臭氧在饮用水处理中的应用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是由于其技术复杂、成本昂贵,使应用受到限制。本世纪七十年代,由于水污染的加剧和公众健康意识的提高,迫使人们在传统水处理工艺的基础上采用新的手段,保证供水水质符合更加安全的饮用水标准。经过近二十年的研究和实践,以臭氧为主组成的复合应用技术,以其良好的处理效果成为给水深度净化技术的首选。

臭氧作为强氧化剂被普遍使用。有关资料显示,在有效去除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去除三氯甲烷母体物、改善水体的致突变活性、去除色、嗅、味、消毒、杀藻等方面,臭氧具有明显的优势,因而不仅用于预氧化和消毒,而且广泛地用于深度处理。当臭氧加注量充分时,氧化能够进行得较为彻底,但当臭氧量不足时,会出现副产物。由于臭氧在氧化中副产物的影响,对有机微污染水源不宜单纯采用臭氧作为深度净化手段。活性炭吸附作为饮用水深度处理的重要手段广泛用于城市供水工程。由于颗粒活性炭极其丰富的微孔体积和巨大的比表面积,使其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而水中溶解杂质溶质分子的憎水性和活性炭对溶质分子的静电吸附、物理化学吸附以及生物吸附的联合作用,使活性炭对多种分子量大而极性小的有机有害物质、金属、非金属、色、嗅、味、酚类、表面活性剂、不易溶解的碳氢化合物以及各种农药去除效果明显。

臭氧和活性炭吸附联合使用,除可保持各自的优势外,臭氧对大分子的作用与充氧作用,为活性炭提供了更易吸附的小分子物质和产生生物活性炭作用的溶解氧,而臭氧化可能产生的有害物质,则可被活性炭吸附并降解,这使臭氧-生物活性炭吸附工艺相得益彰。

3二氧化氯

通常来说,含有二氧化氯的原水在日光的照射下,水中氯酸盐的浓度增加。研究表明,当二氧化氯作为消毒剂在水处理的过程中并不产生三卤甲烷(THMs)等有害的副产品,但会产生少量的有机消毒副产品,关于这些有机副产品的成因和种类并没有得到足够的研究,但是大多数的研究表明水中天然有机物质的存在并与二氧化氯反应是导致大量醛类和羧酸类有机副产品生成的主要原因。因此当用二氧化氯做消毒剂时,对于水中天然有机物的去除就显得额外重要。转

二氧化氯消毒的优点有:二氧化氯对于水中病毒,隐孢菌等微生物的抑制作用要强于氯气;二氧化氯可以氧化掉水中的铁离子(Fe2+),锰离子(Mn2+)和硫化物;二氧化氯可以增强水的净化过程;二氧化氯可以有效控制水中的酚类化合以及由于藻类和腐败的植物所产生的气味;不会生成卤化副产物;二氧化氯易于制取;生物特性不受水中PH值的影响;二氧化氯可以保持一定的残留量。然而,利用二氧化氯消毒也有很多的缺点,例如:二氧化氯在消毒过程中会生成亚氯酸盐和氯酸盐副产物;过多的加药量将会产生卤化副产物;较高的设备以及操作费用;二氧化氯气体是易燃气体,因此必须在现场制取;二氧化氯不稳定,在日照下会分解。中国论文下

4氯胺

氯胺消毒与氯消毒相比有以下三个优点:(1)减少了消毒过程中THMs的产量;(2)可以维持较长时间,能有效地控制水中残余细菌繁殖;(3)避免游离性余氯过高时产生的臭味。氯胺消毒一般是先加氨,充分混合后再加氯。若先加氯后加氨,则难以控制产生THMs的浓度。另外,如果加氯很久后才加氨,就会变成以自由性余氯为主要消毒剂,氯胺为辅助消毒剂的情况。氯胺消毒的缺点是:需要较长的接触时间;由于需加氨从而使操作复杂。氯胺的杀菌效果差,不宜单独作为饮用水的消毒剂使用。但若将其与氯结合使用,既可以保证消毒效果,又可以减少三卤甲烷的产生,且可以在延长配水管网中的作用时间。

5紫外线消毒

紫外线消毒技术为物理消毒方式的一种,具有广谱杀菌能力,无二次污染。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成熟可靠高效环保的消毒技术,在国外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在我国由于对其技术的了解有一定的局限性,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不多。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在这方面开展了许多研究,并已在上海闵行、长桥等污水处理厂得到应用。进入21世纪后,随着对污水尾水消毒的日益重视和运行经验的积累,紫外线消毒技术将得到推广,预计今后有条件的污水处理厂中50%将会采用紫外线消毒,并成为取代传统化学消毒方法的主流技术。紫外线污水消毒技术在国外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成熟可靠、投资效益较高的绿色环保技术,在世界各地各类城市污水的消毒处理中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成为替代传统加氯消毒的主流工艺技术。

二、水处理消毒新技术简介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越来越普遍,在水处理领域也产生了一些新的消毒技术,主要有:光催化消毒、生物消毒、电场消毒、超声波消毒等。这些技术也是优缺点并存,需要科研人员继续进行深入的研究。

结束语

我国长期以来受经济发展水平和饮水观念的局限,饮用水深度净化尚未得到普遍认同。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水质意识的提高,我们要将城市供水深度净化工艺将会提到日程上来。在城市供水系统中,消毒是最基本的水处理工艺,它是保证用户安全用水必不可少的措施之一。学习、借鉴国内外已有的成功经验,针对特定的原水水质,进行以预臭氧化、臭氧化-生物活性炭为代表的饮用水深度净化工艺探索和应用,将是我国净水工艺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周葆珍.饮用水氯化消毒致癌问题..给水排水,1983(3):32-33

[2]周云,梅胜.给水处理中的臭氧副产物.中国给水排水,1999,15(2):27-28

第12篇

关键词:建筑给排水,施工技术

 

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建筑给排水专业迅速发展,已成为给水排水施工中不可缺少而又独具特色的组成部分。在发展阶段,专业施工队伍已具备积累了一定经验并经过专业培训的设计、施工、安装管理人员;技术上积累了以前的实践经验、借鉴了国外的新技术,专业技术有了明显的突破和发展,近年来,学术活动踊跃,并加强了国际间的技术交流。

我国建筑给排水自1949年建国以来,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一、房屋卫生技术设备阶段即初创阶段,自1949年至1964《室内给水排水和热水供应设计规范》开始试行时为止。其主要标志是我国开始设置给水排水专业,房屋卫生技术设备被确定为一门独立的专业课程。第一代通过专业培养的建筑给排水专业技术人员走上工作岗位,开始形成自己的专业施工队伍。

二、室内给排水阶段即反思阶段,自1964年至1986年《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被审批通过时为止。其主要标志是通过工程实践,对机械搬用国外经验并造成失误进行了认真总结和反思,进而形成和确立有我国特色的建筑给排水技术体系。。

三、建筑给排水阶段即发展阶段,自1986年至今。1986年以来,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建筑给排水专业迅速发展,已成为给水排水中不可缺少而又独具特色的组成部分。。在发展阶段,专业队伍上已具备积累了一定经验并经过专业培训的设计、施工、安装管理人员;技术上积累了以前的实践经验、借鉴了国外的新技术,专业技术有了明显的突破和发展,其中消防给水系统在建筑给排水中的发展尤为突出;组织上成立了全国建筑给排水工程标准技术委员会和中国土木学会给排水学会建筑给水排水委员会。近年来,学术活动踊跃,并加强了国际间的技术交流。

下面就建筑给排水在建筑给水施工、建筑排水施工、热水供应等几个具体方面的发展现状阐述如下:

1 关于建筑给水施工

1.1增压设施 在我国城市供水中,某些城市的供水能力不足,城市水厂发展速度滞后于住宅和公共建筑发展速度,加之管道的老化、承压能力下降,不少城市不但高层建筑需升压供水,一般多层建筑也不能满足上层水压的要求,使我国两次加压设备广泛使用,增压设施成为建筑给水中比重最大,发展最快的一种装置。我国常用的增压设施是水泵、气压给水设备和变频调速给水设备,后二者技术的运用已日趋成熟。

1.2储水装置 设于屋顶的调节贮水水箱是常用的储水装置,但由于其存在二次污染严重等缺点,现在水箱从材料和加工上已有很大改进,向多元化发展。新颖水箱从材质上说有镀锌、搪瓷、复合钢板、涂塑、玻璃钢和不锈钢的水箱,其和水接触的内表面不易锈蚀,对水质无污染,减轻结构重量,解决施工不便等问题。材质改变了,水箱的成型方式和形状也随之改变,组合式水箱、装配式水箱可以提高水箱质量,有利于工厂化生产并缩短现场施工安装时间,也减少了水箱内底的死水区范围;球形水箱和槽形水箱是外形变化,用呼吸阀替代浮球阀,解决了因浮球阀关闭不严造成的漏水问题。

1.3分质供水 在营造现代化生活的住宅环境和高质量的生活社区中,人们对饮用水水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改善饮用水水质,我国最初是以小型家用净水器的方式来处理饮用水,其主要方式是用活性炭吸附过滤,但是它在使用时滤料更换不易控制。近年来,出现了“优质饮用水”这一概念。它是指能达到直接生饮水水质标准的水,其中有超纯水、纯水、蒸馏水、矿泉水和深度处理水等。

1.4节水技术 我国水资源缺乏,再加上水污染,使得水资源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建筑给排水中,节水重点在于推广节水配件和建筑中水道。节水配件有液压式冲洗水箱配件、二挡冲洗大便器配件、屋顶水箱的配重逆开止回阀、水力控制的多功能阀以及给水的卫生器具配件,可具有限流、温度自动调节、高温限制等功能。改进配件还着重于节省用水量和防止漏水。建筑中水道应用已是建筑给排水的发展趋势。沐浴排水、盥洗排水等均可作为冲厕用水的水源,中水还可用于消防、洗车、清扫、绿化用水,这样即可节约用水,又可缓解水资源不足。

2 关于建筑排水施工

排水工程是建筑安装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建筑质量的重要因素。目前,建筑行业发展迅猛,新材料、新技术不断涌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排水系统的可靠性、防噪声、消防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多层住宅关系着多数人的生活和使用,对多层住宅的质量控制尤为重要。现针对多层住宅排水系统安装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其产生的原因做出分析,建议从问题的诸方面采取措施,提高建筑排水工程的施工质量,保证其使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1卫生洁具 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卫生洁具提出了新的要求,卫生器具更注重舒适、可靠、安静、节能。近年来,具有代表性的卫生洁具有:水力按摩浴盆,用喷嘴产生大量回旋式气泡和冲击水流,可达到康健和休闲的效果;连体式低位冲洗水箱漩涡式大便器,冲洗时噪声低,冲洗效果好,可节省冲洗水量;高标准的全自动坐式大便器可实现正常使用、冲洗污物、清洗人体和吹干等全部过程自动化;休闲卫生器具,包括桑纳浴设备、蒸汽浴设备、热能震荡按摩设备和身体机能调理运动器等。

2.2排水通气技术 主要目的是提供排水中气体的散逸,达到透气的作用;防止排水系统中出现水封的负压虹吸及正压喷溅现象,确保空气的循环;保持排水迅速通畅、安静。在我国已建立了可适应不同建筑标准、不同要求的五级标准,即伸顶通气管、不伸顶通气管、专业通气立管、环行通气管和器具通气管等。在通气系统基础上开发的是通气阀和特制配件单立管排水系统。

3.关于热水供应

3.1热水的加热方式和设备热 水的加热方式有直接加热和间接换热。在采用热水锅炉加热设备中,主要有燃气热水锅炉、燃油热水锅炉从总体上讲一次换热的效率要高于二次换热的效率。现国内研究的全自动,高效热水锅炉,基本解决了热水锅炉设于楼上的安全问题,以适用于我国南方无热力管网的地区。在直接加热中,利用太阳能也取得了很大进展。近几年,国内还多次开展了热水供应、加热方式和设备方面的研讨。

3.2 节能 热水供应系统节能是建筑给排水节能的重点,其节能措施主要有:提高给水温度;降低使用温度;减少热水耗量,在满足使用要求前提下减少流率;减少热损失,采用高效能保温材料;改进加热方式和热水系统;提高水加热器的传热效率;利用新热源;采用节能产品等。

3.3 热水的水质处理 主要是防止热水结垢,损坏设备管道,降低传热效率。当用水量大、水质差时,集中热水供应系统应在加热前进行水质软化处理,在处理技术上除运用加药处理外还有运用静电处理技术、电子处理技术和磁化处理技术,以保证热水在循环中的水质稳定。

结束语;在新世纪,建筑给排水施工将担负新的历史重任,面临新的挑战。建筑给排水施工将更突出以人为本的原则,并将重点调整到民用建筑与工业建筑并重,公共建筑与居住建筑并重,冷水供应与热水供应并重,供水的水量、水压与水质并重等方向上来,走上全面、均衡、务实、安全的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