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05 01:10:1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基本技能教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摘 要:会计基础是财会专业的入门课程和核心课程。在教学中体现高职教育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体现高职课程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是新环境下高职教师对教学质量的不懈追求。要在教学中达到这一目标,必须做到找准课程定位、明确课程标准、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和在教学中努力创新和提高。
关键词:课程定位;课程标准;教学设计;创新;提高
会计基础是财会专业的入门课程和核心课程。在教学中体现高职教育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体现高职课程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是新环境下高职教师对教学质量的不懈追求。如何在本门课程的教学中达到这一目标,笔者认为必须解决以下四方面的问题:
一、为什么开这门课———准确的课程定位
找准会计基础的课程定位须从两方面入手:树立正确的课程理念;理清本课程与专业、职业及其他课程的关系。
1. 正确的课程理念
《会计基础》的课程目标直指就业要求,取得会计从业资格。因此本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实行“双证制”的人才培养要求,也就是说,会计专业的学生来学校学习,不是仅仅拿到毕业证就够了,更重要的是要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及更高的会计职称证书,只有取得了会计从业资格证,才能叩响会计职业的大门。
2. 本课程与专业、职业及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与专业、职业及其他课程的关系是怎样的呢?这就必须明确会计基础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会计资格考试体系中的位置。鉴于职业特点,会计专业在开设课程时应设置素质基础课、毕业论文职业基础课、会计职业课和职业拓展课,核心是会计职业课。会计职业课又分为三大部分:专业主干课、专业技能训练课和社会实践课。专业主干课共设 8 门,其中《会计基础》《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电算化》是取得会计从业资格必考科目,《财务会计ⅰ》《财务会计ⅱ》《成本会计》《经济法》《财务管理》是取得会计初级、中级必考的内容。专业技能训练课包括《会计基础综合实训》《企业会计综合实训、会计电算化综合实训,是 8 门主干课的综合应用延伸、操作技能的强化训练和社会实践锻炼,是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和取得职业资格所必需的。
二、这门课教什么———明确的课程标准 &n会计毕业论文范文bsp;
明确的课程标准是指要有明确的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明确的课程目标、明确的课程内容。
1. 明确的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会计基础课程标准有三个基本理念:(1)知识、能力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结合形成课程目标框架,将能力目标放在突出位置,体现课程的价值追求。(2)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从业资格课程考试大纲)直接衔接。(3)建立课程标准的更新机制。
2.明确的课程目标
按就业导向、能力本位、“双证制”人才培养要求,本门课程的目标定位是:“使学生掌握会计基础知识及相应技能,能够进行会计基本操作和一般账务处理,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具体要求:(1)掌握会计基础知识及相应技能,包括:会计的概念、职能、对象、假设和基础;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会计等式与复式记账、会计凭证、账簿、财产清查、财务会计报告和会计档案管理等;(2)能够运用会计基础知识及相应技能进行会计基本操作和一般账务处理。会计基本操作,即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产清查、会计报表和会计档案管理的实务操作;一般账务处理,即单位主要经济业务事项的账务处理;(3)通过教学,使学生感悟会计的本质和意义,为会计职业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和升华打下良好的基础;(4)通过会计从业资格会计基础科目的考试。
3.明确的课程内容
会计基础课程内容依据是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更新机制为若财政部的大纲内容或相关法律规定变动,教学内容应随之更新。本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应包括以下三部分:
(1) 会计从业资格必考内容
包括会计基本概念、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会计等式与复式记账、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账务处理程序、论文财产清查、财务会计报告、会计档案、主要经济业务事项账务处理。此部分内容教学目标是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
(2) 职业能力训练必要的内容
包括复式记账运用(以制造业的经济业务为例,包括资金筹集的核算、供应过程的核算、生产过程的核算、销售过程的核算和财务成果的核算)和账务处理程序综合应用(以制造业的经济业务为例,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目的是训练职业能力。
(3) 其他内容
包括成本计算和会计工作组织。成本计算的教学内容根据复式记账运用需要确定教学内容,会计工作组织部分旨在与《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衔接。
三、这门课怎么教———科学的教学设计 &n
--> bsp;
要教好会计基础这门课,就必须贯彻本课程的基本理念,把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放在突出位置,遵循高职课程职业性(专业教学与职业融合)、实践性(教职业实践中实际要做的事)和开放性(固有内容的“打散”重组和更新,课与课之间相互渗透,知识技能向运用的延伸等)的要求,搞好教学设计。
1. 科学的教学思路
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如下:教学内容组织采用排列组合思路:实施课程项目化教学。教学实施策略思路:遵循职教教学规律,坚持“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的原则,采取“先讲后做“”先做后讲”和“温故知新”等多种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率。教学模式选择思路:继续探索、总结和完善“项目引导、任务驱动、边讲边练、讲练结合”的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的思路:采取校本评价(学校根据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所进行的评价)和外考评价(参加由财政部门组织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两种评价办法。校本评价应采用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等多种评价形式,以促进教学。
2. 合理组会计毕业论文织教学内容
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项目化教学设计,可设计三个大项目,每个项目各有侧重,组织不同的教学内容。项目一:××有限责任公司的会计核算。本项目为实账会计核算,采用真实的证账表操作。项目二:教材实例制造业的会计核算。本项目为实“例”会计核算,完成制造业的一个完整业务过程的核算。项目三:会计从业资格证《会计基础》备考。本项目为实证会计综合,旨在为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做全面准备。
四、如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与时俱进,按需创新
为了提高学生表现歌曲的能力,进行唱歌的基本技能训练是必不可少的。但同时又要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 和接受能力,唱歌技能训练应遵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循序渐近,不能操之过急,否则就会欲速则不达。
一、歌唱的姿势
良好的歌唱姿势对于歌唱者来说是很重要的,它就象战士射击、运动员赛跑一样,都需要正确的姿势,因 此,教师必须对学生的歌唱姿势给予正确的指导。
首先要结合歌唱教学实践活动,给学生做示范,使学生能够区分正确和不正确的歌唱姿势。正确的歌唱姿 势,要求是站立垂直,两脚略微分开站稳,头正、目平视、两肩稍向后移、胸自然挺起张开,腹部顺其自然收 缩,下颏收回,感觉到仿佛由小腹到两肩之间形成一条直线。另外精神要饱满,有从容之感。坐式唱歌,要求 上身自然垂直,端正,两腿弯曲分开,两手平放在大腿上,看课本唱歌时,要求两手拿课本视唱,划拍时,左 手持书,右手用小动作轻轻划拍。总之,指导原则是姿势正确自然美观,有利于歌唱和身心正常发育。同时还 应注意,学生在学习中会出现那些不正确的姿势,其主要毛病是仰头、挺胸过高、腹部过于凹进,肌肉和精神 过于紧张,既影响呼吸、发声器官的正常活动和声音的流畅,又不美观,这样就不利于歌唱和学生的正常发育 。
二、歌唱的呼吸方法
首先要使学生懂得呼吸在歌唱中是非常重要的,应掌握好,缓吸缓呼、缓吸快呼、快吸缓呼、快吸快呼的 基本歌唱呼吸练习法。
第二,教师在教学时用正确的呼吸方法示范,指导学生进行练习。
第三,正确的呼吸方法是当今广为采用流行于世的胸腹联合呼吸法,吸气时空气由口鼻、气管吸入肺中, 胸腔随之自然挺起,有向上伸展的感觉。这是由于膈肌下降,加压于腹部器官,所以腰腹部也相应地扩张,但 不要过于突起腹部,而要自然适当,颈部肌肉要自然放松,不要紧张,也不要抬肩,吸气要根据需要而决定气 量大小,从而控制和运用气息。
第四,结合实际例子进行歌唱呼吸功能的训练,例如:教唱内蒙民歌《牧歌》时,教师就应当按歌曲乐句 要求,指导学生练习和掌握比较平稳深沉的缓吸缓呼的歌唱呼吸方法。又如教唱《游击队歌》就可以按歌曲的 要求,指导学生练习快吸缓呼的歌唱呼吸方法。
第五,注意小学生年龄特征和生理特点,对正处于身体发育时期的少年,不应按成人或专业训练要求进行 训练,要注意教室内的卫生和身体保健教育,保护好少年呼吸系统诸器官。
除上述之外还应注意学生经常发生的毛病,常见有些学生发音时总是唱不够拍,唱高音时吃力,唱不准, 喉头负担也比较重等,都是因为气息不足,缺少气息的支持,不会控制和运用歌唱呼吸方法的缘故,故此,必 须掌握好科学的呼吸方法。
三、歌唱的发声方法
歌唱和说话的重要工具是人的发声器官,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发声和掌握歌唱技能与技巧。首先应了解发 声器官的构成、少年的音域声区、变声特点和嗓子保健、发声练习法等。
第一,发声器官简介及其功能
1、呼吸器官: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胸腹肌、横隔膜。
2、发声器官:喉头、声带等。
3、声音调节器官:咽腔、口腔、鼻腔等共鸣腔。
4、咬字、吐字器官:唇、齿、舌、上腭、下腭等。
上述所说的各发声器官,都有各自的功能,而且又是互相联系的,它们是互相密切配合、协同工作的有机 发声器官系统。在歌唱时,如能正确的控制和运用这些发声器官,声音就会清晰、动听、悦耳。
第二,小学生的音域及声区
小学生能演唱的声音,从最低到最高音之间的距离称之为小学生的音域,其总音域一般是从小学1组的a到 小学2组的c。
小学生的声区是指他们的总音域按不同共鸣腔发声,音色特点分成高、中低三个声区,中声区也叫混合声 区,是小学生原来有的自然基础音。从小学1组d到小学1组的a,这几个音容易发出比较优美动听的声音,因 此也称自然声区。因为在低高两个音区中间,具有混合音色,故被称为混声区,低声区是从小学组a到小学1组 的d,高声区则从小学1组的a到小学2组的c。在这里应当说明的是我们在选择歌曲时,要尽量适于小学生的音 域及声区,发声练习时更应如此,不要过低,过低会使学生的声音容易疲劳,也不应过度,过高易使学生的声 音造成沙哑、发炎等病变。
1、发声和歌唱时,要在学生能够自然唱出的实际音域范围之内,最好用轻声进行短时间的练唱。暂不要 求扩展音域和增大音量训练。不要大喊大叫,乱用噪子。
2、对于声带嘶哑、充血、水肿、发炎甚至失声的学生,教师要特别注意,并给予关照,指导他们听唱或 欣赏,对严重的要请医生及时检查医治。
第四、发声练习的要求和方法
发声练习是获得最佳声音的基础,因此,必须要有计划、有目的唱出一些必要的练习曲。
小学发声练习一般都要排在每节课的开头时间,不宜过长,而且要注意科学性,系统性,要少而精。唱得 正确、熟练、每支练声曲应注意难易程度,一般应当由浅入深,每支练声曲都有自己的要求,必须按要求去做 ,同时要纠正学生经常发生的喉音、鼻音、颤抖音、漏气、白声等毛病,不断给予引导及纠正,还要加以说明 讲解。
四、歌唱吐字、咬字方法
咬字就是按规范化的发音方法,找准声母的发音部位,吐字就是找准韵母的主要母音,按照“小声”的口 形加以延长并注意归韵,总之,要按字的字头、字腹、字尾的发音方法去咬字、吐字,这样才能把歌词唱得清 清楚楚,一点不能含混。
作者简介:钟慎林(1979―),女,广东梅州人,本科,会计助理讲师,研究方向:会计。
摘 要: 会计基本技能教学水平的高低对职业学校的基础会计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现有职业学校会计基本技能教学现状出发,结合会计基本技能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职业学校会计基本技能教学提升策略。
关键词: 职业学校;会计基本技能;教学
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对会计从业人员职业素质的要求呈逐渐增高的发展趋势。这就决定了职业学校在对学生的培养中,要更加重视基本技能教学对促进学生素质提高所具有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对职业学校会计基本技能教学提升进行深入的探讨。
一、职业学校会计基本技能教学现状
会计基本技能教学是结合基础会计课程自身的特点,通过模块式专项技能训练与综合技能训练等方式来提高学生对会计基本技能的掌握能力。从现有的职业学校会计基本技能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学生在基本技能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主动性较低、 学习毅力不强以及受挫能力弱等情况,这些情况的存在对会计基本技能教学的提升有着一定的负面作用。导致这些情况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有的职业学校学生进入到学校以后,在学习方面 的自信心不足,学习的主动性不高,甚至有的学生在会计学习中没有目标,这些都导致了学生学习毅力不强,在处理学习困难问题方面的能力也较低。职 业学校会计基本技能教学的提升受到诸多现状的制约,除了职业学校学生本身的心理特点以外,还需要结合会计基本 技能教学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 上提升职业学校会计基本技能的教学水平。
二、职业学校会计基本技能教学提升策略
(1)提高职业学校教师素质。职业学校会计基本技能教学水平的高低与教师素质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地通过自我学习或者参与培训等多种方式的结合来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从会计基本技能教学的要求来看,教师不但应有较高的理论知识,还要有较强的专业技能。教师应多参加实践提高自身的技能,进而将自身培养成为素质较高的双师型教师,只有这样才能为职业学校会计基本技能教学的提升奠定必要的基础。
(2)结合学生心理特点,灵活应用教学方法。
教师在会计基本技能教学中,应结合学生心理特点灵活应用教学方法。针对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特点确定符合学生需求的教学方式,如针对学习主动性较低以及受挫能力弱等情况可以确定竞争促进式教学方法,在会计基本技能教学实践中通过竞争评优活动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参与的主动性。教师也可以通过多媒体等教学手段的辅助,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让学生在观看银行如何用点钞机点钞以及如何辨认假币的资料来提高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
(3)在会计基本技能教学中关注理论联系实际。
会计基本技能教学水平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有着密切的联系。这就决定了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要关注理论教学以外,还要关注实践操作课的教学,实践操作课的教学所准备的资料应尽可能地联系现有的实际工作。如在教学中通过审核法的应用来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通过让学生在做操作后对自己进行审核,或者用学生之间互相审核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4)确立以模拟工作为中心的技能教学方式。
职业学校会计基本技能教学的提升还要求教师改变以教师教学为主的教学方式,建立以模拟工作为中心的技能教学方式。通过该类教学方式的应用,让职业学校的学生能实际感受到会计基本技能在实践中的运用,从而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的能力。如教师在银行结算业务的教学中,可以通过让学生担任某公司的出纳以及担任某银行的会计,来建立以模拟工作为中心的技能教学方式。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让这些学生分别担任不同岗位角色,让学生在不同的模拟工作岗位中去体会实践的操作。让学生通过这种技能教学方式来体验将来要从事的工作,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总之,职业学校会计基本技能教学水平的提升是一项动态的系统化工程。需要职业学校教师在不断提升自身职业素质的基础上,结合会计基本技能教学的实际情况,确定符合职业学校学生特点的教学提升策略。只有这样才能不断促进职业学校会计基本技能教学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玉林市卫生学校临床教研室,广西玉林 537000
[摘要] 外科手术学作为医学教学中重要的实训环节,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操作型。通过提高外科手术操作的基本技能,使学生在掌握手术基础操作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相互协作精神,为临床工作打下基础。
[
关键词 ] 外科手术;基本技能;教学经验
[中图分类号] R6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5)01(b)-0029-02
外科学是以手术为主要治疗方法的学科,外科手术操作作为外科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的是手术基本操作技术的培养,从而提高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它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实践性。为了培养更好地适应新形势的高素质医学人才,对外科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几年的教学探索,该校将外科手术与临床需要相结合,将经验进行分析总结。
1 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
外科手术技能操作是在教师指导下,有计划的开展,通过对教学实际的探索,结合学生掌握外科手术要领情况,根据反馈回来的信息,本文认为手术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熟练掌握手术的基本操作技能、培养严格的无菌观念,而不是掌握复杂的手术方式,但无论什么类型的手术,无论简单与复杂、手术大小、首先要掌握手术最基本的操作,如切开、结扎、缝合、止血和分离以及手术区域消毒、无菌操作技术等[1]。结合教学大纲和该校情况将外科技能训练分为几个阶段:①手术器械的认识和使用;②手术操作的术前准备;③基本操作技能如缝合、结扎的掌握;④动物实验。用理论知识指导技能训练。
2 做好示范教学
刚接触外科手术学时,学生对其充满好奇心,但手术学的学习和临床手术既紧密相关但不能同等看待,将兴趣转化为学习动力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因此,在进行示教之前,可进行多媒体教学,直观性的再现临床手术场景,通过合理的教学安排,统一的授课内容和规范的示范动作让学生从中了解和熟悉基本技能操作及相关技巧,可由两名带教老师通过集体备课,与同行交流,定期开展教学研讨会等形式不断总结教学经验,组织讨论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寻求最合适的解决方法,如术前讨论与术后处理、教学内容与顺序。
3 手术基本技能的培养
3.1加强无菌观念培养
规范的外科手术应严格规范无菌操作技术。教学中,有很多细节方面易被忽略从而违反无菌原则,比如,①在手术区域消毒中,消毒留有空隙或消毒液蘸取过多;②在刷手过程中,会忽略修建指甲环节,冲手时未按照指尖、前臂、肘上10 cm最后流至肘关节的冲洗顺序进行。③在进行动物实验时,手术人员位置交换不正确,被污染的手术器械和未被污染的未严格区分,手术中出现用手扶眼睛、挠痒等小动作。针对此现象,首先教师要在思想上有足够重视,教师的言行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未意识到无菌操作的重要性,是因为思想停留在课堂上,没有将动物手术当成是临床手术完成,习惯成自然。
3.2 分项练习阶段
将手术过程分解为无菌术、器械辨认、打结等多个独立教学环节,教师将每个环节的具体操作进行细分,首先将本节内容先充分讲解和演示,让每一位学生熟知每个分解动作的操作方法和要领以及教学环节的要求,同时指导学生以及时规范动作、纠正不正确的操作。比如打结,作为手术学操作重点,临床手术过程中,打结质量比打结速度更重要,教学中教学生作打结演示时,可采用不同颜色的粗布带进行打结训练,以便于学生观察,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正确区别滑结、假结和方结,最后强调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打结速度。
3.3 加强连贯性训练
连贯性训练主要在动物身上或者离体组织如猪小肠等设计小手术进行练习。例如脾切除术、锁骨下静脉穿刺、静脉切开、气管切开等。这项训练可按照手术操作先后顺序进行。首先由教师进行演示,从动物麻醉、固定、人员配合到无菌操作直到手术结束,其次,可将学生分组训练,4人一组练习切开、分离、止血、结扎、缝合和拆线等操作,手术前按照临床要求严格消毒、穿无菌衣、戴一次性口罩和手套,保证操作的真实性,提高学生对手术过程的重视程度。在操作训练的时候,教师要进行指导,发现不规范处及时纠正和指导,此种训练不仅激发学习热情,也加深了责任感,树立团队意识与整体观念,同时,每个学生都能动手操作,几堂课下来,重复的操作和新内容的加入,不仅能温习基本操作又能带来新鲜感,提高手术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学习兴趣。
3.4 注重学生应变能力的提高
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多设计一些临床工作中会遇到的具体问题,首先让学生自己处理,教师在旁边观察, 针对出现的问题再给予学生具体指导。并分析问题产生的可能原因。此外,成立兴趣小组,组织和督促在课堂上没掌握要领的学生进行技能训练,通过多渠道创造性的获取知识,主动完成教学任务。比如可鼓励学生设计手术方案,提出创意,学生会兴趣盎然的准备实验,最后在教师指导下圆满地完成手术。通过这样的训练,可以让学生增加无菌观念,提高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2]。
3.5 制定完善的考核标准
考核主要分为过程化考核和期末集中考核,制定得统一考核标准,过程化考核可根据课堂表现、病程书写、实验报告等几个方面评定,期末考核针对学生无菌操作、换药与手术技能技能打分,不达标学生进行补考。除此之外,临床实习前也要进行基本手术技能操作考核,对不合格学生可延缓实习待补考合格后才能进入实习,以此达到考核的目的[3]。
培养具有较强临床能力的高素质医学人才的重要手段是将临床医学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临床医学教学实验的改革也必须根据临床实践的要求来进行。如何更科学合理的组织和实施手术实验教学,提高学生技能素质,提高授课效果,以全面提高外科手术学的教学质量[4],培养合格的高素质医学人才,是我们今后实验教学改革的目标和方向。
[
参考文献]
[1]文灿,杨爱军,雷艳,等.以赛促练提高医学生外科手术基本技能的体会[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3):62-63.
[2]雷艳,周小林,兰阳军,等.外科手术基本操作教学的几点体会[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2,21(2):219.
[3]周连生,窦贺荣,曲爱娜,等.提高手术学徒手练习效果的研究[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2,21(3):331-332.
[4]张瑞霞,薛丽,王继华.临床实习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青岛医药卫生,2013,42(2):151-154.
关键词:烹饪专业 基本技能 技能教学
技工学校是为社会和国民经济培养后备人才的重要力量,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烹饪这个专业的需求也大大增加。这个需求不仅表现在对量的需求上,更重要的是表现在对烹饪水平和层次的要求上,这就给技工学校的烹饪专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强烹饪基本技能的教学是当前技校烹饪专业教学的首要任务。
烹饪基本技能是指从事烹饪技术操作必须具备的操作技能,对于技工学校的学生来讲,既应该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又应该具备过硬的烹饪基本技能。在技工学校烹饪课的教学中,烹饪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都是烹饪教学的核心内容。为了能够在烹饪教学中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必须加强基本技能教学,以基本技能教学为中心来安排各方面的教学工作。
一、加强烹饪基本技能教学是由技工教育的本质和职能决定的
近年来,技工教育已经成为有一定特色的独立的教育体系,成为国民经济培养后备人才的重要力量,它的主要职能就是生产和再生产熟练的劳动力和国民经济的后备军。
国家规定技工学校烹饪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饮食业中等技术工人。落脚点放在了动手能力也就是基本技能上面,如果不把基本技能教学摆到比较突出的位置,很难培养出合格的烹饪技术人才。
二、加强基本技能教学有利于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
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指导实践。理论和实践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烹饪基础知识和烹饪基本技能的关系也是如此。因此,我们应以基本技能教学为主,不仅不排斥基础知识的教学,而且为了更好地完成基本技能的教学任务,保证基本技能的教学质量,还必须加强烹饪基础知识的教学,确保学生掌握必不可少的烹饪基础知识。通过基本技能教学把烹饪基础知识落实到技术操作中,充分发挥其对基本技能的指导作用。同时学生在基本技能的教学中可以对基础知识进一步加深了解,在实践的基础上共同提高。
三、加强基本技能教学是由烹饪工作的特点决定的
烹饪技术操作手工劳动量大,技巧性强。有些技术的掌握绝非一日之功,这就决定了烹饪基本技能的训练必须经过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要经过烹饪老师的科学指导,学生主观上的刻苦努力,才能练就一身过硬的操作本领。从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基本原理看,能够学好理论知识属于心智技能,熟练的操作属于动作技能,心智技能和动作技能有密切的联系,但二者不能等同。掌握一定的烹饪基础知识对基本技能的形成和熟练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但不是有了好的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就一定熟练了,只有经过一定的严格训练,才能形成熟练的基本技能。
四、加强基本技能教学也是烹饪基本技能本身的特点决定的
烹饪基本技能本身包括单项技能和综合技能两种。单项技能包括的内容非常广泛,如蔬菜、水果的摘洗、刮削处理,畜、禽、鱼等原料的出肉、出骨,动物脏腑品的洗涤,头、蹄原料的加工,干货原料的涨发、挂糊、勾芡以及糊、浆、芡汁的调制,刀工、勺功、装盘、和面成型、制馅等都属于单项技能。综合技能是指各项单项技能的综合运用,具体体现在菜点品种的制作上。没有单项技能,综合技能便无从谈起,但仅仅掌握一些单项技能也不等于掌握了烹饪技术。一个熟练掌握了纯熟刀工技巧的人,并不一定就能烹饪出色、香、味、型俱佳,质地、营养都符合质量标准、受人欢迎的菜肴。可是没有掌握熟练的刀工技能,也无法独立烹制出完美的菜肴。单项技能和综合技能都是表现一个厨师技术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在厨师基本技能的教学训练中,既要大力加强学生单项技能的训练,打下牢固的基础,还要指导学生将各种单项技能恰到好处的组织运用起来,形成综合技能,烹制出合乎质量要求的菜点品种。这就好比语文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丰富的词汇,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而且要指导学生遣词造句,布局谋篇,这样才能写出好的文章。
一、单项技能训练阶段教学方法
1.讲授法
教师根据授课计划在规定时间内向学生说明、解释、分析或论证原理概念和公式,传授专业技能知识。并通过对训练课题内容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完成基本操作的技术要领。
在教学中以学生操作练习为主,讲授占的课时很少,在讲授中强调精讲多练。精讲主要是指教师在讲解中用准确精练,生动的语言讲明要点,突出重点,深入浅出,富有教育性和启发性地讲解丰富的教学内容。精讲不是讲得越少越好,而是量少质高,在“精”字上下工夫。做到多中选精,才有助于启发学生思维,吸引学生的注意,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觉性,使他们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
多练是指钳工生产实习指导教师在讲解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和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反复练习,达到巩固所学知识,掌握解决生产问题技巧的目的。如在进行攻螺纹和套螺纹训练课距讲解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对攻螺纹底孔直径和套螺纹圆杆直径的计算反复练习,力求牢固掌握并记住全部计算公式,在操作练习中对脆性材料和韧性材料工件都能准确地计算,并加工出合格的工件。
2.示范操作法
教师通过实际操作给学生做出标准、规范的操作姿势和动作等一系列完整的操作过程,使学生直观、具体、形象地学习操作技术。帮助学生在意识中形成精确、生动和具体的操作动作形象,使学生在操作练习中可以清晰地把观察到的示范操作动作在头脑中重现,在模仿中有比较地掌握操作技能和整个操作过程。
3.指导操作练习法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专业知识为指导,反复、多样性地进行操作练习的方法。学生的专业操作技能、技巧,只有通过训练,通过反复练习操作技术才能获得。学生在学习和掌握操作技能的过程中,操作动作的形成经历定向、分解、定位和熟练四个阶段:
(1)定向阶段:学生对教师的示范和讲解进行观察和记忆,了解与某种技能有关的知识、性质、功用,掌握动作的难度、要领、注意事项及动作进程,从而在头脑中形成动作的映象。
(2)分解阶段:由教师将整套动作分解成若干局部动作,学生逐一模仿练习,通过模仿练习完成技能的各个局部动作要领。初学者注意范围狭窄,不善于注意力的分配和转移,容易出现动作紧张、呆板、不协调顾此失彼的现象,并常有错误的动作多余动作。
(3)定位阶段:学生通过反复练习,逐步掌握了一系列局部动作,并开始将局部动作联系起来,结合为整体。但是,各个动作结合得还不紧密,动作之间常出现停顿现象。
(4)熟练阶段:学生通过操作练习,各个动作已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操作动作达到协调完善与自动化,这时的动作具有连贯性、整体性、灵活性和简易性。
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连续不断的练习,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不热练到熟练的循序渐进过程,最后才能形成技能和技巧。如钳工錾切、锉削、锯割和钻孔等,都需要经过反复练习才能获得完善的操作技能。
通过多样性练习,更有利于形成技能、技巧。采取不同的练习方式,才能使学生更快地掌握操作技能,并增强适应能力。如果只采用一种方法、一种工件反复、单调地练习,学生容易厌倦,会影响到练习效果。而采取多种方式、多类工件交替进行的练习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二、综合技能训练阶段教学方法
1.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把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之中,学生通过对所提的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其大体涉及哪些知识和技能,并找出哪些是已经掌握的,哪些是没有学过的。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实现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意义建构。
2.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完成的教学活动,项目指以生产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为目的的任务。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要把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综合起来才能完成项目,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关键词]昆明园林本科专业教学形式现状人才培养方案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4)09-0152-04园林专业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应用型专业,对学生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创造能力、组织管理及独立工作能力都有较高要求。通过对我省昆明西南林业大学、云南农业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云师大文理学院)共4所院校园林本科专业基本技能课程实验、实践教学基本情况进行分析(见表1),总结其优势与不足,以期增进校际交流,推动各院校基本技能课程实验教学建设,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基本情况
1.在西南林业大学必修课实验教学设置中,《花卉学》共48学时,其中实验教学8学时,占该门课程课时的17%;《园林施工与管理》共48学时,其中实验教学8学时,占该门课程课时的17%;《城市生态学》、《三大构成》、《城市规划原理》三门课程的实验教学在教学计划中没有明确。另外,在本校开设的21门专业基本技能选修课中,实验教学比重低于20%的课程有3门,占开设课程总门数的14%。
2. 在云南农业大学课程实验教学设置中,专业基本技能必修课程实验教学占相应课程课时总数的比例均在20%至90%之间。另外,在本校开设的20门专业基本技能选修课中,实验教学比重低于20%的课程有3门,占开设课程总门数的15%。
3. 在昆明理工大学必修课实验教学设置中,《设计初步》共64学时,教学计划中对该门课程的实验教学没有明确规定。另外,在本校开设的22门专业基本技能选修课中,实验教学比重低于20%的课程有15门,占开设课程总门数的68%。
4. 在云南师大文理学院必修课实验教学设置中,《花卉学》共54学时,其中实验教学15学时,占该门课程课时的15%;《园林树木学》共54学时,其中实验教学时,占该门课程课时的17%;《植物造景》共54学时,其中实验教学6学时,占该门课程课时的12%;《园林设计初步》共54学时,其中实验教学6学时,占该门课程课时的11%;《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共72学时,其中实验教学12学时,占该门课程课时的17%;《工程制图》共54学时,其中实验教学6学时,占该门课程课时的11%;《园林工程概预算与施工管理》共54学时,其中实验教学6学时,占该门课程课时的11%。另外,在本校开设的25门专业基本技能选修课中,其中实验教学比重低于20%的课程共15门,占开出课程总门数的60%。(见表1)
二、优势与不足
(一)优势
整体上,4所院校专业基本技能课程实验及实践教学环节课时量都比较大,教学形式呈现多样化,充分反映了各院校都在积极采取措施为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培养提供平台。其中西南林业大学单门课程实验教学课时占本门课程课时比例低于20%的有8门,占课程门数的19%,在21%至40%之间的课程有12门,占课程门数的28%,在41%以上的课程有23门,占课程门数的53%;同种情况下,云南农业大学低于20%的课程有6门,占课程门数的21%,在21%至40%之间的课程有12门,占课程门数的43%,在41%以上的课程10门,占课程门数的36%。两所院校建校时间早,传统基础学科资源丰富,尤其是生物学、林学、农学等教学资源建设比较完善,因此其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另外,昆明理工大学在建筑、规划、设计、工程类基本技能实验、实践教学资源优势也较其他院校突出;云南师大文理学院是云南省创建最早的“独立学院”,办学形式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可以在其他院校中获取丰富的教学资源。
(二)不足
尽管4所院校的教学形式设置虽展现不同优势,但整体上仍然存在一定不足,在实验教学设置比例低于20%的课程中,技能性较强的基础性课程偏多,如云南师大文理学院的《园林设计初步》、《工程制图》、《植物造景》、《园林工程》等课程实验教学均占该门课程课时的11%左右。另外,西南林业大学的《城市生态学》、《三大构成》、《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云南农业大学的《园林建筑概论》、《测量学》、《城市规划原理》,昆明理工大学的《设计初步》、《建筑力学》、《工程概预算》、《苗圃学》的实验教学设置模糊,课时不明确等。
三、改革建议
1. 设置相对固定的教室作为专业教室,并按课程模块集中在一个区域为各学科带头人配备相应的工作室,基本技能课程实验教学以工作室为核心,为学生提供教学、实验服务场所。
2. 设定与实际相结合的实训项目,形成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载体的教学法,使学生高效实现由课内到课外、由学校到企业、由基础训练到创新的转变,缩短学生毕业后的岗位适应周期。
3. 构建校内外实习基地。教学实习中应做到多门课程的综合实习,实习基地的构建应根据专业方向进行拓展。
四、结语
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已成为衡量学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1]而教学形式的设置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园林专业的学科特点及园林职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决定了园林本科专业基本技能课程教学应适当削减理论讲授时间,增加实验教学内容,延长课程教学实习时间,有效实现实验、实习、实训交叉、融合与互通,调动并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性”、“启发性”和“创造性”,[2]这样才能全面提升学生专业基本技能的培养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关键词:针灸学;标准化病人;实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0-0193-02
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P)又称模拟病人(Simulated Patient),或病人指导者(Patient Instructor),是指从事非医技工作的正常人或轻症患者,经过培训后,能准确表现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和(或)病史而接受临床检查者,旨在恒定、逼真地复制真实的临床情况,发挥扮演患者、充当评估者和教学指导者三种功能。随着我国医学教学模式的转变、高校的不断扩招,以及患者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我国医学教育与教育资源之间的矛盾日益加重,为了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我国医学教育工作者参照美国的医学教育模式,将SP病人引入到我国医学教学工作中来。SP病人的使用为现代临床医学技能实训教学和考核评估开辟了新的路径。本文结合SP项目研究的最新成果,从SP项目引入针灸教学的必要性和自身优势两个方面,分析在针灸学教学中引入SP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以及标准化病人在我国应用的现状。
一、针灸学技能培训和考核过程中引入SP是针灸学教学模式改革和发展的需求
1.针灸学科的自身特点需要引入SP。针灸学科是一门集基础与临床技能为一体的操作性很强的临床基础课程。临床实践教学是医学生培养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环,是医学生从学生成长为一名合格临床医师的关键阶段。临床实践教学对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良好的医患交流能力,以及基本的临床技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高质量的临床实践教学,可对医学生思维习惯的养成、工作习惯的培养产生重要的影响,甚至影响到其一生的从医之路。而完善的临床实践教学设施,充足的临床教学资源是保障临床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研究证实,在针灸学临床教学中适当引入SP可以进一步改善授课效果,提升医学生对针灸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能力,强化其基本技能的实训培养。培养合格针灸人才的需求需要在针灸教学中引入SP。在当前的社会条件下,传统的医学实践教学模式受到极大的冲击。公众要求医疗机构进一步减少医疗行为存在的漏洞,维护患者医疗安全,同时增加患者自主性,强化医患交流能力,而且,这种呼声变得愈来愈强烈。公众对强化医患沟通能力的需求,及卫生组织对降低医疗差错、避免昂贵医疗诉讼的要求等因素均是促使SP项目发展的重要因素。
2.教学资源的短缺需要引入SP。自1998年以来,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本、专科和研究生招生人数迅猛增长,使得教学资源相对紧缺。同时病人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对见习学生缺乏必要配合。这样在社会需求和医学生培养之间产生了尖锐的矛盾:一方面,社会对医学生掌握临床基本技能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愿意让学生实践锻炼的典型病人越来越少。过去国内在临床实践教学中,大都是请病人帮忙做“道具”,但不久前开始实施的《执业医师法》和人们法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使临床教学模式中临床病人资源的应用受到极大的冲击,原来主要依靠临床见习来培养学生临床基本技能的传统做法已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而在临床教学环节引入SP可以有效缓解临床教学中的“供-需矛盾”。另外,在一些大的医学中心,病人病种的分布不均衡,某些“小病”、“简单病”病例缺乏,加之临床实践教学的阶段性特点,导致某个时期无教学所需的病例,不能满足临床教学的需求。采用SP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临床教学资源不足的矛盾,克服了病人不合作、不能多次利用的困难,不仅有利于解决患者就医与医学院教学之间的矛盾,而且有利于病人的健康和医学科学发展。
二、在针灸学技能培训和考核过程中引入SP具有明显的教学优势
1.应用SP可以实现临床技能考核的“标准化”。医学教育者要求医学生在取得行医资格前,应具备最基本的技能操作能力和医学知识。为对医学生针灸临床技能进行培养和评价,需要我们提供一个标准化的方式。应用病人进行医学生针灸临床技能的考核,不同的病人,不同的考核者,对医学生可能给予不同的评价,使针灸临床技能考核不能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在不同的医学生之间最终的考核结果就缺乏可比性。与其他通用的操作技能的评价方法相比,利用SP具有如下优势:①研究者可以选择他们将要研究的问题,预先设定和收集某一病例相关的特定操作内容的相关信息;②传统的考核方式可能使不同的医生(或医学生)面对不同的病人,可能造成考核结果的差异,而必须进行结果的调整,应用SP考核后调整差异的必要性降低。因为利用SP相当于所有的医生(或医学生)面对“同一个病人”;③通过SP记录医生(医学生)在病人访视中的行为,可以避免考核者旁听过程中可能存在记录不完整,以及被考核者自己汇报时存在的过度评价。在医疗实践评估中应用SP的一个独一无二的优势是:所有的医生(或医学生)面对的是“同一个患者”。这样可以实现评估过程的“标准化”。
2.应用SP可以实现临床技能培训和考核的“全面性”。强化医学生人文素养,提高医患交流能力,医学的发展和公众的诉求要求进一步提高医学生“技能”的培训,这些技能包括收集患者临床资料的能力,以及本着专业、专注的态度对患者进行医学知识教育和与患者协商的能力。对于临床医师来说,不但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更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不但要有熟练的检查技术,更要有科学的临床思维能力。掌握熟练的临床技能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是减少误诊和提高诊疗水平的关键。SP可以对医学生的临床工作能力(病人交流、病史采集、查体等)进行培训和考核。SP不是真正的病人,但能按照事先准备好的病案资料及场景,并在接受一定的医学知识讲解后,通过其逼真的“演技”,扮演内、外、妇各科病人,协助学生在接触真正病人之前,掌握和提高临床技能。
同时,在针灸学教学中引入SP可以提高学生在面对病人时的自信心。长期以来,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方面存在缺陷,传统的社会人文方面的知识结构不合理,医学教育只侧重于医学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传授。然而,临床医生面临的是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教育背景、不同性格特征的人群,并需与他们进行良好的交流。临床医生遇到的病人的复杂性要求医生具有良好的沟通技巧、系统的面谈和心理指导的知识与技能。传统的教学方式侧重于理论方面的传授,不能全面满足对学生多方位的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应用SP教学方式,可以利用SP设置有关心理、道德、伦理等方面的问题。通过与SP亲密接触,亲身体验各种人文方面的问题,由此可以培养及检测学生该方面的素质和能力,为将来实际工作打下基础。
总而言之,在临床技能教学中引入SP教学模式具有明显的优势。近20年来,SP已成为现代医学教育的标志并在全球推广应用。将SP教学模式引入到医学生的培养过程中,提高了教学质量,有助于培养他们的临床思维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临床技能及沟通技巧,促进了医患交流,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高等医学教育中存在的可观察病例不足的矛盾,解决了临床教学中所面临的困难,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现状分析
1.标准化病人在我国医学教育中的发展状况。SP的概念是1964年由美国人巴若斯首先提出,之后进入蓬勃发展的阶段。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SP作为教学媒介进入医学教学领域,被广泛用于基本技能实训教学和考核等方面,为学生提供了练习基本技能的机会,并为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了部分依据。在美、日、德、法等国的医学院校已经建立了健全的SP培训、应用、管理体系。SP已经广泛用于医学生的临床技能培训和考试。SP项目在医学生临床技能,特别是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方面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过去的30多年间,SP已经从一项教学革新技术,演变为对学生临床技能进行规范、深入考核的主流方式。20世纪90年代,Paula L.Stillman把这项技术引入我国,当时九江医学专科学校、华西医科大学、浙江医科大学三所学校在美国纽约中华医学基金会(CMB)援助下,开始了医学临床技能的改革。1993年三校联合培养出第一批SP病人。近年来,国内又相继有一批医学院校开展了SP病人的招聘、培训和应用工作。汕头大学医学院、中国医科大学、山东大学医学院等相继开展了SP病人的招聘和培训工作。辽宁中医药大学率先在我国中医院校开展SP病人的培养,并应用SP进行毕业考核,创造了我国中医院校SP病人应用的先例。SP在我国实施十多年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因受到经济、师资、思想观念等因素的制约,未能全面推广应用,客观地说,SP项目在我国医学教育中仍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
2.我国标准化病人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标准化病人理论阐述的文献比重大于临床应用和成绩考核,标准化病人理论阐述文献占40.5%,临床教学占30.1%,成绩考核占17.5%,而且发展较缓慢。制约标准化病人应用于临床教学中原因:①标准化病人毕竟不是真正的患者,虽然经过一系列培训,但还是不能模拟真正患者的所有临床症状及体征。②标准化病人只能模拟患者的主观部分,难以模拟客观部分。③标准化病人能模仿的病种有限。④标准化病人模拟的都是典型病种。⑤由于标准化病人是经过招募和专人培训,而且还要发工资,故费用高。⑥由于传统观念、道德的影响,标准化病人还未被人民普遍接受。我们发现在临床教学实践中,标准化病人的培训与应用确实存在以上问题。
总而言之,标准化病人引入我国已快近20年,标准化病人具有真实、可靠、有效等特点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由于标准化病人的使用需要较多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该技术在我国高等院校医学教育中尚处起步阶段。因此这就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医学院校的重视,广大教师的不断努力,通过转变医学教育思想,强化教师素质来推动医学教育改革。在见习、实习中使用标准化病人,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做出相应的改善,让标准化病人在医学教育中发展出自己的一片天空,从而提高医学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密,常小荣,杨茜芸,等.标准化病人及OSCE考试在《针灸学》教学中的应用思考[J].北京中医药,2012,(12).
[2]唐红梅,邹杨,黄钢.标准化病人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与启示[J].医院管理杂志,2007,14(8).
[3]赵民,周钢,张晓蔚.标准化病人在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之我见[J].医学教育,2000,(4).
[4]裴凤华,刘冰熔,李剑锋.标准化病人――现代高等医学教育新模式的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08).
[5]鲁建国,赵华栋,南瞢,等.对标准化病人教学模式的认识与思考[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6,(3).
[6]杨丽,仰曙芬,隋树杰,等.标准化病人在我国医学教育中应用现状与趋势[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03).
[7]孟琳,付滨,王宝娟,等.标准化病人应用于问诊的教学情境设计[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12).
[8]郭杰芳,施新岗,徐晓璐,等.应用学生标准化病人培养医学生医患沟通技能的研究[J].医学教育探索,2010,(12).
基金资助: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1-178);湖南中医药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3-JG014);湖南中医药大学针灸学省级优秀教学团队、《针灸学》省级精品课程资助。
[关键词] 医学生;临床实习;强化训练;临床基本技能与诊疗技术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12(c)-216-02
临床实习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临床“实用型”医学人才的关键性环节。临床基本技能与诊疗技术训练是培养医学生技能操作、动手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实践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医学生们可以先于实习而进行一系列的规范性训练,缓冲医学生由理论学习到临床实习的角色转变,从而增加他们的自信心,进一步保证临床实习质量[1]。为此,我院从1999年开始对学生实习前进行临床医学基本技能与诊疗技术的强化训练,使学生在进入临床实习前受到系统而规范的临床基本操作和技能的训练,大大增强了学生临床医学基本技能训练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较好地提高了学生临床实习的质量。
1 强化训练的实施
1.1强化训练时间
对即将进入临床实习的医学生进行66学时的临床医学基本技能与诊疗技术的强化培训。
1.2强化训练带教
安排各临床科室具有丰富临床及教学经验的教师进行临床医学基本技能与诊疗技术的强化训练教学。
1.3强化训练对象
即将进入临床实习的临床医学专业及创外、妇产、眼耳鼻喉、影像等分流专业和麻醉专业的医学生。
1.4强化训练内容
以临床基本技能和基本操作技术为主线,以诊断学和外科总论为基础,将妇产科学、眼耳鼻喉学和儿科学所特有的临床基本操作技能归入。
1.4.1诊断部分:包括问病史、体格检查、医嘱、病历书写规范、各科病历特点、住院(出院)病历排列顺序、急诊病历要求、查房病例报告、测血压、心电图操作及阅读、各种穿刺术及临床各类检查法、阅读X线光片和CT片。
1.4.2治疗部分:包括护理、内科、外科、妇产科、麻醉科的治疗基本操作。
1.5强化训练的教学方法
1.5.1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将临床典型的病例和案例引入教学中,通过实际的病例和案例分析逐步展开理论知识的讲授,把作为一名临床医师解决和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以及自身的临床经验传授给学生,这样学生可生动灵活地温习、掌握一些基本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对今后进入临床实习有极大的启发式的帮助。
1.5.2模型和动物训练:利用模型进行体格检查及各类穿刺技术和肌肉注射、静脉输液、吸氧术、吸痰术、洗胃术、灌肠术等护理基本操作技术;利用动物进行外科手术操作,让每个学生都有动手的机会,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浅入深地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1.5.3观看录像:通过观看各类临床医学基本技能操作的录像,帮助学生理解、记忆理论知识,并为今后进入临床实习打下基础,达到更好的教学目的。
1.6效果评价
强化训练结束时进行考核,通过考核了解临床医学基本技能与诊疗技术训练中的薄弱环节,有利于带教老师在这些方面加强指导以及促进学生在今后的实习中进一步充实和提高,起到以考促教、以考促学的作用。
2 强化训练的效果
通过多年的实践证明,对医学生实习前进行临床医学基本技能与诊疗技术的强化训练,不仅加强了医学生的专业思想意识、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更重要的是加强了学生的基本技能,强化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进入临床实习提供了必备的基础条件。可提高他们实习的兴趣以及对各种知识和技能综合应用的能力,使他们顺利适应临床实习,更加符合目前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也是强化教学改革的有力保障。
历届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后,从实习医院反馈的信息看有许多学生对实习操作难以掌握,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针对这种普遍存在的情况,我校从1999年开始对医学生实习前进行临床医学基本技能与诊疗技术的强化训练,规范各种检查申请单、病程记录等医疗文书书写,规范体格检查、各种穿刺技术和基本治疗操作等临床基本技能,及时纠正学生在操作中容易发生的错误,增加学生临床基本技能熟练程度,有利于学生更快地进入临床实习状态。近几年的强化训练效果和实习情况的反馈,表明进行实习前临床医学基本技能与诊疗技术的强化训练,提高了医学生临床基本技能操作水平和综合诊断能力。
医学生在进入临床实习时,要面对从一个医学生向一个准医务工作者的转变。通过实习前临床医学基本技能与诊疗技术的强化训练,使医学生步入临床开始就以拥有较熟练的技能而充满自信,多数学生能以乐观的心态进入临床实习,从而较快进入实习角色。显著缩短了医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后的适应期,对防止他们进入临床实习后产生恐惧感、茫然感有积极的帮助,使他们克服了许多不良的心理反应,树立良好的自信心。因此强化训练是促进医学生基本技能掌握,尽快适应医疗环境,保证实习教学质量,提高医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医学生就业优势的一个有效教学手段。
近年来,我国的医患纠纷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实习生的操作客观上会增加医疗纠纷发生的风险,给教学和实习带来了很大压力[2]。同时病人的自我保护意识逐渐增强,不愿让学生在其身体上进行操作,因此很大程度上影响实习质量。通过实习前临床医学基本技能与诊疗技术的强化训练,减少了对病人的损害,增加患者对临床实习生的信任,避免了不必要的医疗纠纷。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保证临床实习工作有序高效地运行。
[参考文献]
[1]马春虎,温海青,纪正春.当前医学生临床技能教学问题与对策研究[J].承德医学院学报,2005,22(4):362.
中药制药方向是北京城市学院中药学专业的一个方向,旨在为制药企业、科研院所、药品检验等部门培养从事中药制剂生产、中药质量分析与检测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自开办此方向以来,学院一直致力于根据学生知识结构、能力与特点,培养适应中药制药领域人才需求的应用型专业人才。为更好地适应岗位需求,在实验教学体系的建设中,经过丰富的调研,构建了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药制药方向的实验教学体系。
中药制药方向特色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
1.实验教学体系构建的总体思路
实验教学是整个教学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构建实验教学体系,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实验教学体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药学专业具有较强的学科综合性、技能实践性的特点[1],基于此,我们在构建实验教学体系时,立足于基础实验技术和专业实验能力的巩固与提高,协同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以“发展个性、因材施教”为基本原则,以“分层培养、启发创新”为基本教学思路,从人才培养目标和知识运用能力出发,设计构建学生在大学期间的整体实验教学体系,使培养的学生具备扎实的实验基本功、过硬的专业实验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其具体思路如下:
一是实验教学体系整体性原则。中药制药方向传统的实验课程在内容设置上往往强调与理论课程的相应性,注重每门课程的独立完善与改革,从而造成教学内容重复、缺乏系统性及实验室资源浪费等问题。因此,在进行实验教学体系构建研究时,首先要系统地建设实验教学内容,理顺实验课程体系[2],改变过于与理论教学相应的状况,以中药学系统的整体功能为出发点确定各门实验课程的知识结构及相互之间的有机联系。根据学科的交叉性、相关性,将学生在校期间的实验课程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统筹规划,调整实验内容,按多层次、循序渐进、开放式的思路,构建实验教学体系,从而发挥系统功能效应。
二是分层次、递进性、多样化教学模式。中药制药方向实验课程体系以应用性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了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包括专业基本技能和专业核心技能)、创新性训练三大模块。具体实验项目的设置划分为验证型、综合设计型、创新型三个层次。其中基本技能侧重实验基本操作,以验证性实验项目为主;专业技能注重专业技术的巩固与应用,以综合性设计性项目为主;创新性训练模块注重强调应用性教学、创新和新技术的应用,以设计性项目为主,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实验教学体系的教学模式按上述实验内容层次划分,进行“递进式”的多样化教学。通过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创新意识能力,利于对不同层次学生开展针对性的培养,以满足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需求,创建多样化的培养模式。
三是依托实验中心优势资源,共享基础训练平台。中药制药方向依托的实验教学中心―中药与生物技术实验教学中心是北京市实验示范中心,拥有丰富的学科交叉和开放型团队的协作条件。实验中心通过科学整合原有的各个功能独立的实验室资源,构建了学生基本技能训练平台、化学基本技能训练平台和生命科学基本技能训练平台,满足了不同专业的实验训练需求,强化了各专业的基础实验教学。
中药制药方向通过充分利用实验中心各项训练平台、学科交叉与开放型团队的协作条件,在共性素质教育与能力培养的同时,科学合理地构筑专业核心实验课程体系,内容与结构设计反映了知识链、能力序列、学生层次的系统构思[3]。
四是实验室开放与学生创新训练、应用相结合。实验室平台是大学生创新训练的肥沃土壤,充分利用实验室开放条件,鼓励学生到开放实验室从事创新活动或开放性实验训练,提升学生实验技能与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创新意识,营造创新氛围,使学生在创新的环境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2.中药制药方向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
以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成药质量检测等领域的知识、技术运用为核心,对中药制药方向实验课程设置进行一体化设计,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和优化,构建中药制药方向实验教学体系。(见下图)
图: 中药制药方向实验教学体系
其中,基本技能模块实验课程的开设,依托实验中心构建的基本技能训练平台和化学基本技能训练平台。基本技能训练平台主要训练学生显微镜技术、溶液配制、玻璃仪器洗涤使用、称量及实验室安全的训练内容,以实验中心所有实验室开放的形式,在一年级本、专科新生中进行。通过训练使学生所掌握的基本技能达到整齐划一,为进入下一轮的化学基本技能训练做好充足的准备。化学基本技能训练平台是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三门实验课程的教学重点与特色进行有机整合,作为基本验证层次 ,重新编写《化学基本技能训练》。面向生物技术、食品质量检测技术、中药学和药学专业开设的化学实验平台训练。
专业技能模块实验课程的设置,强调以就业岗位为导向,突出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质量检测技能。该模块按实验技能循序渐进设置有专业基本技能模块和专业核心技能模块两部分。其中专业基本技能模块依托实验中心开设的生命科学基本技能训练平台,该训练平台是拟合生物技术、中药学、食品检验技术专业的基础实验项目,以专业共性基础与个性基础相结合设置实验项目,以各专业共性项目为主,个性项目为辅,多为验证性实验,少为综合性实验项目。各专业在必修共性项目和专业个性项目的基础上,可以选修其它专业的个性项目,拓宽思路与视野。中药制药方向依托此平台开设了其中与药用植物学、微生物学、药理学、中药药理学、解剖生理学、仪器分析相关的训练项目及专业拓宽项目。突出使学生掌握中药显微技术、植物形态鉴别方法、仪器分析技术、微生物检验技术、中药药理实验技能,同时开拓了视野与思路。专业核心技能模块设置了“中药化学实验”“中药鉴定学实验”“中药药剂学实验”“中药质量检测技术”和“中药学综合性实验”课程。其中,“中药学综合性实验”课程是在前四个核心实验课程的基础上,为强化学生的实验教学环节,使学生能够掌握中药学实验的系统性、整体性理念,以实际应用为着眼点设计,将各门课程有机地联系起来设置的综合设计性实验课程。
创新性训练模块是为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开设的创新性实训项目。此项目的开设方式主要是以学生申请大学生创新性训练项目或参加教师主持的应用型研究等项目为主展开训练,培养学生实验技能的综合运用和创新意识。
如上所述,中药制药方向构建了由基本技能模块、专业技能模块(专业基本技能模块和专业核心技能)、创新性训练模块组成的,具有完整性、循序渐进性,有机结合、统筹协调的实验教学体系。
实验教学体系设置和运行的关键环节
实验课程体系中核心专业技能模块作为专业实验技能与能力运用的核心,在整个实验体系的设置与运行中是关键环节,对学生核心实验技能培养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科学有效地设计专业核心实验课程的实验项目并实施实验教学是重中之重。
根据中药化学、中药鉴定学、中药药剂学、中药质量检测技术核心实验课程学科教学内容特点,在实验项目的选择、建设上,注重典型性、特色性,突出学科特点。将基本技能层次、技能强化层次、综合设计层次教学内容进行有机整合,使同一系统的实验技能顺畅衔接,保证学科知识与方法的系统性、完整性及层次性。同时,打破以课程为单位组织进行的实验教学,有效地避免各课程开出的部分实验教学内容的重复性。从而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实验技术的掌握。
另外,中药学综合性实验课程以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质量检测为核心,按照中药学应用型实验研究思路,选择了一些典型性的实验项目。例如,复方黄连素片、冠心丹参滴丸、山楂总黄酮分散片等,以《中国药典》为指导,建设了将各门实验课程联系起来的,模拟中药材质量检测、中药制剂制备与质量检测、药效评价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构建了中药制药方向的特色实验教学“流水线”。
中药制药方向实验教学体系的特色与优势
1.形成特色实验教学培养体系
围绕中药生产、质量检测和应用的实践,在实验教学中通过基本技能模块―专业技能模块―创新性训练模块3个阶段的实验技能训练,巩固了学生实验基本技能,提高了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形成了基础实验、专业基本实验、核心技能实验、强化技能与思维形成的实验有机结合,循序渐进、统筹协调的实验教学体系。
2.多学科协作培养学生实验能力
充分利用实验中心学科门类齐全的优势,依托实验中心构建的各类训练平台,培养了学生扎实的实验基本功、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同时,也为专业核心实验技能的开展奠定了技术基础,提供了丰富的师资力量。
3.实施开放式实验教学
选择性的为中药制药方向的学生开设设计性综合应用型实验,并以实验室开放的形式实施,打破了实验课程课时的限制和“填鸭式”教学形式。在实验实施中,学生自主拟题设计并实施实验方案。在实验实施过程中,仪器的准备、试剂的配制、实验步骤的操作、实验结果的分析以及解决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等均由学生负责,指导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通过这种专业实验课的开放式实验教学,为中药制药方向的学生提供了一个专业互动的平台,使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深刻的理解理论知识,增强实验技能,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受益匪浅,为学生就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实践效果
中药制药方向实验教学体系经过近两年的初步教学实践,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验教学效果明显得到提高,成绩显而易见。
一是实验教学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了学生刚刚入学时实验基础参差不齐,学习比较被动、学习兴趣不高的问题。扎实了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在专业核心实验课程中锻炼了学生独立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备了较强的动手能力,感到身心轻松,游刃有余。
二是在有机结合、循序渐进、统筹协调的实验教学体系中,学生通过基础实验技能、专业基本技能、专业核心技能、创新思维的训练,能够很快胜任相应领域的工作岗位,并在就业岗位中显示出明显的竞争力。
三是创新性训练模块激发了学生运用所掌握的实验技能与思维挑战创新实验的热情,参加该项活动的学生人数逐年增加,并且发挥了学生的潜力,不断取得较好的成绩,获得国家级、北京市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
在教育教学方法“百花齐放”的今天,如何能够使实验教学对接学生的就业岗位,并达到预想的效果是任重而道远的使命。适合的实验教学体系能够培养学生扎实的、完整的实验技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同时,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乐趣,从而为就业岗位培养实验基础扎实、实践与创新能力强的高素质中药学应用型技术人才。
该成果得到北京市财政专项(PXM2012014202000200,北京城市学院生物医药类专业群综合改革)资助
参考文献:
[1]王海波,张建逵,张振秋,孙德峰,邸学.中药学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改革探索[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1(7):246-247.
【关键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一、背景介绍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将2001年提出的“双基”改为了“四基”: 即学生通过学习,获得必需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四基”符合学以致用和改革创新的时代潮流,培养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训练数学基本技能,领悟数学基本思想,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最终达到贯通与创新.“四基”理念在数学教学中应该要如何落实?笔者试通过“同底数幂的乘法”第一课时进行探索,下面就结合教学情况谈谈一些认识和反思.
二、教学过程简录
1.问题情境,引入课题
(1)把下列各式写成幂的形式:
三、笔者课后的若干思考
“四基”是在 “双基”教学基础上增加了基本数学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的教学,那么,教学中如何把握“四基”呢?
(1)基础知识重在“理解和掌握”.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不能依赖死记硬背,而应以理解为基础,并在知识的应用中不断巩固和深化.”在本节课中,探讨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笔者设置了具有层次的三组问题,将知识的形成过程呈现给学生,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背景及来龙去脉,并且理清与相关知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使学生理解、记忆.
目前职业学校的招生对象是应往届初中毕业生,他们对文化课有一定的认识,而对经济领域的一些现象缺乏了解。而且厌学情绪严重,学习缺乏动力。当前,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是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出得去,干得好,为社会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综合职业能力的技能型人才。
会计专业存在各门课程自成体系,课程内容更新缓慢,教学内容滞后,课程结构单一,专业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相互脱节,教学方式呆板等弊端。传统的课程模式难以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结果是越学越乏味,逐渐失去了学习的信心,特别对会计基本技能课的学习不感兴趣,部分学生主观认为没有必要学基本技能。学习成了学生的负担,从而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另一方面,从调查会计岗位对就业者会计基本技能的要求中得知,会计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远远达不到企业岗位的需要。因此,如何搞好会计基本技能课的教学是每位从教者关心的问题。
二、与时俱进的教学目标
现行教材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共有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阿拉伯数字书写及汉字金额大小写换算技能;第二部分是珠算技能;第三部分是点钞技能。第四部分是计算器的使用,这四部分技能中点钞技术相对简单易学,实用性强,我把它放在最前面讲授;阿拉伯数字书写及汉字金额大小写换算技术是财务工作乃至经济工作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尤其是阿拉伯数字书写是一个人的门面,我把它放在第二顺序讲授;计算器技能放在第三部分;珠算技能放在最后讲授。由于前三种技能有一个共同特点:理论课较少,简单易学,但要靠日后长时间不间断的练习才能达到熟、精、准。所以我把这三部分技术放在前面用了八课时,将技能要领教给学生,使学生能够在余下的时间里边学习新知识边练习已学过的技能,做到几种技能综合训练。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原课程中介绍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已不能满足中职教育的要求。“翰林提”传票翻打机的出现,不但具备计算器计算的功能,而且还具有五笔练习、传票翻打等功能。传票翻打技术是会计基本技能新的项目之一,通过学习该技能,让学生利用小键盘对数字准确、快速的录入,可以让学生在教室全真模拟计算机实际操作,满足用人单位对计算机操作技能的要求。传票翻打技术是近四、五年掀起的一项新的技能,对我们学生来说,是一个新兴的产物,该项目作为省赛和国赛的项目出现。我校结合“翰林提”传票翻打机对传票翻打的构成和步骤做了详尽的介绍,并把它做为《会计基本技能》的一项技能进行讲授。
三、新的教学目标对教师的要求和教学设施的要求
1、教师能力要求
会计基本技能实训课程要求教师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不仅要掌握相关技能的理论知识,更须具备相关技能的操作技术,并有较强的实训组织能力,善于采取多种训练方式交互实施,诸如同伴互助、分组竞赛、考核测试、能手评选、优秀表演、判别纠错等方式,调动学生的训练热情,实现本课程的预定目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建议开发相关技能单一实训项目和综合实训项目的训练教材,以满足不同教学训练阶段学生实训的需要。
2、实验室建设
会计基本技能的训练重在反复练习,加强实践训练,其本身比较枯燥乏味。为此,在组织实施各项目内容训练时,要注重创设教育情境,建设模拟会计室、实习超市等实训基地,配备爱丁数码出品的“翰林提”传票翻打机,让学生有实训的器材和场地。
四、实践教学环节中的教学方法
1、情境式教学方法的运用
《会计基本技能》是一门技能型、实用型很强的课程,包括会计阿拉伯数字的书写、珠算计算技能、点钞与验钞的技能、收银机的操作技能等许多重要技能的培养。如何让学生愿意进行实际操作与演练,并且坚持进行强化训练,提高学生兴趣很重要,因而要采取情境式的实践教学方法,通过仿真模拟企业的工作环境与工作流程,让学生进行实战。
使用情境式教学方法需要一些硬件条件,可先由学校自建或与企业合作共建一定规模的模拟实训室,根据各种具体技能训练的需要配备相关的教学工具或实践操作专业软件,形成模拟仿真或虚拟仿真的实训环境。会计手工模拟仿真实训室,准备一些企业常用的会计用品,学生可以完成填制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登记会计账簿并结账、编制会计报表等实践操作。出纳电算化模拟仿真实训室,配置一些如收银机、验钞机等必备设备,让学生点钞、验钞、单据的填制与传递等能在仿真的场景完成。
2、小组合作式教学方法的运用
不一定所有的教学实践活动都要在专门的实训室开展,小组合作式教学方法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实践操作兴趣。教师制定“游戏规则”并及时调控指挥,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互相帮助共同完成整组工作任务。如开展点钞的实践训练时,可将全班学生按学号三人分为一组,组内每人都有自己的任务,一人点钞,一人计时,一人注意观察并记录动作要领,然后进行轮岗实践活动,开展几轮后,组内成员相互交流,互相纠正错误行为,逐步领悟要领,最后可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进行经验与心得的汇报交流,可以起到全班同学共同提高的效果。
3、竞争促进式教学方法的运用
学生好胜心强,教师抓住其心理特点,多开采一些竞争评优活动。如教师在讲解珠算理论基础,示范讲解拨珠法、加减法、乘除法、简易心法之后,可安排学生进行分组练习,之后老师主持在全班开展珠算比赛。总之,鼓励学生成为珠算能手、点钞能手、辨伪能手等“术业有专攻”的人才,不甘落后甚至不服气的心理会鼓励他们加班加点动手操练。对于涌现出的专业能手,不仅要多表扬多鼓励,而且在学校活动场合提供机会,就业时可由学校出面多向用人单位推荐,这样能起到良好的典型带动作用。
4、指点启发性教学方法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