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个人德育状况总结

个人德育状况总结

时间:2022-12-15 08:23:0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个人德育状况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个人德育状况总结

第1篇

关键词:德育答辩;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德育评价体系;

作者简介:张立忠: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党委书记,副研究员河北石家庄050018

多年来,高等学校坚持对大学生进行德育、智育、体育等全方面教育,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相对于智育、体育的评价手段与体系而言,德育的评价体系相对薄弱。如何评价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效果,是长期以来摆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问题。

为了对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进行全面考核,检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效果,完善学生德育的评价体系,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开展了德育答辩活动。实践表明,德育答辩不失为构建大学生德育评价体系的重要平台,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益探索。

一、德育答辩的实施过程

德育答辩是指应届本科毕业生将自己在大学学习生活中接受政治、思想、品德、法纪、心理等教育的效果,按照规定的格式,以总结报告的文体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形成个人德育状况论文,并以班级为单位,通过答辩会的形式,向班级的同学、答辩委员会成员宣读,同时接受提问,回答问题,由同学和答辩委员会就其德育表现作出评价。

(一)精心组织、严格要求,确保德育答辩教育效果

为了上好德育答辩这堂“课”,理工学院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制定了德育答辩实施方案,成立了由院领导、学工部(团委)负责同志、学部书记、辅导员、“两课”教师为成员的毕业生德育答辩委员会。按照学院的总体部署,德育答辩分为撰写论文、审核评阅、现场答辩三个阶段。

撰写论文阶段。学院要求每个毕业生认真回顾自己四年的学习、生活,对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进行全面总结,寻找并弥补不足,调整发展方向,达到树立正确价值观的目的。2010届2196名毕业生全部撰写了德育论文。

论文评阅阶段。学院专门安排了德育答辩论文导师,对毕业生德育论文进行指导、审核、评阅,并写出评阅意见。大部分学生结合自身实际,从思想认识、道德品质、人际关系、未来发展等方面做了认真总结,写出了有质量的论文。

现场答辩阶段。在德育答辩会上既有毕业生们的真情告白,也有献给学校建设发展的合理建议。学院毕业生德育答辩委员会成员分组深入各学部,听取学生陈述,进行现场提问,根据德育答辩评分标准评定现场答辩成绩。

(二)根据学生在校思想政治表现,评定德育答辩教育成绩

学生德育答辩的成绩由现实表现、书面总结、现场答辩、毕业离校期间表现四部分成绩组成。其中,现实表现的成绩占50%(辅导员打分)、德育论文的成绩占20%(指导教师打分)、现场答辩的成绩占30%(答辩评委打分)。

德育答辩的成绩分为四个等级:优(90分以上)、良(75分以上)、合格(60分以上)和待考察(60分以下)。对于成绩评定为待考察的学生,指导教师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帮助,进行二次答辩;二次答辩不及格的,按结业处理。

2010届有2196名毕业生,其中有248名毕业生因工作需要(顶岗实习)不能回校答辩(但均提交了德育论文),在校答辩1948人,占毕业生总数的89%;有81名学生第一次答辩成绩不合格,进行了二次答辩。

(三)发动低年级学生参与,延伸德育答辩教育效果

现场答辩阶段,学院鼓励低年级学生旁听。对于毕业生本人来说,这是对自己大学四年的总结和人生的升华,而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这是最好的心灵鸡汤,为他们的大学之路指明了方向。答辩结束之后,德育答辩委员会评选出优秀德育论文,将其集结成册,提供给在校学生阅读,进一步扩大德育答辩的影响力。同时,学院围绕德育答辩成果开展新生入学教育,使毕业教育和入学教育首尾相连,把优秀毕业生在德育答辩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感悟传递给新生,进一步促进了学院优良学风、校风在高低年级间的传承。

二、德育答辩的实际成效

实践证明,德育答辩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德育工作的有效方式,是对大学德育实施效果的全面检验,是对毕业生在高校学习阶段的最后一个综合性、总结性的考核评价环节,是对学生在校期间思想状况的全面考核,是大学毕业生德育状况评价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一)德育答辩成为加强毕业生离校教育工作的有力方式

相对于专业答辩,德育答辩形式更加灵活,更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因此更具吸引力。这种新颖的毕业教育方式在毕业生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一位毕业生的感触颇具代表性:“在离校前夕,能有这么一个机会与教育、帮助、关心我们四年的老师进行一次坦诚的沟通,实在是很难得。老师们不仅帮我分析了优缺点,还给了不少中肯的建议,对我走向社会大有益处。”

通过德育答辩,学校全面考核了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想政治表现,进一步掌握了学生的成长轨迹,全面检验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效果,进一步提高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学校德育答辩工作还吸引了其他专业课教师和“两课”教师,德育答辩的过程成为师生真情话别共叙情谊的过程,进一步密切了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增强了教育的感染力和亲和力,及时疏导了离校前学生中存在的各种不良情绪,2010届毕业生成为历年来毕业离校期间表现最好的一届毕业生。

(二)德育答辩成为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

为学生提供一个量身定做的教育环境是德育答辩工作的出发点之一。按照教育规律,大学教育是通过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相互作用,最终以学生自我教育来实现的。而毕业生德育答辩活动的形式特点是,它从毕业生的思想和行为特点出发,充分反映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强调学生的参与和体验。答辩会的时机、内容及形式为毕业生的思想教育提供了一个个性互动的教育环境。学生有机会自我总结、交流、答辩、阐述,使学生在浓郁的人文氛围中自觉地投入。经过学生入脑、入心的理智思考获得的心灵体验、思想升华的效果是任何灌输式、说教式的教育方式所无法比拟的。

同时,学校注重将德育答辩理念加以推广,发动低年级学生现场旁听毕业生德育答辩,以德育答辩成果开展新生入学教育,使德育答辩成为贯穿所有年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纽带,成为学校德育教学和学生德育实践的载体,成为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有效途径。

(二)德育答辩成为构建大学生德育工作体系的重要载体

如果说专业答辩是学生完成学业的检验,那么德育答辩就是对学生思想品德的综合考核,是学习期间思想状况的展示和总结。通过德育答辩,学校增加了一道“出口”检验关,改变了以往学生重专业、轻德育的思想。与专业答辩相比,德育答辩更多的是一种思想与实践的总结和展示。通过这种“出关”,更增强了大学生理性思考的能力,更增添了大学生毕业走向社会的信心。

按照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的安排,在2010年毕业生德育答辩的基础上,已组织新生结合入校以来的所感所想,在辅导员和个人成长导师的指导下,撰写德育论文开题报告,认真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为自己4年的大学生活打下基础,也为学习4年后的德育论文答辩积累资料。从入学教育时的“德育论文开题”到毕业教育时的“德育论文答辩”,毕业教育和入学教育首尾相连,同时辅以二、三年级德育论文的阶段答辩,一个完整的本科生德育工作体系正在该校逐步形成。

事实表明,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以德育答辩为载体,以学校德育理论教学和学生德育实践活动为核心,以学校教师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为支撑的模式,成为评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要平台,“下得去、上手快、用得上、留得住”,成为学院毕业生的普遍特点。学院2010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4%,受到社会、同行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广泛肯定。

三、德育答辩的实践启示

科学合理的德育评价对于高校优化育人过程、提高育人效果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然而,目前不少高校的德育评价缺少人性化、动态化和多元化,影响了评价结论的客观性、全面性、合理性和公正性,进而影响了德育的实效性,高校德育评价体系亟待改革。河北科技大学德育答辩工作的实践表明,德育答辩正是实现高校德育评价体系改革的重要平台。

(一)德育答辩能够实现德育评价的人性化

重视人的差异性,突出人的主体性,这是人性化评价理念的基本要求。德育答辩认可了个体的差异性,注重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德育论文的开题报告、中期答辩、毕业答辩组成一个完整的道德评价过程。这个过程立足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通过评价前、评价中、评价后的全过程跟踪管理,激起学生的主体参与积极性,提高他们自我检查、自我分析、自我教育的能力,促使学生由对德育的外在要求转化为内在的动力,促使评价活动成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调节的有效载体,最大限度地发挥德育评价的导向功能、调节功能、启动功能和激励功能,实现德育评价育人育才的真正意义。

(二)德育答辩能够实现德育评价的动态化

长期以来,高校德育评价注重静态取向,重视的是评价的判断和鉴定功能,并进一步异化为片面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作用,以终结性评价结论来区分学生道德素质的高低,而忽视了大学生的心理与生理还处于成长的动态过程中。因此,教育者必须以发展的目光、前进的观念来看待每位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与行为表现,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只看最终结果,而应关注其成长过程中取得的每一点成绩,指引他们看到自己发展过程中的成功方向。通过对学生阶段的、单元的和局部的道德发展水平评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全面发展,也能对德育工作进行不断调整,改进德育体系及其手段方法,甚至重新构建。这样,在学生自我发展和学校德育评价的互动中,学生不断取得进步,德育工作目标也能够最终实现。

(三)德育答辩能够实现德育评价的多元化

第2篇

摘 要: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德育课堂教学的理念、模式、方法也必须与时俱进,才能更加贴合当代技校生的身心发展状况。本文提出,教师在德育课堂教学中应大胆摒弃传统、僵化的教学模式,力求创设探究式学习环境,使课堂教学生活化,从而提升德育效果。

关键词 :德育 课堂 生活化

如何使日常的教学内容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直是技工院校德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难题。多年的德育实践已经使我们充分认识到,传统的满堂灌输的“填鸭式”教学法从长远的角度看,并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教学效果也只能是事倍功半。因此,笔者所在学院思政教研室多次开展德育相关教学的课改专题研究,从教学理念、模式、内容入手,力图在德育课堂教学中把理论性的德育内容与现实生活案例相结合,并转化为动态的教学信息传达给技校生,从而引导学生由观念的、心理的适应到行为的适应,引导学生关心经济、政治,切实培养学生了解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为其今后就业、发展奠定基础。

一、技工院校德育课堂生活化的意义

1.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以往德育课堂教学效果差,往往是由于学生对教师所讲授的内容缺乏兴趣。造成这种状况主要是许多教师在德育课堂上习惯于照本宣科,不顾现在技校生的实际学情,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学生厌学情绪的滋长。而采用德育课堂生活化的模式,教学内容直接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学生就能在第一时间被教师的讲授所吸引,然后慢慢地自主探究、理解理论、观点,学习兴趣也得到了真正的激发。

2.有利于技校生的全面发展

一名合格的专业技术人才绝不仅仅是掌握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还必须提高和完善自己的职业素养。职业素养是由思想政治素养、职业道德素养、科学文化素养、专业技能素养和身体心理五个方面的内容组成的。职业素养的很大一部分内容是需要教师在德育课堂上对学生培养的。教师必须找准切入点,让学生积极地参加到各种生活实践中去。在参加生活实践的过程中,不仅要勤奋、能吃苦耐劳,还应勤于思考,善于总结,从而使自己的职业素养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得到全面的发展。

3.有利于提高技校生的认识水平

技校生正处于青春期,这一时期是人的心理从动荡不定走向成熟的时期,也是人的一生中矛盾冲突发生最多的时期,更是决定人的一生体格、体质、个性、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技校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未完全形成,对真善美、假恶丑的辨别力、鉴别力还不强,加之现实社会的错综复杂,因而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显得偏狭,容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出现认识上的混乱。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教师选择合适的生活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归纳、总结,从而提高学生选择信息、辨别是非、认识事物的能力。

二、技工院校德育课堂生活化的实施

1.端正教学理念

在当今技工院校的德育工作中始终存在着两个误区。一个是“德育无用论”,认为技工院校应该以专业技能培养为主要内容,而德育教学可有可无,这个观点如今已越来越多地不被大家所接受;另一个是“教学模式定势论”,许多教师不愿意对固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改进、创新。而要实施德育课堂生活化,就必须打破常规,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2.教学内容贴近生活

教学内容贴近生活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选择学生身边的社会现象,成长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能从不同角度探究个人、学校、企业和社会现象,从而学会提出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如在讲授“科学消费”这一内容时,笔者要求学生想一想进入技校以来花了多少钱,这些钱是怎么花费的?通过大家的发言,我们发现,绝大部分学生每天都买零食吃,同学过生日礼尚往来的费用越来越高;男生中“烟君子”“小酒民”大有人在;女生中讲究穿着打扮的比比皆是;个别学生更是将生活费的大部分用在了网吧与游戏。笔者要学生将他们的消费与他们父母的消费做一个对比,许多学生不禁低下了头,此时笔者顺势教育学生在校要科学理性地消费,要继承勤俭的光荣传统,要懂得珍惜劳动成果,要避免盲目攀比、铺张浪费,自觉培养艰苦奋斗的作风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树立“以俭励志,以勤为本”的观念。

3.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为强化德育教学的实际效果,教师还应以学生的发展为主要目标,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活动,让他们在交流和参与中真正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

第3篇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智慧型;方法

作为班主任要想提升管理的管理水平,做一名智慧型的教师,首先就要了解学情,从学生的实际状态出发,然后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强化班级管理,开发和利用好班干部资源,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突出学生的德育教育,并且学会借力,搞好与科任教师的关系,做到科学分工,有效联系,这样才能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优化班级管理。

一、师生对等,相互尊重

在以往的小学班级管理中,教师是主角,一切活动都要围绕班主任的要求做事,而学生除了学习之外,就是要听从班主任的安排,有一种一切命令听班主任指挥的意思,这样的状态导致很多的学生感觉到不舒服,感觉到自己的人身权利受到了侵犯,无意中就酿造了逆反心理和反叛心态,这些都为班级管理造成了障碍。作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一定要明白“攻心为上”,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班主任一定要转变现有的教育观念,摆正师生之间的位置,并且把班级管理放权给学生,真正的实现班级管理的学生自治。在学校,师生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作为班级的灵魂人物,班主任切记高高在上,让学生感到有距离感,这样对班级管理是非常不利的。为了优化班级管理,班主任要学会关心学生,尊重学生,了解学生,主动的走进学生,帮助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温暖和关怀。即使在学生犯错的时候,也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切记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小学生都有一定的自尊心,他们渴望得到老师的褒奖,所以作为班主任不要吝啬语言上的鼓励和赞美,一定要给予学生恰当的评价。班级是有班主任、学生和科任教师组成的,在教学观念的改变上,班主任还要加强与科任教师的联系,发挥他们在班级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另外要强化学生的归属感和认知水平,提升他们自我管理的能力,这样班主任的工作也会事半功倍。

三、突出德育,提升素质

在小学班主任的管理中,最为直观的体现就是一切管理活动都是围绕着学生展开的,所以班主任工作效率的高低和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直接的影响。学生在班级里的表现,是否遵守纪律,是否完成作业等,都与学生的个人习惯和素养是有关系的,为此,教书先育人,做好德育情感教育已经成为班主任工作的首选。班主任可以在班会课堂或者学校活动上,开展学生的德育教育,开展感恩父母、感恩教师、遵纪守规、文明礼貌等思想教育。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班主任作为学生模仿的对象,还要以身作则,身正为范,做好学生的榜样工作。在教学中,班主任要尊重学生,团结同事,关心班级,爱护学生,这些都会感染到学生的所作所想,直观的德育情感教育比理论说教效果来的更好。其它科任教师也是学生德育教育的直接传递着,特别是政治教师和历史教师,他们的教材内容中都包含大量的德育和情感教育的内容,班主任要及时的和他们沟通,让教师了解学情,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然后有效的整合教学内容,开展针对性的德育教育。学生的素质提高了,那么学生良好的习惯也养成了,这些都会反过来支持班主任的工作,提升班主任管理的水平。

三、挖掘资源,培养助手

作为班主任,一定要明确,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一个人的智慧也是有限的,所以要学会借力,动员一切可以提升管理管理的力量,明白班级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应该说,在学校管理中,教师的管理都是非常有效的,这些我们所说的管理资源包括科任教师、学校管理结构、心理咨询师、保安室、宿舍管理人员等,这些资源在管理中班主任都可以充分的利用起来。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活动纷繁复杂,如果班主任都事事亲躬,不但把自己弄得疲惫不堪,同时也养成了学生的依赖性。一旦班级管理跟不上,学生就会失去自觉性,班里就会乱了套。为此,班主任老师要学会借力管力,使用民主推荐与自荐相结合的方法,选出几个责任心强、办事公正、品学兼优、有较强组织能力和活动能力的学生,然后把班里的卫生、纪律、两操、文艺等工作放手大胆交给他们,让学生来管理学生。定期召开班干部会,不断指导他们的工作方法,提升他们的工作能力。在日常的学校生活中,学校德育工作中要突出培养学生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的能力,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逐渐摆脱老师和父母的督促与管理,这对以后的发展都十分的有利。

四、认真反思,及时总结

小学班主任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和管理活动中,一定要做一个有心人,要学会总结和反思。对于学生的表现,教师必须如数家珍,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对于可能存在问题的学生要强化教育,要采取有效的方法感化他们,总结学生之间的差异,开展针对性的教育和管理,不可一刀切一风吹,实行放羊式的管理,这样即使无效的又会对学生的发展不负责任。班主任的工作是复杂的,有的时候还要反复循环的做一件事情,所以作为班主任来说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对于每一天的工作都要及时的进行反思和总结,对于学生可能出现的状况要进行预知和预防。智慧型的班主任要做个有心人,对于学生肯定是了如指掌,有条件的可以做一个班级学生动态记录本,在记录本的记录内容上,既要有学生的优点展示,又要有存在的问题,这些都会作为开展学生管理的数据支持。班主任工作既是一门艺术,又是一门科学其实班主任在工作中表现的智慧就是经验的日积月累,对解决问题的反思和总结。小学班主任还要学会学习,对于遇到的学生难题要寻求解决的方法,可以向有经验的班主任寻找方法,也可以多与家长沟通或者利用学校的资源来解决问题,这些都是班主任工作中的好资源,好助手。

小学班主任的工作是繁杂的,仅仅依靠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完成的,所以班主任的工作要精、细、智。作为小学班主任,管理中的智慧需要在日常的教育管理活动中去积累、去收集信息。总之,班主任要有一颗兢兢业业工作的心态,要有一个默默无闻乐于奉献的精神,要有一个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学生的工作宗旨。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中职学校教师 德育工作 有效途径

所谓德育就是育德,它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它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智育、体育、美育互相联系,彼此渗透,密切协调,对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和学校工作具有重要作用,中等职业学校必须把德育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

一、德育工作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1.从学生现状来看

中职生是相对特殊的学习群体,大部分自制力比较差厌学心理严重,在课堂捣乱、不认真听课、迟到、旷课等现象普遍。部分基础差的学生入学后听不懂课,又缺乏刻苦学习的毅力,无心继续求学;一些学生性格冲动,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往往因一时控制不了自己而做出鲁莽无知甚至违法的行为;一些学生对就业信心不足,对未来的工作充满困惑。这给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增加了难度,增强了紧迫感,中职学校学生德育工作更显得特别重要。

2.从社会环境看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由于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导致学生思想价值观发生扭曲,拜金主义、个人享乐主义等消极情绪在不少学生思想中存在。因此,如何管好学生,如何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已成为目前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重大课题。

3.从家庭教育看

现在大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家长的溺爱导致他们怕苦怕累、缺乏进取心,这也给中职学校的德育教育增加了难度。

二、德育教师开展有效德育的途径

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合格的公民和高素质的劳动者,最主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做人做事。专业课具有实践性、技术性、外显性等特点,主要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事。德育课具有基础性、人文性、内在长效性等特点,它能够支持人的可持续发展,其功能正体现在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方面。

1.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中职教育阶段是中职生选择职业并做好职业规划、确立人生奋斗目标的重要时期,也是学生们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中职德育课应结合学科自身的教育特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帮助学生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和发展方向,端正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这样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

2.转变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自主合作、开展探究式学习

要改变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只有这样教学才能顺利进行,并取得一定的效果。改变以往教师讲、学生听,课结束、书一合,学生全忘掉的弊端,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教师给出一定的提示、例证或给出具体的学习任务,让学生们自己进行探索并得出结论,然后引导学生把课本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能力,并在实践活动中激发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培养他们的情感、运动、人际交往能力。

3.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积极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以便更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

一名优秀教师的成长过程是在自己的教学中不断地总结教学经验、寻找不足、采取措施、不断改进的过程。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状况,只有具有广博的知识方能应对,教师要总结经验,发现问题,积极进行反思,不断改进教学,让自己的德育课越来越受学生的欢迎。

中等职业学校担负着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培养主力军和生力军的任务,培养的目标是“做人+技能”的合格人才,中职生的定位是职业技能型人才。因此,学校必须运用科学的德育方法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将来会是国家需要的人才、重视的人才、有用的人才。德育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应随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只有这样,德育教育才能春风化雨,达到育人成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付国宾.政治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及学科成因分析[J].政史地研究,2010(20).

[2]谭睿.中等职业教育德育目标的新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5(10).

[3]贺兰雪.分析德育现状,探讨德育新路[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25).

第5篇

学生品德的培养,不可能通过个别方法来实现,必定是科学地综合运用全部德育方法的结果。所以教师要熟悉全部德育方法,善于创造性地运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师德育个人工作总结,供大家参考!

幼师德育个人工作总结时间飞逝,转眼间又要过了一个学期。孩子们的点滴进步凝集着我们的汗水。本学期我们结合本班实际情况,认真制定了德育工作计划并通过实施加强幼儿的品德教育,为幼儿形成健全人格奠定良好基础。经过半年的学习实践,我班幼儿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有了一定的提高,形成了一个具有良好常规、团结向上的班集体。回顾本学年我班德育工作开展的情况作如下总结:

一、创设良好的物质和精神环境,熏陶幼儿的德育情感。

为了创设与幼儿德育相适应的环境,力求为幼儿营造有浓郁的德育氛围的环境,我们根据每月制定的德育目标,树立榜样教育;同时为幼儿提供活动与表现能力的机会,让幼儿成为环境的小主人。其次,重视精神环境对幼儿品德及行为模式的重要作用。例如:平时,我们提出要求让幼儿时时记住用普通话交谈,有一次,孩子不经意一句“我也听你们讲过本地话嘛。”这时,我们马上意识到自己的言行不一致给孩子带来的影响,立即承认了老师的错误,并请孩子们也随时监督我们,互相督促提醒。此外,我们还注意随机榜样教育,及里对幼儿给予表扬和奖励,并鼓励幼儿说说“谁做了什么好事?”激发幼儿向好榜样学习的愿望,以点带面,创设良好的精神环境。

二、从培养幼儿为集体服务入手,树立团结协作的精神。

有快乐的情绪,幼儿才能热情地参加活动,对其身心发展有益,也为活泼开朗的性格打下基础,“学习哪些本领?最喜欢什么?最能干的是什么?”这些话题能促进老师与孩子进行亲切的交谈,抚摸孩子的小脑袋,让幼儿体验老师对他的爱,既在轻松的氛围中探讨,充分激起了幼儿的自信,又使幼儿了解了自我,有利于幼儿的自我评价。例如:原本较内向的.赵浩钧、施正鑫小朋友现在不仅愿意回答别人的提问,而且还能主动表达自己的需求及愿望等。另外,有目的地创造一些条件让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如:“我是值日生”、“我是小组长”,让孩子在值日工作中逐步学会自我管理,同时为集体服务。如:帮助分碗筷、擦桌、整理小椅子等、逐步形成成“我行”、“我能做到”、“我爱集体”的心理意识和自信。

三、密切家园配合,注意品德教育的一致性。

家庭在幼儿生活和成长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家长与幼儿之间有着密切的情感依恋,家长是幼儿模仿、认同的主要对象。通过与家长的直接交谈、家教园地、家长开放日、家教讲座、定期走访等形式,及时把教育信息、各项活动安排、家教经验和家长任务等内容传达给家长,使家长了解幼儿园的工作,并主动配合,共同做好幼儿的品德培养教育工作,强化幼儿园与家庭教育的合效应,会更有力地促进幼儿良好品德的发展。我们还针对家长常常会忽略正确的言行引导孩子对周围的人和事,及时对家长进行提醒,帮助他认识自身的言行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如有个别家长平时有说粗话的习惯,我们老师就耐心身他说明其危害性,以及其孩子言行上表现出来的一些倾向性,使家长认识到“精神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接受教师的建议进行改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在幼儿间礼貌行为进步了许多。

四、将德育工作渗透与游戏中。

在游戏中,鼓励幼儿多讲礼貌用语,如”请”,”谢谢”,”对不起”等,不讲脏话,不争抢玩具,大家一起玩,轮流玩,并鼓励幼儿试着协商解决。

以上是一年来德育工作所取得的成绩,但仍存有不足:

1、有部分幼儿爱护玩具和公共财物方面还较差,有争抢玩具现象。

2、个别幼儿的功击意识还较强,不能与同伴友好地相处,分享玩具和物品。

3、个别幼儿在收拾、整理学具、玩具方面还比较薄弱。

总之,幼儿德育过程是一个螺旋式上升、反复教育、不断培养的过程,需经过长期的、反复的实践活动,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将本着“一切为了孩子”的宗旨,继续将德育工作推向一个新的台阶。

幼师德育个人工作总结我们幼儿园始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幼儿园德育要求和本园德育工作计划,确立“以德治园、以法治园”的思想,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为主线,以培养幼儿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为目标,拓展德育教育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成为讲文明、守纪律的孩子,全面提高教师思想素质、道德修养。

一、加强理论学习,营造良好育人氛围

1、加强理论学习。

园领导及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经常带大家学习有关开展德育工作的文件、先进人物事迹,观看反腐警示录,明确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重要任务。

2、重德育环境营造。

注重本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宣传栏的作用,及时宣传德育活动。把文明教育渗透到幼儿一日常规活动中。要求各班教师以“争做文明小主人”为主题,开展系列活动,同时加大投入,对园环境进行改造,建造了幼儿舞台,使幼儿园环境呈现美化、亮化、儿童化、情趣化的特点。

3、每周开展德育教育。

利用每个星期的升降旗时间,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根据季节、节日特点有重点的进行民族主义、爱国主义教育,让幼儿了解粗浅的德育知识,增长幼儿知识。

二、实行分级管理、分层负责

幼儿园德育工作形成了园长室,班级、教师的管理网络,进一步明确班主任、值日教师职责,把教师的公德行为、工作的事业心、责任心、态度作风等作为列入年终考评细则,以确实达到督促、提高的效果。

三、在系列化的活动中进行品德教育。

3—6岁的幼儿是个性品德形成的关键期,由于幼儿的可塑性很大,他们的个性品德在形成过程中会经党出现反复,所以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内容该做到系列化,也就是说要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使幼儿的品德在良好的教育氛围中得到培养。因此本学年初我们就先制定好计划,按照计划对幼儿实施有计划的品德教育,才能保证幼儿思想品行向良好方向发展。

1、本学期开展《爱国》主题活动,儿歌、歌曲、绘画等形式激发幼儿热爱尊敬国旗、热爱祖国的情感;

还与社区手拉手开展“听爷爷讲那过去的事”,通过活动,孩子们知道要好好学习,长大了报效国家。为中华的崛起而读书。活动最后用一首“我骄傲,我是中国人”作为结束,使本次活动达到,孩子用稚嫩的声音喊着“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幼师德育个人工作总结一、创设良好的物质和精神环境,熏陶幼儿的德育情感.

为了创设与幼儿德育相适应的环境,力求为幼儿营造有浓郁的德育氛围的环境,我们根据每月制定的德育目标,树立榜样教育;同时为幼儿提供活动与表现能力的机会,让幼儿成为环境的小主人。其次,重视精神环境对幼儿品德及行为模式的重要作用。平时,我们提出要求让幼儿时时记住用普通话交谈,此外,我们还注意随机榜样教育,及里对幼儿给予表扬和奖励,并鼓励幼儿说说谁做了什么好事?激发幼儿向好榜样学习的愿望,以点带面,创设良好的精神环境。

二、从培养幼儿为集体服务入手,树立团结协作的精神。

有快乐的情绪,幼儿才能热情地参加活动,对其身心发展有益,也为活泼开朗的性格打下基础,学习哪些本领?最喜欢什么?最能干的是什么?这些话题能促进老师与孩子进行亲切的交谈,抚摸孩子的小脑袋,让幼儿体验老师对他的爱,既在轻松的氛围中探讨,充分激起了幼儿的自信,又使幼儿了解了自我,有利于幼儿的自我评价。另外,有目的地创造一些条件让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如:帮助分餐盘、擦桌、整理小椅子等、逐步形成成我行、我能做到、我爱集体的心理意识和自信,同时为集体服务。

三、密切家园配合,注意品德教育的一致性。

家庭在幼儿生活和成长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家长与幼儿之间有着密切的情感依恋,家长是幼儿模仿、认同的主要对象。通过与家长的直接交谈、家长开放日等形式,及时把教育信息、各项活动安排等内容传达给家长,使家长了解幼儿园的工作,并主动配合,共同做好幼儿的品德培养教育工作,强化幼儿园与家庭教育的合效应,会更有力地促进幼儿良好品德的发展。

四、将德育工作渗透与游戏中。

在游戏中,鼓励幼儿多讲礼貌用语,如请,谢谢,对不起等,不讲脏话,不争抢玩具,大家一起玩,轮流玩,并鼓励幼儿试着协商解决。

1、我班是小班,整体思想品德状况不大理想,主要呈现以下几点:幼儿自理能力和独立性的太差(如:一小部分幼儿不会自己吃饭,小便要老师脱穿裤子,基本的常规都没有。

):不能独立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2、大部分幼儿遵守规则的意识和自控能力较差。

3、心中有他人的意识不足,不懂谦让。

4、不爱惜劳动成果,吃饭掉饭粒,本子随意撕,自来水任其流,等不尊重成人的劳动。

5、意志品质不够坚强,做事不认真,没有克服困难的精神。

6、文明行为习惯缺乏,少部分幼儿不懂礼貌,爱打架,说脏话。

二、措施、内容: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要进行纠正、改善,促进幼儿良好品德形成与发展。对此,我们设计以下方案:

(一)常规教育,常抓不懈。

1、班级每天进行晨谈,根据周计划、日计划,切实际地开展,充分发挥晨谈的教育作用。

2、有重点围绕季节、时事展开、丰富幼儿的知识,指导幼儿了解初浅的德育知识。

3、开展系列活动,引导幼儿学好样,做个守纪律、好行为的孩子

4、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常规活动,让幼儿在学习的同时,品德、行为也得到同化。

5、有效发挥德育氛围的主渠道教育作用。

(二)学习标准,培养习惯。

1、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照本班幼儿水平,进行有的放矢地教育。

2、学习先进园的德育工作经验,用于实践。

3、学习有关文章、理论,对照实践,寻找差距,不断做好本职工作,抓好思品工作。

具体的措施如下:

一、日常生活中渗透品德教育

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工作不是单独的说教,它是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的。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对他们进行教育。

晨间活动:我们教会幼儿简单的礼貌用语,如早晚跟老师说早上好再见,。让幼儿学习礼貌用语,增强文明意识。

课间活动:在这时,我们教育孩子要相互关心、互相照顾,帮助他们复习课上所学的内容;要学会谦让,好玩的玩具大家一起玩。

进餐:进餐时,我们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指导幼儿独立进餐,吃饭时不掉米粒、不剩饭菜,吃完后能自觉地将餐具放好,让幼儿克服饭来张口、衣来生手的不良习惯。

午睡:教育幼儿睡前将脱下的衣服叠整齐,并迅速入睡。

离园活动:要求幼儿不追逐、不吵闹,安安静静等父母来接。

二、教育活动中的品德教育

1.培养幼儿适应集体生活的能力,让他们感受到周围成人的关心爱护。

学期初,为了使小班幼儿尽快适应集体生活,我们首先组织他们参观幼儿园,故事《高高兴兴上幼儿园》、歌曲《我爱我的幼儿园》,使幼儿尽快适应了幼儿园的集体生活。

2.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较差,虽让他们能够独立进餐,但由于家长的过渡爱护,大部分幼儿都不会独立进餐,独立性较差。因此,我们针对幼儿的这些特点,根据礼仪儿歌《起床》、《睡眠》,音乐歌曲《我有一双小小手》等活动,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幼儿独立的进餐、盥洗、睡觉等良好的自理能力。

3学会简单的礼貌用语,进行礼貌教育。

礼貌教育是德育的重要内容,为此,我们在礼仪课上通过《早上好》、《你好,我是小卡丁》、《老师再见》向幼儿进行礼貌教育。

三、节日中的品德教育

九月十日教师节让幼儿知道老师的辛苦劳动,教育幼儿热爱老师,尊重老师。

十月一日国庆节让幼儿了解国庆节的来历,知道我们中国的历史,要热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十二月二十五日圣诞节通过家园同乐庆新年联欢活动,让幼儿感受到新年的快乐,培养爱父母的情感。增进家庭成员的感情。鼓励幼儿大胆参加集体活动,感受新年的乐趣。

四、家园联系共同教育

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靠幼儿园单方面的努力是不行的,必需保持教育的一致性。因此,家庭、幼儿园和社会各方面都要加强对幼儿思想品德的教育,保护幼儿健康成长。我们通过家园联系册、家长园地、、家长开放日及家园联欢活动来进行教育活动。

1.进行五爱教育的时候,我们要求家长们不给幼儿看内容不健康的电视、电影、书刊、画片,不给他们穿奇装异服,不烫发,不带项链、戒指、耳环、不染指甲,不涂口红等等。

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对幼儿进行正确的教育。

2.现在的孩子自私、任性、霸道的有很多。

于是,我们通过家园联系册、家长园地要求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多给孩子有利增强集体观念、劳动观念的实践机会,培养幼儿团结互助、尊老爱幼、热爱集体、艰苦朴素的好思想,及初步的劳动习惯。

3.家长、教师必需行为正确,做幼儿的榜样。

家长和老师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要求幼儿做到的事,自己要先做到,不许孩子做的事,自己坚决不做,要用自己的言行为孩子创造一个文明健康的环境,确保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幼师德育个人工作总结__县幼儿园始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幼儿园德育要求和本园德育工作计划,确立“以德治园、以法治园”的思想,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为主线,以培养幼儿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为目标,拓展德育教育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成为讲文明、守纪律的孩子,全面提高教师思想素质、道德修养。

一、加强理论学习,营造良好育人氛围

1、加强理论学习园领导及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经常带大家学习有关开展德育工作的文件、先进人物事迹,观看反腐警示录,明确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重要任务。

2、重德育环境营造注重本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宣传栏的作用,及时宣传德育活动。

围绕创建省级文明单位目标内容,把文明教育渗透到幼儿一日常规活动中。要求各班教师以“争做文明小市民”为主题,开展系列活动,同时加大投入,对园环境进行改造,栽种了上百盆花,建造了幼儿舞台,安装了三件大型玩具,使幼儿园环境呈现美化、亮化、儿童化、情趣化的特点。

3、每周开展德育教育利用每个星期的升降旗时间,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根据季节、节日特点有重点的进行民族主义、爱国主义教育,让幼儿了解粗浅的德育知识,增长幼儿知识。

二、实行分级管理、分层负责

幼儿园德育工作形成了园长室,班级、教师的管理网络,进一步明确班主任、值日教师职责,把教师的公德形为、工作的事业心、责任心、态度作风等作为列入年终考评细则,以确实达到督促、提高的效果。

三、把“三生”教育融入幼儿园五大领域

今年3月开始,我园在大、中、小班全面开设了“三生”教育课程,由各班班长任教。通过两次教材教法的培训,让教师掌握了“三生”教育的目的、意义,认识到只有让幼儿通过参观、郊游、体验、讲解、探索等方式的活动,才能把“三生”教育真正融入到每个领域,同时建立了幼儿园、家庭、社会合作的模式。每个班设立了宣传栏,绘制了教学要求表格、评价体系,开展了防震、防火演练。通过“三生”教育的开展,培养了幼儿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有爱心、感恩之心、有责任心、正义感,教师也明白了“三生”教育是使人真正成其为人的教育,要着眼于幼儿的成长、成才。

四、结合祖国六十华诞开展主题活动

在建国六十周年之际,我园开展了一系列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题活动。

1、抽调十六名教师进入教育系统的百人合唱团,参加县上主办的歌颂祖国歌咏比赛。

2、1月份各班开展了唱爱国歌曲,讲英雄人物故事等主题活动,让幼儿产生崇敬英雄,热爱祖国的情感。

3、教职工将在11月9日举行以祖国颂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树立大家对祖国的自豪感、荣誉感、责任感。

一年来在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在家长的支持配合下,我园德育工作有了新的突破,但也有不足之处,如德育教育制度还不够完善,德育教育制度还需要更加细化等。

下一学年德育工作目标

1、继续加强学习,明确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实效性

2、落实、完善各项德育制度

3、开展师德标兵评选活动

4、开展爱国诗歌颂读赛

5、各班开展文明礼貌之星评选活动

6、邀请法制副校长召开法制讲座

幼师德育个人工作总结漫长的的教育史告诉我们:古今中外,善育才者,无不首重德育。能成才者,无不德当先。任何统治阶级在教育工作中,都总是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我国重视德育教育,更是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对学生的教育就是首重道德的。幼儿园德育工作“重说轻行”的倾向,使得有些孩子讲起来头头是道,而行动却是另外一套,德育成效不高,现行的德育内容和方法亟待更新。具体途径有:

一、在日常生活中渗透德育。

幼儿园的德育工作不是单独的说教,它是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的,它每时每刻都影响着孩子们的成长。例如在晨间活动时,我们引导幼儿主动地和老师同伴打招呼,来得早的幼儿还会主动关心班级的自然角,给自然角的植物浇浇水。我们改变了以往传统的点名方法,让幼儿自己来发现班中哪个幼儿没来园,使幼儿学会关心自己的同伴,热爱集体。自由活动时,我们引导孩子学会互相谦让,学习与人交往的语言,并乐意和同伴分享自己的玩具。

二、优化教育活动,使幼儿成为德育活动的主人。

在开展幼儿园德育活动时,要把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德育活动要改变形式化、单打一的现状,与各科活动有机整合,开展综合性活动,要走到儿童生活中去,重感悟、体验,并充分释放儿童的生命潜能,激活创造精神,注重培养幼儿探究性研究、终身发展的能力,使幼儿在活动中学会做人与处世。如在幼儿游戏中渗透德育内容:给老奶奶让座、帮小弟弟穿衣。在活动中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人,幼儿园德育活动不枯燥乏味,幼儿产生了学习的兴趣和动机,这有助于幼儿将外在的道德观念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三、在主题活动中深化德育教育。

在我班开展的主题活动“我是中国人”中,幼儿们通过了解中国传统的节日,如:教师节、重阳节、国庆节等节日的来由以及风俗,学会了尊重教师、关爱老人、热爱祖国的良好品德,主题为“我是大班小朋友”的活动中,通过故事、游戏、讲述等形式,让幼儿学会了如何与同伴友好相处、互相帮助、共同游戏、不挣不抢、不打人,关爱幼小伙伴。还组织了大带小的活动,在大带小的过程中,孩子们的交往能力得到了培养,班级的幼儿在活动中也逐渐学会去关心照顾弟弟妹妹,学会了谦让。同时幼儿还能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做事有始有终,有一定的坚持性。

四、做好家长工作,家园共建促教育。

第6篇

一、班主任要加强对德育工作的重视

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的道德水准正在下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充斥着社会的方方面面,各种不和谐的生活问题,道德问题,犯罪问题呈现在人们的视野,一些阴暗的、不健康的、不文明的社会丑陋现象也在不断地影响着人们的观念,这就给德育工作者带来了更大的挑战。但同时知识经济时代对个人综合素质的要求也在全面提高,不但需要未来公民具备较高的知识水平,而且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对个人品行的要求高于对知识的掌握。班主任在开展班级工作的同时更要加强自身的道德意识,提高道德修养,维护师德形象,提高自身的道德榜样作用和意识,拓宽教育空间,完善教育策略,真正做到关心学生、关注学生、关爱学生,让学生在温馨的班级氛围中成长。对待学生的错误要注意批评的方式,时刻提醒自己德育的重要性,以实际有效的行动,促使德育工作向高水平发展。

高中班主任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尽量多地参加各种与德育有关的活动,在活动中总结经验,完善自己的德育意识。要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以理论知武装自己,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班主任只有严格要求自己,在开展班级工作时,在面对学生出现各种状况时,才能做出合理科学的应对,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

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德立人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要树立平等的师生观念,在对待优中后进学生时要能做到一视同仁,不搞特殊对待,不搞两极分化,在班级中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氛围。要重视高中学生的个性发展,发挥他们的长处,凝聚他们成功的信心,增加他们学习的动力。高中班主任要有足够的耐心来为学生排忧解难,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以发展的眼光来教育学生、看待学生,促使学生能在今后的学习中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班主任要走下讲台,发挥主动性,向学生表示友善、平等的态度。可以以课堂上的问题做沟通的纽带,在交流中拉近与学生的关系。并顺势给学生做思想的熏陶,围绕着学习展开话题,帮助他们认清价值观念,养成良好的世界观。注重营造班级中的亲和力,将德育工作做得切实有效。组织学生开展各项活动,以各种轻松、娱乐的方式树立自己的“亲民”形象,消除学生内心的隔阂,与学生之间形成一种互动的朋友关系,真正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使学生能够更加拥护自己,从而配合德育工作的有效展开。

三、拓展德育途径,在活动中进行德育渗透

一些高中班主任在开展班级工作中德育渗透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班主任不能以生为本,真正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中心,也没有重视德育实施的方法,在德育渗透中方法不恰当,至使学生不接受;德育渗透工作只是重形式、轻过程,结果不理想,既浪费了时间,又耗费人力。德育工作的中心是学生,因此,德育工作就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德育不仅是口头的施教,更要注重行动的熏陶。要想学生之所想,做学生之所需,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辅助德育工作的开展,以活动带动讲述,将两者有机结合,不但学生乐于参与,而且可以将德育于轻松有趣中潜移默化地渗透,这样的德育比起单纯的说教,自然效果更佳。为此,笔者采取了在学生中开展“说一说”“看一看”“走一走”等活动。如,组织学生参观本地的历史性建筑、走访孤寡老人、采访有影响的人物、进行社会调查、开展社会志愿活动等等,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熏陶,开阔视野,贴近社会,体验生活,随后开展总结感悟活动,以实践教育实现自我教育。这种方式带来的影响是深刻的,也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将会起到深远的启发、教育作用,使他们在今后能够更好地规范自己的品行,完善自己的世界观。另外,笔者还组织学生参加作文比赛,进行音乐、绘画欣赏等等,拓宽学生的涉猎面,激发他们的兴趣,找到自己的特长,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中心。要带领学生走出课本,学习课本以外更富有价值的东西。这是一种隐性的德育熏陶,以这种形式使得师生关系产生了微妙的变化,形成了融洽的班级氛围,有利于德育工作的长足发展。

四、扩展德育实效,强化学生抗挫能力

高中生的抗挫折能力不强,主要表现在他们心理比较脆弱,承受能力有限。班主任在班级工作中可以通过德育的形式加强学生的抗挫能力。挫折无疑是对高中学生的意志的考验,德育正好可以锻炼学生的意志,使学生能更好地对待挫折。高中时期,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开始快速向成熟方向发展。挫折是学生能力成熟的“催化剂”,能够使人的意志得到更全面的锻炼。抗挫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在面对突况时有足够的自信心,以淡然的态度客观面对。为此,班主任可以充分利用班会时间,围绕“挫折”这一主题,讲述励志故事,讲述抗挫实例,在故事中吸取教训,受到启发,从思想上进行升华教育,从思想上影响行动,实现自身能力的加强。班主任在实施这一活动时,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能挫伤学生的自尊心,还能使学生冷静地面对自己的缺点,教育学生乐观积极,以健康的心态面对挫折,不至于走向思维误区,避免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第7篇

关键词: 德育工作 异常行为 干预 艺术院校 可行性研究

一、德育工作介入大学生异常行为干预的必要性

大多数教育者相信,大学生群体思想较单纯,在校生活学习较规律,发生异常行为的可能性不大。但随着时代的发展,“90后”乃至“95后”、“96后”的新一代大学生已经逐渐成为校园生活中的主体。比起往届学生,现在的学生接触的新鲜事物更多、思想越发有个性和独立,但他们的人生观和心理素质还尚待健全,在人际关系相处中缺乏技巧,容易受到自身不良情绪和外界因素干扰。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并进行疏导,则容易导致某些学生产生人格障碍,进而发展为病态心理,最终做出偏离和违背社会规范的行为。所以,当今高校大学生异常行为的发生现状不容忽视。

面对现状,针对新一代大学生的实际心理状况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总结归纳出与其相适应的心理教育方式已成为当务之急。当下应结合高校工作,深入分析大学生心理疾患产生的背景和原因,结合学校德育工作开展尝试性的心理疏导和道德教育,力图探寻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应对和调试方法,并努力从源头上总结出有效的健康情绪培养方式。

在帮助大学生健全心理素质的同时,德育教育也是有助于构建和谐校园,乃至和谐社会的有效手段。作为高校的最主要组成部分,和谐校园的构建始终离不开对于学生的培养,学生的道德体系教育是否完善,学生在校园中的生活和学习是否积极向上,学生相互之间的相处、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教辅关系是否融洽等方面,都关系到学生在校的行为素养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否成功,也是评价和谐校园构建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准。同时,在未来大学生进入社会工作后,在我国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文化创作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加强艺术类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是当下艺术类院校的一项长期而重要的任务。学生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才能在平时的学习和创作中融合自己的艺术才能和创造力,并在作品创作中弘扬社会道德及基本价值观。

二、德育工作介入大学生异常行为干预的意义和作用

1.引导大学生正确认知自我。现在的大学校园里多为“90后”甚至“95后”的学生,这些学生由于缺乏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自身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不是很明确,加上需要经常靠自己处理复杂事务和人际关系,遇到挫折后往往只看到自己在学习生活及与同学交往中的不足之处,甚至夸大自己的缺点,因此容易出现自我封闭、厌学情绪、自卑感、社交障碍、情绪不稳定等无法正确认知自我的情况,如果不及时从源头上进行德育方面的教育和干预,则极有可能让原有的小矛盾演变成大问题。

针对学生自我认识不足,可以通过德育引导学生寻找自己的优点和特长,从成功的喜悦中获得自信,同时正确对待可能会迎来的挫折。具体可以通过让学生对自己的每一阶段学习成果进行及时总结,发现自己所擅长的方面、在某些不足之处取得的进步、还有哪些方面需要加强,并记录在案,以便在下一阶段学习结束后进行横向比较。尤其对于部分自我封闭、自卑感情绪较明显的学生,应当鼓励其多看到自己的闪光点,在专业课和文化课的学习上都要经常给予关注,同时可以通过让其参加学生会、学校社团、学校勤工助学岗位等方式,创造这些学生与外界沟通的机会,逐渐让他们摆脱心理阴影,重新投入正能量的大学生活中。

2.帮助大学生积极融入集体和社会。大学校园集体生活比起中学时期相对单调的生活来说更具有社会性、丰富性等特点,大学生自来到大学校园后,就不能像以前一样将自己圈在一个相对独立的自我空间里,久而久之就会逐渐疏远与周围同学的关系,个人行为也不能及时得到别人的帮助和鼓励。相反大学集体生活中可以亲自感受到周围同学所带来的集体力量的强大,在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群体中,大家互相帮助,讨论各种棘手的问题,从中也可以体验到集体活动的乐趣。同时在集体中可以得到更多个体表现自我、认识自我的机会,指导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参与集体活动时,锻炼和培养他们一些将来社会活动中所必需的基本素养,造就他们良好的个性素质,也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其他方面特长,为学校所组织的各类文体类、公益类活动出谋划策、添砖加瓦。这样不仅增强了这些学生的自信和能力,而且无形中造就了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意识,有利于学生之间关系的全面和谐发展,为日后他们能够在就业后更好更快地融入工作团体打下坚实基础。

3.促进大学生人格不断健全和完善。大学生健全完善的人格是关系到建设和谐校园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大学生入校后,开展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德育教育,是帮助有心理障碍和人际交往障碍问题的学生摆脱偏激、焦虑的思想观念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大学生对当代社会认知能力和善恶辨别能力的有效手段。在艺术类院校里开展德育教育,不仅可以进行哲学理论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传统课程,而且可以让有能力的各专业学生自行组织类似心理健康漫画展、心理健康主题班会、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区公益演出等形式的有关艺术类创作与德育教育相结合的尝试。通过这些尝试,采用多样化的方式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心,同时融合艺术类院校的特色。

第8篇

全媒体是指全新的媒体形态和传播形态,针对受众的不同需求,提供最适合的媒体形式和信息管道,以实现对受众的全面覆盖及最佳传播效果。全媒体环境为高校德育工作带来诸多挑战与困境:首先,海量信息造成了大学生信息筛选的困扰,影响大学生主流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其次,全媒体网络报道新闻时会充斥大量的负面新闻,而社会学习与社会模仿心理导致相应的负面新闻接连发生,最终造成大学生对整个社会的道德选择和道德判断失去信心,无法塑造自身美好的道德人格。最后,很多大学生面对虚拟的、快餐文化盛行的物化世界无法有效应对,表现出空虚与茫然、消极与避世,甚至选择错误的价值观。本文从教育观念、组织方式、技术手段、教育内容等方面入手,积极探索全媒体环境下高校德育工作的创新模式。

一、高校德育工作观念更新

高校德育工作者要积极学习全媒体知识,适应信息化时代要求,并具备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广大高校德育工作者在开展德育工作时要转变传统的德育观念,适应这个信息化的大时代需要。1.了解全媒体知识,接受全媒体时代的教育理念全媒体的突出特征就是交互性与即时性、海量性与共享性、多媒体与超文本的个性化与社群化。德育工作者要了解全媒体的含义与特征,打破传统的德育工作教育模式,积极融入全媒体德育工作的大环境中去。2.掌握全媒体知识,运用全媒体开展德育工作高校德育工作者要积极学习现代教育技术,掌握全媒体的技术手段、应用方式,运用全新的教育技术和方式方法开展德育工作。一方面要与时俱进,更新德育观念;另一方面,要对德育工作创新模式进行全新探索。

二、高校德育工作组织方式革新

传统高校德育工作的组织形式主要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面对面交流。面对面交互的社交方式使学生更易于接受,师生之间有情感、眼神甚至肢体上的互动与交流,有一定的德育效能。但这种传统德育方式也存在弊端,比如说,教师在校时没有过多的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当面交流使学生某些问题时学生会难于启齿,遇到一些困难时不能向老师和盘托出;教师不能给学生以安全感,以及二者之间的信任缺失,不能做到有效沟通等。而社交网络、即时通信软件等全媒体方式可以为教师开展德育工作打开新的德育教育局面。1.开学新生教育,及时建立社交群,为今后开展德育工作奠定基础新生教育是让大学生迅速融入大学生生活的教育,大学新生的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如何适应高等教育。因此如何在第一时间为学生排忧解难、答疑解惑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在开展新生教育时及时公布社交群号,让大学新生及时加入;第一时间解答学生疑问,会为今后德育工作的有序开展奠定基础。2.常规事务管理通过QQ群及时解答疑问为学生排忧解难通过广泛运用全媒体,常规事务管理工作效率会更高效,更有针对性。社交网络的即时互动可以打破时空障碍,使沟通更加畅通。比如说对学生文化知识水平的把握与监控,以及对学生的负面心理和不良情绪的及时疏导等。3.学生评奖评优以及心理普查等可以发起网络投票和网络问卷在全媒体环境下,针对学生评奖评优,教师可以对候选人发起网络投票,这样会方便、快捷地统计出评选结果。而对于学生的心理普查,选择相对低耗环保的无纸化普查,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还可以较为迅速地分析和总结学生的心理状况。

三、高校德育工作技术手段创新

“要积极吸取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大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高科技化。”当前,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迅速普及,全媒体技术广泛应用,为德育工作提供了更加丰富、更加先进的技术手段。尤其是正在迅速发展的互联网打破了时空限制,信息容量大、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互动性强,已成为重要的大众传媒。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应积极采用这些新的技术手段,改进和更新教育方法,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1.熟练掌握社交网络和即时通讯工具的基本功能有些老师面对全媒体的冲击时,选择了故步自封。德育工作者应该打破僵化的工作方式,熟练掌握社会网络和即时通讯工作等这些在德育工作中运用非常广泛的全媒体,对于基础功能的掌握和熟悉是最基本的要求。2.积极尝试使用时下流行的、新颖的社交媒体全媒体软件的不断更新换代是时展的必然趋势。德育工作者要顺势而为,积极尝试使用时下流行的、新颖的社交媒体,使其成为德育的重要工具。大学生群体是全媒体的受众,他们求新、求快,不断尝试新鲜事物和新颖软件,教师要想德育有效,就要把握住大学生的这个特点和特质,做到与时俱进。

四、高校德育工作内容求新

高校的德育对象主要是“90后”大学生,要了解“90后”大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教育。“90后”大学生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求新、求知、变通能力较强。

因此对这些大学生的德育工作就要注重德育内容的新颖性,大学生的德育工作要注重教育的及时性,及时联系网络讯息,使其和大学生的思想工作有一个合理的链接。1.利用网络热点和学生关心问题进行及时施教进行海量信息的筛选时,教师要注意对网络热点事件和学生关心的问题的总结和梳理,引导学生的正确观念,进而影响学生主流文化的构建。网络热点问题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容易引发共鸣,对学生困惑的问题及时施教、及时梳理,也能起到积极的教育作用。2.聚焦热点教育事件给予学生正确的思想导向关于教育热点事件的解读往往是多元的,德育工作者要辩证地为学生解析和回答,并给予学生正确的思想导向。大学生有时候因为个人经历和社会经验不足,难免对于一些问题产生困惑,甚至错误的观点,德育工作就是为大学生拨开云雾,形成正确、积极的价值观。3.注意德育内容的新颖性、即时性和与时俱进性全媒体环境下德育内容的核心议题就是德育内容的新颖性、即时性和与时俱进性。德育工作者要把握时代脉搏,遇到问题及时施教。“强调德育内容的生活化,一方面要在学生的生活中渗透德育,另一方面让德育内容回归生活”。这是德育工作者适应这个信息化大时代该有的思路与情怀,希望越来越多的德育工作者把握全媒体的时代特征,总结出更为完善全面的德育工作创新模式,让大学生更好地发展、成长。

第9篇

1.1管理为主的教育模式

高中在管理的机制上较为严格,有许多的条款需要学生遵守,为了量化和方便管理,往往对一些小细节的方面要求的比较死,比如不许迟到、不许早退、不许打架等,忽略了学生的心理需求以及个性的发展。对于高中的学生来说,虽然他们在之前的教育中表现较差,但其也希望成才,希望有证明自己能力的机会。较为刻板的管理机制不利于学生们自由表达自己,使学生对学校的教育抵触情绪严重,遇到困难往往容易消沉,放弃自我,这些都使得高中的德育工作难以开展。

1.2被动为主的工作机制

在高中的管理中,班主任的角色往往像一个传话筒,将学校的任务传达给学生,缺乏对学生的自主教育。班主任每天忙着布置学校安排的各项工作,缺乏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在工作中也缺少主动性和积极性,德育工作由于难以量化和监督,且难以在短时间内见效,在工作中,班主任往往就忽视了该方面,未能把德育工作落实到实处。

1.3看管为主的家长意识

有一些家长由于对孩子之前的表现较为不满,对孩子失去了信心不再抱有太大的期望,将学生送到高中不指望其学习多少知识只是希望高中对孩子严加看管,避免孩子过早进入社会。这样心理的存在使得他们对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不关心,对孩子的思想动态和学习表现很少过问。时间久了,孩子感受不到来自父母的关爱,往往也会对自己失去信心,自暴自弃,对教师的德育教育不放在心上。

2.解决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困境的几点策略

2.1避免传统的说教方式,对学生进行隐形教育

所谓的隐形教育是指由外部的各项条件逐渐作用于个体的内部心理的过程。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呢,高中班主任要注意营造良好的班级内部环境,除了内部环境物质上的美观外,还需要建设一个积极向上,有凝聚力且氛围和谐的心理环境。在日常生活与学生的交流中,教师要注重自己的言谈举止以及个人的形象,为学生树立较好的学习榜样。为了营造良好的班级内部环境,班主任可以定期组织学生设计板报,内容要积极且有励志意义,可以是名人警句,或者一些人物事迹,让德育的意识形态与具体的环境进行结合,时间久了往往会有较好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教师个人修养方面,班主任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强调同学之间相互尊重的同时要注意是否自己对学生做到了尊重,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真心地与学生坦诚做朋友。要想使德育教育有一定的成果,一个重要前提是教师要与学生真诚沟通,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并积极加以引导,对学生的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2.2落实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的开展能使学生切身体会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其积极意义。比如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角色转换,有针对性地安排学生组织德育工作,让学生自己组织班会,安排教育主题。这样学生可以获得与平时被动受教育完全不同的体验,更好地理解教师的良苦用心,从而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好地配合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另外,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实习活动。在实习活动中,学生以一个社会人的身份与外界接触,而不再是一个处处被教师管束被父母庇护的孩子,学生们可以更好地感受做人以及做事的道理,明白道德观念以及组织纪律的重要性。

2.3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

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不单单是学校的工作,家庭教育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想全方位地培养学生们的道德观念,纠正不良的心理,班主任要和父母做好沟通工作,配合起来对学生进行引导。班主任在与父母进行联系的时候要给家长树立正确的德育意识,让父母意识到自己对孩子的重要影响,在平时的生活中给孩子树立良好的德育榜样并营造德育的环境。另一方面,家长要主动地关心孩子,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与孩子做朋友,不要居高临下地进行说教。同时要帮助孩子建立信心,在生活中对孩子有进步的方面多多予以肯定,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从而使孩子更好地克服困难,有勇气改变自己。

3.总结

第10篇

关键词:德育 德育体系 德育网络 德育顽症 特殊群体 留守儿童 家庭教育 过程评价

一、分析德育现状,拓展德育课题

学校在规划重点课题“学校整体性德育体系构建研究课题”中,对“中学的德育现状究竟如何”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和深入的分析。调查分《教师问卷》、《学生问卷》和《家长问卷》,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选取双路中学原一年级173人,原二年级149人,原三年级165人;选取与学生样本相关的任课教师、班主任及学校德育干部、校领导25人。调查结果均通过统计对比分析。这项调查结果比较准确地反映了以前双路中学德育工作的实际情况,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学德育工作,提供了现时的着眼点和着手点。为此,我们对这项调查结果与分析特别予以总结。

调查结果1、德育要求缺乏一贯性

德育目标内容缺乏一贯性。 德育工作必须要有明确的德育目标和要求,也就是说,通过教育要促使受教育者成长为具有何种道德品质的人。变动不居的德育要求,使得德育工作总是浮在表面,难以深入下去。如果倡导的德育目标总是变来变去,就很容易滋生浮躁的情绪和急功近利的工作作风。这种尚处于“他律”阶段的道德行为,一旦脱离了外在的控制,很容易倒退到最初的状态。

调查结果2、重智育轻德育的倾斜价值取向

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成了一种普遍的倾向。从过去的“只要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到今天的“出国热”、“电脑热”,人们的意识中或多或少都有些看重知识,看重分数的倾向。家长只关心子女的考分而漠视思想道德品质,高校录取新生也只看考分而淡化品德表现。社会需要、就业压力、高收入的回报,以及家长的投入与期望等原因,都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升学竞争的压力,这就使学校德育工作受到巨大的牵制。在很多学校,德育处于智育的从属地位,评“三好”常常是“一好”代“三好”,德育工作的整体性、完整性及渗透性都不能在学校工作中有所表现。因此,德育工作总是流于形式,而很少落实到学生道德行为的改变上来。

调查结果3、家庭、社会与学校德育步调不一

学校德育是德育教育最重要的方式。但是,学校内部的德育环境建设由于受物质条件的制约普遍比较落后。而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影视、娱乐场所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学生社会生活的领域迅速扩展,大量家长长期外出打工,单亲家庭的出现,无不使学生的成长脱离了家长的正确引导,这给学校的德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学校德育侧重于正面教育,灌输的是真、善、美的东西,而学生在家庭、社会却耳闻目睹了许多光怪陆离、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这样,学生一旦走出校园,感受到多彩多姿的社会时,便会感到学校、老师灌输的思想信念、道德情操显得多么单薄、多么脆弱,以至于出现了“学校辛辛苦苦教育五天,抵不上学生回家两天”的状况。

调查结果4、教师思想不统一,共识没达成,德育体系没构成。

教师比较重视对学生进行道德知识的灌输和教育,忽视学生在德育中的作用,忽视作为独立个体,有着巨大发展潜力和个别差异的、有智慧的、有情感的人的存在,忽视了学生个人存在学生知、情、意、行不能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起不到共同发展的作用。各个环节、部门在对德育的认识上没有统一思想、达成共识,构成德育体系,形成德育氛围。

实验研究表明: 改进我校的德育工作,重新树立学校在社会上的良好形象,已成为摆在面前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学校经过认真分析,确定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坚持德育工作前瞻性原则,“以人为本”,树立德育的核心地位,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确立“抓基础、严管理、重建设、讲实效、创特色”的工作思路,以整治学风,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为德育工作重点,逐步完善教师德育队伍建设,不断扩展德育的深度和广度,完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三结合”网络,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学校德育体系,实施德育的现代化、科学化,不断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二、建设教师队伍,形成育人环境

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引导者,在不断的探索实践中,我校逐步形成了以“学习研讨——实践体悟—反思重建”为主要抓手的新型教师队伍建设基本思路和策略。

1.抓学习研讨。“整体构建学校德育管理体系研究”推广实验,要求从校长到教师的整个教育观念进行全面更新,形成一整套以学生的终身学习和主动发展为基础、以生命观为核心的涵盖着目标、价值、对象、活动及管理的现代教育观念系统,并通过积极的研究性实践,将理念转化为校长、教师的不断创新的教育教学和办学行为。因此,学校提出了“以人为本、面向全体、立足终身、管有特点、教有特色、学有特长”的办学理念。

2004年刚进入实验,学校便把主要精力投入到组织教师系统学习构建学校德育管理体系的理论上。学校把我校的《学校整体性德育体系的构建研究》的开题报告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全部内容复印, 装订成简易小册,发给实验教师人手一份。在经过了一个阶段的初步学习后,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学习和感悟的实效、进一步营造学习氛围、丰富学习形式,学校通过交流、辩论和研讨,起到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提高的学习目的。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校还组织了多次专题学习研讨活动。

2.抓实践体悟。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教学能力的提高,理论学习是基础和前提,但光凭看专著、学理论,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通过自身的实践和体悟,才能逐步达到观念的内化和迁移,并将内化了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育教学行为。因此我校实验课题开题以来的推广实验中,十分注重抓教师的实践体悟,一方面充分关注日常的课堂教学,通过班级的班团活动来具体指导和掌握教师日常德育管理实践的状况;另一方面,学校经常开展各种形式的专题研讨活动来强化教师的实践体悟,每学期以学科组为单位开展一项专题研讨,人人上德育研究课、个个班级召开主题班会,丰富的经常性的有指导的实践活动,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了坚实和宽阔的舞台。

3.抓反思重建。“学校整体性德育体系的构建研究” 非常注重教师反思和重建能力的培养。主动的反思习惯、良好的反思和重建能力,是教师自我持续提高与主动发展,成为“智慧型”新型教师的一种重要途径。我校将培养教师的反思和重建能力与学校的德育管理工作紧密结合,作了积极的探索:一是进一步完善了学校不仅是育人的主阵地。而且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学校注重研究新时期校园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以及教育发展的规律,研究学生的特点和成长规律;二是根据教师上交的“德育教育反思笔记”,校实验指导小组及时发现和捕捉教师实践研究中的“亮点”,并帮助其总结,形成案例或课题,开展个人特色项目的研究;三是充分发挥教研组在培养和提高教师反思重建能力方面的独特作用,在组内积极倡导经常性的集体反思和重建,并根据实验过程出现的问题确定新的课题研究,为德育课题研究提出了更多新的内容,学校各实验教师向学校课题组申报了14个子课题,研究的范围涉及到学校德育管理的各个方面。形成了良好的育人环境,因此学校课题指导王贤银校长提出了“让校园充满教育,让教育充满思想,让思想充满智慧,让智慧促进发展”的教育思想。

转贴于

三、形成德育体系、完善德育网络。

在德育管理过程中,学校始终以全员育人为最高的目标。学校不断完善“健全网络——树立形象——升华精神——培育人才”的育人过程。德为人之魂。德育为立校之本。德育教育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德育工作中;学校健全了“一套班子十条线”的德育工作网络:“一套班子”,即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即校园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全体成员),校长为组长,对全校德育工作负总责;“十条线”是:①校长——政教----班主任一一学生一条线;②校长——政教——文明岗——学生一条线;③校长——政教——班委会——学生一条线;④校长——团委——团员同学——学生一条线;⑤校长——教导处——科任教师——学生一条线;⑥校长——住管员——学生一条线;⑦校长——值周教师——值日教师、楼层值周教师——学生一条线;⑧校长——总务处——后勤工作人员——学生一条线;⑨校长——家长委员会——社会人事——学生一条线;⑩校长——法制副校长——社区——学生一条线。这个德育网络对全校师生施以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式的管理和自我管理,教育和自我教育;收到了全方位育人、自觉育人的良好效果。到目前为止,学校已初步形成了全员自觉育人的良好氛围和风气。

四、充实课题内容,探索德育举措

1、抓班风、学风的整顿与提高

(1) 结合我校实情,制定我校“校风学风整顿提高活动月”实施方案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施,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校风已得到根本性的扭转,但我们共同认为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特别是学风,没有真正落到实处。为此,我校又开展了学风达标活动,让我校的班风学风建设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2)结合校风学风整顿情况,制定了《双路中学学风达标活动方案》

针对校风学风整顿的状况,制定了《双路中学学风达标活动方案》。我校学风达标活动正在实施当中,我们相信,通过我们师生的共同努力,经过上述方案的实施 ,我校的班风、学风定能上一个新台阶。

(3)利用习会,学习我校自编的德育教材。《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德育小故事》《感悟人生》《社会经纬》《礼仪教育》等。

(4)加强班会课的研究,突出班会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找出德育顽症,关注特殊群体。

1)研究父母外出打工及单亲家庭学生、突出生的状况。

由于地方经济的发展不好,农民的生活水平较低,为了生活,许多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家里只留下老年人和孩子,这些孩子我们称之为留守儿童。由于家庭教育的缺乏,这些孩子已成为学校管理的一大顽症,在校突出生往往就是留守儿童中的一个群体。为此,我校把父母外出打工及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和突出生的教育作为一个专题进行了研究。

我校在校学生共463人,父母外出打工及单亲家庭学生人数为 170人,占在校生的36.7%,个别班达到30人,占53.6%。

通过我校的课题组成员共同分析,一致认为父母外出打工及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存在以下不足:

①家庭教育的现状令人堪忧。在教育过程中受社会原因、教育原因、家庭影响等多方面原因,家长在培养孩子过程中表现出了溺爱型、专制型、放任型、期望过高型等。

②由于种种原因,造成孩子存在人格缺陷。如因贫穷带来的自卑而又敏感脆弱的性格;因教育失衡而导致的品质退化;因教育手段落后,信息闭塞而导致的心理失衡;封闭的环境导致的视野狭窄,思想保守宿命。

2)配合班风、学风的整顿与提高,针对突出生、父母外出打工及单亲家庭学生制定了一系列的转化、管理、教育方案。

1、 通过师生共同评定,确定突出生。通过调查,确定父母外出打工及单亲家庭学生。

2、 针对突出生的个性,做个别研究,对症下药。 分析中学生的问题,也要像医生治病,诊断准确,然后才能对症下药。现在的社会是开放的社会,家庭、学校、社会中的各种因素都会影响他们的身体心灵和思想。其实,中学生的许多问题,往往可在家长身上或其他方面找到原因。俗语说的“有其子必有其父”。若一味追究学生的责任,往往会陷入与事无补的窘境。问题的原因找准了,解决起来就能做到有针对性。这里必须强调的是,家庭教育有规律,但没有人人适用、一用就灵的绝招。因为,每一个学生,每一位家长的情况(身体、心理、个性、思维等)都是有差异的。即使是一种好方法,不同的家长用于不同的学生身上,至少也要做一点因人而异的变动才能奏效。

3)联系家长,家校联合,共同加强对学生的管理。

1) 家长联系,共同研究学生的个性及成长过程,分析其心理特征及行为特点,以便对症下药。

2) 对特殊学生,发放家校联系单,每周五在校由班主任签名,反应该生本周在校情况,回家后由家长签名,说假期在家的学习及表现情况。

3) 引导学生每周做好自查自纠,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具体的目标及措施,对上周的情况加以小结。一式两份,一份班主任签名,带回家与家长见面,家长签名,以便家长了解学生在校的情况,家校联合,共同教育。一份上交政教处存档。

4) 教给家长科学的育人方法,尊重理解与严格相统一,对于家长来说,不要求每个人都成为教育专家,但需要家长们能了解孩子成长发育中的规律,不然往往会做出一些违背教育规律的事情,产生不良效果。要引导孩子接触优秀的文艺作品,使孩子得到美好与享受,针对年龄观、审美观。和孩子共同制订新学期新打算,探讨如何交友问题及良好的学习方法等。

六、改革德育教育方式,初探德育过程评价。

1、摒弃枯燥乏味的说理教育,我校组织了一系列的较为实用的德育教材,《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德育小故事》《感悟人生》《社会经纬》《礼仪教育》等。利用习会时间,专心学习这些德育教材,然后组织学生写心得体会,通过这些活动,受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

2、改变传统的德育评价为期末一次性评价为月评,实行过程性评价。以便学生对自己的日常行为做好自查,及时调整不当之处。并制定《双路中学学生思想品德行为素养评价表》。

3、改变传统的表扬模式,将榜样与进步并重。每月一次的月评后,由班主任及全班同学推选一位表现好的同学作为榜样表彰,同时推选一位表现进步大的同学一样作为文明标兵进行表彰。充分发挥表扬这种教育方式的积极作用。

4、通过安全、礼仪等教育和活动,加大教育力度,培养学生的安全、文明意识,多方位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为全体学生发放《安全自救自护常识》;结合校本课程的开发,编写了《安全教育》和《礼仪教育》校本教材并组织实施,在《远安民间文艺》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征集采莲船唱词时将安全文明作为重点内容在“远安教育信息网”和师生中广泛征集。

七、延伸德育课题,促进教育发展。

第11篇

关键词:德育德育体系德育网络德育顽症特殊群体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过程评价

一、分析德育现状,拓展德育课题

学校在规划重点课题“学校整体性德育体系构建研究课题”中,对“中学的德育现状究竟如何”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和深入的分析。调查分《教师问卷》、《学生问卷》和《家长问卷》,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选取双路中学原一年级173人,原二年级149人,原三年级165人;选取与学生样本相关的任课教师、班主任及学校德育干部、校领导25人。调查结果均通过统计对比分析。这项调查结果比较准确地反映了以前双路中学德育工作的实际情况,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学德育工作,提供了现时的着眼点和着手点。为此,我们对这项调查结果与分析特别予以总结。

调查结果1、德育要求缺乏一贯性

德育目标内容缺乏一贯性。德育工作必须要有明确的德育目标和要求,也就是说,通过教育要促使受教育者成长为具有何种道德品质的人。变动不居的德育要求,使得德育工作总是浮在表面,难以深入下去。如果倡导的德育目标总是变来变去,就很容易滋生浮躁的情绪和急功近利的工作作风。这种尚处于“他律”阶段的道德行为,一旦脱离了外在的控制,很容易倒退到最初的状态。

调查结果2、重智育轻德育的倾斜价值取向

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成了一种普遍的倾向。从过去的“只要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到今天的“出国热”、“电脑热”,人们的意识中或多或少都有些看重知识,看重分数的倾向。家长只关心子女的考分而漠视思想道德品质,高校录取新生也只看考分而淡化品德表现。社会需要、就业压力、高收入的回报,以及家长的投入与期望等原因,都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升学竞争的压力,这就使学校德育工作受到巨大的牵制。在很多学校,德育处于智育的从属地位,评“三好”常常是“一好”代“三好”,德育工作的整体性、完整性及渗透性都不能在学校工作中有所表现。因此,德育工作总是流于形式,而很少落实到学生道德行为的改变上来。

调查结果3、家庭、社会与学校德育步调不一

学校德育是德育教育最重要的方式。但是,学校内部的德育环境建设由于受物质条件的制约普遍比较落后。而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影视、娱乐场所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学生社会生活的领域迅速扩展,大量家长长期外出打工,单亲家庭的出现,无不使学生的成长脱离了家长的正确引导,这给学校的德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学校德育侧重于正面教育,灌输的是真、善、美的东西,而学生在家庭、社会却耳闻目睹了许多光怪陆离、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这样,学生一旦走出校园,感受到多彩多姿的社会时,便会感到学校、老师灌输的思想信念、道德情操显得多么单薄、多么脆弱,以至于出现了“学校辛辛苦苦教育五天,抵不上学生回家两天”的状况。

调查结果4、教师思想不统一,共识没达成,德育体系没构成。

教师比较重视对学生进行道德知识的灌输和教育,忽视学生在德育中的作用,忽视作为独立个体,有着巨大发展潜力和个别差异的、有智慧的、有情感的人的存在,忽视了学生个人存在学生知、情、意、行不能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起不到共同发展的作用。各个环节、部门在对德育的认识上没有统一思想、达成共识,构成德育体系,形成德育氛围。

实验研究表明:改进我校的德育工作,重新树立学校在社会上的良好形象,已成为摆在面前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学校经过认真分析,确定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坚持德育工作前瞻性原则,“以人为本”,树立德育的核心地位,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确立“抓基础、严管理、重建设、讲实效、创特色”的工作思路,以整治学风,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为德育工作重点,逐步完善教师德育队伍建设,不断扩展德育的深度和广度,完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三结合”网络,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学校德育体系,实施德育的现代化、科学化,不断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二、建设教师队伍,形成育人环境

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引导者,在不断的探索实践中,我校逐步形成了以“学习研讨——实践体悟—反思重建”为主要抓手的新型教师队伍建设基本思路和策略。

1.抓学习研讨。“整体构建学校德育管理体系研究”推广实验,要求从校长到教师的整个教育观念进行全面更新,形成一整套以学生的终身学习和主动发展为基础、以生命观为核心的涵盖着目标、价值、对象、活动及管理的现代教育观念系统,并通过积极的研究性实践,将理念转化为校长、教师的不断创新的教育教学和办学行为。因此,学校提出了“以人为本、面向全体、立足终身、管有特点、教有特色、学有特长”的办学理念。

2004年刚进入实验,学校便把主要精力投入到组织教师系统学习构建学校德育管理体系的理论上。学校把我校的《学校整体性德育体系的构建研究》的开题报告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全部内容复印,装订成简易小册,发给实验教师人手一份。在经过了一个阶段的初步学习后,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学习和感悟的实效、进一步营造学习氛围、丰富学习形式,学校通过交流、辩论和研讨,起到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提高的学习目的。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校还组织了多次专题学习研讨活动。

2.抓实践体悟。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教学能力的提高,理论学习是基础和前提,但光凭看专著、学理论,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通过自身的实践和体悟,才能逐步达到观念的内化和迁移,并将内化了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育教学行为。因此我校实验课题开题以来的推广实验中,十分注重抓教师的实践体悟,一方面充分关注日常的课堂教学,通过班级的班团活动来具体指导和掌握教师日常德育管理实践的状况;另一方面,学校经常开展各种形式的专题研讨活动来强化教师的实践体悟,每学期以学科组为单位开展一项专题研讨,人人上德育研究课、个个班级召开主题班会,丰富的经常性的有指导的实践活动,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了坚实和宽阔的舞台。

3.抓反思重建。“学校整体性德育体系的构建研究”非常注重教师反思和重建能力的培养。主动的反思习惯、良好的反思和重建能力,是教师自我持续提高与主动发展,成为“智慧型”新型教师的一种重要途径。我校将培养教师的反思和重建能力与学校的德育管理工作紧密结合,作了积极的探索:一是进一步完善了学校不仅是育人的主阵地。而且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学校注重研究新时期校园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以及教育发展的规律,研究学生的特点和成长规律;二是根据教师上交的“德育教育反思笔记”,校实验指导小组及时发现和捕捉教师实践研究中的“亮点”,并帮助其总结,形成案例或课题,开展个人特色项目的研究;三是充分发挥教研组在培养和提高教师反思重建能力方面的独特作用,在组内积极倡导经常性的集体反思和重建,并根据实验过程出现的问题确定新的课题研究,为德育课题研究提出了更多新的内容,学校各实验教师向学校课题组申报了14个子课题,研究的范围涉及到学校德育管理的各个方面。形成了良好的育人环境,因此学校课题指导王贤银校长提出了“让校园充满教育,让教育充满思想,让思想充满智慧,让智慧促进发展”的教育思想。

三、形成德育体系、完善德育网络。

在德育管理过程中,学校始终以全员育人为最高的目标。学校不断完善“健全网络——树立形象——升华精神——培育人才”的育人过程。德为人之魂。德育为立校之本。德育教育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德育工作中;学校健全了“一套班子十条线”的德育工作网络:“一套班子”,即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即校园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全体成员),校长为组长,对全校德育工作负总责;“十条线”是:①校长——政教----班主任一一学生一条线;②校长——政教——文明岗——学生一条线;③校长——政教——班委会——学生一条线;④校长——团委——团员同学——学生一条线;⑤校长——教导处——科任教师——学生一条线;⑥校长——住管员——学生一条线;⑦校长——值周教师——值日教师、楼层值周教师——学生一条线;⑧校长——总务处——后勤工作人员——学生一条线;⑨校长——家长委员会——社会人事——学生一条线;⑩校长——法制副校长——社区——学生一条线。这个德育网络对全校师生施以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式的管理和自我管理,教育和自我教育;收到了全方位育人、自觉育人的良好效果。到目前为止,学校已初步形成了全员自觉育人的良好氛围和风气。

四、充实课题内容,探索德育举措

1、抓班风、学风的整顿与提高

(1)结合我校实情,制定我校“校风学风整顿提高活动月”实施方案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施,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校风已得到根本性的扭转,但我们共同认为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特别是学风,没有真正落到实处。为此,我校又开展了学风达标活动,让我校的班风学风建设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2)结合校风学风整顿情况,制定了《双路中学学风达标活动方案》

针对校风学风整顿的状况,制定了《双路中学学风达标活动方案》。我校学风达标活动正在实施当中,我们相信,通过我们师生的共同努力,经过上述方案的实施,我校的班风、学风定能上一个新台阶。

(3)利用习会,学习我校自编的德育教材。《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德育小故事》《感悟人生》《社会经纬》《礼仪教育》等。

(4)加强班会课的研究,突出班会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找出德育顽症,关注特殊群体。

1)研究父母外出打工及单亲家庭学生、突出生的状况。

由于地方经济的发展不好,农民的生活水平较低,为了生活,许多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家里只留下老年人和孩子,这些孩子我们称之为留守儿童。由于家庭教育的缺乏,这些孩子已成为学校管理的一大顽症,在校突出生往往就是留守儿童中的一个群体。为此,我校把父母外出打工及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和突出生的教育作为一个专题进行了研究。

我校在校学生共463人,父母外出打工及单亲家庭学生人数为170人,占在校生的36.7%,个别班达到30人,占53.6%。

通过我校的课题组成员共同分析,一致认为父母外出打工及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存在以下不足:

①家庭教育的现状令人堪忧。在教育过程中受社会原因、教育原因、家庭影响等多方面原因,家长在培养孩子过程中表现出了溺爱型、专制型、放任型、期望过高型等。

②由于种种原因,造成孩子存在人格缺陷。如因贫穷带来的自卑而又敏感脆弱的性格;因教育失衡而导致的品质退化;因教育手段落后,信息闭塞而导致的心理失衡;封闭的环境导致的视野狭窄,思想保守宿命。

2)配合班风、学风的整顿与提高,针对突出生、父母外出打工及单亲家庭学生制定了一系列的转化、管理、教育方案。

1、通过师生共同评定,确定突出生。通过调查,确定父母外出打工及单亲家庭学生。

2、针对突出生的个性,做个别研究,对症下药。分析中学生的问题,也要像医生治病,诊断准确,然后才能对症下药。现在的社会是开放的社会,家庭、学校、社会中的各种因素都会影响他们的身体心灵和思想。其实,中学生的许多问题,往往可在家长身上或其他方面找到原因。俗语说的“有其子必有其父”。若一味追究学生的责任,往往会陷入与事无补的窘境。问题的原因找准了,解决起来就能做到有针对性。这里必须强调的是,家庭教育有规律,但没有人人适用、一用就灵的绝招。因为,每一个学生,每一位家长的情况(身体、心理、个性、思维等)都是有差异的。即使是一种好方法,不同的家长用于不同的学生身上,至少也要做一点因人而异的变动才能奏效。

3)联系家长,家校联合,共同加强对学生的管理。

1)家长联系,共同研究学生的个性及成长过程,分析其心理特征及行为特点,以便对症下药。

2)对特殊学生,发放家校联系单,每周五在校由班主任签名,反应该生本周在校情况,回家后由家长签名,说假期在家的学习及表现情况。

3)引导学生每周做好自查自纠,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具体的目标及措施,对上周的情况加以小结。一式两份,一份班主任签名,带回家与家长见面,家长签名,以便家长了解学生在校的情况,家校联合,共同教育。一份上交政教处存档。

4)教给家长科学的育人方法,尊重理解与严格相统一,对于家长来说,不要求每个人都成为教育专家,但需要家长们能了解孩子成长发育中的规律,不然往往会做出一些违背教育规律的事情,产生不良效果。要引导孩子接触优秀的文艺作品,使孩子得到美好与享受,针对年龄观、审美观。和孩子共同制订新学期新打算,探讨如何交友问题及良好的学习方法等。

六、改革德育教育方式,初探德育过程评价。

1、摒弃枯燥乏味的说理教育,我校组织了一系列的较为实用的德育教材,《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德育小故事》《感悟人生》《社会经纬》《礼仪教育》等。利用习会时间,专心学习这些德育教材,然后组织学生写心得体会,通过这些活动,受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

2、改变传统的德育评价为期末一次性评价为月评,实行过程性评价。以便学生对自己的日常行为做好自查,及时调整不当之处。并制定《双路中学学生思想品德行为素养评价表》。

3、改变传统的表扬模式,将榜样与进步并重。每月一次的月评后,由班主任及全班同学推选一位表现好的同学作为榜样表彰,同时推选一位表现进步大的同学一样作为文明标兵进行表彰。充分发挥表扬这种教育方式的积极作用。

4、通过安全、礼仪等教育和活动,加大教育力度,培养学生的安全、文明意识,多方位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为全体学生发放《安全自救自护常识》;结合校本课程的开发,编写了《安全教育》和《礼仪教育》校本教材并组织实施,在《远安民间文艺》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征集采莲船唱词时将安全文明作为重点内容在“远安教育信息网”和师生中广泛征集。

七、延伸德育课题,促进教育发展。

第12篇

关键词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21-0153-02

1 引言

高职院校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卓越功效,对人才培养工作具有很大价值。但是在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中,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依然是一块短板,需要进行切实改进。相信通过学校、企业、学生三方的共同努力,高职教育的这块短板能够得到充分补齐,高职院校毕业生将会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2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下进行德育工作的必要性

开展高职院校德育工作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环节 在这个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衡量人才已不再仅仅局限于专业能力上,越来越多的企业在要求人才专业能力的同时,看中人才的思想道德素质。长期以来的用人经验表明,无论是企业的长久发展,还是国家的安定繁荣,都离不开高素质人才。高职院校是我国进行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职业素质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劳动者各方面素质培养的重要环节。高职院校进行德育工作有助于培养合格的新时期工作者,使他们具备更加符合社会需求的职业技能和个人素质,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开展高职院校德育工作是促进学生个人发展的必要途径 高职院校的教学不同于大学教育,教育的内容以专业技能为主,学生对社会人文科学以及理科综合类知识的涉猎较少,但是在学校中能够获得更加直接有效的职业技能,形成足以令他们立足社会的个人能力。进入社会不仅要求劳动者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而且要具有足够的安全意识、法律观念以及对产品质量的追求。不仅如此,还要拥有足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公德心,以保证在职业生涯中能够正确看待使命,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积极进取、勇于奉献,在个人的工作岗位上创造更大的价值。

开展高职院校德育工作是院校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方式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越来越多学校认识到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德育工作帮助学生做到知行统一,培养适应社会的生存能力与工作能力。高职院校具有更强的社会性、生产性,有着很强的职业性,因此,高职教育模式往往具有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特点。高职院校在教学质量上不仅要考虑到专业教育的问题,更要深度考量德育因素,旨在为社会培养生产能力过硬、个人道德优秀的专门型高素质人才。

3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下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缺乏德育成果沟通 在当前高职院校德育工作中,校企双方缺乏有效的沟通,对于德育的重视程度存在一定的不平衡。有的学校重视德育工作,但缺乏企业的有效支持;有的企业亟待提高入职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但缺乏高职院校的有力支持。用人单位与高职院校之间缺乏一个有效的信息交流平台来对学生的德育考核工作进行交流。有的学院向用人单位提交的学生道德表现评估缺乏翔实准确的参考资料,不能为企业评估职工思想道德素质提供可靠依据;有的企业没有充分利用高职院校提供的学生德育信息,未能充分利用高职院校的有效信息丰富人员选拔的内容。

高职院校缺乏健全的德育考核标准 高职院校德育评价标准是德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而很多院校缺乏系统化的德育考察标准,德育考察工作缺乏真实、可靠的评定标准,德育工作没能与学生的评优相结合,对学生的言行缺乏有力的规范作用。在一些高职院校,虽然学校意识到德育的重要性,也进行了一定的德育工作,但在德育考察上缺乏经验,又没有创新,德育工作流于形式,无法对学生起到很好的规范和指引作用,德育课程形同虚设。

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缺乏与学生的互动 在教学领域教与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无论是德育工作,还是专业教育,都应该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可是现阶段的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往往停留在教的层面,学校在指引学生进行思想学习的时候多为机械灌输,缺乏互动环节,学校对学生的领悟程度以及认知状况缺乏有效的了解,更加无法针对学生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进行课程调整,德育没有达到提升学生思想高度的目的。

4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下进行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

加强校企合作,实现学校与企业的联动 高职院校不同于其他的院校,在其教育工作中实习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学校的教师负责向学生“传道”,而真正进行“授业”的往往是学生进行实习的企业。因此,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应当形成一定的联动机制,形成统一的德育考核标准,实行考核等级划分,学校与企业分别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素养进行评定,运用统一的考核标准,分别对学生的理论掌握情况和实践工作进行有效的评判,使学生真正认识到知行统一的重要性,在思想上接受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在行动上践行符合社会公德的行为准则,做一个具有工作能力、思想道德健康的优秀工作者。

量化考核标准,使德育工作具有可行的参考标准 当前德育工作无法实现其教育目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德育工作缺乏一个切实可行的参考标准,学校无法在德育工作中进行细致考核,无法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有效检验。为此,高职院校应当建立专门的德育系统,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德育工作内容,进行有计划的教学;对德育工作不能抱着得过且过的放任心态,要有求真务实的精神。学校可以对学生的德育成绩进行等级划分,进行常规性的考试,保证学生对德育教学相关知识具有一定的认识。

加强学校与学生间的互动 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应该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学校不仅要承担教学任务,更应该为学生进行答疑解惑。高职院校应当建立专门的思想教育组织或教研室,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学习进行反馈和总结,听取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经验和困惑,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引,巩固教育成果,总结教学经验,进行及时的教学调整。

加强学生道德修养践行的自觉性 在生活中,思想道德修养的表现往往是一种较为自发的行为,学校能做的仅仅是认真教学、积极引导,但学生最终能够成为什么样子,依靠的是学生的自觉性。学校应当掌握教学尺度,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让学生真正明白思想道德的重要性,在学校和企业的共同监督下实现自我完善,形成更加独立、健全的人格,在工作和学习中积极向上,创造更好的个人价值。

5 结论

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是高职院校教育工作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它关系到学生独立个性、健全人格的形成,关系到学生日后职业生涯的许多方面。高职院校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要职责,在育人方面应该进行更多努力,使德育工作更加完善、有效。

参考文献

[1]黄素梅.校企合作视域下中职德育创新的探索[D].广州: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