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爬天都峰教案

爬天都峰教案

时间:2022-05-11 08:16:3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爬天都峰教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爬天都峰教案

第1篇

质就是提高教学效率,即课堂的有效教学,对此,我谈些粗浅的看法。

1.精心指导预习,做好知识准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要指导学生预习。预习能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目的

明确,能把主要精力放在关键问题上,从而对其理解、思考和分析。这样,学生变被动听课为主动学习,师生互动成为可能,这是有效教学开展的前提。

如何指导学生预习?我们主要采用阅读法预习形式,不仅标出小节号,划出生字新词,熟读课文,更重要的是完成一些预习作业。在预习前,教师先熟知课文,给学生布置预习作业,可以是练习的形式,也可以是书面形式,要求学生从头到尾地把课文朗读或默读一两遍,边读边思考,完成老师布置的预习作业,有不懂或不理解的地方,用记号在预习作业中标记出来。同时,教师还要指导学生搜集与新课相关的图文资料,为课堂有效教学的展开作好铺垫。

这既是对新课文预习的指导,又是检验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好方法。只有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才能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

2.深入研究教材,准确定位目标

教材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是课堂教学师生对话的载体与中介,深入研究教材,是有效教学的关键所在。研读教材时,我注意到了两点:

一是发掘教材的阅读价值――人文取向。譬如,《草船借箭》一课,其中一个目标是“感受诸葛亮的足智多谋”。但深入研读教材后,我发现教师不能仅仅停留在感悟人物形象上,而应该发掘更深层次的阅读价值。这一课中,诸葛亮的“借”与周瑜的“造”体现了两人不同的思维方式。周瑜基于“造”的考虑,因此在造箭的工人、材料、时间上为难诸葛亮,意图达到陷害的目的。而诸葛亮技高一筹,跳出了周瑜的圈套去“借”,真可谓是“神机妙算”。学生从中感悟两人不同的思维方式,并学会如何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越学越聪明。

二是发现教材的教学价值――工具性,即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有效教学必须依托有效的语文实践才能得以体现,但不同的教材,语文实践也应有不同体现。

3.精心设计预案,实施有效教学

(1)教学程序设计要有效

教师在深入研究教材后,要精心设计预案:比如,从揭题到重点,从字词到文本,从组员搭配到如何合作等。教师先对教材有透彻的理解、感悟,然后根据学生能力、思维水平,初步设定教学方案,再在借鉴他人优秀案例的基础上确定教学思路,进行预案编写。例如,我在执教《爬天都峰》,课前备课三四次,在试教后征求大家的意见,对教案进行了改进。首先让学生从初读感知到精读感悟,思考:“天都峰”留给你什么样的印象?学生在“读、悟、画”中获悉天都峰高、陡、险的特点,并通过读来表现天都峰的险峻。再到联系上下文,体会“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从对方身上汲取力量,战胜困难的。面对着高耸入云的天都峰,笔陡的石级,我抓住“我”的心理活动,预设了一系列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爬得上去吗?那后来“我”又是怎么上去的?

程序设计毕竟是设计,它需要不断地改进,不断地完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例如《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深入研读课文,我着手编写了教学程序,从认识地球的可爱,到宇航员为什么发出感叹,再到深入研读课文,感悟地球为什么容易破碎;然后到目前还没有第二个星球,人类无法实现移居的梦想;最后到呼吁人们保护地球。这份预案的设计可谓是环环紧扣。但我很快发现了问题:一是发言学生少,多数学生处于闲置状态,这会使他们养成懒于思考的坏习惯。二是变序教法,紧紧牵着学生走,使他们丧失了自主性,课堂作业的准确率也肯定不高。因此,我再度深入钻研教材,坚定了“对学生有用比一切都好”的信念,重新设计了教学程序:从初读谈感受,到全班默读,边默读边思考课后第一题:“课文写了关于地球的哪几个方面的内容?”并要求学生用笔思考,用笔说话,在文中作批注,留下阅读思考的痕迹。教师在巡视中能具体而真实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预案;再到反馈交流,让学生将答案写在黑板上;然后,引导学生归纳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在此基础上,再将杂乱的板书标上序号。这样学生不仅知道了有关地球的知识,如何学习科学小品文,学到了怎样有条理地叙述,更重要的是每个学生都有了一次动笔思考的机会,这样的设计比原先的设计更有效。

(2)提问设计要有效

课堂提问是师生对话、交流的重要形式。设计精当、运用恰当的课堂提问,不仅能帮助学生获取知识和巩固知识,还能启迪思维、开发智力。

首先,提问要从整体入手。教师要克服“满堂问”的弊端,问题的设计从语文的整体性、有效性出发,在重点、难点、特点和疑点的结合上精心设计。比如,《索溪峪的“野”》一课可设计统领全文的问题:“野”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你从课文的哪些描写中体会到了索溪峪的“野”?这样的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整体阅读意识。

其次,要提有价值的问题。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价值,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心理学研究证明,一个孩子从听到问题到思考,再到下决心回答问题,一般需要6、7秒。如果老师一提出问题,学生就纷纷举手,这样的提问可能过于浅显,是低效的,甚至无效的。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课后题,阅读提示中的大部分有价值的问题。

再次,提问要有一定的深度。教师可以抓住教材的关节点,从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就容易把学生导入深层思考。

(3)练习设计要有效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形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手段。有效的练习设计既减轻学生学习的负担,又能提高教学效率。

4.有效教学还依赖于一些教学小策略

(1)正面暗示的策略

如教师在学生初读后的检查中,可以给初读的学生一些正面暗示,如:“你预习很认真,若读书能做到正确、不唱读,那你的语感就会更好了!”“你读得很准确,要是声音再响亮些,那别人就听得更真切了!”教师有意识地运用一些真诚、恰当的正面暗示,将使学生以更高的积极性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2)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

学生认真倾听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是与人交往的一种能力,也是尊重他人的良好行为。教师要在教学中,在各种交际活动中,想方设计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交流。如果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没有足够重视对学生“倾听”习惯的训练、培养,长此以往,学生的倾听能力得不到培养,学生不会倾听老师、同学的发言,更不可能对发言进行思考、推理,那么就无法进行有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