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中班交流材料

中班交流材料

时间:2023-01-05 02:09:25

中班交流材料

第1篇

大家好,我叫李静红,现任七年十九班班主任,下面我把工作中的点滴体会和大家分享。

踏踏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是我工作的原则,工作中我抓几个重点:

一、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

我认为积极的人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我用积极的言行感染学生,使班级形成强大的凝聚力。选准一批责任心强的班干部带动全班,发挥正能量,使每名学生都能成为班级的主人,严格自律。

二、将三怕挂在心头,落到行动

就餐时,我怕孩子们上下楼存在安全隐患,每次我都做他们的安全卫士,;二怕孩子们整理不好内务,我常常进入宿舍指导,有一次天下中雨,我打着伞来到他们门前,当时我浑身上下水淋淋的,像个落汤鸡,孩子们惊呆了,有的学生落泪了,紧紧拉着我的手不松开。教育,此时无声胜有声,从那以后他们的内务大有进步。9月份我班宿舍被评为优秀寝室。三怕成绩退步了,我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推行学校倡导的新课改教学模式,小组竞争,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气氛。

三、真爱化春雨,润物细无声

我用慈母般的心对待学生,学习差调皮捣蛋的很难找到优点,然而这些学生更需要赏识。每月一次找优点活动,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同学的眼睛看到自己的闪光点。第一次月考后,第五十二名的于佳慧在考后心得中写道:“老师,您不知道,以前我是个开朗的人,可是我小学的一位老师说我的脑子像鹅卵石,不开窍,从那以后,我很自卑,但这次我的思品只差二分就满分了,是您的鼓励让我变得自信,觉得自己不那么笨。”在我的关爱下,期中考试她又前进了八名。赏识教育就像阳光和雨露,学生成长,永远都需要这种养料。关爱对于受伤的心灵更是一剂良药。班中我有个干儿子,他常躲在角落里不与人交往,曾有辍学念头,我常在吃饭时和他谈心,才得知他是单亲家庭长大的,我像母亲一样无微不至的关怀他,渐渐地他会笑了,他主动和同学一起玩了,班会上他还唱了一首《我相信》呢,二周前,他感冒了,我把热乎乎的的饺子带给他,他哭着对我说:“老师,自从妈妈离开后,我再没吃过饺子,您对我太好了,我想叫你一声妈妈好吗?”我深深地点了点头。从那以后他叫我老师妈妈,我用爱打开了他的心灵之门,他的天空变得阳光灿烂。

四、培养良好的习惯

咱们张校长要求文科多读书,理科多做题,我也借此告诫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要求学生珍惜时间,我为他们深情朗读朱自清的《匆匆》让他们感受到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的道理。在学生行为和纪律方面,我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

几分耕耘几分收获,在各位领导的耐心指导下,短短二个月,孩子们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德育、宿舍、食堂各方面表现都很优秀,得到了各部门老师的认可。开学后两次考试成绩均排名第一,入学六十个孩子无一人辍学。运动会田径比赛获年组第二名,并获精神文明班级的光荣称号。工作中,我受到了领导的肯定,同事的鼓励,家长的认可,学生的爱戴,只有一个人对我不满,那就是我的儿子。有一天我刚要出门,他可怜巴巴地问我:“妈妈,我怎么一连几天没见到你,我只想看你一眼。”我当时哽咽了,但笑笑对他说:“妈妈不只你一个儿子,你还有六十个哥哥姐姐,我要去陪他们学习。”他委屈的来到窗前,等着和我说 bye-bye,直到我的背影消失在他的视野。

第2篇

上学年,我担任初三(3)班班主任,工作中,我勤奋努力地去探索有利于工作实践的管理方法,但效果常常是不够理想。后来,我发现导致效果欠佳的症结是班里的几个后进生带给了班级极大的负面影响,我认识到要转化好初三(3)班,必须先转化班里的几个后进生。于是我着力去做这几个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一,探究个性心理,耐心引发诱导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初中阶段的学生,在心理和生理上都处于急剧变化的迅猛发展时期。有人称这一阶段为“狂风怒潮期”或“心理断乳期”。这说明了中学生在心理上波涛起伏且汹涌澎湃,加上他们生活经验和知识素养的有限性,断层性的特点,常会出现心理上的困惑和迷乱。为了使学生能保持心理健康从而正确的认识社会,逐步形成良好的人生观。我先从分析后进生的个性心理入手,耐心细致地去引发诱导他们,使之走上正常发展的人生道路。如袁某某同学,纪律观念淡薄,违纪现象严重,学习成绩差,不求上进。教师教育批评他,他爱理不睬,也不和教师正面顶撞,但只要游离班主任的视线圈,便是我行我素笑傲“江湖”。后来,我开始探究、分析他的个性生理特征,试图从心理因素的分析上打开缺口,寻觅到解决问题的途径。经细致的观察,冷静的分析,多次交谈,我发现袁某某同学之所以违纪现象接二连三,且不思悔改,是因为他从小学高年级起到上初中,学习成绩差,在班上受歧视,被冷落甚至被人奚落。正常的童心被扭曲,便借助这种方式来发泄心中的苦楚,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我针对袁某某同学这种典型的“心理断乳”和“狂风怒潮”现象,对症下药,耐心细致地进行正面引发诱导,使之童心萌发。一学期后,思想意识根本好转,学习成绩逐渐提高,今年七月顺利毕业,并被高一级学校录取。

二, 挖掘亮点, 多方激励

一个教学班五十多名学生,他们的道德意识、学习成绩、身心发展状况,分别处于不同的层次,再加上社会环境、家庭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免不了会有一定比例的后进生。这些后进生,通常忽视校纪校规的约束,但又颇具正义感;时常和同学发生矛盾或顶撞老师,而又能义气为重;硬对硬时宁愿出血也决不认输,但能接受善言的劝导。对这一类型的学生,如方法欠妥,针尖对麦芒,或采取歧视的态度,或放任自流,任其发展,势必班无所宁,校无所安,甚至危害社会。为转化他们,我充分调动班集体的力量,将他们置身于集体,采用平衡教育的方法,用集体的温暖去慰抚他们心灵上的伤痕。发动全班同学挖掘他们的亮点,给予肯定、表扬、鼓励。李某某同学每天都和同学闹矛盾,每星期都会有顶撞老师

的事发生,教育、-批评、处分招招用尽,却收效甚微,后来,我发现他篮球技术高人一等,且常在篮球场上横冲直撞,充分展示自己的高超技艺。另外,只要是轮到他值日,每次都将黑板擦得铮亮铮亮。根据这两个细节,我知道他爱表现自己,且时时、处处、事事都想引人注目。我想,这不也是难得的亮点吗?于是,我想方设法、多方位地去激他:安排小组篮球赛、“单挑”对抗赛等不同形式的活动。他果真一展风采,赢得同学们报以阵阵掌声。我还有意识地引导同学们投票选出几个星期中最尽心的值日生,结果李某某同学票居榜首。“亮点效应”使该同学改变了态度,他觉得自己的优点得到了老师同学们的认同,觉得周围人对他是友善的,觉得身边人对他是真挚的。紧接着,我不断地激励他,将班上体育、

卫生工作的大部分交给他负责。“亮点效应”和“激励措施”双管齐下,该同学终于童心萌生,纯真再现,成为班里一位很受欢迎的热心人。毕业前夕,该同学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组织。

三。 消除自卑咸,培养自信力,

我们处于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多数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好,生活早已进入富裕型,住房是单门独户别墅性的小洋楼,家具豪华性,电器现代性,出门车代步。相反,有的学生家庭由于种种原因,学杂费都交不上,这部分学生,不是思想道德意识的后进生,也不是学习成绩的后进生,他们是心理上的后进生,这些同学自卑感强,自信力弱。如学生李某,幼年丧父,母亲在工厂给工人煮饭,每月500元左右,兄弟俩都念初中,经济生活颇为拮据,学校每年给予他们兄弟接济,但他却认为这是不光彩的事,导致情绪低落,整天抬不起头,缺乏积极上进的自信心。如若长期这样,可能造成李某同学的人格缺陷。我针对这一情况,从思想意识着眼,从生活实际着手。引导兄弟俩认识到学校的接济是党和政府对我

们的关怀,贫困是暂时的,富裕不是先天的,正像居里夫人所说“生活中重要的还是自己要有自信心”。故此我们应该培养自信力、消除自卑感。勤奋努力,与时俱进。

上学年,我所带的初三(3)班参加升中考试,平均分、合格率、优秀率都列同类班级之榜首,更值一提的是,叶敏灵同学以585分的优异成绩录取东莞高级中学。我认为这些成绩的取得,关键是及时做好了班里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以上是我摘下的几颗“含羞草”,但愿是引玉之砖。

第3篇

[关键词]技校学生 成长档案袋 档案管理 评价激励

成长档案袋,是展示每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进步,以及反映学生学习成果的一个集合体,同时也是教师观察学生学习成果和学习进步的窗口。它以学生为中心,多方面和多角度地反映一段时间内学生在教师、家长和学校共同教育下成长进步的过程,为教师提供其他评价手段所无法提供的关于学生学习与发展的重要信息。

1 建立技校学生成长档案的好处

1.1班级管理档案帮助班主任更全面更细致地开展班主任工作

要管理好一个班集体,是件很不容易的事,离不开班主任细心的工作,建立班级管理档案尤其重要,为此我建立了家庭情况统计表、特殊学生情况统计表、家访记载等等,这样在进行班级管理工作时就得心应手。例如冬天早晨长跑,按照要求每位学生都必须坚持跑完规定的路线,但我班有一位学生,我却破例让他在操场上慢跑,为什么呢?翻一翻班级工作档案“特殊学生”一档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这名学生患有甲肝,医嘱:恢复阶段忌做剧烈运动。低年级的学生一般性格活泼,爱说爱笑,可我经过观察,发现有一学生性格内向、孤僻,智力开发晚,灵活性稍逊于其他学生,我就翻开班级管理档案中学生家庭情况统计表中了解到该生父母离异,都不要他,由爷爷、婆婆代管,从小失去了父母之爱,故而产生了心理障碍,于是我就针对此情况,一方面与他父母联系,一方面多加辅导,使之逐渐心理倾向健康,各方面也都有所进步。从以上可看出,班级管理档案帮助我对症下药,减少了盲目性。

1.2使学生将被动约束变为自我约束、被动管理变为自我管理

成长档案袋的价值还在于它可以增强: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积极参与意识;学生自我评价的责任感;学生与教师、父母和其他同学相互启发和交流的机会;学生“自主学习”的责任和意识;

1.3学生档案是综合评价学生和评先选优等的依据

每学期期末“三好学生”、“优秀学生”、“优秀团员”、“优秀团干部”、奖学金等的产生,贫困学生补助基金的发放等,都涉及到班主任对学生进行的综合评价。班主任平时积累了学生的点滴材料,熟知每一个学生的各科学习、遵守纪律、劳动表现、家庭经济等等情况,对学生的评价就有根有据,评选出来的先进和优秀就让人口服心服,发放出去的贫困补助金才真正落到了实处。

1.4学生档案是班主任与家长交流的资料

教育的本质是一种沟通。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早已被人们认识和接受。因此,班主任与家长的交流和沟通是经常不断的。但这些交流与沟通并不一定都是有效的,并不一定都能产生教育的合力。班主任与家长的交流沟通,如果不把握好,事倍功半不说,还有可能导致学校或班主任与家长关系的破裂,从而直接影响教育目标的实现,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

1.5学生档案是学生毕业必不可少的材料和推荐就业的基础

档案能综合反映学生在校期间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发展的情况,当学生面临毕业即将走上工作岗位时,档案是学生的“资本”,因此,每个学生都希望他的档案材料每一样都是“好”的,但他做到了每一样都好吗?班主任不可能以坏充好,以劣代优,必须实事求是,公平、准确地评价每一个学生。这就要求班主任在没有私心的同时,有一个正确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工作方法,将学生的每一个优点,每一个缺点,记录得清清楚楚,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好在哪里,差在何处,谁好谁差,有证有据,一目了然。

2 技校学生成长档案的内容

成长档案袋一般是以文件夹的形式把相关内容集中在一起。档案内容应包括:学科学习计划、针对此学科的学习成果、学科作业、合作学习的作品、反思性总结报告以及教师、家长或同伴对自己学习评价的观察评语等。

3 如何有效管理技校学生成长档案

3.1准备好档案所需要的各种表格

在以上档案内容中,无论是学生个人档案,还是班级整体档案,都涉及到很多表格,表格中实际上包含了大量的信息,因此,表格如果设计不好,档案的信息就不全、不完整,档案的用途就大打折扣。因此,在建立档案前就必须将档案涉及到的各种表格设计好,甚至打印好。

3.2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相结合

具体做法是:第一,为每一个学生准备一个档案袋,随时收集、存放学生的各种个人纸质档案材料;第二,为班级准备几个档案盒,随时收集、存放班级的各种纸质档案材料;第三,在电脑上为每一个学生准备一个文件夹,装入设计好的各种表格,随时收集、输入学生的各种个人电子档案材料;第四,在电脑上为班级建立一个管理系统,随时收集、输入班级的电子档案材料。

3.3有强烈的收集意识,并及时存放

对学生及班级的任何材料,要有强烈的收集意识,不要怕麻烦。有时看似无用的材料在关键时却派上了大用场,因此不要随手将“废物”扔掉,放一放再看是否有价值。并且对材料要及时记录,及时存放,以免事后遗忘,使有用的材料失去它应有的意义。

3.4材料的分类、书写和档案的移交

材料有了,但杂乱无章,使用的时候常常找不到。因此,应根据档案的属性进行分类,清晰地列出目录,使档案材料有“归属”,对号入座,便于及时查找。为档案材料保存时间长久,书写时使用碳素墨水或蓝黑墨水,绝不能使用圆珠笔。

建立技校学生成长档案,我们就不能用传统教育评价模式。因为传统教育评价只着重评价学生的学力水平。而技校学生的评价还要包括道德水平评价、综合水平评价,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原则。在评价方法上,强调评价方法多样化,体现出现代素质教育背景下发展性教育评价的新方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以及国家有关学生管理工作的政策规定,学生毕业后,班主任应将完整齐全的学生个人档案材料(纸质档案)移交学校有关部门,严禁扣留材料或分批转出。而班级档案材料和学生个人的电子档案材料,除移交学校有关部门妥善保存外,班主任最好也能够备份保存,为今后的查找提供方便。

班主任对学生档案的建立、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细致的工作,需要班主任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必须脚踏实地、一丝不苟,这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所赋予我们的职责!档案中点点滴滴的内容都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与关爱。班主任工作是艰辛和劳累的,但更是充实与快乐的!

参考文献:

第4篇

贲友林,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特级教师,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编写组成员。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2001年获全国小学数学优化课堂教学第五届观摩课评比一等奖,2012年应邀在全国小学数学第十五届年会上执教观摩课。著有专著《此岸与彼岸》《此岸与彼岸2》《现场与背后》《贲友林与学为中心数学课堂》。

课前,学生独立、自主完成如下“研究学习”材料。

一、揭示课题

师:请大家拿出课前完成的“研究学习”材料。再次读一读“研究学习”材料中的问题。你知道这份材料研究什么问题吗?

生:三角形的分类。

师:可以说得具体一些吗?

生:三角形按角分类,按边分类。

师:对!今天这节课,我们先一起交流探讨三角形按角分类。

二、小组交流学习

师:研究学习材料中哪些问题是研究三角形按角分类的?

生:第1题和第2题。

师:请大家先在小组里对研究学习材料中的第1题和第2题进行交流,然后准备在全班交流。

(学生分小组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三、一个小组与全班的交流学习

(教师抽签,刘嘉仪、向无邪、王子墨、曹德坤小组和全班交流。)

1.交流第1个问题

刘嘉仪:(展示材料如图1)我和大家交流三角形按角怎样分类。我分成了4种。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如图①;锐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如图②;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如图③;等腰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相等,如图④。

王宇轩:图④也是直角三角形,我觉得等腰直角三角形也是直角三角形。

刘嘉仪:但等腰直角三角形比直角三角形特殊啊。

师:“特殊”,这个词说得好!等腰直角三角形比直角三角形特殊在哪儿呢?

赵君睿:特殊在有两条边相等。

师:等腰直角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

生:(齐)是。

宋儒妍:等腰直角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是特殊的直角三角形。我还想到了,等腰直角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特殊在有一个角是直角。(全班掌声)

师:等腰直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是不是并列的关系?

生:(齐)不是。

师:它们之间的关系,和我们之前学习的什么知识差不多?

(学生沉思了一会儿,有学生说出“垂直、相交”。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图2。)

师:垂直与相交,如果用这里的两个圈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大圈表示什么?小圈呢?

周语乐:小圈是垂直,大圈是相交,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况。

黄新程:垂直是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比相交特殊。

师:还是这两个圈,如何表示等腰三角形与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关系?

汤政:大圈表示等腰三角形,小圈表示等腰直角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师:直角三角形与等腰直角三角形呢?

丁希莹:大圈表示直角三角形,小圈表示等腰直角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直角三角形。

师:由此来看,等腰直角三角形与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之间,是不是并列关系?

(学生回答“不是”,学生曹德坤脱口而出:包含关系)

师:三角形按角分,分成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画图呢?请大家看杨亭玉画的图。

(杨亭玉展示,如图3。)

杨亭玉:我把三角形按角分类,分成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全班掌声)

师:如果画圈,怎样画呢?

(杨烁跑到黑板上画出图4。)

朱展辰:杨烁,我想问你,在大圈中,三个小圈的外面,那表示什么呢?

(杨烁未能回答,桑瑞阳到黑板上画出图5。)

黄嘉文:桑瑞阳这样的图,让人感觉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是特殊的锐角三角形。

(王佑楠跑到黑板上画出图6。全班掌声。)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图7,指出:如果用一个圈表示三角形,通常把圈这样“一分为三”。)

2.交流第2个问题

王子墨:(展示材料如图8)我和大家交流第二个问题。因为锐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而直角三角形只有一个角是直角,钝角三角形也是这样。

王睿琦:王子墨,你并没有回答上面的问题。

刘嘉仪:(展示材料如图9)因为180°可以分成3个锐角,但不能分成3个钝角或直角。

曹德坤:我认为还要考虑三角形的内角和180°不能分成两个钝角以及两个直角和一个锐角。

向无邪:(展示材料如图10)我是这样想的。因为三角形的三个角加起来等于180°。如果锐角加锐角再加锐角等于180°,这是可以的;如果锐角加锐角再加直角等于180°,也是可以的;如果锐角加两个直角,那就大于、等于180°,这是错的;如果锐角加锐角加钝角等于180°,也是可以的;如果锐角加两个钝角,那也大于、等于180°,这是错的。(全班掌声)

宋儒妍:向无邪,你刚才发言中有两个地方说得不准确。一个是锐角加两个直角,大于、等于180°,而锐角加两个直角,一定大于180°;还有一个是锐角加两个钝角,大于、等于180°,应该是锐角加两个钝角,也一定大于180°。(全班掌声,向无邪向宋儒妍道谢)

师:我觉得刚才在交流第2个问题时,向无邪一组的安排是精心考虑过的,值得其他组学习和借鉴。他们先展示有问题、有缺陷的小研究让大家辨析,再出示完成得比较好的小研究和大家交流。我们能看出他们这个小组的同学对一个问题的想法进行自我完善的过程。(全班掌声)

王佑楠:(展示材料如图11)我是这样想的。一个三角形,只能有一个钝角或一个直角。如果有两个直角,如角1、角2都是90°,那角3就是0°,这不成立;如果有两个钝角,如角1、角2都是91°,那角3就是负2°,更不成立。所以三角形中只能有一个直角,一个钝角。

师:我们来看王佑楠的想法,你觉得王佑楠的想法有什么特点?

王子晔:她是举例子想的。

黄怡宁:王佑楠是从反面想的,在三角形中,如果有两个直角,如果有两个钝角,会怎么样,结果发现不可能,所以三角形只能有一个直角或一个钝角。

凌逸峰:王佑楠画了一个表格,尽管没有把表格线画出来,但这样看,很清楚,有条理。

师:三位同学的分析,非常精彩!从王佑楠的想法中,我们看到了,思考问题时,可以举例子想,从反面想,用表格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邱苏阳:我发现,一个三角形起码有两个锐角,剩下的一个角是什么角,它就是什么三角形。

(全班学生一时愣住了,邱苏阳重复讲述一遍之后,全班报以热烈掌声)

师:由邱苏阳的想法,我想到了一道题:一个三角形的最大的角是锐角,这样的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

生:(齐)锐角三角形。

师:为什么这儿不说三个角是锐角,你就能做出判断的呢?

张笑航:最大的角是锐角,那其它两个角也一定是锐角,也就是三个角都是锐角,所以是锐角三角形。

四、课堂总结

师:总结一下今天这节课所探讨交流的问题。

黄新程:三角形按角分,可以分成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就相当于把三角形看作一个圈,这3种三角形把圈一分为三。

赵君睿:3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有1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

王宇轩:三角形最多有3个锐角,但最少,也有2个锐角。

汤政:三角形中,最多只有一个直角或一个钝角。判断一个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只要看这个三角形的最大的角是多少度就行了。

五、课堂作业

第5篇

传统的书面形式读说交班,易将交班内容形式化,重点内容不易引起大家注意,且乏味可陈,医护人员注意力稍分散就误掉重要信息,可能导致诊疗的偏差及医护矛盾;或者只注重经管病人信息,对其它重点患者缺少诊疗过程了解,在值班期间延误病情的判断。为使上述问题得到解决,全科推行多媒体交班形式。自2011年4月以来我科采用多媒体幻灯交班取得良好效果,先总结经验如果。

1 材料与方法

1.1所需材料

数码相机一台、手提电脑一台、多媒体投影仪一台、激光笔一支[1]。

1.2 交班报告资料的准备

由当班护士及医生分别采集患者资料,医生负责摄取当日病危病人照片,特殊检查病人、手术病人照片,护士负责病房人员流动情况、夜间特殊处理及24小时患者出入量的记录。

1.3制作方法

每月由一名护士制作一个交班模板,所有的交班模板主要是以数个表格组成、主要包括封面、流动统计、病危病人交班、特殊治疗和手术病人交班、24小时出入量统计几个部分组成。每天晨交班前只需要将所采集的数据填于模板中即可交班。

1.4交班过程

由病区主任、护士长主持交班,住院总医师负责安置幻灯及投影仪、必要时操作电脑,交班过程中护士自己用激光笔操作,先由护士用英语向大家问好,并用英语报告病室流动情况,接下来报告新入病人有哪些经管医生、诊断、治疗方案、然后分别报告病危病人的情况,附上患者照片、再报告特殊处理如发热、低血糖、腹痛等患者处理后结局、前一日特殊检查及治疗患者的情况,如ERCP、介入治疗、内镜下治疗等等、最后报告患者24小时出入量统计如尿量、胃液量、腹腔、胸腔引流量等等、报告结束后由值班医生、住院总医师、二线医生分别做补充及提醒。

2 体会

多媒体幻灯交班有以下优点:1.提高早交班的质量:多媒体幻灯早交班形式新颖、内容清晰,附有大量患者及诊疗图片,带来直观视觉冲击,医护人员注意力更为集中,不会遗漏重要信息,能掌握重点病人的完整资料;将常规英语交班内容有机融入幻灯交班,有效提高医护人员的英语运用能力。2.建立信息档案:电脑能将重点病人照片资料保存,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影像档案资料库,有利于医院信息化的建设。3.提高患者对医护的信任度:每位医护人员都掌握了重点病人情况,在交流过程中更得心应手。将多媒体幻灯用于早交班中,使得早交班内容条理清晰、目的明确、重点突出,有效提升工作质量。

第6篇

一、漂流开序――精精心心准备

(一)材料的选择是活动的基础

在区域材料的选择上,每一个班级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重点研究的区域以及最受欢迎度,选择材料进行加工,做到精美化、细致化,同时每份材料都配有一个箱子,里面放亲子漂流材料及这个材料的基本资料收集袋,里面包含了漂流前言、快乐漂流、玩法叮咛、材料一览和精彩漂流。快乐漂流是漂流时间安排表,要求是一周进行两个家庭的漂流。精彩漂流是幼儿语言的记录纸,是需要家长在参与操作材料时进行文字、照片记录的。

(二)前期的宣传是活动的支持

亲子区域材料漂流分享是语言课题研究中初次开展的一个活动。因此活动的宣传成了重要之重。班级老师通过飞信、班级网站、半日活动等向家长宣讲了这次活动的目的及意义,家长在意识上认可了此次活动,也表明会给予相当大的配合。

二、漂流过程――红红火火开展

(一)适时的安排

根据快乐漂流的时间安排表,亲子漂流开始了,根据漂流材料的不同操作方式,制定了不同的漂流时间。例如大三班进行的是纸浆作画,需要时间将作品晒干,一般一个家庭需要一周的时间。其他的班级都是当场可操作性的现成材料,例如小小一班的喂娃娃,根据玩法提示,只要幼儿根据娃娃嘴巴的形状和颜色,喂娃娃吃相同形状颜色的饼干,操作简单方便,一般一周可以进行两个家庭的漂流。小一班的材料是装扮妈妈,材料里提供的各种服装、发型,只要给模特装扮好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装饰即可。

(二)家庭的支持

亲子漂流的意义是亲子一起操作区域材料,通过活动玩法及语言目标要求,要求幼儿边玩边说,家长在一旁记录孩子精彩的点滴瞬间时,既能感受孩子特殊的学习方式,也在其中享受到亲子之间的乐趣。通过这样的活动,家长给予了相当大的配合,认真记录孩子的活动瞬间,有详细的文字,还附了活动时的照片,甚至有家长用DV的形式记录与孩子一起操作的整个过程。

三、漂流延续――热热烈烈碰撞

(一)漂流前的准备

1、选择――榜样的作用。亲子漂流中有一块内容――精彩瞬间,这需要家长进行记录,要求是图文并茂(幼儿语录加上孩子活动瞬间的照片)。快乐漂流中的活动安排原本是按照幼儿的学号一个家庭一个家庭进行漂流的。老师通过平时孩子及家长的配合情况,慎重选择了第一个漂流的家庭。这位家长详细记录孩子的语言,并将孩子操作材料的过程用照片的形式记录下来,粘贴在相应的位置上。经过前面一两个家庭的示范,后面的家庭在记录方面都越来越完善,甚至有所超越。

2、充分的前期准备――沟通。亲子漂流的活动是幼儿园区域课题研究的一个精彩创举,从原先的幼儿在教室里参加区域活动,由老师进行观察与记录,拓展到家庭,依靠亲子共同完成,是需要通过一些前期的宣讲与充分准备才能得到家长的鼎力支持。有的家庭由于工作忙,但为了孩子的这个活动,特地抽时间和孩子一起完成这个任务。

(二)漂流中的提升

1、语言目标与多种目标相结合。一个材料的设计,目标的多元化才能让它发挥到最大化的作用。中二班的区域漂流材料――衣服分类,这个区域材料的玩法是根据衣物类别、季节服饰等将衣服夹到相应的位置上。幼儿在与家长的共同完成这个材料后,将这个活动的作用带到了生活,孩子在家中,能主动收拾自己的衣服,进行整理并分类摆放。

2、过程中的提升。一个活动开展,一定是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教师进行了模版的设计。在精彩漂流这一块,将原来预留了三行的幼儿语言记录区改为了五行,留了充分的空间。家长在帮助幼儿记录的时,促使幼儿用丰富的语言来讲述自己的快乐过程,既帮助幼儿能完整讲述一件事。

3、过程中的沟通。在活动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老师耐心的讲解了我们活动的意义及家长如何配合。在一两个家长好的示范下,后面的效果活动就比以前好多了。

(三)漂流后的延续:

1、事后的评价鼓励。亲子漂流的活动是一个家庭一个家庭分享下去的,每一次只能是一个孩子带回去玩。所有活动的主动权、选择权在老师的手上。小小一班的老师为了将这个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孩子,于是在第一个幼儿将材料带回时,将她的完整记录展示给全班幼儿看,也邀请该名幼儿到前面来讲述她玩的过程,并且老师及时的在快乐漂流那一栏给幼儿打上了5个五角星。这一举措,大大激发了幼儿的兴趣,他们在平时积极表现,都争着要将材料箱带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玩。

2、创编后的精彩延续。每一个班的材料都不一样,所要达到的目标也不一样,有的班级是培养的幼儿的动手能力,在剪剪贴贴中记录幼儿活动的内容,有的研究是音乐区域,幼儿根据乐谱打击乐器就可以。这样就使每一个家长的智慧得到充分发挥,家长也体验到了成就感,也将亲子漂流的作用最大化了。

3.及时有效的精彩反馈。亲子漂流的主要指导者是家长,为了让家长能够体验到自己的付出成果。我们在课题网站那一栏建立了精彩漂流,将他们的记录纸进行照片拍摄并上传网站,从其他家长的浏览点击量上,可以看到自己付出的是值得的。视频的上传更加激发了家长的热情,每一次都给大家带来了更加的惊喜。

第7篇

纵观幼儿游戏中教师的支持性无非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材料环境的支持,另一个就是社会知识、游戏经验上的支持。

一、通过对材料的支持帮助幼儿拓展游戏、深入开展游戏

幼儿,尤其是小年龄幼儿很容易受游戏环境和材料的影响,幼儿在游戏中的发展取决于教师为其创设的游戏环境。因此,创设一个有利于引发幼儿多种经验、支持幼儿互动的游戏环境尤为重要。

根据实践经验,我们发现材料投放的过程是一个递进的过程,材料投放随游戏的发展步步深入,而不是一蹴而就。教师要善于在游戏中“等待”幼儿的成长,帮助幼儿积累游戏经验;用材料催发幼儿游戏行为的产生。当幼儿在游戏中缺少材料或材料不适宜时,教师要给与支持。当幼儿在游戏中停驻不前时,教师要通过材料的调整来给与推进和引导。

当然,不同年龄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和游戏水平不同,因此,在材料支持游戏发展时的方法上也不尽相同。

小班幼儿角色意识淡薄,对角色规范的认知能力也相对较弱。针对这一年龄特点,我们可以在娃娃家的墙面挂一张全家福来提示、提醒幼儿娃娃家的家庭成员有谁;或者在娃娃家门口放置一个小鞋架,小鞋架上贴有家庭成员的图符,今天游戏扮演谁,就把鞋子放在谁的图符上,这样既限定好游戏人数又帮助幼儿确认好角色;另外道具装扮也是帮助小班幼儿角色分配的另外一个好办法,它既可以帮助小班幼儿建立角色意识,又可以合理解决角色分配中的矛盾。在娃娃家里,每位成员的照片下面都挂着符合各自身份的实物标记,比如,妈妈的围裙,爸爸的领带,爷爷的眼镜,奶奶的头巾,宝宝的小帽子。幼儿可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游戏中的角色道具进行游戏。如果道具选完了,就代表这个游戏主题的角色也分配完了,幼儿可另选其它主题进行游戏。戴上符合角色身份的道具,幼儿像模像样地玩起我做爸爸,你做妈妈的游戏,逼真的道具,进一步加深了幼儿对角色的认识,他们的角色意识也更为明确。当游戏结束时,幼儿又将角色道具放回到相对应的头像下面,在一一对应整理的过程中,不仅再次帮助幼儿建立角色与道具之间的联系,促进其社会角色认知的发展,同时也有助于幼儿从单纯的动作模仿转向对角色的行为职责感兴趣。

中班的孩子经过小班一年的学习和生活经验的逐渐丰富,他们在游戏中的动手能力和替代行为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因此,在中班期我们应该为孩子提供适量的成品及半成品材料在游戏区中。例如:在“超市”游戏区投放收集的各种瓶瓶罐罐、空点心盒作为商品进行出售;在“点心店”游戏中提供各种毛绒球、纸片鱼、小竹签等。这些材料经过简单制作可以做成肉串、烤鱼等各种游戏材料。这些材料的提供不仅让角色有事可做,同时灵活性也增强了许多,小厨师可以根据客人的要求进行现场加工,同时角色间的互动也增多了。简单的材料促进了孩子动手能力及交往能力的发展。在游戏室的一角教师还可提供一个百宝箱,里面有孩子游戏时可能需要用到的各种东西,当孩子根据角色的需求要制作一样物品时,百宝箱就能满足他的意愿。例如:娃娃家需要一台电视机而没有时,孩子就会在百宝箱中找到一个纸盒作为替代物把它装扮成一台电视机。当他们在游戏中需要一个手机时,他们也会在百宝箱中找到一个长方形的积木替代手机。半成品材料和百宝箱中各种材料的提供满足了孩子游戏中的各种需要,推动了游戏情节的丰富和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

大班孩子在游戏中较之中班孩子来说生活经验更加丰富,角色间的合作性和解决游戏中的问题的能力有所发展。根据大班幼儿的游戏特点,我们应为大班孩子创设社会往多一点的游戏。例如:“旅行社”、“邮局”和“快递公司”的创设。在这些游戏的环境创设上教师力求简单,主要以一些低结构的材料为主,如:提供低结构的手工纸给幼儿让他们根据需要制作宣传单、派货单、信封等,简单的材料却能让幼儿玩得乐此不疲。又如还可开设“卡拉OK”、“宠物店”、“茶馆店”、“面包房”的游戏等。接地气的游戏形式让幼儿更加接近生活,教师只要为孩子提供一个自制的话筒,几罐橡皮泥、几包泡茶的原材料、几个娃娃家的塑料杯,就能让大班孩子玩得不亦乐乎。久而久之,游戏变成了幼儿表达情感、反映思想、认识社会的一种手段.是他们一日生活中最开心的时刻了。

二、通过分享交流帮助幼儿提升游戏经验,拓展游戏内容

角色游戏是孩子最初接近社会生活的第一步,也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之一。当游戏结束时孩子们有的满足、有的尽兴、有的遗憾,有的意犹未尽,因此针对当天的游戏情况,组织幼儿集体一起分享快乐、交流心得、探索发现、解决问题是非常有必要的。作为教师应该把握好角色游戏中的分享交流环节,发挥交流分享的作用,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汲取养料,积累经验,推动游戏情节地不断发展,促进幼儿多元能力的提升。那么如何才能组织好角色游戏中的交流分享环节呢?

(一)营造宽松愉悦的游戏分享环境,让幼儿愿意讲。

教师在分享讨论环节中运用亲切的语气及肢体语言来营造一种宽松愉悦的游戏分享环境,并能从幼儿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给出回应,拉近与幼儿的距离,也是产生师生互动的一种方式。关键在于在交流分享时教师一定要以幼儿为主体,站在幼儿的角度考虑问题,并给幼儿充分表达的机会。

(二)选取有价值的点进行分享,提升幼儿的游戏经验。

在一次角色游戏中,往往会发生很多游戏的情节或有趣的事情,也会在游戏中遇到瓶颈,使得游戏情节无法进一步发展。这时候作为教师要耐心观察,筛选角色游戏中有价值的点来进行分享交流,这样更能够引起幼儿的共鸣。如:在点心店中,刚开始由于没有客人,厨师和服务员无所事事,突然有人提议推出广告,设计新的点心样品吸引客人,于是新的游戏情节产生了。只见厨师在制作新品种的点心,服务员在门口制作了一块广告牌,并将点心的图样画好后贴在上面,还站在广告牌旁大声吆喝客人来买。

(三)推出有争议的话题,提升交流互动的经验。

教师作为幼儿游戏的支持者、引领者,在交流分享中要给每一个孩子交流、讨论的机会,而通过孩子们的互动碰撞更容易打开他们的思路,帮助幼儿积累游戏经验,提升幼儿的游戏水平。

(四)选择合适的分享切入方法,提升幼儿的游戏经验。

在游戏的分享讨论环节中,我们尝试以游戏的分享交流为切入点开展师生互动方法的实践与研究,采用多种讨论方式鼓励幼儿对游戏环节提看法、提要求,鼓励幼儿在游戏中大胆向老师提出意见和建议,变教师的“一言堂”为师生热烈的互动讨论。

第8篇

活动目标:

1.喜欢艺术活动,乐于尝试用不同的材料通过剪、贴、涂色等方式制作不同的花朵。

2.知道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制作工艺装饰品。

3.感受创意美工作品的美,体验创造的乐趣。

活动重点:

学习用鸡蛋盘、纸杯、吸管、毛根等材料创造出自己喜爱的花朵。

活动难点:

能将不同的材料良好搭配。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简单接触过纸杯花、毛根,有过涂色经验。

2.物质准备:立体花瓶图、水粉颜料,鸡蛋盘、纸杯等材料做成的花朵半成品、各色纽扣、吸管、双面胶,棒棒胶,花朵图片、音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教师出示立体花瓶图,请求幼儿帮助。

师:老师今天收到了一个寄给中二班小朋友的神秘包裹,你们想不想知道里面装了什么?(从包裹拿出一封信)

读完信之后出示没有插入花朵的立体花瓶图。

小结:小松鼠要给好朋友小熊送一瓶花,但是,由于现在是冬天,花儿都谢了,小松鼠采不到漂亮的花朵,所以想请我们中二班小朋友帮它把花瓶插上满满的花朵。它还告诉了我们它想要的花朵,连做花朵的材料都为小朋友准备好了。

二、基本部分

1.欣赏花朵图片,说说这些花朵的特点。

师:哇,好想知道小松鼠想要的花朵是什么样子的?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花朵图片请幼儿观察)

师:这是什么花?是什么样子的?你觉得它像什么?(幼儿回答)

2.引导幼儿认识操作材料。

师:小松鼠想要的花朵我们都了解了,想不想知道小松鼠为我们准备了什么做花的材料呀?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教师带幼儿认识材料,强调小松鼠说的废旧材料,请幼儿说说你想用这些材料做什么花?)

教师小结:小松鼠真是个爱护环境的小卫士,想要我们班小朋友用废旧材料来做花。接下来就交给小朋友们了,请大家用这些废旧材料,来帮助小松鼠为它的花瓶插上满满的花朵吧!但在制作花朵之前,老师有几个小要求:①仔细观察材料,想好自己想做的花朵再动手;②颜料不能涂到其他人或者自己的身上,也不能涂到桌子上;③一种颜色用完了要把笔洗干净,在抹布上擦一擦,再蘸下一种颜色;④小心使用剪刀,注意安全。

3.幼儿开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师:老师已经迫不及待了,大家一起开动吧!

幼儿听音乐有序上桌,开始制作,教师巡回指导,将幼儿完成的作品以小组为单位展示。

三、结束部分。

1.展示幼儿小组合作作品,幼儿互相欣赏。

请幼儿说说自己都用什么材料做了什么?怎么做的?你觉得哪一幅更好看?为什么?

2.教师评价幼儿作品并做出小结。

教师总结:我们班的小朋友真能干,你们利用这些废旧材料做的花朵都漂亮极了,老师要全都寄给小松鼠。

3.观看图片,欣赏废物利用再创造的作品图片。教师小结,活动自然结束。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些用废旧材料做的漂亮手工作品,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小结:原来,生活中有这么多废旧材料可以用来制作各种各样的手工作品,既环保,又漂亮,可以用来做装饰品,希望我们班小朋友也可以做一个“环保小卫士”,学会利用生活中的废旧材料制作美丽的手工作品。

活动反思:

概述:

此次活动基本能按照教案流程进行,教师教态较好,有激情。但活动时间把握不够准确。本节课选取了“纸杯、纽扣、吸管、毛根、鸡蛋盘”作为操作材料,旨在让幼儿通过多种材料和形式制作花朵,通过观察各种花朵的图片,激发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操作材料有生活中的废旧物品,让幼儿亲身体验废旧物品也可以

制作出好看的装饰品,懂得废物利用的道理。

优点:

1.活动目标制定符合本班幼儿实际情况。

2.在材料准备上,能做到丰富性、层次性,充足的数量使每位幼儿都能动手操作。

3.在活动过程中,我先引导幼儿观察各种花朵的图片,用启发性提问,调动幼儿观察、探索的积极性,激发幼儿想象力;再通过观察材料使幼儿有创作的欲望,从而发展了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

4.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观察法、操作法、情境导入法、讲解法等。

不足:

1.语言不够精炼;

2.幼儿的互动交流还不够;

3.对个别能力很弱的幼儿关注不够;

4.没有突破重难点。

第9篇

1. 幼儿情况:本班48名幼儿,男生27名,女生21名,新插生5名。大多数幼儿活泼开朗,在经过两年的幼儿园学习生活,幼儿已养成了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生活自理能力及安全保护意识较之也有一定的提高。幼儿能积极参加各项活动,主动与人交往,并正确使用礼貌用语,在各领域也有较好的发展。如在语言方面:幼儿能主动,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较清楚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大多数幼儿语言比较完整,流畅,用词比较准确.喜欢翻阅图书,对故事,图书的内容感兴趣,会用普通话与人交流;在科学领域:幼儿能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变化规律感兴趣,并运用多种感官方式进行探索活动;能理解10以内数的实数意义及数量关系;喜欢种植,饲养等活动。在艺术领域:幼儿能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富有个性的艺术表现活动;能初步感受周围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和艺术的美,并能大胆的在同伴面前表演。

2. &nbs

p; 家长情况:大部分家长都很重视幼儿的学前教育,能积极配合及支持班级工作,乐于与老师沟通交流,相互交流育儿经验,并为幼儿提供一定数量的图书,玩具,磁带,cd,收集各种废旧材料等。为幼儿丰富了游戏材料;有的家长经常给幼儿讲故事,利用假日带孩子外出游玩,家长信任幼儿园,这些都为为我们班级工作的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但由于全班幼儿发展不平衡,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部分幼儿个性好强,自我为中心,不懂的相互谦让,不能用正确的方法解决与同伴的纠纷。

2、 操作常规:有个别幼儿(如:郑宇豪.刘惠、范宇飞等)在进行操作活动时不能较好的控制音量及收拾操作材料。

3、 倾听能力:部分幼儿倾听能力差,在同伴或老师讲述时,注意力不集中。{林鹏鑫,钟烨颖.林美灵等}

4、 部分幼儿胆小,怕生,不够自信,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及需求.

5、 陈鸿,王津朝,徐文晗等幼儿比较好动,散漫,听信号能力差,时常需要教师提醒督促 。

6、 一小部分幼儿吃饭速度慢,出现挑食,偏食的饮食不良习惯.(缪林浩,林亚喃,吴斌杰等)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班三位老师将继续依据《纲要》、《指南》精神及年段工作计划,结合本班幼儿实际情况,拟订本学期班级工作计划。

二. 本学期工作重点。

(一)班级管理:

1. 每周召开一次班务会,反馈前周工作情况,布置下阶段工作,提出工作的困惑,共同商讨寻求解决方法。对班级的各项工作做到有商量,有计划,三位教师达成一致,共同教育幼儿促进幼儿健康成长。2. 积极组织班级教师配合园部,年段完成上级布置的各项任务,不无故拖延,积极参加业务学习,教研活动.相互交流经验,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3. 组织班上教师及时整理班上材料,档案,保管好班级财产。

4. 根据班上老师家长的反馈,每月作好班级阶段小结.

第10篇

一、日常教务管理工作

1、充分发挥年级组长的管理能力,调动本年级各班班长的工作积极性,带动班级工作共同进步。加强日常工作,特别是细节工作的督导,教学管理人员经常下班,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制定专教工作计划和课程安排,由专教组长负责本组日常工作的督导和本组人员的管理工作。继续开办美术、舞蹈、足球、国际象棋、英语兴趣班,满足家长和幼儿的需求,由专教教师负责制定课程计划。

二、教研工作

1、围绕四个有序深入开展园本课程的研究

1)环境有序:从环境入手,充分利用好教室的每个地方,注重空间的运用,丰富个区域活动材料的提供(包括孩子和教师自制的玩教具和区域活动材料),幼儿作品表征的手段、方法和展示,各班增设一个角色区,为幼儿多提供真实的活动材料,加强幼儿扮演活动的开展与指导。

2)学习有序:半日活动开展以“计划——工做——整理——回忆”途径实施,教师根据班级情况,调整计划内容,体现层次性。加强学科教学和小组活动的研究。

3)生活有序:教师组织各生活环节的过度自然、合理,减少孩子不必要的等待时间。提高幼儿自我服务(喝水、穿脱衣服、洗手等自我生活照料)及自我保护的能力,减少以外伤害。

4)观察有序:各种检和核的目的性明确,做到能及时整理和分析观察记录。

2、特色教育开展贯穿一日生活

1)全语文教育:教师有意识、有计划地让幼儿认识主题活动中渗透的文字和网络中的文字,并作为主题检核的内容,增加阅读活动内容的时间和内容。

2)数学教育:丰富数学活动在日常生活中的渗透的途径与方法,各班建立数学活动区,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数学活动操作材料,并加强数学活动的指导。

3)双语教育:加强日常英语活动的开展,提高带班教师英语水平和配班能力。本学期将进行配班教师英语活动观摩。

4)音乐教育:日常音乐活动也要有计划性,重点加强对唱歌教学和舞蹈教学的研究。

三、科研工作

我园所开展的教育科学研究是为我园园本课程的建构服务的,在教学工作中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以推进园本课程的深入开展,解决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困难为介入点。反思上学期的课题研究工作,还存在着以下需要解决的问题:

--实验班成员与专家、教研组成员间的交流不够,阶段性的工作总结工作做得不够;

--在实验过程中,实验组成员对实验的过程工作不太重视,实验得资料整理工作还应加强;

--实验班成员在工作中得主动性和创造性需要进一步调动,在教学工作中起带头作用。

--加强对科研方法的认识,认真阅读相关的科研文献,提升全体科研工作的专业水准。

为了促进我园科研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促进科研工作的良性发展,现制定计划如下:

1、根据园本课程发展的需要,及上学期实验情况,确定实验课题和课题负责人:

1)重点工作:市级课题试点的研究“幼儿发展评价”——穆文敏、陈俞负责;(继续上学期的研究)

2)园级课题研究“园本课程的研究”——在全园展开;

3)“感受音乐,培养独特的音乐玩家”的试点研究——段帆、薛愔负责(继续上学期的研究);

4)“幼儿日常生活中的数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的试点研究——郑颖、王超琼负责(继续上学期的研究)。

2、研究工作要点:

--针对上学期出现的不足之处,在对三个实验班的管理中需要进行以下调整:

1)加强实验班教师与专家、课题组成员之间的交流。实验负责人加强对实际操作的指导与参与,发现问题及有好的想法时及时与实验班教师交流。尽量做到“及时发现、及时解决”,每周至少有一次与实验班教师的正式交流,每月进行一次有专家参与的阶段性总结。

2)科研负责人调动实验班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树立实

验班排头兵的作用。鼓励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以提供材料、资料支持等形式,参与实验活动。通过经常性结合实际工作的反思学习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

3)抓好实验班“以点带面”的工作。教研人员要及时发现实验班中好的经验,并及时向其他教师推荐,可以通过实验班教师经验交流会、现场观摩、经验文章推荐等形式,向全园推广实验班的经验,促进幼儿园的全面发展。

各实验班的具体工作:

第11篇

一、环境创设

有人说,美术区环境最容易创设:摆上桌椅,放上各种美术工具和材料,张贴一些大师的艺术作品和现成的幼儿作品就可以了。殊不知,既要体现审美性,又要兼顾幼儿的活动需求,这并非易事,是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合理规划的。

1.规划区域空间布局,满足幼儿活动需求

美术活动有绘画、泥工、纸工等不同类型,不同的幼儿兴趣有异,因此,美术区需要相对宽大的空间来容纳这些活动,供幼儿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内容,并保证幼儿美术能力发展的全面性。

小班阶段,幼儿年龄小、能力弱,动作发展尚不完善,喜欢单一重复的操作,对涂涂画画特别感兴趣,因此,可留出专门空间支持幼儿对颜料的探索,满足幼儿对涂画的兴趣。我们充分利用墙面、桌面和地面,铺设大面积的底纸,设置成“绘画墙”“颜料桌”和“涂刷地”,并创设情境吸引幼儿参与活动。幼儿可以用印画的方式给墙上的“大树”添上“树叶”,可以在桌上尽情涂画“毛线球”,可以在“马路”上用玩具车玩“车轮滚画”的游戏,也可以涂刷用各种纸盒组合而成的汽车、房子、动物等。在幼儿初学使用剪刀、浆糊、油泥时,我们又将美术区分隔出相对独立的剪纸区、粘贴区和泥工区,配备适合小班幼儿高度的操作桌或用纸盒拼搭而成的操作台,并放置相应的工具和材料,使幼儿可在相对独立的小区域中专注地进行操作。

中班阶段,随着幼儿经验的丰富和能力的增强,创造性的活动越来越多,考虑到不同类型活动的均衡性,我们将美术区分隔为绘画区、泥工区、折纸区和综合材料创意区,并分别配备操作桌、材料柜及作品陈列架,幼儿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不同的活动内容。

到了大班,随着幼儿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的进一步增强,幼儿常会结伴活动,综合使用多种材料,有时还会合作完成较大型的立体手工作品或大幅绘画作品。因此,在原有小区域布局的基础上,我们允许幼儿自主选择合适的台面、桌面或到活动室空的场地进行操作,给予幼儿充分的自主安排、调整活动空间的机会。

2.提供活动材料,满足幼儿个性化需要

美术区中幼儿的想象、创造需要依托材料,但一次性投放的材料数量、品种并非越多越好,教师不仅要关注材料本身的特点,还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有目的地筛选,循序渐进地投放。

(1)注重多样性

美术活动追求的是创意,而创意来自生活。教师应意识到生活中的任何一种材料都可成为幼儿创作的资源,要挖掘不同材料的价值,拓宽幼儿创作的思路。教师要善于利用自然物(如树枝、树叶、豆子、石头等),留心发现生活中随手可得的日常物品(如回形针、纽扣、纸杯、纸碗、纸盘等)、废旧物品(如卷纸筒、碎布料、毛线、纸盒等)的价值。如,各种纸盒可组合成汽车、房子、家具等;瓷砖可作为底板反复使用,既可用于泥贴、颜料画,也可直接在其上喷水进行报纸撕贴活动;纸杯、纸盘、纸碗可用来创作“青花瓷”作品,也可做成陀螺、帽子等玩具或道具。这让幼儿充分感受到材料的多种用途和多种变化,体会到生活中只要有创意即可“变废为宝”。

随着幼儿绘画经验和技能水平的提高,绘画的形式和内容日益丰富。幼儿可在区域中利用宣纸、彩砂纸、刮画纸、版画纸、素描纸、牛皮纸、蜡光纸和毛笔、油画棒、竹笔、油墨滚筒、马克笔等,自主学习水墨画、线描刮画、油墨版画、彩色铅笔画等不同的绘画形式,感受和体验不同的画面效果。

另外,电视等媒体中可见的一些现代美术表现形式(如“灯光沙画”等)也可适当引进美术区。教师还可利用Ipad下载适合幼儿使用的美术软件,让幼儿体验脸谱彩绘、几何图形拼画、陶泥花瓶制作等活动,利用电子软件中艺术作品即刻成型的创作效果,激发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丰富和拓展幼儿的美术经验。

(2)注重层次性

面对丰富多样、形式各异的材料,如果一次性投放过多,可能会杂乱无序,且易造成浪费;过早投放有难度的材料又可能让幼儿因多次失败而丧失兴趣。因此,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动作发展水平循序渐进地提供。小班阶段,幼儿精细动作发展尚不够完善,可选择紧密联系幼儿生活经验的活动,提供适合抓握、易于操作、步骤简单、技能要求低的工具和材料,如用瓜果、印章、瓶罐进行印画的系列活动,又如汽车滚画、刷纸箱等大面积的自由涂画。这些材料在初次投放时种类不宜过多,但数量要充足。中班阶段,围绕同一主题的活动,材料的种类可以相对增加,如,拼贴“美丽的花”,可同时提供豆子、瓜子、纸团、吸管等多种材料,让幼儿根据喜好自主选择,呈现多元化的作品。大班阶段,幼儿能较自如地控制手腕和手指动作,灵活地使用工具,合作意识逐渐增强,因此,可适当增添相对精细的辅助材料,如塑料贴片、纽扣、吸管、毛根、回形针、牙签等,帮助幼儿实现自己的想法,使作品更加完整、丰富和精美。

(3)注意材料摆放

美术区的材料摆放既要便于操作,又要体现秩序感。对不同年龄的幼儿采用不同的材料摆放方式,会对幼儿的活动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小班阶段,操作便利、收放简便是首要的。我们会根据活动内容将相应的材料就近放置在操作区的桌面、台面或地面上,方便幼儿随时拿取,简化整理和收拾的程序。幼儿一进入美术区,首先印入眼帘的是分门别类的各个小区域和相对固定的材料,在被吸引的同时就可以开始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增强了选择的目的性。中大班阶段,可采取“材料超市”的形式,引导幼儿自主管理。材料可分门别类地用统一的敞开式置物筐或收纳盒盛装,集中摆放于多层开放式的材料柜或置物架上:零碎的材料(如豆子、瓜子、纽扣、吸管、回形针等)在归类后可置于较深的广口多格收纳盒中;各种纸张可根据尺寸、质地,采取卷合、叠放等方式归类,置于大小合适的筐内;剪刀、笔、胶带等常用工具可放入挂篓悬挂于柜边、窗台下;备用的盘子、筐子以及纸篓可置于材料柜上或区域入口处。总之,要让幼儿一目了然地看到工具和材料所在的位置,便捷地根据自己的需要挑选、使用。

3.展示作品,体现作品的价值

美术区的活动独有的特点在于只要幼儿参与了就会产生作品。对于这些作品,切莫随意摆放、堆积,教师要整体规划,让作品真正发挥其教育价值,引导幼儿相互学习和借鉴,感受其中的创意和美感,体验艺术创作的成就感,激发更多的参与美术创作的动力。

(1)多样化地展示作品

面对形式多样的作品,展示的方式虽不受限,但要避免因堆满、挂满、贴满和随手放置而造成的凌乱感,要精心设计、合理布局,形成错落有致、层次分明的格局,以凸显作品特色,渲染主题情境,营造独特而浓郁的艺术氛围。小班阶段会有大块的操作墙面,如幼儿共同用印画的手法创作的“树”,教师可事先设计适宜的背景,配合画面主题、季节、时令,注意色彩的和谐搭配,将审美情趣的培养渗透其中。对于小班幼儿单个的作品,教师可进行组合设计,使其更具艺术性。如,将幼儿涂刷的纸杯、纸筒、纸碗串联成挂饰,或改造成“果实”结满“大树”。中大班阶段,幼儿有能力自主参与环境创设,教师可留出合适的位置,提供足够的空间,引导幼儿以不同方式展示自己的作品。如,墙面上铺设网格和夹子,幼儿可将绘画作品夹于其上;敞开式的梯状置物架,幼儿既可展示立体的手工作品,又可用来分隔区域空间;从天花板上用隐形的钓鱼线悬垂夹子,幼儿可随时展示自己的手工作品。随着主题活动的转换,这些作品展示会动态更新。如,新年来到时,挂上幼儿自制的灯笼,贴上窗花,营造节日氛围;在“生肖”主题活动中,收集幼儿制作的剪纸、泥塑、布艺等不同形式的生肖手工艺品,通过悬挂、张贴、陈列,凸显“生肖”文化的魅力。在“京剧”主题活动中,将幼儿创作的各式脸谱悬挂起来,或组合成一幅大型脸谱,营造主题氛围。这些作品成了主题环境的一部分,也丰富了幼儿的审美体验。

需注意的是,展示的墙面和桌面之间,要留有足够空间供幼儿自如穿行,避免因过道狭窄而挤压、碰落作品。采用悬挂式展览时要注意间距和高度,使之错落有致,还要考虑幼儿的身高和视线,既便于幼儿自行展示和更换,又不影响幼儿日常活动。

(2)关注幼儿未完成的作品

有些作品在一次活动中无法完成,因此,教师既要重视已完成的作品,又要关注幼儿未完成的作品的放置。在小班,操作墙上大幅作品的创作本身就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如印画“树”,从初期印出少许浅绿色的树叶到后期呈现茂密的枝叶,每天活动后都呈现出不一样的画面效果。到了中大班,教师特意在区域中留出空间供幼儿放置“未完成”的作品。如作品“一瓶花”,幼儿通过剪贴的方式装饰花瓶,然后画上花朵,最后制作画框。每一个阶段的成果都属于“未完成”作品,但都可以独立呈现。幼儿可以将它们展示出来,不断丰富、完善。

(3)与其他区域的活动相互渗透

美术区的作品有时可成为其他区域的活动材料和游戏道具。小班幼儿喜欢涂涂刷刷,他们在美术区涂刷的大大小小的纸盒,可作为“砖块”组合成娃娃家的大门、围墙;大班幼儿在泥工区制作的“彩陶茶壶”,可陈列在健康区,营造“家”的氛围;纸折成的花朵可放到“花店”的角色游戏中;语言区角色表演所需的头饰和道具可在美术区制作。这样,幼儿的作品有了“用武之地”,幼儿由此获得了极大的成就感,就会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美术区活动。

二、教师指导

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往往隐含于精心准备的环境中,在活动现场,教师无需过多介入。在美术区就是如此,教师通过创设环境来暗示活动规则,为幼儿提供学习的“支架”,引导幼儿互相交流、分享经验,支持幼儿自主学习。

1.培养良好的习惯和规则意识

美术区活动类型多样、材料丰富,在区域活动自主开放的氛围中,引导幼儿建立规则意识、养成良好的习惯显得尤为重要,可以保障每个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专注、有序地开展活动。

(1)建立“安全、规范使用工具”的意识

美术区不可避免地要用到剪刀、钉书机等工具,因此,对工具的安全使用和规范操作是美术区活动中首先要关注的,以避免引发危险或造成活动的不便。在小班阶段,我们就提供了圆头剪刀,注意刀口不宜过长,手柄不宜过小,让幼儿可以满把手抓握,方便开合。我们教给幼儿顺口溜:“小剪刀,手中拿,刀口不用把嘴闭,刀头不冲你我他,递给别人要当心,紧握刀头把朝前。”并在剪纸区通过照片提示幼儿正确的动作,帮助幼儿明确注意事项,逐步养成良好的使用工具的习惯。随着美术活动类型的增多和材料的丰富,我们会引导幼儿学习正确使用工具和材料。如,为了避免幼儿直接用手蘸取乳胶,并使乳胶能保存更持久,我们用可封口的扁小塑料盒盛放乳胶,并在一旁配备装有棉签的小盘,提示幼儿“用棉签蘸乳胶”。又如,为了避免用剪刀剪胶带或双面胶时刀口粘上胶而不利于剪纸,我们提供专用剪刀并贴上标记,暗示幼儿“用专用剪刀剪胶带”,以减少干扰。

(2)养成“保持清洁、及时收拾”的习惯

美术区活动中会产生碎纸等杂物,颜料等也会弄脏衣服及其他设施,所以清洁卫生自然成了重点之一。如,在小班颜料区,幼儿活动时穿护衣是很必要的。我们提供宽松的套头式防水护衣,将护衣悬挂于颜料区出入口显眼处,或逐个放置在用过的废旧抽纸盒中。幼儿可自行穿脱护衣,尽情绘画,不用担心弄脏衣服。又如,为了避免颜料相混,我们针对不同年龄幼儿的特点采取适宜的引导方式。小班阶段,我们在每个颜料瓶盖上挖一个小洞,插上一支笔,既可防止颜料干裂,又便于幼儿按色取用。中大班阶段,幼儿能力有所增强,用色也趋于丰富,我们已无需给每种颜料配备一支笔,可提供洗笔罐,引导幼儿形成换颜料前先洗笔的意识,并鼓励幼儿活动后自己清洗笔和罐子,为下次活动作好准备。我们还特意将颜料区设置在靠近盥洗室的地方,并提供方便接水的有盖、有把手的塑料洗笔罐,以避免泼洒。再如,我们在手工区桌面放置了便于幼儿在活动中及时盛放碎纸等垃圾的小型纸篓,在桌边配备了专用垃圾桶,在墙角悬挂了小扫帚和小簸箕,引导幼儿及时整理收拾,以保证区域的整洁有序。

(3)形成“按需取用、有序收放”的习惯

材料若随意取用,往往会造成浪费。为此,在小班,我们引导幼儿建立“玩过后及时收回原位”的意识,每种活动都有一份单独的材料,并集中放置在一个大盒里,每换一种材料,就要把刚用过的其他材料放回原位,以便其他幼儿后续使用。在中大班,我们引导幼儿建立“按需取用材料”的意识,要求幼儿在活动前先根据自己的计划统筹计算可能用到的材料,再有目的地拿取适量的材料和适合的工具集中盛放于一个小筐中。这样既满足了幼儿个性化创作的需要,也增强了幼儿活动的自主性和计划性。

2.支持幼儿的自主学习

教师可通过创设情境、提供参考资料、引导幼儿交流分享等方式支持幼儿在美术区活动中创造性地表达表现。

(1)创设情境,引导幼儿创作

对于小班幼儿,创设游戏情境可让幼儿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赋予活动更多的趣味性。如,幼儿可在画有蓝色池塘背景的纸上印画圆形图案表现“小鱼吐泡泡”,在贴有小猫和毛线球图案的纸上任意涂画线条表现“小猫绕毛线”,在裁剪成衣服样式的纸上用印章“装饰花衣裳”。游戏化的操作场景,生动形象的画面和操作材料,能吸引幼儿积极参与并主动与材料互动。到了中大班,我们更多的是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幼儿自主操作和自由创作的欲望。如,怎么用饭勺做一个娃娃?手印的轮廓让你们想到了什么?纸盘可不可以用来做一顶遮阳帽?我们用提问的方式激发幼儿的想象,也给了幼儿更为自主、开放的空间,鼓励他们迁移已有的经验、运用多种材料进行尝试。

(2)提供参考资料,引导幼儿自主创作

幼儿的创造性表现需建立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我们通过多种方式为幼儿的创造性表现提供支架。一是呈现实物或图片,以帮助幼儿在头脑中形成画面感,积累表象经验,从而激发他们的再创作。如,在关于“葡萄”的美术活动中,我们结合在健康区品尝葡萄的活动,收集各种各样关于葡萄的图画、照片张贴于美术区,供幼儿自由观察、欣赏,利用树叶、葡萄装饰物创设“葡萄园”场景,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进而引导幼儿运用彩泥、颜料、彩色纸等表现葡萄。二是展示成品范例,引导幼儿通过“结果倒推”的方式,自主探索操作方法。如,在大班幼儿探索六面灯笼的制作活动中,将教师做的六面灯笼悬挂在区域中,鼓励幼儿通过观察、拆开和复原了解灯笼的外形特征,思考所需材料的特征及其规格,自主探索制作方法。三是提供相关参考书籍。我们在图书角或直接在美工区投放有关折纸、泥塑、手工等美术资料用书,为幼儿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满足不同能力幼儿的需求。幼儿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结合自己学习中的难点,翻阅资料书进行学习。四是借助数字化媒介。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对幼儿进行间接指导。如,小班幼儿初次学习折纸时常常不知所措,会依赖于教师的陪伴。鉴于此,教师亲自拍摄了折纸视频制作成微课,幼儿需要时可用电脑播放,跟随视频同步操作。到了中大班,我们允许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通过看折纸步骤图,或拆开和还原已有作品,或跟随Ipad中的APP“宝宝学折纸”所播放的折纸步骤动画等方式自主学习。

(3)重视交流分享,促进幼儿积极思考

区域活动自由宽松的氛围,使得同伴之间、师幼之间的交流不再局限于某个具体环节和时间段,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根据需要灵活地将交流与分享渗透于活动过程中。小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有限,教师及时的称赞和鼓励能给幼儿更多的信心,使其产生继续创作的动力。教师可根据幼儿的现场表现随机发起交流与分享,有时简单地问一句“是什么”“喜欢什么”就能很好地了解幼儿对作品的感受,激发他们的分享意识。中大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交往能力、合作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同伴间的交流成为常态。此时,教师无需介入,即使观察到他们遇到了问题,也无需着急,不妨耐心等待,鼓励的微笑、肯定的眼神、赞许的点头都是一种无声的交流,相信幼儿在与环境、材料、同伴的互动中能找到解决的办法。

(4)引进家长资源,拓展幼儿美术经验

第12篇

【关键词】藏族服饰资源 幼儿园 区域活动 材料 环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我园地处甘南藏族自治州,藏族人民由于历史上民族的变迁和自然环境的差异,形成了千姿百态的藏族服饰。如夏河藏族妇女腰带上系镶有银饰和珊瑚的革带,藏语叫“恰玛”,腰带的侧旁佩挂各式奶勾;男子皮袄领部镶豹皮。另外,藏族服饰还有耳环、胸饰、腰饰和手饰等佩饰,使得穿着者更显华贵。为了让孩子们认识、了解甘南藏族服饰特点,我们将藏族服饰资源运用到区域中,充分挖掘、利用藏族服饰中可运用于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素材,在环境创设和活动区材料的投放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初步探索出一套适合我园实际的区域活动方法。

一、收集藏族服饰资源中适合开展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材料

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考察等,了解甘南藏族服饰文化的特点,并通过相互交流、研讨,扩展活动思路,有针对性地提炼出藏族服饰资源中适合开展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材料。我们选择甘南农区和牧区具有代表性的服饰资源,即卓尼服饰、舟曲服饰和夏河服饰,根据各年龄班特点,在不同区域投放材料,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区域活动,细化各年龄段区域材料的多样性操作,从而让幼儿更好地在与材料互动的过程中感受家乡藏族服饰的美,了解其特点,并通过不同方式(欣赏、绘画、手工、表演等)进行表现。

二、利用藏族服饰资源创设有利于开展区域活动的环境

环境是一种无声的刺激,轻松和谐的环境能让幼儿产生愉快、振奋的情绪,形成同伴间和谐融洽的气氛,从而提高活动的效率。

(一)利用废旧材料,与幼儿共同参与制作,营造出优美的具有藏族特色的环境。如在走廊上、大厅里悬挂藏族服饰中的耳环、项链等配饰,张贴藏族服饰图片、藏族幼儿照片、幼儿作品等,充分体现家乡民俗文化,让幼儿感受到浓浓的家乡气息。

(二)班级设置特色活动区。教师与幼儿共同探讨,利用藏族服饰资源设置班级活动区,并根据幼儿的兴趣及时调整。如在大班设置“美工区”,幼儿制作藏式礼帽、卓尼“三格毛”等;在中班设置“表演区”,幼儿进行藏族服饰表演等活动;在小班设置“美工区”,幼儿制作“邦丹”等。

三、藏族服饰材料在区域活动中的投放

在区域活动中,材料直接影响幼儿活动的质量。为了发挥材料所隐含的教育作用,我们注重材料投放的层次性、探究性,使每个幼儿获得成功和自信,进而乐于创造。

(一)材料投放的层次性。针对幼儿的个体差异投放不同难度的材料,以便于不同水平的幼儿按自己的需要和能力进行自主选择。如在中班“美工区”制作藏式项链时,投放彩笔、珠子、橡皮泥、毛线等,材料投放体现出不同的层次,可以满足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

(二)材料投放的探究性。提供既有探索性又有操作性的材料,使幼儿通过对材料的探索,发现问题,体验一次次解决问题的喜悦,激发幼儿对区域活动浓厚的兴趣。

四、利用藏族服饰资源创造性地开展区域活动

(一)在幼儿进区活动时,教师进行观察,并把握时机,适时给予指导。如幼儿在“美工区”制作藏式礼帽的过程中,不知用什么材料制作帽檐时,教师可以引导用废旧挂历等制作。

(二)幼儿在区域活动时,教师对幼儿的创造应及时发现并给予鼓励。如幼儿在“表演区”游戏时,对藏服的穿着进行混搭,教师对此要给予积极的鼓励,让其体验游戏的快乐。

(三)教师积极与幼儿进行互动。为了激励幼儿自主活动,教师可以与幼儿进行积极互动,使幼儿的行为受到赞许和强化。

(四)在每次区域活动结束时,组织幼儿进行交流分享。活动结束时,组织幼儿围绕其感兴趣的话题,通过回忆总结、交流分享,使幼儿在与同伴的经验碰撞中,相互启发,从而提升个体经验。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S].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