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29 10:28:1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能源管理体系培训,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建立企业能源管理体系有利于推进国家能源方面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和其他要求的实施,同时能够有效地将企业现有的能源管理制度与能源有关的法律法规、能源节约和鼓励政策、能源标准,如能效标准、能耗限额标准、计量和监测标准等,以及其他的能源管理要求有机结合,形成规范合理的一体化推进体系,使组织能够科学的强化能源管理,降低能源消耗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组织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通过能源管理体系的建设和运行,在提高职工节能意识、规范能源管理、节能技术的应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浪费等方面,用系统的思想来指导和开展工作,而且,高度重视能源的源头控制,超前谋划。
2烟草工业企业建立能源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能源管理体系作为一种先进的节能管理模式,早已引起了国家有关部门及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关注和重视,国家标准已颁布实施。因此,我省烟草系统要加快推进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有利于更好地贯彻国家标准,有利于推动节能技改项目的实施。
2.1企业内、外部环境对建立能源管理体系的需求目前,我国烟草企业能耗问题严重,国家、行业、公司对能耗的要求也越来越上升到工作日程中,全面推行能源管理体系,是烟草工业企业节能工作走向科学、系统、全面、持续的重要途径。目前,能源管理体系建设还面临着相当大的难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烟草行业能源体系粗放管理模式导致实际生产中企业各生产单位为完成生产计划而忽视产品单耗这一现象现象的长期存在。这主要是因为大多数烟草企业在能源管理方面的制度不够完善,有些企业虽然建立能源管理制度,但只在职能和机构上规定“谁”、“做什么”,而对于“如何做”“、做到什么程度”没有进一步完善。新的形势下,企业内外部环境越来越依赖能源管理体系的建设,因此,谁抓住了这一环节,谁就会受到更多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2把实施能源管理体系与工作实际相结合就开展能源管理体系建设项目,推动能源管理体系建设项目,开展企业能源消费全过程的科学管理,对于促节能、降成本、增效益意义重大。要提高认识,明确目标,加强协作,确保能源管理体系建设顺利推进。要以“烟草行业十二五节能减排纲要”的要求作为指导,按照“统一策划、明确主体、分步实施”为原则,有步骤、分阶段推进各单位的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工作。为此,各企业要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健全机构,保障运行。要建立健全组织机构,自上而下有序有效开展工作。同时要强化培训,营造氛围。要广泛宣传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的意义和作用,强化员工对节能减排工作和能源管理体系建设重要性认识。省公司要适时对能源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各单位、各部门应该抓好抓实,制定有效的考核办法。在工作中要结合实际,注重实效。能源管理体系的建设要“可理解、可操作、可执行、可评价”,将实施管理体系与各项实际工作有效结合。
2.3努力提升能源体系管理水平能源管理是卷烟工业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扎实开展能源管理工作,是企业争先创优、打造标杆企业及争创优秀卷烟工厂的必要保障。应围绕企业的工作方针目标,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扎实开展能源管理,需要更加注重提高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水平及体系架构的完整性、能源管理方法的系统性及科学性、能源信息系统建设的全面覆盖率及数据分析的即时性及准确性、设备经济运行的合理性、节能降耗关键节点的准确把握及严格监控、能源计量考核监督,以充分发挥好管理、技术、人才的关键作用,不断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
3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中的几个重要环节
企业各部门要提高认识,切实履行职责,加强对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工作的领导,精心组织实施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工作,加强调度,及时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做好信息收集和工作,强化督促检查,落实好各个环节的工作,确保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工作取得实效,为促进全省节能减排做出贡献。
3.1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和总体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降低能源消耗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目的,通过开展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建立持续改进的节能工作机制,全面提升企业节能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促进全省节能工作深入开展。坚持企业主体原则,充分发挥企业积极性与创造性,建立起切合企业实际的能源管理体系;坚持政府引导原则,通过政策激励、创造氛围、搭建平台等措施,营造开展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的内外环境;坚持持续创新原则,在推进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过程中,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和工作方法;坚持循序渐进原则,采用示范带动、逐步推进的办法,扎实开展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建立完善的能源管理体系。要有明确的总体目标,要细化阶段性任务,通过能源管理体系建设,使企业节能管理水平有较大改善,节能技术水平有较大提高,能源消耗水平有较大降低。
3.2认真制定工作计划,落实工作步骤认真制定工作计划,逐一落实工作步骤。组织对企业能源管理骨干人员进行培训,使其全面掌握能源管理体系标准要求和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立、实施、保持、改进的方法步骤,保证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取得实效。企业内部应该组织能源管理体系标准培训,使各级管理人员了解能源管理体系的思想,熟悉和掌握标准要求,强化能源管理意识,为企业建立体系奠定基础。要及时利用能源审计、能效对标等工具,全面剖析能源管理和利用现状,针对能源管理和利用过程,策划管理控制措施;针对重要能源因素,提出节能改进建议。建立能源管理体系。确定企业能源方针,针对能源利用过程建立能源目标、指标体系,确定机构和职责,配置资源,制定管理工作程序和方法,编制能源管理体系文件。各部门管理者对能源管理体系文件要认真阅读研究,按照体系文件的要求,实施运行控制,制定并实施节能改进方案。三是监测改进。加强体系运行过程中的监视测量,针对薄弱环节,改进完善体系,实现体系的自我提升。对管理体系的实施效果和符合性进行分析、评价,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提出完善体系的建议。
【关键词】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工作;建议
1 当前山东省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工作的现状
1.1 现状
我省是全国最先开展能源管理体系研究和实践的省份。2007年开始,借鉴国际先进经验,从制订标准入手,沿着试点、示范、总结、推广的路径,研究和实践能源管理体系。2008年,《能源管理体系要求》地方标准,组织开展试点工作;2009年,出台《山东省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意见》以及《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实施指南》等标准;2010年,出版《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体系》,扩大能源管理体系实施范围;“十二五”以来,按照《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实施方案》要求,引导企业进行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目前,部分企业建立了能源管理体系,其中31家通过认证,占全国的21.4%。我省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取得的成果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1.1.1 持续改进的节能机制初步形成,企业能源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已经建立能源管理体系的企业普遍形成了四个机制:一是,节能遵法贯标机制,实现了主动收集并自觉贯彻节能法规、政策标准;二是,能源的全过程控制管理机制,实现了对能源管理和利用的全过程、即时化、系统化控制,能源计量、统计更加完善,能源利用过程监视、测量不断强化;三是,节能技术进步机制,实现了主动追踪、获取、应用先进节能技术和节能技术进步常态化;四是,节能文化促进机制,节能制度不断完善,员工节能意识不断提高、节能习惯逐步养成。
1.1.2 单位能耗普遍降低,企业节能效果明显提高。建立能源管理体系的企业,产品能耗指标均有下降,节能潜力得到进一步挖掘。济钢能源管理体系已经运行四年,2012年吨钢综合能耗580公斤标准煤,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累计节能60万吨标准煤,利用余热余能发电123亿千瓦时,减排氧化硫12万吨、二氧化碳725万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显著。
1.1.3 产生联动效应,“三能”建设形成合力。我省在推进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的同时,开展了能源管理师制度建设,培养能源管理师5849人;以钢铁、化工等行业为重点,引导企业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建立集能耗数据采集、实时监测、分析调控为一体的能源管理中心。“三能”建设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从机制、人才和管理平台三个层面形成节能合力,推动企业节能工作全面提升。
1.1.4 影响广泛而深远,能源管理体系上升为高层决策。国务院和省政府多次要求开展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我省在实践中凝练的“四个机制”、“三个持续”等经验,写入国家《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实施方案》。还举办两次能源管理体系国际研讨会,参加中日节能环保论坛,积极参与能源管理体系国家标准、国际标准制订工作,为在全国推广能源管理体系做出了积极贡献。
1.2 存在的问题
我省列入国家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的企业有1188家,企业数量位居全国第三,根据国家要求,“十二五”期间这些企业要完成节能量2530万吨标准煤,节能量目标列全国第一。“十一五”以来,这些企业的节能管理水平、技术水平和能效水平都有较大提升,但也必须清醒地看到,节能法规政策落实不到位、节能技术获取渠道不畅通、节能目标责任不明确、能源计量统计薄弱、能源管理不系统、过程控制不规范等普遍性问题,对进一步挖掘节能潜力,实现“十二五”节能目标,建立节能工作长效机制构成突出障碍。开展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措施。
2 全面推进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工作的几点建议
党的十作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重大决定。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开展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实施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途径,是落实十精神的重要措施。2012年,国家发改委、国家认监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万家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工作的通知》,对万家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做出具体部署,明确了目标和措施,要求万家企业到“十二五”末基本建立符合《能源管理体系要求》(GB/T 23331)的企业能源管理体系。
2.1 加强组织领导
省市节能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对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根据省里的推进计划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实施计划要按照全面启动、逐步推进的原则。要抓好人才培养,充分发挥国家注册能源管理体系审核员和能源管理师的作用,把审核员熟悉认证业务的优势和能源管理师掌握节能专业知识、熟悉企业情况的优势很好地结合起来,培育能源管理体系咨询专家队伍和评价专家队伍,提高为企业开展咨询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2.2 抓好示范引导
充分发挥企业在能源管理体系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不断总结经验,发现典型,培育示范企业,组织推广。通过多种渠道,向企业推荐国内外先进的节能方法和节能技术,宣传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先进案例、经验和成果。淄博市和德州市要加大工作措施,率先开展培训、咨询、认证等各项工作,积累经验,发挥示范引导作用,创建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示范市。
2.3 搞好认证评价
充分发挥认证对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的评价促进作用,鼓励企业自愿开展认证。认证机构要在《山东省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推进计划》和各市实施计划指导下开展工作,通过山东省节能信息系统进行认证信息网上登记,省、市节能主管部门要加强对认证工作的组织协调,提高认证质量。各市节能主管部门要按照《山东省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效果评价标准》,组织专家对不选择认证的企业进行现场评价,确认效果,出具评价报告并报省经信委(省政府节能办)备案。
2.4 实施激励约束
要认真进行制度设计,探索建立健全项目申报、表彰奖励、目标考核等制度在内的激励约束机制,加快推进全省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提高企业能源利用效率。各级节能主管部门要加大对认证结果的采信度,在组织申报国家和省节能项目等工作中,优先支持建立能源管理体系并有效运行的企业。对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先进企业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把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工作纳入对各级政府和企业的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内容,严格进行考核。
2.5 强化监督检查
省市节能主管部门和质监部门要根据职责分工,加强对万家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和咨询、认证机构工作的监督检查,促进和指导企业加快建立能源管理体系,确保有效运行;依法查处咨询、认证工作中弄虚作假等违法违规行为。省节能监察总队每年都要组织开展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情况专项监察和抽查,验证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及运行的有效性。
1.1企业能源审计类型
我国现在开展能源审计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政府监管的能源审计,即国家或地方节能主管部门对石油化工企业能源使用情况进行审计,是我国开展能源审计的主要类型;二是委托从事能源审计的相关机构,该机构具有规范性,以保证审计方案、采用数据和审计结果更加科学,提出的建议更加有效;三是企业内部设立能源管理体系,依照国家能源相关规定对企业用能情况进行审计。
1.2企业能源审计的方法
石油化工企业能源审计的基本方法是依据物料平衡原理、能源平衡、能源成本分析原理、工程经济与环境分析原理以及能源利用系统优化配置原理,对企业的能耗、物耗的投入产出情况进行审计、诊断和评价[3]。相关依据参考表2。
1.3能源审计程序
1.3.1编写能源审计方案首先成立能源审计小组并分工,其次,明确能源审计目标,审计期和审计内容,最后根据前两块内容制订能源审计方案。
1.3.2了解企业能源利用情况针对能源审计内容,通过企业能源管理人员初步了解企业生产工艺、能源管理体系、能源购销、能源转换输送等等。召开能源审计动员会,向相关人员介绍能源审计的目的和要求,随后布置数据资料收集工作,资料主要包括:能源管理资料、能源统计报表、各分系统和主要用能设备的数据资料等等。
1.3.3现场调查测试进入企业生产内部,了解主要的生产系统、能源转化输送和能源利用系统的详细情况,必要时对重点用能设备和装置进行现场测试。另外,可通过现场核查、盘点、查账等手段来判断、分析收集数据的真实性。
1.3.4召开交流会相关信息收集和分析之后,就发现的相关问题与企业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交流探讨,共同提出提高能源利用率得可行性措施以及可达到的初步成果。
1.3.5编写能源审计报告报告内容主要包括:审计有关事项的说明(如:技术标准)、企业概况、能源审计结果、重点耗能设备的测试结果和对标评价、企业能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和能源审计总体评价和结论。
2我国石油化工企业能源审计面临的问题
随着能源审计规范不断地完善,我国企业能源审计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如许多化工厂考虑到投资回报率和回报期,时间如果是两三个月则会比较积极,若为3~5年甚至更久的话,往往会扔到一边。现将相关问题总结如下:
2.1企业对能源审计的需求意识淡薄相关文献报道指出,面对我国日趋严峻的能源形势,各重点耗能企业被迫与各地政府签订的《节能目标责任书》,被动地接受能源审计。很多省份的企业自主能源审计几乎为零,主要原因是企业认为能源审计太过麻烦,需要增加新的投入,很难产生经济效益,所以管理人员对能源审计并不持支持态度[4]。对于石油化工企业而言,部分能源也是生产原料,对企业内部进行能源审计,从管理到设备及能源的分配都需投入一笔较大的资金,而且在短时间内得不到及时的利润,故企业自主进行能源审计的积极性不高。
2.2能源审计部门存在限制性能源审计的主体包括审计单位和专业性人才。目前我们国家能源审计以政府审计为主,很少有企业自主设立专门的能源审计部门。而政府部门由于业务繁多,工作人员有限,不可能及时处理各企业的能源审计需求,因此会导致部分企业不能按时拿到相关审计材料。另一方面,对于审计人员而言,不仅需要掌握财务方面的知识,对于企业单位能源计量和统计、社会节能量的认定和换算方面也需要了解,而在实际工作中,工作人员大多是财务科班出身,对能源审计业务不熟,“不会审”现象时有出现[4],且审计队伍的水平参差不齐,在工作方面会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导致能源审计失去其包含的重要意义。
2.3企业能源管理基础薄弱大多数石油化工企业缺乏有效的能源管理体系,从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制到能源数据的计量和统计工作,都无专人负责。日常能源运行情况的记录,直接影响到能源审计的进行,数据的真实性与实施能源审计后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密切相关。
3能源审计面临问题对策的思考
3.1“强制性”和“鼓励性”措施并举首先,政府部门可根据自己在能源审计中的主导地位,结合新修订的节约能源法、化工企业能源审计管理规范和管辖范围内石油化工企业的实际情况而下发政策文件,政策中可规定新老企业需进行能源审计的的方法、步骤和审计内容等。其次,政府部门可积极出台相关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奖励进行能源审计较好的企业,带动其他石油化工企业进行能源审计;最后,政府部门应积极宣传能源审计为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让企业明白能源审计的本质是服务于企业,使企业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本钱”,最大化企业利益。
3.2充分发挥能源审计中介机构的作用能源审计需要既懂财务和审计,又懂工程技术的综合型人才。因此,政府部门可招聘相关专业的人才,并对其在专业方面进行考核,然后进行技能培训和岗位实践,最后可根据各地需求成立第三方能源审计服务机构,更好地服务各地石油化工企业。对企业内部从事能源管理的人员可阶段性地进行培训,总结出节能的经验,从而更好地展开能源审计工作。
3.3建立健全企业内部能源管理体系石油化工企业内部建立能源管理体系不仅有利于企业能源管理的合理化,安全化,能及时掌握企业能源消耗情况,保证能源计量数据的真实性,从而为企业实施能源审计和节能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此外,企业内部成立能源管理体系,能够为企业带来间接的经济效益,例如:企业在进行能源审计或申请新项目时,完整、科学的能源消耗数据,可以为企业省去一系列的行政成本。
4结语
关键词:企业;能源管理;管理制度;提高
企业是能源管理的主体,企业的科学管理离不开能源计量管理。能源计量是降低能耗、提升效益的根本,同时也是企业管理水平提高的需要。要想实现能源节约,必须进行精确的能源计量。并且,能源管理制度的完善是能源管理的重要基础,只有如此,才能实现能源管理的科学合理性。所以,企业需要结合自身能源管理需求,提升企业能源管理的实效性,促进能源的节约,使企业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从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 目前石油储运企业能源计量管理的情况
1.1 石油储运企业能源计量管理的概况 近些年来,原油管道技术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管道输送具有持续性强、安全性高、输送量大以及能量消耗低等特点,在当今世界已经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近几年,中石化管道储运公司输油量持续增加,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扩大,企业输油量将会进一步提高,在此期间,加强企业的能源计量管理工作十分重要。
1.2 石油储运企业能源计量管理所存在的不足 虽然中石化在能源管理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然而就实际情况而言,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以改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缺乏对能源计量足够的重视,企业侧重于经济产量,在能源计量管理方面所做的工作远远不够;第二,企业部分能源计量器具不符合国家相关标准,部分能源计量器具已经损坏,此外计量器具的检修及更新都不及时,严重影响计量工作的精确程度;第三,企业能源管理以及成本核算没有将能源计量数据纳入考虑范围,造成企业管理制度上的缺失。据统计,企业在2010年燃料油消耗将近5万吨,天然气消耗达到了2000万立方米,电力消耗达到了10亿千瓦时,这些能源均产生了较大的消耗。所以,健全能源计量管理制度,加强能源计量管理,管理采用先进的管理系统、数据搜集和分析,对能源计量数据进行实时监测,从而实现能源使用的有效控制,是企业目前所需落实的工作。
2 企业能源计量管理的提升策略
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和标准,再根据企业能源计量管理的现实,本文提出以下提高企业能源计量管理效率的方法。
2.1 健全企业能源计量管理的制度 企业能源计量管理体系和制度是企业能源计量管理的重要基础,企业应该建立各部门能源计量管理体系,明确企业管理人员的管理责任,使企业能够快速有效地对能源计量问题进行处理。并且还应健全企业能源计量管理制度,包括能源的质量管理、责任管理、统计管理、设备管理等。改进企业的能源计量器具,保证器具的使用价值,使其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持续提升能源计量检测的控制效果,强化企业能源计量数据的整合,对能源计量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管理,使企业能源计量检测数据在成本核算以及生产经营等方面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从而有效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2.2 加强能源计量有关人员的培训和管理 针对能源计量有关人员制定专门的培训考核体系,给予计量人员一定的在岗培训时间,提高计量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使其符合实际岗位的需求。定期进行相关培训考核计划的制定,安排好培训的时间、内容与规模。在培训的过程中,落实好培训教案、专业传授、培训记录等一系列工作。强化能源计量有关人员的培训考核,保证在岗人员都能通过考核。努力促进计量有关人员的学习交流,参考其他企业先进的技术与方法,促进能源计量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
2.3 加强企业能源计量器具的管理 企业应将能源计量器具进行分类、分级管理。根据分级管理的需要,企业应建立关于能源计量器具的档案,档案的内容应包括计量器具的使用方法、产品合格证、检修记录等。健全档案资料管理制度,设定专门的人员进行档案的管理,明确其管理责任和注意事项,包括档案的整理、收集、分类、查阅等工作。加强档案的安全管理,避免档案意外失窃或丢失等情况的发生。计量器具的档案按照一个档案记录一种器具的方法进行存档。进行计量器具产品说明书、合格证等资料的收集,此外还应包括器具的技术报告、检修记录等。
企业应定期对计量器具进行检查,有关部门应根据分级管理的需要,明确计量器具检修的时间安排,并且还应明确计量器具的种类、作用、检验方式等。国家严格要求的计量器具,进行检测时应按照国家有关标准执行,保证检测的合理性、全面性。对于企业引进的新型计量器具,必须事先进行检测,确定其质量可靠时才能投入使用。对能源计量器具设定独立的编号,有利于计量器的使用情况。
2.4 加强企业能源计量数据的管理 企业的能源计量数据管理涉及计量数据多方面的工作,主要有数据的获取、整理及分析等。其中,数据的获取必须严格按照计量检测的实际情况,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从而真正地体现企业能源的损耗情况,有利于数据的有效分析和企业相关措施的制定。除此之外,企业可以结合实际需求,通过计算机完成对能源计量数据的网络管理,使用先进分析手段,结合实际需求以生产周期为单位对能源的损耗进行及时而又精确的测量,进而推出可行的企业能源节约措施和提高能源管理的办法。
3 结语
总而言之,企业能源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对企业能源的节约、效益的提升具有重大的影响。而完善的能源管理制定是实现企业能源有效管理的前提,因此,企业必须建立并完善其能源计量管理制度,从而保证其管理工作的实施。本文以井下测试公司为例,指出能源计量管理工作所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为广大企业的能源管理提供参考,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付建新.建立完善能源计量管理制度提高企业能源计量管理水平[J].东方企业文化,2014(13):202.
[2]马海虎.我国合同能源管理中能源审计的法律问题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
一、生产管理精细化
在生产管理中,认真学习××炼化“生产管理上‘精耕细作’、现场管理上‘精雕细刻’、成本管理上‘精打细算’、技术管理上‘精益求精’,实现生产经营全过程的精细化管理”经验,对照先进根据我公司生产运行的实际情况,查问题、找漏洞、寻差距、找原因,制定出各装置细致的管理目标和以及达到该目标要采取的各项管理措施,把精细化管理工作做到每一项经济技术指标完成的各环节。认真做好主要生产车间的装置运行情况监控,对馏出口质量、操作纪律执行情况、现场跑、冒、滴、漏和长明灯、长流水现象及“防冻防凝”等工作认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车间进行整改,如无法立即整改的,要求提出整改方案,确定整改时间。上半年共进行操作纪律检查18次,查出各种问题及隐患共30多条,检查结果在调度会、内部网进行通报,对能耗管理方面的“地、老、坏”现象在宣传栏等进行曝光,同时按照考核办法进行经济责任制考核。通过不断的检查和督促,目前各车间的操作纪律执行良好,馏出口质量达到目标要求,现场跑、冒、滴、漏现象大大减少,长明灯、长流水现象已经基本消失,一季度的未发生一起设备、管线冻坏事故,上半年未发生上报总公司的非计划停工事故。
科室技术员每天深入到车间了解生产实际,从装置达标、水、气风质量指标合格率、装置操作平稳率等几个方面检查装置的运行情况。加强股管理基础,建立了原油质量、馏出口质量、外排污水等质量台帐,并定期分析,为合理调整生产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气分装置4月开工准备期间,技术人员每天到现场了解进度,熟悉、学习装置情况,检查流程,为装置的正常开工做好准备。4月22日开工生产,4月25日生产正常,到6月底处理原料气17516吨,生产丙烯4306吨,民用液化气12645吨。丙烯质量合格率为97.26%。
二、专业管理深入一线
在按照公司要求,多产液化气的生产方案调整过程中,和车间一起按照实际情况多次调整反应温度,对于催化装置干气、液化气的产量、质量进行跟踪、统计、核算,对使用丙烯助剂情况,以及使用催化剂后反应、吸收稳定岗位出现的新问题和产品收率情况进行了总结分析,为提高公司效益,改善产品结构取得了基础数据。
在装置检修中,制定了高、低压瓦斯系统吹扫方案,化学清洗方案,对开、停工方案,提出指导性建议。在装置停工阶段,派专人对各系统吹扫过程进行跟踪,监控,每天总结进度,使停工过程安全、平稳、正常,装置按期交到检修队伍手中。检修过程中,及时了解进度,做好各项配合工作。装置开工、调整时,派技术员对装置的生产情况进行跟踪指导,使装置尽快恢复平稳操作,质量合格。有一名同志被评为检修工作先进个人。
去年我们被总部点名批评的一点就是能耗高。在今年能源管理过程中,狠抓现场检查,使各部门的员工都能树立起节能的意识,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针对能源计量不准、计量器具投入不全这种情况,我们对无法测量的单元根据设计值和全公司的平衡确定流量,各车间建立了周、月报制度,根据周报表预计分公司及各车间本月能耗完成情况,并适当调整计划。在下旬根据本月完成情况及下月的生产安排进行反复的测算,依据全年的能耗计划制定下月的能耗计划。细化各项用能管理,针对很多水冷器的循环水进出口温差非常小,甚至没有温差的现象,经过多次的督促和检查,促使车间对各冷却器的循环水进出口温差控制纳入到日常管理中来,减少了循环水的用量。目前节水减排项目已经实施了5项,其它4个项目也将按照计划于今年实施完毕。节水减排项目的实施,必将使我公司的用水水平逐步提高。完善了气分装置的能耗管理工作,完成了计划指标。在节能宣传周期间开展了多项活动,节能知识答题、节能合理化建议、节能征文等,还进行了悬挂横幅、节能板报评选等活动,同时在分公司网络、电视上进行大力宣传,在全厂营造了良好的节能氛围。
针对原油性质的改变对装置操作的影响,对沥青中质原油、塔里木原油的性质进行了分析总结,从操作参数、产品质量方面为车间提出指导意见。
在生产事故管理中,负责三起生产事故的调查处理
三、积极开展业务知识培训
根据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审核要求,年初对c版程序文件进行了修订,修改了《生产运行调度控制程序》、《生产计划控制程序》等三个程序文件,形成了d版文件,并在全科室进行了宣贯,元月份完成了内部审核工作,关闭了二个不合各项,二月份配合完成了认证审核工作。在一体化管理整合标准知识培训中,对全处室人员进行了一整天集中培训,使大家基本掌握了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三个体系基本知识,共组织了二次管理体系标准知识考试,为公司开展一体化管理体系打好理论基础。
二月份在人力资源处安排下,在全公司组织了一次相关部门和生产车间参加的能源管理知识培训,为基层车间做好能源管理工作做好知识储备。6月初完成了内控制度的自查工作,对发现问题进行整改。
四、下一步工作重点
今年上半年在炼油专业达标方面经济指标完成的不好,轻质油收率46.67%,比指标低4.83%,加工损失率1.13%,比指标高0.09%,吨油完全成本174元/吨,比指标高5元/吨。各装置能耗偏高,常压装置1~6月能耗为13.64千克标油/吨,与总公司的考核指标,相差4.14千克标油/吨,沥青装置1~6月能耗为13.95千克标油/吨,从7月开始车间燃料油、燃料气消耗与统计完全统一后,常压装置、沥青装置能耗将上升5个单位,这在中石化企业中是非常高的。这些数据表明我们在生产过程和管理中还存在许多的问题,控制没有到位,造成效益的大量流失。能源管理还存在的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各装置普遍存在着无计量或计量不准的问题,无法反映出装置的真实水平,新鲜水、循环水、蒸汽等都无法进行平衡,难以准确考核。针对这些情况
确定下半年工作重点是:
1、继续认真开展生产管理全过程的精细化管理,落实各项管理措施,完成制定出的各装置的管理目标,认真检查考核。操作纪律检查继续深入进行。
2、做好全公司降低炼油综合损失的活动,对调和车间、原油车间油品脱水和生产装置维修排放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防止随意发生。对常压渣油350℃馏出量≥8%的情况要严格控制,采取措施予以消除。
3、抓好装置节能及能源达标工作,找出各装置存在的问题,制定解决办法,降低各装置的能耗。只有主要炼油装置的能耗下降,才能确保完成全年指标。继续加强现场管理,持之以恒,不断加强。加快实施节水减排项目,以解决冬季蒸汽供应不足的问题。
关键词:烟草工业企业;节能降耗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0-0-02
一、前言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提出,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和切实保证。企业是创建节约型社会的主体,在创建节约型社会中将发挥着重要的主导作用。对于烟草企业来说,创建节约型企业是促进企业进一步降低成本、增强核心竞争力、依靠科技进步实现可持续发展,促进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根本要求和必然选择。
二、辽宁烟草工业能源管理现状
1.生产系统划分为主要生产系统、辅助生产系统、附属生产系统
企业主要生产系统包括制丝生产和卷接包生产,制丝生产过程主要是片烟的按比例掺配、回潮、加料、切丝、掺配加香等,卷接包生产过程中主要是将烟丝卷制成烟支,并包装成盒、成条并装箱。辅助生产系统各用能设备类型多属于公用工程通用设备,如锅炉系统、空压系统、空调系统、制冷系统等。附属生产系统中包含办公、照明、厂区内与生产有关的运输等,其用能设备多为电灯、办公设备、厂区内生产用运输车辆等。
2.生产用能特点
卷烟生产所需要的能源主要为电能和热能,与之对应企业外购能源种类包括电能、燃油。从购入情况来看,电能从国家电网购入,热能的获得是靠购入燃油通过锅炉燃烧将水气化产生蒸汽,制丝生产线的叶丝气流烘丝是靠燃油在燃烧炉中燃烧产生高温气流。
电能:生产设备机械运动的动力驱动;设备控制系统和仪器仪表的能源;空压机、真空泵、空调系统、生产运输设备(电瓶车)等能源转换系统的能源;照明能源。
蒸汽:提供生产设备所需要的热能;增温增湿设备及干燥设备所需要的加工介质;一些真空设备的动力来源;空调制冷设备的动力来源和调湿介质等。
煤、燃油、天然气:主要是用于锅炉产生蒸汽,供下游环节使用。部分燃油、天然气用于制丝生产设备配备的燃烧炉,通过燃烧换热产生高温气流。
3.企业能源消耗水平
从数据分析看,2009年,行业万支卷烟综合能耗水平为4.08kgce/万支,先进企业为1.95kgce/万支;2010年,行业万支卷烟综合能耗水平为3.61kgce/万支,先进企业为1.14kgce/万支。行业总体消耗指标呈现出大幅下降的走势,但由于气候特点、管理水平、工艺设备的不同,先进企业与行业平均水平的差距也反映出行业内各企业消耗水平的参差不齐。
从数据分析看,企业一、二级能源计量相对完善,三级计量不足。主要是电表按照工段配置而不按照单机设备配置,蒸汽仪表只在耗汽量较大的设备配置,仪表配置的不足影响能源消耗的精确监控和管理。
5.用能管理状况分析
(1)岗位设置:在公司一级设置有经济运行部负责全公司的能源管理工作,经济运行部内设置有生产设备科,在课科内设置有设备管理员具体负责。在工厂一级设置有生产设备科负责本工厂的能源管理工作,在科内设置有专管员负责工厂的能源管理、统计等工作。在生产车间、能源动力车间设置有技术员负责车间内的能源管理。
(2)制度建设及考核:由经济运行部负责组织制定了公司层面的能源管理制度,两厂细化制度及工作流程,制定了本厂的制度。能源考核在公司总体考核体系中体现,由公司制定年度考核指标下发两厂,工厂进行指标分解,对各部门按照季度考核。
(3)企业能源计量管理方面:企业统一制定了《监视测量装置管理规定》制度,规定了企业内部计量器具、测量设备的采购、使用、检定、报废等具体管理要求和工作流程。规定了对人员的培训、授权等管理内容。
(4)企业能源统计管理信息化建设:营口卷烟厂已经有能源管理系统,生产过程中消耗的电能、蒸汽、燃料油、新鲜水等在企业和车间层次的统计基本实现了在线数据的实时采集,并通过网络实时传递到能源管理部门,沈阳卷烟厂采用离线方式,由人工每日记录。
三、企业能源管理问题及节能降耗探索
1.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置、计量体系建设。从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置率看,一级、二级计量的设备配备相对较完整,能基本满足企业能源计量及生产、经营工作的正常开展,三级计量仪表配备率不够。目前烟草行业已经在制订行业内的“能源计量器具配置”标准,企业应积极在技改或设备维护修理过程中一次性按照要求配置齐全计量器具。完备的计量器具配置还应辅以完善的计量体系,企业应按照能源购入贮存、加工转换、输送分配和最终使用四个环节设置对各工序及车间各种能源消耗建立分类统计报表,保证整个计量体系的有效运行。
2.能源管理制度建设及考核。企业虽然建立了基本的能源管理制度,但制度的周密性及可操作性体现的不强,企业的能源管理水平仍然偏低。能源管理体系建设不仅要体现企业的战略和管理理念,具备一定灵活性、可操作性和可扩展性,还应与国家的节能减排战略结合,体现出烟草行业在国家节能减排中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2009年11月1日,我国已经正式实施GB/T23331-2009《能源管理体系要求》标准,烟草工业企业应积极推动此项标准的贯标工作。在能源指标考核方面,应注重能耗指标考核的合理性、科学性问题。能源考核指标不仅应在行业内进行横向对标,也要与企业发展历程进行纵向对比。
3.卷烟生产活动组织。卷烟生产的组织方式对能耗影响也很大。由于生产中,更换牌别时需要清扫设备、生产间歇的非生产能耗以及辅助生产设施能耗都在发生,因此,需要企业进行研究,科学的组织生产,合理安排生产时间以及叶组顺序,减少设备的等待生产时间的能耗,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比如,湛江卷烟厂提高批次叶组供应量,一次投产1万公斤以上进行连续生产,减少了停产间歇时间,就减少了非生产能耗,达到节能的目的。
4.企业节能技术应用与项目管理。在新技术改造企业,企业应利用改造时资金充裕、场地不受限的优势,加强新节能技术的应用,比如沈阳卷烟厂技术改造中应用地源热泵技术,可有效降低能耗。在厂房建设中也要注重各种保温材料、技术的应用。目前能源合同管理模式正处于方兴未艾的时期。与传统的能源管理和节能改造模式相比,能源合同管理是一种市场机制,达到项目节能减排的社会效益目标的同时,还能为合同双方带来经济效益,减少了企业实施节能减排改造项目的风险。
5.企业能源品种选择。从目前能源利用水平上分析,使用商品化蒸汽最节能,其次是使用燃油,而使用天然气和燃煤时能耗较高;从经济性能来看,使用蒸汽和燃油时费用最高,其次是天然气,而燃煤的费用最低。因此条件具备的企业,应积极推动清洁能源如天然气、石油的选用,或者企业直接购进商品化的蒸汽以降低企业成本,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在沈阳厂的异地技术改造中,已经考虑在锅炉中使用天然气代替燃油,可节约成本30%以上。
6.企业能源转化消耗设备选型。企业电能转换和输送损失在1~11%,这是一个很大的节能空间,合理的有效荷载率将有效降低能源损耗,因此企业应利用社会资源。坚持每1-2年做一次三相平衡测试,并注重变频节电技术,电磁调控技术的应用。烟草企业的另一部分耗能重点是燃油燃气消耗,国内大部分锅炉热效率85%-95%,因此应选择热效率较高的锅炉,安装锅炉节能器的会比原先能提高5-10个百分点的热效率。这方面初始投资成本可能很大,但3年之内的综合效益确是可观的,也值得企业投资。
四、结束语
节能降耗是企业的一项长期课题,全面节约能源和资源,推动可持续发展,还需要企业建立“在节约中发展、在发展中节约”的长效机制,加强设备管理、技术创新、人才培育,把节约意识渗透至生产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做到“点点滴滴降成本,分分角角算效益”,以实际行动促进节约型社会建设,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闻洪春.《能源管理体系 要求》标准解读与应用分析[J].信息技术与标准化,2011:1-2.
[2]熊月宏.六西格玛方法在节能项目管理中的运用[J].项目管理技术,2010,11.
[3]王其营.能源在企业设备管理中循环利用与代用的设想[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1.
[4]雷仲敏,等.能源技术经济分析[M].中国环境出版社,2006.
[5]钱伯章.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M].科学出版社,2008.
计量器具是计量技术服务的基础,构建和完善计量器具管理体系是企业计量和质量保证的基础,计量技术机构的服务内容不应仅仅限于传统的计量器具的检定/校准,而是参与到计量器具的管理和使用中去。一方面,根据企业实际需要,计量技术服务可从设备需求环节着手,服务可贯穿需求分析、采购、验收、计量确认、使用、维护、周检、维修、报废整个环节,为企业提供配备、测试、数据管理等一揽子服务,帮助企业构建和完善计量器具管理体系。大部分企业对产品质量检测用计量器具配备较为齐全,但对原材料、能源消耗、工艺过程控制所使用的计量器具配备不齐全,受检率不高。技术机构可指导企业提高和优化配备,帮助企业利用计量器具探索最佳控制点,利用计量器具掌握能源和物料消耗规律,从而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大多数企业只重视计量器具的溯源,忽视数据的管理和应用,认为计量器具只要检定合格了就行,对于出具的证书上的数据不予理睬,没有将计量数据反馈到产品生产中去,致使质量成本上升。计量技术机构可帮助企业建立计量数据对产品控制的快速反应机制,充分利用统计技术对计量测试数据进行处理和判断,并结合工艺控制将数据处理结果反映到产品质量上来,这样才能实现计量的技术支撑作用和控制把关作用。
2提供计量人力资源的配置和培训服务,帮助企业提高人员素质
人力资源是控制生产过程、工艺参数、确保质量的关键因素,计量技术机构可根据企业需求,提供计量人力资源的配置和培训服务,包括定制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方案,帮助企业制定计量测试人员中长期培训规划及短期、定期考核计划。计量人力资源包括计量测试、工艺过程管理、操作和维护以及相关管理人员,通过优化配置和人员培训,可提高其技术能力,科学地使用和维护计量器具,优化和提高计量管理水平。以深圳计量检测院为例,设立培训部专门为企业提供各类计量和质量技术培训。去年共开展对外培训服务逾150场次,超过115万余人接受了培训,培训内容涉及计量基础知识、计量技术法规、标准规范、行业质量分析、产品质量分析与风险控制、供应链品质管理、标准更新、技术贸易壁垒等方面,为企业的人才培养和技术进步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3参与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运作,为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越来越多的客户在正式签订合同前,往往要对企业的质量保证能力进行调查和评判,并到生产现场查看,了解其质量保证能力和体系运作情况。计量技术机构在和企业的深度合作下,可参与到企业管理体系的运作中去,帮助企业加强生产、经营、工艺等过程计量控制管理,帮助企业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利用计量数据为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包括规划、科研、设计、建设、生产等各环节提供决策依据。计量数据是企业信息管理的基础,是企业现代化管理的依据。例如对于一个生产经营的企业来讲,所需信息总量有70%来自计量数据。技术服务机构可帮助建立符合企业特点的计量数据系统,为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各环节提供决策依据。计量数据系统包括3个方面:量传数据系统,反映在用计量器具的基本情况,为企业使用的测试设备和系统提供准备可靠的依据;参数监控系统反映生产系统内在的联系和变化规律,提高工艺和产品质量;参数测量系统反映企业原材料、能源等消耗情况和变化规律,为领导层在经营和能源管理方面提供决策依据。
4帮助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提品全生命周期的技术服务
产品质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计量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关键,在支持企业生产有序进行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高质量的产品需要具备许多条件,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必须要有先进的计量检验手段。从原材料的质量检测,到生产加工的各个重要环节,只有每道工序检验合格,才有最终产品的检验合格。特别是在产品的研究与设计定型阶段,需要对几乎每个研究结果、每个功能或性能的设计结果、定型结果等进行测量或检测,存在着大量的研究和设计定型所需的计量检测工作,以确保产品技术性能和质量达到预期要求,这样才能从源头开始控制产品技术性能和质量。计量技术机构可为企业提品终端检测(产品相关标准、环规安规等符合性检测)、产品形成过程的量值检测服务(在线检测和过程监控)、检测方法研究(动态量、关键量、微量痕量及新参数的检测)、检测设备(包括过程控制、工艺控制设备)研究、测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有效运行等服务,贯穿于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流通、使用、报废等全生命周期过程中,帮助企业把好原材料进货关、产品设计审查关、生产过程质量关、产品出厂检测关,帮助企业提升技术和工艺水平,增强产业竞争力。
5开展能源计量工作,帮助企业进行能源管理,实现节能增效
计量是科学利用能源的基本条件,能源计量是企业进行科学管理、节约能源的重要技术基础,它能保证能源统计报告信息和数据资料的准确,保证能源消耗的可比性,进而达到先进合理地保证能耗定额的贯彻执行。计量技术机构可按照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指导企业在生产经营的全过程配备满足生产经营需要的能源计量器具,并安排企业按期对所配备的能源计量器具进行检定、校准;正确指导企业加强能源计量检测数据的应用,积极推广先进数据的采集、分析和管理系统,促进企业提高科学决策能力和水平,加强对合理使用能源的控制;帮助企业开展能效测试、能源审计、能平衡测试等活动,帮助企业摸清能耗情况,找出节能降耗的切入点,帮助企业落实节能降耗的具体措施;帮助企业建立能源计量管理制度,分析节能降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制定节能整改措施,落实节能整改方案。要将能源计量数据应用引入到企业的绩效管理、能源成本核算中,大力推进精细化管理,指导帮助企业通过能源计量数据分析,发现和堵塞能源跑、冒、滴、漏现象,减少能源浪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6结合企业产品和体系认证需求,提供认证相关计量测试服务
认证作为一种为组织提升质量管理水平、为各方传递信任的增值服务,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和广泛应用。体系和产品认证有利于提高企业和产品的市场信誉,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经过认证的产品可以方便地进入国际市场,企业对认证工作的重视程度与投入力度也在逐年加大。计量技术机构可结合企业产品认证和体系认证的需求,为企业提供认证所需的计量测试服务,为认证的合格评定项目提供公证数据和证明。当然,机构应积极获得各类认证机构的认可(签约)实验室资质。现阶段各类热门认证包括UL认证、CB认证、CE认证、RoHS、能源之星等产品认证,以及ISO9001质量体系、ISO14000环境体系、OHSM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HACCP认证、FSC森林体系认证等体系认证,帮助企业通过认证可确保企业满足国际贸易通用规则,突破贸易壁垒,抢占国际贸易先机。
7结束语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28号)、《绍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企业能源计量工作的实施意见》(绍政办发〔20*〕110号)和《*市节能减排工作行动纲要》(虞政办发〔20*〕151号)等文件精神,夯实我市重点用能企业的能源计量管理基础,切实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经市政府研究,现就加强能源计量管理,促进节能减排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工作目标
通过对重点用能企业开展能源计量管理,到2010年底,能源计量的有关政策、法规和标准得到有效实施,企业节能意识和计量意识显著增强,重点用能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率达100%,能源计量器具检测率达100%,企业测量管理体系、生产过程控制达到国家计量技术规范及计量检测体系确认规范的要求,能源计量技术和管理水平明显提高,浪费能源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为完成“十一五”时期节能减排目标提供有力保障。
二、工作重点
突出抓好化工、纺织、印染、医药、建材等行业中年耗标煤1000吨以上的重点用能企业的能源计量工作,努力降低消耗,提高能源利用率。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大力宣传节能降耗,管理是基础,计量要先行的理念。能源计量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企业能源管理的“眼睛”,是企业能源量化管理、实现真实成本核算的重要基础,也是企业贯彻执行国家节能法规政策、技术标准,合理用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保证;是国家依法实施节能监督管理,评价企业能源利用状况的重要依据,是今后实现能源审计、能源统计、能源利用状况分析的前提;也能为开展节能降耗竞赛活动和落实节能目标责任制创造公平的环境。
(二)进一步夯实基础。切实加强对企业能源计量器具的配置、管理和能源计量数据的分析、利用,是提高能源计量管理水平的关键。
重点用能企业要依据GB17167—20*《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导则》的要求,在生产经营的全过程配备满足生产经营需要的能源计量器具;建立健全计量器具台帐、档案,实行分类管理,并妥善保管计量器具的使用、维修、检定等原始技术资料,逐步实行计算机动态管理;做好计量器具的检定、校准工作,确保计量器具的准确可靠,对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环境监测等属于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如:流量计、热量计、压力表、电度表、煤气表、水表、衡器、燃油加油机等必须登记造册,依法向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申请强制检定。任何企业不得使用未经检定校准、超过检定校准有效期和检定校准不合格的计量器具。
能源计量检测数据是企业节能降耗的重要依据,各重点用能企业应对能源计量数据的采集、处理、使用实施有效管理,确保原始检测数据准确、可靠。要充分发挥能源计量检测数据在生产经营、成本核算、能源平衡和能源利用状况统计分析等各项工作中的基础作用,定期对能源计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通过量化考核、数据比对等,发现工艺缺陷、管理漏洞,为开展技术革新和工艺改进提供依据,切实把节能降耗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工作落到实处。
(三)进一步创新工作载体。大力加强企业计量检测体系建设,积极争创“浙江省能源计量示范企业”和“浙江省能源计量评价验收达标单位”,是夯实能源计量管理基础的有效手段。
大力开展标准计量进企业活动,引导企业按照ISO10012《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JJF1112《计量检测体系确认规范》和《中小企业计量检测保证规范》(质技监局量发〔*〕61号)的要求,建立科学的能源管理体系,加强原材料、生产工艺过程和成品的计量检测和数据管理,特别要加强企业能源消耗的计量检测力度,切实提高计量保证能力和计量管理水平。
凡年耗标煤5000吨以上企业,必须于20*年底前通过计量检测体系确认,年耗标煤3000吨以上企业,于2009年底前通过计量检测体系确认,年耗标煤1000吨以上企业,于2010年底前通过计量检测体系确认,在全市节能降耗竞赛活动中获得节能、节电、节水先进的企业,必须通过计量检测体系确认。
鼓励企业根据《浙江省能源计量示范企业考核评价细则》要求,争创“浙江省能源计量示范企业”和“浙江省能源计量评价验收达标单位”,年耗标煤10万吨以上的企业,要争取在20*年年底前建成“浙江省能源计量示范企业”,每年在全市表彰5家能源计量工作先进单位和15名先进个人。
(四)进一步强化政策激励。每年从工业循环经济(节能降耗)专项资金中切出一部分作为能源计量专项工作奖励经费,对被认定为“浙江省能源计量示范企业”、“浙江省能源计量评价验收达标单位”和通过省级以上计量检测体系确认的企业给予适当奖励。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市节能减排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加强协调配合,落实责任,形成合力,努力构建政府组织推动、企业主动参与、部门职能到位、技术支撑有力、行业协助配合的联动工作机制。
(二)加强服务,务求实效。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尽快组建“节能减排能源计量服务队”,充分发挥技术机构的技术保障作用,建立企业能源计量服务技术平台,积极开展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实行以定点、定时、定人、定内容、定责任为内容的“五定”帮扶措施,努力推广先进的能源计量检测技术、数据采集分析系统和管理模式。特别是在计量器具配备选型、检定校准、在线检测、能源平衡测试、企业能源计量状况评判、人员资质培训考核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持和综合服务,确保企业所配备的能源计量器具科学合理、准确可靠,提高企业能源计量技术和管理水平,切实把能源计量工作落到实处。
关键词:能源计量;企业节能
Abstract: energy measurement work is enterprises to strengthen energy management, improve the level of energy management, an important basis, is the enterprise to carry out national energy conservation laws and regulations, policies, standards, can reasonable use, optimize energy structure, energy efficiency, improve the economic benefit and market competition ability important guarantee, is the national energy conservation supervision and administration according to law.
Keywords: energy metering; Enterprise energy saving
中图分类号:F279.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采用先进工艺技术、提高企业装备水平和管理水平,以及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仍是我国提高能效、有效挖掘节能潜力的重要措施。资源的节约不仅仅是简单的减少或杜绝“跑、冒、滴、漏”,更重要的是企业应把能源计量工作贯穿于生产过程中,充分发挥能源计量检测数据在生产经营、成本核算、能源利用分析等各项工作中的作用,从而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能源计量工作是企业加强能源管理、提高能源管理水平的重要基础,是企业贯彻执行国家节能法规、政策、标准,合理用能,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保证,是国家依法实施节能监督管理。
一、能源计量的重要作用
1、可以提高用能单位管理水平。能源计量工作是经济核算的基础,是维护企业利益、增加企业效益、降低成本、提高企业产品质量的重要保证。用能单位成立计量管理机构配备管理人员,加强计量数据的统计,能及时反映产品能耗水平,与国内或同行进行比较,进而进行核算,制定降耗目标。
2、能源计量为企业发展提供技术保障。能源计量提供的准确数据,能及时反馈能源消耗状况和利用水平,有效指导企业的生产管理,为生产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3、配备完备符合要求的计量器具可以快速找出或发现能耗高、效率低的用能设备,进而提出改进措施。减少成本,提高竞争能力,为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
二、开展能源计量工作的原则
企业要开展能源计量,首先要对企业的能源计量工作充分调研,对收集的数据资料进行整理、统计、分析,找出企业能源计量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查找实际生产中能源计量管理体系是否可以进一步优化。在企业内部明确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原则,一般企业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应遵循:按产品制定能源消耗定额,实行耗能定额管理,对基本核算单位进行能耗考核和制定企业综合能耗考核标准的需要;要适应生产特点、生产规模和企业经营管理对计量检测信息的收集、处理、传输、反馈、控制实际需要;外销和自用分别计量的原则。
其次,企业能源计量还要实现计量器具的完备和应用适应性,能源计量人员的配备比例和管理制度的完善,规范能源数据采集的原则。
三、建立完善的能源信息系统
1、完善能源信息系统便于实时采集、存储、管理,掌握系统运行情况、及时采取改进措施,使系统尽可能运行在最佳状态,并将事故的影响降到最低。在企业能源管理部门的指导下,建立完善能源管理系统以满足能源工艺系统特点的分散控制和集中管理,使企业的能源管理水平适应企业的战略发展需要。
2、完善的能源信息系统能减少能源管理环节,优化能源管理流程,建立客观能源消耗评价体系。能源管理系统的建设,可实现在信息分析基础上的能源监控和能源管理的流程优化再造,实现能源设备管理、运行管理,有效实施客观的以数据为依据的能源消耗评价体系,减少能源管理的成本,提高能源管理的效率,及时了解真实的能耗情况和提出节能降耗的技术和管理措施,向能源管理要效益。
3、大型企业的能源系统规模较大,结构复杂。传统的现场管理、运行值班和检修的工作量大、成本高,完善的能源信息系统可以实现远程抄表统一监控,简化能源运行管理,减少日常管理的人力投入,节约人力资源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
4、企业可以通过信息系统进一步对能源数据进行挖掘、分析、迅速从全局的角度了解系统的运行状况,实时了解企业的能源需求和消耗的状况,使能源的合理利用达到一个新的水平,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降低损失,从而优化能源管理的方式,改进能源平衡的技术手段,为企业的高端能源管理提供现实的可能性。
四、完善规章制度,加强能源计量队伍建设
加强能源计量管理,领导是关键,制度是保证,人员是基础。在制定制度方面。制度不仅要全,而且覆盖面要广;制度不仅要要适用于部门,也要适用于班组和个人,对企业的全体员工都要有广泛的约束力。能源计量管理制度应包括:(1)能源计量器具的流转制度;(2)能源计量器具的周期检定制度;制定一套完善的生产和检测设备的周期检定制度,先进的检测设备如果不进行计量周期的检定和校准,数据的可靠就得不到保证,出现质量问题也就无从下手查找根源。(3)能源计量的使用、保养、维护制度;(4)监督管理制度;(5)技术档案、原始记录资料管理制度;(5)考核、奖惩、赔偿制度。
其次企业要做好能源计量工作,除了完善的管理制度,还需要一支掌握现代化计量技术的专业人才队伍。只有切实提高能源计量人员的综合素质,才能适应现代化能源计量管理的需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大量智能型计量仪表逐步替代能耗高、准确度低的传统仪表,这对计量人员提出了更高专业知识要求。企业采用多形式、多层次的培训,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能源计量人才队伍。
五、加强宣传教育,强化节能意识
1、转变能源计量观念
目前,部分企业领导认为能源计量属于投入费用较大,产出收益较低的工作,没有充分认识到能源计量工作的基础保证作用,舍不得在计量方面投入。为此需要计量部门在企业深入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宣传活动,在企业的公共场所的显要位置张贴能源计量宣传画,大力推广先进企业在能源计量工作方面的典型经验等,宣传节能的重要性,增强用能企业的节能意识。
2、全员参与能源计量
关键词:管理措施;节能
1引 言
在后哥本哈根时代,节能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事情,已成为与全人类的生存安危相关连的大事。节约能源和减少碳排放,在相当大的覆盖面上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表述同一个实质的问题,即减少碳排放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
在世界目前的经济技术条件之下,全球要实现减少碳排放的目标,除了推行清洁能源和碳汇承担外,其余大部分要依靠节能来达到。在我国,更是要依靠经济结构调整和节能来实现所作出的承诺,我国节能对于减碳的贡献率需要高达80%。这就是说:在未来的10年间,有32%~36%的减碳任务将要由节能承担。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国将减碳指标作为国家的约束性指标,纳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中,并逐步据此制订相应的统计、监测、考核办法。在能源使用强度的考核指标上,将同时增加减碳强度所要求的刚性指标。由此,我国节能工作将承担更广泛、更重大的任务。
企业作为节能工作的实施主体,要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核心,加快节能技术进步,建立起有效的约束机制,强化各项激励政策措施。目前重点企业为确保完成下达的节能目标,都建立健全能源计量、能源消费统计和能源利用状况分析制度,节能管理规章制度逐步完善。企业配备能源管理负责人,夯实节能统计、计量等基础,通过相关奖励资金,积极推动企业的节能技术改造。
在上述有利形势下,节能工作的开展应该是大有作为的。但是,在日常工作中我们感到,对深入推进节能工作仍然有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去加深认识。本文主要从如何提高对节能的认识、实施节能的管理措施、如何依靠和选择节能服务商等方面谈一些见解。
2对节能的认识
目前,企业在节能工作上存在如下认识误区:
(1) 认为能源看不见、摸不着,管理困难;
(2) 认为能源是企业的血液,一刻也不可停止供应。 “宁可浪费,也不能够断电”,“以低效率换取供电安全”的思想在许多企业很普遍;
(3) 供电是一个系统,节能需要高度的协作;
(4) 用电地点很多、很分散,难以把握和控制;
(5) 节能投资的收益难以确认;
(6) 企业的节能工作,需要相当专业的知识、经验与检测设备,而一般企业不具备这些条件;
(7) 不知道何为高效能源,何为低效能源,只在乎价格;
(8) 对新的高效能的设备不去认识、偿试。
要消除认知上的误解,首先需要企业的各级领导对以下能源使用问题作深入了解:
(1) 企业的能源浪费现象有多严重?
(2) 企业的能源有多少不合理的使用?
(3) 企业耗能设备的能效是多少?这类设备的能效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有多大?
(4) 企业的生产工艺能效如何?
其次,对企业管理工作上是否存在下列现象:
(1) 企业在无需照明的地点是否存在灯火通明、 过度照明(太亮)或灯光表面太脏导致照度下降的现象?
(2) 企业所使用的设备有否存在跑、冒、滴、漏现象?
(3) 是否存在停产时设备还在通电或运转、加热器还在加热、水还在流动、换气扇还在吹风的现象?
(4) 企业有否表面明显高于(或者低于)环境温度的容器和管道?
(5) 换热器已经很久没有清理,堵塞严重?
(6) 设备的运转部位很久没有检查情况?油是否清洁?
(7) 温度、压力和流量等工艺参数没有进行过量化研究,不知道需要多少最经济?
(8) 耗能设备是否从未做过能效检测,不知道设备的实际效率是多少?
上述问题的存在,归根结底,是企业内部没有将能源“管理起来”,主要表现在:
(1) 没有能源的计量、统计和分析工作,不知道公司的能源是如何被消耗掉的,不知道公司的能源利用率水平如何;
(2) 没有节能的目标、措施和规划,或节能目标制定不合理,不知道谁应该对目标负责,没有相应的措施;
(3) 没有专门人员(部门)对能源进行管理,认为“保证供电”就是能源管理,没有专人负责;
(4) 没有将节能的理念运用在产品的设计、制造过程中。
因此,作为企业的管理人员,必须具有一些基本的能源常识,如:
(1) 两台输出功率都为30kW的设备,一台效率为80%,一台效率为90%,价格相差仅5万;
(2) 一盏长明灯一天消耗的电力成本是多少?
(3) 如果不关闭设备变压器前端的电源,即使关闭后端用电设备,变压器仍然在耗电;
(4) 电机空运转时的能耗为额定功率的20%~50%;
(5) 一个直径为2mm的压缩空气管道,一年损失的能源价值超过8000元;
(6) 常年不清洗,结污垢的换热器,一年消耗的电能增加超过40%;
(7) 设备的效率、耗电量和功率是三个不同的概念吗?
(8) 如果实现单位产品能耗下降20%的目标,能源成本能够减少多少?
3从管理措施上节能
其实,实施节能的成本并没有企业所想象的高,其投资仅为培训、能源审核方面的费用,企业员工通过培训,掌握了识别能源浪费的知识和方法,就容易发现企业管理的节能突破点;或者外聘节能咨询顾问,帮助企业找出能源浪费的根源,往往能达到很好的节能效益。企业在能源管理制度上,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转变观念:高层管理人员要高度重视节能工作,认识到节能不仅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还能创造环境效益。应成立节能小组,定期召开节能会议,实施节能项目,评价节能效果;
(2) 建立与提高能源利用率相关的奖罚制度,消灭能源浪费现象,奖励节能议案和行为;
(3) 加强宣传教育,树立全体员工节能减排、环境保护意识;
(4) 管理层要加强能源方面专业知识的培训,企业相关的主要负责人员,都必须接受培训;
(5) 建立能源计量、统计、分析系统,按月报告;
(6) 建立适合企业的能源利用率评价指标,检查企业的能源利用率水平;
(7) 建立能源利用率(节能)考核指标,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主要指标之一;
(8) 高能耗企业(年耗标煤1500t以上),需设立专职的能源工程师岗位或者相关的部门,并赋予相应的职责和管理权力;
(9) 聘请外部节能咨询服务商,对企业开展能源审计、节能培训,帮助企业发现节能机会、提供节能方案、重大节能项目投资咨询、耗能设备的能效检测、耗能工艺设计评价、节能效果检测和建立能源管理体系等服务;
(10) 将节能理念充分运用到企业产品的设计、制造和设备采购、维护活动过程中;
(11) 制定节能规划,将节能作为企业发展的战略。
要做好节能管理,就必须要了解本企业的能源利用状况,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 建立基础能源利用数据
对需长期检测的数据,必须安装三级计量仪表,才能了解能源是如何被消耗掉的。对定期检测的数据,则需对主要耗能设备实施定期能效检测。
所谓一级计量,是指企业总的电能(燃料)计量装置;二级计量是部门、生产线的电能(燃料)计量装置;三级计量是指主要耗能设备的电能(燃料)计量装置。计量数据所反映“总的消耗量”,其本身并不反映能源利用率,只是评价能源利用率和节能机会的基础数据。能源管理是用数据说话的,详细的能源消耗数据,是实施能源管理的基础。
(2) 建立能源利用报表系统,其内容应包括:
1) 各类能源消费结构、数量、成本;
2) 企业各个部门、各种产品的能耗;
3) 反映出考核、控制指标的数据变化情况。
这是一项反映企业针对某一基准年度能源利用率的评价指标,无论企业产量和产品结构如何变化,只要企业的能源利用率没有发生变化,该项指标是不变的。反之,如果企业开展了节能活动并取得了成效,该指标就能够反映出来。
(3) 主要能耗设备能效检测
为了分析和掌握本企业的主要用能设备数据,还必须对主要能耗设备进行能效检测,主要包括:
1) 估计年总能耗大于10万kWh的耗能设备;
2) 单机功率小但数量多的设备;
3) 长期偏离设计工况的设备。
对耗能设备定期进行能源利用率检测,是能源管理的基础。对某一台设备或一项工艺一定要进行至少一次实际能效检测,如果条件允许,要尽可能多地检测耗能设备的能效,耗能设备能效检测数据是对整个企业能效评价的最基础数据,也是发现节能机会和空间的基础。设备的能效检测,必须由具有资质的专业人员完成。
4企业如何选择节能服务商
节能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课题,要取得节能成效,光靠企业自身的力量还不够,借助节能服务商的专业知识与经验,才能取得更佳的节能效果。
面对政府政策,尽管报纸上天天报,政府官员天天讲,但有些企业仍不清楚政府的政策如何才能够变成企业的“效益”;企业不清楚节能空间在哪里,有多大,用什么措施可以降低能耗;不清楚节能投资的技术风险和财务风险,这些都要求助于专业的节能服务商。而面对众多的节能技术和产品供应商,如何判断那一家的产品更适合自己?
目前,国内的一些节能技术和产品供应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有些节能供应商只熟悉一种技术,如果企业的节能机会不属于供应商产品的解决范围,供应商就无法给企业解决问题;有些供应商是从推销产品的角度给企业提供节能服务,这样就会导致一个倾向:带着有色眼镜为客户服务,只能够看到自己的技术可以解决的问题,而且会夸大其“功效”;有些甚至缺乏专业水准,提供的方案无法说服企业。
节能服务商基本上有如下四种类型,如表1所示。选择节能服务需要注意如下几方面的问题:
(1) 节能市场服务商的这种差别和结构,是由节能服务商的业务定位,特别是与企业的合作模式决定的,并不代表服务商之间真正技术能力的差别(可能在服务经验上会形成一定的差别)。
(2) 节能产品制造商也可以为企业提供节能诊断;第一类咨询服务商也可以实施节能项目。
(3) 市场商业法则: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投资决定收获,如果企业愿意投资在咨询服务,就可以得到专业的咨询服务;如果企业只愿意为节能产品支付费用,那么,就只能够解决节能产品能够解决的问题,其它的节能机会就会被“自然遗忘”。
5对企业节能的建议
企业需注意的潜在节能项目参见图1,可参照的节能行动计划见表2。对节能方案的实施,提出如下建议:
(1) 如果企业一年的能耗低于500万kWh,且用能设备分散,建议派一名技术人员(设备、生产均可)参加外部机构的节能培训,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工厂,就可以实施一部分的节能项目;
(2) 如果企业一年的能耗在500万至1000万kWh或2000tce,建议聘请专业的节能顾问为公司举办节能培训、节能咨询和能源审计;
关键词:铁路运输企业;能源监测;管理
“十二五”期间,我国铁路建设发展迅速,为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铁路建设所取得的一系列成就,可以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的重要标志之一。与此同时,在服务范围和对象方面,各级铁路部门均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同时,对能源监测工作的技术和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级铁路能源监测工作部门当前的重要任务是尽快转变角色,并且将当前的工作方式加以创新,以适应新形势、新格局和新要求[1]。铁路能源监测工作部门应拓展能耗监测工作的范围,对能耗的监控重点放在动态监测部分,并有效履行能耗监督执法的职能。从单纯的组织能源测定走向量值及测量的监督和服务。因此,能源监测部门要经常深入生产一线进行调研,摸清基层站段能源消费的使用情况、应用需求、现行的校对和测试办法等状况,对铁路站段的用能水平进行掌握和分析,摸清重点耗能设备能源消耗状况,并分析其能源利用效率。根据基层站段的节能现状和要求,统筹与兼顾相结合,科学合理地调整、制定监测人员管理制度[2]。
1节能监测管理的现状
随着国家对节能监测要求的进步,铁路运输企业的能耗研究也日渐发展,但是从能耗评价方法和管理评价力度等诸多方面,目前还并不能够达到完善的水平。本研究致力于对铁路运输企业能耗现行的监测与评价方法进行调查和分析研究,旨在提出从能耗管理方面建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的指标体系评价方法。通过调研我国铁路运输企业的能源监测工作开展情况并收集能源监测相关资料,虽然有部分企业设置有节能环保监测站并开展了相关节能监测业务,对企业节能环保指标计划也提出相关建议,但总体而言节能监测工作在全路范围内没有全面普及开展,运输企业能源监测管理还存在以下几个亟需解决的问题:现有监测站因业务量缺失而发生萎缩,现有的节能环保监测站中开展的业务多是环保专业监测,节能监测的业务量较低;监测站的能源使用监测报告对路局能源计划所起到的参考作用较低,能源使用单位节能意识不强,对节能监测的重视力度不够;国家还未出台节能监测相关资质,节能监测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较为困难,节能监测相关设备投入资金划拨较少。因此,现阶段规范铁路节能监测管理工作应从人员、设备和组织管理三个方面入手,加强人员培训与考核,加强节能监测人员层级监督,将节能监测责任制度落到实处。同时落实能源监测管理系统。从监测工作开展的现状来看,铁路运输企业节能监测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共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健全节能监测机构,完善节能监测管理体系。随着国家对节能减排工作要求的不断提高,节能监测法制化进程加快,应转变对节能监测工作的地位和重要性的认识,改变重管理、轻监测的现象,充分发挥节能监测为节能管理提供全方位服务的作用。二是强化节能管理基础工作,特别是要加强节能技术方面的管理。制定符合现代铁路运输企业特点的节能考核体系和节能监测指标。通过监测手段,使节能统计能够依法提供真实、准确、完整、及时的数据,准确评价节能工作的绩效[3]。三是规范节能监测工作,加强节能监测人才队伍的建设,切实提高监测人员的综合素质,以适应现代节能监测管理的要求。四是用能单位要建立健全能源计量管理制度,用能设备及系统都应配置能源计量和控制仪表。
2完善节能监测管理体系
本研究将监测管理体系分为组织管理、制度管理和设备管理三个方面进行管理,完善铁路能源监测管理体系框架。同时,监测组织管理将实现从路局和监测站两个层级入手组成能源监测的管理体系。(1)组织管理。铁路运输企业监测管理机构包括路局专职管理和节能监测站专职管理两个层次。监测工作由路局主管科室领导主要负责监管,科室内应有相应的管理人员。管理人员的职责包括撰写、实施、落实和增补管理体系条例,对管理体系的使用情况实时跟进。路局节能监测站职能科室设立监测专职管理人员,保障基层数据之间的联系与传递。(2)制度管理。将制度建设作为强有力的手段实施计量管理体系,为了具体化节能监测管理体系各项条款的落实,必须将各项监测管理进行制度化和规范化。包括监测设备购入和保存、监测设备周期检定、监测方法以及监测人员的考核等等制度。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与现有的各站段各项监测管理制度相结合,使节能监测工作有章可循。(3)设备管理。必须建立完善的设备管理系统和监测量值传递系统。设备管理包括:监测设备维护管理和监测设备检定管理。并建立满足生产需要的标准器、取得资格证书的专职检定人员与维修人员、委外检量具的严格管理程序。建立监测器具台账是对监测器具有效管理的基础。随着监测器具的更新及增减,检测器具台帐也应随之进行更新改变。站段应针对监测器具的使用情况,实行动态管理,做到帐物相符。建议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实现信息化管理,指定专人对监测器具台账信息定期更新维护,及时反映出监测器具的变化情况[4]。建议每年应组织各车间的监测员对监测器具进行一次点核确认,每季度进行一次动态确认,确保监测站的测器具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3节能监测指标体系的建立
铁路局在落实能耗监测控制管理中,应明确全局重点能耗监测的范围、监测对象、监测技术框架以及监测的组织管理框架。以铁路局为主,重点能耗监测的重点主要包括机务段、车辆段、动车段、客运段以及大型客站等单位。组织管理框架。铁路主要重点能耗监测的对象包括两大方面,一是重点能耗项目监测,二是重点能耗品种的监测。从重点能耗项目监测来看,主要包括三个层面:一是国家层面规定的重点能耗监测项目;二是根据节能工作需要由铁路局重点安排的项目;三是重点能耗设备的监测,如机务段机车重点能耗监测、锅炉重点能耗监测、照明灯、电梯等设备。重点能耗品种监测的范围主要包括耗电量、耗油量、耗水量、耗气量等。通过监测,不仅要了解用能单位局部的重点能耗现状,而且要了解它的总体重点能耗现状和运行趋势。
4结束语
节能监测工作就是帮助用能单位掌握和了解耗能设备能源消耗状况、找出企业节能潜力,提出企业未来能源消耗指标,提高企业能源利用率。因此做好节能降耗工作离不开节能监测工作的诊断、服务的技术支持,发挥好节能监测是强化和督促企业节能降耗的技术保障作用。制定和建立铁路能源监测管理体系框架,可将监测管理体系分为三个方面进行管理,确保三级能源监测管理网络能够扎实运行。在今后的节能工作中,铁路运输企业应从提高监测人员技能水平、规范监测器具配置要求和配备标准、监督与考核相结合几个方面入手,强力推进监测工作开展。在实际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要求路局节能监测站主动积极地参与科研项目、工程改造等工作,协助业务处室专兼职计量管理人员做好配合工作。这样,有利于消除能源管理上的真空地带,进一步健全能源监测工作。就铁路局而言,节能监测管理可以建立一个从路局到站段再辐射到地区管理和检定机构合一的模式。此外,也可以成立跨路局,区域性的节能监测站,即设立地区监测站,这样,避免了每个路局均设立节能监测站时,业务量不饱和带来的监测站萎缩,更加充分合理地利用资源。
参考文献:
[1]周新军.铁路主要能耗监测控制现状及发展方向[J].铁路节能环保与安全卫生,2015,5(5):101-104.
[2]曹红霞.铁路加强节能降耗统计、监测和考核体系建设探讨[J].科学之友,2012(4):116-119.
[3]单卫星.依法节能与节能监测相关问题的研究[J].节能,2000(3):29-32.
【关键词】机械;节能;降耗
1连云港港在流动机械能耗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1统计分析滞后影响能耗绩效考核的可靠性和及时性
受统计员技能水平不高、工况和流程较多等诸多因素影响,港口往往不能及时准确的分析部分车型的单车、单作业流程以及分货种能源消耗。特别是能耗量较大的装载机和叉车,作业流程和模式较多,加上车辆本身限制,各种原因导致大部分不能较好的实现绩效管理。连云港港某公司2014年燃油消耗统计得出装载机和叉车占总燃油消耗的50%以上。
1.2能源管理信息化程度落后影响科学管理水平
硬件方面主要存在智能加油系统身份识别不完善和匹配率较低、燃油消耗监控仪器安装不全或产品不成熟等;软件方面主要存在辅助管理分析软件不完善、管理台账不健全等。由此造成智能加油卡司机、车辆的身份信息识别度较低、无法准确进行记录和分解单车多个货种和不同场地作业能耗、不能及时发现偷油漏油等。
1.3生产工艺落后使得设备使用缺少标准
目前很多港口生产工艺都相对落后,设备使用缺少规范标准,节能降耗工作一致性不强。在设备的使用、维保和管理过程,能耗控制仅在技术部门和基层队所,约束性不强,容易造成以下问题:一是对生产部门未下达能耗考核指标或指标不全,造成生产部门只注重吞吐量和作业效率,不考虑能耗。二是日常派工时存在空头派工、浪费等情况,个别生产指挥人员有“设备越大越好用”的使用习惯,没能根据实际生产选取能耗最低同时又能满足生产需要的设备。
1.4节能意识不强影响节能降耗工作
目前各大行业普遍存在职工节能意识不强问题,再加上能耗考核管理制度不完善,节能责任未完全落实到位,绩效管理体系不完善、管理制度不严等导致职工节能积极性不高,存在以车代步、长期不熄火、边踩刹车边加油门等问题。
2采用多种手段提高流动机械能耗考核水平
2.1统计分析滞后的解决办法
2.1.1创新能耗统计方法逐步推进重点机种能耗绩效管理,大型装载机等由于作业流程和作业方式较多,必须逐步推进能耗考核体系,可采取模拟计算等形式,建立一个可实施的框架并不断完善。定额可依照相同作业流程和相同货种选取往年的单耗平均值制定,分车型不同作业方式确定定额后,再考虑不同车型载荷及能耗情况,制定系数进行测算,按系数进行汇总测算,确定单车能耗。2.1.2加强统计人员培训和统计分析要加强统计人员业务培训,不断完善和优化现有能耗统计方法,对单船、时耗、单车终身能耗等数据进行统计,以便有效监测生产流程和能源消耗。对于部分设备统计过程确实存在困难的,可多次进行抽样统计,提供参考。2.1.3能耗统计要以降低消耗为目标连云港港某公司日常统计发现载荷10.5吨的VOLVO装载机千吨单耗比载荷9吨的WA500装载机低19个点,而两台设备的性能和作用基本相同,按照单车每年起运吨120万吨计算,VOLVO装载机同比WA500装载机可节约成本16.4万元/年。根据这一统计,在日常派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WA600、WA500装载机的使用,优先使用VOLVO装载机。
2.2信息化程度落后的解决办法
2.2.1改进加油站IC卡中控电子系统优点:能够实现数据查询、报表生成、机油记账、数据备份等功能。缺点:前期缺少对用卡人员、车辆身份信息的显示,无法从加油过程中读取和辨别真伪信息。通过改进IC卡中控电子系统,实现了车辆信息、人员信息精确显示,并要求严格把关,防止出现一卡多用或乱用等现象,从加油源头严格控制。2.2.2对能源管理信息软件进行升级改进规范系统录入及数据关联,提高能源数据采集、分析统计等方面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增强系统内部数据的匹配程度。要融合管理平台内的重复项目,增强能源管理运行平台统计数据的关联性,提高可参考性。要加强信息录入、派工使用、作业票填写等方面的管理。2.2.3应用先进科技产品并实施技术改造加强内部技术攻关和科技创新,通过技术手段逐步将下舱作业机械等无法较好统计和监控油耗的车辆纳入正常能耗管理。连云港正在逐步推广应用流动机械在线能耗监控系统,目前已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成效,通过监控系统可以实时掌握流动机械的油耗、车况等信息,但还需进一步探索完善,待成熟后计划在全港大范围推广应用。
2.3生产工艺落后导致节能工作不一致的解决办法
2.3.1完善能源考核办法港口要把机械使用状况纳入生产部门绩效考核,逐步优化装卸工艺,彻底杜绝设备使用不规范等问题。同时加强能源管理考核,开展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强化不规范行为的检查整改,鼓励广大职工探索能源管理新方法、新措施。2.3.2科学合理派工生产作业中按照货种、场地、高度和数量的不同建立从上到下的能源规范制度,并逐步完善执行;日常生产派工时做好生产反馈信息制度建设,杜绝浪费;基层队要加强和生产部门的沟通,实现合理派工。
2.4职工节能意识不强责任未落实的解决办法
2.4.1完善指标考核体系要统筹考虑各种重要因素,优化能源指标分配,不仅要考虑吞吐量任务,还要考虑到实际作业吨,目前连云港港正在试运行采用总额和千吨单耗结合的指标考核方式,并适当排除市场价格波动等外在因素。2.4.2完善能源绩效考核完善能耗奖励考核机制,逐步开展节能绩效考核,重点强化基层班组和员工节能责任,推进全员节能意识的提高,利用“节能标兵”评比、加大奖励等形式提高职工积极性。2.4.3增强管理团队职能连云港港各公司都组建了高效的、自上而下的能源管理团队,实施节能降耗管理制度考核考评,开展能耗指标实时监控,及时采取措施应对高能耗作业,有效的促进了能耗的持续下降。
3结语
近几年来,连云港港不断加大节能方面人力物力投入,能源消耗相比以前有较大降低,但节能降耗工作具备很强的复杂性,工作任重而道远,不可能一蹴而就,还需持续加强和提高,特别是大型装卸机械,仍然有很大的潜力可挖。
参考文献: